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超级传播者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对香港新冠肺炎超级传播者的研究(Nature论文)
热度 1 yanjx45 2020-9-21 13:17
对香港新冠肺炎 超级 传播者 的研究( Nature 论文 ) 与典型患者相比, 超级传播者 ( superspreader ) 更容易感染他人( 上图为超级传播示意图 )。一个例子是,一名在中国治疗早期 新冠病毒( SARS-CoV-2 ) 患者的医生, 旅行 到香港的一家酒店,感染了另外10人,然后这些人又把病毒带到了多个国家。 9月17日在 Nature 上发表 的一项研究 (参考文献1) 证实 , SARS-CoV-2的 超级传播者 参与了病毒的传播, 他 们在 新冠肺炎的 大流行中 起 重要作用。 对 截至 4月28日在香港检查 出的 1 , 038例确诊病例 中的 超级传播者 进行了分析。这些 病例 中有一半以上与 137个 集群 ( 每个集群包括 2个或2个以上确诊病例)中的至少一个相关。 集群病例数 的中位数为 2例,最大为106例。约41%的 集群的 病例 在 本地引发, 16%由输入病例引发。然而,大多数 集群 (63%)是在海外起 始 的。在 505例与 集群 无关的病例中,超过 90% 也 是在海外获得的。在社会环境 (酒吧、婚礼)传播的继发性病例比在家庭 中 传播的更多。另外, 19%的香港病例在确诊时没有症状。 最大的 集 群 (106例)可以追溯到香港的四家酒吧,部分原因是 在酒吧演奏的 音乐家们在各个 酒吧 之间穿梭。此 集群 包含一个或多个 超级 传播者 事件。第二大 集群 (22例)与婚礼上的两个 超级传播者 的 活动和之前的社交活动有关。第三大 集群 (19例)与出席一个 寺庙的活动有关,其中 有 12例 涉及 超级传播者 事件。 一名在 该 寺庙工作的无症状僧人可能是 在该 寺庙 感染的 11起 病例 的源头。 利用这些数据计算 基本传染 数 ( reproduction number ) R0 ,在武汉暴发早期计算的SARS-CoV-2的基本 传染数 R0为2-3。根据香港的数据计算的 基本传染 数为 0.62,反映了在爆发期间采取的检疫和隔离措施 发挥了作用 。 扩散 系数 ( dispersion coefficient ) 确定为 0.35。后一数字表明,19%的病例造成了80%的SARS-CoV-2传播。值得注意的是,69%的病例没有传染给任何人。这些结论与其他国家的观察结果一致。 这些结论尚需要重复验证 : 19%的病例对80%的SARS-CoV-2传播负责,69%的病例没有传染给任何人。 如果我们能识别出 超级传播者 ,隔离他们, 从而能 阻止 80%的传播,那不是很好吗?目前我们还不能 做到这一点 ,但我们能做的是非常迅速地隔离确诊病例。在香港,从症状出现到实验室确诊的平均时间为 6天 。这 个时间间隔 太长了 :在这 6天内可能已经发生了进一步传播。确认和隔离必须非常迅速地进行。 根据这些数据,作者提出了以下疾病控制措施 : •  快速追踪和隔离已确诊的密切接触者; •  保持物理距离; •   对高危社会环境 (酒吧、婚礼、宗教场所、餐馆)采取关闭或 人数限制 措施 。 目前,在新冠病毒流行最严重的美国,累计确诊人数已超过 700 万,累计死亡人数已超过 20 万。 如果 美国 能有效地推行上述控制措施,新冠病毒疫情本来不会发展到如此严重的程度。 参考文献: 1.  Adam, D.C., et al. Clustering and superspreading potential of SARS-CoV-2 infections in Hong Kong. Nat Med (2020). 17 September , https://doi.org/10.1038/s41591-020-1092-0   2.  https://www.virology.ws/2020/09/17/superspreaders-of-sars-cov-2/  
个人分类: 科学普及|4182 次阅读|2 个评论
钻石公主号上冠状病毒超级传播的教训
jhsbj 2020-2-21 17:02
钻石公主号游轮从 1月20日横滨出发,开始为期14天的航行。经停鹿儿岛、香港、岘港、下龙湾、台北和冲绳,预定2月4号返回到横滨。船上总共有3711为乘员(2666名乘客,1045名船员)。1月25日船抵香港,一名80岁的男性香港游客先期下船,1月30日,该游客出现发热,2月1日确诊为 SARS-CoV-2 肺炎。 2月2日,钻石公主号接到香港紧急通知:曾在船上逗留的该乘客已被确诊为 SARS-CoV-2 肺炎。该乘客从始发站横滨登船,到 1月25日在香港下船,在船上正常出入走动待了约6天。其间他没有出现任何异常,服务人员也没有接到该乘客的求助。2月3日,游轮按原定计划返回横滨港,日本厚生省随即宣布全体乘员不得下船,执行为期14天的隔离和检疫。 以下是 2020年2月4日始,钻石公主号更新的日本厚生省宣布船上确定 SARS-CoV-2 病毒检测阳性的病例数。 ( https://www.princess.com/news/notices_and_advisories/notices/diamond-princess-update.html) 钻石公主号报告的数据似乎不太完整,据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报告,到 2月19日,船上已有621人确诊感染。计算一下,感染者约占船上总人数(3711)的16.7%。 在中国疫区之外,钻石公主号游轮是 SARS-CoV-2感染发病最多的地方。尽管和国内的情况多有不同,但是,游轮在远离外界的海上,处于自我封闭隔离的状态下,实际上就像似一个重要的参比实验室。在没有新外来传染源的介入状态下,病毒在船中以它特有方式快速传播。弄清楚 SARS-CoV-2 病毒在这种封闭条件下是怎样传播的,或许可以为武汉或其它地区封闭隔离措施提供参考和借鉴。 封闭管控游轮的最初想法,是在船上以对乘客进行安全隔离的方式来控制感染的传播,这种想法看起来似乎合理。但是,实际上即使在实施检疫措施和隔离的状态下,病毒仍然在传播,聚集性感染不断发生。在进入横滨港之前,就发现有聚集性感染征象。第一批被确诊的大部分乘客的共同点:大都是这名香港男子的密切接触者。当然也无法排除有其他的感染源。也就是说, 1月25日之前,该邮轮已有聚集性感染发生,只是感染与规模没有及时发现和掌控。 游轮防疫隔离的措施显然是一次失败的尝试。事实已经证明,这种方法对防止病毒在船上的扩散非常无效。几乎平均每小时就有将近两人被感染, SARS-CoV-2 病毒的超级传播显然在钻石公主号发生。 曾经登上游轮的日本神户大学医院的传染病专家岩田健太郎介绍了船上情况:现场混乱,基本的 “绿区”(未被感染)和可能被病毒污染的“红区”没有区分。一些工作人员发烧,去医疗中心时没有任何保护措施,医疗官员也没有保护自己。没有专业感染控制人员,官员负责一切,做完全外行的工作。加上难于彻底消毒的大量狭小船舱,狭窄的公共通道和无处不在的公共空间,都使这个巨型游轮无法变成一个有效的隔离防疫设施。 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 2月18日也公佈了对存在问题的分析结果,指出船上感染存在两个高峰,最初主要是乘客的病毒感染,是通过船上的派对和自助餐等乘客间的交流活动,以及通过船员提供服务而扩散的。感染的第2个高峰是2月10日起发病的船员开始持续增加,原因可能是部分船员 不能隔离 必须继续工作维持邮轮运行,加上船上的隔离 措施 并不彻底,导致船员 的 感染状况扩大。 对于船上 SARS-CoV-2 病毒 的扩散, 东京 Navitas 诊所传染病医生久住英二 认为: “船上的隔离以前所未有的失败告终。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在船上进行隔离是不可能的,我们不应该在未来重复这种做法”。 由于确诊的感染人数不断攀升,美国率先决定从船上撤出美国乘客,随后其他一些国家也已跟进。现在看来这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只是为时过晚。如果船上在首次发现感染者的时候,除了按原计划那样将感染者送上岸,到日本医疗机构隔离治疗外,其他乘客也迅速撤离到各自国内或就近有条件的医疗防疫单位隔离甄别检查,尽管撤离者中可能已经有了一些感染者,但是迅速撤离,可以避免 10多天在船上可能的相互接触,有可能很大程度上减少病毒的传播,从而使被感染人数显著减少。 无症状感染者的存在, 有 可能是导致游船上病毒超级传播的另外一个因素。无症状 SARS-CoV-2病毒阳性病人,或者说无症状潜伏期病毒携带者,逻辑上来说应该是能够传染其他人的。在香港离船的那个病人,是船上待过的首例确诊感染者,也可以称为首发病人 ( Index patient ) 。他 因为 没有任何症状 , 而 至少 6天在船上正常活动。据日本《共同社》的报导,2月18日船上 SARS-CoV-2 检测阳性者 531人(乘客466人,船员65人),其中255人无症状,占整体确诊人数的48%。那么,是否有被感染的患者,能维持无症状 的 病毒携带者状态,而 始终 没有出现发病的症状,目前尚无可知。 那么这些 无 症状 的被感染者,是否会传播 SARS-CoV-2 病毒给周围的健康人?这是个严重的问题,需要流行病学 “接触者追踪”( contact tracing )的调查方法,对船上每个与感染者接触的人进行筛查,直到建立一个详细的图表网,将诸多病例联系起来,才可能推断出结论。如果无症状病毒携带者能感染其他乘客,那么 2 月 4 号游船全面隔离之前,他们可以在船上随意流动,参加聚会,在自助餐厅集体用餐等等,肯定会创造大量的病毒传播机会。 再有就是超级传播者的问题。钻石公主号上 病毒 的超级传播是否与超级传播者的存在有关? 从船上快速递增的感染者数量来看,极可能存在超级传播者。假设香港病人作为首发病人,是第一代超级传播者,那么之后还有第 2 代或第 3 代的超级传播者,否则感染不会那么快,人数也不会那么多。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家备灾中心主任 Irwin Redlener 认为:“冠状病毒流行中可能存在超级传播者 非常不寻常 ,超级传播者很可能证明是对钻石公主号的情况负责。这意味着有人更有效地排泄病毒。当一个超级传播者咳嗽时,要排出更多的病毒,而传播的也更疯狂,因为与超级传播者接触会有更多人发病。对于一个非超级传播者,可能需要排查 20 个人,而对超级传播者的可能接触者,可能需要排查 40 , 60 或更多人”。“目前,我们只是不知道有多少超级传播者在那里,所以使跟踪排查工作难以置信的困难”。 尽管多年来在各种传染病疫情中反复出现超级传播者现象,但是为什么有些人是超级传播者,另一些人不是,至今尚不清楚。深入了解超级传播者现象,需要一个设备齐全的流行病学研究小组,追踪和整合所有与病毒传播有关的事件和人与人接触的细节,这与十分耗时的侦缉工作很类似,所以在瘟疫流行时,面临巨大防疫和医疗工作的重压环境下,很难进行实时有效专业性的针对超级传播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对于病原体超级传播机理的研究,也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采用现代分子生物学,病毒学和免疫学等多学科领域的合作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个人分类: 健康|4226 次阅读|0 个评论
病原体的超级传播和超级传播者
热度 3 jhsbj 2020-2-13 11:22
通常,传染病爆发中几乎都会发生病原体的大规模传播。从历史上伤寒等传染病的爆发来看,一些学者估计,在任何给定的传染病暴发事件中,全部发病者的80%以上,是由20%的致病人群造成的。这种现象也被称之为“ 20-80规则”。研究人员也已确定,在传染病爆发中有许多超级传播者(super-spreaders)存在,这些超级传播者携带的病原体可以是细菌,例如:结核杆菌和伤寒杆菌,也可以是病毒,例如:麻疹病毒,Ebola(埃博拉)病毒,MERS(中东呼吸综合症),SARS(重症急性呼吸综合症)和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等。 那么超级传播者是怎么产生的呢?目前,我们还缺乏深入研究所获得的详细资料,也尚不明确其背后的确切的发生机理。逻辑上推测,病原体的生物学活性(如病毒的增殖潜力和活化能力等);患者机体的状态(如免疫防御水平和对病原体的天然易感性等);以及在给定时间内,与接触环境或接触行为达到某种相互作用的组合,这些综合因素为超级传播者和超级传播(super-spreading)现象的发生,提供了基础条件。此外,在当代全球联系如此之紧密的社会中,能够迅速将病原体跨越远距离快速交通传送的能力,通常在人们甚至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生病之前,就可能将病原体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这些也有助于为超级传播的实现创造了成熟的环境。 对于超级传播者的定义目前还没有统一确切的界定,专家一般认为,当某一感染者体内的病毒出现适应性变异或者充分适应该人体内环境时,其体内病毒至少获得了两种特征:1.病毒增殖数量和浓度远超其他感染者,2.病毒传播能力远高于其他感染者。由于病毒的增殖和传播能力显著增强,使得该患者可以传染很多密切接触者,这样的患者被称为超级传播者。从感染人数上判断,专家认为,如果感染人数超过三个,就可以被考虑为潜在的超级传播者范围;如果感染人数超过十个,就应该认为是比较确切的超级传播者。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超级传播者曾经在美国引发了多次麻疹的暴发。未接种疫苗的麻疹病人,到了人群密集的地方,比如学校,医院,公园,商场和飞机旅行等,在这些场所,他们感染了许多其他人。超级传播者在冠状病毒的爆发中也发挥了关键作用,包括SARS(重症急性呼吸道综合症)和MERS(中东呼吸综合症),以及现在的武汉冠状病毒肺炎。 历史上也有许多所谓超级传播者的例子。最有名的是Mary Mallon (1869–1938), 也被称为 Typhoid Mary(伤寒玛丽)。1900年代初在纽约当厨师,由于她是伤寒菌的无症状携带者,没有感到任何不适,也没有良好的洗手习惯,在给多个家庭做饭服务中,导致了数次伤寒病的传染,总共51名患者发病。她经过多次医院检查,直到被永久隔离。她是美国首例经医学鉴定的无症状伤寒病例。 超级传播者的概念在20世纪末就有提出。直到SARS爆发后以及后来许多超级传播者病例的出现,这个名词才被越来越多的学者采用。SARS期间,中国大陆,中国香港,韩国,新加坡和加拿大等地都有超级传播者的出现。在一些同行评议学术期刊也多有报道典型的病例。 当年(2003年3月)SARS在北京爆发后,不仅SARS病人所在医院被及时隔离,北京到天津的正常交通几乎中断。当时一名在北京接受心脏病和糖尿病治疗的54岁患者M被隔离在北京一家医院,与同病房的一位后来被诊断为SARS的病友有明确接触。因担心被传染,M于4月15日私自溜出所在医院来到天津。当日到天津武警医院心脏科门诊就医,但没有告知此前在北京的经历。常规检查后,M当时的体温血像等各种感染指标均为正常,被安排住院治疗。而此时是预示天津SARS爆发灾难的开始。次日上午M开始出现低烧喉痛等症状,下午症状加重并出现高烧。这引起医务人员的警觉,在追问下M不得不承认自己在北京的接触史。然而此刻为时已晚,他已经接触了许多毫无防备医生,护士及其他患者。 4月17日M被转院治疗,并于4月19日死于天津传染病医院。 天津的SARS爆发流行共有174人感染,13人死亡,其中包括最初接诊M的医生。几乎所有被感染者都可以明确追踪到Index patient(首发病人)M。而由他直接感染的病例高达33人(第一代病例)。为此M成为世界著名SARS超级传染者之一。当时天津武警医院的临床与科研人员认真收集和保管了第一手宝贵资料,最终由王世鑫教授与多伦多大学的王培忠博士分析整理,并在Epidemiology and Infect期刊正式发表。基于这组SARS病例的研究,王博士总结了以下认知:1)证明每个病人的传染力是不同的,存在超级传播者;2)SARS的感染力为10%左右;3)潜伏期为2-11天;4)不存在亚临床病人。就是说感染者一定会发病,不会出现不发病而带病毒传染的情况;5)政府强力干预措施有效也非常重要。(第4点,与伤寒玛丽的例子不同,而SARS-CoV-2感染是否有不发病携带者导致传染的情况尚待观察和研究)。 对于MERS来说,超级传播常常发生在医院里,一次可以感染了数十人。2015年,在韩国的一家医院拥挤的急诊室,一名MERS患者在3天的时间里,总共感染了80多人,包括其他患者,医务人员和访客。在这种情况下,接近和接触原始患者(也就是超级传播者),是感染发病的最大风险因素。其中病例14和病例16在接触了首发患者后,未当作疑似病例加以及时隔离,加上在医院内的诊断与其他措施的延迟,使他们成为第2代的超级传播者(图)。如果得到及时控制可能会减少许多被感染者。 回到正在肆虐的SARS-CoV-2爆发感染,目前,许多观察和信息正在收集,对于病毒超级传播和超级传播者的学术资料尚不多见。钟南山院士领衔发表在medRxiv论文总结了109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于这方面的问题几乎没有着墨,只是强调不排除超级传播者的存在。钟院士在证明存在人传染人的情况时说的:在武汉就出现了一个病人感染了14个医护人员的案例,这次感染并没有出现在传染病医院,而是出现在不是收传染病人的神经科。这个感染者就应该是一个超级传播者。此外,媒体上也报道了许多聚集性感染爆发事件,比如钻石公主号邮轮事件。 1月20日,载有2666名乘客和1045名船员的钻石公主号邮轮从横滨港出发,开始为期15天的“东南亚春节之旅”。邮轮将经停鹿儿岛、香港、岘港、下龙湾、台北、冲绳,再返回横滨。1月25日船抵香港,一名80岁的香港游客先期下船,1月30日,这名香港游客出现发热症状,2月1日确诊为SARS-CoV-2肺炎,此时距离他下船的时间已过了七天。2月3日,邮轮按原定计划返回横滨港,日本厚生省随即宣布全体乘员不得下船,执行为期14天的隔离和检疫。2月4日,日本方面宣布船上10人确诊感染,5日又确诊10人。随后几天,确诊数字攀升,到2月10日已达135人。12日上午日本厚生省对媒体报告,再添39人确诊感染,包括船上实施检疫的检疫官1人,确诊感染者总共174人,其中有4人是重症患者。目前最新报告确诊病例已达218例,显示超级传播在这个独特的隔离场所中蔓延。 2014-2015年西非Ebola病毒疫情爆发时研究人员发现,超级传播者在传染病流行中的促进作用比以前想象的要更为严重,特别是在爆发过程中对推动和维持流行病的持续发展尤为重要。在疾病暴发的后期,大多数感染者都能够住入到治疗中心内,在很大程度上没有造成进一步的疾病传播;而社区中那些没有住院隔离的超级传播者,通过产生的第2代超级传播者,在维持疾病继续流行中发挥了越来越主要的作用。研究结果还显示,如果在疾病传播过程中能迅速识别,控制,和隔离超级传播者,三分之二的感染是可以避免的。研究结果突显了针对潜在超级传播者的尽早识别和尽早采取控制措施的重要性,也提高了对超级传播的原因和后果的认识。 目前,科学家仍然没能确定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某些人成为超级传播者,其出现可能是个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那么,如何确定我们中间的超级传播者呢?流行病学家使用一种称为“接触者追踪”(contact tracing)的方法,去筛查,识别和确定可能与感染者接触的每个个体。也就是我们目前在试图控制SARS-CoV-2病毒传播中使用的这种方法。通过“接触者追踪”的方式,已经在患有麻疹,结核,马尔堡病毒,Ebola出血热,MERS和SARS等流行病中找到超级传播者。 为了应对超级传播者,经典的公共卫生防疫措施仍然是采用的主要手段。可以根据病原体的传播方式,推荐多种方法来限制其影响并减缓疾病的传播。针对通过空气飞沫,污染的物体表面,性接触,针头,食物或饮用水传播的病原体,可以采取不同的针对性干预措施。例如,建议带口罩来应对病原体的空中传播;而对于可以在门把手和电梯按钮表面上存活一段时间的病毒和细菌,则需要用洗手和表面消毒的方法予以清除。 在现代医学能够提供有效阻止感染者传播感染能力的方法;或者能提供增强人群的免疫力免于可能受到的感染的方法之前,对于所有被感染者和疑似感染者,尤其是对超级传播者的严格有效的隔离,仍然是控制疫情超级传播的唯一选择。 References 1. Hyman JM , Li J , Stanley EA . The differential infectivity and staged progression models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HIV. Math Biosci. 1999 Feb;155(2):77-109. 2. Wang SH. X, et al. The SARS outbreak in a general hospital in Tianjin, China – the case of super- spreader. Epidemiol. Infect. (2006), 134, 786–791 3. Chow KY, et al. Outbreak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in a tertiary hospital in Singapore, linked to an index patient with atypical presentation: epidemiological study. BMJ 2004; 328: 195. 4. Lee J, et al. A dynamic compartmental model for the 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outbreak in the Republic of Korea: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n control interventions and super spreading events. Journal of Theoretical Biology 408(2016)118–126 5. Poutanen SM,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in Canada. N Engl J Med 2003; 348: 1995–2005 6. Max S. Y. Lau, et al. Spatial and temporal dynamics of super-spreading events in the 2014–2015 West Africa Ebola epidemic. PNAS 2017 114 (9) 2337-2342 7. Wei-jie Guan, et al.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fection in China. medRxiv 2020.02.06
个人分类: 健康|8107 次阅读|6 个评论
新冠状病毒为什么爆发在武汉(修改稿)?(2)
热度 1 杨学祥 2020-2-11 09:42
新冠状病毒为什么爆发在武汉(修改稿)?(2) 杨学祥,杨冬红(吉林大学) 关键提示 冠状病毒为什么爆发在2019年12月? 因为2019年为太阳黑子谷年,太阳在2019年11月14日开始进入无黑子期,一直持续到了12月23日,四十天的“无黑子”期与2019年12月开始的疫情完全重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6447.html 新冠状病毒为什么爆发在武汉? 因为武汉是中国紫外线较弱的地方,整个湖北都是,包括广东、湖南、江西、安徽、河南、浙江、江苏。 中国紫外线最强的是拉萨、青藏高原、云贵高原,贵州。所以西藏、青海、新疆、内蒙都是疫情最轻的地区; 中国紫外线最弱的是四川盆地、黑龙江,都是疫情较重的地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782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7913.html 中国太阳能资源分布情况提供又一证据(见网址 http://www.chinapower.com.cn/informationzxbg/20161207/70063.html )。 相关报道 中国太阳能资源分布情况   智研咨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光伏发电市场行情动态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我国属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全国总面积2/3以上地区年日照时数大于2000小时,年辐射量在5000MJ/m 2 以上。据统计资料分析,中国陆地面积每年接收的太阳辐射总量为3.3×10 3 ~8.4×10 3 MJ/m 2 ,相当于2.4×10 4 亿吨标准煤的储量。   根据国家气象局风能太阳能评估中心划分标准,我国太阳能资源地区分为以下四类:   一类地区(资源丰富带):全年辐射量在6700~8370MJ/m 2 。相当于230kg标准煤燃烧所发出的热量。主要包括青藏高原、甘肃北部、宁夏北部、新疆南部、河北西北部、山西北部、内蒙古南部、宁夏南部、甘肃中部、青海东部、西藏东南部等地。   二类地区(资源较富带):全年辐射量在5400~6700MJ/m 2 ,相当于180~230kg标准煤燃烧所发出的热量。主要包括山东、河南、河北东南部、山西南部、新疆北部、吉林、辽宁、云南、陕西北部、甘肃东南部、广东南部、福建南部、江苏中北部和安徽北部等地。   三类地区(资源一般带):全年辐射量在4200~5400MJ/m 2 。相当于140~180kg标准煤燃烧所发出的热量。主要是长江中下游、福建、浙江和广东的一部分地区,春夏多阴雨,秋冬季太阳能资源还可以。   四类地区:全年辐射量在4200MJ/m 2 以下。主要包括四川、贵州两省。此区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少的地区。   一、二类地区,年日照时数不小于2200小时,是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或较丰富的地区,面积较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以上,具有利用太阳能的良好资源条件。   全国水平面太阳总辐射图见网址: http://www.chinapower.com.cn/informationzxbg/20161207/70063.html
个人分类: 防灾信息|4845 次阅读|5 个评论
不排除“超级传播者”:关注医院传播
热度 1 杨学祥 2020-2-11 09:27
不排除“超级传播者”:关注医院传播 杨学祥,杨冬红(吉林大学) 2月9日,由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领衔的“中国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研究,在预印本网站medRxiv上发表。 钟南山等人对1099例(截至1月29日)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了回顾性研究。 最新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在1099名新冠肺炎患者中,483人(43.95%)为武汉当地居民。在武汉以外地区,26.0%的患者未在近期前往武汉,或者未与来自武汉的人有过接触史。 同时,仅1.18%的患者与野生动物有过直接接触,31.30%的患者去过武汉,71.80%的患者与来自武汉的人员接触过。 这些结果印证了最近的一些报道,如家族聚集性发病、无症状感染者传播、3阶段暴发模式等。 同时,不排除“超级传播者”的存在。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0/2/435583.shtm 阎影教授最近指出,冠状病毒第2次在人类的大规模传播始于2012年。当时在一名因呼吸衰竭而死亡的沙特男性的痰液中发现了冠状病毒。后来疾病和病毒分别命名为中东呼吸综合征(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MERS)和MERS-CoV。MERS-CoV也是一种高致病性的β型-CoV,能够跨越种属感染人类。 SARS-CoV的传播特点主要表现为,病毒可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能够被遏制和清除。这与MERS-CoV的传播特点显然不同。MERS大多发病在中东,所以国人对此次传染印象普遍不深。 MERS-CoV感染相对隐缓,多为散发性人畜共患的疾病传播方式,在人类中间的传播链有限。目前尚未发现MERS-CoV在社区里的持续传播; 相反在医院里却爆发了病毒传播的事件,这与某个超级传播者的出现明显相关,其结果对于医院系统造成了灾难性的破坏。 跟据WHO数据,截至2019年11月,MERS-CoV总共传染了2494例患者,导致858人死亡,其中大部分在沙特阿拉伯。 目前,推测MERS-CoV的自然储存库是在蝙蝠,而导致在人类传播的主要感染来源,是来自中间宿主动物-单峰骆驼。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02154-1216136.html 医院和社区的关键区别在于其密闭性,没有室外空气的流通和太阳紫外线的进入,室内的病毒得不到有效的杀灭和清除。如果医院采取远紫外线杀毒,就一定会有利于病人的治疗和医生的防护。 目前处于太阳黑子谷值时期,太阳辐射强度低有利于病毒繁殖和传播,紫外线杀毒应该是有效防治手段。 SARS事件、中东呼吸综合症和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症开始于冬季,高峰在春季,消失于夏季。这是因为冬季是全球一年中紫外线处于最低值,有利于病毒的繁殖和传播,夏季是全球一年中紫外线处于最高值,不利于病毒的繁殖和传播(见图1)。 病房中最大的弱点是缺少紫外线,把太阳搬进病房,可以营造更好的治疗环境,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目前没有治疗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症的特效药,增强紫外线疗法就具有特殊意义。成败的关键在于细节,我们忽略了这一细节:增强紫外线杀毒,对于医患双方都有重要的治疗和防护作用。 模拟太阳全光谱的灯,称其为太阳灯。一般较好的太阳灯可以达到90%的模拟度。 由于太阳灯是模拟全光谱的太阳,所以人的眼睛切勿直看灯,会对人的眼睛造成损坏。 由于太阳灯含有大量的UVB,大量的UVB会对人的皮肤造成损坏,所以切勿在灯下常时间的露出皮肤;以免发生皮肤灼伤。 紫外线杀菌灯发出的就是UVC短波紫外线,短波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很大,只有在无人条件使用,一般一天只能消毒两次。 病患每时每刻都在呼出病毒,定时杀毒无法满足需要。采用太阳灯杀毒是最好的补充,两者可以交替使用。 相关报道 钟南山领衔新发论文:不排除“超级传播者”,个别潜伏期超三周 作者:韩扬眉 梅进 闫洁 来源:科学网微信公号 发布时间:2020/2/10 13:35:18 2月9日,由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领衔的“中国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研究,在预印本网站medRxiv上发表。(注:medRxiv的论文均未经同行评审) 钟南山等人对1099例(截至1月29日)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了回顾性研究。 研究发现,新冠肺炎的中位潜伏期为3.0天,最长可达24天。 同时,仅有1%左右的患者与野生动物有过直接接触,而超过3/4的患者为武汉本地居民,或曾与来自武汉的人员接触过。这为新冠肺炎人传人提供了进一步证据。 除了飞沫传播和直接接触两种途径,研究人员还在一些患者的粪便样本,以及胃肠道、唾液或尿液、食道侵蚀出血部位中检测到新冠病毒,因此卫生保护应考虑到通过胃肠道分泌物的传播。 最新论文由钟南山携手来自全国抗疫一线的37位作者共同完成。作者单位包括广州市呼吸卫生研究所、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黄冈市中心医院等。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所在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也在其中。 钟南山为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 论文提出,尽管新冠肺炎仍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但关于新冠病毒引发的急性呼吸系统疾病(ARD)的临床特征仍不清楚。 为此,钟南山等人对中国已确诊的1099例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了回顾性研究。这些病例来自全国31个省/市的552家医院。 这些患者均通过高通量测序,或实时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鼻拭子和咽拭子样本的检测得到确诊。 最新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患者接触史 在1099名新冠肺炎患者中,483人(43.95%)为武汉当地居民。在武汉以外地区,26.0%的患者未在近期前往武汉,或者未与来自武汉的人有过接触史。 同时,仅1.18%的患者与野生动物有过直接接触,31.30%的患者去过武汉,71.80%的患者与来自武汉的人员接触过。 同时,仅1.18%的患者与野生动物有过直接接触,31.30%的患者去过武汉,71.80%的患者与来自武汉的人员接触过。 这些结果印证了最近的一些报道,如家族聚集性发病、无症状感染者传播、3阶段暴发模式等。同时,不排除“超级传播者”的存在。 2.患者年龄 患者中位年龄为47.0岁,女性占41.90%。新冠肺炎可发生在整个年龄段,其中0.9%的患者在15岁以下。 3. 症状和潜伏期 发热(87.9%)和咳嗽(67.7%)是最常见的症状,但就诊时有发热症状的患者不足一半(43.8%)。腹泻(3.7%)和呕吐(5.0%)少见。 25.2%的患者至少有一种基础性疾病(如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新冠肺炎的中位潜伏期为3.0天(范围从0至24天),最长可达24天。 4. 临床特征 入院时接受肺部CT检查的840名患者中,有76.4%表现为肺炎。典型特征是毛玻璃样阴影(占50.00%)和和双侧斑片状阴影(46.0%)。 同时,82.1%的患者出现淋巴细胞减少,36.2%的患者血小板减少。总体而言,在33.7%的患者中观察到白细胞减少症。 严重病例会有突出实验室异常,即白细胞减少症、淋巴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C反应性升高蛋白水平。 5. 治疗 总体而言,接受氧气疗法、机械通气、静脉内抗生素和奥司他韦疗法的患者分别占38.0%、6.1%、57.5%和35.8%。 此外,有5例严重病例采用了体外膜氧合ECMO。 6. 住院期间并发症 住院期间,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肺炎(79.1%),其次是急性呼吸系统疾病(3.37%)和休克(1.00%)。 7. 临床预后: 进入ICU、需要有创通气和死亡的患者百分比分别为5.00%、2.185和1.365。 钟南山等人在论文中表示,和之前在《柳叶刀》上发表的两项研究相比,基于更大的样本量和在全国各地招募的病例,最新研究得出的新冠肺炎病死率明显变低(1.4%)。当计入广东省的试点数据时,病死率更低(0.88%)。 这是因为广东采取了有效的预防措施,早隔离、早诊断和早治疗可能共同促进了广东省新冠肺炎病死率的显著下降。 据南方日报报道,从2月1日开始,广东新冠肺炎的累计治愈数显著上升,目前共治愈128例(截至2月9日数据)。此外,确诊病例的增加率趋缓。 钟南山表示,根据目前观察的情况,新冠肺炎的病死率约为2.7%,且患者大多为中老年人,病死率虽然比普通流感强,但远比SARS冠状病毒、埃博拉病毒或H7N9流感病毒低。 “最关键的是什么?是看我们疾病的增加率。”钟南山表示,新增的病例若是再有下降,那就表明疫情形势有好转。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0/2/435583.shtm
个人分类: 防灾信息|1610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5 16: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