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大豆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大豆

相关日志

蒋家庄村民相信了六不用技术
蒋高明 2020-10-5 12:01
蒋家庄村民相信了六不用技术 蒋高明 为弘毅生态农场收获大豆的一个老农民,亲眼看到大豆没有上化肥,没有打药,也没有打除草剂生长依然那么好。 从小麦播种,到小麦收获,从大豆播种,到大豆收获,该村民几乎都参与了,至今他相信了六不用依然能够有很好的产量。 收获大豆这片土地已经停止农药、化肥、地膜、激素、除草剂 10 年,农场最长的地块已经停止这些石化农资 14 年。 类似的发现不仅在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上,弘毅生态农场的苹果园连续停止农药、化肥、除草剂、地膜、激素 7 年,产量与原来的基本持平。果农对此也感到很奇怪,他也相信了不上化肥一样有产量这样的道理了。 不过,村民还不知道枯落物养地的道理。那个收大豆的老农民对我说:“这些豆子叶必须拉出去烧掉,豆子叶是很坏的,对土地有害处”。 我跟他说豆子叶是好的,回到地里能养地,他听不懂元素循环的道理,对我的话还是摇头。他必须亲自实践了才相信。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2049 次阅读|0 个评论
林训明——巴西的大豆王
jxz1963 2019-11-19 09:00
林训明——巴西的大豆王 在巴西,最大的出口民营企业“巴西植物油”公司,是由华人林训明创立。因其杰出贡献,他多次得到巴西政府的嘉奖。 林训明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从一个只身漂泊到巴西的穷移民,成为巴西大豆与石化巨擘,被誉为巴西乃至全球华人企业家的楷模。 那么,他是怎样成功的?又有着怎样的传奇人生呢? 林训明,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茶山镇人,1921年2月出生。作为一位成功的实业家,林训明被誉为巴西乃至全球华人的楷模。 他的事迹被美国《时代》周刊、香港《资本家》杂志、《巴西侨报》、巴西电视台等大众媒体广为报道。报道盛赞林训明对巴西经济的贡献,称他是“巴西华人大企业先锋”,“是华人在异邦白手兴家的杰出样板”。 一、 14岁开始养家 林训明原名林炯明(1921年2月-),幼年便展露出聪颖的天资和勤奋的习性,在同辈儿童中出类拔萃。 1933 年,林训明12岁时,父亲溘然去世,林家很快陷入困境。林训明先生的金色童年由此结束。他14岁被迫辍学,孤身到江苏省农民银行镇江分行当练习生,挑起了养家糊口的担子,4年金融生涯对他以后经商帮助很大。1939年母亲又突然离开人世。他回到家乡并申请进入中国植物油公司温州分公司当职员。因为林先生常以“人无信不立”的古训自律,并把它作为自己的终生信念,故改名为林训明。 抗战胜利后,中国植物油公司总公司迁往上海。由于他工作出色,很快就升任为这个全国同行业中最大公司的最年轻主管(主任核稽)。 林训明 在“中国植物油公司”12年的历练,他在“中国植物油公司”不仅掌握了制油技术,而且学会了资金调度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为日后在巴西豆油业取得辉煌成就奠定了基础。林先生回忆这段经历时说:“中国植物油公司的经验成为后来我在巴西创业的榜样。” 1949 年,他随着“中国植物油公司”迁到台湾。林训明与“中国植物油公司”公司副总裁张德成商量后,向公司递上辞呈,先同张德成一家到意大利罗马,因赴美签证未成,退而转赴巴西。 二、漂洋过海,奠定基石 1952 年2月,林训明绕道意大利飞抵巴西。几经辗转,到南里约格朗德州首府阿雷格里港市落脚,在一家华人开设的公司工作。这个州地域辽阔,物产丰富,但他刚入异邦,不懂葡语,举目无亲,困难重重。面对困境,他一度想返回中国。但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他生命旅途的轨迹。 1953 年,他的未婚妻王丽君从香港来巴西与他完婚。1953年,林训明在“中国植物油公司”的老上司朱孔惠也来到巴西,朱原任“中国植物油公司”财务总监。从此,林训明有了稳定美满的家庭生活和事业助手。 巴西农村 巴西当时大豆很少,厂里派林训明到乡下买豆。林训明那时还不会说葡萄牙语,他携妻子王丽君迁居巴西唯一的大豆产地——圣罗莎(意为圣玫瑰)城。当时的圣罗莎不过是巴西西南一隅的蕞尔小镇,生活条件很艰苦,连家常吃的蔬菜也没有,因为当地农民不种菜。林训明夫妻只好自己种菜、做豆腐。 林训明在这里一干便是7年。他平易近人,谦恭求教,挨家挨户看货谈买卖。在黄豆收获期,有些商人竞相杀价收购,但林训明体恤豆农们的辛苦,不忍看到他们被盘剥,他不仅不杀价,有时还提价,他想的是“做生意不能只为自己赚钱,还要为对方考虑”,不做一锤子买卖。 巴西国家银行在圣罗莎镇开了一家分行,但当时巴西没有农贷制度,农民也害怕到银行借钱。林训明有金融经验,便主动帮助银行建立了农贷制度。他动员农民接受农贷扩大生产,还开车送豆农到圣罗莎的银行办事处签合同、领贷款。 结果,巴西银行圣罗莎分行门庭若市,营业场所一再扩大仍不敷发展之需。就这样,既发展了大豆生产,又让银行业务大振。他获得了豆农的友情和信任,以自己的“诚”、“义”之心加上不知疲倦的劳动,使工厂的原料源源不断。 三、登上“黄豆大王”巅峰 一个有雄才大略的将帅不会满足一场小战役的胜利。林训明决心开拓更宽阔的大战场。他经过周密的调查,认为在巴西发展大豆种植和加工工业前途无量,于是,正值中年的他开始了改造巴西农业种植结构的搏斗。 林训明首先说服巴西银行为南里约格朗德州大豆业建立新的信贷奖励制度,但当地农民没有向银行贷款的传统和习惯,对向银行借钱疑虑重重。林训明就个人购买了一辆吉普车,陪同银行职员劝说当地农民接受农业贷款,大胆扩大黄豆种植。 林训明从美国引进优良豆种,协同豆农改进大豆耕作技术,同时把自己在中国的经验介绍给巴西农民。与此同时,他建议政府并身体力行大力改进巴西大豆买卖交易的不合理制度,避免农民遭受粮商的控制和盘剥。 大豆种植区 在出口方面,他也进行了不懈斗争,打破了巨头粮商的垄断,促成了自由竞争。林训明还大力推动当地的养猪业,聘请专家帮助当地农民改进饲养方法,游说农民以“瘦肉型”猪代替“肥肉型”猪,提高农民的收入。他也为巴西南里约格朗德州发展养猪业作出了贡献。 在林训明的推动下,南里约格朗德州从60年代开始普遍种植大豆,1972年进而推广到圣卡塔利纳州和帕拉纳州。林先生的奉献改变了巴西的整个农业结构和面貌。1955年,巴西年产大豆仅7.7万吨。1990年,巴西大豆年产量增至2400万吨,产量超过中国,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而大豆及产品出口跃居世界第一位。 林训明的豆油公司和事业也迅猛扩展,不仅拥有巴西最大的油厂,而且成为巴西最大的大豆产品出口商。 1960 年,公司收购了巴西另外两家油厂,正式成立“巴西植物油公司”。1965年,朱孔惠先生去世,林训明接任总经理。1970年又兼并了第四家油厂,巴西植物油公司员工达6000人之众,每日加工处理大豆高达5000吨,年营业额超过2亿美元。 1975 年,公司被评为巴西全国出口额最大的私营公司,荣获总统的嘉奖。林训明本人由此赢得了“黄豆大王”的美称。 四、获得“石油巨擘”称号 岁月在创业中流失。朱孔惠先生的子女都长大成人了,两家经过友好协商在1988年正式分家。林训明让朱家承袭业务已经成熟的巴西植物油公司的名称,经营油脂、豆粉、食品、包装等企业和外贸公司。 林家则掌管不被看好的,新兴而陌生的石化、肥料加工等产业。然而这一抉择却成了林训明走向新辉煌事业的转折点。 巴西石化工业区 同朱家分手后,年近七旬的林训明以不减当年的锐气对接过的企业进行全面改组,更加合理地利用资金。他出售了南里约格朗德州肥料公司的资产和农牧公司的土地,逐步放弃多元经营,专攻石化,之后又集中经营以聚合物为原料的深加工工业,进军高科技领域。这一调整显示了林训明的慧眼独具。 进入90年代后,巴西经济形势逐步恶化,惟有聚合物深加工工业蓬勃发展,一枝独秀。他的无纺布产量在1993年已居巴西全国首位。他的石化公司还在美国和亚洲等地建立了多个分厂,傲然跻身于巴西石化大企业行列。因此,林训明又获得“石油巨擘”的美誉。 五、造福社会,回报祖国 林训明没有忘记是巴西人民接待了他这远方来客。成功后的林训明努力造福社会。 为增加儿童营养,他在巴西首办了豆奶粉厂,为穷人、学生和孩子提供了营养丰富而廉价的方便食品,这个厂的技术和规模,在当时也是世界一流的; 为保护环境,他购地造林;他慷慨资助慈善医院、巴西妇女防癌协会和一些文化团体…… 他有句名言:“我认为企业家对社会有责任。” 巴西人民感谢林训明在巴西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贡献,更推崇他慈善为怀的高尚精神。南里约格朗德州政府授予他“州荣誉奖”;南大河州当局授予林训明“荣誉高乔人”称号;圣罗莎市和愉港市都正式接受他为“荣誉市民”。 “身在海外,心系祖国。”功成名就的林训明说自己现在最大的追求就是为发展中巴两国的友好交往做好事。他牵挂着巴西的发展,更牵挂着祖国的进步。 训明和夫人在建国60周年之际为祖国献上祝福 林训明曾多次回国考察访问。他还组织巴西侨界、商界发展对华贸易。每次中国代表团赴巴西考察,他都积极参与,真诚相助,并同中国许多领导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93 年,国家领导人相继出访巴西,也同林训明亲切会面并合影,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化工部组织了7名专家考察团前往巴西,主要同他的化工企业接触。他对祖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感到由衷的高兴和自豪。 林训明关注家乡的教育,更眷恋少年时代读书的学校和师友。 1985 年9月,离别家乡30多载的林训明携夫人王丽君女士回乡省亲,走访少年时代就读的母校瓦市小学,拜访已80高龄的启蒙导师吴玉英、吴文屿两位先生,还深入校园、课堂与小学友亲切交谈,勉励他们努力学习,立志成才。学校以最隆重的仪式,热烈欢迎老校友的归来。 他慷慨解囊,欣然决定,分别在自己少年曾就读的三所学校,设立以其母亲的名字命名的“芝苑奖学金”。 1998 年,林训明到温州瓦市小学为 第13届“芝苑奖学金”获得者颁奖 2001 年12月,林训明亲笔给母校写信,“遥深驰念”之情,关切询问“芝苑奖”的助学功效,婉约告之自己年事已高,事业已移交子女接班,希望以后能将“芝苑奖”继续发扬光大。 从孑然一身的年轻移民到成功的企业家,从“黄豆大王”到“石化巨子”,林训明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留下的是一个开拓者坚实的足迹。 原标题 “温州穷小伙12岁丧父,18岁丧母…如今成了巴西富豪!” 赖晨 (原文发表于“温州人物”公众号)
个人分类: 趣味人生|3102 次阅读|0 个评论
吃好油,“脂”为健康
热度 1 jxz1963 2018-12-16 21:43
\0 \0 专家参观菜籽油产品 油脂是人类主要的营养物质和主要食物之一,我国既是油脂生产大国也是油脂消费大国。早些年,食用油脂虽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但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本报记者 秦志伟 近几年来,美国哈佛大学脂类医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康景轩教授回到中国参加会议的次数越来越多了。他发现,中国关于油脂及脂类与健康的研究和实践正发生着新的变化,从康景轩所参加的会议可见一斑。“国内有些专家的报告让我很激动。”他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油脂是人类主要的营养物质和主要食物之一,我国既是油脂生产大国也是油脂消费大国。早些年,食用油脂虽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但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王汉中看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健康脂质有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吃好油、吃健康油”已成为他们关注自身营养健康的新需求。 可喜的是,这一新需求正得到不断的满足,源于油脂学科及脂类研究的快速发展。 寄出去的两封信 虽然长期生活和工作在国外,但康景轩对国内油脂行业发展、脂类研究及全民健康尤为关注。 早在2006年,康景轩就给科技部写信建议重视开展脂类组学研究,那时他在哈佛大学医学院脂类组学研究中心主持研究工作。根据他的研究,脂类对人体健康起着重大的决定性作用。但很可惜,“当时没有收到回应”。 也就是在那些年,美欧及其他科技发达国家开启对脂类与健康的研究,他们纷纷成立研究中心,加强该领域的基础研究及技术开发。 第一封信没有回复,时隔八年,康景轩又发出了第二封信,“这次是写给习近平主席的”。康景轩在信里提到,“由于各种污染(空气、水和食物)以及生活方式(尤其饮食)的改变,目前和未来的国民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比如在生活方式上,康景轩实验室二十多年的研究表明,现代膳食中两种必需脂肪酸的失衡与很多常见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比如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记者了解到,康景轩所说的必需脂肪酸是指omega-3不饱和脂肪酸和omega-6饱和脂肪酸。 康景轩呼吁,把平衡必需脂肪酸摄入(即增加omega-3、减少omega-6)作为一项全国性健康工程来做。令他意外的是,“这次有人打电话详细地向我了解了相关情况”。 实际上,我们平常食用的油里就包含这两种成分。康景轩向《中国科学报》记者比较了几种常用食用油中omega-3不饱和脂肪酸和omega-6饱和脂肪酸的比例,结果并不像人们平常所认识的那样——油越贵越健康。 众所周知,中国人炒菜常用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和玉米油等,其中玉米油和花生油较贵,菜籽油较便宜。通过比较发现,菜籽油的omega-3含量较高,与omega-6的比例是1:2,其次是大豆油、玉米油、葵花油。 为此,康景轩还特意用中文写了一本书,叫《吃出健康的智慧——来自哈佛医学院的健康新理念》。书中主要讲了营养“三宝”,即omega-3、纤维素和抗氧化物。 科技如影随形 实际上,康景轩寄出两封信的时间及回应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我国油脂行业、脂类研究所处的阶段,以及不同时期消费者对油脂的关注度。 国家粮食储备局西安油脂科学研究设计院高级工程师蒋新正是一位从事油脂工作38年的“老兵”。他向《中国科学报》记者介绍了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油脂行业的发展情况,“每十年都会出现不同的特点”。 蒋新正划分出四个阶段,分别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从粗放加工向提质增效发展、油脂加工厂从小而全转向大型化和“适度精炼”的提出。 在蒋新正看来,上述四个阶段的发展正是人们从温饱型向营养健康型转化的重要标志。 而在这个过程中,每个阶段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身影。 比如,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内油脂行业又重新进行了一轮新的洗牌,一大批国有油脂厂纷纷“合资”或“国退民进”或“倒闭”,各类投资疯狂进入中国油脂行业。“特别是2003至2006年期间,我国沿海的大中城市建起了近百家千吨以上的大型油厂。”蒋新正介绍道。 也就是从那时起,国外大豆长驱直入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大豆进口数量连年递增。据统计,2017年我国进口大豆达到9535万吨,是国内大豆生产量的6.8倍。 与此同时,中国的油脂产品出现了“琳琅满目”的空前繁荣景象。 蒋新正介绍,这一时期的科技集中体现在油脂机械加工上,出现了许多大型油脂成套设备的加工厂和工程公司,油脂精炼设备的加工水平也接近国外水平。 2008年以后,消费者开始关注食用油的营养与健康。人们在追求食用油数量的同时,也对油脂的品种、品质、品牌提出了更多、更高的期望。 王汉中也发现,消费者越来越关注健康脂质。相应的,产品供给也随之发生变化。“安全、绿色、健康、多元已成为广大消费者的新需求。”王汉中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向多功能、个性化发展 王汉中是油菜遗传育种学家,还担任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他日前在第三届国际脂质科学与健康研讨会上介绍,他经常被问“能不能不吃油或少吃油”的问题,王汉中便给他们做起科普来。 事实上,每个人都希望长寿。据调查,在20多项长寿秘诀中,与饮食健康有关的占4~6项,膳食营养对健康的作用仅次于遗传,为13%,远大于医疗因素的作用。 脂质到底有哪些营养健康功能?国家健康油脂产业科技创新联盟理事长、中国农科院油料所所长黄凤洪研究员给出了答案:提供能量,促进维生素A、D、E的吸收,决定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要物质,改善食物的质感和风味等。 黄凤洪对比三大营养素发现,相比于谷物、蛋白质人均消费量下降,油脂消费量却持续上升,人均消费量是《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量的2倍以上,达到63.5克。 然而,我国食用油消费omega-6饱和脂肪酸摄入量过高。 “omega-6和omega-3摄入比例达9.55:1,omega-3摄入不足。”黄凤洪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2017年《全球营养报告》显示,饮食一方面是营养严重过量或缺乏,另一方面是营养不平衡。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慢性疾病治疗占中国医疗费用的70%,2015年超过3万亿元。 正因如此,油脂供给开始从“吃得少、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出营养健康”并向多功能、个性化方向发展。 黄凤洪表示,油料品种间脂肪酸组成差异显著。据他们研究,优质菜籽油是大宗健康食用油。比如,优质菜籽油omega-6和omega-3的比例接近4:1。 近年来,中国农科院油料所在油菜专用品种选育、功能型菜籽油绿色高效加工技术及产品开发上取得了重大进展,这也是让康景轩“很激动”的一点。 在黄凤洪看来,未来要不断提升“以人为本”功能脂质的个性化、即时的精准营养干预调理科技支撑能力,促进营养型油料产业快速发展,提高人民的营养健康水平。 “在中美博弈日趋激烈且长期化的背景下,大力发展油菜生产,是有效应对大豆进口的不确定性和维护国家油料供给安全的重要途径。”王汉中说。而这也是科学家面对消费者对油脂产品提出新需求的回应。 《中国科学报》 (2018-11-28 第6版 科研)
个人分类: 我的观点|681 次阅读|3 个评论
关于转基因大豆与草甘膦农药毒性问题
francy 2018-11-16 17:29
发布于 2018-11-06 03:16:05 ​​ 本人认为: 第一,大家应该去查一下BMJ(非霍尔金斯淋巴瘤)近20年来的循证医学证据,而不是想当然。这是一个专业问题。 BMJ有合订本《临床证据(中译本)》见下图 BMJ出版《临床证据》(中译本) 第二,美国关于草甘膦致癌一审判决,有一些人可以掩耳盗铃地说没有读过,因为那个是美国的事,但是,新华社都报道了,肯定不是谣言。 美国案 此案例分析 第三,大家应该查一查2012年美国环保署致函孟山都解释连续使用草甘膦之后作物持续轮作障碍性问题及土壤结构破坏性问题(至今未解答),有一位美国律师(直言了,在网上有译文), 第四,如果有人再不服,请他们再去批驳WH0下属机构把第二,美国关于草甘膦致癌一审判决,有一些人可以掩耳盗铃地说没有读过,因为那个是美国的事,但是,新华社都报道了,肯定不是谣言。草甘膦列入致癌物质清单,人家可是国际组织,只是按循证医学证据列入清单。 2016年的报道 最后,关于2012年丹麦猪场关于进口美国转基因(补贴)大豆饼因含草甘膦过量引起的猪场流产、死胎、母猪淘汰率提高报道(中文本人译校)可以供你参考。 好了,这几天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都解决了似,大家再去超市里去看标“非转基因”字样的标签,就明白一些人掩盖什么! 沈阳(sz1961sy) 沈阳(sz1961sy) 2018年11月6日2时43分 写于北京家中​​​​
个人分类: 转基因|6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黑龙江日报》非转基因大豆报道严重失实
jxz1963 2018-10-20 18:54
《黑龙江日报》非转基因大豆报道严重失实 本报记者马爱平 10 月18日,《黑龙江日报》7版刊发文章:《非转基因大豆的坚守者——访原黑龙江省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文中王小语之语,却有多处严重失实。 在该专访中,王小语说:“近年来,中国顶级科学、医学、军事医学研究机构都已经给出了转基因大豆不安全的结论,所以应该加以重视。” 对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杨晓光纠正:学界统一的认识是,国内外已批准上市的转基因食品都是安全的,这是定论。迄今为止,并没有发现科学界公认的、可以证明转基因食品对人体有害的证据。 数据显示,转基因食品从1996年在美国上市以来,迄今未发现一例由转基因食品引起的过敏或中毒现象。 在中国农业农村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日本厚生省和欧洲食品安全局的网站上,均可查到与此相同的权威表述。 “转基因大豆是国际上大宗贸易商品,我国需求量稳定增长,并安全进口20多年,早就经过生产国和我国严格规范的安全性评估。迄今没有一篇宣称转基因大豆有害的文章是成立的。”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生物学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姜韬说。 发展转基因研究与应用是我国既定的国家发展战略。《“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要推进新型抗虫棉、抗虫玉米、抗除草剂大豆等重大产品产业化。” 专访中,王小语还说:“黑龙江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了新修订的《黑龙江省食品安全条例》。根据《条例》,本省行政区域内依法禁止种植转基因玉米、水稻、大豆等粮食作物,禁止非法生产、经营和为种植者提供转基因粮食作物种子,禁止非法生产、加工、销售、进境转基因或者含有转基因成分的食用农产品。此举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百姓食品安全中发挥了重要的历史性作用。” “这没有法律依据。”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教授刘旭霞说,中国目前没有禁止种植转基因作物的法律,从“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来看,也不可能出台禁止种植转基因作物的法律,如果国家层面允许种植转基因作物,作为省级的食品安全管理条例,在法律效力上也不能剥夺黑龙江省农民依法种植转基因作物的权利。 “王小语的言论突破了行业道德与法律底线。”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林敏说,黑龙江日报这篇专访把转基因技术置于农业绿色发展和老百姓健康的对立面,王小语公然抹黑转基因大豆的安全性,有悖中央发展转基因技术的大政方针,有为拯救黑龙江传统大豆产业而不惜误导公众之嫌。 “这篇专访违背科学结论,再次表现出《黑龙江省食品安全条例》法理不成立,充满了地方保护的落后色彩。”姜韬说。 林敏认为,只考虑局部利益而不顾国家利益,逆现代科技潮流而动的地方保护主义立法,无助于黑龙江传统大豆产业发展所面临问题的解决,还会极大削弱黑龙江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绿色农业市场竞争力,最终会事与愿违。(科技日报北京10月18日电) \0 \0
个人分类: 推荐|101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美国农业部对中国植物油料生产、加工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评估报告
jxz1963 2018-8-31 12:51
美国农业部对中国植物油料生产、加工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评估报告 (China’s Robust Demand Expected to Drive Soybean Imports to 100 Million Metric Tons in MY18/19) Ward M 和 Clever J 20180315 周瑞宝译 2018 年 8 月 1 日 邹彦平校 2018 年 8 月 30 日 摘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油料进口国,2016/17 年度油料进口总量为 9842 万吨。中国大豆进口总量达到创纪录的 9350 万吨,占世界总出口量的 62.6%, 占美国大豆出口总量的 61.2%。估计这种增长趋势将持续,推动 2017/18 年度 的大豆进口量达到 9700 万吨,而 2018/19 年度则将达到 1 亿吨。中国人们经济 收入增加,城市化以及国内饲料和畜牧业的现代化,将继续促进中国对油料产品 的消费。预计 2017/18 年及以后,美国对中国的大豆出口将面临来自南美国家的 激烈竞争。尽管 2016/17 年度中国政府政策的变化,鼓励农民种植更多大豆,但 中国油料产量的增长仍然受到有限的耕地和停滞的产量限制。因此,中国的油料 产量预计将在 2017/18 年度小幅上升至 5855 万吨,并预测在 2018/19 财年将小 幅上升至 5860 万吨。自 2016/17 年度实施以来,美国农业部和美国出口商,积 极致力于满足中国对粮食和油料的新出口商建议要求(称为第 177 号法令)。2018 年 1 月,美国粮食和油料出口企业已顺利完成了相关出口手续登记。 译者注: 此份材料是美国农业部官员在 2018 年 3 月 15 日中美贸易战之前,撰写的看待中国植物油料生产和发 展的评估报告。文章的作者搜集了中国植物油料生产、加工、产品、食用油状况,以及养殖业肉、蛋、奶 供需对植物油料加工饼粕蛋白原料的依赖程度,中国政府为提高植物油料产量实施和调整多项玉米、大豆、 花生的补贴政策和实施效果,以及中国政府如何取消美国酒糟饲料 DDGS【干酒糟及其可溶物-译注】的倾 销过程,种种原因进一步扩大了大豆等蛋白原料的进口,甚至预测 2018 年中国植物油料进口大豆和菜籽将 超过一亿吨等内容做了长达 54 页分析评估。译者对美国农业部的这份材料的许多分析数据很感兴趣.他们 列举了中国大豆、玉米、花生、菜籽、棉籽、油茶籽,甚至牡丹籽等油料的种植面积、单产、总产,以及 中国的“国家油料开发计划(2016-2020)等做了分析,是一份数据比较齐全的农业经济分析文章【译者对 其文章中的数据来源和数据真实性未做考核】,考虑一些同行英文阅读不便,为共同关心中国油脂行业发展, 译者将主要文字内容和资料数据进行翻译,提供给同行分享。 本人水平有限,不妥之处在所难免,请阅读原文能力好的同行尽量查看原文。 https://cn.bing.com/search?=China%E2%80%99s+Robust+Demand+Expected+to+Drive+Soybean +Imports +to+100+Million+ Metric+Tons+in+MY18%2F19qs=nform=QBLHCNsp=1pq=china%E2%80%99s +robust+demand+expected+to+drive+soybea n+imports+to+100+million+metric+tons+in+my18%2F19sc=0-93sk=cvid=032D57194EFA4C26A476F02128B70C7B
个人分类: 推荐|1449 次阅读|0 个评论
不得其宜尼不食——杂说开门七件事之酱
热度 3 fdc1947 2018-8-4 08:20
不得其宜尼不食——杂说开门七件事之酱 在传统的城镇里,酱园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商店。开门七件事,中间的四件事,油盐酱醋,都要到酱园里购买。当然,在50年代以后新兴起的城镇,特别是北方城镇,往往被“副食店”所取代,不再称酱园。 小时候,我家附近就有两家酱园,规模都不小,距离我家差不多都不足200米。那时候大多数人家晚饭都是“饭泡粥”(就是把中午剩下的米饭加水再煮一下——据考证这是两千多年来的传统,称为飧——“古者夕则馂朝膳之馀”),而晚饭的菜有时候则是酱菜(即有些北方方言中的“咸菜”),所以,我也常常去这两家酱园去买酱菜。买什么酱菜?那大多数最便宜的,如,萝卜干(诸如香萝卜干、猫耳朵萝卜干)、腌胡萝卜丝、酱莴苣、酱大头菜等等,一次买少则二三分钱多则五分钱即是一家人的晚饭菜,酱园里给一小块荷叶,托着就回家了。如果要买一块腐乳,就需要自己拿一只小碗了,还可以带一点“露(腐乳汁)”。第二天要吃就再去买,这样,跑酱园就是经常的事情,好得都很近便,小孩子的腿快。 除了酱菜,到酱园买酱油也是经常的事情,有时候,家里也需要买一点酱。买酱油(吴方言称拷酱油,北方方言称打酱油)需要自己带瓶子,买酱(同样称拷)也需要自己带一只碗。瓶子容易滑脱,碗也不好拿,况且在大街上,这些东西打翻了都会污染衣裳,影响别人,甚至引起纠纷,所以人们都会带一只小竹篮,瓶子和碗都会放在小竹篮里,又好拿又雅观一点。总之,跑酱园作为过去的开门七件事中间最频繁之事,大概是没有疑问的。 我们中国人用酱,历史可谓久远了。 酱的繁体字是醬,字的右上角是一个月(即肉),最早的醬都是由肉 剁碎了,加酒加盐加工而成的,又称醢(音 hǎi ,肉酱),称 臡(音 ní ,带骨的肉醬) 。 《周礼·天官冢宰》 :“ 凡王之馈,食用六谷,膳用六牲,饮用六清,羞用百有二十品,珍用八物,酱用百有二十瓮 。 ”看看,酱的种类可达120种之多。不过,这些酱都是有各种动物的不同部位加工而成的。在儒家各经典上记载的 酱就有兔醢、鸡醢、雁醢、鱼醢、蜗醢、鸁(luó,即螺)醢、蠯(pí,即蛤)醢、蜃(大蛤)醢、蚳醢(蚁卵酱)、鹿臡、麋臡、芥酱、卵酱(鱼子酱)等许多种。 据记载,做酱的时候要先把这些肉类原料制成干肉,铡碎,与酒曲、盐拌匀,再加酒,密封在容器中,经过100天才能够食用。由于加了酒曲,实际上经历了一个发酵的过程。据说味道极为鲜美。这个过程与如今人们仍然食用的鱼子酱其实是相似的。 《论语》上说孔子“不得其醬,不食”,各种肉类食物是要与适当的酱配合食用的,如果没有这样适宜的酱,那也不吃 。仲尼老夫子的生活还是非常讲究的。 由于醢是肉酱,所以把人剁成肉酱也是一种酷刑。子路战死,被人剁成了肉酱。当使者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孔子(“醢之矣”),孔子难过地命人把厨房里的酱都倒掉。 到了汉代,人们学会了用大豆和谷物代替干肉,发酵后加盐,从而做酱的方法。这个重大技术革新,使得醬“走向”了大众 。 我小时候住在城市里,家里的醬都是从酱园里买来的,酱园里有豆瓣酱(往往的蚕豆所做)、甜面酱等。大学毕业到东北工作,才知道东北好些人家都是自己做“大酱”的(东北人把黄豆酱称大酱)。到了农场,我真正见到了“知识青年”们在农工的指导下做“大酱”的过程。他们把黄豆煮烂加全麦粉,抟成网球大小的球状,然后放在干净的房屋里让这些球自然发酵,长出菌毛。过了一个星期左右,把这些长满菌毛的球粉碎,放入盛有盐水的大缸中,蒙上纱布,放太阳下暴晒。晚上盖好,阴雨天更要盖好不使雨水侵入,更不能使苍蝇飞入。过几天还要搅拌一次。估计有一个多月,就可以食用了。晒醬的时候,正好是如现在这样的有辣辣太阳的伏天。 过去东北的农村,醬是一日三餐不可缺少的。从初春的羊角葱蘸酱,夏天的小白菜蘸酱、黄瓜蘸酱,到秋天的白菜叶涂醬包玉米渣子饭,冬天的大葱蘸酱卷煎饼,餐桌上总是有醬的。相反,酱油倒比较珍贵,用得较少,因为酱油一般需要到“合作社”、“代销店”购买,需要现钱,而那时候农民最缺现钱。 酱的发酵过程是非常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包含了许许多多非常复杂的化学反应。发酵的主要“推动者”是微生物,如霉菌、酵母菌和细菌。 这些微生物分泌出多种酶,如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纤维素酶等等,把蛋白质部分水解为氨基酸、淀粉部分水解为低糖、脂肪水解为脂肪酸,生成许多种醇、酸、酯类产物,形成酱的特殊而复杂的良好口味和香味。 醬之所以味道鲜美,主要是因为最早的肉类、后来的大豆(或蚕豆、麦粉等)中含有的蛋白质的发酵水解 。众所周知,蛋白质是由千百个氨基酸缩聚起来的,这千百个氨基酸大致有20种,我们食用了蛋白质以后,主要由胰蛋白酶等的催化作用下,蛋白质水解为这20种氨基酸,在我们的小肠中被吸收。在做酱的过程中,一部分蛋白质被发酵水解了,生成了氨基酸和许多小肽(所谓小肽可以看作蛋白质的残片,由少数几个氨基酸组成)。多种氨基酸(例如谷氨酸)以及他们的盐和酰胺都有强烈的鲜味。而核酸的水解产物,核苷酸和它们的盐也是非常鲜美的。 在做酱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加入小麦粉,这使得原料中,淀粉的水解产物低糖(麦芽糖、葡萄糖等)更加丰富,呈现出我们非常喜欢的甜味 (不用豆子,只用面粉得到甜面酱更是如此),使得酱的味道更加丰富、醇厚。 当然,现在许多酱还可以加入其他的调味成分,如加入了辣椒而制成郫县(蚕)豆瓣酱就是制作川菜最有名的酱料。 酱油制作过程中的化学反应,与制酱基本相似。得到的酱油,比酱更加容易使用。在如今烹调的过程中,酱油使用也比酱更加广泛。 上面已经说过,人们先学会食用的是肉酱,然后才对豆酱。换句话说,豆类的发酵对于肉类发酵过程的模拟,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我想起来了豆腐和腐乳。我曾经写过一篇《 腐乳和乳腐,兼论豆腐的起源 》, ( 2014-1-22),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761137.html   。其中说道,人类食用动物的奶类,由于奶类的发酵酸败,产生了奶酪(即如今草原上出产的“奶豆腐”),而豆浆也会发酵酸败,也就使豆浆里的蛋白质变性而沉淀,这应当是最早出现豆腐的过程(看看“豆腐”这个名称)。这是人们用植物豆类对于动物奶类发酵酸败过程的相似模拟。用石膏、卤水等来“点”豆腐,亦即使用硫酸钙(石膏)、氯化镁(卤水)等电解质使豆浆中的蛋白质变性沉淀,应当是后来改进的做法。 虽然后来改进了做法,不再使“豆浆腐败”了,但是豆腐这个名称却延续下来了, 也使我们能够窥测到它的过去、它的历史。 由于豆腐基本上是蛋白质(当然,主要还是水),所以,与肉类一样,它也能够发酵水解。整个过程与做酱的化学变化过程相似,仍然是蛋白质的部分水解,形成一些小肽和氨基酸。这就是乳腐(这个名词仍然沿用着牛羊乳汁发酵腐败所得产物的印记)或腐乳(这个后起的“讹传名称”现在为北方话普遍使用,成为普通话词汇)。 由于豆腐中含有的糖分(包括淀粉等多糖)很少,所以,发酵水解时基本上不能产生的具有甜味的简单糖类(如麦芽糖、葡萄糖等)。所以,这样的乳腐(腐乳)是不甜的。我们现在吃到的各种腐乳中的甜味都是外加入的。 总之, 无论是先秦时期的醢(肉酱)还是汉代以来的黄豆酱(或蚕豆酱等),与现在的腐乳,在化学上看,都是相似的。它们的鲜味,主要产生于蛋白质的水解。 由于蛋白质在水解过程中被部分水解,产生的小肽、氨基酸等都较为容易被人消化吸收,在发酵过程中还产生了较多的B族维生素,使得营养更加丰富 。 但是,必须指出的是,无论是酱还是腐乳,在制作的过程中都必须加入大量的食盐(食盐实际上有阻止食物原料进一步发酵的作用,如果没有高浓度的食盐,发酵难以阻止,这些原料都会发臭而极难食用)。也正由于有大量的食盐,限制了人们把它们作为营养物而大量食用的可能。 它们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只能是调味品,其所含的营养只能是辅助的作用。 我们如今绝不可能依靠酱或腐乳作为蛋白质等营养的主要来源,任何夸大它们的营养作用的说教只能是商业的宣传。
个人分类: 谈天说地|10981 次阅读|9 个评论
高质量中国大豆基因组发布!助力大豆重要农艺性状调控基因挖掘
热度 1 sciencepress 2018-7-30 16:10
大豆是重要的粮食经济作物,为人类提供了主要的油料和蛋白资源。大豆起源于中国,古称“菽”,约在5000年前左右由其野生种驯化而来,随后广泛传播于世界各地。 大豆在引种和改良过程中产生了遗传瓶颈效应,使得来自不同主产区的大豆品种间具有显著的遗传变异。目前,我们广泛采用的大豆参考基因组来源于一个美国品种Williams 82(Glycine_max_v2.0)。该单一品种的基因组并不能完全代表所有大豆的遗传变异,特别是和美国地理距离遥远具有明显遗传变异的亚洲品种。另外,在功能研究中发现该基因组存在多处组装错误,影响了功能基因的定位挖掘。 2018年7月27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研究所以及北京贝瑞和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在 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英文版)在线发表题为“ De novo assembly of a Chinese soybean genome ”的研究论文, 报道了国审大豆品种“中黄13”的高质量基因组信息(Gmax_ZH13)及其注释信息。 结合单分子实时测序( SMRT )、单分子光学图谱( optical mapping )和高通量染色体构象捕获技术( Hi-C ),该研究团队对Zhonghuang 13品种的基因组进行从头组装,最终得到1.025 Gb的基因组序列,包含20条染色体和1条叶绿体。该基因组contig N50为3.46 Mb,scaffold N50 为51.87 Mb,是目前基因组连续性最好的植物基因组之一。 进一步分析表明,Gmax_ZH13和Williams 82基因组之间存在着大量的遗传变异( 图1 ),包括1,404个易位事件、161个倒位事件、1,233个倒位易位事件,以及在Gmax_ZH13中出现的505,506个小插入/缺失(1-99 bp)和17,409个大插入/缺失(=100 bp)。 图1 Gmax_ZH13和Glycine_max_v2.0的基因组比较分析 此外, 该团队整合大量转录组数据为Gmax_ZH13基因注释基因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基因共表达网络。 通过已报道控制大豆开花时间的基因与新定位的QTL或GWAS区间内候选基因的共表达关系,对新定位区间内控制该性状的基因进行更精确地筛选,得到26个可能控制大豆开花时间的基因,并利用自然群体遗传变异和表型差异的关联对其中部分基因进行了验证( 图2 ),这为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的挖掘提供了新的思路。 Gmax_ZH13基因组的发表为大豆基础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资源,为国产优异大豆品种的培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2 利用基因共表达网络精确筛选与大豆开花时间相关的GWAS/QTL区间中的候选基因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田志喜研究员课题组的 申妍婷 博士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 田志喜 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马世嵩 教授和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研究所 杜建厂 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和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的资助。 相关论文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于 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 2018年第8期,点击下方链接可获取全文: Shen, Y., Liu, J., Geng, H., Zhang, J., Liu, Y., Zhang, H., Xing, S., Du, J., Ma, S., and Tian, Z. (2018). De novo assembly of a Chinese soybeangenome. Sci China Life Sci 61, https://doi.org/10.1007/s11427-018-9360-0 http://engine.scichina.com/publisher/scp/journal/SCLS/doi/10.1007/s11427-018-9360-0?slug=full%20text 《中国科学》杂志社 Science China Press 公众微信号:scichina1950 识别二维码关注
3602 次阅读|1 个评论
到底是种玉米还是大豆?
热度 1 jxz1963 2018-4-25 14:18
近期有些烦,特别是在经历了一些对玉米和大豆的调研后,对中国的农业更加了解的情况下,我们开始迷惑了。 有朋友问:今年有几万亩地,到底是种玉米还是种大豆呢? 我语蔫了,竟然无法回答朋友的问题了。 从今年春节后,就不断有朋友给我推荐玉米种子,说今年的玉米价格好于往年,种玉米的收成要好许多,而且春节后,东北、华北等地玉米价格涨幅 20% ,由过去的 9 毛涨到 1.2 元(虽然随后价格有些回落),但这多少与吉林、黑龙江等地出台玉米、大豆补贴的相关政策有很大的关系。朋友进一步说:玉米的产量大,如果选择种植的话,肯定是首选玉米。 进入三月份后,随着中美贸易战的拉开,更是把大豆拉进了这场惨烈的 “战争”中,于是乎:“大豆今年肯定要涨价!”这种呼声更进一步喧天了。更有甚者,还说今年的大豆价格要突破 4 块大关。 我国的大豆价格自古以来都没有到过 3 元的价格,就是在民国十八年遭年馑时,也没有到这个价格。除非从现在开始到年底一颗美国的豆子都不进口,但到底能不能涨到 4 块我们试目以待。 但是, 2017 年玉米在秋季都被秋雨给霉在地里的场景还厉厉在目,正可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到底是种玉米,还是种大豆,现在都成了一块心病! “老天保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个人分类: 我的观点|2009 次阅读|2 个评论
大量进口转基因大豆已经对中国油料产业构成了实质性损害
jiangming800403 2018-4-8 22:14
替代美国大豆的办法比困难多。由于早籼稻严重地区滞销,南方很多地方只种一季中稻,冬水田的面积越来越大,可以用来增加油菜籽种植面积,油菜亩产可以达到200-300公斤,含油量也比大豆更高,如果用1亿亩冬水田来种油菜,至少可以生产两千万吨油料。但是,四大粮商已经深深介入了中国食用油行业,为了追求利润,他们大量采购、生产廉价的豆油。进口转基因大豆生产的都有已经占据了我国食用油市场份额的近60%。由于采购量减少,长江流域的秋播油菜生产受到了很大的抑制。同时,由于水稻播种面积减少,长江流域农村,农田抛荒、农民外流现象都很严重。 中国有60亿亩草原和灌丛草地,如果用其中的1/10发展优质豆科牧草,提供蛋白质饲料,足以替代进口大豆生产的饼粕。
个人分类: 农业、食品与农村发展|20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三招破解我国进口大豆难题
jxz1963 2018-4-8 21:27
针对近期中美贸易大战,著名油脂专家、河南工业大学油脂与植物蛋白教授周瑞宝先生近日大胆提出: 如果合理利用餐厨废油,每年可以少进口2000万吨美国大豆; 如果再科学合理加工油料,可从高温或火烧的条件下夺回至少几百万吨或上千万吨优质油料饲用蛋白……,至少再减少2000万吨大豆; 适度提高国产非转大豆价格,还能推动国产大豆种植、提高产量; 同时,加大木本油料资源开发和可耕地资源充分利用、共同推动植物油料资源充分利用的机遇到来了。
个人分类: 我的观点|1320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豆“堰塞湖”
热度 1 jiangming800403 2018-4-6 18:38
特朗普当选总统一年多以后,为了落实对东北部州蓝领工人的竞选承诺,看来是想打一场中美贸易战。现在虽然还没有剑拔弩张,但是双方已经摩拳擦掌。在对中国产钢材和铝征收惩罚关税以后,又公布了多达600亿美元的调查清单。中国当然也以牙还牙,以血还血。 很多人认为中国在中美贸易里面也很吃亏 美国新清单里主要是机械设备、高速列车、工业机器人、汽车、医疗仪器、航空产品等高技术产品。但是,这很无厘头,除了高铁列车以外,这些生产部门,中国基本上还处于“进口替代”的历史阶段,还需要大量进口。但是美国一寸高铁都没有,中国怎么可能向美国出口高铁列车。航空零部件倒是有,但那是波音公司全球采购体系当中的一部分。 对美出口的大头是从内衣鞋袜到手机平板的日常消费品,出口商主要是在华外商(包括港台)投资企业和国内的民营企业,从政治上,美国在一定程度上很支持这些经济力量的发展,但最终是反噬美国经济,这也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普遍规律。 中国大型国企、公共服务企业,包括新锐科技企业,对美出口实际上都不多。比如华为,比如BAT,都遭到了美国政府或明或暗的抵制,在北美的市场份额都非常有限,虽然他们都不是国企。 中国对美出口额虽然很大,比如苹果手机,但是利润的大头如知识产权、品牌和设计都被美国拿走了。同时,中国对美出口中还包括大量原材料和零配件的国际采购,比如出口美国的服装,很可能是用美国产的棉花生产的,虽然这里面有大量的摩擦性能源消耗,但是符合比较优势的市场分工和资本理性。在华美资企业,挤占中国国内市场,大量销售产品(比如“两乐”)并汇出利润,这些都没有反映在中美贸易逆差里。 直到今天,中国左翼经济学家还认为,加入WTO中国吃了很大的亏,并没有获得多少实实在在的好处,同时,大量进口(包括在国内组装)美国芯片、飞机、汽车和农产品限制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损害了中国农民的利益。 进口大豆为什么会成为平衡中美贸易的途径 基于对等报复原则,既对从美国进口的肉类和水(干)果增加关税以外,中国关税税则委员会又公布了包括大豆、汽车和化工产品的调查名单。大豆是类似于飞机、芯片的少数几种美国对华出口额达到百亿美元的商品。 我始终认为,中国官方一直以来把进口大豆作为平衡中美贸易的一种途径。因为,具有市场优势的美国制造已经越来越少了。美国的航母和F31,也比中国的“辽宁号”和歼20贵多了,即使像巴基斯坦一样的发展中大国,虽然可以养得起一支装备F16的空军,但绝对养不起用F31装备的空军。 很多专家已经一再指出,大量进口美洲转基因大豆是不利于国民健康的。在五六年前,中国每年进口大豆还只有五、六千万吨,当时,国内舆论就已经认为中国进口的美国大豆太多了。即使美国不卖给中国一粒大豆,中国食用油和饲料蛋白供应也不过是回到2012年的均衡水平。在十几年前,中国每年只进口一两千万吨美国大豆的时候,当时的商务部长就曾经威胁说,抵制美国大豆是中国可以选择的贸易报复手段。 同铁矿石一样, 中国消耗了全球进一半的大豆,全球2/3的大豆贸易最终都流向中国。大豆在产销上的分离使其更成为国际贸易上的一个堰塞湖 。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生产国,总产量超过1亿吨,大豆已经成为美国农场仅次于玉米第二重要的作物。在上密西西比平原越来越多的土地用来种植大豆,在大湖区南部的玉米-大豆带,春大豆正在替代春玉米,而在更西部春大豆替代的是春小麦。与种玉米和小麦相比,大豆需要的氮肥很少,不仅降低了农场的生产成本,而且有利于保护地力,减少氮素流失对密西西比河和墨西哥湾的水污染。美国大豆产量中大约有1/3会最终出口到中国。美国西部大豆的几个主产州属于共和党的传统票仓,而大湖区各州是美国著名的摇摆州,素有得俄亥俄得天下之说。 从上世纪90年代起,逐渐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对脂肪和蛋白质的需求成为了美国转基因大豆产量大规模增长的重要原因。上世纪90年代,中国油料作物产量已经达到了每年5000万吨的水平,三大油料作物,基本上各占三分天下,当时中国人均食用油消费,已经达到了中国膳食营养标准推荐的合理值。但是紧靠国内国产油料的饼粕副产品,不能满足每年生产超过8000万吨肉类以及大量禽蛋、乳制品、水产品的畜牧及水产养殖业的蛋白饲料需求。所以,从进入20世纪以来,中国进口的美国大豆数量开始迅速增加。目前,中国大豆消费数量已经超过1亿吨,进口依赖度超过80%(远远高于铁矿石和石油),豆油和豆饼占食用油和饼粕饲料的比重都超过了60%,现在许多食用调和油大部分都是廉价的豆油。中国大豆进口迅速增加的直接后果就是“油腻的中年人”越来越多,五年前中国人均脂肪摄入量已经远远超标,现在超标更多。当然这是因为对高蛋白、高脂肪食品的偏好,是从猿到人几百万年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本能(我也不能摆脱)。食用油是一种高收入弹性的食品。 中国人民吃的豆油已经太多了 应该说,如果不进口美国大豆,中国食用油价格就会暴涨,中国人民就会没油吃的说法是不成立的。因为中国人民吃的油已经太多了,而且中国榨油企业的压榨能力仍然过剩。榨油企业为了保证市场份额,都不敢轻易提价。廉价的美国大豆进口减少,受到冲击的首先是榨油企业的利润。我记得,在中国还很少进口美国大豆的21世纪初,每斤优质压榨菜籽油的价格才2-3元。中国进口大豆数量激增的另一个原因,中国榨油企业的压榨能力迅速增加,在5年前就已经超过一亿吨,现在应该更多。这里面占大头的包括四大国际粮商,央企巨头(中粮、中储粮、中储棉、中纺等)以及一些大型民营企业。美国生产、中国压榨已经成为了四大国际粮商全球产业链布局的重要环节,随着中国市场的饱和,中国食用油出口的总量虽然还不多,但是增加的速度很快。 我们希望,特朗普总统可以用过剩的美国大豆去援助严重缺粮更缺乏蛋白食品的印度和非洲,但是那里缺乏大豆的加工能力,就是东南亚的榨油厂一下子也处理不了多出来的3000万吨大豆。 况且,中国有很多办法替代美国的进口大豆,中国榨油厂都有很多大豆库存。现在北美大豆虽然还没有播种,但是南美大豆即将上市,至少中美贸易战在2017-2018榨季的大豆供应产生什么影响。如果中美贸易战持续下去或者继续深化,今年秋天巴西、阿根廷、巴拉圭的大豆播种面积就会增加,他们的生产成本比美国还低,只是运费较贵。 此外,还增加长江流域冬水田秋播油菜的面积,发展优质蛋白牧草,总之替代美国大豆的办法比困难多。由于早籼稻严重地区滞销,南方很多地方只种一季种稻,冬水田的面积越来越大,可以用来增加油菜籽种植面积,油菜亩产可以达到200-300公斤,含油量也比大豆更高,如果用1亿亩冬水田来种油菜,至少可以生产两千万吨油料。中国有60亿亩草原和灌丛草地,如果用其中的1/10发展优质豆科牧草,提供蛋白质饲料,足以替代进口大豆生产的饼粕。 进口转基因大豆不利于国民健康 “转基因”保卫粮食安全?既不可靠,也无必要 中国食品综合生产能力还有进一步提升的潜力——再论粮食安全问题 粮食安全靠种草 我从来不反对进口转基因大豆 转基因主粮即使增产,但只会造成更多的浪费 进口美国大豆也没有什么不好:即使猪吃不完,还可以肥田 豆油迷局:压榨能力疯狂扩张推动大豆进口
个人分类: 经济时评|2477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再论反制美国大豆
热度 1 jxz1963 2018-3-30 15:00
油泳圈 美国依据所谓对华301调查报告采取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公然违反WTO规则,是对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的蔑视和践踏。对此,中国将坚决捍卫国家利益,捍卫WTO精神,按照WTO规则采取必要的反制措施。   反制并不意味着接招美国挑起的贸易冲突,而是要通过反制,打击其要害、把住其关键,推动美方放下贸易制裁大棒,回归WTO框架,通过谈判协商解决彼此的分歧和问题。这就要求反制措施必须坚定有力、精准到位。   从中美两国的资源禀赋和产业竞争格局看,农业是美对华最具出口竞争力的产业之一,对美具有重要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影响。若美拟启动基于“301调查”的高关税保护主义措施,我们应根据WTO《保障措施协议》,将美大豆等农产品纳入备用报复清单,一旦贸易冲突不可避免,要当机立断对美实施精准反制,从战略上赢得主动权。    第一,反制美大豆,将具有直接的效果。大豆是美对华出口的第二大产品,2017年出口额达150多亿美元,相当于美对华货物出口总额的11%,占美对华农产品出口额的58%。尤其是,美国大豆出口依存度较高,生产量的40%以上必须通过出口来消化,而美大豆出口的60%以上是中国市场。如2017年,美国大豆产量11952万吨,出口量达5313万吨(占产量的44%),其中,对华出口3286万吨,占大豆出口总量的62%。美大豆出口的高集中度特征,将增强反制措施的贸易报复效果,有利于形成有效的反制机制。   第二,限制美大豆进口,对美有可能产生重要的政治影响。美大豆生产的95%以上集中布局在伊利诺伊、艾奥瓦、明尼苏达等10个中西部农业产区。而在2016年美大选中,特朗普得到其中8个农业州的支持,是其赢得选举的重要票仓。若限制美大豆进口,将直接影响美大豆主产州经济,进而形成对特朗普严重不利的政治影响和选举压力,促使美政府回到谈判轨道。据报道,美国大豆协会日前发表声明,对美政府采取的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举措表示严重担忧,认为此举势必“引发中方对美国输华大豆等产品采取反制措施,从而导致全美豆农陷入危机”,要求美政府“探讨如何采取行动扩大对华出口,而不是冒险失去这一重要市场”。 第三,大豆的反制措施,将促进改善中国大豆的全球供给结构。目前中国大豆进口1/3来自美国,2/3来自巴西等南美产区。从长期看,反制美国大豆进口所形成的贸易转移效应,有可能激发全球大豆生产潜能,形成新的全球大豆供给格局,有利于我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稳定、持续的全球大豆供应链。一方面,目前即将进入北半球大豆种植季节,除了美国外,黑海等地区的大豆生产潜力一直被抑制。若反制美国大豆,将给这些具有大豆潜力的产区新的市场机会,促进增加全球大豆供给。另一方面,从4月开始,美国供货季基本结束,进入南美供应季,反制美大豆所腾出的部分市场机会,既有可能转化为对南美大豆的新增需求,也有可能形成南美产区下一季扩张大豆生产的信号。   贸易冲突从来不会有赢家。我国大豆消费需求11000万吨,国内生产仅1500万吨,从国外进口9600万吨,对外依存度达85%,大豆依靠全球供给的长期趋势基本不可逆转。从短期看,反制美国大豆,有可能直接影响今年后期我大豆进口,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内蛋白饲料、植物油供给以及肉类生产不利。但从捍卫WTO原则,维护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大局出发,选择战略性的反制大豆,实质上将促进今后更好的全球大豆贸易合作,实现多方共赢、共同发展。 (作者是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原载《环球时报》2018年3月30日第十五版
个人分类: 推荐|1066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国有必要每年进口九千万吨大豆吗?
热度 2 jxz1963 2018-2-2 22:21
中国有必要每年进口九千万吨大豆吗? 读了《科技日报》的文章“去年进口九千万吨大豆 确保百姓‘吃好’”,我在沉默几天后,只想弱弱地问一下媒体:中国有必要每年都进口这么多转基因大豆原料吗? 同时,我只想说一句话:现如今的中国大豆产业给中国人撑脸了吗?2017年我国粮食累计进口13062万吨,较2016年增加13.9%,其中,大豆累计进口9553万吨,稻米累计进口403万吨,小麦累计进口442万吨,玉米累计进口283万吨,中国人的饭碗里还盛着中国人自己打的粮吗? 年年的“一号文件”,“三农问题”,好像问题是越来越严重了。 现在市场的“米、面、油”价格低的农民都不愿意种地了,全国荒地有多少?种粮农民有几个挣钱的?有些油比水还便宜。 醒醒吧,我们的政治家、经济学家、媒体朋友们! 附《科技日报》原文: 去年进口九千万吨大豆 确保百姓“吃好” 日前,海关总署公布的2017年粮食进出口数据显示,我国稻米和大豆进口量继续保持全球第一,且进口量继续增加。1月30日,科技日报记者就口粮安全等问题采访了业内专家。 稻米、小麦自给率高 口粮安全没问题 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粮食累计进口13062万吨,较2016年增加13.9%,其中,大豆累计进口9553万吨,稻米累计进口403万吨,小麦累计进口442万吨,玉米累计进口283万吨;2017年我国粮食累计出口280万吨,较2016年增加47.4%。其中,大豆累计出口11万吨,稻米累计出口120万吨,玉米累计出口8.6万吨。 由此可以算出,2017年我国稻米净进口283万吨,小麦净进口442万吨。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肖国樱说,稻米净进口283万吨,约占上年度我国稻米生产量的2.7%;小麦净进口442万吨,约占上年度我国小麦生产量的3.3%,我国稻米和小麦的自给率均在95%以上,口粮安全性没有问题。 曾任中国水稻所生物工程系第一任系主任的王大元解释说,我国对水稻和小麦的进出口量都实行了配给额度,超过配额就会征收20%以上的进口税,所以数量上不会有大的起落。 进口大豆保障食用油供应及饲料蛋白来源 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大豆净进口9542万吨,约为上年度我国大豆生产量的7.3倍。我国进口大豆主要为转基因大豆,在世界范围内,美国、巴西、阿根廷和巴拉圭共有超过7亿亩的土地正在为我国生产转基因大豆。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生物学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姜韬认为,9542万吨大豆给我国消费者提供了超过80%食用油——大豆油,以及肉制品生产必须的主要饲料蛋白来源——豆粕,这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进口的大豆保障了我国养殖业的饲料供应,维持了中国人民较好的生活水平。肖国樱解释说,在较高的管理水平下,四斤多饲料可生产一斤猪肉,不进口这些饲料原料,要我国自己生产,光生产9542万吨大豆就需要7.9亿亩的耕地,而我国还正在为保18亿亩耕地红线而努力。 与此同时,如此大量地进口大豆仍存在隐患。王大元说,一旦国际形势有变,影响了大豆的进口,对百姓生活的影响将会是巨大的。 对此,肖国樱认为,一方面,我国并没有足够耕地来满足“吃好”的需求,只有委曲求全地选择保障口粮生产、饲料粮外购的策略,来解决“吃饱”的问题;另一方面,大豆市场也是一张王牌,要充分利用好;此外,我国应加强农业科技合作,让农业走出去,培育周边国家的粮食生产能力。 “ 远亲不如近邻,买不到远亲的大豆,我们可以购进近邻的玉米和小麦,培育潜在的多元化供应主体。”他建议。 王大元分析称,今后我国大豆进口量不会像以前那样继续攀升,应维持在年进口1亿吨左右。 来源:2018年1月31日《科技日报》
个人分类: 我的观点|2467 次阅读|4 个评论
食物的天然毒物和天然食物的安全性(四):胰蛋白酶抑制剂(3)
jxz1963 2017-9-29 16:37
食物的天然毒物和天然食物的安全性(四): 胰蛋白酶抑制剂 ( 3 )—— 胰蛋白酶抑制剂的营养学特性 1 、胰蛋白酶抑制剂的营养学特性 事实上胰蛋白酶抑制剂,广泛地分布在植物中,特别是植物性食物原料中的蛋白质中。这些食材既是重要的蛋白源,又是蛋白酶抑制剂集中的地方,深入研究胰蛋白酶抑制剂的特性,对人和动物营养具有重要意义。 认真观察食用大豆发现,未经蒸煮的大豆无法维持大白鼠的生长。如果对大豆进行适度加热,可以得到良好营养效果。加过热的大豆粕用大白鼠进行试验,比未加过热的粕粉更容易消化。从大白鼠消化道净氮和硫的蛋氨酸的吸收试验中发现,大白鼠对氮的吸收似乎局限小肠末端 20 %的地方。经研究生大豆中抗胰蛋白酶成分的活性,具有抑制大白鼠、鸡和小白鼠蛋白质吸收和生长作用。 有试验证据,胰蛋白酶抑制剂降低生长的作用,在最高试量情况下可能是在肠道中抑制蛋白的消化作用。因此说,抗胰蛋白酶活性的抑制剂,有降低大白鼠和小白鼠的生长作用。 胰蛋白酶抑制剂引起生长降低的原因,可以归因于胰蛋白酶抑制剂作用胰脏使胰酶活性增加引起内源必需氨基酸的减少。在这些情况蛋氨酸和胱氨酸的减少,特别是突出。因此这些氨基酸在大豆蛋白中,是众所周知的缺乏。这种内源性减少性质,在鸡和大白鼠中,非常相像。在动物实验中,多数内源性的氮和硫随粪便中排出。 根据分析,当食物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剂( TI ),随食物蛋白质进入体内的时候,胰蛋白酶抑制剂,会抑制正常的胰脏分泌胰蛋白酶来酶解消化食物中的蛋白质。要完全消化食物中的蛋白质就必须让胰脏分泌更多的胰蛋白酶。没有过多的胰蛋白酶,食品中的蛋白质无法吸收,只好当排泄物排出体外,成为蛋白质负的氮平衡。增加胰蛋白酶抑制剂消耗,相应地增加体内蛋白酶的合成。势必需要大量的胱氨酸,要产生过多的胰蛋白酶又需要充足的含硫氨基酸(蛋氨酸、胱氨酸)来合成,在胰蛋白酶抑制剂过多的情况下,如果不能从消化的食物中获取补充蛋白质,只能由体内机体蛋白组织中摄取 …… 。机体组织不能从食物中获取酶解蛋白质的氨基酸营养,还要消耗大量的机体组织蛋白质。这种趋势的发展,不论是人或动物就会使体重减轻(消瘦)。胰脏肿大是由于在喂含胰蛋酶抑制剂的食物时,引起加大内源促酶素的释放。人们食用或动物饲用未热加工的大豆原料制品,会造成营养不良。特别是婴儿食品配方中慎用,或不用热加工不完善的,含胰蛋白酶抑制剂的豆制品。对用作饲料的大豆饼粕也要严格控制胰蛋白酶抑制剂(或尿素酶)含量。 在 人体消化过程中,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扮演着直接作用的角色。当增加胰蛋白酶的活性数量,即在某些饲用大豆的大白鼠的小肠中,发现胱氨酸的含量不成比例。因此说,这种胱氨酸是由蛋氨酸经生物转化优先合成蛋白酶,必须增加蛋氨酸,以满足其机体组织的合成蛋白酶的需要。示意图可以看出,高丝氨酸作为一种产物将蛋氨酸转变成胱氨酸、缬氨酸和苏氨酸,也都可以经相同的代谢结果。因此,当蛋氨酸转变成胱氨酸时,丙酸盐的浓度将增加;同样的代谢过程,苏氨酸和缬氨酸的比例可能也会降低。 2 、热加工钝化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 加热可以破坏大多数胰蛋白酶抑制剂的抑制活性,相应的会增强食物中的蛋白质营养作用。加热处理胰蛋白酶抑制剂使其活性降低(或失去活性)已经得到证实。一般来说,加热可以破坏其蛋白酶抑制剂的活性,大豆工业加工生产豆油和豆粕的时候,适度对其进行加热,可用改变大豆的水份,使最终得到的产品具有最大营养价值,更适于食品或饲料安全应用,在经济上具有重大效益。 把具有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的脱脂大豆粕,置于蒸汽中加热 60 min ,或在 0.035mPa 蒸汽压力下蒸 45 min ,以及在 0.07mPa 、 0.106mPa 和 0.26mPa 压力下分别蒸 30 min 、 20 min 和 10 min 的条件下就可以使胰蛋白酶抑制剂钝化失去活性。一般来说,大豆粕的加热程度(低于 120℃ )和营养价值是相一致。在 5 %和 19% 两种水份条件下进行常压下加热热( 100℃ ),研究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和蛋白质效率比值数据中看出不管水份含量,加热 15 后粕中胰蛋白酶抑制剂有 95% 的被钝化。在水份 19% 的常压蒸煮对蛋白效价作用比水分 5% 的要好。加热对脱脂或全脂豆粕的营养作用都有相似的研究结果。 通常,碎粒大豆用水已浸泡 0.5 ,水份含量达 31.3% ,如果浸泡过夜水分含量高达 60.4% 。不论那种方法对大豆进行浸泡,只要蒸 60 min 就可以使胰蛋白酶抑制剂失去活性。而没有浸泡的水份为 6.5% 碎粒生大豆,需要在 0.106 mPa 情况下压热处理 30 min ,才能达到同样营养效果。 用水浸泡大豆,经碾磨、除渣豆浆其营养价值和牛奶相当。对大豆浆试验研究证明在 93 ℃ 加热 30 ~ 75 min , 121 ℃ 加热 5 ~ 10 min ,以及在 121 ℃ 加热 30 min 再进行喷雾干燥,都可以饨化豆浆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剂。胰蛋白酶抑制剂失活率达到 90% 时,该豆浆的蛋白效率比值( PER )几乎达到最大。 研究发现水分为 18% ,蒸汽温度 100℃ ,烘烤加热 20 min 的 PDI 值在 10% ~ 30% 的大豆粕粉样品,胰蛋白酶抑制剂失活程度达 90% ~ 92% ,用于喂养试验的结果类似于喂酪蛋白喂养试验结果。 由于大豆中的鲍曼 - 贝克( Bowman–Birk )胰蛋白酶抑制剂,能够耐 100 ℃ 加热 10 min 的热稳定特性,耐较宽范围 pH 值和肠道微生物的作用。商业大豆制品如大豆浓缩蛋白、大豆分离蛋白、大豆组织蛋白,甚至大豆儿童食品中的,鲍曼 - 贝克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很难达到 100% 的失活。因此,大豆蛋白制品用于婴儿食品时严格控制其含量。 对于其他豆类,也可以用 120 ℃ 温度加热蚕豆 20 ,可以使其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失活 90% ,用挤压(蒸煮 150 ℃ )膨化方式,或 107 ℃ 微波加热 30 min ,都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对水分含量低的豌豆进行 120 ℃ 蒸 15 min 、 90 ~ 95 ℃ 蒸 40 min 研究,只有 10% ~ 50% 的豌豆的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受到破坏。对花生研究 125 ℃ 干法加热5 h ,或 140 ℃ 2h , 150 ℃ 1h ,仅有 90% 的胰蛋酶抑制剂得到破坏。如果含水较高的,或湿法 100 ℃ 水煮加热 15 min ,就可以使 100% 的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得到钝化。 3 、胰蛋白酶抑制剂的测定方法 大豆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剂与尿素酶,都具有蛋白受热变性的性质,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存在一定的线性变性规律,测定大豆及其制品中的尿素酶活性,比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简单,将胰蛋白酶抑制剂热变性灭活程度,可以用方法简单的测定尿素酶活性来表示。 食(饲)料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剂,是一种抗营养因子,大豆等豆类制品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剂含量,影响到人或动物的食 ( 饲 ) 安全,常常在加工过程中,用加热的方法钝化其活性。由于大豆中的内源尿酸酶具有类似于胰蛋白酶加热变性钝化的规律,商业上常用简单的测定尿素酶活性的方法,判定食(饲)品的安全。利用尿素酶能够分解尿素,释放出氨的原理, GB/T 8622-2006 饲用大豆制品中尿素酶活性的测定方法,规定在 30 ℃ ±0.5 ℃ 和 pH7.0 情况下,每克大豆制品每分钟分解尿素所释放氨基氮的质量,规定为尿素酶活性。 尿酶活性 (UA) 的具体测定方法是:称取 0.400g 大豆制品的粉样 2 份,分别置于 25 m l 比色管中,其中 1 支加入 20 m l 、 pH7.0 的磷酸盐缓冲液,作为空白试验组( A ),第2支加人 20 m lpH 7.0 的尿素磷酸盐缓冲液,作为试验组( B ),剧烈摇动后,置于( 30±0.50 ) ℃ 恒温 30 ,每隔 5 分钟振摇 1 次,振摇 4 次后每管加 4 滴饱和氯化汞溶液终止反应,并分别测定其 pH 值.尿酶活性( UA )计算公式为: UA = pH ( B )- pH ( A ) 式中, UA 为脲酶活性; pH ( B )为样品使尿素分解的样液的 pH 值; pH ( A )为空白样液的 pH 值。 GB/T 19541-2004 饲用大豆粕的脲酶的活性规定小于 0.30 。检验豆类制品的脲酶活性,可作为判定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的依据。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尿素酶、蛋白质氢氧化钾溶解度和蛋白质分散指数对豆粕加热程度进行评价。通过测定豆粕中的尿酶活性,可间接评价豆粕中胰蛋白酶抑制剂的活性。尿酶活性应处于合适的范围内,若尿酶活性过高,则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活性较强,对动物生长造成影响。蛋白质氢氧化钾溶解度也是常用的评价豆粕受热程度的指标,即通过测定蛋白质在 0.2% 氢氧化钾溶液中的溶解度来检测豆粕是否加热过度。 直接用于食(饲)料的大豆及其制品,用不同的方式对其适度加热,钝化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达到安全食 ( 饲 ) 用目的。 尽管从食用角度认为胰蛋白酶活性,不利于人畜营养,但在在抗癌研究中,无论是动物模型和人类 IIa 期临床试验( II 期临床试验第一阶段),都证实鲍曼 - 贝克胰蛋白酶抑制剂对肿瘤细胞有一定的抑制疗效作用。植物胰蛋白酶抑制剂,在医药应用上的试验已显示出良好的应用研究前景。 经周瑞宝教授 2017 年 9 月 22 日 同意,本博客近期将陆续刊出周教授 参与编著的 新书《当代食物安全》的部分内容,希望得到网友的支持和响应,并积极进行热烈讨论。
个人分类: 科研报告|7607 次阅读|0 个评论
食物的天然毒物和天然食物的安全性(四):胰蛋白酶抑制剂(1)
jxz1963 2017-9-29 16:30
食物的天然毒物和天然食物的安全性(四): 胰蛋白酶抑制剂 ( 1 )——在植 物界中的分布 豆科和其他植物中存在有一种能够抑制胰蛋白酶水解蛋白的物质,这种物质被称为胰蛋酶抑制剂,它对蛋白质的营养有一定影响。随着医学科学研究深入发展,它在医药学临床应用领域,也有可能使这些蛋白质天然抑制剂的药物学特性,成为一种重要的医药医疗效果应用的成分。对胰蛋白酶抑制剂的化学、物理学,以及营养卫生特性的探讨,对科学、营养、安全的合理开发食物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粉碎的大豆用水浸提会得到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具有抑制胰蛋白酶分解明胶的能力。具有这种作用的大豆蛋白成份, 1944 年首先是被 Bowman 发现, 1945 年又以结晶形式被分离纯化出来。存在于大豆中的抑制胰蛋白酶活性成分,可以在一定时间内用加热法使其钝化,同时改进了大豆蛋白的营养价值。对植物物性食品来说,胰蛋白酶抑制剂具有一定的营养特性。特别是对于豆科植物和谷类作为蛋白源的情况,更为重要。在其他植物中,也实行了寻找类似这种成分的研究。在各种植物中发现的多种胰蛋白酶抑制剂,而且还有不断地增加的趋势,表 中 就是我们所知道的植物界中,分布的胰蛋白酶抑制剂,更详细地关于胰蛋白酶抑制剂的资料,将在部分其他章节中对其胰蛋白酶抑制剂生物化学特性等进行讨论。 植物中除了大豆之外,胰蛋白酶抑制剂分布很广。某些豆科植物,例如绿豆和菜豆在其叶中也发现含有很高活性的胰蛋白酶抑制剂。在块茎植物中,例如马铃薯和红薯中也发现了胰蛋白酶抑制剂,某些谷物中包括玉米、大麦、小麦和黑麦的胚乳中,也发现了胰蛋白酶抑制剂,而胚中和胚乳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剂含量根据品种有所不同。 豆科植物,例如大豆,菜豆和绿豆的子叶中,发现在子叶外表层部分的胰蛋白酶抑制剂的浓度更大。蚕豆中的壳比子叶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剂含量要大两倍。在绿豆中胰蛋白酶抑制剂并不在蛋白体内,而是与绿豆、豌豆的细胞质有关。 植物胰蛋白酶抑制剂的分布和抑制特性 拉丁学名 中文 英文 植物部分 受抑制的酶 Arus precatorius 豌豆 guinea pea 籽 T.C.S Acacia arabica 刺槐 acacia 籽 T.C Adenanthera pavonia 红杉 red wood 籽 T.C Allium cepa 洋葱 oninon 球茎 T Allium sativum 大蒜 garlic 球茎 T Amorphophallus companulatus 魔芋 amorphophallus 块茎 T.C Anacardium occidentale 腰果 cashew nut 坚果 T.PI Ananas sativus 菠萝 pineapple 茎 B.Pa.F Arachis hypogaea 花生 peanut 果 T.C.PI.K Avena sativa 燕麦 jack fruit 胚乳 T Bambusa arundinaria 竹子 bamboo 芽 T Beta vulgaris 甜菜 beet 根茎 T Brassica campestris 菜籽 rapessed 籽 T Brassica juncea 芥菜 indian mustard 籽 T Brassica oleracea 花椰菜 broccoli 籽 T Brassica rapa 芜菁萝卜 turnip 籽 T Canavalia ensiformis 木豆 jack bean 籽 T.C.S Ceratonia siliqua 刺槐豆 carob bean 籽 T Cercis canandensis 紫荆树 redbud tree 籽 T Chamacrista fasiculata 鹧鸪豌豆 partridge pea 籽 T Cicer arietinum 鹰嘴豆 chick-pea 籽 T.C Clittoria ternatea 蝴蝶豌豆 butterfly pea 籽 T , C.S Colocasia esculenta 芋头 taro 块茎 T , C Cucumis sativus 黄瓜 cucumber 籽, 叶 T , C Cucurbtla maxima 笋瓜 squash 叶 T Curcuma amada 芒果 mango 籽 T Cyamopsis psoraloides 瓜尔豆 guar bean 籽 T Dolichos lablab 扁豆 hyacinth bean , 籽 T , C , Th Eleusine coracana 手指谷 f inger millet 籽 T , C Faba vulgaris 蚕豆 double bean 籽 T Fagopyrum esculentum 荞麦 buckwheat 胚乳 T Fragaria virginiana 草莓 strawberry 叶 T Gleditsia tricanthos 皂荚 honey locust 籽 T Glycine max 大豆 soybean 籽 T.CH Hurdeum vulgare 大麦 barley 籽 T.S Helianthus annuus 葵花 sunflower 籽 T Ipomoea batata 红薯 sweet potato 块茎 T Lathyrus odoratus 香豌豆 sweetpea 籽 T Lathvrus sativu s 山黎豆 chickling vetch , 籽 T , C Lupinus albus 白羽豆 lupine 籽 T Lycopersicum esculentum 西红柿 tomato 叶 T , C Malus pumila 苹果 apple 叶 T manihot utilissima 木薯 cassava , tapioca 块茎 T , C medicago sativa 苜蓿 alfalfa , lucerne 粕粉 T nicotiana tobacum 烟草 tobacco 叶 T , C oryza sativum 稻米 rice 粮粒, 胚 T , S , phaseolus aconitifolius 母豆 moth b ean 籽 T phaseolus angularis 小豆 adzuki b ean 籽 T , C phaseolus aureus 绿豆 mung b ean 籽 T , phaseolus coccineus 猩红菜豆 scarle t runner b ean 籽 T , C phaseolus vulgaris 芸豆 kidney b ean 籽 T , C.E raphanus sativus 萝卜 radish 籽 T scopolia japonica 黑麦 rye 创伤位 T , C , PI , Pe , K sesbania aculenta 田靑 dhaincha 籽 T solarium melongena 茄子 eggplant 外果皮 T.Pr solanum tuberosum 马铃薯 potato 块茎, 叶 T , C ,, sophora japonica 槐树 japanese p agoda t ree 籽 T sorghum bicolor 高粱 sorghum 粮粒 T spinacia oleracea 菠菜 spinach 叶 T triticale 小黑麦 triticale 粮粒 T , C triticum vulgare 小麦 wheat 整籽 粉 胚 T , C , vicia faba 蚕豆 broad b ean , 籽, 叶 T , C. vigna unguiculata(sinensis) 豌豆 cowpea , 籽 T , C vitis vinifera 葡萄 grape 叶 T voandzeia subterranea 巴拉豆 bambara b ean 籽 T zea mays 玉米 corn , maize 仁 T 注释: B- 菠萝蛋白酶 ,C- 胰凝乳蛋白酶 ,CPase- 羧肽酶 ,E- 弹性硬蛋白酶 ,F- 无花果蛋白酶 ,K- 一种水解蛋白酶, Pa- 番木瓜蛋白酶 ,Pe- 胃蛋白酶 ,PI- 纤维蛋白溶酶 ,Pr- 链酶蛋白酶 ,S- 枯草杆菌蛋白酶 ,T- 胰蛋白酶 , Th- 凝血酶。 经周瑞宝教授 2017 年 9 月 22 日 同意,本博客近期将陆续刊出周教授 参与编著的 新书《当代食物安全》的部分内容,希望得到网友的支持和响应,并积极进行热烈讨论。
个人分类: 科研报告|5252 次阅读|0 个评论
[戏说]如何3个月发表一篇5分的circRNA文章?
chinapubmed 2017-8-5 17:17
环状RNA最近非常热门,大有当初发现miRNA的浪潮。由于是“新”发现的一类RNA,所以目前处于“诸侯争霸”的战国时代。说的直白点,就是没有人研究过某物种的circRNA,那么你先研究,就能发个3-5分的文章,别人研究过了这个物种,没关系,你可以研究不同组织,不同处理,以及各种所谓的“不同”啊。没明白?我们来看一篇5分的sci rep都做了些什么(当然,作者肯定花费了巨大心血,这里戏说下,不要扔鸡蛋) ps:刚查了下,就是因为你们这些人一直灌水,导致sci rep降到4分了。 题目为:Genome-wide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ircular RNAs by high throughput sequencing in soybean 高通量测序鉴定大豆circRNA 1,取材,3种组织(叶,根,茎) 2,送测序(HiSeq 2500) 3,数据分析 3.1 鉴定了5372个circRNA,并进行了基本统计分析,circRNA个数,GC含量,长度等 3.2 表达分析和差异分析 (a),3种组织的circRNA文氏图,(b)全部circRNA的聚类图(为嘛这图这么“丑”?就不告诉你) (c),差异circRNA文氏图,(d),差异个数柱状图 3.3 功能注释 做了GO和pathway分析 3.4 circRNA-miRNA相互作用网络 (a)全部circRNA网络图(circRNA:红色,miRNA:绿色);(b)差异circRNA子网络 4,PCR验证 最后,讨论下。 文章内容介绍完毕。 文章都有套路 ,我们来算下时间。 1,课题设计及取材,2周吧(呸,2周,直接套用这篇,我两天就搞定 ,老板别打我啊,^_^) 2,送测,1个月:实验2周,上机1周,分析1周(看你找的公司靠不靠谱了,我不推荐公司啊) 3,拿到数据了,开心吧,别急,先要看懂公司给的报告。1周看,1周问(不问的面壁去),8周过去了,老板催我了 4,开始实验,2周够吧(不够?!,你不会请师妹吃个饭啊?!,没师妹?看来人品有问题,哒哒哒~~~) 5,开始写文章,1周(包括背景介绍,实验,数据,可以直接copy啊!等数据时候,可以写吧,等实验时可以写吧?!1周不够的话,给你推荐个好去处 “中文PubMed” ,抄总会吧,汗),1周精校加投稿(不知道投哪里?别人投了5分,你等不及,找个3分的吧,够你博士毕业了吧?!) 6,12周=3个月吧,坐等文章上线。最近太忙,先让我睡会儿(什么,circRNA这么热,杂志社还不快马加鞭,抢占地盘,说不定就你这一篇文章,让他们杂志影响因子直接破5了) 7,各种基金,各种福利(吃水不忘打井人啊,明天老婆生日,蛋糕就靠你们啦!!!) 原文链接
个人分类: 非编码RNA|441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转基因到底是个啥玩意儿?专家到底吃不吃?
热度 1 jxz1963 2017-3-18 23:44
转基因到底是个啥东东? 真的像朋友圈里传的那么可怕吗? 身边有哪些食品是转基因的? 全国“两会”期间,小编和同事们兵分多路,“抓”了若干个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现身说法。然后发现,除了搞农业研究的科学家清楚转基因咋回事以外,多数人对转基因的认识可谓云里雾里。 于是,小编决定,是时候好好科普一下转基因了!挺转也好,反转也好,得先搞明白转基因是个啥,对不? 然后,小编一怒之下邀请来“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风险评价与控制基础研究”项目(这可是国家“973”计划项目哦)首席科学家、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彭于发,为大家揭开转基因的真相。 机会难得,建议搬个小板凳好好听讲!敲黑板!!! 1 、转基因到底是咋实现的? 今天开门见山不绕弯子,先把转基因作物的神秘面纱揭开再说。 用专业的语言,怕各位听得云里雾里,因此小编强烈要求彭于发讲得简单点。于是他打了个比方:转基因一共需要3样东西——剪刀、浆糊和筛子。 一把基因剪刀,把需要的基因,比如可以抗虫或者耐旱的基因,从其他生物的染色体上剪下来。这把剪刀的大名唤作“内切酶”,它可以从基因链上剪下一个片段。 一瓶基因浆糊,大名叫做“连接酶”,它可以把剪下来的基因片段,粘贴在传统农作物的基因链上。 一把基因筛子,负责把剪得最好,粘贴得也最好,能够实现预期效果的“选手”选出来。比如说,往棉花的基因链里粘贴了一个可以抗虫的基因片段,那首先要保证这个基因粘在合适的位置,没有破坏掉负责棉花正常生长的基因,还得保证虫子吃了这种棉花就一命呜呼。 当然,上面说的是经典转基因技术。随着农业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已经出现了更加好用的“剪刀”和“浆糊”,能够只剪掉一个基因,并把它精确粘贴到基因链上最合适的地方。 2 、我们平时能吃到 或见到哪些转基因产品? 先说能在我们国家种植的转基因农作物吧。 目前我们国家批准种植的转基因农作物有两种:一种是转基因棉花,一种是转基因木瓜。 彭于发介绍,我们在市场上买到的木瓜,绝大多数都是转基因的。转基因棉花虽然不能吃,但是转基因棉花的籽可以榨成棉籽油,这个是可以吃的。 再说可以从国外进口,但是不能在我们国家种的转基因产品。 目前我国从国外进口的转基因产品主要是大豆和玉米。注意,这两种转基因产品只能用作加工原料,不能直接卖给消费者。所以你在超市里见到它们时,它们已经“粉身碎骨”,被加工成大豆油、玉米油、膨化食品之类的了。 至于某些网贴里疯传的转基因小西红柿啦、转基因土豆啦、转基因紫薯啦……抱歉,彭于发告诉小编,科学家还没研发出来这些转基因产品,小伙伴们想多了。 3 、你吃过转基因食品吗? 有些人整天喊着不吃转基因,但是到底吃没吃,估计自己也不清楚。全国人大代表、原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翟虎渠被小编“抓”住时,坦率回答:“ 全国上下十几亿人,每个人都多多少少吃过转基因食品。 ” 这种说法,彭于发也是认可的。为什么这么说呢?目前我们国家90%以上的大豆都是进口的,这些大豆都是转基因的,主要用途是榨成大豆油。转基因玉米的进口相对少一些,主要用来榨油或当做动物饲料。 可能你会说,你去超市买油,会专门避开带转基因标识的。告诉你,那是做无用功。因为,如果转基因成分在食品中含量较少,按照国家规定,是不需要标识的。比如饼干里面用了转基因植物油,饼干包装袋上是不需要标识含有转基因成分的。这种标识出现在转基因油的包装上就行。 所以,这么一想,不知不觉中,你肯定已经吃过不少转基因食品了。哎呀!不会出什么问题吧?欲知答案,请看下题—— 4 、转基因食品安全吗? “国家批准上市的转基因产品都是安全的。”彭于发非常肯定地回答。我们在“两会”上采访农业科学家翟虎渠时,他也持同样观点。 可不光是国内科学家为转基因站台啊。去年夏天,108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联名签署公开信支持转基因。 这些人凭啥说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彭于发说,可以从三个方面证明: 第一,将转基因食品和传统同类食品进行比较,没有发现转基因食品的有毒有害物质有所增加,其营养物质含量也保持在这类食品通常具有的水平范围,也就是说,转基因食品至少和传统食品同样安全; 第二,国际、国内对转基因食品的研究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有数以万计的科学论文发表,其研究结果几乎清一色是——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 第三,从实践来看,转基因农作物从1996年开始大规模推广,全世界数亿人吃了20多年转基因食品,没有因此出现一例食品安全事故。 注意,有的人担心小盆友吃转基因食品会出问题。这也是想多了。彭于发介绍,科学家在评价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时,是把婴儿、孩子、孕妇等各类人群都考虑在内的。 所以,吃了这么多年转基因,它也没把你咋地,是不? 5 、转基因技术和杂交育种技术有啥区别? 在彭于发眼里,这两种都是育种技术。虽然大家可能更加容易接受杂交育种技术,但实际上转基因技术比杂交育种技术更加精准和高效。 说到这里,彭于发又给大家举了一个例子: 最后在筛选种子的时候,转基因种子经过一两代就可以筛选出最优秀的“选手”,但是杂交的种子就算筛选十年、二十年,里面也会有很多多余的基因,无法进一步筛选出去。因为后者对基因的转移还比较“粗放”。 另外,转基因技术所使用的基因来源更广泛。它所转移的基因不局限于同一物种,还可以跨物种,甚至跨界别地把基因转移到农作物中。 比如,目前转基因技术所使用的抗虫基因,来自苏云金芽孢杆菌。这种细菌长期存在于土壤、水和空气中,人类和它打了成千上万年的交道,没出现过什么问题。把它所含的抗虫基因转移到玉米中后,经过层层评估也是安全的。 2017-03-18 刘园园 科技日报 采访:张晔 刘园园 陈莹 操秀英,撰稿:刘园园
个人分类: 推荐|997 次阅读|1 个评论
王大元:美国人和中国人谁吃的转基因大豆多?
热度 9 bioxncai 2017-3-2 21:33
其实,基因谈不上安全不安全,因为我们人类每日从各种动植物食物吃下去的基因成千上万种,而且吃了千万年,从来没有听说吃其它物种的基因会改变人类,导致不安全后果。所以说安全与否,就是这个基因表达生成的蛋白是否安全。 我们进口的转基因大豆转进去的基因叫CP4-EPSPS,它产生的蛋白叫CP4-EPSPS蛋白。反对者说,CP4-EPSPS蛋白不安全,全世界人民都不吃,美国人也不吃CP4-EPSPS蛋白,而是拿我们中国人当小白鼠做实验。 我的前一篇框架型的文章“ 转基因豆制品早已安全合法地走向中国人餐桌 ”已经全面给出了结论:转基因大豆安全。现在就美国人不吃,拿我们中国人当小白鼠做实验作进一步细节论证:美国人吃转基因大豆蛋白CP4-EPSPS比中国人多。 一.中国人每年吃多少CP4-EPSPS蛋白?我先给出下面数据: 已知: 1.中国人每年有600万吨转基因大豆进入各种豆制品食品; 2.1公斤大豆含301毫克CP4-EPSPS蛋白; 3.假定这600万吨转基因大豆做成豆制品时没有蛋白损失(即全吃下去了); 试求每1个中国人一年平均吃多少CP4-EPSPS蛋白(中国人口按13.5亿计算)。我不给出答案,各位自己先去计算一下。 二.美国人吃多少CP4-EPSPS蛋白? 1.美国人每年消费71.4万吨大豆蛋白(Soy Protein),这些大豆蛋白添加在各类食品中(香肠、洋火腿肠、面包、蛋糕等等); 2.大豆蛋白中CP4-EPSPS蛋白的含量是0.08%; 3.假定大豆蛋白是100%纯度; 试求:1个美国人一年吃多少CP4-EPSPS蛋白(美国人口按3亿计算)。我也请各位读者自己去计算。 我这里先给出计算结果: 美国人每年吃下去1.78克CP4-EPSPS蛋白(即反转分子说的“毒”蛋白),中国人每年吃下去1.34克CP4-EPSPS蛋白。 美国人每年比中国人吃的CP4-EPSPS“毒”蛋白要多33%。啥意思?套用反转分子的“小白鼠实验”口头禅,就是说中国政府看到美国人被美国政府当作小白鼠做了8年实验,没有安全问题后,才决定进口转基因大豆在中国作为饲料和加工食品用。 三.美国人食用CP4-EPSPS蛋白的方式与中国人不同。 中国人是以食用豆制品(豆浆、豆腐等)的形式吃进转基因大豆蛋白CP4-EPSPS。这个大家都熟悉,故不再赘述。 美国人是把大豆中的蛋白提纯出来,作为食品配料成分食用CP4-EPSPS蛋白。大豆蛋白用于食品有2种类型:大豆蛋白和大豆粉。 美国的大豆蛋白用于食品:可以说无所不在,无所不用。 作为富有营养价值的食品配料用于面包、谷片(cereals)点心、奶制品、学生的午餐食品、香肠、热狗、饮料、汤料、调味酱、婴儿食品。不仅增加了食品的营养、口味,改进了食品外形,还防止烧菜时食品收缩变形。 如果要把大豆蛋白在美国食品业的应用,可能要写一本书,这里仅仅给出几张最近我在美国超市中拍摄的部分照片,来说明大豆蛋白在美国食品中应用的广泛性。 1.美国老牌食品公司Hillshare Farm出产的牛肉香肠:在美国所有的超市中都有出售,种类很多。 2.速冻蘑菇猪肉饼 3. 蟹肉饼(Crab cake)是美国人喜欢吃的一种海鲜,不仅在高档餐馆有这个菜肴,在超市中也有出售(下面的照片) 4.新鲜烘烤的羊角面包(国内有类似产品出售 ) 照片中的Whey是大豆蛋白生产过程中的一种液体大豆蛋白。 5.面粉做的小蛋糕:也含有大豆蛋白 6.连方便面也加了大豆蛋白:下面的照片是美国各个超市里销售最大量的方便面,你可以看到,大豆蛋白加进去了。 好,我就给出这么几张目前在美国超市上出售的含CP4-EPSPS转基因蛋白的食品,如果要去寻找,可能找出上千种这样的含CP4-EPSPS转基因蛋白的食品。美国人就是通过这种食用方式,把转基因大豆的蛋白吃下去了,而且比我们中国人吃豆制品中的CP4-EPSPS转基因蛋白要多出33%。 其实,欧洲人也吃的,只不过我目前没有查到欧洲人每年消费大豆蛋白的数字。日本人吃的寿司中加进去的转基因大豆蛋白的比例也是很高的。 我们把话题扯回到中国,估计中国人,包括黑龙江省人大官员和也吃了不少这种转基因大豆蛋白的食品。例如你们到超市去买各种火腿产品,多半是吃了CP4-EPSPS转基因蛋白。说这些就是觉得很滑稽,那些整天喊着转基因大豆有毒的人,每天都在津津有味吃着各种含转基因大豆中的CP4-EPSPS转基因蛋白。 来源:基因农业网
2766 次阅读|13 个评论
[转载]2004大豆风波始末
jxz1963 2017-2-23 09:15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食用油脂、蛋白食品原料以及蛋白饲料来源。从1996年中国大豆的进出口格局才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即由大豆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承诺对油籽和植物油进口实行不同的管理方式,其中对大豆和豆粕进口实行单一化关税管理,大豆进口关税仅设定为3%。中国大豆市场完全开放,大豆进口数量也随之连创新高。从1995年的80万吨到2005年的2659万吨,进口大豆的数量在10年时间内增长了33倍。中国原有的大豆、菜籽压榨厂遵循生产布局与原料产地一致的原则,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南等大豆、油菜籽产区。由于运输成本和生产能力的限制,对进口大豆的加工不可能依靠这些原有的压榨厂来完成。于是由进口大豆带来的巨大的加工需求引发了沿海地区对压榨和精炼油厂的大量投资。自90年代后期以来,在山东、江苏、辽宁和广东等省份的沿海港口兴建了100多个日压榨能力在1000吨以上的大型油脂加工企业。由于减少了采购、储存和运输的环节,这些企业的生产成本相比其他企业得到了有效的降低。在挤占国产大豆或国产菜籽的市场的过程中,这些油脂企业获得了较高的利润,一般在86-300元/吨左右。2002-2003年,大豆油价格大幅上涨。2003年10月,大豆压榨利润高达1,000元/吨。国内压榨厂的投资也随之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进口大豆压榨市场的快速发展也掩盖了中国榨油企业在自身经营上存在的一些隐患。中国榨油企业资金周转的传统模式是,银行开出信用证,企业进口大豆,然后加工,快速将大豆油和豆粕销售出去,归还信用证资金,如此依次循环。正常情况下,如果榨油企业的盈利前景良好,其资金周转是畅通的。但是,一旦银行加强信贷控制,就会要求企业要有大量的流动资金,否则无法开立信用证。同时,中国榨油企业一味依赖进口大豆,坐享丰厚的压榨利润。原料来源单一和产品严重同质化导致了中国榨油企业经营模式雷同,竞争手段相似,抗风险能力低下。这些榨油企业都是在行业的快速发展期中诞生的,没有人会想过行业发展的拐点迟早会到来,更没有人想到这一天会来临得如此地快。 2003 年底,在温家宝总理首次访美即将成行之际,中国安排了大豆、棉花和电子产品等四个采购团前往美国。12月17日,中国大豆采购团启程前往美国芝加哥,美国中西部时间12月18日下午1点,签字仪式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董事局会议室里举行。除了官方和企业界人士,美方还专门请来了美国《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世界日报》、伊州电视台等9家媒体及中国中央电视台驻美记者,100多人的现场顿时春意盎然。美方出席仪式的最高级别代表为伊利诺伊州的参议长埃米尔.琼斯,中方采购团领队则是时任商务部副部长的廖晓淇。签字仪式的主角是中美双方的企业,美方共有10位代表:ADM、特福芬、路易达孚、ZEN-NOH、诺贝尔谷物、邦吉、FGDILLC、CENEXHARVEST、嘉吉、康尼格拉;中方企业代表共12位: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大连华农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秦皇岛金海粮油工业公司、浙江省粮食集团有限公司、汕头市中星油脂有限公司、大连华良企业集团有限公司、龙口新龙食油有限公司、中谷粮油集团公司、山东渤海油脂工业有限公司、金光食品(宁波)有限公司、统一嘉吉(东莞)饲料蛋白科技有限公司、福建康宏股份有限公司。 双方分列两边,打了近10年交道,双方老总第一次面对面。大连华农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9年,每年以29%的速度增长,今年压榨规模已经达到350万吨,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华农的创始人李广富的雄心是成为中国油脂行业的旗舰,下一个目标是年压榨量达到500万吨。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他成立东莞华农公司立足珠三角市场,成立南京华农辐射长三角市场,成立霸州华农占领京津唐地区。尽管同行的有中国粮油进出口界的大佬中粮集团,但是由于此次李广富抛出去的采购单高达80万吨,一举超过中粮,因此他毫无悬念地成了今天的主角——在随后举办的“中美大豆行业联合研讨会”上,李广富作为唯一一个企业代表做了专题发言。 中国大豆采购团公开宣布采购250万吨的美国大豆,如果价格合适,将再增加采购250万吨。22日,中国大豆采购团启程返回中国。23日,大豆价格继续暴涨,31日,2003年的最后一天,美盘报收于789美分/蒲式耳。。整整一个春节,中国的大豆采购商们都过得提心吊胆,大豆价格一路飘红,过了年,等到2004年3月份,终于冲上历史高点——1064美分/蒲式耳。 在大豆进出口贸易中,我们通常所说的美国、巴西大豆出口离岸升贴水,指的是美国、巴西出口港口的大豆现货价格与CBOT期货基准合约(临近交割的合约)价格之间的差距。到岸升贴水是指大豆运输到中国港口的价格与CBOT期货价格的价差。到岸升贴水一般等于离岸升贴水加上远洋运输费用。这些价差也可通称为“期现基差”。所谓“期现基差”指某一特定地点的现货价格与当时同种商品临近交割的期货合约价格间的差额。公式表示为:期现基差=现货价格-期货价格。 从后来的媒体报道中得知,李广富签的价格是4100元/吨,换算之后为1078美分/蒲式耳,是相当高的价格了。其实这还算低的呢,按照14亿美元购买250万吨计算,单价相当于4635元/吨。 中国市场的豆粕价格在2004年初继续高涨,在压榨利润的驱动之下,中国榨油企业普遍加大采购力度。同时,中国国内大豆加工能力的急剧扩张引发了对大豆采购需求的急度膨胀,转基因政策及外贸政策的不稳定性增加了中国榨油企业对进口大豆的投机需求和周转库存需求。这样,中国榨油企业纷纷买入大豆远期合约,这使得2004年中国大部分进口订单的签约价格维持在相对高的价位,接近4,000元/吨。 然而,后来南美大豆并没有出现原来预期的大面积减产,和去年相比产量并未大幅下降。而且,北美大豆种植面积预计比去年增加200万英亩,美国的及时降雨使得大豆播种进度非常之快,美国大豆增产的潜力很大。国际市场大豆价格开始出现大幅下滑。 海洋运费下跌,也推动了进口大豆价格的下跌。历史上,美伊战争期间国际船运费暴涨,并创历史高点,就曾经使得大豆运输成本增加,推动大豆价格攀升。由于2004年中国开始限制铁矿石的进口以及南美的大豆出口低于预计,散装货物的海洋运费出现大幅下跌。4月份以来,从太平洋西北沿岸到日本的运费下降了近4美元,与海湾到日本的运价差在4月中旬达到创记录的每吨31.5美元。 豆粕销售利润占压榨油厂利润中很大的一块,但豆粕市场受禽畜行业的影响大。2004年春夏之交禽流感的爆发打击了畜禽养殖业,直接影响了国内豆粕的消费量。国内大豆油在2月底达到最高价的7,600元/吨,豆粕在4月初达到最高价的3,400元/吨。5月12日开始,CBOT的美盘基金从多头市场撤离,大幅减仓,大豆期价剧跌。受此影响,国际大豆价格下跌近25%,跌到266美元/吨。同时,国内油价和粕价下跌,大豆油报价6,900元/吨,豆粕报价3,200元/吨。按同期进口大豆港口分销价格3,850-3,900元/吨,加工费用120元/吨,资金成本20元/吨计算,压榨油厂每加工1吨进口大豆就要亏损200多元。到了11月份,大豆油最低跌到5,500元/吨,豆粕最低跌到2,400元/吨。国内压榨厂商的亏损也一步步放大。李广富的华农豆业在进退维谷中只好选择停产。全国7个厂全部停产,每月损失高达3000万元。 受2004年严厉的宏观经济调控的影响,商业银行对国内榨油行业紧缩银根,使很多榨油企业开不出信用证。对于银行来说,即使没有加强信贷控制的政策,也不愿意给这些企业开信用证。这些榨油企业进口大豆的成本过高,按照现在的大豆油和豆粕的市场价格来看,亏损是必然的。如果开出信用证,很可能出现坏帐。资金链出现断裂后,不少资金周转困难的企业无力支付大豆货款而被迫违约。甚至连100万美元/船的“洗船”费用(以一定的费用把船货回售给供应商)都可能将一个榨油厂逼到破产。 许多油厂凭自己在国内的经验,不按WTO游戏规则,在2004年大豆价格风波中擅自毁约,被记入国外商业信誉的黑名单,引起国际商业官司和制裁,难以维系对外贸易。 国际大豆供应商对处于困境中的中国食用油行业垂涎欲滴。2005年9月7日,ADM董事长兼总裁艾伦•安德烈在华尔街发表了一份报告,报告中称,“中国有投资机会。”美国大豆协会中国代表处向其总部写信称,“今年是进军中国,整合大豆行业的时候了。” 2004 年4月到6月间,同在大连的另一家压榨商金石集团因资金困难,未能及时向嘉吉公司支付货款,双方之间发生了一系列商业争议,经多次协商未果。嘉吉公司与福建金石公司以及大连金石制油有限公司、沈阳金石豆业有限公司、四川金石油粕有限公司、北京珂玛美嘉粮油有限公司、宜丰香港有限公司(该六公司以下统称金石集团)长期以来存在商业合作关系。2004年9月,嘉吉公司将上述争议提交国际油类、种子和脂类联合会(以下简称FOSFA)仲裁。仲裁过程中,嘉吉公司与金石集团于2005年6月26日达成一份一揽子解决双方之间所有争议的《和解协议》及其附属文件,约定金石集团将在五年内分期偿还债务,并将福建金石公司的全部资产,包括土地使用权、建筑物和固着物、所有的设备及其他财产抵押给嘉吉公司,作为偿还前述债务的担保。 2005 年,邦基收购了山东三维集团旗下的一家位于日照的大豆油厂,日加工能力2400吨。这是邦基在华收购的第一家榨油厂。 2005 年10月25日,大连华农与托福国际集团在战略合作协议上签字,出售了湛江华农30%的股权。随后南京华农被邦吉收购,东莞华农归了嘉吉,霸州华农则被路易达孚兼并。 嘉吉在广东东莞的大豆加工厂日加工能力为3000吨,另一家更大的、嘉吉在亚洲投资的最大单体工厂、位于江苏南通的工厂也将马上开工,日加工能力达到5000吨/天。美国ADM和中粮已有长期的合作,在中粮下属企业中拥有一定的股份。这样,邦基、嘉吉和ADM通过投资等形式掌握了中国近1/3的大豆加工能力。加上正大等公司,外资控制的加工能力达40%以上。至2006年4月底,仍在开工的97家大豆压榨企业集团中,外商独资或外资参股的有64家。 原载: 2017-02-23 油脂工程师之家
个人分类: 推荐|63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发达国家粮油加工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jxz1963 2017-2-18 15:05
我国是世界粮油生产和消费大国,但还不是粮油加工业的强国。根据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 农产品加工业技术创新体系与发展战略研究 ” 课题中稻米、小麦、玉米、大豆、油菜籽 ( 包括双低油菜籽 ) 加工业的技术创新体系与发展战略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简要介绍世界粮油加工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的五大特点。 1 、 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稻米、小麦、玉米、大豆、双低油菜,加工业的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是,发达国家发展粮油加工业的成功经验。 美国年产面粉 1800 万吨左右,面粉企业仅有 195 家,目前美国最大的四家面粉公司的日产能力占全国总日产能力的 22 %,生产能力占全国总生产能力的 63 %。美国粉厂的开工率: 1986 年 90 %, 1993 年 91.7 %, 1994 年 92.7 %,比起 70 年代开工率不足 80 %,更早些时候甚至不到 70 %来说,有很大提高。 法国近 10 年面粉的年产量均在 550 万吨左右,有三大面粉集团公司,前二者所生产的面包粉占市场份额的 31 %,后者拥有 39 家粉厂,所生产的面包粉占市场份额的 13 %,整个制粉行业的产能利用率达到 80 %。 日本的年面粉生产量在 500 万吨左右,面粉加工企业从六十年代的 850 家,到 1996 年仅存 170 余家,日清公司、日本公司、昭和产业公司和日东公司拥有 35 家粉厂,但其产量占总产量的 66 %。 美国玉米精加工协会有 9 家公司,下属 28 家企业,分布在 14 个玉米主产区,年加工玉米 3556 万吨,其中最大的 4 家企业的加工量超过 2600 万吨,市场集中度达到 74 %。美国年产淀粉 1600 万吨,只有 22 个工厂; 日本原有 2000 多个淀粉厂,现在已不足 200 个,但淀粉产量却增加近两倍。 稻米加工业也是如此,日本、美国及大米出口量世界第一的泰国,大米加工企业的规模都在日产 500-1000 吨左右。为了增强企业的实力,降低生产成本,积极参与市场竞争,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走联合之路已是国外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大豆是世界最重要的油料作物, 2000 年大豆占世界油料总产量的 56 %,全球制油工业消耗大豆占总量的 84 . 91 %。美国和巴西油厂的规模多在 1000-3000 吨/日,在传统的制油工业中,美国等发达国家已发展到每天处理 1 万吨以上的大型加工企业。脱脂大豆粕是世界重要的优质植物蛋白资源。美国 ADM 和 CentralSoy 讼司都是既生产豆油又生产蛋白和磷脂的世界级大公司。 德国 LucasMeyer 公司和 Nattermann 公司是世界向全球供应磷脂总消费量约 30 %的最大厂家。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德国、英国、丹麦、法国等国的油菜籽规模化加工、集约化经营已成为一种发展模式。 2 、不断采用新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 稻粕加工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具有很高的技术水平,其中以日本的稻米加工技术和装备称雄世界。目前世界发达国家把稻米深加工的生物技术、膜分离技术、离子交换技术、高效干燥技术、超微技术、自动化工艺控制技术等高新技术作为稻米加工业产品市场竞争力和行业发展及获得高额利润的关键因素。 小麦制粉生产过程中,应用计算机管理和智能控制技术,应用各种传感装置,实现生产过程的计算机管理,最大限度地利用小麦资源,使生产过程平稳、高效地运行。利用生物技术的研究成果,采用安全、高效的生物添加剂改善面粉食用品质,替代现在使用的化学添加剂,使传统的小麦加工业生气蓬勃。 玉米加工业采用大型湿磨、密闭循环工艺,采用电子计算机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使工艺过程具有很高的透明度,随时变换和调节工艺条件,玉米淀粉、蛋白质、纤维和玉米油等玉米加工的综合利用率达到 99 %以上。应用现代生物酶技术,色谱分离、膜分离技术,喷射、超微以及自动化微机控制等技术,使产业进入高科技、高产出的快速发展阶段。 油脂加工业,发达国家把新的提取分离技术、酶技术、发酵技术、膜分离技术用于大豆加工业。启用超临界 CO :气体萃取制油工艺,采用酶技术提高蛋白和油脂提取率。应用生物技术对油脂改性或结构脂质制备。大型的油菜籽脱皮分离、冷榨、挤压膨化、低温浸出新技术应用于双低油菜籽的制油工业,以提高双低油菜籽的制油效率。 3 、营养、卫生、安全和绿色成为加工产品的主流 从全球范围来看,营养、安全、绿色、休闲成为稻米、小麦、玉米和油料加工的主流和方向。卫生和安全成为新世纪稻谷、小麦、玉米、油脂和油料蛋白加工企业的首要任务。美国早在 20 世纪 70 年代就建立了各谷物、油料的营养、卫生和安全的标准体系,规定了谷物的各种营养成分和卫生、安全的标准。 联合国食品卫生法典委员会 (CAC) 已将 GMP 和 HACCP 作为国际规范推荐给各成员国。为防止出现食品安全危机,世界加速进入绿色食品的时代,许多国家对农产品的化肥、农药使用都作了严格限制,生态农业、回归自然、绿色农产晶迅速发展,确保稻米、小麦、玉米、油料及其产品安全已成为粮油加工业的共识。 4 、深加工、多产品是高效增值的重要途径 稻米的综合利用是国外技术力量雄厚企业集团发展的重点。其产品有备受消费者钟爱的米酒、米饼、米粉、米糕、速煮米、方便米饭、冷冻米饭、调味品等品种繁多的米制食品;高纯度米淀粉、抗性淀粉、多孔淀粉、缓慢消化淀粉、淀粉基新脂肪替代物等更具特色和新用途的产品;不同蛋白质含量和不同性能的大米蛋白产品;具有营养和生理功能的发芽糙米、米胚芽健康食品、米糠营养素和营养纤维、米糠多糖等等;米糠为原料的日化产品、米糠高强度材料、脂肪酶抑制剂、稻壳白炭黑、活性炭和高模数硅酸钾。稻米深加工使稻米的附加值提高 5—10 倍。 小麦深加工产品有着广泛的市场,美国的食品、医药、化工、造纸、纺织、建材等工业都是小麦产品的下游市场。美国还把小麦产品新用途的开发及用途的拓展作为未来小麦加工业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 玉米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有工业黄金原料之称,世界发达国家玉米加工,特别是深加工可生产二、三千种产品。种类繁多的产品应用在食品、化工、发酵、医药、纺织、造纸等工业领域。美国玉米深加工比例目前是 15 %左右,预计到 2010 年将提高到 18 %。 大豆和油菜籽的高效增值转化利用是世界发达国家主要研究方向,大豆、油菜籽除了应用新技术大规模制备食用植物油外,还研发多样化、营养化、方便化、安全化、优质化大豆制品;在非食用领域研发大豆蛋白生物可降解性高聚物、粘合剂、薄膜、包装材料、增强材料等新材料;发展双低油菜脱皮冷榨制油技术;开发大豆功能性食品;研制高质量、高附加值、高效益的具有特殊营养功能的新产品。 5 、产品标准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越来越完善 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大都有科学的产品标准体系和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多采用 GMP( 良好生产操作规程 ) 进行厂房、车间设计,对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进行 HACCP( 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 ) 上岗培训,并在加工生产中实施 GMP 、 HACCP 及 ISO( 国际标准组织 )9000 族系管理规范。国际上对食品的卫生与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世界卫生组织 (WHO) 、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 和各国都为食品的营养、卫生等制定了严格的标准,旨在建立一个现代化的科学食品安全体系,以加强食品的监督、监测和公众教育等。 原载:农产品加工信息, 2017 年 2 月 14 日
个人分类: 推荐|163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油脂工业百年
热度 1 jxz1963 2017-2-15 23:16
油脂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上古之世,我们的祖先在狩猎中捕获 动物,分离脂肪, “ 钻燧取火,以化腥臊 ” 。进入农业社会,人们栽培作物,饲养家畜,将油料榨油,将牛乳搅拌、澄清、分离、浓缩。这些原始的方法,给人类饮食生活带来了划时期的变化。? 从远古时期的中国人、埃及人、腓尼基人采用各种各样原始的机械方法提取油脂,但到水压机的使用(1875),油脂的制取只是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活动。18世纪以来,由于产业革命的兴起 ,都市人口的集中,传统的油脂供应不足,人们迫切需要大量高品质的油脂,近代油脂工业 才有了产生的基础。? 20世纪之初,首先是螺旋压榨机的发明(1900),以及它与离心机(1880)的使用相结合,始为近代油脂工业连续化生产拉开了帷幕。? 油脂真空脱臭(1900)和油脂氢化(1902)的发明,使原本仅限于动物油脂为原料的人造奶油(1869)也有了使用鱼油及植物油的可能。而在此期间,激剧发展的美国棉油业也适逢其时地派生出了起酥油的发明(1911)。? 从机械压榨到化学萃取,油脂浸出从方法(1856)到生产的应用(1870),在其技术发展的颠峰状态(1950 — 1960),这一时期是油脂工业百年来最绚丽多采的,形式各异的浸出器,展现了众多设计大师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以农产品为基础原料的油脂工业的飞跃发展,得助于 “ 绿色革命 ” 的恩惠。世纪初迅速增长的美国棉花业;二战后时至今日,美国及中南美国家大豆业的蓬勃兴旺,加拿大双低菜籽的成功开发,马来西亚热带棕榈油的异军突起,它们不仅构筑了世界油料的新格局,为全球的油脂加工提供了日益充实的原料,而且随着农业集约化的进展,使得今天油脂工业的国际化、大型化、自动化成为现实。? 如果仅从制取和精炼而言,油脂已经榨净浸尽,各种饼粕蛋白质从肥料、饲料进而到食品也得到了高度利用,以磷脂、维生素E、甾醇、肌醇、谷维素等副产品的开发,业已物尽其用。经过脱胶、脱酸、脱色、脱臭、脱蜡后净化的油品亦近完美。油脂这个传统行业(技术)发展到今天,似乎已近黄昏 “ 夕阳西下 ” 了。然而, “ 民以食为天 ” ,油脂(食品)这一行业是永恒的,它的发展亦无穷尽,新的问题仍有待人们从更高的视野去探索。?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油脂生产过程中的废液、废气的排放,高温加热以及多氯联苯致使食用油中毒的悲惨事件,至今仍然使人时存隐忧。曾经令我们引为自豪的油脂浸出技术,它所采用的溶剂,以及它对环境的污染,正受到人们日渐增多的质疑和重新审视,而采用超临界CO 2 的浸出技术,至少在连续化和生产成本上,目前尚不能替代现有的生产方式。同时,在崇尚自然食品的今天,人们也越来越不喜欢经过高温和化学处理过的食用油了。对由转基因技术(GMO)培育的油料,对氢化油,也开始敬而远之。如此诸多问题,对我们都不啻是新的挑战。? 在追求高质量饮食生活的今天,人们对油脂产品,也不仅仅只满足于能量、营养方面的一次机能;色泽、味觉、嗅觉等方面的二次机能;而更多的是追求同时具有免疫、生物体调节功能方面的三次机能性的产品。随着油脂化学结构和油脂营养研究的进展,以n-3系,n-6系各类脂肪酸生理机能的逐步解明,各种易消化油脂、低热量油脂、高稳定性油脂、改善脂质代谢及流变学特性的机能性油脂产品的开发与利用日见活跃,古老而年轻的油脂工业,正在谱写着21世纪油脂产品设计的新篇章。? 1 技术? 1.1 制取 ? 需要是发明之母,一切技术的进步都反映了其时代的社会需求。19世纪普法战争时期,拿破仑三世面对食品匮乏的窘境,重金悬尝征求黄油的替代品,以此为契机,由法国人麦杰·莫里哀(MegeMourier)发明的人造奶油(1869)即是一个典型的事例。英国人约瑟夫 布诺玛(Joseph Bromah)发明的水压机(1875),使人们告别了古老传统的机械制油方式。而美国人安德森(V.D.Anderson)蕴育了30年之久的螺旋压榨机的概念,适逢美国棉花业的兴起,恰在世纪之初发明了螺旋榨油机(1900)。这一技术经德国的克虏伯(Krupp)公司引进(1910),由欧洲向其他地区推广,从此拉开了现代油脂工业的序幕。? 瑞典人德·拉法(De Lavol)发明的离心机(1880),也在此期间从牛奶分离延伸到食用油的精炼。之后,美国的夏普利斯(Sharples)公司也开发出了管式离心机(1916)。从棉籽油开始,离心机的高速旋转不仅满足了大量高品质油脂的社会需求,并由此奠定了油脂连续化碱炼的 基础。德·拉法博士墓铭志上的 “ 高速之男 ” 如实地记述着先驱者不懈的追求和成功的业绩 。? 氢化技术给食用油工业带来了新的变革。在法国人萨巴特(P.Sobatier)采用Ni为催化剂,最早将不饱和化合物在气相条件下还原为饱合化合物(1897)之后,32岁的德国人诺曼(W.Norman) 率先将这一研究应用到油脂工业上,制造出了氢化油(1902),并因此被誉为 “ 氢化之父 ” 。 ? 美国人戴维·韦森(David Wesson)发明的在减压条件下水蒸汽蒸馏的油脂脱臭技术,最先使棉籽油和鱼油得到了更有效的利用,它与氢化技术相结合,从此拓宽了人造奶油原料的来源。? 在诺曼法氢化技术取得专利后,英国的J Crossfirld公司既采用鲸油生产氢化油(1906)。随后,美国的宝洁(Procter Gamble)公司获此专利,由棉籽油氢化发明了起酥油,并以 “ CRISCO ” 的商标上市销售(1911),这一新产品随之在美国广为畅销,推动了美国棉油业的发展,也给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但该公司独家垄断专利实施权的情况,其后被法院裁定无效,这样其他企业亦可享受其利。在欧洲,荷兰和挪威等国相继由鱼油脱臭、氢化,生产人造奶油和起酥油,满足了上亿人对脂肪的需求。在亚洲,日本也在随后(1913)引入了这一技术。? 1.2 浸出 ? 欧洲是油脂浸出技术的发祥地。从1856年法国人迪斯(Diss)发明了溶剂浸出的方法之后,在1870年前后,德国人在莱茵河工业带相继建立了罐组式油脂浸出工厂。这项技术,日本也从当时的南满铁路引入到亚洲,先后在中国大连(1915)、日本横滨等地建厂。然而,因连绵不断的战争,在欧亚大陆,油脂浸出连续化生产技术却姗姗来迟。德国人波尔曼(Bollman)在1919年设计的第一台篮斗式连续式浸出器,不得不於1937年才在美国的印第安那州建成投产。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得天时地利人和,集各民族的智慧,从30年代前后,相继开发了肯尼迪(Kenndy)格斗式(1927),赫德·勃兰特(HildBrand)U型螺旋式(1934德国引进技术),福特(Ford)V型螺旋式(1935),波诺多(Bonotto)旋转塔式(1937),安德森(Anderson)垂直塔式,艾利斯·切梅斯(Allis-Chalmers)垂直塔式(1938),迪克斯(Detrex)横式,巴图利特·斯鲁诺(Borltt-Snow,1938)等各种连续式浸出器。? 一俟二战结束,欧洲人蓄积已久的才智,再次勃发而出。比利时迪斯梅(DeSmet)的履带式( 1945),德国鲁奇(Lurji)的单、复式框型浸出器相继登场。战后,经济复苏,产业再建,各国的设计大师尽展才华,众多的精妙设计,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不论是在平转式中,美国Blow Knox公司首创的料格旋转式(G.Karnofsky发明,1948),美国弗伦奇(French)公司的 固定栅板式,德国卡鲁泽尔(Karuseel)公司的双层复式;美国皇冠(Corow)公司的环型;德国MIAG公司的篮斗式;美国Wurser Sanger公司的抽滤式;意大利C.M.B公司的Direx复合式等等的创造发明;或者是日本的千代田式,铃木式,石井式,昭和式,吉野式诸多类型的引进吸收;各种浸出器的精致的创意,巧妙的构思,既显现了各国的文化传统,又增进了各民族智慧的交融。这种持续不断的创新势头,一直延续到70年代方稍有歇息。? 目前,油脂浸出设备又从大型化这一方面得到进一步地发展。以现今最受推宠的环型和平转式为例:当初,皇冠公司由依阿华大学购买环型浸出器专利时,它只是15t/d的规模。但现今,标有 “ COROW ” 品牌的浸出器已达6000 t/d。而从结构上更适宜于大型化的平转式浸出器,今天已有9000t/d的设备在运行中。? 油脂浸出技术也为油料蛋白质的利用创造了条件。采用DT式蒸脱机对浸出的湿粕进行脱溶和烘烤处理,可使蛋白质变性,并使大豆的胰蛋白酶失去活性,进而将饼粕作为饲料使用。而采用Lurji式的蒸汽夹套装置低温脱溶,美国Blaw-Know和Alls-Chalmers公司的过热溶剂蒸汽脱溶与闪蒸脱溶,则又为低变性蛋白质食品的原料提供了可能。目前,大豆蛋白食品有脱脂大豆蛋白、浓缩大豆蛋白、分离大豆蛋白、组织纤维大豆蛋白等品种。特别是1963年美国General Mills公司奥德利(Odell)领导的小组经纺织、着色、着味研制出象鸡肉那样的食品后,更引起了人们对油料蛋白食品开发的浓厚兴趣。? 同样,棉粕在除去棉酚,菜籽粕除去葡萄糖苷、异硫氰酸酯(ITC)和恶唑烷硫酮(DZT),葵花籽粕除去绿原酸,蓖麻粕除去蓖麻碱及变应原 — A,花生粕除去黄曲霉毒素之后,这些饼粕中的蛋白质也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 70年代之后,蒸脱机又将预脱溶、脱溶、烘烤、冷却四个单元操作集约而成为一个装置。不论是德国Lurji公司的TTC式,还是美国Corow公司的DTDC式,都使得生产操作更加便捷。? 在混合油蒸发系统中,由于由Lurji和Biaw-Know等公司开发的负压蒸发与余热利用工艺的普及,蒸汽消耗进而降低,油品质量也得到了提高。在尾气的溶剂回收系统中,先后有冷冻法、冷却法、吸收法、吸附法等方式。70年代左右,以Corow公司溶剂尾气回收装置为代表,随着采用吸收力强并不易聚合的石蜡回收工艺的普及,溶剂损耗又得到了大幅度地降低。? 目前,油脂溶剂浸出工艺日臻完善,生产成本也随之减少,蒸汽消耗可在2.03kg/t,电耗 在40kW·h/t,溶剂消耗在1.2 L/t左右,总计成本约合8.37美元/t。? 1.3 精炼 ? 1.3.1 脱胶与脱酸? 在油脂连续化脱胶和脱酸中,离心机是一种重要的设备。其中,以瑞典DeLaval,美国的Sh arple,德国的West-Falia,美国的Podielniak这四种型式为代表。? 在传统的碱炼脱酸工业中,Sharple的标准式和De Laval的全封闭式多采用前三种形式的离心机。而后一种则用于无水醋酸法,即50油工艺(50Oil Process),它是由美国的斯坦利(S taley)在1956年发明的一种省略碱炼的独特的精炼方式。? 混合油精炼是美国人格瓦纳(C.Cavangh)在1953年发明的。它多用于棉籽油。在浸出后的混合油状态中,在棉籽油的棉酚色素尚未固定,油的粘度和密度均较低的状态下进行碱炼,因而使得皂脚中的中性油的损失得以减少。随后,比利时的De Smet公司又开发出不使用离心 机的混合油精炼法,虽然成本稍高,但是不产生废水,因而有利于环境保护。 泽尼斯精炼法是1960年由瑞典的Zenith公司发明的。它由P-酸处理、N-碱处理、C-脱色处理三个单元组成,不使用离心机,无噪音,能量消耗少,无需水洗,简化了排水处理,中性油损失少,适合于胶质少,色泽低,低酸值的菜籽油、椰子油、蓖麻油及硬化油的精制。 物理精炼法,即蒸馏脱酸法。本世纪初,赫菲脱(Hefter)就提出过这一种精炼方式,在欧洲很早就用此方法对椰子油和棕榈仁油等月桂酸系的高酸值毛油进行精制。二战后,日本也将其用于高酸值的米糠油。但真正全面推广则是在70年代之后,对大豆油、特别是对棕榈油脱酸与脱臭工艺的成功应用,不仅油的得率高,脂肪酸品质好,而且简化了工艺,并有利于环境保护,从而受到人们的关注。此外,人们也尝试过超声波法、液 — 液浸出精炼法及氨法等精炼方式,但现今均尚未用于生产实践。? 目前,在脱胶工艺方面又有许多新的进展。由Alfa Laval公司开发的干法与湿法的超脱胶(SuperDeguming)预处理工艺,可使毛油中的磷含量小于9~12 mg/kg,中性油小于0.3%。该方法对棕榈油物理精炼的前处理尤为适用。同时,它也 有利于环境保护与微量营养元素的保持。由Lurji公司研究的对非水化磷脂的形成有促进作用的方式,对菜籽油的非水化磷脂脱胶及碱炼中除去叶绿素的效果 颇佳。Lurji与Rohm公司利用磷脂A2酶以及乙二胺四醋酸EDTA(Ethylen e Diaminet Traacetic Acid)螯合剂脱胶而开发的工程已中试成功。此外,利用Trisy1,Sor sil R等的硅法脱胶,Novo与Vandemooretele公司研究的 “ Top ” , “ Top-Dry ” , “ Sno W ” 等方法脱胶也有很好的效果。? 1.3.2 脱色与脱臭? 自1880年N.K.Fuibank对油脂脱色以来,油脂脱色可分为采用活性白土和活性碳吸附的物理方法;采用重铬酸钠、亚氯酸钠、硫酸、草酸、柠檬酸反应的化学方法。前者多用于食用植物油,后者多用于工业用油脂(动物油)。在40年代以前,大多采用间歇式脱色。1949年K·King等人发明了连续式脱色工艺,50年代之后,Girdler,AlfaLavl,Lirji等公司相继推出各具特色的连续式脱色工艺和设备。到了90年代,采用逆流方式的脱色工艺,可使白土量减少40%,若与电气自动过滤机相结合,有望削减到55%。? 从戴维·韦森(David Wesson)发明在减压条件下水蒸汽蒸馏的油脂脱臭(1900)工艺以来,在30年代末,Foster-Wheele公司率先完成了从间歇式到连续式的变革(1936)。而由贝雷(A.Baily)设计开发,Girdler公司制造的多层塔盘的半连续式脱臭塔则开创了现代标准式的装置(1948)。在同一年内,Dow Cheical公司推出的导生(Dow therm)热媒体加热系统也开始随之实施。此后,Blow-Know公司(1963),Wurster Sanger公司(1964),Podbielniak公司(196 6),De Smet公司,Lurji公司,Votaor公司,Feld Hahn公司,Stork公司,Gianazzo公司 ,Parkson公司,EMI公司也开发出了各具特色的脱臭塔。近年来,薄层脱臭塔及脱臭蒸汽采用氮气的尝试也有一定的进展。特别是AlfaLaval公司采用汽提瞬间脱臭的方式,对保持油中V E 及油的风味有一定的功效。然而,因日本和中国台湾先后发生了热媒体漏泄事故,以此不幸事件为契机,日本随之开发了直接火加热的脱臭方式。目前,油脂脱臭的加热正朝着高压蒸汽,电加热,热风加热等方式转换,对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给予了应有的重视。? 1.3.3 冬化与分提? 在油脂的冬化脱蜡与分提方面,特别是对棕榈油的软硬脂的分提工艺,70年代以后有了很大的进步,其中主要有以比利时Tirtiaux与De Smet公司为代表的自然冬化工艺方式;以瑞典的 Alfa Laval公司为代表的表面活性剂(烷基苯磺酸盐)离心分离法(又称为乳化分离法)工艺方式;以意大利CMB公司与以色列的HLS工艺为代表的溶剂(甲醇、己烷、丙酮)法等工艺方式。在棉籽油、葵花籽油、玉米油等油脂的脱蜡精制中也有了许多进步,例如棉籽混合油脱蜡技术等。? 1.3.4 氢化与酯交换反应? 在油脂氢化工艺中包括:不饱和油脂的氢化;脂肪酸或酯的还原;氰到胺的还原。从诺曼发明油脂氢化以来,将氢化吹入油中的方式又开发了Wilbuschewich式和Dead-end等方式。另外,在催化剂方面,艾德金斯(Adkins)等人发明的铜 — 铬等各种催化剂(1931),在油脂氢化中,显示了更为优异的选择性。? 酯交换反应是甘油分子中的脂肪酸分子或分子间再排列的反应工程。1940年美国宝洁公司E.W.Eckey和艾波特(A.D.Abbot)首先采用酯交换对猪油改质而开始实用化。最初,在油脂的改质技术中,多是采用化学催化剂的随机的酯交换反应为主体。自80年代已来,以脂肪酶为催化剂有更为优异的选择性的酯交换反应业已实用化,它作为高附加值的油脂产品的制造方法受到人们普遍关注。? 1.4 其他 高新技术进入油脂传统行业为其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大型工厂自动化及计算机的应用为油脂浸出和精炼的生产管理与成本的降低作了必要的保证。短行程蒸馏(ShortPath Distillation)为热敏性物质的分离与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创造了最佳的条件。超临界流体浸出,超滤和反渗透技术也有望在油脂制取、脂肪酸分离等方面最终获得应用。以酶工程、微生物工程和蛋白质工程为代表的生物工学已经在单细胞油脂及各种机能性油脂产品的开发中获得了成功。油脂工业早已走出了传统的作坊式的生产方式,不断积极地吸纳分享一切技术的进步,为自身的发展创造新的生机。? 2 油料 油料资源关系着油脂加工业的兴衰。与传统的芝麻油、橄榄油、椰子油这些少量的地域性油料不同,从本世纪初开始,棉籽、大豆、菜籽、棕榈油等大宗油料的发展成为油脂 工业技术飞跃进步的原动力。 棉籽源于印度,它的种植可追溯到公元前三世纪。到19世纪美国南北战争(1861 — 1865) 后,迅速崛起的美国棉籽业,大量棉籽的加工需求方为油脂工业现代化技术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在此期间,螺旋榨油机(1900)、油脂脱臭(1900)、油脂氢化(1902)、起酥油(1911)、管式离心机(1916)等发明应运而生,油脂工业技术取得了惊人的进步。在美国,从那时起,到20世纪40年代,食用油一直是以棉籽油和动物油为主体的。? 二战后,美国的大豆,加拿大的菜籽,马来西亚的棕榈油持续不断高速增长,不仅变更了世界油料的格局,也使得油脂的跨国经营和大型工厂的建设成为新的趋势。? 大豆源于中国。18世纪传至欧洲。1758年英国人布拉武(S?Bowen)来华旅行,5年后返英,1764年,他移民于美国佐治亚州,将从中国带去的大豆试种,从此开始了美国的大豆栽培史。在19世纪,美国农学家莫斯比(Mosby)作为遗传资源收集科学活动之一,不远万里来到远东,广为收集大豆品种,在美国进行研究、生产。随着各种农业发展措施和农业机械化的完善,美国大豆业迅速兴旺发达,从70年代起栽培面积开始超过玉米,现今大豆种植面积已达7270万英亩(1英亩=4047m 2 ),生产量超过7900万t,大豆这一在美国农作物中历史最短的品种,而今已成为农产品出口的代表性商品。 同样,大豆的发展在中南美洲又有后来居上的势头。巴西1882年才引入大豆种植,但由于近代农业技术的引进和新土地开拓的优势,巴西以及阿根廷、巴拉圭等国的大豆生产量近年来大幅度增长。90年代初上述国家大豆产量只有2500万t,而在1998年则已超过5000万t。同时,因为南美土地多,农业用地可以轮换使用,大豆的种植面积仍有增大的趋势。 尽管中国1936年大豆产量即达1130万t,但70多年来大豆生产总量徘徊不前,直到1993年才超过这一产量达到1531万t,从1996年开始由出口国变为进口国。但是,在全球膳食结构调整,大豆普遍受到重视的背景下,中国重新制定大豆发展战略,不久有望实现新的供需平衡。 目前,大豆为世界第一大油料作物,年产量达22446万t。其次为棕榈17265万t,菜籽11954万t,葵花籽8875万t,花生4042万t,棉籽3931万t。 棕榈原产于赤道南北纬度10° — 15°左右有限的地域内,以扎伊尔为首的非洲西海岸地区是它的原始产地(1535)。在东南亚,印度尼西亚在1847年,马来西亚在1870年才由非洲引进。最初在著名的新加坡植物园作为观赏植物,而以榨油为目的的种植始于1911年。其后,在马来西亚逐步以棕榈替代橡胶的种植。特别是自70年代起,马来西亚及印度尼西亚的棕榈产量获得惊人的发展,棕榈开始跃居为世界第二大油料。? 棕榈有惊人的产量,单产4000kg/ha,居世界各种油料之冠。棕榈油有诱人的低成本,每吨生产成本仅为215USD/t(马来西亚)180USD/t(印度尼西亚),远远低于大豆313USD/t(美国),菜籽750USD/t?(德国)。 尽管有着热带油营养问题的激烈争论,但抛开感情色彩不谈,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价格的优势和棕榈油本身的特点不仅满足了印度、巴基斯坦以及中国等食油短缺国的需求,而且它 也冲破了欧美国家的关 税壁垒,畅销于全球,成为流通量最大的油脂产品,贸易额占世界油脂总量的38%,增长率为76%(其次是菜籽油59%,大豆油40%)。? 菜籽源于欧洲,1936年方由波兰移民传入加拿大。二战期间,欧洲战事正酣,以为同盟国生产船舰用润滑油为契机,1942年加拿大开始大量种植菜籽。但战争结束后,润滑油的需求相 应减少,一时间加拿大的菜籽生产几乎陷于瘫痪的局面,从此菜籽又转入以食用油料的生产为主。然而,由于高芥酸菜籽油认为对人体健康有不利的影响的争论说法,从60年代加拿大开始了低芥酸菜籽品种的研究和生产,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目前,菜籽的单产为606kg/ha。以加拿大低芥酸菜籽或加拿大油(Canadian Iow-Acid Seed Canadian Oil)命名的商品早已 闻名于世。在世界流通贸易中,其芥酸的含量和硫代葡萄糖甙分别小于1%和20 μ mol/g 。 世界菜籽油总产量紧随大豆油,棕榈油之后,名列三甲。? 正是这些不断增长的油料资源,为油脂工业的繁荣和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环保 技术是一柄双刃剑,在给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又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在油脂工业不断发展的同时,目前油脂工业在环境保护方面也面对着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在油脂工业废水的排放中,在浸出工段,每处理1 t油料要产生60L的废水;其中在大豆浸出中,生化需氧量(COD)约为1 000 mg/kg。在碱炼脱酸中,每处理1 t油要产生100 L的含油和碱的污水,并且在皂脚的处理中,还要排放10~25L的含有脂肪、磷酸盐、硫酸盐、乙二醇等物质的污水。在脱臭工艺中,每处理1t油也要产生约100 L的轻度污水,为了减少和降低这些废水的数量和污浊程度,人们提出了许多对策,比如采用物理精炼等等的工艺方案。? 另外,在油脂脱臭中,自从1948年采用导生加热方式以来,一直延用至今。但是,由于油脂脱臭管道中热媒体的漏泄而造成的中毒事件,引起人们巨大的震惊。1968年6-7月,在日本关西的九州、福冈、长崎等地,众多的受害者因此患有久治不愈的皮疹。同样的不幸事件,1979年又在中国台湾的彰化一带重演。除了消费者与厂家的诉讼之外,对油脂业界也提出了开发新的脱臭加热方式的必要性。? 油脂浸出己烷溶剂的使用,从一开始就是涉及其来源、价格、理化特性、毒性等诸多因素而兼顾的一种方案。然而,随着人们环保意识与生活质量的提高,油脂工业现今采用己烷类碳氢化合物的替代溶剂的问题,迟早要做出重新的选择。? 美国环境保护厅1998年在对106家油脂浸出工厂所作的 “ 经济分析报告 ” 中指出,按照 美国现行的环境清净大气法,这类工厂至少要支付不少于1700万USD~1800万USD的费用, 虽然该数额现今仅为油脂产品产值的1%~15%左右,但对工厂的管理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近,美国农业部和美国各油脂产业团体,正在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有害大气污染物质增加各类大气环境激素(搅乱内分泌物质)的污染状况制定更为严厉的法规。? 4 产品 社会经济学家指出:通常,当人均年收入到700 USD的状况下,在人们的饮食生活中,谷物充足,对油脂的需求开始增多。人均年收入到1000~2000USD,油脂的消费急增。人均年收入超过3000USD,对油脂的需求趋于稳定,转而开始增加对肉类的消费。? 然而,市场又是细分的。不同的人群对各类油脂产品的需求也不尽相同。现今,一般而言,色拉油无疑是油脂的顶尖产品,但在21世纪的油脂食品设计中,与健康密切关联的油脂营养和生理机能则又成为现代生活人们最关注的问题。? 目前,各种机能性油脂产品的开发方兴未艾,在已有的产品中,引人注目的是以含n — 3系和 n — 6系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产品和可控制热量的结构油脂产品。? 在近年来油脂营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n-3系类开发的产品中,以EPA(C 20∶5 ),DHA(C 22∶6 )与 α 亚麻酸为代表,前者从金枪鱼等深海鱼油中精制提取,它们对人有较显著的抗血栓、抗炎症作用,以及抗动脉硬化、提高学习记忆机能作用,对老年性痴呆症、高血脂症等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后者从紫苏子油(含量65%)以及大豆油(含量6%~10%)和菜籽油(含量9%~15%)等油中提取,它们对癌症的预防与神经系统及体质的改善有一定的功效 。在n-6系类开发的产品中,以 γ -亚麻酸为代表,它可从月见草(含量8%)等植物中提取, 也可以采用微生物发酵来进行生产(含量25%),它是含在母乳中在营养学上非常重要的一种必需脂肪酸,对皮炎的临床症状的缓和,血中胆固醇的降低有很多的功效,已经被许多国家特定为营养保健用食品。由于这些高度不饱和脂肪酸极易氧化,为此,目前多采用软式胶囊及粉末油脂等技术加以包装商品化。 在可控制热量的油脂产品方面,自以无热量脂肪替代品的蔗糖的长链脂肪酸聚酯化合物(商品名Olestra,Proctor Gamble公司研究,1968)被美国食品医药局认可以来,各种低 热量油脂产品相继登场。美国宝洁公司开发的由中链脂肪酸C 8 ,C 10 与山嵛酸(C 22 )组成的甘油酯(商品名Caprenin),因为其中的中链脂肪酸可以像碳水化合物那样由门脉被直接吸收后在肝脏代谢,放出热量,但这类脂肪酸可以不作为脂肪被蓄积,有利于防止肥胖。另外,山嵛酸因融点高不易被吸收,大部分可原样作为排泄物在体外排出,它的热量仅为20.9kJ/g,远低于通常油脂37.7kJ/g的热量,Pfeizer与Nabisc o公司开发的另一种低热量油脂(商品名Salatrim),其脂肪酸由热量低的C 2-4 的短链脂肪酸(醋酸:14.65kJ/g,酪酸:2 4 .7 kJ/g)与难以吸收的C 16~22 的饱和脂肪酸(C 18 的硬脂酸约40%可排泄到便中)组成,其吸收与代谢类同于Caprenin,热量亦为20.9kJ/g。? 日本花王公司开发的以双甘酯为基础的健康油,有明显减少内脏和皮下脂肪的效果。它可以普通的植物油为原料,采用固定化脂肪酶的分解、合成技术,调制出含83%的双甘酯,其中在1,3位的脂肪酸双甘酯的比例为70%,即油中1,3位双甘酯的比率约为83%ⅹ70%=0.58,即58%左右的这类脂肪在人体内分解后,可不再合成为中性脂肪。该产品1998年经日本厚生省认定许可后,即以698日元/600L的价格销售40亿日元/年。面对世界性的脂肪摄取过剩及肥胖 患者增多的巨大的潜在市场,这类产品的前景是诱人的。? 以C 6-10 的脂肪酸组成的中碳链脂肪酸甘油酯(MCT),作为代表性的易吸收性油脂,其消化吸收经路与通常的长链脂肪酸甘油酯完全不同,它的吸收速度约高出4倍之多,除了可作为因胆、肝疾患不能利用脂肪的病人的能量食品之外,也可用于手术后体弱的病人,以及未成熟婴幼儿及老年人的营养食品。同时,为了弥补单纯摄取中链脂肪酸导致必需脂肪酸的欠缺,现今将EPA和DHA等有特异机能的脂肪酸与中链脂肪酸进行组合,又增加了更多的效能。? 另外,在油脂的流变学特性,脂质代谢改善,高氧化稳定性等油脂产品的开发中,它们均可以归属于结构油脂的范畴内,狭义而言,它是为强化脂肪酸的机能,在甘油结构的一定的位置上配制特定的脂肪酸的油脂,尤其特指从消化吸收观点研究的油脂;广义而言,它是指含有甘油酯的结晶结构和界面配向等物理性质及氧化稳定性等高机能的油脂产品。它们的产生和发展得助于近年来蛋白质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化学反应工学的进步。在结构油脂的合成精制技术中,除了传统的化学方法以外,也可利用脂肪酶等酵素和微生物等生物学的方法。随着具有种种的基质、生成物特性微生物的脂肪酶的发现,这类油脂产品采用生物工程将会有大量生产的可能性。目前,结构油脂产品的开发还只不过是一个序幕。 “ 社会一但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恩格斯语) ” ,展望未来,油脂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景灿烂光明。? 参考文献 ? 1 G.Dieckel Mann,H.J.Henz TIIE BASICS OF INDUSTRIAL OLEOCHEM ISTRY.1988 2 htep: ∥www.agribiz.coml/agifinks.html 3 S.Shimizu:J.A.O.C.S.,1989,66 :237 ? 4 S.Jareonkitmongkol:J.A.O.C.S.,1993 ,70:119 5 P.K.Bajpai;J.A.O.C.S.,1991 ,68:509 6 S.Shimizu:J.A.O.C.S.,1991 ,68:254 ? 7 安田耕作 . 世界の 猳?ㄆ 情と日本 [J].1989,42(12):89 8 宫川高明.食油フくリ〖HTRWM〗觉元书〖HTSS〗[J].1986,40(6)97 9 太田静行.食用油脂机械の变迁[J].食品机械装置,1988,6:89 10 浅原照三.油脂化学工业[M].日刊工业新闻社,1987 11 渡边笃二.大豆食品[M].光琳,1989 12 平田光穗.抽出工学[M].日刊工业新闻社,1970 13 日本油化学协会.油脂用语辞典[M].丸善,1988? 14 池田郁男.构造脂质の开发と机能性[M].光琳,1996 15 佐藤清隆.机能性脂质の开发と应用[M].共立,1992? 16 佐藤清隆,小林雅通.脂质の 疼 造とタイナミツクス ” [M].共立,1992 作者:赵国志,原载《中国油脂》2000年第2期。
个人分类: 推荐|2154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为了忘却的记念——三江食品公司的兴衰
jxz1963 2017-2-5 18:11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 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最大的大豆综合加工企业(没有之一)三江食品公司,是黑龙江农场总局建设的一个大豆综合加工项目,该公司与如今的九三油脂类似兄弟公司。黑龙江农场总局1980年就计划在佳木斯建设一个大豆综合加工厂,经过五年的准备,1985年分别与美国、西德、英国等外商签定设备引进合同,1986年3月土建全面开工。全套设备分别从西德、美国、瑞士、丹麦等国家引进,具有九十年代世界最先进水平、生产过程全自动控制。预处理采用皇冠热脱皮工艺、布勒压坯机,浸出车间采用德国EX公司平转浸出器,威斯伐利亚离心机,同时含两种工艺即生产饲用豆粕和食用脱脂粉。是当时我国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大豆加工企业。 总投资1.84亿元,是国家“七五”计划的重点工程项目,被人们誉为“大豆王国”里的“天之骄子”。 三江食品公司建设地点选在当时黑龙江农垦总局所在地--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由航空部第四规划设计院设计,主要生产厂采用国外图纸资料,主要设备均采用德国、美国、瑞士、丹麦等国产品 ,项目包括预处理、压榨厂、精炼厂、蛋白厂、饲料厂、热力站、给排水站、机械维修站等部分组成,1984年开工建设,其中预处理、压榨厂、精炼厂的设备均由德国的克虏伯、EX等公司制造,蛋白加工设备采用美国夏普勒斯、温格、道尔、丹麦尼罗及台湾设备,生产过程全部由微机控制。 花园式厂区成为国内新式工厂的样板,引来全国各地的参观者,国家副主席王震等多位国家、部委领导来厂区参观视察,是经国家计委批准立项,并列为“七五”期间国家重点工程的基本建设项目。 是我国引进的用现代化手段进行大豆精深加工的第一套装置,拥有进出口经营权的国家大型一档企业。公司原有职工1517人,各类技术人员158人。厂区占地28万平方,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4.7亿元人民币。 1990 年12月25日晨6时25分,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三江食品公司发生爆炸。爆炸惊天动地。震裂了方圆百米的玻璃,摧毁了三江公司的“龙头”和“心脏”——浸出油车间,炸坏了与主控室之间连接的天桥,东侧的毛油罐保温层被炸开一个47平方米大小的口子,浸出器内的正已烷和豆粕在猛烈燃烧,整个车间一片火海,车间上空浓烟滚滚,火焰高达20多米。 灾情在发展,烈火席卷着一切…… 1990 年12月25日,正是北国冰天雪地的寒冷季节,佳木斯市气温降到了零下20多度。零点,三江公司浸出油车间的巡视员张菊花、孙连成从滴水成冰的室外走进车间接班。 “唔——菊花,你闻到没有,咋油气这么浓?”孙连成把自己进车间后的感受告诉了张菊花。 “嗯,我也觉得不对头,咋整的?”张菊花同样感到车间内有较浓的溶剂油气味。 孙、张二人把情况向值班长高喜龙做了汇报。 “你俩寻找一下,看是啥地方漏油。”高喜龙这么布置。 张菊花、孙连成两人从车间的五楼一直找到一楼,沿室外楼梯向室内巡视,但没有发现漏油点。 然而,溶剂油气味越来越浓了,人在车间室内有种被熏得睁不开眼、恶心呕吐的感觉。 机器仍在照常运转。 大约凌晨5时左右,3号控制盘跳闸系统紧急自动停车。 本来这套进口设备有故障隐患自动报警和停机连锁装置,以前曾多次发生过自动停机连锁。该企业怕影响生产进度,擅自拆除了连锁装置,现在,机器实行紧急停车,是向人们发出的紧急报警。可是,人不如铁做的机器,在没有找到溶剂油泄漏点和排除险情的情况下,又强行启动机器,不到10分钟,爆炸发生了。 三江一下子从恶梦中惊醒:这是溶剂油正已烷爆炸。这种曾被中外专家千百次提醒防备的在一定条件下比TNT还暴烈的正已烷,一下子就把一个国营大厂推进了深渊。 车间内的所有溶剂贮罐处在烈火熏烤中,时刻有第二次爆炸的危险。如果室内溶剂罐一旦爆炸,必将引炸室外贮罐,直接威胁附近的氢气站、液化气站、加油站、肉联厂和附近上千户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后果不堪设想。 佳木斯消防支队接警后紧急出动,先后调集了3个公安消防中队,9个企业专职消防队,共计34辆消防车、224名指战员,与大火展开了殊死的搏斗。他们不顾随时被坠物砸死砸伤的危险,不顾没有隔热服高温难耐的炙烤,不顾火场弥漫的毒气,毅然冲进火笼一样的车间,与大火展开肉搏,终于在当日9时25分消灭了大面积明火,控制了火势,于26日晨5时将火彻底扑灭,保住了周围相邻的几个单位和浸出油车间内的一座35吨的正已烷罐、一座4吨的混合油罐、两个各8吨的正已烷罐和距浸出车间两侧仅60米远的两个各为60吨正已烷地下贮罐、距浸出车间南10米远两个各为1500吨的地上毛油贮罐的安全,有效地避免了二次爆炸发生。 通过对爆炸物、泄漏点、起爆点的确定,最后得出的事故原因结论是,由于刮板机头部正已烷混合体遇轴承研磨产生高温引起刮板机爆炸,导致整个车间空气与正已烷气体混合爆炸燃烧。车间整个系统内在循环使用的正已烷18吨、豆7吨、豆粕36吨、磷脂2吨,爆炸后全部起火燃烧,酿成了这次特大火灾事故。 这起特大火灾事故,造成3792平方米浸出车间主厂房、132台(套)机器设备和7364米各类输送物料管线遭到爆炸过火损坏,直接经济损失2187万多元,5人在爆炸中受伤。 巨大的灾难,再一次向人们发出警告:管理混乱、麻痹大意是灾难的根源! 爆炸重建使三江食品公司既付出了惨重的经济代价又失去了宝贵的时间,1984年该项目编制的可研预算9086万元,1985年国家批复的初步设计概算10740万元(含三江食品公司建设部分753万元),由于种种原因项目建设过程中调整概算三次,最终总投资21840.76万元(其中中行外汇贷款285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9738.16万元,中行、建行、农行贷款4820万元)。总投资是原设计概算的203%,原设计投资回收年限4.5年,爆炸重建影响了生产、增加了投资,最终导致三江食品公司生产经营举步维艰,数亿元的贷款成了压垮三江的最后稻草,虽然经历重组、合并等多重磨难,在 “ 债转股 ”希望 破灭的同时,2004年秋,曾经的现代化大豆深加工项目的代表、国家大豆试验基地、我国大豆深加工业的航母——三江食品公司正式停产,往日花园式的厂区一片寂静。 原载《油脂工程师之家》2017年2月4日
个人分类: 推荐|237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克山:用大豆拯救一个民族
jxz1963 2016-9-28 10:48
2015年、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以及“十三五”规划都相继提出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两区”建设是继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后,中央在保障粮食安全上的又一重大决策部署。 2016年4月28日农业部下发的《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指出,建立功能区,优先将水土资源匹配较好、相对集中连片的小麦、水稻田划定为粮食生产功能区,特别是将非主产区的杭嘉湖平原、关中平原、河西走廊、河套灌区、西南多熟区等区域划定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立保护区,加快将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明显的重要农产品优先列入保护区,重点是发展东北大豆、长江流域“双低”油菜、新疆棉花、广西“双高”甘蔗等重要产品保护区。 “两区”的提出是国家围绕粮食安全,推动农业区域化布局的延续与深化,除了重点关注产能而不是产量外,最明显的特征是与目标作物结合起来。 专家指出,推进“两区”建设,要聚焦生产主体,健全利益均衡机制,充分调动农户和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为此,本报将关注全国“两区”建设中的发展成就和困惑难题,以期共享经验,引发思考。 ■本报记者秦志伟 近日,《中国科学报》记者走访黑龙江省克山县马铃薯交易大市场大豆展区时,一股醇香扑面而来,不少参观者也驻足品尝。记者发现,现场使用的大豆是由克山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和克山县绿大豆产业协会研发的“广石红大豆1号”,标示着非转基因。 当记者问及缘何如此醇香时,克山县绿大豆产业协会秘书长王广石将部分原因归于克山县优越的地理条件。克山县位于世界三大黑土带松嫩平原的腹地,地处北纬47度世界大豆黄金产区,享有“中国高蛋白大豆之乡”的美誉。 今年5月,农业部将克山县列为我国非转基因大豆生产保护区,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源于其优越的自然条件、优良的生态环境、较高的机械化水平和严格规范的绿色有机食品生产标准。 然而,在国产优质大豆供不应求、进口大豆高歌猛进的情况下,克山县大豆生产状况和国内大形势保持高度雷同,即种植面积大幅减少,大豆价格持续走低。 受访专家认为,在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大背景下,各地应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合理调整种植结构,确保农民增收。而东北地区乃大豆适宜种植区域,大豆是重要的农业产业,有着广泛的消费需求。 拯救国产大豆,已经迫在眉睫。 农民的“铁杆”庄稼 克山县是黑龙江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强县,是传统大豆主产区、非转基因大豆核心区,发展大豆产业在克山县有着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和发展优势。 今年5月26日,农业部下发《关于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试点工作的通知》,克山县被确定为唯一的国家重要农产品大豆生产保护区。而在年初,“克山大豆”已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性保护产品。 《中国科学报》记者了解到,时隔两个月,克山县在上海举办“克山大豆”新闻发布会。克山县县长赵军介绍,克山县具有其他大豆产区无法比拟的、独特的、不可复制的地理气候优势,归纳起来就是:好生态、好土、好水、好大豆。 克山县农委副主任刘文志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肥沃安全的土壤,珍稀的地下矿泉,适中的肥、气、热条件,成就了克山天然优质“大粮仓”,加之克山为一季作物耕作区,生产的大豆营养物质含量高且均衡。 资料显示,克山县大豆粒大饱满、质地坚实,主栽品种粗脂肪含量22.1%~25.4%,粗蛋白含量42.1%~46%,均超过了国家标准。 据介绍,克山境内种植大豆全部为非转基因高蛋白、高油专用品种,面积常年保持在100万亩以上,被克山农民称为“铁杆”庄稼。 今年5月31日,记者在农业部下发的《关于公布全国首批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名单的通知》中发现,克山县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之一。 “连片的大土地、先进的大农机,使克山农业生产过程实现了精准化,保证了克山大豆品质的整齐性。”刘文志说。 此外,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等单位先后培育出了多个适合克山及周边地区种植的优良大豆品种。生产中严格按照绿色、有机生产规程测土配方施肥、机械耕作、病虫害综合防治,标准化种植率高达98%。 在刘文志看来,优秀的品质为克山大豆赢得了良好声誉。目前,克山县大豆绿色食品标识达到11个,克山还成为老干妈、海天酱油、九三油脂等多家国内知名大豆加工龙头企业的主要原料基地,并出口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自主培育的“广石”牌红大豆、绿大豆等系列特色大豆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不爱种大豆的困惑 大豆作为克山县的优势产业,种植面积曾一度占耕地面积的86%。然而,随着大豆价格持续走低,近年来农民对种植大豆并不积极。 据克山县副县长杨旭东介绍,2008—2009年克山县大豆面积均达到26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86%。2010年以来,大豆面积逐年下滑。2014年大豆实际播种面积19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5%。去年则下滑到120万亩以下,仅占耕地面积的40%。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农民都不再愿意种植大豆了,而改种玉米。例如,古北乡保安村种植大户王立新2014年种了1000亩大豆,2015年减少到300亩,腾出来的700亩地用来种玉米;西城镇壮三禾玉米种植合作社理事长郭建成也表示,合作社把大豆种植面积从2014年的7000亩减少到现在的3000亩。 在双河乡昆丰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孟德利看来,这源于大豆种植比较效益差。他表示,2007年以前,克山农民种植玉米亩收益是大豆的1.5~2倍,但由于种植大豆投入低、操作容易、省工省时、销售便捷,农民对大豆生产还抱有信心。但2007年以后,玉米市场价格上扬,增产潜力得到释放,玉米亩收益相当于大豆的3~3.5倍,致使农民对这个传统“金豆子”的生产积极性受挫。 克山这一状况正是全国大豆生产的真实写照。事实上,大豆是我国传统出口产品,长期以来我国是大豆出口大国。但相对于其他农产品,尤其是传统的“粮食”产品,我国较早地取消了大豆进口配额限制,国外转基因大豆开始大量进入我国市场。 截至2015年,我国进口大豆8000多万吨,占全球大豆贸易的70%左右,占国内大豆消费量的80%以上,成为世界第一大进口国。 与此同时,大豆产业链条短。克山县常年生产大豆30万吨,除自用外,商品量在28万吨左右,但县内仅有3家大豆加工企业,只能加工初级豆制品,加工能力有限,市场竞争能力不强。 有专家指出,我国大豆产地主要在东北等腹地,而大豆压榨产能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从产地到加工地有较高的运输成本;而沿海压榨企业从国外进口大豆,物流成本甚至低于国内,也削弱了国产大豆的竞争力。 此外,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研究员杨兴勇认为,大豆目标价格补贴政策还未能很好地引导市场预期,“目标价格公布的比较迟”。 郭建成也反映了这一情况。黑龙江省大豆实行目标价格补贴试点,取消临时收储政策,全部市场化购销。“大豆已经种植了很久,还没有公布当年的目标价格。”此外,补贴款也让郭建成等人非常闹心,“不能按时到位,影响下一年大豆的播种”。 “每年度目标价格应尽快确定并尽早公布,最迟不能晚于当年春播农时,使农民能尽早确定种植意向,及时做好春耕备耕生产工作。”杨兴勇说。 须实施差异化产业战略 今年4月11日,农业部印发的《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提出,大豆是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的重要替代作物,适当调减非优势区玉米,改种大豆等作物。同时还提出,到2020年大豆面积达到1.4亿亩,比目前增加4000万亩。 然而规划发出之时,东北地区的玉米已经种在地里。“国家应该考虑到这种特殊情况。”克山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主任赵洪成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这已经给农民及新型经营主体造成了严重的打击,挫伤了他们种粮的积极性。 2015年,农业部百乡万户调查组在克山县调研后认为,应积极探索实施差异化产业战略。在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的市场竞争中,应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国产大豆非转基因和优质蛋白两个差异化特征,避开国产大豆在油脂加工领域的出油率低和价格高劣势。 4月18日,农业部又印发了《关于促进大豆生产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大豆生产发展定位是:满足国内食用大豆需求。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负责人介绍,我国发展大豆产业目的不是追求大豆自给水平,也不是与进口大豆抗衡,而是形成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错位竞争、相互补充的格局。进口大豆主要补充食用植物油和饲料蛋白的缺口;国产大豆主要用于制作传统豆制品和调味品。 “实施了最严格的种子管理,不允许一粒转基因大豆种子进入克山,确保非转基因大豆的纯净性。”赵军表示,实施最严格的生产管理制度,严格按照绿色有机大豆的规程组织生产,大力推进“三减两增一提升”工程,减农药、减化肥、减除草剂,增施有机肥,增加机械作业,采用生物技术杀虫,保证克山非转基因大豆绿色、有机、安全、放心、美味、营养。 此外,加快实施先进的大豆生态高效增产组装技术和完善质量安全监督追溯体系。据了解,从2015年开始,克山县投入1900万元,引入了“物联网+”“互联网+”技术,今年建成6.7万亩的“物联网+”高标准样板基地,建立了电子商务创业园,开发了仁发绿色庄园豆浆豆等电商产品,让克山非转基因大豆从种植到加工、销售全程接受消费者体验监督。 “克山大豆开放合作步伐加快,在已经建成电商创业园的基础上,我们与新粮农电商集团合作,开展线上线下销售。”赵军说,“我们的目标是,让小小的大豆拯救一个民族。” 《中国科学报》(2016-09-28第8版区域)
个人分类: 推荐|139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大豆的故事——资本如何危及人类安全
jxz1963 2016-9-20 10:16
大豆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种耳熟能详的作物。它本身对人类的存在具有重要意义。大豆是人类拥有的一种含有高营养价值的原始作物,尤其对物质贫乏的发展中国家而言,这种食品的营养价值显得更加珍贵。同时,大豆是世界上最大的植物蛋白质来源,大豆类产品(鲜豆、豆芽、豆腐、豆奶等等)是亚洲饮食的基石,而大豆油是消费量最大的植物油,大约构成了世界食用油产量的一半;豆类食物不但占据着世界食物产量60%以上的份额,而且在蛋类、家禽、猪肉、羊羔肉、牛肉和鱼类生产的饲料方面均是首选。大豆不仅富含蛋白质,而且价格相对低廉,这些都是大豆这种食物资源的优势,足见其重要性。   一、大豆简史——中国由大豆出口国到进口国的转变   大豆的生产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从那时起,中国就已经种植大豆了。直到二战时期,中国一直是世界上大豆生产量最高的国家,约占据世界大豆产量的90%。大豆在中国种植收获了不错的产量,中国的亚洲邻居(韩国、日本、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泰国、缅甸、尼泊尔和北印度)也开始种植大豆;在欧洲,大约是18世纪上半叶有了大豆的种植;在美国,1765年大豆首次被当作“中国的野豌豆”(Chinesevetches)介绍到北美殖民地,直到20世纪40年代,大豆农业才在美国真正起飞,美国在接下来的五十年中主导了世界大豆生产。从图1可以看出,1961年时,美国生产的大豆已占世界总量的68.7%;而居第二的中国,大豆产量份额跌至23.3%。不过,那时其它国家生产的大豆加在一起也才8%。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大豆农业在拉丁美洲飞速发展起来。1974年巴西的产量超过了中国,1998年阿根廷的产量也超过了中国,2002年巴西和阿根廷的总产量又超过了美国。到2011年,中国大豆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重仅仅只有5.55%,而美国的份额是31.88%,巴西的份额是28.67%,阿根廷的份额是18.73%,就连本来不怎么生产大豆的其它国家,份额也达到历史新高15.16%,其中印度的产量达到1228.2万吨,比2004年几乎翻了一番,相当于中国产量的85%。也许再过几年,印度的大豆产量也会超过中国。   有数据显示,中国的大豆消费量在逐年攀升(见图2)。1964年消费量不到八百万吨,到2010年已经跃升到近七千万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个数字还将继续上升。与消费量迅猛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大豆的生产量,从1964年到2010年基本没有太大的变化,巅峰时期也不到1700多万吨,比1964年翻了区区一倍。2010年中国大豆的生产量是不到1500万吨,而消费量却高达7000万吨,这中间的差值只能依赖进口。   1964年中国大豆基本不需要进口,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其后,大豆进口迅速增长,到2011年,中国进口大豆占消费的比重已经达高达80%以上(图3)。2012年,中国进口了5838万吨的大豆,比上年增加1.53%,其中绝大部分都是转基因的大豆,主要来自于美国、巴西和阿根廷。从全球大豆交易来看,一直到90年代中期,中国市场还微不足道;到20世纪最后两年,中国市场的份额才超过10%。然而,从那时以后,在短短十几年时间里,中国市场的比重呈跨越性增长。现在,世界大豆出口总量的60%都涌向中国市场(图4),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2010年,荷兰的拉博银行发表了一份报告,题为《全球食品供应链的可持续性与安全性》(Sustainabilityandsecurityoftheglobalfoodsupplychain)。根据该报告,中国从世界各地进口冷冻鱼、羊毛、棕榈油、棉花等各种农产品,但最大宗的农产品交易是来自阿根廷、巴西和美国的大豆,三者的总价值达二百亿美元左右。   从上面简短的描述中,我们看到了一幅近似沧海桑田般的变化:曾经占据世界产量90%的大豆王国,而进入20世纪之后,相继被美国和拉美的巴西、阿根廷等国家超越,并在过去15年里变成了一个严重依赖进口的国家。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因为国内产量跟不上日益膨胀的消费需求。但近年来从报章新闻中,我们得知,国内的豆农日子很难过,他们往往为大豆卖不出合理价钱发愁,并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减少大豆种植面积。这样一来,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国产的大豆打不过进口的大豆?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这种令人匪夷所思的变化?   二、资本介入大豆产供销链条——大豆由食物到商品的转变   在整个经济领域中,农业对资本主义生产和积累的逻辑有较强的抵制。前面也提到过,直到20世纪,中国一直是大豆生产的第一大基地,而当时国家之间很少有大豆贸易。引起之后大豆生产区域和大豆贸易巨大变化的,正是跨国资本的介入。以日本的三井物产、丹麦的宝隆洋行(EastAsiaticCompany)、俄国犹太裔商人创办的罗曼·卡巴尔金父子公司(R.M.KabalkinandSon,Inc.)等为代表,它们于1908年开启了向欧洲出口大豆的贸易,大豆因此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有了资本介入以后,大豆就不再是单纯的食物,而是变为商品。   大豆吸引资本介入有其自身的原因。资本从来不会以物品本身的性质来为其定性,而是把它们视作贸易的标的。在资本的逻辑里,大豆不再是一种富含蛋白质、能够提供食用油的人类生活必需品,而是一种能够为资本家谋取利益的商品。的确,大豆对资本的最大诱惑在于它适合于资本密集地大规模栽培。不管是在中国东北,还是在其它地方,到大豆产地看到的往往是一望无际的大田作业。目前世界上的大豆生产集中在四个国家,即美国(40%以上)、巴西(25%左右)、阿根廷(15%左右)与中国(6%左右)。四国的产量达到全球产量的近九成。其它国家(如印度、加拿大、巴拉圭)也生产大豆,但它们各自的产量不大。而大豆及其产品(豆油与作为饲料的豆粕)的消费遍布全球,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完全摆脱对它的消费。由于大豆只在有限几个国家生产,只有经过大规模的跨国贸易,亿万生活在其它国家的人们才能消费大豆与大豆制品。   这样一来,大豆的产供销链条变得很长,从资本投入到种植、到贸易、到加工、再到消费,产供销链变得层次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对资本家来说,从链条的每一级抽取利润都是可能的。本文关心的重点因此不是大豆本身,而是与大豆相关的各利益群体,看大豆与大豆产品是如何经过这些群体生产出来的?也看在此过程中,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是如何被不断复制出来的?   三、跨国公司——大豆供应链的实际控制者    (一)跨国公司和资本   在这个复杂的大豆供应链条上,是谁在起控制作用呢?是谁在产豆国(美国、巴西、阿根廷)与消费国(中国以及世界其它各国)之间做大豆贸易呢?又是谁控制了把大豆加工成豆油与豆粕的过程?豆农、贸易商、加工者和消费者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要回答这些问题,最关键的是要明确资本在大豆产供销链条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居于何种位置。如图6所示,在数以百万计的豆农与数以十亿计的消费者之间存在着长长的大豆产供销链条,而在这个链条里的每个环节上都有跨国公司的渗透,包括对农业投入(如种子、农药、化肥、农机)、贸易、加工、零售等环节的投资。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跨国公司谋求的往往不仅仅掌控某个环节,而是上下通吃,不放过产供销链条上任何一个环节,目的是谋取利润最大化。   跨国公司何以能够成为控制大豆产供销链条的主体呢?说到底就是因为它们自身拥有雄厚的资本,并且能够轻易地从各国银行获得进一步融资,这样的能力是个人经济体、普通公司甚至是一些小的国家都不可比拟的。资本是助推世界大豆产供销一体化的关键因素。由于具备这些优势,在大豆产供销链条的每一个环节(基因、种子、农药、化肥、贸易、加工、分销以及零售)上,少数几个跨国公司就足以形成对全球市场的垄断控制。而这些跨国公司追求的只有一样东西:为资本的所有者谋取最高额的利润。   这些跨国公司与全球金融体系是密不可分的。在全球金融市场上,拥有雄厚资金的投资者(包括大公司、机构投资者、退休基金、信托、银行)可以于数秒内在世界范围内动用数以万亿美元计的资金,寻求最快和最高的回报。近年来,国际流动性十分充裕,但金融市场相当滞怠。为了追求稳固的长期投资收益,金融投资者将大量资本投入全球食物生产和农产品贸易。这使得一些经营农产品的跨国公司很容易筹得海量资金。利用这些资金,这些跨国公司可以开启新业务,可以收购国内较小规模的公司,可以到世界各国收购大量公司,也可以并购大型竞争者。这一切都有助于这些跨国公司扩大自己的实力,从而强化它们对大豆产供销链条各个环节的控制。    (二)大豆产供销领域的五大跨国公司   在这些跨国公司中,主要有五家大型公司控制了全球的大豆产供销链条。它们分别是:   孟山都(Monsanto,美国公司),成立于1902年,总资产在2011年为198.44亿美元,是世界最大的种子公司和一个主要化学杀虫剂生产商,在2011年《财富》世界500强中排名第234位。它在66个国家运作,有22000名雇员。   ADM(ArcherDanielsMidland,美国公司),成立于1902年,总资产在2012年为415.53亿美元,是世界最大的大豆加工商,也是全球最大的农产品贸易和加工商之一,在2010年《财富》世界500强名单中排名第27位。它在75个国家运作,有30000名雇员。   邦吉(Bunge,美国公司),成立于1818年,总资产在2011年为232.75亿美元,是居于领导地位的全球大豆出口商和全球最大的农产品交易和加工公司之一,在2010年《财富》世界500强公司的名单中排名第172位。它于2001年秋上市,此前是非上市的私人公司。它在40个国家运作,有32000名雇员。   嘉吉(Cargill,美国公司),成立于1865年,是世界上最大的非上市私人公司,总资产在2012年为625.8亿美元,是世界上最大的大宗产品交易商。假如它是上市公司,嘉吉将被排进《财富》世界500强企业的前十位。它在66个国家运作,有142000名雇员。   路易·达孚(LouisDreyfus,法国公司),成立于1851年,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大宗产品交易商之一。由于它是非上市的私人公司,不必公布相关信息,其总资产规模不详,2010年的销售规模为460亿美元。它在55个国家运作,有34000名雇员。   在种子和生产所需的其他原材料投入方面,占主导地位的是孟山都公司;而在种植、贸易和加工方面,占主导地位的是ADM、邦吉、嘉吉和路易·达孚等四家公司,简称ABCD四大粮商。换句话说,这五家跨国公司几乎控制了大豆供应链的所有环节(图7)。   而为这五大跨国集团提供资金支持的国际债权人有很多,包括荷兰的荷兰银行、荷兰商业银行、拉博银行;法国的巴黎银行、里昂银行、法兴银行、法国农业银行;美国的美洲银行、花旗集团、摩根大通集团;德国的商业银行、德意志银行;以及瑞士信贷集团、英国汇丰银行、意大利联合银行等很多世界著名投资银行。有了这些投资机构的资金支持,这五大跨国集团才能更有力地渗入大豆链条中所有环节的业务,并不断在其中呼风唤雨、快速扩张。   (三)控制是如何实现的?    1.对种子的控制   直到1990年以前,没有人能控制大豆种子。那时,种子几乎完全掌握在豆农与国营育种公司手中。但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情形发生了变化,而且是巨大的变化:几家跨国公司,如孟山都、先正达(Syngenta)、拜耳(Bayer)、陶氏化学(Dow)、杜邦(DuPont)先后开始介入种子行业,大力推动种子供应的商品化,也就是以剥夺农民种子控制权的方式来实现自身利润最大化。1996年,孟山都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商业化的转基因大豆品种:“抗农达(RoundupReady)转基因大豆”,其特点是不怕孟山都自己生产的“农达”型(Roundup)除草剂,农民什么时候对作物喷射除草剂都可以,不必等大豆生长到足以承受化学物质的时候才喷射。   从1996年开始,在跨国种子公司的推动下,各种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都在快速扩大,包括玉米、棉花、油菜籽,但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扩大的速度最快,尤其是在阿根廷、美国和巴西。在阿根廷,转基因大豆占大豆种植总面积的比重于2000年便超过90%;几年后,这个比重在美国也跨过了90%大关。与阿根廷毗邻的巴西曾一度花大气力抵御转基因大豆的入侵,但最终还是败下阵来。   到2010年,转基因大豆已占美国大豆种植总面积的93%,占阿根廷大豆种植总面积的99%,占巴西大豆种植总面积的76%,世界平均水平也已经接近80%。转基因大豆的种子从何而来呢?主要来自上面提到的那家公司,即孟山都。从2004年算起,世界上超过90%的转基因大豆种子都来自这一家公司。这使得作为种子和农用化学品供应商的孟山都在与豆农打交道时可以颐指气使,不可一世。    2.对种植的控制   大豆的种植模式有两种,一是少数大型种植园,二是大量个体豆农 。   在阿根廷和巴西,第一种模式占主导。比如马托格罗索州长、巴西国家参议员玛奇(BlairoMaggi)拥有的玛奇集团(AndréMaggiGroup),在巴西拥有20万公顷的土地,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大豆种植户。巴西和阿根廷的大豆种植园平均拥有约为一千公顷土地(或15000亩土地),是中国农民想都不敢想的规模。而新出现的种植园规模往往更大,可以达到10000到15000公顷之间。这些大型种植园一般集中在大地主与跨国投资商手中。   即使在阿根廷与巴西也存在第二种模式,即千千万万个规模不大的大豆种植农场。就农场数目而言,它们占绝大多数;然而,就土地拥有量而言,它们却只占有很小一部分。换句话说,大豆种植是以极少数所有者控制极大量的土地的方式进行种植的,单兵作战的小农户实在是微不足道,只能受人宰割。   跨国公司控制小型大豆种植户的一个手法是合约式种植。在巴西,35%的大豆生产采取合约式种植的形式,缔约的一方往往是跨国粮商。利用欧美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ABCD四大粮商不时扮演银行的角色,向豆农提供贷款,豆农拿到的贷款通常直接来自于这些跨国公司。除了贷款,这些跨国公司还为农民提供种子、肥料和其它农用化学品,其回报是收获季节的大豆。例如,在2004年,邦吉一家公司便独自为巴西农民提供了价值约十亿美元的各类农业投入。其它跨国粮商也是各类农业投入的提供者。虽然这些跨国粮商通常不直接在大豆种植方面进行投资,但合约式种植实际上使它们得以间接控制大豆供应链上的种植环节。    3.对贸易的控制   表面看来,是巴西、美国和阿根廷三个国家掌控了大豆的出口端,中国和欧洲两大经济体占据了大豆进口端,但事实上,大豆从出口端到进口端的贸易活动并不是由这些国家掌控的,而是由跨国粮商掌控的。跨国粮商往往在出口国掌控了出口,在进口国掌控了进口,大量的交易只是发生在跨国粮食企业内部,即各分公司之间。大豆供应链的贸易这一环节牢牢掌握在ABCD四大公司手中(其它大宗农产品也大同小异)。衡量大公司霸主地位的一个指标是最大三家公司占据某类市场的份额(即CR3)。早在2001年,美国大豆出口的CR3已达到65%。这也就是说,三家公司大约控制了当年美国大豆出口的三分之二。1990年,巴西大豆出口的CR3只有34%,1998年升至43%,而到2001年,已超过60%。巴西有二十万大豆种植户,但他们的产品只能出售给五家大宗产品贸易公司。与对豆种的控制不同,全球粮食贸易由几大粮商控制的局面由来已久。在ABCD四大公司中,至少有三家,即邦吉、嘉吉、路易·达孚从19世纪中后期便开始这类贸易活动了。   跨国公司在大豆贸易中占据霸主地位,这使得世界市场上的大豆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公司内部就可以决定的事情,因为这些公司既可以影响大豆产地卖出多少大豆,也可以影响大豆销地收购多少大豆,市场两端的出与进全是它们自己在运作。与这些大鳄打交道的农民们就比较惨了,他们不小心就会因这些公司的价格操纵而受到伤害。   同样,跨国公司建有遍布全球的分公司、子公司和关联公司,拥有海量有关各地市场供给、需求趋势的即时信息,而且它们的内部交易市场不对外开放。这些对独立贸易商来说,是不可企及的;尤其是那些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商。如果它们在跨国公司到来之前已经存在,后者可以很快把前者挤垮、吞并。如果它们不自量力与跨国公司在同一市场运作,充其量它们只能捞到些许残羹剩饭。    4.对加工的控制   ABCD四大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对大豆加工市场也不放过。这里我们也可以用最大三家或四家公司占据市场的份额(即CR3或CR4)来衡量大公司的霸主地位。据统计,大豆压榨业的CR4在美国达到80%(2002年、2007年数字),在巴西达到43%(2004年数字),在欧盟也达到80%(2004年数字)。阿根廷的情况更极端,CR3就高达85%(2010年数字)。   这些大型跨国公司渗入新市场的一个重要策略就是挤占当地的大豆加工市场:一方面它们通过大量购买当地加工厂的股份,一步步蚕食,最终夺取其控制权;另一方面,它们在当地建设新的加工厂,并迅速增加其产能。掌握了加工环节,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锁定进货来自这些大公司自身。   近些年,ABCD已经开始减少它们在北美的大豆压榨产能,而增加在新兴市场的产能,尤其是在中国的产能。二十年前,全球大豆压榨业中是美国一枝独秀。1992年~1993年间,在世界大豆压榨产量中,美国是3481万公吨,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达39%;巴西占17%;阿根廷占9%。三国加在一起,它们占全球产能的三分之二左右。再加上欧盟国家的16%,已达全球的80%以上。而中国那时的产量只有449万公吨,占全球的5%,略高于日本的4%。   短短二十年以后,全球大豆压榨业的布局已决然不同。美国的产量已从2006年~2007年的峰值4919.8万公吨,下降到2012年~2013年2月底的4395.3万公吨,六年间跌幅达11%。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同一时期,中国的产量从3597万公吨猛升至6565万公吨,六年间升幅达82.5%。如果从占全球大豆压榨产量的份额看,现在中国已以28.3%稳居第一;美国以18.9%退居老二;阿根廷以16.1%超过巴西的15.9%,分别排第三、第四;欧盟27国的加总份额是5.1%,是为老五。   如果看图8,中国的大豆压榨业似乎繁荣兴盛,形势大好:自1992年~1993年以来,中国的产量已经在二十年间翻了几乎十五番。这样的例子恐怕可以算得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然而,如今在中国土地上进行的大豆压榨并不一定由中国企业控制。1999年外资开始大举进入国内大豆压榨行业以前,中国土地上的大豆加工企业基本上都是内资企业。直到2000年,内资大豆油脂加工企业仍占全国产能的90.3%,占全国实际大豆压榨量的91%。而在2004年前后,作为国际大豆贸易定价基准的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期货价格剧烈波动,众多中国大豆加工企业高位采购后,却痛心地看到大豆价格骤降。此时,ABCD四大粮商控制着全球73%的粮食交易,不由人不怀疑大豆行情的大起大落是否有什么蹊跷。不管大豆行情这种过山车般的变化原因何在,其后果是导致中国大豆压榨企业几乎全军覆没。那时,国内油脂企业普遍遭遇严重困境:生产会亏损,不生产也会亏损。不仅小企业如此,一些大、中型企业也未能幸免。数据显示,那段期间,70%的国内压榨企业停产,大量企业倒闭。中国的“大豆危机”正好为对中国市场虎视眈眈,窥探已久,且资金雄厚的外资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形势急转直下,ADM、嘉吉、邦基、路易·达夫、丰益国际、托福、来宝等国际大豆主要供给商通过参股、控股、收购等低成本扩张方式攻城略地,大举进入中国大豆压榨行业,由此加快了中国大豆压榨行业的整合步伐,外资企业大豆压榨产能与实际压榨量的比重迅速攀升,内资企业压榨能力和实际压榨量不断萎缩。到2007年,内资大豆油脂加工企业产能为4920万吨,占全国的63.9%,比2000年下降了26.4个百分点;实际大豆压榨量1768万吨,占全国的52.0%,比2000年下降39.0个百分点。同期,外资企业压榨量从9.0%快速提高到48.0%。   2008年,国家实施扶持国产大豆政策之后,大豆压榨业的局面才没有进一步恶化。2010年,国企压榨量占整个行业的30.34%,外资约占37.24%,民营企业占32.42%,形成“外资主导、大型国企次之、民营企业补充”三足鼎立的市场格局。需要注意的是,所谓国企与民营企业也往往有外资的参股,外资控制的压榨量比重实际上更高一些。   在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豆油领域,国产豆油的市场份额更低。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统计,2005年~2006年度,国产大豆压榨数量为740万吨,占国内榨油消费总量的20.85%。此后一路下滑,2008年~2009年度,国产大豆压榨数量跌至220万吨,只占国内榨油消费量的5.23%。国家实施扶持国产大豆政策之后,2009年~2010年度,国产大豆压榨加工数量回升至600万吨,仍低于五年前的水平,占榨油消费市场份额为13.64%。据有关单位测算,最近两年国产大豆压榨数量占国内榨油消费量的比重只有10%左右。   上面已经提到,跨国粮商之所以要千方百计控制加工环节,除了攫取产业链上这个环节的利润外,更重要的是锁定大豆来源,即从它们控制的外国产地进口大豆。近年来,进口大豆潮水般地涌入中国市场与外资建厂密不可分。控制全球90%的大豆贸易的四大粮商控制了中国60%以上的实际压榨能力后,也垄断了中国80%的进口大豆货源。它们从南美购入廉价大豆、从美国购入享受巨额农业补贴的大豆,再高价转卖给在中国的压榨企业,赚取垄断的贸易利润。同时,它们全资拥有与控股的加工企业,还可以赚取加工利润。相当于从一头牛身上剥下好几张皮。    5.跨国公司的联盟   以上分析清楚显示,少数几个跨国公司几乎控制着大豆产供销链条从基因到货架的所有环节。由于每个公司控制的环节存在差异,这些跨国公司还通常会组成形形色色的联盟,从合资、合伙、长期合同协议到其它形式的战略联合。总而言之,这些联盟体现的是它们之间的共谋关系,而不是竞争关系。这些战略联盟并非由某家企业拥有完全的所有权或控制权,而是由多家企业形成非常紧密的合同关系网络,以便增加它们对大豆产供销链条各个环节的控制。   孟山都与嘉吉于1998年各出资50%组建的合资企业——瑞耐森有限责任公司(RenessenLLC)就是这方面的一个例子。孟山都与嘉吉这两家公司的企业文化与经营策略非常不同,却走到了一起,目的是将孟山都在种子和生物科技方面的优势与嘉吉在粮食加工、销售、风险控制方面的优势结合起来。瑞耐森有限责任公司的任务是为粮食加工与饲料市场开发与销售转基因产品,包括转基因大豆(还包括转基因玉米、小麦、及其它油料作物)。相似的例子还有ADM与制药及生物技术跨国公司诺华(Novartis)的合作。一般人只知道诺华是世界上第二大制药厂,其实它在农用化工产品方面也是一只大鳄,涉足全球五十多个国家的市场。2000年,诺华将其旗下的涉农部门与另一家公司合并,组建了先正达公司(Syngenta),先正达生产八大类农业产品,现已成为世界上第三大种子(杂交种子与转基因种子)公司。通过这项联盟,拥有庞大加工网络的ADM可以与更多的农户直接打交道,在种子、农用化工产品方面占有优势的诺华则可以为使用其产品的用户确保下游市场。   这些合作都显示了沿产供销链条纵向联手的趋势,由世界上最大的农业投入企业(农药、化肥、种子、生物技术巨头)与世界上最大的粮商(从事贸易、加工以及市场营销)联姻。前者需要后者遍布全球的处理与加工设施,以保证使用它们产品的生产者拥有下游市场;反过来,通过加强与上游合作伙伴的合作,跨国粮商也可以强化它们对豆农与原材料的控制。在这些联盟内部,不存在开放市场的问题。因此,从转基因种子到货架上的最终消费品,在整个产供销过程中,竞争与价格发挥就没有什么角色了。   跨国粮商之间的横向联盟也十分常见,如路易·达孚与ADM在1993年的合资项目,邦吉与嘉吉在1995年的交换合作,路易·达孚与嘉吉在2001年的合资项目等等。   这些纵向与横向联盟的强大力量使得市场的竞争空间紧缩。研究者一般都接受这样的看法,当四个最大的公司的市场份额的总和超过行业的40%时,市场的竞争性就开始递减,导致顾客支付的更多,厂家的利润更高。而现实情况是,这几大跨国公司与它们战略同盟的市场总份额已经远远超过40%,这使人不由怀疑其他参与者是否还有可能与它们在这些市场上进行公平竞争。   四、资本介入的影响——谁受益?谁受损?   在几大跨国资本几乎垄断了大豆产供销链条所有环节的情况下,受益方毫无疑问是像孟山都和ABCD这样的大公司。   千百年来,农民都是在收获后储存一部分作为来年使用的种子。那时,豆种的价格往往比一般大豆的价格高不了多少。在1980年的美国市场,前者是后者的一倍左右,约为12美元一蒲式耳。到1995年,即大规模推广转基因大豆的前夜,两者的价格稍微有点变化,豆种13.6美元一蒲式耳,不过两者的差距基本上维持不变。   但1996年他们使用上孟山都的种子以后,情况就不一样了。农民第一次从孟山都购买它的转基因大豆种子时,需要签订一个“技术使用协议”,这份协议充斥着让人头痛的法律与技术名词,很多农民看不懂或没有看这份协议就签了字。而协议的要害在于农民购买的种子只能使用一次,禁止农民在收获时留下转基因种子进行再播种,除非他们向孟山都缴纳不同名目的专利费。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名义下,历尽千百年形成的农民种植模式被打破了。为了让农民就范,孟山都不止一次采取“杀鸡吓猴”的方式,把它认为违反“专利”的农民告上法庭。   巴西本来禁止使用孟山都的转基因豆种。那时孟山都一边游说巴西政府放弃对转基因豆种的限制,另一方面对巴西豆农种植从阿根廷走私进来的转基因豆种采取睁只眼闭只眼的策略。两个原因迫使巴西政府后来放弃了对转基因大豆的禁令。一个原因是,种植走私转基因大豆的豆农越来越多。到2000年,巴西南部已有20%~40%的大豆是转基因大豆。另一个原因是,日益扩大的中国市场对巴西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当中国希望巴西对出口到中国的大豆进行非转基因认证时,巴西政府只能拿出孟山都的说法,“没有证据显示转基因大豆对健康构成威胁”。中国政府接受这个说法后,巴西政府也顺势于2002年批准让豆农有条件地种植转基因大豆:他们不能买卖转基因豆种,但可以使用自己上一季的收获作为种子。目前,巴西生产的大豆85%都是转基因大豆。一旦转基因豆种合法化了,孟山都就站出来收费了。它与两大跨国粮商嘉吉与ADM达成协议:在收购大豆时,粮商会检验它们是否属于“抗农达”品种。如果是,它们将向豆农收取每吨7美元的专利费,收入与孟山都五五分成。不满的巴西豆农为此一直在与孟山都打官司,但专利费还得交。由于巴西是世界上第二大大豆生产国,并增长迅速,孟山都期待从中获得巨大利润。   然而一旦用上孟山都的转基因种子,一个地方的农民再想回到原来的种植习惯就不容易了,因为他们也许没有留下原来的种子,或已为使用孟山都的转基因种子花大价钱购置了相关设备。真可谓“上贼船容易,下贼船难”。   与此同时,孟山都与其它大型跨国种子公司大举收购、并购其它种子公司,或与其它种子公司结成战略联盟。孟山都在过去几年花在收购、并购的资金就达300亿美元。到2008年,全球主要农作物(包括大豆)种子市场的三分之二被十家公司控制,其中孟山都居于翘首地位,独占22.4%。在大豆种子领域,孟山都及约两百家关联公司现已控制了高达93%的美国市场份额,美国豆农们几乎全都使用着孟山都的“抗农达”型豆种。   通过其垄断地位,孟山都几乎可以随心所欲地提高豆种价格。从1975年到2000年的25年间,豆种价格增加了63%;而在接下来的12年间,豆种价格飙升了211%,几倍于同期消费物价指数的增长率,涨至53.2美元一蒲式耳,比1995年贵了四倍。在孟山都赚得盆满钵满的同时,豆农却不得不承担越来越重的负担。1997年,豆农在种子上只需花费其收入的4%~8%,而到2009年,种植转基因大豆的豆农需要花费其收入的16.4%来购买种子。   其实豆种只是孟山都的收入来源之一,“抗农达”豆种的特点是有利于放心地使用孟山都的“农达”型除草剂,而不伤害豆苗。本来,孟山都之所以研发“抗农达”豆种的目的就是为了维持或扩大其“农达”型除草剂的销售。因此,推广“抗农达”种子可以一箭双雕:一方面卖种子赚钱,另一方面卖除草剂赚钱。   图9显示,自1996年推出转基因豆种以来,孟山都的净销售额几乎呈直线上升态势。1996年,它的净销售额不到30亿美元,此后快速上升,到2012年已达135亿美元,是1996年的4.5倍。   而与ABCD四大粮商相比,孟山都实际上是小巫见大巫。如嘉吉的净销售额是孟山都的近十倍,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上。但与孟山都一样,这些在国际粮食市场上兴风作浪的大鳄们近十年来也是所向披靡,大有斩获。如果用中国开始大举从国际市场进口大豆的1999年作为起点,图10显示,在十年后的2012年,ADM的净销售额增长了4.8倍,邦吉的净销售额增长了7.55倍,表现相对最差的嘉吉净销售额也增长了2.93倍。作为私人公司的路易·达孚(LouisDreyfusGroup)从不公布年度财务报告,只有它旗下的大宗商品公司(LouisDreyfusCommodities)近年来偶尔公布销售业绩。因此图10中有关这家公司的数据既不完整也不系统。但它仍然告诉我们,在短短四年间(2008年~2011年),其大宗商品公司的净销售额几乎翻了一番。   这些跨国粮商不仅销售上去了,利润也水涨船高。如图11所示,从2001年以后,ABC三家的利润都大幅攀升,与此前的1996年~2001年间形成鲜明对比。相比路易·达孚的业绩也同样亮丽。   在资本受益的同时,付出代价的是人与自然。图12显示代表大资本的ABCD四大粮商与孟山都如何在方方面面危及普通人与他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先看国际大资本参与大豆产供销链条对出口国的小农的影响。推广抗除草剂的转基因豆种促使大豆的种植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生产方式的特点是超大土地规模、资本密集、严重依赖农用化学品(农药与化肥)、严重依赖农用机械。这种游戏只有大地主与资本雄厚的投资者才能玩得起。他们从贫困农民手中大肆收购田地,一步步取代小型、多样化的生产方式。在巴西与阿根廷,最初大豆是在小型家庭农场生产的,规模约为5公顷~50公顷(约75亩~750亩)。这本来已经是中国豆农难以企及的规模了。然而,后来大豆农场的规模越来越大,小农场占有土地的比重越来越低。近年来,新出现的大豆种植园往往在一万至五万公顷,这意味着土地所有权进一步集中到了大地主与投资者手中。在巴西与阿根廷出现了同样的局面:绝大多数的农场都是小农场,但绝大多数土地都由大农场占据。小农场每8公顷土地需雇用一位工人,而大农场每200公顷才雇用一位工人。于是,大农场取代小农场产生了一个严重后果:大量的家庭农场主变成了无地农民,而现有农场提供的就业机会也在急剧减少。对失地农民而言,进城意味着栖身贫民窟,留在乡下意味着饥饿。本来,巴西与阿根廷都是世界粮仓,穷归穷,但穷人一般还不至于陷入饥饿的境地。但现在,由于大量土地从生产粮食转向生产供出口的大豆,也由于土地高度集中,这些地方也出现了饥饿现象。   即使是幸存的小农场也不得不严重依赖跨国公司提供的信贷、种子、机械、化肥、农药、销售渠道。他们无法与资金雄厚、全球布局的跨国粮商比实力,在双方博弈中不得不甘拜下风。   对大豆进口国的小农来说,跨国资本的威胁更是十分直接而明显。大豆起源于中国,中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而且迄今为止,中国生产的大豆仍是没有任何健康隐忧的非转基因大豆。面临国内日益高涨的大豆需求,这些本来都应是中国豆农的福音。但是中国的国家力量虽然十分强大,但它的1300万生产大豆的农户(或四千万依赖大豆为生的农民)与孟山都、ABCD那样的庞然大物相比,完全不是人家的对手。即使中国最大的现代化农业企业集团——黑龙江农垦(北大荒集团),在财力、物力、信息占有方面也无法与ABCD中的任何一家抗衡。   本来,在美国、巴西、阿根廷大片土地上经营的大豆就比在中国分散农户的小片土地上经营的大豆具有单位成本较低的优势。这些国家于1996年开始大范围推广抗除草剂的转基因大豆以后,经营者可以毫无顾忌地在大田使用除草剂,使得那里大豆种植园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大豆生产的单位成本也因而进一步降低。正是在此以后,外国大豆像潮水一般涌入中国。   不过从中赚大头的不是美国、巴西、阿根廷的豆农,而是几大跨国粮商。虽然这些粮商不直接参与大豆的种植,但它们通过发放生产贷款、修筑交通设施(铁路、公路、港口)等方式,控制了北美与南美大豆生产,使那里的豆农不得不以低廉的价格,用大豆来抵偿贷款。国际粮商以相当低廉的价格采购大豆,然后通过国际期货市场,以它们认为合适的价格将大豆再卖出去。理想地讲,它们当然希望采购价与销售价之间的差距越大越好;但是,为了打垮潜在的竞争对手,它们也会人为地压低销售价,实行低价倾销战略。   这就涉及到中国豆农另一个巨大的劣势,即在资本与信息占有方面与国际大粮商处于完全不对称的地位。在国际大宗商品期货市场上拼的不仅仅是产品质量,而且还是动员资本的能力、占有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前面已经提到,四大粮商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可以轻易地在短期内动员巨大的资金流。在信息占有与处理方面,它们的优势更是中国豆农(甚至中国的大企业)难以比拟的。四大粮商都是全球布局,在世界上各个角落设有专门收集市场信息的机构,与公司总部的信息处理中心实时沟通,由专业人士进行梳理、分析,它们每天24小时、每周7天、每年365天全天候运作,为国际期货市场上的买进、卖出决策提供支撑。正是由于具有资本与信息方面的优势,这些跨国粮商与华尔街的投机商得以于2002年、2003年和2004年连续三次在国际期货市场作局向中国大豆压榨企业“逼仓”。经过那一次洗劫,中国压榨企业元气大伤,一半以上的中小企业停产倒闭,不得不眼看着跨国粮商借机以低价兼并中国企业。   如果那些资金还算雄厚的国内压榨企业都玩不过国际粮商与国际投机商,更何况那些单打独斗的豆农呢?面对被人为压低价格的、以排山倒海之势涌入的进口大豆,中国的豆农们往往不得不放弃大豆,另寻活路。结果,如图13所示,中国的大豆种植面积在过去二十年里先是上下波动,最后几年便一头向下了。如果这种颓势不能扭转,那几千万豆农及其他们家人的命运就令人担忧了。   前面提到,相对于生产国的豆农,跨国粮商具有无比的优势。同时,由于大豆收购权也集中在越来越少的几家粮商手中,它们可以尽量压低收购价,而豆农则往往别无选择。那么这是否意味着进口国的消费者也能搭车成为赢家呢?不一定。只要可能的话,这些公司会把从低价购入得到好处留作利润;只有为了打开或巩固它们在某地市场的份额时,它们才会让那儿的消费者暂时获益。不少研究表明,总地来说,农产品出场价格与最终销售价格之间的差额越来越大。如1997年,世界银行的一份研究估计,在全球范围的大宗商品交易中(作者的主要例子是农产品),两者的差额越来越大,当时高达每年1000亿美元,而跨国贸易公司的垄断行为是罪魁祸首,因为哪里跨国公司的市场影响越大,那里两者的差额就越高。2002年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一份研究也注意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产者价格与零售价格之间的差额扩大得很快,尤其是在那些市场集中程度很高的国家。换句话说,消费者迟早也是跨国资本垄断行为的受害者。   国际大豆期货市场上的波动既不能完全由供求关系解释,也不能完全归咎于无序的投机。图14显示的是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的大豆价格在过去三十年间的变化轨迹。我们看到从1983年到2001年,虽然世界市场上的大豆价格有起有伏,但都在160美元~320美元的区间内运动。然而,从2002年开始,大豆价格波动加剧,但一路向上。2004年突破360美元(正是在此前后,中国大豆压榨企业几乎全军覆没),2007年底突破400美元,2008年中突破500美元。2008年9月爆发的金融危机一度导致大豆价格跳水,但最低也只是跌到320美元;然后升势再现,于2012年7月突破600美元大关,此后一直保持在500美元以上。很难证明前面将近二十年的供求关系比较平衡,而过去十年中,需求大大超过供给。如果中国的消费需求大增是驱使大豆价格上扬的原因,那么为什么国内豆农的大豆却难以卖出呢?显然,供求关系很难解释图14中的变化。那么,这种变化能否用无序投机解释了?恐怕也不行。对比图11与图14告诉我们,国际期货市场上的投机也不是无序的,赢家不是随机分布。真正的赢家还是那些拥有庞大资本的跨国公司。它们可以在时机成熟时,抬高全球市场价格,使自己的盈利最大化。如果这个分析成立,消费者最终也会是受害者。2008年前后,不仅大豆价格飙升,其它粮食的价格也一起飙升。食物价格的上涨引发世界各地出现食物骚乱,并导致一些国家的政权更替。人们有理由担心,在目前的市场格局下,这种情况还可能重现。   资本控制大豆的产供销还可能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图2显示,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中国的大豆消费增长了近七倍。可以推想,在此期间,中国人的豆油消费翻了几番,与豆粕相关的肉类消费也翻了几番。对于那些消费过低的人群而言,这也许是件好事。然而,越来越多的人食用油消费量已经超标,使得患肥胖症与其它慢性病的人比重不断攀升。更大的隐忧是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存在什么潜在风险。完全排斥转基因技术显然是不明智的。中国推广转基因棉花已经显著降低了农药的使用,这是转基因技术正面效应的一个明证。 但对于转基因食品,没有经过长期、严格的测试就广泛推广则是存在风险的,必须实施严格的标示制度让消费者在区分转基因与非转基因食品的基础上作出选择。推广转基因作物的跨国公司往往借口说,现在还没有证据表明转基因食品不安全。这并不意味着,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不存在任何威胁。如果政府据此就为转基因食品大开绿灯,那将是不负责任的。更重要的是,对于在本国推广转基因作物,必须慎之又慎。最近,为了缓解公众担忧,中国政府决定推迟引入转基因水稻和玉米。虽然中国于2009年已向转基因Bt水稻和转基因植酸酶玉米颁发了安全证书,但作为全球最大的水稻生产国和消费国,切不可冒然全面推广。   资本对大豆产供销链条的控制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在美国、巴西、阿根廷的大豆生产带,单一作物的种植可能破坏土壤自然微生物成分,造成土壤流失;在那些不加限制地耕种转基因大豆、并严重依赖农用化工品的地区,这种危险尤为突出。更可怕的是,大豆生产在巴西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导致亚马逊雨林被大面积砍伐与焚烧的重要原因之一。仅在1990年~2000年十年间破坏的森林面积,就相当于葡萄牙的两倍。森林的消失释放出大量原本藏于植被和土壤中的二氧化碳。亚马逊雨林被砍伐和烧毁树木因此将这片“地球之肺”变为了“排碳大户”,使巴西成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其中高达75%的排放来自对雨林的破坏。   本来亚马逊雨林蕴藏着世界最丰富、最多样的生物资源,昆虫、植物、鸟类及其他生物种类多达数百万种。对它的大面积破坏显然同时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生物多样性是生态体系的基础,在保障人类生命延续方面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最终会危及人类本身的安全。然而,除了森林砍伐会破坏生物多样性以外,大规模生产转基因大豆也会导致同样的结果。前面提到,转基因大豆最大的特点是可以抗除草剂。因此,推广转基因大豆往往导致更无顾忌、更大量地使用除草剂。据孟山都公司网站介绍,它生产的“农达”除草剂是世界上运用最广的农化产品。目前“农达”已经在世界上119个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使用。有一百多种作物可以使用“农达”来防治杂草。同时“农达”对三百多种杂草都有良好的控制作用”。但“农达”除草剂在消除妨碍作物生长的杂草的同时,也会杀死其它植物,包括大量无害有益的植物,并且还会危及依赖这些植物为生的昆虫、禽鸟、哺乳动物。此外,除草剂的滥用会导致地下水的污染,以及“超级杂草”的出现。   五、结语   资本是促使大豆产供销在全球范围整合为一体的关键。今天,远在太平洋另一端的美国、巴西、阿根廷农民生产的大豆被加工成豆油在中国销售;中国人消费的肉类、奶类产品也间接与来自远方的大豆有关。然而,把大豆的生产与消费连接在一起的资本以及资本的化身,那些跨国公司,并不把大豆看作是人类生存的食品,而是将大豆更多地视为一种用来交易的商品,一种赚取利润的手段。现在,世界上绝大部分大豆,从准备它的生产投入开始,一直到其副产品被摆上商店的货架为止,几乎是全面被少数几家跨国公司控制着,它们的唯一目标是争取其所有者和股东们的利益最大化。这种权力的高度集中已经危及亿万人民的安全。不少人仅仅看到政府权力高度集中的危险性,对资本权力高度集中的危害性,我们也许也应该高度警惕。   王绍光: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系,本文是2016年9月18日乡材建设研究发表的。 【本文节选自《开放时代》2013年第3期。】
个人分类: 推荐|1307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人消费了多少转基因大豆?
热度 25 bioxncai 2016-7-1 21:48
在中国有一个“古老”的谣言,这个谣言声称美国人不吃转基因食品,或者说吃得很少,此谣言每隔一段时间就出来亮相一次。今天一位自称中科院首席科学家的蒋高明先生再次将这个谣言搬出来了,实际情况如何呢?在这里从王大元先生的一篇文章中摘录了部分文字,略加修改,供大家参考,其数据来源于美国农业部和商业部。 上面是2008/2009年美国大豆业的整个流向示意图:从产量、出口、内销到产品深加工(食品领域)的资料。这个流向图是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有关统计数据整理、计算后得出的最后数据。 美国转基因大豆的栽培面积已经达到大豆总栽培面积的91%,所以把上面流向图中的655万吨美国国内食用大豆油及其制品乘以91%,基本上就是美国国内作为食用的转基因大豆数量,即645x91%=587万吨。美国人每年使用转基因大豆食品为587万吨,美国人口为3亿,所以美国平均每人每年吃转基因大豆食品为:587万吨/3亿=19.6公斤/1个美国人。 也就是说,尽管美国生产的转基因大豆大部分(90%以上)都出口或做燃料和饲料了,但剩下10%的大豆在国内作为食品消费,也已经让美国人每年吃掉19.6公斤。 中国每年进口5000万吨转基因大豆(编者注:2012年中国进口5838万吨转基因大豆),出油率为19%,即可生产大豆油及各类食品5000x19%=950万吨,假定中国人把这950万吨转基因大豆油及食品全部吃下去,那么平均每个中国人吃的转基因大豆油及各类食品的数量是:950万吨/13.5亿人= 7.0公斤/1个中国人。换句话说,美国人平均吃转基因大豆的数量是中国人吃的19.6/7.0=2.8倍。 疑问解答: 1,美国人吃转基因大豆安全吗? 美国至少有上亿人次,吃了转基因大豆15年(编者注:截至2016年已经有20年)。从1996年开始,美国转基因大豆已经有18年的栽种历史,即美国人已经吃了18年的转基因大豆食品了,不仅如此,如果第二代从3岁开始吃,也吃了至少15年以上历史了,这么一个大规模的人体实验做了15年二代,是任何一个新药开发的安全试验所无法做到的。对一个新药的安全实验来说,I期、II期、III期三个临床试验所用的病人也就500~3000人左右,而且只做3~5年,也不做第二代的人体试验,还允许有轻微的不良反应。 转基因大豆做了15年上亿人次、二代的人体实践,迄今还没有一例因副作用而引起的法律诉讼。这就是转基因大豆是否安全的现实和事实。 2,转基因大豆饲料(豆饼等)对动物安全吗? 豆饼在美国主要用作家禽和家畜饲料中的蛋白成分的供应,前面的美国大豆流向图中2008/09的饲料豆饼是3075万吨,这些豆饼全是来自转基因大豆,而且含有转基因大豆的所有蛋白(即转进去的抗除草剂基因所表达的蛋白基本都在这里)。 过去18年有多少头牛、猪、鸡吃了转基因大豆豆饼我想没人说得清楚了,我仅用2011年1月份美国数据来说明,1月份屠宰了:9.5万头肉用牛,1160万只鸡,1880万只火鸡。过去18年,美国的家畜和家禽有多少被屠宰了就应该是一个天文数字。就是这么大的家畜家禽群体,15年来如此大量进食转基因大豆豆饼而繁衍至今,家禽的后代起码有25代了,美国的家畜家禽仍然是好好的,从来没有什么免疫力下降、失去生殖能力的说法。 来源: http://www.agrogene.cn/info-406.shtml 原文题目: 美国转基因大豆流向
3534 次阅读|38 个评论
弘毅生态农场“六不用”大豆喜获丰收:亩产432.8斤
热度 2 蒋高明 2015-10-29 17:55
弘毅生态农场“六不用”大豆喜获丰收:亩产432.8斤 曾彦 蒋高明 最近,我们对弘毅生态农场种植的40亩有机大豆产量进行了测产:“六不用”(即不用农药、化肥、农膜、除草剂、人工合成激素和转基因)夏大豆产量,经去杂处理,自然干晒后的产量为432斤。36亩大田(4亩为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后试验田没有统计在内)内共收获160袋没有去杂的大豆。 在大豆种植地里随机选择了三个区域,每个区域取样一平方米,共3个充分。称量三个区域每样方平均重量分别是为,323g,328和324g。以每亩666平方米计算,平均亩产为216.4千克。 山东大豆种植大多分为春播和夏播两种,而如在大豆花期碰到雨水,会有绝产的可能性,很不幸的是,今年所在几个村种植的春播大豆就惨遇绝产。弘毅生态农场的大豆为夏播,不仅每亩收获的越900斤的有机小麦,还收获了432斤非转基因优质有机大豆。 大豆播种时,我们未在地里施任何肥料包括有机肥,起身肥是利用小麦季的有机肥,两季有机肥用量为5吨腐熟牛粪。我们采用中国农业大学陈文欣院士团队的根瘤菌进行拌种,选用非转基因大豆——徐豆14号。因大豆种植面积相对较少,没有成熟的大豆播种机器,而采取人工播种的办法进行播种。大豆播种三天内,进行灌溉或者下一场及时雨,否者就会出现大豆发霉情况,幸而在我们播种后第二天就一场知时节的好雨如期而至,省却我们不少麻烦。 弘毅生态农场试验站周围村庄春大豆产量多在200到300斤左右,我们的夏大豆已超出农民的春大豆产量。这是弘毅生态农场试验9年来,第5种“六不用”技术生产的作物或水果超出普通种植的产量,前几种分别是小麦、玉米、苹果和花生。对于蔬菜等经济作物,我们将继续试验中。 根据陈文新院士的介绍,如果合理利用根瘤菌,即使完全不使用化肥,保持稳定的产量是可以实现的,在美国等国已有成功记录。我们接种陈先生的根瘤菌后,产量超过农民用化肥生产的产量,且为后茬作物提供了大量优质有机氮肥。我们种植的大豆结根瘤很多,是丰产的重要原因。农民以为是我们的大豆品种好,不断偷割试验田的大豆留种。据为我们生产的农民介绍,仅次一项,我们损失约500斤豆子。 在栽培技术上,我们没有使用除草剂,而是人工锄了3遍草。这几遍草,成功躲过了干旱,促使大豆根系生长,避免的病害。对于人工除草的好处,农民开始怀念了,人工他们的春大豆也搞人工除草,躲过干旱,促进根系生长,就可能不会生病。春大豆损失的不仅仅是大豆一节,他们还少收获了一节小麦。可见,有机农业一些必要的人工是不能省略的。 即使与蒋家庄以往的大豆产量对比,弘毅“六不用”大豆产量达到了近年来的最高产量。 弘毅生态农场此次与中国农业大学陈文欣院士团队合作,也是希望中国的“六不用”大豆,也包括普通的大豆,能在产量上有个更好的表现。 下图可见大豆上的丰富的根瘤菌。大豆收获后放羊的来了,没下除草剂的大豆地,零星的杂草也是可口的食物。 (曾彦为弘毅生态农场科研助理、办公室主任)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4999 次阅读|2 个评论
关于转基因大豆的趣味推论
热度 2 rongqiaohe 2015-7-4 08:24
【前提1】种子公司为了占领和控制种子市场,生产出来的转基因大豆种子只能耕种一次,第二年不再发芽生长。农民就不能够自己留种,第二年必须到种子公司去购买种子。 【前提2】如果某转基因种子公司利用高科技和市场竞争,占领了世界所有大豆的种子市场,人类只能到这家公司去购买种子。 【推论】如果某一天,该种子公司倒闭了。人类就买不到大豆种子了,也就耕种不成大豆了。 【结果】大豆在 自然界中绝灭 的同时,豆腐、豆油、酱油、豆瓣、豆腐乳、豆浆、豆腐脑,等等等等,都将在人类社会中消失。。。 【注释】 科学幻想不仅仅只有幸福,也有灾难。科技是双刃剑。 【建议】我们必须保存好华夏祖祖辈辈留传下来的种子。。。 这仅仅是趣味推论,科学幻想,不必当真。
个人分类: 浅谈|1138 次阅读|3 个评论
发豆芽看看你买到的是否是转基因大豆
热度 4 rongqiaohe 2015-7-2 09:53
目前,国内许多正规市场,在销售大豆的时候,几乎都标有:非转基因品种(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sim free,GMOF)。其实,你依然需要进行验证。你只要买了豆子之后,回到家里,发一次豆芽,看看能否发出豆芽来。当然,这一方法尚存在争论,需要进一步进行验证。 我的一位朋友,想自己发豆芽吃,在多个市场,购买了标有“非转基因品种GMOF”的大豆,拿回家自己发豆芽,结果都没有发出理想的豆芽来。看来,所谓为“非转基因”大豆,也是第二代繁殖能力低下的豆子。也就是说,从市售购买的种子,通过耕种,生产出来的第二代豆子,不能再留种作为第二年的种子。如果你想发出理想的豆芽,最好直接购买(第一代)“种子”来发。 为了发豆芽,他们只好到深山老林里,去找老农民,买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具有生育能力的大豆,发豆芽。。。 记得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上山下乡时,我们自己留黄豆种,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的留下去,每一年都有收成。 由此看来,在未来,如果市场上的大豆全部被转基因品种占领,我们用(第二代)大豆就将难以发出“黄豆芽”了呢? 所以,无论你购买的,是否标有“非转基因品种”,你回到家,发一次豆芽,只消一天的功夫,就知道结果了。至少可以了解,你买到的大豆,有没有繁殖能力。 发豆芽的方法,非常简单。如果你想试试,你是否购买的是转基因种子,转基因种子是不能够留种的。当你在秋天收获大豆的时候,把你收获的(第二代)大豆,发一次豆芽,如果发出来的豆芽不理想,就是可能是转基因大豆,也可能是失去繁殖能力的豆子。 【大豆豆芽】 【绿豆豆芽】 【注释】本人不从事农业科学研究,是门外汉。因此,本文仅为一种推测,仅供大家讨论,不必认真。 在网上也看到了一些文章: http://zhidao.baidu.com/link?url=d5q2RPiso1rER2saF_aZHn7IXpjsuq6CA_J-YjSulD090lNJjBrJaObEoBn3R5lDof0LfSuOdkPGEKWUx9OnUq 文章中说:大豆含有较高的脂肪和蛋白质,放置一年容易氧化死亡。发不出豆芽可能是死豆子,且笔者建议直接用刚刚收成的豆子发豆芽。 但,这与我们当年当知青时候的情况有些不同。我们当年自留地种黄豆(大豆),就是每年自己留种,且每年都有收成。 文章中说,如果,发不出豆芽,就是死豆子,且脂肪氧化了。我们知道,脂肪氧化产生的代谢产物,对人体不利。。。为什么“死豆子”还要卖呢? 其实,你可以到种子公司购买放置了一年大豆的种子,却能够发出豆芽来。。。
个人分类: 浅谈|5290 次阅读|7 个评论
大豆基因组“存在/缺失”变异及其多态性标记的开发
WileyChina 2015-1-22 10:25
标题: 大豆基因组“存在 / 缺失”变异及其多态性标记的开发 Title: Exploration ofpresence/absence variation and corresponding polymorphic markers in soybeangenome 作者: Yufeng Wang,Jiangjie Lu, Shouyi Chen, Liping Shu, Reid G. Palmer, Guangnan Xing, Yan Li,Shouping Yang, Deyue Yu, Tuanjie Zhao and Junyi Gai 原文链接: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jipb.12208/abstract 摘要: 本研究以大豆 Williams 82 全基因组序列为参考,通过对 33 个大豆全基因组重测序结果的生物信息学比对,发掘大豆全基因组大片段序列( 50-2600 个碱基)的 “ 存在 / 缺失 ” 变异( presence/absencevariation , PAV ),对其进行多态性标记开发和相应的标记数据库构建。结果发现 33 个大豆全基因组水平上有 33127 个 PAV 变异,其中的 28912 个可以进行 PCR 引物设计,进而构建大豆的 PAV 变异数据库 NJAUSoyPAV_1.0 。从数据库 NJAUSoyPAV_1.0 中随机选取 800 个标记,其中的 713 个( 89.13% )可以在 12 个大豆品种中表现出丰富的多态性。从中选取在全基因组均匀分布的 126 个 PAV 标记和 108 个简单序列重复( Simple Sequence Repeats , SSR )标记对由 828 份中国野生和栽培大豆种质构成的代表群体进行基因型分析,发现虽然 SSR 标记的等位基因数和多样性都比 PAV 标记高,但由于 PAV 标记各等位基因间的 PCR 片段区别大,其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中的准确性高于 SSR 标记。此外,还发现 SSR 标记和 PAV 标记综合运用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中所得到的结果比运用单一类型标记的更丰富。本研究构建的 NJAUSoyPAV_1.0 数据库不仅新增了大豆分子标记类型,而且通过和 SSR 标记的联合使用,可以更大程度地覆盖大豆自然群体材料的客观等位变异数目。 关键词:多态性, “ 存在 / 缺失 ” 变异,简单序列重复标记,大豆,全基因组序列 期刊简介: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Impact Factor: 3.448 ISI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Ranking: 2013: 25/199 (Plant Sciences); 102/291 (Biochemistry Molecular Biology) JIPB在报告跟所有植物的生物进程有关的科学新发现,并且利用整合基因,化学,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去了解微观和宏观范围的植物。 发表在《植物学报》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的文章应该符合以下六个主题中任意一个主题:1)细胞和发育生物学;2)代谢生物学和生物化学;3)信号传导和应激反应;4)系统生物学和分子生理学;5)有性生殖;6)分子进化生态学。我们优先考虑对重要植物生态学问题做出解答,并且提供研究所需的必要的技术。
个人分类: Life Science|482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大豆压榨行业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热度 1 jxz1963 2014-11-7 09:08
第九届国际油脂油料大会11月6日在广州南丰朗豪酒店举办,本次大会以“新形势、新策略、新发展”为主题。嘉吉投资(中国)有限公司谷物与油籽价值链中国与韩国区事业部副总裁周学军先生发表主题演讲,指出中国压榨行业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以下为演讲实录:   尊敬的各位同仁,大家好!非常高兴又在一年一度的国际油脂油料大会与大家见面,国际油脂油料大会是大连商品交易所与马来西亚衍生产品交易所成功举办的行业盛会,我们都应该感谢两大交易所给我们搭建行业交流的广阔平台。 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题目是“中国压榨行业展望”,谈到这个话题我先做一点说明,本来欣然接受大会邀请的是安博泰先生,他因为临时有事不能来,我代替他来发言,从个人的情感角度来讲,他对这个话题是非常感兴趣的。在最近接近10年的时间,他一直在中国,把所有时间和精力致力于国内行业的发展,对我们行业充满了深厚的感情,他拿到这个话题的时候希望能够看到大豆压榨行业作为产业回归到健康可持续的轨道上来。当然,各位可能知道作为嘉吉公司发家的核心产业,嘉吉公司对 粮油 行业一直是非常关心也是非常关注的,希望有一个有序健康的产业,这样才能够保证全球的粮食供应安全,能够达到服务于百姓的目的。   今天谈到这个话题,我们也是希望本位客观务实的态度,用数据来跟大家分享。在一定意义上可能我们可以代表这个行业、这个产业表露一下我们的心声。   言归正传,谈到这个话题我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回顾与展望中国大豆压榨行业的现状以及将来可能发展的趋势:第一,从全球大豆供需历史情况,以及对将来发展的展望;第二,全球压榨产能,尤其是中国压榨产能在过去10年甚至20年的发展,以及将来的产能发展情况;第三,中国压榨行业作为整个企业压榨利润的历史情况,以及对将来的预算、将来产业格局情况。   谈到中国大豆的压榨行业,我们不能不去看全球大豆供需的情况,中国早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 大豆进口 国,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大豆进口量、加工量、加工产能都居第一的国家,而在全球大豆的贸易流当中中国所占的份额早已经超过了65%,所以是全球第一大贸易国。 当然,以中国的人口基数,以及我们目前保持相对经济增长的速度来看,中国要想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大豆的油脂油料的市场里不成为第一也是很困难的。这是一个统计数据,作为中国大豆压榨行业来讲,不能说我们有这么高的份额,或者这么高的数字排在世界第一而感到骄傲,我们同时也不用太过于担心。既然中国大豆的进口量一直在大量的增加,我们中国的压榨产能也是快速地扩张,中国压榨行业在将来的发展当中会不会出现大豆供应不足或者大豆短缺的情况,首先我们看一下大豆的供需情况,在我的讲稿里面大部分的数据都是借用美国的农业数据,还有一部分是我们公司的研发数据。 在全球过去的10年甚至20年的时间范围内,全球主产区乃至世界的播种面积是在逐年增加的,我们放更长一点的线来看,美国大豆的播种面积也增加了25%,从1994年相对播种面积比较小到2014年播种面积应该增加了25%,应该说巴西增长比较快速,南美两大增产国巴西和阿根廷。也许美国播种面积本身没有更多的增长空间,而南美的两大主产国巴西和阿根廷仍然有很大的趋势,从目前的趋势来看中国的需求生物柴油、生物燃油等因素推高了大豆的 市场 价格,当大豆市场价格比较高的时候,给农民带来的收入是很客观的,这时候农民会播种更多的大豆。在其他的竞争作物不会带来更多的收益之前,目前这个趋势是有效的,根据目前市场价格反映的情况来看。 不仅是播种面积,我们在过去10年甚至是20年的时间我们有了充足的增长,实际上更为显著增加的是单产,我们看单产增加的趋势,全球总体的单产趋势,其中最主要的是三大主产国,单产趋势主要得益于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到了目前为止,整个单产达到了高点,将来不能发展了呢?我们全球应用空间还有待扩大,单产的趋势仍然是有上升的空间,而且单产对于总体的产业贡献会是更大的。年度与年度是农作物,我们面临的气侯环境不一样,年度与年度会有一些差别在里面,这是从趋势去看的。   既然播种面积有增加,单产还有增加,全球的大豆增产量还有持续增加的趋势。看过去10年、20年增长就更多,我们把2014年的大豆总产与1994年总产相比增加了很多,这主要是单产的增加。根据美国农业部的预测,在将来的10年,全球大豆的总产仍然会继续增加,总产有望达到35700万吨。 在我们国内整个行业发展需求增加的情况下,我们是不用担心全球大豆供应的情况,全球大豆的供应在目前情况下已经给我们形成了相对宽松的供需环境。在过去的10年当中,中国的 大豆进口 量快速大幅度的增加,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国内的需求增加。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经济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收入增加,所以消费水平增加。同时整个压榨行业新的产能增加,也进一步促进了总体的进出口需求的增加。   在过去的10年,中国的压榨行业大豆需求有10%是因为中国需求带动的,这是因为中国国内原来的 动物蛋白 消费水平降低,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过程中我们有个快速消费的过程。在将来的10年,中国是否能够持续为全球大豆的需求达到10%以上呢?我们是持怀疑态度的。中国蛋白会持续增加,总体蛋白需求增加最终要满足需求还是必须要依赖于大豆蛋白,也就是我们 豆粕 产品。 我们如果单纯地去研究美国数据库的话,中国的消费需求必须仍然保持5%的年增长率,我们知道中国植物油消费量将来会增长,但是已是非常慢的速度,追求精细化、健康化的方向发展。中国最终因为总体的 蛋白 需求驱动增加了大豆进口、增加了国内的大豆压榨量,压榨生产出来的大豆油在中国市场消费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是建立在 豆油 不消费或者不增长的基础上。   我们今年开始已经成为全球 大豆 供需基本面的拐点,以前相对来讲是基于平衡的状态,现在已经出现了大豆宽松的局面。宽松的局面是可以通过库存使用比看得出来,在美国达到比较宽松的库存使用比。如果建立在目前的基础上, 市场 价格给老百姓带来的收益,给农场主带来的收益保持这样的水平,需求的增长仍然会保持宽松的供应状况。 宽松的供应状况对中国的压榨行业来说意味着什么呢?我们先回顾一下历史,中国从1996年成为大豆净进口国,而1996年以前中国是净出口国。在过去的20年时间,我们进口量增长速度是非常惊人的,应该说20年前甚至10年以前,在我们行业里面很少有人预测到中国大豆进产会达到7000万吨以上,中国将来的 大豆进口 总量应该会超过1亿吨,当然这需要时间。   在中国过去20年 大豆进口 量激增,中国压榨行业快速扩张的20年期间,我们所面对的 市场 是一个什么情况呢?虽然大豆的市场是有跌宕起伏,一直有坐过山车的情况,但是总体的趋势是向上的,我们产业在过去的10年、20年所面临的市场是长期的牛市趋势市场,在这样的市场里获取利润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如果目前我们出现变化了,我刚才讲到了供需基本面已经出现了拐点,在将来的5年甚至10年时间范围内,如果整体的供应是宽松的,如果市场是相对比较熊市情况的局面,处于相对下跌的态势,长期结构的牛市不在的情况下,中国的压榨行业面临的挑战可能会更大,单纯从加工利润的角度去看。 过去的10年不止是中国的压榨行业产能快速扩张,在全球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大豆 加工产能增长速度都是很惊人的。与中国相媲美的是南美的阿根廷,大豆在过去的10年期间已经翻了一番以上,目前它的有效产能应该可以加工1.5倍的产量,甚至将来可以达到2倍的产量。在中国和阿根廷大豆压榨行业产能扩张的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全球范围内大豆加工行业产能利用率一直是走下坡路的。当我们产能增加, 豆粕 、 豆油 需求增长幅度达不到比例的时候,这是必然的结果。中国在过去10年产能扩张的过程中,我们是在经历淘汰一些落后的和非有效的产能,我们在增产新产能的同时淘汰一批落后的产能,相对比较低一定的开机率也是可以接受的事实,而阿根廷相反,新进的产能是在原来产能继续扩张的基础上。   在全球范围内大豆扩张的故事没有结束,也许阿根廷减少新产能的建设,在中国行业里还有很多远大理想的投资者,以及企业家有远大的计划和扩大继续增加产能,这个我们后面可以提到,这对我们行业意味着什么,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 前面我们已经看到了中国 大豆 压榨产能的利用率,现在我们看一下在过去的10年,还有将来4年左右的时间,我们国内的大豆压榨行业压榨工厂产能增加的情况。过去5年,国内大豆压榨工厂的新建产能每年接近1200万吨产能增加的速度,相当于每年建12个3000吨日加工的大豆加工厂。如果说我们将来继续保持产能扩张的速率,将来行业产能利用率应该来得更低。目前整个行业产能平均利用率差不多55%左右,稍微一半以上。如果接下来4到5年每年增加1200万吨以上,整个行业平均开机率将会降到50%以下。在开机率达不到50%的产业,我们期待有什么样的加工利率呢?大家可想而知。在目前的情况来看,在接下来4到5年之内,中国国内工厂新建的工厂每年500万吨左右,要略少于前面5年的新建工厂的产能。   压榨产能的增加这边是更细的分析,最高峰的时候达到1500万吨的增加。在5年甚至10年产能扩张的结构当中有一些有趣的变化,我们国有企业以及私营企业压榨产能的份额是稳步上升,形成国营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差不多三分天下的局面,在目前的国情下很多人认为是平衡的局面。 产能在将来发展的趋势,外资企业受到了投资的一些限制,应该说它整体的扩张和增加是有限的,如果要有进一步增加主要是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份额增加。从分地区的结构来看,过去5到10年整体的产能扩张过程当中,国有企业在全范围内分散布局,民营企业好像主要是在华北山东地区为主,跨过企业在长江流域地区,这是因为早期的布局没有完整。 到目前为止,整个中华大地大豆压榨工厂遍布全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大豆加工在全国分布是非常均衡的,很难出现以前地区之间不同的产品,尤其是 豆粕 和 豆油 产品差价非常大,有很多现货的贸易情况,这种情况比较少,也有可能短时间内出现。  在 大豆进口 商的结构里也发生了一些比较有趣的变化,应该说中国的大豆进口最主要的是 大豆 加工企业来进口的,在过去2到3年当中出现了贸易商参与,而且参与的份额非常大,在这个名单上当中大家可以看到有两大贸易商,他在过去的一、两年当中占到了非常大的份额。也有行业同仁提出过也许贸易商的参与,贸易融资是促进大豆产能增加和大豆进口的主要原因之一,这是争议的,没有形成一个定论。 总体来说,早期在国内进口量排头兵的企业现在开始落后了,这是有趣的现象。一方面是贸易商的参与使得给行业带来成本计算方面的变化,另外一个方面也反映出中国在现阶段情况下产能过剩、非理性的竞争导致压榨利润非常差,也使得很多企业降低产能利用率,否则加工越多亏损越大,过去很多企业都是以量取胜,这个商业模式在短期内是有效的,在长期从战略眼光来看应该是不可持续的。 最近几年中国 大豆 压榨利润演变的情况,我用替代成本的方式计算压榨利润,国内很多同行用历史成本来计算的。从2008年到目前为止,我们抛出压榨成本,绝大部分情况下压榨企业是无法去获取利润的,是没有利润的。在座的可能要问,在过去几年可以看到报告,或者听到了很多压榨企业榨油厂还是赚钱的,这个利润是来自何方?前面我已经提到过了在过去10年左右的时间,我们面临国际大豆的 市场 总体上是上涨牛市的行情,作为在中国的企业,尤其是压榨工厂是天然坐多头寸的行业,我们用历史成本来算到中国来还是有成本的,如果市场一路向上,我们利润非常客观,我们知道这个市场是商品市场,不可能只是单边的趋势上涨,在上涨过程中会有下跌,下跌过程当中会有上涨。在过去5年左右的时间,我们面临的市场总体上是上涨的市场。我们国内很大的企业有很大的市场,它以产能为基础,建立了很多投机和贸易的头寸,在市场单边运作的情况下对我们造成的伤害比较小的,如果像今年出现市场下跌或者出现熊市的结构市场,对整个压榨行业形成的挑战都是可想而知的。今年国内已经披露了行业的利润情况,这也可以反映出来在市场发生变化的时候,在利润不好的时候,很难通过交易来扭转,当然不排除在中国市场里利用交易来做套期保值成功的,但是大多数还是承受比较大的风险,通过大的交易想从市场里面赚钱来弥补加工里面的成本,这是不可持续的。 我讲了这么多,并不是说我个人对我们整个行业是悲观的,我一直是乐观看待我们行业的。将来我们的 豆粕 和 豆油 在将来10年或者20年不能保持5%的增长,国内压榨行业面临的挑战是产能利用率仍然会偏低,我们想把1亿6000万吨的产能都利用上,甚至达到80%,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有没有可能成为像服装行业那样成为区域中心使得整个行业获利呢?我们通过分析,这个结论是很难持续的,在东南亚趋于之间来看,中国豆粕的出口用于满足东亚和东南亚国家地区豆粕需求的份额还是非常小的,这个结构很难在短时间内发生改变,从供应链效益去看应该说是不太合理的,把中国变成加工中心然后满足周边需求,这个应该是很难做到的。 我们这个行业可能面临另外一个挑战,中国有没有可能放开肉类或者 动物蛋白 的进口,会不会出现政策方面的调整?假设如果有放宽肉类和所有动物蛋白产品的进口,这对我们行业是改变整个局面的因素,为什么这样说?从纯粹的经济学和生产效益的角度来看,应该说动物蛋白的生产主要放在饲料原料的主产国,我们从这边可以看出,我们把中国 饲料 和饲料成本与巴西与美国相比,我们的成本远远高于巴西甚至美国,这也牵涉到食品健康等话题,我们相信在短时间内国内改变政策的可能性是比较小的,这只是我自己的解读。前面程局长提到了中国应该是进口多样化,这不排除肉品的进口量增加,这也意味着国内的饲料需求量减少,对我们整个行业来讲影响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在我们已经建立了那么大的产能基础情况下。   大豆压榨生产产出的 豆粕 主要是用于 饲料原料 ,中国的大豆压榨整个行业的驱动仍然是 蛋白 驱动,而不是油籽的驱动。我们维持过去5年乃至10年的需求变化,我们面临全球的大豆供应已经开始由剩于变成富余,大豆的库存会累积;过剩的压榨产能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国内压榨利润前景堪忧;国内需求在将来的时间内很难回到7-8%豆粕需求增产率。在目前情况下整个产业应该要反思,要重新定位。 作为负责任的行业参与者来看,我们希望看到的是整个行业要停止新产能的建设,再增加新建工厂,有一些可能会成为我们压跨最后一根的稻草,如果有抱负的企业家需要通过合并和收购来实现增长。逐步淘汰低效产能,整个行业应该把目标放在改善利润上,这对供应链的环节更有好处,如果将来出现通货膨胀,压榨利润不好市场起伏不定,有的时候会导致供应过剩,有的时候会供应中断,这对于消费者和社会总体来讲都是不利的。   我们希望能够一起发挥智慧,我非常敬重 大豆 压榨每一位的参与者,所有的同仁不仅非常敬业,而且是非常有智慧的,大家系统性的去分析行业情况,对将来作出一些计划和改变,大豆加工行业仍然还是可以回到健康、可持续新欣向荣的企业。 谢谢大家!
个人分类: 推荐|2057 次阅读|2 个评论
通过图位克隆获得的黄酮醇糖基转移酶
cjj1650 2014-9-3 08:51
不同大豆品系(基因型)叶片中所含的黄酮醇苷结构有所差别,导致不同栽培种大豆叶片绒毛颜色、抗低温冷害、抗氧化活性、花的颜色等不同表型的差异,而黄酮醇苷结构差别主要受糖基转移酶(GTs)的控制。Rojas Rodas等分析了两个大豆栽培种Kitakomachi 和 Koganejiro叶片黄酮醇苷的不同组成:Koganejiro中的5种主要黄酮醇苷,其中有4种糖苷,其3位的糖苷(葡萄糖或半乳糖苷)上的6”位置连接了一个鼠李糖;而Kitakomachi叶片中的糖苷缺乏鼠李糖。 研究者又以Kitakomachi 和 Koganejiro为亲本,构建了94个重组自交系(RILs),应用遗传作图的方法,将一个糖基转移酶位点定位在10号染色体的GMES3560和Satt331两个SSR标记之间。通过已测序的大豆基因组比对,该位点中两个候选基因(Glyma10g33790和Glyma10g33800)预测为GT基因。 序列分析表明,Koganejiro品系中Glyma10g33790基因的cDNA序列编码464个氨基酸,能正常行使UGT功能,命名为UGT79A6;而Kitakomachi品系中该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在930的位置上 两个核苷酸缺失 ,导致编码的多肽链截断,在C-末端缺失PSPGbox序列(UGT的重要功能域),不能正常行使UGT功能。 蛋白体外重组及底物饲喂重组蛋白的研究表明,UGT79A6能够催化山奈酚3- O -葡萄糖苷转化成山奈酚3- O -芦丁苷(3- O -葡萄糖苷(1→6)鼠李糖苷)。酶底物活性研究表明该酶属于黄酮醇3- O -葡萄糖苷(1→6)鼠李糖苷,催化的底物为黄酮醇3- O -葡萄糖苷,以UDP-鼠李糖为糖基供体。 研究者还建议构建近等基因系(NILs),探究该酶在大豆形态、产量和适应性等方面的影响。 RojasRodas, F., Rodriguez, T. O., Murai, Y., Iwashina, T., Sugawara, S., Suzuki, M.,Nakabayashi, R., Yonekura-Sakakibara, K., Saito, K., Kitajima, J., Toda, K.,Takahashi, R., 2014. Linkage mapping, molecular cloning and functional analysisof soybean gene Fg2 encoding flavonol3-O-glucoside (1 -- 6) rhamnosyltransferase. Plant Molecular Biology 84,287-300.
个人分类: 科技进展|3901 次阅读|0 个评论
啥转基因大豆不能出芽?
热度 2 jiangming800403 2014-6-24 11:26
2014-6-23 09:35 【啥转基因大豆不能出芽呢?】 这是谣言。博主真不能识别吗? 博主回复(2014-6-23 21:05) : 确实不能识别,因为你去买一个西瓜,那个籽能不能当种子还两说呢 -----------------------------------------------------------------------------------------------------------------------------------------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805753.html 博主回复(2014-6-23 21:16):你买一个西瓜吃了后留籽,看看还能不能种出原来的西瓜 ------------------------------------------------------------------------------------------------------------- 性状分离完全和转基因是不相干的两个问题,而且转基因大豆是自花受粉的纯繁作物,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转基因大豆不能留种是错误的。 当然,煮熟了的大豆确实不能发芽。
个人分类: 农业、食品与农村发展|2102 次阅读|2 个评论
一颗黄豆的故事
热度 1 satangell 2014-5-30 12:39
秋天到了,农民伯伯从地里收了很多黄豆,他挑出一些最大最圆的,打算拖回地窖,留着做明年的种子。这些种子们凑在一起,你碰我我碰你,大家就聊起天来。 一颗黄豆问其他的黄豆,“你们知道我们这是要去哪里吗?” 另一颗黄豆说:“应该是去喂马吧,你看前面拉车的那头老黄马,我刚才看到赶车的老头和他说了几次,回去要给他加餐了。” 又有一颗黄豆说话了:“不对不对,我明明听他和老奶奶说晚上回去要磨豆浆做点豆腐的,所以我们肯定是要给送去做豆腐了。” 这时候,第一颗黄豆又问道:“那我们如果喂了马或者做成了豆腐之后,我们还是黄豆吗?” 其它的黄豆都笑起来,“当然不是啦,那个时候,就没有我们了。用他们人类的话来说,就是都嗝屁了。” 第一颗黄豆听了后就不再出声了,他虽然不知道“嗝屁”是什么意思,但想来想去,如果不能做黄豆的话,他就不是他自己了。如果他不是他,他又能是什么呢?想了半天,他决定从未知的命运那里逃跑,他要做自己的主人。 于是他拼命地挪啊挪啊,利用每一次马车颠簸的机会向上面蹦一点点,终于他挪到了袋口。利用最后的一次颠簸,他蹦到了田里。跳下去之前,他回头对着其他的黄豆大喊:“拜拜喽,你们去面对那可怕的命运吧,我要做自己的主人,我自由啦!” 话音未落,他就掉到了地上,一只等了很久的大公鸡冲过来,一口把他吃进了肚子;而其他的黄豆,压根都没有注意到他的离开…… 第二年的夏天,那些留下来的黄豆被农民伯伯点进了地里,发芽、长大,变成了更多的黄豆……
个人分类: 箪食瓢饮|6002 次阅读|4 个评论
[冯言冯语]转基因食品有害添新证
冯用军 2014-5-6 23:22
老冯故事会iStory of Feng(冯用军说时事)之“转基因的阴谋”? 唐山市著名教育学者、河北省历史文化讲师、中国最年轻资深大学评价专家 冯用军博士 很早就说过,美国大规模倾销中国转基因食品是有战略阴谋的。这个阴谋不是只有孟山都参与、只有比尔盖茨参与、只有巴菲特参与,背后还有美国政府、美国军方、奥巴马... 美国十年前搞跨了中国的小榨油厂,让中国老百姓开始吃上了“米国转基因油”... 政府部门为利益蒙蔽双眼推广转基因作物,老百姓存来年种子的习惯已经荡然无存... 不仅有农业部副部长充当美国孟山都等转基因战争制造者的“喉舌”(顾问),也有 农业部 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邓志喜等人说“民众质疑转基因食品源于无知”,更有农业部及其内部幼儿园严禁食用转基因油了的说法。 甚至, 农业部 科教司副司长石燕泉说食用转基因大豆油无害,可以放心食用,因为美国人也吃,美国官员实行民主直选轮流执政,中国官员也要实行吗?油价高房价贵看病难上学难就是中国特色、与国际接轨? 法国国会决定禁止种植转基因玉米 4小时前 法国明令禁止种植 转基因 玉米 因安全性受... 新浪财经 9小时前 法国决定禁止种植美国孟山都810号 转基因 ... 新浪财经 转基因 是导致近代不孕不育率倍增提高的主要原因 精 点击:170 回复:231 吃 转基因 会导致脑残 精 点击:222 回复:50 转基因玉米那么好,为啥喜欢美食的法国人不吃? 被迫害吃“转基因”食品,那是没法,但不代表没“错”、没“危害”、“安全”... 支持转基因的转基因犬们,法国都禁种转基因玉米了,难道东北老鼠吃转基因玉米变傻全都是“谣言”? 为中国安全和中国人安全,应禁种禁食转基因食品,更不能进口美国转基因食品... 凡是在国内推销转基因玉米大豆或制销转基因玉米大豆产品的,一律拉出去枪毙...^_^ 谁说转基因食品没害的,你敢一直吃吗?你家人敢一直吃吗?你妈知道吗? 农业部 科技发展中心高级农艺师、全国农业 转基因 生物安全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付仲文说农业部幼儿园吃转基因油,你信吗?
个人分类: CHAM胜美公司Corporation国安中心|1477 次阅读|0 个评论
剥毛豆的诀窍
热度 1 fdc1947 2014-4-30 08:43
剥毛豆的诀窍(负日录8) 毛豆就是未成熟的大豆(黄豆),是江南一带最普通的蔬菜之一。过去北方农民不大吃毛豆,主要是不舍得,认为很好的大豆,未成熟就吃了太可惜。这是过去北方农村比较艰苦、节俭的缘故。江南的商品化程度高,古来(至少宋代开始)就是什么东西能够卖出钱,就有什么。所以江南的毛豆是最普通的蔬菜,即使是穷困之人,也绝不会认为吃毛豆是暴殄天物的。 毛豆的吃法很多,但是除了“炝毛豆”之外,都是要剥毛豆的。所谓“炝毛豆”就相当于北方人的“糊毛豆”即“煮毛豆”。北方人的“糊毛豆”最为简单,把毛豆荚洗干净一煮即可,最多放些盐罢了(我也见过有人放花椒、大料的,真是“白瞎”了毛豆的清香味)。江南人的炝毛豆则先把豆荚的两端剪掉,然后放盐水煮,这样可以使咸味进入豆荚之内。南北的做法是差不多的,江南人略精致一点儿罢了。 其余的做法则一律要剥毛豆了。小时候,帮母亲做家务,剥毛豆是一件可以做的事情。因为要把毛豆子从豆荚中剥出来,也是一件较为繁琐的工作。一个荚一个荚地剥,很是费时间。由于毛豆“果皮”坚韧,剥得太多了,指甲也会弄痛。另外,不成熟的毛豆“种子”有时紧贴在“果皮”上,要抠一下,才能下来,所以费时费力(从植物学角度看,果皮即豆荚,种子就是豆子)。北方人做菜,用毛豆子的较少,其原因之一也许就是怕剥毛豆的麻烦。 用毛豆可以放在许许多多的菜肴之中。单独用毛豆烹制的菜肴也有,但不多,大多数情况下,毛豆是作为一种食料与其他食物一起烹制的。在烹制这些菜肴之前,通常都会把剥出来的豆子先放水煮熟,不然,毛豆不容易跟有些菜料煮到一样成熟可口。 所有这些,都是传统的做法,许多人都是从自己的母亲那里传下来的,母亲又是从她母亲那里学来的。一代又一代,应当有许多年了。虽然繁琐,却是传统。 其实,剥毛豆并不一定要非常繁琐,不一定非得剥得手疼不可,可以很简单、很容易的。我的办法就非常简单,有人要说我偷懒也未尝不可,因为偷懒是人的本性,所有的技术革新都是偷懒。 这个办法就是先煮后剥。把豆荚洗净后,放水煮一会儿,煮的时间不要太长,嫩的毛豆煮的时间一长就烂掉了。冲凉后再剥,就非常容易。 每一个豆荚轻 轻一挤,豆子就挤出来了,完全的不费劲。一碗毛豆子,一会儿就剥好了。 毛豆剥好一会,反正也是要煮的,先煮一煮,并没有关系。这两步操作的次序,是可交换的。交换一下,省事不少。您也试试? 另外,不少人喜欢先将毛豆粒放油锅里煸炒后再与其他菜肴一起成品,觉得毛豆就特别香。我想,用油煸炒一下,使豆子的表皮起皱,有一点点不容易察觉到的炭化,味道更容易被吸附上去,也更香,但是这样做温度太高,容易发生一些不良化学反应。所以,我更主张略微牺牲一点味道,多一点健康。这是我的看法,并不是教科书上的定论,仅供参考罢了。现在很多流行的为 “ 舌尖上 ” 的享受而用的许多传统的烹饪方法,不少都并不有利于健康,这一点,也是我们应当注意的。 附注(引自本人《负日录 1 》) :负日者,晒太阳也。据考证,中国古代是没有声母 f 的,现在许多发 f 音的字是从 b 音转来的。负日的负,古音为 bu ,负日在现代吴方言(苏州话为代表,上海话也差不多)口语中仍旧讲 bu 太阳, 孵小鸡仍然读成 bu 小鸡。 负日一词,出自《列子》 : “ 昔者宋国有田夫,常衣緼 黂( fen ,粗麻布) ,仅以过冬。暨春东作,自曝於日,不知天下之有广厦 隩 室, 緜 纩狐 貉 。顾谓其妻曰:‘负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献吾君,将有重赏。’ ” 。 我生活中的一些做法,写给诸位看,可能就如上面那位 宋国的田夫那样可笑,故曰负日之献。另外, 负日也就是“晒一晒”(这略微扩大了一点内涵),说“晒一晒”就时髦了,时髦即不怕大家笑话也。
个人分类: 科学与生活|7188 次阅读|2 个评论
北京晚报:安全 营养 价格——再谈转基因食品问题
热度 1 蒋高明 2014-3-21 17:18
【明辨是非】第一个问题是实质的,是老百姓必须关注的。目前已有种种迹象说明该类食物有安全问题,国内专家拿不出严谨的数据来说明其安全,只能自言自语说安全。要证明其安全肯定需要交长的时间,可从短试验开始做起,追踪十年八年可能结果就有了。其实,老百姓不太关心的还有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产量问题。因此科学对待转基因,应当对其产量优势、生态环境、健康风险进行科学的评估。如果在没有办法证明这三点上有优势,作为人多地少,生态种植有优势的中国来讲,果断学习俄罗斯,将转基因关进实验室里去。科学家怎么玩都可以,但不要影响食品安全,另外在实验室里搞研究,也要防范生物污染。将转基因研究的重点放在生物国防上去,别入有的我们也得有,别人用转基因武器攻击我们,我们也要用转基因武器攻击他们。因此,中国对转基因研究要像对待两弹一星那样搞,搞出来是吓人的! 新华网又刊文质疑转基因大豆了! (2014-03-21 13:05:16) 转载 ▼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1739 次阅读|1 个评论
美国学者新发现:转基因大豆蛋白与儿童癫痫发作关联度高(中英)
蒋高明 2014-3-16 21:47
本文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b17e9d0102ecfw.html 『陈一文按语』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研究者发现患自闭症儿童中,喂食含大豆蛋白婴儿配方奶 ,与含奶蛋白 婴儿配方奶相比,增高 癫痫发作率。 2014 年 3 月 13 日 发表在同行学者严格审查开放式学术刊物《 PLOS ONE 》的该项研究发现,自闭症女童中以及 1,949 儿童总样本中发现 癫痫发作率额外多。大豆蛋白 -- 癫痫发作关联链,在男孩中也接达到临界意义,构成进行研究数据库中儿童的 87% 。 在美国销售的婴儿配方乳粉大约 25% 的配方基于大豆蛋白。消费者吃很多的大豆产品,维斯特马克开始关注它们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时,她决定聚焦关注婴儿,他们可能除了配方乳粉外不食用其他的食物。对数据库进行的研究表明:喂食大豆配方乳粉自闭症儿童发热性癫痫发作率,为喂食非大豆配方乳粉自闭症儿童的 2.6 倍!这意味着,食用大豆配方乳粉自闭症儿童与发热关联癫痫发生率为 4.2% ,喂食非大豆配方乳粉自闭症儿童与发热关联癫痫发生率为只有 1.6% 。 “必须对此进行更充分的研究”, 维斯特马克说。 “ 如果大豆蛋白为基础的婴儿配方乳降低癫痫的发作阈值或增加癫痫的发生率,我们需要知道。 ” 【 中国目前至少有 100 万的孤独症儿童,发病率呈急剧上升趋势,个别地方孤独症发病率为 1.5 %, 20 年内升高了 10 倍。中国 “ 专家表示,造成孤独症的根本原因目前还不清楚”!本顾问认为:造成中国自闭症儿童患者急剧增加的罪魁祸首,最大可能就是中国疾控中心“骑驴找驴”故意回避的中国每年持续进口 5000 多万吨劣质、低营养、有毒、垃圾转基因大豆、“化学浸出”豆油与副产品“化学浸出“豆粕加工的转基因大豆蛋白粉及其添加的婴儿配方乳粉!】 救救孩子!( 51 )婴儿配方乳粉添加“化学浸出”转基因大豆蛋白损害婴儿健康的最新证据: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神经学系科学家最新 研究认为含大豆蛋白成分婴儿配方乳与自闭症儿童癫痫发作存潜在关联 陈一文 ( cheniwan@cei.gov.cn ) 《转基因技术与人类安全》研究专家、 80 年代前全国青联委员 《新浪网》“陈一文顾问博客”: http://blog.sina.com.cn/cheniwan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研究者发现患自闭症儿童中,喂食含大豆蛋白婴儿配方奶 ,与含奶蛋白 婴儿配方奶相比,增高 癫痫发作率。 论文讨论了婴儿乳粉中“大豆蛋白”与“ 增高 癫痫发作率”相关,没有说“转基因蛋白”,但是,有充分理由认定婴儿乳粉中“大豆蛋白”不仅是“转基因大豆蛋白”,而且是“化学浸出”转基因大豆蛋白粉: (1) 众所周知,美国大豆 95% 是转基因大豆; (2) 美国多家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拒绝禁用转基因大豆成分; 证据: 美国《乳业报告》( Dairy Reporter )报道: 1 )美国雅培公司股东股东拒绝从婴儿配方奶撤除转基因的提议 信息来源: Mark Astley, Abbott Laboratories shareholders reject proposal to remove GMOs from infant formula, 2013-04-30 http://www.dairyreporter.com/Manufacturers/Abbott-Laboratories-shareholders-reject-proposal-to-remove-GMOs-from-infant-formula 2 )美国雀巢与雅培拒绝从婴儿配方奶撤除转基因的提议 信息来源: Mark Astley, Nestlé and Mead Johnson Nutrition dismiss call to remove GMOs from US infant formula, 2013-05-03 http://www.dairyreporter.com/Regulation-Safety/Nestle-and-Mead-Johnson-Nutrition-dismiss-call-to-remove-GMOs-from-US-infant-formula (3) 美国“大豆蛋白”是“化学浸出”转基因大豆蛋白 证据: The processing of soybeans starts with cleaning, cracking and dehulling. Cracked soybeans are rolled into full-fat flakes, which provide the basis for ground and powdered full-fat flour. 大豆加工始于清洗、粉碎与脱壳。粉碎的大豆滚压为全脂片,提供进一步磨粉与粉状全脂粉。 When oil is removed from full-fat soy flakes using solvent extraction, de-fatted soy flakes remain. These are the basis of a number of specialty functional ingredients such as soy flour, soy protein concentrate and soy protein isolate. 使用溶剂萃取脱去 全脂片的油脂,留下脱脂大豆片。 As an ingredient, the most elementary form of soy protein is soy flour. It has the highest level of protein: 作为成分,大豆蛋白的最初级形式是大豆粉。它是最高级的蛋白。 · Full-fat soy flour contains 40% protein · 全脂大豆粉含 40% 蛋白 · Defatted soy flour typically has 50 percent protein. · 脱脂大豆粉典型含 50% 蛋白。 While more heat treatment usually means less functionality, new enzymatic and fermentation technologies now allow major modifications of protein properties. 更多的热处理通常意味着更少的功能性,新的酶化和发酵技术现在允许对蛋白性质进行主要的修改。 信息来源: Cargill website: Manufacturing soy protein 美国粮商巨头嘉吉网站:大豆蛋白的生产 https://www.cargillfoods.com/emea/en/products/proteins/soy-proteins/manufacturing-process/index.jsp Study suggests potential association between soy formula and seizures in children with autism 研究认为含大豆蛋白成分婴儿配方乳与自闭症儿童癫痫发作存潜在关联 http://www.news.wisc.edu/22637 March 13, 2014 by David Tenenbaum 2014 年 3 月 13 日 作者:大卫·谭恩邦 A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researcher has detected a higher rate of seizures among children with autism who were fed infant formula containing soy protein rather than milk protein.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研究者发现患自闭症儿童中,喂食含大豆蛋白婴儿配方奶 ,与含奶蛋白 婴儿配方奶相比,增高 癫痫发作率。 The study found excess seizures among girls and in the total sample of 1,949 children. The soy-seizure link reached borderline significance among boys, who comprised 87 percent of the children described in the database under study. 该项研究在自闭症女童中以及 1,949 儿童总样本中发现 癫痫发作率额外多。大豆蛋白 -- 癫痫发作关联链,在男孩中也接达到临界意义,构成进行研究数据库中儿童的 87% 。 【 注:本文后边《附录》转载该项研究《自闭症儿童中含大豆婴儿配方乳粉与 癫痫:一项回顾性研究 》的摘要、发表刊物日期。 】 Seizures — caused by uncontrolled electrical currents in the brain — occur in many neurological disorders including epilepsy, Alzheimer's disease, Down syndrome and autism. 癫痫 – 由大脑不受控制的电流引起 – 在许多神经障碍患者中发生,包括癫痫、阿尔茨海默氏症、唐氏综合症和自闭症患者。 Cara Westmark 研究作者:卡拉·维斯特马克 About 25 percent of infant formula sold in the United States is based on soy protein. 在美国销售的婴儿配方乳粉大约 25% 的配方基于大豆蛋白。 Study author Cara Westmark , a senior scientist in the UW-Madison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 says her investigation was sparked by mouse studies of a drug that, it was hoped, would inhibit seizures by blocking signals that excite nerve cells. It was pure serendipity that we happened to look at soy, she says. 该项研究论文的作者卡拉·维斯特马克,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神经学系高级科学家,说她的研究受到对某种药物的老鼠试验,这种药物原本希望,通过阻断刺激神经细胞的信号抑制癫痫。“试验中发生的纯粹意外启发我们关注大豆”,她说。 To simplify the mouse study, she replaced the standard lab chow, which had a variable composition, with a diet containing purified ingredients. Unexpectedly, that diet reduced the rate of seizures by 50 percent compared to standard chow, Westmark says. 为了简化该项小鼠研究,她更换了标准的实验室饲料,原本具有变化性成分,改为含纯净成分饮食。未预料到,这样的饮食,与喂养标准实验室相比,使癫痫发生率减少 50% ,维斯特马克说。 We were intrigued that a dietary alteration was as effective as many medicines in reducing seizure incidence and wanted to pursue that finding, she says. We found that the main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iets was the protein source. The standard diet was soy-based, while the purified diet was casein, or dairy, based. “我们极为好奇,饮食改变能够像许多药物一样有效减少癫痫发生率,因而希望追查这一发现”,她说。“我们发现饮食之间的主要差别是蛋白质来源。原先标准的饮食(饲料)以大豆蛋白为基础,纯净化了饮食以酪蛋白或奶制品为基础。”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is unknown, but Westmark points to the high level of plant-derived estrogens in soy products as a possible cause of the excess seizures. 造成这种作用的机制不清楚,但是维斯特马克指出,大豆产品中高水平的植物雌激素可能是额外癫痫可能的原因。 “We can say that we have a potential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use of soy-based formula and seizures in autistic children; we can't say that this is cause and effect.” “ 我们可以说我们发现了患自闭症儿童中大豆为基础的配方与癫痫之间有潜在关联;我们还不能说是因果关系。 ” Cara Westmark 卡拉·维斯特马克 People eat a lot of soy products, and when Westmark began to look for the effect in people, she decided to focus on infants, who may consume nothing but formula. Knowing that people with autism have a higher rate of seizures, Westmark turned to a database from the Simons Foundation Autism Research Initiative ( https://sfari.org/ ) . 消费者吃很多的大豆产品,维斯特马克开始关注它们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时,她决定聚焦关注婴儿,他们可能除了配方乳粉外不食用其他的食物。了解到自闭症患者有更高癫痫发生率,维斯特马克转向《塞蒙斯基金会自闭症研究倡议》的数据库( https://sfari.org/ )。 And that led to the new study, published today in the journal PLOS ONE ( http://www.plosone.org/ ) , which showed that children with autism who were fed soy formula had 2.6 times as many febrile seizures as the children fed non-soy formula in the database. That means 4.2 percent of the soy group had a seizure associated with a fever, compared to 1.6 percent of the others. 这导致该项新的研究论文,今天( 2014 年 3 月 13 日 )发表在同行学者严格审查的开放式学术刊物《 PLOS ONE 》 ( http://www.plosone.org/ ) 。对数据库进行的研究表明:喂食大豆配方乳粉自闭症儿童发热性癫痫发作率,为喂食非大豆配方乳粉自闭症儿童的 2.6 倍!这意味着,食用大豆配方乳粉自闭症儿童与发热关联癫痫发生率为 4.2% ,喂食非大豆配方乳粉自闭症儿童与发热关联癫痫发生率为只有 1.6% 。 To put it another way, the vast majority of both groups did not have seizures. This is not saying that all autistic children who eat soy-based formula are going to develop seizures, says Westmark. 从另外角度看,喂食大豆配方乳粉自闭症儿童或喂食非大豆配方乳粉自闭症儿童的大部分不发生癫痫。“这并不是说所有喂食大豆配方乳粉自闭症儿童都发生癫痫”,维斯特马克说。 And yet that increase is worrying, Westmark says. The prevalence of autism is increasing and currently affects one American child in 88. Soy is a widespread ingredient in many food products and 25 percent of infant formulas are soy based, so this is something that needs to be studied. If the child is lactose intolerant, there are alternatives that a pediatrician can recommend. 尽管如此,这样的癫痫发生率的增加依然令人担心,维斯特马克说。“自闭症发生率急剧增加,目前每 88 个美国孩子有一个收到自闭症影响。大豆是许多食品中广泛使用的成分,婴儿配方乳粉的 25% 以大豆蛋白为基础,所以这是需要研究的问题。如果孩子有乳糖不耐症,有儿科医生可以推荐的替代食品。” The study, Westmark says, was not the kind of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that can prove causation. We can say that we have a potential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use of soy-based formula and seizures in autistic children; we can't say that this is cause and effect. We were fortunate to be granted access to the SFARI database, but it was not set up to answer the questions we were asking. 该项研究,维斯特马克说,不是可以证实因果关系的随意性临床试验。“ 我们可以说我们发现了患自闭症儿童中大豆为基础的配方与癫痫之间有潜在关联;我们还不能说是因果关系。我们很幸运被允许接触 《塞蒙斯基金会自闭症研究倡议》( SFARI )数据库,但是该数据库不是以回答我们提出的问题的方式建立的。” Although it's possible that seizures could also be more frequent among children who consume soy formula but do not have a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 There is no data available at this time to support that, Westmark says. Still, the study raises concerns, since seizures cause neurological damage and repeated seizures — epilepsy — can develop into a lifelong problem. 当然,在没有发育性残疾的孩子中,食用大豆蛋白为基础婴儿配方乳儿童癫痫也可能更经常发生,“但是目前还没有支持这种看法的数据”,维斯特马克说。但是,该项研究提高了担心,因为癫痫造成神经学损伤,而且持续癫痫 – 癫痫症 – 能够发展为终身问题。 This needs to be studied more thoroughly, Westmark says. If soy formula is lowering the threshold for seizures or increasing the incidence of seizures, we need to know that. “必须对此进行更充分的研究”, 维斯特马克说。“如果大豆蛋白为基础的婴儿配方乳降低癫痫的发作阈值或增加癫痫的发生率,我们需要知道。” Soy Infant Formula and Seizures in Children with Autism: A Retrospective Study 自闭症儿童中含大豆婴儿配方乳粉与 癫痫:一项回顾性研究 http://www.plosone.org/article/info:doi/10.1371/journal.pone.0080488 Cara J. Westmark westmark@wisc.edu 作者:卡拉· J ·维斯特马克 Affiliation: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dison, Wisconsin,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就职机构: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神经学系。 Seizures are a common phenotype in many 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s including fragile X syndrome, Down syndrome and autism. 癫痫是脆性 X 综合征 , 唐氏综合症和自闭症在内许多神经发育失调症中一种通常的常见的表型。 We hypothesized that phytoestrogens in soy-based infant formula were contributing to lower seizure threshold in these disorders. 我们假设大豆婴儿配方乳粉中的植物雌激素是导致这些疾病发作阈值较低。 Herein, we evaluated the dependence of seizure incidence on infant formula in a population of autistic children. Medical record data were obtained on 1,949 autistic children from the SFARI Simplex Collection. 在此,我们评价了一个自闭症患者群中癫痫发生率对婴儿配方乳粉的依赖。从 《塞蒙斯基金会自闭症研究倡议》( SFARI )的单纯形集合获得了 1,949 位自闭症儿童的医学记录数据。 An autism diagnosis was determined by scores on the ADI-R and ADOS exams. 自闭症诊断依据 ADI-R 和 ADOS 测试的成绩确定。 The database included data on infant formula use, seizure incidence, the specific type of seizure exhibited and IQ. 数据库包括喂食的婴儿配方乳粉、癫痫发生率、显示的癫痫类型与智商( IQ )。 Soy-based formula was utilized in 17.5% of the study population. 研究的自闭症儿童群体的 17.5% 食用大豆蛋白为基础婴儿配方乳粉。 Females comprised 13.4% of the subjects. There was a 2.6-fold higher rate of febrile seizures , a 2.1-fold higher rate of epilepsy comorbidity and a 4-fold higher rate of simple partial seizures in the autistic children fed soy-based formula. 研究对象的 13.4% 为女性儿童。喂食大豆蛋白为基础婴儿配方乳粉自闭症儿童中,发热性癫痫发作率高 2.6 倍 ,简单部分癫痫发作高 4 倍 。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ssociations were found with other outcomes including: IQ, age of seizure onset, infantile spasms and atonic, generalized tonic clonic, absence and complex partial seizures. 没有发现与其他结果其他统计显著关联,包括:智商、癫痫发作年龄情况、婴儿痉挛症和清音、广义强直性阵挛性、没有和复杂部分癫痫发作。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included: infant formula and seizure data were based on parental recall, there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female subjects, and there was lack of data regarding critical confounders such as the reasons the subjects used soy formula, age at which soy formula was initiated and the length of time on soy formula. 该项研究的局限性包括:婴儿配方奶粉和癫痫数据基于父母的回忆,研究对象中女性显著较少,缺乏某些重要干扰因素的数据,例如研究对象使用大豆蛋白为基础配方乳粉的原因,开始食用的年龄以及食用时间长短。 Despite these limitation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use of soy-based infant formula may be associated with febrile seizures in both genders and with a diagnosis of epilepsy in males in autistic children. 尽管有这些限制,我们的结果认为,食用大豆婴儿配方奶粉可能与自闭症男女童发热性癫痫发作关联,而且与自闭症儿童中男童的一项癫痫症诊断相关。 Given the lack of data on critical confounders and the retrospective nature of the study, a prospective study is required to confirm the association. 考虑到缺乏干扰因素的数据以及该项研究的 回顾性性质,需要进行前瞻性研究来确认这些关联。 Editor: Stephen D. Ginsberg, Nathan Kline Institute and New York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编者: Stephen D. Ginsberg , Nathan Kline 研究所与纽约医学大学。 Received: July 8, 2013; Accepted: January 8, 2014; Published: March 12, 2014 收稿日期: 2013 年 7 月 8 日 ;接受日期: 2014 年 1 月 8 日 ;发表: 2014 年 3 月 12 日 。 Copyright: © 2014 Cara J. Westmark. This is an open-access article distributed under the terms of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 which permits unrestricted use, distribution, and reproduction in any medium, provided the original author and source are credited. 版权: © 2014 Cara J. Westmark 。这是一篇开放式文章,依照《知识共享归属许可》条款提供,允许在任何媒体上无限制使用、分布、与复制,条件是列出原作者与出处。 Funding: 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FRAXA Research Foundation (www.fraxa.org) and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 (www.nih.gov) . The funders had no role in study design,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decision to publish, or preparation of the manuscript. 经费提供:该项研究得到 FRAXA 研究基金会( www.fraxa.org )与国家健康研究院( NIH )( www.nih.gov ) 。资金提供方对该项研究的设计、数据收集与分析、决定发表、或论文撰写不发挥任何作用。 Competing interests: The author has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竞争性利益:作者宣布不存在任何竞争性的利益。 附录 1 :美国诊断为孤独症青少年儿童数( 6-21 岁) ( 1990-2010 ) 附录 2 :美国孤独症发病率(每 1000 人) ( 1990-2010 ) 附录 3 、阿尔茨海默症死亡率 ( 1979-2009 ) 附录 4 、美国阿尔茨海默症死亡率 ( 1979-2009 )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3087 次阅读|0 个评论
进口转基因大豆,能说清草甘膦的事吗?
蒋高明 2014-3-13 22:12
【明辨是非】所谓价格低廉的美国转基因大豆,是得到了美国政府的巨额补贴。美国人为什么为中国人生产廉价的转基因大豆?抗草甘膦的转基因大豆,草甘膦含量到底是多少?这是国家机密吗?孟山都公司为中国提供假样品,我们的有关部门不知道吗?在现代农业的几大有害技术中,转基因是首当其冲的,它的最大问题是对生态系统的破坏,进而影响人类健康。草甘膦对实验动物的生殖影响,已有大量研究成果予以披露。那么对人体的生殖呢?我们必须做流行病实验,否则一味否认或者一味回避事实都不是科学的态度,都不是对人民大众负责的态度。中国有5000万不孕不育的妇女,男性精子质量也严重下降,生殖成为中国人的一个重要问题,生个孩子成为困难的事情,这些都是偶然的吗? 柴卫东:谨以此文,声援崔永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683ce0102er1i.html 2014-03-13 15:52:11 来源:红歌会网 柴卫东:声援崔永元委员——转基因大豆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健康灾难   —— 谨以此文声援崔永元同志!   当前我国社会各界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十分关注。多个网站的历次问卷调查均表明,80~ 97%的群众对转基因食品持反对和怀疑态度 。而主管部门农业部及其控制的官员和学者,则以群众不懂科学为由,蛮横地对一切质疑均置之不理,尤为恶劣的是,长达10余年对转基因作物非法种植销售采取零作为的纵容态度。在相关讨论中,只讲抽象理论,拒绝联系实际,对国内转基因作物非法滥种采取了长达十余年的纵容庇护态度,揭示出转基因食品问题已经成为重大社会政治问题。本文仅就我国大量进口的转基因大豆进行分析,揭示这一大宗产品给我国人民带来的巨大健康危害已经危及国家安全。   (一)触目惊心的数据表明,中国人民正在或已经再次沦为东亚病夫   旧中国积贫积弱,中国人民被讥为“东亚病夫”。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健康水平有了质的飞跃,群众扬眉吐气。   但是近20年来,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悄然劣化,部分疾病的发病率直线上升,令人触目惊心。(见附件1.我国多种疾病发病率飙升)   美国学者预计,到2030年,我国超过60岁的老龄人口将达到3.58亿。而当前我国 糖尿病发病率超过11.7%,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超过13%,慢性肾病人口达到10%,不孕不育症人数超过5000万,癌症发病率直线上升,自闭症、抑郁症、老年痴呆症等等过去很少听说的疾病越来越成为社会问题。   如不采取有力措施改变多种疾病发病率飙升的现状,未来我国劳动力人口的健康状况将进一步恶化,整个社会的医疗负担将危及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进而危及国家安全,甚至连合格的兵员都成为问题。这种趋势如不及时扭转,以人为本将成为空谈,中国龙将沦为病龙、残龙,中国梦将沦为残疾人的白日梦。   (二)流行病学调查瘫痪,彰显国家安全意志缺位   上述数据证明,我国人口数十种疾病的发病率急剧升高,绝非危言耸听,而是令人痛心的严峻事实。   令人不解的是,在医学科学空前进步的今天,有关部门从来没有对此作出解释。   调查并找出上述疾病剧增的原因固然有其复杂性,但更为重要的是,如此重大问题, 为什么没有任何机构展开流行病学调查?   掩饰问题, 阻挠对问题原因的调查,是比问题本身更为可怕的问题 。有关部门的不作为,深刻揭示出我国国家安全意志缺位,表明他们对严重危及民族健康和国家安全的重大事项,存在不关心、不知晓、不过问、不行动的无知与麻木。   事实上,国内外独立学者分别自发进行的研究,对上述类型疾病的病因有大量的研究成果。   2013年4月18日,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史蒂芬妮 等发表论文《草甘膦对细胞色素P450酶以及肠道微生物组生物合成氨基酸的抑制作用——通向现代疾病的危途》, 系统收集整理了全世界286份科技文献,从统计学和生物学机理的角度,详细阐述了草甘膦污染与糖尿病、不孕不育、肥胖病、癌症(乳腺癌、肝癌、多发性髓质瘤)、胚胎发育异常、肾上腺功能异常、自闭症、多动症、炎性肠道疾病、克罗恩氏病、脂肪肝、心血管疾病、抑郁症、恶病体质、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病、脑血栓、脑出血、神经性厌食症、维生素D3缺乏症、锌缺乏症等数十种疾病存在因果关系。    美国的斯万森博士 则用数理统计的方法, 揭示出在美国,甲状腺癌、肝与肝内胆管癌、肥胖症、高血压、急性肾损伤、末阶段肾损伤死亡、膀胱癌、糖尿病、自闭症、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病、丙型肝炎死亡率、肠道感染、脂蛋白代谢失调死亡率、多发性硬化症死亡率、急性髓性白血病死亡率、胰腺癌发病率、中风死亡率、炎性肠炎发病率、类风湿性关节炎、肠胃功能障碍等等多种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与美国大规模推广使用转基因大豆、转基因玉米以及农达除草剂的使用同步上升,相关系数超过95%,甚至高达98.5%。   我国也存在类似的疾病上升现象。需要指出,美国是全世界最大的转基因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转基因产品进口国。转基因产品大量进入人民食物链,是中、美两国的共同现象。   我国职能部门对此保持长期失语,值得深思和反思。   (三)美国政府为什么要补贴中国人的餐桌?   农业部及其掌握的机构、官员、学者喋喋不休吹嘘转基因产品的好处,长期欺骗领导和群众,胡说什么我国传统大豆没有优势。但 他们蓄意地、恶意地隐瞒了美国政府的战略动作:对大豆的政府补贴。   他们绝口不提,从1998年开始,美国大豆的单位生产成本已经高于其单位收入,如果没有美国政府对豆农的补贴,豆农从市场上获得的收入已经远远不能弥补其对大豆生产所投入的成本。 1998年到2002年,美国平均每公顷大豆累计的全部市场收入比累计的全部生产成本低675美元。   2002年以后,美国政府对大豆的补贴进一步提高,这意味着, 农民每生产1吨大豆得到的政府补贴,从90年代初期的15.2美元,增加到2004年的59.1美元。 2002年以后,美国政府对大豆的补贴进一步提高,这意味着, 农民每生产1吨大豆得到的政府补贴,从90年代初期的15.2美元,增加到2004年的59.1美元。   本世纪初,美国政府补贴下的大豆压低了全球大豆价格,导致我国大豆价格下跌33%,给我国农民造成巨大损失。   由于没有查到近年的数据,按照2004年的补贴标准,每吨大豆补贴59.1美元。美国农业部预估2013年美国大豆产量总计为32.9亿蒲式耳,合898亿公斤,0.898亿吨,其补贴额高达53亿美元。   美国大豆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究竟是自发的市场行为,还是政府行为? 美国政府为什么要向吃豆制品的中国人民提供补贴呢?   (四)深度解剖转基因大豆之祸   当前社会各界对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十分关注,农业部为代表的所谓主流意见,回避实际问题,而用空对空的抽象理论表述误导决策,愚弄公众,表现出十分恶劣的学风和作风。   下面对我国转基因大豆的实际情况(而不是理论假设)做一分析。   我国是大豆的原产国和主要生产国, 1994年以前,我国是大豆的净出口国。从1995年开始,我国开始进口大豆,此后进口量急剧攀升。2010年进口量突破5000万吨,2012年我国进口大豆5838万吨,2013年进口大豆6338万吨。同一时期,我国国产大豆产量维持在1000~1600万吨的数量级。      我国进口大豆数量的增加,主要原因是我国人口饮食习惯变化所致(食用油消费持续攀升)。某些官员、学者鼓噪我国大豆进口是因为不推广转基因技术,纯属谎言——因为不管是否采用转基因技术,只要饮食结构维持当前现状(此处且不讨论饮食结构的这种变化是否存在人为诱导),我国都需要进口大豆;同时, 孟山都公司被迫承认,转基因大豆(我国进口的几乎全部是孟山都公司研发的抗农达转基因大豆)比传统品种减产6~10%。   从上图可以看到,我国大豆进口数量增长象脱缰的野马一样失控,这是完全的自发的纯粹市场现象吗?   1.农达和转基因大豆简介   转基因大豆主要是美国孟山都公司开发的所谓抗农达大豆(Roundup-ReadySoybean),简称RR大豆。   农达是美国孟山都公司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推出的专利产品除草剂,一度是孟山都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农达是广谱植物杀灭剂,其要成分是草甘膦。   草甘膦杀死植物的机理是抑制EPSPS合成酶的活性,干扰莽草酸代谢途径,使得植物不能芳香族氨基酸而死亡。由于农达杀死一切植物,包括农作物,因此使用中需要对准杂草喷洒,而需要一定的人工投入。   1997年,美国孟山都公司从土壤农杆菌变种CP4中分离到抗草甘膦酶的基因,将该基因导入作物而使之获得抗草甘膦特性。抗农达(抗草甘膦)的转基因作物,可以耐受农达而存活,从而使得喷洒农达除草剂的工作无需在对准杂草,节省了人工成本。   抗农达作物在种植过程中喷洒农达除草剂,草甘膦对土壤中营养元素的螯合作用和转基因植物中芳香族氨基酸的缺乏,使得转基因大豆的营养成分严重缺失,尤其是铁、锌、锰、钙等营养元素严重低于传统大豆。   又由于农达可以通过根、茎、叶进入植物,所以残留在转基因大豆中的农达不能通过清洗而去除。   因此,与传统大豆相比, 转基因大豆具有三种特点:第一是含有转基因成分,第二是营养成分缺失,第三是含有化学污染物——农达。    美国孟山都和中国农业部及其控制的官员、学者,对上述三种特点,尤其是后二者,进行了十余年的信息屏蔽,事实上剥夺了决策层和公众的知情权。   2.农达的毒理学作用   农达本身是一种毒药,世界各国都有服用农达自杀身亡的案例,日本的研究结果认为, 农达对成年男性的致死剂量是250毫升。   从食品毒理学的角度看,毒性与剂量有关。大剂量的农达构成剧毒的致死剂,而低剂量和微剂量的农达,则具有慢性毒性。美国环保局的饮用水标准对草甘膦(农达的主要成分)做了限制,即草甘膦残留浓度不得超过0.7mg/L,并说明其危害是造成肾脏损伤和生殖困难。国内外大量独立动物研究则表明, 微量草甘膦具有致突变毒性、致肿瘤毒性、生殖毒性、发育毒性、神经毒性、神经行为毒性、遗传毒性和免疫毒性 。(见附件2.国内外对草甘膦慢性毒性的研究举例。)   农业部及其控制的官员、学者,决口不提农达和草甘膦的慢性毒性,他们从来没有进行过任何相关研究,而是一贯罔顾事实,信口开河。   3.进口大豆中的农达残留   对农达的毒理学作用,我国管理部门是知情的。 卫生部制定的国家标准GB2763-2005《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把草甘膦列入目录 ,例如 规定水果中的草甘膦残留不得超过0.1mg/kg,玉米中的草甘膦残留不得超过1mg/kg。但是,该标准对大豆则未做规定。   国外的情况,欧盟对草甘膦的残留限量为:大豆(干)20mg/kg(2002年之前为6mg/kg)、豆类蔬菜0.1mg/kg。美国、阿根廷、巴西等国家对大豆中草甘膦的限量均为20mg/kg。    2013年4月,独立研究机构在阿根廷对大豆的草甘膦残留量进行了采样分析,11个样本中有7个样本草甘膦含量超过20mg/kg,最高达97.36mg/kg。   这意味着,美国、阿根廷、巴西等国生产的转基因大豆,其草甘膦含量既有低于20mg/kg的,也有高于20mg/kg的。而由于中国的法律漏洞, 草甘膦残留量高于20mg/kg的转基因大豆,只有中国一个国家可以接受。 全世界草甘膦残留量最高的大豆,均流向中国。对此,美国科学家指出,由于法律的漏洞,跨国公司剥削中国人民,比剥削美国人民更加容易!    也就是说,我国进口的天量转基因大豆,其草甘膦残留量处于失控状态。含有草甘膦残留的转基因大豆,其对动物、人类的健康危害,其毒理学后果,我国均未做过任何研究。在这样的情况下,农业部批准 转基因大豆进入我国市场,其制品进入我国人民的餐桌,是极端不负责任的渎职行为。   4.弄虚作假的所谓喂养试验   《抗农达大豆40-3-2及其产品食用安全性检验的大鼠90天喂养试验》是迄今我国唯一进行的进口转基因大豆试验:2003年7月1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管理与食品安全所不是从农业部,而 是从孟山都公司接受的样品。 样品是已经经过处理的豆粕,且 未做PCR检测,更未测量其草甘膦含量,从而无法证明送检样本与我国实际进口大豆的一致性。   事实上,孟山都在提交转基因大豆检验样本上造假早有前科。孟山都转基因大豆进入日本市场时所进行的安全评估, 孟山都所提供的样本就是不使用草甘膦的假样本 ,其试验分析也存在作弊和误导行为。(见附件3.孟山都对日本监管部门的欺骗)   美国对其盟国日本,尚且提供虚假样本进行欺骗,对中国又会怎样呢?   5.转基因审批和进口监管过程充斥着内外勾结的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情节   2011年,北京市部分消费者代表在农业部查阅了2002年审批美国孟山都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品系40-3-2进口安全证书的结果: 农业部仅有的依据,是孟山都公司提供的、不符合中国相关法规的无资质文件,农业部没有遵守中国相关法规相关规定的程序而“批准”了孟山都公司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进口,涉嫌滥用职权与触犯法律。   查阅发现美国孟山都向中国农业部提交的文件,根本不符合甚至违反了国务院《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审批程序》(境外研发商首次申请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 )的要求;    美国孟山都公司没有提供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经过科学试验证明对人类、动植物、微生物和生态环境无害的资料”的科学试验报告;    农业部没有组织进行、也没有提供“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检测机构检测,确认对人类、动植物、微生物和生态环境不存在危险”的科学试验报告。   更为奇特的是,由中国中国疾病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2003年12月出具的名为‘CP440-3-2 产品食品安全性评价报告’, 居然既无人签字,又无机构盖章 。所谓的6项动物实验, 全部内容引用一份外文文献 :Hammond BG, Vincini JL, Hartnell GF,et al., The feeding value of soybeans fed to rats, chicken, catfishand dairy cattle is not altered by genetic incorporation ofglyphosate tolerance. J. Nutr, 1996, 126:717-727. —— 也就是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没有做任何实验,只拿了一篇1996年的英文文献,当做孟山都转基因大豆安全性的唯一根据,而这篇文献是孟山都向杂志付费发表的广告。   这些事实确凿证明:农业部2002年审批美国孟山都公司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进口,是完全非法的。   另据悉,卫生部2002年颁布的《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明确规定转基因食品的“营养价值和食用安全性不得低于对应的传统食品”,但是卫生部从未据此发放任何一张转基因大豆安全性证书。更为令人不解的的是,2007年7月1日卫生部废止这一管理办法,从此公然从法律上废除了对转基因食品营养价值和安全性的要求。   农 业部对卫生部2002年至2007年有法律效力的转基因食品“营养价值和食用安全性不得低于对应传统食品”的要求视若罔闻,从来没有,也不打算执行;而卫生部也乐得把自己的行政管理规定当作空气,假装看不到农业部对自己行政管理的肆意蔑视和违反。两个部门携手,为外国公司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打开方便之门,从立法、执法环节均照顾的无微不至,它们唯一不在乎的就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和知情权。   上述事实证明,在中国不存在食品短缺的情况下,农业部和卫生部均明知转基因食品的营养价值和食用安全性低于对应传统食品,悍然放任其充斥中国市场。   这种乱象,表明农业部、卫生部在转基因产品的管理,特别是进口转基因大豆的管理上蓄意欺上瞒下,对中央采取了信息封锁的态度,已经涉嫌以危险方式危害公共安全的刑事犯罪。鉴于他们的行为具有内外勾结的性质,同时涉嫌危害国家安全。   (五)转基因大豆已经带来严重后果   1.不能排除进口转基因大豆与我国人民健康恶化存在因果关系   长期以来,孟山都及其资助和影响的媒体大肆宣传草甘膦低毒、无害,国内更有人公然叫嚣草甘膦对人体没有任何危险。农业部 基本上成为孟山都公司的传声筒,更为恶劣的是,他们对草甘膦负面影响的科学研究进行打压和封杀。   由此造成的后果是国家标准GB2763-2012《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依然对大豆的草甘膦允许残留量未作限制,其直接后果是, 全世界草甘膦残留量最高的转基因大豆均流向我国。   2012年9月,法国科学家(塞拉利尼团队)的试验研究证明, 水中仅含有5μg/kg(即5ppm,或0.005mg/kg)微量草甘膦,即对受试老鼠的健康构成明显损害。而我国大量进口的抗农达大豆中草甘膦含量接近20mg/kg,高出4000倍,其风险令人忧虑 。当然转基因玉米(美国孟山都公司的NK603抗农达转基因玉米)本身对大鼠也造成类似损害。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文献库网站收录了2013年6月8日《食物与化学毒理学》发布的泰国科学家的论文《草甘膦通过雌激素受体蛋白诱发人类乳腺癌细胞增长》。论文揭示, 极低浓度的草甘膦(0.000169ng/L~169ng/L),即可促进癌细胞的生长,具有致癌作用。(1g=1000mg=1000000ng)。   很显然,我国进口的转基因大豆,至少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含有对健康有害的转基因成分,其危害已经由法国、俄罗斯、奥地利等国家的科学家通过试验证实;第二营养价值显著降低,科学研究表明其蛋白质和各种微量元素均严重劣于传统大豆,而2007年我国卫生部悍然删除了对“新资源食品在营养价值和食用安全性方面不得低于对应的传统食品”的要求,证明立法者明知并敢于承认转基因食品的营养价值和食用安全性低于传统食品,并执意在我国并不存在食品短缺的情况下蓄意放任转基因食品泛滥;第三含有浓度不明的草甘膦残留。   这里简单估算一下进口转基因大豆中的草甘膦总量。2013年我国进口6338万吨大豆,我国人口以13亿计算,则人均进口约0.05吨大豆。草甘膦以20mg/kg的含量计算, 我国每个人每天从大豆中摊到的草甘膦高达2.74mg。   我国进口的大豆,主要用于生产食用油,转基因成分、草甘膦成分通过转基因大豆油已经覆盖我国人口的全部,尤其是通过集体食堂和餐饮业覆盖了我国幼儿园、中小学、大学在校师生,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机关食堂也未能幸免。这些转基因大豆油,营养价值严重低于非转基因食用油,前已述及,草甘膦具有致突变毒性、致畸毒性、致肿瘤毒性、生殖毒性、发育毒性、神经毒性、遗传毒性和免疫毒性。   由于未开展任何研究工作,因此无法排除草甘膦与我国多种疾病发病率异常升高的因果关系。    这种因果关系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为什么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被抑制而从来没有启动?   另外, 美国的转基因大豆主要用于生产生物柴油或者用作饲料,而我国进口的转基因大豆主要是用于生产食用油。   本届两会,崔永元委员提出的转基因非法滥种问题,已经持续10余年,而 农业部坚持10余年零作为,事实上肆意放纵非法滥种,已经影响到我国法制尊严和政府形象。   2.建议开展调查,调查应该排除农业部的干扰   对技术问题本文不做结论,但是上述严重情况足以要求在技术和管理上做出必要反应。建议国家重视这一问题,组织专业队伍,比如军事医学科学院和卫生部,对这些问题,即转基因大豆和草甘膦对糖尿病、不孕不育、肥胖病、癌症(乳腺癌、肝癌、多发性髓质瘤)、胚胎发育异常、肾上腺功能异常、自闭症、多动症、炎性肠道疾病、克罗恩氏病、脂肪肝、心血管疾病、抑郁症、恶病体质、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病、脑血栓、脑出血、神经性厌食症、维生素D3缺乏症、锌缺乏症等疾病的致病性,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这一 调查,有必要独立自主,排除利益集团,尤其是外国利益代理人的干扰。   在这项调查完成之前,建议叫停所有转基因产品的进口和商业化种植。   3.应采取措施弥补农业部失职行为给党和政府造成的恶劣影响   当今我国政府正在以各种手段防范“颜色革命”的发生,然而利益集团强行大范围 推广转基因的行为很可能成为一颗隐蔽的定时炸弹,实现“颜色革命”不能达到的目的。 转基因水稻等滥种(非法种植)行为长达10余年,农业部肆意纵容,以至于中科院学部主席团被迫发出《关于负责任的转基因技术研发行为的倡议》,而农业部对此继续视若无物,不理不睬,表明中央权威已经被农业部绑架。   人民群众对转基因乱象早已怨声载道,展望未来, 一旦转基因技术的潜在危害被证实或大面积显露,那么,对转基因扩散采取支持或默许态度的我国政府将极其被动 ,“愚昧无知”、“反民主”、“反人类”、“戕害人民”、“草菅人命”等一系列罪名将因此而被坐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将因此被彻底打断,整个中华民族将陷入长期的、难以逆转的灾难。 真到了那个时候,与转基因决策有关的在中国政府兼职的外国公司顾问,以及与美国存在千丝万缕联系的转基因推手们,将弃船而去,无从追究责任。因此,再不采取措施,决策层将在民族生存的根本问题上酿成不可挽回的颠覆性错误。   (2014年3月9日初稿)   附件1. 我国多种疾病发病率飙升   近20年来,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悄然劣化,部分疾病的发病率直线上升,令人触目惊心。   1996年,我国新生儿缺陷率为0.87%,2000年,上升到1.09%,2010年,上升到1.53%。   2013年公布的一项研究报告称,我国60岁以上老人,表现出抑郁症的高达40%。   我国痴呆症和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也在急剧上升。1990年,中国痴呆症人口370万人,这一数字2010年增加至920万人。1990年,中国65~69岁人口中痴呆症比例为1.8%,2010年该数字增加到了2.6%。   2011年11月22日《新民晚报》披露,中国女童性早熟发病率十年间翻10倍,8岁即发育。   2013年06月27日《中国网络电视台》披露,“上海小朋友的哮喘发病率高达10.6%......调查城市中确诊哮喘患病率平均6.8%,相比于1990年的0.91%和2000年的1.50%有大幅增长”   2013年05月06日《中国新闻网》披露,重庆儿童哮喘发病率全国第二:“近年来,全国各地儿童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均有所上升,重庆市儿童哮喘病发病率已居全国第二。…据介绍,重庆市儿童哮喘的发病率为4.43%,居全国第二。2012年,重庆儿童医院呼吸科的接诊量约3万多人次,其中数量最多的就是哮喘病患儿。”   2010年09月10日《新浪健康》发表《三大成人慢性病袭击肥胖儿童》披露:“北京市政府首次发布的《市民健康状况白皮书》中,一些让人忧心的数据显示:10%的肥胖儿患有脂肪肝;2型糖尿病发病率增长了11-33倍;高血压和血脂紊乱已成为儿童流行病。这三类一向被认为是成人才有的慢性疾病,已经出现了低龄化的趋势。”   2010年11月30日《科技日报》载《先天心脏病发病率达0.8%》:“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院长胡盛寿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先天性心脏病已成为中国内地5岁以下儿童首位死亡原因,全国每年新增患儿30万例,但主动接受手术治疗的仅7万例。据统计,我国每年都有近120万新生儿有出生缺陷,其中先天性心脏病是出生缺陷的首位疾病,每年新增15—20万,发病率高达0.8%。…有资料表明,我国每年新增先心病患儿15到20万,如不经治疗,一半患儿会在一岁内死亡,到两岁时三分之二的患儿会死亡,且心脏畸形越复杂、病情越重,死亡越早。”   2013年04月02日《郑州日报》报道《中国自闭症患儿已达164万人20年间上升百余倍》“国内专业研究机构数据表明,20年间确诊的自闭症患儿数量上升百余倍;研究报告显示,我国自闭症患儿数量在160万以上。”   2013年02月20日《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刊登《儿童癌症发病上升如何保护孩子》,披露:“近年来,中国儿童肿瘤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平均每1万个儿童中,就会有1个癌症患儿。在14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中,恶性肿瘤已排名第二。在所有儿童肿瘤中,白血病、脑肿瘤、恶性淋巴瘤和神经母细胞瘤发病数量位列前四,其中白血病占到1/3。”   另有调查表明,儿童炎症性肠病发病率急剧增加:上海儿童炎症性肠病发病率十年增12倍;78%的患儿是有生长迟缓的表现。   2012年,中国人口协会发布的《2012年中国男性精子质量调查白皮书》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不孕不育患者目前已超过5000万,占育龄人口的15.6%。而10年前的2002年这一数据为8%,20多年前(约1992年),这一数据为3%,1970年代则不超过1%。   新华网报道,中国帕金森病的发病率在近20年内至少增长了20多倍,其发病率提高可能与环境及食品因素有关。医学专家表示,已经有动物实验证明,一些农药和除草剂残留物可能会引发帕金森病发病。   当前我国糖尿病发病率超过11.7%,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超过13%,慢性肾病人口达到10%,不孕不育症人数超过5000万,癌症发病率直线上升。自闭症、抑郁症等过去很少听说的疾病越来越成为社会问题。   附件2. 国内外对草甘膦慢性毒性的研究举例   国内外大量独立动物研究表明,微量草甘膦具有致突变毒性、致肿瘤毒性、生殖毒性、发育毒性、神经毒性、神经行为毒性、遗传毒性和免疫毒性,例如:   1995年,埃及亚历山大大学环境研究系科学家发现,草甘膦造成实验兔体重、性欲、射精量、精子浓度等指标下降,危害精子质量。   2000年,加拿大安大略圭尔夫大学科学家使用FETAX分析,观察到草甘膦对非洲爪蟾蜍晶胚致畸形作用,提示接近农业中允许使用的“安全浓度”的草甘膦可能致畸。   2001年,加拿大科学家发现,孕前接触草甘膦除草剂提高流产的风险,孕后接触草甘膦除草剂通常与晚期自然流产相关。   2003年,巴西国立南里奥格兰德州(Rio Grande doSul)大学的研究揭示,老鼠怀孕后第6-15天接触高剂量草甘膦造成胎儿毒性,试验中近一半新生鼠出生时有骨骼发育失调症。   2004年,法国科学家发现,草甘膦除草剂对海胆胎晶具有影响,观察到细胞周期控制失败。   2004年,巴西联邦圣卡塔琳娜州大学报告,草甘膦降低老鼠肝中的转氨酶活性,损害其淋巴球,导致肝组织损伤。   2004年,孟山都公司证实,喷洒草甘膦除草剂的当天,60%的男性农民尿中检测到草甘膦;他们的配偶中4%的女性尿中检测到草甘膦;他们的孩子中12%的孩子检测到草甘膦!   2005年,科学实验证实,草甘膦对蝌蚪(nasicusScinax)存在影响,2-4天接触3mg/L草甘膦,造成超过一半实验动物发生畸形。   2009年,阿根廷科学家的研究发现,老鼠注射或服用草甘膦后,观察到血液、肝脏与睾丸中氧化应激状态衰变,可能与繁殖性毒性关联。   2009年,印度科学家研究表明,草甘膦致小鼠骨髓致染色体断裂与细胞毒性。   2010年,巴西圣保罗大学兽医学院的研究结果表明,商业配方的草甘膦除草剂在体内是一种威力强大的内分泌干扰剂,青春期接触时对老鼠的生育系统发育造成干扰。   2010年的另一项研究证明,用1ppm浓度草甘膦对沙漏树蛙蝌蚪处理后,近60%发育失调。   2010年,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发现,稀释5000倍的草甘膦除草剂,造成非洲爪蟾蜍晶胚高度异常,头盖与神经嵴明显改变,前后轴缩短。草甘膦在鸡晶胚中显示类似的影响,结论是草甘膦除对胚胎致畸。   2012年,美国匹兹堡大学生物科学教授瑞克·利莱伊,演示了亚致死量与环境中存在浓度的草甘膦除草剂农达造成两种脊椎动物改变形态,证明草甘膦除草剂可以诱发脊椎动物形态改变。   以上是国外学者的研究举例。我国学者也有大量研究报道:   在中国,独立于转基因利益集团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供了草甘膦损害生殖健康和胚胎发育的诸多证据:   1996年,武汉同济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毒理学研究室科学家在《卫生毒理学杂志》上报告了研究结果:草甘膦与试验鼠“肝微粒体蛋白含量明显减少…蛋白含量减少可能与肝细胞受损致使合成蛋白能力下降有关”。   2000年,《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发表了《除草剂农达对黄鳝致突变性研究》,证明草甘膦对黄鳝具有明显的遗传学损伤作用。   2001年,《安徽师范大学学报》发表了《除草剂“草甘膦”对鲫鱼外周血红细胞微核及核异常的影响》,证明不同浓度的药物对蟾蜍的红细胞微核率和核异常率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2008年,《癌变.畸变.突变》第3期发表《草甘膦对小鼠的致突变作用研究》,证明草甘膦对小鼠具有生殖毒性并具有一定的致突变作用。   2010年,中南大学硕士论文《农达对雄性生殖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证明,农达剂量组可引起小鼠精子数目减少、精子畸形率增加,以及附睾和睾丸重量及其系数下降,提示农达对雄性小鼠具有明显的生殖毒性作用。   2010年,《生态毒理学报》发表《8种常见农药对海胆胚胎各发育期的急性毒性》,证明草甘膦对海胆胚胎各发育期具有一定的急性毒性。   2011年,《毒理学杂志》发表《草甘膦致小鼠机体氧化损伤作用的研究》,证明草甘膦能降低小鼠的总抗氧化能力,损伤蛋白质和脂质,造成机体的氧化损伤,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2012年,《蚌埠医学院学报》发表《草甘膦毒性作用研究进展》,证明草甘膦对小鼠具有生殖毒性并具有致突变作用。   附件3. 孟山都对日本监管部门的欺骗   中国国际招标网2005年5月公开披露,2003年11月日本名古屋大学MASAHARUKAWATA助理教授称孟山都公司提交给日本卫生部的农达大豆的安全评估申请不够充分和完整。孟山都公司提交了不真实的研究数据,包括对非来自转基因植物的蛋白质的的检测、不充分的喂养研究及故意疏漏“不合适的”数据。尤为重要的是,被检测的大豆并没有施用除草剂(农达)。孟山都公司用来进行喂养试验的转基因大豆及其父本在种植期间并没有施用农达除草剂。   用于安全评估的几吨大豆在生产中并没有使用农达除草剂,在文件中也没有给出解释。对于消费者而言,对用不同种植手段生产的转基因大豆样本进行检测,其结果是毫无疑义的。   转基因大豆的氨基酸顺序还不知道孟山都公司用于检测的蛋白质来自大肠杆菌,而非来自农达大豆!孟山都公司只测定了大肠杆菌蛋白质的15个氨基酸序列,其余的氨基酸序列被认为就是细菌DNA的序列。孟山都公司仅仅检测了大概总共455个氨基酸序列中的3.3%,而且该蛋白质并非来自大豆。孟山都公司进行的大鼠急性毒性试验中所使用的蛋白质也是来自大肠杆菌。孟山都公司在申请报告中称从大豆中提取大量的转基因蛋白质非常困难。这是一个不可接受的借口,因为所转入大豆中的基因可能与该基因在原细菌中的表现会不同。而且,根据申请文件,转基因大豆中可检测出0.238mg的转基因蛋白质,这个含量足以毫不困难地将该蛋白质从大豆中提取初来。孟山都公司对大鼠、牛、鸡、鲶鱼和鹌鹑进行了喂养试验,但试验的程度是很不够的。例如,在大鼠试验中,孟山都公司给大鼠分别饲喂了原料大豆和烘烤大豆,每种大豆都有转基因和非转基因作对比,大鼠每组只有10个,并且喂养周期才28天,在这么短的周期且有限的试验中,转基因大豆的繁殖毒性和慢性毒性是无法被检测的。   即使是在这些远不能令人满意的试验中,那些被喂养了转基因大豆的雄性大鼠的肝脏、肾脏内和睾丸重量与被喂养了野生种大豆的大鼠明显不同。   虽然这些数据在统计学上应该是存在差异的,但孟山都公司申请报告中的结论却忽视了这些结果,并称这些数据在统计学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些试验无论在样品问题上还是对数据分析所使用的统计方法上都无法令人满意。日本名古屋大学研究组引录了所有的原始数据并重新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再次表明,被饲喂了转基因烘烤大豆的雄性大鼠在身体及肾脏的生长方面遇到了明显的障碍。   类似这样的弄虚作假,在孟山都的历史上屡见不鲜。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456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我国植物油对外依存度达66%
热度 1 jxz1963 2014-2-19 14:35
尽管我国油籽和植物油供应对外依存度高会导致国内价格波动幅度加大,但由于最近几年我国植物油储备量大幅增加,通过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完全可以降低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对国内市场价格的影响程度。 食用油籽对外依存度达 53.8%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 2013 年我国食用油籽进口量达到 6784 万吨,较上年的 6228 万吨增加 556 万吨,增幅为 8.9% ,连续第二年创历史最高纪录。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1 月份预测, 2013 年我国食用油籽总产量为 5818 万吨(含大豆和棉籽),按照当年 6784 万吨的油籽进口量推算, 2013 年我国食用油籽供应对外依存度为 53.8% ,较上年提高 2.8 个百分点。 2013 年我国大豆进口量达到 6338 万吨,较上年的 5838 万吨增加 500 万吨,增幅为 8.6% ,连续第二年创历史最高纪录。受我国大豆产量不断下降和国内消费需求持续提高的影响,最近几年我国大豆供应对外依存度持续提高。按照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估的 2013 年我国大豆产量 1220 万吨计算, 2013 年我国大豆供应对外依存度达到 83.9% ,较上年提高 2.2 个百分点。 2013 年我国油菜籽进口量达到 366 万吨,较上年的 293 万吨增加 73 万吨,增幅为 24.9% ,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尽管最近几年我国油菜籽产量不断提高,但进口量也快速增加,油菜籽供应对外依存度明显提高,按照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估的 2013 年我国油菜籽总产量 1440 万吨计算, 2013 年我国油菜籽供应对外依存度为 20.3% ,较上年提高 3 个百分点。 2013 年我国进口其他油籽(主要是棉籽、芝麻和花生)为 80 万吨,较上年的 97 万吨减少 17 万吨,减幅为 17.5% ,主要是棉籽进口量大幅减少。 2013 年我国棉籽进口量 14 万吨,较上年的 39 万吨减少 25 万吨,降幅为 64.1% 。尽管最近几年我国开始进口花生和棉籽,但进口量与国内产量相比,相对较少,对国内市场的影响并不大。 值得关注的是,最近几年我国芝麻供应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明显提高。 2013 年我国芝麻进口量达到 44 万吨,较上年增长 11.4% ,连续第二年创历史最高纪录。按照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估的 2013 年我国芝麻产量 64 万吨计算, 2013 年我国芝麻供应对外依存度为 40.7% ,较上年提高 2.5 个百分点。 植物油供应对外依存度达 66% 2013 年我国植物油(含棕榈油硬脂)进口总量为 922 万吨,较上年的 960 万吨降低 38 万吨,降幅为 4% 。其中,棕榈油进口量为 598 万吨,较上年的 634 万吨降低 36 万吨,降幅为 5.7% ;豆油进口量为 116 万吨,较上年的 183 万吨降低 67 万吨,降幅为 36.6% ;菜籽油进口量为 153 万吨,较上年的 118 万吨增加 35 万吨,增幅为 29.7% ,连续第二年创历史最高纪录,并且首次超过豆油进口量;其他植物油进口量为 55 万吨,较上年的 25 万吨增加 30 万吨,主要是葵花籽油进口量大幅增加。 2013 年我国葵花籽油进口量达到 44 万吨,较上年的 11 万吨大幅增加 33 万吨,增幅高达 300% 。 2013 年我国进口食用油籽 6784 万吨,按照进口大豆出油率 18.5% ,进口油菜籽出油率 41.5% ,进口花生、芝麻和棉籽等其他油籽平均出油率 30% 计算, 2013 年我国进口油籽折油数量在 1348 万吨左右。加上 922 万吨的植物油进口量, 2013 年我国进口植物油和进口油籽折油合计达到 2270 万吨,较上年增加 90 万吨。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监测, 2013 年我国国产油籽作物生产的植物油数量在 1160 万吨左右(含玉米油、米糠油、茶籽油等),较上年仅增加 10 万吨左右。依此推算, 2013 年我国植物 油供应对外依存度达到 66.2% ,较上年提高 0.7 个百分点。 进口增加有助于保证粮食安全 众所周知,我国人多地少,淡水资源缺乏,在国内植物油和蛋白粕消费需求持续增加的情况下,为保证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的稳定增加,就必须依靠国际市场来满足国内植物油和蛋白粕消费需求的增加。事实上,最近几年我国粮食产量的大幅增加,很大一部分是依靠减少大豆播种面积、增加粮食播种面积得来的。 按照 2013 年我国大豆进口 6338 万吨、油菜籽进口 366 万吨计算,如果这些大豆和油菜籽在国内生产需要占用 5.54 亿亩的耕地(按 2013 年国内大豆平均单产 121 公斤 / 亩、油菜籽平均单产 122 公斤 / 亩计算)。 922 万吨的进口植物油,如果依靠国内油籽生产,则需要占用 2.1 亿亩的耕地(按国内种植油菜籽产油 44 公斤 / 亩计算)。 为满足国内不断增长的粮食消费需求,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我国不可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而增加油籽播种面积。未来我们仍然需要依靠国际市场,通过增加油籽和植物油的进口,来满足我国植物油和蛋白粕消费需求的增加。 大量进口可抑制国内价格上涨 由于世界油籽主产国大多是规模化种植,生产成本只有我国的一半左右,除了个别受灾年份,国际市场油籽和植物油价格均远低于国内价格,通过增加油籽和植物油进口量,可以抑制国内因种植成本不断提高而导致的价格上涨。 1995 年我国刚放开植物油市场时,国内豆油和菜油价格曾经超过 10000 元 / 吨,而现在国内豆油和菜油价格只有 6500 ~ 7500 元 / 吨。主要原因就是国家先后取消了大豆和植物油进口配额,导致低价油籽和植物油进口量不断增加,抑制国内植物油价格的上涨。 监测显示,目前美国大豆价格只有 540 美元 / 吨(折合人民币 3305 元 / 吨),今年 5 月份的阿根廷大豆价格为 490 美元 / 吨(折合人民币 2999 元 / 吨),加拿大油菜籽价格为 530 美元 / 吨(折合人民币 3244 元 / 吨),折合到我国口岸的完税成本分别为 4290 元 / 吨、 3940 元 / 吨和 4270 元 / 吨,均低于国内大豆临储收购价格。 对外依存度高或加大国内波动 国际油籽和植物油市场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市场,油籽和植物油价格受市场供应的影响经常发生变化,我国油籽和植物油供应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会导致国内价格波动幅度加大。当主产国出现油籽播种面积下降或严重灾害性天气的时候,常常会造成油籽产量下降,进而带动国际市场油籽和植物油价格大幅上涨,我国油籽和植物油价格也会出现输入性上涨。但油籽和植物油价格的大幅上涨,又会导致主产国油籽播种面积快速增加和植物油供应明显提高,国际植物油价格很快就会因市场供应增加而出现下跌,进而带动国内植物油价格下跌。 2003 年下半年到 2004 年上半年和 2007 年到 2008 年上半年,国际市场油籽和植物油价格因产量下降出现两次大幅上涨,进而带动国内植物油价格暴涨,但随后因全球油籽播种面积大幅增加,又导致植物油价格暴跌。 来源:粮油市场报 作者 : 张立伟
个人分类: 推荐|2079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中国大豆进口步入"6时代"
热度 1 jxz1963 2014-1-17 09:50
中国大豆进口稳步进入 “6 时代 ” 。 日前,海关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 2013 年大豆进口量为 6340 万吨,同比增长 10% ,大豆进口量创历史新高,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头号大豆购买国。 2011 年我国大豆进口量 5263 万吨, 2012 年为 5750 万吨,进口实现跨越式增长。在中央强调粮食安全自主的背景下,进口大豆飙升直接冲击国内大豆产业,也导致粮食自给率的直线下滑。 海关数据显示, 2013 年 12 月进口大豆 740 万吨,较上年同期增 8.6% ,为月度最高进口量,而 2013 年前 11 月进口量还只有 5600 万吨。 分析称,进口激增的主要原因是压榨利润改善激发需求。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有 20 家新的压榨厂正在建造或计划建造,多数会在 2014~2015 年投产,粮油信息中心指出,这会增加 6.5 万吨的日压榨产能。 目前,我国压榨企业进口大豆主要用于压榨豆粕和豆油,豆粕用于制作动物饲料,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肉类和乳制品消费量增加。但压榨行业大部分是外资企业,他们倾向于进口转基因大豆,且进口大豆具有价格优势。由于进口大豆已占据国内 80% 以上的份额,国内大豆产业也完全丧失了主导权,从豆农到饲料行业均受影响。 中国大豆产业协会副会长刘登高认为,这种超常规进口严重冲击了我国的大豆产业。数据显示,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已从 2005 年最高峰的 6323 万亩下降到 2013 年的 3105 万亩,八年间减少了一半,直接原因就是进口大豆的冲击。一方面,每年大豆播种季节来临,国际大豆价格下跌,直接影响着豆农的选择,另一方面,大豆主产区玉米与大豆的比较收益拉大也进一步影响着农民的选择。 由于转基因大豆大量进口的冲击及价格的一路走低,我国大豆价格一路走低。 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数据, 2013 年 12 月 16 日,进口转基因大豆国内港口分销价格为每吨 4300 元,至 2014 年 1 月 16 日价格下跌到每吨 4200 元,每吨降低了 100 元。受此影响,黑龙江产区油厂的大豆收购价格也从每吨 4300 元,下调到 4100 元。黑龙江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说,近期进口大豆价格下跌,省内大豆购销低迷,压榨企业停工的很多, “ 如果进口大豆及产品价格上涨的话,企业会开工生产。 ” 在进口大豆占据市场的定价权和话语权后,中国大豆直接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压榨企业也曾多次被迫停产。 “ 只有在国家临储收购的时段才能拥有自己的定价权和话语权。 ” 王小语说。 王小语认为,从国家粮食加工格局看,有必要在沿海加工区的辐射区域稳定一部分大豆种植面积。 “ 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达到 80% 以上,是国家粮食安全的不稳定因素,通过沿海加工区域稳定大豆播种面积,可以逐步扭转原料对外高依存度的局面。 ”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金微
个人分类: 推荐|2069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2013年中国进口大豆6338万吨, 再创历史纪录
jxz1963 2014-1-13 11:13
据国家海关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 2013 年大豆进口量为 6338 万吨,同比增加 8.6% 。中国压榨产能在去年年底触及 1.40 亿吨,较 2013 年增加 17% 。 2013 年中国进口 810 万吨植物油,同比减少 4.2% 。
个人分类: 推荐|211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勿让玉米成为“大豆第二”
热度 1 bioxncai 2013-12-20 19:16
(黄大昉文)由于国内大豆生产难以满足养殖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强劲需求,近年进口大豆数量剧增,以致国内市场基本为国外所控制,这一教训极为深刻,发人深思。 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要依靠自己保口粮,集中国内资源保重点,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再次敲响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警钟。 “前车不忘,后事之师”。当前,一个更须高度关注的问题是:作为三大谷物之首﹡的玉米能不能基本自给?会不会成为“大豆第二”? 1、 促进玉米增产是谷物自给要解决的突出矛盾 近年我国玉米生产保持波动性增长态势,2012年总产已达到2亿吨的历史最高水平。然而,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拉动,饲料用粮刚性增长,工业加工用粮快速发展,玉米供不应求的矛盾十分突出,玉米进口已呈逐年递增,难以遏制之势。 未来中国玉米缺口究竟有多大?至今缺乏权威的统计分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预测,今后国内玉米需求将以年均3.3%的速度增长,而玉米单产增速仅为2.2%。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有专家提出,国际上衡量畜牧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指标之一是玉米的人均占有量。中国玉米人均占有量从2008年的126.4公斤已增至2011年的140公斤,2015年后将很快接近中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约为207公斤。202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4.5亿,如以人均占有量200公斤计算,届时玉米需求总量将达2.9亿吨,而我国目前玉米产量尚不足2.1亿吨,据此推算,中国未来可能出现数千万吨的缺口。尽管该报告对我国玉米生产潜力缺乏全面和深入的分析,但确有很大的警示作用。国内近年玉米总产虽然逐步增加,但靠的是挤占其它作物种植面积而非本身单产水平的提高。众所周知,未来我国继续扩大玉米耕地面积已无可能,若要填补或缩小玉米供求的缺口,实现玉米自给,唯有通过提高单产来增加总产,这将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保障粮食安全,避免重蹈大豆进口覆辙所面对的最大挑战。 2、 加强科技支撑是提高玉米单产的根本途径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科技支撑对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作用。 作物单产水平是科技水平的集中体现。目前我国玉米平均单产约380公斤/亩,仅为美国的60%,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提高玉米单产要采取包括基础设施与耕作方式改善、良种选育、土肥管理等综合农技措施,但是,10年来国内玉米单产年均增长缓慢,说明仅仅依靠传统技术难以突破发展的技术瓶颈、短期内无法实现玉米单产的大幅度提升。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当前值得关注的是多种新兴技术,特别是转基因生物育种技术的应用。例如,上世纪90年代美国玉米单产约为400公斤/亩,但以后大力推进抗虫、抗除草剂玉米商业化育种,主要通过转基因、分子标记、以及双单倍体(DH)等先进手段与杂交技术紧密结合,仅用不到20年时间玉米单产提高近50%,现已超过600公斤/亩。又如发展中国家阿根廷,该国多年坚持推进转基因玉米产业化,平均单产已由1995—1999年间的342公斤/亩提高到2005—2009年间的471公斤/亩,15年间提高了38%;过去10年,总产翻了一番。实践证明,发展生物育种,加强科技支撑,可以较快提高玉米产量。 3、 推进自主研发的转基因玉米产业化是缓解玉米供求矛盾的有效手段 《转基因生物新品种选育》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大大增强了我国玉米的科技支撑能力,加快了新品种研发进程。例如,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优于国外的植酸酶玉米已成为标志性成果之一。这一产品可以降低环境中磷污染40%和提高饲料养分利用率30%而受到广泛关注。此外,国内还分别自主研发了可与国外同类产品抗衡的抗虫和抗除草剂的转基因玉米,能够更有效地发挥保障玉米增产、降低农药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改进耕作方式等综合效益。上述产品均依据相关法规进行了科学、严格的安全性评价,分别获得了生产应用安全证书或允许进行生产试验,其环境与食用安全性完全能够得到保障。此外,上述转基因玉米品系多已进行技术转让,为国内种子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开发创造了良好条件,预计推广之后年增效益可达数百亿元之巨。 目前国际玉米市场上基本上都是转基因玉米。如果我国不愿大量进口玉米,不让玉米成为“大豆第二”,那只有下决心加快转基因玉米自主研发成果的产业化。这不仅是战略的选择,也是从务实的考量。 如果从现在开始积极推进,预期植酸酶玉米“十二五”末即可实现产业化;抗虫、抗除草剂玉米也有可能在“十三五”期间进入产业开发阶段,在此基础上继续努力,2020年可达到较大应用规模。据保守估计,玉米单产若能提高20%,总产年增可达4000万吨以上,国内玉米供求矛盾将有望得到有效缓解。(﹡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已超过水稻和小麦,居谷物之首。) 转载自: http://www.agrogene.cn/info-799.shtml
1341 次阅读|8 个评论
大豆那些事儿(1)
asunshine2013 2013-12-19 20:19
打开邮箱,信箱里赫然躺着最近期的《大豆科技通讯》,很快过了一遍,有三个内容是需要记住的。作为一名在大豆科研界找饭吃的研究人员,八卦一下大豆科研的那些事儿,是必备的素质之一。这些人和事,是旗帜、是方向。茫茫人生,总有一些人,值得我们仰望,如果走不到前列,跟着他们走,也是可以的。 除了前面两位使人敬仰以外,王连铮设立的大豆 科教奖励基金特别值得赞许。据我所知,这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大豆科教基金,这样小额的启动基金与时下社会上种种公益基金相比实在是太不值得一提了!但是从中可一是以看出王连铮对我国打斗的殷切期望。这也是令我们感到汗颜的地方:他们那一带专家是用生命投入到他们的研究领域之中,而我们现在的好多人只不过是把专业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所以我们不投入,我们没有那么强烈的责任感。另外,也正因为启动基金数目小,可以明白大豆研究是不赚钱的。这个基金的作用,正如杂交大豆的研究一样,更多的在于其象征意义。粮食作物的稳产和增产事关国家安全,但是从事粮食作物研究的科研人员并不能从中获利。作为粮食作物之一的大豆,现在更是处于一个艰难时期,一方面选育突破性的品种难上加难,另一方面,我们分散小规模 人工劳作 的生产现状面对国外规模化、机械化、转基因化的冲击毫无招架之力。现在国内消费的大豆85%以上来源于进口国外大豆,这样的情势让人情何以堪。因此,还坚守在大豆科研领域的研究人员也是值得肯定的,我们不能妄自菲薄,还需要努力! 1.王源超教授入选 2013 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2013 年 11 月 26 日,教育部发布了直属高校 2013 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人员名单,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主任、岗位科学家王源超教授入选,并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 2012 年,人社部、科技部、教育部、财政部、发改委、中国科协、自然科学基金会、中科院、工程院等 9 部门共同印发了《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实施方案》,启动新十年工程实施工作,明确提出,从 2012 年起,用 10 年左右时间,有计划、有重点地选拔培养 4000 名左右“工程”国家级人选。同时,中央将“百千万工程”纳入“万人计划”统筹实施, 10 年内,从“工程”国家级人选中选拔 1000 名入选“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 2013 年初,人社部启动部署了首批人选遴选推荐工作。 王源超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对大豆疫霉致病性变异规律和控制技术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了突出成绩, 2012 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并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随着该团队研究的深入,我国对植物卵菌病害研究的国际地位得到提升。 http://plant.njau.edu.cn:8004/Teacher/ShowArticle.asp?ArticleID=39 2.李艳教授团队获教育部 “ 创新团队发展计划 ” 资助 2013 年 11 月 7 日,教育部正式公布了 2013 年度“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入选名单,南京农业大学李艳教授为团队带头人申报的“大豆生物技术育种研究”团队入选。 该团队以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国家大豆改良中心、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大豆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综合)等一批国家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团队为依托,围绕大豆重要育种目标性状(高产、优质、抗病虫、耐逆,广适应),研究用于基因(种质)资源发掘创新和遗传转化的现代应用生物技术,并与常规育种技术结合,为大豆育种突破奠定方法、技术和材料的基础,增强我国大豆研究和育种的自主创新能力。 3.祥丰种业向“王连铮大豆科教奖励基金”捐款 2013 年 11 月 26 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王述民副所长和嘉祥县人民政府县长周生宏分别代表双方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结束会,山东祥丰种业公司经理刘道峰先生代表公司向“王连铮大豆科教奖励基金”捐赠 20 万元。 “ 王连铮大豆科教奖励基金”是我国著名大豆遗传育种学家王连铮研究员捐资设立的公益性基金,用于奖励为我国大豆科技和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中青年大豆科技人员。 2012 年 12 月 5 日,王连铮先生将他获得的“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奖金 20 万港元捐给中国作物学会,连同他 2010 年获得中国作物学会科技成就奖的奖金 5 万元和课题组开发收入 5 万元,作为“王连铮大豆科教奖励基金”的启动资金。中国农业科学院提供配套资金 15 万元,使基金总额达到 40 多万元。基金欢迎企业和各界人士捐助和支持。 山东祥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坐落于孔孟之乡—济宁市,是一家集科研、生产、经营为一体的大型种子企业。 现已通过 ISO9001 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祥丰种业长期与中国农科院作物所等科研单位合作,生产经营粮、棉、油作物品种近 30 个,其中包括中黄 37 、中黄 39 、中黄 40 、中黄 41 、中黄 42 、中黄 55 等大豆良种,并拥有“嘉豆”系列大豆品种的独立知识产权。
个人分类: 科研八卦|363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我国大豆油脂加工行业产能达到1.39亿吨/年
jxz1963 2013-12-17 21:37
   农业部网站: 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 的报告称, 2013 年上半年,我国食用植物油加工行业总体保持稳定增长,但增速放缓,小品种油脂推陈出新,品种增加。国内原料供应略增,大豆进口小幅下降。食用植物油市场价格持续下跌,加工企业经济效益下降;大型企业产能进一步扩张,产能过剩问题更加突出。 一、行业发展特点 (一)总体保持稳定增长,增速放缓。上半年行业总体保持了稳定增长态势,规模以上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超过 2000 家,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同比增长 10%-15% 。由于食用植物油价格整体低迷,行业增长速度与上年同期相比有所放缓。 (二)小品种植物油推陈出新,品种增加。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下,小品种植物油不断推陈出新。 1 月 4 日,卫生部批准以大戟科美藤果种籽为原料的“美藤果油”为新资源食品,同时获得批准的还有盐地碱蓬籽油和盐肤木果油,文冠果油、橡胶籽油也在积极申报。这些新资源食品将进一步丰富市场供给,满足消费需求。 (三)大豆进口小幅下降,食用植物油进口大幅增长。受生猪养殖效益下降、 H7N9 禽流感疫情和南美运力不足等因素影响,上半年进口大豆 2749 万吨,同比下降 5.4% 。油菜籽进口量为 177 万吨,同比增长 14.9% 。进口食用植物油 438 万吨,同比增长 15.3% 。其中,棕榈油进口量为 284.8 万吨,同比增长 8.2% ;菜籽油进口量 88.3 万吨,同比增 79.9% ;豆油进口量 42.5 万吨,同比减少 24.7% 。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食用植物油价格持续下跌,企业经济效益下降。上半年,食用植物油价格总体下降,大豆油价格从 8900 元 / 吨降至 7400 元 / 吨,下降了 17.6% ;花生油价格也在连续上涨 3 年后,首次出现明显下跌行情。益海嘉里、中粮分别下调调和油与大豆油价格,下调幅度达到 8%-15% 。由于食用植物油价格下降,养殖业不景气导致的粕类价格不高,加工企业经济效益明显下滑,黑龙江省大豆压榨企业大面积停机情况再次出现。 (二)大型企业进一步扩张,产能过剩问题更加突出。截至去年底,我国大豆油脂加工行业产能达到 1.39 亿吨 / 年,约是我国大豆产量和进口量之和的 2 倍,产能过剩问题突出。但是部分企业实力较强企业仍然加紧扩张,产能过剩问题更趋严重。上半年,山东渤海实业集团位于广西的 5000 吨 / 日压榨厂开始投产,位于扬州的 5000 吨 / 日压榨厂正在新建;中储粮集团位于天津临港的 4000 吨 / 日压榨厂也开始投产;位于唐山的 3000 吨 / 日压榨厂正在新建,仅上述两家企业新增产能就达到 510 万吨。 三、政策建议 (一)完善避险平台,帮助企业提高避险能力。外资渗透导致中国油料特别是大豆全产业链受控,对国家的粮食安全构成的风险已引起政府高度重视。对加工企业而言,更好地利用期货市场规避风险、全面提升自身竞争力是当务之急。从目前情况来看,以期货和现货两条腿走路的压榨企业显得更为从容,参与期货套保的企业效益要相对较好。建议有关部门组织风险规避培训,提高企业风险规避意识和避险能力,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二)强化服务指导,防止产能无序扩张。加强食用植物油加工行业动态监测,及时发布加工能力变化的相关信息,为企业投产新的油料压榨项目提供指导与服务,引导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时注意区域产能过剩问题,对于油料加工压榨项目谨慎上马。
个人分类: 推荐|1867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的大豆生产——答文老
热度 1 jiangming800403 2013-12-6 18:10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747594.html 博主回复(2013-12-6 17:48) : 中国大豆的三大产区是东北,黄淮和江南。 最近十年中,东北大豆的种植面积大起大落,现在基本上回到原点。原因很简单:和玉米的效益比赛的必然结果。开始大豆胜,现在玉米胜。玉米胜利的原因是新种子,产量大大提高。 博主回复(2013-12-6 17:37) : 现在的1亿亩大豆中,黑龙江只有3600万亩。 2011年全国豆类生产情况如下表,当然豆类中包括绿豆、红小豆、豌豆等杂豆,特别是在华北和黄河中游地区,杂豆的比重更大。 从表中可只,黑龙江和内蒙古豆类播种面积约占全国的43%,但单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其相临的吉林和辽宁,单产水平分别高近1/3和一半以上。 省区 总产(万吨) 播种面积(万亩) 亩产(千克) 北 京 1 9 125 天 津 2 19 90 河 北 36 269 133 山 西 24 482 51 内蒙古 171 1534 112 华 北 234 2313 101 辽 宁 37 215 172 吉 林 101 723 140 黑龙江 578 5080 114 东 北 716 6018 119 上 海 2 9 165 江 苏 83 500 166 浙 江 32 187 169 安 徽 115 1454 79 福 建 20 121 165 江 西 29 231 124 山 东 43 249 174 华 东 323 2751 117 河 南 95 759 125 湖 北 40 286 138 湖 南 41 257 160 广 东 18 116 157 广 西 29 253 114 海 南 2 13 182 中 南 225 1684 134 重 庆 43 337 129 四 川 96 662 145 贵 州 22 471 47 云 南 126 862 146 西 藏 2 10 243 西 南 290 2341 124 陕 西 45 338 132 甘 肃 35 299 116 青 海 7 48 146 宁 夏 5 58 81 新 疆 29 126 230 西 北 120 870 138 ​ 1848 15542 119 国内市场的大豆价格已经与国际市场接轨,但玉米价格仍然是国内价格高于国际价格,如果粮豆价格关系不变,东北大豆的播种面积仍然无法恢复。 在现有的比价关系下,即使大豆亩产达到180-200kg(这比美洲转基因大豆的产量还高),黄金玉米带的农民还是不会种大豆的,因为玉米亩产可以轻松达到400-600kg,甚至800kg,在现有的粮豆比价关系下,大豆亩产只有在250kg以上甚至300kg(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才重新有比较优势
个人分类: 农业、食品与农村发展|3003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基因大豆的单产
热度 3 jiangming800403 2013-12-6 15:55
由于正常的生理代谢受到了干扰,同等条件下转抗除草剂大豆的单产一般不高于而是低于非转基因品种,而且大量施用除草剂会抑制作物的正常生长,产量怎么能高呢? 中国大豆偏低的主要原因是大豆已经被玉米和水稻排挤到积温不足、生育期短的黑龙江北部和内蒙大兴安岭-呼伦贝尔地区,生产条件较差,单产自然偏低。 如果在黑龙江南部、吉林中部以及辽宁北部——东北黑土区的核心地带,大豆单产可能并不低于美洲。 首先我并不认同中国大豆危机,因为与20年前相比,国产大豆的产量还是增加的。而且即使大豆危机也不是因为转基因。 东北大豆的亩产只有300-400斤,而种大豆的地如果来种玉米或水稻亩产在1000-1200斤,是大豆亩产的三倍多。 问题是目前豆价只是玉米价钱的一倍多,而水稻的价格更高。如果豆粮比价关系不变,东北农民就会扩种玉米和水稻,减少甚至不种大豆,除了生长期短,种不了玉米的黑龙江北部以及呼伦贝尔-大兴安岭地区。 但是,就目前市场价格,豆价提高一倍或者粮价降低50%都不现实,所以大豆之困似乎无解 国内市场的大豆价格已经与国际市场接轨,但玉米价格仍然是国内价格高于国际价格,在现有的比价关系下,即使大豆亩产达到180-200kg(这比美洲转基因大豆的产量还高),黄金玉米带的农民还是不会种大豆的,因为玉米亩产可以轻松达到400-600kg,甚至800kg,在现有的粮豆比价关系下,大豆亩产只有在250kg以上甚至300kg(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才重新有比较优势 参考文献 东北大豆之困,似乎无解: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724670.html
个人分类: 农业、食品与农村发展|2271 次阅读|3 个评论
农业部幼儿园不禁用转基因油
热度 13 bioxncai 2013-12-4 11:00
刚才看到一位博主发文说:农业部幼儿园禁用转基因油。 事实究竟如何呢? 其实这是发生在几年前的事情,当时由于个别职员对转基因油不了解,在幼儿园网站上写上了有关不采购转基因油的文字。此事被某些反转基因人拿来炒作,说农业部自己都不吃转基因油,一度引起轩然大波。但是,这个错误随即被农业部纠正了,错误的文字被及时删除了,在那个网站上早就找不到了任何禁止转基因油的信息了。现在的事实是,农业部幼儿园不禁用转基因油。 农业部个别人对转基因油不了解,做出错误的事情,不代表农业部也是这样。农业部幼儿园已经删除了错误的文字,说明农业部和幼儿园都不认为应该禁止转基因油。 实际上,转基因大豆油已经被销售很多年了,如果不安全,国家会同意销售吗?而且转基因大豆油在日本根本不标识,也就是说,日本的幼儿园会在不知不觉中采购了转基因油。 再从原理上说,大豆油在加工过程中已经将基因表达产物——蛋白质去除了,所以无论用转基因大豆还是用非转基因大豆作为原料榨出来的油,其成分都是脂肪酸酯,是一样的,在成分上是没有区别的。 某些商家利用消费者缺少相关知识的弱点,炒作所谓非转基因油,好卖高价,从消费者口袋里掏走更多的钱,希望消费者擦亮眼睛。
2180 次阅读|26 个评论
全球变化与中国的大豆危机
jiangming800403 2013-11-24 18:54
随着全球变暖,东北北部积温增加,生育期延长,玉米和水稻的种植界北移,因为玉米和水稻的产量远高于大豆,而豆价不过是粮价的2倍,因此玉米和水稻大规模的取代大豆。其实在西北地区春玉米取代春小麦的趋势也很明显,喜温暖的棉花的播种面积的扩大。玉米万岁,三十年来玉米产量大约增加了2倍,是我国粮食增产的主导因素。
个人分类: 能源、大气环境与气候变化|2342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豆危机乎?
热度 1 jiangming800403 2013-11-24 10:41
年 份 粮 食 谷 物 #稻 谷 #小 麦 #玉 米 豆 类 ​ ​ ​ ​ ​ ​ ​ 1978 30477 ​ 13693 5384 5595 ​ 1980 32056 ​ 13991 5521 6260 ​ 1985 37911 ​ 16857 8581 6383 ​ 1990 44624 ​ 18933 9823 9682 ​ 1991 43529 39566 18381 9595 9877 1247 1992 44266 40170 18622 10159 9538 1252 1993 45649 40517 17751 10639 10270 1950 1994 44510 39389 17593 9930 9928 2096 1995 46662 41612 18523 10221 11199 1788 1996 50454 45127 19510 11057 12747 1790 1997 49417 44349 20073 12329 10431 1876 1998 51230 45625 19871 10973 13295 2001 1999 50839 45304 19849 11388 12809 1894 2000 46218 40522 18791 9964 10600 2010 2001 45264 39648 17758 9387 11409 2053 2002 45706 39799 17454 9029 12131 2241 2003 43070 37429 16066 8649 11583 2128 2004 46947 41157 17909 9195 13029 2232 2005 48402 42776 18059 9745 13937 2158 2006 49804 45099 18172 10847 15160 2004 2007 50160 45632 18603 10930 15230 1720 2008 52871 47847 19190 11246 16591 2043 2009 53082 48156 19510 11512 16397 1930 2010 54648 49637 19576 11518 17725 1897 2011 57121 51939 20100 11740 19278 1908 虽然与2200万吨以上的年产量峰值有所下滑,但中国豆类(主要是大豆)年产量仍保持在1900万吨左右,与20年前相比大约增加了50%,这一增幅仅低于玉米,远高于水稻和小麦。 中国大豆产业濒临崩溃的断言看来是“狼来了”。
个人分类: 农业、食品与农村发展|2571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国产的非转基因生态大豆在瑞典高价出售
热度 6 dearyajuan 2013-11-21 01:40
优质生态大豆不应该跟转基因大豆比贱,优质就应该卖高价! 前几天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一家普通的比较大的ICA超市(ICA kvantum)见到有卖生态大豆,非常惊喜,因为以前从来没有见过普通超市的粮食架上有大豆,粮食架上一般会有芝麻,linser(有点像绿豆)等等,瑞典的中国超市会有大豆和豆制品,但是一般没有生态认证。 这个ICA卖的生态大豆上有叶子形状的EU的生态标签,有KRAV标志(瑞典的一种生态食品标志),有绿钥匙孔的标识(瑞典食品管理局推荐的健康食品)等,一袋黄豆500克,价格是24.9克朗,大约相当于人民币二十四五块钱。瑞典的粮食的物价一般是这个水平。瑞典的中国超市卖的食品价格跟瑞典普通超市的价格差不多。 因为总是看到新闻说美国超过90%的大豆是转基因的,中国市场上80%的大豆是转基因的,现在看到一个生态大豆(生态食品是不用农药,也没有转基因的),我就非常好奇这么好的豆子是哪里产的呢。结果包装上没有写产地,只有联系电话和网址。然后我就发了一封邮件问他们。第二天就收到了回信,原来 生态大豆是中国产的! 这个是邮件的截图,省去了那个公司的名字等等。回信的大致内容是大豆是中国产的,生态产品中不含转基因成分。瑞典对转基因要求标注。他们公司根本不卖转基因产品。 真是让人感慨万千啊!在中国没有人稀罕没有人在乎的生态大豆在瑞典的超市有了属于自己的位置。看来,要想买到纯正优质大豆,还是要出国啊!这家卖生态大豆的公司是一个瑞典企业,我相信他们在中国采购的时候肯定是用的中国的价格,那么一袋豆子25元应该可以盈利不少吧,中国自己的农民和企业甚至地方政府为什么不感兴趣呢? 参看博文 通过加大出口挽救中国传统大豆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418 次阅读|7 个评论
拒绝转基因,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热度 2 fanxshan 2013-11-5 11:02
昨天检查一下自己家里的食用油,发现正在吃的就是转基因大豆油,还有一大一小两桶未开封。(三者皆明确标注原料为转基因大豆) 今天上课回来,路过超市,买了一桶花生油(醒目标注非转基因):135元(下图右)。回家再仔细检查,又发现一桶花生油,未标明是否转基因,但应该不是。(下图左) 将油壶清干净,灌入花生油。 心动不如行动。拒绝转基因,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2212 次阅读|2 个评论
深切缅怀夏剑秋老师(3):夏老师发表的学术论文
jxz1963 2013-10-23 09:44
夏剑秋老师近年来在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大会上宣讲的论文,以及在《大豆通报》、《中国油脂》等杂志上发表的论文主要是大豆方面的论文,而在许多论文中则以大豆蛋白的内容居多,以下是我个人统计的一些夏老师的学术论文,虽说不是很准确,但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夏老师在学术方面的建树。 1、 夏剑秋 .大豆贮藏原理及相应技术,《大豆通报》杂志,1995年第1期; 2、夏剑秋,韩德权.大豆加工副产物深加工制品及开发特点,《大豆通报》杂志,1996年第1期; 3、冯广勤, 夏剑秋. 大豆活性发酵饲料粉研制报告,《大豆通报》杂志,1996年第4期; 4、夏剑秋 ,王喜泉.东北三省大豆加工业项目调研报告,《大豆通报》杂志,1997年第5期; 5、夏剑秋 ,杨秋萍.用大豆蛋白强化成品粮营养势在必行,《粮油食品科技》杂志,1998年第4期第17—18页; 6、夏剑秋 .对我国大豆蛋白开发应用的评述和建议,《粮食与饲料工业》杂志,1998年第10期第42-44页; 7、 夏剑秋 ,张兆强.国内外大豆油脂加工浸出技术及科研开发方 向,《大豆通报》杂志,1998年第1期第24—25页; 8、夏剑秋 ,翟昌.大豆及大豆制品的供给和需求趋势,《大豆通报》杂志,1999年第3期; 9、夏剑秋 .对我国大豆蛋白开发应用的评述和建议,《农牧产品开发》杂志,1999年第8期; 10、王喜泉,孙树坤, 夏剑秋 ,张晓辉,付斌.大豆卵磷脂的功能特性及营养保健作用,《大豆通报》杂志,1999年第3期; 11、 夏剑秋. 国外大豆蛋白食品开发应用情况概述,《中国油脂》杂志,2000年第25第3期第8页; 12、 朱秀清,夏剑秋,刘宇峰.我国大豆蛋白制品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食品工业科技》杂志,2001年第2期; 13、夏剑秋,孙树坤.大豆加工制品对原料的要求及新产品开发方向,《中国油脂》杂志,2002年第 27卷 第2期; 14 、 夏剑秋 , 刘宇峰 . 国内外大豆异丙酮的研发及生产动态,《中国油脂》杂志,2002年第 27卷第5期第10-12页; 15、夏剑秋.中国大豆工业发展战略与全球合作,《中国粮油学会油脂专业分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2002年第25-29页;(注:2002年9月于山东省博兴县召开的中国粮油学会油脂专业分会第十二届年会上学术大会主题报告),后发表于《中国油脂》杂志,2003年第28卷第3期第7-9页; 16、夏剑秋,江连洲,王喜泉等.国内外大豆加工业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中国油脂》杂志,2003年第28卷第9期第8-15页; 17、夏剑秋,刘兴信,杨秋萍.我国油脂压榨业开发潜力及应对措施,《中国油脂》杂志,2004年第29卷第9期第5-8页; 18、 夏剑秋. 我国豆粉与豆奶生产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国油脂》杂志,2004年第29卷第6期第33-36页; 19、夏剑秋 .大豆蛋白和大豆磷脂在食品中的应用,《中国食物与营养》杂志,2005年第1期; 20、夏剑秋,林扬.大豆高蛋白质粉的研发,《中国油脂》杂志,2005年第30卷第1期第49-51页; 21、夏剑秋,苏晓雪.从九三油脂公司建新厂解析国内大豆压榨业,《中国油脂》杂志,2005年第30卷第11期第7-9页; 22、夏剑秋,王延春,张瑾等.天然植物性大豆蜡的研发,《中国油脂》杂志,2005年第30卷第12期第41-42页; 23、夏剑秋,蒋新正.我国大豆加工业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2003年度国家软科学研究课题“我国油脂行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论文集,2006年5月; 24、夏剑秋,张毅方.大豆中主要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的功能作用,《中国油脂》杂志,2007年第32卷第1期第71-73页; 25、夏剑秋,王敏.大豆蛋白发泡粉的酶法提取工艺技术,《中国油脂》杂志,2007年第32卷第11期第47-48页; 文如其人,人虽远去,但夏老师的学术思想、学术建树与日月同辉,与江河同在,将伴随着中国的大豆产业生生不息。 夏老师,一路走好!
个人分类: 我的观点|2976 次阅读|0 个评论
深切缅怀夏剑秋老师(2):学术会场认识的好朋友
jxz1963 2013-10-23 09:35
在我的记忆中,认识夏剑秋老师是在 2002 年山东博兴召开的中国粮油学会油脂专业分会第十二届年会上,当时的夏老师在大会作“ 中国大豆工业发展战略与全球合作 ”主旨发言的激昂精神和那些手势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会后我们在博兴的一个小花园里一起聊了很长时间,话题从国内的大豆产业、大豆贸易、国内非转基因大豆品种的保护、大豆浸出油厂的发展、大豆蛋白产品的开发等,夏老师都有他独到的见解和分析。从此,我们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2003 年元月 21-22 日,我们在哈尔滨主办“大豆加工综合利用新技术及发展战略研讨会”,我提前给夏老师打了电话,夏老师热情地给我们推荐了几位在大豆蛋白、大豆磷脂方面的专家参会,在会议期间,我们的会议代表们受到夏老师的悉心关怀,使本次会议园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特别是我院“大豆异黄酮精制技术”科技成果的转让,在此次会后有了更进一步的明确和推进。 在与夏老师的交往中,我们更多地是在大豆产业方面进行一些实质性的合作和研究工作。 2003 年我们申请成功了国家软科学研究课题“我国油脂行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需要有大豆方面的专家支撑,我首先就想到了夏剑秋老师,他也十分愉快地答应了我们的相关课题分工。 2006 年 12 月初,我们赴哈尔滨进行调研期间,更是得到了夏老师的热情接待,他丢下自己手头的工作陪我们一起去走访九三油脂集团、一起到哈尔滨铸造厂、哈尔滨东龙节能设备公司等单位参观,在我们的调研报告的初稿基础上,夏老师给补充了许多重要的内容和章节,为我们的软科学研究项目倾注了大量心血,并作出了重要项献。 2010 年初,我们有一个国家科技部的科研项目需要验收,我们专门从哈尔滨骋请夏剑秋老师来西安作验收专家。在西安期间,夏老师不仅给我们验收了项目,还给我们做了一场“筛选好大豆研发生产项目 打造高科技含量创新产业 ”的学术报告。当时,我在科学网博客上也发了此消息: 2010年3月26日 上午,我国著名大豆加工专家、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夏剑秋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应邀在西安油脂科学研究设计院作了题为“筛选好大豆研发生产项目打造高科技含量创新产业”的学术报告,夏剑秋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的学术报告主要内容为:国内大豆研究机构介绍、大豆原料对大豆加工技术的影响、大豆油脂新产品的开发、大豆蛋白及其产品开发、大豆磷脂及脂质体的生产技术、大豆保健品开发情况介绍,以及我国大豆产业在国家“十二五”期间的研究课题等。 夏教授对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大豆原料对大豆加工业和大豆产品的重要性进行了介绍,如专用大豆的生产问题,对大豆油精深加工技术的国内外进展进行了详尽介绍,如大豆生物柴油、大豆润滑油、乳化剂、环氧大豆油、大豆油墨、大豆蜡等;大豆蛋白产品的功能性、生产技术、产品的市场营销进行了介绍,对大豆磷脂、大豆异黄酮、木脂素、大豆皮中二价铁等进行了介绍。同时,夏教授还详细地回答了相关技术人员在大豆含油量、大豆保健品市场、国家大豆产业政策等方面的提问。 随着我们的接触更多,所聊的话题也更多一些,不但聊大豆产业上的一些情况,也聊一些在科研项目申报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经验。 2010 年 3 月送走夏老师后,我们经常在电话中一起交流国内大豆产业的情况,特别是夏老师受聘天津某公司后的一些大豆新产品的研发与国内的发展趋势。可以说与夏老师在一起聊天,是一种学术上的享受。 由于夏老师的病逝,我们这种朋友中的聊天将成为永远的过去。 安息吧,中国著名的大豆专家夏剑秋老师!
个人分类: 我的观点|2574 次阅读|0 个评论
深切缅怀夏剑秋老师(1):我所知道的夏剑秋老师
jxz1963 2013-10-22 10:24
昨天上午,我们接待了来自哈尔滨的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朱秀清副主任一行六人的来访,在来访的第一时间我向朱主任问起了我的好朋友——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原《大豆通报》杂志主编夏剑秋老师。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朱主任告诉我:夏剑秋老师已经于一个月前因病去世的消息。后经核实,夏老师已于 2013 年 9 月 7 日因肝病逝世,享年 68 岁。 生于 1945 年 2 月的夏剑秋老师, 1968 年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农副产品加工专业,先后在黑龙江省庆安县粮食局、黑龙江省粮食厅及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从事粮油加工专业的技术工作、技术管理、研发生产工作及《大豆通报》的编辑出版工作。 夏剑秋老师生前任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第五、六、七届理事会理事、《中国油脂》杂志第五、六、七届编辑委员会委员、国家粮食局油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外聘专家等职。 在黑龙江省粮食厅工作期间,曾经积极参与了黑龙江省上世纪八十年代十大浸出油厂的组建工作,曾参与研发了“大豆油脚复浸提油技术”和“饲料资源的蛋白利用”项目,获得原国家商业部科技成果二等奖。 在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作期间,先后担任研究室主任、综合部部长及《大豆通报》杂志主编,参与起草“国家油料蛋白、大豆肽及大豆磷脂”质量标准的编制和评审。研发生产过大豆各种类的蛋白、大豆肽及大豆磷脂,对其工艺、装备、产品、质量较为熟悉,重点对油料蛋白进行了深入研究。做为主要承担者,“大豆超高产试验、系列产品开发及产业化”项目获得 2004 年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夏剑秋老师一直从事与大豆科研相关的组织、协调、管理及科研、开发、生产工作。并结合自身的专业技术和工作,多次出访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进行参观、考察和交流大豆的种植、加工、储藏及产业建设。参加过省内外、国内外相关的学术研讨会、项目论证会、科技成果鉴定会、科研项目验收会等,参与过省内外大型大豆油脂、蛋白、磷脂的工程建设、参加编写《中国大豆品质区划》等专著,在《中国油脂》等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个人分类: 人生阅历|2845 次阅读|0 个评论
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家来我院进行交流
jxz1963 2013-10-21 14:32
2013 年 10 月 21 日上午,由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朱秀清研究员和九三油脂集团的专家等一行六人来到国家粮食储备局西安油脂科学研究设计院,并与西安油脂科学研究设计院总经理曹万新研究员、总工程师杨帆研究员和院办公室主任蒋新正高级工程师等就科研院所改制、科研成果的转化、油脂工程,以及双方正在进行的相关科研课题的后续工作等方面进行了交流。 西安油脂科学研究设计院总工程师杨帆研究员首先代表西安油科院对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九三油脂集团一行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并向客人们介绍了西安油脂科学研究设计院的历史、研究成果、工程项目情况等。 在随后的交流中,双方就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1 、科研院所的转制、改制及企业化管理等相关问题; 2 、西安油脂科学研究设计院与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大豆加工技术方面的集成以及两个单位的有机合作问题; 3 、大豆低温脱溶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4 、大豆油中的天然维生素 E 、植物甾醇、大豆磷脂的提取与应用; 5 、大型油脂浸出厂安全生产技术及相关标准的制修订情况; 6 、浓缩大豆蛋白、分离蛋白生产及市场情况; 7 、油料冷榨技术的应用及冷榨油脂的品质。 双方还就今后在科研课题申报、项目合作,以及现有课题的进一步合作方面达成了一致意见,特别是今后进一步加强信息沟通与交流、定期召开项目情况汇报和分析会议等达成了共识。
个人分类: 科研报告|3894 次阅读|0 个评论
崔永元不用在日本乱跑了
热度 5 bioxncai 2013-10-12 23:35
据崔永元说,他前几天到日本跑了一趟,找了一位朋友、一位营业员、一位店长问日本能不能买到转基因食品,结论是日本买不到转基因食品,言下之意是日本人没有吃过转基因食品。崔永元能够到日本去搞调查,精神确实可嘉,然而他的方法却并不可取,方法错了,结论也就不可靠了。 试想普通的日本朋友、营业员、店长就这么3个人,而且本来就缺少相关知识,他们的回答靠谱吗?用一个如此局部(小样本)的调查,如何能反映全日本的情况呢?盲人摸象的故事想必很多人听说过,当一位盲人摸到象腿时,就认为象长得像一个柱子,大家一定想笑吧。崔永元的做法与盲人摸象的故事是如此相似,真令人捧腹不俊! 可能有人会问,我们总不能跑遍全日本搞调查吧,说得对,那确实不可行,也没有必要。普通老百姓如果想全面了解日本的转基因食品的情况,完全可以去查官方的权威信息,随便问几个不具备专业知识的老百姓或者普通网民的做法是不可靠的。现在互联网很发达,查询起来很方便,所以崔永元不用在日本乱跑了。 下面这张截图是从日本厚生劳动省(日本的省相当于中国的部)网站 http://www.mhlw.go.jp/stf/seisakunitsuite/bunya/kenkou_iryou/shokuhin/idenshi/index.html 下载得到的一份小册子上得到的,小册子清楚地说明进口的转基因大豆的用途除了榨油外,还用于食品上做豆腐、做纳豆、做酱油、以及其它食品。 由另一个网址 http://www.mhlw.go.jp/english/topics/foodsafety/dna/index.html 我们可以下载到日本政府批准转基因食品的文件,至2013年10月3日已经批准了282例。 日本官方网站上还有其它的有关转基因的科普知识,不再一一列举了。 另外根据日本农业生物技术年报(2011年),我们可以知道,日本2008年以后每年从美国进口1600 万吨转基因玉米,其中,400万吨用于食品用途。 总之,希望崔永元不要再盲人摸象了,现在网络上谣言满天飞,要想了解转基因的真相,还是应该去查阅官方网站、阅读官方文件,这才是正确的方法。
5148 次阅读|15 个评论
[转载]人民日报公布转基因作物名单 包括大豆玉米油菜
redtree 2013-9-16 10:41
人民日报公布转基因作物名单 包括大豆玉米油菜 2013-09-16 02:57:00 来源: 人民日报 (北京) 版式设计:蔡华伟 转基因食品一直备受关注,网上流传的“转基因食品名单”靠不靠谱?一些所谓“鉴别转基因作物方法”正确吗?国家正式批准生产或进口的转基因作物有哪些?就这些问题,人民日报“求证”栏目记者采访了农业部及专家学者。 我国转基因作物有哪些? 【回应】已批准安全证书的有棉花、水稻、玉米和番木瓜;只有棉花、番木瓜批准商业化种植 “截至目前,我国批准了转基因生产应用安全证书并在有效期内的作物有棉花、水稻、玉米和番木瓜。”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副研究员谢家建介绍,证书的发放是根据研发人的申请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的评审,经部级联席会议讨论通过后批准的。证书的批准信息已经在农业部相关网站上公布(http://www.moa.gov.cn/ztzl/zjyqwgz/),各批次的批准情况都可以查询。 取得了转基因生产应用安全证书,并不能马上进行商业化种植。谢家建介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要求,转基因作物还需要取得品种审定证书、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才能进入商业化种植。 根据《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申请品种审定证书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人工选育或发现并经过改良;与现有品种有明显区别;遗传性状稳定;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一致;具有符合《农业植物品种命名规定》的名称。生产许可证审批、经营许可证审批都需经企业注册所在地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审查意见。 “目前,转基因水稻和转基因玉米尚未完成种子法规定的审批,没有商业化种植。”谢家建表示,“我国已经进行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只有棉花和番木瓜。” 我国批准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转基因作物有大豆、玉米、油菜、棉花和甜菜。这些食品必须获得我国的安全证书。 据了解,我国制定了《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加工审批办法》、《进出境转基因产品检验检疫管理办法》和《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等,规定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农业部门负责转基因生物标识的监督管理,国家质检总局负责进口农业转基因生物在口岸的标识检查验证。据介绍,这些管理制度得到了较好的贯彻落实,标识做到了应标尽标。 与传统食品不同就是转基因? 【回应】目前市售圣女果、彩椒、小南瓜、小黄瓜都不是转基因食品 网上流传一份转基因食品名单,包括“圣女果、大个儿彩椒、小南瓜、小黄瓜”。对此专家并不认同。 中国农科院生物所研究员王志兴说,小番茄也叫圣女果、樱桃番茄,是自古就有的番茄品种,只是因为个头小、采摘不便、产量低,最早仅作为观赏用,后来发现食用方便,口味经过改良后逐渐流行。个头小是天生的基因差异,不是转基因的结果。 中国农科院油料所副研究员吴刚表示,圣女果更接近人工驯化前的野生状态,其实野生的板栗、核桃、苹果等也都远小于常规栽培品种。人类驯化野生植物一般是为了提高产量,主要做法是增大果实,但随着人们对食品要求的多样化,出现了很多小型化的瓜果蔬菜,如早春红玉西瓜等。这些小型化品种都来源于带着祖先原始基因的种质资源,与转基因无关。 吴刚说,小南瓜和小黄瓜也不是转基因食品,仅仅是未充分成熟的南瓜和黄瓜。如果继续在田间种植,小南瓜和小黄瓜最终会生长成普通的大南瓜和老黄瓜。 关于大个儿彩椒,吴刚表示,大个儿彩椒含有不同类型的花青素,表现为更丰富的颜色。花青素的变异在植物中很常见,像鲜花同一个品种就有不同颜色,萝卜也有红萝卜、绿萝卜、白萝卜等。“我国曾经批准过抗病毒甜椒的商业化种植,但与常规甜椒相比,转基因甜椒并没有明显优势,因此被市场自然淘汰。” 吴刚说,在有些品种中,突变产生的颜色甚至取代了野生的颜色,成为栽培品种的主流,如原始的胡萝卜以紫色居多,现在最常见的橙色胡萝卜是荷兰育种家根据荷兰国旗颜色选育出的。因此,目前市场上在售的果蔬,其颜色跟转基因没有什么关系。 王志兴解释,棉花、辣椒、玉米、水稻等有不同颜色,是天然存在的遗传基因差异,并非转基因的结果。比如彩色棉花从古就有,但由于彩色棉花纤维短、强度差,过去很少种植,而现在因为不染色吸引了部分消费者,农民就开始种植了。彩色辣椒也是天然存在的,只是过去未大面积种植,普通消费者很少见到。 吴刚表示,以上这些瓜果蔬菜都是常规育种手段非常容易做到的,用转基因反而是不经济的做法。“常规育种主要通过选育获得具有新性状的新品种。这里面很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选’。自然发生的基因变异,往往也是随机发生的。”吴刚解释说,“无论大小、颜色,在自然界的自然突变体中,都可以找到。育种家做的工作仅仅是将这些突变体找到,并和其他好的性状聚合到一起,成为品种。” 吴刚介绍,番茄、甜椒、南瓜、黄瓜在国内外都曾有转基因研究并获得转基因植株,其中仅有番茄与甜椒获得过世界范围内商业化种植的批准。商业化种植过转基因番茄的国家有美国(6种)、墨西哥(3种)、日本(1种)、中国(1种,“华番一号”)等。 吴刚解释,早期没有延熟番茄,转基因的延熟番茄储藏期长是个优势。但随着科技的发展,育种家们获得了非转基因的延熟番茄,转基因番茄在储藏方面的优势不再,产量低就成为很大一个问题,又因皮厚口感差,直接被市场淘汰。 “自从1998年以来,全世界已经没有新的转基因番茄获准商品化种植。在我国,转基因番茄已经退出市场。”吴刚说。
个人分类: 生活与健康|992 次阅读|0 个评论
国产大豆之困,似乎无解
热度 2 jiangming800403 2013-9-13 17:24
东北大豆的亩产只有300-400斤,而种大豆的地如果来种玉米或水稻亩产在1000-1200斤,是大豆亩产的三倍多。 问题是目前豆价只是玉米价钱的一倍多,而水稻的价格更高。如果豆粮比价关系不变,东北农民就会扩种玉米和水稻,减少甚至不种大豆,除了生长期短,种不了玉米的黑龙江北部以及呼伦贝尔-大兴安岭地区。 但是,就目前市场价格,豆价提高一倍或者粮价降低50%都不现实,所以大豆之困似乎无解
个人分类: 农业、食品与农村发展|2252 次阅读|2 个评论
进口大豆,出口食用油和畜产品
jiangming800403 2013-9-2 22:09
RT。 这是符合比较效益原则的国际分工,就像进口棉花出口纺织品一样。 不断增加的压榨能力是大豆进口的根源。 据不完全统计,到2012年年底,国内大豆压榨产能将接近1.25亿吨。而进口大豆加国产大豆,全国大豆总供应量也不超过7000万吨,也就是近50%的大豆压榨能力处于闲置状态。 企业名称 压榨能力(万吨 / 年 占全国产能比重( % ) 工厂数量 1 益海嘉里 1587 12.7 17 2 中粮集团 1161 9.29 13 3 九三集团 828 6.62 9 4 中纺集团 660 5.28 9 5 渤海集团 630 5.04 4 6 嘉吉公司 495 3.96 5 7 来宝公司 480 3.84 5 8 东凌集团 375 3.00 2 9 邦基公司 369 2.95 4 10 中储油 360 2.88 4 11 汇福集团 300 2.40 1 12 阳光集团 200 1.58 6 13 达孚集团 129 1.03 2 合计 7572 60.58 81 榨油企业的开工率远低于合理水平,为了不使投资成为沉没成本,他们只能进一步进口更多的转基因大豆,生产更多的豆油和豆饼。 由于进口大豆充斥了市场,我国人均植物油消费量已经超过了每日50g,实际上均衡营养角度出发,每天30g就足够了,蛋白质饲料每年可能也过剩2000万吨。 鉴于饲料市场也存在激烈的竞争,由于资金和渠道优势的大型粮油饲料企业必然将产业链下沿到畜牧养殖业。同时,养殖业对土地的依赖作用较小,因此,可以克服人均土地不足的劣势,在我国的农业产业门类之中最先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特别是乳业,由于乳品质量问题,集中化的牧场养殖正在取代一家一户的传统散养。 著名的乳品企业——蒙牛,投入央企巨无霸中粮集团的麾下就反映了这种趋势。 民营饲料企业巨头——新希望集团也开始涉足养猪业和肉类加工。
个人分类: 农业、食品与农村发展|278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大豆的故事
CAU05077 2013-7-10 01:08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704909.html 【武夷山先生博客】 大豆的故事:资本如何危及人类安全 大豆的故事:资本如何危及人类安全 (王绍光) 【 内容提要 】中国曾是世界上大豆生产量最高的国家,约占据世界大豆产量的90%。自国际资本于20世纪初介入以后,源于中国的大豆一步步成为跨国粮食大鳄的赚钱工具。大豆的生产已 移至美国、巴西、阿根廷,甚至印度也可能在不久的将来生产比中国更多的大豆;而世界大豆出口量的60%都涌向中国市场,且进口的大豆都是转基因大豆。中国非转基因大豆的生存空间已岌 岌可危。这种沧桑巨变是国际资本操弄大豆产供销链条的结果。本文一方面揭示国际资本在多大程度上控制了大豆的种子及其它投入、种植、贸易、加工等各个环节;另一方面分析资本对大 豆的控制如何在获取暴利的同时,不仅损害了出口国豆农、进口国豆农、消费者的利益,而且损害了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   【 关键词 】大豆 资本 跨国公司 转基因   大豆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种耳熟能详的作物。它本身对人类的存在具有重要意义。大豆是人类拥有的一种含有高营养价值的原始作物,尤其对物质贫乏的发展中国家而言,这种食品的营 养价值显得更加珍贵。同时,大豆是世界上最大的植物蛋白质来源,大豆类产品(鲜豆、豆芽、豆腐、豆奶等等)是亚洲饮食的基石,而大豆油是消费量最大的植物油,大约构成了世界食用 油产量的一半;豆类食物不但占据着世界食物产量60%以上的份额,而且在蛋类、家禽、猪肉、羊羔肉、牛肉和鱼类生产的饲料方面均是首选。大豆不仅富含蛋白质,而且价格相对低廉,这 些都是大豆这种食物资源的优势,足见其重要性。①    一、大豆简史——中国由大豆出口国到进口国的转变   大豆的生产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从那时起,中国就已经种植大豆了。直到二战时期,中国一直是世界上大豆生产量最高的国家,约占据世界大豆产量的90%。大豆在中国种植 收获了不错的产量,中国的亚洲邻居(韩国、日本、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泰国、缅甸、尼泊尔和北印度)也开始种植大豆;在欧洲,大约是18世纪上半叶有了大豆的种植;在美国, 1765年大豆首次被当作“中国的野豌豆”(Chinese vetches)介绍到北美殖民地,直到20世纪40年代,大豆农业才在美国真正起飞,美国在接下来的五十年中主导了世界大豆生产。②从图1 可以看出,1961年时,美国生产的大豆已占世界总量的68.7%;而居第二的中国,大豆产量份额跌至23.3%。不过,那时其它国家生产的大豆加在一起也才8%。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 ,大豆农业在拉丁美洲飞速发展起来。1974年巴西的产量超过了中国,1998年阿根廷的产量也超过了中国,2002年巴西和阿根廷的总产量又超过了美国。③到2011年,中国大豆产量占世界总 产量的比重仅仅只有5.55%,而美国的份额是31.88%,巴西的份额是28.67%,阿根廷的份额是18.73%,就连本来不怎么生产大豆的其它国家,份额也达到历史新高15.16%,其中印度的产 量达到1228.2万吨,比2004年几乎翻了一番,相当于中国产量的85%。也许再过几年,印度的大豆产量也会超过中国。   有数据显示,中国的大豆消费量在逐年攀升(见图2)。1964年消费量不到八百万吨,到2010年已经跃升到近七千万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个数字还将继续上升。与消费量迅猛 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大豆的生产量,从1964年到2010年基本没有太大的变化,巅峰时期也不到1700多万吨,比1964年翻了区区一倍。2010年中国大豆的生产量是不到1500万吨,而消费 量却高达7000万吨,这中间的差值只能依赖进口。   1964年中国大豆基本不需要进口,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其后,大豆进口迅速增长,到2011年,中国进口大豆占消费的比重已经达高达80%以上(图3)。2012年,中国 进口了5838万吨的大豆,比上年增加1.53%,其中绝大部分都是转基因的大豆,主要来自于美国、巴西和阿根廷。④从全球大豆交易来看,一直到90年代中期,中国市场还微不足道;到20世 纪最后两年,中国市场的份额才超过10%。然而,从那时以后,在短短十几年时间里,中国市场的比重呈跨越性增长。现在,世界大豆出口总量的60%都涌向中国市场(图4),中国已经成为 了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2010年,荷兰的拉博银行发表了一份报告,题为《全球食品供应链的可持续性与安全性》(Sustainability and security of the global food supply chain)。根据该报告,中国从世 界各地进口冷冻鱼、羊毛、棕榈油、棉花等各种农产品,但最大宗的农产品交易是来自阿根廷、巴西和美国的大豆,三者的总价值达二百亿美元左右。   从上面简短的描述中,我们看到了一幅近似沧海桑田般的变化:曾经占据世界产量90%的大豆王国,而进入20世纪之后,相继被美国和拉美的巴西、阿根廷等国家超越,并在过去15年里 变成了一个严重依赖进口的国家。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因为国内产量跟不上日益膨胀的消费需求。但近年来从报章新闻中,我们得知,国内的豆农日子很难过,他们往往为大豆卖不出合理 价钱发愁,并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减少大豆种植面积。⑤这样一来,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国产的大豆打不过进口的大豆?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这种令人匪夷所思的变化?   二、资本介入大豆产供销链条——大豆由食物到商品的转变   在整个经济领域中,农业对资本主义生产和积累的逻辑有较强的抵制。⑥前面也提到过,直到20世纪,中国一直是大豆生产的第一大基地,而当时国家之间很少有大豆贸易。引起之后大 豆生产区域和大豆贸易巨大变化的,正是跨国资本的介入。以日本的三井物产、丹麦的宝隆洋行(East Asiatic Company)、俄国犹太裔商人创办的罗曼·卡巴尔金父子公司(R. M. Kabalkin and Son, Inc.)等为代表,它们于1908年开启了向欧洲出口大豆的贸易,大豆因此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有了资本介入以后,大豆就不再是单纯的食物,而是变为商品。⑦   大豆吸引资本介入有其自身的原因。资本从来不会以物品本身的性质来为其定性,而是把它们视作贸易的标的。在资本的逻辑里,大豆不再是一种富含蛋白质、能够提供食用油的人类生 活必需品,而是一种能够为资本家谋取利益的商品。的确,大豆对资本的最大诱惑在于它适合于资本密集地大规模栽培。不管是在中国东北,还是在其它地方,到大豆产地看到的往往是一望 无际的大田作业。目前世界上的大豆生产集中在四个国家,即美国(40%以上)、巴西(25%左右)、阿根廷(15%左右)与中国(6%左右)。四国的产量达到全球产量的近九成。其它国家 (如印度、加拿大、巴拉圭)也生产大豆,但它们各自的产量不大。而大豆及其产品(豆油与作为饲料的豆粕)的消费遍布全球,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完全摆脱对它的消费。由于大豆只在有限 几个国家生产,只有经过大规模的跨国贸易,亿万生活在其它国家的人们才能消费大豆与大豆制品。   这样一来,大豆的产供销链条变得很长,从资本投入到种植、到贸易、到加工、再到消费,产供销链变得层次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⑧对资本家来说,从链条的每一级抽取利润都是可 能的。本文关心的重点因此不是大豆本身,而是与大豆相关的各利益群体,看大豆与大豆产品是如何经过这些群体生产出来的?也看在此过程中,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是如何被不断复制出来 的?   三、跨国公司——大豆供应链的实际控制者   (一)跨国公司和资本   在这个复杂的大豆供应链条上,是谁在起控制作用呢?是谁在产豆国(美国、巴西、阿根廷)与消费国(中国以及世界其它各国)之间做大豆贸易呢?又是谁控制了把大豆加工成豆油与 豆粕的过程?豆农、贸易商、加工者和消费者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要回答这些问题,最关键的是要明确资本在大豆产供销链条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居于何种位置。如图6所示,在数以百万计 的豆农与数以十亿计的消费者之间存在着长长的大豆产供销链条,而在这个链条里的每个环节上都有跨国公司的渗透,包括对农业投入(如种子、农药、化肥、农机)、贸易、加工、零售等 环节的投资。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跨国公司谋求的往往不仅仅掌控某个环节,而是上下通吃,不放过产供销链条上任何一个环节,目的是谋取利润最大化。   跨国公司何以能够成为控制大豆产供销链条的主体呢?说到底就是因为它们自身拥有雄厚的资本,并且能够轻易地从各国银行获得进一步融资,这样的能力是个人经济体、普通公司甚至 是一些小的国家都不可比拟的。资本是助推世界大豆产供销一体化的关键因素。由于具备这些优势,在大豆产供销链条的每一个环节(基因、种子、农药、化肥、贸易、加工、分销以及零售 )上,少数几个跨国公司就足以形成对全球市场的垄断控制。而这些跨国公司追求的只有一样东西:为资本的所有者谋取最高额的利润。   这些跨国公司与全球金融体系是密不可分的。在全球金融市场上,拥有雄厚资金的投资者(包括大公司、机构投资者、退休基金、信托、银行)可以于数秒内在世界范围内动用数以万亿 美元计的资金,寻求最快和最高的回报。近年来,国际流动性十分充裕,但金融市场相当滞怠。为了追求稳固的长期投资收益,金融投资者将大量资本投入全球食物生产和农产品贸易。这使 得一些经营农产品的跨国公司很容易筹得海量资金。利用这些资金,这些跨国公司可以开启新业务,可以收购国内较小规模的公司,可以到世界各国收购大量公司,也可以并购大型竞争者。 这一切都有助于这些跨国公司扩大自己的实力,从而强化它们对大豆产供销链条各个环节的控制。⑨   (二)大豆产供销领域的五大跨国公司   在这些跨国公司中,主要有五家大型公司控制了全球的大豆产供销链条。它们分别是⑩:   孟山都(Monsanto,美国公司),成立于1902年,总资产在2011年为198.44 亿美元,是世界最大的种子公司和一个主要化学杀虫剂生产商,在2011年《财富》世界500强中排名第234位。 它在66个国家运作,有22000名雇员。   ADM(Archer Daniels Midland,美国公司),成立于1902年,总资产在2012年为415.53 亿美元,是世界最大的大豆加工商,也是全球最大的农产品贸易和加工商之一,在2010年《财富 》世界500强名单中排名第27位。它在75个国家运作,有30000名雇员。   邦吉(Bunge,美国公司),成立于1818年,总资产在2011年为232.75亿美元,是居于领导地位的全球大豆出口商和全球最大的农产品交易和加工公司之一,在2010年《财富》世界500强 公司的名单中排名第172位。它于2001年秋上市,此前是非上市的私人公司。它在40个国家运作,有32000名雇员。   嘉吉(Cargill,美国公司),成立于1865年,是世界上最大的非上市私人公司,总资产在2012年为625.8亿美元,是世界上最大的大宗产品交易商。假如它是上市公司,嘉吉将被排进《 财富》世界500强企业的前十位。它在66个国家运作,有142000名雇员。   路易·达孚(Louis Dreyfus,法国公司),成立于1851年,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大宗产品交易商之一。由于它是非上市的私人公司,不必公布相关信息,其总资产规模不详,2010年的销售 规模为460亿美元。它在55个国家运作,有34000名雇员。11   在种子和生产所需的其他原材料投入方面,占主导地位的是孟山都公司;而在种植、贸易和加工方面,占主导地位的是ADM、邦吉、嘉吉和路易·达孚等四家公司,简称ABCD四大粮商。换 句话说,这五家跨国公司几乎控制了大豆供应链的所有环节(图7)。   而为这五大跨国集团提供资金支持的国际债权人有很多,包括荷兰的荷兰银行、荷兰商业银行、拉博银行;法国的巴黎银行、里昂银行、法兴银行、法国农业银行;美国的美洲银行、花旗集 团、摩根大通集团;德国的商业银行、德意志银行;以及瑞士信贷集团、英国汇丰银行、意大利联合银行等很多世界著名投资银行。12有了这些投资机构的资金支持,这五大跨国集团才能更 有力地渗入大豆链条中所有环节的业务,并不断在其中呼风唤雨、快速扩张。   (三)控制是如何实现的?   1. 对种子的控制   直到1990年以前,没有人能控制大豆种子。那时,种子几乎完全掌握在豆农与国营育种公司手中。但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情形发生了变化,而且是巨大的变化:几家跨国公司,如孟 山都、先正达(Syngenta)、拜耳(Bayer)、陶氏化学(Dow)、杜邦(DuPont)先后开始介入种子行业,大力推动种子供应的商品化,也就是以剥夺农民种子控制权的方式来实现自身利润 最大化。1996年,孟山都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商业化的转基因大豆品种:“抗农达(Roundup Ready)转基因大豆”,其特点是不怕孟山都自己生产的“农达”型(Roundup)除草剂,农民什 么时候对作物喷射除草剂都可以,不必等大豆生长到足以承受化学物质的时候才喷射。13   从1996年开始,在跨国种子公司的推动下,各种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都在快速扩大,包括玉米、棉花、油菜籽,但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扩大的速度最快,尤其是在阿根廷、美国和巴西 。在阿根廷,转基因大豆占大豆种植总面积的比重于2000年便超过90%;几年后,这个比重在美国也跨过了90%大关。与阿根廷毗邻的巴西曾一度花大气力抵御转基因大豆的入侵,但最终还 是败下阵来。   到2010年,转基因大豆已占美国大豆种植总面积的93%,占阿根廷大豆种植总面积的99%,占巴西大豆种植总面积的76%,世界平均水平也已经接近80%。转基因大豆的种子从何而来呢 ?主要来自上面提到的那家公司,即孟山都。从2004年算起,世界上超过90%的转基因大豆种子都来自这一家公司。这使得作为种子和农用化学品供应商的孟山都在与豆农打交道时可以颐指 气使,不可一世。   2. 对种植的控制   大豆的种植模式有两种,一是少数大型种植园,二是大量个体豆农。   在阿根廷和巴西,第一种模式占主导。比如马托格罗索州长、巴西国家参议员玛奇(Blairo Maggi) 拥有的玛奇集团(André Maggi Group),在巴西拥有20万公顷的土地,是世界上最 大规模的大豆种植户。巴西和阿根廷的大豆种植园平均拥有约为一千公顷土地(或15000亩土地),是中国农民想都不敢想的规模。而新出现的种植园规模往往更大,可以达到10000到15000公 顷之间。这些大型种植园一般集中在大地主与跨国投资商手中。   即使在阿根廷与巴西也存在第二种模式,即千千万万个规模不大的大豆种植农场。就农场数目而言,它们占绝大多数;然而,就土地拥有量而言,它们却只占有很小一部分。换句话说, 大豆种植是以极少数所有者控制极大量的土地的方式进行种植的,单兵作战的小农户实在是微不足道,只能受人宰割。   跨国公司控制小型大豆种植户的一个手法是合约式种植。在巴西,35%的大豆生产采取合约式种植的形式,缔约的一方往往是跨国粮商。利用欧美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ABCD四大粮商不 时扮演银行的角色,向豆农提供贷款,豆农拿到的贷款通常直接来自于这些跨国公司。除了贷款,这些跨国公司还为农民提供种子、肥料和其它农用化学品,其回报是收获季节的大豆。例如 ,在2004年,邦吉一家公司便独自为巴西农民提供了价值约十亿美元的各类农业投入。其它跨国粮商也是各类农业投入的提供者。虽然这些跨国粮商通常不直接在大豆种植方面进行投资,但 合约式种植实际上使它们得以间接控制大豆供应链上的种植环节。14   3. 对贸易的控制   表面看来,是巴西、美国和阿根廷三个国家掌控了大豆的出口端,中国和欧洲两大经济体占据了大豆进口端,但事实上,大豆从出口端到进口端的贸易活动并不是由这些国家掌控的,而 是由跨国粮商掌控的。跨国粮商往往在出口国掌控了出口,在进口国掌控了进口,大量的交易只是发生在跨国粮食企业内部,即各分公司之间。大豆供应链的贸易这一环节牢牢掌握在ABCD四 大公司手中(其它大宗农产品也大同小异)。衡量大公司霸主地位的一个指标是最大三家公司占据某类市场的份额(即CR3)。早在2001年,美国大豆出口的CR3已达到65%。这也就是说,三 家公司大约控制了当年美国大豆出口的三分之二。1990年,巴西大豆出口的CR3只有34%,1998年升至43%,而到2001年,已超过60%。巴西有二十万大豆种植户,但他们的产品只能出售给五 家大宗产品贸易公司。与对豆种的控制不同,全球粮食贸易由几大粮商控制的局面由来已久。在ABCD四大公司中,至少有三家,即邦吉、嘉吉、路易·达孚从19世纪中后期便开始这类贸易活 动了。   跨国公司在大豆贸易中占据霸主地位,这使得世界市场上的大豆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公司内部就可以决定的事情,因为这些公司既可以影响大豆产地卖出多少大豆,也可以影响大豆 销地收购多少大豆,市场两端的出与进全是它们自己在运作。与这些大鳄打交道的农民们就比较惨了,他们不小心就会因这些公司的价格操纵而受到伤害。15   同样,跨国公司建有遍布全球的分公司、子公司和关联公司,拥有海量有关各地市场供给、需求趋势的即时信息,而且它们的内部交易市场不对外开放。这些对独立贸易商来说,是不可 企及的;尤其是那些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商。如果它们在跨国公司到来之前已经存在,后者可以很快把前者挤垮、吞并。如果它们不自量力与跨国公司在同一市场运作,充其量它们只能捞 到些许残羹剩饭。16   4. 对加工的控制   ABCD四大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对大豆加工市场也不放过。这里我们也可以用最大三家或四家公司占据市场的份额(即CR3或CR4)来衡量大公司的霸主地位。据统计,大豆压榨业的CR4在美国 达到80%(2002年、2007年数字),在巴西达到43%(2004年数字),在欧盟也达到80%(2004年数字)。阿根廷的情况更极端,CR3就高达85%(2010年数字)。17   这些大型跨国公司渗入新市场的一个重要策略就是挤占当地的大豆加工市场:一方面它们通过大量购买当地加工厂的股份,一步步蚕食,最终夺取其控制权;另一方面,它们在当地建设 新的加工厂,并迅速增加其产能。掌握了加工环节,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锁定进货来自这些大公司自身。18   近些年,ABCD已经开始减少它们在北美的大豆压榨产能,而增加在新兴市场的产能,尤其是在中国的产能。二十年前,全球大豆压榨业中是美国一枝独秀。1992年~1993年间,在世界大 豆压榨产量中,美国是3481万公吨,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达39%;巴西占17%;阿根廷占9%。三国加在一起,它们占全球产能的三分之二左右。再加上欧盟国家的16%,已达全球的80%以 上。而中国那时的产量只有449万公吨,占全球的5%,略高于日本的4%。19   短短二十年以后,全球大豆压榨业的布局已决然不同。美国的产量已从2006年~2007年的峰值4919.8万公吨,下降到2012年~2013年2月底的4395.3万公吨,六年间跌幅达11%。与此形成 鲜明对比的是,在同一时期,中国的产量从3597万公吨猛升至6565万公吨,六年间升幅达82.5%。如果从占全球大豆压榨产量的份额看,现在中国已以28.3%稳居第一;美国以18.9%退居老 二;阿根廷以16.1%超过巴西的15.9%,分别排第三、第四;欧盟27国的加总份额是5.1%,是为老五。20   如果看图8,中国的大豆压榨业似乎繁荣兴盛,形势大好:自1992年~1993年以来,中国的产量已经在二十年间翻了几乎十五番。这样的例子恐怕可以算得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然而,如今在中国土地上进行的大豆压榨并不一定由中国企业控制。1999年外资开始大举进入国内大豆压榨行业以前,中国土地上的大豆加工企业基本上都是内资企业。直到2000年,内 资大豆油脂加工企业仍占全国产能的90.3%,占全国实际大豆压榨量的91%。而在2004年前后,作为国际大豆贸易定价基准的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期货价格剧烈波动,众多中 国大豆加工企业高位采购后,却痛心地看到大豆价格骤降。此时,ABCD四大粮商控制着全球73%的粮食交易,不由人不怀疑大豆行情的大起大落是否有什么蹊跷。21不管大豆行情这种过山车 般的变化原因何在,其后果是导致中国大豆压榨企业几乎全军覆没。那时,国内油脂企业普遍遭遇严重困境:生产会亏损,不生产也会亏损。不仅小企业如此,一些大、中型企业也未能幸免 。数据显示,那段期间,70%的国内压榨企业停产,大量企业倒闭。中国的“大豆危机”正好为对中国市场虎视眈眈,窥探已久,且资金雄厚的外资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 形势急转直下,ADM、嘉吉、邦基、路易·达夫、丰益国际、托福、来宝等国际大豆主要供给商通过参股、控股、收购等低成本扩张方式攻城略地,大举进入中国大豆压榨行业,由此加快了中 国大豆压榨行业的整合步伐,外资企业大豆压榨产能与实际压榨量的比重迅速攀升,内资企业压榨能力和实际压榨量不断萎缩。到2007年,内资大豆油脂加工企业产能为4920万吨,占全国的 63.9%,比2000年下降了26.4个百分点;实际大豆压榨量1768万吨,占全国的52.0%,比2000年下降39.0个百分点。同期,外资企业压榨量从9.0%快速提高到48.0%。22   2008年,国家实施扶持国产大豆政策之后,大豆压榨业的局面才没有进一步恶化。2010年,国企压榨量占整个行业的30.34%,外资约占37.24%,民营企业占32.42%,形成“外资主导、 大型国企次之、民营企业补充”三足鼎立的市场格局。23需要注意的是,所谓国企与民营企业也往往有外资的参股,外资控制的压榨量比重实际上更高一些。   在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豆油领域,国产豆油的市场份额更低。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统计,2005年~2006年度,国产大豆压榨数量为740万吨,占国内榨油消费总量的20.85% 。此后一路下滑,2008年~2009年度,国产大豆压榨数量跌至220万吨,只占国内榨油消费量的5.23%。国家实施扶持国产大豆政策之后,2009年~2010年度,国产大豆压榨加工数量回升至 600万吨,仍低于五年前的水平,占榨油消费市场份额为13.64%。据有关单位测算,最近两年国产大豆压榨数量占国内榨油消费量的比重只有10%左右。24   上面已经提到,跨国粮商之所以要千方百计控制加工环节,除了攫取产业链上这个环节的利润外,更重要的是锁定大豆来源,即从它们控制的外国产地进口大豆。近年来,进口大豆潮水 般地涌入中国市场与外资建厂密不可分。控制全球90%的大豆贸易的四大粮商控制了中国60%以上的实际压榨能力后,也垄断了中国80%的进口大豆货源。25它们从南美购入廉价大豆、从美 国购入享受巨额农业补贴的大豆,再高价转卖给在中国的压榨企业,赚取垄断的贸易利润。同时,它们全资拥有与控股的加工企业,还可以赚取加工利润。相当于从一头牛身上剥下好几张皮 。   5. 跨国公司的联盟   以上分析清楚显示,少数几个跨国公司几乎控制着大豆产供销链条从基因到货架的所有环节。由于每个公司控制的环节存在差异,这些跨国公司还通常会组成形形色色的联盟,从合资、 合伙、长期合同协议到其它形式的战略联合。总而言之,这些联盟体现的是它们之间的共谋关系,而不是竞争关系。这些战略联盟并非由某家企业拥有完全的所有权或控制权,而是由多家企 业形成非常紧密的合同关系网络,以便增加它们对大豆产供销链条各个环节的控制。   孟山都与嘉吉于1998年各出资50%组建的合资企业——瑞耐森有限责任公司(Renessen LLC)就是这方面的一个例子。孟山都与嘉吉这两家公司的企业文化与经营策略非常不同,却走到 了一起,26目的是将孟山都在种子和生物科技方面的优势与嘉吉在粮食加工、销售、风险控制方面的优势结合起来。瑞耐森有限责任公司的任务是为粮食加工与饲料市场开发与销售转基因产 品,包括转基因大豆(还包括转基因玉米、小麦、及其它油料作物)。27相似的例子还有ADM 与制药及生物技术跨国公司诺华(Novartis)的合作。28一般人只知道诺华是世界上第二大制药 厂,其实它在农用化工产品方面也是一只大鳄,涉足全球五十多个国家的市场。2000年,诺华将其旗下的涉农部门与另一家公司合并,组建了先正达公司(Syngenta),先正达生产八大类农 业产品,现已成为世界上第三大种子(杂交种子与转基因种子)公司。通过这项联盟,拥有庞大加工网络的ADM可以与更多的农户直接打交道,在种子、农用化工产品方面占有优势的诺华则可 以为使用其产品的用户确保下游市场。29   这些合作都显示了沿产供销链条纵向联手的趋势,由世界上最大的农业投入企业(农药、化肥、种子、生物技术巨头)与世界上最大的粮商(从事贸易、加工以及市场营销)联姻。前者需要 后者遍布全球的处理与加工设施,以保证使用它们产品的生产者拥有下游市场;反过来,通过加强与上游合作伙伴的合作,跨国粮商也可以强化它们对豆农与原材料的控制。30在这些联盟内 部,不存在开放市场的问题。因此,从转基因种子到货架上的最终消费品,在整个产供销过程中,竞争与价格发挥就没有什么角色了。   跨国粮商之间的横向联盟也十分常见,如路易·达孚与ADM在1993年的合资项目,邦吉与嘉吉在1995年的交换合作,路易·达孚与嘉吉在2001年的合资项目等等。31   这些纵向与横向联盟的强大力量使得市场的竞争空间紧缩。研究者一般都接受这样的看法,当四个最大的公司的市场份额的总和超过行业的40%时,市场的竞争性就开始递减,导致顾客 支付的更多,厂家的利润更高。而现实情况是,这几大跨国公司与它们战略同盟的市场总份额已经远远超过40%,这使人不由怀疑其他参与者是否还有可能与它们在这些市场上进行公平竞争 。   四、资本介入的影响——谁受益?谁受损?   在几大跨国资本几乎垄断了大豆产供销链条所有环节的情况下,受益方毫无疑问是像孟山都和ABCD这样的大公司。   千百年来,农民都是在收获后储存一部分作为来年使用的种子。那时,豆种的价格往往比一般大豆的价格高不了多少。在1980年的美国市场,前者是后者的一倍左右,约为12美元一蒲式 耳。到1995年,即大规模推广转基因大豆的前夜,两者的价格稍微有点变化,豆种13.6美元一蒲式耳,不过两者的差距基本上维持不变。   但1996年他们使用上孟山都的种子以后,情况就不一样了。农民第一次从孟山都购买它的转基因大豆种子时,需要签订一个“技术使用协议”,这份协议充斥着让人头痛的法律与技术名 词,很多农民看不懂或没有看这份协议就签了字。而协议的要害在于农民购买的种子只能使用一次,禁止农民在收获时留下转基因种子进行再播种,除非他们向孟山都缴纳不同名目的专利费 。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名义下,历尽千百年形成的农民种植模式被打破了。为了让农民就范,孟山都不止一次采取“杀鸡吓猴”的方式,把它认为违反“专利”的农民告上法庭。32   巴西本来禁止使用孟山都的转基因豆种。那时孟山都一边游说巴西政府放弃对转基因豆种的限制,另一方面对巴西豆农种植从阿根廷走私进来的转基因豆种采取睁只眼闭只眼的策略。两 个原因迫使巴西政府后来放弃了对转基因大豆的禁令。一个原因是,种植走私转基因大豆的豆农越来越多。到2000年,巴西南部已有20%~40%的大豆是转基因大豆。另一个原因是,日益扩 大的中国市场对巴西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当中国希望巴西对出口到中国的大豆进行非转基因认证时,巴西政府只能拿出孟山都的说法,“没有证据显示转基因大豆对健康构成威胁”。中国政 府接受这个说法后,巴西政府也顺势于2002年批准让豆农有条件地种植转基因大豆:他们不能买卖转基因豆种,但可以使用自己上一季的收获作为种子。33目前,巴西生产的大豆85%都是转 基因大豆。一旦转基因豆种合法化了,孟山都就站出来收费了。它与两大跨国粮商嘉吉与ADM达成协议:在收购大豆时,粮商会检验它们是否属于“抗农达”品种。如果是,它们将向豆农收取 每吨7美元的专利费,收入与孟山都五五分成。不满的巴西豆农为此一直在与孟山都打官司,但专利费还得交。34由于巴西是世界上第二大大豆生产国,并增长迅速,孟山都期待从中获得巨大 利润。35   然而一旦用上孟山都的转基因种子,一个地方的农民再想回到原来的种植习惯就不容易了,因为他们也许没有留下原来的种子,或已为使用孟山都的转基因种子花大价钱购置了相关设备 。真可谓“上贼船容易,下贼船难”。   与此同时,孟山都与其它大型跨国种子公司大举收购、并购其它种子公司,或与其它种子公司结成战略联盟。孟山都在过去几年花在收购、并购的资金就达300亿美元。到2008年,全球主 要农作物(包括大豆)种子市场的三分之二被十家公司控制,其中孟山都居于翘首地位,独占22.4%。36在大豆种子领域,孟山都及约两百家关联公司现已控制了高达93%的美国市场份额, 美国豆农们几乎全都使用着孟山都的“抗农达”型豆种。37   通过其垄断地位,孟山都几乎可以随心所欲地提高豆种价格。从1975年到2000年的25年间,豆种价格增加了63%;而在接下来的12年间,豆种价格飙升了211%,几倍于同期消费物价指数 的增长率,涨至53.2美元一蒲式耳,比1995年贵了四倍。38在孟山都赚得盆满钵满的同时,豆农却不得不承担越来越重的负担。1997年,豆农在种子上只需花费其收入的4%~8%,而到2009 年,种植转基因大豆的豆农需要花费其收入的16.4%来购买种子。39   其实豆种只是孟山都的收入来源之一,“抗农达”豆种的特点是有利于放心地使用孟山都的“农达”型除草剂,而不伤害豆苗。本来,孟山都之所以研发“抗农达”豆种的目的就是为了 维持或扩大其“农达”型除草剂的销售。因此,推广“抗农达”种子可以一箭双雕:一方面卖种子赚钱,另一方面卖除草剂赚钱。   图9显示,自1996年推出转基因豆种以来,孟山都的净销售额几乎呈直线上升态势。1996年,它的净销售额不到30亿美元,此后快速上升,到2012年已达135亿美元,是1996年的4.5倍。   而与ABCD四大粮商相比,孟山都实际上是小巫见大巫。如嘉吉的净销售额是孟山都的近十倍,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上。但与孟山都一样,这些在国际粮食市场上兴风作浪的大鳄们近十年 来也是所向披靡,大有斩获。如果用中国开始大举从国际市场进口大豆的1999年作为起点,图10显示,在十年后的2012年,ADM的净销售额增长了4.8倍,邦吉的净销售额增长了7.55倍,表现 相对最差的嘉吉净销售额也增长了2.93倍。作为私人公司的路易·达孚(Louis Dreyfus Group)从不公布年度财务报告,只有它旗下的大宗商品公司(Louis Dreyfus Commodities)近年来 偶尔公布销售业绩。因此图10中有关这家公司的数据既不完整也不系统。但它仍然告诉我们,在短短四年间(2008年~2011年),其大宗商品公司的净销售额几乎翻了一番。40   这些跨国粮商不仅销售上去了,利润也水涨船高。如图11所示,从2001年以后,ABC三家的利润都大幅攀升,与此前的1996年~2001年间形成鲜明对比。相比路易·达孚的业绩也同样亮丽 。   在资本受益的同时,付出代价的是人与自然。图12显示代表大资本的ABCD四大粮商与孟山都如何在方方面面危及普通人与他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先看国际大资本参与大豆产供销链条对出口国的小农的影响。推广抗除草剂的转基因豆种促使大豆的种植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生产方式的特点是超大土地规模、资本密集、严重 依赖农用化学品(农药与化肥)、严重依赖农用机械。这种游戏只有大地主与资本雄厚的投资者才能玩得起。他们从贫困农民手中大肆收购田地,一步步取代小型、多样化的生产方式。在巴 西与阿根廷,最初大豆是在小型家庭农场生产的,规模约为5公顷~50公顷(约75亩~750亩)。这本来已经是中国豆农难以企及的规模了。然而,后来大豆农场的规模越来越大,小农场占有 土地的比重越来越低。近年来,新出现的大豆种植园往往在一万至五万公顷,这意味着土地所有权进一步集中到了大地主与投资者手中。41在巴西与阿根廷出现了同样的局面:绝大多数的农 场都是小农场,但绝大多数土地都由大农场占据。小农场每8公顷土地需雇用一位工人,而大农场每200公顷才雇用一位工人。于是,大农场取代小农场产生了一个严重后果:大量的家庭农场 主变成了无地农民,而现有农场提供的就业机会也在急剧减少。42对失地农民而言,进城意味着栖身贫民窟,留在乡下意味着饥饿。本来,巴西与阿根廷都是世界粮仓,穷归穷,但穷人一般 还不至于陷入饥饿的境地。但现在,由于大量土地从生产粮食转向生产供出口的大豆,也由于土地高度集中,这些地方也出现了饥饿现象。43   即使是幸存的小农场也不得不严重依赖跨国公司提供的信贷、种子、机械、化肥、农药、销售渠道。他们无法与资金雄厚、全球布局的跨国粮商比实力,在双方博弈中不得不甘拜下风。   对大豆进口国的小农来说,跨国资本的威胁更是十分直接而明显。大豆起源于中国,中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而且迄今为止,中国生产的大豆仍是没有任何健康隐忧的非转 基因大豆。面临国内日益高涨的大豆需求,这些本来都应是中国豆农的福音。但是中国的国家力量虽然十分强大,但它的1300万生产大豆的农户(或四千万依赖大豆为生的农民)与孟山都、 ABCD那样的庞然大物相比,完全不是人家的对手。即使中国最大的现代化农业企业集团——黑龙江农垦(北大荒集团),44在财力、物力、信息占有方面也无法与ABCD中的任何一家抗衡。   本来,在美国、巴西、阿根廷大片土地上经营的大豆就比在中国分散农户的小片土地上经营的大豆具有单位成本较低的优势。这些国家于1996年开始大范围推广抗除草剂的转基因大豆以 后,经营者可以毫无顾忌地在大田使用除草剂,使得那里大豆种植园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大豆生产的单位成本也因而进一步降低。正是在此以后,外国大豆像潮水一般涌入中国。   不过从中赚大头的不是美国、巴西、阿根廷的豆农,而是几大跨国粮商。虽然这些粮商不直接参与大豆的种植,但它们通过发放生产贷款、修筑交通设施(铁路、公路、港口)等方式, 控制了北美与南美大豆生产,使那里的豆农不得不以低廉的价格,用大豆来抵偿贷款。国际粮商以相当低廉的价格采购大豆,然后通过国际期货市场,以它们认为合适的价格将大豆再卖出去 。理想地讲,它们当然希望采购价与销售价之间的差距越大越好;但是,为了打垮潜在的竞争对手,它们也会人为地压低销售价,实行低价倾销战略。   这就涉及到中国豆农另一个巨大的劣势,即在资本与信息占有方面与国际大粮商处于完全不对称的地位。在国际大宗商品期货市场上拼的不仅仅是产品质量,而且还是动员资本的能力、 占有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前面已经提到,四大粮商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可以轻易地在短期内动员巨大的资金流。在信息占有与处理方面,它们的优势更是中国豆农(甚至中国的大企业)难以比 拟的。四大粮商都是全球布局,在世界上各个角落设有专门收集市场信息的机构,与公司总部的信息处理中心实时沟通,由专业人士进行梳理、分析,它们每天24小时、每周7天、每年365天 全天候运作,为国际期货市场上的买进、卖出决策提供支撑。正是由于具有资本与信息方面的优势,这些跨国粮商与华尔街的投机商得以于2002年、2003年和2004年连续三次在国际期货市场 作局向中国大豆压榨企业“逼仓”。经过那一次洗劫,中国压榨企业元气大伤,一半以上的中小企业停产倒闭,不得不眼看着跨国粮商借机以低价兼并中国企业。   如果那些资金还算雄厚的国内压榨企业都玩不过国际粮商与国际投机商,更何况那些单打独斗的豆农呢?45面对被人为压低价格的、以排山倒海之势涌入的进口大豆,中国的豆农们往往 不得不放弃大豆,另寻活路。结果,如图13所示,中国的大豆种植面积在过去二十年里先是上下波动,最后几年便一头向下了。如果这种颓势不能扭转,那几千万豆农及其他们家人的命运就 令人担忧了。   前面提到,相对于生产国的豆农,跨国粮商具有无比的优势。同时,由于大豆收购权也集中在越来越少的几家粮商手中,它们可以尽量压低收购价,而豆农则往往别无选择。那么这是否 意味着进口国的消费者也能搭车成为赢家呢?不一定。只要可能的话,这些公司会把从低价购入得到好处留作利润;只有为了打开或巩固它们在某地市场的份额时,它们才会让那儿的消费者 暂时获益。不少研究表明,总地来说,农产品出场价格与最终销售价格之间的差额越来越大。如1997年,世界银行的一份研究估计,在全球范围的大宗商品交易中(作者的主要例子是农产品 ),两者的差额越来越大,当时高达每年1000亿美元,而跨国贸易公司的垄断行为是罪魁祸首,因为哪里跨国公司的市场影响越大,那里两者的差额就越高。462002年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 的一份研究也注意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产者价格与零售价格之间的差额扩大得很快,尤其是在那些市场集中程度很高的国家。47换句话说,消费者迟早也是跨国资本垄断行为的受害 者。   国际大豆期货市场上的波动既不能完全由供求关系解释,也不能完全归咎于无序的投机。图14显示的是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的大豆价格在过去三十年间的变化轨迹。我们看到从1983年 到2001年,虽然世界市场上的大豆价格有起有伏,但都在160美元~320美元的区间内运动。然而,从2002年开始,大豆价格波动加剧,但一路向上。2004年突破360美元(正是在此前后,中国 大豆压榨企业几乎全军覆没),2007年底突破400美元,2008年中突破500美元。2008年9月爆发的金融危机一度导致大豆价格跳水,但最低也只是跌到320美元;然后升势再现,于2012年7月突 破600美元大关,此后一直保持在500美元以上。很难证明前面将近二十年的供求关系比较平衡,而过去十年中,需求大大超过供给。如果中国的消费需求大增是驱使大豆价格上扬的原因,那 么为什么国内豆农的大豆却难以卖出呢?显然,供求关系很难解释图14中的变化。那么,这种变化能否用无序投机解释了?恐怕也不行。对比图11与图14告诉我们,国际期货市场上的投机也 不是无序的,赢家不是随机分布。真正的赢家还是那些拥有庞大资本的跨国公司。它们可以在时机成熟时,抬高全球市场价格,使自己的盈利最大化。如果这个分析成立,消费者最终也会是 受害者。2008年前后,不仅大豆价格飙升,其它粮食的价格也一起飙升。食物价格的上涨引发世界各地出现食物骚乱,并导致一些国家的政权更替。人们有理由担心,在目前的市场格局下, 这种情况还可能重现。   资本控制大豆的产供销还可能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图2显示,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中国的大豆消费增长了近七倍。可以推想,在此期间,中国人的豆油消费翻了几番,与豆粕相关的 肉类消费也翻了几番。对于那些消费过低的人群而言,这也许是件好事。然而,越来越多的人食用油消费量已经超标,使得患肥胖症与其它慢性病的人比重不断攀升。48更大的隐忧是转基因 食品对人类健康存在什么潜在风险。完全排斥转基因技术显然是不明智的。中国推广转基因棉花已经显著降低了农药的使用,这是转基因技术正面效应的一个明证。49但对于转基因食品,没 有经过长期、严格的测试就广泛推广则是存在风险的,必须实施严格的标示制度让消费者在区分转基因与非转基因食品的基础上作出选择。推广转基因作物的跨国公司往往借口说,现在还没 有证据表明转基因食品不安全。这并不意味着,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不存在任何威胁。如果政府据此就为转基因食品大开绿灯,那将是不负责任的。更重要的是,对于在本国推广转基因作 物,必须慎之又慎。最近,为了缓解公众担忧,中国政府决定推迟引入转基因水稻和玉米。虽然中国于2009年已向转基因Bt水稻和转基因植酸酶玉米颁发了安全证书,但作为全球最大的水稻 生产国和消费国,切不可冒然全面推广。50   资本对大豆产供销链条的控制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在美国、巴西、阿根廷的大豆生产带,单一作物的种植可能破坏土壤自然微生物成分,造成土壤流失;在那些不加限制 地耕种转基因大豆、并严重依赖农用化工品的地区,这种危险尤为突出。51更可怕的是,大豆生产在巴西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导致亚马逊雨林被大面积砍伐与焚烧的重要原因之一。52仅在1990 年~2000年十年间破坏的森林面积,就相当于葡萄牙的两倍。森林的消失释放出大量原本藏于植被和土壤中的二氧化碳。亚马逊雨林被砍伐和烧毁树木因此将这片“地球之肺”变为了“排碳 大户”,使巴西成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其中高达75%的排放来自对雨林的破坏。53   本来亚马逊雨林蕴藏着世界最丰富、最多样的生物资源,昆虫、植物、鸟类及其他生物种类多达数百万种。对它的大面积破坏显然同时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生物多样性是生态体系 的基础,在保障人类生命延续方面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最终会危及人类本身的安全。然而,除了森林砍伐会破坏生物多样性以外,大规模生产转基因大豆也会导致同样 的结果。前面提到,转基因大豆最大的特点是可以抗除草剂。因此,推广转基因大豆往往导致更无顾忌、更大量地使用除草剂。54据孟山都公司网站介绍,它生产的“农达”除草剂是世界上 运用最广的农化产品。目前“农达”已经在世界上119个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使用。有一百多种作物可以使用“农达”来防治杂草。同时“农达”对三百多种杂草都有良好的控制作用”。55但 “农达”除草剂在消除妨碍作物生长的杂草的同时,也会杀死其它植物,包括大量无害有益的植物,并且还会危及依赖这些植物为生的昆虫、禽鸟、哺乳动物。56此外,除草剂的滥用会导致 地下水的污染,以及“超级杂草”的出现。57   五、结语   资本是促使大豆产供销在全球范围整合为一体的关键。今天,远在太平洋另一端的美国、巴西、阿根廷农民生产的大豆被加工成豆油在中国销售;中国人消费的肉类、奶类产品也间接与 来自远方的大豆有关。然而,把大豆的生产与消费连接在一起的资本以及资本的化身,那些跨国公司,并不把大豆看作是人类生存的食品,而是将大豆更多地视为一种用来交易的商品,一种 赚取利润的手段。现在,世界上绝大部分大豆,从准备它的生产投入开始,一直到其副产品被摆上商店的货架为止,几乎是全面被少数几家跨国公司控制着,它们的唯一目标是争取其所有者 和股东们的利益最大化。这种权力的高度集中已经危及亿万人民的安全。不少人仅仅看到政府权力高度集中的危险性,对资本权力高度集中的危害性,我们也许也应该高度警惕。   *本文根据作者于2011年4月29日~30日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当今世界的资本:条件、意含、状况”(Capital in Today’s World: Conditions, Meanings, Situations)学术研讨 会上的发言改写而成,原稿由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王洪川、魏星译为中文。文中数据已更新为最新数据。   注释:略   来源:《开放时代》2013年第3期
个人分类: 转基因与粮食安全|87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转基因致癌说提出者称推论有依据 谈不上是造谣
热度 1 redtree 2013-6-28 08:47
转基因致癌说提出者称推论有依据 谈不上是造谣 作者:陈岩鹏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6-27 9:37:19 黑龙江大豆协会日前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称,国内肿瘤高发区与转基因大豆油消费区域呈高度相关性。报告即出,引起社会各界一片哗然。食品安全领域的一些专家更是纷纷反驳称,该推断毫无依据。 6月25日,黑龙江大豆协会向《华夏时报》记者回应称,法国、俄罗斯科学家的实验已经证明了转基因大豆油的致癌一说。另外近十年来,居民食品消费变化最大的就是转基因大豆油的替代,任何分析肿瘤发病原因都会考虑转基因大豆油可能的影响。 “我们希望相关专家顺水推舟,顺应国家、百姓的利益诉求,向百姓展示有关转基因安全的论证报告及过程,并进一步推进转基因安全性的科学实验。”该协会称。 报告由来 “转基因大豆油可能致癌”一说,再次将转基因食品推向风口浪尖。 黑龙江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告诉本报记者,该推论的依据来源于对比国内肿瘤发病集中区域特征与我国转基因大豆油消费区域特征两个图表,会发现相关区域有着惊人的重合。 据中国肿瘤登记中心发布的《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我国肿瘤发病区域特征明显,其中食道癌高发区集中在河南、河北等中原地区,胃癌集中在上海、江苏、甘肃、青海等西北及沿海各省,肝癌集中在东南沿海及东北吉林等地。 “不谋而合的是,河南、河北、甘肃、青海、上海、江苏、广东、福建等地区基本都是我国转基因大豆油的消费集中区域,这些区域同时也是国内肿瘤发病集中区。”王小语说。 山东和江苏是相邻两省,作为国内加工进口转基因大豆数量最多的两个省,江苏省呈胃癌高发,而山东省却不是。王小语认为,这跟油脂消费特征有关。具体来说就是,山东居民以食用花生油为主,黑龙江以大豆油为主,该省也是国内大豆蛋白加工集中区,加工大豆蛋白要求必须是黑龙江天然大豆,因此其副产品天然大豆油也成为当地居民的首选。 证据还不止这些。王小语发现,湖南、湖北、浙江、贵州等省也不是相关肿瘤发病集中区,这是因为这些省份区域居民是以食用菜籽油、茶油等为主,转基因大豆油消费比重较低。 此外,肝癌发病集中区吉林省也引起了王小语的注意: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东北三省一区,地域风俗习惯相仿,工农业社会经济发展虽有差别,但唯独吉林省是肿瘤发病集中区。 “三省一区之间最大区别是,吉林是我国玉米种植、加工、消费大省,变质玉米可以催生黄曲霉素,黄曲霉素能够直接导致肝癌,是否有转基因玉米导致玉米变质因素,盼求专家论证。”王小语推断。 专家质疑 转基因大豆油致癌说一出,引起部分食品安全领域专家的质疑。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日前在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举办的媒体开放日活动上表示,我国进口转基因大豆是事实,我国癌症高发也是事实,但把这两件事结合到一起毫无根据。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转基因食品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危害。 但王小语认为:转基因大豆油致癌说虽然没有科学的实验来证明,但所作出的推论是有依据的,并不是凭空捏造。他从极端地理环境因素、化学元素的地理分布、病原生物群落、精神因素等方面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环境气候因素与肿瘤发病关联度不大。 “所以只剩下饮食因素了。”王小语认为,“病从口入”指的就是疾病多由有问题的谷物、果蔬、肉蛋、水产、饮品、休闲食品、调味品、乳制品等食品传染而引发疾病,因此饮食与肿瘤发病的关系不能排除。 王小语的另一个观点是转基因大豆油能够威胁食用者健康。 “转基因技术修改的大豆,其豆油的必需脂肪酸及脂溶性维生素的功能受到不可测影响,发挥作用的临界值发生变化,就可能使人体器官在发挥抗癌、防肿瘤功能时不有效显性,使转基因大豆油的消费者更容易患肿瘤、不孕不育。”王小语说。 不过,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彭于发并不认同王小语的结论。他认为,转基因产物表现的是蛋白,国家规定进口的转基因大豆只能用来榨油和做饲料,蛋白在大豆精炼成油的过程中已经被剔除了,所以转基因成分残留在大豆油中的情况是基本不存在的。 黑龙江大豆协会对此回应称,讲转基因大豆油不含蛋白没有基因成分,有掩盖大豆油功能作用嫌疑。简单的科学常识是:大豆转基因以后,其性状发生改变,无论外观还是营养成分以及所发挥功能都会被影响,这是科学常识。大豆转基因以后,出油率和营养功能到底有没有变化,希望有关专家能够出来解释。 自身利益诉求? 事实上,关于转基因安全性的争论从未中断过。 据王小语介绍,转基因食品导致肿瘤,国际研究早已有长期实验结论。2012年9月法国凯恩大学的Seralini等科学家在《食品化学毒物学》杂志公布的研究结果称,通过为期两年对200只实验鼠进行分类试验后,其中用转基因玉米NK603和被“Roundup”(农达)污染的饲料喂养的实验鼠,容易患肿瘤及内脏损伤。 另据中国食品科技网记载,2010年由俄罗斯全国基因安全协会和生态与环境问题研究所Alexei Surov博士等科学家联合实验,发现食用转基因食品的动物将失去繁殖能力。 对此,中国农业大学 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说,这些研究早就遭到了国外主流科学家的质疑,认为很不严谨,没有说服力。他表示,世界卫生组织、欧盟委员会、美国FDA、日本厚生省都明确指出,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由于采用了更精确的技术,因此受到更全面和严格的检测与风险评价。 黑龙江大豆协会回应称,首先,国际上的肿瘤实验结论不应无端否定;其次,我国肿瘤发病率增高,最有嫌疑的就是食品。近十年来,居民食品消费变化最大的就是转基因大豆油的替代,任何分析肿瘤发病原因都会考虑转基因大豆油可能的影响。因此,协会所做的关于转基因大豆油致癌的推论,谈不上造谣。 也有部分人士认为,黑龙江大豆协会代表着非转基因大豆产业的利益,发布转基因大豆油致癌说是为了抵制进口大豆的冲击,声援和挽救濒临崩溃的国产非转基因大豆产业。 我国曾是大豆出口大国,但近十年来,却出现了大豆进口量猛增、国产大豆面积减少的现象。在我国,一半以上的食用油为大豆油,大豆油在国内90%以上市场份额却是转基因大豆油。而在大豆主产区,大量加工企业停工待料或停业破产,这加剧了国内大豆产业内忧外患的困局。 “我们并不存在这样的利益诉求,就是想抛砖引玉,希望权威部门有进一步的研究报告,能有一个长期的实验,通过公开完整的实验过程,来证明转基因大豆油的安全性问题。”王小语说。
个人分类: 生活与健康|925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造谣无助于中国大豆种植业
bioxncai 2013-6-23 11:16
方玄昌按: 本期博文的主文出自陈茹梅老师之手,借我的博客呈献给大家,附上我写的短评: 一个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的几句妄语,竟然被反转控视为异宝,媒体亦趋之若鹜;更荒唐的是,居然还真有那么多人相信如此妄语! 当前有一个流行语叫做“奇葩”,在此借用一下,反转控可谓是古往今来最绚丽多姿的一个“奇葩”群体,他们是怎样荒诞的谣言都敢造,怎样蹩脚的谣言都乐意传;并且,滋养这个奇葩群体的,是一个更奇葩的社会,在这片土地上,无论怎样离奇又离谱的谣言,都有人愿意相信。 形势发展到这个阶段,反转控们已经没必要再动脑子——早先造谣还需要捕风捉影,现在不必,说什么就是什么:地震、火山、海啸、洪水、飓风、雷暴,但凡负面事物,统统算在转基因账上好了,反正都有人信。 发完牢骚顺便说说癌症高发的问题。与普通公众想象的很不一样,目前癌症总体上比百年前显著增多的最主要原因并非环境恶化或者人们的饮食及生活习惯发生变化,而是因为人均寿命的增长——癌症出现的概率与人的年龄呈正相关,百年之前,大部分人活不到他们出现癌症的年龄就已经死掉了。癌症发病年轻化才是人们更应该重视的问题。 没有证据支持王小语“转基因大豆油的消费集中区域,同时也是肿瘤发病集中区”这一论调,但假如在局部区域真的出现转基因食品食用状况与癌症发病相关的现象,是否就能给出因果关系?实际上也未必。试举一例: 北京几家最好的医院,特需病房中的那些病人,由于身份特殊,能够享受更好的医疗条件,这个群体的平均寿命几乎可以肯定会比一般人高出一大截。如前所述,寿命增长会导致癌症发病率上升,则这个群体癌症发病率很可能将高于大众(病死率则未必,还可能会低于大众)。倘若真如反转控流言所述,这个群体吃的是不含转基因成分的“特供食品”,则按照反转控的逻辑,岂非就可以得出“不含转基因成分的特供食品将导致癌症高发”这一结论? 造谣无助于中国大豆种植业 作者:陈茹梅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提要: 寄希望于通过政策保护来改变大豆产业垮台的局面不是办法——当然,妖魔化转基因大豆也不可能助推这一政策的出台。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黑龙江省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表示依据自身“在粮食行业 20 年的工作经历”,认为中国癌症发病率的上升可能与转基因大豆油消费有极大相关性 报道中,王小语副秘书长发表了诸多论断,但很遗憾,这些反对转基因大豆的言论显著缺乏数据与证据支撑,因而显得牵强、滑稽,甚至荒唐——听起来多少让我觉得和“养生大师”张悟本的言论如出一辙。 从黑龙江大豆协会网站《大豆协会章程》可以查得,该协会并非专业协会,而是“由黑龙江省内从事大豆生产、加工、流通、科研、服务、管理等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自愿组成的行业性社会组织。隔行如隔山,粮食行业的工作经历与致癌原因、流行病学调查之间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 关于转基因大豆安全性是否有保证的问题,安委会副主任委员彭于发研究员在本月 15 日的《经济日报》上做了科学、详实和准确的回复;而针对转基因大豆油消费与致癌原因是否有极大相关性这一问题,陈君石院士在 6 月 21 日做了解释和反驳,同时强调了王引用的两例陈旧的转基因作物安全性问题的试验是已被权威机构所否定,王副秘书长不过是老调重弹、以讹传讹罢了。 作为一家大豆协会的副秘书长,王小语缘何无端攻击转基因大豆?善意猜测,他是为了保护本土大豆种植产业。然而,通过这样的手段不可能获得他所期望的结果。针对中国的大豆产业如何被摧垮,已经有很多报道,种种迹象表明,市场这只无形之手的调控,不会因为政府以保护价收购国产大豆的政策而乏力,也不会改变目前国内 80% 大豆靠进口、本土产量逐年萎缩的现状。 在此,再次总结彭于发研究员曾经谈到的、中国为什么选择进口转基因大豆的原因:我们的品种和技术水平相比其他国家还有差距,多、乱、杂和混收混种问题突出,劳动力成本上涨;中国每年大豆的播种面积在 1.2 亿亩左右,国内的播种面积满足不了需求,每年被迫进口 5000 多万吨大豆——这些大豆按现有的品种和技术水平来测算,需要 4 亿多亩耕地,而中国没有这么多后备耕地资源。 在这一系列前提下,中国进口大豆由国内需求决定,进口与否、以及进口多少均属于市场行为。笔者认为, 现在寄希望于通过政策保护来改变大豆产业垮台的局面不是办法——当然,妖魔化转基因大豆也不可能助推这一政策的出台。 作为国产大豆主产地的大豆协会副秘书长,应该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组织力量在国产大豆新品种的培育上下功夫。如果有朝一日,国产大豆新品种在出油率、油脂品质等方面能够和转基因大豆 媲美,那就有了“收复河山”的资本。 来源: http://fxcblog.blog.sohu.com/268954161.html
1524 次阅读|0 个评论
实事求是地看待大豆产业之殇
热度 4 jiahepeng 2013-6-23 00:21
近日 ,根据国家 农业转 基因生物安全委 员 会 评审结 果, 农业 部批准 发 放了巴斯夫 农 化和孟山都三个可 进 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转基因耐除草剂大豆的 农业转 基因生物安全 证书 。 本来这一正常的农业贸易举措,却因为沾上了“转基因”三个字,其消息一经泄露,立刻满城风雨。除了那些坚定的反转对转基因人士(下简称“反转人士”)义愤填膺的网络抗议和一些媒体的类似“中国转基因进口不设防”等名为报道、实为质疑的口吻外,最常见的一类文章和报道,则继续使用着“中国大豆产业全军覆没”刺激着人们越来越高涨的爱国情绪。 而明确支持转基因的一方,则重复着另一种说法,即如果中国也能早日放开 早已经被全世界的研究和农业实践证明为安全增效的 转基因大豆的种植,中国的大豆成本也可以大幅度下降,也不会有如今整个行业的惨淡。 的确,中国大豆产业看来确实岌岌可危。据《中国证劵报》报道,根据中国大豆网 对东 北三省上千个 监测 点的 调查 估算,今年黑 龙 江省大豆种植面 积 或比去年减少30%左右,吉林减少31%左右 …… 在具有“油脂之 乡 ”之称的黑 龙 江省双 鸭 山市宝清 县 ,大豆 压 榨厂几乎全部 处 于停工状 态 。一方面,是中国大豆网总编刘兆福的忧虑“如果大豆价格突破不了2.5元/斤,毫无疑问,明年大豆种植面积会继续减少”。另一方面,则是企业的无奈:“收购价格若超过2.0元/斤,会加剧企业的亏损。” 但如果把整个大豆产业的危机或化解危机都加在瘦弱而敏感的“转基因”三个字上,则实在无助于我们全面了解事情的真相。 实际上,国产大豆种植业的危机,在本质上是全球化时代,资源配置被自由贸易 原则 洗涤的结果。国家的角力、资本的逐利和争议中的转基因科技固然都与中国大豆产业的兴衰有关,但这些因素恰恰都是在资源的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在发挥作用。而同时,这些因素又会扭曲我们对资源比较优势本身的观察和理解。 大豆作为一种最为典型的大宗农产品,大面积的种植、自动化的耕作、均一化的农业科技,让从美国到阿根廷的美洲大陆产出了世界上最为物美价廉的大豆。根据中国农业部开设的农业信息网公布的最新价格数据,6月14日黑龙江东南部地区大豆市场收购价格大约为4.4元每公斤,而同一网站表明,同期的国际市场大豆价格为每60磅1529美分,换算成人民币就等同于每公斤3.46元。这意味着国产大豆价格比国际市场贵了27%(实际上会更高,因为这里我们是用国内收购价和国际零售价作对比)。 对于薄利的农业,这一价格对比足以让人咂舌。虽然由于转基因大豆已经占据了北美种植面积的90%以上,但任何熟悉农业的人都会承认,仅仅凭借转基因技术自身,并不足以造成这高达27%的差价。 据 专家 估计, 以大 豆 为 例, 中国 每 年 因 草 害 损 失减 产 达 15 ~ 20 亿 公斤, 约 占 大 豆 总 产 量 的 10% ~15% 。换句话说,如果靠转基因耐除草剂大豆把这 10% ~15%的产量损失的大部分夺回来,再减去种子和除草剂的成本,耐除草剂转基因技术本身让产品增效部分不会超过10%。 笔者在美国俄亥俄州居住时,与一个小农场主比奇家庭共进感恩节午餐。比奇只有500英亩土地(相当于3000亩),只种大豆和玉米。从未雇佣任何帮工,平常就是老俩口耕作,在农忙时,他8岁的孙子也要帮忙驾驶他的三台拖拉机中小的一台。即便这样一个小小的农场主,其土地规模、设备和对农业科技的掌握程度,也会让绝大多数中国豆农望其项背了。有趣的是,即便在感恩节这样美国人的重要节日,比奇还是穿着估计是某个种子公司发的长袖体恤,上面写着“遗传技术让生活更美好”的广告。 但有人会说,中国大部分大宗农产品都比国际市场价格为贵,为什么受伤的总是大豆? 除了价格外,决定进口的还有需求。而中国庞大的、占据世界27%的豆油需求和世界23%的大豆榨油产能,以及连年来的大幅增加,让国产大豆根本无法满足需求。 2010 年, 中国 全国大豆 产 量 约 1500 万吨, 进 口大豆 则为 4936 万吨,中国已 经 成 为 全球最大的大豆 进 口国。 相比之下,小麦和水稻几乎不存在这种需求。 当我们的爱国情绪被进口大豆冲击国产大豆而点燃时,是否想过,中国物美价廉的工业制成品的大量出口,不也让欧美大量的工厂关门么? 不仅如此,大豆的伤疤还早早地与自由贸易和转基因联系在一起。2001年5月,中国国务院就通过了《农业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而这一年正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一年。熟悉情况的人们可能记得,这一条例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挡住转基因产品的进口,所以在2001年7月,作为《管理条例》的配套执行细则,农业部就发布了《 农业转 基因生物 进 口安全管理 办 法 》,当时的确以生物安全评估为由,阻挡了多种转基因产品的进口。但庞大的需求很快就导致进口开闸。 于是,就在欧美民众惊诧地看着中国商品迅速占据着各大超市的货架时,进口转基因大豆也如潮水般涌入中国。以至于温家宝总理在访美期间谈到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时,笑谈大豆和波音飞机:“你总不能让中国人都坐着飞机吃大豆吧?” 那么,是否中国允许种植转基因大豆、不再是现在这种“许吃不许种(转基因大豆)”,就能中止中国大豆产业之殇呢? 根本的问题在于,转基因技术并非仅仅是一项技术,而是代表着在农业比较优势和资源优化配置基础上整个的现代农业科技体系,特别是转基因大豆中最常用的耐除草剂品种更是如此。 种植这种转基因大豆需要配合除草剂的广泛使用、新型耕作施肥技术、大量农机设备,而这些都需要整个农业社会资源和组织进行重组,特别是土地的大规模集中。 尽管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会让我们得出“仅靠转基因技术本身并不足以逆转中国大豆产业的劣势”这一结论,但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应用先进的农业科技本身也会成为促成资源优化配置和社会组织调整的一个因素。 而毫无疑问,对转基因的持续妖魔化,并不能让先进农业科技有效地发挥这方面的潜力。
个人分类: 科学时评|2004 次阅读|8 个评论
如何科学理智地对待转基因产品?
热度 23 jiangjiping 2013-6-19 07:09
如何科学理智地对待转基因产品? 蒋继平 2013 年 6 月 18 日 最近中国政府批准了从国外进口三种转基因大豆。这一新闻立即引发了民众和社会舆论的关注,自然地导致了早已存在的在转基因问题的两大不同阵营的争论。 因为我是在生物领域工作的,而且主要是在食品工业领域, 所以, 我一直对食品工业的发展趋势比较关注,对食品安全也比较在意。 鉴于这样的缘故,我一直关注着国际上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和动向。 在中国批准进口三种转基因大豆的新闻发布以来,我一直关注着国内在这方面的舆论动向。 我发现一个有趣的倾向,一般民众仍然心存质疑, 而政府官员们则尽力解释。其中一位农业部官员说民众对转基因的担忧是因为无知造成的。虽然他的话可能是事实,但是, 我的问题是: 民众对转基因的无知是谁的责任? 我本人认为中国民众对转基因的误解或者偏见是由政府官员和科学家的言行造成的。据我所知, 科学家们对转基因食品的科学解释做得很不够。一些本身搞转基因研究的科学家拼命宣传转基因的好处,避而不谈转基因存在的潜在风险,而反对转基因项目的科学家们却专门夸大转基因的潜在风险,而看不到转基因技术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好处。最为关键的问题是, 那些拥护转基因主粮化的官员和科学家们自身对转基因食品却心存顾忌,自己吃着特供。 据说农业部的幼儿园就明文规定不用转基因原料生产的食品。你嘴上说一套, 行为上另有一套, 如何说服民众?如何让民众不产生质疑?还有,支持搞转基因研究的人,为了获得充足的研究经费, 不顾事实,混淆转基因主粮化和转基因食品的话题。 我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方面。我们要正确地对待之。 我们需要科学理性,客观公正地向民众介绍事物的本质, 而不是为了一方面的私利。而要作到这点, 我们除了必要的科学知识外,还要一定的道德素养, 不能为自己的一己私利而不顾事实真相。 就拿这次批准进口转基因大豆作为一个例子来说明我在这个问题上的个人知识和见解。 根据我已经获得的信息,这次批准进口的三种转基因大豆含有抗虫和耐除草剂的转基因成分,它们是用来作为加工原料的,而不是直接作为食品原料的。 换句话说, 是用做炸油的,而不是用来制作豆制品的。还有, 它们不是用作种子的,所以, 不能在中国种植。 根据我的专业知识,大豆经过加工工艺制成的豆油属于二级食品,其中的转基因产物已经在加工过程中排除。所以,我们可以把由大豆作为原料制成的食品分为初级产品和次级产品。豆腐, 豆奶和酱油等豆制品应该属于初级产品,而豆油属于次级产品。 谈论食品安全,除了它们的有效成分外, 还要看摄入量和烧煮的方法。把这三个因素综合考虑,我认为由转基因大豆炼制成的豆油是非常安全的。其主要依据是: 1 。豆油中已经不含有转基因产物的成分, 2 。豆油是用来作为配料的, 在人体摄入的量很少,它根本不同于豆奶和豆腐。 3 。豆油一般要经过高温烧煮用于炒菜。而高温可以有效地分解一些有害物质。 鉴于此,由转基因大豆制成的豆油要比豆奶安全的多。 我在美国的各种超市作过一个比较详细的观察,我发现货架上的豆奶和豆腐一般都有非转基因的标示,而豆油和酱油就没有这个标示。 顺便说一下,美国人炒菜一般很少用酱油, 我们家也很少用酱油,只有烧红烧内或者红烧鱼等荤菜时稍微放一点。 所以,酱油的摄入量在整个食谱中是微不足道的。 具体地来说,家中的一斤酱油可以供炒菜用一百天, 而在这一百天中,我们要消费一百斤大米。 这里很容易看出,大米和酱油作为食品的比例是 100 : 1 。大家是否看出这里面的科学道理。 我们不能一味地责怪民众的抵抗情绪,而是应该向民众交代清楚其中的科学道理。我相信中国的老百姓是非常理智的。 除了适当的科普外,还要做出表率, 首先带头食用由转基因大豆制成的豆油。在这点上, 我保证我可以作为一个食用者, 不但我自己食用,而且还可以带着我的孩子们一起食用。不过,假如有转基因大豆和非转基因大豆制成的豆奶和豆腐可供选择的话,我一定选择非转基因大豆制成的豆奶和豆腐。要是没有非转基因大豆制成的豆奶和豆腐, 我宁可不吃。 说到这里,我对中国政府批准进口转基因大豆表示充分的理解和支持。不过, 我真心希望政府在进口这些产品后, 一定要严格管理,确保用于制油工业, 而不是用作豆制品方面。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这是因为转基因大豆研发国也是如此做的。
个人分类: 科普知识|4465 次阅读|45 个评论
[转载]中国新批准的三种转基因大豆在国外的批准、生产和使用情况
bioxncai 2013-6-14 17:52
听说新批准了三种转基因大豆,它们在国外的批准、生产和使用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昨日晚间,新华社发布消息,日前根据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评审结果,农业部批准发放了巴斯夫农化有限公司申请的抗除草剂大豆CV127、孟山都远东有限公司申请的抗虫大豆MON87701和抗虫耐除草剂大豆MON87701×MON89788三个可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 飘飘37 农学学士 ψ 今天 13:21 支持者: lalpina CoHuBridge 地狱未空 izeni ypadu 更多 在中国这次批准之前,国际上对这3种大豆的批准情况如下: CV127大豆,对咪唑啉酮类除草剂耐受,由巴斯夫公司研发,种植于阿根廷和巴西。 在美国,菲律宾,巴西,阿根廷,墨西哥,韩国等地被批准用于国内直接食用或食品加工, 在俄罗斯,美国,菲律宾,韩国,巴西和阿根廷等地被批准用于国内饲料直接使用或饲料加工。 MON87701大豆,抗鳞翅目昆虫(Bt蛋白cry1Ac),由孟山都公司研发,种植于加拿大、美国、阿根廷。 在加拿大,欧盟,墨西哥,台湾,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日本,美国等地被批准用于国内直接食用或食品加工, 在加拿大,欧盟,美国,墨西哥等地被批准用于国内饲料直接使用或饲料加工。 MON87701×MON89788大豆,抗鳞翅目昆虫(Bt蛋白cry1Ac)+对草甘膦类除草剂耐受,商品名叫 INTACTA RR2 PRO,由孟山都公司研发,种植于阿根廷、巴西、乌拉圭和巴拉圭。 在巴西,欧盟,韩国,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被批准用于国内直接食用或食品加工, 在巴西,韩国和欧盟等地被批准用于饲料国内直接使用或饲料加工。 由于MON87701×MON89788实际上是两个转基因大豆的杂交品种,理论上分别批准了MON87701和MON89788的国家也应该等于批准了MON87701×MON89788,而批准了MON89788的国家和地区就很多了,批准种植的国家有美国,加拿大,哥斯达黎加和日本等地。 批准了国内直接食用或食品加工的有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欧盟,印度尼西亚,日本,墨西哥,新西兰,菲律宾,俄罗斯,韩国,台湾和美国等地 批准了饲料国内直接使用或饲料加工的有加拿大,欧洲,日本,菲律宾,俄罗斯,韩国,土耳其和美国等地。 以上信息来源, ISSAA-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 , 澳洲和新西兰的食品标准官方网站 , USDA-Aphis , 日本厚生劳动省英文网站 。可能会漏了一些国家和地区,因为没有一个地方能看到全球的实时更新的此类数据。 另外,MON87701×MON89788大豆 同时也会由拜耳进行销售 。 qiuwenjie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粮油行业从业人士 ψ 2小时前 支持者: moogee 飘飘37 补充一下欧盟授权批准的两种大豆的欧盟委员会官网链接: 1、MON87701大豆: http://ec.europa.eu/food/dyna/gm_register/gm_register_auth.cfm?pr_id=55 批准于2012年2月10日 2、MON87701×MON89788大豆: http://ec.europa.eu/food/dyna/gm_register/gm_register_auth.cfm?pr_id=56 批准于2012年6月28日 来源:果壳网 http://www.guokr.com/question/472332/
1802 次阅读|0 个评论
恳请科普:最近农业部批准进口三种转基因大豆
热度 1 lbjman 2013-6-13 22:41
【2013年06月13日20:53新华社。农业部日前批准发放巴斯夫农化有限公司申请的抗除草剂大豆CV127、孟山都远东有限公司申请的抗虫大豆MON87701和抗虫耐除草剂大豆MON87701×MON89788三个可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于文静、董峻)】 由于对转基因常识严重缺失,本人向网友们请教 有关 转基因产品(如大豆等)以下 问题: 1、食品安全:对于转基因产品进入人类食物链, 是否已经有 严谨而 科学的 无害 论证,保证人类食用相关食物链产品而无害作用? 2、 作物安全: 我国进口 农业转基因大豆,是否对我国原有的大豆作物种群种植产生威胁,并导致本土的 大豆作物种群日益灭绝 ? 3、 经济安全: 农业转基因生物存在巨大的商业利益,如何保证其特定用途而不是胡乱使用,我国是否有相关法律法规作为保障? 以上无知问题,恳请网友科普,谢谢!
656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国青年报针对非转基因大豆发表文章
热度 1 蒋高明 2013-6-1 21:55
【本博注】针对转基因,主流媒体中国青年报沉默了4年后终于发声了,这是一个重大进步。2009年,针对转基因水稻和玉米获得安全证书一事,中国青年报率先在全国发表质疑文章《偷偷摸摸转基因》,由此引发争议至今。 是否该扩大建立非转基因大豆保护区 http://zqb.cyol.com/html/2013-05/31/nw.D110000zgqnb_20130531_3-02.htm 胡洋 刘承 本报记者 吕博雄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5月31日 02 版) 近日,一则哈尔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截获115千克来自美国的转基因玉米种子的消息,再次将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推向风口浪尖。 长期以来,人们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争议从未间断。对湖南省衡南县江口镇中心小学25名儿童做转基因大米试验的“黄金大米”事件,指责声持续了4年之久,至今仍被热议。 尽管转基因商业化支持者认为,迄今为止仍无转基因食品不安全的证明,但黑龙江省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说:“在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尚无定论的情况下,严格控制转基因种子的引进、种植就显得尤为重要。” 除了本次哈尔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截获转基因种子事件之外,早在2011年,深圳罗湖区检验检疫局就曾截获由美国先正达公司生产的250千克转基因玉米种子。之后不久,苏州检验检疫局连续查获了3批原产于巴西和阿根廷的转基因大豆种子,共计7.2公斤。 按照2001年5月9日国务院第38次常务会议通过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相关规定,进口农业转基因生物,必须取得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和相关批准文件。我国政府也决不允许在境内主食作物领域进行转基因商业种植。 王小语担忧:“虽然我国对转基因种子控制严格,但仍无法排除转基因种子已经入侵国内的嫌疑。” 美国杜邦先锋公司选育的玉米杂交种先玉335曾在我国东北地区得以大面积种植。前几年,先玉335被质疑是转基因玉米种。中科院植物所首席研究员蒋高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农业部承认在先玉335的父本PH4CV中检测到‘来源于花椰菜花叶病毒的35S启动子’,发现35S启动子,一般说明了先玉335为转基因或曾做过转基因修饰。” 虽然农业部科教司和其他国家转基因产品检测监测中心,以及欧盟认证认可的专业检测公司,分别对先玉335玉米种子样品进行检测,均未发现转基因成分,但是,先玉335和孟山都迪卡系列玉米种子都曾一度陷入“转基因漩涡”。 中国青年报记者在哈尔滨种子市场发现,部分种子经销商还在出售先玉335,但据商家介绍,购买先玉335玉米种子的种植户并不多,原因主要是该种玉米在产量上并没有太明显的优势。另外,其茎秆偏高,易被风吹倒也是种植户不太愿意购买的原因。 “转基因农作物并没有宣传中的那么好。”王小语举例说,“我国种植的天然大豆没有转基因大豆出油率高,主要原因是混种混收。将高出油和高蛋白的大豆放在一起榨油,出油率肯定不高。如果单拿出国产高出油大豆和转基因大豆作比较,不见得国产的大豆出油率低。” 王小语说:“农业产品产业链中的原料、加工、生产领域都已基本被外资控制,唯有种植领域尚未被外资占有。一旦国外转基因种子占据了中国的种业市场,一个农业大国的农业产品产业链就会牢牢掌控在外资手中,如此,必将影响到国家粮食安全。种业作为粮食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应当在粮食主产区设立非转基因保护区,防止种源污染,培育国产优质天然种子(非转基因种子)。” 2012年6月,欧盟发出的《欧盟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通报》称,在中国输欧大米制品中检出“非法转基因”。不到半年时间,欧盟已经19次通过预警通报指出从中国进口的食品中检出非法转基因。对此,王小语说:“建立非转基因保护区,培育国产优质天然种子,绿色种植,就可以杜绝这种情况。” 去年全国两会上,来自黑龙江的全国人大代表李继纯递交上了《中国非转基因大豆保护“迫在眉睫”》的书面建议。全国政协委员孙东生则更明确地提出“在大豆主产区建立非转基因大豆保护区”。他们建议:在黑龙江建立非转基因大豆保护区,确保这块非转基因大豆的净土不被污染。 去年6月,由中国大豆产业协会命名的“中国非转基因大豆核心保护区”在黑龙江农垦九三管理局落户,这是中国首个非转基因大豆核心保护区。 猜你喜欢 最热文章 被暗算的大豆怎么办 杨天龙:做一粒扎根西部的种子 自然保护区“孤岛化”不利于野生动物保护 黑龙江:“百日会战”夯实基层团建 在大学生心中播下创业的种子 “梦想种子”在贵州生根发芽 张学兵:培育梦想的种子 “黄金大米”试验违规 相关责任人被撤职 学有所用 建功鹦哥岭 在科研前线播撒教育的种子 乐知 女中学生被铐游街真相调查 英舰申请登陆史料证明钓鱼岛主权属于中国 山东青州市公安局否认“民警诱奸女嫌犯公款私了” 官员为何敢在禁令下高调接受企业吃请 让孩子们成长得更好 没有书香点缀的城楼 政策变化的风险该由谁来承担 女企业家实名举报豪车假牌 法官、检察官详解如何“斩断”伸向儿童的性侵之手 昆明“口罩实名制、禁售T恤”风波,没拿公信力当回事 乐知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1792 次阅读|1 个评论
日本从乌克兰进口非转基因大豆说明了什么
蒋高明 2013-4-12 20:29
发达国家对转基因食品控制是真严格的,看看日本人的做法。相比之下,大量转基因大豆倾销中国,占据了中国大豆市场但80%!大豆蛋白是中国人最重要的植物蛋白,中国人不是吃肉为主的民族,植物蛋白被转基因,长期下去我们吃的还安全吗? 日本和乌克兰的大豆携手。 直言了,2013-04-09 | 2013-4-12 7:15:12]。 http://zhiyanle.blog.hexun.com/84449766_d.html 。 今年04月03日,美国农业部发布了关于日本豆业的年度报告,说:2012年,日本消耗了大约946K-MT的食品大豆,都是非转基因。统计表格如下: 今年二三月份,就在中国农官及其转基因利益关系科技部和人民日报的媒体鼓吹“进口转基因大豆不可避免”的时候,美国布仑伯格媒体03月07日的报道说,日本双日集团(Sojitz,日本最大商社之一)将开始从乌克兰进口非转基因大豆。 报道说,日本国内的大豆产量远不能满足需求而必须进口,美国和巴西的转基因和非转基因的大豆产量都远超过乌克兰、且运输时间也短得多,日本为什么要跟乌克兰携手做大豆生意呢?答案是:日本需要保证食用大豆是非转基因的,然而,从美国进口难以确保每年进口都是非转基因的;为确保非转基因大豆进口,日本就需要在美国之外的地方寻找货源,于是,非转基因豆业正在蓬勃起始发展的乌克兰、就成了贸易伙伴。 在大豆方面,日本不能自给自足而必须进口;但是,为保障本国民众健康和食品安全,日本是宁可饶远到乌克兰、也要保障进口作食用大豆是非转基因的。 在大豆方面,中国完全可以自给自足。可是,为了与外国转基因公司的联手金钱利益,中国主管部门官员不择手段地扼杀本国豆业,还把美国核准为动物饲料和工业材料的转基因大豆、批准为食品加工材料而进口和充斥本国食品市场。面对民众强烈谴责,他们狡赖说“进口转基因大豆不可避免”。 对比看,日本和中国,哪个国家更尊重本国民众权益安全?哪个国家的公民在官方和公司的眼里是有作人的起码尊严的?那答案是不言而喻的。不管怎样,日本将开始从乌克兰进口非转基因大豆的行动,算是给那些喧嚣“进口转基因大豆不可避免”的中国的农官和媒体打了个足够响亮的耳光。 # # #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4476 次阅读|0 个评论
日本人吃转基因大豆美国人吃转基因水稻吗
蒋高明 2013-4-5 11:38
【本博按】有关部门以发达国家都吃转基因食品忽悠国人,唯一不敢说欧洲。以前说美国人吃李75%的转基因,今天又拉日本人出来说事。当然,发达国家到底吃李多少转基因,是个科学问题,需要较真。但从另外的角度看,人家吃不吃,不能意味者不想吃的人被动吃,必须让消费者有知情权。如果挺转的人宣传转基因可放心食用,不用去搞什么出版物,你自己带头吃就解决一切争议了。日本人和美国人对待转基因食品到底是什么态度,请看直言了先生的分析。 长城再厚、也得认输。来自北京的谣言(九) 本文同时发至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中纪委、监察部。 直言了,2013-04-02|2013-4-56:53:13]。 http://zhiyanle.blog.hexun.com/84269119_h.html 。 谣言编制者:中国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 谣言散布者:农业部网站、农业出版社。 谣言散布时间:2010-07、2012-08(进行时)。 谣言散布标题:你了解我吗?农业转基因生物知识连环画册。 俗话说,“谎言千遍就是真理”。中国农业官员自己有食堂规章制度、保障他们和他们的子女能吃到天然有机食品和避免转基因食品,同时,为金钱利益,他们联手外国转基因公司搞公开的营私舞弊,编造转基因神话谣言哄骗本国民众大吃转基因食品。那些谣言早被戳穿了,那些营私舞弊的行为也早就被一一披露了。可是,那些农官手中有国家权力;他们利用国家权力,不但对讲真话的人搞打击报复和饭碗威胁,且还继续散布谣言和对本国民众社会搞欺骗。最近,农业部广告的他们的出版物,就是再次重复他们编制的谣言。国家机构如此,可见中国社会和国家政权已经烂到什么程度了:万里长城再厚,也比不上中国农业官员的颜面之厚。 新出版物几乎从头到尾都是造谣惑众搞欺骗,下面就随机说其中几个。 谣言: 日本人吃转基因食品吗?2010年日本从美国进口大豆235万吨,大部分都是转基因品种。 事实: 美国农业部2012-04-27年度报告说明,在日本,食用大豆都是非转基因的。 (原文: Foodsoybeans,whicharenotgeneticallymodified, areusedfortofu(soybeancurd),boiledsoybean,natto(fermentedsoybeans)andmiso(fermentedsoybeanpaste),andsomewholebeansoysauce(marudaizushoyu). 。 谣言: 2000年以来,美国先后批准了6个抗除草剂和药用转基因水稻、伊朗批准了1个转基因抗虫水稻商业化种植;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亚、哥伦比亚4国批准了转基因水稻进口,允许食用。 事实: 美国主管部门FDA-的公文说明,到目前为止,该部门只核准了一个转基因水稻(LLRICEE06;LLRICEE62),前提是该品种权利人同意不做商业化也不上市。到目前为止,全球还没有转基因水稻商业化,哪里来的进口食用?请中国农业部拿出证据说明,在国际市场,哪个国家出口和哪个国家进口了转基因水稻作食用?贸易数量和时间都是什么?没事实证据,那就是搞造谣惑众。 事实: 获知中国将搞转基因水稻商业化,欧盟建立了法规规范、严禁含有中国转基因大米成分的食品进口,该法规已经生效,且已经截获了数起含有中国转基因大米成分的食品的非法贸易。就此,中国方面还搞了培训班培训进出口检验人员、协助欧盟管制中国转基因大米进入欧盟市场。 谣言: 有报道称,“山西、吉林等地因种植‘先玉335’玉米导致老鼠减少、母猪流产等异常现象”。但事实上,山西和吉林等地根本没有种植转基因玉米,先玉335也不是转基因品种。老鼠减少是由于连续多年统防统治、剧毒鼠药禁用使老鼠天敌数量增加、农户粮仓水泥地增多使老鼠不易打洞。关于“母猪流产”现象,与当地实际情况严重不符,属虚假报道。 事实: “先玉335”的父本PH4CV的专利申明明确说明其有转基因成分。按照专利法规定,申请专利内容必须是新的、独有的和现有的,即没有的内容就无权享有专利产权。PH4CV的专利申明转基因内容充分证明其为含有转基因成分的技术品种。 事实: 官方相关部门已经检验出“先玉335”含有转基因成分。对此,农业部官员已经公开承认,但狡辩说,查出转基因成分、也不是转基因品种,甚至利用国家权力阻挠检测结果公开。 需要注意的是: 自2007年就开始担任“先玉335”权利人杜邦公司的顾问的李家洋,是农业部副部长兼农科院院长,且是中央候补委员。 相关报道的署名记者是前新华社人员金微。因该实事求是的报道,金微不但多次受到打击报复和安全威胁、且饭碗被砸。与此同时,跟农业部官员多次一道出台推销转基因食品的无业人员方舟子,还到新华社诬告提供司法证据者(本人)是 、搞政治诽谤和政治诬告;而实际上,有官方机构在内的资料证明,方舟子跟那组织有密切利益关系。可是,对那诬告诽谤行为,至今没处理。 谣言: 转基因抗虫水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吗?……中国水稻基因和转基因技术专利申请量逐年上升,申请的总量和年申请量远远高于美国和日本,已发放安全证书的水稻品种,其核心知识产权属于我国。 事实: 就转基因水稻而论,至今为止,中国农业部官员也不敢明确说明所谓“核心知识产权”到底是什么和包括什么技术内容。专利都是必须公开的。可是,至今为止,中国农业部门和搞转基因水稻的张启发等本人,都不敢公开转基因水稻专利具体内容。 事实: 2008年,海内外学者就有题为《外国专利陷阱中的“中国产权”转基因水稻》(“Chinese”GeneticallyEngineeredRiceinForeignPatentTrap)的调查报告资料指出,在中国,包括张启发搞的转基因水稻在内的许多转基因水稻品种,都涉及大量的外国专利技术;譬如,张启发的BT63转基因水稻,就涉及11个外国专利。(资料附后)。 事实: 该调查报告资料说,为开发转基因水稻,自1998年到2007年,仅张启发团队就先后获得合计大约2.07亿元的国家资助;至今,该资金如何使用等帐目一直没有公开。该调查报告资料说,2007年06月18日,张启发密会孟山都公司、报告了中国转基因作物开发进展情况,但一直没公开他们的会议具体内容。 注: 在美国,未经主管部门允许而把本国新科技开发项目技术内容等透露给外国,属于间谍罪。就美国最近发生的相关事件,国内人民日报等官媒已有报道。就中国而言,很明显的问题是:张启发密会外国公司并报告中国科技开发进展情况,得到中国主管部门允许吗?透露了什么情报?接受了外国公司的什么旨意和接受了多少外国资金?至今,中国农业部门也没个具体交代。 注: 据美国解密官方电文说,2009年,中国农业部声称转基因大米“三五年上餐桌”之前,中国的一位有国家计划拍板权的高层官员圈子里的人密会了美国外交机构,向美国转达了该高官在中国搞“转基因大跃进”和“转基因化工农业”的决心。美国主要媒体报道说,该高官的子女是生物技术公司的主要股权人和权利人。此外,该高官于今年三月离职。 还有不少资料;以上资料足以说明,中国的转基因水稻等等转基因作物产品,不但有所谓“外国专利陷阱”的严重问题,且还有中国官员学者和外国公司联手秘密计划活动的严重问题;那些问题不但是技术安全和经济安全的问题,更还有国土安全、人口安全和国防安全的问题。就是说,中国农业部门的谣言编制散布所带来 和所反映 的安全威胁,恐怕是再厚的长城也得认输和无法抵御了。 附件:中国转基因水稻可能涉及的专利目录 (摘录。外国专利占绝大多数。)。 来源:《外国专利陷阱中的“中国产权”转基因水稻》(“Chinese”GeneticallyEngineeredRiceinForeignPatentTrap),2008-04。 ###
个人分类: 海外见闻|9671 次阅读|0 个评论
玉米、冬小麦、大豆高产竞赛中产生的世界单产记录
longkouwan 2013-4-2 00:56
世界玉米、冬小麦、大豆 单产记录 春玉米: 3700 斤 / 亩, 2002 年 美国 冬小麦: 2086 斤 / 亩, 2010 年 新西兰 大豆: 1440 斤 / 亩, 2010 年 美国 再加个美国花生的单产记录: 1086 斤 / 亩, 2011 年 这些数据来自于农民的高产竞赛,并非农学家的试验田。对于美国玉米来讲,参评地块必须在 60 亩以上,测产面积在 7.5 亩以上。而花生的测产面积更加恐怖,比如 1086 斤 / 亩是 1800 亩花生的平均产量!依靠的是全程机械化! 高产竞赛成为这些种粮高手们“论剑”的平台,彼此交流分享高产经验。这些来自生产一线的且大多受过农业高等教育的农民,他们的高产经验无疑是异常宝贵的。随着中国农业机械化的普及,他们的高产经验在中国将越来越具有现实价值。 因此,笔者回国农业科研计划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 搞一片地,在实践中好好研究国外生产一线的高产经验,并结合国内的高产经验,一点一点的实践。希望能够得出一些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高产经验,供农民尤其是种粮大户参考。
个人分类: 专业所系|424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一种大豆生育期E1基因及其编码蛋白”获国家发明专利
klymzkm86 2013-3-26 17:57
由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夏正俊研究员等科研人员完成的“一种大豆生育期E1基因及其编码蛋白”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201210112662.9)。 植物光周期现象(photoperiodism)是指植物通过感受昼夜长短而控制植株内部生理反应过程,其中研究较多的是植物通过感受昼夜长短变化而控制开花。大豆起源于我国,是早期研究光周期现象的重要模式植物。大豆生育期基因E1与大豆光周期反应关系密切,同时对大豆的开花期及成熟期的影响最大。由于该基因位于第六染色体的近中心粒附近,其遗传重组率极低,该基因自1971年正式定名来,长期未能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夏正俊等研究者经过近8年时间,经传统的图位克隆法成功地克隆了该基因,其研究论文发表在 PNAS 上(2012年109:E2155-64)。结果表明E1基因含有一个双边的(Bipartite)核定位信号(NLS),并含有一个与B3远缘相关的结构域,为豆科作物所特有的基因序列,预示着大豆中可能存在着与水稻及拟南芥不同的光周期调控开花途径。一位审稿专家指出:本研究对于我们认识不同植物在调控开花上如何进化是一个重要里程碑式的工作,展示了植物如何调控开花的一个全新的概念,因而引发人们的普遍及浓厚的兴趣。加拿大Cober教授评述说,E1基因的克隆不仅对于对光周期理论意义重大,使育种有了具体的分子目标。我国大豆产业体系首席专家韩天富评价:E1基因的成功克隆是我国科学家对大豆光周期的重要贡献。 大豆光周期各基因成功克隆 在2月17日至21日于南非德班市召开的第九届世界大豆研究大会上(the World Soybean Research Conference IX),夏正俊宣读了有关大豆生育期基因E的研究成果,引起了与会专家的共鸣。加拿大及美国育种家表示,本项研究成果已经被用于相关的辅助育种及分子育种中。因而,本专利成果可为大豆分子育种提供重要的分子元件。 http://www.bioon.com/biology/news/552997.shtml
1287 次阅读|0 个评论
其实关注的是大豆沦陷
zhanghuatian 2013-2-4 20:39
确实,直言了把大豆归为粮食,还是值得商榷的。 但是大豆对中国人很重要,进口是国产的5倍也太说不过去了吧。如果对比一下,大豆对中国人的意义可能远远大于其他国家。 这个国家几乎家家吃豆油,人人吃豆制品。豆浆的地位和牛奶差不多。个人认为直言了的这段论述还是有些道理的: 美国豆食协会统计说明,在美国食品市场,大豆食用的主要意义是“粮食”而不是“油料”。譬如,2011年,美国市场上的“豆食”里的豆腐、豆浆(奶)、肉类替代品、豆酪和能量棒等类别食品的销售比例大约占62.18%,而包括“豆油”在内的其它食品用途比例略少于38%。可见,在美国食品市场,大豆食用的“粮食”意义远超过“油料”意义。统计如下: 如此,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农业统计里,为什么大豆列入“油料作物”而不是“粮食作物”呢?道理很简单:避轻就重。在西方社会,大豆并非“主粮”;其突出用途是饲料和工业材料,譬如,提取出来豆油的相当部分用于“生物柴油”即工业能源材料;而饲料几乎就来豆油提取后的余品、也是跟“油料”直接相关。如此,就主要用途而把大豆归为“油料作物”而不是“粮食作物”做统计,在西方社会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换句话说,主要用途不同、统计归类也不同。在中国,大豆属于“粮食”或“主粮”的历史已有数千年了,当然,尽管有其它用途,但“就重避轻”、根据主要用途而列入“粮食”统计类别。在西方,尽管大豆也作为食品使用(甚至“粮食”用途超过“油料”用途),但其主要用途并非“食品”而是以提取油料为主的饲料或工业材料,当然,也是“就重避轻”而以主要用途做统计、就把大豆归为“油料作物”了。 说到这里,可看到人民日报那报道搞了“自打耳光”:一方面,为了把大豆排除“粮食”之外、由此而对国家统计概念搞篡改和伪造粮食自给率数据,他们说中国和西方没有“统一”的统计概念;另一方面呢,为了说大豆不是“粮食”而是“油料”,他们又以西方统计概念“油料作物”为标准了。哈!那不是自打耳光、还能是什么行为呢? 说白了,署名“冯华”者的农业科技报道不少是虚假新闻。譬如,前阵子,以该记者名义发表的关于美国市场转基因食品的伪造数据的新闻报道,就是来自农业部。最近,人民日报媒体反复发表那些篡改国家粮食统计的新闻报道,也来自农业部新闻发布。他们那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掩盖已经引起全国民愤的真相:为转基因大豆进口的商业利益,农业官员动用国家公权扼杀本国大豆民族产业,使中国的粮食自给和安全都受到了严重损害。
161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豆不是粮食
热度 4 nqed 2013-2-4 18:36
直言了伪造了一张“来源:美国农业部”的图片,把大豆算作粮食,由此“证明”中国陷入“粮食危机”,妄图吓唬老百姓。 查看了美国农业部的原始网页,证明大豆是美国第一大宗的油料作物,美国根本没有“粮食”这个概念。网页如下: Crops Corn Corn is the most widely produced feed gr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with most of the crop providing the main energy ingredient in livestock feed. Cotton Wool ERS analyzes events in the U.S. and international cotton and textile markets that influence supply, demand, prices, and trade. Fruit Tree Nuts Provides current intelligence and forecasts the effects of changing conditions in the U.S. fruit and tree nuts sector. Topics include production, consumption, shipments, trade, prices received, and more. Rice Four U.S. regions produce almost all of the country's rice crop - three in the South and one in California - each specializing in a specific type of rice. Soybeans Oil Crops Processed soybeans are the world’s largest source of animal protein feed and the second largest source of vegetable oil. Sugar Sweeteners The United States is the world’s largest consumer of sweeteners, including high fructose corn syrup. Vegetables Pulses ERS provides economic analyses and data on vegetables and pulses for the fresh market and for processing use, including: Current and historical data on supply, use, value, prices, and trade for the sector and for individual commodities; Bimonthly outlook reports that provide current intelligence and forecasts on changing conditions in the U.S. vegetable and pulses sector; In-depth analyses of production, consumption, global production and trade, prices, and conditions and events affecting the vegetable and pulse sector and specific commodities. Wheat The United States is a major wheat-producing country, and wheat ranks third among U.S. field crops in both planted acreage and gross farm receipts. 世界第一大宗的油料作物是油棕。中国进口少量的棕榈油,市场上不常见到,价格贵得出奇。
5434 次阅读|16 个评论
再谈科学素养:博文如同博主的孩子,要严谨负责,求真务实
热度 3 wya 2013-1-30 10:07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83426do=blogid=657444 张维教授的科学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全文未及细看,但文中最后一段几乎没有实际意义: “中国没有研究过转基因大豆,所以在大豆问题上十分被动。但是中国的转基因棉花有100%的自主知识产权,产量世界第一。中国有700万棉农,占全世界转基因作物种植者总人数的一半。” 1、“ 中国没有研究过转基因大豆,所以在大豆问题上十分被动。” 中国一直在研究转基因大豆,被动是因为研究水平不够。 http://www.oilcrops.com.cn/contact.aspx?code=00200003id=793 国家转基因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大豆钾营养高效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国家转基因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高产养分高效利用转基因大豆新品种培育” 国家转基因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微生物油脂和脂肪酸合成基因的克隆、功能验证和转化大豆的研究” 国家转基因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高油脂转基因大豆新品种培育” 国家转基因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抗病毒转基因大豆新品种培育” ...... 2、“但是中国的转基因棉花有100%的自主知识产权,产量世界第一。” (1)前半句有歧义,暂论其一。中国种植的转基因棉花并非100%都是纯国产的: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2/3/261551.shtm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喻树迅指出, 我国原棉“缺口”逐年加大,已从2002年的12%上升到2011年的40%。我国棉纤维内在品质相对较差,绝大多数只能适纺32支纱, 而适纺60支以上高支纱的优质原棉严重依赖进口。 (2)中国产量世界第一的东西很多,但并非都与“自主知识产权”或“转基因”有关。 http://hi.baidu.com/bpaxwxbnmqbbpud/item/22422927c028740e2b0f1c39 经由60年的发展,2007年主要农产品中,谷物、肉类、棉花、花生、油菜籽、茶叶、水果等产量已稳居世界第一位;主要工业产品中,钢、煤、水泥、化肥、棉布居第一位; 3、“中国有700万棉农,占全世界转基因作物种植者总人数的一半。” 中国700万棉农不可能全部种植转基因棉花,与全世界转基因作物种植者总人数求比例也无实际意义。况且中国人口最多,几乎任何人群占世界相应人口的比例都是不小的数字。这是常识,举证也是举手之劳。 博主注:本人并非农业专业人员,仅凭一般常识就能粗略判断部分章节的正确性。写专业之外的博文更要认真求实求证,逻辑论证严密。 特别声明:本文目的并非针对某个人某件事,而是反映科研界的一种普遍现象。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3564 次阅读|16 个评论
活性氧促进种子萌发的机制
cjj1650 2013-1-29 10:08
活性氧 (ROS) 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外界生物和非生物环境刺激的反应及细胞程序性死亡等调控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信号分子。 植物在各种逆境下在细胞内产生的诸如氧化氮、单线态氧、过氧化氢等活性氧自由基对植物抗逆性调控因子的表达和细胞死亡调控具有重要意义。尽管过氧化氢( H 2 O 2 )能够促进一些植物的种子萌发,诸如拟南芥,大麦,小麦,水稻和向日葵等,然而这种种子萌发的机制仍不得而知。 Ishibashi 等( 2013 )用 H 2 O 2 和 N- 乙酰半胱氨酸分别处理大豆种子,发现 H 2 O 2 促进种子萌发, N- 乙酰半胱氨酸则抑制萌发,表明活性氧参与种子萌发的调控。 N- 乙酰半胱氨酸抑制乙烯合成相关的基因表达,并抑制内源乙烯的合成。乙烯利和 H 2 O 2 处理则可以逆转 N- 乙酰半胱氨酸的影响。 Ishibashi 等认为,大豆种子在吸胀以后,胚轴产生 ROS ,诱导内源乙烯的产生,促进根尖细胞的延长。 Yushi Ishibashi, Yuka Koda, Shao-Hui Zheng, Takashi Yuasa, and Mari Iwaya-Inoue Regulation of soybean seed germination through ethylene production in response to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Ann Bot (2013) 111(1): 95-102 first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6, 2012 doi:10.1093/aob/mcs240
4808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果联邦政府对华粮食禁运?
热度 2 jiangming800403 2013-1-28 20:44
中国需求支撑了一半以上的全球大豆贸易量。 密西西比平原及以西的农场主一直在担心中国停止进口美国的谷物与大豆。 如果联邦政府对华粮食禁运,那么合众国或许将要经历一场宪政危机。 同时,每进口一吨美国的谷物或大豆, 就相当于美国政府补贴中国100美元以上。
个人分类: 国际观察|2581 次阅读|6 个评论
必须直面中国粮食供应能力下降趋势
热度 6 蒋高明 2013-1-27 22:18
蒋高明 有关部门一方面宣布粮食九连增,一方面又大量进口粮食。我们的粮食自给率到底是多少呢?我们有没有突破粮食安全警戒线? 中国曾实现了农业自给自足,但是,最近 30 年来,中国的农业开始进入沦陷状态,我们必须面对这个严重现实。有关部门在主流媒体上宣布:中国的 “主要粮食自给率仍稳定在警戒线 95% 以上”;“就进口总量来看,玉米、小麦、大米这三种粮食的进口量占国内产量比重不足 2% ”,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信号。因为,他们在统计粮食时,并没有包括大豆和其它粗粮在内。国家统计局对粮食的定义很清楚:“粮食除包括稻谷、小麦、玉米、高粱、谷子及其他杂粮外,还包括薯类和豆类”。众所周知,中国大豆进口量已超过消费量的 80% ,相等于用了 2 亿亩耕地来生产大豆。我们压缩了大豆、高粱、谷类、薯类的种植面积,才满足了 “粮食自给率稳定在 95% ”的假象,如果将进口大豆算在内,我们还那么自信么? 事实是什么呢? 2012 年我国进口小麦、大豆、粗粮、稻米分别为 300 , 6300 , 450 , 240 万吨,合计 7290 万吨,进口量占国产量的 2.5%, 2.1%, 500% 和 1.7% 。中国进口粮食与国产粮食的比例 14.8% ,即自给率为 85.2% ,突破警戒线几乎 10 个百分点( 95%-85.2%=9.8% )。即便不考虑大豆进口,中国的大米、小麦和玉米进口占产量比,也超出了有关部门所说的 2% 。我国粮食自给率的警戒线早已被突破,我国粮食生产已初步进入沦陷状态。这是不争的事实。 中国粮食沦陷中,植物油料尤其大豆产业首当其冲。 2011 年,中国大豆进口占国产比为 409% ,而 2012 年就高达 500% 了;植物油进口占国产比 2011 年为 105% , 2012 年为 116% 。中国进口植物油几乎都是由美国、巴西、阿根廷提供的,都是以转基因的大豆与油菜油为主的。且不说这些食品自身的质量安全问题,单从数量上看,人家一旦停止了进口,中国就需要拿出自己的耕地来生产,到时候我们的主粮小麦、水稻、玉米势必产量大跌,粮食供应将严重不足。 对于中国人口众多的国家来说,粮食消耗的基数都是极大的,粮食进口占粮食国产比例的百分之一就意味着百万吨粮食,超越 10% 就意味着上千万吨粮食。任何超越总供应的消耗,都意味着动用国家战略储备或国防储备,那局势一点也不让人感到安全。我们知道,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粮食短缺 1 个月就足以让社会乃至国家产生激烈的震荡了。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4167 次阅读|11 个评论
纳米材料对大豆生长的影响
热度 3 gaojianguo 2013-1-25 13:12
纳米材料对大豆生长的影响
最近,美国学者 Priester 等人使用两种纳米材料 (nano-CeO 2 -ZnO) 处理大豆,发现它们能够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作者在摘要中就首当其冲的强调他们使用的是土培法,使用的是一种作物大豆,把他们研究的意义提升到一个很高的高度。但通篇文章的指标都很简单,如茎长度、大豆根茎叶等器官金属元素含量、以及它们的电镜照片,结果竟然发表在 PNAS 上,迄今为止,这是我见过的最简单的 PNAS 研究论文了。 主要研究内容和发现几乎全部在之前的文献都有类似报道,但他们却能把工作发在高分的杂志上,相比我们的类似更深入的机制研究却发在了不那么受瞩目的期刊上,他们是太幸运了?这说明试验做的好是一个方面,如何写作和表达也至关重要,就像这篇 PNAS 的作者一样一再强调他们的土培方法和试验材料是可食植物大豆,而这些或许引起了审稿人的兴趣。 全文: http://www.pnas.org/content/109/37/E2451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4423 次阅读|6 个评论
非转基因大豆新未来研讨会:坚守非转基因食品宣言
热度 1 蒋高明 2012-12-30 20:43
12 月 18 日,由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拜泉县政府、四川省营养学会主办,黑龙江豆知道大豆产业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市棒棒娃实业有限公司协办的以 “ 坚守非转 尊重生命 ” 为主题的国产非转基因大豆新未来研讨会暨大豆蛋白新零食开创者 “ 豆知道 ” 新品发布会在成都世纪城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大会发布了如下宣言: 详细信息请参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2041670102elu4.html 《坚守非转基因食品宣言》 (2012 年12 月18 日 ,成都) 1 .坚决支持对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反对将有争议的转基因作物进行商业化种植; 2 .坚决支持黑龙江省多个部门、机构提出的成立非转基因大豆保护区的建议,反对转基因种子的非法渗透; 3 .坚决支持不生产不推广以转基因作物为原辅料的产品,反对转基因食品进入我们日常的生活饮食; 4 .坚决支持国家进行转基因技术知识的普及,反对剥夺民众关于转基因方面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5 .坚决支持生物、遗传、环保、卫生等多学科专家联合进行深入的、长期的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反对利益相关者参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审。 全世界坚守非转基因者联合起来,关注转基因食品安全,就是关注我们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健康,我们希望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真理揭晓的那一天早日到来!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2374 次阅读|1 个评论
我国大豆从出口大国沦为依靠进口的惨痛教训
热度 2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12-12-26 13:02
我国大豆从出口大国沦为依靠进口的惨痛教训 中国曾是大豆出口大国,但最近 10 年来,却出现了大豆进口量猛增、国产大豆面积减少、大豆主产区加工企业停工甚至破产等现象。 预计 2012 年我国 大豆 总产量低于 1000 万吨,进口大豆接近 6000 万吨 根据人民日报“求证”栏目记者,对“国产大豆面临怎样的困境?国外如何推动大豆出口?我国大豆产业应当如何发展 ” 这些问题,所做的一些调查采访。 由此能得出些什么教训?   大豆种植现状如何?   【调查】 价格低、销路差、播种面积逐年缩减,预计今年大豆自给率低于 15%   刘清财是黑龙江省绥化市明水县崇德镇民主村的豆农,今年种了 30 亩大豆。这个面积较往年少了很多,刘清财告诉记者,主要原因是大豆价格低、销路不好。“玉米每亩可以收 1300 — 1400 斤,湿粮的价格是 8 角至 9 角钱一斤,投入大约 500 元。大豆一亩地可以收 260 — 300 斤,价格是 2 元零几分,投入接近 300 元一亩。”里外里一算账,种玉米比种大豆每亩要多挣约 300 元。   据了解,前些年,明水县大豆种植面积最多时超过 40 万亩,今年才 4 万亩,不到高峰时的 1/10 。“老百姓按照市场规律,大豆种的少”,明水县农委副主任王立春说,玉米销路好、价格高,加上不断采用新技术,增产明显。   黑龙江省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说,近几年黑龙江的大豆播种面积显著缩减, 2010 年播种面积为 6400 万亩左右, 2011 年缩减到 5100 万亩, 2012 年估测不到 4000 万亩。   中国大豆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刘登高介绍,全国的情况也是如此。我国大豆种植面积最近几年一直呈现缩减趋势,预计今年将下降到 1 亿亩以下,总产量将低于 1000 万吨,大豆自给率将低于 15% 。   大豆进口得多吗?   【调查】 2011 年大豆进口量是国产的 3 倍多,主要为转基因品种   近年来,我国进口大豆数量呈持续上升之势, 2011 年已达到 5263.4 万吨,约为国产大豆产量的 3.63 倍,进口大豆主要是转基因品种。刘登高说:“预计 2012 年大豆进口量将接近 6000 万吨。”   为何要进口大豆?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周立分析,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城乡居民肉禽蛋奶鱼等动物源食品摄取量大幅增加,促进了豆粕饲料加工的扩张。与此同时,豆油已成为中国第一大植物油品种,食用消费占总量的 85% 以上。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开始大量进口国外大豆。   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薛达元认为,由于饮食习惯,中国对油料的需求很大,如果不进口大豆,中国需要额外增加 20% 的农田才能满足需求,而这一点基本上办不到。   农业部有关负责人今年年初在人民网的一次访谈中也举例,近几年,我国每年都进口 5000 多万吨大豆,这些大豆按现有的品种和技术水平测算,需要 4 亿多亩土地,接近了目前玉米或者水稻的播种面积。   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段武德表示,转基因大豆与国产大豆相比具有以下优势:一、含油率高 2 到 5 个百分点,加之可以同时加工有溢价的高蛋白豆粕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二、转基因大豆因规模化种植,单位生产成本远低于国内;三、转基因大豆表观与整齐度较好,品质易于得到保证。   加工企业境况如何?   【调查】 沿海 转基因 大豆加工企业发展迅速,主产区大量企业停工或破产   记者在采访中听到一种说法,认为明水县 大豆 种植面积下滑,与县里没有上规模的大豆精深加工企业有关系。   但王小语不这么认为。王小语说,大量进口转基因大豆,对自主大豆产业带来了负面影响:一方面种植大豆效益低下;另一方面,加工企业的市场份额被压缩在产区,南方销区没有市场。王小语说,黑龙江省油脂加工企业 150 家左右,日加工能力 200 吨以上的油厂有 200 个。目前粗略估算,开工的油厂也就一成左右,近期略有增加,但也不到二成。   谈到企业,刘登高说,我国的大豆加工业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以进口转基因大豆为原料的沿海大豆加工业,第二种是以国产大豆为原料的主产区大豆加工业,第三种是以国产大豆为原料的大豆蛋白及食品加工业。第一种大豆加工企业处于高速发展状态,据估计到 2013 年底仅沿海大豆加工企业的产能将超过 1.5 亿吨,是国内市场大豆拥有量的两倍以上。第二种企业受沿海大豆加工企业的挤压在走下坡路。第三种企业的产品和国内外食品需求相一致,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在北京等大城市,新型豆制品生产年增长 20% 以上。   刘登高说,国产大豆在油豆价格上和进口转基因大豆相提并论甚至同等限价,压制了国产豆油加工发展,在大豆主产区,大量加工企业停工待料或停业破产。   转基因大豆为何能快速推广?   【调查】 美国等国家掌握专利、加大补贴,通过价格杠杆加速推广   我国的进口大豆主要来自于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国家。刘登高认为,美国将大豆列入国家发展战略,用补贴支持本国大豆生产,并支持美国粮商到巴西、阿根廷开发土地、种植大豆。“美国对大豆的补贴、倾销,造成了中国大豆与其他农产品价格的扭曲,这是中国大豆产业问题的根源。”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魏亮主攻方向是世界粮食问题。他认为,美国将转基因大豆作为其重要出口产品,得到政府、育种企业和粮食生产商的追捧,并利用价格杠杆迅速推广。一方面,在政策上,美国依靠政府补贴和信托资金,压低从特定种子价格到田间护理、收获等各环节成本,抬高合约收购价,提升种植转基因大豆的比较优势。另一方面,在销售和深加工上,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等机构实施宽松的事后监管,同时,不含转基因、激素等成分的有机食品价格显著高于一般食品。如此,通过价格杠杆,转基因食品的市场占有率节节上升。   魏亮认为,在转基因大豆推广中,因为可收取高额专利费,一些生物技术公司和跨国粮商也扮演着推动的角色。当前转基因大豆商用技术和专利多数掌握在美国及在美国注册的孟山都、杜邦等公司手中。虽然此类公司在专利费收取问题上仍存障碍,但巴西等不少国家已长期按销售额的 2% 向孟山都公司等缴纳专利费。   中国农科院农业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副主任宋敏说,截至 2012 年 7 月 31 日,全球共有转基因大豆专利申请 1310 件,拥有转基因大豆专利较多的国外企业是孟山都( 374 件)、杜邦 / 先锋( 201 件)、 MERTEC ( 82 件)、先正达( 41 件)、巴斯福( 25 件)、拜耳( 22 件)等。   国产 大豆 如何应对?   【调查】 实施播种补贴,发挥本土非 转基因 、高蛋白食品级大豆优势   在大豆贸易中,定价权是核心。魏亮表示,巴西、阿根廷、中国等大豆主产区的生产和消费市场渐次被转基因大豆占领,形成了转基因育种、生产、加工、零售、品牌等全程产业控制。我国大豆市场定价权旁落他人,对外依存度极高,会影响我国粮食安全。   王小语说,近年来,黑龙江大豆播种面积急剧缩减,主要原因就是种植大豆效益太低。为使大豆播种面积保持在相对合理区间,建议对豆农实施播种补贴,使大豆播种面积稳定在 6000 万亩左右。   刘登高建议,学习欧洲、日本等国家在国际化进程中保护农业的经验,进口农产品的多少要以不危害自主产业为前提。其次,要发挥中国本土大豆的特色优势。中国非转基因大豆蛋白深受欧洲市场欢迎,在世界食品蛋白市场占有率达 50% 以上。刘登高说,在国际市场,食品级大豆价格要高于饲料级大豆,一般价格相差 30% 到 50% 。在中国,非转基因、高蛋白大豆的优势难以发挥,这是制约中国大豆生产的重要原因。 近些年,东北大豆主产区盛行出售食品豆,国内市场食品豆的价格开始与油豆拉开距离,高蛋白含量的种子广受农民欢迎,种种迹象表明,中国高蛋白、非转基因大豆仍有顽强的生命力。刘登高说,目前大豆深加工产品国内外市场需求旺盛,中国应该扶持本国大豆的产业龙头,以高质量深加工产品提高市场地位。 能得什么结论? 为何我国从大豆出口国沦为进口国? 为何国产大豆加工企业,停产甚至倒闭? 啊!无原料。 为何 过去“满山遍野,大豆高粱!”,现在“农民不种大豆!”? 啊!产量低、成本高、无收益。 为何我国的大豆加工业中,以进口转基因大豆为原料的沿海大豆加工业迅速发展? 啊!转基因大豆与国产大豆相比具有以下优势:一、含油率高 2 到 5 个百分点,加之可以同时加工有溢价的高蛋白豆粕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二、转基因大豆因规模化种植,单位生产成本远低于国内;三、转基因大豆表观与整齐度较好,品质易于得到保证。 为何我国不搞转基因大豆? 啊!众多“专家”反对“转基因”。 为何要反对 “转基因”? 啊!不安全!美国人不吃,害中国人! “转基因”安全吗? 啊!作为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的农科院生物技术实验室最近发文“ 剖析所谓 ‘转基因安全事例’的科学性 ”,指出: 在生物技术育种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公开发表了数以千计的关于转基因的科学研究论文和报道,其中“仅有”十个所谓的“转基因的安全性事例”常常被人利用作为反对转基因的佐证,其中包括 2012 年 9 月又被媒体炒作的沸沸扬扬的“转基因玉米致癌”的法国科学家的研究结果。 为了看清楚这些事例是否是以科学为基础的?同时也让更多的公众真正了解事情的真相,依据发生的先后顺序列出了这十个事例,也尽可能找全了这些事件的原始出处和权威机构对这些事件的最终论断,通过对这些事例的剖析,这些所谓的“转基因事例”都是缺乏科学依据。 表明:至今没有任何一例能肯定“转基因不安全”! 美国人吃不吃“转基因”? 啊! 大豆是美国最主要的农产品之一,种植面积和产量一直居世界前列。 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的科研机构成功培育出第一代转基因大豆。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转基因大豆的种植比例呈上升趋势, 2000 年占大豆总种植面积的 54% , 2012 年已提高到 93% 。   美国农业部大豆研究专家马克·艾什称,美国转基因大豆产量占美国大豆总产量的 93% 。美国大豆大部分用于国内,预计 2012 至 2013 年度国内消耗 4720 万吨,向国外出口 3730 万吨,约占总产量的 45% 。 可见,我们需要的农作物,必须不断改良品种才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需要。 否则,就会被淘汰。大豆已经如此,其他作物也有如此趋势。中国如此,其他国家也同样如此。 因此,充分重视、不断发展先进的育种技术,保证作物提高产量和质量和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应排除各种阻力,大力提倡、积极推广、努力发展。
个人分类: 其它|3019 次阅读|14 个评论
[转载]转基因大豆安全吗?
热度 3 bioxncai 2012-12-23 11:40
本报記者 冯华 蒋建科 陈一鸣 12 月 19 日,“求证”栏目报道了美国大规模种植转基因作物、大量消费转基因食品的情况。但在网上,针对转基因的争议一直都有。为什么要发展转基因作物?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害吗?就有关问题,人民日报“求证”栏目记者采访了中外专家。    为什么要发展转基因技术   黄大昉(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转基因技术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目的基因进行人工分离、修饰和转移而培育出新品种,从而赋予原来品种以新的优良性状。如转基因抗除草剂(草甘膦)大豆,就通过增加耐受除草剂的特性,节约了防除杂草的人工和成本。   布鲁姆瓦尔德(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植物学系细胞生物学教授):转基因作物有两大益处:其一,提供更高的作物产量。极端天气、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对全球农业的负面影响日趋严重,而运用转基因技术培育新品种,不仅能够抗病虫害和抗除草剂,甚至可以抗干旱,无形中扩大了宜耕土地的面积。其二,有效减少农药的使用。据英国咨询公司 PGEconomic 发布的统计数据, 1996 — 2010 年由于转基因作物的应用,化学农药用量减少 4.38 亿公斤。   林敏(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种植转基因大豆的国家包括美国、巴西、阿根廷、巴拉圭、加拿大、乌拉圭、南非、墨西哥、玻利维亚、智利、哥斯达黎加。另外,已有不少国家和地区批准进口转基因大豆,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瑞士、英国、新西兰、俄罗斯、南非、泰国、土耳其、墨西哥、美国、哥伦比亚、菲律宾、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欧盟、马来西亚等。我国进口的转基因大豆主要来自美国、巴西和阿根廷。   段武德(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我国也开展了转基因大豆的研究工作,在大豆新基因发掘、转基因技术平台建设和新品种选育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目前仍处在研究试验阶段,并未种植。    转基因会影响传代生殖能力吗   黄昆仑(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转基因大豆问世以来,研发者以及世界各国的多家独立机构进行了大量、长期的食用安全性评价,包括营养学评价、毒理学评价和致敏性评价等。试验证明,新引入的蛋白没有增加毒性风险,食用转基因大豆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作用。   以抗草甘膦( SGT )转基因大豆为例。其转入的基因是来自于土壤农杆菌 CP4 株系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酰莽草酸合酶( EPSPS ),该蛋白可以使作物对除草剂草甘膦产生抗性。   这种蛋白基因是植物和微生物中的一种限制酶,普遍存在于人类食物和动物饲料中,具有长期安全食用历史。将该蛋白与数据库中已知毒素的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发现没有序列同源性。美国、日本和韩国学者还分别采用模拟胃肠液对该蛋白进行消化试验,结果显示,在模拟胃液或肠液中,蛋白数秒内完全降解。对该蛋白的小鼠试验表明,当灌胃量达到 572mg/kg 体重,蛋白没有对小鼠产生不良反应。可以认为,该蛋白对动物的毒性风险很小。   此外,美国、日本、中国等国科研人员采用转基因抗草甘膦大豆和非转基因大豆进行了动物亚慢性毒性和传代生殖能力等多项检测。其中,日本采用加热后的大豆粉以 30% 的添加量饲喂大鼠和小鼠 15 周,检测生长、进食量、脏器重量和脏器切片等一般毒性指标和免疫毒性指标,结果表明转基因大豆对大鼠无毒性。中国采用这种大豆饲喂大鼠 91 天,做了进食量、体重、血生化、血常规、尿常规指标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转基因大豆未对动物产生亚慢性毒性。美国对喂养这种大豆的小鼠进行了 2 — 4 代繁殖试验的生殖能力检测,分析了胎仔大小、体重、睾丸细胞数量等指标,认为转基因大豆对小鼠无生殖毒性。    外来基因会破坏食物营养成分吗   黄昆仑:转基因大豆与非转基因对照大豆的营养成分具有实质等同性,且能够被正常消化利用。美国于 1992 年在 6 个地点、 1993 年在 4 个地点,欧盟 2005 年在 5 个地点,以及美国和加拿大在 2000 、 2001 和 2002 年连续 3 年对多种遗传背景的抗草甘膦大豆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发现抗草甘膦大豆与其亲本大豆在主要营养成分(水分、灰分、蛋白、脂肪、纤维、碳水化合物)和抗营养因子(凝集素、植酸、胰蛋白酶抑制剂),以及脂肪酸和氨基酸组成方面含量相当,并且都在参考文献提供的自然变异范围内。此外, 1992 年美国还对 6 个地点收获的大豆进行了加工产品如烤豆粕、脱脂豆粕、蛋白提取物、蛋白浓缩物的主要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加工性能和营养成分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同时,用加工和未加工的抗草甘膦大豆和非转基因对照大豆喂养大鼠和奶牛 4 周、肉鸡 6 周、鲶鱼 10 周、鹌鹑 5 天后,分别检测生长指标、饲料转化率、肌肉和脂肪组成(鸡)、牛奶产量和牛奶成分、瘤胃发酵和氮消化率(牛)等营养指标,结果表明,转基因和非转基因大豆对动物具有同等的营养价值。    转基因食品会造成基因变异吗   杨晓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人类食用的天然食品中含有各种基因,尚未发现基因的水平转移或跨物种转移。从科学角度看,转基因食品跟其他常规食品不存在特别之处。食品进入人体后会在消化系统的作用下,降解成小分子,而不会以基因的形态进入人体组织,更不会影响人类自身的基因组成。转基因食品不可能改变人的遗传特性。   转基因与非转基因食品的区别就是转入了特定蛋白质。只要这种蛋白质不是致敏物和毒素,它和食物中的蛋白质就没有本质差别,都可以被人体消化、吸收,不会长期保存在身体里。   彭于发(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与人吃转基因食品同样的道理,动物吃了转基因大豆饲料,其中的耐除草剂基因和转基因蛋白也会迅速降解,作为营养成分被消化、吸收,不会在体内累积。    转基因大豆会使人体过敏吗   黄昆仑:转基因大豆新引入的蛋白不会增加致敏性风险,转基因操作也没有引起大豆本身的致敏原种类和含量增加。   常见过敏原一般都是生物中含量较高的蛋白质,占总蛋白的 1% — 80% 。而 CP4EPSPS 蛋白在转基因大豆中只占总蛋白的 0.08% 。该基因的供体土壤农杆菌不是过敏原,而且该蛋白可在模拟胃液肠液中被迅速消化。此外,从 1995 年到 2007 年,采用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等易过敏儿童和成年人的血清尤其是大豆过敏患者的血清,与 CP4EPSPS 蛋白进行特异性结合试验表明,该蛋白不会与任何过敏血清结合。采用大鼠进行的试验也证实该蛋白无论注射还是灌胃都不会激发动物的过敏反应。   布鲁姆瓦尔德:转基因食品会导致人体过敏的说法没有依据。    转基因对人体的长期安全能保证吗   杨晓光:转基因食品对人体长期健康效应是转基因安全评价的重要问题之一。转基因食品推到市场之前须经过严格的食用安全性评价,这套评价体系相对于传统食品而言更加严谨甚至苛刻。其中就包括了对人体长期健康效应的评价,在试验过程中采取的是超常量试验,即大大超过常规食用剂量。之所以采用超常量试验,就是考虑到了长期效应,科研上的模型相当于长期效应试验。现行的化学食品、药品多是用这套系统进行验证的。如大鼠 90 天喂养实验,时间相当于大鼠生命周期的 1/8 ,大鼠 2 年喂养试验是观察其整个生命周期的慢性毒性试验。   贝内特(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教授):人们对转基因作物安全性的担心主要出于不了解,认为转基因属于非自然的育种方式,存在安全隐患。实际上,转基因不过是有选择地引入基因而已,它是人类漫长育种史中的一个发展阶段。   布鲁姆瓦尔德:据美国农业部公布的信息,美国转基因大豆和转基因玉米种植比例均在 90% 以上。自 1996 年转基因大豆商品化生产应用以来,上亿美国人直接或间接食用转基因大豆 16 年,至今未发生一例经过证实的转基因食品安全事故。    抗草甘膦作物会导致杂草蔓延吗   吴孔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科院副院长):早在抗草甘膦作物应用之前,就已有杂草产生抗药性的报道。实验发现大部分抗性杂草无法与现有的抗草甘膦作物杂交,因此,并无证据表明抗性杂草的产生与种植抗草甘膦作物有直接关系。如同其他生物一样,若杂草长期、大量接触某一除草剂,的确会对该除草剂产生抗性,这是常见的生物现象。 来源: http://society.people.com.cn/BIG5/n/2012/1220/c1008-19953641.html
1686 次阅读|29 个评论
[转载]三驳人民日报:回避真问题,是谁的模式(关注转基因③)
蒋高明 2012-12-21 21:40
本文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88d2520102e9gx.html (2012-12-21 16:27:04) 转载 ▼ 标签: 杂谈 分类: 转基因辩论 人民日报今天发了第三个求证:我国管理转基因作物,分级分阶段(求证·探寻喧哗背后的真相·关注转基因食品③)。我再来一一批驳。今日报告仅1527多字,分了3个问题。 一、我国种植转基因大豆吗【回应】未批准种植转基因大豆;转基因大豆油要标注 在半年前的博文《人民日报来电邮》中,我曾苦口婆心地劝过“要闻四版”:千万不要去 陈述什么“简称条例”了,都什么时候了(被简称的“条例”是11年前的陈货),不要叫同行和读者笑话你们。可是人家就直接从这里跳下了水:第一个回应,“按照危险程度及试验流程分级分阶段评价管理”。 直截了当地说,那只是放了一个没味的屁。隐隐约约的臭气倒是传达了一条真信息:转基因植物可 能是具有高度危险性的一种东西。“安全等级”的第四级,叫“高度危险”。危险到什么程度呢? 谁也不说。为什么不说呢?因为太可怕。不说就没事了吗?没有他们的事了。最高一级的 危险等级,是怎么评价、怎么管理的呢?还是不告诉你。 实话说,这个问题根本就无法管理。转基因的生物物质一旦被制造出来,人类就无法控制它;说是开启了潘多拉魔盒,不仅不夸张,可能根本就无法把事情的严重性表达出来。 在生物实验室里,按照国际标准是应该维持“负压”的,这是试图做到控制空气散布途径;一切实验材料必须高温高压灭活才 允许倾倒。虽然可能没有或者不能严格执行,也没有标注I、II、III、IV,但是那些规则对问 题严重性的理解,不能不让人惊心动魄——那么,转基因动植物真的释放到生态环境中去后怎 么管理呢?难道风不再吹,水不再流,虫鸟不再飞,人们不再走动,四季不再更替?无法想象 。所以人家干脆就什么也不说了。可是真正的问题呢?解决了吗?可能解决吗?如果解决不了 ,结果会是什么呢? 科学和科学家怎么能这样遮遮掩掩,让真正的问题从你们的手指缝中溜走?在转基因的“科学 ”这里,真正问题就这样被绕过去,被放弃了。让大自然和消费者去承受。 开天辟地以来,在人类生活的生态环境中,可曾出现过这样具有生命活力而又会繁衍的高度危 险东西、可曾出现过这种无法解决的问题、可曾有过需要制定安全四级的事?这么严重的问题 ,一轻描二淡写就过去了?是的。在要闻第四版那里已经过去了。在中国的转基因院士那里, 问题究竟是怎么提的、方案究竟是怎么设计的,我们完全不知道。我只知道,在美国,人家一边开发转基因产品、一边向外推销,一边紧锣密鼓地部署和执行了数次生物国防行动:2002,2010,2012. 二、我国种植转基因大豆吗【回应】未批准种植转基因大豆;转基因大豆油要标注 要闻四版在今天的(求证探寻系列③)中,第三次提到了大豆。今年一月,第一个和转基因有关的重大新闻,是跟随在习主席访美签约买转基因大豆新闻后面 的那一条新闻:美国农业部发布预计,今后十年中国进口的转基因大豆将以10%的速度递增,到 第十年时进口9000万吨。 美国农业部的预计,从来都是有操作细则的,不带开玩笑、也不带调整数字的。9000万吨转基因 大豆,是个什么概念呢?目前全世界全部转基因大豆年产量,是9000万吨多一点;今年中国进口 的转基因大豆,不会低于5600万吨,中国食用油消费总量的80%就来自这5600万吨大豆,喜欢也 罢,不喜欢也罢,供给和市场都已饱和。饱和后再翻番(再增80%)、再增加三四千万吨,干什 么用呢?全世界所有的转基因大豆,都为中国而种,都给中国——那前景直如洪水猛兽,我连 想都不敢想了。 段武德今天的职能,是喋喋不休地讲解“简称条例”,他昨天兴致勃勃地宣布,中国开发了转基 因大豆。挺转的一帮始终在鼓噪,中国大豆没搞转基因,看看出问题了吧?请你们回头好好看看转 基因大豆的发源地美国,就算你用上吃奶的劲搞了中国转基因大豆,你撵的上?自轻自贱到极限 ,人家就会给你个好脸子?没听说过“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农业部难道没有情报,国际大粮 商在黑龙江密密麻麻地布置了收购点,比国储系统对农民的态度好得多,从不打白条,多年来不动声色 地就地收购了大量中国的黄金天然大豆,不动声色地用载转基因大豆来华的同一条船,把中国的天然 大豆悄悄地运走,在国际市场上至少溢价50%? 在美国的2010年第二次生物国防部署中,在15个参与其中的联邦部门中,美国农业部是两个联系主席机构之一(另一个是卫生部)。可知,美国农业部是美国生物国防的领军之帅。美国农业是一个武器化的部门。农产品就是被美国农业模式变成武器的(详见李昌平的论述,农产品武器化)。所以,大豆的事情,绝不是段武德轻描淡写所说的标注、加工原料那种事情。 段先生,闭上你的眼睛,把世界想象成粉红色的和平发展时代。接着做梦吧。 三、如何看待转基因作物 【回应】应科学理性认识,发展与管理并重 马上要出门,没有时间写完了,简单地说,具有第四级即最高危险等级,是一切转基因农作物植物的共同性质,想管理?那是不可能的,自欺欺人吧。美国率先种了全世界50%的转基因农作物,它的报应在后面。 “科学理性”,已经变成了又一个“四字词”,变成骂人用语了。昨天已经写过:转基因的科学理性是这样的:已知转基因有风险——风险的真实性质、风险有多大,都不告诉你,再如,已知膳食中转基因食品11%,可能会导致20年后或者40年后肿瘤普及化、肝肾衰竭普及化,那就搞个5%, 6%,7%,反正20年后他们早就换了N届。 隐瞒转基因确切危险的那个“科学理性”,被主流和利益集团勾结起来在光天化日之下拿来骗本国人民,其中的丑恶,在我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科学被糟蹋了,理性被强奸了。 (待续) 附:人民日报文章 我国管理转基因作物,分级分阶段(求证·探寻喧哗背后的真相·关注转基因食品③) 本报记者 冯华 蒋建科 《 人民日报 》( 2012年12月21日 04 版)   12月19日、20日,“求证”栏目报道了美国大规模种植转基因作物、大量消费转基因食品的情况,以及中外专家对转基因作物的看法。我国政府如何对待和管理转基因作物、转基因食品?记者采访了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学者。   如何监管转基因作物安全   【回应】按照危险程度及试验流程分级分阶段评价管理   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段武德说,根据2001年颁布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国务院建立了由农业、科技、卫生、商务、环境保护、检验检疫等部门组成的部际联席会议,负责研究、协调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依照《条例》及配套规章,我国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实行分级分阶段评价管理。分级管理,即按照对人类、动植物、微生物和生态环境的危险程度,将农业转基因生物分为四个等级:安全等级I,尚不存在危险;安全等级Ⅱ,具有低度危险;安全等级Ⅲ,具有中度危险;安全等级Ⅳ,具有高度危险。分阶段管理,即转基因生物研究与试验按照试验研究、中间试验、环境释放、生产性试验和申请安全证书5个阶段依序进行,实行报告制或审批制管理。   对已发放生产应用安全证书的转基因作物,加强品种审定、种子生产经营、商业化生产管理、标识等监督管理,杜绝非法生产经营转基因农作物种子和产品的行为。即便是产业化多年的产品如抗虫棉,对新品种安全证书发放也严格进行质量把关,生产应用环节也须持续监测田间棉铃虫抗性发生发展状况和次要害虫的发生发展状况,推动采取综合治理措施以延缓害虫产生抗性和控制次要害虫的上升。   对于进口的转基因生物,按照用于研究和试验的、用于生产的、用作加工原料的三种用途实行审批管理。   我国种植转基因大豆吗   【回应】未批准种植转基因大豆;转基因大豆油要标注   段武德介绍,美国孟山都公司于2002年向我国提出大豆GTS40—3—2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安全证书申请,农业部即依据《条例》及配套规章,组织研究并确定了检测方案,分别由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对基因漂流、生存竞争能力和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等三项环境安全指标进行检测;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与营养安全研究所对慢性毒性和抗营养因子等食用安全指标进行检测。   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对该申请的全部资料和国内相关检测结果进行审查后,农业部于2004年向孟山都公司发放了转基因大豆GTS40—3—2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生物安全证书。根据我国《条例》规定,进口的转基因大豆仅允许用作食品和饲料加工原料,不得用于生产种植。迄今我国未种植转基因大豆。   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规定,大豆种子、大豆、大豆粉、大豆油、豆粕被列入第一批实施标识管理的农业转基因生物目录,对以转基因大豆为原料的大豆油要专门进行标注。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院研究员朱水芳介绍,对进出境转基因大豆油,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要进行转基因标识和符合性检测。   如何看待转基因作物   【回应】应科学理性认识,发展与管理并重   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黄大昉认为,对转基因作物的认识要科学和理性。应当看到以下基本事实:国内外大规模应用已超过16年,每年亿万公顷土地种植转基因作物,数十亿人食用转基因食品,未发现任何真正有科学证据的安全问题。经过多年科学评价和严格管理,人们当初担心的某些问题陆续得到澄清和有效控制。实践证明,依法批准生产的转基因作物可积极推广,放心食用。   黄大昉说,我国在农作物传统育种方面取得了大量成果,然而单靠常规技术难以突破农业发展的资源约束和技术瓶颈。为了增强农产品长期供给与保障能力,为了增加农民收入,为了抢占生物技术制高点,打破国外公司的垄断,我国必须加快转基因技术的发展。   黄大昉同时表示,转基因技术仍是一种新兴技术,仍须深入开展科学研究并不断提升安全风险评估、风险管理水平,使这一技术健康发展,日臻完善。   本期栏目统筹:孟辉 INPUT style="DISPLAY: none" value=0 type=checkbox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Source"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200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基因大豆---你吃了吗?
热度 4 zhengwj005 2012-11-29 16:26
今天,植物所的许亦农老师来给我们做了讲座。讲座中提到中国目前的大豆进口状况,以及目前全世界转基因大豆的播种情况,对比之后,作为中国第四大作物大豆的种植令人担忧。许老师忧国忧民,实为有脊梁的中国人,十分佩服。 许老师提到目前中国使用的大豆大部分靠进口。我查了一下有报告指出 “根据海关统计,2007年中国进口大豆3082万吨,2009年进口4254万吨,2010年进口5478万吨,2011年进口5264万吨。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监测数据显示,中国今年大豆进口量将再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长近10%。而本土大豆产量则预计下滑10%”“目前,中国所有的 农产品 ( 4.43 , -0.01 , -0.23% ) 中,大豆的对外依存度最高,80%需求来自进口,而进口大豆中,40%来自美国。” (以上信息来自 http://finance.sina.com.cn/nongye/nyscdt/20121127/005913802414.shtml ) 许老师指出目前美国94%的大豆品种是转基因大豆,而另外的两个主要的大豆生产国巴西和阿根廷则100%是转基因大豆。不言而喻我们目前吃的大豆油应该大部分来自转基因大豆,而且很可能吃了十几年了。 如果我们不能奋起直追,中国的大豆产业将彻底崩溃,完全依赖美国和南美,永远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如果是这样,你认为我们应该大力发展转基因大豆吗?
1616 次阅读|6 个评论
套养豆丹,突破大豆产业困境
热度 2 guanyundoudan 2012-11-28 20:58
摘要 : 中国大豆产业面临危机,国家相继出台保护和刺激政策却难以遏制种植面积的下滑。实施大豆种植套养豆丹是的生产模式,有望突破大豆产业困境,更有利于促进豆丹产业的飞速发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本文从技术、经济、市场三个角度对大豆套养豆丹模式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尚需解决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大豆产业;套养;豆丹;突破;困境 一、 引言 自 1996 年大豆贸易放开之后,大豆的进口量从当年的 100 万吨 ( 江涛 等, 2012 ) 激增到 2011 年的 5264 万吨 ( 海关信息网 ) ,占全国大豆消费量的 79.8% ( 司伟,张猛 , 2011 ) 。受国际大豆行情的影响,国内大豆价格一路走低,但种植成本却有所增加 ( 徐彦 , 2011 ) ,农民总体收益下降,导致种植面积逐年减少。 2011 年中国大豆种植面积为 825 万公顷,较上一年减少 55 万公顷,这是连续第二年大豆种植面积下降。其中春播大豆主产省 ( 区 ) 黑龙江的大豆种植面积在 346.2 万公顷左右,约比上年减少 22.9 %,这是自 2008 年以来,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连续第 3 年下降 ( 司伟,张猛 , 2011 ) 。为维护豆农利益,保护农民种豆积极性,国家从 2008 年起实行东北地区大豆临时收储政策,农业部 2011 年 9 月份发布了“全国种植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2011-2015) ”表示“要努力扩大大豆生产,稳定东北优势产区,发展黄淮海大豆产区,扩大南方间套种大豆面积”,但是中国大豆生产持续萎缩。由于作为大豆产业链条的关键环节的大豆加工业已经被外资所控,一旦我国没有足够的大豆产出,我国大豆产业的上、中、下游环节将全盘为外资所控,中国国内的大豆价格、日常消费、食品安全和百姓健康都会受到巨大威胁 。对此,许多研究人员深感忧虑 ( 赵明 , 2011 ; 王春雨,李舒 , 2011 ) 。在深入思考 、分析原因 的同时 ( 丁志雷 , 2011 ; 黄继炜 2011 ; 鲍磊,乔娟 , 2007 ; 孟菡,周慧秋 , 2011 ) ,也各自从政策和技术角度提出了建议 ( 郭清保 , 2011 ; 吉文慧,潘勇辉 , 2011 ; 国家大豆产业研发中心东北区域专家组 , 2008 ; 关兵,黄一文 , 2011 ) 。本人从事豆天蛾幼虫(以下称豆丹)养殖研究多年,在此提出大豆套养豆丹的 新 模式,实现中国大豆产业困境的破局。 二、豆丹及豆丹产业介绍 (一)豆丹简介 豆丹是灌云人对 鳞翅目天蛾科昆虫 豆天蛾 ( Clanisbilineatatsingtauica Mell . ) 的幼虫的俗称,山东、河南等地又称豆虫、豆青虫。豆丹 主要分布于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安微、山东、江苏、四川、陕西等省。完全变态,幼虫共五龄,老熟幼虫钻入土中做穴越冬,俗称入蛰豆丹。豆丹是大豆作物的主要害虫,但同时,也 是一道美食。豆丹做出的菜肴,不仅味道鲜美、嫩滑爽口 , 而且营养丰富 ( 吴胜军 等, 2000 ) ,还具有降血脂 ( 孙波 等, 2009 ) 、治胃寒等特殊功效。 (二)豆丹贸易 苏北、鲁南等地普遍都有食用豆丹的习惯。尤其是苏北灌云县,豆丹是当地人招待贵客必不可少的菜肴,形成了灌云特有的豆丹文化。该县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豆丹集散地,一条包括养殖、捕捉、贸易、餐饮、加工在内的豆丹产业链已基本形成,对当地的就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据当地有关部门统计,该县2005年豆丹总成交量8000吨,全县依靠豆丹相关产业效益达到1.8亿元。中央一套《科技博览》、七套《致富经》、《每日农经》等栏目对此进行了多次报道。 (三)豆丹反季节养殖 豆天蛾发生的季节性很强。自然条件下,幼虫期7-9月,以8月中下旬为害最盛。9月后老熟幼虫开始入土做成小室(俗称做窝)越冬。是以青豆丹(尚未入土的豆丹)在8、9月份集中上市,高峰期在八月下旬和九月上旬;十月份到次年3月份,市场上仅有入蛰豆丹销售。四到六月份,入蛰豆丹相继化蛹,豆丹市场存在一段青黄不接时期。但在灌云县,市场对豆丹的需求依然非常强烈,人工养殖应运而生。豆丹的人工养殖采用大棚加温或室内人工加温的模式,使入蛰豆丹提前化蛹和羽化,经交配、产卵、孵化后放养到大豆上,25-30天后捕捉销售,价格通常在200元/公斤以上,最高达800元/公斤。笔者在2011年4月进行的豆丹养殖培训班,到场的有20多家养殖户,每户的养殖面积都在20-40亩不等,灌云县及周边地区总养殖面积近千亩。豆丹养殖成了当地农民致富的一条新途径。 三、大豆套养豆丹的技术可行性分析 (一)东北大豆套养豆丹的技术可行性 灌云市场上的豆丹是经纪人从江西、湖南、湖北、苏南、安徽、河南、河北(按照豆天蛾发生时间顺序)等地贩运过来的,当地的农民通过捕捉豆丹,实现了种植豆丹和销售豆丹双收益,这些地区为灌云豆丹提供了稳定的货源。张跃进等的研究表明,大豆分枝期损失30%以下的叶面积,盛花期损失50%以下的叶面积,对产量影响不大,鼓粒期叶面积损失,产量降低明显 ( 张跃进 等, 2003 ) 。大豆的分枝期与开花期共35-40天,足够豆丹生长(30-31天),不至于对鼓粒期造成影响。并且,豆丹的食叶量也是一个逐渐增加的过程,只要控制放养密度,不会对大豆产量造成影响。豆丹反季节养殖在灌云及周边地区已经有一定的规模,在制种和田间管理方面积累的丰富的经验。由于最近两年异常气候导致旺季豆丹价格飙升,当地已经有农户开始探索正常季节的套养豆丹模式。并且,每年的豆丹原种培育本身就是正常季节的养殖。辽宁蚕研所、江苏蚕研所、浙江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专业的甚至国家级的柞蚕或家蚕研究单位都位于在大豆主产区,技术力量雄厚,有了他们的参与,对套养豆丹的模式技术完善和面积推广将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东北大豆套养豆丹的经济可行性 汪西强在笼罩条件下,大豆处于结荚初期和鼓粒期放养豆丹 1 龄幼虫,对食叶量、豆丹和大豆产量,以及综合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叶片被取食后,造成空秕率增加,百粒重降低。每平米养虫量为 10 头时,大豆产量损失约为 6.2% 。每亩可得虫 6670 头,平均单虫重 8.15g ,共可获虫 54.36kg ,按天敌损失 8% 计,实得虫重约 50kg 。按目前市场售价 10 元 /kg 计,每亩养虫收入约 500 元。大豆产量损失约为 6% ,若按 200kg/ 亩计算,则大豆损失 12kg 。按市价 2.2 元 /kg 计算,则大豆损失为 26.4 元 / 亩。两者综合,饲养豆天蛾的大豆田比普通豆田每亩增加收入为 500-26.4=473.6 元 ( 汪西强 等, 2002 ) 。实际上,由于 2011 年的恶劣气候,豆丹产量减少,价格上升。进而导致作为种虫的入土豆丹量少且质量差, 2012 年的地头最低收购价已经上涨到了 29 元 /kg ,零售价则为 50 元 /kg 。 (三)大豆套养豆丹的市场可行性 除了 江苏连云港、盐城、淮阴、宿迁 等地外 ,山东的临沂、日照、潍坊等地都有食用豆丹的习惯,只是食用方法略有差别。在江苏,豆丹肉被擀出来,翻转的中肠包裹蛋白,成为豆丹果子,与占瓜、丝瓜、青菜烧制。山东则食用油炸或水煮的豆丹。每年都有山东来的客商,在旺季常驻灌云收购较大的、擀出果子不成形的豆丹。灌云一家最大的加工厂,每年加工 20 多吨,煮熟、冷冻后销往山东。另外,河南省的南阳、鲁南,辽宁省丹东、牡丹江、辽阳、营口、鞍山、沈阳 ( 张绪卿,石理鑫 , 1986 ) ,吉林省的吉林、辽源、通化、四平、延边 ( 李金志,吕继业 , 2009 ) 、黑龙江的 讷河 、嫩江、绥化、哈尔滨海林 (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 2008 ) 等传统柞蚕养殖地区,历来有食用柞蚕幼虫和蛹的习惯,并且有较为成熟的蛹虫草 ( 刘勤 等, 2004 ) 和雄蛾酒 ( 陈晓平 等, 1999 ) 等深加工生产工艺。豆丹还可以加工成蛋白粉、方便面汤料等产品,消费群体很大。作为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功能性昆虫食品,如果政府相关部门能够加以有效引导,市场将更加巨大。 四、实施方法及推广步骤 (一)实施方法 目前的豆丹养殖过程是室内制种,用挂卵卡的方法进行稀放养殖的模式。这种模式在大豆套养豆丹时同样可以采用,只是放养密度必须大幅降低,并根据市场豆丹价格及时调整,实现大豆和豆丹共同收益的最大化。另外,养殖面积足够的的情况下,可以放飞交配后的雌蛾,让其自行产卵,能大幅节省人工。但这种模式由于缺少卵面消毒的步骤,必须对原种进行严格的目检和镜检,确保种虫健康不带毒。 (二)推广步骤 灌云及周边的反季节养殖虽然已经初具规模,但仅以养殖豆丹为目的,正常季节的套养目前尚未开始。近几年豆丹高企的价格,很多当地大豆种植户都 想 套养豆丹,苦于无人提供卵或低龄幼虫。因此,大豆套养豆丹的模式可以从这些地区开始,并作为示范,逐渐向山东、河南、辽宁、吉林等有豆丹或柞蚕食用习惯的地区推广,最后是其他大豆种植区的推广。套养模式的推广必须与市场推广同步,市场推广则以豆丹食用文化推广先行 ,而豆丹文化的推广则宜从高端消费市场入手 。 五、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技术方面 需要蚕研所等专业的机构参与,繁育出生长周期短、料肉比高、抗病力强的优良品种;建立专业制种场,规范制种、放养和田间管理等流程。另外,由于套养豆丹,放养豆丹后发生的大豆其他虫害的防治也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从发生时间、生活特性、 施 药品种等方面实施差异化防治是一条可行的思路 ( 王卫平 , 2009 ) 。 另外,需要预防豆丹二次成灾。东北地区由于冻土层厚,豆丹老熟幼虫必须在草堆和土堆下才能越冬,因此,只要 (二)市场方面 豆丹养殖一旦与大豆产业挂上钩,生产规模急剧扩大,市场规模、消费群体将完全不同。从餐饮的角度,可以采用美食节、开发新菜品、连锁加盟等方式进行扩张;深加工则包括蛹虫草、蛋白粉、调味汤料、雄蛾酒、保健胶囊等产品。产业的发展更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政策的扶持,吸引资本的投入,促进龙头企业的形成,进行养殖技术、豆丹文化的推广。市场必须走在生产的前面,采取定点示范,稳步扩张的推广,避免市场供应量大的波动。 六、结束语 事实上,安徽、河南、河北等豆丹产地的农民多年来一直在实施种植大豆的同时套养豆丹的模式,并且获得了稳定的收入。当地也形成了捕捉、集中收购、贩运一条龙服务,有效促进了就业,拉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这两年由于夏季旱涝交替,全国豆丹产量已经大幅减少,今年的价格是前年的三倍,出现了巨大的市场真空。作为一种健康美味、绿色环保的昆虫蛋白,推广豆丹养殖可以增加农民收入,破局当前大豆产业的困境,促进豆丹产业的健康发展。推广豆丹食用文化可以有效拉动内需,改善膳食结构,增强国民体质。司伟等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估计了 19832007 年 25 年间中国 12 个大豆主产省(区)大豆生产技术效率变化,指出中国大豆生产到了一个关键时期,在需求不断增长的背景下,要想提高自给率,迫切需要技术突破和经营制度创新 ( 司伟,王济民 , 2011 ) 。豆丹套养豆丹的生产模式,为大豆产业困境的破局提出了一个崭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江涛,姜荣春,王军:《从大豆产业开放及其产业格局演变看粮食安全》,《国际贸易》 2012 年第 2 期。 2.2011 年我国进口大豆监测报告,海关信息网 www.haiguan.info. 3. 司伟,张猛:《 2011 年大豆产业发展回顾与展望》,《大豆科技》 2011 年第 6 期。 4. 徐彦:《 2010 年东北大豆市场形势分析及后市展望》,《农业展望》 2011 年第 11 期。 5. 高淑华,王建威:《大豆产业濒临不安全状态》,《瞭望新闻周刊》 2006 年第 9 期。 6. 赵明:《国产大豆产业遭遇生存困境》,《财经与投资》 2011 年第 12 期。 7. 王春雨,李舒:《豆殇——我国传统大豆产业的生死抉择日期》,《农产品周刊》 2011 年第 1 期。 8. 丁志雷:《国外大豆产业现状分析及启示》,《世界家苑》 2011 年第 17 期。 9. 黄继炜:《定价权缺失影响我国大豆产业发展的研究》,《金融经济》 2011 年第 10 期。 10. 鲍磊,乔娟:《东北大豆优势产区国际竞争力分析》,《 黑龙江科技信息 》 2007 年第 07 期。 11. 孟菡,周慧秋:《大豆主产国大豆产业发展对黑龙江省的借鉴与启示》,《黑龙江粮食》 2011 年第 2 期。 12. 郭清保:《 2011 年大豆产业政策需思变》,《期货天地》 2011 年第 4 期。 13. 吉文慧,潘勇辉:《大豆产业危机与政府财政责任》,《财税纵横》 2011 年第 14 期。 14. 国家大豆产业研发中心东北区域专家组:《东北大豆产区生产形势和技术指导意见》,《大豆科技》 2008 年第 3 期。 15. 关兵,黄一文:《黑龙江大豆产业危机及应对策略》,《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 2011 年第 6 期。 16. 吴胜军,孟旭,陈绍军:《豆天蛾主要营养成分的分析与评价》,《淮海工学院学报》 2000 年第 9 期。 17. 孙波,张桂征, 殷浩 等:《 6 种食用昆虫对小鼠血糖和血脂的影响》,《食品科学》 2009 年第 9 期。 18. 张跃进,王永锋,刘健,马赛飞,裴桂英,缑国华,侯俊奎:《不同生育期大豆去叶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大豆通报》 2003 年第 5 期。 19. 汪西强 , 陈春秋 ,  赵虎 ,  张艳秋 . 豆天蛾田间饲养量及效益研究 . 昆虫知识 ,2002,39(1):30-33. 20 张绪卿,石理鑫:《辽宁省柞蚕业资源及区划简述》,《蚕业科学》 1986 年第 3 期。 21. 李金志,吕继业:《论柞蚕原生态放养》,《北方蚕业》 2009 年第 4 期。 22.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全省蚕业发展的意见》, 黑政办发 (2008)42 号 。 23. 刘勤,霍锡敏,洪恩众:《柞蚕幼虫接种冬虫夏草菌试验初探》,《北方蚕业》 2004 年第 4 期。 24. 陈晓平 , 崔敬爱 , 雷雨 :《 蚕蛾综合利用研究 》,《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 1999 年第 4 期。 25. 王卫平,李贵波,宋书利,于洪宽:《宽甸县柞蚕场花布灯蛾危害及防治》,《辽宁丝绸》 2009 年第 2 期。 26. 司伟,王济民:《中国大豆生产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变化》,《中国农村经济》 2011 年第 10 期。 后记:这是一篇充满幻想的文章,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不过,我将用余生将为之奋斗。 后记
7571 次阅读|4 个评论
大豆风浪再起
热度 1 Amedee 2012-11-15 09:20
11月9日晚(北京时间11月10日)美国农业部将该国年度大豆产量估值上调至29.71亿蒲式耳,高于市场平均预估的28.92亿蒲式耳。同时,大豆单产和库存的预估值均相应上调。受此影响,CBOT大豆期货主力合约从每蒲式耳1500美分跌到1420美分左右,跌幅逾5%,豆油、豆粕期货价格同样大幅下挫。 今年初以来,美国农业部大幅度调低美国大豆产量预期,理由是美国遭遇了“50年不遇大旱”,将造成大豆等农作物大幅减产。同时,包括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也紧随美国发出世界粮食产量将减产的信号,称粮食价格将上涨,甚至不排除出现饥荒现象。在此消息的影响下,大豆和豆粕的价格均曾冲到历史高位,其中进口大豆到岸价在5000元/吨以上。目前这个价格仅为4400元/吨。 中国大豆对外的依存度高达80%,海关总署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前10个月我国大豆进口量为4834万吨,同比增16.6%。在国际大豆价格高位运行的9月、10月,中国分别进口大豆497万吨和403万吨。 牡丹江市金源粮油公司总经理李玉涛表示,现在大豆价格跌到4400元/吨,而豆油价格跌到8300元/吨,豆粕跌到3600元/吨,按这个价,企业采购大豆的价格超过3800元/吨就可能赔本。他表示,去年大豆价格在4200元/吨的时候,油的价格没有低过9000元/吨,那时企业还能勉强维持,现在加工大豆亏损可能比较大。黑龙江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估计,压榨企业加工一吨大豆将亏损约500元 除了使用进口大豆的压榨企业受到影响,这轮行情的波动对使用国产大豆的黑龙江当地企业冲击也很大。对外依存度达到80%的国内大豆消费市场来说,国产大豆难以走出自己相对独立的行情。因为国产非转基因大豆价格过高于进口转基因大豆的话,就会出现适度的替代情况,压制了非转基因食品大豆的运行空间。 2004年的大豆风波恐怕又要重演了。 2004年,作为国际大豆贸易定价基准的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期货价格剧烈波动,不少中国压榨企业高价采购大豆。此后大豆价格骤降,部分中国企业的大豆还没运到岸,企业就已支撑不下去,外资趁机廉价收购。 由于对进口的过度依赖,不仅仅是大豆,其他大宗商品,如铁矿石、铜、棉花等也如大豆一样存在缺乏定价权的问题。这不是一两个对策短期能解决的问题。中国应该如何在大宗商品定价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需要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否则,“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听起来会让人觉得很别扭。
1892 次阅读|2 个评论
粮食安全靠种草
热度 13 jiangming800403 2012-11-7 11:04
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讨论转基因与粮食安全问题了,我已经说的足够多了。 中国即使存在粮食安全风险,那也不是口粮,而是饲料粮特别是蛋白饲料。 陈沐老师的博文谈到“ 吃肉越多,就越是支持转基因大豆行业 ”。本博认为:进口大豆是修补中美贸易不平衡的重要手段。即使不进口一粒美国大豆,中国食用油也是够吃的。不断增加的榨油能力已经使居民人均食用油摄入量超过了每天 50 克,远远高出日均 30 克的合理水平;但是离开了进口大豆,养殖业所需的饲料蛋白则明显不足。 目前,国内油料年产量约 5000 万吨,大体上产油 1500 万吨,剩余油饼 3000 多万吨 ; 而养殖业的蛋白质饲料需求在每年 6000 多万吨左右,其中养猪约 4000 万吨。如果只依靠国产饼粕,蛋白饲料明显供应不足,只能够猪吃。为弥补 2500 万吨的蛋白饲料缺口,必须进口 3000 万吨以上的大豆,大约相当于 2 亿亩以上的耕地面积。 但是我们真得无法摆脱进口转基因大豆吗?除豆饼外,豆科牧草,如牧草之王——苜蓿,也是饲料蛋白的重要来源。在美国,苜蓿是和玉米、大豆、小麦并列的四大作物之一。 “苜蓿随天马,葡萄逐汉臣”,自从张骞凿空西域,苜蓿已引入中原两千余年。天马和苜蓿提高了中原骑兵的战斗力,汉之铁骑一次次出击漠北,将匈奴、突厥等强悍的游牧民族驱逐到阿尔泰山和额尔齐斯河以西。发源于亚洲中部的民族迁徙,多次把欧亚大陆的国际秩序冲击得七零八落,影响了自罗马帝国以来欧洲的历史进程。 好牧草才能养出好奶牛,只有产自大草原的奶才有真正的乳香,吃玉米和豆饼饲料的牛,挤出的奶会有腥味。苜蓿草粉不仅可以养牛羊,还可以喂猪。除了蛋白质含量高达 20% 外,草粉还含有纤维素。虽然纤维素提供的能量有限,但作为偶蹄目动物,猪仍需要纤维素。现代工厂化养殖业,片面追求日增重和饲料报酬率,饲料高能量、高蛋白,而缺乏“低价值”的纤维素,结果猪都处于亚健康的状态,容易生病。 另外以苜蓿为代表的豆科植物,耐旱耐贫瘠,是优良的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树(草)种,是绿化我国北方荒山,开发利用农牧交错带边际土地资源的先锋。“干旱山区三件宝,梯田地膜苜蓿草”,种草养畜或生产饲料蛋白,不仅有很好的生态效益,而且潜在的经济社会效益巨大。东起西辽河流域,西至祁连山、河套平原和西鄂尔多斯高原,南迄通辽 - 赤峰 - 北京 - 太原 - 延安 - 庆阳 - 兰州一线,北抵阴山山脉的广阔区域是我国主要的农牧交错带,水土流失、风蚀沙化严重。但天高地广,年降水量在 300~500mm ,适合多种豆科植物的生长。苜蓿草粉的蛋白质含量约为豆饼的一半,一般而言,一亩豆科牧草至少可替代一亩大豆提供的饲料蛋白。 豆科植物中苜蓿的堂兄弟很多,如柠条、沙打旺(直立黄芪)、红豆草、小冠花,一般为草本或灌木,既可做放牧草地也可做割草地。另外荒漠和半荒漠地区还有羊柴(踏郎)和花棒(细枝岩黄芪)。南方水田冬闲期还可以复种紫云英,作为饲草和绿肥。另多种豆科乔木,如刺槐,其枝叶也是富含蛋白质的优质饲料,山羊尤喜食,可作为空中牧场。 我们不仅有18亿亩的耕地,还有60亿亩以上的草地, 草地农业 应大有可为。只要草业有大发展,中国饲料蛋白是可以完全实现自给有余,甚至大量输出的。中国周边地区特别是日韩两国每年都从国际市场大量进口苜蓿草粉(草块)。 豆科牧草用作饲料的主要问题有:农民用传统方式晒制干草,营养损失较多,应推广现代加工技术生产草粉、草块,同时,很多豆科植物茎上有刺,喂羊可以,猪牛难以直接采食,如何采用工业手段脱刺,并分离蛋白质与纤维素,生产饲料蛋白(甚至食品蛋白)、纤维板、纸张、燃料乙醇等;豆科植物多含有抗胰蛋白酶、皂素等成分,单胃动物生食过量易造成不良反应;我国农牧交错区特别是黄土高原北部地势多崎岖、破碎,坡地较多,不便于机械化,为提高劳动效率,需开发轻型(背负式)割草机等专门机具;如用牧草替代进口大豆做饲料蛋白,或进一步加剧我国已经严重存在的大豆压榨能力过剩。 由于蛋白饲料产能过剩,我国畜牧养殖业未来应该会有更大的发展。而且受人均土地规模有限的制约较少,养殖业能成为农业中率先规模化、现代化的部门之一。我国未来肉类综合产量应在1亿吨以上,并成为重要的出口农产品口。当然,全球主要的发达经济体人口增长都已乏力,甚至负增长,肉类消费难以增加。但东亚地区日韩等经济体对高端畜产品的需求甚大。而世界上增长最迅速的肉类进口市场应是伊斯兰国家。伊斯兰世界是全球人口增长最快的地方;同时,多位于热带地区,如东南亚、南亚、西南亚以及非洲,气候炎热限制了畜牧业的发展;未来肉类食品需求巨大,而供给不足。我国和伊斯兰世界发展清真食品贸易的潜力巨大。
个人分类: 农业、食品与农村发展|6052 次阅读|78 个评论
吃肉越多,就越是支持转基因大豆行业
热度 24 dawnshower 2012-11-3 22:49
有时候,是大脑里先有一个猜想,然后我再根据它去找论据;有时候,大脑先是混沌一片,随后四面八方的证据却非常清晰地指向同一个结论。关于吃肉和转基因大豆的事情,我之前并未把这两者联系起来,但是这几天陆续接触的一些材料却在告诉我:在当今社会,对肉食的消费量越大,就越是支持了转基因大豆行业。 1、 大豆大量进口,是由于对肉食的需求增加。 《纽约时报》的作者亚历克谢·巴辽纽沃(Alexei Barrionuevo)分析,中国由大豆净出口国转为净进口国,转折点并非始于一般人所说的1996年,而是“开始得更早”,当中国人的饮食兴趣转向猪肉、家禽和一些蛋白质含量更高的食物上时,中国对大豆的需求开始剧烈增加……大豆压榨后的副产品豆粕是大型饲养行业最基本的原料之一,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沿海大规模发展养殖业,靠的就是源源不断的进口大豆的压榨品豆粕。(引自《 食用油涨价:不仅仅是中国的问题 》,原载《三联生活周刊》) 而对于中国人体重情况的调查报告,也很符合“从90年代开始,肉食消费增加”的事实。2004年,中国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今天说,调查显示目前中国成人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估计现有超重和肥胖人数分别为2亿和6000多万。大城市成人超重率与肥胖率分别高达30.0%和12.3%,儿童肥胖率已经达到8.1%。预计今后中国人肥胖率将会有较大幅度增长。……2002年8月—12月,全国范围内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近十年来,中国城乡居民的膳食、营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患病率持续下降,但与此同时,高血压患病率,糖尿病患病率以及肥胖率都有上升,中国人面临着营养缺乏与营养结构失衡的双重挑战。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显著下降。居民贫血患病率有所下降。但同时,城市居民禽肉类及油脂消费过多,谷类食物消费偏低。 2、 大部分大豆都用来饲养动物。 昨天在同学的推荐下看了一个名为《Meat the truth》的视频,主要是谈论畜牧业给环境带来的压力。以下是部分语录—— “通常人们并不知道, 我们的谷物有40-50%不是被人吃了,而是牲畜。至于豆类,大约有75%喂了牲畜。” “我们毁坏雨林来种植豆类作物。……请想一想, 生产一公斤牛肉需要七公斤粮食——玉米和大豆 。我们说的是不计其数的雨林被开垦用来种植大豆以供应肉类生产。那绝不是一种有效的蛋白食物生产途径。” 另外,在《 冰点:绝望的大豆 》( 原载《中国青年报》)里也谈到,“85%的豆粕被用于家禽和猪的饲养。这意味着,大豆的价格,直接关系到肉蛋奶禽的价格。” 由于转基因大豆比非转基因大豆具有价格优势,所以作为饲料的豆粕,很难不使用转基因大豆。比如2002年发表在《中国禽业导刊》上的《认证非转基因豆粕成本高昂,令欧洲望而却步》里提到,欧洲买主对采购不含转基因成分的豆粕有兴趣,但苦于转基因产品的全面认证费用过于昂贵。 3 、《无法忽视的真相》里,为什么要忽视最大的真相? 在《Meat the truth》里,浓墨重彩地提到了,戈尔的环保宣传片《无法忽视的真相》里,忽视了一条最大真相——畜牧业对于温室效应的影响。 “2006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表了一篇重要报告,首次将畜牧业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公布于众。……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中,18%是由畜牧业产生!即 农场动物产生18%的温室气体!而所有交通工具所排放的温室气体却仅占全球总量的13% ,远远不及畜牧业的排放量。”这篇报告的主要作者之一Henning Steinfeld博士指出,前面提到的“畜牧业所排放的温室气体占全球排放总量的18%”的数据,是:“考虑了种种与牲畜和饲料生产相关的因素,例如牲畜所需要的土地、它们所排放出的甲烷、施肥时所产生的甲烷和一氧化二氮、饲料的生产环节、肉类和饲料生产及运输等等,这样综合计算而得出18%这个数字”。 至于戈尔为什么在宣传片不提到这一点,片中人认为,“饮食习惯属于个人自由,一个政治家如果企图改变人们的饮食偏好,会遭致反感。”但是我认为,戈尔故意忽视畜牧业对温室效应的影响,也有可能是出于国家利益。毕竟,如果只是把温室效应的原因归结于工业、交通等等,那么美国在与发展中国家谈论“减排任务”时,可以更纯粹一点、更理直气壮一点;而如果加上畜牧业的原因,那么情况就要复杂得多——比如,如果中国人减少吃肉,那么美国大豆行业、畜牧业、乃至快餐连锁业也脱不了干系。 4、其他。 当然,中国大豆行业的落后,还有其他原因。比如北京大学中国地方政府研究院执行院长彭真怀曾于2005~2006年率领团队做了为期一年的大豆调查。他提供的材料表明,国外对豆农的补贴远在中国之上。在美国,政府一直给予豆农每吨37美元的补贴,年补贴总额达25亿美元,相当于大豆年产值的25%。“这是美国大豆的平均价格低于我国国内价格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中国的大豆要参与国际竞争,起点上就不公平。”彭真怀一针见血地指出。 “因贷款压力,农资上涨,产量少,收益低,许多豆农已经放弃了种植大豆,转种其它经济作物了。加之,1998年,我国开始实行按保护价格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的政策,但早在1996年就受到进口冲击的国产大豆,并没有享受到这项政策的好处。”(引自《 冰点:绝望的大豆 》)。不过,这是国家层面的事,并非我们所能左右。 而我们所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大概就是少吃点肉。
个人分类: 科普|5980 次阅读|38 个评论
美国人转基因植物油消费世界第一,阴谋论者可以休矣
热度 10 jiangming800403 2012-11-1 18:05
美国是世界吃油最多的国家,人均食用植物油年消费高达31公斤,甚至高出欧盟50%。这可能是主要由于在美国各种快餐和油炸食品受民众青睐,快餐业发达。    美国油脂消费消费结构中,菜籽油份额最高,其次是豆油和棕榈油。美国是世界最重要的大豆产区,年产量甚至接近1亿吨,其中压榨量超过4000万吨,豆油年产量在800万吨左右。2005年以前,豆油一直是美国食用消费的主要油种,但2005年以后,美国豆油的食用消费量开始下降。 豆油是氢化植物油的主要原料之一,为节约成本,美国用于快餐食品加工的煎炸油多是不容易变质、可以反复使用氢化植物油,但氢化过程中形成的反式脂肪酸对人体的危害较大。2005年美国立法规定每份含反式脂肪超过0.5克的食品都必须标注其含量,菜籽油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的油种从中受益。而其邻国加拿大油菜籽产量迅速增加,大量进口加拿大油菜籽填补了美国由于豆油生产萎缩而出现的缺口。 但无论是美国的大豆还是加拿大的菜籽大都是转基因的。 美国人吃得转基因食用油当属世界第一,阴谋论者可以休矣。   
个人分类: 农业、食品与农村发展|4082 次阅读|14 个评论
进口美国大豆也没有什么不好:即使猪吃不完,还可以肥田
热度 5 jiangming800403 2012-11-1 09:52
本博认为:即使不进口一粒美国大豆,中国食用油也是够吃的。但是进口大豆是修补中美贸易不平衡的重要手段。而且不断增加的豆油生产能力也要等米下锅。不过中国榨油能力的大跃进,一方面使居民人均食用油摄入量已经超过了每天50克,远远高出日均30克的合理水平,另一方面也造成了蛋白饲料领域的生产过剩 2012-10-31 22:46 至2011年年底,国内大豆日加工压榨能力达到32.16万吨,年加工压榨能力达到1.16亿吨。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中粮集团仍有8000吨/日的在建项目,完工后,中粮总产能将达到3.05万吨/日;中储粮有6000吨/日的在建项目;金光油8000吨/日在建项目,完工后,其总产能将达到1.16万吨/日。据不完全统计,到2012年年底,国内大豆压榨产能将接近1.25亿吨,如果全部达产的话,可以吃掉全球过半的大豆产量。而进口大豆加国产大豆,全国大豆总供应量也不超过7000万吨,也就是近50%的大豆压榨能力处于闲置状态。 至于AMD、嘉吉、邦吉、路易达孚、益海这些跨国粮商更看重对整个产业链的控制。并不太理会国内大豆压榨环节亏损还是盈利,实际上很多都是亏的。他们关心的是把上游的原料消化掉,关心的是产业链的顺畅,这些跨国公司通常会利用各国税率的不同进行战略安排,比如新加坡的所得税率只有5%,而国内是25%,他们就可以选择在国外盈利国内亏损,少缴或者不缴税,在全球的产业链范围内实现更大盈利。 博主回复(2012-10-31 23:11) : 所以,中粮实在应该将大豆的产业链延伸到巴西,美国,阿根廷农场主的田间地头,与国际四大粮商激烈竞争,维护中国的利益。不过国企的执行力和长期竞争力,还是个很大的问题。 您的数据在说压榨能力过剩,这是市场竞争的正常现象。不过,就中国的食物供给的角度来讲,这可能是好事。因为,中国需要的不仅仅是油,更加需要豆粕这一高蛋白饲料来供给持续增长的肉类消费(刚刚看到报道,中国的肉类消费总量是美国的两倍左右,考虑到人口是美国的四倍多,所以中国的人均肉类消费是美国的一半不到)。另外,实在没有听说过大规模使用“饼肥”的事情。 2012-11-1 09:37 您说的很对。特别是以中粮为代表的国企巨头,和益海嘉里、正大等海外华人资本应停止在国内市场的血拼,联手开拓国际市场,在南美洲建立稳定的渠道。美国就算了,现在中资企业进入美国市场很困难。华为不行,中粮估计也不行。 目前,我国居民肉食消费量已经达到了日韩水平,未来也不可能也没必要向美国看起。况且中国畜牧业还有结构性节粮的特点。所以随着大量进口美洲大豆,中国蛋白类饲料生产过剩的压力已经非常明显,近年来中国畜牧业发展还是非常平稳的,饲料需求增加的速度远远赶不上饲料供给的增长速度,目前包括花生、油菜籽、大豆以及棉籽、油葵、胡麻等等小宗油料,国内油料产量也能上5000万吨,大体上产油1500万吨,剩余油饼3000多万吨。进口5000万吨大豆,大体产油1000万吨、饼粕4000万吨。我国饼粕类蛋白饲料的表观供应量达到年7000-8000万吨。而养殖业的蛋白质饲料需求大约在每年6000多万吨左右,其中养猪约4000万吨。所以,从未来看中国饲料工业去库存化的压力非常大。这也如同11年的铁矿石迷局一样,尽管去库存化压力很大,但由于无序竞争,进口铁矿石数量还在不断增加,价格还在不断上涨。资本是逐利的,铁矿石如此,大豆也如此,这要存在套利区间,北美的大豆还有谷物就会源源不断的进来,直到流动性全部变成存货为止。不过只有中国大豆市场去库存化,中国资本才可能进入美洲的供应链。多进口些大豆也没什么不好,就是猪吃不完,还可以作为饼肥补充中国土壤中的有机质。 美国干旱“烤问”中国大豆安全一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68242do=blogid=598782
个人分类: 农业、食品与农村发展|3429 次阅读|17 个评论
豆油迷局:压榨能力疯狂扩张推动大豆进口
热度 1 jiangming800403 2012-10-31 22:42
从膳食均衡营养的角度看,我们并不需要每年进口5000万吨美洲转基因大豆。目前我国国民食用油表观消费已经达到每日50g,而实际上根据我国国民饮食结构,每日30g的食用油消费量已经足够了。 实际上是压榨能力疯狂扩张在推动大豆进口。大豆加工是一个风险比较高的行业,但市场行情好的时候,开工一年赚的钱就足够其弥补来年的停产,这也正是为什么各个企业争相上马油脂加工项目的原因。截至2011年年底,国内大豆日加工压榨能力达到32.16万吨,年加工压榨能力达到1.16亿吨。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中粮集团仍有8000吨/日的在建项目,完工后,中粮总产能将达到3.05万吨/日;中储粮有6000吨/日的在建项目;金光油8000吨/日在建项目,完工后,其总产能将达到1.16万吨/日。据不完全统计,到2012年年底,国内大豆压榨产能将接近1.25亿吨。而进口大豆加国产大豆,全国大豆总供应量也不超过7000万吨,也就是近50%的大豆压榨能力处于闲置状态。 序号 企业名称 2012年压榨能力(万吨 /年) 占全国产能比重( %) 工厂数量 1 益海嘉里 1587 12.7 17 2 中粮集团 1161 9.29 13 3 九三集团 828 6.62 9 4 中纺集团 660 5.28 9 5 渤海集团 630 5.04 4 6 嘉吉公司 495 3.96 5 7 来宝公司 480 3.84 5 8 东凌集团 375 3.00 2 9 邦基公司 369 2.95 4 10 中储油 360 2.88 4 11 汇福集团 300 2.40 1 12 阳光集团 200 1.58 6 13 达孚集团 129 1.03 2 合计: 7572 60.58 81 至于AMD、嘉吉、邦吉、路易达孚、益海这些跨国粮商更看重对整个产业链的控制,关心的是消化上游原料,并不太理会国内大豆压榨环节亏损还是盈利,实际上很多都是亏的。这些跨国公司通常还会利用各国税率的不同进行战略安排,比如新加坡的所得税率只有5%,而国内是25%,他们就可以选择在国外盈利国内亏损,少缴或者不缴税,在全球的产业链范围内实现更大盈利。
个人分类: 农业、食品与农村发展|3774 次阅读|2 个评论
带路党?孟山都称中国将允许进口转基因大豆用于消费
热度 5 zhanghuatian 2012-10-30 17:29
孟山都总裁哪儿来的底气呢?某大牛这个时候打了鸡血一样的“科普”实在是。。。 俺也不想玩阴谋论,什么也不说了!! 【《财经》综合报道】21世纪网消息,孟山度公司驻亚洲太平洋地区副总裁ClaudioTorres称,孟山度公司预计中国将在未来十二个月内允许进口巴西转基因大豆,用于人类消费。 十几年来中国一直允许进口转基因大豆,用于饲料加工和豆油生产,但不能用于人类消费。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而目前全球大豆作物继续受到天气的威胁,其中包括美国中西部,当地干旱已经导致大豆单产潜力下滑。
489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育种专家佟屏亚:平心静气说大豆
蒋高明 2012-10-29 19:38
平心静气说大豆 http://blog.sina.com.cn/cornexpert (2012-10-28 09:38:30) 转载 ▼ 标签: 杂谈 分类: 玉米种子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人民日报》撰写《玉米战略》一文,强调在粮食安全战略中必须将玉米放在重要位置。但文中突然出现了一句:“坚决防止玉米成为第二个大豆”。“第二个大豆”是怎么回事啊?听我细说大豆古今史,请您从中慢慢品味,自作结论。(全文较长,头两段简略) 一、 中国是大豆起源地曾是国人主粮(简 略)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千百年来它和稻谷、粟米一起养育了世代中国人。大豆古称“菽”或“荏菽”。从西周至秦汉,大豆逐渐在黄河流域扩大种植,是人们的主要粮食之一。《战国策》记述:“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就是说,用豆粒煮豆饭,用豆叶做菜羹。秦汉以来,人们发明了制豆腐、生豆芽和榨油技术,增添了大豆加工食品的花样,使大豆食用方式从主粮逐步转为“蔬饵青馔”。 公元前一世纪《汜胜之书》记述,大豆在中原地区种植面积约占农作物的4/10。汉武帝时,中原连年遭灾,大批农民移垦东北。元代初期,北起黑龙江,南至海南岛,凡是可以种大豆的地区,几乎都有大豆的足迹。特别是东北三省,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的1/3以上。 中国大豆以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受到世人关注。19世纪大豆进入国际市场,相继传入亚洲、欧美各国以及世界各地。今天的拉丁文(soja)、英文(soya)、法文(soia)和俄文(cox),基本上都保留着中国大豆的古名“菽”音。 二、大豆在美洲落户后来者居上(简 略) 辽阔中国大地拥有丰富的野生大豆资源。1898年,美国科学家来华考察和采集野生大豆进行研究。1925~1927年,美国学者多赛特在东北地区采集了1 500多份大豆材料;1929~1931年,多赛特和莫尔斯又在东北地区采集了622份大豆材料。之后,美国人又从日本、朝鲜半岛采集了4 000多份大豆材料,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大豆种植面积和总产量最多的国家。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后,1974年9月,美国派出一个植物代表团访问中国。9月4日,在吉林南崴子草地上采集到第一份野生大豆;第二天,在水稻研究所附近又采集了两份大豆资源;随后在沈阳、南京、上海采集到不同类型的野生大豆样本。正所谓识者若珍宝,弃者如敝履。这些遍地生长的“野草”后来成为美国宝贵的大豆育种材料。 美国作物基因库中保存的大豆材料已达2万多份,成为世界大豆资源大国之一。 美国大豆分布在10个州,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美国引种大豆成功的重要原因,并可获得较高的产量。美国政府采取扶持大豆生产和产业发展的政策。一是财政补贴。二是重视科研投入和资源共享。美国引种大豆100年,经过有计划地品种改良、采用先进技术,实现了工业化、机械化生产,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 三、“种中国豆侵美国权”引发争议 (简 略) 新世纪伊始,媒体曝出农业领域一件惊人新闻:种中国大豆侵了美国权! 2000年4月,孟山都公司向全世界101个国家申请一项高产大豆专利权。孟山都公司采用上海郊区的一个野生大豆品种作亲本,与另一个栽培大豆品种杂交,培育出具有高产“标记”的新品种。孟山都公司即据此申请“高产大豆”专利,并提出了与此有关的64项专利保护申请。虽然它来自中国,如果在育种过程中使用了孟山都公司维权的这种野生大豆,或仅具有的这种高产“标记”,都会被视为侵权。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第一个激烈的反应,就是你老外明目张胆地“盗窃”中国的大豆资源,“你拿了中国的野生大豆,抢注为自己的专利,反过来又向中国兜售?”专家指出,美国人在20世纪多次在中国采集野生大豆。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人出访考察、合作交流,野生大豆资源继续流向国外。就是说,“既有外患,也有内忧”。 在一阵痛心疾首、口诛笔伐之后,冷静下来的中国人开始进行反思。 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天灾人患,外扰内乱,特别是改革开放前的岁月,运动迭起,斗争频繁,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斗得田园荒芜,斗到畜禽绝迹。怎么能埋怨人家来“盗窃”、“掠夺”呢?而是你自己“瞎折腾”,白白地浪费了几十年大好时光。蓦然回首,“临崖勒马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矣! 权威人士指出,中国在计划经济时期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掠夺式”政策,以至农业生产积弱积贫,农民在风雨飘摇的环境下维持生计。新世纪以来,为支持城市工业发展,除了剥夺农村劳动力外,还通过农产品便宜和生产资料贵的“剪刀差”,使农业再生产资金和农民收入源源不断地流向城市和工业。虽然新世纪以来,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每年用于粮棉油流通环节的补贴几乎占农业补贴总额75%,但绝大部分被层层克扣,这些补贴最后到达农民手中“杯水车薪”。 中国拥有3万多份大豆种质资源,其中野生大豆5 000多份。大量的种质资源掌握在体制内,甚至垄断在体制内,再多再好的种质资源不研究不流动,其价值就会随时间而下降,甚至完全失去价值! 四、 打“自卫反击战”凸显民族主义情绪 大豆以其优良的营养价值和在食品、油脂、医药、畜牧等方面的广泛用途而需求猛增,2000年全世界大豆种植面积11.0亿亩,其中美国(4.41亿亩)、巴西(2.07亿亩)、阿根廷(1.42亿亩)和中国。中国大豆面积从历史最高年份1.91亿亩减至2000年的1.28亿亩,并从大豆出口国演变成为最大的进口国。 2001年12月,中国迈进世贸组织,给中国农业带来的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中国在农产品贸易领域关税配额制度方面做出诸多让步,特别是大豆作为第一个直面国际市场的农作物,进口配额制度被废止,关税降至3%,不设过渡期、没有进口数量限制等。和美洲生产的大豆相比,国产大豆凸显出产量低、成本高、特别是含油量低的劣势,进口大豆的到岸价(FOB)比国产大豆低10%。廉价的转基因大豆迅速进入中国,2000年进口1 042万吨,2010年进口5 480万吨。 美国大豆进入对国产大豆产生冲击。农民种大豆比较效益偏低。在东北地区,种玉米每亩轻而易举稳收800公斤,比种大豆能多收入200多元。国产大豆陷入“市场不认可、企业不收购、国储存不下、农民卖豆难”的困境。大豆加工企业失去竞争力,年加工量(需求量)2 500万~3 000万吨,缺口1 400万吨。中国85%的加工企业和榨油企业的原料为外豆控制。 鉴于此,权威人士呼吁为挽救大豆“沦陷”打一场“自卫反击战”! 实施《振兴大豆计划》杯水车薪,鲜见成效。农业专家分析:黑龙江省大豆平均亩产120公斤,世界160公斤,高产国家180~190公斤;国产大豆出油率16%~17%,进口大豆出油率19%~22%。要打赢这场“自卫反击战”,按现今大豆平均亩产120公斤计算,要实现大豆基本自给,至少需要再拿出3亿亩耕地和2 000亿方的水资源。这近乎有些“天方夜谭”的遐想了。 “鱼和熊掌不能兼得也”!中国个人多地少,基于土地资源禀赋和需求弹性,保证每种农产品完全自给显然是不现实的。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与利用国际农业资源的依存关系,统筹运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战略机制,适度地进口必需的资源性农产品!从经济发展的视角,“进口大豆就是进口水和土地资源”,可能有很多人不愿意接受但必须承认,有些道理是完全相通的:例如不能因为石油定价权不在中国,我们就限制石油进口。将大豆产业按照市场原则合理配置,整合大豆产业,有利于发挥资源比较优势以创造更大的价值。 确定我国农业优先发展战略,首先保证保障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水稻、小麦两种主粮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完全是刚性需求,依靠进口必然会影响社会稳定。玉米是重要的饲料作物,“要吃肉奶蛋,全靠玉米换”,扩大玉米种植面积亦显得十分重要。“东方不亮西方亮,不种大豆种玉米”。黑龙江省大豆面积2010年减至5 182万亩,而改种后玉米面积增至7 848万亩;全国玉米面积十年间亦从3.9亿亩增加到5.0亿多亩。 要加强大豆科学研究,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一 是,中国拥有丰富的大豆资源,外国科学家可以从野生大豆定位“高产基因”,中国科学家也应该锐意进取、迎头赶上。二是,在国产大豆适宜生态地区,大豆蛋白质含量高达40%以上,培育高蛋白含量品种,发展大豆食品加工业。三是,国产大豆最大竞争优势在于非转基因。应当充分利用我国丰富大豆资源,建设非转基因高蛋白大豆生产基地,扩大高蛋白大豆加工产品并出口国际市场。 注意:国内有些获得转基因资助的专家亦不遗余力地鼓吹发展转基因大豆:“农业发达国家把转基因研究重点放在油用大豆、饲用玉米、油菜、棉花等非粮食作物;我国应当旗帜鲜明地在水稻、高蛋白大豆等食用作物发展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中国如果真的发展转基因大豆,无异将加速天然大豆种植面积减少和产业萎缩,肯定会遭遇“老鼠过街一片喊打”。也有转基因专家责难:“中国因为没有推广转基因大豆,以至从大豆出口国沦陷为进口国。”这类似一种插科打诨的戏言,混淆视听,掩饰真相,几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 有专家指出:今天,世界新技术革命“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汹涌澎湃的新技术狂飙导致几乎所有学科领域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如果总是盯着老外给国产大豆造成的竞争压力,而不能深刻反省政策、科研、技术、产品、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重视科学研究、发展大豆生产以提高产量和满足农民的需要,无疑是一叶障目,舍本逐末。 所谓大豆“沦陷论”不可取,打一场“自卫反击战”也不现实,鼓吹中国发展转基因大豆更是“自毁长城”。 应该认为:千百年来人类的采集选择活动培育了赖以生存的作物,通过友好交流和商业往来传播到世界各地。中国人培育的大豆在美洲安家落户并提供了丰富的食品与营养,如同起源于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在中国土地上发展成为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它们正在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佟屏亚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cornexpert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2756 次阅读|0 个评论
道歉!我搞错啦!圆圆的大豆并不是转基因大豆
热度 15 mountainwind1 2012-10-29 19:00
刚才收到文老师留言:中国大陆没有种植转基因大豆。我马上去百度查,结果如下: 黑龙江地产 大豆 :   成熟的黑龙江地产大豆,呈圆形、颗粒饱满、色泽明黄,除黑龙江北部部分地区种植的抗腺品种外豆脐呈浅黄色;   进口转基因大豆:   采集的进口转基因大豆,呈扁圆或椭圆、色泽暗黄,与国产大豆明显区别是豆脐呈黄褐色,俗称“黑脐豆”。   简单的检验方法:   转基因大豆不发芽!可以用水检测!本土大豆用水浸泡三天会发芽! 转基因大豆不会发芽,只不过是个体膨胀而已。   从这个发芽试验过程,人们可以发现,这些转基因大豆是一次性产生的果实,它们的胚芽是不具有生命本质活性的,因此,就没有延续后代的能力。相当于一个人可以正常 怀孕 ,但是每一次都是死胎,这就意味着生命的延续到此为止了。 也就是说:我看到那圆圆的豆子还不是转基因的,耗子少没准真就是耗子不喜欢大豆,我搞错啦,向大家道歉!~
7098 次阅读|25 个评论
转基因技术也无法拯救东北大豆
热度 1 jiangming800403 2012-10-29 15:45
只要玉米有更高的比较效益,东北农民就会继续减少大豆播种面积,除了那些生育期短,不适合种玉米的黑龙江北部和大兴安岭、呼伦贝尔地区。抗除草剂转基因是适用于大规模集约化种植的技术,从而拉低了美洲大陆的生产成本,以及大豆的国际贸易价格。东北玉米是大豆单产的3~4倍,而大豆价格只是玉米价格的2倍左右,当然这主要是玉米的国内价格一般要高于国际价格,而大豆价格已经与国际接轨了。即使采用了转基因技术,中国大豆的成本也不可能和规模经营(转基因也是为规模经营服务的)北美农场相提并论。只要大豆的比较效益低于水稻与玉米,即使转基因技术,也无法拯救东北大豆。 参考文献:陈沐.大豆往事——别说“中国大豆输了美国是因为转基因”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09193do=blogid=627238 当然,从农业生态系统的角度,大豆或许是高价值的。其一大豆是固氮、养地作物,其二大豆秸秆的营养价值比玉米秸秆要好,适合养牛养羊。
个人分类: 农业、食品与农村发展|1964 次阅读|1 个评论
大豆往事——别说“中国大豆输了美国是因为转基因”
热度 51 dawnshower 2012-10-29 11:59
昨天在饶毅老师的博文上看到这样的话“今天中国大豆大量进口,中国大豆在产量、质量和价格上都不如美国。如果中国坚持不研究、不应用先进的转基因技术改善其他农作物的生产,中国势必将大量进口更多的美国生产的、转基因的产品。 ……美国领先的技术已经在美国和多个国家推广。中国人,大多数也已经食用美国转基因农作物的产品。造谣美国生产转基因危害中国,是小国岛民式的自作多情。美国迄今没有针对中国设计农作物,美国的转基因是首先自己先应用,自己领先,中国是没有本事自给自足大豆,才被迫进口美国的转基因大豆。” 这番话,看得人很伤心。我想指出的是, 第一,美国从上世纪初才开始从中国大量引种大豆。直到上世纪30年代初,美国农业部雇员还在我国收集大豆品系的各种资料。第二,实际上在转基因大豆出现之前,美国大豆的产量已经超过我们了,主要原因在于政府的大力扶持以及他们对中国大豆种质资源多样性的重视与利用。 “如果说19世纪,英国从我国引种茶叶最终使我国最重要的出口货物遭到致命打击的话,则20世纪美国在我国引种大豆再次使我国一种新兴的出口农作物遭受了同样的命运。 大豆也叫黄豆,古代称作菽,是“五谷”之一,在我国有四五千年的栽培历史。……从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的1911年,我国以大豆为主的豆类、豆饼、油类出口额分别超过了2658万、2141万和1511万两海关银,而以往一直在出口中占最重要地位的茶在当年的出口价值总额也只有3833万余两。到1927年,据当时的海关报告,大豆和豆油的出口量已经远远超过茶叶。当时有人担心,大豆‘每年装运海外,销路甚广,惟各国人士盛倡采用豆类以充饮食品之说,将来各地广行播种,我国农产前途,难免不受影响。即如茶叶一项,自锡兰、台湾(当时被日本占领)、爪哇等处茶业大兴,华茶销路,日形衰落’。结果正是这样:美国和巴西大豆生产的迅速发展使情况很快发生变化。我国大豆出口的数量优势只维持了很短一段时间。 在19世纪初,大豆第一次引入欧洲时,被当作园艺珍品种植在巴黎的植物园(Jardin des Plants)和伦敦的邱园(Kew Gardens)。在1765年,它传到了新大陆,作为一种饲料和绿肥,被种植在佐治亚州(Georgia)萨瓦纳附近的一个种植园。但是,在这之后的一个多世纪都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由于食用油的短缺,大豆才被当作潜在的油料作物受到关注。收获后的大豆用于榨油,剩余的豆粕主要被用作动物补充饲料的蛋白质补充料。 在那之后,一些美国来华的传教士也从中国送回过大豆种子。美国文献提到大豆是在1804年。开始引种试种是在19世纪中叶。1898年,美国农业部派人来华调查,采集大豆,但成效不大,在1903年以前,只引进了8个品种。1906年,美国农业部再次派出梅耶来华,从我国东北营口寄回一大批优良的大豆品种。在此后的两年多内,他们又从我国引进50个品种。1907年,有些美国商人认识到种植大豆将对美国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1908年以后,美国从我国引进来比以前多得多的品种。1917年,美国还只是打算用300英亩土地做大豆的试验栽培。但从1924年开始,随着对大豆需求的增长,农民放弃利润较小的棉花而改种大豆,大豆种植面积迅速扩展。 1925年,农业部雇员多赛特(P. H. Dorsett)到我国东北收集大豆品种,在那里工作了两年多,得1500份大豆种子带回美国。1929-1931年间,他又和摩斯(W. J. Morse)受雇于美国农业部,到我国东北、朝鲜和日本收集大豆品种资源。来华时,他们带着施温高等人收集准备的,从我国的有关大豆文献资料选译的大量资料作收集参考。在这两年间,他们收集到4000多份种子样品。另外,金陵大学农学院美籍教授卜凯(J. L. Buck)也曾送回1000多份大豆种子样品。此外,美国农业部还派出过其他一些人来华收集大豆品种资源和有关的文献资料。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美国农业部开始执行一项保存种质和筛选某些种质的经济性状的计划,例如种子的化学成分以及对特殊病原体的抗源等。大豆种质材料共约4500份,包括植物引种,美国推广的栽培品种、遗传原种和原生种。 1929-1939年这10年间。美国的大豆产量增长了10倍。从1939年后,美国成为仅次于我国的第二大豆生产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鉴于世界各国对大豆需求的增加,美国政府对大豆生产采取了经济扶持的政策,极大地促进了本国的大豆生产。1950年,美国的大豆总产量与我国大体接近,然而到1954年,美国的大豆产量已超过我国而跃居世界第一位,总产占到世界的46.9%。 从1924年到1973年,美国大豆的种植面积从70万公顷扩大到2300万公顷,从产量由13.4万吨增加到4300万吨,占当年世界总产量的74%(我国仅占12%),产值达90亿美元。大豆以超过小麦和玉米成为美国最重要的商品作物。1979年,美国大豆的种植面积达2855.7万公顷,产量更达创纪录的6172.2万吨(我国1980年的产量是794万吨)。 由于大量品种的引入和长期的栽培育种,现在美国已成为大豆的次生起源中心。根据有关资料,美国非常重视大豆种植资源的收集,到1983年,已从世界各国收集到9913份大豆品种和品系。收集大豆种质资源对美国大豆的持续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例如,他们利用从我国引去的小黑豆与本国栽培的大豆杂交,很好地控制了危害其12个州的大豆生产的孢囊线虫病。正因为如此,美国大豆近年来一直在世界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近几年的《中国统计年鉴》,我国的大豆年产量为1500万吨左右,而我国每年从美国进口的大豆也约等于这个数量。”以上资料节选于《近代西方识华生物史》(罗桂环,2005),267页,375-377页,部分词句略有改动;还有《作物进化》(N.W.Simmonds,1987),338-344。 由以上文字可见, 在“前转基因时代”,美国的大豆产量已经成功实现了逆袭,而且主要是靠收集国外(主要是我国)丰富的种质资源进行育种改良以及政府对这一战略作物的重视、扶持。( 政府方面的策略,并不难搜到。如《 中国大豆产业面临生死存亡之战》 《 美国低价倾销转基因大豆种子,引起巴西农民担忧》 。) “二战以后,美国把大豆产业扩张看作政治战略,于上世纪50年代成立了美国大豆协会。美国大豆协会不是民间组织,现有的60个董事,每一个都是经过逐级推荐,由美国农业部任命的。还设立了几个专门委员会,也是由政府财政负责资助的。……对此,美国大豆协会也承认:‘美国政府高度重视出口市场,因为扩大出口市场就是保证本国就业。中国进口大豆对美国农民的影响是正面的,而对中国农民的影响是负面的。’ 那么,美国是怎么打开中国市场的呢?据透露,20世纪90年代经过5年的准备,通过资助中国专家搞课题研究,资助中国畜牧技术项目,请他们到美国学习,办各种培训班等办法,美国大豆敲开了中国的大门。‘我们针对中国搞商业化,让专家帮助说话,这个方法很有效。’” 还有一个问题是,中国大豆产业一定要发展转基因才能活命吗?还是摘抄刚才新闻中的一段话—— “我国是全世界大豆品种最丰富的产地和目前非转基因大豆的主要种植区。相比进口的转基因大豆,我国国产大豆有极大的食品安全优势。目前 欧洲、日、韩等国家和地区都只进口非转基因大豆 , 而美国出口到欧洲、日、韩等国的非转基因大豆,价格是出口到我国转基因大豆的二至三倍!然而在国内市场上,我国生产的非转基因大豆却被迫混同于国外的转基因大豆,被迫在同一种价格上竞争,这使得我们的品种优势变成了价格劣势,出现了优质的非转基因大豆卖不上好价的现象 。(注:不知道这段话的真实性,请业内人士鉴定。) 资料显示,中国的大豆市场发言权已被国际资本剥夺。尽管黄豆1号(中国非转基因大豆)在中国大连期货占绝对优势,但由于垄断粮商的操控,芝加哥期货市场的声音压倒了大连期货市场,使黄豆1号的价格跟着黄豆2号(转基因大豆)跑,如同土鸡蛋的价格跟着笼养鸡蛋的价格跑一样,中国绿色有机大豆的市场发言权反而被跨国粮商所剥夺。 中国优质的大豆品种是世界公认的,蛋白质含量达43%以上、油脂20%以上、亩产200公斤的大豆品种有上百种,甚至超过转基因大豆的亩产。”
14302 次阅读|117 个评论
平心静气说大豆(重发,全文)
热度 2 tongpingya 2012-10-28 09:45
提要:中国人选择培育的大豆 哺育炎黄子孙,谱写出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 通过世人的友好交流和商业往来,大豆在自然条件适宜的美洲大地安家落户,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产地,如同起源于美洲大陆的玉米、甘薯、马铃薯,在中国土地上发展成为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为世人 提供了丰足的食品与营养 。 所谓大豆“沦陷论”不可取,提倡打一场“自卫反击战”凸显出一种民族主义情绪。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千百年来它和稻谷、粟米一起养育了世代中国人。随着世界人民的友好交流和商业往来, 金灿滚圆的 大豆传播到世界各地 。 1 9 世纪大豆引进美洲大陆并在气候适宜地区安家落户, 20 世纪世界大豆生产快速发展,美国成为最大的大豆生产国。 科学家认为,大豆是人类食物和营养供应源,起源于中国的大豆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一、中国是大豆起源地曾为国人主粮 大豆是我国古代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 , 古称 “ 菽 ” 或 “ 荏菽 ” 。 春秋时代著名诗歌集《诗经》中,就有“中原有菽,庶民采之”的记述。《大雅 · 生民》记有“艺之荏菽 , 荏菽旆旆”; 《小雅 · 采菽》记有 “ 采菽采菽,筐之筥之 ” ;《 豳 风 · 七月 》记有 “ 七月享葵及菽 ” 、 “ 黍稷重穋,禾麻菽麦 ” 。 西晋杜预注释:“菽,大豆也。” 春秋时代,菽被列为五谷之一;战国时期菽、粟并称,居五谷之首。秦汉以后,农业生产出现了不同色泽的豆粒,人们在大豆名称前加上了黑、白、黄、青等字,统称大豆。表明 我国种植大豆至少有 4 000 多年了。 北京自然博物馆里展出的山西侯马出土的 2 300 年前的 10 粒金色滚圆的大豆,其外形和今天的栽培大豆很相似。 1953 年在河南省洛阳烧沟汉墓,发掘出距今 2000 年前贮粮的陶仓,其上用朱砂写有“大豆万石”字样;同时出土的陶制壶写有“国豆一钟” 4 字。显示出当时大豆在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从西周至秦汉,大豆逐渐在黄河流域扩大种植,是人们的主要粮食之一,当时食用方法比较单一。《战国策》记述:“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就是说,用豆粒煮豆饭,用豆叶做菜羹。《三国通俗演义》里记述一段曹子建“七步成章”的故事,说的是曹丕做了皇帝,借故要杀掉亲弟曹植(子建)。他提出一个条件,如果曹植能在七步内赋诗一首,即可免死。曹植胸有才华,思维敏捷,果然在七步内出口成章:“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感羞自惭,收回成命。由此诗可以推知,公元 3 世纪时,黄河流域一带人民煮豆饭,燃豆秸,大豆已是日常生活的必备食品了。 秦汉以来,人们发明了制豆腐、生豆芽和榨油技术,增添了大豆加工食品的花样,使大豆食用方式从主粮逐步转为“蔬饵青馔”。历代不少文人为赞颂大豆制品写下了赞美的诗篇。如西晋张翰的《豆羹赋》,有“孟秋嘉菽,垂枝挺荚,是刈是获,充簟盈箧”。北宋苏轼的《豆粥》,有“地碓舂粳光似玉,沙瓶煮豆软如酥,卧听鸡鸣粥熟时,蓬头曳履君家去”。元代郑允瑞的《豆腐赞》:有“种豆南山下,霜风老荚鲜,磨砻流玉乳,煎煮结清泉,色比土酥净,香逾石髓坚,味之有余美,五食勿与传”。明代陈嶷的《豆芽赋》:有“有彼物兮,冰肌玉质,子不入于污泥,根不资于扶植。金芽寸长,珠蕤双粒;匪绿匪青,不丹不赤;白龙之须,春蚕之蛰。”惟妙惟肖,精湛绝伦,真实地描绘了大豆制品及其在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公元前一世纪《汜胜之书》记述,大豆在中原地区种植面积约占 农作物的 4/10 。 汉武帝时,中原连年遭灾,大批农民移垦东北,大豆随之携入。东北地区地域辽阔,土质肥沃,加上世代精心选择和种植,大豆在东北地区安家落户。 唐宋以来,大豆种植地区逐步向长江流域扩展。《宋史·食货志》记述,宋时江南一带遭遇饥荒,从淮北调运大豆种子到江南各地种植。大约到元代初期,北起黑龙江,南至海南岛,凡是可以种大豆的地区,几乎都有大豆的足迹。特别是东北三省,长期以来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总量的 1/3 以上。 远在春秋战国时期,起源于中国的大豆东传朝鲜,再从朝鲜传入日本。公元 712 年《日本古记事》有关于日本种大豆的记载;稍后大豆从日本引进东南亚一些国家。 中国大豆以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受到世人关注。 19 世纪大豆进入国际市场,相继传入亚洲、欧美各国以及世界各地。今天的拉丁文( soja )、英文( soya )、法文( soia )和俄文( cox ),基本上都保留着中国大豆的古名“菽”音。 二、大豆在美洲落户后来者居上 1873 年,在奥京维也纳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第一次展出了金灿滚圆的中国大豆 , 人人奔走相告,视作珍品,传为佳话。从此,起源于中国的大豆闻名世界,人们形象地称中国为“大豆王国”。 辽阔中国大地拥有丰富的野生大豆资源。 野生大豆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细弱,分枝和缠绕性极强。叶为羽状复叶,小叶多为卵圆形、椭圆形、披针形以至线形。花为紫色,极少数为白色。种子多为黑色,也有黄、青、褐及双色种皮。 野生大豆生长在河道边、水渠旁、芦苇塘以及沟渠附近等潮湿、向阳的环境,特别喜欢中性土壤或轻盐碱地,在沿海岛屿的海滩上也有它的足迹。野生大豆具有特殊的抗逆性,种子的耐寒能力极强,即使在零下 30 摄氏度,也能安全越冬。野生大豆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和脂肪,是开展大豆育种的重要种质资源。 1898 年,美国科学家来华考察和采集野生大豆,被视为珍奇植物进行研究。 1925 ~ 1927 年,美国学者多赛特( P.H.Dorsett )在中国东北地区采集了 1 500 多份大豆材料; 1929 ~ 1931 年,多赛特和莫尔斯 (W.J.Morse) ,又在中国东北地区采集了 622 份大豆材料。他们在考察报告中详细记录中国大豆生产情况、栽培技术,以及加工豆油、豆饼方法和出口情况,还附有 100 多帧照片。之后,美国人又从日本、朝鲜半岛采集了 4 000 多份大豆材料,经精心选育开始在美国扩大种植。到 20 世纪 50 年代,美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大豆种植 面积和总产量最多的国家之一 。 1972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后,两国在许多领域的互访交流日渐增多。 1974 年 9 月,美国派出一个植物代表团访问中国,其中有著名大豆遗传学家布尔纳德。当时正是中国北方大豆即将成熟的季节,代表团访问的第一站就是地处大豆产区的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9 月 4 日,布尔纳德在南崴子公社的草地上采集到第一份野生大豆;第二天,布尔纳德在水稻研究所附近又采集了两份大豆资源;随后在沈阳机场附近采集了野生大豆标本;后来相继在南京的中山陵附近、上海闵行区电机厂院内、虹桥机场的绿篱上,采集到不同类型的野生大豆样本。正所谓识者若珍宝,弃者如敝履。这些遍地生长的“野草”后来成为美国及其他一些国家宝贵的大豆育种材料,也成为生物技术公司作为遗传基因商业化研究利用的重要试材 美国作物基因库中保存的大豆材料已达 2 万多份,成为世界大豆资源大国之一。 根据前苏联科学家瓦维洛夫“气候条件相似”引种理论,即在选择引种作物或品种时,必须认真考虑引种作物原产地的气候条件,尽可能地从与本国或本地气候条件相似的地区选择引种对象,即利用 作物种子原有的适应性,采用特殊的栽培技术以改变作物的适应能力,扩大农作物的多样性和适种地区。依据“气候条件相似”理论,美国引种和发展大豆成功并后来居上具有非常典型的意义。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美国引种大豆成功的重要原因。美国大豆分布在大湖区西南部及周围地区、中西部和东南部地区,主要集中种植在伊利诺斯、依阿华、明尼苏达、印第安纳、内布拉斯加、俄亥俄、密苏里、南达科他、阿肯色和堪萨斯 10 个州,其面积和产量占美国大豆的 83% 以上。大豆产区与玉米产区重叠,有利于玉米与大豆轮作。这些地区海拔低于 500 米,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肥沃的草原黑土和黑钙土,有机质含量高达 3% ~ 5% ,无霜期 160 ~ 180 天, 6 月平均气温 20 ~ 22℃ , 7 、 8 月平均气温 22 ~ 27 ℃,大豆全生育期 ≥10 ℃ 积温 3 300 ~ 4 600 ℃ , 生长季节 (4 ~ 9 月 ) 均匀降雨 530 ~ 650 毫米,优越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宜大豆的生长发育并可获得较高的产量。 美国政府采取扶持大豆生产和产业发展的政策。一是财政补贴。 20 世纪 30 年代出台《农业调整法》,平均每 100 美元的农业产值中就有 20 ~ 30 美元来自政府补贴,包括作物保险政策和国际贸易支持。商品贷款对大豆发展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新世纪美国制订的新农场法案,大豆被纳入政府的固定补贴项目,每年都拿出 190 亿美元补贴大豆生产。二是重视科研投入和资源共享。美国 2000 年大豆研究项目 809 项,科研经费 8 700 万美元,占全美农业科研经费的 2.53% 。 美国引种 大豆 100 年,经过有计划地 品种改良、采用先进技术 , 实现了工业化、机械化生产,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 出口国。 三、“种中国豆侵美国权”引发争议 新世纪伊始,媒体曝出农业科研领域一件重大新闻:种中国豆侵了美国权! 孟山都公司是全球最大农化工业公司和头号生物技术公司。 2000 年 4 月,孟山都公司向全世界包括中国在内的 101 个国家申请一项有关高产大豆及其栽培检测的专利权。这项专利源自对一个野生大豆品种的检测和分析,从中“ 定位”了与高产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 “标记”,生物学术语称为 Marker ,即指一段 DNA 序列, 通俗的比喻就是“发现了公路上的一个路碑,通过它可以很容易地找到目的地(高产基因)”。 孟山都公司采用来源于中国上海郊区的一个野生大豆品种作亲本,与另一个栽培大豆品种杂交,培育出具有高产“标记”的新品种。孟山都公司即据此申请专利,保护其发明的“高产大豆 ” ,并提出了与此有关的 64 项专利保护申请,其中包括与“定位”大豆高产性状基因有密切关系的 “ 标记”、所有具有这些“标记 ” 的大豆(无论是野生大豆还是栽培大豆)及其后代;培育具有高产性状的栽培大豆的育种方法,以及凡被植入这些“标记”的其他各类转基因植物。 国际有关专家认为:孟山都公司此项专利很有可能在美国、欧盟一些国家获得批准,这就意味着所有高产大豆品种均被拥有垄断权,并允许孟山都公司对中国这一野生大豆遗传资源的控制。专家认为,由于专利的排他性,如果不经孟山都公司的首肯,中国的研究人员将不能按工作所需自主使用高产 “ 标记”进行研究或培育新品种,虽然它来自中国。如果在育种过程中使用了孟山都公司维权的这种野生大豆,或仅具有的这种高产 “ 标记”,都会被视为侵权。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 第一个激烈的反应,就是老外明目张胆地“盗窃”中国大豆资源,指摘 “ 你拿了中国的野生大豆,抢注为自己的专利,反过来又向中国兜售? ” 有关专家指出,美国人在 20 世纪初期和 70 年代两次在中国大规模采集野生大豆。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人出访考察、合作交流逐年增多,遗传资源的引进和输出在一定程度上处于失控状态。就是说,“既有外患,也有内忧”。国人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野生大豆资源继续流向国外。 在一阵痛心疾首、口诛笔伐之后,冷静下来的国人开始进行深思。 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天灾人患,外扰内乱,特别是 改革开放前的岁月, 运动迭起,斗争频繁, 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斗得田园荒芜,斗到畜禽绝迹。 怎么 能埋怨人家来“盗窃”、“掠夺”呢?而是你自己“瞎折腾”,白白地浪费了 几十年 大好时光。蓦然回首,“ 临崖勒马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 要老老 实实地承认中国的大豆生产和科学研究远远落在世界的后边。 业界人士指出,中国在计划经济时期为迅速发展工业,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掠夺式”的农业政策,过多地从农民那里征收农产品以支援工业建设,以至农业生产积弱积贫,农民在风雨飘摇的环境下维持生计。在国门突然开放之后很难经受起世界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冲击。新世纪以来,为支持城市工业发展,除了剥夺农村劳动力外,还通过农产品便宜和生产资料贵的“剪刀差”,使农业再生产资金和农民收入源源不断地流向城市和工业。虽然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每年用于粮棉油流通环节的补贴几乎占农业补贴总额 75% ,但绝大部分利益被农产品流通环节侵犯,层层克扣,最后到达农民手中“杯水车薪”。 中国拥有丰富的大 豆种质资源。 据报道有 3 万多份,其中野生大豆 5 000 多份。 但长期以来对 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采取谨慎态度,不仅对国外严密封锁,连科研院所之间也彼此设置“樊篱”,特别是进入市场经济之后,育种人员之间相互保密,各自为战。一位资深院士说:国家投入大量的资金建仓储库,科学家花去很大精力和时间搜集整理,还用很多的人力和财力去保存它。大量的种质资源掌握在体制内,甚至垄断在体制内,再多再好的种质资源不研究不流动,其价值就会随时间而下降,甚至完全失去应用价值。 新世纪以来,种质资源研究计划出现大型化和国际化趋向。国际农业研究磋商小组( CGIAR )启动了一个为期 12 年的“全球作物遗传多样性挑战计划”,为大规模深入开展种质资源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从实质上讲,它意味着全球种质资源的大流动大交换。对此,中国是加入呢还是拒绝呢? 四、 打“自卫反击战”凸显民族主义情绪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豆以其优良的营养价值和在食品、油脂、医药、畜牧等方面的广泛用途而需求猛增, 2000 年全世界大豆种植面积达到 11.0 亿亩,其中种植面积最大的有美国( 4.41 亿亩)、巴西( 2.07 亿亩)、阿根廷( 1.42 亿亩)和中国。中国人多地少,粮油争地,大豆种植面积从历史最高年份 1.91 亿亩减至 2000 年的 1.28 亿亩,并从大豆出口国演变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进口国。 2001 年 12 月,中国 满怀喜悦迈进世贸组织, 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开始融入世界。加入 WTO 给 中国农业带来的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机遇是潜在的,挑战是现实的。 中国在农产品贸易领域 关税配额制度方面 做出诸多让步,特别是大豆作为第一个直面国际市场的农作物,进口配额制度被废止,关税降至 3% , 不设过渡期、没有进口数量限制等 。和美洲生产的大豆相比,国产大豆凸显出产量低、成本高、特别是含油量低的劣势,进口大豆的到岸价( FOB )比国产大豆低 10% 。廉价的转基因大豆迅速进入中国, 2000 年进口 1 042 万吨, 2010 年进口 5 480 万吨,在全球形成了 “ 南美种大豆、中国买大豆,美国定价格 ” 的格局。 美国大豆进入对国产大豆产生巨大冲击。农民从收益考虑,种大豆比较效益偏低。在东北地区, 种玉米每亩 轻而易举稳收 800 公斤,比种大豆能多收入 200 多元。国产大豆陷入“市场不认可、企业不收购、国储存不下、农民卖豆难”的困境。 大豆加工企业失去竞争力:储备成本高、收储费用高、运输成本高。中 国大豆年加工量(需求量) 2 500 万~ 3 000 万吨,缺口 1 400 万吨。从 2001 年对外开放大豆市场以后,中国 85% 的加工企业和榨油企业的原料逐渐被外资控制。 鉴于此,权威人士呼吁为挽救大豆“沦陷”打一场 “ 自卫反击战 ” ! 2002 年起,中国政府开始实施《振兴大豆计划》,中央财政为大豆良种推广、提高大豆品质、振兴大豆产业设立专项资金,每亩补贴 10 元 , 2002 年补贴 1000 万亩, 2008 年补贴 4 000 万亩,约占全国大豆播种面积的 1/3 。 实施《振兴大豆计划》杯水车薪,鲜见成效。 农业专家分析:黑龙江省大豆平均亩产 120 公斤,世界 160 公斤,高产国家 180 ~ 190 公斤;国产大豆出油率 16% ~ 17% ,进口大豆出油率 19% ~ 22% 。 要打赢这场 “ 自卫反击战 ” , 按现今大豆平均亩产 120 公斤 计算,实现大豆基本自给,至少需要拿出 3 亿亩耕地 和 2 000 亿方的水源。 这近乎有些“天方夜谭”的遐想了。 鱼和熊掌不能兼得也! 中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 基于土地资源禀赋和需求弹性, 保证每种农产品完全自给显然是不现实的 。要 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与利用国际农业资源的依存关系,统筹运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战略机制,适度地进口 必需的 资源性农产品! 从 经济发展的 视角, 可以这样认为, “ 进口大豆就是进口水和土地资源 ” ,可能有很多人不愿意接受但必须承认,有些 道理是完全相通的:例如不能因为石油定价权不在中国,我们就限制石油进口。 将大豆产业按照市场原则合理配置,整合大豆产业,有利于发挥资源比较优势以创造更大的价值。 确定我国农业优先发展战略,首先保证保障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水稻、小麦两种主粮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完全是刚性需求,依靠进口必然会影响社会稳定。玉米是重要的饲料作物,“要吃肉奶蛋,全靠玉米换”,扩大玉米种植面积亦显得十分重要。 “东方不亮西方亮,不种大豆种玉米”。黑龙江省大豆面积 2010 年减至 5 182 万亩,而改种后玉米面积增至 7 848 万亩;全国玉米面积十年间亦从 3.9 亿亩增加到 5.0 亿多亩。 要加强大豆科学研究, 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一 是,中国拥有丰富的大豆遗传资源,外国科学家可以从野生大豆定位“高产基因”,中国科学家也应该锐意进取、迎头赶上。二是,在国产大豆适宜生态地区,大豆蛋白质含量高达 40% 以上,培育高蛋白含量品种,发展大豆食品加工业 。三是,国产大豆最大竞争优势在于非转基因。原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知名大豆专家王连铮建议:应当充分利用我国丰富大豆资源,建设非转基因高蛋白大豆生产基地,扩大高蛋白大豆加工产品并出口国际市场。 全国政协委员孙东生提案《关于保护大豆产业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保护国产大豆,建立非转基因大豆保护区,确保黑龙江非转基因大豆净土不被污染。通过立法保护非转基因大豆种子资源,加大转基因管理条例和三个配套办法的执行力度,采取措施限制转基因大豆及食品在黑龙江省区域内生产、加工和销售。” 中国如果真的发展转基因大豆,无异将加速天然大豆种植面积减少和产业萎缩,肯定会遭遇“老鼠过街一片喊打”。也有转基因专家责难:“中国因为没有推广转基因大豆,以至从大豆出口国沦陷为进口国。”这类似一种插科打诨的戏言,混淆视听,掩饰真相,几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 有专家指出:今天,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 " 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 ,汹涌澎湃的新技术狂飙导致几乎所有学科领域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如果总是盯着老外给国产大豆造成的竞争压力,而不能深刻反省政策、科研、技术、产品、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重视科学研究、发展大豆生产以提高产量和满足农民的需要,无疑是一叶障目,舍本逐末。 所谓大豆“沦陷论”不可取,打一场“自卫反击战”也不现实,它凸显出一种民族主义情绪。 应该认为:千百年来人类的采集选择活动培育了赖以生存的作物,通过友好交流和商业往来传播到世界各地。中国人培育的大豆在美洲安家落户并 提供了丰富的食品与营养 ,如同起源于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在中国土地上发展成为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它们 正在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佟屏亚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cornexpert
个人分类: 农业评论|5655 次阅读|2 个评论
光明网卫生时评:西安学校不用转基因大豆油引发的思考
热度 1 sz1961sy 2012-10-26 16:00
光明网 卫生频道 卫生时评 光明网卫生时评:西安学校不用转基因大豆油引发的思考 2012-10-26 13:08:30   来源:光明网卫生频道   沈阳 这几天,有关西安加强学校食堂管理 禁止采购转基因大豆油的事件,成了媒体聚焦、公众关注的话题。有关这个问题,光明网卫生事业部的 专家 出现了二种完全对立观点: 一种是认为《 西安效仿农业部食堂及幼儿园食堂禁购转基因,好! 》,另一种是认为《 西安禁止学校食堂采购转基因油的错误急需纠正 》 ,对于后一种观点,在科学网博客上,还有不同的看法: * 这种“扣帽子”式的标题有违科学精神呐。转基因并没有确认是安全的或者是不安全的,支持两方面的科学证据都有。在争论没有定论之前,对学生食用油加以限制,我个人以为是一个对后代负责、对未来负责的稳妥做法。 * “禁止采购转基因大豆油”就是“违反科学常识”,这是什么逻辑。禁止上课,禁止吃饭,禁止出气,禁止放屁,才是违反科学常识。 * 通篇是转基因派的"科学常识",而以反转派的"科学常识"来看,恐怕是通篇谬误了. 这就是目前中国社会上关于食用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的“势不两立”观点现状。 从2012年年初美国环保局要求孟山都公司解释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土地因长期大量使用“农达(一种达到转基因作物杀虫效果农药)”引起土壤结构变性、破坏环境恶果的原因及采取对策,到2012年4月2日丹麦养猪研究所立项,开展 转基因饲料对猪只毒性研究 ,都引发了科学界和民众的关注和争论。 在2012年的这一系列基于权威机构、专业研究结论与公告,都无一不是在提醒我们:转基因食品进入民众食物链20年来,既没有超过90天的慢性动物毒理试验报告,也因各种原因不允许这种本来应该进行的毒性试验进行,这不符合严谨的科学态度,是对人类健康的不负责任。在这种背景下,提倡用科学态度慎食转基因食品,这完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及其实施细则、《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 最后,再引用在科学网博客上一位法律界专家的一个评论作为本文结束语:(农药)DDT在1939年开始被发现具有杀虫效果,1962年被怀疑对环境具有破坏作用。此期间的20多年时间里面,也没有科学证据表明其对环境具有累积性和持续性的破坏作用。转基因才出来多少年?转基因大豆油才出现多少年?您说的没有证明有害的科学证据,也只是经过你的选择性认知所得出来的结论,相反的证据并非没有,不在此列举。(本文作者是 光明网卫生事业部总监 ) http://health.gmw.cn/2012-10/26/content_5493039.htm _acK({aid:73357,format:0,mode:1,gid:1,serverbaseurl:"afp.csbew.com/"}); 相关报道: · 西安禁止学校食堂采购转基因油的错误急需纠正 · 【视频】山东广播电视台《是是非非转基因》获奖 · 【视频】法国发现某种转基因玉米可使小鼠患肿瘤 · 吕永岩: 转基因食用真的没有“十大阻力”? · 西安效仿农业部食堂及幼儿园食堂禁购转基因,好!
个人分类: 光明网卫生时评|302 次阅读|1 个评论
西安违反科学常识禁止学校食堂采购转基因大豆油的错误急需纠正
热度 9 bioxncai 2012-10-25 23:41
西安市教育局等部门违反科学常识禁止学校食堂采购转基因大豆食用油的错误急需纠正 惊闻西安市教育局等部门竟然违反科学常识禁止学校食堂采购转基因大豆食用油,实在不可理解!稍微了解一点科学常识就可以得知,我们所食用的植物油的成分是不饱和脂肪酸,为了保证油的品质,在加工食用油的过程中必须去除蛋白质,所以所谓的转基因成分含量极其微量,用普通的仪器很难检测出来,严格讲其并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转基因食品。转基因大豆油是经过有关部门批准的,在国内外市场已经销售多年,至今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证明转基因大豆油对人体有害处,这些都说明其安全性非常可靠。作为教育部门,担负着传授科学知识的责任,怎么可以带头以行政手段干违反科学常识的事呢?现在这种做法已经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极左团体和反对转基因人士正在网络上广泛传播此错误信息(给一个著名极左人士的博客链接供参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683ce0102ebc2.html ),让公众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食品安全状况的误解。在此强烈呼吁西安市政府立即叫停这种荒唐的、反科学的错误做法! 注: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知识可以参阅“转基因权威关注”网站: http://www.moa.gov.cn/ztzl/zjyqwgz/ 和“转基因热点关注”网站: http://bri.caas.net.cn/news/index.aspx?sort=104 。
2242 次阅读|16 个评论
美国向中国大量销售转基因大豆而其超市出售非转基因豆制品(图)
蒋高明 2012-10-23 06:49
大家都有一个简单的常识:凡是优质产品都竭力想要将自己标榜出来,已示与众不同。而凡自知是劣等产品,都竭力想隐瞒身份,以蒙混在普通货里 、 让消费者在不易察觉中接受 ……美国一方面大量向中国倾销转基因大豆,另一方面将中国的非转基因大豆抢运回美国。美国超市中的非转基因大豆制品不断增加,这说明了转基因食品在美国是不得人心的。以下信息转载自曹明华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5bad770102e5li.html 中国捡起西方正抛弃的“转基因”食品 【(2012年10月21日)最新消息:《今年转基因大豆进口逼近6000万吨》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最新监测显示,我国今年大豆进口量将再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长近10%, 全年我国大豆进口量预计将达到5750万吨左右 ,比上年增长近10%。2011年,我国大豆进口达5264万吨,占全球大豆进口量的60%,对外依存度达80%,今年则超80%,而且增长近500万吨。 《顾秀林老师评语》 对于我来说这是预计之中的信息。2012-1月美国农业部宣布,10年后中国必须进口9000万吨转基因大豆,这个数量接近全世界目前的全部产量。转基因大豆是为中国定制的。今年大豆还没有收割完,在黑龙江黑河就有“人”在抢天然大豆了。日夜抢运。这叫市场。 大家都有一个简单的常识:凡是优质产品都竭力想要将自己标榜出来,已示与众不同。而凡自知是劣等产品,都竭力想隐瞒身份,以蒙混在普通货里 、 让消费者在不易察觉中接受 …… (一) 转基因食品,就是这样一种安全性非常成问题的劣等产品 而以孟山都为代表的生物公司,从一开始就深知这点。是唯利是图的商业利润追逐的本性,使他们玩弄的手法是:一再地游说政府和食品管理部门,避免标识。 幸亏西方众多科学家对转基因食品风险的揭露【见注 *1】【注*2】(【注*3】(这点被中国推广转基因食品的专家们刻意隐瞒了)以及西方知识程度较高的人们的不懈努力 --- 虽然美国曾开发出数量众多的转基因产品,但这其中绝大部分,都遭到了淘汰的命运!【注 *15】( 遗憾的是,目前这些淘汰的转基因品种,正全力在打开中国老百姓的市场…… 这不能不让人忧心重重)。 虽然美国人到目前为止食用到的转基因食品极其微量【见注 *4 –“在美国销售的食品中,其实直接含转基因有效成分的少而又少,甚至可以说没有 ……” 】,但这种大体上没有标识的政策带来两个后遗症:( 1)不少重视自己健康的美国人,还是对极微量的转基因成分可能出现在自己的食物中,非常地不放心(这就是为什么“世博会” 、“奥运会”要谨防外国人吃到转基因食品),并且不断地坚持要求标识 ; (2)尽管只有极少量的转基因作物中提炼的成分可能出现在美国人的某些经过深加工了的食品中,但因此却大大便利了孟山都之类贪婪的生物公司及其代理到海外行骗: “美国人都在吃转基因食品,所以不会有什么问题吧?” 当然他们骗不了知识传播度较高的欧洲人、日本人,但对于中国人,以“科普”的方式来技巧地推销转基因食品,居然还少有地灵验。并因此影响决策层。 (美国东部超市里销售的豆腐): (二) 美国的抗议转基因食品大游行 于 2011年10月1日 至 16日在美国纽约至华盛顿举行的民众质疑转基因食品的集会和长征活动中,“非转基因项目”执行董事 Megan Westgate 说: “在进行了 30 年和花费了几十亿美元的研究之后,其实仅仅实现了两种品性的转基因食物的开发:抗虫性和抗除草剂(更别提这两种品性已分别引发了超级害虫和超级杂草 --- 作者注)。与转基因行业最初的承诺完全不符的是,目前市场上没有任何一种转基因食物是能够增加产量 、抗干旱、增加营养、或是有其他具有人道援助和环境优势的益处的。美国人民应该有权利退出这场实验了,这次长征活动就是这样一种宣告 …… ”【注 *5】 在美国人民的这样一种宣告声中,转基因试验场只能向中国这样的“第三世界”国家转移了 …… (三) 刚刚发生的新闻 2012年2月15日,中国贸易代表团在美国爱荷华州 同美方签署了购买 43亿美元“转基因”大豆的合同。【注 * 6】【注 * 7】【注 * 8】 从还不到半年前美国国内强烈抗议转基因食品大游戏的民众活动中可见,美国人民对自己食物的保卫战打得还是可以的。但因为有中国这样的海外基地愿意巨量进口这种遭美国人民唾弃的转基因食物,美国政府对转基因食物的开发政策便眼开眼闭。与此同时,少数几个贪婪的美国生物公司,出于以牟利为生存命脉的企业文化,则将其大大的胃口对准了中国。 而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举足轻重的大国,对转基因食物网开一面的政策,居然让在整个西方 、 乃至全球已经苟延残喘的转基因食物产业,顿时注入了新的生机。 美国目前低迷的经济,不想放过任何一个可以提升经济利益的机会。 ---- 中国在2月15日刚刚采购了美国43亿美元的转基因大豆,2月23日,我们就可以在中国的新闻上看到这样的消息:《美国将加快转基因食品审批速度》 【注 *9 】 “美国农业部( USDA)表示,按照即将实施的政策,孟山都等种业公司的转基因农作物可以获得更快的监管审核。” “新政策的目标是将生物技术作物审批的时间缩短一半”,“这一变革将于在联邦公报上刊登起生效,可能会是 3月”。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与巴西等国竞争 --- 谁的审批速度更快以至可以向中国推销更多转基因食物 …… 呵!中国贸易代表团的采购活动,居然那么有效地影响了美国的转基因食物政策。 而在美国国内抗议转基因食物大游行闹得最凶的去年 10月1日到16日,美国国内的转基因食物市场已完全看不到希望了。但是在10月17日,美国农业部发布的关于转基因作物的报告中却对中国市场寄予了重大希望 --- 其中居然还熟谙中国的“第12个5年计划(2011-2016)”这种令生活在海外的中国人如我都读来有些陌生的专有名词,其中分析说“中国政府正积极准备要发展转基因作物产业。【注 * 10】 (四) 中国捡起西方正抛弃的转基因食品 中国之所以会捡起西方正抛弃的转基因食物产业,相当 一部分原因要归于有关留美“专家”还在用美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转基因”理论影响中国的决策层。 我按捺不住要关注这个领域,是因为目前,中国已成为国外早已淘汰了的众多转基因垃圾的倾泻场。 目前,“中国蔬菜种子 90%以上从国外公司购入,这些也大多是含转基因技术的。”【注 * 11】而这些曾经被国外生物公司开发出来的转基因蔬菜,在美国、在西方都是不允许被种植的 --- 像转基因土豆、西红柿、甜椒等等转基因蔬菜,在美国和欧洲曾遭到消费者强烈抵制,早就被市场彻底淘汰了,现在却纷纷登陆中国市场,堂而皇之地登上了中国老百姓的餐桌。 (五) 转基因专家羞羞答答地将转基因技术与转基因食物混为一谈 而且诡异的是,中国的专家们在谈到转基因食物这一事关百姓食品安全的严峻问题时,总是羞羞答答地与是否应该发展转基因技术研究混为一谈。似乎一持有对“转基因”这个名词的负面态度,便有反对科技发展、反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嫌疑,甚至于同许多年来中国人脑海里被种植的反对“革命”一样严重的性质 …… 请看有关专业人员在这里的表态:“从世界范围来看,转基因技术研发和应用是大势所趋,我们不能回避。但必须慎重,特别对主要粮食作物。” 【见注 * 11】 错了,还是错在羞羞答答。 转基因技术研发与转基因食物开发完全是两回事!转基因技术在食品上的研发和应用绝对是西方所走过的一段弯路 --- 再也没有“大势所趋“的前景了。 (六) 看转基因专家如何忽悠?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黄大昉想用西方种植了多少转基因作物的面积来作为向中国市场推广转基因食物的理由。但他说来说去 --- 美国的转基因作物,也只是用来作生物燃料、提取医用蛋白(这里是制药应用,与食物应用完全是两回事),还有至多是饲料和食品加工【见注 * 12】 而黄大昉所举例的、转基因作物在美国所用作的“食品加工原料,如食用淀粉、糖浆、快餐、软饮料” --- 恰恰是美国最臭名昭著的“垃圾食品”,是目前连生活在最底层的、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美国穷人,都正在被学习要力图避免的食物 …… 中国的转基因专家到现在还在忽悠大众 “种植转基因农产品已经成为国际趋势 ”【见注 * 12】。 对于地多人少的美国来说,种植转基因作物用来作为生物燃料等等是可行的。而中国的人口与土地比例,不允许用大量耕地去种植转基因作物以作工业应用。 而转基因专家则利用这种“国际上种植了多少转基因农作物”的笼统数据,来混淆最关键性的概念: 转基因农作物(实际也许是做工业用的) ---》 转基因农产品 (概念偷换)---》 转基因食品(食品!) 以此来忽悠中国的决策层,以回避最最涉及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 (美国东部的中国人开的超市里销售的豆腐): (七) 国外市场新趋势 另外,我想要告诉中国推广转基因食品的专家: 连用转基因玉米、转基因大豆榨油的国外市场也已经不时髦了。 我之前曾写过,美国、欧洲的白人一般不用耐高温油作食用炒菜,所以大多用耐低温油橄榄油做烹调。或者他们的食用油传统是白脱油。但我近来发现,愈来愈多生活在美国的其他族裔的食用油习惯 --- 即用到高温炒、炸烹饪的油的种类,也在发生很明显的变化: 近来美国的普通超市出现愈来愈多的非转基因食用油推介:如葡萄籽油(Grapeseed oil)、葵花籽油(Sunflower oil)、 花生油(Peanut oil)、红花油(Safflower oil)(其中还特别注明是冷压榨的)…… 有趣的是,在美国的华人超市中,中文标签贴出大大的字是“纯葡萄籽油(可作高温炒、炸等)”,而在油瓶的背面靠近底部却用英文标注:“还掺有少量油菜籽油”(注: “油菜籽油”大多是转基因的)。 但是在美国超市里,却出售的是 100%的纯葡萄籽油。 ---- 这说明了,即便生活在美国,奸猾的商人也还是企图将劣等货(可能含转基因成分的食物)推销给不认英文小字标签的中国人。 (九)中国需要“接”什么样的“轨” 我希望不再看到中国的转基因专家、伙同几个洋人面孔的转基因利益相关者、还有所谓的“科普作家”,来忽悠中国的老百姓,和中国的决策层 --- 把“转基因技术”与“转基因食物”糊里糊涂地混为一谈,什么“从世界范围来看,转基因技术应用(在什么领域的应用?!)是大势所趋”,“代表了未来发展的方向”,云云。 中国需要与之“接轨”的最新国际趋势是, 2011年 6月13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宣告:“让农业回归自然”,并给各国生态循环农业效益远高于“转基因”的政策推荐。【注*13】 2012年2月,美国农业部为有机、新鲜的自然食物产业投入了直接资助4000万美元,而与此同时,投给与转基因食品作物相关的科研项目的直接资助大约500万美元 --- 而且其主要用途还是转基因作物的风险与效益的观测,而不是转基因商业种子开发。【注*14】 --- 这与目前中国政府对于转基因作物研发的资金投入与天然有机农业开发的资金投入之比例刚好是一个天壤之别。 (十) 结语 当然,我们可以理解,转基因专家也是人。当人掌控有特殊的权利之后(于特定的科学技术的掌控也可以是一种特权),便有可能导致以此来追逐私利的欲望膨胀。于这一点,淳朴的中国人民之认识还是不足的 ---- 缘于他们对“科学”的信任。 而转基因食物,便是在“科学”的外衣遮掩下,悄悄溜上人们餐桌的一个值得忧虑的隐患。 曹明华 2012年3月6日 于美国 参考文献 : 【*1 】 《转基因食物在美国的争议》中“引证的参考文献”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5bad770102dqf6.html 【*2】 德国、法国、匈牙利科学家 2012年2月15日在《应用毒理学》杂志联合发表论文,证明Bt毒素以及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的有毒草甘膦残留,即便极其微量,也显著影响人类细胞发育能 力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e9914110101374m.html 【*3】羔羊血液内脏含母羊食用转基因大豆基因片段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b17e9d0102dy1r.html http://www.michaelfields.org/making-hay-with-gm-alfalfa / 【*4】 “美国是如何管理转基因的?”《南方周末》颜旸 2011-9-8 【*5】‘People don’t want to be a GMO Experiment’ 313 Mile March for GMO Labeling Ended on World Food Day Support of FDA Petition JustLabelIt.org Exceeds 300,000 / November 4, 2011/ http://www.right2knowmarch.org/news-room/news-room-overview/ 【* 6 】“ 中美签署 43亿美元大豆采购合同” 2012 年 02 月 16 日 《 环球时报》 http://news.sina.com.cn/w/2012-02-16/112523943179.shtml 【* 7 】“ 农业部放行美国转基因大豆” http://www.people.com.cn/GB/jingji/1037/2356100.html 【* 8 】 “ 解读中国接纳转基因大豆安全证书依据论文” 《光明网卫生频道》廖俊林 2012-02-26 http://health.gmw.cn/2012-02/26/content_3654438.htm 【* 9 】 “美国将加快转基因食品审批速度”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usstock/c/20120223/085211436452.shtml 【* 10 】 China – Peoples Republic of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Annual 2011, USDA Foreign Agricultural Service, Date: 10/17/2011 GAIN Report Number: CH1 1050 【* 11 】 “我国近 7成食用油来自国外转基因大豆 安全存疑” 《南方日报》黄应来 2012-02-23 http://news.qq.com/a/20120223/000884.htm 【* 12 】“ 农业委员呼吁加快转基因玉米产业化” 《 财新网》张艳玲 2012-03-05 http://www.grainnews.com.cn/plus/view.php?aid=140153 【* 13 】 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告: 让农业回归自然。 2011年06月13日 。 http://www.fao.org/news/story/zh/item/80096/icode/ 【* 14 】 USDA awards $40 million grants to boost local food supplies CHICAGO | Fri Feb 3, 2012 5:26pm EST http://www.reuters.com/article/2012/02/03/us-food-farming-usda-idUSTRE8121YI20120203 【* 15 】 转基因不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5bad770102dwka.html ( 文中用到“zhiyan-le”提供的资讯,特此感谢。) ------------------------------------------------- 在中国大量进口美国转基因垃圾产品的同时,美国的超市却销售着众多“Non-GMO”(非转基因)豆制品,这里只是在美国东部和西部超市拍摄的部分大豆制品(因图片太多,我家里正食用的“Kirland Organic Soymilk”等还没去拍照呢):
个人分类: 自然与社会|512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丰收的大豆-黑龙江农场见闻之二
热度 2 sqzhang 2012-10-18 12:08
丰收的大豆-黑龙江农场见闻之二
1 2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350 次阅读|4 个评论
那些散落在草丛里的珍珠
热度 5 saraca 2012-10-10 11:54
图1:中国传统的栽培作物之一:莲藕 中国是栽培大豆Glycine max的故乡,种植历史悠久,栽培品种多样。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和推进,人类对大豆的栽培选育方式,在传统的人工选育基础上,新增了现代人工转基因技术。传统或现代,两种方式皆属人工选育,带有极强的人为意识:选育高产、优质,满足人类的需求。 无论是大豆、水稻、小麦或其它栽培作物,在人类尚未有意识、有目的集中栽培利用前,都是原生态、野生的。随着栽培规模扩大,人类有意识的选择栽培,许多野生种的原产地在缩减,适应性广泛的野生种蕴藏的丰富的遗传资源,也在慢慢丧失。某种程度上,以人类需求为目的的人工选育影响了野生种质资源库的丰富度。 图2:云南高原莽莽群山深处蜿蜒流淌的江河。这是西双版纳勐仑镇的罗梭江。 在彩云之南的大山深处,各族人民除了刀耕火种,轮歇种植玉米、荞麦等作物外,还把劳动智慧发挥到极致,那就是以元阳梯田为代表的山地水稻田。在水源许可的条件下,就山势的坡度,沿着山坡,小心地垒起一道道田埂,画出一条条弧线,绘出一道道弯弯曲曲的水田。所有的努力,只是为了能在有限的弧面平地上,汇集水源,栽种水稻。 山地面积占90%以上的云南,能让当地民族刻画水稻梯田的并不多。大部分山地里,通过祖祖辈辈的实践和选育,人们只能栽种适应当地环境条件的旱稻品种。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云南大部分山区里,出产各种不同品质的旱稻。调查表明,1981年全省旱稻面积达10万公顷,收集旱稻品种1100份;在西双版纳的一个基诺族村寨中,1997年曾收集到70多个地方旱稻品种。然而,近20年以来,随着杂交稻、各种经济林木的推广种植,老百姓的经济来源不再单一,他们不再栽培那些口感软糯或糙口,颜色或紫或白或红,米粒或细或粗或短,产量不高的旱稻品种了。唯有自家偶尔的怀旧与特别的喜爱,才会保留一块地来种植旱稻。经科学家的抢救性调查和收集,大部分旱稻品种已收进相关种子库保存。 然而,作物的亲缘野生种,对于人类的生存来说,却至关重要。它是栽培作物选育的基因库,犹如画家的调料桶,也似音乐家的琴键,更像英语中的ABC,又如阿拉伯数字的1、2、3;不同元素,有不同特性,不同组合,可创作不同作品。可以说,创造万物的上帝或女娲,已经将这份责任,连同原材料桶一并交给了人类的育种专家。 1970年,袁隆平和他的同事发现了海南野生稻的一株雄性不育株,作为母本,育成不育系,与保持系、恢复系配套,于1973年成功培育出三系杂交水稻。正是这千万株野生稻中的一株雄性不育株,被育种专家慧眼识珠,成功地创造了中国杂交水稻高产的神话。 在江西,有一个特殊的保护区,是农业部和水稻所共建的“东乡野生稻保护区”,那里的野生稻具有极强的抗寒性和多年生的特点。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稻栽培管理最怕的就是低温、冷害,科学家已借助传统的杂交育种手段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不仅获得抗冻的杂交后代,还分离到抗冻基因。因此,如果能够培育出抗寒又能像割韭菜一样,一年种植,多年采收的水稻品种,也将会是神话般的水稻种植革命。 多种多样的野生作物宝贵的种质资源,尤其是遗传基因资源,受到了人类的重视。最有名的当数英国邱园的千年种子库,它不仅收集本土植物种子,还保存来自全球的植物种子。中国农业部、科技部、科学院以及地方政府都在加强野生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利用。自1979年以来,我国野生大豆资源的收集和保存利用一直倍受重视。云南省收集保存的野生稻、旱稻品种也将成为重要的水稻基因库之一。21世纪伊始,中国西南野生种质资源库的建设与运作为众多野生植物遗传多样性提供了种子和遗传物种保存的暂时居所,有记者称之为野生植物的“诺亚方舟”。 这些散落在荒野里的栽培作物亲缘种,就像天上的明珠散落在草丛里,无论荒凉或贫瘠,无论沙地或盐碱地,它们都生生不息,散发着特有的光芒。 图3:种在青岛海滨,耐盐碱的旱稻。这真是个奇迹。
个人分类: 认识植物|7236 次阅读|12 个评论
发现一片野生大豆
热度 7 liuxuxia126 2012-10-5 15:50
发现一片野生大豆
人类的生存和文明,离不开遗传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遗传资源是生物技术发展的基础和源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进步的宝库。 当人类不满足于传统的财富获得方式时,在传统物权的基础上,又通过法律的方式赋权于智力成果,知识产权就成了新的财富获取方式和途径。 用私权保护人类创造性成果的同时,却忽略了对创造性成果的源头的保护。那些拥有大量财富的人和社区,却不能通过自己拥有的资源获得财富和法律的肯定。 对遗传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赋权保护,可以使现在拥有遗传资源和传统文化资源的地区的人们,渐渐摆脱贫困的状态,也可以从已有文明和物质发展进程中,通过合法的方式,获得一定的利益回馈,并激励他们继续保护文化资源和遗传资源。 十一假期的第一天,开车去武汉近郊,在路边发现了这片野生大豆,非常开心。 2012.10 01 21012.10 02 2012.10 .03 2012.10 04 2012.10 05 2012.10 06
个人分类: 植物故事|5204 次阅读|13 个评论
美国干旱“烤问”中国大豆安全<二>
热度 1 longkouwan 2012-8-18 04:33
美国干旱“烤问”中国大豆安全 二 前文总结:从 2007 年以来的 5 年间,在进口大豆上,中国至少多花了 2520 亿人民币! 下面,我们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 2007 年以来的涨价。 2007 年还发生了许多其他的事情,比如石油价格高企等,但是世界银行的报告认为,以下的这些事情是主要原因: 2007 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新一轮的能源法案,进一步支持通过生物乙醇的生产,来降低对海外石油的依赖。生物乙醇的最主要来源就是玉米。 从此,用于生产乙醇的玉米就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以下是一些年份美国用于乙醇生产的玉米所占的比例。 2005 年 14% 2006 年 20% 2007 年 23% 2008 年 30% 2009 年 33% 到了现在 既然高达 40%!! 折合玉米 1.2 亿吨!以美国的产量,大约需要 2.5 亿亩土地! 大豆与玉米的价格高度相关,因为美国农民一般进行玉米和大豆的轮作;所以玉米价格的上涨直接导致了这 5 年来大豆价格的坚挺。其背后的主要原因就是生物能源所导致的供给上的紧张,根据世界银行的估计,其贡献约为 3/4 。 雪上加霜的是,今年美国大旱。所以,我专门开帖实时公布美国的旱情指数。遗憾的是,截止 8 月 14 日,美国的干旱还在持续。 虽然,从打开大豆进口闸门的那天起,知道到这一天迟早会到来(即由于大范围的严重减产);但是,以前根本没有考虑到生物能源对之的影响。另外,我们可能根本没有预料到,短短十年间,中国大豆进口会达到这样高的水平( 5000 多万吨,折合国内耕地 4 亿多亩)。 因此 笔者非常想知道,在进口巨量大豆的前提下,当供应有了问题,中国将如何处理?尤其是在农业和粮食安全问题已经弄得中央如临大敌(连发 9 年的一号文件)的情况下。粮食涨价,势必食品涨价,影响民生;在中国经济明显放缓的今天,粮食进口已经远远超出了经济的范畴,成为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 其问题的核心是到底谁来养活中国?
个人分类: 粮食安全 vs 能源安全|3838 次阅读|1 个评论
农业部否决黑龙江拟设非转基因大豆保护区理由太草率
热度 14 蒋高明 2012-8-6 17:32
蒋高明 当一个物种,一种景观,乃至一种文化遭到来自人类的严重威胁时,就通过建立保护区的途径以维持上述对象继续存在,这种做法已在世界各国非常流行,我国对重要野生动物类、野生植物类、风景名胜类、森林类、草原类、荒漠类、湿地类、地质景观类、海洋类、建筑类、乃至无形文化,都已建立了保护区或者保护地。在农业上,也开始建立传统农业文化类保护区。中国的非转基因大豆,尤其黑龙江的非转基因大豆已面临来自美国、巴西、阿根廷转基因大豆的严重入侵,其保有量已不足20%,成为地地道道的濒危品种资源,这是不争的事实。黑龙江政协等单位出于对祖国非转基因大豆品质资源保护的考虑,建议国家建立非转基因大豆保护区或保护地,这个做法是从对中华民族最高利益出发的,本该得到农业部等有关部门的热烈响应。然而遗憾的是,农业部对该建议给予了否决处理,是完全是不作为或负作为(帮外国公司的忙)的赤裸表现。 农业部相关人士解释的原因是:我国目前不允许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在这个大前提下,也就没有设立非转基因保护区的必要了。这个理由很显然是简单粗暴的。事实上,中国已经有了转基因大米的非法种植,欧盟几十次从中国出口的大米制品中检测出转基因成分就是明证。另外,玉米、油菜、小米,以及不少蔬菜也有转基因,农业部所谓的中国不允许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的“大前提”在哪里呢? 我们不禁要问:中国的农业部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农业部?还是国外转基因公司在中国的办事处?农业部相关人士的权力为何这么大呢? 黑龙江拟设非转基因大豆保护区 遭农业部否决 http://news.hexun.com/2012-08-04/144366461.html 欢迎发表评论 0 2012年08月04日08:28 来源: 第一农经网 作者: 石淘 近日,黑龙江省多个部门、机构向全国人大和国务院有关部门提出的在黑设立非转基因保护区的建议,已经被 农业部 正式否决 。   黑龙江大豆(4756,22.00,0.46%)协会一直在呼吁设立非转基因保护区,受到了黑龙江省政协、 央行 黑龙江省分行和其他相关机构的采纳。   但由于授权单位的级别还是比较有限,如果争取到农业部、 发改委 授权,将有更多利好政策惠及黑龙江和非转基因大豆,另外,命名"非转基因保护区"或者"天然大豆保护区",必须要通过国家立法来最终确定。   但农业部的人士透露, 该建议被农业部否了,农业部相关人士解释的原因是,我国目前不允许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在这个大前提下,也就没有设立非转基因保护区的必要了 。   据悉,对于转基因种植及产品,欧盟、日本等国家都制定了非常严格的规定,并没有引发任何WTO争端。    如今湖北等地转基因水稻已经形成规模种植了,从欧盟对中国大米制品转基因限制也能看出来,国内水稻产区基因污染已经开始显现。   "如果不将黑龙江设为非转基因保护区,很难保证不重蹈南方水稻产区的覆辙。"一位业界人士担忧地说。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3572 次阅读|15 个评论
[转载]转基粮鼓噪遭到著名农业专家严厉批驳
热度 1 蒋高明 2012-6-20 14:57
本文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683ce0102e4mn.html (2012-06-20 10:40:38) 转载 ▼ 标签: 杂 谈 吕永岩按语:转发佟屏亚先生对近日转基因毒粮鼓噪的批评。佟老是中国农业资深专家,曾任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先后受聘为农业部、财政部农业开发科技顾问。“六五”期间主持部重点课题“玉米高产综合栽培技术”;承担国家宏观发展战略课题“中国玉米种植区划”;“七五”期间主持“北方旱地综合治理开发研究”、“北方地区小麦玉米两作吨粮推广”、“中国玉米发展战略和预报研究”;“八五”期间主持“北方地区小麦玉米两作超吨粮研究”、“耕作栽培学科发展战略研究”。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及国家科委科学技术三等奖、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丰收计划一等奖 。 佟老对转基因毒粮主要推手的批评有理有据,一针见血。近日,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发展生物安全应对技术,有效防控对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的生物威胁”。这是对疯狂推广转基因毒粮害人集团的当头棒喝,是对转基因“一转独大”农业路线的拨乱反正,是全中国人民反对转基因毒粮的“尚方宝剑”,使中国人民看到了中国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的一线曙光。中国人民坚决拥护总书记的讲话,坚决站在总书记一边,与转基因毒粮集团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直到取得最后胜利。 附:标题“吃了千百年猪肉我们的耳朵没有长大” ——评转基因专家密集发言,技穷矣! 佟屏亚 一位院士电告,让关注最近媒体密集发表的转基因文章。嗨!《科技日报》从 5 月 16 日至 27 日,连续刊发多篇转基因专家访谈录,还有北京晚报、农民日报等。可以说包揽了经常登台表演有头有脑的转基因专家: 黄大昉、万建民、戴景瑞、林敏、杨晓光、罗云波、朱祯( 吕永岩按语:请人民记住这几个后屁股上长了霉国尾巴的美中国转基因毒粮轿夫,将来跟他们算总账) 等等。看来是举办“全国记者转基因培训班”后的蝴蝶效应。试图三人成虎、众口铄金,有组织地再次掀起转基因神话的新波浪。 我退休后相对空闲,每篇访谈都要认真阅读,希望获取一些新信息。很遗憾,第一感觉是 和尚念经,缺乏新意 ;二是 调门降低,没了底气 ;二是 不讲科学,胡言乱语 。( 吕永岩按语:确乎如此,说得好极了) 原因是,这两年转基因主粮商业化 深陷泥沼,四面碰壁 ,只有喘息余地,没有歌唱之力了。 第一,转基因专家不再强调转基因主粮商业化了。“中国的转基因水稻受困于负面舆论的影响,迟迟不能商业化。”感叹“如中国不进行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相当于每年放弃了 200 亿元的收入”。中科院黄季焜算账 : 转基因水稻能节约农药 80% ,(折算下来)增产 6%-9% 。这种空穴来风的“正面舆论”才是 真正的谎言 。众所周知, 转基因水稻本身根本没有增产作用,而且还是“借鸡下蛋”。 第二,转基因专家说:“玉米成为中国批准转基因市场化呼声最高的作物”。“出于粮食安全等方面的考虑,这是放行转基因玉米安全认证的主要背景。”“如果不推广转基因玉米,到 2020 年玉米供需缺口在 2000 万吨以上。” 是谁批准转基因玉米商业化了?是谁的呼声最高? 新世纪中国玉米每年大约增加 1000 万亩,今年已经超过 5 亿亩了,很多地方玉米已经富余下来了。还要说明,转基因玉米不增产,农民不会欢迎,不可能批准进入商业化。( 吕永岩按语:佟老才是这方面德高望重的专家。比起佟老,那些美中国转基因毒粮轿夫,只能算贪食美金的蠹虫 ) 第三,“中国因为没有推广转基因大豆,从大豆出口国沦陷为进口国。”中国科学院朱祯说。啊!啊!信口开河,蒙骗公众。实际情况是,中国人口增加,粮油争地,大豆产量低,含油率低,农民种豆收益低,种植面积逐年减少。 1957 年中国大豆面积最多,为 19 122 万亩,到 2010 年还有 12 7740 万亩, 50 年减少 6300 多万亩 ,今后还将继续减少。这些年开始进口大豆。而玉米产量高,用途广,“东方不亮西方亮,不种大豆种玉米”。须知,如果中国要完全实现大豆自给,就要重新拿出 3 亿亩耕地种大豆,这对人多地少的中国简直是“天方夜谭”。 奉劝转基因专家学一些点农业知识,了解一下国情,别把“进口大豆”故意和风马牛不相及的“没有推广转基因大豆”联系起来 。( 吕永岩按语:美中国转基因毒粮轿夫从来不敢面对实际,只能背书霉国孟山都的转基因广告,以此欺骗中国上上下下。他们或许不是不了解国情,而是出于卑鄙目的,别有用心。也就是中国人说的,有钱能使磨推鬼。他们就是被美金推的转基因厉鬼) 第四,中国农业大学罗云波发言更是骇人听闻:“我们吃了千百年的猪肉,我们的耳朵没有长大,我们的鼻子也没有长长,我们吃了猪的基因了,怎么没有影响我们呢?”(北京晚报 5 月 9 日 35 版)。 实在不敢恭维,一个大学教授竟然在公众面前脱下马甲,亮相一个马戏团丑角的噱头,博得一场哄笑 。中国有句古语:“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是说我们的先人前仆后继牺牲多少性命才为国人换来水稻、谷米和大豆等今天的食品。转基因技术培育作物才有几年?用小白鼠做实验才有几代? 屁股决定脑袋,科学家也只是个棋子而已。这位教授竟然以“吃猪肉没有长猪耳朵”笑料来比喻转基因食品更安全?技穷矣! 。 2009 年农安会发放了两个转基因水稻和一个转基因玉米的安全证书。农业部一再声称,颁发安全证书不等于商用,农业部从未批准转基因粮食种子商业化。农安会仅是一个技术咨询组织,无权决定任何农作物品种的推广应用。依据《种子法》,品种进入市场必须经过品种审定程序。特别是 2012 年初转基因专家又遭遇到《粮食法(征求意见稿)》出台,近乎当头棒喝,前景渺茫了。 农业部科教司和转基因专家最近采取一系列措施千方百计“科普”转基因: 一是大量发放转基因明白纸,二是举办全国记者转基因培训班,三是召开转基因专家报告会 。让报纸和记者连篇累牍地发表采访文章,造声势,掀气氛。重复地以强词夺理的话语,说教转基因“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很难想象, 如果没有利益驱动,专家教授应该是埋首书斋,潜心科研,怎么也轮番出台异口同唱“就是好”呢?( 吕永岩按语:说得好。美中国转基因毒粮轿夫越是大肆鼓动,越是急如热锅蚂蚁,人民越是看他们可疑。专家本来应该在实验室里好好搞科研。离开实验室,搞转基因产业化推广,也就是不当科学家,而是当商家。没有超乎想象的利益驱动,这是不可想象的) 还要质询表现突出的《科技日报》:媒体是公众的代言人,应该公平、公正、客观地反映社会真情。新闻真实的基本含义就是报道的事实必须同客观事实相符合。 《科技日报》充当转基因谎言的放大器,为什么不能发表不同观点和意见的文章呢?有交流,才有共知;有讨论,才知分歧,多角度客观看问题,才是一个科研人所必备的素质, 有了健康的科技评论,才能促进科学的发展和进步。《科技日报》主编,不是吗?( 吕永岩按语:问得好。科学离不开争论,科学也不应该害怕争论,科学尤其不能有霸权。但是中国转基因毒粮的大力推广却不容许讨论,十分害怕争论。转基因毒粮专家垄断主流媒体,只许背书霉国孟山都及其豢养的生物组织的欺骗广告,不许任何不同意见发布。这种转基因“科霸天”的态度十分罕见,任何领域没有。所以出现这种情形,只能说明转基因毒粮有严重问题,鬼太大了,见不得阳光,经不起争论,更经不起人民和历史的检验。) 佟屏亚,男, 1933 年生,汉族,河南省汝南县人, 1962 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农学专业。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玉米科学研究和农业发展战略研究。“六五”期 主持部重点课题“玉米高产综合栽培技术 ”; 承担国家宏观发展战略课题“中国玉米种植区划”。“七五”期间主持“北方旱地综合治理开发研究”、“北方地区小麦玉米两作吨粮推广”、“中国玉米发展战略和预报研究”。“八五”期间主持“北方地区小麦玉米两作超吨粮研究”、“耕作栽培学科发展战略研究”。 主要科学著作有《中国玉米种植区划》、佟屏亚《当代玉米科技进步》、《吨粮田开发的理论与技术》、《为杂交玉米做出贡献的人》、《现代玉米生产》以及《中国玉米科技史》等 12 部,并参与编写 10 多部重要学术专著。 1996 年退休后从事咨询和调研工作。这两年调研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玉米种子产业的机遇和挑战,包括国有种业体制改革、民营企业发展、外资外企动向、种子市场形势以及组建中国种业集团的看法和建议。 主要荣誉:探索出“试验-示范-总结-推广”栽培研究四步法,先后 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科委科学技术三等奖、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丰收计划一等奖。 先后受聘为 农业部、财政部农业开发科技顾问 以及有关省、市的玉米科技顾问和担任学会职务。 获中国科协授予的“有贡献的科普作家”荣誉称号。 仗义执言:公开表示异议第一人: 2011 年 (5 月 3 日 ,国务院相关部门就邀请国内多位知名人士参加转基因主粮商业化问题座谈会。中国农科院种业专家佟屏亚在本次座谈会上发言时表示,我国部分“转基因专家过分地‘神话’了转基因技术”,政府方面应该对转基因主 粮产业化持审慎态度,进一步加强转基因作物管理,提高相关转基因重大决策的透明度。 在他看来,常规育种方法和技术是水稻、玉米等农作物育种的主体,分子技术、转基因技术虽然有其先进性,但也应该仅仅是常规育种方法中的一个补充手段。而正是由于部分“转基因专家过分地神话了转基因技术”,促使 2008 年中央决定对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投入高达 200 亿元,而这样的国家一次性投入转基因研究经费比常规育种研究经费要“多出几十倍乃至上百倍”。 尽管国内对转基因商业化持非议的人很多,但让人不解的是,在农业科研领域,几乎没有专家对转基因主粮商业化公开表示异议。佟屏亚称,农业科研人员这样做将导致自己无法从转基因“重大专项”巨额研究经费中分得一杯羹,在利益驱使下,某些官员、学者和企业老板“结成了一条稳固的保护链和利益链”,导致转基因监管出现了诸多问题。 佟屏亚呼吁,政府应该严格转基因作物管理,大力推进在全社会公众参与下的广泛传播,尤其是需要提高重大决策的透明度。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2135 次阅读|1 个评论
反对北美低价大豆对中国市场的倾销
热度 4 jiangming800403 2012-6-10 16:36
我反对北美低价大豆对中国市场的倾销,不管有没有转基因,都是不利于国民健康的,因为它造成中国人的脂肪摄入量超标。 我国油料进口主要是大豆, 2010 、 2011 两年我国共进口超过了一亿吨的大豆,年均 5000 万吨。 5000 万吨大豆大约可以提供 1000 万吨食用油和 4000 万吨豆饼。此外,我国国产三大油料作物花生、油菜籽、大豆每年产量也有 4000 多万吨,加上棉籽、胡麻和向日葵,国内油料产量也能上 5000 万吨,大体上产油 1500 万吨,剩余油饼 3000 多万吨。加之其他食用油进口并减去出口,我国人均食用油表观消费已经达到每年 20kg ,同时我国饼粕类蛋白饲料的表观供应量达到年 7000-8000 万吨。中国的胃口有多大呢?养大一头活体重 100 公斤 的生猪,大约需要 350 公斤 饲料,其中蛋白质饲料约占 15% ,也就是养一头猪约需要豆饼 50 余公斤。按我国的畜牧业生产水平, 5000 万吨进口大豆大体上可以养近 8 亿头猪,但是显然我国没有那么多猪。我国养殖业的蛋白质饲料需求大约在每年 6000 多万吨,过剩的豆饼都去哪里了,被谁偷吃了。难道说是二师兄化缘,师徒四个,还有马吃。显然不是这样。所以最近两年我国差不多积存了 2000-3000 万吨甚至更多的各种饼粕饲料,差不多够养殖业大半年用的了,猪实在吃不完只能做饼肥了。 根据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平衡膳食结构,成人食用油日摄入平均为4 0g ,折合每年 14.6 公斤 ,当然平衡膳食结构中建议豆类消费 30-50g ,折油 6-10g ,二者合计,一个合理的摄入量不应该超过 15-17 公斤 ,中国人的食用油消费已经明显超标,压缩1/5- 1/3 是可能的。 问题的关键不是谁来养活中国,而是中国能不能支持国际大宗资源性产品市场。现代农业 - 食品工业所做的一切并不是为了满足人的营养需求和促进人的健康,而是尽可能的调动人的食欲。千百万年来的进化过程中,进化的本能使人类对好吃的(当然在长期的饥荒年代也是高价值)高蛋白、高热量食品产生了本能的偏好,从进化机理上很难抑制大快朵颐的冲动,当然在存在普遍的饥荒古代,这是生存的需要。然而现代大多数中等以上人文发展程度国家,已经解决了国民的基本食品需求,由于人的生理需要,食品消费量不可能无限制增加,大型农业 - 食品集团面临着严重的生产过剩的问题,只能通过一切手段调动人的食欲,而并不顾及消费者是否真正需要这些营养。 中国有多大的胃口呢?中国食用油与蛋白饲料市场已经有明显的表观过剩。在此情况下,再廉价进口北美大豆就是对国民健康的犯罪。 延伸阅读: 中国人吃得太热了 脂肪摄入量高出标准5% ​ 中国食品产业网 (2008年1月25日09:48) http://www.foodqs.cn/news/jkys13/200812594814489.htm 中国人吃得太热了 脂肪摄入量高出标准5%   中国居民的脂肪摄入量比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量高出5%   在卫生部中国居民饮食膳食指南发布会上,与会专家指出,中国居民的脂肪摄入量比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摄入量高出了5个百分点: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为35%,而中国人的摄入量则超过了40%,属于高热量饮食。   过高的脂肪和热量会导致慢性病的增加,一些代谢综合征也会随之而来,而造成高热量饮食的主要原因,就是油吃得太多。   中国营养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程义勇说,食用油摄入过多是我国国民饮食中很大的弊端,近十年来,我国居民的饮食中,每人每天食用油的摄入量达到42克,是健康膳食推荐量的两倍,属严重超标。   食用油的高脂肪、高热量影响着中国人的饮食健康。程义勇指出,中国老百姓普遍认为动物油脂肪多,植物油中少,其实不然。动植物油的基本构成都是脂肪和热量,植物油能量值也很大,即使脂肪比例比较合理的橄榄油,也同样是高热量的。程义勇说, 油的每天食用量控制在23克左右较为合理,即使是橄榄油也要保持在25~30克之间 。   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看起来脂肪热量不大的饮食,其实是最大的“脂肪制造厂”,比如饼干、桃酥等,其含油量也是相当大的,也要注意少吃。   “在肉类中有一个普遍的原则,吃起来越香的肉,脂肪的含量可能越高,猪肉是这样,鳜鱼等鱼类也是如此。此外,红肉的脂肪比白肉要高,畜类动物脂肪比鱼类的要高。” 程义勇说。   程义勇强调,食不过量,天天运动,是确保我们饮食不过“热”的最基本办法。此外,减少在外就餐的次数,尽量在家中吃饭,以避免过多吃饭店中用油量过大的菜品 中国人DHA、EPA脂肪酸摄入严重不足 日期:2010-12-09 作者: 来源:新民晚报 ​ ​ ​ ​ ​ ​ ​ ​ ​ ​ ​ ​ ​ 本次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们还进一步指出在血脂超标的情况下,合适的脂肪酸配比尤显重要,以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适当取代部分饱和脂肪酸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摄入脂肪酸,是消费者保持健康的关键。 然而,调查发现中国人的膳食脂肪酸中DHA和EPA摄入量严重缺乏。在《n-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健康作用及我国居民摄入状况》报告中,指出我国城乡居民SFA、MUFA、PUFA的摄入比例合理;与参考摄入量相比,膳食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偏高;n-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EPA和DHA的摄入量明显偏低。目前中国成年人的DHA和EPA平均摄入量只有37.6毫克/天,与美国医学研究院(IOM)对人体膳食脂肪酸DHA和EPA的建议摄入量160毫克/天相差甚远,属于严重缺乏状态。 因此,现阶段增加DHA和EPA的摄入量对提高中国居民的健康水平至关重要,如何通过多种途径改善居民膳食中ω-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偏低的状况应成为今后促进膳食平衡工作的重要内容。据悉,DHA和EPA的主要来源之一是深海鱼油,合理摄入深海鱼油能降血脂、降血压、抗血栓、抗肿瘤、增强抗病能力、健脑促智和抗衰老的作用。可是日常生活中,DHA和EPA摄取渠道非常有限,而人体自身只能将极少的ALA转化为DHA和EPA,难以满足人体的需求。 中国人应该减少食用油的摄入量 新华网昆明11月22日电(记者伍皓、关桂峰)近一段时间以来,国内各大城市出现了食用油价格上涨的情况。人们在抱怨快要“吃不起油”的同时,食用油消费过度、浪费食用油的现象却比比皆是,触目惊心。健康专家认为,中国人应该改变“嗜油”的不良饮食习惯。 中国人的“油水”过量了 这是常见的镜头:三五好友围着沸腾的火锅大快朵颐,厚厚的一层油浮在上面——“真香!” 水煮鱼、糖醋小排、油炸黄鱼、红油火锅……餐馆里,食客们个个吃得油光满面、满嘴油腻;油爆、油炒、油炸、油煸……家庭的餐桌上,“油水”越来越多的食物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 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公布的数字显示,2006年我国从国外进口2827万吨大豆和部分食用油脂。国家粮油信息中心还预测,2007-2008年度我国食用油消费数量将继续增加。 吃油量增加,我们吃得科学吗?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每人每天油脂摄入量应少于25克,但 卫生部 调查显示,我国居民实际平均每日摄入油脂量为44克,超标76%。 云南省烹饪协会秘书长周永碧指出,“一方面我国食用油原料紧缺,需要大量进口食用油脂,另一方面我国居民对食用油的消费普遍过量,远远超过营养学会推荐的摄入量。这种‘矛盾’提示人们应该逐渐改变饮食习惯、烹调方式,减少油脂的摄入和吸收。” 食用油浪费后果严重 “现在人们的生活好了,吃油也多了。但是食用油浪费可谓触目惊心,不仅对身体没有好处,还带来一连串的问题。”云南省营养学会临床营养专业委员会主任杨振娥说。 “首先,洗刷餐具上遗留的食用油有可能堵塞下水道,下水道的油污就是水源污染的原因之一,尤其到了冬季,油脂凝固后结在下水道里怎么也除不掉,污染环境。” “其次,人们油脂摄入多了,运动少了,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不良生活方式疾病也就找上门来了。”杨振娥说,“这不仅是对个人健康的损害,一旦生病还造成个人、家庭、社会的经济损失。因此这也可以说是过量摄入油脂的另一种‘浪费’。” 油脂是维持人身体健康不可缺少的营养素,一克油脂产热量9千卡。但是专家告诫,油不可多吃。“我国居民油脂摄入量远远超标,这是导致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慢病’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现在‘慢病’已表现出低龄化的现象,因此亟须对国民膳食进行干预。”杨振娥忧心忡忡地说。 现今生活节奏加快,很多人经常外出就餐,偏爱选择中西式快餐等速食和煎炸类食物。“油重的食物吃起来固然很香,但只饱了口福,对人的身体健康来说没有好处。煎、炸、炒的烹调方式用油量多,烹炸时油温越高,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氧化越快,一些脂溶性维生素被破坏后,造成营养成分流失。”周永碧说。 减少“油水”已成公共健康问题 “吃油多少纯属个人生活习惯,您为什么呼吁要对国民膳食进行干预?”记者问杨振娥。 “中国人的油脂摄入量普遍过量,人体根本吸收不了这么多的油脂。这不仅造成了食用油的惊人浪费,而且严重危害着国民健康。因此,减少摄入油脂已经成为一个公共健康问题。”杨振娥说。 杨振娥认为,改变食用油浪费的现状,首先要从改变我国居民的饮食习惯入手。“最好选用有利于人体的煮、蒸、炖、煲、凉拌等烹调方式,少用煎、炸、炒等用油多的烹调方式,这是减少食用油摄入量的最关键的一点。” 有些人贪恋高油、高糖的食品,如火锅、油炸食物、奶油蛋糕等,周永碧说,这些都要少吃,尤其是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患者最好不吃。馋的时候可食用粗粮做的点心,或者少量食用以烘焙方式制作的点心。 “很多人都觉得烧菜少放油口味就不太好,怎样做到既少吃油又能尝到美味呢?”记者问。 周永碧说:“炖骨头、炖菜都不需要放油,有些菜本身不吸油,油放多了也是浪费。炖煮凉拌的菜品可以浇点花生油和芝麻油,既好吃又健康。” “炖骨头、炖肉后可将漂浮在上面的一层油刮下来,用刮下来的油再煮其他菜,既不浪费又能给其他菜提味。”杨振娥说。 随着天气逐渐变冷,专家提示大家多吃炖的食物,尤其是老年人。“因为炖出来的食物其营养成分没有遭到破坏。”周永碧说。 食用油的合理食用不仅体现在量上,还体现在如何选择食用油种类上。“我国不少居民在烹调的时候长期使用同一种类的食用油,这样脂肪酸搭配不合理,容易造成血脂升高。”周永碧说:“从营养平衡角度出发,选用食用油时不妨经常轮换着吃。” 杨振娥指出,长期高脂肪的饮食方式转换成低脂肪饮食,要有个适应过程,应逐渐减少脂肪的摄入。 “少吃一口油,少吃一点盐,增强运动,就可以使身体更加健康。”周永碧说。 ​ ​ ​ ​ ​ ​ ​ ​ ​ ​ ​ ​    
个人分类: 农业、食品与农村发展|3693 次阅读|14 个评论
[转载]顾准之女批孟山都转基因大豆学术造假 中国人已食8年
qunluo 2012-5-26 20:27
顾准之女批孟山都转基因大豆学术造假 中国人已食8年 http://finance.ifeng.com/news/industry/20120314/5746287.shtml 2012年03月14日 09:47 来源: 光明网 作者: 顾秀林 顾秀林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gxiulin
个人分类: 观点|2380 次阅读|0 个评论
阴谋论者可以休矣:北美的油菜大部分也是转基因的
热度 5 jiangming800403 2012-5-22 12:28
不用争论美国人是不是吃转基因大豆了。那菜籽油呢?北美大部分油菜也是转抗草甘膦基因的。阴谋论者不要说北美的菜油也出口到中国了,O(∩_∩)O~ 。 DNA和RNA掌握了蛋白质合成的密码。转基因并不能创造自然界中没有的东西。与非转基因作物相比,转基因作物或者含有什么特殊功能的蛋白质成分(比如bt毒蛋白,但这些蛋白并不是人创造的,而是自然界本来就有的)或者可以生成某些特殊作用的生物酶(如抗草甘膦)。 但是发现并移植具有特殊功能的基因序列还是很困难的,目前在生产中大规模应用的转基因序列主要有两个bt毒蛋白和抗草甘膦类除草剂基因。经过大规模的实验与实践,这两类作物的安全性是有可靠的数据支持的。 况且,细胞每一次分裂过程中基因都有可能出现突变、重组和丢失,人不可能踏入同一条河流,没有一成不变的基因,也没有一成不变的蛋白质。但是与转基因作物不同,自然界中的基因突变并没有经过任何安全认定。如果认为转基因作物不安全,那几乎没有什么是安全的了。 当然,这几乎是杞人忧天,转基因也不会创造出新的氨基酸,氨基酸就那么几种。蛋白质只有分解成氨基酸才能被吸收,胃液是大多数毒蛋白的解毒剂。即使是蛇毒只要口腔和消化道没有破损与溃疡,也是可以吃的。
个人分类: 农业、食品与农村发展|2338 次阅读|5 个评论
引种资源数量少是造成美国大豆遗传基础狭窄的主要原因
热度 1 northsnow 2012-5-6 10:54
虽然这是一篇2006年发表在PNAS上的文章,比较早,但是该文在基因水平上分析了美国大豆遗传基础狭窄的主要原因,对美国大豆育种和理论研究都有意义,值得借鉴。该文认为在引种资源数量少是造成美国大豆遗传基础狭窄的主要原因,而不是后续的人工选择。 Impacts of genetic bottlenecks on soybean.pdf
个人分类: 分子设计育种|4986 次阅读|1 个评论
密西西比河还是会再次变成黄色的
热度 1 jiangming800403 2012-4-19 15:26
大平原上的农场主曾经把玉米和黄豆倾倒入密西西比河中, 历史总会重复两次。
个人分类: 农业、食品与农村发展|3456 次阅读|1 个评论
沈农12号大豆实测亩产超300公斤2010-10-24
四面山 2012-4-15 21:40
本报讯 日前,由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铁岭市农业科学院和丹东农业科学院组成的专家组对沈阳农业大学种植的沈农12号大豆超高产试验田进行了实地测产,实测亩产超过300千克。 沈农12号大豆是沈阳农业大学教授谢甫绨带领的研究小组历经9年育成的高油大豆新品种,该品种于2009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是迄今为止在国家区域试验中单产最高的品种。(周峰 刘喜波) 《科学时报》 (2010-10-25 A2 要闻) 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0/10/237707.html?id=237707
个人分类: 中国科学报-科学时报|1717 次阅读|0 个评论
5000万吨大豆能养多少头猪?
热度 5 jiangming800403 2012-4-12 19:40
2010、2011两年我国共进口超过了一亿吨的大豆,年均5000万吨,5000万吨大豆大约可以提供4000万吨豆饼作为养殖业的饲料。养大一头活体重100公斤的生猪,大约需要350公斤饲料,其中蛋白质饲料约占15%,也就是养一头猪约需要豆饼52-53公斤。 结论:按我国的畜牧业生产水平,5000万吨进口大豆大体上可以养近8亿头猪,但是显然我国没有那么多猪。过剩的豆饼都去哪里了,被谁偷吃了 此外,我国国产三大油料作物花生、油菜籽、大豆每年也有4000多万吨,加上棉籽、胡麻和向日葵,国内油料产量也能上5000万吨,大体上产油1500万吨,剩余油饼3000多万吨,实际上我国饼粕类蛋白饲料的表观供应量达到年7000-8000万吨,而所有养殖业植物蛋白性饲料的需求也就6000万吨。所以最近两年我国差不多积存了2000-3000万吨甚至更多的各种饼粕饲料,差不多够养殖业大半年用的了,猪实在吃不完只能做饼肥了。 粮食和大豆进口与短缺无关,只与套利有关。只要存在剩余资本与剩余产品,只要存在套利空间,北美大豆就会源源不断的进来,而不管市场是否真的需要,最后只能变成中国土壤中的有机质。
个人分类: 农业、食品与农村发展|4442 次阅读|10 个评论
[转载]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物理图谱整合文献
northsnow 2012-4-9 16:52
检索发现这篇文献,比对了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物理图谱,为研究大豆遗传进化提供了基因组途径,保存一下慢慢研究! Integration of the Draft Sequence and Physical Map as a Framework for Genomic Re.pdf
个人分类: 分子设计育种|229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基于锌指核酸酶的研究大豆基因功能的新方法——相邻装配(CoDA)
northsnow 2012-4-2 11:04
一般的锌指核酸酶方法需要筛选组合库,而最新的这种称为相邻装配(CoDA,context-dependent assembly)的新方法结合相邻指元件的作用,提供了成功率,而且操作简单。比如将2个拥有相同中指(F2元件)的三锌指芯片,通过组合第1个芯片的 首指(F1元件),共同的中指(F2元件)和第2个芯片的尾指(F3元件),形成一个新的特异的三锌指芯片。 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是多指芯片正常工作的概率将会更高,因为CoDA并不把指元件看作独立元件,而是其结合了相邻指元件的效果。另外括构建多指芯片 的速度和既没有专门技能也没有劳动强度选择的需要。缺点主要是CoDA方法不能被用来标记可被模块化组装普遍标记的位点,而且CoDA限制了共同中间元件 的特性,没有平衡所有锌指对最终芯片亲和力和特异性的效果。最后就是CoDA忽略了相邻上下游碱基的特性,所以其不能在人体多能干细胞中引入改变,这对治 疗应用非常重要。 研究人员利用这一方法快速改变了斑马鱼,大豆和拟南芥中的基因,包括斑马鱼的24个基因靶点,以及拟南芥的13个基因靶点,大豆中1个双拷贝基因靶点。通过CoDA构建的ZFNs获得的突变成功率可与通过OPEN构建的ZFNs所获得的突变成功率相当。 (转自生物通)原文如下: selection-free zinc-finger-nuclease engineering by context-dependent assembly.pdf
个人分类: 分子设计育种|222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从转基因大豆对土壤细菌影响不同结论看利益如何干扰科学
热度 2 蒋高明 2012-3-28 09:23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b17e9d0102dym0.html (2012-03-22 22:25:46) 转载 ▼ 标签: 分类: 批判转基因技术 两个单位相同方面科学试验研究,结论却大不相同。哪个更为可信? 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徐广惠 等学者的科学试验研究后 2009 年论文结论: 孟山都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 不同程度上降低了根际土壤细菌的数量和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并对根际土壤中 Nitrospira 属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此后不久,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农业部转基因生物生态环境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李刚等学者 2011 年论文 结论: “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对土壤细菌多样性无显著影响 ” 。本顾问认为东北农业大学的结论更为可信,农业部两个直属机构的结论不可信,显然受到“与农业部保持一致”利益干扰:农业部当初审批孟山都抗草甘膦进入中国市场申请时,全面粗暴违反国务院《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批准进口非法! 从两个单位对孟山都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对 土壤细菌影响进行的试验研究获得大不相同结论看利益如何干扰科学 -- 禁止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原料进口、开发、种植、销售理由之 211 翻译与转载者:陈一文( cheniwan@mx.cei.gov.cn ) 80 年代前全国青联委员 《新浪网》“陈一文顾问博客”: http://blog.sina.com.cn/cheniwan 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徐广惠 等学者的科学试验研究后 2009 年论文《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 RRS )对根际土壤细菌数量和多样性的影响》结论: 孟山都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 不同程度上降低了根际土壤细菌的数量和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并对根际土壤中 Nitrospira 属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此后不久,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农业部转基因生物生态环境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李刚等学者 2011 年在更为“权威性”刊物《中国农学通报》论文《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对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 结论: “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对土壤细菌多样性无显著影响 ” 。 两个单位相同方面科学试验研究,结论却大不相同。哪个更为可信? 读者还应注意到: (1) 农业部直属机构的论文仅参考了 3 篇参考文献,其中第 3 篇就是 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徐广惠 等学者的论文; (2) 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徐广惠 等学者的论文参考了 30 篇参考文献,对相关问题进行了 本顾问认为东北农业大学的结论更为可信,农业部两个直属机构的结论不可信,其重要目的就是为了急急忙忙否定 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徐广惠 等学者的论文及其结论, 显然受到“与农业部保持一致”利益干扰:农业部 2002-2004 年期间审批孟山都抗草甘膦进入中国市场申请时,全面粗暴违反国务院《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批准进口非法! 必须强调,从 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徐广惠 等学者的论文看,他们仅研究了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种植本身造成的危害,没有同时研究种植中必须喷洒草甘膦除草剂对土壤有益菌落多样性与数量的危害。 尽管如此,他们的科学试验研究也已经证实: 占到全球种植转基因作物 50% 以上的孟山都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种植, “ 不同程度上降低了根际土壤细菌的数量和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并对根际土壤中 Nitrospira 属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破坏土壤的健康性,不可持续,同样必须禁绝。 农业部 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农业部转基因生物生态环境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如果不同意本顾问的上述结论,请你们拿出科学证据否定 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徐广惠 等学者的科学试验研究及其结论,而且,请你们拿出证据证明 农业部 2002-2004 年期间审批孟山都抗草甘膦进入中国市场申请时,如何全面认真执行了国务院《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有关规定!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年第 27 卷第 1 期 100-104 页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对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http://2010.cqvip.com/QK/91831X/2011001/37291929.html 李刚 赵建宁 杨殿林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 农业部转基因生物生态环境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 天津 300191 摘  要 : 采用 DGGE-cloning 测序技术研究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在生长期内对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分析表明 , 不同生长期内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与非转基因大豆根际土壤细菌 16S rDNADGGE 指纹图谱谱形相似 , 仅在出苗期和鼓粒期出现两条差异带 , 分别属于芽单胞菌门( UnculturedGemmatimonadetes bacterium clone, 缺失)和壁厚菌门( Uncultured Firmicutes bacterium cloneGASP-KC3W1_H04, 增加) ; 不同生长期内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与非转基因大豆根际土壤细菌 16SrDNA DGGE 指纹图谱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无显著差异。 因此,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对土壤细菌多样性无显著影响。 关 键 词 :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 根际土壤 细菌多样性 DGGE-cloning 测序技术 参考文献: 刘彩霞 ; 梁成珠 ; 徐彪 ; 高宏伟 ; 林超 ; 孙敏 ;;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及加工品 LAMP 检测研究 ; 大豆科学 ; 2009 年 02 期 吴奇 ; 彭德良 ; 彭于发 ;;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对非靶标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 生态学报 ; 2008 年 06 期 徐广惠 ; 王宏燕 ; 刘佳 ;;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 (RRS) 对根际土壤细菌数量和多样性的影响 ; 生态学报 ;2009 年 08 期 《生态学报》 2009 年 第 8 期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 RRS )对根际土壤细菌数量和多样性的影响 http://www.cqvip.com/Main/Detail.aspx?id=31408519 徐广惠 王宏燕 刘佳 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哈尔滨 150030 摘要: 为深入研究种植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的黑土生态区根际土壤中细菌数量及多样性的变化 , 试验采用 DGGE-cloning 测序技术与传统培养相结合的方法 , 研究了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 RRS )对根际土壤细菌数量以及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传统培养试验结果为 RRS 显著降低了土壤细菌的数量 ;DGGE 图谱分析表明 ,RRS 根际土壤细菌 16SrDNA 条带数、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均要低于其他处理 , 聚类分析显示 RRS 带谱与 RRS-S 和 Y-S 差异较大 , 相似性分别为 64% 和 64.4%;DGGE-cloning 测序结果表明 , 在 RRS 处理中缺失条带 1 和条带 12 分别属于 Unculturedbacterium 和 Nitrospira 门 Nitrospira 属 , 其中条带 1 与其他切取条带最小遗传距离达 0.4, 与其他处理相比表现出弱势差异的条带 2 、 4 、 5 和条带 11 均属于 Unculturedbacterium 。 研究表明 ,RRS 不同程度上降低了根际土壤细菌的数量和细菌群落的多样性 , 并对根际土壤中 Nitrospira 属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关 键 词: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 根际土壤 细菌多样性 DGGE-cloning Su S Q. Transgenic herbicide-resistant crops and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if herbicides. Pesticides, 2002,10 (3) :12 -- 16. Wolfenbarger L L, Phifer P R. The ecological risks and benefits of genetically engineered plants. Science, 2000, 290:2088 --2093. Nie C R, Luo S M, Wang J W. Change of photosynthesis and growth of Bt com. Acta Ecologica Sinica,2006,26(6) :1957 -- 1962. Sun C X, Wu Z J, Chen L J. Advances in the eco-safety researches of transgenic Bt maize. Acta Ecologica Sinica,2004,24 (4) :798 --805. Gyamil S, Pfeifer U, Stierschneider M,et al. Effects of transgenic glufosinate-tolerant oilseed rape (Brassica napus) and the associated herbicide application on eubacterial and Pseudomonas communities in the rhizosphere. FEMS Microbiology Ecology ,2002,41:181 -- 190. Donegan K K, Seidler R J, Fieland V J, et al. Decomposition of genetically engineered tobacco under field conditions : persistence of the proteinase inhibitor I product and effects on soil microbial respiration and protozoa, nematode and microarthropod populations.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1997,34 (3) :767--777. Donegan K K, Palm C J, Fieland V J, et al. Changes in levels, species, and DNA fingerprints of soil microorganisms associated with cotton expressing the Bacillus thuringiensis var. kurstaki endotoxin. Applied Soil Ecology, 1995,2 : 111 -- 124. Li Y H, Zhu C Q, Qin J B. The environmental risks of transgenic wheat. Journal of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s Edition) ,2007, 26(3) :140 -- 142. Li X G, Liu B, Han Z M, Zheng Y P. Impact of Transgenic Plants on Soil Ecosystems.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08, 5 : 1957 -- 1960. Rasche F, Velvis H, Zachow C,et al. Imapct of transgenic potatoes expressing anti-bacterial agents on bacterial endophytes is comparable with the effects of plant genotype ,soil type and pathogen infection.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2006, (43) :555 --566. Zhou J, Mary B, James M T. DNA recovery from soils of diverse composition.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1996,62:316 --322. Saman Bowatte, Rie Ishihara, Susumu Asakawa, Makoto Kimura. Characterization of ammonia oxidizing bacteria associated with weeds in a Japanese paddy field using amoA gene fragments. Soil Science and Plant Nutrition, 2006, 52:593 --600. Dunfield and Germida K E. Dunfield J, Germida J. Impact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on soil- and plant-associated microbial communitie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2004, 33:806 - 815. Douville M, et al. Occurrence and persistence of 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 and transgenic Bt corn cryl Ab gene from an aquatic environment. 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 ,2007,66 : 195 -- 203. de Vries J, Herzfeld T, Waekernagel W. Transfer of plastid DNA from tobacco to the soil bacterium Acinetobacter sp. by natural transformation. Molecular Microbiology ,2004,53:323 -- 334. de Vries J, Wackernagel W. Microbial horizontal gene transfer and the DNA release from transgenic crop plants. Plant and Soil, 2004,266:91 -- 104. Nielsen K M, Bones A M, Smalla K, van Elsas J D. Horizontal gene transfer from transgenic plants to terrestrial bacteria -- a rare event? FEMS Microbiology Reviews, 1998,22:79 -- 103. Kay E, Vogel T M, Bertolla F, Nalin R, Simonet P. In situ transfer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 from transgenic (Transplastomic) tobacco plants to bacteria.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2002,68:3345 -- 3351. Gebhard K. Smalla. Monitoring field releases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sugar beets for persistence of transgenie plant DNA and horizontal gene transfer. FEMS Microbiology Ecology, 1999,28:261 -- 271. Crecchio C, Ruggiero P, Curei M, Colombo C, Palombo G, Stotzky G. Binding of DNA from Bacillus subtilis on montmorillonite humic acids aluminum or iron hydroxypolymers: effects on transformation and protection against Dnase. 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 2005,69:834 -- 841. Kumar K, Rosen C J, Ruselle M P. Enhanced protease inhibitor expression in plant residues slows nitrogen mineralization. Agronomy Journal, 2006,98:514 -- 521. Watve M G, Tickoo R, Jog M M, Bhole B D. How many antibiotics are produced by the genus Streptomyces. Archives of Microbiology, 2001,176: 386 -- 390. Cowgill S E, Bardgett R D, Kiezebrink D T, Atkinson H J. The effect of transgenic nematode resistance on non-target organisms in the potato rhizospher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2002,39:915 -- 923. Li N, Wang H Y. Effect of RRS on nitrogen transition and related bacteria in rhizosphere soil.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English Edition), 2007,14(4) : 333 -- 336. Kozdroj J, Van Elsas J D. Response of the bacterial community to root exudates in soil polluted with heavy metals assessed by molecular and cultural approaches. Soil Biology Biochemistry,2000,32:1405-1417. Kowalehuk G A, Hol W H G, Van Veen J A. Rhizosphere fungal communities are influenced by Senecio jacobaea pyrrolizidine alkaloid content and composition. Soil Biology Biochemistry, 2006,38:2852 -- 2859. Zhanbei Liang, Rhae A. Drijber. A DGGE-cloning method to characterize arbuscular mycorrhizal community structure in soil. Soil Biology Biochemistry ,2008,40:956 -- 966. Atexei Melnitchouc, Peter Leinweber, Inge Broer, et al. Pyrolysis-field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plants on soil- organisms. Environ Biosafety Res ,2006,5:37 --46. Macgregor A N, Turner M A. Soil effects of transgenie agriculture:biological processes and ecological consequences. N Z Soil News,2000,48 (6) : 166 -- 169. Kremer R J, Means N E. Glyphosate affects soybean root exudation and rhizosphere micro-organism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Analytical Chemistry,2005,85 ( 15 ) : 1165 -- 1174.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2397 次阅读|2 个评论
读论文要带批判性
热度 2 fs007 2012-2-25 15:18
读论文要带批判性
寻正 顾秀林等人揭露,农业部批准转基因大豆食用安全的相关文件存在严重问题 : “农业部信誓旦旦所说的“我方独立检测”,本应该是我国的动物实验报告,内容却竟然是一篇1996年英文文章。7年前报告的这6项动物实验,时间最长90天,最短28天——就这么搪塞过去了!” “农业部在第一次答复我们最初查询要求时说:批准美国孟山都公司转基因大豆的四个根据之一,就是我方独立进行的第三方检测,言之凿凿。” “从标题上看,这份报告由中国中国疾病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2003年12月出具,名为‘CP4 40-3-2 产品食品安全性评价报告’。这么重要的文件,居然既无人签字,又无机构盖章。” “第四节为实质性内容:转基因大豆的生物学实验。这一节提到了6个实验,涉及4种动物:3个实验为大鼠,一个为鸡,一为鲶鱼,一为奶牛。每一个实验报告内容都没有超过一页纸。”...“4.4节中所谓的6项动物实验,全部来自一份外文文献:Hammond BG,Vincini JL,Hartnell GF, et al., The feeding value of soybeans fed to rats, chicken, catfish and dairy cattle is not altered by genetic incorporation of glyphosate tolerance. J. Nutr, 1996, 126:717-727.” 对这篇文章我随后查阅,认为顾秀林等人的指责恰如其份,批判性地阅读,发现更多问题。 1)该文发表在营养学杂志上,主要强调营养成份与结果的等同——这种所谓等同并没有严格的定义与标准,取决于作者的主观判断,尽管作者强调提及安全性,这些实验并不真的检测安全性。 2)该研究是孟山都公司做的。 3)该研究唯一涉及安全性的地方是针对鲶鱼(Catfish)的饲喂实验,实验结果虽然表明转基因食品饲喂组跟对照组没有统计差异,但更深入地察看实验数据则表明转基因食品可能损害到鲶鱼的生存适应能力,作者的相关结论是草率而不严谨的。 我们查看其文表五关于鲶鱼的生存率: 对照组:均值 99%;标准误 1%;实验动物 20 X 5组;死亡 1,成活 99条 转基因产品GTS 40-3-2:均值 97%;标准误 1.2%;实验动物 20 X 5 组;死亡 3,成活 97条 转基因产品GTS 61-67-1:均值 95%;标准误 1.2%;实验动物 20 X 4 组;死亡 4,成活 76条 按照作者提供数据的方式,我们可以用方差分析计算I类误差概率:使用Stata统计软件,调用aovsum分析模块,即可得p值: 这个p值在探索性研究中,已经有意义了,虽然达不到统计显著性,却显示一种不容忽视的趋势。实际上方差分析未必是最合理的分析方式,在这里我们关心的是转基因食品跟传统食品比较,而两种转基因食品差别不大,可以合并跟对照组比较,我们可以采用率的比较来看是否有显著性,以及样本增大到什么程度会有显著性。 我们假定观察到的4倍死亡风险为真,可依据实验数据计算其统计验证效能(Statistical Power)与II类错误大小: 我们看到,如果观察到的死亡风险为真,实验者采用的样本大小能正确验证假说的几率只有14%,II类错误高达86%,这对验证一种物质是否有健康风险是不可接受的。选定样本含量在大多数实验研究中是为了证实假说,实验者会选定一个合理的样本,越大越可能证实假说,但受限于经济条件,会选择一个适中的样本,验证效能一般不低于80%。对于研究安全性而言,则相反,实验者为的是证伪假说,其天然趋势是样本越小越好,越小越容易证伪,越没有统计显著性的可能,II类错误跟I类错误在验证机制上就颠倒过来了,如果我们按一般针对I类错误的要求,则要求验证效能达到95%。用通俗的话来说,孟山都公司要说自己的产品安全,只需要选择很小的样本,基本上就可以排除检验出统计显著性来。 我们来计算该实验应该有的样本量,在这之前,我们假设死亡比例严格地按观察到的数据分布,看扩大样本1倍后是否会检出显著性来: 很有趣,样本翻一番,就可以检出显著性来了,当然,这时的验证功效远达不到95%(实际为40%),由于天然地存在随机变化,真要有95%的验证功效,样本就要显著增加,才有说服力: 也就是说,仅仅是孟山都公司本身提供的数据中所显示的趋势,就需要多达每组600条鱼才能有把握验证其转基因产品是否安全,而实际上实验中只用了100条鱼,观察了较短时间。在医学实验研究中,还讲究按研究者意向分析(Intent to treat basis),只要实验参与者进入了实验,不管其因何原因退出,皆按实验最初分组进行计算。孟山都在实验中,由于在使用转基因产品GTS 61-67-1的一组中暴发了感染,他们排除了这一组不进行统计,这使最终数据达不到显著性,但令人高度怀疑其做法的适当性,因为转基因产品如果使鲶鱼生存适应性降低,就自然而然地存在饲喂转基因产品更易于发生感染的可能性,其后果当然就是严重的安全隐患,我们可以计算,那一缸不被计算的鲶鱼,如果存在5条鱼死亡,就会使统计结果变得有显著性。 这么一篇几乎不合格的论文,是涉案第一方进行的实验,居然被包装成“第三方”独立实验,唯一涉及安全性的实验,却明明显示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居然以之为结论相关产品是安全的。孟山都在美国以向不发达国家官员行贿推销转基因产品而臭名昭著,受联邦政府调查并重罚,不难想像,中国农业部的官员不仅仅是缺乏科学素质,更缺乏执政操守,才会有如此大胆无耻的欺世之举。 动不动拿科学说事者,请守住科学底线,请多懂点科学常识。
个人分类: 科学普及|6306 次阅读|2 个评论
围观:国家领导人访美采购43亿美元大豆!是否转基因?
热度 2 wya 2012-2-16 15:42
中美签署43亿美元大豆采购合同 http://news.sina.com.cn/w/2012-02-16/112523943179.shtml  环球网记者谭利娅报道,据英国路透社2月15日报道,一个中国贸易代表团当地时间15日在美国艾奥瓦州同美方签署了一项862万吨的大豆进口协议,总价值达43亿美元。   据报道,此项协议是由中粮集团和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与美国数个粮食贸易公司,在艾奥瓦州首府得梅因一次贸易会议上共同签署的。    艾奥瓦州大豆协会负责人柯克•利兹称,16日当访问洛杉矶市时,这个中国贸易代表团将会签署更多的采购协议,届时总采购量或将超过1200万吨。   报道表示, 当前美中两国就人民币汇率、减少两国贸易逆差额等多个问题的看法存在分歧 ,这项引人注目的采购协议也因此更加受人关注。   “在这里,中国进口有很多的公开性。他们想要提醒美国人,这是一个‘双向道’。他们也向我们买东西。”利兹称。据报道,正在艾奥瓦州访问的 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 将在当地时间16日早参观当地一个大豆农场。利兹也是此次参观活动安排者之一。   美国彭博社说, 2010年中国成为美国农产品的最大进口国 ,据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去年中国进口了221.7亿美元的美国农产品,其中进口大豆2060万吨,占其进口量的60%。美国农业部2月13日曾预计,今年中国将进口大豆5550万吨,而未来十年大豆进口量将较此数值增长62%,达到9000万吨。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2516 次阅读|2 个评论
国内外制定草甘膦在大豆等产品中的残留限量
wcwcsong 2011-9-12 22:13
在植物中,草甘磷缓慢代谢,主要代谢物为氨基甲基磷酸( AMPA )。以下为查询的部分限量。 我国:制定了草甘膦11项残留限量标准( mg/kg ),分别为稻谷 0.1 、小麦 5 、小麦粉 0.5 、全麦粉 5 、玉米 1 、水果 0.1 、甘蔗 2 、棉籽油 0.05 、茶叶 1 、柑橘 0.5 、苹果 0.5 。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 CAC ):制定了草甘膦在大豆等产品上共 28 项残留限量标准( mg/kg ),分别为 大豆(干) 20 、豆类(干) 2 、豆类饲料 200 、甘蔗 2 、谷物 30 、哺乳动物肉 ( 海洋哺乳动物肉除外 )0.05 、蛋 0.05 、干草或干草饲料 500 、干大麦秸秆 400 、干高粱秆及饲料 50 、干燕麦麦秆和草料 100 、甘蔗糖浆 10 、家禽肉 0.05 、可食用家禽内脏 0.5 、可食用内脏 ( 哺乳动物 )5 、可食用猪内脏 0.5 、棉籽 40 、苜蓿饲料 500 、奶 0.05 、豌豆(干) 5 、豌豆干草或豌豆干饲料 500 、未加工小麦糠 20 、香蕉 0.05 、向日葵籽 7 、小麦秆及饲料(干) 300 、油菜籽 20 、玉米 5 、玉米饲料(干) 150 。 美国:制定了草甘膦在大豆等产品上共 172 项残留限量标准( mg/kg ),如大豆(干) 20 、大豆草料 100 、大豆甘草料 200 、大豆壳 100 等等。 欧盟:制定了草甘膦在大豆等产品上共 340 项残留限量标准( mg/kg ),如大豆(干) 20 、豆类蔬菜 0.1 等。 日本:制定了草甘膦在大豆等产品上共 205 项残留限量标准( mg/kg ),如大豆(干) 20 、蚕豆 2 、豆类(干) 2 、其它豆类(豆荚类) 2 等。
个人分类: 食品安全|372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美国大豆草甘膦残留标准护孟山都利益损害民众健康
wcwcsong 2011-9-12 21:58
转发:美国大豆草甘膦残留标准护孟山都利益损害民众健康 http://www.maoflag.net/?action-viewthread-tid-1521098
个人分类: 食品安全|2231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为啥关心转基因食品?
热度 3 yzhang111 2011-7-14 22:29
因为这和我的生活息息相关。也不管什么隐私不隐私了,请大家看看我的一日三餐都吃什么: 我家的标准早餐是:买来的脱脂牛奶和非organic大豆奶(soy milk)加cereals(都可能含有转基因蛋白成分)。当然也有例外,我们有闲工夫的时候还自己做豆浆(可能是转基因大豆)和油条。 午餐:我特喜欢墨西哥风味的Taco Bell(玉米皮的那种,可能有转基因蛋白成分)做午餐(学校周围很多快餐店:什么Subway, Chicken Kitchen, Taco Bell, Pollo Tropical, McDonald's, Pizza Hut, Papa John's, Au Bon Pain等等还挺全乎)。很多时候还加一个可能由转基因作物加工成的苏打饮料。 晚餐:一般是自己做的中国味道。麻婆豆腐和家常豆腐是我的最爱(可能有转基因蛋白成分)。一般情况下,我一周还要买一打(12个,一般三块钱)甜玉米作晚餐用。我们家5口人还特别喜欢一种叫做“山东手艺-高织玉米猪肉”(含完整甜玉米粒)的速冻水饺。5块钱一包,一般我一个月买一次批发的(一箱20包)。这些个甜玉米都可能是转基因的。因为我来自中国北方,我还喜欢自己买玉米面和玉米碴儿做玉米粥,窝头,玉米饼,玉米甜点,和玉米皮的包子等等(应该也含有转基因蛋白成分) 全家的主要零食是水果,薯片,玉米片(Tortilla chips或者sunchips,可能含有转基因蛋白成分)等等。 每天都和转基因的东西打交道,我不关心成吗?不过话说回来了,这十几年依靠转基因食品的生活还真的没觉得有啥不好。
2261 次阅读|22 个评论
中国大豆产业是怎样沦陷的
热度 3 蒋高明 2011-5-18 23:16
蒋高明 2010年3月6日,有位叫何树文的网友在笔者博客上留言,声称他是来自黑龙江黑河市金秋大豆合作社的农民。他说,黑河地区的农民祖祖辈辈都以种植大豆为生,美国转基因大豆 对中国大豆市场形成巨大冲击,已严重威胁到远在祖国边陲的黑龙江小镇,中国豆农深受其害。他留言道,“两会”期间,他特赶到北京,想向国家反映这一情况,同时希望得到 笔者帮助。 对于他反映的情况,我只有听的份儿,因为我既无权又无钱。一个东北汉子,种植了大半辈子大豆的农民,缘何沦落到来北京“讨说法”的地步呢?好奇心促使我对何树文做了更 进一步的了解。 2008年12月30日,《东北网》上有这样一则新闻:《新农民何树文念活大豆经》。文章介绍说,黑河市爱辉区卡伦山村农民何树文,自己有70多亩承包田,另外还租种別人300多亩 耕地种大豆,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同时还有两个身份:一个是中国大豆产业协会会员,另一个是黑河市金秋大豆合作社社长。这个合作社,由爱辉区四个乡的豆农组成,有 豆农350多户,这些豆农都是当地的种植大户,共种植75000多亩国产大豆,2008年产量超过了一万吨。 那么,现在何树文又遇到了什么样的麻烦呢? 原来,善良的中国农民遇到了来自境外的“狼”,这条“狼”正要吃掉他们这些软弱的“羊”。尽管组成了大豆产业协会,但面对手中握有转基因武器的“狼”们,中国豆农无力 招架。最令人不能接受的是,美国转基因大豆是利用中国人的钱打败了中国的本土大豆! 据2010年2月9日《新京报》报道,近年来进口大豆价格持续走低。对于使用本地大豆为原料的榨油厂来说,每加工一吨本地大豆要亏损70多元。在国外进口大豆低价冲击下,目前 当地产大豆销售陷于瘫痪。与此同时,大豆产量占全国近一半的黑龙江省,七成以上的油脂加工企业从2010年1月底开始停产。 再据《中国农业信息网》消息,2009年中国进口大豆4249万吨,占供应总量的70%。其中,2009年12月份大豆进口数量就高达478万吨,创历史高位。而国产大豆只能由国库收储。 2009年12月份国内进口植物油84.6万吨,创下历史同期单月新高纪录,比2008年同期增加14.8%。就在人们在互联网上对转基因农产品口诛笔伐时,2010年1月,中国进口食用植物 油54万吨,同比增长85.4%,进口大豆408万吨,增长34.5%。中国一年的大豆产量只有1500多万吨,可1月份进口大豆竟占国产大豆年产量的36.7%。用国外转基因大豆挤压国内优质 大豆,为的是什么? 国产大豆没有定价权,价格变化要看国际市场,一旦国际市场价格下跌,本地企业收豆情况就将不容乐观。南美大豆到港每吨3400元人民币,而黑龙江大豆每吨3600-3700元,近 300元差价导致中国大豆卖不出去。由于中国大豆加工受外资控制,每当国际大豆价格低于东北当地油脂加工的收购成本时,当地企业就面临着亏损,停产更是无奈之举。国际大豆 价格持续走低—企业亏损、停产—国际大豆价格重新走高—企业开工,这样的怪圈已经反反复复好几年了。 经过这几年的洗牌,中国大豆加工产业原料采购已基本被外资垄断。黑龙江是我国本土大豆加工业仅剩的一块乐土。而受国际大豆价格的影响,东北大豆产区的油脂加工企业长时 间大规模停工,面临着被外资伺机兼并收购的危险。 那么,在这场转基因大豆与本土大豆较量中,转基因“武器”起了什么作用呢?转基因大豆在商业化种植中,最大的优势在于高度集约化,不顾除草剂和杀虫剂带来的环境污染, 且以牺牲他国环境(巴西、阿根廷)为主,再加上美国政府对农场主大力度补贴,这样,转基因大豆就具备了价格竞争优势。国外粮食市场强大的资本运作,使得转基因大豆长驱直 入。在这场战争中,转基因所起到的作用,就跟当年的鸦片一样,国人对它已经成瘾,戒掉需要费很大的力气,甚至流血。 在这个过程中,生物技术跨国公司通过收取专利费、出售专用除草剂、杀虫剂、肥料而获利。因为研发、种植、销售过程中均“吃小灶”,转基因大豆排斥了竞争者。从这层意义 上看,转基因作物推广的面积越大,生物技术跨国公司盈利就越大。至于农民破产、自杀身亡、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他们是一概不论的。疯狂榨取财富是资本家的本能。 打败中国本土大豆的是美国政府、孟山都这样的生物技术跨国公司、国际粮商、巴西及阿根廷等被收编的“农民军”、中国里应外合的转基因鼓吹者。这是一支庞大的联合舰队, 拥有神秘武器——转基因,这个联合舰队的对手是何树文那样的大豆合作社农民,“豆农们”驾驶的是18世纪的小木船,在联合舰队面前不堪一击。“狼”来了,“狼”真的来了 !东北豆农们,从此沦落为任人宰割的“羊群”。 谁为“狼”打开的大门?是谁“引狼入室”? 中国豆农生产的是优质的本土大豆,就算有WTO协议在先,可在世界各国都认为转基因农产品有害人身健康,并予以坚决拒绝的情况下,中国为什么就不能停止进口美国及南美的转 基因大豆呢?另外,美国人拖欠的8000亿美元国债,能够救活多少中国大豆农民?为什么不用这些钱补贴中国农民?善良的中国人牺牲环境和生命换回来的钱,变成了美国人可能 永远赖掉的国债。美国人拿这些钱高额补贴农场主,支持孟山都等生物技术跨国公司入侵他国农业,花中国人的钱打败中国农业。从古到今,中国人从来没有这样输过。 也许您要问:“美国大豆便宜,为什么不买?” 这个观点的似是而非在于,当美国的转基因大豆100%地占领了中国市场的时候,你还能指望美国大豆便宜吗?除非你不想吃豆制品 了。现在,美国、巴西、阿根廷的转基因大豆已经占领了中国大豆市场的70-80%,中国本土大豆产业离死亡只有几步之遥。 一方面是国外转基因大豆长驱直入,一方面是本国的非转基因大豆勉强维系活命, 要避免这样的被动,中国只有奋起反击,对转基因大豆说不,并发动一场农作物“反侵略”的人 民战争。 进口转基因大豆对中国农民的打压,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同时也给我国人民身体健康造成威胁。美国人的转基因大豆、玉米不是给人吃的,而是做饲料或工业原料的。俄罗 斯生物学家伊丽娜•叶尔马科娃2005年的实验已经表明:“转基因产品会将人类逼向绝境。”那么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对目前进口转基因大豆、油菜籽等农产品及其种子进行清理呢?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美国人烧的是中国人给他们的“豆萁”,煮的是中国人的豆,用的是中国人的苦力,花的是中国人钞票,哭泣的是中国 豆农!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5010 次阅读|2 个评论
也谈中国的大农业、大粮食
热度 2 jxz1963 2011-2-27 22:51
今天晚上, 在《科学网》上读了我国著名植物学家蒋高明先生的博文“ 王友恭:怀念 ‘ 大农业 ’‘ 大粮食 ’ 观点提出者侯学煜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75do=blogid=416522 ),深受启发,不禁想简单地从中国的大豆产业谈一谈中国的大农业和大粮食问题。 在 现在大量进口国外转基因大豆的时候( 2010 年进口国外转基因大豆 5480 万吨,相当于中国一年大宗油料的总产量),谈中国 大农业、大粮食的观点 ,似乎 与现在的大量进口国外粮食及其制品是多么地不和谐呀。 美国人以低价引诱中国外贸进口转基因大豆及其制品 , 致使中国的大豆制油厂 在数年内 关停并转 (倒闭) , ABCD 以低价 大肆 收购中国的制油加工厂,以改革开放为借口迫使中国大量进口转基因大豆,其目的有四 个 : 第 一 , 就是要把中国 改造成( 变成 ) 世界的大豆加工厂; 第 二 , 就是要把中国 15 亿人的粮食安全放在美国人的指挥棒上 ,大豆仅是一块试验田,现在是大豆要进口、玉米要进口、小麦要进口,以后稻谷也要进口了,还有什么不进口的呢? 第 三 , 就是要催毁中国的基础农业,也就是你们中国 不要 种粮 食 了 ,不发展农业了,我们美国有的是粮食,你要多少我们就卖给你多少,农业基础没有了,粮食不生产了,农民失业了,中国还有好果子吃吗? 第四 , 就是通过 生物转 基因 技术 改良中国 的 人种,使其红色中国尽早灭绝。 真是步步逼进 , 步步紧逼, 步步围歼呀! 可怜的是 , 中国的一些人还在为美国人唱赞歌呀!
个人分类: 我的观点|2425 次阅读|1 个评论
让人忧——2010年中国进口大豆5480万吨
热度 2 jxz1963 2011-2-23 10:02
日前,中国海关公布的数据显示, 中国 2010 年 1-12 月全年累计进口大豆 5480 万吨,比上年增长 28.8% ,再创历史新高。 2010 年 1-12 月中国进口食用植物油 687 万吨,比上年增长 16% 。 中国真的需要那么多进口大豆和进口食用植物油吗?中国心血管病人的急剧增长,与进口大豆和进口食用植物油有关吗?让人不得不为此感到担忧。 前几天我接到上海一个机构发来的电子邮件,虽说是一种商业邮件,个中反映的问题虽有政治上的色彩,但更多的是对进口转基因大豆问题的一些揭露。由于转基因大豆所涉及的敏感性问题,我不想在此作出任何倾向性的意见,但对于这方面的问题我是加倍的关注。
个人分类: 科研报告|3009 次阅读|5 个评论
我国需要进口大豆吗?
hongkuan15 2011-1-18 20:13
我国大豆消费主要还是压榨,约占75%, 直接食用或加工食品约占17%,剩余的都为饲料需求等。作为饲料的豆粕是蛋白质饲料的主要原料,其他还有鱼粉,骨粉等。 也有说我国90%大豆用于榨油。如果是这样,那进口大豆可能是理所当然的了,因为美国大豆(多为转基因)出油率很高19%,国产大豆一般15%;美国大豆一般是大规模生产,品质,质量均一,国产大豆一般散户种植,品质杂,品种多,质量不均一;美国大豆产量高,我国大豆产量约为1.6-1.8吨/公顷,是美国,巴西,阿根廷的70%;再加上进口大豆价格还有优势(可能高达20%),此外中国加入WTO,自由贸易。国内压榨企业肯定乐意买国外的大豆。从这方面来看,我国需要进口大豆。 随着规模化生产的企业增多,人民对豆油及大豆制品的需求增加,进口大豆可能越来越多。只有加大科研,多搞出一些优质高产的大豆品种,实行规模化种植,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少进口,甚至不进口,再到出口。
333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基因大豆与非转基因大豆的区别
热度 2 tarimriver 2011-1-4 10:02
北方人早餐喜欢喝豆浆,小巧玲珑豆浆机的普及使许多家庭都可以自己方便快捷地自制豆浆。遗憾的是现在转基因大豆进口日盛,普通大豆领地被转基因大豆所侵占,平常买大豆都不放心,担心是转基因的。所以上网查了查转基因大豆与非转基因大豆外观上的差别,发现还是容易鉴别的,不过,也不知正确与否,请行家指教。 非转基因大豆 转基因大豆 转基因大豆呈扁圆形或椭圆形,非转基因大豆呈圆形。 转基因大豆的荠呈黑褐色,非转基因大豆的荠颜色非常淡,为轻黄色或轻褐色。
个人分类: 触景生情|12202 次阅读|3 个评论
大豆田喷施杀虫双会产生药害
tjm9518 2010-9-16 09:06
盐城市盐都区一农资销售商来电话反映,当地一农户买了阿维菌素和杀虫双防治水稻田害虫,施药后剩余少量药液,顺便喷到了自家种植的0.1亩地大豆上,结果大豆第二天出现开水烫伤样症状,后干枯发黄。他问,大豆是不是受到了药害,有什么办法解救。据了解,大豆已处于开花结荚期。 根据上述反映的情况,大豆很可能受到了杀虫双的药害,没有太好的办法解救。特别是大豆正处于开花结荚期,对药害反应敏感,很可能造成严重的落花落荚,对最终产量影响极大。 杀虫双属沙蚕毒素类农药,是一种神经毒剂,具有触杀、胃毒、熏蒸作用。该药有很强的内吸性,能被作物的叶、根等吸收并在体内传导。杀虫双适合在水稻等作物上使用,在水稻上的安全使用标准是每亩用25%杀虫双水剂250克喷雾,每季水稻使用次数不得超过3次,最后一次施药应离收获前15天以上。豆类、棉花及白菜、甘蓝等十字花科蔬菜对杀虫双较为敏感,尤其在夏天施用易产生药害,在柑橘、梨等作物上不当使用,也有药害报道。因此应按登记作物和规定使用量施药,在柑橘等作物上,应严格控制用量,避免在中午高温时段施药。(水清)
个人分类: 植保问题|8656 次阅读|0 个评论
几个测序的作物
tangel 2010-8-28 12:48
水稻: 水稻基因组序列信息 小麦: 小麦基因序列数据 玉米: 玉米基因组序列数据 大豆: 大豆基因组序列信息 油菜: 油菜基因组序列信息 高粱: 高粱基因组序列信息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530 次阅读|0 个评论
庄稼花儿,带着泥土芳香的漂亮的花儿
Albizia 2010-8-9 16:32
大豆田 大豆植株 大豆花 花生田 花生植株 花生花 花谢后子房将钻入土中,大概落花生的名字由此而来 棉花植株 棉花花初开为白色 棉花花将谢变红色 芝麻开花节节高 芝麻花 南瓜花
个人分类: 未分类|12129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环球时报:“孟山都”等转基因大鳄引发多国警惕
蒋高明 2010-7-4 00:56
作者: 环球时报 文章发于: 环球时报 点击数: 2608更新时间:2010-7-2 顶 荐 ★★★ 【字体: 小 大 】 【复制本文】 【下载本文】 2010年07月02日  来源: 环球时报   北半球的很多国家又进入了收获粮食的旺季。前两年的粮食价格高涨让人们记忆犹新,今年会是怎样呢?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20世纪70年代就曾讲过一句话: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那么真有想控制所有人的人吗?这种野心大概有,但实施起来并不容易。在成功俘获了南美粮食大国后,孟山都等跨国粮商随即便被欧洲和非洲国家打了反击战,显然,很多国家已经在粮食安全的敏感嗅觉上回过味来了。有专家提醒,对于曾在大豆种植上吃过亏的中国来说,其他国家与跨国粮种大鳄间上演的每一场攻防战,都是绝佳的教学案例。     跨国粮商俘获巴西、阿根廷   在全球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巴西,原本被热带雨林包围的亚马孙地区这些年有不少树木被当地农业生产者砍掉,改为种植大豆。在这片逐渐形成的亚马孙大豆产区,有一条从菲利兹到兴古的120公里长的大豆公路,公路两旁新开辟了14家种植大豆的大型农场。来自美国的ADM、邦吉和嘉吉3家跨国粮商在这条公路沿线投资新建了23个大型粮仓,专门用于收购和储藏这些农场产的大豆。它们还在亚马孙腹地的圣塔伦市建设大豆专用码头,从那里把巴西大豆装船出口。跨国粮商活跃在巴西的场景,每年一到收获季节都会重复出现。它们通过仓储和运输,轻而易举地控制了这个地区的大豆贸易。而在价格上,跨国粮商在收购巴西农产品时又是以美国芝加哥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价格为准。   据巴西农业联合会近期调查,巴西大豆出口的84%是被ADM、邦吉、嘉吉和法国路易达孚4家跨国粮商收购和出口的。该会负责外贸和国际事务的多尼泽特表示,这种过分集中的情况直接影响到农民的收益。巴西国家新闻公司2006年一篇有关大豆生产的专稿也提到,4家跨国企业控制了巴西大豆生产、收获直到销售的全过程,如果巴西农户想脱离跨国公司来单干,马上就会面临资金、运输、客户等各种难题。   巴西大宗农产品出口逐渐被少数大型跨国企业所控制,还要追溯到十几年前。当时,在巴西国内出现过针对是否种植转基因大豆的讨论。1997年后,跨国种业公司在巴西的邻国阿根廷率先打开缺口,美国孟山都公司研制的转基因大豆开始在南美推广种植。由于转基因大豆可以减少使用农药和除草剂的成本,巴西大豆农户不顾政府禁令,私下从阿根廷走私转基因大豆种子种植。考虑到大豆种植农户的现实利益,巴西政府和国会只能通过颁布行政法令的形式,允许豆农种植和销售转基因大豆。到了2006年,转基因大豆的种植面积在巴西首次超过传统大豆。   在南美大陆,阿根廷的农业曾经是成功的典范,拥有丰富的农业生产体系,在自给基础上还有大量剩余。但到了20世纪70年代,阿根廷出现严重的债务危机。90年代中期,梅内姆政府声称,为偿还飞涨的外债,要将传统的粮食生产变为转基因作物的工业化种植。于是,自1996年起,孟山都公司便开始启动控制阿根廷粮食生产的进程。在最初阶段,孟山都故意放弃技术使用许可费,吸引阿根廷农户选用自己的种子,阿根廷一时间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毫无控制的转基因实验场,超过20万的农民和小农场主被逐出自己的家园,为大型商业化农业大豆种植商让路。而当其转基因种子迅速扩散、阿根廷农业经济逐渐受控于外国集团时,孟山都又开始收取专利费。尽管阿根廷农民提出强烈抗议,但技术补偿基金还是于2004年底开始实施。到目前为止,阿根廷只能无奈地接受这样的现实转基因大豆播种面积已占到农业用地的一半以上。    跨国种业大鳄成了种子警察   在国际上,有人把跨国物种公司的推广行为称为种子警察,目标就是控制全球的粮食生产。印度棉农、玉米故乡墨西哥的本土玉米种子、巴拉圭的大片农田和战后的伊拉克都吃过不小的亏。本国粮食生产被国外公司控制,也让阿根廷等国开始反思。全球性粮食问题非政府组织GRAIN在阿根廷的分部认为,跨国公司对阿根廷农业发起的控制行动分为扩张、威胁和收费3个步骤,最终导致阿根廷中小农户遭受不幸,社会财富被榨取,这不是单一事例,这一幕也正在世界各地重演。阿根廷生物学家劳尔蒙特内格罗博士称:看到部分人为了追逐眼前利益,大肆破坏植被,播种转基因作物,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也让政府和农民之间因农业政策而矛盾不断,真令人为整个社会感到痛心。   与拉美两大产粮国巴西和阿根廷的粮食生产和粮食价格受到外来控制相比,非洲各国在粮食安全方面显得高度敏感。孟山都CEO格兰特曾感慨:非洲是最难进入的市场。自2002年起,许多美欧粮食巨头就不断施压,希望非洲国家接受扩大转基因农作物的种植,但进展十分缓慢,迄今只有南非、坦桑尼亚、肯尼亚、乌干达和莫桑比克5国推广了转基因农作物种植。据南非非洲生物安全中心披露,去年4月他们发现孟山都提供的耐旱玉米在3个省份都无法授粉,导致20万公顷农地绝收,对此孟山都居然采取付封口费的办法,向受灾农民提供总计4200万美元的补偿,条件是不许把事情说出去。非洲生物安全中心的人士对此表示担忧,认为在非洲普遍的种植模式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不让传播这些消息,结果只能让最底端的农民无端成为受害者。而这样的案例,也让安哥拉、赞比亚和苏丹表示拒绝接受国外的转基因粮食援助。   近年来,美国的种子公司也在欧洲遇到很大阻力。2008年,德法艺术电视台播出了一部叫做《孟山都眼中的世界》的纪录片。该片由德法加3国共同摄制,揭露孟山都生产的除草剂根本不像其所说的可以自行生物分解,相反还会破坏环境。1998年时,德国曾种植孟山都公司研发的MON810型转基因玉米,但到了2009年,德国政府又下了禁令。德国农业部长认为,下禁令有合理的科学依据因为MON810型转基因玉米对环境构成危害。德国《图片报》6月初报道了一起德国迄今最大的转基因作物丑闻:德国有7个州的农民最近错误播种了另外一种型号为NK603且同样遭欧盟禁种的转基因玉米种子,使多达3000公顷的土地受到污染。   在东亚国家中,日本和韩国很早就将确保粮食安全当成基本国策。特别是日本,将粮食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呼声很高。对于粮食控制问题,《环球时报》记者曾希望采访日本著名国际农业问题专家高濑国雄,但他表示,涉及日美农业政策的话题都是敏感的,作为政府机构的顾问不便对此表态。   据记者了解,尽管日本对国外种业公司的种子开放,但日本始终把大米的控制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日本不是农业生产大国,却是农产品消费大国,在粮食安全方面也有来自国外的压力。由于土地资源稀少,日本人均耕地面积仅为美国的1/42,除大米以外,其他农产品基本靠进口。以大豆为例,日本每年消费量约440万吨,国内生产仅能满足6%,其余的有74%主要从美国进口。因此,在粮食价格上也只能看进口国的脸色,农产品市场处于不可预估状态。如美国调整能源政策,大量使用玉米发展生物能源,会直接导致日本玉米进口数量突然减少。近年来,由于粮食、饲料价格波动很大,也带动了日本市场上肉类和禽蛋价格大幅攀升。     强调种子国产和不再卖地同等重要   跨国粮商从出口获利着眼,不顾巴西生态环境的做法已经引起巴西专家的担心。巴西亚马孙国立研究所科学家沙利斯说,盲目发展大豆种植业,破坏当地多样化的生态系统,这是最大的犯罪。巴西社会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安德烈也认为:将具有丰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改变为单一的大豆种植,这是不能接受的。仅看到眼前利益,不顾生态的重要性,将来是要吃亏的。看到亚马孙周边地区的森林被农业生产者砍掉,更是有人担忧地说:种植大豆虽然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但也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为应对跨国企业在转基因种子上的控制权,巴西农牧业研究公司表示,巴西只有自己投资鼓励研究和开发转基因大豆,才有可能实现生物技术上的独立,保持巴西大豆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根据这个指导思想,巴西农牧业研究公司与外国研究机构开展有转基因作物研究上的合作。目前这家公司开发转基因大豆品种已经有14个,并提出未来巴西种植的转基因大豆种子将全部实现国产化。   除了担忧大宗农产品的出口被少数大型跨国企业控制外,巴西舆论近来对外国人到巴西大量购置土地也提出质疑,要求国会和政府立法对外国人购地进行限制和严格管理,不要让巴西土地落到外国人手里。巴西《经济价值报》6月23日和24日先后以禁止外国人购地是出于国防战略的思考、农户赞成限制外国人购地为题进行反思。据了解,巴西公共检察院和负责土地登记的全国土改局已开始对外国人在巴西购置土地的情况进行调查摸底。   在国际媒体最近两年的报道中,日本是海外屯田的主角。《读卖新闻》2009年的一份报道说,日本三井物产公司将在巴西投入1.5亿美元,到2014年时获得25万公顷的农地开发权,这相当于神奈川县的总面积。然而从日本民间机构转基因情报室得到的消息是,巴西和阿根廷都是南美洲积极推进转基因农产品开发的国家,即便在那里获得耕地,今后也不能保证它不受其他转基因作物的影响。《读卖新闻》还说,美国的嘉吉公司在巴西经营了30年,目前从那里向中国出口转基因大豆。   非洲重视粮食安全的另一个表现也是对土地买卖的严格限制。许多非洲国家都规定,外国企业不经特别许可,不得购买本国土地。近年来由于粮荒严重,许多国家曾传出土地换粮食的新闻,如乌干达、马达加斯加,但最终都被证明是夸大或误传。不过,将国家农地长期出租给韩国大宇种粮的传言还是导致了马达加斯加前总统拉瓦卢马纳纳被政变搞下台。▲(本报驻巴西、阿根廷、德国、日本、加拿大记者 吴志华 陈晓航 青木 岳光 陶短房)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2089 次阅读|1 个评论
论奶粉事件与蛋白质战争
热度 3 zixianlu 2010-7-3 10:43
论奶粉事件与蛋白质战争 路子显 摘要 :本文通过对两次奶粉事件的分析,发现它们的共同点在于蛋白质缺乏,根本原因是中国奶牛饲料中植物蛋白供应不足。欧美发达国家奶牛饲料的植物蛋白主要来源于豆科牧草,中国国情不允许大面积种植豆科牧草,奶牛的植物蛋白应由原产于我国的大豆提供。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大豆产业面临四面楚歌,陷入蛋白质战争之中。因此,中国大豆产业必须引起十三亿人民的高度重视,当务之急是以举国之力挽救大豆。 早在1878年, 恩格斯就说过“ 生命是蛋白质的存在方式 ”。生命的产生、存在与消亡,无不与蛋白质有关,故有人称蛋白质为“生命的载体”。在人体各个器官、组织和体液内,蛋白质都是必不可少的成分,成年人体重的16.3%是蛋白质。可以肯定地说:哪里蛋白质短缺,哪里的生命就会遇到麻烦;哪里蛋白质充裕,哪里的生命就会丰富多彩。进入新世纪以来,连续两次婴幼儿奶粉事件一次又一次为我们敲响了“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之警钟!今天,中华民族正在面临一场史无前例的蛋白质危机! 一、从“空壳奶粉”到“有毒奶粉” 1.空壳奶粉 2003年到2004年,从安徽阜阳到湖南浏阳等地的医院儿科,先后发生许多婴幼儿患有“重度营养不良综合症”,其中安徽省阜阳市最为严重。根据阜阳市人民医院记录,从2003年到2004年4月,该院共收治患此症的婴幼儿66个,其中死亡8个。该院儿科主任刘晓林介绍:这些患病婴儿主要症状表现为四肢短小,身体瘦弱,脑袋尤显偏大,被当地人称为“大头娃娃”。除阜阳市人民医院外,该市妇幼保健院、市辖太和县中医院和阜南县医院等也都收治过不少“重度营养不良”的患儿。该市妇幼保健院小儿科医生周薇介绍:多的时候,两三天她就能碰到一例此症患儿。 阜阳市疾病控制中心对这些婴幼儿经常食用的奶粉检测表明,97%的婴儿奶粉蛋白质含量严重不足。按照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的规定,0-3个月婴儿食用的奶粉,蛋白质含量必须达到12%,3-6个月婴儿食用的奶粉,蛋白质含量应不低于10%。而这些所谓的婴幼儿专用奶粉虽然在外包装上注明的蛋白质含量远远高出国家标准,但是实际检测的结果却大相径庭。不合格奶粉蛋白质含量非常低,只有5%,6%,甚至2%,最低只有1%。卫生部和北京市疾病控制中心对回收奶粉进行的检测结果表明,多数奶粉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严重不足,微量元素钙、铁和锌等含量极低,产品标示的使用方法不准确。回收奶粉大多数为不合格产品,产品的各种营养素全面低下,有的甚至完全没有。因此,被称为“空壳奶粉”。 据国务院调查组成员、卫生部卫生执法监督司副司长苏志介绍:劣质婴儿奶粉主要是以各种廉价的食品原料如淀粉、蔗糖等全部或部分替代乳粉,再用奶香精等添加剂进行调香调味制成的,并没有按照国家有关标准添加婴儿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因此,从内在质量的检验结果来看,其营养素含量根本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用这样的奶粉喂养婴儿,将会严重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在这次“大头娃娃”事件中,有关媒体公布阜阳市受到45家不合格奶粉企业的伪劣奶粉侵袭,占全国175家婴幼儿奶粉生产企业的25.7%。就连国家知名品牌三鹿奶粉赫然在列。 2.有毒奶粉 自从2008年6月开始,有一个幽灵(三聚氰胺)在神州大地徘徊。从西北(甘肃、宁夏和陕西),到华北(北京、河北、山东),到华中(湖北、河南),到华东(江苏、安徽、江西、浙江),以及中南地区(湖南)等十几个省市均发现不满周岁的肾结石患儿,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母亲奶水不足,长期饮用含有三聚氰胺有毒奶粉。截止2008年9月18日,全国共发现6244名婴幼儿身患肾结石,三名死亡,其中被诊断患有“急性肾功能衰竭者”的数目达到158名。他们都是因为饮用 “三鹿奶粉”或其它品牌奶粉而引起肾结石的,这些奶粉均含化工原料三聚氰胺。这些婴幼儿进院时病症基本上都到了中晚期,有的甚至有生命危险,症状表现为双肾多发性结石,刚入院的时候都是急性肾衰竭。这次“有毒奶粉”事件比四年前的“空壳奶粉”事件涉及面更广,影响更恶劣。 三聚氰胺之最大特点是含氮量很高(66%),加之其生产工艺简单、成本很低,给了掺假、造假者极大地利益驱动,有人估算在植物蛋白粉和饲料中使蛋白质增加一个百分点,用三聚氰胺花费只有真实蛋白原料的1/5。所以“增加”产品的“表观蛋白质”含量是添加三聚氰胺之主要原因。三聚氰胺为一种白色结晶粉末,没有什么气味和味道,掺杂后不易被发现。1994年国际化学品安全规划署和欧洲联盟委员会合编的《国际化学品安全手册》第三卷和国际化学品安全卡片也只说明:长期或反复大量摄入三聚氰胺可能对肾与膀胱产生影响,导致产生结石。   在全国婴幼儿奶粉生产企业中,除66家企业被勒令停止生产婴幼儿奶粉外,对其余109家企业进行了排查,共检验了剩余企业的491批次产品,专项检查显示,有22家企业、69批次的产品检出了含量不同的三聚氰胺。停产企业和问题企业共88家,占全国175家婴幼儿奶粉生产企业的50.3%。这些企业分布在上海、广东、福建、天津、江西、湖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黑龙江和内蒙古等十几个省市。 联系两次奶粉事件,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是“空壳奶粉”还是“有毒奶粉”,它们的共同点是蛋白质缺乏!在两次奶粉事件中,涉嫌人员已经被惩罚,负有责任的地方官员也已引咎辞职。但是,我们可以提出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 它们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在两次奶粉事件中分别有全国四分之一和二分之一以上的婴幼儿奶粉企业卷入?为什么许多人对这样毁灭民族未来的事件明知故犯呢?类似事件还会再次在中华大地重演吗?…… 二、中国奶牛最辛苦 “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 …… 鲁迅 据记载,早在1840年已有荷斯坦牛(Holstein-Friesian)引入我国。最早由荷兰、德国及俄国引入,后由美国、日本引入。20世纪50-80年代又相继由以上诸国引入。各种类型的荷兰牛在我国经过长期风土驯化,特别是与各地黄牛进行级进杂交和经长期选育,逐渐形成了现在的中国荷斯坦牛。世界上奶牛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如欧洲、北美等,大多具有优良、广阔的草地资源,在欧洲则大面积利用人工种植牧草,发展奶牛生产。牧场利用的方式则主要是轮牧或刈割牧草、以及晒制干草等。作为奶牛的物质基础,利用草原发展奶牛生产仍将是世界养牛业的主导方向。在奶牛的故乡欧洲,种植原产小亚西亚和欧洲的红、白三叶草等豆科牧草,加之引种原产于中亚(伊朗)的苜蓿草,他们的奶牛有充裕的植物蛋白质饲料来源;在美洲,种植原产美洲的花生、菜豆、豆薯、利马豆和大翼豆等,加之引种来自欧亚大陆的豆科牧草,如红、白三叶草,他们的奶牛也不缺乏植物蛋白质来源。 在中国,奶牛饲料的植物蛋白来源应该以原产于中国的 大豆 ,紫云英和从中亚引入的苜蓿为主,其它禾本科植物秸杆和籽实等饲料作为奶牛的能量来源。我国国情不允许用大面积土地种植大量豆科牧草, 大豆就变成中国奶牛植物蛋白质饲料的首选 。中国饲料业最薄弱的环节是奶牛饲料,具体表现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奶牛专用饲料产量不足。现阶段我国奶牛饲料主要依靠作物秸秆和少量的天然牧草。奶牛专用蛋白质饲料缺口越来越大,优质牧草和饲料作物也十分缺乏。 第二, 奶牛饲料搭配不合理。我国的奶牛饲料组成不科学,有些地区完全放牧,有些地区只喂秸秆。这就造成了目前我国奶业生产水平很低。而且不但产量低,乳脂率含量也不够。发达国家主要是以优质的牧草为主,消化率高。我国大多数奶牛常规饲料基本停留在玉米秸秆的粗饲料,这个饲料蛋白质单一,矿物质和维生素严重缺乏。所以造成奶牛经常发生营养代谢疾病,不仅降低了奶牛的利用年限,而且影响奶牛生产潜力。 第三, 奶牛饲料工业还处在起步阶段。饲料是奶牛生产的基础,占牛奶生产成本70%。随着奶牛养殖业生产集约化的水平不断提高,奶牛业对饲料工业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我国饲料产品猪占了接近四成,饲料产品鸡占了五成左右,饲料产品鱼占了五成,其余的才是奶牛专用饲料,这种现状与当前我国迅速发展的奶业形成了巨大反差。现在我们反刍饲料接近5000万吨。而现在市场上专用的奶牛饲料只有3、4百万吨。这样专用饲料以及商品率只有6%、7%。 第四, 奶牛饲料相关体系建设滞后。因为我们的饲料法律法规主要是针对以猪、鸡为主的饲料工业。没有充分的考虑到牛羊饲料的独特性。 中国奶农既要奶牛吃孬草,又要产奶质量高。也太难为它们了!为了中国的奶牛产业发展壮大,一批又一批公务考察团出访欧美。王歧山副总理曾幽默地说:“ 连南斯拉夫的奶牛都认识了一拨又一拨前来参观的中国人! ”作为全球知名景点的法国巴黎圣母院、意大利比萨斜塔、英国格伦威治庄园、加拿大尼亚加拉大瀑布等地,其实都分外熟稔“南斯拉夫奶牛现象”,都曾经被接踵而至的中国公务考察团所包围。那么, 这些考察团只要在考察期间问问南斯拉夫奶牛的牧主:“你们的奶牛吃什么?”在他们回国后,再问问中国奶农:“我们的奶牛吃什么?”奶粉事件还会屡屡发生吗? …… 三、当代大豆在故国境况日下 1 .中国大豆简史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这是世界所公认的。H.W.江森(Herbert W. Johnson) 在《美国大百科全书》中写道:“大豆是中国文明基础的五谷之一(水稻、大豆、小麦、大麦、粟)。”库津在《苏联大百科全书》中也写道:“栽培大豆起源于中国。中国在五千年以前就已开始栽培这个作物,……。”我国农业开创于新石器时代,据考证,当初商代的甲骨文上也发现了有关大豆的记载。在山西侯马曾出土过商代的大豆化石。在周代,大豆也占有相当的地位。春秋时期,齐恒公曾将北方山戎出产的大豆引到中原地区栽培。《诗经》等诗篇和书文记有“中原有菽,庶民采之。”公元前5世纪的《墨子》文章中载有:“耕家树艺,聚菽粟。是以菽粟多,而民足乎食。”从这个时期的书文中常见菽粟连称,也说明当时菽粟种植的面积在增加,菽粟也成为百姓的主要粮食。公元前5至3世纪,已有对大豆的分布、形状、种类等较细致的描述。如《周书》中《职方解篇》记有“菽属北方”;《管子》中记有“有种大菽、细菽,多白食”;《吕氏春秋》中记有“得实菽菽,长茎而短足,其荚二、七为簇,多枝数节。”秦汉以后,“大豆”一词代替了“菽”字并广泛应用了。“大豆”一词最先见于《神农书》的《八谷生长篇》,其中载:“大豆生于槐。出于泪石云山谷中,九十日华,六十日熟,凡一百五十日成。”《汜胜之书》载:“大豆保证有收获,容易种植。”汜氏主张农民每人应种5亩大豆备荒。在汉代的其它文献中主张麦子和谷子或大豆轮种,可见当时大豆的播种面积已相当可观了。自汉代以后,我国大豆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也不断增加。公元1873年,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的万国博览会上,第一次展出了金色灿灿、籽粒滚圆的我国黄豆。消息传开,人们奔走相告,从此,中国的黄豆名闻世界,人们形象地称中国为“大豆王国”。 2 .大豆的药用和营养价值 1917年孙中山在他的《建国方略》有一段十分精辟的描述:“西人之提倡素食者,本于科学卫生之知识,以求延年益寿之功夫。然其素食之品无中国之完备,其调味之方无中国之精巧,故其热心素食家多有太过于菜蔬之时,而致滋养料之不足,反致伤生者。如此,则素食之风断难普遍全国也。而 中国素食者必食豆腐。夫豆腐者,是植物中之肉料也,此物有肉料之功,而无肉料之毒。故中国全国皆素食,已习惯为常,而不待学者之提倡矣。这也是中国贫民所以长寿的因素之一。 ”孙中山先生是医生出身,接受了良好的西方医学教育,他的评价应该说至今都毫不过时。当今有关营养学专家认为,大豆将是21世纪人类主要的维生素,是生物功能因子的宝库。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和认识大豆生理活性的作用。孙中山先生的论点竟然在80年后被许多最新的营养学研究成果所证实。在审查了大量研究的基础上,1999年10月26日美国药物与食品管理局对“每日摄取大豆蛋白25 g可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有效预防心血管病”的保健功能性标识,即所谓:“Soy Protein Health Claim”正式认可。在美国这意味着在一份(一盒、一瓶)大豆食品中,只要含有6.25 g (25 g的1/4)大豆蛋白,就可以标注为“心血管保健品”。为大豆食品迅速走向市场大开绿灯。 大豆及其制品,药性温和,且没副作用,是一种可以放心食用的保健蔬菜。近年来许多科学研究发现, 大豆除含有优质蛋白质和植物油之外 , 还含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多种生物活性物质 ,如大豆磷脂、大豆低聚糖、大豆异黄酮、大豆皂甙和大豆膳食纤维等,具有预防心血管疾病、脂肪肝、健脑、消除疲劳、增强记忆和抗衰老的保健与美容作用。大豆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被称为“第七营养素”,它能帮助人们带走体内大量的有毒物质,对治疗便秘,预防肥胖症、糖尿病和大肠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大豆有益于男性,可以帮助克服前列腺疾病。 20世纪90年代,在大豆中含有一种能调节雌激素水平的元素被发现,这种具有独特功效的元素被称作“异黄酮”。它的问世为女性的健康生活孕育了生机,被当代女性推崇为“魅力因子”。当今欧美及日本女性服用以大豆异黄酮为功效因子的功能性食物早已成为时尚。 大豆异黄酮对女性的健康与美丽具有神奇的功效。 (1)改善肤质:大豆异黄酮的类雌激素作用可使女性皮肤光润、细腻、柔软、富含水分、充满弹性并焕发青春风采;(2)抗衰老:长期补充大豆异黄酮可使体内雌激素保持正常水平,推迟绝经期的来临,延缓衰老;(3)改善经期不适:经期不适与雌激素分泌不平衡有关,长期补充大豆异黄酮可使雌激素水平维持正常,达到改善经期不适的目的。(4)改善产后精神障碍:女性生育后孕激素减少,雌激素水平未恢复,因此造成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形成精神障碍。不哺乳妇女,可及时补充大豆异黄酮;(5)提高性生活质量:大豆异黄酮的类雌激素特性可使女性阴道上皮细胞的成熟度增加,滋润阴道,使女性阴道肌肉弹性增强,从而提高性生活质量。现代保健专家研究证实:大豆异黄酮还具有丰胸、健乳和美乳作用。 “琼汁玉汁,不如妈妈的乳汁;金水银水,不如母亲的奶水”。有了大豆,中华民族每一位哺乳期母亲的乳腺将 像 温泉一样涌流不断;有了母乳,中国婴儿还需要“空壳或有毒奶粉”吗? 3.中国大豆生产发展状况不容乐观 像圣人在他们的家乡被轻视一样,大豆在她的故乡倍受冷落。20世纪30年代,中国大豆产量和出口量占世界的90%。40年代开始下降,50年代有所回升,但到了60和70年代,由于片面追求粮食产量,大豆被贬为“低产作物”,产量大幅度下降,最低年产量仅614万吨。80到90年代,产量有所增加,最高年产量才接近1600万吨。进入21世纪,大豆呈现萎缩趋势,到了2007年,由于我国大豆主产区东北平原干旱严重,导致单产大幅度下降,总产量仅1273万吨,降到近十年来最低水平。总之,中国大豆发展与人口发展极不协调,没有做到与时俱进。 四、当代大豆在他国倍受青睐 如果神州大地是中华民族的母亲,那么中国大豆可以视为中华民族的养母,但她已经流落他国,并受到其他民族的宠爱。圣人无奈周游列国,大豆被迫飘洋过海。 1. 世界大豆简史和迅猛发展 在公元前200年的秦朝时代,中国大豆自华北传至朝鲜,而后自朝鲜又传至日本。华北和华中地区的大豆还向南传至印尼、印度、越南等。1712年,德国植物学家首次将大豆自日本引入欧洲。公元1740年法国传教士曾将中国大豆引至巴黎试种。1790年在英国皇家植物园首次试种大豆。1840年传入意大利。公元1855年,法国一位领事从中国引了大豆种子,经巴黎远方植物学会推荐开始在欧洲大陆作为大田作物试种。1874年俄国才有开始种植大豆的报告。1840年,有人从兴趣出发在美国种植大豆。以后,美国不断有人自日本和中国引入大豆品种小量试种。直到1882年,才有人进行生产性种植,当时只是作为饲料作物。20世纪中期,美国大豆生产开始起飞,引起巴西和阿根廷的重视,后者奋起直追。除此之外,日本、前苏联、印度尼西亚、朝鲜、泰国、罗马尼亚、加拿大、墨西哥、哥伦比亚、澳大利亚、菲律宾、越南、斯里兰卡、尼日利亚、孟加拉、巴基斯坦、尼泊尔、赞比亚、埃塞俄比亚、以色列、危地马拉、坦桑尼亚等国也都开始重视大豆生产技术的发展。目前,世界上至少已有52个国家和地区种植大豆。 1949年,世界大豆总产量仅1240万吨,主要产地是中国;到1961年,达到2688万吨,12年翻了一番还多。1970年,上升到4370万吨,年递增168万吨;到了1980年,飞跃到8140万吨,年递增377万吨以上。1990年世界大豆总产量突破一亿吨大关,达到1.08亿吨,到了2004年,世界大豆总产量突破两亿吨大关,高达2.13亿吨,14年内翻了一番,年递增超过750万吨。 2. 借问大豆何处走?云霞明月照美洲 “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这些革命战争年代的口号在大豆产业上得到再一次准确验证。只不过这次是反面验证而已。 (1) 北美大豆大放异彩 1910年,美国已经掌握了280个中国大豆品种。1915年,华盛顿州的一家榨油厂因了解到中国的榨油方法,才首次加工美国种植的大豆,美国大豆首次进入食用领域。1929年,美国已有25万多公顷大豆。到1931年从东南亚已搜集到4578个大豆品种。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由于国内食用油缺乏,开始大规模种植大豆。几十年的时间,大豆生产发展极为迅速,由于世界市场对烹饪油和沙拉油的需求持续增长,促使美国大豆生产飞速发展,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美国大豆面积尚不足8600万亩,到了1980年,达到创纪录的4.3亿亩,总产量4892万吨,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消费和出口国。 到了2004年,美国大豆总产量高达8548万吨,是中国同年大豆总产量的4.75倍 。 (2) 拉美大豆异军突起 1908年,巴西也引进了大豆,并很快转入生产性种植。1965年,巴西大豆面积仅为648亩;1977年,发展到一亿亩,成为世界第二大豆生产国。2001-2003年,巴西大豆每公顷平均产量2.66吨,分别超过阿根廷2.62吨和美国2.48吨。 2004年, 巴西大豆产量达到5010万吨, 是中国同年大豆总产量的2.78倍 , 占世界大豆产量的26%; 大豆种植面积3.2亿亩,占巴西农作物种植面积的45%,巴西农民的大豆收入占总收入的23%,居首位。按照巴西大豆协会给政府提交的大豆发展规划,以2005年种植面积3.3亿亩和产量6,200万吨为基数(100),至2020年,巴西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将达到4.5亿亩和1.05亿吨,将分别增加37%和70%。阿根廷大豆种植发展经历两个阶段,一是上世纪20年代,阿根廷从中国和美国引进大豆品种并进行大面积试种;二是上世纪70年代,阿根廷掌握了生物技术,进而对品种进行改良并推广直播技术。目前,大豆变成阿根廷第一大农作物, 2007-2008季粮食产量9600万吨,其中大豆产量4700万吨, 是中国 2007 年大豆总产量的3.69倍 ,约占阿根廷粮食总产量的49%;阿根廷是世界第三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大豆95%用于出口。 五、中国大豆国土沦陷剖析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三国·魏] 曹 植 1.中国大豆国土沦陷和后果 从1961到2004年,中国大豆面积一直在1-1.5亿亩之间,总产量从600多万吨缓慢波浪式上升到1800万吨,单产从每公顷0.62吨逐渐增加到1.89吨。接着,连续三年下滑,与世界同一时期发展水平相差悬殊太大。20世纪50年代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其后优势逐渐消失。发生颠覆始于1996年,一些合资企业拥有独立的进出口专营权,大豆走上对外开放之旅。1995年以前我国是大豆主要出口国,但现在中国大豆正在面临着从未有过的一场危机:一些跨国公司带着“洋大豆”大举进入,已基本控制了我国大豆加工业,从而导致了我国在1996年以后成了大豆净进口国。1995年进口80万吨,1996进口220万吨;2003年进口2074万吨,该年度国外进口超过国内总产量;到2005年大豆进口已达2659万吨,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进口量约占全球贸易量的三分之一。到了2007年进口3082万吨,国外进口是国内总产量的2.42倍。 因为人民生活需要尚待进口大豆,奶农不可能用进口大豆作为植物蛋白饲料喂养奶牛。没有植物蛋白,哪来乳蛋白?奶牛不像豆科作物,能把空气中的氮气固定下来,变成蛋白质。于是,2004年前后, 由“空壳奶粉”和伪劣奶粉催生的“大头娃娃”就横空出世了 。事件发生后,生产“空壳奶粉”的企业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在奶牛植物蛋白饲料无法解决的环境条件下,企业为了生存,开展“科技创新”,三聚氰胺进入企业创新团队视野,它能提高奶粉“表观蛋白质”含量,添加三聚氰胺也就不足为奇了。开始企业只少量加入,没出明显问题,后来越加越大胆,未曾想会捅出一个大娄子, 300,000肾结石娃娃就在全国范围大量涌现了 。 2.中国大豆为何沦落到今日处境 中国的大豆产业兴衰经历了清末大豆一枝独秀、民国大豆先盛后衰、20世纪90年代大豆形势彻底逆转三个阶段,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以粮为纲, 产量至上 1949-1999年的50年间,玉米单产增加了四倍;小麦单产增加了五倍;而大豆单产只增加了二倍;“以粮为纲, 产量至上”的政策取向,导致各地大幅度压缩“低产”大豆,而种植高产的小麦和玉米,其中玉米在东北大豆主产区对大豆的冲击最大。从绝对种植面积来看,2000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只有建国初期的1/3。实际上,大豆是高质量的粮食,大豆能提供人体蛋白质和脂肪主要成分,是其它任何粮食无法替代的。 (2) 经济作物与大豆争夺地盘 建国以前,烟草、花生等对大豆的生产空间挤占。建国以后,“各种不同类型经济作物”对大豆生产的冲击则更大。中国农业科学家王绶先生就曾大声疾呼,“ 救大豆就是救中国 。” (3) 化学肥料对大豆生产的双重不利影响 大豆根瘤固氮曾经长期是中国耕地氮肥的重要来源,种大豆具有环保意义。大豆饼也是很重要的有机肥料,特别是日本对大豆饼的需求很大。 但是以提供氮肥为主的化肥工业的出现,使人们对大豆根瘤固氮养地的需求大大降低;因为大豆与根瘤菌联合共生固氮,种植大豆无需施用氮肥,即使大豆施用氮肥增产效果也不显著。然而其它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等,施用氮肥后单产增长很快,以粮为纲和产量至上的目标取向,更加严重地压缩了大豆生产的空间。人们却不能看到化肥厂对环境的污染,化肥可造成土壤板结,随雨水进入江河湖泊,引起水源富营养化及水质污染。 (4) 大豆科研生产投入严重不足 水稻目前全国约有2万以上不同层次的研究人员,大豆只有300~400人,仅为水稻的1/80~1/70。大豆不是注定的低产作物,关键在于重视程度和人力物力投入。 以上几个方面是中国大豆生产贸易衰退的内部原因, 关键还有对手的崛起及其对手的恶毒,内忧外患,把我国大豆产业推向新世纪的祭坛 。“ 美国试图扩散的转基因生物计划,目的就是将粮食政治化,以实现对全世界的控制,而不是为了让人类获得更好更多的粮食 ” …… 恩道尔(旅德美籍地缘政治学家)。“ 粮食是一件武器,用法就是把各国系在我们身上,他们就不会捣乱 ” …… 约翰·布洛克(美国里根政府农业部长)。 ( 5 ) 78 亿美元的陷阱 回望中国大豆市场被进口转基因大豆主宰的过程,可以清楚地看到全球四大国际粮商(ADM、邦吉、嘉吉和路易达孚)极富战略眼光或别有用心,为吞下中国大豆产业意在长远。首先, 改变中国人传统烹调油的饮食习惯;其次, 国际粮商作为引进的外资, 享受优惠政策, 在中国相继投资建起以进口大豆为原料的压榨加工企业。与此同时,国内资本也涉足以进口大豆为原料的榨油领域。2002年、2003年是国内压榨企业的黄金时期,每吨加工利润高达四五百元,一个日加工能力1000吨的企业,每年利润就能达到1.5亿元。由此更多的国内资本进入大豆压榨领域, 压榨企业遍地开花。 就在经济学家、产业界沉醉于世界大豆压榨重心东移中国,劳动力具有比较优势,成为世界加工厂等引以为荣时,实际上早已一步步落入四大国际粮商的口袋战之中。 由于加工能力扩张,大豆原料紧张成了加工压榨企业时时头痛的问题。2004年,一些内资压榨企业决定成立采购团到美国购买大豆,以增加讨价还价的能力。而就在采购团赴美前夕, 美国农业部发布消息称, 该年度大豆歉收。当天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大豆价格猛涨,从先前每吨220美元暴涨到391美元,创15年来的新高。当中国采购团签下巨额采购合同离美后不久, 美国农业部出面澄清, 新的数据显示世界大豆产量将大增。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大豆价格迅速掉头向下,暴跌至266美元。中国商人损失惨重, 一些企业破产。这时,四大国际粮商及时“雪中送炭”,让濒临破产的中国压榨企业继续运营下去,条件是转让股权。由此四大国际粮商借机收购、控股了一大批中国压榨企业,完成对中国大豆压榨加工产业的布局。数据显示, 全国97家大型油脂加工企业中, 外资控制了64家, 占66%, 外资还占有中国进口大豆加工能力的80%。 在完全控制了中国大豆产业链的原料、加工、市场的各个环节后,国际大豆期货市场再次兴风作浪。受国际市场影响, 2007年国内大豆期货价格从年初2600元到年底时涨至4100元, 2008年继续飙升, 7月达到最高5240元。短短18个月, 价格翻了一番。夏友富在9月25日的转基因国际论坛上公布了他的研究发现, “ 这并不是由需求产生的, 而是由市场垄断产生的。中国因为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价格暴涨让中国多付78亿美元。那么谁来买单?中国的消费者。 ” “我们愿意拿出数千亿美元去国外买转基因大豆, 多支付78亿美元, 却不愿意把钱补贴给农民。可能只要10亿人民币用于大豆种子的研究开发, 就能让中国农民用上更好的种子。” …… 夏友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 六、大豆是中华民族的命脉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 …… 毛泽东 面对“四面楚歌,身陷困境”的中国大豆,如何挽救中华民族的传世之宝,必须用毛泽东思想武装我们的头脑,决不能把这句话看成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流行语。大豆是中华民族的命脉,如何拯救中国大豆,保住我们的命脉,必须从头开始,建议如下: 1.对外战略 (1)国际之轨不能全接 自2001年12月11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国成为最后加入这个组织的主要贸易国之一。中国要成为全球经济中一个被赋予了完全权利的成员。这将为中国带来巨大利益: 扩大贸易、推动进一步经济改革、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并促进法治等等,处处可以听到要与国际接轨的流行语。我们不禁要问一个问题, 当国际之轨把中华民族引向万丈深渊时,我们还要接吗?十三亿中国人民的蛋白质安全之列车能与 约翰·布洛克的国际之轨连接吗? 关系到国家安全和民族存亡的大是大非问题, 必须运行在中国自己的安全正常轨道上。换一个角度来看,对于他国,我国也是国际大家庭的一员,为什么不能让他们与我们接轨? (2) 加强管理外资企业 我国不仅要对在中国投资的全球四大国际粮商(ADM、邦吉、嘉吉和路易达孚)加强管理,而且要对在中国投资的国外涉农公司(孟山都、先正达等)加以监督。他们来的目的绝非为了帮助中国解决粮食安全问题,而是为了收集包括中国大豆在内的各种作物的种质资源和生产加工信息。 2.对内策略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在对外交流与合作中必须牢固坚持自主创新。凡是坚持自主创新者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放弃自主创新,被别人牵着鼻子走的,无一不遭受重创。 (1)制定中国大豆长远发展规划 坚定不移地实行“立足国内解决大豆供给问题”的战略。像巴西那样,制定大豆发展长远目标。从2009年开始,保证每年增加投入,增加播种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每年增加大豆面积1000-2000万亩,力争在10-15年内,播种面积达到4亿亩,最终年播种面积达到总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5亿亩),单产达到或超过世界平均产量。 把中国大豆种下地,让美洲大豆见上帝. (2)加强大豆科技投入 迅速成立“中国大豆研究所或研究中心”,在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华南、西南和西北成立分中心,以东北、华北、华中和华东分中心为重点。加强科研队伍建设,对我国大豆种质资源、优良品种、栽培技术、植保技术、生物学、生态学、生产机械化和深加工等全过程研究。 美国孟山都公司曾想将其在中国野生大豆上发现的高产基因在中国申请专利,是一个信号,可以预见,今后10-20年,美国大豆业会申请更多的大豆科研成果知识产权。如果我们不重视大豆科研的知识产权保护,“ 种中国豆,侵美国权 ”就会真的变为现实。 (3)加强大豆生产投入 通过国家的大力扶持,使农民种植大豆有利可图,增强种好大豆的信心,是拯救中国大豆的首要之举。对大豆生产直接补贴。通过支持技术推广、基础设施建设、大豆安全储备、作物保险、环境保护等方面增加大豆生产。加大对大豆生产基地的各种农田水利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减少农民的各种非生产性费用的支出;坚持由国家和地方共同出资,由农民出力,全中国56个民族受益的原则,建立大豆生产经营保险体系,增强大豆产业抵抗风险的能力。根据世界贸易组织国内支持“微量允许标准”条款,适当进行价格支持,提供贷款,补贴种子、化肥 (P, K) 和灌溉。各级政府要将大豆纳入其作物布局之中,像重视水稻、小麦和棉花那样,重视大豆,给予种植大豆的农民适当的补贴。 让我们像保卫长城、保卫黄河和保卫长江一样,收复沦陷的大豆国土。拯救中国大豆, 就是拯救中华民族! (此文完成于2008年12月) 电子信箱:luzixian@hotmail.com
个人分类: 大农业|10105 次阅读|0 个评论
夏剑秋教授在西安院作题为“筛选好大豆研发生产项目 打造高科技含量创新产业”的学术报告
jxz1963 2010-3-30 14:09
夏剑秋 教授在西安院作题为筛选好大豆研发生产项目 打造高科技含量创新产业的学术报告 2010 年 3 月 26 日 上午,我国著名大豆加工专家、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夏剑秋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应邀在西安油脂科学研究设计院作了题为筛选好大豆研发生产项目打造高科技含量创新产业的学术报告,夏剑秋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的学术报告主要内容为:国内大豆研究机构介绍、大豆原料对大豆加工技术的影响、大豆油脂新产品的开发、大豆蛋白及其产品开发、大豆磷脂及脂质体的生产技术、大豆保健品开发情况介绍,以及我国大豆产业在国家十二五期间的研究课题等。 夏教授对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大豆原料对大豆加工业和大豆产品的重要性进行了介绍,如专用大豆的生产问题,对大豆油精深加工技术的国内外进展进行了详尽介绍,如大豆生物柴油、大豆润滑油、乳化剂、环氧大豆油、大豆油墨、大豆蜡等;大豆蛋白产品的功能性、生产技术、产品的市场营销进行了介绍,对大豆磷脂、大豆异黄酮、木脂素、大豆皮中二价铁等进行了介绍。同时,夏教授还详细地回答了相关技术人员在大豆含油量、大豆保健品市场、国家大豆产业政策等方面的提问。 西安院副院长曹万新研究员主持了此次学术报告会,西安院有关专业技术人员 40 多人参加了学术交流。
个人分类: 科研报告|3820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韩媒:中国大豆陷入生死危机
tianli99 2010-3-14 22:53
http://www.huanqiu.com 来源:环球网 网友评论 条 进入论坛 2010-03-11 10:21 《环球时报》 来源: http://china.huanqiu.com/eyes_on_china/economy/2010-03/741469.html 韩国《中央日报》3月11日文章,原题:曾经那么多的中国豆都去哪儿了? 在农业大国中国,黑龙江省被称为农业大省。广阔肥沃的黑土地起着中国最大粮仓的作用。这一带是生产中国原产大豆最多的地方。中国栽培大豆的历史已有5000多年了,大豆自古就和茶、丝绸一起成为了中国代表性的出口产品。   但是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2001年前后,大豆产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中国农户生产的大豆的价格下降,大豆产业陷入了生死危机。从巴西进口的大豆每吨价格为3400元 人民币 ,相比之下中国国内产的大豆价格为36003700元人民币。   据北京发行的《新京报》称,黑龙江省的100多个大豆企业中,70%左右从年初开始就关闭了工厂。大豆加工工厂负责人表示:在位于内陆、花费很多运费的工厂将昂贵的国产大豆作为原料,每生产1吨的豆油会损失70元人民币(约合1万1900韩元)。   一直到1996年,中国的大豆种植规模虽然比较小,但超过4000万人的大豆农户们负责着中国国内86%的需求(1549万吨),进口比重只有14%。   但是加入WTO后情况发生了变化。进口美国、巴西等因大规模耕作而价格低廉的外国产大豆剧增。去年78%的国内需求量(5400万吨)都是依靠进口来解决的。所以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一大大豆进口国。相反1996年规模达1300万吨的中国国内产大豆的供应能力在2009年却减少到了1150万吨。   部分人提出质疑,称嘉吉(Cargill)等跨国性的农产品制造商操纵市场价格,这是一种阴谋论的视角。但是从根本上来看,应对农产品市场的开放,事先并没有进行农业的结构调整和大型化被看作是最大的原因。   国内产业基础变得薄弱后,中国大豆农户和加工企业才开始呼吁大型化并准备对策。但是也有不少声音指出不可能依靠政府的补助金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事实上,到目前为止,中国的低价农产品一直都是韩国农户的威胁,但是如今相同的问题正在困扰着中国的农户们。
个人分类: 网络文摘|452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豆基因组
anny424 2010-3-12 10:12
Nature 463 , 178-183 (14 January 2010) | doi :10.1038/nature08670 ; Received 19 August 2009; Accepted 12 November 2009 Genome sequence of the palaeopolyploid soybean Jeremy Schmutz 1 , 2 , Steven B. Cannon 3 , Jessica Schlueter 4 , 5 , Jianxin Ma 5 , Therese Mitros 6 , William Nelson 7 , David L. Hyten 8 , Qijian Song 8 , 9 , Jay J. Thelen 10 , Jianlin Cheng 11 , Dong Xu 11 , Uffe Hellsten 2 , Gregory D. May 12 , Yeisoo Yu 13 , Tetsuya Sakurai 14 , Taishi Umezawa 14 , Madan K. Bhattacharyya 15 , Devinder Sandhu 16 , Babu Valliyodan 17 , Erika Lindquist 2 , Myron Peto 3 , David Grant 3 , Shengqiang Shu 2 , David Goodstein 2 , Kerrie Barry 2 , Montona Futrell-Griggs 5 , Brian Abernathy 5 , Jianchang Du 5 , Zhixi Tian 5 , Liucun Zhu 5 , Navdeep Gill 5 , Trupti Joshi 11 , Marc Libault 17 , Anand Sethuraman 1 , Xue-Cheng Zhang 17 , Kazuo Shinozaki 14 , Henry T. Nguyen 17 , Rod A. Wing 13 , Perry Cregan 8 , James Specht 18 , Jane Grimwood 1 , 2 , Dan Rokhsar 2 , Gary Stacey 10 , 17 , Randy C. Shoemaker 3 Scott A. Jackson 5
个人分类: 自然科学笔记|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09我国大豆进口概述与2010年展望(转载)
jxz1963 2010-2-23 17:40
在科学网上读了蒋高明先生和王鸿飞先生有关转基因大豆的争鸣文章,现转载2009年国内大豆进口方面的一篇文章,仅供博友参考! 2009 我国大豆进口概述与 2010 年展望 2009 年我国大豆进口量达到 4255.2 万吨,连续第五年创下历史最高纪录。由于今年国家继续执行大豆最低收购价政策,国内大豆收购价格高于进口大豆到港成本的状况继续存在,国内大豆压榨行业采购进口大豆积极性依然较高, 2010 年我国大豆进口量将继续保持较高水平。 我国大豆进口量连续第五年创历史最高纪录 2009 年我国大豆进口量达到 4255.2 万吨,较 2008 年增加 511.6 万吨,增幅为 13.67% ;较 2007 年增加 1173.1 万吨,增幅高达 38.1% ;是 2004 年的 2.1 倍,连续第五年创下我国大豆进口量的历史最高纪录。 在 2009 年我国大豆进口量继续大幅增加的同时,大豆进口格局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具体表现在:进口美国和巴西大豆数量大幅增加,进口阿根廷大豆数量急剧减少,其中进口美国大豆数量占我国进口大豆总量的比重超过五成;广西、天津和辽宁地区大豆进口数量大幅增加,山东和江苏地区大豆进口增速放缓。 从目前情况看,由于今年国家继续执行大豆最低收购价政策,国内大豆收购价格高于进口大豆到港成本的状况继续存在,虽然国家对部分油厂按照最低收购价格收购大豆给予 160 元 / 吨的费用补贴,但油厂压榨进口大豆效益依然高于压榨国产大豆,国内大豆压榨行业采购进口大豆的积极性依然较高, 2010 年我国大豆进口量将继续保持较高水平。 2009 年美豆进口量占我国大豆进口总量五成以上 我国进口大豆主要来源于美国、巴西和阿根廷, 2009 年从上述三国进口大豆量占我国大豆进口总量的比重为 97.6% ,较上年略有下降。主要原因是进口阿根廷大豆数量大幅减少,进口乌拉圭和加拿大大豆数量大幅增加。 虽然每年我国进口美国、巴西和阿根廷三国的大豆比重都会有所变化,但由于我国大豆进口量增加的趋势没有发生改变,大多数年份我国从上述三国进口大豆数量都呈现增加的态势。但由于 2009 年阿根廷遭受百年不遇的大旱,大豆产量大幅下降,导致大豆出口量大幅减少,当年我国进口阿根廷大豆数量急剧减少。 2009 年我国进口阿根廷大豆数量为 374.5 万吨,占全部大豆进口量的 8.8% ,较 2008 年减少 610.4 万吨,减幅高达 62% 。在我国大豆进口量继续增加的情况下,只好增加进口美国和巴西以及乌拉圭和加拿大大豆,用来弥补进口阿根廷大豆数量的减少。 2009 年我国进口美国大豆数量达到 2180.9 万吨,占全部大豆进口量的比重为 51.2% ,较上年提高 10 个百分点,较 2008 年的进口量增加 637.8 万吨,增幅达到 41.3% 。 2009 年我国进口巴西大豆数量为 1599.4 万吨,占全部大豆进口量的 37.6% ,较 2008 年的进口量增加 434.1 万吨,增幅为 37.3% 。 2009 年我国进口加拿大大豆 31.1 万吨,较 2008 年增长 19.1 倍。 2009 年我国进口乌拉圭大豆 32.1 万吨,较 2008 年增长 5.66 倍。 广西天津辽宁 2009 年大豆进口量大幅增加 2009 年我国大豆进口量较 2008 年增加 511.6 万吨,当年除河北和浙江地区大豆进口量出现减少外,其他主要大豆进口地区进口量均出现增加。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广西、天津和辽宁, 2009 年广西地区大豆进口量为 429.8 万吨,占全国大豆进口量的 7.6% ,较上年提高 2.6 个百分点,较 2008 年的进口量增加 147.1 万吨,增幅高达 52.1% 。 2009 年辽宁地区大豆进口量为 292.4 万吨,占全国大豆进口量的 6.9% ,较上年提高 1.6 个百分点,较 2008 年的进口量增加 94.4 万吨,增幅高达 47.7% 。 2009 年天津地区大豆进口量为 360.4 万吨,占全国大豆进口量的 8.5% ,较上年提高 1.2 个百分点,较 2008 年的进口量增加 87.3 万吨,增幅高达 32% 。 2009 年广西、天津和辽宁地区大豆进口量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广西和天津大豆压榨能力增加,天津和辽宁地区国产大豆压榨量减少,导致其对进口大豆的需求增加。 2008 年底广西钦州华港油厂竣工投产, 2009 年钦州汇海粮油公司投产,两厂合计年加工大豆 120 万吨; 2008 年底天津邦基公司(收购原天津正大)扩改项目竣工投产,年新增压榨大豆能力 90 万吨。 此外, 2008/2009 年度国家先后下达了 150 万吨中央储备大豆和 575 万吨的临时存储大豆收购任务,东北地区国产大豆大部分进入国家储备,用于榨油的国产大豆数量大幅减少,导致往年加工部分国产大豆的辽宁和天津地区,压榨国产大豆数量大幅减少,为保证油厂开工率,天津和辽宁地区油厂只好增加进口大豆数量。 广东福建重庆河南大豆进口增速依然较快 广东省是我国大豆进口第三大地区。 2009 年广东地区大豆进口量达到 670 万吨,占当年全国大豆进口量的 15.75% ,较上年降低 0.15 个百分点,较 2008 年的进口量增加 72.8 万吨,增幅为 12.2% 。与山东和江苏地区大豆进口增速明显放缓相比,广东地区大豆进口增速继续保持较高水平。虽然最近三年广东地区大豆压榨能力基本保持稳定,当地大豆压榨行业兼并重组力度较大,大豆有效压榨能力明显提高,这使得广东地区大豆进口数量不断增加。 监测显示, 2007 年美国嘉吉公司收购广东阳江丰源粮油公司,中纺粮油收购东莞盈丰公司,嘉里公司收购东莞富之源公司,美国华美集团收购汕头中星油脂公司, 2009 年中纺粮油收购湛江华农和湛江富虹公司,广州植之元借壳上市。从目前情况来看,未来几年广东地区大豆进口量有可能会超过江苏地区,位居全国第二位。 2009 年福建地区大豆进口量为 265.5 万吨,占当年全国大豆进口量的 6.2% ,较上年降低 0.1 个百分点,较 2008 年的进口量增加 29.9 万吨,增幅为 12.7% 。 2009 年重庆地区大豆进口量为 57.4 万吨,占当年全国大豆进口量的 1.3% ,较 2008 年的进口量增加 11.5 万吨,增幅为 17.4% 。 2009 年河南地区大豆进口量为 99.2 万吨,占当年全国大豆进口量的 2.3% ,较上年降低 0.1 个百分点,较 2008 年的进口量增加 7.7 万吨,增幅为 8.4% 。 山东江苏大豆进口增速放缓浙江河北进口减少 虽然 2009 年我国大豆进口数量较 2008 年大幅增加,但我国山东和江苏两个最大的大豆进口地区进口量并未明显增加,主要原因是 2009 年这两个地区新增大豆压榨能力较小。 监测显示, 2009 年山东地区没有新建大豆压榨厂投产, 2009 年下半年益海泰州油厂竣工投产。 2008 年山东地区大豆进口量达到 848.2 万吨,占当年全国大豆进口总量的 19.9% ,较上年降低 2.5 个百分点,较 2008 年的进口量仅增加 9.1 万吨。 2009 年江苏地区大豆进口量为 706.8 万吨,占全国大豆进口量的 16.6% ,较上年降低 1.4 个百分点,较 2008 年的进口量仅增加 31.3 万吨。虽然 2009 年山东和江苏地区大豆进口增速放缓,但两省大豆进口量仍然位居全国前两位。 2009 年我国大豆进口量出现下降的地区只有浙江和河北。汇总数据显示, 2009 年浙江地区大豆进口量为 320.6 万吨,占全国大豆进口量的 7.5% ,较上年降低 1.2 个百分点,较 2008 年的进口量减少 5.3 万吨。 2009 年河北地区大豆进口量为 173.5 万吨,占全国大豆进口量的 4.1% ,较上年降低 0.7 个百分点,较 2008 年的进口量减少 4.5 万吨。 六大原因导致最近两年我国大豆进口量大幅增加 1999 年我国大豆进口量只有 431.5 万吨, 2000 年首次突破 1000 万吨,达到 1041.6 万吨。虽然 2002 年我国大豆进口量较 2001 年出现下降,但 2003 年大豆进口量再次急剧增加,并首次超过 2000 万吨,达到 2074.1 万吨。由于 2004 年国际市场大豆价格大幅波动,进口厂商因严重亏损而出现大量违约现象,导致当年大豆进口量再次减少,但仍超过 2000 万吨。 由于 2004 年我国大豆进口量同比出现下降, 2005 年大豆进口量一度出现大幅增加,但 2006 年和 2007 年进口增速明显放缓。 2008 年我国大豆进口量再次大幅增加, 2009 年继续延续大幅增加的态势。过去两年我国大豆进口量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如下:第一,近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肉、蛋、奶的需求持续增加,进而带动国内饲料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在其他饲料蛋白原料难以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国内饲料养殖业对豆粕的需求持续强劲,导致国内大豆压榨量逐年提高,由于国内大豆产量难以大幅增加,大豆压榨行业只好不断增加大豆进口量。 第二,最近几年我国大豆蛋白产业快速发展以及国内传统大豆蛋白食品需求不断增加,食用大豆消费需求逐年增加,国产大豆压榨量呈现下降的趋势(由于去年新大豆上市后,国家调整了大豆收购政策,给予油厂 160 元 / 吨的加工费用补贴以及划拨部分去年收购的临时存储大豆给定点企业加工, 2010 年国产大豆压榨量将会出现增加),增加进口大豆压榨量成为沿海地区油厂的惟一选择。 第三,我国是一个食用植物油严重短缺的国家,最近几年每年都进口 800 多万吨的食用植物油( 2009 年进口量达到 950 万吨)用以满足国内消费需求,这也是刺激国内大豆进口量不断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四, 2007 年下半年到 2008 年 3 月份国内外大豆产品价格持续大幅上涨,油厂压榨利润保持较高的水平,国内油厂进口大豆积极性提高,加上国家完善大豆储备制度,增加部分进口大豆用于中央储备,导致 2008 年大豆进口量大幅增加。 第五, 2008 年新大豆上市以后,受国际市场大豆价格和海运费大幅下跌的影响,国内大豆价格大幅下跌。国家为保护农民利益,以 3700 元 / 吨的价格收购中央储备和临时存储大豆; 2009 年国家继续收购临时存储大豆,并将大豆收购价格提高 40 元 / 吨。国产大豆收购价格高于进口大豆到港成本的局面长期存在,国内油厂尤其是东北、华北和华东部分地区的油厂减少甚至停止国产大豆收购,而从国际市场大量采购大豆。监测显示, 2009 年我国进口大豆平均到港价格仅为 441.5 美元 / 吨,折合到港完税成本在 3600 元 / 吨左右。 第六,最近几年我国新建和改扩建的大型压榨豆油厂数量持续增加,国内大豆压榨行业兼并重组步伐加快,导致大豆压榨能力和有效压榨能力不断提高。在国内大豆压榨量不断增加、而国产大豆压榨量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国内大豆压榨行业对进口大豆的依赖性持续增强。 新建大豆压榨厂继续增加压榨能力不断提高 上世纪 90 年代之前,我国大豆压榨行业发展一直较为缓慢,大豆压榨油厂规模普遍较小,日压榨能力一般为 30 ~ 100 吨。 1990 年之后,随着我国大豆进口量的逐年增加,我国新建和改、扩建大豆压榨油厂的数量不断增加,油厂规模明显扩大。 上世纪 90 年代后期,尤其是进入 21 世纪以来,国内大豆压榨行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汇总数据显示, 2000 年我国大豆日压榨能力不足 7 万吨左右,年加工大豆能力在 2000 万吨左右;到 2002 年日压榨能力超过 13 万吨,年加工大豆能力接近 4000 万吨; 2004 年我国大豆日压榨能力已超过 20 万吨,年加工大豆能力超过 6000 万吨。 受 2004 年国内外大豆价格剧烈波动、国内大豆压榨油厂出现严重亏损的影响,加上 2008 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促进大豆加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严格控制大豆压榨项目的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把产能控制在合理规模范围之内。 2005 年以来我国新上大型大豆压榨项目有所减少,但大豆压榨能力继续增加的局面并未出现改变。 据不完全统计, 2006 年我国建成投产的大型大豆压榨油厂仅有 5 家,合计日压榨大豆能力 1.4 万吨。其中,日压榨能力超过 1000 吨的分别有:广东植之元公司新厂,日压榨大豆能力 5000 吨;江苏江海粮油公司,日压榨大豆能力 2000 吨;江苏南通嘉吉公司,日压榨大豆能力 5000 吨;吉林海成后英生物工程公司,日压榨大豆能力 1000 吨;黑龙江龙江福粮油公司,日压榨大豆能力 1000 吨。 2007 ~ 2009 年我国大豆压榨能力继续保持增加态势。据不完全统计,三年之内至少有 16 家大型大豆压榨油厂建成投产,合计日压榨大豆能力接近 4.5 万吨左右,平均年新增大豆压榨能力近 1.5 万吨。其中,日压榨能力超过 1000 吨的分别有:九三集团防城港公司,日压榨大豆能力 5000 吨;广西钦州华港油厂,日压榨大豆能力 2000 吨;广西钦州汇海粮油公司,日压榨大豆能力 3000 吨;福建元成豆业公司,日压榨大豆能力 3000 吨;天津邦基公司,日压榨大豆能力 4000 吨;辽宁金海源公司,日压榨大豆能力 3000 吨;浙江舟山中海公司新厂,日压榨大豆能力 3000 吨;江苏益海泰兴公司,日压榨大豆能力 6000 吨;江苏民康油脂公司,日压榨大豆能力 1200 吨;山东青岛渤海公司,日压榨大豆 能力 6000 吨;山东得利斯集团大豆压榨项目,日压榨大豆能力 1500 吨;辽宁天丰公司,日压榨大豆能力 1500 吨;黑龙江孙吴联凯公司,日压榨大豆能力 1500 吨;黑龙江庆安阳达公司,日压榨大豆能力 1500 吨;黑龙江吉庆公司,日压榨大豆能力 1200 吨;黑龙江鸿源公司,日压榨大豆能力 1000 吨。 2010 年我国至少将有 8 家大型大豆压榨企业先后建成投产,合计日压榨能力超过 2.5 万吨,年新增大豆压榨能力超过 750 万吨,这也是最近 5 年来我国新增大豆压榨能力最多的一年。 监测显示,位于黑龙江宝清县的三江油脂有限责任公司已于今年 1 月份正式竣工投产,该厂设计日压榨大豆 1200 吨,年可加工大豆 36 万吨,这是 2010 年我国竣工投产的首家大型大豆压榨油厂。 此外,中粮日照黄海公司建设的第二条大豆压榨生产线将于今年上半年竣工投产,设计日压榨大豆能力 4000 吨;中储粮油脂公司投资建设的东莞和镇江油厂,中粮集团投资建设的天津和钦州油厂,中纺粮油公司投资建设的日照油厂,黑龙江龙江福公司投资建设的营口油厂按照计划都将于今年建成投产。 兼并重组步伐加快大豆有效压榨能力提高 由于国内大豆压榨能力快速提高,到 2004 年我国大豆压榨行业已开始出现产能过剩的问题,尤其是 2004 年国际市场大豆价格大幅波动,导致国内部分大豆压榨油厂经营困难,许多大型民营和股份制油厂面临破产倒闭或长期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 2005 年以来,外商开始采用收购或控股等低成本方式大规模进入我国大豆压榨行业,部分长期停工停产或面临破产倒闭的油厂被外资兼并或重组。 此外,国内大型粮油集团之间重组整合,国有粮油集团公司快速扩张,都使得国内大豆有效压榨能力大幅提高。由于参与重组的大豆压榨企业大多处于沿海地区,几乎全部加工进口大豆,这也是 2005 年以来我国大豆进口量连续 5 年创下历史最高纪录的重要原因。 最近 5 年我国大豆压榨行业重组力度最大和最引人关注的事件有四个:一是我国最大的大豆压榨集团 益海粮油公司和我国最大的精炼及小包装油生产销售集团 嘉里粮油的合并。 二是我国最大的两家国有粮油集团公司 中粮集团和中谷集团的合并。 三是中纺粮油公司快速扩张,大豆压榨能力跃居全国前三位。最近几年中纺粮油通过租赁、参股或收购方式拥有了江苏新沂中纺公司、东莞盈丰油粕公司、沈阳金豆公司、福建金石和四川金石公司、湛江华农和湛江富虹公司,并正在日照港建设大豆压榨厂。 四是外资大举进入我国大豆压榨行业,来宝公司、邦基公司、嘉吉公司、路易达孚公司和托福公司等跨国粮商对我国 18 家油厂进行了资产重组。其中来宝公司先后收购了钦州大洋、山东新龙、重庆新涪、南通宝港和锦州华强公司;邦基公司先后收购了日照三维、南京华农和天津正大公司;嘉吉公司先后收购了东莞华农和阳江丰源公司;路易达孚公司收购张家港江海和霸州华农公司;托福公司参股河南阳光和湛江华农公司,并通过河南阳光对许昌山花和信阳万福进行了资产重组;益海嘉里公司收购东莞富之源公司;美国太平洋国际资本有限公司收购汕头中星油脂公司。 今年前三季度大豆进口量可能超过去年同期 监测显示,自 2009 年 10 月份以来,我国装运美国大豆数量一直保持较高水平, 11 月份装运量一度达到 540 万吨,虽然 12 月份装运量明显降低,但仍然达到 390 万吨。进入 2010 年 1 月份后我国厂商装运美国大豆热情依然不减,截至 1 月 28 日 的四周中,我国总计装运美国大豆 359 万吨,整个 1 月份装运美国大豆数量有望达到 400 万吨水平。 由于今年巴西早熟大豆收割期提前,进入 1 月份后我国已开始从巴西装运少量大豆, 2 月份装运巴西大豆数量有望继续增加, 3 月份以后南美大豆装运将进入高潮。 监测显示, 1 月份我国进口大豆到货量在 420 万吨左右;根据我国厂商装运进口大豆进度推算, 2 月份进口大豆到货量虽然有所下降,但预计仍将为 350 万~ 360 万吨;如果南美大豆装运顺利, 3 月份进口大豆到货量将再次超过 400 万吨。 从目前情况来看, 2010 年一季度我国进口大豆到货量有望达到 1180 万吨,较去年同期至少增加 165 万吨。二季度是南美大豆集中上市期,目前 5 ~ 6 月船期的南美大豆到港完税成本低于 3400 元 / 吨,远低于国产大豆最低收购价格 3740 元 / 吨,国内厂商采购南美大豆积极性高涨,今年二至三季度我国进口大豆到货量将保持较高水平。 汇总数据显示, 2009 年二至三季度我国进口大豆 2221 万吨,月均进口 370.17 万吨。考虑今年南美大豆产量大幅增加 3000 万吨左右,加上本年度我国采购美国大豆数量大幅增加,今年二至三季度我国进口大豆数量达到甚至超过去年同期水平的可能性较大,这意味着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进口大豆数量将会超过去年同期水平。 预计 2010 年大豆进口量继续保持较高水平 近年来我国大豆进口量的快速增长,归根到底是由于国内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导致对植物油和畜禽产品的需求快速增长,进而带动国内大豆压榨量持续增加。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 2009/2010 年度我国大豆压榨量将达到 4500 万吨,较 2008/2009 年度增加 300 万吨,较 2007/2008 年度增加 680 万吨,较 2006/2007 年度增加 1030 万吨。 2009/2010 年度全球大豆产量大幅增加 4000 多万吨,尤其是在南美大豆产量大幅增加已成定局的情况下,最近一个月国际市场大豆价格持续下跌,目前 5~6 月船期的南美大豆到港完税成本低于 3400 元 / 吨,远低于国产大豆最低收购价格 3740 元 / 吨,我国厂商采购南美大豆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在前期我国厂商采购美国大豆数量大幅增加的情况下,未来几个月我国厂商采购南美大豆数量将明显高于去年同期水平,这意味着 2010 年我国进口大豆数量将会保持较高水平。 美国农业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 1 月 28 日 , 2009/2010 年度美国大豆累计销售 3494.59 万吨,较上年度同期增长 47.1% ,其中对我国销售 2152.84 万吨,较上年度同期增长 54.7% 。截止到 1 月 28 日 , 2009/2010 年度美国大豆累计出口装运 2552.94 万吨,较上年度同期增长 41.3% ,其中对我国装运 1649.57 万吨,较上年度同期增长 49.2% 。 按照我国厂商采购和装运美国大豆进度推算,目前我国已采购的 2152.84 万吨美国大豆中,只有 750 万吨左右在 2009 年 12 月底之前到港,剩余 1403 万吨大豆将在今年到港,如果考虑后期我国仍会采购部分美国大豆以及目前美国已销售的未知目的地大豆中至少有 100 万吨为我国厂商采购,今年我国进口美国 2009/2010 年度大豆数量将会达到甚至超过 1700 万吨水平。即使四季度我国进口 2010/2011 年度美国大豆数量较去年减少 300 万吨, 2010 年我国进口美国大豆数量仍可能达到 2150 万吨,略低于 2009 年的 2181 万吨。 2009 年我国进口阿根廷大豆只有 375 万吨,按照 2010 年我国进口阿根廷大豆数量为 2005 ~ 2009 年的平均水平 710 万吨计算, 2010 年我国进口阿根廷大豆数量将较去年增加 335 万吨。 2009 年我国进口巴西大豆 1599 万吨,按照 2010 年我国进口巴西大豆数量为 2005 ~ 2009 年的平均水平 1156 万吨计算, 2010 年我国进口巴西大豆数量将较去年减少 433 万吨。 依此推算, 2010 年我国进口大豆仍然会超过 4100 万吨,继续处于历史较高水平。从目前情况看,今年巴西大豆产量将较去年增加 800 万吨左右, 2010 年我国进口巴西大豆数量出现大幅减少的可能性不大。如果出现这种情况, 2010 年我国大豆进口量有可能会超过去年水平,再次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作者:张立伟 来源:粮油市场报
个人分类: 推荐|3398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进口转基因大豆侵入黑龙江 国产豆面临灭源灭种
蒋高明 2010-2-22 12:15
http://www.ccvic.com时间:2010-02-09 10:03:42 华媒网 这里,华媒网发一些关于转基因大豆侵入中国市场的旧闻。我们要追问的是,为何转基因这种非生态、非安全,在欧洲、美国、非洲等国都普遍被禁止食用的作物,会堂而皇之,占领中国市场。这其中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豆 殇      进口转基因大豆侵入黑龙江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马玉忠/黑龙江报道      国内大豆和大豆油市场的最后一块净土正面临失守 ;      外资正在中国的大豆主产区黑龙江布局;      黑龙江省内的油脂已经基本停工、停产;      黑龙江的大豆价格已低于种植成本,豆农手中40%的大豆仍没有卖掉;      黑龙江产非转基因大豆与进口转基因大豆正在展开一场战争;            诸如此类的惊呼正从中国的大豆主产区黑龙江省传出;而由此产生的恐慌气氛几乎蔓延了整个黑龙江省的大豆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         一旦进口的转基因大豆占领黑龙江市场,危及的将不仅是当地世代以大豆种植为生的农户的利益和生存,黑龙江大豆的原产种源、环境也将遭到破坏,更严重的是,这将影响到国家的粮食安全。黑龙江省大豆协会的一位人士对记者说。      据悉,目前黑龙江省政府有关部门和国家相关部委已开始介入实地调查,了解黑龙江大豆产业受低价进口转基因大豆冲击实情。      省大豆协会发出急救信      黑龙江省内有一定规模的68家大豆加工企业,几乎全部停产了,也没有一家收购大豆的。而农民手中去年产的大豆还有300多万吨没有卖出去,甚至2007年的部分大豆也还压在手里。黑龙江省大豆协会(下称省大豆协会)常务秘书长吴立强一脸焦虑地对记者说,再这样下去,从种植、到油脂加工,直至包括大豆油在内的大豆产品所构成的黑龙江大豆产业将全线崩溃。      黑龙江省,世界大豆的原产地、中国大豆的主产区(占国内大豆产量50%),在原本应该忙碌的春耕季节却遭遇史无前例的、来自进口大豆入侵的寒流。      今年头两个月黑龙江省大豆进口量激增,达到26.9万吨,同比增长6563.5%。而黑龙江省的大豆出口呈相反态势,今年头两个月仅出口1879吨,同比下降92.2%。      其实早在去年下半年,我们就注意到了事态的严重性,省内的大中型油脂企业、不同县乡的豆农,相继向协会反应处境难题。去年年底,我们对当地的15家大中型油脂企业进行调研,发现15家全部停产、全部停止收购大豆。省大豆协会吴立强秘书长对《中国经济周刊》介绍说。      但令人不解的、更坏的消息是,进口骤增、出口减少,且农民手里又有大量大豆积压的同时,黑龙江当地的大、中型油脂企业却因为买不到大豆而停工停产。      原因很简单,农民嫌价格低,赔本不愿卖;国储手里有豆也愿意卖,但油脂企业又嫌国储的大豆价格太高,买了只能是亏本买卖。当地某油脂企业老板对记者如此解释国内矛盾。      至于进口大豆,价格倒是低,但目前在黑龙江暂时还买不到。大豆进口权只有少数的国有粮食企业才有,这些国企的进口大豆,基本供应自己在沿海城市的加工企业;而黑龙江的大多数油脂加工企业都是民企,没有大豆进口权。该老板介绍说。      但对于省大豆协会来说,对于当地油脂企业暂时还买不到进口大豆一事,非常高兴和庆幸,因为一旦进口大豆真正进入黑龙江市场,那么,作为世界大豆的原产地、全球大豆资源宝贵财富的黑龙江大豆,将遭受灭顶之灾,不仅大豆种植业和加工业遭殃,而且黑龙江大豆的原产种源、环境也将面临毁灭性破坏。      心急如焚的省大豆协会无奈之下对外发出求救信号:去年底我们向省农委递交了关于黑龙江大豆产业情况紧急报告及应对建议,希望政府能够关注和帮助。吴立强常务秘书长向记者透露说。      据了解,目前,黑龙江省政府、商务部都对此事非常重视和关注,已经开始动手调查了解省大豆协会反映的黑龙江大豆产业的相关问题,特别是黑龙江大豆产业受低价进口转基因大豆冲击的实情。 农民为何卖豆难      由于春耕急用钱,黑龙江省孙吴县西兴乡农民吴凯刚刚以1.62元/斤的价格卖给粮贩子8吨大豆。      去年农资价格涨得离谱,对承包土地来说,大豆一斤1.7元才只是个成本。现在是赔本卖豆。吴凯愁容满面地告诉记者。      据了解,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进口大豆的价格一路下跌,达到每吨3000元,今年2月下旬,国际大豆期货市场进入新一轮下滑通道,每吨进口大豆到达大连港口的价格只有2900多元。受进口大豆价格影响,黑龙江省内大豆价格也一路走低,从去年7月份的3.05元/斤,下跌到10月份的1.50元/斤,跌幅超过50%。      为此,为了保护农民利益和粮食安全,国家先后3次在东北主产区对大豆实行中央储备和国家临时存储收购,国储价每斤1.85元,收购量累计600万吨,其中拨给黑龙江的指标为453万吨。      提起国储收购,黑龙江省北安市赵光镇的张欣一脸无奈,国储收购门槛高,尤其是对水分的要求,新豆子不经烘干根本达不到要求。我们这儿的收购点上大筛子,一车大豆能筛下来1吨多。就这样,分配到我们手中的指标还很少,解决不了什么问题。      记者从中储粮定点收购粮库了解到,国家规定的中央储备大豆收购质量为2008年国内生产的国标三等以上,即:纯粮率91.0%93.5%,水分13.0%,杂质1.0%。低于国标三等的不收购。      由于卖不到国储去,粮贩子抓住我们春耕急用钱的心里,压价收我们手中的大豆,一斤才1.6元左右。佳木斯市桦南县农民冯学军告诉记者。而富锦市二龙山镇农民田亭国则表示,即使这样,当地还无人收购,往年走村串屯的收粮车,现在连影儿都见不着。      采访中,一些豆农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由于近两年生资和土地承包费增加,豆农生产成本提高,加上流通成本和烘干成本,即使1.85元/斤的国储收购价也只是微利,现在市场价大都在每斤1.65元左右,农民对这个价格更是不认同,手中还有大量的大豆观望待售,甚至还有2007年生产的大豆仍旧积压在手中。而对一些有关系的粮贩子从农民手中低价收购大豆,再倒卖给国储更是感到忿忿不平。      由于省内大豆加工企业停产停收,中储粮成为唯一收购主体,但国储收购数量有限、网点少、尤其是对质量要求高,因此豆农即使通宵达旦地排队,手中多数大豆也往往因为达不到质量要求而无法卖出。截至2月末,黑龙江农民未售的大豆约有360万吨,占总产量40.4%,为近年来最高,而上年同期这两个数字分别为220.8万吨和34%。吴立强秘书长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这种状况如得不到有效解决,将极大打击农民种豆积极性,估计今年将减少几百万亩大豆种植面积。       黑龙江油脂企业为何全面停产、停购      据了解,黑龙江省内共100多家大豆加工企业,其中规模以上68家。与沿海油脂企业直接加工进口的转基因大豆不同的是,多年以来,几乎作为一条不成文的行规或共识,黑龙江省内的油脂加工企业采用的都是本地产的非转基因大豆,几乎没有一家使用进口转基因大豆。      记者分别走访了部分国有、民营大豆加工企业,这些企业面临的共同困境是:进口低价冲击、国储高价挤压、农民惜售短供及南方沿海油厂的低价打压。      1.65元一斤是我们的利润平衡点。孙吴县联凯大豆加工有限公司生产厂长常文波对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大豆吨加工比为豆粕79.580%,豆油16.517%,吨豆加工成本150元,现在豆粕3000元/吨,豆油6800元/吨,加上税赋,收购大豆1.65元一斤刚好是成本。      按现在黑龙江大豆市场价,我们开机就意味着赔钱,只好停产,但每月仍要支付10多万元管理费用,短时间停产尚能承受,如果这种情况长时间持续,企业将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常文波无奈地说。      鉴于成本问题,油脂加工企业若按每斤1.65元的企业保本价收不到大豆,按国储每斤1.85元的价格收购又要亏损,因此目前我省油脂加工企业几乎全部停产、停购。吴立强秘书长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国储价虽然保护了农民的利益,但造成了国产非转基因大豆与进口转基因大豆的巨大差价,这为外省以进口大豆为原料的外资及外资控股企业创造了巨大的利润空间,从而打压了黑龙江的民族产业。黑龙江明达油脂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德毅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经过前些年的洗牌,我国大豆加工产业已基本被外资垄断,黑龙江是我国民族大豆加工业仅剩的一块净土,现在外资已开始窥视黑龙江大豆加工企业,伺机兼并收购,达到完全垄断的目的。      外资一旦进入并占有黑龙江市场,这意味着中国的大豆主产区将失控,我国将在这一领域彻底失去话语权。政府应该尽快出台优惠政策扶持原产地加工企业,严格限制跨国巨鳄在黑龙江省内建厂和收购、兼并内资企业的行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防止垄断行为。张德毅总经理提醒说。      据了解,就在目前黑龙江本土油脂企业停产、停购的同时,一些外资巨头却正在黑龙江省开始行动,与当地企业接触洽谈,准备以入股、兼并或合资等形式进入黑龙江省。       进口大豆和大豆油已侵入黑龙江      对于黑龙江省来说,外资油脂企业和转基因大豆还未侵入的最后一块净土的坚守,已经摇摇欲坠。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今年头两个月黑龙江省大豆进口量激增至26.9万吨,同比增长6563.5%。这一几乎难以置信的增长比例,既论证了黑龙江的净土说法转基因大豆的进口基数小,也预示了黑龙江大豆产业的危机进口转基因大豆来势凶猛。      吴立强秘书长对今年头两个月黑龙江大豆进口数量激增的原因分析说,由于国内外大豆价格倒挂,政府扶持政策及措施一直没能出台,一些当地油脂企业为了生存,在南方沿海城市设分厂并利用进口低价大豆加工生产,以弥补省内企业的亏损;还有一部分企业干脆已经开始转向购买进口大豆进行生产;此外,一些食品加工行业也转而使用廉价的进口大豆。      由于本地大豆加工企业被迫停产,市场上的豆油、豆粕供给出现了较大缺口,这就给价格相对低廉的进口大豆加工品提供了市场,转基因豆粕、豆油趁势进入我省,造成了销区产品向产区的严重倒流现象。张德毅总经理解释说。      记者在哈尔滨的沃尔玛、家乐福等几家大型超市看到,货架上的大豆油几乎已被转基因豆油占领,没有看到黑龙江原产地的优质非转基因大豆油,从今年春节前就进不到当地产的非转基因大豆油了。家乐福超市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据省大豆协会统计,近两个月来,进口转基因大豆油在黑龙江已经占有80%的市场份额,当地产非转基因大豆油市场占有率不足20%,并且还在持续下降。不仅如此,作为大豆加工下游产业的饲料加工业,近两个月来也从南方大豆加工企业购入了30多万吨转基因豆粕,和转基因豆油一样已经占据了当地80%的市场。 进口大豆是否涉嫌低价倾销      据海关统计,2008年我国累计进口大豆3743.6万吨,比上年增长21.5%,价值218.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0.1%;今年头两个月累计进口大豆629万吨,同比增长15.1%;价值25亿美元,同比下降16.4%。      这一升一降说明进口大豆在数量激增的同时,价格在进一步下滑。每吨进口大豆到达大连港口的最低价格只有2900多元,这个价格在出口国也基本是成本了,已涉嫌倾销,只看如何界定。吴立强秘书长表示,进口大豆已涉嫌倾销,淡化了国储收购的市场影响力,这一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觉,建议国家应尽快研究制定相关政策,采取关税或非关税贸易措施,以及贸易救济措施,保护我国大豆产业免受灭顶之灾。      更为严重的是,进口大豆涉嫌低价倾销中国,还扰乱了国内市场秩序。一位业内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受利益驱使,一些不法商贩已经开始将进口转基因大豆冒充当地产的非转基因大豆混进国储粮库,从中套取差价。对此现象,黑龙江省粮食局发出明传电报,要求各粮库发现转基因大豆或者是疑似转基因大豆一概拒收并就地封存。       拯救黑龙江大豆      黑龙江大豆危机,从深层次来讲,是非转基因大豆与转基因大豆之间的一场较量;较量的胜负,不仅事关黑龙江大豆产业的生存与否,还事关人类是否还能享用黑龙江非转基因大豆这一大自然恩赐的宝贵又稀缺的物种。      黑龙江大豆拥有两大天然优点      黑龙江大豆之所以珍贵、稀缺,一是因为其蛋白质含量高,二是因为它是纯天然的非转基因大豆。黑龙江省大豆协会常务秘书长吴立强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介绍说,对于食品业而言,大豆的首选品质就是蛋白质含量,而安全性更是食品选择的重中之重。      据介绍,黑龙江省一直是中国大豆出口的主要供应地,大豆出口鼎盛时期,出口量近百万吨。对食品营养性和安全性最为挑剔的日本,更是黑龙江省大豆出口的主要市场,上世纪90年代前,黑龙江大豆是日本食用大豆的主要原料,每年的出口量都在30万吨左右。但近年来,出口日本的数量在急剧下降。      很多人认为,黑龙江大豆在日本市场份额的流失,是价格偏高所致,但事实并非如此。吴立强秘书长说,这其中有日本进口战略调整的因素,但主要还是因为部分黑龙江大豆品质下降才痛失市场。      据悉,为了保证食用大豆的高标准,日本始终采取以高价保品质的方式,如每年都要在美国单独种植、收割、运输相当数量的大豆回日本,其收购价格每吨要高于普通食品大豆35美元。在其他发达国家,人们首选的也是高价格的非转基因大豆和大豆油。      与发达国家更看中食品安全不同的是,国内市场更看重低价格。近年来,进口转基因大豆和大豆油之所以迅速占领国内市场,主要原因就是其出油率高(20%21%,黑龙江非转基因大豆只有17%)、成本低、价格低。      吴立强秘书长说,转基因食品问世来,虽然尚未报道过食品安全事件,但国外曾发现有少数几种可导致实验动物过敏,鉴于转基因产品的众多说不清并从安全性考虑,欧美及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明确限制转基因产品应用在食品领域。       进口大豆侵入将带来基因污染      我国大豆专家、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刘宝辉研究员对《中国经济周刊》介绍说:转基因大豆的安全性问题,还不仅是食用安全,更重要的是基因污染。      他说,转基因大豆大都抗除草剂、抗病虫。如抗病虫,在大豆中植入目的基因,使大豆叶或大豆体内产生有害物质,将虫子毒死,这从抗病抗虫角度是有利的。但这种对虫子有害的物质是否会在大豆种子中聚集,是否对人体有害,现在谁也说不清。      其次是对环境污染,转基因生物具有自然生物所不具备的优势,若被释放到环境中,可造成原有的生态平衡被打破,改变物种间的竞争关系。转基因大豆花粉一旦漂移了,漂移到非转基因大豆上,便产生杂交,对非转基因大豆种源造成污染;如抗除草剂目的基因若漂移到杂草中,万一整合到杂草基因组中,那么,杂草也就会抗除草剂。这样势必会造成原有的生态平衡被打破,改变物种间的竞争关系。      据了解,长期以来,为了保护黑龙江大豆的天然高品质,黑龙江大豆产业自发、自觉地拒绝包括进口转基因大豆在内的其他大豆品种。但是现在,随着进口转基因大豆的侵入,已经在收购的大豆中发现混杂的迹象。黑龙江某油脂企业老板透露说,而一旦种子出现混杂,那后果可想而知。      保护黑龙江大豆就是保护中国的大豆产业,对于进口转基因大豆侵入黑龙江问题,政府应从战略高度来对待和解决。刘宝辉研究员提议说。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2617 次阅读|8 个评论
咄咄怪事:美国人花中国人的钱打败中国大豆产业
蒋高明 2010-2-20 11:47
蒋高明 2009年11月27日,在批准了转基因棉花、番茄、甜椒等作物种植后,农业部批准成立的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批准了两种转基因水稻、一种转基因玉米的安全证书,这也 让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批准主粮可进行转基因种植的国家。有媒体马上评论说,这意味着转基因小麦和水稻将很快作为中国十三亿人民的主粮,我国将成为首个将转基因食品作 为国民主粮的国家。转基因农作物商业化种植的最大危害在于:中国没有自己的转基因种子的专利!这将会造成中国在自主粮食安全问题上任人宰割的危机。 我们这个担忧在大豆、油菜身上,不幸被言中了。而中国玉米、水稻正面临危机。大家来看下面一组数据: 据《中国农业信息网》消息,2009年一年中国进口大豆4249万吨,占到供应总量的70%。而国产的大豆只有由国库收储。去年12月份国内进口植物油84.6万吨,创下历史同期单月新高纪录,比前年同期增加14.8%。去年12月份大豆进口数量也达478万吨的历史高位。就在人们在网上对转基因农产品不断地口诛笔伐中,今年的1月,我国进口额953.1亿美元,大增85.5%。其中进口食用植物油54万吨,同比增85.4%。进口大豆408万吨,增长34.5%。 中国一年的大豆产量只有1500万多吨,可1月份进口的大豆竟占国产大豆年产量的36.7%.。用国外的转基因大豆来挤压国内最优质的黑龙江大豆是为什么?难道不能用这些钱来补贴 中国的大豆农和菜籽农、花生农,让他们生产更多的优质食用油料?就算是有WTO协议, 可在各国都认为转基因农产品有害人身体健康并予以拒绝的情况下,我们就不能停止进口美 国、阿根廷及南美的转基因大豆? 另外,美国人拖欠的8000亿美元可能永远赖掉的国债,能够救活多少中国农民? 然而,中国的转基因科学家声称转基因食品不存在任何问题,虫子不能吃,人可以放心吃,他们站在谁的立场上呢? 美国、欧盟、日本、韩国、俄罗斯会对我们出口的食品中含转 基因成分,会毫不客气地退回 的。 同样被收储的还有南方诸省的油菜籽油,就在油菜籽即将成熟的季节,2009年5月上旬北大荒签下东北最大油菜籽进口订单 ,进口2亿元的油菜籽。而国家发改委于2009年5月底发出通知称,国家即将启动油菜籽临时收储预案,按不低于1.85元/斤的价格敞开收购。 一方面是国外转基因大豆、油菜籽的长驱直入,一方面是本国的原生态大豆、油菜籽勉强维系活命 。 进口的转基因大豆、油菜籽对中国农民的打压,将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同时也给我国人民身体健康造成威胁,美国人的转基因大豆、玉米不是给人吃的,而是做饲料或工业原料。俄罗斯生物学家伊丽娜.叶尔马科娃的2005年的实验已经表明转基因产品会将人类逼向绝境,那么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对目前进口转基因大豆、油菜籽等农产品及其种子的情况进行清理?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美国人烧的是中国人给他们的豆萁,煮的是中国人的豆,用的是中国人的苦力,花的是中国人钞票, 哭泣的是中国 的豆农 !然而,中国的农业官员视而不见,偷偷摸摸发放农作物转基因安全证书,敢为天下先;中国的农业转基因科学家王顾左右而言他,忙着数美国主子给他的那点可怜的钞票。 中国的粮食安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中国人完全有能力解决自己的吃饭安全问题,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丢弃幻想,准备战斗;依靠广大的农民,重新走合作化道路;以农业八字宪法思想为指导;调动亿万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科学家到一线去战斗,而不是躲在城里写什么SCI,全部作物都搞什么转基因。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不顾国情地转基因,吃亏的是中国农业,哭泣的是中国农民。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5201 次阅读|10 个评论
大豆
zhenghongbin 2010-1-14 14:21
稿件编号: 2007-4-175 吉林省大豆品种遗传改良过程中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化 郑洪兵 1,2 徐克章 1,* 赵洪祥 2 李大勇 1 杨光宇 2 刘武仁 2 陆静梅 3 ( 1 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 , 吉林长春 130118; 2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资源中心 , 吉林长春 130124; 3 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 , 吉林长春 130024) 摘 要 : 以吉林省 1 9 23-2005 年间育成的 30 个大豆品种为材料,两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大豆种子产量随育成年代呈线性增加,根据回归方程计算,产量从 1923 年的 1 197.80 k g hm -2   到 2005 年的 2 305.54 k g hm -2   , 82 年来增加了 1 107.73 k g hm -2   ,平均每年增加 14.60 k g hm -2   。 随着产量的提高,株高降低,主茎直径增加,节数增多,节间缩短,分枝减少。 相关和 通径分析 表明,产量与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和单株复叶数目 呈显著正相关( P ﹤ 0.05 ) 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对于产量的提高贡献最大 ;产量与株高 、 单株分枝数和倒伏指数呈显著负相关( P ﹤ 0.05 ), 表明大豆产量的遗传改良过程中,植株抗倒伏能力提高,库容量增加,源器官叶片的同化能力增强。 关键词: 大豆 ; 遗传改良 ; 农艺性状 ; 产量 Changes of Main Agronomic Traits with Genetic Improvement of Soybean ( Glycine max (L.) Merr ) Cultivars in Jilin Province ZHENG Hong-Bing 1,2 , XU Ke-Zhang 1,* , ZHAO Hong-Xiang 2 , LI Da-Yong 1 , YANG Guang-Yu 2 , LIU Wu-Ren 2 , and LU Jing-Mei 3 ( 1 College of Agronomy,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118, Jilin; 2 Research Center of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Jili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Changchun 130124, Jilin; 3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4, Jilin, China ) Abstract : Soybean yield in Jilin province has increased approximately 1.12% per year since early 1920. Our objective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in agronomic traits associated with yield increase in the selection of historical cultivars using 30 soybean cultivars cultivated and genetically improved from 1923 to 2005. The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with randomized complete block design with at least three replicates in Changchun (43.53N , 125.10E), Jilin Province in 2005-2006.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ccording to the regression equation, soybean yield exhibited a linear increase with genetic improvement, from 1197.80 kg ha -1 in 1923 to 2305.54 kg ha -1 in 2005, with average increase of 14.60 kg ha -1 (1.12%) per year. With the increasing of soybean yield, plant height and branches shortened; stem diameter and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0370862) 作者简介 : 郑洪兵 (1980-), 吉林白城人 , 研究实习员 , 主要从事作物栽培生理研究。 E-mail: zhenghongbingsu@163.com * 通讯作者 (Corresponding author): 徐克章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 : 植物光合作用与物质生产。 Tel: 0431- 85953766; Email : kzx0708@yahoo.com.cn   number of pods and seeds increased. Yield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number of pods and seeds per plant, stem diameter, leaf area per plant, leaf area index( LAI ), and the number of leaves ( P ﹤ 0.05) whil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plant height, number of branches, and lodging index( P ﹤ 0.05).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genetic improvement enhances the resistance to lodging, the sink capability and the assimilation ability which results in a consecutive yield increase in soybean. Key words : Soybean ( Glycine max (L.) Merr) ; Genetic improvement ; Agronomic trait ; Yield 近百年来,由于品种的遗传改良和栽培技术的提高,大豆 ( Glycine max (L.) Merr) 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其中遗传改良使大豆产量每年增加 0.5% ~ 1% 。早在 1972 年, Buttery 等 用跨度 30 年的新老大豆品种研究表明,由于遗传改良和品种选育,产量随着育成年代的增加而增加。 Wilcox 通过对跨越 50 年不同熟期的 10 个大豆品种比较研究表明,新品种产量比老品种增加了 25 %。 Ustun 通过对跨越 30 年的同一祖先 6 个不同年代育成的大豆品种研究指出,第 5 代品种的产量比亲本和第 1 代高 16.6% 。 关于产量增加原因的报道较多, Frederick 研究指出 主要由于新品种具有较多的荚数和生物产量, 杨加银 研究认为提高粒茎比和收获指数是重要途径。 Luedder 对跨跃 50 年的 21 个大豆品种的研究发现,植株抗倒伏能力增强使产量每年提高 1.0% 。 Morrison 等 对不同年代大豆品种的研究表明,遗传改良使大豆产量每年增加 0.7% ,收获指数每年增加 0.47% 。 Jones 研究表明,叶面积和叶片功能持续期直接影响干物质的积累和各器官的生育,进而影响籽粒产量。杨秀红等 对不同年代大豆根系的演变研究表明,大豆品种根系的演化向根重增加,根体积扩大,根表面积增加和侧根长度增加的方向发展,均与产量呈正相关。 Specht 研究认为, 1924-1997 年大豆产量每年增加 22.6 k g hm -2 ,但 1972-1997 年增长速度加快了 40% ,平均每年增加 31.42 k g hm -2 ,其中 20 世纪 70 年代后株型改良是大豆产量快速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大豆遗传改良过程中,改善株型是提高产量的关键因素 。我们对大豆新老品种研究表明,老品种的冠层呈伞型而新品种的冠层呈宝塔型 。 Voldeng 在田间条件下对跨越 58 年的 41 个品种株型特性研究也得到类似的结果。但由于农艺性状指标较多,还不能确切了解哪个指标是影响产量的关键因素。本文旨在通过对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等 10 余个指标的相关和通径分析,探讨其与产量的关系,从中筛选关键性的农艺指标,期望为大豆的高产和高光效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选用吉林省 1923-2005 年间育成生产上主推的 30 个栽培大豆品种,由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品种资源室提供(表 1 )。 表 1  试验材料名称、育成年代、成熟期、结荚习性及来源 Table 1   Name, year of release , maturity days, habits type and origin of 30 soybean cultivars 品种 Cultivar 年代 Year 成熟期 Maturity(d) 结荚习性 Habit type 来源 Origin 品种 Cultivar 年代 Year 成熟期 Maturity(d) 结荚习性 Habit type 来源 Origin 黄宝珠 Huangbaozhu 1923 140 无 IND JAAS 吉林 35 号 Jilin 35 1995 126 亚 SEM JAAS 满仓金 Mancangjin 1929 135 无 IND JAAS 九农 21 号 Jiunong 21 1995 129 亚 SEM JLAC 元宝金 Yuanbaojin 1929 131 无 IND JAAS 吉林 36 号 Jilin 36 1996 131 亚 SEM JAAS 金元 1 号 Jinyuan 1 1941 133 无 IND JAAS 吉林 38 号 Jilin 38 1998 135 亚 SEM JAAS 集体 5 号 Jiti 5 1956 134 无 IND JAAS 吉林 43 号 Jilin 43 1998 116 亚 SEM JAAS 吉林 1 号 Jilin 1 1963 140 无 IND JAAS 吉林 47 号 Jilin 47 1999 115 亚 SEM JAAS 吉林 5 号 Jilin 5 1963 145 亚 SEM JAAS 吉农 7 号 Jinong 7 1999 129 亚 SEM JLAU 吉林 6 号 Jilin 6 1963 140 亚 SEM JAAS 吉林 45 号 Jilin 45 2000 128 亚 SEM JAAS 吉林 8 号 Jilin 8 1971 134 无 IND JAAS 吉林 55 号 Jilin 55 2001 119 亚 SEM JAAS 吉林 9 号 Jilin 9 1971 135 无 IND JAAS 吉林 58 号 Jilin 58 2001 115 亚 SEM JAAS 吉林 16 Jilin 16 1978 142 无 IND JAAS 吉农 11 号 Jinong 11 2002 133 亚 SEM JLAU 吉林 20 Jilin 20 1984 123 亚 SEM JAAS 吉农 12 号 Jinong 12 2002 130 亚 SEM JLAU 吉林 26 Jilin 26 1991 118 无 IND JAAS 吉育 66 号 Jiyu 66 2002 125 亚 SEM JAAS 吉农 4 号 Jinong 4 1992 128 亚 SEM JLAU 吉农 15 号 Jinong 15 2004 127 亚 SEM JLAU 吉林 30 Jilin 30 1995 132 亚 SEM JAAS 吉农 16 号 Jinong 16 2005 132 亚 SEM JLAU JAAS: 吉林省农科院 ; JLAU: 吉林农业大学 ; JLAC: 吉林农业学校 ; IND 和 SEM 代表无限结荚习性和亚有限结荚习性。 JAAS- Jili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 JLAU-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JLAC- Jilin Agricultural School . IND : indeterminate; SEM: semi-determinate. 1.2 方法 试验于 2005-2006 年在长春( 43.53 N , 125.10 E )吉林农业大学试验田进行, 10 ℃ 的有效积温为 2 860 ℃ ,年平均降雨量为 567 mm ,无霜期 140 d 左右。试验地土壤为黑壤土。前茬作物是玉米,每个大豆品种种植 5 行,行距 0.65 m ,行长 5 m ,密度 20 万株 hm -2 ,随机区组设计, 3 次重复。 2005 年 4 月 28 日 和 2006 年 4 月 29 日 条播各品种,于苗期(出苗后两周)定苗,正常田间管理,分别在 2005 年 9 月 27 日 和 2006 年 10 月 3 日 收获。 两年分别在 V 4 ( 苗期 ) 、 R 2 ( 盛花期 ) 和 R 4 ( 盛荚期 ) 用 CI-203 叶面积仪测量单株的叶面积,每个品种测 3 株全株叶面积,取平均值。叶面积指数采用 LI-2000 型叶面积指数仪在田间直接测定,仪器设定每一处理重复 4 次,每处理测两点。从 R 5 ( 鼓粒初期 ) 到 R 6 ( 鼓粒盛期 ) 调查倒伏指数 ( 分为 5 级 ) 和分枝数,主茎节数,在 R 8 ( 成熟期 ) 随机选取 10 株用直尺测量株高,茎直径用游标卡尺测定。每个小区实收中间 3 行( 9.75 m 2 )计产,然后将其折算成 Kg hm -2 ,同时每个小区随机选取 10 株考种,计数单株荚数,风干脱粒,计数单株粒数,用电子天平测量百粒重。 1.3 数据统计分析 用唐启义开发的 DPS 数据处理系统分析数据,使用作图软件 SigmaPlot 作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年代育成大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间的差异变化 表 2 表明,品种间种子产量差异显著;百粒重、单株荚数、单株粒数、株高、单株分枝数、倒伏指数、茎直径、主茎节数、单株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小叶面积、单株复叶数和长宽比等农艺性状品种间也差异显著。 表 2  不同年代育成大豆品种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平均值、变异系数、平均数的标准误和方差分析 Table 2   Mean, standard errors, and analysis of variance of yield and agronomic traits of 30 soybean cultivars 品种 Cultivar X 1 X 2 X 3 X 4 X 5 X 6 X 7 X 8 X 9 X 10 X 11 X 12 X 13 X 14 黄宝珠 Huangbaozhu 1439.10 13.39 24.13 52.77 116.50 2.60 3.71 0.78 21.40 2407.35 3.58 69.86 12.50 1.32 满仓金 Mancangjin 1433.74 13.94 39.14 27.95 140.20 3.20 3.76 0.67 17.80 1696.88 4.02 58.58 10.50 1.34 元宝金 Yuanbaojin 1072.43 14.66 40.78 31.20 93.62 5.56 3.85 1.03 17.80 1266.72 3.88 52.985 10.50 1.72 金元 1 号 Jinyuan 1 1092.95 16.73 57.62 33.43 129.45 4.25 4.05 1.11 20.50 2345.69 3.84 76.75 13.50 1.17 集体 5 号 Jiti 5 1368.11 16.02 47.83 33.11 140.08 3.71 4.06 0.95 19.86 1544.54 3.88 47.285 11.50 1.62 吉林 1 号 Jilin 1 1992.16 15.45 79.73 63.43 112.48 3.20 3.80 1.29 23.40 1159.37 2.14 38.405 12.50 2.11 吉林 5 号 Jilin 5 1713.68 14.17 42.68 30.68 122.58 3.71 3.45 0.73 20.00 1563.89 3.26 45.15 13.50 1.91 吉林 6 号 Jilin 6 1737.60 12.80 78.36 72.94 84.36 4.40 3.80 0.98 18.60 1576.16 4.52 47.275 13.50 2.14 吉林 8 号 Jilin 8 1839.69 14.71 46.32 26.35 110.16 2.75 3.00 0.96 21.75 1621.88 3.23 54.305 11.00 2.36 吉林 9 号 Jilin 9 1996.58 14.97 64.06 42.99 114.25 5.40 3.40 1.04 17.80 1969.12 4.86 70.355 9.50 1.36 吉林 16 Jilin 16 2008.12 14.37 51.05 34.63 116.66 3.00 3.20 1.18 21.80 1335.88 3.67 64.425 24.50 1.87 吉林 20 Jilin 20 2169.86 13.15 76.18 51.68 90.38 1.80 2.80 1.02 20.60 1582.85 3.57 38.685 14.00 1.94 吉林 26 Jilin 26 1848.37 14.96 65.59 44.31 104.82 1.60 2.40 1.10 21.40 1673.20 2.81 44.645 13.00 1.77 吉农 4 号 Jinong 4 1881.62 13.31 38.20 30.07 98.62 0.85 1.80 0.89 19.00 1589.60 4.35 44.38 11.50 2.96 吉林 30 Jilin 30 2259.77 14.03 69.00 56.13 102.38 3.20 3.00 1.03 21.80 1833.84 4.34 53.06 13.50 2.00 吉林 35 Jilin 35 2205.13 13.33 62.80 40.65 101.62 1.42 2.30 1.13 18.60 1846.41 3.86 33.58 25.50 1.21 九农 21 Jiunong 21 2375.78 13.87 67.80 52.66 107.28 2.95 1.80 1.16 21.60 3588.44 5.54 15.4 36.00 1.91 吉林 36 Jilin 36 2408.75 13.40 71.43 61.33 104.09 4.00 2.20 1.01 19.00 2992.44 4.53 44.06 27.50 2.09 吉林 38 Jilin 38 2534.65 17.99 41.41 24.75 102.72 0.40 2.10 0.99 20.20 2059.11 4.42 49.52 15.50 2.08 吉林 43 Jilin 43 2421.35 15.27 50.52 86.35 86.98 0.72 1.56 0.90 20.08 2067.86 4.60 52.75 17.50 1.92 吉林 47 Jilin 47 2026.66 16.33 80.33 58.96 85.77 1.00 1.10 0.94 31.00 2449.87 4.38 45.845 19.50 1.49 吉农 7 号 Jinong 7 2232.91 14.18 74.48 49.73 94.63 0.54 1.70 1.11 21.63 2210.25 4.09 58.52 16.50 1.48 吉林 45 Jilin 45 2201.12 18.48 44.32 80.12 105.38 0.00 2.40 1.02 20.60 2619.47 4.88 66.07 18.00 1.38 吉林 55 Jilin 55 1875.75 16.42 57.95 68.54 106.02 1.96 2.35 1.11 22.38 2281.55 4.10 48.305 22.00 2.23 吉林 58 Jilin 58 1932.83 12.24 52.60 59.07 89.48 1.60 2.23 0.91 28.00 2427.99 4.12 36.295 27.00 2.81 吉农 11 Jinong 11 2222.22 17.2 61.40 72.14 106.00 2.80 3.00 1.18 22.60 2195.59 4.45 79.46 16.00 2.79 吉农 12 Jinong 12 1952.14 15.12 61.00 44.18 109.20 0.60 2.70 1.87 20.40 1679.63 3.94 47.73 19.50 1.60 吉育 66 Jiyu 66 2252.13 16.04 52.60 75.36 109.20 2.40 4.00 1.78 28.00 3319.23 5.55 29.24 32.00 3.20 吉农 15 Jinong 15 2548.72 16.62 104.36 69.36 94.40 0.40 1.40 1.56 26.00 1756.05 5.62 39.99 19.50 1.60 吉农 16 Jinong 16 2429.49 17.27 82.80 46.31 82.00 3.60 2.65 1.15 20.20 1939.62 5.33 38.94 22.00 1.78 mean 1982.44 15.01 59.54 50.70 105.37 2.45 2.78 1.08 21.46 2020.01 4.17 49.72 17.63 1.90 CV % 19.97 10.70 28.76 34.62 14.06 61.98 31.32 24.12 14.61 28.52 18.85 28.38 38.52 27.26 SE 6.83 0.08 0.22 0.25 0.60 0.01 0.02 0.01 0.12 25.72 0.10 0.09 0.26 0.01 LSD 0.05 19.33 0.23 0.63 0.70 1.70 0.05 0.07 0.04 0.35 72.77 0.29 0.26 0.74 0.03 LSD 0.01 25.72 0.30 0.84 0.94 2.27 0.06 0.09 0.05 0.46 96.78 0.38 0.35 0.99 0.04 X 1 : 产量 ; X 2 : 百粒重 ; X 3 : 单株荚数 ; X 4 : 单株粒数 ; X 5 : 株高 ; X 6 : 单株分枝数 ; X 7 : 倒伏指数 ; X 8 : 茎直径 ; X 9 : 主茎节数 ; X 10 : 单株叶面积 ; X 11 : 叶面积指数 ; X 12 : 小叶面积 ; X 13 : 单株复叶数 ; X 14 : 长宽比。 * , ** 表示差异达显著水平 ( P ﹤ 0.05 ) 和极显著水平 ( P ﹤ 0.01 ) 。 X 1 : yield; X 2 : 100-seeds weight; X 3 : number of pods; X 4 : number of seeds; X 5 : plant height; X 6 : number of branches; X 7 : lodging index; X 8 : stem diameter; X 9 : number of main stem nodes; X 10 : leaf area per plant ; X 11 : leaf area index; X 12 : , leaflet area; X 13 : number of leaf; X 14 : length/width. * , ** :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t P ﹤ 0.05 and P ﹤ 0.01, respectively. 2.2 不同年代育成大豆品种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 对 2005-2006 年 两年结果的平均值进行相关分析表明 , 不同年代育成的大豆品种间产量差异显著 ( 表 2, 图 1a ) 。根据回归方程计算,产量从 1923 年的 1 197.80 k g hm -2 增加到 2005 年的 2 305.54 k g hm -2 ,增加了 92.48 % ,这是单株荚数 ( 图 1b) 和粒数 ( 图 1c ) 显著增加的结果, 82 年来它们分别增加了 62.11% 和 81.04% ,百粒重与育成年代呈正相关但不显著(图 1d , 表 2 )。 a b d c 图 1 产量 (a) ﹑ 单株荚数 (b) ﹑ 单株粒数 (c) 和百粒重 (d) 随育成年代的变化。 Fig. 1 Changes of yeld(a), number of pods(b), number of seeds(c), and 100-seed weight(d) with year of released cultivars. * , ** 分别代表在 0.05 和 0.01 水平显著。 2005 和 2006 年平均值。 * , ** : Significance of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t the 0.05 and 0.01 probability level, respectively. Mean of 2005 and 2006. 2.3 不同年代育成大豆品种植株生长特性的变化 株高 ( 图 2a ) ,分枝数 ( 图 2b) 和倒伏指数 ( 图 2c ) 随育成年代的增加而降低,呈显著负相关 ( P ﹤ 0.01 ) , 根据线性回归方程计算, 82 年来分别降低了 21.55 %﹑ 65.61 %和 49.98 %(表 3 )。从表 3 可以看出, 2005 年和 2006 年均达极显著水平 ( P ﹤ 0.01 ) 。主茎直径(图 2d )随着品种育成年代而显著增加 ( P ﹤ 0.05 ) , 82 年来增加了 47.65 %。 a b d c 图 2 株高 (a) ﹑ 分枝数 (b) ﹑ 倒伏指数 (c) 和 茎直径 (d) 随育成年代的变化。 Fig. 2 Changes of plant height(a), number of branches(b), lodging index(c), stem diameter(d) with years of released cultivars. * , ** 分别代表在 0.05 和 0.01 水平显著。 2005 和 2006 年平均值。 * , ** : Significance of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t the 0.05 and 0.01 probability level, respectively. Mean of 2005 and 2006. 2.4 不同年代育成大豆品种叶形态特征与叶面积的变化 对不同年代 V 4 期 、 R 2 期 和 R 4 期大豆叶片性状指标的平均值研究表明 ( 图 3) :单株叶面积 ( 图 3a ) ,叶面积指数 ( 图 3b) 和叶片数目 ( 图 3c ) 从 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增加的速度较快,达到显著水平,这可能是 70 年代以后株型改良的结果;长宽比 ( 图 3d) 也随育成年代而增加并达显著水平 ( P ﹤ 0.05 ),根据线性回归方程计算 82 年来分别增加了 45.92 %(表 3 ),而 小叶面积 ( 图 3e) 与品种的育成年代极显著负相关 ( P ﹤ 0.01 ) 随育成年代增加而降低, 82 年来降低了 27.06 %。从图 3f 可以看出,主茎节数与育成年代呈正相关,说明在遗传改良过程中叶片数目增多与节数的增加有密切的关系。 b a d c f e 图 3 单株叶面积 (a) ﹑叶面积指数 (b) ﹑单株叶片数 (c) ﹑长宽比 (d) ﹑小叶面积 (e) 和主茎节数 (f) 随育成年代的变化。 Fig.3 Changes of leaf area per plant(a), leaf area index(b), number of leaves (c),length/width(d), leaflet area(e), and number of nodes(f) with years of released cultivars. * , ** 分别代表在 0.05 和 0.01 水平显著。 2005 和 2006 年平均值。 * , ** : Significance of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t the 0.05 and 0.01 probability level, respectively. Mean of 2005 and 2006. 表 3 30 个大豆品种随育成年代演替某些农艺性状的回归方程 , 相关系数及(平均每年)增长的百分率 Table 3 The regression equation ,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nd increased percentage of 30 soybean cultivars with years of released 特征 Trait 单位 Unit 回归方程 Regression equation 相关系数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82 年增长的百分率 Percentage increased within 82 years 2005 2006 2005 2006 2005 2006 产量 Yield kg 13.533x-24852 13.844x-25007 0.80 ** 0.83 ** 94.34(1.10) 94.62(1.15) 单株荚数 Number of pods 0.3119x-558.22 0.3138x-562.23 0.46 * 0.45 * 62.44(0.76) 61.53(0.75) 单株粒数 Number of seeds 0.3004x-544.26 0.3365x-616.24 0.42 * 0.48 ** 73.73(0.89) 89.44(1.09) 百粒重 100-seed weight g 0.0096x-3.8068 0.0238x-32.144 0.15 0.34 5.37(0.06) 14.32(0.17) 株高 Plant height cm -0.3324x+763.51 -0.3221x+743.8 -0.59 ** -0.49 ** -21.92(-0.26) -21.23(-0.25) 茎直径 Stem diameter mm 0.0054x-9.6431 0.0038x-6.4654 0.42 * 0.44 * 59.74(0.72) 37.00(0.45) 倒伏指数 Lodging index -0.0248x+51.875 -0.0259x+54.147 -0.72 ** -0.71 ** -48.59(-0.59) -48.92(-0.59) 单株分枝数 Number of branches -0.0374x+76.573 -0.0362x+74.156 -0.59 ** -0.61 ** -65.91(-0.80) -65.33(-0.79) 主茎节数 Number of nodes 0.0472x-72.093 0.0552x-87.929 0.36 * 0.44 * 20.72(0.25) 24.84(0.30) 单株叶面积 Leaf area per plant cm 2 8.3252x-14473 10.428x-18591 0.37 * 0.45 * 44.43(0.54) 58.48(0.71) 小叶面积 Leaflet area cm 2 -0.2135+472.83 -0.2044x+544.63 -0.38 * -0.36 * -28.11(-0.34) -11.05(-0.13) 叶面积指数 LAI 0.0227x-40.584 0.0246x-44.078 0.50 ** 0.55 * 60.66(0.73) 62.49(0.76) 单株复叶数 Number of leaves 0.1737x-325.92 0.141x-262.38 0.65 ** 0.49 ** 175.73(2.14) 131.94(1.60) 长宽比 Length/width 0.0066x-11.183 0.009x-16.03 0.31 0.43 * 35.86(0.43) 57.79(0.70) * , ** 表示相关达显著水平 ( P ﹤ 0.05 ) 和极显著水平 ( P ﹤ 0.01 ) 。   * , ** : Indicate significance of correlation at P ﹤ 0.05 and P ﹤ 0.01. 2.5 不同年代育成大豆品种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 相关分析表明 ( 表 4) ,产量与单株荚数、单株粒数、茎直径、主茎节数、单株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和单株叶片数目均呈显著正相关 ( P ﹤ 0.05 ) ,与百粒重呈正相关但不显著;产量与株高、倒伏指数、单株分枝数和小叶面积呈显著负相关。百粒重增加的同时,单株荚数和粒数也在增加;倒伏指数与株高呈显著正相关;主茎节数和主茎直径随着分枝数的减少而增加。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通径分析表明(表 5 ),单株荚数( 0.4856 )和单株粒数( 0.4170 )对于产量的提高产生的直接效应较大,说明增加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对于提高产量有重要意义。 表 4 30 个大豆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间的相关系数 Table 4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mong main agronomic traits in 30 soybean cultivars X 1 X 2 X 3 X 4 X 5 X 6 X 7 X 8 X 9 X 10 X 11 X 12 X 13 X 2 0.19 X 3 0.49 ** 0.08 X 4 0.46 ** 0.17 0.39 * X 5 -0.52 ** 0.07 -0.47 ** -0.45 * X 6 -0.51 ** -0.22 -0.06 -0.26 0.32 X 7 -0.66 ** -0.07 -0.35 -0.25 0.59 ** 0.71 ** X 8 0.33 0.30 0.43 * 0.28 -0.12 -0.21 -0.02 X 9 0.26 0.18 0.31 0.41 * -0.27 -0.38 * -0.38 * 0.32 X 10 0.34 0.12 0.01 0.42 * -0.07 -0.15 -0.15 0.15 0.35 X 11 0.49 ** 0.27 0.24 0.38 * -0.31 -0.11 -0.11 0.27 0.15 0.60 ** X 12 -0.37 * 0.27 -0.34 -0.09 0.32 0.17 0.17 -0.26 -0.26 -0.21 -0.18 X 13 0.52 ** -0.04 0.23 0.36 * -0.24 -0.21 -0.21 0.42 * 0.42 * 0.70 ** 0.50 ** -0.57 ** X 14 0.25 -0.11 -0.09 0.23 -0.25 -0.06 -0.06 0.17 0.17 0.16 0.12 -0.3 0.26 X 1 : 产量 ; X 2 : 百粒重 ; X 3 : 单株荚数 ; X 4 : 单株粒数 ; X 5 : 株高 ; X 6 : 单株分枝数 ; X 7 : 倒伏指数 ; X 8 : 茎直径 ; X 9 : 主茎节数 ; X 10 : 单株叶面积 ; X 11 : 叶面积指数 ; X 12 : 小叶面积 ; X 13 : 单株复叶数 ; X 14 : 长宽比。 * ﹑ ** 表示相关达显著水平 ( P ﹤ 0.05 ) 和极显著水平 ( P ﹤ 0.01 ) 。 X 1 : yield; X 2 : 100-seed weight; X 3 : number of pods; X 4 : number of seeds; X 5 : plant height; X 6 : number of branches; X 7 : lodging index; X 8 : stem diameter; X 9 : number of main stem nodes ; X 10 : leaf area per plant; X 11 : leaf area index ; X 12, : leaflet area; X 13 : number of leaves; X 14 : length/width. * , ** : Significance of correlation at P ﹤ 0.05 and P ﹤ 0.01, respectively. 表 5   30 个大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通径分析 Table 5 Path coefficient analysis of main agronomic traits and yield in 30 soybean cultivars X 1 X 2 X 3 X 4 X 5 X 6 X 7 X 8 X 9 X 10 X 11 X 12 X 13 X 1 0.1566 0.0411 0.0070 -0.0004 0.0839 0.0099 -0.0378 -0.0615 -0.0000 0.0258 0.0162 -0.0139 -0.0344 X 2 0.0133 0.4856 0.0161 0.0025 0.0236 0.0518 -0.0545 -0.1063 -0.0000 0.0236 -0.0200 0.0830 -0.0278 X 3 0.0262 0.1881 0. 4170 0.0024 0.1016 0.0372 -0.0364 -0.1383 -0.0001 0.0369 -0.0054 0.1291 0.0739 X 4 0.0115 -0.2274 -0.0187 -0.0054 -0.1228 -0.0876 0.0149 0.0910 0.0000 -0.0304 0.0191 -0.0852 -0.0783 X 5 -0.0340 -0.0297 -0.0110 -0.0017 -0.3864 -0.1055 0.0274 0.1279 0.0000 -0.0108 0.0104 -0.0756 -0.0205 X 6 -0.0105 -0.1699 -0.0105 -0.0032 -0.2754 -0.1480 0.0031 0.1059 0.0001 -0.0326 0.0182 -0.1293 -0.0076 X 7 0.0462 0.2066 0.0118 0.0006 0.0827 0.0036 -0.1280 -0.1098 -0.0000 0.0264 -0.0154 0.1496 0.0537 X 8 0.0284 0.1521 0.0170 0.0014 0.1457 0.0462 -0.0414 -0.3392 -0.0001 0.0149 -0.0156 0.1468 0.1053 X 9 0.0188 0.0036 0.0175 0.0004 0.0561 0.0413 -0.0190 -0.1201 -0.0003 0.0580 -0.0124 0.2500 0.0500 X 10 0.0417 0.1183 0.0159 0.0017 0.0431 0.0498 -0.0348 -0.0523 -0.0002 0.0970 -0.0108 0.1790 0.0378 X 11 0.0426 -0.1634 -0.0038 -0.0017 -0.0674 -0.0452 0.0331 0.0890 0.0001 -0.0176 0.0595 -0.2019 -0.0936 X 12 -0.0061 0.1136 0.0152 0.0013 0.0824 0.0539 -0.0540 -0.1404 -0.0002 0.0489 -0.0339 0.3547 0.0833 X 13 -0.0170 -0.0425 0.0097 0.0013 0.0250 0.0036 -0.0217 -0.1127 -0.0000 0.0116 -0.0176 0.0931 0.3172 X 1 : 产量 ; X 2 : 百粒重 ; X 3 : 单株荚数 ; X 4 : 单株粒数 ; X 5 : 株高 ; X 6 : 单株分枝数 ; X 7 : 倒伏指数 ; X 8 : 茎直径 ; X 9 : 主茎节数 ; X 10 : 单株叶面积 ; X 11 : 叶面积指数 ; X 12 : 小叶面积 ; X 13 : 单株复叶数 ; X 14 : 长宽比。 表中对角线上数据为直接通径系数。 X 1 : yield; X 2 : 100-seed weight; X 3 : number of pods; X 4 : number of seeds ; X 5 : plant height; X 6 : number of branches; X 7 : lodging index; X 8 : stem diameter; X 9 : number of main stem nodes; X 10 : leaf area per plant; X 11 : leaf area index; X 12, : leaflet area; X 13 : number of leaves; X 14 : length/width. Direct path-coefficient on the diagonal line. 3 讨论 许多研究表明,由于遗传改良大豆产量每年增加 0.5% ~ 1% ,且持续增加 。我们对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产量平均每年增加 1.12% ,增长趋势与前人研究基本一致。产量受单株荚粒数目的影响 , Morrison 研究表明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百粒重呈正相关但不显著。 Egli 也发现,产量与单株的粒数相关而与粒重不相关。 Boerma 认为产量的增加与荚数的增加有关。本研究也表明,产量与单株荚数 和 粒数呈显著正相关 ( r =0.46 ** , r =0.43 * ) ,而与百粒重相关不显著 ( 表 4) ,从表 3 中可以看出,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平均每年增长的百分率均大于百粒重;通径分析表明单株荚数( 0.4856 )和单株粒数( 0.4170 )对于产量提高产生的直接效应较大(表 5 ),这说明在大豆遗传改良过程中单株荚数和粒数比粒重对产量的提高贡献更大。 国内外学者研究表明,由遗传改良获得的优良株型对产量的提高贡献最大 。建立良好的株型是大豆品种改良的重要方向 。 Voldening 研究表明,随着品种选育和株型改良,大豆株高随着育成年代的增加而降低,茎直径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抗倒伏能力明显增强,并且株高与倒伏指数呈线性显著正相关。崔章林等 分析了中国 1923-2005 年育成的 651 个大豆品种的性状演变特点,也指出新品种在抗倒伏性,丰产性等方面得到不断改良。本文研究进一步表明,育种工作者在提高产量的同时也使株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叶片向狭长小叶趋势变化而且单株叶片数目随年代而增加,利于冠层内通风透光,株高降低,节间缩短,节数增加,分枝数减少,抗倒伏性增强。株高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 ( r =-0.50 ** ) , 82 年来降低了 21.55% ( 表 3 ), 但株高的降低是有一定限度的。王金陵 研究认为 90 年代以后高产株型的株高应该控制在 80~ 90 cm 。我们也认为,大豆株高以保持在 80 cm 左右为宜。 4 结论 大豆品种产量在遗传改良过程中,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的贡献最大,可以作为大豆产量改良的关键指标,同时,主茎直径增加和主茎分枝数目减少,大豆植株的抗倒伏能力增强;单株叶片数目增加,叶型改良,提高源器官的光合生产能力;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增加,使库容量增大。所以,提高抗倒伏能力和扩源增库应成为未来大豆育种工作的主攻方向。 4 References Karmaker P G, Bhatnagar P S. Genetic improvement of soybean varieties released in India from 1969 to1993. Euphytica ,1996,900:95 103 Cober E R, Voldeng H D. Developing high-protein yield soybean populations and lines. Crop Sci , 2000, 40:3 9 42 Cui Z L, Thomas E, Carter J, Burton J W. Genetic base of 651 chinese soybean cultivars released during 1923 to 1995. Crop Sci , 2000, 40:1470 1480 Zhao T-J( 赵团结 ), Gai J-Y( 盖钧镒 ), Li H-W( 李海旺 ), Xing H( 邢邯 ), Qiu J-X( 邱家驯 ). Advance in breeding for super high-yielding soybean cultivars. Sci Agric Sin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6,39(1):29 37(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Buttery B R.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soybean cultivars observed by growth analysis. Can J Plant Sci ,1972,52:13 20 Wilcox J R, Schapaugh W T, Bernard R L. Genetic improvement of soybeans in the Midwest. Crop Sci , 1979:803 805 Ustun A, Allen F L, English B C. Genetic progress in soybean of the U.S. Midsouth. Crop Sci , 2001,41:993 998 Frederick J R, Woolley J T, Hesketh J D, Peters D B. Seed yield and agronomic traits of old and modern soybean cultivars under irrigation and soil water-deficit. Field Crop Res , 1991,27:71 82 Yang J-Y( 杨加银 ),Xu H-F( 徐海风 ).Effect of sowingdates and plant densittes on fresh pod yield and agronomic characters of vegetable soybean. Soybean Sci ( 大豆科学 ),2006,25(2):185 191(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LueddersV D.Genetic improvement in yield of soybeans. Crop Sci , 1977,17:971 972 Morrison M J, Voldeng H D, Cober E R. Physiological changes from 58 Years of genetic improvement of short-season soybean cultivars in canada . Agron J ,1999,91:685 689 Jones B P, Holshouser D L, Marcus M A, Jon K F R, Christine M A K. Double-crop soybean leaf area and yield respones to mid-atlantic soil and cropping systems. Agron Jl ,2003,95436 445 Yang X-H( 杨秀红 ), Wu Z-F( 吴宗璞 ), Zhang G-D( 张国栋 ). Evolution of root characters of soybean varieties of different ages. Sci Agric Sin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1,34(3):192 295(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Specht J E, Hume D J, Kumudini S V. Soybean yield potential:A genetic and physiological perspective. Crop Sci ,1999,39:1560 1570 Wang J-L( 王金陵 ).Review on the change of soybean plant types of main soybean producting regions in China. J Northeast Agric Coll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1993,24(3):209 213(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Zheng H-B( 郑洪兵 ), Xu K-Z( 徐克章 ), Zhao H-X( 赵洪祥 ),Li D-Y( 李大勇 ), Wang X-H( 王晓慧 ), Zhang ZH-A( 张治安 ), Yang G-Y( 杨光宇 ), Yang CH-M( 杨春明 ), Lu J-M( 陆静梅 ). Study on stub type evolution of soybean cultivars with the years of release in Jilin province. Chin j oil crop sci (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6,28(3)276 281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Voldeng H D, Cober E R, Hume D J R, Gillard D C, Morrison M J. Fifty-eight years of genetic improvement of short-season soybean cultivars in Canada. Crop Sci ,1997,37:428 431 Morrison M J, Hume D J R, Cober E R. Agronomic changes from 58 years of genetic improvement of short-season soybean cultivars in Canada . Agron J , 2000,92:780 784 Blaine L B, Donald G B. Orient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leaves within soybean canopies. Agron J ,1972,64:26 29 Bisco P V. Barley and its environment: III. Carbon budget of the stand. J Appl Ecol ,1975,12:269 293 Egli D B, Bruening W P. Flowering and fruit set dynamics at phloem-isolated nodes in soybean. Field Crops Res , 2002,79:9 19 Boerma H R. Comparison of past and recently developed soybean cultivars in maturity groupsVI,VII and VIII. Crop Sci ,1979,19:611 -613 Cao X ( 曹雄 ), Guo S-L( 郭淑兰 ). Research progress of plant type and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 of high-yield soybean. J Shanxi Agric Sci ( 山西农业科学 ), 2003, 31(1):16 19(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Wang J A( 王继安 ), Wang J G( 王金阁 ). Effect of leaves distribution on vertical to the yield and agronomic characters in soybean. J Northeast Agric Univ (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00,31(1): 14 19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Chang Y-Z( 常耀中 ). Problems of leaf area of the high yield culture in soybean. Sci Agric Sin ( 中国农业科学 ),1981,(2):22 26(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857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豆方面
zhenghongbin 2010-1-14 10:32
个人分类: 未分类|2154 次阅读|0 个评论
郎咸平:中国粮油 还有多少机会可以重来
pikeliu 2009-11-17 14:11
郎咸平:中国粮油 还有多少机会可以重来 www.eastmoney.com 2009-11-17 11:26 郎咸平   这几天中国北方很多省受了雪灾,而这种天灾继续南下,范围进一步扩大。受灾的地方物价在上涨,这是天灾。      然而,不可想象的还有人祸,就是我们现在买的各种食用油,包括鲁花、金龙鱼都是外资的。我们中国粮油85%都是外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在2004年的时候,已经败于美国政府和华尔街联合发动的一场大豆金融战。失败的结果就是我们现在连每天食用的油都要看华尔街的脸色行事,它看你不顺眼就抬高价格,你就得多付钱。你能不能想象连吃的油都要受人家控制,炒个荷包蛋都不容易,这年头,日子怎么过?      据史书记载,中国人在黄帝时代就开始种植大豆,中国人种植的大豆曾经比全世界其他地区种植的总量还要多。大豆过去是中国在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农产品。1995年以前,中国一直是大豆净出口国;2000年中国大豆年进口量首次突破1 000万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此后几年,中国的大豆进口额连续攀升;最近 10多年里,中国大豆产量由原来的世界第一,退居为继美国、巴西和阿根廷之后的世界第四。为什么我们国家的大豆产量十分丰富,却需要进口洋大豆呢?为什么国际大豆价格调整,我们的粮油价格就发生变化呢?      从2009年4月份开始到6月底,大豆价格上涨了25%。这个价格是谁拉高的?在这里我告诉各位读者,这就是以华尔街为首的国际金融炒家的所作所为。这一群人也可以简单地叫做金融资本,他们已经完全控制了我国大豆的价格。当初这个事件是怎么发生的?为什么国际大豆价格一上升,我们的粮油价格就跟着上升?      大豆危机是怎么开始的?一般来说,美国大豆的质量比我们东北黄金大豆的质量要好。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它的出油率大概要高出1/6。而且在2003年之前美国大豆价格特别低,它的到岸价格甚至比我们东北黄金大豆便宜10%。因此一旦开放大豆进口,东北黄金大豆就将被洗劫一空,完全没有生存的可能。这场大豆危机是非常重要的危机,接下来我们就看看美国政府和华尔街是如何搞这场阴谋的。2003年8月份,美国农业部说天气不好,所以大豆库存数据要调低美国农产品生产配额是由美国农业部决定的。大豆库存量降低那还得了,于是美国的金融炒家就开始大量建仓,因为美国政府不买了。怎么建仓呢?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大豆交易价格从2003年8月份的最低点540美分一路涨到了2004年4月份的1 060美分,涨得非常快。      因为美国政府要求美国的大豆产量降低,导致大豆价格从540美分涨到了1 060美分,创下了2003年之前30年的新高。这样的涨幅换做在中国的话,相当于每吨大豆从2 300元涨到4 400元,就是这么快。你知不知道这都是阴谋?第一,农业部为什么要调低大豆的产量?第二,国际金融炒家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拉抬大豆的价格,而且拉抬得这么快?它们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让中国70%的大豆压榨工厂全部破产。由于中国压榨企业的恐慌心理,于2004年3月在一吨4 300元的历史高价下,抢购了800多万吨大豆。      由于大豆价格大跌,结果损失惨重,有70%的压榨企业破产出局,大量企业倒闭,而在这个时候,你们知不知道有国际四大粮商这个说法呢?很多人可能不知道。      在全世界控制着粮食生产运销的只有四家公司,它们趁机低价收购中国破产的压榨企业,参股多家大豆压榨企业。世界四大粮商进场收购了我国70%以上的停工企业,从此中国的大豆市场受制于四大粮商,而四大粮商和美国政府以及华尔街之间关系暧昧,在此得到了完全的证实。      我上面提到的问题,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完的,为了大家能更清楚的了解整个事情的经历,我建议大家读一下下面几本书。大家在读完之后,仔细想想一下,华尔街为什么能兴风作浪。      1、拉吉.帕特尔《粮食战争:市场、权力和世界食物体系的隐形战争》:目前国内讲食品问题及四大粮商的书很多,这是最全面的一本。如果要了解金融炒家在相关领域如何兴风作浪,同时参考我的着作《金融超限战》。      2、科林.里德《金融危机经济学:如何避免下一次经济危机》:未来的社会,有危机是常态,没危机就太幸福了,这次危机还没过,看点,有备无患吧。      3、肯.布兰佳《更高层面的领导》:肯.布兰佳在管理界,也算一号人物,本书是其集大成之作,在领导力方面具有很强的实操性。最近很多企业界老总听了我的讲座,希望为他的管理人员推荐一本取之即用的书,又体现了我在《谁在谋杀中国经济》所说的文化浮躁性,但基于其好学精神,我的助手找了几本,姑且认为这一本不错。      4、斯蒂芬.李柏《即将来临的经济崩溃》:这是一本在2008年销售异常火爆的一本书,作者拥有19年的专业股市预测经历,当然,他是有成功预测过的,比如成功预测了 20世纪90年代将是股市的黄金时期;科技股市场的崩溃即将来临;在2004年2月,当原油价格还在每桶33美元以下徘徊的时候,他又预言能源价格飞速上涨已经为时不远。但推荐给大家看的不是他关于股市的预测,而是他关于投资背后的理解。
个人分类: 科技创新|3228 次阅读|0 个评论
神奇的作物-大豆
tianzhongyan 2009-11-15 15:15
在古希腊神话中,农业女神得墨忒耳给了出远门的女儿普西芬尼一粒大豆,说能消除邪恶,防冶百病。但不久,善良的普西芬尼却把这粒大豆留给人间传种繁衍,成为世界一大农作物。 这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但有确切记载的大豆发源地是中国。5000年前的中国人就开始种植大豆,大豆的栽培技术由中国传入日本,十八世纪引入欧洲,美国是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才开始大量种植大豆的,1936年我国大豆的总产量和出口量分别占全球的80%和90%以上。从五十年代起,世界对大豆的需求一直呈增长势头,已跻身于世界主要农作物商品之林。随着各国大豆产业的发展,我国的大豆总产量在世界排名已退居到第四位,从1996年开始我国成为大豆的净进口国,且年消费量逐年递增。   大豆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喜温暖,需水较多,但对土壤要求不严。大豆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可直接食用,也可作油料及制成各种副食品,如:豆腐、豆浆、豆腐皮等。 大豆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35.1%),脂肪含量高(16.0%)而质优(不饱和脂肪酸占大豆脂肪80%),其中人体必需脂肪酸亚油酸占55.3%,高钙(191毫克%),高膳食纤维(23.3%),高钾低纳(683:1)、高磷(465毫克%)。大豆油在人体内的消化率为97.5%,能防止胆固醇在血管中沉积,可降低血清总胆固醇,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下降。高钾低纳对防治心血管疾病有益。此外,大豆中含有丰富的磷脂(1.5%),能预防脂肪肝;还含有异黄酮,对防止骨质疏松,防癌抑癌有作用。近些年大豆蛋白纤维应用到纺织领域,使大豆的应用又开辟了新的途径。大豆纤维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它的吸放湿性能、通透气性能、保暖性能和可纺性能都与毛、麻、丝、棉等天然纤维相仿,因此被业内人士定义为21世纪的健康舒适纤维。 大豆这个古老作物,以她神奇的魅力,被人们不断的挖掘着她的潜能,她也不遗余力的为人类奉献着一切。
个人分类: 南腔北调|1530 次阅读|1 个评论
科学串串烧20090419
eloa 2009-5-14 19:42
riset 发表于 2009-05-09 19:06 笑一笑,健康到 甜美的笑容在表达内心情感,润滑社会交往都起到了莫大的作用,但笑容的功能绝非仅限于此,根据美国《今日心理学》的报道,最自然、最舒畅的笑也是一种最天然的保健品。研究显示,自然的笑至少能导致14种基因更好的表达,使得自然杀伤细胞对抗癌细胞的活性更强。大笑能扩张血管,增加血流的供应。哺乳期母亲的笑会增加乳汁中褪黑激素的含量,降低宝宝过敏反应产生的几率。糖尿病患者的笑可改善内分泌,防止血糖升高。体质弱的人放声大笑后,内啡肽与生长激素的含量会大增,前者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而后者对肌肉、骨骼都有益处。 最环保的蛋白质来源 一直以来鸡蛋都被视为氨基酸供应最为均衡的蛋白质来源,此外瑞典科学家还发现鸡蛋也是一种生产过程能耗最小、最为绿色的蛋白质食品。瑞典食品与生物技术研究所的科学家对鸡蛋、猪肉及牛肉等食品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查研究,精确计算了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及温室气体排放的情况。结果显示,相对于数字高企的牛肉和猪肉,生产1千克鸡蛋排放的温室气体为1600克,耗能仅有8.2兆焦。科学家认为在全球变暖及环境恶化的当下,鸡蛋应当是人们摄取蛋白质的首要来源。除此之外,鸡蛋中的胆固醇也远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恐怖,每天食用1-2个鸡蛋,不但不会导致胆固醇升高,反而有益于营养平衡。 大豆有助预防乳腺癌 前不久,台湾歌手阿桑因患乳癌辞世,人们在唏嘘之余,也愈加重视这种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恶疾。最近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从小爱吃大豆的亚裔女性,患上乳腺癌的风险可降低58%。他们发现美国白人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是中国和日本的4至7倍,但移民美国的亚裔妇女后代患病风险却逐渐增加,这说明其中有非遗传的因素在作祟。研究者通过对1600名亚裔女性的调查,发现儿童期吃大豆食品较多的女性患癌风险会大幅降低,如果在青春期或成年才开始喜好大豆,虽然抑癌效果减弱,但仍可降低20-25%的风险。
个人分类: 科学圈圈坐|1764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大豆弃留存争议,国产大豆可以没有吗
jxz1963 2009-4-23 11:22
十多年来,国内对中国大豆何去何从始终有争论,有要保的,有要弃的,在这些犹豫中,国产大豆逐渐衰落下来。 一位业内专家不无愤懑地说。 据他介绍,争议的焦点主要是:一是作为油料作物,大豆与粮争地,影响国家保障粮食安全。二是进口大豆出油率高,价格又便宜,我国有大量外汇储备,花点钱买大豆不是问题。 这种行为何其短视!当我们完全依赖进口时,进口大豆还会这样便宜吗?!日本和韩国的例子已经在先,去年韩国大豆价格就高达每市斤 20 元人民币! 大豆生产攸关国计民生 近年来,我国的大豆进口数量迅速增长。据统计, 2008 年全世界大豆产量 2.3 亿吨,中国消费大豆 5394 万吨,占世界大豆总产的 23% ,其中国产大豆仅占我国消费总量的 30.6% ,自给率不足 1/3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两个月,我国进口大豆 629 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 15.1% 。 记者在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一份报告中看到:豆油是我国第一大食用油,约占国内食用消费的 40% ;豆粕是重要的蛋白原料,占国内饲料蛋白原料的 60% 左右。大豆加工业与种植业、养殖业、饲料工业和食品工业等行业紧密关联,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大豆种植业同时攸关全国 4200 多万农民的生计与增收,尤其是我省北部地区农民主要依靠种植大豆生存,一旦大豆没了,他们的生活及新农村建设都无从谈起。 2008 年初由于大豆价格飙升,导致国内食品价格大幅度波动,直接影响我国的食品安全。 混种混收 消耗掉优势 我国著名的大豆专家、省农科院总农艺师刘忠堂教授说: 国产大豆的种性、单产及出油率并不输给进口大豆,我们只是差在没有专业化的生产,以至于无法把国产大豆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 他说,自 2001 年农业部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大豆科技行动计划、高油大豆高产示范工程和科技入户等重大措施以来,作为全国大豆主产区我省大豆的产量连年稳步提高,培育出一大批含油量在 22% 、 23% 甚至更高的高油大豆品种、高油高蛋白大豆播种面积不断扩大,商品豆的出油率大幅提升。目前我省农村大豆的单产虽然与国外比还有一定差距,但农垦整体水平已达亩产 170 公斤以上,毫不次于进口转基因大豆,大面积高产田甚至达到亩产 260 多公斤,比美国、巴西、阿根廷都高;我们的高油大豆含油量都在 21.5% 以上,也毫不低于进口转基因大豆,但遗憾的是,种植和收购环节的 混种混收 ,将高油大豆的优势消耗殆尽,使得我国商品豆的出油率至今仍比进口转基因大豆低一个百分点左右。 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靠政府出手。 刘教授说,全世界 60% 的大豆坐着船常年在海上走 超强的商品性决定了大豆受市场的影响特别大,也要求它的生产必须是专业化的、规模化的、商品化的,但我们的农村却做不到。在美国、巴西、阿根廷,大豆都是连片种植,一块地至少几千亩,其规模效应、成本优势,我们农村这种一家一户的小生产怎么能比?人家都是专一品种生产,而我们还延续传统落后的 混种混收 。 生产和加工链条要整体考虑 管理粗放,竞争乏力 国产大豆的这个 毛病 ,由来已久。早在 1996 年我国由大豆纯出口国变为纯进口国时,专家就明确指出;随着进口转基因大豆对国内大豆产业的冲击日益显现,对这个问题的呼吁也不断强化,但始终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实践证明,光在种的环节采取措施不行。作为油用大豆,含油率的指标却没有进入我国大豆市场收购的质量标准之中,收购时高油低油一勺烩,优质不优价,农民当然是习惯种哪个就种哪个了。 业内人士直言,长期以来我们在解决大豆问题上总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没有把生产和加工链条整体考虑,是一个关键原因。 据悉,国际资本已经将手伸向国产大豆最后的堡垒 最大产区黑龙江,正如此前低价巧取南方油脂加工企业一样,意欲合资或兼并我省的油脂企业,继续他们的低成本扩张之路。一旦成功,原来采用地产大豆的龙江企业将把目光转向进口大豆,这将进一步挤占国产大豆的市场空间,随着跨国粮商对加工环节的全部控制,大豆垄断经营的局面也将为期不远了。 来源 / 黑龙江新闻网-黑龙江日报
个人分类: 推荐|2956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国危殆!强烈呼吁禁止美倾销转基因大豆(转贴)
kerer009 2009-4-22 08:39
中国危殆!强烈呼吁禁止美倾销转基因大豆(转贴) http://js360.bolaa.com/forum/blogtopic_5739798.html 新闻链接:据《华夏时报》18日消息:我国最大的大豆产区黑龙江省告急,当地规模以上的68家大豆加工企业无一家收购大豆,几乎全部停产!       这预示着国产大豆加工、销售的产业链行将断裂!中国大豆业有可能在境内全线崩溃!整个大豆产业让位于以美国、南美为首的国外转基因大豆,这将极大的威胁中国的国家安全,在此黑夜强烈呼吁,国家当以倾销为由,禁止国外转基因大豆进入中国境内!       据了解,当前国产大豆收购价格为每吨3,700元,而进口大豆价格不到3,200元,(最低时,到港价甚至低至2900元每吨!)每吨差价500元,扣除沿海到黑龙江的运输成本,每吨差价也有300多元。通常情况下,油脂企业每加工一吨大豆的利润在100元左右,加工企业如收购国产大豆加工至少亏本200元。这就是国内大豆加工企业不愿到大豆主要产区收购的主要原因。    受这场进口大豆冲击最严重的当属黑龙江了,黑龙江是世界大豆的原产地、中国大豆的主产区(占国内大豆产量50%),黑龙江大豆之所以珍贵、稀缺,第一是因为其蛋白质含量高,二是因为它是纯天然的非转基因大豆!所以一直以来,黑龙江大豆的出口对象都是象韩国、日本这类要求较高的国家。       黑龙江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企业生产成本当然是主要原因,因为黑龙江省内的油脂加工企业采用的都是本地产的非转基因大豆,几乎没有一家使用进口转基因大豆。而全国的其他地方尤其是南方,很多油脂企业均采用进口大豆。因为进口转基因大豆的出油率高(可达20%—21%),而黑龙江非转基因大豆的出油率却只有17%。价格低的出油率高,可价格高的反而出油率低,这对于“唯利是图”的商业企业来说选择国外转基因大豆是“天经地义”的了。然而,对于国人来说,事关食品安全难道仅仅是由价格来决定的吗?       在国外,尤其是欧洲,对转基因产品是有严格规定的,外来转基因产品是不准进入欧洲销售的,就算是本地转基因产品,在上架时必须注明本产品是转基因产品。欧洲之所以对转基因产品监管如此严格,是因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目前尚未有明确的权威鉴定。因此,从安全性考虑,欧美及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明确限制转基因产品应用在食品领域。    转基因大豆大都抗除草剂、抗病虫。原理就是在大豆中植入目的基因,使大豆叶或大豆体内产生有害物质,将虫子毒死,这从抗病抗虫角度是有利的。但这种对虫子有害的物质是否会在大豆种子中聚集起来,人食用后是否会受到伤害?我相信稍有常识的人是不敢妄下安全的结论的。转基因产品除了对人有可能产生伤害外,还会对环境产生灾难的破坏!使原有的生态平衡被打破,更可能改变物种间的竞争关系,从而导致整个人类生存环境的突变!      透过当前国产大豆滞销看本质,就是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大幅补贴其大豆产业,挟低价的转基因产品叩关中国,企图恶意倾销,彻底的打跨中国的大豆业!当国内大豆企业停产、出售时,外资就会逢低收购。本来,经过前几年洗牌,我国大豆产业基本上被外资所控制,如果这次因为国外低价倾销的转基因大豆而失去黑龙江这一块最后的净土,将意味着中国的大豆主产区将完全失控,我国将在这一领域彻底失去话语权!而在外资全面占领中国的大豆产业领域下,将极大的威胁我国的食品安全,也必然会损害我国的国家安全!      目前,中国有大豆进口权只掌握在几个国有企业手中,一般企业是无权进口的,所以造成目前国内大豆业困局的幕后推手算不算这几个大豆进口巨头?明知国外转基因大豆会对国内大豆产生巨大冲击而不作为,这又算不算行政上的渎职行为?     中国不是转基因食品的天堂,中国企业不是转基因产品的实验室,中国人更不是转基因产品的试验品!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为了我们的国家安全请拒绝转基因产品!尤其是政_府,请阻止转基因大豆进入中国,保护好你的人民,免遭完全可避免的灾难!
个人分类: 未分类|2518 次阅读|1 个评论
植物油料产量与消费(1):大豆与大豆油
jxz1963 2009-4-16 22:44
我国是大豆的故乡,大豆是我国主要植物油料之一。大豆曾是中国人的骄傲,它曾是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农产品之一,它是几千万农民的生命线,这个产业的兴衰牵联着几千万农民的利益。 我国大豆主要分布于东北三省的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山东、河南、安徽、陕西、河北等省区,其中黑龙江大豆占全国大豆总面积的50%左右。 近几年,中国大豆种植面积很难增加,2007年中国大豆收获面积约为900万公顷左右,远未达到1000万公顷的目标。 近两年,我国大豆的年生产量基本保持在1600万吨左右,其中东北三省的年产量超过1200万吨,其中黑龙江的年产量在700万吨左右,内蒙古东部地区在200万吨左右。 2008 年我国总消费大豆5394万吨,其中国产大豆的总产量约为1650万吨,进口大豆约3744万吨,进口大豆是国产大豆的2.27倍。而2008年大豆油的总供给量约为1017万吨,其中国产大豆油仅占65万吨,进口豆油259万吨,进口大豆折油约693万吨。 2008 年我国油脂供给量约为2500万吨,其中进口大豆油占38%左右,进口油脂约占我国油脂总消费量的62.4%。所以说,大豆油是我国食用植物油的主要品种,令人感叹的是,如今的大豆油都是以转基因为主的进口大豆油(主要来自美国、巴西和阿根廷),国产的大豆份额越来越少了。 大豆油中含棕榈酸7%-10%,硬脂酸2%-5%,花生酸1%-3%,油酸22%-30%,亚油酸50%-60%,亚麻酸5%-9%。 大豆油含有丰富的亚油酸,有显著的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功效,还有较丰富维生素E及卵磷脂,对人体健康均非常有益,吸收消化率高达98%,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食用油。
个人分类: 科研报告|7662 次阅读|2 个评论
沿淮地区地膜毛豆播种过早易受早霜危害
tjm9518 2009-2-8 14:36
提示:早熟毛豆品种春季采用双膜及大棚加地膜覆盖种植可以早上市 泗洪县城头乡一农民反映, 2008 年他在 3 月 20 日前后种了 10 多亩早春地膜毛豆,选用的品种是科源 3 号,结果毛豆收获迟,一直到 7 月中旬才上市,价格偏低。今年他想换用一些早熟的毛豆品种,以提早上市,最好能赶在麦收前后上市。他问,选用哪些品种可以使毛豆早上市。 据了解,在泗洪等淮北地区,地膜毛豆播种期一般应安排在 3 月下旬,通过选用播种至采收 90 天左右的早熟毛豆品种,采收期可以提前到 6 月中下旬。这些地区地膜毛豆提早到 3 月中旬播种,容易遇早霜危害,不利于稳产。利于地膜加小拱棚双膜覆盖,可以将播种期提早到 5 月上中旬,并有利于避免早霜危害,能提早采收。利用大棚等设施提早播种早熟毛豆品种,可以将毛豆上市期提前到 5 月下旬,实现在麦收前采收毛豆上市。 目前淮北地区生产上春播早熟毛豆主体品种为辽鲜 1 号等品种。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科所育成的早熟大豆品种徐春 1 号近年来在当地已有较大面积推广应用,新育成的早熟大豆品种徐春 2 号也适合在当地使用,但现在这两个品种的种子已售完,以后需要种植该品种时可以提前与该所联系,电话: 0516-82189229 。当地春季采用地膜覆盖、双膜覆盖、大棚覆盖生产早熟毛豆,还可以选用沪宁 95-1 、辽鲜 1 号、早生白鸟等品种。其中早生白鸟等品种早熟性较好,但籽粒偏小。台湾 292 等老品种目前在当地生产上已很少应用。 另据了解,早熟毛豆品种均为感温型品种,播种至采收的时间长短会受到生长期温度高低的影响,生长期温度高,时间相对较短;生长期温度低,时间相对较长。毛豆种子 10 ~ 11 ℃时即可发芽, 15 ~ 20 ℃出芽最快,苗期耐短期低温,一般地温达到 8 ~ 9 ℃即可播种。我省不同地区毛豆播种适期有一定差别,南部地区播种可早些,北部地区播种应迟些。 据有关资料,在海安等地,春季地膜覆盖栽培时,选用早生白鸟、 99-20 等早熟毛豆品种,一般 3 月 15 日播种, 6 月 20 日前便能批量上市。因春季温度低,毛豆个体生长相对较小,宜适当增加密度,一般穴距 25 厘米,每穴播种 3 粒,每亩 20000 株。播种当天覆盖地膜保温保湿,促进全苗。齐苗后破膜放苗,壅土压膜护苗,保持墒情和温度。毛豆齐苗破膜后,易遭地下害虫、蚜虫等虫害影响,及时用药防治。 在姜堰等地,利用大棚加地膜覆盖种植早春毛豆,可以选用早生白鸟、辽鲜 1 号、特早 4 号、宁蔬 60 等品种,在 2 月下旬播种, 5 月中旬上市, 5 月下旬采收结束,亩产量在 400 ~ 600 公斤。大棚春提早播种,土壤湿度不宜过大,否则遇低温易烂种。重施底肥可提高毛豆的抗寒力及产量。播种前 1 周扣好大棚,喷施氟乐灵等除草剂后覆盖地膜,以提高地温。 2 月下旬,选冷尾暖头抢晴播种。(水清) 资料链接 徐春 1号是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1999年育成的春播鲜食大豆新品种,2005年4月通过江苏省审定。该品种出苗势强,幼茎紫色,叶色深绿,紫花,灰毛,成株有限结荚习性。株高32.7厘米,主茎9.5节,分枝1.9个,单株结荚21.8个,出仁率50.6%,百粒鲜重62克。豆仁稍有甜味,糯性较好。鲜荚弯镰形,绿色。田间病毒病发生轻,抗倒性较强。从播种到采收92天。2002~2003年参加江苏省鲜食毛豆区域试验,两年平均鲜荚亩产568.6公斤,比对照平均增产2.4%,鲜粒亩产287.9公斤,较对照增产6%。2004年参加鲜食大豆生产试验,平均鲜荚亩产657.0公斤,比对照增产6.8%,鲜粒亩产350.2公斤,较对照增产11.6%。该品种优质高产,熟期适中,子粒较大,商品性好,适宜江苏省各地及周边地区作春播鲜食大豆种植。 徐春 2号属春播晚熟鲜食(菜用)大豆品种,由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育成。2007年通过江苏省审定,适宜江苏省作春季毛豆种植。2004~2005年省区试,两年鲜荚平均亩产584.8公斤,较对照台湾292增产4.5%,鲜粒亩产328.9公斤,较对照增产13.5%。2006年生产试验,鲜荚亩产729.4公斤,较对照增产9.8%,鲜粒亩产398.8公斤,较对照增产18.0%。出苗势强,幼茎淡绿色,叶片卵圆形、绿色。植株直立,有限结荚习性,白花,鲜荚弯镰型,茸毛灰色。省区试平均结果:播种至采收94天,株高28.2厘米,主茎8.2节,分枝2.7个,单株结荚22.4个,多粒荚个数百分率62.5%,每公斤标准荚373.5个,二粒荚长4.9厘米,宽1.3厘米,鲜百粒重65.0克,出仁率55.5%。口感品质香甜柔糯。干籽粒椭圆形,种皮绿色,子叶黄色,种脐深褐色,百粒重26克。中抗花叶病毒病,田间花叶病毒病发生轻,抗倒伏。
个人分类: 栽培问题|6459 次阅读|0 个评论
2008年中国进口大豆3,744万吨,再创新高
jxz1963 2009-1-13 17:32
中国海关 2009 年 1 月 13 日发布数据显示,中国 2008 年全年进口大豆达创纪录的 3,744 万吨,同比增长 21.5% ,因中国政府为增加国家储备加大购买量。中国 2008 年 12 月进口大豆 330 万吨,同比增加 12.8% ,与 11 月基本持平。 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植物油消费国,去年亦购买 816 万吨食用油,包括棕榈油和豆油,同比下降 2.6% 。 12 月进口 75 万吨,较 11 月 85 万吨的进口量有所降低。 中国1996-2008年大豆等油料、油脂进口数量统计(万吨) 年份 大豆 豆油 菜籽 菜油 棕榈油 备注 1996 110.8 129.5 0.041 31.6 100.9 1997 287.6 122.5 5.5 35.1 115.6 1998 319.3 82.9 138.6 28.4 93.0 1999 431.9 80.4 259.6 6.9 119.3 2000 1041.9 30.8 296.9 7.5 139.1 2001 1393.9 6.9 172.4 7.3 151.7 2002 1131.5 87.0 61.8 7.8 222.1 2003 2074.1 188.2 16.7 15.2 332.5 2004 2023.0 252 47 35.3 385.6 2005 2659.0 169.4 29.6 17.8 433 2006 2827 154.3 73.8 4.4 508.2 2007 3082.1 282.3 83.3 37.5 509.5 2008 3744 2008 年进口 816 万吨食用油,包括棕榈油和豆油。
个人分类: 科研报告|3874 次阅读|1 个评论
大豆病虫害拾贝
陈井生 2008-7-29 13:54
大豆病害较多: ① 大豆胞囊线虫病、根结线虫病。 胞囊线虫 Heterodera glycines 主要发生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河南等省 ( 自治区 ) 。 采用合理轮作和抗病育种防治。 ② 真菌病。有为害暗叶部的斑枯病、灰斑病、霜霉病和锈病等,其中霜霉病遍及各地;为害根、茎的有疫腐病、菌核病和炭疽病。疫腐病以抗病育种,其他靠轮作法防治。为害子粒的有紫斑病和黑点病,药剂拌种防治 。 ③ 细菌病有斑点病和斑疹病,有的可用抗病育种防治 。 ④ 病毒病。种类多,中国长江流域和黄淮平原以花叶病毒流行广、为害重。采用无病毒种子、消灭媒介昆虫及抗病育种防治。 此外 主要虫害有食心虫、草地螟、豆荚螟、豆秆蝇、豆秆黑潜蝇、红蜘蛛和蚜虫等,以药剂防治为主。菟丝子在黄淮平原为害甚烈,采用清选种子、生物防治和轮作防治 。 目前发现的病害有 30 余种,其中真菌性病害最多,病毒类主要是大豆花叶病毒,线虫病主要为胞囊线虫和根结线虫。 大豆锈病、炭疽病、细菌性斑疹病等,在南方发生较重。北方春大豆区霜霉病、灰斑病、细菌性斑点病、胞囊线虫病发生普遍。大豆病毒病在各大豆栽培区都有发生。 为 害大豆粒荚为主的有:紫斑病 Cercospora kikuchii 、轮纹病 Ascochyta glycines 、赤霉病 Fusarium avenacearum(Fusarium roseum 、 Fusarium semitectum) 、荚枯病 Macrophoma mame 、炭疽病 Colletotrichum glycines 、黑痘病 Sphaceloma glycines 。 叶部病害主要有:霜霉病 Peronospora manshurica 、灰斑病 Cercospora sojina 、褐纹病 Septoria glycines 、黑斑病 Alternaria brassicae var.phaseoli Alternaria fasciculata Alernaria tenuissima 、锈病 Phakopsora pachyrhizi 、白粉病 Erysiphe polygoni 、细菌性斑点病 Pseudomonas glycinea 、细菌性斑疹病 Xanthomonas phaseoli var. sojense 、大豆花叶病 Soybean mosaic virus(SMV) 等。 茎秆部病害有:菌核病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黑点病 Phomopsis sojac(Diaporthe phaseolorum) 、纹枯病 Pellicularia sasakii 。 根部病害有:立枯病 Rhizoctonia solani 、猝倒病 Pythium debaryanum 、枯萎病 Fusarium bulbigenum (F.oxysporum) 。 根疫病 Phytophthora magasperma var.sojae 是美国的主要病害,中国尚未发现。是检疫对象。
个人分类: 大豆|5114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7: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