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中国科协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中国科协

相关日志

[转载]20个!中国科协发布2020年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
热度 3 zhgatcl 2020-8-18 15:46
20个!中国科协发布2020年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 原载 https://tech.sina.com.cn/d/2020-08-15/doc-iivhuipn8821363.shtml 8月15日,中国科协在第二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闭幕式上发布了 10个对科学发展具有导向作用的科学问题和10个对技术和产业具有关键作用的工程难题。 10个前沿科学问题为: 冠状病毒跨种传播的生态学机制是什么? 引力波将如何揭示宇宙奥秘? 地球物质是如何演化与循环的? 第五代核能系统会是什么样子? 特种能场辅助制造的科学原理是什么? 数字交通基础设施如何推动自动驾驶与车路协同发展? 调节人体免疫功能的中医药机制是什么? 植物无融合生殖的生物学基础是什么? 如何优化变化环境下我国水资源承载力,实现健康的区域水平衡状态? 如何建立虚拟孪生理论和技术基础并开展示范应用? 10个工程技术难题为: 如何开发新型免疫细胞在肿瘤治疗中的新途径与新技术? 水平起降组合动力运载器一体化设计为何成为空天技术新焦点? 如何实现农业重大入侵生物的前瞻性风险预警和实时控制? 信息化条件下国家关键基础设施如何防范重大电磁威胁? 硅光技术能否促成光电子和微电子的融合? 如何解决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中缺陷在线检测难题? 无人车如何实现在卫星不可用条件下的高精度智能导航? 如何在可再生能源规模化电解水制氢生产中实现“大规模”“低能耗”“高稳定性”三者的统一? 如何突破进藏高速公路智能建造及工程健康保障技术? 如何突破光刻技术难题? 在推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进程中,不断提出、判别科技重大问题及其优先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科协发挥科学共同体在学术上的引领作用,引导科技工作者面向世界前沿、把握国家战略需求、研判趋势、识别重大问题,找准关系根本和全局的重大科学问题。 自2018年以来,中国科协组织全国学会及学会联合体开展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征集活动并向公众发布,三年共评选、发布了100个难题。其中,2020年的征集发布活动共征集到103家全国学会、学会联合体、企业科协提交的490个问题难题,1.88万余名 院士 、专家、一线科技工作者参与。 2019年20个前沿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为: 暗物质是种能探测到的基本粒子吗? 对激光核聚变新途径的探索 单原子催化剂的催化反应机理 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材料电化学 情绪意识的产生根源 细胞器之间的相互作用 单细胞多组学技术 废弃物资源生态安全利用技术集成 全智能化植物工厂关键技术难题 近地小天体调查、防御与开发问题 大地震机制及其物理预测方法 原创药物靶标发现的新途径与新方法 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创新方法与技术 人工智能系统的智能生成机理 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 可再生合成燃料 绿色超声速民机设计技术 重复使用航天运输系统设计与评估技术 千米级深竖井全断面掘进技术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和油气一体化勘探开发机理和关键工程技术 2018年度60个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为: 据悉,中国科协将以重大问题发布强化学术引领,承担科技共同体的价值使命,坚持尊重科学家对科学前沿的敏感性和探索精神,重视发挥跨界学术交流孕育创新的积极作用,逐步形成“中国科协引导、全国学会主导、知名科学家领衔、科技工作者广泛参与、联合国际科技组织支持”的科技重大问题凝练机制。 参考资料: http://scique.cast.org.cn/site/ItemNoticeDetail.jsp?item_id=19021563298322 提出问题是取得科技突破的关键一步——解读2020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 原载 https://dy.163.com/article/FK7SRNM20514R9NO.html?referFrom= 原标题:提出问题是取得科技突破的关键一步——解读2020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   光明日报记者 詹媛   “提出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并判别其优先顺序,是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的出发点和动力源,是解决问题、难题,取得科技突破的关键一步。”在8月15日举办的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闭幕式上,中国科协发布了2020“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作为一项有1.88万名院士、专家、一线科技工作者参与评选的活动,今年的这些问题和难题具有哪些特点,连续三年的发布产生了哪些科研和社会影响,未来会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和难题,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部长刘兴平就此进行了解读。    与国家乃至人类发展密切相关   记者:重大科学问题和重大工程难题已经连续发布了三年,与往年相比,今年有哪些特点?   刘兴平:此次的重大科学问题与工程技术难题征集的覆盖面比往年更广,共有96家全国学会、3家学会联合体和4家企业科协参与,覆盖面超过了2018年的69家和2019年81家全国学会。同时,也初步建立了国际合作机制。中国航空学会,中国创造学会联合体,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等全国学会,联合了世界自然基金会,荷兰宇航院,国际地质灾害与减灾学会,国际岩石学会,国际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会等国际组织和国家组织,共同提交了若干个问题和难题。   为了保证问题和难题提交的质量,今年在征集阶段首次邀请院士提出问题,发动科技界共同参与,今年的网络初评阶段共有18864名科技工作者参与投票,其中含432名境外科技工作者,实名投票数50346票,比往年有大幅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入选的前沿科学问题——“冠状病毒跨种传播的生态学机制是什么”在初选之际就颇受科技工作者关注。该问题最终入选,说明这些问题难题同样也是社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科技工作者的关注点,也同样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与国家乃至人类发展密切相关。这也体现了此项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研判前沿趋势,优化爱科学的环境   记者:自中国科协发布重大科学问题和重大工程难题以来,产生了哪些科研和社会影响?   刘兴平:2020重大科学问题与工程技术难题发布活动征集到103家全国学会提交的490个问题难题,1.88万名院士、专家、一线科技工作者参与。   中国科协一直坚持尊重科学家对科学前沿的敏感性和探索精神,重视发挥跨界学术交流孕育创新的积极作用,团结引导科技工作者科学研判前沿趋势、识别重大问题。我们每年的发布活动引起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关注,形成了广泛影响力,也让广大科技工作者更好地把握世界科技前沿和发展趋势,引导他们围绕这些重大难题开展科研工作,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此外,为加强科技前沿进展与未来趋势研判,建言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今年中国科协还组织召开基础科学重大问题高层次研讨会,组织中国数学会、中国物理学会、中国化学会、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等11家与基础研究相关的全国学会凝练基础科学重大问题、推动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培养领军人才等主题深入研讨,形成若干战略共识。这项工作也受到教育、科技等多个相关主管部门的关注,他们了解重大科学问题与工程技术难题的详情,希望这项活动能够为科技规划和中长期战略规划做参考。   这项发布活动还形成了学术、智库、科普相融互促的良好局面。今年参与评选和关注的人数比往年增加了160%,国内有50多所高校在微博、公众号发布投票和交流信息,公众参与十分广泛。中国科协也以发布重大难题为契机,不断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优化爱科学的环境,推动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工作,促进公众理解和支持科学,营造讲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环境。    将不断推动攻克科研问题难题   记者:在怎么攻克这些问题和难题方面,未来还会开展哪些工作?   刘兴平:提出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并判别其优先序,是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的出发点和动力源,是解决问题难题的关键一步。   自2018年中国科协发布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以来,中国科协通过组织学术交流、专题研讨会等形式,不断推动攻克这些问题难题。中国科协正在完善重大问题凝练与持续性智库机制建设。同时在国内重大问题研讨基础上,探索与国际科学共同体开放协同、与国际科技组织交流合作的机制,以此助推中国科学家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   中国科协还以“科创中国”建设为切入点,打造“三库一平台”(问题库、项目库、人才库和技术服务与交易平台),推动产学研协同网络与组织创新,推动科技经济深度融合、相互促进。   今年中国科协组织出版了《面向未来的科技——2020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解读》图书,以解读问题和难题的形成背景、国际发展趋势,分析可能的解决方案,和预测未来的发展前景为主要内容。这本图书可以让广大科技工作者更好地把握世界科技前沿和发展趋势,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促进公众理解科学,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培育更多科技创新人才,为创新营造良好环境。   我们知道,攻克这些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绝非一日之功。中国科协将继续发挥组织优势,团结引领更多科技工作者面向世界前沿、把握国家战略需求,锚定目标不放松,久久为功解决重大科学问题。    链接    前沿科学问题    ●问题1:冠状病毒跨种传播的生态学机制是什么?   目前新冠肺炎在全球肆虐。病毒学家曾多次警示冠状病毒跨物种传播是大概率事件。蝙蝠等野生动物携带冠状病毒的本底情况以及野生动物如何突破生态和生理屏障发生跨种传播和感染,在科学层面都尚不清晰。该问题对于揭示冠状病毒跨物种的传播机制和预防未来冠状病毒导致的流行病具有重要意义。    ●问题2:引力波将如何揭示宇宙奥秘?   自2015年首次直接探测到引力波以来,引力波已迅速成为国际上基础物理与天体物理前沿研究的热点,预计十余年内宇宙起源问题将有取得重大突破的历史机遇。引力波打开了观测宇宙的一扇新窗户,通过观测引力波源在宇宙中的产生与分布,有望解答广义相对论与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所遗留下来的深层次科学问题,从而加深对自然界的理解。    ●问题3:地球物质是如何演化与循环的?   地球物质主要分为岩石和矿物。人们对地球历史时期岩浆岩和变质岩的演化与循环的认识由于缺乏大数据的综合分析而模糊不清。利用大数据平台和地球深时大数据系统的综合分析,可以在矿物演化历程与行星地质演化的基本历程和特殊事件之间建立联系,从矿物演化的角度来厘清行星地球及其多圈层演化规律和耦合关系,并解答行星地球如何演化、地球各圈层是否存在共演化关系的基本科学问题。    ●问题4:第五代核能系统会是什么样子?   2000年,美国能源部倡议发起的第四代核能系统国际论坛把核能的发展分为四代。目前对于第五代核能系统的研究仍处于探索交流阶段,暂无成熟的概念界定和目标定义,对其实现路径更是少有谈及。如能推动第五代核能系统概念的落地和最终实现,其可以革新核能开发观念,革新核能开发模式,革新核能应用观念,支撑能源系统的深度脱碳;引领世界核能创新,助推中国成为世界核能创新高地。    ●问题5:特种能场辅助制造的科学原理是什么?   随着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等领域对轻量化和安全性的持续需求,包括超高强度钢、轻合金、复合材料和金属间化合物等高强材料应用于复杂构件。随着材料强度的提高,制造难度显著提高,成形缺陷更难控制。现有的研究表明,特种能场辅助成形技术在改善高强难变形材料制造难题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问题6:数字交通基础设施如何推动自动驾驶与车路协同发展?   未来自动驾驶车辆大范围社会化运行局面必然会出现,对交通运输系统而言将是一场变革,道路交通运输系统面临演进换代的挑战。对于支撑自动驾驶社会化运行的新型道路基础设施的研究,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外也无现成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可借鉴,需要适时将自动驾驶研究的支持重点向基础设施侧智能供给研究及综合集成落地应用研究转移。    ●问题7:调节人体免疫功能的中医药机制是什么?   虽然免疫学的基础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医学也在突飞猛进地发展,但在许多疑难重症的防治方面仍显得不足。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仍然困扰着患者。这些重大、疑难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均与免疫密切相关。中医药能够多层次、多靶点、多途径作用于机体,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问题8:植物无融合生殖的生物学基础是什么?   无融合生殖是一种通过种子进行无性繁殖的生殖方式,可以使杂交品种产生克隆种子,保持杂交后代性状不发生分离,从而永久固定杂种优势。然而,由于无融合生殖发生机制的复杂性,尽管经过了多国科学家近一个世纪的努力,其形成机制依然不清楚,也未能将其成功应用于作物育种中。    ●问题9:如何优化变化环境下我国水资源承载力,实现健康的区域水平衡状态?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加速期和关键期,对水资源集约利用和严格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研究变化条件下水资源承载力与水平衡优化这一科学问题,有利于深化认识我国区域水循环要素及其演化规律,完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阐明水平衡状态对于水资源承载力的指标意义,明确诸多水问题及生态环境问题的发生机制,为总结与水资源承载力相适应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模式,有效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提供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问题10:如何建立虚拟孪生理论和技术基础并开展示范应用?   虚拟孪生是在数字孪生的基础上,利用传感器、物联网、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对真实世界中物理实体和智能实体对象的特征、行为、形成过程和性能等进行描述和建模的过程和方法,也称为虚拟孪生技术。它以数字孪生为基础,但更侧重于对智能实体或生命体的建模和仿真。如何实现制造物理世界与信息世界的交互与共融,是当前国内外实践智能制造理念和目标所共同面临的核心瓶颈之一。    工程技术难题    ●问题1:如何开发新型免疫细胞在肿瘤治疗中的新途径与新技术?   免疫细胞技术是人类彻底治愈肿瘤的希望,是全球前沿医学和资本追捧的热点领域之一。树突状细胞(DC)作为链接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关键节点细胞,能够调动整个免疫系统,抵抗病原体的入侵以及促进肿瘤细胞的清除,成为新型免疫细胞疗法的重点研究方向。新型DC可扩增技术可实现DC疫苗的标准化、批量化生产,可显著减低制备成本,服务更多癌症患者,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问题2:水平起降组合动力运载器一体化设计为何成为空天技术新焦点?   水平起降组合动力运载器具有快速、廉价、可靠的特点,可成为低成本天地往返运输工具。水平起降组合动力运载器一体化设计技术是支撑未来航天运输系统发展与应用的核心技术之一,是未来先进航天运输系统的重要支撑技术之一。    ●问题3:如何实现农业重大入侵生物的前瞻性风险预警和即时控制?   农业有害生物入侵不仅仅是简单的植物病虫害或动物疫情问题,入侵生物的发生流行不仅危害食品安全和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直接经济损失,还可能对人类健康构成越来越大甚至是灾难性的威胁,对外交、经济和社会产生巨大影响。因此,站在国际化、全球化视角,从科学研究和专业技术层面,开展农业入侵生物跨境传播预警及防减技术合作的协同攻关,将有力解决入侵生物疫情的源头治理和联防联控关键技术难题,保障社会稳定与公共安全。    ●问题4:信息化条件下国家关键基础设施如何防范重大电磁威胁?   强电磁脉冲一旦对金融、能源、电力等领域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产生影响,将可能导致交通中断、金融紊乱、电力瘫痪等重大事故。开展此项研究,对确保关键基础设施电磁安全、保护经济建设成果、提升关键基础设施容灾抗毁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问题5:硅光技术能否促成光电子和微电子的融合?   信息光电子芯片已然成为“数字化新基建”的核心和基石,也是全球信息通信价值链的关键领域和网络强国建设的“国之重器”。硅基光电子芯片技术既可应用于芯片级光互连,又适用于长距离光纤通信,可实现全功能光电子集成,具有极高的通用性和兼容性,是微电子和光电子两大产业公认的发展方向。利用国内现有微电子产业资源和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制造平台,建立健全硅光产业链,可以有效提升我国信息光电子的制造能力,缓解光电子芯片制造工艺的“卡脖子”困境,为我国信息化新基建提供有力支撑。    ●问题6:如何解决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中缺陷在线检测难题?   集成电路领域目前是国际科技竞争的主战场和大国博弈焦点。对于集成电路缺陷检测技术及设备,一方面现有最先进技术设备被少数几个发达国家垄断;另一方面,世界范围内7纳米及以下节点的缺陷在线检测技术仍未成熟,设备缺口仍然巨大,谁率先掌握了相应关键技术,谁就掌握了未来主导权,这对我国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问题7:无人车如何实现在卫星不可用条件下的高精度智能导航?   以无人救援车、无人采矿车、无人运输车等为代表的特种无人车是完成现代化作业、抢险救灾等任务的核心无人装备。为提高无人车的紧急救援、联合作业等能力,要求其导航系统具备高精度定位、自主避障、智能路径规划及导引等功能。因此,需要研究具有高精度、全自主的导航方式以及需要解决面向无人车的惯性基智能导航问题。    ●问题8:如何在可再生能源规模化电解水制氢生产中实现“大规模”“低能耗”“高稳定性”三者的统一?   发展高效低成本的可再生能源和氢能技术是对国家重大需求的及时响应,也是全球减少碳排放和减缓气候变化的优质解决方案。但当前电解水制氢技术的发展水平限制了可再生能源转为化学能的转化效率及产业化进程。突破高效、低成本、规模化电解水制氢技术可极大地促进可再生能源、氢能的利用和发展。    ●问题9:如何突破进藏高速公路智能建造及工程健康保障技术?   青藏高原地层岩性复杂多变,新构造运动剧烈,深大活动断裂广布,冰川、冻土与山地灾害群(链)发育,具有“显著的地形高差”“强烈的板块活动”“频发的山地灾害”“敏感的冻土环境”四大地质环境特征,以及“高频冻融循环”“剧烈干湿交替”“极端高寒缺氧”三大气候环境特征,由此带来的系列工程技术难题是制约西藏高速交通发展的关键技术因素。    ●问题10:如何突破光刻技术难题?   光刻技术是制造集成电路的关键技术。光刻技术的核心在于光刻机、光刻工艺和光刻胶三个方面。尽管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跟世界发达国家水平相比,我国光刻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水平仍较落后,差距仍然很大,“受制于人”的困境依然存在。   (光明日报记者 詹媛整理)   《光明日报》( 2020年08月16日 04版)(詹媛整理)
个人分类: 博客导读和总论|2807 次阅读|9 个评论
[转载]重磅:中国科协发布2020年10个重大科学问题和10个工程技术难题!
Kara0807 2020-8-18 09:58
科研大匠 德先生 文章 | 中国科学报 来源 | 科研大匠 8月15日,中国科协在第二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闭幕式上发布了 10个对科学发展具有导向作用的科学问题 和 10个对技术和产业具有关键作用的工程难题。 10个重大科学问题: 冠状病毒跨种传播的生态学机制是什么? 引力波将如何揭示宇宙奥秘? 地球物质是如何演化与循环的? 第五代核能系统会是什么样子? 特种能场辅助制造的科学原理是什么? 数字交通基础设施如何推动自动驾驶与车路协同发展? 调节人体免疫功能的中医药机制是什么? 植物无融合生殖的生物学基础是什么? 如何优化变化环境下我国水资源承载力,实现健康的区域水平衡状态? 如何建立虚拟孪生理论和技术基础并开展示范应用? 10个工程技术难题: 如何开发新型免疫细胞在肿瘤治疗中的新途径与新技术? 水平起降组合动力运载器一体化设计为何成为空天技术新焦点? 如何实现农业重大入侵生物的前瞻性风险预警和实时控制? 信息化条件下国家关键基础设施如何防范重大电磁威胁? 硅光技术能否促成光电子和微电子的融合? 如何解决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中缺陷在线检测难题? 无人车如何实现在卫星不可用条件下的高精度智能导航? 如何在可再生能源规模化电解水制氢生产中实现“大规模”“低能耗”“高稳定性”三者的统一? 如何突破进藏高速公路智能建造及工程健康保障技术? 如何突破光刻技术难题? 在推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进程中,不断提出、判别科技重大问题及其优先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科协发挥科学共同体在学术上的引领作用,引导科技工作者面向世界前沿、把握国家战略需求、研判趋势、识别重大问题,找准关系根本和全局的重大科学问题。自2018年以来,中国科协组织全国学会及学会联合体开展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征集活动并向公众发布,三年共评选、发布了100个难题。2020年的征集发布活动共征集到103家全国学会、学会联合体、企业科协提交的490个问题难题,1.88万余名院士、专家、一线科技工作者参与。 据悉,中国科协将以重大问题发布强化学术引领,承担科技共同体的价值使命,坚持尊重科学家对科学前沿的敏感性和探索精神,重视发挥跨界学术交流孕育创新的积极作用,逐步形成“中国科协引导、全国学会主导、知名科学家领衔、科技工作者广泛参与、联合国际科技组织支持”的科技重大问题凝练机制。 * 凡 来源非注明“德先生原创”的所有作品均为转载稿件,其目的在于促进信息交流,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个人分类: 德先生|0 个评论
科学研究难题 该怎么产生?
热度 2 dsm9393 2019-8-31 16:23
科学研究难题 该怎么产生? How do scientific research problems arise? 都世民( Du Shimin) 1. 科学研究难题提出的意义是什么? · 是指导科学研究的方向 ; · 还是学术性讨论 ; · 是为了科学创新; · 还是进行基础性研究? 该如何选择问题答案? 2. 科学研究难题提出的方式方法有几种? · Science 公布:全世界最前沿的 125 个科学问题 , 2019-07-08 。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9/0708/12/33257174_847414026.shtml 。这 125 个科学难题,是从学科提出的。 · 中国科协发布 20 个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 , 来源:晓艳的科技坊 , 2019-07-03 10:08 。 http://www.sohu.com/a/324465009_99940983 这 20 个重大科学 难题也是从学科提出的, 最后是投票解决 。这是笔者从科学时报得知的。 · 未来 10 年中国学科发展战略,脑与认知科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编,一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1. 这是 单一学科提出问题,还是多学科提出的问题? ·中科院编纂出版《 21 世纪 100 个交叉科学难题》 , 该书的主编 李喜先研究员 。该书提出的 100个难题,是否也是从各个学科提出的?不清楚。 3. 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世界难题又是什么? 比如 ·森林大火如何预防和扑灭? ·天河工程和地下河工程能否创立?以解决旱災和水災,人类饮用水的危机和污水处理。 ·人类的神经性疾病,发病机理、预防、治疗方法。 ·人类的传染病和流行病, 发病机理、 预防、 治疗方法。为什么近视眼的问题已经有千年,至今不能解决? 如今的社会问题,不是单一学科的问题,如果从单一学科提出问题,能解决问题吗? 4.现在科学研究的问题,离不开光,也离不开人的眼睛,更加离不开人的心。科学家牛顿,认为光是粒子,科学家麦克斯韦却认为是电磁波。科学家爱因斯坦又提出量子概念,量子是粒子还是波?人的视觉系统的传输通道,是量子还是电磁波?电极引入视角系统,得出的是编码信号吗?怎么证明他是编码的?电极与细胞是怎么连接的?眼球的转动是分子机器推动,还是宏观的眼外肌推动?人的视角系统的宏观与微观到底有什么关系?人的心至今找不到,到底有没有?是不是灵魂?人的意识反馈到底是来自于大脑还是心?该怎样证明?这些问题也不是单一学科能解决的。可是多学科怎么提出难题?谁来综合?我们国家的科研方向,应该围绕国家的安全,人民生活的安居乐业。可是科学无国界,要与国际合作。这之间又该怎么处理?怎么协调?怎么决定我们的研究方向?怎样引导多学科协同发展?这是不是应该考虑的问题?
个人分类: 博客|3057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世界一流学会建设项目建设学会名单
wusaite 2019-7-27 10:43
世界一流学会建设项目建设学会名单 一类项目建设学会(10个) 中国化学会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中国电子学会 中国公路学会 中国化工学会 中国农学会 中华医学会 中国免疫学会 二类项目建设学会(15个) 中国力学学会 中国地理学会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中国水利学会 中国自动化学会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中国计算机学会 中国航空学会 中国兵工学会 中国林学会 中国药学会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 中华口腔医学会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三类项目建设学会(25个) 中国地质学会 中国海洋学会 中国动物学会 中国生态学学会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中国航海学会 中国宇航学会 中国金属学会 中国核学会 中国煤炭学会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 中国复合材料学会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中国大坝工程学会 中国水产学会 中国茶叶学会 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华护理学会 中国抗癌协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图书馆学会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参考文献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协通知开展世界一流学会建设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8/11/420225.shtm
个人分类: 科普集锦|2669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团队提交的科学问题被中国科协选中啦
热度 7 qsqhopeiggcas 2019-6-30 20:14
在中国科协组织的 2019 年度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征集活动中,我团队把科学问题“ 大地震机制及其物理预测方法 ”提交给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经该学会推荐上报给中国科协。 刚从新闻(见附件1和2)看到,我团队提交的科学问题“中标”啦,在中国科协公布的 20 个 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 中“榜上有名”。 我团队提交的科学问题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突出重围”,我们深感欣慰。在此,感谢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中国科协的支持,感谢评审专家对该科学问题的认可以及对我们以前研究工作的肯定。 大地震是人类面临的严重自然灾害之一,常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显然,大地震预测预报是防震减灾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彻底解决了该科学问题,才能最大程度地取得减灾实效。 尽管国内外诸多学者在地震预测研究中已做出了巨大努力,但由于未能掌握大地震的前兆、机制和规律,仍无法做出可靠的预测预报。 我们汲取前人失败的教训,另辟蹊径找到了解决大地震预测科学难题的新途径,即澄清发震载体并认识其力学行为和演化机制,是解决该难题的关键,其中掌握发震载体变形破坏过程中体积膨胀点至峰值强度点之间加速破裂行为的演化规律,是解决该难题的突破口。自 2009 年以来,我们经过近 10 年的探索, 明确了发震载体为锁固段,发现在锁固段断裂前的体积膨胀点处会出现可识别前兆——高能级破裂事件,建立了锁固段体积膨胀点与峰值强度点之间的量化关系,揭示了锁固段损伤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与分配原理,阐明了地震区的物理涵义并编制了全球地震区划分图(涵盖 全球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共划分了 62 个地震区 ),提出了地震区地震周期旋回概念,澄清了地震物理机制与可预测地震事件类型,进而创立了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构建了一套大地震危险性评估及其中长期预测方法体系。 运用该理论和方法,对各地震区标志性事件(锁固段和次级锁固段体积膨胀点和峰值强度点处的地震)的回溯性预测效果良好,对某些地震区标志性事件的前瞻性预测已得到证实;提出的建议——“雄安新区抗震设防烈度从原Ⅶ度调整为Ⅷ度为宜”,已被 国务院批复的 《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 2018-2035 年)》 采纳 。 我们的理论能很好地描述地震产生过程,表明我们已找到了破解 大 地震物理预测难题的正确途径,具有良好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下一阶段,我们将再接再厉,砥砺前行,针对 目前一些尚未彻底解决的关键问题开展攻关 ,如标志性事件前地震平静期出现的物理机制 、平静期与后续标志性事件的关系 等,以进一步提高标志性事件的时间预测精度。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推荐意见(见附件 2 ): 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很好地描述了板内和板间地震 产生过程,有望从根本上解决地震预测预报这一世界性科学难题,进而提高人类预防地震灾害的能力,亦有助于大幅提升我国在国际地球科学领域的学术地位。 附件 1 :中国科协发布 2019 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 中国科协 06-3015:22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37749188054865430wfr=spiderfor=pc 6 月 30 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周守为在第二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闭幕式上发布了 2019 年 20 个对科学发展具有导向作用、对技术和产业创新具有关键作用的前沿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 “ 中国科协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的发布,既和当下的国计民生息息相关,又有面向未来的战略意义。 ”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名誉主席韩启德在活动视频中评价道。 “ 解决了这些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不仅能改变我们人类的生活,同时对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会起到支撑和指导作用。 ”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杜善义指出。 据介绍,中国科协自 2018 年起通过所属全国学会及学会联合体,面向广大科技工作者,开展了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征集发布活动。这是中国科协发挥自身组织和人才优势,研判未来科技发展趋势,明确科技创新突破口,前瞻谋划和布局前沿科技领域与方向,服务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 “ 征集发布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对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对我国和整个世界都是一个创新的重要机遇。 ”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嘉麒说。 据了解, 2019 年的征集发布活动得到 81 家全国学会、学会联合体的积极参与,有 736 位科技工作者参与撰写、 1527 位专家学者参与推荐、 7079 名科研一线科学家参与线上初选、 124 名学科领军专家参与复选线上投票、 52 名专家参与复选现场评议会、 27 名院士专家参与终选,最终确定发布的 20 个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如下: 暗物质是种能探测到的基本粒子吗 ? 对激光核聚变新途径的探索 单原子催化剂的催化反应机理 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材料电化学 情绪意识的产生根源 细胞器之间的相互作用 单细胞多组学技术 废弃物资源生态安全利用技术集成 全智能化植物工厂关键技术难题 近地小天体调查、防御与开发问题 大地震机制及其物理预测方法 原创药物靶标发现的新途径与新方法 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创新方法与技术 人工智能系统的智能生成机理 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 可再生合成燃料 绿色超声速民机设计技术 重复使用航天运输系统设计与评估技术 千米级深竖井全断面掘进技术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和油气一体化勘探开发机理和关键工程技术 2019 重大科学问题与工程技术难题的发布,将为我国在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战略提供支撑,成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强大助力。 据悉,今后中国科协将建立长效机制,组织智库研究,有效整合和深度挖掘科协学术资源,引领中国科技界多提问题、提好问题,加强对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的导向作用,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科协改革进行时) 附件 2: 刚刚,中国科协发布 20 个“硬骨头”科技难题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5MjIwMzk1MQ==mid=2247504514idx=5sn=9f1502e5eb8a84daa8c202c22440a588chksm=ec066e42db71e754f614be8cfc9244a629749592e6d50c2795a7528da2d62f62d3b98b288dfcmpshare=1scene=1srcid=key=96e38258b65ecb9b652d8305d5e5c881ce7305e2f6ff7fe101dd9b9ff4f6624daf325ab77725a53667952b268dcd09b110ba6ef3d45d6bebdb07859f580815bb276e12eb0678ec145f19850ec834efc3ascene=1uin=MjE3NTQ0ODE0MQ%3D%3Ddevicetype=Windows+7version=62060833lang=zh_CNpass_ticket=mUkYDelKg2DR4UV9VlFlZPRVXNAkwLVFOnHa3XbNW5LIi06vuOYnLqu6G3De09zj 1 暗物质是种能探测到的基本粒子吗? 暗物质很可能是一种未知的、相互作用非常微弱的基本粒子,可以建造超级灵敏的粒子探测器来进行研究。暗物质粒子一旦被发现,将成为人类科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成就,会对未来粒子物理与天体物理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 中国物理学会推荐 2 对激光核聚变新途径的探索 激光核聚变的成功实现将有望解决困扰人类多年的能源问题,还可用于模拟核武器相关过程,可带来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并保障国家安全。 —— 中国物理学会推荐 3 单原子催化剂的催化反应机理 该问题的突破,将进一步丰富催化领域的理论知识,指导新型催化剂的设计、研发以及制备,拓宽催化剂的应用范围。有助于实现物质 “原子经济性”,对催化及相关领域有重大贡献,或将伴随新兴研究领域的出现。 ——中国化学会推荐 4 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材料电化学 突破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核心材料体系的技术瓶颈,实现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工程化,可从根本上消除电动汽车行业“续航里程焦虑”问题,快速推动该产业的发展,对振兴中国汽车、保障能源安全、节能减排等有重要意义。 ——中国化学会推荐 5 情绪意识的产生根源 指向人类对深邃而复杂情感世界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解释人类社会独特性的进化依据,不仅有利于维持现有社会的健康和发展,也可解释人类社会建构的基础,重塑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理解框架。 ——中国心理学会推荐 6 细胞器之间的相互作用 利用多学科交叉前沿技术,研究细胞器相互作用网络的分子细胞生物学机制,对细胞器网络在生物膜稳态维持、动态变化等重要细胞生命过程的作用提出原创性理论,以支持相关重大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新药研发。 ——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推荐 7 单细胞多组学技术 该技术可系统地鉴定细胞异质性和识别罕见细胞类型,在遗传特性、生化特征和生理功能方面提供前所未有的精准数据,可广泛应用于胚胎发育、细胞分化和谱系追踪,以及人体生理功能和疾病发生发展的研究。 ——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推荐 8 废弃物资源生态安全利用技术集成 可解决大量养分资源仅能作废弃物或因处理不当而造成的资源浪费,有效控制环境污染和耕地质量风险,引导工农业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和价值链提升,实现生产清洁化、利用安全化、投入品减量化等,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 中国农学会推荐 9 全智能化植物工厂关键技术难题 智能化植物工厂可提供农业与大都市食品安全生产的新模式,并在智能化装备与管理决策系统、新型LED光源与光能有效利用、新型作物品种改良等方面掌握核心技术,将促进人工智能与农业科学等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 —— 中国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会推荐 10 近地小天体调查、防御与开发问题 可整合拉动地面设施、太空探索、太空开发及太空经济研究,发展航天未来技术和牵引太阳系演化前沿科学研究。助推小天体撞击天地一体预警体系及国际大科学计划发展,体现负责任的大国担当。 ——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推荐 11 大地震机制及其物理预测方法 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很好地描述了板内和板间地震 产生过程,有望从根本上解决地震预测预报这一世界性科学难题,进而提高人类预防地震灾害的能力,亦有助于大幅提升我国在国际地球科学领域的学术地位。 ——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推荐 12 原创药物靶标发现的新途径与新方法 通过生命科学的深入研究,发现对疾病发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基因、酶、受体等生物大分子和相关的调控通路;利用已有的生物活性分子去发现它们的作用靶标,这两个发现和确证药物作用的新靶标、新机理的主要途径,是实现我国原创药物研发的重要突破点。 —— 中国药学会推荐 13 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创新方法与技术 该技术可筛选出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的中医药干预措施,更能体现出中医特色的治疗病证,可产生用于评价中医复杂干预的方法,对内为民生服务,对外可提升国家科技、经济和文化实力,并可产生一系列独创的临床研究方法和技术。 —— 中华中医药学会推荐 14 人工智能系统的智能生成机理 人工智能是引领现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力量,可使人类从一般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去从事创造性工作,从而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无可估量的伟大贡献。但成功的关键是——要理解“智能生成的机理”。 —— 钟义信院士推荐 15 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 该产业将成为我国新经济增长点和新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加快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产业化应用、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及技术布局,提升国际竞争力和科技创新实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改善环境污染等具有显著意义。 ——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推荐 16 可再生合成燃料 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转化利用二氧化碳设计出适合高效清洁燃烧的合成燃料分子结构,实现CO 2 +H 2 O→C x H y 的分子转换,生产合成甲烷、醇醚燃料、烷烃柴油、航空燃油等可再生合成燃料。 ——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推荐 17 绿色超声速民机设计技术 该技术的问世将使高速飞行完美融入人类的生产生活,极大地缩短民航运输的时间,使国际间的经贸往来更为频繁和高效,是激发我国民用航空工业提升整体实力、赶超传统航空强国的一次重要历史机遇。 —— 中国航空学会推荐 18 重复使用航天运输系统设计与评估技术 构建航班化运营的重复使用航天运输系统,可大幅提升我国自由进出和利用空间的能力,是深入推进航天运输技术发展、实现向航天强国迈进的重要内容,还将进一步落实军民融合战略,促进航天装备体系发展。 —— 中国宇航学会推荐 19 千米级深竖井全断面掘进技术 攻克深部复杂岩体高效破岩、同步支护、岩渣连续提升、姿态实时导向等关键技术,创新研制大直径深竖井全断面掘进装备,为川藏铁路、深部资源开采、深地空间开发等战略工程提供技术与装备保障,开创深竖井工程安全、优质、高效、绿色建设新模式,抢占全球深部地下空间开发领域的技术制高点,为“向地球深部进军”国家战略的实施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 中国铁道学会推荐 20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和油气一体化勘探开发机理和关键工程技术 基于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和常规油气赋存区域的空间耦合关系,重点攻克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和常规油气综合探测机理、海底表层、中深层天然气水合物和深部油气资源的一体化开发机制和核心技术装备,从而实现海域天然气水合物、浅层气和深部油气的立体开发,可极大提升我国海域天然气资源的综合开发能力,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 中国能源研究会推荐
个人分类: 热点关注|7161 次阅读|17 个评论
[转载]中国科协发布《第四次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报告》
redtree 2018-10-27 12:23
中国科协发布《第四次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报告》 科研人员过得好不好 数据来说话 作者:操秀英 来源: 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18/10/26 10:39:44 74.7%的研发人员近三年内承担过研究或开发项目,略低于2013年的76.6%;64.4%的人认为预算编制时要求过细过严;科技工作者总体平均每周工作49.7小时,比法定劳动时间多24.3%……中国科协近日发布的《第四次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全景展示了我国科技工作者群体的工作生活状况。 “中国科协从2003年起开展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每五年一次。”该项目负责人、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邓大胜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本次调查依托全国516个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进行,覆盖全国除港澳台以外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完成有效问卷48099份。 科研项目管理上繁文缛节仍较多 《报告》显示,近三年承担研究开发活动的人员比例和项目资源与同期相比有所下降。74.7%的研发人员近三年内承担过研究或开发项目,略低于2013年的76.6%。从主持项目的研发人员获得的资源看,近三年平均主持项目1.5项,经费总额平均为100.1万元,低于2013年的1.7项和138.4万元。 同时,人均专利数有所上升,但成果与市场脱节仍比较突出。近三年中,获得专利的科技工作者比例为18.4%,平均2.8件,高于2013年的14.1%、2.4件,近三年从事过研发活动的科技工作者中,38.1%有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或应用于生产生活,高于2013年。 但从科技成果转化中获得收益的科技工作者比例为51.7%,较2013年略有下降。科技工作者认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障碍是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脱节、科技成果转化对提高科研人员收益作用不大、科技成果经济价值评估难导致供需双方难以达成交易、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服务体系不健全。 《报告》反映出,科研经费管理不科学不合理问题依旧突出。近三年,42.4%的研发人员曾作为项目主持人申请过财政支持的研究开发项目,平均申报2.7项,申报成功1.1项,均低于2013年的6.6%、2.8项、1.3项。63.4%的科研人员认为项目预算执行时不能根据科研实际需要自主调剂、62.8%的人认为项目经费报销程序繁杂、超过一半的人认为疲于应付经费审计等新问题突显。 “2013年调查中反映的申报周期过长、审批程序不透明、申报手续复杂问题有所好转,但是科研人员反映项目限定人员费比例过低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邓大胜说。 此外,45.9%的科技工作者认为科技评价导向不合理问题非常突出或比较突出,与2013年相比有较大改善,反映不合理问题突出的比例下降了13.5个百分点。但论文仍是科技评价的最主要手段,93.7%发表过学术论文的科技工作者认同发表论文的主要目的是达到职称晋升要求,90.4%是为了完成各种考核要求,科教辅助人员为达到职称晋升要求而发论文的比例达到96.2%。62.1%的大学教师、44.9%的科学研究人员在各种形式的科研成果中最看重论文。 工作满意度提升但超时工作情况加剧 总体而言,56.6%的科技工作者对工作很满意或比较满意,高于2013年的54.9%和2008年的48.3%。 科研人员认为科研自主权有较大提高。调查显示,6.2%的科技工作者可以完全自主决定工作的具体方式,52.3%可以基本自主决定,相比2013年来有较大提升。 但同时,超时工作情况有所加剧。科技工作者总体平均每周工作49.7小时,比法定劳动时间多24.3%,比2008的47.3小时和2013年的48.8小时有所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报告》反映科研人员创业意愿有所提升。33.1%的科技工作者在最近三年内考虑过自己创业,其中1.9%已经开始创业,相比2013年有所提升。科技工作者反映自主创业面临的障碍或困难主要有,缺乏资金、缺乏好项目、缺乏管理经验、风险大/没有安全感等。这些困难与2013年相同。 2016年科技工作者平均年收入为9万元 在收入待遇和生活状况方面, 45.9%的科技工作者感觉生活非常幸福或比较幸福,比上次调查增加8.4个百分点。科技工作者对自身社会地位的评价与2008年、2013年相比也有所提高。影响科技工作者的生活幸福感的主要因素是收入低、工作忙无法照顾家庭、照顾老人有困难、空气质量差(19.1%)等。 数据显示,科研人员心理健康问题有所减缓,在过去一个月里,5.4%的人总是或经常出现心情抑郁或情绪不好,并影响到正常工作和生活,2013年该比例为6.9%。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过去几年,科研人员收入增加但收入满意度持续下降。2016年科技工作者平均年收入为90985.5元,比2012年增长了22.7%。但科技工作者对自身收入在当地相对地位的判断呈现持续下降趋势。33.5%的科技工作者认为自身压力主要来源于经济收入。“主要原因或是收入增长率不及同期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增幅。”邓大胜分析。(科技日报北京10月25日电)
个人分类: 科技新闻|861 次阅读|0 个评论
靠谱的科普需要科学的态度和制度保障
hongkuan15 2017-3-31 23:20
三月初,针对网上的一个词条,我在博客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对其内容的权威性,科学性,严谨性,以及审核制度进行了吐槽。详情点击: 别再打着科普的旗号宣传错误知识了! 提高全民科学素养,最根本的还是尊重科学,敬畏科学,如果连进行科学传播的专家,学者都不能遵从基本的科学常识,不能把握科普内容的真实性,科学素养的提高只能是空中楼阁。很多网友点击了我的博文,他们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其中一些人也认为网络上的很多信息“不可信”,“虚假信息太多”。3.15晚会上骗子们所展现的人类高超的语言,表演能力,也正反映出普通百姓基本科学素养的缺失。提高全民科学素养,任重而道远! 针对我博文中指出的问题,相关的网站和机构很快做出了调整,及时修订了相关词条,召开会议专门讨论,完善了审核制度,并且电话联系上我本人。出乎意料的是,他们并未指责我的博文给他们造成了不良影响,反而一再道歉,表明他们诚恳的态度,并及时采取了措施。我的一篇文章,能够引起他们的重视,并且能在短时间内进行更正和调整,足见其重视程度和强大的执行力。为此,他们还专门给我写了一封信,现将此信公布,希望科普能够首先做到靠谱!也希望大家能够继续支持和做好科普。 给段博士的一封信 段云峰博士: 您好! 拜读了您在科学网博客上发表的文章 《别再打着科普的旗号宣传错误知识了!》之后,对您在文中提出的双歧杆菌词条的一些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刻反思。在此,我们向广大学者和用户诚恳道歉,同时也向段博士这样关心科普、维护科普的学者表示衷心感谢。 看到您的文章后,我们立即联系上当时承担该词条审定工作的学会及相关专家进行重审、修改和完善,并在24 小时内更新线上内容。为了避免再次出现类似的错误,我们随即召开了项目组线上沟通会,对词条的编辑、专家审核以及用户反馈机制进行讨论和重新梳理,对可能存在的漏洞提出具体的完善措施。 科学百科词条这项工作持续开展了2 年多,已经有上百位院士和专家参与到词条的审核工作之中,完成近6 万条科学词条的审核认证,日均点击超过350 万次。未来三至五年,我们计划携手10 万以上专家学者、100 万以上编撰志愿者,共同打造覆盖所有自然科学及其工程技术的线上科学百科全书,为公众更便捷平等地获取信息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这是一项浩瀚博大的科普工程,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保证每一个词条的科学性、权威性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然而,百密难免会有一疏,维护每一个词条的准确,需要更多像段博士这样的热心学者,向我们提出批评建议。为此,我们特别设立了公共邮箱baike-science@baidu.com ,各位学者有任何关于科普词条的建议和意见,都欢迎来信反馈,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 在去年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科技创新是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关键,而科学普及是科技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在此,我们呼吁段博士以及所有对科普怀有一颗热忱之心的学者,加入科学百科词条审核专家团队!即刻点击网址 http://baike.baidu.com/science/recruit 报名,中国科普事业需要您! 科普中国·科学百科项目组 二〇一七年三月 日
56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传达提纲
热度 1 fqng1008 2016-6-8 09:41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6年5月30日至6月2日在北京隆重召开。这次大会与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一道召开,是建国以来层次最高、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科技盛会,也是向世界科技强国进军的动员会,树立了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大会的胜利召开,对于团结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贡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大会基本情况 本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切实履行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职责定位,全面推进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协组织建设,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创新争先、再立新功。 大会主要议程是:听取中央领导同志重要讲话,审议中国科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工作报告,审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章程(修改草案)》,选举中国科协新一届领导机构,审议《中国科协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草案)》。 2016 年5月30日上午,人民大会堂洋溢着热烈喜庆的气氛。“全国科技创新大会 两院院士大会 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巨幅会标高挂在大礼堂主席台上方。上午9时,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隆重开幕,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亲临大会。在热烈的掌声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了题为“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的重要讲话。李克强总理主持了第一次全体会议。2016年5月30日下午,举行了第二次全体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表了重要讲话,刘云山同志主持。 5 月31日上午,中国科协九大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会标悬挂在大礼堂主席台上方,主席台后幕正中悬挂着中国科协会徽。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到会祝贺,代表党中央作了题为《科技工作者要争做创新发展的时代先锋》的祝词,对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科协工作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和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秦宜智,分别代表科技界和各人民团体向大会致贺词。科技工作者代表施一公宣读了《关于在科技工作者中开展“创新争先行动”的倡议》。大会第一阶段由韩启德同志主持。大会第二阶段,韩启德同志受中国科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委托,向大会作题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的工作报告,尚勇同志主持。 6 月2日下午,中国科协九大闭幕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出席闭幕会并作重要讲话。李源潮同志向韩启德同志授中国科协荣誉主席证书。在场的党和国家领导同志为“中国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和“全国杰出科技人才”获奖者颁奖。闭幕式由尚勇同志主持。严隽琪、韩启德、林文漪等领导同志出席。中国科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主席万钢致闭幕词,宣布大会胜利闭幕。 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科协九大开得十分成功,真正开成了一次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团结协作、民主和谐的大会,在科技界和全社会产生了广泛影响。 二、领导同志讲话主要精神 (一)习近平重要讲话 习近平在重要讲话中强调,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我们召开这个盛会,就是要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这是我们提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出发点。 习近平指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目标是,到202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两院院士和广大科技工作者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大家责任重大、使命重大,应该努力为建成创新型国家、建成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强调,历史经验表明,科技革命总是能够深刻改变世界发展格局。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不懈努力,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科技整体能力持续提升,一些重要领域方向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把握发展自主权、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是更好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谋划,加强组织,优化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总体布局。 习近平就此提出5点要求。一是夯实科技基础,在重要科技领域跻身世界领先行列。推动科技发展,必须准确判断科技突破方向。判断准了就能抓住先机。科学技术是世界性、时代性的,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把握时代脉搏,及时确立发展战略,坚定创新自信,提出更多原创理论,作出更多原创发现,力争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发展。 二是强化战略导向,破解创新发展科技难题。当前,国家对战略科技支撑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迫切。党中央已经确定了我国科技面向2030年的长远战略,决定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着力攻破关键核心技术,抢占事关长远和全局的科技战略制高点。 三是加强科技供给,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科学研究既要追求知识和真理,也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好“三去一降一补”任务,必须在推动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上来一个根本性转变,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性发展,大幅增加公共科技供给,让人民享有更宜居的生活环境、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更放心的食品药品。 四是深化改革创新,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要协同发挥作用,两个轮子一起转。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要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新机制。要以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引领科技体制及其相关体制深刻变革。 五是弘扬创新精神,培育符合创新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科学技术是人类的伟大创造性活动。一切科技创新活动都是人做出来的。我国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要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允许科学家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让领衔科技专家有职有权,有更大的技术路线决策权、更大的经费支配权、更大的资源调动权。 习近平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使蕴藏在亿万人民中间的创新智慧充分释放、创新力量充分涌流。 习近平指出,中国科协各级组织要坚持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职责定位,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进军科技创新,组织开展创新争先行动,促进科技繁荣发展,促进科学普及和推广。 习近平最后强调,两院院士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发扬我国科技界追求真理、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优良传统,勇担重任,勇攀高峰,当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排头兵。 (二)李克强重要讲话 李克强在重要讲话中指出,创新事关国家前途命运。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有许多遥遥领先的创新成果,对世界文明进步贡献巨大。但后来由于多种原因,我国屡次与世界科技革命失之交臂。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建立起全面独立的科学技术体系,开启了全面创新的时代。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尤其是两院院士创造了许多重大科技成果,作出了突出贡献。中国科协作为“科技工作者之家”,也功不可没。 李克强指出,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孕育兴起和交互影响,创新既是我国实现“双中高”的重要支撑,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重要依托。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策部署,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科技创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使创新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引领型发展,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 李克强强调,要落实和完善支持创新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一是补好基础研究短板。加大长期稳定支持力度,到2020年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5%,组建国家实验室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高水平创新平台,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和高校主力军作用,调动企业和社会力量积极性,增强原始创新能力。二是突破应用研究产业化瓶颈。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创新机制,部署推进一批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形成一批既利当前、更惠长远的新产业领域和经济增长点。三是大力推动协同创新。依托互联网打造开放共享的创新机制和创新平台,推动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创客等创新主体协同,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要素协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与科技创新协同以及区域创新协同,加速释放创新潜能,培育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李克强指出,要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推进科技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在选人用人、成果处置、薪酬分配等方面,给科研院所和高校开展科研更大自主权。让科研人员少一些羁绊束缚和杂事干扰,多一些时间去自由探索。完善保障和激励创新的分配机制,提高间接费用和人头费用比例,推进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改革,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把创新精神、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结合起来,解决“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问题,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加大财政科技投入,改进科研活动评价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环境。 (三)刘云山祝词 刘云山代表党中央在中国科协九大祝词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科技创新在人类社会进步中的重要地位,系统阐述推进我国科技创新的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基本要求,发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有力号召,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我国科技事业跨越发展指明了方向。要求科协组织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认真学习领会,切实用讲话精神指导科技创新和科协工作实践,勉励广大科技工作者争做创新发展的时代先锋。 刘云山说,中国科协八大以来,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取得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作出突出贡献。中国科协和各级科协组织切实履行自身职能,在引领服务科技工作者、助力创新驱动发展、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刘云山对广大科技工作者提出四点希望:一是要进一步聚焦党和国家发展重大需求,确定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任务目标,实现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着眼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二是要勇于攀登科技发展高峰,推动自主创新实现新突破。三是要始终秉持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追求卓越、脚踏实地,要敢为天下先、敢啃硬骨头,要精诚合作、协同创新。四是要带头树立良好社会风尚,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优良学风,甘为人梯、提携后学。 刘云山对科协组织提出四点要求,一是要牢牢把握科协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对科技界的思想政治引领。二是要提高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的能力水平,健全组织网络,创新服务模式,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推进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打造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等服务品牌。三是要持之以恒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宣传优秀科技工作者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四是要有力有序推进科协组织改革创新,确保在一些重要方面和关键环节尽早取得突破。 (四)李源潮重要讲话 李源潮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中国科协八大以来的工作成绩,就科协组织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创新争先建功立业,提出三点要求。 一是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争做创新发展的时代先锋。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做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团体,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坚持“四服务”职责定位,发挥“两促进”的社会功能和作用。推进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协组织建设。组织开展“创新争先行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建功立业。 二是认真落实党中央对科协组织和工作的各项要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中发挥独特作用。牢牢把握科协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把广大科技工作者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紧紧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中心任务,发挥好组织动员作用。切实提升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的能力水平,建好科技工作者之家。创新科普方式,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大力推进科普信息化。 三是贯彻落实中央党的群团工作部署,积极推进科协组织与工作改革创新。建设“三型”组织,创新体制机制。面向世界面向前沿开放创新,面向一线面向基层联系服务,面向公众面向青少年搞好科普;把各类科技工作者组织连接起来,把产学研等创新主体、创新要素连接起来,充分发挥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建好学术交流平台、创新创业平台、人才成长平台、科学普及平台、决策咨询平台,努力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网上科协,创新工作方式。积极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推进学会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变革。建立直接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的制度,改进干部作风。 三、会议主要文件 (一)工作报告 中国科协九大代表对韩启德主席代表中国科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所作的工作报告进行了认真审议。6月2日,大会表决通过的《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认为工作报告对过去五年的工作总结实事求是,对形势的分析透彻深入,对今后五年的工作建议切实 可行,决定通过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工作报告。 工作报告全文1.5万余字,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回顾了五年来中国科协的主要工作。八大以来,中国科协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关于群团工作的整体部署和科协系统深化改革总体要求,坚持“想事干、创新招、强协调、重实效”的进取精神,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进军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主战场,坚持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全面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圆满完成中国科协八大确定的各项任务的有关情况。 报告从七个方面对中国科协八大以来的工作做了全面总结:一是坚决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不断保持和增强科协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二是以提升学术交流服务层次为突破口,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进军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主战场成效显著。三是以科普信息化为龙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实现跨越式提升。四是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高水平科技创新智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五是深入开展建家交友活动,不断创新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的机制。六是拓展国际民间科技交流的渠道,推进开放协同创新迈上新平台。七是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大力加强自身建设。 报告系统总结了八大以来工作经验,一是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是科协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二是坚持以鲜明的问题导向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是科协事业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三是坚持把学会工作作为主体工作,是科协进军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主战场的重要组织保障。四是坚持“想事干、创新招、强协调、重实效”的进取精神,是科协事业创新发展的重要经验。这四点经验得到了中央的充分肯定和九大代表的广泛认同。 工作报告第二部分对未来五年工作提出了建议。在深刻分析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基础上,报告要求各级科协及所属团体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职责定位,推动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协组织建设,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进军科技创新,组织开展创新争先行动,短板攻坚争先突破、前沿探索争相领跑、转化创业争当先锋、普及服务争做贡献,真正成为党领导下团结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团体、提供科技类公共服务产品的社会组织、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建功立业。 报告对未来五年工作提出8个方面的建议:一要强化对科技工作者的团结引领,更好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与党同心同德。二要以拓展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通道为着力点,充分激发和释放创新创业潜力。三要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促进科技繁荣发展。四要助力创新驱动发展,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进军经济建设主战场。五要以建立普惠共享的现代科普体系为切入点,全力开创公民科学素质提升的新局面。六要以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智库为抓手,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强有力支撑。七要全面落实《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扎实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八要坚持党的领导,全面加强科协组织自身建设。 (二)中国科协章程 八大以来,科协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发生了重大变化,及时对章程进行修改意义重大。本次修改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全面贯彻中央对科协改革发展的新要求,在宗旨任务、组织结构、学会治理、纪律要求等方面及时做了调整完善,较好地体现了科协事业发展规律,对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推进“三型”组织建设,履行“四服务”的职责定位,都进行了充分的体现,是新形势下指导科协工作创新发展的根本依据。修改后的《章程》共十一章60条,总计5000余字。 一是根据党的十八大报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等,对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宗旨表述作了适当调整修改,并据此对“任务”一章作出必要的归并和凝练,主要体现在《章程》第一章第二条和第二章中。 二是为鼓励和支持大型国有企业、高等学校、国家重点科研机构等科技工作者密集的单位建立科协组织,进一步扩大科协对科技工作者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对中国科协团体会员有关规定做了修订,主要体现在《章程》第一章第三条和第三章中。 三是根据科技发展亟需打破学科、专业、行业壁垒,加强协同创新的需要,本次《章程》第三十四条明确提出,全国学会可根据学科发展需要组建学会联合体。 四是针对原《章程》中有关纪律约束不明晰的问题,本次修订对全国学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会委员、科协工作人员等都提出具体、明确的纪律要求,体现责、权、利相统一,切实维护科协的组织权威和纪律权威。 五是为加强上级科协对下级科协的工作指导,参照其他人民团体章程中关于地方组织领导人选的有关管理规定,在本次修改的第三十九条中增加了“ 地方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副主席选举结果应报上一级科学技术协会备案 ”的表述。 (三)中国科协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规划的制定充分贯彻开放民主原则,集思广益、凝聚共识,全面体现了科协组织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中的新定位,充分体现了中央关于发展新理念的要求,以及中央关于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四服务”的职责定位、“三型”组织的改革方向。规划全文约2万字,由十个部分组成。 第一、二部分总结了“十二五”时期科协事业发展成就,分析“十三五”面临的新形势,提出了“十三五”时期科协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基本理念。规划以创新争先行动为引领,提出十三五科协事业发展的七大任务。 第三至第九部分为规划的七大发展任务,即推进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平台建设、推进学会改革与创新能力建设、推进现代科普体系建设、推进高水平科技创新智库建设、推进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民间科技开放与交流合作机制建设、推进科协组织体系建设。 第十部分为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四、产生了新一届领导机构 本次大会共有正式代表1323名,是从8100万科技工作者中层层推选产生的,充分体现了全国各地区、各领域、各行业科技工作者的大团结。代表构成体现三个特点:第一,代表年龄结构合理。60岁以上的代表95名,占代表总数的7.2%;45岁以下的代表453名,占代表总数的34.2%。第二,代表性别、民族、党派比例均衡。女性代表335名,占代表总数的25.3%;少数民族代表111名,占代表总数的8.4%;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代表156名,占代表总数的11.8%。第三,基层科技工作者代表显著增加。来自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农村等基层一线代表944名,占代表总数的72.1%,其中企业代表254名,占代表总数的19.2%。 大会经过严格的民主程序,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了中国科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新的全国委员会共有委员384名。6月2日,召开了九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万钢同志当选为全国委员会主席,同时选举了18位副主席和54位常务委员。在此后举行的九届一次常委会议上,通过了中国科协新一届书记处书记人选,尚勇同志任第一书记。 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在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科协九大圆满成功。 五、关于大会精神的学习贯彻 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尚勇同志在闭幕会上就贯彻落实大会精神提出三点要求: 一是各省市科协要及时召开全委会,各全国学会要抓紧召开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传达学习大会精神,组织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李克强总理讲话和批示、刘云山同志祝词和李源潮同志在闭幕式上的讲话精神。高校、企业、科研机构等基层一线代表,要向所在单位的主要领导汇报大会的主要精神,并在较大范围内传达。各地方要结合实际组织好领军人才和科技骨干的专题学习,领会大会精神。 二是要认真组织开展好“创新争先行动”。要在充分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和李克强总理重要批示精神的基础上,认真组织设计、精心策划本地区本单位开展“创新争先行动”的实施方案,要紧扣“行动”主题,聚焦四大方面,通过多种形式组织科技工作者广泛参与,务求实效。各级科协组织和各学会、各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科协组织,要发挥自身优势,动员和激发科技工作者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勇于创新创造,形成万马奔腾、千帆竞发的创新争先热潮。 三是要认真研究提出落实大会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重大战略部署的措施。各全国学会和地方科协要把落实大会精神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紧密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立足本地区本单位实际,就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重要讲话精神和大会提出的各项战略任务,研究提出具体措施。各级科协组织和大会代表,要本着认真负责的精神,加强对大会精神落实情况的督促,及时发现落实情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切实推动解决。有关落实情况应及时报送中国科协。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1030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词
lyxiang 2016-6-3 08:59
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词 (2016年06月02日) 万 钢 各位代表,同志们、朋友们: 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圆满完成各项预定议程,今天就要闭幕了。会议期间,各位代表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的重要讲话和刘云山同志代表中央所致祝词,积极履行职责,紧紧围绕会议主题,畅所欲言,集思广益,会议气氛热烈、团结和谐、催人奋进,开得很成功,对于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必将产生重要和深远的影响。 本次大会与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一道召开,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科技工作者和科协事业的高度重视,对于进一步凝聚科技界的力量、开创我国科技发展的新局面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立足当代科技革命前沿,以历史的纵深和全球的视野,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方位,深刻洞察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的内在规律,战略谋划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新布局,对科技发展改革和人才队伍建设等关系根本、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作出了科学回答,吹响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 李克强总理的重要讲话,立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践,立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需求,聚焦新常态下支撑“双中高”战略目标,系统阐述了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全面创新、培育竞争新优势的战略路径,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新规律的深刻把握。 刘云山同志代表党中央在大会上的祝词,对学习贯彻总书记、总理重要讲话精神作出部署,亲切勉励广大科技工作者争做创新发展的时代先锋并提出四点希望,对科协组织按照“四服务”职责定位发挥好在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独特作用,提出明确要求。 刚才,李源潮同志就贯彻落实大会精神,扎实推进科协改革发展作出全面部署,系统阐述了在新的发展时期,科协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组织建设的时代特征和丰富内涵,对进一步履行“四服务”职责定位,团结带领科技工作者创新争先提出明确要求。我们要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的讲话精神,把握机遇、锐意进取、奋力开拓,不断开创我国科技创新和科协事业发展新局面。 大会审议通过了韩启德同志代表中国科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所作的工作报告、中国科协章程和中国科协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工作报告系统回顾了中国科协八大以来的主要工作,全面分析科协事业形势,提出了未来5年的工作建议,报告思路明确、重点突出,贯穿改革精神,充分体现了大会精神和中央对科协改革发展的新要求,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根据新的形势与任务要求,大会对章程进行了修改,充分体现了科协事业发展规律,强化了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推进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组织建设,履行“四服务”职责定位等重要内容,是新形势下指导科协工作创新发展的根本依据。《规划》明确提出以“创新争先行动”为主线、全面推进七大建设任务,是科协事业发展未来五年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会议期间,共收到代表建议案445件,充分体现了各位代表对科协事业的高度重视和主人翁精神,我们将认真研究并充分吸收到工作中。 各位代表、同志们! 过去的五年,在八届全委会领导下,中国科协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关于群团工作的部署和科协系统深化改革总体要求,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主战场,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推动学术交流繁荣发展、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服务科技人才成长、提高科技开放与交流水平等各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过去的五年,科协工作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继承中发展、在落实中提升,服务科技工作者、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服务全民科学素质提高、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的能力不断增强,工作领域和覆盖面不断拓展,自身建设迈上了新台阶,为科协事业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我谨代表中国科协九大全体代表,向八届全委会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恳请各位继续关心、指导和帮助科协工作。 我们要特别感谢韩启德主席。在担任中国科协全国委员会主席期间,启德主席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团结带领八届常委会有力指导支持科协书记处主动作为、积极进取,燃烧创新创业的激情,开创了科协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科协事业发展建立了卓越功勋。启德主席带领八届常委会全体委员为科协事业发展殚精竭虑、无怨无悔的奉献,我们将永远铭记。在此,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启德主席及八届常委会各位委员,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同志们、朋友们!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方兴未艾,世界发展格局面临深刻改变。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向世界科技强国进军的号召,指明了科技创新和科协事业发展的方向。我们要积极响应总书记号召,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科技创新,掌握竞争先机,引领创新发展,努力在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上不断作出新贡献、取得新成就! 开展“创新争先行动”,是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的庄严承诺,也是科协组织团结带领科技工作者进军科技创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大实践。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短板攻坚争先突破,前沿探索争相领跑,转化创业争当先锋,普及服务争做贡献,切实担负起支撑引领创新发展第一动力和第一资源的作用,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切实担负起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作用,以创新争先的实际成效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提供不竭动力。 创新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禀赋,是科协事业持续发展的源泉所在。党中央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定位科协组织,从夯实党在科技界执政基础的战略高度谋划科协事业发展,关心支持科协系统深化改革,描绘了科协事业创新发展的宏伟蓝图。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委员会将以强大的历史担当,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刘云山同志、李源潮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肩负起推动科协事业改革发展的历史重任,勇当改革的实干家和促进派,以抓铁有痕的意志和韧劲推动各项改革措施落地生根,不断保持和增强科协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更加突出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的组织优势,努力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真正成为党领导下团结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团体、提供科技类公共服务产品的社会组织、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中不断迈出坚实步伐,为开创科协事业发展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各位代表,同志们! 肩负着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神圣使命,我们又一次站在了创新发展的时代前沿。让我们携起手来,最广泛地凝聚起8100万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创新争先、攻坚克难,奋力向世界科技强国进军,以更加辉煌的创新业绩共同铸就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明天! 现在,我宣布,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
个人分类: 时政资料|84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在中国科协九大上的工作报告
lyxiang 2016-6-2 10:17
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在中国科协九大上的工作报告 2016-06-01 18:19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各位代表: 本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切实履行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职责定位,全面推进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协组织建设,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创新争先、再立新功。 我受中国科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委托,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们、朋友们提出意见。 五年来的主要工作 中国科协“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中国科协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关于群团工作的整体部署和科协系统深化改革总体要求,坚持“想事干、创新招、强协调、重实效”的进取精神,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进军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主战场,坚持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全面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圆满完成中国科协“八大”确定的各项任务,形成了面向未来的科协事业发展新格局。 第一,坚决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不断保持和增强科协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改革创新的历史担当和攻坚克难的强大勇气,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奋力开拓发展的新境界,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国科协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自觉用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指导科协改革发展实践,坚决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地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充分发挥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作用,不断在深化改革中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坚定不移地听党话、跟党走。 一是强化理论武装和政治担当,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穿始终,推动科协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对党绝对忠诚,坚决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与中央文献研究室联合编辑《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率先在科协系统组织学习。中国科协党组和主要领导同志多次在《人民日报》《求是》等新闻媒体发表学习体会文章,举办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国情研修班、科协八大代表读书班,引导科技界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转化为创新驱动发展的自觉实践。 二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群团工作部署,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扎实推进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坚决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和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印发《关于贯彻落实中央群团工作部署加强和改进科协工作的意见》。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群团发展中存在的“四化”问题,坚持突出问题导向,推动制定《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确保中央关于群团改革的重大部署及时落实到位。 三是按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总体部署,全力推进所属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以强烈的大局意识积极稳妥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主动配合、积极作为,与有关部门密切沟通,在科技评估、技术标准研制、工程技术领域职业资格认定、国家科技奖励推荐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坚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强化监管,注重建立长效机制,有效带动各地方科协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工作的全面推进。 四是强化政治引领,推动科技界率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布《科技工作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议书》,引导科技工作者努力做爱国的公民、敬业的学者、诚信的同行、友善的专家。出台《中国科协关于在科技界开展“作精神文明表率”活动的意见》,号召广大科技工作者作坚定理想信念的表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率、为国创新奉献的表率、思想道德建设的表率、尊法守法的表率、科学文化建设的表率,得到科技界积极响应。组织“弘扬科学道德践行‘三个倡导’奋力实现中国梦”巡回报告活动,举办“科技梦 中国梦——中国现代科学家主题展”,推出16期“抗日战场上的中国科学家”专栏,实施“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专题节目,大力弘扬我国科学家的科学精神和爱国情怀,社会反响热烈。 五是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部署,扎实推进党的建设。以“建好科技工作者之家、广交科技工作者之友”为载体,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出台实施意见,深刻查摆“四风”问题,专项整治“庸、懒、散、浮、拖”等作风顽疾。积极支持配合中央巡视组开展专项巡视,深入开展“三查、三压、三严”系列整改活动。突出“以三严三实促忠诚清廉、拼搏实干”的科协特色主题,结合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认真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深入实施“党建强会计划”,夯实组织基础,学会党组织覆盖率显著提升。 第二,以提升学术交流服务层次为突破口,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进军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主战场成效显著 一是学术交流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中国科协年会紧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针对性强,受到各方好评,龙头作用凸显。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中国化工学会等的学术年会已经成为本学科领域标志性学术支撑平台。青年科学家论坛、全国博士生学术年会、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和青年科技创新沙龙等小型前沿高端学术会议影响力持续提升。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科技期刊影响力和国际化水平稳步提升。 二是助力创新驱动发展迈出新步伐。启动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在19个示范市、3个副省级城市、3个省、14个学会开展试点,组织全国学会带动科研机构和科技专家围绕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需求实施协同创新,着力打通科技工作者进军科技创新主战场的通道,得到地方的高度认可和普遍欢迎。 三是不断开辟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渠道。根据国务院统一部署,在发展改革委具体指导下,积极承办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获得圆满成功。与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关于共同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的意见》,形成长效机制。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探索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具体措施。支持学会开展继续教育,大力推动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组织“一线创新工程师培养”活动,深入开展“讲理想、比贡献”活动,服务科技工作者特别是企业科技工作者的能力不断提高。 四是科技助力边疆和贫困地区发展的倍增效应初步显现。与国家民委、中央统战部等共同实施援疆援藏科技增效工程,深化科技人才合作机制,拓宽科普援疆援藏的渠道和平台,提高当地造血能力。开展科技扶贫精准推送,以示范基地及龙头企业为载体,加大面向农民的实用技术供给。充分发挥农技协等基层组织的作用,构建新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优化奖补机制,服务现代农业发展。 第三,以科普信息化为龙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实现跨越式提升 一是全面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认真履行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职责,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与地方签署共建协议,开展纲要实施情况督查,完成第九次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推动制定和颁布公民科学素质基准,启动研究中国特色公民科学素质发展现代化指数。编制《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并由国办印发,将全民科学素质相关内容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举办“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编辑出版公民科学素质读本,出版《知识就是力量》藏文、维文版,多渠道精准推送科学素质教育服务。 二是科普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以信息化助推科普工作全面创新提升,印发《中国科协关于加强科普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实施科普信息化建设专项和“互联网+科普”行动,打造科普中国品牌,大步推进科普内容、表达形式、传播方式、运营管理机制创新。加强与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百度、腾讯的战略合作,与中科院、教育部联合推动科普创作、科普人才培养工作。 三是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全国92家科技馆实现免费开放。中国数字科技馆网站注册用户、日均页面浏览量快速增长,科普传播能力显著提升。着力加强科普基础条件建设,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不断向基层拓展延伸。 四是主题科普活动的品牌效应日益显现。精心打造升级版全国科普日活动,线上线下紧密结合,广泛吸引社会公众参与科普活动。突出回应公众关切和社会热点问题,加强各类主题的科普活动。联合教育部开展英才计划,改进高校科学营活动,精心组织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成功举办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意大赛。 第四,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高水平科技创新智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一是构建具有科协特色的科技智库网络。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部署,加强顶层设计,制定《中国科协关于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智库的意见》。按照“小中心、大外围”的思路,组建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推动特色研究基地建设。依托学会联合体推进专业研究所建设,开放协作,集成资源,形成网络化科技智库格局。 二是第三方评估取得突破性进展。建立完善创新评估制度,成立以徐匡迪院士为主任的创新评估指导委员会。高质量完成国办委托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基层公共医疗设施建设、使用和管理”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评估工作,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受国家科改办和有关部委委托,开展职称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收入分配激励机制政策落实情况评估、863计划绩效评估、国家重点科研基地评估等,品牌效应正在形成,第三方评估工作对智库建设的引领作用逐步凸显。围绕重大科技发展前沿,开展创新力评估,构建以科学创造力、技术创新力、产业竞争力为核心的国家创新力评价系统。 三是一批重大决策咨询成果对战略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有力支撑。提出建设产业协同创新共同体、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建议,积极配合发展改革委联合推进。针对科技成果转化法律问题,提出建立法律框架下的容错纠错机制的建议,保护科技工作者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围绕机器人产业创新、“一带一路”建设、贵州草海治理、京津冀雾霾治理、国内外科技领军人才发展状况等重大问题深入调研,扎实开展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深入实施学会决策咨询资助计划,支持各地科协开展科技思想库建设试点工作,形成了一批高质量决策咨询建议。 第五,深入开展建家交友活动,不断创新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的机制 一是打造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按照更加贴近科技工作者的要求,构建信息交流、政策服务、倾听诉求的网上工作平台,打造中国科协门户网站、中国科技工作者之家、科普中国三大服务平台,建立“科协改革进行时”微平台,面向科技工作者和社会公众提供高效服务。 二是大力宣传基层一线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创新团队。会同中宣部等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宣传工作的意见》。扎实推进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累计开展420余位老科学家的采集工作。推出赵忠贤、高福等一批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创新团队,以“乡村情 科技梦”和“企业一线创新力量”为主题,推选出100位优秀农村基层科技工作者和103位优秀企业基层科技工作者,面向基层一线科技人员的宣传工作进一步加强。 三是启动实施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支持所属学会探索创新青年科技人才的选拔机制、培养模式和评价标准,首批遴选182名年龄在32岁以下、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小人物”,连续3年给予稳定支持,引导基层一线青年科技工作者在科研黄金期心无旁鹜、潜心工作,打造国家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后备队伍。 四是改革完善奖励体系。按照中央有关部署和要求,参与推进院士制度改革工作。积极推进科协奖励体系改革,重点突出对科技人物的奖励,设立“全国杰出科技人才”奖、“中国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奖。 五是着力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针对学术论文“撤稿事件”果断亮剑,联合教育部等六部委,牵头制定《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制定《关于优化学术环境的指导意见》并由国办印发。联合教育部等部门印发《关于准确把握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中作用的若干意见》。配合中央改革办,开展深化科技评价导向改革研究工作。会同教育部、中科院、社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会持续深入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 第六,拓展国际民间科技交流的渠道,推进开放协同创新迈上新平台 一是成功举办世界机器人大会。以“协同融合共赢,引领智能社会”为主题,联合工信部、北京市政府共同举办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产生广泛影响。积极搭建在创新前沿主导国际合作的平台,成功举办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28届大会等一系列大型国际科技会议,全国学会学术活动的国际化元素不断增强。 二是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成效显现。依托深圳前海、上海自贸区、武汉光谷、苏州等创新创业密集区,建设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打造具有引才引智、创业孵化、专业服务保障等功能的国际化综合性创业平台,吸引各类海外高端人才来华创新创业。以民办非企方式培育出以深圳光启研究院等为代表的一批新型科研机构。深入实施“海智计划”,成立“海归创业联盟”,加强联系和吸引海外人才力度。 三是不断提升我国科技界的国际话语权。支持我国科学家参加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和国际组织活动,900余人在国际民间科技组织中担任各类职务。与有关部委联合做好国际民间科技组织人才培养和推送工作。鼓励支持相关学会主动参与、承办、发起国际科学计划。会同教育部、人社部、财政部等部门,做好加入《华盛顿协议》准备工作,推动我国工程教育国际互认。 第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大力加强自身建设 一是以领导机构和机关改革为切入点,扎实推进科协系统深化改革。提高科协领导机构中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代表比例,建立兼职副主席轮流定期驻会制度和选拔一名挂职书记处书记驻会工作制度。强化服务基层导向,将17个所属事业单位压减至15个,重组设立企业创新服务中心、全国“双创”服务中心、农村技术服务中心、创新战略研究院、国际科技交流中心、培训和人才服务中心。扩大中国科协机关与学会、地方科协的人员双向挂职交流规模与范围。 二是改革学会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开局良好。实施学会能力提升专项,稳定支持学会发展,获得显著成效。建立优胜劣汰的学会动态调整机制。指导18个学会联合成立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其他几个重点领域的学会联合体正在筹建中,社会反响良好。重构学会的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监事会和办事机构,试行理事会聘任秘书长制,推动秘书长职业化。 三是推动科协组织向基层延伸,扩大有效覆盖。按照“六个哪里”的要求,加强科协基层组织建设。联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科协工作的意见》,支持有关省市建立“高校科协联合会”,推动建立全国高校科协联盟。与农业部联合出台《关于支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开展农技社会化服务的意见》,鼓励支持乡镇依托农技站建立乡镇科普协会,打造农村专业技术协会2.0版。与国资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国有企业科协组织建设的意见》,着力推动企业(园区)科协组织建设。 四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充分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坚持以事业发展凝聚人才、培养人才,燃烧干事创业打拼热情。深化干部选拔制度改革,优化干部队伍结构,严格选人用人程序,切实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力,干部满意度大幅度提高,对科协事业发展的向心力显著增强,机关作风和政治生态明显转变。加强面向基层和学会工作人员的培训,增强履职能力。 各位代表,同志们! 过去的五年,是科协工作在继承中发展、在落实中提升、不断开拓创新的五年,也是科协事业发展空间不断拓展、成就辉煌的五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密切配合的结果,凝结了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科协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拼搏、智慧和汗水。党中央、国务院对科协工作高度重视,习近平、李克强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对科协工作作出重要批示。中央书记处每年听取科协工作汇报,并提出明确要求。李源潮同志多次听取科协汇报,直接领导、具体指导了多项工作的开展,使我们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在此,我谨代表中国科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并以本次大会的名义,向党中央、国务院,向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感谢!向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科协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 回顾5年来的工作,我们深刻体会到: ——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是科协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科协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必须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必须把学习贯彻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穿始终,必须把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团结服务科技工作者、依法依章程开展工作有机统一起来,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建设,严明政治纪律,强化政治担当,不断夯实党在科技界的执政基础。 ——坚持以鲜明的问题导向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是科协事业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完成党中央对科协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提升对创新发展的支撑能力,更广泛地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不断保持和增强科协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必须始终树立以问题为导向的改革思维,下大力气解决科协组织与科技工作者联系不亲不紧的突出问题,破除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的体制机制障碍,真正从思想上做到对科技工作者的团结凝聚,以工作手段信息化、组织体系网络化、治理方式现代化促进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组织建设,不断为科协事业的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坚持把学会工作作为主体工作,是科协进军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主战场的重要组织保障。促进科学技术繁荣,助力创新驱动发展,必须夯实学会这一联系科技工作者的组织基础,以推动学会治理方式和治理结构现代化为突破口,全面释放学会的发展活力,使之成为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重要纽带,真正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坚持“想事干、创新招、强协调、重实效”的进取精神,是科协事业创新发展的重要经验。发挥科协的群团组织优势,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中树立科协的地位,就必须紧紧围绕中心,确立科协事业发展的重心,谋划转型升级的方向;就必须以更加锐意进取的改革精神,创造性地提出新机制、新思路、新手段;就必须以更加开放的理念,善于协同,主动配合,赢得党委政府的信任和支持;就必须以更加务实的作风,踏石留印,虚功实做,追求一流实绩。 这些经验来源于过去五年的持续探索和奋力实践,是未来五年科协事业不断发展的宝贵财富。展望未来,科协事业面临着更加繁重和光荣的任务。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全面履行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我们的重要职责,满足广大科技工作者和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科协各项工作尚有明显差距,改革发展任重道远。主要表现在:机关化行政化问题仍不同程度地广泛存在,与科技工作者联系不亲不紧的问题依然突出,在发展中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仍面临不小挑战。能力不足问题凸显已成为支撑引领创新发展的明显短板。学会发展不均衡,治理体系和治理方式落后严重制约学会主体作用的发挥。科协组织体系不健全,特别是基层组织薄弱的局面亟待扭转。未来五年,加快突破这些瓶颈制约,关系到科协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同志们! 我们正处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创新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关头,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发挥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创新驱动发展,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民族复兴,首要是科技工作者的天赋人责! 纵观当今世界,科技浪潮风起云涌,学科领域发展千帆竞进、百舸争流,不断形成具有根本性的群体性突破。宇宙演化、粒子奥秘、生命起源、意识之谜等重大科学领域的探索日渐深化,不断开辟人类认知世界、认识自身的新视野。学科间交叉融合的广度深度前所未有,跨界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层出不穷,引发科研范式和创新模式的重大变化,为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的孕育兴起持续注入强劲动力。蓄势待发的变革浪潮,正加速推动人类社会生产力新的飞跃发展,重塑国家发展和综合国力竞争的动能和格局。创新强则国富强,创新竞争根本上成为人才之争、体系之争。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潮流恰与我国发展动力转换和经济转型升级同频共振,为我们开启了一个重要的战略窗口期,机遇难得、形势逼人。能否积极顺应和有效驾驭这次潮流,乘势而上,攸关国家兴衰未来,决定着我国在未来世界新格局中的战略主动。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虽已成为科技大国,但同建成创新型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相比,我国发展还面临重大科技瓶颈,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科技基础仍然薄弱,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创能力还有很大差距,大个头经济中存在的“阿喀琉斯之踵”已成为我国发展的心头之忧,创造新产业、引领未来发展的科技储备远远不够,产业还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事关国家安全和产业竞争的核心技术自给不足成为供给侧的最大短板。在攸关民族未来命运的历史关头,我们决不可重蹈曾与多次科技和产业变革失之交臂、痛失发展机遇的历史覆辙! 经过长期的努力奋斗,我国的科技事业快速发展,在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战略高技术等关系国家安全和综合国力竞争的众多领域不断取得重大突破,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一些领域实现了由跟跑向并跑甚至领跑的转变,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突破8100万,科技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创新创业环境不断改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奠定了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创新发展的强大基础。特别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科学把握世界发展大势,以强大的创新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鲜明提出五大发展理念,把创新发展摆在首位,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资源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顶层设计创新驱动发展,绘就了新时期建成创新型国家、向世界科技强国目标迈进的宏伟蓝图。这是党中央对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历史宣言,是赋予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千钧重任!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性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次深刻变革,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必然选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科技工作者赋予重任、寄予厚望。我们必须以强大的历史担当,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勇立创新变革的时代潮头,瞄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目标,坚定敢为天下先的志向,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在重要科技领域跻身世界领先行列,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解创新发展科技难题,加强科技供给,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自觉肩负起第一动力和第一资源作用,攻坚克难、创新争先,努力当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排头兵,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为建成创新型国家、向世界科技强国迈进建功立业! 未来五年的工作建议 科协是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是国家推动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必须以更大的作为广泛团结起8100万科技工作者,汇聚起推动国家创新发展、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强大力量。2015年,是科协事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一年。党中央从执政兴国、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战略高度,顶层设计科协改革发展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研究科协改革发展工作,中央书记处多次研究科协改革工作。2016年3月11日,中央印发《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科协组织新时期改革发展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习近平总书记在本次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吹响了向世界科技强国进军的号角,赋予科技工作者更加光荣伟大的使命,对新时期科协组织创新发展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广大科协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党中央对我们寄予的深切厚望,切实担负起自我革新、加快发展的艰巨任务,紧密围绕服务科技工作者、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公民科学素质提高、服务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的核心任务,以工作手段信息化、组织体系网络化、治理方式现代化,扎实推进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组织建设,永葆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真正成为党领导下团结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团体、提供科技类公共服务产品的社会组织、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 未来五年,各级科协及所属团体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职责定位,推动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协组织建设,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进军科技创新,组织开展创新争先行动,短板攻坚争先突破、前沿探索争相领跑、转化创业争当先锋、普及服务争做贡献,真正成为党领导下团结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团体,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建功立业。 第一,强化对科技工作者的团结引领,更好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与党同心同德。 一是加强对科技界的思想政治引领,组织科技工作者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领会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强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二是引导科技工作者率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宣传优秀科学家、杰出科技人才的先进事迹和爱国情怀,继续实施好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扎实推动“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突出对基层、一线和青年科技人才的宣传,展示科技工作者的突出贡献和感人事迹,弘扬创新精神,激发科技工作者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强国之行,鼓励科技人员树立创新自信,弘扬“安、专、迷”的精神。三是针对科技工作者普遍关切的重大问题,加强调查研究,结合科技工作者队伍结构和思想状况新变化,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和服务工作,积极为科技工作者排忧解难,更好的引导科技工作者与党同心同德。 第二,以拓展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通道为着力点,充分激发和释放创新创业潜力。 一是着眼于培养后备科技领军人才,深入实施“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发挥学会和学会联合体的同行举荐作用,重点资助32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自主选题开展原创性研究,及时总结经验,扩大支持范围。加大托举工程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重点研发计划的对接,形成对青年人才职业成长接续支持的重要平台。二是着眼于培养符合一线需求的适用人才,扩大学会面向科技工作者开展继续教育的覆盖面,开展企业创新方法培训、知识产权巡讲,积极组织引导企业一线科技人员立足技术创新实践,干中学、用中学。三是着眼于提升我国科技界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推荐我国优秀科学家有组织、有计划地进入国际科技组织领导层,在重要国际组织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构建民间对外科技人文交流新格局。四是着眼于改进创新人才表彰举荐机制,扩大同行专家推荐渠道,以“全国杰出科技人才”奖、“中国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奖为重点,探索设立“杰出工程师”等具有广泛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的奖项,形成全国学会、地方科协、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多层次科技人物奖励体系。落实院士制度改革要求,突出学术导向,严格标准程序,做好院士候选人推荐(提名)工作。五是着眼于优化学术环境,推动落实好《关于优化学术环境的指导意见》,建立学术不端行为独立调查机制,加强科研诚信建设,构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长效机制。 第三,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促进科技繁荣发展。 一是聚焦科技发展前沿,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优化学术会议结构,以互联网思维深化学术交流方式创新,使面对面的学术交流和依托互联网的线上交流相互补充,提高学术交流的实效。二是积极推动科技评价导向改革,用好第三方评估手段,发挥学会的优势,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除束缚和阻碍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学术环境的显著优化,为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做出贡献。三是实施精品科技期刊工程,打造一批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知名科技期刊,支持办好一批专业高端科技期刊,办好一批面向行业和社会的应用型科技期刊,办好一批面向公众的科学普及类期刊。四是健全学术发布制度,定期面向社会发布学科发展系列研究报告,明确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和发展趋势,促进学科资源开放共享,引导学科发展。五是支持全国学会与地方学会加强联系,对地方学会业务活动提供指导,面向地方学会会员联合举办小型前沿专题研讨班、培训班,帮助地方科技工作者拓展视野、把握前沿。 第四,助力创新驱动发展,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进军经济建设主战场。 一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以促进区域发展转型升级为目标,以中小企业为重点,广泛动员组织学会参与创新驱动助力工作,支持企业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形成进军经济建设主战场的标志性行动。及时总结成功经验,推出一批创新驱动优秀示范典型,加大对地方科协的指导力度,打造助力工程地方支撑枢纽,提高对创新链上下游的整合能力。二是着力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以促进科技工作者向企业转移技术成果或创新创业为重点,发挥促进成果转移转化的纽带作用,建立中国科协创新驱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支持在条件成熟的创新驱动示范市设立金融扶持机制,促进邮储银行与学会开展业务合作,与中国保监会、中国人保集团共同推进科技保险机制建设。三是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落实《关于共同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的意见》,打造“双创活动周”品牌,探索“互联网+创新创业”公共服务模式,加快建设“双创”在线平台,建设全国双创服务中心,促进资源整合,推动解决创新资源碎片化孤岛问题。持续开展“讲、比”活动和全国基层评选表彰活动。四是与发展改革委共同推进产业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等国家发展战略,加大协同创新力度。五是大力推进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充分发挥海归创业联盟作用,吸引动员更多海外优秀人才和团队来华创新创业。推动在港澳地区建立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探索两岸四地创新人才协同创业新模式。加强与国际主要对口组织的交流合作,建立双边科学家高层战略对话机制。六是开展科技精准扶贫,会同国家扶贫办协调科技界积极参与科技支撑脱贫攻坚工作,在实用科技成果开发、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专业农技人员培训等方面,集中力量做好一批有影响、有带动作用的示范项目。以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等为重点,强化对科技薄弱地区的精准扶持。 第五,以建立普惠共享的现代科普体系为切入点,全力开创公民科学素质提升的新局面。 以推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为主线,以科普信息化为核心,着力实施“互联网+科普”等六大工程,全方位创新科普理念和服务模式,形成联合协作的全社会科普大格局,实现我国科普发展和公民科学素质达到创新型国家水平的目标。一是实施“互联网+科普”建设工程,汇聚各方力量打造“科普中国”品牌,深入实施科普信息化建设专项,建设科普服务云,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搭建面向学会和地方科协的科普资源集成共享平台,提升优质科普内容供给能力和精准服务水平。二是实施科普创作繁荣工程,推动设立国家科普创作基金,重点支持科幻创作,设立国家科幻奖项,举办中国国际科幻节,推动科普产品研发与创新。三是实施现代科技馆体系提升工程,建设虚拟现实科技馆,推动实体科技馆建设,完善流动科普设施,建设科技馆标准体系及协同机制,大幅提升科技馆的覆盖面和利用率。四是实施科技教育体系创新工程,推动完善青少年科技教育模式,拓展校外青少年科技教育渠道,为具有科学潜质的青少年未来从事科研事业创造条件和机会。五是实施科普传播协作工程,促进科研活动和科普工作的协同发展,推动传统科普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六是实施科普惠民服务拓展工程,开展好全国科普日等重点科普活动,发挥基层科普行动计划的示范引领作用,联合文化部在全国开展“科普文化进万家”活动,大力提升基层科普服务能力。 第六,以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智库为抓手,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强有力支撑。 一是着力发挥第三方评估对智库建设的支撑引领作用,围绕国家科技创新战略、规划、政策、人才、项目、基地、制度等的实施效果、社会影响,开展持续评估,推出双创政策落实情况评估报告、国家创新力评估报告、优化学术环境任务落实评估报告等一批标志性成果。 二是着力加强对科技前沿、创新前沿的战略研判,主动把握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的发展趋势,紧紧围绕信息、能源、材料、生命科学创新前沿,加强前瞻研判。三是着力完善科技创新智库体系建设,按照现代院所制度要求做实做强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依托学会联合体建设一批专业研究所,依托地方科协建设一批区域研究基地,拓展智库对外交流合作渠道,推进智库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建设创新引领、国家倚重、社会信任、国际知名的高端科技智库。四是着力强化智库的政策服务功能,建立科技政策数据库,实现政策信息共享;加强对政策工具的深入解读,面向不同的科技工作者群体提供咨询服务;面向科技工作者和企业关注的现实问题,有针对性地推动出台相关政策;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战略合作,依托科技创新服务云平台、科技传播中心、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体系,提高政策的精准推送能力。五是着力打造智库品牌,坚持开放和前沿导向,办好“中国创新50人论坛”、“中国科技政策论坛”等活动,深度挖掘学术会议资源,积极参与立法咨询,完善人民团体协商机制,加快智库成果转化。 第七,全面落实《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扎实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是改革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的体制机制,建设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开展网上“建家交友”活动。推动科协组织向高校、研究院所、园区、企业和农村延伸,建设全国科协基层组织网,拓宽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联系渠道。出台加强县级科协工作的意见。二是深化学会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改革,全面推进会员结构、办事机构、人事聘任、治理结构、管理方式改革,提升学会创新和服务能力,从根本上解决凝聚力不够、活力不强、组织松散等突出问题,真正把学会做实做强做好。建立优胜劣汰的学会动态调整机制。在总结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推进清洁能源、军民融合、信息等领域学会联合体的建设工作。三是按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总体部署,扩大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试点工作,进一步服务政府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改革,拓宽学会参与公共科技服务渠道,引导学会积极参与政府购买服务市场竞争,及时对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学会进行风险评估,为科技工作者搭建更加广阔的工作平台。四是在全国学会和地方科协开展深化改革试点工作,注重学会改革和机关改革、科协系统上下改革的联动,形成系统效应。 第八,坚持党的领导,全面加强科协组织自身建设。 一是突出和增强科协组织的政治性。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引导科协系统干部职工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坚定政治立场,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切实担负起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任务。二是加强学会党建工作,建设强有力的学会党组织,明确学会党组织功能定位,改革工作机制,推动学会党组织切实发挥好政治核心作用。在学会理事会层面开展党建试点工作,探索学会联合设立党组织,确保学会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积极推动在科协设立科技社团党工委,探索科协党组领导学会党的工作的新机制,有效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精心设计学会党建活动方式和内容,打造党建强会活动品牌。三是持续推进科协系统作风建设,打造一支思想作风优良、勇于改革进取、善于攻坚克难的干部队伍,形成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各位代表、同志们! 创新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禀赋,是科协事业繁荣发展的源泉所在。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始终是引领科协组织不断前行的动力和指南。处于新的历史起点,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劲推动下,科协事业已迎来繁荣发展的春天。我们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体科协工作者一定能够秉持刚健日新的改革精神,团结奋进、拼搏进取,不断开创科协事业繁荣发展的新局面。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团结凝聚起8100万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个人分类: 时政资料|70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科协科普发展规划(2016-2020年)
lyxiang 2016-3-22 08:38
根据《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中国科协制定了《中国科协科普发展规划(2016-2020年)》,对今后五年的科普工作进行了整体设计和全面部署。 科普,即是每位科普工作者的职责,亦是每一位科技工作者的责任。了解科普工作的动态与发展趋势,将有助于开展科普工作。 中国科协科普发展规划(2016-2020年) 根据《 中华 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为满足人民群众科技文化需求和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愿望,更好地服务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创新驱动发展,实现2020年我国科普发展和公民科学素质达到创新型国家水平,特制定本规划。 一、背景和形势 “十二五”时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级科协组织紧密围绕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为主线,推进建立共建机制,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会同纲要实施的相关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共同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成效显著,基本形成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组织实施、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监测评估等体系,全面完成“十二五”时期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着力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优质科普资源开发开放,科普服务水平明显提升;着力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等科普阵地条件建设,科普支撑保障条件明显改善;着力科学传播专家团队等科普动员机制建设,科普参与面、覆盖面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青少年科技教育与人才培育取得新进展,高层次科普专门人才培养取得新突破;探索与互联网企业合作新模式,进一步开拓网络科普主战场,科普信息化和科普产业发展取得新进展。2015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6.20%,比2010年的3.27%提高近90%,超额完成“十二五”末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超过5%的既定目标,进一步缩小了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差距,为“十三五”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树立和落实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新理念,对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提出新的更高要求。面对新形势,必须清醒地认识科普面临的新挑战,目前我国科普服务水平和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不能满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主要表现在:农村、偏远、欠发达和少数民族等地区公众的科学素质明显偏低,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还须进一步加强;科普信息化落后于信息化发展进程,不能满足公众需求,原创优质科普内容相对匮乏;科普基础设施条件有待改善,全社会参与科普的动员机制有待完善。“十三五”时期,科普发展大有空间、大有可为,全面创新科普工作,加强科普信息化,提升科普整体水平,对于实现我国公民科学素质跨越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为主线,以科普信息化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导向,以群众关切为主题,以政策支持为支柱,以市场机制为动力,着力优质科普内容资源、科普阵地条件、科普社会动员机制建设,推动科普人才和科普产业发展,开启传统科普创新与科普信息化“双引擎”,全面创新科普理念和服务模式,精细分类,精准推送,全面提升科普覆盖面和实效性,实现到2020年我国科普发展和公民科学素质达到创新型国家水平,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倡导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抵制伪科学,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和潜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厚植公民科学素质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贡献。 (二)目标任务。 到2020年,建成适应全面小康社会和创新型国家、以科普信息化为核心、普惠共享的现代科普体系,科普的国家自信力、社会感召力、公众吸引力显著提升,实现科普转型升级。以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整体水平持续提升,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超过10%,达到创新型国家水平。 (三)工作理念。 实现科普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且切实贯彻创新、提升、协同、普惠的工作理念。 —— 创新。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坚持创新发展,推进科普的内容创作、表达方式、传播手段、管理运行机制等的全方位创新。 —— 提升。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提升,以科普信息化为龙头,着力实施重点工程,丰富优质科普内容,大幅提高科普的呈现效果和传播水平,大力提升科普的受益面和实效性。 —— 协同。坚持协同发展,会同科技、教育、宣传、文化、新闻出版等相关部门,广泛动员科研院所、学校、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面,形成开源、开放、协调的全社会科普大格局。 —— 普惠。坚持普惠发展,针对公众的不同需求和特点,通过科普服务精准推送方式,实现科技成果在全社会共享,让科普有效惠及最广大公众。 三、重点任务 着力实施六大重点工程,带动科普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整体水平的显著提升。 (一)实施“互联网 + 科普”建设工程 —— 提升“科普中国”示范性和影响力。更加广泛汇聚各方力量共同打造“科普中国”,不断提升品牌的口碑和影响力。充分发挥品牌的统领作用,推动科普领域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和质量意识,引导建设众创、众筹、众包、众扶、分享的科普生态,打造科普开源发展新格局。充分发挥“科普中国”和科协组织的影响力,进一步把政府与市场、需求与生产、内容与渠道、事业与产业有效连接起来,实现科普的倍增效应。 —— 深入实施科普信息 化建设专项。按照“2015年搭建框架、 初见成效, 2016 年完善提升、效果凸显,2017年体系完善、持续运行,2018年后常态高效运营”的目标,迭代建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方便实用的网络科普大超市,迭代建设公众与公众、公众与网站、网站与网站、线上线下等的网络科普互动空间,不断提升科普精准推送服务品质和水平,建立完善科普信息化运行保障机制。到2020年,保持专项经费稳定投入,实现15家以上主流门户网站开设科普栏目(频道),开发运行30个以上科普 中国系列 APP 和微信订阅号,各频道 PC 端和移动端年总计浏览量100亿人次以上,其中移动端年浏览量70亿人次以上。 —— 提升优质科普内容供给能力。聚焦公众需求,采用新闻导入、好奇心驱使、科学解读等形式,创新科普内容表达方式,优化科普内容的科学性审核把关 ,建立完善专家审核和公众纠错相结合的科学传播内容把关机制。到2020年,把科普中国打造成最权威、最具影响力的科普平台。形成机构、专家和公众共同参与,各地、各部门、各类机构协同联动的科普 信息生产和分享的生动局面,科学性、趣味性、体验性和精彩度大幅提升。 —— 拓展科普信息传播渠道。充分利用和借助现有传播渠道,拓宽网络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科学传播渠道。发挥好互联网企业等专业机构的主体作用。积极组织和动员传统科普渠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与服务运营商、设备制造商的深度合作,拓展科学传播领域和空间。到2020年实现公民通过互联网有效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达到70%以上;城镇社区、学校的科普信息到达率90%以上,乡村社区的科普信息到达率70%以上。 —— 实施科普信息化落地普惠行动。创新科普的精准化服务模式,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采集和挖掘公众的科普需求数据,洞察和感知公众科普需求,定向、精准地将科普信息资源送达目标人群,推动科普信息在社区、学校、农村等的落地应用。加大对老少边穷地区及青少年等重点人群的科普信息服务定制化推送。强化移动端科普推送,支持移动端科普融合创作,推送科普头条新闻。 —— 建设科普中国服务云。以提升科普服务效能为核心,以科普信息汇聚生产与有效利用为目标,立足现有基础条件,迭代建设科普中国服务云和科普中国门户网。推动科普大数据开发开放,实现科普信息汇聚、数据分析挖掘、应用服务、即时获取、精准推送、决策支持,创新科普 产品和服务,提高科普投入效率和科普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到2020年建成能全面支撑科普 信息化服务的科普中国服务云,实现 PB 级的优质科普信息资源的快速生产与汇聚,实现为亿级科普受众的科普资源获取和推送服务能力。 实施科普创作繁荣工程 —— 加大科普创作的支持力度。探索设立科普创作基金,支持优秀科普原创作品以及重大科技成果普及、健康生活、科幻、 动漫、科普游戏开发等重要选题。支持 科研人员开展科普创作、 科普创作人才培养、青年重大科普创作和科普文 艺作品创作,以及文艺工作者跨界从事科普创作等。到2020年,科普作品数量和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优秀科普图书在文化科学体育类图书出版中占比达到10%。 —— 繁荣科幻创作。推动制定科幻创作的扶持政策,将科幻创作和产品纳入相关专项资金支 持和税收优惠范围。设立国家科幻奖项,成立全国科幻社团组织,兴办国际科幻节,支持建设科幻产业园,推动我国科幻作品创作与生产进入国际一流水平。到2020年,国产科幻电影产业票房收入占电影产业年票房总收入比例达到15%。 —— 推动科普游戏开发。支持科普新游戏开发、现有游戏增加科普内容,开 展技术交流和创意交流,加大科普游戏传播推广力度。到2020年,实现40%的网络用户使用含有科普内容的游戏进行娱乐和学习。 —— 推动科普产品研发与创新。推动将科普产品研发纳入国家科技计划。推动科普产品研发中心建设,支持优秀科普作品的产业转化。推动科普产品交易平台建设,加大对重点科普企业产品的政府采购力度。 —— 加强科普创作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着力面向世界推广展示中华文明和智慧的科幻、动漫、游戏、科普展览、图书等作品,增强我国在国际科学传播领域中的话语权。开展科普创作国际交流活动,增强对国际一流科普作品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 (三)实施现代科技馆体系提升工程 —— 推动科技馆体系创新升级。突出信息化、时代化、体验化、标准化、体系化、普惠化和社会化,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互联互通,虚实结合, 推动科技馆由数量与规模增长的外延式发展模式向提升科普能力与水平的内涵式发展模式转变,强化科技前沿的展教力度, 进一步建立完善以实体科技馆为龙头和基础,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虚拟现实科技馆、数字科技馆为拓展和延伸,辐射基层科普设施的现代科技馆体系,发挥自然博物馆和专业行业类科技馆等场馆的作用。充分发挥中国数字科技馆在现代科技馆体系中的科普资源集散与服务平台作用,进一步提升影响力和示范性, 到2020年 , ALEXA 国内网站排名提升 到100名以内。 —— 建设虚拟现实科技馆。把虚拟现实等技术作为科技馆展教的主要手段,以“超现实体验、多感知互动、跨时空创想”为核心理念,建设实体虚拟现实科技馆、流动虚拟现实科技馆、在线虚拟现实科技馆等,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营造互动参与场景,使公众能够身临其境般地参与互动体验,突破科普的时空局限,充分激发公众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 推动大中城市科技馆建设。进一步优化布局和结构,加强对新建科技馆的支持,推动中西部地区和地市级科技馆的建设,逐步缩小地区差距;推动展教场地设施不足、科普功能薄弱的中小型科技馆改造或改建,大幅提升科技馆的覆盖率和利用率 。到2020年,推动地市级至少拥有1座科技馆,全国科技馆年接待观众量突破5000万人次。 —— 大力推动特色科技馆建设。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及企事业单位等,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具有地方、产业特色的专题科技馆。充分利用城市经济转型遗留的工业遗产,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建设专业行业类科技馆 。引导、鼓励各地科技馆根据本地情况突出专业和地方特色,逐步形成多样化、特色化的场馆结构布局。加快农村中学科技馆建设,到2020年保有量达到1000所。 —— 建设完善流动科普设施。加大流动科普设施配发力度和服务范围,提升流 动科普设施展教资源的开发能力与水平,实现巡回展览展品和教育活动的专题化和特色化,丰富内容形式,增强展教效果。到2020年,实现中国流动科技馆的保有量达到300套,力争全国尚未建设科技馆的县(市)每2年巡展1次;科普大篷车的保有量突破2000辆,活动和服务范围基本覆盖全国建有科技馆城市近郊以外的所有乡镇;流动科普设施年服务观众总量突破1亿人次。 —— 建设完善科技馆标准体系及协同机制。推动建立科普标准化组织,制定科技馆行业国家标准体系以及相关标准规范,并创新可复制、可推广的科技馆建设和运营模式。开展科技馆评级与分级评估。推动博物馆、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重点实验室、生产车间等面向公众开放优质科普资源,开展科普活动。建立健全科技馆免费开放制度,提高科技馆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 (四)实施科技教育体系创新工程 —— 推进青少年科技教育模式创新。把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配合文明学校创建工作,把科学和创新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加强科学知识传播的同时,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把创新型人才培养贯穿教育各阶段。推动将科学课列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主要课程,用现代科技教育理念指导和促进科技教育的发展,充分发挥非正规教育对科技教育的促进作用,建立校内外融合的科技教育体系。 —— 创新青少年科技活动。扩大和提升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到2020年实现开展科技教育活动在所有中小学的全覆盖。完善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推动所有中小学配备科学教师或科技辅导员,到2020年每个学校建立至少1个科技兴趣小组。扩大中学生英才计划覆盖面,每年培养学生2000人以上,到2020年累计培养中学生1万人以上。扩大高校科学营覆盖面和营员数,每年高校科学营扩大到100个以上,营员人数2万人以上,到2020年累计参加全国高校科学营的中学生10万人以上。 —— 拓展校外青少年科技教育渠道。动员鼓励青少年广泛参加科技类活动,实现每位在校学生每年 参观科技类博物馆(含流动科普设施)1次以上,参加科技类活动2次以上。构建青少年在线科技教育平台,动员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等机构面向青少年开放实验室等教学科研设施。以培养学生学习科技的兴趣,提高青少年科技实践探究和创新创造能力为目的 ,举办全国青少年科学素质电视大赛,实现年 直接参与各级竞赛的青少年2000万人次以上,通过电视、网络收视和点击人数2亿人次以上 。 —— 实施科学教师和科技辅导员培训专项。编制科学教师和科技辅导员教育培训大纲、培训教材,建设完善网络学习平台,积极拓展国际交流合作渠道,引进国外优质科教资源,建立和形成培训师资队伍,建立一批国家级科学教 师和科技辅导员培训基地,完善国家、省级和基层三级培训体系,到2020年,实现全国一线科学教师和骨干科技辅导员培训的全覆盖。 —— 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研究。加强新形势下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政策、方式、内容、对象、主体等的研究,研究建立符合我国青少年特点、有利于推动青少年科学素质提高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青少年科学素质测评体系,发布我国青少年科学素质发展报告。 (五)实施科普传播协作工程 —— 推动开办科技频道(栏目)。推动开办全国电视科普频道;推动县 级以上电视台、广播电台均开设科教栏目;推动各类报刊杂志开设科普专栏或增加科普专栏版面。到2020年,实现开设科教栏目的电视台、广播电台达到2000家,开设科普专栏的报纸达500种,期刊达1000种。 —— 发挥科学家和专家在科普传播中的生力军作用。动员科学家和专家开展科普创作,举办讲座、咨询、展览等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充分利用互联网、电台、电视台、报刊、杂志等渠道,围绕社会关切解疑释惑。 —— 开展科学传媒从业者培训。组织科技新闻记者、编辑记者等培训,提升大众传媒从业者的科学素质与科学传播能力,到 2020 年实现骨干培训2000人次以上。 —— 组织全民科学素质大赛。面向全体公众广泛动员、分级选拔、常年滚动举办全民科学素质大赛。每年在央视举办总决赛。通过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等全媒体收视的人群和网上点击 量超过3亿人次。 —— 推动跨媒体跨终端传播。推动传统科普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通过科普内容一次创作、多次开发、全媒体呈现,实现跨媒体、跨终端传播。 (六)实施科普惠民服务拓展工程 —— 提高科普惠农 服务水平。实施科普助力精准扶贫行动。充分依托农村现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科普中国乡村e站,到2020年实现全国行政村的全覆盖。进一步开展农村科普示范活动,拓展农村科普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成效。加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自身建设,打造同行凝聚、跨界合作、基于信息化的农技协2.0升级版。 —— 提升社区科普益民服务 能力。充分依托社区现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科普中国社区e站,到2020年实现全国社区的全覆盖。针对社区居民特别是老年人的科普需求,深入开展社区科普示范活动,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深入推动社区科普益民服务站、科普学校、科普网络建设,进一步加强社区科普组织和队伍建设。 —— 实施西部科普行动专项。实施科普生态文明绿色发展西部行动。实施科普援藏援疆专项行动。建设区域科普服务中控,实现西部地区、老少边穷地区的乡村社区科普数字终端全覆盖。组织动员科技特派员、大学生村官、气象信息员、中小学教师等担任科普宣传员,实现乡村社区科普宣传员全覆盖。实现流动科技馆巡展和科普大篷车活动在老少边穷地区的全覆盖。 —— 开展“智爱妈妈”行动。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重点面向老少边穷地区家庭,通过青少年为农村贫困母亲组织开展科普活动;在县级以上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开设“智爱妈妈”栏目;搭建“智爱妈妈”信息服务平台;编发妇女科学素质读本;组织开展妇女科学素质培训和竞赛活动。 —— 实施“智慧蓝领”专项行动。发挥企业、科普机构、科普场馆、科普学校的作用,开展职 工创新技能培训和进城务工人员素质培训,到2020年所有地市都建有培训站点。依托科技创新服务云,建设职工在线教育学习服务平台,开设“蓝领”慕课空间。深入开展“讲理想、比贡献”等职工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弘扬双创精神,聚焦创新创造创业主题 ,开展职工技能创新和生产创意大赛。 ——组织开展主题性、全民性、群众性科普活动。深入开展全国科普日,以及防灾减灾、健康中国行、食品安全宣传等活动,围绕公众关切的健康安全、科技前沿等热点、焦点问题,及时、准确、便捷为公众解疑释惑。广泛开展针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各类科普活动,着力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执政水平、科学治理能力、科学生活素质。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 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科普是重要的社会公益服务和社会人力人才建设基础,要认真做好科普发展规划。各级科协要加强对科普工作的谋划和统筹,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将科普工作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目标任务纳入国家、地方、部门发展规划。各级学会要把科普作为学会创新和服务能力提升的重要方面,将学术交流与科普活动紧密结合,建立健全科普组织机构,为会员参与科普活动提供更多的机会和途径。 —— 联合协作,协同实施。各级科协组织要履行好《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牵头部门责任,切实履行综合协调的职责,会同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将各项任务目标落在实处。 —— 建立完善目标管理和激励考核制度。加强科普组织自身建设,改革创新科普工作的组织管理机制。建立以公众关注度和满意度为核心的科普绩效评价标准的评价体系。认真总结推广经验,对在科普工作中涌现的优秀组织和个人进行激励表扬。 (二)完善保障机制 —— 推动科普政策的完善。推动建立完善科普发展的相关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推动建立完善科普内容知识产权保护、开放等制度。建立健全全国科普统计制度,建立完善公民科学素质监测评估体系。加强科普理论研究和长远规划,创新科普方法,把握科普的基本规律和国际社会发展趋势,为实践工作提供指导。 —— 建立完善科研与科普相结合的机制。推进将科普纳入各级科技计划项目、重大工程项目等的目标任务,保证一定比例经费用于科普,在项目验收中增加科普绩效考核的权重。中国科协探索开展国家科技计划项目、重大工程项目等的科普效果评估。 —— 建立完善科普动员机制。完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联合协作机制,加强综合协调和服务工作,进一步凝聚形成合力。深入推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共建机制建设,将“十三五”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目标细化和分解到各地,提出指导建议,签订公民科学素质共建协议,推动层层落实。组织开展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创建工作,推动基层公民科学素质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开展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创建活动,进一步形成社会广泛参与科普的良性互动机制。深入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以奖代补、奖补结合,进一步发挥农村科普先进集体和带头人,以及科普先进社区的示范带动作用。 —— 建立完善科技人员从事科普的激励机制。设立国家级科普奖项,奖励在科普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工作者。建立完善科普专业人员的职称系列。在科技人员职称评定和晋升、科研成果评价等环节设立科普考核要素。 (三)加强科普队伍建设 —— 实施科普领军 人才计划。每年选拔100名国家级科普 拔尖人才,支持在各自科普领域发挥引领创新发展的作用。加强科学传播 专家团队建设,到2020年80%以上全国学会建有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受聘科学传播专家超过1万人,首席科学传播专家超过600人。开设全国杰出科学传播人年度 奖项。 —— 全面提升科普人员水平。推动科普专业学科建设,深入推进科普专门人才培养。加强科普人员继续教育,实现所有骨干科普 人员每年轮训1次。 —— 充分发挥科普组织的作用。充分发挥科普作家、科普影视、自然科学博物馆、科技辅导员、科技新闻、科普基金等社团组织的作用,建立科幻创作、科普游戏等社团组织,搭建培训和服务平台,汇聚和支持各方专家参与科普。 —— 加强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建立科普志愿者社团组织,建设科普志愿者网络服务平台,加强科普志愿者培训。建立健全高校科协 或学生团体开展科普志愿服务工作的组织机制,通过项目引导和组织培训,推进在高校建立大学生科普社团。发展离退休科普志愿者队伍,建立应急科普志愿服务机制,建立完善科普志愿者激励机制,到2020年实现全国科普志愿者超过500万 人。 (四)加大科普投入 —— 积极争取财政投入。各级科协组织要积极争取政府及相关部门对科普的政策扶持、条件支持和项目投入,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国家、省、地市、县四级合理分担科普财政投入,逐步提高科普经费的投入水平。加强科普经费使用情况的绩效考评,确保专款专用和使用效果。 —— 设立科普重大专项。加大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和科技馆免费开放转移支付力度。在优化和创新现有科普项目的基础上,设立科普创作专项基金,启动实施科普领军人才计划、西部科普行动专项等重点专项。 —— 拓展科普资金来源渠道。通过众筹众包、项目共建、捐款捐赠、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的基础性作用,鼓励引导社会机构、企业、个人投入科普事业。组建中国科学文化出版传媒集团等科普产业龙头企业,培育若干个上市公司。推动科普新业态发展,推动科普出版、期刊、影视等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和转型升级。
72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国家七部委发布: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
kexuechuanbo 2016-1-9 14:46
中国科协 教育部 科技部 卫生计生委 中科院 工程院 自然科学基金会关于印发《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的通知 2015-12-02 科研管理 2015年12月01日 科协发组字〔2015〕98号   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量大幅增长,质量显著提升。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今年发生多起国内部分科技工作者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被撤稿事件,对我国科技界的国际声誉带来极其恶劣的影响。为弘扬科学精神,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端正学风,维护风清气正的良好学术生态环境,重申和明确科技工作者在发表学术论文过程中的科学道德行为规范,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卫生计生委、中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会共同研究制定了《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根据中央领导意见,现将《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各有关单位要组织深入学习、广泛宣传,结合实际制定和完善相关规定,建立学术不端行为调查处理机制,进一步改革完善科技评价体系,为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政策和环境保障;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被撤稿作者开展调查,对违反“五不准”的行为视情节作出严肃处理,并将处理结果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广大科技工作者应加强道德自律,共同遵守“五不准”,认真开展自查,发现存在违反“五不准”的行为要主动申请撤稿,坚决抵制“第三方”学术不端行为。各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要发挥科学共同体作用,做好教育引导,捍卫学术尊严,维护良好学风。   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卫生计生委、中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会将加强沟通协调和联合行动,落实“五不准”,督促有关单位对撤稿事件进行调查处理,逐步建立科研行为严重失信记录制度和黑名单信息共享机制,推动科技评价体系改革,规范科研诚信管理,维护科技工作者合法权益。 中国科协 教育部 科技部 卫生计生委 中科院 工程院 自然科学基金会 2015年11月23日 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   1.不准由“第三方”代写论文。科技工作者应自己完成论文撰写,坚决抵制“第三方”提供论文代写服务。   2.不准由“第三方”代投论文。科技工作者应学习、掌握学术期刊投稿程序,亲自完成提交论文、回应评审意见的全过程,坚决抵制“第三方”提供论文代投服务。   3.不准由“第三方”对论文内容进行修改。论文作者委托“第三方”进行论文语言润色,应基于作者完成的论文原稿,且仅限于对语言表达方式的完善,坚决抵制以语言润色的名义修改论文的实质内容。   4.不准提供虚假同行评审人信息。科技工作者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如需推荐同行评审人,应确保所提供的评审人姓名、联系方式等信息真实可靠,坚决抵制同行评审环节的任何弄虚作假行为。   5.不准违反论文署名规范。所有论文署名作者应事先审阅并同意署名发表论文,并对论文内容负有知情同意的责任;论文起草人必须事先征求署名作者对论文全文的意见并征得其署名同意。论文署名的每一位作者都必须对论文有实质性学术贡献,坚决抵制无实质性学术贡献者在论文上署名。   本“五不准”中所述“第三方”指除作者和期刊以外的任何机构和个人;“论文代写”指论文署名作者未亲自完成论文撰写而由他人代理的行为;“论文代投”指论文署名作者未亲自完成提交论文、回应评审意见等全过程而由他人代理的行为。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网站 12月1日 阅读 88779 338 举报
个人分类: 师生交流心得|1324 次阅读|0 个评论
动真格远比三令五申重要
热度 34 fdc1947 2015-9-18 07:41
动真格远比三令五申重要 “今年3月,英国现代生物出版集团宣布撤销已经发表的43篇论文,其中有41篇来自中国大陆,撤稿理由是发现有第三方机构有组织地为这些论文提供虚假的同行评审,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关注。近日,斯普林格出版集团宣布撤回旗下10个学术期刊已经发表的64篇论文,这些文章全部出自中国作者。” 这样的新闻想必许多人特别是做科学研究的人都是知道的了。 中国科协也对撤稿事件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被撤稿作者曾借助第三方机构来完成投稿,这些第三方机构不仅提供语言服务,还提供论文代投,甚至于论文代写、论文出售等越过学术道德底线的所谓服务,并且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的产业链。” 对此,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说,“近期,中国科协针对撤稿事件重申和明确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的主要行为规范,同时将印发通知,组织中国科协所属200多个全国学会,发动科技工作者开展专项自查,杜绝因借助第三方而产生的学术不端行为。他在会上重申了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的“五不”行为准则,即不由第三方代写论文;不由第三方代投论文;不由第三方对论文的内容进行修改;不提供虚假同行审稿人的信息;不违反论文署名规范。“ 他还说“面对各种学术不端行为,我们要坚决反对,发现一起,查办一起, 对学术不端行为形成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效应 。” 其实,3月份宣布的事情离开现在已经半年之久了,斯普林格出版集团宣布撤回旗下10个学术期刊已经发表的64篇论文的事情也已经一个月了。这些事情都是公开的,各篇论文的作者及其单位都是摆在那里的,各个论文发表者的单位都早已知道这些丑事。可是,可能是我孤陋寡闻,也可能是科学网上诸位博主消息不够灵通,好像没有看见科学网上有哪一个单位对其中某一位作者作出什么处分的报道。 上面所说韩主席“重申”的那 “五不”行为准则,似乎每一个在高等学校或者其他什么单位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来说,早都是不言而喻的常识。谁都知道那是违规的事情。可是,那些人还是去做了。 知道违规,他们为什么去做?一个字:利。有利可图,为什么不去做? 那些作者的单位,不知道那是违规的?当然知道。作者的违规行为,不单是作者获利,单位也获利。如今各种考核,对于单位的考核,不也是文章越多越好?所以违规的作者与他们的单位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是利益共同体。 所以,对于这样为了利益而明知故犯的人,三令五申是没有多大用处的。需要的是行动,要动真格。 这就像那些贪官污吏一样,他们在台上说起“反腐倡廉”来,头头是道,慷慨激昂得很。动了真格,可能才会收敛一些,坚持不懈地打击,反腐倡廉才能够真正收到实效。对于这些学术行为不端者,也是如此,必须动真格。 动了真格,使敢于犯规的人失去名、失去利,人们才不敢犯规。 对那些单位,也必须动真格,使得单位失去更多的名和利,单位才能够控制它的手下,它的爱将。 对于老鼠,人人喊打是不够的,如今早就人人喊打了。关键是人人喊打而人人不打,不但不打,一旦有机会,人人都会去做老鼠。这就是我们当前的现实。 怎么办?办法只有一个——动真格! 动真格,就不是浮皮潦草地说几句,做一点“批评和自我批评”了事,而是要让犯规者“出一点血”,感到真正的“肉疼”才行。 动真格,就是要让大家都看到犯规者在出血,要把“它家”的丑事外扬。这样才能够使企图犯规的人不敢犯规,使那样的单位不敢鼓励它的人去铤而走险。 至于具体怎么动真格?在位者谋吧。他们都是聪明人,只要想做,办法有的是。
个人分类: 科教与社会|20125 次阅读|46 个评论
[转载]中国科协发布《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的“五不”行为守则》
redtree 2015-9-17 22:32
中国科协发布《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的“五不”行为守则》 作者:潘希 来源: 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5/9/17 19:29:06 9月17日记者从中国科协获悉,中国科协常委会科技工作者道德与权益专门委员会正式发布《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的“五不”行为守则》。全文如下: 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量大幅增长,质量显著提升。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时存在不规范行为。对此,我们有必要重申和明确科技工作者的一些科学道德行为规范。中国科协在商有关方面后,制定了“五不”行为守则。本“五不”行为守则中所述“第三方”指除作者和期刊以外的任何机构和个人;“论文代写”指论文署名作者未基于自身研究工作和真实的实验数据亲自完成论文撰写而由他人代理的行为;“论文代投”指论文署名作者未亲自完成提交论文、回应评审意见等全过程而由他人代理的行为。现发布 “五不”行为守则,望科技工作者共同遵守。 1.不由“第三方”代写论文。科技工作者应基于自身研究工作和真实的实验数据完成论文撰写,坚决抵制“第三方”提供论文代写服务。 2.不由“第三方”代投论文。科技工作者应学习、掌握国际学术期刊投稿程序,亲自完成提交论文、回应评审意见的全过程,坚决抵制“第三方”提供论文代投服务。 3.不由“第三方”对论文内容进行修改。论文作者委托“第三方”进行论文语言润色,应基于作者完成的论文原稿,且仅限于对语言表达方式的完善,坚决抵制以语言润色的名义修改论文的实质内容。 4.不提供虚假同行评审人信息。科技工作者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如需推荐同行评审人,应确保所提供的评审人姓名、联系方式等信息真实可靠,坚决抵制同行评审环节的任何弄虚作假行为。 5.不违反论文署名规范。所有论文署名作者应事先审阅并同意署名发表论文,并对论文内容负有知情同意的责任;论文起草人必须事先征求署名作者对论文全文的意见并征得其署名同意。论文署名的每一位作者都必须对论文有实质性学术贡献,坚决抵制无实质性学术贡献者在论文上署名。(潘希)
个人分类: 科研管理与制度|85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10种期刊列入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
热度 1 kexuechuanbo 2015-6-30 00:55
关于下达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2015年度D类项目的通知 2015-06-29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 各有关单位:    按照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实施方案,通过项目申报、资格审查、专家评审和结果公示,确定新增2015年度D类支持项目10项(详见附表)。请各项目承担单位按照有关政策法规办理期刊创办有关事项,待取得国内统一刊号后拨付项目经费。   特此通知。       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办公室 (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代章)     2015年6月25日 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 2015 年 D 类项目 序号 拟使用刊名 主办单位 主管单位 1 Photonics Research (光子学研究)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2 Matter and Radiation at Extreme (极端条件下的物质与辐射)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信息中心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3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on Studies (国际创新研究学报) 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院 4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国际眼科杂志) 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第四军医大学、《国际眼科》杂志社 陕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5 Asian Journal of Urology (亚洲泌尿外科杂志) 上海市医学会、第二军医大学 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 6 Liver Research (肝脏研究) 中山大学 教育部 7 World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世界中医药杂志)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8 Green Energy Environment (绿色能源与环境)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院 9 Underground Space (地下空间) 同济大学 教育部 10 Functional Materials Science Technology (功能材料科学与技术) 重庆功能材料期刊社有限公司 重庆材料研究院
个人分类: 期刊传播史论1|1614 次阅读|1 个评论
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中国科协主题宣传活动 专家释疑转基因食品问
热度 1 francy 2015-6-21 22:40
时政频道 国内 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中国科协主题宣传活动 专家释疑转基因食品问题 2015-06-21 21:42   来源: 光明网   我有话说 2015-06-21 21:42:25 来源: 光明网 作者: 责任编辑:杨煜   光明网6月21日讯(记者 沈阳) 6月15日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和18个部门联合举办第五届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启动。今年宣传周的活动主题是“尚德守法 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法治化水平”,6月19日上午,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中国科协主题宣传活动在中国科学技术馆举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中国科协、中国科技馆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国际食品科技联盟、中国农业大学、国家食品风险评估中心、天津科技大学的领导、专家,业界代表和在北京的40多家媒体的记者及关心食品安全,喜欢科普活动的消费者共300多人参加了活动。   食品安全宣传周中国科协主题宣传活动《食今不味》微信公众号发布 沈阳 摄影   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中国科协主题宣传活动包括主办方领导发言、《食今不味》微信公众号发布和科学沙龙三个部分。其中科学沙龙部分由南方周末蒋昕捷编辑主持,有四位专家参加了网上提问和现场问答。他们是:   饶平凡教授(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国际食品科技联盟前主席)、沈群教授(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王书军教授(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学院)和钟凯副研究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风险交流部副主任)。   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中国科协主题宣传活动现场 沈阳 摄影   这四位专家分别就网上互动的“方便面吃后32小时不消化问题”、“散装花生油存在黄曲霉毒素超标问题”、“草莓打过激素问题”、“儿童乳饮料里面含有肉毒杆菌喝了会得白血病问题”、“食品污染金黄色葡萄问题”、“地沟油检测和是否安全问题”、“味精、鸡精这些调味品吃多了对人体是否有害问题”一一作了释疑和不否定性回答。光明网记者在现场也向四位专家就转基因食品问题请教。   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中国科协主题宣传活动科学沙龙现场 沈阳 摄影   光明网记者:在6月15日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启动仪式上,质检总局披露了进口食品检出违规转基因成份的信息,作了退货或者就地销毁处理。请问四位专家,我们国家进口的含违规转基因成份食品检出都要经过退货或就地销毁,我们有的专家老在媒体中说‘转基因食品安全’,你们怎么解释?   蒋昕捷(主持人,南方周末编辑):请你们四位专家只解释科学性的问题,咱们是科学家,对退货我们不回答。这是一个挺大的问题,转基因食品到底安不安全?   钟凯副研究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风险交流部副主任):目前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表明转基因食品对人体有害,我们现在每天也都在吃,而且还有全世界很多很多人陪着我们一起吃,吃的最多的是美国人。   光明网记者:谢谢!   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中国科协主题宣传活动内容 沈阳 摄影   【记者后记】   据百度百科“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词条介绍,2011年10月13日正式挂牌成立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是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成立的、采用理事会决策监督管理模式的公共卫生事业单位。评估中心作为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国家级技术机构,承担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交流和食品安全标准等技术支持工作。卫生部(现卫计委)是评估中心理事长单位,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农业部为副理事长单位,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等部门为理事单位,理事会成员还有医学、农业、食品等领域的专家和服务对象代表等。   【相关新闻】    2015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 质检总局披露进口转基因食品问题    强推转基因主粮后果堪比奶粉加三聚氰胺    综述:丹麦展开转基因对猪健康损害问题研究(一)    综述:丹麦展开转基因对猪健康损害问题研究(二)    综述:丹麦展开转基因对猪健康损害问题研究(三)    综述:丹麦展开转基因对猪健康损害问题研究(四) http://politics.gmw.cn/2015-06/21/content_16046171.htm
个人分类: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1070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调查应有下文
dsm9393 2015-5-4 14:29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 的 调查 应有下文 都世民 当你看到这一新闻报道【1】有何感想:是点头称是,还是摇头呢?是喜还是忧?是怨恨、气愤,还是感到不安?是无奈,还是振奋精神为实现中国梦做点实事! 有的网友作出评论: “ 让人感觉不安, ” “ 既得利益者都是不说话的 ” “ 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事实,为什么改革却仍然如此的艰难? ” “ 亡羊补牢? ” “ 我国没有如何进行原创的基础知识教育,导师和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和思维。 ”…… 科学网能让这些帖子出现不容易,有的官网是不可能的。问题是: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一个中国的科技人员,谁不想把中国建设成世界强国,过去几十年,是共产党领导我们从一穷二白走过来,我们有自己的导弹、氢弹、卫星,我们的探测仪上了月球容易吗!我国的无人机在全球热中走向世界,这些新局面是全国许许多多科技工作者共同奋斗的果实。 如果今天没有这些果实,我们国家是会什么局面?!我们不能不想一想这一切! 我们国家各项科学技术与世界各国比,确实有落后的层面,比如无人机长航时比别国有差距,微型无人机研制与纳米技术的结合有差距,我国的医疗器械、电磁场和天线测量设备大多数都是进口产品,我国的传统中医祖祖辈辈都是靠她,却被一些人看成不科学,我们的中医应该能与世界科技接轨,需要多学科交叉融合,要长期艰苦努力。 如果媒体是传递正能量,当我们看到负面信息时,应该有下文: 1. 调查对象认为中国科技落后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2. 落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如何改变落后层面? 3. 不安心科研工作的人是因为生存的基本需求不能满足?是因为报酬差距太大?是因为得不到重视,经费、立题、评奖等不合理? 4. 科技界急功近利、学风浮躁 的原因是什么?是老师教导无方,还是师生都如此?是名利思想过重,还是买房、养儿女、养父母负担太重造成? 5. 原创性科技成果少 和 关键技术自给率低 ,又是什么原因?是基础性科研工作不受重视,还是领军人物名不符实,无前瞻性、无创新能力、私心太重? 希望科协调查能有下文,能深入一些,希望看到的调查报告能让广大科技人员既看到差距,也看到改变差距的希望;既看到落后层面,也看到阳光层面;每年都评院士,能不能让院士自己或所在单位亮一亮他们的突出贡献,让科技人员有榜样,因为榜样力量是无穷的!如果调查报道让人看了心不安、灰心、无奈,这种报道不是传递正能量! 参考资料 【1】 魏艳 ,“ 七成科技人员认为科研能力落后发达国家同 行 ”, 人民网北京4月29日电 ,
个人分类: 博客|1196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科协学术建设发布会对可拓学成果的评价
anley 2014-12-29 08:00
关于可拓学的评价 中国科协学术建设发布会对可拓学成果的评价 “2010中国科协学术建设发布会”发布科研成果,其中,涉及可拓论的部分有: 可拓论近年 的应用研究包括:“可拓信息-知识-智能的形式化体系”,“可拓策略生成系统的实用技术”,“可拓数据挖掘方法”,“可拓营销方法”,“可拓策划方法”,“可拓设计方法”,“可拓控制与可拓检测方法”……… 在众多实际领域的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从而证明了“可拓学”理论的正确性和实际的应用价值。 中国科协 “2008中国科协学术建设发布会”发布科研成果。其中,涉及可拓学的部分有: 作为蓬勃发展的学科群,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不断涌现新理论、新方法。在这些新理论、新方法产生与发展过程中,中国学者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理论主要有灰色系统理论(Grey systems theory)、粗糙集理论(Rough Sets)、可拓学理论(Extenics)、模糊数学(Fuzzy Mathematics)、未确知数学(Unascertained Mathematics)、集对分析(Set pair analysis)等,其中灰色系统理论、可拓学理论、未确知数学、集对分析由我国学者首创。灰色系统理论、粗糙集理论、可拓学理论3个领域的理论研究尤为活跃,并取得了较为突出的研究成果。
个人分类: 对可拓学的评价|748 次阅读|0 个评论
看中国科协书记申维辰的落马
热度 8 kevingangli 2014-4-13 00:28
不解,一个13岁参加工作,半路出家学体育,文革中发迹的投机分子,居然混到官至中国科协党组书记。此君真是人才,提拔此君的更是人才。要不是落马,还真不知道神圣的“国家科协”还有这么个头头。 有哪位大神可以指点一下中国科协具体做什么的?跟赛先生有什么样的关系?再实际一点,管不管申请项目基金? 附新闻原稿: 新华网北京4月12日电 记者从中央纪委获悉,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申维辰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 申维辰简历: 申维辰,男,汉族,1956年5月生,山西省潞城市人,在职研究生学历,经济学硕士学位,197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8月参加工作。参加工作后任潞城县黄池乡政府电话员,1972年入山西大学体育系学习;1975年后历任潞城县总工会干事、县委办公室干事、城关公社党委副书记、革委会主任、县委办公室副主任; 1983年4月任潞城县委常委、纪委副书记,同年11月任共青团晋东南地委书记;1984年任共青团山西省委副书记;1988年任省体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主持工作);1989年任省体委主任、党组书记;1994年任晋中地委副书记(正厅级);1995年任晋中行署专员;1998年任晋中地委书记;2000年5月任晋中市委书记,同年9月任山西省委宣传部部长; 2001年任山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2006年1月任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2010年9月,任中宣部副部长;2013年4月任中国科协党组书记;2013年6月当选中国科协副主席,主持中国科协常务工作。
1806 次阅读|9 个评论
大科学、大融合、大视野 ——有感于中国科学报“四家联办”
jxz1963 2013-10-18 10:39
2013年10月17日,中国科学报召开读者座谈会,经批准,中国科学报主办单位由3家正式变更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4家。 这样,中国科学报就成了名正言顺的“中国科学报”。中国科学报也可以成为继科技日报后的又一个以科技为导向的、向“大报、名报”进军的报纸传媒。 通过变更主办单位,促进中国科技事业和科学发现的“ 大科学、大融合、大视野 ”,进而促进中国科学事业的大发展。 附: 中国科协成为本报主办单位之一 本报召开读者座谈会吸众智纳箴言 本报北京10月17日讯(记者潘希、陆琦) 今天下午,中国科协成为《中国科学报》主办单位之一读者座谈会在京召开。经批准,本报主办单位由3家正式变更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4家。与会读者纷纷祝贺并表示,《中国科学报》致力打造中国第一科学传媒,增加中国科协为主办单位,将进一步集纳科技界顶尖的科技管理、科技研究和科技社团等资源,扩大宣传阵地,更好地发挥科学传播引领者和排头兵作用。 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王春法、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局长周德进、中国工程院办公厅主任董庆九、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韩宇代表主办单位发言。中科院院士林群、曹春晓,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总编辑陆小华等近30位专家学者参加座谈。 中国科学报社社长兼总编辑陈鹏在致辞时说,中国科协成为我们的主办单位之一,将为我们打造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科学传媒创造更好的条件,提供更大的机遇。科学报人始终铭记要做有良知的报人,与国家同行,与科学并肩,为经济发展支招,为创新驱动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尽职尽责。 王春法表示,《中国科学报》是社会公众了解科技界的一个窗口,和科技工作者之间有天然、紧密的联系。他希望,中国科协加入后能带来新鲜空气,反映基层科技和科普工作者的声音。“我们愿为此努力,也愿为《中国科学报》的发展繁荣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基金委的代表欢迎中国科协成为《中国科学报》主办单位之一,并表示未来会一如既往地支持报社发展,进一步增进互信交流,发挥各方优势,不断扩展并丰富报纸的新视野、新内涵。 会上,读者代表踊跃发言。林群表示,《中国科学报》的内容很有启发性,但还应该更加重视科普问题。 曹春晓对《中国科学报》的定位提出建议:传播科学的前沿;普及科学知识;发扬科学精神;孕育科学人才。 陆小华建议《中国科学报》借四个主办单位之力设计几件大事,拓展科学界外的影响,把跨界思维作为办报方针和新闻价值观,在新媒体领域有更大作为。
个人分类: 我的观点|2347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科协学科发展报告荐可拓学 ——可拓学创立卅周年资料之十三
anley 2013-10-16 05:56
《中国科协学科发展报告》介绍可拓学 ——可拓学创立卅周年资料之十三 Ø 中国科协在 2008 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2007-2008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报告 ” 中,把可拓论与可拓方法作为 “ 现代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 ” 的新理论、新方法作了详细介绍。 Ø 中国科协在 2010 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智能科学与技术学科发展研究报告( 2009-2010 ) ” 中,介绍了可拓论与可拓方法在多个领域的应用。 指 出: 2005 年以来, “ 可拓学 ” 的研究者们开始有意识地把研究的重点从基础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 2007 年出版了《可拓工程》。国内外陆续有一批著名大学的教授和博士研究生加入了 “ 可拓学 ” 的研究行列。近年的应用研究包括: “ 可拓信息 - 知识 - 智能的形式化体系 ” , “ 可拓策略生成系统的实用技术 ” , “ 可拓数据挖掘方法 ”,“ 可拓营销方法 ” , “ 可拓策划方法 ” , “ 可拓设计方法 ” , “ 可拓控制与可拓检测方法 ” 以及 “ 可拓方法在识别、搜索和诊断中的应用 ” 等等。这些新的研究不但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 “ 可拓学 ” 的理论,而且在众多实际领域的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从而证明了 “ 可拓学 ” 理论的正确性和实际的应用价值。
个人分类: 对可拓学的评价|1123 次阅读|0 个评论
第二部分 评价 6.中国科协学科发展报告
anley 2013-5-7 08:07
第二部分 评价6.中国科协学科发展报告 中国科协在2008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7-2008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报告”中,把可拓论与可拓方法作为“现代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新理论、新方法作了详细介绍。 中国科协在2010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智能科学与技术学科发展研究报告(2009-2010)”中,介绍了可拓论与可拓方法在多个领域的应用。指出:“2005年以来,“可拓学”的研究者们开始有意识地把研究的重点从基础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2007年出版了《可拓工程》。国内外陆续有一批著名大学的教授和博士研究生加入了“可拓学”的研究行列。近年的应用研究包括:“可拓信息-知识-智能的形式化体系”,“可拓策略生成系统的实用技术”,“可拓数据挖掘方法”,“可拓营销方法”,“可拓策划方法”,“可拓设计方法”,“可拓控制与可拓检测方法”以及“可拓方法在识别、搜索和诊断中的应用”等等。这些新的研究不但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可拓学”的理论,而且在众多实际领域的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从而证明了“可拓学”理论的正确性和实际的应用价值。” * 今年,是可拓学创立卅周年,为此,由中国、美国、罗马尼亚、英国、法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和德国等国家的教授筹备在2013年8月16-18日于北京召开首届“可拓学与创新方法国际研讨会”,会上将组织“可拓学创立卅周年庆祝活动”。这里,将陆续发表30年来有关可拓学的资料。 (有关可拓学的详细资料请浏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可拓工程专业委员会和广东工业大学可拓学与创新方法研究所的可拓学主页http://www.extenics.com/或http://web.gdut.edu.cn/~extenics/)
个人分类: 可拓学---学科介绍|966 次阅读|0 个评论
有关部门对可拓学的评价
热度 1 anley 2012-12-18 07:52
中 国科技部科技成果管理办公室发布的“可拓论及其应用”指出 “本项目是一项原始性创新研究,在海内外同类研究中,处于领先和指导的地位 ”。 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组办的香山科学会议召开“可拓学的科学意义与未来发展”指出 建设了一门以解决矛盾问题为目标的新的横断学科。它在各门学科和工程技术领域中应用的成效,不在于发现新的实验事实,而在于提供一种新的思想和方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 “基金要闻”指出 可拓学成长发展的实践证明,中国人有能力进行原始性创新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支持源头创新研究的有力保证。” 中国科协 2008 年和 2010 年先后在《学科发展报告》中发布了可拓学研究成果 有关可拓学的详细资料可见可拓学主页: http://www.extenics.com/
个人分类: 可拓学---学科介绍|1163 次阅读|1 个评论
晒晒“第二届全国科学博客大赛”奖品
热度 7 boxcar 2012-4-26 22:45
晒晒“第二届全国科学博客大赛”奖品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Normal0 去年( 2011 年) 6 月初,我在看到马臻老师博客上的中国科协第二届全国科学博客大赛开赛的消息后,兴冲冲地到大赛官网看了下规则,就不假思索地注册了,把科学网的这个博客链接放上去。然后,我又在此前的 400 多篇博文中迅速挑选了 3 篇点击量比较高、自我感觉也比较良好的博文作为代表作,就算正式参赛了。当然马上又为此专门写了篇纪念博文【 1 】。此后的几个月,因为代表作已经早早贴完并已无从变更,就只能一如既往地写科学网的博客,没有专门为这次参赛写作。 12 月 1 日中午,突然接到主办单位发来的短信,说大赛已经进入评选阶段,要求发送有关信息,以便他们核对。大约十天后,看有科学网博友贴出了公示的获奖名单,我有幸与王德华、马臻、刘全慧、唐凌峰、陈永金、张旭、高建国、陈学雷、余立平、马建军等十几位科学网博友一道获得了优秀博客大奖。看了一眼获奖博客的网址便知,科学网博客无疑是这次全国科学博客大赛最大的赢家。 又过了些日子,得知正式获奖名单也已经公布;再过了些日子,有博友告知我,颁奖典礼已经结束了。。。。。。不过,俺们还木有见到传说中的奖品和证书,只能焦急地等待了。 3 月底的某日,我正在福州出差,突然接到中国公路网(网站,也是这次科学博客大赛的承办单位,可不是地图上看似蜘蛛网的公路标记哦!)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通知可以去公路网领取奖品和获奖证书了。当时很兴奋,马上就在琢磨过几天便可以借着去北京出差的机会亲自前往领奖了。然而,出差回来后,一堆各种各样的工作压了过来,特别是要花大量的时间几乎字斟句酌地修改博士生们的论文,挤占了不少写博文的时间,更无暇去亲自“领奖”了。不想把这事儿拖得太久,只好于上周和一个在北京的老同学联系,委托他帮忙去领奖了。这老兄安排了手下的一个年轻人小李跑了趟公路网,我又把写有委托这位李先生代为领奖的身份证复印件传真给公路网,总算完成了领奖过程。前天,同学用顺丰快递把奖品、证书和评奖结果公告的红头文件发给我,总算拿到了这份期待很久的奖品,一部索爱 MT15i 智能手机。 闲话少说,上照片—— 不过,打开手机后不久俺才发现,“智能手机”在我手里基本是“只能手机”,原来自己已经相当 OUT 了,很多新鲜的功能还不大会用呢,看来只能慢慢摸索了。摆弄了半个多小时新手机,塞进去 SIM 卡给 LD 拨了个电话,再把 SIM 卡换回原来的手机就接到一个短信,说是已经发生了数据流量(我以前从来不用手机上网的),再看电池容量,发现已经掉了不少。联想起不止一次听人说起,用智能手机一天至少要充一次电,于是俺立刻做出一个判断——智能手机看来是既费电又费钱哦! 不过,智能手机拍照片还是相当帅的。 【 1 】吕喆: 报名参赛(第二届全国科学博客大赛)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11635-451129.html
个人分类: 科学网|4045 次阅读|12 个评论
中国科协发布23个学科发展报告
pikeliu 2012-4-17 13:21
中国科协发布23个学科发展报告 4月10日,2012中国科协学术建设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李静海发布了2011—2012年度我国空间科学等23个学科近年的发展状况、未来趋势,中国科协荣誉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运泰发布了中国科协所属科技期刊2011年的发展状况。本次发布会是中国科协举行的第6次学术建设发布会。 2011年中国科协组织有关全国学会分别对空间科学等相关学科进行学科发展研究,完成23卷学科发展系列报告以及《2011-2012学科发展报告(综合卷)》,共计近800万字。这23个学科中,既有历史悠久的基础学科,也有紧密结合生产的应用技术学科,特别是今年增加了4个发展较快的交叉学科,加大了对交叉学科的支持力度。 附件: 23个学科的年度进展状况
个人分类: 科技创新|0 个评论
科技界一个官方网站关注科学网博客
热度 1 liuli66 2012-1-15 22:42
比如中国科协官方网站精选了: 孤魂先生: 让科研评价体系更完善一些 武夷山老师: 包容式发展和包容式创新 见: http://www.cast.org.cn/n35081/n11992547/index.html 科学网的impact在日益增长
33 次阅读|1 个评论
快报:三峡集团出钱资助,精品科技专著出版不差钱了
热度 3 cherrylu1960 2011-12-28 14:28
上午,作为相关的革命群众,观看了在中国科技会堂举行的中国科协和长江三峡集团战略性合作协议的签约仪式。此合作协议的核心之一是三峡集团将拿出一大笔钱(具体钱数不知道能不能说)资助优秀科技专著的出版,资助的对象优先考虑45岁以下的年轻人和首次出版科技专著的科技工作者。照我看来,每年资助的种类和单品种资助的力度还是不小的。所以,科学网上的广大科技战线的博友们想出书的可以凑凑热闹啦。(注,不是广告,不是忽悠,相关后续报道会视官方消息及时跟进) 其实,据很多人的理解,科技专著的出版本身就不怎么差钱。想出书的都有科研经费可以跟上,中国的科研经费据说是全球最高的,出书那花不了几个钱.主要的问题可能还是没有人愿意花很多时间写书,写书的吸引力远不如发几篇SCI文章。据说出科技专著并不计入科技人员的考核指标,而对社科界出书还比较管用。但此次资助主要限于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的理论和技术专著。难于想像,这个庞大的出版资助项目,最终的效果会是如何?其实,个人认为,要花钱花得快,花得值,还是做新载体科普比较好,一集动画片就得花个几十万,再说还有诸如GAME STUDY之类的新概念可以挖掘一下。 但不管怎么说,有钱总比没钱强,至于钱最终如何花,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调整,中国的许多事情不都是要“摸着石头过河”吗?企业拿钱资助科技出版,总是好事一桩吧?
个人分类: 图书出版|3080 次阅读|6 个评论
第二届全国科学博客大赛获奖名单公示 - 科学网博主榜上有名
热度 4 cuncaoxin 2011-12-3 11:33
中国科协第二届全国科学博客大赛( 2 nd National Competition of Science Blog )已进入评选结果公示阶段。自2011年5月30日启动开始,本届博客大赛得到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热情响应,共收到全国报名参赛博客1318个、参赛博文2916篇。报名按期截止后,大赛组委会聘请了来自理、工、农、医、交叉学科的有关专家成立评审专家组,对参赛博客和博文进行了评审。结合网友投票情况,遵循公平、公正的评审原则,依据学术性、原创性、新颖性、互动性标准,专家组进行了三轮评审,共评出优秀博客大奖30名,优秀博文大奖24名,入围博文纪念奖50名。中国科协举办的全国科学博客大赛两年一次,科学网博主踊跃参赛,榜上有名,成绩显著,可喜可贺! 关于对第二届全国科学博客大赛获奖名单进行公示的公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http://www.cast.org.cn/n35081/n35488/13538803.html ) 中国科协第二届全国科学博客大赛获奖名单 一、优秀博客大奖 ㈠、科学探索 组 : 1 唐凌峰 爱上科学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068 2 李道群 奇云空间 http://blog.163.com/qiyunq@126/ 3 焦一鸣 中医 — 人类健康的护卫者 http://jym7707.blog.163.com/ 4 宋斌 宋斌医生运动医学博客 http://blog.sina.com.cn/gjjkf 5 刘全慧 湖南土著 http://www.sciencenet.cn/blog/qhliu.htm ㈡、教育求学 组 : 1 叶俊杰 格物 · 致知 http://henlen99.blog.163.com/ 2 马臻 马博士 - 马臻 - 科学网 http://blog.sciencenet.cn/u/zhenma 3 夏敏 凭海临风 http://blog.kxsy.net/user1/zjgxiamin/index.html 4 张凯 支点的天空 http://blog.kxsy.net/user1/423/index.html 5 王德华 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dh ㈢、工程实践 组 : 1 彭立 路人 @ 行者 http://a4367007.blog.163.com/ 2 王斌 王斌的建筑结构博客 http://wangbin2009.blog.sohu.com/ 3 茅洪斌 茅洪斌 -- 纯技术空间 http://blog.sina.com.cn/sreelbar 4 杨保昌 冰水混合的 BLOG http://blog.zhulong.com/ybch1127 5 张哲 张哲的个人空间 http://blog.tech110.net/?2993 ㈣、学术文献 组 : 1 王志强 传奇甲骨文 http://jiaguwen.baike.com/ 2 张旭 我思故我在 http://blog.sciencenet.cn/u/cwhm 3 高建国 高建国的科学网博客 http://blog.sciencenet.cn/u/gaojianguo 4 张锴 骨折百科 http://guzhe.baike.com/ 5 蔡晓刚 针灸中国 中国针灸 http://www.acucn.com/blog/u/4725/index.html ㈤、观点评论 组 : 1 陈永金 科学网陈永金的博客 http://blog.sciencenet.cn/?200380 2 吕喆 吕喆的博客 http://blog.sciencenet.cn/u/boxcar 3 王宏才 探索生命的逻辑 http://blog.sina.com.cn/health108 4 陈学雷 心怀宇宙天地宽 http://blog.sciencenet.cn/u/ 陈学雷 5 俞立平 邗上居 http://www.sciencenet.cn/u/yuliping ㈥、学术生态 组 : 1 马冠生 马冠生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maguansheng 2 马建军 独自等待 http://blog.sciencenet.cn/u/majunge000 3 范志红 范志红 _ 原创营养信息 http://snowheart19.blog.sohu.com/ 4 应向东 心理咨询 http://psycho.baike.com/ 5 刘雪 生态 环保 http://blog.dzwww.com/iframe.php?uid=906185 二、优秀博文部分 ㈠、论文交流组 1 张连翔 物极必反 —— 一个具有普适性的生态学原理 http://hi.baidu.com/zzllxx5168/blog/item/e068e903d7a78c88d53f7c13.html?timeStamp=1307573879281 2 李道群 与病毒作战,人类一直在进步! http://blog.163.com/qiyunq@126/blog/static/5413617620099319039213/ 3 解波 低碳经济背景下煤炭产业整合的发展与对策 http://xiebo000037.blog.163.com/blog/static/2100589201152295748366/ ㈡、科研笔记 组 1 高建国 植物血管:你所不知道的叶脉序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60340do=blogid=451684 2 田仁飞 地震灾害之罪魁祸首:地震波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81597do=blogid=326777 3 吴超 安全统计方法学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19aa510102drkl.html ㈢、观点评述 组 1 王长松 制约中医发展的重要经济因素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f8afd50100g86f.html 2 傅蕴德 “ 富勒烯 ” 的发现 — 科学与建筑艺术的机缘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83do=blogid=244227 3 何平 研究核能发展更应发扬 “ 技术民主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0e7f7480100vnmm.html ㈣、教学心得 组 1 王建平 将探究进行到底(原创)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9467a30100truc.html 2 叶克 科学课要授学生以 “ 渔 ” http://blog.ci123.com/hbmzh/entry/1010453 3 雷书红 一课四上,拾级而上 http://blog.xxt.cn/showSingleArticle.action?artId=2654008tempid=0.06374870221308015 ㈤、人物纪事 组 1 童斌 人性的升华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6ae31860100u3hl.html 2 王德华 中国生态学领域的耕耘者和播种人 — 孙儒泳院士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757do=blogid=334619 3 李晓伟 钱学森一生 http://blog.gspst.com/space/?169/log/126 ㈥、海外观察 组 1 吴志根 英国与中国的几点科研环境区别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e99f250100skqt.html 2 马臻 谈谈在美国读研的科研情况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71964do=blogid=384794 3 彭立 回顾日本美丽的乡村 http://jinqian1965.blog.163.com/blog/static/86143185200941111317273/ ㈦、图片百科 组 1 吴双 我所拍到的食虫植物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4653e40100led8.html 2 杨耀东 从艺术的角度去欣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4374ae0100hmkt.html 3 刘伟伟 动物的反恐装置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ef2657c0100q9um.html ㈧、科技民生 组 1 马志飞 透明的地球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8217do=blogid=437251 3 刘晓东 慢性痛风、高尿酸患者的福音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b3f4d40100ndat.html 4 刘永伟 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改善对策与建议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04948do=blogid=473479 ㈨ 、 入围博文纪念奖: 1 唐凌峰 研究基因功能的 “ 四大绝招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068do=blogid=397957 2 彭立 治理拥堵老大难 东京纽约各家谈 http://a4367007.blog.163.com/blog/static/5312442220112705453622/ 3 theoldboy 养肝护肝的最佳选择,蔬菜之王---法国百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099147b0100r5ia.html 4 金亚飚 钢铁企业循环冷却水系统节能设计探讨 http://blog.tech110.net/?uid-9641-action-viewspace-itemid-32838 5 王灿明 观念革新 “ 给力 ” 创造教育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be9c200100pwun.html 6 王洪江 林业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与发展对策 http://hi.baidu.com/%CD%F5%BA%E9%BD%AD123/blog/item/181110fbe1eb9003d8f9fd6a.html 7 陈永金 李四光与中长期地震预测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00380do=blogid=422070 8 陈学雷 切尔诺贝利的悲剧是如何发生的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061do=blogid=424362 9 赵承渊 基因时代的癌症治疗 http://www.bazhua.org/2011/01/cancer-gene.html 10 李伟钢 西方社交网络:观望或参与 http://www.1000plan.org/superblog/2597/281 11 江兴利 急性、亚急性肝坏死病因新探索 http://xiansanfeng.blog.sohu.com/148887027.html 12 黄远杰 猜想与 “ 考察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ac7c290100n1tk.html 13 马峥 歪批三国之一:三个学术不端行为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96900do=blogid=292780 14 潘国治 “ 隔夜食品致癌 ” -说之我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4088130100rcv5.html 15 余涛 桑树和科学 http://eblog.cersp.com/userlog/2006/archives/2011/387971.shtml 16 王涛 催熟的葡萄安全吗? http://cnxdny001.blog.163.com/blog/static/605731192011422101036947/ 17 wzsyzxzcy 基于学情有效活动设计 ---- 《水的浮力》教学案例与启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c047d30100tkqv.html 18 周林锋 爱收 “ 破烂 ” 的科学老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2fd4a20100r7k3.html 19 夏敏 我眼中的浙江科学老师 http://blog.kxsy.net/user1/zjgxiamin/archives/2010/39693.html 20 马臻 我所经历的一种美国博士生培养方式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71964do=blogid=382603 21 马冠生 中外社交网络影响力研究现状 http://www.1000plan.org/superblog/2597/341 22 王立学 巧克力,应该吃 http://skyfruits.blog.163.com/blog/static/509925222009112745299/ 23 甘永超 美妙的 “π 型三重波粒二象性 ” ,诺贝尔奖级科学认识,科学美的典范 http://blog.tech110.net/?uid-1126-action-viewspace-itemid-16200 24 胡德良 二十一世纪的天文学教学(图) http://huzhangao.blog.163.com/blog/static/452709582009101411393485/ 25 许洪 《门外的人想进来》 http://xuhong51.blog.163.com/blog/static/1661200102011848497879/ 26 杨耀东 纳米小世界 第一集 定义: “ 大米,小米和纳米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984dd90100vf55.html 27 俞立平 关于治理科技成果评价问题的几个狠招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5134do=blogid=461672 28 彭晓龙 “ 爱碧水、爱家乡 ” 水资源调查 http://pxl2006.bokee.com/viewdiary.58669156.html 29 顾建文 创伤与修复的失衡是癌变的主要原因 http://naowaike.blog.sohu.com/112157187.html 30 柳斌 为钢铁披上节日的盛装 给材料穿上坚实的铠甲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822eee0100mukz.html 31 李子丰 用物体与微粒子的动量交换解释万有引力定律 http://blog.tech110.net/?uid-12018-action-viewspace-itemid-50822 32 唐勇 苏通大桥河床冲刷警戒模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5a7df80100so7z.html 33 卢伟煌 设置减压平台的扶壁式钢筋混凝土挡土墙的设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734ae360100w3yz.html 34 孙勇 3D 表面效应单元学习总结 http://www.10kn.com/surf154-and-surf156/ 35 徐利群 稻瘟病的病理与防治 http://xhy.blog.aweb.com.cn/article/136499.html 36 王大鹏 让科学的坚果松软起来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28002do=blogid=458797 37 王利江 对《空气占据空间吗》一课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http://blog.kxsy.net/user2/16993/archives/2008/28666.html 38 江庆平 论高中生物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http://hi.baidu.com/%BD%AD%C7%EC%C6%BD/blog/item/76f5163d7ecda103baa16723.html 39 王宏才 埋藏在文化中的科学种子 —— 橄榄树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55f30e90100rg6i.html 40 李晓东 杜仲全剥皮及良种嫁接技术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41fcc60100jvw1.html 41 张百川 春寒料峭时,先睹野花开 http://zhangzeshun.blog.163.com/blog/static/136485974201122511550586/ 42 范志红 白领午餐四大方式评点 http://snowheart19.blog.sohu.com/168460943.html 43 顾中一 骨头汤美味,但营养非你想象 http:// blog.zenmechi.com /post/gutoutang.html 44 卢遂斌 尝试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实验报告 http://2007.daqingyizhong.blog.163.com/blog/static/3097526820079241332765/ 45 李愉均 浅议网络环境下引领小学生科学学习策略的探索 http://eblog.cersp.com/userlog/22443/archives/2011/1526034.shtml 46 赵峰 集合的概念溯源与探寻 http://jzlszf.blog.163.com/blog/static/166871497201152211190396/ 47 张凯 做一个导线外布的手电筒模型 http://blog.kxsy.net/user1/423/archives/2010/37102.html 48 茅洪斌 论建立独立钢筋计算中心的必要性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3b679b0100hnit.html 49 张维星 我的教学故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d80ee2d0100tdn6.html 50 代珍 回眸 CAS—— 你所不知道的事儿 (1)—— 标本间的女博士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40390do=blogid=450506
个人分类: 科普百科|2464 次阅读|6 个评论
晒晒社区科普的益民体现
热度 2 hujunping 2011-9-21 00:17
晒晒社区科普的益民体现 社区工作应该以社区居民是否需要和满意作为重要的衡量标杆。社区科普作为社区公共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成分,同样遵循这一原则。 9 月 18 日 ,习近平副主席在参观了朝阳区茉藜园社区后,指出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在社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心在社区,提高全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根基也在社区。( http://www.cast.org.cn/n35081/n35096/n10225918/13307578.html )那么,要落实“社区科普益民计划”,究竟如何来体现益民的效果呢? 理论思辩固然重要,实践调研也必不可少。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也是值得推崇的科学进路。下面,我将“剑走偏锋”,从另一个角度来晒晒社区科普的益民体现。 中国科协的网页设置了“社区”专栏( http://www.cast.org.cn/n35081/n35578/n38800/index.html ),最早的一篇新闻报道登载于 2008 年 5 月 7 日 。截至 2011 年 5 月 16 日 ,专栏中总共有 212 篇社区科普工作新闻报道。笔者通过严格甄别,统计出符合要求的社区科普活动新闻报道总共 197 篇。 (甄别方法及其他详细信息见《科协论坛》 2011 年 第 9 期“从网络新闻报道透视社区科普实践进路” p42-44 ) 分析社区科普新闻报道,其优势在于可以非常便捷地收集到大量的社区科普活动案例样本。在社区科普的新闻报道中,通常有一些文字反映出社区居民对于活动的看法和观点,以及新闻报道撰写人或活动组织方对举办活动意义的认识。根据新闻报道中的这些相关信息,社区科普的效果可总结划分为六类:满足生活实用、提升环保文明素质、引导快乐学习、培养后备人才、促进人际交流和充实生活、提供就业服务等。 据统计,比例最高的社区科普效果是“满足生活实用”,占 47.72% 。这是人最基本、最实际、最迫切的社会需求,强调科普对个体生理和安全性需求在认知和能力技巧上的满足。排列在第二位的是“提升居民的环保文明素质”,占 17.26% 。要产生这种科普效果,必须让人在思想境界上有所提升,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的关系。典型的案例是以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为主题开展的一系列科普活动。排列在第三的效果是“引导快乐学习”,占 13.20% 。这是人终生学习观念和自我发展的体现。值得注意的是,社区科普所强调的是快乐学习,不是苦行僧似的学习过程,而这正是科普相对于学科教育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接下来是“培养后备人才”的效果,比例为 11.68% ,主要体现在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从而引导他们长大后从事科学事业,成为国家科技队伍的后备军,实现自我的社会价值。此外,城镇社区之间和谐的邻里关系也可以通过开展社区科普活动来维护,同时社区科普活动也成为充实闲暇时光较多的老年人的生活的一种方式,因此“促进交流和充实生活”也是社区科普的效果体现之一,但显然不是主要的效能,仅占 7.61% 。最后,社区科普活动也可能对居住在社区的劳动者产生影响,有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满足现代化产业发展的新要求。这部分功能主要在城镇劳动者的专门培训中体现,社区科普只是起到辅助效果,在网络新闻报道中也仅占 5.08% 。 197 篇新闻报道中不同社区科普益民体现的频次及比例 科普益处 满足生活实用 提升环保文明素质 引导快乐学习 培养后备人才 促进交流、充实生活 提供就业服务 频次 94 34 26 23 15 10 比例( % ) 47.72 17.26 13.20 11.68 7.61 5.08 从社区科普新闻报道透视社区科普益民体现,这只是管中窥豹的做法。虽有局限性,但也有一定的可参考性。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社区科普的益民效果不是单个部门的工作可以实现的,需要全社会各部门共同参与。社区科普与社区教育、社区文化、社区安全、社区绿化、老龄工作、社区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可谓“水乳交融”。这也正是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政策环境和工作平台上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的必 要。 相关博文: 时光回转——社区科普印象
个人分类: 科研之结|1964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中国科协第234次青年科学家论坛在北京召开
Bjqdsx 2011-5-10 13:51
中国科协第234次青年科学家论坛在北京召开 2011年04月28日 由中国科协主办、中国复合材料学会承办的中国科协第234次青年科学家论坛于4月22~23日在北京召开,论坛主题为“抗菌抗病毒材料与流感防控措施”。执行主席为:李毕忠、程小全、梁伟、龚龑。 论坛开始由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张博明教授致欢迎词,对中国科协把此次论坛交给中国复合材料学会承办深表感谢,在短短的两天内一定把论坛开好。并播放了中国科协青年科学家论坛宣传片。   参加本次论坛的有来自全国十几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40多位青年专家和学者,基本上是活跃在抗菌抗病毒材料一线领域的优秀青年科学家和企业家,在本领域有着深入研究以及产业化应用的背景。有些专家在本领域申请了诸多的专利,并有相当一部分得到了应用转化。他们对抗菌抗病毒材料的研发应用有自己的独到的认识和见解。   抗菌抗病毒材料是材料学的一个分支。涉及到生物化学、物理、机械、分子力学、纳米技术、纺织、药理、毒理等多个相关科研领域,属于高科技交叉学科。产品涉及到国民的健康和卫生安全,日益得到国内外的关注和重视。本次青年科学家论坛的研讨主要围绕着以下几个与尖端科技有关的重要议题进行。   一、传统抗菌材料与抗菌剂的优缺点;   二、混合抗菌材料与抗菌剂的优缺点;   三、纳米金和纳米银的抗菌抗病毒机理;   四、抗菌抗病毒标准与产品开发应用;   五、抗菌抗病毒材料面临的诸多问题与挑战;   六、抗菌抗病毒材料的战略意义。   论坛由4位执行主席轮流主持,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杜邦公司中国研发中心、北京化工大学、航空航天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京服装学院、烟台大学、中北大学、北京崇高纳米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升达林业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的40位青年专家和代表,就专题进行了报告。对传统抗菌材料和抗菌剂、新兴的纳米抗菌抗病毒材料的机理研究、制备和分析测试、生物防御用品的研制开发等各学科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会青年科学家之间充分交流,达成协作研究和产业化的意向,并从各自专业领域的角度发表了意见并进行了热烈讨论,并就目前抗菌抗病毒研究的一些思路、方法和模式等方面,取得了共识并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1539 次阅读|0 个评论
请拿起您的笔为“我与科协”征文活动赐稿
热度 1 suqing1961 2011-3-15 15:45
请拿起您的笔为“我与科协”征文活动赐稿 2011 年,是一个拥有很多里程碑的年份: 辛亥革命 100 周年; 中国共产党建党 90 周年…… 中国科协也将迎来发展历史上的重要节点:科协八大即将隆重召开。 此时此刻,我们不禁回首属于中国科协自己的过去 5 年。这 5 年,在时间的长河中,仅为一瞬,但在科协 50 余年的发展历史中,却是弥足重要。 不仅仅因为 2006 年颁布了让全国科普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欢欣鼓舞的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2006-2010-2020 年)》,从此全国的科普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 不仅仅因为 2008 年迎来了中国科协的 50 周年华诞,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科协工作开启了新的篇章,从此科协人充满了骄傲和自豪,同时,更感受到责任与使命。 不仅仅因为汶川、玉树地震,中国科协与祖国同悲,在重大事件中,以自己所能,利用科普资源,快速反应,向灾区人民伸出援助的手; 这 5 年,何尝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 5 年,奥运会的圆满召开、世博会的圆满召开、祖国 60 华诞,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这 5 年,何尝不是社会生活和发展观念发生巨变的 5 年,科学发展观、低碳环保、节能减排……,成为流行语。 科协伴随祖国的发展而发展。在国家的每一个重要节点上,都能看到科协人的交汇。哪里有需要,科协就出现在哪里。 5 年虽然短暂,但仍可以拾起一颗颗贝壳,穿成美丽的珠链。 通过科协组织搭建的学术交流平台,一批批青年科技工作者脱颖而出,逐渐成长为教授、学科带头人、首席科学家、院士、国际知名学者……; 参观科技场馆,聆听科普讲座,阅读科普作品,参加创新大赛,青少年爱上了科学,迷上了科技,跨入了科学的殿堂,在科协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茁壮成长; 全国科普日,兴致盎然的公众和饶有兴趣的国家领导人; 中国科技馆新馆揭幕,成为热爱科学的公众流连忘返的地方; 社区科普活动,普通公众与专家零距离接触; 科技能够创造财富,知识能够改变命运。 在农技协会的引领下,无数农民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 在厂矿科协的帮助下,无数工人成为生产技术能手、技术发明专家; 在各级学会开展的科普活动和社区科普画廊的影响下,无数公众加深了对科技的认识,提高了科技文化素养…… 今天, 中国科协 举办、科普出版社承办以“我看科协这 5 年”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科技馆杯“我与科协”征文活动, 诚望社会各界人士拿起您手中的笔,记录科协组织这 5 年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讲述您与科协交往、互动的故事和感受,述说科协工作给您工作或生活带来的变化、提升或感动。 无论您是一名科技工作者,还是一位普通的公众;无论您是科协大家庭中的一员,还是曾经留下汗水与思考的领导,都期待着您写出自己的故事,讲述您的点滴感受。 尤其欢迎这 5 年里与科普出版社和《科技导报》打过交道的朋友,为征文活动不吝赐稿。 关于开展第三届“中国科技馆杯 ‘我与科协’”征文活动的通知 科协调函宣字〔 2011 〕 16 号 各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办公室(秘书处),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科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协调研宣传部门: 中国科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于 2011 年召开。中国科协“七大”以 来,中国科协 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特色、开拓创新,在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科技工作者服务、加强自身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谱写了科协事业发展的新篇章。为做好“八大”宣传工作,努力营造热烈喜庆的社会氛围 ,中国科协将于 2011 年 3 月 15 日至 4 月 30 日举办第三届“中国科技馆杯‘我与科协’”征文活动。本届征文活动的主题为:我看科协这 5 年。 征文活动截稿时间为 2011 年 4 月 30 日。各全国学会和地方科协要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所属工作人员及社会公众积极投稿。稿件内容应以记录 5 年来各级科协组织在促进我国科技发展、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责任,讲述应征者与科协交往、互动的故事和感受,述说科协工作给应征者工作或生活带来的变化、提升或感动为主。要搞好重点约稿,主动向当地(本学会)两院院士、著名科学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和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离退休干部职工以及有关社会各界重点人士约稿;也可根据科协重大事件、学术交流、科学普及、人才举荐、决策咨询、组织建设、国际交流等分别约稿组稿。要积极利用自办的报纸、刊物、网站等媒体,择优发表征文稿件,并向中国科协征文活动办公室推荐优秀稿件,努力扩大征文活动的影响。 附件:第三届“中国科技馆杯‘我与科协’”征文活动启事 二 ○ 一 一 年三月十四日 附件:第三届“中国科技馆杯‘我与科协’”征文活动启事 2011 年,中国科协将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为向全社会展示科协组织在促进我国科技发展、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尤其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中所发挥的历史作用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进一步增强科协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影响力,以及科协系统工作人员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开创新时期科协工作的新局面,中国科协定于 2011 年 3 月 15 日至 4 月 30 日举办“我看科协这 5 年”——第三届“中国科技馆杯‘我与科协’有奖征文”活动。 一、征文主题 我 看科协这 5 年 二、主办、承办、协办单位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承办:科学普及出版社 协办:中国科技馆、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中国科协信息中心、人民网、光明日报社、科技日报社、科学时报社、科技导报社、大众科技报社、《科协研究》编辑部、《科普研究》编辑部、《知识就是力量》编辑部、《中国科技教育》杂志社 三、征文对象 广大科技工作者、各级科协及所属学会工作人员、工人、农民、解放军、教师、学生,以及其他社会各界人士。 四、征文内容 围绕“我看科协这 5 年”主题,凡记述与科协组织系统的人或事有关的内容均可应征。以下选题内容供应征者撰稿参考。 1. 亲历科协 5 年来组织各类重大活动、事件的有关见闻; 2. 获得科协资助,参与科协学术交流活动、学术会议的体验和感受; 3. 中国科协 5 年发展历程的见证与感受; 4. 科协组织对自己成长的影响,科协工作给自己带来的变化记录; 5. 在科协系统工作某件有意义或有趣的事,或某一段难忘的回忆; 6. 以中国科技馆新馆建成为线索展开科技馆的探索与思考; 7. 参与各级科协组织和各级学会有关工作的亲身感受记载等; 8. 科协开展的学术交流活动对青年科技工作者成材的影响事例; 9. 农技协对农民致富、企业科协对企业技术改造的帮助事例; 10. 基层科协组织开展科普活动、学术工作的苦辣酸甜记载。 五、征文体裁 除小说、论文、总结、报告外,征文体裁原则不限,但以报道、特写、新闻、回忆录、随笔、散文为佳。 六、征文要求 1. 征文来稿要求系作者本人创作,内容真实,文笔流畅; 2. 每篇征文字数限 1500 字以内; 3. 征文文末请注明:作者姓名、性别、工作单位、职务、职称、身份证号码、通信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电子邮箱等相关信息; 4. 征文要求提交电子文档( word 格式),并发送到专用邮箱: zw@cast.org.cn ,邮件主题请设为“作者姓名 + 征文来稿”; 5. 征文打印稿同时投寄到: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 86 号科普出版社“我与科协”征文办公室(邮政编码: 100081 ); 6. 征文截稿日期: 2011 年 4 月 30 日; 7. 征文打印稿恕不退还,请作者自留底稿; 8. 承办单位和刊载稿件媒体有权在不损害原意的情况下,对征文稿件文字进行必要的编辑、删改; 9. 全部获奖征文均将收入《第三届“我与科协”征文优秀作品集》,由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 所有应征稿件作者均将获赠 1 本《第三届“我与科协”征文优秀作品集》;已在各媒体刊登或收入《第三届“我与科协”征文优秀作品集》的征文稿件,刊载媒体、出版社、承办单位均不另行支付稿费。 七、奖项设置 征文活动设优秀作品奖和活动组织奖, 2011 年 5 月将召开颁奖大会暨《第三届“我与科协”征文优秀作品集》首发式,邀请优秀征文获奖者代表和活动组织奖代表到会领奖。 1. 优秀作品奖:共 112 篇,通过评选产生,其中: 特等奖: 2 篇,获价值 5000 元的奖品和证书; 一等奖: 10 篇,获价值 1000 元的奖品和证书; 二等奖: 20 篇,获价值 500 元的奖品和证书; 三等奖: 30 篇,获价值 200 元的奖品和证书; 纪念奖: 50 篇,获价值 100 元的纪念品和证书。 2. 活动组织奖:共 20 个,通过评选产生,各获价值 1000 元的奖品和奖牌。 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协组稿 20 篇以上,中国科协机关和直属单位组稿 15 篇以上,地市级科协和全国学会组稿 10 篇以上,即有资格参加活动组织奖评选。 3. 为示公允,征文活动承办单位工作人员应征稿件不参加优秀作品一等奖、二等奖评选,承办单位不参加活动组织奖评选。 4. 优秀作品奖和活动组织奖获奖名单将于 2011 年 5 月在《大众科技报》、中国科协网、科学普及出版社网、《知识就是力量》网、“我与科协”征文博客上公布。 八、联系办法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 86 号科普出版社征文活动办公室 邮政编码: 100081 收稿信箱: zw@cast.org.cn 联 系 人:杨虚杰 包明明 联系电话: 13701394003
个人分类: 编辑心得|2159 次阅读|1 个评论
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显著加强
kejidaobao 2010-12-17 15:49
为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中国科协近年发布了《科技工作者道德规范(试行)》、《学会科学道德规范(试行)》、《中国科协致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倡议书》,在中国科协年会期间举办科学道德建设论坛,并组织 院士专家科学道德教育活动宣讲团 ,深入高等院校开展巡讲活动。 为引导青年学子走上正确的科研道路,《科技导报》自 2007 年第 9 期开设 主编心语 栏目,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科技导报》主编冯长根教授在《科技导报》 2007 年第 9~24 期、 2008 年 1~19 期 持续发表了 研究生如何夯实成功科研生涯的基础 系列文章,在《科技导报》 2008 年第 20~24 期、 2009 年第 1~24 期、 2010 年第 1~24 期持续发表了 年轻科研人员如何走向成功 系列文章。冯长根 2010 年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面向博士研究生做 23 场报告, 为研究生 分析 科研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讲解夯实科研的四大构件。 研究生如何夯实成功科研生涯的基础 报告会累积已达 86 场。 《科技导报》编辑部
个人分类: 新闻稿|1424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国科协、科技部、教育部在肖传国案中难道就没有责任?
majorite 2010-10-20 01:30
中国科协、科技部、教育部在肖传国案中难道就没有责任? 崔克明教授发了一篇好文章: 《中国科协是谁的家?》问得好!同样的问题亦可以问中国科技部和教育部。中国的学术腐败究竟应该由美国公民方舟子管,还是应该由中国科教管理部门管?方肖持续争斗10年之久,为什么中国科协、科技部、教育部一直没有人出面组织行内专家学者对事情进行调查、给出结论,或还肖传国公道、或对其进行处理?直到矛盾激化,肖传国被逼犯傻报仇,警察破案,中国科协和科技部的领导才纷纷出来表态,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居高临下地对当事人进行谴责, 好像自己一点责任也没有。更有趣的是, 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还说,方舟子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任由 外国人干涉中国内政不说,俨然两人是同一战壕的战友,多国联合部队一起向中国的学术腐败开火,光荣的军功章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 科技部曾把田文华等三鹿婴幼儿奶粉作为新一代婴幼儿配方奶粉研究及其配套技术的创新与集成评为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骗得无数中国婴幼儿大量食用含三聚氰胺的三鹿奶粉。相关的获奖材料迄现仍在科技部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项目的网页上: http://www.most.gov.cn/cxfw/kjjlcx/kjjl2007/200801/t20080118_58609.htm 科技部不仅没有撤销三鹿奶粉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更没有追查有关奶粉配方和配套技术评奖与授奖有关人员的失职责任。 肖传国犯傻报仇毕竟仅伤了方舟子点的皮毛,全国每天类似程度的肌肤摩擦事件数以万计;而科技部奖励田文华等三鹿婴幼儿奶粉却害惨了无数个中国婴幼儿童,面对如此严重的事件,有谁见过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大人出面公开谴责过给三鹿婴幼儿奶粉发大奖的科技部吗?在这些大官员眼中,是不是成千上万中国婴幼儿童的生命还不及美国人腰上一小块红肿重要? ---------------------- http://www.most.gov.cn/cxfw/kjjlcx/kjjl2007/200801/t20080118_58609.htm 55 J-211-2-07 新一代婴幼儿配方奶粉研究及其配套技术的创新与集成 田文华,生庆海,王玉良,邱泉若,徐 丽,李朝旭,刘建光,张志国,贾晓江,魏 鹏 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 ---------------------------------------------------------------- 中国科协是谁的家? 本文转载自 崔克明 博客: http://blog.51xuewen.com/cuikm/article_37240.htm 肖方案一审判决后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冯长根、张勤明确表态力挺方舟子,并表态应撤销肖传国的973项目首席专家的荣誉称号(http://scitech.people.com.cn/GB/12935303.html)。随即科技部也明确表态肖传国等人无视国法,蓄意破坏社会秩序, 行 为十分恶劣,自身道德修养严重缺失,应予强烈谴责。不过此发言人也紧接着抽了科协领导人一个不大不小的耳光,说肖传国曾经作为项目首席科学家在2003-2008年间承担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神经损伤修复和功能重建的应用基础研究项目(编号2003CB515300)。该项目于2003年申报,由相关部门推荐,通过三轮专家评审后,予以立项。项目承担单位是华中科技大学等单位。该项目于2008年结题。2008年11月,973计划人口与健康领域验收专家组对该项目进行了结题验收。专家组认为该项目完成预定的研究任务,同意项目通过结题验收。并说明此后,肖传国未再承担任何973计划项目。还特别强调需要说明的是,根据973计划管理办法,项目的首席科学家是项目执行期间的负责人,不是荣誉称号。项目结束后就不再是首席科学家。(http://scitech.people.com.cn/GB/12935303.html) 中国科协经常在全国科协主办的科学年会上说中国科协是科学家的娘家,可是一个堂堂的中国科协领导人竟把首席专家当成了荣誉称号,不知是项目负责人,其官僚主义可见一斑。自肖传国揭方舟子科普文章抄袭后方就一直在攻击肖的手术有效率有假,打肖的假已近十年。中国科协设有的相关道德规范惩戒机构 (http://scitech.people.com.cn/GB/12935303.html)介入调查过吗?肖主持的973项目就是神经损伤修复和功能重建的应用基础研究,既然早在2008年11月就已结题,而且是经973计划人口与健康领域验收专家组对该项目进行了结题验收。专家组认为该项目完成预定的研究任务,973计划人口与健康领域验收专家组对该项目进行了结题验收。那么专家组认为该项目完成预定的研究任务,当有些专家说这里的神经再生是不可能的时科技部为什么不出来做相关说明?正如人民日报发表的人民时评《科学家该到哪里讨公道》中所说,试想,假如肖传国与方舟子的论争从一开始就有权威机构介入,公正裁决,何致如此久拖不决, 最终激化为人身伤害 ?( http://scitech.people.com.cn/GB/12923373.html )。请问中国科协和科技部的官员们,不正是你们的不作为导致了这一不该发生的案件发生吗?现在你们倒装得那么有正义感,那么有同情心,可惜你们的这些正义感和同情心给错了地方。人民时评中说的科技界对位子、票子、房子、弟子等学术资源的不合理配置,以及对学术研究不合时宜的管理方式,构建成一个扭曲的磁场,让身处其中的人不同程度地受到磁化:有的是不得已而就范,有的是勉力适应跟上潮流,有的则是看到了钻空子的机会。在这样的背景下,剽窃、抄袭、学历造假、夸大成果、骗取经费、评审走过场、学术界小圈子种种学术不端行为滋生蔓延,终至学术打假成为一种准职业行为。 ( http://scitech.people.com.cn/GB/12923373.html ),这一切丑行难道与你们对科研经费和人才的官本位管理无关吗?出了问题你们把板子全打到科学家身上,将自己抖得干干净净,不脸红吗?多少人的文章中都提到,科研经费配置的不合理在科技部管理的项目上表现最突出,你们怎么看? 我们不禁还要问,可爱的官僚先生们,你们支持方舟子什么?你们做过深入调查了吗?肖传国哪里作假了?方舟子攻击污蔑中医是伪科学你们也支持吗?方舟子批钱学森和钱伟长你们也支持吗?方舟子批袁隆平你们也支持吗?方舟子把国家核心刊物《中国烧伤创疡杂志》打成宣传伪科学的杂志你们也支持吗?方舟子可以根据某人的一句话就要求他的单位解聘他你们也支持吗?你们的支持不仅是在支持学术打假成为一种准职业行为。而是在支持其成为一种永久的职业行为,以完全放弃你们的职责。你们这是在将中国科技界彻底打乱,毁掉中国的科技事业。 现在的中国科协到底是谁的娘家?哪个科学家遇到问题找过你们,就是找到了你们,连首席专家是干什么的都不知道,能解决什么问题?我看那里已是官僚们的娘家。我还有一亲身经历作证明,有一年我参加一中国科协主办的青少年科技奖评审,评审完发奖大会上要照一领导人与获奖小选手及评审专家的合影,工作人员将各部委领导按职位高低安排在前排就座,小选手在领导人后站在地上,让评审专家站在后边的长条凳上,我因年老行动不便拒绝站到凳子上而与小选手站在一排,有好几位比我还年纪大或相仿的专家都站到了凳子上。这时只有原教育部副部长韦钰一人站起来让老专家坐下,其他年轻的领导们都心安理得地坐在位子上一动不动。我们当然不会去坐,韦钰最后也只能道歉着坐下。在这里,我们这些专家只不过是他们使用的工具,他们是管我们的官。这不很清楚地说明了中国科协到底是谁的娘家嘛。
个人分类: 中华民族|3997 次阅读|34 个评论
中国科协是谁的家?
Eucommia 2010-10-14 12:13
肖方案一审判决后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 冯长根、张勤明确表态力挺方舟子,并表态应撤销肖传国的973项目首席专家的荣誉称号(http://scitech.people.com.cn/GB/12935303.html)。随即科技部也明确表态 肖传国等人无视国法,蓄意破坏社会秩序, 行 为十分恶劣,自身道德修养严重缺失,应予强烈谴责。不过此发言人也紧接着抽了科协领导人一个不大不小的耳光,说肖传国曾经作为项目首席科学家在 2003-2008 年间承担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 973 计划)神经损伤修复和功能重建的应用基础研究项目(编号 2003CB515300 )。该项目于 2003 年申报,由相关部门推荐,通过三轮专家评审后,予以立项。项目承担单位是华中科技大学等单位。该项目于 2008 年结题。 2008 年 11 月, 973 计划人口与健康领域验收专家组对该项目进行了结题验收。专家组认为该项目完成预定的研究任务,同意项目通过结题验收。并说明此后,肖传国未再承担任何 973 计划项目。还特别强调需要说明的是,根据 973 计划管理办法,项目的首席科学家是项目执行期间的负责人,不是荣誉称号。项目结束后就不再是首席科学家。 ( http://scitech.people.com.cn/GB/12935303.html ) 中国科协经常在全国科协主办的科学年会上说中国科协是科学家的娘家,可是一个堂堂的中国科协领导人竟把首席专家当成了荣誉称号,不知是项目负责人,其官僚主义可见一斑。自肖传国揭方舟子科普文章抄袭后方就一直在攻击肖的手术有效率有假,打肖的假已近十年。 中国科协设有的 相关道德规范惩戒机构 (http://scitech.people.com.cn/GB/12935303.html)介入调查过吗?肖主持的973项目就是 神经损伤修复和功能重建的应用基础研究 ,既然早在2008年11月就已结题,而且是经 973 计划人口与健康领域验收专家组对该项目进行了结题验收。专家组认为该项目完成预定的研究任务 , 973 计划人口与健康领域验收专家组对该项目进行了结题验收。 那么 专家组认为该项目完成预定的研究任务, 当有些专家说这里的神经再生是不可能的时科技部为什么不出来做相关说明? 正如 人民日报发表的人民时评《 科学家该到哪里讨公道 》中所说,试想,假如肖传国与方舟子的论争从一开始就有权威机构介入,公正裁决,何致如此久拖不决, 最终激化为人身伤害 ?( http://scitech.people.com.cn/GB/12923373.html )。请问中国科协和科技部的官员们,不正是你们的不作为导致了这一不该发生的案件发生吗?现在你们倒装得那么有正义感,那么有同情心,可惜你们的这些正义感和同情心给错了地方。人民时评中说的科技界对位子、票子、房子、弟子等学术资源的不合理配置,以及对学术研究不合时宜的管理方式,构建成一个扭曲的磁场,让身处其中的人不同程度地受到磁化:有的是不得已而就范,有的是勉力适应跟上潮流,有的则是看到了钻空子的机会。在这样的背景下,剽窃、抄袭、学历造假、夸大成果、骗取经费、评审走过场、学术界小圈子种种学术不端行为滋生蔓延,终至学术打假成为一种准职业行为。 ( http://scitech.people.com.cn/GB/12923373.html ),这一切丑行难道与你们对科研经费和人才的官本位管理无关吗?出了问题你们把板子全打到科学家身上,将自己抖得干干净净,不脸红吗?多少人的文章中都提到,科研经费配置的不合理在科技部管理的项目上表现最突出,你们怎么看? 我们不禁还要问,可爱的官僚先生们,你们支持方舟子什么?你们做过深入调查了吗?肖传国哪里作假了?方舟子攻击污蔑中医是伪科学你们也支持吗?方舟子批钱学森和钱伟长你们也支持吗?方舟子批袁隆平你们也支持吗?方舟子把国家核心刊物《中国烧伤创疡杂志》打成宣传伪科学的杂志你们也支持吗?方舟子可以根据某人的一句话就要求他的单位解聘他你们也支持吗?你们的支持不仅是在支持学术打假成为一种准职业行为。而是在支持其成为一种永久的职业行为,以完全放弃你们的职责。你们这是在将中国科技界彻底打乱,毁掉中国的科技事业。 现在的中国科协到底是谁的娘家?哪个科学家遇到问题找过你们,就是找到了你们,连首席专家是干什么的都不知道,能解决什么问题?我看那里已是官僚们的娘家。我还有一亲身经历作证明,有一年我参加一中国科协主办的青少年科技奖评审,评审完发奖大会上要照一领导人与获奖小选手及评审专家的合影,工作人员将各部委领导按职位高低安排在前排就座,小选手在领导人后站在地上,让评审专家站在后边的长条凳上,我因年老行动不便拒绝站到凳子上而与小选手站在一排,有好几位比我还年纪大或相仿的专家都站到了凳子上。这时只有原教育部副部长韦钰一人站起来让老专家坐下,其他年轻的领导们都心安理得地坐在位子上一动不动。我们当然不会去坐,韦钰最后也只能道歉着坐下。在这里,我们这些专家只不过是他们使用的工具,他们是管我们的官。这不很清楚地说明了中国科协到底是谁的娘家嘛
个人分类: 未分类|4249 次阅读|11 个评论
[转载]科学发展共创未来 全国学会欢聚一堂辞旧迎新
pony1984621 2010-2-4 11:27
科学发展共创未来 全国学会欢聚一堂辞旧迎新 2010年02月03日   2月2日下午,北京国际会议中心载歌载舞,热闹非凡,由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主办的中国科协2010年全国学会新春联谊会在此隆重举行。600多位来自全国学会的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和学会工作者欢聚一堂,共贺新春,畅叙友情,展望未来。一年来,全国学会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团结广大会员和科技工作者,努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定位,积极进取,奋力拼搏,为促进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中国科协领导与演出人员合影   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邓楠,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齐让,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冯长根、程东红、张勤,中国科协党组成员苑郑民出席联谊会。民政部、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等单位的有关领导、中国科协机关及事业单位的领导也参加了联谊会。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部长沈爱民主持联谊会。   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冯长根在联谊会上致辞,他向所有关心和支持中国科协及其所属全国学会工作的有关领导和同志们致以诚挚的问候,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团结互助,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不断创新,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局面做出新的贡献。 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冯长根为首届全国科学博客大赛杰出原创空间奖颁奖   会上还颁发了2010年全国学会新春联谊会节目组织奖和优秀奖,并举行了首届全国科学博客大赛的颁奖仪式。 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表演踢踏舞《大河之舞》   在充满祥和、欢庆、喜悦的气氛中,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华医学会、中国海洋学会、中国草学会、中国地质学会等14家单位表演了歌曲、舞蹈、诗朗诵等丰富多彩的节目,赢得了阵阵喝彩。冯长根书记即兴表演的魔术节目给全场观众带来了惊喜,《我爱你,中国》、《祝福祖国》、《为了谁》、《中国大舞台》、《绿色的科协我的家》等歌曲以饱满的热情抒发了对祖国和对中国科协大家庭的诚挚感情,《大河之舞》、《科学的春天》、《千手观音》、《嘎达梅林》、《细雨清风》、《今夜无眠》等舞蹈以优雅的舞姿展现了科协和学会工作者朝气蓬勃的风采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我们去极地》、《地质人的脚步》等节目则表达了科技工作者为祖国发展贡献青春的热忱。整场联谊会高潮迭起,掌声不断,在最后一曲《举杯吧,朋友》的优美旋律中,在座嘉宾共贺新春,表达美好祝愿。(王以芳 李红兵)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表演女声独唱《我爱你,中国》 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表演舞蹈《科学的春天》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演唱《绿色科协我的家》 中国药学会表演舞蹈《千手观音》 信息中心 责任编辑:王宇光
个人分类: 转载精品|204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自逯萌和王学健报道] 中国科协全国性学会发展状况
Fangjinqin 2009-12-16 18:57
中国科协全国性学会发展状况 在2009中国科协学术建设发布会上,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冯长根发布了中国科协所属全国性学会发展状况。冯长根表示,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举办的学术会议数量从2005年3148次上升到2008年的3464次,参加人次从44.1万上升到61.7万,学术交流十分活跃,质量水平进一步提高。 中国科协所属全国性学会是我国科技社团的主要代表,是我国社会组织的生力军。据了解,到2008年底,由中国科协业务主管的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共191个,占各类全国性社会团体的10.8%,所属分支机构3100余个,占全国性社会团体分支机构总量的46.8%。拥有会员401.4万,主办科技期刊960种,占同类科技期刊的1/4。代表中国加入261个国际科技组织,目前有近400位科学家在154个国际民间科技组织担任领导职务,其中194位担任高级领导职务。 近年来,中国科协所属学会组织的国际学术会议的频次和规模大幅跃升。冯长根说,全国性学会举办的国际会议从2005年的243次增加到2008年的334次,增长37%,参与人次由近5.8万增长到10.5万,增长81%。特别是国际组织系列学术会议有明显的增长,学术交流国际化态势初步形成。 与此同时,中国科协所属全国性学会主办的科技期刊也取得良好成绩。根据对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08》的统计,578种被收录的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的学术指标有较大提升,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和引文数的平均值均高于收录总体的平均值,各学科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的平均值均高于本学科的平均水平。在被收录的1765种我国科技期刊中,总被引频次大于或等于1000的有379种,其中中国科协期刊202种,占53.3%;在影响因子大于或等于1的118种期刊中,中国科协期刊为73种,占61.9%。 冯长根介绍,中国科协所属全国性学会在促进学术交流的同时,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逐步增强。各全国性学会举办的科普活动次数从2005年的3497次增长到2008年的6988次,增长了1倍。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学会举办的科普讲座、科普展览、科技竞赛、夏冬令营的受众和参与者达3000多万人次,比2005年增加4倍。其中,从2005年到2008年,全国学会举办的科普讲座从2059次上升到4016次,受众从265.2万猛增到1978.58万;2005年至2008年,全国学会组织科技下乡次数由301次增加到2081次,年增长率为90.5%。 《科学时报》 (2009-4-13 A1 要闻)
个人分类: 信息交流|3738 次阅读|1 个评论
钱学森与中国科协
kejidaobao 2009-11-12 11:04
钱学森与中国科协 钱学森的名字与中国科协紧密相连。他1980年3月至1986年6月任中国科协二届全委会副主席,1986年6月至1991年5月任三届全委会主席, 1991年5月后任中国科协名誉主席,为中国科协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1977 年 6 月 29 日,钱学森约访周培源,就文革期间被迫中断活动的科协及学会恢复活动交换意见,对恢复科协工作及学会活动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1980年3月15-23日,钱学森在中国科协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科学技术现代化一定要带动文学艺术现代化思想,建议用科学文学艺术概念来丰富与发展科普事业的内涵。 1984年12月5日,钱学森在中国科协二届三次全委会议闭幕词中强调,在领导体制上,科协应该独立建制;切实贯彻双百方针, 繁荣科学技术,提高学术水平;实行学术民主, 保证科技工作者当家作主;自力更生,增强学会的活力。他的讲话有力推动了科协工作的开展。 钱学森当选为中国科协三届全委会主席后,为全面了解并及时指导科协各方面工作,每周五到科协现场办公,认真听取有关部门工作汇报,提出意见和要求,推动科协各项工作的落实及改革和创新。 1986年 9 月2 日,钱学森在中国科协常委会上倡导开展中国科协学研究。《中国科协学》1992 年9月出版,成为各级科协干部认识科协工作规律、指导科协工作实践的重要工具书。 钱学森在创建人才脱颖而出机制方面十分重视中国科协的作用。为鼓励青年科技工作者奋发进取,促进青年科技人才健康成长,在他的倡导下,中国科协1987年9月11日设立了中国科协青年科技奖。 1987年12月18日,钱学森在厂矿科协工作座谈会上作重要讲话,强调全社会都要尊重厂矿企业一线科技人员,并给他们应有的社会地位。 1988年2月5-7日,钱学森在中国科协三届二次全委会上,作题为科技进步与科协改革工作报告,对创新科协工作、促进科技进步提出了许多远见卓识的意见。 1988年8月18日,钱学森在全国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协协作网会议上,作题为关于科协的改革的讲话,强调中国科协改革要落实大科协、小机构、多中心原则,提高工作效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历史使命感开拓进取、不断创新。 1988年9月,钱学森在中国科协成立30周年大会上,做题为为科技兴国而奋力工作的讲话,面向科技界及全社会首次倡导科技兴国理念。 1990年2月22日,江泽民、李鹏会见出席中国科协三届五次全委会全体同志。在钱学森和一批著名老科学家的呼吁和努力下,解决了领导体制、恢复科协作为政协组成单位这两个对科协发展具有至关重要意义的问题。 1991年5月23日,在中国科协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钱学森在工作报告中号召深化改革,在把改革和建设结合起来、进一步搞活科协的运行机制、理顺科协和学会内部的关系、坚持民主办会、建好科技工作者之家等5个方面把科协工作推向前进。 钱学森同志担任中国科协名誉主席后,对科协工作仍十分关心和支持。 本期《科技导报》发表了系列悼念钱学森的文章,本期封面通过系列图片反映了钱学森的部分科学成就及其社会影响,由严佳君设计制作。 (本刊记者 陈广仁) 刊载于2009年21期
个人分类: 栏目:封面图片说明|1559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科协名誉主席钱学森院士逝世
kejidaobao 2009-11-4 19:07
中国科协名誉主席、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院士逝世 钱学森生前十分关心《科技导报》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七届、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钱学森同志,因病于2009年10月31日8时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钱学森1986年至1991年5月任中国科协第三届全委会主席,1991年5月在中国科协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国科协名誉主席。他曾兼任中国力学学会、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中国宇航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等职,曾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钱学森担任中国科协主席期间,十分关心《科技导报》发展,多次对《科技导报》发表的文章予以评议。1992年深秋,钱学森在读到当年第10期《科技导报》刊登的生态工程的曙光一文后,专门给该文作者上海交通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朱章玉教授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予以鼓励和期望。《科技导报》1994年第11期专门报道了钱学森沙产业理论研究成果;2007年第17期发表了刘恕、田裕钊两位学者的书评忠实记载钱学森科学思想的重要历史文献简评涂元季主编的《钱学森书信》巨著。   科技导报社全体人员谨对钱学森院士逝世表示深切哀悼。
个人分类: 新闻稿|1803 次阅读|0 个评论
SCI 崇拜症 科学家“不撒谎”
xupeiyang 2009-9-17 09:42
http://www.sciencenet.cn/htmlnews/2009/9/223436.shtm 两院院士揪心科学家底线降至不撒谎 科协欲当学术腐败审判官 在中国科协年会科学道德建设论坛上,参会记者小魏意外发现,每位与会人员的资料袋里,多了一本《科学道德规范手册》,手册中包括《致全国科技工作者倡议书》和《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试行)》。 同样让媒体警觉的是,与往年的安排有些不同,这一论坛被放在了年会开幕式之前。整整一天时间,20余名两院院士和美国科学家展开了激烈讨论,一起会诊当前频频爆发的学术不端流感。 论坛上,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杜祥琬的把脉言辞犀利,他历数当下科学界存在的13种违反学术道德的不端行为:论文造假、抄袭愈演愈烈;靠拉关系争项目和经费;评审成果造假;伪造学历及SCI引用查询证明;报奖搞包装、搞运作;为应付评估检查集体做假;搞应试科研;部分科技管理部门把管理权力利益化等。 随后, SCI崇拜症遭到与会专家集体炮轰 。 杜祥琬院士认为,必须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改变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我一生就写了一篇文章,只有5000字,现在只能算一篇论文,按照现在的学位标准可能连硕士学位都得不到。这就启发我们反思,对定量和定性的评价该如何掌握。 杨乐院士对20多年来我国科研体制思路进行了梳理。他认为科研管理的模式偏重于定量化,过分强调SCI影响因素,但是这可以作为某一因素,而不是决定性因素。 在杨乐看来,科技界的高水平学者,如果每五六年能够做出一项推动国家进步的项目,比每年都发表若干篇SCI论文更有意义,所以必须转换观念,使科研树立正确的目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原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佳洱则呼唤给基础科学一个宽松的环境。 一个故事让他记忆犹新:在北京某研究所,一个科学家本来做得很好,因认定另一个方向更重要而转了领域。可事与愿违,他由于没能马上出版论文,被末位淘汰,由研究员降到副研究员,房子收回,老婆离婚。有时候叫我评一些东西,一上来说一年写十篇文章,我说我没有这个本事,5年写一篇好文章就不得了啦。 当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第三次抓起话筒时,他抛出了两个尖锐的问题:为科学道德治病的医生是谁?怎么下药才能把病治好? 7月24日,《中国青年报》发表了《六教授举报长江学者造假事件调查》,西安交大几位老教授揭发另一位教授成果不实,学术道德有问题,结果被揭发者却将老教授们告上法庭。如何判决、谁对谁错却难倒了法官。 对此,韩启德在科协年会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个事情我个人认为不应该告到法院,而应该首先告到所在科研领域的学会。由学会先把学术的事实到底是真是假,是实是虚判断清楚,怎样处理可以告到法庭,让法院来判。 谁来做医生?论坛上,韩启德再次强调,学术道德的事实行为认定一定要交给学术共同体,而不是政府或法院。在中国最大的学术共同体现在就是中国科协,我作为科协主席勇气很大,如果社会认同这个机制就好办了,如果大家认为这个事情该科协认定,科协责无旁贷。 韩启德为此开出药方,要坚持教育与惩治相结合,将已经发生的学术不端事件作为典型案例,深刻剖析,使学术造假者为自己的不端行为付出高昂代价,让他们在科学研究的领域再无立足之地。 无论怎样出台法律都不可能尽善尽美,因此最重要的一点是让科学家道德完美。美国科学促进会科学自由、责任与法律项目主任Mark Frankel博士给出了一剂西药。 他表示,科学家的行为,是个人对自己要求的一种反映。这需要科学共同体在整个行为规范上提出一种制度上的或者是称其为系统性的一系列道德行为的规范。 大一开一门课关于科学道德建设,完了在之后3年里面完全不提及,这样的效果是微乎其微的。Mark Frankel博士介绍,在美国,高等教育和培训中,科学道德规范跟具体专业联系起来,科学道德的建设始终是与专业知识培养同步的,始终是渗透在高等教育培养当中的。 教育并不是故事的结束。Mark Frankel博士说,还需要在学习和培育当中形成评估和回馈,这种回馈甚至要求每隔一段时间对学员进行抽查,看看他们对科学道德学习进行到什么程度。 我母亲是位极平常的中国老式妇女,她对我们最早最早的教育就是3个字不撒谎。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志珍说,不撒谎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底线,而这个荣与耻的区别,要从娃娃开始抓起。 更多阅读 杜祥琬院士痛陈十三种学术不端行为 西安交大六教授联合举报长江学者李连生造假
个人分类: 引证分析|2544 次阅读|1 个评论
科技成果与媒体沟通机制初建 公众了解科学新开“一扇门”
laa李安安 2009-5-5 21:38
  科技期刊与社会媒体似乎关注的焦点是不重合的。一方面每天数以万计的科研成果都在不断地推出,一方面公众对最新的科技成果还是一无所知。 在近日举行的中国科协科技期刊与新闻媒体见面工作研讨会上,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冯长根表示,经过两年多的实践,中国科协从2007年1月启动的科技期刊与媒体见面会制度,初步建立了科学技术原创成果与传媒的沟通机制,为社会公众及时了解科学成果打开了一扇门;下一步,科技期刊与新闻媒体需要逐步建立无障碍沟通机制。    科技成果要从学术抽屉走向公众   支撑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力量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科技;但是,这些科技成果内容却不能让老百姓很好的了解到。 冯长根特别提到了作为美国主流媒体之一的《纽约时报》,它对科技新闻的报道给予了特别的关注不但及时报道最新科技事件、科技成果,而且每周固定推出8个版面的科技和健康周刊,介绍科技的最新进展、最新发现和健康知识等,代表了美国主流媒体科技报道的最高水准。   学术期刊将近期发表的优秀论文成果提炼为喜闻乐见的科技新闻向大众媒体发布,使科研成果在第一时间走进公众视听。在国际主流科技期刊Science、 Nature等,已成为一种成熟的运作模式。在我国,截止到2006年底这项工作基本是个空白。中华医学杂志社社长游苏宁说。   长期以来,科技期刊编辑认为,期刊刊载的最新成果在媒体上发布与否不影响期刊评比和质检,相反还需要精力、人力、物力,对于媒体来说;同时,专业论文令记者感到枯燥难懂,不好把握。科技期刊与新闻媒体似乎有一座无形的壁垒,壁垒的两边科技期刊与媒体相安无事,屏蔽了最新科技成果的普及和传播。   其实,媒体在推动科学技术方面的作用是非常独特的。当年媒体对哥德巴赫猜想的传播虽然没有复活新的学科,却催生了一批热爱科学的青年。冯长根介绍说,学术期刊也有很多好文章,不过媒体的受众覆盖面却更大。   我国目前的科技成果大多被科学家锁在抽屉里。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副理事长李新彦说,科技期刊从专业角度进行推荐,但由于其专业、生涩的学术语言,普通公众很难读懂,还需要转化成媒体的、让受众喜闻乐见的语言。目前,普通公众很难通过大众传媒了解到最新的科技成果和科技前沿。    科技成果藏在学术抽屉里,也不能适应公众日益对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的需要,公众对于日常的科学现象回答不了,它希望有一个窗口,能看到科学殿堂的东西。北京师范大学空间信息研究所所长吴立新对此也深有感触。    科技期刊与新闻媒体沟通平台建立   面对科技成果养在深闺人未识,科技期刊与媒体的无形壁垒,中国科协从2007年1月起启动了科技期刊与媒体见面会制度。它将发表于学术期刊中的原创学术论文所反映的最新科学发现、最新研究成果,提炼成为科技新闻,经过专家评审后,通过科技期刊组织编辑、作者与媒体记者见面的形式,把新的科研成果介绍给大众媒体刊载。   自从2007年1月29日第一次见面会在北京召开以来,每月举办一次,至2009年4月底,共举办26次(其中两次由2个月合并为一次)。《计算机科学技术学报》、《中华医学杂志》、《科技导报》、《中国科学》、《遗传学报》、《地质论评》、《机械工程学报》、《物理学报》等30余种学术期刊参与。经过专家评审,共收到其中20余种次学术期刊推荐的新闻稿321篇,经专家评审后共向新闻媒体推荐新闻稿220篇(其中重点推荐137篇,书面推荐83篇),人民日报、新华社、工人日报、农民日报、科技日报、科学时报等27家新闻媒体参与报道了见面会的相关科技新闻,见诸报端网络共300余篇。这项活动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获得了公众的广泛好评,并入选《大众科技报》组织评选的2007年中国十大科普事件。    科技期刊与媒体见面会通过建立科技期刊与新闻媒体互动的机制,促进了最新科技成果的科普传播,提高了广大公众的科学素质。太湖地区水稻种植影响环境之说一度在学界盛行,《科技导报》2007年第9期刊载了南京农业大学张卫健教授的论文《稻田生态系统在保障环太湖环境健康与经济持续增长中的重要作用》,该研究结果认为,种植水稻有利于降低太湖地区的区域温度、净化大气,关键是要辩证认识水稻生产目标、科学种植,切实降低农用化学物质的投入量,提高利用效率。新华社记者采访论文作者后发了新闻通稿《科学家为质疑水稻论纠偏》,《科技日报》第二天就在报眼位置转发了这篇通稿的全文,中央电视台二套节目第一时间马斌读报栏目迅即向全国观众介绍了这一最新论文成果。学术期刊与平面媒体、网络媒体、电视媒体的互动,不仅为水稻种植正了名,消除了民众对水稻危害坏境的疑虑,也宣传了环太湖稻田生态系统科技种稻实现水土保持、提高环境质量双丰收的新举措。   虽然我们提供给媒体的东西还太少,覆盖的中国科学技术主流的东西还不太多,媒体见面会的方式还比较单一,冯长根介绍说,但是毕竟这一举措为科技期刊与科技期刊建立了一个沟通的平台。    科技期刊与新闻媒体的双赢之路   科技期刊与媒体见面会无论是对于期刊,还是对于媒体来说,都是一个双赢的局面。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副理事长李新彦认为,科技期刊与媒体见面会一方面扩大了科技期刊的影响;另一方面,科技期刊与媒体见面会也扩大了媒体获取新闻的渠道。   对科技期刊来说,引导新闻媒体关注科技期刊学术成果,为新闻媒体提供最新、最准确的研究成果信息,也是扩大科技期刊影响的一种有效形式。《科技导报》就是探寻期刊与媒体双赢的受益者。科技导报社副主编苏青介绍说,在汶川地震发生后,《科技导报》刊载了《陈运泰:地震预报要知难而进》,各大媒体竞相转载,报社的电话也被读者打爆,《科技导报》的影响和知名度也得到了极大地提高,《科技导报》知名度和影响力迅速上升。   对新闻媒体来说,科技期刊与媒体见面会拓宽了他们获取科技新闻的渠道,并且使所获得的科技新闻更加准确、更加可靠、更加迅捷。科技日报主任记者延宏认为,很多年轻的记者通过见面会结识了一批学科专家,对于记者丰富自己的专家库也是不无裨益。   科协搭台,媒体唱戏,科技期刊与媒体见面会制度能够推动社会对科技成果的了解,北京师范大学空间信息研究所所长吴立新认为,科技期刊与媒体见面推动社会对科技成果的了解,同时对于科技工作者个人的成长和科技成果的研究推广也有积极地促进作用。当然,正像冯长根所言,在为新闻媒体提供科技成果的数量、覆盖面等方面,科技期刊与媒体见面会制度提升的空间还很大,距离无障碍沟通的目标,仍有不小的距离,科技期刊与媒体见面会制度依然任重道远。(李安安)
个人分类: 新闻稿|934 次阅读|0 个评论
有感于中国科协设立高端学术论坛
gxxiong 2009-4-30 16:33
今天偶然看到《科学时报》2009年4月27日的一篇头版新闻报导----关注科学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关键科学问题------中国科协设立高端学术论坛。读后,心中不胜有些感慨和兴奋! 第一、细看报导内容,中国科协设立的高端学术论坛有似曾相识之感。原来,该论坛设立的宗旨与本人所在单位--香山科学会议--的宗旨非常相近。一方面,本人从内心里非常高兴。因为,在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提升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 实在是太重要了。两年来,本人在参与香山科学会议的学术组织和相关管理工作,深深感受到我国的科学家对宽松、民主的学术交流环境的渴望。16年来,香山科学会议在尽力营造宽松、民主的学术交流环境,确实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应该说,香山科学会议基于业已形成的运行机制与学术交流芬围,其对促进中国学术界的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香山科学会议文化。但香山科学会议由于机构设置及条件、运行经费等方面的限制,每年只能召开24次左右的会议。24次会议对满足我国科技界对这种会议的需求来说远远不够。对促进我国科技创新环境的改善与影响力仍远远不足。所以,本人早就在想无论是什么单位,是以什么方式,只要是有利于香山科学会议文化的传播,只要能促进和改善我国的科研及学术交流环境,我都会全力支持。今日看到中国科协设立高端学术论坛,其宗旨、其运行机制与我们的香山科学会议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当然也有自己的特色),确实感到非常的高兴。本人深为我国科学家又多了一个可以进行宽松、民主的高端学术交流的环境而欢呼雀跃!这里衷心地祝愿中国科协高端学术论坛取得成功!能成为中国及到国际上知名的学术论坛! 第二、 香山科学会议文化 的几个特征。香山科学会议设立16年来,在探索营造宽松、民主的学术交流环境方面进行了很多探索。这里,仅从一管之见,作一简单介绍。 (1)香山科学会议着力营造 学术民主的环境 。所谓民主,也就是说,与会专家都可以自由地、不受干扰地发表自己对某一科学、技术或工程等问题的个人观点。所以,香山科学会议在会前就特别声明,与会专家都只代表个人,不代表部门和单位;与会专家无论现任何级领导职务,在香山科学会议的会场里的身份也只有一个,即也是专家,不是领导;香山科学会议与会专家间只以学术职称或老师或学位相称,不以院士等学术荣誉相称。香山科学会议的交流材料中,一率不出现院士称呼。虽然有些同志不太赞成其中的做法,但事实证明,确有成效。这些规则对保证与会科学家能大胆畅谈自己的思想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另外,会议声明,香山科学会议是围桌会议,不设主席台。执行主席的主要职能是引导会议沿着设定的会议主题和中心议题进行深入讨论。开幕式只有执行主席代表讲话,介绍会议来由及目的。不安排领导讲话。 (2)香山科学会议着力促进 学科交叉 。通常的学术报告会,一般只是本领域内的专家之间的工作交流会。鉴于专家个人知识产权意识的增强和现阶段社会对个人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仍不够,往往造成学术交流的深度也不够。因此,专家在这样的会议上收获不会太大。但香山科学会议在学术组织过程中,特别强调多学科一线主流科学家的共同参与,有意邀请相关学科的专家,或者相关的技术、工程及企业界高端人士参加。从多学科角度、多层次、多领域对会议主题进行深入讨论。这种学科交叉类型的学术讨论会,经常会碰撞出新的思想,新的研究思路和新的合作机会。 (3)香山科学会议着力促进 深入的学术讨论 。与一般的学术会议不同,香山科学会议严格控制会议报告的数目和报告时间。一般,每半天只安排3至4个报告,时间在1至2个小时之间。保证会议讨论的时间与报告时间达到1:1或讨论时间更多一些。有了充分的讨论,会议讨论的就能更深入,会后专家的收获也会更多。 香山科学会议文化可能还有更深入的内涵,可待同仁补充。 一点感想与体会。请各位批评指正。 相关链接: 中国科协设立高端学术论坛 香山科学会议简介
个人分类: 杂谈|3496 次阅读|2 个评论
听说中国科协要更名啦
夫子 2009-2-16 17:03
听说中国科协要更名啦 据中国科协官方网站报道,中 国 科 协 党 组 书 记 常 务 副 主 席 邓 楠 在 地 方 科 协 党 组 书 记 座 谈 会 上 的 讲 话 中 透 露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有同志提出要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更名为中华全国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邓楠指出: 胡锦涛总书记1215讲话充分肯定中国科协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同时又赋予科协的组织定位和工作定位以新的内涵。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们提出科协应该是代表全国4200万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1215讲话紧紧围绕科技工作者这条主线来展开,进一步凸显了做好科技工作者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重要地位,充分显示了党和政府对科协组织在调动激发科技工作者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方面发挥作用的殷切期待。在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大会上,中办把眺台标语中的团结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改为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央对科协的组织定位和殷切期待。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有同志提出要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更名为中华全国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就是出于使组织名称更加符合工作实际的考虑,受到许多同志的欢迎和支持 。
个人分类: 科协有感|2162 次阅读|1 个评论
科学技术:引领未来的强大动力——“10项引领未来的科学技术”点评
suqing1961 2008-12-5 08:58
科学技术:引领未来的强大动力 10项引领未来的科学技术点评 改革开放 30 年的历史再一次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引领未来的强大动力。因此,进一步强化科学技术的重要地位,不断提高全体公民的科学素养,对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由此可见,中国科协主办的包括 10 项引领未来的科学技术 在内的 五个 10 系列评选活动,确实 是科普活动的一大创新,功莫大焉。 十九世纪,当人们津津有味地阅读法国作 家 儒勒 凡尔纳的 《从地球到月球》、《海底两万里》、《八十天环游地球》、《环绕月球》、《地心游记》等 文学作品时,其实并没有几个人相信这位科学、文学天才的那些伟大科技预言,更多的人只不过是把他那些充满神奇和幻想的胡言乱语、白日做梦作为茶余饭后的消遣。但是,仅仅过去了六七十年,凡尔纳在他作品中所描述的潜水艇、航天器、登月计划、地心钻探等预言就一一得以实现,人类社会由此迅速从蒸汽时代、电气时代步入信息时代。这一方面说明, 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并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另一方面,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无限发展的过程,任何社会在任何时代都拥有世人无法料想的科技创新,但这并不是说科技创新难以想象;相反,超前地、创造性地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展望,将有助于激发公众对科学技术的兴趣,有助于引动科技研究的方向,有助于凝聚社会的智力资源,继而有助于推动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创新和突破。从这个意义上说, 10 项引领未来的科学技术 评选活动,善莫大焉。 科学技术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增进人类社会的福祉。入选的 10 项引领未来的科学技术 ,其中 未来家庭机器人、新型电池、超高速交通工具、可服用诊疗芯片、感冒疫苗直接就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涉及当前最为活跃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两大领域的基因修饰技术、干细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光电信息技术、无线能量传输技术对人们的生活同样有着重大的影响。可见,公众不仅已经开始了解、熟悉前沿科学技术,而且还迫切期盼最新科学技术对未来人类生活所予以的改善。今天,和谐号 动车组从北京去趟天津,全程只需不到 30 分钟的时间,比从我办公的魏公村去趟王府井还快,这已经对我们的时空观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那么,未来 超高速交通工具的诞生和普及,又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这确实对我们的想象力是一个不小的考验。我想,至少地球村将会变得更加名副其实 。 五个 10 系列评选活动全国共有 500 多万人参加了投票活动,共收到选票 2000 多万张,公众这么广泛的参与度,是我们评委始料不及的。这从一个方面说明,生动活泼、创新别致的科普活动还是会受到广大公众欢迎的;另一方面也说明,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经深入人心,中国科协的地位和影响力正在不断提升,公众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欲更是在不断增强。从这个意义上说,诚如著名发明家张开逊老师所言,这样的活动 实际上是公众和科学家分享对科学的感悟,分享对未来的思考。这是一次盛大的公众科学活动,快乐的科学精神体验。 无须讳言, 五个 10 系列评选活动的最终结果完全是在公众推荐、投票的基础上产生的,因而具有浓厚的 草根特点,入选的 10 项引领未来的科学技术 未必就与科学界主流的认知一致,更不可能把对未来最具影响的科学技术都涵盖进去,此外,入选的 10 项科学技术基本上涉及到的都还是技术,科学还没有真正进入公众的视野、被公众所关注这是应该引起我们重视的一个问题;但是,无论如何,这种调动广大公众积极参与的、有益的科普活动,无疑将有助于 进一步整体提升全社会推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激发公众关注科技、热爱科技、运用科技的兴趣,达到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的目的。它再一次彰示了科学技术是引领未来的强大动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 五个 10 系列评选活动可谓献给中国科协 50 华诞的一份名副其实的厚礼。
个人分类: 科坛漫步|4399 次阅读|1 个评论
情报学系列会议评介:青年科学家论坛
huabolin 2008-11-27 15:17
化柏林 11 月 14 ~ 17 日在武汉参加了由中国科协主办、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承办的第 182 次青年科学家论坛。至此, 情报领域已办过四次中国科协青年科学家论坛,分别为 126 次青年科学家论坛、 150 次青年科学家论坛、 170青年科学家论坛 次、 182 次青年科学家论坛。下面对四届会议的特征进行简单总结(会议综述请参见中国科协网站青年科学家论坛栏目, http://www.cast.org.cn/n35081/n35668/n35758/n36810/n36915/index.html )。 序号 主题 地点 时间 126 次 面向自主创新的情报学创新与发展 哈尔滨 2006 年12月27日 -29 日 150 次 面向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知识组织与服务 合肥 2007 年11月28日 -30 日 170 次 情报在国家风险防范中的作用 石家庄 2008 年6月27-30日 182 次 情报支持决策的理论创新和实现技术 武汉 2008 年11月14-17日 四次论坛综合分析如下: 1.论坛代表分析:准入门槛高、珞珈派多 准入门槛高,正式代表须有博士学位,这是青年科学家论坛的基本要求,而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也认真执行了这一规定。 珞珈派实力强劲,在 150次与182次论坛上,珞珈派都占到了半壁江山(来自珞珈与源于珞珈,后者主要指从珞珈毕业的博士)。 2.论坛主题分析:结合时代特征、紧扣情报主题 论坛主题紧扣情报学科,四次论坛中有三次的主题中明确标有情报字样,而 150次主要探讨知识组织与服务,这也情报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结合时代特征,包括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国家风险防范、决策支持,突出情报学的地位与作用。 3.论坛开幕式分析:等着盼着藏龙诗 每次青年科学家论坛的开幕式上,武夷山总工在开幕式讲话上奉献一首藏龙诗,分别为自主创新、知识服务、风险防范、决策支持。这已经成为大家的一个期盼,正如大家看春晚要看赵本山的小品一样,开幕式上等着武总的藏龙诗。 详情请参阅武夷山博客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0786 4.论坛内容分析:爱学科、有困惑、重技术、喜方法 四次论坛从内容上来讲主要有以下特征: (1).青年科学家们对情报学的热爱一如既往; (2).对学科发展的困惑依然存在; (3).运用先进技术处理海量信息的研究越来越重视; (4).从实践中总结理论与方法的需要越来越迫切; 5.论坛形式分析:专家点评见功底 每次论坛都学术气氛热烈,代表发言积极,讨论争分夺秒,反映出论坛的高水平、高效率。126次是情报领域第一次办青年科学家论坛,请了十多位重量级老专家集中点评, 150次请马费成教授与叶继元教授点评,182次请马费成教授与邱均平教授点评。会议点评是需要很高的水平,而马费成等前辈的点评也让青年科学家们见识到了前辈的功底与水平。 不到两年时间就举办了四次中国科协青年科学家论坛,足以反映出情报学会的组织活动能力强、情报学界学术气氛浓郁。进入这个圈,便不想跳出来也反映出情报学的学科魅力。
个人分类: 会议感发|6261 次阅读|1 个评论
50个瞬间见证中国科协发展历程
suqing1961 2008-8-26 23:35
50个瞬间见证中国科协发展历程 苏 青,李 娜,李慧政 0 引言   2008年是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中国科协为此开展了以发展与责任为主题的系列宣传活动 ,本刊编辑部从学术活动、科普工作、 重要会议、基础建设、重大事件、重要法律(法规、文件)出台和重大活动(计划)实施7个方面,选择了中国科协发展历史上50个重要瞬间,以配合中国科协的宣传活动。有关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宣传活动的详情,请参见中国科协网站( www.cast.org )。 1 中国科协发展历史上11个学术活动瞬间 1.1 5学会文革后率先恢复专题学术会议   1977年12月10-17日,中国科协在天津组织召开了由中国金属学会、中国航空学会、中国林学会、中国动物学会、中国地理学会5个全国学会的420多名科技人员参加的专题学术会议。这是文革后首次举办的多学科学术会议,中国科协主席周培源致开幕词指出,举办这次会议的目的是为了恢复因十年动乱被摧残的中国科学事业,继续贯彻双百方针,检阅学术成果,活跃学术气氛,推动各级学会积极开展学术活动。在这次会议的带动下,一批全国学会相继迅速地恢复了学术活动 。 1.2 中国科协青年科技奖设立   1987年9月,在中国科协主席钱学森的倡导下,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青年科技奖设立。该奖项旨在鼓励青年科技工作者奋发进取,促进青年科技人才健康成长。该奖项要求获奖者年龄不超过35岁。1994年11月,中组部、人事部、中国科协研究决定,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青年科技奖更名为中国青年科技奖,共同组织实施评选表彰的各项工作,并将获奖者的规定年龄提高到不超过40岁。中国青年科技奖每两年评选一届,每届获奖者不超过100名,设奖20年来已举办10届评选表彰活动,共有998名青年科技工作者获奖 。 1.3 举办首届青年学术年会   1992年4月25-26日,中国科协在北京召开了首届青年学术年会。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召开的规模最大、学科覆盖面最广的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学术会议。本届年会的主题为科技增强国力,青年开创未来,来自中国、美国等10余个国家的750名青年科技工作者出席了会议,并设置了理、工、农、医、交叉学科5个分会场。自创办至今,中国科协青年学术年会已举办5届。 1.4 创办青年科学家论坛 1995年4月,中国科协创办了青年科学家论坛。论坛旨在为青年科技工作者提供一个高层次的学术平台。论坛参加人员年龄要求在45周岁以下,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博士学位。截至2008年7月,青年科学家论坛已举办167 期,近6 000名青年学者出席 。 1.5 召开海峡两岸青年科学家携手迎接新世纪研讨会   1999年 8月25-27日,中国科协和台湾海峡两岸学术文化交流协会共同举办的海峡两岸青年科学家携手迎接新世纪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70多位青年科学家代表出席了研讨会,并就信息、生物、资源、环境、医药等学科领域面向新世纪的科技发展问题展开了交流。自此,海峡两岸青年科学家学术研讨会成为中国科协每年举办一次的常设学术活动,对增进两岸青年学者彼此间的学术交流和友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6 中国科协确立年会制度   1999年10月18-20日,中国科协首届学术年会在浙江杭州召开 。自此,中国科协年会制度建立,至今已在杭州、西安、长春、成都、沈阳、博鳌、乌鲁木齐、北京、武汉举办9届。2006年,中国科协学术年会更名为中国科协年会台。此后,中国科协年会按照大科普、综合交叉性、为举办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定位,不仅成为中国科协的年度重大科技活动,同时还是年度重大社会活动 。第10届中国科协年会将于2008年9月17-19日在郑州召开。 1.7 创立全国博士生学术年会制度 2002年,中国科协常委会青年工作专门委员会提出举办博士生学术年会,以促进博士生之间的学术交流,扩大学术视野,活跃学术思维,启迪学术思想,促进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和脱颖而出。博士生学术年会由中国科协组织人事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联合主办,每年举办一次,已先后在深圳、苏州、乌鲁木齐、西安和长春举办了五届。第六届博士生学术年会将于2008年9月在重庆市召开 。 1.8 举办首届中国科协科技期刊优秀论文评选活动   2003年,中国科协举办首届科技期刊优秀学术论文评选活动。该活动旨在提高中国科协科技期刊质量,鼓励科技工作者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促进学科发展和人才成长,候选论文由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从其主办的学术期刊上发表的优秀论文中推荐、评选产生。之后,中国科协科技期刊优秀论文评选活动成为常设学术评奖活动,每年举办一届 。截至2008年8月,已组织举办5届评选活动,共评出优秀论文698篇。 1.9 启动实施精品科技期刊工程   2006年,中国科协启动实施了精品科技期刊工程。该工程旨在进一步提高科技期刊的核心竞争力。该工程自实施以来,共有中国科协所属77个全国学会主办的147种科技期刊获得资助,资助金额累计3 135万元 。 1.10 创办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   2006年7月29-30日,中国科协首期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在北京举行。该活动旨在活跃学术思想,提供一个宽松、自由、平等的交流平台。截至2008年8月,沙龙已举办22期,在科技界和学术界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 1.11 建立中国科协学术建设发布制度   2007年 3月20日,2007中国科协学术建设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科协自此建立每年一次的学术建设发布会制度,目的是向科技界和全社会公开发布上一年度中国科协相关学科进展和科技期刊发展情况。该制度建立2年来,已有52个全国学会就50个学科开展了学科发展报告研究工作,已公开出版50本学科发展报告和2本学科发展报告综合卷 。 2 中国科协发展历史上8个科普工作瞬间 2.1《机械工人速成看图》出版并在全国推广   1955年,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中国科协前身)出版了华中工学院赵学田编创的《机械工人速成看图》 。该书满足了当时工人文化水平普遍很低,不会看图,而又必须学会看图的实际需要 。 2.2 全国职工科普工作积极分子大会召开   1956年10月,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与全国总工会联合召开了全国职工科普积极分子大会,表彰了1 000多名开展科普工作的积极分子和学习科学技术的知识分子,提高了广大职工向科学技术进军的积极性,对提高全社会对科普工作的认识,争取党政领导和社会舆论对科普工作的支持,动员科技界人士积极参加科普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2.3 举办科学家、劳动模范与首都中学生大型谈话会   1977年8月25-27日,中国科协先后3次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组织举办科学家、劳动模范与首都中学生大型谈话会,前后邀请30多位全国著名的数理化学科的科学家和劳动模范分别同7 000多名中学生讲述学好数理化等基础科学知识的意义和方法,热情勉励中学生刻苦学习,为攀登科技高峰打好基础。谈话会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对促进地方科协恢复开展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 2.4 召开全国科普创作座谈会 1978年5月,中国科协在上海主持召开了全国科普创作座谈会。会议历时半个月,随后成立了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即现在的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和中国科普研究所。从此,中国迎来了科普创作的春天 。 2.5 编纂出版《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 1986年6月,时任中国科协主席的周培源倡导编纂出版《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丛书,以昭彰近现代中国杰出科学技术专家所做出的重大贡献,记述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史实,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 。《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第一期工程已出版27卷29册,记载了鸦片战争前后至1920年出生的中国科学技术专家1 392名;第二期工程已出版12卷13册,记载了1921-1935年出生的中国科学技术专家744名;第三期工程将记载1935-1949年出生的中国杰出科学技术专家 。 2.6 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工作会议召开   2002年12月18日,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工作会议在北京开幕。会议表彰了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命名了100个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会议强调,要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文化素养,科普工作和科学技术的创新是科技进步的两个基本体现,科技发展必须做到创新与普及并举 。 2.7 举办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2002年,教育部、中国科协、科技部、国家环保总局、 国家体育总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团中央、全国妇联等8家主办单位,将创办于1982年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创办于1991年的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整合为每年一届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该赛事至今已举办23届,对推动青少年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 2.8 创立中国科协科技期刊与大众媒体见面会制度   2007年1月29日,首次中国科协科技期刊与大众媒体见面会在北京召开。见面会旨在向媒体介绍中国科协所属191个全国学会主办的近900种科技期刊新近发表的原创性学术成果,通过大众传媒的报道,使得最新科技成果迅速进入公众视野。见面会由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和科技导报社联合承办,每月举办一次。这项活动2008年1月入选大众科技报社和中国公众科技网共同评出的2007年度中国十大科普事件 。 3 中国科协发展历史上7个重要会议瞬间 3.1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成立暨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58年9月,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和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联合召开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成立统一的全国科技群众团体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会议选举李四光为第一届中国科协主席。中国科协由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以下简称全国学会)和地方科协组成,是中国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推动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科协至今已召开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李四光、周培源、钱学森、朱光亚、周光召、韩启德先后担任中国科协主席 。 3.2 中国科协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80年3月15-23日, 中国科协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制订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章程》;选举周培源为第二届中国科协主席,裴丽生等15?人为中国科协副主席。这次大会是继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后中国科技界的又一次盛会 。 3.3 中国科协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86年6月23-27日,中国科协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了会议全体代表。会议选举钱学森为第三届中国科协主席,王大珩等14人为中国科协副主席 。 3.4 中国科协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91年5月23-27日,中国科协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江泽民、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了大会开幕式,江泽民在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会议选举朱光亚为第四届中国科协主席,王连铮等14人为中国科协副主席 。 3.5 中国科协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96年5月27-31日,中国科协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朱镕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开幕式,江泽民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祝贺大会召开并作了重要讲话。会议选举周光召为第五届中国科协主席,王选等16人为中国科协副主席 。 3.6 中国科协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2001年6月21-25日,中国科协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由于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祖国,大会设立了港澳台及海外科技工作者特邀代表团,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具有中国国籍的科技工作者第一次参加了中国科协的全国代表大会。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瑞环、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了开幕式并接见了与会代表。周光召再次当选为中国科协主席;会议同时选举王选等16人为中国科协副主席。这次大会是中国科技工作者在新世纪召开的首次盛会,对于团结、动员科技工作者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开始新的伟大进军,为实现 十五 计划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产生了重要、深远的影响 。 3.7 中国科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2006年5月23-26日,中国科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胡锦涛、温家宝、曾庆红、吴官正、李长春、罗干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会见了大会全体代表并出席了会议开幕式。会议韩启德为第七届中国科协主席,韦钰等16人为中国科协副主席 。 4 中国科协发展历史上7个基础建设瞬间 4.1《知识就是力量》创刊   1956年,共青团中央、劳动部和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共同决定为广大青少年创办一份科学普及期刊《知识就是力量》,并请周恩来总理为杂志题写了刊名。《知识就是力量》由此成为新中国最早创办的科普刊物之一,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至理名言,也随同周总理的手迹在全国广为流传。许多青少年在这个口号的鼓舞下,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成为祖国各条战线上的骨干力量 。 4.2 科学普及出版社成立   1956年,科学普及出版社成立,成为新中国成立最早的也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级科普出版机构。建社52年来,出版社出版了大量科普、科技图书,为传播科学技术、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培养科技人才、繁荣科普创作、发展科普出版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 4.3 北京科学会堂开放 1964年1月1日,中国科协兴建的北京科学会堂正式开放。会堂坐落在北京西郊,建筑面积47 000多m2,主体建筑为3座大楼,楼内拥有各类会议室和客房,另有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常设的国内外情报资料阅览室,以及各种文娱和服务设施。开放后的北京科学会堂一度成为科技工作者开展科学讨论的中心 。 4.4 中国科普研究所成立   1980年,在科普作家高士其先生的提议下,中国科普研究所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作为国家级从事科技传播理论的研究机构,该所主要从事科技传播对象、内容、渠道及机制等理论研究,公众科学素养的调查、监测和分析,科技、科普教育的理论研究等。该所还编辑出版《科普研究》学术期刊和年度《中国科普报告》 。 4.5《科技导报》创刊   1980年1月,一份由一批美籍华裔科学家创办的中文综合性科技期刊《科技导报》在美国创刊。1984年,《科技导报》转入中国境内出版发行;1986年,成为中国科协学术会刊;从2004年开始,《科技导报》大量发表国内外科学技术各学科专业领域原创性学术论文为主,并把办成中国的Science和Nature作为奋斗目标 。 4.6 中国科学技术馆建成   1988年9月22日,中国科学技术馆一期工程建成并开放;2000年4月29日,二期工程建成开放。作为国家综合性科技馆,中国科学技术馆通过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展览教育培养观众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中国科学技术馆馆名由邓小平同志于1978年题写。2006年5月9日,中国科学技术馆三期新馆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奠基;2008年8月,新馆开始对外接待观众参观 。 4.7 中国数字科技馆荣获联合国2007世界信息峰会大奖   2007年11月,中国数字科技馆在2007世界信息峰会上荣获最佳电子科学奖。世界信息峰会奖是由联合国和信息社会世界高峰会议共同发起的全球互联网领域的最高奖项 。中国数字科技馆由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共同建设,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播的公益性科普服务平台。该馆一期建设内容包括30个主题虚拟博物馆和20个网络科普专栏,40个网上互动科学体验馆,9大类科普资源库和信息共享平台。中国数字科技馆建成后,将成为我国数字化科普资源集散中心,以及公众和青少年网上科技教育第二课堂 。 5 中国科协发展历史上5个重大事件瞬间 5.1 科协组织得到全面恢复 1978年4月,国务院批准国家科委《关于全国科协当前工作和机构编制的请示报告》,文革期间被破坏、中断工作的科协组织由此得到全面恢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协和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相继恢复并开展工作 。据截止2007年底的统计数据,中国科协目前已形成包括省、地、市、县4级科协共3 142个,全国学会和省级学会共3 892个的全国性网络组织。在该网络组织系统中,还有13 138个企业科协、8 478个社区街道科普协会、94 497个农业专业技术协会。 5.2 参加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   1981年,中国科协参加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这是中国科协参加的最重要的国际组织之一。1968 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倡议和支持下成立的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是一个联合90 多个国家工程组织的非政府国际组织。2004年11月2-6日,由该联合会主办的第二届世界工程师大会在上海召开,大会主题是工程师塑造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担任大会指导委员会主席 。 5.3 恢复全国政协组成单位   1991年1月,全国政协七届十二次常委会决定,恢复中国科协为全国政协组成单位。自中国科协成立始,作为中国自然科学界的全国统一性组织,中国科协参加了全国政协第三和第四届会议,后因十年动乱被中断。全国政协恢复中国科协为自己的组成单位,使中国科协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生活中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人民团体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对人民政协和科技工作者团体的领导,有利于更好地体现人民政协大团结大联合的性质 。 5.4 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中国科技馆   2004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到中国科技馆视察工作,并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各族少年儿童一起欢度儿童节,胡锦涛总书记专门就青少年的素质培养及思想道德建设问题作了重要指示 。 5.5 确立三服务一加强工作定位   2005年3月,中国科协六届五次全委会提出了指导科协工作的总体新思路:各级科协及所属团体要努力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为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服务,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服务,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简称三服务一加强)。自此,中国科协的工作定位由原来的三主一家转为三服务一加强。中国科协新的工作定位既体现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章程》中规定的性质、宗旨和任务,也是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对科协提出的你们要找准位置,发挥优势,服务大局要求的具体体现,很好地体现了科协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是科协对自身工作一个新的、更高的要求,也是科协对自身形象向社会的推介,更是科协工作向国家、向人民的一种社会承诺 。 6 中国科协发展历史上6个重要法律(法规、文件)出台瞬间 6.1 制订第一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章程》   1980年3月,中国科协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制订并通过了首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章程》(以下简称《章程》)。《章程》将中国科协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定名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协会改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简称仍为中国科协),并对中国科协的性质、宗旨和任务做出了规定。《章程》明确指出,中国科协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种科学技术工作者群众团体的联合组织;科协的任务是:按照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积极开展学术交流,编辑、出版学术刊物;采取多种形式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开展对青少年的科技教育活动;对中国的科技事业发展和各项建设事业提出建议,发挥咨询作用;举办各种为会员和科技工作者服务的活动;向党和政府反映会员和科技工作者的意见与呼声;加强和协调各种科学技术团体之间的关系,加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联系;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 。《章程》在此后的中国科协全国代表大会上多次作过适度的修订,最近的一次修订是在2006年召开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进行的。 6.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发布 1994年12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发布。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以政府名义发布的关于科学技术普及的重要文件。《若干意见》指出,科普的主要目的是始终高举科学旗帜,引导教育人民,净化社会环境,用科学战胜封建迷信和愚昧落后,提高社会的科技意识,搞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主要任务是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引导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掌握科学知识、应用科学方法、学会科学思维,战胜迷信、愚昧和贫穷,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奠定坚实基础;工作的重点对象为青少年,农村干部群众和各级领导干部。《若干意见》为中国科普事业掀开了新的一页。 6.3 《中国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颁布   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简称《科普法》)。《科普法》是世界上第一部科普法,它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国科普工作步入法制化轨道,对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 6.4 基层组织被写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章程》   2006年5月25日,中国科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对《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章程》修改的决议。修改后的《章程》增加了第七章基层组织,其中第四十一条规定,科学技术工作者集中的企业事业单位和有条件的乡镇、街道等建立的科学技术协会(科学技术普及协会)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基层组织,接受地方科学技术协会的业务指导。这将更有助于发挥基层组织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 6.5 《全民科学素质计划行动纲要》颁布实施   2006年2月6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计划行动纲要(2006-2010-2020)》(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旨在加强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通过发展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尽快使全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的提高,实现到本世纪中叶我国成年公民基本具备科学素质的长远目标,这是走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基础工程。《纲要》还提出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十一五期间的主要目标、任务、措施和到2020年的阶段性目标,提出今后15年的方针是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 。 6.6 发布《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   2007年3月23日,中国科协科技工作者道德与权益专门委员会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规范》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界定提出了具体的标准,明确了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督处理原则和程序 。 7 中国科协发展历史上6个重大活动(计划)实施瞬间 7.1 设立全国科普日   2003年,中国科协组织各级学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全国科普日活动,以期在全社会营造相信科学、热爱科学、运用科学的良好氛围,持续做好群众性、社会性的科普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颁布后,中国科协决定从2005年开始,在每年9月的第三个周日举办全国科普日活动。自此,全国科普日成为中国科协一年一度的常设大型科普活动,并受到广大公众的欢迎和喜爱 。 7.2 开展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   2003年8月-9月,根据中国科协六届三次全委会提出的工作要求,中国科协调研宣传部以问卷调查方式,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旨在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国科技工作者的基本状况有一个宏观的了解,为党和政府制定有关政策及改进科协工作提供参考。自此,科技工作者调查作为中国科协一项常设工作,每隔若干年即开展一次全国性的面上调查,并相应开展区域性、行业性、学科性的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 。 7.3 启动实施海外智力为国服务行动计划   2004年2月,中国科协正式启动实施海外智力为国服务行动计划。该计划旨在贯彻人才强国战略,发挥中国科协的桥梁纽带作用,同海外科技团体及科技工作者建立起经常的、密切的和畅通的联系,建立务实、规范和有序的工作机制,动员、团结和组织广大海外科技工作者为促进科学技术创新,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 7.4 举办世界物理年纪念大会   2005年4月15日,中国科协联合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物理学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世界物理年纪念大会。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的5篇重要物理学论文,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光量子学说等重要物理学概念和理论,对20世纪物理学产生了重大影响。2005年是爱因斯坦发表这5篇重要论文100周年,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联合会将2005年确定为世界物理年。这一年,中国科协等单位围绕物理学与社会进步这一主题,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世界物理年在中国大型系列活动 。 7.5 联合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   2006年8月,为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国科协和财政部决定在十一五期间联合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该计划通过以点带面、榜样示范的方式,在全国评比、表彰一批有突出贡献的、有较强区域示范作用的、辐射性强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普示范基地、农村科普带头人、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等先进集体和个人,以期带动更多的农民提高科学文化素养,掌握生产劳动技能,引导广大农民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 7.6 组织开展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系列宣传活动   2008年4月,中国科协宣布以发展与责任为主题,面向社会组织开展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系列宣传活动,以期通过开展群众广泛参与的各项活动,在全社会进一步推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的整体提升,激发公众关注科技、热爱科技、运用科技的兴趣,达到在全社会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的目的。系列宣传活动包括:10位传播科技的优秀人物、10部公众喜爱的科普作品、10个公众关注的科技问题、10个影响中国的科技事件、10项引领未来的科学技术等系列评选,我与科协有奖征文,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有奖知识竞答,理事长谈学会大型网络系列讲座,中国科协50周年暨中国科技馆20年老照片回顾展等 。 参考文献(References) 苏青, 陈广仁, 齐志红, 等. 中国具有重大影响的50项科技事件(上) . 科技导报, 2008, 26(13): 19-28. Su Qing, Chen Guangren, Qi Zhihong, et 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ew, 2008, 26(13): 19-28. 王顺桐.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M]//当代中国丛书. 北京: 当代中国出版社, 1994. 《科技导报》编辑部.中国青年科技奖设奖20周年成效显著 .科技导报,2007, 25(16):15-17. The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ew.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ew, 2007, 25(16):15-17. 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 学会学术部组织召开青年科学家论坛总结座谈会 . http://www.cast.org.cn/n35081/n35533/n38575/10286089.html . 湖北教育网. 中国科协首届学术年会 . . http://edu.cnhubei.com/2007-08/02/cms423815article.shtml . 王学健. 中国科协年会全新转型 . 科学时报, 2006-09-15. 中国科协.关于举办第六届博士生学术年会的通知 . . http://www.cast.org.cn/n35081/n35668/n35713/n35923/n36014/n36209/10309310.html . 第三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论文评审委员会.第三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论文评审结果公示 . 科技导报,2006, 24(1): 91-93. The Third Evaluation Committee for Excellent Articles in CAST Magazin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ew, 2006, 24(1): 91-93.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发展报告(2007) .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 新的学术品牌: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 . . http://www.cast.org.cn/n435777/n435780/38864.html . 王学健. 中国科协发布我国学科发展报告 . 科学时报, 2007-03-21. 赵学田. 机械工人速成看图 .北京:中华科学技术普及协会,1955. 高潮. 中国科协学 .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 尹传红. 25年后再相会新世纪科普创新研讨会纪事 . 科学时报, 2003-10-17. 钱三强. 《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总序 . 光明日报, 1991-03-04. 《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编辑部. 《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出版进展 . http://www.gmw.cn/content/node_5283.htm . 段煦. 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 科学时报, 2002-12-18.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简介 . http://castic.xiaoxiaotong.org/Apply/ArticleShow.aspx . 李大庆. 2007年中国十大科普事件评选揭晓 . 科技日报, 2008-01-22. 苏青, 陈广仁, 齐志红, 等. 中国具有重大影响的50项科技事件(下) . 科技导报, 2008, 26(14): 19-28. Su Qing, Chen Guangren, Qi Zhihong,et 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ew, 2008, 26(14): 19-28. 人民网. 1996年:中国科协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 . http://scitech.people.com.cn/GB/25509/56813/63493/63716/4369004.html . 人民网. 2001年:中国科协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 . http://scitech.people.com.cn/GB/25509/56813/63493/63716/4369006.html . 武卫政, 杨健, 廖文根. 中国科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 . 人民日报, 2006-05-24. 姚义贤. 在科学普及出版社成立建社5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 . http://www.cast.org.cn/n435777/n435799/n1128764/n1128765/41270.html . 北京科学会堂正式开放 .科学通报,1964(2):185. 中国科普研究所. 中国科普研究所概况 . http://www.crsp.org.cn/department.asp?id=10 . 《科技导报》编辑部. 《科技导报》作者服务指南 . 科技导报, 2008, 26(15): 18.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ew.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ew, 2008, 26(15): 18. 中国科学技术馆. 中国科学技术馆概况 . http://www.cstm.org.cn/CID/10 . 中国科协. 中国数字科技馆荣获2007世界信息峰会大奖 . . http://www.cast.org.cn/n35081/n35668/n35743/n36659/n39195/10201110.html . 中国科协. 中国数字科技馆项目介绍 . http://www.cast.org.cn/n435777/n435799/n676835/n679475/20927.html . 赵亚辉, 谢卫群. 2004年世界工程师大会在上海隆重开幕 . 人民日报, 2004-11-03. 王渝生. 最难忘的一天 //宋南平主编. 我与科协征文优秀作品集. 北京: 科学普及出版社, 2006: 3-6. 徐善衍. 坚持以科技工作者为本,全面落实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方针 . . http://www.cast.org.cn/n35081/n35668/n35758/n36795/n36885/10213999.html . 延宏, 刘莉, 中国科协:《章程》修改四大看点 . 科技日报, 2006-05-26. 新华社. 陈至立:全面推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工作 . .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6-03/31/content_4370391.htm . 王学健. 中国科协发布《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28条规章遏制学术不端 .科学时报, 2007-03-25. 中国科协. 全国科普日简介 . . http://www.cast.org.cn/n435777/n435799/n928596/n930146/34653.html . 中国科协调研宣传部. 2003年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圆满完成 . . http://www.cast.org.cn/n435777/n435795/n435861/n435869/5964.html . 中国科协. 中国科协海外智力为国服务行动计划简介 . http://hzb.cast.org.cn/n580018/n580074/index.html . 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 世界物理年在中国 . http://www.cast.org.cn/n435777/n435799/n676835/n679475/20238.html . 吴晶晶.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启动 . . http://news.xinhuanet.com/banyt/2006-09/12/content_5079814.htm . 中国科协. 关于开展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系列宣传活动的通知 . . http://new.cast.org.cn/n435777/n435799/n1455524/n1455525/55405.html .
个人分类: 科坛漫步|320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科协新的徽标出炉啦
热度 1 夫子 2008-7-1 16:52
中国科协新的徽标出炉啦 据笔者从今天(2008-07-01)改版中国科协网站获悉:中国科协新徽标出炉啦!与原图比较,基本轮廓没有变化,只是在增加了色彩,比以前的纯一色在色彩上更加丰富了。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会徽由古天象仪、航天器、齿轮、麦穗、蛇杖以及中文和英文标出的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称组成。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会徽可在办公地点、活动场所、会议会场悬挂,在出版物上印制,也可作为徽章佩带。 原徽标: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0741 次阅读|2 个评论
2007中国科协年会侧记
suqing1961 2007-9-10 14:49
9 月 8 日 , 2007 中国科协年会在江城武汉召开。本届年会由中国科协和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办,主题为 节能环保、和谐发展 。作为会议前期学术组织工作者之一,我出席了开幕式、大会主题报告和有关分会场,感受到了本次年会的一些新意,随手记录如下。 独特的开幕式设计 自 1999 年至今,中国科协已先后举办八届年会。与前八届年会不同的是,本届年会没有设主席台,整个会场设在落成不久的华中科技大学光谷体育馆内,正面看台一块巨大的白色屏幕组成会议看台,通过双机投影播放报告人的幻灯片内容。体育馆内场为贵宾区,供有关领导、院士、分会场主席等嘉宾就坐。出席会议的代表以及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的师生近 6000 人分坐在四周的看台。没有了主席台,节省了开幕式后转入大会报告主席台上人员退到观众席的时间,也使年会的学术味道显得更浓。杨福家院士对大会不设主席台赞不绝口,认为这是科协年会一次成功的改革探索。 讲话、报告都精彩 开幕式由中国科协党组书记邓楠主持,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院士致开幕词,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致欢迎词;开幕式后,上午和下午共有 9 位专家、领导做了精彩的大会报告。无论是领导讲话,还是专家报告,都严格遵守时间,紧扣大年主题,没有废话,极少套话,受到代表好评。周光召院士作的《 973 计划十年》报告,路甬祥院长作的《 21 世纪技术创新进化的展望》报告,万钢部长作的《坚持科学发展,加速自主创新,为节能减排工作提供强大科技支援》报告,陈竺部长作的《对依靠科技推进卫生改革发展的若干思考》报告,罗清泉省长作的《优化结构,保护环境,努力实现湖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报告,思路清晰,视野开阔;杨福家院士作的《环保建筑与做人做事》报告,秦大河院士作的《气候变化科学的新进展-兼谈冰冻圈动态变化》报告,李德仁院士作的《中国对地测卫星应用》报告,张侃研究员作的《心理学与社会发展》报告,科学严谨,生动有趣。从代表热烈的掌声可见,杨福家通过观察国外建筑师设计上的细节,对比中外教育理念上的差别,得出的拥有责任感、学会做人做事乃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关键的报告,最受大家欢迎。 午餐一视同仁吃盒饭 12 点上午的会议结束时,几百名学生志愿者给每位代表分送上了一盒航空快餐。打开环保饭盒,里面装有汉堡包、蛋糕、小香肠、圣婴果、开胃菜,外加一块精致的月饼。从部长、院士到普通代表,以及记者、工作人员,人手一份同样的盒饭。据会务人员介绍,午餐共订做了 8000 份航空快餐,装了满满一卡车;配餐还考虑了回族代表的饮食习惯,并为部分老年专家提供了低糖食品。我身边的一位代表感慨地说:这样做真好!既节省了时间,又不造成就餐浪费,是落实大会主题好的表现。 奏起美妙轻松的音乐 开幕式前夕,以及中午就餐时,主办方在大屏幕下安排了 4 位妙龄女子,演奏名为美丽音符的弦乐四重奏。伴随着《步步高》、《我的太阳》、《春节序曲》等优美旋律,代表们上午愉快进场,中午轻松用餐,安排紧凑的大会多了一份优雅和从容。眼观美色,耳闻妙乐,腹内已饱,很有味道。 百辆新车保通畅   为保证大会用车需要,湖北省政府专门购买了 100 台价值 20 万元的天籁新轿车,由各省直机关派出司机为大会服务。接站的司机对我说,除科协年会外,他还要开着这台新车完成近期内湖北省将要举办的全国城市运动会和全省艺术博览会的会务接待工作;之后,这台车就完全归他所在的单位使用了。这确实是一个一举多得的好办法:既让帮忙的单位不白出力,又替湖北省的汽车做了宣传,同时还促进了省汽车产业的发展。 主会场一瞥 路甬祥、韩启德等领导前排就坐 会场两边看台坐满了参会代表 中国科协党组书记、中国科协副主席邓楠主持会议 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院士致开幕词 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致欢迎词 周光召院士做报告 路甬祥院士做报告 陈竺院士做报告 中午领导、院士与代表一同吃盒饭 杨振宁院士与陈竺部长交谈
个人分类: 科坛漫步|3356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国青年科技奖设奖20周年成效卓著
suqing1961 2007-8-17 09:51
注: 本文将发表在《科技导报》2007年第16期 1987 年,在时任中国科协主席钱学森院士的提议下,中国科协设立中国科协青年科技奖,以鼓励青年科技工作者奋发进取,促进青年科技人才健康成长。 1988 年,第一届获奖者产生并受表彰,钱学森主席亲自签发了获奖证书。 1994 年 11 月,中央组织部、人事部、中国科协决定将该奖项更名为中国青年科技奖,共同组织实施评选表彰工作。 2007 年 8 月,中国青年科技奖设奖 20 周年,同时正值第十届评选工作结束, 20 年来共有 988 位青年科技工作者获此殊荣,其中第十届 99 位获奖者将在今年稍后的时间接受表彰。 1 中国青年科技奖设奖 20 周年影响深远 中国青年科技奖是专门面向我国 40 岁以下青年科技工作者设立的奖项,旨在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表彰奖励在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中做出突出成就的青年科技人才。获奖者必须或是在自然科学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的、创新性的成就并做出突出贡献;或是在工程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的、创造性的成果和做出贡献,并有显著应用成效;或是在科学技术普及、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科技管理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根据 《中国青年科技奖条例》, 该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每届获奖人数不超过 100 名。 中国青年科技奖候选人员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部门,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国务院各直属机构,解放军总政治部,以及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组织推荐,许多院士、专家参加了评审活动。由于始终遵循客观、科学、公平、公正和同行认可的原则,评选工作促使一大批青年科技才俊脱颖而出,已评选出的 988 位获奖者遍布理、工、农、医等各个学科领域和科研、开发、生产各条战线。在中国青年科技奖的带动和示范下,目前已有 20 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了本地区的青年科技奖,部分全国学会也与有关部委联合设立了本行业的青年科技奖。 改革开放近 30 年来中国社会高速发展对科技人才的急剧需求,是中国青年科技奖得以不断发展和影响日趋扩大的根本原因;崇高的荣誉和庄重的颁奖活动激励了广大青年科技人员,同时也为获奖者提供了继续发展的良好环境和不断提高的扎实平台。中国青年科技奖设奖 20 年来,全体获奖者以获奖为新起点,不懈努力,勇攀科学高峰,在各自的事业上又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据统计, 988 名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奖者中, 80% 以上已成为各个学科领域学术带头人,负责或承担着国家和省区市、部委重点课题或项目,其中毛景文、成会明、严纯华、张守攻、益小苏、南策文、胡瑞忠、贺福初、薛勇彪、胡志红等获奖者还被聘为 973 国家基础研究重点项目首席科学家。他们当中已经产生 22 位院士,其中白春礼、卢柯、李灿、张泽、张亚平、杨卫、郭雷、贺福初、邓子新、薛其坤、黄民强等 11 人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马伟明、刘志红、江亿、沈国荣、张运、陈左宁、郑南宁、谢和平、樊代明、钟志华、曹雪涛等 11 人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本项表彰工作开展 20 年来,各届获奖者的成长始终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与支持。有的获奖者走上了科研、管理等重要领导岗位,如,第一届获奖者冯长根现任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第二届获奖者白春礼现任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一批获奖者在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国际学术舞台上崭露头角。第三届获奖者张庆伟当选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委员,白春礼当选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李登海、冯长根、陈章良、吴华夏、郝建枝、申长雨、李华、郑粉莉、汪玉、陈左宁等获奖者当选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陈章良当选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谢德体、李晓安、倪晋仁、李卫、郭雷、卢柯、沈国荣、唐纪良、王海波、邓秀新、王光谦、李建保、杨义先、洪伟、黄润秋、刘志红、潘复生、张泽等 18 位获奖者当选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王光谦当选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白春礼、杨卫、陈章良、冯长根、张泽、王海波先后担任中国科协副主席或常委等重要职务。白春礼、张泽、冯长根、郑南宁、陈剑、涂善东、张继平、杨卫、郭雷、王成善等获奖者分别在有关国际学术组织中任职。 设奖 20 年来,江泽民、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多次为获奖者颁奖并与其座谈,胡锦涛总书记曾专门批示:请建立起与获奖者的联系渠道,并逐步扩大,以随时了解、掌握青年科技人员成长的状况,研究如何建立有利于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和环境。近年来,中央组织部、人事部、中国科协站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促进科技人才成长的高度,把中国青年科技奖纳入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整体工作,为进一步做好中国青年科技奖评选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青年科技奖设奖 20 年来,各推荐单位予以高度重视,广泛征求各界意见,认真推选候选人,确保了评选工作的质量,产生了积极、深远、广泛的社会影响。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下,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关心、监督下,中国青年科技奖必将进一步完善评审奖励体系,为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2 获奖青年科技人员报效祖国谱写华章 据负责中国青年科技奖评选办公室工作的中国科协组织人事部的负责人介绍,中国青年科技奖设立 20 周年来, 988 位获奖者无论是获奖前还是获奖后,都始终辛勤工作,报效祖国,无私奉献,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乐章。他们如璀璨的群星,在祖国的科技领空闪闪发光、熠熠生辉,成为青年科技工作者学习的典范。本刊从历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中选择部分代表人物,将他们的情况向读者作一简要介绍。 杨 卫(第一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奖者): 1954 年 2 月出生, 1981 年在清华大学获硕士学位, 1984 年底在美国 Brown 大学工学院获博士学位;现任浙江大学校长,兼任中国科协常委、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力学学报》和 Acta Mechanica Sinica 主编,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合会( IUTAM )全委会委员,亚太断裂学会主席等职; 2001 年当选俄罗斯宇航科学院院士, 2003 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宏微观破坏力学、结构完整性评价、材料的增强与增韧、微小型航天器研制,曾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3 项、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2 项;著有《宏微观断裂力学》等学术著作 10 部,发表学术论文 200 余篇;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奖章、中国青年科学家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白春礼(第二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奖者): 1953 年 9 月出生, 1985 年在中国科学院获博士学位, 1985 年至 1987 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和访问学者研究工作;现任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党组副书记,第十六届中共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第七届中国科协副主席; 1997 年当选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兼任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主任、国家科技奖励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化学会理事长、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主任、国际理论与应用化学联合会( IUPAC )执行局委员等职;先后从事过晶体结构、分子力学和 EXAFS ,以及扫描隧道显微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曾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著有《扫描隧道显微术及其应用》等中英文学术著作 10 部,发表论文 250 余篇;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中国青年科学家奖、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等荣誉。 卢柯(第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奖者): 1965 年 5 月出生, 1985 年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机械系, 1990 年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所长、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主任、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第十一届中央委员;兼任德国马普学会金属研究所、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法国特瓦鲁技术大学等高校访问教授; 2003 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4 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2005 年当选德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金属纳米材料及亚稳材料等研究,发表论文 240 余篇;曾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第三世界科学院 TWNSO 技术奖和 桥口隆吉 奖、中国青年科学家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 魏炳波(第四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奖者): 1964 年 4 月出生, 1986 年东南大学材料系获硕士学位, 1989 年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系获博士学位;现任西北工业大学校长助理、理学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金属学科评委、国家 863 计划航天技术领域专家组成员、中国物理学会理事,兼任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航空学报》编委等职;主要从事空间材料科学研究、金属快速凝固研究和液态物理研究,获 国家发明二等奖 1 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1 项和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5 项,发表论文 150 篇,获专利 8 项;曾获中国青年科学家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潘建伟(第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奖者): 1970 年 3 月 出生 , 1987 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毕业后留校工作 , 1996 年赴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攻读博士 学位 ,毕业后被维也纳大学聘为研究员 ;现任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中科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在量子信息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研究成果分别入选 1997 年欧洲物理学会、美国物理学会 年度国际 10 大物理学新闻 , 1998 年美国《科学》杂志 年度国际 10 大科技新闻 , 1999 年英国《自然》杂志 百年物理学 21 篇经典论文 和中国 1999 年基础研究 10 大新闻, 2000 年美国物理学会 年度国际 13 大物理学新闻 和 2003 年中国 10 大科技进展新闻 ; 2003 年被奥地利科学院授予青年物理学家最高奖 Erich Schmid 奖;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 8 篇。 付玉杰(第九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 1967 年 9 月出生, 1992 年在东北师范大学有机合成专业获硕士学位, 2002 年在东北林业大学获植物学博士学位, 2004 年 5 月在德国海德堡大学 IPMB 完成博士后研究;现任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授,兼任《植物研究》副主编、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理事、黑龙江植物学会副理事长;主要从事植物有效成分分离、活性筛选和林业生物制剂研究,著有《中国欧亚甘草(英文)》、《生物柴油》等学术著作,发表 SCI 论文 4 篇,拥有专利 5 项; 曾获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黑龙江省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 魏一鸣 ( 第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 1968 年 3 月出生, 1996 年 获 工学博士 学位, 1998 年 6 月由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博士后 出站 ; 现任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 兼任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秘书长、计算机模拟分会副理事长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lobal Energy Issues (IJGEI) (英国)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isk Assessment Management (IJRAM) (英国) , 《中国管理科学》等杂志编委; 长期从事管理科学、工业与系统工程、复杂性科学研究工作;先后承担并完成国家重要科研课题 30 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或国际会议发表论文 110 余篇 , 出版专著 2 部; 曾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全国优秀博士后等荣誉 。 (感谢中国科协组织人事部提供相关的写作素材。相关信息见本期《科技导报》第 12 页的有关新闻,更多信息请访问中国科协网站 www.cast.org 相关的页面。)
个人分类: 学者风采|4575 次阅读|0 个评论
促进学科发展的重大举措——评《中国科协学科发展研究系列报告(2006-2007)》
suqing1961 2007-6-23 17:44
2007年3月20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在北京梅地亚中心举行2007中国科协学术建设发布会。配合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科协副主席白春礼院士发布会上所作的《2007年中国科协学科进展发布报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共31卷、800余万字的《中国科协学科发展研究系列报告(2006-2007)》(以下简称《系列报告》)在发布会上同时与读者见面。 编写《系列报告》是中国科协在连续4年编制《学科发展蓝皮书》的基础上,为深入贯彻全国科技大会精神,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进一步开展学科研究,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与渗透,推动多学科协调发展,促进原始创新能力的提升,逐步树立中国科协及所属全国学会在学科发展研究中的导向性和权威性而实施的一项重大学术建设举措。 《系列报告》包括力学、化学、空间科学、地质学、地理学、心理学、环境科学技术、资源科学、机械工程、农业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计算机科学、测绘科学技术、航空科学技术、冶金工程技术、化学工程、土木工程、纺织科学技术、材料科学、食品科学技术、农业科学、林业科学、水产学、医学、中医药学、中西医结合医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体育科学等30个学科的发展报告,以及全面反映这30个学科进展情况的综合卷报告。每个学科的发展报告独立成卷,由中国科协所属相对应学科的全国学会组织编写;《学科发展报告综合卷(2006-2007)》(以下简称《综合卷》)是在上述30个学科报告的基础上高度总结、概括、综合而成,全面反映了这30个学科的总体进展情况。 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坚实基础,学科的创立、成长和发展又在其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科既是学术研究领域的一种分类,也是科学知识体系的一种划分,还是科学研究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某门具体科学形成的一个分支。因此,学科既是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础,又是科学体系发展的标志,更是科学知识体系成熟的象征。在科学技术繁荣、发展的过程中,传统的自然科学学科得以不断深入发展,新兴学科也在不断产生,学科间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趋势不断增强;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纷纷涌现,新的分支学科不断派生,科学与技术趋于向综合化、整体化方向发展。可见,编纂出版《系列报告》,及时总结、报道自然科学各有关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对于广大科技工作者追踪、了解、把握学科的发展动态,对于促进学科间的广泛交流与融会,均有着重要的意义。 纵观《系列报告》,我以为,这部科学鸿篇巨著有着以下7个特点: ① 前沿性《系列报告》对本学科最近两年国内外科学前沿发展情况进行了跟踪调研,回顾总结并科学评价了近年来本学科的新进展、新成果、新见解、新观点、新方法、新技术等,体现了学科发展研究的前沿性; ② 前瞻性《系列报告》分析研究了本学科发展现状、动态和趋势以及国际比较和战略需求,展望了本学科的发展目标和前景,提出了本学科发展的对策意见和建议,体现了学科发展研究的前瞻性; ③ 学术性学科发展研究按照学术性课题研究的方式进行,有关专家学者在撰写本学科发展报告过程中多次召开研讨会;《系列报告》展示了专家学者把握学科发展脉络、总结学科发展规律、展望学科发展未来在学术上的真知灼见,体现了学科发展研究的学术性; ④ 权威性《系列报告》由中国科协以课题项目管理的方式委托相应的全国学会承担,承接任务的学会组成了由本学科领域首席科学家牵头、相关学术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的研究课题组,在充分占有学术资料和掌握学术信息的基础上深入开展专题研究,因而体现了学科发展研究的权威性; ⑤ 规范性在布置学科发展研究项目的同时,中国科协还对承担任务的全国学会下发了统一的《学科发展研究报告编制格式》,严格规定了报告的撰写体例,保证了学科发展研究的规范性; ⑥ 整体性每个学科的发展报告均由综合报告和专题报告两大部分组成,综合报告是对本学科发展研究的总体概括,专题报告则是综合报告的支撑和拓展,体现了学科发展研究的整体性; ⑦ 可读性对于艰深、复杂的科学问题,《系列报告》的撰写专家学者都尽量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表达,努力减少复杂公式和论证的出现,以便公众理解,适合更多的读者阅读、借鉴。 为了便于读者便捷地阅读、了解30个学科发展分报告的基本情况,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组织有关专家专门编撰了《综合卷》。《综合卷》的第一部分归纳总结了这些学科发展的6大特点和趋势: ① 基础研究不断涌现高水平原创性成果:基础科学是人类关于客观世界基本规律的知识体系,在知识经济兴起的时代,它又是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基础研究,大力倡导原始创新,在基础学科领域取得了一批如金属配合物中多重键的反应性研究、介电体超晶格材料的设计、制备、性能和应用等高水平原创性理论研究成果; ② 应用基础研究更加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学科的研究一般具有很强的任务性、目标性和时间性,把基础研究的成果以及应用学科中的创新理论和理念、方法,应用于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促进研究成果的生产力转化,是应用学科的首要任务;我国科学家高度重视应用基础研究的成果转化,如关于高原冻土施工理论研究方面的成果就有效地解决了青藏铁路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技术和施工难题; ③ 高新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日趋缩小: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进一步优化我国国民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不仅关系到我国能否赶上世界高科技发展与创新的潮流以及中国的国际竞争力的不断提高,还关系到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经济安全和国家主权。可以说,紧跟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步伐,加快落实我国高科技发展战略,推动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进程,已成为各高新技术学科必须面对的重大战略性课题,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④ 工程技术更加注重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直接推动了学科的发展,尤其是工程技术学科的发展;西北地区农业高效用水技术与示范工程项目,通过技术研究开发与试验示范,形成了特色鲜明、先进实用的节水高效农业综合技术体系,为缓解西北地区水资源危机,促进该区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撑; ⑤ 学科间交叉渗透融合趋势日益明显: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与融合,往往导致科学上的重大发现和新兴学科的产生,它也是科学研究中最活跃的部分之一。比如,在与数学、物理学、地球科学和生物科学相互促进、交叉和融合的过程中,力学学科形成了物理力学、生物力学、环境力学、爆炸力学、等离子体力学等交叉学科,并在这些交叉学科的基础和应用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突出成果: ⑥ 学科发展整体水平仍须大幅提升:近年来,《系列报告》所涉及的30个学科尽管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和重要进展,但是,从学科发展的整体来看,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自主创新的环境依然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自主创新的能力依然比较弱,赶超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先进水平的任务仍然任重道远。 诚如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院士在《系列报告》的序中所言:希望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坚持不懈地开展学科发展研究和发布活动,持之以恒地出版学科发展报告,充分体现中国科协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方针,不断提升中国科协和全国学会的学术建设能力,增强其在推动学科发展、促进自主创新中的作用。
个人分类: 图书评论|4619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21: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