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温情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科学网上现“温情”
热度 3 liuli66 2012-3-18 23:25
比如: 学宽老师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4303do=blogid=548800 孤魂先生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1814do=blogid=548881cid=1611254 xiuqi老师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38991do=blogid=549102cid=1611426 yuxiu老师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20do=blogid=548943cid=1610089 xiaohong老师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27086do=blogid=548958 边一才子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85508do=blogid=548933 地质学家苏老师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9317do=blogid=549031 yuxin老师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11126do=blogid=549188
个人分类: 杂感|269 次阅读|4 个评论
直面苍凉暗淡,传送温情感恩——三八节推荐港片《桃姐》
热度 1 caoxiaojing 2012-3-8 22:57
许鞍华导演 (1945 — ) 是我非常喜欢的女性导演及港片导演。 许导自 1975 年从英国伦敦电影学院学习结束、回港从事电影事业以来,转眼从影已近 40 年。 1979 年她正式执导电影处女作《疯劫》,成为当时香港电影“新浪潮”的核心人物之一。非常令人敬仰的是在“影坛”这个向来以男性导演为主流的圈子里,许导作为一名女性,其对电影的执著与专注、专业的水准、风格题材的多元以及在人文情感、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等方面都是特立独行的,她涉猎的题材类型有惊悚片、伦理片、武侠片、纪录片等, 尤其是她所拍摄的伦理片,很具女性特色的,也最受女性观众的喜爱 。她曾荣获三次香港金像奖和两次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奖等奖项,而且在其家庭伦理片中,产生了两位国际 A 类电影节的影后,这就是 1995 年《女人四十》中的萧芳芳(柏林电影节影后) ,和现在要说的这部 2012 大陆开始公映的《桃姐》中的叶德娴(威尼斯电影节影后) 。 《桃姐》的故事很平常简单,正如其英文片名《 A Simple Life 》。该片讲述了由刘德华扮演的一位大家少爷罗杰与在其家已服务过五代人的女佣桃姐之间的情感故事,他们的情感质朴深厚,尤其是桃姐年老数次中风之后,住进了养老院,罗杰依然没有离弃他,而是常常探望关心,陪伴桃姐温暖有尊严的走好了最后的时光;他们的情感也由主仆情深化为母子情。 该片延续了许导伦理片一贯的 现实主义风格 ,平淡质朴之中温情细腻;而且 此时拍片的许导自己也是六十多岁的老人 ,因此她的立场和眼光也更多地是站在了老人桃姐的位置,片中有不少只可意会的生活细节之展现与幽默,令人倍感真实亲切与回味。与当下许多大片华而不实的炫目相较而言,它是一部直抵人心、揭示表现普通人的诚意电影。每个人都会老,这部电影从某种意义上说,帮助我们开始预习老年的功课,帮助我们思考如何面对苍凉,以及如何彼此感恩关爱、如何从容“谢幕”。 据有关资料介绍,该片的故事是有原型的,改编自香港著名电影人李恩霖的真实故事,为的是纪念那位一直照顾他长大的女佣人。 该片除了 叶德娴扮演的桃姐和刘德华扮演的罗杰 之间的情感故事之外, 著名电影人的客串出演 也是一大看点,其中有徐克、洪金宝、黄秋生、宫雪花、罗兰、秦沛、秦海璐、宁浩等人,而且台词剧情之中也不乏对当下电影行业的自嘲和调侃,温情的同时,也幽默平和。 桃姐 2011 女人四十 1995 男人四十 2002 说明:本文图片均来自网上
个人分类: 影史、影视杂谈|4283 次阅读|2 个评论
感受温情
热度 18 wangdh 2012-3-3 07:30
感受温情
感受温情 2012 年 3 月 2 日 北京下了第一场雪。 在北京郊区参加学术报告会,早上站在窗前,窗外一片雪白。下雪了,是白雪。白雪盖住了草坪,停留在了灌丛、树枝上。开窗,凉风清新,喜欢这纯洁纯净的景色和空气。没带相机,有一种比遗憾还强一点的悔意。去餐厅的路上,同事说今年的这场雪好像来的比往年早一些,我说这怎么听着有点象歌词啊。饭后,还是禁不住这纯美的诱惑,走到外面,踩踩路面上的雪,可以听到和感受到脚踩在雪地里的那种小时候很熟悉的声音。 上午茶歇(以前叫休息,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了这个老百姓看不懂的词,学过英文很容易知道 tea break 是什么含义,这就是文化),摄影老师问没带相机吧?我说是。又加了一句,后悔了吧?答曰“可不是嘛”。我说喜欢摄影,看到美的东西就有一种记录下来的冲动,所以就有了一种悔意。美的事物真的可以荡涤人的心灵,感觉也许是暂时的,但美的力量是永恒的。前些日子研究所的研究生会计划在他们摄影比赛的基础上出一期专刊,希望不懂摄影却答应作为评委的我能写几句寄语,第一时间闪现的就是美。我写的几句话是:“生活是美的,美的生活靠我们自己去营造。美就在我们身边,需要我们自己去发现,去感悟。我们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感悟美的心灵。让我们睁大双眼,敞开胸怀,张开双臂,舒展双眉,去发现美,记录美,拥抱美,传播美。让美贯穿我们的研究生生活,让美伴随我们一生。” 我知道生活充满了酸甜苦辣咸,充满了苦涩和幸福,充满了遗憾和满足,充满了微笑和泪水。人生的路上,少有平坦,多有沟沟坎坎,有鲜花绿草,有荆棘污泥。没有味道的生活自然是乏味的,伴随苦涩的人生也是很折磨人的。人是思考的动物,由于发达完善的神经系统的调控能力,所以人是瞬间万变的动物,许多不可思议的行为实际上正是“可以理解”的行为。 不是特殊的日子,是值得记忆的日子。外甥们从遥远的地方第一时间送给我祝福,学生从温暖湿润的南方发来祝福,同学从东海之滨发来祝福,长大的孩子也能在这些时刻送上祝福 … … 这是一种甜蜜,一种满足,一种愉悦,一种温馨,我享受这种快乐。中午专门吃了一碗面,晚上又专门吃了一碗面。自己给自己一个祝福。祝福自己什么呢?给自己的祝福实际上也是对他人的祝福。 走在纯净的雪地上,想象着太阳出来的时候,想象着万物复苏的时候。严冬一定会过去,这是季节轮回,是天意;雪后一定会有春绿,这是自然,是规律,违不得的。由于这些天意和自然,人们才有了希望,有了很多不切实际的希望、渴望、奢望。没有希望的人,估计是一种绝望的感觉。但满是希望的人,也会遭遇失望。人生需要一种平衡,生活的平衡,心灵的平衡。掌握这个天平的是自己。我曾抄录过诗人食指的一首诗,诗中说“我乞丐似地光着脊背走去,深知道冬天风雪中的饥饿寒冷,和夏天毒日头烈火一般的灼热,这使我百倍地珍惜每一丝温情。”,还说“我能顽强地活着,活到现在,就在于: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我们还会希望一些东西,也一定还会失望一些东西。有些希望是急切的,有些失望是痛心的,有些失望是接近绝望的,刻骨铭心的。有希望,才会有失望,我们不希望失望,也不可以绝望。“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很想有一种记忆。所以就有了上面这些文字。
个人分类: 人生漫笔|4783 次阅读|37 个评论
漫向历史寄温情
snzgdushu 2012-2-26 13:54
传统是不能被打倒的。因其不仅是一个民族的“过去”,更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强大经验,寄托了一个民族的共尊共信之心。 近代以来,西潮涌入,中国的局势也如翻江倒海般被全盘搅乱。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传统被主张西学的知识分子弃如敝履,而今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与国际接轨”的话语甚嚣尘上,人们大谈特谈的都是如何改造国民性去拥抱所谓先进的制度文化,对中国的传统,却用“专制黑暗”四字一笔抹杀。从这个角度讲,钱穆先生是个“逆潮流而动”的人,他对当时胡适等人倡导的力图全盘西化的新文化运动不以为然,偏偏要怀着“对历史的一种温情与记忆”,向故纸堆里寻觅可鉴之经验。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成书于 20 世纪 50 年代,当时钱穆应邀到台北讲座,期间略述汉唐宋明清五朝制度的因革演变,并陈指其得失所在,后来整理演讲稿付梓成书。虽然书中只讲了五个朝代的制度变革,要言不烦,但这五代被钱穆先生称之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五个朝代”,大体可以代表传统中国制度发展的全貌。 钱穆在书中提到,中国的立国规模并不是向外扩展,而是向心凝结。“向外扩展”凭借的是武力,“向心凝结”仰仗的是文化。基于文化便衍生出一种对传统的“共尊共信之心”,这是一种强大的心理力量,是政治之稳定、制度之成立的根本所在。故制度的制定、实施需有一定的文化社会基础。有些制度纵使可以从外国移来,也必先与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的发生相应作用。从这个角度讲,清末的太平天国运动就是对西方耶教一种浅陋知识的暴露,是一种抛弃根基和土壤的无知嫁接。后世评论太平天国运动时,要么是出于一种政治正确的追求,要么是为了推翻全部传统文化,多半对起义的农民军抱有同情。然而若全部文化被推翻了,民众对于其国家传统的“共尊共信之心”也没有了,何谈政治稳定、制度成立?从戊戌到辛亥,怀有救亡图存之心的近代知识分子力图在作为舶来品的“西方先进制度文化”中寻找新的认同,经历了种种尝试却无疾而终,最终走向一种历史虚无主义——别人的东西都是好的,我们的东西都是糟粕。于是,传统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而新制度又无法建立起来,无异于失根。然而中国是一个大国,治理大国最需要的就是一个不可动摇的重心,辛亥革命本意在重构一个美式的中央政权,以图自强自立,但 20 世纪上半叶,中国却处在一片军阀混战、政治动荡之中。这与中央政府无法集权、失去威信有很大关系,可见文化公信力流失的同时,政权的合法性也被抽离。钱穆亲身经历了这半个世纪的动荡,将局势看得透彻,故他在书中多处强调“革命的本质,应该是推翻制度来迁就现实,绝非推翻现实来迁就制度”。 由于中国近代以来的遭遇,使学者在研究中国政治时,不可避免的将西方模式作为一个潜在的参照系,学界的共识大概是中国重“人治”而西方重“法治”。自西方“法治”话语在民间渗透,人们在谈论起“人治”和“法治”时总带着一些价值判断的色彩,似乎“人治”里就必然掺杂着营私舞弊,私利淹没公益,唯有严格依循法规条框来行事才是真正的“公平公正”。然而钱穆却认为,“制度”与“人事”,二者决不可废此失彼。制度是框架,而人事则为这框架填充进鲜活的内容,若离开人事,制度只是一堆条文而已。制度最终的成败也不全在这条条框框如何划定,而在经人事配合后具体的实施效果。例如汉代制定兵役制度,不仅要考虑男丁的年龄,还要估计他的家庭粮食储蓄情况。因为男丁是家庭农业生产的主要劳动力,若过早的让其离开家庭服役,而家中又没有足够的粮食储备,那么家庭的生产负担就会过重乃至走向贫弱,在外服役的男丁也无法安心踏实的为国卖命。这种制定制度的方式不仅是一种经济的权衡,更是一种道德的决定,是对“人事”的周全考虑。 今人回顾传统社会,最大的误读便是认为政治的目的在于为皇帝一人或皇室一家服务,对“专制集权”四字多是嗤之以鼻,缺乏一种考据探究的态度。皇帝果真历来是专制集权的吗?其实不然。在秦汉时代,皇帝与政府的关系在于,前者是国家元首,象征国家统一,实际的政权则在政府,代表政府的则是宰相。这种关系类似于西方的君主立宪。换言之,皇帝作为一个权力中心,扮演的角色并不是独裁者,而是政治领袖。而皇权与相权后来的矛盾也是一种领袖与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 对历代的君主,民间喜欢简单的将其归入“明君”、“昏君”两大阵营。一般认为,开朝皇帝勤政,往往带来盛世善治,而他们的后代则生长于深宫,苟且偏安,精力萎缩,无心于治理,于是外戚当朝,宦官专权,王朝遂没落。然而皇帝的生长环境和秉性素质是决定国家“治乱”的根本因素吗?自秦汉至明清,皇权在形式上确实是逐渐上升的,而相权则被压倒。权力的扩张也意味着庶务的增多,皇帝个人精力有限,宰相又不敢跨越权力界限代为决策,有许多事便需经由宦官之手(明朝便是一个典型),甚至让其代为审阅批奏,久之政务决策大权便落到了太监的手上,且不论太监是否在长久的历练中培育起了政治素养,中央政权的合法性却因此流失了。明代内阁首辅张居正素有大才能大抱负,却因实际权力有限,不得不通过勾结讨好宦官来实现之,钱穆称之为“为目的而不择手段”,因此无论当世还是后世,对其总是褒贬不一、又爱又恨。 再谈基层。传统中国一直是耕读传家,农民阶层通过考试制度进入士绅阶层,成为社会流动的主要模式。故教育——选官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举足轻重。钱穆在书中也对这项制度着墨甚多。下面简述一下这项制度的演进史。 汉代的选官制度与教育制度还是分离的,地方上推荐人去做官主要通过“察举”,但没有固定的负责机关,对推举人及地区也无限制,只讲察举的标准,即“孝”“廉”。然而地方情况各有不同,地方长官若长期举不出孝廉,则会受到处罚,这样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定期的选举,硬是要选出一个来凑合。许多制度起初制定时,意在灵活变通,看似尽善尽美,发展到后来就变了质,成了一项“任务”和“负累”。中国幅员广阔,地区差异又大,有时实在不能用一条标尺将情势各异的地方卡死。再者,被察举的官员出于个人道德会向察举他的人报恩,甚至荫及其子孙——今年我察举你,明年你察举我儿子——由此便形成了察举者、被察举者两家士族门第的循环。梁漱溟曾总结中国人的伦理观念里“私德大于公德”,因此中国人行事一向公私界限不明,常将个人道德标准与政治行为交叠在一起,别人看了又觉得无可厚非。此处似乎又体现出“人事”的重要性。直到隋唐,科举制度方兴,并由此经历代延续发展,汉代讲“孝廉”,唐代重“文采”,宋明重“伦理”,直至晚晴新政时期,延续了千年的科举制度才得以废止。钱穆对比传统中国的选官制度与西方民主政治下的选官制度,提出了非常精辟的总结,即前者“从贤”,后者“从众”。 科举制度中,值得注意的一点是限制工商从业者报考。中国历来有抑制工商的传统,汉代起就节制资本,并将其列为“士农工商”职业划分之末,也是有其合理性的。因为中国政治是讲义务不讲权利的,为官者必须倾其心力为公家服务,而工商业者喜欢讲私利,这便产生了冲突。然而,一味打压工商也有不可忽视的弊端,这就使历代知识分子只把挤上政治舞台作为光耀门楣的唯一出路,宁愿成为多余的政治脂肪,也不去做大商人。因此工商业者便失去了与政权对接的通道,这也是中国早发资本主义萌芽却最终未能建立资产阶级政权的原因之一。 汉代培人在掾属,唐代在门第,宋代在官阅教理之职,到了明代,进士及第者皆入翰林,虽无实用,却使人才集中在中央,成为政府一个储才养望的阶梯,这才把选官制度与教育制度真正结合起来。但此时为了用统一的标准权衡录取,考的都是八股文,成了真正的“重法而不重人”,科举较汉唐而言失去了选拔的灵活性,也是这项制度滋生的一大弊端。 科举制度下,中国形成了一种“士人政权”的政治形态,政府掌握在读书人手里。这里的“士”是一种流品,而非阶级。“士人政治”的实质则是以知识分子为中心代表民众参与治理,在中央组成一个强大的权力中心,在下层通过乡绅与民众进行对接和互动。中国地域广阔,人口多而人心散,若要全体民众集合起来掌权,亲力亲为的参与每项政务是不可能的,而士人大多由下层农民流动至上层,他们对地方情况颇为了解,与地方利益也有所牵涉,由这个群体所组成的政府,真正践行着一种中国式的代议制。 中国历史的绝大部分是由汉人统治,其中也有少数民族掌权的时期,钱穆把少数民族政治成为“部族政治”,因其背后都有部族力量的拥护,故而这种政权也是包藏“私心”的,是为部族谋利的。因此,钱穆认为所谓“专制黑暗”用来形容清朝政权也确实不为过。但这并不是由于部族统治者的狭隘心理,实在是因为他们本身就处在了不利的地位。“专制”的对立面是“自由”,很多人认为中国人缺乏参政的能力,是因为其没有政治自由。但中国人并非历来就没有政治自由,明代还鼓励百姓上书言事,在政治上是很开明的。但清朝作为一个“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异族政权,面对泱泱华夏之众,随时要担心自己的政权受到汉人民族主义情绪的威胁,怎能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故政府禁止百姓言事、结社、刊刻(这正是近代西方人所要争取的三大政治自由),且大兴文字狱,由此才渐渐扼杀了民众参政的热情和能力。但异族政权只能算是传统中国发展的插曲,并不能代表主流趋势。只因作为异族政权的清王朝恰恰成为了帝制的尾声,便使整个传统政治遭到了全盘批驳乃至误读,实为武断。 通篇来看,钱穆讨论历代中国政治得失,其立足点是很清晰的:“此刻要讨论历史制度,全该注意当时的历史传统与当时人的历史意见,作为主要参考,不该把我们时代的意见来抹杀当时人的历史意见。” 正如李鸿章曾言,一代人只办一代人的事。然而无论哪朝哪代,制度并非一好百好,“兴一利者必生一弊”,所以才有“得失”之说。一项制度若能永远好下去,便会将政治窒息,再不需后代人来努力政治,所以制度才需不断改进发展。一项制度背后原本有其精神所在,即此制度的主要用意不可变,设计者的理想和期待不可变,这样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发展,此之谓“自然生长”。制度之外则是环境,因此制度也要在不断变动的现实的需要下发展。理念是制度的精神生命,现实是制度的血液营养,一变一不变。钱穆回溯历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脉络,并不是在发思古之幽情,也不是以一个“卫道士”的角色为传统辩诬,而是试图以一种“理解”的眼光,在变动之中寻找一个不变的本源。历史毕竟不可倒退,但皮之不存,毛将附焉?立本不等于守旧,正如钱穆坦言他著书的目的:“我们现在将如何酌采西方的新潮流,如何拿自己以前的旧经验,来替自己打开一出路,来创新法,运新才,这当然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 (作者: 安孟竹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个人分类: 书评荟萃|4215 次阅读|0 个评论
冬日的温情
sqzhang 2012-1-2 13:50
冬日的温情
来,我给你暖暖手 抱抱,不冷了吧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22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部温情的电影 姊姊守护者
csblizhaolin 2011-10-16 01:37
故事讲的是安娜与凯特姊妹俩的故事,及母爱的伟大!里面的音乐很好听,不得不感叹美国的电影拍的确实好,我们差得太多。  莎拉与布莱恩费兹杰罗夫妇育有一子一女,当他们得知两岁的女儿凯特得了急性前骨髓性白血球之后,家庭生活从此改观。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为凯特再怀一个具有完美基因配对的孩子。对某些人来说,这样透过医学科技与遗传基因来改造生命的做法,产生了道德与伦理的双重问题,但对爱女心切的莎拉而言,救凯特才是第一优先要做的事情,代价就是牺牲凯特的妹妹:安娜,让安娜成为凯特的保命良丹,不断的提供凯特医疗上所需的药粮,包括:脐带血、干细胞、骨髓等。如此的安排,让凯特与安娜比一般的姊妹还亲,因为凯特虽是姊姊,但她却十分依赖她的小妹,事实上她的生命正是靠著安娜而存活下来的。   两姊妹的童年历经各种繁琐与痛苦的治疗与住院过程──而这种成长过程却成为她们在正常生活之外的另一种紧密维系亲情的方式。直到有天凯特肾衰竭了,需要再跟安娜要一个肾,安娜才终于受不了而勇敢的去找律师,帮她争取自己的身体使用权。 插曲之一 feels like home,Edwina Hayes,还是喜欢这个版本。不喜欢 诺拉 琼斯的版本。 http://www.songtaste.com/song/1631168/
172 次阅读|1 个评论
公车上传递的希望和温情
热度 1 lilystraw 2011-10-16 00:14
周五晚陪女儿去打网球,由于前晚车在暴雨中坏了要修,所以只能坐公共汽车。从华农到杨桃公园的21路车上发生了让我欣慰的一幕:由于人太多,前门已经无法上人,只能从后门上,但打卡机在前门。于是从后门上的一班人都将自己的“一卡通”交给了一个人,这个人又将一摞“一卡通”往前递,一直递到前门打卡机旁的人手上。打完卡后,悉数将卡往后递,一人接一人,一直递到最先接受的人手上,将这些卡发了下去。我问女儿:会不会有人将卡贪污了?女儿说,怎么会呢?!一直是这样的;大家都是这么做的,有时给人递卡,有人被人帮忙递卡。 想想,自从网络博客微博盛行后,在网上看到多少让人沮丧的事情。也让我一度对这个社会失望灰心。但是,深入到寻常老百姓的生活中,你会发现绝大多数人很正常很善良很温情。所以,此时在被感动之余,为自己的轻信而不好意思起来。 很庆幸,我的车坏了,让我能有机会接触到寻常老百姓的生活,让我真正了解老百姓其实变化不多。那些不好的东西在网络上被夸大了。公交上传递的不只是“一卡通”,而是信任、希望和温情。 以后少开车,多坐公交车,即可省钱,低碳,还可以充分接触社会。那样挺好!
个人分类: 人生|408 次阅读|1 个评论
长期关系中,男人想要温情,女性更想做爱[转载]
热度 3 halcon 2011-7-30 02:10
“男性想要性爱,而女性只想要拥抱”的思维定式已被科学家彻底颠覆。 因为性学专家发现,在长期关系中,男人想要的是拥抱和温情,反而是女性更想要做爱。 几十年来,印第安纳大学金赛研究所因为性学研究而声名远播。该研究所的社会学家发现,与丈夫或男友相处时间越长,女性得到的性满足感会越大。男性则只是很高兴得知自己的妻子或女友享受性爱。 发表在《性行为文献》上的研究结果显示,中年夫妇享受性爱并得到满足的关系,与巴尔布拉·斯特赖桑德和达斯廷·霍夫曼在影片《拜见岳父大人》中所诠释的情形相似。 来自5个国家———美国、德国、西班牙、巴西和日本———的1000多对夫妇参加了此次调查,回答了有关幸福感和性满足感的问题。参与者的年龄范围是40岁到70岁,平均已与伴侣共同生活25年。 对于接受调查的男性和女性来说,交往时间越长,他们就越感到幸福,性生活也更好,但更多 男性称他们对这段关系感到幸福 , 更多女性则称对性生活感到满足 。 平均而言,称自己经常与伴侣接吻和拥抱的男性的幸福感是不常与妻子或女友依偎的男性的3倍。 常被认为更注重触觉的女性则称拥抱和接吻对幸福感的影响微乎其微。 研究报告的执笔人朱莉娅·海曼对研究结果感到十分吃惊。她说:“我们从其他研究得知,长期的关系对健康有某种好处。现在我们更多地了解到,什么能够真正使男女关系持久且幸福。”(来源:新华国际) 《性行为文献》发表论文摘要(英文)
5279 次阅读|6 个评论
行走在你的周围
热度 3 duke01361 2011-5-25 18:02
行走在你的周围 看着你幸福的微笑 聆听你欢快的歌声 但我感觉确是那样陌生 此时远方 枫叶正红 阳光也温情 耳畔溪水潺潺 青松诠释山岭 游走的心啊 它在这里 在遥远的地方 陪伴着牵挂和爱情 我不得不坦白 我无心行走在你的周围 等待我那逃走的心情 飞翔孤独的星空
个人分类: 潘学峰诗选|2560 次阅读|5 个评论
在京杭运河被浪花嘲笑
热度 1 fengzhigu123 2011-4-9 23:00
这里是京杭运河 遇着波澜逐开浪花的是船 坐在船上闲扯胡聊的是我 漂浮惊艳嘲笑着我的是浪花 船从几十座桥下翩跹而过 景致变幻,景致万千 浪花照旧保持着往日的温情 对我毫无兴趣 激越着朝向她的四个女儿 她的女儿,用数千万年的厚重 坐稳四个方向 拉开大地,遗弃洪荒 瞎扯、瞎扯,我有我所嘲笑 浪花、浪花,她有我来嘲笑 二百年前,酒美花艳、乾隆未老 也是在这里,他与浪花相遇 他有他的骄傲,她有她的嘲笑 他见得浪花和我今日遇见的一样 她对他的嘲笑亦和今天一样
个人分类: 诗流成河|2467 次阅读|2 个评论
画眉,画眉
热度 1 fengzhigu123 2011-3-24 16:59
画眉,画眉
“谷-谷”,“谷-谷” 窗外,有一只画眉照着镜子对我说话 扑棱着翅膀要把镜子抓破 春天的玻璃还剩几丝冰凉 不知道她在玻璃的镜子上看见了听见了什么 掀动她敏锐而脆弱的感触 或许是屋内悬漫温情的音乐 或许是玻璃上那个美丽斑斓的她自己 或许是因为屋内那个自怨自艾的我 打开窗,它欢腾着飞了进来 停在电脑的音响旁抖动翅膀,向我飞舞 仿佛我们竟是旧时相识 画眉、画眉,你看她是多么可爱 春天还没有到来,她却先春而来 画眉,请停在我的手心,一如我握住故人 注: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个人分类: 诗流成河|3463 次阅读|3 个评论
何时大学校园重燃“温情风”
热度 2 zxxtu 2011-3-12 14:15
图:史上最牛毕业证现身,民国时期五大名师同任导师。 大学,本来是人类追求真理与知识的最高殿堂,却被名利与喧嚣糟蹋久矣。放眼社会,各种风靡的不良习气都在校园得到集中体现。因此,校园有个别名:“小社会”。如今,学生心冷,老师情淡,回顾往昔,师生情谊浓浓,互惜才艺,仿若前世。或许,我们的大学应该再多一些人文与关怀,从这明媚的春天做起,让师生不再感觉知识冷漠,科学不再缺乏斗士激情,让我们的校园重燃“温情风”。
个人分类: 观察|373 次阅读|2 个评论
致远方爱人
热度 1 lilystraw 2011-2-2 06:44
愿是一阵清风 吻及你的眼帘 你的耳垂 你的脸颊 掠过你的唇 与你的舌的热气混合 泛滥成全身的电流 愿是一轮皓月 留连在你的窗前 你的梦中 你的心里 月光的温情照进你的梦中 月光的柔情照进你的心里 愿是一抹清晨的阳光 娴静而热烈地唤醒你 唤醒朝气 唤醒激情 让思念寄寓工作中 让思念寄情万物的微笑中 相爱可以用文字语言 相爱可以用身体语言 相爱可以用关爱 相爱可以用眼神 相爱可以用心灵感应 每一样都让相爱的人幸福快乐 ... 愿我的爱 随山风 随白云 随阳光 已经寄到了在远方的你...
个人分类: 心灵驿站|72 次阅读|3 个评论
郑和:先进的海洋科技装备与温情的女性化海权意识
chni 2009-6-22 11:58
郑和:先进的海洋科技装备与 温情 的 女性 化 海权 意识 中国 海很不平静,近年来越来越不平静。想到中国海,每每总是想起让人肃然起敬的 郑和 郑三宝。不平静的中国海,又让我再次想到他,想到他的丰功伟绩,想到他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海洋科技装备,也想到他女性般的温情浪漫的海权观念。 以女性的眼光看,我总觉得史前母系 社会 是美好的。在那里,女性温情浪漫,快乐优雅,敏于感受,那里的陶具、容器、绘画、饰品、服装、雕刻、建筑、房屋等设计风格和珠宝首饰的款式表达,都凝固着女性特有的高贵和雅致。 父系社会之后的男权时代,出现了王、武士、猎手和奴隶,也出现了暴力和战争。在 世界 各地,母系社会的情况证实,欢乐、活泼、优雅、和谐的女性理想主义境界总是与好战的男权社会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前者寄托的是和谐与幸福,后者追求的是战争与占有;前者是一 幀 生活 画卷,后者是一部战争图册。 但是,人类既然进入了雄性时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强权道理被用来取代温情浪漫、快乐优雅的理想共识,生活在这样的时代的政治人物也就不得不表现出其与时代要求一起律动的男性特质,否则,尽管作为政治人物的他会因为其优雅的高贵品质和妙曼的女性行为赢得 历史 的赞誉与喝采,但也会同样因为其优雅的高贵品质和妙曼的女性行为给他的时代和他之后的日子遗留永远的灾难和伤痛。面对汪洋大海,郑和,一个伟大的太监,做出了一个太监所能做出的最大功绩,但也就是这位伟大的太监,用同样的功绩提供了男性时代女性行为的极好例证。 郑和是一个伟大的太监舰队司令。他利用着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海洋科技成果,拥有那时世界上最领先的海军装备,因而他也率领着当时最伟大的舰队,他带着他的舰队七下西洋。他的旗舰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宝船 。最大的宝船长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载重量八百吨。这种船可容纳上千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只。宝船的铁舵,须要二、三百人才能拉起。他的舰队,有绝无仅有的马船。他的马船长三十七丈,宽十五丈。他的舰队,有超级容量的 粮船 。它长二十八丈,宽十二丈。他的舰队,有世界上无与伦比的坐船,长二十四丈,宽九丈四尺。他的舰队,有装备精良的战船,长十八丈,宽六丈八尺。郑和的舰队,分工细致,种类较多。要有尽有,一应俱全。 伟大的三宝太监以七下西洋的伟大壮举将其女性化海洋意识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带着他的舰队到各国搞宣威,就象在宫里喊皇上驾到 ! 他带着他的舰队到各国搞怀柔,就象在宫里喊皇上有赏 ! 他带着他的舰队到各国搞调停,就象在宫里当蹴鞠裁判 ! 他带着他的舰队到各国搞交易,就象在市井喊价钱公道 ! 他带着他的舰队到各国树形象,就象今天的政绩工程 ! 所以后世李约瑟评价 : 东方的航海家从容温顺 , 不记前仇 , 慷慨大方 , 从不威胁他人的生存。最重要的是,他带着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到各国旅游、观光、考察、访问几十年,花了那么钱,折腾死了上万人,最后折腾死了太监司令自己,竟然没能提出一条经略海洋的建议来 ! 在我看来,三宝司令在海上的七番做秀,好比是法国模特走 T 台,不管行走在海上还是 T 台,那时心里想的是什么,只有自己最清楚。 舰队司令三宝的这种女性化海洋意识,对我国国人的海洋态度和朝廷的海洋政策的影响长达几个世纪,最后让他的航海后继者从他开辟的海上通道打了过来,活生生把一个超级大国打扁了。 想到当时先进的海洋科技和装备,想到三宝舰队司令的超级舰队,便想到他那女性化海权意识及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于感慨良多,惟愿今天的的海洋科技再现往日辉煌,惟愿今天的舰队司令们彻底摈弃他那女性化海权意识!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826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1: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