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个体系统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探秘人类个体系统的逻辑结构
choudh 2019-11-12 18:13
人类的个体系统是指个人与自然界所组成的复合系统,这种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有机系统,每个元素之间都有着十分严密的逻辑关系,它们各司其责,而且相互制约、相互推动。然而,到目前为止,我们并不清楚地知道它的真实结构,并不知道个体系统中各个元素所起的核心作用,并不知道各个元素之间存在何种形式的逻辑关系。显然,弄清我们个体系统的逻辑结构,对于整个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人类个体系统的逻辑结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层次结构与对称结构。 一、个体系统的层次结构 个体系统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基于这么一个客观目的:人通过借助于外界的各种自然资源,可以有效地延伸、加强、拓展人的劳动器官。从整体上讲,个体系统可分为三个基本层次:资料、行为和意识。 ( 一 )资料 较高等的动物由于能够对各种事物的价值特性进行分析与推理,较为容易发现各种外部物质和自然力量对于自己的生存意义,从而引导生物机体借助于外部物质和自然力量来替代、补偿、增强和扩展自己相应的劳动器官的劳动功能,以间接地作用于劳动对象,并获取更多的价值资源。 我们知道 生产资料(或劳动工具)的根本目的在于 延伸、拓展和加强人的劳动器官(包括手、脚、身体与大脑等) 的劳动功能 ;同样,消费 资料(或 消费 工具)的根本目的在于 延伸、拓展和加强人的 消费 器官 的 消费 功能 。 不难发现 , “ 劳动能力 ”与“资料”的基本特性完全相同,因此“ 资料 ” 可以看作 一种特殊的 劳动能力 。 劳动能力与资料的逻辑关系如下图: (二)行为 价值的本质是直接或间接的有序化能量,就是有序化的功能,价值的增长过程实际上就是功能的有序化增长过程。 “有序”就是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排序,因此“有序化”实际上就是“规则化”。不难理解,“行为”的本质就是“有序化”,就是把许多无序化的资料,按照特定的规则和秩序,进行整理、监督、控制与使用,使资料的空间特性、时间特性、物理特性、归属特性、概率特性发生变化,从而改善其价值特性(即价值量或价值率)。由此可得: 行为 的 价值 本质 : 行为 就是关于 资料 的规则体系 ,其客观目的在于改善资料的价值特性 。 资料与行为的逻辑关系如下图: (三)意识 主观的最终目的在于指导客观,人类所有主观意识均是由各种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反映到人的头脑中,形成了对于行为进行控制的各种规则,因此人类意识的根本目的在于对人类行为进行 “有序化处理”,从而使行为的运动遵循着一定的法则,即对人的行为形成相应的约束性规则。由此可得: 意识 的价值本质 : 意识 就是关于 行为 的规则体系,其客观目的在于 改善行为的价值特性 。 行为与意识的逻辑关系如下图: (四)资料、行为与意识的逻辑关系 综上所述,资料 、 行为 与 意识 的相互关系主要体现在: 1、 行为 是一种特殊的 资料 。 行为 是关于 资料 的规则体系,其目的在于 改善资料的价值特性 ,并为 资料 的加速发展提供内在的动力,因此它是一种更高层次的 资料 。 2、 意识 是一种特殊的 行为 。 意识 是关于 行为 的规则体系,其目的在于 改善行为的价值特性 ,并为 行为 的加速发展提供内在的动力,因此它是一种更高层次的 行为 。由于 行为 是一种特殊的 资料 ,那么, 意识 也是一种更为特殊、更高层次的 资料 。 3、 资料 、 行为 与 意识 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 行为 以 资料 为基础, 资料 以 行为 为导向; 意识 以 行为 为基础, 行为 以 意识 为导向; 资料 、 行为 及 意识 三者互为前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资料、行为与意识的逻辑关系如下图: 二、个体系统的对称结构 个体系统可分为资料、行为与意识三个基本的层次,其中每一个层次都含有两个对称元素:规范化元素与非规范化元素。 (一)资料的对称元素 资料非常复杂,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根据价值系统的不同,资料可分为生产性资料与消费性资料;根据主体类型的不同,资料可分为个体性资料与集体性资料;根据载体的不同,资料可分为物质性资料与非物质性资料。 人们在利用资料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其价值的效率性,往往 要进行 一系列的 “规范化” 处理 , 如内容的明确化、形式的标准化、数量的规模化、技术的专业化、主体的清晰化、过程的程序化、度量的精确化等。资料经过规范化处理以后,就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资料。由此,提出 “工具”的概念。 工具 的本质 : 工具 就是规范化的 资料 。 之所以要对 资料 进行 “规范化” 处理 ,主要是基于如下目的: 内容的明确化有利于减少彼此的误会,形式的标准化有利于加强彼此的配合,数量的规模化有利于发挥规模化效益,技术的专业化有利于提高产品的精细化水平,过程的程序化有利于过程的监控与反馈,度量的精确化有利于过程的微观调控 。 工具与资料的逻辑关系如下图: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资料都能够进行规范化处理,特别是对于那些具有发生随机性、形式多样性、运动多变性、内容模糊性、主体混合性、时间短暂性、价值零碎性、功能具体性、条件特殊性等特点的资料,如果进行规范化处理,将会大大提高其价值成本,反而降低其价值效率。由此,提出 “材料”的概念。 材料 的本质 : 材料 就是 非 规范化的 资料 。 材料与资料的逻辑关系如下图: 随着 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资料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形式越来越多样,范围越来越广泛。一般来说, 人类的 资料通常会朝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同时扩张:工具不断发展和材料不断发达。而且,许多的材料方式,将会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和条件的不断成熟,逐渐由非规范化走向规范化,从而逐渐转化为工具方式;相反,许多的工具方式由于环境的不断变化和条件的不断转移,逐渐由规范化走向非规范化,从而逐渐转化为材料方式。由此可见,工具与材料两者相互促进、相互转化、共同发展。 工具与材料是资料的两种对称元素,共同构成了资料的对称结构,如下图: (二)行为的对称元素 人类的行为非常复杂,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根据价值系统的不同,行为可分为生产性行为与消费性行为;根据主体类型的不同,行为可分为个体性行为与集体性行为;根据行为对象的不同,行为可分为人事行为、财产行为和物资行为。 人们在实施行为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其价值的效率性,往往 要 对行为 进行 一系列的 “规范化” 处理 , 如行为内容的清晰化、行为过程的程式化、行为方式的标准化、行为技术的专业化、管理指标的精确化等。行为经过规范化处理以后,就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行为。由此,提出 “技术”的概念。 技术 的本质 : 技术 就是规范化的 行为 。 之所以要对 行为 进行 “规范化” 处理 ,主要是因为规范化的 行为 往往具有科学而合理的 行为 程序、公开而透明的 行为 内容、清晰明确的 行为 主体、稳定而持久的 行为 方式,从而使 行为 具有更高的 价值 效益、更低的 行为 成本、更大的 行为 规模,更广泛的 行为 范围、更持久而稳定的 行为 力度,更高的 行为 可预测性。 技术与行为的逻辑关系如下图: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行为都能够进行规范化处理,特别是对于那些具有发生随机性、形式多样性、运动多变性、内容模糊性、主体混合性、时间短暂性、价值零碎性、功能具体性、条件特殊性等特点的行为,如果进行行为的规范化处理,将会大大提高其价值成本,反而降低其价值效率。由此,提出 “个性”的概念。 个性 的本质 : 个性 就是 非 规范化的 行为 。 个性与行为的逻辑关系如下图: 随着 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行为的内容越来越丰富,行为的形式越来越多样,行为的范围越来越广泛。一般来说, 人类的 行为通常会朝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同时扩张:技术不断发展和个性不断发达。而且,许多的个性方式,将会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和条件的不断成熟,逐渐由非规范化走向规范化,从而逐渐转化为技术方式;相反,许多的技术方式由于环境的不断变化和条件的不断转移,逐渐由规范化走向非规范化,从而逐渐转化为个性方式。由此可见,技术与个性两者相互促进、相互转化、共同发展。 技术与个性是行为的两种对称元素,共同构成了行为的对称结构,如下图: (三)意识的对称元素 人类的意识非常复杂,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根据价值系统的不同,意识可分为生产性意识与消费性意识;根据主体类型的不同,意识可分为个体性意识与集体性意识;根据意识对象的不同,意识可分为人才意识、财富意识和物资意识。 人们在实施意识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其价值的效率性,往往 要 对意识 进行 一系列的 “规范化” 处理 ,主要包括:程序化、形象化、抽象化、特征化、典型化、逻辑化和系统化等方式。 意识经过规范化处理以后,就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意识。由此,提出 “科学”的概念。 科学 的本质 : 科学 就是规范化的 意识 。 从规范化的具体内容来看, 意识的 这种 “规范化”主要包括:一是规范化的表述方式(如语言、文字、图像、雕塑、音乐、舞蹈、建筑等文学艺术形式),二是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如生活习俗、工艺品与食品制作流程等),三是规范化的逻辑结构 (如概念、公式、定律、理论等) ,四是规范化的判断标准(如审美判断标准、善恶判断标准与真假判断标准)。 之所以要对意识进行 “规范化”处理, 就是为了 使 意识 更加清晰明确,从而更加易于识别,易于理解,易于使用,易于判断,易于传播,易于继承,易于 规模化 发展 ,易于深入人心,从而提高意识的价值效率 。 科学与意识的逻辑关系如下图: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意识都能够进行规范化处理,特别是对于那些具有发生随机性、形式多样性、运动多变性、内容模糊性、主体混合性、时间短暂性、价值零碎性、功能具体性、条件特殊性等特点的意识,如果进行规范化处理,将会大大提高其价值成本,反而降低其价值效率。由此,提出 “作风”的概念。 作风 的本质 : 作风 就是 非 规范化的 意识 。 作风与意识的逻辑关系如下图: 随着 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意识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意识的形式越来越多样,意识的范围越来越广泛。一般来说, 人类的 意识通常会朝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同时扩张:科学不断发展和作风不断发达。而且,许多的作风方式,将会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和条件的不断成熟,逐渐由非规范化走向规范化,从而逐渐转化为科学方式;相反,许多的科学方式由于环境的不断变化和条件的不断转移,逐渐由规范化走向非规范化,从而逐渐转化为作风方式。由此可见,科学与作风两者相互促进、相互转化、共同发展。 科学与作风是意识的两种对称元素,共同构成了意识的对称结构,如下图: (四)资料、行为与意识的对称结构 综上所述,资料的对称结构是工具与材料,行为的对称结构是技术与个性,意识的对称结构是科学与作风。 个体系统的对称结构如下图: 根据以上的分析: 1 、 工具 是规范化的 资料,技术 是规范化 的行为 , 科学 是规范化 的意识。 2 、 材料 是 非 规范化的 资料,个性 是 非 规范化 的行为 , 作风 是 非 规范化 的意识。 3 、由于 行为 是关于 资料 的规则体系, 意识 是关于 行为 的规则体系 ,因此 当 工具 是 资料 的主流部分时, 行为 可以近似地认为是关于 工具 的规则体系;当 技术 是 行为 的主流部分时, 技术 可以近似地认为是关于 工具 的规则体系;当 科学 是 意识 的主流部分时, 科学 可以近似地认为是关于 行为 的规则体系,还可以近似地认为是关于 工具 的规则之规则体系。 个体系统的 逻辑 结构如下图: 参考资料: 1 、统一价值论,仇德辉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18 年 2 、数理情感学,仇德辉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18 年 3 、情感机器人,仇德辉著,台海出版社, 2018 年
个人分类: 统一价值论|1764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9: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