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含混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这个逻辑要不得
热度 1 dfedhw 2020-7-5 07:34
最近,看到几篇关于火灾中逃生的报道:一家人在遭遇楼下起火后,冒险穿过滚滚浓烟和灼人热浪,沿着楼梯逃生,当然所有人都不可避免地受伤(吸入烟气及烧伤)。作者因此给出的建议是:火灾发生后,不要盲目跑。通常的情况,不是自己家起火,一般不要跑;特别在楼梯间发生火灾,或楼梯间有大量烟气的时候,千万不要跑。 首先有几个问题:什么情况属于“盲目”跑?哪些情况下叫“通常”?“一般”该怎么理解和操作?哪种浓度下的烟气属于“大量”? 要知道,当火灾发生时,普通老百姓可不会有时间坐在这里细细推敲,然后再审时度势看看到底要不要跑,他脑子里也许只会闪过唯一隐约的印象:记得专家说过,火灾时不要跑,等待救援。因为他很有可能忽略掉“盲目”二字(其实这次本可以跑);也不理解什么叫“通常”(通常情况是什么);“一般”尤为让人抓狂(今天这次起火算一般还是特殊);烟雾缭绕中,自然也更分不清“大量”还是“少量”。 发生火灾的建筑结构千差万别,即便是家庭住宅也同样如此(如自建房),可燃物的分布情况也不尽相同,如果不跑就能解决问题的话,此前也就不会出现较多伤亡包括被大火逼至阳台等。错过逃生时机,老老实实等在家里,而最终导致救援失利的因素也有很多:发现火情及报警过程滞后、行车距离远及信息有误导致走错路或绕远、通道堵塞导致消防车无法近前、火场地形侦查耗费时间、装备展开需要时间、附近消火栓无水或水压不足、破拆过程中花费时间、救人也分先后顺序、火场中潜在危险源、其它各种意外情形阻碍耽误救援。 遭遇突发状况,如何获知火情全貌并预判火势发展趋势?由于完全无法掌握周边信息,当事人一点都不冒险是不可能的,要想每次在火灾中都能毫发无损,从容脱身,那也只是一种理想。每一次火势发展蔓延的过程都不尽相同,每一次的救援失败,可能都卡在一些“特殊”的点上,然而相关的分析报道并不多见。 两害相权取其轻,受伤总比致命强,如何选择逃生也不可能写成标准版的教科书,也不可能去追求每一次“完美”的逃生,只要有人员被困,又可能增加后续救援人员的风险,也会影响到整体救援部署, 绝不能因为有人受伤就否认“逃”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前述的出发点也许没错,但是易给普通人留下一知半解的含混认知,无意间有可能害人,因为,死人再没机会说话。总体来看,这就是一种幸存者偏差,最终我们所能看到的未必就是事情的全貌,更不能以事后诸葛亮的结论去指导下一次火灾, 既然涉及到消防安全宣传,就一定要强调结论来源及适用的局限性 ,同时充分考虑到普通人的接收及理解记忆能力,如果历史能重新来一回(不跑),两相对比之后,估计原有的看法又会改变。 该跑的一定要跑(当然这句话也不严密), 平时提前关注一下周边消防安全环境 (包括可燃物的分布、提醒邻居的不良习惯、防护栏必须留逃生窗口、尽量考虑紧急备用逃生通道、家中常备一两根带钢丝内芯的逃生绳、时不时操练一下、邻居间相互留个电话等),逃生的选择权与主动权始终在自己手中,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因生命只有一次。 当然,如果我的逻辑和看法是错误的或是同样存在主观“偏差”,欢迎拍砖,理越辩越明。 不跑该咋办?
1834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1 19: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