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知冷知热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张海霞︱做个知道百姓冷暖的温度计
热度 2 张海霞 2020-2-4 16:32
2020-02-04 最近和 2003 年非典时期一样,每天单位的秘书会在微信上问大家的体温,所以天天离不开温度计,那个水银柱的高度在 36.2° 到 36.8° 之间波动,像极了我的心情指数:忽高忽低、忽冷忽热、忽喜忽忧、无法平静。早上,再看这个体温计的时候,突然想到了一个朋友:这是我 2018 年 12 月底在新疆喀什遇到的北大毕业生毕鹏同学 ---- 就是那位到塔县第二天就冒着生命危险骑着毛驴去最远的村镇家访的朴实无华的“毛驴县长”,他的微信号是 wenduji006 ,当时我很好奇: 你怎么起这么个好玩的名字? 他说: 我在基层工作,就是要做个知道百姓冷暖的温度计! 真好!那天感动得我不行,回到旅馆写下了这一篇《 这才是北大毕业生该有的样子 》。 今天看着这根每天如实监测我体温的温度计,再次想起毕鹏同学的话,想起那些奋战在抗疫第一线的同志们,内心更是充满感动: 致敬那些在基层工作的知道百姓冷暖的温度计们! 致敬那些在医护前线工作的知道病患冷暖的温度计们! 今天立春,相信疫情一定会很快过去,我们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再相聚! 这才是北大毕业生该有的样子 2018-12-25 2018 年底的最后一趟出差留给了新疆,北大博雅大讲堂走进中学校园,这一次我们安排的是南疆:三天三个城市四所中学:库尔勒、喀什、阿克苏,每天天不亮就出发,晚上在飞机上看着月亮回来,真的是感觉到新疆太大了!今天从喀什回来的飞机上,却是怎么也不能平静,因为今天的一个小小的意外插曲。 第一次到喀什,来接我们的是在当地工作的一个北大毕业生,今天专门请了假来接待母校的老师,跟我一起来的沙老师是元培学院的,是他毕业的院系,当然很亲切,不过跟我也不陌生 ,说起来也算是我河南老乡,他虽然不是出生在河南,但是在我河南老家旁边的滑县基层乡镇工作过六年,也算是半个河南人了! 由于时间很紧张,他接了我们直接送到中学就开始做讲座了,没有时间详聊,讲座依然是很受中学生欢迎的《中国芯 · 世界梦》,洋洋洒洒两个小时与学生分享,尽管结束的时候已经过了饭点,但是同学们提问十分踊跃,迟迟不肯散去。就这样蹉跎到了 3 点多,我们才终于坐下来准备吃饭,没想到这位河南小老乡还没有坐下来就跟我说: “ 张老师,你的讲座把我击中了,尤其是林毅夫先生那段话,您前面忘了加那句话:今天我们从这里出发, 因为我当年就是背着这段话从北大出发去西藏的! ” 接着他就动情地背起了这段话: “ 今天我们从这里出发, 只要民族没有复兴,我们的责任就没有完成, 只要天下还有贫穷的人,就是我们自己在贫穷中, 只要天下还有苦难的人,就是我们自己在苦难中! 这是我们北大人的胸怀,也是我们北大人的庄严承诺! ” 原来他 2008 年从元培学院毕业保送研究生,他保留学籍一年去了西藏,他说当时他报的是去四川灾区,可是最后被安排到了西藏,在那里锻炼了一年再回到学校去教育学院读硕士,毕业后直接选择去基层工作,去了河南滑县 — 赵紫阳的故乡做乡镇党委书记,一干就是 6 年,这次新疆建设南疆需要抽调干部,他又报名了,可是家里爸妈死活不同意:你都去过西藏了,不要再去新疆了,更何况还是南疆,太危险了! 可是他非要去:新疆和西藏虽然都是少数民族地区,可是不一样,现在新疆基层需要人,我正好有 6 年的基层工作经验和少数民族工作经验,我要去, 这是我的初心! 气得他爸爸说: 就当我给国家生了个儿子! 就这样他到了南疆,被组织分配到塔县做副县长,这个塔县就是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 的简称,是我国著名的边境县, 2.5 万平方公里, 4 万人,却有着 888 公里长的边境线,跟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三个国家交界,著名的乔戈里峰就在这里。 一说起塔县,他真的是两眼放光,对那里的风土人情如数家珍: 我们塔县,我们塔族 …… 是他的口头禅,亲切地不行。 我说:你去塔县工作多久了? “100 天吧。 ” 喔,那你怎么对塔县这么了解啊? 我去塔县的第二天就去了下面最远的乡镇布伦木沙,劝住在山里的群众搬下山,你看这是我们去那个村子时的照片: 什么, 你骑着毛驴去的?! 还不止呢,我们先骑着毛驴,然后毛驴就过不去了,必须要步行,走了十个小时呢,你看这就是著名的叶尔羌河,我们沿着洪水滔滔的叶尔羌河走了十个小时,中间有一段路实在是太险了,我当时真的觉得可能会挂了,还录了一段遗言呢 …… 仔细看他拍得图片,真的好吓人:脚下是滔滔洪水,悬崖峭壁和松动碎石!还有从齐腰深的河水里攀着绳索渡河 …… 难怪他们出发前,县委书记说一个都不能少呢! 他接着说:其实进去的时候还好,路上有两个泉水点,补给喝水,可出来的时候就惨了,只有一个泉水点,渴的不行时候只能喝叶尔羌河水,回来嘴都肿了好些天。没有水的时候,我们真的经历了 “ 上甘岭 ” ,大家分一瓶水,每人一口都很自觉自律,跟向导和一起去的同志都成了过命的交情! 还好他们进去几天跟住在山里的老百姓做思想工作,终于在 10 月底冬天来临之前把这 100 多个老百姓都搬下山了! 尽管才到岗 100 天,可他已经在平均海拔 3000 多米的塔县跑了很多乡镇,到了边境线上去巡查,他很自豪地说: 我去了很多以前大家都没去到的地方,塔县真的太美了!张老师,您下次再来,也到我们塔县去讲讲,要是我们塔族的孩子能上北大就好了! 不知道为什么,我的眼泪开始在眼眶里打转,仔细打量眼前戴着眼镜、手晒得脱皮、肤色黝黑的小伙子, 这不就是我们心目中的北大毕业生该有的样子吗?!有着济世的情怀又不忘初心,长期坚守在基层和他的黎民百姓成了过命的交情,时时刻刻把 “ 我们塔县、我们塔族 ” 挂在心中!谁说北大学生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像这个扎根基层的骑毛驴的县长不也是我们的毕业生吗?! 他就是毕鹏,一个来自山西运城的北大优秀毕业生,一个扎根基层多年的好干部,我为他感到骄傲!这才是北大毕业生该有的样子!
个人分类: 杂文评论|6187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8: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