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学术著作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学术著作

相关日志

关于学术著作的思考
热度 11 libseeker 2017-8-5 07:44
参加江苏省图书馆学术年会,有两件事引发了笔者对学术著作的思考。 其一,吴建中先生的主旨报告,开场带来美国图书馆界的一个爆炸性新闻——美国D-Lib Magazine(数字图书馆论坛)停刊。因为缺乏优质稿源,且“数字图书馆”已经成为昨日黄花,2017年7月发布7、8期合刊之后停刊。停刊后,保留刊号、维持过刊可获取。(信息来源:Laurence Lannom.The End of an Era.http://www.dlib.org/dlib/july17/07editorial.html)美国D-Lib Magazine(数字图书馆论坛),生于1995年7月,卒于2017年7月,凡22年,象征一个时代的的结束(The End of an Era)。吴先生接着提了几个问题:“数字图书馆是否出现实体化和孤岛化现象?数字图书馆如何走出领域本位的发展状态,与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紧密结合,在数字时代扮演更为积极的角色?” 其二,在会议间隙,郑建明教授见到我第一句话是勉励我朝学术著作努力。郑教授了解我近年在学术图书方面比较努力,但在提醒我“跑偏了”。 何谓学术专著?叶继元教授对学术著作做了一个较为清晰地界定。学术专著是对某一学科或领域或某一专题进行较为集中、系统、全面、深入论述的著作,一般是对特定问题有独到见解,且大多“自成体系”的单著或二三人合著的学术著作。与学术论文相比,学术专著的篇幅较大,内容所涉及的问题一般也较专深,更具专业性、系统性、全面性、深入性。其论述或论证具有广度和深度。学术专著的创新层次较高,一般具有原创性。(见:叶继元.学术图书、学术著作、学术专著概念辨析 .中国图书馆学报,2016(1):21-29.) 这些年,我收藏了一些学术图书,比照叶教授作的界定,称得上学术专著的很少,但确实有,比如: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张秀民《中国印刷史》、钱存训《书于竹帛——中国古代的文字记录》、于良芝《图书馆情报学概论》等。我自身稍微有点“学步”意识的学术专著只有一本,且似乎已被“爆炸性新闻”炸得粉身碎骨。 2009年我出版了第一本书《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评估研究》,那是在我的硕士学位论文基础上出版的。2011年开始出版博客书,目前已出版3本,2017年将出版第4本。2013年以副主编身份出版《书海一生击楫忙——图书馆学家张厚生纪念文集》。此外,还曾“策划”一本图书。我的几点感悟:出版是需要机缘的,适时出版;做不了大事,就做点小事;无错不成书,努力做到“知错能改”;对学术心存敬畏,但不畏惧,循序渐进。 也许我无缘学术专著,但若有缘留下脚印一串串,亦属三生有幸。我的内心深处,对学术著作始终心存向往的。
个人分类: 圕人堂|8308 次阅读|29 个评论
“酸溜溜的硕果”——写书人的囧事
热度 4 After50 2017-7-11 07:12
“酸溜溜的硕果”——写书人的囧事 吴超/2017-07-10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不知何故形成了一种文化,读书人谈钱就会被视为低俗,被视为没有品位;读书人写书好像都是为了出名,出名两字就可以补偿作者的一切付出,而且官员们对读书人的品格要求之一还要淡泊名利;人们获取知识好像从来就是不需要付费的,付给讲师的劳务费一般都叫讲课费,而比讲课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备课及知识再加工的劳动,却通常被忽略不计;有甚者,历史上还留下了类似“偷书不算偷”的经典谬论。这种文化对现在年轻人不知是否有影响,但我们这代人是受到了影响的。 久远的历史文化不说了,我们还是回到当前的现实中。 本文想要说的是读书人出版学术图书的囧事。 世上有一拨类似我这样的人,他们面对市场不公仍然抱着“一根筋”的情怀去写书和追求出书的酸溜心态。可不,假期又来了,我又可以开始了写新书的追求,但在起航之前先写这篇博文热身一下。 作为市场机制中的出版社,出版社给作者出书需要讲究经济效益是无可厚非的,出版社首先是在不亏本的前提下运作出版业务。因此,现在出版一部学术著作经常要作者支付数万到上十万的出版费,虽然大多数作者都不是自己掏腰包出书,操作起来基本都是由科研费开支,但科研费也不是随便就能得到的哦。不管什么费,现在作者出书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由此看来,虽然我们的传统文化要求读书人不谈钱,但现在读书人所从事的事业和面临的现实还是绕不开钱的问题,即便是出书这么一个不大不小的事情,除了出版合同需要谈钱的事,还有就是稿费也涉及钱的问题。 其实,科技工作者从开始研究到有了足够的素材可以撰写出版一部有价值的新书,无不凝聚着作者的巨大心血和多年辛苦的劳动。可这种劳动成果在供给世人所用之前,居然还需要生产者继续付出,而且得到的报酬却是几乎为零,这是一个多么奇怪和别扭的事情啊! 作为外行人可能一语就把作者给说死,出书不就是为了出名啊!哈哈,如果从出名的角度来看,出十本书可能都没有上一次 CCTV 的黄金 100 秒来的爽快。古代的确有这种机会,出一部书就名扬天下,像宋应星编著的《天工开物》等,可他们都是死后多年才出名的。现代社会靠出学术书来出名的作用已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在十四多亿人口的大中国出版一本发行几千册的图书能出什么名?在现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简直就是大海中的一滴水。何况出书本身还有很大的责任,君不见几乎所有的学术图书在前言最后总有一句话类似“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和见谅”的话。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有人“一根筋”忙于写学术书和出书呢?又有外行人会问,出书也能挣稿费赚钱啊!的确,在一个版权法实施的很好的国度里,不说什么畅销书小说,就是学术书也是能够获得颇丰的版税的。如果有严格的版权制度和文化,学术图书也是有一定销售量的。但在我们现在的国度里,版税是虚拟的收入。为什么呢?以自己出版过的一些书来说事,一本书出版不到三五年,就有一些网站在兜售电子书,下载一本 2 元;我开的课用的教材是我编的,但学生们来听我的课,拿的书大都是复印本(校园里批量复印 1 页 5 分,复印一本书 10 多元),我只能任其自然;课件的版权就更不用提了,自己做的很多课件不知道何人何时给传到网上当作有些网站的牟利资源,包括在百度文库下载等。如果作者们要去维护这种权益,那他除非活着没事干,而且几乎是 100% 无效的。但在一本书上百美元甚至数百美元的欧美国家,大学里也很少看到学生大量复印教科书中的章节,而批量复印则是大家都懂的违法之事。至于明目张胆把别人出版的纸质书制作成电子书和拿他人的课件在网站上兜售之举,一般极为少见。 如此所说,本来发行量就少的学术图书,还有什么销售量可言呢?如果说国家对大学生低收费是一种拿国人纳税钱来做公益,但科技工作可没有权力拿纳税人钱来做公益赠书啊,尽管学术图书作者的出版费也可能是纳税人的钱——国家科研费,但所用的这部分出版费远远不能抵消作者出书所付出的巨大劳动。 现今中国的这种低成本甚至免费获取知识的环境,实际是造成了一种很不公平的氛围,而且也破坏了整个社会的版权法意识,以至于引发系列的不良链式反应。 现在,许多出版社出书的印数都是空白的,出版社把发行量当作商业秘密隐藏起来,而且一般都没有主动告知作者的印刷数量。出版合同表面上签订有稿费的支付方式,但很少有出版社主动按时给作者付稿费和告知详情的。其实,即使是一年中一本书没有发行量和没有稿费,把这样的结果给作者发个邮件也是可以的和需要的(哈哈,也算是给出版社提个建议)。一个出版社可能每年出版数百上千种书,我相信出再多的书出版社每年也是会做结算的,结算的时候给作者发个邮件应该简单不过了,这种事情甚至可以由计算机自动发送。但许多出版社都没有做到这一点,一本书出版了以后就常常与作者断了关系,作者也听不到什么稿费之音,书出版了就不翼而飞了。 国外一些名人出版一部传记,作者稿费可以达到数百万数千万美元。如此丰厚的稿酬离不开强大的版权意识和保护体系;国内现在一位当红影视明星演戏也可以获得巨大的片酬,也离不开版权的保护体系。 但国家现在对学术图书的版权保护,几乎没有多少实际作为。作为科技工作者,他们不是执法者、不是监管者、无能力维权者,在出版社和图书销售商及使用者面前,他们好像只有被批评的份,面对权利受损,他们只能是怀着酸溜溜的感觉,真的把出书当作“出名”了。 自己从 1985 年开始编讲义到 1992 年正式出版第一本书,迄今,个人独著和作为第一第二作者在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机械出版社、冶金工业出版社、中南大学和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专著、教材和科普读物等已经有 30 多种,在此期间也从出版社的编辑老师们学习到很多东西和建立了友谊。虽然科研费不多,但出版费还是没有问题的,也不期望出书能给自己带来多大的好处。即使得到的也基本是虚的,如一部书得中国图书奖,两部书入选国家级规划教材,两门课程(教材)获国家级精品课称号,其中有三部书得到国家科学技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也仅是少出部分出版费而已。至于对图书出版以后的传播和稿费等问题总有着许多无奈和酸溜溜的感觉。 记个十多年前有一位出版界的朋友对我说过:吴老师, 我相信出版一部好书比做一个一百万的项目更值 。我信了。确实出版一部书比做一个项目所花的心血更多,而且还能留下点痕迹。当出版了 一部心里很喜欢的著作,捧在手里感觉远比一个“红本子奖状”有内涵得多!而且真的有一种小小的成就感。 为此,我放弃了不少做项目挣钱的机会。 在同行里,这辈子我赚的钱可能在数百万同行人之下,但我出书的数量却可能是在数百万人之上,这就摆平了。人生就是一种选择,我选择了我喜欢做的事。 写到此,标题“酸溜溜的硕果”是什么,读者应该明白了。谢谢阅读!
个人分类: 教学资源|6436 次阅读|7 个评论
交稿前为什么要有审读环节
nica 2017-7-6 16:04
一般出版流程中, 在作者撰写完一两章或一个相对完整的部分后,需要提交给编辑做编前审读 。这样做的意义是:利于交稿后的编辑加工,减少错误,提高后期处理效率,最终达到提升图书质量的目的。 审读的重点是 :书稿中编辑不能改、不便改或不易改之处。比如:章节体例问题,章节或内容编排不合理等。 广义的审读 还包括: 作者撰写之前——审读书名、目录,提供写作模版/著译者须知; 作者撰写过程中——审读样章,一般这是狭义的审读; 作者基本完稿——齐、清、定(注意乱码)。 审读什么? 齐清定 :书名、作者、内容简介、前言、目录、正文、图表、参考文献、索引 书名、作者排序及数量,编著方式 内容简介、前言 是否符合要求 目录审查 :章节体例是否合理,特别注意消除论文体例 序号 :定义、定理、公式、图表等序号是否正确。建议采用二级或三级序号 字体 :字母和符号 外国人名、英文注释及缩写 图表 :清晰度、英文、彩色 参考文献 :建议作者按章编排 索引 书名: 是书的“眼睛”,基本要求是准确反映主题和书的性质。既要与内容相符、贴切;又要精练、高度概括,一般 4主书名字数15 ,切忌过长;同时还要一目了然、亮点突出。 作者: 一般不超过3个,最多4人,4人时一般排2行。4人以上时,只列第一人,其后加“等”字;也可另页“编撰人员名单”。 作者及其排序要与图书出版合同一致 。 外籍作者需要在前面加国籍。 内容简介和前言: “内容简介”要客观介绍本书主要内容、特点等,背景介绍应尽量简洁。300字左右为宜 “前言”:可介绍学科背景、学科发展综述、撰写意图、内容编排及读者定位、写作分工、致谢等。 忌自我评价自我吹嘘(不要有“第一部”“最”等字样),忌指名道姓发泄不满或攻击他人。 在“内容简介”中学科背景、发展等的介绍要尽量简洁,这部分最好放入前言。 目录: 章节编排是否合理,特别注意去除论文体例。章节标题不宜过长( 4字数15)。力求贴切,不宜过简。各级章节标题不要重复。
2885 次阅读|0 个评论
你不知道的清华大学出版社之--近些年的获奖图书
热度 1 nica 2017-6-15 13:32
2016年获奖、重点项目及获推荐图书 国家级优秀出版物奖 序号 奖项名称 书名 1 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提名奖 嫦娥揽月       “三大奖”之外的全国性奖项 序号 奖项名称 书名 1 2015中国好书 癌症·真相:医生也在读 2 2016年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出版物 蚂蚁之美:进化的奇景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网络安全优秀教材奖 序号 奖项名称 书名 1 国家网络安全优秀教材奖 网络安全——技术与实践(第2版) 2 国家网络安全优秀教材奖 现代密码学(第3版) 3 国家网络安全优秀教材奖 信息安全数学基础(第2版)       国家五年重点出版规划项目 序号 出版日期 书名 1 2016年12月出齐 中国深空网:系统设计与关键技术 2 2016年6月出版 中国汉传佛教建筑史 4 2016年10月出齐 应用统计工程前沿丛书(共7册) 5 2016年11月出版 计算系统的形式语义       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序号 出版日期 书名 1 2016年8月出版 自密实混凝土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2 2016年4月出版 矿物——二氧化钛微纳米尺度颗粒复合预功能化 3 2016年11月出版 计算系统的形式语义       国家出版基金 序号 出版日期 书名 1 2016年12月出齐 中国深空网:系统设计与关键技术 2 2016年6月出版 中国汉传佛教建筑史——佛寺的建造、分布与寺院格局、建筑类型及其变迁 2015年获奖、重点项目及获推荐图书 全国奖项 序号 奖项名称 书名 1 第三届向全国推荐百种优秀民族图书 十进侗寨 2 首届向全国推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图书 中国古典园林五书 3 首届向全国推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图书 我们的文字 4 第十届文津图书奖推荐图书 蚂蚁之美:进化的奇景 5 2014 中国好书 小楼与大师       第四届大学出版社图书奖 序号 奖项名称 书名 1 优秀教材一等奖 经济管理数学基础(共8册) 2 优秀教材一等奖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第2版) 3 优秀教材一等奖 计算机图形学基础教程(Visual C++版)(第2版) 4 优秀教材一等奖 材料力学(第3版) 5 优秀教材一等奖 机械制图(第二版) 6 优秀教材一等奖 有机化学(第2版) 7 优秀教材一等奖 混凝土结构有限元分析(第2版) 8 优秀教材二等奖 英美诗歌教程(第二版) 9 优秀教材二等奖 Web前端开发技术——HTML、CSS、JavaScript 10 优秀教材二等奖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第4版) 11 优秀教材二等奖 以项目驱动的机械创新设计与实践 12 优秀教材二等奖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2013版) 13 优秀学术著作一等奖 三维集成技术 14 优秀学术著作一等奖 智能电力系统与智能电网 15 优秀学术著作二等奖 电力系统并行计算与数字仿真 16 优秀学术著作二等奖 位置计算:无线网络定位与可定位性 17 优秀学术著作二等奖 物质点法 18 优秀畅销书一等奖 手把手教你学51单片机——C语言版 19 优秀畅销书二等奖 幸福直通车:家风正、国风清——听爷爷奶奶聊家风 20 优秀畅销书二等奖 Java基础入门 21 优秀畅销书二等奖 C语言入门经典(第5版) 22 优秀畅销书二等奖 植物学家的锅略大于银河系       “十一五”“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1 2015年11月出版 英汉化学辞典 2 2015年11月出版 时频电磁暂态分析理论与方法 3 2015年11月全部出齐 中国法学前沿 4 2015年全部出齐 2011-2015年世界发展报告   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1 2015年11月出版 《时频电磁暂态分析理论与方法》 2011年获奖图书、重点出版项目统计表 一、“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 序号 书名及奖项 1 《物权:规范与学说——以中国物权法的解释论为中心》(上下册) 2 硫化矿浮选电化学(英文版) 3 仿人机器人理论与技术 注:仅限2011年列入出版工程并已完成出版的项目   二、“十一五”、“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项目 序号 书名 1 服饰中华——中华服饰七千年 注:仅限已列入国家重点项目并于2011年完成出版的项目   三、2011年度国家级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序号 书名及奖项 1 计算机系统平台 2 C++语言程序设计(第4版) 3 电子电路实验 4 计算机图形学基础教程(第2版) 5 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教程(第2版) 6 《智能卡技术(第三版)——IC卡与RFID标签 》 7 中国古典园林史 8 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第4版 立体化教材) 9 网络安全——技术与实践(第2版) 10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实例教程 11 调查技能与分析 12 计算机系统结构教程 13 证券投资基金学(第三版) 14 Delphi 程序设计教程(第2版) 15 市场营销实训教程 16 网络工程项目实践 17 游戏设计原理 18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精讲多练C/C++语言 19 控制论——概念、方法与应用 20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第2版) 注:仅限2011年列入国家级精品教材的项目 四、海外版权输出与合作出版项目 序号 书名 1 正交偏振激光 2 计算机组织 3 XML Query 处理与关键词搜索导论 4 煤燃烧国际会议论文集 5 辛几何讲义 6 癌症研究与治疗的最新进展 7 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enology 8 北京四合院 9 北京天坛 10 北京故宫 11 北京颐和园 12 儒家修身九讲 13 中国政治经济史论(第2版) 14 信息场的开拓:未来后信息社会交互设计                                                                       15 体魄与人格并重——清华大学百年体育纪略 16 跨越百年: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电影 17 中国新闻传播史:传媒社会学的视角(第二版) 18 解读中国刑事诉讼法 19 中国民事诉讼法 20 中国行政法 21 中国公司法 22 中国破产法 23 中国法律和社会 24 中国宪法 25 中国民法 26 中国刑法简论 27 中国知识产权法 28 中国环境法 29 国际法在中国的实践 30 中国对外贸易和外商投资法 31 中国法制史                                                                       32 在中国的实践 33 中国证券法 34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法 35 中国合同法与司法解释 36 中国法律制度 37 中国实体刑法 注:仅限2011年签约的海外输出和合作出版项目,输出到港澳台地区的不计入 五、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序号 书名 1 服饰中华 注:仅限已获得资助并于2011年完成出版的项目 六、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序号 书名 1 基于随机博弈模型的网络安全分析与评价                                                                       2 Microsystems and Nanotechnology 3 混沌信号与信号处理 4 结构陶瓷 5 道路网短时交通需求预测理论、方法及应用 注:仅限已获得资助并于2011年完成出版的项目 七、“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资助项目 序号 书名 1 北京四合院 2 故宫 3 颐和园 4 天坛 注:仅限已获得资助并于2011年完成出版的项目 历年获奖、重点项目及获推荐图书.xls
3577 次阅读|2 个评论
叶继元: 学术图书、学术著作、学术专著概念
libseeker 2017-4-11 13:43
摘编自:叶继元.学术图书、学术著作、学术专著概念辨析 .中国图书馆学报,2016(1):21-29. 学术图书、学术著作、学术专著是学术活动和研究成果的重要呈现载体,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重要信息资源,然而目前学界、出版界、管理界对这些概念理解不一,在实际使用中也存在歧义和混淆,进而使统计数据不一致。通过概念分析法,对当前中国各种形态的学术出版物实体进行分析和辨别,认为将这三个术语看成同义词、同位词是不合适的,应将学术图书作为上位概念,将学术著作、学术专著作为下位、再下位概念,进而概括出学术图书、学术著作与学术专著的简明、操作性强的定义。 图书( Book) 是指用文字、图画或其他符号将有关信息内容记录在纸张、磁性材料等不同载体上,具有相当篇幅、以单本卷册形式非连续出版 的读物。图书包括单册书、丛书、多卷集。诸如《学术规范通论》《青年自学丛书》《鲁迅全集》等。所谓“相当篇幅”,是指有一定的页数或文 字量。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有关标准,除封面外50 页及以上篇幅、非定期的印刷出版物即为图书。图书与连续出版物( 含期刊) 和小册子是同位概念。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图书分成各种类型。如从文字看,可有中文图书、英文图书等; 按载体分,可有印刷型、电子型图书等;从内容学理分,可有学术图书、非学术图书、准/半学术图书。著作( Writing,Works) 原指写作的体例,意为作者自己写出来的读物,与“编述”“抄纂”相对应。专著( Monograph) 则是对某一学科或领域或某一专题进行较为集中、系统、全面、深入论述的著作。一般是对特定问题有独到见解,且大多“自成体系”。英文Monograph,意为专题论著,主要是指图书,当然也可指文章或论文,尤指学术性的论著。在一定的语境中,判断其是专题著作,还是专题论文是不困难的。依据形式逻辑的要求,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对学术图书及其下位概念学术著作及学术专著做出简要、明确、可操作性的界定。 学术图书( Academic /Scholarly Book) 是指内容涉及某学科或某专业领域,具有一定创新性,对专业学习、研究具有价值的图书,通常在书中有文献注释或参考文献,书后有索引。它包括学术著作、学术专著、学术论文汇编/论文集、会议录、大学及以上程度的教材/教科书和参考书( 专业参考书: 比较完备地汇集某一学科、主题的知识、资料、事实,按照特定的方法加以编排,供学科专业人员检索查考而不是供系统阅读的书) 、某学科百科全书等工具书、学术随笔等。其“著作方式”,多数是“著”“撰”,少数是“编著”( 编著是一种著作方式,汇集其他多个作者、多种作品的思想、观点和内容资料,但有作者自己独特见解的陈述和成果,凡无独特见解陈述的书稿,不应判定为编著) ,极少是“编”。但是中专科及以下层次的教材、通俗读物、时事读物、一般的字典、词典等不包括在内。 学术著作( Academic /Scholarly Writing,Works) 是指以问题或专题为中心,具有创新性和逻辑性,能自圆其说的学术图书。它包括学术专著、学术进展评论、著作性研究指南、手册等。其“著作方式”,多数是“著”“撰”,少数是“编著”,一般没有“编”。 学术专著( Academic /Scholarly Monograph)是对某一学科或领域或某一专题进行较为集中、系统、全面、深入论述的著作。一般是对特定问题有独到见解,且大多“自成体系”的单著或二三人合著的学术著作。它包括单本专著、多卷集专著、专著丛书等。诸如《资本论》《国富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等。与学术论文相比,学术专著的篇幅较大,内容所涉及的问题一般也较专深,更具专业性、系统性、全面性、深入性。其论述或论证具有广度和深度。撰写人一般是单独作者或几个作者,一般不会像学术论文那样一份成果作品的作者署名多到数十个。与学术著作相比,学术专著的创新层次较高,一般具有原创性,而学术著作中有许多著作是集成创新或应用创新。学术专著的“著作方式”,都是“著”“撰”,没有“编”或“编著”。 然而有一种现象值得注意,就是有一些图书的形式和内容不一致。从内容上看是学术著作或专著,从形式上看则是教科书; 又有些书实际上是教材,却以学术著作或专著的形式出现。一般而言,由于学术专著发行量不大,效益不高,往往不易出版。如果将专著作为教材出版,则因其出版量大,影响广,对出版社和作者均有利,则能较快出版。 学术图书、学术著作和学术专著等概念清晰十分重要,但也不可忽视出版实践的发展速度,强调过头,盲目要求像自然科学那样精确。出版物是人造物品,复杂多样,形式逻辑、线性思维能解决绝大多数常见问题,但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对少数例外出版物,必须加以研究,对现有的概念内涵和外延不断进行修正和补充,理论与实践良性互动,概念的辨析研究才更具意义。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核心概念十分重要,应该像自然科学一样重视术语规范。相较于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是“软学科”,与“硬科学”的自然科学相比,当然有一些不同的特点,但在基本概念和术语方面,应该有相同点。必须加强对基本概念和术语的研究,达成共识,以教科书、工具书或术语规范表等形式公布,以便夯实研究基础,提高研究质量和水平。
个人分类: 圕人堂|8306 次阅读|1 个评论
张连翔教授的第三部著作业已出版发行
zzllxx5168 2015-12-9 16:06
张连翔 教授的第三部著作业已出版发行 日前,我所张连翔教授等编著的新作:《北方地区林下经济——可适生新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一书,已由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这是张连翔主编的第三部著作。全书共 71 万字,分上下两篇:上篇——可适生新品种,分别就经济林果树新品种、用材林和生态林新品种、园林绿化新品种、饲料植物新品种、瓜蔬和农作物新品种做出介绍;下篇——先进实用技术,先后就农林果蔬实用技术、果实采收和简易加工技术、沙地造林和戈壁滩盐碱地改良利用技术、林下种植中草药技术、林下种植天麻和食用菌技术、林下养猪和牛驴羊技术、鸡鸭和珍禽养殖技术、珍稀野(水)生动物养殖技术、科学施肥技术、现代植(森)保技术、有机栽培技术、饲料饲草技术、宏观规划、他山之石加以论述。该书资料丰富,内容详实,技术实用,图文并茂,通俗易懂,重点突出一个“新”字,当然包括笔者提出的一系列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作为林业产业的重要组分,近年来,林下经济愈来愈受到政府的支持和民众的响应,这其中,可适生新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被公认为助推发展的两个轮子,本书正是为此而编著。 2015 年,该书被评为“辽宁省优秀自然科学学术著作”,并获得省科协资助。 该书适合广大林农、林业专业户、国有林场职工阅读应用,亦可供林业科技人员和农林院校本科生和研究生阅读参考。 博主简介: 张连翔(1959-),大学文化,学士学位,无党派人士,辽宁省喀左县人。现任辽宁省干旱地区造林研究所教授级高工(3级教授),学术委员会成员,兼任《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和《辽宁林业科技》两刊编委,《新农业》杂志园艺版编委,《中国林业网》和《新农村商网》林业科技(在线)咨询专家,中国林学会灌木分会委员,全国林业科技特派员,朝阳市自然科学学科带头人。曾任辽宁省林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委会成员(1993-1995年)。主要从事应用生态及种群生态和数学生态学、森林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抗旱保水造林、困难立地植被恢复与重建、林下经济、园林绿化、生物质能源林、经济林全生态经营和有机果业等的研究。取得科研成果13项,发明专利3项(1项正在申请中),编制辽宁省地方标准2项,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翻译和发表日文林业科技资料数十万字,主编专著3部、参编著作1部、参编论文集1部。 联系方式: zzllxx5168@126.com;13942112010; http://www.xbmiaomu.com/vip/zzllxx5168/ ; http://blog.sciencenet.cn/u/zzllxx5168
个人分类: 专著出版|3324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1: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