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Earth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Earth

相关日志

关于GEE分类后如何找出错误分类点
Guchangjun 2019-3-20 20:46
之前跟老师交流,我总是给一堆图表,一堆废话,老师说,你得搞明白哪些是错分的点?这些错分点来自什么?分别是什么类型?错分成什么了?不搞清楚这些,你瞎鼓捣一通也是浪费时间,看运气。我觉得,嗯,非常有道理,其实我也明白,但是怎么找出错分点呢?我表示比较头疼,今天终于想明白了: 精度验证的本质也是用一批独立的点去验证已经分类的图像,通过混淆矩阵来检验哪些分对了,哪些分错了,总体分类精度是多少。这样一来,找出错分点就容易了,验证点我都给了土地覆被类型的label,然后我在用这些点提取已分类图像上的土地覆被类型,然后以CSV文件导出,并保证验证点都有一个独立的ID,这样我可以溯源,这些点的经纬度、来源(照片、google earth还是样方?),然后再去TM影响或者Google Earth去对,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4418 次阅读|0 个评论
怎么把野外验证点导入GEE呢?
Guchangjun 2019-3-20 15:36
之前处理一批数据,是野外采集的验证点,想在GEE中完成监督分类。GEE提供的方法包括两个,一个是上传table和导入Fusion table,我使用的是Fusion table,需要对fusion table进行转换,包括格式转换以及土地覆被类型点的转换,主要用到了ee.FeactureCollection.remap函数,将对应的土地覆被类型点进行转换(remap后的覆被类型应该是从0开始,可以看remap函数介绍)。有一点需要注意,土地覆被类型点的经纬度坐标需要用longitude和latitude,如果用x,y会导致提取不出点所在的经纬度信息(strange~)。 fusiontable确实比较好用,但是不幸的是,到今年年底就要停止服务了(sad~)。如果不用fusiontable,用table upload也是可以的:将土地覆被类型点在ArcGIS中展示为shp文件,然后上传shp就搞定了,需要用到的依然是ee.FeactureCollection()函数,举个例子: var referenceData = ee.FeatureCollection(users/****/Trainingdata); var water = referenceData.filter(ee.Filter.eq(landcover,1)) //完成了对于验证点的调用
8443 次阅读|0 个评论
罗马假日的拍摄地,Google Earth版
rasin 2018-11-15 21:38
话说几周前的一个晚上,闲来无事,就将《罗马假日》 (Roman holiday) 再看了一遍。我曾经跟几个朋友在罗马(Rome)穷游过两天,重温这部经典勾起了我的回忆。就借助 Google earth 将这部电影主要的取景地寻找了一番,总算找到了大多数的地点。 电影中出现了威尼斯广场、西班牙广场、许愿池、真理之口、天使城堡、梵蒂冈的彼得广场、共和广场、波波洛广场、斗兽场、万神殿等著名景点,就不再多解释了。 几个有意思的: * 安妮公主从巴贝里尼宫的卧室向外看,随后给了一个天使城堡的外景。实际上,巴贝里尼宫应该是看不到天使城堡的。这个外景是在梵蒂冈南面的一个高地上拍到的。 * 美国新闻社记者乔的老板从办公室看到乔开车来到报社,其视角是在圆柱广场 (Piazza Colonna) 的东南角,但是,在后面拍摄老板办公室内景的时候,办公室应该是位于广场的东北角。 * 电影中有一个无名钟楼,拍摄的方向是向东,而乔的家或者办公室都是在这个钟楼的东方 ( 有一定距离 ) ,所以从乔的家里是看不到那个钟楼的,办公室也看不到。 * 电影开始时,圆柱上的浮雕是图拉真广场 (Forum of Trajan) 的图拉真圆柱,可以通过其上的图形辨认。这个地方离阅兵式的地方很近,要注意与圆柱广场上的浮雕相区别。 * 估计大家旅游都不会去的地方是圣焦万尼教堂 (San Giovanni in Laterano ,出现在字幕时 ) ,以及记者打牌的地方,离老城区较远,不过前者附近还有很多好玩的地方。 * 借助网络上的帮助,最后几个镜头的取景地也都找到了。只有安妮公主逃走的窗台,我相信不是在巴贝里尼宫的背面拍的,除非巴贝里尼宫经过了较大的改装。 * 巴贝里尼宫是一个艺术博物馆。可以从 https://www.barberinicorsini.org/ 访问。而在德国的波茨坦还有另外一个 barberini 博物馆,建筑风格一致。 https://www.museum-barberini.com/en/ * 摩托车骑行的路线其实是凌乱的。 罗马是一座充满了回忆的城市, 65 年来罗马老城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Comparing with Wuhan City ‘ s Slogan, Different everyday, I prefer Better everyday or A different day in Wuhan! 2018 年 11 月 9 日补记 *************************************** 我最终找到了公主逃出的地方,是 Palazzo Brancaccio ,靠近火车站不远的地方。 公主逃下楼后,第一个镜头是在这栋建筑的西南角拍摄的。 (11.21) *************************************** 《罗马假日》一部美好的电影,也是很多人的青春回忆。本文 ( 网络版本已去除大部分文字内容 ) 利用 Google Earth 以及网络图片探寻《罗马假 日》的取景地。 几个原则: 我们对于罗马的景点不作细节介绍, 只给出中文名和英文名 ( 或意大利名 ) 。 忽略了伦敦、阿姆斯特丹、巴黎这些非罗马的位置。因为无法考证,基本忽略了室内取景位置,但是报馆老板、马格塔街 51 号的位置是可以获得的。 同一取景地,基本只给出一个截图。 由于网速和个人电脑配置的原因,部分截图 ( 特别是近景图 ) 不是很清晰,但是相信应可反映地理位置的对应。 对于 Google 不能呈现的细节图,我们采用了部分网络图片,以做佐证。 Google 地图的截图时间是 2018 年 11 月初, Google 卫星地图的采集时间是 2018.4 月份的。 图中 google earth 的位置已保存为 kmz 文件,请下载附件。如有问题请联系本人dxkong@163.com。 电影截图 Screenshot 谷歌地球截图或网络图 Google Earth or Pictures from Internet (repairing) 以下是不能确认的地点: 完成本文后,发现也有不少人对罗马假日的取景感兴趣,如: http://lovebunnies.luckypro.biz/01_stuff/roman_holiday/rom_07-1.html 德国的巴贝里尼博物馆 ( 实景来自于网络 )
个人分类: 未分类|1426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71101澳大利亚北部矿业来访亚洲金属网
qiuyuan809 2017-12-5 23:42
2017年11月1日上午,澳大利亚北部矿业(Northern Minerals)集团董事兼CEO乔治•鲍克(George Bauk)来访亚洲金属,亚洲金属分析师、稀土市场负责人邱圆热情接待并就稀土市场现状及北部矿业布朗山(Browns Range)稀土项目最新进展进行交流。 左起:亚洲金属邱圆、北部矿业乔治•鲍克 亚洲金属邱圆向北部矿业着重介绍了近期重稀土产品供需格局和市场行情,并对后市价格走势预测,此外双方还就目前稀土矿的供应及可能的政策变化进行深入探讨。北部矿业乔治向邱圆介绍了布朗山试验工厂项目(Browns Range Pilot Plant Project)在矿山开采、基建和厂房设计的最新进展,并表示该司预计将于2018年7月开始向全球供应高附加值的重稀土富集物。 此外,邱圆介绍了亚洲金属网将于2018年5月10-11日在海南三亚召开的第十届国际稀土峰会的情况,并向乔治发出诚挚邀请;乔治对亚网在稀土市场信息提供及对该司跟踪报道工作表示衷心感谢,并表示将积极支持并赞助亚洲金属网的十周年峰会。 北部矿业致力于生产镝等重稀土产品,公司在澳大利亚西部及北部拥有矿山。其旗舰项目--布朗山项目--位于澳大利亚西部、荷氏溪东南部160公里处,该项目稀土资源富含镝、铽等重稀土元。该项目已探明的稀土氧化物储量为55,663吨,其中含4,795吨氧化镝和335吨氧化铽。 链接: http://www.asianmetal.cn/cag/2017/visit2017110201.shtml
个人分类: 友好往来|736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70901德国蒂森克虏伯来访亚洲金属网
qiuyuan809 2017-12-5 23:38
2017年9月1日上午,德国蒂森克虏伯原材料公司Rainbow Rare Earth项目负责人Annette Buttner博士,冶金部经理Niels Hachmann和天津蒂森克虏伯冶金产品有限公司矿产部经理田杰来访亚洲金属网,亚洲金属分析师邱圆和林芳雯分别就稀土和锂市场与蒂森克虏伯一行座谈。 左起:亚洲金属邱圆、德国蒂森克虏伯Annette Buttner、德国蒂森克虏伯Niels Hachmann、亚洲金属林芳雯、天津蒂森克虏伯田杰 Buttner博士和Niels向邱圆介绍了该司位于布隆迪Rainbow Rare Earth项目进展,并表示该项目已于今年年中启动,目前正在进行矿山及选矿设备安装等工作。该稀土矿中稀土氧化物含量为54%,计划两年内实现年产5,000公吨,并有望增至10,000公吨。目前该司正密切与中国企业洽谈并寻求合作。双方在亚、欧稀土市场及走势方面交换看法。此外,邱圆向蒂森克虏伯Buttner博士一行介绍了中国外主要稀土项目进展情况。 Niels及Annette表示公司目前对非洲地区锂云母矿感兴趣,想了解目前中国市场对锂云母的需求情况。亚洲金属网林芳雯向其介绍,中国锂盐生产原料以进口锂辉石为主。锂云母供应集中在江西宜春地区,下游需求也以当地锂盐生产商为主,价格约2,000-2,300元/吨,2016年价格仅约800元/吨。随着中国环保政策收紧,锂云母开采受到限制,国外锂辉石进口量也逐步增加,国内生产商更倾向于采购锂辉石进行生产。 链接: http://www.asianmetal.cn/cag/2017/visit2017090501.shtml
个人分类: 友好往来|825 次阅读|0 个评论
[请教] 地球固体潮、地球不规则自转与“引力波”观测
热度 1 zlyang 2017-10-28 15:13
地球固体潮( solid Earth tide )、地球不规则自转与“引力波”观测 看到 姬扬 老师的“引力波”博文屡屡 精选 , 真傻不禁妒火中烧! 冒着说错话的巨大风险,贴出下述请教。 月球、太阳,不仅引起地球的海洋潮汐,还引起大气潮汐和地球固体潮(solid Earth tide)。Wikipedia列出的地球固体潮(solid Earth tide)参数如下图: https://en.wikipedia.org/wiki/Earth_tide 地球平均半径 (Mean radius)6371.0 km。地球固体潮(solid Earth tide)的垂直幅值(Vertical amplitude)384.83mm;水平幅值(Horizontal amplitude)53.84mm。 因此,固体潮引起的地表长度的相对变化在 1.0e-9 ~ 1.0e-8的水平。 对应于 4 公里长的干涉仪,变化在 1.0e-8 m 的水平。固体潮变化,假如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干 涉仪变化的话,微小的地球固体潮测量误差, 可能会对“引力波”的观测带来一定的影响。不知道科学家们是怎样扣除地球固体潮影响的。 类似地,其它地质活动,如微小的地震等,是否予以考虑和清除对引力波观测的影响。 微小的地震,可能引起偶然性的地形变化。或许会出现不同观测站之间的接近同步性变化(如处在两个观测站中间的地震等)。 地球自转( Earth's rotation )也存在不规则的变化。 某次不规则的地球自转突变,是否会引起多个观测站之间的近似同步的变化? 地球自转突变,会引起固体潮的突变。 姬扬老师说:“首次探测到的引力波信号只有 10-21 ,对应于 4 公里长的干涉仪,其长度改变了 10-18 米,也就是原子大小的一亿分之一,原子核大小的千分之一。” 类似“水星近日点反常进动 Precession of the perihelion of Mercury ”对“广义相对论”的验证问题, “ 因此,岁差常数的任何微小变动,如有万分之一的变动,都会直接影响到对广义相对论的验证,而这种变化是完全可能的。其次,影响水星近日点进动的因素很多,任何一个微小 的因素,例如太阳的扁率,对它都有直接影响。因此,这个问题尚需继续研究。 ” 这个说法,和《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学)》里的词条“水星近日点进动问题 problem of the advance of Mercury's perihelion ”基本一致。 真傻的站队说明: 反对相对论,是典型的民科。 对量子力学不满,是不是民科? 俺完全支持爱因斯坦,但是对量子力学有些不满意。 声明:真傻最支持爱因斯坦了! 俺最相信引力波的存在了! https://www.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physics/laureates/2017/ 再次祝贺三位物理学家获得2017诺贝尔物理奖! 相关链接: 固体潮,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9B%BA%E4%BD%93%E6%BD%AE Earth tide,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Earth_tide 水星近日点进动问题,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0%B4%E6%98%9F%E8%BF%91%E6%97%A5%E7%82%B9%E8%BF%9B%E5%8A%A8%E9%97%AE%E9%A2%98 Precession of the perihelion of Mercury http://physics.ucr.edu/~wudka/Physics7/Notes_www/node98.html 地球自转,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9C%B0%E7%90%83%E8%87%AA%E8%BD%AC Earth's rotation,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Earth%27s_rotation International Earth Rotation and Reference Systems Service http://hpiers.obspm.fr/ EOP series (mostly operational) comparison http://hpiers.obspm.fr/eop-pc/index.php?index=operationallang=en Tests of general relativity,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ests_of_general_relativity#Perihelion_precession_of_Mercury 2017-10-08,2017年诺贝尔物理奖:颁发合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079715.html 姬扬老师的部分精选博文: 精选 2017-10-28,引力波的补充说明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319915-1082738.html 2017-10-26,引力波探测需要更多的检验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319915-1082511.html 2017-10-22,引力波数据分析的困难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319915-1081941.html 2017-10-06,最后一次谈谈引力波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319915-1079401.html 2017-10-06,引力波数据分析的简单说明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319915-1079382.html 姬扬 http://sourcedb.semi.cas.cn/zw/rczj/yjsds/200907/t20090730_2285720.html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姬扬,男,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4732 次阅读|18 个评论
Google Earth网页版初探
GISdsq 2017-8-30 15:34
最近三维GIS界有个比较爆炸性的消息,嗯,没错,Google Earth Enterprise(谷歌地球企业版)宣告开源,47万行代码的大项目就此开放。(深深感觉谷歌就是要搞事情)。 概括下GEE开源可以提供些啥。官方github的Readme文档如是写道: 1.Fusion(融合)——影像、矢量与地形(或者可以说集成)的多源数据融合,导入三维地球(可以漫游飞行)或者集成的二维地图。 2.Server(服务器)——可以通过融合用户自定义的多源数据定制一个私人三维地球服务器(基于Apache或者Tornado)。 3.Client(客户端)——谷歌地球企业版客户端和谷歌地图Javascript API V3版用来浏览三维地球和二维地图。 可以说这个开源项目强大异常,感觉GEE开源对于GIS和Web三维开发者是个很大的福利。 GEE开源地址: https://github.com/google/earthenterprise 接着近日,早前预告过会在世界地球日(4 月 22 日)前发布新版 Google Earth的 Google,今天公布了新消息,各位期待已久的网页版 Google Earth终于来了。现在 Google Earth在电脑端不再是只以应用形式存在,Google 为桌面浏览器推出了专门版本,不过目前只支持 Chrome,未来会增加对其它主流浏览器的支持。移动端方面,则是 Android 版先行,而 iOS 版会在未来得到更新(该段文字引自《Google 地球网页版上线,点击探索者按钮开启环球旅程吧》,文末贴链接)。 嗯,终于进入了本篇的正题,虽然跑题的篇幅略长(其实我觉得也不算跑题)。 首先贴主页面,感觉整个页面很舒服。 接下来介绍下功能。 主菜单其实包括了下面的几个功能,也可以登录你的谷歌账户。 定义地图样式。 而网页版最主要的两个功能(探索者和知识卡片,貌似官方把知识卡片称之为运气不错)。 探索者是实现了在世界知名景点的虚拟旅游,包括嵌入了360°全景、VR以及谷歌街景。 ps,给我一个谷歌地球,我能在跑步机上走遍世界。 这里尝试了下BBC的纪录片的这个虚拟旅游(在Youtube上,请自备梯子),这里只放了简单的gif图,后面有详细视频的链接。 知识卡片功能显示(随机到达2万个地点,都有知识卡片和简介) Google Earth在2005年推出之后,引起了全球对GIS、空间科学的新一轮思考与认知。是Google Earth真真正正让GIS、VGI(Volunteer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志愿者地理信息)和空间科学的理念普及到了千家万户。而这一次Google Earth网页版的推出,又将驱动VR(Vitrual Reality,虚拟现实技术)与三维GIS的进一步发展。对于地理教学方面,Gooogle Earth真正提供了一个0门槛,高质量的集成。可以期待的是,随着GEE开源,接下来GEE的发展将再次焕发生机。 分享的链接: https://earth.google.com/web/@39.9388838,116.3974589,54.08506769a,142593.39805527d,35y,0h,0t,0r/data=CkwaShJECiUweDM1ZjA1Mjk2ZTcxNDJjYjk6MHhiOTYyNTYyMGFmMGZhOThhGXvXoC-980NAIXNjesISGl1AKgnljJfkuqzluIIYAiAB 谷歌地球网页版: https://earth.google.com/web/ 《Google 地球网页版上线,点击探索者按钮开启环球旅程吧》: http://cn.technode.com/post/2017-04-19/google-earth-voyager/ 体验视频链接: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cxNzgyODYzMg==.html?spm=a2hzp.8253869.0.0from=y1.7-2#paction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cxNzgyNjIzMg==.html?spm=a2hzp.8253869.0.0from=y1.7-2#paction
个人分类: 技术干货|3441 次阅读|0 个评论
全球空气质量的AirVisual Earth:地球是一架静电除尘器
热度 1 杨学祥 2017-1-11 19:30
全球空气质量的AirVisualEarth:地球是一架静电除尘器 杨学祥,杨冬红 可以实时查看全球空气质量的 AirVisualEarth 2017 年 01 月 06 日 14:30 可以实时查看全球空气质量的 AirVisualEarth1/11 查看原图图集模式 新浪科技讯 全世界每十个人中就有九个人呼吸着糟糕的空气,空气质量问题已经成为每年导致 700 万人死亡的罪魁祸首。 AirVisualEarth 提供了实时的全球空气污染分布图,包括全球的气流情况和细颗粒物浓度分布。 这张动图显示了北美洲东部、欧洲西部和非洲西部的空气污染情况。流动的白色线条表示的是气流和天气模式,填色部分则显示了 PM2.5 的浓度。 AirVisualEarth 采用了位于世界各地的 8000 个小型地面空气监测器所采集的数据。 这张截图显示的美国东部的空气污染情况。白色线条指气流和天气模式,填色部分则是细颗粒物的浓度。美国西部还尚未被 AirVisual 的监控器覆盖,他们希望能尽快在那里设置足够的传感器。红色表示的空气严重污染的区域,绿色区域的细颗粒物浓度则相对较低。 除了空气污染水平,这些图片还呈现了地球表面不断纠缠旋转的气流和天气模式。此前的研究显示,对人体而言没有“安全”的细颗粒物浓度水平,长期暴露在高浓度细颗粒物中将引发心脏和肺部疾病,缩短预期寿命。它目的是揭示人类活动排放有害气体对地球生态环境及人类自身造成的影响 从这张图片可以看出,印度和中国的空气污染非常严重。就在一年多以前,两位在北京工作的法国数据科学家建立了 AirVisualEarth ,他们希望以此为减少空气污染做一点贡献,从而使自己的孩子能在一个环境更加友好的城市里成长。 用户可以固定页面,查看细颗粒物浓度和天气数据,也可以只观看气流的变化模式。 AirVisualEarth 的图像显示,纽约和华盛顿及其周围地区是美国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区域。毫不意外的是,许多国家的最大城市往往就是该国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地区。 从这张图片可以看出,巴黎是欧洲污染最为严重的地区。从 2016 年 1 月开始,巴黎将实行一项新的法规,要求司机贴上表明汽车对环境影响程度的贴纸。 令人意外的是, AirVisualEarth 显示非洲中部和北部有大片地区是严重污染。 AirVisual 的创建者认为,这一不寻常的现象主要是因为撒哈拉沙漠的沙尘“欺骗”了卫星的成像系统。 英国和西欧部分地区的空气污染地图。英国几乎全部处于空气污染的情况下。网站创建者之一表示:“接下来,我们希望一起努力将这个地图做得尽可能精确,并让尽可能多的人参与其中。地图越精确,它就越能帮助我们了解是什么导致了空气污染,以及哪里存在空气污染。” 澳大利亚的空气污染情况。 AirVisualEarth 的创建者未来将继续扩展众包项目,在世界各地设置尽可能多的空气质量监测仪器。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全世界将近 92% 的人口呼吸的是受污染的空气。 http://www.sina.com.cn/mid/pic/index.d.html?url=slide.tech.sina.com.cn/slide_5_453_73860.htmlcre=sinapcmod=gloc=41r=0doct=0rfunc=16tj=none 地电场、地磁场、气流和天气模式的一致性 静电除尘,利用静电场使气体电离从而使尘粒带电吸附到电极上的收尘方法。在强电场中空气分子被电离为正离子和电子,电子奔向正极过程中遇到尘粒,使尘粒带负电吸附到正极被收集。当然近年来通过技术创新,也有采用负极板集尘的方式。以往常用于以煤为燃料的工厂、电站,收集烟气中的煤灰和粉尘。 地球具有地电场和地磁场,本身就是一架静电除尘器,正负电极就是烟尘的集中地。近几年来,美洲的磁场减弱,亚洲的磁场增强,这是亚洲雾霾增强的一个原因,亚洲棕云的漂浮方向指明了电场力的方向。 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发展史雾霾增强的污染物来源,大气环流和电磁力是雾霾集中的原因。 2017 年 1 月 8 日 香港雾霾突发的原因证实其确实存在。 我们在 2014-2015 年就提出了这一问题,可参看相关的博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7207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43937.html 造成雾霾的棕色云团生成于不同的电极性地区而带有不同极性的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异性电极地区漂移集中,因此地电异常区的电极中心就是雾霾的高发区(见图 1 )。 图 1 雾霾集中发生在地表电磁异常中心 英国、美国和中国都是地表电磁异常的中心地区,与图 2-3 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地球的电磁异常场就是一台巨大的电磁除尘器,在无风的天气条件下带电的烟气和灰尘颗粒向相反极性电磁中心集聚,形成雾霾高发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72079.html 图 21950 年地磁场与地电场对比 图 1-2 和前 8 张图的对比表明,地电场、地磁场、气流和天气模式有非常好的一致性,表明它们之间地球物理机制的相关性。 据研究,非洲负磁异常 (AF) 、北美正磁异常 (NAM) 区域、东亚正磁异常 (EA) 区域和北大西洋负磁异常 (NAT) 对应的地电场,成为巨大的静电除尘器,雾霾向磁异常中心集聚,形成菱形的雾霾通道。伴随磁异常强度变化,菱形通道有三条变弱,唯独非洲负磁异常 (AF) 和东亚正磁异常 (EA) 区域的通道变强,与 2001-2006 全球空气质量图的雾霾分布完全一致,与非洲到欧洲的沙尘暴通道一致。 我们在 2014 年 3 月 1 日 指出了雾霾与电磁异常的关系:英国、美国和中国都是地表电磁异常的中心地区,与雾霾集中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地球的电磁异常场就是一台巨大的电磁除尘器,在无风的天气条件下带电的烟气和灰尘颗粒向相反极性电磁中心集聚,形成雾霾高发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7207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8287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95535.html 理论和实验表明,地球磁场快速减弱,导致非洲沙尘通往美国的路径被截断,形成直通中国的畅通渠道,使中国雾霾与日俱增。降低中国的磁异常,采用电磁除尘是最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既可作为电磁武器,又可和平利用于造福人类。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9553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9847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3862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4393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26651.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5500 次阅读|1 个评论
好像不是Google Earth的问题
热度 4 ChaomeiChen 2014-6-21 21:56
刘夏如 2014-6-21 04:43 陈老师您好,我和胡小洋同学遇到了相同的问题,已经把截图和文件上传……也是google earth 没有任何反应,谢谢老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465507-805340.html 胡小洋 2014-6-20 21:42 谢谢超美老师,但我用一个中文版的google earth点击文件打开时,却发现google earth 没有任何反应,生成的kmz文件在链接文件中(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06558do=blogquickforward=1id=803616 ),请超美老师在美国打开试试,我想是不是因为最近中国的google 服务器被禁(连google网站都打不开)所致,谢谢! 我刚刚试了:你们二位的图是空的。见 中 locations 文件 size=0。这说明问题出在前面。 我同时在我这儿试了一下,结果正常,见下图。很有可能是前面的哪个步骤在中国用不了。很抱歉。
个人分类: CiteSpace使用指南|5240 次阅读|3 个评论
关于google earch 不能打开用citespace3生成的KMZ文件的问题?
热度 5 xiaoyanghu 2014-6-15 17:31
之前在构建相关主题机构知识地图时(通过google earth KML 生成器完成),出现了如下问题: 超美老师后来告诉我说KMZ文件已经生成,可以通过打开google earth 查看该地图,如是我下载了一个中文版的google earth(7.0以上的版本),安装后找到该kmz文件,并导入文件查看,发现google earth 没有任何动静,也没有出现分布地图,不知道是不是google服务器在中国被禁所致,现在google网站在国内都打不开已经有几个月了。 还有一个问题,在kmz文件创建成功的对话框中出现了ERRORS ENCOUNTERED:431的问题,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另生成的中型kmz文件的大小我这边显示只有67kb,感觉对于图像文件小了点。我发给超美老师,请帮我在美国用google earth打开我这边生成的KMZ文件试试,烦请告知您那边生成的结果,谢谢! master-medium.kmz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胡小洋
个人分类: 学习资料|6963 次阅读|13 个评论
谷歌地球的经纬度准确吗
热度 2 smalljasmine 2014-3-8 22:00
下了个landsat8 oli 影像,本来想用google earth来精校正的,但结果发现同样一个点,影像与谷歌地球差10'的纬度,整整差了6540米啊,又听说google earth是经过加密的,真不知道如何是好
4784 次阅读|2 个评论
Down to the earth
mugexueshu 2013-12-23 10:18
四年的光阴,每个人的世界里,都有着不同的情节在上演。时间的触角可以柔软的让人麻痹,日复一日让人无知无觉;又可以残酷的摧枯拉朽,翻天地覆,使人回首时不禁唏嘘,恍若隔世。对于我而言,四年的时间,让我对这个陌生的国家,从最初的感性的幻想,经过真切的亲密接触,到现在骨感的了解和体会。 出国的动机也许很简单,年轻,不甘心人生在毕业的那刻就被定格在熟悉的环境下,安稳又单调的行进。外面的世界,总是因为陌生而显得神秘,未知而憧憬精彩。在经历了所有出国必须的考托考G,申请陶瓷后,终于如愿拿到一所不错大学的offer。站在陌生土地上,刺眼又明媚的阳光下,陪伴我的只是我全部的两包家当和一颗无知无畏的心。 新鲜感很快被各种不适应所代替。首先要面对的语言问题。学习了近15年的英语,在美国仍然无法满足基本的交流应用。其它买菜问路等生活问题暂且不表, 最大的障碍在于上课赚学分,上课基本不懂老师说什么,为了考试,只能靠课下多看笔记书自学。带助教也只能和学生比划着交流,再着急也只能看图说话。对口音(accent ) 的不适应是语言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美国的口音和我们学习的British English 有很大的差别,重音和爆破的规则都不一样。加上native speaker 惊人的语速和无度的吞音,导致这种也许每个词都能听懂,但是一句话就完全不知所云的现象。虽然俚语的问题也是影响交流的问题之一,但是其实美国人并没有大比例的使用俚语,发现开始听不懂的词,都是认识的单词。何况,其实美国人常用的词汇不过2500左右,就凭大家平时苦背读过的单词,在美国也能算个文化人。需要时间适应的,是口音和表达习惯。 其实面对的是文化背景冲突。研二开始进入实验室, 开始和美国人真正打交道。因为东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初期的合总是磕磕碰碰。美国人不加掩饰自我为中心的处事方式,让爱面子而不愿意说出自己需求的的中国人很容易吃亏。处理问题的方法上,美国人更习惯一板一眼按部就班的把每一个细节不分轻重的慢慢做出来。而中国人更注重效率和时效性。其实两种方式各有利弊,美国式的态度显得踏实严谨,中国式的态度会更加高速有效。然而合作初期,却很难认同对方达成工作方式的共识。慢慢的随着工作的进展,也适应了美式的一板一眼,更理解美国人办事思维的方式,合作起来也就渐渐轻松愉快。 几年的时间下来,这些障碍不能说完全的克服,但是已经慢慢熟悉了这个国家的语调和态度,没有刚来时候的窘迫和无措。国外的生活虽然辛苦,各方面都需要靠自己打点和准备,但是与之而来的是每个人都更加独立能干。同时,工作之余,这个车轮上的国度,带给我们留学生一个很大的好处是移动性。大家总能在闲暇之余,邀上三五好友,开车自驾游,走南闯北,体验各种文化差异的乐趣,开阔眼界其乐融融。虽然辛苦艰苦的生活,却也能为在国内所不曾体验到的新经历而充实起来。 回首这几年的留学经历,自己生活的阅历丰富了,虽然体会到国内吃不到的苦,但是,却也有在国内,体会不到的生活经历和人生的感悟。 更多原创写作心得,请点击此处
个人分类: 募格原创写作心得|84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1: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