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山体滑坡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山体滑坡都是自然灾害所为吗–7.17四川滚石殒命事故的思考
热度 3 lanxum 2014-7-18 16:30
山体滑坡都是自然灾害所为吗 – 7.17 四川滚石殒命事故的思考 140718 李健 从今年4月至今三个多月时间,我国发生多起山区道路交通因山体滑坡、导致多人死伤的事故。昨天下午,四川茂县国道213线发生山体滑坡,砸中路经此地的13辆车( 轿车7辆、小型客车4辆、货车2辆 ),至目前,事故已造成10人死亡、22人受伤。包括我国泌尿外科专家、德阳市人民医院院长(援藏义诊途中)被飞石砸中遇难。 之前的4月3日,云南福贡县发生岩石坍塌事故,途经此处的3辆车中人员下车查看,不幸被随后发生的二次坍塌砸中,致1死6伤2失踪。 6 月10日 ,云南富源县富江路段山石滚落,砸向一家五口乘坐的面包车,造成司机(某中学老师)和母亲2人遇难,妻子和其中的一个孩子2人受伤。 7 月14日 ,四川理县大巴为躲避飞石发生侧翻,2死46伤。 山体滑坡给道路交通和村落带来的危险都是自然灾害所为吗?或者都简单归于“天灾”! 云南富源2013、2014年两起山体滑坡被当地政府都视为“自然灾害”,事发后却都表态要立即对全县地质灾害进行“全面安全大检查”。。。政府补偿5万元是“人文关怀”,遇难家属应该感激才对? 据报道,云南富源一家五口因滚石伤亡事故后,富源县政府认为此事纯属“自然灾害”所为,从人文关怀出发,民政给予每人5万元补助。但遭到遇难者家属质疑,表示此事绝非自然灾害: 山石滚落路段,为何没有任何防护网等安全措施,连个提醒“山石滚落”等安全提醒标语标识的牌子都没有,而在交界处的罗平县境内路段上,靠山的一面就增设了安全防护网。 “ 同样的一条路,两个县的安全意识差距咋这么大呢?富源县交通、公路管理部门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面对自然灾害严重的路段,在建设及监管过程中,明知山石有滚落的危险,却没有事先采取加固防护网等安全措施。 ” 事发后,该县主管副县长称“ 全县将会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地质灾害事故防治工作,全面拉网式排查地质灾害安全隐患点,及时消除和加固隐患点,竭力杜绝类似伤人事故发生。 ” ( http://www.chinanews.com/sh/2014/06-11/6266659.shtml ) 富源县另一起采取上述同样处理方法的山体滑坡事件是 ,2013年7月富源县墨红镇山体滑坡造成10人死伤,事后富源县政府按照自然灾害有关条例,给予每位遇难者家属5万元抚慰金。同样富源政府称“ 为吸取造成10人死伤的山体滑坡事故教训,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防范汛期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安全检查,排除隐患,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 ( http://news.sina.com.cn/c/2013-07-03/060327561186.shtml ) 时隔不到一年,云南富源再次发生山体滑坡、道路交通滚石殒命事故,那么山体滑坡到底是“自然灾害”还是“人祸”?如果仍持“自然灾害”的看法,那山区道路交通将十分可怕了! 据有关资料,云南富源县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被列为云南省47个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县,做好雨季防汛、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工作十分重要。 山体滑坡事发前“早有征兆”的几起案例。关键是这些宝贵的“征兆”要有人管!要有“监测和预警”! 有些自然灾害人类是可以抵御的,关键是要做工作,要有“事故是可以预防”的意识。本是排查隐患不到位,出了事却都往老天爷身上推,因为这个最容易、最简单,因为老天爷不会说话( 科网傅贵语 ),因为可逃避责任。 事实上,已发生的山体滑坡、泥石流伤人事故在调查后都发现,多起是可以防范的,实质上是人祸,并非天灾。 ▲2010年6月28日,贵州关岭山体滑坡,造成37户、99名村民被埋,其中包括多是留守儿童的30名小学生。事发后记者调查,此次山体滑坡一年前就有征兆,有村民在插秧时发现对面山体有开裂现象,有个山头发生移动,之后村民联合将此事上报,但后来“ 听说有领导来查过,但没有结果。 ” ( http://www.wccdaily.com.cn/epaper/hxdsb/html/2010-07/01/content_207636.htm ) ▲2010年6月2日广西岑溪和容县爆发泥石流致42人遇难事故,事发后官民互批对方“麻痹”: 岑溪国土局官员称主要原因系受灾点超出监测范围和“群众思想麻痹,灾情始料未及。”村民称官方早重视就不至于有事故,政府的防灾工作不到位,从未要求村民撤离。 实际上,此次事故前大量征兆被忽视,村民发现,“ 山背后的马尾松成片倾斜。。。山坡土地裂缝,成群结队的蛾子摇曳着飞出,铺天盖地。。。山坡上冒出白色气体。。。 ” 国土资源部地质专家表示,其实泥石流的预兆很明显,相比地震,泥石流预测要容易得多。河水断流,沟谷发出巨大轰鸣声皆为泥石流暴发前兆。而动物异常惊恐、植物歪斜和山坡开裂,则是滑坡发生的前兆。 ( http://news.qq.com/a/20100630/000073_1.htm ) ▲2010年4月台湾至基隆高速公路发生了台湾公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山体滑坡,20万吨泥土倾泻在约200米的路面上,导致4人死亡。剔除了有利益相关人员的调查组初步调查,“ 边坡裂缝渗水是关键原因 。”调查小组“ 将审查原规划与设计是否适当。深入评估顺向坡地质构造、地形因素、地下水文状况、地锚设计与配置、养护程序及长期环境、材料变异等因素 。”调查小组在检查高速路的边坡状况后发现“ 高速路北部基隆到汐止段有三处与事故地段状况类似,应加强监测。 ” ( http://www.taiwan.cn/taiwan/tw_PoliticsNews/201004/t20100430_1343901.htm ) ▲2014年3月22日美国华盛顿州奥索镇山体滑坡致24人死亡、176人失踪。 事发后,据地质学家丹尼尔•米勒和林恩•罗杰斯透露,早在1999年,他们在向美国陆军工程兵团递交的报告书中便警告过要提防潜在的自然大灾害。他们说:“ 这迟早都会发生,只是不知道确切的时间。 ”之后每隔10年,地质专家都发布了警报却均未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 http://world.huanqiu.com/exclusive/2014-03/4931777.html ) 。。。。。。
个人分类: 广义安全观|3444 次阅读|5 个评论
谈谈山体滑坡
热度 36 Majorite 2014-5-5 07:31
谈谈山体滑坡 普通游客见到上面这张照片的景色,说不定要赞叹一番:多美啊,绿色森林中透出黄红色的土。可是,这个地方若是在暴雨之后,我却不敢久留,会迅速离开,因为露出 黄红土的区域是已经发生滑坡或泥石流的地方,说明这遍山坡处于极不稳定的临界状态。 居住在地形起伏的山区,最可怕的地质灾害就是滑坡与泥石流,因为其来势凶猛,势不可挡,遇上了就几乎没有逃生的可能。今年 5 月 2 日, 阿富汗东北部巴达赫尚省的一个地方,在连日暴雨之后特发山体滑坡,覆盖了半个村庄 300 多 间住宅,最终的死亡人数可能超过 2700 人,迄今已从土石之下挖出 255 具尸体,仍有大量人员失踪。 5 月 2 日, 阿富汗东北部巴达赫尚省的一个山区, 从山上滑下来的土石掩埋了半个村庄。 搜救工作 滑坡的驱动力就是重力,山坡上的部分岩土,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斜坡内的一个或多个软弱面产生整体向下滑移。山体滑坡一旦启动,高速运移的岩土裹挟着气体,产生气垫效应,速度加快。此外,还有岩屑的刮削作用等,所经之途,树木房屋先推倒、后覆埋,被卷进的人畜鲜有幸存。所以,滑坡不免会给当地环境和居民生命、财产造成危害。 按山体材料可分为土质、石质与土石混合质。土质和土石混合质的山体滑坡多发生在暴雨或融雪之后,土壤中的水含量超过一定的临界值,摩擦系数降低,山体失稳,向下滑移。石质山体崩塌多发生在大地震之时或之后,岩石强烈破裂、加之已经存在的薄弱面如中上倾角的层面、面理、节理等,山体失稳。 2008 年一个8.0级汶川地震就造成 5 万多处滑坡(例如, 安县的大光包、青川的东河口、北川的陈家坝等),导致约 2 万人死亡,占总死亡人数近 25% 。 斜坡是滑坡发生的必要条件。岩土是滑坡发生的物质基础;重力是滑坡发生的动力,斜坡内的软弱结构面(带)是滑坡滑动面发育的基础;滑坡的运动以滑动为主,局部会出现滚动与跳跃等运动方式。 1972 年 6 月 16-18 日,香港暴雨倾盆, 18 日 13:10 ,香港东九龙秀茂坪一约 40 米高的逐层碾压风化花岗岩填土边坡迅速下滑淹没了位于坡脚下的居民安置区,造成 71 人死亡, 60 人受伤;同日下午 9 : 00 ,港岛宝珊道上方一陡峭斜坡破坏,推毁了一栋 4 层楼房和一栋 15 层综合楼,致使 67 人丧生。在这次暴雨中,由于 滑坡 泥石流 灾害造成的伤亡总数达 250 人,成为香港历史上滑坡泥石流灾害最惨痛的一页。 1991 年 9 月 23 日下午 6 时许,云南省昭通市盘河乡头寨沟后边的大山在十多天的连绵阴雨后突然 滑坡 ,在几分钟时间内,长 4 公里、宽 300 多米、深 20 多米的崩滑山体,全村 106 户绝大多数房屋被埋或冲毁。造成死 216 人、伤 7 人、经济损失近百万元的严重灾害。 2010 年 4 月底,台湾发生山体滑坡,掩埋高速公路,造成三部汽车中四人死亡。 清除这些滑坡土石费时费钱。 美国盐湖城南 Oquirrh 山脉的宾汉峡谷铜矿 ( Bingham Canyon Mine )的露天铜矿发生的滑坡。该铜矿从 1903 年开始开采,历经 100 多年,挖出 60 亿吨矿石,提炼出大量的铜、金、银和钼。图中所示的是一个巨大的螺旋式矿坑,深 1200 米,顶部直径 4000 米。停车场位于矿坑顶端。矿坑中有大型挖掘机,一铲能铲起 98 吨矿石。最大的卡车可装载 320 吨。钻机可钻深近 20 米的爆破洞,每个洞可充填炸药半吨!矿石采集、破碎、熔炼、精炼及尾矿处理等过程都高 度自动化。 发生在澳大利亚 Yallourn 电站附近的滑坡 加拿大和平河 Cecil 湖路边发生的滑坡 2001 年 El Salvador 的 SanSalvador 附近发生的一次滑坡,土石流从小镇中心穿过。 美国南加州 Conchita海岸地区1995年3月的滑坡 2 月 18 与 19 日,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龙场镇鱼洞村发生一次山体崩塌,约 20 万立方米岩石从天而降,塌方体阻断山下小河,形成堰塞湖,死 5 人,其中包括 2 个儿童。 山体滑坡,那惊心恐怖的一刻, 犹如重型炸弹爆炸,尘土遮日
个人分类: 地震与地球|7710 次阅读|41 个评论
请关注7月22日汶川刘家河坝山体滑坡
热度 7 physicsxuxiao 2013-7-25 23:06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g2OTQzMzg0.html 注:大自然可不关心科学网上的个人恩怨,各位科学家伙还是关注一下大自然吧。给出科学的指导性意见,对我们每个人都至关重要。
4332 次阅读|13 个评论
云南镇雄高坡村山坡崩溃灾难的现场工程地质初勘简报
热度 23 QuentinYue 2013-1-25 15:11
云南镇雄高坡村山坡崩溃灾难 的现场工程地质初勘简报 岳中琦 为深入了解, 2013 年 1 月 11 日发生在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果珠乡高坡村赵家沟村民小组山体滑坡或山崩灾难的真正成因,我在 1 月 15 日下午从香港出发,乘深圳到昆明的飞机,再从昆明乘越野车,经昭通和彝良,于 18 日早晨到达了山坡崩溃现场。从 18 日早晨上到 19 日早晨,我对这场滑坡的现场进行了山体破坏和破坏土石混合体的性质和分布的初步勘察。 根据现场 GPS 测量、现场照片和 Google 地图,我将观察到的主要位置和现象简单地汇总到下面 12 幅示意图中。 图 1 是根据现场调查和 Google 地图描绘的坡积土石混合体山坡的破坏范围和破坏土石混合体远程大范围运移、散落和堆积空间分布图。根据现场调查,我将它们的空间分布从山顶到坡底公路分划成以下区域( a )顶部陡坡和汇水小冲沟范围 , 山顶海拔高程大约 1900 m ;( b )被破坏的坡积山坡范围;( c )被破坏土石混合体主体北东东运移方向和范围;( d )西北侧山坡被破坏土石混合体运移方向、散落和堆积范围;( e )东南侧山坡被破坏土石混合体运移方向、散落和堆积范围;( f )乡村公路两侧被土石混合体破坏的村庄范围。 破坏山坡顶 A 点 GPS 是 27 ° 33.038 N , 104 ° 59.077 E 和海拔高程 1810 米。破坏山坡底 B 点 GPS 是 27 ° 33.102 N , 104 ° 59.135 E 和海拔高程 1762 米。被运移土石体中部 C 点 GPS 是 27 ° 33.117 N , 104 ° 59.335 E 和海拔高程 1669 米。被运移土石最前端 D 点 GPS 是 27 ° 33.211 N , 104 ° 59.500 E 和海拔高程 1541 米。西北侧方被运移土石体散落边 E 点 GPS 是 27 ° 33.140 N , 104 ° 59.217 E 和海拔高程 1724 米。东南侧方自然坡积土石混合体山坡 F 点附近有拉张裂缝,它的 GPS 是 27 ° 33.035 N , 104 ° 59.212 E 和海拔高程 1727 米。 因此, A 点到 B 点的水平距离为 152 米,高程降落 48 米,平均坡度 17.5 ° 。 A 点到 C 点的水平距离为 449 米,高程降落 141 米,平均坡度 17.5 ° 。 A 点到 D 点的水平距离为 765 米,高程降落 269 米,平均坡度 19.3 ° 。 B 点到 E 点的水平距离为 152 米,高程降落 38 米,平均坡度 14.0 ° 。 B 点到 C 点的水平距离为 330 米,高程降落 93 米,平均坡度 15.7 ° 。 B 点到 D 点的水平距离为 633 米,高程降落 221 米,平均坡度 19.2 ° 。 C 点到 D 点的水平距离为 322 米,高程降落 128 米,平均坡度 21.7 ° 。 图 2 是被破坏的坡积山坡状况。坡积物是由泥质粘土和大小不等的泥质含粉沙质页岩碎块片组成的土石混和体的第四纪坡积物。附近没有破坏坡积山坡的坡度从坡底的 14 ° 逐渐上升到顶部的 30 ° 左右。被破坏坡积山坡的坡面倾向东北。在这片被破坏的山坡地表面,没有见到任何基岩出露。 图 3 是被破坏山体前方状况。坡地表面相当平缓的。见到被运移过来的土石混合体覆盖的新坡面和主体运移方向。这一片山坡地面的山坡倾向由上部的东北方向逐渐地转成为向正东方向倾斜。这种坡向转变造成了被运移来的松散土石混合体,在向北东东方向运移过程中,有不少转向到向正东方向的较为陡倾坡地。 图 4 可见在被破坏山坡前方到中部的土石混合体运移、散落和堆积状况。被运移的土石混合体主体运移方向可能还是向北东东方向。但是,部分被运移土石混合体的运移方向被转成了向正东方向。特别地,这些转向堆积的土石混合体表面有大量拉开、分离的原来破坏山坡的植被和地表土坯。这些土坯分布位置显示运移方向转化特征。因此,这种现象或许可以说明,破坏山坡土石混合体的表面部分,随这片原山坡面倾向转向,在运移过程中发生了同样的方向转变。我站在图 4 照相附近的草丛山坡地表中,见到了一条小型、弧形张裂开缝。 图 5 可见上方远处的被破坏的坡积山坡 。中上部和东西侧被运移的土石混合体的堆积、运移方向和转化。拉张分裂成小片块的原来山坡地表面植土坯被较为有序地分布在新堆土石混合体坡面上,显示运移方向的向东转化。 图 6 显示,一个被运移来的土石混合体形成的新隆起高地和后缘较陡坡面。它沿土石混合体的主体运移方向分布,位于图 1 中部 C 点的上方。它可能表明被运移的山坡土石混合主体在这里开始堆积。 图 7 是沿土石混合体主体运移方向,俯视图 6 中堆积隆起的下方坡面,直到被土石混合体覆盖的下前方村庄的状况。可看见,原来梯田陡坡面上的松散较干泥土和植被出露。这或许说明,被运移来的大量土石混合体没有能力铲刮这些原有坡面的松土和植被。它们也没能带来大量泥水,将这些坡面松干土变湿和成泥。 图8 是土石混合体主体运移方向,俯视堆积隆起的再下方坡面,直到被土石混合体覆盖的下前方村庄的状况。可看见,原来梯田陡坡面上的松散较干泥土和植被出露。这或许说明,被运移来的大量土石混合体没有能力铲刮这些原有坡面的松土和植被。也没能带来大量泥水,将这些坡面松干土变湿和成泥。 图 9 是正反对土石混合体运移主体通道方向,仰视主体运移土石混合堆积坡面中,出露的原来梯地陡坡面和青草植被。大量土石混合体在被运移通过这段梯田陡坡面时没有对原有坡面铲刮和泥湿。它们直接地下落到下方坡面和前方平缓地面的公路和村庄。 图 10 是沿主体运移方向,俯视被运移来的土石混合体,在旧滑坡面,陡倾梯田面,和公路,两侧被覆盖村庄的堆积和分布状况。大部分堆积在这些坡地上的新的土石混合体是松散破裂的。它们当中也有不少土石混合体呈团块状分散和分开分布。这些团块土体的含水量很高,成团块泥土状态,很潮湿和软粘。这些泥土团块也含有不少页岩块片和粒片。 图 11 是站在乡村公路东北侧被被覆盖和摧毁的村庄内,正反对主体运移通道方向,仰视被新土石混合体覆盖的梯田陡山坡和附近。这个位于公路西南上方的梯田陡山坡高 46 米,坡度可达 46 ° 。这个山坡曾经发生过滑坡。可见旧滑坡坡面。大量松散土石混合体散落堆积在这个旧滑坡坡面上和其上下左右梯田坡面之上。在这个陡坡上部和顶面之上,可见到原来松散土坡面和其上生长的草和植被,出露在大量运移来的土石混合体中。也可见到含煤层的页岩断面出露,其可能顶面一点的 GPS 是 2 7 ° 33.149 N , 104 ° 59.377 E 和海拔高程 1624 米。 图 12 是位于破坏山坡坡顶 A 点北北西向 750 米,比 A 点高程低 171 米左右的公路内侧出露的含煤层的页岩剖面。它们可能是破坏山体下部的基岩。 根据以上数据和分析,我可以做以下进一步地分析、探讨和推论。 第一,现场存在以下多种现象,( 1 )土石混合体在主通道两侧百米宽的广大山坡地面散落分布,( 2 )主体运移通道和堆积地带出露大量原来干松坡面泥土和植被、( 3 )被运移的土石混合体大多数呈松散裂开状态和低含水量、(4 )饱水的土石混合体呈分离的团块状分布、和(5 )在土石混合体中很难找到长距离的磨擦、滑移和流水痕迹。它们可能说明,这场土石混合体长距离和低坡度的运移和百米宽广散落和推积极少存在在原来坡面上滑动和摩擦。它们与经典滑坡和泥石流所造成的各种现象极不相符合。经典滑坡和泥石流是大量地表水和地下水,将山坡土体沿剪切面滑动和破坏,再在下方坡面上继续滑动、摩擦、沉积和淤积。 第二,土石混合体的土体大多是泥质粘土,抗剪切粘聚力强度较高(具体数据待测定),且含水量不高。被移动和坡坏的泥质粘土大多松散和裂开,抗拉强度低。土石混合体有大量大小不等的泥质和粉砂质页岩片块体,造成土石混合体的抗剪切摩擦系数不低。页岩块体呈片板状,几乎没有新破裂面,应都是早期崩塌坡积产物。它们的表面几乎完全被泥质粘土所覆盖和包裹。它们不是从坡下深部基岩在山体破坏时新生的。 第三,在主体运移通道中部和远方的坡面上(图 1 、 4 和 6-11 ),堆积的土石混合体中存在 不少呈拉断和分离开的泥状泥质粘土体团块。这些团块土体含水量高,土成软泥团块。这些软泥团块也含有不少页岩片块和片粒。它们可能是从被破坏山坡内部和底部运移过来的。被破坏坡积山坡上方的小冲沟(图 1 和 2 )能够长期提供小量雨水来渗透到山坡坡积土体内部和下部。这些渗透进入地下的水可以将坡积泥质粘土变湿和饱水,造成一层饱水泥质粘土和页岩混合体。这层被水饱和的土石混合体很致密、渗透性差(见图 11 中的小水坑)。小冲沟沟底面的倾角很陡,在 30 ° 到 45 ° 之间。小冲沟水向下方坡积土体渗透也应遵循这个被冲沟底面和山坡倾向和倾角的方向进行。 这层饱水粘土和页石混和体也应该遵循山坡倾向和倾角。 第四,这场山坡破坏和灾难可以肯定的一个过程是:村庄西西南上方水平距离 633 米到 761 米远的、相对高度 221 米到 269 米之间的坡积 山坡瞬间崩垮。随即,崩垮和破裂了的大量土石混和体,高速地沿北东东方向,在平均坡度 19.3 ° 坡面之上远程运移。在高速运移过程中,大量松散的土石混合体,在广泛平缓的坡面和地面之上,散落、堆积、覆盖和撞击。 因此,我不禁要问,是什么因素、动力、能量和机理造成了这次山坡破坏和运移呢?特别地,被破坏山坡的坡度是不陡的,它在 152 米水平距离内,从坡底 14 ° 逐渐上升到坡顶 30 ° 。 坡积物是由泥质粘土和页岩片块石的混和体组成。山坡破坏面积达到 1000 到 16000 平方米。坡顶破坏深度超过 48 米,坡底破坏深度应超过 2 米。并且,拉张破裂的土石混合体还沿 14 ° 到 21 ° 坡度的、草灌木植被覆盖的坡地运移到 300 米到 700 米远,在 100 米到 300 米宽的平缓坡地表面散落和堆积。 因此,我认为,造成这次山体破坏和高速远程移动的因素和动力是地下深部沿断裂或岩土薄弱通道运移到上述 饱水粘土和页石混和体层下部聚集和储存 的高压天然气体。它们的体积膨胀能是这种突发山坡灾难的能源。这个成因同我在 13 日科学网博文中所指出的气体成因一致。 我现在能够更加清楚地描述这个成因和机理。 那个被破坏了的、坡积山坡上部的、汇水面积极小的冲沟能够长期汇水和渗透到下方坡地内部。这使得下方坡体内部的泥质粘土和页岩块体混合体长期处于饱和状态。进而,形成了一个同山坡坡倾向和倾角一致的、较厚的带形成一个较厚的饱和水粘土石混合层。这层饱和土石很致密柔软、抗拉强度大、和渗透性极差。它成了地下深部运移上来的高压气体的封闭盖层和闭圈。它使得从深部运移来的高压气体能够在其下面聚集。其下覆基岩地层因该是近水平的页岩、泥岩和煤层。深部基岩存在天然气体。 从而,在其下部高压气体的膨胀体力和面力作用下,这层致密软弱盖层闭圈体要大变形。它的软弱连续大变形可导致上覆山坡含水量低的土石混合体表面出现拉张裂缝和裂纹。在地下深部运移和提供的高压气体不断增多的条件下,这个饱水软弱大变形粘土石混合体层密封盖层终于不能够抵抗下方更多高压气体的膨胀力。终于,它突然地被拉断和裂开。失去了拉力牵制的饱水土石混合层和上覆极其非饱和土石混合体就快速地被抛起,沿着盖层底面的正交方向(即山坡坡面倾向)向前上方喷出、抛物飞出和远程运移。 在它高速远移过程中,表层土石混合体向主体运移通道两侧转向、运移和散落。因坡地地形变化和影响,两侧散落和堆积的土石混合体分布是不对称的。同时,中部土石混合体和底部的饱水软如泥土石盖层一直继续沿北东东方向向前方飞移。在运移 300 多米后,一部分位于中尾段的高速飞移的土石混合体遇到了梯田陡坡上部的一个小山包而开始堆积和撞击,直到梯田陡坡。另一部分位于前端的高速飞移的土石混合体在跨越过小山包和梯田陡坡后,呈抛物降下,撞落到村庄和公路,造成了瞬间巨大灾难。 如果上述成因和机理不合理、不成立,那么,咱们还能提出什么一种可能的成因和机制,来更加合理地分析和解释所见到的多种现象呢? 2013 年 1 月 23 日晚 21:39 写成于港大办公室
14736 次阅读|51 个评论
四个原因导致云南山体滑坡事故
热度 2 杨学祥 2013-1-13 13:49
四个原因导致云南山体滑坡事故 杨学祥 12日下午,昭通镇雄“1·11”滑坡泥石流抢险救灾工作座谈会在昆明举行。国务院工作组组长、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说,通过现场查看初步确定,这是一起突发的自然地质灾害,导致滑坡的原因主要有4点:一是地貌因素,滑坡地山高坡陡,沟壑林立,属容易发生滑坡的地貌;二是地质因素,滑坡地地处二叠纪煤系地层,下层为较硬的灰岩层,容易形成滑坡;三是地震因素,“9·7”彝良地震造成山体松动、岩石破碎,会形成滑坡的诱因;四是气象因素,近期雨雪天气造成大量融水渗透,山体过度饱和后导致了滑坡。   12日,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灾害应急专家组在对滑坡区域及周边进行实地调查和访问了解后也认为,滑坡区地质环境条件差是滑坡形成的内在因素,连续的雨雪天气是滑坡发生的直接诱发因素。本次滑坡灾害为云南省冬季因连续雨雪天气导致的自然灾害。   针对本次滑坡与煤矿坑道有关的说法,专家组表示,经查证,该区惟一的煤矿为高坡煤矿,矿区边界距滑坡直线距离500米。根据现场调查及滑坡成因分析,没有发现此次滑坡与采矿活动有直接关系。   然而,持续近一个月的雨雪天气,为何没有预警? http://news.sina.com.cn/c/2013-01-13/025426021273.shtml 我在1月10日指出,近两个月以来,降温与潮汐组合有很好的对应关系。12日全国大部回温,与9-12日强潮汐组合对应,这是值得关注的反常,增温显著地区可能与地下热能释放有关。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51712.html 我在11日早5时41分指出,云南、贵州、四川、西藏(特别是中国、印度、缅甸、尼泊尔交界地区)、辽宁、内蒙、青海、甘肃、新疆增温最显著地区,与近期的地震频发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河北和山西的异常增温值得关注。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651873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果珠乡高坡村赵家沟村民组山体滑坡灾害事故发生在全国异常增温最高值地区,增温幅度为4-12℃,滑坡前的地缝开裂导致内能释放,是异常增温的一个原因。我们提出了警告,但被忽视。 滑坡发生的原因: 一、地震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地处云南和四川交界,自2012年12月以来,两省共发生3级以上地震15次,一直被认为是地震高发区和危险地带。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级地震不仅影响四川的滑坡频发,云南也未幸免。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10348.html 2012年9月7日11时19分,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境内 (北纬27.5,东经104.0)发生了5.7级地震,震源深度14公里。震中距离云南彝良县城约15公里,距昭通市约30公里,距贵州威宁县城约80公里。12时16分,又发生了一次5.6级地震,两次地震震中相距约10公里。之后,又发生余震20余次。据报道,地震已造成至少80人死亡,800多人受伤。镇雄县与彝良县是近邻,处于同一纬度,受地震影响地表土质松动,地下内能内释放融化冰雪,上冷下热涨缩不均,在雨雪浸泡下极易发生滑坡。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1597-610330.html 二、雨雪天气 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李连举在指挥部会议上介绍,据专家组在现场初步调查,滑坡是在一个高位陡坡上发生的,经过10多天持续雨雪天气,陡岩下的堆积体浸泡以后饱和,突然暴发山体滑坡。 http://news.qq.com/a/20130111/002216.htm 三、与附近煤矿地下开采有关 http://news.163.com/13/0112/03/8L05O23L0001124J.html 教训: 云南省针对地质灾害的预警早于去年的11月21日就已经结束。“根据国家的规定,我们只有在汛期开展地质灾害预警,预警的时间为每年的4月15日到11月15日。由于今年受彝良地震后续工作的影响,我们将预警的时间还推后到了11月21日。”预警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示。也就是说,由于此次镇雄县山体滑坡事故发生在了地质灾害预警的真空期,因此云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没有做任何的预警和预报。 http://news.163.com/13/0112/03/8L05O23L0001124J.html 针对有关部门的暖冬预测,我们提出了2012-2013年冷冬和低温冻害的警告。 2012年8月11日相关部门预见今冬将发生暖冬,我提出不同意见,认为将发生冷冬,有四大理由: 一、2013年年太阳黑子高值可能减弱“冷冬”的强度。 二、2010-2012年连续发生的3次8.5级以上地震地震和海啸可能导致冷冬。 三、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厄尔尼诺年和拉尼娜年易发生冷冬。 四、2012年10月至2013年1月为强潮汐时期可能导致冷冬。 提不同意见的的目的是希望相关部门应该汲取2009年厄尔尼诺发生后预测暖冬的历史教训,认真听取不同学术观点,避免预测失误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0121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52439.html 2012年12月至2013年1月中国北方的极寒和南方的雨雪冰冻灾害造成了反常的极端天气,云南地震频发导致地下热能大量释放,使冰雪快速融化,长期浸泡导致滑坡。异常增温是前兆,可惜被忽视。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652222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6504 次阅读|2 个评论
专家称彝良地震对镇雄山体滑坡有一定影响:滑坡原因争论
热度 1 杨学祥 2013-1-13 04:47
专家称彝良地震对镇雄山体滑坡有一定影响 2013年01月12日15:32 新华视点 我有话说(28人参与)    云南省国土资源厅滇东北地质灾害防治专家组组长姜兴武说,近一个月来,该区连续雨雪天气导致滑坡发生。另外,去年发生的彝良“9·7”地震对该滑坡形成有一定影响。(记者浦超 伍晓阳) (原标题:地质专家:彝良“9·7”地震对镇雄山体滑坡有一定影响) http://news.sina.com.cn/c/2013-01-12/153226020144.shtml 专家组称云南镇雄山体滑坡与附近采矿无关 2013年01月12日15:13 中国新闻网   1月12日,发生在镇雄县果珠乡高坡村赵家沟村民组山体滑坡事故中,被埋的14户46人已确认全部遇难,46具遗体已全部找到。图为得知亲人遇难的消息家属痛不欲生。任东 摄   中新网镇雄1月12日电 ( 记者 王艳龙 胡远航)针对镇雄山体滑坡与煤矿开采有关一传言,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灾害应急专家组12日下午回应称,此次山体滑坡系连续雨雪天气导致的自然灾害,与采矿活动无关。   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灾害应急专家组专家称,此次赵家沟滑坡区为斜坡上段,地形坡度约35-50°,地形条件不利于斜坡的稳定,为滑坡的形成提供了有效的滑移空间。而滑坡区地层为第四系残坡积粘性土夹碎块石,土体结构松散,厚度大,自身稳定性差,是滑坡形成的内在因素。   除此之外,近一个月来,赵家沟地区出现连续雨雪天气,滑坡区土体受渗透浸润,呈饱和状态,自身重量增加,同时降低土体的内聚力,在重力作用下,导致滑坡发生;彝良“9.07”地震对该滑坡形成也有一定影响。   针对镇雄山体滑坡与煤矿开采有关一传言,专家组表示,经查证:此次山体滑坡区唯一的煤矿为高坡煤矿,矿区边界距滑坡直线距离500m。根据现场调查及滑坡成因分析,没有发现此次滑坡与采矿活动有直接关系。   1月11日上午8时20分,云南省镇雄县果珠乡高坡村赵家沟村民组发生特大山体滑坡,致46人遇难,2人受伤。灾害造成房屋、牲畜、道路交通、水利、通讯、电力等损失共计4550余万元。(完) (原标题:云南镇雄山体滑坡原因遭质疑 专家组称与采矿无关) http://news.sina.com.cn/c/2013-01-12/151326020129.shtml 震中 发震时刻 震级(M) 纬度(°) 经度(°) 深度(千米) 参考位置 地图 2013-01-12 18:25:29 3.0 35.8 82.6 1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于田县、民丰县交界 地图 2013-01-12 06:32:19 2.4 24.4 109.4 6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市辖区(有感) 地图 2013-01-12 01:54:28 3.3 31.5 86.8 6 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尼玛县 地图 2013-01-11 07:55:02 3.0 39.6 118.8 10 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河北省唐山市滦县交界(有感) 地图 2013-01-10 14:34:42 3.9 39.5 123.5 10 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附近海域 地图 2013-01-09 15:26:04 3.2 31.3 86.6 7 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尼玛县 地图 2013-01-07 14:49:06 4.8 24.5 122.9 51 先岛群岛海域 地图 2013-01-07 13:32:39 3.4 28.0 94.3 7 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墨脱县 地图 2013-01-07 07:24:14 3.2 31.2 103.4 15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 地图 2013-01-07 01:40:32 3.2 44.7 79.5 5 哈萨克斯坦 地图 2013-01-05 21:41:36 4.3 31.4 86.5 8 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尼玛县 地图 2013-01-05 16:58:21 7.8 55.3 -134.7 10 阿拉斯加东南部海域 http://www.ceic.ac.cn 被忽视的警告:云南省镇雄县山体滑坡与气温异常 2013-1-12 05:22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 被忽视的警告:云南省镇雄县山体滑坡与气温异常 杨学祥 2013年1月11日上午8点18分,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果珠乡高坡村赵家沟村民组发生山体滑坡灾害事故。目前已造成42人遇难、2人受伤。 我在1月10日指出,近两个月以来,降温与潮汐组合有很好的对应关系。12日全国大部回温,与9-12日强潮汐组合对应,这是值得关注的反常,增温显著地区可能与地下热能释放有关。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51712.html 我在11日早5时41分指出,云南、贵州、四川、西藏(特别是中国、印度、缅甸、尼泊尔交界地区)、辽宁、内蒙、青海、甘肃、新疆增温最显著地区,与近期的地震频发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河北和山西的异常增温值得关注。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651873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果珠乡高坡村赵家沟村民组山体滑坡灾害事故发生在全国异常增温最高值地区,增温幅度为4-12℃,滑坡前的地缝开裂导致内能释放,是异常增温的一个原因。我们提出了警告,但被忽视。 滑坡发生的原因: 一、地震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地处云南和四川交界,自2012年12月以来,两省共发生3级以上地震15次,一直被认为是地震高发区和危险地带。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级地震不仅影响四川的滑坡频发,云南也未幸免。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10348.html 2012年9月7日11时19分,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境内 (北纬27.5,东经104.0)发生了5.7级地震,震源深度14公里。震中距离云南彝良县城约15公里,距昭通市约30公里,距贵州威宁县城约80公里。12时16分,又发生了一次5.6级地震,两次地震震中相距约10公里。之后,又发生余震20余次。据报道,地震已造成至少80人死亡,800多人受伤。镇雄县与彝良县是近邻,处于同一纬度,受地震影响地表土质松动,地下内能内释放融化冰雪,上冷下热涨缩不均,在雨雪浸泡下极易发生滑坡。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1597-610330.html 二、雨雪天气 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李连举在指挥部会议上介绍,据专家组在现场初步调查,滑坡是在一个高位陡坡上发生的,经过10多天持续雨雪天气,陡岩下的堆积体浸泡以后饱和,突然暴发山体滑坡。 http://news.qq.com/a/20130111/002216.htm 三、与附近煤矿地下开采有关 http://news.163.com/13/0112/03/8L05O23L0001124J.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652222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4828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云南镇雄山体滑坡确认46人遇难
杨学祥 2013-1-12 14:13
云南镇雄山体滑坡确认46人遇难 2013年01月12日12:02 云南网 我有话说( 502 人参与) 自动播放 特殊环境致滑坡频发 (来源:CCTV新闻频道) play 云南山体滑坡46人遇难 play 特殊环境致滑坡频发 play 山体滑坡救援难度大 play 家属获抚慰金1万 play 山体滑坡瞬间村庄夷平 play 习近平温家宝作批示 play 1家7口人遇难 play 实拍云南山体滑坡现场 play 国家三级救灾应急响应 今日上午天气放晴给救援工作带来便利。摄影:徐弘毅
个人分类: 防灾信息|1819 次阅读|0 个评论
震惊! 悲痛! 云南镇雄山体滑坡46人遇难
xupeiyang 2013-1-12 13:31
为死难者默哀! 【镇雄山体滑坡46名遇难者名单】 12日11时50分许,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果珠乡高坡村赵家沟村民小组山体滑坡灾害最后1名失踪者的遗体被找到,遇难者人数最终确认为46人,其中男性24名,女性22名。经新华社记者与当地村民初步确认,46名遇难者的名单如下:
个人分类: 突发事件|2656 次阅读|1 个评论
镇雄滑坡灾难原因争论
热度 1 杨学祥 2013-1-12 06:39
镇雄滑坡灾难原因争论 云南镇雄滑坡灾害系持续雨雪天气引发的观点得到认同,与地震有关的观点有争议:事实胜于雄辩。 新京报:对“镇雄滑坡灾难”的一个追问 2013年01月12日03:37来源:新京报 原标题   此次镇雄滑坡的地点,有没有列入地质灾害隐患的排查范围?有没有在排查中发现,并纳入监控?   “看到铲车铲到妇女的头巾瞬间眼泪就忍不住了”,看到电视上的云南镇雄滑坡救援现场,一位网友悲伤地说。截至昨夜23时,该事故已夺去41条宝贵的生命,其中包括19个儿童,另有5名被埋者生死未卜。   我们为41条逝去的生命悲恸,尤其是那19个花儿般刚刚绽放的幼小生命。我们为5名被埋者默默祈祷,据报道,当地将面临冻雨等寒冷天气,造成搜救难度增大,但我们多么期盼,生命的奇迹能再次出现。   据专家初步调查,镇雄滑坡灾害系持续雨雪天气引发,滑坡是在一个高位陡坡上发生的,“经过10多天持续雨雪天气,陡岩下的堆积体浸泡以后饱和,突然暴发山体滑坡”。   和此前多起滑坡、泥石流惨剧一样,雨雪等气象灾害,再次被认为是灾难的罪魁祸首。不过,值得一问的是,天灾来临之前,我们的预防措施是否到位了?   之所以这样发问,是有充分理由的。同样是在镇雄,2007年,镇雄县泼机镇大院子发生山体崩塌,由于当地国土部门排查发现了这个灾害点,并长期进行了实地调查与分析,在灾害发生前及时预报预警,363人成功避让,无一人伤亡(据国土资源部网站)。可见,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并非不可预防。   2011年,镇雄县罗坎镇凤大公路发生山体塌方事故,导致人员伤亡,事后,镇雄当地展开了地质灾害排查。去年彝良地震后,昭通市委再次要求强化地质灾害危险点的排查工作。此前,甘肃舟曲泥石流灾难之后,国家要求全国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排查和监控。今年,那么,此次镇雄滑坡的地点,有没有列入历次排查工作范围?有没有在排查中发现,并纳入监控?试想,如果滑坡事故的发生地高坡村赵家沟在排查中被发现,并建立起了有效的监控预警机制,如今的悲剧或许就会避免。   我们还不能不联系到这样一个背景。镇雄是云南有名的产煤县。这些年来,由于煤矿开采,当地自然环境遭破坏,滑坡、泥石流、崩塌事故不断。《云南信息报》曾就此做过采访,当地有关人士透露,镇雄经常出现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问题,与煤矿开采有关。   雨雪等气象灾害触发地质灾害,但地质灾害的深层次原因往往不仅在于此,甘肃舟曲泥石流灾难之后,媒体调查就发现,舟曲所在的白龙江流域,森林被乱砍滥伐,是导致当地泥石流频发的重要原因。那么,镇雄滑坡灾难,背后是否有类似的人为因素?   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排查和监控,这是近两年来反复被强调的工作,但从镇雄滑坡以及此前的多起灾难悲剧看,这种隐患点排查监控,或有不小的盲区,一些地方官员在执行排查工作时是否尽责,值得追问。所以,镇雄滑坡,雨雪之外有无人为因素,当要进一步调查。与此同时,国家需要拿出雷厉风行的姿态,进一步推动地质灾害隐患的排查监控,不能再让滑坡、泥石流吞噬生命的悲剧再重演了。 (责任编辑:UN025)分享: http://news.sohu.com/20130112/n363210691.shtml 专家认为:与此前彝良地震关系不大   “滑坡会不会是之前彝良的地震后续影响?以前甘肃舟曲和四川汶川、绵竹等震区,都连续发生过泥石流。”针对这个疑问,祝传兵表示,昭通彝良地震后,地质专家已经对地震有可能造成后续影响的区域进行划分,结果显示,此次滑坡的赵家沟在这个“圈子”之外。L http://news.sohu.com/20130112/n363212978.shtml?flashget_index_jsp 滑坡发生的原因: 一、地震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地处云南和四川交界,自2012年12月以来,两省共发生3级以上地震15次,一直被认为是地震高发区和危险地带。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级地震不仅影响四川的滑坡频发,云南也未幸免。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10348.html 2012年9月7日11时19分,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境内 (北纬27.5,东经104.0)发生了5.7级地震,震源深度14公里。震中距离云南彝良县城约15公里,距昭通市约30公里,距贵州威宁县城约80公里。12时16分,又发生了一次5.6级地震,两次地震震中相距约10公里。之后,又发生余震20余次。据报道,地震已造成至少80人死亡,800多人受伤。镇雄县与彝良县是近邻,处于同一纬度,受地震影响地表土质松动,地下内能内释放融化冰雪,上冷下热涨缩不均,在雨雪浸泡下极易发生滑坡。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1597-610330.html 二、雨雪天气 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李连举在指挥部会议上介绍,据专家组在现场初步调查,滑坡是在一个高位陡坡上发生的,经过10多天持续雨雪天气,陡岩下的堆积体浸泡以后饱和,突然暴发山体滑坡。 http://news.qq.com/a/20130111/002216.htm 三、与附近煤矿地下开采有关 http://news.163.com/13/0112/03/8L05O23L0001124J.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 652222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4138 次阅读|2 个评论
被忽视的警告:云南省镇雄县山体滑坡与气温异常
热度 3 杨学祥 2013-1-12 05:22
被忽视的警告:云南省镇雄县山体滑坡与气温异常
被忽视的警告:云南省镇雄县山体滑坡与气温异常 杨学祥 2013 年 1 月 11 日 上午 8 点 18 分,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果珠乡高坡村赵家沟村民组发生山体滑坡灾害事故。目前已造成 42 人遇难、 2 人受伤。 我在 1 月 10 日指出,近两个月以来,降温与潮汐组合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12 日全国大部回温,与 9-12 日强潮汐组合对应,这是值得关注的反常,增温显著地区可能与地下热能释放有关。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51712.html 我在 11 日早 5时 41 分指出,云南、贵州、四川、西藏(特别是中国、印度、缅甸、尼泊尔交界地区)、辽宁、内蒙、青海、甘肃、新疆增温最显著地区,与近期的地震频发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河北和山西的异常增温值得关注。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651873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果珠乡高坡村赵家沟村民组山体滑坡灾害事故发生在全国异常增温最高值地区,增温幅度为 4-12 ℃,滑坡前的地缝开裂导致内能释放,是异常增温的一个原因。我们提出了警告,但被忽视。 滑坡发生的原因 : 一、地震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地处云南和四川交界,自 2012 年 12 月以来,两省共发生 3 级以上地震 15 次,一直被认为是地震高发区和危险地带。 2008 年 5 月 12 日四川汶川 8 级地震不仅影响四川的滑坡频发,云南也未幸免。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10348.html 2012 年 9 月 7 日 11 时 19 分 , 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境内 ( 北纬 27.5, 东经 104.0) 发生了 5.7 级地震,震源深度 14 公里。震中距离云南彝良县城约 15 公里,距昭通市约 30 公里,距贵州威宁县城约 80 公里。 12 时 16 分,又发生了一次 5.6 级地震,两次地震震中相距约 10 公里。之后,又发生余震 20 余次。据报道,地震已造成至少 80 人死亡, 800 多人受伤。镇雄县与彝良县是近邻,处于同一纬度,受地震影响地表土质松动,地下内能内释放融化冰雪,上冷下热涨缩不均,在雨雪浸泡下极易发生滑坡。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1597-610330.html 二、雨雪天气 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李连举在指挥部会议上介绍,据专家组在现场初步调查,滑坡是在一个高位陡坡上发生的,经过 10 多天持续雨雪天气,陡岩下的堆积体浸泡以后饱和,突然暴发山体滑坡。 http://news.qq.com/a/20130111/002216.htm 三、与附近煤矿地下开采有关 http://news.163.com/13/0112/03/8L05O23L0001124J.html 教训 : 云南省针对地质灾害的预警早于去年的 11 月 21 日就已经结束。“根据国家的规定,我们只有在汛期开展地质灾害预警,预警的时间为每年的 4 月 15 日到 11 月 15 日。由于今年受彝良地震后续工作的影响,我们将预警的时间还推后到了 11 月 21 日。”预警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示。也就是说,由于此次镇雄县山体滑坡事故发生在了地质灾害预警的真空期,因此云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没有做任何的预警和预报。 http://news.163.com/13/0112/03/8L05O23L0001124J.html 针对有关部门的暖冬预测,我们提出了 2012-2013 年冷冬和低温冻害的警告。 2012 年 8 月 11 日 相关部门预见今冬将发生暖冬,我提出不同意见,认为将发生冷冬,有四大理由: 一、 2013 年年太阳黑子高值可能减弱“冷冬”的强度。 二、 2010-2012 年连续发生的 3 次 8.5 级以上地震地震和海啸可能导致冷冬。 三、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厄尔尼诺年和拉尼娜年易发生冷冬。 四、 2012 年 10 月至 2013 年 1 月为强潮汐时期可能导致冷冬。 提不同意见的的目的是希望相关部门应该汲取 2009 年厄尔尼诺发生后预测暖冬的历史教训,认真听取不同学术观点,避免预测失误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0121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52439.html 2012 年 12 月至 2013 年 1 月中国北方的极寒和南方的雨雪冰冻灾害造成了反常的极端天气,云南地震频发导致地下热能大量释放,使冰雪快速融化,长期浸泡导致滑坡。异常增温是前兆,可惜被忽视。 2013年1月12日最高气温变温预报 2012年9月7日云南昭通市彝良县地震 2013年1月11日云南镇雄山体滑坡事故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10448 次阅读|6 个评论
山区地质灾害何时了?
热度 4 陈龙珠 2013-1-11 22:14
陈龙珠sh :【 山体滑塌一般是有前兆的,靠科技仪器现场监测不可能解决各地的潜在问题。一桩桩血的教训,呼唤山区村镇设立兼顾山坡瞭望的护林员-经地质灾害科普培训 】新浪网专题 http://t.cn/zj1k4gM 。截至11日20时30分,云南镇雄县果珠乡高坡村赵家沟村民小组山体滑坡已造成42人遇难,2名伤员已经脱离生命危险。 http://t.cn/zjBSRJb
个人分类: 防灾减灾|2855 次阅读|5 个评论
沉痛默哀:镇雄山体滑坡共致46人遇难(儿童19人、60岁以上7人)
热度 7 lbjman 2013-1-11 21:02
【中新网昆明 1月11日18:12 电 (顾一航 胡远航 王艳龙)记者从云南省减灾委获悉,该省昭通市镇雄县山体滑坡已致26人遇难、2人受伤。被埋46人中,有儿童19人、60岁以上7人。】 【人民日报记者胡洪江现场消息( 1月11日20:12 ) ,目前,昭通山体滑坡死亡人数已上升至39人,另有2人受伤,5人失踪。现在当地下起了雪,给救援工作带来困难。】 【 云南网讯(记者 杨之辉)记者从云南镇雄县政府新闻获悉: 截至1月11日20时30分 ,云南镇雄山体滑坡灾害事故已造成42人遇难、2人受伤,在事故中受伤的2人不在被埋之列。】 【中新网镇雄 1月12日08:28 电 (记者 胡远航 王艳龙)记者12日凌晨在云南镇雄山体滑坡现场了解到,截至目前,山体滑坡事故已致44人遇难,还有2人失踪。】 【 北京晨报 01月13日02:09 电, 云南省昭通市市长说,12日11时50分许,镇雄县山体滑坡灾害最后1名失踪者的遗体被找到,遇难者人数最终确认为46人,搜救工作结束。】 本人借科学网,表达个人沉痛默哀之情............................... 本人想咨询一下,目前我们中国是否有关于“预警和防范岩体灾害”的政策措施?如果没有,目前正处于申请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时档,建议有关人员不妨申请类似 《预警和防范岩体灾害政策体系构建研究》等防止或减少自然灾害的基金项目 ,利国利民。恭请有关网友留意!
2104 次阅读|14 个评论
山体滑坡的预测和评估是一个科学问题
热度 4 zoumouyan 2012-10-7 20:15
山体滑坡的预测和评估是一个科学问题 邹谋炎 这两天科学网上龚明博主发了博文《 山体滑坡是否可以预测? 》引起一定的讨论,陈桂华博主评论称“滑坡预测是比地震预报更不靠谱的伪命题”。应该说,陈桂华博主提供的论据有一定的说服力。我本人不直接研究地震和山体滑坡,只是在发展工作中关心到这个问题,可以提供一些背景知识供网友参考。 国外有公司出产一种“斜坡位移监测仪”,可以监测山体的微小位移,精度达几毫米。从专利资料库中能找到这一问题的若干材料。同时,不少研究者正在从事相关研究。在些工作不是无意义的。因为,各个国家、地区都有大量山地。在斜坡附近建立各种设施、敷设管线、修建道路不可避免。更不用说许多民居和厂矿是依山而建的。第一件事是滑坡的评估,这需要有科学依据。第二件事是预测。对不得不建或留在斜坡下的设施,必须确保安全。在评估基础上的预测也是期望中的事。 与地震预测相比,滑坡预测的难度应该低一些。当然,如果滑坡随着地震同时发生,问题要困难得多。如果不是同时发生(这种情况也常见),情况应该好些。现代技术发展正在逐步克服各种困难。例如在不久的将来,先进的位移监测仪,有可能在必须实施的区域内大范围布网,同时价格越来越现实。通常认为,为了进行滑坡预测,需要对山体探测的深度不深,例如达到 100 米就非常有用,而且探测范围可能较小。这使得更多的地球物理仪器可能派上用场,而且可能达到较好的分辨率,例如频率扫描式地震仪。宽带冲击雷达也会有用。这些仪器的的进步和联合应用,连同地表斜坡位移测量,会为滑坡可能性提供越来越多的参考数据。自然地,少不了地球物理研究者的努力。这需要深入的研究,例如地质和数学物理建模,以及数据融合。 人类不得不面向自然。科学工作者的任务是寻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办法。依山傍水,常常是不得不为的事。
5844 次阅读|9 个评论
有感:云南彝良山体滑坡确认18名学生遇难
lzxun123 2012-10-5 08:46
来源: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昭通10月5日消息(记者李健飞 贾宜超)10月4日上午8:10,云南省彝良县龙海乡镇河村油房村民小组发生山体滑坡,共造成19人被埋,其中18人是当地学生。目前18名遇难学生遗体已经找到,另外1名失踪人员正在搜救当中。山体滑坡还造成当地1人重伤,伤者已进入临时医疗点进行抢救,病情稳定。 此次山体滑坡造成当地田头小学教学楼(石混结构一层4间教舍)全部被掩埋。农户住房受损6户15间,其中全部被掩埋3户7间。掩埋耕地2.5亩。 首先,向那些遇难的学生表示沉痛的哀悼,向他们的家人表示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慰问。 其次,为那些即将“被”代人受过者表示对他们来说没有任何意义的同情。 再次,希望这样的悲剧永远不要再次发生。 最后,祝全国的学生都能够在安全的环境里读书,祝全国的教师都能安心地教书。 附带诅咒一句:希望那些对此真正应该负重要责任的人得到应有的惩罚。
个人分类: 天南地北|2817 次阅读|0 个评论
10月4日云南彝良发生山体滑坡一小学9人遇难10人被埋(更新中)
热度 4 liuli66 2012-10-4 17:01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yunnandizhen/content-3/detail_2012_10/04/18051849_0.shtml 详见 http://news.sina.com.cn/z/video/ynhp1004/?opsubject_id=top1?opsubject_id=top1#87073841
个人分类: 杂感|804 次阅读|6 个评论
地震滑坡编录
kejidaobao 2012-9-13 10:47
地震区多为山盆交界地带的高山峡谷区,也由此触发大量山体滑坡。地震滑坡编录工作是区域地震滑坡研究的基础,地震滑坡编录的完整性决定了后续地震滑坡区域科学研究的科学性。 地震滑坡编录的主要方式有野外实地调查和基于遥感影像调查。地震滑坡编录方法经历了基于野外调查的滑坡编录、基于航片解译的纸质图编绘、纸质图数字化编绘、人机交互解译和地震滑坡遥感影像自动提取几个主要阶段。基于野外调查的滑坡编录方法,因实地调查工作量大的局限性,很难获得全面详细的地震滑坡编录图,后续统计滑坡数量、面积及进行滑坡空间分布分析比较困难。基于航片解译的纸质图编绘方法,因为可能的滑坡数量较多,获取准确的滑坡数量与滑坡面积比较困难,后续统计分析依然存在困难。纸质图数字化编绘的滑坡编录图则可利用程度高,有力地推动了地震滑坡研究。人机交互解译方法,需将遥感影像进行精确地理配准,由计算机直接开展遥感影像目视解译,可以根据地形数据制作地震滑坡区的三维遥感影像,真实再现地震滑坡区域三维场景。该方法已经成为目前最常用的区域地震滑坡编录方法。 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地震,滑坡覆盖面积广、数量多,其滑坡详细编录意义毋庸置疑。它不仅仅是后续地震滑坡空间分布分析、危险性评价、泥石流研究、震区河流与地貌演化、活断层与滑坡关系等的研究基础,在工程意义上,详细编录图是获得震区流域内滑坡松散堆积物体积的基础,进而是获得沟口泥石流潜在物源体积的基础,可为后续的泥石流科学研究与防灾减灾提供基础与依据。 《科技导报》2012年第25期18—26页刊登了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活动构造与火山重点实验室许冲的文章“汶川地震滑坡详细编录及其与全球其他地震滑坡事件对比”,基于高分辨率多源遥感影像人工目视解译与部分滑坡野外验证方法进行了汶川地震滑坡详细编录。封面图片为汶川地震滑坡编录图,编录结果表明,地震触发了197481处滑坡,面积约1160km2,大致分布于约110000km2区域内,是当前汶川地震滑坡最全面详细的编录,也是有记录以来单次地震事件触发滑坡数量最多的记录。本期封面由金功博设计。(本刊记者 朱宇)
个人分类: 栏目:封面图片说明|3795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疆新源县的地震与山体滑坡
xueguoliang 2012-8-1 16:07
新疆新源县6月30日发生了6.5级的地震,今天又发生了山体滑坡,28人被埋 已造成18人遇难,这两者是否有着内在的联系? http://news.qq.com/a/20120801/001131.htm?qq=0ADUIN=181976445ADSESSION=1343801846ADTAG=CLIENT.QQ.3493_.0
3740 次阅读|0 个评论
在湖北保康基层实践的日子(2)
热度 1 sungd 2012-7-12 18:37
在保康县实践已经是第三周了,在这里我几乎每天跟着李主任吴股长一起下乡镇,爬山,查看山体滑坡的情况,让我们最放心不下的是住山体下的老百姓,更让我们揪心的是他们的生命安全。 一 7 月 10 日,天气阴天,但是很热,尽管雨已经暂时停歇了,但是多处滑坡和岩体滑落的报告也相继从各个乡镇上报上来,早上一大早吴股长就在单位门口等我了,好几次张庭都想跟我一起去,因为他是学计算机的,主要负责网络的建设,所以单位没有安排他这些事情,这次我把张庭也带上了。 吴股长看我们没有换鞋子,让我们赶快回去换鞋,而且再三叮嘱: “ 要带上水,做好心理准备,今天去的地方比较危险 ” 司机小周查看了汽车的情况,我们带好雨伞,相机,还有一些必须得工具,就出发了。 上山的路不是很好走经过了好几个上坡,拐弯,并且沿路想村民打听, 1 个多小时后我们来到了事发地点。这里是村民姜发根的家,夫妻两人已经都 50 多岁了,两个儿子都在广州打工,这里是城关镇比较远的一个村子,离镇政府 10 多公里,村子不大,但是很分散。 村民姜发根告诉我们, 7.6 号的晚上的大雨情况,以及在次日的早上几个巨大的岩石滑入他家的院子,这几天他们都住在亲戚家里,因为不知道上面是否还会有岩石滑下,他们家在这里住的已经 10 多年了,今年是第一次发生这样的事情,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新的岩体滑坡点。 二 我们和当地的村干部一起听完姜发根的大致情况的描述,查看了一下附近的水文情况,房子建的位置是比较合理的,也有防滑墙,因为上面植被覆盖很茂密上面的我们无从知晓。 得知李这里的大致的情况后,吴股长立刻让我做一个详细的记录,让我带好相机准备上山检查情况。张庭因为第一次出来,我们都劝他不要跟我们上山了,因为雨刚停本来就没有路很滑怕有危险,山上蚊虫又多,但是这个北方的小伙子一点也不畏惧。 刚出院子的门, 59 岁的姜发根喊住吴股长: “ 我们一起去。 ” 因为他年龄比较大,吴股长再三劝阻,姜发根老人坚持说: “ 我一直在这里生活,如何上山我了解情况,别看我岁数大了,顶一个年轻小伙子 ” 看到此景,村长也决定与我们一起,上山检查情况。 三 上山是没有路的,姜发根老人拿着一把镰刀,在前面,一边挥舞着镰刀,砍掉刺刺丫丫的树枝,给我们劈开一条小路,本身山就很陡峭,蚊子特别多,一开始我就被滑了一下,胳膊也挂到了树枝,立刻一道口子酒渗出血了。很快衣服也都湿透了。 看见到后面的张庭吃力的样子,我们都劝他不要爬了,下去等着我们。 弯弯曲曲的迂回路线,感觉自己进入了原始深林一样,时刻担心着自己的脚下。 虽然没有太阳,但潮湿闷热的天气。让我们汗流如注,脚下松散的石块让我始终提心吊胆。中途还要不停的拍照,观察地质情况。 最终我没有爬上山顶,看到岩体崩塌的位置,吴股长他们上去了,身上筋疲力尽,心中也充满遗憾,下山的路依然艰难,竟然连摔了 5 次,还差点滑下了山!这次的经历让我更加的难忘,山区百姓的生活不容易,让我的认识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
3278 次阅读|2 个评论
堰塞湖
zhushiao 2009-6-21 08:53
堰塞湖 朱诗鳌 1. 引子 四川汶川大地震造成的山体滑坡形成了许多堰塞湖。堰塞湖的险情, 牵动着亿万人的心。现在对于堰塞湖, 可谓家喻户晓。 堰塞湖一词是一个属于地质学与地理学领域的专业术语, 因而此前不为一般人熟知, 《现代汉语词典》也未收入。不过笔者还是有幸在自己的书橱中找到了两本收有该词的辞书, 一本是198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汉英词典》, 另一本是1974年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云五社会科学大辞典》。这两部辞书都将堰塞湖堂而皇之地收为词条。可见, 堰塞湖一词早已有之, 并不生辟, 亦非生造。实际上, 堰塞湖从古老的年代开始就与人类社会息息相关。更有意思的是, 有些堰塞湖就在我们身边, 我们却有眼不识泰山。如重庆的小南海就是因地震时产生的山体滑坡阻塞河道形成的堰塞湖, 只是我们过去没在意或没有意称它是堰塞湖罢了。 2. 什么是堰塞湖 堰塞湖(barrier lake;dammed lake;checked up lake)是河道、凹地因种种原因堵塞后贮水所形成的湖泊。堵塞体称堰塞体。堰塞体实际上是一座天然水坝, 堰塞湖实际上是一座水库。堰塞湖主要有以下一些类型: (1)地震堰塞湖由地震活动产生的山体滑坡形成的堰塞湖。相应的堰塞体也称地震坝。 我国重庆黔江上的小南海,就是在清代(1856年)因地震活动形成的一座堰塞湖, 坝长约100m, 坝高约30m,见图1。由于后来又人为开设了溢洪道,因此它能与人工水坝工程比美, 现已成为旅游胜地, 并享有深山明珠等美誉。对其成因,李四光曾有冰窖之说。 图1 小南海(引自lotour.com) (2)山崩堰塞湖由特殊地质构造产生的山体滑坡形成的堰塞湖。相应的堰塞体也称山崩坝。 我国陕西的天池则是由特殊的地质构造产生山体滑坡堵塞了太乙河形成的堰塞湖。天池也称太乙池。见图2。 图2 陕西天池(引自cn.bytravel.cn) (3)泥流堰塞湖由地震等活动产生的泥石流形成的堰塞湖。 (4)熔岩堰塞湖由火山爆发产生的熔岩流形成的堰塞湖。 我国有多座著名的熔岩堰塞湖, 如: ● 黑龙江省东南部的镜泊湖。它是经5次火山爆发由熔岩流堵塞河道形成的。见图3。 ● 黑龙江省的五大连池。由14座火山爆发形成, 在河道上形成了5个一连串的堰塞湖, 故名。见图4。 ● 新疆的天山天池。天山天池距乌鲁木齐110km, 湖面呈半月形, 长3400m, 最宽处1500m, 最深105m, 有天山明珠的盛誉。见图5 。 图3 镜泊湖(引自 www.lotour.com ) 图4 五大连池之一(yigilai.com.cn) 图5 天山天池(引自beibaoke.com.cn) (5)冰碛堰塞湖由冰川消退时产生的冰凌形成的堰塞湖。 我国的黄河、黑龙江、松花江都易形成这种堰塞湖。我国黄河每值冬春季节, 在多湾多滩的河段, 以及下游气温低于上游气温的河段(如黄河下游的某些河段, 与从宁夏到内蒙的自南向北的河段都存在有这种温差现象)易发生冰凌插塞堆积现象, 严重时便形成了冰碛堰塞湖, 对上下游构成威胁。冰凌堆积体称冰坝。图6是我国黄河上的一座冰坝。 图6 黄河上的一座冰坝 (引自a4.att.hudong.com) 图7 瓦依昂坝 (引自picasaweb.google.com) 诚如上述, 山体滑坡可以堵塞河流形成水库;然而, 世界上还有一个与此完全相反的、也许是绝无仅有的史实:滑坡体竟然会使已有的水库消失这就是意大利的瓦依昂(Vajont)坝库区的一次特大山体滑坡, 滑坡体将该水库填满, 原有水库不复存在。库水漫过坝顶时, 漫顶水深超过100m , 在不到7分钟的时间里, 就冲毁了下游1个市镇和5个村庄, 死亡2600余人。这一山体滑坡发生在1963年10月9日, 这一天就成了坝工历史上最为悲惨的日子。该滑坡体方量竟达2.4亿m3, 而当时的库容仅1.2亿m3。该坝是世界最高的薄拱坝, 坝高265m, 现在却成了一座不蓄水的被废弃的坝, 如图7所示。 3. 堰塞湖的处理措施 在发生山体滑坡形成堰塞湖的初期, 如果堰塞湖对上下游的人民生命财产构成威胁时, 就要进行紧急排险处理。排险处理措施主要有: (1)开挖溢洪道。 在堰塞湖岸开挖溢洪道(或明渠)是处理堰塞湖的常用方法, 如图8所示。溢洪道通常都是将湖水排泄到堰塞体下游的原河道, 也可考虑排泄到相邻河道或相邻河道的水 图8 开挖溢洪道排泄湖水示意图 库中(要具有这种地形条 件, 同时在所泄湖水对相邻河道或相邻河道的水库不带来危害的情况下才予考虑)。在采用溢洪道(明渠)排泄堰塞湖水时, 在选线时要注意选在垭口处, 以节省开挖量, 同时还要注意土质问题。如果是土料, 开挖较容易, 但防冲刷措施就较困难。如果是岩石, 开挖较难, 甚至要爆破, 但能防冲刷。汶川大地震中形成的唐家山堰塞湖, 就采用了开挖明渠的措施泄流, 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被堰塞体拦蓄了近一个月的湖水, 顺利地通过明渠排泄到了下游, 下游130余万人民群众的生命得到了安全。明渠位于右岸, 其工程规模巨大, 长约700m, 宽40~50m。 1963年2月, 前南斯拉夫与保加利亚接壤处发生了一次大的滑坡, 形成了堰塞湖。因又遇暴雨, 湖水猛涨, 形将漫过堰塞体。为防止堰体溃决, 便在左岸较完整的岩石上开挖了一条溢洪道, 排除了险情。 (2)在堰塞体上开挖泄水槽。 为控制堰塞湖水以解除堰塞湖对下游的威胁, 也可堰塞体上开挖泄水槽。 如果堰体是碎石土料, 很松散, 在湖水经泄水槽下泄时, 极易遭受冲淘, 严重时甚至可使堰体溃决。为增强泄水槽的抗冲刷能力, 确保排泄的顺利进行, 建议: 1.泄水槽的橫断面开挖成梯形, 槽的纵断面呈流线形; 2.开挖后, 泄水槽要夯实; 3.在槽内铺以加筋型土工膜, 并延伸至堰体下游脚; 4. 土工膜的搭接处采用粘接或焊接; 5. 土工膜的上游端采用埋入式锚固, 并用土工合成材料石笼加固, 见图9。其余各部分均采用带帽的锚固桩固定, 锚固桩呈梅花形布置; 6. 在下游坝脚处设置土工合成材料石笼对土工膜起压重作用, 和防冲消能作用。 图9 泄水槽纵剖面图 (3)用虹吸管袋排泄湖水。 土工合成材料(geosynthetic)在近二三十年来, 已在水利工程中发挥了革命性的作用, 在不少方面取代了传统的方法, 改变了传统的观念, 如在防汛抢险中早已不用草袋而用土工编织袋, 用无纺土工布可有效处理堤坝管涌,三峡围堰工程中采用复合土工膜防渗等等。在处理堰塞湖险情时, 如果也采用这种先进科技土工材料, 会节省大量人力、物力, 处理会更有效、更快。 这里是作者建议的用加筋型土工膜虹吸管袋的排泄方法。 虹吸管袋用加筋型土工膜与螺旋钢丝做成, 如图10所示。管内用螺旋钢丝起支撑作用, 并承受泄水时管内的负压。管袋首、尾端封闭并设简易的拉链式开口(也可设蝴蝶阀式开口)。中间一定部位亦设拉链式开口, 用于注水。放置于堰塞体上的情况如图11所示。 图10 虹吸管袋结构图 图11 虹吸管袋在堰塞体上的布置 使用程序是: 1. 如图将管袋置于堰体上, 首、尾部拉链式开口关闭; 2.用人工或水泵从中部开口处向管内注水, 至充满为止,并关闭该开口; 3. 打开首、尾开口, 形成虹吸式排泄; 4. 将湖水水面降至计划高程(但须注意水位降得太低, 即h值太大时, 虹吸现象就破坏了, 一般要求管内真空值不宜超过8m水柱高); 5. 此后的河道来水仍然可以通过管袋排泄; 6. 经以上排泄后, 如所剩湖水不致对下游产生威胁, 也可用爆破法将堰塞体开出通道宣泄河道来水。 按图11所拟水头,粗估管袋能排泄的流量如表1。 表1 管袋直径(cm) 100 90 80 70 60 50 排泄流量(m 3 /s) 18 14 10 7 5 3 1天泄量(万m 3 ) 155 121 86 60 43 26 对某一堰塞湖可同时使用多条管袋。从上表可知, 比如对直径70cm的管袋, 用1条, 10天可排泄600万m 3 。同时用5条, 2天就可排泄600万m 3 。 管袋可重复使用。管袋加工、运输都很方便。 4. 对保留堰塞湖的处理 对有险情的堰塞湖, 需采取上述紧急处理措施。但对于那些对上下游不构成威胁, 或者经处理后, 堰塞体还可加以利用, 那么, 就可将这些堰塞体或堰塞湖永久保留, 并改造成永久性的水坝和水库, 将害转化为利。 堰塞体是一个山体滑坡的自然堆积体, 其组成部分可能是尺寸很大的石块, 也可能是碎屑土石, 但都是松散的。对于这样的松散体要保留下来成为永久性的坝体, 就要进行处理。处理包括两方面:一是处理堰塞体;二是设置溢洪道。 (1)处理堰塞体。包括堰塞体加固与防渗处理: ① 堰塞体加固:对不满足稳定要求的断面, 要补填。对特别松散的部位, 加以压实。 ② 防渗处理:最简单易行的措施, 就是在上游面铺设土工薄膜防渗。如果坝体稳定无问题, 河道泥砂含量又大, 甚至可以考虑不作人工防渗处理。作这种考虑, 可以借鉴于河狸坝(beaver dam)。河狸坝是由河狸筑成的坝。河狸筑坝只是在要筑坝的位置紧密地铺设树枝即可, 之后, 河道中的泥砂与杂物会自然地填塞树枝间的空隙, 达到坝体防渗效果。如果对堰塞体不作人为防渗处理(满足上述条件时), 也可以说是从仿生学得到的启示。 (2)设置溢洪道。常用的措施是在库岸开挖溢洪道, 有条件也可在坝体上设溢洪道。 5. 结语 (1) 对可能对上下游造成威胁的堰塞湖, 只要及时、科学地予以处理, 就可转危为安, 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2) 对可以保留、有使用价值的堰塞湖, 只要对堰体进行加固与防渗处理, 并考虑泄洪措施, 就可变害为利, 为人类服务。 (3) 对保留堰塞湖的溢洪设置, 也可考虑采用加筋型土工膜虹吸管袋。特别是对小型堰塞湖, 这种措施具有许多优越性。 (4) 在由地震形成的堰塞湖, 要特别注意在库区是否还存在有可能的山体滑坡。因为在余震的影响下, 该山体一旦塌滑, 就会产生涌浪, 导致堰塞体溃决。水库中因山体塌滑产生的涌浪(包括在战争中因炸弹爆炸在水库中产生的涌浪)具有巨大的破坏力, 即使是重力坝都可能遭到破坏。 (5) 迄今, 世界上保留下来的堰塞湖, 似乎都因其独特的景观而成为旅游胜地。堰塞湖能否像人工水库发挥发电等其他效益?值得思考。
个人分类: 水利工程|7767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1: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