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SCM

tag 标签: SCM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24Model与SCM的比较
Greg66 2018-4-1 19:54
24Model与SCM的比较 模型 项 目 SCM 24Model 备注 分析范围 隐含在组织内分析 明确在组织内分析 适合的事故 起点和终点不明确;有个人事故,但只适合组织事故 起点和终点明确;无组织事故,因此适合一切事故 时间事件链有起点和终点,因此可合并;含一切事故的分析 危险源的定义 能量和物质 能量与物质、人的动作、能力、组织因素的不安全状态 (Levenson,2011;2015) 1.事故原因、事故、事故的后果都各自是事件 2.事故原因和危险源相同 危险源定义的合规性 不合国内外标准、法规 合国内外标准、法规 事故原因 能量和物质、屏障失效 危险源 名词少 原因的定义 没有明确给出 已经明确给出 不安全动作 一线员工 所有员工 因素间的影响关系 线性 静态线性、动态非线性 真实 模型归类 能量模型 行为模型 可用于改善对“行为安全”的理解 注:文中危险源的含义和英文hazard的含义相同。 关键词: SCM,24Model,比较
个人分类: 1|3503 次阅读|0 个评论
Revisiting 瑞士奶酪模型(1)- 事故是怎样发生的(有修改)
Greg66 2017-8-15 03:13
Revisiting 瑞士奶酪模型(1)- 事故是怎样发生的(有修改) 目前,Prof. Reason的瑞士奶酪模型SCM的三个版本目前都有应用,不能说哪一个过时了,可以说它们是并行存在。第一版(图1、2、3)提出于1990年(两种画法,图1、2),最新修改于1997年(图3),现在仍有应用,如HFACS就是在第一版基础上提出的,目前国内外仍有广泛应用;第二版(图4、5)提出于1990年代早、中期(图4),最新版笔者见于2016年文献(图5),可谓很新;第三版提出于1997年(图6),也不算过时。 在SCM看来,复杂系统的事故,一定是系统中有或者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问题、缺欠或者错误(相当于人体内的病原体,事故原因1),它们长期或者非长期存在;也一定有防护措施的缺欠(事故原因2)长期或者非常期存在。各种“病原体”发作、防护措施缺欠存在两件事同时发生时才产生事故(但现在有观点认为,无缺欠也会产生事故,见 Pidgeon , 1977)。 比较Prof. Reason画的下面这些图,可以参考SCM来理解危险源(hazard),这可能与 各国、国际标准中hazard的定义 有比较大的差别。当然,SCM不太主张研究hazard的来源,重点是放在防护措施上。 关键词:SCM,版本,差异,危险源,定义 图后有附录: 附录:SCM认为事故是怎样发生的( R EVISITING THE S WISS C HEESE M ODEL OF A CCIDENTS 中的 原话): 附录:SCM认为事故是怎样发生的( R EVISITING THE S WISS C HEESE M ODEL OF A CCIDENTS 中的 原话): Accidents result from an alignment of conditions and occurrences each of which is necessary, but none alone sufficient(人们一般的认识). 以下是SCM的认识: All the major accidents listed above had occurred in complex productive systems. Accidents could be seen as the result of interrelations between real time “unsafe acts” by frontline operators and latent conditions. Accidents are the result of a sequence of events or a serial development. This is similar to the principle of Heinrich’s Domino model (Heinrich, 1931). Accidents as a combination of specific events and a failure of barriers. Barriers can be found at any level of the organisation. Most of them(指multi-causal conditions)are a product of the organization itself. These weaknesses(即multi-causal conditions)may exist in the barriers and defences as well as in the established practices of work . SCM shows the dynamics of accident causation arising from interactions between latent failures and a variety of local triggering events. My view: 据以上, barriers 和 causal factors 事实上不可能分割为独立内容的。
个人分类: 1|15397 次阅读|0 个评论
24Model与HFACS或SCM的比较(最后加了一句)
Greg66 2016-7-27 23:54
24Model 与HFACS或SCM的比较 HFACS 是在SCM(Swiss Cheese Model)基础上的细化结果,所以这两个模型实际是一个。 一、 SCM ,认为事故是由危险源引起的。组织中固有的危险源是事故的潜在的危险和根源,它酿成事故的过程是:(1)组织在业务运行过程中,末端的运作活动即人的操做动作有缺欠而变成了不安全动作;(2)组织本来设计有防止业务运行中事故发生的多重防御系统,但是由于组织业务运行中的高层决策过程、中层执行过程、一线员工的执行动作有缺欠而引起多重防御系统的缺欠都对应在了一起不能起到对危险源的防御作用;(3)人的不安全动作和防御系统(对应在一起的)的缺欠相互作用而发生了事故。 二、 24Model ,认为事故是这样发生的:组织业务运行过程中,受到或者不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组织的安全文化、安全管理体系、组织成员的日常习惯性行为和具体执行动作、设备设施等物态或者其中之一有了缺欠即危险源,最终产生或者形成了人的不安全动作或者不安全物态,不安全动作、不安全物态或者其中之一酿成了事故。24Model中将上述物质和组织的整体行为、人员的个体行为及对事故发生起作用的外部因素中的不安全方面都定义为危险源。危险源或缺欠并不是组织固有的,而是运作不当而产生的。比如化学品,管控适当是安全的,是资源,不是危险源,不会发生爆炸;管控不当就是不安全的,成了危险源。人的行为也是一样的。 三、 上述两种不同的事故发生机制,形成了两个不同的模型。所以SCM和24Model的根本区别在于危险源的定义不同。 四、 SCM 中的把最高层人员的决策等行为等同于组织行为,而把中层人员的行为视为不安全监管或者管理行为,实质上也是组织行为的一部分。事实上这里所谓的组织行为是高中层人员的行为,而他们的行为也是个人表现出来的行为,不能说成是组织的整体行为,而且正是由于这种行为是个人表现的,因此他们能够直接影响防御系统和一线员工的行为,因此有两条路线影响或者作用于防御系统,其中一个是latent condition pathways,另一个当然是一线员工的unsafe acts。这样定义组织行为的其他问题是:事实上是不能或者很难在科学意义上(而不是行政规定意义上)明确确定每个人所在的管理层级的,管理层级的划分在理论上可以是任意的;高层、中层人员的各类行为不一定都是组织因素或监管因素,也可能是和一线员工个人行为一样的个人行为。24Model把组织整体行为定义为安全文化和管理体系,其中没有人的行为行为,因此不存在“越级作用线latent condition pathways”,而只有一个影响事故发生的路线,即unsafe acts 和 unsafe condition,使模型更简单。 五、 24Model 是把所有人员及其行为都平等地视为同样的个人和个人行为(受个人大脑支配),虽然这些行为的作用路径可能是导致事故的、导致其他问题的,但这样归类人的动作是非常清楚的。24Model中的不安全动作的范围是很宽泛的,含各层员工的动作。 六、 24Model 中所有模块及其内容都是靠定义来得到的,而不是像HFACS一样列举出来的,不会挂一漏万。 七、 HFACS 的142个原因因素,在24Model上均可找到归类位置,但归类更加清楚。 八、 24Model 中的每个原因在模型图上都是看得清楚地的。SCM中的防御系统实际是看不见的,hazard在很多组织也未必是看得见的,defense上面的那些空洞是什么一直是历史难题。latent conditions、local workplace factors、organizational factors都得自己定义才能使用,而这些问题在24Model中都已经得到解决了。 此外,24Model的直接原因,不只是事故的直接原因,不安全动作有很多作用路径,它还直接引发很多事件 。
个人分类: 3|6546 次阅读|0 个评论
My Chain 环中环
元宵 2009-6-14 12:57
(环形让我感觉到神秘) 最近看了几篇文章 , 印象深刻 : 1. 一位年轻导师对研究生的血泪控诉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36130 2. 慎重选择博士后(或博士生)导师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37087 3. 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37913 三点决定一个平面 , 在这个圈圈里 , 不论你和我都消耗着时间和精力 , 联系起来看这三篇文章 , 真情相见 . 把他们放在一起 , 正好编一部话剧 . 我自己也从这个角色到过另一个角色 , 再从另一个角色回到原先的角色 , 我还清楚地记得 , 作学生的时候希望遇到一位好老师 , 作老师的时候希望学生都认可我 , 希望听到观众的鼓掌 . 我觉得 , 认为我是好学生的老 师都是好 老师 , 认为我是好老师的学生都是好学生 , 在这种 假象 下 , 我面前出现了一个一个的喜悦 . 我让我的学生们来看 My SCM, 怕他们看不懂 , 加了这段对环的理解 ,体会一下在环中的感觉.本打算重新上课后,在课堂上要称呼每个学生的名字两次,因为在加拿大作学生时,如果这堂课老师没有喊我名字,我会生气,如果被喊了两次,说点什么,我会觉得这堂课真是太有意思了,学生们一直要求互动,就从喊名字开始吧. (环可以是这样的) (环可以是这样的) (环还可以是这样的) (My favorite chain ) 指景寻灵草,排云听洞箫。 (顾况) 祝天天开心 !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959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3: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