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长江大桥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杂说关于武汉的若干历史地理知识及可能的误会
热度 6 fdc1947 2020-2-5 08:33
杂说关于武汉的若干历史地理知识及可能的误会 武汉是我国的名城,位于我国人口众多和经济发达地区的中部,交通发达,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武汉又具有悠久的历史,千百年来,在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众所周知,武汉得名于武昌和汉口、汉阳,而汉口、汉阳都与汉水有关。关于武昌和汉水的历史都是值得说一说的。 在现代人的意识中,汉应当是武汉和湖北的另一个代称。武汉的一种地方戏称为汉剧或汉调,湖北中南部的广大地区在地理上被称为江汉平原,从北京到汉口的铁路被称为京汉铁路, 1927 年南京和武汉的两个政权和解被称为宁汉合流等等。这种代称的缘由当然主要来自武汉特别是汉口,这个近代新兴的大都市,而汉口的名称则来自汉水。 汉水是 长江 最大的支流,它的发源地漾水、沮水等,均在陕西省的 秦岭 南麓, 宁强县 境内,流经沔县(现勉县)称沔水,东流至汉中称汉水,自安康至丹江口段古称沧浪水。到了长江中游平原地带,由于当地地势低平,河港湖泊众多,河流汇合,主流也常有改道,名称则众多纷纭,除了汉水、沔水以外,又有夏水、沌水等名称。《水经注》这部历史名著中叙述这条河流所用的名称是沔水。所以,汉水注入长江处,除了称汉口外,又有沔口、夏口等名称。不过,古时这些名词只表示两条河流的交汇处,就像说长江口一样,并不是指现在的汉口城区。古代的汉水流经龟山南边入长江,到了明代成化年间才改到如今的入江口。从那时起,才慢慢有了现在汉口的集市。 最早的时候,汉水这个称呼却主要不是指湖北境内的那一段,而是指 陕西境内的这一段 。汉,这块地方也并非指现在的湖北和武汉,而是指陕西南部 。这样,我们才能够理解 为什么现在看起来在汉水最上游的那个地方被称为“汉中 ”。实际上,当时那地方确实在“汉之中”。 汉水是古代“周人”所能够看到的水流量和落差最大的河流。古人看到这汹涌澎湃的流水,自然会想到这样的流水只能来自天上。所以,天上的河流即后世所说的 银河,也就被称为“汉”, 诗经中就有“ 唯天有汉 ”的句子。后来又有了 天汉、银汉、云汉、霄汉 等称呼。到了平原地区的汉水,则很难与天河联系起来。 秦代时,位于秦岭南面的“汉地”,交通十分不便,经济和社会发展非常落后。所以,项羽把刘邦封到那里,称为汉王,希望而且断定他会在那块偏僻而闭塞的地方终老,刘邦手下的绝大多数人也都懊恼不已。但是,在刘邦萧何领导集团正确方针的指导下,竟让刘邦这家伙成就了大业。到了最后,“汉”不但成了一个皇朝,而且成了我们中华民族中主体民族的名称。连我们所写出的一个个方块字,也被称为汉字。这大概是项羽和刘邦当初都没有想到的。 在历史的长河中,原来指陕西南部那块地方的“汉”,转变到指长江中游的大城市。这样的名称转移是由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形势所决定的。千百年来,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中心从陇上、陕西逐渐东移到中国的中部再到东部。我们现在用到“武汉”这个词的机会当然比使用“汉中”的可能性大不知多少倍。因此,“汉”这个称呼最终被武汉以及以武汉为省会的湖北所取得并不是偶然的。 关于武昌,也容易产生一些误会。小时候读苏东坡的《前赤壁赋》,背诵到“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很为它的对称又不死板的句式和抑扬顿挫的字词音节所陶醉。这些句子,当时也好像都能够理解,就没有深究。后来年龄大了,有了一些历史地理知识,就想“西望夏口,东望武昌”的地方,一定在夏口和武昌中间,夏口在武昌的西面,究竟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实际上,这里的夏口就是如今的武汉武昌,武昌则不是现在的武昌而是如今的鄂州。 武昌的名称,来自三国的孙权。魏 黄初二年 (221),孙权迁都鄂县。鄂县是秦代所建之县,地址就是现在的鄂州城区(在长江南岸,与黄冈隔江而立)。由于在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打败了曹操的南侵,孙权方面士气大振,就把鄂县改称武昌县,取义“因武而昌”。同时把江夏、豫章、庐陵三郡都分出一部分,建立武昌郡,郡治就设在新改名的武昌县。这是武昌这个名称的来历,不过,这个武昌不在如今的武昌,而在原来的鄂县,如今的鄂州。 这个武昌县,从221年改鄂县为武昌县算起,一直用了1692年之久。到了辛亥革命以后,大概辛亥革命首义武昌名气太大,而这里的“武昌县”与“辛亥革命首义武昌”并无关系,所以,在1913年把这个武昌县改成寿昌县,第二年又改为鄂城县。这样,经过了1693年之后,“鄂”又回到了它的老家。 1983 年,鄂城又改成了湖北省的省辖市,称鄂州。这就是现在的鄂州。它虽然在历史的长河中,首创了武昌这个名称,而且用了武昌县这个名称达1692年之久,却与现在的武汉武昌并不是一个地方。这就是苏东坡《前赤壁赋》中所说的武昌。 那么。现在的武汉武昌是怎么来的呢? 吴黄武二年(223年),也就是孙权迁都鄂县(武昌县)的两年之后,孙权在如今武汉的蛇山筑土石城,斜对汉水,称为夏口城。苏东坡的“夏口”就是这里。 南朝宋孝建元年 (454年) 在夏口城设置郢州,隋开皇九年 (589),在夏口设置江夏县,把郢州改称鄂州,江夏县为鄂州的州治。同时,废去原来在武昌县的武昌郡,把武昌郡所辖之县包括武昌县都置于鄂州的管辖之下。 这样,在如今武汉武昌这地方称江夏县,直到1913年。 在以后的年月中,鄂州有几次短时间改为江夏郡,但是大多数时间都称鄂州。 唐代宗 永泰(765年)之后成为鄂岳观察使、武昌军治所。北宋为荆湖北路治所。元为湖广行中书省所在地。至元十四年 (1277) 改为鄂州路,如今湖北省中东部的大部分地区都在它管辖之下。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近代以来的湖北省简称为鄂。 元大德五年(1301年)改鄂州路为武昌路,治所仍在江夏县。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改为武昌府。清代与明代一样。 这样,到了元明清时代,如今的武汉武昌终于也有了一个武昌的名字,不过是武昌路或武昌府,它的治所在江夏县。由鄂县改称的武昌县则是武昌路(府)的管辖之下的另一个县城。 这样,武昌这个名称就有了二义性。倘若某人说要去武昌,就要说清楚是去位于江夏县城的武昌府还是去武昌县(如今的鄂州),两者地图上直线距离48公里,即使是如今的高速路也相距76公里。要让古人走,水乡曲曲弯弯的路程恐怕三天也要抓紧才行(《清史稿》称相距180里)。 1911 年的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发生在作为湖北省会的武昌府(江夏县)。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实行省、县两级地方行政,废除府这一级行政区。武昌府当然也被废除,武昌起义首义之地就不能称为武昌了。于是, 在1913年,改江夏县为武昌县,把原来的武昌县改成寿昌县又改为鄂城县。至此,武昌这个名称才被如今的武汉武昌单独具有。 民国十六年(1927年),由广州迁来武汉的国民政府把汉口、武昌、汉阳三镇统一,定名“武汉”,武汉市至此诞生。 在武汉市的历史上,这一个“武”字,来得真不容易。 虽然我很早就知道这个历史文化名城,也许多次去过那里,但是,我发现自己对武汉的历史、地理和文化知识,还是有很多误解。例如,在以下两个问题上,我一直没有弄的很清楚甚至有错误: 1. 武汉在湖北省的地理位置 武汉是湖北省的省会,湖北省又简称为鄂。因此在我过去的印象中,武汉在湖北省的中间略偏东一点。没有想到,仔细看一下,以武汉为中心,湖北省的“东、西部”的差别这样大。以武汉所在的纬线上,从武汉到湖北省的东部边界,与从武汉到西部边界,两边距离的比,几乎是1:4。而武汉往东的土地面积,与武汉往西的面积之比,则差不多有1:5还多。武汉在湖北省的地理位置是非常靠东部的。 2. 武汉长江大桥的方向 过去,我总认为武汉长江大桥的方向基本上是南北向的。在我的印象中,武汉三镇,武昌在江南,汉口、汉阳在江北,汉口在东,汉阳在西,中间隔着汉水。龟山在长江北、蛇山在长江南岸,于是,一桥飞架南北,长江大桥的方向是南北向的。 仔细一看地图,我原先有些看法并不准确。长江大桥附近武汉的地图是这样的: 在武汉市区附近,长江的流向是流往东北偏北方向,与水平(东西)方向的角度,几乎正好60度,而武汉长江大桥的方向,与东西方向的夹角只有30度,与南北方向的夹角则有60度之多。于是,长江大桥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南北向的。如果一定要用东西南北这样简单的说法,则与其说是南北向的,不如说是东西向的。而汉阳,则是在汉水的南边(汉水与东西方向的夹角只有约15度)。汉阳与汉口的相对位置,更不是一西一东,而是一南一北。 这两个误解告诉我,有的时候脑筋里的印象并不准确,误差往往很大,仔细地看一看,谨慎地查一查资料是必要的。
个人分类: 谈天说地|10537 次阅读|15 个评论
[转载]跨越万里,长江上85座大桥首次爆光
Fangjinqin 2017-7-26 09:05
http://mp.weixin.qq.com/s/qYZKqOXlhsQcyNU2U_N9CA 跨越万里,长江上85座大桥首次曝光!太震撼太齐全了! 2017-07-23 单反入门知识摄影技巧数码拍客控 单反入门知识摄影技巧数码拍客控 单反入门知识摄影技巧数码拍客控 微信号 paikekong 功能介绍 全球100万摄影拍客的选择,中国第一摄影公众平台,零基础学摄影,提供单反入门知识、摄影技巧,让你飞速成为朋友圈摄影达人! 点击上方 单反入门 ,关注 中国顶尖摄影微刊 来源:网络 长江 上的85座大桥 导读 长江,亚洲第一长河,全长6397千米。它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主峰各拉丹冬雪山。长江是世界第三长河,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水量也是世界第三。总面积1808500平方公里(不包括淮河流域),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5,和黄河一起并称为“母亲河”。 据不完全统计,从上海至宜宾江段,长江上共有85座大桥(含长江隧道),本专题对长江上的桥,进行梳理和展示,以飨网友。 提示:文章底部可以写评论了哦! 推荐走心微信号 ▼ 单反摄影爱上旅行 微信号: tgtxba 每天为你分享旅游日记,旅游攻略,摄影技巧、户外趣事、沿途美景。这个世界,总有你不知道的美。 ▲长按上方二维码,即可识别关注 温馨提示:《拍客控》推广的内容如有侵权请 您 告知 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 理或撤 销; 商务合作QQ:602216096 赞赏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阅读 投诉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即将打开 小程序 取消 打开
个人分类: 图片欣赏|1241 次阅读|0 个评论
宜昌·夷陵大桥
huailu49 2012-11-12 09:53
宜昌·夷陵大桥
一大早,雾很大......
个人分类: 行行摄摄|2571 次阅读|0 个评论
泸定桥、钱塘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与今天若干汽车压垮的大桥
热度 2 lixiangfm 2012-8-24 23:23
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建于清朝康熙年间,铁索桥的上万个铁环至今完好无损。当年因是多家铁匠打造,为了便于追查责任,每一个铁环上都打有打造者的标志,哪一个铁匠打造的铁环使用劣质材料而发生断裂现象,不但本人要杀头,而且还要满门抄斩。所以工匠们不敢有丝毫懈怠,从而使泸定桥的铁索至今安然无恙。 钱塘江 大桥位于浙江省杭州市 西湖 之南, 六和塔 附近的钱塘江上,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横贯钱塘南北,是连接 沪杭甬铁路 、 浙赣铁路 的交通要道。大桥于1934年8月8日开始动工兴建,1937年9月26日建成,历时三年零一个月时间。74年来任凭风吹浪打,岿然不动,被网民热捧为“桥坚强”。上海铁路局杭州工务段钱塘江大桥车间30多名养护工负责养护大桥。20年来天天与桥为伴的车间主任何光明说,现在的养护主要是针对铁路的枕木,大桥的结构一直保持得很好,钢梁也是15-20年才做一次重新漆装———也就是涂刷一层漆。 大桥至今没有进行过技术上的大修,2000年的维修是规模最大的一次,仅仅是更换了公路桥的桥面板。“我说一件事,你就能知道这座桥有多牢固。这是一座炸药不放对位置都炸不掉的桥。大桥的5号、6号桥墩在1937年、1944年和1945年被炸过,但至今仍能正常使用。”钟光明说。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3个月后,上海陷落,杭州危在旦夕。11月16日,南京政府发出炸桥命令后,深明大义的茅以升心情沉重地点了头,“造桥是爱国,炸桥也是爱国!”一语未竟,热泪夺眶而出。原来在桥下预留的大洞,就是防备这一天。茅以升把致命点一一标出,并亲自看着把100多根引线接好。 11月17日公路桥开通,茅以升后来回忆说:“所有这天过桥的10万人,人人都要在炸药上面走过,火车也同样风驰电掣而过。开桥的第一天,桥里就先有了炸药,这在古今中外的桥梁史上,要算是空前的了!”  抗战胜利后,1948年5月,在茅以升的亲自主持下,钱塘江大桥又成功地被修复,兑现了他“抗战必胜,此桥必复”的誓言。 武汉长江大桥于1955年 9月1日 开工建设,于1957年 10月15日 建成通车。自建成通车以来,武汉长江大桥历经50年风雨沧桑。如今,武汉长江大桥每天的汽车通行量已由建成初期的数千辆上升到近10万辆;每天的列车通过量已增加到148对,296列。大桥上平均每分钟有60多辆汽车驶过,每6分钟就有一列火车通过。大桥的荷载早已大大超过了建成之初。 半世纪来,武汉长江大桥还历经76次撞击,最重的一次是2011年6月6日,一艘万吨级 油轮 撞上长江大桥的7号 桥墩 ,此次是10余年来,长江大桥发生的最大一起桥墩遭撞击事件。其次是1990年7月28日,一艘重达900吨的吊船正面撞上,大桥养护人员为此维护了一个月。但是,任凭风吹雨打,长江大桥并没有伤筋动骨。50年来经多次检测表明:全桥无变位下沉,桥墩可承受6万吨压力,可抵御每秒10万立方米流量、5米流速洪水,可抗8级以下 地震 和强力冲撞。 看看今天的新闻: 哈尔滨官方:大桥垮塌疑因货车超载 大桥通车不足1年 曾申报鲁班奖 当地建委:找不到垮塌大桥负责单位 还有过去一段时间的旧闻 卡车超载压塌大桥被判赔1556万 明天、后天会不会出现摩托车超载压垮的大桥?行人过多压垮的大桥?奥运会加油声共振振倒的?台风吹倒的?水冲倒的?雷击倒的?。。。。 参考文献: 1 http://www.jxcn.cn/34/2004-7-23/30004@103574.htm 2 http://baike.baidu.com/view/139752.htm 3 www.163.com 2012.8.24 4.http://auto.hexun.com/2012-07-25/143970877.html 5.http://baike.baidu.com/view/16154.htm
个人分类: 我的各种谬论|5883 次阅读|2 个评论
贯通苏南苏北的长江大桥从扬中通过
黄安年 2012-6-28 09:38
贯通苏南苏北的长江大桥从扬中通过
贯通苏南苏北的长江大桥从扬中通过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2 年 6 月 28 日 发布 建设中的贯通苏南苏北的长江大桥是从扬中通过的,明年将正式通车。 2012 年 5 月 18 日下午 ,我们从镇江驱车经过民间集资的第一座长江大桥跨过了长江进入了扬中,在扬中宾馆住下后 , 即驱车来到建设中的苏南苏北的长江大桥江边,这座长江大桥正式同行后 , 将把苏南苏北联在一起 , 从而大大推动扬中发展。 照片20 张是即时拍摄的。 *************** 跨越民间集资建造的 扬中长江大桥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2 年 5 月 19 日 发布 扬中四面环水 , 是长江下游中的一座孤岛 . 解放前 , 我住在扬中西来桥镇乡下 , 出门到奔牛、常州、镇江一带 , 没有一两天是根本不行的。首先走出孤岛就得乘船渡江 , 当时的摆渡船都很小 , 坐上几十人就不错的 , 沿途有的地段还得有纤夫帮忙。在乡下出门主要靠两条腿走路和独轮 ( 木质 ) 车代步。住在孤岛上的老百姓世世代代都梦想有一天有座大桥建造在孤岛上,直接通望长江边上的苏南或苏北。 1992 年 5 月,一座由民间集资建造(扬中市地方政府筹资建造)的大桥正式开工, 1994 年 10 月建成通车,大桥全长 1172 米 ,宽 15 米 ,共有 30 个墩台,总投资 1.52 亿元。扬中长江大桥的建成结束了江苏扬中岛与外界无桥相连的历史。民间集资来建造大桥首先在扬中绝不是偶然的。 有了这座大桥,我们可以从镇江直达扬中 , 加上桥两边现代化公路的配套完善,现在由镇江驱车来到扬中可以在一小时之内抵达。扬中究竟有几座长江大桥 ( 或跨江大桥 ) 难有准确答案,按照专程来镇江接我们到扬中小住三天的郭总告诉我们,至少有五座,而由于认定长江大桥的统一标准不同 , 就有了不同的数量计算结果,例如跨过长江南北全江是一种计算方法 , 跨过长江南岸或北岸的大桥又是一个计算方法,长江中岛屿之间的大桥也是一种算法。昨天下午近一点光景我们从镇江经过民间集资的第一座长江大桥跨过了长江进入了扬中 , 这是我 60 多年来第一次经过大桥进入扬中家乡 , 心情也格外的激动。郭总还告诉我 , 现在正在加紧施工铺设新路 , 投入使用后 , 由镇江公路可以一条直线通往长江大桥,从而使镇江到扬中只需 50 分钟时间。 照片10张是昨天跨江是在车上拍摄的。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572605.html
个人分类: 国内所见所闻(10-11)|5568 次阅读|0 个评论
回忆我的七次南京之行——八赴南京前的必备功课
热度 16 陈安博士 2012-3-24 16:34
  下周前往南京,不过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这次的金陵之行在时间上显得有点局促——只待一天半。   下周的这次南京之行,是我大学以来所有南京之行中的第八次。去一个地方达到八次,够多了吧?   回忆一下:   第一次:大学一年级的第二学期(1989年),学校放春假(现在南方还有春假),俺们刚好华东工学院(现在是否已经改名为南京理工大学?)有高中的一位好朋友兼同学,闲着也是闲着,就投奔了他去玩,去之后高中邻班在南京邮电大学读书的同学也参与后当时的陪游。我们去了南京长江大桥,并坐船横渡了长江,还去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总统府、雨花台等地。基本上算是游过了南京主要景点。   第二次,1991年夏天,此次的南京之行,再次前往雨花台和总统府,也造访了夫子庙。特别地去了中山陵和附近的一座庙(到底是什么庙来着?),里面有中国庙宇里少有的无梁殿。唉,时间一久,俺这个记性不错的人居然都一下子想不起来如此重要的名字了,可见游记还是得立刻写,等十年后再写怎么都会忘记旅途中的一些重要的事情。   第三次,1992年1月,冬天,从合肥奔的南京,主要去了莫愁湖、玄武湖,路过了当时南京比较好的金陵饭店(估计是五星级),随后从南京到山东的兖州,然后再转乘汽车去梁山县城,睡一夜后再坐长途汽车回的老家。   第四次,在读博士的过程中(1999年)去参加一次未来软件技术的国际研讨会(ISFST‘1999,南京大学承办),这次会议在俺这个没参加过国际会议的人看来颇有些国际味道,虽然论文集并没有正式出版。参会的有韩国来的朋友,日本和美国来的学者,当时和韩国来的研究生、博士生们混了几天,觉得韩国人挺不错。刚巧遇到了世界杯中韩的出线之战,中国输了,俺们带着韩国的小伙子们出去逛街,和一摊贩小老板进行了关于足球的两国双边交谈,俺充任了蹩脚翻译。小老板义正词严地带着外交辞令说:“我作为中国人祝福韩国足球队,并且我们未来还得学习他们的坚韧精神”,这些用词让俺这个翻译颇为难,也不知道最后词达意了没?!总之看着韩国的朋友似乎挺谦虚地表达了一下,而这次主要旅游的地点则是南京郊区的栖霞寺,我很喜欢那里的佛教氛围,南方的气候往往会使得空气清新,念佛也就显得声清气朗。北方还是显得土了点,连佛们都有点蒙尘的感觉。   第五次,2007年,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教育学院(这个学院今天已经没了,全体并入了另外一个学院)的领导和老师一起前往南京参加项目管理工程硕士培养的全国会议,这次去了秦淮河,并在河上游览了1个小时,聆听了秦淮八艳的传奇故事,当时俺们考那导游小姑娘,问秦淮八艳最后的男朋友分别是谁,她避而不答,俺们怀疑她是不知道滴,后来俺们从网上扒拉了出来,每个“艳”最后的爱情似乎都凄楚啊,俺差点掉下男鳄鱼的眼泪。   第六次,好像是2008年,前往东南大学参加多个大学和科研院所组织的应急管理研讨会,第一次和瑞典林雪平大学的华人学者同场报道,以后看到这个古怪的瑞典名字就心里一动。这次是因为在广州举行的风险会议上的报告被上海交大的一位在读博士生所偶然听到,向她的导师推荐俺的工作然后得以前往的,俺的很多学术交流都是口口相传的这种渠道,并深以之为骄傲。在此次的访问过程中还见到了南京大学的一位对应急管理产生了兴趣的年轻学者,聊了老长时间。   第七次,2009年,河海大学。我和聪明睿智魅力风度翩翩的王慧敏教授组织一次两个团队之间的双边学术交流,我带了5名老师和学生参加该次会议,王教授也出了5个人,进行了一天的包括报告+评述的交流。   然后就一直没有机会再赴南京了,而这次又有机会,真是值得高兴的事情啊。
个人分类: 专论—应急管理|3956 次阅读|26 个评论
俺,终于站在了长江大桥之上!
热度 10 wangxh 2011-11-27 09:56
俺,终于站在了长江大桥之上!
记得小时候语文课本上有一篇课文《南京长江大桥》,那时曾经想“什么时候能够踏上长江大桥”。这次武汉之行,俺终于站在了雄伟的长江大桥上,虽然不是小学课本上那个。 两点感觉:第一,大桥真的很宏伟,不站在上面是很难体味的;由于大桥太长,以致于放置三条“大筋”用于大桥的膨胀与收缩。第二,人们常说“茫茫大海”,实际上长江亦可“茫茫”,当然更可以描述“九派流中国的茫茫”...... 摄于2011年11月27日清晨
个人分类: 博客新闻|3843 次阅读|16 个评论
法国Jarret公司破产给我们的教训和湖北靳岳长江大桥
热度 4 yqchen88 2011-10-15 09:39
法国Jarret公司破产给我们的教训和湖北靳岳长江大桥
这是 2008 年我在钢结构论坛上的一个博客。这时正好武汉荆岳大桥开始招标。当时 Jarret 在中国的代理以 709.5 万中标(泰勒 482 万落标)。 我向招标单位:湖北省荆岳大桥指挥部和湖北省交通厅检测室反应了“该公司已经破产”的情况并提供了以下证明资料: 1. 美国公司查证咨询公司 DB (美最具权威性的咨询公司邓白氏)出示的该公司已经破产的证明; 2. 该公司破产时法国法庭发给泰勒公司的信件(说明破产,询问是否愿意购买); 3. 当时欧洲报纸上的报道。 他们认为证据不足,自己又不肯向我给他们提供的线索去调查,坚持用他们的产品。就这样,这个因为质量而破产的公司生产的产品就安置在了我国重要的长江大桥上了。那么,请问? 1. 刚买来的破产公司的 生产液压件的公司 Douce-Hydro ( www.doucehydro.com) 能在那么短的时间里取得生产大型结构阻尼器的资质吗? 2. 他们的阻尼器因为质量而破产,能在那么短的时间里改进产品吗? 3. 荆岳长江大桥上最终使用的阻尼器经过起码的测试检验吗? 4. 大桥的阻尼器今后的维护是由这个买下 Jarret 的 Douce-Hydro 负责吗? 当然 , 在我看来,最大的问题是 : 人为地采用这种不合格的产品建设我国重要的大桥 , 虽然还没有经受地震,看不出问题,但至少是不负责任 ,花钱买不到安全, 已是不争的事实。 这个案例绝不是简单的认知问题。我对指挥部明白的说明:你们可以不信我的话,但一定要调查,否则这个著名的长江大桥上就永远安置一个因质量不合格破产公司的产品。 这么明显的案例该不该有人问责?谁该负责 ? 我国徒有虚名的问责制,只问责死了人的责任吗? 法国 Jarret 公司破产给我们的教训 去年年底海外传来,购买了美国 Enidine 生产工程用的大阻尼器生产技术后成立的 Jarret Structures 公司在美国加州州政府工程中供货安装的阻尼器质量出现严重问题。 256 个阻尼器中的 30 个都产生阀门等质量问题。在“退货”、“重新加工”、“陷入官司”等消息后,最近传来该公司宣布破产保护的惊人消息。当我看到法国法庭律师给美国泰勒公司去信,问他们是否愿意将该公司买下,传言终于成了事实。 从我国第一个阻尼器建筑工程开始,法国 Jarret 公司和美国 Enidine 公司生产结构工程用阻尼器在我国已有近十年的活动历史。几乎每本介绍阻尼器的书中都谈到他们的阻尼器,北京第一批重要的阻尼器建筑工程都采用了他们的阻尼器,广东珠江黄浦大桥、武汉杨逻长江大桥、重庆忠县长江大桥也都采用了 Enidine 或 Jarret Structures 的阻尼器。早从 90 年代美国土木学会 HITEC 阻尼器的阻尼器和隔震支座联合预检测开始, Enidine 生产的阻尼器就没有经地起漏油、稳定性等检测。法国 Jarret 公司的阻尼器被送到美国国家地震研究中心 MCEER 作检测后,就已经暴露出严重问题。他们生产的阻尼器在美国没有经地起检验,却在中国市场上取得了还可以的业绩。倚仗的是中国没有人对他们的产品作认真的检测。 可能还有人怀疑,但结论是很清楚的: Jarret 因为产品质量问题放弃了硅胶阻尼器的生产; Enidine 因为阻尼器漏油问题放弃了生产这种大型结构用阻尼器;他们于 2005 年结成了合资公司。最终 Jarret Structures 和合资企业一起还是因为质量问题而宣布破产。他们都可能因为其它经济原因才停止生产或破产的。可是,无荣置疑,虽有经济原因,主要还是原于无法满足美国和一些国际标准的产品质量要求。 因为目前我国没有相应的检测设备和正确的检测方法,无从判断产品的好坏。 平心而论,他们的质量比我国大量应用的很多国内外阻尼器可能还不知要好多少 !我国实际工程更可怕的阻尼器不是照样上房、上桥吗?从他们进入中国起,国内不就开始有人去模仿复制他们的产品吗,师父垮了,我们“自制”产品该怎么办?我们已经完成的这些“阻尼器”工程又能怎么办?我们从中能吸取什么教训? 1 , 历史的回顾 十年前,在受建研院抗震所韦承基付所长等人之邀共同完成了北京站加固阻尼器工程后不久,我就被邀请参加革命历史博物馆工程议标。了解到法国 Jarret 公司是另一个投标对象,我就在美国作了一些了解,美国结构保护系统的主要创始人、美国相应抗震规范起草人之一 Constantinou 教授对我说:“那是垃圾”。我听取了原因,并希望国内同行也能认同,我苦口婆心地分别找我认识的院士、所长、教授和领导说明真相。遗憾的是,几乎没有人信我说的,甚至坐下来听听的都很少。他们都以为我是为了销售而故意贬低别人。劝我“你宣传你自己的阻尼器就可以了”。就这样,一个又一个的重要建筑安置了这种“垃圾”。旦分有人能仔细听听也应该不致如此。 从广州黄浦大桥阻尼器招标开始,我们就开始将美国 Enidine 的产品在美国 HIETC 测试中漏油报废、在圣地亚哥大桥中的漏油事故介绍给桥梁界的同行。岂不知同样遇到排斥。 当然,国内的情况比应用 Jarret 和 Enidine 的劣质产品还要严重的多,一些明显的假货胆敢用在我们赖依生存的重要建筑、作为生命线的桥梁之上。我自知无力扭转, 2006 年初,请来了国际大师 Constantinou ,在我国 5 个著名大学、研究机构参观讲学。他了解了我们的情况后不无感慨地对我说:“他们也应该看看世界上其它地方是怎么作的”“这 种劣质产品将来地震中出了问题,谁入监牢 ” 。谁知道 , 就是他来对我国抗震界也影响甚微。 这一年,我们得知国际阻尼器行业重组的消息。 美国 Enidine 放弃生产结构用阻尼器的生产,将其技术卖给法国 Jarret 公司。此时, 法国 Jarret 不再生产他们最初生产的硅胶阻尼器。原创放弃了,我国的仿制品还在继续生产。 眼见国内抗震领域内里劣质产品满天飞,甚至学术腐败、弄虚作假现象层出不穷,我想采取体制内的办法,做力所能及的努力来改变现状。除了写信给北京市和建设部领导,同时也请“人民日报”帮助。在“人民日报”杨迪编辑的协助下 2007 年 12 月, 7 日登载了按我的稿件改写的文章“ 《 五大乱象困扰建筑抗震工程 》。很遗憾地告诉大家,其影响还是有限。 抗震所老所长魏琏对我说:“这大概是发展中国家的惯例吧!我们自己努力做好几个重要 工程吧”。这几年,还算幸运,我们完成了南京三桥、江阴大桥、苏通大桥、北京银泰中心和北京盘古大观等重要工程。 从一开始,我就被定位是“推销产品的”。尽管我尽量避免提到生产厂的名字,还是因为“广告嫌疑”很难在期刊上发表实事求是的文章。其它厂家的产品更是绝对不能提及的。你就“老王卖你自己的瓜就行了”。其实,我们的质管部门,上级领导如果能出面过问和控制质量,当然也就不用我多话了。 我想,怎么能叫大家都畅所欲言地说出自己一个的意见、进行民主讨论是我们避免受害的途径。 2 . 绝不是个案 世界各地的学者和我们一样大都不愿得罪人。发表的文章怕人抓辫子。出面指出问题的文章并不多。就是规范也是尽量迁就各种产品的利益。可是,如果你当面和他们讨论,他们会诚实地告诉你他们的意见和看法。一些做这方面产品研究的人心知肚明。我们不妨多听听问问。 即便这样,我们也不难从公开的信息、网站中看出问题。 Jarret Structures 并不是唯一的世界上结构保护系统重大质量事故。 1999 年,土耳其西部发生了 Duzce7.2 级大地震,据统计共造成 1000 多人死亡, 5000 多人受伤,震害区绝大多数建筑物都遭到了破坏。当时,作为连接土耳其 Bolu 省西部和山岭地区的交通枢纽的 Bolu 高架桥工程已经几乎竣工。采用了 FIP 公司的金属隔震和耗能技术的 Bolu 高架桥 1 号线却在此次地震中也没能幸免,遭到了严重的地震破坏。美国土木工程学会 7 次派团考察、协助重新计算分析最终采用了美国先进的 FPB 抗震支座重新翻新加固。这是国际上结构保护系统设计和产品出问题导致破坏的一个有名案例。我们将这一重要的历史借鉴, 发表在直投杂志《桥梁工程与技术》 2007 第四期上。希望能引起人们尤其是管理部门的认知,重视这一事关全局的重要问题。 九十年代,韩国高速铁路使用了 530 多个英国 Colebrand Device( 该公司已破产 ) 的一种锁定( Lock-up )装置抗震并减少车辆振动。这是当时世界上最著名的阻尼器项目。就是现在,网站上仍然保留很多介绍和庆祝的文章。安装后不久,很多阻尼器就在火车车辆荷载的作用下,发生了很多装置漏油现象。这些填充了硅胶的锁定装置安装前没有按设计规范要求经受长期荷载、上万次往复的试验,也就无法满足实际工程的测试要求。最终导致了使用中的破坏和英国 Colebrand Device 公司的破产。 这类事故并不是偶然,美国、日本选择结构保护系统的过程,希腊 80 年代一批低质阻尼器的报废重新安置过程(包括雅典阿林匹克体育场)。我们都另文中曾经介绍过。 如前介绍, 2006 年我们请 Constantinou 教授 到中国讲学时,希望给大家一个交流学习的机会。遗憾的是,他的来访几乎只是给想学英语的人一个机会。很少有人认真听讲和讨论。 2007 年我借 80 多专家到美国匹兹堡参加国际桥梁会议,我们安排,其中 60 多人乘巴士到座落在布法罗的美国国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和生产阻尼器的泰勒公司参观,目的也是希望大家多了解国外的科技新成果,能对我国抗震的发展有帮助。 3. 高技术的特殊产品 液体粘滞阻尼器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产品 ? 它会因为质量不好,引起这么多国外生产厂放弃生产或破产?只有一个解释,它是技术要求很高的产品。在振动中有上百兆帕的压力下保持不漏油是很难作到的;要想使其可以达到阻尼系数和速度指数两个参数都能按设计者的意图任意取值则是实际鲜有厂家可以实现的。我们最近将发表在“钢结构”杂志上的文章 《 工程结构用液体黏滞阻尼器的漏油剖析 》和《 工程结构用液体粘滞阻尼器的结构构造和速度指 数 》是个较全面的介绍。 当然,另一方面,用于抗震的阻尼器,如果不是人为的要求检测,不来地震,不会有人发现我们安置的是什么产品。 安置在土耳其高架桥上的支座阻尼器在比汶川小得多的地震中就全面失效。安置在韩国高速铁路上的阻尼器在火车行驶振动中没用多久就漏油失效了。 Jarret Structures 的 30 个阻尼器是在验收测试中发现问题的。显然,用于一般抗震的阻尼器,不作认真地检测,不来地震,可能永远不会有人发现这些产品是否合格、是否能用。难怪我回国推广阻尼器不久, 一位同行告诉我:“这个领域是大家一起骗,谁骗到手算谁的”。起先我还不信,后来才发现他们说得太对了,这就是很多人不愿说明的现状。 然而,如果我们遇到要求测验并认真的业主,或者真正遇到了振动环境,这种骗局是不难被识破的。 很难叫人相信,这些,法国、英国、美国的先进工厂为什么不花些力气,生产一些质量合格的产品?答案可能有二个:这确实是个很多人经过努力而达不到要求的特殊产品;因为用量小,很多人不愿花大力气。 一句话,这是个技术要求很高可又容易拿来蒙蔽别人的产品。按常规的办法投标,是完全不能识别产品的好坏,甚至能不能用的。 “能不能不用最好的产品,起到减振作用不久行了吗?”可能有人这么想。在地震中可能会漏油的产品,我们应该坚决不能应用;而对于个别参数达不到要求的阻尼器在地震中可能会起些定性的好作用。这种定性产品是不能参与我们的抗震计算的。如果是这样的产品,我们就要实事求是地说明,自己明知达不到的指标,有勇气说清吗? 大家 几乎都是搞结构工程的,对阻尼器的真实结构可能并不了解,或了解不深。我们一方面希望大家都来关心阻尼器的结构,也更希望大家能知道: 脱离开优质的产品,单纯的计算和 优化 是没有意义的 4 , 测试是试金石 像 Jarret Structures 的产品出现质量不好的问题,已经不应会再有人否认。这是美国和台湾检测的结果。可在我国,比它差的产品不是多得是吗?因为不作检测、不知怎么检测、不会有人发现。 我们一直呼吁希望国内早日安装能检测型阻尼器和隔震支座的检测设备 ; 也一直呼吁国家早日作一次像金门大桥和美国土木工程学会 HITEC 组织的 联合检测 ; 希望能有人出面判断和鉴定在我国建筑、桥梁上已经大量使用的各种结构保护系统和控制装置的可靠性。当然我们也力图在我们自己完成的工程上作个表帅,做好各种测试,我们在苏通大桥、江阴大桥、银泰中心大厦和盘古大观结构工程上都不但作了,也公开发表了这一测试过程。 我们可能还 没有测试特大桥梁的 大型设备 ,小一点的还是可以作的。 这些测试不是困难到不能实现吧? 我们在上述“钢结构”将发表的两篇文章中都分别给出了漏油和速度指数的简单、基本测试办法。宣传自己生产的阻尼器可以达到这些要求的阻尼器厂家应该拿出这样的测试报告。 并 出面实事求是地表个态吗? 5 .可靠性的保证 最近看到“钢结构论坛”上在控制系统可靠性问题上的讨论,很受启发。在我们很少有时变、老化并不需要太多维护的传统建筑结构和桥梁上加上我们从其它领域里引进来的控制系统,或者叫结构保护系统,不论是主动控制还是被动控制,是使结构在现有的维护系统下变得更可靠了还是更不可靠了?我想的答案应该是:只有我们能保证使这些“新”系统和其它结构系统至少一样,可以安全地工作 50 年,甚至 100 年时,结构才能借助结构保护系统的作用变得更安全、更可靠。 这就是为什么美国总是不容分辩地采用最好的结构保护系统;也是为什么他们要多次作严格的统一预鉴定测试;为什么要对每一个要采用的产品作一丝不苟的动力和静力检测;也是为什么在结构保护系统成功应用 20 多年后又来大检查并对所有用到结构保护系统的结构进行排查。 答案只有一个,结构保护系统的质量、可靠性、耐久性是关系到所应用结构的安全、这种控制系统的发展前途最重要的因素。 5 .说老实话,制止谎言 法国 Jarret 产品质量不好,他们不能也基本上没有撒谎才导致了他们的破产。在我国,从设计规范、规程,到生产厂家的产品目录、专利、论文都有大量显而易见的漏洞、错误和谎言。这些谎言如果不戳穿、不讨论,其后果和发展不堪设想。经过多年犹豫,我想逐步介绍真相,戳穿谎言。也许对老同事、老朋友多有得罪。可想想汶川地震中可怜的孩子,我不得不说出心里话。相信这是我应该做的,也只有这样才对国内企业真正的帮助,对国家这个行业发展实事求是的促进。 也是在“钢结构论坛”上介绍: 日本有个叫姐齿的一级建筑师,是姐齿建筑设计事务所的老总。为了揽到工程,被迫接受建筑主提出的无理要求:在新建公寓的耐震计算中,减少 10% 钢筋量,以提高竞争力。为此,姐齿建筑师对国家建设省指定的计算程序的计算结果,进行修改伪造。几年内这样设计了 10 栋以上的公寓。最终,事情败露,前年,因为《耐震设计伪装问题》被判刑,妻子自杀,公司倒闭。这使我想起美国专家问我的问题“谁入监牢”。当然,我们希望的不是有人入监牢,而是大家都能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对待这一严重问题。 也许有一天我被逼无奈、退出争论。可每当想起,这是我的家乡、这是我参加过的十大建筑、这是我读过书并引以为自豪的最高学府我怎么能允许他们这么行骗,我们不该做点什么吗?
4525 次阅读|7 个评论
黄鹤楼前:我的亲切感荡然无存
热度 1 fqng1008 2011-9-3 20:34
黄鹤楼前:我的亲切感荡然无存
今天 15:23 来自网易微博 掀起你的特色来,让我看看你的脸,你的脸上多绚丽呀,就像权力的大蛋糕!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2851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宁波灵桥南京长江大桥几十年仍屹立被称“桥坚强”
ssglwu 2011-8-4 11:06
吴国林 宁波灵桥南京长江大桥几十年仍屹立被称“桥坚强”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1_08/04/8162431_0.shtml ■ 关注焦点 7 月,密集的垮桥事件,刺激公众神经。 7 月 15 日,通车 14 年的杭州第三钱塘江大桥坍塌, 7 月 14 日,建成 12 年的福建武夷山公馆大桥北段坍塌, 7 月 11 日,建于 1997 年的江苏盐城境内 328 省道通榆河桥坍塌 …… 年轻的桥,纷纷倒下。对应 “ 桥脆脆 ” ,一些历经风雨依然坚挺的桥,被网友追捧,称之为 “ 桥坚强 ” 。 这些坚强的桥,有的建于清末,有的建设于民国战乱年代,有的建于大饥荒年代,那时的技术、建材和资金都难与现在相提并论。这些桥因何坚强?现在的桥又怎么了? “ 桥坚强 ” 其实本是 “ 桥正常 ” 。关注坚强,是为还原怎么才是正常。 宁波灵桥 乡绅监管德国造 【桥档案】 桥龄:历时两年建成,已 75 岁 桥长: 132 米 坚强的理由:采用欧洲成熟工艺,材质优良,监管到位。当年,检验砂石的乡绅用白纱布把砂石包起,解开后,纱布须一尘不染,才可用于浇筑。 不管是在宁波市民还是在桥梁专家的眼里,灵桥都只是一座普通的公路桥。 “ 它所用的,就是当时最常用的钢材,建筑工艺是当时欧洲最常见但也最成熟的工艺。 ” 桥梁专家陈惟珍说。 这座普通的公路桥,目前已服役了 75 年。现在这里每天仍然车水马龙。 “ 建桥以利乡众 ” 据民国《鄞县通志》记载,灵桥 1936 年 6 月 27 日举行通车典礼。这是我国最大的新型独孔大环桥。 灵桥的前身,是唐代的一座浮桥,《鄞县通志》记载: “ 历宋元明清,因而修之,桥之坏也屡矣。 ” 每逢夏秋台风,浮桥时常断链,屡造成死伤。特别是 1926 年 8 月的一次事故,三十余人溺亡。此事件,促使地方士绅有了集资修建新桥的念想。 彼时当政之国民政府陷于军阀、党争。沪宁两地的工商界人士便担起了 “ 建桥以利乡众 ” 的使命。 乡绅们在宁沪两地募捐筹款。建桥时牵扯到 46 间当地居民房屋的拆迁。士绅们通过自己威望,加上合理赔偿,顺利解决了征地问题,没造成一起纠纷。 彼时的上海滩被称 “ 十里洋场 ” ,众多外国企业在这里寻找机会。 通过谈判,建桥事项由德商西门子洋行承包。钢梁则由德国另一家名叫孟阿思的桥梁公司提供;打桩和混凝土工程分包给康益洋行;油漆工程由信昌洋行承包。 最成熟的欧洲技术与中国最传统的乡绅文化,在灵桥的修建过程中,有机结合。 古老的乡绅文化主要体现在修桥资金的筹集、监管程序上。对桥梁质量起重要影响的水泥、钢材等,乡绅们和洋商均有具体约定。 据说,当时所用砂石,都是用筛子筛过,并清洗得一尘不染。检验砂石的乡绅会用白纱布把砂石包起来,解开后,纱布必须一尘不染,才可用于浇筑。 老而弥坚 灵桥竣工翌年,抗战爆发,灵桥成了敌军轰炸的目标。 海曙区文物管理所文保员李文国介绍说,有一次 9 架飞机投下 18 枚炸弹,但也只在桥上留下一些小坑。 它竣工 13 年后,解放战争的烽火烧到此处。 1949 年 7 月份,国民党空袭宁波,弹痕斑斑的灵桥屹立未倒。 但毕竟是 76 年前的设计,陈惟珍说,现在它最怕船只撞击, “ 它太矮了 ” 。 1994 年,宁波灵桥实施了拓宽改造工程, 2003 年再次整修, 4 年后又进行大修。 宁波市政桥梁管理所巡查科科长邓水源介绍说,比起宁波其他桥梁, “ 可以明显感受到灵桥材质的优良,看不出建筑于动乱年代。 ”□ 本报记者 孔璞 南京长江大桥 “ 再用 50 年没问题 ” 【桥档案】 桥龄:历时 8 年建成,已 43 岁 桥长: 1577 米(正桥) 坚强的理由:汇集全国桥梁专家,严把质量关。时为南京军区司令员的 许世友 ,曾调来约百辆坦克同时开过桥面,以检验大桥质量。 78 岁的老工程师万方每周都会去看看他曾参与设计的南京长江大桥。 自 1968 年通车至今,南京长江大桥已近 43 岁。 近年来,大桥先后经历多次修补,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桥本身的安全状况,上海铁路局南京桥工段相关负责人描述为 “ 非常健康 ” 。万方认为,按照当初设计建造的预想,该桥应在中年, “ 再用 50 年没问题 ” 。 条件差但重质量 资料显示,南京长江大桥自 1960 年动工建设。经过三年自然灾害、 “ 文革 ” 等,历时 8 年建成通车。 该桥是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建成后,使过江时间由轮渡一个半小时缩短为两三分钟。 南京长江大桥在建设时,几乎汇集了当时全国所有桥梁专家。工程师万方介绍,当时技术和材料相对落后。不过,虽然受艰苦条件等因素制约,但对待建设质量十分严格,也没有现在工程转包的概念。 万方回忆,大桥建成通车后,时为南京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将军,曾调来约百辆坦克,同时开过桥面,以检验大桥质量。 后来虽然南京长江二桥、三桥等跨江桥先后建成,不过南京长江大桥承受的压力依然很大。 万方说,因为该桥不收过桥费,行车路线短等原因,很多车都集中走该桥,包括一些重载车辆。 压力大不断修补 几年前,围绕南京长江大桥争议不断。桥身净空高度 24 米,万吨油轮无法通行。甚至有人建议将桥炸掉。 除此,桥面、伸缩缝、基座等均有不同程度破损,也出现多处裂缝。 2002 年以来,大桥先后经历多次修补。 2007 年,同济大学的桥梁专家对南京长江大桥进行全面 “ 体检 ” 后认为,大桥 “ 骨骼 ” 状态良好,但主桥局部构件特别是公路桥面的病害较多。 2008 年,该桥部分结构大修。 在 2006 年时,南京市人民政府、上海铁路局曾联合下发《南京长江大桥安全管理办法》,设立大桥安全保护区。不过,目前该桥的压力仍然很大。 据上海铁路局南京桥工段路桥科数据,目前该桥日车流量 7 万多辆,日通行列车 100 多对。该桥通行初期,日车流量约为 7000 辆,设计通行量约 1 万辆。 今年 7 月 28 日,上海铁路局南京桥工段大桥车间书记叶恒金称,目前该桥 “ 很健康 ” ,整体结构 “ 很安全 ” 。 □ 本报记者 孟祥超 武汉长江大桥 70 多次撞击仍无恙 桥龄:历时两年建成,已 54 岁 桥长: 1156 米(正桥) 坚强的理由:追求坚如磐石,工艺先进,修建时属世界领先。它的工艺被比喻为 “ 栽牙齿 ” ,先在河床岩石表面钻空,随后立柱,再用混凝土将其包裹。 一个多月前,武汉长江大桥的一次撞击事件,让钱学新有些紧张。钱是中铁大桥局工程师,曾参与过大桥建设。 撞击发生在今年 6 月 6 日,一艘万吨级油轮撞上武汉长江大桥 7 号桥墩,这是 10 余年来,长江大桥发生的最大一起桥墩遭撞击事件。 撞击后,大桥 7 号桥墩西侧有明显白色、黑色擦痕,除此之外没有其他问题。 这座大桥竣工于 1957 年 10 月,当时就有设计者说: “ 无论是工艺还是修建质量,武汉长江大桥都是当时世界领先的。 ” 各路精英齐聚修桥 钱学新回忆,当初建武汉长江大桥时,几乎集结了国内各个领域的精英,并有苏联专家提供支持。 武汉长江大桥技术顾问委员会成立于 1955 年 2 月,主任是茅以升,委员包括罗英、陶述曾、李国豪、张维、梁思成等。 而有关武汉长江大桥坚固性的论证,当时的苏联专家西林曾经打过一个比方: “ 我们的设计前提是假设由二列都是双机牵引装满货物的火车,向同一方向,以最快的速度开向桥中央,在同一时间内,来个紧急刹车;假设在这一时间,公路桥排满了汽车,也来个紧急刹车;假设在这一时间内,武汉发生了地震,江上刮起了八级大风,又有具有三百吨的水平冲力船碰到桥墩上,大桥仍坚如磐石,稳如泰山。 ” 钱学新讲述,当年建桥,所有建筑材料都有严格的甄选标准:选材来自外省工艺较好的地方;水泥选取至少是 500 号以上的标准,强度大,而当时普通建筑均为 300 号左右;砂石会先运回工地试用观察,合格后再做采购;工人一定要用小锤子敲击钢梁上每一颗铆钉,总数达好几万颗,苏联专家还会对此进行抽检。 每 10 年全身 “ 体检 ” 当时的苏联专家西林摒弃采用了 100 多年的 “ 气压沉箱法 ” ,提出一个前无古人的设想:管柱钻孔法。 钱学新描述,就像给人栽牙齿一样, 10 多根柱子栽到江底下,让它牢固地 “ 长 ” 岩石上,再形成桥墩。 中铁大桥局称,保证和延长大桥使用寿命,一是靠养护,二是靠管理。 相关部门每隔 10 年要对大桥作一次全面 “ 体检 ” ,而每年有一次普通检查。 2002 年时,武汉市曾投资 1000 多万元对桥面进行大 “ 整容 ” 。 经过 50 多年的运行检验,虽因大桥曾遭受撞击多达 70 多次,但桥的稳定性良好,仍能保证火车和机动车的正常通行。 □ 本报记者 朱柳笛
个人分类: 杂记|1813 次阅读|0 个评论
老大桥都很坚固 新大桥都很危险
热度 3 xupeiyang 2011-7-24 12:32
赵州桥 建于隋朝大业年间,至今1400年 钱塘江大桥 桥龄74年(由于战争原因曾主动断桥11年) 武汉长江大桥 桥龄54年 南京长江大桥 桥龄43年 哈尔滨松花江大桥 桥龄110年 宁波奉化江上灵桥 桥龄75年
个人分类: 历史事件|2051 次阅读|2 个评论
可开启桥的联想-是否炸掉南京长江大桥?
热度 5 rczeng 2011-6-13 20:38
可开启桥的联想-是否炸掉南京长江大桥?
2011年5月27日中央电视台报道,台湾首座开启式景观桥——鹏湾跨海大桥(见图1),27日通车启用。 据湖北日报消息 (记者孙滨、通讯员朱代炼)28日,大陆与台湾首次合作的桥梁工程——台湾大鹏开启桥正式通车,该桥梁由武桥重工集团承建。大鹏桥位于台湾大鹏湾风景区,跨越湾域出海口处连接台湾海峡,以风帆造型为设计意象。开启桥全长1400米,桥高17米,桥面仅需花费2分钟就可开启、关合75度仰角,在水上出现一条20米航道,供大型游艇和帆船进出大鹏湾。这说明我们已经掌握了这种技术。 5年前,我在德国见过两种开启式桥,都是便于供帆船或游船出入。其中一座为公路桥(见图2-4),平时行走汽车。当帆船通过时,便两边同时打开,高耸的帆船便可徐徐通过。另一座为人行木质拉桥(见图5-6),较为简单。 看到这种开启桥,当时就联想到“专家建议炸掉南京长江大桥疏通长江黄金水道”之争(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03日02:35 大洋网 )。特别是,重庆副市长黄奇帆与南京副市长蒋裕德的一番舌剑唇枪。黄奇帆曾在一公开场合要求拆除南京长江大桥,但在场的蒋裕德则以“大桥五十年都不会倒”作响应。(http://hi.baidu.com/leonhou/blog/item/1127a7de8c151c5fccbf1aa9.html)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把南京长江大桥打开呢? 台湾首座开启式景观桥。图片来源:台湾《联合报》 德国小镇Kappeln可开启公路桥 德国小镇Kappeln可开启公路桥 德国小镇Kappeln可开启公路桥 德国小镇Griefwald Holz-ZugBrueck(wood-drawbridge)木质拉桥 德国小镇Griefwald木质拉桥
个人分类: 随笔|8650 次阅读|7 个评论
武汉长江大桥的呻吟-给武汉大桥管理局的建议
热度 2 rczeng 2011-6-11 20:57
痛苦而呻吟着的武汉长江大桥,正值中年之际,随时可能遭受灭顶之灾。令许多百姓心痛不已,也使许多管理部门汗颜。 谁来救救武汉长江大桥?武汉大桥需要像北京奥运会一样级别的安全保护!除了天空,水路需要加强控制。 近日,武汉长江大桥7号桥墩正面被一艘180m万吨级油轮撞上,桥墩创伤高度达5米。肇事船逃逸5公里才被追上。所幸的是,当时船舶空载。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武汉长江天险,仅此一个公里铁路桥。如果某一天,大桥被撞垮,南北大动脉即被截断,造成的经济损失将可能高达数千亿,甚至万亿以上。谁来负责,谁能负得起此责! 据说,大桥通车54年来,竟然被撞近100次而不垮。而广东某桥被撞一次即垮塌。这一方面说明了当时大桥的设计、建设质量之高,另一方面说明我国桥梁管理水平之低。 据报道(http://www.chinanews.com/sh/2011/06-09/3099380.shtml),武桥重工与武汉理工大学合作,成立了国内首家桥梁防撞装备研究中心,研制并推广桥梁防撞装置。 桥梁防撞衣主要材质是钢结构和橡胶,并有主动防撞措施,在被撞前可以发出红外线警报,提醒船舶,当船舶撞击时,则可以利用钢结构和橡胶进行缓冲,船舶只能破坏防撞设施,并且该设施可以随着水位上下浮动。 但是,防撞技术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还需要其它措施联动以确保大桥安全。这些措施包括: (1)即时天气预报。预报信息要及时如遇大雾天气,必须关闭航道,禁止通行。在上下游3-5公里处设置船舶安全停泊区。 (2)海事部门与武警、公安等联合执勤; (3)江面实时监控。每一个桥墩需配置摄像头、夜晚配置探照灯; (4)船舶通行时与桥墩的安全距离实现智能语音报警; (5)江面防雾航标灯的科学设置 ,可仿照机场跑道指示灯来设计。 (6)桥梁的亮化工程。该工程既可美化武汉的夜景,又可对过往船舶进行指示。 (7)对大型船队和危险品、化学品运输船舶必须实现无害通过许可制度,需领航船 只 在特定时间领航; (8)制定应急预案,以防万一。 下面图片为本人今年5月初拍摄的大桥雄姿伟岸。 钢铁脊梁 龟山背影 繁忙的黄金水道 蛇山黄鹤楼 飞驰的火车
个人分类: 随笔|7643 次阅读|4 个评论
游黄鹤楼
liudongyang 2009-6-6 21:03
晴川历历汉阳树 一桥飞架南北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鱼戏莲叶东 黄鹤一去不复返 此地空余黄鹤楼
个人分类: 见闻评论|1063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7: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