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马臻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复旦大学环境工程马臻老师,虽不是药剂学领域,却值得崇敬学习!
changyuexing1 2016-7-20 07:42
一直在关注复旦大学环境工程马臻老师,可谓德艺双馨。首先,把自己所经历、所学、所总结出的经验教训给我们青年学者分享,可谓大胸襟,大胸怀!其次,马老师真的很有才,他不仅涉猎自己的专业领域环境工程,而且还会学习一些管理学知识,并将其应用于硕博士研究生的实验室管理中!再次,其文章字里行间无不彰显对学生的关爱,对学术科研的执着,可为良师益友! 马臻老师其中一篇文章:新形势下培养研究生面临的实际问题和解决尝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964-991234.html
3269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眼中的马臻
热度 32 lin602 2014-11-21 22:19
近期马臻博主在科学网上成为一个热点,我想就不综述了。 我如何看马臻? 他的博文我也看了不少,他的思想脉络也有点点了解,我是这样理解马臻的。 马臻是一位好老师,特别是他这年龄,与他同龄相比,我肯定达不到他的境界。这是我实事求是的真实想法。 他努力做好教学工作,对学生负责,努力做科研,照顾好家庭,而且他的博文中体现出他一种平和的心态与普通人的生活态度。 他写博文,其实是内含着一种对受到不公平的当事人的安慰,他用佛教的思想,抚摩着当事人痛苦的伤口,而不会在上面抹盐。我们都知道,当有人痛苦或打架生气时,一般都会劝他,‘看轻一些,没有事,过去就会好的’。 我们经常看到佛教中有个‘忍’字,经常说‘放下’,‘戒’是佛教的核心。但没有人说佛教这几个字不好呀。为什么人非常痛苦的时候,用佛教思想来安慰自己,人就会舒服一些呢。 马臻博主的博文,内含着一个思想,努力做好自己,这次不行,不要气馁,再努力做好科研,后面必会如愿。 而且马臻博文中还有一个思想,当把自己的科研与其他工作做得比别人好得多的时候,许多职称之类的东西必须给你!让自己成为无可争议的优秀者。实不瞒大家说,在这点上,我与马臻的观点是一致的, 这其实就是实力政策! 有人说马臻在自己职称上比较在意,说别人时又是另一态度。我是这样看的,在职称面前不可能没有情绪的,但马臻总体上还是比较正确对待这事的,但他还是努力工作,说点不高兴或牢骚话,也是非常正常的。如果他当时的态度非常激烈,动作很过份,那倒是要好好考察一番。 马博主还为‘科技导报’做编辑,这也是不容易的,作为一个复旦环境科学教授,做这事其实是他的一份爱心,因为这事一般人是不愿意做的。以我的评价来说,这做的是无用功。他曾经用过我科学网上几篇稿,我为他能够非常仔细修改我的博文而感动。他其实不图什么。 他写了不少生活中的小事博文,有些是对行骗的揭露与提醒,有些是自己的心迹,有些是自己的生活,我们都知道,许多人都不愿意这样暴露自己,而他写这些小博文,其实揭示了他内心的一种平静与安宁。 他的博文处处透着一种读书人的善与普通人的思考,透露着对学生与家庭的爱,在科学网上想慢慢平和一些遭到不公平人的心。 马臻本人写博文没有他为自己谋任何利益的目的!这是我坚信不移的想法。科学网能够给博主什么利益?在科学网,一般稍有点个性的博主,多多少少都遭到了臭鸡蛋!只是有人在意走了--躲,有人笑呵呵不走而已。 人不是神,我们不能用一种非常苛刻的要求来要求普通人。他说了一些话或表达一些观点,不一定为所有人接受,但他站在了一个角度。如果一些博主的博文是‘酸’,那他的博文可能会有一个‘碱’的作用,起到了与酸中和的功能。 以上只代表我个人看法, 不代表其他人,更不代表马臻博主。也不是针对某篇博文或博主,完全是自己对马臻的看法而已。 各人有各人发表意见与观点的权利,只要不极端,都会有益的,因为角度经常不一样。网上就某个话题的各式博文,其实就是一桌上的‘酸甜苦辣’的各式菜。如果不想营养不良,就要让这些菜都吃,才能营养平衡。博文的角度多了,才不会成为‘瞎子摸大象’。
35255 次阅读|54 个评论
请您少点发表“人生导师式博文”
热度 32 lbjman 2014-11-20 13:53
马臻博士: 请您少点发表“人生导师式博文 ” 马臻博士连续发表《评论“副教授,我缺少的是什么?”》博文和《回应贾伟《也说“评副教授”到底“缺什么”》》博文,让大家进一步感受到了马臻博士有关职称评定方面的成功心得。对于很多人来说“通过职称评定,犹如救命一般重要”。马臻博士有关职称评定方面的心得博文,等于间接地救了很多人的命,按照佛教“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说法,马臻博士参悟佛道已经很有心得。对于马臻博士的热心和无私奉献精神,本人一直非常欣赏。 记得马臻博士刚到现职单位不久,也积极申报参与了职称评定,但是被“刷”了下来,马臻博士也曾经郁闷了好久,骑着单车游弋小巷的博文看了 让人 心痛。那时候大家也为马臻博士被“刷”感到愤愤不平。而如今已经鲤鱼跳龙门,马臻博士顺利评上了职称,可喜可贺。但是马臻博士连续发表几篇有关职称评定方面的“人生导师式博文”,其语气和内容犹如得道高僧般娓娓而来,角色转换之快让我深感不安,因为不同人的成功路径是不一样的,不可复制。 马臻博士失败后,在经验教训基础上痛定思痛,坚定不移地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职称评定道路,终于实现梦想,但也无意中膨胀了让自己成为别人人生导师的心态。不知道马臻博士有关职称评定方面的心得博文是否真的“得道”,但是我更欣赏贾伟博士《也说“评副教授”到底“缺什么”》博文中的这句话:“要在学术共识和科学精神的基础上见仁见智,而不能脱离公理和常识去搞“形而上”,心甘情愿地为行政化、政治化扭曲了的(本末颠倒的)高校文化推波助澜!”。 “马臻博士职称评定的成功,是酱缸文化的成功还是公理和常识的成功?”相信多次背诵《金刚经》的马臻博士肯定能够感悟这句疑问的禅理。于是慎重表示:请您少点发表“人生导师式博文”。当然了, 马臻博士 “言论自由”的公民权利我向来是推崇的。
21779 次阅读|40 个评论
读书的乐趣???
热度 7 xcfcn 2013-4-18 21:23
复旦的科学网的马博士一再地提及自己当年的毛遂自荐。现在似乎八字有一捺了!海报出来了,马博导也正在辛苦的准备畅谈“读书的乐趣”。 我很少看马先生的博文,马同学的文章如果不说是举轻若重,至少是举重若重,但绝不是举重若轻。让我作为读者都觉得累得慌。 读书的乐趣???我看到这个标题就笑喷了。读闲书大概是有点乐趣,但除此之外,实在看不出来有啥乐趣。做爱/打架/吹牛/码字都比读书爽多了。只有我这样的傻逼其他都干不了,才会拿本死书翻翻聊以打发时间。 现在这个社会,你就是富二代和官二代,你也必须读点书,否则,你要在社会上混是很难的了。大概当年的刘邦、朱元璋和成吉思汗不再会转世了。 为什么要读书呢?我一直没想明白。我家小小大字不识几个。她电脑、游戏玩的比我还溜。我总在想,不读书真的不能在社会上混吗? 书本大部分是死人的东西。它不像电视那样是live的。而且死人之间还经常打架,就不说他们本身就自相矛盾,漏洞百出了。更糟糕的问题是,他们之间还拼不出一个完整的图形,其间有太多的空白了。 以前有人诲淫诲盗说“书中自有颜如玉”,现在大概没有几个人相信了。以前可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现在大概要开出租车才能见到习core了。现在多少大学生流入生产流水线看不到出路呢!就算是博士出来,也是给人打工的。(能找到老板算是万幸了!),中国现在的牛人都是刘翔、郭德纲、周立波、李宇春了。 虽然如此,我还是读书的,就像别人征服高山/女人一样,我想看完所有的好书。但常常我有一种窒息感,好书太多了,何时才是尽头?所以,除了吃饭的书,其他再好的书我都会狠心把ta打入冷宫。 我自认为自己读书还是比较杂的,但是至少以下几类书我是几乎不看的:1)科研生存技能;2)管理沟通;3)人生哲理。这个东西是需要自己体悟的,死书就是作为借镜也是没啥用的。 或许有一天我也窜到复旦图书馆的读书报告厅,然后填写一张听众反馈表:这个活动非常不好!希望多邀请些不读书的混混来讲讲,比如本人: xcfcn@sina.com
个人分类: 杂论|1807 次阅读|8 个评论
力挺马臻博士
热度 30 xcfcn 2012-11-4 17:04
以前针对小马哥发过点 感慨 。感觉自己跟小马哥是两个世界的人。这次小马哥成为 焦点 ,受到多人甚至sweeper(扫地僧)的责难。我觉得我是要力挺他的。 有人认为小马哥当时就不该回来(谢力),有人说小马哥作为一个海龟没有起到改善大环境的作用,反而自己拼命的适应环境。(金拓),还有人觉得你适应环境就算了,还把自己当典型广为宣传,那就是您的不对了。(sweeper) 我作为一个保守者,觉得适应环境是必须的首要选择,至于把自己的做法/感悟写出来分享也是好事。有人质疑马臻的贡献何在(make a difference)?我觉得马臻在中国的存在就是他最大的贡献。这样的人多了,中国自然会不一样。至于马臻是否要写文章批评体制那完全是取决于他个人的选择/策略。 我也注意到马臻在青年人中的人气,马臻似乎也很自足,认为自己已经发表的豆腐块文章是自己思想的力作。这个我是不太认同,那些玩意仅仅是生活tips。或许很有实用价值,但也不是什么上台面的东西,也根本不会在历史上留下来。不过这作为爱好/科研的副产品也绝对是一件好事请,只要当事人乐此不疲。 Sweeper 2012-11-4 05:39 他的可悲主要还不在物质生活条件的被剥夺,而在于他精神生活的被扭曲。他被压在他那个环境的最底层,什么人都不把他当回事,可他却好像并不在乎,遇上不顺心的事总有理由为自己开脱。他在失败与屈辱面前,使用虚假的解释来在精神上实行自我安慰,自我调节。他性格中最为鲜明的特征,便是精神胜利法。这是一种生活中逆来顺受的弱者的典型思想和精神,是古今中外弱肉强食的统治者想方设法要灌输给被统治者的思想。他的可悲在于他不但主动身体力行而且还常常自我陶醉。 不过别误会,我说的他不是复旦化学系的小马哥,他是未庄土谷祠的阿Q。 �ٱ� Sweeper 2012-11-4 13:14 小马哥息怒,我的评论要是对您言重了,向您道歉。 其实,您的确是一位有目共睹努力上进的好青年。您和您所大力推崇的李大师星大师们,也有本质的不同:您所推崇的这些现代德育导师,其实每个时代都有,只是以前的名头叫“灵魂工程师”,说穿了,都是乖巧的狐狸,最擅长在弱肉强食的丛林里一边出书演讲麻醉兔子,一边从狮子和豺狼的嘴边分一大杯羹。 我斗胆评论的原因,是因为不解:您其实只是一只可爱可怜的兔子,为什么偏要喋喋不休地宣扬狐狸们的甜言蜜语,既麻醉自己,还误导众多的小松鼠呢? 至于实名匿名,我以为,清醒与糊涂,好心和恶意,并不能只看名头。 与其实名推销精神鸦片,不如无名随手胡乱涂鸦。 您要是因此不屑,我本来不过是一介无足轻重的扫地客,只好接受您的鄙视了。 金拓 2012-11-3 18:24 读过几篇马臻早先的文章,觉得四平八稳,有些平庸,便没再关注。这次,按连接读了一下,感觉依旧。马臻最大的特点是不但自己顺着国内环境和评价机制,包括那些成为未来版的《甲申三百年祭》题材的奇怪文化,闷声发财,还教导别人也这样做。海归对中国当前的奇怪文化的顺从,其所带来的对改革的伤害更大。有理想的人们,应该踩着政治底线的边沿,持批评的主旋律,做着推动改革的事情。 金拓 2012-11-4 05:01 事实上,对于不正常的社会文化,并非只有积极适应它或与之对抗而壮烈受损两个选择。怀着鄙视它、不顺从它、力所能及地改变它的心态,人们完全踩着边界做出许多有进步意义的、拒绝滑稽的举动。只要不把弼马温看成个官,不拿几十元月薪(教研职位的级差)当成钱,不将山、河、江、杰、人、士看的那么重,也就说不上有什么个人损失,仍然可以在自己的学科领域做出彪炳教科书的贡献,甚至可以做得更好,因为在心思上节省了适应滑稽的劳作。作为一个明白历史进程的知识分子,不该为了那点小利而加入制造滑稽的大军吧?
个人分类: 杂论|4776 次阅读|43 个评论
小马识途——马博士印象
热度 1 libseeker 2011-10-7 14:15
在科学网上,我是马博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enma )的忠实粉丝。在我的心目中,他是我的人生导师。 马博士,姓马名臻,1976年生人,加州大学河边分校博士,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博士后,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副研究员 ,专长催化。因为他比我小1岁,我叫他小马,甚至曾在其博文留言“昵称”为“小马哥”。我似乎除了年龄比他大一点之外,学历、学识、工作环境、乃至形体都大为逊色。他所从事的专业与我亦相去甚远,我来解读马博士的专长或专业之“催化”便是“催人奋进,春风化雨”。从他的博文,字里行间展现出的为人为学智慧,魅力无穷。如果要加“标签”的话,我会用:阳光、真诚、勤奋、踏实、严谨、乐于助人、善于分享等等一长串词汇。其大名“臻”,大概取自“臻于至善”吧?如此,人如其名。《大学》开宗明义就有这样一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那般,马博士格外符合“大学精神”。 有道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与马博士的共同点之一是爱写作,之二算是同龄人,之三是同样算初为人父,之五是两口子同在高校打拼,或许还可以有之六、之七。也许正因为诸上共同点,更易共鸣。其成功之后的艰辛,推己及人,能略知一二。马博士在诸多方面是为学习的榜样,比如其积极的人生态度、出色的时间管理等等。也许若干方面,鞭长莫及,唯有仰望,但仰望亦是一种快乐。有些事情对于我是理想、是奋斗目标,但在马博士身上既成现实、是现实图景,这对于一个行者是指路明灯或航标。 我赞同马博士对正业的诠释:“对于大学教师来说,教书 + 育人 + 学术服务 + 社会服务(社会影响力) = 正业”。这个“+”具体到马博士,我认为代表“与”(*),四者兼顾,并驾齐驱,那是一种更高的境界,难能可贵!假以时日,马博士将成就甚至逾越民国时期诸大师般非凡业绩。 马博士的博客人气很旺,已超200万。他为许多青年学人(学生)解疑答惑,润物无声。饶毅教授试答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总结了四点:“一是保持特色,二是保护争议,三是支持青年,四是坚持理性。”。(见: http://v.ifeng.com/documentary/culture/201109/75df0e0d-fdbf-4aae-acc2-c6693441a21e.shtml )我觉得言之有理。马博士本身作为青年,“支持青年”方面有先进帮后进的意味,更重要的是,笔者希望“有关方面”将此“四点”学以致用且发扬光大,马博士幸甚,中国教育事业幸甚。 由衷感谢马博士!感谢科学网!期待科学网涌现更多“马博士”。
个人分类: 学海泛舟|4544 次阅读|2 个评论
发表科研论文应有“精品意识”【已发表】
热度 19 zhenma 2011-7-29 14:08
发表科研论文应有“精品意识”【已发表】
本文由《科学 》2011年第4期“百草园”栏目刊登。 作者:马臻(本博主) 中国的SCI论文数量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质量仍然和科研大国的身份不相称。为什么同样的数据,有些论文能发表在高水平的国际刊物,而有些论文被退稿?我认为,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解读和对文章的撰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发表科学论文应有一种追求完美的“精品意识”。 实验类论文的质量是个综合体,包括有意义的研究选题、新颖的实验点子、合理的实验设计、翔实的实验数据、严谨的数据分析、专业的论文写作、实验结果的科学价值或实用前景等。没有实验数据就没有实验类论文,但实验数据分析和论文撰写也不可忽视。好的论文的引言有一定章法,不妨用以下思路写:(1)阐明某研究方向的重要性;(2)概述文献中的贡献,并说明文献中还有哪些没研究过,把这些搞清楚将有什么重要价值;(3)概述本文实验中用的方法和得到的结果;(4)指出实验结果的新意和价值。而某些论文的引言很短,且不能自圆其说。有的写道:某课题已引起广泛关注,在本文中,我们报道某个结果。未说明目前这个研究方向已发展到了什么程度;读者不知道既然别人已经研究过了,为什么实验还值得做,也不知道报道的结果有什么新意和价值。简而言之,文献中已经报道的结果和业内人士想要实现的“梦想”(如达到某个反应效果、合成出新结构、摸清规律、阐释机理)之间存在着一条“沟”,而高质量的论文正是在这条“沟”上面架起的一座“桥”。不要让审稿人来找接收论文的理由,而是作者告诉审稿人为何自己的工作值得报道。 优秀论文的实验结果部分不是仅仅向读者“倾倒”数据,而是有全局观念:论文中反映了一个中心观点,出的每一张“牌”(罗列的每一组数据)都围绕着这个观点,层层推进展开。每一段话的开始都有个“标题句”,开门见山地说明各段主旨。且实验设计体现出一定的“复杂性”,即有周折、有层次,体现一种循着实验线索去刨根问底的科研求索精神和过程。为了实现“复杂性”,首先选题要有“做头”,即具有潜在的“复杂性”。其次,选题后,要知道怎么设计实验,怎么开局,怎么“铺展”。再次,要舍得花时间开展实验,不要浅尝辄止。 关于论文结果部分的“复杂性”,可看以下这个例子:帕罕(E.Parnham)等于2006年在《德国应用化学》(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上报道了一种用低共熔混合物为溶剂来合成无机材料的新方法。在合成过程中,低共熔混合物部分分解,原位产生结构导向基团。作者以两种季胺盐分别与二甲基尿素形成的低共熔混合物为溶剂,共合成出三种磷酸铝结构。然后作者以一种季胺盐分别与两种不同尿素衍生物形成的低共熔混合物为溶剂,共合成出六种磷酸铝。作者接着证实,使用这种方法还能合成磷酸镓,并且用其他低共熔混合物溶剂能合成出更多别的材料。这篇论文不仅是报道一种材料的合成,而是点明了一种新方法在不同条件下合成出更多材料的潜力。 优秀论文有很多深入的讨论。数据是表观的,而讨论则进入到深层次,发掘数据背后的道理,进而启发下一步的研究,并非只是报数据。可以讨论的内容有:(1)本文的数据说明了什么,能给人带来什么新的认识。有条有理地分析如何从得到的数据推导出结论。(2)数据或观点是否和文献吻合。如果吻合,那么明确指出,不但承认前人的贡献,而且更能支持自己的观点。如果不吻合,也说清不吻合,并讨论可能的原因。(3)目前这个研究工作对于指导进一步的工作或者认识过去的实验现象有什么含义。有什么潜在的实用价值。(4)客观评论这个工作的优点和缺点。还有什么缺漏可以在后续实验中弥补,下一步可以怎么做。这样写,论文便超越了具体的实验细节和数据,发掘出更加广泛的意义,让读者从中得到启发。如同准备做报告,不但要清楚自己要讲什么,而且还要清楚:听众是哪些人,他们希望得到什么样的信息,怎样讲对听众有价值,怎样建立起自己和听众的联系。此外,写论文还要考虑:读者读了论文后可能有哪些疑问,如何提高写作表达,以便于把要点更清楚地呈现给读者,读者对于实验结果可能会提出什么不同的解释,如何证明论文提出的解释是可行的。然后在论文里“喷洒消毒药水”,论述为什么排除其他几种解释。 论文写完后若能用审稿人的眼光来挑剔地看自己的稿件,往往能发现不足之处,可以进一步通过做实验、查文献来弥补漏洞。有时不妨请懂行的人提出尖锐的“模拟审稿意见”,然后进行修改。不仅修改英语,还提高表达逻辑性、指出文献引用不恰当、指出可能引起争议的提法、指出学术观点错误、建议补充实验、删去不说明问题的胡乱堆砌的表征结果、把一些分散注意力的数据作为“支持数据”放在论文附件等。我以前的博导扎拉(F.Zaera)是美国化学会刊物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的资深编辑。他曾多次强调,他不是为了发表论文而发表论文,而是希望每篇论文都是精品。他不是得到一点数据就心急火燎地报道,而是花大量时间深化实验,深挖数据蕴藏的道理,并对论文进行精雕细琢。我第一次写完论文后,他在稿件上用红笔修改,我以为只要照着修改就能投稿了,谁知又修改了好几遍,每次都是“一片红”。修改完,他把稿件放进抽屉进行“冷处理”,过几周再看,再修改。这样,一篇论文要经过半年、一年的修改后才投出去,经过如此这般“积淀”的论文往往一投即中。 科研论文就像是科研工作者的“招牌”,能反映出论文作者的形象。优秀的科研论文,除了反映科研者严谨的实验态度以外,还能反映科研者对课题有很好的整体把握,把“上下文”搞得很清楚,对数据有严密客观的分析,在做实验和写论文时心中有清晰的“地图”,有很好的逻辑思路和实验设计。它还能反映论文作者的科研激情、理性思辨和“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得最好”的精品意识。 PDF下载: 发表科研论文应有精品意识.pdf
个人分类: 科研论文|19116 次阅读|21 个评论
这不是歪风邪气——与重发兄商榷
热度 11 Synthon 2011-5-15 12:50
日前重发兄有一博文,上了热门博文头条,讲“科学网有股歪风邪气”。点进去一看,原来是说马臻老师和饶海老师的博文。关键是一句话,“我做选择不考虑那个对自己更有利”。 先讲个故事,话说孔子有个学生叫端木赐,字子贡。子贡出去旅游的时候,看见有几个老乡在别国当奴隶,就把他们赎回来了。当时有个规定,把他们赎回来这个钱是可以找政府报销的,但是端木家不差钱,子贡又有些狭义的作风,就没有去报销。后来这个事情传了出去,端木赐成了道德楷模,孔子却说,这下坏事了,以后大多数人都不敢去赎这些人了,因为如果你再去找政府报销,会成为道德上的矮子。 同样,我之前博客上也引用过我一个师弟的话: 想起来某天某老师说“真的对理论物理感兴趣的人,你只要给他一个小屋子,一张写字台,不需要太好的物质条件,他就能安心干下去”,这么傻帽+天真的想法,要 成立的前提是一个人在 战斗,有且只有一个人,不需对他的爱人、家人负责,的确这样的人是有的,但却是极少数,我不是这样的人,所以相当鄙视这样的想法,这种想法的存在是导致国内青年科研人员待遇不高,众多博士生在毕业时优先选择收入较高的企业的局面的原因之一。(见之前博文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361do=blogid=272336) 我个人觉得重发兄的想法是好的,但是犯了端木赐和某老师一样的错误。马臻老师做选择不考虑自己的利益,是值得我们钦佩的,但并不见得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而比我们多吃了这么多年盐的饶海老师,能够很敏锐的看到这一点,也是很赞的。 我想,经过了一番历练的人,大多都能有类似的感悟。像前面博文提到的,我导师日前回顾自己刚从教时候经济困难的日子,但是他却不认为这种低收入的自我牺牲是必要的,尽管对于自己的经历他没有怨言。(见之前博文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361do=blogid=440595) 我不由得又想起当年我刚刚开始在网络上跟人指点江山的时候。那会儿年轻气盛啊,激扬文字,就像此间少年里面的令狐冲,一心想着报效祖国,扎根西部,献身国防,等等。后来被水木上著名的lajolla老师一语点醒:青年学生有这样的想法,很不容易,值得表扬,但是如果要求他的mm也有同样的想法,恐怕不可能。
个人分类: 科教评论|6098 次阅读|19 个评论
科学网有股歪风邪气
热度 28 xcfcn 2011-5-13 19:14
科学网有股歪风邪气 科学网需要向重庆学习:唱红打黑。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现在编辑部只有一手:就是高举主旋律,其手段就是精选博文抓在手,而且做成品牌,任何一个要在科学网混出点名堂的人都必须围着这根无形的指挥棒打转转。 可是,有些刁民就看不惯了。如美国的饶艾同学就在其博客显要处自称自己是什么“科网第一首席顾问”,还胡说什么:“别人严肃阿拉就觉得搞笑,阿拉严肃别人就觉得搞笑。 望编辑别推荐 ”。这是什么意思嘛??啊,啊! 这也罢了,到如今居然公然向头条发起挑衅。连人家的文章都没看,就抓住编辑部的一条推荐语大做文章: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对马臻教授的一句内心独白“ 我做选择不考虑哪个对自己更有利 ”大肆攻击。连久未露面的扫地僧( sweeper )也出来冷嘲热讽,说什么: 有良好的心态就好像有一条舒适的内裤,本来是件很快活的事。 但经常作文解析自己的心态,就象经常公开摸弄自己的内裤一样,其实是一件令成年观者颇为尴尬的事。 要是因为内裤优质的面料和做功而每每被精选直播,就更杯具了。 终于有粗野的饶艾按耐不住,跳将出来,一把将它扯到了脚后跟。尴尬到底了,或许是件好事:要是文弱有才的小马哥因此能把自己的注意力从自己的身上移开的话。 马臻 教授在遭到围攻 / 围观后,居然没有一个人出来帮腔,我为此特意跑到马臻老师的博文里认真拜读,并郑重予与推荐。也被“ 随缘,不是随波逐流的认命,而是水到渠成的淡定。 ”这句话深深折服。顶礼了。 最后还是方舟子的朋友蒋劲松的同学何士刚老师看不下去了,撂下一句话就走了:“ 大丈夫行事,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逆顺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志之所在,气亦随之;气之所在,天地鬼神亦随之。 ” 说得多好啊。编辑部,看到了么,这才是科学网所需要的正气啊。 科学网,要唱红,更要打黑啊,就让我这篇文章吹起科学网打黑强劲号角吧。 PS :特意去看了一下两位的博客,我似乎有点明白了,为什么马臻老师还有曾庆平老师最近让很多人“羡慕嫉妒恨”了,原来两位都是篇篇精选的高手。几乎没有不被精选的博文,至少我看到的是如此。 鉴于有人多次说我皮里阳秋,我在这里严肃申明:我这篇博文绝对没有恶搞马臻老师的任何企图。从社会角度来说,我最多表达的就是饶海教授和马臻教授都有道理。而且两者不可偏废的意思。从个人角度来说,我内心一直很敬重马臻老师和饶海老师。我觉得饶和马这两种类型都是非常值得我个人以及大家尊重。这是我最内心深处的想法。也基本上是我上文所真正想表达的意思。
个人分类: 杂论|3180 次阅读|33 个评论
读马臻博士博文“慎重选择博士后(或博士生)导师”有感
ericxiong 2010-4-13 20:27
马臻老师的博文写的很好,一针见血!我虽然没有机会拜读A PhD is Not Enough: A Guide to Survival in Science一书,但从马臻老师的文中也有所领悟。 首先,就我而言,在此之前还一直都抱着good research work,good future的幻想,不管这是supervisor们的愚民之举也好,还是自己很傻很XX的过失也罢,是所有的candidates 应该有所醒悟的时候了。在做好science的同时,要把握好自己的路,有自己的life map。 其次,书中所言好的导师培养人、提携人,但是平庸的导师利用人,把人当作有手的工具。这是所有接受了和正在接受Ph.D training的人的同感,看来,国内国外一个样。这不啻为一个PhD培养过程中的硬伤,不仅会伤到导师自己(RP、style等会被学生们广而告之)和学生(心理和身体的打击),也会伤到Science的根基(如果science work不再是谋生活的方式而纯粹是个人的兴趣使然)。 第三,从学生的角度,在面临文中提及的手段时应该怎么办,我想这应该是最重要的问题,也许磨合+有限度斗争可能解决一部分问题,也许paper的手纸理论也能解决一些问题,但更多的需要学生从自己做科研的目的出发,权衡利弊,再做决定。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826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网 博客(马臻)
skyclub2008 2009-7-1 10:25
第一个让我认识科学网站的人。同是科研工作者,感觉相近,又有着各种联系,在细节方面又有很多不同。 他的博客地址: http://zhenmafudan.ycool.com/post.2959654.html 不知能否长期使用
个人分类: 备忘录|3376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9 17: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