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HPV

tag 标签: HPV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检查项目那么多,宫颈癌筛查到底应该怎么选?
yangjundr 2020-8-10 22:34
检查项目那么多,宫颈癌筛查到底应该怎么选? ——兼答妇科体检的几个问题 杨军 宫颈癌是仅次于卵巢癌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全球每年新发病例近 60 万,死亡约 30 万例,平均每两分钟就有一名女性死于宫颈癌。中国每年新增病例约 13.5 万,死亡 8 万,且多数宫颈癌患者发现时已是晚期,超过一半患者会在 5 年内死亡。因此,开展宫颈癌筛查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已明确,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HPV )感染是引起宫颈癌的主要病因。并逐步形成了如: HPV DNA 分型检测、常规宫颈涂片筛查(巴氏涂片)、液基细胞学制片、计算机辅助诊断技术、细胞 DNA 定量技术、 p16/Ki67 双染等等多种基于 HPV 感染及其致病机制的宫颈癌筛查技术和诊断方法。 虽然,定期筛查是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是治疗宫颈癌等所有肿瘤的基本原则。但是,由于上述宫颈癌筛查技术的原理、方法和检测结果的特异性、敏感性及临床价值各有差异。因此, “检查项目那么多,宫颈癌筛查到底应该查哪些?”一直是长期困扰“被检测人员(体检者和患者)及妇科医生”的一个最常见的问题。 本文拟通过逐一对上述筛查技术的原理、方法和结果的临床价值进行专业解读,以期普及宫颈癌筛查的相关知识,并希望对被检测人员(体检者和患者)及妇科医生科学、合理选择宫颈癌筛查项目有所帮助。 l 为什么要检测 HPV 亚型? 人乳头瘤病毒( HPV )有 100 多型,能感染宫颈粘膜的 HPV 就有几十种。 80% 的女性在性活跃时期都会感染 HPV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HR-HPV )感染与几乎所有( 99.7% )宫颈癌的发生有关。简单说:不感染高危型 HPV ,基本就不会患宫颈癌(不除外少数发生于宫颈部位的其它肿瘤)。因此,检查 HPV 亚型,就可以评估罹患宫颈癌的风险。 l 感染高危型 HPV 就一定会得宫颈癌吗? 高危型 HPV 感染的患者并非都会得宫颈癌。 90% ~ 95% 的 HPV 感染都属于一过性感染,高危型 HPV 感染后大多数需要 8 ~ 24 个月左右的时间依靠自身免疫清除病毒而恢复正常,只有持续性高危型 HPV 感染超过 14 个月或以上,才有不到 10% 的患者出现宫颈癌前病变,最终仅有不到 2-3% 宫颈癌前病变患者还需经过数年甚至 15 年以上才会发展为宫颈癌。 因此,即便感染高危型 HPV 的患者也不必担心。 l 需要每年都做 HPV 分型检测吗? 通常建议 25 岁~ 65 岁人群进行宫颈癌初筛时可检测高危型 HPV 。由于,高危型 HPV 持续性感染 14 个月或以上,才会有也很少一部分人有机会出现宫颈癌前病变,而大部分会自愈。因此,考虑到个体差异,本人建议对于正常人群应从有性行为或进入性活跃期 2 ~ 3 年后开始检测高危型 HPV ,且并非每年都要检测 HPV 感染状况, 每两年检测一次 HPV 足矣。而高危型 HPV 阳性人群更不需要每年都检测 HPV ,但应定期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宫颈涂片或液基细胞学检查)和其他检查项目,如细胞 DNA 定量分析, E6/E7mRNA 检测、 p16/Ki67 双染等等。 l 巴氏涂片在宫颈癌筛查的价值有多大? 宫颈涂片筛查( Pap Smear ,也称巴氏涂片)是 1941 年乔治·帕帕尼古拉乌发明的宫颈癌筛查方法,巴氏涂片的诞生让宫颈癌的早期筛查成为可能,被认为是 20 世纪最重要医学技术之一。 1943 年乔治编著的《应用阴道涂片诊断子宫癌》已成为巴氏涂片诊断的经典。尽管,巴氏涂片也还存在敏感性低、对诊断医生水平要求高、存在假阴性可能的缺点。但是,目前,巴氏涂片依其简便、快捷、费用低、特异性高等优点被广泛使用,并已成为宫颈癌早期筛查的金标准,从而将宫颈癌的死亡率减低一半,至少已拯救了数百万女性的生命。 l 液基细胞学技术有什么用? 液基细胞学实质上是一种制片技术而非诊断技术,该技术的主要作用是能够制备出更清晰的高质量细胞涂片,弥补传统巴氏涂片细胞分布不均匀、易重叠的缺点,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宫颈低级别病变的检出率。缺点是费用稍高。 l 宫颈细胞学计算机辅助诊断是什么技术? 宫颈细胞学计算机辅助诊断技术是采用计算机图像识别或人工智能技术,对巴氏涂片或液基细胞学制片进行扫描,辅助诊断医生检出阳性细胞,或直接诊断。该技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诊断医生的工作强度,提高诊断准确率。该技术费用稍高。 l 细胞 DNA 定量分析是什么技术? 细胞 DNA 定量分析技术是采用特殊染色( Feulgen DNA )对细胞涂片染色,再采用全自动计算机图像识别技术检测细胞核 DNA 含量,从而发现 DNA 含量异常的细胞进行定性诊断。该技术能显著降低检测者的工作强度,提高低级别病变细胞检测的敏感性和检出率。缺点是不能对细胞来源和类型进行判读。 l 高危型 HPV E6/E7mRNA 检测有什么意义? 高危型 HPV E6/E7 蛋白的表达状态直接决定高危型 HPV 感染者的病变进展。因此,检测高危型 HPV E6/E7mRNA 的表达水平,就可以评估高危型 HPV 感染者中 HPV 病毒的复制活性和病变的进展风险。 l p16/Ki67 免疫细胞双染有什么意义? HPVE6/E7 蛋白可直接降解人体细胞中 p53 蛋白、抑制 RB 蛋白活性并继而导致 p16 蛋白代偿性过表达。而 ki67 是反映细胞增值活性的可靠指标。因此,对宫颈涂片进行 p16/Ki67 免疫细胞双染色,如果同一个细胞同时表达 p16 和 ki67 (即 p16/Ki67 双阳性细胞),则可判定该细胞属于高危型 HPV 感染且存在细胞周期调控异常的细胞。目前认为 p16/Ki67 双染可对高危型 HPV 分型和细胞学检测患者进行合理分流管理,为宫颈癌筛查人群提供精准的随访方案(图 1 ),既能指导高危人群及时进行阴道镜检测,也能避免低危人群接受过度检查和治疗。 总之,检测项目那么多,只要大家明白这几点,就能选择适于自己的宫颈癌筛查项目: l HPV 分型是评估罹患宫颈癌的风险 l 巴氏涂片是宫颈癌筛查的性价比最高的方法,能直接检测是否存在异常细胞 l 液基细胞学技术是一种制片技术,能提高涂片质量和低级别病变的检出率 l 宫颈细胞学计算机辅助诊断技术是利用图像识别和人工智能技术检测宫颈异常细胞,辅助医生诊断,或直接诊断。 l 细胞 DNA 定量分析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技术通过比较细胞 DNA 含量的差异识别异常细胞。 l HPV E6/E7 mRNA 检测是通过检测 HPVE6/E7 致癌蛋白表达水平来评估 HPV 病毒复制活性和病程进展趋势。 l p16/Ki67 免疫双染可发现单个 p16/Ki67 双阳性细胞,直接为 HPV 和宫颈管细胞学检测患者的分流管理提供合理的后续随访、检查和治疗方案。 简而言之,宫颈癌筛查应该这么选(图2): l 25 岁~ 65 岁人群一生至少检测一次 HPV 分型,也无须年年检测; l 巴氏涂片、液基细胞学制片、计算机辅助诊断、细胞 DNA 定量分析四种检测项目“四选一”即可(有条件者可选择 2 中以上项目); l HR-HPV ( + )人群可选择检测 HR-HPV E6/E7 mRNA ; l 所有 HR-HPV 分型检测和 / 或细胞学检测(如巴氏涂片、液基细胞学制片、计算机辅助诊断、细胞 DNA 定量分析等)中任意一项结果异常者均建议进行 p16/Ki67 免疫细胞双染。
个人分类: 科普|7639 次阅读|0 个评论
首个国产宫颈癌疫苗上市:愿更多女孩得到保护
热度 1 yanmeibaxia999 2020-5-1 16:04
0 1 女性福音 最新消息,首个国产宫颈癌疫苗正式上市,5月可预约接种。 消息一出,在海豚博士的微信群里,朋友们议论纷纷。 九价疫苗完全抢不到,我都快26.5岁了 九价疫苗很难预约,我朋友去香港注射的 一年了都没约上,希望今年能拥有,拜托了 当今世界上,中国成为第三个实现宫颈癌疫苗自主供应的国家。 这真的向前迈了一大步,更多女孩将得到保护。 一位朋友说:“我阿姨曾经因为这个病拖垮了家庭,人也没留住……希望各种病痛都能离人们越来越远,一个幸福的家庭能完完整整地走下去。” 宫颈癌是女性健康的第二大“杀手”,仅次于乳腺癌。 下面,海豚博士和你一起探索宫颈癌疫苗的故事。 0 2 宫颈癌 2018年,约有57万女性被诊断为宫颈癌。不幸的是,约有31万人死于宫颈癌。 在中国,每年也有近10万宫颈癌新患者。但宫颈癌并没有引起大多数人的重视。 宫颈癌是一种原发于子宫颈部位的癌症。根据发病不同的阶段,可以分为1期~4期。 早期癌症很容易治好,但晚期癌症由于癌细胞转移到其他器官,就不好控制和治疗了。 2003年11月6日,在红磡体育馆,梅艳芳穿着白色婚纱演唱《夕阳之歌》。一个月后的12月30日,梅艳芳去世了。 癌症不可怕,可怕的是癌症转移。 宫颈癌呈日益年轻化的趋势。 了解宫颈癌的病因,有助于防治它。 0 3 宫颈癌的病因 癌症是怎么发生的呢?在癌症基因发现以前,少数科学家怀疑癌症是由病毒引起的。 20世纪70年代,德国科学家豪森(Harald zur Hausen,简称豪哥)踏入了历史舞台。豪哥很好奇:宫颈癌是由病毒引起的吗? 豪哥收集了很多宫颈癌样品,然后分析是否存在病毒。从此,豪哥走上了一条漫长探索之路。 直到1983年,豪哥终于从宫颈癌样品中发现了乳头瘤病毒(HPV)。 再接再厉,豪哥在宫颈癌中确定了多种HPV。我们终于知道宫颈癌的病因: 宫颈癌主要是由高危HPV持续感染引起。 HPV有上百种, 高危的是HPV16和HPV18。所谓二价疫苗就是预防这两种HPV。 四价和九价就是分别能预防4种和9种的HPV。 豪哥因拯救了无数女性,于2008年获得了诺贝尔奖。 《科学》杂志曾报道,约20%癌症病例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从传染角度来理解癌症,会给我们带来新认知。 如果这种癌症由病毒引起,是否意味着可以通过疫苗来预防? 宫颈癌疫苗发明人: 周健和弗雷泽 0 4 宫颈癌疫苗的诞生 基于疫苗预防癌症的理论,很多科学家前赴后继,研发宫颈癌疫苗。很多人都以为宫颈癌疫苗是外国人研发的, 你知道这背后还有中国科学家的贡献吗? 1982年,周健从温州医学院本科毕业,进入浙医大读硕士后,他开始HPV研究。随后,周健在北京、英国剑桥等地深造,成为HPV专家。 1990年,在澳大利亚科学家伊恩·弗雷泽的力邀下,周健和孙小依夫妻双双来到昆士兰大学,开始研究HPV疫苗。 半年过去了,没有任何进展,但周健时刻都在琢磨突破口。在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周健和孙小依散步时,脑海忽然闪过一个念头: “我们已经纯化了HPV的两种蛋白,何不把这两个蛋白放在一起,看看能否合成病毒样颗粒?” 孙小依嘲笑他:“哪有这种可能,将两个东西放在一起就行了?如果这么简单,别人早就看到病毒颗粒了,还能轮到我们吗?” 两个星期后,两人将混合蛋白放到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一看,都傻眼了,真的合成了一个病毒颗粒。 1991年《病毒学》期刊上,周健和弗雷泽发布了制造病毒样颗粒的成果。HPV样颗粒就是HPV疫苗的原型。 HPV疫苗按照HPV外形做了个仿制品,诱导机体产生抗体,来抵抗真正HPV的入侵。 1993年,周健回国开展HPV临床试验,因操劳过度,突然去世,留下了妻儿…… HPV疫苗发明的功劳就落到了弗雷泽的头上。在国产宫颈癌疫苗获批之时,我们不能忘记周健博的贡献。 0 5 宫颈癌疫苗的知识 HPV疫苗可以预防宫颈病变。对从未感染过HPV的人群,有效性约95%;对已经感染过HPV的人群,有效性约50%。 女性的一生中,感染HPV的概率高达80%-90%。青春期接种疫苗是预防宫颈癌的关键。 越早接种HPV疫苗,女性就越早受到保护。 HPV接种年龄是9-26岁。15岁之前是接种黄金期,因为没有性生活史,接种后抗体水平高。过了黄金期,就需要3次注射。 你可能会问:超过26岁还有必要接种HPV疫苗吗?对于未曾感染HPV的成年女性来说,接种HPV疫苗具有相同的保护效力。 2018年10月5日,美国FDA批准: 9价HPV疫苗应用到27~45岁的成人,男女皆可。 男性接种HPV疫苗,可以保护女性。你觉得这在中国可以得到推广吗? 目前,进口疫苗在社区医院供不应求,而且价格昂贵。如何让中国老百姓用得起好药? 喜大普奔,首个国产宫颈癌疫苗获批。5月起,大部分社区医院都开始预约接种。 国产疫苗与进口的相比,更具价格优势: 定价为329元/针,9-14岁接种两针的费用为658元,15-45岁接种三针的费用为987元。 真的太棒了。18年研发,真的不容易,所有付出努力的工作者辛苦了。 最后划重点 1. 宫颈癌主要是由高危HPV持续感染引起。 2. 接种HPV疫苗可以预防宫颈癌。 3. 越早接种HPV疫苗,可以越早受到保护。 4. 国产HPV疫苗正式上市,便宜又方便。 癌症虽然可怕,但若这种癌症由病毒引起,这意味着可以通过疫苗来预防。 虽然国产宫颈癌疫苗只是二价,但世界卫生组织指出: 二价、四价和九价疫苗在免疫原性,及其预防HPV16、HPV18相关宫颈癌的效果方面无差别。 其实,打多少价不是重点,重点是推广。很多人还不知道HPV疫苗,更不知其重要性。 愿更多女孩得到保护。欢迎转发科普给你关心的人。 PS,敬畏生命,逆流而上。 主要参考文献 《病毒星球》、 WHO官网、《病毒来袭》 ------------ 看更多有用知识,请关注公-众-号:逆瘤而上 ----------
个人分类: 癌症故事|3488 次阅读|2 个评论
为人父母,小儿疫苗怎么选?
热度 2 x0xu0008 2017-5-19 05:01
初为人父,女儿打疫苗时的很多选择猝不及防,草草做了决定。事后查了些资料,各种说法都有,但是背后的依据都是恕不奉送,也就无法判断哪种更权威。现在想想,如果能有系统的针对性的疫苗选择分析就好了,而且最好列上原始资料,供像我这样的科学神经质查查出处。于是我自己做了一个,尽量给出说法的来源,而且尽量保证出处一定权威,供大家自己判断。说明下,大多数引用来自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网页,其它来自各国政府官方网站,还有专业文献。大家自己在查重要的健康信息时,看到网址为.com的自动忽略吧,不靠谱的东西太多了。 国内的小儿疫苗分一类和二类,一类是国家免费提供的 ,二类则是需要自费并自愿接种的。由于年轻人更关注自己孩子的健康(没有统计学依据,只是觉得子女数量比以前更少所以得到更多的照顾),而且国家提升疫苗接种证的地位(和求学参军甚至出国挂钩),所以疫苗打不打已经不是问题,问题是怎么选。一类疫苗是国家规定的,大家都没有选择的空间。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接种站提供的一类疫苗的生产商也是接种者不能选择的(我们不知道各地接种站是如何选择具体一类疫苗生产商的,这是个有趣的问题)。所以在疫苗选择上,为人父母者常常面对的是两个选择, • 一是一类疫苗中有二类的替代品时如何选, • 二是二类疫苗要不要选,选哪些。 两种极端的方式是或者只打一类,或者所有疫苗都打并选最贵的。但是因为经济和风险的博弈,更多的人在两种方式之间犹豫折衷。那么到底如何选择呢? 一类中脊灰灭活和减毒怎么选? 先说一类疫苗的选择问题。 一类疫苗有选择的首先是灭活脊灰疫苗(IPV)和减毒脊髓疫苗(OPV)。OPV比IPV便宜方便而且免疫效果好,但是有一定几率导致脊髓灰质炎也就是小儿麻痹,几率有多大呢?1/240万 。 目前我国脊灰疫苗接种采用1+3的模式,也就是1针IPV+3针OPV(注意下,2016年5月1日起,所有的三价OPV即tOPV不再使用,取而代之的是二价OPV即bOPV)。但是接种站有时可能会告诉你第1针IPV免费,后面3针可以选免费的OPV滴剂,也可以自费选择IPV。选择就在这。 因为OPV本身有1/240万的几率导致脊髓灰质炎,所以WHO建议仅使用OPV的国家至少加上1针IPV 。通常的做法是1-3针IPV后面加上1-3针OPV 。一般情况至少先期2针IPV随后OPV才能减少OPV导致的脊灰。所以国际上很多发达国家的先期IPV都至少是2针,如百慕大接种2+2,以色列接种3+3的。这样的做法也无法完全避免疫苗导致的脊髓灰质炎,但是几率会下降至少一半。想完全避免疫苗导致的脊灰,只能全选IPV。 总之,脊灰是少数几乎被人类消灭的疾病之一,发病率极低。完全OPV导致脊灰的几率大约是1/240万。 我国的免费1+3是比完全OPV好。2+2能把脊灰几率再降一半以上。条件更好的可选全选4针IPV 。 一类中乙脑灭活和减毒怎么选? 乙脑减毒疫苗不会导致乙脑。虽然相关的研究还在继续,但是已有的结果支持疫苗是安全的 。 乙脑减毒疫苗是我国生产的,始于1988年,价格低廉,原来只在我国使用。尼泊尔在1999年,韩国在2001,印度在2006,泰国在2007相继使用我国生产的乙脑疫苗。 所以乙脑没什么可说的,选免费的一类减毒疫苗就行。 一类中甲肝灭活和减毒怎么选? 甲肝减毒疫苗也是中国生产的,2007年纳入国家免疫计划,虽然WHO没有安全性的相关说明,但是这种疫苗在国内已经使用了至少1000万剂,没有发现不良效应,现在使用的远远不止这个数字。2005年印度开始使用这种疫苗 。 所以甲肝减毒疫苗基本没有问题。 一二类疫苗如何划分? 回答二类疫苗选择的问题要先看看我国的一,二类疫苗如何划分的。 先看看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推荐。 WHO 推荐的常规疫苗计划比中国多乙型流感嗜血杆菌(Hib),肺炎(PCV13),轮状病毒(Rotavirus)和HPV疫苗,少乙脑,腮腺炎,流脑和甲肝疫苗 。要说明的是,乙脑疫苗在WHO的地区性疫苗推荐里;流脑和甲肝疫苗在WHO的高危人群疫苗推荐里;而腮腺炎在WHO的特定情况下疫苗推荐里面。所以WHO推荐而我国未列入一类疫苗的,包括Hib,肺炎,轮状病毒和HPV疫苗。 欧美列强的疫苗计划如何呢? 美国并不强制而是推荐疫苗接种,也不区分一类二类。针对18岁以下人群的推荐免疫中 ,比中国多的是Hib,肺炎球菌结合,轮状病毒,HPV,流感(IIV),水痘(VAR),流脑除A/C外的更多亚型,还有23价肺炎疫苗;比中国少的是卡介苗和乙脑疫苗。 德国也不强制接种疫苗,具体推荐接种疫苗和美国基本一样,但是没有甲肝和23价肺炎疫苗 。 传染性疾病有地域性,看看我们的邻国的情况。 日本和中国一样,疫苗分为一类(Routine)和二类(Voluntary)。一类中比中国多Hib,肺炎,水痘,和HPV疫苗,少腮腺炎,流脑和甲肝疫苗。二类的疫苗包括流感,腮腺炎,甲肝,轮状病毒和流脑疫苗 。 那我国的台湾和香港疫苗是什么情况呢? 台湾的疫苗推荐(2016年1月版本)比大陆多Hib,肺炎结合,轮状病毒,流感疫苗,比大陆少流脑。需要说明台湾2014年的免疫计划还没有肺炎结合疫苗,是2016年计划加上去的。 香港比大陆多肺炎,水痘疫苗,少乙脑,流脑和甲肝疫苗 。 综上可以看出, 我国疫苗的一二类划分是国家理想与现实折衷的结果 。理想上应该接种尽可能多的疫苗,比如不差钱的欧美国家,但是现实是疫苗价格不菲,国家承受能力有限,所以分为免费的一类和自费的二类,比如我国。当然一二类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有些传染病的消失,相应的一类疫苗可能下架;而随着国家的强大和经济的好转,很多原来是二类的疫苗现在已经变成一类。 二类疫苗怎么选? 二类疫苗中,WHO推荐以及大多数国家接种的主要是Hib,肺炎,轮状病毒,水痘和HPV疫苗。那么这些疫苗怎么选?如果想选其中几种,哪种可能优先呢? HPV HPV 是一个以往关注度不是很高的疫苗,但是现在越来越多人注意到这个疫苗。国内很多女性趁着去香港旅游的机会接种HPV疫苗。 HPV 值得关注。HPV感染是全球最普遍的性传播传染病,在所有年龄的女性中发病率为11.7%,在25岁以下女性发病率更高达到24% 。HPV导致的宫颈癌是女性中发病率第二的癌症,而99%以上的宫颈癌是HPV感染导致的。HPV还能导致其它类型的癌症如头颈癌以及尖锐湿疣 。 HPV 不仅在女性中传播,在男性中也有,而且发病率不低,非洲撒哈拉地区的男性HPV感染率从19.1%到100%。 中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在2016年7月批准了葛兰素史克的HPV疫苗Cervarix,这也是通过中国认证的第一个宫颈癌疫苗,这个疫苗针对9-25岁的女孩,6个月内接种3针。Cervarix估计在17年出国内有售。 考虑到我们生在一个如此开放的社会, 女孩接种HPV还是很有必要的 。需要注意,HPV疫苗在女孩9-13岁时接种效果最好。 肺炎 根据WHO的2012年3月的统计结果,2008年全球因肺炎球菌导致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为476,000例,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5% 。 肺炎球菌有很多不同亚型。肺炎疫苗都是针对多个肺炎球菌亚型的疫苗。分结合疫苗PCV7,PCV10和PCV13,还有多糖疫苗PPV23。字母后面的数字表示预防的肺炎球菌亚型的数量。 PCV7 已经不再用了。现在常用的是PCV13,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沛儿13,由辉瑞公司生产,就是很多母亲带着出生不久的孩子去香港打的肺炎疫苗。 PCV13 不仅小孩能打,成人也可以打。 PPV23 能对抗更多的肺炎球菌亚型,但主要是给成人用的,对儿童无效。 PCV13 今年4月份进入国内市场,是一个好消息。但是每个城市都能用上还要一段时间。 在网上看PCV13在香港是1080港币一针,国内接种价格大约800一针。德国的PCV13是79欧元一针。 有机会接种PCV13不能错过 。 Hib 根据WHO的2012年3月的统计结果,2008年全球因Hib导致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为199,000例子,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2% 。 所以Hib几率不低。 轮状病毒疫苗 WHO2004 年的估计,全球每年因轮状病毒导致的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是527,000例,高于肺炎和Hib。但是轮状病毒导致的死亡主要发生在低收入国家 。 WHO 提到的轮状病毒疫苗是葛兰素史克的Rotarix和默克的RotaTeq 。两种都是减毒口服疫苗,安全可靠,得到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的批准。 除此之外,还有印度的Rotavac,越南的Rotavin-M1和中国的lanzhou lamb,没错兰州不光有拉面还有疫苗。以上3种疫苗的可靠性没有查到太多文献。 水痘疫苗 水痘致死的几率非常低,没有太多可说的。 参考信息 1. 中国卫计委「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2016年版)」。 http://www.moh.gov.cn/jkj/s3581/201701/a91fa2f3f9264cc186e1dee4b1f24084.shtml 2. 世界卫生组织(WHO)脊灰疫苗介绍 http://www.who.int/ith/vaccines/polio/en/ 3. 减毒和灭活脊灰介绍https://www.cdc.gov/mmwr/PDF/rr/rr4603.pdf 4. 乙脑疫苗介绍 http://www.who.int/vaccine_safety/initiative/tools/JE_vaccine_rates_information_sheet.pdf 5. 甲肝疫苗介绍 http://www.who.int/vaccine_safety/committee/topics/hepatitisa/Jun_2010/en/ 6. WHO 推荐常规疫苗。WHOrecommendations for routine immunization - summary table I. http://www.who.int/immunization/monitoring_surveillance/data/en/ 7. 美国国家免疫规划疫苗。Recommended Immunization Schedule for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ged18 Years or Younger, UNITED STATES, 2017.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https://www.cdc.gov/vaccines/schedules/downloads/child/0-18yrs-child-combined-schedule.pdf 8. 德国国家免疫规划疫苗。 http://www.rki.de/EN/Content/infections/Vaccination/recommandations/recommendations_node.html 9. 日本国家免疫规划疫苗。 http://japanhealthinfo.com/child-health-and-childcare/vaccination/ 10. 香港免疫规划 http://www.fhs.gov.hk/english/main_ser/child_health/child_health_recommend.html 11. WHO 关于HPV的信息 http://apps.who.int/iris/bitstream/10665/255353/1/WER9219.pdf?ua=1 12. WHO 关于HPV的信息http://www.who.int/immunization/topics/hpv/en/ 13. WHO 肺炎和Hib的信息 http://www.who.int/immunization/monitoring_surveillance/burden/estimates/Pneumo_hib/en/ 14. PCV 13 信息 http://apps.who.int/iris/bitstream/10665/90380/1/WHO_IVB_13.10_eng.pdf 15. 轮状病毒疫苗信息 http://www.who.int/immunization/topics/rotavirus/en/ 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Dc5FuOZ8wbuNQ9_hBy9qXA 习惯手机阅读可扫码:
个人分类: 科普|7230 次阅读|4 个评论
说说现在热门的宫颈癌疫苗
热度 4 gaoshannankai 2016-7-22 23:07
我对这个疫苗比较熟悉,是因为间接参与了一些工作,主要与生产他的昆虫细胞系有关。 2016年7月18日, 葛兰素史克 (GSK)宣布, 人乳头状瘤病毒 (HPV)疫苗 (商品名:希瑞适)获得中国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的上市许可,成为中国首个获批的预防 宫颈癌 的 HPV疫苗 。 说白了,就是根据统计,HPV三个亚型(16,18,58)是宫颈癌中的主要感染病毒,因此,通过对病毒的免疫 人们试图阻止宫颈癌,因而有了两价(16,18)和三价(16,18,58)疫苗。这个事我几句话就说清楚了。 但是远没有这么简单。 1.16,18,58实际上是以白人妇女为主统计的,亚裔,特别是中国妇女,老大老二没问题,老三呈现多样性;其实老三58有点像韩春雨,刚发现,就一大堆否定的,现在老三位置坐不稳。 2.三个亚型病毒的感染与宫颈癌发病之间的关系,只是做了简单的统计相关,其机制等还没有明确。我参与的一个研究数据表明,国内的宫颈癌筛查,容易导致过检测或者过治疗,很多妇女反复感染16型病毒,但是 与致癌毫无关系。于是乎,引发了很多研究,例如HPV整合入基因组,HPV编码microRNA,我还通过大数据 挖掘鉴定了一个(已发表)。 我有个标书就是继续研究感染机制的,可惜也被无情封杀。 3.特异的针对三个亚型,是否会导致其他亚型感染,并且致癌也是一个未知数。况且,病毒变异方面的研究 也不足。 所以,打疫苗就不得宫颈癌,有夸大成分。现在对于感染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还需要加强,简单搞一些疫苗对付几个常见亚型,其效果还要等很长时间才能评估。 这个疫苗的一个核心技术是High-Five™insectcellline细胞系,它是由我原来做博士后的康奈尔大学BTI研究所研发后,把技术卖给GSK的。当时,我参与的一个项目,就是用我们开发的smallRNA高通量测序检测这个细胞系存在的昆虫病毒,这个被FDA关注,是否影响人类健康。后来BTI又开发了更好的细胞系,也利用了 我们的检测技术,当然论文一直没有发表,我离开的时候也没发,估计以后就不会发表了。这篇文章的初稿 和全部结果还在我手里,因为涉及技术保密,这里不多谈。 国内也不要吹牛逼,研制国产疫苗了,谁想投资,直接找我,有更新的设计。 科学网上刘老师最喜欢讲专利,我这里和你探讨一下所谓的专利。你看宫颈癌疫苗这个东西,其实最核心的idea是发现hpv感染与宫颈癌关系那个老大,而后是16,18和58的流行病调查,在后面就是测序。这些都是公开的。所谓专利,一个是疫苗设计用到的序列,一个是生产用的细胞系。这两个是具体的东西,理论上可以申请专利。不过序列属于公共资源,实际上没法私有;而细胞系,只要知道你用昆虫的,阿猫阿狗都可以开发, 效率低一些没关系,能搞就行。 所以刘老师,您所谓的专利这个玩意,对于核心技术没有任何意义。 HPV这个玩意我做了大量研究,其中一个发现就是HPV全基因组分析的结果与血清分型不一致,有 大量序列位点可能是测序错误。这方面还需要准确分型。附件我放一个pdf文件,有兴趣可以看看 这些结果。 HPVcompletegenomeMLtreewith1000bootstrapsupport.pdf
1922 次阅读|9 个评论
认识宫颈癌疫苗,你要知道的几件事
热度 12 liuy10 2016-7-21 16:54
)获得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上市许可,成为国内首个获批的预防宫颈癌的HPV疫苗。该疫苗采用3剂免疫接种程序,用于9到25岁女性的接种,将有望于明年年初上市 ] 。 这个报道刷爆朋友圈,HPV疫苗简直是广大妇女的福音,那是不是只要注射了这个疫苗,从此就高枕无忧,这辈子就绝无可能得 宫颈癌 了呢?关于 HPV疫苗你还需要知道的是: 1. HPV疫苗为什么可以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人乳头状瘤病毒 ( HPV )已被证明是宫颈癌的主要病因,其中以 HPV16、18、52、58等高危型为主,高危型HPV的持续感染不仅能与宫颈癌有关,还与肛门癌、引道癌、口咽癌、阴茎癌、口腔癌和喉癌等的发生,而HPV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人的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都存在这种病毒,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性传播,但不是唯一的途径(就不要再把宫颈癌跟生活不检点扯在一起了),80%的女性在其一生中都感染过HPV,大部分的感染能通过自身的免疫系统将病毒清除掉,但当病毒逃脱了免疫的监控并造成持续感染就有机会引发宫颈癌,宫颈癌居妇科恶性肿瘤的第2位,在全球范围内每分钟即检查出1例新发宫颈癌,每2分钟就有1位女性死于该病,而HPV疫苗是第一个效果确切的预防性癌症疫苗,能有效地保护机体免受最主要的高危型病毒的感染,大大地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 2. 注射HPV疫苗是不是可以完全杜绝宫颈癌的发生? HPV是个超级大家族,目前已发现有100多种亚型, 其中大约1/3的成员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其中16、18型是最主要的高危型HPV,目前的疫苗主要是针对这两个魔头的,因为欧美地区这两型承担了70%的责任,(有研究表明在中国人群中,感染率最高的高危型HPV病毒是HPV16、HPV52和HPV58),所以即使注射了疫苗成功躲避了16、18型的感染,也并不能完全杜绝宫颈癌的发生(奈何敌人家族太庞大,哭)。 3. 注射的疫苗究竟能保驾护航到什么时候? 美国疾控中心的数据是6年,而且保护效果并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不过鉴于疫苗上市也才8年,是否有更长的保护期还需要时间来回答(你那么贵最好可以终生免疫,努力祈祷中) 4. 我到底要不要注射疫苗? 疫苗的预防 效果 对于并无感染的人群是最好的,美国FDA建议的年龄是9~26岁,那年龄超过26岁或者有性生活是不是就不能接种疫苗了?官方的建议是从药物经济学的角度出发考虑到投入与收益的,对于个人而言,应该根据的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我认为年龄、是否有性生活都不是疫苗注射的绝对限制,尽管性生活大大增加了感染的很可能性,但也不是绝对的,而刚好同时感染疫苗所覆盖的亚型的概率还是比较低的,就是说即使已感染了其中1型,但是能避免更多其他高危型的感染,其健康效益也是不小的,说到底疫苗注射就是花钱买一种预防的可能性,鉴于癌症的伤害性之大,HPV广泛存在而感染很难自我察觉,且无特效药物治疗,在经济能力允许的情况下,还是值得一打,考虑到不同地区HPV基因型流行谱并不太一样,9价疫苗性价比会更高(关于全谱系的HPV疫苗嘛,谁又能说不可能呢)。 最后啰嗦一句,HPV疫苗是预防感染的有效方法,无论是否接种过HPV疫苗,依然要定期做宫颈癌筛查,尤其是对于有性生活的妇女,定期宫颈癌筛查更为重要。
个人分类: 疾病预防|6369 次阅读|21 个评论
细思恐极, HPV疫苗可能不那么管用
热度 19 xiang1838 2016-7-19 07:26
作者:王小乐 来源:生物医药行业动态(Biomed24) 2006年,美国默沙东的HPV疫苗加德西(Gardasil,香港叫做加卫苗)被美国FDA批准用于预防6型, 11型, 16型和18型HPV病毒引起的宫颈癌、尖锐湿疣和生殖器肿瘤,成为全球第一款上市的HPV疫苗。 2016年,英国葛兰素史克(GSK)的HPV疫苗希瑞适(Cervarix)获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批准用于预防16型和18型HPV病毒引起的宫颈癌。 2006年到2016年,10年长跑,从美国默沙东到英国GSK,从加德西到希瑞适,HPV疫苗终于要在内地上市了。 然而,在媒体的宣传报道中,有一个真相从未被提及。 获批的HPV疫苗希瑞适在中国达不到其在欧美的同等效果! 宫颈癌-人类最有希望消灭的癌症 宫颈癌是唯一病因明确、唯一可以早期预防和治疗的癌症。本质上来说,宫颈癌是因为 持续性高危HPV病毒感染 导致。所以只需要进行早期预防,或者感染后干预,阻断HPV病毒持续性感染,就可以预防宫颈癌。 HPV病毒 根据基因组DNA序列的差异,HPV病毒被分为170种类型。其中约20-40种与癌症相关。 根据HPV病毒与癌症发生的危险性高低,科学家将HPV病毒分为高危型HPV病毒和低危型HPV病毒。 持续性高危HPV病毒感染才会导致宫颈癌。 高危型HPV病毒主要有HPV 16, 18, 31, 33, 35, 39, 45, 51, 52, 56, 58, 59和 68型。70%的宫颈癌与HPV16和HPV18相关(欧美流行病学数据)。 除了宫颈癌,HPV病毒还与以下癌症有关(数据来源:美国疾病防控中心)。 HPV疫苗 HPV疫苗主要有3种 (X价表示能预防X种型别的HPV病毒) 二价疫苗:预防HPV16,18 (GSK的希瑞适,中国上市) 四价疫苗:预防HPV6,11,16,18 (默沙东的加德西) 九价疫苗:预防HPV6, 11, 16, 18, 31, 33, 45, 52和58 (2014年美国FDA批准默沙东的加德西9上市) 目前被中国CFDA批准上市的HPV疫苗希瑞适(Cervarix)只适用于预防HPV16、18型病毒。对其他的型别,然并卵。 虽然说70%的宫颈癌与HPV16和HPV18相关。但是这个数据在中国也适用么? 不适用! 大量的中国大群人流行病学研究表明: 在中国人群中,感染率最高的高危型HPV病毒是HPV16、HPV52和HPV58。 也就是说在欧美能预防70%宫颈癌的疫苗希瑞适,在中国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针对中国人群的宫颈癌预防,还是得来9价疫苗! 二价疫苗-希瑞适要不要打??你开心就去打,不开心就等9价疫苗吧~
15146 次阅读|30 个评论
[转载]Roche cobas HPV Test: cervical cancer, FDA
genesquared 2012-11-14 09:12
cobas HPV Test – P100020 http://www.fda.gov/MedicalDevices/ProductsandMedicalProcedures/DeviceApprovalsandClearances/Recently-ApprovedDevices/ucm254518.htm Product Name: cobas HPV Test PMA Applicant: Roche Molecular Systems, Inc. Address: 4300 Hacienda Drive, PO Box 9002, Pleasanton, CA 94588-0900 Approval Date: April 19, 2011 Approval Letter: http://www.accessdata.fda.gov/ cdrh_docs/pdf10/p100020a.pdf What is it? The cobas HPV Test is an automated test run on the cobas 4800 system which is used to identify human papillomavirus (HPV) DNA from 14 high-risk genital HPV types that are commonly associated with cervical cancer . The test specifically identifies types HPV 16 and HPV 18 while concurrently detecting the rest of the high risk types (31, 33, 35, 39, 45, 51, 52, 56, 58, 59, 66 and 68). If test results are positive, the patient is likely infected with HPV. How does it work? DNA is isolated from a scrape of cells from a woman’s cervix and is subsequently mixed in reaction wells with primers and probes that specifically recognize and amplify HPV DNA. This reaction produces fluorescence, which is then measured to determine the presence of HPV in the cervical sample. When is it used? Test results may be used in women age 30 and over, or women age 21 and older with borderline cellular (cytology) results to determine the need for additional follow-up and diagnostic procedures. Test results should be used together with the physician’s assessment of cytology history, other risk factors, and professional guidelines. What will it accomplish? The test provides information to physicians on a patient’s risk for developing cervical cancer. Although HPV infection is very common, and usually self-resolving, if HPV DNA is present, the patient is in a higher risk category for developing cervical cancer than if HPV is not detected. When should it not be used? The cobas HPV Test is not intended: for use as a screening device for women under age 30 with normal cervical cytology. to substitute for regular cervical cytology screening. for use in determining the need for treatment of the cervix in the absence of high-grade cervical dysplasia . Patients who are HPV 16/18 positive should be monitored carefull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grade cervical dysplasia according to current practice guidelines. The use of this test has not been evaluated for the management of women with prior treatment of the cervix, those who had a hysterectomy, or who are pregnant, or who have other risk factors (such as, HIV positive, immunocompromised, history of 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 (STI)). Additional information : Summary of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and labeling are available online. Other Resources: CDC -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STDs) ASCCP - Consensus Guidelines - 2006 Consensus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Women with Abnormal Cervical Screening Tests - - Page Last Updated: 05/06/2011
个人分类: Cobas|1950 次阅读|0 个评论
德国癌症研究中心DKFZ就人乳头瘤病毒的治疗性疫苗开展合作
Helmholtz 2012-10-14 18:44
德国海德堡与匈牙利布达佩斯10月12日消息:作为免疫治疗技术先行者的Genetic Immunity公司(OTCBB:PWRV)与海德堡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签订了一项联合开发基于DNA技术治疗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疫苗的协议。该病毒会引起的子宫颈癌及肛门,阴茎,外阴,阴道和口咽等部位的癌症。目前的HPV疫苗(Cervarix和Gardasil)只有对病毒自身的预防功能,而不具有人乳头瘤病毒HPV引发疾病的治疗效果。 由Lutz.Gissmann教授的领导DKFZ基因组修饰和癌变过程团队,将开展一个临床前研究项目,用遗传免疫的纳米医学配方和朗格汉斯细胞定位管理技术评估DKFZ的HPV-特定DNA质粒的疗效。 DKFZ是肿瘤病毒学的世界领先科研单位,哈拉尔德·楚尔·豪森正是因为对人乳头状瘤病毒引发的子宫颈癌的研究被授予诺贝尔医学奖。曾为德国癌症研究中心前科学主任的楚尔·豪森率行发现子宫颈癌是因病毒感染而引起。由他的研究成果诞生的疫苗可防止最常见女性癌症之一种。楚尔·豪森与发现导致艾滋病HIV病毒的弗朗索瓦丝•巴尔 - 西诺西和吕克·蒙塔尼分享了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 “这种癌症新的疫苗将有巨大的市场价值,因为过去所开发的疫苗在用于治疗由人乳头瘤病毒引起的症状时并不具有防癌的功能。我们现在想对那些已经因为性爱可能遭受HPV感染的人群也能提供防护。“ 遗传免疫公司CEOJulianna Lisziewicz博士说。 10/12/12 - DKFZ and Genetic Immunity Sign Collaboration Agreement to Develop HPV Therapeutic Vaccine HEIDELBERG, GERMANY and BUDAPEST, HUNGARY (Marketwire) 10/12/12 Genetic Immunity (OTCBB: PWRV), a leader in immunotherapy technology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DKFZ (German Cancer Research Center, Heidelberg, Germany) signed a collaborative agreement to develop a DNA-based vacc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 infection that causes cervical cancer and other cancers of the anus, penis, vulva, vagina, and oropharynx. Present HPV vaccines (Cervarix, Gardasil) have no therapeutic effect on HPV-related diseases, so they will not treat existing diseases or conditions caused by HPV. The Division of Genome Modifications and Carcinogenesis led by Prof. Dr. Lutz Gissmann will initiate a preclinical research program to evaluate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the DKFZ's HPV-specific plasmid DNA using Genetic Immunity's nanomedicine formulation and Langerhans cell-targeting administration technologies. DKFZ is a world leading research center in tumor virology. Harald zur Hausen was awarded the Nobel Medicine Prize for his work on HPV-caused cancer of the cervix. Zur Hausen, former Scientific Director of the German Cancer Research Center, is recognized for finding that cervical cancer is caused by viral infections. His research made it possible to develop a vaccine against one of the most frequent cancers in women. Zur Hausen shared the Nobel Prize for Medicine with Françoise Barré-Sinoussi and Luc Montagnier for discovering HIV, the virus that causes AIDS. "There is a huge unmet medical need for such cancer vaccine, because vaccines we have developed earlier do not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cancer when used for treatment of existing conditions caused by HPV. Our goal is to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cancer for patients after the onset of sexual activity, after they might be exposed to HPV," said Dr. Julianna Lisziewicz, CEO of Genetic Immunity. Genetic Immunity has successfully tested in clinical trials DermaVir, a candidate immunotherapy for the cure of HIV. This new collaboration is using the clinically proven technology expanding the pipeline to another deadly viral disease that causes cancer. The partners will test whether HPV-specific memory T cells induced by Genetic Immunity's nanomedicine products could protect against cancer after infection has occurred. "We found that Genetic Immunity technology is unique to target the vaccine DNA into the nucleus of the Langerhans cells. We believe that it will provide a breakthrough in cancer immunotherapy. We pioneered HPV prophylactic vaccines with new innovations and we would like to expand this tradition to therapeutic setting," said Dr. Prof. Gissmann of DKFZ. Genetic Immunity i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Power of the Dream Ventures, Inc. (OTCBB: PWRV). About Genetic Immunity Genetic Immunity, part of Power of the Dream Ventures, Inc. (PWRV), is a clinical stage technology company committed to discovering, developing, manufacturing and commercializing a new class of immunotherapeutic biologic drugs for the treatment of viral infections, cancer and allergies. Our Langerhans cell-targeting nanomedicines are exceptional in both safety and immune modulating activity boosting specific Th1-type central memory T cells. These are essential to eliminate infected cells or cancerous cells, and balance the immune reactivity in response to allergens. In 1988 Drs. Lisziewicz and Lori founded Genetic Immunity in the US after they described the 1st patient whose immune system was boosted to control HIV after treatment interruption (Lisziewicz et al.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1999) that lead to the invention of DermaVir. The Company's innovative technology team directed by Dr. Lisziewicz, a champion of immune boosting therapies, is now headquartered in Budapest, Hungary. She has been invited into the Scientific Advisory Board of the HIV Cure Initiative led by Francoise Barre-Sinoussi Nobel Prize Laureate for her HIV research in 2009. For more information please visit http://www.geneticimmunity.com About DKFZ The German Cancer Research Center (Deutsches Krebsforschungszentrum, DKFZ) with its more than 2,500 employees is the largest biomedical research institute in Germany. At DKFZ, more than 1,000 scientists investigate how cancer develops, identify cancer risk factors and endeavor to find new strategies to prevent people from getting cancer. They develop novel approaches to make tumor diagnosis more precise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patients more successful. Jointly with Heidelberg University Hospital, DKFZ has established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Tumor Diseases (NCT) Heidelberg where promising approaches from cancer research are translated into the clinic. The staff of the Cancer Information Service (KID) offers information about the widespread disease of cancer for patients, their families, and the general public. The center is a member of the Helmholtz Association of National Research Centers. Ninety percent of its funding comes from the German Federal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Research and the remaining ten percent from the State of Baden-Württemberg. Add to Digg Bookmark with del.icio.us Add to Newsvine Contact: Dr. Zsolt Lisziewicz Chief Operating Officer Genetic Immunity Phone: +36-1-272-0364 Cell: +36-30-211-6402 Email: Email Contact
个人分类: 2012亥姆霍兹科技新闻|462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启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数据库
nooney1986 2011-6-7 17:56
6月5日,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办,广东凯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中国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数据库启动会”在北京召开。卫生部原副部长曹泽毅教授、国际防癌组织(POI)主席JeromeL.Belinson教授以及来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等项目组长单位的专家和来自全国近百家医疗卫生系统单位的代表参加了启动仪式。我国近年来逐渐重视HPV感染与宫颈癌相关性的研究,但资料分散,没有形成这一领域(特别是在HPV型别分布方面)比较详细、系统的基础数据,阻碍了我国宫颈癌筛查中HPV检测进一步广泛应用,也影响HPV预防性疫苗及治疗疫苗规划和实施。因此,建立一个国家级、针对中国人群的HPV数据库迫在眉睫。 中国内地每年新发宫颈癌13万多例,死亡超过3万例。目前,中国各地已陆续开展筛查宫颈癌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分型检测,但全国尚没有系统、完整的基础数据,严重影响预防性疫苗和治疗疫苗的研发。6月5日宣告启动“中国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数据库”将有望使这一问题得到解决。由中国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与广东凯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实施该项目,计划在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四区,每区选择十余家妇幼保健院、医院作为数据采集单位,并对入选医院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对HPV流行趋势及与宫颈癌发生发展演变关系开展长期监测,收集积累HPV不同型别感染数据和中国HPV基因研究资料,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开放数据平台。建立中国HPV数据库的提案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毅教授指出,建立该库不仅可全面了解中国HPV流行情况、从分子流行病学层面进行更深入研究,还可通过HPV基因宿主、基因多态性与肿瘤发病关系的研究,为宫颈癌防治、疫苗研发以及制定宫颈癌公共卫生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他特别提醒,由于HPV数据库涉及中国人遗传信息,应注意保护。国际防癌组织主席、比尔盖茨基金会医学顾问委员会委员Jerome L.Belinson、中国卫生部官员张伶俐、凯普总裁管乔中教授以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等项目医院代表等400多人出席数据库启动仪式。 凯普生物科技公司网站: http://www.hybribio.cn/
个人分类: 分子诊断|143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病毒猎手”(HPV, HIV)
nooney1986 2011-4-11 19:28
2008年10月6日早上,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半份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被献给了德国海德堡癌症研究所生物学家Harald zur Hausen,他用毕生精力发现并确定了妇女子宫颈癌的罪魁祸首——人乳头瘤病毒(HPV);另一半则授予了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的Francoise Barre-Sinoussi和Luc Montagnier,二人于二十五年前共同抓出了AIDS的元凶人免疫缺损病毒(HIV)。时至今日,三位“病毒”猎手的工作已被无数科研工作者发扬光大,HPV疫苗和对抗HIV的药物纷纷面世。 毕生坚持,终结硕果 子宫颈癌是妇女第二大癌症,每年50万人被它困扰,25万人因它失去生命,其中绝大部分在贫困国家。在某些地区,子宫颈癌甚至比乳腺癌的死亡率还高。上世纪七十年代,人们普遍将注意力集中在II型疱疹病毒上,几乎已经确认它就是子宫颈癌的致病元凶。 1974年,zur Hausen博士去美国佛罗里达参加一个专为疱疹病毒而举办的会议,在会议上毫不留情地报道了一系列结果来证明疱疹病毒同子宫颈癌无关,之后很长时间内,从癌细胞中寻找HPV病毒的所有尝试无功而返,那时的实验室无法培养HPV病毒,这种病毒也不会利用人细胞产生新的病毒颗粒,也就是说实验人员必须从病人的癌细胞中慢慢寻找病毒存在的线索。五年过去了,HPV病毒家族的两个成员终于在zur Hausen博士的实验室中浮出水面,然而其致癌作用却被研究人员自己相继否定。转机出现在十年之后,zur Hausen博士将HPV16和HPV18呈现给世人,这两种HPV病毒在未来将被证明与70%的子宫颈癌相关。时间终究可以证明一切。随着新技术的开发,大量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验证了HPV病毒对子宫颈癌的直接作用,人们对HPV病毒的态度由试探变为肯定。今天我们知道,在已知100种HPV病毒中,40种侵染人的生殖道,15种使妇女面临子宫颈癌的危险。令人欣慰的是,2004年,葛兰素史克制药公司经过三年努力终于开发出子宫颈癌疫苗,该疫苗能100%地抵御HPV16及HPV18感染;2005年,默克制药公司也宣布,他们的疫苗能够阻止4种HPV病毒对人体的入侵,有效率达90%。现在,在诺贝尔官方网站有一项投票:“你是否知道子宫颈癌是由病毒引起?”在第一天的近6000名参与者中,四分之一对其一无所知。正如zur Hausen博士所说:“这次诺贝尔医学奖可以唤起人们对感染性病毒致癌作用的认识,这将推动疫苗的进一步发展,使得世界上最需要它们的贫困地区不会因为经济原因而被排除在免疫之外。” HIV发现者之争 时间倒流至1981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报道了几名同性恋男子所患的“无药可治”的肺炎病例,当时的医学界立即对此产生了种种猜测,艾滋病对人类的进攻从这一刻拉开序幕。1982年,一个20个月大的婴儿因输血死于相似疾病,人们惊恐地看到没有人能对这种可怕的绝症产生免疫,获得性免疫缺损综合征(艾滋病,AIDS)于这一年定名。1983年,几名妇女及更多血友病患者相继染病,人们越来越确信血液中某种感染性病原体使人得上了艾滋病。同年,一种疑似致病的新型病毒在法国巴斯德研究所被科学家分离出来——研究带头人便是今年诺贝尔医学奖的主角Barre-Sinoussi和Montagnier博士。第二年,美国癌症研究院Robert Gallo博士也从巴斯德研究所寄去的实验材料中分离到了一种病毒,他最终确认了这种病毒和艾滋病之间的联系并宣布自己独立完成了此项发现。随后,Gallo博士的实验室摸索出了艾滋病的血液检测法,这种方法至今仍对艾滋病控制功不可没。其后的科研结果层出不穷,然而人们仍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对AIDS束手无策,到目前已有2500万人因此失去生命,还有3300万人正在同它斗争。 尽管后来Gallo博士和巴斯德研究所分离出的病毒被证明为同种——HIV,但其发现权之争却从未停歇:1987年,美法两国首脑为了结束争论,宣布病毒为两方共同发现;1989年,《芝加哥论坛报》指出Gallo当年的发现涉嫌剽窃和隐瞒;1991年和1994年,Gallo博士和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先后宣布HIV发现权归法国所有;2008年诺贝尔医学奖颁给法国巴斯德研究所二人,加拿大国家新闻社总结式地列出“主人之争”时间表,称该奖项“终于为之画上了句号”。 科学家们关心的则并非体制与官司。哈佛大学医学部博士研究生田萌对Gallo博士的落选非常惋惜:“所谓‘不正当行为’不是最重要的,他用一辈子时间为HIV研究做了那么多本质工作,是他第一个将HIV和AIDS联系起来,不肯定他的贡献是不公平的。”八十年代曾在Gallo博士带领下完成了许多HIV重要实验的Robin Mukhopadhyaya博士对本刊记者表达了他对Gallo博士的敬意,但他同时表示,委员会恪守了将奖项发给“第一发现者”的宗旨,并不是要权衡谁究竟贡献更大。这次诺贝尔医学奖肯定了两个重要人类病毒的发现,有了这些发现才有后边一系列对策,那些贫困国家的医疗负担才逐渐得到了缓解。 正反辩论沸反盈天,正在非洲参加国际艾滋病大会的Montagnier先行表态,Gallo也应获得诺贝尔奖的肯定。他很高兴人类与HIV这场“未完成的战斗”得到了委员会的承认,“在非洲有许多人没钱进行一辈子的治疗,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开发‘先治疗后疫苗’的综合疗法,让这些已遭感染的人们永远不发病”;如今年逾七旬,仍担任马里兰医学院人类病毒学院院长的Gallo则通过电子邮件对本刊记者声明:“我很高兴我长期的合作伙伴Montagnier和Barre-Sinoussi获得了荣誉,我也很高兴诺贝尔委员会终于用这个奖项对艾滋病的重要性做出了肯定。”
个人分类: 产业牛人介绍|1439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接种指南与国际文献分析
xupeiyang 2010-9-8 15:52
http://www.cdc.gov/mmwr/preview/mmwrhtml/mm5920a4.htm FDA Licensure of Bivalent Human Papillomavirus Vaccine (HPV2, Cervarix) for Use in Females and Updated HPV Vaccination Recommendations from the Advisory Committee on Immunization Practices (AC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