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防未病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我们需要学习老挝的中医防疫经验——治未病
lulingkxw 2020-6-16 00:45
哎,虽然感到揪心,不过也要习惯,疫情又来了,前几天,北京爆发新疫情,幸亏发现比较及时,目前发现大约80例,但市场人多物流大的地方,影响的群体也是比较大的。看来进口来自疫情发生地区的冰冻肉类或其他制品均有可能携带病毒。所以,如何正确处置和取用这类食材也将纳入防疫通识中。 对冰冻进口食材,高温消毒是必要的,加工过程做好防疫也很重要,但居民能否将购买的食材及时处理,并规范防疫操作呢?我看未必,不如集中加工处理来自疫情的冰鲜。例如大量制作鱼干、腊肉、罐头,烧肉等,保证病毒彻底杀死,减少居民接触风险。 如果发现病毒就销毁一切相关食材是不可取的。一方面这是巨大的浪费,因为食材没有变质,其实,消毒也很容易,60到100度高温烹饪就能杀灭。 其次,人们也可以顺便提倡少吃肉,多吃素,这也是可以减轻风险的。 呼吁到过疫情高风险区活动的人,都自觉服用预防新冠肺炎的中药,尽量消除病毒在未发症状前,或提高预防免疫力。被要求隔离的人更要动员他们全面服用中药预防。我们国家要积极采用中医防疫经验,提高防疫预防效能,降低国家防疫医疗开支,切实保障人民健康,加快经济复苏,隔离群体不要等十四天再处置,不要等发病症再处理,排除感染,防未病,治未病是硬道理。 转帖:科学网转转自央视网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0/6/441443.shtm 传染源究竟在哪? 疾控专家回应北京疫情关注热点 央视网消息:北京又发现新增确诊病例,传染源在哪?如何防控?来听疾控专家的介绍。 总台央视记者 姜珊: 我们看到这一次北京的新增病例都与新发地市场有关,怎么判定传染源在哪?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 吴尊友: 北京市曾经将近60天没有出现本土病例,不应该是北京当地自然发生的。那么这种输入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污染的物品带到了北京,还有就是感染的人进入北京造成的传播扩散。 总台央视记者 姜珊: 冷冻的环境,是不是因为它的低温导致了它更容易让病毒存活?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 吴尊友: 我们在采集含有病毒的生物样本的时候,这些样本都是储存在低温的环境,温度越低,保存的时间越长。像冷冻一类的食品,如果污染的话,这个病毒可以在这些表面存活2~3个月的时间。 总台央视记者 姜珊: 现在有很多人担心这是否意味着疫情卷土重来,您怎么看?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 吴尊友: 应该说北京的反应强力有效,经过几个月和新冠肺炎斗争总结的经验,我认为北京这次疫情不会出现大家担心的疫情卷土重来。 总台央视记者 姜珊: 那么面对病毒的新变化,我们有没有一些新的需要注意的问题?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 吴尊友: 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通风这些措施都是非常有效的。我要澄清一下,现在还没有完全确定是食品,现在只是高度怀疑有食品污染可能性最大,但还要进一步调查研究。尽可能不要去购买进口的农产品或者冷冻的食品,一定要煮熟了,不能生吃。同时我们在处理这些生食品的时候,要注意手的卫生。对于蔬菜类,一般来说不会造成污染引发的感染的问题,因为绝大多数蔬菜都是当地生产或者周边的地区生产的。 相关专题: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个人分类: 其他|1755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3 23: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