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治理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学术不端标准的演变趋势及其启示
zhumengjin 2010-7-28 18:13
学术不端不是中国的专利,从贫穷的非洲小国到领衔世界科技前沿的美利坚合众国,世界各地都能见到学术不端现象,可以说学术不端不分国别、不分种族、不分信仰、不分领域。当然,近年来中国科技界的各种学术不端现象频频上演,无疑已成为世界学术不端行为发生的重灾区。这里面既有文化、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客观原因,又有研究者自己愿意铤而走险的主观原因。不扯远了,下面说说学术不端标准的演变趋势及其启示。 (一)学术不端标准日趋严格 学术不端行为的评判标准正在变得日趋严格。以前很多不算学术不端的行为现在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学术不端行为。在我国,有些学术行为在更早的时候不要说不算学术不端,甚至还是被提倡的美德,比如老一辈学者将自己完成的科技奖励、重要论文的第一完成人、第一作者让给接班的晚辈,在过去是提携后辈的美德,那是可以在报纸上高调称颂的,但放到现在,这种行为肯定可以纳入学术不端的范畴。又比如,由于历史原因,包括国内杂志社为了节约版面而经常省略参考文献,使得以前的不少学者非故意造成了现在可查的不规范引用、引用无参考文献等既成事实。再比如,以前的学者没有通讯作者的概念,很多文章导师都撩开学生自己作第一作者,这在以前没有太大的非议,但现在可以肯定界定为学术不端。可以看出,在我国学术不端行为的鉴定标准正在向日趋严格的方向发展。事实上,在世界范围内也有同样的趋势,比如上篇博文提到早些时候电泳图片拼接是可以认可的行为,但现在已变成不提倡、甚至严格禁止的学术不端行为。 (二)哪些行为在今后很可能被界定为学术不端? 从学术不端标准日趋严格的宏观发展趋势来看,有理由相信,当前国内学术界存在的一些灰色和正常学术行为,今后肯定会越来越多地被纳入学术不端的范畴,这里面甚至会包括目前还值得他人仿效、可炫耀、可引以为傲的某些光鲜的学术行为。到底哪些学术行为在今后极有可能被界定为学术不端行为?窃以为凡是不真实、有违学术公平、非正常获益的学术行为均有可能被归为学术不端的范畴。不过,相比之下,还是那些已经引起众多普通学者不满的学术行为最容易发展成学术不端行为,比如(个人观点,不一定正确): (1)到处兼职 (2)经费多但产出效率太低的行为 (3)研究生的劳动成果得不到体现,实验结果的发表权被老板随意指派给他人 (4)超低水平重复,刻意追求paper数量 (5)即使不是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不反映真实贡献的挂名 对于那些刚刚进入学术殿堂的年轻人、以及学术生命还很长的中青年学者来说,在学术活动中应该高度关注这一发展趋势,要用发展的观点来审视自己的学术行为,力求自己的行为在今后不被指责为学术不端。 (三)启示 先谈一点题外话。大家知道,香港廉政公署对治理香港政府腐败、推进香港廉洁政治发展、实现香港由乱到治的历史转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廉政公署成立之初,由于政府腐败的顽疾已经根深蒂固,几乎没有一个完全清白的政府工作人员,廉政公署的调查遭到了很多人的强烈抵制甚至是警务人员的暴力抗法,根本没有办法继续深查下去。廉政公署只好设立一个时间点,在时间点之前的腐败不再追究,但对这之后发生的腐败行为坚决严惩不贷。这一招很有效,自此以后香港变得日趋清廉。 当前国内学术界的混乱状况跟几十年前的香港政界何等相似!所以,香港廉政公署的做法为我国学术腐败的治理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现实参考。我们知道,目前国内治理学术腐败的最大障碍在于官方不作为。为什么官方不作为?那是因为官方的舆论掌握在位高权重的既得利益者的手里,或者说他们就代表了官方。治理学术腐败需要得到这些既得利益者的支持,并且要由代表官方的他们来执行,只有他们才是治理学术腐败的真正执行者,其他人的作用只不过是提供线索并且在旁边喊两声制造点舆论罢了。 由于部分既得利益者是从以前学术标准不怎么严格的时代走过来的,如果按照现在日趋严格的学术评判标准,要求100%绝对没有任何瑕疵的学者恐怕不多。想要治理行动真正运作起来,必须解除执行者的后顾之忧。 窃以为,学习香港廉政公署的做法,用一个可以接受的时间点为界限,不追究历史责任、不算历史旧账,让执行者彻底免去后顾之忧,在这种前提下来治理学术腐败才会避免只打雷不下雨的情况,或许能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个人分类: 科研时评|10144 次阅读|27 个评论
难道甘肃民勤的风沙就无力根治了?
panfq 2010-4-27 13:29
早年中学语文课本中有科学家竺可桢的《向沙漠进军》一文,其中就提到甘肃民勤。多年来民勤人民为治沙付出了不少。温家宝总理考察民勤,提出不要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后,民勤从政府到村民,开始大规模缩减耕地面积,提倡大棚种植。可是前天的一场黑风暴好像给人们带来的是更多的失望。 由当年的人定胜天,到今天科技发达条件下人们在自然报复面前的无能无力 甘肃民勤黑风暴能见度几为零专家称已无法根治 2010年04月27日 11:20:41  来源: 央视《经济半小时》 内容提要:24号晚上7点左右,强沙尘自西向东席卷了河西走廊。在甘肃民勤县,眨眼工夫,巨大的沙尘从天而降,天色瞬间变黑。10级的大风夹杂着沙尘,让整个民勤笼罩在一片漆黑之中,在县城道路上,司机即使打开大灯,也很难看清前方的道路,只能摸索着缓慢行驶。道路两旁的蔬菜大棚上的塑料膜,被吹得七零八落。 黑色沙尘 民勤的漫天黄沙 民勤沙尘暴 2010年央视《经济半小时》播出《亲历黑风暴》,以下是节目实录: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在西北地区的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宁夏等地出现了一场大风和强沙尘天气,其中,甘肃民勤在24日19点遭遇到瞬间风力每秒28米,能见度接近0米的黑风暴,先一起来看看。 甘肃民勤等地的黑尘暴 24号起,甘肃省遭遇了今年第三次区域性的沙尘暴袭击。敦煌、酒泉、张掖、民勤等13个地区出现沙尘暴、强沙尘暴和特强沙尘暴,其中民勤县在当天傍晚时分的能见度接近0米。出现了17年未遇的黑风天气。 24号晚上7点左右,强沙尘自西向东席卷了河西走廊。在甘肃民勤县,眨眼工夫,巨大的沙尘从天而降,天色瞬间变黑。10级的大风夹杂着沙尘,让整个民勤笼罩在一片漆黑之中,在县城道路上,司机即使打开大灯,也很难看清前方的道路,只能摸索着缓慢行驶。道路两旁的蔬菜大棚上的塑料膜,被吹得七零八落。 民勤电视台记者王吉琪:当时沙尘暴刮的时候,能见度是零。就是什么都看不清楚,大家看到我手指的这些沙尘,就是6点多开始刮风到现在刮下的沙尘,我抓起沙尘,大家可以看到,就有这么厚,现在是10点59,4、5个小时的时间,就刮了这么厚的沙子。 据甘肃民勤县的居民介绍,沙尘暴来临之前,天气还是一片晴朗,太阳还未落山。这是一位民勤的网友在沙尘到来之前,拍摄到的民勤县城的情况。 下午7点,一道高达500米的黑灰色风墙以排山倒海之势自西向东推进,几分钟之后,漫天沙尘狂舞,眼前漆黑一片,行人寸步难行。24号晚上19点10左右,民勤整个县城完全被沙尘淹没,城区一片漆黑。 民勤市民:那个风特别大,几十年来从来没有遇见过,沙尘就像是一堵墙一样,从天上直接压过来,让人感觉到从来没有过的那种恐惧感。瞬间就达到伸手不见五指的程度,走在路上,路边的树和路牙子都看不见,人在路上走着走着就直接上路牙子上面了。 据民勤县气象部门检测的数据,这次沙尘暴瞬间最大风力达十级,地面能见度为0米,持续时间长达3小时,为17年来民勤遭遇的最强一次沙尘暴。 民勤县气象局工程师王汝忠:这次过程,瞬间及时风速达到28米/秒,比1993年5月5日的黑风过程要强得多,93年的黑风它的瞬间即时风速达到25米/秒,而且今年的持续时间也比93年的黑风要长。 据了解,这次持续时间长达3小时强沙尘暴,造成民勤县城及薛百、三雷、夹河8个乡镇11个村组发生13处火灾,城乡部分区域断电,当地政府人员和消防官兵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展开救援。到25号凌晨2点左右,火灾现场的明火全部被扑灭。 根据最新统计,这次次强沙尘灾害,共造成民勤县4.33万户、19.5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68.43万亩,;倒塌房屋95户、540间,损坏房屋760间;强风引发的火灾,还造成当地5人轻度受伤。据初步统计,这次灾害给民勤县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2。5亿元。 截至25号8点,甘肃省有14个气象观测站出现了强沙尘暴天气,其中酒泉、林掖、张掖、民乐、民勤等6个站位为能见度低于50米的特强沙尘暴。气象记录显示,从4月24号12时开始,沙尘暴由西向东袭击河西走廊,14时30分左右到达酒泉,16时左右到达张掖,19时许到达民勤。 兰州气象局工作人员:酒泉和民勤出现了黑风,能见度等于零,并且,民勤站的最大风力达到了26米/秒,也就是相当于10级以上大风,这次沙尘暴天气,对甘肃河西走廊的农牧业生产危害非常大,我们省的河西走廊的部分地方,塑料大棚、地膜都被刮走。 25日白天,民勤等地再次出现大风强沙尘暴天气,大风瞬时极大风速达到了8级,最小能见度300米。沙尘天气一直持续到了25号晚上。 兰州气象局工作人员林纡:预计在今天白天到夜间这个时间,甘肃的张掖、武威、白银还有平悢、庆阳等地方有沙尘暴,并且还有一些沙尘天气。 专家告诉我们,甘肃民勤所在的河西地区,正好处在北方冷空气南下的通道上,每年3月到5月,活跃的蒙古气旋和冷暖空气活动,再加上河西走廊特殊的地形效应,这里很容易刮起大风。但仅仅大风还不能造成我们刚才看到的黑风暴,沙尘暴频频光顾民勤,还有哪些其他的原因呢?再来了解一下。 民勤十几年来沙尘不断专家指出问题根源 黑风暴是一种强沙尘暴,俗称黑风,沙尘暴的一种,大风扬起的沙子形成一堵沙墙,所过之处能见度几乎为零。它是强风、浓密度沙尘混合的灾害性天气现象。 17年前,民勤曾经遭遇过一次黑风暴。这是金昌电视台1993年5月5日拍摄的黑风暴。发生在金昌、武威、民勤、白银等地市,那场黑风暴能见度最低时为零。当时学生们恰好放学走在回家的路上,遭遇黑风暴后,孩子们手拉着手,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风暴中艰难前行,有不少孩子手拉着掉进了水渠。风暴造成50人死亡,153人重伤。 37万公顷农作物受灾;4330间房屋倒塌,直接经济损失达7.25亿人民币。 上世纪70年代以来,在水资源短缺和沙害的影响下,民勤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已经成为我国干旱、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沙尘暴四大源区之一。十几年来,沙来人退、河流干涸、草原沙漠化,民勤绿洲正在消失。民勤人从未停止过同风沙抗争。近50年来,民勤累计人工造林面积180万亩,封育天然沙生灌草植被290万亩,在绿洲边缘408公里的风沙线上建成了长达342公里的防护林带,有效治理风沙口191个,森林覆盖率由上世纪50年代的3.4%提高到了现在的10.68%,绿洲外围防风固沙屏障已初步形成。 北京师范大学刘连友 专家谈解决之道 那么十七年之后,黑风暴为什么会再次光顾民勤呢,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连友:根据切身体验可能叫黑风暴。 刘连友,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多年从事风沙研究。刘教授告诉我们,沙尘暴分五个等级,从浮尘、洋沙、沙尘暴、强沙尘暴到特强沙尘暴,近期甘肃、新疆等地的局部地区达到了特强沙尘暴的等级。 刘连友:这次之所以这么强,能主要是它这个风力,因为沙尘暴它的沙尘的浓度对于当地动力条件有关系,因为有风就能把尘土整个给刮起来,所以就说这次的风力,从民勤都超过了28个秒。 刘教授告诉我们,从50年的历史气候指标来看,春季都是整个的沙尘暴的高发季节,因此从季节性的变化上来看,现在沙尘暴多发实际上是自然规律的一种体现。但是在他看来,这次局部地区的黑风暴也有特殊原因。 刘连友:最容易起沙起尘的地方就是农田和沙漠地区,民勤可能有两种因素在里头,因为它周围是沙漠,它本身又是农业区,所以这两种因素导致它既有外力的,也有它本身的,所以它更容易产生这种风沙天气,就是沙尘暴。再有一个就是今年刚好现在,由于北方气温比较偏低,整个的地表植被,整个包括它的枝叶整个萌发过程比往年都要慢,所以植被对地表的保护作用相对往年来说可能比较差。 土地沙化、沙漠内侵,黑风暴用一种极端的方式,让我们看到了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的严重后果。同样的情形不仅出现在甘肃的民勤,前不久,我们的记者还曾经沿着风沙线,深入我国最大的沙尘暴源头内蒙古阿拉善进行过调查,来看看那里的情况。 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0-04/27/c_1258845_3.htm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312 次阅读|0 个评论
天通苑八塔楼前乱停车现象仍待治理
黄安年 2010-4-10 13:30
天通苑八塔楼前乱停车现象 仍待治理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4 月 10 日发布 三个星期前笔者著文谈到 : 天通苑社区是开放式社区,仅仅公交车通过这一地区就有 849 , 758 , 432 , 522 , 523 , 428 , 751 ,快 3 支等公交线 , 但是许多属于公交局管辖的权限这里并没有 , 这是乱停车的重要原因。黑车横行 , 黑车当道 , 无人敢管 , 这是乱停车的重要表现。本来在公交车的周边不应停放其他社会车辆 , 而现在那里却占了公交车的停车位 ; 本来 120 急救站前不应停放其他车辆 , 而那里却停满了各种社会车辆 ; 本来摊贩不应占用必经路段,而现在小摊贩却乱占路段;本来商店不应把摊位放在马路上 , 而现在马路被视为他们的店铺,凡此种种 , 岂能不乱 ! (《天通苑七单位联合公告恐难缓解八塔楼前乱停车现象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3 月 21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04908 ) 三个星期过去,主干道两旁架起了护栏,交通堵塞、商店和小摊贩乱占摊位情况有所改变,但是乱停车现象并无明显变化 , 本来在公交车的周边不应停放其他社会车辆 , 而现在那里却占了公交车的停车位 ; 本来 120 急救站前不应停放其他车辆 , 而那里却停满了各种社会车辆的情况依旧,如何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将考验该地区的综合治理能力,这种事情,北京市主管部门该管管了。 附 4 月 10 日上午实拍照片 5 张。
个人分类: 民生问题小议(09)|4370 次阅读|0 个评论
消除洪涝与干旱都不是难事
shxzhang 2010-3-22 23:42
张 名先鉴 字 少 雄 每看到洪涝或干旱报道,先鉴都想: 消除洪 涝与干旱都不是难事。 看到西南五省市干旱旱情报道,先鉴更相信: 消除洪 涝与干旱都不是难事。 近 25 年中国水患有两大特点。一是水泛滥与水缺乏逐年升级;二是水泛滥与水缺乏交替发生。升级主要表现为频率升级和程度升级。以长江流域水泛滥为例, 1949 年以来,长江流域水患成灾共 7 次,而 90 年代就出现 3 次;在更大范围来看,长江流域 500 年间共出现 53 次大涝,平均每百年 10 次,而 20 世纪就有 21 次大涝。 90 年代几乎年年大灾;全流域成灾面积 50 年代 1050 万 hm 2 /年, 90 年代上升到 4942 万 hm 2 /年,其所占比例亦由 50 年代的 42 %上升到 90 年代的 50 %,受灾率由 50 年代的 16.7% 上升到 90 年代的 42 %。交替主要表现为时间交替与空间交替。时间交替,指洪涝与干旱在同一地区交替发生;空间交替,指洪涝在一个地区发生,而同时干旱在另一地区发生。 已有科学研究,认为中国水患因复杂,其中提得较多的有三个方面:一、中国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地形复杂多样,山地、丘陵、高原占国土面积大,地势落差大,降水分布呈空间不均匀性,时间不平衡性和年季不稳定性,出现大暴雨则极易形成大洪,长期不降水则出现干旱。二、人为破坏自然,造成生态失衡,湖泊面积减小,调蓄洪水能力显著降低。三、气候变化,及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 水患成因并不复杂,只是降雨与蓄水失衡,是云腾与致雨失衡。 设定区域面积为 lm 2 ,特定时间段降雨量为 100mm ,那么在这 lm 2 内必须要有 0.1m 3 的蓄水体。在这 lm 2 内,如果设置一个表面积为 0.1m 2 的蓄水区,平均深度必然不能小于 lm ;如果设置一个表面积为 0.05m 2 的蓄水区,平均深度必然要不能小于 2m ;如果设置一个表积为 0.01m 2 的蓄水区,平均深度就必须不能小于 10m ;其余类推。只要有足够蓄水体来蓄容降雨,就能确保不出现水溢成灾的状况。这里,地表渗透忽略不计,是强调蓄水体预设容量的上限。 假定一个自然小村(两山脉间,沿山水走向自然分布的村落)全村土地总面积 1000 亩,居民 30 户,平均每家有一个蓄水塘(包括自然蓄水体),并且按一般的自然规律分布,各蓄水塘之间有连接性沟渠,沟渠汇集成溪流,溪流汇集成小河,小河注入湖泊或大江。如果平均每个蓄水塘面积小于 1.5 亩,则 30 户人家共有面积不少于 45 亩的蓄水区。这样,一次性降雨量在 100mm 以下时,只要蓄水塘平均深度达到 2.3m ,就可蓄容该村全部降水;如果一次性降雨量达到 200mm 时,只要蓄水塘平均深度达到 4.5m ,就可蓄容该村全部降水;如果有更大降水,蓄水塘蓄容能力不足,雨水就会溢入沟渠,经沟渠而注入溪流,再入小河及湖泊或大江。这样,降水在注入湖泊与大江之前,已经层层分解蓄容,大量降水带来的压力也被层层削减。 推而广之,对于一个乡,一个县,一个市乃至一个大地区而言,只要有足够容量的蓄水陂塘,就足以防止降雨泛流成洪。如果陂塘总面积占该区域总面积的 10% 、并且平均深度为 5m 左右,对于年降水量在 500mm 以下的地区来说,已经是足够蓄水体积,当然就不会水流四溢。 然而,历史上有过的陂塘在 70 年代后遭到严重破坏。长江沿岸四川、湖北、安徽、江苏、湖南、江西等省此类蓄水陂塘,因种种原因,较之 1949 年以前减少四分之三。 上文已经用模拟数据计算,展示出降雨量和蓄水量平衡关系。 20 世纪后期,大量蓄水陂塘被破坏乃至消失,导致蓄水体严重不足,使阴纳大大削弱,导致阴阳严重失衡。主要表现如下:( 1 )原有池塘被改造成水田或旱地,山塘被破坏,港溪被填平;( 2 )由于片面追求机械化生产,一些小型溪、河被人为地改走直线,导致河道负载力减弱,并破坏河道自身清淤能力;( 3 )由于劳动力不良转移,导致水利设施年久失修,起不到应有的调节水流作用。 蓄水体严重不足,即使降雨量即阳出正常,也会出现洪溢状况。如遇大雨、暴雨或持续数日大暴雨,雨水势必四溢成灾。洪水四溢后,并不就地留存,而是全部注入江湖,进而流入大海,如遇久晴不雨,必然天旱。 根据模拟数据计算所得结论,无论降雨量有多大,只要有足够蓄容量,就可以达到平衡。近 20 年洪灾成因,主要是蓄水体不够;因此当务之急,是提高蓄水能力、即扩大蓄水体。 可以采取如下具体措施:( 1 )退田还塘; ( 2 )疏理水道;( 3 )修建多层次水库;( 4 )寻找与建设地下储水体;( 5 )退田还湖。 有足够蓄水体,雨水就地保存,既可以通过云腾至雨调节降雨,又可以直接用于农耕与日常生活。 上述五项措施,不难理解,也不难实施。因此,先鉴坚信: 消除洪 涝与干旱都不是难事。 附注: 一九九九年,在徐会丽与刘希庆两位学生大力协助下,先鉴曾写《治水三策》一文。写成后,先鉴曾将文章投寄有关刊物,前后共三家,均没有得到回复;三个月得不到回复,等于得到未被录用通知。此后数年,先鉴没再想过这篇文章。 2007 年 4 月,中国工程院与广州市人民政府在广州主办首届中国工程管理论坛,向全国工程管理实务界与研究界征文;看到论坛征文公告之后,先鉴又想起这篇文章,找出来略作修改与增补,更名为《治水三策中国易学水资源治理工程及工程管理策略》,投给论坛组委会。文章被论坛录用,并收入论坛论文集《中国工程管理环顾与展望首届工程管理论坛论文集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 年,第 344 至 350 页)。
个人分类: 世事閒談|3530 次阅读|0 个评论
沙漠真的无法治理吗?
fanxiaoyingz 2010-1-12 15:45
沙漠真的无法治理吗? 记得几年前有个老同学给我讲了一个真实故事,说是南方有个老板赚了几亿银子,但是他爱护环境,找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门研究治理沙漠的专家说:你们掏技术,我掏钱咱们治理沙漠。老专家的回答是什么呢?沙漠没有办法治理,钱是白花的,目前的治理方法都是效果低微的。 老专家说得对不对呢?很对。但是也不对。中国建国后治理沙漠的历史大约是 50 年,六十年代周心澄教授在陕西榆林用造林种草的办法研究治理沙漠,取得了十分巨大的成绩;甘肃民勤县农民采用麦草沙障治理沙漠取得了一定成绩。总之,现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种植植物。但是,种植植物最近几年从各个研究角度发现,沙地生态系统是一个循环演替,开始是草本最后依然是草本,木本植物在降雨量少的地区会大量浪费地下水、所以,用植物方法沙漠治理成效最显著的是东部和中部地区的沙地。 所以,专家的话的确没错,人类目前对沙漠还是办法不多。 然而有一个问题我却很感兴趣。就是,东部地区的有水沙地治理以后,它的成土速度为什么那么慢?有没有办法加快?如果在水源丰富的地方不是沙子,而是土壤,那么其生产能力就很大。沙尘暴出现的概率就会减小。工农业就会出现较好的增长。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从逻辑上明白。首先明白土壤什么?其次明白沙漠化是怎么回事情? 土壤是什么?它的本质是什么?这个问题在以前我是不清楚的,尽管在大学时学过土壤学,但是基本是概念模糊,一塌糊涂,但是看了《自然地理学》之后我是豁然开朗。最简单的话语概括就是:土壤的本质是有机化的岩石风化物。 首先,它是岩石风化物,岩石经过太阳、风、雨、化学溶解等手段变为很细小的颗粒物,就是砾石、沙子一类东西,有的沙子可以细小到什么程度呢?可以小到千分之一微米级别,这叫粘土。土壤的许多性质实际是由粘粒土形成的。首先粘土的总表面积非常非常大,比肉眼可见的岩石颗粒的表面积大百万倍以上。所以它的表面吸引力(表面张力)比可见颗粒大几十万倍以上。能够把有机胶体颗粒牢牢地吸引住,可以把水分子牢牢地吸引住,可以其它无机分子尤其是带电粒子牢牢吸引住。所以,土壤就是个大杂烩,从来没有干净的岩石风化物,总是混入了其它东西,根本区分不开。而且粘土粒子和水分子大小相差不大,吸附力强,所以水几乎不能通过粘土层。 再次,是植物的生长腐化等作用,在有机物的化学作用下,沙子进一步细化,达到纳米级别,形成土壤胶体,土壤胶体是由无机胶体和有机胶体两部分形成。无机胶体包括带电的钙离子、铁离子、铜离子以及他们的化合物,有机胶体包括有机酸粒子、尿素尿酸粒子、有机络合物、蛋白质粒子等等、肽粒子等等。还有有机和无机共生的络合物等等。这些粒子吸附在粘土上或者大一点的壤土上。 第三就是,土壤中含有大量碳化物质,含有大量其它不是从土壤中来的物质,例如动物粪便、各种枝叶、人类垃圾、废水废料、人工添加剂等等。要说明的是碳和多价离子也有很强的吸引力。 第四,土壤在水的作用下,在空气的作用下不断地失去东西。在水作用下主要失去的是可溶性东西。例如在南方土壤中失去大量钙离子,铝粒子。北方土壤中失去 K 、 Na 、 P 等离子。所以形成了千奇百怪的土壤。空气中的碳、氮等离子也对土壤成份有影响。 这样就组成了土壤,所以土壤就是以岩石风化物为原料,经过再风化作用,一系列水化学作用、胶体化学过程以及物理混合细化作用等过程形成的土粒、水和空气组成的三相体。土壤中含有大量的空隙,其中有水有空气。土壤因为有大量吸附性很强的粘粒和壤土,所以他们会和胶体一起形成团粒体。团粒体是土壤的显著特征,有了团粒体土壤就有了可塑性。 那么什么是沙漠化呢?我学了这么多,让我总结,沙漠化就是土壤形成过程的逆过程,就是土壤按照土壤形成过程顺序颠倒发生的过程,它的实质就是清除了土壤中的各种胶体,大大减少了土壤中的粘土粒子和壤土粒子(微米级别的粒子),解体了土壤的团粒体结构。仅仅留下大的颗粒,就是沙粒。而且土壤成土过程因为缺水而停止。这样就形成了沙地或者沙漠。 那么,能否根据这个原理治理沙漠呢? 当我明白这一点的时候我当年立刻就想到了一个治理沙漠的办法。沙子中参加有机胶体。什么有机胶体?就是人粪尿,牲畜的粪尿。通过加入有机胶体,可以很快地对粗质沙粒进行化学分解形成粘粒,可以利用胶体粘附力强的特点保水保肥,从而形成不容易被风吹走的团块结构,这样就从根本上治理了沙漠。 从前人们认为土壤在自然条件下形成至少需要几百年,上千年,甚至上万年。真的需要那么多年吗?如果需要那么多年,沙子中参入有机胶体的办法也是效果不大的,只能起到固定作用。但是通过推理我们明白,人畜粪尿不仅有混合作用,吸引作用,还可以引起化学反应,能够促使土壤早早形成。那么怎么证明呢?有没有实例呢?能不能在人工条件下大大加快土壤形成过程呢? 当我想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一时间找不到实例证明。因为这不是一两年能办到的事情。无独有偶, 2007 年我在榆林做樟子松野外调查实验,在那里住了三个月。住在妻子家里,妻子是榆林人,她的亲戚全是榆林人,许多是农民。三月份到亲戚家帮忙种玉米。我发现这里的土地一块和另一块不一样,有的发黑,有的沙土发黄,发黑的土壤中基本感觉不到沙子,而且有很大的团块,有可逆性;而黄色的土壤没有团块,沙子可以块状拿起,多少有点团块结构,但是一用力就变成了沙子,粘力不大。而沙子就不能形成团块。 后来问亲戚,他说原来这里的田地原来都是沙地,地里面全是沙子,没有土壤,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人民拉沙造地,形成平地,还是沙子。多少年一来只要种地他们就拉进大量的猪粪、鸡粪、人粪尿和牛粪,叫奶地,他们一直坚持奶地,到了现在还在奶地,因此形成了这些土壤,有的黑,有的黄。黑的是 1950 年前后奶地造成的,黄的是 1970 年以后奶地造成的。 我终于明白了,土壤是可以在人工条件下通过人工胶体化作用缩短形成期限的。而且完全可以用沙子中参入胶体的方法来固定沙漠,治理沙漠,尤其是在有水的东部沙地。 进而我发现,人类犯了生态系统历史上最为致命的错误环境物质分异。今天造成的许多问题是环境中物质分异造成的。本来应该把生态系统的生物垃圾(即人畜粪便和游击废物)返还给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植物,结果呢,我们把他们返还给了河流大海,而河流大海是动物们待的地方,是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待的地方,他们根本不能消化掉这些生态消费者的废料,所以大海和河流中富养化问题日益突出。如果把这些富养化物质送到森林里,沙漠里,那么结果就完全是另一种情形。沙漠变绿了,森林茂盛了。所以出现了有机物的转移分异。这种分异正好使得沙漠缺乏营养,西部土地贫瘠。 另一方面,沙漠是有机物和细小土粒子分离出来的地方,通过风蚀,沙尘暴,黑风暴等等,把有机物和粉尘吹到几千里外的地方,只在本地留下粗砂粒和不含有机物的沙子,最后形成土壤。 所以,要治理沙漠有一个办法,就是把海洋里大量的富养化物质拉运到沙漠里掩埋,或者把城市里产生的大量人粪尿拉运到沙漠里掩埋,这样就比较而言可以治理沙漠,同时能够治理城市污染。 就这个问题的可行性我曾经和我的同学认真讨论过,他也认为是可能的。对于生化过程我们当然都没有研究。
个人分类: 气候生态|12984 次阅读|7 个评论
公共网络绩效研究综述——组织间网络的视角
mliang 2010-1-1 10:38
马亮 (2009). 公共网络绩效研究综述组织间网络的视角.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6): 46-54. 【摘 要】组织间网络绩效研究致力于考察多个组织之间构成的网络的结构特征、发展过程与绩效,是近些年来包括社会学、政治学、企业管理、公共管理等社会科学学科非常关注的热点研究方向。基于国际学界关于组织间网络绩效测量与解释的研究成果,本文综述了该领域的相关研究进展,特别是对公共网络绩效研究的贡献做了重点述评,考察了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治理中的网络绩效问题。结合我国公共网络的实践与研究状况,本文提出了未来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及相应的研究议程。 论文
个人分类: 发表论文|305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贴:刘永定——从根本上控制蓝藻水华的生产力
morrison 2009-12-16 14:39
该文为我所刘永定研究员所写的文章,该文概要地综述了蓝藻暴发的原因和治理的出路,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转贴:刘永定从根本上控制蓝藻水华的生产力 蓝藻水华在全世界普遍发生。近年来,欧美等水环境治理较好的国家中蓝藻水华又有重新抬头之势,许多发展 中国 家蓝藻水华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则呈不断增加的趋势。蓝藻水华引起的一系列环境和健康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发表的湖泊富营养化和蓝藻水华方面的研究论文大幅度上升,说明全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优势种的竞争策略   蓝藻水华是蓝藻在低光强度下旺盛生长,形成优势的种群。而后迁移到水面为水华。蓝藻增长率最大值可以达到0.6至0.8d-1。蓝藻旺盛增长所需要的外部条件是:充分的N、P营养,N2.0mg/l;P0.02mg/l;在温度13C以下,生长非常慢;蓝藻生长最适的温度是25C35C;适宜的pH是7.59.0。形成水华的蓝藻生长繁殖是快速还是缓慢,与该物种在什么条件下如何发挥其生理潜能有很大关系。在某些情况下,水华蓝藻只能以光能转换率0.2%的效率生长,而同样的物种,在另外的条件下,能够以光能转换率10%的效率生长,相差50倍;另一方面,水华蓝藻能在较短时间形成大规模水华,这些都有它们的适应和竞争策略,根据现有的知识和本课题组成员长期研究的结果,对水华蓝藻8个方面(细胞内具有精细的伪空胞结构自主浮力调节机理、三套色素系统低光补偿 机制 、细胞磷库和营养储藏转化奢侈消费机制、高效吸收和同化二氧化碳无机碳浓缩机制、固氮营养补偿机制、休眠回避不良条件机制、产毒尚不明确的竞争机制、种群演替生态位替补竞争机制)竞争机制的理解或许可以有助于定位控制蓝藻水华的着力点。     主要危害   严重的水华是有害或有毒的,专门定义为有害藻类水华(HAB)。在淡水重污染水体中水华的优势种多半属于蓝藻。在我国长江流域如滇池、巢湖、太湖的水华集聚区,蓝藻的浓度已经达到3109细胞/升,即超出通常严重程度的数千至上万倍。防治湖泊富营养化和藻类水华成为当代 资源 、环境、生态领域重大的 科学 和 技术 问题与热点之一。蓝藻水华引起一系列环境和健康问题,理论上,蓝藻水华的影响在于其损坏水体生态系统的健康,破坏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成为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生态灾害。从技术的、可操作的层面上看,蓝藻水华对环境和人畜健康的影响出于三个方面:水华在湖面形成巨大的生物量,某些水华蓝藻产毒,蓝藻水华造成水体发生异味。重富营养化和严重的HAB之所以是近20年来国际上水环境领域和生态系统管理中的一大热点和难点,也与蓝藻水华形成巨大的表层生物量、藻毒素和藻源异味异嗅物质相关。    现有对策   在现代社会,人类活动对环境、生态系统的干扰大大超出了自然界通常能够容纳的范围,原本自然发生的富营养化现象由于人类社会活动使之加速而变得异乎寻常地严重。水体富营养化具有三个表征:其一,初级生产力高,水华藻类生物的现存量高;其二,周期性地发生令人厌恶的蓝藻水华,特别发生处于水体表面的单细胞群体蓝藻铜锈微囊藻水华;其三,氮、磷营养水平大大超过对水华藻类生长限制的程度。富营养化水体的生产力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营养加富和输入而非常高,形成浮游生物密集于水面的恶性状态,于是,人类干扰下的自然现象便出现了非纯自然因素的生态、环境、社会效应,成为灾害。人们已经认识到,严重的富营养化和水华(包括产毒水华)是对人类损坏环境的一种报复(产毒的复仇者Toxic avengers)。从发生原因和机理方面,了解到许多因素如磷一把双刃剑、水流影响藻类水华等;从控制的角度,人们发展了种种策略和技术,诸如利用安全脱磷、滤食性浮游动物、食藻细菌、混合水层、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等等。这些研究和实践活动分别从不同侧面对湖泊富营养化及其引起的水华的成因、防治对策和技术研究做出了贡献,但是单方面的结论或单项措施往往局限性很大,既不系统,也不深刻。    根本 出路   水体污染、水资源短缺和蓝藻水华频发,同时困扰和制约水体周边城市和流域范围内的经济 建设 与社会发展,治理流域水污染成为全社会的共同愿望与要求,也是控制蓝藻水华的根本途径。根据生态学原理,在污染源控制格局维持原状或是稍有好转的前提下,从根本上需要控制的是蓝藻水华的生产力,降低蓝藻生物量,最终达到削减或清除蓝藻水华污染之目的。   理论上,生产力控制首先控制种群生存的条件,即控制水体营养水平和提高牧食生物的消费水平(包括上行操纵和下行操纵)。或者说,是提高生态系统(水华蓝藻的生存条件)控制藻类水华发生的能力,达到基本消除蓝藻水华污染的目的。这是完全不同于生物量控制的做法,因为生物量控制得到的结果,每个个体有效食物量和其他资源增加,生长加速,往往激发种群的增长率,是不可取的。   蓝藻水华的生产力,即在以水华蓝藻为优势种的情况下所形成的水体初级生产力。而水体初级生产力源于光合作用,是一个能量和物质转换的过程。从物质转化角度看,通常的光合作用表达式如下:        对于水华蓝藻的光合生产,光合作用可以表达如下式,即:    在细胞光合反应系统内生成藻类的原生质并放出氧 。   理论上概略计算,每1个磷原子与16个氮原子、110个氧原子、263个氢原子和106个碳原子合成1个藻类原生质大分子,其中,磷是最重要的限制性元素。尽管实际发生的生物化学过程远远比这个简单的表述复杂的多,但是这一基本格局无可取代。   蓝藻水华生产力控制的理论依据是建立在现代生态系统理论之上的生态系统能流分析和能量效率学说。根据热力学定律能量既不能被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只能从一种状态转化成另一种状态。水体初级生产力在执行水体能量流动生态功能方面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初级生产力是次级生产力的基础,次级生产力使初级生产力能量在食物网链的交联接合上得到合理地转化和利用,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物种构成、营养结构和空间分布具有重要的作用,从而维护了生态系统及其生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也是物种种质保护,名特优水生生物种群的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基础。随着水体N、P等营养物质上升,水体中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比例升高;水草的破坏和固着藻类栖息地的损失,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比例越来越高,光强下降,COD和BOD的值上升,导致蓝藻水华暴发。     实践说明,上述理论分析是正确的。在严重发生蓝藻水华的湖泊,水体就犹如一个培养水华蓝藻的生物反应器,其生产力之高,往往非人力所及,因而治理上,需要釜底抽薪,破坏其形成很高生产力的外部条件。蓝藻水华生产力控制原理阐明了生态系统单元组分的关联性及其在控制水华蓝藻生产力中的作用和过程。湖泊水体内生物控制蓝藻水华技术分别由滤食性鱼类(主要为鲢、鳙鱼)、滤食性底栖动物、浮游动物、噬菌体和噬藻体控制蓝藻水华技术4个部分组成。过程为:滤食性鱼类高强度稳定有效地摄食表层微囊藻水华消减水华藻类优势种向小型化发展浮游动物种群扩增控制小型藻类沉水植物恢复透明度上升。实践证明,鱼+浮游动物+草是生物控藻途径中一个效果显著的方式。   考虑到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成因与危害的复杂性,应该从整个社会的不同层面实施下列对策,即推进三个根本转变、实施受损水生态系统修复、建立截污与节约用水并举的良好机制、建立信息网络和在线监测、实行流域管理与区域合作、加强和深化科学技术研究。   推进三个根本转变:即实行从以截污为主的污染治理到湖泊营养总量控制,从局部或单元治理到湖泊生态系统管理,从行业和地方的资源开发式管理发展到全流域以湖泊生态安全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管理三个根本转变。   受损水生态系统修复:根据生态系统稳态转换的原理,水体生态系统在富营养化进程中,理论上总磷浓度在1001000mg/L范围内,是可能采取环境生态工程措施进行修复并促使其逆向转换到清水-水生高等植物为优势种群的稳态的。作者及其团队的实地研究结果说明,在高于总磷浓度1000mg/L的范围也可能实现富营养化水体稳态转换。   建立截污与节约用水并举的良好机制:截污绝对是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前提;截污与用水方式密切相关。大量原始粗旷的用水方式使截污的成本和工作量大大增加。我国在截污和节水机制的建立上还存在很大的弊病。这一看似普遍知晓的道理在实施过程中则是决定整治水环境的关键。   建立信息网络,建立在线监测:我国水环境信息系统在监测站网、水文水质数据共享、水环境信息管理系统、水环境信息发布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信息网络的效能、管理水平和共享机制有待提高。   流域管理与区域合作:在治理富营养化问题上,流域管理的合作,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合作,是不可缺少的。   加强和深化科学技术研究:水环境恶化的问题是突出的,而且相当严重;更严重的是人们至今并未足够地认识淡水生态系统的悲剧性变化,可谓哀莫大矣。如果人们在理性的思维中将科学技术作为一切工程措施的基石,那么,对于治理水环境而言,这个基石并不坚实。我国大规模的水环境治理工程尚未展开,现有的工作的确取得了可贵的经验,我们应该看到这是在我国大规模整治水环境的前期探索和历史性任务的启动;另一方面,我们遇到的问题之所以众说纷纭,关键在于决策的科学技术依据仍然不足,我们的基础研究和技术研究都还不能全面、完整、及时地为重大决策提供扎扎实实的支撑。因此,治理淡水水体的历史性任务既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科学技术进步的需求。   (文刘永定: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个人分类: 环境保护|5691 次阅读|0 个评论
哎,中国公众
王铮 2009-10-30 13:19
哎,中国公众 在上海钓鱼执法被政府重视后,上海仅南汇区就突然冒出 2000 多人说自己被钓鱼,有这么多吗?我不相信。因为过去不可能有 2000 上海人,中国社会最有法制观念的地方群体,中国最有精明头脑的地方群体,长期遭到钓鱼而无声息?另外一个直辖市人倒有可能,憨厚呀,而且有哥老会文化。 一个社会的公众,如果自己不真诚对待自己,不尊重法制,自己就把自己推到危险的边缘了。 公众,是如何对待自己的时候了。不能把一个好的起点变作专制有理的证据。 这时需要官方有度的管制和公众有道德的自治。一种和谐管治,强调和谐,就是说不能有阶级斗争为纲的群众专政似的管治。 这时需要知识分子作为社会的思想精英,经济上已经不是精英了,认认真真提醒公众,提醒就是爱,爱公众。当然你不再爱他,就胡搞吧,然后拍屁股走人。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323 次阅读|4 个评论
一流大学建设系列研讨会2009年 新闻完整版
pikeliu 2009-10-11 12:36
一流大学建设系列研讨会隆重举行 来源:西安交通大学新闻网 日期: 2009-10-09 17:56 对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一流大学建设系列研讨会 2009 年会议 10 月 9 日上午 在西安交大举行。会议组成单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大、中国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以及到会的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办、陕西省人民政府领导,应邀参加会议的香港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等,就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等展开深入探讨。 教育部原副部长赵沁平,国务院学位办主任、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张尧学,陕西省副省长朱静芝,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院士,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院士,浙江大学校长杨卫院士,复旦大学党委书记 秦绍德 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侯建国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 王树国 教授,香港大学校长 徐立之 教授,西安交大党委书记 王建华 教授、校长郑南宁院士及西安交大全体校领导,兄弟院校有关校领导,陕西省教育厅厅长杨希文等出席会议。 西安交通大学为本次会议主办方。校长郑南宁院士致辞,向与会领导和兄弟院校、海外来宾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一流大学是国家发展宝贵的战略资源,对于国家发展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影响。建设一流大学不仅仅有益于大学自身的发展,更重要的是积极顺应高等教育趋势,引领高等教育发展。 自 2003 年首批进入 985 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共同发起一流大学建设系列研讨会,迄今已走过 6 个春秋, 6 年来 9 所高校共商中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促进 9 校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发展取得了重要成果,对推动中国一流大学的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预祝本次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朱静芝副省长代表省人民政府和袁纯清省长致辞。 她指出:中国高等教育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高水平的大学,尤其是一流大学的发展对于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引领社会先进文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召开一年一度的一流大学建设交流研讨会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它已经成为首批进入 985 工程的 9 所院校间一种经常性的学术交流机制,搭建了高校间分享发展策略,研讨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平台。近年来,陕西省政府与包括西安交通大学在内的高等教育学府实施高层次管理人才培训计划,共建工业技术研究院等途径,加强了省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了陕西省高层次人才的培养,科技创新,以及科技成果的转化。 真诚地期待在座的著名高校能与陕西省政府、高校和企业院所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促进共同发展。 教育部原副部长赵沁平发表重要讲话指出, 9 校会议非常重要,这已是第七次举行,也是第一次在西部召开,为我们深入研讨一流大学发展的课题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从新中国 60 周年庆典可以体会到,在祖国日益强大的历程中,高等教育发挥了非常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奠基性的作用,而在今后的发展中教育的责任更加重大,中华民族一批非常优秀的大学必将承担起更加重要的作用。新一轮的教育变革要求我们回归教育的本质,回归教育的本来规律,在建立现代教育制度、人才培养、引领和服务于社会发展等方面不断改革创新。希望 9 校会议开得更好,既深入研讨交流,又能够协商确定 9 校共同开展的一些工作,同时更好地与世界交流。 在今天的会议上,国务院学位办主任、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培养司司长张尧学院士作了《关于学位与研究生管理的几个问题》的重要报告。 9 校所做的主题报告分别为:北京大学周其凤校长题为《努力建设多样性和全方位的本科教育教学体系》的报告;清华大学顾秉林校长题为《一流大学的改革与创新》的报告;浙江大学杨卫校长题为《本科教育新模式的探索》的报告;复旦大学秦绍德书记题为《大学通识教育的探索》的报告 ; 上海交通大学张杰校长题为《聚焦重点,加大投入,加快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的报告;南京大学程崇庆副校长题为《关于大学建设的一个问题》的报告;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侯建国题为《突破流水线模式,培养科技拔尖人才》的报告;哈尔滨工业大学王树国校长题为《大学的社会责任和科学发展》的报告;西安交通大学郑南宁校长题为《走向开放与包容的中国精神从一流大学需要卓越的教育教学谈起》的报告。 会议所做的特邀报告分别是:香港大学徐立之校长题为《香港大学的新课程设计》的报告;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副校长 Fred Hilmer 题为《 Possible Areas for Go8/C9 Collaboration 》的报告。 文章作者:赵力 摄影记者:王毓安 责任编辑:星火 九校签订《一流大学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协议书》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 2009-10-09 20:37 点击: 6809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背景色: 在 10 月 9 日 举行的一流大学建设系列研讨会上,我国 9 所首批 985 工程建设高校即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经过充分研讨,友好协商,一致同意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原则,签订《一流大学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协议书》,共同培养拔尖人才,这标志着人才培养战略发展中的强强联合进入前所未有的崭新阶段。 根据协议书, 9 所首批 985 工程建设高校(中文简称 9 校,英文简称 C9 )将不断加强深层次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优质办学资源互补优势,发挥人才培养中的示范与引领作用,其主要内容有: 实施本科生交流和研究生联合培养。在本科生层面主要开展课程学分互认和学生第二校园学习交换,交换学生可以在另一学校进行一学期或多学期的学习, 9 校互相承认交换生在他校学习和交流期间取得的课程成绩与学分。在研究生层面,依托各校的优势学科设立若干个学科培养平台项目,作为校际互访研究平台,面向 9 校研究生接受申请,获准者可进行为期半年或更长时间的访学研究。 9 校互认访学期间在他校取得的课程成绩与学分。 联合举办系列暑期学校( C9-Summer School ),打造国际知名的 C9 教育品牌。依托各自的优势学科,充分利用 9 校教师和学科的优质资源,联合举办系列暑期学校,为国内外本科生、研究生和青年学者开设课程和专题讲座;加强与美国常春藤学校联盟、澳大利亚 G8 等大学组织的交流与合作,扩大 C9 的国际影响。 联合开展教材建设,教学与教改研究;联合建立和发布以精品课程为骨干的学分互认课程目录;联合建立共享的远程教育平台,进行远程学习。 建立人才培养对口部门定期交流机制,进行相互间交流、学习和借鉴。每年分招生、培养、学位和学籍与培养机制改革四个模块各召开一次研究生院业务交流研讨会,并召开一次本科教务管理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会议,由 9 校相关部门轮流举办。 联合开展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青年导师队伍培训工作。 设立 9 校合作联盟专门网站,建立 9 校间博士学位论文网上相互评审系统,共同提 高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联合举办以同专业本科生为主参加的联合野外考察、联合生产实习、联合设计实习、联合社会调查等各种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 积极推动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引领我国高水平研究生培养向世界一流大学接轨。 文章作者:宣传部 摄影记者:王毓安 责任编辑:星火 校长联谊会暨论坛举行 深入研讨大学治理重大课题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 2009-10-10 22:21 继 10 月 9 日 一流大学建设系列研讨会在西安交大成功举行之后, 10 月 10 日 紧接着又召开了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 2009 年会暨校长论坛。西安交大校长郑南宁院士作为东道主致词,点明本届年会暨论坛的主题:专门研讨大学的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以及大学内部的权力架构。他说,认真研讨这一重要主题,在当前的大学改革发展中具有现实意义和紧迫性。而分享联谊会校长们的真知灼见,将会给我们带来多方面的启发,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香港大学校长 徐立之 教授主持了论坛。 如何实现大学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平衡,尊重学术权力,保障学术自由?如何进一步推进民主办学,坚持以人为本,抓好制度设计,完善学术管理体系?如何不断深化改革,坚持创新体制机制,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大学管理体系和治理模式?针对这些具有现实挑战性的重大课题,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院士、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侯建国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郑南宁院士、复旦大学党委书记 秦绍徳 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 王树国 教授、南京大学副校长 程崇庆 教授、香港大学校长 徐立之 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常务副校长 华云生 教授、香港科技大学校长 陈繁昌 教授、浙江大学校长杨卫院士、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院士相继走上讲台,立足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着眼于中国和世界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讨,提出大量具有前瞻性、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实例,一条条睿智深刻的辨析,一项项破解难题的对策,令与会人士深受启发,颇感振奋,会场中不时听到会心的笑声。在报告举行之后,校长们和与会代表还分组进行了热烈讨论。 据悉,本次论坛所做的十一个专题报告,即张杰校长《寻求大学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平衡点 》的报告,侯建国校长《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协调互动》的报告,郑南宁校长《大学里的民主办学:两类权力的相互制约与平衡》的报告,秦绍徳书记《完善学术管理体系,转变行政管理职能》的报告,王树国校长《关于大学学术权力若干问题的思考》的报告,程崇庆副校长《构建合理机制,推进科学决策》的报告,徐立之校长《回顾香港大学的管治改革》的报告,华云生常务副校长《美国高等教育管理》的报告,陈繁昌校长《大学管治:学术自由与社会责任》的报告,杨卫校长《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多层次配平》的报告,顾秉林校长《牛津大学管理改革的启示》的报告,作为本届年会暨论坛的重要成果,将尽快结集。 文章作者:赵力 责任编辑:星火 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成员增至 12 所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 2009-10-10 10:11 10 月 10 日 在我校举行的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理事会,决定接纳中国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为联谊会成员。至此,连同原有成员单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以及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在我国享有盛誉的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成员单位已增至 12 所。 在当日上午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 2009 年会暨校长论坛开幕式上,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郑南宁院士作为东道主,在致辞中公布了理事会的这一决定,表示衷心祝贺。 现任联谊会会长、浙江大学校长杨卫院士讲话指出,适逢天时地利人和,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前景辉煌,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增添了新的骨干成员,必将极大促进我们所致力的共同事业。 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 1997 年 11 月成立,旨在加强交流合作,提高办学水平。已先后在上海、西安、杭州等地举行了多次年会及论坛交流活动。 文章作者:赵力 摄影记者:王毓安 责任编辑:星火
个人分类: 大学的组织与管理|4084 次阅读|2 个评论
湘江流域污染:治理政策及工作特点
pxyeco 2009-10-2 19:40
我们认为,现阶段湘江水污染整治工作存在如下四方面的特点: 第一,重视工业污染治理,忽视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染治理。现阶段整治措施是以“五个一批”和环境准入为核心的,这些举措主要针对有色、化工、采选、冶炼、造纸等行业,对农业污染的重视仅限于规模化养殖污染,对生活污染的关注仅限于城市生活垃圾。事实上,农药及化肥污染、城乡结合部生活排污、船舶机油污染、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污染,具有潜伏性、分散性和随意性,对湘江水环境的累积影响大,极易发生难以预料的环境事故。比如,湘江沿岸的菜果花农田超高量使用氮、磷肥料,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大面积发生蓝藻现象的重要潜在威胁。因此,要实现湘江水质的长久安全,必须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高城乡结合部环境设施建设,提高危险废物处置率。 第二,重视命令控制类政策,忽视环境经济类和环境宣教类政策。现有政策如流域限批、“三同时”制度、“五个一批”、排污标准等,都属于命令控制类政策,在实际执行中是通过停水、断电、吊销营业执照、拆除生产设备、罚款等强制性措施来实现的。这类环境政策目标明确,能很快地获得预期的环境效果。但是,执行这类政策需要庞大的执行队伍,需要对微观主体进行经常性环境监测和督察,因此执行成本很高。关键的是,这类政策执行时效有限,很多小企业在躲过“严打风头”之后又“蠢蠢欲动”,存在极大的“返污”可能,这是郴州市三十六湾、玛瑙山等矿区非法采选企业屡整屡弹的重要原因。要完全防止企业排污,必须从根本上打消企业排污的念头。一方面,通过环境经济政策,触及企业主的经济利益,使企业难以承受非法排污的惩罚成本;另一方面,加强湘江水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企业主的社会责任意识。 第三,重视长株潭环境同治,忽视全流域环境同治。自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长株潭三市开展了许多以湘江同治为核心的环境同治工作。湘江水污染治理绝非长株潭三市所完全能为,必须是沿岸八市联合治理,这是流域污染治理的特殊性所决定的。但是,除了长株潭三市外,其他五市均是按照省政府统一部署开展各自为政的整治工作,八市之间并没有建立完备的环境同治机制。流域治理国际公认的科学原则是以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管理,有些国家甚至建立了专门的流域管理机构。因此,必须以流域为单元,把沿岸八市看作一个独立的地缘经济区,建立八市之间的环境同治机制,围绕湘江治理统筹协调各市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规划。 第四,重视水质管理,忽视水量管理。水资源是流域最重要的组成要素,水质和水量是流域两个相互影响的要素。只重视水质管理而忽视水量管理,是不科学的。在枯水季节,径流量减少,水体自净能力相应减弱,发生水污染事件的可能性很大;在洪水期,洪水搅动底泥,也容易出现重金属污染风险。事实上,湘江长株潭江段2006年初出现的铬污染以及上世纪末几次出现的紧急状况,衡阳市区江段出现过的紧急情况,基本上都是发生在枯水期。因此,在湘江水污染治理同时,必须加强调水引水管理,通过流域的水资源优化配置与合理调度,实现整个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注:本文作者是博主彭新宇,此文思想已另行成文发表在《长株潭城市群蓝皮书(2009)》。
个人分类: 流域生态环境|4451 次阅读|1 个评论
湘江流域污染:治理目标及整治措施
pxyeco 2009-10-2 19:29
为了解决湘江污染问题,省政府 2008 年 6 月颁发了《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提出将采取综合整治、分期治理推进湘江治污,重点解决湘江水污染问题,尤其是株洲清水塘、衡阳水口山、湘潭岳塘和竹埠港工业区以及郴州有色采选集中地区环境污染问题,争取在三年内解决湘江水污染突出问题,到 2010 年实现湘江流域水环境质量达到功能目标。据此,各级政府对辖区内的水污染状况制定了相应的整治实施方案,成立了水污染综合整治委员会,采取了许多整治措施。 1 .实施整治目标责任制。各市成立了水污染综合整治委员会,制定了相应区段的整治方案,明确各个阶段的具体时间、行动内容、牵头单位和工作责任,并与各级县政府及工业园签订目标责任状,把水质实质性指标纳入县级政府环保目标责任进行考核,将整治工作落实到户、落实到人。湘潭市探索“节能减排目标倒推制”,根据减排的目标任务,倒推各项措施,由此确定目标所需工作,并将之分解细化到各部门、企业。衡阳市成立了环境与资源保护协调推进委员会,专门推进以水口山有色金属矿区为重点的重金属减排。郴州市建立了水污染整治专项检查监督机制,对检查发现的问题采用 “ 市长督办卡 ” 的形式,明确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时限和整改的目标,对各县区政府进行追踪督察。 2 .实施“五个一批”。即取缔关闭一批违法企业,淘汰退出一批落后企业,停产治理一批污染严重企业,限期治理一批重点污染源,搬迁一批布局不合理企业。按照整治实施方案和各市下发的整治通知,第一阶段整治企业(项目)总数为 180 家。截止 2009 年 3 月份,湘江沿线各市已经取缔关闭 37 家企业,淘汰退出了 21 家企业,停产治理 46 家企业,限期治理 122 家企业,畜禽养殖场限期治理 36 家企业,搬迁 11 家企业,城镇污水处理 62 家企业,工业园区处理 11 家,生活垃圾场处理 50 处,造纸企业污染整治 384 家(如表 2 )。 3 .加强饮用水质管理。各市为确保饮用水源安全,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取缔保护区内的污染物排放口,清除保护区所有违规垃圾堆放点,加强饮用水源和地表水监测,由环保部门进行采样分析。衡阳、永州等市还进行全天候环保自动监管,随时掌握饮用水源和入湖河道主要支流水质变化情况。湘潭市政府成立了湘江水污染防治应急领导小组,制定颁发紧急预案,加强处置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能力。 4 .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娄底总投资 6166 万元的市污水处理厂建设。郴州市投资 7000 多万元建成市城区污水处理厂,日处理生活污水 8 万吨,并取得国家环保设施运营甲级资质许可证,市中心城区污水管网配套率达 50% 。株洲市向农发行融资 4.95 亿元实施 “ 湘江株洲段生态治理及防洪工程 ” 项目,项目起点为天元区马家河镇栗雨街道的廖家屋场,终点为浅塘村的徐家园,全长 16.3 公里。衡阳市重点抓水口山四厂废水治理,投入资金 3000 余万元建成了四厂废水处理系统和硫酸废水预处理工程。永州市累计投资 4.3 亿元对全市四大重点领域的 34 个重点环保项目进行了新建和扩建,其中对永州市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理工程、道县氧肥厂废水治理工程等在内的 10 个水污染治理项目进行了全程监控治理。 5 .严格环境准入。各市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制度,严把环保环评、审批、验收三大关口,明确规定 “ 三不上 ” ,即重污染项目不上、轻污染但难于治理项目不上、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不上,强化源头减排。湘潭市在项目建设上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即新建项目凡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一律不准上马,在建项目凡环保设施未经验收合格的一律不准投产,已建项目凡经限期治理和改造仍不达标的一律关闭。岳阳经济开发区执行 “ 三同时 ” 保证金制度,建设项目按照 “ 三同时 ” 要求完成建设并投入正常运行,经验收合格的,及时将保证金返回建设单位;否则, “ 三同时 ” 保证金充作环保治理专项资金,环保部门不予项目竣工验收,有关部门不得发放准予生产的相关证照。 6 .环境同治措施。长株潭三市组建了长株潭环保执法监察队对《湘江长沙株洲湘潭段生态经济带建设保护办法》执行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制定长株潭三市湘江污染同治目标;在长株潭环境同治目标责任考核时引入“污染下游上游扣分”的惩罚机制;制定长株潭三市统一的产业准入政策;建立湘江流域上下游水环境管理机制,在三市湘江交界面实行水质在线监测,建立湘江长株潭段横断面控制标准。娄底市考虑到该市分处湘江和资江两大流域,结合其环境污染现状,将资江流域比照《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实行同治。 7 .环保公众参与。长沙市召开“长沙市湘江流域污染整治实施方案及五年行动计划工作纲要征求意见座谈会”,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包括 5 位普通市民对《方案》和《计划纲要》的修改意见。永州市环保局对该市湘江沿岸冷水滩宋家洲大坝的所有排污口督察过程中,对企业污染水体的行为通过媒体进行了曝光。湘潭市为了加大对未经环保审批、违法新建排镉企业有奖举报力度,对举报经查证属实的第一举报人,给予 5000-10000 元奖励,同时在媒体上进行公告。 8 .技术创新和循环经济。湘潭市采用污水生物制剂除重金属回用、含镉废水处理和零排放等技术治理湘江污染,对钢铁、化工、建材等行业与竹埠港工业园、湘乡等老工业区的节能减排实施循环经济集成应用示范工程,同时通过开发风力发电、无机房电梯、矿用智能通风装备、地温空调等 20 个节能减排科技新产品。永州湘江纸业公司共投入 3 亿多元进行 “ 三废 ” 的综合治理,采用先进的工艺和设备,配套完善污染处理设施,实施综合利用,环保设施年运行费用 1100 余万元,每年环保产值达 7200 余万元。 注:本文作者是博主彭新宇,文章思想已另行成文发表在《长株潭城市群蓝皮书(2009)》。
个人分类: 流域生态环境|5916 次阅读|0 个评论
体制、机制、法制联动治理学术腐败
冯用军 2009-8-9 22:31
体制、机制、法制三柄利剑联动治理学术腐败 冯用军 (中国315反学术腐败调查中心) 在研究政治制度和宪政的学者看来,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提出人民主权思想,反对行政、立法、司法的三权分立,而孟德斯鸠则赞成代议制、赞成三权分立。说这个由头,其实是想,无论是人民主权思想,还是三权分立,都各有利弊,都有成功和失败的实践,所以,现代国家往往是兼而采之、取长补短,即损有余而补不足。那这个跟我们要讲的治理学术腐败有什么关系或者关联呢?或者进一步而言,这些中西殊途同归的治理思想对于我们国家遏制日益严峻的学术腐败形势、治理当下日益严重的学术腐败问题有何参考和借鉴呢?温总理前不久说打击学术腐败很重要、王岐山副总理说保护知识产权很关键、周济部长说对学术不端要零容忍、一票否决,那如何做到呢?如何实现呢?如何把指示和讲话变为实践与行动呢?上启而下思之,其实,归纳起来,中外宪政道路提供的参考和借鉴表现在体制、机制和法制三驾马车的联动和相互制约效应,既要发挥全民学术打假的威慑力,也要发挥体制机制和法制的约束力,从制度上、道德上、法律上使人不敢、不愿、不能学术腐败或纵容学术腐败。 一、在体制上建构国家级学术诚信机构,负责学术不端行为的行政工作 根据长期研究和实践学术打假的经历,在体制上教育部应联合有关部委及国家级的项目、基金、荣誉、奖励等涉及金钱名利的管理单位协调设立诚信办公室、科研诚信委员会、学术争端仲裁委员会、学术诚信系统,均属于体制内组织机构。 关于联合诚信办公室,诚信办公室是一个接受教育部办公厅领导的官方组织,主要成员由教育部办公厅有关人员组成,其责任是专门负责接收和记录学术不端行为的所有举报,并将有关结果报送科研诚信委员会,实行相关利益人员回避制度;科研诚信委员会是教育部与科技部等联合设立的学术组织,其职责是负责对每一起违反诚信规范的举报案例进行听证和调查,向教育部等有关国家级项目或基金管理单位的学术纪律委员会报告调查结果和处分建议,并对学术不端行为裁决报告有异议权,实行相关利益组织和人员双回避制度;学术争端仲裁委员会是教育部、科技部、司法部、公安部、最高法和最高检等机构领导的准官方组织,其职责是负责裁决学术不端行为是否成立,出具权威的裁决报告,如科研诚信委员会无异议,该裁决该报告具有法律效力,可作为司法判决依据,实行相关利益组织和人员双回避制度。 关于学术诚信系统,类似于高考诚信系统和银行的信用系统,主要是记录学校官员、教师和学生的学术诚信情况,包括黑名单(已查实的学术腐败人员)和白名单(学术诚信人员),可由教育部下属的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科技部信息中心等联合建设,采用指定账户和口令管理模式,为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和基金管理单位、国家级和省部级荣誉(院士、国家级名师或师德标兵、国家和省部级特殊津贴等)评定单位、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三大奖、部省级奖、矛盾文学奖等专门领域奖等)评定单位、全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涉及职称、职位评聘单位等免费开放查询。长远设想,可以把这个系统与银行的信用系统对接,那样,出现了学术不端或学术腐败的人或组织,可能连办信用卡、申请信用签证、申办信用贷款都可能受限制。 包括学术诚信办、学术诚信系统等,其建设与规范化可以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也可以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自上而下,先从有关部委及国家级组织开始建构,在高教系统其下是教育部等部委直属的985高校和国家级的科研院所,再下是211高校和省部级的科研院所,再下是省属高校、市属高校及省市属科研院所等,这样层层建立,统一信息录入模式和统一数据库管理。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以相反的路径进行即可。首先在高教系统做好一个模式、一个示范,然后再推广到其他科研、学术领域,其他科研、学术组织,最终形成一个全社会打假的格局,就是把物质文明建设领域的假和精神文明建设领域的假都逐步的打掉、清理出去,真正的又好又快地建设两个文明,进而建设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民主、法治、富强、和谐的社会主义中国。 另外,在全国推行《教师、科研人员和学生学术诚信公约》,凡是现有的教师、科研人员和学生都应签署《学术诚信公约》,纳入校级或省级学术诚信管理系统,凡是新进的教师、科研人员和学生在进入科研院所之时就应自动签署《学术诚信公约》,不愿或拒绝签署者,一旦发生学术腐败行为则其独立承担相应社会和法律后果。对于学术诚信高的教师、科研人员和学生要从财力和物力上大力支持,对于有学术污点和发生严重学术腐败的教师、科研人员和学生要给予严肃的行政处理,涉及违法的由司法机关处理。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提高学术不端和腐败的风险与成本,最大限度降低学术不端和腐败的不当获利。 二、在机制上设立教师行业协会,提升学者的自律和行业协会的他律 在中国国情背景下,在教育组织范围内,治理学术腐败,仅仅靠教师、科研人员和学生的道德自律和学术自治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监督和约束。在国外很多科学技术发达国家、科技创新强的国家,多设有教师、科研人员或学生的行业协会,比如美国的全美大学教授协会( AAUP ),对入会者实现 每五年评估一次的自律措施,对评估成绩差的甚至不合格的会士提出警告直至取消其会士资格。因此,有必要在我国成立一个国家级的中国教师同盟或全国教师协会,全部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作为自然会士自动自愿加入,同盟或协会负责监督和约束全体会士,一旦有会士涉嫌学术不端或学术腐败查实,立刻出名并全国通报。同盟设盟主、协会设会长,由德高望重之人公选担任,其人要师德高尚、学风正派、热心公益、处事公正、决策科学、做法合理,公选副盟主或副会长与盟主或会长组成 9 人常务委员会,采取集体决策和民主集中制原则,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这样的同盟或协会的建立,就会极大地提高学术不端或学术腐败的成本,因为,一旦你学术不端或学术腐败了,不仅仅是你所在那个领域的教师知道你的品质缺陷,更是整个的教师群体都知道你的学术污点,这样的结果,就是你的教师生涯或科研生涯就此打住而终止,甚至有可能你在中国的发展生涯也会受到影响。 同时,要加强师生的自律教育和建构成果共享责任双向约束机制。导师是学生的师父,如师如父、如朋如友。古人云:子不教、父之过;生不教,师之惰。学生出了学术上的问题,学生本人有责任,导师本人也有责任,从某些程度上说,导师的责任更大,你是导师,负责指导学生,不仅是指导学生的学业、学术,还要指导学生的生活、品德,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要尽可能在各方面给学生起好带头示范作用、表率超越作用。现在,我国的高等教育有点大跃进,不仅本专科教育大跃进,就连研究生教育也是大跃进,追求数量、注重规模、忽视质量、降低品质,有些导师,指导学生像放羊,发表论文爱挂名,评选荣誉争秩序,报功受奖超积极,就是在指导学生、跟学生交流、与学生探讨上不积极、不主动、不负责任或仅负有限责任,就是所谓的与学生会面不主动、有论文挂名不拒绝、出了问题负有限责任,有些导师不仅不能起到带头表率示范作用,相反还给学生和同行起了负面反作用,明明出问题的学术论文或著作自己是第一作者,报奖评职称评荣誉做工作总结都用,只享受学术荣誉和好评,不承担学术风险和责任,学生和助理成劳工,自己当血汗导师享功劳,一旦被人发现,就立马否认说自己太忙无暇指导、自己不知情、自己没参与,等等一大堆理由,把应该承担的学术腐败责任和处罚通通地、一股脑儿地推给学生、推给助手,与自己一点关系没有、撇得一干二尽,最多仅仅是疏于管理或疏于教育或两者兼而有之,反正就不是主要责任承担者,还有甚者,为了撇清某一学术腐败事件与自己的关系,除非实在捂不住了、纸包不住火了、有风起浪了、实穴来风或隔墙透风了,绝对是脸面也不要了、教授院士的斯文也不要了、甚至连男人或人的尊严也不要了,就是使尽一切办法、用尽一切手段、找尽一切关系,出动所在单位或上层人士出面说情,不惜花费任何时间、金钱等代价要把这个事情抹平,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丢卒保车、弃车保帅,一级一级的丢和舍,牺牲别人的前程、保住自己的获利,所在单位、上级管理部门也乐于这样做,乐于这样帮忙,乐于这样粉饰,乐见脱身、乐观其成,结果是举杯同祝、弹冠相庆的背后,极大地包庇、纵容和加剧了学术腐败。在学术腐败爆发之前,学生、教职员、科研院所和上级管理部门成了一个利益共享主体或说既得利益集团、一个为了保护不当获利的攻守联盟,所以,从这一系列的学术腐败机理和内在逻辑来看,建立上级管理部门科研院所教职员学生四方联动的自律和成果共享责任分担机制是多么的重要和紧迫,建立成果共享、责任双向约束机制,凡是共享了成果的,一旦该成果属于学术不端范围,那么按照责任双向约束机制,不仅是学生要受到相应的惩戒,而且共享了成果的教职员、科研院所和上级管理部门也要相应承担按成果分享程度对应的处罚,比如一个学生用造假的手段发表了一个顶尖层次的成果而毕业或获奖、聘用等,教职员用这个成果去申报了职称、奖励、荣誉、项目等,然后其所在单位用了这个成果去申报了国家级的项目、平台、实验区、实验室或本科教学评估等,所在单位主管部门用了这个成果去宣传等,那就要分担相应的处罚,就是不仅要取消学生和教职员因这个成果所骗得的一切获利,其所在单位的直接领导应受到行政处罚,其所在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使用该成果的人员也应受到必要的警告。 三、在法制上出台《中国反腐败法》,依法整顿和治理学术腐败行为 尽早建构中国的《反学术腐败法》,将学术腐败纳入腐败的法律惩戒范畴,将学术造假导致的学术腐败从道德批评、民间谴责和官方处理的层面上升到法律治理的层面,将对学术腐败的危害的认识提高到对行政腐败的危害的认识高度上,是否涉嫌学术腐败由法律来裁决,从而使得学术打假有法可依、法院在判决学术争议时有法必依、在判决结果上执法必严,使得学术腐败分子违法必究,这样,我国的学术腐败趋势就会受到遏制、学术空气就会不断得到进化、国家科技创新力才会有大进步、创新型国家建设才会有大希望。在当下国家尚未出台《反腐败法》或《反学术腐败法》的前提下,我们完全可以充分利用《民法》、《刑法》、《著作权法》、《教师法》、《高教法》、《学位条例》、《党章》、《院士章程》、《教育部学术规范》等法律法规的有关条款先行处理涉嫌学术争议的事件,对于涉嫌违法的可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司法机关可设立单独的知识产权法庭或学术争端法庭,由法院负责执行相关法律。如疑似涉嫌者为国家公务人员,除由权益被侵害人(知识产权被侵害人)提起诉讼外,也可由检察院像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如果有心人细细对照我国这些法律法规中关于道德、学术道德等的规定,一些涉嫌学术腐败的高校领导、院士、教授、党员、学生等都应依法受到相应的惩戒,比如学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发生学术腐败行为,则应开除学籍,如事后发现其利用学术腐败获得毕业证和学位证,应予取消和追。如教师和科研人员在申报两院院士期间发生学术腐败行为,则应终止其申报院士资格或候选人资格,如事后发现其利用学术腐败获取了院士荣誉,则应立即终止其院士头衔、其所在单位应解除其聘用合同并开除其公职和追回教师资格证书;学术腐败猛于虎,对我们民族、国家和社会、公民的精神毒害远大于那些贪官造成的物质毒害,学术腐败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科学技术强国路上的绊脚石、是我国从学术大国迈向学术强国的兴奋剂、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教兴国路上的纸老虎,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毒瘤,相信随着我国依法治国进程的加快和多样化监督(特别是网络监督)的加强,这些被制定用来弘扬优良品质和道德、保护合法劳动和合法行为的法律将成为悬那些涉嫌学术腐败的腐败分子(学腐)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必须用严律猛药来惩治和消灭我国当下日趋蔓延的学术腐败大军了,而对于那些冥顽不化、死不悔改、拒不认错的学术腐败分子,我们更要发扬鲁迅先生倡导的痛打落水狗精神、防止劣币驱逐良币,保护有学术良心和学术道德的学者的利益,直至把这些学术败类清楚出我们的学术队伍,从而保护并提升中国学界在世界学术圈的学术声誉、延续中国优秀学人的学术生命,进而提升中国在世界科技创新进程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作为国家主席、国务总理、教育部长、大学校长,不能仅仅认为科技项目多、科技经费多、科研成果多、科学奖励多,这就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一个好的大学教育系统、一个优良的教育机制、一所杰出的大学,而更应该看科技项目的质量、科研成果的质量、科学奖励的质量,看科技创新的力度和程度、科技的投入和产出、科研成果转化的效益、科技创新的影响力,真正把从单纯追求科技数量转移到追求科技质量,将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民族的复兴转移到依靠科学技术创新、依靠教育质量提升、依靠人才培养拔尖上来,这样,我们的大学、教育、社会、国家和民族才会有大希望、有大进步、有大崛起、有大复兴!到 21 世纪中叶,也就是建国 100 周年的时候,到那时,我们才有可能自豪地说,我们国家是一个科技强国、一个依靠科技创新推动进步的世界强国! 学术腐败分子,注意啦,CAAPSC之眼 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看着你呢! 汉 枚乘 《上书谏吴王》:
个人分类: 学术诚信研究中心|3146 次阅读|0 个评论
松嫩平原西部大安灌区在建项目印象1(图)
kerer009 2009-5-12 13:52
2008年7月2日中国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总体规划》,《总体规划》包括吉林省中西部地区实施重大引水工程、大型灌区建设和改造、中部土地保护和西部土地整理、全程农业机械化示范、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农业良种培育和推广、生产技术集成与普及等十大工程,项目总投资约260亿元,大安灌区建设项目也是其中的重要一项内容之一。 大安灌区建设项目位于吉林省西部大安市境内,大安市土地面积约为487900ha,盐碱地面积约为251000ha,其中60%以上为重度盐碱地。大安灌区建设项目投资约15亿元,规划总面积114万亩,占大安市幅员面积的16%,覆盖9个乡(镇)、53个村,主要位于重度苏打盐碱地的典型分布区域内。规划设计灌溉高标准农田92万亩,其中,新增水田和水浇地面积77万亩,中低产田改造15万亩,还计划灌溉草原12万亩、苇田18万亩,灌溉水源主要来自嫩江水。 该项工程已于2008年夏开始施工,在我所拍摄的区域,现在正处于施工中途过程中,除了修建渠坝外,还进行了土地平整,以下将在图片中展示相关施工过程环节。 图1 未经土地平整的盐碱地自然景观(站在堤坝上向东拍摄) 图2土地平整后的现场照片(站在堤坝上向西拍摄) 图3土地平整后的现场近照(地表已经严重返盐) 图4 堤坝东西两侧未平整和已平整土地的对比 材料来源: 1http://www.agri.gov.cn/dfxxlb/jlxxlb/t20080515_1040004.htm 2http://www.99sj.com/News/141634.htm 3 邓伟 , 裘善文 , 梁正伟 . 中国大安碱地生态试验站区域生态环境背景 . 北京 : 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4 图片是我自己拍的,拍摄时间2009年5月7日,地点大致经纬度为 453558N--1235110E 。
个人分类: 未分类|4756 次阅读|0 个评论
北美伊利湖水华治理介绍
huangwd99 2009-1-3 17:56
北美伊利湖水华治理介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黄卫东 http://www.sciencenet.cn/u/huangwd99/ 摘要: 过去十年, 伊利湖 内总磷浓度上升 , 缺氧区增大,持续时间延长。流域 水中总磷和 溶解磷上升。 湖内局部区域 蓝藻 微囊藻(Microcystis) 和绿藻 刚毛藻(Cladophora) 超过了七十年代。蓝藻 Lyngbyawollei ,2006 年在maumee湖湾大量生长,形成了厚厚的藻毯,在湖滩形成了大量污垢,直到冬天。研究认为,斑马贝和条纹贝(zebraandquaggamussels)改变了食物链,改变了磷进入湖泊的形态,可能是湖泊水华问题的主要原因 之一 ,对上游监测表明,进入 伊利湖 河水的溶解磷浓度增加,它们对藻类生长有直接影响。如何治理这个问题,两国管理者通过广泛研究,一致认为,控制营养盐,特别是磷仍然是湖泊治理的主要目标。未来将评价湖边和湖心营养盐状况,发展湖泊治理策略。 增加的 主要措施:控制合流污水直接排放,减少营养盐磷等污染。 一、伊利湖水华治理历史简要介绍 伊利湖是北美五大湖中最浅的湖,面积2万多平方公里,春天和夏天温度上升很快,秋天冷却也很快,冬季大部分湖面结冰。生产力是五大湖最高的湖泊。分为西部、中部和东部三个部分,平均深度分别为7.4,18和24m,最大深度64米。中部和东部每年热分层,但是西部分层时间很短。主要风向是西南风和东北风,产生很大波浪。在西部,常常涌上湖岸。80%水来自detroit河,11%来自降雨。流域人口约1160万,包括17个人口多于5万人的城市。流域农业发达,侵蚀严重,带来了大量沉淀物。西部湖区浑浊,很多沉淀物逐渐都转移进入中部和东部湖区。沉淀物本 身也是一种污染,由于伊利湖浅,湖底覆盖的细小颗粒,容易被风浪搅动而上浮。 图1、伊利湖湖底地形 1950s,伊利湖营养盐负荷增加,生产力大幅度增加,导致严重的富营养化,藻类水华频繁发生,水面充斥蓝藻河绿藻,浊度增加,长而绿色的 刚毛藻 覆盖糊滩。藻类死亡沉入水底,又引起湖底缺氧。中部湖底夏季分层,含氧低,容易缺氧。当溶解氧低于1mg/L时,缺氧环境改变了水底化学过程,磷容易从沉淀物中释放出来,在水中循环。富营养化在1950-1970s加速,中部湖区很多地方缺氧。磷过多是主要原因。美加两国协议减少污水处理厂出水磷含量,减少洗涤剂中磷含量,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中的磷。此外,1980s末外来 斑马贝明显改变了湖内生态系统。斑马贝是滤食动物,大量生长,估计(1995年)滤食了26%的藻类,使水体透光深度增加77%。到1980s中期,延续到1990s,伊利湖基本达到了美加两国协议制定的控磷消除富营养化目标,溶解氧浓度一度达到1950s初水平。但是最近10年,湖内总磷浓度增加。虽然统计资料没有显示明显的增加趋势,但是,它颠覆了湖泊治理成功方案。大多数研究认为,斑马贝和条纹贝改变了近岸区营养盐动力学。通常磷沉降到湖底,使水中磷减小,但湖底沉淀物中磷增加。贝类活动使近岸湖底磷循环,进入水中,增加了水中磷浓度。此外,过去几年发生的几次强降雨,增加了流域雨水径流中磷。过去十年,排入伊利湖西部主要河流污染物浓度的监测结果显示,溶解磷浓度明显增加。 二、排入伊利湖中西部主要河流磷监测结果 监测河流和自动取样站点位置设置如下表1,站点设在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流量监测站内,通常每天取三次样,大流量时分析三个样,正常流量时分析一个样,每年每个站点约分析样品400-450个,主要分析悬浮物,营养盐,主要离子和杀虫剂等。根据监测流量和监测浓度换算得到负荷。 表1伊利湖西部流域监测点位置 1 、流量监测结果:污染物负荷是污染物浓度和流量的乘积,负荷趋势可能是流量引起,也可能是浓度引起,还可能两者共同引起。同时浓度上升会被流量下降所掩盖。提供流量趋势变化可以用来解释负荷趋势。自2000年以后,所有河流,除maumee河,均大幅度增加了流量。它们都导致了负荷的增加。Maumee河流量变化较小。 2 、悬浮固体监测结果:悬浮固体ss本身是湖泊、港口和海湾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许多污染物吸附在悬浮固体上。特别是磷和某些状态的氮。因此,根据ss的变化趋势,可以识别其他污染物趋势的原因。主要河流maumee显示强烈下降趋势。 图2、伊利湖西部流域流量变化1975-2004(ft3/s) 图3、伊利湖西部流域Ss排放量1975-2004(t/day) 图4、伊利湖西部流域TP排放量(t/day) 图5、伊利湖西部流域溶解磷排放量(t/day) 3 、总磷TP监测结果:是指示伊利湖修复效果的参数,表征了湖泊的营养状态。对湖泊管理非常重要。大多数TP与ss相关,但是这种相关比例随河流和季节发生变化。Tp负荷与ss负荷基本一致,尤其对sandusky和grand河。除maumee河的tp(计算浓度约66ppt)负荷上升趋势不明显外,其他河流都明显增加。 4 、溶解性磷监测结果:溶解性磷容易被生物吸收利用,是富营养化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参数。溶解性磷增加对伊利湖生态系统影响很大。最近十年,溶解性磷负荷持续增加,虽然它们与流量增加相关,但是也存在浓度明显增加,表明流域内存在某种变化。 5 、趋势分析 表2是主要污染物日排放负荷变化,1995前和后 主要根据ANCOVA法分析,1995年前后负荷变化趋势见表2,1995年之前显示改善的总体趋势(污染负荷减少),1995以后,则是负荷增加,环境变差。采用其他方法分析,同样得到这种变化趋势,达到每10年超过10%。最明显的是溶解性磷,到2004年,超过了开始记录的最高水平。其他三种水质参数,1995年之前12个趋势中11个是下降,而1995年之后有11个增加。虽然流量增加是负荷增加的重要原因,但是浓度也显示增加趋势。可能原因包括,人口变化,大量增加的牲畜饲养量,减少使用传统耕作方法,地表营养盐浓度增加。识别这些原因需要大量数据,同时需要发展高度复杂的模型,包括将流域、湖泊和生物过程相互连接起来。 三:水华与营养盐现状 1 、营养盐和食物链,伊利湖营养状态研究 美国环保局资料显示,从1983-2000年,伊利湖营养指数不断下降,每年总磷浓度约下降0.2ppt,但是,最近十年,最早1995年,在春季,营养盐反而呈现上升趋势。这个变化与最近几年进入湖泊磷的数量增长有关,其原因可能是暴雨增加,带来的洪水和侵蚀。数据显示,最近几年,从Niagara河出水中带走的磷比上游河流进入伊利湖的磷多。 很长时间内就观察到,水的浊度在春季发生了变化。浮游植物细胞比1980s时代小,但数量增多。浮游动物不与以前丰富。1991-2000年期间,伊利湖中部水底bod几乎全年保持不变,但沉积物bod在夏季增加。 水的澄清度增加,夏季的光线能进入水下深处,藻类现在在西部和中部湖区水下深处生长。刚毛藻,一种丝状绿藻,在多岩石的湖岸底部生长。水下深处细菌活性大,但近岸浅水处藻类很少,而贝类数量很大。斑马贝已从东部和中部湖底消失,但条纹贝大量繁殖。贝类总密度比前几年略有减少,也许是虾虎鱼数量增多的缘故。自从1970s调查以来,无脊椎动物,特别是浮游和石蚕等在湖岸波浪大的区域,数量和类别大大减少。 虾虎鱼数量比两年前略有减少,但仍然很多。它们大都在湖底靠近岸边的石头和砂石地区生活。它们已似乎成为大眼狮鲇的主要食物。证据表明,贝类活动,导致营养盐内部循环更充分,促进了湖内磷的利用。导致中部湖区缺氧区范围和频率增加。春季浊度增加,原因包括,秋季和冬季暴雨带来的更多颗粒物,超过夏季沉降数量,春季和冬季水温低,颗粒物沉降速度慢。2002和2003年水温是历史上最低记录。 2 蓝藻 近来,蓝藻水华在局部和某些季节又重新成为显著的污染事件。某些藻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其他一些会产生感观危害,改变水的气味,从而影响生产自来水和娱乐。 1960s 和1970s,蓝藻爆发在伊利湖很常见。在温暖的8月和9月,岸边常堆积藻华,湖心也充满大量蓝藻。随着五大湖水质协议的执行,在1980s和1990s,磷浓度不断下降,接近预定目标,大湖也有了明显的响应,蓝藻水华最终消失。 令人难以想到的,蓝藻水华突然又在1995年出现在西部湖区。主要是不能固氮的,能够产生肝毒素的微囊藻。过去水华主要是能固氮的项圈藻和束丝藻毒素。主要原因可能是磷的上升,贝类带来的生态系统变化和P/N比改变。 微囊藻在1996和1997年没有爆发,但到1998年又出现,直到2001年每年都出现,2003年又严重爆发,不仅在西部湖区,而且延伸到中部湖区。东部湖区的蓝藻数量也增加了。藻华数量近年来发生变化,湖心水华面积不断增大,伴随缺氧区在中部湖区增加,显示伊利湖营养状态增加。伴随微囊藻分泌的肝毒素增加,其他有毒化合物数量也不断增加。蓝藻带来的味道,气味和生物量问题同时发生。 2006 和2007年,水底生长的蓝藻 Lyngbyawollei 在 M aumee 湖湾大量爆发,这种藻以前在伊利湖很少,显示伊利湖生态系统剧烈变化。这种藻被冲上湖岸后,导致植被被覆盖,在积累的湖滩上,产生恶劣的气味。 3 刚毛藻 刚毛藻是一种丝状绿藻,主要生长在岩石上,最早在1848年在西伊利湖发现。刚毛藻在五大湖无处不在,历史上刚毛藻藻害与磷过多密切相关。刚毛藻大量生长,会产生毯状物漂浮在水中。它们会缠结在渔网上,导致渔网捕鱼效率下降,清理污染物时间增多,还会危害游泳者安全,阻塞污水处理格栅,增加维护费用,严重时导致设备关闭。湖岸积累的刚毛藻腐烂,释放大量有毒气味,减小湖岸价值,使旅客数量减少。Byappanahalli等研究还认为,刚毛藻内大肠杆菌存活时间长,浓度大,表明利用大肠杆菌作为致病菌的指示物已经不恰当。 刚毛藻需要生长在岩石等坚硬湖底。它主要出现在东部湖区,中部南岸湖区和西部小岛周围。Howell和higgins等系统调查了刚毛藻(1995-2002),主要出现在东部湖区。在东部湖区的北岸,96%岩石上生长刚毛藻,不仅仅出现在营养盐排放区域,例如河口,或污水排放点。估计重量约11000吨。7和8月常在湖岸积累大量刚毛藻,产生严重气味,当地居民常常抱怨。东部湖区南部也有严重泛滥的报道。 图6伊利湖底刚毛藻生长照片,拍照地点GrantPoint,水深2米,时间2003年7月 在中部湖区,发现刚毛藻的报道包括安大略的Rondeau湖湾, C leveland ,宾州湖岸。西部湖区,主要生长在小岛周围的岩石湖底。分布深度与光的穿透深度有关,在东部湖区可达15米,当前刚毛藻在5米深以内的分布量接近1960s和1970s(176g干/m2)水平。深处数量更大,与大量贝类滤食作用提高水的清澈度有关。Canale等提出刚毛藻生长模型,在伊利湖东部进行了标定。模型预测,刚毛藻生长速度与溶解性磷密切相关,减少磷浓度会降低刚毛藻问题。模型结果与实测初夏刚毛藻组织内磷浓度迅速降低到临界水平是一致的。使用琼脂缓慢释放营养盐证明刚毛藻生长速率受磷限制。Lowe和Pillsbury等研究显示贝类活动增加了刚毛藻数量。目前,正在通过模型估计斑马贝和条纹贝对东部湖区刚毛藻生长的影响。 四、重视溶解性磷的增长趋势 在1980s,人们将湖内水质与排入伊利湖外来磷负荷的关系定义为总磷负荷。虽然点源排放的磷可以被生物直接利用,然而,非点源污染中磷很大部分不能被生物直接利用。因此,总磷不是控制湖泊营养盐负荷最好的参数。面源污染中磷大都存在于悬浮固体中,仅有25-30%磷能被藻类利用。这部分磷被生物利用后,通过死亡沉降到湖底,而溶解性磷能够完全被藻类利用,能够被传输到湖内。 最近对Ohio流域内排入伊利湖的磷负荷显示,溶解性磷的负荷特点与颗粒态磷负荷特点显著不同。面源治理通过控制侵蚀,使用缓冲带沉降等方式,着重减少颗粒态磷,它们在减少颗粒态磷方面效果较好。溶解性磷在1990s中期之前也得到较好控制。但那以后,溶解性磷迅速增加,达到1970s末和80s初水平。而伊利湖内藻类趋势于溶解性磷趋势非常一致,胜于与总磷或颗粒态磷的关系。2007年3月Ohio州建立伊利湖磷任务组,研究和识别潜在磷来源,推荐政策或管理措施,有效减少排入伊利湖的溶解性磷。 由于农业是Ohio州主要土地用途,任务组首先研究农业来源的影响。包括磷如何从土壤进入天然水体,通过讨论,显示需要大量数据理解农业雨水径流如何释放土壤中磷。目前缺少很多资料,如肥料加到土壤中营养盐变化,土壤本地资料,分层资料,雨水径流化学成分资料,预计2008年报告研究结果。 五大湖保护基金资助Heidelberg学院水质研究中心研究农业面源溶解性磷增加的原因,减少径流中溶解性磷从Sundusky河流域进入伊利湖。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减少颗粒态磷的同时,溶解性磷却增加。雨水中增加溶解性磷的原因之一是未耕种和部分耕种的庄稼地减少了颗粒磷,但溶解磷增加。没有耕种期间,土壤表面积累了磷。部分积累来源于施用的肥料。作物常通过根部从地下深处吸取磷。当茎叶留在表面保护土壤不受侵蚀,它们最终分解,沉积了大量磷到土壤表面。过去犁地将它们埋入地下,现在免耕,磷不断在地表积累,地表积累额磷导致雨水径流中溶解性磷不断增加。研究初步结果表明,磷主要累积在地表2英寸土壤内。 后记:本文主要根据美加两国环保局2008年4月更新的伊利湖治理规划( LakeErieLakewideManagementPlan2008 , http://epa.gov/greatlakes/lamp/le_2008/index.html ),有关水华部分编译的。如果图看不清楚,请下载 1.doc
个人分类: 湖泊水华治理|2637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加两国治理五大湖协议-富营养化治理介绍
huangwd99 2009-1-3 13:10
美加两国治理五大湖协议-富营养化治理介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黄卫东 摘要:美加两国之间分布的五大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群。1960s五大湖部分湖区污染严重,水华泛滥,1972年两国签署协议,通过减少磷排入五大湖流域治理水华,到1980s,湖水总磷下降,水华得到控制。然而,最近10年,总磷又在局部湖区严重超标,水华重新泛滥。 一、五大湖介绍 五大湖位于北美大陆中部,是5个彼此相连、相互沟通的湖泊的总称,它们自西向东依次是:苏必利尔湖、密执安湖、休伦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五大湖在美国和加拿大之间,除密执安湖属于美国外,其余4个湖泊均为美加两国共有。 五大湖东西延伸1383公里,南北宽达1125公里,总面积为24500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最西边的苏必利尔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面积在世界湖泊中仅次于里海而占世界第二位。五大湖湖水的平均深度近100米,最深达406米。总蓄水量达24458立方公里,占全世界淡水总量的1/5。流域总面积为753950平方公里。 五大湖汇合了附近的一些河流和小湖,构成北美一个独特的水系网。注入的河流很少,湖水主要靠雨雪补给,水位稳定,水位年变幅仅30~60厘米,水位升降受雪、雨支配,冬季水位最低,1月湖滨及河流开始封冻,3月末4月初解冻,6~7月份水位最高,但在各湖中高差变化仅在0.5米左右。 五大湖每年更新的水量不到总水量的1%,故一旦湖水受到污染,在短期内很难消除。 1960s, 美国五大湖临近工业区和人口密集地区频繁发生水华,在 伊利湖 中部 和西部 等 湖区 ,大量藻类分解导致水底缺氧,藻类大量堆积在湖边。蓝藻导致自来水臭味问题。60s末,五大湖国际联合委员会确认富营养化是由过量营养盐导致的,后来很快识别磷是关键营养盐,必须控制磷才能治理富营养化。磷的主要来源包括城市和工业废水,城市和农村雨水径流。1972年美加两个签署 五大湖水质 协议 。1978年更新协议,1987年签署修正协议,加强治理项目,安排时间表。 二、五大湖水质 协议在水华治理方面的目的和措施: 主要目的是恢复和维护五大湖水质和生态系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加强研究,了解五大湖生态系统,消除和减少排入五大湖的污染物。主要包括 A. 消除持久性有毒污染物排放。 B. 建设污染物处理设施 C. 控制所有来源的污染 针对富营养化治理目的,两国在协议中提出的具体措施是减少磷和其他营养盐输入。具体规定是对排入五大湖磷进行控制,内容包括: 1. 控磷项目目的是减少富营养化问题,及其带来的水质下降。控制磷目的包括: A. 恢复伊利湖中部湖区水底全年好氧条件 B. 大幅度降低伊利湖藻类浓度到无害水平 C. 降低安大略湖藻类浓度到无害水平 D. 维持 苏必利尔湖 和 休伦湖 贫营养水平 E. 消除海湾或其他区域的藻类危害问题。 2. 通过建设以下项目,减少输入到五大湖的磷。 A. 升级大型污水处理厂(规模大于1百万加仑/天=3780m3/天),使 苏必利尔湖 和 休伦湖 流域污水处理厂出水总磷低于1mg/L,伊利湖和安大略湖流域污水处理厂出水低于0.5mg/L。 B. 要求工业污水处理达到最低标准。 C. 要求减少排入 苏必利尔湖、密执安湖、休伦湖 的面源污染,要求减少排入伊利湖和安大略湖面源污染中30%磷,从而达到协议规定的负荷治理目标。 D. 家用洗涤剂含磷量降低到0.5%以下。 E. 增加研究,提高控制磷的效率和有效性。 3. 总磷负荷治理目标:下表是基准年(1976年)和未来五大湖流域水体磷负荷治理目标。 湖泊 1976 年磷负荷 ( 吨/年) 未来磷负荷 ( 吨/年) 总磷 浓度( 微克/升) 苏必利尔湖、 3,600 3,400* 5 密执安湖、 6,700 5,600* 7 休伦湖 主湖区 3,000 2,800 5 GeorgianBan 630 600* NorthChannel 550 520* SaginawBay 870 440* 伊利湖 西部 中部 东部 20,000 11,000** 15 10 10 安大略湖 11,000 7,000** 10 * 该目标负荷将在大型污水处理厂出水达到1mg/L磷时达到。 ** 该目标负荷将在大型污水处理厂出水达到0.5mg/L磷时达到。 表中总磷目标浓度项来自Stateofthegreatlakes2007(USEPAandEnvironmentCanada) 1978 年和1987年补充协议对负荷分配等作了具体要求,对农业和城市面源污染治理要求,也作了具体规定。要求控制土壤侵蚀,农村和城市雨水径流和合流污水应经过天然或人工沉降处理,减少磷排放。 应当指出,在五大湖水质协议中,富营养化治理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五大治理目标之一。治理方案是控制磷排入五大湖量,总磷也是协议中唯一一个确定削减排入量的污染物。 三、五大湖总磷负荷削减历史 图1、1970-2004五大湖总磷浓度变化fromS tateofthegreatlakes2007(USEPAandenvironmentCanada) 图2伊利湖provincial湖区积累的 刚毛藻 到1978年,加拿大89%,美国64%城市污水处理厂达到排放规定。到1985年,美国85%城市污水处理厂达到总磷低于1mg/L规定,通过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消除磷1100t/year。通常在早春,营养盐浓度最大,决定了夏季藻类生长情况。自1985年以后, 苏必利尔湖、密执安湖、休伦 的总磷浓度均已达到规定,安大略湖也基本达到规定,仅在局部近岸湖区发现水质中总磷超标。但是伊利湖 西 部湖区83-85年总磷浓度为20-25ug/L,最好的水质是到90和92年分别为12.2和10.9ug/L,但是1991年仍然高达 27.5ug/L。最近十年总磷浓度持续超标,并有不太明显的增加趋势(图1)。在总磷浓度较高的西部湖区,常出现严重的水华。一般认为原因包括,最近十 年排入伊利湖的河水磷总量增加;此外,外来 贝类大 量生长,其活动使近岸湖底磷循环加快,进入水中,增加了水中磷浓度。 四、 总结: 美加两国协议治理五大湖富营养化,仅仅控制磷排入五大湖水体。其中四湖总磷控制较好,湖水浓度达到预定目标,从而控制了湖中水华。但是伊利湖的总磷控制不够理想,仅在 80 年代和 90 年代初有较好效果,当时湖内缺氧区不到缩小,曾达到五十年代 初 水 平,显示控磷方案很成功。但是,最近十年,排入伊利湖的总磷量增加,湖内总磷浓度增加,水华又开始在某些局部湖区泛滥。美国一方面加大研究力度,寻找更好 的控磷措施,同时加大雨水径流和河流污水治理力度,以减少磷排放。我国湖泊水华治理采用同时控氮和磷,一方面控磷不彻底,效果很差,例如,最近发布的太湖 治理规划,提出太湖湖水总磷浓度控制目标是0.05mg/L, 太湖治理方案中所制定的总磷治理目标浓度(0.05mg/L)大于国际公认的控制湖泊水华的总磷浓度要求(小于0.01-0.02mg/L),这将不可能达到水华治理目的 。另一方面,将人力资源和物质财富错误投入到脱氮上,由于蓝藻等能将空气中氮转化为氨态氮,用于藻类生长,人类无法控制这种生物固氮过程,从而难以控制湖水中氮的来源,因此,控制外源氮是没有任何作用的浪费。 参考文献 1、 Stateofthegreatlakes2007(USEPAandenvironmentCanada) ,http://www.epa.gov/greatlakes/solec/sogl2007/SOGL2007.pdf 2、 LakeErieLakewideManagementPlan2008 ,http://epa.gov/greatlakes/lamp/le_2008/index.html 3、T heGreatLakesWaterQualityAgreement http://www.epa.gov/grtlakes/glwqa/index.html 4、1 994stateofthelakesecosystemconference,Nutrients: Trendsandsystemresponse,EPA905-R-95-015 5、 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20084,国家发改委公布 6 CleanCoastalWaters:UnderstandingandReducingtheEffectsof NutrientPollutionCommitteeontheCausesandManagementofEutrophication,OceanStudiesBoard,WaterScienceandTechnologyBoard,NationalResearchCouncil ,NationalAcademyofEngineering,2000 , http://www.nap.edu/catalog/9812.html
个人分类: 湖泊水华治理|3334 次阅读|0 个评论
黄河容颜的转折,民族的耻辱
liym 2008-11-16 23:01
今天,兰州的天空飘下了 2008 年的第一场雪,尽管不是很大,但这白茫茫的雪景也使人耳目一新,身心陡然清爽。大家都知道下雪对于清洁空气中的污染物有很大的帮助,看过我前面的文章《 冬季供暖对城市空气污染有显著影响 》和《 冬季不可忽视的室内空气污染 》的朋友,应该对兰州的空气污染已有所了解,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兰州对中国环境污染还有另外一个巨大的贡献,即我们的母亲河黄河。 众所周知,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它发源于青海省中部,巴颜喀拉山北麓的卡日曲河谷,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 9 省、区,注入渤海,全长 5464 公里。黄河孕育了华夏 5000 年的文明,哺育了这片沃土上的中华儿女,她是华夏儿女的母亲河,直到今天,它还在养育着沿岸数亿的人口。但是,我们的母亲河在今天让她的儿女们又爱又怕,她变得不再慈祥了,有时还露出了峥嵘的面孔,一切都是因为她的儿女我们! 兰州市是黄河流经的第一个大城市,也是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流入兰州的母亲河是那么的温柔、贤淑而慷慨,她哺育了兰州 300 多万人,但是兰州人回赠给母亲的是每天近 40 万吨的生活污水和 10 多万吨的工业废水!兰州市第一个使黄河母亲艳丽的容颜变的沧桑不堪! (没有经过处理就排向黄河的生活污水) 据不完全统计,黄河甘肃段排污口废污水年入黄量达 4.142 亿立方米,其中生活污水排放量已达到了 1.41 亿吨,占到废水排放总量的 59.5 %。污染物年入黄量达 41.24 万吨。氨氮、挥发酚、石油类等主要污染物支流年输入量达 40.03 万吨。 目前黄河兰州段一共有 200 多个污水排放口,数百家企业把不经过处理的 10 多万吨工业废水排向黄河,占到排污量的四分之一。作为一个拥有 300 多万人口的省会城市,兰州每天产生的接近 40 万吨的污水,也完全排放到了黄河。黄河实际成了兰州市肆意排放污水的下水沟! (工业废水) 在兰州市环保局出具的黄河兰州段各断面检测结果统计显示,总氮指标超过五类水质标准 2.4 倍,粪大肠杆菌群指标更是超过五类水质标准 42 倍。由于大量污水的污染,黄河水经过兰州后,水质遭到急剧恶化,已经变成了劣五类水。要知道黄河在入甘前可是清澈甘甜可以直接饮用的二类水!据我的一点水环境知识可知,劣五类水那是碰都不能碰的,绝对的剧毒! (黄河兰州段各断面检测结果统计显示,总氮指标超过五类水质标准2.4倍,粪大肠杆菌群指标更是超过五类水质标准42倍。由于大量生活污水的污染,黄河水经过兰州后,已经变成了劣五类水) 兰州市作为一个省会城市,我不知道为什么只有一座污水处理厂,据说该厂日处理能力可达16万吨,但由于许多污水管线通不到厂里,实际上每天只能处理10万吨。如此小的污水处理和收集能力远不足以处理日益增加的城市污水排放量,致使黄河沿岸排污管、排污沟密布,大量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黄河。当然污水处理也绝不是建几座污水处理厂那么简单,这和城市污水排放管网的建设和布局有很大关系,还有就是大量资金的支持。 新闻报道说 , 兰州市未来几年将实施黄河兰州段污染综合治理项目,已经开始投入大量的资金对所辖400多家大大小小的排污单位安装排污监控设备,以保证能够实时监控,防止企业违规排污后金蝉脱壳,但由于资金有限,这项计划需要分批实施。据说这项政策实施后,将完全治理好黄河兰州段的污染,对此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我个人认为,即使进行排污监控,也对付不了那些奸商们在利益的驱使下,明里暗里向黄河排污,最好的办法还是毛爷爷的那招人民战争,发动全民监测,一旦发现违规企业,立即给予最严厉的行政和经济制裁,并责令该企业花更多的钱来治理黄河水污染,只有这样才能震慑住。对于生活污水,就只能由市政府进行全面综合治理了! 曾几何时黄河鲤鱼名扬天下,黄河美景让无数文人骚客尽折腰,而如今,不要说品尝黄河鲤鱼,我们都快要守着黄河无水河了!这是我们华夏儿女对母亲河的造孽,不仅是母亲河的悲哀,更是我们民族的耻辱! 常言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现在我们更要说治理黄河,人人有则! (本人图片来自百度图片,所引数据来自甘肃环保网) 感谢您的关注 请点此投票 谢谢
5357 次阅读|1 个评论
关于我国水华水环境治理的投资和运行费用匡算
huangwd99 2008-10-30 16:58
关于我国水华水环境治理的投资和运行费用匡算 黄卫东 http://www.sciencenet.cn/blog/huangwd99.htm 治理水环境的难点在水华治理。治理水华需要控制各种渠道来源的磷,使湖水含磷低于 10-20ppt 。前文介绍了国外的治理方法 ,下面对治理投资和运行费用进行简要匡算。本费用匡算包括了水华治理和其他水污染治理。 1、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收集处理:通常工业废水应通过预处理,达到三级排放,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进一步处理。工业预处理应是企业的责任,此估算不计算在内。根据国家环境保护部公布的环境公报 , 2007 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为 556.7 亿吨,其中工业废水 246.5 亿吨,生活污水排放量 310.2 亿吨,等于 1.5 亿吨 / 天排放量。通常进行生物脱氮除磷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投资费用约 1500 元 / 吨 / 天左右 ,增加絮凝沉淀过滤深度除磷,达到 0.02mg/L 标准,根据美国研究资料,约增加投资 15 %和运行成本 20 % ,现按 2000 元 / 吨 / 天计算,共需投资 3000 亿元。管道按同样投资计算。总投资约 6000 亿。吨水收集处理成本按 2 元计算 ,每年共需约 1000 亿元。 2、 雨水收集处理:雨水收集管道按污水收集管道相同,约 3000 亿,主要利用天然池塘等处理,投资按污水处理一半计算,约 1500 亿,运行管理成本按污水一半计算,约 500 亿元 / 年。 3、 湖内污染淤泥清理和生态系统建设:全国湖泊面积约 80000 平方公里,沉积淤泥面积按 20000 平方公里,平均淤泥深度按 0.5 米计算,清理成本按 30 元 / 方计算 ,共需成本约 3000 亿元。生态系统建设按 1500 亿元计算(部分建设,部分靠植物自动生长)。 4、 其他:主要是陆地生态系统建设,城市清洁等方面,应放在国土建设方面。 5、 总结:匡算总投资约 1.5 万亿,每年处理成本约 1500 亿元,实际以投资部分,根据 2007 年国家环境公报,污水处理率为 60 %,考虑它们需要升级改造,实际需要投资约 10000 亿元。未来城市人口增加到 90 %以上,需再增加约 1.5 万亿投资和 1500 亿运行费用。 2002 年英国环保局估算了英格兰和威尔士淡水富营养化损失是 0.75-1.14 亿英镑,以污水除磷为主的治理方案所需费用 0.548 亿英镑 。我国应加强相关研究。国家有近 2 万亿美元外汇储备 ,并不缺少治理经费。 参考: 1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2143 2 环境公报: http://www.zhb.gov.cn/plan/zkgb/ 3 根据中国环保产业协会水污染治理委员会秘书长王家廉讲话(附后) http://news.h2o-china.com/market/watermarket/282671086743340_1.shtml 4 Jiang, F., Beck, M.B., Cummings, R.G., Rowles, K. and Russell, D., Estimation of costs of phosphorus removal in wastewater treatment facilities: construction de,novo.Water Policy Working Paper #2004-010. 2004, Georgia Water Planning and Policy Center , Andrew Young School of Policy Studies, Georgia State University : Atlanta . 5 http://www.tjaudit.gov.cn/n1564c145.aspx 摘自《审计研究》 2005 年 1 期 6 Pretty, J.N., et al., A Preliminary Assessment of the Environmental Costs of the Eutrophication of Fresh Waters in England and Wales . 2002, University of Essex : Colchester UK . 7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8-10/14/content_10194555.htm ,(2008). 附录: 王家廉解析我国污水处理厂BOT建设投资 http://www.cctvep.com/news/news2671.htm 筹资金 地方政府需八仙过海 讲诚信 投资主体尚心存疑虑 日前,针对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情况,记者采访了中国环保产业协会水污染治理委员会秘书长王家廉。他认为,在目前的形势下,在污水厂的建设问题上,地方政府应该实事求是,在重视水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各地不同的承受能力调整建设计划。有条件的地方,应该按计划完成任务,甚至可以超计划多完成任务;确实缺乏建设条件的地方,可以减低计划要求。 王家廉说,我国 十五环保计划 计划 2005 年以前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投资 7000 亿元,但到 2003 年底,资金到位率仅为 22 %,计划落实和建设进度不是很理想。 九五 计划期间,计划投资为 4500 亿元,实际完成投资 3460 亿元。参考 九五 的情况, 十五 还有两年的时间,要想完成计划,还需要本着积极正确的态度,抓紧各项工作的落实。 谈到目前资金到位情况不理想的原因,他认为,首先,资金的筹集受地方政府的经济状况制约。在计划的 7000 亿元投资中,中央政府的拨款为 650 亿元,筹集资金的主要任务需要地方政府完成。资金的来源可以是多元化的,包括地方的城建基金、银行贷款以及公用事业市场化后企业的资金投入等。在市场化前提下,通过 BOT 等方式建设污水处理厂,企业在投资时关心的是投资的效益和风险,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不理想时,投资者就会担心资金的回报和政府偿还债务的能力。有些地方政府财政能力本来不足,基本只能满足 吃饭 问题,没有余力进行项目建设或者支付大额度的银行贷款利息和运行费用。因此,虽然这两年全国的污水处理厂的 BOT 项目很多,但大都集中在南方、东部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而中、西部地区和北方地区则很少有人去投资污水处理建设项目。 其次,与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有关。 十五 期间,各地方政府对环境建设的重视程度比 九五 期间加强了许多。但地方政府面对其他各类能彰显政绩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比较积极,如建设大广场和 世纪大道 ,相比之下,污水处理建设项目的资金安排可能就会被相对忽视。 第三,目前我国对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的确非常重视,基本把 BOT 作为一条最重要的措施来推进各地的污水处理厂建设,但各项相关政策却还没有完全配套。目前国内还缺乏私人向政府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投资的相关法律。国外的投资者会认为,没有法律就没有保障,因此他们对污水处理厂的投资建设就会望而却步。内资的投资者则是边投资边心惊胆战,不停地要想办法得到高层政府部门的支持,以求震慑地方政府不要做出什么有失信用的行为。另外,有些地方基础设施市场化的条件还不完备,在收费方面,虽然国家已有明确的政策支持,但是贯彻落实的并不理想。北京、天津等地的污水处理收费尚可基本满足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费用,但有些地方尽管收费很低,却也不想一下子把污水处理费提起来,这样也使投资者认为这些地方根本没有还款的基本保障。 第四, BOT 实际操作中没有具体的经济指导政策。 比如每吨水的建设资金,在计划经济时有个说法是处理每吨污水的污水厂建设投资大约是控制在 1200 元到 1800 元,这样的投资水平对维持污水处理厂的有效建设和长期正常运行应该说是有足够保证的。但市场化后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建设投资水平一路降低,甚至出现了吨水投资 300 元 ~500 元就建设的情况。 作为基础设施项目,本应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过低的建设成本极有可能会影响到项目的实际建设效果和长期稳定的可靠运行。 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费用、还贷利率等也没有相关统一标准。目前, 污水处理的成本应该大约是在 0.7 元到 1.0 元之间,而一些地方进行 BOT 招标时却将吨水运行费降到 0.6 元,甚至更低。 企业不能实现赢利,就会逐渐丧失投资建设污水处理等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另外,市场化刚刚开始就出现了恶性竞争的情况,好的项目会有十几家企业去竞争,不好的项目则无人问津。这些问题谁来管?该采取什么应对措施?恐怕都需要在市场化过程中去探索,并逐渐完善。 目前,内资企业投资污水处理厂的建设,除少量自有资金外,绝大部分是使用银行商业贷款,年利率一般在 6 % ~8 %。对于长期的建设资金回收项目,高的银行利率,肯定会吸引金融企业的积极性,但对国家宏观经济的稳定性来说,却有可能造成影响和问题。此外,这样也会增加污水处理厂 BOT 投资企业的风险,同时也增加了污水处理厂建设成本。 有的地方为了追求业绩达到高的污水处理率,也有的地方是因为缺乏建设经验,都想 少花钱,多办事 ,盲目降低建设投资,一味压低运行费,其结果,降低建设资金同时也就降低了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标准,比如把二级处理变成一级处理。建设部和国家环保总局已经经过多次专家论证,认为一级处理不足以消除目前的水环境污染水平,同时将来再续建时算起总账来成本反而会更高。个别地方实在没有投资和融资能力时,并且环境要求许可的情况下,才允许考虑暂时降低标准搞污水处理厂建设。 王家廉建议:首先要力争 十五 计划的完全实现。目前各地基本建设增长迅速,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建设成本相应升高,的确给安排建设资金带来更多的困难。但是地方政府如果真正重视起来,应该是有办法解决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资金的。二要实事求是,对于个别确实超出承受能力的地方应当允许调整一下计划。应尽量避免 大跃进式的建设 和盲目上项目的经验教训。 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已经考虑要制定、出台相关政策,但中央的政策执行到地方总需要一两年的过程,因此, 十五 计划中水污染治理的艰巨任务,主要还是依靠地方政府发挥主动性、能动性,想办法克服资金筹措的困难,争取按期、按量完成污染治理任务,这也需要地方政府对本辖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给予真正的重视。 摘自 - 中国建设报 杭州市污水处理项目运行情况报告 http://www.hzdpc.gov.cn/hzdpc/0804/4301.htm 根据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浙计办投资 36号通知,我委对我市2002年初签订责任书的城市污水处理项目建设和运行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1、杭州七格污水处理厂工程 建设规模30万吨/日,总投资69500万元,实际建成能力30万吨/日,可运行30万吨/日,2002年12月基本建成,现进行通水试运行。运行主体是杭州七格污水处理厂,主管部门为市政市容管理局,定员120人,处理成本约为1.2元/吨,现状主城区排污总量约86万吨/日,污水处理费在自来水中加价0.4元/吨,财政统收统支,按需拨款。 2、余杭污水处理工程 建设规模12万吨/日,经国家计委批复(计办投资 86号),调整为土建按12万吨/日,设备按6万吨/日,投资13300万元,实际建成能力6万吨/日,运行5万吨/日,2002年12月建成。运行主体是余杭区城市排水有限公司,归区建设局管理,定员25人,处理成本1.07元/吨,城市排污总量约8万吨/日,污水费在自来水中加价,居民0.35元/吨,其它0.40元/吨,财政统收统支,包干使用。 3、富阳污水处理工程 建设规模2万吨/日,总投资5500万元,实际建成能力2万吨/日,实际运行2万吨/日,2001年7月建成。运行主体是富阳市污水处理厂,属国有企业,归市环保局管理,定员40人,处理成本1.05元/吨,城市排污总量约20万吨/日,其中大部分为自备水源,,污水费在自来水中加价,居民0.35元/吨,其它0.40元/吨,财政统收统支,按需拨款。 4、临安污水处理工程 建设规模6万吨/日,经国家计委批准先期建设处理能力2万吨/日,总投资8000万元,实际建成能力2万吨/日,实际运行1.5万吨/日,2002年10月建成。运行主体是临安城市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归市建设局管理,定员30人,处理成本1.18元/吨,城市排污总量约5万吨/日,污水费在自来水中加价,居民0.15元/吨,其它0.18元/吨,财政统收统支,按需拨款。 5、杭州市运河截污处理工程(四堡污水处理厂) 建设规模为40万吨/日,总投资71012万元,实际建成能力40万吨/日,实际运行40万吨/日,2000年12月建成。运行主体是杭州四堡污水处理厂,归市政市容管理局管理,定员220人,处理成本1.1元/吨,现状主城区排污总量约86万吨/日,污水处理费在自来水中加价0.4元/吨,财政统收投资,按需拨款。 6、萧山污水处理厂 建设规模12万吨/日,总投资15107万元,实际建成能力12万吨/日,实际运行能力10.5万吨/日,2001年4月建成。运行主体是萧山排水管理处,归区建设局管理,定员60人,处理成本0.8元/吨,污水处理费在自来水中加价,居民0.1元/吨,其它0.3元/吨,财政统收投资,按需拨款。 河口清淤工程投资效益审计实务研究 http://www.tjaudit.gov.cn/n1564c145.aspx 来源: 作者:审计署投资司 审计署京津冀特派办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平稳快速发展,我国开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今后一段时间,政府公共工程投资规模将继续保持较高的水平,公共工程投资的规模、质量、效益越来越受关注。与此相适应,国家审计机关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重点领域已逐步转向政府公共工程,审计方式上已开始探索效益审计,审计署《 2003 年至 2007 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也明确提出,将实行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审计与效益审计并重。如何组织和开展政府公共工程的投资效益审计,监督和规范政府投资行为,促使完善投资机制,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已成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领域面临的重要研究和实践课题。 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审计,是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领域的一个难题。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具有很强的外延性,大多为经济效益一般或较差,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宏观经济效益等方面较好,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产品。但社会效益等方面的分析评价难度较大,主观性因素较多,很难象经营性项目那样,大量采用指标去计算和衡量。为此,我们选择了一个公益性建设项目 河口 2003 年清淤工程开展效益审计,力图通过审计实务和理论研究,探索回答公益性建设项目效益审计的理论指导、工作思路、审计方法、评价内容等问题。 河口是承泄 XX 市及周边地区洪水入海的河道,河口清淤工程位于该市河口开发区, x 河河口 2003 年清淤工程总投资 1560 万元,包括清淤 109 万 m3 、扩建加固 8# 和 11# 储泥场,使河口泄流能力从 600m3 / s 提高到 800m3 / s 。工程于当年 3 月 16 日开工, 7 月 15 日完工。 二、开展效益审计的思路 ( 一 ) 选择审计对象 效益审计是对被审单位是否高效、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发表审计意见的过程,既可促使公共部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也可提供公共资产管理质量的信息。效益审计的特点,决定其审计对象应是具有代表性、重要性、影响力的项目,而不可过多、过小。因此,选择公益性建设项目的审计对象时,具体可考虑三个方面:一是能够促使相关管理部门提高管理水平,完善投资机制,提高建设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二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重要性,为政府和公众关注,对社会、经济和环境有一定影响;三是资源利用率不高,出现损失浪费,能够促使其合理利用资源和提高资源使用效果。 基于以上研究,我们选取河口 2003 年清淤工程作为本次效益审计研究对象,主要从三方面考虑:首先,国家重视清淤工程,已投入大量财政资金。 1999 年至 2003 年安排大量财政性建设资金,用于修建挖泥船;还安排国债资金数十亿元,对七大流域进行清淤疏竣,河口清淤工程也在其中。其次,该项目在清淤工程中具有代表性。湖泊、河道和城市下水道淤 泥的处理是许多国家共同面临的环境管理问题,但由于地质、水文、气象等条件的影响,淤泥产生的原因、清淤工程实施方式不尽相同,河口清淤工程是我国清淤工程的典型代表之一。目前,国内清淤主要是先在河道两岸征地、修建储泥场,然后挖泥设备将河底淤泥搅吸后排入储泥场,即 投资 淤泥 的单向流动式线性经济。第三,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投资形式单一。由于没有充分认识到淤泥也是一种资源,不仅淤泥的再利用价值未能开发,还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堆放淤泥,使良田变成杂地,因此,清淤工程都是依赖财政资金支持。河口清淤工程自 1973 年起每年汛前都要实施,年年清,年年淤,难以形成固定资产;近 5 年年均投资 1500 万元、年清淤 100 万 m3 ;历年沿河道建设储泥场 10 余座,早期建设的储泥场在蓄满淤泥后已无法使用,还需建设新的储泥场;工程建设后若当年没有发生较大的洪涝灾害,投资效益就更不明显,因此,许多地方对清淤工程建设的积极性不高。 ( 二 ) 明确理论指导 为了保证本次效益审计工作的先进性、思维方法的科学性,我们调查了全国清淤工程现状、投资规模,研究了清淤工程的特点、实施情况,分析了各地对清淤工程投资积极性不高的原因等。我们发现,清淤工程的投资管理较为粗放,投资机制未能理顺,财政资金的投入可以减少;已建设的 10 多座储泥场循环利用差,建设不经济,储泥场建设缺乏规划;在传统意义上淤泥是一种废料,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淤泥有了非常广泛的用途,已被纳入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目录》;淤泥的这些特点,正符合循环经济理论所倡导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这也是效益审计所追求的目标,因此,我们决定以 循环经济 理论为本次审计的理论指导。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特征的经济形态,其基本含义是:通过废弃物或废旧物资的循环再生利用来发展经济,使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投入的自然资源最少,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最少,对环境的危害或破坏最小,即实现低投入、高效率和低排放的经济发展。循环经济不同于传统的 资源 产品 污染排放 单向流动式线性经济,它倡导一种与资源 的反馈式流程,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在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尽可能降低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循环经济也不同于简单资源循环和废弃物回收利用,循环经济的原则是 减量化 (Reduce) 、再利用 (Reuse) 、资源化 (Recycle) ,核心是 主动 减少废弃物,将环境与经济行为构建成严密和封闭的循环体系,使资源与产品之间是相互派生、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的关系。循环经济提倡将生产过程的污染物当作产品原料再合理利用,从 生态经济 大系统出发,对物质转化的全过程采取战略性、综合性、预防性措施,降低经济活动对资源环境的过度使用以对人类所造成负面影响。它以人的安全和健康为前提,体现了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 三 ) 确定审计目标 目前,效益审计一般把目标确定为提高经济效益,具体体现为投入的减少和产出的增加等可以用货币计量的经济或财务成果。而公益性建设项目是非经营性项目,不以盈利为目的,主要是为社会公众提供公益性服务。所以,衡量其效益不能只关注经济效益,更应从宏观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方面评价项目的投资效益,因此,公益性建设项目投资效益审计应以促进投资体制改革、改善公共财政和公共投资管理、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为总体目标。 由于河口清淤工程具有较强公益性,这就决定对其效益评价不应局限于建设效果和达到预期建设目标,更应着眼于投资机制、建设规划、工程建设管理等方面,促使完善政府投资机制,建立河口地区的综合整治规划,提高财政资金和专用设备的使用效率,实现淤泥等资源的再利用。因此,我们确定本项目效益审计总体目标为:按照 揭露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提高效益 的总体思路,从项目建设的 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适当性、环境性 五个方面,对项目的投资效益做出客观评价,分析投资、预算管理体制中存在的缺陷,并提出改进建议,促使节约政府投资,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损失浪费,提高投资效益。 ( 四 ) 审计标准的确定 评价项目的投资效益,首先要确立评价投资效益优劣程度的具体目标或审计标准,审计标准是指合理、可行的评价标准,通过这项标准,可以对某项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评价。适当的审计标准可为审计搜集证据提供依据,为得出审计结果提供基础,还可为与被审单位管理部门进行交流奠定基础。审计标准的制定和对审计问题的确认,往往都需要被审单位管理部门的参与。因此,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审计人员应注意与被审单位管理人员的交流和沟通,取得其支持和配合,被审单位管理部门对审计标准的理解和认可程度,将影响其对依照审计标准作出的审计结论的最终接受程度。 审计目标不同,评价内容也不同,评价的标准就会随之不同,具体到建设项目,可根据建设项目的行业性质和审计目的进一步细化效益评价指标。结合清淤项目的特点,我们制定审计标准的来源主要包括: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规划、土地管理、环境保护、资金使用、项目审批等方面的法规和政策;国家审计准则;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的工程定额及施工规范;被审单位财务、工程管理执行和程序手册;河口整治规划资料、批复文件及审查意见;清淤工程设计资料、批复文件及审查意见等。 三、审计评价的主要内容 投资效益审计主要关注哪些方面 ? 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只有搞清楚效益审计审什么,审计评价内容的基本范畴是什么,从而更加准确地理解效益审计的概念,把握效益审计目标,开展好效益审计。从审计内容上讲,公益性建设项目投资效益审计要在把握合法性、真实性的基础上,以建设资金为主线,从投资项目决策、投资体制、建设管理、使用效果着手,从 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适当性、环境性 五个方面进行评价,综合评价项目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点关注由于决策失误、管理不善造成严重损失浪费、效益低下和国有资产流失问题,通过揭露问题达到完善管理、提高效益的目标。 ( 一 ) 经济性审计评价的主要内容 经济性指从事一项活动并使其达到合格质量的条件下耗费资源的最小化,也即循环经济的 减量化 ,主要关注的是投入和产出过程中的成本,只有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同等质量的资源时才能够实现经济性。 根据上述原则,公益性建设项目经济性审查的核心是工程建设管理,应围绕 质量、工期、投资 进行评价,重点审查工程的勘察设计、招标投标、工程建设合同、施工组织管理、工程质量、设备材料采购、工程价款结算、工期等,分析各项经济活动是否遵循经济、合理的原则,节约社会资源;检查有无工程质量低下、勘察设计不周造成损失浪费,或是施工管理粗放、工期延长致使工程成本不合理增加;审查建设资金的使用,有无转移挪用资金造成资金损失,或是挤占工程成本、超标准建设增加工程成本;核实工程量计算方法是否合理,有无工程价款结算审核不严、招标投标时未严格履行程序甚至弄虚作假造成国有资金损失;了解施工组织管理,各种废弃物是否实现减量化管理等等。 经审查,我们认为河口清淤工程的质量、工期基本符合要求,对废弃物已着手实施减量化管理,但在建设资金使用方面还存在不节约、不合理的问题。 1 .设计取费不节约。河口清淤工程的设计收费,是按新建项目的取费标准收取设计费。调查发现,由于建设单位隶属水利部,在该地区代行水行政管理职能,河口地区历年来的水文、地质等历史数据比较完整;近 10 年来河口地区没有发生较大的洪涝灾害,河床走势没有变化,周边环境变化不大;河口清淤工程年年实施,建设单位的人员、机构没有太大的变化,该工程也一直是同一家设计单位负责设计的,该设计单位保存了近 20 年来的设计资料;河口清淤工程的设计难度小、比较简单,实际设计工作中也是参考前几年的水文、地质、施工等已有的资料作出设计。鉴于以上种种情况,我们认为设计收费不尽合理,未能实现设计费用的有效节约。 2 .清淤测量方法精度不高。该工程的清淤河道长度是 4km ,受河道两岸、潮涨潮落的影响,河道淤积状况各段差别较大。审计发现,测量单位对清淤河道前 2km 按每 lOOm 测量一个横断面,后 2km 按每 200m 测量一个横断面,测量数据相对较少,不能准确反映河道淤积状况。同时,设计单位在计算清淤量时,广泛采用历史数据系数法及直线插值法等估算方法计算,人为因素较多,降低了清淤量计算的准确度测量单位。估算清淤工程量为 109 万 m3 。 3 .清淤工程完成量计算方法不合理。清淤工程量的确认是控制清淤项目投资额的重要环节。调查发现,清淤工程的完成量与设计工程量一致,都是 109 万 m3 。清淤完成量的计算,是以验收确定完成清淤任务、河底断面达到设计要求、即达到设计工程量确定的,而不是根据全国各地普遍实行的按实际清淤时间、每小时清淤流量、流量的浓度等计算。对此,我们依据挖泥船的实际投入数量、实际施工时间、工作能力等计算分析, 2003 年的挖泥量应不超过 83 万 m3 ;根据储泥场的高程计算储泥量,当年的储泥量约为 80 万 m3 ;从施工企业工程结算利润分析,当年的施工利润率达 32 %;监理单位在施工单位完工自检数据的基础上抽查 30 %,如达到设计高程即认为合格。因此,清淤工程完成量计算方法不合理。 4 .占地补偿款未用于抵减清淤工程投资。在上年度河口清淤工程建设中,建设单位投资 1600 万元新建了 8# 储泥场,可储泥 300 万 m3 ,但实际使用两年、储泥 150 万 m3 后,当地政府因开发建设需要而征用 8# 储泥场,并支付补偿款 1900 万元,建设单位于 2004 年 6 月、 7 月收到该款后,将其用于弥补办公经费、发放补贴等,未用于抵减清淤工程投资,或安排用于河口清淤储泥场建设等。 5 .该工程未执行招标投标制度。调查发现,河口清淤工程年年实施,却是按应急工程进行管理;历年来该工程的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长期固定不变,且均为水利系统单位,设计、监理、施工单位的选定都未经招标投标程序产生,这种方式不利于控制工程造价、节约工程建设成本,也不利于加强施工质量监督、保护社会公共利益。 6 .施工组织管理不严谨。清淤工程的储泥场原计划于当年 2 月上旬施工,但由于 2 月天气转暖,滩涂上的冰块基本融化,导致施工单位原提出的利用冰冻季节运输材料的方案不能实施,建设单位临时修改建设方案,延长建设工期 12 天,增加工程建设费用 186 万元,占储泥场工程投资额的 12 %。在清淤工程施工时,施工单位通常应有 3 艘挖泥船投入施工,但 2003 年 5 月底,施工单位的一艘动力最好、功率最大的挖泥船出现故障停工,由于施工单位未作相应准备及时修理挖泥船,也未能及时调增挖泥船参予施工,导致挖泥船停工 21 天,工期延长 5 天,增加了工程建设费用。 ( 二 ) 效率性审计评价的主要内容 效率性指被审计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效率性目标的实现情况,效率可用数量、金额、时间等绝对值指标及相对指标进行量化计量。 针对政府公共工程投资的特点,公共工程效率性评价应在经济性评价的基础上,从更高的层次评价项目建设过程中管理环节的效率、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对此,应围绕财政资金、投资计划、投资管理体制、专用资产和设备等进行评价,关注财政资金拨付的效率、投入的效率,促使改善投资机制,使财政资金起到 引子 钱的作用,提高财政资金的效益。 分析投资计划下达的效率,投资计划的编制要与财政管理体制、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相结合,促使投资计划合理、高效。研究投资管理体制,促进新的管理方式的推进、管理体制的改革,通过投资管理体制的创新提高投资管理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审查专用资产和设备的使用效率,避免资产和设备的闲置,促进财政资金、投资方式提高效率。 1 .投资计划管理方式有待改善,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由于河口清淤工程每年都要实施,并在汛期即 7 月中旬前完成清淤,按道理,该工程应在年初列入投资计划,建设资金根据工程进度从 2 月起逐步拨付到位。但是,调查水利部及其流域机构发现,水利部将具有岁修性质的河口清淤工程作为应急工年初未编制投资计划,多是在年中 8 、 9 月份编制、下达投资计划,明显迟滞于工程建设;同时,国债建设资金的拨付也未考虑工程建设进度,直接拨付建设单位,未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造成建设资金在建设单位闲置大半年时间。对此,建设单位一直是将上年的投资计划、建设资金到了第二年才使用,投资计划管理方式不合理,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2 .专用清淤设备利用率不高,并与部分清淤工程形成重复投资 为了清除淤泥,水利部安排大量财政性建设资金制作了几十艘挖泥船,并全部无偿下拨给 7 大流域机构和 20 多个水利厅 ( 局 ) 。调查发现,上述挖泥船仅在每年汛期前的 46 月用于挖泥,其余时本处于闲置状态,闲置时间占全年的 3 / 4 ,从挖泥船的动力情况分析,一方面挖泥船动力较小,较大的挖泥船的功率是 350 方/小时,达不到参予航道清淤工程施工的要求 ( 最低要求是 1000 方/小时 ) ;另一面这些挖泥船本身没有驱动装置,在工作状态下也是靠其他船只拖动定位的,很难到其他地方参予河道清淤工程施工,造成专用清淤设备利用率不高。 建设单位收到水利部划拨的四艘价值数千万元的挖泥船后,无偿借给了下属的施工单位,施工单位再利用挖泥船从事清淤工程施工,并从清淤工程中取得施工收入,造成国家在清淤项目上既花巨资制造挖泥船,又要花钱支付挖泥船的折旧和利润,转而成为小团体的利益。 3 .投资管理体制不完善,未将清淤工程建设推向市场 尽管河口清淤工程年年实施,但水利部门一直以应急工程为由,未将工程的投资、设计、施工、监理向市场公开招标,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均来自于系统内单位的局面,依旧没有改变。施工单位是建设单位的下属企业,监理单位的股东多为建设单位职工,设计单位职工由建设单位职工兼职,即便是施工单位能力条件不够,水利部门也可采取将挖泥船等专用设备由中央财政资金买单,无偿提供给施工单位使用,以便让自己的施工队伍承揽工程。由于工程建设全过程缺乏监督和制衡机制,投资控制不力,直接造成施工单位工程结算利润偏高,近两年清淤工程利润率分别高达 47 %和 26 %,储泥场建设利润率则为 36 %和 28 %,远远高于其他行业建设项目。 ( 三 ) 效果性审计评价的主要内容 效果性指审查被审计单位各项计划和目标的执行结果,并与预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其出现差异的原因,为以后编制计划和制定目标作参考。公益性建设项目由于无产品,无法将项目的产出与成本进行比较,因此很难通过投资回收期、收益率等效益指标来衡量项目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但仍可通过定性分析进行评价。主要从三个方面做出评价:一是工程的实施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的,是否满足市场的需要;二是工程的建设是否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是否符合行业建设规划的发展,是否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三是工程建设中所形成的其他产品和资产,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否考虑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否存在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等,也即循环经济的 再利用 。 作为公益性建设项目,国家财政资金的投入是有限的,因此需要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资产等经济资源的使用效率,实现经济资源的可循环再利用。我们除了对清淤工程的建设效果进行分析外,还重点对历年来建设的储泥场作了重点分析,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资源、设施的循环利用程度,其使用价值是否得到充分挖掘;对废弃物的利用程度,是否达到循环利用再次实现资源化的目标。 1 .储泥场建设不经济,循环利用差。淤泥具有广泛用途,按照循环经济理论,储泥场可以通过销售淤泥获取清淤工程和储泥场建设资金、通过排出淤泥增加储泥空间的有序循环利用。但建设单位未能有效开拓淤泥销售市场,致使储泥场一次蓄满后,长期不能清空,只能靠不断建设新的储泥场满足储泥需要,浪费建设资金。同时,因新建储泥场逐渐远离被清淤的河道,导致淤泥输送距离越来越远,清淤施工单价不断提高,增大了工程投资。截至 2003 年底,历年的河口清淤工程先后建成储泥场 11 个,总面积 430 万平方米,总投资 6647 万元。目前,有个 9 储泥场因已蓄满而无法使用,建设单位现在可用的储泥场 2 个,总面积 108 万平方米,而每年清淤所需储泥场 120 万平方米。考虑到储泥场淤泥固结、循环使用需三年左右时间,现有的储泥场难以满足今后清淤工程的要求。 2 .储泥场建设缺乏规划,投资机制未理顺。河口清淤工程正处于该市河口开发区,但建设单位未就清淤工程的建设与当地政府充分协商,未制定储泥场建设规划,明确储泥场建设与当地开发建设的关系,也未与开发区政府达成联合开发机制,吸引各种社会资金参于建设,造成投资机制未理顺,清淤工程完全依赖中央财政资金安排建设。同时,对清淤施工中在滩涂吹填起来的储泥场,建设单位没有产权,再次使用时还要交纳占地费,致使清淤费用不合理增加,如河口 1997 年清淤工程使用 4# 、 5# 储泥场,支付场地占地费 25 万元。另一方面,近几年河口开发区建设步伐加快,需要实施填海造地增加大量的土地用于开发,如建设单位在 2002 年投资 1600 万元新建的 8# 储泥场刚使用一半,就被当地政府开发占用,致使 2004 年建设单位不得不投资 1569 万元建设 9# 储泥场,而河口开发区则将 8# 储泥场中约 0 . 1 平方公里的使用权卖给韩国 LG 公司,取得收入 100 万美元。 ( 四 ) 适当性审计评价的主要内容 适当性指涉及事前经济效益的评价,即指预计资金所占或所费同预计资金所得相比是否有利,如有利则为适当。我们认为,在公益性建设项目效益审计中,适当性审查主要是检查项目立项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机制是否健全,是否建立公开透明的投资决策机制;决策的方法是否科学、合理,决策前是否广泛征求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决策的内容是否完整,是否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产品 资源化 的实现方式,并就某些专门问题展开深入探讨;检查决策的执行效果是否良好,评价决策过程存在哪些薄弱环节,促使决策机制的完善。 按照上述原则,我们对清淤工程决策的方法、程序、效果等进行了检查,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 .决策时未充分考虑淤泥的再利用,淤泥处理收入未用于工程建设。由于淤泥富含各种微生物,河道淤泥已纳入了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目录》,晒干的淤泥可作为建筑用土;对淤泥进行热解,可生产出焦炭、油、合成气等多种燃料;经分离设备系统分离出的有机质可用于制造有机肥料,分离出的无机质可用于制造优质水泥和地砖;国外还将淤泥用于铺路、制成高效净化燃料等。调查发现,建设单位尚未将淤泥充分开发、利用,未充分意识到淤泥的开发价值,仍停留于 投资 淤泥 的单向流动式线性经济,造成投资资金来源单一,投资的积极性不高,未能实现清淤工程产出物的资源化。同时,已获取的清淤工程售土和吹填造地收益未有效利用,建设单位从 2000 年底至 2003 年初开发 1# 、 2# 、 7# 储泥场售土业务,获取收入 243 万元,均上交水利部门用于弥补经费不足;施工单位于 2001 年、 2003 年两次出售储泥场泥土,获取收入 28 万元;施工单位将 2004 年清淤工程 53 万立方米淤泥吹入港口开发区滩涂用地,获取吹填造地收入 315 万元。上述收入均未用于清淤工程建设。 2 .决策时未考虑区域综合规划,项目决策机制不完整。该项目在决策时,是根据河口地区防洪的规定,由水利部门自行审查批准的。河口地区有港口、水利部门、开发区政府,但水利部门未就清淤工程的建设与地方政府共同商定,未从河口地区总体建设的角度共同编制河口地区综合整治规划,这也是该工程投资机制未理顺、投资资金来源单一的原因之一。由于开发区政府未参予决策,决策机制不完整,造成储泥场的建设未充分利用当地填海造地 的发展需要,有效吸纳工程建设资金;储泥场的征用未办理产权,再次征用还要支付费用,这些因素都增加了工程建设费用,不符合 减量化 的要求。 ( 五 ) 环境性审计评价的主要内容 环境性指影响项目效益的外部环境,包括环境保护、政府外债、贷款风险、法律建设等,作为公益性建设项目投资效益审计,还应重点关注项目对外部环境的影响。 1 .影响项目投资效益的外部环境评价 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形势良好,民主法制健全,交通运输便利,资源条件充分,管理机制健全,规章完备,职工素质良好以及生态环境平衡等。 建设项目从立项决策阶段到建设阶段,从投资规划的制定到投资机制的完善,从项目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等 五制 到工程建设管理制度的实施,各项程序的规范实施对项目投资效益的发挥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项目审计中,审计人员从程序的规范性、实施情况入手,对此类重要影响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如通过招投标制、监理制、合同制执行情况的审查,对工程建设管理体制作出评价:由于建设、设计、监理、施工存在关联关系,工程建设过程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衡机制,形成事实上的垄断作业,不利于工程的投资控制。 针对储泥场用地紧张等情况,审计人员从外部环境入手展开调查,发现河口地区存在多头管理、法规不健全、责任不明确等问题,得出评价意见:由于规划间缺乏沟通与协调,甚至存在冲突,中央和地方未建立对该河口治理与综合开发统一管理的机构和机制,无法发挥双方建设积极性,共同推动河口综合整治,严重影响和制约了项目的建设和总体效益的发挥。 针对国债建设资金逐步淡出的情况,我们采取工程综合成本指标趋势分析法,对工程建设规模和成本进行分析。首先,根据资料对历年工程清淤工程量情况、投资额情况作出图例分析;然后,将所得数据进行比较并得出工程单价成本变化情况表;最后,分析出此类工程的清淤单价成本。此种情况必将对日后项目的经济效益产生重要影响。一方面项目占用资金呈现加速上升的情况,另一面项目建设资金筹集渠道逐年萎缩。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得出评价意见:清淤工程作为应急工程的计划管理方式不科学,并使得财政资金整体使用效率不高;随着清淤规模加大和清淤单价的上涨,工程投资大幅度提高,面对国债资金的逐步淡出,资金渠道将难以得到保证,需要从清淤方式和投资体制上进行完善。 2 .项目对外部环境影响的评价 ( 生态效益评价 ) 审计人员从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角度,分析评价各项污染物治理达到国家和地方规定标准的程度,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评价:建设项目规划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需求;资源开发和建设工程的环境监管是否有效;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是否有效;是否将对环境的污染控制在最低限度,从而全面反映建设项目对环境治理的效果。 环境效益分析评价重点在于评价经济活动对环境产生正面或负面影响。侧重定性分析与评价环境规划的科学合理性,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人口发展之间的相互协调性。因此,审计人员结合项目建设中对环境法律政策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检查是否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了环保登记、审批;审查投资立项是否贯彻执行了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是否执行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否按规定程序报上级和地方环保部门进行行政审 批,是否进行了有效评估和可行性论证,项目可能出现的污染问题及影响程度等。并出具评价意见:环境保护措施不力,淤泥中的重金属存在污染搬家的隐患。清淤工程在设计中未单独考虑环境保护管理设计,施工单位仅采取为施工船舶装置简单污水处理设备等措施,以期降低或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建设单位对河口水质水量和储泥场底质淤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未进行过监测,环境保护部门也未参与该工程建设、泥土出售审查等。据有关资料反映,河口 底质淤泥含有的重金属对环境有一定污染,如不采取措施造成流失或直接使用,将造成污染搬家,不符合循环经济宗旨。 四、审计建议 根据效益审计实施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也是效益审计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效益审计的建议与财务收支审计相比,也有很大的不同。由于效益审计对象的代表性、重要性,因而审计建议的对象和内容不应局限于被审计单位,可以是被审计单位的主管单位,也可以是行业主管部门,促使高效、有效地使用资源,改善行政管理水平,体现了效益审计的目标 管理的有效性或责任感;由于效益审计的宏观性,理论研究的前沿性,宏观管理政策的变化等因素,为了使审计建议起到增值的作用,往往要求审计建议要有很强的前瞻性,也要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才能使得审计建议能够真正得到落实,体现了效益审计的目标 效率性、经济性。 因此,我们认为,审计建议的提出要明确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使用者,是行业主管部门、被审单位主管部门,还是被审单位;二是管理内容,在效益审计中发现哪些问题,问题的成因是什么,哪些问题需要以书面文件形式提出建议;三是理论依据,对于那些前瞻性较强、又是非常有效的建议,要注意有充分的理论作依据,如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经济理论 等,确保审计建议的科学性。 对河口清淤工程,我们根据现场审计工作情况,对水利部、财政部、河口开发区政府、水利部的流域机构、被审单位提出如下审计建议: ( 一 ) 建立河口地区综合整治规划,多途径综合利用淤泥。建议水利部及其流域机构应与河口开发区政府沟通协调,尽快建立河口地区综合整治规划,明确有关单位的职责和合作开发机制,建立 清淤排泥、吹填造地、土地开发 的良性机制,将河口清淤与滩涂造地有机结合,吸纳社会资金参与河口地区综合整治。水利部门还要多途径综合利用淤泥,加快淤泥的开发利用,充分发挥清淤工程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 二 ) 全面开放水利行业投资,加快水利行业企业改制步伐。建议水利部要改革水利行业投资体制,打破行业和地区界限,贯彻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执行工程招投标制,努力通过竞争降低成本,节约投资。加快水利行业企业改制步伐,实行政企分开,彻底割断水利部门与其关联公司的利益关系,有效发挥设计、施工、监理三者之间的制衡机制。 ( 三 ) 完善清淤工程的计划管理和财政资金管理,规范工程计量管理。建议水利部和财政部针对清淤工程的特点,完善其投资计划管理、资金管理及工程建设管理的规章制度,规范政府投资管理行为,促进水利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工程计量管理办法,严格工程价款的支付,明确清淤工程勘测和设计的精度标准,提高设计的科学化水平,实现资源的减量化、资源化。 ( 四 ) 加强清淤工程环保管理。水利部门要准确预测掌握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及时消除环境污染隐患;环保部门要加强对水利项目环境影响的监督管理,对于类似清淤等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的环境性审查的标准进行细化,制定切实可行的细则进行监督管理。 五、后 记 此次开展公益性建设项目效益审计,是我们将先进的投资理论、科学的管理体制,与审计实务相结合的一次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我们也深刻感受到,开展效益审计不同于财务收支审计,尤其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循环经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理论的发展,投资体制、财政体制的创新,开展效益审计需要我们用更开阔的思路、更先进的知识、更科学的管理,高效地组织专业人员实施这项工作,实现资源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才能使效益审计工作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效益审计成果符合时代的发展,符合新技术、新管理的发展趋势。同时,开展效益审计工作还面临许多困惑,如何用先进理论指导效益审计工作,保证效益审计工作的科学性;如何采集数据、分析各种资料,对审计事项客观公正地提出评价意见;如何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尽快适应效益审计工作的要求等,都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开展效益审计是审计发展的大势所趋。为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效益审计路子,我们建议,一是加快效益审计理论研讨,逐步建立效益审计操作指南,确定较为完善、可行的审计评价指标;二是应从时间、经费上保证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和审计业务培训,建立专业人才储备库和专家咨询网络,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摘自《审计研究》 2005 年 1 期
个人分类: 湖泊水华治理|1925 次阅读|0 个评论
滇池如何治理:美国Onondaga湖治理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huangwd99 2008-7-16 22:19
滇池如何治理:美国Onondaga湖治理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摘要: 我国很多湖泊蓝藻水华泛滥,急待治理。本文介绍的美国Onondaga湖治理,有很好的借鉴价值。美国Onondaga湖处于人口密集的城市下游,与我国很多湖泊类似,污染严重,被称为美国富营养化最严重的湖泊,一度被认为治理前景黯淡,其主要污染来自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和合流下水道排水。1998年启动的污染治理行动,以提升污水处理厂除磷水平,要求出水总磷浓度从平均0.6mg/L降低到0.02mg/L以下;提高合流制下水道溢流处理能力为主要手段,Onondaga湖水质和富营养化水平有了明显改善。我国某些湖泊,如滇池,即使城市污水全部治理达到目前国家制定的标准,排入滇池,也将使滇池总磷达到0.25mg/L,远远超过了富营养化水平,容易发生蓝藻水华。从Onondaga湖治理方案可以看出,我国的污水处理厂应根据排放水体的治理要求,制定合适的污水处理要求,这是我国很多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的必要措施之一。 关键词: Onondaga 湖,富营养化,污水处理,出水标准,除磷 1. Onondaga 湖泊简介 Onondaga 湖面积 12 平方公里,水量 1.3 亿方,平均深度为 11 米 ,流域面积 642 平方公里(如图 1 ),湖水最终经北部小河进入 Seneca 河流入安大略湖。该湖位于纽约州 Syracuse 市北,流域人口 45 万 ,主要污染来自 Syracuse 市区 40 条合流污水管道排水,及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图 5 )。该湖每年换水 4 次。其中来自污水处理厂水量相当于 Onondaga 湖总进水量 20 %,所携带的营养盐占排入 Onondaga 湖中总磷 60 %,总氮 90 % 。 Onondaga 湖曾处于严重的富营养化状态,被称为 美国富营养化最严重的湖泊 ,总磷浓度超过州立标准 20ug/L( 图 3) ,容易形成水华,造成 Onondaga 湖底处于缺氧状态,影响到表层水溶解氧含量 ( 图 4) ,和鱼类等生长 。该湖处于人口密集地区,与我国很多湖泊类似,其治理过程对我国的湖泊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图 1 Onondaga 湖流域情况 在欧洲移民定居之前, Onondaga 湖处于贫营养化状态。 19 世纪,随着盐业和 Onondaga 湖中渔业的发展,人口急剧增加,生活污染对 Onondaga 湖泊水质和生态产生了严重影响, 1890 年,冷水鱼消失, 1901 年因湖水污染,禁止 Onondaga 湖水制冰, 1940 年禁止 Onondaga 湖中游泳, 1970 年由于汞污染,禁止钓鱼 。 图 2 排入 Onondaga 湖中污水处理厂出水携带总磷量 图 3 Onondaga 湖水总磷浓度变化 图 4 Onondaga 湖水溶解氧浓度 2、 主要污染来源 Onondaga 湖中主要污染物来自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包括排入 Onondaga 湖中 65 %磷(图 5 )和 90 %氮。其他主要污染源包括城市合流制下水道在雨季的溢流。过去工业企业排放废水在 Onondaga 湖中沉降了大量汞,估计受污染的底泥约 600 万方;还使 Onondaga 湖水盐度比周围湖泊高十倍。其他污染来源于城市和乡村雨水径流。此外 Tully Valley 排放的泥浆在雨季带来了大量泥土。 图 5 治理计划开始前, Onondaga 湖总磷来源, Metro 代表污水处理厂 3、治理过程 自从 1972 年美国通过水清洁法,要求所有天然水体必须能够游泳,适合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繁殖。 Onondaga 湖研究了工业废物、合流排水和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出水等对 Onondaga 湖泊水质影响。通过禁止洗涤剂中使用磷,处理后污水中磷从 1970 年 11.5mg/L 下降至 1975 年 2.3mg/L; 1979 年升级城市一级污水处理厂至二级,污水中磷下降至 1.5mg/L; 1982 年新增通过 Ca 2 + 沉淀磷的三级处理工艺,至 1987 年,后改为使用铁盐,总磷浓度降至 0.6mg/L(1993) 。立法禁止工业企业倾倒含汞废物 ; 关闭卤代苯和氯碱工厂;所有工业污水进行预处理,使湖水盐度下降到 0.03% 。修复 Onondaga 湖泊水生生态系统;治理 Tully Valley 泥浆等,使泥沙排放量从每天 30 吨下降到 0.5 吨 。 尽管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磷的浓度最终下降了 95 %, Onondaga 湖仍处于严重的富营养化状态。主要原因是污水占了该 Onondaga 湖进水 20 %。夏威夷大学 Laws 教授认为唯一能够根除 Onondaga 湖富营养化问题的方法是将当地污水处理厂出水排外别处,如建议污水灌溉,但是,在 Onondaga 湖泊周围没有所需要的 38 平方公里农田 。 1990 年美国国会授权成立了由当地,州和联邦政府代表组成的 Onondaga 湖管理委员会,强制该委员会于 1993 年提出了 Onondaga 湖治理行动计划 。 1998 年,由联邦区域法庭签署通过了治理 Onondaga 湖的法规强制执行新的治理计划。新的治理计划主要包括: (1) 城市污水处理方面,分三个阶段 阶段 I ,控制氮磷营养盐和合流废水排放水平不超过 1997 年水平。 阶段 II ,到 2004 年 5 月,限制污水处理厂排水氨氮浓度,在夏天低于 2mg/L ,冬天低于 4mg/L 。到 2006 年 4 月,总磷浓度必须低于 0.12mg/L 。在合流制下水道安装漩流沉淀池和杀菌设施,除去溢流废水中固体和细菌。 阶段 III ,到 2012 年 12 月,将现有日处理 8000 万加仑污水处理厂扩大到 12000 万加仑;改进污水处理厂,使氨氮浓度在夏天低于 1.2mg/L , 冬天低于 2.4mg/L , 总磷低于 0.02mg/L 。完成合流制下水道更新计划,主要包括:增加管道直径,使下水道能够储存区域半年雨水,为下水道安装除浮渣装置,改建分流制下水道,改建合流制下水道溢流堰,增加入污水处理厂水量等,预计下水道更新总费用 1.44 亿美元。目前已完成第 III 阶段三分之二项目,污水处理厂出水总磷达到了 0.12mg/L, 2005 年夏湖水总磷浓度为 0.034mg/L 。 (2) 工业污染物清理 : 主要包括 Onondaga 湖底被过去含汞废水污染的底泥,约厚 4 英尺,总量为 600 万方,还有其他过去危险废弃物储存地点的治理。 (3) 城市和乡村面源污染治理。 (4) 污染底泥清理与 Onondaga 湖生态系统恢复。 (5) 监测 Onondaga 湖水和流域水质变化,了解治理水平和治理效果。 4、 讨论 预计治理 Onondaga 湖所有工程费用约 3.8 亿美元, 1998 年启动,计划 2012 年完成,来自联邦政府约 2.6 亿,其他由本地筹集。 Onondaga 湖治理,针对主要营养盐来源,通过污水处理厂和污水收集系统进行治理,成效非常显著。主要关键措施包括不断提高污水处理出水含磷标准至 0.02mg/L ,增加污水处理能力和合流雨水处理能力,减少雨水径流污染进入流域。我国目前执行的污水处理厂出水含磷 0.5-1mg/L 标准,在很多湖泊,如昆明滇池,由于进入滇池的水主要来自昆明市污水和合流制雨水,占入湖水量约一半,污水即使全部处理达标,所携带的磷,都将使湖中营养盐总磷浓度增加 0.25mg/L 以上,远超富营养化水平。目前昆明市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了 60 %以上,滇池草海总磷含量约 1mg/L ,富营养化情况非常严重 。美国环保局虽然制定了类似我国的污水处理厂出水标准,但具体到某个污水处理厂,则必须根据排放水体的治理要求,重新制定污水处理出水要求 。从 Onondaga 湖治理情况来看,总磷主要来源于污水处理厂排水,因此,提高污水收集率,制定严格排水标准,减少污水处理厂出水中磷的含量,是 Onondaga 湖治理的必要手段。在我国的湖泊治理中,如滇池 ,目前也存在污水收集率低,处理厂处理后出水达标,排入滇池,所带来总磷超标情况。因此,根据湖泊实际环境容量,修改周围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要求,提高污水收集率,同样是必须采取的措施。提高污水处理厂标准,将增加投资和处理成本。是否提高标准,应从提高标准后环境改善所带来的效益出发,综合考虑 。 5、参考文献: Laws, E.A., Aquatic pollution: an introductory text -3rd ed. , John Wiley Sons, Inc., (2000). Michalenko, E.M., the state of onondaga lake . 2001, Onondaga lake management conference: Syracuse, NY. p. 28. Effler, S.W., R.D. Henningan, Onondaga Lake, New York: Legacy of pollution , Lake and Reserv. Manage., 12 : 1-13 (1996). http://www.onlakepartners.org/p11.html , Onondaga Lake, a plan for action, Onondaga Lake Management Conference . 1993: Syracuse, NY. The State of Onondaga Lake. Onondaga Lake Partnership, Syracuse, New. York. 2001. , 马巍,李锦秀,田向荣,廖文根, 滇池水污染治理及防治对策研究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5 (1): 8-14 (2007). Ragsdale, D., advanced wastewater treatment of achieve low concentration of phospharus . 2007, EPA.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止计划及规划简本 ,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北京. 381(2000). 林晓明, 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规模与处理标准问题浅析 , 给水排水技术动态 》, (1): 95-99 (1998).
个人分类: 湖泊水华治理|2933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类要学会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巴巴耶夫院士专谈土地荒漠化治理
suqing1961 2007-7-8 01:37
7 月 7 日 上午,中国科协《中国科技教育》杂志社、 中国科协资询中心、中国沙产业基金会 在北京友谊宾馆嘉宾楼联合举办巴巴耶夫院士与媒体记者见面会,就如何治理土地荒漠化问题相互对话。 巴巴耶夫 阿加德让 盖里季耶维奇今年已 78 岁高龄,他是土库曼斯坦科学院院士,现任土库曼斯坦科学院院长、沙漠研究所顾问,曾任前苏联科学院院士、沙漠研究所所长、地理协会主席。巴巴耶夫长期从事荒漠化研究工作,撰写了 200 多篇论文,发表《卡拉库姆沙漠》 (1963) 、《苏联荒漠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1977) 等著作 50 多本。 应邀参加完第六届甘肃武威 天马 文化旅游节暨加快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推进会后,巴巴耶夫院士专程回到北京出席今天的座谈会。中国科协原副主席、我国沙漠问题研究专家 刘恕研究员主持座谈会, 巴巴耶夫院士的老朋友 田裕钊 教授担任俄文 翻译 。 我一辈子没有从事过政治研究,但我认为,科学研究应该和政策制订有机结合起来。 上面这句话是巴巴耶夫院士向记者介绍自己的开场白。 作为世界著名的沙漠和沙漠化研究学家、中亚地区对抗土地荒漠化协调中心主任和联合国环境署对抗荒漠化研究和干部培训地区中心领导人,巴巴耶夫院士就土地荒漠化问题考察过许多国家。在他看来,优秀的科学家不仅应深入研究荒漠化的有关科学问题,提出解决荒漠化地区脱贫问题的可行性建议;还应注重对当地民众的科普宣传和教育,使他们真正懂得保护环境、善待自然是一件与自身利益休戚相关的事情;同时还要积极影响政府官员,使他们做出的决策与荒漠化地区民众的利益达成一致。 但是,真正要做到这样,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巴巴耶夫院士指出,他曾亲自参加过许多大的环境工程;但是他发现,在制订这些大的工程项目实施计划时,政府官员和科学家的认识往往不一致:几乎所有的人在讨论问题时都说保护环境非常重要,但在付诸实际行动时却并没有真正去保护环境,善待自然。他比喻道,这种现象类似于一位英国学者说过的一句话:所有的人都想上天堂,但却没有一个人真正想死。 上个世纪 80 年代,一些国家的科学家曾聚集非洲,讨论通过了一个关于治理土地荒漠化的行动纲领。 1994 年, 作 为联合国荒漠化问题巡视员, 巴巴耶夫院士 专程赴世界各地检查《行动纲领》执行情况。结果表明,实际行动和实施效果并不乐观。这里就有一个政府官员的推动和当地民众的认识问题。 谈到民众的阻力,巴巴耶夫认为, 人们接受新事物是有一个过程的,因为任何新事物都存在风险。他举例说,他的家乡 土库曼斯坦的某个地方,那里的老百姓长年种粮食,但收成很低,日子过得很穷。当地政府根据科学家建议,想在这个地方推广种植棉花,但老百姓死活不愿意。后来经过政府引导,老百姓发现种植棉花的收入比种植粮食要高,观念就转变过来了。因此,他强调:要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农民转变观念,主动接受科学技术。只有接受了科学技术,农民才能有更大的收获。 回北京前,巴巴耶夫院士曾赴甘肃武威市考察,目睹和感受了该地区人民扬长避短、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发展阳光产业脱贫致富的情况。武威是我国西北典型的干旱缺水地区,多年来,当地政府统筹水、沙、人三大要素,充分发挥光热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阳光产业,在张义山区推广日光温室、发展人参果产业为主的设施农业,探索出了一条帮助荒漠化地区民众脱贫致富的路子。巴巴耶夫对此予以了充分肯定,他认为这是一条非常正确的思路,是武威人民向未来美好生活迈出的第一步。他在座谈会上多次表示:武威在节约用水、荒漠化治理等方面做出了很好的实践。我要把他们成功的经验向全世界宣传,使更多的国家和地区从中受益。 人类不可能改变某种自然想象,要抛弃和自然界做斗争这类口号,学会与自然界和谐相处。 巴巴耶夫院士认为, 在保护环境问题上,人们一直存在许多误区。他指出,在前苏联和中国,我们过去常说,人类要征服荒漠,与大自然作斗争。其实,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彼此应该和谐相处,我们为什么要去征服它?为什么要去和它斗争呢?实际上,自然界也不会顺从人类,它对人类任何不理智的干预行为都会予以反馈报复的, 尼罗河两岸、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等地区都曾出现过由于人类的干预导致土地荒漠化而反过来报复人类的情况。巴巴耶夫特别强调,科学技术越发达,人类对自然界干预的能力越强,就越要警惕这种干预行为可能带来的危害和不良后果。他举例说,一百多年前,人类对荒漠的干预还仅限于荒漠的边缘地带:但自从有了汽车、直升飞机等交通工具和其他现代化的开采设备后,人类就可以深入荒漠的腹地进行干预,开展大规模的探矿和开采。 对记者提出的人类对征服日益严重的沙尘暴应该如何作为问题,巴巴耶夫院士认为,沙尘暴是地球旋转所形成的南、北半球对称的两股气旋相遇时挟带地面上的沙土上升而产生的。它是地球上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通常发生在干旱地区,因为这些地方植被稀薄、沙土裸露。既然是一种自然现象,沙尘暴就不可能被人类消灭掉,人类因而也就没有必要去和它斗争,更谈不上征服沙尘暴。这就像对付地震,人类是没有办法制止地震不发生的因为地震也是一种自然现象,只能通过加固房屋建筑等措施减轻地震所造成的损失。同样道理,许多国家搞的植树造林等工程,只能减轻沙尘暴可能造成的危害,并不能消灭沙尘暴这种自然现象。因此,巴巴耶夫强调:我们在开展科普宣传时,一定要让公众懂得这样一个道理:人类不可能改变某种自然想象,要抛弃和自然界做斗争这类口号,学会与自然界和谐相处。 巴巴耶夫院士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曾多次来我国考察、交流,但到甘肃民勤县实地考察,对他来说却是第一次。巴巴耶夫特别指出:类似于民勤这样的地方,我去过很多。这些地方往往处于河流的末梢,由于水源缺乏,植被稀少,因而很容易荒漠化,老百姓由此非常贫穷。这种地区的贫穷是带有规律性的,全球很多地方都如此,包括我的家乡土库曼斯坦。我的家乡有句谚语:上游富,下游穷,说的就是这种地区规律性的现象。在这样的地区,你就必须强调节水,就需要节制上游的用水,科学、合理地调配整条河流的用水。此外,这些地区还需要因地制宜寻找脱贫的出路,比如充分收集雨水,科学利用好当地的苦水和咸水,想办法利用当地充足的太阳能,推广大棚种植技术等。。 巴巴耶夫指出,节约用水不应该只是那些干旱地区的一句口号,而应该成为全世界共同的口号。他说,过去,随着全球范围内灌溉农业的快速发展,致使大片的土地被开发;土地开发出来后,就需要大量的水去灌溉;人们一度错误地认为,给土地更多的水,土地就会产生更大的效益,致使农业灌溉用去了大量的水资源;这样做所带来的后果,就是水资源的严重短缺,以及土地的不断沙化。   巴巴耶夫认为,正确的发展道路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类任何不明智的做法都会让人们的生活复杂化,那些不明智的选择短期内或许会给民民带来一定的效益,但从长远看,最终还是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因此,人类要用更多的心思去关心生态和环境,要和自然界和谐相处;只有这样,自然界才会回报人类更多的恩惠。 解决荒漠化问题,并不 就是把这块地方封起来,不让人们介入;人类只要合理地、科学地、适度地利用荒漠,荒漠也是个好东西。 在 巴巴耶夫院士看来,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性,荒漠化治理问题也不例外。以沙漠为例,巴巴耶夫认为, 保存沙漠并不意味着要把沙漠变成自然保护区,人类有科学地、合理地、适度地干预沙漠生态群系有时甚至是有益的,否则沙漠就会退化。例如,在前苏联列别捷克沙漠自然保护区地域,许多地方就形成了黑色的硬壳由黑色苔藓和地衣形成的板结层。这些硬壳因为会妨碍水分和空气到达植物的根部,因而将慢慢危害乔木和灌木的生长;而如果进行适度的放牧,牲畜的蹄子就会把这些地方的硬壳踏碎,不会让它把土层封住,从而有利植物的生长。 巴巴耶夫院士指出,在沙漠地区,沙子其实也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和资源。他说,沙子里面通常含有 40 多种矿物质,可以用作很多建筑材料;比如说,沙子融化后可制作成一种特殊的纤维,可用作为建筑材料替代钢筋和木料。他还特别强调,在荒漠化地区,要重视太阳能和风能的利用。据悉, 20 多年前, 士库曼斯坦科学院就专门研制出了若干种太阳能综合装置,为散布在沙漠牧场上的牧民提供必需的生活、生产服务:淡化咸水供羊群饮用并灌溉土地,为牧民住所供热,帮助绿化周围地带,保持饲料地的产量等。 在中亚沙漠地带,许多地方几乎每天都刮风,在这种地方就可以修建许多发电能力高达 30 千瓦的风能发电站,以获取从草场上的井中提水、照明和满足畜牧业的日常需要,以及灌溉宅旁土地、淡化咸水所需的能量。
个人分类: 科坛漫步|4414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4: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