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平和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慶祝七一,把所有人都當作MM來呵護尊重!(學習心得之二)
热度 8 jiangjinsong 2011-7-3 07:40
剛寫過: 慶祝七一,學習胡總講話精神的心得之一。 這篇算是學習胡總講話精神心得之二了! 在博文 慶祝七一,下一個小小的決心! 中, 我提出要與眾生多結善緣, 少結惡緣。 不禁想到本網眾博友對待MM們一般都能憐香惜玉, 呵護備至, 即使觀點不同, 也不會惡口相向, 通常都會禮貌相待, 做得君子之爭態度友善, 就事論事, 不出語傷人, 不諷刺挖苦貶低論敵, 氣氛和諧而溫馨。 既然如此, 在學習了胡總講話之後, 蔣科學豁然開朗, 為何不把所有人都當做MM來尊重呵護? 這樣豈不就會人間充滿愛, 世界變成了美好的人間?
个人分类: 風中獨白|2974 次阅读|21 个评论
心态平和,顺其自然
ipmwxj 2011-5-22 15:51
个人分类: 癫狂+暴躁|180 次阅读|0 个评论
无欲则刚
热度 1 yangyongtian 2011-5-21 11:05
随遇而安, 寡欲自洽。 金钱勿奢, 生命无价。 抵押寿路, 风险忒大。 平和心态, 安度生涯!
个人分类: 感怀|1791 次阅读|1 个评论
不要做情绪上的小人---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wph326 2011-4-12 00:40
不要做情绪上的小人---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孔子与众弟子周游列国,由于战乱被困陈蔡。 绝粮,弟子们都饿的站不起来了。 子路生气,问:君子亦有穷乎! 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君子也会受苦受难吗? 当然,如果君子就不用受苦受难,那谁还会去做小人。 只是君子在困难的时候仍然坚守自己的原则。 小人就做不到,控制不了自己行为,像泛滥的洪水一样,一发不可收拾。 人的情绪也会像人的境遇,有高有底。 无论是情绪高涨还是低落,开心或者痛苦,都不能任由感情的洪水泛滥,否者就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灾难。 做个成熟的人,控制自己情绪,使他平静,就不会出现痛不欲生和乐极生悲的状况。 所以,成熟的人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他趋于平和,而不成熟的人则任由好或者坏的情绪泛滥,最后必然带来伤害。 有此,也可以看出无论是开心还是痛苦到了极端都是非常糟糕的情绪,而内心的平静才是理想的状态。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565 次阅读|0 个评论
卓越PK平常
热度 1 yangyongtian 2011-4-3 10:05
卓越是脉冲, 峰值奇高, 但 存在只是一瞬, 脉宽也仅是一隙之缝。 平常却是永恒, 它是一种常态, 平和但不平庸; 高度虽然不能与卓越比肩, 但总能量并不甘拜下风。 不追逐短暂的光艳夺目, 我更愿意, 度过无悔的 平和、平凡、平常人生!
个人分类: 感怀|2139 次阅读|1 个评论
2011-08读者之声
kejidaobao 2011-3-18 15:52
我的科研心得 从事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已5年有余,各种滋味都品尝过,得不到结果的痛苦,看到希望时的兴奋,漫长重复过程中的心力憔悴。途中的风景是最美的,实验室的生活多姿多彩。作为一名仍在拼搏的科研学子,浅谈几点心得与大家分享。 戒骄戒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需要重复,反复验证自己的结论、解析分子机理。失败不可怕,怕的是失去面对困难的勇气。一次次的重复,也是一种意志的磨练。如能通过此种历练,生活中还有什么事情不能泰然处之? 勇于探索。通过查阅大量文献,以达到对即将开展课题的研究现状、研究前沿以及研究热点有清晰认识的目的,同时借鉴前人好的研究思路,新颖的研究方法,为课题的开展和顺利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查阅文献范围不应太窄,应适当了解一些前沿及交叉学科的研究情况,增加研究内容的丰富度和新颖度。尤其在分子生物学研究方面,植物远远落后于动物和医学,因此重视动物和医学在相同领域的研究进展,谨记成功只会降临有准备的人。 自信自强。一份好的研究方案应是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做出来的,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不乏结果超越或与前人及试验预期结论不符的现象,此时应力求理论联系实践,以实验结果为依据,反复论证和验证,大胆创新,并坚定自己的想法,坚信自己有能力解决(解释)此问题(现象)。 最后,勤奋是每个科研工作者必备的素质。聪敏的头脑是提供想法的前提,而验证过程则需要勤奋的工作。勤奋的含义是今天的热血,而不是明天的决心、后天的保证。祝愿每个科研工作者在自己的领域取得期望的成绩。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佘茂云 如何获得独立审稿机会 对科研工作者,特别是正在读博或博士刚毕业的年轻科研人员来说,能够独立审稿(作为reviewer or referee),是一件令人非常兴奋的事情。这说明你在自己所处的领域里,得到了编辑或者同行专家们的认可。而这种认可正是对年轻科研人员的鼓励。谈谈自己第一次获得独立审稿机会的经历,希望能提供一点信息。 在读博士期间,我就经历过审稿,但并不是独立审稿。那时候,“老板”经常会收到一些杂志社的邀请来审稿,比如Appl Phys Lett和J Appl Phys等杂志。“老板”愿意培养学生,因此他有时会特意让学生首先来审。我就有过两次这样的经历,我把我的意见告诉“老板”后,他会仔细帮我分析哪些意见是好的,哪些意见是不好的,还需要加上哪些意见等等。最终,他汇总后,再把审稿意见发出去。虽然,在编辑看来,审稿功劳全是“老板”的,但我们这些学生确实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而这个培养的过程,我现在看来,是非常有帮助而且必要的。 我的第一次独立审稿经历要从2009年博士刚毕业时说起。那时候有机会到美国参加了一个国际会议。做完会议报告后,自我感觉还不错。在吃饭期间和一些同研究领域的教授们聊了聊天,但也仅此而已。没想到的是,2010年的某一天,我突然收到一封来自Journal of Crystal Growth杂志的审稿邀请。而邀请我审稿的编辑,正是和我同时参加2009年那个国际会议的一位教授。当时看到这封信时,我心里小兴奋了一下,感觉自己的工作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同行的认可。 但毕竟没有独立审过稿件,心里没有底,所以我把这件事写信告诉了“老板”。“老板”回信说,他认为我完全能行的,要相信自己,我的心里踏实了很多。 当我看了一遍要审的稿件后,总体印象是实验结果还算新颖,而且工作比较系统。但是有个别图有些明显的错误,而且写作的逻辑也不是很好,这些可能作者本身也没有意识到。文章中有很多明显的语法错误,而且在某处看到英文简写时,前文也找不到相关全称,感觉写作的态度不是很认真。我给的总体建议是major revision,我写的suggestions or comments足足有5页多。几个月以后,我收到了校正稿,感觉还有些不太完善的地方,又提了一些小意见,这回是minor revision。又过了一段时间,收到了编辑的感谢信,说这篇稿件已经被接受了。 综观这次独立审稿,再加上平常和老师、朋友聊天得到的消息,个人认为可以通过下列方式得到审稿的机会: A. 自己的“老板”收到审稿邀请后,他主动向编辑推荐你来独立审稿,这样成功的几率非常大。一旦编辑对你这次的审稿很满意后,以后可能就直接联系你了;B. 通过开会,尽力做好自己的报告。其他时间,多和同行专家们聊聊天。说不定这些教授中哪一天就会邀请你来审稿; C. 发表文章时,如果联系人也是自己的话,编辑也就知道了你的联系方式。久而久之,说不定有一天编辑也会直接联系你;D. 你的朋友或你认识的人提交稿件时,如果推荐你作为他们稿件的审稿人,这样也有机会让编辑来选择你;E. 别人的稿件中引用了你的文献,这种情况下编辑也有可能把你列为审稿人;F. 我看到有在BBS上发贴征求审稿机会的,让别人来推荐自己作为审稿人。在网络发达的今天,说不定这种方式也有用武之地。 ——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特别研究员 陈斌 (责任编辑 李娜,张杰青)
个人分类: 栏目:读者之声|2334 次阅读|0 个评论
平衡与平和----论幸福
lhj701 2011-2-13 21:21
平衡与平和----论幸福(罗汉江) 平衡而平和,是因为不论白天黑夜,我们心中总有一盏不灭的追求的灯。 平衡又平和,是因为我们总是努力让心中的目标离我们的脚步不会太远。
个人分类: 思想沉淀|2801 次阅读|0 个评论
对下联——精品与平和
yangyongtian 2011-2-7 09:25
1、致安徽省马鞍山市志办原主任 上联 史志精品诗词精品字字珠玑全凭慧心妙笔缔造精品人生 世界 下联 做 人平和处事平和时时谦逊尽展满腹经纶编撰平和志史乾坤
个人分类: 对联|1900 次阅读|0 个评论
民主是一个合法抢劫的困局
fqng1008 2011-1-30 13:08
很喜欢读刘瑜的博文,她以平和的文字、独特的视觉、政治学者的功底,揭示了中国社会的一些深层问题,常常让人茅塞顿开。昨天,忽然发现她博客下方的题词别出心裁,竟然很久以来都没有察觉。 她的题词是:“民主是一个合法抢劫的困局”。细细品味,何谓“合法抢劫”?什么人喜欢“合法抢劫”?我们意识到“合法抢劫”吗?民主怎样使“合法抢劫”变得艰难?通过《民主的细节》,刘瑜为我们间接地回答了以上问题,相信关心祖国前途命运的人会喜欢她的博文。 刘瑜的博客—— 民主是一个合法抢劫的困局( http://rendaliuyu.blog.163.com/ ) 附刘瑜:重新发现我们自己 ——《重新发现社会》书评 转载于《南方都市报》 让我们来假设这样一个场景:高速公路发生了一场车祸,一辆车不幸被撞翻,有个人被困在了车里。现在,关于如何解救这个人,我们有三种解决办法:第一,打电话找警察,当然代价是警察可能来得很慢,被困的人生命垂危,可能等不及了;第二,路人甲跟车里的人商量:如果你给我一万块钱,我就把你给救出来,但一个可能的情况是,车里那个人一下子拿不出一万块钱;第三,路人中有几个特别善良的人站出来,决定无偿帮助被困的人。 第一个办法,叫做“找政府”,第二个办法,叫做“找市场”,第三个办法,叫做“找社会”。政府、市场、社会,恰恰是我们人类展开公共生活的三种机制。 熊培云先生2010出版了一本书,叫做《重新发现社会》。单看书名,本书的核心思想就一目了然:对于解决某些问题,“政府”可能显得过于遥远和高高在上,而“市场”则显得过于无情和冷冰冰,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也许可以回过头去,“重新发现社会”。 在我看来,一本书之好与坏,不仅在于它有多深刻或者里面充斥了多少生僻术语,而在于它在多大程度上把握了时代的问题和需要。面对一个胃病病人,你带来的高血压药再高级名贵也无济于事,而《重新发现社会》,则是给一个胃病病人带来了胃药。 乍一看这个书名似乎有些荒诞:社会需要被“发现”吗?难道“社会”不是无处不在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话:“你现在还是太幼稚,你走上社会以后就明白了……”,或者“现在社会上这么乱,你做事情可千万要小心谨慎……”在这些话中,“社会”是一个尔虞我诈的名利场,一个乌烟瘴气的垃圾堆,一个暴露人性败坏的照妖镜。但是,熊培云提醒我们,社会还可以是别的。 社会还可以是什么?社会还可以是陈光标,08年汶川地震后迅速组织挖掘机赶赴现场救灾的企业家;可以是“红色推土机”,歌手周云蓬为失明儿童筹款而制作的民谣专辑;可以是“立人乡村图书馆”,以公民教育为目的的民间公益组织;可以是“亚洲动物基金”,呼吁停止虐待动物的民间组织;可以是微博,给在暴力拆迁中家破人亡的钟如九一个平台的网络空间;可以是豆瓣,爱书爱音乐爱电影的人们交头接耳的网络广场;可以是“单向街”,每个周末组织文化沙龙的小书店。总之,社会也可以是熠熠发光、温暖、并对弱者无限耐心地俯下身去的。 而这样的社会之所以需要被发现,是因为社会这个“秘密”往往被国家的光芒所笼罩。在一个国家至上的传统里,社会的自发发展总是被视为病毒,需要被围追堵截。社会的声音和组织往往是小荷才露尖尖角,国家的脚掌就黑压压地踩了过来。在这个传统里,“国家”不但肌肉发达、力大无比,而且在道义上也总是可歌可泣——一切与“国”字站在一边的东西都是天然正确的,爱国主义,国学,精忠报国,以至于给孩子起名字都常常是“建国”、“志国”、“卫国”等等慷慨激昂之词。相比之下,社会则象是个面黄肌瘦、发育不良的孩子,一不听话还要被拎起来打一顿屁股。在这个传统里,成立民间社团要面临重重关卡,出版发表要遭遇层层审查,请愿示威可能被视为滋事生非,举办活动则不小心成了破坏稳定。这种对社会的发展处处设防的思维,成龙先生一言道破之:中国人是要管的。虽然我们的传统里也时不时冒出“民为贵”、“仁政”、“以民为本”这样的字眼,且不说这些美丽的字眼有多少在历史上化为实践,所有这些字眼里透出的那种家长式的施舍气息,都让忍不住想问:对不起,可以不烦劳您为我们做主,而让我们为自己做主吗? “我可以为自己做主”,意思是,如果国家不为工人设立一个工会,也许其实,工人有能力为自己组织工会;如果国家太忙了顾不上照顾艾滋病人,也许其实,可以放手让民间组织去援助而不必垄断善意;治理腐败未必需要仅仅依靠“反贪局”,也许其实,还可以批准民间自发成立财政监督组织;对付地方政府的暴力强拆,未必只能靠中央的“三令五申”,也许其实,民间的一些维权组织和律师也有自告奋勇的觉悟。 所谓“中国人是需要管的”,大约说的是中国人中颇有些刁民暴民,历史上农民起义里这种暴民形象也屡见不鲜。但这与其说是体现了中国人的某种民族性格缺陷,倒不如说是体现了国家长期压抑社会的后果。正是因为国家不允许有组织的公民社会出现,高压锅的气阀一旦被冲破,无组织的暴民现象就会间歇性爆发。在这个意义上,暴民和顺民不过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在国家的阴影下,它们都是“一盘散沙”式社会的表现形式。 但在暴民和顺民之间,还可以有不卑不亢的公民。在一个公民社会里,人们在公益的引力下不断编织流动、交叉、细密的人际网络,既可能监督政府,也可能疏导民间积怨。如果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进步在于通过市场化转型发现作为个体的“我”,那么中国下一步的挑战则是如何给社会松绑,通过重建社会来发现作为集体的“我们”。 《重新发现社会》的核心意图,就是重新定位国家和社会的关系。熊培云感慨:“问世间国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他自己的回答:国家仅仅是个国民谋求幸福的工具而已。那种把国家无限神话化的“拜国家教”,往往不过是统治家族、利益集团、阶级自我神话、稳固权力的遮羞布而已,根本上颠倒了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我们买一辆自行车,是用来骑而不是用来扛着满大街走的,如果不但扛着它满大街走,还动不动把它给供奉起来烧香参拜,这就是颠倒了人和自行车的关系。同理,我们让渡一部分权利给国家,仅仅是因为我们意识到,有时候通过政府这辆“自行车”,我们可以组织更有效的公共生活,但似乎没有必要因此见到这辆自行车就热血沸腾、热泪盈眶、以至于在爱车主义的感召下发出“自行车不高兴”的怒吼。 其实,正如国家没有必要遮蔽社会,社会也没有必要对抗国家,二者完全可以相辅相成,共谋国民幸福。国家在保障社会的安全、秩序、基本福利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但正如杀牛刀无法用来做心脏手术,大卡车无法穿越小胡同,国家这架大机器对于应对社会毛细血管里的具体问题还是过于庞大笨拙,“重新发现社会”,就是恢复我们作为一个公民共同体的敏感、灵活和丰富。一个理想的国家和社会关系,莫过于“我挑水来你浇园”,但如果这句歌词改成了“我挑水来我浇园,或者“只许我挑水,不许你浇园”,结果不但往往是空头支票下的无所作为,而且是民众在被长期剥夺公共事务参与权之后公共意识的萎缩。我们常常听到人们指责国人冷漠。其实,一个长期被禁锢在轮椅上的人,我们很难指责他肌肉不够发达。现在,我们已经发展到这样一个时代,你不能以关爱的名义把一个人禁锢在轮椅上,因为轮椅上的人已经“发现”了自己的双腿,他要站起来。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1320 次阅读|0 个评论
“无为”是一种心态
热度 1 bricklayer 2011-1-19 20:45
能力有限,理想遥遥不可期,现实如此之残酷。 想来容易做来难,基础这么差,什么也做不了,该怎么办?难道什么也不做吗? 然后不停写日志和微薄,告诉自己想通了,心态平和了,以派遣压力,寻求自我安慰。其实内心还是非常恐惧并痛苦。 之前看到一篇文章讲到它(虽然当时没怎么注意到),后来极度困惑之下突然想到它----“无为”,以前也只是听过,可对它一点感觉也没有,什么是”无为“?怎么理解”无为“? 什么是为?为就是“有”,一切起心动念造作都是“为”。   什么是“无为”?“心”知其为乃是“空”,此为就是无为。老子言:“无其为,是为;无其事,是事;无其味,是味”。这说的是事物本相。由此可见,无为,就是“心知其空而为之”。也就是“心不著相”,“不执著”。   “心知其空而为之”,圣人才能做到。所以,圣人不失道。普通百姓,他们只知其“有”,不知其“无”,百姓之“为”都是“有为”。所以,百姓失道。 “无为”作为一种政治原则,在春秋末期已经出现。使“无为而治”系统化而成为理论的是《 老子 》。他们认为统治者的一切作为都会破坏自然秩序,扰乱天下,祸害百姓。要求统治者无所作为,效法自然,让百姓自由发展。“无为而治”的理论根据是“道”,现实依据是变“乱”为“治”;“无为而治”的主要内容是“为无为”和“无为而无不为”,具体措施是“劝统治者少干涉”和“使民众无知无欲” 。 有为不正是我之前的心态吗?我总是急功近利,总想一步登天,总想着尽快做成某事,于是就产生了偏执和极端的想法,反而内心更加地虚。自然地依照自己能力去做事,心无旁骛,这就是“心不著相”,不执著,也许某一天你会发现自己的能力提高了,你成功了。“无为”并不表示无所作为和懒散,并不表示没有理想和目标 , 可能是将你的理想放在潜意识里面吧,很难讲清楚,真的需要用心去感悟。 最近开始学陈氏太极拳,这让我想到老师所讲的,练习太极拳是要放松自然,身体放松,思想放松。但不可松垮,松散,意念不能丢,也不能总惦着它,要松而不懈。这不正与“无为”的道理类似吗?原来太极拳真是来自于道家的哲理。 又偶见到王国维的讲成功的心境 :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第一层意思就是对人生迷惘,不是我之前浮躁的心境吗 ? 后面就不多解释了,就是要心态平和,自然地去做事,不可强求,但又要执着,心守意念,不可轻易放弃,这也不正是“无为”的思想吗? 看网上文章说,说练习太极拳要一层一层地松,每过一阶段可能有新的领悟,松无止境,“无为”的境界也应是此理。 真高兴,最近几个月想通了好多道理,有:和而不流,无为而治,道法自然,大道至简,王国维的那几句话。原来这些道理自己瞎想也可以想通的,可能其他书上说过,只是用的白话文,没有意识到而已。思而不学则殆 , 多看看书,自己一个人想真的很危险,容易误入歧途,幸亏我品行还行,呵呵。或者这些道理很多人早已想通了,我又晚熟了。 引用: 1. 百度百科 无为 http://baike.baidu.com/view/61764.htm 2. 什么叫“无为”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idWriter=0Key=0BlogID=500130PostID=7000924 3. 王国维人生三种境界解读 http://ywjjwwxh.blog.163.com/blog/static/163745772007417115816857/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730 次阅读|0 个评论
平和的大家风范——读刘瑜“肩负自由的疲惫”
fqng1008 2010-12-27 00:06
读刘瑜的文章,总让人感觉到一种大家风度:越是尖锐的意见,越是讲解得平和;越是深刻的道理,越是阐述得谦恭。她最近的一篇文章肩负自由的疲惫似乎是对官员说的,实际也是对民众说的。她用很鲜明的对比,为我们揭示了一个很通俗的常识:原来支持率也有真实和虚伪两种。当我们不得不用虚伪来面对实际的时候,我们的虚弱也是显而易见的。 肩负自由的疲惫,这是她用来稀释内容尖锐的一种命题策略,我不知道是编辑的不得已而为之,还是作者的不得已而为之。总之,让观点缓和了许多,但也许效果更好,因为欲速则不达。政治学者就是政治家的老师,如果我们总是慷慨激昂,振振有词,我们要阐明的观点可能到接受者那里会大打折扣,因为别人会认为你那是情绪化的产物,言过其实而有失公允,因为偏激而缺乏可操作性。 刚刚看过朱清时我不是教育改革的先烈的视频,他用一种轻言细语的娓娓道来,非常平和地阐述南方科技大学的孤注一掷。那种进退自如的从容,雍雍大度的执著,瞻前顾后的深邃,宽容豁达的胸襟,无疑是他征服、说服他人的法宝。在我看来,南方科技大学虽然举步维艰,但朱清时已经成功,大家的关注与期待已经在历史上留下了凝重的一笔...... 刘瑜:肩负自由的疲惫 《财经》专栏 http://rendaliuyu.blog.163.com/blog/static/1098345412010115853752/ 奥巴马现在的处境不出我所料。两年前刚当选时,他是美国人民不,世界人民的奥特曼,大家都期待着他能从怪兽布什手中拯救美国,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之将倾。当时我说了一句扫兴的话: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果然。近70%的支持率,两年之后,滑到了43%。当年他对着如痴如醉的民众高呼:Yes, we can!今天,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反恐战争久拖不决,民众无精打采地看着他:No, you cant。 当然遭遇支持率危机的不仅仅是奥巴马。如果奥巴马想给自己打气,我建议他向东看看日本,向西看看法国。日本菅直人内阁的支持率据说在11月初再创新低,只剩27%,而法国萨科奇的支持率最近就一直停留在25%,现在他每天早上推开窗户,就能看到抗议者叫他去死。在这场角逐最不受欢迎领袖的激烈竞赛中,没有最衰,只有更衰。 其他民主国家或地区也好不到哪里去。意大利总理的支持率最近螺旋式下降到了34%。德国默克尔的支持率一度由于预算方案等原因,跌至34%。10月底左右,马英九终于可以松一口气,因为他的支持率喜人回升,竟高达38%。英国我在英国生活时,简直不忍心看时政节目,因为怕看见早已鼻青脸肿的首相布朗或者卡梅隆又被作为沙袋拉出来,被各类时评人胖揍。 相比之下,另一些国家的领导人则过得惬意得多。比如,全国只剩一家反对派报纸的俄罗斯,普京同志的支持率就高达77%。又比如,公共权力已被逐渐个人化的委内瑞拉,查韦斯的支持率长期稳定在60%左右。再比如,一项调查显示,在中国93%的民众信任中央政府。至于朝鲜人民共和国,据恶搞报纸《洋葱》报道,其政府支持率最近已经从120%急剧上升到了180%。 这是不是说明,西式民主制度已经日落西山,而俄罗斯模式或者朝鲜模式在蒸蒸日上呢?如果西方政府动辄陷入合法性危机、连他们的民众自己都不尿它那一泡,我们有什么必要紧赶慢赶地去跳火坑呢?事实上,据一项调查,在美国表示非常信任政府的民众已从1966年的42%将至2000年的14%,非常信任国会的民众从42%降至13%同一趋势也出现在了几乎所有其它发达国家如此缺乏信任的制度,一年四季都在民怨沸腾,没有掉入这个政治陷阱,我们简直应该弹冠相庆。 但,有没有一种可能,在一个地方,人们觉得刘嘉玲不够美,是因为他们把李嘉欣作为了衡量标准,而在另一个地方,人们觉得凤姐很美,因为他们把小月月作为了衡量标准?就是说,是衡量标准的不同而不是客观美丑的标准导致人们形成错觉:凤姐要美过刘嘉玲。至于为什么有些地方用李嘉欣作为衡量标准,有些地方用小月月做标准,据说有一种东西叫做意识形态。某些意识形态告诉民众政府仅仅是民众的雇员,而另一些意识形态则教导我们,你都有裤子穿了,还不赶紧感谢政府。 政治学里有一个词叫批判性公民(critical citizens)。根据这个理论,随着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民众权利和尊严意识提高,他们会变得越来越饶舌。这些饶舌民众的基本特点是:大惊小怪、小题大做、不依不饶,一哭二闹三上吊。什么?法定退休年龄从60升到62?岂有此理,游行去。燃油税要涨7毛钱?天理难容,抗议去。政府要砍掉一半的大学生助学金?欺人太甚,扔臭鸡蛋去。 罗素说,所谓民主,就是选一个人上去挨骂。 所以在一个真正的民主社会当政治家,简直就是活雷锋。忘恩负义的批判性民众看到的永远是你做错了什么,而不是你做对了什么。奥巴马为刺激经济,辛辛苦苦减了一千多亿的税,结果调查显示,不到十分之一的美国人意识到他们被减了税。相比之下,他要给5%的高收入者加税,火星人都赶来抗议。好莱坞明星朝三暮四那叫风流倜傥,放在政治家身上那叫不要脸。经济学家没有预测出经济危机那叫谨言慎行,放在政治家身上那叫蠢货。CEO们用股东的钱吃香喝辣那叫商业拓展,政治家哪怕旅行借助富豪朋友的别墅都可以是惊人丑闻。 但同时,正是批判性公民的警觉,在推动政府完善公共服务。正是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在把这个政府改造得越来越值得信任。这也是为什么在民主国家,民众对政治机构的不信任虽然日渐加深,但这些国家民主制度的质量无论用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来衡量,还是清廉腐败指数,甚至经济绩效来衡量都稳居前列。换句话说,民众对政府一定的不信任恰恰成了政治健康的表现。 不幸的当然是奥巴马们。他们每天被群众雪亮的目光翻来覆去地烧烤,做错一件事就随时可能把做对的九十九件事给一笔勾销。但试图享受自由的人,必须承受肩负自由的疲惫。如果权力的本意是责任,那么用他们的战战兢兢来换取制度的健康,这买卖其实还是划算。当然,如果权力的本意是当官,是吃住可以报销,出门前呼后拥,那么批判型公民确实招人讨厌。我不知道与批判性公民相对的叫什么,也许可以叫做给力型公民。他们永远心怀感恩面带微笑,有人喊狼来了,他们心怀感恩面带微笑。面对一地的羊骨头,他们还是心怀感恩面带微笑。也是,他们说,现代社会的一切问题其实都只是心态问题。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2163 次阅读|1 个评论
如何看待别人的评价?
热度 1 zhaopei 2010-12-24 14:52
如何看待别人的评价? 近日单位岗位评选,高低分档,利害相关,私衷难免义愤,各自都有不平。认真填表,描绘“别人眼里的自己”的闲暇,忽又想起旧日遭遇的两桩评价,褒贬各一,印象深刻: “贬”是爷爷给的。大学节假日回老家,偶尔碰上农忙,装模作样也要下田帮工;却说那一次扶犁不慎,陇走之字,老爷子勃然大怒,“上学,上学,念了十几年的书,犁都扶不正,有个啥用!” “褒”是高中语文老师给的。她总让我想起魏巍笔下的蔡芸芝先生,其夫时为媒体公司老板;某一日街上偶遇两人,老师盛赞我道:“这孩子不错,很懂事!” 岁月悠然,青丝白鬓,这一褒一贬时有泛上心头,提醒着我既要尊重和理解“别人眼里的自己”,也要坚持与呵护“自己心里的自己”。
个人分类: 大千世界|341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lightw626 2010-11-2 11:13
很喜欢这篇文章,欣赏那个孩子的平和从容与幽默,转载与大家分享,全文如下: 我那上国中的女儿,她同学都管叫她23号。 她的班上总共有50个人,而每次 考试 ,女儿都排名23。 久而久之,便有了这个雅号,她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中等生。 我们觉得这外号刺耳,女儿却欣然接受。 老公发愁地说,一碰到公司 活动 ,或者老同学聚会, 别人都对自家的'小超人'赞不绝口,他却只能扮深沉。 人家的 孩子 ,不仅成绩出类拔萃,而且特长多多。 唯有我们家的23号女生,没有一样值得炫耀的地方。 因此,他一看到娱乐节目那些才艺非凡的孩子,就羡慕得两眼放光。 后来,看到一则九岁孩子上大学的报导,他很受伤地问女儿: 『孩子,妳怎么就不是个神童呢?』 女儿说: 『因为我爸爸不是神父啊!』 老公无言以对,我不禁笑出声来。 中秋节,亲友相聚,坐满了一个宽大的包厢。 众人的话题,也渐渐转向各家的小儿女。 趁着酒兴,要孩子们说说将来要做什么? 钢琴家,明星,政界要人,孩子们毫不怯场, 连那个四岁半的女孩,也会说将来要做电视的主持人,赢得一阵赞叹! 15岁的女儿,正为身边的小弟弟小妹妹剔蟹剥虾,盛汤揩嘴,忙得不亦乐乎。 大家忽然想起,只剩她没说了。在众人的催促下,她认真地回答: 『长大了,我的第一志 愿是,当 幼儿园 老师,领着孩子们唱歌跳舞,做 游戏 。』 众人礼貌地表示赞许, 紧接着追问她的第二志愿。她大大方方地说: 『我想做妈妈,穿着印叮当猫的围裙,在厨房做晚餐, 然后给我的孩子讲故事,领着他在阳台上看星星。』 亲友愕然,面面相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老公的神情,极为尴尬。 回家后,他叹着气说: 『你还真打算让女儿将来当个幼儿园老师?我们难道真的眼睁睁地看着她当中等生?』 其实,我们也动过很多脑筋。为提高她的学习成绩, 请家教,报辅导班,买各种各样的资料。 孩子也蛮懂事,漫画书不看了,剪纸班退出了,周末的懒觉放弃了。 像一只疲惫的小鸟,她从一个班赶到另一个班,卷子,练习册,一沓沓地做。 但到底是个孩子,身体先扛不住了,得了重感冒。 吊着点滴,在病床上,她还坚持写作业,最后引发了肺炎。 病好后,孩子的脸小了一圈。 可期末考试的成绩,仍然是让我们哭笑不得的23名。 后来,我们也曾试过增加营养、物质激励等等, 几次三番地折腾下来,女儿的小脸越来越苍白。 而且,一说要考试,她就开始厌食,失眠,冒虚汗, 再接着,考出了令我们瞠目结舌的33名。 我和老公,悄无声息地放弃了轰轰烈烈的揠苗助长活动。 恢复了她正常的作息 时间 ,还给她画漫画的权利, 允许她继续订《 儿童 幽默》之类的书报,家中安稳了很久。 我们对女儿,是心疼的,可面对她的成绩,又有说不出的困惑。 周末,一群同事结伴郊游。大家各自做了最拿手的菜,带着老公和孩子去野餐。 一路上笑语盈盈,这家孩子唱歌,那家孩子表演小品。 女儿没什么看家本领,只是开心地不停鼓掌。 她不时跑到后面,照看着那些食物。 把倾斜的饭盒摆好,松了的瓶盖拧紧,流出的菜汁擦净。 忙忙碌碌,像个细心的小管家。 野餐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 两个小男孩,一个数理天才,一个 英语 高手, 两人同时夹住盘子上的一块糯米饼,谁也不肯放手,更不愿平分。 丰盛的美食,源源不断地摆上来,他们看都不看。 大人们又笑又叹,连劝带哄,可怎么都不管用。 最后,还是女儿,用掷硬币的方法,轻松地打破了这个僵局。 回来的路上,堵车,一些孩子焦躁起来。 女儿的笑话一个接一个,全车人都被逗乐了。 她手底下也没闲着,用装食品的彩色纸盒, 剪出许多小动物,引得这群孩子赞叹不已。 直到下车,每个人都拿到了自己的生肖剪纸。 听到孩子们连连道谢,老公禁不住露出了自豪的微笑。 期中考试后,我接到了女儿班主任的 电话 。 首先得知,女儿的成绩,仍是中等。 不过,他说: 『有一件奇怪的事想告诉我,他从教三十年了,第一次遇见这种事。 语文试卷上有一道附加题:你最欣赏班上的哪位同学,请说出理由。 除女儿之外,全班同学,竟然都写上了女儿的名字。 理由很多:热心助人,守信用,不爱生气,好相处等等,写得最多的是,乐观幽默。』 班主任还说:『很多同学建议,由她来担任班长。』 他感叹道:『你这个女儿,虽说成绩普通,可是做人,实在很优秀!』 我开玩笑地对女儿说:『妳快要成为英雄了。』 正在织围巾的女儿,歪着头想了想,认真地告诉我说: 『老师曾讲过一句格言:当英雄路过的时候,总要有人坐在路边鼓掌....。』 她轻轻地说:『妈妈,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我猛地一震,默默地打量着她。 她安静地织着绒线,淡粉的线,在竹针上缠缠绕绕, 仿佛一寸一寸的光阴,在她手上,吐出星星点点的花蕾。 我心上,竟是蓦地一暖。 那一刻,我忽然被这个不想成为英雄的女孩打动了。 这世间,有多少人,年少时渴望成为英雄,最终却成了烟火红尘中的平凡人。 如果健康,如果快乐,如果,没有违背自己的心意, 我们的孩子,又何妨做一个善良的普通人。 长大成人后,她一定会成为:贤淑的妻子,温柔的母亲,甚至,热心的同事,和善的 邻居 。 何况她是班上50名之中的23名,我们还不庆幸,还不满足? 还想要更高人一等,更出人头地!那后面还有27名半数以上的孩子呢﹖如果我是她们的父母 ,我要如何自处呢﹖ 在那些漫长的岁月,她都能安然地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 她又没学坏,我作为身教言教的父母, 能教养孩子长大成人,并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就可告慰先祖, 还想为孩子祈求怎样更美好的未来? 就算她将来能当上司法官,能考上建筑师,若她心术不正,口是心非,那又有何用? 另:想起爸爸对我说过的话。我不希望你成才,我只希望你能够成人。我一直记在心里。
个人分类: 转载|1746 次阅读|0 个评论
实践三不原则,保持积极心态
lhj701 2010-10-27 11:22
保持平和心态是身心健康和积极生活态度的重要体现和支撑保障,但我们处在一个充满竞争和压力的生活环境中,人的情绪难免会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多变,如何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从而使我们处于积极状态,保持较高工作效率和较高质量的生活状态,时刻享受到充满幸福感的生活体验呢? 也许尝试三不原则: 不攀比 、 不抱怨 (指责)、 不生气 (发火),可以促进保持健康、积极、平和心态。 不攀比 指不与同事、同学、朋友、邻居等盲目攀比。攀比内容主要有物质财富、社会地位、各种机会和能力等等。攀比容易造成心理失衡、陷入灰色情绪,使我们进入我为什么不。。。。。。的怪圈。攀比的问题在于没有考虑到社会中的个体所处的内外环境差异的客观事实。另外,人的社会活动的一大问题在于付出与索取的关系问题,但这种关系由于社会本身的复杂性,不可能是完全对等的关系。但不论如何,可以肯定地说,人的社会体验是不同的,从这点上讲,是没法比较和代替的。如果你能做到不攀比,就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烦恼,从而将精力集中到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生活体验中。 当然,不攀比不是不与他人比较。只有比较才能看出自己的差距和不足,并努力加以补齐。与他人比较,更要考虑尽量追求双赢的结果。另外,多与现实生活中那些条件和境遇比你差的人去比较,这不是阿 Q 精神,这样的比较能够激发你的斗志和奋斗精神,给你的精神加油,使你不畏惧困难,处于积极状态。此外,要多和自己比较,和昨天的自己比较,争取天天都能进步,在生活过程中不断发展自我、不断完善自我,逐步实现自己生活追求的目标。 不抱怨 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健康的生活习惯。阅读威尔 鲍温( Will Bowen )的《不抱怨的世界》, 谈论如何使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抱怨的世界。假设你试着坚持 21 天不抱怨,你就知道抱怨如何像一个温柔的恶魔一样融合在你的肉体和灵魂中。如果你希望某人或者当前的情势有所改变,这就是抱怨。如果你希望一切有别于现况,这就是抱怨。 抱怨使我们陷入一种无助的状态,盲目等待外界的救援。它使我们套牢在外在世界和他人身上,并期望快速改变(而对于他人,多数情况下我们只能影响)。抱怨使我们忽略了自己的能动性,能动性至少使我们可以选择。抱怨使我们更关注于我们的受伤。 但实际上,每个人似乎都很受伤,不然塔尔 宾-夏哈尔博士( Tal.Ben Shahar )的《哈佛幸福课》( Positive Psychology )就不会成为哈佛最受欢迎的课程( Tal.Ben.Shahar.-.Happier.-2007 幸福的方法)。 不抱怨才是真正积极的生活方式。它使我们更加接近生活的本质意义,更加关注于对生活目标追求以及生命的体验过程。因此生活在一个不抱怨的世界,幸福感会更大。 当然,不抱怨不等于不批评和不自我批评。正确合理的批评将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但批评和抱怨的区别在于批评的出发点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抱怨却可能集中在坏情绪的宣泄。不抱怨也不等于是和事佬。不抱怨只是将对待问题的情绪中心转移到我们自身的能动性上,而这将有助于问题本身的解决。 不生气 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也是思想境界高的一种表现。而经常生气会损害我们的身心健康。另外,生气会造成人际关系失和、紧张,严重的会导致工作、生活协调困难。生气的本质在于对外界现象和结果的无法控制和无法接受的一种极度心理反应。人际关系的中心问题在于主观与客观的交互关系。正确认识这种交互关系,尽量使用影响力而不是对外的控制力,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将有助于避免进入情绪极端的生气状态。 不生气更要求我们的思想境界要高,要多读书、多实践,凡事看开些,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修心养性。遇事不要斤斤计较、不该争的就学会放弃、能够换位思考、善于原谅他人、宽容他人等等。 《 The Secret (秘密)》 (Rhonda.Byrne) 中讲到人的情绪对一个人的价值实现和生活体验至关重要。在当今日益加剧竞争的社会环境中对和谐社会的追求也需要我们自己身心能够健康、积极、和谐,也许三不原则能够促进我们自己的和谐,使我们经常处于一种健康、平和、积极的心态,从而将自己的能力和能量能够尽可能的最大化的释放。
个人分类: 思想沉淀|4459 次阅读|3 个评论
以平和的心态逛世博
罗帆 2010-7-27 22:22
上个月去上海开会,会后陪儿子逛了世博会。 早就听说:不看世博遗憾,看了世博后悔。但到了上海,还是要去看看。 逛世博,心态平和很重要。事先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不怕人多,不怕劳累,不贪多,不从众,不攀比,就不会失望。 儿子和我的一个基本原则:不排超过半小时的队。 白天,各个大馆门前都挤满了人,咱们就看人少的馆。新西兰馆、卢森堡馆、比利时馆、土耳其馆,各有特色。 晚饭后,世博园区的灯光亮了,游人渐渐少了,可以去逛那些白天想去又不愿排长队的国家馆。意大利馆、美国馆、墨西哥馆、智利馆等,我们都是晚上进去的。 中国馆、世博轴的夜景,看上去也很美。 暮色降临,荷兰馆愈发显出活泼与闲适之风。 英国馆的轮廓更加朦胧,在虹桥的衬托下显得扑朔迷离。 透过玻璃幕墙,意大利古典群雕与中国福交相辉映。 夜色中的美洲广场明暗对比,虚实相间。 智利馆内别有洞天,外部显出几分神秘。 光影下的世博轴,比白天更加美丽。 变幻的色彩,清晰的指示,让晚归的游人感到心安。 可望而不可即的中国馆,只能等世博会结束后再进去游览。 暗夜中的香港馆玲珑剔透。 中国鼎矗立在世博会的中央。 玫瑰色系的渐变,令人浮想联翩。 湖蓝色系的渐变,令人遐思连绵。 在浦东地铁的入口,与世博园道别。
个人分类: 旅途掠影|3860 次阅读|2 个评论
如何让3-6岁的孩子开始养成平和的情绪习惯
arithwsun 2010-6-16 09:39
3岁的孩子是个变化期,感觉我自己的孩子, 就是因为这个过度阶段没有做好,本来3岁以前很少哭闹的孩子, 到了3岁以后,反而容易哭闹起来,有时候还很厉害。 所以,3岁以后,大人确实需要对此注意。这里只谈两个治本之法, 不谈技术细节。 一方面是,要让孩子能够保持一种平和的情绪, 大人就首先自己要做到这点,从而给孩子们一个模仿的榜样。 不能孩子一哭,大人情绪跌落的比孩子还要低,那就火上填油了。 平时就要多训练这种素质,出现情况时才能应付自如。 平时给自己打下好的情绪基础,养成不强迫、 不急燥的现代文明习惯,从而真正有能力跟孩子 不仅 共富贵-- 高兴时,而且共患难--哭闹时。 另一方面,大人要多在平时跟孩子进行精神交流, 多跟孩子说些杂七杂八的话,这样,孩子就比较容易从婴儿期的 哭闹交流,转变为2、3岁以后的语言交流。 否则如果没有满足孩子在精神方面的需求, 他就总会用比较原始的一面,来跟大人交流。2、3岁后的哭闹, 就会从原始本能的欲求型哭闹,变成情绪型哭闹。 其实想想看,成人社会又何尝不是如此。古代称为大人 现在称为领导的关键性人物,实在也应该注意效法这两点。
个人分类: Book-W|4789 次阅读|1 个评论
心态要平和点
guodanhuai 2009-7-1 14:00
这几天是怎么啦?不止一次地告诫自己,心态要平和点! 工作中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但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努力和脚踏实地的工作来克服的,不是一个超出了自己能力的挑战。而如果沉浸在这种无休止的烦恼中,对自己是没有好处的。 不管自己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和初衷,都可以把话说得婉转些,不是吗?要把话说得让人可以接受,而不是大家都无法接受而生气上火。
个人分类: 胡言乱语|3153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02: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