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2001年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20年多前开启的征程,今天回顾来看也很有价值
geneculture 2018-7-19 14:14
个人分类: 融智学前期探索|1221 次阅读|0 个评论
回顾: 2001年 1月 8日 桂林 复杂性科学 会议
bhwangustc 2018-7-6 16:48
个人分类: 复杂性科学学术会议|1902 次阅读|0 个评论
赞比亚日全食观测十五周年:回顾和思考
热度 7 kyt1965 2016-6-22 10:31
赞比亚日全食观测十五周年:回顾和思考 汤克云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前言 时月荏苒,光箭无情;仿佛昨日的赞比亚日全食观测已过去整整十五年。 我一共组织实施过六次日食科学观测,包括 1997 年的漠河日全食观测, 2001 年的赞比亚日全食观测, 2002 年的澳大利亚日全食观测, 2008 年的嘉峪关日全食观测, 2009 年的上海 - 杭州 - 湖州日全食观测和 2010 年的大理日环食观测。 1997 年的漠河日全食观测和 2009 年的上海 - 杭州 - 湖州日全食观测,已分别出版了文集;在六次观测中,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赞比亚观测’和‘澳大利亚观测’,尚无具体的文字记述。籍研究所出版回忆录之机,先完成对‘赞比亚观测’的回忆和思考,另觅机会再完成对‘澳大利亚日全食观测’的回忆和思考。 1. 漠河日全食观测的影响 2001 年赞比亚日全食观测,实际上是 1997 年漠河日全食观测的继续。漠河日全食观测的成功,为赞比亚日全食观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96 年 8 月,在国家科委和国家基金委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牵头成立了《 1997 年 3 月 9 日漠河日全食科学观测协调组》,成员包括中国科学院基础局王宜处长、国家基金委数理学部汲培文主任、中国科学院大气所王英鉴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沈海璋研究员和汪璟绣研究员,由北京天文台台长艾国祥院士任组长,张洪起研究员和汤克云研究员任副组长。观测协调组得到了黑龙江省领导的支持;会同中国科学院有关研究所,各高校,组织了大规模的日全食期间的综合科学观测。 依托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漠河地磁台 , 汤克云组织实施了天文、地球物理和空间物理综合观测,包括北京天文台和紫金山天文台的太阳光谱观测,地球物理所的地磁观测、地磁脉动观测、舒曼共振波观测、甚低频波观测、气辉观测,来自日本九州大学的地磁脉动共轭观测,和来自台湾中坜中央大学的日全食光学观测;王谦身研究员建议的重力固体潮观测参加了这一综合观测。华昌才、武传真、刘洪臣和汤克云在漠河地磁台组织和实施了这一观测。 在重力固体潮观测记录中出现了 5-7 微伽的重力异常谷,引起了国际引力物理和日地物理界的关注。英国科学期刊“ NATURE ”的科学评论员 Mark Haw 撰文对 1997 年漠河日全食期间重力场的观测结果作了专门评论,认为中国科学家的发现是关系到引力场本质的重要问题。国际最著名的实验和理论引力物理学家之一、美国著名物理学期刊“ Report of Progress in physics ”的副主编 Gillies 教授给我来信认为,“在排除了日食期间电磁干扰、气温和气压变化的影响之后,你们的发现可能要对重力场的矢量叠加原理、重力场的反平方定律和相对论中的弱等价原理的绝对正确性提出疑问,甚至可能是提供了发现一种新的非引力长程弱力的证据”。 当时, Gillies 教授和王大珩、王綬琯、刘振兴、滕吉文院士和我们都认为,抓住下一个日全食的机会,用更严密的方案和更好的仪器配置,再作引力 - 重力场观测是十分必要的,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2001 年春,我上网调研,了解到: 2001 年 6 月 21 日,日全食带将先后穿过非洲的安哥拉 - 赞比亚 - 津巴布韦地区,食甚时间为当地时间 13 时至 15 时左右,食甚时间长达 4 分 50 秒,太阳高度为 50 0 至 31 0 。 总体看来,见食条件远好于 1997 年漠河日全食。尤其是在内陆地区有如此高的太阳高度和如此长的全食时间,是作日全食期间重力观测的绝佳机会! 我将调研的情况向王谦身研究员和华昌才研究员等作了通报,我们都希望有机会组队去非洲观测。 (图片 1 , 2001.6.21 的非洲日全食路径图。图中画了由一系列圆圈组成的条带为此次日食的全食带;卢萨卡是这次日食的全食带内唯一的大城市。 整个卢萨卡和我们的第二观测站 — 中垦农场都位于图中自右往左的第三个圆圈内) 2. 组队 2001 年 4 月,我找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张洪起研究员商量,能否共同组建一支日全食科学观测队,以重力观测项目为主,配合其他观测手段,赴赞比亚地区实施科学观测,力争取得比漠河日全食更好的观测资料,两人一拍即合。 2001.4.23 ,我和张洪起起草了给北京天文台领导的报告, 希望由地球所和北京天文台联合组队去赞比亚作日全食观测,以重力场为主,配合其他观测手段。 张洪起研究员几次带我一起向艾国祥台长和王宜副台长请示,向台领导提交了联合组队申请,得到了两位领导的明确和坚决支持。王宜副台长对我们报告的批复是:“艾主任:同意组团,应抓紧办理出国手续和仪器设备的研制。 经费问题按现有渠道安排, 并积极争取院里的渠道支持,已告知汤克云同志,建议国家天文台安排一定的经费支持,待议。 2001.4.27 ”;艾国祥台长批示:“同意”;并果断决定:先由北京天文台拿出部分经费, 立即启动组队和仪器研制,办理手续;同时,具体指导我们向国家基金委申请经费。 2001.5 月 , 我们向基金委数理学部汲培文、董国轩,地学部陆慰则、于晟和国际合作局张永涛正式提交了《 2001 年赞比亚日全食重力观测》申请报告。 经多次磋商,基金委决定由三学部(局)共同出资,以委主任基金的方式部分资助。 2001.5 月初,我们找到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邱华盛处长和庄岩同志积极支持我们的科学观测, 主动帮助我们与外交部亚非司和中国驻赞比亚大使馆取得了联系,由大使馆出面邀请我们赴赞比亚作科学观测。随后,我与中国驻赞比亚大使馆取得了直接联系,通过 email 商讨有关具体事务。 我所翟明国副所长、国连杰处长帮助我们办理了出国手续。 我们通过中国科学院合作局商请国家地震局华昌才、李民两位重力观测专家参加这次观测;我们找到王月华、陈章立同志,由于他们的帮助,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和国家地震局综合观测中心(现应急授救中心)接受了我们的商请,同意派华昌才、李民参加中国科学院赴非观测队,参加这次观测。 经华昌才研究员联系,池顺良研究员为我们研制了数据采集和记录系统。游庆瑜博士为我们提供了气温记录器。在仪器研制和办理手续的过程中,徐元芳副研究员作了许多协调工作,给组队以很大帮助。 6.4 (周一),去中国科学院派遣中心取到护照,并立即由李民开车去赞比亚大使馆,持中国科学院照会和中国驻赞比亚大使馆邀请函申请签证,应允周三左右可取。 2001.6.8 下午,在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召开了《赞比亚日全食期间的重力观测研讨会》,王宜副台长主持了会议。院基础局李和娣,地球局周少平,国家基金委数理学部董国轩、地学部于晟、国际合作局张永涛,艾国祥院士、滕吉文院士、姚振兴院士、童庆熹院士、陈运泰院士参加了研讨会,汤克云、张洪起汇报了有关科学准备和组队情况,得到与会专家和领导的热烈支持。陈运泰院士认为,‘这可能是一个物理发现的前夜’。 3. 出征 6.11 日上午,张洪起约中央电视台项飞等三人来中国科学院天地科学园,拍摄了《中国科学家将赴非洲作日全食期间的重力场观测》的节目,我介绍了此次组队赴非洲观测的科学意义和有关准备情况,包括仪器研制和由中国大使馆接待的概况。 6.14 日,久旱的北京下了暴雨。下午 1:00 ,中国科学院 2001 年非洲日全食观测队一行六人 -- 张洪起、胡柯良、华昌才、李民、李宝代、汤克云离开北京天文台,在大雨中开赴首都机场。 2:00 许,到达首都机场, 《北京青年报》记者曾伟来拍摄了观测队人员和仪器的照片,彭丰林送来了‘中国科学院赞比亚日全食观测队’队旗。 观测队携带了 3 套 LaCoste 重力仪、 2 套核旋磁力仪、 4 套数字采集和记录仪,以及电源、电缆等配件, 总重量达百余公斤。这些重力仪、核旋磁力仪、数字采集和记录仪都是精密仪器,怕撞怕振。特别是 LaCoste 高精度重力仪 , 不但怕撞怕振,而且绝对不能倾倒。观测队的六名成员除将个人衣物及电源、电缆等配件交付托运外, 9 套观测仪器全部手提着上上飞机。当时,《北京青年报》等媒体已经报道了‘中国科学院日全食观测队将赴非洲作重力观测’的消息,北京海关对我们特别照顾,所有科学仪器顺利通过安检,登上了新加坡航空公司 SQ801 航班。中午的雷雨,使北京首都机场跑道的航班密度增加,原定下午 4 点起飞的 SQ801 延迟了将近一个小时才得以起飞。幸好该航班的座位比较空,在漂亮的新加坡空姐的帮助下,我们的手提仪器,都被安置在适当的位置。 经过 6 个小时的飞行,飞机于晚 11:30 左右抵达新加坡樟宜机场。在入关处,出了一点小小的麻烦。我们重力仪的高度超过新加坡海关的 X 光检验机窗口的高度,机场安检人员要求我们将仪器平放,再通过 X 光检验;我们几经交涉,借用报纸上登载的有关这次赞比亚日全食观测的新闻,告诉他们:这就是去赞比亚作日全食观测的精密仪器,不能放倒。最后,我们打开所有的重力仪箱让他们一一检查,总算过了关。 住京华饭店( Royal Hotel ), 休整一个白天。 6.15 日晚 10 时许, 返回樟宜机场; 6 月 16 日凌晨 1 时许,登上新加坡另一航班 SQ406 。 这是一架波音 747 ,十分拥挤,仪器的安置又成了问题。空姐帮忙, 3 件重力仪被分别安置在空姐的行李柜和前舱末排座椅的背后。经过 10 个小时的飞行,于当地时间 6.16 日清晨 5 : 45 抵达南非约翰内斯堡机场。 上午 10 : 25 ,换乘英航 BA6455 飞卢萨卡。 这是一家 737-200 小飞机,乘客多,行李多。英国乘务长要将我们的仪器送至货舱运输,这给我们造成了不小麻烦。我们几番解释和要求,重申仪器的重要性和不能作为货物运输的理由,乘务长仍坚持要我们将仪器送至货舱运输,但答应将仪器放在特别的箱子内运输。 好在只有 2 个小时的飞行,飞行中和降落时都算平稳, 12:30 就到达卢萨卡机场。考虑到我们的行李太多,又涉及许多仪器,本已作好大费口舌的思想准备。但刚到机场,就看到大使馆办公室孙来泉主任、秘书王君等同志开车进入机场内来接我们。原来,在接到中国科学院的照会函之后,大使馆即向赞比亚外交部提交了照会,告诉赞比亚方面,中国科学院科学观测队要携科学仪器来卢萨卡作日全食观测,希望赞方给予方便。这样,我们一行 6 人随孙主任等从外交通道出了卢萨卡机场。谢天谢地,我们的仪器终于顺利到达了卢萨卡。经检验,仪器全部正常。 (照片 2 , 2001.6.16 ,大使馆孙来泉主任等去卡翁达国际机场接到观测队,回到大使馆合影。自左往右:黑人司机同志,王君秘书,汤克云,孙来泉主任,韩秘书,李民,华昌才, 张洪起,李宝代,大使馆某工作人员) 4. 设点和观测 16 日下午,大使馆临时代办林松添参赞(现任外交部非洲司司长)和孙来泉主任又帮我们安排了工作间,并将使馆的地下室腾出来作为我们的第一个观测点。卢萨卡虽是首都,但人口、车辆比北京要少得多,高楼大厦很少;位于海尔 - 塞拉西大道的中国大使馆附近比较安静,地下室离马路有 50-60 米,经试验,重力仪的记录满足设计要求。 (照片 3 , 2001.6.16 晚,华昌才,李宝代,李民等在大使馆地下室调试仪器) 6 月 17 日下午,大使馆彭克玉大使(现中国外交学会副会长)由香港回到卢萨卡,主持了一场日全食科普报告会。会上,中国科学院科学观测队向大使馆赠送了“外交科学 共强华夏”的锦旗。汤克云教授和张洪起教授作了日全食科学观测和太阳及太阳活动的报告,大使馆全体成员和来自于空军总医院的军医队的全体成员参加了报告会,并提出了许多有关日全食的问题。 (照片 4 , 2001.6.17 下午,彭克玉大使主持日全食科普报告会并合影。前排自左往右:胡柯良,林松添,某领导,华昌才,汤克云,彭克玉大使,张洪起,李宝代,某领导,李民) 在卢萨卡的中国同胞听说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从北京来作日全食观测,都非常兴奋,都愿意提供方便。 沈阳来的王琪量先生来此办农场 8 年,现已成为几家饭店和商店的主人。他热情邀请我们去他的庄园考察,愿意为我们提供观测场地。 原北京农垦干部王驰夫妇来卢萨卡已 12 个年头,建起了有几十平方公里的中垦农场。养鸡、养牛、种地,承担了卢萨卡相当一部分活鸡、鸡蛋的供应。中垦农场位于卢萨卡北 50 公里处;我们发现,该农场正好处于 6 月 21 日日全食全食带的中心线附近。王驰场长热情邀请我们去他的农庄作日全食科学实验。 6 月 18 日上午,大使馆经贸处孙领事(女)陪同汤克云、华昌才、李民、李宝代驱车去中垦农场作实地考察。由大使馆去中垦农场,先要沿独立大道往西穿过市中心,沿不怎么大的大北路( Great North Road )往北开 30 公里,到达奇桑巴( Chisamba ) , 再往东北还有 20 公里。 这二十公里就不能叫路了,完全是荒土野径, 两侧是没腰的杂草,鸟兽多,人罕至;开了二十公里,除了我们这一辆越野车,几乎没有遇见一个人。后来据王驰场长说, 路上经常发生持枪抢劫事件,多是由南非进入赞比亚的惯犯所为;当地人比较淳朴,除了不太爱干活,一般不干这种犯法的事。进入农场,则是一片新天地, 宽大的房舍和工作间,大片绿油油的庄稼。 经考察,发现这是作重力场和地磁场观测的理想场所。 我们决定,把中垦农场作为这次日全食观测的第二个观测点, 并当即安装重力和地磁观测设备,李民和李宝代二位留在中垦农场观测。 照片 5 , 2001.6.18 ,在中垦农场;自左往右:汤克云,华昌才,农场周技术员,大使馆孙领事,李民,李宝代 在大使馆地下室和中肯农场分别从 16 日晚和 18 日晚作试观测,自 19 日晚 12 时开始,两站作正式观测至 22 日 24:00, 各获得了完整的 72 小时数据。 6.21 日中午(北京时间下午约 5 、 6 点),中央电视台主播杨晨打越洋电话到卢萨卡,通过大使馆电话采访我。我报告了有关设点情况和仪器的工作状态。 5. 赞比亚日食节 由于卢萨卡是位于日全食带内唯一的大城市,许多外国人专程来卢萨卡观测或欣赏日全食。赞比亚国家议会通过特别决议,将 2001.6.21 日设为赞比亚日食节,放假一天并在赞比亚大学举办庆祝活动。 (照片 6 , 2001.6.21 ,为赞比亚日食节,在赞比亚大学举办庆祝活动 ) (照片 7 , 2001.6.21 ,在赞比亚大学庆祝日食节。英国伦敦皇家学院的 Allen 教授(左 1 )和他的助手(左 3 )由伦敦专程来卢萨卡作太阳光学观测。右 1 :胡柯良,右 2 :汤克云,左 2 :华昌才) 6. 关于赞比亚日全食观测的思考 在这六次观测中,有过准备不足的教训,有过考虑不周的遗憾,更有过思考方向的失误。但正是由于经历了这些教训、遗憾和失误,对引力的观测和引力场的本质逐渐有了感觉,悟到了引力传播的真谛。不但从固体潮数据中意外地发现了牛顿引力以光速传播的第一个观测证据,而且进一步发现和修正了 300 多年来的一个误解:在开普勒行星定律和牛顿引力定律中的星体位置,皆不应是真位置而都应是视位置;在研究引力传播的过程中,又考虑了相对速度和相对加速度对引力场的贡献,发展出一套推迟引力理论。按照这样的认识和修正,可以消除牛顿引力存在‘超距作用’,‘不协变’和‘无法解释水星进动’的缺陷。 最深切的体会之一是:科学研究不是付款购货,不是你有一份货我出一份钱。 绝大多数情况是完全看不到货;严格说,科学思想也不是货。她是人类智慧的升华,是一种奇妙无比的东西;只有在心态完全放松,而智力高度集中的情况下才可能产生。在科学研究中,犯错是难以避免的,甚至是必须的。 也许可以这样说,犯错多的科学家,犯错早的科学家,最有可能及早与问题的本质碰撞,发现大自然的灵魂。这对于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家和从事科学管理的领导者,都可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 2015.11 ,原稿投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离退办之《岁月留痕》,未公开出版, 2016.6.21 修改) 附: 赞比亚日全食观测 广寒宫中本无烛 1 , 嫦娥书鸿赖金乌 2 。 上轨下道定圆缺 3 , 大潮小潮看亲疏 4 。 月盘蔽日地昏黄 5 , 大气骤寒惊鸟鸦 6 。 重力异常万里求 7 , 越洋窥日赞比亚 8 。 2001.12 汤克云撰 注: 1.喻月亮本身不会发光; 2.喻月亮之光来自于太阳 — 金乌; 3.月亮之圆缺取决于日、月、地的轨道; 4.固体潮的强弱取决于日、月、地之间的方位和距离; 5.日全食时,大地昏暗; 6.气温骤降 十 几度,鸟雀惊恐; 7.这次不远万里,是想求解重力的本质; 8.跨越印度洋,来到赞比亚,希望对太阳引力有所 了解。
12391 次阅读|15 个评论
新学科与学科交叉 - 科学家转型
benlion 2011-9-4 14:41
最早是中学,欧几里德几何学、牛顿力学和爱恩斯坦相对论在心智上引起的震撼,数学和物理学的解题,至今仍然成为最美好的人生回忆;然而,物理学家、化学家转向生物学研究,仿生学和遗传工程等的报刊资讯,尤其是《生命是什么?- 活细胞的物理学观》,最终导致走向了生物学家的道路。 中学生物学教师讲解植物光合作用时,说到如果仿生工厂的成功,人类可以为他/她雕塑一个金像还不是铜像,也许是中学时代的影响;所以,导致了进入大学生物学系之后,仍然迷恋物理学、化学在生物学研究和生物工程领域的应用。 北京中关村 - 大学和中科院研究所积聚之地 - 当时,有如台湾新竹科学城、日本筑波科学城发展的模式,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机构 - 尤其计算机科学、系统科学和自动控制研究与生物工程、转基因生物技术等;因而,进一步激发了交叉学科的思路。 在以色列时,一位生物工程系科学家研究细菌在培养皿上生长形成非常漂亮的图案(pattern),引起我很大的心理震撼,最近看到他也转向了系统生物学研究的文章。在德国时,我与美国大学化学系一位研究纳米生物技术、DNA分子纳米计算机的科学家进行了很多来回的email讨论,最近十年许多DNA分子计算机科学家开展了合成生物学的研究。 系统科学、生物数学,计算机科学、微电子学,软件科学、信息技术,医学工程、生物技术,纳米科学、工程技术等,许多不同学科领域的科学家与工程师纷纷转向系统与合成生物学研究,如同,计算机科学与计算机工程从科学研究到应用开发的转化,转化生物学、转化医学是系统生物学与合成生物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人工智能、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进化算法等计算机软件科学与神经科学、基因工程和仿生技术、生物医学等整合,将会带动更多来自不同科学、技术与工程领域的科学家与工程师转向或转型到交叉与综合学科研究模式 - 细胞分子系统网络和细胞通讯系统网络(network)* - 从基因、细胞到大脑的生命系统与人工生命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注*:1999年建立Genbrain biosystem network和邀请神经科学、转基因生物研究学者分别任大会主席、秘书长的初衷(筹备2001年10月在北京举办第一届国际系统生物科学与工程会议 - 911事件可能是导致我的心痛)。
2953 次阅读|0 个评论
2001年九江师专行纪要(5月26日—6月8日)
黄安年 2010-6-11 17:28
2001 年九江师专行纪要( 5 月 26 日 6 月 8 日)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6 月 11 日发布 应九江师专邀请 , 我和老吕2001年 5 月 28 日 6 月 4 日来九江义务讲学。 1996 年 10 月万心蕙先生病逝,我写信给李融校长,表示如果需要我愿意在退休后根据学校需要来九江师专义务讲学。 1996 年 11 月 17 日 , 李融写信给我说 : 您准备在退休后来师专和中心义务讲学一事,我们深表欢迎。京九线通车了 , 九江新车站离学校不远,来往更方便。我会把您的意向专门向现任校长张乐天博士专门汇报 , 一些具体事宜,如发邀请函、讲学计划和内容、食宿安排等届时我们再另行联系。感谢您对师专和我们的关心和大力支援。 1997 年 10 月 29 日 , 李融学长在给我的信中说 : 您原来说过明年 5 月退休后愿每年自费 ( 旅费 ) 来浔义务讲学,不知现在意下如何?如果初衷不变 , 则我将请学校给您发邀请函,并让政法系(原政史系)领导与您具体联系讲课时间与内容。至于客座教授证书是否在您到校后再由学校发给您好吗?我已退休 , 只是帮忙做写些牵线搭桥之事而已。 1998 年 3 月 , 我退休 , 系里返聘一年。 1998 年 5 月 3 日到 24 日 , 我应邀去九江师专讲授世界现代史专题共八讲。2000年7月,李融病故。 2001 年是我退休后第二次在九江师专义务讲学。这次九江行 , 在我的记事本中有较为详细的记载。 在去九江前 , 我拟定了 系列学术讲座 ( 为九江师专开设 2001.5.28-6.4)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黄安年 第一讲 近代中美之间的平等和不平等关系 (28 日星期一下午 ) 第二讲 世界历史的多样性统一 (29 日星期二晚上 ) 第三讲 20 世纪美国总统改善中美关系的战略抉择 (30 日星期三下午 ) 第四讲 美国经济发展特点 (31 日星期四晚上 ) 第五讲 20 世纪中学历史教师面临的的难得机遇和严峻挑战 ---- 从新一轮教材改革谈起 (1 日星期五下午 ) 第六讲 当代美国政府社会保障政策的特点 (4 日星期一下午 ) 每讲内容都有详细讲稿留给系里。 九江行活动大体如下: 5 月 26 日 , 阴历闰四月初四 , 星期六 , 晴 晚上 10 点 10 分在做好一切准备后,我们离开了家,在师大校园内搭乘出租汽车 10 : 35 分达到西客站( 21 元)。 11 : 00 正我们顺利进站( K105 软卧 9 号车厢 21 , 22 号。与我们同车的是二炮的去井岗山开会。一夜无事。 5 月 27 日 , 阴历闰四月初五 , 星期日,河南,湖北晴转雨,九江雨 在车上吃饭非常贵,我们因为事先准备了 5 个鸡蛋,一包面包,两包方便面及里瘠肉,总共只需 16.2 元,十分可口。下午 3 : 20 分达到九江车站,晚点 20 分钟。我们的火车经过了河北,河南,湖北,江西。我发现到商丘,井岗山均可走这条线路。到九江时有杨光来接。 别近两年的学校,正在大兴土木,为扩招而忙碌,并不受到风传并校风的影响。 学校招待所 303 室似乎也有了变化,这里进行了一翻修理,有了一天 24 小时的热水,有了一套沙发,还有了新购置的台灯,床上用品也有变化 5 月 28 日 , 阴历闰四月初六 , 星期一 , 九江 , 雨间阴 今天是来九江后第二天。按照商定,我们在餐厅吃小灶早 7 : 00 ,中午 12 : 00 ,晚上 6 : 00 。总的来说,目前安排的食谱还是不错的。 上午和 L 去江西美国中心参观,杨光帮助借了全国书目索引 2001 年第 1 期,同时去师专的学报还和九江二中的许保林老师联系。 上午政法系 99 年级三名学生帮助从外事处借来的一台电脑,这样方便我在空余时间可以进行文字处理。 上午在艺术楼大厅入口处看到以教务处和政法系名义张体贴的显著海报:热烈黄安年、吕启祥先生来学进行义务讲学,海报列出讲座的 6 个题目,并且对我们两人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下午 2 : 40-5 : 00 我在二楼综合大教室做了第一讲学术报告,题目是《近代中美之间的平等与不平等关系》。教务处长主持了会议。讲座受到 200 多学生的热烈欢迎。可以看出,他们对此寄以极大的期待。从提问中可以看出,他们非常关心学历史的出路何在,历史学有什么意义。他们还对中美关系的前景,对中美撞机事件都十分关心,对于西部大开发也十分关注。 讲座结束后,回到招待所看到许保林已经来到(她是四点钟来的),见到她自然格外高兴,看来目前中学面临激烈的竞争,而工厂则面临严重的困境,老封(许保林丈夫)才 57 岁在不景气的国企不到退休年龄比退休更麻烦。本来打算请她带我们外面游览一番,看来并不容易,因为她每天有课,中学管得很紧。 5 月 29 日 , 阴历闰四月初七 , 星期二 , 九江全天中雨 今天是来九江以后第三天。昨晚下了一天雨,今天全天还是下过不停。 按照和保林的约定,我们在学校搭乘小面包车 9 点 45 分到了九江二中( 5 元)冒雨参观了美丽的校园,到了同文书院的原址(现在是行政楼),也到了保林上课的小白楼(初二三班)。 10 点 10 分后和保林到了她家, L 是第一次来她家,我已经来过三次了。中午见到了封木春, 12 点半去二中后一家餐厅吃饭, 2 点搭乘小面包车返回招待所。 下午休息并录入全国报刊索引。 晚上 7 点半到 9 点半为九江师专作第二次讲演,题目是 20 世纪世界历史的多样性统一。留有 40 分钟回答问题,与会同学提出了许多敏感问题,包括中美关系前景、如何看待中美撞机事件、我国历史教材为何对于文革回避、对于 89 事件怎么看?中国是否应该结盟?对于日本右翼势力抬头我国是否有点绥靖的味道?怎样看待未来的共产主义前景?趋同是否是大趋势等。看来同学们对于国家大事是非常关注的,也是相当的开放。 5 月 30 日 , 阴历闰四月初八 , 星期三 , 九江阴 今天是来九江以后第四天。 上午刘勇来访,他对于庐山研究有新的发现,我将 1999 年他托我带回北京鉴定的三辐字画还给了他,他也将借条退还给我。这样这次来九江的这个任务算是解决了。 上午冯敏强和中文系主任李宁宁来请 L 为中文系讲演,时间安排在下星期一下午。我向冯提出下星期一晚上回北京的安排建议,他希望我们星期二回京,我向他说明星期一讲完课即回京为最佳安排,也可以减轻他们的负担。 杨光来商议星期日晚上中文系要请我们吃饭。 上午 10 点到 11 点 45 分,我和 L 搭乘出租车去九江长江大桥参观,并且参观了琵琶亭。九江长江大桥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的一座公铁两用桥,铁路全长 7676 米,公路全长 4460 米,创造了中国桥梁史上十多项全国第一,其中正钢梁 1806 米,共有 11 孔钢梁, 10 个水中墩,最大垮度 216 米,总耗用钢材 80000 吨,为国内首创。被称为中国桥梁建设继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的第三座里程碑。九江长江大桥自 1973 年 12 月 26 日毛泽东诞辰纪念日正式动工兴建,至 1993 年元月公路桥建成, 1994 年 8 月铁路铺路就绪,经历了风风雨雨的二十二个春秋。大桥位于赣、鄂、皖三省交界处,座落在九江市和湖北黄梅县宽阔的江面上,它的建成,对于完善我国铁路公路干线网络,促进华北、华东、中南、华南地区和对外的经济开发、文化交流,交通旅游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感觉搭乘观光电梯由 2 元升为 5 元一人贵了。再说对于老人也没有任何优待。 琵琶亭根据规定快要拆毁异地重建了。其故址在湓浦港之西,唐元和十年(公元 815 年)著名诗人白居易贬谪江洲(今九江)司马。次年秋夜,送客江头,闻邻舟琵琶声,遂作《琵琶行》。为张其事,后人建亭,名为琵琶亭。历代屡有兴废,明重建于城东老鸛塘。后又复故处,并迭次修茸。自唐以后,游人沓至,并留下了脍炙人口诗篇。咸丰间毁。鉴于原址早作它用,新亭系 1987 年重建于长江大桥东首。即与老鸛塘旧址相近。亦与浔阳江头夜送客诗意相符。登亭眺望,南观庐山真面目。北瞰长江波涛涌,东望鄱湖水浩瀚。西览天天堑架彩虹。 下午 2 : 40-4 : 45 分是我在九江师专的第三次讲演: 20 世纪美国总统改善对华关系的战略抉择。有 45 分钟问题回答。同学们就美国关系、台湾问题、中俄关系、中日关系、中美之间是否回为台湾问题开战等提出问题,我分别给予了相应的回答。 上午冯主任找了包餐的女老板,对于没有三菜一汤提出了意见,所以食堂的供应今天有了明显的改进。 5 月 31 日 , 阴历闰四月初九 , 星期四 , 九江 , 晴 今天是来九江以后第五天。上午 9 : 00-11 : 45 分和 L 去烟水亭和浔阳楼参观。由于来浔后第一次天晴,所以今天的心情也特别好。去时乘坐的是一路公共汽车( 1 元),回时乘坐出租汽车( 8 元)。 我们先到烟水亭下车,参观烟水亭,门票 5 元,这里对于军人有优待,但是对于我们退休人员则没有。烟水亭,座落在九江市甘水棠湖中,建于北宋熙宁年间(公元 1068-1077 ),取山头水色薄笼烟之意而名之烟水亭。相传系三国时东吴都督周瑜点将台旧址。原亭在甘棠湖上,后移于此。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贬谪江洲司马时,在次建亭因其诗《琵琶行》有别时茫茫江浸月之句,故名浸月亭。两亭在明嘉靖前同时遭毁。明末在现址重建,总名烟水亭。此亭几经兴废,迭代增修,现存建筑均为晚清募修。解放后又多次维修, 1972 年并建曲桥一座,自湖畔蜿蜒至亭。 1986 年又增筑新台,购方亭,嵌瓷板壁画,再现周郎点将英姿。现为九江市博物馆所在地。 接着我们沿着甘水棠边漫步。然后步行在九江码头。从码头乘车到浔阳楼(面的 3 元)门票 6 元登上浔阳楼。浔阳楼因九江古称浔阳而得名。初为民间酒楼,自施耐庵的名著《水浒传》描写了宋江在浔阳楼酒醉题反诗的故事广为流传,而享有盛名。浔阳楼建毁年代虽无可考,但据唐代诗人韦应物(德宗贞元年间江洲刺史)赋《登郡楼寄京师诸季及淮南弟子》诗中写到:方罢永阳守,复卧浔阳楼。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宪宗元和年间江洲司马)和清代诗人佟法海(圣祖康熙年间兵部侍郎)均有咏浔阳楼诗。可见浔阳楼自唐贞元年间(公元 785 年)至清康熙(公元 1662-1723 )尚存,且颇具规模。 现楼系 1986 年重建。该楼占地 2000 平方米,主楼占地 500 平方米。楼高 21 米,三层三檐歇山顶,青瓷黛瓦、四周回廊、古朴凝重,端方典雅。楼内有《水浒》 108 将瓷座像,宋江发配江洲、梁山好汉劫法场大型壁画,及名人题书匾联等。我们面长江小坐,欣赏过往长江船只,遥望九江长江大桥,初夏江风徐来,浮想联翩,十分惬意。 参观后浔阳楼我们步行到旁边的锁江楼,在门口停留片刻,即打车返回师专。 下午抽空录入了报刊索引资料。 下午去美国中心没有人。接着去政法系见到办公室各位。冯主任告诉我校长星期一中午宴请我们,车票明天可以拿到。我在办公室上网看到了学术批评网,还打开电子邮件。回到招待所后为师专复制了讲演材料。 晚上是我为师专举行的第四次讲演,题目是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并用半个小时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中国何时能够赶上美国,赶上中国后中国会不会也成为霸权主义国家?我们如何面对来自日本的侵略威胁?怎么看待中国的政治改革,六四事件?美国的人才政策?美国的西进运动和中国的开发西部的关系,美国的经济发展经验对于九江的发展有何启示等。 晚上保林来看望 L 并聊天。 6 月 1 日 , 阴历闰四月初十 , 星期五 , 国际儿童节,九江 , 晴 今天是来九江以后第六天。上午 7 : 30 分到 10 : 00 许保林来招待所陪我和 L 去烟水亭附近的一家茶点铺吃点心和聊天。这是和她的第四次见面了,算是我们在九江地区难得的一位朋友。回师专的车上坐过了一站路,只得走回头路。今天发现因为没有地图,所以去浔阳楼也走了一段冤枉路。 上午 11 点到下午 1 点是我来九江后遇到的第七次停电。第一次讲学时就遇到了停电,所以现在有了思想准备。 下午 2 : 40-4 : 20 分为师专和九江市的部分中学教师讲授第五讲, 21 世纪中学历史教师的难得机遇和严峻挑战。与会听众对此极为重视,并且提出了一些问题。例如现行教材对于六四事件没有表述,如何看?历史教学现在不被重视,什么时候才能被重视,历史教师的作用怎么估价?目前高考对于历史越来越不重视,今后会不会改变这种情况?历史教材有不少硬伤,那么教师怎么办?考试怎么办?等等。 会后,政法 1999 年级同学和我合影留念。接着九江一中周老师和我交谈实验教材中的问题,他认为实验教材和现行教材变动不是很大,而且错误不少,有些迄今没有改动。 晚上在电视中看到有关庐山的介绍。杨光来访落实星期天晚上美国研究中心宴请一事。 6 月 2 日 , 阴历闰四月初十一 , 星期六,九江、庐山, , 阴间中雨 今天是来九江以后第七天。上午 7 : 55 分 下午 3 : 50 分,政法系包秘书陪我和 L 上庐山参观游览。司机小黄开车,我们的专车走庐山北路,在 9 点到达了庐山风景区,据说经过了 400 个湾,山势和五台山、雁荡山不同,容易晕车,但 L 并无多大反映。因为天气很好,还能够看清庐山真面目。我们先后参观了牯岭街心公园,这里是商业中心和行政管理中心,比我 1990 年来时显得更加整洁和现代化。接着车上有两位公交公司的登山运动员和我们同行,我们的车子开到了花径,这里需要两次购票,我们仔细看了各种各样的人造和自然盆景,但是没有参观白居易草堂。然后,我们参观仙人洞,迎客松,看来在仙人洞参观的人远多于花径。迎客松的出名和毛泽东那首七绝:暮色苍芒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随后我们驱车到一个新的天池风景区,这里最主要的龙首岩,我们经各个景点(又要购票 10 元)绕道先到唐生智建造的圆型建筑,上山到明岩刻有王阳明的诗,以后经过天池、文殊台,这段路程比较难走,然后走相当陡的龙首岩。从那里返回已经是 11 点 15 分了。于是我们下山到半腰的一家餐厅吃便饭。 12 点 15 分离开饭馆接着参观。 先到庐山水电站口参观,接着驱车经过一条捷径小路(可以缩短一个小时)来到三宝树,即有 1500 年树龄的银杏老树和两颗有 600 年树龄的水杉树。我们还在道教庙里看了龙眼石。后来汽车来到含鄱口,这是观看鄱阳湖和湖上观日出的地方。因为雨势大起来,我们匆匆看过起启程参观人文景观。我们先参观毛泽东旧居,这里和我 10 年前参观相比,把博物馆搬来了这里。这个博物馆比我当年看的要丰富多彩,包括毛泽东等中央领导,蒋介石等国民党要员,历史上数百名历史名人在庐山的活动,庐山地质地貌等,内容相当丰富。参观了美庐 1 号后,我们来到中共中央举行三次重要会议的大剧场(中共中央八届八中会议、八届十中会议、九中二中会议),然后来到美庐 2 号蒋介石、宋庆龄的故居。这里和前两个人文景点一样人很多,以上三处均要买票,每处 10 元,所以加上前面的总共 6 个景点要另付 60 元,连同进山票 50 元共 110 元。返回下山时才 3 点 15 分。 今天一路对于九江的下岗有了深切的了解,实际上那些没有下岗又已经破产的工厂职工是最惨的,他们连下岗工人的待遇也享受不到,连续几年,当然造成经济上的困难。今天通行的两位就江公交公司的职工同样使我们了解了不少实情。 回到招待所不久,小包(据说是包公的第 27 代)来这里告诉我们返程车票只买到了 4 日的硬卧 68 次,这样也好可以时间宽松些。我建议将星期一中午的校长宴请改在星期一晚上。 晚饭后散步时见到陈忠,他给我们聊了不少心理咨询服务中的各种个案,他已经积累了这类个案 1500 个以上,有着十分丰富的实践经验。 6 月 3 日 , 阴历闰四月初十二 , 星期日,九江 , 中雨 昨晚一天下雨不停,今天一早小包来问是否还出游,我以为晚去不如早去,可以将海会寺景点取消。 9 : 00-11 : 30 分我们驱车冒雨到白鹿书院一游。记得 1998 年我来过这里,和当年相比显得整洁多了。进院费 20 元,而导游费 100 元(事前并不知道,经交涉免收)。导游向我们详细讲解了书院的全景。这里是南唐李渤(白鹿先生)兄弟在五老峰下隐居读书的地方,办了庐山国学,又叫白鹿国学 , 被誉为海内书院第一、天下书院之首。因四山环抱,俯视如白鹿洞而得名。 821-824 长庆年间,李渤人江洲刺史,在白鹿洞创建台榭,遍植花木。 940 年(南唐昇平四年)建立的白鹿国学在当时是一所与金陵(今南京)国子监相类似的高等学府。北宋初年,白鹿洞书院之名由此而来。 1179 年(南宋淳熙六年),南康知军朱熹兴复白鹿书院,自任洞主,筹置学田、编制课程,制定学规,收聚图书,使白鹿书院达到鼎盛时期。其后经历朝多次维修, 1898 年变法,改书院为学堂, 1903 年停办。 1988 年国家建置白鹿洞书院学术研究机构。 1996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白鹿洞世界文化景观之一。 白鹿洞位于庐山东南五老峰下海会镇和星子县白鹿镇的交界处。全院山地三千亩,建筑面积 6000 平方米。五组别具书院特色的建筑群组合而成。主体建筑含棂星门、泮池、礼圣门、及两侧的东西庑。礼圣殿又称大成殿是历代祭祠孔子及其门徒之地。朱熹书有忠孝廉节四字。主体结构西为先贤书院,含前后两院,院中有丹桂亭,朱子祠,它的西部是报功祠,有庐山白鹿洞书院史展览,其中有西碑廊 44 通青石碑。主体结构东为白鹿洞书院,有御书阁(刘少奇 1927 年曾住在这里)、明伦堂、白鹿洞、思贤台。其东是紫阳书院门楼含崇德祠及行台。贯道门则为另一组建筑物,现为延宾馆。在白鹿洞书院之南有独对亭,枕流桥等。 下午 6 : 15-8 : 00 ,江西美国研究中心魏校长、陈忠、杨光、杨敏在九江师专对面的一家餐厅宴请我们,席间可以畅所欲言,既谈学校升格和九江美国研究中心问题,又谈国际和国内大事。 6 月 4 日 , 阴历闰四月初十三 , 星期一,九江 , 阴间雨 , 今天是来九江后第九天。我们来九江的晴天和阴雨天比例为 1 比 4 。 上午我录入美国问题索引,而 L 则备课。本来准备午饭后有些休息时间,谁知一等 40 分钟,耽误了休息时间。 下午我和 L 各有一场,我讲现代美国社会保障政策的特点,而 L 则讲《红楼梦与中国现代女性》。我是最后一讲,同学们提出关于中国的信用危机、中国的贫富悬殊等问题。冯敏强在讲话中特别提到我来讲学不要一分报酬,完全是义务讲学。讲学内容水平之高,现实意义之强也为师专历史上少见。他还提到我的网上发表的一系列文章他大都看了,哟的看到深夜二三点钟,很受启发,高度赞扬师德。 他们的购票工作似乎没有做好,不仅没有买到软卧而且买的是两张上铺,据说还是托私人关系去买的。这成了一个大问题。后来冯说托人再想办法。 晚上杨光来告诉我们明天上午参观陶渊明博物馆有车送。 晚上 8 点至 10 点半,中文系主任李宁宁来访聊天,他给 L 送来讲课费为我们所婉拒。我们详细聊了师专升本、中文教学改革、九江发展前景等问题,在很多问题上有认同感。 6 月 5 日 , 阴历闰四月初十四 , 芒种,星期二,九江,晴 今天是来九江后第十天,天气少有的晴朗。上午杨光陪同我们去陶渊明博物馆,学校派车经高速公路去位于九江县沙河镇的陶渊明博物馆,这里的地势很好,有山有水,十分安静。 8 : 10-10 : 00 (含路上往返各 25 分钟)之行十分顺利。我们经由九南高速公路一段( 8 元),在九江县城遇到今天严打押着上刑场的犯人。在陶渊明博物馆我们参观了展览馆,祠堂、陶渊明墓、陶渊明壁等。沿途我们看到在高速公路边的九江财经高专,据说这是未来九江科技学院的所在地,将占地 3000 亩,前景乐观,但是眼下无法解决资金到位问题。 上午 11 点多九江教研室小张来访,并带来茶叶和水果。同时来访的是冯敏强和小包,他们带来了礼物和交通费 130 元。 中午 12 点到 2 点 40 分,九江师专校长祝黄河宴请我们在安华酒家,陪同的有王主任、冯主任和小包。席间我们畅谈九江师专升格问题,同时对于当前时政畅谈见解,增长不少见识,了解不少情况。 下午休息整理行装。临出发前李宁宁来送,杨光来电话。 我们的车票是 68 次 18 : 44 分登上九江站, 6 点 47 分开车。因为是两张硬卧上铺,所以需要上车后设法调整。出发前小包又专门买来许多香蕉和荔枝,这批水果和小张送来的合在一起,形成了很大的负担。小包专程送我们去车站。进站后我即找列车员商量换成两张下铺票,十分顺利,正好临门口 6 个铺位全空, 40 分钟后给换成两张下铺,而其他四个铺位无人,直到凌晨四点才上来两位年轻人,所以显得十分的舒服,可以说是峰回路转,而且增加的费用也不多只有 36 元。一夜休息无事。 在九江师专整整 9 天。 6 月 6 日 , 阴历闰四月十五 , 星期三,北京 , 晴 今天是离九江后第一天,天气少有的晴朗。立即感到北方的干旱。 68 次南昌 北京快车 9 点 20 分到达北京西客站,比正点晚了 8 分钟。我们随即搭乘出租车在 9 点 50 分回到了家,一切顺利。 附李融两封信原件
个人分类: 教育改革思考(07-11)|4882 次阅读|0 个评论
重庆武隆两次滑坡灾难
陈龙珠 2009-6-6 11:45
------------------- 中新网2009年6月6日电 据中央电视台最新消息,5日下午3时许发生的重庆武隆山体滑坡事故 已造成26人死亡 。   5日下午3时发生的重庆市武隆县铁矿乡鸡尾山山体滑坡事故, 至少有87人被埋 。经过一夜的艰苦搜救,救援官兵发现未垮塌的山体部分有非常明显的裂缝,经现场分析仍有滑坡可能。这将对目前的救援带来危险和困难。 新浪专题 : http://news.sina.com.cn/z/cqwulongsthp/index.shtml ------------------ 综合新华社重庆2001年5月4日电 据抢险指挥部今天早上宣布,重庆市武隆县5.1滑坡性质地质灾害的现场清理工作已基本结束, 现场挖掘发现的遇难者遗体增加到74具 。   抢险指挥部现场组组长何梗生说,现在滑坡体的石块还没有完全清理完毕,但可能存在遇难者尸体的地方已经基本清理完毕,现在现场清理工作重点已经从寻找遇难者尸体转向清理滑坡体石块。   经过武隆县公安等部门多次调查了解,楼房被岩石压垮时 估计有78人在楼内 。 说得很好,但做到了吗? --------------------- 国务院工作组组长谈重庆武隆5.1灾害教训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05月04日 20:53 新华网   新华网重庆5月4日电(记者杨磊 令伟家 代群) 参加重庆市武隆51灾害处理工作的国务院工作组组长、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蒋承菘今天结束对武隆灾害的调查处理后,接受了本社记者专访。他说,地质灾害不能避免,但不是不可认识,也不是完全不能防范。武隆发生的这次灾害,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教训。   首先必须重视地质灾害。蒋承菘说,过去人们对地质灾害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中国 西南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地质灾害本来就频发,再加上 这个地区经济欠发达,日益增多的人口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更增加了发生地质灾害的机率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地质灾害应得到更广泛的关注。    防治地质灾害要立法 。蒋承菘说,目前中国地质灾害由谁来监测、防护,还没有法律依据。他说,发生在武隆县的这次滑坡埋楼垮塌灾害中,此幢楼房后面的山体边坡由谁防治,护坡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技术要求,以及对边坡的管理、监测等问题,目前在法律上还没有具体的规定。    要加强对地质灾害的日常监测 。蒋承菘强调,要建立一套出现紧急地质灾情时的有效快速抢险机制和系统。他说,和这次武隆灾害一样,许多地质灾害发生时可能只在几秒钟就酿成巨大的灾难。除了要有专人不断观察外,还要对群众普及有关地质灾害的教育,提高群众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发现险情及时发出警报让群众撤离。   对地质灾害要加强调查、检查和监督。蒋承菘提出, 从长远来看,对地质危险体的开挖要有严格的灾害评估、批复、监督、监测等程序 。 在地质危险体附近已经动工建设的项目,要对周边环境进行全面清查、评估和监测,发现险情及时排除 ,从根本上把地质灾害的损害降低到最小程度。(完)
个人分类: 防灾减灾|5833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9: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