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黄土地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河西走廊—丝绸之路游
热度 4 bqzhu 2015-7-22 17:53
每当你坐飞机飞経兰州附近上空时,感到下面是一片寸草不生的黄土地。然而就是这片黄土地,恰是孕育中华文明的黄河-母亲河的上游,并联系着充满着神秘色 彩 的河西 走廊。河西走廊地理与地质上位于祁连山— 西 秦岭 北麓 ,华北克拉通 ( 古老地壳 ) 西南缘。它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也是现代通向大西北的交通要道。 照片1:黄河母亲 兰州往南百余公里的临夏地区有一系列从新石器时代到早商的文化遗址。 马家窑文化 遗 址是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 位于 甘肃省 临洮县 洮河西岸的 马家窑村 麻峪 。时 代距今约 5000 年 -4000 年。 齐家文化 最早发现于 甘肃广河齐家坪 ,以 甘肃 兰州一带为中心 广泛 分布 ,为 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 距今 4000 年左右 。 辛店 古文化遗址位于洮河东岸的临洮县辛甸村 ,时代早于 3400 年 。 甘肃 酒泉向北百余公里的沙丘中 已发现了许多新石器至商早期(称为齐家文化)青铜器的采冶遗址 , 与遗址相近的北山白山堂铜矿 资源密切相联系,并有使用稀有金属资源的同位素证据。这些 遗 址出土了巨量各种造型的陶罐。陶罐表面的彩绘与釉面艺术造型粗犷而又精美,是其它地区同时期陶罐不能相比的。这些陶罐被广泛传输到西域与中原。因此“ 丝绸之路 ”在新石器时代已存在了。 照片2: 临夏地区从新石器时代到早商文化遗址的陶罐 这个带上有许多与 河 西 走廊— 丝绸之路相联系,闻名中外的 石窟 。 石窟 内有大量充满东西方文化相结合的 佛雕、壁画与藏经。 位于 河 西 走廊 起点的是 中国佛教 四大石窟 之一 的天水麦积山石 窟 。该 石 窟 是十 六 国 后秦时 期 开窟造像,创建佛寺。后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十多个朝代 1500 多年的开凿重修 。 麦积山 为 晚白垩纪的丹霞地貌 。孤山陡崖,十分惊险壮观。我认为 麦积山 佛雕艺术造型精美程度应居国内 石 窟 之首。 千 佛洞位于 天水市西北约一公里 的 武山县 拉稍寺 , 是天然岩洞 。雕 像具 北周 特点,部分造像含有 西魏 遗风 。 但 千佛洞 佛雕破坏得很严重,使人十分痛心。 照片3: 麦积山 孤山陡崖上的石窟 著名的 莫高 窟 坐落在 河西走廊 西端的 敦煌 , 始建于 十六国 的 前秦 时期,历经十六国: 北朝 、 隋 、 唐 、 五代 、 西夏 、 元 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 735 个,壁画 4.5 万 平方米 、泥质彩塑 2415 尊,是 世界 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 佛教艺术 圣 地。 该 窟 开凿在第三纪砂砾岩中,因此难于直接开凿出好的 佛雕 。 照片4: 莫高 窟 炳 灵寺,位于 刘家峡水库的上游, 临夏永靖县西南 35 公里处的小积石山中 , 西晋 初年开 凿,分上 下四层。 佛雕只有一尊大佛,其余均为比例小于真人的小佛。 炳 灵寺 风光优美主要是有山峰奇异的 积石山 相陪衬。 刘家峡水库上游岸边的积石山 由 白垩纪 红砂岩构成,红岩磷磷, 奇峰林立, 巍峨壮观 。 照片5: 小积石山中的 炳 灵寺 武威古称 凉州 , 南依 祁连山 ,北接 腾格里沙漠 。 因汉武帝派骠骑大将军霍去病远征河西,击败匈奴,为彰其 “ 武功军威 ” 而得名。 作为中国旅游标梽的 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为东汉青铜器, 1969 年出土于武威雷台的东汉墓 。墓上有一后期建立的道观。然而去该景点旅游的人恰很少。 照片6: 武威 马踏飞燕 张掖 市 位于河西走廊中 段, 古称 “ 甘州 ”, 该地区应是 河西走廊 上的绿洲。祁连山冰雪融化形成 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三大 内陆河 。其中最大的 黑河 流经 张掖 地区,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但 内陆河 中段用水过度,造成下游很快断流,生态恶化。 张掖 市 的著名古迹有 山丹县大佛寺, 始建于北魏 ( 公元 425 年 ), 距今 1500 多年。 殿内有彩绘泥塑 31 具,为西夏遗物。其中卧佛长 34.5 米,为中国现存最大的室内卧佛像 , 号称“ 天下第一佛 ”,值得一看 。 照片7: 山丹县大佛寺 在 河西走廊上可看到不少古长城的遗迹。但一些地段快要移为平地了,看来没有保护措施。 嘉峪关是 古长城的最西关口,也是丝 绸之路上重要一景。 照片8: 嘉峪关 照片9: 古长城遗迹 河西走廊 西北端的沙漠戈壁那是另一番旅游景象。鸣沙山中的月牙泉位于 敦煌市西南 5 公里 处 。 早在汉代就是游览胜地。月牙泉泉形似月牙,泉内生长有眼子草和轮藻植物,南岸有茂密的芦苇,四周被流沙环抱,虽遇强风而泉不为沙所掩盖。 月牙泉曾在 60 年代干枯,后通过人工注入地下水得于恢复。 照片10: 月牙泉 华北克拉通西南边界上有两个超大型矿床;金川镍矿与白银多金属矿。八十年代前,这两个矿是我国极为重要的矿冶基地。现在也面临资源枯竭的危机。它们将成为 河西走廊上的 另一类旅游资源。克拉通边界也是地震高发地段。民勤、古浪地区历史上曾发生过 8 级强震。 照片11: 金川镍矿开采完后的大坑 河西走廊上有许多特 色食品,值得旅游者一品。手抓羊肉是第一选择。其余为牛肉拉面、子瓜瓜子、黄河密、李广杏等等。
个人分类: 人文自然|6225 次阅读|4 个评论
黄土地--西安印象
热度 6 BaoHaifei 2013-8-29 12:35
黄土地--西安印象 鲍海飞 2013-8-29 这些年,几乎每年都要到西安,每次来去都很匆忙,没有看过西安的什么名胜。对西安的了解就是:一座古城,一座昔日悠久的帝王之都 — 长安,这里有秦始皇的兵马俑,有八百里的秦岭,华清池、再就是它的狗头枣和肉夹馍了。 2010 年11月末的冬天,我到西安参加一个评审会,在高速神州酒店居住。下车的时候,忽然发现距离酒店不远之处,伫立着高高的城墙,那个气势,那个雄伟。接待人员告诉我,那是古城墙。晚上的时候,我独自一人来到它的护城河边,看那河水悠悠而去,看着河水边的绿草随着风悠悠地摇摆,而那城墙上一排排的灯火又格外引人注目,灯火旁的旗帜随着风摆动,不时发出哗啦哗啦地声音响着。在那一刻,我一下子感觉到我和一座古老的城市是多么地接近。于是,我想到了它的过去,它遥远的过去,一下子仿佛听到了战马的蹄声由远而近,锣鼓和号角此起彼伏,随后便是刀枪铿锵的碰撞,战马的嘶鸣和兵士们的喊杀声交织在一起,到处都是旗帜、到处都是将士。回来之后,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其一,古城遐思 古城墙外护城河,秋草丛中青草坡。 墙上灯昏旗帜卷,林间树静鸟儿窝。 西斜明月脚腾挪,急拢烟云手紧合。 似有兵车千万过,飘扬旗帜马穿梭。 乌云漠漠水斜斜,青草茫茫浪叠叠。 侧耳聆听风瑟瑟,曾经战地了无歌。 其二,古城,古城 漫步街头霜晚天,古城突现树云间。 飘扬旗帜灯光闪,昨日长安落眼前。 壁厚墙高鹰鸟拦,沟深河阔虎狮蔫, 战时沙场明月远,秋雨淫风古道寒。 护城河水悄无言,从古至今不曾闲。 哪管千秋明月顾,盈盈秋水草连连。 2011 年的12月中旬又来到了西安。西安的故事有那么多!可我亲历的却那么少。兵马俑还在,可是我一次也还没有看过。不过,那些兵马俑仿佛就站在我的眼前,就在我的脑海徘徊,就在我的心中荡漾,那一个个泥塑的秦俑啊! 从西安出发到华阴的路上,我忽然看见路边的黄土,‘黄土,黄土’,我大声喊着。多么亲切的黄土。当地的同事告诉我,这里的黄土就是那样屹立,任那风吹雨打,不屈服、不会坍塌,就在那里挺立,一点一滴都不会流下。这难道不就是那黄土高原的气质吗! 当时正值冬日,感觉那里空气污染很严重。因为附近有火力发电,距离很远,就能看见那巨大的烟筒冒着烟,直上云霄。八百里的秦川依旧在,渭河的流水依旧在,古城还在。早晨起来,在外面行走,就能闻到煤烟的气味。有一点忧伤,有一点无奈。于是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其一: 黄土千年立路旁,铿锵风雨任寒霜; 曾经刀戈马蹄踏,如今固守水一方。 其二: 山河一片雾云凝,秦岭八百隐其形; 黄土两旁依旧睡,青烟半路漫天庭。 西安有太多的故事,毕竟这是中国的古城,在八百里的秦川脚下,那个《诗经》中描述的让年轻小伙子留恋忘返、忘记继续干活的罗敷女还在吗?似乎早已经让人们忘记了。那云雾中的‘布达拉宫’,在云雾之中,在落日的映照下,分外明显,“对此欲倒东南倾”。 在华阴,我终于远远地 瞭 望到了晨辉和夕阳下的西岳华山,秦岭的余脉。尤其是那夕阳下的华山,太阳反射的光照射到那壁立千仞的石壁上,光芒四射,山峰若隐若现,莫名就有一种让人浮想联翩的感觉:宛若西天传说中的圣地,宛若 就是那西藏的布达拉宫浮现在那云端之上。 脚下踩着黄土地,蹲下来看着冬雪中泛着青的三页草,于是写下小诗来纪念。 其一: 西岳华山万世凝,华阴云掩罗敷擎; 长空落日红霞映,尽洒光芒浮世倾。 其二: 乡间小路正行间,悠见天空神殿悬; 四射光芒壁万仞,布达拉宫透云端。 然而最让我感动的是这三叶草。在寒冷的冬季,白霜洒满地面上,也洒在这种附在地上的草。它很纤细,柔嫩,但是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在西安这两天,虽然很冷,但当我看到这些植物的时候,我的内心也充满了活力。 其三: 长茎纤柔土里生,孤零三叶顶头成; 纵然长卧寒霜地,犹把晶莹生气呈。 2012 年七月,再次来到华阴,远望着华山,却是白雾茫茫,什么都看不见了。老朋友西岳华山,难道不想和我见面。于是写下了下面的两首词。 其一:苏幕遮---千里相思江南岸 望华山,极目远。白雾茫茫,不见君颜面。 千里相思心似箭。欲卷云天,只恨长鞭短。 絮飞扬,晶泪溅。乡路折折,绿草清风伴。 云雀孤鸣丝柳颤。心系白帆,一夜江南岸。 其二:苏幕遮---遥望塞北江南岸 暮云横,秦岭断。举目苍茫,塞北江南岸。 云里华山心里幻。林密深深,霞逸巧飞燕。 雨滴闲,风里散。杨柳依依,一路烟花懒。 欲为罗敷肩藕担。荷叶摇摇,唯把青竹攥。 前两天,2013年的8月末,又和同事来到西安,和几个单位的同事在合写一份项目申请书。最后一个晚上,同事们建议去回民街看看。晚上工作结束后,终于坐车可以去那里看一下了。车子忽然穿过了一个宽宽的“隧道”,我一下子清醒了,大声喊着:“城墙,城墙,我们进城了!”。是的!我们的确进城了。三年来的时候,我只是在城外看着它,今天我终于进来了!原来,以前我一直在城外转悠着。很快,我们来到了西大街,司机告诉我们,那就是鼓楼,前面就是钟楼,可以下车了。下车后,我们看到西大街上灯火通明,那钟楼和附近的新式建筑都溢光流彩,夜色下,分外耀眼。那鼓楼的正面高端写着四个大字“文武盛地”,背面写着“声闻于天”。我们问着路,有人告诉我们,鼓楼的后面就是回民街。来到小街的入口,小街的两边尽是小商小贩摆的地摊,还有固定商铺,而街市上,便是热热闹闹、熙熙攘攘的人流。小街入口便有一个店,店面上有三个大字“XX面”。说实话,这是我有生以来见到过最复杂的一个汉字了,一点都不认识。于是,我问道边一个站立着卖东西的大姐,她告诉我,“Biang Biang 面”。我说什么“扁扁面”,于是她又给我重复了几遍。我跟她学,我仿佛感觉到她要瞪眼!我们于是往前走。我们看到了什么“老孙家的肉夹馍”、老马家的什么,老米家的什么。我们便打听那传说中的老铁家在哪里,据说那儿的牛羊肉是出了名的。有店家手一指,告诉我们,前面!于是,我们往前,又看到什么老金家的,老高家的。走了好一会儿,还是不见那老铁家的招牌,于是,再问。又有店家抬手引路,前面!于是我们继续向前,而且,还拐了一个直角。再问,向前!我开始有点怀疑是不是我们走过去了,还是这儿的人在说谎。当我们终于看到了那大大的招牌的时候。我还真的相信了这西北的土地上,那纯朴的民风今天依然!没有人骗我门。回民街的夜色很迷人。我于是写下了小诗来纪念。 夜色鼓楼灯火明,前人铺路后人行; 长街驻步频回顾,双目流离忘看星。 纯朴民风依旧在,回民街上暖风迎; 喝茶饮酒小吃去,一步一食脚不停。 陕西是出美女的,王昭君就是从这里走出去的;陕西是出诗人的,据说李白杜甫与这里大有关联;陕西怪吗?是的,这里还有陕西的八大怪。我没有看到过的还有很多很多,至今还没有去看过那气势雄伟的秦陵兵马俑,我说不出的还有很多很多。 长安--长治久安,长安--长久和安,古老的土地上还保留着一块古老的城市,这才是它的风格。 我热爱的这片土地!
个人分类: 古道诗词|3790 次阅读|12 个评论
[转载]孟学农:心在哪里安放?
DynamoChina 2012-7-8 09:20
心在哪里安放? 孟学农 默默地思量:心在哪里安放?总想总想把她遗忘———京畿西面的屏障,黄河,太行,汾水吕梁,五台云冈……还有那3700万老乡! 心在哪里安放?在烈火熊熊的太钢炉旁,在黑金滚滚的大同煤矿,在晋南改造黄土地的村庄,或是,在雁北那啃着光秃秃草根的牛羊…… 心在哪里安放?曾在江南水乡,塞外山梁,袅袅烟绕的庙宇,萋萋青草的毡房,或是,伴着大城市的美味佳酿,在妻子柔软细腻的胸膛,生活本来就惬意舒畅…… 心在哪里安放?流转的时光,叩拜着敬畏的上苍,即使是农田、工厂,即使是商店、学堂,莽莽苍苍,过过往往,民主文明富强,那是人类最终的理想。 我多想多想,让窑洞传出书声琅琅,孩子们挥就健壮的臂膀,遨游在知识的海洋。 我多想多想,让母亲充沛的乳浆,缓缓地滴入孩子的口腔,婴儿在温暖的怀抱中成长。 我多想多想,让干涸土地得到灌溉,淙淙之水在贫瘠的高原上流淌,泥土的芬芳、晨曦的阳光,绿色的情景成为并不苛求的向往。 我多想多想,让鬓角斑白的老人,该吃饭吃饭,该上炕上炕,手中有余钱,家里有口粮。 我多想多想,手拿把攥着命运的人们,事该干,福该享,冲就冲,浪就浪,舞就舞,唱就唱,五千年文明史再不让我们悲怆。 哦,北国风光,吕梁太行,民族脊梁,铜壁铁墙。黄河拍岸的浊浪,一代代生生不息的愿望,在三晋大地闪射出后发的光芒。 融入吧,像细小灰尘一样,冉冉升起悄然落下,覆盖在祖国的土地上,心,不需要安放,只要在难忘的地方,有山在呼唤,有水在荡漾,心,在挥洒的过程中———发光、闪亮 !
1216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们不知道这里将会发生什么
热度 1 fengzhigu123 2012-4-2 12:58
最近偶尔翻翻韩少功的《马桥词典》,这是一本以湖南一个叫做马桥的村镇的一些方言为索引和话题撰写而成的一部小说,或者说它一部小说集。拉杂的讲述了发生在这个村镇上的一些存在于历史之中的故事,它以一种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深厚的历史记叙性而显得婉转动人。 隐约记得作者在有一篇中纠结于时间的短暂性和永久性。一个人的生命匆匆流逝,然而马桥作为一个长久的存在永恒的在这里,一个人的生命匆匆的流逝而过,然而这时候的马桥还果真是曾经的属于那个人的马桥吗? 因为一些不经意的抉择,我们的身体出现在了一些不曾预料会去的地方。比如现在,我出现在了一个叫做无锡的城市。 翻开一本叫做《阖闾古城》的书,前言中如是写道:“无锡是一座古城。早在春秋时期的公元前515至公元前496年之间,一代吴王阖闾就在无锡和勿进交界处造了一座都城——阖闾城”。 是的,我从秋风瑟瑟、千沟万壑的黄土地远道而来,竟然是在千百年前吴王夫差所在的江南吴地。 无锡号称“太湖明珠”,京杭运河从此穿流而过,又靠近上海,交通便利,自古便是江南富庶之地。太湖本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泊,据说目前已经上升为全国第二大淡水湖,曾经站在湖边,水波荡漾,潮层累叠,让我这个深居内陆疏离大海的人竟有种站在海边的错觉。在太湖的边上还有一个湖泊,叫做蠡湖,据传范蠡和西施曾经泛舟蠡湖之上,做了一对古代版的神仙伴侣。 就在距我住处不远的地方,有一座稍显残破的“吴文化公园”,园子并不见得有何奇特之处,但其中有一间纪念馆,是顾毓琇纪念馆,方才知道顾毓琇先生的出生地原来就是在我待的这个地方。而我手边还有一本吴冠中的《我负丹青》,才知道吴冠中先生原来也是无锡宜兴人士,大抵还在距我所在地不远的地方上过中学。 有时候,我们总是错过一些美丽,或者忘记身边的一些美丽,然后困顿于一些过去或者情感之中,以为难以得脱。却发现其实一切或许并非如此。 无锡近代最出名的人物或许是瞎子阿炳,阿炳以一首凄凉回环的《二泉映月》让人们记住了他。但江南之所以出名我想不仅是在于山水秀丽,更大程度在于这里人民的一种勤劳、拼搏和实干,以及这里走出去的著名人物。这些人物除了以上提到的,还包括了画家顾恺之、东林书院的创办人顾宪成、地理学家徐霞客、政治家薛福成、文学家刘半农,画家徐悲鸿,以及刘天华、周培源、陆定一、博古、钱钟书、蒋南翔、荣毅仁等人。 其实我不知道我在这里写下这些是为了什么,或许是为了一种逐渐熟悉了的生活方式写下几句苍凉的墓志铭。然而我们终究难以逃脱离别。或者生活就是在这种种的选择和离别之中才让我们找到了一种进步的动力。 在我还没有离开的时间忽然很感激在这里遇见的每一个人,我是否又在平添一种感怀的情绪。好吧。谨以此文献给在无锡遇见的同事们。
个人分类: 散文天下|3126 次阅读|2 个评论
三叶草-顽强的黄土地
热度 5 BaoHaifei 2011-12-23 11:08
三叶草-顽强的黄土地
三叶草 - 顽强的黄土地 鲍海飞 2011-12-23 花开的时候,我没有来,花去的时候,我却来了。西安的花博会,没有看到。没有走在博览会中,却走在那宽广的土地上,这难道不是更大的收获吗! 白露为霜绿草苍,庶秆横倒地中黄; 一声残叶风吹落,一抹斜阳送远方。 走在一处溪水边,有瘦柳相伴,看见几快大石头,伫立在水的中央,恰一缕斜阳投射到水的中央。 柳清叶印瘦湖霜,风过鸟鸣孤影长; 冬日斜阳情意在,顽石犹立水中央。 然而最让我感动的是那一种叫做三叶草的植物,同事告诉我,这里都是这种草。在寒冷的冬季,白霜洒满地面上,也洒在这种附在地上的草。它很纤细,柔嫩,但是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在西安这两天,虽然很冷,但当我看到这些植物的时候,我的内心也充满了活力。 长茎纤柔土里生,孤零三叶顶头成; 纵然长卧寒霜地,犹把晶莹生气呈。 为什么这不能成为一道风景呢!
个人分类: 古道诗词|3567 次阅读|10 个评论
黄土地-我们的根
热度 3 BaoHaifei 2011-12-20 12:23
黄土地 - 我们的根 鲍海飞 2011-12-20 城市的高楼挡住了自然的风景,城市的柏油路掩盖了这片黄土地。只有到了郊外,你才能发现这神奇的黄土地。在这神奇的黄土地上,在芳华即将尽逝的时候,我来到了这里。 天生日月水生云,万类霜天自有根; 大道芳华碧水逝,俯身黄土我来寻。 在郊外,柳树基本上只剩下柳枝了,风吹过的时候,有轻轻的尘土扬起;在没有完全冰冻的水面上还能看见几缕波纹,此时那明月就挂在枝头。 西风瘦柳不堪折,黄土轻尘扬北坡; 迷梦人间明月照,冰心荡漾映清波。
个人分类: 古道诗词|2964 次阅读|6 个评论
西安-心动的黄土地
热度 5 BaoHaifei 2011-12-19 12:29
西安 - 心动的黄土地 鲍海飞 2011-12-19 西安的故事有那么多!可我亲历的却那么少。兵马俑还在,可是我一次也还没有看过。不过,那些兵马俑就站在我的眼前,就站在我的脑海里,就站在我的心中,那一个个泥塑的秦俑啊! 从西安出发,到华阴的路上,我忽然看见,路边的黄土,‘黄土,黄土’,我大声喊着。多么亲切的黄土。同事告诉我,这里的黄土,你看,就是那样,风吹雨打就是那样挺立,一点一滴都不会流下,不会坍塌。这难道不就是那黄土高原的气质吗! 黄土千年立路旁,铿锵风雨任寒霜; 曾经刀戈马蹄踏,如今固守水一方。 现在我能看见的是什么呢?八百里的秦川依旧在,渭河的流水依旧在,古城还在。但是这里污染很严重,附近有火力发电,距离很远,就能看见那巨大的烟筒冒着烟,直上云霄。早晨起来,在外面行走,就能闻到煤烟的气味。有一点忧伤,有一点无奈。 山河一片雾云凝,秦岭八百隐其形; 黄土两旁依旧睡,青烟半路漫天庭。 其实,这里啊是‘一片雾蒙蒙’的;那‘八百’也是个约数,因为我没有走那么长,考虑到目前的实际情况,估计也不会太好。加上是冬天,雾气、污气不容易扩散,因此,估计整个八百秦川也都是这个样子。
个人分类: 古道诗词|3726 次阅读|10 个评论
奶奶说
热度 1 fengzhigu123 2011-5-6 12:22
——谨以此文怀念我的奶奶 这个夜晚还不够冷 龙骨还没有凝固我的血液 脚趾头还没有耷拉下去 月亮只剩最后一丝辉光 这一刻,除了死亡之外 你们一切生命都是我活着的说明 我是从黄土地的塬上猝生的 奶奶说那时候风中夹杂着狼叫 森林还没有化作土壤 我还只是一块巴掌大的肉 曾被一只狼叼着摔下深岗 我们家有一只黄色的狼狗 碾着灰狼逃窜 狼的鬃毛像河流一样起伏 会汇成优美的正弦弧线 人声像狼叫一样穿透山岗 穿过密不透风的岁月和芥蒂 奶奶说,狼把我摔下山岗的时候 我被挂在一颗酸枣树上 哦,不,那是一拨酸枣树 我问她我一定哭的很大声 她却只记得风中摇曳的我 熟睡的脸上处处滋生安详
个人分类: 诗流成河|2347 次阅读|2 个评论
一水之隔——在同里
fengzhigu123 2011-3-8 18:09
以水为界,温暖还没有袭过江南鲜嫩的脸庞 雨来不及下,雾气还不及爱人的肌肤细腻 风吹来,茫然不知何向?桨声吱嘎,摆船轻荡 路在脚下,脚在桥上,桥在水上 以水为界,水下是水和他的爱人,是湿润 水上是我和干燥,是麦地下干燥质朴的黄色 在同里,我带着黄土地和我们一贯的黄色 冬与春只是一水之隔,为何春雷还不响? 我若坠下,若果化作游鱼 何不游入太湖,游入大同 我若坠下,若果溺水而亡 死亡和苟活也不过一水之隔 以水为界,我和快乐也只一水之隔 芦苇作了篾席,苍蝇转世苍鹰 一水之隔——也近、也远 懦弱离我很近,死亡看我很远
个人分类: 诗流成河|2313 次阅读|0 个评论
黄土地的女人(新诗)
jizw0704 2010-9-27 23:12
你也是女人 却从未娇嫩得开 一双灵巧的手 早变得树皮一般 日夜在土地里刨着钱 一张俊秀的脸 除了干干净净 还涂上了比黄河水略显黑些的色彩 面朝黄土 汗珠子在额头上闪 背朝着天 把日头从这一座山 扛到那一条川 一辈子和庄稼打交道 死后比麦子还要矮 吉宗威
个人分类: 诗情|4039 次阅读|2 个评论
航拍--黄土地的线条
热度 2 lixuekuan 2009-6-9 22:12
去年坐飞机从北京回太原,在首都机场自选座位时选了个窗户边。冬日的天空能见度很好,使用卡片机拍了几张黄土高原的线条。自我感觉很美。
个人分类: 未分类|6499 次阅读|1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6: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