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相聚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相聚在哈尔滨
热度 3 mqr 2016-8-21 20:56
相聚在哈尔滨 今天是 8 月 21 日,星期天,刘孔旭、齐爱范、郑长富、邱丽霞四位同志来看我,使我十分感动。他(她)们也都是 60 多岁的人了,虽然都退了休,但仍在地勘战线上奔波着,很是不易。 我平常是一点酒不喝的,依着我,今天这瓶酒就不要打开了,孔旭开车不能喝,两位女士不喝,我问长富,他平时也不喝酒,所以我说不打开是有道理的。但长富说,“我知道你能喝些酒,那一次把好几个人都喝倒了……” 那一次,那一次有多少故事呀。 1982 年,长富和冯书山对调成功,整个地质组开欢迎、欢送会,热闹得很,正喝在兴头上,分队书记、队长来了,这就掀起了新的喝的高潮。 书记一声令下,让人把住帐篷门,谁也不准退场,谁也不准说我能喝或我不能喝,统一用崔东兴(朝鲜族)的一个大勺子喝,轮流来,一人一勺,轮一圈再来一圈……一人掌勺,大家助兴,为每一个喝者鼓掌,那场面,幸是帐篷顶结实…… 需知,因为我不喝酒,书记队长来以前我没有喝,其他人则都喝的差不多了。这一轮流来,原已喝得差不多的人,再加两勺,就受不了了,倒了下来。我不喝酒不是一点儿不能喝,喝个一勺两勺还是可以的,这一闹我的“能喝”就显了出来。长富今天的话就由此而来。 三十多个年头过去了,参与这次喝酒的,彭书记最先走了, 地质技术人员罗全增走了,刘臻博走了,调出的冯书山也走了,图书和资料管理周德富走了,地质工谢刚走了;水文刘振义,地质何才、崔东兴则调到外系统或外单位去了。 所以,我们几个人今天能在哈尔滨聚在一起,就显得十分珍贵。 现在“洪荒之力”一说已经流行起来,我们哪里还有“洪荒之力”?我们已经没有“廻返”之机,他(她)们四个是正在发挥余热,继续拨弄那山山水水。我是连余热也发挥不出来了。筷子头上,热气腾腾,送到嘴里,品味的则是那世事沧桑。 好在,我们的身体还都结实,这就够了。祝他们的工作一帆风顺,身体更加健康。
个人分类: 闲文|7216 次阅读|6 个评论
◎故人相聚
热度 1 wangmengchang 2012-6-14 22:01
◎故人相聚 故人相聚 聚一次 老一次 不论是酒是茶 让我们把杯子 狠狠地碰在一起 听一听时光 从身体上剥落的声音
2991 次阅读|2 个评论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1)
zhangyuxiu 2010-11-29 07:24
冬季 , 在海南是宜人的季节 , 也是大好迎客天 . 随着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会年会在海口召开的消息传来 , 我知道我的朋友们会相继到来了。 11 月 27 日上午 , 我正在花园里种蒜东篱下 , 悠然见蓝天。忽然收到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现当代文学头牌教授李平的短信 : 我昨晚十点多抵达海口 , 现正在开会 , 何时有空 ? 我回等一下联系 , 我在种地 ! 李平回种地 ? 种什么地 ? 冬小麦吗 ? 我抓紧了种蒜速度 , 没理会。等我把朋友给的蒜种全部种完 , 又浇了水 , 才洗净手短信联系。 从短信得知 , 电大系统除李平外 , 来了三位现当代文学的教授 , 分别是 : 北京电大的王宁宁副教授 , 江苏电大的钱旭初教授 , 重庆电大的张怡青教授 , 还有离开陕西电大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任教现和贾平凹是同事的贾平凹研究专家韩鲁华教授 , 还有我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师兄,大名鼎鼎的小说评论家孟繁华教授 , 我的老朋友海南小说评论家毕光明教授是会议的东道主 , 来参会的还有我一直仰慕的北京大学谢冕教授夫妇。 于是我短信盛情邀请大家中午旷会喝酒聊天。但李平教授的回复是其他人均同意此提议 , 但主持人孟繁华坐在主席台上发呆 , 主办方毕光明东奔西跑正在忙 , 你亲自联系他们吧 ! 我不禁哑然失笑幽默 ! 于是送秋波给孟繁华 , 他回 : 中午海师宴请 , 不能脱身 . 我说你不是 29 日早回去吗 ? 再联系了。他回你怎么什么都知道 ? 我回我是克格勃出身 . 他说同行啊 ! , 我说正是。 放下大腕儿 , 接了四个电大帮的 , 中午找了地方喝酒、吃饭、聊天 , 谈天说地 , 酒足饭饱后大家又到家里参观。坐在阳光和煦的小花园里 , 闻着柠檬树、桂花和枇杷花的幽香 , 望着阳光下摇摇晃晃的竹影 , 享受午后暖阳下的慵懒气氛和情调。大家说 : 海南真美 , 微风拂面的感觉真美妙。并说 , 四月不是读书天 , 莺飞草长 , 你的生活这么诗情画意 , 还忙忙碌碌干什么 ? 我叹息 : 本是一俗人 , 忙 惯了。一直以来好像都觉得自己并非享清福之人 , 从小就对陈学昭那句工作着是美丽的刻骨铭心。这么多年就这样忙忙碌过来了。因为忙碌 , 可能更懂田园生活的惬意和美好。 聊着聊着 , 日影有些西斜了 , 竹影渐渐暗了下来 , 众人告辞散去 , 到海边漫步 , 听涛声拍岸了。晚上接孟大师兄电话 , 说好第二天晚我们宴请他和谢冕夫妇一行。
个人分类: 未分类|3510 次阅读|1 个评论
和上海红学界部分朋友的难得相聚
黄安年 2010-8-15 09:40
和上海红学界部分朋友的难得相聚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8 月 15 日发布 8 月 7 日中午在上海静安寺久光百货新吉士上海菜馆有次难得相聚。在这次聚会上 , 我们和上海红学界部分朋友一起畅谈。与会的有陈诏先生 ( 原上海解放日报文艺部编审 ) 、 魏同贤(上海古籍出版社原社长)夫妇、应必诚(复旦大学文学院教授)、孙逊(上海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夫妇等。
个人分类: 国内所见所闻(10-11)|3461 次阅读|0 个评论
在北京再次和高旼喜教授相聚
黄安年 2010-7-31 21:50
在北京再次和高旼喜教授相聚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7 月 31 日发布 韩国高旼喜教授昨天下午自首尔飞抵北京 , 当晚红楼梦版本专家杜春耕夫妇和我们在天通苑金海时尚酒店为她接风。席间,在谈起今年 5 月 29 日高旼喜教授在韩国喜见温家宝总理谈及红楼梦时的情景,依然充满着喜悦。 2010 年第 4 期《红楼梦学刊》封二刊登了温家宝总理访问韩国首尔中国文化中心的图片,并在头条刊登了孙伟科整理的《温家宝总理访问韩国谈红楼》的报道。 附笔者有关文章三篇 : ********************** 高旼喜教授讲述温总理在韩国谈红楼梦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6 月 4 日发布 笔者在《高旼喜教授在韩国喜见温家宝总理》(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5 月 29 日)中谈到 : 今晚的新闻联播节目中播发了温家宝总理今天访问韩国的首尔文化交流中心的消息 , 中心今天的汉语课内容是红楼梦与中国文化。而接待温总理,和总理握手 , 坐在总理左边的就是韩国翰林大学中国学系主任高旼喜教授(女)。高教授酷爱中国文化 , 她是韩中文化交流的使者,韩国第一位以红楼梦研究获得博士学位的学者,也是去年韩文版《红楼梦》译著者之一 ( 另一位是高丽大学中国学研究所所长崔溶澈博士 ) 。吕启祥和我与高教授有多年交往,今天在电视节目中见到高教授和温总理在一起感到很亲切、也很高兴。(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30131 并见 http://www.annian.net/show.aspx?id=24849cid=36 ) 2 日晚上,高旼喜教授自韩国和杜春耕先生 ( 按 : 著名红楼梦版本收藏和研究家 ) 通话后 , 又打来电话对吕启祥和我说 , 在韩国见到温总理并且和总理一起讨论红楼梦感到很荣幸 , 崔溶澈师兄正在中国访问 , 没有赶上这次活动 , 而我自己很幸运。她向我们谈到了新华社报道中没有提到的一些细节。她大约在一周前就获悉温总理将要访问首尔文化交流中心,我们作了精心准备 ,29 日上午 9 点多 , 我们就来到中心作了几次演练,因为来访时间总共只有 15 分钟左右 , 所以要考虑好提问和讨论的内容。与会的学员控制在 24 人 , 大约 11 点半左右总理来到中心 , 总理握了我的手 , 我坐在总理的身旁。总理指着桌上放着的韩文版《红楼梦》问我 , 翻译哪一部分?我告诉总理我翻译高鹗续的后四十回 , 高鹗姓高,我也姓高,是一家人。总理说 : 哪请你给我签个名。 今天晚上高旼喜教授打来电话问昨天发给我的邮件收到没有 ? 我说没有收到,于是她再次发来 , 并电话讯问,我说这次全部收到,请你放心。在电子邮件的信中 , 她写道 : 黄老师:   您好!   我昨天晚上跟两位通话,非常高兴的。我从这个学期开始,由于有关国家项目的事情太多了,一直很忙。我前几天在您的博客上看到了介绍我跟温总理见面谈话的文章,非常感谢!   听到吕老师、杜老师的话,我现在寄上和温总理一起拍的照片、一篇报道文章和我的论文目录。 吕老师:   除了报道内容和昨天我对您说的以外,温总理还说他这次来韩国以后才知道世界上最早的全译本(乐善斋本《红楼梦》)就在韩国出现。还有,又问了乐善斋是不是一种中国的中华书局类的书店,所以我回答:乐善斋是相当于王室内部图书馆的地方。   我打算开会两三天之前去北京。日程决定的话,再告知两位。   天气越来越热,两位多多保重身体。       高旼喜 敬奉    2010 年 6 月 3 日      经高教授同意,现在将信件和新华社的报道及相关照片在我的博客和学术交流网上发布。    ****************88 中韩友谊与合作一定会长久温家宝总理考察首尔中国文化中心纪实 新华网首尔5月29日电(记者赵承 明金维 李忠发 人民日报记者杜尚泽)初夏的韩国首都首尔,天气宜人。位于繁华闹市的中国文化中心,在绿树掩映下显得富有生机。当地时间5月29日上午,正在韩国访问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这里考察。   11时30分许,当温家宝在中心门口下车时,10多名身着民族服装的韩国小学生唱起中文歌曲,欢迎中国总理的到来。韩国小女孩金泠抒的父亲是韩国人、母亲是中国人。她向温总理献上一束鲜花。温家宝总理接过鲜花,在孩子们的簇拥下走进文化中心。   首尔中国文化中心是中国在亚洲设立的第一个文化中心。2004年12月成立以来,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开设了汉语、书法、二胡、古筝、太极拳和中国烹饪等课程,接待了数以万计的韩国民众,在中韩两国人民之间架起了一座文化交流和友谊的桥梁。   在文化中心二层会议室,几十位韩国学员正与韩国著名红学家、翰林大学中国学系主任高旼喜围坐在一起,研讨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看见温家宝总理进来,大家站起来热烈鼓掌,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红楼梦》在韩国有着极高的知名度,深受韩国民众的欢迎。1884年,世界上最早的《红楼梦》全译本在朝鲜半岛出现。2009年,韩国学者崔溶澈、高旼喜共同翻译的全译本《红楼梦》在韩国出版。译者之一的高旼喜教授对温家宝总理说:在座的学员们对《红楼梦》都很感兴趣,也有一定的研究心得。温总理听后高兴地说,你们对《红楼梦》感兴趣,实际上是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红楼梦》是一部经过历史锤炼的伟大作品。我本人也很喜欢《红楼梦》。好书是百读不厌的。   温总理娓娓道来,学员们凝神静听。《红楼梦》里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尤其是宝黛爱情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但《红楼梦》绝不仅仅是描写爱情,它表现的是封建社会的没落史,反映的是一个时代的变迁。它具有对社会、人生的认识价值,具有艺术上的审美价值。《红楼梦》就是这样一部具有永恒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的伟大文学经典   温家宝总理对于《红楼梦》的理解,让学员们受益匪浅。接着,温总理询问学员们有什么问题。 学员李善英是韩国一位普通家庭主妇。她首先站起来向温总理提问。温总理亲切地对她说:你坐下说吧。现场响起一片会心的笑声。李善英问:前些日子,中国新版电视剧《红楼梦》海选演员,很多中国年轻人踊跃报名,有人说比找工作难得多,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温总理略微想了想,认真地回答说:这说明人们太喜爱《红楼梦》和其中的人物。人们很熟悉诸如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湘云醉卧等故事。正因为如此,对演员的要求就更高,要演得栩栩如生。这是大家的心理。   李载奭是文化中心的一位老学员。在文化中心的学习也改变了他的生活,他刚刚担任一家对华旅游公司的顾问。他对温总理说:感谢中国文化中心,在这里学习后,我们收获很大,汉语水平提高很快。   温总理感慨道:现在中韩交流日益密切,很多韩国朋友学习中国文化,有的像你们一样,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我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学习韩国文化,学习韩语,进一步增进中韩人民的心灵交流和感情沟通。   温总理接着说:文化是连接两国人民灵魂的根。如果说中韩两国间的经贸往来代表今天,那么文化的交流更为重要,它象征着明天、后天和未来。学员们听后频频点头。   作为一个有13亿人口大国的总理,您平时工作那么繁忙,有时间阅读文学作品吗?您喜欢什么类型的作品?李载奭接着问。   我在年轻时就读了很多文学作品。我喜欢启迪思想、鼓舞斗志的诗词。比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再有,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等。这些名句流传很广,影响很大,给人们以力量。我喜欢这些名句,它们不断给我以鼓励,给每一个人以鼓励。   学员们对温总理的话报以热烈掌声。   我常说,作为一个政治家,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比如,我在和一些国家领导人谈话时就引用了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和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诗句,总之,学习中国古典文学能够陶冶情操,鼓励斗志。这就是我读书的目的。掌声再次响起。   随后,温家宝又来到文化中心的小剧场。这里正在举行2010年春季学员汇演。中心的教师们将中国传统民乐《喜洋洋》和韩国著名民谣《阿里郎》合二为一,改编成乐曲《喜洋洋的阿里郎》,以表达对中韩友谊的深情。   面对远道而来的温家宝总理,中韩小朋友用中国传统乐器古筝和韩国传统乐器伽倻琴,共同演奏这首乐曲。这一刻,古筝行云流水般的曲调和伽倻琴铿锵有力的节奏,汇聚成一个和谐的旋律,在剧场内回荡。   接着,6位韩国学员又表演了中国的太极拳。刚柔相济、舒展有致的一招一式,演绎着韩国人对中华文化的独到理解。 温家宝总理与大家一道看得认真、听得入迷,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寥廓而深邃;那无穷的真理,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十几位韩国少年用汉语演唱温家宝总理创作的诗歌《仰望星空》,将演出推向了高潮。在场的所有听众不由自主地击掌相和   演出结束后,学员们把温家宝总理请上了讲台。他充满感情地说:韩国朋友们的精彩演出,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置身于此,我仿佛忘掉了正在国外访问,如同回到自己家里一样。我和韩国人民的接触一点都觉得不陌生。昨天的外事活动结束得很晚,今天早上不到5点我就起床,然后到汉江边的公园晨练。我的目的不仅是锻炼身体,更是要利用这个机会接触韩国普通群众。   温家宝总理说:今天的沟通不是一般的交流,而是心灵的交流。唯有心灵的沟通和交流才能长久、才有力量,才能成为中韩两国友好合作的基础。通过这次访问,中韩就深化两国关系达成广泛共识。我相信有了领导人的互信,又有人民友好的基础,中韩友谊与合作一定会长久。   临别时,温家宝夸赞参加演出的韩国学员们说,《喜洋洋的阿里郎》这个中韩合璧的乐曲创意很好。韩流和汉风的合璧,还可以有更多新的创意。他鼓励大家为中韩文化交流多作贡献。   23岁的韩国大学生李昇文激动地说,温总理就像我的爷爷,让我感到很温暖、很亲切,同时他又有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气质。他的讲话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中国文化,更坚定了为增进中韩友谊而努力的信心。   50多分钟很快过去了。因下午将前往济州岛出席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温家宝总理不能再逗留了。韩国学员们依依不舍地与他道别。人们相信,相似的文化渊源和追求发展的共同目标,将使中韩两国人文交流更加活跃。互为近邻的中韩两国将会共同谱写出理解、友谊、合作的新篇章。 http://www.gov.cn/ldhd/2010-05/30/content_1616483.htm      附内容相同的照片两幅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32119? ************************ 高旼喜教授在韩国喜见温家宝总理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5 月 29 日发布 今晚的新闻联播节目中播发了温家宝总理今天访问韩国的首尔文化交流中心的消息 , 中心今天的汉语课内容是红楼梦与中国文化。而接待温总理,和总理握手 , 坐在总理左边的就是韩国翰林大学中国学系主任高旼喜教授(女)。高教授酷爱中国文化 , 她是韩中文化交流的使者,韩国第一位以红楼梦研究获得博士学位的学者,也是去年韩文版《红楼梦》译著者之一 ( 另一位是高丽大学中国学研究所所长崔溶澈博士 ) 。吕启祥和我与高教授有多年交往,今天在电视节目中见到高教授和温总理在一起感到很亲切、也很高兴。 附 高丽大学巡礼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5 月 5 日发布 韩国翰林大学中国学系主任高旼喜教授在获悉我们的韩国游活动后 , 多次来电话希望能够在韩国期间和我们见面 , 并能够陪同在韩国游 , 由于旅游车位名额已满 , 连导游的位置也无法安排 , 于是经与韩国导游联系安排我们在 4 月 18 日傍晚车到首尔明洞时和高旼喜教授见面,这是我们和高旼喜教授首次在韩国相聚。她提议带我们到附近的高丽大学看看 , 这是韩国最大的私立综合大学,也是韩国三所最著名高校之一,她本人就是在高丽大学取得文学博士学位的。用不了多长时间 , 车到首尔城北区安岩洞的高丽大学校门 , 高丽大学中国学研究所所长、中语中文学科教授崔溶澈博士和他的夫人,以及中文科研究教授金芝鲜博士已经在那里等候,去年 7 月 , 老吕和他(她)们还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一起参加红楼梦国际学术会议 , 今年三月初 , 高旼喜还在北京和我们见面 , 崔溶澈和高旼喜两人是最近即将出版的红楼梦韩文版的译者,这次在高丽大学的难得聚会可以说也是和韩国红学界研究者的相聚。 崔溶澈和高旼喜一行带我们边参观边讲解有着 104 年历史的漂亮校园,学校的图书馆、教学楼、研究生楼、文学院大楼等。高丽大学和我国的北大、北师大、清华、人大等高校均有人才和学术交流联系 , 北师大文学院的多名学者就曾来高丽大学学术交流。 这次短暂的高丽大学校园行,使得七天的韩国行增添了教育学术之旅的味道,感谢韩国朋友的盛情款待。( http://www.sciencenet.cn/blog/Print.aspx?id=229978 ) 《红楼梦》韩译本 2009 年 7 月出版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9 月 5 日发布;学术交流网 / 学术图书提要 /2009 年 9 月 6 日发布 6 卷本的《红楼梦》韩译版已经于 2009 年 7 月出版 , 在中国山东蓬莱 2009 年 7 月 11-13 日召开的 2009 国际红楼梦学术大会上 , 韩版翻译者高丽大中文系教授崔溶澈和翰林大学中文系教授高旼喜向大会展示了新出版的《红楼梦》韩译本。这是在韩国出版的第一个译本,两位作者历时 9 年终于完成译本并公开出版 , 这是红学史上的一件大事 , 也是中韩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大事。 为了高质量地完成韩译本,两位教授多次来华收集相关资料。红楼梦版本专家杜春耕先生为韩版红楼梦提供了绘画插图,冯其庸先生为韩版红楼梦写了序。 今年 4 月我和吕启祥去韩国期间,崔溶澈夫妇、高旼喜教授和金芝鲜博士还在高丽大学热情接待了我们,谈到了韩版红楼梦即将出版。 8 月我们收到了高旼喜教授自韩国寄来的 6 卷韩文版红楼梦及一本红楼梦导读。 9 月 4 日 , 高旼喜教授自韩国来北京 , 在天通苑杜春耕先生家中 , 我们再次见面 , 《红楼梦》韩译本也是我们的话题之一。《红楼梦》韩译本全套定价 84000 韩元 , 相当于目前的人民币 420 元。 http://www.annian.net/show.aspx?id=24181cid=53 ****************8888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30131 高旼喜教授和温总理在首尔中国文化中心的珍贵照片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6 月 16 日发布 今天收到韩国高旼喜教授发来首尔中国文化中心给她几张跟温总理一起的照片。其中的一张是她把《红楼梦》韩译本赠送给温总理的情景。现在博客上发布。高旼喜教授为首尔中国文化中心高级顾问。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36122
个人分类: 学术问题研究(10-11)|2635 次阅读|0 个评论
和网友李沣校友相聚在天通苑家中
黄安年 2010-5-28 08:57
和网友李沣校友相聚在天通苑家中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5 月 28 日发布 说来也真妙,互联网和科学网拉近了从未相见的校友之间的距离,家住天通苑本区的北师大 1958 年级历史系李丰,和我是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的校友,我是 1954 年级的 ,1958 年毕业后留系任教,但 1960 年即被调学校科研部门工作 , 和李沣并不认识 , 后来李沣一直在部队任职长达 37 年 , 以大校衔退休,现在家从事学术活动。他 1937 年 08 月生 , 小我一岁 , 他以老李为名在新浪网开博( http://blog.sina.com.cn/s/profile_1710207843.html ) 著有《军事管理论文集》(长征出版社, 1989 年 03 月)、《话说画眉》(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5 年 9 月版)等 , 近又有新著将由山东齐鲁出版社出版。 李沣校友在网上看到我的博客知道我是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的 , 于是和通过科学网博客留言和我取得联系 , 终于有了今天上午我们两人在寒舍相聚。这要感谢科学网提供的平台,拉近了校友间的距离,记得和余少波教授夫妇的相聚也是科学网虚拟空间发挥的作用 , 由虚拟到实体,终于在家见到了老校友。附即时照片 2 幅。
2472 次阅读|2 个评论
相聚&分离
rxn 2010-5-14 13:48
相聚和分离是一对反义词,那这两个词谁在前?谁在后?有的人说:没有分离哪来的相聚那!对面的人又说了:如果不相聚,又怎么会分离呢? 最近,我经历了很多分离的场景:a.学哥学姐们毕业了,送走了他们......很舍不得,走的时候都说:没事的,还会相聚的!?....b.自己去另外一个城市学习,姐妹们送我......很舍不得,走的时候我说:没事的,还会回来的!......c.来到新的城市,新的学习环境,新的实验室,新的指导老师,新的......一切都是新的,相聚在一个城市的一个小小实验室,一个月后,其中一个成员要走了......很舍不得,走的时候说:没事的,不用送了,常联系,还会再相聚的??......d.又过半个月,另外一个成员又要走了......很舍不得,说:没事的,缘分使我们相聚在一起,常联系!.....就这样,相聚、分离、相聚、分离.......反复交替的执行着,开心、难过...... 人生中经历过无数个相聚分离,未来的日子里这种场景还会不端的出现,在这种情况出现概率如此之大的情况下,我们也应该坦然面对,分离也不要难过,总有相聚的时候;相聚也不要过于开心,因为你要想到总有分离的时候,所以大家好好珍惜在一起的美好时光就好了,让人生的每一刻都精彩万分!!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518 次阅读|1 个评论
北大青海老友海南相聚
jalu 2010-2-18 13:08
1968 年冬他们北大毕业,响应最高统帅接受工农兵再教育的号召,来到青海高原黄河边大米滩部队农场劳动。四十一年后在海南天来泉相聚。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516 次阅读|0 个评论
遥寄京城刘兄畅 (to my brother Liu Chang)
baoyu 2009-8-12 22:41
无法停留的爱 有人牵挂的漂泊不叫流浪 (图片来自网络,谢谢) 遥寄京城刘兄畅 (to my brother Liu Chang) by Baoyu 归来莫趁早, 淫雨愁煞人。 相守堪相望, 羞道夜雨时。 离情何须多, 惆怅断天涯。 他日共聚首, 八卦与桑麻。 刘兄在京研习一年,近日(8.20)将返沪。三年相聚,回首已过大半,新的征程遥遥在望。 人生如匆匆过客,难免各东西;莫相忘,休言富与贵。
个人分类: 生活博物|1949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吃西瓜只是相聚的一个理由
罗帆 2009-6-22 12:44
星期六上午 , 忽然接到老爸的电话 , 问我们今天回不回汉口的家 。 我说上午安排有 MBA 学员开题 , 然后要在外面吃饭 。 老爸说要我们回去没什么事 , 只是朋友送了个大西瓜 , 他们吃不了 , 等我们周末去分吃西瓜 。 我说家里买了西瓜 , 要他们自己吃 。 老爸说我妈有糖尿病 , 不能吃西瓜 , 他们开了西瓜根本吃不了 。 我说可以放到冰箱里 , 每天吃一点 。 老爸说西瓜性寒 , 放进冰箱寒性更大 , 吃了对身体不好 。 如果我们不打算回去 , 就把西瓜送人 。 讨论了半天西瓜 , 忽然觉得 , 父母可能是想我们了 , 分吃西瓜只是与我们相聚的一个理由 。 最近太忙 , 虽然端午节时回去了 , 但陪父母的时间不长 。 于是 , 我要先生带着儿子回去看看 , 在汉口家里吃午饭 。 先生嘟囔着说 : 你自己不回去 , 要我们回去 ? 但还是答应了 。 我赶紧给老爸打电话,说 先生带着儿子回去 , 西瓜不必送人了 。 上午 , 开题答辩结束以后 , MBA 学员执意要请老师们去学校附近的酒店吃饭 。 我说明要去父母家吃饭 , 匆匆告辞 , 从武昌赶往汉口 。 武汉很大,跨过长江,路上需要一个多小时 。 当我回到家时 , 家人还在吃饭 。 老妈做了一大桌子菜 , 笑眯眯地望着我们吃 。 吃完饭后 , 老爸给我们看了他最近画的两幅油画 。 儿子赞赏威尼斯水景那张 , 老爸很开心 , 又搬出来一些画册给我们看 。 下午 , 儿子想回武昌 , 但我劝他吃完晚饭再走 ,要他多与姥姥姥爷聊聊 。 还有半个西瓜要吃,老妈做的菜也要 帮忙吃完一些 。 否则 , 老爸老妈又要吃几天剩菜了 。 晚餐之后 , 我们继续分吃西瓜 。 老爸笑着说 , 你们回来了 , 才能把西瓜消灭光 。 收到一条短信 ,才 得知第二天是父亲节 , 虽然老爸不过洋节 , 但还是祝他父亲节快乐 。 老爸约了两个高中同学 , 打算下个月去俄罗斯旅游 。 他们那代人在青年时代 , 受的是布尔什维克教育 , 学的是俄语 , 读的是苏联小说 , 唱的是苏联歌曲 。 因此 , 去一趟俄罗斯是有特殊意义的 。 父母一天比一天老了 , 真该多花些时间陪陪他们 。 家人的相聚 , 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 。
个人分类: 生活感悟|4425 次阅读|7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20: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