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谷歌中国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假如谷歌中国与腾讯合一
gl6866 2010-1-19 19:33
按:这是我部分转载的一篇文章。其中作者程苓峰在其题为假如谷歌中国与腾讯合一文章中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方案,全文见: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0869?page=2 考虑到Google所提出的道貌岸然的撤离理由,一个称得上两全的备选方案是:Google中国业务与一家本土公司合并;由这家本土公司主导,承担一切在本土进行的政策配合、关系协调、日常运营,而Google通过单纯的产品和技术支持来换取品牌的继续存在和财务收益,而不用担负其所影射的道义责任。 潜在的本土合作者需要具备三个特征:和Google有合作的历史;在本土市场至少有与百度一争高下的势力;在业务布局和互联网整体竞争态势上与Google互补。这样看来,最靠谱的是腾讯,可以有80分;其次是阿里和网易,勉强60分。 这算不算痴人说梦?应该不算。 《环球企业家》杂志曾报道(该作者张亮不久前投奔李开复的创新工场做分析师),2008年初Google中国总裁李开复就收到腾讯一核心人物的电话,提出:QQ有没有可能接手Google在中国的全部业务?这并非一厢情愿。早于2006年年中Google在中国最受质疑的时期,Google总部曾有高层主动提出,是否应该将中国业务与腾讯组建合资公司? 两次机缘在后来都无疾而终。2006年那一次,据称是因为Google中国高层团队的坚决反对,认为在那样一个非常时期,如此大的动作会破坏公司内外的信心,方案最终被搁置。2008年那一次,Google在中国处于迅猛布局、大幅拉近与百度差距的时候,当然不会有被人收编的内心渴求。 而现在,应该是个旧事重提的好时机。且不论Google受到的压力和进退之两难,重要的是从市场态势看,有利于这两家公司,有利于竞争和用户。 第一,不仅Google需要腾讯接手,而且腾讯也需要Google。在搜索业务上,腾讯的搜搜一直没有在市场上有过硬表现。而搜索和电子商务这两块业务,在马化腾眼里绝对是必须一战。 第二,腾讯接手Google中国业务,将对百度形成最有压力的威慑和牵制。如果腾讯能把搜索用于激活旗下庞大的信息海洋,比如Qzone里的行为数据和QQ里的堪称海量的聊天信息,应该可以产生巨大的潜在广告机会和收入增长。而如果腾讯还能用合适的方式解决用户信息的隐私问题,把这些信息加入到搜索结果,那百度将受到史上最残酷的打击。 第三,Google的主业搜索和腾讯的主业IM/游戏并不冲突,这是基础。更上一层,Google今天所受到的一大威胁是,Facebook自成一统的行为信息并不在Google搜索的射程内,Facebook势力范围越大,Google活动空间就越小。与腾讯结盟将有助于Google对社交网络行为信息的突破,更甚至把其用以与Facebook对抗的社交网络开放标准Open Social和QQ进行一定的整合,这具有巨大的想象空间。最低限度,也能轻松把Facebook的势力范围永久性的挡在中国之外。 总结一下就是,Google和腾讯能相互补齐彼此最脆弱的那根软肋,两家联手,甚至可能控制全球互联网。各自的主宰势力范围,地理和辖区上以中国国界为线,业务上以社交网络(相当于盾,牢不可破)和搜索(相当于矛,无坚不摧)为线,划洋而治。以今天Google在全球、腾讯在中国的行业地位,两家都不应该觉得冤枉。 从市场竞争的角度,这个假设留下的最大问题是:腾讯在中国就会变得过于强大,那时候,恐怕能阻挡腾讯一统天下的也就只剩下阿里集团。既然是从有利于竞争有利于用户的角度出发,期望Google把中国业务委托给本土公司,那么也应该同样期望,最终接纳Google的不是腾讯,而是等而次之的网易,阿里,或者盛大。
个人分类: 文章转载|3698 次阅读|1 个评论
假如谷歌关闭了...
热度 1 lsj1980 2010-1-13 22:10
今天得到了十分震惊的消息。谷歌中国可能退出中国市场。 这么多年,对谷歌的产品我个人是非常崇拜的。goolge earth帮助我到野外采样,规划路线,确定采样点。google map帮住我找到一些不曾去过的地方。google desktop现在就在我的电脑上,每天汇集各大网站的rss新闻和天气预报。google calendar成为我的计划程序。google scholar成为搜索文章的第一步选择。当然不用说最基本的搜索功能了。 不过,谷歌中国退出,也许不意味着google如同twitter、facebook、youbube 那样无法访问,但眼看着这些著名的网站一个一个远离我们,一个世界最大的局域网正在建成,心里不是滋味。 不过,除了下mp3我今后还是不会用百度的。 用google earth来规划的路线和地标。
个人分类: 未分类|5141 次阅读|8 个评论
个人对谷歌中国领刑的一点看法
dongkell 2009-6-19 19:44
个人对谷歌中国领刑的一点看法 天空蔚蓝文 李良的博客(090619) 个人认为,这次步调一致的曝光行动绝对是有其政治原委和目的的,想想看,在16时互联网中心发布了谴责公告,紧接着19时的新闻联播和稍后的《焦点访谈》可以说不论在舆论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具有霸权地位节目中的曝光,可见这是一个不寻常的行动。这是我的第一反应。 关于原因,我不敢妄加猜测。其实今年中-- 共在官方报道及舆论上一直有很强的势头。 比如从两会开始《人民日报》发表了大量的评论员文章,从坚持中国特色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到政协制度、再到民族区域制度,还有就科学发展观同样有大量的理论文章。再到前几天的五四社论、六个为什么,可见其舆论之强势。 对这次曝光的原因媒体有大量的猜测,我最看重的是跟绿 坝有关的原因。绿 坝的目的就是反色情、其次反政治敏感词汇,但在密西根大学公布了对其测试的结果后(据说天涯有部分中文翻译,我看了别人转载的英文文章),人们从技术上并不看好这款软件。我在想国家在为这款软件投入巨资后,竟被外界认为是部分抄袭了别人的成果,并且是BUG百出,让工信部的领导没了面子。国家在这个项目上投入的资金那里去了,有多少被用在了刀刃上,我猜是被那些官僚们分享了。 而对大多数人来说,搜索引擎在上网中占很重要的位子,所以就从搜索引擎开刀,在中国的政治环境中,他们也得乖乖的领刑,以此借此来净化网络。 当然我认为这不是唯一的原因,在目的在于以此来控制舆论权,这也是我前面提到《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的原因。 但我认为,现在的中国不同于几年前,不会出现《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的效果,但其影响还是不容忽视的。
个人分类: 胡评乱评|749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19: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