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使用方法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软件教程】【Excel表格的35招必学秘技】
lcj2212916 2014-5-19 04:18
【名稱】:Excel表格的35招必学秘技 【作者】:--- 【大小】:589k 【格式】:pdf 【語言】: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也许你已经在Excel 中完成过上百张财务报表,也许你已利用Excel函数实现过上千次的复杂运算,也许你认为Excel 也不过如此,甚至了无新意。但我们平日里无数次重复的得心应手的使用方法只不过是Excel 全部技巧的百分之一。本专题从Excel 中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技巧入手,领略一下关于Excel 的别样风情。 一、让不同类型数据用不同颜色显示 ...... 【下載載點】: http://www.400gb.com/file/64930374
1427 次阅读|0 个评论
Scopus大型文摘和引文数据库
xupeiyang 2011-3-14 05:11
Scopus是Elsevier公司出版的大型文摘和引文数据库。该数据库提供自1847年以来的超过3,300万篇文摘以及自1996年以来的所有文后参考文献信息,收录18,000多种学术期刊,500余种会议录,超过600种的商业出版物以及超过125种的丛书或系列图书,同时也集成了大量网络信息(包括超过4亿个学术网页,来自5个专利组织的2100万条专利信息和预印本、机构仓储等)。 Scopus数据库即日起在医科院范围内开通试用,欢迎使用。使用方法参见 http://china.elsevier.com/elsevierdnn/iframeinclude/tabid/565/Default.aspx 试用时间:即日起-3月31日 试用开通范围:医科院各所院 访问方式:IP地址控制 试用访问网址: http://www.scopus.com 请注意遵守版权规定,合理合法使用电子资源。如有使用问题或反馈意见,请联系资源建设部周琴, E-mail:zhouqin@imicams.ac.cn 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资源建设部 2011-3-3 http://www.imicams.ac.cn/news/shownews.aspx?id=3993
个人分类: 信息检索|2929 次阅读|0 个评论
野外工作须知
热度 2 rcao318 2011-2-22 11:40
专业考虑-野外工作需知 一、 罗盘的使用方法 1.罗盘的结构 (1) 磁针 ——一般为中间宽两边尖的菱形钢针,按装在底盘中央的顶针上,可自由转动,不用时应旋紧制动螺丝,将磁针抬起压在盖玻璃上避免磁针帽与项针尖的碰撞,以保护顶针尖,延长罗盘使用时间。在进行测量时放松固动螺丝,使磁针自由摆动,最后静止时磁针的指向就是磁针子午线方向。由于我国位于北半球磁针两端所受磁力不等,使磁针失去平衡。为了使磁针保持平衡常在磁针南端绕上几圈铜丝,用此也便于区分磁针的南北两端。 (2) 水平刻度盘 ---水平刻度盘的刻度是采用这样的标示方式:从零度开始按逆时针方向每10度一记,连续刻至360度,o度和180度分别为N和S,90度和270度分别为E和W,利用它可以直接测得地面两点间直线的磁方位角。 (3) 竖直刻度 盘----专用来读倾角和坡角读数,以E或W位置为0度,以S或N为90度,每隔10度标记相应数字。 (4) 悬锥 ---是测斜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悬挂在磁针的轴下方,通过底盘处的觇板手可使悬锥转动,悬锥中央的尖端所指刻度即为倾角或坡角的度数。 (5) 水准器 ---通常有两个,分别装在圆形玻璃管中,圆形水准器固定在底盘上,长形水准器固定在测斜仪上。 (6) 瞄准器 ——包括接物和接目觇板,反光镜中间有细线,下部有透明小孔,使眼睛,细线,目的物三者成一线,作瞄准之用。 在使用前必须进行磁偏角的校正 。 因为地磁的南、北两极与地理上的南北两极位置不完全相符,即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不相重合,地球上任一点的磁北方向与该点的正北方向不一致,这两方向间的夹角叫磁偏角。 地球上某点磁针北端偏于正北方向的东边叫做东偏,偏于西边称西偏。东偏为(+)西偏为(-)。 地球上各地的磁偏角都按期计算,公布以备查用。若某点的磁偏角已知,则一测线的磁方位角A磁和正北方位角A的关系为A等于A磁加减磁偏角。应用这一原理可进行磁偏角的校正,校正时可旋动罗盘的刻度螺旋,使水平刻度盘向左或向右转动,(磁偏角东偏则向右,西偏则向左),使罗盘底盘南北刻度线与水平刻度盘0--180度连线间夹角等于磁偏角。经校正后测量时的读数就为真方位角。 2.罗盘使用方法 (1)测方位 测量某物体的方位是野外地质工作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技能。在定点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测量观察点位于某地形或地物的方位。测量时打开罗盘盖,放松制动螺丝,让磁针自由转动。当被测量的物体较高大时,把罗盘放在胸前,罗盘的长水准器对准被测物体,然后转动反光镜,使物体及长瞄准器都映入反光镜,并且使物体、长瞄准器上的短瞄准器的尖及反光镜的中线位于一条直线上,同时保持罗盘水平(圆水准器的气泡居中),当磁针停止摆动时,即可直接读出磁针所指圆刻度盘上的读数,也可按下制动螺丝再读数。 (2)测量岩层产状要素 岩层产状要素包括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向。岩层倾向是岩层面上的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方向。倾角是倾斜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测量岩层走向时,将罗盘的长边(与罗盘上标有N—S相平行的边)的一条棱与层面紧贴,见图,然后缓慢转动罗盘(注意:在转动过程中,罗盘紧靠层面的那条棱的任何一点都不能离开层面),使圆水准器的气泡居中,磁针停止摆动,这时读出磁针所指的读数即为岩层之走向。读磁北针或磁南针都可以,因为岩层走向是朝两个方向延伸的,相差 180°。 测量岩层的倾向时,罗盘如图放置,将罗盘南端(标有S)的一条棱紧靠岩层面,这时长瞄准器指向与岩层的倾向一致,并转动罗盘,转动方法及原则同上。当罗盘水平、磁针不摆动时,就可读数。如图1放置罗盘,应读磁北针所指的读数。当测量完倾向后,不要让罗盘离开岩层面,马上把罗盘转90°,(罗盘直立),如图1放置,使罗盘的长边紧靠岩层面,并与倾斜线重合,然后转动罗盘底面的手把,使测斜器上的水准器(长水准器)气泡居中,这时测斜器上的游标所指半圆刻度盘的读数即为倾角。 在测量地层产状时,一般只需测量地层的倾向和倾角,而走向可通过倾向的数字加或减90°得到测量倾向和倾角时,必须先测倾向,后测倾角。 若被测量的岩层表面凹凸不平,可把记录本平放在岩层面上当作层面,以便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代表性。如果岩层出露很不完整时,这时要找岩层的断面,找到属于同一层面的三个点(一般在两个相交的断面易找到),再用记录本把这三个点连成一平面(相当于岩层面),这时测量记录本的平面即可。 二、野外地质记录 1 、 野外地质记录要求 详细记录:进行野外地质观察,必须做好记录,地质记录是最宝贵的原始资料,是进行综合分析和进步研究的基础,也是地质工作成果的表现之一。 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 即看到什么记什么,如实反映,不能凭主观随意夸大或缩小或歪曲。但是,允许在记录上表示出作者对地质现象的分析、判断。因为这有助于提高观察的预见性,促进对问题认识的深化。 记录清晰、美观,文字通达: 这是衡量记录好坏的一个标准。 图文并茂:图是表达现地质现象的重要手段,许多现象仅用文字是难以说清楚的,必须辅以插图。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地质现象,包括原生沉积的构造、结构、断层、褶皱、节理等构造变形特征,火成岩的原生构造、地层、岩体及其相互的接触关系、矿化特征,以及其他内、外动力地质现象,要尽可能地绘图表示,好的图件的价值大大超过单纯的文字记。 2、 野外地质记录内容 综合性地质观察的记录,要全面和系统,例如进行区域地质测绘,常采用观察点与观察线相结合的记录方法。观察点是地质上具有关联性、代表性、特征性的地点。如地层的变化处、构造接触线上、岩体和矿化的出现位置以及其他重要地质现象所在。观察线是连接观察点之间的连续路线,即沿途观察,达到将观察点之间的情况联系起来的目的。观察点、观察线的具体记录内容如下: 日期和天气。 实习地区的地名。 路线:从何处经过何处到何处,要写得具体清楚。 观察点编号:可从 No.01 开始依次为 No.02 , No.03 ,…。 观察点位置:尽可能交代详细,如在什么山、什么村庄的什么方向,距离多少米,是在大道旁还是在公路边,是在山坡上还是在沟谷里,是在河谷的凹岸还是在凸岸等,还要记录观察点的标高,即海拔高度,可根据地形图判读出来。观察点的位置要在相应的地形图上确定并标示出来。 观察目的:说明在本观察点着重观察的对象是什么,如观察某一时代的地层及接触关系,观察某种构造现象(如断层、褶皱……),观察火成岩的特征,观察某种外动力地质现象等。 观察内容:详细记录观察的现象,这是观察记录的实质部分。观察的重点不同,相应地有不同的记录内容。如果观察对象是层状地质体,则可按以下程序进行记录。 ①岩石名称,岩性特征,包括岩石的颜色、矿物组成、结构、构造和工程特性等; ②化石情况,有无化石,化石的多少,保存状况,化石名字; ③岩层时代的确定; ④岩层的垂直变化,相邻地层间的接触关系,列出证据; ⑤岩层产状,按方位角的格式进行记录; ⑥岩层出露处的褶皱状况,岩层所在构造部位的判断,是褶皱的翼部还是轴部等; ⑦岩层小节理的发育状况,节理的性质、密集程度,节理的产状,尤其是节理延伸的方向;岩层破碎与否,破碎程度,断层存在与否及其性质、证据、断层产状等; ⑧地貌、第四系(山形,阶地、河曲等),河谷纵、横剖面情况,河谷阶地及其性质,水文,水文地质特征及物理地质现象(如喀斯特、滑坡、冲沟、崩塌等的分布,形成条件和发育规律,以及对工程建筑的影响等); ⑨标本的编号,如采取了标本、样品或进行照相等,应加以相应标明; ⑩补充记录。上述内容尚未包括的现象。 如果观测点为侵人体,除化石一项不记录外,其他项目都应有相应的内容,如④项应为侵入接触关系或沉积接触关系;⑤项应为岩体,是岩脉、岩墙、岩床、岩株或岩基等;⑥项应为岩体侵入的构造部位是褶皱轴部或翼部,是否沿断层或某种破裂面侵入等。上述记录内容是全面的,但在实际运用时,应根据观察点的性质而有所侧重。 沿途观察、记录相邻观察点之间的各项地质现象,使点与点之间的关系连接起来。 绘各种素描图、剖面图,一般在记录簿的右页记录,在左页绘图。 路线小结,扼要说明当天工作的主要成果,尚存在哪些疑点或应注意之点。 以上记录项目应逐项分开,除日期和天气在同一格内之外,其余各项均要另开新行 三、 绘制地层剖面示意图 1 、 地层剖面示意图内容 地层剖面示意图是表示地层在野外暴露的实际情况的概略性图件。用于路线地质工作之中。它是在勾绘出地形轮廓的剖面上进一步反映出某一或某些地层的产状、分层、岩性、化石产出部位、地层厚度以及接触关系等地层的特征。 地层剖面示意图的地形剖面和地层分层的厚度是目估的而非实际测量,这是它与地层实测剖面图的主要区别。 2 、 绘图步骤 确定剖面方向,一般均要求与地层走向线垂直。 选定比例尺,使绘出的剖面图不致过长或过短,同时又能满足表示各分层的需要。如实际剖面长,地层分层内容多而复杂时,剖面图要长一些,相反则短一些。一般地,一张图尽量控制在记录簿的长度以内,对于绘图和阅读都是比较方便的。如果实际剖面长度是 30m ,其分层厚度是数米以上时,则可用l:200或1:300的比例尺作图。 按选取的剖面方向和比例尺勾绘地形轮廓,地形的高低起伏要符合实际情况。 将地层及其分层的界线按该地层的真倾角数值用直线画在地形剖面相应点之下方,这时,从图上就可量出各地层及其分层的真厚度,注意检查图上反映出的厚度与目估的实际厚度是否一致,如不一致,须找出绘图中的问题所在,加以修正。 用各种通用的花纹和代号表示各地层及分层的岩性、接触关系和时代,并标记出化石产出部位、地层产状。 标出图名、图例、比例尺、方向及剖面图上地物的名称。 四、 绘制信手地质剖面图 如果是横穿构造线走向进行综合地质观察时,应绘制信手地质剖面图,它表示横过构造线方向上地质构造在地表以下的情况,这是一种综合性的图件,既要表示出地层,又要表示出构造,还要表示火成岩和其他地质现象以及地形起伏、地物名称以及其他需要表示的综合性内容。绘好路线地质剖面图是地质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基本功,必须掌握。 路线信手地质剖面图中的地形起伏轮廓是目估的,但要基本上反映实际情况,各种地质体之间的相对距离也是目测的,应基本正确,各地质体的产状则是实测的,绘图时,应力求准确。 图上内容应包括图名、剖面方向、比例尺(一般要求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一致)、地形的轮廓、地层的层序、位置、代号、产状、岩体符号、岩体出露位置、岩性和代号、断层位置、性质、产状、地物名称。 具体绘图步骤如下: 估计路线总长度,选择作图的比例尺,使剖面图的长度尽量控制在记录簿的长度以内,当然,如果路线长,地质内容复杂,剖面可以绘得长一些。 绘地形剖面图,目估水平距离和地形转折点的高差,准确判断山坡坡度、山体大小,初学者易犯的错误是将山坡画陡了。一般山坡不超过30°,更陡的山坡人是难以顺利通过的。 在地形剖面的相应点上按实测的层面和断层面产状,画出各地层分界面及断层面的位置、倾向及倾角,在相应的部位画出岩体的位置和形态。相应层用线条联接以反映褶皱的存在和横剖面的特征。 标注地层、岩体的岩性花纹、断层的动向、地层和岩体的代号、化石产地、取样位置等。 写出图名、比例尺、剖面方向、地物名称、绘制图例符号及其说明,如为习惯用的图例,可以省略 从作图技巧方面来说,应注意以下三个“准确”:①地形剖面图要画准确;②标志层和重要地质界线的位置要画准确。如断层位置、煤系地层位置、火成岩体位置等;③岩层产状要画准确,尤其是倾向不能画反,倾角大小要符合实际情况。此外,线条花纹要细致、均匀、美观,字体要工整,各项注记的布局要合理。 五、 绘制野外地质素描图 地质素描是从地质观点出发,运用透视原理和绘画技巧来表达地质现象或地质作用的画幅。野外勾绘的地质素描,通常是在调查观察过程中进行的,往往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一般就在自己野外记录本上用铅笔或钢笔画,不可能精工细作,故又称“地质素描草图”。 1 、地质素描的优越性 地质素描比地质摄影优点多。地质素描除了不受天气、镜头取景范围、近景与远景的限制和比较经济等优点外,更重要的是,当我们分析某种地质现象,认为哪些特征应当强调,哪些附属物或近旁的草木对这些特征有所干扰而应当排除时,若采用照像的办法,忠实于客观景物的复制,就会主次不分,不能突出地质内容,收不到应有的效果。若采用素描技术处理,则完全可以根据观察者的需要,对各种地质现象特征和附近的景物有所取舍,该突出哪些,该精简哪些,都任凭自己的运笔予以描绘和体现。事实表明,一份地质调查报告,如果能充分运用地质素描,既有助于揭示和说明问题的现象本质,又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文字叙述,做到简明扼要、文图并茂,效果更佳 2、地质素描的基本步骤 选定素描对象的范围,确定景物在画框内的位置。 安排主要对象和次要对象的大小比例及其相对位置关系,并在图框内勾画出其范围。 勾画景物(或地质体)的轮廓线。主要是抓住外形轮廓,如山脊、陡崖、河床、阶地、层面、断层之类。勾画时先近后远,近处画得细致、清晰、浓重,远处画得粗略、轻淡、隐约。尽量符合透视原理来运笔。 在轮廓线勾画就绪的基础上,加阴影线。这一步骤主要是掌握景物形象的立体感,使其逼真如实。 适当画些背景或衬托物,用以美化画面。 为了清楚地表达画面的内容,可在景物(或地质体)附近标上必要的文字,如村庄、地层年代符号或其他符号等。 最后写上图名、地名、方位、测量数据、比例尺及其它必要的说明。 3、地质素描的种类 地质素描按其内容,最常见的有下列几种类型: 地层素描。素描对象是地层,表示地层层位关系、地层特征等,如地层剖面素描图。 地质构造素描。主要对象是褶皱、断层、节理及其他构造地质现象。对它们的素描应分别注意这些地方。 褶皱素描:在素描动笔前,应首先琢磨哪一层可作为“标志层”和这个“标志层”的岩性特征以及如何表达的素描技法。到素描时,对“标志层”可着重描绘,以求褶皱形态充分显示出来。 断层素描:跟褶皱一样,应先找出它的“标志层”,以此判断断层两盘的相对动向,确定断层类型。 节理素描:素描时主要应把几组不同方向的节理表现清楚,注意各组间的交角大小和各组节理的宽度大小符合实际和透视原理。 地貌素描。地貌素描是一类视野颇大的素描,从地质角度考虑,主要是表现地貌特征与岩石性质、地质构造的关系,或表现风化、水流侵蚀、冰川、火山、地震等地质作用与地貌的关系。 在野外所见到的典型地质现象,小的如一块标本或一个露头上的原生沉积构造、次生的构造变形(断层和褶皱)、剥蚀风化的现象;大的如一个山头甚至许多山头范围内的地质构造特征或内外动力地质现象(如冰蚀地形、河谷阶地、火山口地貌)等,均可用地质素描图表示之。素描图就是绘画,其原理就是绘画的原理,不过,地质素描则要考虑地质的内容,反映出地质构造形态的特征。 地质素描类似于照相,但照相是纯直观的反映,而地质素描则可突出地质内容的重点,作者可以有所取舍。照相需要条件,地质素描则可随时进行。因而地质工作者应当学习地质素描的方法,作为进行地质调查的手段 六、标本的采集 野外地质工作的过程是收集地质资料的过程,地质资料除了文字的记录和各种图件以外,标本则是不可缺少的实际资料。有了各种标本,就可以在室内做进一步的分析研究,使认识深化。因此,在野外必须注意采集标本。 根据用途,标本分地层标本、岩石标本、化石标本、矿石标本以及专门用(薄片鉴定、同位素年龄测定、光谱分析、化学分析、构造定向等)的标本等。 标本应是新鲜的而不是风化的。 常用的是地层标本和岩石标本,对于这类标本的大小、形态有所要求,一般是长方体形,其规格是3cm× 6cm×9cm。应在采石场、矿坑等人工开采地点或有利的自然露头上进行采集、加工、修饰。化石标本力求是完整的。矿石标本要求能反映矿石的特征。薄片鉴定、化学分析、光谱分析等项标本不求形状,但求新鲜,有适当数量即可。 标本采集后,要立即编号并用油漆或其他代用品写在标本的边角上,防止被磨掉。同时在剖面图或平面图上用相应的符号标出标本采集位置和编号,并在标本登记簿上登记,填写标签并包装。化石标本特别要用棉花仔细包装,避免破损。 七、 实测地质剖面 为了研究工作区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水工建筑场区的工程地质条件,需测制地质剖面图。具体方法步骤如下。 1 、 布置剖面线 为了正确认识工作区内的地层层序,查明各时代地层的岩性组合、厚度、标志层和接触关系,往往选择岩层露头良好、层序清晰、构造简单、具有代表性或具有典型意义的地段,布置线路作实测地质剖面。剖面线的方向应尽量垂直岩层走向或垂直主要构造线方向,同时,剖面线还应考虑充分利用天然露头和人工露头。为了反映有关工程如大坝、厂房、隧洞、溢洪道、渠道的工程地质条件,则可沿工程轴线或横断面方向作实测地质剖面。 2、 选择比例尺 选择剖面比例尺应根据规范及堪测对象的要求而定,以能充分反映其最小地层单位或岩性单位为原 则。常用的比例尺为1:500~1:5000。对于具有特殊意义的岩层(如标志层)而在剖面图中又小于l mm,可适当放大表示,但应在记录中注明其实际厚度。 3、 布置测点 测点沿剖面线布置,应选择在地形地质条件有变化的地方,其间距随比例尺精度要求而定。如作1:500 的实测剖面时,测点间距应小于5m 。若地形起伏大,或地质条件复杂,测点距离要适当缩小。每一测点都要作好标记,并统一编号。 4 、 剖面地形测量 剖面地形测量,通常采用半仪器法导线测量,即用地质罗盘逐段测量导线的方位和地形坡角,用皮尺或测绳丈量地面斜距。对于大比例尺的实测剖面,则应采用经纬仪实测各点的位置和高程。 5 、 地质条件观测记录 在进行剖面地形测量的同时,进行地质资料的收集。其观测记录内容包括地层层位,岩石名称、岩性特征,岩层产状,断裂构造,风化情况,第四纪堆积层的组成及厚度,地下水露头情况及自然地质现象等,并采集必要的岩样。 6、 绘制剖面图 在认真复核野外实测的地形和地质资料并确认无误后,按地质剖面图式要求,编制实测地质剖面图。 绘导线平面图:根据导线方位和水平距,按比例尺将导线自基点(起点)至终点逐点绘出,并将岩层分界 八、节理的测量与统计 一、节理的测量 节理的测量与描述内容见表1。 表1 节理野外测量记录表 编号 岩石名称及产状要素 节理产状 节理成因(力学性质) 节理宽度、长度、及节理面的描述 节理内充填物质及胶结程度 其他 走向 倾向 倾角 为了达到统计目的,测量面积的大小视节理的密度而定。一般情况下,一组节理能测到50~60条产 状,就有较好的统计效果。 二、节理玫瑰花图编制 以最常见的“走向玫瑰花图”的编制为例。首先,进行资料整理。将测点上所测的节理走向全部换算成NE和NW向,按走向方位大小,采用10°为一间隔分组,分成1°~10°,11°~20°,……,统计每组节理条数及算出平均走向。 其次,确定作图比例尺。按作图大小和最多那一组节理的条数,选取一定长度的线段作为一条节理的线条比例尺,然后以等长或稍长于按线条比例尺表示最多那一组节理条数的线段长度为半径,作一个上半圆,通过圆心画出E、W、N三个方向,并标出方位角。 再次,定点连线。从1°~10°第一组开始,从半径方向按该组节理条数线段比例找出对应走向方位角中间值之点,此点即表示该组节理平均走向和条数。待各组的点确定之后,依次将相邻组的点折线连接。当其中某一组无节理时,应将连线折回圆心,然后再从圆心往下一组的点相连(最好边找点边连线)。 最后,写上图名,标出线段比例尺。必要时画出河流流向和主要建筑物 ( 如坝轴线等 ) 方位,以便分析评价节理对水工建筑物等的影响。线、产状及其他观测点等一一标绘到相应的位置上,构成平面路线图。 选择剖面方位:一般情况,选择与岩层倾向一致的方向作为剖面方向,或连接基线的起点和终点作为剖面线。 投绘剖面地形轮廓线:在导线平面图的下方,平行于剖面线作一与之等长的基线,在基线两端点树起高程标尺(若未知基点高程,可按相对高差计),并将左端定为起点,再将各导线点按累积高差投影在基线上方,连接各点即得剖面地形轮廓线。 投绘剖面中的地质内容:将导线上各岩层分界点、各种地质构造及地质现象投影到地形线上,按产状和规定的图例符号表示出地层(若剖面方向与岩层走向垂直时,按真倾角表示,否则按视倾角表示)岩性和其他地质条件。
个人分类: 勘探地质|2026 次阅读|2 个评论
ieee.org邮箱怎么使用
热度 1 xupeng419 2010-11-5 09:49
求助: 前天申请的ieee.org邮箱,跟研究所邮箱绑定后能收到邮件,但是不知道该怎么用@ieee.org的邮箱外发邮件,特此请教大家。 谢谢
个人分类: 未分类|41057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显微镜各构件的说明和使用方法
shixiuchao 2010-10-14 16:38
一、显微镜的光学系统 显微镜的光学系统主要包括物镜、目镜、反光镜和聚光器四个部件。广义的说也包括照明光源、滤光器、盖玻片和载玻片等。 (一)、物镜 物镜是决定显微镜性能的最重要部件,安装在物镜转换器上,接近被观察的物体,故叫做物镜或接物镜。 1、物镜的分类 物镜根据使用条件的不同可分为干燥物镜和浸液物镜;其中浸液物镜又可分为水浸物镜和油浸物镜(常用放大倍数为90100倍)。 根据放大倍数的不同可分为 低倍物镜(10倍以下)、中倍物镜(20倍左右)高倍物镜(4065倍)。 根据像差矫正情况,分为消色差物镜(常用,能矫正光谱中两种色光的色差的物镜)和复色差物镜(能矫正光谱中三种色光的色差的物镜,价格贵,使用少)。 2、物镜的主要参数: 物镜主要参数包括:放大倍数、数值孔径和工作距离。 ①、放大倍数是指眼睛看到像的大小与对应标本大小的比值。它指的是长度的比值而不是面积的比值。例:放大倍数为100,指的是长度是1m的标本,放大后像的长度是100m,要是以面积计算,则放大了10,000倍。 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②、数值孔径也叫镜口率,简写NA 或A,是物镜和聚光器的主要参数,与显微镜的分辨力成正比。干燥物镜的数值孔径为0.05-0.95,油浸物镜(香柏油)的数值孔径为1.25。 ③、工作距离是指当所观察的标本最清楚时物镜的前端透镜下面到标本的盖玻片上面的距离。物镜的工作距离与物镜的焦距有关,物镜的焦距越长,放大倍数越低,其工作距离越长。例:10倍物镜上标有10/0.25和160/0.17,其中10为物镜的放大倍数;0.25为数值孔径;160为镜筒长度(单位mm);0.17为盖玻片的标准厚度(单位 mm)。10倍物镜有效工作距离为6.5mm,40倍物镜有效工作距离为0.48mm 。 3、物镜的作用是将标本作第一次放大,它是决定显微镜性能的最重要的部件分辨力的高低。 分辨力也叫分辨率或分辨本领。分辨力的大小是用分辨距离(所能分辨开的两个物点间的最小距离)的数值来表示的。在明视距离(25cm)之处,正常人眼所能看清相距0.073mm的两个物点,这个0.073mm的数值,即为正常人眼的分辨距离。显微镜的分辨距离越小,即表示它的分辨力越高,也就是表示它的性能越好。 显微镜的分辨力的大小由物镜的分辨力来决定的,而物镜的分辨力又是由它的数值孔径和照明光线的波长决定的。 当用普通的中央照明法(使光线均匀地透过标本的明视照明法)时,显微镜的分辨距离为d=0.61/NA 式中d物镜的分辨距离,单位 nm。 照明光线波长,单位 nm。 NA 物镜的数值孔径 例如油浸物镜的数值孔径为1.25,可见光波长范围为400700nm ,取其平均波长550 nm,则d=270 nm,约等于照明光线波长一半。一般地,用可见光照明的显微镜分辨力的极限是0.2m。 (二)、目镜 因为它靠近观察者的眼睛,因此也叫接目镜。安装在镜筒的上端。 1、目镜的结构 通常目镜由上下两组透镜组成,上面的透镜叫做接目透镜,下面的透镜叫做会聚透镜或场镜。上下透镜之间或场镜下面装有一个光阑(它的大小决定了视场的大小),因为标本正好在光阑面上成像,可在这个光阑上粘一小段毛发作为指针,用来指示某个特点的目标。也可在其上面放置目镜测微尺,用来测量所观察标本的大小。 目镜的长度越短,放大倍数越大(因目镜的放大倍数与目镜的焦距成反比)。 2、目镜的作用 是将已被物镜放大的,分辨清晰的实像进一步放大,达到人眼能容易分辨清楚的程度。 常用目镜的放大倍数为516倍。 3、目镜与物镜的关系 物镜已经分辨清楚的细微结构,假如没有经过目镜的再放大,达不到人眼所能分辨的大小,那就看不清楚;但物镜所不能分辨的细微结构,虽然经过高倍目镜的再放大,也还是看不清楚,所以目镜只能起放大作用,不会提高显微镜的分辨率。有时虽然物镜能分辨开两个靠得很近的物点,但由于这两个物点的像的距离小于眼睛的分辨距离,还是无法看清。所以,目镜和物镜即相互联系,又彼此制约。 (三)、聚光器 聚光器也叫集光器。位于标本下方的聚光器支架上。它主要由聚光镜和可变光阑组成。其中,聚光镜可分为明视场聚光镜(普通显微镜配置)和暗视场聚光镜。 1、光镜的主要参数 数值孔径(NA )是聚光镜的主要参数,最大数值孔径一般是1.21.4,数值孔径有一定的可变范围,通常刻在上方透镜边框上的数字是代表最大的数值孔径,通过调节下部可变光阑的开放程度,可得到此数字以下的各种不同的数值孔径,以适应不同物镜的需要。有的聚光镜由几组透镜组成,最上面的一组透镜可以卸掉或移出光路,使聚光镜的数值孔径变小,以适应低倍物镜观察时的照明。 2、聚光镜的作用 聚光镜的作用相当于凸透镜,起会聚光线的作用,以增强标本的照明。一般地把聚光镜的聚光焦点设计在它上端透镜平面上方约1.25mm处。(聚光焦点正在所要观察的标本上,载玻片的厚度为1.1mm左右) 3、可变光阑 可变光阑也叫光圈,位于聚光镜的下方,由十几张金属薄片组成,中心部分形成圆孔。其作用是调节光强度和使聚光镜的数值孔径与物镜的数值孔径相适应。可变光阑开得越大,数值孔径越大(观察完毕后,应将光圈调至最大)。 在可变光阑下面,还有一个圆形的滤光片托架。 说明:在中学实验室只有教师用显微镜(1600或1500)才配有聚光器,学生用显微镜(640或500)配的是旋转光栏。紧贴在载物台下,能做圆周转动的圆盘,旋转光栏(也称为遮光器),光栏上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直径分别为2、3、6、12、16mm,转动旋转光栏,光栏上每个光圈都可以对正通光孔,通过大小不等的光圈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四)反光镜 反光镜是一个可以随意转动的双面镜,直径为50mm,一面为平面,一面为凹面,其作用是将从任何方向射来的光线经通光孔反射上来。平面镜反射光线的能力较弱,是在光线较强时使用,凹面镜反射光线的能力较强,是在光线较弱时使用。 反光镜通常一面是平面镜,另一面是凹面镜,装在聚光器下面,可以在水平与垂直两个方向上任意旋转。 反光镜的作用是使由光源发出的光线或天然光射向聚光器。当用聚光器时一般用平面镜,不用时用凹面镜;当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弱时用凹面镜。 观察完毕后,应将反光镜垂直放置。 (五)照明光源 显微镜的照明可以用天然光源或人工光源 1、天然光源 光线来自天空,最好是由白云反射来的。不可利用直接照来的太阳光。 2、人工光源 ①、对人工光源的基本要求:有足够的发光强度;光源发热不能过多。 ②、常用的人工光源:显微镜灯;日光灯 (六)滤光器 安装在光源和聚光器之间。作用是让所选择的某一波段的光线通过,而吸收掉其他的光线,即为了改变光线的光谱成分或削弱光的强度。分为两大类:滤光片和液体滤光器。 (七)盖玻片和载玻片 盖玻片和载玻片的表面应相当平坦,无气泡,无划痕。最好选用无色,透明度好的,使用前应洗净。 盖玻片的标准厚度是0.170.02mm,如不用盖玻片或盖玻片厚度不合适,都回影响成像质量。 载玻片的标准厚度是1.10.04mm,一般可用范围是11.2mm,若太厚会影响聚光器效能,太薄则容易破裂。 二、显微镜的机械装置 显微镜的机械装置是显微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固定与调节光学镜头,固定与移动标本等。主要有镜座、镜臂、载物台、镜筒、物镜转换器、与调焦装置组成。 (一)、镜座和镜臂 1、镜座 作用是支撑整个显微镜,装有反光镜,有的还装有照明光源。 2、镜臂 作用是支撑镜筒和载物台。分固定、可倾斜两种。 (二)、载物台(又称工作台、镜台) 载物台作用是安放载玻片,形状有圆形和方形两种,其中方形的面积为120mm110mm。中心有一个通光孔,通光孔后方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安装压片夹用的小孔。分为固定式与移动式两种。有的载物台的纵横坐标上都装有游标尺,一般读数为0.1mm,游标尺可用来测定标本的大小,也可用来对被检部分做标记。 (三)、镜筒 镜筒上端放置目镜,下端连接物镜转换器。分为固定式和可调节式两种。机械筒长(从目镜管上缘到物镜转换器螺旋口下端的距离称为镜筒长度或机械筒长)不能变更的叫做固定式镜筒,能变更的叫做调节式镜筒,新式显微镜大多采用固定式镜筒,国产显微镜也大多采用固定式镜筒,国产显微镜的机械筒长通常是160mm。 安装目镜的镜筒,有单筒和双筒两种。单筒又可分为直立式和倾斜式两种,双筒则都是倾斜式的。其中双筒显微镜,两眼可同时观察以减轻眼睛的疲劳。双筒之间的距离可以调节,而且其中有一个目镜有屈光度调节(即视力调节)装置,便于两眼视力不同的观察者使用。 (四)、物镜转换器 物镜转换器固定在镜筒下端,有34个物镜螺旋口,物镜应按放大倍数高低顺序排列。旋转物镜转换器时,应用手指捏住旋转碟旋转,不要用手指推动物镜,因时间长容易使光轴歪斜,使成像质量边坏。 (五)、调焦装置 显微镜上装有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有的显微镜粗准焦螺旋与装在同一轴上,大螺旋为粗准焦螺旋,小螺旋为细准焦螺旋;有的则分开安置,位于镜臂的上端较大的一对螺旋为是粗准焦螺旋,其转动一周,镜筒上升或下降10mm。 位于粗准焦螺旋下方较小的一对螺旋为细准焦螺旋,其转动一周,镜筒升降值为0.1mm,细准焦螺旋调焦范围不小于1.8mm。 三、显微镜及其部件的使用 1、使用单筒显微镜时,要养成用左眼观察的习惯(因一般用右手画图),观察时要两眼同时睁开,不要睁一只闭一只,因为这样易于疲劳。为了训练学生习惯于两眼同时睁开观察,可剪一块长约14cm,宽约6cm的长方形硬纸片,在靠近左端处挖一个直径比镜筒上端外径略小的圆孔,把圆孔套在镜筒上段,观察时两眼同时睁开,利用纸片的右端挡住右眼的视线,这样训练一段时间后,就能习惯于两眼同时睁开,然后把纸片去掉。 2、直筒显微镜的镜臂与镜座连接处,是一个机械关节,可用于调节镜筒的倾斜度,便于观察,镜臂不能过于后倾,一般不超过40。但是在使用临时装片观察时,禁止使用倾斜关节(当镜筒倾斜时,载物台也随之倾斜,载玻片上的液体易流出),尤其是装片内含酸性试剂时严禁使用,以免污损镜体。 3、目镜和物镜的使用 一般都是用一个放大倍数适中的目镜(10)和最低倍的物镜开始观察,逐步改用倍数较高的物镜,从中找到符合实验要求的放大倍数。 转换物镜时,先用低倍镜观察,调节到正确的工作距离(成像最清晰)。如果进一步使用高倍物镜观察,应在转换高倍物镜之前,把物像中需要放大观察的部分移至视野中央(将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观察时,视野中的物像范围缩小了很多)。低倍物镜和高倍物镜基本齐焦(同高调焦),在用低倍物镜观察清晰时,换高倍物镜应可以见到物像,但物像不一定很清晰,可以转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节。 通常认为,使用任何一个物镜时,有效放大倍数的上限是1,000乘它的数值孔径,下限是250乘它的数值孔径。如40物镜的数值孔径是0.65,则上、下限分别为:10000.65=650倍和2500.65163倍,超过有效放大倍数上限的叫做无效放大,不能提高观察效果。低于下限的放大倍数则人眼无法分辨,不利于观察。一般最实用的放大倍数范围是500700乘数值孔径之间的数字。 4、油浸物镜的使用 使用油浸物镜时,一般不要使用同高调焦。同高调焦只适用于每台显微镜的原配物镜,在使用低倍和高倍物镜时,是一个极有利的方便条件,但在使用油浸物镜时,则受到一定限制,一般地说,用油镜观察未加盖玻片的标本片(载玻片)时,利用同高调焦的安全度较大,而对于有盖玻片的标本片,要小心使用,因为油浸物镜的工作距离很短,在设计和装配时所考虑的同高是对标准厚度盖玻片的。 用油浸物镜时,只在标本片上滴香柏油。观察完毕后,要及时进行清洁工作,如不及时进行,香柏油粘上灰尘,擦拭时灰尘粒子可能磨损透镜,香柏油在空气中暴露时间长,还会变稠、变干,擦拭很困难,对仪器很不利。擦拭要细心,动作要轻。油浸物镜前端先用干的擦镜纸擦一两次,把大部分油去掉,再用二甲苯滴湿的擦镜纸擦两次,最后再用干的擦镜纸擦一次。标本片上的香柏油可用拉纸法(即把一小张擦镜纸盖在香柏油上,然后在纸上滴一些二甲苯,趁湿把纸往外拉,这样连续三四次,即可干净,一般不会损坏未加盖玻片的涂片标本)擦净。擦镜纸也要防尘,一般在使用前,将每页剪成8小块,贮存在一个干净的小培养皿中,用起来既节省又方便。 5、聚光器的使用方法 ①、使用聚光器的原因 当放大倍数增加时,一方面由于放大倍数越高,透镜数目越多,被透镜吸收的光线也越多;另一方面由于视场(指的是所能看到被检标本的范围)的亮度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即放大倍数越高,视场越暗。为了得到足够的亮度,必须安装聚光器,把光线集中到所要观察的标本上。 ②、观察时聚光器应处的高度 观察时,要保证得到最好的观察效果,聚光器的聚光焦点应正好落在标本上。要实现这个条件,就必须调节聚光器的高度。当用平行光照明时,聚光器的聚光焦点是在它上端透镜平面中心上方约1.25mm之处,因此,人们常常要求在观察时将聚光器上升到它上端透镜平面仅稍稍低于载物台平面的高度,这样聚光焦点就可能落到位于标准厚度载玻片上的标本上。当使用比标准厚度薄的载玻片来承放标本时,聚光器的位置要相应地降低一些,而当使用过厚地载玻片时,聚光焦点只能落在标本下方,不利于精细的观察。 ③、聚光器与物镜的配合 这里所谓的配合,就是使聚光器和物镜这两者的数值孔径取得一致,以更好的进行较为精细的观察。假如聚光器的数值孔径低于物镜,那物镜的部分数值孔径就浪费了,从而达不到它的最高分辨力。假如把聚光器的数值孔径大于物镜的数值孔径,则一方面不能提高物镜的规定分辨力,另一方面反会由于照明光束过宽,使物象的清晰度下降。聚光器与物镜配合的操作方法是:在完成照明、调焦操作后,取下目镜直接向镜筒中看,把聚光器下的可变光阑关到最小,再慢慢地开大。开到它的口径与所见视场的直径恰好一样大,然后按上目镜,即可进行观察。每转换一次物镜,都要随着进行依次这样的配合操作。有的聚光器可变光阑的边框上刻有表示开启口径的尺度,可以根据刻度来进行配合。 基本上普通的显微镜都是很好操作的。无外乎 调节光源,调节焦距,调整载物台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305 次阅读|0 个评论
ENDNOTE使用方法,常用!
热度 15 wchao612 2010-9-28 23:56
一、简介   EndNote是一款用于海量文献管理和批量参考文献管理的工具软件,自问世起就成为科研界的必备武器。在前EndNote时代,文献复习阶段从各大数据库中搜集到的文献往往千头万绪、或重复或遗漏,难以管理,阅读所作的笔记则分散各处,难以高效地进行有机整合。到写论文时,大量的文献引用往往复杂异常,尤其修改时,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些难题,EndNote可以凭一己之力,彻底解决。   学校里目前盛行的依然是EndNote9.0,而功能更为强大的V10.0正版需要$100,显然不宜在我们中间推广。故本文以V9.0为主要介绍对象。它的安装对大家并不构成问题,只需要注意这类中文支持功能较弱的软件,安装路径最好纯由英文字母和数字构成。   打开EndNote9.0,其界面如图1.1所示。ReferenceLibrary窗口显示文献的各个条项,单击条项名称(如Author)按钮,所有记录就将按该条目顺序/逆序排列。预览窗口显示被选中文献的简单信息(图1.1中的预览格式是默认的Annotated,在下拉菜单中还有其他的格式)。显示/隐藏Preview按钮则用于切换预览窗口的显/隐属性。 图1.1EndNote9.0基本界面   下面根据我们的专业特点和需要,结合我使用EndNote的一些心得,介绍这个软件的基本操作。 二、建立和编辑Enl文献图书馆   EndNote数据库称为ReferenceLibrary,以*.enl格式存储,其中的数据存储于同名文件夹*.Data中。本文所举例子中的Library包括单记录图书馆acedemic.enl和数据文件夹acedemic.Data。   (1)新建enl   File--New,或者单击工具栏第一个按钮NewLibrary,都可以新建一个空白图书馆。   (2)打开既有enl   File--Open--OpenLibray,或者单击工具栏第二个按钮OpenLibrary...,都可以打开一个既有的enl图书馆。   (3)新建记录   Reference--NewReference,或者在ReferenceLibrary窗口中右键--NewReference,都可以手动添加新记录。   (4)编辑记录   ReferenceLibrary窗口中双击选中的记录,或者右键EditReferences,都可以进行编辑。   编辑记录界面如图2.1所示。一般需要用到的条项包括Author、Year、Title、Journal、Volume、Issue、Pages、Keywords、Abstract,读书笔记记录在Note中,如果有全文pdf,可以将其链接添加到LinktoPDF,并将附件链接到Image中,如果文摘是从网上数据库下载的,URL中可记录其出处。其余条项相对用得不多。 图2.1EndNote记录编辑窗口   1)Author:每个作者列一行,格式可以是Ziaei,J.E.,Ziaei,JE,JEZiaei,或者标准全名等。原则是姓置首,则后面必须跟逗号,若按照西方姓名规范置尾,则不必加逗号。逗号后应有空格。如果是中文名字,一般不需要添逗号区分姓和名。在EndNote中,编辑状态下,用红色显示的人名表示当前Library中该名字是第一次出现,若该人名先前记录中出现过,则黑色表示。   2)Year,Title,Journal,Volume,Issue,Pages:这些条项照抄引用文献的显示即可。   3)Abstract:同Author,每个关键词列一行。   4)LinktoPDF、Image:右键LinktoPDF、Image即可添加。添加Image后,在ReferenceLibrary窗口中这条记录前方就会出现一个附件标志。EndNote10.0中,可以直接将全文PDF拖放到这个栏位,更为便捷,而且链接永久有效,不会因为相对路径的变化而失效,而9.0在这一点上依然做得不好,所以使用这个版本建立参考文献图书馆时,必须做好合理的规划。   (5)复制记录   将一条记录复制到另一个文献图书馆中,只需要在ReferenceLibrary窗口选中目标记录,^C或右键Copy,再打开目标文献图书馆的enl文件,^V或右键Paste,即可将它复制进去。剪切的方法与之相似,^X/Cut即可。   (6)删除记录   在ReferenceLibrary窗口选中要删除的记录,右键DeleteReferences即可。选中时可以用鼠标拖选多条记录,也可以按住Ctrl间隔点选。直接选中后按Del键无效。 三、批量导入文献   手工编辑enl是很费时费力的。EndNote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把科研人员从繁重的文献手工编辑工作中解放出来。很多在线数据库都提供了强大的Citation导出功能。我们专业主要使用的是中国期刊网、PubMed、Ovid、Elsevier等中英文文摘/全文数据库。下面以它们为例,简要介绍文献批量导入的操作。 (一)基本步骤   (1)查找所需文献   这一步不需要多讲,属于文献检索的基本范畴。   (2)选择所需文献   在所要导出的文献条目前打勾选择所需文献。如果检索已经比较精细的话,可以不用打勾,即默认全部导出。   (3)导出citation   1)PubMed(直连http://www.ncbi.nlm.nih.gov/entrez/query.fcgi?DB=pubmed):结果预览窗口中,Display下拉菜单选择MEDLINE,Show下拉菜单选择一个合适的数值以确保能将所需文献全部导出(但一次最多只能导出200条记录),旁边的下拉菜单可以选择默认的Sendto或者Text。三步操作尽量快速地同时完成,网页自动刷新后即可显示完整格式的citation。   2)Ovid(通过学校图书馆代理连接Online版):在结果预览窗口下面的面板里,点选Full和DirectExport,按确定按钮。   这时EndNote会自动运行,并跳出导入对话框。Filters选择框中选择Medline(Ovid),即可导入当前处于激活状态的那个Library中。   3)Elsevier(也要通过学校图书馆代理连接ScienceDirect):基本导入方法和Ovid接近。关键在于选择正确的导出格式(MEDLINE或FULL),以及自动导入时选择正确的Filter。(编选Filter是门很有技巧的学问,有时候需要自己编制,这部分内容需要参考相关手册)   4)中国期刊网:EndNote的中文支持功能较弱,没有提供任何一种中文数据库的Filter,这就意味着除非能够自己编制Filter,否则中文数据库将无法批量导入。中国期刊网的Filter有一些民间版本,但是随着知网改版,类似于哈工大版那样权威的普及版Filter目前还没有出现。   (4)导入citation   1)PubMed:网页显示出完整的Citation以后,全部复制,并粘贴到一个记事本文件中,保存。打开EndNote,按工具栏第三栏中Import...按钮,即跳出导入对话框,Importdatafile框中打开保存citation的记事本,ImportOption下拉菜单选择PubMed(NLM),Duplicates下拉菜单可以选择默认的ImportAll,也可以选择DiscardDuplicates剔除与Library中重复的记录。 图3.1Import对话框界面   2)其他:如果由于版本原因,Ovid或Elsevier的citation无法直接自动导入EndNote,那么与PubMed一样,要先导出到一个文本文件中,再从文本文件中通过Filter导入到EndNote。 (二)简便步骤   直接打开EndNote,Tool--Connect--Connect...,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一个目标数据库,随后就跳出三栏的Search窗口,可以在这里进行关键字检索,结果会自动汇入当前处于激活状态的Library中,并且URL条项中显示每条文摘在数据库中的链接地址。 图3.2EndNote检索窗口   这一方法十分简便,但是在EndNote9.0中似乎并不支持代理。必须直接通过公众网和账户/密码方式连接数据库,而多数数据库的账户/密码是要付费获得的。所以一般来说,只有PubMed这样的免费数据库比较适合这样操作。 四、显示格式的初级修改   在预览窗口中,EndNote默认的Annotated格式是citation+abstract模式。除此以外,还有Author+Date、Numbered和ShowAll。这些格式中Annotated提供的信息全面而精简,比较适合筛选和预览。但是这一显示格式有些弊病,比如citation的姓名输出格式,和条项排列顺序,都不太符合文献引用的一般规范。可以做一些修改。   Edit--OutputSytle--EditAnnotated,打开编辑窗口。   (1)Citations/AuthorLists,如图4.1所示。一般引用文献显示前三位作者,因此把默认数字如图修改。etal是否斜体显示根据实际情况取舍。(注:文本框中填写的逗号后要跟一个半角空格) 图4.1Citation/AuthorLists   (2)Citations/AuthorName,一般文献引用的作者姓名按姓名格式显示,如图4.2。 图4.2Citations/AuthorName   (3)Bibliography/Templates。JournalArticle的格式一般如图4.3所示。将Year选中后拖动到Volume前,加空格(空格显示为)。Journal后可以加referencetype(如 表示期刊,等),光标定位在Journal后,按InsertField按钮,点ReferenceType即可插入。Book的格式中,一般可以将Year移到City前,并嵌入Edition。其余几种文献类型的格式根据需要,同法修改。 图4.3Bibliography/Templates   在这里,Title前后加了引号,Journal下加了下划线,Volume加了粗,都是为了突出显示。如果要取消,选中相应条项,按工具栏上相应的字体按钮即可。   (4)Bibliography/AuthorLists和AuthorName的修改同Citation。   (5)Bibliography/Layout:Endeachreferencewith文本框中是预览显示格式。当前的显示格式已够用,如果需要加入Keywords或者Notes,光标固定在Abstract后,按InsertField按钮,点Endofparagraph、Tab及Keywords或Notes。个人不推荐这样做,因为预览起来比较乱。   其余可改可不改。修改完后关闭,点保存修改。   Annotated以外的其他显示格式的修改,可以通过Edit--OutputStyle--OpenStyleManager实现。一般来说,AmerJEpidemol这类杂志的显示格式都是按杂志引文格式要求编制的,不需要再做修改。 五、记录的导出   文献图书馆可以导出为各种文本文档。首先,按照上一节所述,将显示格式调到所需的状态,然后按工具栏Export...按钮。在弹出对话框的保存类型下拉菜单中,有txt、rtf、htm和xml四种格式。rtf格式可以用word打开,另存为doc格式。如果把显示格式调为某一种杂志,那么导出的就是一张完整的citation列表。 六、文献的管理   配合嵌套文件夹的使用,即可进行海量文献的管理。以综述为例,确定范围和题目后,就可以充分利用EndNote的功能进行文献搜集、整理和阅读了。   (1)充分收集文摘   通过在线数据库查找的文摘都可以导入EndNote文献图书馆中,为了充分收集资料,还有一些资料可能要通过图书馆复印的途径获得,这些资料一般数量不多,可以手动输入。   我的经验是,尽量细化检索词组合,对每一种检索策略建立一个独立的enl图书馆,并放在同一级文件夹下。细化检索词是为了让每一个enl库中的记录尽可能少,最好不要超过100。   (2)筛选文摘   通过Annotated模式对每个enl图书馆中的记录进行逐一筛选。多数情况下,都可以筛掉很大一部分相关度较差的文献。对于要保留的文献,不妨在Notes中随时记录下观感或一些关键词,便于后面进一步整理。这一步工作比较枯燥,但却是后面所有工作的基础。   (3)合并记录   对检索策略相近的几个文献图书馆筛选完毕后,可以将它们合并成一个库。在这一步,推荐采用Edit--FindDuplicates菜单筛去重复的记录。这样,就能形成一个次级库。通过这样的方法,在次级库中进行合并,就能获得一到若干个最终库。   形成最终库时,需要对综述的结构有所规划。这些规划体现在Notes中。有些文献要用在背景部分,Notes中可以标注backgroud,有些可能要用在展望部分,Notes中可以标注view之类。通过Reference--SearchReferences操作,InNotesSearchCertainKeywords,就可以把它们分别显示,并归入不同的目标库中。   (4)收集全文   在最终库里的文献就是所需要的。接下来尽可能把它们的全文都弄到手,并按二(4)节所述,做好LinktoPDF和Image。以后写论文需要参考全文时,右键OpenPDF即可,十分方便。 七、Word中的文献引用   文献图书馆建完备后,就要着手写论文了。EndNote最杰出的优点之一就是可以自由地插入和调整citation。这在大文献量的论文写作中十分有用。   安装EndNote后,Word中会相应地生成EndNote插件。在工具栏(如图7.1)和工具菜单中都有它的选项。假设我们要在论文中插入第一节所示的那篇文献{Ziaei,2004},那么操作如下: 图7.1Endnote工具栏   (1)光标移至插入位置。   (2)工具--EndNote9--GotoEndnote或EndNote工具栏第二个按钮打开EndNote。   (3)在EndNote的Library窗口选中要插入的记录,来到Word,菜单/工具--EndNote9--InsertSelectedCitation,或EndNote工具栏第一栏第四个按钮,该记录即汇入Word插入点。   (4)如果citation显示格式不对,那么通过工具--EndNote9--FormatBibliograhpy或者EndNote工具栏第一栏第三个按钮,进入格式选择对话框,如图7.2。 图7.2Bibliography格式修改对话框   在WithOutput下拉菜单里有备选的BibliographyStyle,如果没有所需的,点Browse按钮,弹出所有Bibliograhpy的列表,选择一项并确定,所有citation都将被批处理为这一显示格式。如图7.3所示 图7.3Bibliography样式表对话框   (5)要移动某条引用的话,只需要光标选中文中citation,拖放到新位置,其文末reference及序号都将随之自动发生变化。   (6)删除某条引用,与普通文本操作完全一样,文末reference及序号同样自动更新。   (7)一些论文中插入的Note,可以通过工具--EndNote9--InsertNote或EndNote工具栏第二栏第二个按钮插入。这些插入的Note也将出现在文末reference中。   (8)论文完成后,确认全部引用无误,通过工具--EndNote9--RemoveFieldCodes或EndNote工具栏第二栏第五个按钮,将所有citation的格式宏移去并另存为一个doc文档,再进行相应的格式修饰,即可完成Reference的编辑。 八、中文文献的导入导出   EndNote的中文支持功能比较薄弱,比如我们常用的中文期刊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资讯网上的资源就缺少相应的Filter和Style文件。随着EndNote中文用户的增多,许多人开始为这些数据库制作相应的Filter和Style,以支持中文文摘的导入和导出。这些工作为EndNote的中文文献管理提供了技术基础。在这些工作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开发的CvtCNKI.exe转换软件可以同时支持中文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维普资讯网甚至超星图书馆与EndNoteLibrary的转换。因此下面将以CvtCNKI.exe转换插件为基础,分别以中文期刊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资讯网为例,介绍如何将中文文献导入到EndNote。 图8-1CvtCNKI界面 (一)中文期刊网   打开中国知网(CNKI)检索界面,键入检索词或复合检索式,搜索出结果后,勾选中意的文摘,在检索结果页面的导航栏上点击存盘按钮。弹出菜单中输出格式选择自定义,自定义复合框中点选全部选项,再点击预览。在预览窗口中全选输出结果,复制到一个文本文档(如CNKI.txt文件)中,然后保存。   打开CvtCNKI.exe(目前已开发到v2.0.2.B2版),点文件按钮,选择保存有导出结果的文本文档,选项框架中文献类型相应地选择期刊文章或学位论文,输出格式选择EndNote。点击转换按钮,即生成同名的enw文件。点察看转换结果,即自动启动EndNote,在弹出对话框中随便选择一个既有enl文件,或新建一个enl图书馆文件,CvtCNKI即可自动将转换后的enw文件中的内容导入打开的enl图书馆。 (二)万方数据库   以学位论文库为例。打开万方检索界面,键入检索词或复合检索式,搜索出结果后,点击中意文摘后的详细摘要信息。在打开的详细摘要信息页面中,最顶上有输出模式下拉菜单,选择详细输出格式.txt,弹出菜单询问是否保存,点确定,保存为一个文本文档。注意:如果出现乱码,将文本文档另存一次,保存格式由UTF-8改为ANSI。如果仍然显示为乱码或者不能正确导入,将文本文档中的■全部改为回车。   接下来用CvtCNKI进行导入,步骤同(1)。 (三)维普资讯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打开维普资讯的检索页面,键入检索词或复合检索式,搜索出结果后,勾选中意文摘,点击导航栏上的打印,在弹出对话框中选择全记录显示。把新页面中显示的记录全选复制到一个文本文档中。   接下来用CvtCNKI导入,步骤同(1)。   新版本的CvtCNKI可以对许多个中文数据库的检索结果进行转换,并且EndNote、RiS等文献管理工具的不同格式文件也可以进行相互转换。尽管这个工具仍有这样那样的bug,作者的更新速度依然基本可以确保它的转换效率。利用这款工具,EndNote的中文支持功能就能够大大增强。 如果要实现EndNote与RevMan的文献共享,需要在EndNote的Style和Filters中安装有RevMan的相应插件。EndNoteXI已经安装了相应的插件,也可以自己加装。 1.EndNote导入RevMan (1)EndNote导出,导出对话框中style选择RevMan4或者RevManRisExport(EndNote默认)。导出为txt (2)RevMan导入此txt,File==Import==Reference==Ris格式,即可导入 2.RevMan导入EndNote (1)RevMan导出references,导出为txt (2)EndNote导入,导入Filters选择RevMan4或RevManRis(默认),即可导入 最新版的EndNote为X2版。这版较前几版有较大改进,最吸引人的地方是自动下载文献全文。虽然不能做到每篇都载到,但如果文后有可用全文链接,EN还是可以自动侦测并进行下载。 校内用户请每次都小批量进行,不要一口气制作太大的自动下载队列。坏处有2:(1)命中率偏低;(2)大流量下载全文会加重服务器负荷,甚至导致瘫痪;(3)一次性大流量下载会触怒文献供应商,可能导致惩罚性封禁全校网段。具体请自行摸索。 ENDNOTE这个工具从网上介绍来看还是不错的,我也下过一个美国某大学的算是OEM版,试用了一下感觉还可以,单机应有的功能基本都全了,但这类文献管理工具一旦用过就会发现,这种工具如果单是利用单机版的功能很多时候还是不够方便的,所以说选择此类工具的时候一定要与自己学校的图书馆支持联系起来。 一般国内高校图书馆中支持ENDNOTE的我感觉还是比较少,至少我所在学校是用NOTEEXPRESS,这种情况下用ENDNOTE显然不是首选了 用学校图书馆的定制版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连到网上数据库中自动下载题录及论文相关信息,当然要是有下论文的功能就更好了。这样可以得到自己所收藏论文的详细信息,日后整理起来很方便 对于NOTEEXPRESS的应用,我也只是用在了下载题录,建个人数据库管理论文和管理论文相应笔记这三个方面,感觉操作还是很简单,而且关键是有中文版存在,所以说详细的教程对于基本功能是没有太大必要了。 至于一些更为高级的功能,目前还没用到,随用随学吧..... SCOPUS文献导入endnote的方法 在SCOPUS网站上输出选择的文献到文献管理软件时,有个output选项: 请不要选择completeformat 选择completeformat就会导致无法正确将文献导入到endnote,因为在scopus里有个 references选项,而endnote里没有对应的项,就会导致导出有错误. 所以大家在从网站输出数据时,output的地方可以选择: specifyfieldstobeexported 在选择下面需要输出的内容时只要不选择references就可以了,保存为ris文件。 在endnote里import, 选择原文件 importoption:referencemanager(RIS) 另两个用默认设置即可。 enjoyit! engnote公司的回复: Hello, YoucandirectlyexportdatafromScopusintoEndNoteasfollows: 1.FromtheResultsscreen,clickonExport. 2.OntheExportscreen: a)IntheExportFormatbox,selectRISFormat. b)IntheContentFormatbox,selecteither揷itationsonly?ormoredetailedrecords. 3.Selectyourlibrary,andtheimportedreferenceswilldisplayonthescreen. Foryourreference,theseinstructionsarealsoavailableonthispageofourwebsite: http://www.endnote.com/endnote_export.asp Pleasecontactusifyouhavefurtherquestions. ThanksforcontactingResearchSoftCustomerTechnicalSupport.Pleasesendanyrepliestoisirs@contactual.com,anddonotremovethecasenumber(e.g.~5500)fromtheSubjectline. Wevalueyourinputandwelcomeyourcomments.Forachancetowina$50AmericanExpressGiftChequepleasecompleteourbriefcustomersatisfactionsurveyathttp://www.zoomerang.com/survey.zgi?p=WEB225LEL5KV6M KayteStasny CustomerTechnicalSupport,ThomsonScientificResearchSoft (408)987-5609,Mon-Fri,6am-5pmPacifictime http://www.researchsoft.com/contact ThomsonScientificResearchSoftitsproductnamesacronymsusedhereinaretrademarks,servicemarks,registeredtrademarksusedunderlicense.Theinformationcontainedinthisemailmessageanyfilestransmittedwithitareconfidentialintendedsolelyfortheusebytheindividual(s)originallyaddressed.Pleasedisregarddeletethisemailifyouarenottheintendedrecipient.
个人分类: SCI|245499 次阅读|11 个评论
移液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热度 1 yaoronggui 2010-4-3 08:41
昨天在讲评用胶头滴管向试管滴加液体时提到须垂直悬空。但移液管向锥形瓶中移取液体的时候必须移液管下端紧靠锥形瓶内壁。移液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整理如下: 移液管是一种量出式仪器,只用来测量它所放出溶液的体积。它是一根中间有一膨大部分的细长玻璃管。其下端为尖嘴状,上端管颈处刻有一条标线,是所移取的准确体积的标志。常用的移液管有5,10,25,和50mL等规格。通常又把具有刻度的直形玻璃管称为吸量管。常用的吸量管有1,2,5,和10mL等规格。移液管和吸量管所移取的体积通常可准确到0.01mL。 1、使用前:使用移液管,首先要看一下移液管标记、准确度等级、刻度标线位置等。使用移液管前,应先用铬酸洗液润洗,以除去管内壁的油污。然后用自来水冲洗残留的洗液,再用蒸馏水洗净。洗净后的移液管内壁应不挂水珠。移取溶液前,应先用滤纸将移液管末端内外的水吸干,然后用欲移取的溶液涮洗管壁2至3次,以确保所移取溶液的浓度不变。 2、吸液:用右手的拇指和中指捏住移液管的上端,将管的下口插入欲吸取的溶液中,插入不要太浅或太深,一般为10~20mm处,太浅会产生吸空,把溶液吸到洗耳球内弄脏溶液,太深又会在管外沾附溶液过多。左手拿洗耳球,先把球中空气压出,再将球的尖嘴接在移液管上口,慢慢松开压扁的洗耳球使溶液吸入管内,先吸入该管容量的1/3左右,用右手的食指按住管口,取出,横持,并转动管子使溶液接触到刻度以上部位,以置换内壁的水分,然后将溶液从管的下口放出并弃去,如此用反复洗3次后,即可吸取溶液至刻度以上,立即用右手的食指按住管口。 3、调节液面:将移液管向上提升离开液面,管的末端仍靠在盛溶液器皿的内壁上,管身保持直立,略为放松食指(有时可微微转动吸管)使管内溶液慢慢从下口流出,直至溶液的弯月面底部与标线相切为止,立即用食指压紧管口。将尖端的液滴靠壁去掉,移出移液管,插入承接溶液的器皿中。 4、放出溶液:承接溶液的器皿如是锥形瓶,应使锥形瓶倾斜30,移液管直立,管下端紧靠锥形瓶内壁,稍松开食指,让溶液沿瓶壁慢慢流下,全部溶液流完后需等15s后再拿出移液管,以便使附着在管壁的部分溶液得以流出。如果移液管未标明吹字,则残留在管尖末端内的溶液不可吹出,因为移液管所标定的量出容积中并未包括这部分残留溶液。 备注: 1、移液管提出液面后,应用滤纸将沾在移液管外壁的液体擦掉; 2、看刻度时,应将移液管的刻度与眼睛平行,以最下面的弯月面为准。 附: 1、移液管的正确使用,吹与不吹。 移液管,刻度吸管是实验室常用必备玻璃仪器。其操作有着 吹与不吹的疑惑,查询资料整理如下: 移液管、刻度吸管一般标有:快、A、B、吹四种符号,写快或者B的表示:你看到液体放完,再等三秒钟,转移的液体量就达到标明的液体体积了。与快相对的,是写着A的管子:这种管子一般都很贵,精确度高些,等看到液体转移放完之后,需要再等待15秒钟才能让移液管离开容器壁。吹字意思是:等放液结束,需要用洗耳球把移液管尖端残存的液柱吹到容器里,才算是达到目标体积。这段液柱一般可达 0.1 - 0.3毫升,还是很大的一个量,不能不注意,不然体积误差就太大了。A管甚少有带吹的带吹的一般都是B或快的管子 。 2、洗耳球使用 洗耳球,一种橡胶质地,下面是球形,上面是管状的仪器,用于快速大量吹出风来,一般用于吹走怕湿物体上的灰尘,例如清除键盘、电路板上的灰尘、在实验室洗耳球还可以把密闭容器里的粉末状物质吹散。
个人分类: 教学拾遗|43519 次阅读|0 个评论
托盘天平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热度 2 yaoronggui 2010-4-1 09:23
前天在上课讲评练习时发现同一张试卷对托盘天平的描述存在问题(因为大家觉得这个问题简单,所以也就不会太在意):把分度盘说成是标尺,标尺说成刻度尺,没有统一按照托盘天平的构造去描述。在网上查了一下,描述也存在很多不同的地方,所以在这里介绍一下托盘天平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托盘天平的构造: 托盘天平主要有底座、托盘架、托盘、指针、分度盘、标尺、游码、平衡螺母构成。称重为 500 克的托盘,一般感应量是五分之一克,它的标尺有 25 个格,游码在标尺上每向右移动一格,就相当于在右托盘中增加了五分之一克的砝码。还可以根据游码在一格的中间位置估计到十分之一克。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1 、 把天平放在桌面上,将托盘擦干净,按编号置于相应的托盘架上,称量前把游码拨到标尺的最左端零位,调节调平螺丝,使指针在停止摆动时正好对准刻度盘的中央红线。 2 、 天平调平后,将待称量的物体放在左盘中(记得放称量用纸或玻璃器皿),在右盘中用不绣钢镊子由大到小加放砝码,当增减到最小质量砝码时仍不平衡时,可移动游码使之平衡,此时所称的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与游码刻度所指的质量之和。 3 、 天平应放在干燥清洁的地方,称重物体不能超过天平最大量程。称量时取砝码要用镊子,不能用手直接拿。长期不用要在盘架下面加上物体固定。
个人分类: 高中化学|11989 次阅读|0 个评论
灭火器的种类及常见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
yaoronggui 2010-3-11 13:20
一、实验室常用的灭火器及其适用范围 ? 灭火器类型 药液成分 适用范围 酸碱式 H 2 SO 4 和 NaHCO 3 非油类和电器失火的一般初起火灾 泡沫灭火器 Al 2 (SO 4 ) 3 和 NaHCO 3 适用于油类起火 二氧化碳灭火器 液态 CO 2 适用于扑灭电器设备、小范围油类及忌水的化学物品的失火。 四氧化碳灭火器 液态 CCl 4 适用于扑灭电器设备、小范围的汽油丙酮等失火不能用于扑灭活泼金属钾、钠的失火因, CCl 4 会强烈分解,甚至爆炸。电石、 CS 2 的失火,也不能使用它,因为会产生光气一类的毒气 干粉灭火器 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等盐类物质 与适量的润滑剂和防潮剂, 扑救油类、可燃性气体、电器设备、精密仪器、图书文件和遇水易烧物品的初起火灾 二、灭火器的种类及常见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 灭火器是一种可由人力移动的轻便灭火器具,它能在其内部压力作用下,将所充装的灭火剂喷出,用来扑救火灾。灭火器种类繁多,其适用范围也有所不同,只有正确选择灭火器的类型类型,才能有效地扑救不同种类的火灾,达到预期的效果。我国现行的国家标准将灭火器分为手提式灭火器(总重量不大于20kg)和车推式灭火器(总重量不大于40kg以上)。下面就人们经常见到和接触到手提式灭火器的分类、适用及使用方法作一直简要的介绍。灭火器的种类消防器材使用方法: ( 一)灭火器按充装的灭火剂可分为五类 1.干粉类的灭火器。充装的灭火剂主要有两种,即碳酸氢钠和磷酸铵盐灭火剂。 2.二氧化碳灭火器。 3.泡沫型灭火器。 4.水型灭火器。 5.卤代烷型灭火器(俗称1211灭火器和1301灭火器) (二)灭火器按驱动灭火器的压力型式可分为三类 1.化学反应式灭火器:灭火剂由灭火器内化学反应产生的气体压力驱动的灭火器。 2.贮气式灭火器:灭火剂由灭火器上的贮气瓶释放的压缩气体的或液化气体的压力驱动的灭火器。 3.贮压式灭火器:灭火剂由灭火器同一容器内的压缩气体或灭火蒸气的压力驱动的灭火器。 目前上海地区主要采用贮压式灭火器,其它两种方式已经淘汰。 (三)、火灾的种类 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如木材、棉、毛、麻、纸张; 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性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等; C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丙烷、乙炔、氢气; 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等燃烧的火灾; E类火灾:指电器火灾。 (四)、不同类型的火灾灭火器的选择 1.干粉类的灭火器。又分碳酸氢钠和磷酸铵盐灭火剂。碳酸氢钠灭火剂用于扑救B、C类火灾;磷酸铵盐灭火剂用于扑救A、B、C、E类火灾。 2.二氧化碳灭火器。用于扑救B、C、E类火灾。 3.泡沫型灭火器。用于扑救A、B类火灾。 4.水型灭火器。用于扑救A类火灾。 5.卤代烷型灭火器。扑救A、B、C、E类火灾。 (五)、常见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常用的手提式灭火器有三种: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和手提式卤代型灭火器,其中卤代型灭火器由于对环境保护有影响,已不提倡使用。 目前上海市场上的灭火器多为贮压式灭火器,因此在使用方法上大体相同。 1、 不能颠倒使用; 2、 占据火势上风或侧上风方向; 3、 保持适当距离,(一般4-5米,干粉2-3米); 4、 拔去保险销,一手握住开启压把,另一手紧握喷枪,用力捏紧开启压把; 5、 对准火焰根部喷射;由远及近,水平喷射; 6、 火焰未灭,不轻易放松压把; 注意:二氧化碳灭火器使用时, 不能直接用手抓住喇叭筒外壁或金属连线管, 防止手被冻伤。 (六)、常见灭火器标志的识别 灭火器铭牌常贴在筒身上或印刷在筒身上,并应有下列内容,在使用前应详细阅读。 1灭火器的名称、型号和灭火剂类型。 2.灭火器的灭火种类和灭火级别。要特别注意的是,对不适应的灭火种类,其用途代码符号是被红线划过去的。 3灭火器的使用温度范围。 4.灭火器驱动器气体名称和数量。 5.灭火器生产许可证编号或认可标记。 6.生产日期、制造厂家名称. PS: 一、二氧化碳灭火器和干粉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方 法 1、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原理和使用方法是什么? 二氧化碳灭火剂是一种具有一百多年历史的灭火剂,价格低廉,获取、制备容易,其主要依靠窒息作用和部分冷却作用灭火。二氧化碳具有较高的密度,约为空气的1.5倍。在常压下,液态的二氧化碳会立即汽化,一般1kg的液态二氧化碳可产生约0.5立方米的气体。因而,灭火时,二氧化碳气体可以排除空气而包围在燃烧物体的表面或分布于较密闭的空间中,降低可燃物周围或防护空间内的氧浓度,产生窒息作用而灭火。另外,二氧化碳从储存容器中喷出时,会由液体迅速汽化成气体,而从周围吸引部分热量,起到冷却的作用。 二氧化碳灭火器主要用于扑救贵重设备、档案资料、仪器仪表、600伏以下电气设备及油类的初起火灾。在使用时,应首先将灭火器提到起火地点,放下灭火器,拔出保险销,一只手握住喇叭筒根部的手柄,另一只手紧握启闭阀的压把。对没有喷射软管的二氧化碳灭火器,应把喇叭筒往上扳7090度。使用时,不能直接用手抓住喇叭筒外壁或金属连接管,防止手被冻伤。在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时,在室外使用的,应选择上风方向喷射;在室内窄小空间使用的,灭火后操作者应迅速离开,以防窒息。 2、干粉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方法是什么? 干粉灭火器内充装的是干粉灭火剂。干粉灭火剂是用于灭火的干燥且易于流动的微细粉末,由具有灭火效能的无机盐和少量的添加剂经干燥、粉碎、混合而成微细固体粉末组成。它是一种在消防中得到广泛应用的灭火剂,且主要用于灭火器中。除扑救金属火灾的专用干粉化学灭火剂外,干粉灭火剂一般分为BC干粉灭火剂和ABC干粉两大类。如碳酸氢钠干粉、改性钠盐干粉、钾盐干粉、磷酸二氢铵干粉、磷酸氢二铵干粉、磷酸干粉和氨基干粉灭火剂等。干粉灭火剂主要通过在加压气体作用下喷出的粉雾与火焰接触、混合时发生的物理、化学作用灭火:一是靠干粉中的无机盐的挥发性分解物,与燃烧过程中燃料所产生的自由基或活性基团发生化学抑制和副催化作用,使燃烧的链反应中断而灭火;二是靠干粉的粉末落在可燃物表面外,发生化学反应,并在高温作用下形成一层玻璃状覆盖层,从而隔绝氧,进而窒息灭火。另外,还有部分稀释氧和冷却作用。 干粉灭火器最常用的开启方法为压把法,将灭火器提到距火源适当距离后,先上下颠倒几次,使筒内的干粉松动,然后让喷嘴对准燃烧最猛烈处,拔去保险销,压下压把,灭火剂便会喷出灭火。另外还可用旋转法。开启干粉灭火棒时,左手握住其中部,将喷嘴对准火焰根部,右手拔掉保险卡,顺时针方向旋转开启旋钮,打开贮气瓶,滞时1-4秒,干粉便会喷出灭火。 二、干粉灭火器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1、干粉灭火器灭火原理 干粉灭火器内充装的是干粉灭火剂。干粉灭火剂是用于灭火的干燥且易于流动的微细粉末,由具有灭火效能的无机盐和少量的添加剂经干燥、粉碎、混合而成微细固体粉末组成。它是一种在消防中得到广泛应用的灭火剂,且主要用于灭火器中。除扑救金属火灾的专用干粉化学灭火剂外,干粉灭火剂一般分为 BC 干粉灭火剂和 ABC 干粉两大类。如碳酸氢钠干粉、改性钠盐干粉、钾盐干粉、磷酸二氢铵干粉、磷酸氢二铵干粉、磷酸干粉和氨基干粉灭火剂等。干粉灭火剂主要通过在加压气体作用下喷出的粉雾与火焰接触、混合时发生的物理、化学作用灭火:一是 * 干粉中的无机盐的挥发性分解物,与燃烧过程中燃料所产生的自由基或活性基团发生化学抑制和副催化作用,使燃烧的链反应中断而灭火;二是 * 干粉的粉末落在可燃物表面外,发生化学反应,并在高温作用下形成一层玻璃状覆盖层,从而隔绝氧,进而窒息灭火。另外,还有部分稀释氧和冷却作用。 干粉储压式灭火器(手提式)是以氮气为动力,将筒体内干粉压出。适宜于扑救石油产品、油漆、有机溶剂火灾。它能抑制燃烧的连锁反映而灭火。也适宜于扑灭液体、气体、电气火灾(干粉有 5 万伏以上的电绝缘性能)。有的还能扑救固体火灾。 干粉灭火器不能扑救轻金属燃烧的火灾。 2、干粉灭火器的选用 (1). 灭火器的型号 我国灭火器的型号是按照《消防产品型号编制方法》的规定编制的。它由类、组、特征代号及主要参数几部分组成。类、组、特征代号用大写汉语拼音字母表示;主要参数代表灭火器的充装量,用阿拉伯字母表示。阿拉伯数字代表灭火剂重量或容积,一般单位为每千克或升。 一般编在型号首位,是灭火器本身的代号。通常用 M 表示。 灭火剂代号 编在型号第二位: P 泡沫灭火剂,酸碱灭火剂; F 干粉灭火剂; T 二氧化碳灭火剂; Y1211 灭火剂; SQ 清水灭火剂。 形式号 编在型号中的第三位,是各类灭火器结构特征的代号。目前我国灭火器的结构特征有手提式(包括手轮式)、推车式、鸭嘴式、舟车式、背负式五种,其中型号分别用 S 、 T 、 Z 、 Z 、 B MFZ 、 MFZL 型手提贮压式干粉灭火器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灭火效率高、灭火迅速等特点。内装的干粉灭火剂具有电绝缘性能好、不易受潮变质、便于保管等优点,使用的驱动气体无毒、无味、喷射后对人体无伤害。灭火器瓶头阀上装有压力表,具有显示内部压力的作用,便于检查和维修。 MFZ 型为碳酸氢钠灭火剂,适用于扑灭可燃液体、可燃气体及带电设备的初起火灾。 MFZL 型为磷酸铵盐灭火剂,适用于扑灭可燃固体、可燃液体、可燃气体及带电设备的初起火灾。 MFZ 、 MFZL 型干粉灭火器可广泛应用于油田、油库、工厂、商店、配电室等场所。 规格: MFZ(L)1 、 MFZ(L)2 、 MFZ(L)3 、 MFZ(L)4 、 MFZ(L)5 、 MFZ(L)6 、 MFZ(L)8 等 (2). 灭火器如何识别状态 ? 如指针到绿色、黄色、红色段各表示什么?怎么样是可用的? 灭火器上有一圆型压力指示表盘,一般分为红绿黄三个区域: a. 指针在绿色位置时表明压力正常( 1.2 左右),可以正常使用 . ; (本站推车式的充装气体压力铭牌上标注也为 1.2Mpa ) b 指在黄色时表示灭火器内部工作压力已超过正常压力范围。 (达到 2.5 )过高,表示灭火器内的干粉压力过大 , 可以喷出干粉,但可能会造成喷射时间减少或有爆破、爆炸的危险。这样状态的灭火器,最好也拿到正规的消防器材店重新充装干粉。 c. 指在红色时表明已开启过或压力过低或没气压,不能正常使用,灭火器内干粉压力小 , 不能喷出 . 已经失效。若没有开启过的失效主要是因为里面的药粉自然分解或灭火器本身漏气造成的 . 这时应该到正规的消防器材店重新充装干粉。 所以要经常检查压力表,及时更换填充物。 (3). 灭火器的选用 手提式干粉灭火器适宜扑灭油类、可燃气体、电器设备等初起火灾 (泡沫灭火器适宜扑灭油类及一般物质的初起火灾 二氧化碳灭火器适宜扑灭精密仪器、电子设备以及 600 伏以下的电器初起火灾 1211 灭火器适宜扑灭油类、仪器及文物档案等贵重物品的初起火灾 ) 三、干粉灭火器最常用的开启方法及注意事项 干粉灭火器最常用的开启方法为压把法 , 将灭火器提到距火源适当距离后,先上下颠倒几次,使筒内的干粉松动,然后让喷嘴对准燃烧最猛烈处,拔去保险销,压下压把,灭火剂便会喷出灭火。另外还可用旋转法。开启干粉灭火棒时,左手握住其中部,将喷嘴对准火焰根部,右手拔掉保险卡,顺时针方向旋转开启旋钮,打开贮气瓶,滞时 1-4 秒,干粉便会喷出浓云般的粉雾灭火。 手提式干粉灭火器在操作灭火时,要注意保持灭火器正立状态,并将干粉射流喷向燃烧的火焰根部。在室外使用时,要注意站在上风向喷射,并随着射程缩短,要逐渐接近燃烧区,以提高灭火效率。 灭火时要接近火焰喷射;干粉喷射时间短,喷射前要选择好喷射目标,由于干粉容易飘散,,不宜逆风喷射。 扑灭地面油火时,要采取平射姿势,左右摆动胶管,由远及近,快速推进。 四、手提式干粉灭火器使用方法 干粉灭火器使用方法:上下颠倒摇晃两次,一手握瓶颈,一手拔插销,平托起瓶,手握住橡皮管前部的铁环处,距离火根 2-3 米处对准呈扇形喷射。注意事项:在室外使用时要注意风向,只能顺风或者侧风使用;复燃率较高,安全起见可以熄火后泼水以确保火已熄灭;由于干粉的腐蚀性较强,贵重电器、精密仪器起火要慎用,以免造成损失,同时要注意不要喷到人体造成腐蚀。 手提式干粉灭火器在距燃烧物 5m 左右处开启,具体方法是:先撕掉小铅块,拔出保险销,然后一手压下压把后提起灭火器;另一手握住喷嘴,将干粉射流喷向燃烧区即可。 灭火时,可手提或肩扛灭火器快速奔赴火场,在距燃烧处 5 米左右,放下灭火器。如在室外,应选择在上风方向喷射。使用的干粉灭火器若是外挂式储压式的,操作者应一手紧握喷枪、另一手提起储气瓶上的开启提环。如果储气瓶的开启是手轮式的,则向逆时针方向旋开,并旋到最高位置,随即提起灭火器。当干粉喷出后,迅速对准火焰的根部扫射。使用的干粉灭火器若是内置式储气瓶的或者是储压式的,操作者应先将开启把上的保险销拔下,然后握住喷射软管前端喷嘴部,另一只手将开启压把压下,打开灭火器进行灭火。有喷射软管的灭火器或储压式灭火器在使用时,一手应始终压下压把,不能放开,否则会中断喷射。 干粉灭火器扑救可燃、易燃液体火灾时,应对准火焰要部扫射,如果被扑救的液体火灾呈流淌燃烧时,应对准火焰根部由近而远,并左右扫射,直至把火焰全部扑灭。如果可燃液体在容器内燃烧,使用者应对准火焰根部左右晃动扫射,使喷射出的干粉流覆盖整个容器开口表面;当火焰被赶出容器时,使用者仍应继续喷射,直至将火焰全部扑灭。在扑救容器内可燃液体火灾时,应注意不能将喷嘴直接对准液面喷射,防止喷流的冲击力使可燃液体溅出而扩大火势,造成灭火困难。如果当可燃液体在金属容器中燃烧时间过长,容器的壁温已高于扑 救可燃液体的自燃点,此时极易造成灭火后再复燃的现象,若与泡沫类灭火器联用,则灭火效果更佳。 使用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扑救固体可燃物火灾时,应对准燃烧最猛烈处喷射,并上下、左右扫射。如条件许可,使用者可提着灭火器沿着燃烧物的四周边走边喷,使干粉灭火剂均匀地喷在燃烧物的表面,直至将火焰全部扑灭。 五、推车式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法 灭火时一般由二个操作,先将灭火器快速推或拉到火场,在距燃烧处 10 米左右停下,一人快速放开喷射软管并展直,紧握喷枪,拔出保险销,对准燃烧处;另一个则快速打开灭火器阀门或开启扳直阀门手柄,(我站为向上拉起阀门拉杆,手柄式)对准火焰根部,使粉雾横扫重点火焰,注意切断火源,控制火焰窜回,由近及远向前推进灭火。 推车式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与手提式干粉灭火器的使用相同。 六、 干粉灭火器的禁忌 干粉灭火器为什么不能灭金属燃烧 ? 干粉灭火器是 NaHCO 3 ,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 能燃烧的金属一般比较活泼 , 如钾 , 钙 , 钠镁等 , 这些金属都能在 CO 2 中燃烧 , 会燃烧更剧烈 . 活泼金属,如钠、钾等都可以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其燃烧生成物过氧化钠、过氧化钾、超氧化钾也可以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所以金属着火不能用干粉灭火器,只能用沙子盖灭。 能谈得上燃烧的一般就是活泼金属了,别的金属可能能与氧气反应,但在空气中燃烧,不太容易。 七、泡沫灭火器和干粉灭火器的区别 干粉 B 类或电火(即 E 类,或美国之 C 类)可使用干粉灭火剂。干粉灭火剂主要为两类: BC 粉是碳酸氢钠或碳酸氢钾粉末,以二氧化碳或氮气推动。粉末能吸收火的热力,令燃烧的化学反应无法继续。部分粉末亦可稍为抑制化学反应进行。粉末可令火势暂停漫延,但未必足以压灭火。因此通常会与泡沫一同使用。 ABC 粉是硫化氨或磷化氨。除了能压制火外,更会溶解成一层黏膜,阻隔燃烧表面与气体的热力传送。因此对 A 类火亦有效。 ABC 粉是对付多种火最佳的选择。但对付立体的 A 类火,则以水或泡沫较为有效。 这两类粉剂皆可用在电火之上。但其腐蚀性很可能令设备无法修复。 泡沬 泡沬常被用在 B 类火之上,亦可用在 A 类火。通常泡沫灭火剂是水加入泡沫剂,令泡沫能浮在燃烧中的液体之上,隔绝火及燃烧表面。普通泡沫可用在非极化燃料如汽油之上,但用在极化液体如酒精或甘油则可能会过快分解而失效。储存大量极化易燃液体的地方要使用特别之酒精泡沬。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CO 2 )可用在 B 类, C 及 E 类火上。作用是把空气排挤,令火失去氧气熄灭。因为二氧化碳是气体不会残留,因此用于电火可避免损坏设备。(二氧化碳用在 A 类火上是可行的,但必须长时间使用,手提灭火器不可能提供足够的剂量。)二氧化碳灭火器的喷喉顶部通常为一筒状。由于二氧化碳储存在灭火器时是十分低温,使用时要小心避免接触,以免引起冻伤。因使用二氧化碳灭火时,会减少火场及燃烧物品的氧气量,所以在空气不流通的环境下使用二氧化碳灭火,会影响呼吸,不适合长时间使用,使用后必须尽快离开现场。
个人分类: 教学拾遗|12573 次阅读|0 个评论
环境科学领域学术论文中常用数理统计方法的正确使用问题(转)
edisonlou 2009-6-24 13:52
在环境科学研究中,经常会涉及到对随机变量大小、离散及分布特征描述以及对2个或多个随机变量之间关系比较的问题。而对随机变量及随机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描述的数学工具就是数理统计。由于能否正确使用各种数理统计方法关系到能否得出客观和可信的结论,对环境科学领域学术论文中常用数理统计方法(主要是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正确使用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希望能对人们有所帮助。 1 统计软件的选择 在进行统计分析时,尽管作者可以自行编写计算程序,但在统计软件很普及的今天,这样做是毫无必要的。因此,出于对工作效率以及对算法的可靠性、通用性和可比性的考虑,多数科技期刊都要求作者采用专门的数理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在处理稿件时经常发现的问题是,作者未使用专门的数理统计软件,而采用Excel这样的电子表格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由于电子表格软件提供的统计分析功能十分有限,很难满足实际需要,除非比较简单的分析,我们不主张作者采用这样的软件。目前,国际上已开发出的专门用于统计分析的商业软件很多,比较著名有SPSS(Statistical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s)、SAS(Statistical Analysis System)、BMDP和STATISTICA等。其中,SPSS是专门为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者设计的(但是,此软件在自然科学领域也得到广泛应用);BMDP是专门为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研究者编制的统计软件。目前,国际学术界有一条不成文的约定:凡是用SPSS和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所获得的结果,在国际学术交流中不必说明具体算法。由此可见,SPSS和SAS软件已被各领域研究者普遍认可。我们建议《环境科学学报》的作者们在进行统计分析时尽量使用这2个专门的统计软件。目前,有关这2个软件的使用教程在书店中可很容易地买到。 2 均值的计算 在处理实验数据或采样数据时,经常会遇到对相同采样或相同实验条件下同一随机变量的多个不同取值进行统计处理的问题。此时,多数作者会不假思索地直接给出算术平均值和标准差。显然,这种做法是不严谨的。在数理统计学中,作为描述随机变量总体大小特征的统计量有算术平均值、几何平均值和中位数等。何时用算术平均值?何时用几何平均值?以及何时用中位数?这不能由研究者根据主观意愿随意确定,而要根据随机变量的分布特征确定。反映随机变量总体大小特征的统计量是数学期望,而在随机变量的分布服从正态分布时,其总体的数学期望就是其算术平均值。此时,可用样本的算术平均值描述随机变量的大小特征。如果所研究的随机变量不服从正态分布,则算术平均值不能准确反映该变量的大小特征。在这种情况下,可通过假设检验来判断随机变量是否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如果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则可用几何平均值描述该随机变量总体的大小。此时,就可以计算变量的几何平均值。如果随机变量既不服从正态分布也不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则按现有的数理统计学知识,尚无合适的统计量描述该变量的大小特征。退而求其次,此时可用中位数来描述变量的大小特征。 3 相关分析中相关系数的选择 在相关分析中,作者们常犯的错误是简单地计算Pearson 积矩相关系数,而且既不给出正态分布检验结果,也往往不明确指出所计算的相关系数就是Pearson 积矩相关系数。常用的相关系数除有Pearson 积矩相关系数外,还有Spearman秩相关系数和Kendall秩相关系数等。其中,Pearson 积矩相关系数可用于描述2个随机变量的线性相关程度(相应的相关分析方法称为参数相关分析,该方法的检验功效高,检验结果明确);Spearman或Kendall秩相关系数用来判断两个随机变量在二维和多维空间中是否具有某种共变趋势,而不考虑其变化的幅度(相应的相关分析称为非参数相关分析 ,该方法的检验功效较参数方法稍差,检验结果也不如参数方法明确)。各种成熟的统计软件如SPSS、SAS等均提供了这些相关系数的计算模块。在相关分析中,计算各种相关系数是有前提的。对于二元相关分析,如果2个随机变量服从二元正态分布,或2个随机变量经数据变换后服从二元正态分布,则可以用Pearson 积矩相关系数描述这2个随机变量间的相关关系(此时描述的是线性相关关系),而不宜选用功效较低的Spearman或Kendall秩相关系数。如果样本数据或其变换值不服从正态分布,则计算Pearson 积矩相关系数就毫无意义。退而求其次,此时只能计算Spearman或Kendall秩相关系数(尽管这样做会导致检验功效的降低)。因此在报告相关分析结果时,还应提供正态分布检验结果,以证明计算所选择的相关系数是妥当的。需要指出的是,由于Spearman或Kendall秩相关系数是基于顺序变量(秩)设计的相关系数,因此,如果所采集的数据不是确定的数值而仅仅是秩,则使用Spearman或Kendall秩相关系数进行非参数相关分析就成为唯一的选择。 4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区别 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是极为常用的2种数理统计方法,在环境科学及其它科学研究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然而,由于这2种数理统计方法在计算方面存在很多相似之处,且在一些数理统计教科书中没有系统阐明这2种数理统计方法的内在差别,从而使一些研究者不能严格区分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最常见的错误是,用回归分析的结果解释相关性问题。例如,作者将回归直线(曲线)图称为相关性图或相关关系图;将回归直线的R2(拟合度,或称可决系数)错误地称为相关系数或相关系数的平方;根据回归分析的结果宣称2个变量之间存在正的或负的相关关系。 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均为研究2个或多个随机变量间关联性的方法,但2种数理统计方法存在本质的差别,即它们用于不同的研究目的。相关分析的目的在于检验两个随机变量的共变趋势(即共同变化的程度),回归分析的目的则在于试图用自变量来预测因变量的值。在相关分析中,两个变量必须同时都是随机变量,如果其中的一个变量不是随机变量,就不能进行相关分析。这是相关分析方法本身所决定的。对于回归分析,其中的因变量肯定为随机变量(这是回归分析方法本身所决定的),而自变量则可以是普通变量(规范的叫法是固定变量,有确定的取值)也可以是随机变量。如果自变量是普通变量,采用的回归方法就是最为常用的最小二乘法,即模型Ⅰ回归分析;如果自变量是随机变量,所采用的回归方法与计算者的目的有关---在以预测为目的的情况下,仍采用最小二乘法,在以估值为目的的情况下须使用相对严谨的主轴法、约化主轴法或Bartlett法,即模型Ⅱ回归分析。显然,对于回归分析,如果是模型Ⅰ回归分析,就根本不可能回答变量的相关性问题,因为普通变量与随机变量之间不存在相关性这一概念(问题在于,大多数的回归分析都是模型Ⅰ回归分析!)。此时,即使作者想描述2个变量间的共变趋势而改用相关分析,也会因相关分析的前提不存在而使分析结果毫无意义。如果是模型Ⅱ回归分析,鉴于两个随机变量客观上存在相关性问题,但因回归分析方法本身不能提供针对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准确的检验手段,因此,若以预测为目的,最好不提相关性问题;若以探索两者的共变趋势为目的,建议作者改用相关分析。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回归分析中的R2在数学上恰好是Pearson积矩相关系数r的平方。因此,这极易使作者们错误地理解R2的含义,认为R2就是 相关系数或相关系数的平方。问题在于,对于自变量是普通变量(即其取值具有确定性)、因变量为随机变量的模型Ⅰ回归分析,2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概念根本不存在,又何谈相关系数呢?(说明:二元回归可决系数符号用小写r2) 5 显著性水平 相关分析及正态分布检验等均为基于假设检验的统计分析方法。而显著性水平的确定是假设检验中至关重要的问题。显著性水平反映了拒绝某一原假设时所犯错误的可能性。通常,拒绝客观上正确的原假设的几率用值表示,该值被称为假设检验的显著性水平(Significant level)。值一般在进行假设检验前由研究者根据需要确定,常用的取值是0.05或0.01。对于前者,相当于在原假设事实上正确的情况下,研究者接受这一假设的可能性为95%;对于后者,则研究者接受事实上正确的原假设的可能性为99%。显然,降低值可以减少拒绝原假设的可能性。因此,在报告统计分析结果时,必须给出值。在进行统计分析时,各种统计软件通常在给出检验统计量的同时,也给出该检验统计量取值的相伴概率(即某特定取值及更极端可能值出现的准确概率,用p表示)。p值是否小于事先确定的值,是接受或拒绝原假设的依据。如果p值小于事先已确定的值,就意味着原假设成立的可能性很小,因而可以拒绝原假设。相反,如果p值大于事先已确定的值,就意味着原假设成立的可能性较大,因而不能拒绝原假设。在计算机软件尚不普及的情况下,计算检验统计量并与特定显著性水平的临界值比较是简洁的方法,但在计算机软件很普及的今天,建议直接使用p值进行统计推断,并在结果中给出p,以表达精确错误率。 以二元相关分析为例,相关分析中的原假设是相关系数为零(即2个随机变量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如果计算出的检验统计量的相伴概率(p值)低于事先给定值(如0.05),就可以认为相关系数为零的可能性很低, 2个随机变量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与相关分析不同,在正态分布检验时,原假设是样本数据来自服从正态分布的总体。此时,如果计算出的检验统计量的相伴概率(p值)低于事先给定值(如0.05),则表明数据不服从正态分布。 在本刊来稿中,作者在描述相关分析结果时常有的失误是仅给出相关系数的值,而不给出显著性水平。这就无法判断2个随机变量间的相关性是否显著。此外,作者在论文中常常用显著相关和极显著相关来描述相关分析结果,即认为p值小于0.05就是显著相关关系(或显著相关),小于0.01就是极显著相关关系(或极显著相关)。显然,这也是不规范的。在假设检验中,只有 显著和 不显著,没有极显著这样的提法(令人遗憾的是,有些统计软件教程中也有此种提法)。只要计算出的检验统计量的相伴概率(p值)低于事先确定的值,就可以认为检验结果显著(相关分析的原假设是相关系数为零,故此处的显著实际意味着相关系数不为零,或说2个随机变量间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同样,只要计算出的检验统计量的相伴概率(p值)高于事先确定的值,就可以认为检验结果不显著。因此,不能认为p值小于0.05就是显著相关, p值小于0.01就是极显著相关。换言之,在进行相关分析时,不能同时使用0.05和0.01这2个显著性水平来决定是否拒绝原假设,只能使用其中的1个。规范的做法是指出在什么值(0.01或0.05)下是否显著相关并在括号中给出p值。需要指出的是,有少数作者在报告二元相关分析结果时,针对p值大于0.05的情形宣称2个随机变量有相关性但不显著。这种说法是自相矛盾的。有相关性就意味着检验结果显著,检验结果不显著就意味着 不存在相关性。在二元相关分析中,如果事先确定的值为0.05,则只要p值大于0.05,2个随机变量之间就不存在相关关系。反之, 如果2个随机变量间存在相关关系,则p值应小于0.05。
个人分类: 相关论文|7244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7: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