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老歌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如果有一支竹笛向你吹响
热度 70 weijia2009 2012-10-7 11:18
如果有一支竹笛向你吹响
如果有一支竹笛向你吹响 贾伟 最近科学网上很多人在写青春、怀旧和老歌。 的确,那些经历了时光沉淀的青春往事,就像一首一首轻柔温婉的老歌,在我们的耳边萦绕、流淌,闭上眼睛,它们无处不在 - 在东篱烂漫的黄花间闪烁,在新酿的酒盏里摇晃,在月光依旧、灯光依旧的夜晚,从我们的心底里轻轻的唱响...... 记得大学毕业前夕,我们班里开了个茶话会,大家心情很复杂,不知该说点什么,于是有人提议让我跟班上的宣传委员来个男女声合唱,活跃下气氛。我老实不客气,就唱《请跟我来》:我踏着不变的步伐,是为了配合你到来,在慌张迟疑的时候,请跟我来 …… 但是,那个女同学没有接着唱,而是流下了眼泪。我们大家心里都很清楚,她一直心仪班上的一个男生,而那个男生马上要去澳洲读书,属于他俩的那条路将很快走到了尽头。 那个年代的我们青涩和清真得厉害,记得大一时我还爱穿仿绿军装的衣裤,这样在同学中显得合群,不太敢跟女生说话,骑自行车的时候嘴里最爱哼的是《会有那么一天》,里面的歌词就是我心中的远大理想: 会有那么一天, 我们会飞到天外的天; 会有那么一天, 我们会拥有属于自己的空间! 我从小爱唱歌,虽然自己也知道唱得不算好,但就是喜欢。据我外公讲,我小时候睡觉前一定要把自己最近学会的歌(主要是样板戏)唱一遍,直到唱不动了,声音越来越低,才睡过去。那时候不懂歌词,就硬是咬着字学,《智取威虎山》中的《小常宝》“这一带也要同咱家乡一样美好的日子万年长”一句唱腔直到很多年后才弄懂它是什么意思。 上大学以后跟同学组队唱二重唱、四重唱,没人搭档时就独唱,我们属于本事不大胆子不小的那种“业余歌手”,常去参加一些地区性的比赛,用现在的眼光看也就是比街道里弄排节目演出稍微强一点而已。记得有次全市选拔“太湖之春”艺术节歌手的比赛,我唱砸了,前一晚学了首叫《驿动的心》的新歌,第二天就登台,结果在台上唱了几句就忘词了,惨遭淘汰。从那以后,我登台比赛一定选较容易驾驭的老歌。不过,那一年的“太湖之春”艺术节还是通知我去表演了,可能是市教育系统看我比较活跃就把我的名字报了上去,我稀里糊涂地“被选拔”了。当时怕忘词,就选了首费翔刚唱红的的《溜溜的她》,内容简单明快,还很受观众欢迎。对了,那个时候的比赛奖品非常简单,什么书籍、被单、毯子都算(用现在的行情来看跟打发叫花子没啥两样),我记得有一次辛辛苦苦拿了一等奖,得到了一只当时刚刚上市的气压热水瓶,心里有十二分的满足感。 在密苏里大学读研究生时候,参加合唱团,也登台表演过。轮到我独唱时,我挑了首歌词容易记的老歌 - 《恰似你的温柔》。但从那以后我就逐步退出“舞台”了。有一次密大合唱团突然集结去一个地方表演,我也跟着去了,但伙伴们居然没让我一起登台。原来那是个特殊的场合 - 欢迎台湾来的蒋玮国先生,合唱团除了我之外都是台湾学生,唱的都是《梅花》、《中华民国颂》等曲目,大家不想让我为难。不让我唱歌,我也没闲着,我就站在纬国先生旁边,跟他拉拉家常,很显然当年作为上校参谋长在淮海战役中亲率坦克团突出解放军重围时的风采早已不再,眼前的纬国将军已经变成一个慈眉善目、心系家国、关爱后生的睿智老人了。其实,人在海外,对海峡两岸对立的政治就不怎么放在心上了,反而觉得像《梅花》这样的歌唱起来很好听,要是两边的同学齐声唱的话一定很有一番感觉:梅花梅花满天下, 愈冷它愈开花 ; 梅花坚忍象征我们 , 巍巍的大中华 ! 我回国工作后有一次登台唱过歌。大概是 2005 年的时候上海交大药学院团队参加交大“五一“歌咏比赛,我登台领唱时心里豪情万丈,结果比赛结束我们学院只得了个鼓励奖,台上宣布结果时我眼前一黑,不敢相信这是我参加比赛的成绩,从此我短暂的没有太多鲜花和掌声的“演艺生涯”便结束了,而且是以晚节不保的形式无可奈何花落去了。 “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后一句是“似曾相识燕归来”。我“淡出”歌坛后轮到我的学生们在歌厅展示歌喉,而我心满意足地当着听众,在沙发一边静静欣赏和品味他们的歌声。听学生们唱歌,我发觉这么一个道理:不论他(她)们唱的歌和我们那一代有多么的不同,青春的内涵是永恒不变的。歌声中你可以听出,他们和我们当年一样,在寻找自己的梦想,盼望飞上天外的天,盼望结结实实地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空间、一种真正的爱! 青春的岁月像条河,岁月的河啊 汇成歌。 我们那个时代的歌声跟《蹉跎岁月》一起渐行渐远了。如今的我们坐在了这条河流的上端,看着时光漂流,喧哗退却,但却并没有感觉青春已经永远的离开了。因为生命其实不只有一种色彩,一生仅此一次的青春是美好的,但它只是我们旅途中的一段路程,并非全部。往前还有很多路要走,还有很多的故事要展开,很多悦耳的旋律会唱响。 青春不只有回忆,还有未来,而未来更值得期待! 那时候喜欢穿军装一样的绿色衣裤,喜欢唱: 青春的岁月像条河 …… 《大约在冬季》:前方的路虽然太凄迷,请在笑容里为我祝福;虽然迎着风,虽然下着雨,我在风雨之中念着你 …… 美国中西部的隆冬大雪中: 请为我唱一首出塞曲,用那遗忘了的古老言语;那只有长城外才有的清香,谁说出塞曲的调子太悲凉;如果你不爱听那是因为,歌中没有你的渴望 …… 小时候我们唱“老师窗前有一盆米兰”,后来自己成为了那盆米兰的主人 从“清晨我们踏上小道,小道弯曲画着大问号”到午后的田园牧歌 (此图片来自网络) 写到这里,窗外已经出现一轮明月,北卡夜空中的如玉如盘的明月,这样的夜晚一定要有一首歌,最好是一首老歌。于是,我耳边响起一曲悠长的旋律 – 我思念, 故乡的炊烟, 还有小路上赶集的牛车。 哦,妈妈, 如果有一支竹笛 向你吹响, 那就是我, 那就是我, 那就是我 …… 翻唱 《那就是我》
13377 次阅读|178 个评论
奥数是个替死鬼
热度 6 freefloating 2012-7-21 01:55
奥数是个替死鬼
有一种深深的哀伤,就是我每次介绍的我喜欢的好书,根本没几个人真正去搞来读读,哪怕去网上看看书评的兴趣都没有,我不知道大家每天都在忙什么? 分享 QQ 日志:书到了 - 《奥数是个替死鬼》 2010-8-30 05:32 ( lightly revised ) 今天一早书就到了,我决定不管什么文章专利,项目 proposal 之类的东东,(不是刚从费曼那里学到了去坚定地追求自己心动的东西吗?……),我现在兴奋点在这本书上,我就不管其他了。 虽然我很多时候也一直是在这么做,追寻自己的热爱,追求心动的感受,但是经常背负着很深的负罪感……今天,我决定将十字架放下,再次将自己沉浸在似乎对自己的未来毫无意义的这本书里《奥数是个替死鬼》。 我一直以来对孩子的教育中,虽然不断受各种人和各式理论的影响,但坚持认为, 孩子的兴奋最重要,他兴奋什么,就让他做什么,虽然小孩子兴奋点往往并不是你最希望的。 比方说,现在的小孩子都在玩卡,玩陀螺,虽然我看不出这个对他将来的发展有什么好处,但我相信,小孩子学什么都是学,在他们欢乐的大呼小叫中,他们感受到的,学习到的肯定比单纯的课堂要多得多。 为了让自己心理负罪感降低(暑假已尽,我的既定的任务连头都没开好),我决定我的 兴奋理论将不仅应用于孩子,也应用于我自己。 《奥数是个替死鬼》,很好的一本书,很深的思考,我很喜欢他对奥数和低熵生活的探讨。 也许真的: 1. 我们其实并不需要那么多琐碎的知识 2 我们其实并不需要那么忙碌 3 我们其实并不需要那么成功 也许我们真正需要的就是 放松 ,因为放松是运动所必须的,是学习所必须的,也是生活所必须的…… “哲学是一种态度,科学是一种方法,技术是一种知识……” %-------------------------------- 奥数是个替死鬼? 作者:咏鹏 来源:文汇报 该书作者咏鹏,是一位奥数教师,他在书中向读者展示他所看到的孩子们课内外的生活、社会与家庭的较量,环境和性格的纠缠……他从经验和理论两个层面对所谓科技进步、社会发展提出了质疑,告诉我们正是商品社会、工业文明体系的病态结构,才是“奥数”现象背后的症结所在。 他说:“ 折磨孩子的是人不是题,奥数是个替死鬼!如果整个社会都在嗅着金钱的气息,大人们的生活正在变得越来越紧张,那么压力必定会传递,痛苦也不会徘徊在局部,必然造成一代人比一代人更累。在这条追求之路上,全民的工作量和知识量与日俱增,但越是疲惫,人们就越是想通过努力来挣脱这一切,从而陷入新一轮恶性循环。” 内容简介    教育是一个怎么强调都不为过的话题,可是,要想说清楚教育的问题,必须从教育所承载的所有这些意义上说起。教育的不尽人意,近年来被简单的归因于“培训班”,“应试教育”,或“体制”,或“腐败”。事实果真如此吗?今天的大多数人都相信,这个世界会一天比一天更好,而科技会给人类带来无尽的福祉。事实果真如此吗?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人生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你同意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幸福,那么,为什么我们孜孜追求,却离幸福越来越远? 作者现在是一位自由教师,从清华幼儿园到清华研究生,纵线的“单调”之下是横线的充盈。奥数、物理、吉他、足球……咏鹏以旁人不具备的立体感带我们深入浅出地去看,无可逃脱的培训班上的孩子们,到底是怎样活着,他们的健康、快乐,跟奥数班、跟考试、跟社会,到底是什么关系?本来天真烂漫、充满好奇的孩子们,是怎样倒了学习的胃口的?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家长、学校、课本、广告、社会,是怎样成为残害孩子的共犯的? 作为这个大城市里已不多见的家乡守望者,他也带我们看到了同一个地方、二十年、两代学生的变化。所谓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尤其是商品社会的病态结构,如何让我们远离生活的真谛、幸福的根本。作者用文理兼修者独有的严谨与感性,为中国社会的盲目进取画下了重重的问号。 好消息是,我们每个人都不该是引颈受戮的盲从者。在本书的第三部分,作者力图带领我们走出每天扑面而来的广告和财富故事,找到原本属于自己和孩子的轻松和幸福。希望每一个家长和有心人都会微笑着看到那缕迷瘴中的阳光。 作者简介   作者: 咏鹏   生于七十年代的清华土著   从幼儿园至研究生   足不出院接受了二十二年一站式教育服务   --   经过三年朝九晚五的消磨   本着“若为自由故,什么都可抛”的精神   决意重新找回渐行渐远的生活情趣   --   崇尚淳朴自然,爱好繁多   曾或仍从事的行当包括:   编辑、程序员、翻译、足球裁判等   --   现主要身份为自由教师   教小学奥数、中学物理   教大学生弹吉他 约翰·丹佛《 Sunshine on My Shoulders 》 Words by John Denver, Music by John Denver, Dick Kniss and Mike Taylor Sunshine on my shoulders makes me happy Sunshine in my eyes can make me cry Sunshine on the water looks so lovely Sunshine almost always makes me high If I had a day that I could give you I'd give to you a day just like today If I had a song that I could sing for you I'd sing a song to make you feel this way Sunshine on my shoulders makes me happy Sunshine in my eyes can make me cry Sunshine on the water looks so lovely Sunshine almost always makes me high If I had a tale that I could tell you I'd tell a tale sure to make you smile If I had a wish that I could wish for you I'd make a wish for sunshine all the while Sunshine on my shoulders makes me happy Sunshine in my eyes can make me cry Sunshine on the water looks so lovely Sunshine almost always makes me high Sunshine almost all the time makes me high Sunshine almost always This song appears on twenty-one albums, and was first released on the Poems, Prayers and Promises album. This version has also been released on The Very Best of John Denver (Double CD), This Is John Denver , Reflections: Songs of Love and Life , The Country Roads Collection and The Rocky Mountain Collection albums. It has been rerecorded on the Greatest Hits Vol 1, 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 Other Hits, Favourites, Voice of America, John Denver (Italian) and Country Classics. It has been rerecorded again on the Earth Songs, The Very Best of John Denver (Single CD), The John Denver Collection - Sunshine On My Shoulder and A Portrait albums, and again on the Love Again and A Celebration of Life albums. Live versions also appear on the Live In London, The Wildlife Concert and The Best of John Denver Live albums. from: http://www.lyricsfreak.com/j/john+denver/sunshine+on+my+shoulders_20073893.html ]
个人分类: 爱我所爱|7426 次阅读|28 个评论
【继续做简谱】黄自《新中国的主人》很好听的齐唱曲目
espero 2012-5-6 23:20
【继续做简谱】黄自《新中国的主人》很好听的齐唱曲目
毕业论文拾掇得差不多了,今天重新收拾心情开始抽空做简谱。这次送上的是民国时期著名作曲家黄自先生的一首短小精悍但非常好听的齐唱曲目《新中国的主人》,作词者亦是一位大名鼎鼎的作曲家刘雪庵(刘的代表作是《长城谣》《何日君再来》《飘零的落花》等)。这首《新中国的主人》作于1933年,我根据2004年的CD录音将其扒成简谱。虽然歌曲中唱的“新中国”与我们现在常说的“新中国”并不是完全指同一个政权,但从中国推翻封建帝制走上奋发自强之路的角度来说,也可以认为是指同一个更大的时代。更何况,歌词和曲调中所蕴含的力量,无论是1933年那个国家民族面临东洋侵略危机的时代,还是当今我们面对全新的国际环境挑战的时代,都是富有警醒意义的。 不多废话了,上图。 如果图片显示不清晰,您可以右键单击图片,选择“图片另存为”保存到您的硬盘上再看,就清晰了。
5966 次阅读|0 个评论
各版本的《梅娘曲》赏析
sivaxin 2011-7-31 22:08
爸爸年青时是文艺爱好分子,拉过二胡和小提琴(尽管常被妈妈讥为“杀鸡乐”,仍乐此不疲)。而且他天生一副好嗓子,犹爱在家中与妈妈哼唱他们那个年代的经典歌曲,什么《三套车》、《喀秋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都是他的保留曲目,有时兴之所致,便激情十足地引亢高歌,常引得四邻侧目呐闷:是哪家有人在开个人演唱会? 经典歌曲就是有这样一种神奇的力量,纵然他们已青丝染霜,趋纹爬上眼角,只要那熟悉的旋律响起,记忆的闸门便会瞬间打开,仿佛重返那飘满歌声的青春岁月。昨日中午,爸爸接到老友潘伯伯的电话,又忆起年青时两人一起唱过的老歌,兴头被钩起来便难收住,隔着电话就唱起了那首悠扬而缠绵的《梅娘曲》。 《梅娘曲》常听爸妈唱起,歌曲诞生于1935年,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是田汉的话剧《回春之曲》中的一首插曲。话剧《回春之曲》是描写一些南洋的爱国青年华侨,为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回国参加抗战的动人故事,而《梅娘曲》所表现的正是梅娘不顾父母的反对,只身从南洋赶回祖国看到自已心上人高维汉因受伤而昏迷不醒,后失去记忆时,抑制不住内心的痛苦所唱的一首歌。《梅娘曲》是一首极具画面感的歌曲,整首歌共三阙,起首均以“哥哥,你别忘了我呀,我是你亲爱的梅娘!”引入,上阙是梅娘对往昔南洋甜蜜爱恋时光的回忆,中阙则是在红河岸边送别情人,回国参战时的情景,弥漫着浓重的不舍与惆怅,下阙则是梅娘抛家离乡,终于见到重伤昏迷的爱人,她内心的悲怆喷涌而出,其中“用我的眼泪搽好你的创伤”一句绝对是血泪斑斑,掷地有声。演绎这首歌除了考验歌者从容转换高低音和控制气息的能力,还要求歌者将强烈的情感表现融入歌声当中,才能将这首歌唱得打动人心。 爸爸已不记得最早的《梅娘曲》原唱是何人,幸好如今网络资源发达,网上一搜便发现老、中、青歌唱家中都演唱过这首歌,我们便饶有兴致地一一聆听对比起来。 老一辈的歌唱家中有邹德华 演唱版本,这一版本演绎得非常出色,仅以干净的钢琴配乐,不用任何和声,听来如泣如诉,极富艺术感染力。 http://www.1ting.com/player/02/player_273062.html 再往下是李谷一老师演唱的版本,李谷一老师的音色是甜润婉转的,因此《梅娘曲》经李谷一老师的演绎便呈现与邹德华老师完全不同的风格,甜蜜凄婉由余,而悲怆沉郁不足,所以个人觉得首阙的演绎是整曲亮点。 中年辈的歌唱家中殷秀梅和宋祖英都演唱过这首歌,但殷秀梅的音色和唱功明显更适合这首歌。殷秀梅的音色磅礴深沉,像辽阔的海洋,首句“哥哥”仿佛从心底压抑了许久强烈地呼唤,撞击着听者的心灵。 http://video.sina.com.cn/v/b/244846-1415665961.html 而湘妹子宋祖英素以甜歌著称,其音色清亮、高亢,适合演唱热烈、轻快、欢乐、跳跃的山乡民歌,她的成名曲《辣妹子》便是如此,而演绎这首《梅娘曲》则明显力不从心,不仅气息时常不稳,而且感情贯注单薄,让人感觉是程式化的演绎。看来,尽管是优秀的歌者也须找到自已合适的歌曲风格,并不是什么样的歌曲都能唱得出色。 http://v.ku6.com/show/3fH9cB1uCNViBdf-.html 青年歌唱家中谭晶演唱的版本流传较广,谭晶的音色优美、饱满,但其唱法采用通俗唱法,少了这首歌原唱的歌剧味,整首歌的演绎同样是婉转由余,力度不足,缺乏了悲剧色彩的歌声便流于肤浅,犹其是最末一句,“你可怜的梅娘”本是让听者感之落泪之处,但谭晶的版本最显得做作。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MyNjY4MDA=.html
个人分类: 爱乐爱生活|8744 次阅读|0 个评论
听听老歌,净化心灵
热度 1 mingning 2011-6-18 12:12
什么时候,忘记了自己还曾经单纯过,可是为了身体心理的满足与快感,而渐渐使心灵蒙上一层土,不再为了一个简单的理由而高兴不已,变得那么深思熟虑、捉摸不透,听一听老歌,回忆儿时天真烂漫时,最不能至而心向往之。
2667 次阅读|2 个评论
情醉粤语老歌
热度 5 ywang69 2011-5-23 22:18
情醉粤语老歌
粤语歌曲当时流行其实和港台电视剧的走红大有关系, 另外就是粤语的发音特有味道,让人似懂非懂,就像现在周杰伦的歌曲,听不太懂所以喜欢。 上大学的时候,有段时间我和死党王跃武不可救药地爱上了粤语歌曲,为此还特意买了一盒磁带《如何说广东话》,其中“做乜事阿,你扪边个,你嘅边度,你讲咩啊?”讲的一溜一溜的。 许冠杰,罗文,陈百强,蔡国权是80年代初称霸香港歌坛的歌手,他们之后就是张国荣,谭咏麟,谭校长当时非常风光,有时香港十大中文金曲他一个人占了一半。谭校长宣布不再参加评奖之后,四大天王才浮出水面。 我个人非常喜欢的粤语歌曲有: 许冠杰:沧海一声笑,夜半轻私语,沉默是金,知音梦里寻,阿郎恋曲。 罗文S甄妮:铁血丹心, 一生有意义,世间始终你好(射雕英雄传主题歌)。 林子祥:真的汉子 徐小凤,蔡国权:顺流逆流,不装饰你的梦,天意人心 汪明荃 :万水千山总是情 邓丽君:漫步人生路 徐小明:再向虎山行 陈百强:今宵多珍重,偏偏喜欢你,念亲恩,烟雨凄迷,一生何求,一生不可自决 谭咏麟:爱在深秋,雨夜的浪漫,朋友,爱情陷阱,半梦半醒,水中花,讲不出再见,爱多一次痛多一次,偏爱, 张国荣:无心睡眠,倩女幽魂,由零开始,沉默是金, 钟镇涛邝美云:仍然心在想你 卢冠廷:一生所爱(大话西游片尾曲) 周启生:天长地久,Anna, 梅艳芳:似水流年,似是故人来,夕阳之歌 苏芮:若即若离(让我想起妙僧无花) 叶蒨文:祝福,焚心以火(古今大战秦俑情主题歌),秋去秋来 陈慧娴 :逝去的诺言,傻女,人生何处不相逢,千千阙歌,夜机,真情流露, 归来吧,红茶馆,飘雪 邝美云:堆积情感,再坐一会 杜德伟 :擦身情缘 张学友 :太阳星辰,相思风雨中,夕阳醉了,分手总要在雨天,还是觉得你最好,只想一生跟你走,每天爱你多一些,旧情绵绵,Linda; 李克勤 :大会堂演奏厅,深深深,一生不变 刘德华:可不可以,谢谢你的爱,一起走过的日子 Beyond:大地,喜欢你,真的爱你,光辉岁月,情人,海阔天空,长城 草蜢 :半点心 林忆莲 :前尘,依然 蒋志光韦绮珊:相逢何必曾相识 黎明 :相逢在雨中 温兆伦 :随缘 张智霖:片片枫叶情,现代爱情故事 关淑怡:难得有情人。 王菲:容易受伤的女人,季候风,暧昧,执迷不悔。 似乎已经太多了,但这些歌曲我都可以在KTV一展歌喉(女声除外)。 粤语歌曲往往都有诗词的韵味,我非常喜欢黄沾、卢国沾、向学怀,潘伟源、潘源良和林夕作的词。他们的共同之处便是都对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颇深,处处可见古诗词的痕迹,尤其是黄沾还在港大拿下关于粤语歌曲的博士学位,绝非浪得虚名。黄,卢的武侠情怀让人向往虚无缥缈的江湖生活,二潘娓娓动听的情话让人领悟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喜欢林夕的甜苦人生和对爱情细腻的诠释。 后来发现许多粤语歌曲的原版却是日本歌曲,而且许多粤语歌曲走红后马上推出国语版,反之亦然。 本文是受曾咏春评论后启发所写,特表示感谢。 王菲也是87级(放弃厦门大学生物系87级录取资格移民香港)
个人分类: 文体娱乐|6319 次阅读|13 个评论
在北京的“基埔”听乌克兰艺术家唱歌
Namychan 2010-9-21 03:41
今年北京初秋似乎有些季节的迷惑,夏日的余威迟迟不愿退去,临别时忘了归还气爽的蓝色天空,却带来了冬天灰沉的雾濛和春季梅雨的淅沥。 在北京开会期间,每天从22层的饭店房间看到堵塞的车流,心情难免忧郁,期待中的美丽秋天为何不见踪影? 朋友来了,要带我去一个地方吃饭。又是饭局!想想堵车就怕,我不想花太多时间在晚餐桌上,数次建议从简从快,可她坚持非去不可,去那个名为“基埔”的餐厅。经过长时间堵车,出租车终于慢吞吞地将我们送到目的地,一个外表毫不起眼的半地下门面餐厅。说实话,如不是朋友极力推荐,我决不会来这儿的。 进门迎面扑来的是记忆中才有的一种既朴实简单又华丽辉煌的走廊,一面陈旧但依然鲜豔的红旗立在正面,两边墙上挂满了乌克兰艺术家照片。进去时我除了对那些着军装挂满勋章的相片多看了一眼,并未在意相片下歌唱家的介绍。 转进餐厅,我不禁立住了,一小型男声合唱队正唱着久违的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歌,歌声浑厚激昂,特有的俄式发音以及专业有素的高低和声仿佛是电影中的人们走下来了。没有麦克风,没有绚丽服装,没有炫目的灯光,一把简单的手风琴伴奏就把前苏联歌曲唱的那么动人耐听。 他们在餐厅表演,为我们中国人尽力表演!坐在餐桌前进餐的人们显然教养不错,可能慕歌而来者众,倾听者多于闲聊,一曲完毕,都鼓掌致谢。歌唱家们并无哗众取宠的动作或言语,套句时髦话——他们是裸唱。每次唱完他们均报以不卑不亢的微笑后匆匆离去,他们的背影透露着艺术家们的傲气。 但是,国家贫穷了,歌唱家们不得不远离故土,远离他们应该站的舞台,为进餐的我们表演。他们物美价廉,独唱:50元/次;合唱:80元/次。即使到最后没有几个在进餐了,他们的表演决无半点敷衍。我觉得虽然他们在为挣钱而唱歌,但一旦音乐响起,他们就是在为艺术而唱。他们人数不多,高歌低吟配合的天衣无缝,歌声的穿透了直达听众心里。 我们顾不上菜单了就盯上歌单了。我们请乌克兰国家功勋演员苏哈罗夫.亚力山大演唱‘莫斯科郊外的夜晚’,歌声优雅动听,我用iphone4录了一小段,可惜不知怎么放上博格里。 看过[潜伏]的人不知注意到里面的一段背景音乐“神圣的战争”,这是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大举侵略苏联。 战争的第三天瓦·列别杰夫-库马契发表了诗作----“神圣的战争”;第四天红旗歌舞团的团长亚·亚历力山大罗夫就为此诗谱曲。 这首歌很悲壮,尤其唱到结尾时的叠唱词时,豪迈的同仇敌忾的气概,感天动地!当年这首歌发挥了比火炮还强的抗击法西斯威力。我们请乌克兰的歌唱家合唱这首歌,他们身着军装肃穆站立,听着他们这么近距离激情满腔的歌声,我不禁肃然起敬,默默注视着他们每个人眼睛,他们的歌声里有着另一种悲苍震颤。大家禁不住泪眼婆娑,这是最让我感动的一幕。 我们简单点了点吃的,省下钱都点了歌。我们请伊娜唱“山楂树”,她是女中音歌唱家,她的歌声一下把我带到朦朦胧胧听大人们唱这首歌的童年,这是我百听不厌一首美丽歌曲,伊娜不亏是过奖的歌手,唱的非常地道优美。 我们和周围其他来“基埔”的人享受了许多原汁原味的苏联,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和乌克兰老歌,如“三套车”,“桥”,“喀秋莎”,“红莓花儿开”等等。 没想到在这气候不佳的北京,有这么如此惊奇的一夜。除了享受乌克兰艺术家们的高水平表演外,我敬重这些人的专业精神,坦白说我还为他们有一丝悲伤心痛。 都说艺术没有国界,但艺术家们有国家。国家穷了,艺术家想保持尊严不容易。我尊重他们,尊重他们的表演,也希望我的中国同胞们都尊重他们。他们的表演没有半点水分,是真材实料的艺术。 有空,建议去“基埔”听乌克兰艺术家唱歌吧。 (手机照的效果不好,见谅)
个人分类: 未分类|7696 次阅读|4 个评论
两首老歌&满世界的爱心
moxj 2009-6-17 22:21
一出所门就是兰大电脑城,横跨马路的天桥边很少没有乞讨者的时候,旁边地下通道里的几位阿姨和叔叔更是节假日不休息。昨晚一起聊天的兄弟给我讲了关于当今丐帮的故事,听着故事和旁边的音乐,我想起了前段时间在成口县广场的舞曲,也想起了老家山西那些司机和煤炭生意人晚饭后 K 的同样两首歌。 这两首歌便是迟志强的《 铁 窗 泪 》 和《 北 郊 》 虽然我周围的人一般不会接触到这两首歌,但当我多次在各类人群中听到这两首歌的时候, 突然对这些乞讨者和那些曾经的罪犯有了一种不一样的景仰。不知道怎样评价他们,想起鲁迅先生的几句话: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我这样思考问题,也许绝大部分人是不认同的。如果我们回望亲爱的政府和伟大的党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取得的丰功伟绩和创造的繁荣景象。 我们不得不对当前社会的各种现象重新审视,不得不发此感叹。 我不知道当前被冷落和鄙视的群体为这个社会做了多少贡献,只记起来去年一位老师批评我要尊敬中国的性工作者:她们是促进内需的强大动力,是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想起这些,也让我想起小时候听过的两个故事: 申徒嘉是个被砍掉了一只脚的人,跟郑国的子产同拜伯昏无人为师。子产对申徒嘉说:我先出去那么你就留下,你先出去那么我就留下。到了第二天,子产和申徒嘉同在一个屋子里、同在一条席子上坐着。子产又对申徒嘉说:我先出去那么你就留下,你先出去那么我就留下。现在我将出去,你可以留下吗,抑或是不留下呢?你见了我这执掌政务的大官却不知道回避,你把自己看得跟我执政的大臣一样吗? 申徒嘉说:伯昏无人先生的门下,哪有执政大臣拜师从学的呢?你津津乐道执政大臣的地位把别人都不放在眼里吗?我听说这样的话:镜子明亮尘垢就没有停留在上面,尘垢落在上面镜子也就不会明亮。长久地跟贤人相处便会没有过错。你拜师从学追求广博精深的见识,正是先生所倡导的大道。而你竟说出这样的话,不是完全错了吗! 子产说:你已经如此形残体缺,还要跟唐尧争比善心,你估量你的德行,受过断足之刑还不足以使你有所反省吗?申徒嘉说:自个儿陈述或辩解自己的过错,认为自己不应当形残体缺的人很多;不陈述或辩解自己的过错,认为自己不应当形整体全的人很少。懂得事物之无可奈何,安于自己的境遇并视如命运安排的那样,只有有德的人才能做到这一点。一个人来到世上就象来到善射的后羿张弓搭箭的射程之内,中央的地方也就是最容易中靶的地方,然而却没有射中,这就是命。用完整的双脚笑话我残缺不全的人很多,我常常脸色陡变怒气填胸;可是只要来到伯昏无人先生的寓所,我便怒气消失回到正常的神态。真不知道先生用什么善道来洗刷我的呢?我跟随先生十九年了,可是先生从不曾感到我是个断了脚的人。如今我跟你心灵相通、以德相交,而你却用外在的形体来要求我,这不又完全错了吗?子产听了申徒嘉一席话深感惭愧,脸色顿改而恭敬地说:你不要再说下去了! 另一个类似的故事讲 有一个叫叔山无趾的人,因为早年间犯了过失而被砍去了脚趾。有一天,叔山无趾用脚后跟走路,到孔子的门下求教。孔子正在给学生上课,见叔山无趾来了,就跟他说:你年轻的时候做人不谨慎,犯了过失,招致了祸患,所以落成今天这个样子。尽管你今天还想到我这里来学习,不过你觉得还来得及吗?叔山无趾平静地回答说:我正是因为年轻无知,才会使身体受到伤害。但是我现在知道,生命中有比脚趾更尊贵、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来找你求教。 天无不覆,地无不载 ,上天什么东西都能覆盖,大地什么东西都能承载。我把夫子你视为天地,哪里知道你是这样一个人? 孔子顿觉惭愧:我实在是浅陋。请你进来指导指导我的学生吧! 但是,叔山无趾还是离开了。 孔子深感遗憾,回头对学生讲:你们勉励啊!叔山无趾这样一个断了脚趾的人,还知道来学习,还知道生命中有比他的脚趾更尊贵、更值得尊敬的东西,我们这些是全身全德之人,我们孰能不进取呢? 今天想起了这些故事,简单整理一下留给自己看。去年我刚开始写日记的时候,看到什么现象都试图从哲学方面给自己一个解释。所以类似的事情我会找来佛教的《心经》讲两句: 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或者回忆一下 《老子》: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很快调整自己不平的心境。 我想自己已经习惯中立了,所以不引用这些哲学语言的时候也都记录类似:《 猥亵女童的是清官 》《 腐败是个好东西 》 这样的日记。不幸的是,即便这样,很多人看了我的日记还是意见非常大。我记录的日记慢慢变成了 《 又见公务员 》《 首长辛苦了 PK 为人民服务 》 庆幸的是,我重新浏览这些日记。它们还是一样仅仅面对事实,记录我的认识过程。 写自己的日记,让鸟人们胡乱猜想扣帽子去吧。精英们建立起来的完美制度已经沦落到靠这两首感动人的歌和一帮乞讨者加无辜的性工作者维持的地步。我还在意自己喊不喊万岁做什么呢? 《 文化 、国家、埋你的那个坑 》不是每天还挂在自己的博客里自我反省吗?
个人分类: 观察思考|2459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5 11: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