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香饽饽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坏人与能人
xuxiujiang 2014-2-14 13:18
中国的改革是一部能人的角色变换史。改革开放以前,能人等于坏人,能人就是坏人的代名词。能人是一堆臭狗屎,人们避之唯恐不及。改革开放以后,能人不但变成了好人,而且成了香饽饽,成了人们竞相巴结的抢手货。能人等于人才,能人就是财神爷的代名词,能人被供上了天。而今,能人重新变成了坏蛋,成了腐败分子的代名词。有能力,有个性,没后台,没背景的能人,成了阶下囚的后备军。风水轮流转,这就是变革的逻辑。
1544 次阅读|0 个评论
考研基地事件:研究生毕业工作还不好找又当如何?
热度 5 szf8641 2014-1-23 09:51
考研基地的事本已过去一些时候,中央电视台和当事学校也未再有后续,张老师的视频或许又将掀起一番讨论,也或许又将让一些人对考研基地的同情变得淡漠。这里不讨论淡漠或是热情,张老师作为老师,爱惜学生,作为母亲,疼惜孩子,情有可原。下面就说点实在的。 考研为什么?我想很多人都是为了逃避工作或者给找工作增加一些砝码,但事实到底是怎样呢?我认识一哥们,本科毕业时候,一非常好的中学要他,他不去,坚持要上研,因为上完研究生去中学职称就直接是中教一级了,并且向本科生都争着抢着要,那研究生毕业岂不是香饽饽了,但现实并非如此,三年研究生毕业后,再去那个学校,结果是人说不缺人。再说一个例子,很多年前的事了,我家乡的小学,也是我原来的母校,需要招聘老师,我一个堂哥大专毕业想要去,结果没聘上,最后招了个中师的,后来遇到那个校长,聊起来说到此事,校长说教小学中师就足够了,我们这样的学校,收入少,招一个大专一个月还得比中师多开一百多块钱,还有就是中师的老师听话,不像大专的总觉得自己是大学生。或许有人会笑话这个事,说这校长怎么这么不懂科学,一百多块钱都舍不得,或许有人说得对,但这对于一个村办小学来说就是事实存在的。或许方式不一样,但现实却还有很多这样的,本科生能做的我为何要找研究生。 研究生三年其实过得很快,一个学期还在适应中可能就开始要准备期末考试了,忙完期末考试回家过年,家里或许开始提醒要考虑个人问题,到了这年龄,的确也算是一个问题,在分心中下半年所剩无几,研二忙论文,研三就就开始找工作,我不知道其他学校怎样,但师大却是研究生就业远不及本科生,于是就出现了另外一个问题,研究生毕业找工作还不好怎么办? 如果此时不好,不知会不会像《武林外传》佟掌柜说的那样:我错了,我真的错了,我从一开始就错了,我不应该生在这地方,我不生长在这地方,我就不会面对竞争这么激烈的高考;如果没有这么激烈的高考,我高考就不会失利;如果我高考不失利,我就不会去到“考研基地”;如果不去“考研基地”,我也就不会考研;如果当时不考研,现在的问题也就不会出现。(以上内容纯属个人瞎想)白天愁工作,晚上愁论文,愁白了青丝,愁老了容颜,终究还是要面对。 当然,若老板牛些,可能找个相好的让学生去上个博士。但是若按照这样的逻辑是否本科工作不理想,考研,考研不理想上博士,过几年中国是否要出现几个考博基地呢?这个我们说了不算。
5047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当今信息科学领域的香饽饽和万金油——压缩感知
sjh6896 2013-4-24 00:48
当今信息科学领域的香饽饽和万金油——压缩感知 已有 4377 次阅读 2012-8-27 00:41 | 个人分类: 科海拾零 | 系统分类: 科研笔记 | 关键词:压缩感知,稀疏采样 压缩感知 ( Compressed sensing , CS ),又称 压缩传感,或压缩采样 ( Compressive sampling ) ,它由 E. J. Candes , J. Romberg , T. Tao 和 D. L. Donoho 等学者于 2004 年提出。迄今为止,已形成了较完善的理论体系。作为一种新的采样理论,它通过挖掘信号的稀疏特性,在远小于奈奎斯特( Nyquist )采样率的条件下,用随机采样获取信号的离散样本,然后通过非线性重建算法完美重建信号 。压缩感知理论一经提出,就引起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它在信息论、图像处理、光学 / 微波成像、模式识别、通信工程、大气科学、生物医学、地球科学等领域受到高度关注, 并被美国科技评论评为 2007 年度十大科技进展。 压缩感知理论已经成为当今信息科学领域的香饽饽和万金油。以“压缩感知”为关键字进行查询, 2012 年 NSFC 资助课题多达 77 项(见下表),且不包括“压缩传感”、“稀疏感知”、“稀疏表示”、“稀疏重构”、“超完备字典”等关键词查询结果。正如上世纪 80 年代“小波变换”来势凶猛和掀起研究热潮一样,国内学者正在兴起新一轮压缩感知研究的热潮,且已经渗透到科学研究及工程技术的各个领域。 项目批准号 / 申请代码 1 项目名称 项目负责人 依托单位 批准 金额 项目起止年月 61262084/ F020701 图像压缩感知与图像加密融合算法研究 周南润 南昌大学 47 2013-01 至 2016-12 61201246/ F010105 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的电能质量稀疏测量与自适应控制研究 钟毅 武汉理工大学 24 2013-01 至 2015-12 61201117/ F010810 基于压缩感知的新型碳纳米球管显微 CT 重建算法研究 郑健 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25 2013-01 至 2015-12 61271240/ F010204 基于压缩感知的分布式视频高效传输技术研究 郑宝玉 南京邮电大学 80 2013-01 至 2016-12 61271238/ F010205 基于光子轨道角动量纠缠的压缩 “ 鬼 ” 成像研究 赵生妹 南京邮电大学 75 2013-01 至 2016-12 61272381/ F020502 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的稳健性视频水印技术研究 赵慧民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80 2013-01 至 2016-12 61227007/ F030408 时 - 空 - 谱压缩感知的灵巧红外图谱一体化探测仪 张天序 华中科技大学 300 2013-01 至 2016-12 11204062/ A040408 热光关联及其应用的研究 张素恒 河北大学 24 2013-01 至 2015-12 61203257/ F030404 基于压缩感知的鲁棒性语音情感识别研究 张石清 台州学院 24 2013-01 至 2015-12 61201367/ F010303 压缩感知雷达中感知矩阵自适应构建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 张劲东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7 2013-01 至 2015-12 61271411/ F010404 基于分离式二维压缩感知的自适应成像系统研究 张宝菊 天津师范大学 80 2013-01 至 2016-12 61272276/ F020503 三维组织压缩感知与交互式物理仿真方法研究 袁志勇 武汉大学 20 2013-01 至 2013-12 61263048/ F030705 面向复杂场景自动目标检测和识别的变换域视觉注意模型研究 余映 云南大学 45 2013-01 至 2016-12 71271098/ G0118 基于压缩感知的地铁安全监测数据重构与施工安全风险评估 余明晖 华中科技大学 58 2013-01 至 2016-12 61202380/ F020809 基于分布式压缩感知的无线视觉传感器网络多视点信息有效获取相关机制研究 由磊 天津大学 26 2013-01 至 2015-12 61271335/ F010305 鲁棒性压缩感知关键技术的研究 杨震 南京邮电大学 83 2013-01 至 2016-12 61203269/ F030408 基于粒子重叠分布及实时稀疏字典的行人跟踪方法研究 杨阳 山东大学 24 2013-01 至 2015-12 61273043/ F0302 基于最优控制与滤波理论的快速磁共振成像关键技术研究 杨然 中山大学 84 2013-01 至 2016-12 51204186/ E042203 煤矿物联网多源异构监测信息源端压缩采集方法研究 徐永刚 中国矿业大学 25 2013-01 至 2015-12 61205200/ F051205 基于压缩感知的光学相干多普勒脑血管成像技术研究 徐平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8 2013-01 至 2015-12 61202051/ F020104 基于自适应压缩感知的地震信号稀疏表示与高效重构 向秀桥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24 2013-01 至 2015-12 51265018/ E050302 水下运动目标时变噪声场欠定盲提取模型及其算法研究 伍星 昆明理工大学 50 2013-01 至 2016-12 61201344/ F010301 基于压缩感知 , 矩阵填充和鲁棒的主成分分析的四元数信号处理方法研究 伍家松 东南大学 26 2013-01 至 2015-12 61201221/ F010202 多小区协作 MIMO 通信系统的有限反馈技术研究 吴雅婷 上海大学 25 2013-01 至 2015-12 81201161/ H1811 基于压缩感知机理的 EEG 信号癫痫波形自动检测与识别方法研究 吴敏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23 2013-01 至 2015-12 61273079/ F030307 面向高效实时目标监测的阵列化传感器网络体系关键技术研究 王智 浙江大学 83 2013-01 至 2016-12 11201054/ A011201 基于迭代支撑集检测的稀疏信号重构算法的研究和拓展 王亦伦 电子科技大学 22 2013-01 至 2015-12 41274137/ D040901 时移地震叠前差异数据表征油藏参数变化方法研究 王守东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70 2013-01 至 2016-12 61271261/ F0102 深空激光可靠通信的关键技术研究 王汝言 重庆邮电大学 80 2013-01 至 2016-12 61273020/ F030504 低秩矩阵复原的 Schatten-q(0Q1) 正则化理论与算法研究 td 王建军 西南大学 58 2013-01 至 2016-12 61271354/ F0103 频谱稀疏信号的压缩采样与阵列处理方法研究 王华力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 70 2013-01 至 2016-12 61271212/ F010204 基于压缩感知融合深度的三维视频编码关键技术的研究 王国中 上海大学 76 2013-01 至 2016-12 11204109/ A040502 稀疏观测约束下基于压缩感知的水下目标方位估计研究 王彪 江苏科技大学 25 2013-01 至 2015-12 61275016/ F050105 折反射全向非均匀压缩成像技术研究 谭树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78 2013-01 至 2016-12 61271331/ F010304 时 - 空联合压缩感知 3D 超分辨雷达成像机理研究 宋耀良 南京理工大学 86 2013-01 至 2016-12 61271173/ F010204 基于视频信号空时稀疏的压缩感知重构方法 宋彬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70 2013-01 至 2016-12 61271012/ F010404 带限信号压缩感知重建及其应用 渠刚荣 北京交通大学 88 2013-01 至 2016-12 31202036/ C1908 基于高维空间分析与机器学习观点的鲆鲽类养殖行为学监控及智能分析 年睿 中国海洋大学 25 2013-01 至 2015-12 11271010/ A010505 关于压缩感知中一些算法的几个问题 莫群 浙江大学 50 2013-01 至 2016-12 61202276/ F020508 基于表达残差稀疏性的遮挡人脸识别方法研究 米建勋 哈尔滨工业大学 22 2013-01 至 2015-12 61261040/ F010401 面向山区铁路异物侵限监测的压缩感知视频图像处理方法研究 罗晖 华东交通大学 43 2013-01 至 2016-12 61271452/ F010401 非凸稀疏先验图像恢复建模理论和算法 卢成武 重庆文理学院 60 2013-01 至 2016-12 61261005/ F010602 基于稀疏特性的地下管线电磁散射高效算法研究 刘志伟 华东交通大学 40 2013-01 至 2016-12 61201149/ F010204 基于实数表示的移动视频广播传输方法研究 刘雨 北京邮电大学 25 2013-01 至 2015-12 61271450/ F010403 基于光场的高动态范围超分辨率成像研究 刘宇驰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雷达学院 85 2013-01 至 2016-12 41274119/ D040901 基于 OC-seislet 变换的三维叠前复杂地震波场迭代数据插值方法研究 刘洋 吉林大学 90 2013-01 至 2016-12 61271343/ F010304 基于压缩感知的非均匀空间立体阵 SAR 层析三维成像新方法的研究 刘梅 哈尔滨工业大学 70 2013-01 至 2016-12 61202336/ F020502 基于随机投影的图像纹理特征及其应用研究 刘丽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5 2013-01 至 2015-12 61271440/ F010404 基于压缩感知的高分辨率红外成像理论和方法研究 刘昆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80 2013-01 至 2016-12 61201332/ F010408 基于压缩感知的高效率量子态层析技术 刘吉英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5 2013-01 至 2015-12 61201289/ F010404 窄带高分辨率超声探测方法研究 林杰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6 2013-01 至 2015-12 11201366/ A0114 基于非整数阶梯度的稀疏信号重构方法研究 李科学 西安交通大学 22 2013-01 至 2015-12 11204014/ A040414 基于光谱压缩的线阵推帚式超光谱成像机理研究 李欢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26 2013-01 至 2015-12 11271297/ A0114 测量值相关的稀疏信号可重构条件研究 李海洋 西安交通大学 60 2013-01 至 2016-12 61273195/ F030119 基于 CS 算法的数字信号压缩和高效数字系统设计的研究 李刚 浙江工业大学 80 2013-01 至 2016-12 61202499/ F020703 基于视觉显著内容的图像半脆弱自恢复水印算法研究 李春雷 中原工学院 23 2013-01 至 2015-12 61261015/ F010102 面向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源 - 信道 - 网络联合无线传输理论研究 贾向东 西北师范大学 40 2013-01 至 2016-12 11210301034/ A011201 压缩传感理论与应用国际会议 黄正海 天津大学 3 2012-06 至 2012-08 11201450/ A010504 基于压缩感知的稀疏信号重建算法的理论研究 黄尉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2 2013-01 至 2015-12 61201433/ F010304 基于压缩感知的稀疏阵列 MIMO-SAR 成像及动目标检测 黄平平 内蒙古工业大学 24 2013-01 至 2015-12 注:上表数据来源于NSFC ISIS系统网站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25437-606278.html
4133 次阅读|0 个评论
又是一年考研时!
热度 2 wangzonghust 2013-1-4 21:02
今天晚上从实验室去食堂的路上,短短的500米遇到了三个问路的人。一开始颇觉得奇怪,最后才发现原来是要考研了,许多人都提前过来看考场了。与这些还在为考研而奋斗的人相比,我相对幸运多了。去年九月份获得了免试读研的机会,不用再煎熬的过着明后两天。 想起去年考研时的情景,不禁感慨一年的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过得越来越快。犹记得去年考研也在周末,紧接着的周一就有张量分析的考试,所以在周六周日必须得去复习。由于学校大部分的教室都被占用当做考场,所以能够自习的图书馆以及一些比较旧的教学楼也都成了香饽饽。为了能找一自习的位置,很早就去出门了。 那天中午我吃完饭就又回到了自习室,发现我的旁边坐了两个人,正认真的看着书。我回到位置上,用眼睛余光瞟他们的书。原来是考研的。还记得那天天气阴沉沉的,也很冷,大概是想中午休息会吧,所以才占了我旁边的两个位置。我很安静的在位置上坐着,看着书,他们趴在桌上休息的候,我也休息开始休息,生怕因为我打扰他们休息。那时候心里想:明年我也要过这一关吧。 还好当初的担心在现在看来是多余的。明天,我的很多高中同学、本科同学都要踏上考研的两天旅程,今天晚上可能又是很多人忐忑的一晚上,可能会翻来覆去难以入睡。用当年高中数学老师在高考前夕对我们说的一句话:人遇到一生中重要事情的时候都会有想法,没想法、不紧张的人要么是大牛,要么是根本不在乎的人,即使一晚上睡不着,第二天照样很精力充沛。所以这句话也一直伴随着我的本科四年。 真心祝愿考研的童鞋们放平心态,考研顺利!特别衷心的祝愿送给几位好基友! PS-----来科学网的第一篇处女博文! 2013.1.4
3956 次阅读|8 个评论
财新网的香饽饽,科学网的臭豆腐
热度 3 沈海军 2012-1-17 09:19
最近,有感而发,写了一篇《三个四十岁的男人》的博文,在鄙人的财新网和科学网博客上“一稿两发”,但境遇却是大为不同。 财新网上,该博文被推至首页,点击率很高,好香的饽饽。而在科学网却根本不受待见,连个留言的都没有。 看来北京人的确爱吃饺子,而上海人好喝口咖啡,口味大不相同。
2732 次阅读|8 个评论
农民工成了香饽饽,大学还要读吗
热度 6 sheep021 2011-2-11 12:29
重庆政府企业联手截留农民工 月薪4000元       农民工的月薪都三四千了,可喜可贺。这不,物价疯涨,工资确实该涨了。 过完春节,小区贴出一张招聘广告,是镇里要招聘几十名社区工作者,要求本市户口,本科以上学历。试用期月薪2000元,使用期后2500元。而且还要面试,你想干还不一定能干呢。而农民工却是到了“抢人”的地步,所谓抢,就是来者不拒,不来也要把你拉过来。而且工资待遇还比大学生还高。这咋一看,大学生的就业环境比农民工还差,真是天佑农民。农村穷,读不起大学,很多人读完初中就自谋生路去了。这下倒好,人算不如天算啊。不知道这股抢夺“农民工”热潮会不会引发新一轮的读书无用论。 大学生就业难,农民工不够用,大学生会不会去抢农民工的饭碗?此情此景,然面临高考折磨的高中生们如何抉择? 立即下海捉鱼,还是继续织网? 别忘了,我们实行的是计划生育政策,既然市场有需求,是不是可以放开口子多生一些新劳动力了? 央视:靠抢人难留农民工 人口红利模式非变不可 http://news.xinmin.cn/rollnews/2011/02/11/9247546.html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99 次阅读|1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7: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