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海平面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导致环太平洋地震带强震频发
热度 1 杨学祥 2012-3-8 04:25
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导致环太平洋地震带强震频发 杨学祥 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破坏了原有的地壳均衡,导致失去冰盖的大陆上升和增加海水的大洋下沉,由此引发的地壳均衡运动被称为冰川地壳均衡运动和水均衡运动,从而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大规模发生。 当全球变暖使海平面上升积累到一定高度时,地壳均衡使洋壳下降收缩,强烈的挤压导致环太平洋地震带8.5级以上强震频发,形成拉马德雷冷位相;当全球变冷两极冰盖增大使海平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地壳均衡使洋壳上升在大洋中脊处扩张,这是强震在PDO暖位相较少,甚至不发生的原因。 相关新闻: 奥地利科学家警告称应警惕冰川融化恶果 2011年06月30日 11:10 来源: 科学时报 字号: T | T 0 人参与 0 条评论 打印 转发 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环境地理学家赫尔曼·霍伊斯勒6月29日警告说,冰川的迅速融化不仅会改变当地的地质情况,也会引发其他灾难性后果,甚至危及当地人类的生命。 目前,欧盟正在开展一项关于欧洲及中亚地区冰川融化可能后果的研究,作为该研究的负责人,霍伊斯勒29日发表一份报告指出,气候变暖使得“全世界的冰川绝大多数”都出现融化现象,其面积和厚度都在缩小,这不仅改变了当地高原地区的地貌,而且极有可能诱发洪水和滑坡。 他解释说,一方面,冰川的融化会形成一些高山湖,这些高山湖如果泛滥,就有可能形成巨大山洪,大量洪水将会冲毁途经的一切。另一方面,冰川后退也会造成当地地质情况不稳定,诱发山体滑坡甚至地震。这些地质灾害都将直接威胁到当地居民的生命安全。但是,目前人们还远远没有意识到这类危险的严重程度。 霍伊斯勒介绍说,中亚吉尔吉斯斯坦天山地区的伊塞克冰川有80公里长,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高原冰川。这个巨大冰川也存在融化问题。他们的研究还发现,在这里会定期出现一个高山湖,而且这个湖几乎每年都会造成洪水泛滥。 霍伊斯勒认为,总体来说,全世界冰川融化的情况还在继续恶化。但他也“不相信有些同行所认为的,再过50年冰川将消失殆尽”的预言,目前的研究结果还不足以支撑这么悲观的预测。 http://tech.ifeng.com/discovery/detail_2011_06/30/7351342_0.shtml?_from_ralated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823 次阅读|1 个评论
全球变暖100图:17.小岛国家无理取闹
热度 1 Amsel 2012-3-5 11:49
  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之前的一个闹剧,就是马尔代夫政府在水下召开内阁会议,显示因为“全球变暖”引起海平面上升、他们的国家就要被淹没了。历届“气候会议”的谈判过程中,这些小岛国家都以此为理由向国际社会伸手要钱。   实际情况是不是这么恐怖?当然不是(“全球变暖”分子的宣传,没几个是站得住脚的)。这些岛国处于珊瑚礁之上,而珊瑚礁的面积并不只受到海面高低来控制,也受到沉积过程的影响(处于三角洲的孟加拉国也是如此)。2010年,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研究人员发表了一份研究结果:在过去的几十年,尽管太平洋中部的海平面上升了(上升速度每百年0.2米),所调查的珊瑚岛却有43%维持稳定,另43%面积有所增加。下图是其中的一个插图,那个岛,就属于哥本哈根会议上“发飙”的岛国图瓦卢。 (图片来源:Webba and Kench,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reef islands to sea-level rise: Evidence from multi-decadal analysis of island change in the Central Pacific . 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Volume 72, Issue 3, June 2010, Pages 234–246.)   
个人分类: 全球变暖100图|3545 次阅读|2 个评论
全球变暖100图:16.不值得恐慌的“海平面上升”
Amsel 2012-3-5 11:09
  海平面已经上升了多少?到2100年(本世纪末)会再上升多少?活动分子(包括“全球变暖”教皇戈尔)说,会有几米,淹掉富庶的海边地区还有那些好莱坞明星的海边豪宅。而实际情况是:现在海平面上升的速度维持在每100年0.3米左右(下图 ),自“小冰期”结束 (1850年左右) 以来并没有明显变化。 (图片来源:澳大利亚科学院 http://www.cmar.csiro.au/sealevel/images/CSIRO_GMSL_figure.jpg )
个人分类: 全球变暖100图|8612 次阅读|0 个评论
阿根廷北部发生里氏6.4级地震:关注海平面东西震荡
热度 1 杨学祥 2011-9-3 09:51
阿根廷北部发生里氏6.4级地震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02日23:09 新华网   新华网布宜诺斯艾利斯9月2日电(记者冯俊扬 宋洁云)阿根廷北部圣地亚哥-德尔埃斯特罗省2日发生里氏6.4级地震,目前尚无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报告。   根据美国地质勘探局发布的报告,此次地震发生在当地时间2日10时47分(北京时间2日21时47分),震中位于圣地亚哥-德尔埃斯特罗省圣伊西德罗市西北方约30公里,震源深度为592.8公里。   而根据阿根廷国家地震预防局的报告,此次地震的震级为里氏6.8级。   据当地媒体报道,阿根廷北部地区多个省份有不同程度的震感。在靠近震中的圣伊西德罗市,当地一家法院大楼出现晃动,楼内所有人员被紧急疏散。 http://news.sina.com.cn/w/2011-09-02/230923097152.shtml 震中 发震时刻 震级(M) 纬度(°) 经度(°) 深度(千米) 参考位置 地图 2011-09-02 21:47:11 6.5 -28.4 -63.1 590 阿根廷 地图 2011-09-02 18:55:52 7.2 52.2 -171.7 20 福克斯群岛 地图 2011-09-02 05:18:55 3.4 39.4 74.9 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 地图 2011-09-01 16:41:41 3.3 37.7 115.3 18 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衡水市冀州市、深州市交界 地图 2011-09-01 14:14:38 6.0 -12.5 166.6 30 圣克鲁斯群岛 地图 2011-09-01 03:14:20 3.4 38.5 120.5 7 渤海 地图 2011-08-31 19:22:32 4.3 21.8 120.8 8 台湾恒春县附近海域 地图 2011-08-31 09:13:54 4.8 40.1 100.9 7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 地图 2011-08-31 00:23:50 4.2 24.7 98.0 10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 地图 2011-08-31 00:15:48 4.6 20.5 120.6 8 台湾恒春县附近海域 地图 2011-08-30 14:57:41 6.7 -6.4 126.8 450 班达海 地图 2011-08-29 10:20:11 3.8 32.6 105.3 13 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甘肃省陇南市文县交界 地图 2011-08-28 14:23:12 3.6 32.6 105.2 19 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甘肃省陇南市文县交界 地图 2011-08-27 18:29:47 5.7 44.0 104.6 9 蒙古 地图 2011-08-26 13:23:24 3.0 28.2 104.9 19 四川省宜宾市珙县、兴文县交界 地图 2011-08-25 18:39:55 6.3 -13.6 167.0 120 瓦努阿图 地图 2011-08-25 17:35:12 4.0 23.2 121.9 8 台湾台东县附近海域 地图 2011-08-25 15:01:16 3.0 32.6 105.4 11 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 地图 2011-08-25 07:06:23 6.1 -18.2 167.7 30 瓦努阿图 地图 2011-08-25 01:46:11 6.8 -7.6 -74.5 150 秘鲁08-25 0 地图 2011-08-24 06:31:37 3.4 45.0 92.4 9 中、蒙交界 地图 2011-08-23 19:21:14 3.2 39.6 77.2 1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伽师县 地图 2011-08-23 04:12:20 6.2 -6.5 103.9 30 苏门答腊南部附近海域 地图 2011-08-22 19:23:36 6.1 36.2 141.9 30 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 地图 2011-08-22 05:05:29 3.1 35.0 92.2 10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 地图 2011-08-21 19:17:11 3.4 41.7 82.7 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库车县、拜城县、新和县交界 地图 2011-08-21 02:19:24 7.1 -18.3 168.2 30 瓦努阿图 地图 2011-08-21 01:13:07 6.1 -18.3 168.1 40 瓦努阿图 地图 2011-08-21 00:55:04 7.2 -18.3 168.1 40 瓦努阿图 地图 2011-08-19 19:44:08 3.0 29.0 104.5 22 四川省宜宾市宜宾县 地图 2011-08-19 13:36:31 6.2 37.6 141.9 50 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 地图 2011-08-19 10:49:37 3.3 39.9 77.2 1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喀什地区伽师县交界 地图 2011-08-18 14:16:41 3.3 31.5 103.9 17 四川省德阳市什邡市、绵竹市交界 地图 2011-08-17 19:44:08 6.1 36.8 143.8 10 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 地图 2011-08-14 18:42:17 3.4 38.3 75.6 12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 地图 2011-08-13 04:10:33 3.0 43.8 86.2 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 、呼图壁县交界 地图 2011-08-12 06:07:32 4.0 23.9 121.5 8 台湾花莲县 地图 2011-08-12 06:01:35 3.8 30.2 87.6 6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谢通门县 地图 2011-08-12 01:06:13 4.2 37.6 95.6 8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地图 2011-08-11 18:06:29 5.8 39.9 77.2 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喀什地区伽师县交界 地图 2011-08-10 20:27:51 3.3 38.2 74.3 164 塔吉克斯坦 地图 2011-08-10 05:03:06 3.1 38.2 74.2 178 塔吉克斯坦 地图 2011-08-09 21:21:37 3.0 25.0 98.7 10 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 地图 2011-08-09 20:18:19 3.1 25.0 98.7 11 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隆阳区交界地区 地图 2011-08-09 20:01:27 3.0 29.4 105.1 15 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县、自贡市富顺县交界 地图 2011-08-09 19:50:16 5.2 25.0 98.7 11 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隆阳区交界 地图 2011-08-09 13:55:28 4.1 32.2 89.4 9 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尼玛县 地图 2011-08-07 14:22:35 6.0 -11.7 168.4 410 圣克鲁斯群岛 地图 2011-08-04 21:51:38 6.0 48.8 154.8 60 千岛群岛 地图 2011-08-03 04:32:31 3.0 32.7 105.5 21 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甘肃省陇南市文县交界 地图 2011-08-02 19:57:14 3.8 36.5 112.1 16 山西省临汾市古县、安泽县交界 地图 2011-08-02 18:31:35 3.0 27.1 102.7 10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宁南县 地图 2011-08-02 06:45:23 4.0 33.7 88.0 18 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尼玛县 地图 2011-08-02 03:40:56 5.1 33.9 87.8 10 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尼玛县 地图 2011-08-01 22:58:09 6.0 34.7 138.6 20 日本本州南岸附近海域 地图 2011-08-01 07:38:57 6.9 -3.5 144.8 20 巴布亚新几内亚 地图 2011-07-31 22:34:49 6.0 -17.0 171.7 30 瓦努阿图 地图 2011-07-31 02:53:51 6.3 36.9 141.3 40 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 http://www.ceic.ac.cn/ 2011年8月潮汐组合:进入强潮汐时期 杨学祥 2011年6-7月和12月,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间隔时间超过3天,为弱潮汐时期。8月末至11月,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间隔时间不超过3天,为强潮汐时期。2011年8月是下半年第一个强潮汐月。 汐潮组合A:2011年7月31日为日月大潮,潮汐强度较大,8月2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南纬0.00009度,8月3日为近地潮,两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较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不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可激发冷空气活动和地震火山活动 。 潮汐组合B:2011年8月6日为上弦,日月小潮,9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大值南纬23.26938度,两者弱叠加,潮汐南北震荡较大,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 。 潮汐组合C:8月14日为日月大潮,16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北纬0.00004度,两者强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较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不利于厄可激发地震火山尔尼诺发展,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D:8月22日为日月小潮(下弦),23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大北纬23.15016度,19日月亮在远地点。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南北震荡较大,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 潮汐组合E:8月30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北纬0.00002度,8月29日为日月大潮,两者强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较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不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http://blog.gmw.cn/home-space-uid-465-do-blog-id-353720.html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70498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61508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73319 美国阿拉斯加福克斯群岛海域发生7.1级地震:频繁地震值得关注 已有 186 次阅读 2011-9-2 21:18 美国阿拉斯加福克斯群岛海域发生7.1级地震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02日19:05 地震位置示意图   美国地质勘探局网站消息,2011年9月2日18时55分,美国阿拉斯加福克斯群岛、阿留申群岛海域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9公里。 http://news.sina.com.cn/w/2011-09-02/190523096649.shtml 美国阿拉斯加州东南部海域发生7.1级地震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02日19:29 新华网   新华网快讯:据美国地质勘探局地震信息网消息,美国阿拉斯加州东南部海域2日发生里氏7.1级地震。 http://news.sina.com.cn/w/2011-09-02/192923096730.shtml 中国国家地震台网:福克斯群岛发生7.2级地震 2011年09月02日 20:15:06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9月2日电 据中国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9月2日18时55分,在福克斯群岛(北纬52.2度,西经171.7度)发生7.2级地震,震源深度约20公里。 http://news.xinhuanet.com/2011-09/02/c_121958392.htm 美国洛杉矶北部发生里氏4.2级地震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02日10:53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洛杉矶9月1日电 (记者 毛建军)美国地质调查局公布,当地时间9月1日下午1点47分,洛杉矶北部的圣费尔南多谷地区发生里氏4.2级地震。   地震发生在距离圣克拉塔东南5英里的地方,人们感觉到明显的晃动。在主震后发生了数次余震,较大的余震是2时35分的2.9级余震。   地震致使当地的魔术山主题公园短暂关闭,以检查游乐设施是否受到破坏。稍后,洛杉矶消防局和洛杉矶警察局报告说,地震没有造成重大损害。   美国地质调查局的资料显示,此次地震深度为7.3公里。8月26日以来,南加州地区共发生过7次3级以上的有感地震。 http://news.sina.com.cn/w/2011-09-02/105323094588.shtml 美国地震致核反应堆移位数厘米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02日10:28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9月2日电据外媒2日报道,美国东海岸弗吉尼亚州于8月23日下午发生里氏5.8级地震,距震中仅24公里的北安娜核电站受影响最大。据核电站工作人员称,核电站中的核反应堆的确移动了几厘米,但并没有损坏。   据悉,弗吉尼亚州北部的北安娜核电站在上周地震后失去厂外电力供应,两座反应堆自动停机,靠柴油发电机维持燃料棒冷却作业。53个大型废料桶中已经有27个被震偏,据电力公司发言人齐歇尔称,移动范围约在2.5厘米到11.4厘米之间。   据介绍,北安娜核电站据首都华盛顿约134公里,由于福岛核电站泄漏的前车之鉴,美国核监管委员会对该核电站的调查慎之又慎。据悉,北安娜核反应容器中存放的二氧化铀外部还充满着保护性气体氦,如若发生泄漏,氦气体也是第一时间的报警指标。齐歇尔称,虽然地震来的突然,但仅有几栋办公楼出现裂缝。   北安娜核电站设计抗震级数为6.2级。“我们测试了外部的氦气,发现并没有什么损害。北安娜可以承受这样的震级。”齐歇尔说。 http://news.sina.com.cn/w/2011-09-02/102823094561.shtml 下一次大震在哪里:8级以上大震趋势分析 已有 9131 次阅读 2008-6-1 10:00 下一次大震在哪里:8级以上大震趋势分析 杨学祥,杨冬红 全球变暖导致山地和两极冰盖溶化,全球海平面上升,山地失去冰盖负载减少,将均衡上升;海洋水面上升增加负载,将均衡下沉。这就是冰川地壳均衡和水均衡运动 。根据山东防震减灾信息网的资料,自2001年到2007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发生了4次8级以上地震,中国和日本各2次,其他地区2次(见表1)。 表1 2001-2008年8级以上地震数据 发震时刻 纬度 经度 震级(Ms) 震中位置 2001-11-14 17:26:00 36.2° 090.9° 8.1 新疆青海交界 2003-09-26 03:50:00 42.2° 144.1° 8.0 日本北海道地区 2004-12-26 08:58:00 3.9° 95.9° 8.7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 2005-03-29 00:09:00 2.2° 97.0° 8.5 苏门答腊北部 2005-06-14 06:44:00 -19.9° -69.2° 8.1 智利北部 2006-04-21 07:25:00 61.0° 167.2° 8.0 堪察加半岛东北地区 2006-11-15 19:14:00 46.6° 153.3° 8.0 千岛群岛 2007-09-12 19:10:00 -4.4° 101.5° 8.5 印尼苏门答腊南部海中 2007-09-13 07:49:00 -2.5° 100.9° 8.3 印尼苏门答腊南部海中 2008-05-12 14:28:00 31.0° 103.4° 8.0 四川汶川县   地球是一个扁球体,一处地震变形,为另一处的地震变形提供了条件 。这就构成了强震的路线图。表1的地震从中国开始,又回到中国,这一闭合路线为下一次强震的发生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近30年冰盖融化显著,自然是地壳均衡最强烈的地区。中国地震后,陆海地壳的负荷在内陆地区得到大致调整,接下来就是在陆海连接处的岛弧发生强震。岛弧强震是全球范围的,遍布东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这就完成了一个循环。 如果上述规律成立,下一个8级以上强震就必定发生在陆海连接处,按路线图,危险性的排列为:日本、印尼、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其中,日本、俄罗斯和印尼发生强震的风险最大,其后是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 参考文献 1. 杨学祥. 地壳形变与海平面变化. 地壳形变与地震. 1994, 14(4):29-37. 2. 杨学祥. 地壳均衡与海平面变化. 地球科学进展. 1992, 7(5): 22-29. 3. 杨学祥。对全球海面变化均衡模式的改进。地质科学。1992,(4):204-408 4. 杨学祥. 汶川地震中的地壳均衡运动. 发表于2008-6-1 7:41:17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7377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27387 关于美国地震的问答:美国即将遭遇特大地震? 2011-3-16 04:05 关于美国地震的问答:美国即将遭遇特大地震? 杨学祥 鲍得海教授在其留言中通报了俄罗斯科学家预测美国将发生特大地震的信息和原文。这一预测并不惊人,因为类似的预测中外科学家都做过,只是时间没有这样明确。 中新网2007年9月6日电 俄新网消息,洛杉矶地壳断层内部运动目前在整个观测史上达到峰值。俄罗斯科学家认为,这有可能成为在未来几年内发生毁灭洛杉矶市的毁灭性地震的原因。据学者估计,这场可能发生的灾难将带来1500亿美元的损失。报道援引位于美国圣迭戈的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组组长吉姆·奥尔辛的话说,“截止目前,断层南部发生地震的可能性大约为70%,地震强度将达到里氏8级。洛杉矶位于地震活跃地带”。根据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估计,这一地区的地震活跃性在整个监测期间达到最高值。在距洛杉矶以北160公里的滨海地区的平原地带,确实发现了地壳大裂缝。俄罗斯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大陆地震活动和地震危险性预测实验室主任阿历克谢·扎维亚洛夫表示,除了著名的圣安德烈斯断层之外,加利福尼亚滨海地区还有几个相邻断层。其中地壳断层的内部运动甚至比这一断面更为强烈,这些构造很快也可能演化成为构造运动,这将加重局势。报道说,加利福尼亚人已经开始启动使可能发生的地震后果最小化的工作。 美国地震专家2008年四月十四日发表的一份地震预测报告指出,未来三十年内,南加州地区“极有可能”发生一次大地震。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专家徐道一在《2010天灾预测学术研讨会议文集》中指出,2010年2月27日智利8.8级大地震的发生可能标示了在美洲的巨震群发高潮时段的开始,值得特别关注。这与美国科学家的预测相一致。 我的回复(2011-3-16 02:37):我在2008年的特大地震趋势分析: 地球是一个扁球体,一处地震变形,为另一处的地震变形提供了条件 。这就构成了强震的路线图。表1的地震从中国开始,又回到中国,这一闭合路线为下一次强震的发生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近30年冰盖融化显著,自然是地壳均衡最强烈的地区。中国地震后,陆海地壳的负荷在内陆地区得到大致调整,接下来就是在陆海连接处的岛弧发生强震。岛弧强震是全球范围的,遍布东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这就完成了一个循环。 如果上述规律成立,下一个8级以上强震就必定发生在陆海连接处,按路线图,危险性的排列为:日本、印尼、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其中,日本、俄罗斯和印尼发生强震的风险最大,其后是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7377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27387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21387 按此路线图,日本地震后,下一次特大地震的位置就很清楚了:三个中的一个。俄罗斯当然希望在美国,理由也很简单:印尼已发生了一次9.1级地震,智利发生了8.8级地震,剩下的俄罗斯和美国,最好是后者。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22873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82311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580 次阅读|5 个评论
Chambers,Low frequency sea level
ppthelion 2011-7-21 20:11
个人分类: Study_little_thing|0 个评论
[转载]美机构呼吁重视全球变暖对城市影响
hgiap 2011-7-2 16:54
美机构呼吁重视全球变暖对城市影响 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最新公布的一项全球城市调查报告显示,全球变暖造成的热浪和海平面上升等后果正在对全球各城市造成影响,但多数城市并没有作好相应准备。 报告指出,全球变暖对全球数十亿城市居民造成的影响不可低估,对全球许多快速发展的城市的居民,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新兴城市的居民,这种影响尤为突出。 调查发现,许多城市在应对全球变暖问题上主要存在两方面的不足:一是缺乏积极应对全球变暖的具体措施;二是未能减少对汽油的依赖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根据报告提供的数据,目前全球有超过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自1950年以来,全球城市人口翻了两番,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增长更快。报告预测,到2020年,全球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将超过500个。 报告指出,由于城市建筑密集,当自然灾害发生时,城市居民比较容易受到伤害,而全球变暖趋势更加剧了城市面临的潜在威胁,比如可淹没城市的暴风雨、海平面上升和持续的热浪等。 报告指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遭遇持续高温。每当发生这一情况时,城市空气污染情况更加严重,由此造成一系列健康问题。此外,一些城市的贫民区缺少起码的卫生条件,没有干净的饮用水;不少中小城市人口增长速度过快,但却缺乏足够的服务及公共设施,难以抵御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 报告撰稿人罗摩洛·兰考指出,许多城市对全球变暖准备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城市化速度过快,管理者疲于应付其他事务而忽视了卫生与安全标准。她说,调查发现,多数发展速度过快的城市均未能实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 报告呼吁各国城市重视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采取积极应对措施,为城市居民创造安全和谐的生活环境。
个人分类: 气候新闻|129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近代,水资源正在逐年减少 海洋消退的速度正在加快
热度 3 entropy 2011-6-3 14:43
http://blog.tech110.net/?uid-2731-action-viewspace-itemid-19468 近代,水资源正在逐年减少海洋消退的速度正在加快 在现代史上,由于人类大规模的经济活动,特别是现代工业的兴起,开始了人类大量使用氢作工业原料和燃料的时代,造成了水的更大损失,远超过自然界水的天然损失, 使水资源逐年减少,海洋消退的速度正在加快。 一百年前在北欧,有一个人在海边岩石上,根据当时的海平面在岩石上刻了一个记号。他告诉儿子、孙子们一百年后再去看看那个记号,看看大海有什么变化。一百年后,他的子孙们再去观察那个记号时,却发现那个记号已离现在的海平面有一米多高了,这说明不是大地升高了一米,就是海平面下降了一米。 如果按海洋一百年下降一米的速度计算,那是非常可怕的,只需三十八万年后,地球上的海洋就会完全消失!当然仅凭北欧一个点的记录,还无法说明整个地球的海洋的消退速度,现在已达到一百年一米的可怕程度。因为具体到某一地区,地壳升降变化还是有的。不过它还是给人类发出一个重大信息,那就是:大海确实在消退!而且正在加速消退! 根据古生物、考古、岩溶的研究资料及绝对年龄的测定,广西桂林地区的地面表现为整体上升趋势,经过有关科学家计算,桂林地面上升的幅度为2—10cm/千年,即2000米/亿年。这个速度比本书前面推算的地球海洋平均消退速度200米/亿年还快十倍,当然这可能有计算上的误差。由于广西桂林一带的地质为非常稳定的地块,在有计录的历史上从未发生过地震。地面缓慢上升是给人们的一种假象,其实就是海洋在下降,地面上升的幅度就是海洋下降的速度。虽然人们计算出来的地面上升的速度与本书前面推算的海洋消退速度有很大误差,但确实为我们证实了海洋确实正在消退! 中国的考古学家在中国东北地区,在离勃海的海边不远的陆地上,发现一个古代人类活动的遗址,同时发现在五千年前的海平面比现在的海平面高三米。这个速度也比本书前面推算出来的200米/亿年的地球海洋消退速度快三百倍,达到六万米/亿年。如果地球上的海洋真的照此速度消退的话,那么地球上的海洋,早在原始海洋形成初期后不久就干枯了。所以地球上的海洋永未达到三米/五千年的消失速度,即六米/万年的速度,纵观地球海洋四十多亿年的发展史,前面关于地球海洋在最近几亿年的消退速度为二百米/亿年的计算,还是正确的。至于某个具体地点,海平面下降速度远大于二百米/亿年,是由于当地具体的特殊的原因引起的,有可能与当地的地面有上升的趋势有关,那需要人们专门去研究。不过欧洲的实际记录和中国考古发现,也表明在近代,海洋有加速消退的趋势。 如果人们仔细分析研究一下,有关地球上自然环境变化的现代史,人们还可以体会到地球上的水资源现正在以相当快的速度消失着: 根据有关的地质资料表明:地球上的沙漠的出现,距今不到一万年;但今天的沙漠、戈壁及沙漠化的土地,已占据几千万平方公里的广大面积,约占地球陆地面积的四分之一。如:世界上最大的非洲撒哈拉大沙漠,从形成到现在只有六千年的历史。中国的塔克那玛干大沙漠,从形成到现在也不到一万年。撒哈拉大沙漠的面积有九百万平方公里,占非洲面积的三分之一。亚洲西部,澳洲、美洲都有面积大小不一的广大沙漠。 沙漠里没有水,植物无法生长,人类在那里也难以生存,因此茫茫沙漠渺无人烟,而且沙漠还在不断地扩张!沙漠的扩张除了人类的开垦活动外,主要原因还是水资源正在迅速减少造成的。 地球上水资源正在迅速减少的现象,还有很多例子: 作为中国的母亲河——黄河,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它还是三年有二年涨大水,洪水常常泛滥成灾,如今黄河很少涨洪水了。从1972年起,黄河开始断流,二十世纪90年代后趋于频繁。黄河断流的原因,除了上游大量引水灌溉外,主要原因还是水资源在迅速减少,黄河上中游的降雨量在逐年减少,能造成洪水灾害的大面积高强度降水更是少见。 根据各地水文观测资料的统计:我国很多地区,特别是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降水量正在逐年减少。 有一位姓苏的工人,他是在哈尔滨出生、长大的,长大后去南方遥远的广西工作,三十多年后他退了休,有了空闲时间,他才重回一趟故乡。回到哈尔滨后,他到处走走,除了发现城市面貌大变外,还发现一个大秘密:以前常年水量丰富的松花江,现在水量大减。以前东北地区降雨比较丰富,一到冬天下雪量很大,到处是北茫茫的厚厚的积雪,现在下雪的日子越来越少,下雪量也来越少,很难再能见到厚厚的积雪了。 在内蒙古,许多以前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优良牧场,或者是湖泊湿地,现在却变成干燥的沙漠与干涸的大地。每当春天,这里刮起沙尘暴,顺着西北风向东南方向移动,给河北、北京一带,造成巨大危害,沙尘暴在这一带仅有一、二十年历史,以前是没有的。 号称风雪高原的青藏高原,据当地的水文观测资料统计,青藏高原的西北部地区的降水量也在逐年减少。 长江流域是我国降水量比较丰富的地区,所以长江的流量很大,但根据当地的水文观测资料显示:长江上游的都江堰,它的上游来水量也呈逐年减少的趋势。 以上说的是中国的水资源变化的现状,当然水资源有丰水年份与干旱年份的交替变化等不稳定的演变情况,但水资源总的来说正呈显出逐年减少的趋势,而世界上也有许多地区的水资源也在呈显逐年减少的趋势。如:巴比伦的兴废: 位于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古代巴比伦王国(现今是伊拉克的领地),是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早在公元前2000年他们在数学、天文学、医学、文学和建筑学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成就,对人类文明做过卓越的贡献。但是由于土壤侵蚀,水土流失,水资源逐年减少,生态环境日日恶化,使得居住在那里的苏美尔人不得不纷纷逃离这个地区,使很多城市和乡村变成废墟。公元前2500年时,该地区的大麦、小麦的种植面积比例大致是相等的。1000年后小麦只占作物的1/6。又过了800年,由于雨水越来越少,土壤流失和盐碱化越来越严重,完全停止了小麦的生产。土壤流失和盐碱化越来越来严重,雨水越来越稀少,使一个原来土壤肥沃的巴比伦古国,现在变成了不毛之地。 除了人类的开垦活动外,导致巴比伦古国变成不毛之地的主要原因,正是当地的水资源逐步减少,降雨量越来越小,极度的干旱使昔日肥沃的土地,如今变成荒凉的沙漠。(择自中学地理教科书) 世界上水资源日益减少的事例还有: 近年来非洲大陆的旱灾日益严重,常常造成上百万人死于饥渴,非洲的土地沙漠化也日益严重,其它洲沙漠化也日益扩大,全世界每年被沙漠吞没的土地约有600万公顷,沙漠及沙漠化的土地,已占据了地球表面陆地面积的四分之一以上。 纵观全球,水资源逐年减少正在使许多地方的自然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越来越严重地威胁到人类的与其它生物的生存与发展!
2540 次阅读|6 个评论
我国海平面上升速率高于全球:沿海经济的过度发展
热度 1 杨学祥 2011-4-21 13:40
我国海平面上升速率高于全球:沿海经济的过度发展 我国海平面上升速率高于全球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21日05:06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据新华社北京4月20日电 (记者 罗沙)国家海洋局20日发布的《2010年中国海平面公报》显示,近30年来 我国沿海海平面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平均上升速率为2.6毫米/年,高于全球海平面1.7毫米/年的上升速率 ,海平面上升加剧了海洋灾害的发生。   公报显示,2010年我国沿海海平面比常年高67毫米,与2009年海平面基本持平,渤海、黄海2月份海平面 和南海10月份海平面均为近30年来同期最高值。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产品研发部主任刘克修表示,全球气候变暖是造成我国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此外, 地下水开采、沿海地区大量建设高楼大厦等人类活动造成的地面沉降也是造成海平面相对上升的重要因素。 (编辑:SN034 http://news.sina.com.cn/c/2011-04-21/050622330567.shtml 沿海城市的沉没与沿海经济 推荐海平面百年将上升6米 ——三论沿海投资过度的风险 作者:杨学祥 关键字:海平面上升,南极冰盖融化,冰期,间冰期,气候长期变暖趋势   美国科学家2006年3月23日公布的一项研究报告说,极地冰川正以超出预期的速度融化,这将导致海平面在2100年上升6米。到那时,许多城市和岛屿,如美国的迈阿密、泰国首都曼谷和旅游胜地马尔代夫将会消失在汪洋之中。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乔纳森?奥弗佩克和全国大气研究中心的贝特?奥托-布利斯内根据目前全球变暖趋势,用计算机模拟未来气候和冰川融化,并根据沉积物、化石和冰核的资料得出结论,说到本世纪末,平均气温将至少上升2.5摄氏度,导致格陵兰岛和南极的冰川融化,这将使12.9万年前因全球变暖而海平面大幅上升的一幕再现 。 据早前的预测,2100年北极夏季温度将上升摄氏3至5度,届时格陵兰岛的冰层将开始融化,海水可能上升0.9米。大多数电脑模拟显示南极洲会保持稳定。但科学家分析了距今12.9万年与11.6万年间的气象记录,发现在最近一次北极气温上升达类似温度时,导致了南极冰层融化,释放出的水量竟比北极融冰更多 。这是新模型与旧模型的最大区别。 宏观的研究表明,在潮汐准60年的周期变化幅度上,1977年至1999年,处于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全球迅速变暖;2000年至2030年,处于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将进入低温期;2031年至2060年又处于拉马德雷暖位相,全球又将迅速变暖 。 在潮汐1800年周期变化幅度上,目前正处于变暖的峰期。从15至17世纪的200余年内,世界上强震很多,其它自然灾害(如瘟疫流行)也很集中,这也正是蒙德极小值期 。这个时期太阳活动处于极小值,人们往往把它当作小冰期气候产生的原因。 美国科学家查尔斯?季林认为,即使没有温室效应, 地球自己的卫星月球也会使地球的温度上升。季林认为,地球、月亮和太阳相对位置的变化会引起潮汐强度的逐渐变化,其周期与气候周期是一致的。当日、地、月排成一线且相互距离最小时,日月引潮力相互加强而变为最大,地球海洋潮汐规模也最大,这时就有更多来自海洋深处的冷水被带到海面。这些冷水可以冷却海洋上的空气。据计算,大约在1425年即小冰期的末期,潮汐达到了最大值,从那以后逐渐减弱,直到3100年潮汐又达到最大值。这个周期是过去1万年气候变迁的主要动力。这个效应使地球的温暖期从小冰期末期一直持续到24世纪,而后随着潮汐的增强,地球的气候将逐渐变冷 。 在10万年冰期与间冰期转换周期中,目前处于地球轨道偏心率相对较小的间冰期,距今12.9万年与11.6万年间的气象记录,与现在的气候状况是相似的,都处于典型的迅速变暖过程。历史的经验是值得注意的。 我们在2004年就指出,海平面上升直接影响沿海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剧了风暴潮灾害,增大了洪涝威胁,减弱了港口功能,并且引发了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和海岸侵蚀等问题,导致了沿海湿地的损失和动物的迁徙,使按原设计标准建设的沿海城市市政排污工程的排污能力降低,对环境和人类活动构成直接威胁,严重影响了沿海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辽东湾、莱州湾和海州湾等岸段就因为海平面的升高而加重了其沿海低洼地区的土地盐渍化和洪涝灾害。沿海灾害加剧带来生产成本的提高和经济投资的风险 。 中国巨灾是由多种效应叠加而成,是局部地壳均衡累加为整体地壳均衡的产物。剥 蚀沉积、冰雪消长、地热梯度变化、地下水位变化、气压变化、海平面变化、潮汐振荡、旱涝交替、水库蓄水量变化和大城市建设等微力累加作用不可忽视。沿海城市无限制的扩大,将带来地面沉降、环境污染、海洋灾害、淡水危机等环境风险。 2006年3月21日消息:昆士兰州州长彼德?比蒂已经宣布进入紧急状态。“这是我们几十年来遭遇的最严重热带气旋,”比蒂当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昆士兰州救灾部门负责人弗兰克?帕加诺也警告说,“拉里”有可能演变成类似去年8月美国遭遇的“卡特里娜”飓风的重大自然灾难。“拉里”最初被定为5级,是热带气旋中的最强级别。由于气旋在澳大利亚东北部着陆后强度会有所降低,气象局后来又将其降为3级。昆士兰州议员鲍勃?凯特称,“拉里”摧毁了当地90%的香蕉种植业,“这些作物价值2亿澳元(1.45亿美元)至3亿澳元(2.17亿美元),如果其中三分之二都灰飞烟灭,损失大约是1.5亿澳元(1.08亿美元)。”“大约18个月后,我们才能恢复(香蕉)生产,所以这次的损失非常巨大,”凯特说 。 一项新研究指出,世界上海洋表面温度的上升是1970年以来全球飓风强度增加的一个主要原因。Carlos Hoyos和同事用统计分析和信息论模型将6个海洋盆地中飓风强度的因素分离出来,这些海洋盆地分别位于北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他们发现,全球这个时期内造成4、5类飓风数量增多的许多变量中,只有海洋表面温度上升是有统计意义的主要因素。其它因素能影响飓风的形成,所以它们也许在短期的变化中起作用。这篇文章也许能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飓风强度增加趋势的原因。 在海平面上升和海洋灾害加剧的双重打击下,过度投资沿海地区将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参考文献 1.海平面百年将上升6米。2006年03月25日01:59 新文化报 。http://news.sina.com.cn/w/2006-03-25/01598523261s.shtml 2.路透社。 倫敦紐約東京 世紀末沉海?《泰晤士報》/《每日電訊報》 http://www.wenweipo.com/news.phtml?news_id=GJ0603250012cat=004GJ 3.杨冬红,杨学祥. 海洋中和海洋边缘巨震是调节气候恒温器理论的检验. 西北地震学报. 2005, 27(1): 96 4.Fred Pearce. Is the moon turning up the Earth’s thermostat? New Scientist, 2000, 166(2232): 12 5.Charles D. Keeling and Timothy P. Whorf. The 1800-year oceanic tidal cycle: A possible cause of rapid climate change. PNAS, 2000, 97(8): 3814-3819 6.杨学祥。直面沿海投资过度的环境安全。 2004-7-18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856 7.张妍妍。 热带气旋袭击澳洲 可能导致又一次"卡特里娜"灾难。2006年03月21日 来源:新闻晨报。http://www.csi.ac.cn/lcy/ggaq/ggaq060321.htm 8.Carlos D. Hoyos, Paula A. Agudelo, Peter J. Webster, and Judith A. Curry。科学特快报告: Deconvolution of the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 Increase in Global Hurricane Intensity。 http://bsg.gmw.cn/u/466/archives/2006/10997.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1393 次阅读|0 个评论
日本和菲律宾火山活动活跃:日本大地震和海平面变化对比
杨学祥 2011-4-10 05:54
日本和菲律宾火山活动活跃:日本大地震和海平面变化对比 点评:最近日本和菲律宾火山活动活跃,与地球引力变化最大值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菲律宾政府提高 火山喷发警戒级别 2011/04/10 00:04 来源:YNET.com 北青网 北京青年报   新华社电 菲律宾塔阿尔火山岛近期显现喷发迹象,促使政府9日提高警戒级别,警告游客远离那里。   塔阿尔火山岛位于首都马尼拉以南的八打雁省,近期火山活动趋于活跃。菲律宾火山和地震研究院9日将塔阿尔火山喷发的警戒级别由1级提高至2级,意味着“火山正出现岩浆侵入现象,可能导致喷发”。不过,火山专家胡利奥·萨比特说,提升警戒级别不意味着火山会立即喷发,但游客最好远离塔阿尔火山口。 http://bjyouth.ynet.com/article.jsp?oid=77770863 凤凰网资讯 国际 日本发生9.0级大地震 正文 实拍:日本至少有20座火山变活跃 现场灰尘滚滚 2011年04月10日 01:21 大地震后,日本至少有20座火山变活跃,现场灰尘滚滚,可能会引发更大的灾难. http://news.ifeng.com/world/special/ribendizhen/shipin/detail_2011_04/10/5643594_0.shtml 海平面变化与日本特大地震 2011-4-6 15:41 海平面变化与日本特大地震 杨学祥 利用两个月的GOCE观测数据,ESA在图1给出了全球海平面变化。在这张图上,菲律宾、台湾、日本处于海平面的最高值,高出基准1.4米。在海水的重压之下,日本在2011年3月11日发生9级特大地震就事出有因。 拉尼娜事件在2010年7月形成,在11月达到高潮。在拉尼娜事件中,强劲的赤道东风将东太平洋表面暖水吹到西太平洋,使东太平洋表面海水变冷,西太平洋表面海水变暖,并形成海平面的西高东低态势,由此产生的东西太平洋海面高差一般为40-60厘米。卸载的洋壳在重力作用下上升,加载的洋壳在重力作用下下沉,形成大洋地壳的跷跷板运动。这是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在拉尼娜事件中地震火山活动频发的原因。潮汐震荡的幅度60厘米,增强了跷跷板运动的强度。 图1 2010年10月17日绘制的全球海平面变化图 http://www.esa.int/esaLP/SEMCJOSRJHG_LPgoce_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07667do=blogid=430160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30207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30712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013 次阅读|0 个评论
日本发生7.4级地震和潮汐组合、海平面变化对比
热度 2 杨学祥 2011-4-8 02:17
全球视图 http://www.ceic.ac.cn/eq_detail2.jsp?id=109237 海平面变化与日本特大地震 2011-4-6 15:41 海平面变化与日本特大地震 杨学祥 利用两个月的GOCE观测数据,ESA在图1给出了全球海平面变化。在这张图上,菲律宾、台湾、日本处于海平面的最高值,高出基准1.4米。在海水的重压之下,日本在2011年3月11日发生9级特大地震就事出有因。 拉尼娜事件在2010年7月形成,在11月达到高潮。在拉尼娜事件中,强劲的赤道东风将东太平洋表面暖水吹到西太平洋,使东太平洋表面海水变冷,西太平洋表面海水变暖,并形成海平面的西高东低态势,由此产生的东西太平洋海面高差一般为40-60厘米。卸载的洋壳在重力作用下上升,加载的洋壳在重力作用下下沉,形成大洋地壳的跷跷板运动。这是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在拉尼娜事件中地震火山活动频发的原因。潮汐震荡的幅度60厘米,增强了跷跷板运动的强度。 图1 2010年10月17日绘制的全球海平面变化图 http://www.esa.int/esaLP/SEMCJOSRJHG_LPgoce_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07667do=blogid=430160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30207 日本发生7.4级地震 福岛第二核电站未显示异常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1年04月07日23:13 我来说两句 (0) 复制链接打印 大中小   中新网4月7日电 当地时间7日晚11点32分左右,日本东北地区宫城县发生里氏7.4级强烈地震。据共同社报道,福岛第二核电站未显示异常数据。 (责任编辑:UN008) http://news.sohu.com/20110407/n280176026.shtml 墨西哥发生6.5级地震 来源:新华网 2011年04月07日23:04   新华网北京4月7日电 据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1年4月7日21时11分,在墨西哥(北纬17.5度,西经94.0度)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约170公里。震中距墨西哥城约600公里。 (责任编辑:UN100) http://news.sohu.com/20110407/n280176018.shtml 美国地质调查局:日本地震强度为里氏7.4级 2011年04月07日22:47 来源:汇通网 欢迎发表评论 字号:   汇通网4月7日讯   美国地质调查局:日本地震强度为里氏7.4级。 http://forex.hexun.com/2011-04-07/128554209.html 震中 发震时刻 震级(M) 纬度(°) 经度(°) 深度(千米) 参考位置 地图 2011-04-07 22:32:42 7.2 38.2 142.0 40 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 地图 2011-04-07 21:11:24 6.5 17.5 -94.0 170 墨西哥 地图 2011-04-06 22:01:42 6.2 1.7 97.1 20 印尼苏门答腊北部附近海域 地图 2011-04-04 19:31:39 5.3 29.7 80.8 30 尼泊尔 地图 2011-04-04 04:06:40 6.7 -9.8 107.8 20 爪哇以南地区 地图 2011-04-03 22:07:08 6.7 -17.6 -178.6 540 斐济地区 地图 2011-04-02 18:59:36 6.0 -19.6 -69.1 90 智利 地图 2011-04-02 18:29:10 3.0 39.7 74.3 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 地图 2011-04-02 12:24:52 4.0 36.8 76.8 1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叶城县 地图 2011-04-01 14:42:57 3.2 37.5 75.8 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 地图 2011-04-01 13:07:11 4.0 31.6 104.0 22 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市 地图 2011-04-01 06:54:27 3.4 24.7 97.9 10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 地图 2011-03-31 15:15:29 6.0 38.9 142.1 40 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 地图 2011-03-31 08:11:54 6.4 -16.5 -177.5 20 斐济地区 地图 2011-03-30 13:29:56 6.4 36.2 142.4 30 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 地图 2011-03-29 18:54:33 6.5 37.4 142.4 20 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 地图 2011-03-28 06:23:56 6.4 38.4 142.2 10 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 地图 2011-03-28 04:18:41 3.2 31.0 103.2 22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 http://www.ceic.ac.cn/ 2011年4月潮汐组合:强震频发值得关注 2011-3-18 08:30 2011年4月潮汐组合:强震频发值得关注 杨学祥 2011年1-5月,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间隔时间不超过3天,为强潮汐时期。 2011年4月是第四个强潮汐月,倒春寒发生的可能性很大,严防强寒流的爆发,三月强震频发,需要继续关注。 潮汐组合A:2011年4月3日为日月大潮,潮汐强度较大,1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南纬0.0002度,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最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两者最强叠加,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2日为月亮远地潮,比近地潮减弱35%。 潮汐组合B:2011年4月9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23.56868度,11为日月小潮(上弦),两者强叠加,潮汐南北摆动幅度变大,强度相对变弱。 潮汐组合C:4月15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北纬0.0126度,18日为日月大潮,17日为月亮近地潮,日、地、月在赤道面成一线排列,三种天文奇点两两强叠加,潮汐强度较大,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较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D:4月21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大值南纬23.49661度。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变大。 潮汐组合E:4月25日为日月小潮(下弦),潮汐强度变小。 潮汐组合F:4月29日达到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北纬0.00003度,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最大。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分散,潮汐组合个数增多,变化幅度减少,激发突发事件可能性降低,3月的地震高潮持续并减弱,需继续关注。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23684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654 次阅读|2 个评论
海平面变化与日本特大地震
热度 2 杨学祥 2011-4-6 15:41
海平面变化与日本特大地震
海平面变化与日本特大地震 杨学祥 利用两个月的 GOCE 观测数据, ESA 在 图 1 给出了全球海平面变化。在这张图上,菲律宾、台湾、日本处于海平面的最高值,高出基准 1.4 米 。在海水的重压之下,日本在 2011 年 3 月 11 日 发生 9 级特大地震就事出有因。 拉尼娜事件在 2010 年 7 月形成,在 11 月达到高潮。在拉尼娜事件中,强劲的赤道东风将东太平洋表面暖水吹到西太平洋,是东太平洋表面海水变冷,西太平洋表面海水变暖,并形成海平面的西高东低态势,由此产生的东西太平洋海面高差一般为 40 -60 厘米 。卸载的洋壳在重力作用下上升,加载的洋壳在重力作用下下沉,形成大洋地壳的跷跷板运动。这是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在拉尼娜事件中地震火山活动频发的原因。潮汐震荡的幅度 60 厘米 ,增强了跷跷板运动的强度。 图 1 2010 年 10 月 17 日 绘制的全球海平面变化图 http://www.esa.int/esaLP/SEMCJOSRJHG_LPgoce_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07667do=blogid=430160 全球海平面变化图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4093 次阅读|3 个评论
Sea level key paper
ppthelion 2011-4-2 12:11
其实这个鬼玩意很早以前就做过,奈何啊,人老了,记性不太好了,嘿嘿,大都忘了,今天在这打个桩吧 1)the solution of the SLE inthe form is often referred as to "gravitationally self-consistent solution" since it has been obtatined imposing that the geoid is that equipotential surface of the gravity field determined by the requirement of mass conservation; the ocean load is thus consistent with the gravity field. 2)海平面高定义为海面等势位面与地心之间的距离和固体地表与地心之间的距离差。不同时刻的海平面变化定义为两个时刻海面高差。根据定义,其影响的主要因素为:a:水准面位的变化;b:质量负荷导致的固体地球垂直形变;c:陆地海洋之间的水质量交换。 3)由于所选择的时间比较短,海平面方程主要基于几点假设进行简化:a:说采用的为球对称的粘弹性分层地球俗称SNRE地球。b:在短时间段内海洋盆地函数为常函数。c:假定冰盖与海洋的着地线不前进及后退。d:地壳运动对地表的影响可以忽略,即地形保持不变。 4)在impact of self-attraction and loading on the annual cycle in sea level一文中,作者对南北极的处理值得商讨:Separate time series are determined for northern and southern Greenland,as well as East and West Antarctica. In each case ,we assume that mass variation occurs uniformly over the region.while this method does suffer from the lack of geographic specificity present in the hydrological data sets,it will help to better determine the globally averaged amplitude and phase.Thus the results near Antarctica and Greenland may not be as accurate as desired,but in the far field this subsitution should have little impact other than correcting the overall global amplitude and phase . 我对之怀疑的原因 是作者将南北极各格点上的数据都一视同仁,这无疑会缩减西南极级北极南部对近海的影响,而作者的重点在于核对近海验潮站的数据,且并没有考虑地球自转回馈的影响,这对结果的影响有多大,a wonderful paper will be done if this idea is to compare them. 一段很有意思的评述,可以作为文章的 切入点 :Recent observations of bottom pressure from GRACE give another motivation for examining the SAL effects .In particular,the ratio of SAL effects to the dynamic ocean signal should be larger when considering ocean bottom pressure,which typically has smaller annual variations at a given location than sea level .Currently,SAL effects are not represented by many ocean models that are used to estimate bottom pressure variations,which,along with other missing model physics,can explain poor model/data agreement 翻译:最近GRACE给出的洋底压力贯彻结果给出了从另外角度检验SAL影响的途径 .特殊的是,但考虑海洋洋底压力时,这对比海平面而言在给定的位置周年变化要小得多,SAL影响在动态海洋信号中所占的比重应大的多 .时下,许多海洋模型在估计洋底压力变化时并没考虑SAL影响,与其它欠模拟的物理量一起,可以解释为什么模型结果和观测值符合得比较差了。 Given the assumed exchange of water between continents and oceans,the maximum of globally-averaged inferred ocean load would occur six months later(256 degrees) than the continental water storage. 假定水储量在陆地和海洋之间交换,最大的全球平均海洋负荷最大值出现在陆地水储量的6个月时间延后,相位差约为256度 The physics represented in Figure 2 indicates that during late winter when the loads are maximum in the high and midlatitudes of the northern hemisphere,as well as the Amazon and Congo basins,the SAL effect more water to be present in the ocean near these locations. 图2的背景物理含义为在北半球的中高纬区域在晚冬季节负荷达到最大,如亚马逊和刚果河流域等,此时由于SAL的影响更多的海水负荷聚集在周边区域。 有一句话很是费解,不知道他这里的IB反应为什么要用到Tide站中,Note,that the total signal in the observations may be very different : the IB effect must be added to compare the results with tide gauge records and the globally averaged atmospheric presure over the oceans must be added when comparing to bottom pressure measurements.我自己的理解是,在求解海平面方程的时候,由于只是涉及到位场的变化和负荷导致的海底地形的变化还有陆海空三者之间富含水负荷之间的相互迁移。在海洋上的假设是大气海洋耦合服从反变气压计原理。但验潮站测得的洋底至表面的所有高度的变化,这必然包含了反变气压计(即全球表面气压在海表的气压平均值),所以需要加回。 Ponte1999 The regions where the largest annual cycles in ocean bottom pressure are found are the Gulf of Thailand and of Carpen taria,the sourthern inIndian Ocean. Ponte1999 洋底压力最大的周年振幅出现在泰国海湾、澳大利亚东北部的卡奔塔利亚湾和南部印度洋海域。 疑问,为什么大部分文献都抓着interannual variations 不放,这个具有什么重要的物理含义?费解。we utilize the entire time series from 1980 to 1997 so that interannual variations would also be captured.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SAL effects reduces the variance of the time series along the North American east and west coasts,Europe,southeastern Asia,Africa,and Japan.Other locations see an increase in the variance:South American,Australia,and west central Pacific islands. 我对这种结果的自觉 :图8中的靠近阿拉斯加和南极半岛区域澳大利亚区域的站点均方差均为负值,而在东南极半岛区域的南美洲区域的站点其表现的很好,离两级越远值效果越好。智力边上站点和阿拉斯加站点主要是受山岳冰川的影响吧。需要更好的来加以说明。 这篇文章很多句子都模拟两可,应该不是土美写的,抱怨一下.Both globally and in the Bay of Bengal,there is an increased variance reducion when including the atmospheric and dynamic ocean bottom pressure loads.There is an increased variance reduction also illustrates that this effect is not driven simply by the amplitude of the modeled annual cycle because the annual amplitude decreases when all the processes in the water cycle are considered.原文的意思不知道是不是可以表达成这样:在全球和Bengal海湾,当包含大气和动态海洋洋底压力负荷时,解释的均方差都提高。。。。 although steric variations and ocean dynamics may be expected to dominate sea-level variability in the majority of oceans,selfgravitation effects are significant in coastal zones and inclusion of this effect would provide an advancement in ocean modeling。虽然海平面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热容变化和海洋动力学因素,但自吸引的影响在海岸区域十分明显,在海洋模型模拟的过程中包含这个因素将会得到更大的提高。 SAL与验潮站结果对比的不同,一直不解,有这样一句话:The results for the relative sea level(RSL) variations derived in section 2 represent motion of the sea surface relative to land,ignoring any direct effects of ocean dynamics,ocean density change,or atmospheric pressure change.In order to compare with tide gauge records,these effects must be added. For ocean dynamics and density changes,the sea level and ocean bottom pressure changes are obtained from the ocean model and can be added directly to delta SL.相对海平面变化(RSL)刻画了海洋表面相对于陆地的运动,忽略了海洋动力学,海洋密度变化和大气压强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为了更好的与验潮站数据相比较,这些影响都必须加回。对于海洋动力学和密度因素引起的变化,海平面和海洋洋底压力的变化从海洋模型获取并直接与所获得的由于质量原因导致的海平面变化相求和。 疑问:海洋动力学因素的影响???这个是如何实现的。 scaled ocean model???这里的scale是什么含义,怎么得来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总结句中一些比好好的句子: 1)Thus in these regions,this effect becomes a significant one that must be considered when assimilating data into ocean models.因此在这些区域,这种效应非常显著,在融合多种数据进新海洋模型的同时必须予以考虑 2)海洋模型对近海模拟较差的原因:Simulating sea level in coastal regions is difficult for global ocean models of coarse resolution. These models cannot adequately capture details of coastline geometrybottom topography,near-coastal wind effects or forcing by river runoff,which can be important in determining the sea level observed at tide gauges. 全球海洋模型由于比较稀疏的分辨率而对沿海岸区域的海平面模拟较差。这些模型不能精确的融合海岸几何特征,洋底地形和近海岸的风效应或者是河流径流驱动的影响,而这些对利用验潮站数据来监测海平面变化很重要 //***************************************************************************************// //-------****// 一篇类似的文章:effects of self-attraction and loading on annual variations of ocean bottom pressure Written by nadya T.Vinogradova published in JGR publication 摘要中比较好的总结: 1)Consideration of SAL physics introduces spatial variations that can be significant,particularly around continental boundaries,where the amplitude of deviations can exceed 1 cm.考虑SAL的物理过程对空间变化型态的影响显著,尤其是在陆地边缘区域,振幅偏差可以超过1厘米。 2)For the spatial variability indeced by SAL effects,changes in both land hydrology and atmospheric pressure are important.Effects related to the changing ocean circulation are relatively weaker, apart from a few shallow coastal regions.对SAL作用导致的空间影响而言,陆地水和大气压强同样重要,做了几个比较狭长的海岸区域,海洋环流的作用要小得多 正文1)recent analyses of GRACE data observed amplitudes considerably larger than the models indicate ,最近的GRACE研究结果观测得到的洋底压力振幅要比模型估计的大许多。 2) On seasonal scales,the resulting signal is spatially constant due to the ocean's isostatic response to atmospheric pressure loading 在季节周期上,海洋对大气压力负荷的反应为符合反变气压计,空间上为常数。 3)recently Tamisiea et al 2010 have shown that SAL effects cause variations of the annual amplitude of relative sea level on the order of 1 to 2 cm,supporting previous studies by Clarke et al 2005. Tamisiea2010最近的结果表明SAL对相对海平面变化的周年振幅影响在1~2厘米量级,这支持了Clarke2005的结果。 4)对站点数据的归类处理,值得学习:A number of BPR stations contain measurements that were collected during different periods in time but at the same locations.Such stations,and also those stations that are located within 1 degree of each other,are grouped together,which reduced the number of BPR series to 30. 这段话挑出来的原因是对原有数据进行归类整理: 在不同的时间段在大约相同的地理位置,存在一系列的有观测值的站点,另外也有一些站点位于1度范围内,这些站点被分成一个组,最后得到的站点为30个。 4)该篇文章的一个小缺点,contributions of snow and ice from Greenland ,Anatrctica,Alaska and other sources to the total water storage are not considered here.文章中并没有考虑北极,南极,阿拉斯加和其它的水储量变化没有考虑。 5)From BPR analysis,the strongest annual amplitudes are detected in the Bay of Bengal ,western Pacific and southern Aleutian islands。Moderate annual amplitudescan be observed in the Indian Ocean sector of the Sourthern ocean,southern Atlantic and in the Gulf of Alaska.The Weskest annual amplitudes are found along the western coast of the Us Hawaii and central America/ 有趣的来了:There are regions (e.g in the Gulf of Alaska,along the western coast of the US)where observations show a high level of spatial variability int he annual cycle.In these regions,amplitudes between the nearest stations can differ by more than a factor or two,possibly reflecting sensitivity of _ to short length scale oceanic features,such as highly variable bottom topography in the area. 对BPR分析结果,最强的周年振幅出现在孟加拉海湾,西太平洋和南部阿留申海岛区域。振幅微弱的周年信号出现在南部海洋的印度洋区域,大西洋南部区域和阿拉斯加海湾区域。最弱的周年振幅出现在美国西海岸、夏威夷和美洲总部区域。 存在一些区域(如美国西海岸的阿拉斯加海湾),观测数字显示周年振幅在空间上变化梯度比较大。在这些区域,邻近观测站点的振幅变化可以达到1或2个比例因子,很大程度上可能是由于小尺度的海洋特征引起的,即对其敏感,比如这个区域高度变化的海洋洋底地形。 6)Hirose et al 2001 compared high-frequency signals from a barotropic model with BPR observations at 18 sites in the Southern Ocean and showed that the simulated value underestimated observed variances at all sites ,with an average model/data correlation of 0.43 Hirose 2001对比了在南海洋正压模型的高频信号结果与BPR观测结果,表明模拟的值在所有的站点都低估了变化幅度,模型和实测数据之间的平均相关系数为0.43. To account for non-Boussinesq processes that are not represented in the solution,sea level and bottom pressure are corrected in the solution,sea level and bottom pressure are corrected by unmodeled volume changes that are ,following theapproach described by Ponte ,equal to the spatial mean steric height. 1.However,that the total signal in the observations may be very different: the IB effect must be added to compare the results with tide gauge records and the globally averaged atmospheric pressure over the oceans must be added when comparing to bottom pressure measurements. 总体信号与观测值对比是很不同的:当与潮汐验潮站观测资料对比时,必须加回IB影响。当与洋底压力测量值对比时,必须加回全球海洋上的大气压强平均值。 我不清楚的是,这里说的很不清楚: IB反映扣掉的不就是全球海洋上大气压强的平均值吗?后面的加回的也是全球海洋大气压强的平均值吗? 2.For the atmospheric forcing,in particular,this reduces the variability one might expect to see if finer samplings were used 考虑到大气驱动力,特殊的是,如果采用更好的时空采样率,得到的方差变化值可能减少。 3.Changes in the global average of the bottom pressure output are an artifact of the model's Boussinesq formulation and not of changes in averaged atmospheric pressure or mass flux,which are not represented in the model.To correct for this effect, we subtract a uniform water layer over the entire ocean corresponding to the spatially averaged bottom pressure monthly value. 模型数据得到的洋底压力全球平均输出值由于遵循的为Bossinesq原则而存在偏差。而不是由于大气压或质量迁移引起的,这并没有被模型所考虑。为改正这种影响,我们在全球海洋上扣除了均一分布的水质量薄层,数值等于近月的空间上洋底压力值平均值 4找到出处了, ,The dry component of atmospheric pressure is nearly constant,and thus the global average of surface pressure corresponds to changes in the water content of the atmosphere.Consequently, part of this variation in the water content,will contribute to a change in ocean mass. 大气压强中的干燥部分接近于常数,因此全球表面的大气压强对应于大气中的水含量部分。因此,这部分的水含量变化对应将会对海洋质量影响。 /**********************************************************************************************************/ /**********************************************************************************************************/ 一篇姊妹篇:Evidence of enhanced coastal sea level rise during the 1990s writtten by S.J.Holgate and P.L.Woodworth published on GRL 1) we address two important questions which arise naturally from these reported rates. The first ,necessary,question is concerned with whether tide gauge trends for the past 1o years are consistent with those measured in the nearby deep ocean by altimetry. A second question is whether the higher rate of the last decade is anomalously large compared to trends measured during other decadal periods in the historical record. 根据这里公布的速率,很自然的可以提出 两个重要的疑问 :首先,必要的是这些验潮站在过去10年内是否与邻近深海区域由测高卫星测得的结果相符。其次一个问题是在历史上的观测值而言,近十年的高速率值与其它十年时间期间内的趋势值相比是否显著大。 2)这篇关于验潮站的改正有更完整的论述 Tide gauge records were selected from the revised local reference(RLR)data set of the permanent service for mean sea level(PSMSL) .These records have been corrected for local datum changes and checked for problems such as abrupt changes due to earthquakes or trends by local factors (such as subsidence due to water extraction).Regions of known tectonic activity such as Alaska and the Pacific coast of canada were excluded. 验潮站的数据从RLR数据集中挑选。经过局部高程变化改正,和其它局部突发因素对长期趋势的影响如地震导致的突变、海水的抽取导致的沉降等。阿拉斯加和太平洋沿岸的加拿大区域由于板块运动活跃原因而被剔除。 一个小疑问:the sea level data were adjusted assuming a local inverse barometer approximation using the 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 reanalysis air pressure data available from 1948. 海平面观测数据经过假设的局部区域的反变气压计改正,所用数据为国际环境预测再分析中心的从1948年迄今的表面气压数据。 关于验潮站数据得到的全球上升趋势比测高卫星要大的 有趣结论 :Firstly it shows that the global mean sea level signal sampled by tide gauges is necessarily global coastal mean sea level and is likely to be different, to some extent,from the global signal derived from altimetry,dominated by the open ocean,Secondly it confirms that coastal sea level in spite of the decade having contained major deep-ocean EL Nino events. 由验潮站区域观测值的面积加权平均值得到的海平面上升趋势速率3.7毫米每年,比全球平均值显著大的多。这个结论在两方面比较重要。首先它表明测高卫星数据得到的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和验潮站测得的全球沿海平均海平面上升信号是不同的,测高卫星得到的观测值很大程度上是由远海(open ocean观测值决定。其次虽然全球平均海平面信号包含了主要的深海厄尔尼诺信号特征,但肯定了近海区域的海平面上升趋势速率在近十年来要比全球海平面上升速率大的多。 由各区域显著不同的上升趋势速率得到的结论:There is considerable variability in trends from region to region,although the time-series of trends are similar for neighbouring regions.Adjacent regions are often the most highly correlated(eg.Northern Europe and Scandinavia)but there are also anti-correlations(e.g.,E.and W.Atlantic)Since these trends are corrected for air pressure,it suggests that ocean processes must contribute to this large scale variability of sea level. 不同的区域之间的变化速率显著不同,虽然相邻的区域可能时间序列之间的长期趋势比较相似。通常相邻区域的结果高度相关(比如北欧和Scandinavia群岛)同时也存在反相关(欧洲和大西洋西部)。由于所得的趋势结果经过了气压改正,意味着海洋动力学一定是这种大尺度海平面变化的主要原因。 个人 反对,原因是:海洋动力学变化影响应该集中在深海部分,而在沿岸区域主要受当地的各种水流域作用如径流等的影响,亟待验证。 话没说完,作者给出了新的理论解释,有意思: Sea level rose faster at the coast than the global ocean averaged over the last decade,at a time when sea level was itself rising faser than at almost any time during the past half century.This observation is consistent with certain model results which demonstrate the propagation of sea level rise from the open ocean to the coast through Kelvin waves before being communicated around the ocean boundary by shelf-slope waves .Hsieh and Bryan's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slow speed of high latitude Rossby waves could lead to a concentration of sea level rise at the coast. 在过去的十年中近海岸的海平面要比全球平均值上升快得多,同时比近半个世纪以来其它任何时间段上升的都快的多,这与其它的模型结果符合得比较好,表明从远海的海平面上升传通过开尔文波通过海岸线附近shelf-wave波传递到近海。Hsieh和Byan的结果暗示着高纬度的Rossby波可以导致近海按的质量富集从而使海平面上升。 Uncertainties in the glaciation-deglaciation history and in the parameterization of the shallower part of the earth (upper mantle and lithosphere)will mostly affect regional RSL changes at higher latitudes and estimates of the Antarctic ice sheet mass balance. conversely,regional RSL changes in coastal areas surface mass transport over neighbouring regions,are rather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ed GIA correction. 冰川消融历史和地球浅层如上地幔和岩石圈等参数的不确定性对区域结果RSL影响应该很大,尤其是高纬度地区,主要是会影响估计的南极冰盖质量平衡结果。与之相反的是,其它与邻近区域地表质量迁移有关的近海的RSL变化,与所引用的GIA改正关系并不大. 个人评述:其实这可以很简单的说明:由海平面方程,其解算过程中变化量归根到底只有质量迁移因素,GIA估计质量主要影响区域为南极和加拿大区域,由格林函数与距离平方成反比,理所当然其它区域的影响要小得多。 we work under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dominant signal in the multi-annual ocean trend is due to gravitational effects rather than ocean dynamics,this is a reasonable assumption,especially for the lowest harmonic degrees that will be highly sensitive to large-scale mass transport /**********************************************************************************************************/ /**********************************************************************************************************/ Recent mass balance of polar ice sheets inferred from patterns of global sea-level change,written by Jerry.X.Mitrovica published in Nature. 1)The term eustatic is defined as the change in ocean volume,that is ,the change in ice mass divided by the density of water,divided by the area of the ocean.全球海平面升降定义为海洋体积的变化,也就是说冰盖质量的变化与海水密度和海洋面积的比值。 关于图的描述,confirms that present day variations in polar ice mass will be accompanied by dramatic departures of sea level from eustasy 肯定了当今极地冰盖质量的变化使得海平面显著的偏离整体升降(这里的 Eustasy始终找不到合适的词来解释 ) the asymmetry in the latitudinal position of the sea-level maximum is due to rotational perturbations associated with Greenland mass flux.the dominant cause of the non-uniform redistribution is self-gravitation in the surface mass load.纬向上的海平面的最大值的对称可以归因于由于格陵兰岛质量迁移产生的离心力位变化.表面质量负荷的自吸引作用是非均一分布的主要因素。 关于物理机制的解释:water will pile up in the near field of an ice mass as a consequence of gravitational attraction;as the ice melts the ocean will relax and water will tend to flow from the near field to the far field.the same physical effects is evident in the remaining two frames of fig1.the ice mass variation near the south pole will be accompanied by a significant north-south gradient in the antarctic ocean,whereas the sea-level response to the melting of mountain glaciers is characterized by regionally localized minima..In all cases,an expectation of eustasy is only met in spatially limited geographic bands.Thus,secular sea-level trends inferred from tide gauge records may, depending on their location ,sample a sea-level redistribution due to polar ice melting that significantly departs from the eustatic measure of the ice balance. 冰质量的引力作用对近场的海水吸引而导致海水填充,随着冰盖质量融化并流入海洋,水负荷将从经常向远场流动。相同的物理机制可以解释另外两幅图的作用。南极区域冰盖质量的变化将伴随着显著的南极海洋区域南北向梯度变化。高山冰川消融对海平面的影响典型特征是局部区域的最小最大变化值。在所有的情形中,期望中的等势面只出现在少数的地理纬度带区域。因此,从验潮站记录数据推理得到的长期海平面趋势变化取决于站点的分布位置,对南极冰盖质量融化的海平面重分布采样可能显著的偏离冰盖质量变化导致的全球海平面变化。 3站点选择的凭据这里面提到的这点经常为我们所忽视。estimates of global sea-level ris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ide gauge records require stringent site selection in order to avoid ,for example ,bias assoicated with interdecadal fluctuations and the contaminating effects of tectonic deformations.从验潮站观测数据来推估全球海平面变化需要对站点极为小心的进行选择,比如,年际波动和板块运动变形影响等因素带来的误差影响等。 4 the question arises as to whether geographic trends in observed tide gauge rates may be used to constrain meltwater contributions from the main ice reservoirs.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验潮站观测的地理趋势是否可以用来对陆地冰储量地的融化情况作出约束。 5具有启发性的句子:Tide gauge records of sea-level change contain more information than has been recognizedin previous studies of global sea-level rise.验潮站记录的海平面变化对先前研究所了解的全球海平面变化提供更多的有用的信息 our analysis is preliminary in several respects. First, ocean thermal expansion is clearly not a eustatic process,and our future work will incorporate a more realistic treatment of the process once its spatial geometry is better described. 我们的分析结果在很多方面是初步的,首先,海洋热膨胀肯定不是一个eustatic过程,随着空间几何形态更好的描述我们将能够更真实的对该过程进行描述。 有疑问的句子,if significant latitudianl gradients in the geometry of thermal expansion exist with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then these will influence our estimate of the amplitude of Greenland mass flux.. 显然,热膨胀导致的纬向梯度几何变化在北半球是显著的,因此,这将会对所估计的格陵兰岛质量流动振幅产生影响。 对未来的展望,可以作为新文章的切入点:we have focused on a restricted set of tide gauge sites,and in future work we will cautiously extend our procedure in order to incorporate a larger number of robust tide gauge records.这里的讨论很奇怪,因为主要的空间分布特征为纬带分布,如果热容海平面变化影响也是相同的方向,则所得的结论可能... 6)尽管研究长期项对我们很重要,但周期项: A full descrip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average seasonal cycle in sea level and its various forcings are necessary prior to any discussion of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and long-term trends.对海平面循环平均季节循环和各种驱动力完整的描述和理解对讨论年际变化和长期趋势的了解起到必须的先导作用 描述PSMSL数据源:The mean sea level(MSL)data used in this study were collected by the permanent service for mean sea level. the PSMSL database includes over 1500 stations worldwide with records divided into 'revised local reference'(RLR)data,with controlled benchmark datum stability ,and 'metric' information,without long term daturm control 本研究所用的平均海平面(MSL)由PSML收集整理的.全球分布的1500个站点,观测的数据被划分为RLR(局部参考数据改正),控制了高程标准的稳定性,度量标准信息,但缺乏长期的高程控制基准。 对长期趋势的把握:One feature of the data which can be considered is the effect of secular trends.In general,RLR data with a sufficient time span can be used to estimate the secular trend in MSL ,but metric data ,which may include datum shifts,cannot |||| |||| G.A.Milne and J.X.Mitrovica The most recent paper on the subject,by Bills James(1996),has similarities to the analysis of Han Wahr(1989)in that only the laurentide ice mass and a eustatic ocean load are considered.Bills James(1996)conclude that calculations based on a rigid earth model give a 'reasonable first order estimate of the polar motion contribution to relative sea level'.If this suggestion is correct,then the problem is greatly simplified because only the direct effect of the rotaional potential needs to be considered(that is the sea-level response associated with the deformation induced by the changing rotational potential can be neglected).Using the rigid earth approximation,Bills James(1996) predicted a rotation-indeced postglacial sea-level signal that is of similar magnitude but of opposite sign to the prediction of Han Wahr(1989)在这个课题上最近的文献是Bills,与Han1989
个人分类: Study_little_thing|1 次阅读|0 个评论
南盘江盆地二叠系高频沉积旋回的测井响应及海平面变化趋势
sgeagle 2011-3-25 16:54
龚大兴地球物理学进展.pdf
个人分类: 我的论文|3088 次阅读|0 个评论
日本地震:海平面上升导致洋壳下降得到证实
热度 2 杨学祥 2011-3-20 04:28
日本地震:海平面上升导致洋壳下降得到证实 杨学祥 世界气象组织专家普埃姆佩尔当天在日内瓦举行的记者会上说,该组织设在中国北京和俄罗斯奥布宁斯克等地的区域环境紧急响应中心以及日本气象厅收集到的数据显示,11日日本东北地区发生的特大地震导致该地区濒临太平洋的区域及关东地区北部下沉,使这些地区容易受春季潮水灾害影响,建议日本政府提高警惕, 我在2008年指出,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近30年冰盖融化显著,自然是地壳均衡最强烈的地区。中国地震后,陆海地壳的负荷在内陆地区得到大致调整,接下来就是在陆海连接处的岛弧发生强震。岛弧强震是全球范围的,遍布东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这就完成了一个循环。 如果上述规律成立,下一个8级以上强震就必定发生在陆海连接处,按路线图,危险性的排列为:日本、印尼、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其中,日本、俄罗斯和印尼发生强震的风险最大, 冰盖融化导致卸载的青藏高原上升,海平面上升导致加载的海洋地壳下降,2011年3月11日日本9级地震提供了证据。地震后自转速度增加是另一个证据。 附件: 地震导致地面下沉部分地区发生洪涝风险增大 来源:沈阳日报 2011年03月20日01:55   新华社日内瓦3月18日电(记者王昭、刘洋)世界气象组织18日在日内瓦说,上周发生里氏9级地震后,日本太平洋沿岸地区发生洪涝灾害的风险增大。   世界气象组织专家普埃姆佩尔当天在日内瓦举行的记者会上说,该组织设在中国北京和俄罗斯奥布宁斯克等地的区域环境紧急响应中心以及日本气象厅收集到的数据显示,11日日本东北地区发生的特大地震导致该地区濒临太平洋的区域及关东地区北部下沉,使这些地区容易受春季潮水灾害影响,建议日本政府提高警惕,采取应对措施防止洪涝灾害发生。   普埃姆佩尔说,目前一股高气压正在日本大部地区上空形成,风向更加多变。不过这股高气压的来临将使地震受灾区域气温有所上升,有利于震后救援工作开展。   普埃姆佩尔还说,世界气象组织、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17日晚连夜会商作出结论,目前除福岛第一核电站周边半径30公里禁止通行外,其他地区的航班不受影响,国际航班可正常进出日本。   此外,世卫组织也指出,只有在30公里区域内参与处理事故的人员离开这一区域时需要特殊处理,清除放射物残留,从日本出境的一般人员不会带来健康隐患。   作者:王昭 刘洋 (责任编辑:Newshoo) http://news.sohu.com/20110320/n279903250.shtml 地球是一个扁球体,一处地震变形,为另一处的地震变形提供了条件 。这就构成了强震的路线图。表1的地震从中国开始,又回到中国,这一闭合路线为下一次强震的发生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近30年冰盖融化显著,自然是地壳均衡最强烈的地区。中国地震后,陆海地壳的负荷在内陆地区得到大致调整,接下来就是在陆海连接处的岛弧发生强震。岛弧强震是全球范围的,遍布东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这就完成了一个循环。 如果上述规律成立,下一个8级以上强震就必定发生在陆海连接处,按路线图,危险性的排列为:日本、印尼、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其中,日本、俄罗斯和印尼发生强震的风险最大,其后是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7377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27387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4301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层序地层学概念及国内外发展状况
热度 1 swz383110242 2011-3-11 10:24
  层序地层学是地层学的一个分支,是根据地震、钻井和露头资料进行地层分布型式、沉积环境和岩相综合解释的一门科学。   人们发现,在同一时期的、情况各异的许多沉积盆地内发育着的地层形式,说明存在着一种有效的全球控制因素,这种因素即是全球海平面变化。P.R.Vail等(1977)曾提出了这样一种观点:大多数地表地质学家普遍见到的旋回性沉积作用基本上或完全受全球范围的海平面升降变化的控制。   层序地层学的产生起源于Mac Jeryey在70年代后期的研究成果,他在数学上模拟和定量表示了产生全球旋回曲线的海平面、构造沉降和物源供给之间的相互关系。这项工作显示出层序地层学以统一思想对地层学和盆地演化进行研究所产生的巨大潜力。然而,层序地层学成为独立的学科形成于80年代后期,是由P.R.Vail、J.B.Samgree和J.C.Van Wagoner等学者提出并完善的。   P.R.Vail等(1987)提出的层序地层学概念及其有关沉积模式,是以海洋环境为背景,针对被动大陆边缘提出的。层序地层学的核心部分是研究全球海平面升降变化对沉积作用的控制。包括对大陆边缘碎屑沉积作用的控制和对大陆边缘碳酸盐沉积作用的控制。层序及其内部组成部分体系域是全球海平面升降、地壳沉降以及沉积物供给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全球海平面升降和构造沉降共同作用的结果,引起海平面的相对变化。在全球海平面升降的控制下,海平面的相对变化速度是碎屑沉积地层型式和岩相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在长期构造运动的背景下,海平面的相对变化控制碳酸盐沉积地层型式和岩相分布。   根据上述这些相互作用可以建立沉积模式,用以检验人们的认识,预测沉积地层关系和岩相,进行全球不同地域、不同时代地层间的对比。因此,层序地层学是从四维时空上来认识沉积记录,并将其和全球海平面的周期性变化联系起来,认为沉积记录是全球海平面变化与地壳沉降和沉积物供给的函数,从而增强了全球不同地域、不同时代地层间的可对比性和沉积相的可预测性,将沉积学和地层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层序地层学的基本论点是地层单元的几何形态及岩性受海平面升降、构造沉降、沉积物供给和气候四大参数控制。其中全球海平面升降速度、构造沉降速度和沉积物供给速度控制了沉积盆地的几何形态;这三种因素互相影响、互为因果关系最终导致某一地区海平面相对于该区陆架边缘的相对变化速度及沉积体系域的发生、发展和变化。   当海平面上升引起海水穿过陆架时,形成海进体系域;随着海平面升高、上升速度减慢,在沉积物供给速率维持原速度时,则由浅海相和非海相沉积组合的滨线向盆地方向推进,形成高水位期海退体系域沉积;若海平面急剧下降并且下降速度大于构造沉降速度,在陆架边缘之下沉积了低水位体系域。当海平面缓慢下降,内陆架暴露侵蚀面仅在外陆架出现缓慢沉积,则构成陆架边缘体系域。区分组成层序的体系域的关键部位是陆架坡折点(或陆架边角、陆架边缘),由沉积物分布于该点之上或其下划分低水位体系域、海进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   层序地层学是地震地层学的新发展。它综合利用钻井测井曲线、地震剖面及地表露头三种资料对盆地的沉积体系域及各岩相作立体解释,并概括为具有三维空间立体概念的沉积模式。   因此,可以说地震地层学已经进入了一个以层序概念为代表的层序地层学的新阶段。同样,层序地层学的基本理论体系也可以适用于陆相湖泊断陷盆地,但不能机械地套用。因为湖泊水域小,受构造作用及气候因素的控制明显;同时需要考虑构造沉降、基准面变化、海泛、沉积物注入速度、气候、物源方向及局部构造运动等因素。   目前在国外,对作为全球事件地质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层序地层学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入和发展,不仅在理论上获得了重要的突破,而且在指导与沉积岩有关的矿产勘查方面也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我国也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受到了我国地质、石油、煤炭部门的普遍重视,有许多学者已迅速开展了我国东部陆相湖泊断陷盆地和地表露头层序地层学研究,并已取得了初步成果。
2982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全球冰盖融化加速 未来海平面或上升32厘米
xushui 2011-3-10 19:17
中新网3月10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10日报道,科学家指出,格陵兰岛和南极冰盖融化的速度正迅速加快,成为全球的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   由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资助的科学研究发现,格陵兰岛和南极冰盖(ice sheet)消融的速度,远快过高山冰川(glacier)和冰帽(ice cap)消融的速度,这消融速度比预测模式所显示的还要快,成为促使地球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因素。   冰盖指的是面积达5万平方公里的冰层,这么大面积的冰层只有格陵兰岛和南极才有;而冰帽指的是面积较小的冰层,面积不及5万平方公里。   该项研究由美国航天局喷射推进实验室与加利福尼亚州大学尔凡分校的研究组联合进行。该研究报告主要撰写人里格诺特说:“南北极冰盖的冰量远比高山冰川来得大,这冰盖将左右日后海平面的升高,这一推论并不令人惊讶。”他解释道:“令人惊讶的是,南北极冰盖溶化所产生的较大影响已经出现了。”   此项研究依据20年来每个月的卫星测量数据和地方气候模式数字,借此了解南北极和其它地区冰川和冰帽的冰量流失情况。平均而言,格陵兰岛和南极每年流失4750亿吨的冰量。相比之下,在2006年的一次调研中,冰川和冰帽的冰量流失估计为4020亿吨。   不过,这项调研的一大发现是,格陵兰岛和南极冰盖的溶化速度每年加快,这些年来每年的冰溶量平均都比上一年多363亿吨。冰川消融的加速幅度,只有冰盖的四分之一。   里格诺特说,按目前冰盖消融的速度看,海平面升高的水平将比200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小组所预测的要高许多。   该研究组在《地球物理学研究快报》发表的报告说:“报告撰写人的结论是:若目前冰盖消融的速度持续四十年,到了2050年,其消融的冰量将使海平面升高5.9英寸(约15厘米)。”   报告补充道,冰川消融估计会使海平面升高8厘米、海洋温度升高估计会使海平面升高9厘米,三者加起来,海平面升高幅度将达32厘米。 media_span_url('http://www.chinanews.com/gj/2011/03-10/2895507.shtml')
个人分类: 海洋学|1074 次阅读|0 个评论
沉积盆地感受到来自下部的热
热度 3 Mervyn1985 2011-1-3 15:07
沉积盆地感受到来自下部的热
地史上,海平面的变化深刻的影响了地表的环境,导致海洋进退循环,称之为进积和退积。理解海岸线变化以及与之相关的、不同时间尺度范围内的沉积和风化剥蚀的机制的关键是揭开地球构造与气候变化史的神秘面纱。在本期第827页,Petersen等人报道了关于这一概念的地球动力学模型,这一模型可能会引起根本性的变革。这一模型认为大约2~20M之间的沉积层序的摆动可能是由小范围地幔对流驱动的。 从覆盖大大部分大陆的海洋沉积物来看,在未来几代人的时间内,由于冰川消融引起的海平面上升与地史上发生过的海平面波动相比,可能要小得多。 早在1970s,Vail及其同事通过对人工地震和测井资料的研究提出一个全球海平面曲线,这一成果后来被Haq等精炼重提。这些曲线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地质时间尺度上海洋的进退的全球框架。 一般认为,在几百万年的时间内海平面的称其变化是由于洋盆体积的波动,而这一波动取决于洋中脊的形成与破坏。在几万年的时间里,海平面更加频繁的波动是由于冰川体积的变化,进而影响洋盆水之体积。 但是,2~20M的间歇期问题向这一模式提出挑战。这一时间段内,无论是冰期还是间冰期,进积和退积无处不在。因此海平面的波动不能完全归因于冰川体积的变化,而洋盆的构造循环又慢的不足以导致这么频繁的波动。此外,全球范围内的地层层序相关性也由于全球海洋制图数据的非公开性而备受质疑。数据的精确程度不足以证明全球之间的联系。 Petersen等人认为间歇期海平面的变化可能不是全球性质的,而是由于局部小规模的地幔上涌或者下降。利用沉积盆地模型和地球动力学模拟,他们提出一个可以产生类似的沉积层序的机制。 (这是我翻译的一篇Science的文介) 作者: R. Dietmar Müller School of Geosciences, University of Sydney, Sydney, 2006 Australia . E-mail: dietmar.muller@usyd.edu.au
个人分类: 地学讨论|3706 次阅读|5 个评论
低于海平面的那些陆地
pony1984621 2009-8-10 22:50
By David K. Lynch, Thule Scientific 编译 / 马志飞 ( Beijing Institute of Geology ) 地球上有很多陆地低于目前的海平面。下面列出了世界上最低的 10 片陆地的位置,并在谷歌地图上显示出来。低于海平面的内陆地区,最低的地方是死海坳陷的海岸线,最大的地方是里海坳陷。全球共有 33 个国家的土地低于海平面。 图中用红色的标记表示的是地球上前十位陆地海拔最低的构造坳陷。 死海位于非洲板块和阿拉伯板块交界处的深谷(图中的黑色线),海拔低于海平面 400 多米,是陆地上海拔最低的地方。 运动的非洲和阿拉伯板块与剪切带断裂饿激烈碰撞,导致了死海坳陷的形成。 (图片来源:美国地质调查局) 海平面以下的大部分土地处在一个非常干燥的气候环境中。干燥的气候导致降水稀少,蒸发量非常高,蒸发量超过降水量。 上面的照片显示的是死海的盐矿 高蒸发率的产物。 (图片来源: iStockPhoto and Steven Allan ) 美国的新奥尔良市是一座低于海平面的城市。该城市通过建设防洪大堤和大量的地下抽水系统来防止洪水灾害。 (图片来源: Angela King 合成的美国航天局的卫星图像) 低于海平面的 33 个国家的土地 国家 位置 海拔( m ) 以色列 死海海岸 -408 约旦 死海海岸 -408 叙利亚 太巴列湖附近未命名的位置 -200 吉布提 阿萨勒湖湖岸 -155 中国 吐鲁番盆地 -154 埃及 卡达拉低地 -133 哈萨克斯坦 Vpadina Kaundy -132 埃塞俄比亚 Denakil Depression -125 阿根廷 Laguna del Carbon -105 美国 Death Valley -86 厄立特里亚 near Kulul within the Denakil Depression -75 摩洛哥 Sebkha Tah -55 西撒哈拉 Sebjet Tah -55 利比亚 Sabkhat Ghuzayyil -47 多米尼加共和国 Lago Enriquillo -46 阿尔及利亚 Chott Melrhir -40 阿塞拜疆 里海海岸 -28 伊朗 里海海岸 -28 俄罗斯 里海海岸 -28 突尼斯 Shatt al Gharsah -17 澳大利亚 Lake Eyre -15 乌兹别克斯坦 Sariqarnish Kuli -12 墨西哥 Laguna Salada -10 丹麦 Lammefjord -7 荷兰 Zuidplaspolder -7 毛里塔尼亚 Sebkhet Te-n-Dghamcha -5 日本 Hachiro-gata -4 英国 英国剑桥郡附近的沼泽地 -4 德国 Neuendorf bei Wilster -3.54 瑞典 克里斯蒂安斯塔德附近, Hammarsjon 湖的 填海湾 -2.41 法国 罗讷河三角洲 -2 波兰 Raczki Elblaskie 附近 -2 苏里南 沿海平原未命名的地方 -2
个人分类: 卫星图像|19608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7 11: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