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科学态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geneculture 2020-6-9 09:00
科学态度如此重要以至于每一位探索研究者尤其是原创者必须要非常重视,否则就难以被学界关注认可。
个人分类: 高教管:特色与质量|2695 次阅读|5 个评论
科学精神:质疑和求实!
liyou1983 2019-6-12 09:26
如果把科学理解为探求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认识(知识)活动,而且是探求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真实性质及其规律的行为。符合这一实践标准的认知活动,才能称之为科学活动,才可能获得科学性的知识,如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道路千万条,所谓的科学精神、科学素养、科学态度,其实就两条:质疑一切,求实求是。 第一条,质疑。任何时代、任何国家、任何个人的认识能力都是有限的,都受到外部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和自身的人力条件的限制。任何个人,都不是全能先知的圣人或上帝,都不是最高信条或终极真理,相反地在认知上往往狂妄自大、错误百出而自以为是、习焉不察。每个人、所有人所获得的知识都是有待检验、超越的知识,人类最多只能逼近真相及其真理。 由此,质疑一切是科学精神的第一条。读书无禁区,学习无禁区,求知无禁区,探索无禁区,科学无禁区,学术无禁区,思想无禁区,知识无禁区。马克思的座右铭就是怀疑一切,马克思所讨厌的人品就是屈服、轻信和逢迎!1978年我们所确立的思想路线、实践原则也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其他标准!质疑一切,包括各种的人物或权威,无论他是科学大师还是顶头上司。质疑一切,包括已有的知识,无论它是科学定律还是人间法条。唯有如此,才可能突破禁区,创新进步,趋向真善美。 第二条,求是。科学的目的是探索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真实性质,包括其存在状态及其运动规律。科学活动就要质疑一切,突破禁区,超越权威,勇敢探索,大胆批判(批评),求同求异,求实求是,追求真理,坚持真理。所有的科研人员,无论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还是人文学科,在遵守法律、不损人利己的前提下,只对真实或科学负责,只对内心的道德律和头顶的星空负责。 相反的,我们长期以来习以为常的思维和行动,诸如故步自封、自以为是、自高自大、闭关锁国、盲目自信、高高在上、陈规陋习、画地为牢、虚情假意、作奸犯科、表里不一、尔虞我诈、两面三刀、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拍马逢迎、指鹿为马、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相沿成习、巧言令色、投机取巧、习非成是等等,都是科学活动的痼疾和大敌。 在科学活动中,为名或为利,单干或协作,模仿或原创,其实都不是什么大问题。相反,只有在一定的经济保障和学术独立的基础上,而不是清贫奉献和谨小慎微的基础上,科学家才可能自由、普遍、长久的从事科学探索和知识创新,才能够为自然、为人类、为祖国有所贡献。 附录:马克思的自白 您认为一般人最宝贵的品德——纯朴 您认为男人的最好品德—— 刚强 您认为女人最值得珍重的品德——柔弱 您的特点—— 目标始终如一 您对幸福的理解—— 斗争 您对不幸的理解—— 屈服 您能原谅的缺点—— 轻信 您最厌恶的缺点—— 逢迎 您讨厌的人——马丁·塔珀 您喜欢做的事——啃书本 您喜爱的诗人——莎士比亚、埃斯库罗斯、歌德 您喜爱的散文家——狄德罗 您喜爱的英雄——斯巴达克、刻卜勒 您喜爱的女英雄——甘泪卿 您喜爱的花——月桂 您喜爱的颜色——红色 您喜爱的名字——劳拉、燕妮 您喜爱的菜——鱼 您喜爱的座右铭—— 怀疑一切
个人分类: 不求甚解|6 次阅读|0 个评论
塞拉利尼论文再版感言:科学自己说明一切(中英对照)
热度 3 蒋高明 2014-6-26 16:30
【明辨是非】 科学是什么?是事实,是证据,不是什么推理,诬陷,造谣,游说,收买,打击报复。声称转基因技术安全的专家,为什么自己就不能做一个实验来看看呢?既然说安全,数据呢?是怎样设计的实验呢?如果都没有,现在补做也是来得及的。用静止的观点,用孤立的观点来理论推测异常复杂的生命现象,有时是会闹笑话的,是要付出代价的。不论是学问有多大的科学家,都要懂得谦虚谨慎这个基本道理啊!急赤白脸地宣布那玩意儿安全无害,比喝凉水还安全,比食盐还安全,猪吃90天没事人吃也没事,这是科学的态度吗?转基因争论这么多年,对方给我的印象是,在资本主导的科学研究方面,科学回到了中世纪的黑暗——容不得质疑,一质疑就跳,一跳就打压。人类需要再次发起对资本主导的“科学”教的文艺复兴运动了。欣喜的是,正能量在全球开始回归,中华有救矣!人类有救了!在这场新的“启蒙”运动中,法兰西人,好样的。 法国科学家塞拉利尼论文再次出版:科学自己说明一切 转载、翻译、评论者:陈一文( cheniwan@cei.gov.cn ) 转载自: http://www.gmoseralini.org/republication-seralini-study-science-speaks/ Republished study: long-term toxicity of a Roundup herbicide and a Roundup-tolerant genetically modified maize 重新发表的研究:草甘膦除草剂农达与抗草甘膦转基因玉米的长期毒性 作者: Gilles-Eric Séralini 1* , Emilie Clair 1 , Robin Mesnage 1 , Steeve Gress 1 , Nicolas Defarge 1 , Manuela Malatesta 2 , Didier Hennequin 3 and Joël Spiroux de Vendômois 1 作者单位: a University of Caen, Institute of Biology, CRIIGEN and Risk Pole, MRSH-CNRS, EA 2608, Esplanade de la Paix, Caen Cedex 14032, France a 、法国卡昂大学,生物研究所, b University of Verona, Department of Neurological, Neuropsychological, Morphological b 、维罗纳大学,神经学、神经心理学、形态系 Abstract 摘要 Background: The health effects of a Roundup-tolerant NK603 genetically modified (GM) maize (from 11% in the diet), cultivated with or without Roundup application and Roundup alone (from 0.1 ppb of the full pesticide containing glyphosate and adjuvants) in drinking water, were evaluated for 2 years in rats. This study constitutes a follow-up investigation of a 90-day feeding study conducted by Monsanto in order to obtain commercial release of this GMO, employing the same rat strain and analyzing biochemical parameters on the same number of animals per group as our investigation. Our research represents the first chronic study on these substances, in which all observations including tumors are reported chronologically. Thus, it was not designed as a carcinogenicity study. We report the major findings with 34 organs observed and 56 parameters analyzed at 11 time points for most organs. Results: Biochemical analyses confirmed very significant chronic kidney deficiencies, for all treatments and both sexes; 76% of the altered parameters were kidney-related. In treated males, liver congestions and necrosis were 2.5 to 5.5 times higher. Marked and severe nephropathies were also generally 1.3 to 2.3 times greater. In females, all treatment groups showed a two- to three   fold increase in mortality, and deaths were earlier. This difference was also evident in   three male groups fed with GM maize. All results were hormone- and sex-dependent, and the pathological profiles were comparable. Females developed large mammary tumors more frequently and before controls; the pituitary was the second most disabled organ; the sex hormonal balance was modified by consumption of GM maize and Roundup treatments. Males presented up to four times more large palpable tumors starting 600 days earlier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in which only one tumor was noted. These results may be explained by not only the non-linear endocrine disrupting effects of Roundup but also by the over expression of the EPSPS transgene or other mutational effects in the GM maize and their metabolic consequences. Conclusion: Our findings imply that long-term (2 year) feeding trials need to be conducted to thoroughly evaluate the safety of GM foods and pesticides in their full commercial formulations. 背景:对抗草甘膦除草剂转基因玉米(饮食中 11% 与更多)、种植时喷洒或者不喷洒草甘膦除草剂,以及仅饮水含草甘膦除草剂农达完整成分(含草甘膦及其辅佐剂的草甘膦除草剂农达 0. 1 ppb ),对老鼠健康的影响,进行了两年试验。该项研究构成孟山都未获得这种转基因玉米商业化释放进行的喂养90天研究的跟踪调查,我们的研究使用了对孟山都同种老鼠品种、每组同量动物数量,对它们分析了各种生物化学指标。我们的研究代表对于这些物质的头一项慢性研究,对观察中发现包括肿瘤在内的情况进行了时间顺序性报告。因而该项试验原本并没有作为致癌性毒理学研究。我们报过了对于所观察的34种器官的主要发现,对大部分器官在11个时间点观察了56个指标。结果:生物化学分析确认非常显著的肾慢性不足,对所有处理组雌雄皆如此;发生改变的指标中76%与肾脏相关。在雄性处理组中,肝淤血与和坏死比对照组高 2.5 到 5.5 倍。在雌鼠中,所有的处理组显示死亡率通常高 1.3 至 2.3 倍,而且死亡的更早。这种差别在喂养转基因玉米的三组雄鼠组中也明显。所有的结果都激素与性别依赖,而且病理资料具有可比性。雌鼠比对照组发育更大更高频率的乳房肿瘤,而且发育的更早;垂体是第二个最出现功能丧失的器官;喂养转基因玉米与农达除草剂改变了性激素平衡。雄鼠处理组比对照组产生4倍多的明显大肿瘤,而且比对照组早600天发生,对照组中仅观察到一个肿瘤。这些结果可能不能仅仅由农达的非线性内分泌干扰作用予以解释,还可以由 EPSPS 转基因过量表达或其他突变效应在转基因玉米及其代谢的后果予以解释。结论:我们的发现意味着必须进行长期(2年)喂养试验才能充分评估转基因食品及其完整商业性配方农药残留的安全性。 Keywords: Genetically modified; GMO; Roundup; NK603; Rat; Glyphosate-based herbicides; Endocrine disruption 关键词:基因修饰 转基因生物体  NK 603 老鼠 草甘膦为基础除草剂 内分泌干扰 Republished journal: Environmental Sciences Europe 2014, 26:14 重新发表该项研究的学术刊物:欧洲环境科学 2014 , 26 : 14 The electronic version of this article online at: 该篇文章完整电子版在线提供: http://www.enveurope.com/content/26/1/14 Received: 22 March 2014 收到日期: 2014 年 3 月 22 日 Accepted: 16 May 2014 接受日期: 2014 年 5 月 16 日 Published: 24 June 2014 发表日期: 2014 年 6 月 24 日 © 2014 Séralini et al.; licensee Springer © 2014 Séralini et al. ;被许可人 Springer 出版公司 GMOSeralini.org welcomes the news of the republication of the chronic toxicity study on the glyphosate-based herbicide Roundup and a commercialized genetically modified (GM) maize, Monsanto’s NK603, led by Prof Gilles-Eric Séralini. GMOSeralini.org 网站(=转基因塞拉利尼网站)欢迎这个消息: G-E · 塞拉利尼教授领衔对商业性转基因玉米 NK 603 进行的慢性毒性研究论文再次出版。 The republication restores the study to the peer-reviewed literature so that it can be consulted and built upon by other scientists. 再次出版将该项研究重新存储到经同行专家审查的文献,使其他科学家可以引证到自己的论述中。 The study found severe liver and kidney damage and hormonal disturbances in rats fed the GM maize and low levels of Roundup that are below those permitted in drinking water in the EU. Toxic effects were found from the GM maize tested alone, as well as from Roundup tested alone and together with the maize. Additional unexpected findings were higher rates of large tumours and mortality in most treatment groups. 该项研究在喂养转基因玉米与地域欧盟饮用水允许微量水平的草甘膦除草剂农达的老鼠中发现严重的肝脏与肾脏损伤以及激素干扰。单独喂养转基因玉米(种植过程不喷洒草甘膦除草剂因而不含草甘膦残留的转基因玉米--译注)的老鼠、仅喂食低微量草甘膦除草剂农达的老鼠,以及喂养含草甘膦残留的转基因玉米(种植过程喷洒草甘膦除草剂因而含草甘膦残留的转基因玉米--译注)的老鼠,都发现了毒性作用。除此之外,在大部分处理组中,还 发现了未曾预料的高比例大肿瘤与死亡 率 。 The study was first published in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FCT) in September 2012 but was retracted by the editor-in-chief in November 2013 after a sustained campaign of criticism and defamation by pro-GMO scientists. 该项研究 2012 年 9 月首先发表在《食品与化学毒理学》( FCT ) ,但是在力挺转基因的一批科学家发动的持续抨击与诽谤运动后 2013 年 11 月遭刊物总编撤稿。 Now the study has been republished by Environmental Sciences Europe. The republished version contains extra material addressing criticisms of the original publication. The raw data underlying the study’s findings are also published – unlike the raw data for the industry studies that underlie regulatory approvals of Roundup, which are kept secret. However, the new paper presents the same results as before and the conclusions are unchanged. 现在,该项研究 由《欧洲环境科学》再次出版。再版的论文包含一些额外的资料来对付对初版论文的批评。作为该项研究基础的原始数据也发表出来 -- 不像产业界为草甘膦除草剂农达获得监管机构批准的试验资料一直保密拒绝公布。然而,再版的新论文提出的结果与以前相同,论文结论也没有改变。 The republished study is accompanied by a separate commentary by Prof Séralini’s team describing the lobbying efforts of GMO crop supporters to force the editor of FCT to retract the original publication. 研究论文重新发表时,还一起发表塞拉利尼教授团队的一篇评论文章,描述转基因作物支持者的游说努力迫使《食品化学毒理学》杂志总编撤除该篇论文的情况。 GMOSeralini.org editor Claire Robinson commented: “This study has now successfully passed no less than three rounds of rigorous peer review. GMOSeralini.org 网站编辑克莱尔 · 罗宾森评论: “ 该项研究目前成功通过了不少于三轮严格的同行专家审查。 “The first was for the initial publication of the study in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It passed with only minor revisions, according to the authors. “首次在《食品与化学毒理学》上发表时,它通过了同行审查,只做了很少的修改,论文作者说。 “The second review took months. It involved a non-transparent examination of Prof Séralini’s raw data by a secret panel of unnamed persons organized by the editor-in-chief of FCT, A. Wallace Hayes, in response to criticisms of the study by pro-GMO scientists. “ 第二次审查花费了数个月。它涉及由《食品与化学毒理学》总编 A. Wallace Hayes 组织的由匿名人士组成的秘密专家组对塞拉利尼教授的原始数据进行不透明审查,以应对挺转基因科学家的抨击 。 “In a letter to Prof Séralini, Hayes admitted that the anonymous reviewers found nothing ‘incorrect’ about the results presented. However, Hayes pointed to what he said was the ‘inconclusive’ nature of some aspects of the paper, namely the tumour and mortality observations, to justify his decision to retract the study. “在致塞拉利尼教授的一封信中 ,《食品与化学毒理学》总编 Hayes 承认匿名审查者没有发现研究论文提交的结果有任何 “ 不正确之处 ” 。 然而, Hayes 仅指出他称之为这篇论文某些方面,即对于肿瘤与死亡率的观察,的 “ 不确定性”性质,作为他决定撤除这篇论文的理由。 “The rationale given for the retraction was widely criticized by scientists as an act of censorship and a bow to the interests of the GMO industry. Some scientists pointed out that numerous published scientific papers contain inconclusive findings, including Monsanto’s own short (90-day) study on the same GM maize, and have not been retracted. The retraction was even condemned by a former member of the editorial board of FCT. “ 对撤除论文给出的理由遭到科学家们广泛的批评,认为是屈服于转基因生物产业的利益的审查制度。 某些科学家指出众多发布了的科学论文含有不确定性的发现,包括孟山都自己对转基因玉米进行的短期( 90 天)研究论文,而没有因此遭到撤稿。 撤除塞拉利尼教授论文甚至遭到《食品与化学毒理学》杂志编辑部前任成员的谴责。 、 “Now the study has passed a third peer review arranged by the journal that is republishing the study, Environmental Sciences Europe. “ 现在,该项研究论文通过了重新发表这篇论文的学术刊物《欧洲环境科学》杂志组织的第三轮同行专家审查。 Comments from scientists 科学家的评论 Dr Michael Antoniou, a molecular geneticist based in London, commented, “Few studies would survive such intensive scrutiny by fellow scientists. The republication of the study after three expert reviews is a testament to its rigour, as well as to the integrity of the researchers. 迈克尔·安托尼博士,在伦敦工作的一位分子基因学家,评论,“ 很少的研究能够通过同行科学家如此严格审查。经过三轮转基因审查后再次出版这篇论文,证明了其严谨性 , 以及研究者工作的完整性。 “If anyone still doubts the quality of this study, they should simply read the republished paper. The science speaks for itself. “如果还有人质疑这篇研究论文的质量,他们应当阅读重新发表的这篇论文。科学自我解释一切。 “If even then they refuse to accept the results, they should launch their own research study on these two toxic products that have now been in the human food and animal feed chain for many years.” “阅读了重新发表的这篇论文后如果他们依然拒绝接受该项研究的结果,他们应当对于多年来在人类食品与动物饲料供应中存在的这两种毒性产品(草甘膦除草剂农达与转基因作物 -- 译注)进行自己的试验研究。” Dr Jack A Heinemann, Professor of Molecular Biology and Genetics, University of Canterbury New Zealand, called the republication “an important demonstration of the resilience of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Dr Heinemann continued, “The first publication of these results revealed some of the viciousness that can be unleashed on researchers presenting uncomfortable findings. I applau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Europe for submitting the work to yet another round of rigorous blind peer review and then bravely standing by the process and the recommendations of its reviewers, especially after witnessing the events surrounding the first publication. 杰克· A ·海尼曼博士,新西兰大学堪培拉大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性教授,称该研究论文的重新发表“ 科学界韧性的重要演示 ”。海尼曼博士继续说,“第一次发表这些结果显示出研究人员提出某些不舒服结果时可能披露某些邪恶情况。我赞赏《欧洲环境科学》经过又一轮严格的匿名同行评审后再次提交这篇研究论文,然后勇敢的坚持科学的程序与审查们推荐的意见,特别在见证了首次发表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后这样做。 “This study has arguably prevailed through the most comprehensive and independent review process to which any scientific study on GMOs has ever been subjected. “ 这项研究可以说通过了对转基因生物进行的任何科学研究未曾经历的最全面的和独立的审查过程 。 “The work provides important new knowledge that must be taken into account by the community that evaluates and reports upon the risks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 indeed upon all sources of pesticide in our food and feed chains. In time these findings must be verified by repetition or challenged by superior experimentation. In my view, nothing constructive for risk assessment or promotion of GM biotechnology has been achieved by attempting to expunge these data from the public record.” “该项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新知识,评估和报告转基因生物风险的科学界必须考虑这些知识,因为我们的食品与饲料供应链中存在着所有来源的农药。这些发现必须不断重复验证 , 或受到更优越的实验的挑战。以我来看,企图从公共记录中删除这些资料,对转基因生物技术的风险评估或其推动没有任何建设性。”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6002 次阅读|4 个评论
钱学森之问的症结就在于:中国人普遍缺乏科学精神!
热度 7 lwg 2014-5-7 15:02
钱学森之问的症结就在于:中国人普遍缺乏科学精神! 虽然,“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同志一直提倡的科学态度,也是科学精神的精髓。这个精神的具体要求就是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是古希腊时代就已经在西方世界被广泛传播的理念。使得,西方世界,沿着通过对基本事实的确认,和在基本事实基础上的逻辑思辨、批判,形成了宏大的科学——技术体系;最终,逐渐超越了——古老中华文明那种,靠圣人顿悟,强力推广圣人之言、圣人思想,提升全民族文明水平的——发展道路。 西方科学理论的重要特点之一,是不怕批评,欢迎批评。每一个科学理论都具有“可证伪性”,接受理论批判和事实检验,在不断的冲击淘冶中进化、发展,越来越有力量。 中华文明对圣人之言,则要求不能怀疑、批判,要全盘接受。否则就是离经叛道,大逆不道!虽然,圣人之所以为圣人,绝大多数断言是正确的,对于普通人而言,不问理由、照着做,全社会因此可以有较高的效率,使得早期中华文明程度远远超过西方文明程度。但是,这种不问理由,照搬照办的思维习惯,圣人之言拒绝他人批判的社会环境,使得,圣人没想到、或者想错了的东西,难以被发现、剔除。新思想只要真的具有创新性,背离了圣人之言,就会被毫无理由地拒绝。使得,终于有一天,在强大的西方文明面前,很多中国人失去了自己的自信心!不是学习西方文明最基本的科学精神;而是将西方现有的科学理论知识,看成了新的“圣人之言”,批判不得! 在一个逐渐脱离保守农耕文明发展阶段的中国社会,多数人,唯上、唯书,仍然是最好的选择,可以给自己带来最多的实惠。从社会整体看,这样的人比较多,也比较容易贯彻领导意志,实现领导人的政治抱负,是有其合理性的。 但是,在中国的科学家群体中,我们必须提倡科学精神,才可能更好更快的学术思想发展和进步。任何将现有的科学理论观点看作圣人之言,都不敢碰、不敢批判;也不许别人去碰、去批判是不利于科学进步的。包括热力学第二定律在内,正是在允许碰、允许批判的情况下,经历无数次碰撞、批判而不倒,才赢得如今尊崇地位的。 科学定律不是泥捏的,允许碰撞、批判才使它更加坚固。因此,挑战一条科学定律的难度是巨大的。我发起挑战热力学第二定律成功的可能性很低。但是,由牛顿力学常识出发,理性的思辨,使我不得不走上挑战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歧途”。我迫切期望有人可以提出具体的理由,引导我走向“正轨”。 在我发起“一场关于挑战热力学第二定律方案的辩论”后,令我十分惊讶的是:竟然有个别卓有成就的“科学家”,也缺乏最起码的科学精神。在他们心中,热力学第二定律,不是一个科学观点,而是,“圣人之言”。这使我感到非常悲哀! 从个别科学家的反响,我似乎明白了钱学森之问的答案。
2215 次阅读|14 个评论
在转基因问题上科学忽悠也是忽悠
热度 1 蒋高明 2014-3-3 11:53
蒋高明 下面的内容来自科学网被置顶的一篇博文后的留言回复,感觉很有道理,特转发在这里。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772495.html 但凡做科学的,大家都有一个常识,就是话不能说满。因为科学是不断进步的,如果科学不容质疑,岂不成了科学教?在转基因问题上,他们一开始的腔调都是盛气凌人的,除了李维博指出的“ 安全性无可置疑,没有争议,凡争议都是骗子或不具有科学精神等 ”外,还有什么转基因是提高粮食产量的唯一途径,转基因比喝凉水还安全,转基因成年人连续吃657年也没有问题(这里需要核实原始出处,大意如此,都精确到了各位数了),草甘膦比食盐还安全,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发出这样声音的,有专家,有院士,有教授,也有科普斗士,网络名人,院士与非专业人士试吃转基因,而且吃的是饲料。这还有丝毫的科学精神吗?好在现在网络发达了,人民大众也会自己上网看啊,是对是错,每个人会判断的。动辄指责别人不懂的人,其实是心虚,是自己不懂而已。在自然进化面前,人类目前掌握的知识还如不小学生啊!不信请看,转基因后,害虫治住了吗?杂草控制了吗?农药用量降低了吗?还不是按了葫芦起了瓢嘛。 bioxncai 2014-3-2 21:39 文章标题: 看小崔的转基因美国行的录像风传互联网 “ 美国人放心吃转基因n多年”这个说法不排除有极少数人说过,世界这么大,我无法排除。但是可以肯定,支持转基因阵营的主流说法,绝不是这样的,通常的说法是:美国人吃转基因n多年(了)。崔永元这么一弄就会让人误解成主流说法是这个了,崔永元玩这一手不是一次了。 博主回复(2014-3-2 22:19) : 小崔由于其大V的影响力放大了这个问题是肯定的。但他不是凭空制造的,因为在我还没听说或意识到小崔涉及到转基因争论之前,就注意到这个提法及其蔓延,并且为此困惑过,还在内部与朋友就这个貌似谣言争论过。无论小崔是不是打自立的靶子,现在转基因在民间越来越臭是难以否认的事实了,小崔的这个录像为这个臭化的过程又点了一把火。甭管民间对美国有多少怨气,国人的崇美是骨子里的。小崔深入美国各个阶层的实地录像尽管带有明显的倾向性(挺转的声音不及反转的声音的一个零头),还是有震撼性效果。媒体人的一发炮弹,够科学人士忙好几年了。 恐慌是不必要的,但揭示的有些问题仍然值得深思: 1. 科学忽悠也是忽悠 ,包括把话说死(安全性无可置疑,没有争议,凡争议都是骗子或不具有科学精神等),忽悠可以一时,但不得永久,最后适得其反; 2. 作为消费者,我为什么要吃转基因?那些转基因品尝活动跟宗教仪式一样,没有一丝科学精神。实在的理由必须给出:或者转基因食品更加美味、更加便宜(让利给消费者),否则转基因只能是科学主义者高高在上,用来彰显其科学素养的道具而已; 3. 转基因不标识的理由很脆弱,必须接受这个事实。中国不用说了,转基因标识势在必行。连美国,趋势也是要标识:不信咱们看今后的结果好了。美国民间的反转或怀疑转基因的意识也在发酵,迟早会有越来越多的州实行(强制)标识,感觉就跟同性婚姻合法化的趋势类似。另外,美国越来越多的食品志愿标识有机食品或 non-GMO,以前不注意,如今去超市购物开始关注这种标识了。这显然是为讨好消费者对 GMO 的厌恶情绪。如果这种趋势延续下去,强制标识也就不必要了,因为其他食品都与它划清界限了。志愿标识的进程和强制标识的公投立法过程,看哪个走得快了,总之结果是标识。说什么因为品质(和安全)没有区别所以不标识不过是利益方的托词罢了。傻瓜都知道,标识以后,转基因食品就卖不好了,除非让利给消费者。而让利是一个合理的出路,新技术无论多好,不能价廉物美,也是白搭。 4. 这场争论以反转走了上风,实际上是便宜了有机食品供应商,小崔有意无意成为他们的吹鼓手; 5. 必须承认反转挺转都不仅仅是科学争论,转基因背后的集团利益是显而易见的。反转后面的利益方已经说了,是有机食品制造商,据说还有研制测试转基因仪器的。挺转后面的利益方是那些生物技术种子公司,他们插手科学研究是否具有足够的透明性公平性成为一个大众疑点。科学家也是利益方,毕竟那是他们的事业和饭碗。进出口组织(小崔录像中的美国大豆出口协会的官员等)和商人也是,农场主和农民也是(农民得利是值得欣喜和庆幸的,希望他们多得一些,录像中那位农家女提到以前手工除草的辛劳很让我这辈“曾插队过的知识青年”触动,没有经历过的人难以体会汗滴禾下土的滋味)。离开利益方,一位强调转基因的科学性不免遭到大众的怀疑。 6. 反转挺转超越科学争论的另一点是意识形态和世界观:是自然主义还是科学主义?是人定胜天还是返璞归真?这不仅仅是科学和迷信,或者科学和愚昧的问题。这种世界观之争会永远持续下去,挺转反转只是其表现之一。打压、说服(科普)、嘲笑对方是无效的,只能引发更多的反弹。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1757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科学中的问题中心与方法中心
hanqing2 2013-4-22 17:14
数十年来,人们越来越多地注意到“官方”科学的缺限和罪过。但是除了林德的卓越的分析外(282),人们几乎一直忽视对于导致这些过失的根源的讨论。这一章试图指明,传统科学特别是心理学的许多缺限的根源在于以方法中心或者技术中心的态度来解释科学。 方法中心就是认为科学的本质在于它的仪器、技术、程序,设备以及方法,而并非它的疑难、问题、功能或者目的。简而言之,方法中心将科学家混同于工程师、内科医生、牙科医生、试验室技师,吹玻璃工人、尿液分析家、机器看管人等等。在思考的最高层次上,方法中心体现为将科学与科学方法混而一谈。 过分强调技术 一味强调雅致、完善,强调技术和设备,往往造成这样的后果:减弱一个问题和一般创造性的意义、生命力以及重要性。几乎每一个攻读心理学博士学位的学生都会懂得这在实践中意味着什么。无论一个实验实际上多么无足轻重,只要在方法上令人满意,它就很少受到批评,而一个大胆的、向理论基础挑战的问题,由于可能会遭到“失败”,常常尚未开始被检验就被批评所扼杀。的确,科学文献中的批评似乎通常只是对于方法、技术,逻辑性等的批评。在我熟悉的文献中,我想不起曾看过哪一篇论文批评另一篇论文无关紧要、过分琐碎或者意义不大。 因此,逐渐增强的倾向是,学术论文的主题本身无关紧要,只要表达得好即可。一句话,论文无需再是对人类知识的新贡献。只要求博士研究生了解其研究领域内的技术手段以及现成的积累资料。对于好的研究计划的重要性通常并不予以强调。结果,显然完全没有创造力的人也可能会成为“科学家。” 从较低层次来看,在高中和大学的理科教学中,也能看到类似的结果。学校鼓励学生将科学与确定的设备操纵方法以及菜谱中的机械程序联系起来——一句话,遵循他人的指导,重复他人的发现。人们无从得知科学家与技术员或者科学书籍读者的区别。 这些论点是很容易被误解的,我无意贬低方法的重要性,只是想指出,甚至在科学中,手段也很可能与目的混淆。应该强调,是科学的目标或者目的是方法显示出重要性和合理性。有作为的科学家当然必须关心自己的方法,但前提必须是它们能够帮助他达到自己合理的目的,即解决重要的问题。如果忘记这个,他就成了弗洛伊德所说的那种整天擦眼镜但却不用眼镜的人。 方法中心论往往将技师、“设备操纵者”、面不是“提问者”和解决问题的人推至科学的统帅地位。我不想制造一个极端的不真实的分界线,但是,指出只知道怎样做的人和除此之外还知道为什么而做的人之间的区别却有可能。前者总是有一大批。他们必然是科学上的牧师,礼仪、程序或者仪式方面的权威。这种人在过去不过就是找点麻烦,但是,现在科学已成为国家和国际上的策略问题,因此他们也就可能成为一个有作用的危险因素。这种倾向无疑是危险的,因为外行理解操作者比他们理解创造者和理论家要省力得多。 方法中心的强烈倾向是不分青红皂白地过高看重数量关系,并且将它视作目的本身。这是因为,以方法为中心的科学过于强调表达的方式,而不是表达的内容。于是,形式的优美和精确便与内容的中肯和丰富对立起来。 持方法中心论的科学家往往不由自主地使自己的问题适合于自己的技术而不是相反。他们往往这样发问:用我现在掌握的技术和设备可以进攻哪些课题呢?而不是像通常应该的那样向自己提问;我可以为之奉献精力的是关键最紧迫的问题是什么?如果不是如此又怎样来解释下面的现象呢:大多数平庸的科学家将毕生耗费在一个狭小的区域内,这个区域的疆界不是由关于世界的一个根本问题来划定而是由一件设备或者一种技术的局限性来划定的。在心理学中,很少有人会体会到“动物心理学家”或者“统计心理学家”这些概念的幽默。它指的是那些只要能够分别使用自己的动物资料或者统计资料就不在乎它们是否能解决任何问题的人。这最终会使我们想起那个有名的醉汉,他不在丢失的地方,而是在路灯下寻找钱包,理由是:“那儿光线好”。或者,使我们想起这样一个医生,他使自己的病人大为光火,因为他只知道一种治病的方法。用唯一的药方对付所有的疾病。 方法中心论的另一个强烈倾向是将科学分成等级。这样做非常有害。在这个等级中,物理学被认为比生物更“科学”,生物学又比心理学更“科学”,心理学则又比社会学更“科学”,只有依据技术的完美、成功和精确度,才可能设想这样一个等级。以问题为中心的科学是不会提出这样的等级的。因为根据它的观点,没有谁会认为在某种本质上,失业问题、种族偏见问题、爱的问题不如星体问题、钠的问题或者肾功能的问题重要。 方法中心论往往过于刻板地划分科学的各个部门,在它们之间筑起高墙,使它们分属彼此分离的疆域。当有人问J·洛布他究竟是神经病学家、化学家、物理学家、心理学家还是哲学家时,他只回答说:“我解决问题。”假如科学界中有更多像洛布这样的人就好了。但是,我们迫切需要的这些特性却遭到这样一种哲学的明确的抵制和干扰.要使科学家成为技师或者专家,而不是成为富有冒险精神的追求真理的人,即,成为懂得什么而不是思考什么的人。 如果科学家们将自己看作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人而不是专业技术员,那么现在就会有一股洪流涌向最新的科学尖端,涌向那些我们本应了解最多然而实际上却了解最少的心理学和社会学问题。为什么很少有人涉足这些领域呢?从事心理学问题研究的科学家与从事物理学和化学研究的科学家的人数相差悬殊,这种现象到底是怎样产生的?让一千个头脑敏捷的人专注于生产更先进的炸弹(就算包括更好的青霉素),或是让他们去研究和解决民族、心理治疗或者剥削的问题,两者哪个于人类更有利呢? 科学中的方法中心论在科学家与其他寻求真理的人之问,在他们理解问题和寻求真理各种不同方法之间制造了巨大的分裂。如果我们为科学所下的定义是寻求真理,顿悟和理解.关心重要问题,那么要将科学家与诗人、艺术家以及哲学家作个区分一定很困难。他们关心的可能是同样的问题。当然最终还是应做一个语义学上的区别,但它必须主要以预防错误的方法和技术的不同为根据。然而,假如科学家与诗人,哲学家之问的界线不像当今这样不可逾越,这将显然有利于科学。方法中心论仅仅将他们归于不同领域,问题中心论将他们考虑为互相帮助的协作者。多数伟大的科学家的个人经历表明,后一种情况较前一种更接近真实。许多大科学家本身又是艺术家和哲学家,他们从哲学家那里获得的营养,不亚于从自己的科学同行那获得的营养。 方法中心与科学上的正统 方法中心通常不可避免地产生一种科学上的正统,后者相继制造一种异端。科学上的问题和疑难几乎不可能用公式来表达,将它们分类或者归入档案系统,过去的问题现在不再是问题,而是答案。将来的问题尚未出现。但是用公式表达过去的方法与技术并将它们分类则是可能的。于是,这些公式就被称作“科学方法的原则”。它们被奉为经典并罩上传统、忠实和历史的光环,因此往往成为对于今天的束缚(而不是仅仅具有启发和帮助作用)。在缺乏创造力、墨守成规和胆怯的人手中,这些“原则”实际上就是要求我们只按照先人解决他们的问题的方法来解决我们现在的问题。 这种态度对于心理和社会科学尤其危险。要做到绝对科学这道命令通常被解释为:要使用自然科学和生物科学的技术。这样,在许多心理学家和社会科学家中间就出现了这样的倾向:不去发明创造新技术,而是模仿旧的技术。然而,他们的发展程度、研究的问题、他们掌握的资料与自然科学有本质的不同,因此新的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在科学中,惯例是个危险的“恩赐”,而忠实则是绝对危险的。 科学正统观念的危险 科学正统观念的一个主要危险是;它倾向于阻止新技术的发展。假如科学方法的原则已经公式化,那么剩下的事就是应用它们。新的方式方法必然是可疑的,它们常常受到敌视,比如精神分析,格式塔心理学,罗夏测验就是如此。遇到这样的敬意,也许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于新的心理科学和社会科学所需要的同时并存、相互关联的逻辑推理和数学尚未发明出来。 一般说来,科学的发展是协作的结果。否则,有局限性的个人、怎能做出重要的,甚至伟大的发现?一旦没有了协作,发展往往突然停滞不前,除非出现某个不需要帮助的巨人。正统观点意味着拒绝帮助异端。既然正统和异端领域中都很少有天才,这意味着,只有正统科学能够持续地、平缓地发展。我们可以想见,异端观点在长期的令人厌烦的忽视和反对中受到阻碍,然后突然冲破障碍(假如它们是正确的),继而变成正统观点。 方法中心论所滋养的正统观念还具有一种也许更为严重的危险性:它对于科学的范围加以越来越多的限制。正统观念不仅阻挡新技术的发展,它还往往阻挡许多问题的提出,根据是,人们满可以认为这样的问题用现有技术不能解决,比如,关于主观的问题,关于价值以及关于宗教的问题。正是这种愚蠢的根据导致了那种没必要的认输,那种自相矛盾的说法和那个“非科学问题”的概念,仿佛有什么我们不敢问,也不敢解答的问题。的确,任何读过并且懂得科学历史的人,不敢谈论不能解决的问题,他只会谈论尚未解决的问题。依照后一种说法,我们的行动就有了明确的动力。它会推动我们进一步发挥独创性创造力。若按照当前的科学正统观念来行事,即,心里装着这样的问题:我们用科学方法(我们了解的)能干些什么?我们就会走向反面,自愿作茧自缚,退出人类兴趣的广阔领域。这种倾向会走向令人难以致信的危险的极端。 最近,议会试图建立一个全国研究基金会,在讨论中,竞有许多物理学家建议,所有心理科学和社会科学不得享受基金会的利益。理由是,这些学科“不够科学”。假如不是由于单纯尊重成功的高精尖技术,完全忽视科学的提问的本质,以及它来源于人类价值观和动机这个事实,那么,还会有什么原因来提这样的建议呢?作为一个心理学家,我应该怎样解释我的物理学家朋友们的这种以及其他类似的嘲弄呢?我应该使用他们的技术吗?但它们对于我的问题毫无用处,也不能使心理学难题得到解决呢。或许这些问题不应该得到解决?要不,科学家应该完全退出这个领域,把它还给神学家?或者,也许存在某种从个人偏见出发的嘲笑吧?那么,它是否暗示心理学家愚蠢而物理学家聪明?这种本身并不可能的说法的依据是什么?是印象吗?那么,我必须谈谈我的印象,哪个科学团体中都有蠢人,谁也不比谁多,不比谁少。哪种印象更有根据呢? 我认为只能说他们暗暗将技术置于首要位置——也许只给技术以这样的位置,否则,我实在找不到其他可能的解释。 以方法中心为根基的正统观念鼓励科学家保持“安全、明智、稳妥”,而不是“大胆勇敢”。它使科学家的事业仿佛是在平坦的路上一寸一寸向前移动,而不是在未知领域中开辟新径。它使人对于求知事物持保守而不是进取的态度。它往往使科学家成为定居者,而不是开拓者。 科学家的恰当位置(至少间或)是处于未知、浑沌、朦胧之中,面对难以应付的神秘的尚未被表达清楚的事物。注意问题的科学每当需要时,就让他处于这样的位置。注重方法的态度却使他不会处于这个位置。 过分强调方法和技术促使科学家认为(1)他们比自己的实际状况更客观,更少主观;(2)他们不关心价值。方法在道德上是中立的,疑难和问题则未必如此,因为它们迟早会招致关于价值的难以调解的争论。回避价值问题的一个方法就是不强调科学的目标,而强调科学的技术。的确,科学方法中心倾向的一个主要根源似乎可能就是竭力追求尽可能的纯客观性。 但是,我们在第一章已经看到,科学过去不是,现在不是,并且也不可能是绝对客观的,科学不可能完全独立于人类的价值。而且,科学是否应努力作到绝对客观(而不是人类可能达到的客观),甚至也很值得讨论。本章和前一章中列举的所有错误证明了忽视人性的缺点的各种危险。神经病患者不仅为其徒劳的努力付出具大的主观上的代价,是具讽刺意味的是,他的思想能力同时渐渐变得越来越差。 由于这种想象中的对于价值的独立,价值的标准变得越来越模糊了。假如方法中心论哲学非常彻底(实际上它们很少如此),假如它们完全始终如一(实际上它们不敢这样,因为它们害怕得出明显愚蠢的结果),那么就不会有办法区别重要试验与不重要的试验,而只可能有技术上成功和技术上糟糕的试验。如果只使用方法标准,最无价值的研究就能要求受到与最富有成效的研究同样的重视。当然,实际情况并没有这样极端,这只是因为使用了不同于方法中心的尺度与标准。虽然这种错误很少以明显的形式出现,但是它的确经常以不太明显的方式存在。科学历史中充满了证明这一点的实例:不值得做的事情也不值得把它做好。 假如科学不过是一整套规则和程序,那么它与国际象棋、炼丹术、牙科医生的行业以及防护学 (umbrellaology) 又有什么区别呢? 摘自----马斯洛《动机与人格》
1595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普一定要准确!
热度 8 Majorite 2012-8-27 05:47
科普一定要准确!
科普一定要准确! 科普一项严肃的工作,科普不仅要形象生动,而且要概念清楚,准确无误。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苏德辰研究员在其最新博文中写道:“门头沟南石羊沟峡谷景观与房山区的十渡和野三坡基本相同。均是由十几亿年前的雾迷山组白云岩构成,巨厚的白云岩被后期的断层切割,继之被雨水侵蚀风化,形成典型的峡谷地貌。" 照他所说,峡谷平行于断层,峡谷弯曲是因为断层弯曲;照片所示的公路所在槽低部位就是断层通过区域。可是,在他所示照片中,他却没有标明断层在哪里,断层存在的证据,更没有说明断层的性质、断距、活动时代。如此乌龙,可能连他自己也不清楚。 其实,他照片所示的地貌是近水平的沉积岩地层被近垂直节理交切而形成的特征地貌,与断层本无多大关系。如若有断层,则断层两侧地层必然彼此错开一定距离, 即出现断距,而且两侧地层往往被断层牵引,发生产状的变化。只要读过大学普通地质学的同学们都知道,节理与断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虽然两者都是岩石的破裂。既无断距又无产状变化(图1),更没有擦痕证据,如何能臆言 “断层切割”? 科普也要以事实为根据。没有见到的,不讲;不合乎基本理论的,不讲。不负责任的、不懂装懂的科普不仅会误导外行读者,而且也会被内行人讥笑。所以,科普挺能反映一个人学术水平与科学态度的。国内科研单位研究人员良莠不齐,有的人就是滥竽充数混饭吃,拿着国家钱,提着公费相机到处照些照片放到博客,就以为在搞科研或科普了,所在单位的学术委员会真应该对其进行学术资格论证。 门头沟南石羊沟峡谷 (网络照片) 所以, 科普一定要准确!
个人分类: 地震与地球|3098 次阅读|14 个评论
“态度”的话题
热度 3 liwei999 2012-6-30 08:12
“态度”的话题。 作者: mirror (*) 日期: 06/29/2012 18:53:28 人世间的争吵,很多都是因为这个“态度”的问题。唯物论者讲究 实在的 ,对“态度”的事情不大讲究。物质匮乏的时代,售 货员的“态度”是个社会问题。所以北京树立了一些模范,比如有名的就是 张秉贵 ,在王府井有铜像。但是依然解决不了问题。还是物质丰富了之后,销售的服务态度才有了改善。从大的时间尺度上看,唯物论者的说法不错。 毕竟人生有限,大的时间尺度经历不了几次,所以人们还是要讲究“态度”。而且还有个高级的说法,叫做“科学态度”。 “为什么热水冻结速度快于冷水?”——悬赏1000英镑! 虽是个娱乐的态度,但说的是科学问题。所以就要有个认真的态度。 ——实验重复不了! 有人“认真”了。很想说这是个“科学的态度”,但是因为实验做得不到位,所以还不能这样说。上来就做实验,只能说是个 积极的态度 ,距离“科学的态度”还有段距离。如何设计这个 实验 ,镜某另有帖子说明,这里不再论。做这样的实验设计不是为了搞研究,而是为了教育。教育是个很困难的事情。“悬赏1000英镑”,把这个事情化为游戏,效果就大不一样了。这样的事情,是讲给高二的学生听,他们挨着面子,应付着点头,实际上还是不能理解。教育的过程需要反复。到了大学里再说一遍,也许就会多留下一点印象。 杨老师做实验很认真,回应网友很积极。但是实验并不到位。杨老师自己好像并没有认清这一点。他在博文中,他试图证明、说明他实验的可靠性,但在镜某看来,都是属于“努力”而非“科学”。杨老师的实验结果归纳一下就是:没有能证实热水冻结速度快于冷水的现象。这是个中性的说法,既不(能)肯定有这个现象,也不(能)肯定没有这个现象。 另有一类人,对这件事情持另外的态度。他们自认为是“科学派”,对此事儿有疑问。比如这个帖子, 热水冻结速度快于冷水? 。这位“科班”人士的说法是: Quote (本贴)用一个更简单的方法否定这种 理论 。热力学到现在已经发展了几百年,它已经非常完善了。如果连这种简单的问题都不能用理论否定,那么是热力学的耻辱。 这也是一个“态度”,在镜某看来是个比较“傲慢”的态度,而且是毫无道理的。 对此评论,帖子的主人教谕镜某说: Quote 这正是科学的魅力,或者理论的魅力。 科学可以告诉你哪些东西不可能存在,比如永东(动)轮就不可能造出来。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东西看起来和科学是悖逆的,其实不是这样的。只是由于太复杂,无法用科学中的简单模型解释。但是可以用更加复杂的模型+ 数值模拟解释。 又多了一位被科学“魅了”的主儿。这位老兄对科学很有些信心,殊不知,“态度”上出了问题。为什么这样说呢?做研究首先是要搞清楚要研究的对象是什么,所谓“科学”的ABC,就是分类、梳理。“热水冻结速度快于冷水”是个现象呢?还是理论呢?这位仁兄认为是个“理论”,所以要用“热力学”去理论。这一开篇就错了两处:1)“热水冻结速度快于冷水”是个现象,不是理论,2)这个过程适用的理论也不是“热力学”,而是“热工学”。差这一个字会差很多么?在科大里面,差这一个字,就跨了系了。 非自己亲眼所见,相信不相信有这样的现象?这又是个“态度”的问题。不相信有的话,连热力学五的理论都不必用了。如果相信有这类现象,那么就要设法去用已知的学术体系去解释这个现象,研究 如何让理论来适用现实 ,而不是反过来, 用所谓的理论去否定现实的存在 。 “科学派”的人有个通病,思考问题不加时间坐标。比如说,主张对于简单模型无法解释的事情,可以用更加复杂的模型+数值模拟解释。这基本上就是一句“吃饱了不饿”的话。用更加复杂的模型+数值模拟解释需要时间、需要资源。现在怎么办?到悬赏期限为止怎么办?这也是个问题。 不考虑时间因素还不是个大缺陷,还有救。“科学派”人的更大缺陷在于他们往往还要求人们等着他们 用科学 解决了、搞清了问题之后再行动。这一点,就有些不自量力了。对于未知,科学并不比抽签、巫术更高明。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3057 次阅读|4 个评论
以偏盖全不是科学的态度
热度 1 黄安年 2012-5-4 07:19
以偏盖全不是科学的态度 黄安年文 发表:黄安年的博客 /2012 年5 月4 日 发布 科学网上有些评论 , 例如对于某些教授不端言行的评论言词犀利 , 其本意是揭露教育、科技和学术界的阴暗面 , 评论风格各异,谁也无权过问。不过在涉及评估教授整体这样的重大问题上,还是科学严谨为上,原因很简单,这不是开玩笑、调侃的场合,搞得不好适得其反。科学结论要求严谨,真理越过雷池就成谬误,如果把个别和局部当整体,以偏盖全,那不是科学的态度,鼠标一点 , 朝闻天下 , 就是责任 , 还是不要随着性子来,少说情绪化的话,多说担当责任的话。
个人分类: 三言两语简评(07-11)|2660 次阅读|1 个评论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转基因
热度 27 jiangjiping 2011-7-25 05:29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转基因 蒋继平 2011 年 7 月 25 日 最近国内对于转基因的争论又达到了一个高峰,这场争论是由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饶毅院长引起的, 自从他在人民日报以一家之言发表了[以史为鉴:转基因的“狼来了”几次了]的文章后, 引起了人们对转基因的关心, 科学网也转载了这篇博文( 463690 ),大约一周后,他又在科学网发表了另一篇文章:[转基因技术: 现代科学的必然应用 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 465959 )。 这两篇文章的内容都是支持转基因的。 仔细分析饶毅的文章, 不难发现他是从科学技术和经济利益两方面来考虑这个问题的。 从这两个角度看问题, 饶毅说的是有道理的。 自从他的文章发表后, 以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蒋高明研究员为首的一些其他科学家对饶毅的观点或者说转基因食品进行了另一类解释, 蒋高明研究员是从生态学和社会学方面来讨论这个问题。 从这两个角度看问题, 蒋高明说的也是有道理的, 其出发点和动机也是好的,是为了国家的安全和人民的健康。不过, 不知道怎么搞的,这种争论本应遵顺科学的精神,应该以纯学术的心态和术语来表达各自的观点, 现在的情况是双方已经好像变成了两个对立的集团, 一方被称为支持转基因的, 另一方被标记为反对转基因的。 随着争论的发展, 已经从科学偏向了政治。 最明显的证据是以[南方周末]署名柯贝的文章为标记 [对转基因的无知与偏见 柯贝 2011 年 7 月 21 日]。 凭心而论, 这篇文章的措辞超出了科学讨论问题的界限, 具有一种政治气氛。 这篇文章的作者也许想为转基因技术做一个正面的宣传, 但是, 不幸的是, 文章的内容不但不能让大众更好地理解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食品, 食品安全, 转基因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有关转基因的国际法则等重要的信息, 反而用一些攻击性的语言来制造科学家之间的矛盾。 发出攻击, 必然遭到反击, 这是宇宙规律。 所以, 蒋高明以[南方周末射来冷箭]( 467739 )等一些列文章给与严正的反击, 那是顺理成章的事。 时至今日,这场争论已经到了更加激烈的程度, 有更多的科学家加入了这两个阵营, 比如, 李昂以[反转基因在中国]( 467829 )为题再次用带有政治倾向的语言来支持转基因事业, 而廖俊林以[转基因的鼓吹者的无耻没有底线]的非常带有情绪化的措辞来进行反驳。 旁看这些争论, 本着一位科学家的良知,以一位在这个领域有限的科学知识(高级植物病理学家)的身份, 怀着一颗公正平和的公民之心, 遵顺科学独立的精神,站在中立的立场来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个人看法。 首先我觉得饶毅和蒋高明都只是从本专业的知识和角度来看等待问题。 这是很正常的, 也是应当的。 不过, 大自然是很奇妙的, 她的各个方面都是相付相成的, 是相互联系的, 是不可分割的。 因而, 我们只从一个方面来考虑问题, 那可能是不全面的。 而且, 我发现他们两人之间讨论和关心的重点也是不一样的。 饶毅谈及的是转基因技术和由转基因技术带来的经济利益。 凭我个人的有限知识, 转基因技术是一个很笼统的术语,它包含所有通过基因改造技术来改变生物性状的技术, 而转基因作物仅是其中的一部分。 后者才是蒋高明关心的重点。 到目前为此, 大多数转基因产品都在医疗药品方面, 那是相当成功的, 不过, 实话实说, 饶毅在引用这些数据时,有过分强调成功的例子的嫌疑。 因为, 据我所知, 美国有好多从事生物工程的中小公司都在不久前倒闭了。我亲眼所见的有三个, 都在加州, 其中的一个就是我自己曾经任职的先正达在美国加州圣地亚哥的生物工程研究所(总投资 6 亿美元),那是上世纪 90 年代初开始兴建的, 到 2001 年关闭。 虽然我在这方面的知识很有限, 但是我还是能够分清楚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产品, 转基因作物,转基因食品, 以及这些技术和产品与自然生态之间的相互关系的。 简单地来说, 转基因技术是一种通过分子水平上的工程手段来对生物基因进行改良的程序,由这种程序获得的产品就是转基因产品, 包括药品和其他转基因生物,由这种程序获得的作物就是转基因作物, 这种转基因作物被当作食物的话, 就是转基因食品。 由上可知,即使是转基因食品, 也可能是很不相同的性质。 这是因为被转入的基因可能来自于不同的供体, 这些基因具有很不相同的生物学特性, 不可一视同仁。 从我本人的学识来说, 除了带有 Bt 基因的转基因作物外,我对现在所有其他的转基因产品都没有多少顾虑。 但是我对用带有 Bt 基因的转基因作物作为人们的主食有很大的担忧。 这是因为这个转基因作物在经过人工改良后能够产生毒素。 这不是一般的问题。大家一定知道, 植物中有营养丰富的食物, 也有致人死命的毒草和毒花,只是使用的剂量问题。 所以, 我的观点很明确, 我坚决支持转基因的研究, 但是, 也反对将带有 Bt 基因的转基因作物作为主粮来推广的做法。 这是以科学的态度来对待转基因的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不能笼统地混为一谈。 我希望其他科学家也能以这种平常心来对待这个问题, 不要情绪化, 更不能出于个人的利益, 将其政治化。 借此机会, 我强烈建议中科院和农业部尽快联合组成一个专业机构,本着对国家和人民负责的精神, 邀请袁隆平, 饶毅和蒋高明等著名专家对目前中国的转基因作物和转基因食品进行科学的评估, 以决定未来的发展方向。
个人分类: 国家时事|4307 次阅读|33 个评论
论科学的态度和品质
热度 6 wangqu2008 2011-2-25 19:22
前天吧,尊敬的管理员给我来信,“ W 老师,开博大吉”,干脆凑个热闹,写篇博文,也不负别人的热情服务。 既然是科学网就谈科研,朝花朝拾一下吧。前一课题算是告一段落,一路冲锋陷阵感觉是五味俱全。科研,导师说的没错,要讲两个字“认真”, D.Z. 老师说的也对“要有坚毅的意志和品质”,不长不短的两年中,这两句话让我承受着不小的“负担”和快乐。这些大道理大家都懂的不得了,做起来如何呢? 先拿怎样“认真”说起,首先我自认为工作已经十分认真了,常常为找一些小问题花费很多时间,但还是会犯些低级错误,比如写文章过程中公式的标号( 8 )不知什么时候写成了( 6 )这其实就是不认真。当然尽量不犯错误只是认真的一方面,单这一点给我感觉做起来也很不容易了。因为这些“不认真”都会无意识的产生,而且很难立刻发现。当然,如果有了丰富的写作经验,这些“不认真”都是可以避免,或者很快能被排查出来。从另一方面讲,犯错也有犯错的好处,如果我们从不犯错误,也很难掌握驾驭经验的技巧。有句话是“爱过方知情重”,错而改之,下次不再犯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不会对别人夸张的暴露自己这些非原则的错误而大惊小怪。当然我要感谢导师对我的宽容,这常常让人更加自信。然而,最令人忌讳的就是原则问题了,所谓原则问题意味着科学态度的不认真,这是绝对不允许的。王老师博文《 科学态度也很重要 》有很好的例子:科学态度的不严谨不仅仅使你的劳动毫无价值,还有可能误导别人。 认真的态度是一个科研人员的基本要素。另外,坚毅的意志和良好的品质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有了意志你才不会轻言放弃,有了品质才能自己心安理得,让别人人心服口服。我喜欢低着头踏实走路,我常说走到了就看到了,何必频频远望前方呢,“欲速则不达”。学习就像盖楼一样(对建筑本人外行),不去想盖起几层上面还有几层,只有把现在的这层盖好,上面的每一层才能有一个好的基础。把根基打牢固是很重要的,科研也一样,这就要求我们一开始就要耐得住寂寞地去学基础课,当然盖到半拉就放弃的楼房更糟糕,所以我们还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不要轻易放弃,因为一座完整的新楼要比几座楼茬子更有吸引力。品质更是没得说,我们试想一个科研人员如果品质都没有了,他的成果你敢相信吗?当然也有人品不过关,工作上做的还不错的,这是外话了。实话讲,笔者更欣赏德才兼备的。古人云,厚德载物,至少在国内,品德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我始终认为,成大事者,首先要有人品,古语有“腹有诗书气自华”,但也有“人至无求品自高”,当你看淡些功名利禄才能踏踏实实办点实事,尤其是初出茅庐的新人。 无疑,如果每个从事科研的人员都能实事求是、持之以恒,不计回报的去做一件有意义的工作,相信科学界新的春天将不再遥远。。。。。。路还很长,路,在脚下,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个人分类: 人在大工|3929 次阅读|11 个评论
科学态度也很重要
热度 6 等离子体科学 2011-2-18 16:04
前几天的一篇文章,有评论提到文科生的科学知识问题。笔者却觉得是科学态度问题。 当初提议成立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中心时,吴老师就提到理科生应该有点人文精神,文科生应该有点科学修养和科学态度。 我们这里有一个英国来的交换学生,在国际关系学院做硕士论文,题目是: The Politics of Nuclear Fusion。 尽管在大学里主修( major )国际贸易,但是她对聚变能源研究所面临的重要科学问题的了解,超过很多正在做聚变研究的物理系研究生,更不要说普通的公众。比如: ITER 计划所达到的参数只能实现氘 - 氚聚变发应。而地球上找不到自然状态下、工业意义上可以利用的氚资源,只能在工厂里生产——但每年的产量仅以公斤计。所以要通过聚变中子与锂的反应来产生氚,再送回反应堆。这个氚循环的过程中需要氚的“增值”——即再送回反应堆的氚多于初始提供聚变中子的氘 - 氚聚变反应所需要的氚。虽然理论上这是可以做到的,但是实际循环过程中可能会有损失。所以需要氚循环的验证。而这个验证过程是不包括在 ITER 计划中的!这个问题牵涉的一些数据,笔者也不是很清楚,评阅她的论文的时候还需要打电话向核学会的专家核实。可是她都搞得明明白白。整个感觉是:真正认认真真研究了、并理解了有关的科学、工程问题。(她对 ITER 计划存在的弊病以及症结所在,也有精辟的分析。但那是她的专业。) 看起来尽管是文科生,如果有科学态度,认真钻研,也可以写好关于科学问题的文章。 上次 提到 Berkeley 开了一门《 Order of Magnitude Physics 》;这个学校还有一门课叫:《 Physics for Future Presidents 》——几乎没啥数学公式,更不要说艰深的推导,主要讲述物理学对日常生活的 impact 。笔者觉的这两门课都是一所好的大学应该开设的(当然,后一门课程最好叫:《 Physics for General Public 》)。 又: 刚刚又看到这篇新闻(从新浪科技转过来的 ——刚刚科学网编辑部已经更正了有关的内容:) ):《 太阳系边缘或发现最大行星 质量为木星 4 倍 》,其中有一段: 他对英国《独立报》说:“如果它确实存在,(我的同事约翰 · 马特瑟教授和)我将发现币形星系,这一发现在我们这个时代很难得。” 很奇怪什么是“币形星系”——如果看过一点科普文章或书籍就会知道,星系是众多恒星的集合,且多为中间厚、边上薄的圆饼形(学过更多天文知识还会知道从“上面”看并不是一整片“圆饼”,而是螺旋状的),难道“币形星系”是中间和边上一样厚?但那同一颗小小的(与星系相比)行星有何关系呢? 查了一下 英文链接 ,原文是这样的: "If it does, John and I will be doing cartwheels," Professor Whitmire said. "And that's not easy at our age." “ Doing cartwheels” = 发现“币形星系” ?这有点遥远。 “ Doing a cartwheel ”——做一个侧手翻。这里用复数,就是高兴得要做一串连手翻!为啥?因为“ that's not easy at our age ”(即:“ 这一发现在我们这个时代很难得”) 。 主要还是有没有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的问题。 P.S. 又看到这一篇《 把人吓出病来的周恩来 外一篇 — — 中国外交史上的语言乌龙 》,觉得翻译出点错也在所难免——即使是外交翻译,不是也有把“得陇望蜀”翻译成了“不仅对甘肃、而且对四川有领土野心”!
个人分类: 假语村言|5475 次阅读|12 个评论
有朋自远方来
等离子体科学 2010-10-19 11:43
不亦乐乎? J 好久不写了。因为忙 过了节就一直有客人来,今天更要来上百人 :p 上周是 APL/JHU 的 Tony Lui 来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了! Tony 是香港出生的,中文名字是吕达贤。因为不会说普通话,和华人同行交流也要用英语。所以笔者每每会想起 语同音 的重要。但是会说广东话的好处也很多:特别是我们一起在纽约的 China Town 吃饭的时候,点菜特溜:) 我是在 Columbia 读书的时候认识 Tony 的。当时刚过了 Qualify ,在找研究方向,正好 APL/JHU 提供 Fellowship ,支持学等离子体物理的学生研究空间科学问题,我就申请了。 Proposal 是关于磁重联研究的。很快得到了资助,从此开始我 20 年的磁重联研究。 Tony 也就成了我在 Johns Hopkins 那边的共同导师( co-advisor )和我第一篇在国外刊物上发表的论文的合作者。 Tony 以其提出的 极光亚暴 的磁尾电流片中断模型( Current Disruption Model )而闻名国际空间物理学界。 早期 极光亚暴 研究的主流模型是近地中性线( X- 线)模型( Near Earth Neutral Line ( X-Line ) Model , NENL or NEXL )。这个模型的主要点是: 极光亚暴 是磁尾近地区中性线( X- 线)上的磁重联直接引起的。这个模型在 1980 年代曾完全主导了地球空间物理研究。当时在 U. Alaska 做观测研究的 Tony ,却从多年的卫星与地面观测资料出发挑战这个模型: 极光亚暴 的 onset 一般发生自北纬 66-67 o 。考虑磁场中等离子体的重要性质:沿磁力线方向的物理性质相关性远远强于垂直磁力线方向,这个纬度的磁力线 mapping 到磁尾的赤道面上,应该在距地球 6-8 个地球半径处。而这个区域的地磁场基本是偶极场,有很强的南北分量,不会生成 Neutral Line ( neutral 指这条线上的磁场为零,即磁重联的 X-Line )。而近地中性线最近也不会小于距地 15 个地球半径!也是基于多年的卫星与地面观测资料, Tony 进一步提出一个新的模型: 极光亚暴 是在距地球 6-8 个地球半径处越尾电流片( cross-tail current )部分中断,导致其沿着磁力线流向极区而引起的。被国际同行称为: Current Disruption Model 。 这个模型提出之后,与近地中性线( X- 线)模型和磁层 - 电离层耦合模型( Magnetosphere-Ionosphere Coupling Model ,由 Alaska 大学教授甘如石先生提出)三足鼎立,并形成与近地中性线( X- 线)模型长期论战近 30 年的局面。论战的中心是:到底是近地中性线上磁重联导致 6-8 个地球半径处越尾电流片的部分中断还是越尾电流片的部分中断导致近地中性线上磁重联发生。论战的前十年几乎是 Tony 一个人与很多空间物理学权威的对垒。但是从争论的焦点就可以看出:近地中性线模型已经意识到自身的问题。其结果是近地中性线( X- 线)模型的修改( Modified ( or New ) NEXL Model 的提出)和 THEMIS 卫星的发射(沿着磁尾赤道面从地球向外排列的五颗卫星,用以测定引起极光亚暴的各种事件的时序)。 93 年在 Fairbanks 庆祝 极光亚暴研 究的先驱者 Akasofu 教授生日的学术研讨会上, Akasofu 在讲述 极光亚暴研 究的历史和发展时说: Tony 需要一个理论模型来说明 current disruption 的 cause 。大约 20 年过去了,这次 Tony 来讲学,就介绍了他在这方面的新成果。这一理论,以及 Current Disruption Model 本身,都还会引起讨论和争议。但是 Tony 探求真理、始终不渝的真正科学家的素质,是笔者所敬仰的。 科学,就是要实事 求是不看是不是 popular ,是不是权威说的一切用事实、用实验或者卫星观测数据说话!
个人分类: 学海无涯|4343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何以科学的态度面对自然灾害?
zbt92 2010-8-13 08:49
文 / 水博 舟曲的特大泥石流发生之后,人们在抗灾救灾的同时不免要对灾害的发生,以及如何尽量预防、避免灾害的问题进行探讨。然而,如何以科学的态度面对自然灾害,则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现在是网络发达的信息社会,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到各方面的信息做出自己的判断,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是一个巨大的社会进步,灾害信息的透明度有效地增强了全国人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同时提高了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和灾害自救的水平。同时,部分社会公众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各种极端思潮宣传的误导,过分的强调自然灾害中的人为因素。必须承认,我们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确实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和失误,因此,面对自然灾害的发生,反思我们自己的行为是非常必要的。 但是,我们也要警惕另一种有人借着自然灾害的发生,达到攻击、贬低自己的竞争对手的倾向。例如,现在社会上流行的一些反对科学、反对发展甚至反人类的极端环保,他们认为人类的存在,是破坏地球的恶魔。所以,只要出现任何自然灾害,他们都要想方设法的找到导致自然灾害的发生的人为原因,然后,总是要把它炒作成不是天灾,而是人祸。甚至我们的一些科技工作者,也受到了这种思想的影响,自觉不自觉地成为了极端环保思潮的义务宣传员。 舟曲的特大泥石流发生之后,有些反水电的人士曾经诬蔑是因为舟曲的水电建设才导致了舟曲的特大泥石流灾害发生。其实这绝对是一种违背科学合事实的无稽之谈。从科学道理上看: 舟曲的水能资源丰富,就说明舟曲的地形是山高水急,河水中蕴藏着极大的能量。在江水的奔腾中这些能量必然不断的切割着边坡,随着河谷被深切周围的岸坡变得越来越陡峭。一旦遭遇暴雨或地震就会出现大量的滑坡、崩岸、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只有在修建了水电站之后,河水的能量被用来发电,才能减少河水对河谷边坡的不断切割,从而从根本上减少造成地质灾害的成因。另外,在修建水电站的过程中为了水电站的施工安全,电站建设者也必须要对周围的危险地质情况进行处理。所以,即使在建设水电的过程中,也能在某种程度上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特别是在水电站建成之后,由于水库的形成,能够增加周围的水汽,有效地改善周围的局部小气候,有利于植被的快速生长,从而进一步改善环境减少地质灾害的出现。我们知道很多地质灾害的产生原因,与植被遭破坏、水土流失直接相关。所以,一般来说水电站建成之后到发挥出最佳的地质减灾效果,还要有一段时间。只有当水电站建成几年之后,促进了周围的植被的生长,防止了水土流失,水电的地质减灾效果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可以说水电站建设的时间越长,它的地质减灾效果就越明显。 从客观事实上看,我国西部的水能资源丰富,但开发程度却很低,至今只有百分之十几,而且开发的时间还普遍比较晚,水电建设的地质减灾效果还无法充分的发挥出来。所以,西部地区地质灾害的发生和损失普遍都比较严重。但是,由于我国东部的经济发达,水电开发建设的比较早,而且绝大多数水电资源都已经基本上开发完毕,因此,我国东部发生滑坡、泥石流的几率就明显的低于西部。 从国际上的情况来看也是一样,法国是世界上水能资源开发利用最充分的国家之一。由于河水的能量不会再用来冲击河谷制造地质灾害,因此,同时样是水电开发非常密集的法国的地质灾害却非常非常少。这种现象几乎是普遍的,最近,我们和国际大坝委员会的中国组织中国大坝协会联合开展了一项研究,发现全世界普遍的现实都是,水电开发程度越高的国家和地灾区的生态环境越好,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和造成的损失越小。总之,无论是科学和事实都已经向我们证明,人类社会的文明、科学发展是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根本方向。 一切反对对文明、反对科学、反对发展的极端态度,往往如果不是极端的偏见,就是抱有某种目的哗众取宠炒作。例如,舟曲的灾害发生之后,还有极端主义者宣称西部地区所有的工业、农业、交通项目,都是造成灾害的原因。我不太了解水利水电之外的其它行业,应该没有什么发言权。但是,我觉得这种说法未必符合事实。不仅我们水电建设的是减轻地质灾害的有效手段之一,而且,其他工程建设的结果,也未必就不是减灾防灾的手段之一。 例如,汶川大地震之后,我们所有因为修建水库而采取过了工程措施的边坡,都没有发生问题。在大地震中,一些水电站厂房成为当地受灾群众的唯一避难场所,解救了很多人的生命。这个例子不仅局限在水利水电建设。众所周知,地震中北川县遭受损失最大的恰恰不是县城原来认为危险的地区。由于那里采取了工程防护措施,反而没有发生毁灭性的破坏。倒是那些原来认为比较安全,而没有采取人工处理的边坡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其实,工程措施的防灾作用非常重要。即使在铁路、公路的修建中,也要考虑到工程的安全性,对危险的地质区域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笼统地说某类、某项工程建设就是造成地质灾害的原因,往往都是缺乏事实依据的炒作。其实,人类文明是巨大的历史进步,绝不会是倒退。只要我们以科学的态度进行开发建设,代表人类文明的工程项目在很多情况下都是防灾、减灾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 此外,在对待自然灾害的问题上,我们还要有一种客观、科学的态度,因为人不可能战胜自然,所以,我们的工程建设,即使再完美,也不可能完全杜绝自然灾害的发生。这就是我们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从另一方面看,自然灾害也并不是一无是处,它是造就我们今天色彩斑斓的大千世界的功臣。没有大地震就没有我们的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没有大量的泥石流,就不会有我们连绵起伏的西部山区,让人们安居乐业的各种坝子。总之,只有具备这种科学的态度,我们才不至于在自然灾害发生之后,总是沉浸在怨天尤人的痛苦中。 最后,还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任何社会总有各种的反对派,在我们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国家里,虽然法律上没有反对派的地位,但是我们却不能否认反对势力的存在。出于反对政府的目的,尽量把天灾宣传人祸是各国反对派都管用的一种手法。包括国外的反对派也都不例外。例如,我国的汶川大地着年发生之后,就有个别的外国媒体曾经炒作是我国的西部大开发造成的。特别是有些谣言的社会破坏力非常大,一旦把发生自然灾害的原因成功的归结为人为失误,就很有可能引起大规模的社会不满情绪,甚至造成严重的群体事件。 美国的一个研究机构曾经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某种意义上说,伪科学、伪环保对人类文明社会的危害远比恐怖主义更严重。这种说法,虽然还不能说是社会主流意见,但确实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因此,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而且艰巨任务。特别在特大自然灾害发生之后,我们特别需要保持冷金的头脑,以科学的态度面对灾害。
个人分类: 三峡|3183 次阅读|1 个评论
有還是沒有?鎮坪虎與曹操墓“确认”的再思考
LEOLAND 2010-6-17 19:35
曲津華 前一段有兩個事關科學的事曾經引起關注,概括說就是鎮坪無虎和曹操有墓。因結論皆出自強勢方面,而不是學界,讓人們不得不有所思量。 陝西鎮坪之無虎,似可相信,也就是說基本可信。因為有野外調查,而行使野外調查權的不大可能是发号施令的那些人,所以比較靠谱。但也要有點保留,說不定哪一天真有一個幾個野生華南虎跳將出來,惹了事端,也好有個迴旋的空間。這件事就此放下。 對河南安陽的曹操墓,筆者一直不認同官方的肯定性結論。有前面两篇博文為證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85992 和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86840 ,而至今仍堅持此見。今再拾此話題,非僅為近日國家考古學會原理事長徐苹芳老先生的同樣觀點所鼓舞,而是一直有這個題目在博客草稿紙上,等著鋪陳。當然,對老先生之反對曹操墓的認定與筆者的觀點有共鳴也甚感欣慰,卻也深知,咱與人家是有著不甚相同的理由的。因為,人家是行內,咱是行外;人家用的專業知識,咱用的是人間常識。 但把話說回來,行內並不一定是內行,行外也並不肯定是外行。對曹操墓認定這件事,有些行內人士就很不像內行,而相當不少的普通民眾就堪稱內行。 參與其事的有些行內人士,有著天然的話語優勢,卻沒有用好其話語權,他們在事實不清的情境下就匆忙斷言,就匆忙認定,唯恐自己會很快不久于人世。其手段之拙劣,其集假話大國之假話高手之手段大成,以至於拼命鼓吹,不計後果,而且對質疑聲音一律斥之為外行(打個比方,天很晴強勢方非說要下雨,公眾稍有質疑就被其斥為非氣象專家。這,是什麽道理?這,是科學發展觀嗎?)。這種態度,如何能讓公眾服氣?退一萬步講,即使那裡真的是曹操高陵,也被他們的氣急敗壞給糟蹋了不少含金量。 如此草率的程序,如此拙劣的態度,想不讓公眾生疑都難。真是想不通,怎麼會讓這麼一撥人弄這麼大的事呢?其實也可以解釋得通,因為上峰需要這個曹操墓。如此,現場幹活的就都是早已圈定為聽話的、帶著志在必得心態的人;而對那些冷靜、科學、客觀的業內人,好辦得很,封殺就是,不准介入這件事!我們可以想象得到,即使有一些人不小心混入了事先就認定是曹操墓的現場隊伍,而他們又碰巧還有點科學良心,那他們會有多大的質疑空間?假話大環境又能給它們多大的正義空間? 好吧,掌握了話語權的有關方面,你們說什麽就是什麽吧,你們自己玩吧。行外人都看出了你們的諸多破腚,看將來時間和實踐如何檢驗你們! 也許,你們根本就不怕未來被糾錯,因為即使現在被痛捉黑手也毫無懼怕,死不認錯。這樣的實例實在已經不少了。嗚呼! 2010-06-17
个人分类: 科学劄记|2661 次阅读|1 个评论
马克思主义者应有的科学态度和民主态度
可真 2009-6-24 07:20
一句质问记者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的话,为何能造成如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社会效果?因为这句在逯军本人可能是无意间脱口而出的话,直截了当地道出了与党和老百姓之间矛盾关系的同一(统一)方面互相对待的其差异(对立)方面,只是由于这差异(对立)方面向来被有意无意地遮蔽着从而使人们只看到它的另一方面党和老百姓之间矛盾关系的同一(统一)方面,所以当有人(逯军)偶然触及到这个方面并且恰好被有心的记者注意到并且把如实反映党和老百姓之间现实关系的这个层面的他(逯军)的话在媒体上公布出来时,人们就一时难于接受这个事实了党和老百姓之间除了同一(统一),竟然还有差异(对立)?就象一个经常染发的二毛(头发花白之人)偶然以素发面对众人时未免招来一片惊讶这人怎么头上还有白发啊?其实,他原本就是个二毛,平时人们之所以看不到其白发,是因其白发被染发剂遮蔽了,今突然以素发面对大家,虽因其出人意料而一时不被置信,但这才显出其二毛的真相啊! 世间一切事物本来都是一阴一阳,这道理是早在《周易》时代就为人们所明了的,可如今的有些人竟然以为党和老百姓之间的关系是只有阳(同一、统一)没有阴( 差异、对立)的,而当有人突然说出它有阴( 差异、对立)的一面时按:逯军所谓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的直接意思就是替党说话和替老百姓说话不是一回事(即党和老百姓之间是有差异的)许多网民皆认为他是实话实说,却被官方媒体视之为大逆不道而大加讨伐,就象党和老百姓之间压根儿就只有阳(同一、统一)没有阴( 差异、对立)似的。官方媒体的这种态度说明了什么呢?从理论上说,这种态度是表明其缺乏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基本哲学常识,但是如果把这种态度仅仅理解为是缺乏辩证法头脑的理论表现,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连数千年前的《周易》时代就为人们所明了的道理,照理如今稍有哲学头脑的人也都应该是明白的,但是为什么有些人就偏偏不明白这个理儿呢?我想,与其说是不明白这个理儿,倒不如说对这个理儿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呢! 揣着明白装糊涂有这个必要吗?对有些人来说是必要的。因为承认党和老百姓之间有矛盾(对立统一),这就是意味着肯定党和老百姓之间不仅有相互联结、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关系,而且有相互排斥、相互限制、相互否定的关系;而承认党和老百姓之间有相互排斥、相互限制、相互否定的关系,就是意味着承认不仅老百姓对党的关系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排斥、限制、否定的性质和趋势,而且党对老百姓的关系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排斥、限制、否定的性质和趋势,在现实性上这种矛盾的差异性、对立性就是党和老百姓之间经济和政治的利益冲突以及与这种利益冲突相应的思想冲突、观念冲突,承认这些冲突对哪些人有利、对哪些人不利是不言而喻的 (按:这是我的托辞,因为我不敢再具体说下去了), 尤其对老百姓无疑是有利的,因为只要承认这些冲突,老百姓为了自己的利益就可以天经地义地对党进行一定程度的经济斗争、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通过这些斗争来获得和保障他们自己的利益,当这些斗争被公认为是天经地义并且应当也必须被限制在一定的程度和范围之内以维持党和老百姓的矛盾统一体的稳定的时候,就有也才有条件实现社会主义民主这些年来党内腐败现象之所以层出不穷的重要原因之一,恰恰在于社会主义民主未能得到充分体现,而社会主义民主之所以未能得到充分体现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在于老百姓对党进行一定程度的经济斗争、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并没有被公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相反常常被一些有权势的人认为无异于是老百姓对党造反。 其实,只要承认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特别是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内在根据,就必须同时承认由党和老百姓所构成的中国社会的发展是在党和老百姓之间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与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互结合的矛盾运动中实现的。承认这个现实的矛盾运动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或唯物辩证法的起码要求,谁否定这种矛盾运动,谁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马克思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这种唯物主义是以无产者为主体的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价值旨归的,其体现于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就是坚持执政为民,而为了实现执政为民,就必须在理论上承认党和老百姓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并且在实践中通过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来保障执政党与老百姓之间在经济、政治和思想等方面的相互斗争的适度性,从而使社会主义国家得以在社会的稳定中获得发展。 对于把握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之精髓的共产党人来说,他们是决不可能因为有人说了一句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的话而感到这话是如同犯了天条似的而大加讨伐的,相反,承认党和老百姓的辩证矛盾关系,从而承认党和老百姓因各有其特殊的利益而必有一定的利益冲突及由此必然导致的经济、政治和思想等方面的相互斗争,同时认为这些斗争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来加以限制才能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坚持这种唯物辩证法的和谐发展观才是马克思主义者应有的科学态度和民主态度。
个人分类: 时评.政论|868 次阅读|3 个评论
高考前撕书如飘雪,他的心儿碎了!
HigherQM2007 2009-6-12 17:1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5a02a90100dx45.html 麻烦大家了,请高抬贵手点一下,谢谢大家!
个人分类: 未分类|4508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03: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