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人源单抗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狂犬病治疗首次重大突破: 两种人源单抗结合治疗方案动物实验成功(3)
yanjx45 2020-10-14 06:33
狂犬病治疗首次重大突破: 两种人源单抗结合治疗方案动物实验成功( 3 )    狂犬病只能预防不能治疗 !人类至今尚未实现狂犬病治疗成功率零的突破!   历来曾经被全球媒体作为头条新闻报导过的狂犬病治疗成功的案例,最终都被证明无法推广,所谓的成功其实不过是蝙蝠传播的狂犬病自身存在极个别自愈病例,所采用的治疗措施实际上都无效甚至有害。而所有经狗传播的狂犬病如预先从未接种过疫苗,则从无发病后救治成功的病例。   全球首支狂犬病疫苗是由法国科学家 巴斯德 于 130多年前所发明。由他开创的 法国巴斯德研究所 在全球的狂犬病研究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是 WHO 狂犬病参考研究合作中心 之一。近期,该研究所在狂犬病治疗方面又首次取得重大突破:以他们研制的两种 人源单克隆抗体 为基础的结合治疗方案在小鼠和仓鼠中都取得成功!用这两种单克隆抗体配制的鸡尾酒为开发一种有效治疗狂犬病毒脑感染、提高生存率和逆转神经症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   相关论文于 今年 9月18日 发表在专业杂志《 EMBO (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 Molecular Medicine (分子医学)》上,论文题目是 〈 A combination of two human monoclonalantibodies cures symptomatic rabies (两种人类单克隆抗体的结合治疗症状性狂犬病)〉(见参考文献)。   现对该论文的主要内容分3部分进行介绍,今天发布的是第 三 部分。 结果和讨论 3.  单抗的 Fc部分起着清除狂犬病毒的作用 为进一步了解人类 RVC20 / RVC58 单抗的 治疗活性 也依赖于 Fc- 依赖的效应功能 ,我们 构建了 RVC20 / RVC58 (属于 IgG1 亚类)的 Fc ,以引进 LALA 突变 (L234A, L235A) ,其表现为不能与 Fc-γ受体和 其 补足物(complement )结合 , 但不影响体内的药物动力学 (Stettler et al , 2016; Saunders, 2019)。 突变的 RVC20-LALA/RVC58-LALA单抗与未突变(野生型)RVC20/RVC58单抗具有相同的中和活性。 然而 , 在 8 dpi 时开始用 RVC20-LALA / RVC58 -LALA鸡尾酒 进行的治疗未能保护老鼠 ,在7 dpi 开始治疗对生存率的提升只有 20%(1/5) ,表明 Fc 部分确实在狂犬病毒清除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其他病毒感染中的情况似乎也是这样 (Chauhan et al , 2017),在 小鼠 (Hooper et al , 2009; Huang et al , 2014) 、狗 (Gnanadurai et al , 2013)和人类(de Souza Madhusudana, 2014) ,对狂犬病毒清除情况的一些观察中,在脑脊液中都检测到高滴度的病毒中和抗体。 分析治疗过程中死于感染的动物的大脑 ,那些 接受非突变 RVC20 / RVC58 单抗治疗的动物倾向于降低 病毒载量 和剌激 促炎细胞因子 表达,提高IL-1b和TNF-a的水平,并降低IL-6的表达。 相反,在经RVC20-LALA / RVC58-LALA 单抗处置的老鼠的大脑中, 病毒载量 和 促炎细胞因子 的表达与未处置的动物相似。 相对而言,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抗体介导的离体小胶质细胞对 tau蛋白 的清除依赖于Fc-γ受体 的 结合 (Andersson et al, 2019);Fc -γ 受体是神经元 摄取 抗体的关键 (Congdon et al, 2013)。因此,RVC20 / RVC58 单抗对 狂犬病毒 有效的清除 可能 被 Fc-γ受体 的 结合 所强化 ,通过允许 单抗进入被 感染 的 神经元内 ,通过调节 小神经胶质细胞的 活性 和炎症介质的生产 ,甚至 是 通过促进白细胞的浸润 (Quan et al , 2009; Chauhan et al , 2017; Huang Sabatini, 2020)。 人类单克隆抗体 RVC20 / RVC58 针对狂犬病的治疗活性依赖于创新的接种方式 ,基于 在感染位点(肌肉)进行接种的同时,直接采用 ICV 接种 到 中枢神经系统 , 从而封锁 RABV 的传播,并使从中枢神经系统清除病毒成为可能 ,同时 还可控制脑部炎症。 此外,在一只小鼠 (#13)中,在 ICV 接种 7天后,单克隆抗体的输注意外停止;令人惊讶的是,这只动物 仍 存活了下来,这表明在某些情况下 , ICV 输注的时间可以缩短,这自然是考虑到患者的临床状况。 ICV 给药是一种安全的给药途径 ,它能将化合物分布到整个大脑,尽管需要精确的神经外科技术并遵循最佳实践要求,但仍已广泛应用于 人类神经病学 (Cohen-Pfeffer et al , 2017; Slavc et al , 2018; Duma et al , 2019)。 尽管如此,其他到 达 中枢神经系统的 途径 ,如 腰椎内 接种 ,不应该被排除, 而是 需要评估。 采用 适当的 暴露 后预防 , 狂犬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在这种情况下,使用 单抗 代替人或马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HRIG或ERIG)的巨大进步已经实现,有一个产品 已 在印度市场上 销售 (Rabishield、单个 单抗 命名为 SII RMAb , 17 c7,或RAB-1) (Gogtay等,2018)。 另一种产品最近也被授权在印度商业化 (Twinrab, Docaravimab 62-71-3和Miromavimab M777-16-3的鸡尾酒)(Kansagra等,2019),其他产品目前正在进行临床试验(Sparrow et al , 2019)。 所有这些单克隆抗体均针对狂犬病糖蛋白的不同抗原位点。尽管有这些进展,但都没有尝试将它们像 RVC20/RVC58鸡尾酒 那样作为一种可能的 治疗制剂 选择用作治疗临床狂犬病。 因此,我们报告了这一 前所未有的发现 : 直接针对狂犬病毒糖蛋白的中和抗体可以有效治愈有症状的狂犬病小鼠 。 这些结果提供了概念性证明,这种单克隆抗体鸡尾酒为开发狂犬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法提供了机会,特别是如果结合更精确和更早期的感染诊断。 本 论文 要 解释 的 问题 : 狂犬病是一种几乎总是致命的疾病。狂犬病虽然是一种古老的疾病,但如今仍被认为是一种被忽视的疾病,每年估计造成 6万人死亡,主要与来自发展中国家偏远地区的年轻人有关。狂犬病可通过接种疫苗和被动血清疗法加以预防,但目前尚无治疗能够有效治愈狂犬病后出现的神经症状。 结果 在这里,我们建立了一种治疗方案,使用两种具有有效中和作用的人类单克隆抗体 (mAbs RVC 20/RVC58)的鸡尾酒来治疗 已出现症状的小鼠狂犬病。 这种治疗的疗效与这些抗体在感染部位局部使用并同时直接注射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有关 。 这种疗法可以使受感染的小鼠存活下来,恢复它们的临床状态,清除它们大脑中的狂犬病毒,在 神经症状出现后的早期时间点 接受单克隆抗体鸡尾酒的小鼠的 存活率 更高。 影响 目前,尽管有一些病人在 出现 临床狂犬病 症状后仍 生存的描述, 但还 没有有效的和可重复的治疗 方法 。如果暴露于狂犬病的患者及时给予狂犬病疫苗和免疫球蛋白的 暴露 后预防 (PEP) ,则可预防狂犬病。然而,目标人群并不总是能够获得这种预防措施,因此,迫切需要一种负担得起的 治疗方法 来治疗这种感染,以治愈受狂犬病毒感染的患者。 单克隆抗体 RVC 20/RVC58鸡尾酒为开发一种有效治疗狂犬病毒脑感染、提高生存率和修复神经症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这种治疗将需要对 已 感染 的 患者进行快速和早期诊断的综合 措施 ,因为早期给予单克隆抗体似乎有助于这种治疗方法的成功。 参考文献 : Guilherme Dias de Melo et al., A combination of two human monoclonal antibodies cures symptomatic rabies , EMBO Molecular Medicine , e 12628 | 18 September 2020 . https://doi.org/10.15252/emmm.202012628 相关博文: 狂犬病治疗首次重大突破:两种人源单抗结合治疗方案动物实验成功( 1) 2020-10-10 狂犬病治疗首次重大突破:两种人源单抗结合治疗方案动物实验成功( 2) 2020-10-11
个人分类: 狂犬病防治|7123 次阅读|0 个评论
狂犬病治疗首次重大突破:两种人源单抗结合治疗方案动物实验成功(2)
yanjx45 2020-10-11 09:16
狂犬病治疗首次重大突破: 两种人源单抗结合治疗方案动物实验成功( 2 )    狂犬病只能预防不能治疗 !人类至今尚未实现狂犬病治疗成功率零的突破!   历来曾经被全球媒体作为头条新闻报导过的狂犬病治疗成功的案例,最终都被证明无法推广,所谓的成功其实不过是蝙蝠传播的狂犬病自身存在极个别自愈病例,所采用的治疗措施实际上都无效甚至有害。而所有经狗传播的狂犬病如预先从未接种过疫苗,则从无发病后救治成功的病例。   全球首支狂犬病疫苗是由法国科学家 巴斯德 于 130多年前所发明。由他开创的 法国巴斯德研究所 在全球的狂犬病研究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是 WHO 狂犬病参考研究合作中心 之一。近期,该研究所在狂犬病治疗方面又首次取得重大突破:以他们研制的两种 人源单克隆抗体 为基础的结合治疗方案在小鼠和仓鼠中都取得成功!用这两种单克隆抗体配制的鸡尾酒为开发一种有效治疗狂犬病毒脑感染、提高生存率和逆转神经症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   相关论文于 今年 9月18日 发表在专业杂志《 EMBO (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 Molecular Medicine (分子医学)》上,论文题目是 〈 A combination of two human monoclonalantibodies cures symptomatic rabies (两种人类单克隆抗体的结合治疗症状性狂犬病)〉(见参考文献)。   现对该论文的主要内容分3部分进行介绍,今天发布的是第 二 部分。 结果和讨论 1.  外周免疫疗法对治疗狂犬病无效 为了研究单克隆抗体 RVC20和RVC58是否在体内对一种致命的 狂犬病毒( RABV ) 感染显示治疗活性,我们使用一株野 生型 RABV 毒 株 , 建立了 Balb/c 小鼠的感染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病毒 可 从 感染后 第 4天( 4  dpi , days post-infection) 的脊髓和 感染后第 5天( 5  dpi) 的大脑中检测 到 。从 7 dpi开始,可以观察到体重下降和运动能力下降,而从8 dpi开始,可以检测到典型的临床症状(毛发皱缩、嗜睡、共济失调、瘫痪)。在10 - 13 dpi时,所有动物均死亡(图2A)。在这种情况下,单次 按 1:1组合肌肉注射RVC20/RVC58 (2 + 2 mg/kg)时,2 dpi或4 dpi 接种 仅能起到 中 度的 提高 生存 率的 作用, 感染 4天 之后再给予 RVC20/RVC58 则 无保护作用。 RVC20/RVC58鸡尾酒的血液半衰期 经 测定为 6.16天。在更高的剂量(20 + 20 mg/kg)下,RVC20/RVC58在给药2或4 dpi时可以保护大多数动物免于发病和死亡,但在6 dpi时给药效果有限( 存活率 1/5)。有趣的是,3只接受过治疗的动物出现了 不同程度的 延迟死亡 (35、55和68 dpi ) ,这表明需要 继续进行后 期治疗,以确保完 全 清除外围剩余的病毒, 这样才有 可能避免病毒 随后 向中枢神经系统 推迟了的 传播。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 CVS-11感染的 金色叙利亚 仓鼠 中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进行治疗 ,也 发现了类似的结果。 总之,这些数据支持单克隆抗体鸡尾酒的 剂量依赖效应 ,并导致 关于 严格的外周免疫疗法在晚期狂犬病感染中无效 的假设。 2.  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联合免疫 可 治疗 已有 症状 的 狂犬病 然后我们进一步测试 RVC20 / RVC58 对 狂犬病毒感染 已达后期 阶段的治疗潜力 , 在小鼠中将 IM (肌肉内 ) 注射与配有自动 微灌注( microinfusion ) 泵 的 脑室内 (ICV ) 接种相结合 。 该 治疗 方案包括采用 RVC20 / RVC58鸡尾酒(20 + 20毫克/公斤) 的 一 次 IM 注射 ,再加上 连续 20天 的 ICV 注入 (2 + 2毫克/公斤/天), 开始接种的时间分别是 6 dpi( 症状出现前 阶段 , RABV已经 存 在 于 中枢神经系统 ),7 dpi(前驱期,未检测到临床症状,但运动表现已经受到影响),或在8 dpi( 有 症状期 ,发病期 )。 在这些时间点,一些细胞因子和先天免疫介质的表达已经受到影响。在 ICV 输注结束两天后,对所有治疗动物进行第二次 IM 注射 (20 + 20 mg/kg)。 如果在 6 dpi 时开始 IM + ICV 治疗 ,可 100%有效 消解 临床症状 并 控制感染。 如果在 7 dpi 开始 治疗 , 能够在 55.6%(5/9) 的 受感染动物 中增加存活率 和改善临床条件 ,如果在 8dpi 开始 治疗 ,对 33.3%(5/15)的被感染动物 是有效的 。 采用 更高剂量的 RVC20 / RVC58(10 + 10毫克/公斤/天) 进行 ICV 并 没有增加存活率 (无花果1和2)。 值得注意的是 , 在 8 dpi 开始治疗的 动物群体 中,有 三 只 动物死于 ICV 接种时 ( 分别死于 16、22和23 dpi),另一 只 死 于治疗结束之后 (38 dpi) ,在他们的脑中都显示出 低病毒载量 , 这表明 RVC20 / RVC58鸡尾酒已经开始 清除病毒 (Hunter et al , 2010)。死因可能与不良的整体临床状况和感染的后遗症有关,如脑损伤或未 得到 控制的脑 部 炎症 ;重症监护在这些情况下可能是合适的。总的来说,综合所有 接受 治疗动物 的结果 , IM + ICV 治疗有临床症状的小鼠 的 有效率 为 45.2%(14/31 )。 存活下来的动物 一直 被监测到 100 dpi,没有进一步的疾病迹象,除了两只小鼠出现永久性单 侧 瘫 痪 , 其余的 总体状况良好,行为正常 (即警觉 且 活跃 )。存活小鼠 在度过 临床期后的食物摄取量和体重恢复正常 ; 开放的现场 试验监测到,对照组和幸存者的自发 移动 活动、探索行为 以及 和焦虑相关 的 行为 表现 相似。 在 100 dpi 时在 幸存老鼠 的血清中可检测到病毒中和 抗体和 人类 单克隆抗体。 在 幸存老鼠的大脑中没有检测到病毒 (除了两只动物 有 较低但可检测 到 的病毒载量 ),有长期 持续 的抗病毒介质的表达 ,在他们的大脑 中 炎性介质 的指标与 未受感染的 小 鼠的大脑 是相似的 。 对 幸存老鼠大脑 的 组织学分析显示 , 只有罕见的残余神经炎症的迹象 :血管周的 白细胞聚集 (2/7),最 轻度 的脑膜炎 (3/7)和小胶质细胞 的活化(在 2/7中更明显)。最后,我们不能证明病毒 清除的过程中未 发生神经元的 丢失 ,特别是幸存的老鼠 中可能 由于长期的 神经元亏损而影响 精细动作 的 协调 性,但它们可能 临床 上看似 健康。 (未完待续) 参考文献 : Guilherme Dias de Melo et al., A combination of two human monoclonal antibodies cures symptomatic rabies , EMBO Molecular Medicine , e 12628 | 18 September 2020 . https://doi.org/10.15252/emmm.202012628 相关博文: 狂犬病治疗首次重大突破:两种人源单抗结合治疗方案动物实验成功( 1) 2020-10-10
个人分类: 狂犬病防治|5287 次阅读|0 个评论
狂犬病治疗首次重大突破:两种人源单抗结合治疗方案动物实验成功(1)
yanjx45 2020-10-10 06:43
狂犬病治疗首次重大突破: 两种人源单抗结合治疗方案动物实验成功(1)    狂犬病只能预防不能治疗 ! 人类至今尚未实现狂犬病治疗成功率零的突破 !   历来曾经被全球媒体作为头条新闻报导过的狂犬病治疗成功的案例,最终都被证明无法推广,所谓的成功其实不过是蝙蝠传播的狂犬病自身存在极个别自愈病例,所采用的治疗措施实际上都无效甚至有害。而所有经狗传播的狂犬病如预先从未接种过疫苗,则从无发病后救治成功的病例。   全球首支狂犬病疫苗是由法国科学家 巴斯德 于 130多年前所发明。由他开创的 法国巴斯德研究所 在全球的狂犬病研究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是 WHO 狂犬病参考研究合作中心 之一。近期,该研究所在狂犬病治疗方面又首次取得重大突破:以他们研制的两种 人源单克隆抗体 为基础的结合治疗方案在小鼠和 仓鼠 中都取得成功!用这两种单克隆抗体配制的 鸡尾酒为开发一种有效治疗狂犬病毒脑感染、提高生存率和 逆转 神经症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   相关论文于 今年 9月18日 发表在专业杂志《 EMBO (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 ) Molecular Medicine (分子医学) 》上,论文题目是 〈 A combination of two human monoclonal antibodies cures symptomatic rabies ( 两种人类单克隆抗体的结合治疗症状性狂犬病 )〉 (见参考文献)。   现对该论文的主要内容分3部分进行介绍,今天发布的是第一部分。 摘要     狂犬病是一种被忽视的疾病,由嗜神经 丽沙病毒 引起,主要通过受感染的狗的抓咬传播给人类。狂犬病可以通过疫苗或适当的 暴露后预防措施 (PEP) 加以预防,但每年 全球 仍有大约 6万人死于狂犬病。 狂犬病在出现临床症状后无法治愈,即使采用先进的支持性护理,病死率也接近 100%。在这里,我们报道了针对病毒包膜糖蛋白的 具有有效中和作用的两种人类单克隆抗体的结合治疗了有症状的狂犬病小鼠。为确保治疗效果,需要同时对周围和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抗体处置,对后者是通过 脑室内灌注( intracerebroventricular infusion ) 实现的。经过这种治疗,恢复的小鼠临床表现良好,病毒载量完全检测不到,脑炎症状况几乎 完全 恢复正常。我们的发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概念性证据,可能以抗体为基础治疗已有症状的狂犬病。 前言   130多年前, 路易 · 巴斯德( Louis Pasteur )研制出了针对这种感染的第一种疫苗 (Bourhy et al, 2010)。如今,通过适当的 暴露后预防措施 (PEP ),狂犬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据估计,每年有 1,500-2,900万暴露于 狂犬病的患者接受 PEP(WHO,2018年)。然而,在出现与病毒在中枢神经系统(CNS)中存在相关的临床症状后,即使有先进的支持性护理 , 在感染的患者中狂犬病仍几乎 100%致命 (Dacheux et al , 2011; Jackson, 2018; Ugolini Hemachudha, 2018; WHO, 2018)。估计每年约有6万人死于狂犬病,主要在亚洲和非洲,其中50%是15岁以下儿童 (Hampson et al , 2015; WHO, 2018; Cantaert et al , 2019)。   人们曾多次尝试治疗已出现症状的狂犬病 (Dacheux et al , 2011; Smith et al , 2019)。2004年,一名来自美国威斯康星州的感染者通过一种被称为 密尔沃基方案( Milwaukee protocol ) 的治疗方法存活了下来 (Willoughby et al, 2005)。从那时起, 对该方案进行了修改,形成了目前的版本,包括治疗性昏迷、氯胺酮输注、金刚烷胺和脑血管痉挛的处置 (Zeiler Jackson, 2016)。然而,它的有效性是值得怀疑的,因为 随后至少报告了 31个记录在案的 失败病例 (Zeiler Jackson, 2016; Jackson, 2018)。   为寻求一种新型治疗的可能性 ,我们之前 曾报道已开发了两种人类 单克隆抗体 (mAbs) RVC20 和 RVC58,能够 与 RABV糖蛋白 上的两个不同的抗原位点 ( 位点I和 III) 相结合 , 从而能强有力地中和 RABV所有 世系的分离物和遗传谱系 I 中所有非 RABV 的分离物 , 在早期进行 PEP 时使用可提供保护作用,在仓鼠中也可得到同样的结果 (De Benedictis et al, 2016; Hellert et al, 2020)。    在这里,我们展示联合使用 RVC20和RVC58单克隆抗体可以有效治疗已经有症状的小鼠( 后期感染 ), 给药方法是通过 脑室内灌注( intracerebroventricular infusion )直接导入中枢神经系统和同时在外周的感染部位进行注射。经这样治疗后 ,小鼠在感染 后仍成活,显示出良好的临床状态 ,病毒载量 完全归零 , 大脑的炎症指标与未受感染的动物接近。总之,我们的发现提供了概念性的证据,即人类单克隆抗体的定向接种可能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效力,开发成一种低风险的产品用于治疗狂犬病。   (未完待续) 参考文献: Guilherme Dias de Melo et al., A combination of two human monoclonal antibodies cures symptomatic rabies , EMBO Molecular Medicine , e 12628 | 18 September 2020 .  https://doi.org/10.15252/emmm.202012628
个人分类: 狂犬病防治|7910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0: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