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就业压力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我们的教育怎么了?
热度 5 xin 2014-9-18 09:35
昨天从新闻得知,92岁吴良镛院士在人民大会堂站着给6000名新研究生讲课,底下却睡倒一片。心里感到悲凉,新闻发人深思。当前,对课堂缺乏兴趣,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不禁要问,我们的教育怎么了? 最近在给本科毕业班的学生上专业课,虽然备课还算精心,但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缺课学生很多。除了个人学识浅薄、上课吸引力不够之外,究其原因,这可能还与当前教学体制、就业压力以及学生都在复习考研、保送已成定局,对成绩没有过高要求等有关系。 现在学习积极性呈现从中小学、大学、研究生过程的倒挂现象,中小学过度的榨取了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对学习失去了热情,对知识失去了好奇心。而且现在的高等教育基本百分百毕业,高喊着60分万岁的大学生基本上是有恃无恐。就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失去了大学原本的内涵,充满了功力性,显得毫无趣味性,面目丑陋,让人生厌。大学教育缺乏了朴素、自然,缺乏了对知识的向往。 当前,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专业都是既不爱,也不恨,无所谓的态度。学生根本无从谈什么梦想,像样的工作很难找到,似乎读的好不如有个好爸爸的现象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很可能是存在的。对未来感到迷茫,对学业冷淡,谈不上抱怨社会,只是对未来、对自己缺乏自信,一切都觉得没有意思,考研也只是为了躲避就业难。 研究生教育了成了就业难的缓冲器,成了大学生躲避社会的避难所,也成了一个非以学术为核心的荒凉的集中营。精神是空虚的,身体似乎也有气无力,热情和激情都已经在中小学耗尽,只剩下了毫无生机的躯壳,混迹在各个大学科研院所的宿舍、教室和实验室里,电影、娱乐节目和游戏,成了逃避现实的最好的途径。 现今的大学老师是一个很可怜的人群,用可怜的陈旧的知识,为了养家糊口,可怜兮兮的站在讲台上,装腔作势地讨好学生,面对一群毫无生机的学生,诚惶诚恐地备课上课,还常担心学生给个差评,影响自己的升迁和生计。不去严肃的面对,只是坦然面对现实,营造表面上的师生融洽的不问是非的一团和气,日子或许还可以照旧的安稳的过。但良心何安?感觉愧对自己的生命,愧对学生家长。 学生对未来感到迷茫,对学业感到无趣,除了社会就业压力、教育体制等原因,也可能与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网络化、多元化有关。现在老师是在与手机争夺学生的注意力,但大多数人老师都败给了手机网络的吸引力。传统的书本加说教的方式,学生一点儿不感兴趣。传统高高在上传教士的讲学,学生根本不吃你这套。风趣幽默的讲学方式,似乎也只对哪些不是心事重重的学生才有效果。对一群一心想考研躲避社会的学生,似乎只有考上研究生才是最现实、最实际的事情,除了复习考研之外的所有的事情都是浪费时间,似乎又回到了万恶的高考时代。如何让学生重回课堂,真是个难题啊。 自从1998年的夏天,我感觉我人生的意义是成为一个桃李满天下的教育家。回首往事,感觉自己这种想法很可笑。也许老师这个职业我们赋予了过多的内涵,其实就是一个良心活,一个表面充满了光晕、内心充满了无奈和纠结的职业。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似乎谁也不是谁的老师,自己才是自己的老师。学生在改变,老师也需要去调整,与其机械僵化的固守,还不如与时俱进,因时而化,在坚守职业底线的前提下,随波逐流,顺势而为。 用心备课,凭着良心去上课。用最大诚意,最大的热情,尽职尽责的上好课程。也要学着改变,学着接受,让自己的心情是快乐的、心态是放松的。要让师生关系更加的民主,让教学课堂气氛轻松风趣,让教学形式活泼多样,要让自己融入到新媒体时代,让学生的内心感到舒适,愿意去听,愿意去看,愿意去思考。 理想的教育是让每位学生的心灵自由的发展,而不是管制和压抑学生的天性。理想的教育是让学生感到发现的快乐,知识的乐趣,以学生为主导,带领学生一起去学习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理想的教育是以学生为主导,遵循学生的意愿,让学生发现自己的才智和力量和,让学生从中获得自信和爱好,找到心灵的归宿,摆脱平凡的生活。 理想的教育要给学生天性充分的自由,肆意发展,任其驰骋,让其充满了野性和野心。老师只需要观望,只需要在天性不好的部分给出一些告诫,在天性好的部分给一些鼓励,让其充满力度地过彪悍的人生。老师相信学生会遵循自己内心的呼唤,遵循学生的天性和良知,独立自主的做学生认为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去充实他们的人生。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不要好为人师,不要强加给别人,我们只需要做好自己,其他都顺其自然,任其发展。 行文至此,烦躁的心情,荡然无存,内心充满了可怕的宁静。但一股悲凉,就如这凉凉的秋风,不期而至,猝不及防。
3158 次阅读|13 个评论
[转载]高校“散养”大四生 面对“空巢”无作为?
lxj6309 2013-12-20 14:36
2013年12月20日 08:43:08 来源:工人日报  “你上课了吗?”12月17日,在重庆大学的草坪上,两名女同学几乎异口同声地向对方打招呼。记者好奇地上前搭讪:“同学,这不是上课时间吗,干嘛这样问?”两名同学警惕地盯了记者几秒钟,在确认没有敌意后,哈哈大笑起来。据这两名大学生称,这个问题在众多高校 大四学生 中的使用频率,几乎可以和中国人见面常问的“你吃了吗”相媲美。   对于大四的课堂、宿舍,现在有种说法叫“大四皆空”。到了大四,学生们忙于实习与求职,很多大学宿舍的学生都跑光了,教室也没有多少人上课。对于这种“空巢”现象,有人感慨大学四年级已经“名存实亡”。很多高校为了就业而“放养”大四学生,特别是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大学生一般从大四第一学期甚至是大三就开始找工作,有些学生应单位的要求,还没毕业就提前进入试用期。写简历、忙面试,这在高校内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一切为了就业”,提前进入试用期的大四学生经常这样形容自己的生活状态。   四年本科“缩水”成只学三年   小冉是西南政法大学英语专业大四的学生,今年大四上学期,他几乎没怎么上过课。他告诉记者,在大三的时候大多数同学都将毕业所需要的学分修完了,到了大四必修的课程最多一周两次课,并且学校对大四的出勤管理也不是很严,大部分时间都是由自己支配。他说:“我们专业由于就业还是比较困难,所以,大部分同学都是大三就开始联系实习单位,到了大四就直接工作,很少有时间在学校。”   重庆工商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大四的学生小蒋,现在就离开学校,回到了老家綦江进行实习。小蒋还告诉记者,他们班上许多人都已经到各个地方实习了,还有十几个人在班里复习考研。   来自西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大四学生小胡告诉记者,他们班上的同学基本上都在实习,很少上课。她说:“现在就业压力这么大,找个好工作很不容易。现在多积累点经验,以后可以找个好点的工作,并且很多东西在学校里面学不到,只有在社会上才能了解到。”   而大学生口中所谓的“实习”,说穿了就是“准就业”。找实习单位基本上都是奔着就业而去的。   在采访中,有教授向记者感叹,每个人都在为明天忧虑,每个人的人生都在紧急状态。四年大学时光,也换不来一日读书的从容。从大学变成考研基地,毕业班出现空巢现象,论文成为豆腐渣工程……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高年级学生无心向学,四年本科“缩水”成三年,教育质量为此大打折扣。不少人质疑:“一些大学的本科真的要和专科划等号了吗?”   就业压力首当其冲   记者在连日来的采访中发现,其实“大四空巢”现象在各大高校普遍存在,据一份针对全国36所重点高校的调查显示,大四在读生有46.7%逃课超过课时量一半。其中67.5%的人认为大四的课程没必要,只有8.3%的人认为大四的课非常重要且不可或缺。   什么原因导致了“大四空巢”现象?高校又为什么对这个现象制止不力呢?显然,就业压力首当其冲。随着高校扩招,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学生为了毕业后有好的归宿,提早进入 求职阶段 ,正常的学业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而对高校而言,大学生的就业率是衡量学校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没有人敢以牺牲就业率为代价来要求大四学生安心学习,因此,对“大四空巢”现象采取默许或回避的态度,也就不得已而为之了。   重庆工商大学段庸生教授表示: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浮躁功利的社会氛围中,大学生不得不提前找工作,提前“占位”,往往在大学的第三、第四学年就把主要精力放到了找工作上,一旦“占位”成功,释放了就业压力,也释放了生存压力。   事实上,各大高校大部分的学生基本上是闻招聘会而动,置学校课程于不顾,奔赴各地参加各种类型的招聘会,四处投简历,只为找一份心仪的工作。另一部分学生则是踏上了考研、考公务员之路,哪还有时间去课堂上听老师讲跟考试无关的知识呢?   面对大四课程形同虚设的问题,不少大学生不以为然。“我不觉得有什么不好,大三、大四的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自学能力,去不去上课影响不大,而且大家现在最关心的就是就业、考研什么的,真正呆在学校的也没心思上课了。再说上大学不也就是为了找个好工作吗?”重庆师范大学大四学生郭琳琳这样对记者说。   不少大学生还向记者表示,这种现象也与高校管理制度松懈和用人单位过于急功近利不无关系。因为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是衡量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所以学校对毕业生旷课出去找工作或是复习考研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松了对教学的管理。在学校的基本态度影响下,授课教师对于毕业生的要求也逐步放宽,出卷时勾勾重点,监考不严,无论上不上课学生基本都能考试过关,如此也助长了大家的旷课之风。更要命的是,应届生本就没有多少工作经验,许多用人单位为了增加他们的经验值而要求签了协议的学生们提前去上班,最后只给出一定的时间回来进行毕业答辩。有不少学生在实习期间无法开展毕业设计,只能胡乱拼凑了事,因为此时论文对于他们的意义已然不大。   学校不应该缺位   面对学子们的淡然,不少专家忧心忡忡:长此下去,整体本科生的教育水平必将受到严重影响。少了最后一学年的专业学习,学生缺乏对专业知识的总体把握,毕业论文及设计的质量也无法提高,直接导致了本科生素质的下降。另一方面,毕业班教师上课也毫无积极性可言,认真备课却无人听讲,致使讲课没有激情,敷衍了事。而没有精心准备的教学又会使学生丧失听课的兴趣,造成恶性循环。   段庸生教授坦言,大四学生提前就业不利于高等教育人才质量,也不利于中国科技创新。他说:“看似第四学年课程量少一些,然而专业选修更具针对性,学位论文是对大学知识能力的综合运用,这正是大学生涯的‘点石成金’阶段,犹如匠人铸剑,出炉淬火乃是最要紧的关键。而提前就业,都是以牺牲大学的第四学年的学习及校园生涯为前提,恰恰丢失出炉淬火这一关键步骤。一些高校,为了适应大学生的提前就业,也不得不一切‘往前赶’,导致人才培养方案缩水,也导致大学教育缩水,大学四年挤压为大学三年甚至更短。基础理论学习不到位,大学观念未能培育,体面说辞是提前就业,不过是通过手段‘剖腹’而出的一个个早产儿,没有免疫力。”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周谊教授认为,对大四空巢不应停留于简单粗放式的管理,最根本的还是要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帮助克服焦虑。学校应该 以学生为本 ,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如研究如何提供针对大四的课程服务,对学生求职就业、社会实践等方面提供行之有效的学校服务,让学生感受到大四的价值。 链接: 一个大学生就业率统计为何如此大动肝火? 关于教育改革的一些建议 大家都来讨论一下大学逃课的事 关于大学专业教育中几个关系的认识
个人分类: 教育|1545 次阅读|0 个评论
央视《新闻1+1》专题:就业:压力之下 公平更重要!
热度 1 liuli66 2013-6-11 10:06
文字版 http://cd.qq.com/a/20130509/000043.htm 视频版 http://news.cntv.cn/2013/05/09/VIDE1368038879844894.shtml 截图
20 次阅读|2 个评论
浅析研究生的培养
热度 2 许敏 2012-4-6 18:02
随着我国研究生不断扩招,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研究生的培养和教育比以前更困难。 以前,报考研究生的学生,均是成绩比较优秀,且对科研怀有浓厚兴趣。通常情况,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大多有较强的自律性和自学能力,再加上对科研的浓厚兴趣。所以,在读研究生期间,主动学习意识很强,也很勤奋,且有很强的创造能力。导师只用在课题的选择及实验中一些关键的问题上给予指点,该学生的研究工作一定能做得非常优秀。同时,因为他们主动思考,勤于动脑和阅读文献,经常有好的想法或是思路与导师讨论,对导师的也是一种启发和促进。 但是,现在国内就业压力很大,且研究生不断扩招。报考研究生的学生类群变得较复杂,对导师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 现在考研的学生主要囊括为三大类:1、成绩优秀,对科研有浓厚兴趣;2、成绩不好,迫于就业压力,但是对科研有一定兴趣;3、对科研毫无兴趣,读研的目的就是为了找份好工作。第一种学生,不用费心,他一定能做得很好;第二种学生,在不断鼓励下,多花心思,也能把课题做好。但是第三种学生最难培养。尤其如果遇到功利心极强的学生,那么他只有一个目的,用最省心的方式,混个文凭,找个好工作。当然,因为生存压力,这样的想法也无可厚非。 所以,面对这样的处境,导师的培养方式应该更加多元化。对不同的学生,应该采用不同的培养方式,并有不同的要求。对第一种学生,应该给予更有挑战的课题及更大的自由,让他们的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对第二种学生,应该先给予容易出成果的课题,多鼓励,常沟通,及时指导,让他们的科研兴趣最大化。对第三种学生,应该分为两种情况对待。对没有很强功利心的学生,就采用和第二种学生一样的培养方式,尽量发挥积极主动性,很好完成研究生期间的学习。但是,对功利心很强的学生,我想是否应该一开始就谈好条件?导师和学生之间有个约定,以保证他能很好完成研究生期间的学习和培训。 当然,研究生的培养是个很复杂的过程。学生个性鲜明,目的不一。导师应该考虑的是个性化培养,最大程度的优化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让研究生充分发挥潜能,很好完成研究生期间的学习。
个人分类: 科学日记|328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二次掠夺?中国空心村土地亟待盘活利用??
热度 1 miran 2012-3-31 07:49
[转载]二次掠夺?中国空心村土地亟待盘活利用??
允许权贵拥有万贯家财和无数房产,却只允许农民“一户一宅”?????是学者的“单纯”还是政客的无耻?? 二次掠夺?处于“土地经济”和“高房价”的恶政中的底层民众,面对物价飞涨将雪上加霜... ... 空心村土地 亟待盘活利用 空心村土地 亟待盘活利用 空心村土地 亟待盘活利用 2012-03-30| 来源:经济日报(2012年3月30日 3版 经济观察)作者:佘惠敏 空心村的深层问题在于,迄今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未根本转变,城乡之间的利益冲突及农民工就业压力未根本缓解,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规划管理滞后的局面未全面改观。改变这一状况,需要城乡统筹发展和进行农村土地制度创新。 中科院地理所最近发布了《中国乡村发展研究报告——农村空心化及其整治策略》,说起编写报告时对农村空心化问题的调查,中科院地理资源所区域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刘彦随很是感慨。课题组对山东、河南等地4.6万宗宅基地、6500余农户调查发现,农村宅基地废弃闲置量很大,打谷场、村边林、取土坑塘等村庄附属用地利用效率极低。以山东禹城市村庄为例,空心村整治可净增耕地13%至15%。 宅地废弃、空置与低效利用是空心村问题的核心。按照我国农村宅基地管理政策,宅基地的分配是“一户一宅”。如果老人均已过世,那么其宅基地就应收回进行再分配,好让达到法定年龄的年轻人向村委会申请宅基地盖房结婚。但课题组调查中发现,43.3%的农户不知道这一政策,如今有些村落早已无地可供申请。 空心村的形成有其历史原因。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农村常住人口持续减少,造成了农村“人走房空”现象,并逐步由个体出现、扩张,发展为村域成片废弃和整村闲置。人口空心化逐渐转变为涉及人口、土地、产业和基础设施的农村地域空心化,并产生了大量的“空心村”。农村空心化在国际上也具有普遍性,但在我国要更复杂一些。 我国农村高峰人口是1995年的8.6亿人,2010年为6.7亿人,到2020年按城镇化率60%计,届时将有5.8亿左右的农民生活在农村,农村人口将累计减少近3亿人,人口高峰期占用的农村建设用地会大量闲置下来。目前,全国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约2.48亿亩,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56.3%,户均近1亩、人均220多平方米。根据课题组的估算,全国空心村综合整治增地潜力有近1.14亿亩。 然而,在农村建设规划缺失、土地管理缺位和农村宅基地缺乏退出机制的情形下,农村“一户多宅”、“建新不拆旧”、“新房无人住”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农村空心化加剧发展,农民合法权益难以保障。 如何解决空心村问题?报告中提出了不少建议:将以空心村整治为重点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上升为国家战略,研究制定整域性乡村发展总体规划,建立以空心村整治为重点的国家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与新农村建设试验区;因地制宜,创新农村空心村整治的区域模式与长效机制;以民生为先,充分考虑农村地域特点和农民意愿,创新统筹城乡土地配置机制与管理制度…… 盘活利用空心村土地潜力,事关统筹城乡发展大局。空心村的深层问题在于,迄今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仍未根本转变,城乡之间的利益冲突及农民工就业压力尚未根本缓解,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规划管理滞后的局面也未全面改观。如若城乡统筹发展和农村土地制度创新不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我国农村空心化问题不仅会更加严重,而且将长期存在。 ------ 相关论题: 空心村亿亩土 地潜力如 何挖 ? 推荐博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疆摄影作品之二 : 图片集锦 精选 《魅力新疆》摄影展入选作品之一 : 图片集锦 精选 【 现代 诗歌】魏国记 【 现代 诗歌】人行天桥 电影鉴赏系列: 电影鉴赏 : 《危险方法》荣格与弗洛伊德的决裂之精神分析学 电影鉴赏《卑鄙的我》:萝莉与大坏蛋奶爸的故事 电影鉴赏 : 《巴黎野玫瑰 》影片赏析 电影鉴 赏 : 《开往春天的地铁》影片赏析 重 - 庆 事 - 件的成 - 因 - 和 - 走 - 向 大败局:提振、猫腻、公子、剥削、官二代、昏庸、腐败 中国 “ 裸 - 官 ” 报告出炉, “ 太 - 子奶 ” 全面爆发 权力资本结盟牺牲民众利益造就行业性暴富 集体世袭的中国高层:藉助权力赚取财富 看不懂的农村 : 豫北老家农村见闻 发条橙子 : 传说中的暴力亡命 “ 哥 ” 几则 大败局:中国式尊严 返回 本博客主页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185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笑话】教谕部关于学位攻读的晋级通知
seawan 2011-12-14 19:13
教育部紧急通知: 为缓解今年就业压力,教育部出台新学位制度,博士学位毕业后可继续攻读壮士,四年壮士毕业可攻读勇士,勇士毕业可攻读猛士,读完还可攻读圣斗士学位,毕业后如仍找不到工作的,请攻读股市,然后直接拿烈士学位. 教育部, 二O一一年十二月十二日 另附: @郑渊洁:小学班干部制度是在培养汉奸。汉奸有三个特点:1、为强权效力;2、告密;3、奴役同胞。发达国家小学没有班干部制度。建议取消小学班干部制度,让所有孩子平等成长。
个人分类: 娱乐|1846 次阅读|0 个评论
100%美国式的博士后制度不值得歌颂
热度 2 DustyAshtray 2011-9-4 10:15
我不反对博士后制度。只是有一点:我始终觉得这是对现实的妥协,而不是什么值得肯定、值得歌颂、更不要说用强力手段进行大范围推广的事情。 (1)博士后的大范围出现,和本科毕业找不到工作读硕、硕士毕业找不到工作读博这些现象一样,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就业压力。 (2)博士后、特别是基础科研领域的博士后的大量涌现,和当下美国“海归派”引进的美国科研体制不无关系。可是,这种“先进国家”的科研体制真的很美好么?看看各大海外华人论坛,很大一部分留学美国的中国博士后们,现在已成怨妇,最有创造力的年龄被耽搁。 (3)博士后的取舍问题,经典的反映了“挤公交”的阴暗心理(没上车的时候拼了命挤,一旦上车,转头就冲下面喊“别挤啦”)——自己做博后期间恨透了博后制度,一旦当上老板,马上颂扬博后制度是个好东西,因为博士生还需要时间培养,而博后是立等可取的工作材料。 (4)博士后一旦作为基本制度大范围普及,结果就是博士后的时间会越做越久,“给年轻人以独立的科研条件”将变成彻头彻尾的空话。我身边在美国做生物学博后的,所需时间越来越久,大部分需要5-7年,最极端的例子,我所在的学校有个做了17年的博后。等中国也普及了这种制度,若干年后,也会像美国一样,自己做独立老板的平均时间被推迟到四十多岁之后。 (5)我的观点是,博士后可以有,但不值得宣扬,更不值得无条件、大面积、一刀切的推广那种“100%美国式的博士后制度”。提高已取得博士学位的科研人员的待遇,设立各种小范围内的fellowship,确立并完善与其它行业相似的加班补贴,给博士一定的人力资源支持(比如技术员,我觉得对于科研第一线,两个博士至少需要一名技术员,否则真没时间去思考),等等等等,创造性的用灵活的福利待遇举措去改造“美式博士后制度”,才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科研长久发展之道。 (6)题外话:海归的老板,回国如果只是为了cheap labor(廉价劳动力),有这种心态的精英不要也罢。很可惜现在这种情况很普遍,“大干快上”,且看今日通讯地址是中国的那些高影响因子的文章,怎么会如此普遍的、有如此多的、“共同第一 (co-first)”的作者?这些共同一作真的贡献相同?那这些课题究竟是谁的ideas(估计老板们自己不但完成了开题,连每一步的细节构想也一并 代劳了)?这么多共同一作,第一线科研人员的独立性体现在哪里,有谁是真正在思考和设计、还是大家都只不过一颗棋子,像“福特式流水线”那样每人分担一部 分老板交代的任务、做个技术员而已?
127 次阅读|2 个评论
急遽贬值的研究生学历
fanquanwei 2011-6-7 21:36
打开QQ闲聊的时候,看到了一大学同学给我发来的信息,由于我一贯于QQ隐身,很少和她在网上碰到过,虽然我有她的手机号码,但却没有主动和她联系过,因为我知道她会很介意有哪个男生没事和她闲聊,毕竟她是已经结了婚当了两岁孩子的妈妈了。网上相互寒暄了几句后,她又开始问我上次问过的问题,上次网聊的时候她问及我考研的事情,我记得给她的建议是最好不要冒这个社会风险,今天我还是给她这个建议,可是她考研的决心已下已经不能理性地听从我的这个建议了。 之所以给她这个建议,不是没有原因的。首先,硕士研究生学历已经大大贬值。这几年国家为了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特别出台了一些鼓励考研的政策,以期达到缓解政府维稳压力的目的。由此以来,每年全国各高校的考研录取率节节高,几乎每年的研究生毕业数量都创新高。高学历的研究生毕业后找工作不再像以前那样占尽了优势,现在的高校研究生已经不算什么珍贵品了,以至于不少高校毕业研究生和本科毕业生同台竞技进入了同样的企业或事业单位。其次,这些年来一些专家学者教授在公众媒体上不够严谨的言论降低了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高期望值,使他们对这种环境下中国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产生怀疑,市场环境下用人单位由原来的学历主义转向了现在的实用主义,用人单位发现那些低学历者不乏他们所需要的人才,中国的高等教育造就了不少高学历低能力的奇怪现象。第三,我这位同学已经没有多少年龄优势了。她今年28岁了,就算今年考上研究生,三年后已经31岁了,等她毕业后等待她的将是严酷的就业现实,她会面临着许多用人单位普遍歧视大龄女性的严苛眼光。再有,我这位同学研究生毕业后想找一份清闲安逸的工作,最后去大学教书。我们都知道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她的这个心愿如能实现,她将会比别人付出很多很多,而她已经是一个有两岁孩子的母亲了,不可能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实现她的这个想法的。最后,在中国现行的研究生培养体制和她目前的现况下,她很少能学到多少有用的东西,与其浪费三四年的光阴,不如出去找个工作,多积累某方面的工作经验,培养某方面的工作技能,总比研究生毕业后又回到生活的原点要好多了吧。 她听了我的建议后,心情很难过,她最后反问我说:“高学历总比低学历好吧?”我说不一定,并给她建议,让她找个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注重自己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这个多元化的社会里,不一定非得从事自己想要的工作,无论从事哪一项工作,只要自己能工作的开心和满足,就是一份好工作。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059 次阅读|0 个评论
有关带本科毕业设计的一点认识
whitesun 2009-6-25 19:27
  昨日虽然十分努力地完成了两篇博文:饿着肚子搞科研和由一年没有给本科生上课想到的,感觉写出自己的看法,但是由于系统不断刷屏,在写的过程中就已丢过几次,但还坚持的写完,修改了小纰漏后发表了,但等后来浏览博文是,居然没内容,十分脑火,决定删除这两篇。我估计是IE8.0或Vista的问题,有类似情况的朋友,请用其他编辑工具写好后再来发表,以免出现我这样的情况。   最近一年来,我就没给本科生带过课了,原因有三:第一,系里的课有人抢着上;第二,我在外的时间长,要上课需要专门调整时间;第三,我也不想带课了,感觉划不来。当然我也不能给研究生上课,除了帮助导师义务指导3个硕士生外,基本上没什么教学工作了。   今年前半年,由于我以前上过二学位本科生的课,他们今年毕业,给我分配了四个毕业生,指导他们的毕业设计;此外,算是关照吧,系里也给分配了三个本科生。这两拨毕业生,二学位的5月18号答辩,正式本科6.16号答辩。通过和这两拨毕业生打交道,不断出现让我吃惊的事情。   我带本科毕业设计也算认真的了,管理学生也不算太吃力,今年就不同了,出现了无法联系到学生的地步,其中二学位的两个学生,给他们打电话,发短信,qq留言,人家就是不理你。实在让我无奈,最后反映到负责管他们的老师那儿,也没解决。其中一个是到答辩前的晚上才算联系上,但也只是用qq给我传了个论文初稿,没说上几句,就不理我了。其他的细节我也不多说了,总结的话,有如下特点:   第一,从如何完成毕业论文来看,感觉有一半的毕业生,在毕业论文提交之前不着急,在外实习或找工作,他们很难管理,论文是在毕业前的几天内凑出来的或者是早些时候的课程设计等改来的,与当初分配给的题目完全不同;   第二,从完成论文的过程来看,每个毕业生都比较自信,对自己撰写论文的格式、内容等都很自信,对老师提的要求几乎不怎么理会,我行我素,除非以不让毕业答辩威胁,否则很少理会;   第三,从完成论文的后收获来看,大多数学生不希望从老师那里学点什么,只求毕业找工作,对知识没什么渴望,老师很多时候充当着班主任的角色,负责好常规管理就够了,多说什么仿佛是多余。   总的来说,随着扩招和就业压力的增大,本科教育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实践中,那些不合格的学生,最后也只能让他们顺顺利利的拿学位,找工作,很难履行教育的基本职能。说这里,心里感觉灰溜溜的,感觉世界变化太快,跟不上这些新的变化。
个人分类: 教学实践|5385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2: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