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闪电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显形的闪电和隐形的闪电均为航空安全隐患
lulingkxw 2019-6-16 23:52
以下俄罗斯客机被电击的案例值得认真研究总结,显形和隐形的闪电都是航空安全的隐患。这两种闪电的形成机制是一样的,但后一种往往不被注意,也相对难以发现,这就更要重视研究加以防范。我已经发现部分航空事故是因为隐形闪电导致的。 俄罗斯一客机被闪电击中迫降起火致41死 32人幸存 2019-06-16 13:41 人民网 据人民网讯 据法新社报道,俄罗斯航空公司(Aeroflot)一架客机上月在莫斯科谢瑞米提耶佛机场紧急迫降并起火,事故造成41人丧命。俄国调查人员15日表示,这架客机的自动驾驶系统曾遭到闪电击中。 这架苏恺超级喷气100型飞机(Sukhoi Superjet-100)在2017年打造,对机上黑盒子进行调查的人员表示,发现机身外有烧痕,这是被闪电击中的典型现象。但调查人员没有提及其他技术问题来解释这起灾难性事故。当时的目击者早已指出,闪电击中了客机。 这起事故发生在5月5日,当时客机从谢瑞米提耶佛机场(Sheremetyevo airport)起飞后不久,便发出紧急讯号并折返机场。飞机原定飞往俄国北部城市莫曼斯克(Murmansk)。客机紧急迫降时烧成一团火球,坐在后半部的乘客大多不幸丧命,机上有37人逃过死劫。 (原标题:俄罗斯客机迫降起火致41死系因闪电击中自驾系统)
个人分类: 地壳形成|10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研究发现闪电触发核反应
lulingkxw 2017-11-27 00:40
读图:闪电是来自地壳裂带的物质向高空高速运动的一种形态,是在地球陨击成岩遗迹中,在自然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继发性物质运动。 它并非发源于高空,它总是伴随着大雨、火山爆发等过程释放地壳中的能量物质,也可以推理其成因的。 闪电的形态各异,显示了物质在地层裂带中聚合的关系: 球状闪电(来自地壳中的漩涡结构)、枝形闪电(来自地壳中溶洞分支系统),分享。陆玲 研究发现闪电触发核反应 图片来源:Massimiliano Clari/Alamy Stock Photo 像碳-13、碳-14和氮-15一样的罕见原子形式一直被用于阐明古时手工艺品的年代和探寻史前食物链的细微差别。这些罕见同位素源自何处?研究发现,它们来自由外太空高能宇宙射线触发的大气层中复杂的亚原子级联反应。如今,科学家为这个清单增加了一种新的同位素引发剂:闪电。 用于探寻各种地球化学过程的示踪物——碳-13,通常在高能宇宙射线进入大气层并同那里最丰富的氮形式——氮-14原子发生撞击时产生。这些原子失去一个中子,留下的不稳定的氮-13原子脱落一个中微子和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这种反应(以及随后正电子同带负电荷的电子相撞时发生的湮没)产生了一个稳定的碳-13原子和两种带有特定能量的伽马射线——通常被用于探测宇宙射线。 不过,今年2月,在日本西北海岸观测午后雷暴的科学家获得了相同的信号。更重要的是,该团队还探测到更广范围的伽马射线。自由中子撞进氮-14原子中时产生的不稳定氮-15原子释放了这些射线。这意味着猛烈的闪电可能和宇宙射线一样,触发一连串相同的核反应。研究人员在日前出版的 《自然》 杂志上报告了这一发现。 不过,他们同时表示,这些雷暴产生的同位素可能仅构成了所有此类原子的一小部分,因此最新发现不可能改变其他科学家利用它们测定年代和进行地学追踪的方式。(宗华)
个人分类: 地壳形成|610 次阅读|0 个评论
Nature: 闪电有机会影响反物质
zhpd55 2017-11-24 08:49
Nature : 闪电 有机会影响 反物质 诸平 A Kyoto University-based team has unraveled the mystery of gamma-ray emission cascades caused by lightning strikes. Credit: Kyoto University/Teruaki Enoto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 Phys.org ) 2017 年 11 月 22 日 转载来自日本 京都大学 ( Kyoto University ) 的消息,该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发现, 闪电放电 会 引起的光致 核 反应 , 有可能会对反物质产生影响。 日本 京都大学 的研究 团队 已经 解开 了 由雷击引起的伽马射线发射 流之谜 。 雷雨天气, 一场 疾风暴雨来临 : 天昏地暗,电闪雷鸣,这是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这一幕虽然大家都很熟悉,并且不断地在人类生存的地球上重复发生,并没有什么神秘感。但是,对于其中引起的光反应之谜,有许多可能还是有待深入研究的空白。 京都大学 的研究已经使神秘加深,他们发现闪电可能导致物质 - 反物质湮灭( matter-antimatter annihilation )。 相关研究结果已经于 2017 年 11 月 22 日在《 自然 》( Nature ) 杂志网站发表 —— Teruaki Enoto, Yuuki Wada, Yoshihiro Furuta, Kazuhiro Nakazawa, Takayuki Yuasa, Kazufumi Okuda, Kazuo Makishima, Mitsuteru Sato, Yousuke Sato, Toshio Nakano, Daigo Umemoto, Harufumi Tsuchiya. Photonuclear reactions triggered by lightning discharge . Nature , 2017 , 551: 481-484 . DOI: 10.1038/nature24630 Abstract Lightning and thunderclouds are natural particle accelerators 1 . Avalanches of relativistic runaway electrons, which develop in electric fields within thunderclouds 2 , 3 , emit bremsstrahlung γ-rays. These γ-rays have been detected by ground-based observatories 4 , 5 , 6 , 7 , 8 , 9 , by airborne detectors 10 and as terrestrial γ-ray flashes from space 10 , 11 , 12 , 13 , 14 . The energy of the γ-rays is sufficiently high that they can trigger atmospheric photonuclear reactions 10 , 15 , 16 , 17 , 18 , 19 that produce neutrons and eventually positrons via β + decay of the unstable radioactive isotopes, most notably 13 N, which is generated via 14 N +  γ  →  13 N +  n , where γ denotes a photon and n a neutron. However, this reaction has hitherto not been observed conclusively, despite increasing observational evidence of neutrons 7 , 20 , 21 and positrons 10 , 22 that are presumably derived from such reactions. Here we report ground-based observations of neutron and positron signals after lightning. During a thunderstorm on 6 February 2017 in Japan, a γ-ray flash with a duration of less than one millisecond was detected at our monitoring sites 0.5–1.7 kilometres away from the lightning. The subsequent γ-ray afterglow subsided quickly, with an exponential decay constant of 40–60 milliseconds, and was followed by prolonged line emission at about 0.511 megaelectronvolts, which lasted for a minute. The observed decay timescale and spectral cutoff at about 10 megaelectronvolts of the γ-ray afterglow are well explained by de-excitation γ-rays from nuclei excited by neutron capture. The centre energy of the prolonged line emission corresponds to electron–positron annihilation, providing conclusive evidence of positrons being produced after the lightning.
个人分类: 新科技|2407 次阅读|0 个评论
昨夜电闪雷鸣,今晨雷鸣电闪
热度 10 dmi2007 2016-6-24 11:59
昨夜至今晨: 睡觉前,大雨滂沱一阵,电闪雷鸣。 一觉醒来,一阵滂沱大雨,雷鸣电闪。 与周公约会的期间是神马情况,就不得而知了。 估计是一整夜的强对流天气,这个也是我到丹麦来这么多年第一次见。 ( 1)云很厚,雨是一阵一阵的。 (2)拍闪电略有些麻烦:上三脚架,手动模式,ISO50-100,光圈F5.6-F11之间,B门,快门线控制曝光,15-30秒不等,依背景光线而定。 (3)昨夜睡觉前,在门前逮着的闪电 (4)今晨被雷声吵醒,索性起来又拍了一阵,逮着了一条通天达地的
个人分类: 摄影|9061 次阅读|22 个评论
喜欢看雨雪从天而降
pingguo 2016-6-20 11:41
两种方式将我们相连。 年轻时我们喜欢闪电的方式, 如今,我们接受蜗牛的缓慢。 凭借的同样是自然之力。 时间交给我们的东西远比书本深刻。 从无数片树叶辨认你, 像风一样围绕。 人与人的连接,也是人与神的连接。 当我想你,姐, 这是适合我的孤独。 一个人的完成需要遭遇另一个人。 爱与信仰根本上是个人的事, 无需雨雪点赞。 喜欢看它们从天而降。 2016-06-12
个人分类: 诗歌|168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闪电的瞬间,令人震撼
lcj2212916 2015-10-5 17:57
南非摄影师米切尔·克罗格不惜以生命冒险,捕捉闪电击中地面的壮观瞬间。
936 次阅读|0 个评论
闪电知音--读孟津博文:天空中写京城夜空雷电,等
热度 2 zjzhaokeqin 2015-8-13 09:43
闪电知音-- 读孟津博文:天空中写京城夜空雷电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699-911569.html 赵克勤/文,孟津/图 天空中的闪电, 映射入我们的眼睛, 化成了我们的神经; 大脑的神经, 映射入一台台机器, 编织的网络在不断延伸; 天空中的闪电, 闪了几千万年, 终于在地上找到知音; 那是强电-弱电-微电, 还有人脑, 化成的精灵。
个人分类: 诗类|1991 次阅读|4 个评论
闪电与神经元
热度 18 小水獭 2015-8-9 10:07
看到孟津老师的博客 《 天空中写京城夜空雷电》 惊呼闪电的样子真像神经元的树突和轴突: A single, pyramidal neuron. Illustration by Ramon Y Cajal S., ca. 1899. Cajal 银染色的锥体神经元 http://drsimonsaysscience.org/2015/02/03/i-am-neuron/ 下图应该是海马区的颗粒细胞 http://jonlieffmd.com/wp-content/uploads/2012/10/Newborn-neuron-in-mouse-brain-.gif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ganglion cell (2) Wong, KY, Dunn, FA, Berson, DM. (2005) Photoreceptor adaptation in intrinsically photosensitive retinal ganglion cells. Neuron 48 (6):1001-10. PMID 16364903 . http://neuronbank.org/wiki/images/3/32/Photoreceptive_ganglion_cell.jpg Neuron. 2003 Jan 9;37(1):15-27. Fireworks in the primate retina: in vitro photodynamics reveals diverse LGN-projecting ganglion cell types. Dacey DM 1 , Peterson BB , Robinson FR , Gamlin PD . (D) Schematic summary of depth of dendritic stratification and mean dendritic field size for each of the 13 ganglion cell populations recognized thus far.
个人分类: 活色生香de生物科学|6016 次阅读|28 个评论
[转载]《我对黑暗的柔情》
crossludo 2012-5-1 13:54
我对黑暗的柔情 作者:迟子建      我回到故乡时,已是晚秋的时令了。农人们在田地里起着土豆和白菜,采山的人还想在山林中做最后的淘金,他们身披落叶,寻觅着毛茸茸的蘑菇。小城的集市上,卖棉鞋棉帽的人多了起来,大兴安岭的冬天就要来了。窗外的河坝下,草已枯了。夏季时繁星一般闪烁在河畔草滩上的野花,一朵都寻不见了。母亲侍弄的花圃,昨天还花团锦簇的,一夜的霜冻,就让它们腰肢摧折,花容失色。      大自然的花季过去了,而居室的花季还在。母亲摆在我书房南窗前的几盆花,有模有样地开着。蜜蜂在户外没有可采的花蜜了,当我开窗通风的时候,它们就飞进屋子,寻寻觅觅的。不知它们青睐的是金黄的秋菊,还是水红的灯笼花?      那天下午,我关窗的时候,忽然发现一只金色的蜜蜂。它蜷缩在窗棂下,好像采蜜采累了,正在甜睡。我想都没想,捉起它,欲把它放生。然而就在我扬起胳膊的那个瞬间,我左手的拇指忽然针刺般的剧痛,我意识到蜜蜂蜇了我了,连忙把它撇到窗外。      蜜蜂走了,它留在我拇指上的,是一根蜂针。蜂针不长,很细,附着白色的絮状物,我把它拔了出来。我小的时候,不止一次被蜜蜂蛰过,记得有一次在北极村,我撞上马蜂窝,倾巢而出的马蜂蛰得我面部红肿,疼得我在炕上直打滚。      别看这只蜜蜂了无生气的样子,它的能量实在是大。我的拇指顷刻间肿胀起来,而且疼痛难忍。我懊恼极了,蜜蜂一定以为我要致它于死地,才使出它的撒手锏。而蛰过了人的蜜蜂,会气绝身亡,即使我把它放到窗外,它也不会再飞翔,注定要化作尘埃了。我和它,两败俱伤。      我以为疼痛会像闪电一样消逝的,然而我错了。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到了晚饭的时候,我的拇指仍然锥心刺骨的疼。天刚黑,我便钻进被窝,想着进入梦乡了,就会忘记疼痛。然而辗转着熬到深夜,疼痛非但没有减弱,反而像涨潮的海水一样,一浪高过一浪。我不得不从床上爬起,打开灯,察看伤处。我想蜜蜂留在我手指上的蜂针,一定毒素甚剧,而我拔蜂针时,并没有用镊子,大约拔得不彻底,于是拿出一根缝衣服的针,划了根火柴,简单地给它消了消毒,将针刺向痛处,企图挑出可能残存着的蜂针。针进到肉里去了,可是血却出不来,好像那块肉成了死肉,让我骇然。想到冷水可止痛,我便拔了针,进了洗手间,站在水龙头下,用冷水冲击拇指。这招儿倒是灵验,痛感减轻了不少,十几分钟后,我回到了床上。然而才躺下,刚刚缓解的疼痛又傲慢地抬头了,没办法,我只得起来。病急乱投医,一会儿抹风油精,一会儿抹牙膏,一会儿又涂抗炎药膏,百般折腾,疼痛却仍如高山的雪莲一样,凛冽地开放。我泄气了,关上灯,拉开窗帘,求助于天。      已经是子夜时分了,如果天气好,我可以望见窗外的月亮,星星,可以看见山的剪影。然而那天阴天,窗外一团漆黑,什么也看不见。人的心真是奇怪,越是看不见什么,却越是想看。我将脸贴在玻璃窗上,瞪大眼睛,然而黑夜就是黑夜,它毫不含糊地将白日我所见的景致都抹杀掉了。我盼望着山下会突然闪现出打鱼人的渔火,或是堤坝上有汽车驶过,那样,就会有光明划破这黑暗。然而没有,我的眼前仍然是沉沉的无边的暗夜。      我已经很久没有体味这样的黑暗了。都市的夜晚,由于灯火的作祟,已没有黑暗可言了;而在故乡,我能伫立在夜晚的窗前,也完全是因为月色的诱惑。有谁会欣赏黑暗呢?然而这个伤痛的夜晚,面对着这处子般鲜润的黑暗,我竟有了一种特别的感动,身上渐渐泛起暖意,有如在冰天雪地中看到了一团火。如今能看到真正的黑暗的地方,又有几处呢?黑暗在这个不眠的世界上,被人为的光明撕裂得丢了魂魄。其实黑暗是洁净的,那灯红酒绿、夜夜笙歌的繁华,亵渎了圣洁的黑暗。上帝给了我们黑暗,不就是送给了我们梦想的温床吗?如果我们放弃梦想,不断地制造糜烂的光明来驱赶黑暗,纵情声色,那么我们面对的,很可能就是单色调的世界了。      我感激这只勇敢的蜜蜂,它用一场壮烈的牺牲,唤起了我的疼痛感,唤起了我对黑暗的从未有过的柔情。只有这干干净净的黑暗,才会迎来清清爽爽的黎明啊。
个人分类: 文学艺术|1118 次阅读|0 个评论
李娜只是一道闪电,还不是曙光
热度 11 famingkuang 2011-6-6 07:15
李娜法网夺冠,仿佛给久处黑暗深处的人们的上空划过一道闪电,但还不是曙光。不过即使仅仅只是一道闪电,也给人们带来无限的希望。中国需要这样的闪电,我们期待更多更强这样的闪电。啊闪电!请您来得更猛烈些吧,划破这黑暗的牢笼,让黎明前的曙光照进来吧!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746 次阅读|23 个评论
下雨
sstone2009 2011-5-8 10:53
午睡的时候,我感觉异常得闷热,醒来看到外面黑沉沉的天相,远处不时传来闷闷的雷声。不久就下雨了。 好久没有在苏州遇着雨了,据说前段日子,曾经下过很大很大的雨,瓢泼而下,把城市洗刷得干干净净。今天的雨只是那样温文尔雅的感觉,但是典型的夏天的雨:闷闷的雷声、时缓时急、停停下下、偶尔眼前闪电的光芒一掠而过。 下过雨,就会凉快些了。从小的时候就知道了,很闷热,所以就要下雨了;下过了,就会凉快,然后又逐渐闷热,然后又会下雨。要下雨了,天空中会有呜压压的云,遮天蔽日,把明晃晃的白天都覆盖了…… 现在是天真黑了还是因为云盖住了天,我有些搞不清楚,也不想去弄清楚。 ( Posted on 2009-06-20 by sstone2006 , http://sstone2006.blogcn.com/page/2 ,2011-5-8,10:51 )
个人分类: 博客搬家|2118 次阅读|0 个评论
难忘的一天
techne 2011-2-20 22:53
难忘的一天 难忘的一天 会充满了变幻、惊奇和期待 而讲述 就像花朵总要面向天空的绽放 大地和天空 会通过遥望而彼此关怀 相互吸引 当敞开的心胸和怀抱 仿佛大地和天空之间那般自然、坦荡 它们的手,便会紧紧相握 不再分离 海角、天边和遥远的地平线 于永远汇聚在一起…… 即使有乌云 那仰望的目光和真诚的祈祷 如同闪电一般 划破暗夜,照亮长空 大地和天空的视界,融为一体
个人分类: 诗情话意|1028 次阅读|0 个评论
国产地震成像软件“闪电”显神威 利用天河一号全部计算能力
chrujun 2011-1-31 23:00
据《科学》报道,世界性能最强的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面世后,面临缺乏利用其全部计算能力软件的尴尬。最近,由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公司自主研制的GeoEast-Lightning叠前深度偏移软件系统打破了这一局面,可以利用天河一号的全部计算能力。 据报道,2010年11月,GeoEast-Lightning软件系统安装在国产超级计算机系统“天河一号”上,用于RTM(双程波各向同性介质)数据处理。“天河一号”拥有7200个节点。研发人员从1002节点开始测试,计算规模扩展至7155个节点,扩展至全系统运算的并行效率为100%。原来在256个节点规模的PC-cluster上需要做将近一个月的逆时偏移项目,在“天河一号”上只需16个小时。
个人分类: 地球物理及仪器|464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组图:印尼闪电与锡纳朋火山灰在空中交汇
杨学祥 2010-9-14 00:54
组图:印尼闪电与锡纳朋火山灰在空中交汇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3日13:50 CFP 印尼闪电与锡纳朋火山灰在空中交汇。 印尼闪电与锡纳朋火山灰在空中交汇。   2010年9月11日,印度尼西亚北苏门答腊省丹那卡罗,闪电与锡纳朋火山喷出的黑烟在空中交汇。 http://news.sina.com.cn/w/p/2010-09-13/135021092399.shtml
个人分类: 科普文章|296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闪电与虹的合影
zhangxw 2010-7-3 15:34
闪电与虹的合影 马来西亚吉隆坡夜空出现闪电穿越彩虹奇观 2010年7月02日 (气象港*20100702*tp1068*hsl*) 马来西亚吉隆坡夜空出现闪电穿越彩虹奇观 2010年07月02日 15:14 来源:国际在线 海澜 据英国媒体报道,7月1日傍晚,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上空出现闪电穿越彩虹的奇幻景象。彩虹通常是由空气中的水滴折射太阳光,将白色太阳光折射出七种不同色彩的光线而发生的自然现象,而闪电是由带不同电荷的云层相互摩擦而形成的放电自然现象。尽管对于我们来说这两种自然现象单一发生极其平常,但两种自然现象同时发生的情况并不多见。
个人分类: 一般科技.2.|2836 次阅读|0 个评论
樱花逝
BaoHaifei 2010-5-18 11:08
樱花逝 鲍海飞 2010-5-18 空山孤鸟语,漫野乌云凝; 闪电抖身现,惊雷万壑鸣。 草木萧萧索,风云滚滚行; 樱花飘落去,樱花入梦萦。
个人分类: 流水诗|3454 次阅读|4 个评论
从火山喷发时的闪电说去
sunxs 2010-4-20 20:00
http://blog.huizhou.cn/u/30828/archives/2009/18534.shtml http://discover.moocity.com/sskj/2010/57341684938.html http://article.yeeyan.org/view/116907/97856 http://www.chinataiwan.org/tp/jctp/200901/t20090121_819928.htm 可以得到几个猜想: 1 岩浆有可能不是中性的,可能带有电荷或者有类似云层的带电结构。 2 地震时的地磁变化可以用类似的机制解释。甚至地震可能由地下的某次强烈的放电引发,也就是地震积累的不仅仅是板块势能,还可能有电荷的积累。瞬间的放电导致大量能量的短暂释放,引发气体或者液体膨胀,加上地壳本身不内承受的话,就会导致强烈地震。 小地震很常见,而如果地震只是板块挤压造成的势能释放,无法解释大量长期的小地震,为什么不能逐步把一个大地震的能量都释放,而且板块本身的弯曲势能能有多少?能解释地震的能量? 3 电荷可能的一个来源,就是太阳的辐射。太阳辐射的某种粒子,在穿过地球的时候,与地球的物质反应,导致电荷增加。注意,这个粒子可能最终离开地球,但是带有电荷离开。 4 地球内部岩浆和液体核心,可能有类似雷电云层的活动,也可能产生电荷。 5融化的玻璃可以导电,原因是有金属离子。岩浆内金属离子的成分不小。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paper/2007112616931709194.html 利用中微子光芒对地核成像 里面提到一种假设,地核可能吸收更多的中微子。 有关雷电。 既然地球内部是分层结构,如果假设内部也会对流,那么这种对流也可能有快速的和慢速的对流,有可能具有产生雷电的效果。 有关雷电,一种解释是,如果发生摩擦,并起电,那么要知道,同类物质可能具有类似的大小/重量等,在空气的湍流的作用下,更趋于集中到某个层/趋于,重的下沉,轻的上扬,如果是类似漩涡的流动,这就会导致漩涡中心的物质,比如灰尘快速上升,而空气的上升可能更快,就带走了电子,灰尘积累了下来,导致了坊电。 可能放电过程,是相互接触的,空气中弥漫着带负电的分子,放电的过程并非是两个端点之间的放电,而更可能是两个混合气体放电,放电的过程,路径的选择可能是随机的,因为空气中电子分布的浓度是随机的。因此, 可以在云层之间的闪电,放电会导致电离,形成相对固定的通道。
个人分类: 未分类|10 次阅读|0 个评论
小鸟和云朵
baohaifei 2010-1-18 12:21
小鸟和云朵 鲍海飞 2010-1-18 一片乌云将太阳遮住。 天边飞过一只小鸟, 奋力冲向如山的云朵。 小鸟使劲地扇动着翅膀, 却不曾卷起一片云角, 小鸟伸出脚使劲向云朵踢去, 却不曾打动一片云衫, 云朵只是挥挥手。 小鸟愤怒了, 张开嘴像云朵啄去, 云朵无奈挥了挥衣袖。 小鸟一下子就被打晕了头。 乌云越积越多。 激怒了众天使。 闪电拔出宝剑, 一剑劈下, 将那密布的阴云, 撕开了一条又一条裂缝; 雷公大喝一声, 整个天空大地随之颤抖, 云朵再也矜持不住, 暴雨一股脑儿狂泻下来。 阳光就在那后面! 狂风又一鼓作气, 将那如山的云朵, 使劲地挤到了一起, 然后猛地吹了过去, 片刻之间, 云朵变得一丝一缕支离破碎, 霎时间不见了踪影。 狂风松了一口气, 原地打个圈儿, 消逝的无影无踪, 小鸟儿欢笑着振翅飞去。
个人分类: 流水诗|4553 次阅读|3 个评论
高速相机记录下的闪电的过程
zy31415 2009-6-22 11:19
http://www.todaysbigthing.com/2008/08/07 http://gizmodo.com/5034458/slow-motion-lightning-video-is-mindblowing-will-sell-a-thousand-slo+mo-cameras
个人分类: 未分类|3968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5: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