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王琎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科学家手稿 | 藏品探究(1):林秉南院士1956年回国时手填《回国留学生工作分配登记表》
热度 3 ScientificNK 2020-6-25 15:21
科学家手稿 | 藏品探究(1):林秉南院士1956年回国时手填《回国留学生工作分配登记表》 今天是端午佳节,适逢科学网博客刚开通,为了不让网站内容太过单薄,就想写点文字。上午写成博文《读王启东教授口述自传回首关山思万千有感》,觉得意犹未尽,想继续谈谈王琎家族,正好前几日竞得的林秉南院士当年回国时手填的《回国留学生工作分配登记表》还放在手边,就顺势再写一篇。林秉南是王琎先生的女婿,王启东教授的姐夫,他的夫人名叫王宝琳,我们不妨将他夫妻俩百度一下: 林秉南(1920年4月21日—2014年1月3日),原籍福建莆田,水力学与河流动力学家, 中国科学院 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名誉院长。林秉南1942年毕业于 交通大学 唐山工学院;1947年和1951年分别获美国 依阿华大学 水利硕士和博士学位;2014年1月3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林秉南长期从事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研究,为中国水利科学基础研究和水力学试验室建设做出了贡献。 王宝琳, 1919 年 9 月 15 日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 1944 年毕业于国立上海医学院医学系,从医之路长达六十多年,自 1956 年到 1997 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从事儿肾工作,为我国儿肾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儿科肾脏病专业的奠基人之一。 王启东在《回首关山思万千》中曾深情回忆:姐姐与“林秉南于 1950 年在美国结为伉俪,他们已相濡以沫地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姐姐和我是同胞姐弟,我俩感情深厚。小时候,姐姐带我上学,和我一起玩耍。在母亲去世之后,因抗日战争父亲与我俩分居两地之时,姐姐更是像慈爱的母亲那样照顾我。在爱荷华大学读书两年半,我们又有机会在一起,常常见面一同吃饭、聊天。我很荣幸地参加了姐姐的婚礼,见证了她的幸福。我们姐弟之间的深厚感情,不是只言片语能够说尽的,姐姐对我的疼爱,我终生感激,只可惜我能回报她的太少了。” 林秉南院士1956年回国时手填《回国留学生工作分配登记表》 言简而意丰的便条 1924年王琎先生合家照
个人分类: 藏品探究:科学家手稿系列|3021 次阅读|4 个评论
读王启东教授口述自传《回首关山思万千》有感
热度 1 ScientificNK 2020-6-25 09:41
读王启东教授口述自传《回首关山思万千》有感 近日读了王启东教授的口述自传《回首关山思万千》,有些感慨。王启东教授是中国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领域的开拓者。他的父亲王琎先生是国立东南大学化学系的奠基人,是中国科学社的重要成员,曾任《科学》杂志编辑部主任、中国科学社社长,亦是发现华罗庚数学天赋的第一个伯乐,成就了华罗庚的数学人生。该自传书名《回首关山思万千》即出自乃父王琎先生诗句。一口气读完有以下杂感: 一、国立东南大学的建校元勋们发自内心地对这座新型的大学充满了情感和期冀。这份情感从王琎先生对王启东的起名缘起即可感知。王琎先生祖籍浙江黄岩,因此王启东名字的来历与江苏启东无关。王启东说:“1921年9月27日我生于南京四牌楼父亲向同事过探先教授租来的房子内。那时,我父亲在南京高等师范教书,我出生那天恰好是南京高等师范改名为东南大学,故给我取名启东。”查东南大学校史,1921年6月6日,校董大会召开,一致推举郭秉文为校长,国立东南大学正式宣告成立。1921年8月,国立东南大学正式开办招生。这些重要日期虽然与“9月27日”有出入,但王启东出生时适逢国立东南大学刚刚成立,王琎先生便将对国立东南大学的无限期望寓于新生的儿子身上,于是以“启东”名之。这是以校为家的自觉行动吧! 有关情节老友于金教授在其博文中亦有记述。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47288do=blogid=1236703 二、书中有不少国立东南大学初创时期的轶事,是鲜活的校史资料。东大校友鲜有这种述微知著的回忆。 三、书中有不少中国科学社的轶事,可以看到中国最早的赛先生们为了他们的“科学报国梦” 踽踽独行的身影。虽然时光过去了近100年,背影仍清晰,仍让人肃然起敬。 四、本书的写作风格值得称道。王启东教授的人生接近一个世纪,历经沧桑和苦难,但他将自己的一生娓娓道来,说的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和细节,读来十分真切。更为难得的是他没有大倒苦水,为自己和自已的家族鸣冤叫屈,回首往昔心态平和,文字以述为主,很少见到直抒胸臆的评论,真正做到了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王琎一家在新社会深受运动之苦,其本人在1966年死于非命,继而犹太夫人也受迫害而死;长子王秉忱毕业于中央大学建筑系,曾留校任教,与刘敦桢熟稔,是解放后中南地区建筑设计界的一号人物,不光事业受阻,且长期受到迫害,在1976年即郁郁而终。 人生诸事,知易行难。乐观旷达,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说教容易,但让一个历经沧桑和苦厄的人去践行何其难哉!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王启东教授仍以理性的思维开启人生,一生奋发,且有所成就,真的令人敬佩。这本传记是口述史中的精品,值得一读。读了这本书,王琎及其家族形象变得丰满了。但不知道为何此书至今未能正式出版? 《回首关山思万千》封面 王启东三岁时的合家照 王启东题签
个人分类: 中国科学社研究|4479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0: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