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会议纪要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中西医结合传染病专业委员会2017年第一次常委会会议纪要
fqng1008 2017-4-17 16:44
2017 年4月1日,“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2017年第一次常委会暨手足口病、布氏杆菌病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研讨会”,在福州市西湖宾馆召开(记录人王松涛)。聂广教授首先通报了6月8-11日今年的杭州年会筹备情况,推荐卢洪洲教授申报中国科协创新人才奖,深圳第三人民医院张国良所长的一个结核病项目申报今年总会的科学技术奖,请大家支持青岛六院关于传染病医院中西医结合工作的调研项目。最后,谈到这次会议的主题是诊疗标准的制定情况,目前西医和中医的标准化工作都做的好一些,中西医结合学会还得快马加鞭,是总会近几年的主要工作之一。一般而言,指南难度大一些,而且费时费力,周期较长。专委会先搞一些共识,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修订,过几年再形成一批指南。手足口病的两个共识重叠内容较多,要讨论如何减少冲突;布氏杆菌病的工作量也很大。 卢洪州教授:钟南山院士特别提到过我们学会制订的共识,非常认可我们的工作;并已经联系《中华传染病杂志》6月刊,要大家抓紧时间尽快修改,争取4月底交稿。 李芹教授(通过PPT形式,介绍了共识的内容并汇报了共识的编写工作,之后发言):昨天和几位专家沟通了,李秀惠老师提议把手足口病导致的咽峡炎作为疱疹性咽峡炎的一方面,聂广老师也提出两种咽峡炎不要重叠,同时,中医药应该突出缩短病程、改善症状的优势。我也意识到目前共识中疾病的诊断需要扩大范围,如囊括疱疹性咽峡炎、疱疹性口炎等,发挥中医异病同治的思维。 贾建伟教授:这次制定的共识,需要参考中医儿科的手足口病指南(汪受传),在一些关键的信息上,两者不能有冲突。咽峡炎病因混一块是说不清楚的,感染的病毒其实也分不清楚,临床上重症手足口病患者还是EV71病毒导致的,属于李秀惠老师编写的共识范畴。 李勇教授:中医理论的描述应该更规范,病因病机方面,属温病范畴的,应归为卫气营血辨证,初期就是肺卫;属湿温范畴的,则是三焦传变,应用三焦辨证治疗。治疗办法应对应我前面说的,将各方面的方法糅合进去,所以体例上需要修改。比如,普通手足口病病例就是外邪顺传上中下三焦,重症为逆传心包。中医理论不能丢,借此提升共识的理论高度。 钟森教授:中西医结合是个很好的方式,我深有体会。我觉得共识中手足口病必须是主题(而非咽峡炎),我们是传染病学会,讲的是异病同治。我觉得从几点考虑,第一,本病有风的性质,走窜,所以镇肝熄风药物可以选,比如钩藤,第二,本病多表现在皮肤,那么不管健脾除湿或者解表也好,白术等芳香族药物需要考虑。最后,选择清热解毒药物时一定要选择归肺经的,比如黄芩。 皮肤出问题,比如乳腺增生,中医会用橘皮,热性的皮肤病则要凉血活血的皮类,如牡丹皮、桑白皮,所以应该结合中医理论,取象比类,整体考虑,我们的共识才会被认可。 刘映霞教授:共识的名称,用的是手足口病咽峡炎,但临床上没有这样的诊断。预防是很重要的环节(比如疫苗的应用),需要补充。有的参考文献太旧了,我把一些补充资料发您(李芹院长)邮箱。 卢洪州教授:手足口病患者主要是儿童,那么此次共识编写是否有和儿科专家沟通过?还有,手足口病预防的疫苗相关内容要加进去。4月底共识的最终版要反馈给杂志社,共识编写、修改任务比较艰巨,请各位通讯作者抓紧。 王健教授:中医病因病机,要有个层次感,用适量的话语解释清楚即可。三个共识的名称体例最好统一,比如诊疗、救治意思相近,采纳一个即可。 薛博瑜教授:参考文献6,主编应为何绍奇;第1页“本共识依照卫生部”改为“参照”更合适;第1页 “旨在发挥中医药治疗”发挥用词不太恰当;应规范中医术语的使用;中医对症治疗中,西瓜霜作为常用药物,描述可从简;共识推荐的中成药种类偏多,宜从简;危重型:厥、脱证,生脉散不可以治疗。 李秀惠教授:手足口病咽峡炎只是一个症状,可以叫做手足口病(所致)疱疹性咽峡炎。 李筠教授:共识标题如改为病毒性咽峡炎,这是感冒的一种,标题怎么改还是要咨询西医的儿科同行,病毒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咽峡炎不是一个事情,这样改可能会引起质疑。 马羽萍教授:中西医的各自优势,怎么样结合,需要有个总的治疗原则。推荐药物的描述里能否增加辨证。 姜良铎教授:手足口病与咽峡炎本来是两个不一样的病,共识写成手足口病咽峡炎病名不符合实际情况,我的意见是改叫轻型/普通型手足口病,然后其中一个亚标题叫做“手足口病之咽峡炎”。 重点放在手足口病所致咽峡炎的治疗上,这样就合适了。叫做病毒性咽峡炎也可以,但需要在共识里再写上其他的疱疹性咽峡炎相关内容。 还有两个病名没加进去,风引病,疫证。病机方面,古代对于风引证(风栩栩而动)的症状很确切,三焦风和卫气营血风是总框架,就本病而言,基本病机是风、湿、热,风包括外风与内风,湿也包括外内湿,这样也能解释为什么有人不发病,因为与人的内在有关。三个病机存在转化的问题。 从脏腑辨证,主要涉及肺脾肝,尤其是肺的问题,第一,外邪犯肺干扰了润化,导致咽痛咳嗽等等,都是这个阶段。第二,外邪夹带湿热的患者常有消化道症状,这是因为影响了脾的运化功能。第三,此类病人或多或少有肝风扰动,湿热之气引动肝风,表现为嗜睡,肌肉扰动,重症就是中风。一定要认清基本病机,对于手足口病,三者一直存在,肝主疏泄,肺主皮毛,脾主肌肉,疹子。手足口病轻症把这肺、脾作为重点,但还是要认识到肝的问题,所以古人用风引汤。早期轻症也要适当的平肝气。 我认为要把风引证加进去,基本病机要阐述清楚。重症患者病证主在肝心,轻症病证主在肺脾,用药就是疏风清热,化湿健脾。 总之,手足口病咽峡炎+其他咽峡炎,可以整体考虑,一起写,治疗方法可注明更适用于哪一种证型,切忌把共识写成一个孤立的咽峡炎。中医对症治疗的“对症”二字可以去掉。就写中医治疗。 聂广教授:共识的证据等级可以不分,因为我们是共识,不是指南。通讯作者可找姜老(姜良铎)。推荐药物的适应症一定要搞清楚,不可以只是罗列,要规范体例。参考卢洪州教授的意见,稿件要尽快落实。 李秀惠教授:通过word形式,介绍了《重症手足口病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 贾建伟教授:重症抢救的患者不少,看似患儿症状越简单,很安静,反而危险,早点插管上呼吸机,预后就好一些。所以中医的作用,怎么用药,值得思考,煎药来不及,必须用中成药;个人比较赞同颗粒剂,但是国家医保政策上对此类药物不认可。灌肠、插管,有时候过度干预也不行,临床上很难把握。中成药主要是起辅助作用。 张广宇教授:共识最好根据近期研究成果,不要写专项课题的事情。疫苗怎么来的,最好前面加上病毒学、蛋白学的内容作为铺垫。发病机制上有没有新进展?实验室检测分成病原、免疫、基因分开表述;不要写物理学检查,改成影像学检查。 李勇教授:姜老的灌肠疗法、滴注给药等等,需要统一术语,比如结肠滴注给药。 刘映霞教授:诊断里,要强调是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断,不能只是手足口病的统一诊断。还有些细节问题,如果是重症患儿,呼吸机晚一步都不行。提到了物理检查,核磁共振很重要,如果只是单纯写脑干这些,太粗了,要细化。血清学检查的描述,需要改一下,要准确些。鉴别诊断:肺炎,没有粉红色泡沫痰,这个说法不准确。 卢洪州教授:之前学会制订的禽流感共识的体例,发给大家了,请参考一下。体例按照禽流感写,以前中医部分和西医部分是完全分开写的,禽流感共识中采用两者结合的方式呈现,这种体例很好。今天都是成人专家,后期一定要和儿科专家沟通。中医药应该比西药更为重要,可以先中药再西药,下面要讨论的布氏杆菌病可能就是西药重要,手足口病的两个共识,应该中药治疗放前面。 王健教授:治疗中提到合理有效的,这种说法是不是合适。病机的地方,主要病机次要病机的说法值得商榷。坏证期,到底用哪个证字,是否症更加合适? 李筠教授:手足口病的两个共识有雷同的东西,所以我们这两个共识是否要要分开制订? 辨证治疗对两者都适合,从颁布共识的角度,两个是分开还是糅合,如果糅合起来,不能有矛盾。我的意见,大家对手足口病咽峡炎题目有异议的话,那干脆李芹院长这个共识名称就叫做普通型手足口病。不然两个共识重复内容太多的话,读者会无所适从。 季伟教授:诊断最后一句话,没有疱疹的不能诊断,这种说法不准确。新加坡爆发手足口的时候有说明几个指正型指标,其中指出没有疱疹反而会是重症患者。 聂广教授:李芹院长这个写窄一点,李秀惠教授的共识写宽一点,两个共识可以避免重复。儿科专家,建议每个共识邀请3个儿科专家。不能只借鉴专项课题,要把文献证据筛选后纳入。 姜良铎教授:灌肠比口服的疗效好。症状:肌肉蠕动,前面加一句话:“似与风引病相同”。 本病感受温邪,导致手足太阴肺经病,子病及母,脾也受影响。因此要关注大便的情况,轻重型手足口病都要关注。 儿科很重视消导治疗,这点要指出来,要吸收儿科专家的意见。他们看得是小儿病,要把儿科特点写进去。我们的共识一定要和儿科结合,因为这个共识是给他们看的,我们是传染领域的知识多。两个共识,儿科方面均要做补充。 用药方式,灌肠好像是比较适用,这种给药方式要做患者工作,口服中药对患儿而言有难度,很多患儿吃不了中药,操作上没有可行性;而灌肠对于儿童而言更可行,不能用清洁灌肠手段,要点滴,打到肛门里面去,尽量保留1h,现在肾功能衰竭的成人病人就会用灌肠,一天3次,每次1h以上,因此这种方式具有可行性。 咱们把灌肠做成个特色来写,比如,叫做点滴式灌肠。保留1h以上没问题,小儿适应性难一点,开始灌可能直接排出来,但是多次操作后还是能保证保留时间。 张明香教授:通过PPT形式,介绍了《布鲁菌病中西医结合救治专家共识》。 贾建伟教授:我们那边布氏杆菌病病例也增加。主要还是养羊的关系。急性期经典是2、3个药联合使用,基本急性期都能治愈,就怕给药不规范,就怕慢性的病人,CT、核磁都看得见,比如脊柱炎,我感觉西医拿这个没办法,只能变成长期治疗,因为现在评价体系不太健全。 细菌培养很难,防疫站也检测,我们医院不检测,而且这个病认知有缺陷,只能靠医生经验慢慢体会。病人治好了依从性不好,这病属于穷人病,像辉山乳业等企业,他们也不愿意检查,因为职业病会涉及赔偿。实际上感染率挺高的,我想从传染病角度讲,我们能不能提控制传染源的建议,体现特色。 我们收治的没见过猪的感染,感染性最强的就是羊产子,口罩手套保护不足。死羊不埋、病羊还卖,管理混乱;不像牛,羊都是散养,个体户更不好管理。防疫站也不行,大的户会主动要疫苗,小的不管。 张广宇教授:手足口病研究的充分,所以制订共识要斟酌字句;布氏杆菌病研究不充分,我们大可以大胆的写出自己的意见。制订的依据,不应该根据传染病学教材,应该根据指南、规范等等研究材料病原学补充请蛋白组学等内容。免疫技术方面,请补充ELISA等内容。地域性的疾病,可以和宁夏、内蒙古医院联系,文献没有记载,那你们就可以提出观点,要勇敢。杆菌类治疗没有时间短的,如果你们根据经验,建议24周疗程,虽然与已有的证据相悖,但可以写出来大家讨论。禁忌症并发症等内容是中医常识,不用写了。不要说特色治疗这种字眼。 龚国忠教授:可以参考布氏杆菌病的西医指南(卢洪州教授表示西医指南会晚于学会的共识)。疗程6周和12周的对照研究有没有,循证依据要清楚才好。个人建议还是分成急性期、慢性期、并发症分别辨证。 李勇教授:这个病没有流行性但有传染性,中医属温病,是不是可以定一个基本病机:中焦、阳明,气分病;如白虎汤证,应为中焦阳明气分热毒挟湿。治疗的三个证挺好。传播途径上,是不是要和蜱虫叮咬的其他病鉴别:如人无形体病。 钟森教授 :我的理解此病和结核类似:肝脾肿大,吞噬细胞的作用等,中药能不能参照结核治疗方式。首先是扶正,主要是脾,四君子汤。其次,变态反应,免疫抑制的中药可以用,青风藤常用,雷公藤毒性大,甘草也可以用,它有类激素作用。第三,软坚散结,肝脾大,肯定要散结,昆布这些。用穿山甲;活血化瘀打通,我临床喜欢川牛膝和桔梗。我认为这些可以试一下,这是我从中西医角度对这个病的理解。 卢洪州教授:疾病的命名,反复交替出现不同的名字,因为杆菌发现人叫bruce,学界对到底怎么命名也反复讨论过。我们这里定好,就叫布氏杆菌病。 上海很多人淘宝买牛奶喝,所以上海虽然不是牧区,但也有这样的患者,主要病源就是不经过检疫的牛羊。 相关基础和临床进展还是不少的,机制要补充。疗程方面,6个月也的确能解决问题,开始就要联合用药,增加依从性,不应该直接建议24个月,这样长的疗程会对患者造成心理负担。 体例上,还是要中西医结合写,才有特色,参照禽流感共识的体例。中医主要还是针对慢性病人的,比如有的病人治疗一年多了,骨痛还有,这时候可以用中药治疗。 李筠教授:一线的经验很有帮助。结合前面的手足口病共识的描述,有些药物需要加强中医辨证的论述。基本病机概括性很强,但是不同病机之间的关系要展开讲,结合起来,有必要多找些中医专家。书写格式,最好一致,比如纲目等内容。布氏杆菌病,中医这块,和其他的共识应该一致,学会应该制定个共识的撰写标准。 姜良铎教授:这个病我自己看过。完全赞成分期不要急性期。布氏杆菌病,老百姓有懒汉病、趴床病的称谓,可以写在共识中。此病,在中医上,在虚损、痹症中记载较多。病机上,最大的难题在于湿热,这个很难形成一个固定的方法解决,这是和其他痹症最大的区别。我的治疗体会:本病疗程长,效果不明显,甚至医生都会丧失信心;患者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本病早期是虚证,但是不能完全以虚证治疗,还应考虑痹证,在病机中,虚实的辨证检查应写进共识。 聂广教授:通讯作者今天一定要落实,4月底稿子写好交到杂志社。关于体例的问题,卢洪州教授和李筠教授也提到了,按照禽流感专家共识的体例写。中医部分的内容,可以多咨询姜老(姜良铎),共识要体现中医思维,把道理讲清楚。
个人分类: 思考中医|238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交叉科学学会 第16届学术年会 会议纪要
bhwangustc 2016-9-25 11:19
中国交叉科学学会 第16届学术年会 会议纪要 2016 年 8 月 5 日至 8 日,来自全国各地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在祖国边陲、鸭绿江畔的美丽城市——丹东,隆重举行中国交叉科学学会第 16 届学术年会。本次会议由中国交叉科学学会主办,辽东学院承办。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罗绍凯教授主持开幕式,学会理事长梅凤翔教授致开幕词, 扼要回顾了学会的发展历程,阐述了学会交叉研究的特色与优势 ,着重强调“学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提高凝聚力、需要振兴,特别需要更多年轻学者的积极参与” 。 辽东学院校长郭永新教授代表会议承办单位对到会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诚挚的欢迎,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并介绍了辽东学院的历史沿革、办学特色、学科优势以及近年来的办学成就。 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龚自正教授代表理事会扼要总结了近两年来的工作,提出了近期的工作策划与建议。学会副理事长、会刊主编魏冬青教授介绍了学会的国际化情况和会刊《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s》(SCI)的运行情况。 副理事长汪秉宏教授、何大韧教授、张庆明教授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文桂林教授等 50 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开幕式。 会议期间,魏冬青、龚自正、文桂林、戈新生、许爱国、张素英 6 位教授主持了会议的学术报告。本次会议安排了梅凤翔的《对 Appell 一类方程的理解》,汪秉宏的《 人类选择行为动力学研究及对于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复杂系统的应用 》,龚自正的《空间碎片研究进展》,魏冬青的《精准医学大数据 --- 未来与挑战》,许爱国的《 复杂流动过程的 DBM 建模、模拟与分析研究进展 》,尹益辉的《离心机圆柱形机室的温升分析》,张庆明的《超高速碰撞产生的电磁辐射》,沈建其的《引力波 LIGO 中的潮汐力与弱相干条件》,史东华的《几何力学在机器人路径规划中的应用》,熊春光的《 Hamilton-Jacobi 方程齐次化问题的单调格式误差分析》,田建平的《高维马科维茨投资组合优化问题的实证研究》,张秀荣的《小分子富勒烯 C20 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能研究》,赖惠林的《可压流体瑞利泰勒不稳定性离散 Boltzmann 建模》和陈锋的《 Rayleigh-Taylor 不稳定性系统的离散 Boltzmann 方法研究》等 14 个大会报告。刘成亮,陈小月,魏永凯、袁姣楠、王勇、黄平等一批年轻学者分别在大会上报告了最新的研究工作进展。 涉及数学力学、数学物理、力学与工程、物理学与高新技术、空间科学技术、非线性科学、复杂性科学、金融量化分析与计算、生物信息工程、生物物理等研究领域,大多反映了国际相关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在各个方向上涌现出的一些新思想、新方法、新观点, 相当好地 体现了大学科之间的跨学科研究特色, 体现了基础科学对工程科学和高新技术的支撑作用,体现了基础科学与各新兴学科之间的密切关联,体现了中国交叉科学学会的鲜明特色, 顺应了学科交叉发展的国际性潮流 , 受到了与会代表的欢迎与好评。 会议期间,梅凤翔理事长主持召开了学会的四届四次理事长工作扩大会议, 研讨了学会建设与发展的相关事宜, 到会的各位理事发言踊跃、讨论热烈、建言献策,共谋学会的发展大计。在本次理事工长作扩大会议上: 1 )副理事长郭永新教授作了重点发言,围绕学会的建设、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等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2 )副理事长龚自正、罗绍凯、魏冬青教授分别围绕学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提出工作策划与建议; 3 )理事长梅凤翔、副理事长汪秉宏、何大韧、张庆明和到会的常务理事就争取民政部登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并决定由梅凤翔、龚自正和张庆明教授负责民政部登记的办理事宜,由罗绍凯负责登记材料的起草事宜。 4 )理事会讨论决定,要进一步增强学会的活跃程度,吸纳高层次、年轻化、热心学会工作的年轻专家进入理事会,要进一步加强各个专业委员会的活动,要进一步增强学会和各个专业委员会的号召力,要进一步提升中国交叉科学学会在学术界的影响力,要进一步推动大学科之间的跨学科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 会议自始至终充满着热烈和谐的学术气氛,与会专家畅所欲言,充分发表个人的见解,结合自己的工作对跨学科研究和学会的发展提出了有价值的建设性意见。 会议决定,中国交叉科学学会第 17 届学术年会( MMPH-17 )将于 2018 年在美丽的草原明珠海拉尔市召开,由呼伦贝尔学院承办,学会常务理事胡楚勒教授负责操办,龚自正、罗绍凯教授代表学会指导运作。 本次会议顺利完成了预定任务,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会议对承办单位辽东学院给予的支 持表示感 谢!对为大会热情服务的同志们表示感谢! 中国交叉科学学会 原:中国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学会 2016 年 8 月 8 日
个人分类: 会议信息|2941 次阅读|0 个评论
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纪要
fqng1008 2016-7-3 17:43
2016 年6月17-19日,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在山东省青岛市滨海花园大酒店召开,会议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主办,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承办。会议收到论文102篇,到会代表280多人。 这次年会共有11个学术报告:刘映霞教授做了“传染病精准医疗中心构想与工作进展”的报告,介绍了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与华大基因杨焕明院士、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院士合作,建立的感染性疾病精准医疗中心,在结核病、手足口病、肝炎病毒、寨卡病毒、人禽流感病毒、艾滋病毒等临床与基础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卢洪洲教授的报告“艾滋病治疗的整合酶抑制剂时代”,介绍了整合酶抑制剂安全性、耐受性和有效性,尤其在特殊人群方面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北京佑安医院李宁教授的报告“PBMC DNA甲基化乙肝相关肝癌早期/分期诊断标志物筛选/验证临床与转化研究”,采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的方法,筛选了PBMC DNA甲基化乙肝相关肝癌早期、分期诊断的标志物,并进行了临床验证和转化医学研究;上海仁济医院李海教授的报告“肝硬化基础上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的东西方比较”,他把这些年在HBV-ACLF方面做出的杰出工作与欧洲29个中心所做的酒精性-ACLF工作进行了比较,发现只有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基础上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才是真正的HBV-ACLF,并阐述了二者不同的的临床特征、死亡率和病理表现等等;北京广安门医院吕文良教授做了“中医火候学”的报告,他从中医证候特点、中药运用心得、中国文化传统的角度,首次提出一种具有东方智慧和诊疗特色的技术规范——火候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热带病研究所符林春教授以的自己亲身经历报告了“青蒿素研究历程与展望”,并对其作用机理、毒副作用、药代动力学等进行了梳理,全面展示了我国第一个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青蒿素研究的价值、意义,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而且他根据自己承担多项中医艾滋病重大专项经验,实验发现附子类药物对终末期艾滋病猴有较好疗效,并对其功能性治愈存在一定的期望值;北京市中西医结合传染病研究所李秀惠教授的报告“《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诊疗指南》制定思路”,结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团体标准的工作安排,与肝病专业委员会合作制定《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诊疗指南》的相关问题,对其研制背景、方法策略、疾病定义、诊断标准、急性诱因、发病机制、病理表现、临床特征、分期辨证、中西医治疗等进行了系统梳理;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袁静教授做了“HBV口服抗病毒药物的理想治疗策略”的报告,她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对替诺福韦、恩替卡韦等药物的临床最新应用进展和毒副作用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深圳市中医院童光东教授做了“病毒性肝炎新进展:欧洲、亚太肝病年会荟萃”的报告,概述了近年来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治疗的崭新进展,介绍了全球四大肝病联盟提出2030年根除病毒性肝炎的喜人场面和科技背景;成都中医药大学扈晓宇教授做了“中医药治疗肝衰竭的动物实验及临床实践”的报告,他从文献学研究、证候学调查、分期辨证治疗以及中药复方抗肝衰竭的疗效观察、机制探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回阳救逆方药对肝衰竭的干预效应明显高于清热解毒和活血化瘀药物,其机制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王明民教授的报告“新医改背景下我国传染病医院管理现状与思考”,对传染病医院的管理现状、存在问题、发展趋势、未来展望等进行了层层剖析,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和办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个人分类: 临床研习|236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5第十一届中国网络科学论坛 会议纪要
热度 1 bhwangustc 2015-5-2 23:17
2015 第十一届中国网络科学论坛 会议纪要 论坛组委会 (2015 年 4 月 25 日) 一、论坛概况  论坛名称 : 2015 第十一届中国网络科学论坛 时 间 : 2015 年4 月17 日-20 日 地 点 : 上海市上海大学宝山校区 主办单位 : 上海大学理学院数学系 合办单位 : 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山西大学复杂系统研究所 组 织 者 : 吕金虎(中国科学院)、方锦清(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靳祯(山西大学)、傅新楚(上海大学)、许新建(上海大学)、娄洁(上海大学)。 参加人数 : 353 人 参加单位 : 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疾控中心、中国科技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理工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兰州大学、中山大学、湖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加拿大约克大学等几十个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 图1:开幕式集体照 二、 论坛宗旨与主题 本次网络科学论坛的 会议宗旨和主题是:以复杂网络上的传播动力学为主,包括多层次和种群上的流行病动力学、社会网络中的信息传播、互联网上的信息、谣言、计算机病毒的传播、复杂网络上的传播动力学,同时涉及与网络科学相关的前沿问题,如随机游走、网络路由策略、复杂系统内的传输动力学、互联网数学等,围绕复杂网络相关的理论、方法、数值模拟与应用等最新研究成果,进行深入的学术研讨与交流,以促进我国网络科学继续稳健发展。这个预期的目标已经达到。 论坛安排了三天学术交流,已经顺利和成功完成了各项日程。可以清楚看到,原来预计划150人的规模被翻了一番,充分反映了国内外学者对网络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视和关注,成为我国网络科学领域又一次学术盛会。高水平的精彩报告加深了参会人员对网络科学的理解和发展方向的把握,并给年轻人创造了学习提高的良机,进一步促进了上海大学等高校与全国科研团队的合作交流。 三、 论坛亮点和特色 在论坛注册日4 月17 日下午13:30,欧洲科学院院士、香港城市大学讲座教授陈关荣博士的“当代科学前沿讲坛”公众报告首先吹响此次论坛热情洋溢的前奏,陈教授关于“复杂网络视角下的互联网”的精彩报告,高屋建瓴、深入浅出,从复杂网络基本模型谈起,从网络拓扑的视角来探讨互联网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并思考大脑结构对未来互联网架构发展的启示,不仅让听众领略到大师的风范,同时也感受到网络科学的魅力。 图2:“当代科学前沿讲坛”公众报告 在随后三天的会议期间,共有精彩纷呈的16场大会报告和32场分组报告,还有21幅图文并茂的墙报交流论文。如上所述,这些报告主要围绕复杂网络上的传 播动 力学和相关前沿课题展开,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论坛传承了中国网络科学论坛的传统做法,即“专家引领青年主力;专题为主,突出创新;双百方针,开拓进取。” 例如,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方锦清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汪秉宏 教授等 老 一 辈专家 分 别报告 了“面临NON前沿课题的挑战与对网络传播问题的若干思考”和“复杂社会网络中的双向选择现象研究”等网络科学最 新 进展 及 成 果 ,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吕金虎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 汪小帆 教授与 肖冬梅 教授、北京大学 段志生 教授、复旦大学 李翔 教授等国 家杰 出 青 年 基 金 获得 者分别 作了 代 表 网络科学前沿 性 和 导 向 性的 精彩报告,各个分会场活跃着许多年轻人的报告。此外, 以 加拿大 应用 数学首 席 教授、约克大学 吴 建 宏 教授和山西大学靳祯教授 为 代 表 的海内外 专家 的精彩报告 介绍 了各 自 研究团队在 生物 数学与传 染病动 力学 相 关领域的 最 新研究成 果 。 本 届论坛围绕论坛主 题突出, 发 言踊跃 ,交流 思想 ,分 享 心 得 , 气氛 热 烈,收获丰硕 ,达到了论坛预期的学术效果。 为了反映本次论坛取得的丰硕成果,组委会决定组织专家从邀请报告和墙报交流论文全文中遴选优秀论文,推荐到SCIE杂志Journal of Applied Analysis andComputation和EI杂志《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发表( http://math.shu.edu.cn/NetSci2015/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66190-884458.html ) 。 : 图3:论坛会场一角(1) 四、 简要评述 与会者 普遍 反映 : 第十一届中国网络科学论坛 取得 了 圆满 成功。 例如 ,香港城市大学陈关荣教授 表示: “ Theconference at ShangDa was a great success, thanks to the organizers!!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方锦清研究员在 群 发给组 委 会的电子邮 件里写 道 : “ 祝贺 2015 第11 届中国网络科学论坛 取得圆满 成功 !……谢谢 论坛的精心组 织……你们 功不 可没! ”。武汉大学陆君安教授深情地评论道:“在上海大学召开了全国第11届复杂网络论坛,没想到有300多名代表参加,主题是网络的传播,内容丰富,水平也很高,两天半的交流受益匪浅。感谢会议组织者的积极筹备和辛勤付出。” 不过,论坛组织工作也存在不足之处,例如, 最 后一天上午把原来350人的会场改为 150 多人报告厅,报告厅空间小了一点。我们原以为最后一天不少人会离会,故将报告厅改在宾馆里较小但更精致的会场,哪知我们大大低估了参会者的热情 。 很多 人不得不 挤 在会场 过道 和入 口处 听报告,与会者的热情高涨,令人感动!这也说明了全国网络科学论坛的富有魅力,成功所在,希望所在。 另 外, 由 于时间 限制 , 没 有能 够满足 许 多希望 参加论坛的 朋友们 ,许多著名专家都没有安排大会报告, 很多 高水平报告也不得不 改为 墙报进行交流。今后值得注意和改进。 图4: 论坛会场一角(2) 相信我国网络科学领域同仁,必将再接再厉,发扬成绩,克服不足,一如既往,开拓进取,不断推进中国网络科学走向世界! 最后,论坛组织者再次特别感谢上海大学上海高校一流学科(B类)“数学学科”建设项目、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山西大学复杂系统研究所的对此次论坛的资助!
个人分类: 会议信息|2682 次阅读|1 个评论
陕西省高等学校学报研究会会讯总第20期
kexuechuanbo 2014-4-21 09:32
陕西省高等学校学报研究会会讯 会址:西北大学学报编辑部(太白校区行政楼 5 层) 总第 20 期 201 2 - 06 - 10 通讯地址: 710069 西安市太白北路 229 号西北大学内 电话 : 029-88302822 网站新域名: http://jnwu.nwu.edu.cn/yjh/ Email:weiguo@nwu.edu.cn 目 次 ·研究会动态· 陕西省高校学报研究会理事长办公会纪要(2011-11-23)………………………( 1 ) 陕西省高校学报研究会理事长办公会纪要(2011-11-23)………………………( 1 ) 陕西省高校学报研究会理事长办公会纪要(2011-11-23)………………………( 1 ) 陕西省高校学报研究会理事长办公会议纪要(2011-09-25) …………………( 2 ) 陕西省高校学报研究会 2011 年工作总结汇报 ……………………………… … ( 4 ) ·学术年会暨表彰大会· 教育部科技司关于公布2011年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团队和优秀个人评选结果的通知 ……………………………………………………………… …… (15) 关于公布中国高校高校科技期刊优秀青年编辑和优秀网站获奖名单的通知…(15) 20 11年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团队和优秀个人评选活动陕西省获奖名单 ……………………………………………………………… ………… ( 18 ) 2011年 关于表彰陕西省高校 学术期刊优秀编辑部等的决定 …… …………………… ( 22 ) 陕西省高校学术期刊获奖名单…………………………………………………(25) 我 的 三 句 话 ——代表30位全国高校杰出主编的获奖感言 ………………( 30 ) ·学术动态·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资助期刊第一批(试点)申报公告…………………………( 30 ) 报纸期刊出版质量综合评估办法(试行) ………………………………………( 31 ) ·研究会动态· 陕西省高校学报研究会 2011 年以来的 工作总结汇报 陕西省高等学校学报研究会理事长 姚 远 一、评 优 (一) 全省评优 经学会自 2010 年至 2011 年近一年的来的努力和筹备,终于促成陕西省新闻出版局、陕西省教育厅于 2011 年 3 月 2 日联合发文(陕新出联﹝ 2011 ﹞ 2 号)《关于开展全省高等学校学术期刊编辑部、编辑和编辑学论著评优活动的通知》。文件提出:“此次评优活动在陕西省新闻出版局、陕西省教育厅的领导下,由陕西省高等学校学报研究会组织实施”,并成立了由以名誉理事长张积玉和理事长姚远为组长,以省新闻出版局报刊处王农处长、省教育厅科技处甘世平处长,以及学会副理事长赵大良、韩松、陈正奇为成员组成的的评优领导小组。奖项设立有:陕西省高校学术期刊优秀编辑部,陕西省高校学术期刊十佳主编、优秀主编,陕西省高校学术期刊十佳编辑、优秀编辑、优秀青年编辑,陕西省高校优秀编辑学著作、论文等四大类奖项。 由于文理科报全国时间的不同,评奖工作分为文科与理科两个组,两个阶段进行。 首先评委会对材料按照文件的条件进行了审查,去掉了不符合条件的申报材料。如,优秀编辑报评材料中缺发表论文、优秀主编年限不够、优秀论文发表在增刊上等。然后对各个奖项评选条件进行了分解。 优秀编辑部的评选条件重点分解为(1)期刊获奖等级;(2)队伍建设(主要看编辑发表文章的质量和数量);(3)编辑部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优秀主编评选条件:(1)担任主编年限和主编编龄;(2)期刊获奖级别及等第;(3)编辑学研究成果级别(必须有核心期刊论文,尤其是在编辑专业核心期刊上)。 优秀编辑的评选条件:(1)编龄;(2)编辑的学报、栏目获奖情况;(3)发表编辑学研究论文级别和层次。(4)字数(不得低于2个版面);青年编辑侧重个人编辑学研究。 优秀编辑学论著评选条件:(1)选题新颖,观点具有创新性;(2)发表刊物层次和级别;(3)社会反响和被引用情况。 专家分奖项先逐一看申报材料,然后打排名分,汇总后总分小者列前依次排序,遇到积分相等时,再进行对比分析材料,决定名次等第,得到最终排序。 本次评奖活动共收到参评优秀编辑部的材料45家;参评优秀主编的材料37份;参评优秀编辑的材料74份;参评优秀论文的材料53篇本(含专著)。按照各奖项在40%左右的原则,最终评出优秀编辑部21家(占参评总数的46%),十佳主编,优秀主编16名(占参评总数的43%),十佳编辑、优秀编辑18名,优秀青年编辑14名(占参评总数的43%)。优秀编辑学著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优秀论文一等奖8项;二等奖12项(占参评总数的43%)。 (二) 全国获奖情况 (三) 陕西获奖情况 (四)评优工作给我们的启示 一是形成了一批名刊。 哲学与社会科学期刊方面,《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 学社会科学版)、西安交通大学《当代经济科学》进入首批教育部名刊建设工程,《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北政法大学《法律科学》进入教育部名栏。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西安交通大学学报》《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西北工业大学学报》《机械科学与技术》等刊获得教育部科技司授予的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 还有一批学术期刊进入全国百强期刊、全国百种杰出期刊等。 二是经过 20 余年的建设积累,已经形成一批有特色的学术期刊编辑部。 陕 西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和西北大学学报编辑部集编辑出版、学术研究与研究生教育三位一体的编辑部建设模式。 三是已经形成一支作风过硬、能打硬仗的编辑队伍,也有了一批著名编辑领 军人物。 我们这次评出的十佳主编和十佳编辑中,就有 4 位博士生导师,其中大多以编审身份被遴选为博导。张惠民、姚远、郭婕还被教育部科技司评为全国科技期刊 30 名杰出主编之一。 四是在编辑理论与实践研究方面形成了有陕西特色的一批成果。 在全国文理 两个学会中,学术委员会主任或分管学术工作的副理事长,均由陕西同仁担任。西安交通大学期刊中心的数字出版研究、陕西师范大学的编辑传播研究、期刊评价研究西北大学学报编辑部的期刊史研究,均在全国形成一定影响。其中大多成为在新闻出版总署人事教育司编辑岗前培训的讲课教师和教学内容。 二、学会组织工作 今年新设了由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高职高专委员会副理事长徐行担任主任委员的“高职高专专业委员会”。陕西省现有高职高专院校近 70 所,几占全省高校半壁江山。半数以上的高职高专学校办有学术期刊(含内刊),绝大多数加入我会。近年来,该会组织了大量活动,建立自己的网站和 QQ 群、发展了 100 多位会员,还在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学报编辑学研究》。 学会在 2011 年还调换、增补了常务理事、副秘书长等。 三、 2012 年工作设想 一是积极应对网络化、数字化带来的挑战,加强信息传播规律、期刊网络传 播规律、数字出版发展趋势的研究,加强学会有关信息化建设的学习、研究与探索,带领会员单位适应新形势。升级学会网站,建立旧版、新版两个入口,进一步通过网络强化与会员的的信息交流。 二是继续研究学术期刊改革与发展问题,在 2012 年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有关高校、科研院所学术期刊改革意见出台后,积极配合推动。 三是拟主持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提出的《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百年史》一书的编写任务,以此带动我省的现当代科技期刊发展研究,特别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至 21 世纪高校科技期刊发展历史和规律的研究。 四是 2012 年的学术交流会议分为文、理科两次进行,理科在上半年,文科在下半年。今后年终信息报告联欢改为隔年在文、理分开活动的年份举行。 陕西省高等学校学报研究会 2012 -06-13 于宝鸡 陕西省高校学报研究会六届九次理事长办公会纪要 2012年4月13日, 省高校学报研究会在西北大学召开六届九次理事长办公会议。姚远理事长主持会议。张积玉名誉理事长、韩松、王倩、赵大良、姚树峰副理事长,郭婕、宇文高峰、亢小玉、魏在江(王和平代表)等出席会议。张惠民、陈正奇、郑文超等副理事长和卫玲秘书长、杜敏副秘书长请假。主要讨论并商定以下议题: 1通报学会工作 姚远理事长作了《陕西省高校学报研究会2011年工作总结汇报》,对2010年至2011年近一年的评优筹备工作、评优工作给我们的启示、文理科全国获奖情况、学会组织工作等作了总结,并提出2012年工作的初步设想等。与会同志围绕这些工作进行讨论。 2安排2012年工作 会议决定,2012年分文、理科期刊举行两次学术年会,会议主题均为:“ 高校学术期刊功能与定位的反思 ”。理科年会拟在上半年六七月间举行;文科年会拟在9月份进行。 会议决定,特约四个主题报告:理科为赵大良副理事长、宇文高峰副秘书长;文科为王倩副理事长和王和平编审。 为避免会议过多,今后隔年为文理合并举行学术年会和文理分别举行学术年会。年终全体联谊活动和全体理事会只在文理科分别活动的年份举行。 3通报前段行业信息 张积玉名誉理事长报告了全国文科学报相关信息,通报目前全国教育部名刊工程已达31家,西北地区教育部“名刊工程”已经达到3家,陕西2家。目前关注的问题主要是数字化、国际化等问题。 赵大良副理事长通报了全国科技期刊、陕西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换届等有关情况。内容包括2012年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将举行的第四届精品、特色、优秀期刊评比、6月份西安培训会议等,并就“编”、“营”分离的发展和趋势作了分析。 西安外国语大学王和平编审汇报了编辑部在学校支持下,就编辑人员与教学科研人员同等待遇问题的落实发出红头文件的情况。 秘书处 2012-04-13 陕西省高校学报研究会六届八次理事长办公会纪要 2011年11月23日,省高校学报研究会在西北大学召开六届八次理事长办公会议。姚远理事长主持会议。张积玉名誉理事长、赵大良、张惠民、姚树峰、郑文超、王倩副理事长、卫玲秘书长、郭婕副秘书长出席会议。陈正奇、韩松副理事长、宇文高峰、杜敏、魏在江副秘书长请假。西北大学党委书记、陕西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理事长乔学光教授会见与会同志,并共进午餐。会议主要讨论并商定以下议题: 1总结前段学会工作 1)总结评优活动的经验教训,认为与省新闻出版局联合组织的评优活动非常成功。 2)总结全国学会工作中的陕西代表,认为全国学会中陕西省的人事衔接和推介工作需要有长远的规划。 2人事组织事务 1)提议并决定增补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版编辑室主任亢小玉副编审为学会副秘书长; 2)因西安财经学院人事变动,由期刊管理中心主任陈正担任学会常务理事,待下次常务理事会、理事会议决; 3)因《理论导刊》编辑部人事变动,由主编常黎峰担任常务理事,待下次常务理事会、理事会议决; 4)学会专科学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由西安航专学报徐行担任。 3明年的工作计划 1)经过商议决定往年12月中旬举行的学术年会暨联欢会议推迟至明年3月召开学会理事会; 2)对明年学会的工作进行讨论。 学会秘书处 2011 - 1 1- 2 3 陕西省高校学术期刊评优表彰大会暨陕西省高校 学报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在西安举行 2011年9月23日,陕西省高校学术期刊评优表彰大会暨陕西省高校学报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在西安鸿业大酒店举行。会议由姚远理事长和郑文超、张惠民、韩松副理事长分别主持。陕西省新闻出版局乔志勇副处长、陕西省教育厅皇甫宜月、教育部发展中心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朱锦洪同志出席。西北大学副校长陈超教授、渭南师范学院院长丁德科致辞。150余名全省代表出席。 陕西省教育厅皇甫宜月宣读了陕西省新闻出版局、陕西省教育厅联合颁布的表彰决定。宣布:本次评奖最终评出优秀编辑部21家,十佳主编,优秀主编16名,十佳编辑、优秀编辑18名,优秀青年编辑14名。优秀编辑学著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优秀论文一等奖8项;二等奖12项。会议向获奖代表隆重颁奖。 在办刊经验交流单元,陈正奇副理事长作文科期刊的评优分析报告;宇文高峰副秘书长作理科期刊评优分析报告;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张惠民副主任代表获奖编辑部发言;延安大学学报朱联营主编代表十佳主编发言;西北大学学报编辑部陈镱文副编审、渭南师范学院期刊管理中心詹欣睿副编审分别代表青年编辑发言。 在学术交流单元,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朱锦洪作了有关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的介绍、张积玉作了有关期刊评估的报告、姚远作了有关编辑自身发展的报告、赵大良作了有关最新出版趋势的报告、邓诸平作了有关期刊文献检索评价的报告。 最后,郑文超副理事长致闭幕词。 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秘书处 2011-09-23 陕西省高校学报研究会六届七次理事长办公会议纪要 2011年9月2日,陕西省高校学报研究会六届七次理事长办公会议在西安鸿业大酒店举行。会议由姚远理事长主持。陕西省新闻出版局报刊处王农处长出席。张积玉名誉理事长、赵大良、张惠民、陈正奇、郑文超、姚树峰等副理事长、卫玲秘书长、杜敏、魏在江、宇文高峰、郭婕等副秘书长出席会议。韩松、王倩副理事长请假。教育厅李梦泽常务理事请假。 会议主要就陕西省高校学术期刊评优表彰大会暨陕西省高校学报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议程进行商议,并听取了王农处长就当前陕西省期刊改企换制问题的工作思路。会议还通报了全国文、理两个学会的学术活动情况。 会议议决: (1)陕西省学术期刊评优表彰大会暨陕西省高校学报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9月23日在西安鸿业大酒店举行。决议由陈正奇副理事长作文科期刊的评优分析报告;宇文高峰副秘书长作理科期刊评优分析报告。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杜敏主任代表获奖编辑部发言;延安大学学报朱联营主编代表十佳主编发言;西北大学学报编辑部陈镱文、渭南师范学院期刊管理中心詹欣睿分别代表青年编辑发言。 (2)学术年会主题确定为“学术期刊改革与发展”,并预约张积玉《学术期刊评估体系研究》、姚远《编辑自身发展》和赵大良《网络环境下的数字出版》三个主题报告。 会议听取了王农处长就当前全国和陕西省期刊改企换制问题的工作思路报告。 秘书处 2011-09-02 陕西省高校学报研究会六届六次理事长办公会纪要 2011年4月13日,陕西省高校学报研究会六届六次理事长办公会议在西北大学举行。姚远理事长主持会议。理事长办公会议成员11人全部到齐。 张积玉名誉理事长汇报文科评优分组评奖初步结果。 宇文高峰副秘书长汇报理科评优分组评奖初步结果。 决议将文理合一,评出优秀编辑部、优秀主编、十佳主编、优秀编辑、十佳编辑、优秀青年编辑、优秀论著一等奖、二等奖、优秀论文一、二等奖。合格者由学会表彰。责成卫玲秘书长起草表彰文件。陈正奇副理事长、宇文高峰副秘书长作评奖分析报告。 决议在九月份举行表彰大会和文理合一的学术年会。学术年会主题为“高校学术期刊改革与发展”。 秘书处 2011-04-13 陕西省高校学报研究会六届三次理事会暨2010学术年会 在临潼举行 为应对信息化、专业化、国际化的挑战,加强科学管理,促进学术交流,陕西省高等学校学报研究会六届三次理事会暨2101学术年会于2010年12月17日至18日在临潼空军疗养院举行。陈正奇、姚树峰副理事长分别主持。 陈正奇副理事长介绍来宾,并致开幕词。 姚远理事长作研究会2010年工作总结汇报。 宇文高峰副秘书长传达了新闻出版总署2011年1月起即将实施的《期刊评估办法》。 李明德教授作《网络与传播》的学术报告。 钱建立博士作《新开发参考文献编校系统》的学术报告,对本公司新开发的参考文献编校系统、OA系统作了介绍,并提出扩大网络传播的八项措施。 宝鸡文理学院邓诸平编审作即席发言时,以统计数据指出OA传播的无效性。 会议在热烈气氛中闭幕,取得圆满成功。 秘书处 2010-12-18 陕西省高校学报研究会六届五次理事长办公会纪要 2010年11月19日,陕西省高校学报研究会六届五次理事长办公会议在西北大学举行。姚远理事长主持会议。韩松副理事长因在武汉学习请假,其余理事长办公会议成员均到。 会前放映了西北大学校友、王岐山副总理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华盛顿闭幕晚宴上的讲话视频,感受王岐山副总理的尊师之道和文理融通的知识结构,延伸讨论学报要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紧密结合、编辑研究从外在编辑出版向内在的传播内容战略转移等话题。 张积玉名誉理事长汇报全国文科评奖、学会工作、文科宝鸡年会等情况。 赵大良副理事长汇报全国理科研究会近期工作、12月10日将举行的培训会议、云南代表团来访接待、全国理科研究会出境考察、评刊、期刊改革等工作。 宇文高峰副秘书长汇报新建院校专业委员会安康会议情况,拟在适当时机召开相关的全国会议。 郭婕副秘书长汇报了全国科技期刊研究会军队专业委员会近期工作、总参保密工作会议情况。 决议2011年开始优秀编辑、优秀论文评优,即开始有关筹备工作。 一些同志还提出适当时机改“陕西省高等学校学报研究会”名称为“陕西省高校期刊学会”。 秘书处 2010-11-19 陕西省高校学报研究会六届四次理事长办公会纪要 2010年4月21日,陕西省高校学报研究会六届四次理事长办公会议在武警工程学院举行。姚远理事长主持会议。韩松副理事长因在武汉学习、王倩副理事长因在长沙出差而请假。张积玉名誉理事长、杜敏副秘书长请假。其余理事长办公会议成员均到。 赵大良副理事长汇报全国理科期刊动态。 姚树峰副理事长汇报了全国科技期刊研究会军队专业委员会近期工作。 郭婕副秘书长汇报了本校学报概况与新办一内刊的情况。 宇文高峰副秘书长汇报了全国新建院校学报情况。目前有全国新建院校208所,高职高专学报有1 000余种。拟于5月13日在安康召开陕西省新建院校学报发展研讨会。 会议议决:西安邮电学院更换陈文学为常务理事;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红梅为常务理事。此决议提交理事会、常务理事会认可。 会议议决:今年理科学术年会主题为“数字出版条件下期刊理念的转变”以及“学术期刊定位与特色”。 会后与会同志参观了武警工程学院科研成果展览和秦始皇阿房宫磁石门遗址。 秘书处 2010-04-21 ·学术年会暨表彰大会· 教育部科技司关于公布 2011 年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团队和优秀个人评选结果的通知 教技司 331 号 各有关高校、直属单位: 受我司委托,由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承办组织的“ 2011 年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团队和优秀个人评选活动”现已结束。活动共评出高校科技期刊优秀团队 50 个、杰出主编 30 位、优秀编辑 70 位,现予公布。 教育部科技技术司 2011 年 9 月 26 日 关于公布中国高校高校科技期刊优秀青年编辑和优秀网站获奖名单的通知 各有关编辑部: 本会组织开展的2011年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青年编辑和优秀网站评选活 动已经结束。经评委评审,共评选出了80名优秀青年编辑,55家优秀网站,另 有四家网站获得最佳网站设计奖,5家网站获得最佳网站内容奖。获奖名单见附 件。 附件:2011年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青年编辑和优秀网站获奖名单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 20 11 年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团队和优秀个人评选活动获奖名单 (陕西省获奖名单)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团队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编辑部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杰出编辑 郭 婕 武警工程学院学报编辑部 南红梅 西北植物学报编辑部 姚 远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张惠民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 窦延玲 西北林学院学报编辑部 李正莉 第二炮兵工程学院编辑部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青年编辑 李艳妮 解放军西安通讯学院学报编辑部 刘 军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 陆泉芳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王宝林 武警工程学院学报编辑部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网站 武警工程学院学报 关于表彰全省高校学术期刊优秀编辑部等的决定 省内各高校学术期刊编辑部: 为展示今年我省高校学术期刊取得的成绩,推动学术期刊不断提升办刊质量和学术影响力,按照全国高校学术期刊评奖安排,我省组织开展了陕西省高校学术期刊评优活动。评优活动由省新闻出版局和省教育厅联合主办,省高等学校学报研究会承办,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办法,经专家组评选、复核和评委会审定、公等示,《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等 21 家编辑部获评“陕西省高校学术期刊优秀编辑部”、张积玉等 10 位同志获评“陕西省高校学术期刊十佳主编”、司国安等 16 位同志获评“陕西省高校学术期刊优秀主编”、杜敏等 10 位同志获评“陕西省高校学术期刊十佳编辑”、蒋万胜等 18 位同志获评“陕西省高校学术期刊优秀编辑”、詹歆睿等 14 位同志获评“陕西省高校学术期刊优秀青年编辑”、《中国近代科技期刊源流》等 3 部著作获评“陕西省高校学术期刊优秀著作”、《论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构》等 20 篇论文获评“陕西省高校学术期刊优秀论文”。这些获奖单位和人员是我省高校学术期刊的优秀代表、获奖著作和论文是我省高校学术期刊研究的最新成果,反映了我省期刊业近年来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创新办刊方式、提高出版质量、促进繁荣发展的新成就。经省新闻出版局和省教育厅研究,决定对上述获奖单位、人员和作品予以表彰并颁发证书。建议上述期刊的主办单位参照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希望获奖单位和人员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引领高校学术期刊加快发展。号召各高校学术期刊编辑部学习先进、改进工作、争先创优,共同办好学术期刊,服务教学科研,繁荣科学教育事业,为建设西部文化强省做出更大贡献。 附:陕西省高校学术期刊获奖名单 陕西省新闻出版局 陕西省教育厅 二 O 一一年六月十三日 陕西省高校学术期刊获奖名单 一、 陕西省高校学术期刊优秀编辑部 1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2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编辑部 3. 《当代经济科学》编辑部(西安交通大学) 4.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5. 《法律科学》编辑部(西北政法大学) 6.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编辑部(长安大学) 7.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8.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9.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10. 《麦类作物学报》编辑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11.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编辑部 12. 《中国公路学报》编辑部(长安大学) 13. 《唐都学刊》编辑部(西安文理学院) 14.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编辑部 15.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编辑部 16. 《医学争鸣》编辑部(第四军医大学) 17.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18. 《西北植物学报》编辑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19. 《统计与信息论坛》编辑部(西安财经学院) 20. 《安康学院学报》编辑部 21. 《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编辑部 二、陕西省高校学术期刊十佳主编 1. 张积玉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2. 姚 远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3. 韩 松 《法律科学》编辑部 4. 张惠民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5. 卫 玲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6. 葛赵青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编辑部 7. 陈正奇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编辑部 8. 朱联营 《延安大学学报》编辑部 9. 王 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10. 韩维栋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三、陕西省高校学术期刊优秀主编 1. 司国安 《西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安)》编辑部 2. 宇文高峰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 3. 魏在江 《外语教学》编辑部(西安外国语大学) 4. 周桂莲 《麦类作物学报》编辑部 5. 郭 婕 《武警工程学院学报》编辑部 6. 王 睿 《医学争鸣》编辑部 7. 任 燕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编辑部 8. 范升才 《西北林学院学报》编辑部 9. 曹 斌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编辑部 10. 张超英 《西安通信学院学报》编辑部 11. 李继高 《商洛学院学报》编辑部 12. 李恩昌 《中国医学伦理学》编辑部(西安交通大学) 13. 张治国 《统计与信息论坛》编辑部(西安财经学院) 14. 徐 行 《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编辑部 15. 常黎峰 《理论导刊》编辑部(中共陕西省委党校) 16. 杨忠民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编辑部 四、陕西省高等学术期刊十佳编辑 1. 杜 敏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2. 屈清慧 《西北药学杂志》编辑部(西安交通大学) 3. 冯 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4. 杜秀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编辑部 5. 杨 贤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编辑部 6. 雷雁林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7. 薛旭辉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编辑部 8. 窦延玲 《西北林学院学报》编辑部 9. 陈 萍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10. 许育彬 《麦类作物学报》编辑部 五、陕西省高校学术期刊优秀编辑 1. 蒋万胜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2. 温晓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3. 熊贤培 《武警工程学院学报》编辑部 4. 强志军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5. 赵喜桃 《唐都学刊》编辑部 6. 袁天峰 《医学争鸣》编辑部 7. 李 勤 《统计与信息论坛》编辑部 8. 徐文梅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9. 郭燕庆 《当代经济科学》编辑部 10. 牛怀岗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 11. 吴晓利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编辑部 12. 刘 扬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13. 陈红娟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14. 张国春 《商洛学院学报》编辑部 15. 石春让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编辑部 16. 田新华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编辑部 17. 马云彤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18. 赵志宏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编辑部 六、陕西省高校学术期刊优秀青年编辑 1.詹歆睿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 2.陈镱文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3.赵琴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4.赵文义 《中国公路学报》编辑部 5.崔国平 《统计与信息论坛》编辑部 6.李正莉 《第二炮兵工程学院学报》编辑部 7.涂永前 《法律科学》编辑部 8.芮海田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报)》编辑部 9.朱小琴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10.魏强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11.黎文丽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 12.徐楠楠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编辑部 13.苗静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14.王磊 《中国公路学报》编辑部 七、陕西省高校学术期刊优秀著作 一等奖: 《中国近代科技期刊源流》(上、中、下)(《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姚远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年出版) 二等奖: 1.《军校学报编辑学论稿》(《武警工程学院学报》)编辑部 雷智勇著,军事科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 2.《音乐编辑学:音乐研究的交叉视阈》(《西安音乐学院学报》)编辑部李宝杰著,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出版) 八、陕西省高校学术期刊优秀论文 一等奖: 1.《论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构》(作者张积玉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2.《世纪之交中国科技期刊出版业的改革发展》(作者朱联营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3.《从传播看编辑出版学学科名称的不合理——兼论“大编辑”、“大出版”观念的树立》(作者王和平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编辑部) 4.《12种药学期刊引文的统计分析》(作者屈清慧 《西北药学杂志》编辑部) 5.《新中国对出版性质认识的历史轨迹探究》(作者杨军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论学术期刊编辑与作者间的博弈》(作者葛赵青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编辑部) 7.《用历史视角和系统论思想看当前学术失范现象》(作者 张治国 《统计与信息论坛》编辑部) 8.《晚清学堂报刊职能的演化》(作者卫玲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二等奖: 1.《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载文学术影响分析》(作者司国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2.《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高被引论文分析》(作者程琴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3.《期刊形象价值研究》(作者薛旭辉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编辑部) 4.《挖掘高被引论文有利于提高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作者韩维栋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5.《西北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 — 2006年引用及网络传播分析》(作者霍丽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6.《学艺和科学扶持华罗庚典型个案研究》(作者亢小玉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7.《论编辑与作者读者的互动及其社会意义——以学术期刊为例》(作者王银娥 《唐都学刊》编辑部) 8.《学术期刊的公信力分析》(作者赵文义 《中国公路学报》编辑部) 9.《高校学报的困惑及其出路选择》(作者周憬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10.《关于GB/T15835-1995中数字分节之我见》(作者姚树峰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编辑部) 11.《主办单位内部期刊评优办法的探索与实践》(作者郭燕庆 《当代经济科学》 编辑部) 12.《路遥编辑工作与文学创作的互动》(作者詹歆睿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 ·获奖感言· 我 的 三 句 话 ——代表 30 位全国高校杰出主编的获奖感言 姚 远 (西北大学学报编辑部 / 西北大学编辑出版与传播科学研究所,陕西西安 710069 ) 第一句话:“一只袋子”的名言 古希腊有一句名言,即:“一只不盛东西的袋子是站不直的!” 这是说:一个人必须终生不断地学习,用知识充实自己,否则在社会上就难以站直了 ! 就像不装粮食的、干瘪的袋子一样匍匐在地,趴在墙旮旯角,在人的生活中毫无用场,非但无用,甚至还可能污染环境。 人生必须有意义地生活。因为人的生命极为短暂。帕斯卡尔就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才能毁灭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其死命。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一无所知。因而,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一个人的肉体生命只能存活几十年的时间,而一个人的思想,特别是伟大的思想,则可永远存活,他的生命通过他的思想在其他人的身上继续生存。 诗人臧克家说得好:什么是生活?生活不是活着,活着不叫生活。有的人死了,可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可他已经死了 ! 永垂不朽者,或者说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的人,不是他的肉体生命仍然存在,也不是他的基因被后代所遗传继承,而是说他的思想、他的精神永存! 然而, 一个人要有一点思想,要有一点精神,要有一点尊严的活着,就必须要有知识。那么,编辑的知识从何而来,又如何获取呢? 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知识结构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基本域,二是发展域。基本域的知识就是你的大学本科专业知识;发展域的知识就是工作以后结合本职工作在岗不断学习获取的。对于青年科学编辑来说:基本域的知识就是大学本科专业科技知识;发展域的知识主要有科学史知识、科学写作知识、科学编辑业务知识等。以本科专业知识为圆心画一个圆(基本域),用一只脚站稳,然后另一只脚踏出去以本职工作为圆心(发展域),再画一个圆,这时就会形成两圆交汇处的一个菱形区域。这个区域也许就是你基本域和发展域知识内在结构的一个映射。 但是,这样获取的知识对于从事科技学术期刊编辑出版,特别是在高等学校从事学术期刊编辑的青年人来说,还是不够的,因此我们提出一个口号,以便由此优化和拓展编辑的知识结构和获取途径。 第二句话:“拿起两支笔”的口号 “编辑要拿起两支笔”!这既是一个口号,也是一位从事过 32 年编辑工作的老编辑的经验之谈。 1988 年 10 月在西安举行的首届全国青年编辑学术研讨会上我提出了这个口号,并逐渐形成了“编辑要拿起两支笔,红笔为人作嫁,蓝笔自强自立”的完整表述。 为使表述更易传播,又以格律诗体表之: 编辑两支笔之歌 晚来两笔难提起, 惆怅阶前暗嘘唏。 明朝降霜袭寒意,夜惜双鬓白两旁。 做嫁衣者没衣穿,光着脊梁泣亲娘。 把酒炎凉席为卷,潦倒入土难为安。 后生唯拥两支笔, 稳坐庭前看风起。 急流险滩千帆过,登峰一览众山低。 红笔安身续文脉,蓝笔自强继孔庄。 哪怕夕阳昏黄早,吾自品茗呷余香。 2010-11-09姚远于西北大学太白校区 钟叔河也有“好编辑是编出来的,也是写出来的,故要耍两支笔”的说法。余晓群又有“握两支笔,做编辑中最好的作家,做作家中最好的编辑”的说法。另外,还有编辑要有阅读生活、写作生活和批评生活的说法。这些说法与“编辑要拿起两支笔”的口号均有异曲同工之妙。 其中,红笔与蓝笔又有密切的关系。 编辑要拿起两支笔,以红笔为人作嫁,入道从业; 以蓝笔修炼内功,自强自立。 拿好蓝笔是为了更好地拿好红笔;不会使用蓝笔也就不会使用红笔,所做嫁衣可能永远不入流,永远没有新娘愿意穿着。 以蓝笔自强自立,安身立命,不仅要为人作嫁,自己也要被人扮成靓丽的新娘,粉墨登场,这是养成一双鹰眼的必备条件。所谓“打铁先要本身硬”就是这个道理。编辑做点研究,可体会作者科学研究的甘苦,不致养成眼低手高,或者眼光越高,下笔越滞的毛病。 拿好红笔,必须有拿蓝笔作为底气,否则就像一只不盛东西的袋子,只能匍匐于地,难以直立,也难以挺起胸,站得直,肚里没货,眼里没水,又何谈游走江湖呢?!又何谈今生来世走一回呢!。 其实,人生两支笔的现象并非编辑所独有:教师以教学为本职的同时,必须从事学术研究,也形同两支笔,一只笔在黑板上板书讲义要点,一支笔在学术前沿探索;军人特别是军官,在拿好枪杆子的同时,也必须拿好笔杆子;干部,尤其是在教育行业的干部,在用一支笔写好公文的同时,也要拿起另一只笔从事理论研究;等等。 有人以“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托辞难以拿起两支笔。其实,这是两码事。首先,“鱼与熊掌”是两种互不相关的东西,而“红、蓝两笔”却属一种东西。因此,用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为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来否定“两支笔”,其前提和逻辑都是荒唐的。我们所说的“两支笔”,互为关联,是“鳟鱼与鲑鱼”或者“熊前掌和熊后掌”的关系,不可混为一谈。 第三句话:“三位一体”的模式 “编、教、研”三位一体的大学学术期刊编辑部建设模式,向为人们所称道。 编辑传播工作在选题、组稿、加工提高方面具有创造性、探索性 , 编辑做点研究 , 一可知编辑出版规律 , 更好地工作 , 二可增修养 , 更好地与作者沟通 。 这说明,将研究作为编辑部的职能之一是由编辑工作的性质决定的 , 对于学术期刊编辑部 , 尤其必要。因此 , 重视大学学术期刊编辑部的本科教学或研究生教学职能 , 也能更为强化其育人功能 , 也能更有效地为教学科研服务。 建设集编辑出版、研究生教学、科学研究三位为一体的编辑部 , 的确 具有适宜的理论基础。 大学学术期刊编辑部是我国编辑学术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 , 在一些有条件的大学或科研院所建设一批集“编、教、研”三位于一体的学术型编辑部 , 将会切实地推动编辑学研究的制度化建设 , 并形成编辑学研究成果源源不断地持久产出的制度化基础。实际上,这已有很多成功的实践。我国编辑出版专业高等教育与编辑学研究是同时在 20 世纪 80 年代起步的 , 一些编辑出版专家纷纷登台为学生授课 , 或招收博硕士研究生, 将编辑实践与编辑学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 而相关研究的深入和教学工作的开展 , 既有利于编辑能力的提升 , 又解决了编辑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 还实现了编辑的知识创新 , 真正实现了“编、教、研相长”。 若论学科性质 , 编辑学无疑当属应用科学。应用科学产生和存在的真正意义及价值就在于指导具体学科领域中的实践。编辑学的实践性很强 , 不是从理论中来又到理论中去的学问 , 要对编辑出版领域的实践进行研究 , 应紧扣实践 , 指导实践。编辑学教学、研究与编辑自身的工作实践也是一种共生互补的关系。这个特点决定了研究编辑学的中坚力量是工作在编辑出版第一线的资深编辑。高素质的名编辑应是某一领域的知名学者。编辑通过反思自己的编辑实践及时发现问题 , 可以增强其问题意识 , 找到研究创新的生长点。 强化大学学术期刊编辑部的学科建设功能、育人功能和文化传承功能,也提出了新的历史任务,否则就有可能被边缘化。纵览近代以来历史上的上万种中文期刊,能够传世的或至今仍有学术研究价值的期刊均为在引进西方前沿科学技术、重大科学理论或在育人和文化传承创新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期刊。这说明,学术期刊的生命价值所在就在于传播创新。那么,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有较高学术修养和较强编辑业务素质的一支团队,而要达到这个目的,按照“编、教、研三位一体”模式建设编辑部或形成编辑团队是必不可少的。 ( 2011-11-20 姚远据南京表彰大会获奖感言回忆整理) ·学术期刊资料·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资助期刊第一批(试点)申报公告 《 光明日报 》( 2011年12月26日 02 版) 学术期刊是学术研究成果的重要载体,是国家创新体系和传播体系建设的重要阵地。根据我国学术期刊的发展现状和实际需要,国家社科基金从2011年12月起,开展社科类重点学术期刊首批资助(试点)工作。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要求,通过有重点、有针对性的资助,推动我国学术期刊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学术水平,扩大学术影响,推出更多优秀成果,更好地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进一步增强国家社科基金的示范引导作用。 二、申报条件 本报计划资助80种期刊,申报期刊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坚持正确办刊方向,遵循基本学术规范。 2.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较大学术影响,近年来推出了一批具有原创性的代表作,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和社会影响。 3.主编在学术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拥有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编辑队伍;主办单位具有较好的社科研究基础和较强的学术研究队伍。 4.确实需要扶持,且通过资助可以进一步提高学术水平,扩大学术影响力。 申报期刊必须是由依法设立的期刊出版单位出版的正式刊物,且同时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0-2011年)来源期刊目录》(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08年版)》(中国社科院)。 三、遴选程序 1.受理申报。申报时间为2011年12月26日—2012年1月20日。申报期刊须用计算机如实填写《申报书》(A3纸双面印制中缝装订、一式2份),逐级进行申报。教育部社科司受理中央各部委所属在京普通高等院校的期刊申报,中国社科院科研局受理本院的期刊申报,中央党校科研部受理中央国家机关及在京直属单位的期刊申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受理教育类期刊申报,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办受理艺术类期刊申报,全军社科规划办受理军队系统(含地方军队院校)的期刊申报,各省(区、市、兵团)社科规划办受理当地的期刊申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不直接受理申报。 上述管理单位务必于2012年2月15日前,将申报材料(《申报书》1式2份,《申报汇总表》1份),报送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成果处,同时将《申报汇总表》电子版发送至:ghbqkzza 126.com,逾期不予受理。 2.资格审查。2012年2月下旬,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对申报期刊进行资格审查。 3.推荐。2012年3月上旬,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在通过资格审查的期刊范围内组织推荐。国家社科基金26个学科组在本组专家提名的基础上,推荐本学科(或相近学科)的学术期刊和各种综合类学术期刊;各省(区、市、兵团)社科规划办,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办、全军社科规划办,教育部社科司、中国社科院科研局、中央党校科研部,推荐本地区(部门、系统)的学术期刊。 4.综合评定。2012年3月下旬,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综合各方面推荐意见,组织对被推荐期刊进行评审,确定建议资助名单。 5.公示。2012年4月上旬,建议资助期刊名单经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批后,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网站和《光明日报》公示10天。 四、资助经费 资助经费根据期刊的实际情况确定,总体上适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实行经费预决算制度,主要用于装帧设计、印制、出版发行、稿酬、审稿费、编辑费、学术会议费等,也可用于期刊交流、期刊宣传、编辑培训和数字化建设等方面。 五、监督管理 期刊申报材料必须属实,如发现弄虚作假,取消申报资格或撤销资助,5年内不得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资助期刊。 受资助的期刊须在封面显著位置标注“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字样;原则上实行匿名审稿制度;不得收取版面费。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对受资助的期刊实行动态管理,以3年为一个周期进行考核,重点考察资助后学术水平、学术影响、期刊发展、队伍建设等方面是否有提高,根据考核结果决定是否继续资助及资助的额度。对出现政治问题或存在不良学风的,随时取消资助。受资助的期刊每年向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报告相关工作。 联系方式:(010)63094851(张献锋)63094651(李计广) (相关事宜请关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网站)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2011年12月26日 各位同仁、专家朋友: 《报纸期刊出版质量综合评估办法》即将实施,但如何使之具有可操作性,是亟待做好这项工作的首要环节。受陕西省传播学会委托,西安交大传播研究所所长李明德教授带领3名研究生,在前期多次和相关专家研讨的基础上,初步将评估办法的二级指标进行分解,形成此三级指标。 现将总署《报纸期刊出版质量综合评估办法》(试行)及西安交大传播研究所对该评估办法初步分解的三级指标印发您,请认真研读,进一步补充完善三级指标。主要是看是否将一、二级指标完全分解,有无内容缺失,现分解的二级指标是否准确,是否需要重新归纳、整合,以及每项指标的考察、评判途径在什么地方,有什么考量的具体办法等。 补充、完善可另行逐条用文字说明,不在原稿上修改。时间请于年底前退回。 联系人:薛耀晗 15991608862 陕西省传播学会 2010年11月25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 新出字 294号 关于印发《报纸期刊出版质量综合 评估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闻出版局,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新闻出版局,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委,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报刊主管部门: 《报纸期刊出版质量综合评估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已经总署领导审定,现予印发。该《办法》自2011年1月l日起施行。 新闻出版总署 二 〇 一 〇 年七月十九日 报纸期刊出版质量综合评估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了促进报纸期刊业的健康发展,提升我国报纸期刊整体质量,完善报纸期刊出版优胜劣汰机制,调整报纸期刊结构,优化报纸期刊布局,建立良好市场秩序,根据国务院《出版管理条例》和新闻出版总署《报纸出版管理规定》、《期刊出版管理规定》等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报纸期刊出版质量综台评估,是通过建立报纸期刊出版质量综合评估指标,对报纸期刊出版质量、经营状况等进行综合评估,综合运用市场、法律、行政等手段,建立实现报刊优胜劣汰的科学长效的管理机制。鼓励优秀报纸期刊做优做强,对不合格报纸期刊实施退出,提高报纸期刊服务国家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多样性需求水平,提高报纸期刊的整体质量和效益,推动报刊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第三条 新闻出版总署负责全国报纸期刊出版质量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的制定和评估工作的实施,负责指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对属地报纸期刊进行评估。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负责属地报纸期刊出版质量综合评估工作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第四条 报纸期刊出版质量综合评估工作由新闻出版总署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组成评估领导小组,组织专家或委托专业机构,按照新闻出版总署制定的评估指标、评估程序对报纸期刊实施评估。 第五条 报纸期刊出版质量综合评估工作应坚持以下原则 1.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充分考虑报刊的性质和功能定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重指标兼顾。 2.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做到评估指标公平、评估程序公开、评估结果公正。 3.坚持分类实施、量化评估,对不同类别的报刊实行区别对待、分类评估。同时将各评价指标予以量化,保证评估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4.采取区域评估和全国分类评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充分考虑报刊区域市场环境、资源环境的差异,以及国家报纸期刊业发展规划和产业调整要求,逐步完成对不同类别、不同区域的报纸期刊的评估。 第六条 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结合报纸期刊年度核验和日常监管工作开展综合评估,评估工作至少三年开展一次。 第七条 报纸期刊出版质量综合评估指标体系是实施报纸期刊出版质量综合评估的重要依据,分别为“报纸出版质量综合评估指标体系”、“期刊出版质量综合评估指标体系”,主要内容是: 1.基础建设条件:报纸期刊出版单位的基础建设是报纸期刊出版的重要先凌条件。主要考察维持正常出版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和资质,包括基础出版基件、体制机制建设、出版管理规范等。其中:“基础出版条件”考量办公、印刷、发行、技术等出版硬件;“体制机制建设”考量报纸期刊出版单位法人资质状况以及出版、人事和财务制度建设水平等,“出版管理规范”考量报纸期刊出版单位的主管主办单位、负责人职责落实,出版行为规范等相关情况。 2.环境资源条件:环境资源条件是报纸期刊出版的必要保障。通过考察报纸期刊出版单位的政策环境、经济环境、市场环境、出版资源、人力资源、资本实力和其他资源等,全面评估报纸期刊出版单位的自身实力和比较优势。其中:“政策环境”重点考量该类报纸期刊在现行政策和区域政策条件下的发展空间;“经济环境”考量GDP水平反映出的城市经济和行业、专业领域发展水平;“市场环境”考量报纸期刊出版单位广告和发行份额;“出版资源”考量报纸期刊出版单位所占有信息资源和产品资源;“人力资源”考量出版主体的舰模、岗位设置、人员整体素质及专项技能;“资本实力”考量固定资产、货币资金以及期货证券的拥有量;“其他资源”考量报纸期刊子公司经营、主管主办单位支持、所获荣誉及专项经费等。 3.出版能力:出版能力主要考察报纸期刊出版单位进行报纸期刊出版的综合专业实力。选择“出版规模”、“内容评价”、“文字、编校质量和数字出版、国际化”等分类考察。其中:“出版规模”考量报纸和期刊年度出版、发行总量及平均期印刷、发行能力;“内容评价”集中考察报纸期刊出版内容是否符合新闻传播规律,符合主流价值观以及具备实用性(针对专业及生活服务类报纸期刊);“文字、编校质量”依据国家规定的标准考量文字编校、出版形式、印刷质量等;“数字出版”对数字出版的产品生产和经营进行评估,反映多媒体融合时代报纸期刊出版单位在前瞻性市场中可持续发展及市场生存能力;“国际化”通过对版权贸易及海外出版发行进行评估反映报纸期刊出版单位在国际传播中的竞争力。 4.经营能力:主要考察报纸期刊在“广告”和“受众”两个市场的表现。通过选择有关财务指标,分析报纸期刊出版单位的经营规模和经营效益。其中包括报纸期刊出版单位的收入规模、支出规模和利润、纳税以及主营业务产值和全员劳动效率等。 第八条 报纸期刊出版质量综台评估工作按照以下程序实施: 1.报纸期刊出版单位在报纸期刊年度核验工作中,如实提交报纸期刊出版的基本情况,经主管、主办单位审核同意后,在规定时间内报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 2.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对报纸期刊出版单位有关数据进行审核、查验。同时对报纸、期刊的相关出版情况作出管理机构的评价。 3.评估专家组或评估机构通过实地调查、抽样核查等方法,对报纸期刊出版单位提供相关数据的真实性进行审核,通过“报纸期刊出版质量综合评估系统”对相关指标进行评估。 4.评估专家组或评估机构根据综合测评结果,形成评估报告,报评估领导小组审核。 5.省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将评估结果上报新闻出版总署,各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适时发布评估结果。 第九条 对报纸期刊出版质量综合评估中认定的优秀报纸期刊,新闻出版总署予以表彰和奖励,在配置出版资源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 新闻出版总署和各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通过评估,鼓励扶持报纸期刊(传媒)集团和有实力的报纸期刊出版单位做优做强,整合资源,优化结构,扩大产业规模,实现集约化经营;培育发展一批较强传播能力和舆论引导能力的优秀品牌报刊出版单位。 第十条 依据报纸期刊出版有关规定,经评估,对出版能力不足、出版质量长期低下,报刊经营不善、资不抵债,不能维持正常出版活动的报纸期刊,予以退出。 1.报纸期刊退出的形式为:报纸期刊调整定位(包括调整业务范围等);由有实力的传媒集团或报纸期刊企业兼并、重组或托管;报纸期刊停办。 2.在一个评估周期中,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退出的报纸期刊比例一般不得低于本区域报纸期刊总数的3%。 3.对评估为不合格的报纸期刊,省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负责监督报纸期刊主管主办单位、出版单位在6个月内提出退出方案,对在6个月内未提出退出方案,或方案未审核通过的,由省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提出停办,按照《报纸出版管理规定》第四十九条和《期刊出版管理规定》第四十七条规定,由新闻出版总署撤销报纸期刊出版许可证,所在地省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注销登记。 4.报纸期刊退出方案由省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提出,报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实施。 5.各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在当地党委宣传部门领导下,协调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完善报刊出版单位退出后人员安置、资产处置相关办法,或依据有关法律规定程序妥善处理人员及资产等善后问题,保证报刊退出工作顺利进行。 6.确定停办的报纸期刊,由主管主办单位负责其具体善后工作,依据相关规定及程序,妥善做好出版单位人员安置及资产处置等相关事宜。 7.依据《出版管理条例》、《报纸出版管理规定》、《期刊出版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三年内连续被予以停业整顿感、警告、罚款等行政处罚的报纸期,无须经过评估,实行一票否决,实施退出。 第十一条 本办法由新闻出版总负责解释,自2011年1月1日起实行。 本期责任编辑:高琳娜 柴 莉 崔莉莉
个人分类: 学报研究会纪事|2225 次阅读|0 个评论
全国第4 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纪要
fqng1008 2012-9-17 08:50
全国第4 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纪要
全国第4 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于2012年9月13 ~ 15日在上海 斯格威铂尔曼 大酒店召开,收到论文132篇,到会代表250多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教授出席了会议,并作了“转化医学与中医药现代化”的专题报告。 会议还进行了一系列的学术讲座,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侯云德院士的讲题是“ 病毒感染与免疫的特点及今后的研究策略 ”(复旦大学华山医院 翁心华 教授的讲题是 “ 发热待查的诊断思路和合理治疗”,上海市南京军区临床肝病中心 陈成伟 教授介绍了“ 干细胞治疗终末期肝病及其伦理问题”, 美国 Trudeau Institute 的 Andrea Cooper 教授介绍了“ 结核病免疫发病机制研究进展”,上海中医药大学 刘 平 教授的讲题是“ 肝炎后肝硬化‘病证结合’中医证候病机分类与临床疗效评价量表体系” , 上海曙光医院王灵台 教授的讲题是“ 再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的几个问题”, 北京地坛医院成军教授的讲题是“ 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 ”,北京地坛医院 王融冰 教授的讲题是“ 十一五期间中医药在传染病领域的进步与展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 万谟彬 教授的讲题是“ 读更新版 EASL 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指南,谈东西方治疗观念的异同”,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张福杰 教授的讲题是“ 我国接受抗病毒治疗的 HIV/AIDS 患者 HBV 或 HCV 合并感染率及合并感染对 ART 疗效影响”,北京佑安医院 李秀惠 教授的报告是“ 手足口病临床诊治进展” ,受到了与会代表的好评。 会议交流的论文包括:病毒性肝炎63篇,艾滋病与肺结核12篇,手足口病等29篇,理论探讨7篇,列题21篇,展示了近两年我国中西医结合传染病研究的最新动态。 会议期间还举行了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二届传染病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委员会议,交流了一年来的工作进展,初步确定下一步工作计划: 1.继续努力申请创办《中国中西医结合传染病杂志》,如果哪位同道有较好的渠道,专业委员会一定积极全力支持,包括人、财、物。 2.创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网站》。 3.积极参与、进一步协助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做好“国家‘十二五’传染病防治大科技专项”的实施。 4.积极参与和组织常见传染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的制定,以手足口病、重型肝炎等作为启动项目,并争取卫生管理部门的支持,配合总会写好近几年的“专科进展报告”。 5.在前面总结、系统梳理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采用大样本临床流行病学调研方法,完成《手足口病:中医药防治》、《传染病辨证体系研究》等书。 6.按时完成总会布置的各项任务和专业委员会的常规工作(如两年1次的学术会议和1年1次的工作会议等),争取逐渐提高会议的学术质量和会议形式,如增加壁报、增加提问和讨论等。 7. 请委员们积极努力进一步组建各省市专业委员会,目前已有北京、天津、山东等成立了专业委员会。 1 2 3 4
个人分类: 临床研习|3396 次阅读|0 个评论
复杂性科学研究会第一次会员大会暨学术会议会议纪要
bhwangustc 2012-7-18 17:59
复杂性科学研究会 第一次会员大会暨学术会议 会 议 纪 要 复杂性科学研究会第一次会员大会暨学术会议于 2012 年 7 月 8-9 日在宁夏大学物理电气信息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会议完全按照 7 月 3 日公布的、报到时领到的会议日程打印件进行,所有预定的报告人都按时出席并认真做了报告。出席会议的有:许伯铭、汪秉宏、何大韧、刘宗华、杨会杰、周涛、朱陈平、管曙光、张子柯、吕琳媛、王旭明、章忠志、赵明、王健、邱天、林机、俞军、郁伯铭、柯见洪、林振权、邹艳丽、晏世伟、 罗晓曙、 杨春霞、李季、许新建、张贵清、王新刚、张丽萍、徐秀莲、邹盛荣、姜罗罗、邹勇、冯爱霞、金涛、王圣军、杨科利、周能吉、李平、贾春晓,共 40 人。 宁夏大学李星副校长和宁夏大学物电学院的全体领导出席了会议开幕式和宁夏大学物电学院举办的宴请,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在会议上做了学术报告的有:许伯铭(复杂系统模型:究竟是有太多还是太少的理论工作?)、汪秉宏(人类动力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前景)、刘宗华(复杂网络上的输运动力学)、杨会杰(复杂系统研究中的统计物理问题)、周涛(复杂网络应用研究概述)、管曙光( First-order phase transition in complex networks )、邱天(金融动力学研究的近况及前景)、张子柯(社会标签网络中排序重要性)、章忠志(网络谱理论与应用研究的新方向)、柯见洪(聚集体非线性演化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前景)、赵明(关于舆论传播控制的探讨)、王旭明(河网演化的非平衡统计理论描述)、吕琳媛(网络重要节点与链路挖掘)、晏世伟( Biological Complexity : Nonlinear Dynamics Statistical Theory )、邹勇(复杂网络方法分析时间序列)、冯爱霞(我国气候预测业务现状、问题与未来发展的可能思路)、周能吉(超薄磁性薄膜的畴壁运动和非平衡态动力学相变的数值模拟研究)、林机(( 2+1 )维高阶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的解)、俞军( Symmetries and algebras for a MKdV-type equation in (2+1)-dimension )、王新刚( patterns in complex systems )、郁伯铭(分形多孔网络输运特性的标度行为)、罗晓曙(随机噪声扰动下电力系统、电力网络的响应分析)、王圣军(神经网络动力学中的自组织临界性研究)、姜罗罗(循环博弈动力学中的斑图涌现)、邹艳丽(电力网络上的级联故障研究)、林振权(人类行为的时间统计特性中的标度现象)、杨科利(耦合不连续映象格子中的行波行为)、金涛(反馈神经网络整体行为)。与会的全体成员都感到所有的报告都具有很高的质量,特别是许伯铭、汪秉宏、刘宗华、杨会杰、周涛、管曙光、邱天、张子柯、章忠志、柯见洪、赵明、王旭明、吕琳媛、晏世伟、邹勇、冯爱霞(代表封国林)等人按照会议最初设想所做的、深入浅出地介绍一个研究方向的报告给大家以深刻的印象和有益的启发。 汪秉宏主任在会议第一天给三位 2011 年突出贡献者(周涛、郑波、王旭明)颁发了本会的奖状。何大韧主任代表上届核心成员报告了上届工作,并代表汪秉宏主任推荐了下届核心(主任、秘书长)。经过与会成员的讨论,以及当晚核心成员的认真磋商,决定汪秉宏主任与何大韧主任因年龄关系退出本会领导班子,由周涛接任本会主任,郑波、 刘宗华、封国林、杨会杰、朱陈平担任副主任,张子柯担任秘书长。李保文、许伯铭、张翼成、汪秉宏担任本会顾问,并对上届副秘书长屈世显、管曙光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大家对新一届的年轻班子充满期望。 会议第一天,五位会员(林振权、屈世显、俞军、杨会杰、封国林)不怕辛苦,勇于为本会做贡献,做了申办 2014 年会议的精彩报告,大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当晚两届核心成员会议经过艰难的讨论后,最后决定下一届本会会议将于 2014 年暑假在温州大学举行,由林振权教授、柯见洪教授及其课题组承办。这个决定由汪秉宏主任在闭幕式上宣布。下届周涛主任在闭幕式上代表下届核心发表了讲话。 与会的全体成员高度赞赏会议承办人王旭明教授和他的课题组成员出色的组织和辛勤的工作,会议的一切程序都井井有条,学术设备运转良好,餐饮、茶歇、以及住宿和会场的质量都令人满意。会务费相对很低。大家也非常欣赏银川市的宽阔、清洁,以及宁夏的宜人气候与独特的塞外风光。离会时都感到渡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本次会议的不足之处是报告安排得比较满,来不及进行充分的讨论和交流。特别是第二天中午会议拖到下午一点钟,影响大家的用餐和必 要的休息。希望下届会议引以为戒。
个人分类: 会议信息|7186 次阅读|0 个评论
第三届统计物理与复杂性科学路线图研讨会会议纪要
热度 1 bhwangustc 2012-1-17 17:39
Summaryof TheT h irdMeetingonResearchRoadMap forStatisticalPhysicsandComplexityScience 第三届统计物理与复杂性科学路线图研讨会议 纪要 第三届统计物理与复杂性科学路线图研讨会议 于 2012年1月3-6日 在 中国海南三亚 亚龙湾 华宇酒店 泰山会议厅举行。此次会议由 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CCAST),欧盟科学基金会 ASSIST 及FuturICT项目 、 上海理工大学复杂系统科学中心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 、 电子科技大学互联网科学中心 、 杭州师范大学信息经济研究所 、瑞士弗里堡大学及 德国汉堡大学 联合协办。 会议探讨 了有关 统计物理复杂系统研究 的中国 九七三项目 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 的 未来 立项可能性。 会议着重交流了 欧盟复杂性科学重大项目的立项进展与具体实施 进程 以及中国学者参加 的意向 。 FuturICT 项目的首席科学家 DirkHelbing ( ETH,Zürich )尽管因故未能够赴会,仍然带来了视频发言。 中国与会者对于 欧盟复杂性科学 旗舰项目 Flagship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一些中国学者已经向 FuturICT 项目注册并提交了项目建议。 此外,通过会议期间的学术报告与讨论及双边的研究交流进一步 开展 和加强了 国内国际 在 统计物理复杂系统 领域中若干 研究团队 的 双边合作 与共同研究。 本次三亚会议实际共有 20多个学术单位,近40位学者赴会。他们是: Yi-ChengZhang (张翼成, FribourgUniversity,Switzerland ) Jeff.H.Johnson ( OpenUniversity–UK , EuropeanProjects:ASSYST,toile,NESS,GSDP,FuturICT ); PaulOrmerod ( Volterra , Director, IASFellow ); BridgetRosewell ( VolterraConsultingandGreaterLondonAuthority ); Jian-WeiZhang,( 张建伟, UniversityofHamburg) ; 及 香港科技大学 的 王国彝( MichaelKYWONG , USTHK ) 浙江大学 的 王新刚( XingangWang, ) ; 许彬( XuBin ),王志坚 (ZhijianWang) ; 北京师范大学 的 王有贵( You-GuiWang ) , 吴金闪( JinsanWu ) , 狄增如 (ZengruDi) ,范瑛 (YinFan) ; 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的 马余刚( Yu-GangMa ) ; 电子科技大学 互联网科学中心 的 周涛 (TaoZhou) 、 尚明生( MingshengShang ); 杨紫陌 (ZimuYang) ; 华中师范大学 物理系 的 李炜 ( WeiLi ) ; 杨纯斌( YangCunbin ),池 丽平 (Li-PingChi ) 天津大学 的 王文俊( WenjunWang )及其博士生; 中国人民大学 物理系 的 王雷 ( LeiWang) ; 扬州大学 物理学院 的 王健( JianWang ) ; 华东理工大学 商学院的 蒋志强( JiangZhiqiang ) ,任飞( FeiRen) ; 顾高峰(GUGaofeng),谢文杰(XieWenjie) 上海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及 吉林大学 计算机科学学院的 吴春国( Chun-GuoWu) ; 杭州师范大学信息经济研究所 的 张子柯( ZikeZhang )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物理系 的 朱陈平( ChenPingZhu ): 广西师范大学 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的罗晓曙( XiaoshuLuo ); 清华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的任勇( YongRen ) 上海大学数学系的许新建( XinjianXu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及上海理工大学的 汪秉宏( Bing-HongWang) 在 1月4-5日的报告会中,共有20位学者作了邀请报告。以下列出报告人及报告题目: Yi-ChengZhang (张翼成,瑞士弗里堡大学) 欢迎词及关于欧盟复杂性科学重大项目的立项进展与具体实施。 Jeff.H.Johnson ( ProfessorofComplexityScienceandDesign.OpenUniversity,UK , HeadofDepartmentofDesign,Development,EnvironmentandMaterials. President, ComplexSystemsSociety ) Hyper - networksforsystemsofsystemsofsystems Jeff.H.Johnson ( OpenUniversity–UK , EuropeanProjects:ASSYST,toile,NESS, GSDP,FuturICT ) Europe–ChinaScience–theBigFuture CollaborativeRoadmaps fortheScienceofComplexSystems PaulOrmerod ( IASFellow , Volterra , Director ): TheNetworkedEconomy BridgetRosewell ( VolterraConsultingandGreaterLondonAuthority ): Assessing OutcomesinaComplexWorld 王国彝( MichaelKYWONG , USTHK, 香港科技大学 ) : NewResultsoftheColor DiversityProblem Jian-WeiZhang,( 张建伟, UniversityofHamburg),Potentialsofsino-european cooperationsincomplexitysciences 王新刚( XingangWang, 浙江大学物理系) : Dynamicalpatternsincomplexsystems 李炜 ( WeiLi, 华中师范大学 物理系) : UniversalScalinginSportsRankingSystems 王文俊( WenjunWang 天津大学计算机学院,应急信息系统研究所) : 利用计算方法进行突发 事件预测预警的研究框架初探 吴金闪( JinsanWu , 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系) : 基于网络分析的汉字结构与学习策略研究 马余刚( Yu-GangMa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 Criticalbehaviorofexplosive sitepercolationinrandomnetwork 周涛( TaoZhou , 电子科技大学): ( 1 )人类动力学和传播动力学最新研究进展; ( 2 )演 化博弈动力学中的不稳定性研 究 杨紫陌( ZimoYang , 电子科技大学): 王雷( LeiWang , 中国人民大学物理系,新加坡国立大学) : Functionalheatcontrolin microscopicscale–fromthermaldiode,thermal transistortophononics 杨纯斌( YangCunbin, 华中师范大学) CriticalFluctuationsintheBak-SneppenModel 王健( JianWang, 扬州大学物理学院)低维系统中的热输运 蒋志强( JiangZhiqiang, 华东理工大学 ) : Complexstocktradingnetworksandstock manipulations 王有贵( You-GuiWang, 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TowardAnUnderstandingof Self-OrganizationofMarkets 许彬( XuBin, 浙江大学实验社会科学实验室): Symmetrypropertiesofthelarge-deviation functionofthesocialevolutionaryrotationinlaboratorypopulationgames (大波动 函数的对称性:来自实验室人群实验的社会演化转动的证据) 池丽平(华中师范大学) OpinionDynamicswithNoiseonComplexNetworks 吴春国( Chun-GuoWu, 上海理工大学,吉林大学)适应度估计遗传算法及其工程应用 张子柯( ZikeZhang, 杭州师范大学信息经济研究所) HowRankMatters:An evidence fromSocialTaggingSystems. 朱陈平( ChenPingZhu,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FacilitationandInhibitionofNetwork PercolationbyDistance-DependentStrategyinTwoDimensions 罗晓曙( XiaoshuLuo, 广西师范大学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系):
个人分类: 会议信息|5539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版权工作委员会三届二次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zhaodl 2011-7-15 08:42
[转载]版权工作委员会三届二次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 版权工作委员会三届二次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2011 年 7 月 2 日至 7 日,来自全国 24 所高校的 35 位版权工作委员会委员及其版权爱好者齐聚在美丽的夏都西宁参加研讨会。会议报告内容丰富、讨论气氛热烈,智慧的火花在碰撞中产生,真挚的情谊在辩论中升华。 全体与会代表首先沉痛悼念近期不幸离世的版权工作委员会创始人及首届主任陈进元编审,默哀追思。会议由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副理事长赵大良编审致开幕辞,在版权工作委员会主任钟紫红编审简要回顾了版权工作委员会成立以来所取得的成绩后,学术研讨会正式开始。 研讨会报告者既有经验丰富的版权委员会的前辈,又有游刃有余的中年骨干,还有初出茅庐、渴求知识的晚辈。针对新一届版权工作委员会新成员较多的特点,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涵盖了版权工作的方方面面,既考虑到对年轻编辑进行版权知识的普及教育,又结合编辑出版工作的实际释疑解惑。 河南工业大学的金铁成副编审对“著作权法”进行了解读;黑龙江科技学院晁晓筠编审对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进行了解读;深圳大学王晓琪编审以“国际版权公约的比较”为题进行报告;天津体育学院李军编审对版权贸易基本常识及游戏规则进行了介绍;复旦大学张秀峰老师介绍了国内外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现状;重庆大学张小强博士以“学术不端与版权侵权的界限——中美版权法比较的视角”进行了报告。最后,赵大良编审结合版权委员会新成员较多的特点,以“编辑版权研究选题的切入”为题,为年轻人开展版权研究工作指引了方向,以及如何将职业规划与版权研究紧密结合、互相促进,成为此次研讨会的点睛之笔。在研讨会期间,与会代表积极提问、热烈讨论。为此,会议还专门安排了讨论时间。讨论由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康劲教授主持,赵大良编审和张小强博士参与解答,会议讨论异常热烈,澄清了许多理论上的概念和现实中的模糊认识。通过主题报告和讨论,与会者感到在版权知识的各个方面均有较大收获,甚至意犹未尽,常常将讨论带到餐桌上。 会议结束后,在众委员的倡议下,由重庆大学期刊社张小强博士牵头,创立了高校期刊版权委员会 QQ 群,与会者回归岗位后继续就版权问题进行交流与沟通,共享资源和信息,延续版权专业委员会咨询、 答疑解惑 的服务理念。 (版权工作委员会供稿)
个人分类: 出版视点|1926 次阅读|0 个评论
CIGR Journal 期刊政策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纪要
wangyk 2010-10-30 05:06
王应宽 2010-10-29 UTC-6 CST UMN, St Paul MN, USA CIGR Journal 期刊政策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纪要 2010 年 10 月 28 日美国东部时间上午 9 : 00-10 : 00 , CIGR 期刊政策委员会主任 Fedro 教授主持召开了自该委员会成立以来的第二次网络会议。因为时差,我所在的明尼苏达大学圣保罗校区为中部时区,开始时间应为早上 8 : 00 ,前一晚干到凌晨 3 点,睡了 4 个小时,早上 7 点半起床跑步到办公室,接通网络刚好赶上。 Bill Stout 更惨,在 Idaho 的州府 Boise 属于美国山地夏令时,开会时间是早上 7 点,就得起来更早。全体委员出席,会议按照议程首先审议了 2010 年 6 月在加拿大魁北克召开的政策委员会第一次全体及扩大会议的纪要。然后由主编报告期刊编辑出版的进展,报告主要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前期所做的工作以及正在做和将要做的工作,包括编辑出版第 2 、 3 期稿件,在线监控跟踪全部稿件的评审,与作者、栏目主编和评审者联系沟通,编辑完善期刊网站提供完整的作者指南,稿件的初审和筛选,与检索系统沟通等方面。报告第 2 部分为主编考虑需要优先启动的行动计划建议,包括增加栏目主编人数以分担工作负荷,每个栏目推荐至少 10 位合格且高效的评阅人,各技术分会推荐专家担任编委,组约高质量的综述和研究论文,计划赴 Thomson Reuters 访问交流,指定助理编辑协助栏目主编和主编进行稿件评审联系沟通工作等。 然后是 Bill Stout 教授报告过去 2 个多月他在中国农机院担任访问学者协助主编工作的情况,主要包括 CIGR 期刊网站文件的编辑整理和网站信息的改进建议以及 CIGR 主网站的改进建议。委员们就会议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决定,达成了共识。会议历时一个多小时。主编报告和详细纪要附后。 1 会议纪要 CIGR Journal Policy Board Meeting On Line, 9:00 -10:00 AM Eastern Thursday, October 28, 2010 AGENDA Call to order 9:12 AM Eastern Time. Attendees: Fedro Zazueta, Yingkuan Wang, Daniel Berckmans, Antonio Saraiva, Bill Stout Review of Agenda Minutes of Journal Board Meeting in Quebec were approved. Editors Report Report was sent by email. See attachment. Action Items 1) Increase the number of section editors as appropriate. Editor will work with Section Chairs to identify these individuals. 2) Identify at least 10 highly qualified individuals for each section that are willing to provide quick turnaround in review, and form the basis of the Editorial Board. A general criteria needs to be specified that defines a qualified reviewer (such as published authors in the field). Editor will recruit current section editors for this purpose. 3) Invite high quality papers. These should be submitted through the standard blind process review. 4) Yingkuan and Fedro will visit Thom p son, no objections. 5) Assign assistant editors Each assistant editor will help the Editor with logistics (only, not involved in technical decisions) Stout Report Past two months were spent in CAMMS. An abbreviated version of the report will be sent by email, including: 1. Priority action by the Editor-in-Chief a. Revision of the OJS website To many steps for authors to submit in strict compliance with the guidelines. Guidelines need to be moved to the OJS site. Likewise with the template. Add to toolbar an Author Guidelines get to all the information. b. Move vigorously to obtain indexing, EI, CAB, and eventually Thom p son ISI 2. Recommendations regarding the editorial process The Journal was run in the past placing a lot of responsibility on the authors. Starting with a list of items to comply with. Also, authors submit a final draft responding to reviewers comments, these are checked, if deficient send back to the authors. 3. Needed modifications to the CIGR main website Did and a had written edit was given to Lanfang, recommend that this should be is forwarded to the main website. Many errors related to the Journal that need s to be corrected. Responsiveness Issues raised by Banhazi and Aarnik. There is a need to review why a publication was lost in the process. For some reason it was archived. Yingkuan will review the process to obtain some insight. Creative Commons Link on Journal Web Page. Defer discussion to email. Next Meeting (early January, before January 15 th ) Adjourn 10:02 AM Eastern. 2 主编报告提纲 Editors Report and Priority Action Proposals Dr. Wang Yingkuan Editor-in-chief of CIGR Journal I. Things done, being done and to be done 1 Editing and formatting accepted paper for the second issue 2 Assigning accepted papers to edit and format for the third issue 3 Monitoring the review process of all the manuscripts 4 Communicating with authors, section editors and reviewers (delay in response) 5 Editing and improving the CIGR Journal website with help of Prof. Bill Stout 6 Preparing for setting up the Editorial Board of CIGR Journal 7 Pre-review, pre-screen the submissions 8 Communicate with indexing databases II. Editors Priority Action Plans First, Increase the number of section editors At present, there are over 20 in the section editor list (attached as follows), however, some of them retired, outdated or failed in ones duty. Too much workload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jor reasons for the delay. Therefore,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section editor to share workload will likely be an effective way to solve the delay problem. Specifically, the suggested numbers according the number of submissions are as follows: Land and water engineering, LWE-4 (35) (4-recommended number of SE, 35present number of submissions) Farm buildings and construction, FBC-3 (20) Equipment engineering for plant production, EEPP-4 (38) Energy in agriculture, EA-4 (35) Information system, IS-2 (11) , Management, ergonomics, system engineering, MESE-3 (24) Postharvest technologies and process engineering, PTPE-5 (52) Second, Recommend at least ten highly qualified and efficient reviewers for each section Many section editors complained that it is hard to find suitable reviewers. In some cases, one paper was sent to over ten reviewers, still no response for months. I wish each section can recommend some good reviewers, providing me their detailed information including name, educational level, technical title, major, research and review interest, affiliation, email address, etc. I will register them in the OJS reviewer databases. That must help. Third, Recommend experts to set up the International Editorial Board The editorial board will include over 100 members from over 50 countries Fourth, Invite high quality research papers and overview by each section Fifth, Visit and communicate with Thomson ISI for indexing and inclusion Sixth, Assign assistant editors to assist section editors in order to respond to inquiries timely Yao Haiyan, assigned to work and communicate with section LWE and FBC Dr. Wang Jin, assigned to work and communicate with section PTPE Zhang Pengzi, assigned to work and communicate with section MESE, EA Wang Yingkuan, myself, will take care of section EEPP and IS, invited overview Appendix: The present list of section editors Andre Aarnink , Netherlands Thomas M. Banhazi , SARDI, LSA, Australia Laszlo Baranyai , Corvinus University of Budapest, Hungary Daniel Berkmans , Belgium Remigio Berruto Antonio Brasa Ramos , University of Castilla-La Mancha William Joseph Chancellor , ASABE, United States Jozef Grochowicz , Poland Guanhua Huang ,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ina Richard Love , Massey University Milan Martinov Neil McLaughlin Soren Pedersen , University of Aarhus, Denmark Pietro Piccarolo , Italy Antonio M Saraiva , Universidade de So Paulo, Brazil John K. Schueller , University of Florida, United States Bill A Stout , Texas A M University Jose Tarjuelo , Spain Mikio Umeda , Japan Yingkuan Wang , CSAE/CAAE--CSAM/CAAMS, China Fedro S. Zazueta Ranahan , University of Florida
个人分类: 国际英文刊IJABE|5182 次阅读|1 个评论
CIGR Journal 期刊政策委员会会议第一次会议纪要
wangyk 2010-10-30 04:45
王应宽 2010-10-29 UTC-6 CST UMN, St Paul MN, USA CIGR Journal 期刊政策委员会会议第一次会议纪要 MINUTES CIGR Journal Policy Board Meeting CIGR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Wednesday 16 th of June , 2010 Room 202 Conference Center Quebec City, Quebec In attendance: Fedro Zazueta, Bill Stout, Yingkuan Wang, Da-wen Sun, Daniel Berckmans, Thomas Banhasi, Neal McLaughlin, John Schueller, Remigio Berruto, Pietro Piccarolo, Shujun Li, Zhang Lanfang, Zhao Xiaopeng, Yukari Tanaka, Toshinori Kimura, Susana Sepulveda, Antonio Saraiva, Zhongli Pan Meeting was called to order at 5:30 PM by Chair Zazueta.. Transition of Editors Office to China: A report on the transition of the Editors Office to China was given by Zazueta. Since the 2008 CIGR Congress in Brazil an effort was made to move the CIGR Journal content from the Texas AM web site into an outsourced Open Journal Management System (OJS). All content was successfully converted and over the past two years OJS was used to manage the manuscript review process. Statistics on the journal were published in the CIGR Newsletter. The need for professional journal management became apparent to achieve the stated goal of making the CIGR Journal a flagship journal for the Agricultural and Biosystems profession. Along these lines the Chinese associations stepped forward and committed resources to establish an Editorial Office in China for a period of 4 years. Parallel to this, this Journal Governance Board was established. The purpose of the Journal Governance Board is to provide strategic direction, actionable item approval, remove barriers and eliminate threats to make the Editorial Office more efficient. The Editorial Office is charged as an executive to manage the CIGR Journal and implement CIGR Journal related strategies. Progress on Editorial Office in China A report was given by Yingkuan Wang on the progress made by the Editor in Chief move to China. And an OJS training session was presented by Dr. Yingkuan Wang. The attached powerpoint summarizes the report. Strategic Directions and Discussion Principles. The following principles for the Journal were discussed: The Journal is the CIGR Journal, all decisions related to the Journal, strategic and operational, ultimately lie within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CIGR Presidium. The journal is an online journal. All aspects of the journal are free to all users, including authors (.e.g, there are no page charges for publication) Goals The Journal Governance Committee and the Editor in Chiefs office should pursue improvements in the following: Quality improvement Appropriate number of Section Editors Ensure actions that lead to Journal listings (ISI and others) Create and Editorial Board that reflects the international diversity and composition of CIGR Clearly define the name of the Journal Discussion: The following specific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were made: Formally recognize student paper and reviewers. Ask section chairs for 5 good reviewers. Clean up reviewer database. Ask individuals to include their expertise. Ensure that publications can interface with a reference manager. Ensure that the key point for ISI listing is quality and its rigorous control. Editor should prescreen and reject unsuitable papers to reduce workload on section editors and reviewers. To improve future sustainability of the journal use the CIGRProceedings.org to finance the journal. Harmonize procedures across sections. Target new authors, increase number of links and references to papers in the journal. Meeting adjourned at 6:45 PM.
个人分类: 国际英文刊IJABE|4381 次阅读|0 个评论
全国第3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纪要
fqng1008 2010-6-12 05:23
全国第3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2届传染病专业委员会换届会议于2010年6月11 ~ 13日在桂林市桂湖大酒店召开,收到论文204篇,到会代表270多人。桂林市人民政府巫家世副市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曾毅教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秘书长穆大伟、桂林市第三人民医院唐振祥院长等出席了开幕式,并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会议选举产生了第2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成员,周伯平教授继任主任委员,李秀惠、曹武奎、陈建杰、聂广、钟森等教授为副主任委员,共选举常委19人,委员60人,青年委员36人。 会议进行了一系列的学术讲座,中国疾病控制中心曾毅院士的讲题是ldquo;艾滋病疫苗免疫与中药治疗rdquo;,北京地坛医院成军教授的讲题是ldquo;慢性乙型肝炎特殊患者的抗病毒治疗进展rdquo;,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田德英教授介绍了ldquo;慢性乙型肝炎诊治新进展rdquo;,清华大学医学部张林琦教授的讲题是ldquo;艾滋病病毒与疫苗:机会与挑战rdquo;,北京朝阳医院曹志新教授讲解了ldquo;《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解读rdquo;,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卢斌峰教授做了ldquo;自噬作用在抗结核病免疫中的作用rdquo;的学术报告,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王子军处长的ldquo;我国手足口病流行现状rdquo;,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钱英教授的学术报告ldquo;和血法在治疗慢性肝病中的应用rdquo;,武汉大学医学院龚作炯教授做了ldquo;丙型肝炎病毒的病毒学及抗病毒靶位rdquo;的学术报告,受到了与会代表的好评。 会议交流的论文包括:病毒性肝炎100篇,艾滋病14篇,肺结核24篇,流感17篇,手足口病6篇,其他14篇,列题21篇,展示了近两年我国中西医结合传染病研究的最新动态。 换届会议总结了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成立以来所做的各项工作,初步确定下一步工作: 1.努力申请创办《中国中西医结合传染病杂志》(双月刊,已于2005年10月上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如果哪位同道有较好的渠道,专业委员会一定积极全力支持,包括人、财、物。 2.创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网》。 3.积极参与、进一步协助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做好ldquo;国家lsquo;十二五rsquo;传染病防治大科技专项rdquo;的申报工作。 4.积极参与和组织常见传染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的制定,以手足口病、重型肝炎等作为启动项目,并争取卫生管理部门的支持。 5.在前面总结、系统梳理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采用大样本临床流行病学调研方法,完成《传染病辨证体系研究》一书。 6.按时完成总会布置的各项任务和专业委员会的常规工作(如两年1次的学术会议和1年1次的工作会议等),争取逐渐提高会议的学术质量和会议形式,如增加壁报、增加提问和讨论等。
个人分类: 思考中医|4258 次阅读|0 个评论
AOCABFE 2010年第2次理事会召开
wangyk 2010-6-7 11:41
王 应 宽 2010-06-07 Beijing, China AOCABFE 2010 年第 2 次理事会召开 2010 年北京时间 6 月 5 日临晨 4 点(美国中部时间 6 月 4 日周五下午 3 点), AOCABFE 通过 FreeConference 召开了 2010 年度的第 2 次理事会。会议讨论通过了上次理事会的会议纪要,同时按照会议议程逐项的研究讨论了相关的事项。本人作为 AOCABFE 的中国区负责人( China Regional Director )和期刊 IJABE 执行主编参加了会议。除了向理事会汇报了期刊的最新进展以外,还提出由 AOCABFE 参与协办 2011 年在山东淄博举办的 2011 农业工程新技术国际研讨会的建议。会议通过了此建议。兹将此次会议的议程和上次会议的纪要转帖于此,留此存照。 AOCABFE 2010 年第 2 次理事会议程 Agenda for AOC board conference call in June 4 2010 1. Call to order 2. Approval of the meeting minutes of last conference call 3. Amendment to the AOC constitution: AOC official Chinese Name (Qiang Zhang) 4. AOC annual meeting preparation: business meeting agenda and award banquet agenda, etc. (Ruixiu Sui) 5. AOC student paper competition and achievement awards (Naiqian Zhang) 6. AOC Career Awards (Zhongli Pan) 7. Election of new board members and president (Zhongli Pan) 8. Treasurer's update (Yanbo Huang) 9. Impact update (Zuping Sheng) 10. Technology database update (Changying Li) 11. IJABE update (Roger Ruan) 12. AOC co-sponsorship for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w technolog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Yingkuan Wang) 13. SAC activities AOCABFE 2010 年第 1 次理事会纪要 Minutes of AOC Executive Board Teleconference Prepared by Yufeng Ge, Secretary, AOC Friday, April 092010, 3:00 to 4:50 PM Central Time Present Xiguang Chen, Yufeng Ge, Yanbo Huang, Yubin Lan, Changying Li, Jude Liu, Juhua Liu, Zhuping Sheng, Ruixiu Sui, Lingjuan Wang, Naiqian Zhang Call to order AOC President, Dr. Lingjuan Wang, called the meeting to order at 3:00 PM Central Time. Approval of Minutes The Board approved the minutes from the last Board Teleconference February 08-2010). AOC business meeting and banquet Dr. Ruixiu Sui, AOC Vice President, discussed with the Board about the AOC business meeting and banquet planning at the upcoming ASABE meeting. Items being discussed were AOC and student membership, venue of gathering, banquet expense, multi-media facility for the banquet, and invitation of ASABE officers and guests. Dr. Sui suggested making a gavel and flag for AOC and the suggestion was favored by the Board. IMPACT the AOC Newsletter Dr. Zhuping Sheng, Editor of IMPACT, planned to release the next issue of the newsletter before the 2010 ASABE annual meeting. He requested information from all AOC members. AOC awards Seven members, Ruixiu Sui, Jude Liu, Juhua Liu, Changying Li, Yubin Lan, Lingjuan Wang, and Yufeng Ge, were identified by Dr. Naiqian Zhang to serve as judges for AOC student paper competition. Since Dr. Zhongli Pan was not present at the teleconference, discussion on other AOC award categories was tabled. AAAE/CSAM meeting The AAAE (Asian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and CAMS (Chinese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ociety) will have a meeting in Shanghai, China, Sep. 16-20, 2010. A motion was made by Dr. Yubin Lan for AOC to sponsor this meeting and seconded by Dr. Ruixiu Sui, which was then carried over unanimously. Technical support database Dr. Changying Li, discussed with the Board about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informational databases. Dr. Li indicated that the information about the researchers and institutions was incomplete. Dr. Lingjuan Wang made suggestions to include Northwe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in the database and put the technical support database on the AOC website. Student activities Mr. Xiguang Chen, President of SAC, reported to the Board about revision of the application form for student membership. A new form will be drafted by Xiguang and then will be reviewed by Dr. Naiqian Zhang. Xiguang also suggested adding new officer positions (secretary, treasurer, website developer for example) so that SAC can function more effectively. Xiguang also encouraged more students to join in the AOC student activities. Adjourn The meeting was adjourned at 4:50 PM Central Time.
个人分类: 学术交流|3984 次阅读|1 个评论
CIGR会刊落户中国移交启动仪式会议纪要
wangyk 2010-4-18 01:37
王 应 宽 2010-04-18 Beijing, China Minutes of the Inauguration Ceremony of CIGR Journal Handover to China By Dr. Wang Yingkuan Editor-in-Chief of CIGR Ejournal, Managing Editor of IJABE, Associate Editor-in-chief of 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CSAE and CAAE Time: 9:00-11: 00 A .M, April 7, 2010, Wednesday Venue: Meeting Room A606, Office Building, CAAMS Organizer: Prof. Li Shujun, Executive President of CAAMS, Deputy President and Secretary-General of CSAM, Member of Executive Board of CIGR Prof. Zhu Ming, President of CAAE CSAE, Editor-in-Chief, 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Vice Standing Chairman of IJABE International Editorial Board Master of Ceremony (Emcee): Prof. Lanfang Zhang,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Department, CAAMS Prof. Wang Yingkuan, Incoming Editor-in-Chief of CIGR Ejournal, CAAE Attendees: Incoming President and Editor-in-Chief of CIGR Ejournal, Prof. Fedro Zazueta, on behalf of the CIGR Presidium and CIGR President Prof. Sren Pedersen. Invited guests: Prof. Bill Stout, Honorary President of CIGR, Former Editor-in-Chief of CIGR Ejournal, Founder of CIGR Ejournal, USA; Prof Jiannong Xin, Member of Executive Board of CIGR, University of Florida, USA; Prof Yubin Lan, Agricultural Engineer and Professor, USDA-ARS at Texas AM University, College Station, USA. Three Chinese Representatives of CIGR Technical Sections: Prof. Wang Maohua, Academician of 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 Member of CIGR Technical Section VII, Honorary President of the CSAE CSAM, Editor-in-Chief of IJABE,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AU), China; Prof. Li Baoming, Member of CIGR Technical Section II, Vice Dean of Colleg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Civil Engineering,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ina; Prof. Huang Guanhua, Secretary of CIGR Technical Section I, Section Editor of CIGR Ejournal, Director of Chinese-Israeli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Training in Agriculture, CAU, China. Leaders and Representatives from CAAMS, CSAM: Li Shujun, Zhao Xiaopeng, Liu Ruiwen, Zhang Zhenxin, Lanfang Zhang, Li Qing, Wang Jin, Zhang Pengzi Leaders and Representatives from CAAE and CSAE: Zhu Ming, Qin Jingguang, Guan Xiaodong, Wei Xiuju, Wang Yingkuan and two part-time editors Rabi Rasaily and Lingyan Zhang presented. Over twenty participants attended the ceremony. The inauguration ceremony of CIGR E-Journal handover to China was held on April 7, 2010, Wednesday in the meeting room A606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Sciences (CAAMS) office building. The organizers of the ceremony were Prof Li Shujun, Executive President of CAAMS and CSAM, and Prof Zhu Ming, President of the CAAE and CSAE. On behalf of Prof Li Shujun and Prof Zhu Ming, Prof. Wang Yingkuan, Incoming Editor-in-Chief of CIGR Ejournal, called together the ceremony, who was also the Master of Ceremony (Emcee) along with Prof. Lanfang Zhang from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Department, CAAMS. The program kicked off at 9:00 am with the introduction to all the participants. The participants from USA were also present via video conference. Because of the time difference, many expected participants failed to present the ceremony. The followings are the key speakers with their brief views and remarks on the handover ceremony: 1. Prof. Fedro Zazueta, Incoming President and Editor-in-Chief of CIGR E-Journal, gave a wonderful speech with the title of Today is truly a memorable day Via Video Conference. He briefly recalled the history of CIGR Journal with three milestones: Prof Bill Stout launched the journal; Modernize communication resources of CIGR using modern IT technology and redesign the CIGR website, implementing an management system for the CIGR Journal; Move the journal to the Open Journal System with the help of Dr. Jiannong Xin, Dr. Bill Stout, staff at the University of Florida and Staff at Texas AM University. This established a modern online review system and open access repository for publications in our profession at no cost to the authors. Today, we are looking at a new horizon. With the support from CSAM and CSAE, and with a dedicated professional editor, Dr. Yingkuan Wang, the level of the Journal is being raised to a higher standard, and a new stag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Journal and its positive influence on our profession worldwide will come. He is looking forward to this close collaboration between CSAM, CSAE and CIGR. 2. Prof. Wang Maohua, Academician of 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 pointed out in his speech that this ceremony is a landmark with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CIGR and China. The CSAM and CSAE joining as a Chinese Federation became a national member of CIGR in 1989. Since then, the academic exchange and friendship between Chinese agricultural engineers and worldwide colleagues of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societies have become more and more close link with good cooperation development. In 2004, the CIGR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with the theme of The Olympics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was successfully held in Beijing. Prof Wang expressed his sincere thanks to all former and active CIGR leadership, all our friends for their great trust, friendship and cooperation. The CIGR E-Journal Handover to China from today will be much helpful for Chinese federation of CSAM and CSAE to learn more experience for CIGR activities. I believe that the editorial board and both the CSAM and CSAE will do best efforts to make the EJournal even greater success. In the past, we all benefited a lot from our successful cooperation. In the future, we will write a new chapter in cooperation. Great thanks to CIGR Leaders who have made the decision that the 18th CIGR World Congress in 2014 will be held in Beijing, China. We will do our best to co-sponsor this important event. Prof Wang stressed that the cooperation to establish a strategic cooperative partnership among CIGR, CSAM and CSAE is a multi-win-win strategy. 3. Prof. Bill Stout, Honorary President of CIGR, Founder and Former Editor-in-Chief of CIGR E-Journal, addressed at the inauguration ceremony at his home in Meridian, Idaho, USA Via Video Conference. He mentioned that the concept of CIGR Ejournal was born in Oslo of Norway in August 1998, and took shape at Texas AM University, USA with the publication of seven technical articles and two overview papers in 1999. By the end of 2009, the journal has grown with the publication of 484 original papers and 115 invited overviews with authors from 57 countries. Dr. Fedro Zazuetta proposed the Ejournal adopt the Open Journal System which was approved by the CIGR Presidium and he was appointed as Editor-in-chief in 2009. China proposed to host the Ejounal some time ago. That leads us to today---the inauguration of Dr Yingkuan Wang as the Editor-in-Chief under the sponsorship of CSAE and CSAM. He thanked the CAAMS and its President, Dr Li Shujun for the moral and financial support for the Ejournal. Prof Bill Stout believes that the future of the CIGR Ejournal is bright. It continues to strive for higher quality and is well on its way to becoming as good as any of the best journals in the field of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He wishes the new Editor-in-Chief, Dr Yingkuan Wang and all his colleagues well as they undertake this important assignment. And he is looking forward to continuing to work as their advisor and supporter. 4. Main points of the speech given by Prof. Li Shujun, Deputy President and Secretary-General of CSAM, Executive President of CAAMS Prof Li first thanked the CIGR Presidium for giving China the opportunity to operate the CIGR Ejournal. Since the 2004 CIGR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held in Beijing, more and more Chinese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scientists have been actively involved in the CIGR academic activities and have been playing positive roles in promoting CIGR worldwide. From 2007, China has been seeking the opportunity to host the CIGR Ejournal. The three-party agreement was signed on October 16, 2009 among CIGR, CSAM and CSAE in the CAAMS in Beijing, which was a big step forward for the CIGR Ejournal to come to China. CAAMS provided 1 million RMB Yuan for journal as the launching fund. Two rooms for the Editorial Office of the CIGR Ejournal are ready now, equipped with internet connection facilities, computers, printers, fax machines, four lines of telephones as well as the furniture. Apart from the facilities, five staff members of the CIGR Ejournal Editorial Office have been selected and employed. The incoming Editor-in-Chief, Dr. Wang Yingkuan from CSAE has been recommended and selected by both China and CIGR due to his outstanding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s. He appreciated that Prof. Bill Stout accepted the invitation to serve as the advisor to the CIGR Ejournal. Prof Li also promised, as the host of the CIGR Ejournal, CAAMS will be glad to provide whatever is needed by the CIGR Editorial Office and will be happy to offer the best support service. CAAMS will also invite the universities and research institutes in China to make contributions to the CIGR Ejournal. Prof Li stressed that the operation of the CIGR Ejournal should follow the CIGR-CSAM-CSAE Three-party Agreement and the Bylaws drafted by the CIGR Presidium. We will also rely on the CIGR section chairs and editors to ensure high quality, make the best use of the talented people both in China and abroad, and upgrade the professional level of the Editorial Office staff by continued technical training. He disclosed the Dr, Wang Yingkuan, the incoming Editor-in-Chief, has a detailed business plan to improve the journal. He believe with joint efforts of all the related partie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CIGR Presidium and the leadership of the Editor-in-Chief, the CIGR Ejournal can be made into a first-class international journal equal to the best journals in the agricultural/bi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5. Main points of the address given by Prof. Zhu Ming, President of CSAE and CAAE Prof Zhu Ming first greeted all the friends and guests there. He expressed his great honor and excitement to witness the inaugural ceremony of CIGR Ejournal handover to China. Prof Zhu gave his heartfelt thanks to CIGR Presidium and foreign friends for their friendship, trust and support, so that China can operate the CIGR Ejournal. He warmly welcomed CIGR Ejournal to China, on behalf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engineers and scientists! He is quite convinced that Chinas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will be booming together with the prosperity of CIGR Ejournal. Therefore, maintaining a strategic cooperative partnership between CIGR and CSAE/CSAM is a win-win policy, which is good for all. Prof Zhu believes that the joint efforts of two strongest societies, CSAM and CSAE and academies, CAAMS and CAAE in China as cosponsor to operate the journal, will surely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CIGR Ejournal. Dr. Wang Yingkuan from CSAE is well qualified and completely competent for the new editor-in-chief. Prof Zhu promised, as the President of CAAE and CSAE, he ensure that CAAE and CSAE will give full support to run this journal. CSAE will conduct close cooperation with CSAM and CIGR to promote the journal. Last, he wish CIGR Ejournal a great success in China and worldwide! 6. Prof. Wang Yingkuan, Incoming Editor-in-Chief, s hared his ten new ideas on further improvement and promotion of the CIGR Ejournal. Starting with using a definite title of the Ejournal, transforming into a quarterly periodical publication as a professional and scientific journal, active communication with all indexing databases, improving and customizing the journal websites, increasing the visibility and accessibility of journal website, organize OJS training for section editors and editorial staff, strengthening the editorial team by training, improving journal manuscript process, inviting good papers and organizing an international editorial board with over 100 members from about 50 countries. Dr. Wang stressed that he would really appreciate more liberty and decision-making power to handle the journal affairs independently, and should have a major voice in editing and publishing this journal, since CIGR, CSAM and CSAE trusted and selected him as the editor-in-chief. Dr. Wang gave his special thanks to Prof Bill Stout, Zhu Ming and Li Shujun for trusting and recommending him as the new editor-in-chief, and great assistance, guidance, effort and support to host the CIGR Journal in China. Dr Wang believes and wishes this journal a great success in China and around the world! 7. Brief report on the preparation work for the CIGR E-Journal Editorial Office was given by Prof. Lanfang Zhang,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Department of CAAMS. The preparation work includes six aspects: 1) Leaders of CSAM and CSAE discussed the operation of the CIGR Ejournal with the CIGR Presidium. Dr. Shujun Li visited the University of Florida and talked with Prof. Fedro and Prof. Jiannong Xin on the CIGR Ejournal matters. 2) A team was set up with Dr. Li Shujun as the leader, and three working meetings were held to make the business plan, formulate the working timetable and the detailed steps to implement the plan. 3) Five staff members for the CIGR Editorial Office were selected and employed, and the first short training on OJS was conducted and the professional training on OJS and the editing expertise training are also planned by new Editor-in-chief Dr. Wang Yingkuan. 4) The present editor-in-chief Prof. Fedro made frequent communications with the incoming Editor-in Chief Dr. Wang Yingkuan, and four online meetings were held between the two editors and the meeting minutes were made, which very much ensured the smooth handover of the CIGR Ejournal from US to China. 5) CAAMS allocated two office rooms equipped with all the necessary facilities and furniture. CAAMS also provided one million RMB Yuan as the fund for staring the operation of the CIGR Ejournal. 6) The Editor-in-Chief Dr. Wang Yinkuan spent a lot of time on visiting the CIGR website and the CIGR Ejournal website to learn more information and try to find out what should be improved. He drafted a detailed plan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promote the journal. 8. After the formal announcement by Prof. Fedro Zazueta, on behalf of Prof. Sren Pedersen, President of the CIGR, the CIGR E-Journal has officially moved to China, and Dr. Wang Yingkuan has been appointed as the new editor-in-chief of the CIGR E-Journal. After the formal announcement of the handover of CIGR Ejournal, farewell was given to foreign guests and video conference was ended. The rest of the participants presented in a meeting room proceeded to the 2 nd floor of the same building for the unveiling ceremony of CIGR Editorial office and Editor-in-Chief office. Prof. Li Shujun and Prof. Zhu Ming jointly unveiled the nameplate of the Editorial Office. Prof. Wang Maohua and Dr Wang Yingkuan jointly unveiled the nameplate of the Editor-in-Chief office of the CIGR E-Journal. The ceremony was officially closed after taking some group photo s.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Inauguration Ceremony of the CIGR Journal Handover to China has been recorded, and the video clips will be played during the 2010 CIGR World Congress at Quebec, Canada, on Ju ne 13-17, 2010. After the ceremony, a luncheon party was held to celebrate the successful ceremony and smooth handover.
个人分类: 国际英文刊IJABE|4029 次阅读|0 个评论
写会议纪要是科研的基本功
罗帆 2010-1-25 14:57
每年九月初新生入学后,导师就要与研究生商定培养计划。除了表格上要写明的内容,还有许多要落实的具体工作。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是导师的基本职责。然而,科研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从科研基本功的训练入手,包括写会议纪要和文献综述等。 会议纪要是一种记载和传达会议基本情况或主要精神、议定事项等内容的规定性公文,一般包括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应具有指导性、纪实性和概括性。工作室有定期和不定期的工作会议,按照惯例,研究生们要轮流写会议纪要。刚开始时,新生往往不知道应该如何写,完成的会议纪要存在思路不清晰、重点不突出等问题,而且难免出现遗漏和笔误。因此,导师要进行有针对性的集体讲解和个别辅导。 每位学生完成会议纪要后,都要发给我审阅,我会应用 word 的修订功能仔细修改,用红色显示修改部分。例如,在给一位学生发去修改后的会议纪要时,我在邮件中写道:请查收我修改后的会议纪要,仔细看看我修改之处,思考为什么要改。修改的工作量很大,希望以后我能越改越少,最好不需要改。如果那位学生细心思考和体会,加上足够的训练,就会较快地掌握会议纪要的写作要领,提高写作水平。 关于我们团队的科研、教学情况和 会议纪要 ,工作室网站( www.sailluo.com )有具体的报道。 在我的博客中,有选择性地发布了研究生写的会议纪要,如新学期本科生学长联谊交流会、 空管安全风险管理研讨暨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开题会议召开 等。 附:关于研究生完成作业的说明 学期末太忙,故在博文令人耳目一新的管理经验交流中, 只是简要地介绍了弟子们交流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经验的情况。承蒙博友们推荐或关注,不胜感激。 陈国文老师在评论中说:再来一点儿新思维的详细介绍?李云斌 博友也说:啥时候能来个新思维的介绍呢?也就是说,实际上给我布置了作业。为此,我会陆续将研一学生撰写、我修改之后的 交流会 演讲报告纪要分别贴上来,供大家交流和参考。
个人分类: 学术点滴|6786 次阅读|7 个评论
英文刊IJABE编辑工作会议纪要
wangyk 2009-6-7 23:00
王 应 宽 2009-06-06 UTC-6 CST UMN,St Paul 英文刊 IJABE 编辑工作会议纪要 6 月 3 日 在明尼苏达大学召开了由主编和执行主编参加的英文刊 IJABE 编辑工作会议,会议议程包括期刊的现状、问题、对策以及筹备 6 月下旬美国农业与生物工程师学会在内华达州的里诺 (Reno) 召开学术年会( 2009 ASABE Annual International Meeting, Reno, Nevada, June 21-24 )之际召开 IJABE 编委会等内容。会议围绕议程展开,讨论了若干重大问题,并达成了共识,现纪要如下: 会议纪要 Editorial Staff Meeting Minutes Time: 13:30 PM, June 3, 2009 Place: Conference Room 201, BBE South Bldg,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St. Paul, MN Attendees: Roger Ruan, Wang Yingkuan, Paul Chen Agenda (attached) 1. State of the journal The journal has published three issues of high quality papers. The journal is now indexed by Chemical Abstracts, CAB Abstracts, and CABI. The journal is growing fast. The entire editorial team including editors and editorial staff has been doing excellent jobs. The editorial office will prepare an annual report with detailed statistics of submissions, review, decision and published papers, indexing, performance of the OJS and website, competence of editors, and income and expenses. 2. Manuscript management system issues The journal uses OJS as the manuscript management platform. The system has some minor bugs but the main issue is that many of our editors and reviewers are not familiar with the system. We plan to further customize and debug the OJS and website to enhance functionality, improve their user-friendliness and to provide better user (editor, reviewer, and author) manuals 3. Web server issues The website has a number of problems and rooms for improvement. Many of the issues are related to the server performance. Readers outside of China often experience download failures. Some automatic actions regarding editorial are not executed as expected, causing some problems along the peer review line. This is very serious. One option is to set up a mirror site in the US maintained by editorial staff at St. Paul, USA. We have begun to explore the technical and financial feasibility of setting up the mirror site. 4. Peer review issues Our DEs and AEs have been doing a very good job in getting manuscripts reviewed in time. However there were some cases with long delay causing some complaints. While the OJS is somewhat to blame, some DEs and AEs are overloaded. Therefore we suggest adding DEs and AEs to some divisions if necessary. We also need to recruit peer reviewers. We also believe that all elements of the review process must follow the schedule to ensure a speedy review as promised. We will also implement some kind of alert process to remind editors and reviewers of any unfinished/ongoing reviews. 5. Manuscript issues High quality submission is the key to the well being and success of our journal. We need to drum up our efforts in attracting more high quality submissions. We should invite and encourage our colleagues and friends to submit their manuscripts to the journal. Now is a critical phase of our growing journal. We must do more to move our journal a big step foreword towards editor-market state as opposed to author-market.We also hope that each division would solicit 1-2 review articles and ensure 1-2 very high impact research papers every year. 6. Accounting issues We will provide more details regarding income and expenses when we have the financial report. In principles, the journal is operated on the not-for-profit basis. All incomes are used to cover legitimate operational expenses including mainly printing, web service, mailing, editorial staff, and office supplies. Any major changes must be approved by the boards of AOCABFE and CSAE, and the joint publication committee. We also need to collect page charges from authors who have not paid yet. 7. Fundraising activities There are opportunities for us to raise more funds to support the mission of the journal. One such opportunity is to sponsor or co-sponsor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 on general BAE areas or specific areas. A highly visible and high impact journal could be an attractive feature of technical conferences. 8. Promoting the journal We must do more to increase the visibility of the journal. DEs and AEs are the most efficient network to accomplish this. Only when DEs and AEs have a passion for the journal could we convince others and gain strong support. We have also designed a flyer to be distributed during the upcoming IFT and ASABE meetings and other meetings (attached). We are also working to seek indexing by EI Compendex and SCI. We expect to get in EI later this year. SCI requires a few years of publication history. We ask our DEs and AEs to cite papers published on IJABE. This will certainly help boost our visibility in SCI indexing database. 9. Editorial Board Meeting duringASABE Annual Meeting, Reno We wish to report and discuss some issues during the ASABE meeting. Yingkuan and Paul will be at the ASABE meeting (Roger will be travelling in China during that period). We intend to attend the AOC board meeting and hold a special meeting for IJABE editorial board and AOC publication committee. We like to schedule the joint journal meeting, discuss agendas, and inform all editorial members. 10. The meeting adjourned at 3pm. 会议议程 Editorial staff meeting Agenda 13:00 PM, June 3, 2009, Room 201, BioAgri Eng Bldg, UMN, St. Paul State of the Journal Improving Manuscript management and its use Improving IJABE website Peer review process: problems and solutions Attracting more high quality submissions, invited overviews Management, accounting system, collecting publication fees Fundraising Actions to promote IJABE and gain indexing by SCI, EI, etc. Meetings at ASABE in Reno 新设计的期刊宣传页 IJABE Flyer for Promotion
个人分类: 国际英文刊IJABE|5830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9: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