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大西洋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大西洋

相关日志

全球2020年春季新冠病毒感染扩散势态等值线图剖析
bqzhu 2020-4-27 19:55
今年春季将过,夏季将来,全球新冠病毒的扩散引起了人们对生命安全与未来经济发展的担忧与恐慌 。 根据相关全球公布的新冠病毒确诊感染人数数据库和人口数据库资料,进行了 全球 2020 年春季新冠病毒感染扩散势态等值线 数据处理与作图,数据为确诊感染人数据占人口比例的千分数。 从等值线图剖析 , 可以得到以下几点重要认识 : (1) 大规模 全球新冠病毒感染率強与超強区只出现在北大西洋周边国家与地区,並向东西方向扩散並逐渐减弱。 西欧強与超強感染出现在西 班牙,英国,意大利,卢森堡,比利时,瑞士,爱尔兰,法国等国 ( 确诊 感染率为 2-6.5) 。德国与奥地利减弱为重感染区 (1.5-2) ,东欧地区 一 在 0.5 左右,中东地区为 0.5-1 左右。而到中亚地区则减至 0.2 以下。北欧近北大西洋的瑞典,挪威 确诊 感染率是偏离大西洋的芬兰的 2-3 倍。 美国超強感染区出现在东北角大西洋沿岸,包括 纽 约、新泽西、麻萨诸塞 、 康涅狄克 、 罗得島 等 州 ( 确诊 感染率为 6-15) 。 从西北到东南太平洋沿岸则明显梯度下降 ( 科罗拉多为 2 ,加里福尼亚为 1) ,向西变化也是如此 ( 密歇根在 3.5 左右,华盛顿州在 1.5 左右 ) 。美国大西洋岸由北向南疫情变化则起伏不定,南部路易斯安那州又成为超強感染区 ( 感染率 7) 。 加拿大疫情的強感染区出现在大西洋边的魁北克省 ( 确诊感染率 2.5) ,占全国确诊感染人数一半以上。而到太平洋边的英属哥伦比亚省确诊感染率降到 0. 5 以下。 位于北大西洋北部北纬 65 度左右的冰島是一个人居和外来人均很少且分散的地方,一个想要碰到个人都难的地方,但恰是一个超強感染区 ( 确诊感染率 5.2) 。位于北纬 31 度的百慕大群島更是一个人居稀少,只有少数冒险家敢去的地方也是重感染区 ( 感染率近以 2) ,是全球小島国之最。 (2) 全球连成片的重感染 - 超強感染区明显受到经纬度制约。北纬 30 度左右是南向的控制线, N35 度以南感染率急剧下降。希腊、意大利南部西西里島、塞浦路斯等地区为弱感染区。非洲北部目前确诊感染率在 十 万分几,可能与检测量不够有关,但即使确诊感染数增加一个数量级,也仍然是弱感染区,而且是水涨船高,欧美会增长更多。因此不会改变图的势态。 N30 度线左右是地球生态环境变化和全球突发 、 罕见事件出现的重要控制线。虽然机理不很清楚,但一直受到古今中外科学家,探險家考古学家的关注,如神秘的百慕大三角位于 N30 度线。因此冬春季节重至超强新冠感染区主要出现在北半球温带地区,向寒带地区过渡则趋于减弱。 欧美重至超強感染区向东扩散至东径 70 度线总体上趋于终止。青藏高原与中亚高原无论是阻止人流传布还是自然传布都起着天然屏障作用。 (3)E70 度以东的中国、东南亚 、 蒙古 、 朝鲜等地总体上为疫情关注区;中国除湖 北 外的各省市自治区确诊感染率低于十万分之 3 (0.03) ,平均为 十 万分之 1.2(0.012) ,东南亚地区除新加坡 、 马来西亚外,也均小于十万分之 2(0.02) 。西藏 、 新疆 、 蒙古 、 朝鲜总体上无疫情。 但在这片关注区出现了两个孤島。一个是新加坡,为外来输入。由于隔离措施迟缓,亮起了红灯,为強感染区 ( 确诊感染率 2) 。另一个是武汉,由于早发现早隔离,使这个孤島变得非常更小,湖北被控制为重感染区 ( 确诊感染率为 1.15) 。武汉地区没有出现疫情扩散面,因此不存在源区性质的自然传布,明显是境外输入型。韩国疫情也具孤島性质,总体上为弱感染区 ( 确诊感染率为 0.2 左右 ) ,为外来输入。 (4) 病毒传布除 了 重视与控制人流传播外,应充分重视源区性质的自然传播的调查与控制。特別在病毒产生的早期阶,自然传布可能更为重要。有以下一些现象提供了自然传播的信息与思考 : (a) 为什么冬春季节新冠病毒在 北 半球溫带地区大规模流行扩散?这是个自然因素,不是人为因素。是否存在受北半球温带季风影响的气溶胶传播?意大利科学家已发现气溶胶中存在病毒。不 少 学者认为病毒与生命起源有关,发育的早期阶段是非生命性质的有机分子团,因此不存生与死,可以被气溶胶携带远距离传播。 (b) 为什么在冰島 、 魁北克、百慕大这些人烟稀少的地方会出现強至超強感染区?显然不是人流传播。 据 deCODE 基因公司 资料 , 在冰岛地区 对确诊患者进行 基因 检测,发现 有 40 种变异病毒 ,并发现首例二次感染者, 体内存在 2 种新冠病毒,其中一种是原始的变体 ,无证状感染者比例高达 4 8% ,显然病毒在冰島已存在长时间的流传。 (c) 为什么北大西洋周边地区病毒感染传播形成了扩散趋势面和梯度变化 ? 自然界物质与能量传布服从扩散方程描述,受物质浓度和能量密度梯度制约。大众都明白自然界水只能从高处往低处流,难道西方 的 一些政客不明白这个道理。而人流传播常是孤島式,湍乱式,难于形成有规律的扩散趋势面。 全球 2020 年春季新冠病毒感染扩散势态 等值线 图 图例 : 疫情等值分区(人口 确诊 感染率千分数) : 0.02 关注区 , 0.02-0.1 控制区 , 0.1-0.5 弱感染区 , 0.5-1 感染区 , 1-2 重感染区 , 2-4 强感染区 , 4 超强感染区 . 。
个人分类: 环境灾害|372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不完全列举那些远离一国本土的岛礁
hypermarket 2016-1-28 15:34
远离一国本土的岛或礁,美国、英国、法国都有很多,散布在北大西洋、南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等大洋。日本也有一些,例如南鸟岛(Minami Torishima,也叫马库斯岛Marcus Island)。中国南海的很多岛礁也在国际传媒的大量报道中越来越受人关注,其中部分岛礁远离本土。不过除了这些,其实还有很多类似情况。 澳大利亚:在印度洋上的圣诞岛(The Territory of Christmas Island)和科科斯群岛(Cocos or Keeling Islands),这些岛离印度尼西亚要近得多。 印度:在印度洋上,安达曼群岛(Andaman Islands)离缅甸要近得多,而尼科巴群岛(Nicobar Islands)离印度尼西亚要近得多。 也门:在印度洋上,索科特拉岛(Socotra Archipelago)离索马里更近。 毛里求斯:在印度洋上,阿加莱加群岛(Agalega Islands)离塞舌尔更近。 赤道几内亚:在大西洋上,安诺本岛(Annobon)离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更近。 西班牙:在大西洋上,加纳利群岛(Canary Islands)离摩洛哥更近。 葡萄牙:在大西洋上,马德拉群岛(Madeira Islands)离摩洛哥更近。 希腊:在地中海上,罗德岛(Rhodes)离土耳其要近得多。 丹麦:在大西洋上,除了格陵兰之外,法罗群岛(Faroe Islands)也离本土较远,离苏格兰和冰岛更近。 挪威:在北冰洋上,扬马延岛(Jan Mayen)离冰岛更近。 哥伦比亚:在加勒比海上,巴霍努埃沃礁(Bajo Nuevo Bank)和小塞拉纳礁(Serranilla Bank)离牙买加、尼加拉瓜、洪都拉斯等国更近。 新西兰:在太平洋上,纽埃岛(Island of Niue)和库克群岛(The Cook Islands)离本土较远。 所罗门群岛:在太平洋上,蒂科皮亚岛(Tikopia)离瓦努阿图更近。
406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轴心时代4
benlion 2015-3-11 09:40
第 1 轴心时代:印度 - 中国(秦汉)和波斯、希腊(东罗马) - 罗马文明,犹太教、佛教和诸子百家、希腊哲学; 第 2 轴心时代:中国(隋唐到元朝)的道家 - 儒家和开封犹太教、登封禅宗的建立和中国书院、古镇的发展,化学、光学等经验科学和工程范式,中国 - 阿拉伯 - 欧洲丝绸之路; 第 3 轴心时代:查理曼欧洲、中欧和英联邦文明,从伽利略到道尔顿(仍称化学哲学)的近代科学,从瓦特蒸汽机到电气化的工业革命,物理学 3 次综合和实验科学范式; 第 4 轴心时代:环太平洋国家的工业化,计算机、互联网、生物技术和系统科学范式等。 其中,欧洲文艺复兴到郑和(明朝)、哥伦布的大航海时代,可以称为第 2 到第 3 轴心时代的过渡时期, 19 世纪法国大革命到 20 世纪物理学革命,可以称为第 3 到第 4 轴心时代的转换时期。 从印刷技术到互联网技术,构成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大周期,而后,将进入工程生物和智能机器的发展时期,并诞生新农业、新能源、新工业和新医学时代。 附注: 1 )哥白尼天文学革命是理论变革,伽利略开始的是科学新范式建立。 2 )中国古代是声学、光学、化学、筹算和磁学等单学科的实践经验或工程范式,诸子百家也可理解为实践或社会研究的工程范式。 3 ) 16 世纪到 19 世纪的欧洲近代科学是力学与声学、电学与磁学等学科综合,以及哲学思维和数学方法、实验技术结合的实证科学范式发展。 4 )工业革命和启蒙运动之后,导致了产业结构和社会形态的变革, 19 世纪到 20 世纪的科学范式和管理模式,又发生了新的转换。 - (文明论稿:结论) -
个人分类: pacific|2279 次阅读|0 个评论
环太平洋 - 文明转型
benlion 2015-2-23 11:16
从地理探险到工业革命,构成近代欧洲文明 - 实证科学范式的奠基,建立在经验主义与逻辑思辨的结合基础上。 从工业革命到工艺美术运动,构成现代文明的发展,在工程技术和设计艺术的基础上,建立了标准化产品复制的工业制造模式。 20世纪,计算机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进入生物系统与人工机器的工业科学发展时期,经历19世纪,科学思想的模型,从循环论模型、演化论模型,也发展到网络论模型,在神经网络和细胞分子网络的应用,进入系统与合成生物学 - 人工细胞和纳米机器的世纪。 从宗教改革到启蒙运动、从工业革命到工艺美术运动, 其实,这里经历了查理曼欧洲文明与英联邦文明的转型。 -(系统医学与药物学)-
个人分类: APEC|2112 次阅读|0 个评论
环太平洋文明
热度 1 benlion 2014-12-27 11:19
一般来说,希腊文明是指轴心时代的古典文明,之前的爱琴海区域可能是埃及 - 巴比伦等中东文化,也就是印度河、波斯湾到地中海、黑海区域的古代文明,包括,也是泥版、印章和象形文字等。 古代中国文化,不仅,包含儒家文化,而且,其它文化,如,佛教来自印度,以及各种民间和宫廷文化,中国,从来没有如同欧洲,形成一统的基督教文化。中古代,地中海、黑海、里海和咸海到波斯湾、印度洋等区域,形成了东西方贸易与文化交流。 近现代欧洲,从拜占庭希腊南、北丝绸之路的交叉点 – 意大利北部掀起文艺复兴到地理发现和宗教改革时期,而后,进入了近现代科学与工业文明的建立与发展。尤其,通过阿拉伯的代数、化学发展,以及收集的希腊典籍和中国文献、器物,而后,拜占庭的资料等传入欧洲,从而,在欧洲形成了东西文化的交汇与研究。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全球文化、教育与科学和产业发展的时期,环太平洋形成了跨国的组织机构发展模式,如,在美国加州建立研究与开发中心,在中国建立制造公司与贸易中心等企业管理的商业模式。 - (环太平洋时期) -
个人分类: 201415|1811 次阅读|5 个评论
博客日记 - 2011年-2014年
benlion 2014-12-3 15:45
儿童时代,惊讶的是破土而出的芍药和夜里的梦境, 1972年则惊讶生命的诞生和意识的突现,经历1983年的结构论和2003年的论精神思考,以及1983年到1993年的系统与科学哲学、2003年到2013年的社会与文化哲学探索,1992年到2003年生物系统的科学与工程在理论与技术的结合阐述,而后,终于形成系统医学与药物学的系统遗传学与系统生物工程研究的方法体系,从而,形成双可选择 - 深入生物系统的进化与发育机理研究,或是展开疾病的遗传分析与药物筛选的应用开发? 印度-中国、希腊-欧洲深刻的哲学思维和科学的理论发展模式,不同于北美到环太平洋的工程科学与创新经济的技术发展模式;然而,系统生物学与合成生物学的方法基础,却是实验科学与系统科学的再度结合范式,不同于以往的实验科学或理论科学,这就导致了这2年的探索与思考。 -(博客日记 - 探索与思考)-
个人分类: 201415|1457 次阅读|0 个评论
南海和大西洋发现大量花岗岩说明海底扩张不存在
热度 7 liangguanghe1 2014-12-3 13:19
南海和大西洋发现大量花岗岩说明海底扩张不存在 The granite found in south China sea and the Atlantic show seafloor spreading does not exist 梁光河 一、南海海底发现花岗岩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100 万永暑礁幅(C49)海洋区域地质调查》,用拖网于西南海盆水深约3000 m 的1yDG测站(11°29′N、114°04′E)、水深约2800 m 的2yDG 测站(11°47′N、114°56.6′E)和水深约4000 m 的3yDG 测站(114°20′E、13°28′N)获得了一批宝贵的花岗岩和各类沉 积-变质岩的样品(邱燕等,2008)。 这些花岗岩和变质岩样品的测试分析表明,它们的形成时代为109.7 Ma-120 Ma,属于早白垩世晚期。其岩性和地球化学特征与珠江口盆地早期勘探揭露的海底岩石相同,表明它们同属于华南东部中生代花岗岩带的组成部分。 1yDG 测站拖网获得的体积较大的花岗岩岩块,岩性为细粒黑云母花岗岩。1yDG 测站位置远离大陆,水深达3000~4000 m,基本可排除岩块是由人工或水流搬运而来的可能性。花岗岩岩块直径超过20cm,顶面有类似青苔的黑色附着物,表明该面是岩石的暴露面, 附着物是岩石长期与海水接触的结果。2yDG 测站拖网获得了大量直径为3~15cm 的岩石碎块(图1),碎块表面颜色为黑色或褐黑色。碎块成分较杂,主要有石英砂岩、石英岩、云母石英片岩、花岗岩等。3yDG 测站同样获得了块体较大的花岗岩样品,但其岩性与1yDG 测站的略有不同,属于花岗闪长岩(图1)。 位于所谓“古南海洋中脊”附近的3yDG 测站发现大量古老(约110Ma)花岗岩和变质岩,是海底扩张不能给出合乎逻辑解释的,请注意这些花岗岩都发现在斜坡部位,作者推测它们是古华夏陆块曾经在此向北漂移所遗留下来的遗撒物(或同期在陆块尾部形成的产物),它们曾经浅埋在深海海床上。 白垩纪花岗岩主要分布在浙闽粤沿海地区。南海北部陆架至少有10 口井钻遇到白垩纪花岗岩,其中珠江口盆地珠一井在1744~1750 m 处见粗粒肉红色花岗岩,同位素年龄73~76 Ma;珠二井在2270 m 井段处见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同位素年龄71~76 Ma;珠三井见粗粒黑云母花岗岩,同位素年龄69~70.5 Ma(金庆焕,1989)。此外,莺歌海盆地的莺9 井、琼东南盆地的崖13-1-1井等也钻探到中生代花岗岩。 二、大西洋海底发现大量花岗岩 http://scitech.people.com.cn/n/2013/0508/c1057-21407835.html    中新网2013年5月8日电据新加坡《联合早报》8日报道,巴西地质学家宣布,在距离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约1500公里的大西洋海床上发现大片花岗岩,可能证明类似“亚特兰蒂斯”的失落大陆确实存在。  巴西地质勘探局一名高级官员桑托斯说,研究人员两年前在巴西及国际水域之间的一处海底山脉“里约大海隆”(Rio Grande Elevation)进行挖掘作业时,采集到一些花岗岩样本。  此次调查使用了日本海洋研发机构的载人潜水器“深海6500”,是载人潜艇首次在南大西洋展开调查活动。最终在水深910米处发现高宽约10米的岩崖。经过影像分析确认为花岗岩,此外其周围还有大量无法在海底形成的石英砂。 根 据地幔对流模型,大洋中脊是地幔上升岩流顶托大洋地壳裂开形成新洋壳的地方,距离大洋中脊越近洋壳越新,而且大洋中脊附近的新洋壳都是玄武岩。但是,除了以上新发现,前人大量的观测事实证明,大西洋中脊附近存在古老的花岗岩和浅水灰岩(在大西洋中脊附近发现有15-16亿年前的花岗岩、中侏罗世浅水灰岩)。按照海底扩张,整个大西洋洋底的岩石年龄不应该超过两亿年,而这些镶嵌在大西洋中脊上的浅水灰岩和花岗岩的年龄却高达几亿年乃至十几亿年。这些观测事实用板块构造难以给出合乎逻辑的解释。 不符合事实的海底扩张假说模型 大洋中 多处发现斜长花岗岩,传统观点认为这些斜长花岗岩是玄武岩分异结晶成因。但在南印度洋发现的斜长花岗岩地球化学投点显示,它们大多落在大洋盆地构造环境中(Koepke,2007),因此Koepke认为所谓的分异结晶可能并不存在。如果按照新大陆漂移模型来解释,就比较简单,这些斜长花岗岩是玄武岩与沉积岩混溶成因。 阅读下面链接中的文章也许会改变您很多看法: http://hi.baidu.com/liangguanghe1 参考文献: (1)邱燕, 陈国能, 刘方兰, 彭卓伦,南海西南海盆花岗岩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地质通报,2008,No.12:2104-2107 (2)金庆焕.南海地质与油气资源 .北京:地质出版社,1989:151-219.
个人分类: 大陆漂移|6862 次阅读|16 个评论
论学术带与产业带
benlion 2014-11-30 12:23
20世纪90年代,我阐述过城市群概念和中国、欧洲和北美的城市群布局和文化、经济的发展。 经历几十年考察与思考,也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 1)北太平洋经济带 - 北美西部到东亚东部、澳洲等区域,形成了经济发展活跃的海岸线,如,中国的香港到上海的东南部,北美的温哥华到圣迭戈等; 2)大西洋学术带和经融中心 - 瑞士和荷兰到英国,以及美国东海岸,如,美国的东北部MIT到东南部的霍普金斯大学等区域。 因而,如果,要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家或科学家,就有必要思考,到太平洋区域发展,还是到大西洋区域发展 - 因为,世界已经是一个全球公司和国际科学时代。 -(全球化的抉择)-
个人分类: 北太平洋|2116 次阅读|0 个评论
07全球化文明进程
benlion 2014-11-23 23:33
无疑,人类轴心时代文化,属于用不同语言谱写的全人类文化,印度教 - 希腊神话和犹太教 - 儒家史学的文化模式,形成了理论思辨和实践技术传统,奠基了现代文明发展的基石。 经历了中古代中国文明、近现代查理曼欧洲文明到现代全球文明的发展历程。 在印度 - 希腊和波斯 - 中国中间的咸海区域到以色列 – 构成中古时期的东、西方文化交融,孕育了实验科学的代数和化学基础,而后,在查理曼欧洲的边界 - 波兰 - 意大利 - 西班牙到荷兰 - 英国区域 * ,开启了近现代文明的发展。 哲学和艺术偏向于理论的创造,而数学和技术偏向于方法的发明等,成为人文( humanities )和科学( sciences )的构成要素。思辨与实践的结合诞生了实证方法,分析与综合的结合形成了系统思维,而公理论、因缘论与创造论、发生论,构成知识体系的自洽闭环与开放发展。 欧洲延伸到环太平洋的俄国、南美和北美、澳洲,形成与中国文明的文化交融,将可能发展出以色列宗教、“印度 - 希腊 - 华夏”哲学(或“儒释道”)文化模式,形成独立人格与社会意识的全球文明精神。 国际教育、科学和文化,国际资本、股市和交通、互联网等,已经使得地球成为全球村,而公司组织发展到全球公司时代。 注 * :中国以长安到泉州、云南到渤海湾构成古代丝绸之路的口岸。 附、索引 - 理论、概念、方法与技术 1 )结构论与精神论, 4 轴心时代理论,有机机器理论,文明体,城市群,欧盟 - 北美、东亚 - 澳洲模式等; 2 )系统生物科学与工程( BSSE ) - 理论和计算、实验与工程方法的生物系统与人工生物系统研究,系统医学与药物学,系统遗传学与系统生物工程,细胞仿生工程,输卵管生物反应器和细胞通讯的分子电路图等; 3 )细胞突变连续筛选方法,序列标志片段显示分析,细胞传感器与自繁殖细胞机器人等。 - (环太平洋文明) -
个人分类: future|1919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7 12: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