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生活费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大三学生算账:读研成本至少55600元
毛宁波 2013-3-17 12:51
据长江日报3月17日报道:(各大媒体转载: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3/3/275716.shtm ) 昨日(3月16日),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大三学生任英算了一笔账,从备考到硕士毕业,花费至少在55600元。不少学生看了直呼“读研不划算”。 “报辅导班1500元,资料费不低于500元,生活费每月800元,计算下来备考1年花费超过万元。读研期间,生活费以每月800元、每年9个月计算,花费达21600元。再加上每年8000元学费,硕士毕业各种花费至少55600元。”任英说,“我只计算了考研的基本开销,日常补脑保健品、校外租房等费用都还没计算在内。”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生杨芬则认为,每个人每月生活费、不同考研培训机构收费都不同,总花费也有较大的差别。另外,读研期间会有不少奖助项目,只要努力,一样可以“挣回”一大笔。 心理咨询师张平分析,有计划,有目标,不盲目,学会预算成败得失,说明现在的孩子更成熟、更理性了。 更多阅读 2014年秋起内地研究生将全部自费
个人分类: 中国大学逸事|2908 次阅读|0 个评论
全球主要城市生活费排名
ninglz 2013-2-6 20:13
英国《经济学家》杂志的调查部门近日发布了2013年全球主要城市生活费排名。其中东京位列第1(去年第2)、大阪列第2(去年第3)。这说明日本虽然长期处于通缩,但生活费依然居高不下。 调查以全球93个国家的140个城市为对象,对食品、房租、燃料费等160项价格进行了比较。去年位居第1的瑞士苏黎世下滑至第7位。 经济增长显著的亚太地区的城市排名有所上升。悉尼从第7升至第3,新加坡从第9升至第6。东京和大阪的葡萄酒、香烟价格较低,面包价格则较昂贵。 在调查对象中,生活费最便宜的是巴基斯坦的卡拉奇和印度的孟买。新德里等南亚城市的生活费也较低。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290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最牛婆婆写给儿媳妇的信
spirituallife 2012-4-5 09:41
亲爱的媳妇: 你好! 在你即将与我的儿子组成新家庭的前夕,为了今后若干年家庭的安定团结,希望我们能够就相关一些问题交换一下意见。 一、经济问题。 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们首先来谈一谈这个问题。 1、我儿子名校毕业,现在看来就算换工作,也基本不用担心经济问题;他现在年收入10万以上,我想,按照北京现在的生活水平,在不负担贷款及房租 的情况下,你们两个人生活应该是够了。这个打算是基于你不工作的基础上的,如果你有你喜欢的工作,我为你高兴;如果你有收入好的工作,我更为你骄傲,你们 的生活品质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如果你没有工作,我也没有任何意见,男人养家是天经地义,你只管玩得开心就好,作为婆婆我非常支持。 2、作为我们老人,在今后的日子里也不会向你们伸手的,我们辛苦大半辈子,挣得足够我们的开销了,在这一点上,不劳你们费心,希望你们把所有的收入都用来建设你们的小家庭,建设得越来越好。 3、我和他爸养了他20多年,不求回报,也不用你们给什么生活费什么的,但是我们将不会就你们的生活再提供经济支持,希望你们能够自力更生,愉快生活。 4、你的家庭养育了你,你应该满怀感激之情;你的家庭没有养育我的儿子,所以请你们不要希望他对于你的家庭有所回馈,如果他基于对你的爱情和对你 家人的敬重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我也理解并且非常支持。但是我和他爸爸将不会有任何经济上的帮助,这一点请你谅解;当然,如果你的娘家实力比我们还雄厚的 话,我们也不会对你的娘家要求任何经济上的帮助的,我们说到做到。 6楼 5、我们的资产和有价证券将会有律师陪伴在公证处的公证下进行遗嘱的制订,我们会把遗产放在儿子和孙子的名下,当儿子不在世,而孙辈未满20岁 时,这部分资金将由专人托管,并有律师监督,你将不会有机会接触到我们的资产。当然,你对于我们的房屋是有居住权的,希望你对于我们的决定表示支持,毕竟 我儿子今后后挣得全是你们二人的,我们也绝不会惦记。 二 、房子问题。 1、你们居住的房子我们会提供,保证商品房,四环以里,130平米以上,社区成熟;房子的购买在合理的价格范围内尽量以你们的意见为主,但是房产 证上将不会有你的名字,所以也请你尽量不要在里面接待你的远方的客人;装修及家电给你们20万的预算,希望你们心疼我们,尽量节约,以发票价格实报实销; 装修的时候我会尽量控制自己,不发表任何意见,因为我十分理解媳妇对于婆婆提出装修意见时的反感情绪,而且我也同意。 8楼 2、你们居住的房子我们将保留一套钥匙,主要是为了你们没带钥匙后或有突发事件(如漏水,跑电)的准备,我以人格向你发誓,再没有经你们同意的情况下,决不会擅自进入你们居住的房子,而且我们也不会不打招呼就去拜访你们。 3、我们居住的房子你们手里也会有一套钥匙,功能同上。随时欢迎你们来,午夜或凌晨能免则免,保姆总在家,也不怕活没人干。 4、以后你们买了自己的房子,我们将会视情况提供一定额度的祝贺表示心意,除此之外我们将不会指手画脚发表任何意见。 三、日常相处关系问题。 1、儿子是我亲生的,是我血脉的延续,我不可能爱你超过爱他,请你谨记这一点;但你同时也是这世界上除了我老伴和儿子最亲的人,因此当你和外人有任何的冲突时(不管是你的亲人、朋友、同学、同事还是来自于我家的亲朋好友)我将坚定地站在你这一边。 2、请你要理解,儿子再怎么不好,他在我眼里始终是那个躺在摇篮里的可爱宝宝,是那个满脸泥水的顽皮小男孩,而你在我眼里一出现就是个成熟懂事的 大姑娘,因此我总会觉得儿子是容易被原谅的。这一点十分不好意思,但我想当你做了母亲就会理解,因此我会尽量在你们有争执的时候偏向你(儿子是亲生的不会 记仇)但请你尽量少对我讲那小子的不是,好吗? 3 、儿子是我生的,我会在你们结婚前尽量客观地把我眼中的她尤其是缺点部分和你交流一下。但另一方面,丈夫是你挑的,你们结婚以后他的思想教育工作就与我无关了,请你自行进行后期改造,我不会帮忙也不会阻挠的。 4、对于你,毕竟不是我亲生女儿,我会首先做到尊重,希望能进一步喜欢。你如果有一些什么我看不惯或不喜欢的,如果不关我事,我会闭嘴;如果关我事,我会尽量委婉的与你交换意见,希望我们能得到共识。 5、对于我,希望你尊重,如果能喜爱就更好,我如果有一些什么你看不惯或不喜欢的,如果不关你事,请你会闭嘴;如果关你事,请你不要再第三人面前表达,在我们独处的时候请直接坦白对我讲,我们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四、日常生活问题。 我们毕竟不是一家人,没有共同生活的经历,因此总会有磕碰,希望我们能共同遵守以下原则: 1、我家有保姆,因此你来我家时不用干活,不过如果你愿意在开饭时摆摆筷子我会非常开心的。 2、你家有没有保姆我不管,但是当我们去你家的时候我是不会帮忙干活的,你要是嫌麻烦,我请你们出去吃饭倒是没问题。 3、在我的家里,请你遵守我的生活习惯和卫生标准。 19楼 4、在你的家里,我会尊重你们的生活习惯(年轻人要是喜欢乱七八糟,我就当看不见好了),不说三道四,指手画脚。 5、在其他的场合,希望你在合理范围内尽量让着我,如果我做了讨厌的事或不合时宜的事你也可以直说。 6、每年春节、中秋、五一、十一四个大节请你们做如下安排:如果前夜在我家,正日子请去你娘家,如果前夜在你娘家,过节当日请来我家,循环往返,公平安排。 五、孩子问题。 1、以后有了孩子,你做月子我不想管,主要是产妇情绪不稳容易拌嘴,伤了和气就不太好了,我会给你雇一个月嫂,雇一个保姆,人请你事先选好,我来 付钱。我每隔一天会去一次帮忙采购,如果对我买的东西及品牌有异议的话,请你列出单子,我会照买。如果你的母亲愿意来照顾你的话,保姆月嫂我照雇,另外负 担你母亲的费用。 2、我支持母乳喂养,我支持孩子每天洗澡,我支持年轻点要……但是一切以你的意愿为重。不过建议你以医生的意见为重。 3、孩子的教育问题我觉得是最易引起矛盾的。在我承认最终决定权在你们的手上的前提下,希望我们充分讨论,请教专家,尊重科学,以安全为前提,以培养一个正直的人为目的,健康成长。 六、两家相处问题。 这真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我实在不想多谈,但根据我以前的惨痛经历,还是先说的好;总的意见就是,多玩乐、少共事、经济互相不往来、关系互相不借 用。如果两家旗鼓相当,以期多多玩乐倒是好伴;如果条件相差太远,最好两家少来往(我不是嫌贫爱富,要是你娘家十分显赫,我们其实也没有什么共同话题)。 综上所述,亲爱的媳妇,希望我们能共同遵守,相信我们能快乐相处,其乐融融。 最后祝你们小家和美,好好过日子。 你未来的:婆婆。
个人分类: 家庭|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三个国家四所学校坎坷的读博生涯-这才是最悲惨的女博士生
热度 150 sixsunjing 2012-4-1 19:18
当你们生活不痛快时,看看这位女博士生的悲惨读博遭遇,也许你们遇到的算不了什么。 她 在三个国家的四所大学攻读过博士学位,在前3个大学她都没有完成学业,不是因为她能力不行,而是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她所经历的事情简直比小说还情节曲折。她不知道自己是幸运还是不幸。反正好事,坏事都落到她的头上。 她 是2000年7月国内某重点大学硕士毕业,当年2月她参加了去德国留学的面试,面试后一直没有消息,于是4月她去上海某重点大学参加了博士入学考试,没想到从上海回来不久就收到了德国教授的邀请函,他同意收她为博士生,并愿意提供一个月薪1500马克的每周工作19小时的大学助教位置支付她生活费。当时办护照要学校开证明,而学校说要等她7月份硕士毕业才能开证明,于是她等到7月份才办好护照,交上签证申请。后来她收到了上海那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结果签证申请递上去之后,一直到九月份还没下来,于是她后来只好跑到上海那所大学读了3个多月博士。一直等到11月底她才拿到签证。申请去德国留学的签证一般最多等待1-2个月,没有像她等待4个多月的。后来才得知签证官度假前把她的申请材料忘记在他的私人抽屉里。没有交代给他的替代者。签证下来后,德国教授要求她马上去德国,因为她答应他在先。于是她离开上海,来到德国读博士。 在德国她又先后师从两所大学的两位教授。第一个教授是德国最高一级教授,他太自信了,还没申请到她的博士项目经费就提前让她去读。当他为她申请项目时,正赶上德国马克换欧元,经济不太景气,恰好教授两年后退休,他那项目两年完不成,所以没批。没经费是没法读博士的,她只好另寻导师,重新开始。 在德国的第二位教授有自己的出售转基因老鼠的公司。买这种转基因小白鼠的订单有时一天好几张。该教授很慷慨,直接给她一个research fellow的半个工作位置,还带她去美国开会一周,让她带薪在美国额外玩了两周多。他的女博后也把她当小妹妹看,拿德国地图,让她画圈,每个周末带她去玩。 "天有不测风云",2002年她的父亲患严重心脏病,随时有猝死可能。 她是独生女加孝顺女,毅然回国陪她父亲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博士当然是不读了。 她虽有能力,有海外经历,可没博士学位,虽是大学教师,因没有博士学位或高级职称,大点项目也申请不到。她回国忙着照顾老爸,结婚生子,工作五年一篇SCI文章也没发,仅参与编写了两本书,申请了两个专利,还上了好多本科生、外国留学生的课。她不想让自己的学术"死了",07年她把自己在中国申请项目被拒的申请书翻译成英语,发电子邮件与澳洲某大学的教授(这是她的第四位导师)讨论。该教授现在已经是某院的院长了,学问、人品无可挑剔。 该教授非常认可她的想法和背景,2008年给她了全额国际奖学金,她的海外求学梦又可圆了。她的全家当然是全力支持,最低限度,她的孩子将来再也不用受英语的煎熬了。然而"福兮祸之所伏(老子)",08年圣诞(她刚到澳洲5个月)她一家四口澳洲团聚才五天, 2008年12月25日的一场车祸,全家4人一死3重伤(她的四岁独生子没了,她的丈夫,母亲和她自己重伤),使她一家遭遇重创,关于这场车祸,她的丈夫曾经有这样的纪录: “我们 08 年圣诞夜在澳洲出车祸,我、妻子、儿子在不同的 ICU ,不知对方任何音信。 4 天后我醒来了,躺在病床上、护士推着见了儿子一面。我嗓子发不出声音,唤不出他的乳名;儿子戴着氧气面罩,身上缠满线和管子,也无法喊我爸爸。 第 5 天上午我背部又一个手术,下午醒了后,护士告诉我,儿子不行了。躺在病床上、护士推着我见了儿子最后一面。护士把孩子放我怀里,我抱不动他,感觉不到他的心跳,眼泪都流干了。儿子死在我怀里,我救不了他。 而我的妻子还在昏迷,车祸7天后才苏醒。 她出师未捷,师还是得出啊。休学一年半后2010年她拖着重伤未愈的身体回到实验室,开始了一边治疗一边学习的艰苦生活。她的丈夫和母亲至今重伤未愈,在澳洲养伤(澳洲的保险公司只负责他们在澳洲的治疗,不肯拿钱给他们回中国治疗)。三个人都无法工作,保险公司迟迟不给赔偿。她拿学生签证来到澳洲,一家人不是澳洲的公民和永久居民,什么澳洲政府的福利和帮助都无权享用,他们在异国他乡苦熬。现在他们仍然在顽强地和各种伤痛和不顺利做斗争。 所以无论你遭遇过什么重创或者不幸,或是难过得不想活了,请看看这位女博士的故事。只要你还活着,就必须抗着继续活下去,这就是生活!
56974 次阅读|198 个评论
医生的路
热度 2 iceandfire9 2012-3-26 22:33
不知道哈医大医院领导是如何安排被捅医生的家属,那么多平时管辖的行政长官又是如何告慰逝者在天之灵的。心情很沉重!我也是医生,每天在繁杂的事务中工作,不敢说欠假日(这也许是这个年代普遍的问题),同学朋友家人都知道我们医生欠睡眠。顶着患者及家属不信任的目 光,听着不友好的声音,加班加班加班加班。病情斗转内疚内疚,病人及家属不配合无奈无奈。很晚回家,孩子已经睡了,越来越叛逆,没法和老师交流(老师对孩子说,你当医师的父母比国务院总理都忙啊,一年四季见不到人);父母不睡觉等着热饭,心疼我太累,不忍心诉说家庭日常事务中的麻烦事;太累太累,怎么办,无法和老公交流,肩膀痛、腰痛、头痛,快睡觉吧,明天又是一天。 就这样工作着,也在感叹为什么会这样?唉,无精力穷究,过一天算一天吧! 可有人更惨,一个学生啊,惨死刀下! 这世界是怎么啦!? 又能如何? 祈求政府,给我们一点保障吧,让我们父母孩子有基本生活费,孩子还能有起码的教育条件,哪怕下一个挨刀的是我,就这样每天加班加点,也无怨无悔!反正是生不如死!至于爱人,就算了吧,本身也一直没有陪他,就让我在天堂里老盯着他吧。
2046 次阅读|2 个评论
我与北大的那三年
huozhenhua 2011-9-8 21:40
我与北大的那三年
由于本科前两年比较弥茫,成绩不上不下、不好不坏。考研考得很吃力,人穷志短,北大深圳研究生院每月多给1000块生活费,让我放弃了北京,奔向了深圳。 在深圳三年,周围尽是北大本部闯深圳的老师和同学,北大的兼容并包,放眼世界的氛围,让我倾倒。在深圳三年,天天在校园里做科研,抬头便是“五四”塔,低头即是清“镜”湖,直到今日我都怀疑我去过深圳没有。 在北大,导师绝对鼓励学生的IDEA,只要你有IDEA,你就可以去做去发PAPER,导师不会强加一些想法给你,在学术上感觉到了平等地。 在北大,有很多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来讲座,有机会领略大师的风采和各异的思想。许峰雄的“深蓝”、陈国良的高性能计算、徐雷的阴阳学习等。 在北大,对学生的要求非常高,北大的成绩是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次失败后的成功。 每每想起,整夜的修改论文,一伸懒腰发现窗外已经天明。每当想起导师对presentation的严格要求,对论文水平的高要求,现在还觉得被压得喘不过气。 付出总是有收获,从本科C语言课程刚及格到研究生的上万行代码,从一在公开场合讲话就颤音到喜欢向大家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了Open mind和Share idea。 北大的三年让我学会了基本的科研方法,也喜欢上了科研。 所以现在开始读博继续进行科学研究!
个人分类: 人生哲学|3705 次阅读|0 个评论
也谈农村教育——20年后,不堪回首的故事还在继续!
热度 31 cooboy640 2011-8-6 19:50
对于农村的教育情况,自认为自己属于最有发言权的那一类: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娃,生活在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对那里的教育情况是亲身经历的。。。 我的老家在安徽西部大别山脚下的一个小镇的小村上(离小镇还有约十里的路程),上高中之前从不曾离开过这个小镇,直到去了“大县城”读了县里“最好的”第一中学。说“大”其实是相对于我生活的那个小村而言,不难想象一个落后地区的20年前的县城能是一个多大的地方;说“最好”的中学那当然也是比较而言,毕竟那里每年会有几十个人能读上本科(现在的二本及其以上),相比于若干年都没有一个能上本科的镇上高中,县一中无疑是像我们这种农村娃上高中最向往的地方,市里的高中根本没我们的份,每年大概在我们县招生只有不到10个名额,因为当时上高中并不热门(大多数农村娃选择了中专),所以,我中考时虽然不能排在县里的前10名,但是还是可以去市里读的(毕竟俺也是我们那个初中的最高分,囧),但由于市里离家比较远,生活费又相对较贵,高昂的路费和生活费,加上天真的认为只要好好学哪里都一样的想法(其实后来知道这个想法是错的!),我还是选择了县一中。三年以后我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大学,从此真正地离开了那个小村。上大学,在城里人眼里很普通的一件事,而在我们那里人的眼里,我是最幸运的,因为在我之前,我们村还没有一个真正的大学生(80年代有一个读了大专),而我读大学已经是90年代的事情了!也许会觉得这样的事情很夸张,但如果了解了农村教育的情况,就会觉得这个结果其实很合理。 我的小学在离家有5里路的“大队部”,路是地地道道的“水泥路”,一到下雨,泥水能到膝盖,教室是用泥堆起来的,座位是用泥墩上支着木板,板凳是自己从家里带去的,黑板是用木头支着的木板,漆掉的一块一块的,粉笔写在掉漆的地方只能连看带猜了,教室的窗户是敞着的,一到冬天要用农村装化肥用的尼龙袋钉上,风雪是可以挡一部分,但本已昏暗的教室变的几乎黑暗,没有电灯,只能把眼睛离书近一点。。。一个班有20多个学生,学校共有5个老师,一个年级(也就是一个班)一个老师,语文、数学、自然、画画、体育、唱歌。。。都是他(或她),他们是全才,其实这些老师也都是历史上的“民办教师”,每年一到农忙就放假,他们要回去农忙,我们自然也就被农忙了,帮帮父母做事那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好不容易5年熬完,能升上初中的已经是幸运的了(乡里要统考的,还有不能升初中的!),我还算比较幸运吧,因为我叔叔就是那5个老师之一,所以我的基础比较好点,小考居然是学校第一,还因此请了学校老师一桌饭,算是对他们的感谢吧。在小学的5年,天真无知的我是快乐的,现在想想除了学了点语文和数学,好像什么也没学会,因为其他的课几乎都是“放羊”式课堂,上课期间,老师能来溜达一下就不错了,有些时候全部“自习”,也因为此,后来和同龄人交流才发现,原来自己真的“很笨”,什么特长都没有! 初中离家更远了,就在那个离家10里的小镇上,路还是那个“水泥路”,只是教室的硬件条件好了很多,至少是砖头砌的教室,在墙上做出来的黑板,纯木头的课桌,好像板凳还是要自己带。上初中后,过上了寝室生活,一周回家一次,带上咸菜,偶尔能吃上一顿蔬菜和馒头,那是奢侈的事(记忆最深的是馒头,那时的馒头真贵,居然要2角一个,我上大学了好像还是2角一个!)。初中的学校在我们那里还是比较正规的,连物理和化学的简单实验都能开出来,这其实已经难能可贵了,在我们附近的几个初中都没有这样的条件。初中时的老师,相对而言都比较正规了,基本都是师范生(中专),偶尔也有一两个师专毕业的,那时候师专毕业的老师还是让我好羡慕了一下,他们介绍自己的时候会说自己是“××系××专业”,连“系”都有,崇拜啊!这也让自己第一次萌生了读大学的念头,以至于毕业的时候成绩好的都读了中专,而我们学校只有我和另外一个女孩(后来成了我孩子的妈妈,呵呵)读了高中,毕竟对于农村的孩子而言,读高中是很“不明智”的,一方面要多花钱,另一方,还有很大的风险,3年高中读完,没能考上大学怎么办?这在城里人眼里根本不是问题的问题,却成了很多农村娃止步于初中的重要原因,因此,我成为村里第一个本科生也就不难想象了!高中的学习和生活状态还相对好点,毕竟那是县一中,在一个相对大一点的镇上(城关镇),老师也基本都是本科(起码也是专科),能多学一点东西也是自然的事情。农村求学的那段经历,历历在目,却似乎又那么不堪回首。。。 20年后的今天,每次我回老家的时候,我对农村的教育都感慨很深,因为不堪回首的故事还在继续!硬件条件好很多了,“水泥路”变成了真正的水泥路,教室也都窗明几净,有的上学还能有家长接送。。。但软件并没有什么改善!老师还是那帮20年前的民办教师(虽然现在多数都转成“国家教师”了),偶尔有两个师范来的年轻老师,还自己忙着搞副业挣钱,“自习”的情况还是经常发生,学生完全处于失控状态!而且,现在的情况更加复杂:其一,现在的学生还不像我们那个时候,我们那时改革开放刚开始,得到的信息还很少,脑子里“一根筋”,要想跨出“农门”,只有好好读书,想用知识改变命运,而且我们的父母也对此深信不疑,而现在呢?随着高层次人才的不断膨胀,就业压力增大,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事情时有发生,加上消息在农村的扭曲与发酵,以至于现在农村的孩子和父母认为读不读书无所谓,读书无用,还不如早点做事,还能挣点钱补贴家用;其二,现在农村的孩子很多成为“留守儿童”,没人管教,与父母没有亲情感,甚至形成了不健全的人格,对社会没有责任感,为所欲为;其三,现在的教育资源更加集中于大城市,让本来弱势的农村教育,显得更加无人问津! 作为一个农村教育的幸运儿,我衷心希望能有更多人关注农村教育,关注农村的娃!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7157 次阅读|68 个评论
尖端科技招收徒弟告知
热度 5 accsys 2011-7-2 06:25
尖端科技招收徒弟告知 我从事动态计算机研究近30年,直至退休之年方获得成功。继续深入研究需要助手。现予招徒弟一人。望酷爱计算机核心系统制造与设计的青年与我联系。 培养目标 :学会用FPGA设计制造动态计算机的理论和方法,发扬光大老师研究。 学习时间 :3年,其间不合要求者随时辞退。 基础条件 :有数学、电学理论基础,酷爱计算机理论与方法研究的本科生或特质青年。 研学条件 :在北京老师家中管吃住,另每月补助生活费1000元。 望酷爱计算机设计制造,愿随我研究的青年能寄给我简历一份,重点说明数学、电子电路、计算机方面知识掌握情况。合格者,我会家访面试,满意后要有三个月试用。 联系邮箱是:jiangyongjiang79@sohu.com 非酷爱计算机者莫浪费时间 。 姜咏江 2011-7-2
个人分类: 计算机核|6650 次阅读|8 个评论
我也想释放我的天性
热度 4 yanhuasanman 2011-6-2 18:24
我也想释放我的天性,可是现在没有机会,也不会有机会。选择了高考,选择了化学,这辈子也许与化学脱不开了,也许就这样了,忙碌的实验,反复的实验,无休止的毒气。 看到科学网上好美的山水照片,很是冲动。我最喜欢为别人照相,可我自己扼杀了自己的天性,现在蹲在实验室盯着反应的温度。我最想游荡在天水之间,在这样的环境中有无限的冲劲,现在好像没有那个机会。 好想自己有部自己的单反相机,这样我就可以在大山之巅,山水之间!可又不能盼着家里的救济,现在自己挣着自己的生活费,虽说吃饭很是滋润,可绝对没有钱去买部单反相机。我喜欢从焦距里看山水的样子,很美丽,可以保留那份永远不变的记忆! 毕业那年做了一次性格测试,我是高度的人际交往型的性格,可现在在实验室从事数据的工作。现在一点一点的磨灭着,转变,或许是强制的转变吧! 自然是人的天性,现在没有机会去步着天性走,没有时间,没有多余的资金!磨练,磨练,从事着魔鬼般磨练人的研究生生活。我们都是机器,只不过是可以吸收外来东西的机器! 我很乐观,因为我自己现在最基础的可以养活着自己,不至于饿着。所以我还要工作着!时间,时间,当我把崔老的时间久可以停止了,也许不是,因为心态还很年轻!
个人分类: 美丽遐想|2802 次阅读|5 个评论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热度 3 zlhua 2011-5-2 10:15
刚刚到可真老师的空间去逛,发现了一篇列为精选的"与青年教师座谈怎样当好一个高校教师"的文章...然后看到白冰的评论...思绪又开始漂移... 工作之前,我从来就没有计划过要当一名高校教师,因为,高校教师在我心目中是非常神圣的,是一般人不能担当的...后来,一不小心,现实中的我成为了一名高校教师,而且一做就是十年.... 当了高校教师后,突然发现自己其实很喜欢做高校教师,而且乐此不疲... 但是,我究竟是不是一个好老师呢?好老师的标准应该是什么呢?关于标准,想起了学校学生的评教标准,在更换标准之前,我连续几年都全优,但是更换标准后(标准是在我怀孕那年更换的),我至今只得过一次优,评教分数看似下降了,但评语栏上却多了更多肯定的评语...我是该高兴,还是该郁闷呢? 最后,我还是选择了高兴,因为学生的标准提高了,对于教师而言也是一个促进...教学相长嘛...另外,别人都是交学费读书,现在我是既可以不交学费...还可以读书...而且还有基本的生活费和科研经费可以拿,相比而言,真的很幸运多了,所以有这么好的条件,更是应该高兴地继续学习啊... 虽然我也曾经郁闷过,因为评不上优,年终绩效就没有了,我可怜的宝宝,他的妈妈花了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工作,但最终却... (呵呵,那就更应该努力学习,学习再学习,为了学生也为了宝宝...) 有时侯,我也会找借口,是不是生完小孩之后,自己变笨了? 但最终,都被自己说服了...因为晚上照顾宝宝,顶多就是睡眠不足而已....... 生完小孩后,我更理解了父母心,更理解了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所以,每次离家时,我都会跟自己说...要好好工作,因为你面对的是更多妈妈的宝宝...他们的父母养他们这么大,很不容易,要努力...不要因为自己的宝宝而误人子弟... 我的老公是个实在人...在工作方面,他总是泼我冷水,虽然最后总能被我说服,但我也明白,他心里还是不认同我的这种价值观的...他更看中的是经济利益...怎么能怪他呢?其实,我是理解他的,也觉得他没有错...因为人总是要先活着,要先存在,才能谈发展...所以,我不能用自己近乎异类的想法去评判他正常的经济需求...这对他是不公平的...... 这两天,又在为是否要继续去拿个学位纠结...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了我很久很久...说实在话,我很想继续读书...有时,甚至想放弃现在的工作,然后沉心静气一口气读完博士后再工作.但是每想到这里,我就会问自己,你为什么读书?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更好的工作吗?你现在已经有了你喜欢的工作,那为什么不好好珍惜呢? 我到底该怎么做?如何兼顾理想,工作和家庭? 在现实世界,人不得不面临选择,因为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他所能获取的资源是有限的,此外,他的时间精力也是有限的...所以,人必须面临选择,选择之所以存在问题,是因为选择的同时也意味着放弃...即有舍才有得... 我到底想得到什么?我又该舍弃什么? (L:理想;X:现实) L:想读书?为什么想读书?为什么一定要通过传统的方式读书?现在的互联网络那么好,只要你想学,就一定有办法... X:现代网络的学习法固然好,但是没有学位证的呀,你觉得你自己很不错,但如何让别人相信你?如果你是家长,你是愿意让你的孩子跟着一位有博士学位的老师,还是....如果你是学生,如果你上课听不懂,如果你了解到你的老师是博士,你会怎么想?一定会找自己原因,相反,...如果你是领导,你会选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员还是非博士学位的教员?答案是不言自明的...当然,也有喜欢独树一帜的,但是这样开明的家长,学生和领导有多少? L:那到底选什么专业? 计算机? 管理科学与工程? 认知心理学? ...会计? X:虽然,你本科学的是计算机师范(经济信息管理-计算机教育),研修时也学的是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但你没有继续拿学位的啊!虽然你科研也都是与人工智能有关...但是,你没有技术实践呀...现在再回去了,你能赶得上么?...而且,你研究是的智能甄别...这可是信息科学的高难度的东西......光有兴趣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而且,拿的管理学学位,而且现在你在管理学院,从事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的教学...此外,认知心理学的确是个好东西,对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发展也非常重要,但他是一个新兴分支...而且你也没有心理学专业的系统知识,仅仅靠学习兴趣支撑,你能撑多久?....会计,你就更落伍了...要知道你是15年前拿的助理会计师证,而且直到现在你都没有从事过相关工作.... L: 做一个好的高校教师,真难..... X:乖...别哭了...不要心气太高,脚踏实地.....读个在职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吧...... L:
个人分类: 自省自立|3132 次阅读|6 个评论
他们都要出国了
热度 1 zhangjinami 2011-3-27 19:20
身边的很多同学都已经为出国开始做准备了 其中有个同学的同学在一个学校的,研一已经写好一篇5分的sci,每月挣得2000多生活费,GRE已经准备得差不多,就要准备参加开始了。 所里师哥的女朋友已经出国一年,出国前怀孕,现在在美国生娃了,儿子是美国国籍了,师哥休学去美国了照顾月子了 和我一级的一个女生开始准备攒钱上新东方的了 大学一个很有思想的同学对我说,打算考GRE出国,然后在国外重新从硕士读起来了 还有个同学不满中国的制度以及中国的环境,要出国需找自由和呼吸新鲜空气了。 女朋友也要出国了,因为那是她大学时候就有的梦想 我怎么办? 我要做土鳖,安心在国内。
2493 次阅读|1 个评论
吾家有女初长成3--自己写paper
热度 5 nyouyou 2011-1-17 14:48
妹子的decision letter回来了,竟然是要revision,可比我想象得好多了。真为她骄傲。 我感叹,不同的导师命运不同。俺家妹子的论文导师定了题目,什么东西都是自己吭哧吭哧地写,从写文章(in English)到投稿,基本小丫头是主力,导师只负责简单修改。可怜小丫头连cover letter是啥都不知道。我因为严守“你的论文应该你导师负责”的原则,一点忙都不肯帮她(主要是自己忙死),还打击她估计人家editor都不送出去审。没想到送出去两个多月,前天小丫头兴奋地跟我说,decision回来了,让修改。I am so proud of you! :) 小丫头可以自己写全英文的论文,这是很多清华一年级硕士生都做不到的。 再感叹一下,妹子的学校好歹也是211、985的北京地方名校(嘿嘿),硕士生却连个生活费都不发,一年导师给发个几百块钱的过节费,小丫头乐得屁颠屁颠的。而且小丫头还一口跟我咬定她们导师是难得的好老板,害的我嫉妒羡慕恨的不行,看来我以后也要学着放养了,哈哈
758 次阅读|5 个评论
分析一下《东部某985高校博士最低生活费》
热度 1 wangxh 2010-8-15 17:53
以下来自 冯用军老师 的博文《 东部某985高校博士最低生活费 》,前言后语就不录了,直接分析一下(用揭露本来是开玩笑的): 一、饭钱 (食品水果等) 【变成 535 元 】 1 、混食堂:(每日早餐 2 元 + 午餐 6 元 + 晚餐 6.5 元) X30 天 =435 元 2 、偶尔请客: 2 顿 X200 元 / 月 =400 元 / 月 【读书期间请客也打算让国家或导师买单吗?这一项充了!】 3 、奶制品和饮料等: 50 元 / 月 4 、水果等: 50 元 / 月 小计: 905 元 / 月(减去 2 顿混食堂的 29 元) 二、话钱 (朋友话费、家庭话费等) 【总数变为10元】 60 元 / 月 【俺曾经调查过许多学生,真正有用的电话费每月 10 元不到,其它都是八卦,另外好好做论文时间都不够,哪有工夫打这么多电话, 50元 充了 !】 三、车钱 (打的和公交等) 【总数变为0元】 80 元 / 月 【做论文有急事打的,导师一定会报销的!公交车费也可报销,一般导师肯定允许的,充了! 如果谁的导师不给报销公交车费,来找我报销,行吧? 】 四、水电钱 (含网费) 【总数变为30元】 100 元 / 月 【怎么还有这项?而且这么多?】 五、洗漱卫生 (非女士^_^) 【总数没变还是35元】 牙膏牙刷 10 元 / 月(不要太贵哦) 【牙膏一定要用好的 ,10 元太少了,长到 20元吧 】 餐纸 10 元(吃饭啥的要用啊) 【好像不用这么多吧,捐出2 元给牙膏吧】 卫生纸 15 元( 2 卷 O(_)O 哈哈 ~ ) 【不用这么高级的,3.5元 / 卷就很不错了,2 卷 7 元 。 捐出8 元 给牙膏吧 】 六、应急钱 (普通药品等) 【总数降为2元】 20 元 / 月 【好好锻炼身体,多喝开水,一般不生病的,最多一年给 2 次生病的机会,一次感冒,一次坏肚子,每月平均 2 元足够啦 ! 】 总计 :1200元 【总计:612元】 评: (1)水电费项确实不太清楚; (2)一个博士生,给自己定或申请的每月最低生活费是1200元,竟然舍得拿出400元请客,一年就是4800元,这个博士他能够读好吗?【我每年让学生改善生活大约也就是这个数吧】
个人分类: 社会|7400 次阅读|12 个评论
调查:博士生每月各项开支
whitesun 2009-6-29 20:02
常常看到有些贴子或回复谈到博士生待遇低下,吃不饱肚子,我想很多人待遇是不高,说吃不饱肚子多也是形容,真正走到这么个底部了吗?不妨调查一下,上博的同学列出每月开支由哪些组成,用于干什么。下面是我的基本情况: 我近三年来在学校食堂吃饭的费用情况如下:大概每个月不超过250元,平均1天7元多八元,几乎从不请客,来同学朋友,就按我的标准吃,1顿中午饭或晚饭3元左右,少数时候能上3.5元,极个别时候花4元,这个标准是长期的,吃的不够饱,但决不算很饿,几乎从不在外买零食等,要累计的话,半年也估计不会超过30元;另外一个开销是电话费,一个月多数在20元之内,接的多打的很少,平时多用qq,skype,email等;其它大的开销主要是过年买衣服,节假日回家用的车票等费用:差不多2年大买一次衣服,估计超不过1千吧,平时小买,累计2年估计也在1千之内吧,粗略统计, 1年1000元的衣服、鞋就够了;路费是个大开销,一年我回家次数较多,与大部分博士生不能比,不列了。其它基本上没什么开支了,非要说就是养孩子,由于是双胞胎,这个开销是很大,与大部分博士生也不能比,也不列了。 上博的同学如果愿意,可以在回复中,简单列出自己的各项开支,以便让各位心里有个数,在给研究生争取待遇的时候做个参考。
个人分类: 上博心得|7063 次阅读|18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3: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