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大片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本年度科学网贺岁大片
热度 1 ywang69 2011-12-11 10:07
主角:饶毅,施一公,王飞跃。 主演:陈安,王鸿飞。 最佳配角:暂时空缺。 导演:中国科学院 策划:科学网。 续集预计2年后上演。
个人分类: 道听途说|380 次阅读|2 个评论
初冬艳色
热度 4 zhaodl 2011-11-19 15:05
初冬艳色
昨天天晴,因上班而不得外出采风,随是有诗分享,却没有景物相配。今天,照样是一个艳阳天,尽管是晚上要出差进京,但我还是不愿意放弃享受这冬日阳光的机会。再说,在这深秋初冬之际,宣帝陵下的大片森林,会是一番什么景象?我心中一直惦念着。不上班,我睡了个懒觉。一般我不贪床,近来瞎忙乎,加上刚开始供暖,被窝里暖融融的,人就有些懒。九点半,我整理行装,乘车出发。景色就不描述了,看照片吧。
个人分类: 社会生活|2765 次阅读|4 个评论
推荐9月23号新登场的电影巨作《辛亥革命》
热度 1 Helmholtz 2011-10-1 10:24
推荐9月23号新登场的电影巨作《辛亥革命》 何 宏 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年、由张黎执导、投资1亿多人民币、汇集了成龙、姜武、陈冲、李冰冰等70多位影视红星的《辛亥革命》自23日投放市场。我有缘陪老父亲一睹为快。我的感受:难得的一部好片,值得向朋友们推荐。 这部电影从宁静饰演的秋瑾赴难开始、穿插了黄花岗起义及失败,主要集中在武昌起义第一枪、黎元洪被推大都督、17省选举、孙中山1912年1月1日就任临时大总统以及袁世凯逼皇室退位和就任民国第一大总统等重要事件,场面恢宏,虽然据称因为不象《建国伟业》和《建党伟业》一样受当政者的造势和影响,票房并不突出,但凭良心说,或者正因为所受干扰小,更加值得一看。而且对于成龙的粉丝来说,这还是成龙的第100部电影,这也是个极佳的卖点。 电影毕竟只是电影,绝不可真的当成史实来看。但我相信,这部电影如果早十年甚至哪怕早五年拍,都肯定没有现在的样子好看。电影之中,拍得相当出神入化的应该说并不是高、大、全的孙中山,也不是兼任总导演、戏份次多的成龙演的黄兴,甚至也不是体现了所有女性心灵之秀美、慈爱的黄兴的临时夫人、后来的妻子徐宗汉,我认为由姜武饰演的属于被逼上梁山黎元洪、再则是袁世凯,还有就是陈冲演的皇太后。因为在他们三人身上,演出了较多他们所饰演者的人性。 另外,很可贵的是,这个影片之中也推出了显然为我们这些不了解历史的人过去几乎没有听说过的人物,比如孙中山所依靠的美国民间军事家荷马李,支持孙中山并捐资革命的美国共济会的华人分会致公堂堂主司徒美堂,等等。尽管可能因为剧情的甚至于政治的需要,在时间、地点等方面已经掺了不少的水分,但这些新人物毕竟让我们对于那个时代、那个时代人物的复杂性有了多一点的了解。 因为历史的局限性也因为现实的政治,这部电影能演到这个份上已经实属不易了。也许三十年后,下一代人可以梳理出一个更可信更为真实的新版《辛亥革命》,希望我们都还能赶上。 总之,再次推荐这部热闹、大气,真的还算不错大片,尤其是对男士来说,剧中的女演员们都很养眼哟。 评论: 以本玄学家的眼光看来,孙中山显然是个伟大的革命家,而且是推翻清王朝的第一功臣。但因为政治的原因,黄兴的历史功劳显然被两岸所压低了,而袁世凯作为清朝的权臣、真正的实力人物和民国的首任大总统,他对时代的功劳也显然因为成王败寇的文化传统而象历史上的曹操一样被简单化和尽可能抹杀了。我想,越来越开放的社会和越来越客观的史料将佐证本玄学家的预言。 当然袁世凯之所以需要承担最多的罪责和历史骂名,这也并不委曲他,其主要原因在于失“德”: 1,在皇室总理大臣之任上,作为末代王朝的肱骨大臣,在可能实现君主立宪的时势下逼孤儿寡母退位,违逆中国传统的忠孝观念。 2,受权力的诱惑先破坏新兴的议会制度,后暗杀宋教仁,再自己登基当皇帝。这跟王莽篡位无异。 3,正是因为他的称帝,使得国内军阀矛盾激化,使中国陷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军阀混战时代。 4,他既是国民党的敌人又是共产党的敌人,因此没有任何人会以后人自居在他的坟上烧纸钱。 ———————————————————— 补充及附评: 9月30号第二次参观“国家博物馆”,其中有一个厅正在展示《百年辛亥革命墨宝》,都是博物馆的馆藏珍品。其中,自然是孙中山的横幅最多。但黄兴的几幅字,不仅书法好,而且立意深远。由此更为倾心黄公之英雄。还有国学大师章太炎也有三幅不知如何定市场价格的天字,令人佩服至极。而据说章太炎同样很敬重黄兴,章太炎在黄兴的追悼会上敬送的挽联 :“无公乃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只有真英雄才能当得大师的如此评价。 过去所谓革命者一直灌输的所谓“保守就是卖国、革命才是爱国”,其实真的真的未必。斯人已已,孙中山先生所说的“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尚需努力”,其回声犹然在耳。 本玄学家绝不鼓吹革命,只是为所有的死难者感到悲伤。因为都是手心手背,都是孝子慈父,有必要鲜血涂地,死去活来吗?而且宇宙法则的因果业报,丝毫不爽,中国这块土地上持续半个多世纪、甚至一直到今天的人间惨剧,在佛学家、在玄学家的眼里其实都跟当年的暴力革命逃不了干系,其因果关系清白分明。悲呼痛哉! 附:黄兴网上纪念馆“关于孙中山与黄兴的爱国、卖国之争” http://www.wangjiwang.com/Memorial/memorial_shc.aspx?id=5245
个人分类: 综合性资料|2481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SARS病人进展期影响表现
zhangqw 2011-6-16 20:17
病变初期的小片状影像改变多在3~7天内进行性加重。多数患者在发病后2-3周进入最为严重的阶段。X线和CT显示病变由发病初期的小片状影像发展为大片状,由单发病变进展为多发或弥漫性病变 (图11,12)。病变可由一个肺野扩散到多个肺野,由一侧肺发展到双侧。病变以磨玻璃影最为多见,或与实变影合并存在。有的病例X线胸片显示病变处合并肺纹理增粗增多,CT显示肺血管影像增多。有的患者在X线胸片显示两侧肺野普遍增高,心影轮廓消失,仅在肺尖及肋角处有少量透光阴影,称为“白肺”。“白肺”提示患者发生了ARDS。患者在死亡前可出现“白肺”,也有的患者经治疗后“白肺”的影像吸收。病变部位以两肺下叶明显多见。大部分患者病变在肺野的内、外带混合分布,呈肺野中心性分布者很少见。 http://www.hyey.com/health/xywy/jbdq/zhkx/cr/200607/22649.html 图11 图9病例发病后20天X线胸片,两肺弥漫磨玻璃
2166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片预告
metanb 2011-5-4 10:36
肯定会拍一部大戏,期待中。。。
个人分类: 魔鬼辞典|1652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洛克菲勒“吸金术”到美国延揽人才高招
热度 14 qpzeng 2011-4-30 21:25
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以英美为首的战胜国决定建立一个处理世界事务的国际组织——联合国。 洛克菲勒家族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宣布愿意出资870万美元买下纽约的一块地皮,并免费捐赠给联合国。 人们非常惊讶,不明白洛氏家族掏那么大一笔钱而不赚分文究竟是为哪般? 大家不知道的是,当洛氏家族买下捐赠给联合国的那块地皮的同时,也买下了周围毗邻的大片土地。 随着联合国大楼的落成,四周的地价立刻飙升,没有人知道洛氏家族从中赚取了多少利润。 当人们终于明白过来时,洛氏家族早已赚得盆满钵满了,不得不佩服他们高明而富有远见的“吸金术”! 无独有偶,美国人在吸引国外人才上也继承了洛氏家族的衣钵,而且做得相当成功! 看准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 不缺人才但缺钱的“软肋”,以提供全额奖学金为“诱饵”,把大批在中、印等国完成大学本科教育甚至研究生教育的“鱼儿”引过去,只要等3-5年就能为其所用,真可谓“一本万利”啊! 我记得1980年代末,有位同事申请耶鲁的全额奖学金每年才18000美金,现在可能也只有3-5万美金吧!一个攻读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5年读下来可能获得的奖学金总额应该在10-20万美金。 这点钱对于美国各大学而言并非天文数字,而对中国学生而言却是100万元人民币呀! 如果说留学生在读期间还是相对贫困的,那么他们毕业后拿到的薪水就相当可观了,绝非国内任何一家单位(无论国营或民营)可比,这就是为什么留学生多半不愿意回国的重要理由之一。当然, 一流的工作环境、自由的学术氛围、宽松的个人空间、单纯的人际关系,等等,都是美国能留住人才的关键因素。 那么中国可不可以学学美国延揽人才的高招呢?我认为 中国暂时还不具备美国那样的条件,我们目前最缺乏的不是钱,而是不具有适合顶尖人才生存和发展的“圈子”——学术环境!不过,我相信,有朝一日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的学术环境也会逐步改善,人才的流动和回归将步入常态化。
个人分类: 教育文化|5611 次阅读|30 个评论
以"地震"命名的电影——再看影片《唐山大地震》
热度 1 caoxiaojing 2011-3-25 16:09
作为一部反映地震之后人们心理情感伦理纠结的影片,它是优秀的;但作为一部命名为“唐山大地震”的“史诗性大片”,也许我们的期望还有待时日。 《唐山大地震》6.3亿多的高额票房又一次证明:家庭伦理剧在中国有广泛的大众市场,关键的问题不是它是否过时了,而是伦理剧是不是切中了当下大众情感和伦理关注的“命门”,并且还能以观众喜闻乐见的电影方式呈现出来!不过,最新的高额票房记录被《让子弹飞》刷新了! “唐山大地震”作为 1976 年中国人社会历史生活中的一件饱含灾难的大事件,它带给人们的巨大创伤以及人们对它永难忘记的刻骨铭心,注定了一切试图对它进行文字化、影像媒体化的历史书写和思考的文本和形式都将是备受关注和期待的,同时也是备受苛责的。(详见图片之后的“长、短”之议论) 中国大片经历了“华丽的形式之下,其实空洞无物”的弯路与受挫之后 , 在《集结号》之后出现 了新的转机 , 而 《唐山大地震》以及春节前后热映的姜文的《让子弹飞》 又正在拓宽这种新转机的多元可能与格局,让我们再一次开始期待! 图片说明:均来自网上 1976 年 7 月 28 日 凌晨 3 点 42 分,中国河北唐山市发生了里氏 7.8 级的大地震,顷刻间一切便为废墟,其罹难场面之惨烈世界罕见。 1976 年,是中国历史社会演变中难忘、剧烈波动的一年,既是在自然地理的方面、也是在政治社会演变的方面。 这一年,中国人分别在 1 月 8 号、 7 月 6 号、 9 月 9 号逝去了周恩来、朱德、毛泽东三位最重要的政治人物; 4 月 5 号爆发了“天安门悼念周恩来的政治事件”,当时被定性为“反革命”政治事件; 10 月 6 号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由此之后,中国的社会历史出现了一系列惊天动地的大变化。 这一年, 对于致力于帮助大众不断保存、重温、反思历史记忆的影像传媒而言,应该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年 ,这一年所包含的巨量真实鲜活的历史细节与事件、人物及其超越其上所蕴含的斑驳多元的人文价值与意义对于中国当代历史意义重大。 而《唐山大地震》就是以其中最值得“大书特书”的重大事件之一为表现题材的 ,它 的选材,就已经注定了其“大片”的性质, 这个“大”,不仅是指它高额投资大制作的商业化类型性质,更是指它涉猎题材所应该能够表现揭示人性情感与心理的广度、深度及力度 。 该片对于当代中国人的生活、尤其是情感伦理生活进行了直接的触及与戏剧化情节模式的成功演绎 。 不回避 对中国现当代集体生活或个人生活的正面审视与银 幕化表现,具有显著的本土化、民族化、当代性特色,尤其是通过将唐山大地震与汶川大地震的情节勾 连,让电影与大众当下的日常生活热点、焦点关注紧密互动 ,完成了电影媒介 作为天下舆论公 器——抚慰大众、疏导情感、价值引导的媒介责任,它迎合了大众特定语境下的心理需求,恰逢其时。 在剧情建构方面 ,它成功地“避重就轻”,使得该片与大众看过的西方灾难片类型相近但不相同, 保持了一定的“陌生化”效果 。相对于该题材以及片名来说,地震灾难的视觉呈现无疑应是影片最核心构成的部分之一,但是,该片在创作伊始,就试图不走西方灾难类型片的老路,因此, 虽然影片在前期宣传中不断地用“大地震”的噱头吸引观众,实际上,其制作中又反其道而行之,这是发行商宣传的有意误导 ;但另一方面,我们又不得不承认在受到误导之后,仍然会认为它是一部不错的情感伦理片!影片只在开头用 将近 4 分钟的时间以高科技的手段复原展现了当年 23 秒惨痛的灾难性场面,后面基本上全是亲情伦理故事的铺展与纠结 , 该片 总监陈国富这样定位该片 :“它的核心还是情感的力量、家庭的力量、人性的力量。” 回顾中国百余年来家庭伦理片的基本脉络,我们会发现一条相对完整的线索, 而 《唐山大地震》也加入了这个基本的脉络之中,构成了中国家庭伦理电影在新世纪的一个别具特色的延续和传承,它们之间共同的是 —— 都 借助“以家喻国”的形式演绎较长跨度的社会时代变迁,以家庭间的悲剧情感矛盾和戏剧性纠结贯穿剧情始终,贤良但很悲情的女性人物往往是影片的核心人物 ;但和以前伦理剧影片不同的是,《唐山大地震》以自然天灾背景作为故事缘起,而将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政治、文化等元素退至幕后、有意忽略不计; 将伦理故事发生的缘起只放在更具全人类的普遍性和易于理解性的自然天灾的背景上, 即便有一些当时特定历史场景的再现,其主要价值也只在于让观众表层性地情感怀旧,而不打算真正触及中国当时社会政治文化的深层脉络和博动;而且,应该肯定的是,该片 在延续中国伦理情节剧电影基本脉络的同时,其所推崇的人道主义价值关怀和道德信念是与时俱进的, 如李元妮震后三十多年对感情的坚守(不同于封建观念的从一而终)、对故园的坚守,方登对未婚先孕的幼小生命的执着与呵护,作为唐山人的方登、方达在汶川地震后以志愿者的形式完成感恩心愿等诸多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塑造;从而呼应了冯导从《天下无贼》的创作开始及其以后创作中始终贯穿的对于现代人道主义的关注与表达。 影片在某些特定阶段历史的真实再现方面也达到了相当的水准,在现实感、逼真性方面较之以前有了质的提升。 集中体现在影片一开始对震前主人公 70 年代中期日常生活场景的再现;通过高科技手段,对震前自然环境异常预兆的渲染以及地震来临时的灾难性场景的再现等,达到了中国类似影片从未企及的技术高度和影像逼真;几位演员的精彩表演也功不可没;质朴的唐山方言,也使该片很具真实感。 但是, 该片 存 在的一些问题也是比较明显的。 首先,该片的命名是“唐山大地震”这样一个极富震撼性的、令人绝望的自然天灾,与之对应的就一定要有关于地震“地动山摇”的视听画面,而且应该成为影片核心构成元素之一,相对而言, 该片有关地震的视听画面在全片所占比例明显太少,仅片头 4 分钟左右、某些数字处理细节也不够细腻真实。 其次, 将唐山大地震这样一个震惊中外的重大灾难事件的叙述最终集中在李元妮 一家人 情感的恩怨纠结上,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是相对于整个地震而言,代表性太不充分、完整, 使影片本来可能的宏阔视野显得狭隘局促 ,如果以李家为中心叙事、再连带辐射三两家相关的地震情感故事,可能情感的张力和饱满性会更好。 再次, 李元妮一家的大团圆结局虽然令人欣慰,但虚构杜撰的戏剧性成分太强,削弱了该片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的力度和深度, 尤其是震后残疾弟弟方登的创业发家、小有成就太过理想化,难以令人信服 ,这其中的原因大概除了剧 本创作的思路外,是否也和该片的制片方之一为唐山市委、市政府有关,作为当地政府投资的城市形象片,其主导思路一定是要让人们看到震后的唐山人、唐山市昂扬奋起、旧貌换新颜的积极正面形象,然而这样 一种良好的正面形象精神的宣传弘扬是不是在影片的制作中就一定要以对如此重大的历史事件及其震后的情感心理社会文化“余震”的诸多复杂多向度层面哪怕是一星半点儿揭示流露的刻意回避甚至虚假拔高和美化来作为代价?这是一个需要质疑的问题。 另外,该片 在两个多小时的片长中植入了 6 处以上 的广告 ,比如 酒、银行、保险、手机、汽车、运动衣等, 产业时代的 影片广告植入在所难免,问题是广告和剧情结合得是否紧密无间,实际的情况是个别广告的植入明显牵强。
个人分类: 影史、影视杂谈|5405 次阅读|2 个评论
又见大师梁思成
yangyongtian 2011-2-26 16:15
又见大师梁思成, 记录大片绽尊容。 左膀右臂林徽因, 夫妇相依并肩行。 纪念碑基沁汗水, 国徽增色一点红。 北京古貌存遗迹, 思成徽因居首功。
个人分类: 感怀|1839 次阅读|0 个评论
立委微博:登峰造极的《山楂树之恋》和《唐山大地震》
liwei999 2011-1-10 22:30
周末过得不错,看了两部极品电影《山楂树之恋》和《唐山大地震》 比起那什么《让子弹飞》和《非诚勿扰2》要受用多了。当然,后者也有自己的匠心,但是看起来没有共鸣,最多是看个热闹。 可《山楂树》和《大地震》却不一样,是沁入心脾的佳酿,是登峰造极的生活美学的体验。谢谢冯导、张导,你们名不虚传。 《唐山大地震》电影全集 高清版(这个链接质量高,不断线): http://www.letv.com/ptv/pplay/20696.html
个人分类: 文艺点评|3652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0年最让人失望的14部西方电影
renxiang 2010-11-18 11:43
MSN电影评出了本年度14部最令人失望的电影 ( 14 movies that should have been better in 2010 )。 1. 诸神之战: 伪3D的好莱坞特效烂片,借着阿凡达的余威,却有可能毁了3D电影的未来卡梅隆语。 2. 爱丽丝漫游奇境:也是借着3D春风出来的伪3D片子,太过离奇与暗黑色彩的基调,约翰尼德普的疯癫演技,让怀揣着童年美梦的观众大失所望。 3. 神龙特攻队:又一个翻拍片糟蹋原版的例子。生硬的情节与人物关系难以产生任何化学反应。 4. 绿色地带:马特达蒙还是没有走出谍影重重的套路,而伊战片注定在美国吃力不讨好。 5. 狼人:多年没看到狼人电影了,可是这部怀旧的片子,毫无新意,不如重映老片呢! 6. 敢死队:一群过气的动作明星凑到一起,唯一出乎预料的就是,这部电影所有情节完完全全在预料之中 7. 可爱的骨头:顶尖导演彼得杰克逊,超级畅销书,组合到一起居然是如此平庸之作。 8. 钢铁侠2: 圈钱的续集电影。 9. 铁血战士:影迷等来的是平庸的电影以及平庸的怪兽。 10. 罗宾汉:请告诉导演,你的观众不需要上历史课! 还有一些电影,不详细介绍了。比如魔法师的学徒,吃饭、祈祷、恋爱,华尔街2,等等。 同时,该文章也给出了几部本年度名副其实的,甚至给大家带来惊喜的好片子:盗梦空间,玩具总动员3,还有社交网络等等。 笔者想到中国版本,要评出让人失望的中国烂片,从来都不是难事儿,按照电影排行榜从上往下数就行,越烂的电影票房越高。今年贺岁档快来了,希望读者朋友们擦亮眼睛,别让片商忽悠了。如今赚钱不容易,百十来块钱的买几个小时的精神垃圾,不值得!
个人分类: 评论杂谈|3680 次阅读|1 个评论
打造航母还是扎木排
BaoHaifei 2010-3-10 09:07
打造航母还是扎木排 鲍海飞 2010-3-10 航空母舰是一种极具威胁力的以舰载机为主要作战武器的大型水面舰艇 ,现代航空母舰已经是高技术集成的军事系统工程和艺术工程的一个主要代表,是国家军事力量的一个主要体现。 打造航母需要从头设计,不可避免要动用大量专业人士 ,需要大量钱财和物力,需要考虑船体动力、吨位、船体设计,如何安排飞机起飞,大炮位置的排列以及生活空间等。然后选用好的钢材进行制造。这样的航母就成了移动的国土,具有指挥、打击等功能,具有很强的威慑力。 而木排则是一种简易的甚至连船都不是的水上漂泊品。相比较而言,扎木排就简单多了,一个人似乎就足够了,只需要业余选手就可以了。找几条麻绳,几根竹子就行了。再拿一个长长的竹子,往水里一扎,于是就可以乘风远漂了,顺便还可以捞两条小鱼,其喜洋洋则矣! 二者功效自不同凡响。 航母遨游在蓝天下碧海上,威风凛凛,何惧风吹浪打,虽然说目标大了点,也容易受到攻击,但是谁敢轻易对他指手划脚。 木排只能够顺水而漂,只需要一个掌舵人就足矣!然而一个浪头就能将其颠覆,小木排只能在小河小沟里面玩玩而已。 航母的建造需要十年磨一剑,而木排可能昼夜而成。 航母游历半年不需要加油补充,而小木排的驾驭者,除了《 80天环球》以及鲁宾逊等超人之外,如果不遇到索马里海盗,似乎没有太多的小船能够徜徉几日。 美国的大片就好比航母。一艘接着一艘驶入我们的视野,我们也陶醉在其中。而我们的就像一艘一艘出海的小渔船一样,刚刚露头就被一阵风浪打压下去。的确也是,和人家的大片一比较,我们的确汗颜。 当条件只适合扎木排的时候,而硬要去造航母,那即是不合时宜,又劳民伤财,更无易于痴人说梦。反过来,当条件成熟时,对于一个大师来说,如果掌握了大量的资源并且有能力的话,如果只是扎木排,而不去造航母,那我们能说什么呢?是眼界低?还是利?还是什么? 放眼望去,我们的木排太多了,漂泊在小溪水和湖面上,风光这边独好。 看来演艺界里面和科学界一样,也存在着 publish or perish(不发表就死亡)的语录了!要不怎么会这么快,一个接着一个木排在打造,结果被观众们一个一个枪毙掉。 我们有足够的模仿力,但是不要只学会一两个镜头的摆设,而没有看到镜头之外那深远的东西。反思,我们是不是没有真正学到什么是扬弃的辩证法?这难道是我们的影片为何没有冲进好莱坞的原因,没有拿到奥斯卡大奖的原因? 我们大片背后到底潜藏着什么样的危机?到底是什么造成这种现象的呢?是浮躁还是着急?是急功近利还是没有底气的近视? 在科学研究领域上,这难道也是我们为何没有拿到 Nobel奖的一个原因? 现在我们的资源也很丰富了,技术和设备也都是世界一流了。 有时候,我们需要木排,但是我们也需要航母。 十年磨一剑,十年寒窗苦!还能等待吗? 也许真是一万年太久!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打造自己的航母?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从此岸到达彼岸 ?
个人分类: 社评|4808 次阅读|1 个评论
面对 阿凡达 ,中国导演能做什么
pikeliu 2010-2-11 10:02
会不会失业?
个人分类: 社会与生活|3378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片与大项目之惑
boxcar 2010-2-9 19:44
本文的主体部分于2007年元旦写成,最早发表在我的新浪博客上【1】,现转到我的科学网博客。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电影行业进入了大片时代。请注意,这里说的大片时代,并不单是说影院以放大片(或进口或国产)为主,更是专指由知名的大导演领衔,率领众多著名影星,投入巨资,以巨额消耗甚至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拍摄所谓的大片,《英雄》、《十面埋伏》、《无极》、《夜宴》直到最新的《满城尽带黄金甲》不一而足。然而,这些大片真的好看么?似乎未必!否则大家看经典悲剧《哈姆雷特》的现代版《夜宴》就不会不流泪反而笑场,也就不会有胡戈们的恶搞《无极》为《馒头》、《夜宴》为《晚饭》、《满城尽带黄金甲》为《满校尽爆黄金乳》了。看看这些恶搞出来的更有情节的作品,才让我们在视觉和声觉(谓之声色!)的双重冲击之外去找到真正的作为电影灵魂的看点了。那么这些大片究竟是谁的什么成就?它有可能给投资者的滚滚利润;也是名导和大腕影星的荣誉光环的原材料这些人要靠着大片之大去摘金夺银、问鼎奥斯卡;会给我等草根百姓带来破费的机会和闲暇谈资,却注定与艺术渐行渐远。这个大字不简单,这个大,是巨额的资金投入,是巨大的排场,是豪华的剧组阵容,是浩大的广告攻势,还是网上网下(平面传媒)更大的是是非非的争论大辩论。如果问这种大片带给我什么?我只能说出两个字:困惑! 我不进电影院看电影已经很久了,票倒是买得起,就是没有时间!我疯狂看电影得时期是在谈恋爱那个阶段,几乎每周末都和女友(现在的妻子)去学校附近的几个电影院看场电影(通常是2部),有什么就看什么,这个阶段看了许多影片如《魂断兰桥》、《悲惨世界》、《三个火枪手》、《巴黎圣母院》、《茶花女》、《基督山伯爵》、《百万英镑》、《罗马假日》、《意大利人在俄罗斯的奇遇》、《大独裁者》、《莫斯科保卫战》、《苏杰斯卡战役》、《舞台生涯》、《绝处逢生》、《胜利大逃亡》、《疯狂的傻瓜》等,其中的许多影片堪称经典,用现在的观点看应该算是大片了,我觉得这些大片确实比现在的大片好看,尽管无论是导演还是演员,无论是投资还是场面,能和当今大片匹敌的并不多。可见好看的影片未必一定需要很大的投资和很大的腕,反过来,许多大腕是由于这类好的经典影片而一举成名的。 这些经典影片中,许多是改编自经典的文学原著,而且基本是忠实原著的。但是很不幸,我现在看到了我国越来越多的电影和电视剧实际是改编自某些名著的,还有些是翻拍,却都喜欢置原著的主旨于不顾,进行所谓的再创作,其实是在对原著进行注水加工,让其变得浮肿不堪,甚至为了媚俗,专门进行一些取其糟粕,去其精华的处理,《夜宴》和《黄金甲》都有这种问题。 总之,大片让我困惑的是:(1)为什么能用很少的钱靠电脑特技完成的任务必须动用那么多的人?(2)为什么原著中最好的情节不能充分利用,非要画蛇添足?(3)为什么拿不出自己新编的好故事?(4)为什么非要拍古妆武打片?拍就拍吧,为什么留下那么多情节、台词、布景和道具的漏洞让我们挑? 批评完了大片,再说说大项目。现今中国的经济发展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加了,人也有钱了,科研队伍也空前地壮大,所以有条件干一些以前不敢想更不能干的大事了,于是,各种大科研项目就应运而生了。大项目之大在何处?其一在人大人物(院士或准院士、大领导)领衔;其二在事大目标(有些在立项的时候海吹一番!)在前;其三在钱巨额经费(这个最重要!最显大的就是这个);其四在规模豪华的人员阵容(人海战术?)和大装备保障(最出堆儿了)。本来还应该有第五大大成果,可这条却最难说了。有此四大,我们当然很快就能看出大片和大项目的巨大的相似性: 大导演、大腕演员 vs. 大人物 大制作、大广告 vs. 大目标 大投资 vs. 大经费 大剧组(包括群众演员)vs.大阵容大装备 大奖?大票房? vs. 大成果? 就象大片让我如此困惑一样,大项目也让我困惑了。大人物统领大项目无可厚非,因为似我等人微言轻之辈无以服众,应该没有领率众人之德能。但是,尽管有大人物领衔项目好拿,然而就一定能取得大成就么?我看谁也难打包票。大目标定的是否合理也是一个问题,因为一个科学或者技术方向的研究工作应该有其自身的发展和认知规律,有些目标定得过大过远,很难在有限时间内达到,在浮躁的情绪下恐怕反而不能开展扎实的工作;把项目的意义和成果价值吹得太大了,反而容易形成强烈的反差。大项目的经费很多,管理不善、运用失当自然也存在浪费惊人的问题。至于大的研究队伍和装备,确实是大项目运作所需的,但却未必能够高效率地加以利用。在大项目之下,人人心里都有一个小算盘,为了多拿钱,都想贪多求全,人员队伍和研究领域如果整合不好,极易发生严重的重复建设和低水平重复,不但徒增许多内耗,而且也加大浪费。置于项目干完了能否产生预期的大成果,就很难说了据说有的几千万的大项目,没什么重要发现,也没发什么高档文章,最后就用几十篇低档的论文来交差,平均算下来,可能一篇国内核心级别的论文要用掉百万巨资。这就象几亿投资砸进去,换来个千万级的票房一样。 大片和大项目的出路在哪?我看应该在 创新 !其实无论是大片还是大项目,如果没有创新,特别是原始创新,仅靠盗用别人现成的故事情节或依托现有的学术思想和理论体系,干些注水式创作或研究,只能是对巨额资金的巨大浪费,永远不会让人满意。 三年过去了,我们看到了更多的大片,更多的改头换面的注水经典,也时不时能听到更大的项目的消息。在此期间,影视界和学术界都在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有些很多年前就已经存在的问题,可能还将存在一些时间,但无论如何,只要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有解决问题的意愿,那总还有解决问题的可能。 =============================================================== 原文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033952010006pb.html
个人分类: 文学影视评论|5204 次阅读|15 个评论
大片、足球和科技何时融为一体?
BaoHaifei 2010-2-9 13:40
大片、足球和科技何时融为一体? 鲍海飞 2010-2-9 当国人欣赏国产大片时候《三枪拍案惊奇》,大师作品的表现似乎让人们失望之极。尤其是跟美国的《 2012》一比较,不仅视觉效应不如人,连深度都谈不上。一部完全搞笑的片子,让人觉得上当。从旁观者来看,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东西好坏一目了然,不要低估了群众的眼光,更不要小看群众的眼界。其实,不要奢望太多,因为我们的现状就是这样。 但是,国人应该回过头来仔细思量,为何会是这样一个结局?实际上,影响我们行为结果可能有两个。一个是资源,主要是资金;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我们的想象力。作为一个大师,他有足够的号召力和领导力,因此就具备了能够调动的资源的前提。但是结局似乎总是意外,你期望的越大,结果也可能越可怜。尽人皆知,当今无论做什么事情,能够调动资源是最主要的,否则,什么也不要说,没有钱,就更什么也不用说。而想象力是来源于个体和集体创造的结晶。有时候,我们能够调动资源却调动不了创造力。这里面就有其他因素在约束限制了。 我们来源于有着丰富文化和内涵的国度。现在已经打破了你吃了吗的时代,但现在更多的追求是你炒股了吗?,你买车了吗?你买房子了吗?你有 。唯独很少能够见到有人来读书。而这,比如在法国,即使某一个老妪在等车的时候,也可能会取出一本书来读。而我们有的似乎更多的中国元素隐藏文化在起作用。现在某些人富裕了,能够坐上汽车驾驶飞机了,但是其思想依然在你吃了吗的时代。这是最可怕的。那种最原始的动力、创造力可能早已经消失了,追求的是我的身价是,我的资产是,因此,怎么会有超前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那?我们的思想始终没有能够和汽车飞机一起去更快更高的去飞翔。同样,我们国人现在还缺少一种等待和忍耐,更重要的是缺少一种宏大的胸怀。邓小平同志说的好,我们现在是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当那奥运会上由焰火构成的 28个大脚印向北京走去时候,没有人说这没有创意。当那一个美轮美奂的画卷打开时候,伴随着一个个巨大的字块变化时,我们不能说我们缺少创意。当李宁高举着火把以太空漫步的雄姿去点燃那个火炬时,谁不为此叹为观止那!但是另外一方面,我们不应该过度去渲染这些。李宁是在众人皆睡的时候,他独自在练习狂奔;还有那些翻动的字块又是多少人辛苦训练了多长时间才得到得成果。为什么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因为我们有世界上最廉价的劳动力这一广大资源可以调动,而在国外西方先进国家,人力是最昂贵的。因此,我们能够玩的是人的功夫,而我们自古以来就最擅长的也是这个把戏。因此,当你看到,所谓一部一部闹剧出现在我们面前时,友邦不要惊诧! 写着写着,我忽然想起了毛泽东主席说过的话,那就是跟天斗,跟地斗,跟人斗,其乐无穷。我们现在恰好是也最擅长的就是最后一斗,跟人斗。因此,这一关一过,就无往不胜了。相反,美国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元素恰恰是前两项,跟天斗,跟地斗,在这同时,把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挥得淋漓尽致。虽然有时候表现出来的是个人的英雄主义,但这丝毫不防碍这种文化和思想以及主义的传播。美国所表现的元素,关心宇宙大问题,星球大战,导弹防御计划,航天计划,这些都是由经济物质基础决定的和高层决定。人的智慧,人物形象所塑造的是看似平凡的超人,而我们的好多人物却恰恰相反是看似超人的凡夫。因此,国人的失望是因该能够预见的。 其实美国大片也不是具有十足超前的想象力,因为,目前现在各种自然和人为的灾难不都是摆在我们得面前了吗?不过,美国人把这表现得更为夸张,更具有想象力了。那么,在大片上表现不出来的这种振撼力和超前的想象力,我们在什么地方应该能够表现出原始的创造力和与时俱进的想象力那?那就是田径比赛和足球等团体比赛。然而,中国的足球已经成了国人心中永远的痛啦!为什么,要知道,中国人最为推崇的是所谓的术。那些我们一直引以为豪的我们中国人的武术技巧和功夫,这些最能表征人的原始性的东西,中国的《易经》、《孙子兵法》,这些最讲究战略战术的东西,为什么在一个所谓足球是圆的战场上一而再再而三的失败呢?那是哪一年的世界杯比赛,我不记得了。但是我清楚地记得那个没有大师教练、没有大师球员的 德国战车,他们把足球玩的那么精彩! 难道吃草的动物就是打不过吃肉的动物吗?但是,但是我们的国家队怎么连越南这样的游击队都打不过呢?我们在这一块原始的土地上,我们现在是否是又失去什么了呢?是信仰吗?是凝聚力吗?还是其他的什么? 最后一个也是国人尤其是科研业界国人心中永远的痛啦!诺贝尔奖怎么还没有来,什么时候才能轮到我们中国人啊?这个问题也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够回答得了。应该讨论的是,我们是否有独立的科研呢?如果这个科研是独立的,那么科学的创造力在哪里那?答案似乎是否定的。不过我们不是也有那么多的科研大师吗?看一看我们好多项目立项就知道了。开篇不都是美国开始了研究 ,日本已经从什么时候开始开始了,该项研究具有意义,因此,我们要开展,该研究将要。得了,不用作了。当然,这并不是说,人家做了,我们就不能做。做我们要怎么做,怎样既做又创新。而且在积累相当一段时间后,就应该走独立自主的道路了。现在我们的科研又有多少创新呢?除了东抄西抄,这儿贴贴,那儿贴贴。这里,不排除一些精英的确能够有一些独立的发明创造。我们的科研水平依然很落后。没有独立的科研,又如何具有海阔天空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啊! 其实,足球的表现是一种凝聚力,战斗力和想象力 ,这里面有个人的魅力,也有集体的配合,更离不开的是战略战术。而科研作为最基本的生产力,也最能表现我们原始创造力思想的东西,在中国目前似乎缺失了什么?想象力? 而表演的影视艺术更是在牢固的物质和精神基础所能够表现出最炫目、最耀眼的东西。那种视觉的冲击来源于飞奔的汽车翱翔的飞机上无限的想象力,还有无尽的对宇宙、对未来、对生命的敬畏上。 而所有这些都依赖于经济基础,而最主要的是科学和技术。当科技上去了,那么你能够运用的物质基础也就上去了,而且当那些是大师获将要作为大师的人已经体会和领悟了科技的时候,他才能够运用上去。这个时候你的表演也就上去了,这个时候你用来分析一个足球的运动轨迹的手段也有了,这个时候,你的眼光才能放眼世界和那灿烂的宇宙。因此,这三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只有当土地上温度、湿度、水和空气、阳光,还有什么催化剂等等因素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培育出健康的作物。 我期盼中国的大片,那种有震撼力的大片,那种科技大片;我期盼中国的足球,那种有野性又有灵性的足球;我期盼中国的科技,有一天获得诺贝尔奖的科技;我更期盼中国的大师 ,他有眼界、他有胸怀、他有斗志、他又充满了想象力还有爱心!
个人分类: 社评|3485 次阅读|4 个评论
關于電影《The Day After Tomorrow》之中文名
LEOLAND 2010-1-10 20:43
曲津華 前幾年有個很熱的電影大片《The Day After Tomorrow》,是關于環保不良導致世界氣候急劇變冷的話題。蒙開戶銀行為客戶發票,很鮮有地去了影院觀賞之,很真切地感受了影片所要告訴觀眾的氣氛和警示。 看完才感到,由于這部影片太熱,匆忙之中引入中國,竟然把片名也沒有翻譯好,就直接用了幼兒園小學生的水準,弄成了《后天》! 好嘛,這么一個嚴肅重大的題材,這么一個泱泱文化大國,竟然如此就把一個寓意深刻、內涵豐富的電影名字,給糟蹋成這么一個不倫不類、不三不四的名字,嗚呼! 不破不立!怎么才能弄好這個名字呢?我也沒有想好,真的想過N次。 篇名中的那個DAY,我想作者並非指明天后面的第一天(後天),而是指以後的非確定的日子,也許還是某些發生災難的日子(誰也不能確定)。那麼,這個DAY就應該是複數的才好,然作者故意不用複數,卻是自有其妙處,這也是英文之妙吧。 《 明天之後 》?《 不要這樣的明天 》?想了幾個,都不夠精妙和傳神,反正都好過《后天》。 人家電影的主旨,是要告訴地球人好好愛護、呵護和保護我們共同的地球,別讓影片中明天發生的生態悲劇再延續擴大。這個意思,這層理念,這番良苦用心,我們的有關方面怎么就找不到一個好的中文名呢?悲乎! 2010-01-10
个人分类: 双语文汇|3959 次阅读|1 个评论
人人都該看的《2012》
LEOLAND 2010-1-10 20:33
曲津華 有了《阿凡達》的聒噪,《 2012 》有點過氣的感覺。對我來說,看不到《阿凡達》,週末正好把《 2012 》好好看看。 北京奧運過去了,對 2012 的概念好像就是下屆奧運年。可是電影界卻不這樣看,他們要抓緊倫敦奧運之前的一點時間,把這個年份炒熱先。可是這幫人卻不是說 Cockney 方言的倫敦人,而是冬青的好萊塢,他們要做的是把這個年份所代表的兇險告訴地球人,通過電影的方式。 南美瑪雅人對 2012 年宇宙多星一線所要引發的世界末日話題,引起了不止一幫人的注意。我在錯過了電影院的放映之后,在網上搜尋,就誤入了一個下載路徑。幾百兆的電影下來一看,是《 2012 》不假,卻不是熱議的這個《 2012 》。重新下載,繼而觀之,確有震撼的感覺。 應該說,就憑電影中的現代化諾亞方舟就值得看這部電影。《圣經》所言的救人類萬物于水火,在這部現代大片中都有體現,其場面之壯闊、之悲壯、之逼真、之聯系現實、之聯系中國,都值得每個地球人中國人親自看一遍,或者兩遍。 我是在家里用 23 吋寬屏多媒體電腦看的,硬件有所不足,卻也感受到了世界末日的翻江倒海、天崩地裂的場景。近年來的全球環保和暖化之憂,雖然沒有體現于這部大片中,卻也足以提醒世人,我們真的該好好對待我們所依存的星球。我們不善待它,是我們所輸不起的。 我想,如果有電影院的第二輪公演,我會去幫襯的。 2010-01-10
个人分类: 科学劄记|2784 次阅读|1 个评论
《阿凡达》先睹为快:无可挑剔的大师诚意之作
renxiang 2009-12-31 15:29
在香港抢先看完了3D版的《阿凡达》,回到住处,便忙不迭地打开笔记本,开始写影评,把先睹为快的感受尽快与博友们分享。可是,对着空白的屏幕,忽然间竟然写不出文字来。一向善于对国内烂片大批特批、对好莱坞商业片指手画脚的我,此刻,面对一部大师的、充满诚意的完美作品,居然找不到什么词汇来赞美。 我想,这可能是当代影评人共有的悲哀。这么多年,我们挑剔的眼睛看到了太多挂羊头卖狗肉,拉大旗扯虎皮的骗子导演和骗子电影。我们的笔已经习惯于批判,而不习惯于赞美了;多年持续的失望,让我们几乎渐渐不再相信,好莱坞和我们的大导演们能够拍出一部让我们叫好、激动、回味隽永的佳作来。 用一句话来说,看完这部电影的感受,俨然就是我当年通过VCD刚刚接触到国外大片时的那种兴奋与激动,比如《真实谎言》《亡命天涯》《勇敢的心》。我还记得,那时候卖碟的哥们儿向我推荐《勇敢的心》时说的那句话,这片子我看了20遍了,每次看,都很激动! 那时候,我相信他的话,因为我也有同感,那些电影,为我们这批70后打开了一个世界当你看到另外一个更精彩的世界的时候,你怎么能不激动?! 我失去这种感觉很久了!电影对我,已经成了陈词滥调,没有惊艳,甚至没有惊喜,我越来越多地利用快进来看碟,甚至对有些电影只看看预告片。 《阿凡达》的确是天神下凡,一瞬间就如影片的对白所言让我又成了一个孩子。毋庸置疑,影片对于3D技术的使用堪称完美。其完美就在于,没有炫耀,而是真实到了让你几乎意识不到的境界。影片没有令人眩晕的重影,也没有令人呕吐的视觉错位,有的是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层次分明的远景与近景,以及触手可及的动物、植物和人类。当然,捕捉影像的是摄影机,所以,近景仍然有虚焦的现象,远景依然会模糊这些方面还无法替代真实的视觉。尽管如此,这样真实得近乎无形的3D效果,还是具有极强的代入感。 导演不愧为大师,先从我们熟悉的日常情景入手,办公室、实验室、军用飞机,等等,先让你体会3D的效果,然后随着外星历险的深入,逐渐向你展示一个神奇的、立体的、完全想象出来的外星世界。 导演像一个极具经验的导游,带领着所有游客,一步一步地观赏一个世外桃源般美丽的外星球,那里的山山水水,飞禽走兽,芸芸众生。含羞草一般的美丽鲜花,类似超级犀牛的食草动物,凶悍嗜血的陆地兽王,狼群一般的凶残而灵巧的食肉动物 一番白日的历险之后,男主人公邂逅了女主角,这是,影片呈现出了完美的浪漫夜景,具有灵性的青苔山路会随着你的脚步而点亮前方的道路,漫天飘落的、类似蒲公英的神花暗示女主角的爱情与宿命,在悬崖峭壁后的柳暗花明处征服属于自己的飞鸟,等等。影片的前半部分完全是一次美丽浪漫的外星旅程,卡梅隆在向世人展示他的想象力与浪漫。 随着男女主角灵肉结合,影片达到了浪漫的顶峰,突然急转直下,人类军队采伐破坏的脚步声和喧嚣声,一下子惊醒了所有人的美梦。从此,美丽的星球陷入了浩劫,神树、家园、仙境被贪婪的奸商和好战的军官肆意蹂躏。有良知的科学家与研究人员们,在权势与武力面前,毫无发言权。当女科学家告诉为首的商人,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灵性,他们会相互传递破坏者的信息,这个星球有比互联网更为强大的生物网络的时候,那个商人愚昧而狂妄的大笑,让人感觉很悲哀,这就是我们人类的领导者! 影片最后的大战让人血脉喷张,这已经不再是正义与邪恶的战争,而是自然与反自然,天意与逆天意之间的战争。当外星勇士死伤殆尽,竭尽绝望的时候,那些以前嗜杀的猛兽、猛禽忽然从天而降,加入了保卫潘多拉星球的队伍,与所有大自然的保护者并肩作战,这一幕,的确让人感慨良多星球、宇宙并不仅仅属于人类! 影片的发展,也正如我的影评,以3D开始,却渐渐偏离了3D,而完全融入了故事。最后,当观众为主人公的命运唏嘘不已的时候,你一定同时会去思考影片严肃的主题环保,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才是大师之作,这才是一个电影大师应该通过电影传递给世界的信息。 回顾通篇,卡梅隆对于潘多拉星球以及纳维人的设置别具匠心,比如说,纳维人可以用大辫子来与动植物沟通,这其实象征着人与自然的沟通,正因为在那个星球,人与自然可以相互对话,所以人类可以尊重自然,可以与自然和谐共生。而我们这些地球人,却没有这样功能。比如说,女主人公为了救男主角,杀死了一群类似狼的猛兽,她会跪下来,为那些狼而祈祷,因为它们也是平等的生灵,它们嗜血是为了自己的生存。捕猎的时候,猎手们依然会对猎杀的动物说一句,你的灵魂将与神同在,你的肉体将变成我们的一部分,导演在渗透这种天人合一的哲学。再比如,神树,作为星球上最大的一颗大树,成为当地人的聚居场所,它庇护者所有的人这其实象征着自然与人的包容关系。当神树被毁的时候,所有人痛苦流涕,这种纯朴的对自然的敬畏与亲缘,是不是提醒我们地球人,我们已经背离得太远了?! 《阿凡达》真正让我激动的,让我觉得它近乎完美的,其实并不是3D特效。而是卡梅隆,作为一个以商业片成名的导演,在一部花费12年,耗资5亿美金的纯商业目的的影片中,能够不惜笔墨地去表达一个深刻而严肃的主题,能够在赚钱的同时,不忘记一个顶尖导演和一部风靡全球的大片的社会责任,这一点尤其让人钦佩。也正因为这一点,《阿凡达》由成功变成了伟大! 再看看我们国内的电影导演,想想我们今年贺岁档上演的一幕幕丑剧和闹剧。我想说,中国导演,你们只会利用那么点名气来骗钱!难道打着娱乐电影的旗号,就可以抛弃掉所有艺术家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把娱乐变为愚乐吗?《阿凡达》给出了答案,它所传递的强烈的环保精神、尊重自然的哲学以及对贪婪的政经权贵的嘲讽与批判,等等,应该让中国的所谓大导演们从心里感到汗颜!
个人分类: 评论杂谈|3413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4 02: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