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工程思维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不能以工程思维对待基础研究
热度 18 qsqhopeiggcas 2020-9-19 14:33
工程思维有两个显著的特点,其一是计划性,其二是必然性。前者是指只要像搞工程那样制订好了计划,就能按部就班地完成预期目标;后者是指只要提供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就一定能实现预期目标。尽管工程思维用于指导工程建设和技术研发往往行之有效,但用于指导基础研究则往往劳而无功。 基础研究是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支撑 ,其意义不言而喻。 基础研究的一个重要使命是探索隐藏在“黑暗”中的自然规律,揭示其演化过程之谜。众所周知,基础研究的最大特征是不确定性,即研究方向和路径充满变数。特别是以突破或解决重大科学难题为目标的自由探索,科研人员都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即“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是基础研究中的常态。总之,科学发现是小概率偶然事件,既不能提前规划之,也不能按计划执行之。 鉴于此,我国要想在基础研究方面有更多的重大突破,可采取以下对策: ( 1 )营造静心科研的环境 提供专心从事基础研究的良好环境,而尽量少些“来自外界的种种干扰” ——诸如频繁的量化考核 ;给有创新潜质的科研人员以足够的非竞争性经费支撑,让其不再为“五斗米折腰”,不再为“帽子”奔波;以实质性贡献——突破或解决科学难题,评价科研人员的能力和成就,以树立正确价值导向。 ( 2 )遵循创新规律 基础科学难题难以破解的根本原因是找不到到正确的突破口。 如果每位科研人员从不同的视野观察这个世界,进而理解这个世界,那么其中某位科研人员可能会在灵感的光顾下,找到解决某个科学难题的 “突破口”;进而 ,就像玩多米诺骨牌一样产生连锁反应,导致整体性的突破。这就是基本的创新规律。要按此规律办事,就必然要求基础研究资助项目设置像撒胡椒面一样——宜数量多而经费少,基础研究团队建设宜人数少而精干。 参考(略)
个人分类: 建言献策|6891 次阅读|3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02: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