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水滴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疫情 小红袄 水滴
yag195544 2020-3-12 11:07
疫情 小红袄 水滴 文/岳爱国 自2020年的1月底以来一直宅在家里,偶尔与朋友通个电话,彼此问候一下。每次通话必讲的一句话就是:不给国家添乱,安心在家宅着。 在家宅着是实情,但也没彻底闲着,我这个人不愿意闲着。除了正常的生活必须以外,常做的几件事就是:写点东西,没有写作计划,有了感觉就写上一篇;读几本书,攒了好几本早就想读的长篇,这次较为长久地得闲,是再合适不过的阅读季了;追几部口碑不错的电视剧,本没有追剧的习惯,但这段日子,时间过于充裕,靠追剧打发掉一些时光是个不错的选择。 在2月疫情最吃紧的那些时日,我所追的电视剧剧情、所阅读书籍的内容,就像事先约好了一样,齐刷刷地都到了褃节儿处。真实的疫情事态发展与虚构的艺术作品情节发展不期而遇地缠绕在了一起,搞得我神魂颠倒,就像藏在心底的一个天津大麻花儿,几根儿面棒棒相互间缠绕在一起,再经过油炸,不掰碎了休想分出个子丑寅卯,那些时日我被真真假假的几件事搅得心神不宁。 到2月中旬的后半期,正是我国新冠肺炎疫情的高发期,那几天,全国每日的存量确诊数达到了疫情爆发以来的峰值,峰值的最高点停留在了2月17日,那一日全国存量的确诊数高达58097例。虽然相信,有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有数万名医护人员的最美逆行驰援,还有全国人民的自觉配合,疫情终有一天会被控制住,但当下的疫情究竟是何走向,疫情究竟终结于何时日?不要说我们这些门外汉,连权威的流行病学专家们都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倒计时表。因此为新冠肺炎疫情的无序走向而忧心忡忡,是那一段时日的必然心态。 仍是在2月中旬的后半期,北京卫视、上海东方卫视正在热播的电视剧《新世界》剧情发展到了最后要摊牌的时段,尤其是紧紧陪伴着剧情发展而须臾不离不弃的“小红袄”谋杀案,也要最终揭晓那个神秘的、残忍的、病态的“小红袄”究竟何许人也?伴随着剧情的发展,许多《新世界》的追剧者都在私下里臆测着,虽都猜得头头是道,但猜测总归是猜测,基本是不作数的。随着《新世界》剧情大结局的最终到来,“小红袄”千呼万唤终于现出真身,就是那个毫不起眼、老实巴交、逆来顺受的小个子狱警十七。直到今天我也没弄明白,究竟这个“小红袄”人设与1949年北平的和平解放有什么必然联系?或者其中寓意着什么深奥的内涵?不得而知。但不得不说的是,正是这个扑朔迷离的“小红袄”的存在,才牢牢地将那么多的追剧者拴在了各家的沙发上达一月有余。待冗长的70集剧情都演播完了,谁再喊上当早已晚了三秋,毕竟你已经陪着夺命的“小红袄”跑完了累得半死的70集马拉松长剧。 要说关注“小红袄”有替古人担忧之嫌的话,无独有偶,我同时还在杞人忧天,为虚无缥缈的未来世界人类担忧着。为何这样讲?因为那一段时日,我正在阅读一部被许多科幻作品爱好者推崇备至的我国科幻作品的扛鼎之作——《三体》。虽然早就慕名购置了全套《三体》,但在疫情之前却一直未得品读。不是不想读,而是总想找一个大块的时间,一口气读完这一套三册距离人类极其渺远的科幻故事。同样是在2月中旬的后半期,我已阅读到了《三体》的第二部《黑暗森林》的下部,那颗三体世界向太阳系派发的、精灵般的“水滴”鬼使神差般地跃入我的眼帘,出现在了我的精神世界。 《三体》的作者创编的“水滴”的故事是从一片祥和的氛围中发端的。当地球人类的太空舰队发现了“水滴”后,起初,人们对这枚外表姣好的探测器虽存有戒心,但却还是试图将它视为三体人向太阳系文明派出的和平使者。作者是这样来描述这颗“水滴”的: “探测器的大小与预想的差不多,长三点五米……呈完美的水滴形状,头部浑圆,尾部很尖,表面是极其光滑的全反射镜面,银河系在它的表面映成一片流畅的光纹,使得这滴水银看上去纯洁而唯美。它的液滴外形是那么栩栩如生,以至于观察者有时真以为它就是液态的,根本不可能有内部机械机构。” 也正是这一枚小巧、貌似和平的使者,却在去执行俘获这颗“水滴”的太空舰队考察人员、同时也包括吾类读者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瞬间发威,以第三宇宙的双倍速度直至十倍的速度,在仅仅30多分钟的时间里,摧枯拉朽般地将地球人类布控在太空中的近2千余艘全副武装的太空战舰一一撞毁,仅7艘逃遁。虽然明知这是一部纯粹的科幻作品,但阅读到这几页文字时,我的心依旧是抽得紧紧的,连呼吸都不那么顺畅了,似身临其境一般,我当时的感觉是实实在在地“杞人忧天”。从我的阅读感受就可以说明,作者的写作水平、讲故事的水平十分了得!将一个完全虚构的科幻故事铺排得风生水起、引人入胜。 天道好还,多行不义必自毙。 杀人嗜血的恶魔“小红袄”,本想屠掉觊觎已久的猎物——地下党田丹,最终反被田丹击毙,终于在北平和平解放之时,为贾小朵等一干冤魂伸张了正义,同时也令众多观屏者消除了长达60多集的疑惑。 本想灭掉太阳系地球文明的三体人,因为地球面壁人罗辑的出手,最终靠着科学的手段达到了威慑三体人的目的,地球人类迈入威慑纪元(当然《三体》的故事情节还在发展着,三体文明与地球人类再次交锋。但此是后话,预知后事需要阅读《三体》第三部——《死神永生》)。 灭除虚构的恶魔,只需要一部作品的作者极其二度创作人员的笔下生花就可实现。可面对真实存在的新冠肺炎病毒可就没这么简单了,需要无数的医护人员的努力,需要无数的科研人员的努力攻关,当然还要有无数平凡人无私的密切配合,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工程的总指挥部是党中央;医治并拯救病毒感染者于水火靠的是广大医护工作者;查找、分析、厘清病毒的实质与宿主,早日研制出抑制病毒的疫苗及有效治疗药物等需要广大科研人员;共克时艰、共渡难关则需要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攻克疫情,也同样匹夫有责。 让我们共同努力吧!曙光就在不远处等着我们。 写于2020年3月12日
个人分类: 随笔|2224 次阅读|0 个评论
水珠、气泡、liquid jet 以及其他
热度 1 zhongwei2284 2013-7-14 13:09
很多东西,最怕习惯了!习惯了某种思维,习惯了某种生活方式! 从小就有的某种观念告诉我,不同的液体是可能不相容的。例如一滴油滴到水面上将会发生什么?不言而喻,油会击打水面之后浮在水面之上。那一滴水滴在水面之上,会怎么样呢?闭上眼就能回答它的最终归宿是溶入水中。那水滴在溶入水中之前,会发生什么呢?水滴浮在水面有可能吗? 这个在观念上似乎是不太合理的问题,但自然地神奇之处就在于不断给人以惊喜。水珠是有可能浮在水面上的,而且,它还可能带着曼妙的舞姿跳个水上芭蕾呢!(见图一左与图一右) 图一(分别引自 ) 虽然这是一种亚稳态,但却依然给予了观念上的震撼,这种现象也是常常可以看到的。有时候用一根小木棍搅动浅水滩就有可能出现。曾经无聊时拿了一瓶只装了1/4的矿泉水,在大约水气交界处的某侧用手指用力去弹矿泉水瓶身,也曾经欣赏到了一场紧凑的演出,舞台光影闪动,舞剧一幕接着一幕,着实动人。 2005年,关于水珠在水面游走的问题似乎被解开了 。在某些网站上,它还被冠以“千年难题被破解”并被争相报道。 水滴溶入水面之前,还有一些别的同样美妙的事情发生着呢。若一滴水自高空落下,“噗通”落入水中,有可能溅起水花然后消失了,也有可能冒个大大的气泡 (图二左),或者形 成一个liquid jet ?!(图二右)这方面的study还在继续! 图二 最近,我在想,水珠在水面的游走于激起的气泡或者liquid jet之间是否有什么联系呢?这是已经完成了的想法?它是否有多大意义?在这些问题的更进一步思考的过程中,总觉得有点跟不上节奏了。在一开始就缺乏指导的情况下很容易多走弯路。走弯路不要紧,就怕走着走着折不回来了。很多时候总得多走些弯路才能体会的更深刻! 参考文献: Y. Couder et al , From Bouncing to Floating Noncoalescence of Drops on a Fluid Bath , Physical Review Letter.2005(94): p( 177801 )1-4 Y. Couder et al , Walking and orbiting droplets , Nature,2005(437):p208 Hasan N. Ocuz Ander Prosperetti , Bubble entrainment by the impact of drops on liquid surfaces , J.Fluid.Mech,1990(219):143-179 John R. Richards et al , Dynamic breakup of liquid liquid jets .Phys.Fluids,1994,6(8):p 2640-2655
个人分类: 生活与自然|4853 次阅读|2 个评论
水滴——任何事物,在特定条件下,都可以是很美的
热度 10 dkysdc 2013-5-28 09:31
刚才邢富强在《 苍蝇也好色 ?》的博文评论中说:“ 恶心的绿苍蝇,原来可以这样美” 。我回复到:“ 其实,任何事物,在特定的条件下,都是可以很美的 ”。 下面几张是昨早雨后一棵山楂树上的水滴,看看美不美? 01 02 03 04 05 06 友情提示:拍摄这样的照片,最好用三脚架。我是在上班的路上,为了提高曝光速度,只好把ISO设置到640.
个人分类: 摄影|4654 次阅读|16 个评论
随笔之154:《清静》“静心方辨前程路”
uvard 2012-8-19 23:19
清静 滴水能映世界美, 芽绿可报春归来; 静心方辨前程路, 闭目更赏雾中花。 --鲍毅
个人分类: 随笔小记|2983 次阅读|0 个评论
水面上舞动的精灵(2, 3)
songshuhui 2010-6-3 18:09
沐右 发表于 2010-06-03 17:00 水面上舞动的精灵 (1) 2.像弹球一样的水滴 前面我们已经领略了水滴美妙的舞姿,了解了水滴可以在水面上反弹起来。但是在某些特定的时候,小水滴可以像橡胶球那样弹性十足。 橡胶有着很好的弹性,用橡胶制成的实心弹球是颇为有趣的小玩具,相信很多朋友都玩过。把一个弹球竖直地扔到坚硬的地面上,它可以上下跳动很多次。弹球在接触地面的时候会发生形变,原来运动的动能转化为弹球的形变能,然后当弹球恢复原状的同时,它把形变能重新转化为动能,弹球会从地面上弹起来。弹球在最终静止之前,可以上下弹动很多次。 小水滴具有的弹性在有些情况下并不亚于橡胶球。法国大学的David Qur教授利用小水滴和光滑的超疏水平面做了一个实验,以研究小水滴的弹性 。超疏水平面是通过在平面上形成细小的微米大小的结构 ,这样小水滴在这个平面上会像在荷叶上一样保持水珠的形状,而不会像在一般平面上那样摊成薄薄的一层。 用高速摄像机拍摄的小水滴在超疏水平面上的碰撞过程,小水滴的直径为0.8毫米。 通过高速摄像机可以得到上面图里的景象,和弹球类似,从高处落下的小水滴和平面接触的时候,形状略微发生变化,原来小水滴的动能就转化成了小水滴的形变能,然后发生形变的小水滴要恢复原状,整个水滴也就从平面上弹开来了。小水滴的弹性相当的好,在这个实验里,落到平面上再弹起的小水滴可以保有碰撞前90%左右的运动速度。如下图所示,小水滴可以在平面上弹起落下很多次。 大家看像不像弹球在地面上弹动的样子? 直径为1mm的小水滴在超疏水平面上的弹跳轨迹。图片的竖直方向对应约一厘米的高度。 3. 浪花一朵朵,到底为什么? 有一首广为传唱的美丽歌曲,里面这样唱着我要你陪着我,看着那浪花一朵朵~。在月球的引力或者风的作用下,海浪向着礁石冲来,然后在礁石上撞的粉身碎骨,变成朵朵飞花,这是大家熟知的事情。 但是浪花为什么是一朵朵的呢?什么情况下水撞击到固体的表面都会产生浪花么?到底是液体和固体的碰撞本应如此,还是有什么其他的因素在起作用呢?海水的速度和盐分、礁石的光滑与否、还有空气的存在,在这个过程里面,涉及了太多太多的因素,究竟什么才是问题的关键呢? 芝加哥大学的Wendy Zhang教授和Sidney Nagel教授和他们的研究生徐磊在一个实验里揭开了这个秘密。他们研究了一个水滴是怎么样撞到一个干燥光滑的平面上的 。结果如下图所示: 直径为3.4毫米的水滴以3.74米每秒的速度落在平面上(相当于从约70厘米高的地方落下),而碰撞的过程由高速摄像机忠实地记录下来。在一个大气压下,水滴撞在平面上,发生形状的变化,而边缘则会激起一圈美丽的托盘样的浪花。随着气体压强的降低,激起的浪花越来越小。在0.172个大气压下,水滴撞到平面上之后,就只是平滑的摊成薄薄的一层,不会激起任何的浪花。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海水、礁石都不是关键的因素,空气的存在才是形成浪花的决定条件,如果没有空气的话,我们也看不到浪花朵朵的美景了。 在这个水滴和平面碰撞的过程里,水的表面张力使得水尽量平滑地铺开,而空气对运动的阻碍和摩擦使得水散开的边缘不稳定。这两种因素的竞争就决定了是否会激起浪花。他们利用不同液体和气体重复这个过程,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 。 水滴落到水面上并融入其中,雨点落到荷叶上弹落而下,海水在礁石上撞个粉身碎骨,这些在我们肉眼看来或许平凡无比的事情,其真实的过程往往美妙而玄奥,可以通过高速摄像机忠实的记录下来。而这一切的平凡或者玄奥,可以通过数学和物理来完美地解释,科学的美丽,或许就在于此。 参考资料: .Pasquale DellAversana, Noncoalescence of droplets, http://www.accessscience.com . . Y. Couder et. al., Phys. Rev. Lett. 94 , 177801 (2005). . F. Blanchette, L. Messio and J. W. M. Bush, Physics of Fluids 21 , 072107 (2009). . D. Richard and D. Qur, Europhys. Lett. 50 , 769 (2000). . David Qur,Nature Materials 1 , 14 (2002). . L. Xu, W. Zhang and S. R. Nagel, Phys. Rev. Lett. 94 , 184505 (2005). 科学编辑:水龙吟 感谢水龙吟、Sheldon.Li、猛犸、霍森布鲁斯等对本文的帮助。
个人分类: 物理|1680 次阅读|0 个评论
水面上舞动的精灵(1)
songshuhui 2010-5-29 11:57
沐右 发表于 2010-05-29 11:17 1. 水面上舞动的精灵 柔和的光线里,她从空中落下,玲珑的身体落在平平的水面上,水面轻轻下陷,伴随着一圈圈向外而去轻微的波纹,她被弹回空中,如是者三;突然她融入水中,水面上出现了几圈大些的波纹,一个小一些但玲珑依旧的她又弹回空中,开始了另一个轮回 这不是某篇小说的内容,也不是某个游戏的场景,这是在实验室里真实发生的一幕,或者说,这是日常生活中每天每时每刻都会发生很多次的一幕。这里的她,是一滴晶莹剔透的水滴,这里描述的是一滴水滴如何融入到水中的过程。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系的John Bush教授利用高速摄像机记录下来了这整个的过程,大家可以通过下面的视频欣赏水滴在水面上呈现的美妙舞姿,也可以从视频截屏中略微领略这位舞者的风采。 水滴落在水面上跳动,融入水面并产生小水滴的过程视频 水滴落在水面上跳动,融入水面并产生小水滴的过程(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正如我在Dr.You第37期的答案( 漂浮在水面上的水滴 )里提到的那样,水滴可以在水面上跳动而不会立刻融入进去,是因为在水滴和水面之间有着薄薄的一层空气膜分隔着它们 。John Bush教授发现,当水滴落入水面时,这个过程并不像大家经常认为的,是水滴直接融入到水里那么简单,而是更加复杂的过程。高速摄像机的镜头下我们可以看到,在有空气膜存在的情况下,水滴在水面上就像小朋友在蹦蹦床上一样,弹上弹下;当能量消耗完之后,水滴就会静止在水面上,空气层的厚度慢慢变薄,直到水滴和水面直接接触,这时水滴会突然融入水面并产生新的一个小水滴,小水滴会向上弹起,然后再重复之前的过程。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John Bush教授通过实验和理论模拟揭示了在液滴融入到水平液面的过程中,表面张力起到的重要作用 。水分子和水分子之间总是存在着相互作用,在水的内部,这种相互作用平均起来是零,但是在水和空气的表面上,水分子的密度相对较小,分子和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大,分子所受的作用力主要为吸引力,其合力垂直于表面指向水的内部。因此水的表面就像橡皮膜一样有着弹性,总是想达到表面积最小的状态,这就叫做水的表面张力。正是由于水的表面张力,无风时的水面会保持平静,小虫子能够在水面上爬来爬去,落下的水滴会保持着接近球形的样子。 在实验里,他们通过控制水和酒精的混合比例来分别控制液滴和水平液面的表面张力,从而观察在不同的液滴和液面表面张力情况下的各种情况。我们前边说的漂浮水滴的问题属于液滴和液面的表面张力一样的情况。如下图所示,水滴融入水面的时候,水滴的下端先和水面接触并且接触面逐渐变大;随着这个过程的继续,水滴里面大部分的水会被挤到下面的水里,水滴也慢慢变瘦,而水滴和液面相连的地方会逐渐变小直到成为一个点,从而把一部分原来水滴的水分割出来;当这个点断开之后,这部分水形成的小水滴就会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向上弹起来。下图给出的是电脑模拟的结果,和实验上观测到的(我们前面提到的录像)相一致。 计算机模拟的液滴和水面表面张力相等情况下小液滴的产生过程。红色表示的是原来水滴内的水。 就这样,一个水滴融入水面之后,它的一部分会形成一个新的小水滴,而这个新的小水滴在融入水面的时候会再形成一个更小的水滴。这样的过程会连续发生几次次,直到水滴小到可以直接融入水面,正如我们在约翰.布什教授的录像里看到那样。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John Bush教授所做的实验里,水滴落下的位置离水面很近,只有几个毫米的样子,这相当于把水滴轻轻地放在水面上一样。如果水滴从更高一些的地方落下来,那它会以比较大的速度和水面相撞,大家看到的现象会略有不同,即如下图显示的结果。 UltraSlo.com网站上显示水滴从高处落入水中形成小水滴过程的照片。 就像流星撞到地球上形成的环形山一样,水滴和水面相撞时首先会激起一圈环形的结构,把水向周围排开。环形结构里的水流回中间的时候,又会把一些水激起,形成一个类似于前面水滴实验里看到的水柱。然后,类似地,水柱里的水向下回流,同时水柱迅速变瘦,在水柱的顶端偏下的位置形成一个断点,就这样,一个小水滴形成了。在这整个过程中飞溅的浪花和断开的水柱会形成很多小水滴,其中有一部分竖直方向运动速度较小,就会形成前面提到的漂浮在水面上的小水滴。 在每天的刮风下雨、飞瀑流水、海浪波涛里,数不清的漂浮在水面上的小水滴会默默地形成,默默地在水面上跳着美丽的舞蹈。 参考资料: .Pasquale DellAversana, Noncoalescence of droplets, http://www.accessscience.com . . Y. Couder et. al., Phys. Rev. Lett. 94 , 177801 (2005). . F. Blanchette, L. Messio and J. W. M. Bush, Physics of Fluids 21 , 072107 (2009). . D. Richard and D. Qur, Europhys. Lett. 50 , 769 (2000). . David Qur,Nature Materials 1 , 14 (2002). . L. Xu, W. Zhang and S. R. Nagel, Phys. Rev. Lett. 94 , 184505 (2005). 科学编辑:水龙吟 感谢水龙吟、Sheldon.Li、猛犸、霍森布鲁斯等对本文的帮助。
个人分类: 物理|199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叶子上的水滴--佩雷尔曼拒奖感怀
FupingZeng 2010-4-12 13:05
水,滋润着大地,哺育着生命。在人类的眼里,水是平常的,也是廉价的。只有口渴到了极限,才能感到水的珍贵。 水被洒在叶子上,希望水滴能够滋润叶子,叶子也支撑着水滴,吸收,并将其转化为有用成分。 用不同的视角,在不同的环境下,叶子上的水滴被分化,其被注意到的程度也是不一样的。 在这个社会中,众多的知识分子都是社会中一员。任何一个被单独评价和看待的分子,似乎就如叶子上的水滴? 在一片叶子上,默默滋润着呵护自己的叶子的水滴,是平凡的,不起眼的。 当换一个视角去看这些水时,有的就比较突出,有的还是那么默默无闻。 也有喜欢把自己突出的,为了突出,命悬一线,也要突出,却很难被人看到。与很多一辈子争名夺利, 却总归默默无闻,最终黯然退场的人非常相似。 突出的优点是,只要换一个小环境视角,背景不同,就有被发现的可能,虽然已经快要掉进土里,在粉身碎骨中湮灭,却在有些人眼中留下闪亮的一刻。 当有人故意深刻的改 变环境 ,强迫大家用一个相同的视角,去看一滴突出的水,会异常的灿烂,光辉夺目,让人感觉到那么晶莹。 其实,就是 一滴已经快要没用被掉到水泥地板上,然后挥发到无垠的空中的小水滴。 大多数的水滴,还是该在自己的位置上,发挥着自己的作用,虽然平淡无奇,却是尽心尽 力,更能体现其价值 。 因为,水滴的作用, 不是为了突出那 刻的炫耀,而是为了更好的哺育。灿烂的鲜花和丰硕的果实才是我们的意义。 后记, 有感于佩雷尔曼先生再次拒绝丰厚的大 奖,周六忙活了一个上午,搞出几张没啥美感,也没啥技术含量的片子。 所有的片子都是 在书房的一棵不知名的草 上拍摄,完全自然光。所有的片子都只调整了 亮 度与对比度 ,进行了压缩 ,没有其它修饰。 一家之言,欢迎合理拍砖。更欢迎对摄影技术不足,提出建议。
个人分类: 人生点滴|3216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才如水滴
boxcar 2010-3-31 06:48
前几天吴飞鹏老师在他的博客上晒了下他在周末拍摄的叶子上的水滴【1】 ,不但让我等欣赏到了在普通的草叶上面的普通水滴,也让俺们领悟到了不少在这些简单事物背后蕴含的哲理。趁着吴老师的水滴未干,我也来凑个热闹写一篇博文,不过我不是上来讨论摄影技巧或参加科学网已在悄然进行中的摄影作品大PK的,因为我那三脚猫(不是三角架)的摄影功夫不值一晒,业余级的相机更加拿不出手,而是打算继续近半年前我曾开的一组博文题目人才的流体力学,这篇就算是这个系列的第5篇吧。为了吸引读者对相关问题的关注(虽然这样有骗点击量之嫌),我把前4篇列在本文的后面【2~5】。 人才如水滴,我在写这个系列的第4篇的时候就已经隐隐有所感悟【5】 每个人(优秀并得到了众人的承认与赏识者可被称为人才)都有自己具体的情况,虽处于某种大潮之中(例如现如今化海龟为海带的归国求职潮),却都是各有特点的一滴水,不过混迹在大潮之中并不起眼,只有当他立身潮头之时(能成为名噪一时的风云人物)或者忽然飞溅于一片潮水之上(忽然因某种独特的原因成为焦点)时才为人所见。 这次看了吴飞鹏老师的摄影作品,进一步加深了对人才水滴的认识,此前我只想到了水滴的突出和消逝,却没有对水滴的价值做深度的思考。 在吴老师的照片中,晶莹剔透的水滴落在片片草叶之上,草叶成了承载水滴的平台,让它能以一个水珠的形式以各种角度和姿态停在上面,或隐或现;同时,水滴也装饰着这个平台并滋养了它。这就如同人才和他所服务的单位机构的关系,一个公正稳定的单位机构可以给人才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平台、一展抱负的空间和扬名立万的机会;人才像一滴水被托在草叶上一样在其中安稳地工作,像水滴滋养草叶一样为这个单位作出自己的贡献。当然,在这种状况之下,人才未必会成为关注的焦点,因为这样的水滴很多,或许只有没被层层草叶覆盖、落在最上层的水滴才能够被注意(被拍摄),这就如同那些声名显赫的牛人时常受到更多的关注一般。实际上,滋养植物的水滴并不仅仅是浮在最表层的这几个代表,那些被遮盖了的水滴的作用不能忽视,而且由于曝光机会少,蒸发得慢,他们发挥滋养作用的时间甚至更长。如果水滴都不给草叶提供滋养,都仅仅浮在上面展现自己的折射、反射的光芒,那么草叶会慢慢的枯萎,最后也会失去对水滴的支撑。 如果草叶是倾斜的,水滴在上面并不稳定,可能会被倾斜的草叶弄得滚来滚去,这样会有很多水滴得到更多被关注的机会。这就如同一个单位机构,如果它里面没有足够稳定的工作环境,制度规章经常变动、很多事情处置得也够不公正,经常折腾,人才在里面就会感受到不安稳,会有很多激荡和冲突,这样也就无法安心工作。这就像滚动的水珠没法很好地滋养草叶一样,仅仅看到了它的存在,却无法充分发挥作用。尽管这样的草叶动感十足、水滴们也平添了许多次被专注的机会,又能如何?如果草叶上本来就落有尘土,水滴在上面滚动的时候就会变得浑浊,失去了清澈美丽的本来面目。 如果水滴不幸滚到了草叶的边缘,可能会命悬一线,搞不好会向涂序新博士一样悬崖撒手,变成不幸的自由落体,最后消失在下面的泥土之中。当然,这样落入泥土的水滴将会以一种看不见的方式暗暗地滋养着植物。实际上,一个草叶能够承载的水滴是有限度的,少量水滴在上面的时候,草叶是平正和稳定的,多了稳定性就会下降,就容易出现倾斜,就会有水滴被边缘化。这就如同一个单位机构,里面有少量脱颖而出的人才的时候容易相安无事,人才多了以后,如果承载能力有限,想继续保持稳定就会有一定的难度,容易由一些人才被边缘化,最后被迫离开。 总之,人才亦如水滴,可以借助承载的平台来表现自己的绚丽,更要滋养承载的平台。平台也要尽量公平稳固,让人才长期稳定地发挥作用。 ~~~~~~~~~~~~~~~~~~~~~~~~~~~~~~~~~~~~~~~~~~~~~~~ 【1】吴飞鹏:叶子上的水滴--佩雷尔曼拒奖感怀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06748 【2】吕喆: 人才的流体力学 (一)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59715 【3】吕喆: 论人才的流体特征人才流体力学(二)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60003 【4】吕喆: 人才流动的力学分析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61949 【5】吕喆: 人才的流体力学(四)自由落体的悲哀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64576
个人分类: 生活感悟|7484 次阅读|7 个评论
浴室中水滴的热辐射冷却
热度 2 qianlivan 2009-11-2 20:59
可以发现,浴室中喷头喷出的水滴在不同的高度时的温度有一些差异。考虑水滴下落1米的冷却过程。水滴下落1米所需要的时间估算为 。 假定水滴的半径r是1毫米,从喷头喷出时的温度 是 ,也就是大约313K;假定环境温度 是273K。如果水滴是辐射冷却,水滴的冷却可以由方程 描述。将 近似为 ,可以得到 。 这表明辐射冷却是可以忽略的。有可能汽化是主要的冷却过程。因为水汽化所吸收的热量大约相当于质量为500倍的水温度降低1K所放出的热量。因此只要水滴中有1/50的水汽化,水滴的温度就可以下降10K。
个人分类: 思考|4976 次阅读|8 个评论
[Dr.You第37期]读者来信:从一滴水,看一片海洋
eloa 2009-7-21 19:09
Dr.Who 发表于 2009-07-20 23:11 第三十七期问题:当一滴水融入大海? (查看详情,请点击群博右边栏的Dr.YOU专辑) 本期Dr.You收到了三封来信,其中还有一封不符合规则下次来信的同学们请注意出题时的规则说明哈。 接下来刊登的两封信来自瞭望星云和RSO3Na同学,他们再次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同一个名词 瞭望星云 我觉得这一期的问题很不错。既没有现成的答案,又很方便自己动手来实验,而且也容易找到一些回答的线索。 通过一些演算,我也给它找到了一个简单的解释,可由于解释太简单了,直接说出来感觉好没有悬念,所以让我们一步一步来逼近答案。 首先,结合热心的实践家InThatWay 同学提供的照片,我们可以确定,水珠在水面上停留的现象确实存在。而且根据照片,我们可以画出如下的剖面图来: 应该说明的是,这只是个近似的剖面图,因为水珠在水面上停留的时候底部是什么形状我们并不知道,也很难推理得到。所以我们仍然用球形代替(但通过计算可以发现,这个近似不会带来太大的误差)。 那么问题就来了,水珠如图中那样停留在水面上,到底会不会直接溶解呢?再问深一点儿:既然水珠和水面的成分一样,为什么中间会存在界面呢? 这个问题,还是要从InThatWay的实验中来找答案。 在他的实验中,水珠和水面都是溶了洗洁精的,洗洁精里面的有效成分大多是烷基苯磺酸的钠盐。这些钠盐溶于水后,会电离出一个带正电的钠离子和一个带负电的烷基苯磺酸根,这个烷基苯磺酸根一头是亲水的,另一头是一条长长的烃基,是疏水的。当存在水面时,这些酸根就会在水面上一字排开:亲水的一头朝向水面内,疏水的一头朝向水面外(下图中红点表示疏水基团,黑色的尾巴表示亲水基团。当然液体内部也是有一些分子的,它们在零散地游动)。如下图所示: 显然,水珠的表面和下面的水面上都布满了烷基苯磺酸根。因为这些酸根都是带负电的,所以洗洁精水珠和洗洁精水面上也都会呈现微弱的负电性。既然都带负电,那么水珠和水面之间就有一层微弱的斥力,这层斥力一定会使得两个表面的融合变的困难。所以我猜想,这个斥力可能就是我们要找的原因至少也是主要原因。 当然,这只是个假设,我们可以用以下几个实验来验证它: 1 不断提高水里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实验现象应该会越来越明显; 2 当表面活性剂饱和(即表面上已经布满了磺酸根,不能再增多了)以后,再加入表面活性剂,实验现象应该不再有明显变化; 3 换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如季铵化物等)重复实验,应该能观察到同样现象; 4 换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脂肪酸甘油酯等)重复实验,应该不能观察到这个现象。 如果能够进行上面四个实验,并取得我们所预测的结果,那就应该能证明电性斥力确实是导致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 顺便说一下,有的同学觉得可能是水珠和水面之间的空气层或者水珠表面吸附灰尘导致了融合困难,这应该是不对的。因为如果是这样的话那用蒸馏水做实验和用洗洁精水做实验所得的结果应该同样明显,可事实却不是这样(我们偶尔也能观察到自来水产生这种现象,这可能是由于当时的自来水中溶解了较多的有机物造成的);有的同学觉得是由于表面张力的影响,并认为表面张力越大,效果应该会越明显,这也是不对的,因为加了无机盐的水表面张力会增大,却不会出现这种现象。相反,加入表面活性剂后,水的表面张力变小了,这种现象反而更明显;有同学提到碱性环境下容易出现这种现象,这应该是我们日常用到的表面活性剂大多是碱性(肥皂、洗衣粉等)带来的假象。 解决了不溶合的问题,让我们来看看水珠能以怎样的方式停留在水面上。 这是一个力学问题,让我们来做一个受力分析吧。不过这个分析的对象不是小水珠,而是与水珠接触的那一层水面(也就是下图中绿色画出的那一部分): 这层水面受三个力作用:小水珠给它的压力(等于小水珠的重力);水面内部液体对它的压力(用深红色箭头表示);外周液面对它的拉力(用浅红色箭头表示)。通过简单的推理就可以知道,这三个力是肯定可以平衡的,只不过平衡时水珠下沉的深度(上图中的x)会有不同。这个x一定是随着水珠的半径R变化的,水珠越大,x一定也越大。对任给的一个R,都可以计算出对应的一个x。x除以R得到的商(x/R)和R的关系如下: 上面的图很明显的告诉我们,对纯水来说,半径小于3mm左右的水珠可以停留在水面上(这时候x/R约为0.4,也就是说水珠只有1.2mm浸在水面下,如果一个直径6mm的球只有1.2mm浸在水面下,我们应该会觉得它是停留在水面上的),而且模样几乎和玻璃球停在玻璃板上一样突出、明显。加入表面活性剂以后,由于表面张力减小,水面能承受起的水珠半径减小,但仍然能使半径小于2mm的水珠停在水面上。 这也告诉我们,水珠停在水面上是一个平衡状态,既然是平衡状态,那就有存在的可能性。但由于这个平衡状态是不稳定的(关于这点可以从能量的角度去考虑:相比于水珠停在水面上的状态,溶进去后体系的重力势能和表面能都有减少,所以能量更低、更稳定),所以只要有轻微扰动,表面层破裂一点儿,它就会迅速的溶进水面消失。 RSO3Na 一天,InThatWay同学做了一个实验,他拿出了洗洁精和水的混合液、杯子、震动按摩器,然后把洗洁精和水的混合液放进了杯子,然后用震动按摩器震动这个杯子,在一直振动的情况下那水面几乎一直都有水珠,于是他问他朋友Drout,这个现象背后的大自然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呢? 只见out画了一副图形,图形一共有5部分,以(n)来区分。 out说:首先,你知道洗洁精的有效成分是什么吗? in说:是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为何叫表面活性剂呢? out说:因为表面活性剂可以增加液体的表面的活力。 in说:那么什么是活力呢? out说:举个例子,一个人有没有活力可以从他的工作效率来看,假如他一般情况下工作8小时可以完成3个任务,假设有一种食物,他吃了,可以8小时完成13个任务,那么很显然,这种食物可以增加人的活力。 in说:那么也就是说,如果把表面活性剂看成一种食物,把液体的表面看成一个人的话,表面活性剂可以增加液体的表面的活力就像一种食物可以增加人的活力。那么,液体的表面的工作是什么呢 out说:液体表面有一种性质叫表面张力,就是液体表面相邻部分之间的相互引力。这种张力使液体的表面就像一张弹性薄膜。弹性薄膜能做什么呢,就像大树可以做家具,鸟可以唱歌那样,弹性薄膜可以包裹东西。 in说:弹性薄膜可以包裹的东西有什么性质呢? out说:当弹性薄膜包裹的东西是水的时候,表面张力能使不受外力作用的液体形成球形。 in说:为何不是立方体形? out说:因为世界的运行满足最小作用量原理,并且对于一定体积的物体,球面的表面积最小。因而,水滴分子总是尽量靠拢,从而使表面积缩小,这样就形成圆形,或者说球形了。 in说:什么是最小作用量原理? out说:就是世界的运行总是采用最经济的运作方式,如光从a点到b点,总是走a和b点的最短距离,所以光总是走直线,再比如,宇宙的空间的维度总是选择可以选择的最小的数,3。 in说:那么,表面活性剂可以增加表面活性的原因是什么? out 说:这要从化学说起,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电子可以看成围绕原子核旋转,就像行星围绕恒星旋转,电子分电子层,和只有八大行星类似,电子层也只有8 层,同时当最外层电子达到8个电子的时候,原子最稳定,所以原子尽量以任何方式来达到稳定结构,所以首先,要了解一下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 in说:表面活性剂有许多种,选择哪个好? out 说:表面活性剂分为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一般是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纯天然,但是人工合成很难,因为分子式太复杂,所以我选择画了一个离子表面活性剂烷基苯磺酸钠,分子式如图一所示,亲水基是SO3,Na已经作为离子跑掉了,憎水基是左边部分。 in说:什么是亲水基和憎水基。 out说:当一个人喜欢另一个人,就容易和另一个人结合组成一个结合体,分子也一样,亲水基喜欢水,超容易和水分子结合,憎水基喜欢油,是亲油基,或许他并不憎水,只是因为爱油,所以很难与水结合。 in说:如果少量烷基苯磺酸钠放入水中,会如何? out说:他们会如图3所示的那样漂在水的表面,亲水基在下面,憎水基在上面。 in说:随着烷基苯磺酸钠浓度的增加,会如何? out说:他们会如图4所示的那样,多个分子结合,憎水基结合在中心,亲水基在外面,先是两两结合,然后多个分子结合成球状,最后浓度高到结合成不规则的形状。取名为分子团 in说:水的震动起到什么作用? out说:现在考虑平静的水的情况,憎水基都在水的外面,均匀的形成一层薄膜,好像水面结了一层薄冰,烷基苯磺酸钠分子团像鱼一样很难突破这层薄冰,冲到外面,如图5那样,当一个水滴掉到薄冰上的时候,憎水基那尖尖的刺很容易就把水滴外面的因为表面张力而形成的薄膜扎破,水直接顺着那尖尖的刺融合进了杯子里的水里了。 in说:水的震动会导致什么情况? out说:如图5右那样,水的震动会导致波浪,漩涡,薄冰不在,分子团像鱼一样跳跃,从水中跳出水面,从水面跳入水中,当数不清的分子团跳进上面落下的水滴里后,迅速的,分子团分解,毕竟上面落下的水滴里没有此类分子,于是水滴迅速稀释分子团,水滴的球面上迅速构成一层憎水基薄冰,于是水滴就像在外面包裹了一层薄膜一样,同时憎水基薄冰吸引水杯中水的大量憎水基部分覆盖憎水基薄冰,冰越厚,吸引的憎水基越多,于是冰越厚,这是一个典型的正反馈过程,于是水滴的球面上迅速构成比水杯中水的薄冰厚很多很多的冰层。然后,冰层逐渐融化,烷基苯磺酸钠逐渐溶解进水滴,水滴的分子浓度逐渐和水杯中水的分子浓度变得相等,经过0.3~0.6秒后水滴就消失了。 in说:你的解释倒是有点道理,不知道还有谁知道,我再去问问其他人。 Dr.Who说: 看起来这两个回答都和表面活性剂有关。那么,自来水呢?
个人分类: 我是Dr.You|1650 次阅读|0 个评论
晶莹世界
IrisXTBG1 2009-7-5 23:05
这是我第一次拍得像样点的水滴,她停留在一株金凤花的小小枯枝上 这两滴来自变态的红叶子上,水滴里也倒影着红叶 这滴来自一种棕榈叶,也倒影着棕榈 喵呜,我不知道这滴来自哪里,拍多了,忘记了 最后一滴,来自一朵黄色的花(忘了考证花名了),倒影着植物园百花园美丽的百花 受这里一位老师的水滴摄影的影响,试着去拍了这组照片觉得挺不容易。因为我还不是很擅长手动对焦,水滴很容易受到外界一点干扰而晃动,又要重新对焦,而且随时可能掉到地上,那可爱的东西就没了。还有很多是雨天拍的,打着伞,扛着脚架,背着相机和镜头,自己喝的水都没背(已经太重了),累坏了。摄影真是个体力活不过能选出几张稍微可以看的,还是有点成就感,再接再厉,鼓励一下自己吧!
个人分类: 葫芦岛之恋|5167 次阅读|10 个评论
晶莹的美丽-水滴中的映像
kingstar 2009-6-29 15:16
如图,一花一草一世界,心中有爱,天地乃容!透过小小的水滴,透射我们的世界,一样的晶莹一样的清澈。有空的时候多看几眼,心也透澈了,烦恼也灰飞烟灭了。 52P打包下载: 水滴中的花花世界
个人分类: 摄影艺术|6543 次阅读|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8: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