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大观园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生活态度很重要
wanyiliang 2016-4-6 15:25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题记 面对滚滚东去的长江水,李后主低吟“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同样是面对滔滔的长江水,苏东坡居士却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为什么面对一条同样奔腾的长江,却吟唱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呢? 是心情,是心境。物相同,景无异,异的是人,异的是心情。正如《红楼梦》中刘姥姥和林妹妹进大观园一样,进的是一座同样的大观园,刘姥姥表现的是十分的开心,林妹妹却显得格外的伤心。 面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心境,不同的心境就有着不同的心情、不同的感受,也就会有不同的体验。然而种种的这些,只不过是人们内心强加给自己的外在感受而已。只是我们在很多的时候,容易受到世俗的羁绊,常常使自己陷入自己设置的陷阱中而无法自拔,常常由于受限于外在的礼法和贪欲,致使自己分不清什么是真正的真善美。当人处在坏心情的时候,世间的沉浮,人世的沧桑,金钱的魅惑,权位的争夺都会令人神伤、让人殚精竭虑。因此,我们应该时常给自己一个好心情。 好心情能化干戈为玉帛、能化忧伤为快乐、能化腐朽为神奇。给自己一个好心情,身体会顿时充满无限的激情和活力;给自己一个好心情,做什么事都觉得顺心,干什么事都会起劲;给自己一个好心情,无论在什么时刻都会拥有轻松愉快的心境, 带着一个好心情看待周围的世界,你会发现“梅花自有梅花的风韵,红杏自有红杏的丽姿”。 懂得知足的人,也懂得如何去使自己快乐,自己总跟自己过不去,反而容易让自己失落、失意乃至失志。因为没有人会去帮你,那时只有靠自己,自己才是唯一值得依靠的。要想过得轻松愉快,活出好心情,就应该学会让自己快乐生活。我们应该学会更宽容一些,在矛盾中制造和平,多一些包容和安慰,少一些不满与怨恨,世界是多变的,环境是莫测的,我们为什么不学着简单一点呢?珍惜生命中的分分秒秒,珍惜现在所拥有的生活、所拥有的一切,善待身边的每个人,珍惜与珍视每一个给我们的笑脸的人。我们共同立身于这个社会是难得的,既然我们拥有存于世的机会,就去做一个潇洒快乐的人吧。 “身泰心宁是归处,故乡何独在长安?”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应该学会平淡淡地生活、快快乐乐地生活,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情。得之淡然,失之坦然,顺其自然,得意时不张狂,失意时不沮丧。 人不在于活得有多么长久,而在于活得有多开心,生活质量有多高。去留无意、处变不惊,快快乐乐、轻轻松松地善待生活,善待自己,面带微笑地用心活好每一天,这也许才是人生的真谛。 请善待自己,笑对生活,保持一个乐观的生活态度吧!
2237 次阅读|0 个评论
雾霾过后,仰望蓝天,思绪万千
热度 18 cherrylu1960 2015-12-2 18:30
仅仅相隔一夜,甚至说仅仅数分钟的时间,就把京城从“地狱”般的严重雾霾中解救出来,靠的还是风,冷空气带来的风!一觉醒来,打开微信朋友圈,满屏的蓝天白云终于取代了黑糊糊的雾霾照片。人们终于可以放心地呼吸,连走路的脚步也变得轻盈。 正值全球气候大会召开之际,中国首都北京遭遇罕见的雾霾天。也许,北京并不是受灾最重的,却是关注度最高的。人们在不断吐嘈大气治理不利的同时,也对未来的生存环境充满了担忧和恐惧。但目前,我们除了呼吁加大治理力度,只能面对。 如何让治理污染方面迅速见成效,同时又不至于对经济发展造成大的影响,保持社会的相对稳定,谁都知道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如何寻求各方利益的平衡,达成共识,难上加难。我不开车,我支持大力压缩机动车数量,可立即就会遭到开车族的反对,政府该如何抉择?实事求事地说,北京这几年公共交通发展速度还是挺快的,看看地铁修建的速度就能说明问题。但在发展公共交通上,政府还可以做得更好。至于关闭周边的污染企业,也不是件马上可以落实的事情。 不管怎么说,理解困难的同时,我们不能放弃呼吁,不能放弃合理的诉求,只有这样,才能起到更好的促进效果。 看看今天的蓝天白云,有种一下子就从“地狱”上升到“天堂”的感觉。人们说,帝都的天儿就是这么任性。不缺少蓝天白云,雾霾也是常来常往。翻了一下去年的记录,今年自 11 月份入冬以来的天气表现,实在是不尽人意,老天不帮忙,似乎谁也没有辙。想想昨天我们供暖盼星星盼月亮似的,盼着风儿快快到达京城,幸好,“风神”不负众望,准时到来。可过两天风走了,谁又能保证雾霾天不会迅速复辟呢?悲观点看,说不定北京的雾霾说不定一次比一次凶猛呢。 窗外,风声起来越大,小时候很讨厌的冬日大风,现在却成了我们驱逐雾霾最有力的助手,甚至希望它多刮几天。老天不来风,谁也没办法,老天要刮风,防护林、树叶,统统挡不住。人定胜天,难! 还是看看今天帝都的蓝天白云美景吧。同事说,看这蓝天白云,美得都怕晃了眼。 北京大观园,蓝天、白云、鸟趣。(除了那几张鸟图,都是用苹果5S手机拍的,这天,用手机拍效果不错)。 蓝天白云,空气清新,鸟儿也开心。大观园水面一大群鸭子,在阳光下不停戏水打闹,煽动翅膀、飞来飞去,好不热闹。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7212 次阅读|46 个评论
通过《红楼梦》两位女主的境遇来看“李约瑟难题”
热度 13 yangguoxue 2013-12-3 17:22
按照现代人的说法,宝钗和黛玉都应该算是“女神”级别的角色,同样的光彩照人,同样的气质出众,同样的才高八斗,要说两人的差别吗,前人总结的也很完备了。 脂砚斋在四十二回前总评中说:“钗、玉名虽两个,人却一身。”作为金陵十二钗之首,在判词中也是两位一体。 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说钗黛之分别为: 宝钗在做人,黛玉在做诗,宝钗在解决婚姻,黛玉在进行恋爱;宝钗把握着现实,黛玉沉酣于意境,宝钗有计划地适应社会法则,黛玉任自然地表现自己的性灵。宝钗代表当时一般妇女的理智,黛玉代表当时闺阁中知识分子的情感。 总之,宝钗代表着对现世生活的屈从与追随,代表着物质世界及其对人的诱惑以及压迫,代表着体制与社会规则;而黛玉则代表着人性中桀骜不驯的东西,代表着自由与反抗。为什么是“两位一体”?在人性中,对自由的向往以及对归属感安全感的追求是同时并存的,我们既需要个性的空间与独立,以发展自己;也有对群体的依附与追随,以保护自己。更何况人生的价值往往需要在人群中才能得到确认,从这个意义上讲,钗黛合一就不难理解了,钗黛对宝玉而言同具吸引力也就不难理解了。当然,正如我们看到的,在二者之间,宝玉更倾心的是黛玉,这也是因为人性中更倾向于自由,在二者不可皆得的情况下——也就是在宝钗的丰腴手臂不可能长到黛玉身上的情况下,我们会舍膀子而取性灵,舍群体而就自由。但是,体制力量的强大,非个体所能抗衡,恰恰相反,个体往往成为玩偶。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出闺成大礼,在宝玉失却通灵宝玉而痴傻的情况下,一场由成人所操纵的,以世俗世界的价值观决定的婚姻大事也暗暗的却紧锣密鼓地进行了,这是现实对理想的集体施暴,区别只在于,黛玉是被抛弃的——整个婚事操办过程包括她弥留之际,贾母、王夫人、凤姐等代表着贾府从而代表着体制的这些人,没有一人到她身边,哪怕是临终关怀也没有。宝钗是主动缴械的——当薛姨妈问她自己的意见时,她竟感觉很吃惊:“妈妈这话说错了,女孩儿家的事情是父母作主的,如今我父亲没了,妈妈应该作主的,再不然问哥哥。怎么问起我来?”当然,这里面也有这正合她的心意的成分在,她也乐得做个贞静柔顺之人。宝玉是被欺骗的——从头至尾,他都满心欢喜于他与林妹妹的结合,而欺骗是天衣无缝滴水不漏的:心思缜密的凤姐甚至想到了扶新娘宝钗的人都要用黛玉的丫鬟! 与黛玉相比,宝钗并不恶,与黛玉的性格相对的,是“伪”,这“伪”,主要还不是“虚伪”之“伪”,而是“人为”之“伪”,如同荀子的“人性恶,其善者伪也”、“性无伪则不能自美”之“伪”。如果说黛玉是一任自己的真心真意显露,不惮以自己的真面目见人,从而落下个心胸狭窄尖酸刻薄的评价;那么,宝钗就是能掩饰、节制自己的感情与好恶,从而与世俗世界取得了最大限度的和解,并因此得到了世俗世界的一致赞誉,这也是她最终能够在世俗的贾府,战胜黛玉而成为“宝二奶奶”的原因。 李约瑟先生曾经给中国人出了一道难题:“如果我的中国朋友们在智力上和我完全一样,那为什么像伽利略、斯蒂文、牛顿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或印度人呢?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呢?……为什么直到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后来却会让欧洲人着了先鞭呢?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当一个社会过于“现实”,现实到追求自由、真诚等崇高品质的人没有位置而香消玉殒,怎么可能产生伟大的科学家呢?伟大的科学家有几个是“现实”的?亚里士多德不是为了给希腊人民争光去研究哲学和逻辑的,牛顿不是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去研究物理学的,爱因斯坦不是为了报效德国而去研究相对论的,大科学家搞科学的坚持和理由都是纯粹的、天真的。某些现实的理由仅仅代表了学问的社会价值,而不是内在价值。学术的内在价值和天真 、纯净的人性是相通的。今天我们的人格中有黛玉的性格, 也有宝钗的性格,治学一定是黛玉的性格多一点才行,无论科学还是文学。 王昆仑说,宝钗要的是婚姻,黛玉要的是爱情,这倒未必对,正确的说法是,宝钗得到了婚姻,而黛玉得到了爱情,得到爱情的却失去了婚姻;得到了婚姻却未必有爱情,这二位一体之人,都在第九十七回有了大收煞: 林黛玉焚稿断痴情,是彻底的“毁”,却也是最后的“成”,她偿还神瑛侍者泪债的心愿终于完成;薛宝钗出阁成大礼,是“宝二奶奶”的“成”,却也是“毁”,她从此彻底失去了她自以为可以掌握的世俗的幸福。这时她才发现,宝玉不但不是她幸福的保障,恰成为她一生不幸的根源,宝玉在她那里真的成了假宝玉,真孽障。——现实世界给予她们的是一样的毁灭。 红楼梦收尾了 ,大观园破落了,新的大观园似乎一直在重建,用虚假的繁华欺骗着我们.....
4528 次阅读|19 个评论
北京大观园里的曹雪芹像
热度 1 黄安年 2013-10-6 07:01
北京大观园里的曹雪芹像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 2013 年 10 月 6 日 发布 本月2日,我撰博文《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形象塑造您认同谁 ? 列举了 20 例。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729494.html ) 现在发布 11 幅照片列出了九幅曹雪芹像 , 均来自北京大观园 , 是徐菊英女史 5 日中午拍摄的。 不知您认同其中哪一幅 , 或者全都不认同?您能够推荐您心目中的曹雪芹形象的塑像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个人分类: 学术问题评论(07-11)|3745 次阅读|1 个评论
世界花卉大观园
heitiedan2012 2013-4-7 22:12
北京世界花卉大观园远景 我们是四月六日去的这里,那天天气好得不得了,不拍下来对不起自己。 所有拍下来的花,我一个都不认识,只是觉得还算好看。
2190 次阅读|0 个评论
不吝以小人之心揣度君子之腹
热度 27 gfcao 2013-3-14 10:05
本文写在某个掐架的时刻,但当时思虑再三后没有发出来。如今早已时过境迁,而科学网再度风云变幻,把它发出来权当互勉。 --------------------------- 科学网是个大观园,闲来之时浏览一下博主们的雄文会从中读到许多信息与有趣的东西。 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也是是非比较多的地方,皆因知识分子知识太多,太过自负,也太“擅长”判断。一旦有意见上的分歧,通常谁也说服不了谁,而且总觉得自己站在正义的一边,但凡与自己意见不合者必认定是对方的问题,总想把自己的意见强加到别人的头上,很少懂得反省自己身上是否存在某种问题。大方者一笑了之,小气者“兵戎”相见,甚至从此成了生死仇人。本人混迹于知识分子堆中多年,对之感触颇深,科学网作为知识分子集中的场所自然也不可能幸免。与现实不同的是,科学网只见文字不见其人,更没有实质的利害关系,所以彼此间便放开了许多,生活中不好意思说的话,科学网上可以说。陆俊茜女士读了我的《怀念马家兄妹与丫头》的文章后大发感慨:“看到了曹大侠的另一面”,我跟她开玩笑:“你是说我是多面人?”她说:“人都是多面的。”我深表赞同:“至少网上网下各有一面。”陆 MM 更来劲了:“不单单网上网下,还有家里单位,自己家里和娘家, LG/LP 面前和外人面前,孩子面前和 LG/LP 面前 ...... 多了去了。不然咋叫人是复杂的动物呢?!”深刻啊。 扪心自问,我也有多面性,通常体现在对不同事情、不同人的不同处理风格与相处方式上,但至少在对待朋友时里外是一致的,对同事、网友也绝不会阳奉阴违。昨晚我跟二十多年的老哥闲聊时还说呢:“很多时候,某些人的话是要反着听的,因为他嘴上说的与心里想的或者实际做的很可能不一样。”这哥们是我生活中最要好的兄弟,可以无话不谈,我们有着相似的圈子,相似的为人处世原则,彼此比较了解对方的秉性,所以臭味相投了起来,昨晚他遇到一件有点沮丧的事在我宿舍坐了半天。过去我们经常吵架,但有一点,打架也好,骂娘也罢,我们彼此绝不会用伤害对方自尊的语言,更不会有任何轻蔑对方的言辞,所以吵过、骂过后,该怎样还是怎样,我曾经在别人面前开玩笑说:“别看我跟他经常吵架,可如果有一天我们俩中有谁因杀人放火进去了,另一个一定是最常去看望的人”。 科学网还是个万花筒,你可以凭借你的想象、常识与基本的逻辑以及一些蛛丝马迹去揣测、去判断。我觉得,从一个人的字里行间可以读到 TA 的才气与文化素养,也可以或多或少读到 TA 的心理与个性,还可以读到某种信息,但其它的真的很难说。徐志摩是个很了不起的诗人,如果人们不了解他的私生活,从他的诗文中我们能读到什么?有些大科学家成了很多人心目中的偶像,而看着他在各种场合侃侃而谈,谁能想象他生活中到底是个什么样?爱因斯坦这种永垂史册的伟大科学家也摆脱不了凡人都有的七情六欲。单从文字上看,在我心目中最令我佩服的人是卢梭,因为他的《忏悔录》写得很大胆,很袒露,尽管卢梭也许并未袒露他的全部,但能做到这样已经很不容易了,除了他还有谁有这样的勇气? 大家来科学网开博既不是单纯为了学术,更不是为了吵架结怨,所以不管对方观点如何,也不管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都没必要与“人”本身扯到一起。观点相左可以辩论,但就事论事,切莫因观点不同轻易给别人下结论,因为你的经历决定了你的视角,从而决定了你不可能处处与别人的观点一致,为什么一定要别人认同你的观点?甚至因为与你的观点不同而要别人认错?对问题的看法与发表看法的人是什么人没有本质的关系,只与这个人的经历与眼光有关,当然有时也与一个人的素养有关,但后者是个敏感的问题,不是通过一两篇文章甚至一两句话就可以判断的,最好不要轻易触及这个话题。正面的评论一般不会引起非议,最多别人觉得你在奉承,但任何负面的评论都需要谨慎,因为你对当事人所知毕竟有限。 无论匿名者与注册用户说什么,博主们都大可不必在意,也没法在意,但博主之间最好还是本着相互尊重的原则发表言论,否则带来的只能是皆大沮丧,谁都讨不了便宜。道不同不相为谋,这个社会本来就是真真假假、分分合合,谁也别把自己当成抱打不平的英雄好汉,更没必要为啥啥冲冠一怒,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各自道一声珍重足矣。
个人分类: 杂文|7916 次阅读|62 个评论
《红楼梦》大观园的景观营造
热度 1 liaojp 2013-1-20 12:33
《红楼梦》大观园的景观营造
《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寄托了曹雪芹的理想世界,也是他赋予作品在思想、情节和结构上的广阔空间,更是众多不同男女展现风采的舞台。曹雪芹艺术地营建了一个典范的中国古典园林,一个“艺术典型”的大观园。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曹雪芹在《红阱梦》中的大观园,正是清代园林最完美的代表,无论从造园设计思想、建筑布局、景点设置、植物配置、装修陈设到油漆彩绘都达到了登峰造极、无与伦比的最高境界,最杰出地集园林建筑艺术大成的中国古典园林,继承、发展、创造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理论和实践,大观园成为一座融合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建筑、园林等精美的综合艺术品。设计者胸有丘壑,不但应该精于迭山理水之道,而且必须具有深谙文学、书画艺术的才能。    (一)相地 。大观园是因元妃省亲而得到御赐营建约“省亲别墅”。《红楼梦》第十六回中描写到“相地”时,突出地强调了因地制宜之法。通过贾琏之口提出不主张像吴贵妃父亲那样去城外觅地建园,而是主张近宅营建,“从东边一带,借着东府里花园起,转到北边,一共丈量准了,三里半大,可以盖造省亲别院了。”这是一个省钱省力而且又是构景、游幸所必须的设计思想。在中国园林布局上,“山”是园之风骨,“水”是园之命脉,无山则无景观,无水则无生气。所以,大观园也首先注意到了“水”,“会芳园本是从北墙下引来的一脉活水,亦无烦再引”,且置“沁芳闸”控制水量。在这里,“近宅”既便元妃之省亲,又避贾母外出之劳,利用旧有水源,以及山石花卉,一举两得。“相地”是建园的第一步,是园林建筑的基础,大观园是成功的。    (二)立意 。造园是一项大工程,其营造目的须明确,且必有所寄意,大观园是“省亲别院”,是皇帝的贵妃游幸之地,故既要严格合乎皇家制度,体现出皇妃之尊,又要营建出一座真正的合乎造园艺术的园林。曹雪芹在大观园不但设计了一座迎接元妃的气势雄伟的“省亲别院”的石牌坊,更有“缀锦阁”、“嘉荫堂”等几处大厅堂,是崇阁巍峨、层楼高起、精雕细琢的构筑。另外作为一座园林又必须有提供人们的游憩观赏之处的园景,配以各种相应的建筑,其方位、式样要体现出协调又变化的特点。大观园在“立意”中,确实合乎“按时景布置、水旁安亭,花间隐树”取景之意。“缀锦楼”、“嘉荫堂”既是富丽堂皇之杰构,又是“取景”的重要观赏景点。“缀锦阁”正面越水对着池中的“藕香榭”,在此可赏水景,听戏文。“嘉荫堂”的大月台是赏月、团圆的好去处。观乎园中其余散布的建筑、亭、台、楼、榭无不为观赏四时景色,对使用的功能作了精确合理的布置,宜亭则亭,宜榭则榭,芦雪庵中可烹鹿赏雪,藕香榭盖在池中,四面临窗,左右回廊,可赏水景。潇湘馆则是园中之园,淡雅幽静,院内修竹湘帘,静中生趣。大园套小园的园林建筑常见于苏州网师园中的“殿春修”,拙政园中的“批把园”,小园的玲珑精巧与大园的朴实野趣成对比,体现出美的境界。    (三)布局。 大观园的总体布局是自由放纵的,有平坦宽阔的大道,也有曲折多姿的小径,如果循路而行,便将异彩粉呈、目不暇接。所观之景,步移景异、随时变格、趣味横生。在第十七回中贾政引众宾客、贾珍、贾宝玉游大观园的叙述,犹如观中国画的一幅长卷,叠嶂挡路、藓苔掩映、飞楼插空、石瞪穿云、粉墙茅舍、水声屏屏,垂柳、桃杏,折带朱桥、方厦圆亭,好景迭出,留恋忘返。这些景色之于人目,都在“一抬头”“一转身”之间,不停地有所发现。一幅幅巧夺天工的“天然图画”,令人赞叹。曹雪芹能在组景、布局上做到如此纯熟精巧,试想要具有何等造园艺术修养。 在大观园最令人叹赏的一组景观 是曹雪芹别出心裁的创造设计的“凸碧山庄”和“凹品溪馆”,名字起得奇、布局安得巧。匠心独运,此一上 一下,一明一暗,一高一矮,一山一水,均是为了赏月而设计。“有爱那山高月小的,便往这里来,有爱那皓月清波的便往那里去。”这种上下、明暗、高矮、 山水的对比手法,引出了林黛玉、史湘云 联句的情景交融的意境,弃正显出了曹雪芹的艺术匠心的大手笔。    四、借景。 “借景”是中国古典造园的传统手法之一。一切名园胜地的营建者都善于巧妙地把园外美景借入园来。大观园既是一所宅园,它一无远山近景可借,二无茅屋寺庙可借。但是曹雪芹别出心裁巧妙地把自然界各种美好的东西组合到园中来,创造性地发明了一种新的“借景”方法,以文学艺术手段来表现景色,使园中的景和园中的人相映成辉,互相补充来达到借景的目的。大观园里的“形”(各种禽鸟鱼鹤)、大观园里的“声”(琴笛丝竹、流水丰盛)、大观园的“影”(人树云月影)的意境的融合,构成了时而鸟语花香之精,时而波光云采,时而游鱼舞鹤,此景此情又都和生活在园中之人物的动静相结合,好比一首优美动听的交响乐。书中有许多出神入化的描写,如第49回宝玉赴芦雪庵诗会时路中所见的“白雪红梅、琉璃世界”,第26回贾芸在园中看到的“仙鹤剔翎”、黛玉看到的浴水禽鸟等等,无一不是一幅令人赞赏的画面。曹雪芹尤其善于刻画人物形象来衬托景色,增添意境的美。如第38回黛玉钓鱼,宝钗掐蕊,探春、李纨惜春柳荫观鸥鹭,迎春花下穿茉莉等等,把这几个美人儿组在如此美景之中,园中有景,景中有人,人与景合,景因人异。他们既是美景的承受者,又好似构成美景不可分割的部分。第30回“龄官画蔷”从“赤日当空、树阴合地、满耳蝉声,静无人语”到“伏中阴晴不定,片云可以致雨”,把初夏初临时的骄阳、绿树、风声、雨声、云影、花荫权融合在大观园的美景之中,使时间、景色、人情互借互生,浑然一体,多么富于诗情画意!    五、建筑。 中国造园营建中的建筑设计是园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有其特色,若以游乐闲居者而言,多以淡、雅、简为主;以行礼设宴者而言,多以浓、丽、繁为主。曹雪芹设计的大观中的各族建筑,布置得宜、各适其用。尤其是人的居处,无一不是切人切景。融合于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的需要,符合园林艺术曲折多变的需要。大观园正门的筒瓦粉墙、大观楼的重楼复道;怡红院的热闹、潇湘馆的清静,衡芜院的花草山石和秋爽斋的疏朗宽大等。此外,曹雪芹还以写景抒怀 对园林建筑能起到画龙点睛作用, 如“梨花春雨”(梨香院)、“桐剪秋风”(秋爽斋)、“荻芦夜雪”(芦雪庵)等描写四季景色,如“藕香 榭”的“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泻竹桥”一联,把竹桥、流水、菱香、藕肥都包含了,突出了藕香榭的水景,其余如亭曰沁芳、桥曰翠烟,无不因景而名,各显景观,点出各处特色,妙手偶得,宛若天成。   《红楼梦》中的大观园艺术地再现了一个清代初年中国园林建筑造园术鼎盛时期的贵族园林,其建造布局都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典范,全面反映了我国明清时代的造园理论、造园艺术、造园手法,以致可以而且已红用到造园的实践中去。 (改编自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13624784.htm 1 2
个人分类: 研究随笔|8652 次阅读|1 个评论
世界花卉大观园擂台赛菊花展
热度 3 liyy54 2012-11-30 08:52
世界花卉大观园擂台赛菊花展
个人分类: 未分类|4490 次阅读|3 个评论
上海大观园
热度 1 kd652 2012-11-4 10:03
上海大观园
上海大观园是根据红楼梦开发的游览观光园,在上海的青浦区: 戏台的侧面: 相关连接---北京大观园: http://baike.baidu.com/view/27292.htm?subLemmaId=27292fromenter=%B1%B1%BE%A9%B5%C4%B4%F3%B9%DB%D4%B0 作为对比,看看真正的古家具,存于上海博物馆:
个人分类: 摄影|6410 次阅读|2 个评论
不吝以小人之心揣度君子之腹
gfcao 2012-9-17 16:55
科学网是个大观园,闲来之时浏览一下博主们的雄文会从中读到许多信息与有趣的东西。 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也是是非比较多的地方,皆因知识分子知识太多,太过自负,也太“擅长”判断。一旦有意见上的分歧,通常谁也说服不了谁,而且总觉得自己站在正义的一边,但凡与自己意见不合者必认定是对方的问题,总想把自己的意见强加到别人的头上,很少懂得反省自己身上是否存在某种问题。大方者一笑了之,小气者“兵戎”相见,甚至从此成了生死仇人。本人混迹于知识分子堆中多年,对之感触颇深,科学网作为知识分子集中的场所自然也不可能幸免。与现实不同的是,科学网只见文字不见其人,更没有实质的利害关系,所以彼此间便放开了许多,生活中不好意思说的话,科学网上可以说。陆俊茜女士读了我的《怀念马家兄妹与丫头》的文章后大发感慨:“看到了曹大侠的另一面”,我跟她开玩笑:“你是说我是多面人?”她说:“人都是多面的。”我深表赞同:“至少网上网下各有一面。”陆 MM 更来劲了:“不单单网上网下,还有家里单位,自己家里和娘家, LG/LP 面前和外人面前,孩子面前和 LG/LP 面前 ...... 多了去了。不然咋叫人是复杂的动物呢?!”深刻啊。 扪心自问,我也有多面性,通常体现在对不同事情、不同人的不同处理风格与相处方式上,但至少在对待朋友时里外是一致的,对同事、网友也绝不会阳奉阴违。昨晚我跟二十多年的老哥闲聊时还说呢:“很多时候,某些人的话是要反着听的,因为他嘴上说的与心里想的或者实际做的很可能不一样。”这哥们是我生活中最要好的兄弟,可以无话不谈,我们有着相似的圈子,相似的为人处世原则,彼此比较了解对方的秉性,所以臭味相投了起来,昨晚他遇到一件有点沮丧的事在我宿舍坐了半天。过去我们经常吵架,但有一点,打架也好,骂娘也罢,我们彼此绝不会用伤害对方自尊的语言,更不会有任何轻蔑对方的言辞,所以吵过、骂过后,该怎样还是怎样,我曾经在别人面前开玩笑说:“别看我跟他经常吵架,可如果有一天我们俩中有谁因杀人放火进去了,另一个一定是最常去看望的人”。 科学网还是个万花筒,你可以凭借你的想象、常识与基本的逻辑以及一些蛛丝马迹去揣测、去判断。我觉得,从一个人的字里行间可以读到 TA 的才气与文化素养,也可以或多或少读到 TA 的心理与个性,还可以读到某种信息,但其它的真的很难说。徐志摩是个很了不起的诗人,如果人们不了解他的私生活,从他的诗文中我们能读到什么?有些大科学家成了很多人心目中的偶像,而看着他在各种场合侃侃而谈,谁能想象他生活中到底是个什么样?爱因斯坦这种永垂史册的伟大科学家也摆脱不了凡人都有的七情六欲。单从文字上看,在我心目中最令我佩服的人是卢梭,因为他的《忏悔录》写得很大胆,很袒露,尽管卢梭也许并未袒露他的全部,但能做到这样已经很不容易了,除了他还有谁有这样的勇气? 大家来科学网开博既不是单纯为了学术,更不是为了吵架结怨,所以不管对方观点如何,也不管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都没必要与“人”本身扯到一起。观点相左可以辩论,但就事论事,切莫因观点不同轻易给别人下结论,因为你的经历决定了你的视角,从而决定了你不可能处处与别人的观点一致,为什么一定要别人认同你的观点?甚至因为与你的观点不同而要别人认错?对问题的看法与发表看法的人是什么人没有本质的关系,只与这个人的经历与眼光有关,当然有时也与一个人的素养有关,但后者是个敏感的问题,不是通过一两篇文章甚至一两句话就可以判断的,最好不要轻易触及这个话题。正面的评论一般不会引起非议,最多别人觉得你在奉承,但任何负面的评论都需要谨慎,因为你对当事人所知毕竟有限。 无论匿名者与注册用户说什么,博主们都大可不必在意,也没法在意,但博主之间最好还是本着相互尊重的原则发表言论,否则带来的只能是皆大沮丧,谁都讨不了便宜。道不同不相为谋,这个社会本来就是真真假假、分分合合,谁也别把自己当成抱打不平的英雄好汉,更没必要为啥啥冲冠一怒,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各自道一声珍重足矣。
个人分类: 杂文|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上海朱家角古镇
dhqkxw 2012-8-24 19:29
朱家角镇位于上海市青浦区中南部,紧靠淀山湖风景区。东临西大盈与环城分界,西濒淀山湖与大观园风景区隔湖相望,南与沈巷镇为邻(2001年与之合并),北与江苏省昆山市淀山湖镇接壤。 名镇朱家角迷人的自然风光,在一山一湖。真山真水显现出江南水乡之特色,山名叫淀山,山虽不高,名气极大,为浙西天目余脉,此山为始,如登山望湖,有“淀峰晚照”一景可赏。 湖: 即天然淡水淀山湖,面积达62平方公里,湖东区大部分在朱家角境区,有11个杭州西湖面积大,乘艇游湖,茫茫水天一色,湖区芦苇轻摇,惊起野鸭水鸟,顿觉远离尘嚣,心旷神怡。名镇朱家角更迷人、更具古镇特色的人文景观,是一桥、一街、一寺、一庙、一厅、一馆、二园、三湾、二十六弄。 桥: 一桥,当推沪上第一石拱放生桥,也是江南地区最大的五孔大石桥。 街: 一街,那是沪上第一明清街北大街,久经沧桑,还保存得如此原汁原味,那“一线天”独特构筑,令人啧啧称奇。 寺: 一寺,是报国寺,为上海玉佛寺下院,寺内缅甸白玉雕成的释迦牟尼玉佛、新加坡赠送的第一尊白玉观音及千年古银杏,称为报国寺“三宝”。 庙: 一庙,是城隍庙,已有200多年历史的城隍庙,青瓦黄墙,飞龙翘角,吉祥葫芦,花格落地长窗,呈现古意盎然、香烟袅绕、肃穆壮丽的景象。其中“斗拱戏台”、“木刻横梁”及“中堂画轴”(现已废)被称为城隍庙“三宝”,十分罕见。 厅: 一厅,是席氏厅堂,集江南豪门大富人家建筑之大成,特别“墙门砖雕”堪称一绝,其图案优美,雕花之精细,技法之高超,让人叹为观止。 馆: 一馆,即是“王昶纪念馆”,展出清代乾隆十九年进士、刑部右侍郎,称为“吴中七子”的王昶的蜡人蜡像、诗字画、碑刻、织布机、老式床等近百件实物展品,内容丰富,史料翔实,品位极高。 园: 二园,是课植园和珠溪园,一个古老,一个现代;一个庞大,一个精巧,相映成趣。 湾: 三湾,即:三阳湾、轿子湾、弥陀湾。人行街上,前后左右都是房,以为到了路尽头,直角拐弯,一街市面在眼前,令人产生别有洞天的奇妙感觉,这种在老街上出现奇特拐弯的景观,是其他古镇难得一见的,非朱家角不能见到。 弄: 二十六弄,实际是朱家角的古弄何止26条,每街每路都有弄,路通街,街通弄,弄通弄,形成网络式棋盘格局,朱家角的古弄幽巷又以多、古、奇、深,名闻遐迩,这在一般江南其他古镇上是不能相比的。 以上资料来自百度百科,8月22日,表哥到上海出差,我陪同他到朱家角游玩,拍了一些照片,(只是拍了一部分景色 ,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去玩哦,还挺不错的)贴在下面供大家欣赏:
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刘三姐大观园里的少儿不宜
热度 10 陈安博士 2012-7-18 12:57
刘三姐大观园里的少儿不宜
这个这个,确实不宜
个人分类: 论游—走遍中国|5021 次阅读|17 个评论
天阴朦胧美 - 伏尔加,我们又来了(一)
热度 8 xucq45 2012-3-16 00:31
哈尔滨的伏尔加庄园在当地闻名遐迩,甚至在全国的旅游业也小有名气,只缘她的景色独特,堪称“俄罗斯的大观园”。在这里著名的圣 · 尼古拉教堂以及太阳岛江上餐厅 ——“ 米尼阿久尔 ” 等数十座俄罗斯古典建筑错落其中,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俄罗斯建筑风格、文化艺术和风土人情,在这里都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3月份是旅游淡季,伏尔加庄园住宿费用较低。这几年哈医大研究生院将博士命题和判卷地点安排在这里。记得前年,我曾发表了一篇博文“ 美哉,伏尔加庄园冬景!”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id=390139 ) 尽管今年雪小,但是 伏尔加庄园的建筑规模更大了。冬季的景色依旧很美,我顺便拍了不少照片。按照时间和内容,将分别以“阴天朦胧美”、“清晨霞光现”、“途中留倩影”、“博导论坛开”和“晴空更艳丽”的顺序,呈献给大家。 3月10日下午,我们乘车由学校来到了伏尔加庄园。安排好房间,就集中开会,有关领导讲述命题要求和注意事项。会后直至晚间,都是进行命题和写参考答案的时间。 那天下午是阴天,天灰蒙蒙的,一切给人一种朦胧美的感觉。是否这样,请看照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天阴朦胧美 - 伏尔加,我们又来了(一)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id=548188 清晨霞光现 - 伏尔加,我们又来了(二)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id=548467 途中留倩影 - 伏尔加,我们又来了(三)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id=548839 博导论坛开 - 伏尔加,我们又来了(四)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id=549567 晴空更艳丽 - 伏尔加,我们又来了(五)(结束篇)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quickforward=1id=549921 “美哉,伏尔加庄园冬景!”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id=390139 )
个人分类: 秀美风光|5007 次阅读|15 个评论
[转载]奴才是这样炼成的(十年砍柴)
pathologysmu 2011-9-8 09:32
大观园的后门就是梁山,大观园中若有奴才不甘于奴才的命运,要么如晴雯、金钏那样死掉,要么只有去梁山。梁山人一旦被招安,他们就会成为大观园里的奴才。 如果说《水浒传》是一部讲强盗故事的小说,那么《红楼梦》则讲述了无数奴才的故事。在长达几千年的中国帝制社会里,老百姓是沉默的大多数,他们总是在顺民和暴民的两种状态之间徘徊,很少有争得做一个真正“人”的资格。 鲁迅先生说过,中国人只有暂时做稳奴隶和想做奴隶而不可得的两种生存状态。借用先生的这一论断,梁山水泊的人,大多数是想做顺民而不可得,只得去做强盗;而贾府中的小人物,无非暂时做稳了奴才而已。就算那些可以主宰奴才们命运的主子们,如贾母、贾赦、贾政、贾珍、王熙凤他们,何尝不也是暂时做稳了奴才? 整个《红楼梦》中只有一个真正的主子,那就是我们阅读时可以感受其雷霆之怒和雨露之恩却从来没有露过脸的皇帝。元春进封贤德妃后,贾政被诏令进宫,贾府上下不知道是祸还是福,贾母等在家里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差快马接连去探听消息,直到得知是喜讯才阖家开颜。加官进爵和抄家灭门只存于皇帝的一念之间而已,难怪这些在奴才面前威风凛凛的“主子们”面对它不可知的皇权,如此战战兢兢。 这贾府的老祖宗宁、荣二公可是跟随先帝四处征战,建立不世功勋的呀,这贾母还有诰命在身,而元妃正当恩宠之时呀——但这些改变不了他们的奴才身份。元春省亲回贾府,可是一件光耀门楣的大喜事,但她一见贾母、王夫人,便抱头大哭,说:“去了那个见不得人的地方”,贾元春无非是皇帝后宫的一只金丝鸟。 凡是自己的命运攥在别人手心中,自己不能主张自己权利的人,都是奴才——不在于他们的贫富与贵贱,自己的权利不受无端侵害的穷人比起那些朝不保夕、如履薄冰的夫人来说,更像一个真正的人。 因而,按这个标准来看,《红楼梦》中谁摆脱了做奴才的命运?最具有人性之美的宝玉,在家破人亡后,他要苟活于那个世界,他必须屈身做奴,如果做不到这点,则只有遁入空门了。 《红楼梦》中很少写到“匪”,可大厦坍塌后,这些人不去继续找主子卖身为奴,就是只有做强盗的路可走。“训有方,保不定日后做强梁”,好像指的是柳湘莲——做不做奴才,做不做强盗,和“训有方”没有必然的联系,难道林冲天生是做强盗的?晴雯、香菱是天生作奴才的?世道让一个人做强盗或奴才,往往不是能由他自己选择。 大观园和梁山水泊之间的距离,其实一点也不遥远。 做强盗,是拿生命来博取生存资源,做奴才,则是拿人格来博取生存资源,二者究竟有多大的区别? 做强盗需要智慧,武艺高强的鲁智深未必能做老大,而不文不武、形象猥琐的宋公明则能坐头把交椅。同样,当奴才、伺候人也需要艺术,也是一门学问,而且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攻城掠地的功臣可能死无葬身之地,而伺候皇帝高兴的太监、伶人却能享尽荣华富贵。
266 次阅读|0 个评论
樊姥姥进大观园
热度 1 fqng1008 2011-7-13 08:01
乘会议的机会,妻去北京顺便到佑安医院看儿媳,儿媳陪她去对门的大观园走了一走,她这算是“樊姥姥”进大观园了吧。 我去了那么多趟佑安,在大观园门前走过多次,就是没进去,看来是没有名分。
个人分类: 人在旅途|3051 次阅读|2 个评论
秋窗,残漏
guangyin 2011-3-18 19:44
秋窗,残漏 好久没有想到大观园里的宝玉和众姑娘们了。才刚翻音乐,先听了《秋窗风雨夕》,很有韵味;一并将其他几首找来,听着。姑娘们的菊花诗,海棠诗里的字字句句都很有意境。想来自己那阵真的很迷红楼:暑假在家里除了帮忙干活,走亲戚;看电视则是少有的,经常是拿来那本岳麓出版社的红楼翻看。暑天的傍晚,在家外,田野旁边的阴凉处,看看宝玉如何讨姐妹们喜欢,晴雯又怎么和秋纹拌嘴了;甚是欢喜。当然87版红楼也很是喜欢,里面的场景,音乐都很不错。看到最后一集,被抄家后,宝玉拿着那琉璃灯,呆呆地在河边走着。到了仲秋之夜,原本是团圆之时,身边却一个亲人都没有。恰巧云妹妹也在船头烧香祈福。两人相视却不敢相认,湘云问“桥上拿灯的是谁?”宝玉问“你是谁?”湘云“你是贾家的人吗?”。。。 到最后“爱哥哥”“云妹妹”地哭喊起来。 在家里当着妈妈和哥哥的面都抹泪。。。 那段时间痴迷于什么啊,还曾经一度以为自己喜欢踢球的女孩子。。。 突然回想起来,自己也曾很喜欢那些大观园里的晴雯,湘云,黛玉们。 即便过去了几百年了,还是希望脂砚斋本人在红楼梦里对应着 湘云。那句“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就是对后来的一个安慰了。想来有“湘云”陪伴着,曹雪芹写红楼的日子过得也还好吧。对得起。
2309 次阅读|0 个评论
要SCI论文,不要国家科技进步奖
热度 11 DNAgene 2011-2-10 09:35
总是有很多人对我们科学界现在的SCI论文多深恶痛绝,认为这是万恶之源。甚至有网友认为我们还不如上世纪七十年代,“但据说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差点入围诺奖,只是由于我们那时不熟悉游戏规则而失之交臂。现在我们SCI名列世界前列,怎么反而不见有分量的成果出现了呢?” 过去也许有个别教授到了国外相关实验室可以跟别人讨论讨论,绝大多数进了人家实验室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 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外论文会让我们中国人评审。说明我们的水平已经和他们接近了。科学研究已经不再是个别重点实验室的事了。我们的整体实力提高了。不要太急于求成,不能希望一口吃成个胖子。我们的SCI论文多不是负担,真正的负担是在论文基础上的太多衍生品,如荣誉、地位。 下面转载一个讨论相关问题的帖子《SCI论文相当于初级金融衍生品,对市场无害》。同时链接上今天的一则新闻“http://news.sohu.com/20110210/n279261251.shtml”《 科技部撤销一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因存严重抄袭 》 -----------------------------------------------------------------------------  SCI论文相当于初级金融衍生品,对市场无害   作者:Darwinists   看到网友北帆对SCI的评论《金融衍生品与SCI论文》,虽然与我的观点不一致,但我很高兴,经过讨论,我们的认识深入了。正如一些网友呼吁的,希望新语丝少一些情绪化、多一些这样理性的争论。   仔细一想,将SCI论文与金融衍生品对比挺恰当。大家评论的不是论文内容本身,而是发表论文的期刊的特征(如影响因子),确实是科研衍生品,但这是初级衍生品。次级以及更多级衍生品是大型科研项目、各种国家级省部级奖励、以及杰青院士等高级称号。我们拿着论文申请项目,拿着项目(参考论文)申报奖励,拿着奖励申报杰青、院士。有了杰青、院士等称号,也就进入“良性循环”,进一步衍生出更好的科研条件和生活待遇。金融市场为了资本最大化制造了很多金融衍生产品,我们的科学界呢,为了少投入、多产出,奖励现金、为吸引后来人,而制造了系列科研衍生产品。新语丝的网友中,估计我算是对国外科学界了解较少的,说错了请大家指出来。国外的科学家拿得似乎就是工资,没有那么多名目的奖励。提高工资,大多数人受益,发奖励,激励作用强。钱少的时候,为了多产出以奖励为重点,钱多了,就应该考虑提高整体工资水平了。这次金融危机中我们政府的表现似乎是不差钱。我们的科研投入也应该反思反思了。   说来说去,SCI论文是科研的初级衍生品。就像电视上一些金融专家评论的一样,初级金融衍生品对市场繁荣有很正面的作用,有危害的是次级以及更多级衍生品。要取消的话,最应该取消的是那些奖项、那些名誉称号。SCI作为科研的初级衍生品是市场所必须的。   再想想,股票和债券,是每一个大小投资者都可以接触到的东西;SCI论文是每一个科研人员都可及的目标。麦道夫所做的不是普通股民所能参与的,科学界危害大的也不是一般人,只有韩国的黄禹锡、中国的……。   不考虑那么多了,就说评判一个科学家,是看论文数量、期刊影响因子 + 引用率,还是真正抛开这些,做个纯正的同行评议呢?   理论上讲,二者是一样的。因为SCI论文投稿过程本身就经过了同行评议,引用也是其他作者对该论文评议的结果。如果对论文作者的科研水平评价时,再找这些同行,给出的评价意见也是一样的。这是理论上的,要求同行评议的评审人“种群”无限大。小种群中,评审人知识背景的相关程度和评审能力就很难保证了。而在我们中国,SCI论文多数是投稿到国际期刊上去的,是全球范围评审,而评奖评职称评杰青等评审则是国内范围的评审(个别的加上那个几个美籍华人),选择范围小了,能不能找到合适的审稿人就难说了。更重要的是,各机关的办事员象期刊编辑那样认真、专业地寻找合适的评审人吗?   对评审人进行约束是不错,但那样的结果是很多人拒绝评审,机关办事人员估计不会喜欢自找麻烦。当然,这么多评审如果因为找不到评审人取消了,也许是最利国利民的结果。 (XYS20090416) ◇◇新语丝( 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 )◇◇
个人分类: SCI-科学荣誉|8775 次阅读|30 个评论
《脚下有路,行者无疆》之一:红楼文化(艺术)博物馆北京大观园
pony1984621 2009-6-28 13:48
北京大观园是京城一处极富特色的古典园林。在占地13公顷的范围内,40余处亭台楼阁、佛庵庭院配以山形水系、繁花名木、鹤鸣鹿啼,宛若人间仙境。红学界认为它实现了《红楼梦》的梦外梦,是展示红楼文化的,建筑学认为它把红楼学术、古典建筑、传统造园艺术三术融为一体;文学家认为它创造了影视置景和园林建设相结合的新模式;园林界认为它给中国园林界增加了“名著园” 的新内容 ;文物界认为它造就了潜在的文化遗产,是红楼文化(艺术)博物馆,也是百年后的真文物。大观园的艺术魅力和深远价值得到了社会广泛的公认。十五、六年来已接待游客近2600万人次,其中包括几十个国家的元首和军政要人。北京大观园渴望众多的红楼寻梦者亲临其境一睹芳容。 网址链接: http://www.bjdgy.com/ 以下图片为 马志飞 摄影
个人分类: 原创摄影|7525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1 13: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