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缺陷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缺陷的完美
热度 2 MinYi 2013-7-27 23:20
缺陷的完美 ​——铜纳米晶中的共格孪晶界-All about imperfections 纳米晶中的共格孪晶界对材料的强度、韧性等特性具有及其关键的影响,但是在研究这些特性时,往往假设共格孪晶界为一个理想的无缺陷界面。 缺陷二字,对于研究材料力学性能的人可谓再也熟悉不过了,无论何种材料,其本征力学性能一般都会因缺陷的存在而难以被测量出。早在二十世纪初,Griffith就专门研究了缺陷条件下玻璃的断裂韧度,由此开启了断裂力学的大门,其采用的能量释放率的观点至今仍被奉为经典。直至后来的Orowan涉及的塑性能释放率,以及哈佛固体力学大牛Rice的大名鼎鼎的J积分理论,都受到Griffith观点的影响。 随着纳米材料的兴起,“缺陷”二字继续延伸至各种纳米材料,有人通过制备纳米材料获得了其本征强度,有人通过纳米尺度化实现了材料的缺陷大幅降低,也有人在纳米材料中发现了其依然存在缺陷或迥异的变形与破坏机理。有关实验的,尤其是计算的研究结果,蔚为壮观。 纳米晶是提高材料力学性能的一个香饽饽,其中的孪晶更引人注目。假设共格孪晶界为理想界面来研究许多问题,虽然在很多时候可以得到很好的解释,但是若突破这一默认的“理想”假设,顺着“缺陷”的思路,那么共格孪晶界是否存在缺陷呢?在实验和计算上是否可以实现或观察到这种缺陷呢?这种缺陷对纳米晶的性能又有何特殊影响呢? 最近,美国苏伦斯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就突破了“理想”假设的束缚,通过实验和计算,在铜纳米晶的共格孪晶界中发现了扭结状台阶缺陷,这些缺陷包含着非共格孪晶界和位错,进而发现这些缺陷对铜纳米晶的变形机理和力学行为有关键性影响。 注:以下视频和文件均为转载,非本人原创,版权在出版社。 附上全文 Defective twin boundaries in nanotwinned metals.pdf Nanotwinned metals-It's all about imperfections .pdf 计算结果视频地址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g4MzQ1ODg0.html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g4MzQ1OTU2.html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g4MzQ2MDQ4.html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g4MzQzNDgw.html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g4MzQzNTI0.html
5239 次阅读|2 个评论
金字塔结构的破坏和崩塌
热度 1 fanxiaoyingz 2013-3-4 00:11
金字塔结构的 破坏和崩塌 我前面写了《金字塔结构的形成与维系》,写了《从文明积累到金字塔官僚体系的形成》 , 都是探讨的同一类问题就是管理结构问题,希望通过探讨把复杂问题说透彻。 http://bbs.sciencenet.cn/blog-117615-637594.html , http://bbs.sciencenet.cn/blog-117615-480107.html 说到底,政府金字塔、军队金字塔都是一种管理结构,是一种上层建筑,而不是一种实实在在地物质,本质上是一种关系网。所以,他就有上层建筑的特点,也有关系网的特点,他是虚幻的,是需要高超的控制艺术的 , 无能者是驾驭不了这个关系网的。说到底,金字塔管理体系是一种管理模型,既然是模型那么我们就可以用科学的、抽象的方法来研究它,而仅仅从现实中找来一些证据,所以我们的研究是一种科学研究,没有左右之分。对金字塔结构的破坏来自以下因素: 第一,其它关系网向金字塔关系网的渗透必然导致金字塔结构的破坏。目前看有这样几个关系网向金字塔管理网中渗透:第一种是各级官员的个人人情关系网。这种关系网向政府管理关系网中渗透自古就有,现代更甚。例如“潜规则”盛行,例如“朝中有人好做官”,这种关系网的渗透导致政府内宗派主义盛行,山头林立,到了无法控制的时候只能解体。例如苏联,例如晚清。第二种是敌对势力网向金字塔内部的渗透,敌对势力渗透到金字塔内部的目的本身就是瓦解政府,例如苏联着了道,出现橙色革命被和平演变。据说敌对势力在我国已经有了很强的力量,已经渗透到了许多领域,一张网似乎已经铺开!第三种网就是不同政见者,他们无处不在,慢慢可能结成一个网络,这个关系网在政治清明,政策恰当,民心向政的时候自然会消除,在国家危难的时候甚至可能转向,但是政策不利于人民,社会失去公平正义的时候这张网会迅速形成,甚至强大。 第二,金字塔结构存在自我膨胀趋势,当膨胀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由于社会的供养能力的不可持续,会发生自己解体现象。在上篇中我已经发现要维持金字塔的功能和存在,要让其中的成员不离开,必须坚持的一条是金字塔内成员的最低薪水要高于社会平均水平。这事实上就是说金字塔内部有更好的生活待遇,有更好的生存环境,必然导致许许多多的人希望进入到这个金字塔内部,享受这一份薪水。这必然导致金字塔的整体人员膨胀。人员膨胀的结果就是“人浮于事”,“效率下降”“互相倾轧”,最后出现内部严重混乱,混乱导致进一步失效运转最后解体。例如苏联其实就是经济停滞,政府财政枯竭导致的危机总爆发。又例如明朝末年,财政危机导致社会分裂,社会分裂导致政府解体很快瓦解了。又例如清朝末年,卖国条约一个接一个,社会不堪重负,社会严重分裂,武昌起义一声枪响,全国各省宣布独立,架空了金字塔的顶端。由此可见,在财政危机引起的金字塔结构的解体在解体以前首先发生的事是社会的大分裂,这个分裂是因为平穷分化严重,社会公平丧失,政府丧失功能出现反政府功能助纣为虐造成的。而社会的大分裂首先表现在经济上的大分裂,其次出现在思想上和舆论上的大分裂,然后是人事的大分裂,最后才是政治的大分裂。 中国政府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高调学习新加坡,也根据邓小平说的“共产党不是苦行僧”的理论,说要高薪养廉。我当时就存在质疑心理。十几年之后发现高薪养廉给公务员加薪后引起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引起的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引起了政府效率低下和内部倾轧,从社会上看——千军万马考公务员。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国家公职人员数量持续膨胀,财政负担日益加重。目前已经暴露出一些地方财政亏空,负债过大。高薪养廉的理论基础来自邓小平说的“共产党不是苦行僧”,他认为共产党员也是人,不能总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应该享受的就要享受起来,这也许就是官员们腐败的理论基础。但是我想问共产党不是苦行僧是什么?共产党员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那么“先锋”二字从何体现?共产党员的崇高理想从何体现?共产党员的宗旨意识从何体现?不就是从“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先人后己做起吗?当然,共产党员享受在后不是不让他们享受,而是这样才合理:随着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随着人民生活的逐步改善随之改善,应该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速度同步,或者应该慢一些,而这样做对当官的来说似乎就是苦行僧的生活。现在看,高薪养廉不仅没有廉洁,腐败甚至更加厉害,甚至成为团体腐败,形成了党内的黑恶势力,更有甚者人员膨胀趋势日益加大,膨胀压力持续增大。 第三,金字塔结构具有自发形变的趋势。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样的话可以这样说“不想当高官的公务员不是好公务员”,他可能就是一个得过且过,苟且生活、不负责任的公务员。也就是说在金字塔模型中,下级职员总想向更高处跃动,谋求更高的职位和更大的权力,这样就形成这样一种趋势,金字塔的顶层人员相对来说越来越多,逐渐远离金字塔结构的初始状态,改变了他的初始结构。我们介绍过金字塔结构在初始状态下是:最高处只有一两个权威在管理,下面以指数形式逐级放大,它的底数又可能是三,例如军队中的建制,也有可能很大是 18 ,例如国家部委的数量大概就是 18 。 但是在“人人都想当官”的趋势下,高层的数量会自发增大,而且以各种名义。例如建国初期只有政协、党委和国务院,后来增加了人大系统,工会系统、共青团系统、民主党派系统、法院系统、检察院系统。再后来加紧了纪律检查委员会系统,反贪系统,国家安全系统,和顾问委员会系统,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吃皇粮的人员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急剧膨胀,当然以各种名义出现大官员,数量就庞大了。以至于在九十年代后期不得不进行机构精简改革,从此有后国家机关进人的权力逐级上交,而国家机关内部正常的干部调动基本停止,只有官员们上蹿下跳了。这种变化使得国家内部的官员数量急剧增多。例如, 1956 年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中央委员97人,候补中央委员73人(总数量为 170 人 )。 1977 年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中央委员201人,候补委员132人(总数量为 333 人 )。 1982 年中国共产党十二大选出了由210名中央委员和138名候补中央委员所组成的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同时选出了由172人组成的中央顾问委员会(垂帘听政委员会)和132人组成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总数量为 248 加 304 人,总计 552 人 )。2002年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出由198名委员、158名候补委员组成的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实际上有有中央委员 204 人,候补中央委员 166 人),选举出由121名委员组成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总计为 491 人 )。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的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的数量在几十年来一直在增加,但是国土面积没有增加,也就是说单位国土面积上的高级官员数量在增加。这仅仅是党委系统的数量变化,还没有涉及其他几大班子。官员数量增加的结果是金字塔结构的变形,最底层的数量比例在减少,而高层的数量比例在增加,导致每个官员带的兵越来越少,官员之间的倾轧争斗越来越多,越来越激烈,而山头越来越多,宗派主义越来越严重,政府的效率越来越低下,内耗越来越多,资源越来越浪费。顶层数量增多形成多头管理,底层负担越来越沉重,逐渐失效,所以顶层也逐渐失效。 第四,金字塔体系中,从顶级向底级的信息传播具有“蝴蝶效应”,而从底级向顶级的信息传播具有“阻尼效应”。蝴蝶效应指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而且在政府系统中最高层的微小的行为或者决定都有向下逐级放大的作用。这样的例子太多了,例如五风的刮起。因为有蝴蝶效应,所以中央的任何决策都应该十分慎重,考虑十分成熟,把有缺陷的政策下发,把有错误的政策下发绝对是贻害人民,例如小岗村。所以,在金字塔系统中,金字塔的合法性就体现在政策的一贯正确上,如果错误出现的几率大于一定量,那么它的存在就是不必要的了,如果它存在只能导致错误放大,更多的更大的错误贻害人民。而从底级向顶级的信息传播具有“阻尼效应”,人民的正义呼声在这个系统中逐级传递只能导致最后消失。 第五,金字塔系统中的各个层次在特殊情况下会出现全面阻断。我们说在这个系统中存在物质、信息、命令、税收、资金、人员的流通,但是在特殊情况下,这些正常的物流会停止,全部停止就是层间阻断。这实际上意味着金字塔系统的突然死亡。例如, 1911 年武昌上空一声枪响,次日全国各省宣布独立,清王朝顷刻瓦解;又例如 1991 年苏联解体没有响枪。 第六,金字塔结构中的顶层具有全局性决定性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金字塔的顶层的领导是个英雄,那么他手下的各级都是英雄,国家的综合实力会逐渐提高,人民生活逐渐改善,群众安全得到保障;金字塔的顶层的领导是个汉奸孬种软蛋,那么国家的综合实力会逐渐下降,周边国家和远处国家会加重欺辱,人民日子越来越难过,安全没有保障,国家利益逐步出卖;例如晚清,北洋政府,蒋光头等等等等。第三,金字塔的顶层突然失去领导,导致的是整个金字塔系统的瘫痪,例如美国在第二次海湾战争中使用“斩首行动”,一下子使得伊拉克十几万军队失去作用,政府瘫痪,人民被荼毒。 例如明朝末年,财政连年赤字,中央已经失去了控制能力,出现灾荒以后社会不能承担庞大的政府开支,只能选择造反,造反以后混乱政府内部不能形成有效的抵抗,李自成直接攻击北京,无人勤王,北京城陷落帝国瓦解,这是一个古代的“斩首行动”,金字塔顶部被砍,但是整个官僚体系并没有瓦解,然后整个官僚体系投降到了清军麾下,使得刚刚从原始社会走来野毛没有脱尽的满族人夺取了金字塔顶端,开始奴役中华。 金字塔结构中的顶层的这种不可替代的作用很显然具有这种缺憾,因为群龙无首而瘫痪。而这种顶层领导的稀缺性常常导致下层领导为了争夺这个最高位置展开竞争。有时候这种竞争具有很大的破坏作用,例如明朝朱棣因为这个使得中国遭受了四年战争。顶层领导的变化导致的思想观念和做法的改变会造成整个系统的巨大变化,有些变化甚至是灾难性的,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关乎成千上万人的前途命运和国家命运,民族命运。 不可否认,金字塔结构具有结构紧凑,上行下达迅速,运转高效,控制容易等等优点,但是也必须看到金字塔结构作为一种模式,具有以上六个无法克服的缺陷,所以金字塔结构并不是完美的管理模式。
个人分类: 社会科学|2586 次阅读|2 个评论
虚报经费问题还是经费制度缺陷?
热度 2 outcrop 2013-1-6 08:46
科学网首页的新闻《 台湾侦办教授虚报经费案 涉案教授达百余人 》介绍了台湾岛内大学教授虚报经费成风的情况,结果是对教授们做了从宽从轻的处理。 虚报经费 这个问题在大陆高校,应该一样是普遍存在;但科学网手头有项目的老师,多半不敢对这个话题多说什么,因为很可能自己也存在“虚报经费”这类问题。 如果一个规则,犯规的人太多,那么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坏人太多;一种可能是规则有问题。或者两者兼有。 在我看来,国内的科研经费制度,规则本身的问题更多。这个话题展开聊就很复杂,科研经费分配方面的问题太多,少数人是愁花钱,大多数学者是愁钱花;中国教育网甚至做了一个专题: 科研经费体制改革 这里面的问题,我就不多说。 我想说的是温血点的话:既然批了经费给科研工作者们,就大胆的下放经费的使用权给他们,这是给学者们基本的尊严和信任——特别是中、底层的科研工作者们——科研经费甚至是他们微薄薪水之外的重要生存收入;但要获取经费中的部分益处,基本都是走【虚报经费】的路。 有人说,科研经费的每一个子,都该用在科研上,比如为了项目出差吃饭也该自己出;我认为是饱汉不知饿汉饥,亲自去做做青年高校教师,就明白了。 因此,我建议一般经费,还是配一个较大比例的完全自由支配额度——毕竟国家花纳税人的钱,追求的是科研积极的学者和科研成果,而不是大量小心翼翼的抠钱的犯规违法学者以及纸面文章。 当然,我聊的,都在学者这个相对清贫的群体范围之内;要是和和学者以外的某些不守规则的人对比,那就气死人了——比如和某些贪官比,一位教授的科研经费总额那都是贪污数额的九牛一毛。 延伸阅读 台湾侦办教授虚报经费案 涉案教授达百余人 =============================关于博主============================= 博主的主要兴趣是:知识管理;相关兴趣有:语义网、机电及DIY、哲学与心理、信息安全、科幻等。 我的常用博客在科学网 (访问可点链接,下同); 新浪微博是@outcrop ,欢迎互粉;建了一个超级QQ群:17662971,希望能闲聊无白丁,欢迎加入;自己打理着一个 机电工程师 小网站,欢迎来玩。最近在科学网关注“ 科学网大学 ”,欢迎加入 科学网大学群组 讨论、尝试。
个人分类: 科学网大学|3173 次阅读|4 个评论
传统思维理论存在重大缺陷
llpllp 2012-9-8 17:12
传统思维理论提出了很多思维方法,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思 维方法呢?因为我们没有找到思维方法的规律,传统思维理论 存在重大缺陷。 最具代表性的思维方法是美籍匈牙利数学家乔治·波利亚 (George Polya,1887~1985)1945年提出的关于发现和发明的方法 和规律。 该方法将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分解为三步,主要包括:做什 么、有什么、怎么做。 该方法存在一个重大缺陷: 该方法虽然给出了“怎么做”的一些常见思维方法,却没有 给出“怎么做”的一般思维方法,特别是中间过程的思维方 法,也就是“怎么做”的思维过程缺乏规律性。正是由于有这 个缺陷,实践中难以使用,以致该方法提出近70年没有得到很 好的利用。 具有代表性的思维方法还有正向思维法和逆向思维法等,正向 思维法是从已知到结论的一种思维方法,逆向思维法是从结论 到已知的一种思维方法,这些思维方法同样存在缺乏中间思维 过程的思维规律的缺陷。 这是传统思维理论的思维方法存在的共同缺陷。
个人分类: 教育|323 次阅读|0 个评论
租公共自行车的遭遇
热度 12 zyzhai 2012-8-2 08:26
租公共自行车的遭遇
租公共自行车的遭遇 翟自洋 上周一发生的故事。 这天下午,临时接到通知,要代表期刊部门到单位大部队所在的另一校区听取嵊泗旅游注意事项。因早上出门忘带钥匙,上周因雨滞留办公楼下的自行车没法骑了。好在校门口就有公共自行车。 照旧,把卡放锁止器上,在解锁的咔哒声中拉出车子。因为赶时间,用力猛了些,导致锁止器震动,卡掉落——不见了!这个租车点底座是木板铺成,而木板间有缝隙,公交卡不偏不倚,直接钻缝里头了。这缝隙,卡可以轻松进入,而手指想进去可就没那么容易。看着缝隙,咫尺天涯,望而兴叹。没了卡,便不能还车,赶紧打热线求助。 电话很快接通。我的意见:等我办完事情,回头再请他们帮助取卡。而工作人员坚持要求原地等候,“维修人员很快赶到”。只好电话请一同事代我参会,然后在午后的烈日下等待。期间,提醒前来租车的人们注意陷阱,他们表示理解之同情——有人补充:其他东西,如证件、钱、钥匙等等,也有掉进缝里的可能(从裤兜或钱包掏出时不慎跌落)。 大约二十分钟后,工作人员来了,空着手。人倒和气。木板用螺母结实地固定着,看来看去,没有工具,束手无策。于是,电话寻求支援。 再过二十分钟左右,又来一位,气势汹汹,见面劈头盖脸一句“怎么会掉下去呢?!”极为不满的语气,似乎我在给他没事找事(之前听得他们工作人员3点半下班了)。我纳闷——谁该生气?谁该道歉?这逻辑关系好像搞错了吧!我这口头上也不示弱,针锋相对,嗓门很大。 有借车者过来询问状况,问卡怎么掉下去。这位老兄激愤地示范,“不会掉下去的!怎么可能掉下去!”仍然骂骂咧咧。本地电视台有一档“1818黄金眼”节目,关注的是民生话题。我不想多事,但借势吓吓人效果还是不错的。 平心而论,这哥们虽然脾气大,倒是干练。他四处看看,找到一个下手地方,拿出螺丝刀,拧开一块木板,不久便取出卡来。 立即还车。显示借车时间3:54,还车4:53,不足一小时,没有扣费,省了我一个电话。 但电话还是要打的。卡取出以后,虽有不快,我评价这位工作人员“老板还是利落”(听之前的工作人员谈话,出现“老板”一词,以为后来的这位至少是维修组的头头;后来再次询问,得知只是普通后勤保障人员),应答是“你才是老板”,大概意思是:我是大爷,要他伺候我。然后留给我一个激愤的背影。再次惹怒我。电话投诉,要求道歉,同时提醒他们底座设计的先天不足,希望改进,避免后来者中招。 【第二天早上,骑公共自行车上班,结果为了还车,跑遍学校大门附近的8个租车点,终于找到一个空闲的锁止器。还车难的问题让人对公共自行车又爱又恨。作为国内公共自行车的起源地,一直以来,杭州也未解决这个根本性的难题。】 3天后,在嵊泗的渔船上,接到工作人员电话,对方表示歉意,“会改进工作”,言语客气。虽然并非当事人本人来电道歉,我感觉到他们的诚意,也就适可而止,同时再次提出建议。 底座同样是木板,但是很好的避免了问题 p.s. 设计有缺陷,我的习惯也有不妥。正确的租、还车方法是: 租车:卡放锁止器上方,手按住卡,几秒钟后,听到咔哒声,拿起卡,再取车; 还车:将车推进锁止器,然后把卡放锁止器上方,手按住卡,几秒钟后,听到咔哒声,拿起卡(为稳妥起见,看看车子能否拉出,以测试是否还车成功)。
6400 次阅读|29 个评论
愚蠢是一种道德上的缺陷?为什么?
热度 10 zlyang 2012-6-26 19:54
愚蠢是一种道德上的缺陷? 为什么?
6912 次阅读|22 个评论
我國身份證和戶口本的重大缺陷
LEOLAND 2012-5-1 22:27
我國身份證和戶口本的重大缺陷 曲津華 今天是五一國際勞動節,有了假期空閑,不期然琢磨出了一個事。 就題目來說,身份證不是中國特色,戶口本是。這兩件東西都不大,卻都是要命般重要。但二者除了要命般重要這個共同點之外,還有一個共同的缺陷——其中都沒有載明父母的姓名。 應該說,除了能證明一個人的出處之外,身份證、戶口本上載明父母姓名,還有一個重大的作用——可以通過父母的姓名,來證明同胞兄弟姐妹之間的血緣關系(至於為什麼要證明兄弟姐妹之間的親屬關系,大家都懂得,此處不贅)。 可是,按我們當下的戶籍制度和法規,要證明同胞兄弟姐妹之間的關系,还真是一件難事! 應該說, 1970 年代之前出生的中國人,大都很幸運地免於被“計劃生育”——大都擁有一奶同胞的 N 個兄弟姐妹。可是,當這些兄弟姐妹都長大自立之後,很多會分散工作、居住於不同的地方乃至不同的國家,他們會把戶籍遷出父母的家庭,也都會擁有自己的家庭。如此,在我們這個擁有世界上所謂最嚴密的戶口、戶籍制度的國家中,再要證明兄弟姐妹之間的親屬關系,卻是幾乎不可能(DNA鑑定也不是想用就能用的)。 之所以說身份證和戶口本具有“重大缺陷”,說的就是這個意思:二者的這個缺陷涉及人人,不可謂不重大。 沒有載明父母的姓名,不能用于證明同胞之間的關系,這個弊端倒還在其次,更主要的是沒有反映一個人的出處;而載明父母的姓名,则可時時提醒每個人不要忘記自己的父母,不要忘本! 按說身份證在中國已經發展到第二代了,而且據說有了很大的技術進步,可那是“硬件”方面的提高,再看“軟件”,其中那區區十幾個字,卻被公眾挑出了文字和邏輯方面的 N 多錯誤。看來有關方面的從業人員真的還要大力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的履職能力,把受公眾所託的、涉及人人的大事做好。 2012-05-01
个人分类: 科学劄记|2579 次阅读|0 个评论
《键弛豫理论》获25届夸瑞兹密一等奖
热度 5 ecqsun 2012-1-21 22:24
《键弛豫理论》获25届夸瑞兹密一等奖
TV Press: http://presstv.com/detail/225255.html XTU News: http://news.xtu.edu.cn/index.jsp?cd=newsac=viewid=5376 HUNANEDU: http://www.hnedu.cn/web/0/public/201204/18162549990.shtml http://www.hnjy.com.cn/node/64830 http://bbs.rednet.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6374177 SNIC News: http://snic.org.sg/news/index.html 在促进“配位键与电子调控工程”研究领域的发展所作的不懈努力和开创性贡献。 获奖作品《固体缺陷、表层和纳米结构的键弛豫理论》系统详尽地展示了:1)低配位原子间化学键会自发地收缩和强化;2)由此导致结合能和成键电子的强局域化和致密化量子钉扎并同时对非键(悬键等)电子的局域极化;3)从原理上阐明并统一了固体缺陷、固体表层和纳米结构的反常化学、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学、磁学和介电等性能;4)用局域键平均方法定量地标定了纳米结构的尺寸和非尺寸效应。 研究团队在过去20年中探索并建立了一系列有关固体表面氧、氮、碳化学吸附成键与能带重构 (3B) 动力学、氢键非对称弛豫动力学、欠配位原子的键弛豫 (BOLS) 、非键电子局域极化 (NEP) 、混配位系统的量子钉扎与极化等理论;局域键平均 (LBA) 近似数值方法;BOLS-TB局域态算法;以及原子尺度选区光电子能谱提纯 (ZPS) 、扫描隧道谱 、超低能电子衍射谱、和拉曼声子谱的解析方法和定量信息提取技术等。 完善了以预测、诊断、理解、和控制键和非键的形成、断裂、弛豫、振动和相应的电子转移、极化、局域化和高密度化等的动力学行为为手段,以揭示、设计、调控功能材料的宏观性能为目的的指导思想。 所发展的理论体系、研究方法和系统认知不仅为实现化学键和电子的选区定量诊断和设计调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并且拓展和丰富了 “ 冰成键规则 ”(Pauling, 1935) 、 “ 原子配位数 - 半径 ” 相关性假说 (Pauling, 1947; Goldschmidt, 1927) 、和 “失序 强局域化 " (Anderson, 1979) 理论等 。 基 础 http://en.wikipedia.org/wiki/Khwarizmi_International_Award http://en.khwarizmi.ir/ Abu Jafar Mohammad Ibn Mousa Khwarizmi 介绍: Khwarizmi International Award (KIA) 以第八世纪波斯数学家、天文学家、地质学家和当代代数之父( ) 而命名的奖励是 由伊朗科技研究属组织, 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亚太科技转让中心、国际发明家协会、伊斯兰组织科技合作会议常委会、南方持续发展科技委員会、第三世界科学院、伊斯兰教科文组织,以及联合国发展计划属等多家机构联合资助。此奖面向全球每年在各领域评选出一项。奖品包括证书、奖杯、和奖金。今年 在物理、化学、数学、生物、医学、电子和机械工程领域各颁一奖 。 颁奖典礼于伊朗国庆日(2月5日)在首都德黑兰举行;由总统亲自颁奖。 获奖者所在国大使、国际评审团、资助机构代表等出席典礼。
个人分类: 控键工程|9489 次阅读|6 个评论
看卡马乔细数国足的哪些“缺陷”?!
热度 1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11-10-17 10:53
看卡马乔细数国足的哪些“缺陷”?! 中国足球队为了振兴中国足球,又请来了一个外籍的著名教练,何塞。安东尼奥。卡马乔。 上任两个月来,已带领国足打了几场比赛。 10 月 11 日 ,西班牙《阿斯报》以“卡马乔中国冒险中的障碍”为题,报道了,日前他接受该报记者采访时,披露的所谓“中国足球队使他感到很不可思议的大量轶事”。 主要的是: 1. 国足缺少一个负责后勤的“工具保管员”,这使主教练要承担责任一些 额外的工作。这使他及其团队充分体会到中国足球队与欧洲足球队在管理上的差别。 2. 中国足球队的球员在训练后,都是把汗水湿透的运动衫带回让酒店负责 洗涤,这在欧洲是无法想象的。 3. 中国足球队没有专业的医疗服务。集训和比赛时,负责医疗的医生和按 摩师都是志愿者。球员在比赛前和中,受伤甚至得不到应有的治疗。一名国家队员接受治疗甚至要卡马乔开具证明。 4. 中国球员没有训练前、后淋浴的习惯。卡马乔三令五申,一些球员才开 始养成习惯,但是,还是有些球员仍然“偷懒”不洗澡。 5. 球员之间缺乏沟通,防守中缺乏默契和团队意识。 6. 在抢球时似乎在说“你先来”没有争抢,没有压力。失去防守站位时, 也不积极回抢 7. 中国人的思维是“你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缺乏热情。 8. 中国足球队绝对不差钱。为了承办对阿联酋和伊拉克的两场比赛,深圳 向中国足球支付了近 100 万欧元。 这些卡马乔认为不可思议的东西,让他原希望带领中国足球队第 2 次进入世界杯决赛阶段的目标变得愈来愈困难了! 啊!由此看来,这位外国教练对中国足球队竟是如此的了解!他关心中国足球的都是些什么问题?中国足球队的主要问题,特别是竞技方面的主要缺陷,究竟在哪里?应该或准备如何提高、解决?都似乎心中无数啊! 就难怪他所希望,和有关领导所期待,的目标已经变得愈来愈困难了啊!
个人分类: 其它|2385 次阅读|2 个评论
石墨烯之魂3: C-C 单键及电子行为
热度 2 ecqsun 2011-6-2 11:42
石墨烯之魂3: C-C 单键及电子行为
通过(键驰豫)理论, (DFT, TB)计算,与(XPS, workfunction, Raman,vacuum melting, TEM, AFM elasticity measuremts 等)实验的结合,我们获得如下系列自洽的结果和认知,仅供有共同志趣的同仁切磋分享: 1。 C-C 键随原子配位数的降低而自发变短(by =30%) 和增强(by =160%)。 2。 键长和键能的驰豫导致电荷、能量和质量的局域致密和钉扎以及边界非(悬)键单电子的极化. 3。 单键力常数可达1000 eV/m; 德拜温度从金刚石的2000K降至600K。 4. 体弹模量由金刚石的1.0 TPa增至 2.6 TPa;熔化温度从金刚石的3800K降至1593K.单层有效厚度为 0.142 nm。 5。 扶手椅形和重构锯齿形(5,7 原子环)边界的石墨烯的半导体特性源于准双键在最近邻(长度为d)的边界原子间的产生。 6. 锯齿形边界的石墨烯和原子空位的金属特性及狄拉克费米子的选择性产生源于边界等距(长度为sqrt(3)d)悬键电子的极化。 7. 狄拉克费米子具有非零自旋(未对电子),弱结合能(极化杂质态)、极小的有效质量和极大的群速度。 8. 由于弱作用,狄拉克费米子既不显著贡献哈密顿量又不占据哈密顿量所确立的色散关系而是狄拉克色散。 9. 氢原子与悬键电子结合成键淹没狄拉克费米子。 10. 纳米碳管可近似为无边界的石墨烯。 11. 所有这些皆起源于泡令-歌德施密特的“原子半径随配位数减少而收缩”的原理及其拓展 - 键弛豫理论。 12. 有关拉曼和选区XPS研究正在深入,结果待续。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 13. 边界极化态可能带来更多让人费解的新奇特性,有如超导,热电,拓扑绝缘体,等 - 期待中 。。。 14. 从键与非键的形成,断裂,振动,弛豫以及相应的电子转移,极化,局域化和致密化的动力学过程以及对材料物性的角度出发进行材料科学研究可能成为必然。 主要参考文献: http://www3.ntu.edu.sg/home/ecqsun Underneath the fascinations of carbon nanotubes and graphene nanoribbons. Energy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11; 4: 627-655. Discriminative generation and hydrogen modulation of the Dirac-Fermi polarons at graphene edges and atomic vacancies. Carbon, 2011; doi:10.1016/j.carbon.2011.04.064. Graphene nanoribbon band-gap expansion: Broken-bond-induced edge strain and quantum entrapment. Nanoscale, 2010; 2: 2160-2163. Dominance of Broken Bonds and Unpaired Nonbonding pi-Electrons in the Band Gap Expansion and Edge States Generation in Graphene Nanoribbons. J Chem Phys C, 2008; 112: 18927-18934. Coordination-Resolved C-C Bond Length and the C 1s Binding Energy of Carbon Allotropes and the Effective Atomic Coordination of the Few-Layer Graphene. J Chem Phys C, 2009; 113: 16464-16467. Dimension, strength, and chemical and thermal stability of a single C-C bond in carbon nanotubes. J. Phys. Chem. B, 2003; 107: 7544-7546.
个人分类: 石墨烯|8846 次阅读|4 个评论
是不是SCI,“垃圾”说了算!
热度 14 boxcar 2011-2-23 20:24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Normal0 曾庆平老师刚才发了篇博文,标题是“是不是‘垃圾’, SCI 说了算”【 1 】。我存心捣乱,把这个句子折腾了一下,就成了“是不是 SCI ,‘垃圾’说了算”。这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估计一大帮的学界同行们看到后会抄起板砖来拍我。且慢,别急,淡定!听我解释一下,大家就明白我为啥非要这么说了。 有一个网友说我这是在骂人,其实真的不是,因为决定一篇文章能否成为 SCI 收录文章的,最终是文章本身,而非审稿人与编辑(虽然判断由他们做出)。一篇文章的好坏、水平如何,国际上通行的评判方式是同行评议( peerreview )。那么同行们评议什么呢?审过稿的读者们都知道,至少要看这文章有没有新的、值得大家关注的新东西(最好是原创),有明显的创新作为亮点的文章,无疑是好文章,是会获得高度的评价的。除了看正面贡献,还得看有没有负面的东西,也就是要看这篇文章有没有问题和缺陷,如果有缺陷但不多,还允许返给作者修改一下,如果有很多很大甚至很致命的缺陷,则多半会一票否决了——拒稿没商量。我所说的决定一篇文章是不是 SCI 的垃圾,就是指文章中的这类缺陷和问题。如果“垃圾”是有点儿,但亮点贼突出,或可因为“瑕不掩瑜”而得到认可,作者可以回去修补瑕疵,尚有望成为 SCI (收录的论文)。如果有太多“垃圾”,已经把原本就微弱的亮点全方位、多层次覆盖住了,那就只能“悲剧”(被拒)了,这种状态下肯定无法成为 SCI 了,以后能否成为 SCI ,则取决于“垃圾”“清运”的工作进度,清理干净了,还可在重新投稿后被发表,否则可能永无出头之日。 话又说回来了,大家也无需把 SCI 那么过度地神化到认为它和“垃圾”拉不上任何关系的地步。 SCI 的直接的音译是“爱死西埃”,展开了直接解释一下就是“爱死了西方的尘埃”,看看,人家 SCI 本来就是和“尘埃”一个级别的,总不能因为它来自西方,就不认亲戚(“垃圾”)不是?人生在尘世之中,哪里那么容易就“一尘不染”?!只是我们该看看,一阵尘埃落定时候,天空到底还有神马浮云?我们更要留意,一篇又一篇的 SCI 论文或者非 SCI 的所谓“垃圾论文”发表之后,到底能给人类的科学和技术沉淀下哪些东西。 ************************ 参考: 【 1 】曾庆平: 是不是 “ 垃圾 ” ,让 SCI 说了算?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81238do=blogid=415897
个人分类: 科研|7376 次阅读|29 个评论
选区计量谱 1:W, Rh 表面台阶处的键驰豫、能量钉扎电荷极化
ecqsun 2011-1-23 22:50
选区计量谱 1:W, Rh 表面台阶处的键驰豫、能量钉扎电荷极化
pdated 17/10/2011 by Li Lei 1. 低配位原子间短而强的键会引起芯电荷的局域电子钉扎 , 产生正的深能级移动 ; 2. 紧束缚高密度芯电子会使在价带顶部的非键电子(如碳的π电子和贵金 s 轨道上的半满电子)极化,产生负的浅能级移动; 3. 低配位诱导正的芯能级移动,芯能级移动的大小正比于平衡状态下的单键能; 4. 配位数越低扎钉效应产生的极化效应也越明显; 5. 量子钉扎和电荷极化相互耦合会产生新的能态和价带劈裂; 6. 由于 W 边缘的价带同 Rh 吸附原子和 Ag/Pd 合金相似, W 可代替它们作为施主型催化剂; 7. 通过 ZPS 的方法可以得到,当 Re 吸附氧时,由于 O-Re 键能更强,所以芯能级会向深能级移动。 XPS revelation of W edges as a potential donor-type catalyst http://www.ntu.edu.sg/home/ecqsun/RTF/PCCP-W-edge.pdf Atomic Scale Purification of Re Surface Kink States with and without Oxygen Chemisorption http://www.ntu.edu.sg/home/ecqsun/RTF/JPCC-Re.pdf Purified rhodium edge states: undercoordination-induced quantum entrapment and polarization http://www.ntu.edu.sg/home/ecqsun/RTF/PCCP-Rh-edge.pdf
个人分类: 计量能谱|331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一篇Phys Rev B 的经历
热度 2 chenbinmse 2011-1-22 12:45
Evidence for a general mechanism modulating carrier lifetime in SiC Physical Review B 81,233203 (2010). 博士期间从事的是半导体方面的研究,材料主要是SiC与Si半导体。从选择这个课题开始,自己头脑中就有一个大概的认识,以后的研究将主要是应用物理方面的。这个认识从某种程度上圈定了以后发文章什么的,最好的也只能往Appl Phys Lett和J Appl Phys等等应用物理类杂志去投稿;有点物理现象内涵的,倒可以向Phys Rev Lett和Phys Rev B去碰碰运气;像纳米方面的高影响杂志,几乎不可能或者非常非常的难。 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发现采用电子线辐照的方法可以在SiC中生成一种很理想的Stacking fault,没有任何interface roughness和composition difference,参照下图,而且实验验证这种stacking fault是一直很理想的量子阱结构。其中夹杂着一个很有趣的物理现象:少数载流子的寿命minority carrier lifetime这些Stacking faults上得到了增强。一般都认为Stacking faults是一直缺陷,而缺陷是减少少数载流子寿命的。当发现这个现象后,老板很高兴,说可以投Nature Mater。说实话,自己还非常认认真真的准备了一番,从Nature Mater的写作格式到前前后后的讨论,花了大概一年多。后来投出去了,得到的却是编辑的据信: Dear Mr Chen, Thank you for submitting your manuscript "Post-growth designing the ideal quantum well structures through defect engineering" to Nature Materials, which we regret we are unable to publish. Because there is intense competition for space within the pages of Nature Materials, we must decline a substantial proportion of manuscripts without sending them to referees, so that they may be sent elsewhere without delay. Decisions of this kind are made by the editorial staff when it appears that papers are unlikely to succeed in the competition for limited space. Among the considerations that arise at this stage are a manuscript's probable interest to a general materials research readership, the pressure on space in the various sub-disciplines of materials research covered by Nature Materials and the likelihood that the manuscript would seem of great topical interest to those working in the same or related areas of materials research. And I am sorry to have to say that we must take this view in the present case. We certainly recognize that this is an interesting work and we agree that your demonstration of a quantum well in SiC generated by the electron beam induction of stacking faults deserves rapid publication in some venue. However, although we feel sure that your results will be of interest and value for other specialists, I regret to say that we cannot conclude that the manuscript provides the sort of fundamental advance in general understanding or technological capability that would be likely to excite the immediate interest of a wide audience of materials scientists. Therefore, we feel that the paper would find a better outlet in a more specialized journal, rather than Nature Materials. We are sorry that we could not be more positive on this occasion, but we thank you for your interest in the journal. Please note that our decision does not reflect any doubts about the quality of the work reported, and I hope you will rapidly receive a more favourable response elsewhere. 收到据信,心里自然不是好过,毕竟准备了那么多时间,但现实也只能是move on呢。由于本文含有有趣的物理现象,我们最后决定投Phys Rev B试试。刚开始的几天,也是在等待编辑的审判,后来查询论文状态,写的是在审稿中,说明第一关prescreen已经过了,心里也安心了一些,然后就是漫长的等待。 大概一个月后,收到了编辑的来信,共有三个referee的评价。其中2个评价非常高,另外1个也给了比较好的评价,但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我们及时的按照审稿人的意见修改好,送了出去。没过几天,就收到了编辑的接受信。现在回首起来,感觉工作好好做,认真采纳审稿人的意见,能做的务必做好,不能做的诚恳的说明原因,最后一定会有好的结果的。
个人分类: 论文故事|19676 次阅读|4 个评论
引文分析存在的问题引发的反思——文献计量是不是走偏了?
yngcan 2010-12-8 12:20
近日,读到 JASIS ( 2010 年第一期的第一篇文章) Problems of Citation Analysis: A Study of Uncited and Seldom-Cited Influences ,对我的启发十分大,开始彻底颠覆我并不牢固的情报学基础认识,因此,我把我及时的感受写出来与大家分享,希望能够得到科学网前辈们的指点。 作者: M.H. MacRoberts and B.R. MacRoberts 全文: Problems of Citation Analysis: A Study of Uncited and Seldom-Cited Influences Problems of Citation Analysis: A Study of Uncited (论文下载仅作为学术用途) 一、 读文感受 文章提到了 引文分析的基础 : Cole and Cole (1972) found that highly cited physics papers also cited highly cited papers, and so on. If we did not know that biogeographic papers cited very few of their influences, we might come to the same conclusion as the Coles: that only a small number of individuals contribute to scientific progress. But knowing that the vast majority of influence is not cited and that influence is not to be found in the Thomson Reuters-monitored journals leads to a different conclusion: that manynot a fewcontribute to scientific progress. Cole 在 1972 年发现 高被引的物理学论文同样也会应用高被引论文等等 如果我们不了解生物地理学论文引用很少的对文章产生巨大影响的文献,我们可能得出与 Cole 相同的结论:仅有少数的个体对于科学的进步是有贡献的。但是,如果我们知道大量有影响的内容不会被 SCI 所引证,也许会导致一个不同的结论:是许多个体 而不仅仅是少数人 对于科学的进展有贡献。 (一) 举了两个例子: 1. The latitudinal gradient of species-area relationships for vascular plants of North America. published in 2007 in American Naturalist 一文中引证了 A total of 1,742 floras of North America north of Mexico ( 1742 种植物群),而这些植物群的资料范围覆盖了政府文献、论文、未出版的报告、网页内容、短评以及 2000 多页的参考资料。这部分内容也被提及,出现在 Appendix A ,然而该论文仅引用了 85 篇文献,而这些被引文献仅仅是 SCI 文献,这些文献主要是用于解释物种的多样性的文章。 2. 作者本人发表了一篇 2 页的短文 Palhinhaea cernua (L.) Vasconcellos Franco (Lycopodiaceae) new to Texasin Phytologia ,该期刊不是 SCI 论文。这篇文章通过 SCI EXPANDED 和 GOOGLE SCHOLAR 检索均发现没有任何引证,然而,这篇文章确被整合进了德州和北美的植物地理文献中,该信息被广泛的应用;另外, USDA 植物数据库以及自然服务( NATURESERVE )数据库都将该文章的研究纳入进去。换言之,该论文即被印刷版也被电子版的出版物所引用,这篇文章的研究目的已经达到了。 上面两个例子证明了,被引文献仅仅只能代表有影响文献资料的一个片段。 (二) 作者同样做了一个小的定量实证:(哈哈!虽然作者认为定量分析并不是一种包打天下的方法) We selected 10 theoretical/analytical biogeographical articles that were published in journals that are monitored by Thomson Reuters and examined their bibliographies. These 10 articles are from the 22 described in this study. We recorded whether the cited item was (a) a article from a journal not monitored by Thomson Reuters, (b) an article from a Thomson Reuters-monitored journal, (c) a book or chapter in a book, (d) an unpublished report, (e) a thesis or dissertation, or (f) an online Web source or CD-ROM. There were 530 citations in these 10 articles. We selected five data articles or sources used for data in the 22 theoretical/analytical articles, such as those listed in McLaughlin (2007). We recorded the same information that we recorded for the other sample. We stopped when we reached 530 items so that the two samples would be equal. Table 1 shows the data for the two groups. Statistical comparison of the two groups shows that there is no possibility of them being derived from the same population. Theoretical/analytical biogeographical articles predominantly cite theoretical/analytical articles from Thomson Reuters-monitored journals; data articles do not cite many Thomson Reuters-monitored articles but instead cite work from journals not monitored by Thomson Reuters, unpublished reports, theses/dissertations, and the grey literature. 对于两个群体的统计比较显示:理论或者分析类的植物地理文献主要引用了 SCI 的理论和分析文献;而数据类型的文献则没有引用太多的 SCI 文献,相反,他们主要引用的是非 SCI 文献、未发表的报告、研究论文,或者是灰色文献。 er二、反思 这篇文献对我的震撼是极大的。 主要有二点: (一) 以引文为基础的方法是不是对于所有学科的评价都有价值,是值得反思的。其实,自然科学中,除了植物地理学以外,很多学科的研究都包含了对于原始数据和基础理论分析的研究,而我们现在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指标 引文则是对于数据研究这部分内容的价值忽略了的。 (二) 文献计量学中 Cole 的理论:仅有少数的个体对于科学的进步是有贡献的 或者还应该包括 洛特卡定律 这些理论都从 分析方法(仅仅考虑第一作者) + 分析框架(仅仅展示核心作者) + 分析目的(评价作者贡献) 是出于一种狭隘、自私的学术观点。但是,如果我们反思 真的是只有小部分人对于科学的进步有贡献吗? 真的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吗? 。这是我们图书情报学界急需要考虑的问题。 中国的情报学目前还从创作过自己有价值的理论,但研究中确充斥着各式各样标榜自己学术地位的所谓学科知识地图,这有时是一种讽刺。
个人分类: 专利|510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三鹿”事件背后的产业结构缺陷及整改措施
caoman 2010-8-2 11:02
乳业发生了毒奶粉事件,独生子时代的中国人愤怒了。 一时间 , 公众将矛头指向了乳品企业,乳品企业将责任转嫁到奶农,奶农直呼冤枉 , 政府开始问责。 一批政企高管落马,商场奶品货架前客人稀少,企业停产,鲜奶被倒掉。 婴儿免费检查治疗,豆浆机畅销,奶农拿到政府补贴,分散养殖开始集中,奶品监测报告占据中央台每日的黄金时光,中国人开始谨慎喝奶。 问题的关键是:危机攻关下的临时补贴和集中养殖措施,能根本解决毒奶粉问题吗?承诺要负完全责任的企业靠被动检测把关能持续多久? 个人认为产业结构缺陷是造成奶荒的根本原因,毒奶粉事件是奶荒的延续,是继量荒之后的质荒,应从调整产业结构入手,分析如下: 缺陷一:产业规模不成比例,种植:养殖:加工中,养殖规模小,出现奶的量荒。中国是仅次于日本的亚洲第二大乳品市场,乳品工业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一批乳品企业抓住机遇扩大生产规模,却忽视了奶源基地的建设,产能上去了,原料却成了问题。 整改措施:出台补助生产沼气和有机肥产品的政策。奶源基地建设工作无法跟上需求的原因有两个,一方面种植业规模对养殖业规模有限制作用;另一方面养殖业产生的畜禽粪污未得到有效利用限制了自身的发展,沼气工程既可以避免养殖粪污的污染问题,又可以将其转化为沼气和有机肥,促进种植业的发展。 缺陷二:产业所有权不协调,种植、养殖所有权分散,加工所有权相对集中,出现奶的质荒。乳品产业包括几个环节,奶农分散种植,养殖产出牛奶,奶站从奶农手中收购牛奶,乳品企业接收各奶站送来的牛奶,加工,各环节相互独立,隐患多,监控难。 整改措施:出台规模化种植和养殖的扶持政策。集中养殖不但节省了从奶农到奶站的环节, 而且还形成规模效益,规模化养殖需要有规模化种植的配套,同时考虑两方面的扶持政 策,使产业协调发展。 缺陷三:产业技术水平不匹配,种植、养殖手工作业,加工业机械化作业,出现奶荒实属必然。传统的种植、养殖手工作业方式,决定了奶的数量难以迅速批量化生产,质量难以控制。 整改措施:出台现代化种植和养殖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的优惠政策。通过现代化种植技术增加粮食的产量和质量,为养殖业提供充足优质的饲料,为加工业提供充足优质的鲜奶,使种植、养殖和加工业同步协调发展,构建现代农业的循环产业链。 民以食为天,为了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命安全需求,呼吁中国政府从调整产业结构入手,发展规模化种植、养殖业,彻底告别奶荒。
个人分类: 经济学|1482 次阅读|0 个评论
Isoplot小缺陷
热度 1 huaning 2010-6-7 12:47
Isoplot是同位素年代学家熟知的软件,为同位素年代学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自学会使用ArArCALC后,我们的Ar-Ar数据计算和作图都采用ArArCALC进行。 由于评审专家要求进行对比,我们把一个样品的数据分别用IsoPlot 3.4 (for MS Excel版本)和ArArCALC 2.4进行计算和作图,结果发现: 1. 两个软件计算结果一致(包括年龄值、误差和MSWD)。 2. 不管输入误差是1 sigma还是2 sigma, IsoPlot总是给出2 sigma的误差。 3. IsoPlot 3.4的误差椭圆大于1 sigma 而小于2 sigma (约为1.5 sigma), 且以图形的形式悬在Excel图上,当Excel图坐标轴变化时,误差椭圆不随之变化,换句话说,坐标轴的范围的改变将导致错误的等时线图。而ArArCALC表达准确,误差椭圆会随坐标轴改变而相应地发生改变。见下图。 02SH 03G J = 0.004634, error 0.15% 39 Ar/ 40 Ar 1 sigma 36 Ar/ 40 Ar 1 sigma 0.006625 0.000118 0.001991 0.000047 0.005911 0.000357 0.002115 0.000043 0.003928 0.000122 0.002501 0.000037 0.005843 0.000154 0.002107 0.000049 0.005464 0.000160 0.002280 0.000038 0.004227 0.000106 0.002508 0.000034 0.004107 0.000177 0.002500 0.000077 0.004343 0.000208 0.002432 0.000053 0.004587 0.000197 0.002431 0.000034 0.004969 0.000206 0.002340 0.000042 0.005178 0.000126 0.002332 0.000034 0.005470 0.000212 0.002180 0.000043 Ar-Ar反等时线图(ArArCALC图覆盖在IsoPlot图上) 图注:红色误差椭圆(黑线)是Isoplot给出的,蓝线误差椭圆是ArArCALC给出的,前者明显大于后者。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5815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职场中12 种致命行为缺陷
阿路龟 2010-5-20 11:44
职场中12种致命行为缺陷 为什么许多有才华的人会失败?美国哈佛商学院MBA生涯发展中心主任詹姆士-华德普与提摩西-巴特勒博士,受命协助那些明明被看好却表现不佳,甚至快要被炒鱿鱼的主管。什么样的行为模式会成为致命缺陷,严重地阻碍职业生涯?华德普与巴特勒归纳出12项职场缺陷的行为模式。 1.总觉得自己不够好 这种人虽然聪明、有历练,但是一旦被提拔,反而毫无自信,觉得自己不胜任。此外,他没有往上爬的野心,总觉得自己的职位已经太高,或许低一两级可能还比较适合。这种自我破坏与自我限制的行为,有时候是无意识的。但是,身为企业中、高级主管,这种无意识的行为却会让企业付出很大的代价。 2.非黑即白看世界 这种人眼中的世界非黑即白。他们相信,一切事物都应该像有标准答案的考试一样,客观地评定优劣。他们总是觉得自己在扞卫信念、坚持原则。但是,这些原则,别人可能完全不以为意。结果,这种人总是孤军奋战,常打败仗。 3.无止境地追求卓越 这种人要求自己是英雄,也严格要求别人达到他的水准。在工作上,他们要求自己与部属“更多、更快、更好”。结果,部属被拖得精疲力竭,纷纷“跳船求生”,留下来的人则更累。结果离职率节节升高,造成企业的负担。 这种人适合独立工作,如果当主管,必须雇用一位专门人员,当他对部属要求太多时,大胆不讳地提醒他。 4.无条件地回避冲突 这种人一般会不惜一切代价,避免冲突。其实,不同意见与冲突,反而可以激发活力与创造力。一位本来应当为部属据理力争的主管,为了回避冲突,可能被部属或其他部门看扁。为了维持和平,他们压抑感情,结果,他们严重缺乏面对冲突、解决冲突的能力。到最后,这种解决冲突的无能,蔓延到婚姻、亲子、手足与友谊关系。 5.强横压制反对者 他们言行强硬,毫不留情,就像一部推土机,凡阻挡去路者,一律铲平,因为横冲直撞,攻击性过强,不懂得绕道的技巧,结果可能伤害到自己的事业生涯。 6.喜欢做引人侧目的事 这种人为了某种理想,奋斗不懈。在稳定的社会或企业中,他们总是很快表明立场,觉得妥协就是屈辱,如果没有人注意他,他们会变本加厉,直到有人注意为止。 7.过度自信,急于成功 这种人过度自信,急于成功。他们不切实际,找工作时,不是龙头企业则免谈,否则就自立门户。进入大企业工作,他们大多自告奋勇,要求负责超过自己能力的工作。结果任务未达成,仍不会停止挥棒,反而想用更高的功绩来弥补之前的承诺,结果成了常败将军。这种人大多是心理上缺乏肯定,必须找出心理根源,才能停止不断想挥棒的行为。除此之外,也必须强制自己“不作为,不行动”。 8.被困难“绳捆索绑” 他们是典型的悲观论者,常杞人忧天。采取行动之前,他会想像一切负面的结果,感到焦虑不安。这种人担任主管,会遇事拖延,按兵不动。因为太在意羞愧感,甚至担心部属会出状况,让他难堪。这种人必须训练自己,在考虑任何事情时,必须控制心中的恐惧,让自己变得更有行动力。 9.疏于换位思考 这种人完全不了解人性,很难了解恐惧、爱、愤怒、贪婪及怜悯等情绪。他们在通电话时,通常连招呼都不打,直接切入正题,缺乏将心比心的能力,他们想把情绪因素排除在决策过程之外。 这种人必须为自己做一次“情绪稽查”,了解自己对哪些感觉较敏感;问朋友或同事,是否发现你忽略别人的感受,搜集自己行为模式的实际案例,重新演练整个情境,改变行为。 10.不懂装懂 工作中那种不懂装懂的人,常说:“这些工作真无聊。”但他们内心的真正感觉是:“我做不好任何工作。”他们希望年纪轻轻就功成名就,但是他们又不喜欢学习、求助或征询意见,因为这样会被人以为他们“不胜任”,所以他们只好装懂。而且,他们要求完美却又严重拖延,导致工作严重瘫痪。 11.管不住嘴巴 有的人往往不知道,有些话题可以公开交谈,而有些内容是只能私下说。这些人通常都是好人,没有心机,但在讲究组织层级的企业,这种管不住嘴巴的人,只会断送事业生涯。 他们必须随时为自己竖立警告标示,提醒自己什么可以说,什么不能 说。 12.我的路到底对不对 这种人总是觉得自己失去了职业生涯的方向。“我走的路到底对不对?”他们总是这样怀疑。他们觉得自己的角色可有可无,跟不上别人,也没有归属感。 华德普与巴特勒认为:应该重新找出与自己的价值有关的事情,因为这是一个人生命的最终本质。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具备上述12种行为模式的影子,然而,在迈向成功之路,不论主管或基层员工、都有必要时时检视自己。 看到上面的总结,内心十分感慨。从自己身上能够发现很多自己的不足之处。反思过去,总结经验,我希望自己能够在下面几个方面有所改善: 1.无论什么时候都要保持自信、开朗、善于交谈、合作的态度。 2.善于在夹缝中生存,各种生活方式都是一种生存状态。 3.不要太完美主义,没有什么是绝对的完美。要不断的调整自己。 4.要保持活力,不要一味保持平衡状态。 5.学会绕着走。 6.合群,注意不要过于极端。 7.避免杞人忧天。 8.同时避免懂装不懂,低调同时要学会表现自己。 9.一定要注意说话。该说就说,不该说就闭口。要善于谈话。 10.决断力,选择就不要后悔。
个人分类: 生活|2234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0年我的一篇文章--氧化锌缺陷发光机制与调控
热度 1 nanohappy 2010-2-22 19:12
缺陷对氧化锌的光学、光电子学性能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数十年来,ZnO可见发光的缺陷机制一直存在争议,缺乏统一的理论解释。 近年来,我们发展了具有局域瞬态极端条件的液相激光烧方法,并进行纳米颗粒的独特微结构相关的物性研究。在此基础上,获得了具有稳定较强蓝色发光的氧化锌纳米颗粒,进行了对缺陷发光机制的探索。一方面,研究了蓝色发光对激发波长依赖性。发现:1,蓝色发光存在几个固定的择优发射能量点;2,蓝色发光到绿色发光的转变,不是连续移动而是此消彼长的过程;3,蓝色发光的激发谱可以延伸到可见光波段,相应激发能量明显小于带隙宽度,并存在一系列子峰。另一方面,对相关缺陷进行了电子顺磁共振和正电子湮灭的研究。观察到间隙锌、空位氧、间隙锌复合缺陷、间隙氢在一定条件下的共存;随着蓝色发光到绿色发光的转换,间隙锌和空位氧在EPR谱中存在强烈相关的变化。此外,通过更细致的微结构控制,可见发光获得了一定称度上的调控。 该工作将有助于氧化锌可见发光的最终确立,推动相关基础研究与应用;同时也指出,相对于通常所注意的形貌、尺寸等,纳米材料的微结构控制对其性能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相关论文发表在Adv. Funct. Mater. 2010, 20.561-572.上。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网络链接如下: http://www3.interscience.wiley.com/journal/123237358/abstract Blue Luminescence of ZnO Nanoparticles Based on Non-Equilibrium Processes: Defect Origins and Emission Controls By Haibo Zeng,* Guotao Duan, Yue Li, Shikuan Yang, Xiaoxia Xu, and Weiping Cai High concentrations of defects are introduced into nanoscale ZnO through non-equilibrium processes and resultant blue emissions are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 focusing on defect origins and broad controls. Some ZnO nanoparticles exhibit very strong blue emissions, the intensity of which first increase and then decrease with annealing. These visible emissions exhibit strong and interesting excitation dependences: 1) the optimal excitation energy for blue emissions is near the bandgap energy, but the effective excitation can obviously be lower, even 420nm (2.95 eVEg¼3.26 eV); in contrast, green emissions can be excited only by energies larger than the bandgap energy; and, 2) there are several fixed emitting wavelengths at 415, 440, 455 and 488nm in the blue wave band, which exhibit considerable stability in different excitation and annealing conditions. Mechanisms for blue emissions from ZnO are proposed with interstitial-zinc-related defect levels as initial states. EPR spectra reveal the predominance of interstitial zinc in asprepared samples, and the evolutions of coexisting interstitial zinc and oxygen vacancies with annealing. Furthermore, good controllability of visible emissions is achieved, including the co-emission of blue and green emissions and peak adjustment from blue to yellow. 氧化锌纳米颗粒的发光与激发光谱 建议的缺陷发光机制、可见发光调控 发表后记: 对这项工作与这篇文章颇有些感慨。 从工作的开始到发表历时是我至今最长的。这是在我博士工作基础上的继续,留所2年主要精力就花这上面了。当然,还有部分数据没发表。这是个科学问题探索型的基础研究,历程如下。随着对领域认识的不断加深,逐渐对领域内有哪些主要问题、研究状况有了自己的认识。慢慢的,有了解决其中一个(其实就目前潮流而言,是既不新也不热了)的冲动。随后就是独立设计方案,实施试验,进行分析。期间,少不了再学习、再调整、再实施。再后来,数据逐渐积累多了,就自然进入到思考与分析方面,体会数据,体会内涵,体会关联方面,真是所谓殚精竭虑!最后是,逐渐形成了一点自己的观点,就有加入了求证-再试验-分析的循环中。 相反,最后发表到好像没什么故事。本准备好被AFM拒稿后转投物理类IF稍低的杂志的,没想到很快收到的意见都较好,直接接受了。接受后,好像也没什么太高兴的。 自己评价:这是我至今比较好的工作,历史可能会证明观点是错误的,不过我也没什么遗憾的! 这个过程增加了我对科研,对科研中的自己的认识: 1, 认真做点科研,真是不容易!(反之,我的有些文章并没有这么辛苦) 2, 如果能认真做点科研,也不错啊。 3, 要边做边学边提高。 刚才看到关于这篇文章的报道出现在科学网论文栏的头条,有点吃惊。感谢编辑或者朋友的推荐。为了方便感兴趣的朋友的获取,特将文章的PDF文件附上。 文章的PDF文件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7211 次阅读|26 个评论
趋同教育及其危害
热度 1 fanxiaoyingz 2009-6-18 13:01
趋同教育及其危害 什么叫趋同教育,我没有一个定义可以下,但是我想可以描述出来。 我们的小学、中学都是统编教材,教学的内容是基本一样的,无论你在哪里,接受的都是相同内容的教育,这个就是趋同教育的一种表现形式内容趋同;另外,你无论到哪里,中国的教师们都采用基本相同的教学方法来教育学生,并没有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教育方法趋同。另外,我们的考试基本都是在全国高考的带动下,基本按照高考大纲要求安排相同的题型,相同的份量进行考试,考相同的内容,所以有考试趋同。 不可否认,趋同教育曾经为中国的教育普及立下了汗马功劳。由于中国使用了统编教材,教育标准化,使得教育内容对教师水平的依赖程度大幅度减小,使得许多水平很低的教师也能够教学水平很高的教材,所以使得中国的教育在短短的 40 年时间中走过了许多国家需要上百年才能走过的道路,从一个文盲占 90% 人口转变为 90% 以上的人都识字的状况,但是,现在它的缺点日益明显。 内容趋同,方法趋同和考试趋同有他的合理性,但是又是双刃剑,有它不可克服的缺陷。 缺点之一,就是社会知识结构单一,内容一样。简单说就是你知道的我也知道,你不会的我也不会。缺乏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创新能力极度虚弱。 13 亿中国人可能谁都能背诵锄禾日当午。。。。。。,但是没有几个人能背诵几首清诗元曲。可能都能打篮球,却没有几个人会打橄榄球。 缺点之二,就是整个社会用同一种方式方法思维,因此思维的路线趋同,思维的方法趋同,结果趋同。结果社会仅仅用一种声音说话,缺乏站在另外的角度,使用不同方法分析同一个事物的人才。缺乏创新机制和创新氛围,缺乏认识事物的完整性。 缺点之三,就是各地的教育和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问题无法结合,最后导致学不能致用,具体问题解决不了,需要的知识不知道,但是有些知识却是无用的。 缺点之四,我们教育的人才都很少求新立异,多数都不会独立思考,成为人云亦云的人,或者趋炎附势之流。这个在教育上有个说法,叫高分低能。 趋同教育不仅在义务教育阶段很普遍,而且在高等教育中也愈演愈烈。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的邬大光和俞俏燕在《中国教育报》 2006 年 12 月 15 日第 4 版发表了一篇《单科类高校专业为何普遍趋同》的文章,调查了理工、农业、林学、财经、语言共五类各 10 所不同地区、不同层次高校的专业设置情况,以 1993 年、 1998 年以及 2006 年这三年的专业设置状况进行对照比较,发现在这五类院校中存在着明显的趋同现象。从不同时期的非类专业设置来看,不少单科性院校俨然已成综合性大学。非类专业不断增多,增加的非类专业有很高的趋同性,雷同专业主要是投入少的文科和管理类专业。高雷同性专业主要为英语、计算机、会计、法学、经济学、工商管理、旅游管理、艺术设计、金融学、信息管理与系统、国际经济与贸易、行政管理、公共事务管理等。 大学趋同教育的主要缺点是在就业形势乐观的时候,大家就业都好,在市场趋向饱和的时候,大量的人才由于知识一样而竞争激烈,就业压力陡然增加很大,以至于无法就业。而其它急于需要人才的行业却没有人才。因此社会就业结构出现畸形发展。最后导致综合国力不能提高。可以说,我国目前几百万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趋同教育的结果。 大学教育趋同的缺点之二就是大学发展后劲不足。热门专业发展很快,但是一旦达到无可研究的地步就什么成果都没有,会出现科研成果的空白区,科研的空白时间段,繁荣是一时的,好像花儿都在春天开放。 有个叫石希从微观实例上列举了趋同教育的危害。(来源:《中国教育报》(责任编辑:石希)) 甲 . 已两位学生未交作业。 课堂上,老师问你们俩站起来。你们两为什么没交作业?说说理由。 甲:我因为 ~~~~~ ,所以 ~~~~~~ 。 老师:甲同学,你坐下,下次注意交上。已,你呢? 已:老师,我没有理由。 老师:滚出去! 结果,以后没交作业的每个学生都有了理由。 分析:老师要理由的潜台词好象是,傻瓜,你们快找些理由呀。给你的感觉是教育就是用同一个模子制造一模一样的商品,这样,学生的思想如何有发展和拓宽的空间?学生的将来如何?社会上的人将是什么样子?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 ?它扼杀学生的思想,使之缺乏丰富多彩;卑劣学生的情操,使之丧失了说真话的勇气,抹杀了人的血性。 所以,趋同教育的第五个缺点是扼杀人得血性和创造能力,削弱了发展的后劲。长期以来,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的故事广为流传,而他却有着惨痛的求学经历,最后他没有上学,由母亲教导,后来又跟着真正的专家学习创造。他可能是没有被趋同教育扼杀天性,扼杀创造能力的唯一人。 趋同教育使得教育脱离了客观现实,远离实际操作。所以教育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减小,教育所涉及的知识面大幅度变窄变小。从表面上可能看不出来,甚至教育设计的课程是很全面的,这个就是学生负担不断加重的表象,但是实际上教育涉及的知识被人为的限制在一个及其狭小的范围内,学生根本不能理解知识的要义,最后学而无用。 趋同教育就像人制造的一个隧洞,使得学生从隧洞的一头直达隧洞的另一头,从而丢弃了大量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使得我们的许多大学教授的基础知识存在明显的知识缺陷,从而影响了他的能力的发挥,影响了事业的发展。出现高学位,低能力的情况。 所以,从目前的形势看,趋同教育必须改革。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858 次阅读|5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07: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