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赵洪钧说周易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赵洪钧说周易》第三节清华校训、梁启超和《周易》
fqng1008 2020-1-8 09:38
第三节 清华校训、梁启超和《周易》 把清华校训、梁启超和《周易》扯在一起,自然是因为校训和梁启超关系密切 ,也和《周易》关系密切相关。 不过,即便和《周易》没有关系,这件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也平添了很值得咀嚼的文化意蕴。 先说清华。 清华的名气在中国大学中数一数二。当代中学生无不以能够考进清华大学为荣。不过,我相信,不少青年不知道清华是让国人有些尴尬、苦笑的学校。她的建立源于八国联军进北京的辛丑条约和庚子赔款。总之是一帮强盗打到中国来,把我们打败了,我们要给人家战争赔款。几年后,美国首先说:啊!当初的赔款我要得多了!退给你一半吧!但这钱你不能随便花,只能用来做两件事。一是开学堂办教育,二是修铁路改善交通。清华就是这样来的 ——美国退回的庚款办的。其实并非退回,而是每年交付赔款时留一半办清华——起初叫清华学堂,是留学美国的预备学校。就这样当时不少人对美国这么讲“公理”感恩载德。据说后来别的列强也学习了美国的做法,于是英、法、徳、比等国也有了庚款公费中国留学生。 我讲这些不是认为当初不该要那一半庚子赔款,更不是希望像胡适之等那样的人当初不要考庚款公费留学,只是希望提到清华时要知道其中隐含着苦涩和屈辱。 再说梁启超。 梁启超曾经是当年中国第一流的名人。他追随康有为搞戊戌变法虽然失败,还是名满天下。辛亥革命后,他还是在政治上、学术上几乎无人与之相埒。这大概是何以清华请他演讲。 梁启超在清华演讲不止一次,涉及清华校训的是 1914年11月5日,应清华学校校长周诒春的邀请,在“同方部”为清华师生作的演讲。演说词刊录在11月10日的《清华周刊》上。其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不久便写进清华校规,后来成为清华校训。 以下是演说词全文 : 君子二字其意甚广,欲为之诠注,颇难得其确解。为英人所称劲德尔门( Gentlemen)包罗众义,与我国君子之意差相吻合。证之古史,君子每与小人对待,学善则为君子,学不善则为小人。君子小人之分,似无定衡。顾习尚沿传类以君子为人格之标准。望治者,每以人人有士君子之心相勖。《论语》云:君子人与君子人也,明乎君子品高,未易几及也。 英美教育精神,以养成国民之人格为宗旨。国家犹机器也,国民犹轮轴也。转移盘旋,端在国民,必使人人得发展其本能,人人得勉为劲德尔门,即我国所谓君子者。莽莽神州,需用君子人,于今益极,本英美教育大意而更张之。国民之人格,駸駸日上乎。 君子之义,既鲜确诂,欲得其具体的条件,亦非易言。《鲁论》所述,多圣贤学养之渐,君子立品之方,连篇累牍势难胪举。周易六十四卦,言君子者凡五十三。乾坤二卦所云尤为提要钧元。乾象曰: 天行健,君子以 自强不息 。 坤象曰:地势坤,君子以 厚德载物 。 推本乎此,君子之条件庶几近之矣。 乾象言,君子自励犹天之运行不息,不得有一暴十寒之弊。才智如董子,犹云勉强学问。《中庸》亦曰,或勉强而行之。人非上圣,其求学之道,非勉强不得入於自然。且学者立志,尤须坚忍强毅,虽遇颠沛流离,不屈不挠,若或见利而进,知难而退,非大有为者之事,何足取焉?人之生世,犹舟之航於海。顺风逆风,因时而异,如必风顺而后扬帆,登岸无日矣。 且夫自胜则为强,乍见孺子入水,急欲援手,情之真也。继而思之,往援则己危,趋而避之,私欲之念起,不克自胜故也。孔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王阳明曰:“治山中贼易,治心中贼难。”古来忠臣孝子愤时忧国奋不欲生,然或念及妻儿,辄有难于一死不能自克者。若能摈私欲尚果毅,自强不息,则自励之功与天同德,犹英之劲德尔门,见义勇为,不避艰险,非吾辈所谓君子其人哉。 坤象言君子接物,度量宽厚,犹大地之博,无所不载。君子责己甚厚,责人甚轻。孔子曰: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盖惟有容人之量,处世接物坦焉无所芥蒂,然后得以膺重任,非如小有才者,轻佻狂薄,毫无度量,不然小不忍必乱大谋,君子不为也。当其名高任重,气度雍容,望之俨然,即之温然,此其所以为厚也,此其所以为君子也。 纵观四万万同胞,得安居乐业,教养其子若弟者几何人?读书子弟能得良师益友之熏陶者几何人?清华学子,荟中西之鸿儒,集四方之俊秀,为师为友,相磋相磨,他年遨游海外,吸收新文明,改良我社会,促进我政治,所谓君子人者,非清华学子,行将焉属?虽然,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今日之清华学子,将来即为社会之表率,语默作止,皆为国民所仿效。设或不慎,坏习惯之传行急如暴雨,则大事偾矣。深愿及此时机,崇德修学,勉为真君子,异日出膺大任,足以挽既倒之狂澜,作中流之底柱,则民国幸甚矣。(摘自《清华大学史料选编》第一卷) 时至今日,值得注意的是:台湾也有清华大学,那里也以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校训。这无疑对祖国统一大业十分有利。说《周易》将在祖国统一大业中起积极作用也毫不为过。 最后说《周易》。 梁启超引用的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乾卦《象》辞第一句。“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则是坤卦《象》辞第一句。虽然我们看不出这和《易经》乾坤两卦的经文有何关系,但它们还是在中国历史上起过很多积极作用。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185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赵洪钧说周易》第一节 硬读《易经》
fqng1008 2020-1-8 09:35
第一节 硬读《易经》 想真正理解《易经》,最保险办法就是用最笨的办法硬读原文,即抛开一切前人的讲解、注疏等直接从《易经》原文读起。我觉得,历代学者们之所以大都在牵强附会地解说《易经》,就是因为他们不肯首先直接硬读原文,而是预先接受了前人的附会,于是自己也只能附会下去。 怎么硬读呢?我看最好先弄清《易经》有多少字。 1. 今通行本《易经》的字数 所谓今通行本《易经》,就是自从汉代定型后流传至今的《周易》的 “经”的部分。简言之,就是先去掉《易传》,把《易经》从《周易》中拿出来。只是,去掉《易传》后,一般还不是赤裸裸的《易经》,而是还往往附有少数有关文字。这些文字也要统统去掉。还有,现代《周易》本子都有现代人加上的标点,因而会暗中渗入标点者的理解,故全部标点也统统去掉。 经过此番处理后的《易经》是多少字呢?不计六十四卦图,我通过微机的准确计数是 4938字。 关于字数需略加说明。古代注本如朱熹《周易本义》中履、同人、否、艮计 4卦无卦名。我已经加上了这四卦的卦名。倘无此四卦名,白文《易经》的字数就是4933字。为了字数准确,我还查考了吴树平等点校的《十三经》(北京燕山出版社1991年版)。其中《周易》的上述四卦也没有卦名。 据我所知,从来没有人对《易经》的字数做过这么认真、严谨的计数。但无论如何我们总算弄清了今《易经》的字数。显然,《易经》是篇幅很小的一本书。我把它称之为无标点《易经》白文,简称白文《易经》。 就是这 4938或4933个字的白文《易经》,竟然引得古今那么多专家、学者们大做文章而且伤透了脑筋。我很想在专家、学者上加上引号,因为在我看来,不敢硬读白文《易经》就算不上易学专家。实际上也是如此,否则不会100个易学专家至少有98个在那里生拉硬扯。这实在是中国历史上特有的文化现象,也是非常令人丧气的现象。关于这一点先说到这里,我们还是再看看白文《易经》的结构。 2. 白文《易经》的结构 白文《易经》的结构很简单也很规则,就是六十四卦及其词语。下面举乾、坤两卦为例说明。 ䷀乾 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再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坤 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初六履霜坚冰至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六五黄裳元吉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用六利永贞 除外卦图,乾卦共 67个字。开头的黑体字“乾”是卦名。跟在乾后面的四个字是卦辞。下面有7行字,其中前6行显然是排好了顺序。依次从初九到上九称作六爻辞。 除外卦图,坤卦共 90个字。开头的黑体字“坤”是卦名。跟在坤后面的29个字是卦辞。下面也有7行字,其中前6行也显然是排好了顺序。依次从初六到上六也是六爻辞。 关于 “用九”和“用六”需略作解释。从乾坤两卦可知,其含义是凡阳爻称九,凡阴爻称六。用九和用六的后面都附着词语,相当于一爻。但此例只见于乾坤两卦。即乾坤两卦都是8行字,其余62卦都只有7行字。总之,凡有九字的指该爻是阳爻,即中间不断的一横。凡有六字的指该爻是阴爻,即中间断开的一横。六十四卦准此。卦名后的一行字,称作卦辞。各爻后也都跟着多少不一的文字,称作爻辞。 还需说明,各卦六爻的顺序是从下往上数。这就是《易经》的结构。 关于《易经》的结构,还可以如下看: 经文共 450行,即450辞。 所谓 450辞包括: 64卦每卦一条卦辞,计64条卦辞。 每卦各有 6条爻辞,计64×6=384条爻辞。 乾坤两卦分别有用九和用六各 1辞,古人也称作爻辞,计2条爻辞。 于是 64+384+2=450(辞)。 450辞也可以如下计算: 8×2+62×7=450(辞)。 8×2指乾坤2卦各有8辞。 62×7指乾坤之外的62卦各有7辞。 450辞中,最长的是坤卦卦辞,计29字。其次达到或超过18字的依次有:屯六二21字;蒙卦卦辞22字;师六五18字;履六三18字;泰九三20字;复卦卦辞21字;复上六25字;明夷初九22字;睽上九27字;益六二19字;损卦卦辞20字;丰上六18字;夬卦卦辞19字;夬九三19字;萃卦卦辞20字;萃初六19字;井卦卦辞23字;巽九五20字;小过卦卦辞22字;震上六22字;归妹六五19字。总之,不计卦名和爻位,达到18字的辞共21条。 最短的只有 4、5个字。这还是把卦名(多是1个字)或爻位(一律2字)计在内,否则它们只有3字或2字。依次是坤用六、蒙六四、蒙六五、讼九五、小畜九二、否六三、大有卦辞、豫初六、复六二、大畜九二、大过九三、咸初六、恒九二、恒九四、恒上六、大壮卦辞、大壮九二、家人卦辞、睽卦辞、解初六、升九三、鼎卦辞、震九四、艮上九、巽九三、兑卦辞、兑初九、兑六三、兑上六、节六四等共30条。 3. 继续硬读《易经》 继续硬读《易经》就是撇开一切前人的注疏、讲解,看看是否能读懂卦辞和爻辞的从而弄清《易经》是本什么书。 卦辞和爻辞大多是不好弄懂的,但也有很容易弄懂的。比如: 大有卦的上九爻辞是 “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意思很清楚,就是:有老天保佑,一切吉利。 “吉无不利”还见于临九二、晋六五、鼎上九和屯六四。 看到这里,已经可以断定,《易经》不过是一本算卦的书,是给占筮者断吉凶的,不必给《易经》高深莫测的解释。 读者可能问:您只读了 5条爻辞,就断定《易经》是本算卦的书,不是有点太草率了吗? 答:按说,根据以上 5条爻辞,已经足以判断《易经》是算卦的书了。不过,为了让读者确信拙见,把一般读者可能不很容易看明白的蒙卦卦辞中的10个字在此举出。 这 10个字是: “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 加上句读如下: “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 翻译为白话就是:初次占筮,告诉你结果。再三(就同一疑问)占筮,就是对(神灵)的亵渎。如此亵渎,就不告诉你结果。 至此,说《易经》就是算卦的书,应该毫无疑问了。但是,为读者进一步确信拙见,我们且看《易经》中有多少吉字和凶字。 4. 白文《易经》中的吉字和凶字 我们手中有微机,很容易查考《易经》中一共有多少吉字和凶字。 我查的结果是:吉字共 147个,包括貞吉36见,元吉14见,終吉10见,大吉5见,征吉5见。凶字共58个,包括貞凶10见,征凶10见、終凶1见。 有这么多吉字和凶字,应该足以说明,《易经》是一本算卦的书了吧! 吉和凶是不需要解释的。如果非要解释,吉就是吉利、吉祥,是最好的兆头;凶就是凶险、凶恶,是最坏的兆头。 不过,《易经》给出的兆头,不是都用吉凶二字。我们有必要再仔细看看其他表示吉凶的用语。 5. 《易经》中表示吉祥的其他用语 5.1 关于 “利” “利”就是有利于、顺利。“不利”就是不利于、不顺利。 “利”字在《易经》中共出现119次。其中包括“吉无不利”5处,“无不利”8处,“无攸利”10处(按:此三字不属于吉祥用语,暂时在此)。 总之,好兆头远比坏兆头多。再联系吉凶出现的次数,更可以看出,好兆头远比坏兆头多。 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认为,一切为人断吉凶的迷信术数,都是吉兆远远多于凶兆。这是其从业者有意或无意遵循的规矩 ——要尽可能多地给人以希望或心理援助。如果说还有其他解释,那就是术数记录整理者收录的吉兆记录远比凶兆记录多。 好!关于此事暂且至此。我们还是继续查看《易经》中表示吉祥的其他用语。 不过,硬读《易经》至此,出了点麻烦,因为其他表示吉祥的古人用语一般读者不是很熟悉,即不像吉、凶、利、不利那样不必借助工具书就能明白。这一点我就替读者代劳了。 5.2 关于 “无咎” 有一句常用成语叫做 “咎由自取”,其中的咎做过失、罪过讲。“无咎”就是没有过失,没有罪过。咎还作灾祸讲,如“自取其咎”。故“无咎”就是没有灾祸。这虽然与吉利不同,还是可以归入吉祥用语。 “无咎”在《易经》中非常多见。微机自动计数共93处。 还有两处 “无大咎”。一见于蛊九三;一见于姤九三。 还有 “何咎”2见,“何其咎”1见,匪咎1见,无大咎1见。 总之,咎字在白文《易经》中共 99个。 5.3 关于 “无眚” 《说文》: “眚,目病生翳也。”这是眚的本义。引申义有过错、灾难、疾苦等。这里用其引申义。故无眚就是没有灾难或疾苦,故也是吉兆。无眚在《易经》中只两见。一见于震六三;一见于讼六二。 5.4 关于 “亨” 亨在《易经》中也很多见。微机自动计数共 48处,大多见于卦辞。见于爻辞者共8处。其中还有两处应该是享义。 亨做何讲呢?现代汉语有亨通、大亨等词语。其中的亨字应做顺利、通达讲。 为进一步弄清亨字的含义,不妨查查《新华字典》。其中的解说和我的理解完全相同。 总之,亨也属于吉祥用语。 6. 《易经》中表示不吉祥的用语 6.1 关于 “悔” 《说文》: “悔,恨也。”故悔就是悔恨、后悔,属于不吉祥的用语。古今易学家多解悔为祸害,故虽然后悔必然是出现了不愿意看到的后果,但和祸害还是不同。鉴于《说文》解悔没有祸害之义,后世文字学家也没有此说,故我还是把悔解作悔恨、后悔。 白文《易经》中悔字共 34见,但情况稍微复杂。 其中 “无悔”共6见,即不后悔之义,应该归入吉祥用语。 “有悔”3见,“小有悔”1见,即后悔之义。 “悔亡”共19见,含义是悔恨消除,故也应该归入吉祥用语。 “悔迟”1见,祗悔1见,单纯“悔”字3见,都是后悔之义。 6.2 关于 “吝” 《说文》: “吝,恨惜也。”故吝属于不吉祥用语。 白文《易经》中共 21个吝字。其中两见“小吝”;一见“贞吝”其余都是单独使用。 6.3 关于 “厉” “厉”字显然是属于凶的用语,意思是灾祸、危险。 白文《易经》中共 27个厉字,其中包括8处“贞厉”,3处“有厉”。其余“厉”字都是单独使用。 贞字是什么意思呢? 《说文》: “贞, 卜問也。从卜,貝以爲贄。 ”可见贞就是贞问、贞兆。 以上举出这么多占断吉凶的用语,更足以说明《易经》就是算卦的书,属于迷信术数。 不少读者可能说:我早就知道《易经》是算卦的书了。 我看这只是道听途说的印象,否则不会相信《易经》博大精深,也不会相信所谓易学专家们的穿凿附会。 总之,《易经》就是一本算卦的书。我们首先要从迷信术数的角度研究她。 7. 《易经》的编纂水平如何? 关于《易经》的成书时代,本书会专门讨论。这里暂定为西周初期。那时还不可能有长篇大论的论说文。《易经》也不是论说文。试看《尚书》?? 据我看,《易经》的编纂水平不太高。最明显的缺点是,编纂者把无所不适的词语编为卦辞和爻辞。 有关卦辞和爻辞上文已经提及。 试看大有上九 “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就是无所不适的。任何情况下,有老天保佑都是吉无不利,不应该作为一条爻辞。 蒙卦卦辞 “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也不应该作为卦辞,而是为人占筮者普遍遵循的规矩。 还有,经常被近现代易学专家推崇的 “无平不陂,无往不复”(泰九三)也是占筮者的心得,不应该作为爻辞。 8. 容易理解的卦辞或爻辞 容易理解的卦辞或爻辞依次有: 8.1 “利涉大川”共10见。意思是:利于过大河。依次见于:需卦辞;讼卦辞;同人卦辞;蛊卦辞;大畜卦辞;颐上九;益卦辞;涣卦辞;中孚卦辞;未济六三。 此外,颐六五有 “不可涉大川”,谦初六有“用涉大川吉”,意思很清楚。 总之,《易经》时代,过大河是一件大事,经常要因此占筮。 8.2 “利有攸往”共14见。意思是:利于远行。依次见于:贲卦卦辞(有小字);剥卦卦辞(有不字);复卦卦辞;无妄卦辞;无妄六二;大畜九三;大过卦辞;恒卦卦辞;损卦卦辞;损卦上九;益卦卦辞;夬卦卦辞;萃卦卦辞;巽卦卦辞。 足见,《易经》时代,远行(即旅行、出远门儿)也是一件大事。出发前也要占筮。 又, “利涉大川”和“利有攸往”多见于卦辞,说明在很长时期内,是以各卦卦辞断吉凶的。 8.3 “利见大人”共7见。意思是利于晋见比自己地位高的人。依次见于:乾九五;乾九二;讼卦卦辞;蹇卦卦辞;蹇上六;萃卦卦辞;巽卦卦辞。可见,“利见大人”也是多见于卦辞。 8.4 关于婚姻的词语 “取女吉”见于咸卦卦辞,“纳妇吉”见于蒙九二,意思都是娶媳妇吉利。 还有 “勿用取女”见于蒙六三和姤卦卦辞,意思都是不宜娶媳妇。 还有 “女归吉”见于渐卦卦辞,应是女子被男方休妻回了娘家。 此外还有抢劫婚的遗迹,即 “匪寇婚媾”。依次见于屯六二;贲六四;暌上九。 8.5 关于 “建侯”、“行师” “建侯”就是封建侯国。这两个字在白文《易经》中共3见。依次见于屯卦辞、屯初九、豫卦辞,都是“利建侯”。封建侯国自然是大事,于是要占筮。 “行师”就是出兵打仗,自然是大事,于是要占筮。“行师”共3见。依次是谦卦上六:“利用行师征邑国”;豫卦卦辞:“利建侯行师”;复上六:“用行师终有大败”。 8.6 关于占问疾病 占问疾病者共 3条。依次是无妄九五:“无妄之疾,勿药有喜”;损六四:“损其疾使遄有喜,无咎”;兑九四:“介疾有喜”。可见,《易经》时代很少服药。 8.7 很简单的卦辞 暌卦的卦辞只有 “小事吉”三个字,意思就是占筮小事是吉利的。 家人卦的卦辞也只有 “利女贞”三个字,意思就是有利于女子贞问。 明夷卦的卦辞也只有 “利艰贞”三个字,意思就是有利于遇到困难占筮。 类似卦辞还有一些,如大有卦辞只有 “元亨”两个字,意思就是非常顺利,因为“大有”就是丰收。 9. 关于白文《易经》的编排顺序 今《易经》的编排有规律可循。即 “二二相偶,非复即变”。 什么意思呢?以下排出前八卦卦图即可明白。 前八卦卦图依次是: 乾䷀坤 ䷁屯 ䷂ 蒙 ䷃需 ䷄ 讼 ䷅ 师 ䷆ 比䷇ 乾卦的卦图是平行且不断的六横 ——都是阳爻,坤卦的卦图是平行的、但都断开的六横——都是阴爻。从乾到坤对应的每一爻都变,这就是变。从屯到蒙则是卦图互相颠倒,这就是复。从需到讼,从师到比,也是卦图互相颠倒,即它们都是复。 属于变的还有从既济到未济。卦图是:䷾ ䷿ 显然,凡既济卦图的阴爻,对应的未济卦图必然是阳爻,反之亦然。 解释这个问题最好用所谓 “八经卦”来说明,鉴于本书尚未交代所谓经卦,暂时解说如上。
个人分类: 思考中医|83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赵洪钧说周易》序:扭曲的易学
fqng1008 2020-1-7 20:49
一 这篇序言之所以取这样的副标题,是因为我实在找不出还有什么更合适的词语评价我们的易学。 试看网上有人如下说: “《易经》是中国文化最古老、最系统、最厚重的典籍,是中国乃至世界人文文化的基础。” “真正对中国传统文化起到决定性影响的,应是被称为‘大道之源’的《周易》的哲学。” 这样的《易经》或《周易》岂非是当代世界第一重要的经典。 如果说上面这两句话,可能出自山寨版的易学家,下面这三句话很可能出自学院派的《周易》 “专家”。 “《周易》是群经之首,是经典中的经典,哲学中的哲学,谋略中的谋略。从《周易》中,哲学家看到辨证思维,史学家看到历史兴衰,政治家看到治国方略,军事家可参悟兵法,企业家可从中找到经营方法。同样,芸芸众生也可将其视为为人处世、提高修养的不二法宝。” 于是,作为一个中国人,什么书都可以不读,但万不可不读《周易》。什么学问都可以不学,但万不可不学易学。读好《周易》,必然能获得成功,因为《周易》是万能的。 更有甚者,一本山寨专家的易学书封面上大书如下: “医易同源! 中医为易学的一个分支! 中医现代化最终爆发科学革命! ” 这本书销量 10万,并“荣获1993年世界太极科学金奖——人体科学奖”。而这个奖是“为下一个世纪建立一个新的科学方法论。” 洪钧是中医工作者,但根本不看不出中医怎么成为易学的一个分支,也根本不相信所谓太极科学将为本世纪建立新的科学方法论。 还不仅如此,近几十年来的易学热,热到烦人的程度。 试看有专家如下说: “《周易》的研究热,现在表露得越来越清楚了。看看近日的新书目,和《周易》有关系的书真是不胜枚举。这么多书,想读也读不过来。《周易》本来是儒经之首,历代注释论述极多。据有的经学论著书目统计,竟有2500余种。去年12月,台湾研究《周易》的学者黄沛荣先生发表了一篇《近十年来海峡两岸易学研究的比较》(《汉学研究》七卷二期),所列近十一、二年间出版的《周易》方面专著,大陆、台湾都约30种,论文当然还要多得多。关于《周易》的书,不仅数量多,而且流传广,甚至街头巷尾的书摊上都俯拾即是。” (邓球柏著《帛书周易校释》湖南出版社 1996年第2版,李学勤序) 以上引文作者最近也有研究《周易》的专著和文章,上文的意思却在说《周易》是一个谈不完的话题。 研究《周易》的书,不仅数量多,而且篇幅大。有一套《易学史》(刘大钧总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年版)竟然全七册,定价2300多元,一下子把我吓住了。倒不是因为书太贵,而是我觉得那篇幅太吓人。我是没有耐心读一遍的。就是一部《20世纪中国易学史》(杨庆中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也有550页,快速浏览一遍也要半天。 再在网上浏览一下,不但有《中华易学杂志》、 “乾易网”、“周易协会”、“周易学会”、“周易公司”,竟然还有国际周易科学研究院 看来,我们的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周易》真是太伟大了。不知道有多少人靠他吃饭。至于她对世界文化或科学技术的领军作用,也必将灿烂辉煌。中国要全面领先世界,有一本《周易》就足够了。 二 然而,我们的古人不是如上看《周易》的。 大家知道,秦始皇焚书坑儒时 烧 了《周易》。为什么呢? 因为如《汉书 •艺文志》所说:“及秦燔书而《易》为卜筮之事,传者不绝。”《汉书·儒林传》也说:“及秦禁学,《易》为筮卜之书,独不禁,故传受者不绝也。” 宋代大儒朱熹对此也有很明确的看法。他说: “《易》乃卜筮之书,古者则藏于太史、太卜,以占吉凶,亦未有许多说话。及孔子,始取而敷衍为《文言》、《杂卦》、《彖》、《象》之类,乃说出道理来。”“《易》只是卜筮之书。今人说来太精了,更入粗不得。”“《易》所以难读者,盖《易》本是卜筮之书,今却要就卜筮中推出讲学之道,故成两截功夫。”(俱见《朱子语类》) 《文言》、《杂卦》、《彖》、《象》之类,是否孔子敷衍而成,我们暂且不管。《彖》、《象》之类确实开创了附会《易经》之先河。难怪有人做诗评价历代解《易》之书如下: 借尸还魂有奇方,郢书燕说岂荒唐。 君看易部三千种,可有一种不牵强。 此诗引自章秋农著《周易占筮学》,中华书局 2017年出版。 我基本上赞同章氏的看法。说基本上赞同,是因为,在我看来,有几个专家的著作是不牵强的。这就是李镜池先生所著《周易探源》和《周易通义》;高亨先生所著《周易古经今注》、《周易大传今注》和《周易杂论》。本书主要参考以上著作。 三 那么,本书打算如何说《周易》呢? 首先说明,不得不承认,《周易》 ——特别是其中的《易经》——是块硬骨头。我很想敲骨吸髓,从中发现较多有营养的精华。可惜,这块硬骨头啃起来很费劲又非常令人丧气。站在现代高度看,其中的精华或有文化营养的知识很少。这样的拙见肯定会引起许多学者、甚至从未研究过《易经》的人的反感。他们会说:《周易》是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博大精深,曾经居于“六经”之首,怎么会令人丧气呢?你这不是缺乏文化自信吗?对此种问难,我先说几句。 说《周易》 ——特别是《易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经典是不错的,说她博大精深就不对了。我将举出足够的证据,说明《易经》不过是脱离蒙昧时期不久的我国先民,整理的占筮记录。所谓占筮,就是算卦。处在那个时期的先民,不可能有什么博大精深的知识。《易经》之所以被看得神秘莫测(注意 , 不是博大精深!),完全是后来的学者们任意附会的结果。可惜,直到近今,它还在被不少当代学者们任意穿凿。 本书就是要揭开笼罩《周易》 ——特别是《易经》的迷雾,还《易经》以真面目,因而普及一些关于《周易》——特别是《易经》的常识。至于能否达到目的,只好请读者们仔细读本书了。 四 多年前,我曾经写过 “医易答问”一文,主要是为了在中医界普及易学常识,但愿拙见对其他读者也能正其视听。拙文要点如下: 问:《周易》是什么性质的书呢? 答:现通行本《周易》分两大部分。一部分叫做《易经》,另一部分叫做《易传》。《易经》完全是算卦(古人叫占筮、蓍筮、卜筮,最准确的说法就是筮)的书。《易传》是解释《易经》的 ——其实大都是借题发挥的牵强附会。其中也要讲为什么算卦。不过,主要是讲哲理——古人叫做义理。有的句子或段落,单独拿出来,看不出是在解释占筮。 问:如此说来《周易》与科学无关吗? 答:历史地看问题,算卦和一切乞求鬼神的活动 ——包括各种宗教和数术,属于科学的原始形态。即在人类文明早期,科学和宗教、鬼神迷信、数术等分不开。一旦科学独立——以伽利略向天主教奉为上帝创世理论依据的地心说宣战为标志——她不但坚决和宗教分道扬镳,也和一切迷信和术数不相容。如果说此后术数还和科学有关,也只是可以作为科学的研究对象。不过,研究它们主要是社会科学和心理学的事。总之,应该说《周易》与自然科学没有关系。 其实,中医和鬼神迷信、宗教分道扬镳更早。读者都知道 “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这句《内经》中的话。所以,《内经》是坚决反对鬼神迷信的。其中只有一次提到术数,却从未提到过占筮,也没有引用《周易》的一句原话。扁鹊更说,“信巫不信医者不治”。看看筮字就知道,它属于巫术。可见,早在《内经》成书之前,医家和“易”家就是对立的。那时的其他学科,如天文历算也和《周易》无关。总之,早在汉代之前,《易经》已不属于科学。《易传》涉及一些哲学问题,但中国古代哲学主要不是源自《易经》,相反,《易传》讲的哲理,倒是来自当时的哲学思想。只是,此后的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有的人据《周易》发挥。 不过,由于自汉代开始,《易经》居于六经之首,今《内经》中也混入一点 “易学”的内容。但总地来说,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中,没有一种和《周易》关系密切,尽管有些古代科学知识现在看来是不科学的。 问:科学反对宗教和鬼神迷信是人所共知的,为什么占筮或算卦这种数术也为科学所不容呢? 答:简单说来,科学和占筮或算卦的区别有五。 一是科学和算卦、占筮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不同。科学认识事物,首先要尽量全面地收集反映事物本质的信息。比如,中医看病要望闻问切,而后才能辨证施治。算卦或占筮则不然,它不需要了解病史,也不做任何检查。它得出结果的依据和病史、症状、切脉、察舌等毫不相干。 二是科学技术和占筮关于问题的答案不同。比如有了病去算卦,占筮者只能告诉人们结果是吉是凶。《周易》中还有咎眚悔吝等,只是把吉凶分得细一点。即占筮不想、也不能告诉人们有什么具体的操作和手段治疗疾病。科学技术(对看病来说就是医术)就不同了。医生也常常要告知病家后果如何,但是,医家必须告诉病家得的是什么病,为什么得这种病,有多少种治疗方法,最好怎样治等。 当然,永远有科学解决不了的问题。比如癌瘤晚期,医生宣布是死症。病家可能去算卦,这是一种心理需求,也是为什么占筮等术数永远有存在的空间。假如医生判断失误,占筮的结果说不会死,病人真的没有死,那么,占筮就会被认为很神奇。而科学是不承认 “神奇”的,即一定要弄清是什么、为什么,有什么办法解决才算科学。 三是科学和占筮对求助者的要求不同。占筮首先要求人们相信它。《易经》就说: “ 初噬告,再三渎,渎则不告 ”(蒙卦卦辞)。 科学则不要求人们首先相信它,而是提倡怀疑精神。只有经得起怀疑和严密检验的理论和技术,才属于科学。比如,现代天文学能够很准确地预报日月食。只要有比较正常的视力,又在预报所说应该观测到的地区,任何人都可以看到。再如麻黄的药理作用,不管人们相信与否,用在任何人身上都会出现。 所以,可以用最简单的标准判断 “术”的科学与否。 就是:凡是 “信则灵”或“心诚则灵”的“术”都不属于科学。 科学的 “术”是不信也灵,不诚也灵的。 只是,这个标准对解决心理问题的 “术”不很适用。医生在解决这类问题时,也必须取得患者的信任,但他不靠数术等形式取得,而是要靠他的爱心、同情心、责任心和医学知识等。 四是科学和占筮对预测结果的态度不同。预测结果不符合实际,科学要立即找出发生错误的原因。多次预测错误,就要推翻现有的理论和手段。占筮等术数则不然,十次预测九次错也不足以推翻它,一次正确倒可以被视为了不起。然而,略有生活常识的人,对很多问题都可以做到 50%的预测正确率。比如,早孕时预测生男或生女——求教者一般是想生男,你总是预测生男,不但能满足求教者的心理需要,也总是有50%左右的正确率。 五是科学提出问题或结论几乎都是可以实验的。比如某种疗法对某种疾病效果如何,都要求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结果支持。占筮则不然,它不想、也无法设计实验。据《周礼》所说,古代对于占筮结果的符合率可能有过统计,但还是不可能把占筮改造为科学。 用上述五个标准来衡量占筮,《周易》之不科学昭然若揭。 问:似乎没有人如此小看《周易》,你确信上述看法没有成见或大错误吗? 答:我完全自信上述看法是相当准确而公正的,因而愿意和任何持不同看法的人 ——最好是《周易》专家——平等地论辩。其实,凡是严肃的学者,都不认为《周易》是科学。 试看不但近代以来引进的西方科学与《周易》毫不相干,就是中国的古代科学也与《周易》根本无关。 问:请举例说明好吗? 答:《内经》与《周易》基本无关已如上述。有谁看到《神农本草经》中有易学内容吗?《本草纲目》中,也看不到《周易》的话。 先秦最伟大的科学家是墨子,其著作《墨子》与《周易》完全无关。 中国古代历法有大约 100部,都与《周易》无关。就是有些占星术的《甘石星经》也与《周易》没有关系。 《禹贡》是地理著作,与《周易》毫无关系。至于《徐霞客游记》更与《周易》不搭界。 数学方面,《周髀算经》和《九章算术》都和《周易》不沾边儿。 还有著名的《天工开物》和《农政全书》也是与《周易》毫不相干。 总之,在我看来,《周易》不可能促进科学发展,倒是阻碍了中国自然科学进步。因为它使很多古代知识分子,费尽心机钻进了《周易》这个死胡同。那时的多数知识分子看不起自然科学,这是中国古代自然科学发展迟滞的重要原因。 问:如此说来,你对《周易》了如指掌吗? 答:那倒不是,特别是对《易经》,更不是这样。不但我不敢说对《易经》了如指掌,古往今来的学者,没有一个人敢这样说。 问:为什么会这样呢? 答:对《易经》不可能了如指掌 ——即对今卦形、卦辞、爻辞等都能说清楚,由于四个原因。 一是它的年代久远,特别是将近一千年的传承和演变几乎没有留下资料,完全说清起初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以及如何变成现在的样子,已经不可能了。 二是因为《易经》是非逻辑的。就是说,今 64卦、384爻和对应的所谓卦辞、爻辞之间,本来没有任何逻辑联系。各卦卦辞和爻辞之间也很少有逻辑关系,一条卦辞或爻辞中常有毫不相干的几种内容。这种先天性的无序,决定了后人不可能再把它变得有序。通行本的卦形是最有规律可循的部分,但也有后人不可能想象到的演变过程。 三是卦、爻辞所述,很多是被历史完全忘却的事物,不能考出其具体所指了。 四是其中有些错讹脱漏和有意无意的窜乱羼入,更增加了理解上的困难。 于是,从《易传》开始,后人在很多问题上只能猜测。假如不是求其真 ——古代人至少98%不是求其真——所谓易学,都是借题发挥的牵强附会,而且主要是从哲学、政治、伦理等社会科学角度附会。 总之,《易经》是筮、蓍筮、占筮、也就是算卦的书。《易传》是对《易经》的穿凿附会,其中主要是浅薄的儒家思想。倘读者不信,请看本书如何说《周易》。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2075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20: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