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鸬鹚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漓江两日游(14):迎来鸬鹚采风人
xucq45 2020-6-27 06:51
趁着闲暇无事,我开始整理去年拍摄的漓江照片。2019. 11. 1-2,我应邀 参加了桂林医学院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启动会,做了辅导讲座和 一对一的申请书点评 ( 美丽桂医讲学忙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1205292.html)。 基金申请辅导结束后,2019.11.3-4,我自费参加了桂林-阳朔两日游(散团),再一次领略了“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风光甲桂林”的秀美景色。这次两日游的具体行程安排是: 第1天 桂林(出发)—漓江竹排 (碧岩阁) —侗情水庄—兴坪漓江—阳朔(下榻) 第2天 阳朔(启程)—遇龙河—世外桃源—银子岩—桂林(结束行程) 2019.11.3 ,我们先后 竹筏赏漓江 (碧岩阁),游览 侗情水庄 , 途经 兴坪古镇, 近瞧 鸬鹚芳容 ,最后 登船看美景 。返程见 暮色孤舟 ,下船后沿木栈道返回。天色渐晚,只见远处有一位 红衣老翁 站在河边载有 鸬鹚 ( 鱼鹰 )的竹筏。不久来了一对可能是老外的 采风人 ,老翁带着鱼鹰做各种姿态,任其拍照。由于天黑路遥,看不真切。
个人分类: 秀美风光|3192 次阅读|0 个评论
漓江两日游(13):鱼鹰老翁候江边
xucq45 2020-6-26 07:34
趁着闲暇无事,我开始整理去年拍摄的漓江照片。2019. 11. 1-2,我应邀 参加了桂林医学院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启动会,做了辅导讲座和 一对一的申请书点评 ( 美丽桂医讲学忙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1205292.html)。 基金申请辅导结束后,2019.11.3-4,我自费参加了桂林-阳朔两日游(散团),再一次领略了“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风光甲桂林”的秀美景色。这次两日游的具体行程安排是: 第1天 桂林(出发)—漓江竹排 (碧岩阁) —侗情水庄—兴坪漓江—阳朔(下榻) 第2天 阳朔(启程)—遇龙河—世外桃源—银子岩—桂林(结束行程) 2019.11.3 ,我们先后 竹筏赏漓江 (碧岩阁),游览 侗情水庄 , 途经 兴坪古镇, 近瞧 鸬鹚芳容 ,最后 登船看美景 。返程见 暮色孤舟 ,下船后沿木栈道原路返回。此时天色渐晚,只见远处有一位 红衣老翁 站在河边载有 鸬鹚 ( 鱼鹰 )的竹筏上,不停作着各种动作,似乎在等待什么。
个人分类: 秀美风光|4082 次阅读|0 个评论
漓江两日游(7):鸬鹚明星(附给同学照片配诗)
xucq45 2020-6-18 09:22
从2020.5.20由海南飞回哈市的三周时间里,一直忙于校内外研究生(博士、硕士)的学位论文评审和毕业论文答辩(包括本人的学生),昨天才告一段落。 趁着闲暇无事,我开始整理去年拍摄的漓江照片。2019. 11. 1-2,我应邀 参加了桂林医学院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启动会,做了辅导讲座和 一对一的申请书点评 ( 美丽桂医讲学忙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1205292.html)。 基金申请辅导结束后,2019.11.3-4,我自费参加了桂林-阳朔两日游(散团),再一次领略了“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风光甲桂林”的秀美景色。这次两日游的具体行程安排是: 第1天 桂林(出发)—漓江竹排 (碧岩阁) —侗情水庄—兴坪漓江—阳朔(下榻) 第2天 阳朔(启程)—遇龙河—世外桃源—银子岩—桂林(结束行程) 2019.11.3上午 ,我们先在 碧岩阁码头 乘竹筏游漓江,随后参观 侗情水庄 。午餐后,经 兴坪古镇 徒步去游船码头。上船后,当地渔民撑着载有鸬鹚竹排纷纷踏至。此时,鸬鹚仿佛成了明星,许多游人争先恐后与之合影。 鸬鹚(学名: Phalacrocorax ): 水鸟, 有 39种,中国有5种, 代表物种普通鸬鹚, 通称鱼鹰,有的地区叫墨鸦 。 羽毛黑色,有绿、蓝、紫色光泽,嘴扁而长,暗黑色,上嘴的尖端有钩。能游泳,善于捕鱼,喉下皮肤扩大成囊状,捕得鱼可放在囊内。我国南方多饲养 驯化 来帮助捕鱼 ( 在喉部系绳,捕到后强行吐出 ) 。 (摘编自百度) 附: 此博文在哈医大十六期同学微信群转发后,王宇真同学除了点赞外,还发了她在2009年游漓江时拍的两张照片。看罢,一首小诗浮现脑海:
个人分类: 秀美风光|4176 次阅读|0 个评论
汉江鸬鹚
热度 1 huailu49 2019-12-5 10:53
个人分类: 徜徉山水|2013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6: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