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紫外线杀毒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小冰期未到,冠状病毒先行:太阳休眠惹的祸
杨学祥 2020-8-24 09:11
小冰期未到,冠状病毒先行:太阳休眠惹的祸 杨学祥,杨冬红(吉林大学) 太阳休眠期 据网上资料,太阳休眠期(The sun dormant)是指太阳活动减弱进入“休眠”状态,从而导致地球气温大幅度下降、使得地球步入“小冰河期”,或有可能使地球出现一次迷你冰川期。 科学家们一般认为,太阳活动的周期大概是10-12年,但至少到目前为止,国际上对太阳周期的预测都还是不精确的。 根据太阳活动的三个变化作出判断:太阳黑子减弱; 日冕区域的电流减少;太阳的喷射流消失。 太阳的磁极每22年变换一次, 太阳黑子活动以11年为一个周期。在太阳活动开始下一个周期的几年前,太阳最外层会频繁出现喷射气流。 研究发现,在太阳活动的第25周期(该周期的太阳活动在2022年达到峰值),被列为观测对象的太阳两个层面的电磁波开始相互抵消;进入第26周期(2030年至2040年)后,这两个层面的电磁波变得完全不同步,导致太阳活动剧烈减少。在第26周期,这两个层面的电磁波完全互为镜像——在相对的太阳半球同时达到峰值,它们的相互作用是极具破坏性的,近乎相互彻底抵消。 公元1645年至1715年是蒙德极小期,在此期间太阳活动非常衰微,持续时间长达70年,此时也恰好是地球的小冰期,但两者是否有关联,仍然没有定论。当时在寒冷的冬季,英国大部分河流都冻结了,当代油画显示人们甚至能够穿着旱冰鞋横穿泰晤士河。 科学家警告称太阳将在2020-2030年“休眠”,这将导致地球气温大幅度下降、使得地球步入“小冰河期”。由此引发科学界的争论持续至今。 在太阳黑子谷年,冠状病毒肆虐全球 2019年12月,武汉市部分医疗机构陆续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武汉市持续开展流感及相关疾病监测,发现病毒性肺炎病例27例,均诊断为病毒性肺炎/肺部感染。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67021-1216189.html 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日地研究卓越中心的通讯专家Jan Janssens在整合了有关太阳的研究之后说:“太阳在2019年11月14日开始进入无黑子期,一直持续到了12月23日”,他在邮件中同时告诉《科学在线》(天文在线):“这个40多天的无黑子期是20多年里持续最长的一次。” 一个新的太阳黑子区域的特写—在一连串四十天的“无黑子”期之后,也就是两个十一年的太阳黑子周期间的太阳活动最低时期之后,首次被观测到。太阳气象预报中心预测,SC25的活动周期预计在2024年达到巅峰,接着在2031年出现最小值。 太阳在2019年11月14日开始进入无黑子期,一直持续到了12月23日,四十天的“无黑子”期与2019年12月开始的疫情完全重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6447.html 2019年11月14日至2019年12月23日,国家天文台在日面上没有观测到活动区,没有发生过C级及以上耀斑。预计2019年11月14日至2019年12月23日, 太阳黑子相对数平滑月均值为5.0。预计2019年11月11日至2020年1月19日, 太阳耀斑活动水平为以0-1级为主。 http://rwcc.bao.ac.cn:8002/solarweather/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5860.html 太阳耀斑通常可分成A、B、C、M、X五个级别,每个级别又可划分10个等级。一般地球上观测到的弱耀斑是C级,M级是大耀斑,而X级则是极大耀斑。 紫外线、X射线和伽玛射线以及高能粒子流可以杀灭病毒,对地球进行定期消毒。 在太阳活动低值时期,紫外线、X射线和伽玛射线以及高能粒子流的强度变弱,有利于冠状病毒加快繁殖和传播,导致疫情的发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638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646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6512.html http://wap.sciencenet.cn/blog-2277-1216636.html http://www.chinadaily.com.cn/hqgj/2011-06/17/content_12718281.htm 据最近观察计算(2020年2月29日报道):太阳表面已经几乎330天没有出现明显太阳黑子了。也就是说,过去一年中有90%的时间太阳活动处于完全低迷状态。太阳黑子如此长时间的失踪正常吗?这是否意味着太阳进入了“冬眠期”?对地球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 https://www.sohu.com/a/376706861_120331093 2019年以来,地球发生了很多奇妙的变化,新冠肺炎、美国流感、埃博拉病毒、磁场偏移、地震、火山、山火、洪水、蝗灾等等灾难不断,与太阳黑子极小值密切相关。 科学家预测了最近即将到来的太阳活动周期:下一次太阳活动极小期将在2020年4月±6个月,即我们目前可能正处于太阳活动极小期。 对于2020年太阳进入休眠期警告,科学界陷入了小冰期是否会发生的争论。 事实上,太阳活动低值,紫外线的减少,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病毒的繁殖和爆发。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86470f0102v186.html 近期国内新闻纷纷报道了《科学家称太阳2030年将“休眠” 地球迎“小冰河期”》,新闻里提到英国天体物理学博士瓦伦蒂娜•扎尔科夫教授及其研究团队预测太阳活动将在2030年左右减少60%。 http://tech.sina.com.cn/d/s/2015-07-17/doc-ifxfaswm0846964.shtml 我们的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化存在50、200和1800年周期,2030年不会出现小冰期,可能出现次小冰期。但是,由于太阳黑子减少60%,2030年左右将出现太阳黑子谷值,新冠病毒将再次爆发。 在十五世纪至十七世纪的二百余年内,全球强震发生频繁,其它自然灾害也很集中,如瘟疫流行,低温冻害严重,被称为小冰期时期。这个时期也正是蒙德太阳黑子超长极小值时期,太阳活动处于低值状态,有人把它看作是小冰期气候产生的原因(见表1)。 2014年9月21日我们的研究表明, 1996-2008年已进入21世纪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严重低温和病毒爆发将成为大势所趋。 2009年甲型流感爆发仅仅是一个最初信号。 回顾15-17世纪小冰期时代的瘟疫横行,我们必须做好迎接未来低温期带来的瘟疫和多种病毒爆发的准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86470f0102v186.html 表1 太阳活动、坏天时代、瘟疫、强潮汐和低温期的对应关系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33555.html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2148 次阅读|0 个评论
马来西亚发现传播速度快10倍变异毒株:可能导致疫苗失效
杨学祥 2020-8-17 11:04
马来西亚发现传播速度快10倍变异毒株:可能导致疫苗失效 马来西亚卫生部总监努尔16日在其社交媒体上发文指出,根据马来西亚医学机构研究,在该国现有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确认了4例D614G变异毒株。这一变异毒株传播速度可能比一般毒株快10倍。   努尔还提醒,由科学家发现于今年7月的此种毒株可能导致目前正在研究中的疫苗无法发挥效果。 https://news.sina.com.cn/c/2020-08-16/doc-iivhuipn9007629.shtml 根据比利时皇家天文台的观测,2008年未出现太阳黑子的天数达到了266天,这一数据的出现距1913年记录的观测史上天数最多的311天已经有95年之久,是仅次于1901年的287天和1878年的280天的历史第四低的纪录。 2019年未出现太阳黑子的天数达到了288天 从2019年的3月14日开始,太阳上面的太阳黑子就消失了,至今(12月25日)已经288天,成为历史上太阳黑子消失时间第二长的时段,一般认为太阳黑子比较弱的时期,也代表着太阳活动处于低谷期,光热辐射不强,地球上温度也会偏低,甚至会导致地球气候处于小冰河期。 12月25日,天文学家们发现了两个新的太阳黑子,这标志着太阳可能进入了新一轮活动周期,这次的太阳无黑子活动持续的时间达到了288天,是1913年以来消失时间最长的一次,创造了一个106年的记录。接下来我们很可能会看到太阳黑子出现新的活跃时期。 https://mp.weixin.qq.com/s?src=11timestamp=1590998744ver=2373signature=whnvA5YgPWipIFIIJozXA*TMHjPUr-6-O1RC0MBXyKsi0hB6WGZ1lYbh*Jf*O2tVVUdcsW7v295VfQXMdBNAF9l1NuS890ohwMdYPaMpVxZUKsLcd5GkTAojyn4o4tfxnew=1 太阳休眠会导致地球病毒多发 对于2020年太阳进入休眠期警告,科学界陷入了小冰期是否会发生的争论。 事实上,太阳活动低值,紫外线的减少,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病毒的繁殖和爆发。 在十五世纪至十七世纪的二百余年内,全球强震发生频繁,其它自然灾害也很集中,如瘟疫流行,低温冻害严重,被称为小冰期时期。这个时期也正是蒙德太阳黑子超长极小值时期,太阳活动处于低值状态,有人把它看作是小冰期气候产生的原因(见表1)。 2014年9月21日我们的研究表明, 1996-2008年已进入21世纪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严重低温和病毒爆发将成为大势所趋。 2009年甲型流感爆发仅仅是一个最初信号。 回顾15-17世纪小冰期时代的瘟疫横行,我们必须做好迎接未来低温期带来的瘟疫和多种病毒爆发的准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86470f0102v186.html 表1 太阳活动、坏天时代、瘟疫、强潮汐和低温期的对应关系 极小期 时间(年) 坏天时代 潮汐极大年时间 瘟疫 全球气温 欧特 1040-1080 1010-1110 1062 ----- 低温 沃尔夫 1280-1350 1165-1360 1264 1347-1351黑死病 小冰期 史玻勒 1450-1550 1420-1525 1425 1519-1526美洲瘟疫 小冰期 蒙德 1640-1720 1600-1725 1629 1629-1631米兰大瘟疫 1665-1666伦敦大瘟疫 1720-1722马赛大瘟疫 小冰期 道尔顿 1790-1830 1790-1915 1770 1918-1920西班牙流感 小冰期 21世纪 2007-?? 1997-?? 1974 2019新冠病毒 次小冰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3355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35972.html 参考文献 1.刘惇:《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罗氏定律》http://yuhaiyi.blshe.com/post/8050/266126 2. 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竺可桢全集》第4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471页。 3. 许靖华:《太阳、气候、饥荒与民族大迁移》《中国科学(D辑)》第28卷第4期1998年8月 4.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23 (6): 1813~1818。YANG Dong-hong, YANGXue-xiang. The hypothesis of the ocesnic earthquakes adjusting climate slowdownof global warming.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08, 23 (6): 1813~1818. 5. 杨冬红, 杨学祥. 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4, 29(2):610-615. YANG Dong-hong, YANG Xue-xiang. Studyon the relation between ice sheets melting and low temperature in NorthernHemisphere.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14, 29 (1): 610~615. 6.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2011,54(4):926-934. Yang D H,Yang D B, Yang X X, The influence of tides and earthquakes in global climatechanges.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in Chinese), 2011, 54(4): 926-934 7. 杨冬红,杨学祥. 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3, 28(4): 1666-1677. Yang X X, Chen D Y. Study oncause of formation in Earth’s climatic changes. Progress in Geophysics (inChinese), 2013, 28(4): 1666-1677. 8. 杨冬红, 杨学祥, 刘 财. 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21(3): 1023~1027。Yang D H, Yang X X, Liu C. Global low temperature, earthquake and tsunami (Dec. 26, 2004) in Indonesia. Progress in Geophysics (in Chinese), 2006, 21(3): 1023~1027。 9. 杨学祥, 陈殿友. 地球差异旋转动力学. 长春: 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8, 2, 99~104, 196~198 Yang X X, Chen D Y. Geodynamics of the Earth’s differential rotation and revolution (in Chinese). Changchun: Jilin University Press, 1998, 2, 99~104, 196~198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6327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35972.html 警惕!这个东南亚国家发现传播速度快10倍变异毒株 2020年08月16日 23:34 环球网   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卫生部总监努尔16日在其社交媒体上发文指出,根据马来西亚医学机构研究,在该国现有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确认了4例D614G变异毒株。这一变异毒株传播速度可能比一般毒株快10倍。   努尔介绍,这4例患者分属两个感染群,马来西亚卫生部门已采取措施控制住这两个感染群的传播。目前,马来西亚卫生部门还在检测是否有更多变异毒株病例。   他提醒马来西亚民众,这一毒株传播速度较快,这意味着更容易出现“超级传播者”,因此民众需要“提高警惕,更加小心”,继续坚持良好卫生习惯并保持社交距离。   努尔还提醒,由科学家发现于今年7月的此种毒株可能导致目前正在研究中的疫苗无法发挥效果。 https://news.sina.com.cn/c/2020-08-16/doc-iivhuipn9007629.shtml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1518 次阅读|2 个评论
如何有效降低复工复课的疫情风险?
杨学祥 2020-8-11 11:16
如何有效降低复工复课的疫情风险? 杨学祥,杨冬红(吉林大学) 在学校、工厂、医院、办公楼普及紫外线消毒 公共场所和社区的关键区别在于其密闭性和人员密集性,没有室外空气的流通和太阳紫外线的进入,室内的病毒得不到有效的杀灭和清除。如果公共场所采取紫外线杀毒,就一定会有利于群体的防护。 目前处于太阳黑子谷值时期,太阳辐射强度低,有利于病毒繁殖和传播,紫外线杀毒应该是有效防治手段。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615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6143.html 央视新闻客户端8月1日消息,当地时间31日,世卫组织召开突发事件委员会,评估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并提供建议。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新冠肺炎大流行是百年一遇的健康危机,其影响将持续几十年。 http://jiangsu.sina.com.cn/news/2020-08-01/detail-iivhvpwx8570689.shtml?cre=tianyimod=pchploc=29r=0rfunc=79tj=nonetr=12 8月3日,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过去250年共发生10次疫情大流行,新冠疫情是第一个由冠状病毒引起的全球大流行。他强调,在国家、社区、个人层面执行基本公共卫生措施,综合施策,检测、隔离、治疗疑似病例,追踪、隔离密切接触者,新冠疫情可以得到控制。 http://beifang.hebtv.com/beifanghao/bftt3276082.html?hmsr=sfeed 我们的研究表明,1996-2008年已进入21世纪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严重低温和病毒爆发将成为大势所趋。2009年甲型流感爆发仅仅是一个最初信号。回顾15-17世纪小冰期时代的瘟疫横行,我们必须做好迎接未来低温期带来的瘟疫和多种病毒爆发的准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86470f0102v186.html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72449785/ 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持续时间为30-70年,反复出现周期为200年,是低温、强震和瘟疫多发时期。 在十五世纪至十七世纪的二百余年内,全球强震发生频繁,其它自然灾害也很集中,如瘟疫流行,低温冻害严重,被称为小冰期时期。这个时期也正是蒙德太阳黑子超长极小值时期,太阳活动处于低值状态,有人把它看作是小冰期气候产生的原因(见表1)。 我们的研究表明,1996-2008年已进入21世纪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严重低温和病毒爆发将成为大势所趋。2009年甲型流感爆发仅仅是一个最初信号。 回顾15-17世纪小冰期时代的瘟疫横行,我们必须做好迎接未来低温期带来的瘟疫和多种病毒爆发的准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86470f0102v186.html 2019-2020年和2030年可能为太阳黑子谷值,2024-2025年可能为太阳黑子峰值,是新病毒爆发概率最大的年份。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44526.html 本次新冠病毒爆发在太阳黑子谷值的2019年,下次新冠病毒爆发可能在太阳黑子谷值的2030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44811.htm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新冠肺炎大流行是百年一遇的健康危机,其影响将持续几十年。建立紫外线杀灭病毒系统,是全民防疫的 长期 有效手段。 2019年11月至2020年1月太阳活动低值是新冠状病毒爆发的重要原因 2019年11月4日至2020年1月12日,国家天文台在日面上观测到1个活动区,没有发生过C级及以上耀斑。预计2019年11月11日至2020年1月19日, 太阳黑子相对数平滑月均值为5.0。预计2019年11月11日至2020年1月19日, 太阳耀斑活动水平为以0-1级为主。 http://rwcc.bao.ac.cn:8002/solarweather/ 太阳黑子进入超长极小期,是新冠状病毒爆发的主要原因。增强紫外线杀毒,模拟正常太阳光杀毒,是治疗新冠状病毒感染的可行方法。 2019年11月至2020年1月太阳活动低值是新冠状病毒爆发的重要原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569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5860.html 紫外线消毒灯,就是用紫外线杀灭包括细菌繁殖体、芽胞、分支杆菌、冠状病毒、真菌、立克次体和衣原体等,凡被上述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水和空气,均可采用紫外线消毒。 人类很早就利用太阳光中的紫外光部分杀菌的传统。国内外科技工作者对紫外线的研究已有200多年历史,自从德国的贺利氏博士发明第一只紫外线杀菌灯开始,紫外线杀菌技术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空气杀菌,物体表面杀菌,以及水处理杀菌方面。 紫外线消毒的科学原理:主要作用于微生物的DNA,破坏DNA结构,使之失去繁殖和自我复制的功能从而达到杀菌消毒的目的。紫外线杀菌具有无色无味无化学物质遗留的优点,已经在水处理领域越来越多的代替传统的氯,漂白粉杀菌技术。 紫外线消毒的副作用:长时间受紫外线照射后,将来有可能导致皮肤发生癌变。在医学中,对白鼠只要照射20分钟,就会产生明显的不良症状。紫外线的照射是对内部组织的伤害,如果只是脱皮,抹一些药就可治好,但内部组织的伤害,必须长期观察。 专家建议,使用紫外线灯时,房间内不能有人,消毒时间30分钟至1个小时为宜;避免直视光源;家庭在操作消毒灯的时候一定要佩戴防护眼镜或者墨镜。 紫外线消毒灯注意事项 1、使用紫外线消毒灯时,人和动植物一定要离开现场。 2、眼睛不可以长时间盯着紫外线消毒灯看。紫外线对人体皮肤黏膜有一定损害,使用紫外线消毒灯时要注意做好防护,眼睛绝对不能直视紫外线光源,否则眼睛会受伤害。 3、用紫外线消毒灯消毒物品时,将物品摊开或挂起,扩大照射面,有效距离为一米,照射30分钟左右即可。 4、使用紫外线消毒灯时,应保持环境的清洁,空气中不能有灰尘和水雾等,当室内温度低于20摄氏度或相对湿度超过 50%时,应延长照射时间。擦洗地面后要待地面干燥后再行紫外线灯消毒。 5、使用紫外线消毒灯之后,记得先通风30分钟后再进入房间。 由于操作复杂,费时费力,公共场所的紫外线杀毒一般是一天早晚两次,效果受时间限制。 远紫外线不会伤害人体并且能够杀死空气中的病毒 紫外线指的是电磁波谱中波长从 10nm~400nm 辐射的总称,不能引起人们的视觉。1801 年德国物理学家里特发现在日光光谱的紫端外侧一段能够使含有溴化银的照相底片感光,因而发现了紫外线的存在。紫外线可以用来灭菌,过多的紫外线进入体内会对人体造成皮肤癌。 远紫外线又称C波或杀菌紫外线。波长200-280nm的紫外辐射,主要用于消毒灭菌。其中以253-257nm波长紫外线杀菌效果最好。   数十年来,人们已经知道,广谱性紫外线通过破坏将DNA保持在一起的分子键来杀死病毒和细菌。不幸的是,它也会导致人类患上皮肤癌和白内障。然而,现在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一种窄谱紫外线 - 也被称为远紫外线 - 可以在不伤害人类的情况下根除空气中的病毒。   在David J. Brenner教授的带领下,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此前已经证实,远紫外线可以在不伤害人体皮肤的情况下杀死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菌。MRSA通常引起手术伤口感染。   科学家们发现,远紫外线有效地消灭了病毒,与传统的广谱紫外线杀菌灯一样有效。不同于这样的光线,远紫外线对人体不会造成危害。 Brenner教授表示:“远紫外光的范围非常有限,不能穿透人体皮肤的外层死皮细胞或眼睛的泪液层,因此不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但是因为病毒和细菌比人体细胞小得多,远紫外光可以达到他们的DNA并杀死它们。”   研究团队希望这种产品可以最终用于阻止空中病毒在医院、医生办公室、学校、机场和飞机等公共场所的传播。作为一个额外的好处,与接种疫苗不同,远紫外线应该能够有效抵抗即使是新出现的病毒株。   研究人员最近在《科学报告》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这项研究的论文。 http://www.ufo-1.cn/article/201802/420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6160.html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治需要医院消毒系统换代更新 将紫外线消毒升级到远紫外线杀毒,可以保持病房24小时无菌,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和控制疫情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人类至今未找到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的特效药物,因此,超声波疗法,紫外线疗法,远紫外线疗法是改变病毒生存环境,从根源消灭病源的有希望的尝试。 相关部门要关注远紫外线灯的研制和应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6222.html 太阳黑子爆发放射更多紫外线为地球杀毒 表1 太阳黑子相对数与美国和巴西疫情对比 5月 太阳黑子相对数 美国新增病例 巴西新增病例 耀斑 24 0 21929 16508 25 0 19608 15813 26 0 19790 11687 27 0 19049 16324 28 0 20546 20599 29 0 22658 26417 M1.1 30 0 25069 26928 31 0 23290 33274 6月 太阳黑子相对数 美国新增病例 巴西新增病例 1 20350 16409 2 0 22153 11598 3 12 21882 28936 4 12 20578 28633 5 12 22268 30925 6 12 25393 30925 7 14 22836 27581 8 15 18905 45752 9 18 19044 15654 10 14 19056 32091 11 11 20852 32913 12 11 23225 30412 13 11 27221 25982 14 11 25302 21704 15 11 19920 17110 16 0 20722 20647 17 0 25450 34918 18 0 26071 32188 19 0 27924 22765 20 0 33539 54771 21 0 22 0 26079 50428 23 0 31496 23129 24 0 36015 39436 25 0 39103 42725 26 0 40184 39483 27 0 47314 46860 28 0 43581 38693 29 0 40540 30476 30 0 44734 24052 7月 太阳黑子相对数 美国新增病例 巴西新增病例 1 0 46042 33846 2 0 51097 46712 3 0 57236 48104 4 0 54904 42223 5 0 45182 37923 6 0 44530 26051 7 0 50586 20229 8 0 55442 45305 9 0 61848 44571 10 0 61067 42619 11 0 71787 45048 12 0 61719 39023 13 0 58349 24831 14 0 65488 20286 15 0 65594 41857 16 0 71670 39924 17 0 73388 45403 18 0 74987 34177 19 0 63259 38532 20 0 65279 23529 21 0 62879 20257 22 12 67140 41008 23 12 71967 67860 24 11 69116 59961 25 11 78009 - 26 11 67413 58249 27 11 56130 24578 28 12 61571 23284 29 22 64729 40816 30 22 65068 69074 31 23 68569 57837 8月 太阳黑子相对数 美国新增病例 巴西新增病例 1日 22 70904 52383 2日 22 58429 45392 3日 22 49038 25800 4日 24 48622 16641 5日 12 54504 52603 6日 12 55148 57152 7日 13 58611 53139 8日 14 63246 50230 9日 11 原网停止提供数据 10日 ? 47849 23010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45767.html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1176 次阅读|0 个评论
张文宏称目前全球疫情尚未到高峰:新冠疫情何时结束由太阳黑子谷年决定
杨学祥 2020-7-20 14:10
张文宏称目前全球疫情尚未到高峰真的吗?全球疫情什么时候会结束 分享 2020-07-20 10:42 来源:北京日报 7月19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表示,这次疫情最大的问题,就像我们当时预测过的一样,到了夏天以后它还消停不了。原来大家有预测,是不是像SARS一样,到了夏天以后,或者有时候流感也是,到了夏天会有一个低潮。但是流感的特征在这次新冠里面就显示不出来,它还是处在持续的传播过程,所以世界上的高峰到现在为止没有到来,也很难预测它什么时候会结束。 责任编辑:林晗枝 http://www.hxnews.com/news/gn/shxw/202007/20/1915076.shtml 新冠疫情何时结束?2020年还是2021年? 已有 2794 次阅读 2020-5-20 20:02 |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 | 系统分类: 论文交流 | 新冠疫情, 太阳黑子周期, 紫外线杀毒 新冠疫情何时结束?2020年还是2021年? 杨学祥,杨冬红(吉林大学) 新冠病毒爆发在2019年太阳黑子低值时期 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日地研究卓越中心的通讯专家Jan Janssens在整合了有关太阳的研究之后说:“太阳在2019年11月14日开始进入无黑子期,一直持续到了12月23日”,他在邮件中同时告诉《科学在线》(天文在线):“这个40多天的无黑子期是20多年里持续最长的一次。” 一个新的太阳黑子区域的特写—在一连串四十天的“无黑子”期之后,也就是两个十一年的太阳黑子周期间的太阳活动最低时期之后,首次被观测到。太阳气象预报中心预测,SC25的活动周期预计在2024年达到巅峰,接着在2031年出现最小值。 太阳在2019年11月14日开始进入无黑子期,一直持续到了12月23日,四十天的“无黑子”期与2019年12月开始的新冠疫情完全重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6447.html 2019年11月14日至2019年12月23日,国家天文台在日面上没有观测到活动区,没有发生过C级及以上耀斑。预计2019年11月14日至2019年12月23日, 太阳黑子相对数平滑月均值为5.0。预计2019年11月11日至2020年1月19日, 太阳耀斑活动水平为以0-1级为主。 http://rwcc.bao.ac.cn:8002/solarweather/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5860.html 太阳耀斑通常可分成A、B、C、M、X五个级别,每个级别又可划分10个等级。一般地球上观测到的弱耀斑是C级,M级是大耀斑,而X级则是极大耀斑。 紫外线、X射线和伽玛射线以及高能粒子流可以杀灭病毒,对地球进行定期消毒。在太阳活动低值时期,紫外线、X射线和伽玛射线以及高能粒子流的强度变弱,有利于冠状病毒加快繁殖和传播,导致疫情的发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638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646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6512.html 何时是太阳黑子谷值,2019年还是2020年? 据美国《新闻周刊》网站近日(2020年04月09日)报道,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太空天气预报中心主任克林顿•华莱士预测,太阳可能于本月迈入新一轮活动周期——太阳周期25(CS25)。不过,具体哪一天发生目前还难以确定。   太阳会产生强大的磁场,该磁场大约每11年翻转一次,也就是说,在每一轮太阳周期结束时,太阳磁场的南北极会对调。 自1755年以来,科学家一直在跟踪太阳周期。他们将一轮太阳周期的结束期称为太阳极小期,此期间太阳活动最少;将这一周期中间期称为太阳极大期,此期间太阳活动频繁。在太阳活动极大期,太阳黑子的频率会增加,太阳黑子是出现于太阳光球层表面的暗斑。最近一次太阳极小期发生于2009年。华莱士4月1日在美国国家科学院的一次演讲中说:“明年我们将知道太阳活动何时到达极小期。” http://scitech.people.com.cn/n1/2020/0409/c1007-31666585.html 这就是说,太阳黑子的谷年在2019年至2021年之间。这是太阳黑子和太阳耀斑姗姗来迟的原因。 新冠疫情何时结束?2020年还是2021年? 如果2019年是太阳黑子谷年,那么疫情将在2020年8月结束;如果2020年是太阳黑子谷年,那么疫情将在2021年8月结束;如果2021年是太阳黑子谷年,那么疫情将在2022年8月结束。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一旦太阳黑子猛烈爆发,6-8月北半球疫情将进入低谷。现在5月过半,太阳黑子依然鲜见踪影。 由于春夏紫外线增强,秋冬紫外线减弱,由春到夏,北半球疫情减轻;由秋到冬, 南半球疫情加重。疫情在南北半球季节性特征明显。太阳黑子姗姗来迟是疫情好转变慢的主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3408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34127.html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3592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冠疫情第二波或将更严重:关键在于太阳黑子低值是否持续?
杨学祥 2020-7-11 15:12
新冠疫情第二波或将更严重:关键在于太阳黑子低值是否持续? 杨学祥,杨冬红(吉林大学) 专家警告:新冠疫情第二波或将更严重 参考消息网7月11日报道外媒称,美国白宫新冠病毒应对工作组重要成员安东尼·福奇称疫情很可能还要继续增强。有英国专家认为,流感大流行往往分3波到来:春季一波,接着是严重的冬季一波,第二年春季又一波。 https://news.sina.com.cn/o/2020-07-11/doc-iircuyvk3253853.shtml?cre=tianyimod=pchploc=2r=0rfunc=79tj=nonetr=12 人类活动帮助病毒逃脱自然灭杀周期 按照流感病毒和冠状病毒的季节性自然周期,北半球冬春季节是爆发期,夏季是消失期,病毒受到抑制,变化周期为一年。如果病毒没有被消灭,而是转移到南半球继续繁殖和传播,自然的灭杀作用就消失了,病毒通过不间断的演化,就会毒性更强,传播更广,危害更大。 由于现代交通工具的快捷和四通八达, 新冠病毒可以通过航空和航海在南北半球交替流行,这是对人类的最大威胁。 其实西班牙型流感本来也许不会传播这么快,但是战争中,军队大规模的调动为流感的传播火上浇油。 西班牙型流感是1918年2月首发于美国堪萨斯洲,很快传播至底特律等3个城市→3月美国远征军乘坐船带至欧洲前线→4月传播至法国军队,然后至英国和其他国家军队→5月达意大利、西班牙、德国、非洲,印度孟买和各尔各答→6月由英国远征军传播至英国本土,然后至俄罗斯、亚洲达中国、菲律宾、大洋洲至新西兰→1919年1月达澳大利亚。即不到一年时间席卷全球。 1918年8月刚离开西非国家狮子山(塞拉利昂,北纬8.3度)的英国船上发生了致命的流感,在该船抵达英国之前,75%的船员被感染,7%的船员死亡,另外多艘船只也发生了类似的情况。 1918 年到 1920 年,一种名为“西班牙流感”的流行病横扫美洲、欧洲、亚洲,甚至爱斯基摩人聚集区,夺去了全世界 5000 万到 1 亿人的生命,达到当时世界人口的 5 %,被它击倒的人数远超战争伤亡人数,成为1918年以来7次流感大流行中最严重的一次。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是流感肆虐的帮凶。 1918年8月刚离开西非国家狮子山的英国船成为病毒的培养皿,避开了6-8月美国流感的非季节时期,进入9-12月的季节性流感期,导致第二波流感爆发,病毒毒性增强。 南北半球存在季节性反差。阻断病毒南北半球传播,是截断疫情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限制南北半球直航旅游,是唯一可靠手段。 目前,南半球发生疫情的国家正不断增加。如果病毒借助人类活动成功逃脱自然的季节性灭杀,转移到南半球冬季继续演化,并在北半球秋冬季节再次入侵,2018年流感大流行就会历史重演。 阻断病毒南北半球通道是当务之急 中国的成功关键在截断病毒传播通道,阻断病毒南北半球通道是全球防疫的当务之急。 其一、北半球疫情高峰在3-5月春季,必须截断其向南半球转移的通道。 其二、南半球3-5月秋季是疫情输入危险期,必须严防死守,拒之国门之外。 其三,南半球6-8月冬季是疫情爆发期,必须严防南北半球的病毒混合发生突变。 其四、北半球9-11月秋季是疫情输入危险期,必须严防死守,拒之国门之外。 其五、北半球12-2月冬季是疫情爆发期,必须严防南北半球的病毒混合发生突变。 病毒大流行有规律可循 在2006年,我们根据1890-2004年的综合数据,得到流感大流行的6大气候特征: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前一年或前两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拉尼娜年;20世纪50-70年代同时为中国强沙尘暴年;前后一年或当年为中国东北地区冷夏年(20世纪50-70年代同时为严重低温冷害年);当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厄尔尼诺年;当年为太阳黑子谷年m或峰年M,m-1年,m+1年或M+1年。 1889-1890年、1900年、1918-1919年、1957-1958年、1968-1969年和1977年的流感爆发都满足这6大条件,同时,在1890年以来,满足这6大条件的只有以上6次爆发 。   流感大流行的周期和亚周期发生规律非常重要,根据这一规律,在拉马德雷冷位相的2000-2035年中,太阳黑子极小值年的2009、2019、2030年,太阳黑子极大值的2012、2023、2034年都是流感大流行的可能年份,我们可以集中力量预防这些年份的流感爆发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22538.html 医院和社区的关键区别在于其密闭性,没有室外空气的流通和太阳紫外线的进入,室内的病毒得不到有效的杀灭和清除。如果医院采取远紫外线杀毒,就一定会有利于病人的治疗和医生的防护。 目前处于太阳黑子谷值时期,太阳辐射强度低,有利于病毒繁殖和传播,紫外线杀毒应该是有效防治手段。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615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6143.html 将紫外线消毒升级到远紫外线杀毒,可以保持病房24小时无菌,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和控制疫情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人类至今未找到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的特效药物,因此,超声波疗法,紫外线疗法,远紫外线疗法是改变病毒生存环境,从根源消灭病源的有希望的尝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6222.html 医院、商场、饭店等密闭场所,可定时采用紫外线杀毒。 将紫外线消毒升级到远紫外线杀毒,可以保持病房24小时无菌,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和控制疫情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人类至今未找到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的特效药物,因此,超声波疗法,紫外线疗法,远紫外线疗法是改变病毒生存环境,从根源消灭病源的有希望的尝试。 相关部门要关注远紫外线灯的研制和应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622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40642.html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一旦太阳黑子猛烈爆发,6-8月北半球疫情将进入低谷。 5月过半,太阳黑子依然鲜见踪影。6月16日至7月8日,太阳黑子相对数连续23天为0, 太阳活动很低,不利于疫情控制。南半球猛增美国失控。 由于春夏紫外线增强,秋冬紫外线减弱,由春到夏,北半球疫情减轻;由秋到冬, 南半球疫情加重。疫情在南北半球季节性特征明显。太阳黑子姗姗来迟是疫情好转变慢的主因。 必须防范南半球冬季(6-8月)疫情爆发的可能。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20438.html 3-5月为南半球秋季,6-8月为冬季,南半球疫情爆发期临近,上升趋势将加快。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27369.html 表1可见, 太阳黑子相对数与美国和巴西疫情有很好的对应性。 新冠病毒能够空气传播:太阳紫外线可杀灭空气中病毒,阻断新冠病毒在空气中传播,其作用不可忽视。其大规模杀毒效果难以人工替代。 表1 太阳黑子相对数与美国和巴西疫情对比 5月 太阳黑子相对数 美国新增病例 巴西新增病例 耀斑 24 0 21929 16508 25 0 19608 15813 26 0 19790 11687 27 0 19049 16324 28 0 20546 20599 29 0 22658 26417 M1.1 30 0 25069 26928 31 0 23290 33274 6月 太阳黑子相对数 美国新增病例 巴西新增病例 1 20350 16409 2 0 22153 11598 3 12 21882 28936 4 12 20578 28633 5 12 22268 30925 6 12 25393 30925 7 14 22836 27581 8 15 18905 45752 9 18 19044 15654 10 14 19056 32091 11 11 20852 32913 12 11 23225 30412 13 11 27221 25982 14 11 25302 21704 15 11 19920 17110 16 0 20722 20647 17 0 25450 34918 18 0 26071 32188 19 0 27924 22765 20 0 33539 54771 21 0 22 0 26079 50428 23 0 31496 23129 24 0 36015 39436 25 0 39103 42725 26 0 40184 39483 27 0 47314 46860 28 0 43581 38693 29 0 40540 30476 30 0 44734 24052 7月 太阳黑子相对数 美国新增病例 巴西新增病例 1 0 46042 33846 2 0 51097 46712 3 0 57236 48104 4 0 54904 42223 5 0 45182 37923 6 0 44530 26051 7 0 50586 20229 8 0 55442 45305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3760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3760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3785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3744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3673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3658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3641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3629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4114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41274.html 专家警告:新冠疫情第二波或将更严重 2020年07月11日 12:38 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网7月11日报道 外媒称,美国白宫新冠病毒应对工作组重要成员安东尼·福奇称疫情很可能还要继续增强。有英国专家认为,流感大流行往往分3波到来:春季一波,接着是严重的冬季一波,第二年春季又一波。   据俄新社莫斯科7月9日报道,安东尼·福奇在接受意大利《晚邮报》采访时表示,全球仍处在疫情传播的初始阶段。   福奇说:“我们看到疫情在巴西、南非和亚洲暴发,因此我们目前仍处于这一全球性大流行的初始阶段。疫情很可能还要继续增强,然后才会消退。”   他指出,世卫组织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发挥了作用。尽管世卫存在种种不足,但世界需要该组织。   此外,福奇认为,各国必须在抗疫中协调行动。他呼吁,勿将疫情政治化,因为这样做有害无益。   另据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7月9日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班牙流感肆虐全世界,暴发了3波疫情,其中第二波最为致命。   这并不奇怪。在过去暴发的10次重大呼吸道疾病疫情中,5次有严重的继发疫情,4次发生在夏季低潮之后。   伦敦大学学院遗传学研究所所长、流行病学专家弗朗索瓦·巴卢教授说:“流感大流行往往分3波到来:春季一波,接着是严重的冬季一波,第二年春季又一波。”   报道称,巴卢教授对即将到来的冬天并不乐观。他说:“在我看来,新冠病毒疫情最有可能的走势是北半球冬天出现一波疫情,我认为这可能比我们(已经)经历的春夏疫情更严重。”   世界上有一些国家已经出现病例反弹,有些比第一波更严重。但它们究竟是第二波疫情、第一波疫情突增还是第一波疫情的延续?对于今年冬季英国可能遭遇第二波袭击,这些预示着什么?   美国   美国新增病例数量先是攀升,接着进入平稳状态,然后又急剧上升,它仍“深陷第一波疫情”。   很难把美国的疫情看成是领导不力以外的因素造成的。美国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拥有高度发达的公共卫生基础设施,但它最初反应迟缓,后来解禁开放又过快。   澳大利亚   在新冠病例激增后,澳大利亚墨尔本市现在进入新一轮为期6周的封锁状态,7日该市报告了191例感染病例。   澳大利亚曾被认为是全球阻止新冠病毒扩散的成功典范。到5月底,该国每天报告的新感染病例寥寥无几。然而,自6月底以来,墨尔本的病例数量开始上升。现在,这个位于维多利亚州的城市已经进入冬季。该地区现在正经历比第一次疫情更糟糕的高峰。   新南威尔士大学流感和新发传染病专家雷娜·麦金太尔教授说,情况比3月底更为严重。   以色列   以色列公共卫生局局长西加尔·萨代茨基博士5日说,以色列正在经历第二波疫情。她辞职了,对政府的反应进行严厉抨击,说政府不听她的建议,解封开放太早。   在宣布辞职后不久,萨代茨基说:“应对第一波(感染)取得的成果因广泛和迅速地开放经济被抵消。”   日本   日本似乎躲过了疫情最严重的时期。然而,最近以来东京的感染人数激增引发了担忧,不过还不足以称为第二波疫情。在新增病例中,大约70%来自二三十岁的年轻人。 https://news.sina.com.cn/o/2020-07-11/doc-iircuyvk3253853.shtml?cre=tianyimod=pchploc=2r=0rfunc=79tj=nonetr=12 如果2020年后太阳黑子或将消失数年:新冠病毒季节性爆发将成为常态 已有 1268 次阅读 2020-6-13 14:25 |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 | 系统分类: 论文交流 | 新冠i病毒, 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 季节性爆发 如果2020年后太阳黑子或将消失数年: 新冠病毒季节性爆发将成为常态 杨学祥,杨冬红(吉林大学) 关键提示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6月15日报道,科学家称太阳正在迎来一次罕见的“休眠期”, 到2020年之后太阳黑子将持续消失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 太阳的磁极每22年变换一次,太阳黑子活动以11年为一个周期。在太阳活动开始下一个周期的几年前,太阳最外层会频繁出现喷射气流。目前太阳所处的活动周期开始于2009年,按照这一规律,太阳活动的下一个周期将于2020年开始。然而天文学家现在并未观测到应有的喷射气流, 这也就意味着到2020年时,太阳活动将很少或太阳活动的出现将有所延迟。 希尔的同事马特•佩恩说:“1998年以来,太阳黑子磁场强度一直在减弱。 若按照目前的速度减弱下去,2022年前后太阳上将不会显现太阳黑子。” http://www.chinadaily.com.cn/hqgj/2011-06/17/content_12718281.htm 据最近观察计算(2020年2月29日报道):太阳表面已经几乎330天没有出现明显太阳黑子了。也就是说,过去一年中有90%的时间太阳活动处于完全低迷状态。太阳黑子如此长时间的失踪正常吗?这是否意味着太阳进入了“冬眠期”?对地球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 https://www.sohu.com/a/376706861_120331093 2019年以来,地球发生了很多奇妙的变化,新冠肺炎、美国流感、埃博拉病毒、磁场偏移、地震、火山、山火、洪水、蝗灾等等灾难不断,与太阳黑子极小值密切相关。 科学家预测了最近即将到来的太阳活动周期: 下一次太阳活动极小期将在2020年4月±6个月,即我们目前可能正处于太阳活动极小期。 https://www.sohu.com/a/376706861_120331093 对于2020年太阳进入休眠期警告,科学界陷入了小冰期是否会发生的争论。事实上,太阳活动低值,紫外线的减少,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病毒的繁殖和爆发。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86470f0102v186.html 近期国内新闻纷纷报道了《科学家称太阳2030年将“休眠” 地球迎“小冰河期”》,新闻里提到英国天体物理学博士瓦伦蒂娜·扎尔科夫教授及其研究团队预测太阳活动将在2030年左右减少60%。 http://tech.sina.com.cn/d/s/2015-07-17/doc-ifxfaswm0846964.shtml 我们的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化存在50、200和1800年周期,2030年不会出现小冰期,可能出现次小冰期。但是,由于太阳黑子减少60%,2030年左右将出现太阳黑子谷值,新冠病毒将再次爆发。 在十五世纪至十七世纪的二百余年内,全球强震发生频繁,其它自然灾害也很集中,如瘟疫流行,低温冻害严重,被称为小冰期时期。这个时期也正是蒙德太阳黑子超长极小值时期,太阳活动处于低值状态,有人把它看作是小冰期气候产生的原因(见表1)。 2014年9月21日我们的研究表明,1996-2008年已进入21世纪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严重低温和病毒爆发将成为大势所趋。2009年甲型流感爆发仅仅是一个最初信号。 回顾15-17世纪小冰期时代的瘟疫横行,我们必须做好迎接未来低温期带来的瘟疫和多种病毒爆发的准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86470f0102v186.html 表1 太阳活动、坏天时代、瘟疫、强潮汐和低温期的对应关系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33555.html 新冠病毒爆发在2019-2020年冬季无黑子期 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日地研究卓越中心的通讯专家Jan Janssens在整合了有关太阳的研究之后说:“太阳在2019年11月14日开始进入无黑子期,一直持续到了12月23日”,他在邮件中同时告诉《科学在线》(天文在线):“这个40多天的无黑子期是20多年里持续最长的一次。” 一个新的太阳黑子区域的特写—在一连串四十天的“无黑子”期之后,也就是两个十一年的太阳黑子周期间的太阳活动最低时期之后,首次被观测到。太阳气象预报中心预测,SC25的活动周期预计在2024年达到巅峰,接着在2031年出现最小值。 https://www.sohu.com/a/367023064_114835 太阳在2019年11月14日开始进入无黑子期,一直持续到了12月23日,四十天的“无黑子”期与2019年12月开始的疫情完全重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6447.html 2019年11月14日至2019年12月23日,国家天文台在日面上没有观测到活动区,没有发生过C级及以上耀斑。预计2019年11月14日至2019年12月23日, 太阳黑子相对数平滑月均值为5.0。预计2019年11月11日至2020年1月19日, 太阳耀斑活动水平为以0-1级为主。 http://rwcc.bao.ac.cn:8002/solarweather/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5860.html 新型冠状病毒爆发在2019-2020年冬季紫外线谷值时期,又恰逢太阳黑子低值年,这是此次疫情异常凶猛的原因。由于太阳黑子最低值已经过去,根据前两次疫情的统计规律,估计在春季疫情将进入高峰,夏季消失,秋冬季是否复出,取决于中国的调控力度。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698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7031.html 根据紫外线控制病毒发展的理论,2019年冠状病毒疫情始于2019年12月,处于紫外线一年中的最低值时期(冬季低值),预计2-3月(冬春之交)将出现拐点,4-5月(春季紫外线增强)出现峰值,5-6月(春夏之交)再次出现拐点,6-8月(夏季紫外线峰值)出现第一波谷值。第二波峰值是否出现,取决于调控力度。 6-8月夏季紫外线峰值时期是结束疫情的最佳时期。 如果2020年后太阳黑子消失数年: 新冠病毒季节性爆发将成为常态 按照太阳黑子11年周期规律,下次新冠病毒将在下一次太阳黑子谷值2030年爆发。如果 到2020年之后太阳黑子将持续消失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特别是, 2022年前后太阳上将不会显现太阳黑子。那么,2020年以后, 2022年前后太阳上将不会显现太阳黑子:新冠病毒季节性爆发将成为常态,直到2030年以后进入峰值。这种可能性不能忽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37715.html 医院和社区的关键区别在于其密闭性,没有室外空气的流通和太阳紫外线的进入,室内的病毒得不到有效的杀灭和清除。如果医院采取远紫外线杀毒,就一定会有利于病人的治疗和医生的防护。 目前处于太阳黑子谷值时期,太阳辐射强度低,有利于病毒繁殖和传播,紫外线杀毒应该是有效防治手段。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615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6143.html 将紫外线消毒升级到远紫外线杀毒,可以保持病房24小时无菌,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和控制疫情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人类至今未找到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的特效药物,因此,超声波疗法,紫外线疗法,远紫外线疗法是改变病毒生存环境,从根源消灭病源的有希望的尝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6222.html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451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世卫组织承认新冠病毒能够空气传播:太阳紫外线可杀灭空气中病毒
杨学祥 2020-7-9 13:27
世卫组织承认新冠病毒能够空气传播:太阳紫外线可杀灭空气中病毒 杨学祥,杨冬红(吉林大学) 7月7日,世界卫生组织承认新冠病毒能够空气传播的“证据正在出现”。此前,全球200多位科学家联名致信世卫组织,敦促世卫组织承认新冠病毒能够空气传播,并改写新冠病毒防护指南。 6月11日,发表在英国《医院感染杂志》上的一项由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进行的调查研究显示,在消毒措施不到位的情况下,一种普通病毒沾染到床单上后,不到10小时就能传染小半个病区,遍布床栏杆、门把手、候诊室扶手,甚至儿童游乐区的玩具和图书上。3天后,被污染地点的数量达到峰值。病毒在这些区域可以存活至少5天。而针对新冠病毒的研究发现,即使在专门设计的用于遏制传播风险的医院病房中,病毒也同样可以轻松传播到其他区域。 https://news.sina.com.cn/c/2020-07-04/doc-iirczymm0547891.shtml?cre=tianyimod=pchploc=32r=0rfunc=79tj=nonetr=12 医院和社区的关键区别在于其密闭性,没有室外空气的流通和太阳紫外线的进入,室内的病毒得不到有效的杀灭和清除。如果医院采取远紫外线杀毒,就一定会有利于病人的治疗和医生的防护。 目前处于太阳黑子谷值时期,太阳辐射强度低,有利于病毒繁殖和传播,紫外线杀毒应该是有效防治手段。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615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6143.html 将紫外线消毒升级到远紫外线杀毒,可以保持病房24小时无菌,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和控制疫情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人类至今未找到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的特效药物,因此,超声波疗法,紫外线疗法,远紫外线疗法是改变病毒生存环境,从根源消灭病源的有希望的尝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6222.html 医院、商场、饭店等密闭场所,可定时采用紫外线杀毒。 将紫外线消毒升级到远紫外线杀毒,可以保持病房24小时无菌,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和控制疫情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人类至今未找到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的特效药物,因此,超声波疗法,紫外线疗法,远紫外线疗法是改变病毒生存环境,从根源消灭病源的有希望的尝试。 相关部门要关注远紫外线灯的研制和应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622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40642.html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一旦太阳黑子猛烈爆发,6-8月北半球疫情将进入低谷。 5月过半,太阳黑子依然鲜见踪影。6月16日至7月8日,太阳黑子相对数连续23天为0, 太阳活动很低,不利于疫情控制。南半球猛增美国失控。 由于春夏紫外线增强,秋冬紫外线减弱,由春到夏,北半球疫情减轻;由秋到冬, 南半球疫情加重。疫情在南北半球季节性特征明显。太阳黑子姗姗来迟是疫情好转变慢的主因。 必须防范南半球冬季(6-8月)疫情爆发的可能。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20438.html 3-5月为南半球秋季,6-8月为冬季,南半球疫情爆发期临近,上升趋势将加快。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27369.html 表1可见, 太阳黑子相对数与美国和巴西疫情有很好的对应性。 新冠病毒能够空气传播:太阳紫外线可杀灭空气中病毒,阻断新冠病毒在空气中传播,其作用不可忽视。其大规模杀毒效果难以人工替代。 表1 太阳黑子相对数与美国和巴西疫情对比 5月 太阳黑子相对数 美国新增病例 巴西新增病例 耀斑 24 0 21929 16508 25 0 19608 15813 26 0 19790 11687 27 0 19049 16324 28 0 20546 20599 29 0 22658 26417 M1.1 30 0 25069 26928 31 0 23290 33274 6月 太阳黑子相对数 美国新增病例 巴西新增病例 1 20350 16409 2 0 22153 11598 3 12 21882 28936 4 12 20578 28633 5 12 22268 30925 6 12 25393 30925 7 14 22836 27581 8 15 18905 45752 9 18 19044 15654 10 14 19056 32091 11 11 20852 32913 12 11 23225 30412 13 11 27221 25982 14 11 25302 21704 15 11 19920 17110 16 0 20722 20647 17 0 25450 34918 18 0 26071 32188 19 0 27924 22765 20 0 33539 54771 21 0 22 0 26079 50428 23 0 31496 23129 24 0 36015 39436 25 0 39103 42725 26 0 40184 39483 27 0 47314 46860 28 0 43581 38693 29 0 40540 30476 30 0 44734 24052 7月 太阳黑子相对数 美国新增病例 巴西新增病例 1 0 46042 33846 2 0 51097 46712 3 0 57236 48104 4 0 54904 42223 5 0 45182 37923 6 0 44530 26051 7 0 50586 20229 8 0 55442 45305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3760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3760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3785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3744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3673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3658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3641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3629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41142.html 世卫组织承认新冠病毒能够空气传播,科学家敦促改写防护指南 2020年07月08日 10:18:00 来源: 澎湃新闻 519 人参与 69 评论 7月7日,世界卫生组织承认新冠病毒能够空气传播的“证据正在出现”。此前,全球200多位科学家联名致信世卫组织,敦促世卫组织承认新冠病毒能够空气传播,并改写新冠病毒防护指南。 据路透社7月7日报道,世卫组织新冠肺炎疫情技术部门负责人玛利亚·范·科科夫7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新冠病毒在空气中传播的“证据正在出现”,世卫组织一直在讨论将空气传播和气溶胶传播作为新冠病毒传播的一种可能方式。 世卫组织此前表示,新冠病毒主要通过从感染者口鼻中喷出的飞沫传播,这些飞沫在喷出后会迅速下沉。 7月6日,《临床传染病》杂志上刊登了一封写给世卫组织的公开信,来自32个国家的239位科学家概述了新冠病毒可以空气传播的证据。 这些科学家们想要强调的是:新冠病毒可在室内空气中悬浮,感染附近的人。如果空气传播是造成大流行的重要因素,那么在通风不良的拥挤空间中,后果将是严重的。新冠病毒可能正在全球范围内的酒吧、饭店、办公室、市场中寻找新的宿主,引起群体感染。 “我们希望世卫组织承认这些证据。”联名发表该公开信的科罗拉多大学化学家何塞·希门尼斯说,“这绝对不是对世卫组织的攻击。这是一场科学辩论,但我们认为我们需要公开,因为在与他们多次交谈后,他们还是拒绝听取证据。” 传播风险评估的任何变化都可能影响世卫组织目前关于保持1米社交距离的建议,科学家们希望世卫组织能改写防护指南。 https://news.ifeng.com/c/7xw1BBGUDPK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2399 次阅读|0 个评论
导致新冠病毒突发的因素是强烈的宇宙射线还是太阳活动低值时期?(2)
杨学祥 2020-7-8 03:57
导致新冠病毒突发的因素是强烈的宇宙射线还是太阳活动低值时期?(2) 杨学祥,杨冬红(吉林大学) 关键提示: 2019年3月14日至12月26日这次的太阳无黑子活动持续的时间达到了288天,这是1901年以来消失时间最长的一次,打破了1901年的数据纪录,也就是118年的纪录。 与 西班牙病毒学家在2019年3月收集的废水样本中发现了新冠病毒的痕迹,有很准确的对应性。 2020年 6月16日至7月7日,太阳黑子相对数连续22天为0, 太阳活动很低,不利于疫情控制。 相关文献 新冠病毒早就潜伏于世界,导致病毒突然出现的因素是强烈的宇宙射线 曲江文等人在 2019年11月25日 发表在Current Science的论文 SpaceWeatherandPandemicWarnings? 中明确指出,由于太阳黑子活动处于近100年最弱的时期,全球宇宙射线大幅增强,并紧急提醒全球接下来几个月很快会出现新的病毒并引起大流行,公共卫生部门必须提高警惕并采取适当的行动,并提前发布了预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大流行验证了该预警的准确性。因此, 这种环境因素就是来自太空的强烈的宇宙射线。 参考消息网 7月7日报道 外媒称,牛津大学一名专家认为,新冠病毒可能不是源自中国,而是本就在世界各地处于休眠状态,当环境条件适宜时就会出现。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7月5日报道,牛津大学循证医学中心荣誉高级研究员、纽卡斯尔大学客座教授汤姆·杰斐逊认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这种病毒在亚洲出现之前,在别的地方已经存在。 报道注意到,上周,西班牙病毒学家宣布,他们在2019年3月收集的废水样本中发现了这种病毒的痕迹,比中国出现这种病毒的时间早9个月。 报道指出,意大利科学家在米兰和都灵去年12月中旬的污水样本中也发现存在新冠病毒的证据,还有专家在巴西发现了去年11月存在这种病毒的痕迹。 杰斐逊认为, 许多病毒在世界各地处于休眠状态,当环境条件适宜时就会出现。 这意味着它们可以迅速出现,也可能迅速消失。 他说:“非典病毒去哪儿了?它消失了,所以我们必须思考这些事情。 我们需要开始研究这种病毒的生态学,了解它是如何出现和变异的。” 他说:“ 我认为这种病毒早已存在,且无处不在。我们看到的可能是本来处于休眠状态却被环境条件激活的病毒。 ” 他说:“福克兰群岛(阿根廷称马尔维纳斯群岛——本报注)2月初就发现了病例。那么,这一病例从何而来?曾经有一艘从南乔治亚开往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邮轮,乘客们进行过筛查,然而到了第8天,当他们开始向威德尔海航行时,他们中出现了第一例病例。病毒是否存在于被解冻的熟食中并被激活了呢?” 他说:“西班牙流感就出现过这种奇怪的情况。1918年,西萨摩亚大约30%的人口死于西班牙流感,而他们与外界没有任何交流。” 他说:“对于这种情况的解释只能是,这些病毒并非来自别处然后又离开,而是一直都在, 有些东西激活了它们,也许是人口密度或环境条件,这就是我们要寻找的答案。” 杰斐逊和循证医学中心主任卡尔·赫尼格汉在《每日电讯报》上发表文章,呼吁展开一项类似于约翰·斯诺在1854年所作的深入调查。斯诺当年的调查发现霍乱是从伦敦一个受污染的水井开始传播的。 他们认为,探究为何如此多的疫情暴发于食品厂和肉类加工厂也许能揭示病毒传播的主要新途径。可能是共用的卫生间,加上阴冷的环境条件,使病毒得以滋生传播。 杰斐逊说:“我们正在进行切实评估,提取环境条件、病毒生态等方面的数据,而这些方面的研究严重不足。” 另据塔斯社伦敦7月5日报道,英国《每日电讯报》5日援引牛津大学循证医学中心荣誉高级研究员、纽卡斯尔大学客座教授汤姆·杰斐逊的话报道称, 新冠病毒很可能不是源于中国,而是在此前很长时间里在全世界潜伏,一直处于休眠状态,因某些自然因素叠加而被唤醒。 这名科学家指出,越来越多来自不同国家的证据显示,病毒在亚洲出现之前就存在于各国。 杰斐逊说:“我认为,病毒已经存在于这里,我理解的‘这里’是指‘各处’。 我们很可能正与一种被周围环境激活的休眠病毒打交道。” http://m.cankaoxiaoxi.com/science/20200707/2414895_3.s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29903-1240978.html 太阳活动低值时期紫外线减弱也是冠状病毒突发原因 由于太阳黑子活动和全球宇宙射线活动此消彼涨,所以, 太阳活动低值时期紫外线减弱也是冠状病毒爆发的原因。 医院和社区的关键区别在于其密闭性,没有室外空气的流通和太阳紫外线的进入,室内的病毒得不到有效的杀灭和清除。如果医院采取远紫外线杀毒,就一定会有利于病人的治疗和医生的防护。目前处于太阳黑子谷值时期,太阳辐射强度低,有利于病毒繁殖和传播,紫外线杀毒应该是有效防治手段。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615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6143.html 新型冠状病毒爆发在2019年3-12月无黑子期 根据科学报告指出,在2019年12月25日,太阳表明已经出现了两个新黑子,这标志着太阳可能进入新一轮活动周期,这就是我们说的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可能已经来了。根据科学统计时间显示,这次的太阳无黑子活动持续的时间达到了288天,这是1901年以来消失时间最长的一次,打破了1901年的数据纪录,也就是118年的纪录。 在1913年的时候,太阳黑子消失时间达到了311天,而1901年出现消失的时间是287天,所以这次是排名第二的288天。太阳即将走出最低的活跃时期,我们接下来也会看到太阳黑子出现新的活跃时期,那么同样会出现一个“极大值”,按照中国金山天文台研究人员认为,从太阳活动的200年大周期来看,这颗恒星仍处于活动低谷,即使下一个太阳活动极大期到来,其强度超过以往的可能性不大,所以说不用更担心太阳黑子的新一轮较大影响。 按照科学记录来看,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是在11年左右发生一次“周期性变化”,而这个时期就是我们说的“太阳转换周”,在我们从无太阳黑子观察到有太阳黑子的活动,确实意味着新的活动期开始。太阳黑子将会缓慢的出现增强模式,按照已有的观察数据来看,当太阳黑子逐步发生移动的时候,那也就是太阳活动增强的时段,所以这就会影响太阳黑子的极大和极小期。 当太阳黑子增强的时候,可能会给地球带来影响,那就是说可能会影响地球的卫星等问题,但是这个一般不会出现,除非出现特强的时候才可能影响,而如今按照预测的来看,是不会有以前那么强的,所以这次应该不会影响。科学研究人员表示,目前太阳仍然处于大周期的低谷时段,因此即使新周期的极大期来临,太阳活动的表现也不会超过上一周期。 https://www.sohu.com/a/363293505_120078316 https://www.sohu.com/a/362830685_120244154 2019年3月14日至12月26日这次的太阳无黑子活动持续的时间达到了288天,这是1901年以来消失时间最长的一次,打破了1901年的数据纪录,也就是118年的纪录。 与 西班牙病毒学家在2019年3月收集的废水样本中发现了这种病毒的痕迹,有很准确的对应性。 2020年 6月16日至7月7日,太阳黑子相对数连续22天为0, 太阳活动很低,不利于疫情控制。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40991.html 历史上的瘟疫流行发生在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 在十五世纪至十七世纪的二百余年内,全球强震发生频繁,其它自然灾害也很集中,如瘟疫流行,低温冻害严重,被称为小冰期时期。这个时期也正是蒙德太阳黑子超长极小值时期,太阳活动处于低值状态,有人把它看作是小冰期气候产生的原因(见表 1 )。 我们的研究表明, 1996-2008 年已进入 21 世纪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严重低温和病毒爆发将成为大势所趋。 2009 年甲型流感爆发仅仅是一个最初信号。 表 1 太阳黑子和潮汐的对应关系 太阳黑子极小期 时间(年) 潮汐极大年 流感 瘟疫 气温 欧特极小期 1040-1080 1062 沃尔夫极小期 1280-1350 1264 14 世纪 史玻勒极小期 1450-1550 1425 1510 , 1580 持续 300 年 小冰期 蒙德极小期 1645-1715 1629 1675,1733 1742,1743 1665 小冰期 道尔顿极小期 1790-1820 1770 1889-1894 1894 小冰期 21 世纪极小期 1996- ?? 1974 2009 ?? 变冷? 中新社联合国 2014 年 9 月 5 日 电 ( 记者 李洋 ) 世界卫生组织 5 日对外透露的文件显示,埃博拉疫情已经造成超过 2000 人丧生。联合国当天决定设立埃博拉疫情危机控制中心。 世卫组织数据显示,截至 5 日在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尼日利亚四国肆虐的埃博拉疫情已经造成至少 2105 人死亡,病例数达到 3967 例。 http://news.sina.com.cn/w/2014-09-06/030030803052.shtml 杨冬红,杨学祥 . 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3, 28(4): 1666-1677. 中新社休斯敦 2014 年 9 月 8 日 电 ( 记者 王欢 ) 一种罕见的肠道病毒 EV-D68 导致的呼吸系统疾病,在美国中西部地区至少 10 个州蔓延,引起恐慌。上千名受感染儿童需要住院、甚至进入重症监护室治疗。目前尚无疫苗和特效药物,专家称已报告病例很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http://news.sina.com.cn/w/2014-09-09/065830811791.shtml 2014 年多种病毒接连爆发,与 21 世纪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有关。太阳活动对流感爆发的影响人们早就发现。在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太阳活动减弱,辐射出的紫外线也减弱,这有利于微生物和病毒的滋生和繁殖。流感病毒对热比较敏感,在 56 摄氏度 下加热 30 分钟、 60 摄氏度 下加热 10 分钟, 65—70 摄氏度 下加热数分钟,流感病毒即丧失活性。直射阳光下 40—48 小时也可杀死该病毒,如果用紫外线直接照射,可迅速破坏其传染性。紫外线直射可依次破坏其感染力、血凝素活性和神经氨酸酶活性。但病毒对低温抵抗力较强,在有甘油保护的情况下可保持活力 1 年以上。 由此看来,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时期的低温和低紫外线是流感暴发在其中的主要原因。 同样, 1890-1924 年和 1947-199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低温也是 1889 、 1899-1900 、 1918-1919 年、 1957-1958 、 1968-1969 、 1976 年流感大爆发的原因。 2008-2014 年处于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同样是太阳黑子峰值, 2014 年的太阳黑子相对数仅仅是 1989 年的二分之一(见图 1 )。低温冻害频发是这一时期的特征。 判断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的第二种方法是,太阳黑子周期长度的变化。汤懋苍等人指出,依据太阳黑子周期长度 (SCL) 资料,将过去 2500 年分为 好天时代 (SCL < 11 年 ) 和 坏天时代 (SCL > 11 年 ) ,发现在 坏天时代 中国旱灾频率显著高于 好天时代 。 好 ( 坏 ) 天世纪 与气候暖 ( 冷 ) 期有好的对应;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冷气候和 SCL 长 ( 即坏天时代 ) 的对应关系见表 1 。这表明, SCL 长,太阳活动弱,全球气温降低,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和 SCL 长(坏天时代)一一对应。 从公元 850 年起,我们可以确定的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就有 5 次之多,它们与潮汐最大值对应,与低温和小冰期对应。 从 1996 年太阳黑子谷值到 2008 年太阳黑子谷值,历时 12.4 年,大于 11 年的标准,表明 1996 年开始地球已进入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火山活动的加剧也是气温变低的一个原因(见表 2 )。 表 2 太阳活动、火山喷发、强潮汐和低温期的对应关系 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 时间 ( 年 ) 坏天 时代 潮汐极大年时间 火山活跃时间 全球 气温 欧特 1040-1080 1010-1110 1062 ?? 低温 沃尔夫 1280-1350 1165-1360 1264 1275-1300 小冰期 史玻勒 1450-1550 1420-1525 1425 1440-1460 1470-1490 小冰期 1570-1600 蒙德 1640-1720 1600-1725 1629 1640-1680 小冰期 道尔顿 1790-1830 1790-1915 1770 1810-1820 小冰期 1850-1860 1870-1890 1900-1920 21 世纪 2007- ?? 1997- ?? 1974 1980-?? 低温? 注:数据来自文献 。 太阳将进入不寻常且时间较长的“超级安静模式”,大约从 2020 年开始,太阳黑子活动或许会消失几年甚至几十年。太阳黑子活动或许将进入“冬眠”,这种情况自 17 世纪以来从未出现 ⑨ 。目前处于 200 年气候周期的变冷初期 。 图 1 1955-2014 年太阳黑子相对数变化 图2 1976-2014年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和埃博拉拉病毒 1996 年地球进入 21 世纪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严重低温和低紫外线将导致多种病毒接连爆发。全球变暖持续 16 年停滞也是一个重要信号。 2003 年非典病毒爆发; 2009 年甲型流感爆发; 2000 年和 2014 年埃博拉病毒爆发; 2014 年肠道病毒 EV-D68 爆发。 回顾 15-17 世纪小冰期时代的瘟疫横行,我们必须做好迎接未来低温期带来的瘟疫和多种病毒爆发的准备。 图3 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瘟疫、坏天时代和小冰期的对应关系 参考文献 马宗晋 , 杜品仁 . 现今地壳运动问题 . 北京 : 地质出版社 , 1995, 10: 99-102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 21 ( 3 ): 1023-1027 杨冬红,杨学祥。流感世界大流行的气候特征。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7 , 1 ( 3 ): 1-8 。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34. 杨冬红,杨学祥 . 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3, 28(4): 1666-1677.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86470f0102v186.html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2005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如松:北京疫情又有新进展!这波病毒,怎么就杀不死?
杨学祥 2020-7-7 09:38
如松:北京疫情又有新进展!这波病毒,怎么就杀不死? 2020年7月1日 13:09:59 评论 559 世界上时刻都在产生着无数新的病毒,如果这个病毒造成的影响短期即过,就基本上不会在人类的头脑中形成深刻的记忆。只有那些流行时间长、对人类的健康影响大、感染速度快的病毒(这样的病毒就会全球大流行)出现连续传播,才会在历史上被浓重地记载下来。 那么,是什么因素让病毒流行的时间更长、更快呢?科学家一定告诉你这与病毒的特征有关,这一点很正确,一个在自然状态下很难存活的病毒或者毒性弱的病毒无法对人类形成严重的影响。 然而,大自然时时刻刻都在制造着新病毒,这些病毒的特征各异,有些难以在自然环境下存活,有些就很容易存活,有些毒性弱,有些的毒性就必然很强。对于那些生命力顽强、毒性强的病毒,是什么因素决定了它们对人类的最终影响呢? 新冠与SARS病毒流行能力差异在哪里? 将话题说的简单一点。 2003年的SARS病毒与本次的 新冠病毒 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其流行特征就应该有相似性,但今天我们却发现两者在流行上有很大的不同。 本人在这里进行尝试性的探讨。SARS病毒从2002年11月至12月开始流行,到2003年夏初的6月至7月就迅速结束了。 ▲图源:杨学祥教授的博客 很多人会说这是生物学家的努力让病毒终止了传播,其实我们知道这是糊弄人的说法。只要病毒的传播超过一定的速度,又没有有效的疫苗,各种手段在阻断病毒传播这个环节上所能起到的作用很小(但这不否定医护部门在拯救生命中的作用)。 纽约的统计数据显示,在新冠病毒大流行过程中,居家之人染病的几率比外出工作之人还高,所以从某种角度看,人类使用的物理隔离措施对病毒传播所起到的阻断效应值得商榷的。 有人一定会说,或许是外出戴口罩发挥了作用,但如果病毒在空气中广泛存在,口罩并没有多少用处,因为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天二十四小时都戴着口罩。所以,物理隔离措施对病毒传播的阻断作用是有限的。 因此,有效阻止病毒传播的因素很可能与人的行为没有太大的关系,而是客观因素在发挥作用。一般认为是因为冬季前后的紫外线更弱,“放纵”了病毒的传播,而夏季紫外线增强,抑制了病毒的传播,所以,SARS只流行了两个季度就结束了。 现在问题来了,既然新冠病毒与SARS病毒有很强的相似性,为何新冠病毒现在依旧在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等南亚国家加速传播?要知道这些地区已经进入了炎热的夏季。我不排除新冠病毒与SARS病毒在流行能力上的差异造成上述差别,但我却更愿意相信,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源是2003年与现在相比,太阳处于截然不同的状态。 2003年与今年,最大的不同恰恰就是太阳辐射强度出现了很大的差异。下图为过去60多年太阳黑子数的变化图,黑子数高,代表太阳辐射强度高,反之亦然,图来自杨学祥教授的博客: 由图中明显可以看到这样的差异,2003年所处的周期,波峰时太阳黑子数明显高于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期(图中波峰的高度大约差了一半),同时,2003年正好在上一个周期中太阳黑子数比较高的时间点,对病毒传播的抑制力很强,夏季当然就更强。 而2020年却处于现在这个正在过去的周期中太阳黑子数的波谷(几乎是零)时间点。此时太阳辐射的强度很低,即便夏季也无法阻挡病毒的传播,这是十分合理的解释。 地球冷周期,瘟疫大流行 事实上,这与我们对历史的认识也是十分吻合的,几乎历史上所有的大瘟疫都爆发在冷周期(包括冷周期前后的转折期)。缘于太阳黑子数长期很低时,太阳辐射强度很低,就逐渐形成冷周期,辐射强度低也利于病毒的传播。 最典型的是东汉末期和三国时期,那是瘟疫大流行的时期,也是历史上著名的寒冷周期。另外一个记忆深刻的时期就是1350年前后的冷周期,与之相伴的是鼠疫在欧亚大陆疯狂传播,如果没有这场大鼠疫,朱元璋或许就不会光荣参军,也就不会有大明朝。 这种现象在其他历史时期也有鲜明的体现。 以前一直在寻找历史的不同时期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图(即太阳黑子数变化图),感谢杨学祥教授在他的博客中贴了出来,下图是其中之一。 我们都知道明朝末期出现过华北大鼠疫(开始于1580年,大约终止于1644年前后),皇城北京的人口就减少了四分之一左右,其他城市或乡村更可想而知。这次瘟疫恰恰出现在太阳辐照低迷的时期,这个周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明清小冰期(指的是明末清初的一百多年),即太阳黑子蒙德极小期。 19世纪初期,太阳辐照又出现了低迷的形态(见上图,大致是1795之后的三四十年),对应的是太阳黑子道尔顿极小期,在这个时间段爆发了印度霍乱大流行。1817年霍乱在恒河三角洲流域现身并在印度流行,最终演变成了一场肆虐全球一百年的世纪病,仅在印度就造成了1500万至3800万人的死亡(1800年印度人口约7000万人)。 1820年至1824年,霍乱向东传播到曼谷、马尼拉、爪哇岛和中国东南沿海与日本,地中海沿岸和非洲也未能幸免。1826年,孟加拉国出现爆发,然后蔓延至俄罗斯并一路向西。1831年登陆英国,并攻陷了欧洲,然后又转入北美和南美。 这场全球大流行病在1837年消失。大家仔细看看上面的那张图,1837年恰恰是太阳辐照达到最高峰的时间(即黑子数高峰的时间),这是不是很神奇?后来又多次出现阶段性爆发,直到1893年人们才发现了霍乱疫苗,霍乱大流行所带来的影响才慢慢平息。 1900年前后又出现了低温时间段,但降温幅度远低于太阳黑子蒙德极小期和道尔顿极小期,但在这个时间段依旧爆发了波及全球的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一般认为全球有5000万至1亿人丧生。 ▲美国堪萨斯的一所野战医院里挤满了患有西班牙流感的军人 话题说到这,是要说明瘟疫大流行实际是一种自然现象,一般出现在地球的冷周期中,缘于这时太阳黑子数少,太阳对地球的辐射很弱,具备病毒加速传播的条件。 与病毒抗争,更要尊重自然 我们当然尊重医学和科学在抵御瘟疫过程中所做出的贡献,也期盼新冠疫苗早日投入使用,但更需要尊重客观规律。考虑到疫苗的研发过程和投入使用的时间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就必须做好与病毒长期抗争(实际是共存)的心理准备。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6月15日报道,科学家称太阳正在迎来一次罕见的“休眠期”,到2020年之后太阳黑子将持续消失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太阳的磁极每22年变换一次,太阳黑子活动以11年为一个周期。在太阳活动开始下一个周期的几年前,太阳最外层会频繁出现喷射气流。 目前太阳所处的活动周期开始于2009年,按照这一规律,太阳活动的下一个周期将于2020年开始。然而天文学家现在并未观测到应有的喷射气流,这也意味着到2020年时,太阳活动将很少或太阳活动的出现将有延迟。 天文学家马特•佩恩说:“1998年以来,太阳黑子磁场强度一直在减弱。若按照目前的速度减弱下去,2022年前后太阳上将不会显现太阳黑子。”( 据2020年2月29日报道,太阳表面已经几乎330天没有出现太阳黑子了) 其实,近年来这样的研究成果有很多,太阳黑子将消失数年甚至数十年是很确定的事情,与之相伴的就是地球冷时段的出现。要注意的是,很多人将自己所处的地理位置或当年的冷热状况与上述科学研究相对比,这不是科学的态度。任何一个变冷周期到来之前,都会经历不同年份甚至同一年份不同地区之间的冷热不均的现象。 比如,北美最近几年的冬季明显更冷,但亚欧大陆的局部地区夏季却明显更热(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永久冻土在近几年出现融化,也是这种情形下发生的),这些并不奇怪,是气候转折时期的正常现象。在明清小冰期之前的东北也有一样的现象,酷冷、酷热在不同年份交替出现。 这意味着什么呢?既然未来太阳黑子会消失数年甚至几十年,意味着太阳辐射对病毒的抑制能力很弱,新冠病毒就很可能会长期流行下去,威胁人类的健康。当疫苗的研发不顺利的时候,所造成的威胁就更大。 人们面对病毒,一般会认为我们比病毒更强大,也希望杀死病毒,解除它们对人类的威胁。人类真的比病毒更强大吗?根本不是!相反,任何一次的病毒大流行都会带来人口的巨大损失。既然人类不比病毒更强大,一味要杀死病毒的想法就不切合实际,或者说是一厢情愿。 人类只有不断完善自己才能时时与大自然保持和平共处。所以,应对新冠病毒的正确态度是: 首先,加速进行疫苗的研发,降低病毒对人类带来的威胁; 其次,是坦然面对病毒,通过锻炼和饮食不断提升自身的免疫力让自己形成更强大的个体,有能力与病毒共存。 两者是同等重要的。 即便未来科学家发现了疫苗,疫苗也只是帮助人类建立起与病毒的共存能力,而不是消灭病毒。 尊重自然,是人类已经学习了几千年的功课,现在也是。 https://www.mg21.com/rusong/?p=731
个人分类: 备忘录|2074 次阅读|0 个评论
冠状病毒经气溶胶传播的风险:紫外线杀毒非常必要
杨学祥 2020-7-6 09:49
冠状病毒经气溶胶传播的风险:紫外线杀毒非常必要 杨学祥,杨冬红(吉林大学) 专家认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冠状病毒经气溶胶传播——在传染病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多项研究表明,被称为气溶胶的微粒可以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漂浮数十英尺,使通风不良的房间、公共汽车和其他密闭空间变得危险,即使人们彼此相距6英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9731-1240715.html 6月11日,发表在英国《医院感染杂志》上的一项由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进行的调查研究显示,在消毒措施不到位的情况下,一种普通病毒沾染到床单上后,不到10小时就能传染小半个病区,遍布床栏杆、门把手、候诊室扶手,甚至儿童游乐区的玩具和图书上。3天后,被污染地点的数量达到峰值。病毒在这些区域可以存活至少5天。而针对新冠病毒的研究发现,即使在专门设计的用于遏制传播风险的医院病房中,病毒也同样可以轻松传播到其他区域。 https://news.sina.com.cn/c/2020-07-04/doc-iirczymm0547891.shtml?cre=tianyimod=pchploc=32r=0rfunc=79tj=nonetr=12 医院和社区的关键区别在于其密闭性,没有室外空气的流通和太阳紫外线的进入,室内的病毒得不到有效的杀灭和清除。如果医院采取远紫外线杀毒,就一定会有利于病人的治疗和医生的防护。 目前处于太阳黑子谷值时期,太阳辐射强度低,有利于病毒繁殖和传播,紫外线杀毒应该是有效防治手段。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615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6143.html 将紫外线消毒升级到远紫外线杀毒,可以保持病房24小时无菌,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和控制疫情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人类至今未找到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的特效药物,因此,超声波疗法,紫外线疗法,远紫外线疗法是改变病毒生存环境,从根源消灭病源的有希望的尝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6222.html 医院、商场、饭店等密闭场所,可定时采用紫外线杀毒。 将紫外线消毒升级到远紫外线杀毒,可以保持病房24小时无菌,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和控制疫情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人类至今未找到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的特效药物,因此,超声波疗法,紫外线疗法,远紫外线疗法是改变病毒生存环境,从根源消灭病源的有希望的尝试。 相关部门要关注远紫外线灯的研制和应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622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40642.html 科学家说世卫组织忽视了冠状病毒经气溶胶传播的风险 刘进平 已有 271 次阅读 2020-7-5 17:26 | 个人分类: 科学感想 | 系统分类: 博客资讯 科学家说世卫组织(WHO)忽视了冠状病毒经漂浮在空气中的气溶胶传播的风险 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坚持认为,你只需担心两种传播方式:吸入附近受感染者的呼吸道飞沫,或者——不太常见——接触受污染表面,然后再接触眼睛、鼻子或嘴。 但其他专家认为,该指南忽视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第三条途径——冠状病毒经气溶胶传播——在传染病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他们说,多项研究表明,被称为气溶胶的微粒可以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漂浮数十英尺,使通风不良的房间、公共汽车和其他密闭空间变得危险,即使人们彼此相距6英尺。 Scientists say WHO ignores the risk that coronavirus floats in air as aerosol Scientists say WHO ignores risk virus floats in air as aerosol https:// www.scmp.com /news/world/article/3091859/... Scientists say WHO ignores the risk that coronavirus ... https:// www.latimes.com /world-nation/story/2020-07... Scientists say WHO ignores the risk that coronavirus ... https:// news.yahoo.com / scientists - ignores - risk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9731-1240715.html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2317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冠病毒传播速度有多快?定时紫外线杀毒
杨学祥 2020-7-5 06:59
新冠病毒传播速度有多快?定时紫外线杀毒 杨学祥,杨冬红(吉林大学) 6月11日,发表在英国《医院感染杂志》上的一项由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进行的调查研究显示,在消毒措施不到位的情况下,一种普通病毒沾染到床单上后,不到10小时就能传染小半个病区,遍布床栏杆、门把手、候诊室扶手,甚至儿童游乐区的玩具和图书上。3天后,被污染地点的数量达到峰值。病毒在这些区域可以存活至少5天。而针对新冠病毒的研究发现,即使在专门设计的用于遏制传播风险的医院病房中,病毒也同样可以轻松传播到其他区域。 医院和社区的关键区别在于其密闭性,没有室外空气的流通和太阳紫外线的进入,室内的病毒得不到有效的杀灭和清除。如果医院采取远紫外线杀毒,就一定会有利于病人的治疗和医生的防护。 目前处于太阳黑子谷值时期,太阳辐射强度低,有利于病毒繁殖和传播,紫外线杀毒应该是有效防治手段。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615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6143.html 将紫外线消毒升级到远紫外线杀毒,可以保持病房 24 小时无菌,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和控制疫情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人类至今未找到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的特效药物,因此,超声波疗法,紫外线疗法,远紫外线疗法是改变病毒生存环境,从根源消灭病源的有希望的尝试。 相关部门要关注远紫外线灯的研制和应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6222.html 医院、商场、饭店等密闭场所,可定时采用紫外线杀毒。 相关报道 新冠病毒传播速度有多快?10小时遍布栏杆和门把手,可存活至少5天! 2020年07月04日 22:27 健康时报   新冠病毒传播速度到底有多快?   6月11日,发表在英国《医院感染杂志》上的一项由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进行的调查研究显示,在消毒措施不到位的情况下,一种普通病毒沾染到床单上后, 不到10小时就能传染小半个病区,遍布床栏杆、门把手、候诊室扶手,甚至儿童游乐区的玩具和图书上。3天后,被污染地点的数量达到峰值。病毒在这些区域可以存活至少5天。 而针对新冠病毒的研究发现,即使在专门设计的用于遏制传播风险的医院病房中,病毒也同样可以轻松传播到其他区域。 ①   研究人员介绍:“我们的研究表明,病毒在物体表面间的移动非常容易。”比如,患者咳嗽或打喷嚏产生的飞沫喷溅到床栏杆、床单等表面,可通过医务人员、病人和访客的相互接触迅速转移,造成感染。但如果每个人都能在接触院内物品后勤洗手,避免触摸眼睛及口鼻,就能大大降低感染风险。   虽然医院的大环境可能利于病毒传播,但是由于大多数的医院消毒、防护措施都非常到位,因此虽然感染风险大,但实际上感染人数反而都控制的很好,而其他一些公共场所,感染风险会更高。    公共场所 感染风险更高    一、餐厅   自疫情爆发以来,在餐厅感染的病例不在少数。   此前吉林市疫情严重时期,据吉林省卫建委公布的确诊病例活动轨迹,仅5月13日通报的新增6例确诊病例以及1例无症状感染者中,就有6人与此前确诊病例,有过聚餐行为。    5月14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日本的一项实验向人们展示了当一个被感染的人去餐厅就餐时,细菌和病毒是多么容易在餐馆里传播。 ②   该实验模拟了自助餐厅或游轮上的环境氛围。实验中,有10名参与者进入餐厅用餐,其中一个人模拟“感染者”,将“感染者”的手上涂满荧光材料,以此来模拟病毒在室内的传播过程。其他的每个参与者,在不考虑潜在污染的情况下,像往常一样就餐。   在用餐半小时过后,参与者被投射在黑光灯下,“被感染”的地方会被荧光照亮。实验结果显示,手上的“病毒”快速扩散,不仅沾到了“感染者”的嘴边,而且扩散到餐盘桌子杯子上。此外,同桌的其他食客也粘上了不同程度的“病毒”。   日本NHK电视台表示,实验证明如果在餐厅就餐没有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摘掉口罩,也无法做到勤洗手,病毒可以迅速传播,感染病毒的几率也会大大增加。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喻成波在接受健康时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还是应尽量减少聚餐行为,如果需要在公共场合就餐,要采用分餐制,在堂食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面对面进食,人与人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尽量选择错峰就餐,就餐结束时,应尽快做好个人防护。    二、超市   超市也有感染病毒的病例报道。    1月14日,重庆超市一服务员发病; 超市服务员没有去过疫情地区。经过流调发现,他(她)在超市服装区工作,位于 负一楼的地下 ,没有窗户,通风条件差,而一位无症状感染者曾去过服装区,与他(她)有过接触。    国外也有类似的案例。英国《镜报》4月6日报道,英国一位一岁大的小孩在随父母外出购物后,就出现了新冠肺炎的症状,不得不入院治疗。   芬兰阿尔托(Aalto)大学、芬兰气象研究所(FMI)、国有技术和创新中心VTT和赫尔辛基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病毒传播的模拟实验,实验显示,如果有新冠肺炎患者在超市内咳嗽,那么病毒瞬间就能沿着过道扩散开来。 ③    1分钟后,病毒就蔓延到了整个通道,并且穿过货架。    2分钟后,病毒就扩散到了旁边的过道。    6分钟过后,病毒的浓度有所下降,但是并没有完全消失。   该研究模型观察了小于20微米的气溶胶粒子在空气中的运动。   而干咳正是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常见症状之一,一般粒径在15微米以下。这种微小的颗粒不会沉到地面上,而是随气流漂浮或悬浮在空气中。   他们得出了初步结论:气溶胶云团的传播范围比感染者的身边更广。虽然云团会随着时间消散,但这一过程可能需要几分钟时间。   这意味着什么?研究人员介绍:“如果一个新冠病毒感染的人咳嗽后并走开了,而附近的其他人过来,含有这种病毒的气溶胶颗粒可能最终进入另一个人的呼吸道。”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刘晓峰2月25日在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提醒:    进入超市必须佩戴口罩。    尽量避开人多拥挤的地段和地方,尽量避免乘坐厢式电梯。    进入超市前,自觉配合工作人员接受体温检测。    人与人之间至少保持一米以上的间距。    尽量使用微信或支付宝等移动支付方式。    购买足量,减少多次购买的次数,可以戴一次性手套。    尽量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议步行、骑行或自驾车等交通方式。    选择通风好、人流量相对较少的商场、超市。    购物前列好购买清单,不在超市内闲逛、闲聊,缩短选购商品的时间。    回到家后立刻用流动的水和肥皂洗手,带有外包装的物品可以直接去掉包装袋,或用消毒剂喷洒表面进行消毒后再取出,购买的食物彻底做熟方可食用,水果、蔬菜要清洗干净,必要时可用专用清洗剂清洗。    三、KTV(夜店、酒吧)   此前,韩国梨泰院夜店1人传染200多人的聚集性感染病例引发关注。 根据韩国中央防疫对策本部的数据,截至当地时间5月25日,8.2万名相关人员接受了病毒检测,其中237人确诊感染新冠病毒。 其中,96人曾前往过梨泰院的夜店及酒吧,其余141人为密切接触者。    对此,韩国有记者专门去练歌房做了实验,看病毒在夜店、练歌房等场所的传播究竟有多快。 ④   为了用肉眼更直观地确认实验结果,记者在嘴里含了一会儿食用色素,让口腔黏膜充分染色,这样喷出的飞沫也将带有颜色。记者30分钟唱了5首歌之后,可以清晰地看见麦克风的罩子上、衣服上都有绿色的飞沫。   此外,遥控器和地面上也有喷溅的痕迹。这家投币练歌房是有管理人员常驻的。他们会随时给房间通风和消毒,还给客人们量体温。但问题是,大多数投币练歌房采用的是“无人管理”模式,有些则是疏于管理。    四、洗浴中心、桑拿房   除KTV外,洗浴中心、桑拿房等场所感染风险也同样很高。很多人觉得洗浴中心、桑拿房,高温、高湿,应该会抑制新冠病毒的传播。但是,事实告诉我们:新冠病毒根本不惧温热潮湿。   今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教授沈洪兵等近日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子刊 JAMA Network Open发表了题为“中国江苏省淮安市公共洗浴中心新冠病毒的可能传播”的论文,研究结果显示,新冠病毒的传播性在温暖和潮湿的条件下没有减弱的迹象。 ⑤   研究人员分析了江苏淮安第四医院于1月25日至2月10日收治的9名男性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信息,这9人曾去过同一家洗浴中心。1位有武汉接触史的新冠肺炎患者在浴场高温高湿环境下传染了8个人,这8位患者均无武汉接触史。   该论文通讯作者王其龙接受采访时表示,“虽然浴室的温度没有达到病毒灭活的条件(56°C、30分钟),不过普通病毒在温度升高的情况下,活力应该会减弱。但是并没有迹象表明,新冠病毒的传播能力会受到浴室环境限制而有所减弱。”      像KTV(夜店、酒吧)、洗浴中心、桑拿房等场所人员密集,客流量大且杂,对人员的把控十分困难。所以在目前的情况之下,防止在以上场所感染的最好方式只有两个字: 不去!   目前可以选择一些室外的娱乐方式,而这些地方,等疫情彻底结束,我们再去也不迟。    参考资料:    ① Hospital Experiment Reveals Just How Fast Viral Matter Can Spread Through Wards。    ② 2020-05-14 CNN《Black light experiment shows how quickly a virus like Covid-19 can spread at a restaurant》    ③ Finnish study shows coronavirus aerosols remain airborne for minutes.2020.4。 6    ④ 2020-05-24央视新闻《这条传播链从1到200才两周!恐怖的投币练歌房:唱5首歌飞沫遍身》    ⑤ JAMA Network Open《中国江苏省淮安市公共洗浴中心新冠病毒的可能传播》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networkopen/fullarticle/2763473 点击进入专题: https://news.sina.com.cn/c/2020-07-04/doc-iirczymm0547891.shtml?cre=tianyimod=pchploc=32r=0rfunc=79tj=nonetr=12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治需要医院消毒系统换代更新 已有 1952 次阅读 2020-1-31 06:34 |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 | 系统分类: 论文交流 | 冠状病毒, 医院消毒系统, 紫外线, 远紫外线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治需要医院消毒系统换代更新 杨学祥,杨冬红(吉林大学) 新型冠状病毒在医院中传播的原因:室内缺少紫外线杀毒 已有 652 次阅读 2020-1-30 13:16 阎影 教授最近指出,冠状病毒第 2 次在人类的大规模传播始于 2012 年。当时在一名因呼吸衰竭而死亡的沙特男性的痰液中发现了冠状病毒。后来疾病和病毒分别命名为中东呼吸综合征( 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 MERS )和 MERS-CoV 。 MERS-CoV 也是一种高致病性的β型 -CoV ,能够跨越种属感染人类。 SARS-CoV 的传播特点主要表现为,病毒可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能够被遏制和清除。这与 MERS-CoV 的传播特点显然不同。 MERS 大多发病在中东,所以国人对此次传染印象普遍不深。 MERS-CoV 感染相对隐缓,多为散发性人畜共患的疾病传播方式,在人类中间的传播链有限。 目前尚未发现 MERS-CoV 在社区里的持续传播;相反在医院里却爆发了病毒传播的事件,这与某个超级传播者的出现明显相关,其结果对于医院系统造成了灾难性的破坏。 跟据 WHO 数据,截至 2019 年 11 月, MERS-CoV 总共传染了 2494 例患者,导致 858 人死亡,其中大部分在沙特阿拉伯。 目前,推测 MERS-CoV 的自然储存库是在蝙蝠,而导致在人类传播的主要感染来源,是来自中间宿主动物 - 单峰骆驼。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02154-1216136.html 医院和社区的关键区别在于其密闭性,没有室外空气的流通和太阳紫外线的进入,室内的病毒得不到有效的杀灭和清除。如果医院采取远紫外线杀毒,就一定会有利于病人的治疗和医生的防护。 目前处于太阳黑子谷值时期,太阳辐射强度低,有利于病毒繁殖和传播,紫外线杀毒应该是有效防治手段。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615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6143.html 2019 年 11 月至 2020 年 1 月太阳活动低值是新冠状病毒爆发的重要原因 已有 2676 次阅读 2020-1-28 09:11| 个人分类 : 全球变化 | 系统分类 : 论文交流 | 2019 年 11 月 4 日至 2020 年 1 月 12 日,国家天文台在日面上观测到 1 个活动区,没有发生过 C 级及以上耀斑。预计 2019 年 11 月 11 日至 2020 年 1 月 19 日 , 太阳黑子相对数平滑月均值为 5.0 。预计 2019 年 11 月 11 日至 2020 年 1 月 19 日 , 太阳耀斑活动水平为以 0-1 级为主。 http://rwcc.bao.ac.cn:8002/solarweather/ 太阳黑子进入谷值,是武汉新冠状病毒爆发的主要原因。增强紫外线杀毒,模拟正常太阳光杀毒,是治疗武汉新冠状病毒感染的可行方法。 我们在 2009 年 6 月 25 日指出,太阳活动对流感爆发的影响人们早就发现。在太阳黑子谷年,太阳活动减弱,辐射出的紫外线也减弱,这有利于微生物和病毒的滋生和繁殖(旧病毒复发);在太阳黑子峰年,太阳活动增强,辐射出的紫外线增加,有利于微生物和病毒的基因变异(新病毒产生)。这是流感大流行一定发生在太阳黑子极值年的原因。由于在太阳黑子峰年爆发的流感大流行起因于病毒基因变异,所以强度大,危害重,如 1918-1919 年、 1957-1958 年和 1968-1969 年;由于太阳黑子谷年的流感大流行起因于旧病毒复发,所以强度小,危害轻,如 1900 年和 1977 年。这是后两次流感大流行被人们忽略的原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40114.html 根据相关条件, 2002 年 SARS 发生在太阳黑子峰值,所以强度大。 2020 年武汉新型冠状病毒发生在太阳黑子谷年,其强度相应变小。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5677.html 2019 年 11 月至 2020 年 1 月太阳活动低值是新冠状病毒爆发的重要原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569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5860.html 苏宁紧急向武汉、襄阳 20 家医院捐赠 400 套杀菌消毒灯 2020 年 01 月 30 日 16:43 来源:经济日报 - 中国经济网 1 月 30 日,接到一线需求后,苏宁紧急向武汉、襄阳两地共 20 家医院捐赠 400 套杀菌消毒灯,并由苏宁物流配送到位,助力新型肺炎一线疫情的防控。据悉,这些医院包括同济医院、中南医院、武汉儿童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武警总队医院、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等。此外,苏宁还向上海援汉医疗队捐赠了取暖器,并已在 30 日上午配送到位。 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2001/30/t20200130_34199729.shtml 紫外线消毒灯,就是用紫外线杀灭包括细菌繁殖体、芽胞、分支杆菌、冠状病毒、真菌、立克次体和 衣原体 等,凡被上述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水和空气,均可采用 紫外线消毒 。 人类很早就利用太阳光中的紫外光部分杀菌的传统。国内外科技工作者对紫外线的研究已有 200 多年历史,自从德国的 贺利氏 博士发明第一只 紫外线杀菌灯 开始, 紫外线杀菌技术 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 空气杀菌 ,物体表面杀菌,以及水处理杀菌方面。 紫外线消毒 的科学原理 :主要作用于微生物的 DNA ,破坏 DNA 结构 ,使之失去繁殖和自我复制的功能从而达到杀菌消毒的目的。紫外线杀菌具有无色无味无化学物质遗留的优点,已经在水处理领域越来越多的代替传统的氯, 漂白粉 杀菌技术。 紫外线消毒 的副作用 : 长时间受 紫外线照射 后,将来有可能导致皮肤发生癌变。在医学中,对白鼠只要照射 20 分钟,就会产生明显的不良症状。紫外线的照射是对内部组织的伤害,如果只是脱皮,抹一些药就可治好,但内部组织的伤害,必须长期观察。 专家建议,使用紫外线灯时,房间内不能有人,消毒时间 30 分钟至 1 个小时为宜;避免直视光源;家庭在操作消毒灯的时候一定要佩戴防护眼镜或者墨镜。 紫外线消毒灯注意事项 1 、使用紫外线消毒灯时,人和动植物一定要离开现场。 2 、眼睛不可以长时间盯着紫外线消毒灯看。紫外线对人体皮肤黏膜有一定损害,使用紫外线消毒灯时要注意做好防护,眼睛绝对不能直视紫外线光源,否则眼睛会受伤害。 3 、用紫外线消毒灯消毒物品时,将物品摊开或挂起,扩大照射面,有效距离为一米,照射 30 分钟左右即可。 4 、使用紫外线消毒灯时,应保持环境的清洁,空气中不能有灰尘和水雾等,当室内温度低于 20 摄氏度或相对湿度超过 50% 时,应延长照射时间。擦洗地面后要待地面干燥后再行紫外线灯消毒。 5 、使用紫外线消毒灯之后,记得先通风 30 分钟后再进入房间。 由于操作复杂,费时费力,医院的紫外线杀毒一般是一天两次,效果受时间限制。 远紫外线不会伤害人体并且能够杀死空气中的病毒 已有 262 次阅读 2020-1-30 13:46 紫外线指的是电磁波谱中波长从 10nm ~ 400nm 辐射的总称,不能引起人们的视觉。 1801 年德国物理学家里特发现在日光光谱的紫端外侧一段能够使含有溴化银的照相底片感光,因而发现了紫外线的存在。紫外线可以用来灭菌,过多的紫外线进入体内会对人体造成皮肤癌。 远紫外线又称 C 波或杀菌紫外线。波长 200-280nm 的紫外辐射,主要用于消毒灭菌。其中以 253-257nm 波长紫外线杀菌效果最好。   数十年来,人们已经知道,广谱性紫外线通过破坏将 DNA 保持在一起的分子键来杀死病毒和细菌。不幸的是,它也会导致人类患上皮肤癌和白内障。然而,现在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一种窄谱紫外线 - 也被称为远紫外线 - 可以在不伤害人类的情况下根除空气中的病毒。   在 David J. Brenner 教授的带领下,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此前已经证实,远紫外线可以在不伤害人体皮肤的情况下杀死 MRSA(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 细菌。 MRSA 通常引起手术伤口感染。   科学家们发现,远紫外线有效地消灭了病毒,与传统的广谱紫外线杀菌灯一样有效。不同于这样的光线,远紫外线对人体不会造成危害。 Brenner 教授表示: “ 远紫外光的范围非常有限,不能穿透人体皮肤的外层死皮细胞或眼睛的泪液层,因此不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但是因为病毒和细菌比人体细胞小得多,远紫外光可以达到他们的 DNA 并杀死它们。 ”   研究团队希望这种产品可以最终用于阻止空中病毒在医院、医生办公室、学校、机场和飞机等公共场所的传播。作为一个额外的好处,与接种疫苗不同,远紫外线应该能够有效抵抗即使是新出现的病毒株。   研究人员最近在《科学报告》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这项研究的论文。 http://www.ufo-1.cn/article/201802/420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6160.html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治需要医院消毒系统换代更新 将紫外线消毒升级到远紫外线杀毒,可以保持病房 24 小时无菌,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和控制疫情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人类至今未找到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的特效药物,因此,超声波疗法,紫外线疗法,远紫外线疗法是改变病毒生存环境,从根源消灭病源的有希望的尝试。 相关部门要关注远紫外线灯的研制和应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6222.html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3115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冠病毒与北极臭氧洞的关系:臭氧洞抑制了疫情发展
杨学祥 2020-6-20 23:05
新冠病毒与北极臭氧洞的关系:臭氧洞抑制了疫情发展 杨学祥,杨冬红(吉林大学) 臭氧洞及其危害 大气臭氧层能够吸收太阳光中的波长306.3nm以下的紫外线,主要是一部分UV—B(波长290~300nm)和全部的UV—C(波长290nm),保护地球上的人类和动植物免遭短波紫外线的伤害。只有长波紫外线UV-A和少量的中波紫外线UV-B能够辐射到地面,长波紫外线对生物细胞的伤害要比中波紫外线轻微得多。所以臭氧层犹如一件保护伞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得以生存繁衍 。 臭氧层空洞是指大气平流层中臭氧浓度流失导致的臭氧缺口。 由于臭氧层中臭氧的减少,照射到地面的太阳光紫外线增强,其中波长为240~329纳米的紫外线对生物细胞具有很强的杀伤作用,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作用,影响人类和其他生物有机体的正常生存。 2020年3月12日北极臭氧洞中心最小数值达到205DU,4月23日消失 2020年3月27日,Nature官网报道,据研究一个巨大的臭氧空洞--可能是北方有记录以来最大的--已经在北极上空打开。它与南半球每年形成的众所周知的南极臭氧空洞相媲美。 研究人员表明,北极的臭氧空洞并不会对健康构成威胁,因为在高纬度地区太阳才刚开始上升到地平线之上,在接下来的几周,这个空洞可能会飘到人口稠密地区的低纬度。这种情况下,低纬度的人们可能需要涂上晒晒霜,以免晒伤,这并不难处理。同时在接下来的几周至关重要,随着太阳逐渐升高,臭氧层空的地区的大气温度已经开始升高,随着极涡在未来几周破裂,臭氧可能很快就会恢复。 https://zhuanlan.zhihu.com/p/119420513 【新华社微特稿】欧洲研究人员报告,北极上空一个有记录以来最大的臭氧层空洞已经闭合。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27日报道,欧盟资助的气象研究机构“哥白尼大气监测服务”研究人员上周报告这个好消息。他们在社交媒体推特发布消息,说“2020年北半球臭氧层前所未有的空洞消失了”,但这与新型冠状病毒“封城”措施无关。 研究人员解释,臭氧层空洞形成与低温和极地涡旋等气候条件相关,与空气质量无关。 今年3月,受低温天气和强烈极地涡旋影响,北极上空臭氧层出现空洞,面积之大相当于3个格陵兰岛,是有记录以来北极出现的最大臭氧层空洞。研究人员说,这股极地涡旋上周“裂开”,创造富含臭氧空气重回极地的有利条件。他们随后的监测显示,北极存在一个多月的臭氧层最大空洞消失。 极地涡旋是南极或北极下沉的冷空气受阻,停止环流并就地旋转,进而形成绕极地旋转的一股环流,冬季较强,夏季减弱。 南极地区较常出现臭氧层空洞,北极地区则较罕见。 由于数据不足,研究人员目前无从断定,今年春天的情况是否预示北极地区未来会经常出现臭氧层空洞。 https://news.163.com/20/0428/16/FBAK6UTI00019B3E.html 2020年3月27日,Nature报道了3月份出现的北极臭氧洞事件。图片来自于nature.com 一般而言,极区的臭氧总量大概为300多DU(多布森单位),当这一数值低于220 DU时,即可以看做臭氧洞形成。今年冬季1月25-27日时,极区的臭氧最小值达到187DU,但是持续时间比较短,区域非常小,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关注。进入3月后,随着平流层维持一个强大的极涡,逐渐形成了规模可观的臭氧洞,其中3月12日臭氧洞中心最小数值达到205DU,这成为这次北极臭氧洞的最低数值,创下了新的历史记录。最鼎盛期,臭氧低值区覆盖面积超过3个格陵兰岛,臭氧洞面积达到100万平方公里。 2020年春季,北极上空出现严重的臭氧洞。资料来自于ECWMF 4月23日,随着平流层极涡的分裂,大量中纬度富含臭氧的空气涌入极区,北极臭氧洞随之消失。这个臭氧洞持续了约1个半月,被看作是历史上最大的北极臭氧洞。 https://mp.weixin.qq.com/s?src=11timestamp=1592615199ver=2411signature=ZeL0KAed6BxJeUEVlGfzDGOy6Sd1feqw-M0jEiX4CEPEsfulETt1dlB*B73cFMvZkZrBGo1WL3BMICUZ*7x1FkHU-pcji7B*IqVaAZFsHu4u93ZPdvUVNwGwfSjDAelznew=1 欧美和俄罗斯新冠疫情新增病例在北极臭氧洞消失前后达到峰值 数据分析表明,英国新冠死亡病例在2020年3月12日北极臭氧洞中心最小数值达到205DU以后开始进入快速上升区间,4月23日北极臭氧洞消失后达到峰值。这表明北极臭氧洞使紫外线增强,强化对病毒的杀灭作用。欧洲和美国新冠疫情也受到臭氧洞的抑制作用。 俄罗斯处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受北极臭氧洞的影响更为严重。 2020年2月25日,俄罗斯疫情排名全球第23位,美国第6 位。 2020年3月5日,俄罗斯疫情排名全球第47位,美国第8 位。 2020年4月23日,俄罗斯疫情排名全球第9位,美国第1 位。 2020年5月9日,俄罗斯疫情排名全球第5位,美国第1 位。 2020年5月16日至6月19日,俄罗斯疫情排名全球第3位,美国第1 位。显然,俄罗斯疫情是在4月23日北极臭氧洞消失后快速达到峰值。 北极臭氧洞偏向北美洲,这是加拿大疫情相对较轻的原因。 图1 英国新冠疫情死亡病例数 图2 美国新冠疫情新增病例数 图3 德国新冠疫情新增病例数 图4 意大利新冠疫情新增病例数 图5 2020年3月12日英国新冠疫情新增病例数进入峰值 图6 西班牙新冠疫情新增病例数 图7 法国新冠疫情新增病例数 截至2月25日13时14分 地区 确诊 治愈 死亡 所处半球 韩国 893 22 9 日本 851 25 5 意大利 231 2 7 新加坡 90 53 0 伊朗 61 0 12 美国 53 1 0 泰国 35 15 0 马来西亚 22 15 0 澳大利亚 17 5 0 南半球 越南 16 9 0 德国 16 14 0 英国 13 8 0 阿联酋 13 4 0 法国 12 11 1 加拿大 11 4 0 以色列 6 0 0 科威特 5 0 0 西班牙 3 0 0 菲律宾 3 1 1 印度 3 3 0 阿曼 2 0 0 巴林 2 0 0 俄罗斯 2 2 0 http://sa.sogou.com/new-weball/page/sgs/epidemic?type_page=pcpop 截至3月5日13时06分 地区 新增确诊 确诊 治愈 死亡 所处半球 韩国 145 5766 88 39 意大利 587 3089 276 107 伊朗 0 2922 435 92 日本 2 1037 229 12 德国 104 344 14 0 法国 33 290 12 4 西班牙 28 193 3 1 美国 33 159 9 11 新加坡 0 112 74 0 英国 2 87 8 0 瑞士 0 66 0 0 挪威 23 56 0 0 科威特 0 56 0 0 澳大利亚 12 53 5 2 南半球 瑞典 19 52 0 0 马来西亚 0 50 15 0 泰国 4 47 31 1 巴林 0 47 0 0 加拿大 1 34 7 0 伊拉克 0 31 0 1 印度 7 29 3 0 阿联酋 1 28 5 0 冰岛 10 26 0 0 奥地利 0 24 0 0 荷兰 0 24 0 0 比利时 0 23 1 0 阿尔及利亚 9 17 0 0 越南 0 16 16 0 黎巴嫩 2 15 1 0 阿曼 3 15 2 0 以色列 0 15 1 0 丹麦 5 15 0 0 克罗地亚 1 10 0 0 厄瓜多 3 10 0 0 南半球 希腊 0 8 0 0 捷克 3 8 0 0 芬兰 0 7 1 0 卡塔尔 0 7 0 0 爱尔兰 4 6 0 0 罗马尼亚 2 6 0 0 巴基斯坦 0 5 0 0 葡萄牙 0 5 0 0 墨西哥 0 5 1 0 白俄罗斯 0 4 0 0 塞内加尔 2 4 0 0 阿富汗 0 4 0 0 俄罗斯 0 3 2 0 http://wap.sciencenet.cn/blog-2277-1221927.html 截至4月23日12时30分 地区 新增确诊 确诊 治愈 死亡 美国 29973 842376 152286 46769 西班牙 - 208389 85915 21717 意大利 3370 187327 54543 25085 法国 15 159315 41331 21373 德国 1604 151456 109198 5385 英国 4451 134638 683 18151 土耳其 3083 98674 16477 2376 伊朗 - 85996 63113 5391 俄罗斯 - 57999 4420 513 巴西 2590 46182 25318 2924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29951.html 截至4月24日12时30分 地区 新增确诊 确诊 治愈 死亡 所处半球 美国 31900 873137 80203 49954 西班牙 - 213024 89250 22157 意大利 2646 189973 57576 25549 法国 2325 159460 42762 21889 德国 1954 153129 103300 5575 英国 4583 139246 712 18819 土耳其 3116 101790 1849 12491 伊朗 - 87026 64843 5481 俄罗斯 - 62773 4891 555 巴西 3688 50036 26573 3331 南半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3007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30085.html 截至5月9日12时31分 地区 新增确诊 确诊 治愈 死亡 美国 29162 1322154 223231 78616 西班牙 3262 260117 168408 26299 意大利 1327 217185 99023 30201 英国 4652 212629 997 31316 俄罗斯 - 187859 26608 1723 法国 1284 176209 55893 26233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32530.html 截至5月16日18时01分 地区 新增确诊 确诊 治愈 死亡 美国 26692 1484285 521775 88507 西班牙 1721 274367 188967 27459 俄罗斯 9200 272043 63166 2537 英国 3560 238004 1049 34078 意大利 789 223885 120205 31610 巴西 13784 220291 84970 14962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33579.html 截至6月4日13时30分 地区 新增确诊 确诊 治愈 死亡 美国 20578 1901783 688670 109142 巴西 28633 584016 238617 32548 俄罗斯 85294 317151 95559 5208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36735.html 截至6月19日14时31分 地区 新增确诊 确诊 治愈 死亡 美国 27924 2263651 930994 120688 巴西 22765 978142 534580 47748 俄罗斯 7790 561091 313963 7660 英国 1218 301935 1313 42373 西班牙 585 292348 196958 27136 秘鲁 3480 244388 131190 7461 意大利 331 238159 180544 34514 智利 4475 225103 186441 3841 伊朗 - 197647 156991 9272 法国 467 195272 74011 29606 德国 305 189817 173847 8875 土耳其 1304 184031 156022 4882 墨西哥 5662 165455 122180 19747 巴基斯坦 4944 165062 61383 3229 沙特阿拉伯 - 145991 93915 1139 孟加拉国 - 102292 40164 1343 加拿大 368 101877 63782 8361 卡塔尔 - 84441 63642 86 南非 3478 83890 44920 1737 比利时 - 60348 16724 9683 哥伦比亚 2119 57202 21361 1955 白俄罗斯 - 56657 34023 331 瑞典 - 56043 0 5053 埃及 1218 50437 13528 1938 荷兰 - 49527 186 6097 厄瓜多尔 607 49097 24123 4087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38543.html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0 个评论
太阳或进入活动增加期 紫外线杀毒将有利于结束疫情
杨学祥 2020-6-2 16:25
太阳或进入活动增加期 紫外线杀毒将有利于结束疫情 关键提示 据外媒BGR消息,NASA(美国宇航局)最近发现了一批新的太阳黑子和太阳耀斑,这可能表明太阳正进入活动增加的时期。 https://tech.sina.com.cn/roll/2020-06-02/doc-iircuyvi6288670.shtml 根据紫外线控制病毒发展的理论,2019年冠状病毒疫情始于2019年12月,处于紫外线一年中的最低值时期(冬季低值),预计2-3月(冬春之交)将出现拐点,4-5月(春季紫外线增强)出现峰值,5-6月(春夏之交)再次出现拐点,6-8月(夏季紫外线峰值)出现第一波谷值。 第二波峰值是否出现,取决于调控力度。 6-8月夏季紫外线峰值时期是结束疫情的最佳时期。 目前北半球处于冬季,疫情在中纬度地区快速发展(如,日本、韩国、意大利、伊朗),在低纬度地区受到抑制(如,印度尼西亚,印度)。在南半球也受到抑制(如,澳大利亚)。 必须防范南半球冬季(6-8月)疫情爆发的可能。 从2 月 25 日 13 时 14 分 到 2 月 26 日 07 时 37 分,澳大利亚确诊病例已由17例增加到23例。而澳大利亚炎热的夏季即将结束,秋冬季的由凉变冷以及紫外线减弱有利于病毒繁殖和传播。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一旦太阳黑子猛烈爆发,6-8月北半球疫情将进入低谷。 5月过半,太阳黑子依然鲜见踪影。 由于春夏紫外线增强,秋冬紫外线减弱, 由春到夏,北半球疫情减轻;由秋到冬, 南半球疫情加重。疫情在南北半球季节性特征明显。 太阳黑子姗姗来迟是疫情好转变慢的主因。 必须防范南半球冬季(6-8月)疫情爆发的可能。 从2月25日13时14分到 2月26日07时37分,澳大利亚确诊病例已由17例增加到23例。而澳大利亚炎热的夏季即将结束,秋冬季的由凉变冷以及紫外线减弱有利于病毒繁殖和传播。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20438.html 过去三天太阳活动状况 时间 05-31 05-30 05-29 X射线 耀斑 无 无 M1.1 质子事件 无 无 无 地磁 活动 平静 平静 平静 日冕 物质抛射 无 日冕物质抛射 日冕物质抛射 黑子 相对数 0 0 0 新生 黑子群数 0 0 0 总群数 0 0 0 10cm 射电流量 71 70 70 射电小爆 发事件数 / / / 射电大爆 发数(增量峰值=100sfu) / / / http://rwcc.bao.ac.cn/ 发布时间: 2020年6月2日 过去24小时太阳活动综述 2020年06月02日 在过去24小时中,太阳活动很低。 日面上有1群黑子 , 编号为NOAA 2764 (N35,L165),面积为:0000,磁分类为Alpha。 McIntosh分类为Axx。该期间无C级及以上耀斑发生。地磁场平静。 发布时间: 2020-06-01 第2020-06A号 2020年5月25日至5月31日,国家天文台在日面上没有观测到活动区, 发生过一次M级耀斑 。预计2020年6月1日至6月7日, 太阳黑子相对数平滑月均值为5.0。预计2020年6月1日至6月7日, 太阳耀斑活动水平为以0-1级为主。 国家天文台 云南天文台 紫金山天文台 http://rwcc.bao.ac.cn/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3610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35936.html 美国宇航局发现大量新太阳黑子 太阳或进入活动增加期 2020年06月02日 11:52 CNMO   【CNMO新闻】据外媒BGR消息,NASA(美国宇航局)最近发现了一批新的太阳黑子和太阳耀斑,这可能表明太阳正进入活动增加的时期。   NASA在新的博客文章中解释说,新发现的太阳耀斑并不是特别大,并且没有在NOAA(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太空天气预报中心进行注册,但是NASA用自己的硬件设施检测到了它们。NASA认为,黑子和耀斑可能暗示着太阳将变得更加活跃。 太阳或将进入活动增加期(图源BGR)   太阳通常以平均大约11年的周期运行。在活动活跃的时期(称为太阳最大值),黑子和耀斑频繁发生。在这段时间里,会发生太阳以极高的速度将带电粒子喷出太空的情况,此时地球会受到日冕物质抛射的影响,这种影响将涉及通信等诸多方面。   NASA写道:“这项新的黑子活动表明太阳可能正在加速进入新的周期,并且已经过了最小值。但是,至少要经过六个月的太阳观测和黑子计数才能知道它何时发生。由于该最小值是由一个周期中最低的黑子数定义的,因此科学家需要先观察到该数目不断增加,然后才能确定它们何时恰好位于底部。这意味着太阳极小值只有在事后才可以识别。” https://tech.sina.com.cn/roll/2020-06-02/doc-iircuyvi6288670.shtml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2126 次阅读|0 个评论
太阳休眠能给地球带来什么:小冰期还是病毒多发?
杨学祥 2020-6-1 20:40
太阳休眠能给地球带来什么:小冰期还是病毒多发? 杨学祥,杨冬红(吉林大学) 关键提示 根据比利时皇家天文台的观测,2008年未出现太阳黑子的天数达到了266天,这一数据的出现距1913年记录的观测史上天数最多的311天已经有95年之久,是仅次于1901年的287天和1878年的280天的历史第四低的纪录。 从2019年的3月14日开始,太阳上面的太阳黑子就消失了,至今(12月25日)已经288天,成为历史上太阳黑子消失时间第二长的时段。一般认为太阳黑子比较弱的时期,也代表着太阳活动处于低谷期,光热辐射不强,地球上温度也会偏低,甚至会导致地球气候处于小冰河期。 对于2020年太阳进入休眠期警告,科学界陷入了小冰期是否会发生的争论。事实上,太阳活动低值,紫外线的减少,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病毒的繁殖和爆发。 在十五世纪至十七世纪的二百余年内,全球强震发生频繁,其它自然灾害也很集中,如瘟疫流行,低温冻害严重,被称为小冰期时期。这个时期也正是蒙德太阳黑子超长极小值时期,太阳活动处于低值状态,有人把它看作是小冰期气候产生的原因(见表1)。 2014年9月21日我们的研究表明,1996-2008年已进入21世纪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严重低温和病毒爆发将成为大势所趋。2009年甲型流感爆发仅仅是一个最初信号。 回顾15-17世纪小冰期时代的瘟疫横行,我们必须做好迎接未来低温期带来的瘟疫和多种病毒爆发的准备。 2008年未出现太阳黑子的天数达到了266天 根据比利时皇家天文台的观测,2008年未出现太阳黑子的天数达到了266天,这一数据的出现距1913年记录的观测史上天数最多的311天已经有95年之久,是仅次于1901年的287天和1878年的280天的历史第四低的纪录。2008年的年平均太阳黑子数量2.9也是自1913年的1.4以来,95年后的最低点。而2009年8月平均太阳黑子数为0,更是创下了1913年6月以来96年内的最低纪录。而且,2009年的年平均太阳黑子数只有2.4,也是96年以来的低点,这岂止是“50年一遇”?美国宇航局修正为“大致百年一遇”。 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2/04-18/3826983.shtml 2019年未出现太阳黑子的天数达到了288天 从2019年的3月14日开始,太阳上面的太阳黑子就消失了,至今(12月25日)已经288天,成为历史上太阳黑子消失时间第二长的时段,一般认为太阳黑子比较弱的时期,也代表着太阳活动处于低谷期,光热辐射不强,地球上温度也会偏低,甚至会导致地球气候处于小冰河期。 12月25日,天文学家们发现了两个新的太阳黑子,这标志着太阳可能进入了新一轮活动周期,这次的太阳无黑子活动持续的时间达到了288天,是1913年以来消失时间最长的一次,创造了一个106年的记录。接下来我们很可能会看到太阳黑子出现新的活跃时期。 https://mp.weixin.qq.com/s?src=11timestamp=1590998744ver=2373signature=whnvA5YgPWipIFIIJozXA*TMHjPUr-6-O1RC0MBXyKsi0hB6WGZ1lYbh*Jf*O2tVVUdcsW7v295VfQXMdBNAF9l1NuS890ohwMdYPaMpVxZUKsLcd5GkTAojyn4o4tfxnew=1 太阳休眠会导致地球气候处于小冰河期? 地球表面的温度受来自太阳光的照射的影响非常大,如果没有太阳光的照射,地球将是一个冰冻星球,表面温度会降到零下200多摄氏度,但是从地球上生命演变历史来看,地球上的气温一直比较平稳,没有特别大的浮动,所以才会在几十亿年的时间中一直有生命演变发展。 但是太阳的物质活动现象也会有高低起伏,所以活跃期光辐射最强,低谷期光辐射就弱,太阳表面太阳黑子增多的时候,预示着太阳进入了一个活跃期,太阳黑子和耀斑消失的时候,则意味着其进入了一个低谷期,因此太阳表面没有太阳黑子长达280多天,会被天文学家们认为太阳的光辐射将减弱,有可能使得我们地球进入一个小冰河期。 不过288天的太阳无黑子的记录还是太短了,不足以降低地球的温度带来冰河期,而根据美国宇航局(nasa)的天文学家的判断,太阳很可能即将进入第25个周期,这样的话地球就不会进入小冰河期,因为太阳的物质活动将开始变强,活跃度的增高也意味着光辐射的增强,使得地球温度维持正常状态。 如今的太阳活动期预计会在2020年结束,时间距离越近,这种无活动的时间就会持续越长,上一次的出现甚至出现了蒙德极小期,当然这是在很早以前,不过那次的时间却是持续了70年,而那段时间小冰河时期正好出现,很多人都认为这很可能是太阳低活动造成的,不过目前依然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这个看法,两者之间的联系是否存在有待考证! 太空总署(NASA)发现,太阳表面再度出现了“无黑子”现象(又称白太阳),这已经是今年的第4次了,因此科学界担忧,太阳表面活动正进入“极小期”,届时恐导致地球的“小冰河期”(LittleIceAge),提前于2019年底前就会发生。 根据记录,最长的太阳活动“极小期”是发生在1645年到1715年间,持续长达70年(学界称之为“蒙德极小期”)。当时的地球迈入了小冰河期(1550年至1770年间),全球当时的气温皆下降,各地出现严寒的冬季,甚至连伦敦泰晤士河也结冰了,以致开始有在结冻河面上,举办“冰雪节”博览会的传统。 于去年,英国诺桑比亚大学数学教授萨柯华(ValentinaZharkova)在国际天文学会上,就曾经提出警告称,经严密的数学演算及资料收集,在2020年至2050年间,太阳会进入类似17世纪的“蒙德极小期”,届时太阳所发出的辐射量将减少,致使地球大气的温度会下降,因而再次进入“小冰河期”。尤其是2030年代,太阳的表面活动将会减少了60%,此种情形跟“蒙德极小期”差不多。 俄罗斯莫斯科大学的物理学家帕波瓦(HelenPopova)亦认为,于2020年左右,地球就会再次进入“小冰河期”,而在2030年左右,低温会达到巅峰。太阳的表面活动至第25活动周期时,就会变得更弱,一直至第27活动周期,期间约30年,地球皆会维持在低温。 同时专业天文网站《SpaceWeather》及气候网站《ClimateDepot》在分析近年太阳黑子之活动情形之后,它们预测下一个太阳活动“极小期”,应该会出现在2019或2020年。 《SpaceWeather》称,太阳表面的活动,正在以一万年间罕见的速度,急速下降之中,以现今的情形而言,太阳黑子的活动将 于2019年底前降至最低,自现在开始至2020年,太阳表面出现‘无黑子’情况,将会愈来愈频繁,并且每一次持续的时间,将会增加,从几天增加至几星期,甚至几个月之久。 https://mp.weixin.qq.com/s?src=11timestamp=1590998744ver=2373signature=whnvA5YgPWipIFIIJozXA*TMHjPUr-6-O1RC0MBXyKsi0hB6WGZ1lYbh*Jf*O2tVVUdcsW7v295VfQXMdBNAF9l1NuS890ohwMdYPaMpVxZUKsLcd5GkTAojyn4o4tfxnew=1 Keeling(2000)指出,强潮汐把海洋深处的冷水带到海面,使全球气候变冷,形成的全球气候波动周期大约为1800年。在十五世纪小冰期时期,潮汐强度为最大值,以后开始减弱,直到3100年潮汐强度又将达到最大值。潮汐调温效应使地球的温暖期从小冰期末期一直持续到二十四世纪,而后随着潮汐的增强,地球的气候将逐渐变冷。今后400年处于变暖高峰,下次小冰期将在3100年出现。 杨冬红等(2011)指出,潮汐高低潮还有200年左右的明显周期变化。其中,1425年、1629年两次峰值对应小冰期时期,1770年的峰值对应18世纪的低温,1974年的峰值对应20世纪70年代的气候变冷。特别是潮汐54-56年周期(与太平洋十年涛动的50-70年周期对应),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有非常明显的作用。 杨冬红等(2014)指出,潮汐变化还有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变化18.6年周期,与气候变化18.6年周期对应。杨冬红等(2008,2014)指出,1998年最热年记录与1995-1997年的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有关,此后16年气候变暖间断的原因之一是2005-2007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变暖增强,2023-2025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变冷达到高潮。2014年和2015年最热年新纪录证实了理论预测的可靠性。 根据以往记录,21世纪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过程还将持续30年以上。2000-2030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百年极寒有可能发生,但规模较小,变冷规模要小于道尔顿极小期(见表1)。我们称之为“次小冰期”。综合因素表明,2020年气候变冷将达到高潮。 表1 太阳活动、火山喷发、强潮汐和低温期的对应关系 太阳休眠会导致地球病毒多发 对于2020年太阳进入休眠期警告,科学界陷入了小冰期是否会发生的争论。事实上,太阳活动低值,紫外线的减少,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病毒的繁殖和爆发。 在十五世纪至十七世纪的二百余年内,全球强震发生频繁,其它自然灾害也很集中,如瘟疫流行,低温冻害严重,被称为小冰期时期。这个时期也正是蒙德太阳黑子超长极小值时期,太阳活动处于低值状态,有人把它看作是小冰期气候产生的原因(见表1)。 2014年9月21日我们的研究表明,1996-2008年已进入21世纪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严重低温和病毒爆发将成为大势所趋。2009年甲型流感爆发仅仅是一个最初信号。 回顾15-17世纪小冰期时代的瘟疫横行,我们必须做好迎接未来低温期带来的瘟疫和多种病毒爆发的准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86470f0102v186.html 表2 太阳活动、坏天时代、瘟疫、强潮汐和低温期的对应关系 极小期 时间(年) 坏天时代 潮汐极大年时间 瘟疫 全球气温 欧特 1040-1080 1010-1110 1062 ----- 低温 沃尔夫 1280-1350 1165-1360 1264 1347-1351黑死病 小冰期 史玻勒 1450-1550 1420-1525 1425 1519-1526美洲瘟疫 小冰期 蒙德 1640-1720 1600-1725 1629 1629-1631米兰大瘟疫 1665-1666伦敦大瘟疫 1720-1722马赛大瘟疫 小冰期 道尔顿 1790-1830 1790-1915 1770 1918-1920西班牙流感 小冰期 21世纪 2007-?? 1997-?? 1974 2019新冠病毒 次小冰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33555.html 参考文献 1.刘惇:《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罗氏定律》http://yuhaiyi.blshe.com/post/8050/266126 2. 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竺可桢全集》第4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471页。 3. 许靖华:《太阳、气候、饥荒与民族大迁移》《中国科学(D辑)》第28卷第4期1998年8月 4.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23 (6): 1813~1818。YANG Dong-hong, YANGXue-xiang. The hypothesis of the ocesnic earthquakes adjusting climate slowdownof global warming.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08, 23 (6): 1813~1818. 5. 杨冬红, 杨学祥. 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4, 29(2):610-615. YANG Dong-hong, YANG Xue-xiang. Studyon the relation between ice sheets melting and low temperature in NorthernHemisphere.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14, 29 (1): 610~615. 6.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2011,54(4):926-934. Yang D H,Yang D B, Yang X X, The influence of tides and earthquakes in global climatechanges.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in Chinese), 2011, 54(4): 926-934 7. 杨冬红,杨学祥. 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3, 28(4): 1666-1677. Yang X X, Chen D Y. Study oncause of formation in Earth’s climatic changes. Progress in Geophysics (inChinese), 2013, 28(4): 1666-1677. 8. 杨冬红, 杨学祥, 刘 财. 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21(3): 1023~1027。Yang D H, Yang X X, Liu C. Global low temperature, earthquake and tsunami (Dec. 26, 2004) in Indonesia. Progress in Geophysics (in Chinese), 2006, 21(3): 1023~1027。 9. 杨学祥, 陈殿友. 地球差异旋转动力学. 长春: 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8, 2, 99~104, 196~198 Yang X X, Chen D Y. Geodynamics of the Earth’s differential rotation and revolution (in Chinese). Changchun: Jilin University Press, 1998, 2, 99~104, 196~198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63275.html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3738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冠疫情何时结束?2020年还是2021年?
杨学祥 2020-5-20 20:02
新冠疫情何时结束?2020年还是2021年? 杨学祥,杨冬红(吉林大学) 新冠病毒爆发在2019年太阳黑子低值时期 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日地研究卓越中心的通讯专家Jan Janssens在整合了有关太阳的研究之后说:“太阳在2019年11月14日开始进入无黑子期,一直持续到了12月23日”,他在邮件中同时告诉《科学在线》(天文在线):“这个40多天的无黑子期是20多年里持续最长的一次。” 一个新的太阳黑子区域的特写—在一连串四十天的“无黑子”期之后,也就是两个十一年的太阳黑子周期间的太阳活动最低时期之后,首次被观测到。太阳气象预报中心预测,SC25的活动周期预计在2024年达到巅峰,接着在2031年出现最小值。 太阳在2019年11月14日开始进入无黑子期,一直持续到了12月23日,四十天的“无黑子”期与2019年12月开始的新冠疫情完全重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6447.html 2019年11月14日至2019年12月23日,国家天文台在日面上没有观测到活动区,没有发生过C级及以上耀斑。预计2019年11月14日至2019年12月23日, 太阳黑子相对数平滑月均值为5.0。预计2019年11月11日至2020年1月19日, 太阳耀斑活动水平为以0-1级为主。 http://rwcc.bao.ac.cn:8002/solarweather/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5860.html 太阳耀斑通常可分成A、B、C、M、X五个级别,每个级别又可划分10个等级。一般地球上观测到的弱耀斑是C级,M级是大耀斑,而X级则是极大耀斑。 紫外线、X射线和伽玛射线以及高能粒子流可以杀灭病毒,对地球进行定期消毒。在太阳活动低值时期,紫外线、X射线和伽玛射线以及高能粒子流的强度变弱,有利于冠状病毒加快繁殖和传播,导致疫情的发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638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646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6512.html 何时是太阳黑子谷值,2019年还是2020年? 据美国《新闻周刊》网站近日(2020年04月09日)报道,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太空天气预报中心主任克林顿•华莱士预测,太阳可能于本月迈入新一轮活动周期——太阳周期25(CS25)。不过,具体哪一天发生目前还难以确定。   太阳会产生强大的磁场,该磁场大约每11年翻转一次,也就是说,在每一轮太阳周期结束时,太阳磁场的南北极会对调。 自1755年以来,科学家一直在跟踪太阳周期。他们将一轮太阳周期的结束期称为太阳极小期,此期间太阳活动最少;将这一周期中间期称为太阳极大期,此期间太阳活动频繁。在太阳活动极大期,太阳黑子的频率会增加,太阳黑子是出现于太阳光球层表面的暗斑。最近一次太阳极小期发生于2009年。华莱士4月1日在美国国家科学院的一次演讲中说:“明年我们将知道太阳活动何时到达极小期。” http://scitech.people.com.cn/n1/2020/0409/c1007-31666585.html 这就是说,太阳黑子的谷年在2019年至2021年之间。这是太阳黑子和太阳耀斑姗姗来迟的原因。 新冠疫情何时结束?2020年还是2021年? 如果2019年是太阳黑子谷年,那么疫情将在2020年8月结束;如果2020年是太阳黑子谷年,那么疫情将在2021年8月结束;如果2021年是太阳黑子谷年,那么疫情将在2022年8月结束。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一旦太阳黑子猛烈爆发,6-8月北半球疫情将进入低谷。现在5月过半,太阳黑子依然鲜见踪影。 由于春夏紫外线增强,秋冬紫外线减弱,由春到夏,北半球疫情减轻;由秋到冬, 南半球疫情加重。疫情在南北半球季节性特征明显。太阳黑子姗姗来迟是疫情好转变慢的主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34085.html 相关报道 太阳可能本月进入新一轮活动周期 刘霞 2020年04月09日07:49 来源:科技日报   据美国《新闻周刊》网站近日报道,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太空天气预报中心主任克林顿•华莱士预测,太阳可能于本月迈入新一轮活动周期——太阳周期25(CS25)。不过,具体哪一天发生目前还难以确定。   太阳会产生强大的磁场,该磁场大约每11年翻转一次,也就是说,在每一轮太阳周期结束时,太阳磁场的南北极会对调。   自1755年以来,科学家一直在跟踪太阳周期。他们将一轮太阳周期的结束期称为太阳极小期,此期间太阳活动最少;将这一周期中间期称为太阳极大期,此期间太阳活动频繁。在太阳活动极大期,太阳黑子的频率会增加,太阳黑子是出现于太阳光球层表面的暗斑。最近一次太阳极小期发生于2009年。华莱士4月1日在美国国家科学院的一次演讲中说:“明年我们将知道太阳活动何时到达极小期。”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称,随着新一轮太阳周期的演进,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等现象也会增加,会释放出大量能量,甚至对地球产生影响。例如,太阳耀斑有时会破坏地球上的通信系统和电子网格。   有些周期太阳活动很多,但有些周期则相对安静。科学家试图预测太阳周期的活跃程度,但由于对太阳物理过程了解不够深入,一直未能如愿以偿。尽管如此,华莱士仍然给出了针对最新太阳周期的预测。“我们会在2025年夏天某个时候看到太阳活动达到峰值,那时,我们将看到115个左右的太阳黑子。当然,这是一个长期预测,未来将证明这一预测的进展情况。”   尽管我们对太阳知之甚少,但包括NASA的“帕克”在内的太阳探测器正充当我们的“耳目”,让我们进一步揭示太阳的秘密。该探测器曾与太阳进行过迄今“最亲密接触”,当时它距太阳表面2655万英里。此外,今年早些时候,天文学家发布了迄今最清晰太阳图像,让我们更进一步窥视了太阳的“面容”。 http://scitech.people.com.cn/n1/2020/0409/c1007-31666585.html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28043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冠病毒爆发是太阳黑子极小值的产物:紫外线灭杀病毒的最弱时期
杨学祥 2020-4-21 06:24
新冠病毒爆发是太阳黑子极小值的产物:紫外线灭杀病毒的最弱时期 杨学祥,杨冬红(吉林大学) 2018年以来,太阳黑子数又进入低谷期了,如下图太阳黑子数的低值已经持续了一年半,2019-2020年进入低谷,而上一次低谷期出现在2008-2009期间。2009和2019年发生了什么? 2009年发生甲型流感大流行,2019年发生新冠病毒大爆发。 太阳黑子周期 首先,我们看一看太阳黑子数的周期性变化。下面两图分别是1954年以来和1700年以来太阳黑子数周期性变化示意图,太阳黑子的周期性变化非常明显,按照谷-谷来进行划分几乎普遍存在10-12年之间的变化,也与我们高中地理时所学的太阳黑子11年的周期相吻合。 1954-2020 太阳黑子数周期 1700-2020太阳黑子数周期 太阳活动进入“极小期”,2020年以后地球可能会进入小冰期 科学家称太阳正在迎来一次罕见的“休眠期”,到2020年之后太阳黑子将持续消失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而这有可能使地球出现一次迷你冰川期。 挪威的太阳物理学家鲍尔·布莱克日前做客上海科普大讲坛时表示,自2018年初至今,在太阳上没有观测到任何太阳黑子。这意味着太阳按照它11年的活动周期,进入了例行的休息阶段。 太阳的磁极每22年变换一次,太阳黑子活动以11年为一个周期。在太阳活动开始下一个周期的几年前,太阳最外层会频繁出现喷射气流。目前太阳所处的活动周期开始于2009年,按照这一规律,太阳活动的下一个周期将于2020年开始。然而天文学家现在并未观测到应有的喷射气流,这也就意味着到2020年时,太阳活动将很少或太阳活动的出现将有所延迟。 自从1850年上一个小冰期结束以来,人类已经度过了相对温暖的1个多世纪。近日,太阳黑子出奇地安静,预计到2020年,太阳将进入一个较长时间的超级安静模式,太阳黑子活动将消失几年甚至几十年。日前,美国宇航局发出警告,漫长的寒冷“冬季”即将在几个月内袭击大气层表面,并带来创纪录的低温。一位科学家警告,太阳黑子的活动下降的如此之大,以至于创纪录的低温很快就会出现。美国宇航局兰利研究中心的Martin Mlynczak也表示:“我们看到了一种降温的趋势。” 而太阳黑子进入冬眠期,被看作是小冰期到来的标志之一。如今的太阳黑子已经停止出现接近30天了,在太阳黑子长达11年的活动期内,会出现高峰期和低谷期,如今的太阳正在低谷期,也就意味这寒流即将来袭了,太阳活动次数的减少会对地球的气候造成很大的影响,处于低谷期的太阳在接下来的几年内出现长时间没有太阳黑子的情况将会越来越多。 如今的太阳活动期预计会在2020年结束,时间距离越近,这种无活动的时间就会持续越长,上一次的出现甚至出现了蒙德极小期,当然这是在很早以前,不过那次的时间却是持续了70年,而那段时间小冰河时期正好出现,很多人都认为这很可能是太阳低活动造成的。 天文学家从1755年起,就开始记录太阳黑子的情形,发现黑子的活动性是有周期性,大约每11年为一周期,不过每一个周期都有些不一样,目前已是第24个活动周期。虽有部分科学家质疑太阳黑子活动和地球气温之间的关联性,但近年来已有多种理论指称,太阳黑子活动的强弱,会对地球气温、磁场与大气等造成明显的影响。 根据记录指出,最长的太阳活动“极小期”是发生在1645年到1715年间,持续长达70年(学界称之为“蒙德极小期”)。当时的地球迈入了小冰河期(1550年至1770年间),全球当时的气温皆下降,各地出现严寒的冬季,甚至连伦敦泰晤士河也结冰了,以致开始有在结冻河面上,举办“冰雪节”博览会的传统。 在明朝灭亡前后约70年,太阳黑子消失。那时候欧洲出现小冰河时期,中国则气候突变,天灾令农作物失收。“若非明朝末年天灾,农民不会因小事而造反。天灾同样在满州出现,迫使满州人四出讨伐,既为土地也为食物。”在复杂的政治氛围外,太阳黑子引发的气候巨变,是促使明朝政治巨变的幕后原因之一。另闻名全球的史特拉底瓦里小提琴,据传也是因寒冬,使得树木成长速度减慢,才会促成有高密度的木材得以制作。 2015年,英国诺桑比亚大学数学教授ValentinaZharkova在国际天文学会上,就曾经提出警告称,经严密的数学演算及资料收集,在2020年至2050年间,太阳会进入类似17世纪的“蒙德极小期”,届时太阳所发出的辐射量将减少,致使地球大气的温度会下降,因而再次进入“小冰河期”。尤其是2030年代,太阳的表面活动将会减少了60%,此种情形跟“蒙德极小期”差不多。 俄罗斯莫斯科大学的物理学家帕波瓦(HelenPopova)亦认为,于2020年左右,地球就会再次进入“小冰河期”,而在2030年左右,低温会达到巅峰。太阳的表面活动至第25活动周期时,就会变得更弱,一直至第27活动周期,期间约30年,地球皆会维持在低温。专业天文网站《SpaceWeather》及气候网站《ClimateDepot》在分析近年太阳黑子之活动情形之后,它们预测下一个太阳活动“极小期”,应该会出现在2019或2020年。《SpaceWeather》称,太阳表面的活动,正在以一万年间罕见的速度,急速下降之中,以现今的情形而言,太阳黑子的活动将 于2019年底前降至最低,自现在开始至2020年,太阳表面出现‘无黑子’情况,将会愈来愈频繁,并且每一次持续的时间,将会增加,从几天增加至几星期,甚至几个月之久。 https://k.sina.cn/article_1914880192_7222c0c002000q26k.html?from=science 严重低温和病毒爆发将成为大势所趋 在十五世纪至十七世纪的二百余年内,全球强震发生频繁,其它自然灾害也很集中,如瘟疫流行,低温冻害严重,被称为小冰期时期。这个时期也正是蒙德太阳黑子超长极小值时期,太阳活动处于低值状态,有人把它看作是小冰期气候产生的原因(见表1)。 我们的研究表明,1996-2008年已进入21世纪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严重低温和病毒爆发将成为大势所趋。2009年甲型流感爆发仅仅是一个最初信号。 回顾15-17世纪小冰期时代的瘟疫横行,我们必须做好迎接未来低温期带来的瘟疫和多种病毒爆发的准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86470f0102v186.html 新冠病毒爆发是太阳黑子极小值的产物 据韩联社电视台报道,人们寄希望于随着天气变暖,新冠病毒会自然消失,多国专家观点不一,多数表示,仍需观望。专家表示,不可过度期待。美国哈佛大学流行病学教授 马克•利普西奇表示,冠状病毒有季节性,但新型冠状病毒是否具有相同性质,仍然存在疑问。 https://www.sohu.com/a/377531772_115239 流感病毒为什么爆发于冬季? 图1 一年中紫外线量的变化(把7月的量作为1000来计算的相对值) 我国的冬季为前一年12月到次年2月,是一年中紫外线最低值时期;在美国较冷的秋季,冬季和春季出现流感高峰,从10 月到次年 5 月,避开了紫外线夏季高峰。这说明,流感高峰与低温和紫外线低值有关。 SARS事件开始于冬季高峰在春季 SARS事件从2002年12月5日或6日开始至2003年7月13日,共历时约8个月。即爆发于紫外线冬季低值,消失于紫外线夏季高值。 图2 SARS2003年死亡率统计:5月进入峰值 中东呼吸综合症爆发于冬季高潮在春季 图3 MERS病例发病数时间分布图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613952 根据图3,中东呼吸综合症发现于2012年冬季,疫情高峰在2014年3-5月春季,在6-8月夏季紫外线峰值迅速消失。 新型冠状病毒爆发在2019-2020年冬季无黑子期 2019年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日地研究卓越中心的通讯专家Jan Janssens在整合了有关太阳的研究之后说:“太阳在11月14日开始进入无黑子期,一直持续到了12月23日”,他在邮件中同时告诉《科学在线》(天文在线):“这个40多天的无黑子期是20多年里持续最长的一次。” Jenssens说,这样持续这么久的无黑子期通常发生在“太阳活动极小期”--- 指在两个太阳活动周期之间黑子活动最不活跃的时期。 即使科学家们仍没有超过六个月以上的足够数据,来宣告新一轮的太阳活动周期的开始,但Jenssens表示:“这似乎证明了,太阳第25个周期正在形成之中,我们可能正处于、或者已经过了太阳能量最低点的时期。” https://xw.qq.com/cmsid/20200116A0760O00?pgv_ref=sogousmADTAG=sogousm 2019年5月20日至2020年1月12日,国家天文台没有在日面上观测到活动区,没有发生过C级及以上耀斑。 2019年11月至2020年1月太阳活动低值是新冠状病毒爆发的重要原因。 2019年11月4日至2020年1月12日,国家天文台在日面上观测到1个活动区,没有发生过C级及以上耀斑。预计2019年11月11日至2020年1月19日, 太阳黑子相对数平滑月均值为5.0。预计2019年11月11日至2020年1月19日, 太阳耀斑活动水平为以0-1级为主。 http://rwcc.bao.ac.cn:8002/solarweather/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5860.html 太阳耀斑通常可分成A、B、C、M、X五个级别,每个级别又可划分10个等级。一般地球上观测到的弱耀斑是C级,M级是大耀斑,而X级则是极大耀斑。 新型冠状病毒爆发在2019-2020年冬季紫外线谷值时期,又恰逢太阳黑子低值年,这是此次疫情异常凶猛的原因。由于太阳黑子最低值已经过去,根据前两次疫情的统计规律,估计在春季疫情将进入高峰,夏季消失,秋冬季是否复出,取决于中国的调控力度。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698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7031.html 图4 欧洲地区2020年1-2月2029-nCoV病例的流行曲线 图5 中国以外地区2020年1-2月2029-nCoV病例的流行曲线 太阳辐射对流感病毒的影响 我们在2009年6月25日指出,太阳活动对流感爆发的影响人们早就发现。在太阳黑子谷年,太阳活动减弱,辐射出的紫外线也减弱,这有利于微生物和病毒的滋生和繁殖(旧病毒复发);在太阳黑子峰年,太阳活动增强,辐射出的紫外线增加,有利于微生物和病毒的基因变异(新病毒产生)。这是流感大流行一定发生在太阳黑子极值年的原因。由于在太阳黑子峰年爆发的流感大流行起因于病毒基因变异,所以强度大,危害重,如1918-1919年、1957-1958年和1968-1969年;由于太阳黑子谷年的流感大流行起因于旧病毒复发,所以强度小,危害轻,如1900年和1977年。这是后两次流感大流行被人们忽略的原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40114.html 根据相关条件,2002年SARS发生在太阳黑子峰值,所以强度大。2020年武汉新型冠状病毒发生在太阳黑子谷年,其强度相应变小。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5677.html 高温和高紫外线环境能否让该病毒自然消退? 研究表明,我国的冬季为前一年12月到次年2月,是一年中紫外线最低值时期;在美国较冷的秋季,冬季和春季出现流感高峰,从10 月到次年 5 月,避开了紫外线夏季高峰。这说明,流感高峰与低温和紫外线低值有关。 SARS事件从2002年12月5日或6日开始至2003年7月13日,共历时约8个月。即爆发于紫外线冬季低值,消失于紫外线夏季高值。疫情发展速度快。 中东呼吸综合症发现于2012年冬季,疫情高峰在2014年3-5月春季,在6-8月夏季紫外线峰值迅速消失。疫情发展速度慢。 2019年冠状病毒疫情发展迅猛,趋势近似于SARS事件。 根据紫外线控制病毒发展的理论,2019年冠状病毒疫情始于2019年12月,处于紫外线一年中的最低值时期(冬季低值),预计2-3月(冬春之交)将出现拐点,4-5月(春季紫外线增强)出现峰值,5-6月(春夏之交)再次出现拐点,6-8月(夏季紫外线峰值)出现第一波谷值。第二波峰值是否出现,取决于调控力度。 6-8月夏季紫外线峰值时期是结束疫情的最佳时期。 图2-5何其相似。 让实践检验谁是谁非。 https://www.sohu.com/a/377531772_115239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2197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2873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28751.html 参考文献 马宗晋,杜品仁.现今地壳运动问题 .北京:地质出版社, 1995, 10: 99-102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杨冬红,杨学祥。流感世界大流行的气候特征。沙漠与绿洲气象。2007,1(3):1-8。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2011,54(4):926-934.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3, 28(4): 1666-1677.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5094 次阅读|2 个评论
太阳黑子预示2019发生新冠肺炎?
杨学祥 2020-2-19 09:31
太阳黑子预示2019发生新冠肺炎? 网上资料显示,2018年以来,太阳黑子数又进入低谷期了,如下图太阳黑子数的低值已经持续了一年半,而上一次低谷期出现在2008-2009期间。2009发生了什么? 不是全球爆发了甲型流感吗?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巧合与联系,我们不如趁此机会探讨一下吧。 太阳黑子周期 首先,我们看一看太阳黑子数的周期性变化。下面两图分别是1954年以来和1700年以来太阳黑子数周期性变化示意图,太阳黑子的周期性变化非常明显,按照谷-谷来进行划分几乎普遍存在10-12年之间的变化,也与太阳黑子11年的周期相吻合。 1954-2020 太阳黑子数周期 1700-2020太阳黑子数周期 http://www.sohu.com/a/318124086_684666 最新的发现表明,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病毒,比其它人类流感病毒,与禽流感病毒的关系更密切。现在把人畜共患流感都称为禽流感,哺乳动物是禽类与人类的中间链条,病毒演化需要一个较长的气候突变过程。 综合1890-2004年的数据,我们在2007年得到 流感大流行的6大气候特征: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前一年或前两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拉尼娜年;20世纪50-70年代同时为中国强沙尘暴年;前后一年或当年为中国东北地区冷夏年(20世纪50-70年代同时为严重低温冷害年);当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厄尔尼诺年;当年为太阳黑子谷年m或峰年M,m-1年,m+1年或M+1年。 1889-1890年、1900年、1918-1919年、1957-1958年、1968-1969年和1977年的禽流感爆发、2009年H5N1甲型流感暴发都满足这6大条件,同时,在1890年以来,满足这6大条件的只有以上7次爆发。 2000-2035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16-2017年可能发生拉尼娜事件,2018-2019年可能发生厄尔尼诺事件,2019-2020年可能为太阳黑子谷年,2020年可能进入严重低温冻害时期,符合流感流行的主要条件, 流感可能在2017年孕育,在2018-2019年流行。 事实上,中評社北京2020年1月22日電/據央視新聞客戶端報道,據美國媒體報道,美國27年以來首次再現致命乙型流感病毒,根據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最新數據:全美範圍已有1300萬人感染,造成死亡人數高達6600人,加州、紐約均在高危城市之列,堪稱過去40年最致命流感之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5348.html 太阳活动对流感爆发的影响人们早就发现。在太阳黑子谷年,太阳活动减弱,辐射出的紫外线也减弱,这有利于微生物和病毒的滋生和繁殖(旧病毒复发);在太阳黑子峰年,太阳活动增强,辐射出的紫外线增加,有利于微生物和病毒的基因变异(新病毒产生)。这是流感大流行一定发生在太阳黑子极值年的原因。由于在太阳黑子峰年爆发的流感大流行起因于病毒基因变异,所以强度大,危害重,如1918-1919年、1957-1958年和1968-1969年;由于太阳黑子谷年的流感大流行起因于旧病毒复发,所以强度小,危害轻,如1900年和1977年。这是后两次流感大流行被人们忽略的原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40114.html 根据相关条件,2002年SARS发生在太阳黑子峰值,所以强度大。2020年武汉新型冠状病毒发生在太阳黑子谷年,其强度相应变小。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5242.html 2016-1-8我们明确指出,2014年是太阳黑子峰年,2018年可能是太阳黑子谷年,2016-2018年是世界流感大流行和病毒变异的危险时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4897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5677.html 我们在2014年9月29日指出,旅游是现代经济的支柱产业,在相对平静的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得到22年的稳定增长。但是,在灾害多发的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特大地震、低温冻害、飓风台风、病毒疫情接连发生,重创了全球的旅游业。 旅游业面临极端自然灾害的风险,不安全因素将重创旅游业。病毒爆发重创旅游业。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3179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70468.html 太阳将进入不寻常且时间较长的“超级安静模式”,大约从2020年开始,太阳黑子活动或许会消失几年甚至几十年。太阳黑子活动或许将进入“冬眠”,这种情况自17世纪以来从未出现。目前处于200年气候周期的变冷初期,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病毒群发已成必然之势。 1996年地球进入21世纪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严重低温和低紫外线将导致多种病毒接连爆发。全球变暖持续16年停滞也是一个重要信号。 2003年非典病毒爆发; 2005年禽流感爆发; 2009年甲型流感爆发; 2014年埃博拉病毒爆发、登革热病毒和肠道病毒EV-D68爆发。 回顾15-17世纪小冰期时代的瘟疫横行,我们必须做好迎接未来低温期带来的瘟疫和多种病毒爆发的准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26254.html 冠状病毒为什么爆发在 2019 年 12 月? 因为 2019 年为太阳黑子谷年,太阳在 2019 年 11 月 14 日开始进入无黑子期,一直持续到了 12 月 23 日,四十天的 “ 无黑子 ” 期与 2019 年 12 月开始的疫情完全重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6447.html 新冠状病毒为什么爆发在武汉? 因为武汉是中国紫外线较弱的地方,整个湖北都是,包括广东、湖南、江西、安徽、河南、浙江、江苏。 中国紫外线最强的是拉萨、青藏高原、云贵高原,贵州。所以西藏、青海、新疆、内蒙都是疫情最轻的地区; 中国紫外线最弱的是四川盆地、黑龙江,都是疫情较重的地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782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791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7976.html 参考文献 1. 杨海, 范来福, 刘继锋. 禽流感和流感的关系、起源、变异和对策 . 职业与健康. 2004, 20(10): 87-89 2. 于恩庶,徐秉锟,主编。中国人兽共患病学 。福州:福建科技出版社,1988。233。 3. Terrence M. Tumpey,Christopher F. Basler, Patricia V.Aguilar,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Reconstructed 1918 Spanish InfluenzaPandemic Virus , Science. 2005, 310: 77– 80 4.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 。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5. 杨冬红,杨学祥。流感世界大流行的气候特征。沙漠与绿洲气象。2007,1(3):1-8。 6. 杨学祥。灾害链规律不容忽视。文汇报。科技文摘专刊(第683期)。2008年3月2日第五版。 7. 杨学祥,杨冬红。地震、海啸、低温和流感:灾害链的变化趋势。生命与灾害,2009,(11):4-7. 8.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太平洋十年涛动冷位相中的流感爆发。《世界地质:英文版》 2010年第13卷第2期104-107页。 9. 杨冬红,杨学祥. 厄尔尼诺事件和拉尼娜事件的成因与预测.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8,2(5): 1-10 10.Upgrade influenza pandemic warning: possible pandemic nextyear 流感大流行预警:2008年可能发生流感大流行。发表人:yxx119 发表时间:2008年1月27日14点57分 来源:View SinglePost。 http://www.flu.org.cn/scn/news-1408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0977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9033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5348.html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5295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型冠状病毒在医院中传播的原因:室内缺少紫外线杀毒
热度 2 杨学祥 2020-1-30 13:16
新型冠状病毒在医院中传播的原因:室内缺少紫外线杀毒 杨学祥,杨冬红(吉林大学) 阎影 教授最近指出, 冠状病毒第 2 次在人类的大规模传播始于 2012 年。当时在一名因呼吸衰竭而死亡的沙特男性的痰液中发现了冠状病毒。后来疾病和病毒分别命名为中东呼吸综合征( 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 MERS )和 MERS-CoV 。 MERS-CoV 也是一种高致病性的β型 -CoV ,能够跨越种属感染人类。 SARS-CoV 的传播特点主要表现为,病毒可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能够被遏制和清除。这与 MERS-CoV 的传播特点显然不同。 MERS 大多发病在中东,所以国人对此次传染印象普遍不深。 MERS-CoV 感染相对隐缓,多为散发性人畜共患的疾病传播方式,在人类中间的传播链有限。 目前尚未发现 MERS-CoV 在社区里的持续传播;相反在医院里却爆发了病毒传播的事件,这与某个超级传播者的出现明显相关,其结果对于医院系统造成了灾难性的破坏。 跟据 WHO 数据,截至 2019 年 11 月, MERS-CoV 总共传染了 2494 例患者,导致 858 人死亡,其中大部分在沙特阿拉伯。 目前,推测 MERS-CoV 的自然储存库是在蝙蝠,而导致在人类传播的主要感染来源,是来自中间宿主动物 - 单峰骆驼。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02154-1216136.html 医院和社区的关键区别在于其密闭性,没有室外空气的流通和太阳紫外线的进入,室内的病毒得不到有效的杀灭和清除。如果医院采取远紫外线杀毒,就一定会有利于病人的治疗和医生的防护。 目前处于太阳黑子谷值时期,太阳辐射强度低,有利于病毒繁殖和传播,紫外线杀毒应该是有效防治手段。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4278 次阅读|5 个评论
2019年11月至2020年1月太阳活动低值是新冠状病毒爆发的重要原因
杨学祥 2020-1-28 09:11
2019年11月至2020年1月太阳活动低值是新冠状病毒爆发的重要原因 杨学祥,杨冬红(吉林大学) 关键提示 2019年11月4日至2020年1月12日,国家天文台在日面上观测到1个活动区,没有发生过C级及以上耀斑。预计2019年11月11日至2020年1月19日, 太阳黑子相对数平滑月均值为5.0。预计2019年11月11日至2020年1月19日, 太阳耀斑活动水平为以0-1级为主。 http://rwcc.bao.ac.cn:8002/solarweather/ 研究人员称,最初一个病例12月1日患病,据报道与华南海鲜市场无关。 研究人员表示,“第一个病人与后续病人之间未发现流行病学关联。”他们的数据还显示,41个病例中的13个都与华南海鲜市场无关。 对此,美国乔治城大学传染病专家Daniel Lucey说:“13个无关联,比例很高了。” 中国卫生部门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早些时候的报告表示,第一例患者于12月8日出现症状,这些报告表示,“大多数”病例与1月1日关闭的海鲜市场有关。 Lucey说,如果新的数据是准确的,那么第一例人感染如果不是更早的话, 应该发生在11月 ,因为感染和症状出现之间有一个潜伏期。 如果是这样的话,新冠状病毒可能先悄然在武汉和其他地方的人群之间传播,然后到去年12月下旬,才在华南海鲜批发市场发现了这批病例。 太阳黑子进入谷值,是武汉新冠状病毒爆发的主要原因。增强紫外线杀毒,模拟正常太阳光杀毒,是治疗武汉新冠状病毒感染的可行方法。 我们在2009年6月25日指出,太阳活动对流感爆发的影响人们早就发现。在太阳黑子谷年,太阳活动减弱,辐射出的紫外线也减弱,这有利于微生物和病毒的滋生和繁殖(旧病毒复发);在太阳黑子峰年,太阳活动增强,辐射出的紫外线增加,有利于微生物和病毒的基因变异(新病毒产生)。这是流感大流行一定发生在太阳黑子极值年的原因。由于在太阳黑子峰年爆发的流感大流行起因于病毒基因变异,所以强度大,危害重,如1918-1919年、1957-1958年和1968-1969年;由于太阳黑子谷年的流感大流行起因于旧病毒复发,所以强度小,危害轻,如1900年和1977年。这是后两次流感大流行被人们忽略的原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40114.html 根据相关条件,2002年SARS发生在太阳黑子峰值,所以强度大。2020年武汉新型冠状病毒发生在太阳黑子谷年,其强度相应变小。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5677.html 2019年11月至2020年1月太阳活动低值是新冠状病毒爆发的重要原因。 关键结论 从 2002年中国SARS,到2012年中东MERS,再回到 2020年中国武汉新型冠状病毒 (2019-nCoV), 新型冠状病毒在最适宜地方和时间出现,在防范最薄弱的地方聚集爆发,在有利条件消失后自行消失。其最大特征是病毒在空气中的浓度变化:浓度小时人体免疫可阻止感染;超过临界点将有少数弱体质人群被感染;高浓度将形成大规模流行,浓度降低将出现拐点,最后直至自动消失(见表1)。 隔离可以阻断传染,降低病毒在大气中的浓度才是关键。 病毒的爆发与恶劣的环境有关: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交替发生,低温冻害和太阳黑子极值,都是相关的天文条件和气象条件。历史上的病毒爆发事件并非是因特效药的发现而治愈,而是伴随环境的改善而自动消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5691.html 相关报道 太阳活动中期预报【第2020-01B号】 Written by rwcc on 13 一月 2020 第2020-01B号 2020年1月6日至1月12日,国家天文台在日面上观测到1个活动区,没有发生过C级及以上耀斑。预计2020年1月13日至1月19日, 太阳黑子相对数平滑月均值为5.0。预计2020年1月13日至1月19日, 太阳耀斑活动水平为以0-1级为主。 国家天文台 云南天文台 紫金山天文台 太阳耀斑活动水平注释 Posted in 太阳活动中期预报 | 评论关闭 太阳活动中期预报【第2020-01A号】 Written by rwcc on 06 一月 2020 第2020-01A号 2019年12月30日至2020年1月5日,国家天文台在日面上观测到1个活动区,没有发生过C级及以上耀斑。预计2020年1月6日至1月12日, 太阳黑子相对数平滑月均值为5.0。预计2020年1月6日至1月12日, 太阳耀斑活动水平为以0-1级为主。 国家天文台 云南天文台 紫金山天文台 太阳耀斑活动水平注释 Posted in 太阳活动中期预报 | 评论关闭 太阳活动中期预报【第2019-12E号】 Written by rwcc on 30 十二月 2019 第2019-12E号 2019年12月23日至12月29日,国家天文台在日面上观测到2个活动区,没有发生过C级及以上耀斑。预计2019年12月30日至2020年1月5日, 太阳黑子相对数平滑月均值为5.0。预计2019年12月30日至2020年1月5日, 太阳耀斑活动水平为以0-1级为主。 国家天文台 云南天文台 紫金山天文台 太阳耀斑活动水平注释 Posted in 太阳活动中期预报 | 评论关闭 太阳活动中期预报【第2019-12D号】 Written by rwcc on 23 十二月 2019 第2019-12D号 2019年12月16日至12月22日,国家天文台在日面上没有观测到活动区,没有发生过C级及以上耀斑。预计2019年12月23日至12月29日, 太阳黑子相对数平滑月均值为5.0。预计2019年12月23日至12月29日, 太阳耀斑活动水平为以0-1级为主。 国家天文台 云南天文台 紫金山天文台 太阳耀斑活动水平注释 Posted in 太阳活动中期预报 | 评论关闭 太阳活动中期预报【第2019-12C号】 Written by rwcc on 16 十二月 2019 第2019-12C号 2019年12月9日至12月15日,国家天文台在日面上没有观测到活动区,没有发生过C级及以上耀斑。预计2019年12月16日至12月22日, 太阳黑子相对数平滑月均值为5.0。预计2019年12月16日至12月22日, 太阳耀斑活动水平为以0-1级为主。 国家天文台 云南天文台 紫金山天文台 太阳耀斑活动水平注释 Posted in 太阳活动中期预报 | 评论关闭 太阳活动中期预报【第2019-12B号】 Written by rwcc on 09 十二月 2019 第2019-12B号 2019年12月2日至12月8日,国家天文台在日面上没有观测到活动区,没有发生过C级及以上耀斑。预计2019年12月9日至12月15日, 太阳黑子相对数平滑月均值为5.0。预计2019年12月9日至12月15日, 太阳耀斑活动水平为以0-1级为主。 国家天文台 云南天文台 紫金山天文台 太阳耀斑活动水平注释 Posted in 太阳活动中期预报 | 评论关闭 太阳活动中期预报【第2019-12A号】 Written by rwcc on 02 十二月 2019 第2019-12A号 2019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国家天文台在日面上没有观测到活动区,没有发生过C级及以上耀斑。预计2019年12月2日至12月8日, 太阳黑子相对数平滑月均值为5.0。预计2019年12月2日至12月8日, 太阳耀斑活动水平为以0-1级为主。 国家天文台 云南天文台 紫金山天文台 太阳耀斑活动水平注释 Posted in 太阳活动中期预报 | 评论关闭 太阳活动中期预报【第2019-11D号】 Written by rwcc on 25 十一月 2019 第2019-11D号 2019年11月18日至11月24日,国家天文台在日面上没有观测到活动区,没有发生过C级及以上耀斑。预计2019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 太阳黑子相对数平滑月均值为5.0。预计2019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 太阳耀斑活动水平为以0-1级为主。 国家天文台 云南天文台 紫金山天文台 太阳耀斑活动水平注释 Posted in 太阳活动中期预报 | 评论关闭 太阳活动中期预报【第2019-11C号】 Written by rwcc on 18 十一月 2019 第2019-11C号 2019年11月11日至11月17日,国家天文台在日面上没有观测到活动区,没有发生过C级及以上耀斑。预计2019年11月18日至11月24日, 太阳黑子相对数平滑月均值为5.0。预计2019年11月18日至11月24日, 太阳耀斑活动水平为以0-1级为主。 国家天文台 云南天文台 紫金山天文台 太阳耀斑活动水平注释 Posted in 太阳活动中期预报 | 评论关闭 太阳活动中期预报【第2019-11B号】 Written by rwcc on 11 十一月 2019 第2019-11B号 2019年11月4日至11月10日,国家天文台在日面上没有观测到活动区,没有发生过C级及以上耀斑。预计2019年11月11日至11月17日, 太阳黑子相对数平滑月均值为5.0。预计2019年11月11日至11月17日, 太阳耀斑活动水平为以0-1级为主。 国家天文台 云南天文台 紫金山天文台 太阳耀斑活动水平注释 http://rwcc.bao.ac.cn:8002/solarweather/ 最新检测结果: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存在着大量新型冠状病毒 作者:史迎春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0/1/26 22:39:23 记者今天从中国疾控中心了解到,自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生以来,该中心病毒病所持续攻坚,在病毒溯源研究中取得阶段性进展。该所首次从华南海鲜市场的585份环境样本中,检测到33份样品含有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并成功在阳性环境标本中分离病毒,提示该病毒来源于华南海鲜市场销售的野生动物。 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早期确诊的病例,大多来自武汉华南海鲜市场。2019年12月31日,根据中国疾控中心要求,该所选派专家组赴武汉参加疫情防控,于2020年1月1日凌晨,起草《环境溯源工作方案》。1月1日上午8时赴华南海鲜城,针对病例相关商户及相关街区集中采集环境样本515份,运送至病毒病所进行检测。1月12日,病毒病所专家再次在华南海鲜市场采集野生动物贩卖商铺相关标本70份,并转运至实验室进行检测。 两批华南海鲜城的样本共计585份,PCR检测结果显示其中33份标本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这些阳性样本分布在市场上的22个摊位和1个垃圾车,其中93.9%(31/33)阳性标本分布在华南海鲜市场的西区。经调查发现,华南海鲜市场名义上是海鲜市场,但实际上却是个综合市场。华南海鲜市场西区存在野生动物交易,尤其是西区的七街和八街靠近市场内部的区域存在多家野生动物交易商铺,而这一区域的阳性标本也比较集中,占全部阳性样本的42.4%(14/33)。综上所述,高度怀疑此次疫情与野生动物交易有关。 对核酸检测阳性的样本,病毒病所采用冠状病毒敏感细胞系开展了病毒分离工作,从电镜观察、PCR和深度测序结果均提示,成功从环境样本中分离到新型冠状病毒,进一步证实在华南海鲜城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总台央视记者 史迎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48971.html 确诊病例为何急剧增长?专家:比SARS倍增时间更短 2020年01月28日 02:42 央视   原标题:确诊病例为何急剧增长?专家:新型冠状病毒相比SARS倍增时间更短   27日晚《新闻1+1》栏目中,白岩松连线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就确诊病例急剧增长进行解读。   白岩松:2003年的SARS疫情,第一例是11月中旬,到4月18日的病例是1800多,当然这是一个参照数。为什么我们这次这么短的时间就超过了它的数字?   冯子健:这个病毒我们现在对它的一些重要的指标正在研究,有的研究团队已经有一些结果,这个结果显示它的人际传播能力跟SARS有相应的地方,就是平均一个病人能够传染2到3个人,这是它的传播能力。另外还有一个重要指标是这个病的倍增时间相对来说比SARS要短, SARS是9天左右的时间会倍增,新型冠状病毒大概6、7天的时间病例就会翻倍。它的一个衡量指标传代间隔,新型冠状病毒相对比较短,所以使得病例增长速度也相对比较快。 责任编辑:张义凌 https://news.sina.com.cn/c/2020-01-28/doc-iihnzahk6657072.shtml?cre=tianyimod=pchploc=36r=0rfunc=79tj=nonetr=12 Science:新型冠状病毒,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并非唯一来源? 作者:冯唯唯 余荷 来源:中国科学报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0/1/27 20:33:08 1月27日,Science杂志在线发表一篇新闻报道,称新型冠状病毒可能并非源于华南海鲜市场。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在全球扩散,所有目光聚焦到武汉华南海鲜市场,这里被认为是疫情的起源地。 但《柳叶刀》发表的一篇论文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这篇由中国多家研究机构合作完成的论文,详细描述了最初入院的41个病人情况。 研究人员称,最初一个病例12月1日患病,据报道与华南海鲜市场无关。 研究人员表示,“第一个病人与后续病人之间未发现流行病学关联。”他们的数据还显示,41个病例中的13个都与华南海鲜市场无关。 对此,美国乔治城大学传染病专家Daniel Lucey说:“13个无关联,比例很高了。” 中国卫生部门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早些时候的报告表示,第一例患者于12月8日出现症状,这些报告表示,“大多数”病例与1月1日关闭的海鲜市场有关。 Lucey说,如果新的数据是准确的,那么第一例人感染如果不是更早的话,应该发生在11月,因为感染和症状出现之间有一个潜伏期。 如果是这样的话,新冠状病毒可能先悄然在武汉和其他地方的人群之间传播,然后到去年12月下旬,才在华南海鲜批发市场发现了这批病例。 “病毒是先进入了市场,才从那里传播出去的。”Lucey断言。 Lucey说,《柳叶刀》杂志的数据与中国最初公布的信息有所不同。 圣迭戈市斯克里普斯研究所进化生物学家Kristian Anderson在《柳叶刀》文章中分析了2019-nCoV的序列 ,试图弄清该病毒的起源。 “有人在市场外被感染,然后把病毒带到市场,这是我们考虑过的三种情况之一,我们的数据与此一致。”他说,“根据我们目前的数据和知识,这是完全合理的。” 另外两种情况是,其源头是一群受感染的动物,或者是进入市场的一只动物。 Anderson于1月25日在病毒学研究网站上发表了他对2019-nCoV的27个可用基因组的分析。 研究表明它们早在10月1日就有一个“最近的共同祖先”,即一个共同的来源。 “现在看来,很明显,海鲜市场并不是该病毒的唯一来源。”北京首都医科大学肺病专家、《柳叶刀》论文通讯作者曹斌在给ScienceInsider的电子邮件中写道:“但说实话,我们现在还不知道病毒是从哪里来的。” Lucey指出,2012年6月,MERS病毒一开始发现于沙特的一个病人身上,但是后续研究追踪回2012年4月约旦的肺炎爆发。死亡的两个约旦病例证实感染了这一病毒。 他建议,对来自中国的人及动物的血样——包括来自其它动物市场的摊贩,进行回顾分析,或能更清楚揭示新型冠状病毒的起源。 “混乱之中可能会有一点眉目。”他说。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0/1/435215.shtm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8259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冠状病毒特征符合预期:增强紫外线杀毒和环境调控治疗
杨学祥 2020-1-27 06:49
新冠状病毒特征符合预期:增强紫外线杀毒和环境调控治疗 杨学祥,杨冬红(吉林大学) 关键提示:唐凤和梅进的最新研究表明,2019-nCoV累计病例数约为SARS总病例数的2-3倍,峰值预计在2月上旬或中旬到来。与其他突发性冠状病毒相比,2019-nCoV的基本繁殖数量更高,这意味着遏制或控制这种病原体可能会更加困难。 西安交通大学及南京医科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及时评估了处于初始阶段的中国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疫情,结果显示2019-nCov的传播能力与SARS和MERS相当,但致死率较低。 数学模型表明,2019- nCov在中国可能导致8042例(区间为4199-11884)感染和898例(区间为368- 1429)死亡,对应的致死率为11.02%(区间为9.26%-12.78%)。这低于SARS的14%到15%和MERS的34.4%,表明2019-nCov可能是冠状病毒家族中毒性较小的毒株。 2019- nCov的基本繁殖数量(R0)是病毒最初可传播性的一个指标,在2019年12月12日开始流行时,估计为4.71,但到2020年1月22日,其有效繁殖数量(Re)下降到2.08。如果继续下降趋势,假设疫情不再复发,则在疫情开始后3个月内(77天),Re将下降到1以下,说明疫情将在3个月内逐渐消失。与SARS和MERS相比,2019-nCov的R0与SARS相似。 研究人员还认为,快速诊断并保证病例及时隔离,以及综合干预措施,将对2019-nCov疫情未来趋势产生重大影响。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0/1/435189.shtm 太阳活动对流感爆发的影响人们早就发现。在太阳黑子谷年,太阳活动减弱,辐射出的紫外线也减弱,这有利于微生物和病毒的滋生和繁殖(旧病毒复发);在太阳黑子峰年,太阳活动增强,辐射出的紫外线增加,有利于微生物和病毒的基因变异(新病毒产生)。这是流感大流行一定发生在太阳黑子极值年的原因。由于在太阳黑子峰年爆发的流感大流行起因于病毒基因变异,所以强度大,危害重,如1918-1919年、1957-1958年和1968-1969年;由于太阳黑子谷年的流感大流行起因于旧病毒复发,所以强度小,危害轻,如1900年和1977年。这是后两次流感大流行被人们忽略的原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40114.html 根据相关条件,2002年SARS发生在太阳黑子峰值,所以强度大。2020年武汉新型冠状病毒发生在太阳黑子谷年,其强度相应变小。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5677.html 如果我们调控病室的环境,使之有利于病人的治疗和康复,不利于病毒的滋生和繁殖,这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定时紫外线杀毒,调节室内紫外线强度;降低室内病毒浓度;控制室温和湿度,抑制病毒繁殖;控制病人的呼吸、体液、喷嚏等通过特殊管道消毒处理。 病毒的爆发与恶劣的环境有关: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交替发生,低温冻害和太阳黑子极值,都是相关的天文条件和气象条件。历史上的病毒爆发事件并非是因特效药的发现而治愈,而是伴随环境的改善而自动消失。 研究病毒爆发的环境条件非常重要,营造相应的环境也是治病的重要途径。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5691.html 相关报道 新病毒在中国或致8042例感染,爆发峰值预计2月中上旬 | 最新研究大汇总(截止26日15:00) 作者:唐凤 梅进 来源:科学网 发布时间:2020/1/26 16:19:41 新病毒在中国或致8042例感染,爆发峰值预计2月中上旬 | 最新研究大汇总(截止26日15:00) 作者:唐凤 梅进 来源:科学网 发布时间:2020/1/26 16:19:41 导读 2019- nCov在中国可能导致8042例(区间为4199-11884)感染和898例(区间为368- 1429)死亡,对应的致死率为11.02%(区间为9.26%-12.78%)。 2019-nCoV累计病例数约为SARS总病例数的2-3倍,峰值预计在2月上旬或中旬到来。 作者认为,进出武汉的交通管制不太可能有效地阻止全国范围内疫情的传播,即使有效地减少99%的交通,至2月4日武汉之外的疫情也只能降低24.9%。 与其他突发性冠状病毒相比,2019-nCoV的基本繁殖数量更高,这意味着遏制或控制这种病原体可能会更加困难。 1月25日,生物预印本网站BioRxiv更新4篇关于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的研究论文,医学预印本平台medRxiv也在24日更新一篇,共同分析了新型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和该病毒的全基因组特征。 以下为详细介绍: BioRxiv 模拟中国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流行趋势 西安交通大学及南京医科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及时评估了处于初始阶段的中国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疫情,结果显示2019-nCov的传播能力与SARS和MERS相当,但致死率较低。 数学模型表明,2019- nCov在中国可能导致8042例(区间为4199-11884)感染和898例(区间为368- 1429)死亡,对应的致死率为11.02%(区间为9.26%-12.78%)。这低于SARS的14%到15%和MERS的34.4%,表明 2019-nCov可能是冠状病毒家族中毒性较小的毒株。 然而,研究人员承认,在疫情的早期阶段,由于许多感染病例尚未发展到关键阶段,死亡病例可能未得到充分报告。 2019- nCov的基本繁殖数量(R0)是病毒最初可传播性的一个指标,在2019年12月12日开始流行时,估计为4.71,但到2020年1月22日,其有效繁殖数量(Re)下降到2.08。如果继续下降趋势,假设疫情不再复发,则在疫情开始后3个月内(77天),Re将下降到1以下,说明疫情将在3个月内逐渐消失。与SARS和MERS相比,2019-nCov的R0与SARS相似。 研究人员还认为,快速诊断并保证病例及时隔离,以及综合干预措施,将对2019-nCov疫情未来趋势产生重大影响。 然而,中国正面临春运高峰,并且疫情已蔓延至境外,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其潜在的时空传播模式和批准新的干预策略。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101/2020.01.23.916726 武汉爆发冠状病毒疫情:加强监测对预防新地点的持续传播至关重要 截至2020年1月24日,源自中国武汉的新冠状病毒肺炎爆发已造成830例确诊病例,包括26例死亡。该病毒(2019-nCoV)已在中国其他地区和其他国家传播,包括韩国、泰国、日本和美国。 幸运的是,还没有证据表明在中国以外的地方出现了持续的人际传播。在这里,英国牛津大学研究人员评估了,2019-nCoV到达其他国家时,可能出现的持续传播风险。 研究人员使用47名受感染患者从症状住治疗的时间数据,估计了输入病例之后出现持续人际传播的概率。 结果显示,2019-nCoV与SARS冠状病毒具有类似的传播能力,输入病例之后出现持续人际传播的概率为0.37。 然而,如果通过严密的监测,可使从症状出现到住院的平均时间减半,这样一来输入性病例导致持续传播的概率仅为0.005。 这强调了世界各国当前病毒监测工作的重要性,以确保正在发生的疫情不会成为大规模的全球流行病。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101/2020.01.24.919159 从SARS-CoV到武汉2019-nCoV:历史会重演吗? 中国正在发生的大规模肺炎疫情是由2019-nCoV引起的,这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疫情中的SARS- Cov高度相似。由于仍处于早期阶段,暴发的原因和后果在很大程度上仍不清楚。 由于新病毒的许多方面与2003年的SARS相似,SARS疫情爆发的知识、模式和教训对于应对2019-nCoV暴发是宝贵的资源。 利用SARS疫情暴发早期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中山大学和美国波士顿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评估和比较了这两次暴发的特征,并预测了当前2019-nCoV爆发的可能结果。 数据显示,与SARS-CoV一样,2019-nCoV具有较高的人际传播能力,医护人员和家庭成员是高危人群。由于早期爆发阶段恰逢中国春运高峰,因此防控病毒传播是一个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2019-nCoV超级传播者的出现和活动轨迹难以确定。利用迄今报告的病例数据,研究人员建立了logistic模型,预测了2019-nCoV病例的累计和每日计数。 结果显示,2019-nCoV累计病例数约为SARS总病例数的2-3倍,峰值预计在2月上旬或中旬到来。 在应对方面,应该限制或禁止区域性迁移,以防止超级传播者的出现和移动,同时迫切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加强监控并采取有效措施来控制这种流行病。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101/2020.01.24.919241 新型冠状病毒的全基因组特征 不断出现的感染性疾病,包括SARS、MERS、Zika以及高致病性流感,对于公众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这些新型病毒出现的时间、地点和方式仍然很大程度上未知。 复旦大学张永振等人研究了来自武汉海鲜市场的7名患病人员。研究人员从一名病患身上收集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利用测序技术鉴定出了该新型RNA病毒WHCV。 病毒全基因组分析显示,该病毒与SARS病毒非常接近(89.1%的核苷酸相似性)。SARS病毒样本来自蝙蝠,并有基因重组历史。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101/2020.01.24.919183 MedRxiv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流行病学参数的早期估计和流行病学预测 2019年12月,一种新型冠状病毒(2019- nCov)被认为出现在中国武汉的人群中。自那时以来,武汉的确诊病例数量迅速增加,中国其他城市和国家也出现了确诊病例(截至2020年1月23日)。 英国兰卡斯特大学、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个传播模型,评估关键的流行病学措施,并预测疫情的可能进程,以及进出武汉的旅行限制的潜在影响。 结果显示,至1月20号,武汉市约有3500名感染病例(预测区间3050-4017);从2020年初到21日,预计总感染人数约为11000余例(预测区间9217-14245)。如果不加防控,到2020年2月4日,预计2019 n-CoV感染例数为191529(区间为132751-273649)。 研究人员还估算了2019-nCoV病毒人际传播能力,认为其比SARS和MERS病毒要高,但在疫情早期与SARS的相近。 而且,作者认为,进出武汉的交通管制不太可能有效地阻止全国范围内疫情的传播,即使有效地减少99%的交通,至2月4日武汉之外的疫情也只能降低24.9%。 研究还表明,与其他突发性冠状病毒相比,2019-nCoV的基本繁殖数量更高,这意味着遏制或控制这种病原体可能会更加困难。 不过,研究人员表示,由于模型基于OAG交通分析数据库信息,不包括铁路和公路运输,因此可能低估了当地的连通性,也没有考虑随机效应,因此可能低估了限制旅行措施的潜力。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101/2020.01.23.20018549 相关专题:聚焦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0/1/435189.shtm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1984 次阅读|0 个评论
冠状病毒感染的环境调控疗法:逆向思维和换位思考
杨学祥 2020-1-26 17:42
冠状病毒感染的环境调控疗法:逆向思维和换位思考 杨学祥,杨冬红(吉林大学) 关键提示 看了冠状病毒防护服,你就知道冠状病毒感染者的生存环境是多么恶劣。病人处于这样的环境,又没有特效药,治愈的可能性可想而知。 如果我们调控病室的环境,使之有利于病人的治疗和康复,不利于病毒的滋生和繁殖,这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定时紫外线杀毒,调节室内紫外线强度;降低室内病毒浓度;控制室温和湿度,抑制病毒繁殖;控i制病人的呼吸、体液、喷嚏等通过特殊管道消毒处理。 病毒的爆发与恶劣的环境有关: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交替发生,低温冻害和太阳黑子极值,都是相关的天文条件和气象条件。历史上的病毒爆发事件并非是因特效药的发现而治愈,而是伴随环境的改善而自动消失。 研究病毒爆发的环境条件非常重要,营造相应的环境也是治病的重要途径。 相关资料 冠状病毒属于套式病毒目、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是一类具有囊膜、基因组为线性单股正链的RNA病毒,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大类病毒。某些冠状病毒会感染人类并引起疾病,比如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SARS是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是引起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其症状可从普通感冒到重症肺部感染。 冠状病毒感染分布在全世界多个地区,中国以及英国、美国、德国、日本、俄罗斯、芬兰、印度等国均已发现本病毒的存在。该病毒引起的感染主要发生在冬季和早春。 冠状病毒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是呼吸系统感染(包括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该病毒对温度很敏感,在33℃时生长良好,但35℃就使之受到抑制。由于这个特性,冬季和早春是该病毒疾病的流行季节。 冠状病毒通过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体外,经口液、喷嚏、接触传染,并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感染高峰在秋冬和早春。病毒对热敏感,紫外线、来苏水、0.1%过氧乙酸及1%克辽林等都可在短时间内将病毒杀死。 表1 世界历次流行亚型和首发地统计表 年 限 亚 型 名 称 首发地区 拉马德雷 1890- H2N2 EI 英格兰 冷位相 1900- H3N8 EI 英 国 冷位相 1918#- H1N1 SI西班牙流感 美国 冷位相 1957#- H2N2 亚洲流感 贵州 冷位相 1968#- H3N2 香港流感 香港 冷位相 1977- 新H1N1 EII俄罗斯流感 俄罗斯 冷暖边界 1997- H5N1 Al 香港 暖位相 1999- H9N2 Al 中国 暖位相 2002* SARS 非典型肺炎中国 冷位相 2004- H5N1 Al 越南 冷位相 2009* H5N1 甲型流感 墨西哥 冷位相 2012* MERS 中东呼吸综合征 沙特阿拉伯 冷位相 2016* MERS 中东呼吸综合征 韩国 冷位相 2020* 2019-nCoV新型冠状病毒 中国 冷位相 注:带*号两项是笔者加的,带#号者为最强爆发。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1186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4: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