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中国教育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中国教育

相关日志

[原创]中国教育百年大计---普及传统文化和科学
热度 1 immunology 2014-6-30 21:15
中国教育百年大计 (1)重拾中国传统文化的信心,对经典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普及教育。 (2)强调科学普及的重要性,在各年龄人群大力进行科普教育。
个人分类: 师者|2480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但愿教育真循市场逻辑(转载)
热度 1 selfsaving 2014-6-28 14:01
本文转至袁岳新浪博客对教育的看法,与大家分享一下: 读罢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王朝文教授的《市场逻辑“重伤”中国教育》一文,还不论把升学率与就业率这样不同性质的指标混为一谈的逻辑混乱,光是把目前教育中存在的“教育管理体制公司化、管理模式标准化、管理主体官僚化、教育资源租金化、教育思想功利化等”问题通通归咎于“市场逻辑的产物”,就觉得真是有意思的奇谈怪论。市场逻辑的本质是供需平衡,如果教育是一种服务那么它就要寻找自己的服务对象,构建满足服务对象需求的教育服务模式。 我们今天教育的真正问题是无论针对长远的需要还是针对中短期的需要,都没有真正建立供需对应的模式:其一如果站在学术研究需要的角度而论,我们需要建立的是基础扎实、培养学生对于专业领域有自己特别兴趣的教育模式,而我们使用的专业调配、轻慢基础学科与通识学科、大肆扩招研究生、以成绩考分取代研究兴趣录取硕士与博士研究生的做法,导致我们今天硕士博士学位漫天飞的情况下,有真正学术兴趣与能力的学生凤毛麟角,这说明我们的人才培养与供应机制不能满足真正的学术研究的需要;其二站在职业人才需要的角度,今天大量的大学不以进行职业技能教育为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本来还有点职业人才培育能力的专科学校也因为待遇的原因而一味地去追求成为职业技能成份极其薄弱的专升本,最后的结果是大量的大学生甚至二本三本的大学生都沦为没有对接的社会需要的“笨科生”,尽管现在开始强调应用性教学,但是因为强调高校正规师资要出自院校毕业的高学位生(连自己都没有职业技能如何能去教出职业技能?),因此所声称的时髦专业(比如电子商务、服务设计、金融投资)的师资徒有其课名而根本无法胜任专业教学,无论教学大纲的要求还是纸上谈兵的老师讲课都远离实际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其三当大学在行政化的管制思路下长期封闭化,越来越多的老师考试以所谓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来掩盖自己的不懂社会,以小圈子里的学术八股来掩盖自己对于社会新生事物的不学无术,而当新一代不通社会的年轻学生成为下一代学生的辅导员与老师的时候,校园的社会隔离现象就更加严重。这样的结果,我们就看到一个民工供不应求社会中的大学生供过于求的反常现象,因为大学不仅没有遵循供需对应的最基本的市场逻辑,而是形成了一整套以行政化教育管理者与非社会化师资构成的特殊利益集团共同主导的非市场逻辑甚至反市场逻辑。 著名如哈佛、斯坦佛大学的世界性研究型大学,他们的商学院、法学院、教育学院、设计学院、牙医学院都还以他们的职业技能教育作为自己的标榜;著名如 瑞士 的洛桑、格里昂、雷诺士这样的顶级酒店管理学院更是花那么多的时间让学生把四年学习时间的差不多一半多用在实操地学习烹调、理货、前台、站店与场面管理;而像米兰工业大学、 荷兰 格罗宁根汉斯大学、纽约斯蒂文斯理工这样的应用型大学更是做到了“师资社会化、教师车间化、作业项目化”。我在哈佛读肯尼迪学院的时候,提出“软实力”的约瑟夫奈教授在回答我关于哈佛高学费的问题的时候理直气壮地说因为你可以因此而在走向社会的时候获得高收益,就像著名的全球教育集团劳瑞德负责酒店管理学院的总裁回答我关于格里昂学生的高学费的时候回答的那样,平均6万欧元年薪的起始点才是他们大学真正的吸引力与竞争力。我们那么多大学与教授鄙薄职业技能教育,尤其那么多在教授管理、谈判、商务、互联网、设计等应用技能的教授都称自己之所以只能照本宣科是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我实在不知道他们自己有何等人文素质去冒用人文,这哪里配得上用“市场逻辑”这四个字?又有谁能去直面学生的择业迷茫与学生家长投入产出不平衡下的心理失衡?如果真的是强势的市场逻辑主导,那么我们的校长与老师作为供应者就应该去面对与回应服务对象的责难,而不是以体制为名一推了之,市场逻辑是无可推诿的! 今天中国超过700万的大学生迎接毕业生,接近3000万的在校大学生中,真正把自己人生规划为做学术经院研究的是极少数,大部分人需要“学校、老师、学生合谋为学生定制一张光线亮丽的通往社会的门票”,但这样的门票不只要光线亮丽而且要有真才实能,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靠现在的学校、老师与学生自己而不结合社会资源尤其是企业资源根本办不到。现在这样的封闭式的行政管制式教育模式已经让我们大家都看到了大学的无能了,用“基础性、公共性、公益性”来为无能做掩盖的时代应该结束了,而王教授极力反对的把“教学的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放在投入产出的坐标系中进行评判(不讲投入产出你让那么多工薪阶层的父母为子女做的教育投入何以平衡?),教育服务的提供者基于成本与收益的比较,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尽可能拉近与经济活动的距离(拉得还不够近,但现在普遍的用好听的专业名包装差劲课程的做法简直就是欺骗);受教育者也基于预期收益最大化”去选择,不仅不应该去除,恰恰应该得到更大的强调,而在这样的强调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要进一步弱化行政逻辑而要加强市场逻辑,比如让更多的资深社会人才尤其是企业操作人才担当教学力量,让更多的实操训练进入课程编排,让学生有更多实习机会与管理提升实习质量,教学评估专业第三方化而非官样文章化。 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希望公立大学要率先弱化行政逻辑而强化市场逻辑,加强自己广泛回应市场需要的能力;私立捐赠的公益型大学更要获得更大的特色办学确立自己的细分人才市场优势的空间;而私立营利大学则在敏感人才需求变化、最大化自己的市场竞争力的同时遵章纳税。结论只有一个,中国人才市场之大,让真正的学术人才、职业技能人才、领导人才供不应求,在这里市场逻辑才是硬道理,它不可能“重伤”教育,但可能为吸金而不产金的教育模式所重伤。
个人分类: 求学路|1152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Overfitting
热度 66 dwchen 2014-6-22 16:27
最近北京在召开ICML大会,即机器学习国际大会,是该领域最大规模最高水平的大会。据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Jordan教授也要亲自来做大会报告。Jordan 是该领域的顶级大牛,是美国的三院院士(科学院、工程院和艺术科学院),尤其培养的弟子遍布世界名校,也都各有建树。我在2009年访问伯克利的时候,每周几乎都参加Jordan 组织的Machine Learning Tea的茶会。我的学术水平提高不多,世界各地的茶和茶点倒是品尝了不少。机器学习的一些概念、方法和技术,在Jordan 教授及其学生的闲聊和争论中,不知不觉地偷学了一些。至于ICML大会的具体细节就不多做广告了,有兴趣可以去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亲身体验。 机器学习现在已经成为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包括内容甚多。其核心思想之一,是通过大量训练数据学习出一个模型;有了新的输入,通过训练的模型获得新的输出。以前的研究,要求模型在训练集上的误差越小越好,即训练误差最小为优化目标优化模型及其参数。 但是,最近这些年的研究发现,不是训练误差越小越好,而是要适可而止。如果训练误差太小,将会导致模型出现overfitting(过度拟合)现象,使得模型在面对新的输入(训练集中没有的输入)情况下,输出误差很大。由此,发展出了很多的相关技术和方法,比如正则化、模型选择、Lasso 等,有关技术细节,本文不做深入探讨。在机器学习领域,目前已经是一个理论基石:Overfitting将导致generilization(泛化)能力下降。泛化能力就是就是在新的数据出现的情况下,模型获得正确输出的能力,类似于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也就是我们今天不停呼唤的创新能力。 Overfitting现象正如中国中小学教育广泛存在的题海现象,通过大量反复的讲解、习题和模拟训练,使得学生获得这些题目(很类似的题目)的解题能力,得分越来越高,类似于训练误差趋于0。有的学生,尤其是高考状元,通过大量反复训练,甚至可以达到,对于试卷上的所有试题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凭经验、记忆就可以快速自动求解,而不需要再花费时间去思考。显然,我国教育广泛存在overfitting,导致了我国学生的创新能力(泛化能力)明显下降。 机器学习理论告诉我们,不能过度训练、不能过度教育,不能追求误差最小 (考分最高), 只有泛化能力(创新能力)最为重要。希望我们广大的家长朋友,不能再让孩子去上各种辅导班,过犹不及!辅导班上得越多,考分越高,表面上看获益了,其实是Overfitting, 严重损害了孩子的创新能力。
个人分类: 教育|27852 次阅读|144 个评论
读饶毅教授的文章:保持科学的好奇心(2012-09-05 )
xuxfyuwp 2014-6-18 14:47
《环球科学》杂志第九期“编者的话”题目为“中国难题与美国难题”,内容是关于中国和美国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配合这一题目,还发表了几篇相关的封面文章,包括美国《新闻周刊》记者帕特· 温格特(Pat Wingert)撰写的文章“美国科学教育之痛”和中国生命科学饶毅教授写的文章“保持科学的好奇心”。 帕特· 温格特的篇文章主要谈了美国在基础教育上投入偏低,缺少对教师的吸引力,只好让几乎从未受过科学训练的教师执掌教鞭,对学生开展科学教育。认为如此教出的学生很可能在科学素养上存在“天生缺陷”,长此以往,会动摇美国的人才根基。 饶毅教授谈的是中国教育在开发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存在的缺陷,这或许是更致命的。文章一开始就提到了中国尖端人才的匮乏问题,一方面中国的中小学生似乎是世界第一,经常在各种世界科技大赛和能力测试中获得第一名;另一方面,在前沿科技层面则缺少有创造性的科学家。这一状况,造成中国科学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很大。就生命科学而言,中国相对水平低于美国1910年的水平,那一年,摩尔根发表了对果蝇白眼突变分析的论文,遗传学的重要部分在美国被奠定,我们迄今没有这样的成果。瑞士这样的小国有21位自然科学诺贝尔奖获得者,日本也有20位,中国还是零。 回想一下大气科学界的情况,也有些类似,与上个世纪前半段的世界气象基础科学水平相比,很难说有中国的气象学家做出了超越了那个时代的开创性工作,以欧洲的挪威学派和美国的芝加哥学派为代表的气象学家通过对锋面气旋、大气长波、斜压不稳定、数值预报模式原理等基础工作的研究奠定了现代大气科学的基础。 饶毅教授接着谈到,中美小学生本质上没有什么差别,2008年,他曾到北大附小讲了一堂课,五年级的孩子很开心很活跃,问了许多问题:人为什么要有两个眼睛?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老虎厉害不厉害?老虎如何建设和谐社会?婴儿看不见听不到怎么吃得到奶?还争论了单养的动物长大后打架多还是群养的长大后打架多等问题。他们都很会动脑子,大大方方,无拘无束。我们的教育应该避免把知识枯燥、刻板化,不要让学生成为低头背书的人,多发挥他们的天性,保持孩子们的好奇心,让科学的种子不断成长。 饶毅教授认为亚洲各国中小学生普遍考试分数高于美国学生的历史已经持续了很多年,但总体科技素质却无法领先,部分原因是只顾了学知识,而忽视了创造能力的培养。而这一问题经过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都不会明显暴露出来,评价体系全都是分数,直到研究生阶段才会反映出来。特别是到国外去读研究生,独立开创能力则明显不足。 我们常探讨中国的高考制度,认为这一指挥棒的负面作用之一是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只能以分数为导向。而按饶毅教授的看法,中国学生创造力的减弱从小学教育就开始出现了,十几年漫长的过程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渐渐地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而缺乏主动思考、提出问题。 只有那些对科学感兴趣的学生,毕业之后才应该继续选择科研道路,这也是饶毅教授在文章中阐述的一个观点。不少学生将步骤变成了目的,上重点学校、出国就算达到了目的,以至于不知自己未来要干什么好。应该设法让学生有更多的接触和体验,使他们自己判断是不是喜欢科学,要不要做科学,做什么科学。 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能力,要教经典的实验,而不是结论。让学生知道科学不仅仅是一个结论,还有思想过程。科学的吸引力在于未知性,而不是给学生一个答案。真正的科学研究,多数是失败的,所以实验不能全是基础性的,还要有探索性、不确定、对智力有挑战的。 缺少对经典实验的重复和理解,不注重科学思想的原始产生过程,不宽容失败,难以接受不确定性,在中国的学校里是普遍存在的,这些问题或许从思维方式上对学生的影响更长远。饶毅通过对中西方教育的对比,或许体会更深一些。 培养创造性人才要注意发现特色,靠总分选拔人就很难将有偏科的人才选拔出,还有些人很有勇气,组织能力强,靠分数也是体现不出的。没有一个人是样样杰出的,杰出都是表现在某些方面或某一方面。 要注意保护争议,越超前的工作争议会越大。但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都希望少有争议,而争议越小进步就越小,争议是进步必然要伴随的一件事情。科学上一定要允许、支持争议,但一定以坚持理性作为保证,否则就会把事做错、做歪、做错。 显而易见,当流行的、公认的、权威的理论或认识受到挑战时,又如何不引起争论呢?若争论总是受到压制,我们就只能选择因循守旧了。教授指出的这一问题在现实中不难发现,但若想解决则会面临较大挑战。 饶毅教授最后谈到,我不要求学生刻苦,如果他们有兴趣,他们会追随自己的兴趣。如果没有,要求他们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没有意义。 我不完全认同教授这一观点,若学生能对某一领域有浓厚的兴趣,当然是最理想的,但理想的事往往与现实存在差距,多数学生很难在初始时就能凭兴趣对研究方向做出准确的选择。作为一个好的导师,应把引导学生对某些问题的理解并激发出兴趣作为自己的责任,若经过努力做不到,则另当别论。 这是一篇谈培养创造性科技人才的文章,但其中的道理应不仅限于科学界,各类人才的成长,不论从事什么工作,评价体系、探索过程、创造力、兴趣、特色、保护争议、理性都是应该普遍关注的问题,否则,人无法健康发展,社会也就失去活力。
个人分类: 文章|2580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家歪解2014高考作文
热度 37 xqhuang 2014-6-10 16:03
中国科学、中国教育,两颗被强煎的蛋蛋 【安徽卷】剧本修改谁说了算 【科学家】科学创新谁说了算?SCI?SNC?院士?千人?CCTV?。。。 【广东卷】胶片与数码时代 【科学家】纸质时代,论文很少,却记录下科学史的几个精彩瞬间。电子时代,论文很多,但精彩不再。 【 湖北卷】山顶的风景 【科学家】满足于山脚下的SCI、山腰的SNC,永远也无法欣赏到山顶诺贝尔的美景。 【上海卷】穿越沙漠和自由 【科学家】你有选择穿越沙漠、破解难题的自由,人家有不给你经费的自由。 【四川卷】人只有站起后世界才属于他 【科学家】弄个院士吧,这世界才属于你。 【北京卷】老规矩 【科学家】想在中国学术界混,要懂京城的老规矩,否则别说院士、千人不让你当,国基都不给。 【江苏卷】什么是不朽 【科学家】名与利,才是科学家不朽的追求。 【新课标I】两人过独木桥 【科学家】所谓学术合作,如同两人过独木桥,拥抱转身分钱,皆大欢喜。 【山东卷】开窗看问题 【科学家】中国学术界,开窗看别人问题,关窗唱自己赞歌。 【湖南卷】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 【科学家】钱在哪里祖国就在哪。 【福建卷】空谷是悬崖还是桥梁 【科学家】用假大空的SCI换取满仓的金谷,对国家是悬崖,对个人是桥梁。 【辽宁卷】科技改变生活? 【科学家】科技正在加速人类的灭亡。 【广西卷】老王生病 【科学家】老王SCI论文不够,教授又没评上,生病了! 【重庆卷】租房 【科学家】拿不到经费、交不起房租,实验室要关门了。 【浙江卷】门与路 【科学家】没有门路就没有出路,做生意是这样,做科研也一样。 【新课标II】 喂食动物失觅食能力 【科学家】重奖跟风,让中国科学家失去原始创新能力。 【江西卷】课内外学习探究 【科学家】课内被忽悠、课外学忽悠。 【天津卷】假如有一款芯片 【科学家】假如有一款芯片,一定打磨处理后,重新打上Made in China!
个人分类: 乱七八糟|4906 次阅读|60 个评论
[转载]江濡山:中国教育为何如此惨败(下)
lbjman 2014-5-29 21:36
中国教育为何如此惨败(下) 江濡山 【导言: 一个天真无邪的儿童,是多么的清纯可爱,可是 把他送上扭曲畸形的教育“流水线”,经过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的“加工”后,竟然是“次品”,而且还看不出次在哪里,这是莫大的悲哀呀 。当然,改革开放以来,中的教育投入和教育发展,有了较大发展,但是与中国社会文明进步的客观诉求,却有着极大的差距。那么中国教育的核心问题及根本出路到底在哪里呢?】 (接上期) 第四、中国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教学内容亟待创新,应当与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 节奏 同步同拍。 不少人一直纳闷: 为 什么中国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出了那么多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可是今天的教育家在哪里?思想家在哪里?难道中国人的文明基因在退化? 大家每天打开中国的各类主流媒体,看到的是哪些人物的面孔和声音呢?主要是三类人 :各级领导东奔西走看看说说、指指画画,各类土豪及附庸炫耀作法、造势唬人,各种明星作秀显摆、轮番炒作;其次才是 拿老百姓的事儿 填填 牙缝儿、 卖卖 关子 。教育家的声音在哪里?思想家的声音在哪里?民众的声音在哪里?在微博里,在微信里,在博客里,在田野里和巷子里 。所以,绝 大 多数官方及半官方公开媒体,发出的最强音主要来自权势人物、财富人物、明星人物 。综合来看,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在教育上已经“惨败”给了西方,若长此下去,我们的子孙后代也会像我们一样,面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子孙后代“自愧不如”。 教育上的败北,输的可是几代人呀! 为什么我们的教育失败 得如此惨重? 根源 就 在于我们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教学内容已经扭曲和腐朽! 一个天真无邪的儿童,是多么的清纯可爱,可是 把他送上中国教育这条“流水线”,相当比例的人经过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的“加工”后,竟然是“次品”,而且还看不出次在哪里,这是莫大的悲哀呀! 教育思想的核心问题是, 是 不应该 把 有些成年人参与的某些政治游戏 的思想和使命,强加到 了 学生身上 。 毕竟天真无邪的 儿童 、意气风发的青少年,在步入社会前,他们的思想是一张白纸, 这是他们 思想的贞操 ,他们将来为个人前途事业、为 人类文明的进步,为 国家发展复兴,会适时形成他们自己的思想和价值判断 。任何权势集团 和政府, 只能 把自己的思想理念及价值判断施加给自己的组织和 成员 ,而应放过学生, 没有必要给一张洁净的白纸上去肆意涂鸦--- 一但当他们长大后明白事理后,是该感谢你呢还是怨恨 教育理念的核心问题是, 忽视人性和自然法则, 在一定程度上 采取的 是 非人性的高压 灌输 教育和非伦理、非科学的大学“ 放羊式 ”教育 。人性是与生俱来的品性,需要在强化体质、认知自我、道德规范、生活习惯等方面,进行形式灵活的教育, 使 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发育的成熟,其心智也越来越健康成长。 而进入中学后,学生应当逐渐形成这样一种没有任何政治及借机偏见的思想意识: 为全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要有一种敢于担当的 、责任感和 使命感 。 可 是,中国的多数学生从中学就开始崇尚权力和玩权谋游戏,家庭和学校无不充满这种畸形的文化氛围。 一直 以来 ,国家执政高层 总是强调: 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不要培养掘墓人,可是建国六十多年来,到底培养的“ 掘墓 ” 人多,还是 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多 呢? 难道各级 权力岗位干着 各类腐败勾当、大 挖国家利益 墙角者,都是资本主义国家培养出来的?冷静想想, 难道这跟教育的失败没有关系吗? 不少领导干部总是 说要培养又红又专的 革命事业 接班人,那为什么 他们 还要把自己的子女送到欧美资本主义国家 去深造 , 并设法安排到欧美投行机构去就业, 难道你不想让自己孩子成为接班人? 教学内容的核心问题则是, 腐朽僵化、不适时宜的内容太多,而创新的、道德的 、体育的 和现代人文的东西太少。 由此导致的直接后果是,给学生脑壳里灌输了太多残次的、甚至垃圾的知识,大大浪费了学生大脑的 “ 内存 ” 。而导致这种结果的直接原因在于两方面:一是僵化的体制对创新知识有很大的抵制作用;二是老师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存在着极大的缺陷。 第五、不少高等教育是在大规模误人子弟。 近两年来,我先后都神户、东京、香港、纽约、波士顿、芝加哥、洛杉矶等城市,考察 完一些 大学及中学教育后,有这样一个切身感悟: 一个优秀的学校,无论从 教育理念 还是校园都没有围墙,与现实社会是相通相融的,是面向 市场 、 面向 全社会开放的;而中国多数大学和中学,在一定程度上是自我封闭管理和运行,而最最误人子弟的是师资力量的“弱 化 内循环” 。 怎么来理解这一现象呢? 在 我接触到的 当今 许多 国际知名大学,总有现实社会各个领域里的优秀人士,会流进大学从事一线教学工作,而且主要是实战策略及优秀案例的教学;他们不仅有来自政界退下来的名流,也有大型财团的管理层;他们可能没有博士学位、没有很好的外国语言水准,但是,他们知道传授给学生怎样的知识。比如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院系,都有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实践经验很丰富的教授和讲师;而且这些实战型人士进入大学后,会给那些搞纯理性的、数理性的教授,提供良好的富有创意的思想和理念。 而中国的绝大多数大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学院派权威教授及弟子们”的封闭循环:不同门派、不同山头的教授们,把好的晋升、 海外 留学 等 机会,都给 了 自己的弟子,弟子的弟子一直占据着高校的优势地盘和好的饭碗,他们不去 、 也不敢去面对市场和社会,只能缩守在学校内 。因此,很多教授及其弟子不敢面对现实社会的现实问题,提出自己的见底,只是照本宣科而已。 我们能够看到的情景是这样的: 没有体验过一天企业管理的人在讲授现代企业管理 教程 ;没有当过一天记者编辑的人在讲授新闻采编;没有一天体制内公务员经历的人在讲授行政管理;没有当过一天律师、法官的人在讲授司法体制改革,没有丝毫财政金融工作体验的讲授财税改革,等等。 正因为如此,导致大学培养出的好学生都是 一代代 “呆子”学生 ,并留校作为嫡系弟子培养,而不好的学生都是进入社会,重新在实践中开始自己的学习、奋斗经历。 总之一句话, 没有尝过大枣的人在告诉你大枣是什么味道 。 第六、教育资源配置严重扭曲、极为不公 。 大家都知道, 中国 现行教育体制及办学模式,导致教育的资本投入、师资力量、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资源配置,在各个层面、不同地域的差异很大, “教育资源分享不公”已经衍生为越来越严峻的社会问题。 我到西部一些地方考察时发现,全县几十万人中,稍有钱的家庭,都送孩子到县城上学,而且在县城买房或租房,而贫穷的孩子只能守候在条件越来越差的乡村学校; 更 有钱有地位的家庭,则送孩子到省城去上学。这是因为教育资源倒挂现象很严重,越是偏远地区、越是乡村,教育资源配置就越差, 即便是在一个中心城市里的公立学校中,优势教育资源也往往配置在少数学校,地方领导干部及有钱人,基本占据了这些学校 。教育资源配置严重扭曲的根本原因在于:一是公办教育系统,因为各地经济条件及文化底蕴不同而差异较大;二是公立主导的教育体制,导致民办学校缺乏政府及社会支持,特别是 民办学校 师资匮乏且不稳定; 三是好的越好、坏的越坏的不良循环,导致优秀师资扎推在好学校 。虽然进几年来,中央政府及教育部门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峻性,但是,由于传统的办学思想及僵化的教育体制并未被打破,导致整个教育系统的改革严重滞后。 很多人士欣慰地看到,中共十八 届三中全会, 就教育改革提出了一些颇有力度的改革方针,但是却看不到有 力度的 具体落实举措。现在,从城市到乡村、从东南沿海到中西部,越来越多的家庭,对于子女在教育起跑线上的不平等,越来越愤慨不满。 那么,中国教育改革的出路到底在哪里,在目前局势下,如何运筹面向未来的振兴国家教育 的 战略及改革举措呢? 对此,我有以下几点未必成熟的个人意见。 1、中国的教育改革首先要从弱化教育部 资源配置 功能和大大削弱教育部及各级政府教育管理部门权力开始。 政府的教育部门不应该过渡把控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师资人事管理权力,其核心职能定位只能是: 依法依规为学校教育工作提供 组织 服务,并依照相关法律督导全社会教育工作。 所有公立大学、中学和小学,均实施理事会制度,校长由理事会聘任。理事会由教师代表、政府代表和学生家长代表、法律界代表、教育专家等组成。 2、划分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的社会及市场界限,并实施不同形式的政府财政支持政策 。在中国现阶段教育如此落后的情况下,应当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力量办学的潜力,在基础设施、经费补贴、教学创新与研究等方面给予较大力度的支持; 3、取消所有学校的行政级别和校长任命机制,实行面向社会的、独立自主的聘任机制,拒绝任何形式的权力干预教育事业的现象 。 使人性化、文明化、自然化的教育及教学管理工作,成为中国社会教育事业开速发展的常态机制。 4、给予全国人大、地方人大,实质性监督各地教育工作的实质性权利,以确保教育工作合法、民主、有序的发展。 5、创新并透明化管理各级财政教育经费的预算及支出,使全社会各阶层人士能够看到花费在教育事业上的每一分钱都是有效的,从而彻底清除形形色色的教育腐败现象。 6、尽快制定真正切合中国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的、符合千万家庭真切诉求的 、具有全球化视野的 “大国教育发展战略”。 此举已经迫在眉睫,必须在政府组织下,由社会各阶层人士民主参与。 原文链接: http://jiangrushan.blog.sohu.com/303368440.html
42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教材为什么要教学大量不实用的解决方法
热度 14 shehuiguanli 2014-5-29 21:22
随着世界第一个知识教学方法和第一个思维教学方法的发明,我希望利用这一方法找到一些实用的例题和习题,使中国教育更接近生活实际。 可是我发现,可能无法做到,因为,中国的教材的例题和习题都是经过专门设计的,生活中几乎不可能遇到。 如,解三角形中大量求角的问题,告诉3条边,求某个角。教材采用方法是“余弦定理”,而实际中呢?人们根本不会去求一个角(要求也是科学家的事),即使要求,人们也可以采用最简单办法“量角器”,而不是计算。 如,求二面角、求数列的和、证明两条直线平行、三线共点、求两点之间的距离等等,都是同样的情况,几乎不可能要求,即使要求,一是可以直接问更专业的人士(最简单的解决方法),二是可以测量,而不是计算,如二面角、距离、三线共点测量即可,两条直线平行也仅仅需要测量即可,没有需要计算的内容,而真正遇到数列求和问题,请教专业人士、电脑都非常方便。 因此,发现我国学生学习了大量不需要学习的内容,学习的这些方法几乎没有任何实用价值,这是我国学生负担沉重的最主要原因。 其次,是我国教育将大量简单问题复杂化,教会学生对一些问题的大量复杂(新奇、好玩哈,大概也可以炫耀)的解决方法。 而忽视了问题的本质,解决即可,方法越简单,越好。 记得有一则故事: 3个学生测量楼高,中国学生一定要等到天气晴朗有投影,测量投影、测量仰角,然后计算;英国学生采用绳子测量,美国学生采用找设计员要数据。 显然中国学生的方法最复杂,也是最不可取的一个方法,而这正是中国教育的一个真实写照。 我们为什么要把对“科学家”的要求,强加给我们中小学生呢? 中国教育,赶快改吧,不要迟疑了。 方法已经发现,问题已经找到,还等什么呢?
1636 次阅读|21 个评论
[转载]江濡山:中国教育为何如此惨败(上)
热度 1 lbjman 2014-5-28 08:01
中国教育为何如此惨败(上) 江濡山 【导言:今年初参加 哈佛大学一个关于中国教育问题的 交流 研讨会时, 谈了一些个人看法。由于 发言 时情绪稍显激动,所以言辞有些过烈 , 不妥之处,希望读者海涵、批评。--根据录音整理。 】 大家好! 在陈述我的观点之前,我先提个倡议或者说建议: 中国中央政府应当 发文 出个规定并让全国人民监督:正处 级 以上干部的子女一律不得出国留学!理由是:既然你们权势阶层觉得中国教育糟透了,把自己的子女送到发达国家 接受高品质教育 , 而 把普通干部群众的孩子窝在国内,良心何在?( 此处删除原文34字 ), 如果所有中高级干部的孩子都留在国内,他们就会真心想办法、下决心推动教育改革 。 言归正传。我觉得中国的教育水平跟欧美发达国家比,至少落后 一百多年 ,也就是说 一百多年 前欧美的综合教育水准,都比中国现在 好 许多 。不少教育专家研究发现,民国时期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教育差距只有几十年,而现在中西方教育差距超过一百年,差距为何这么大呢?难道我们不觉得脸发烧吗? 这种差距不仅仅是教学设施、教学环境和教育投入的问题,不是差在硬件,而是差在软件---教育本身就是一项软实力的积蓄 。大致来讲,中国与欧美发达国家的教育水平差在教育思想及教学理念、教育体系及教育体制、师资综合素质及教学管理、教育环境及教学内容结构,等等。很多教育家对这个问题都有很多深入的阐述,我 在此谨以一位普通学者、或者说以一位普通家长的身份,谈几点 个人的看法 。 第一、中国教育使学生对人类文明、人类历史、社会规律及思想工具缺乏最起码的认知 ,弱化了学生思维和是非辨识能力。 这个责任不在学校、不在家长, 甚至不完全 在教育部,而在于执政党及政府,对待教育的态度、目的及思维方式上 已经 严重落后,在有些方面是 甚至是 严重倒退。我去年跟来哈佛访学的一个教育部的官员谈及教育改革问题时,我告诉他:中国教育改革首先要 “ 正本清源 ”, 所谓正本清源就是要通过教育使学生逐渐对人类文明进步、人类历史发展、人类社会演进及人类思想进化,有系统的认知,这叫做在历史长河中先找到自我位置 。可是那位教育部的官员学者一副不屑的口气对我说:中国国情你不懂,中国教育你外行,你明白中国教育的宗旨是什么吗、中国教育是为谁服务的吗?我当时就有些恼, 反问他: 那你告诉我,你孩子接受教育是为谁服务的, 你们部长及司局长的 子女出国留学是为谁服务 ,你们教育部的处级以上干部是子女,接受教育是为谁服务的 。其实,我不是跟他抬杠,而是想让他回到教育部后,能够散发些正能量。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 “ 人之初、性本善 ” , 其实 这是极大的谬误。西方的观念是:人类生性本 “ 恶 ” ,恶源于 “与生俱来的自私” , 正因为“人性本恶”,才需要系统性的文明教育、公正严厉的法律约束和“救赎灵魂”的宗教信仰。 所以整个西方教育的逻辑就是,从孩子进入学校开始,就有学校与家长共同开始 “救赎孩子灵魂、培养孩子 良好而文明的生活及生存发展习惯。 就是说,当一个人从步入学校开始,就要循序渐进地使其对人类文 明、人类历史、社会规律有由浅到深、由近到远的认知,并在此基础上,教育孩子如何掌握思想工具。何谓思想工具? 思想工具就是思维逻辑 、 哲学知识、思维逻辑,科学定理、宗教与政治理念、民主与法治价值准则。 正是这些方面的思想及思维能量的集聚,使一个人逐渐变得内心强大和具有社会责任心、历史责任感,使其日后在各自领域为社会做出极大的贡献。 第二、中国的教育体系及教育体制已经严重扭曲和变形,而且这种畸变“非一日之功”。 每每谈及中国教育体制,总令人有一种“撕心裂肺”的感觉,为什么呢?因为“无奈”! 坦率地说,中国经济越是快速发展,对外开放力度越大,中国无数为人父母者心里越难受, 而且这种难受不是一年、两年,而是一二十年、甚至二三十年,因为从给孩子选幼儿园开始,一直到孩子大学毕业, 无数家长总是为孩子的教育成长而揪心操劳,谁都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被畸形的教育体制糟践了、被堕落的教育风潮搁浅了,而 多数 家长又无能为力,只能茫然叹息。近几年,很多家长跟我谈起孩子上学时,总是满腹牢骚和埋怨、甚至怨恨。 当然,现在一线大城市已经出现少数注重素质教育的中小学,但数量极少且很有限度。 当然,我们的教育官员可以用很多数字来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我觉得他们所谓的巨大成就无非是教育投入增加了多少,甚至说政府教育投资占当年GDP的份额已经超过4%,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或者说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防止了很多失学儿童;或者说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有了多么了不起的增长。其实, 这些方面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靠粗放的投入和官僚的作风积累起来的“泡沫”。作为每个学生的家长和全社会真正关心的不是这些,而是:孩子们从入学到步入社会,其知识结构、综合素质、思维方式如何,其成就个人事业和报效国家的实际能力到底有多强? 我们应该静心想想:国家巨大的教育投入有多少是有效的没有腐败的投入?当下的教育综合水准与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形象及姿态是否相符?虽说国际开始积极倡导素质教育,但现行僵化的教育体制本身,就是素质教育的克星。我觉得, 中国整个自上而下的教育体系,已经被腐朽败坏的社会风气“风化”了,整个教育体制已经被权力主导的官僚体制禁锢了。看看中小学生被僵硬的数字、呆板的文字铸成的书山压成什么样子了,中小学生老师为了升名利和学率“残酷”到什么程度了;而大学的学生休闲无聊到什么程度了,大学的专家教授们做项目捞外快疯狂到生命程度了 。 我这两年在波士顿、洛杉矶、纽约、东京、香港等地接触了很多来自中国大陆的留学生,有不少学生是国内一些最著名大学排除深造的博士生,总体感觉不食人间烟火的“呆子”学生的确不少。有位读硕士的女生,竟然让他妈妈陪读了近两年,给她做饭洗衣服。不少来美国的留学生, 竟然把中国“好”学生的特点原封不动地带到了美国:不了解社会、不懂得人情礼仪、不善于从事社会实践活动,更重要的是缺乏最基本人类学、历史文化、社会学等基本修养。 正因为如此,这些学生与欧美学生缺乏思想交融的基础,由此导致很难融入欧美主流社会。有人认为这是民族文化的差异,我说:瞎扯!最根本的差异是中国学生的知识结构明显残缺且知识积累量明显不足、人生价值观要么空白要么扭曲。因此, 这些留学的孩子中,最终只有极少数融入发达国家的社会环境中而不断成长,多数人只是镀了一层金回国躲进一个避风港,压根儿不敢进入社会及市场大潮参与机会多多的竞争。 我们由此可以看出中国教育体制培养出来的孩子,实际上把孩子“捏造”成了“呆子”型的学究,或者功利性的投机分子。这怪学生们吗?不怪他们!只能怪中国僵化迂腐的教育体制和愚昧无知的家庭教育。 第三、中国的家庭教育既无比伟大又太过愚昧无知 在这里,我要特别说说中国的家庭教育。对此有两点看法。 一是中国的家长为中国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应当说是全世界为了孩子教育付出代价最大的。 中国的家长们为了民族的复兴、为了中国梦的实现,付出的牺牲和代价的确太大了,值得全世界学习。相比之下,欧美发达国家的家长们太轻松了,把孩子只要就近送上班车,基本就不用操心了,一切学习、活动、实践、参观、运动、娱乐,全部由学校组织实施。但是,他们最大的优点是带孩子“玩”----玩锻炼身体、玩参观博物馆、玩社会实践,等等,而最最值得中国家长学习的是: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行动给孩子做出榜样。其实, 中国在教育事业上的投入不比欧美发达国家少,因为无法将每个家庭对孩子的巨大教育投入计算进去,更没有把家长为孩子上学服务的劳动力折算进去 。全国大大小小的城市,家长们都是为了孩子上学起早贪黑、早送晚接,甚至租住高昂的学区房。这些年我徒步考察中国城乡经济发展时发现,从繁华的大都市到偏远的山村,越来越觉悟的年轻一代父母们,为了孩子上学而不惜代价。首都北京如此,西部贫苦地区也是如此。比如:我到甘肃、陕西、四川一些较偏远的地方发现,有些农村家长为了孩子能在县城上个好学校,就在县城学校附件租房,孩子父母忙着打工挣钱,爷爷奶奶接送孩子和给孩子做饭,每周末回到村子里。还有很多到城市打工的父母,为了孩子的教育,在城乡结合部租房子蜗居,过着十分艰辛的生活,主要任务是未来孩子上学。一位来自河南的打工农民对我说:到北京打游击卖小吃,成天跟城管玩游击战,就是为了供孩子上学,北京郊区再差那也是首都,学校水平也比俺们老家好的多。其实,现在北京很多外来人口,主要是冲着北京的教育资源。 虽然,为人父母者任劳任怨、心甘情愿地为帮助国家的教育事业,付出了极大的精力、心血和金钱,做了很多事情, 而中国的教育官员并不领情,认为那是为了你自己的孩子,你应该做的 。 国家每年巨大的教育投入到底发挥了多大效益,值得深思。 二是中国相当一些父母太多愚昧无知,在教育孩子问题上自以为是、盲目蛮干。 我们在责备国家教育体系迂腐和教育体制扭曲的同时,更要重视: 家庭教育的愚昧无知,会对孩子的心灵、性格和思想造成更大的扭曲。 特别是多少有些文化、多少有些钱财的家庭,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反而不如一些“放羊不管”的家庭的孩子有出息。 与其瞎管不如不管! 家庭是一个孩子步入社会、履约人生最重要的“第一课堂”,孩子若在这个课堂长歪了,学校也很无奈,这样的孩子的一生基本上很难“矫正”过来 。我们时常看到最多的现象是这样的:父母用自己的价值观及臆想境界,教育孩子要怎样怎样,而家长自己的错误连自己都意识不到,最后导致自己的孩子成了自己做实验的牺牲品。在这里, 我想弱问一下我们一些家长:您成功了吗?您取得巨大成就了吗?您真的知道家庭培养孩子的使命和责任吗?如果没有,那您有什么资格要求按照您的思维和方法来教化孩子呢? 其实,对于一个家庭里说,在教育孩子时,最重要的是做好五点: 一是给孩子健康的饮食结构并使其有一个真正健壮的身体, 切 忌 孩子想吃什么就做什么、买什么,很多家长并不知道培养孩子的味觉习惯---好的味觉习惯可以保障孩子一生营养合理、身体健康; 二是使孩子形成热爱劳动、注重礼仪孝道、乐于助人的良好品德, 惟有 品格的力量,可是使孩子真正强大起来; 三是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自理生活习惯 ,好的生活习惯可以使其受用一生; 四是带孩子从事认知社会、参与社会活动,并使孩子初步形成健康的社会态度及价值观;五是使小学生开心快乐、健康活泼的成长,因为他们的生理器官和神经系统尚在发育阶段,不宜外界给予太大的精神压力 。除此之外才是点缀些才艺和文化知识。中国的家长们一定要认识到,孩子成长历程中,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最终取决于个人的自主努力,家庭的施压和灌输,只能是在摧残孩子的心智。 原文链接:http://jiangrushan.blog.sohu.com/303324426.html
581 次阅读|1 个评论
信息技术可能倒逼中国教育
热度 4 outcrop 2014-5-9 14:00
科学网大学,是“教育”在科学网这个信息平台上的一个萌芽,虽然还没有结果,但相信还有人在努力实现,起码我还在努力。 在互联网上,我也在持续关注在线教育的动态;国际上的成功项目很多,比如开放式课件,可汗学院等。在国内的互联网领域,也有不少以信息基于为依托的教育系统上线。比如知名的有YY平台,腾讯教育等。 如果说之前的在线教育,重点在在线培训等项目,如在线注册会计师考试培训、珠宝鉴定师培训等;那么接下来民间更多的尝试,则可能从不同角度,不断的渗透进传统教育中来,甚至直接与传统的学校教育发生碰撞,形成倒逼机制,这是很值得关注的现象。 之所以让我觉得信息技术正在倒逼中国教育,是因为民间对教育信息化的推动越来越大,以信息技术在基础的民间教育尝试也越来越多。在推动教育信息化方面,民间有不少的努力和行动,比如狮子会的“爱芯工程”。在具体的教育项目方面,最近就遇到几个基于互联网的教育项目,给人遍地萌动的感觉;比如北京张军宏等朋友推动的“开放教育计划”,这个计划的筹备参与者和关注者档次比较高;项目本身也有不少好的理念和野心。 基于信息技术的教育平台,在实现技术上已经不是问题;PC以及移动客户端(手机、平板等)上都有成熟的实现技术和方案。移动教育、终身教育、碎片学习等将极大的改变我们的学习与生活。 唯一不确定的问题可能是权威机构是否会放开教育领域,毕竟关系到知识和价值观的输出;是否认可,可能倒还是其次——因为市场也有自己检验教育的能力,比如微软、思科等公司的认证,在市场上也有不错的行业认可度。 如果国家能够放开,或者限制不大的话,在可以预计的未来里,全局对教育者的需求将可能越来越少,也就是教师的需求会减少——如同电商对传统实体店的冲击;但不会改变对知识创造者的需求,也就是科研人员的需求不会减少。
个人分类: 科学网大学|3124 次阅读|6 个评论
中国教育到底缺失了什么?
热度 3 Zhanglincn 2014-3-28 21:40
中国教育从人文的角度上讲有成功的地方,但总体而言缺失了很多必要的元素,才导致如今社会的心态和思潮,一个社会的内在是靠教育获得的,所以教育只能是国家事业。 中国教育的内核里其实缺少如下一些基本的元素: 1. 缺乏对人格、性格教育的内容。 人的性格和脾气等是人非常重要的方面,其有时候其实比知识的教育更重要,而性格的教育应该发生在孩子非常小的时期,即幼儿园或者小学低年级阶段。当然大多数人认为人性格和脾气等其他非智力因素的形成来源于家庭,这不是教育的内容。而在中国这个家庭观念很强的社会,这一点被默认正确,所以都认为父母是孩子的最好老师。然而在当今社会里,教育从幼儿园开始就应该加入性格方面的教育内容,特别在中国。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往往发生在几代人共同构建的宠爱的环境中。家庭环境中的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可能存在教育上的代沟,造成孩子教育的多元化,而且无论如何这个环境最大的缺陷是溺爱,家庭里对孩子只是一味地宠爱,比如被凳子绊倒骂的是板凳,对孩子百依百顺,对孩子的一切事务包办,这些行为在教育上都缺乏科学性,所以需要通过学前教育的科学方法加以改变。幼儿园的教育不是知识性教育,而是性格教育,让孩子在群体中去玩,玩看听各种各样的活动和图像声音,让他们建立坚强(在适当环境下锻炼)、独立和自由的性格特征,比如日本让孩子们在冰天雪地上玩耍,杜绝孩子随便哭泣,让孩子之间在相互打闹、合作中健康、尽情地玩乐!幼儿园阶段的教育对中国孩子来说尤其显得重要,性格尤其是独立、坚强的性格对任何人的一生都非常重要。而这个教育过程不应该被认识字母、认识生字等知识教育所代替,而且其持续的时间应该延续到小学阶段。 2. 缺乏生活教育的内容。 对于一个人来说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给予他们自然知识、人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告诉他们怎么生活如何提高生活的质量,而中国教育从小学到大学都没有这种教育在里面。而很多人也都认为这种教育应该在家庭中完成,而不是学校。但对于一个没有任何文化甚至有严重人格缺陷的父母这项艰巨的任务是无法完成的,他们会毫无意识地用他们原始的方式影响他们的孩子,而且他们的孩子也会继续延续他们的错误方式去教育自己的子女。因为生活的教育内容,不是知识教育可以替代的,而学校的教育效果有时是家庭教育无法完成的。在中国教育里有一个非常不实用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个教育虽然涉及到做人,品格等很多东西,但缺少对人实际生活的正确指导,缺乏教给孩子在不同年龄时期如何面对生活和如何解决生活问题的教育。比如没有更实用的家庭伦理课程,没有在不同年龄阶段如何处理生活和与人相处的心理和礼仪课程,其实生活教育的内容甚至应该包括如何生活、工作和找对象、如何教育自己的下一代、如何做家务,如何对待体育锻炼和疾病,以至如何烹饪和制衣的课程。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增长人的知识,其实更重要的是教给人如何在社会和家庭中生活,让这些孩子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和人生观,让他们在走入社会独立生活时能够做好应该有的心理和知识准备。 3. 缺乏自由、怀疑的环境。 中国教育模式从头到尾都是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学习的目的都最后退化为以考试为目的的目标教育。学校的环境往往依赖很严格的管理来约束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孩子们在行为上不准这样也不准那样,什么都必须合乎规范,在中学如此的环境在大学也同样延续。大学里的管理依然依赖于刻板的管理模式,学生不准穿什么样的衣服,不准留什么样的头发,教育的模式依然是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方式,延续了几千年“靠科举判断好坏”的现实无法改变。学校的管理者不希望另类的教育出现,学校从教师到学生都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教育处处体现着学校和教师的权威,学生们的选择很少,基本的人生轨迹是在学校中由学校主导地生活下去!这类环境的一个可怕后果是产生千篇一律的人才,产生缺乏创新和怀疑精神的人,学生的思想没有活力、生活没有起伏的状态。大多数学生都是在听课、做题、考试中谋划自己的人生。当然这个整齐划一的社会现状需要整个社会全面的改变才能完成。 中国教育中以上的三点是迫切需要获得改变的方面,这对于一个以人为核心而建立起来的中国家庭社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不想看到我们的父辈用他们陈旧的方式一代代地影响和传递那种并不科学的教育模式,我希望中国教育能通过官方学校的努力培养出独立、坚强而具有创新精神的下一代!
个人分类: 科学教育|7933 次阅读|3 个评论
南科一梦,国科二梦?
热度 36 xqhuang 2014-2-28 09:35
南科一梦,国科二梦? 中国科学院大学今年首招300名本科生! 导师制、小班制、研讨式、启发式、浸入式、个性化、主动思考、大胆质疑、。。,又一个美丽的“中国梦”。这梦似曾熟悉,往前几年的“南科大”,再往前几十年的科大“少年班”,难道不是同一个导演,根据同一个剧本导演的相同故事? 培养神童的“少年班”,心还在梦不再,高擎“去行政化”、“自主招生”、“自授学位”大旗的南科大,梦还没开始就已破碎南国,“国科大”的美梦会成真吗?科学网不少博主对此信心十足,陈安博主罗列了“国科大”的 五大优 势 ,陈博主啥时变得如此谦虚了?有科学网“十大王”之称的您,怎么也该凑足十大吧,白校长一高兴,弄不好直接委任老兄为国科大招生办主任。 粗略扫描一遍国科大的招生广告,这是办大学、招本科生吗?是为了解决科学院的研究生生源问题?非也、非也!我直接掀谜底吧,他们是建“诺奖集中营”、招“诺奖敢死队”。各位请耐心等待,用不了几年,类似本科生攻克世界难题、发NATURE/SCIENCE、带博士硕士的喜讯,将从国科大频频传出。 登陆中国科学院大学 本科招生网 ,最夺人眼球的是右上不停滚动的“备选导师”,350名院士,已成为“国科大”最大的卖点,让300名新生随心所愿地挑选“意中人”,院士们有没有感觉被贱卖了?要玩就玩彻底一些,干脆一个院士领养一个学生,让“干儿子、干女儿、干孙子、干孙女”,与“干爹、干爷”吃住学研都在一起,或许更能创造奇迹? 宣传说,国科大将按照“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的原则,秉承因材施教、培养的理念,制定“精品化”培育方案。这听起来很不错,其实不然,国科大的培育方案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幼儿园式的护理、小学式的课堂规模、中学式的教育管理,培养出劳教学校式的叛逆学生。 “国科大”这个简称一直被网友吐槽,真心话很不伦不类,本博也马后一炮,“院大”(院士的大学)最贴切!每所大学都有校歌,本博献丑为“院大”写上一首,歌名【啊,院大!】,歌词: 背大、亲大,不如院大 / 爹背、娘亲,不如院士亲背 /...。 南科已成一梦,国科是美梦还是噩梦(二梦)? 中国教育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必须动大手术!我认为,国科大这种“小打小闹”不会有任何疗效,邓小平先生的“一国两制”很有创意,不妨移植到中国的教育改革中,改名“一教两制”。具体方案,把985高校一分为二,一半仍由教育部管辖,另一半则划归为科学院。科学院可以自主招生、自订培养计划、自授学位,彻底打破教育部一统教育的局面,逐步实现教育资源与人才培养的平等竞争。 作为改革的第一步,可以选择高校相对集中的十个城市,比如:北京、上海、天津、武汉、南京、广州等,它们中最有名的两所985名校中的一所改投科学院,比如:北京的清华大学、上海的上海交通大学、天津的天津大学、武汉的华中科技大学、南京的东南大学、广州的华南理工大学等,它们将成为科学院直属985高校。 让教育部985高校与科学院985高校打架?这梦虽二,但一定精彩!
个人分类: 科人网事|6397 次阅读|79 个评论
[杂类]评博文《驯兽与中国教育》的标题
htrmt 2014-2-19 13:09
博文 《驯兽与中国教育》 的标题将驯兽与中国教育并论不妥: “中国教育”发生在中国人之间,是同物种之间的事情。 “驯兽”则是发生在人、兽不同的物种之间。 所以 《驯兽与中国教育》 这篇博文的标题不恰当,而其中的“中国教育”使用“驯化教育”或“奴化教育”的说法更贴切、可取。不过使用“中国教育”确实更容易吸引大多数人的关注。 另外,如果兽不怕鞭子会是怎样的情形? 而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逆反期可能是人类自身应对“驯化”或“奴化”教育、实现精神救赎的生理基础。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学者可以就此做更深入的研究。
个人分类: 杂类|4591 次阅读|0 个评论
驯兽与中国教育
热度 33 张能立 2014-2-17 23:43
春节过后的2月13日,依照早就与孩子商量好的约定,我们一家三口去附近的武汉九峰动物园游玩。孩子一般天生都会喜欢各种动物,我丫头也不例外。到了九峰动物 园,看到老虎、狮子、狗熊、长颈鹿等动物,丫头欢喜不已。特别是看到了孔雀开屏,众多游人真的是喜出望外。孔雀开屏的那种美丽,真的美得非常艳丽,让人感叹大自然这个 造物主的神奇与伟大。参观完了圈养的动物之后,我们来到动物园内的梦幻剧场看动物表演,如下图所示: 图1 老虎骑马 图2 山羊“拉”老虎 图3 老虎滚石球 图4 猴子骑自行车 图5 山羊“金鸡独立” 看到这些野兽被驯化之后,具有如此高的技艺,真的是叹为观止。突然,脑袋里面电光石火一般闪现出一个想法:中国的教育自古以来不就是“驯兽教育”的么?这些能 够上台给观众表演的聪明动物,不就是中国奥数金牌得主之类的“好学生”的么?被驯化的老虎、山羊等动物,就是能够做没有被驯化的动物不能完成的动作。正如 被驯化的动物一样,奥数尖子和中国教育的“好学生”,就是能够做很多同龄的孩子做不了的习题。两者有一个共同的本质特征:不能自主完成新的动作。别看台上 表演的被驯化的动物如此“优秀”,但是,如果没有驯兽员对它们进行新的动作训练,这些看上去非常“优秀”的动物,绝不可能自己学会新的同样难度的动作。中 国教育下的学生,不是这个表现的么?我们的学生只能解决现有的曾经被其它人解决过的问题。原因就是这些问题,被我们老师(其实就是驯兽员),反复重复训练 。学生经过这样长时间反复训练,获得了一种媲美于被驯化了老虎等动物那样的能力。但是,一遇到新问题,需要发挥自主能动性来解决的事情,中国教育的“好学 生”立马傻眼,这个表现与被驯化了的动物完全一样。因为我们的知识教育,不是基于形式逻辑和科学实证这种联系的联系教育,而是信马由缰那样的一盘散沙式教 育,以及死记硬背和不断重复的模仿式教育;不是基于发展孩子们的创新性及创新力的教育,而是通过思想洗脑等各种手段扼杀孩子们创新性及阻碍孩子们创新力发展的“钝化”教育。正是中国自古以来实行的是“驯兽教育”,因此,我们不仅没有能够在科学上做出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那样的科学发现,而且迟迟也没有能够做出第五大发明。 图6 中国“驯兽教育”的“道具”之一 图7 中国“驯兽教育”的“道具”之二 图8 中国“驯兽教育”的“驯兽场”--培优机构 如果有人对中国教育是“驯兽教育”这个观点持怀疑态度的话,我们不妨看看成人的表现。我们成人有几个想到去创造发明的呢?我们不难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想创造发明的人非常非常少。我们成人喜闻乐见的事情是被布置,就是有人安排我做什么事情。我们成人多半只是在应付工作,而不是采取创造性的思维去追求解决现实生活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可以说,我们成人在实际工作中,仍然是“学生”,我们成人的顶头上司扮演了“老师”的角色,不断给我们成人布置各种“习题”。其实,人生下来不是这样的,看看孩子们多么喜欢到处探索,多么喜欢提出各种问题。怎么成人之后,我们就只能被动地等待各种“习题”的呢?显然,这是后天的中国教育导致的。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合情合理地推论出:凡是不能产生科学新发现和技术新发明的教育,必定是“驯兽教育”。目前世界上只有欧美等一些国家的主流教育不是“驯兽教育”,原因就是欧美这些国家不断有科学新发现和技术新发明。如果有一天欧美等有关国家不是这样的表现,那么,欧美等有关国家的教育也一样沦为了“驯兽教育”。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在我看来,世界上只有一种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这种真正的教育就是欧美主流教育。 正如我在前面博文中提及到的,中西教育最本质的差异:从知识教育来看,中国从古至今都是基于经验来实施教学活动,而欧美主流教育是基于现代心理学阐述的客观规律来组织教学,因为中国没有诞生出科学,也没有将算术进化为数学,因此,中国的教育自古以来包含很多伪知,即使是真知教育,也很少意识到建立真知之间的彼此联系,才是真正的教育,而不是鹦鹉学舌般记忆知识点;从创新性和创新力来看,中国的教育从古至今都是“驯兽教育”,就是反复练习规定动作,扼杀学生的自主动作,而欧美主流教育练习规定动作是为了鼓励学生大力发展自主动作;从人性这个角度看,中国教育从古至今实行的是奴性教育,而欧美主流教育是基于联合国人权宣言基础之上的现代人性教育。 从世界近代史可以得知,凡是实施“驯兽教育”的国家,必定被实施“人的教育”的国家所统治。 即使实施“驯兽教育”的国家,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也不能逃脱被统治的命运。中国教育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祖宗遗产问题。我们祖宗搞“驯兽教育”,我们仍然秉承祖宗遗志,继续搞“驯兽教育”。只要不对“驯兽教育”进行革命,将“驯兽教育”演变为“人的教育”的话,中国仍然将会继续被欧美等国家所“统治”,绝不可能实现民族中兴! 为了救救我们的学生和孩子,现在到了对“驯兽教育”进行革命的时候了! 注:博文图片来自网络
个人分类: 教育|5864 次阅读|101 个评论
2014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结果新鲜出炉
热度 1 邱均平 2014-1-6 16:52
新增“加分项”和“减分项” 武大首进前五强 厦大重返一流大学行列 (通讯员邱均平,李小涛,余厚强) 2014 年 1 月 6 日,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 RCCSE )、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联合中国科教评价网( www.nseac.com )隆重推出《 2014 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这是 RCCSE 连续第 11 次发布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结果。 今年大学评价的最大创新是增加了“加分项”和“减分项”:对于有重大成就和突出贡献的学校增加 1-3 分;对于有副校级以上干部贪腐行为或教师学术不端的严重事件被查处的学校扣减 1-3 分。武汉大学因为培养了 120 多名院士、校友大力支持学校发展、核心指标进步较快而跃升至全国第 5 位,复旦大学因网络及社会声誉明显下降而跌至第 6 名。 报告显示,教育地区竞争力排行榜中,北京市连续 11 年蝉联地区教育竞争力榜首,江苏省居第二位,上海市第三位,湖北省跃居第四,浙江省进入全国五强。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蝉联中国一流大学排行榜前三甲,上海交通大学稳定在第 4 位,吉林大学强势回归,位列第 9 。值得注意的是,厦门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凭借出色表现,重新跻身中国一流大学行列。 山东大学(上升 9 名)、厦门大学(上升 6 名)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升 5 名)上升势头迅猛;中国人民大学(下降 8 名)、北京师范大学(下降 7 名)和四川大学(下降 4 名)排名下降较多;其他大学的排名波动都稳定在 3 名以内。 2014 年中国一流大学竞争力排行榜 排名 学校名称 总分 办学资源序 教学水平序 科学研究序 学校声誉序 省(自治区、 直辖市)序 类型序 1 北京大学 100.00 2 1 1 2 北京市 1 综合 1 2 清华大学 94.64 1 9 4 1 北京市 2 理工 1 3 浙江大学 94.53 4 4 2 6 浙江省 1 综合 2 4 上海交通大学 92.48 8 3 3 8 上海市 1 理工 2 5 武汉大学 90.48 3 5 6 5 湖北省 1 综合 3 6 复旦大学 89.26 6 12 5 11 上海市 2 综合 4 7 南京大学 89.03 7 2 9 3 江苏省 1 综合 5 8 华中科技大学 85.91 13 21 7 4 湖北省 2 理工 3 9 吉林大学 85.44 9 10 10 7 吉林省 1 综合 6 10 中山大学 85.08 11 11 8 14 广东省 1 综合 7 11 山东大学 83.71 18 8 13 12 山东省 1 综合 8 12 南开大学 82.12 5 13 14 22 天津市 1 综合 9 13 四川大学 82.07 16 19 12 16 四川省 1 综合 10 1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80.93 23 16 11 27 安徽省 1 理工 4 15 西安交通大学 80.79 17 14 15 24 陕西省 1 理工 5 16 哈尔滨工业大学 80.18 21 7 27 10 黑龙江省 1 理工 6 17 中南大学 79.36 19 15 21 17 湖南省 1 理工 7 18 东南大学 78.99 24 28 20 9 江苏省 2 理工 8 19 中国人民大学 78.79 27 6 23 25 北京市 3 文法 1 20 同济大学 78.65 20 22 17 23 上海市 3 理工 9 21 北京师范大学 78.63 14 18 19 36 北京市 4 师范 1 22 天津大学 78.49 32 17 18 13 天津市 2 理工 10 23 厦门大学 78.39 28 24 16 21 福建省 1 综合 11 2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76.11 22 27 26 20 北京市 5 理工 11 25 大连理工大学 75.43 25 33 22 43 辽宁省 1 理工 12 26 华东师范大学 75.23 34 20 28 19 上海市 4 师范 2 全国本科院校竞争力总榜中,首都医科大学力压众多重点大学,排到第 34 位,首都师范大学表现不俗,排到第 49 位,共有 13 所一般大学成功挺进前 100 强。民办院校中,江西科技学院位列 410 名,赶超了近半数公立本科院校,共 8 所民办本科院校跻身中国本科院校 500 强。 清华大学问鼎 2014 年中国科技创新竞争力榜首,北京大学位居第二,浙江大学屈居第三。电子科技大学(上升 11 名)和中国农业大学双双挺进前 20 强,中国科技大学科技竞争力有所削弱(下降 5 名)。北京大学摘得 2014 年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创新竞争力排行榜桂冠,中国人民大学和武汉大学凭借优异表现,分别收获第二名和第三名的美名。暨南大学表现不俗(上升 12 名),成功进入前 20 强,四川大学(下降 7 位)在本榜中则跌出了前十。其他高校的排名波动幅度都稳定在 3 位以内。 2014 年中国大学分类型竞争力排行榜前5强 排名 类型 第 1 名 第 2 名 第 3 名 第 4 名 第 5 名 综合 北京大学 浙江大学 武汉大学 复旦大学 南京大学 理工 清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科技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文法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北京语言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 师范 北京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医药 首都医科大学 南方医科大学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国医科大学 农林 中国农业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财经 中央财经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东北财经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民族 中央民族大学 中南民族大学 广西民族大学 云南民族大学 内蒙古民族大学 艺术 中央音乐学院 中国音乐学院 上海音乐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 体育 北京体育大学 天津体育学院 上海体育学院 首都体育学院 成都体育学院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医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央音乐学院、北京体育大学分别位居 10 种相应类型高校排名魁首。但是结合中国本科院校综合竞争力总排行榜,可看到中央民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央音乐学院、北京体育大学的排名均相对靠后,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民族类、财经类、艺术类和体育类高校的综合竞争力相对较弱。 在哲学、经济学、法学 3 大学科门类中,中国人民大学均居于榜首;而在文学、历史学、医学 3 大学科门类中,则是北京大学居于首位,充分体现了两校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强大实力。教育学前 3 名为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体育大学;理学前 3 名为南京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学前 3 名为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农学前 3 名为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 管理学前 3 名为西安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 艺术学前 3 名为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东南大学。 首都医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和南方医科大学位居 2014 中国一般大学竞争力排行榜前三强;前 32 强中没有艺术类、体育类或民族类高校。江西科技学院、北京城市学院和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位居 2014 中国民办院校竞争力排行榜前三甲,民办院校前 42 强均为本科院校,民办专科院校的排名普遍较低,陕西、河南、山东和湖北等地的民办院校整体实力强劲。在 2014 中国独立院校竞争力排行榜中,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独占鳌头,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和中山大学南方学院继续稳居第二到第四位。 安徽省在高职高专院校排名中具有明显优势,前 30 强中占有 5 席;其次是山东省与河南省,在前 30 强中各占有 3 席。从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地区分布来看,江苏省有 81 所,广东省有 79 所,安徽省、山东省、湖南省各有 74 所、 73 所、 71 所。这些省份专科层次的教育发展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不仅有数量众多的高职高专院校,而且排名都较为靠前。 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 2014 年 1 月 6 日
个人分类: 评价与管理|5420 次阅读|1 个评论
从“国际学生能力评估 上海世界第一” 说中国的教育
热度 2 AlbertFang 2013-12-5 11:29
我想从一个在中国读了16年的学生的角度,说说中国的教育,谈谈我的教育理想。 我现在在一所全国知名的985学校,学校工科的排名更是靠前,来了来这几个月后,我真的很想退学,去美 国,去欧洲,去寻找能最大释放自己科研激情的地方。 当我把这想法跟同学说了之后,他们都认为我很傻,像是在炫耀(我本科学校一般)。其实他们理解不了我此刻内心的挣扎。 前日,我看到 “国际学生能力评估 上海世界第一”的相关报道,更是刺激了我的神经,故想写此博文,泄自己心头的一股不明之气。 中国人都很看重分数,到了研究生了还是这样,学校评国家奖学金,也是将专业排名作为一项硬性指标。但分数到底代表了什么?? 可能分数代表勤奋、好学,但我想在中国,这种勤奋、好学也是被逼出来的。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这些知识,更不谈怎么用这些知识,只是在以后的科研中遇到了,会说:哎,这块内容我学过。中国的学生缺乏主动性,不是学生的错,是这个培养制度的问题。 所以,我想学生的培养制度能否发生一些实质性的改革,而不是一些不痛不痒的变化! 自主招生也能算是改革吗? 名校争取生源的另一种手段罢了! 我的看法是: 首先,学生的课程由自己安排。每门课的第一节课,不安排讲解知识点,只讲解这门课的作用,这门课的历史,有学生决定是否选择继续修这门课。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时,自己的主动性肯定最大。 其次,授课老师实行淘汰制,让每门课的含金量最大化,充分尊重认真讲课的老师,保证老师的基本生活不会受影响。 另外,自由!Freedom! 学生的毕业不一定要修完特定的学分。若他能完成很出色的研究,请让他毕业,请将schoolarship给与这部分学生,因为这部分学生最有可能在以后提高学校学术声誉。他们也会感激学校给予他自由。 我很想哪天在中国,能有一所这样的学校……
3378 次阅读|2 个评论
哪些人总是为自己或自己的硕博研究生获得科研资源?
lwz7976 2013-11-21 00:04
世上是没有公平而言,但起码得有个相对公平。 很多国家的动乱之所以总是发生,不是没有道理。 资源分配不公,机会不均等,富人越富,穷人越穷,这些都是罪魁祸首。而在中国教育领域,恰恰是一些所谓的 高智商人群 担任这一罪魁祸首,并持续不断的为自己或自己的“集团”获得利益。 一个人不能获得资源有两个原因: 1.自身实力确实不行;2.周遭环境不利于他去获得资源。 但往往有实力的人也得不到资源,那就是第二种原因了,这里就有周围的 “敛财主” 为自己(自己人)而战,而别人或是实力稍弱或是人情关系稍缺的人群变得越来越贫乏,导致科研都进行不了,学生毕业也成问题。导致 青椒们 无法获得足够科研前进的财力支撑。如若这样下去,将来的某一天,动乱、谋杀、枪杀、再次革命将持续发生在中国也将是现实。 他们不知道这样会遭受多少人唾弃,却还是执迷不悟,以天下为敌。或许他们会打着这样的旗号:谁有能力说就获得资源,不管是科研能力还是公关能力。 倘若大家都去公关,谁还会去做科研呢?这就解释了中国不出现诺贝尔是很合理的事件。
1661 次阅读|0 个评论
培养杰出人才的关键:我国探索全国统考不分文理科
热度 2 杨学祥 2013-11-16 11:50
培养杰出人才打破文理分科是关键:我国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 杨学祥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 我在2005年就指出,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的对象是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或普遍规律。文理分科将哲学一分为二,我们的“瘸腿”教育培养怎能培养出大批文理兼容的大师级人物?在经验主义横行,理性思维缺席的今天,官员腐败、公众科学观念淡薄、暴富阶层素质低下,不能不与长期的“瘸腿”教育相关。中国教育是外国教育的简单复制品,教育管理机构本身就不懂教育(教育评估的闹剧就是证明)。英语四六级考试与学位挂钩是另一个典型例子,它对大学生的德育和智育的影响,很快就会有所表现。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56270.htm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12518.html 相关报道: 我国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 2013年11月15日19:05 新华社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 (编辑:SN095) http://news.sina.com.cn/c/2013-11-15/190528722416.shtml 培养杰出人才打破文理分科是关键:走出哲学的困惑 已有 509 次阅读 2013-7-30 10:58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人才 哲学 文理分科 培养杰出人才打破文理分科是关键:走出哲学的困惑 杨学祥 “中学文理分科的教育制度,过不了多少年就会被取消!”这是中科院院士杨福家日前在“青少年高校科学营上海科学营”复旦分营开营式上作出的预测。他认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前提是必须培养文理皆通的学生。 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的对象是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或普遍规律。文理分科将哲学一分为二,我们的“瘸腿”教育培养怎能培养出大批文理兼容的大师级人物?在经验主义横行,理性思维缺席的今天,官员腐败、公众科学观念淡薄、暴富阶层素质低下,不能不与长期的“瘸腿”教育相关。中国教育是外国教育的简单复制品,教育管理机构本身就不懂教育。英语四六级考试与学位挂钩是另一个典型例子,它对大学生的德育和智育的影响,很快就会有所表现 。 如果把科学当成圣经来背诵,科学就不成其为科学。如果说哲学的困惑始于文理分科,你相信吗? 相关报道: 杨福家院士:培养杰出人才,打破文理分科是关键 作者:俞雯艳 黄辛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7-30 9:08:07 杨福家 ■本报实习生 俞雯艳 记者 黄辛 “中学文理分科的教育制度,过不了多少年就会被取消!”这是中科院院士杨福家日前在“青少年高校科学营上海科学营”复旦分营开营式上作出的预测。在这场开营式上,杨福家为来自全国各地的266名高中生作了主题报告,回答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他认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前提是必须培养文理皆通的学生。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钱学森先生生前的疑问,也是钱老的临终遗言。对此,杨福家表示,要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就必须培养学生文理皆通。“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所以在培养创新人才的时候,要做到文理融合。”他说。 杨福家以自身经历为例介绍说,他曾经认为历史学了无大用,因此从高中时就讨厌历史,工作以后也不怎么关注历史知识。但是,当后来知道美国有一位数学家在大学时代的专业居然是历史后,他开始思考其中的关系。 “文不能离理,理不能离文。”他表示,很多文理知识是相通的。因此,培养创新型人才,就必须培养学生文理皆通。此外,还要鼓励学生用批判性的思维去接受知识,敢于与别人争论。“老师讲完,学生听完就没事的教育,是不可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的。 ” 除了打破文理分科,在杨福家看来,让学生具有学习动力也很重要。 如何才能有学习的动力呢?杨福家表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因此,高中生选择大学和报考专业一定要遵循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不能仅考虑学校的名气、毕业后是否有利于谋生等功利因素。 杨福家说,他更认同“各种类型的人,各尽其力,各得其所”的观点。“在一个成功的集体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对学生来讲,没有最好的学校,只有最适合自己的学校。一所大学的名气不应成为学生择校的标准,而就业亦是如此。每个社会都有明确分工,不可能所有人都上大学,也不可能所有人都得诺贝尔奖。” 他介绍说,在美国,一位年轻的外科医生即便只是讲师,其工资也可能高于教授,这就是分工明确。而在我国,很多医院在招聘时,对于不是博士,没发表过论文的应聘者往往不予考虑。可是,医院所需要的是真正能够帮病人解决问题的人,而不是能发表文章的人。这就说明我国在某些领域分工还不明确,亟须改变。 《中国科学报》 (2013-07-30 第1版 要闻)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3/7/280540.shtm 哲学的困惑:从官场堕落到文理分科 作 者:杨学祥  上传日期:2005-7-19         哲学的困惑:从官场堕落到文理分科                  杨学祥 1. 关注兰州腐败案 ??官场“59岁堕落”现象,又多了杨在溪的版本。这位兰州市前副市长坦陈:“随着年龄的增长面临退休,希望把身后事安排得好一点。”杨在溪的“危机感”来得有点早,他今年才55岁,离退休还有数年;而他敛财的手段又特别贪婪,4年索贿受贿300万元(包括人民币193万元、美金9.3万元、港币5万元、价值人民币约15万元的金条) 。 ??甘肃省纪委常务副书记王润康在5月2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 ,甘肃省去年查处了一批领导干部的违纪违法大案要案。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违纪违法案件1742起,涉及2088人,其中地厅级干部17人,县处级干部173人;受党纪政纪处分1549人,其中地厅级干部9人,县处级干部76人;移送司法机关80人。省纪委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其中100多名政府官员都是由张国芳事件直接或间接牵涉其中,用他的话说:“张国芳确实害了不少人,也怪这些官员太贪。” ??有评论说,张国芳这个亿万富豪被中纪委带走后,兰州的官场如多米诺骨牌般轰然崩塌。据悉,副厅级以上高干被侦察的有20多位,副省级的也有几位,有赶超沈阳腐败案的劲头 。商人张国芳的暴富与兰州市官员的腐败,构成了兰州官商互动的权钱经济。信仰、真理、法律、公正,被淹没在赤裸裸的权钱交易之中。   以俄顷之乐,易无穷之悲哉,此乃智者所不为。贪官为什么失去了理智? 2. 哲学的困惑 人的行为是受世界观制约的,政治腐败源于信仰的破灭。官场“59岁堕落”现象表明官员对自己丧失权力后的恐惧,也表明权力在现代社会的滥用。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被誉为科学之王的哲学对此也无可奈何,只能长久的保持沉默。 刘长明和宫紫云认为,哲学虚假繁荣的背后不掩其在困谷中徘徊的尴尬现状。是用现代的理论裁判活生生的实践,还是用正在进行的实践去修正、完善直至突破既有理论,历来是哲学需要随时解决的重大问题。要使哲学走出“难民营”,必须进行哲学的全方位再造。模糊哲学永远鄙视用抽象神圣的教条演绎出整个世界,而注重从客观实在中推导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当我们用模糊哲学的方法去认识和改造世界时,我们和模糊哲学本身必定也会 被改造了的世界所改造。如果模糊哲学能称得上时代精华的话,那么,它难免也带有时代的烙印。20世纪科学和哲学的深刻变化敲响了经典哲学定义的丧钟。哲学似乎不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更不能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作出任何意义的概括。修正哲学经典定义势在必行。我们认为,哲学是启迪人们思考的思维流,是关于人的学问,其目的在于研究人类自身探索自然和社会的方法并大致描绘出人类与自然融合、趋同的轨迹 。 否定过去对哲学的定义并不是一家之言。据说,北京大学哲学系前主任朱德生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的北大课堂上曾经说过大意如下的—段话:如果哪位哲学老师能用几句话清清楚楚、毫无疑义地告诉你哲学是什么,那他一定不是—位好老师和哲学家。对于朱先生的这段话,当时受课的学生大多颇感惊愕和振奋:这不是对那时中国哲学现状的大胆而强烈的批判和抗议么?因为当时的各种哲学原理教材中几乎只有一种像法律条文—样的、学生人人都必须不加思考牢记于心的哲学定义。惊愕之余,那些颇有哲学慧根的学生们便打发感慨:看来对于“哲学是什么”这样的问题,还真是“难得糊涂”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书评园地〉评论说,胡军教授编著的《哲学是什么》—书2002年8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印行,9月即登上风入松书店的销售排行榜第—名。读者与本书作者—样,对于哲学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同样经历了从糊涂到明白再到糊涂的哲人悟道之路。胡军教授似乎从当年王国维所说的可信的西方哲学转向了更加可爱的东方智慧 。由“可信”转向为“可爱”,是褒乎?是贬乎? 模糊也好,糊涂也罢,哲学的困惑已成为时代的潮流。大智大圣都读不懂现代社会,普通百姓也只好随波逐流。处于风口浪尖的官员,坚守与失足,只在一念之间。 3. 学术根源 有人说,自然科学讲真,人文科学讲善,艺术科学讲美。按过去的哲学定义,哲学就应该讲真、善、美的统一。 当今,美女经济火爆异常,以至于整形行业大发其财。丑变美,既不真也不善,人们却趋之若鹜。自然科学求真,却远离公众;人文科学求善,却苦于清贫;艺术科学求美,却假冒丛生。问题出在哪里 ? 有人评论说,现在,搞认识论的不懂儿童心理学、神经心理学;研究唯物论的对物质结构的最新成就十分陌生,许多人不熟悉能量与质量互变公式,甚至对物质仅仅是能量存在形式的提法也一无所知;研究本体论的不清楚天文学中的哈勃定律;研究辩证法的却很少光顾克利修斯的第二热力学定律。许多人几乎牢牢停留在牛顿时代 。搞科学的人不懂科学,不讲科学,这就是问题的实质: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理论与实践脱节。这里仅举一例。 据北京青年报2005年03月11日报道,全国政协委员朱永新递交提案建议,应组织专家进行取消高中、高考文理分科的论证,争取从2006年高中入学和2008年高考取消文理分科 。 朱永新说,我不知道当时的教育部门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决策,但是从最近若干年实施的情况来看,问题已经暴露无遗。 第一, 文理分科,大大削弱了文科的水平。由于理科的高难度,在全国所有的中学,几乎千篇一律地是理科学不下去的人在学习文科,学习文科不是出于兴趣、热爱,而是无奈的选择。这样,学习文科的人本身就成为二等公民,选择文科本身就是一个失败者的象征。我们认为,一个不重视社会科学的国家,一个文科学生没有地位的国家,是不可能在科学决策、人文精神方面取得真正的成就的。 第二, 文理分科,降低了民族的整体素质。过早地文理分科,让理科学生不再学习历史、地理,不再阅读经典、文学,从而知识面狭窄,人文精神薄弱;文科学生则远离物理、化学,不熟悉最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科学思维与科学精神的训练不够。这样,人的全面发展,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就成为一句空话。其实,儿童的许多才能是在大学以后才开始表现出来的,如钱伟长是大学二年级才开始从文科转向理科发展的。太早的分科,可能让我们损失了一大批真正的自然科学家和真正的人文、社会学科的大师。 第三, 文理分科,加剧了应试教育的效果。由于文理分科,理科知识开始越来越难,考试的难度开始越来越大,因为这样才能区分学生的学习水平。所有的理科学生都要开始学习那些他们一辈子根本派不上用场的东西 ,少数学生就成为绝大多数学生陪同学习的对象。其实,我们认为中国学生理科知识的学习已经走进了一个死胡同,有一些类似中世纪的“一个针尖上可以站立多少天使”这样无聊的问题,真正的最基础的最现实的理科知识到很少让学生去学习,而学生们一辈子有用的历史、地理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却在中学教育中间没有什么地位。在中学,学科有高低贵贱之分,理科学生明显比文科学生优越得多。更为荒唐的是,文理学生在保送大学时的待遇也是完全不同的,理科学生,无论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任何奥林匹克的竞赛都可以换一张大学的入门券,而文科学生再精彩,也没有保送的资格。许多文科方面有优异才能的学生,最后都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心爱,选择报考理科。 第四, 有人可能会说,如果没有文理分科,我们的自然科学发展就会落后,落后就要挨打,你朱永新能够负得了这个责吗?我的回答是,美国的中小学理科知识比我们简单得多,为什么他们的自然科学反而比我们发展得快呢?其实,我们完全可以让那些真正有理科才华的学生通过学习选修大学暑期课程等方法,让他们学得更多、更快、更好。 第五, 从根本上说,文理分科反映了中国教育缺少人文精神的特点,反映了中国教育没有真正地落实科学发展观,没有真正地做到以人为本,坚持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努力改变重理轻文的片面做法,让我们的学生学得更加全面、更加轻松、更加快乐、更加主动,真正成为一个具有人文情怀的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 取消文理分科,并不是由朱委员第一次提出。但在高考指挥棒下,文理严重分化的局面不但没得到扭转,反而愈演愈烈。于是,在我们身边,诸如文科生不知光年是长度单位,理科生不知巴尔扎克是何人等现象也越来越多。有人说,这么多年,我们不了解光年和巴尔扎克,不是照样活得很好?这话不错。但是,中国未来的脊梁如果全是连最起码的文理素养都不具备的“人才”,又怎能奢谈中华民族的复兴?从1898年京师大学堂成立算起,中国的近现代高等教育制度已走过100多个年头,培养出一大批文理兼容的大师级人物,如钱伟长、钱学森、李四光、华罗庚、杨振宁、苏步青、陈省身等。引人注意的是,这些人才的高中、大学求学时代全在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分理分科以前。相比之下,建国后我们引进苏联文理分科模式,特别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对这一模式的全面“深化”,我们的“瘸腿”教育越演越烈。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 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的对象是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或普遍规律。文理分科将哲学一分为二,我们的“瘸腿”教育培养怎能培养出大批文理兼容的大师级人物?在经验主义横行,理性思维缺席的今天,官员腐败、公众科学观念淡薄、暴富阶层素质低下,不能不与长期的“瘸腿”教育相关。中国教育是外国教育的简单复制品,教育管理机构本身就不懂教育。英语四六级考试与学位挂钩是另一个典型例子,它对大学生的德育和智育的影响,很快就会有所表现 。 如果把科学当成圣经来背诵,科学就不成其为科学。如果说哲学的困惑始于文理分科,你相信吗? 参考文献 1.chinaxue。关注兰州腐败案。提交日期:2005-06-15 14:57 http://chinaxue.tianyaclub.com/blogger/post_show.asp ? BlogID=123775PostID=2006665idWriter=0Key=0 2.孙瑞。第一财经日报:兰州原副市长杨在溪的八大罪状。 http://www.nen.com.cn   2005-05-24 04:24:42 东北新闻网。编辑: 牛鑫 http://www.nen.com.cn/72340194296070144/20050524/1685556.shtml 3.孙瑞。兰州首富张国芳复出 曾向当地多名高官行贿。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01日 05:12 第一财经日报 http://finance.sina.com.cn/g/20050701/05121747022.shtml 4.刘长明,宫紫云。哲学的贫困与困谷中的抉择。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 (2):1~9,14。 http://www.hubce.edu.cn/cbb/qwjs/lib/11335.html 5.“难得糊涂”说哲学——评胡军教授的新作《哲学是什么》 2003-01-20 09:39:50。来 源:全国新书目2003.1 http://www.sinobook.com.cn/comment/newsdetail.cfm ? icntno=1068 6.杨学祥. 公众为何远离基础科学? 2005-7-17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4733 7.那媛。高考文理分科应该取消。北京青年报,2005年03月11日 http://bjyouth.ynet.com/article.jsp?oid=4840331 8.朱永新。文理分科:中国教育的毒瘤。2004-09-01 08:39:31。 http://www.qglt.com/bbs/ReadFile?whichfile=669906typeid=17 9.文理分科是不是毒瘤? 2005年04月12日09:26:37 新华网  http://education.163.com/edu2004/editor_2004/school/050412/050412_188879(1).html 10.杨学祥. 四六级英语考试:大学校长的心头之痛. 2005-7-4 光明网 - 光明观察–网 络评论 http://guancha.gmw.cn/show.aspx?id=3096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56270.htm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12518.html
个人分类: 备忘录|2373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罗辑思维:中国教育毁掉了一代人的探索精神和学习能力
seawan 2013-11-13 06:30
个人分类: 博览|2496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4 22: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