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重症期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我的汇报发言
热度 2 fqng1008 2020-2-10 20:56
这里主要汇报两件事情:一件事是广州市八医院在省药监局申报 “肺炎一号”绿色通道的过程以及他们对我们的建议;二是我们申报深圳市科创委重点项目的提纲,请各位领导和专家指教。 今年 1月20日左右,八医院开始收治新型肺炎,他们比较敏感在省中医局指导下,第一时间上了中药治疗,开始是辨证论治。一个星期后,他们将这些辨证论治的方药拟出了一个基本方,主要是大剂量清热解毒合黄芪45g,党参30g组成,一共16味药,命名为“肺炎一号”(最后报批名称是“透解清瘟颗粒”),然后联合一方药业,开始申报“院内制剂”。如果走普通程序,一般需要3-6个月才能获得批准,但疫情似火省中医局马上介入,组织专家看了看他们的50份病历(实际上也是走过场),通过政府层面请求药监局开通绿色通道,仅仅3天就获得了批准。这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的“肺炎一号”事件。现在,他们正在申请专利。因为谭行华主任是我的老朋友,我们接到深圳市科创委的重大专项招标的通知后,跟他们联系,他们建议我们搞一个重症肺炎的处方和项目,也与一方药业联合申报“院内制剂”,开通绿色通道。 目前,我院重症、危重病病例已经超过 50例,估计参与中药治疗的应该也达到了30例左右,建议根据这些病例的辨证论治拟出一个主要方子,命名为“肺炎二号”,与一方药业合作申报省药监局绿色通道,形成全国第一个重症肺炎的院内制剂,向全省推广应用并广泛宣传,向全国辐射。我相信,这是对中医处以及我们专家组工作的一个圆满交代,也是一份不错的答卷。 第二件事,是我们申报科创委项目的一些想法,请各位专家提出宝贵意见。 大家知道, 对于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学研究集中在两大方面,一个是 “抗病毒治疗”,一个是“病理生理学治疗”。前者非西医莫属,后者倒有点令人惊奇,无论中西医,他们的主攻方向都选择了中医。因此,钟南山院士牵头的联合近60家新型肺炎定点收治医院报名参加的“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疗效的前瞻性对照研究”(注册号:ChiCTR2000029381),选择了评价血必净注射液对新型肺炎合并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出凝血功能障碍、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危及患者生命的严重并发症的阻断与改善作用。但个人觉得,仍然有其不足之处。 先看看我们(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在 “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中西医结合诊疗推荐意见”中,关于慢加急性肝衰竭发生发展过程中炎症反应程度与机体免疫功能二者相互关系的示意图(图1)。 图 1 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疾病过程中炎症反应程度与机体免疫功能相互关系的示意图 血必净由红花、赤芍、川芎、丹参、当归等中药材提取物,与我们的国自然项目结论非常一致,但可能对疾病早期细胞因子风暴形成前后进行干预比较合适(抑制重度炎症反应),而后期(厥脱期)出现脓毒血症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已经进入代偿性免疫低下期,应该温补为主,选择参附注射液等回阳救逆为宜。一派凉血活血的免疫抑制效应,可能恰恰适得其反。 下面,汇报一下我们的工作,请各位专家批评帮助。 “截断扭转颗粒”(肺炎2号) 是我们在合作单位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在广东省药监局以及获批的治疗普通新型肺炎的院内制剂“ 透解祛瘟颗粒 ”(肺炎1号,全省应用,见图2)基础上,与一方药业联合申报的以治疗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前期和重症期的第二种院内中药制剂。拟申报的深圳市科创委项目名称为 “截断扭转法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前期患者的临床研究”,正在申报的专利名称为“一种降低新冠状病毒肺炎重症化的中药配方”。 图 1 “肺炎一号方”获得制剂备案审批。 ( 1)药物组成 黄芪 30g,红景天20g,红花10g,赤芍15g,生地黄15g,丹皮10g,川芎10g,大黄5g,甘草10g。 ( 2)方剂来源 本方参考犀角地黄汤(血必净)、补阳还五汤二方要义化裁。犀角地黄汤同名 方剂 约有 20 首。其中《 备急千金要方 》记载的犀角地黄汤为常用方, 采用现代 组成为 水牛角 30g、 生地黄 24g、 芍药 12g、 牡丹皮 9g,是治疗热入血分证的代表方剂,现代常用于治疗重症肝炎、 肝昏迷 、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 尿毒症 、 过敏性紫癜 、 急性白血病 、 败血症 等属热入血分者。 本次钟南山院士牵头的联合 近 60家新型肺炎定点收治医院报名参加 的 “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疗效的前瞻性对照研究” (注册号: ChiCTR2000029381) ,目标是 评价血必净注射液对新型肺炎合并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出凝血功能障碍、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危及患者生命的严重并发症的阻断与改善作用。 ( 3)配伍方解 血必净组方来源于犀角地黄汤(由红花、赤芍、川芎、丹参、当归等中药材提取物,主要成分为红花黄色素 A等),而犀角地黄汤自唐代以来,备受历代尤其是温病医家推崇的治疗热病的重要方剂,本方以丹皮易丹参,取“大黄牡丹皮汤”的配伍;加黄芪、川芎,寓补阳还五汤(王清任《医林改错》方,其中生黄芪四两,当归尾二钱,赤芍一钱半,地龙一钱,川芎一钱,红花一钱,桃仁一钱)之义;加甘草,取其拟肾上腺皮质激素(称糖皮质激素)作用,具备较好的抗炎作用(对各种原因引起的炎症均有效),以及抗过敏与免疫抑制作用(对免疫反应的多个中间环节均有所抑制)。很可能还存在: ① 升高红细胞、白细胞,抑制粒细胞释放致热原,产生退热作用; ②抗休克、抗毒血症作用,尤其是脓毒血症合并皮质醇低下者。 此外,患者在重症早期,就已经开始呼吸困难,采用益气健脾的黄芪配合免疫抑制的甘草以及凉血活血药物,可能存在双向互补调节作用,以改善其 “气虚”状态,并可调和诸药,以缓解凉血解毒药物的苦寒之性。可能比单用一派凉血活血药物更能够反映中医临床经验,以及遣方用药规律。 黄芪: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保肝 、 利尿 、抗衰老、抗应激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 ,尤其可以增强机体耐缺氧及应激能力。而且,还有抗菌及抑制病毒作用,且能显著降低家兔血液流变学指标。在免疫治疗中可能是一种很有希望的生物反应调节剂。黄芪可以提高淋巴因子 ( 白介素一 2) 激活的自然杀伤细胞 (LAK) 的活性,具有增强病毒诱生干扰素的能力。 红景天: 寒、甘、涩 ,入 肺经。 《神农本草经》列为药中上品,补益肺、肾、脾胃,不光是能够补气,还能够补精血。现代研究发现红景天中含多种氨基酸以及抗衰老物质,可以清除体内自由基,调节免疫功能平衡。对于抵抗力弱的人有提升抵抗力的作用;对于免疫偏亢的人,红景天可以起到抑制作用。且可以促进红细胞携氧能力,对抗缺氧症状。《现代实用本草》言其作用有七:中枢抑制作用;抗疲劳作用;强心作用;抗炎作用;抑制血糖升高作用;抗过氧化作用;抗微波辐射作用。 ( 3)理论依据 “细胞因子风暴” 是新型肺炎重症化的生理病理学特征,它 可以造成重症患者肺水肿实变、全身毛细血管渗血、低血压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 细胞因子是由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 T细胞、B细胞等)和某些非免疫细胞经刺激而合成、分泌的小分子蛋白质。常见的细胞因子有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等等。细胞因子能在细胞之间传导各种信息、促使各种细胞进行一致的生长、剿灭行动。 细胞因子在病毒性肺炎中的作用是,刺激体温系统上升体温杀死病毒,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使得白细胞更容易从血管爬到生病的肺组织周围吞噬受损细胞,然后再修复组织。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既可以让白细胞通过,也可以成为体液渗出的漏洞, 形成 水肿、肿胀。 临床上, 如果病毒毒力太强,对免疫和非免疫细胞刺激过于强烈,人体会产生过于强烈的反应,出现细胞因子风暴,短时间内各种细胞因子水平剧烈上升。 病毒性肺炎出现细胞因子风暴时,毛细血管壁会像溃堤一样,大量渗出物堆积在肺里面,出现严重的肺水肿,氧气交换障碍会呼吸衰竭, X光片上会出现“白肺”。加上其他多器官功能衰竭、休克,很容易在极短的时间内死亡。 临床上,常常 用激素来抑制细胞因子风暴,但是它会抑制身体的正常免疫反应,减弱身体杀灭病毒的效果, 甚至造成 病毒的疯狂复制 , 而且导致 股骨头坏死的阴影,至今还刺痛着非典患者的幸存者。 自 1957年Lssac发现干扰素以来,迄今已经发现了200多种细胞因子。这两百多种因子排列组合一下,就是天文数字,再在浓度上变一下,再在时间上变一下,就是更大的天文数字。研发能同时对付这两百多种因子天文数字组合的药物,现代医学 目前并无 精准 治疗药物,甚至无从精准 。但是 , 本 方 八 味 中药 , 虽然谈不上 作用位点、作用受体,但 其 化合物 数以千计 ,进入不同人体后在肠道菌群的作用下,变成无数个组合, 如此 “ 混沌 ”可能获得更好的“ 精准 ” 。 ( 4)工作基础 本研究是不同于激素控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细胞因子风暴”的另外一种防治策略。我们2012年结题的一项国自然项目“利用假病毒技术筛选抗H5N1禽流感病毒活性的有效治法及其动物保护作用”中,主要研究了三个方面的问题:(1)H5N1禽流感假病毒的构建;(2)不同治法中药血清对假病毒体外抑制试验;(3)不同治法中药对攻毒小鼠的体内保护作用。结果提示,“扶正”、“解毒”、“凉血”、“攻下”四组中药在所有试验中均显示阴性结果,唯独动物实验中,在测定毒株半数致死量(LD50)后,对实验BALB/C小鼠进行攻毒,在病毒感染第2天起,每天上午、上午分别灌服一次中药,共6天,观测小鼠体重、死亡率变化,结果发现凉血组中药对小鼠具有55.6%的保护率。 总结以上结果, 4种治法的复方中药在体外不能直接抑制病毒,但在体内凉血法中药却可以通过调节机体免疫系统发挥对攻毒小鼠的保护效果。这与犀角地黄汤(血必净)的思路非常接近,说明它不仅代表作为动物实验的有效性证据,而且也体现了历代医家防治重症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经验。 以上,请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提出宝贵意见,帮助我们申报深圳市科创委的重点项目献计献策。谢谢大家!!
个人分类: 思考中医|2952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7 11: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