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FDA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FDA

相关日志

别吃来自日本的任何食物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17-3-5 19:59
别吃来自日本的任何食物 友人发来如下信息,供网友们参考! Subject: Fwd: FDABAN IMPORT OF JAPANESE FOOD Don't eat any foodfrom Japan Sent from myiPhone Begin forwardedmessage: 刚开始以为是谣言,查了一下,确实是美国药监局 12 月 29 号发布的通知。一星期前美 國 法例己生效 : From a Japanesefood Lover today: FDA bans import ofJapanese food. It's OFFICIAL nowfrom FDA, USA - No more Japanesefood on your table unless you want to be a walking battery. 美 國 食品 藥 品管理局 FDA 7 月 28 日 2015 (2016 年 10 月 17 日更新 ) 發佈 的第 99 - 33 進 口警示,禁止下列日本食品 進 入美 國 : 鮮 奶、 黃 油、奶粉、 嬰兒 奶粉、及其它乳 製 品;蔬菜、及其 製 品;大米、全 麥 ; 魚類 ;肉 類 和禽 類 ;蛤蜊 類 ;海 膽 ;柑橘柚 類 水果;奇 異 果。原因是核污染 ( Radionuclidecontamination) 。看到的不要吃了! FDA 的公告: http://www.accessdata.fda.gov/cms_ia/importalert_621.html Please lookcarefully into the above link of alarming alert report together with the LONGlist of contaminated and/or radioactive vegetables, fruits, seafoods,mushrooms, etc. 一星期前美 國 法例己生效 , 日本食物,不能再食! Barbara Leung: 日本终於承 認無 能力控制福 島 每日排放 數 百 萬噸輻 射 廢 水不 斷 流入 太平洋,已 導 致多人患上癌症或疾病,已 嚴 重影晌全球人 類 及生 態環 境了,真不敢想像! 請 花 點時間 聆 聽內 容, 專 家 講 「不要去日本」和「食日本食物」的真相! http://youtu.be/db3MCyExUpc 通知朋友,家人不要再吃日本食品。 在 網 上 這個 女 專 家 說 ,日本食物真不能吃。 Barbara Leung: 《重要消息》: 通 知: (转发台湾黄埔四海同心会王秘书长的信息)。 多数日本人开始研究移民 ! 为什么 ?! 目前周边国家把日本的放射性污染以 TOP 新闻来告知自国人,不要饮食日本的东西。 美国的临海中被发现到放射性数值越来越高。 尽量能不去日本最好不要去。 澳大利亚政府已经停止日本人的签证发放, 美国也停止了日本人的美国移民。 目前日本的状况比我们想象的还严重,全日本领土的 70 以上被污染。 日本的放射性物质已经向海洋流入,而且受影响的海洋面积越来越广。 它的严重超过想象,日本政府怕带来恐慌他们会放弃或者谎言来告知周边人。 日本的海鲜,菇类都不要饮食。 上次地震之后损坏的日本核能发电厂的放射性物质开始流入的海洋或者周边。 开始发现畸形海鲜及植物。 变异的菇类 , 变异的鱼类 , 变异的海产受到放射性物质的食品饮食之后 1--2 年内会诱发食道癌,淋巴癌,白血病等。 特别是对幼儿,孕妇会有更大的影响。 周边国家已经停止了与日本的海鲜贸易。 从日本进口的青鱼,贝壳,香菇是第一个一定要避开的食品。 日本各个地方开始发现了畸形黄瓜畸形草莓畸形西红柿更惊讶的是玫瑰花中间出现了畸形草,还出现了畸形百合花,畸形茄子等等植物以及畸形青蛙等动物。 这些说明日本国土的植物动物开始产生畸形了。 寿司是日本代表菜肴。 有位日本渔夫几天前在网络电视里忠告日本国民,千万不要吃旋转寿司。 他说最近两周内他抓获的海鲜里发现了一些畸形鱼类。 这些鱼类廉价来出售给这些餐厅,日本临近海域里抓获的鱼类放射性数值达到 380 倍。 核辐射会引发动物基因突变是人所共知的事实,而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引发的辐射危机已经开始显露。 近日,日本琉球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爆发核危机的日本福岛县蝴蝶出现严重基因突变,他们发现很多蝴蝶的腿、触须以及翅膀形状发生变化。 在实验室试验显示,这些异变与放射性物质有关。 福岛核危机爆发 2 个月后,琉球大学的研究人员就在日本 10 个地方,包括福岛地区,收集了 144 只成年草酢浆灰蝶。 核危机发生时,这些成年蝴蝶应该处于正在过冬的幼虫状态。 通过对比不同地区蝴蝶出现的基因突变,研究人员发现在有大量放射性物质的地区,蝴蝶翅膀更小,眼睛发育不规则。 6 个月后,研究人员再次从上述 10 个地方收集蝴蝶,发现来自福岛的蝴蝶基因突变率几乎是此前 2 倍。 从现在开始,千万不要饮食日本的海鲜或生鱼片。 自日本海啸核爆炸以来去日本旅游并多次食用日本食品的我国旅日游客调查 43% 有不同程度怪异疾病! 并在上升中! 而日本受放射核污染的本土产品全部供应国外游客 ! 日本国却食用从别国进口的食物!! 亲爱的朋友们! 为了亲人、朋友和我们同胞的健康请分享到你的空间里,大家会感谢你的!(请转发出去救救我们的同胞吧)。 Barbara Leung: 日本食品! 安全日期後面 製 造者代 號 , K :福 島 , Oi : 櫪 木, F : 福 岡 , Z : 千 葉 , A :群 馬 , W :奈良, T :茨城 . 雖 然 產 地 寫東 京都,但有效日期前面 寫 : (K)- 福 島 , (OI)- 櫪 木 , 這 是 給 日本人辨 識 不要 買 ,已 經 流通了,大家要多注意看才 買 唷 ! Grace Sent from my iPad =close folder 全部跟贴 上周看到切片的猪肉才 1 块,再一看内包装上东京,恋恋不舍 giss 2017-03-03 13:26:14 (1378319) 是没有看, 一个英语非常好的朋友转的, 应该问题不大(:) 格丘山 1 2017-03-03 04:18:23 (1378289) 总结几条: 一 FDA 对日本某些食品的所有禁令, 全部是日本政府 凯源 2017-03-0305:52:15 (1378291)
个人分类: 哲理|1893 次阅读|0 个评论
质疑天士力在美国向FDA申请注册药品信息进入第二季
热度 2 francy 2017-1-16 14:31
近几个月,居住在芬兰的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世中联)常务理事、全欧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主席、北欧现代自然疗法协会主席祝国光(医学博士)质疑天士力在美国向FDA申请注册药品信息真实性问题,由于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王国强局长在全国中医药工作会上的报告写了:“复方丹参滴丸胶囊”通过FDA临床三试(见2017年1月11日《光明日报》田雅婷在《科技创新,为中医药插上腾飞之翼!》一文介绍)再次引起了争议: 祝国光 先生在《复方丹参滴丸或复方丹参滴丸胶囊天士力和王国强局长谁说真话》(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061427-1027831.html )一文再次提出了两个质疑天士力在美国向FDA申请注册药品信息问题: 一是代表企业一方天士力表述的“复方丹参滴丸”和代表国家中医药管理机构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王国强局长表述的“复方丹参滴丸胶囊”谁说真话? 国为懂专业的人都知道:从剂型、成分比例、工艺制作等这是不一样的品规。 二是2016年12月13日,天士力发布《关于复方丹参滴丸美国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际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结果的公告》(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7-01-07/doc-ifxzkfuh5893620.shtml )披露,天士力复方丹参滴丸已完成美国FDAⅢ期临床试验,经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临床试验研究证明: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安全有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王国强局长2017年1月在全国中医药工作会上讲的:“复方丹参滴丸胶囊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Ⅲ期临床试验”这句话,这是被谁批准通过的?主语是谁?谁有资格公布药物申报注册重要进展及重大结果? 换句话说:发布美国FDAⅢ期临床试验结果的流程,在公众未从美国FDA官方网站上见到之前,申请方、第三方代为发布,是否符合法规的问题。难怪一位中医业内专家看了祝国光先生《复方丹参滴丸或复方丹参滴丸胶囊天士力和王国强局长谁说真话》一文之后留下评论: “抛开企业的各种说词,官方对不具解释权的事情、且未说明是否与具解释权的机构沟通过(或充分沟通过)就急于表态,难免会让受众充满迷惑不解!” 由此可见,祝国光先生质疑天士力在美国向FDA申请注册药品信息的问题,由于官方代言(可能存在同样不当之处)进入“第二季”: “第一季”是“复方丹参滴丸或者复方丹参滴丸胶囊?”“第二季”是“美国FDAⅢ期临床试验结果”是否可以由申请方、第三方代为发布作为事实? 这本质上是“专业精神”(准确表达药品品规)和“法治精神”(尊守药品相关法规)的问题。 希望见到有人进行解释。 沈阳 13:512017/1/16写于北京
个人分类: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3555 次阅读|1 个评论
天士力在美申请注册药名同在中国披露不对称错在哪
francy 2016-12-26 16:30
首页 药品频道 权威发布 正文 天士力在美申请注册药名同在中国披露不对称错在哪 2016-12-2615:20   来源:光明网   我有话说 2016-12-2615:20:28 来源:光明网 作者: 责任编辑:张梦凡    光明网12月26日北京讯(记者沈阳) 最近,中国上市知名企业天士力公司成了媒体关注的焦点,因为一位在欧洲工作了30年、据介绍曾经是天士力公司技术顾问的医学博士祝国光先生,先后发了系列文章,认为:天士力公司在美国食药监局(FDA)申请注册药名同它在中国向媒体披露的名称不对称,而且,在12月24日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官方网站发布《天士力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复方丹参滴丸美国FDA国际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结果的公告》,而且在中国很多媒体同步发布相关新闻,再度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光明网药品频道一直关注中国及全球药品及药事事件,对天士力此次事件一直同步披露相关可信材料,在圣诞日(12月25日)通过微信,记者向祝国光先生致节日问候外,顺便就媒体披露《天士力复方丹参滴丸成为全球首个圆满完成美国FDA三期临床试验的复方中药》和经过一系列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工作,形成了《临床试验顶层分析总结报告》问题请教祝国光先生,下面是采访内容:    网上搜索可以方便地找到天士力公司广告    一、美国食药监局(FDA)未批准复方丹参滴丸上市    光明网: 祝老师,是不是美国食药监局(FDA)真的批准了天士力的复方丹参滴丸药品完成试验?    祝国光: 当然不是,只是试验做完了数据的总结。    光明网: 学医的人说,怎么我们看不明白试验的主目标的意义?    祝国光 :这个问题应该问天士力公司。我愿意提醒大家,从天士力的II期临床试验的报道有关学术部分到《临床试验顶层分析总结报告》都是一个调,这是搞数理统计的人又不明临床医学的手法。这不能怪人家,要你们这么费心干什么?    光明网: 你认为披露在美国申请注册药品应该谁说了才能算数?    二、天士力在美申请注册药名仅仅是名称不同吗?    祝国光: 你问了一个很关键的好问题,到美国申请注册药品这个审查工作是美国FDA的事!美国食药监局(FDA)有很多医学和药学博士(MDPhD),他们会告诉应该怎么写,但绝对不允许美国食药监局(FDA)未公布数据,申请人就公布结果,这是很严重的违规行为!    光明网: 据你所了解信息,天士力公司到美国申请注册药品是复方丹参滴丸还是Dantonic胶囊在做临床试验?    祝国光: 这也是一个关键点,也是天士力急急忙忙抛出这一系列文章的原因。我原来以为我已向媒体解释清楚,我看了几篇报道,看来还没有全明白。天士力这么宣传关联到二个国际上药物市场的问题:   一个是中国,复方丹参滴丸在这市场上已20年。另一个是美国的药物市场。   在世界上有很多药市,都有自己一套法律规定。天士力向美国申请的是Dantonic胶囊,这可以在美国NIH临床试验网上找到。   大家要注意美国还没有植物中来源的滴丸,天士力在美国申请愿意写什么名字现在都没有人来关心。       三、天士力在美申请注册药名同在中国披露不对称错在哪    光明网: 我知道你在欧洲生活工作了30年,常和欧美的药审当局打交道,你认为天士力公司知道在美申请注册药名与媒体宣传不同的后果吗?    祝国光: 我料也不敢含糊!天士力公司在美国申请的Dantonic胶囊,这一套药不可能有问题,我在这里再强调一下,复方丹参滴丸这是个好药!   问题是:把在美国市场上试验的Dantonic胶囊,拿到中国股市公告,股市媒体和“二会”上一口咬定那就是复方丹参滴丸,这无疑是一个很大广告,它会让中国人产生以为一种心理:能在美国申请的药肯定是好药。所以这不是盲法,随机双盲对照组的事,天士力在美国试验设计的开始就是胶囊剂,就根本不是复方丹参滴丸。他们在美国市场就是想买胶囊剂!现在既然已做完III期了,按理可以晒晒你们在美国市场的制品的照片,是不是闫希军的微滴丸胶囊,可以让全中国人民看看和中国市场上的复方丹参滴丸是不是一样的?!他们的三期临床用的药物在美国食药监局(FDA)肯定还保留着试验样品呢!   但是,按中国《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规定,胶囊和滴丸是不同药品品规!所以天士力公司犯了股市法,广告法和药法!   就像有媒体前几天刚发表的采访文章引用一位要求匿名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所说:“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未经主管部门批准擅自改动剂型,都属违法行为。”以国内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为例,中药被分为9类,其中第8类为“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药品剂型的制剂”。   换个角度讲,如果“丹通尼克胶囊”想拿到中国市场来买,需按新药向中国食药监总局(CFDA)进行申请程序申报。因为这根本不是己经批准、允许上市的复方丹参滴丸。话又说回来,如果Dantonic胶囊在美国申请不成功,也不影响复方丹参滴丸在中国市场,因为这是不同的药。   大家都看到12月12日天士力的《正面回答》一文,对于将滴丸装在胶囊中进行FDA的注册研究,其解释是“西方患者的用药习惯以及开展临床研究的盲法要求”。还是有媒体报道写的好:“安慰剂也能做成滴丸,为什么非要用胶囊呢?”多位专家认为,盲法要求的理由很牵强。    四、天士力老总曾经把Dantonic叫微滴丸胶囊    光明网: 这是天士力第一次用中文公开承认在美国试验用的是胶囊剂吗?作为非专业人士,听你们各说一词,有点摸不着头脑,可否找点我们读者听明白的词儿说说?    祝国光: 其实,不要太冤枉天士力公司的老总,其实早在2015年11月13日天津媒体报道天士力老总闫希军在杭州一次会议上讲话:《以国际化带动现代中药的创新和发展》谈到复方丹参滴丸时后面加上(Dantonic)然后就解释这是一种新剂型,叫微滴丸胶囊。   (光明网记者注:祝国光先生提供的网址是《医药地理》一个网页,现在已经删除了此文,不过,2016年5月13日帐号“天士力大健康”微信公众号发布的由“科技创新事业群”所写的《在天士力第八届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年会暨关键技术学术研讨会召开》一文,确实这样写:“2016年5月11日,在天士力国际交流中心大礼堂举办了天士力第八届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年会暨关键技术学术研讨会......T89三期临床已顺利结束,正处在临床中心关闭仿查和数据统计阶段;T89的研究过程,天士力产品研发理念有了跨越性提高和再造,也带动了技术体系、标准体系、制药装备体系、人才团队全面与国际接轨,并创造了全新剂型——微滴丸胶囊剂,”此文光明网药品频道转载过,见相关新闻)    2016年5月13日“天士力大健康”公众号发布的微滴丸胶囊   所以说,这不是药物临床试验的盲法问题,不是随机双盲对照组的事,而是天士力公司在美国申请临床药物有效性试验设计时,一开始就是用胶囊剂,而根本不是复方丹参滴丸。因为他们在美国市场就是想买胶囊剂。现在既然已做完III期了,按理可以晒晒你们在美国市场的制品的照片,是不是微滴丸胶囊,可以让全中国人民看看和中国市场上的复方丹参滴丸是不是一样的?因为三期临床用的药都必须在美国食药监局(FDA)保留着样品,这个很易找到。    五、中医药国际化必须遵守国际规范才能有底气    光明网: 最后,想问一个可以不回答,但其实是大家都想知道的问题,你这样披露天力士信息不诚实的目的是为什么?    祝国光: 我在这里愿意提醒国内的医药界朋友,我们大家都是为了中医药产业真正发达,为了中医药走向真正国际化的健康之路共同努力。只要不用欺骗中国人的方法,只要不是借着国际化的旗号欺骗我们的病人和股民,只要不是借着各种名义把中国的钱转到国外去、而没有用到中药国际化上去。就是人家出了点错,应该让人家有改正的时间,那怕是偷偷地改,只要对中医药发展有利!但是鸭子都熟了,嘴还硬着!?接着骗股民和病人,这个当然不能容忍!   我在这里再重申几点:我研究了丹参、三七、冰片的配方19年多,这是个好配方。其中复方丹参滴丸是好药,复方丹参片也是好药,现在加一个Dantonic胶囊(这个名不是我取的,是天士力在NIH网上的)证明复方丹参的配方是经的起考验的,证明中药是有作用的!   我的一生就是为中国医学(主要是中医药)在世界发达奋斗作为己任的。大家都要好好想想我们的初心!    光明网: 感谢您接受我们采访,祝你和家人节日快乐!   【相关新闻】    《医学家演讲须有“科学性”——对张伯礼院长在博鳌亚洲论坛演讲的一点意见》    《天士力第八届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年会暨关键技术学术研讨会召开》    《天士力关于复方丹参滴丸美国FDA国际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结果的公告》 http://yp.gmw.cn/2016-12/26/content_23339881.htm
个人分类: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2725 次阅读|0 个评论
复方中药进军FDA:敢吃螃蟹的天士力
热度 1 fqng1008 2016-12-24 13:49
1 2 3 一、复方丹参滴丸美国FDAⅢ期临床试验结果发布 12 月24日,天士力官方发布了复方丹参滴丸顺利完成美国FDAⅢ期临床试验结果,成为全球首例完成美国FDAⅢ期试验的复方中药制剂,实现了中药历史性的跨越与突破,首次向世人证实复方中药也可按国际标准进行临床评价 : “复方丹参滴丸(T89)治疗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国际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T89-07-CAESA)”试验主要临床终点的顶层统计分析(Top-lineAnalysis)近期完成。现特将采用标准布鲁斯平板运动试验条件下最大运动耐受时间(TotalExerciseDuration,TED)改变作为主要临床终点指标的大样本、随机双盲、全球9个国家/地区的127个中心的Ⅲ期临床研究结果公告如下: 1. 复方丹参滴丸在主要临床终点上具有显着的量效关系、增加TED的作用:明显优于安慰剂对照组和三七冰片拆方组。排除由于不可抗力(如国家战争、中心倒闭)导致研究数据不可采用的个别病例,对多种类型心电图异常的较严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在临床研究的前四周治疗期间,复方丹参滴丸高、低剂量增加TED的作用类似;随后至第六周,高剂量组随服药时间而继续增加TED的速率保持不变,低剂量组的增速相对有所放缓,但均具统计学显着意义( P 0.001)且显着优于安慰剂对照组及三七冰片拆方组( P 0.05);第六周试验治疗结束时的点对点比较显示,高剂量组的作用高于低剂量组,且两组均显着优于安慰剂对照组和三七冰片拆方组( P 0.05) 。 2. 次要疗效观察终点指标佐证主要临床终点指标,疗效证据成链。在4周治疗期后,复方丹参滴丸高、低剂量组相对于安慰剂组可减少每双周硝酸甘油使用量25%,同比安慰剂组在此期间大约增加了硝酸甘油使用量9%。复方丹参滴丸高、低剂量组相对于安慰剂组还可显着降低每双周心绞痛发作次数27%,同比安慰剂组仅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 0.001%。 3. 本试验首次采用大规模随机双盲国际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的方法,通过复方丹参滴丸高剂量组的疗效明显优于与其相当剂量的三七冰片拆方组的头对头比较,用临床研究解读了复方丹参滴丸的组方基础,满足了对复方中药研发需进行拆方研究的药政管理要求 。 4. 鉴于试验用不同生产批次的复方丹参滴丸在本试验的疗效上没有可见的差异,因此用于Ⅲ期临床的三个批次生产样品中的有效物质控制范围可作为上市产品质量标准依据 。 5. 本次试验再次证明了复方丹参滴丸的临床安全性。整个试验期间没有发生任何与试验方案或复方丹参滴丸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所有其他一般不良事件均低频率、较轻微、可自愈,不同研究组之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没有区别 。 于是,我征求了在美国做中医工作的师弟的意见,他的回复如下:数据公布不足。(1)雷声隆隆很多年,赶紧下雨!(2)更多国内企业要做研发;(3)在美国的中医师们要研判处方中药对他们未来的影响。师弟也从事过复方中药FDAⅡ期临床试验,算是过来人。 我回复说:能做完Ⅲ期,已属不易,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但复方中药进军FDA,真的很难。 二、中药国际化的标杆 现代化中药国际化发展的关键在于中药的安全性、有效性、质量稳定性与质量标准能否完全控制。天士力要做的不仅仅要进入发达国家主流医药市场的注册和研究体系,做到技术、标准、监管的融入和接轨,还要让中医药文化在国际生根开花。目前大多数中药制剂,缺乏被国际公认和接受的质量控制标准,缺乏明确的有效成分含量和规范的检测方法,无法达到药品的稳定性和均一性,制约了国际化发展。 从天士力的实践来看,复方丹参滴丸既是中药国际化的先行者,又是中药国际化的获益者。该药1993年获得国家新药证书和生产批件,目前已经成为国家行政保护品种、国家基本药物、国家医疗保险药物和中医急救必备药物。 1998 年2月,它以药品身份正式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临床研究(IND)申请。2006年公司重新向FDA申请了新的IND(代码为T89),以预防和治疗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作为适应症,2010年完成美国FDAⅡ期临床试验,并于2016年3月完成了Ⅲ期临床试验 。 这一成果的取得,依赖于科技与标准创新的结果。作为国家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国家863、973、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的研究项目,对复方丹参滴丸药材种植质量规范、药物有效成分、制剂工艺、质量标准、药理药效、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已探明了复方丹参滴丸中的药效物质基础,并揭示了其作用机理、药效学和方剂配伍理论的科学内涵,建立了现代中药开发研究方法体系和中药复方制剂工艺质量智能化数字控制智能制造系统,在中药质量控制技术领域取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和技术专利。复方丹参滴丸以其多靶点作用特点、良好的临床效果、低副作用发生率等优势。 在这个过程中,天士力首先确立现代中药国际化“三步走”战略: 1. 走出去:走出国门,多元模式进入国际市场,实现34国家/地区注册。其中,6种处方药,进入8个国家;18种中成药、非处方药、保健品,进入23个国家/地区。并建立17个海外公司,实现美国、欧洲、日本、非洲、东南亚等23个国家的销售 。 2. 走进去:进入发达国家主流医药市场的注册和研究体系。是技术、标准、监管的融入和接轨的过程。面向国际质量标准开创现代中药质量数字化方法体系。中药国际化-以现代制剂、质量控制等重大关键技术为突破口,到形成一个技术链条和技术系统,构筑现代中药创新技术平台和先进制造平台,达到信息化、智能化制造,进入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 。 3. 走上去:经过“走上去”的过程,使中药成为国际临床一线用药,成为医生和患者都能接受和使用的药物,能够被医保机构接纳,进入医疗保险用药目录体系 。 三、吃螃蟹的滋味 天士力官方数据发布后,新一轮争议又开始汹涌而至。事实上,这种争议一直就没有停息过,大多数围绕着利益,其次是学术。 我相信,复方中药参入国际竞争是必然,无论成功与否。当然,问题是天士力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没有天士力还会有其他企业。那些眼红的,或者事先就不看好的,或者是后来跟风的,肯定不能与它相比。 我相信,那些个随后跟进的,通过天士力的尝试,或者自己的Ⅱ期临床试验经历,有的已经要打退堂鼓,有的还在信誓旦旦。当然,其中的艰难、欣喜以及许许多多的汗水和辛劳,只有天士力的试验团队有最深的感受。而且,当一些观众在欢呼胜利的时候,他们已经明白无误地知道最终的结果。 从他们公布的“与同类产品临床试验结论的对比情况”:“复方丹参滴丸(T89)经过近20年的面向美国FDA新药申报而进行的研究工作,经受了世界上严格临床试验的考验,是全球首例完成美国FDAⅢ期随机、双盲、国际多中心大规模临床试验的复方中药制剂。目前美国慢性心绞痛市场均为化学药产品,无同类产品可比较。”什么是“无同类产品可比较”?难道FDA也会这样认为,不必与化学药竞争疗效? 特别是最后的“风险提示”:“新药研发,尤其是新药国际研发,是项长期工作,受到技术、审批、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药政评审决策、相关研发进展及未来产品市场竞争形势等均存在诸多不确定性风险。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难道不是告诉我们,“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美国FDAⅡ期临床试验的安全性、有效性结果得到进一步验证”与FDA的批准还有很远的距离。 当然,天士力仍然意味着成功。无论他们争取国家和专业人士的垂青,还是国内外宣传、销售业绩,以及促使股票的升值等等,都是非常成功的。而且,他们以现代中药工业的发展倒逼中药材产业的全面创新,将种植、加工、仓储、物流、质检从传统的松散粗放、集贸市场式的中药材产业,转型为规范化、标准化、数字化的中药材产业链等方面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推动,按照“省部共建、企业实施、依靠科技创新、市场化运作”的要求,联合建设“安国数字中药都”,打造“数字本草”,解决制约中药业发展的瓶颈。搭建“数字本草”中药材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四网合一”交易、追溯、质检、物流融合,将中药材电子交易、中药材第三方检测、产品溯源和现代物流四大核心功能进行融合贯通,打通中药产业链一体化标准体系,为中药产业做大做强打造坚实基础,构筑联结“三农”、农工商一体、利益共享的商业新模式。 天士力的复方丹参滴丸美国FDAⅢ期临床试验结果发布了,我们期待它的进一步成功,也期待其他企业的成功。但值得提醒的是:复方中药进军FDA真的很难,而且难就难在“复方中药”上……
个人分类: 思考中医|3386 次阅读|0 个评论
聊医学博士祝国光一年多来不断打假天士力的原由
francy 2016-12-16 23:31
《医学博士祝国光一年多来不断打假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和天士力》一文发出后,因为只是介绍一个存在一年多来的发生事件,没有过多地介绍其中的原由,主要三个原因: 一是涉及一个知名上市企业,大家知道上市企业必须以诚信为基础,尤其是事关大众健康的医药企业,如果信息披露有漏洞,股价波动涉及公众公司投资人利益; 二是涉及一位科学家,他是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院士。医学博士祝国光指证的打假缘由正是前后信息披露不对称这个严谨科学基础问题。 “白马非马”在技术人士看来,是不可以接受的原则或者底线; 三是涉及到专业证据,祝国光先生是医学博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是院士,天士力是专业医药企业,他们之间纠缠不清,我们外人要一下子理清,有点难! 所以,从本文开始,将陆续介绍这个专业事儿的背景,再找一些公开材料分析分析,算是为很多关心此事的人解惑。 声明一下: 本文作者同医学博士祝国光素未谋面、也没有见过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院士。天士力的产品从没有吃过。不存在与这三方有利益纠缠不清关系。 今天公布一下查证的信息: 医学博士祝国光是 《复方丹参滴丸》,《丹参大全》 第五临床分册和《复方丹参滴丸百问百答》中文和英文版的主编 、《丹参大全》 全书(中英文版)副主编。 这个背景,了解医学的人应该明白:祝国光对于天津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复方丹参滴丸”产品,从中药生产工艺、中药药理、临床上的应用以及相关的学术问题,从专业角度上有一定的发言权。 【资料出处】《医学家演讲须有“科学性”——对张伯礼院长在博鳌亚洲论坛演讲的一点意见 》( http://tech.gmw.cn/2015-04/16/content_15389235.htm ) 【参考文献】    (1) 张伯礼:中医走向世界的途径是依靠科技(更正)( http://economy.caijing.com.cn/20150327/3849486.shtml )    (2) https://www.clinicaltrials.gov/ct2/results?term=T89Search=Search 下一个问题是PEG6000与FDA什么关系? 下次再聊 16:30 2016/12/16 写于北京
个人分类: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5323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药复方何时能够成为真正的现代药物?
热度 9 fqng1008 2016-12-9 15:45
今天,《自然药物发现》杂志发表了一个由欧洲生物信息研究所、新墨西哥大学和英国癌症研究院合作研究结果,统计到目前为止FDA批准的药物数量和这些药物的作用靶点。截至2015年,现有1578个FDA批准药物,作用于893个靶点,其中有667个人体靶点(其余为细菌、病毒靶点)。如果包括美国以外上市的抗疟疾药物,那么药物总数为1669个,其中1419个小分子、250个生物大分子药物。 他们在2006年曾发表过类似文章,当时统计有1357个药物、324个靶点。过去10年药物增加了221个,靶点却增加了343个。这一方面是因为蛋白激酶是过去10年的一个主要方向,而很多激酶抑制剂有多个靶点。但更重要的是他们计算靶点的方法有了变化,比如把功能复合物细化到每个单元,不仅考虑基因还考虑表达后蛋白修饰、蛋白亚型等。 显然,按照现代药物学标准,我们至今还没有研究出一种传统医学的复方植物药或动物药,那些传统的药物学理论并不能帮助我们的传统药物脱胎换骨。尽管早些年,FDA放开了一条口子,容许复方传统医学的药物制剂申报临床试验,而且先后已经有二三十种中药复方涌向FDA,但真正能够通过那些严格的试验规则,在疗效和副作用方面具有强有力竞争中脱颖而出品种,可能是非常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 过去10年新药增长最快的领域为抗癌、免疫抑制、抗病毒、降糖、抗凝,而心血管、中枢神经等传统领域则相对安静。比较针对某类靶点的合成化合物数量和上市药物数量,GPCR、核受体药物发现效率较高,而激酶、蛋白酶抑制剂则效率较低。和10年前类似,GPCR、离子通道、核受体依然是主要 药靶 ,但激酶抑制剂现在成为另一个主要药物。这四类蛋白成为当今药物靶标的四大家族,占整个药靶的44%。蛋白酶抑制剂也增长很快,占到4%。 药物是通过单个靶点还是多个靶点起效难以准确定义。实践中如果类似药物活性类似、选择性很好但不同,如果这些药物临床疗效类似则基本认为是单靶点起效,如果有人体基因变异和动物基因敲除数据支持则更为确凿。如果药物同时和多个蛋白结合,如GPCR和激酶抑制剂则难以判断靶点是一个还是多个蛋白。如果是一个是哪一个也难以判断,尤其考虑到很多药物活性可以很差(2006年那篇文章统计有10%药物IC50大于1mM)。加上靶点组织分布、游离药物浓度、活化代谢产物等可测不可测因素,找到真正靶点更加困难。 这一切还是建立在蛋白活性与临床疗效相关这个逻辑框架之上,而生物体可能比这个模型复杂得多。从这个意义上讲,传统中药能否搭上“复杂系统生物学”的便车,让某种中药复方脱颖而出,那可能是非常偶然而幸运的事情。
个人分类: 思考中医|5924 次阅读|21 个评论
[转载]美国是如何管理益生菌产品的
hongkuan15 2016-9-14 12:10
在美国,益生菌是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下属的食品安全与营养应用中心(CFSAN)来管理和监督的。 考虑到益生菌的安全性,益生菌进入市场前必须通过“公认安全使用物质”(generally recognized as safe,GRAS)的认可。采用GRAS标准,需要考虑两个关键问题:提供的成分数据和信息是否得到业内专家关于使用安全性的一致肯定;对安全性评价所依据的数据和信息是否被普遍的科学团体获得。 GRAS列出的无害乳酸菌属名单中,嗜酸乳杆菌明确得到核准,其它菌还包括链球菌(嗜热链球菌、乳酸链球菌、乳脂链球菌和双乙酰乳酸链球菌)、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乳杆菌和乳酸乳杆菌)和3种明串珠菌。 当然,未列入名单并不表示不能安全使用,这可能与美国的研究情况有关。众所周知,美国有关嗜酸乳杆菌NCFM研究很多,而其它菌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双歧杆菌。还有个例子是Ganeden生化科技筛选出1株凝结芽孢菌(Bacillus coagulans GBI-30, 6086)已得到GRAS的许可。此外,生产商可以为自己的产品建立GRAS“自律”文件。 对于益生菌食品和膳食补充剂,FDA成分标注强调菌株和活菌数需得到标注。但仍有局限性,这是因为活菌数会受到各种环境因子(生产条件、湿度和贮藏温度等)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在声称方面,对于益生菌,可以使用组成/功能性声称(Structure/Function claims)和健康声称(Health claims)。组成与功能声称 只是针对健康人保持健康而设立,应避免提及某种疾病或症状。 常见的益生菌相关组成与功能声称有“帮助保持肠道菌群”,“帮助重建健康菌丛”和“维持一个健康的免疫系统”。 FDA健康声称标准是只有符合“明确的科学共识”(significant scientific agreement)标准才被批准。迄今为止, FDA对益生菌的健康声称管理很严格,还未通过具体到某种特定健康声明的益生菌 ,比如改善过敏症状,降低胆固醇等。 由于菌株的特异性和使用条件的不同,很难规定益生菌活菌数达到多少就能够起作用。 作为一类特殊食品,含益生菌的婴儿配方乳粉是从益生菌产品中独立出来并进行评价的。目前,只有Nestlé益生菌婴儿配方乳粉已获得FDA的认证。 对于将益生菌用作药品,因菌株具有特异性,故申报时要按照新药规范(investigational new drug,IND)来进行。 要注意两点: 1)申报数据和信息必须是安全的; 2)证据必须是基于充分而良好控制的研究,由具备资格的研究者来做有效的试验。 然而, 至今美国FDA还未批准任何益生菌产品作为药品 ,说明其难度更大。生产商也倾向于用临床试验来获得组成与功能性声称,而不是用申报新药来获得。 当然,为确保益生菌及其产品的质量,如防止污染和保持货架期,在生产中需要遵守“良好生产规范”(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GMP)规范。 本文转载自:益生菌专家的新浪博客,仅代表其本人观点。
2916 次阅读|0 个评论
深入解读FDA生物类似药Biosimilar分析相似性的评估体系
wuwj06 2016-9-11 12:01
编者按 生物类似药与参照药不可能做到完全一致,那么到底如何来把握相似性呢? FDA 在生物类似药指导原则中给出一些原则性建议,并在在实际案例中给出了具体建议。2015年,FDA专家撰文 介绍了生物类似药分析相似性的评估策略,总结和梳理 FDA 的立场以及在具体审批案例中积累的经验。 这篇文章题为 “ Development of Statistical Methods for Analytical Similarity Assessment” ,作者为 FDA 药品评价与研究中心( CDER )下属翻译科学办公室生物信息学办公室的 Yi Tsong 、 Xiaoyu Dong 和 Meiyu Shen 。 2015 年 9 月发表在期刊 Journal of Biopharmaceutical Statistics 。 一、背景 为评估生物类似药与参照药分析层面相似性, FDA 建议建立三级质量参数系统( three tier ),通过分析单个质量参数(结构、理化性质、生物活性)与潜在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影响,来确定其级别,进而按照不同的方法来评估相似性。 2009 年 BPCIA 法案建立生物类似药途径以来, FDA 相继发布了相关指导原则: “Scientific Considerations in Demonstrating Biosimilarity to a Reference Product” (2015) 、 Quality Considerations in Demonstrating Biosimlarity of a Therapeutic Protein Productto a Reference Product” (2015) 和 “Clinical Pharmacology Data to Support a Demonstration of Biosimilarity to a Reference Product” (Draft Guidance 2014) 。在这些指导原则中,相似性这样定义: “that the biological product is highly similar to the reference product notwithstanding minor differences inclinically inactive components ” and that “there are no clinically meaningfu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biological product and the reference product in terms of the safety, purity and potency of the product” 。 FDA 在指导原则中给出了递进原则和建立质量参数分级体系的原则性建议。这篇文章则进一步进行了深入解读。 二、证实相似性的递进策略 FDA 希望通过按照递进策略提供 “totality-of-the-evidence” ,即按照下图的倒金字塔逐步证实相似性,当某个环节存在某些不确定性时,在下一个环节着重分析该不确定性的影响。并在过程中与 FDA 及时、充分沟通,以便 FDA 可以更好确认是否有足够证据证实相似性。 三、 FDA 相似性分析的质量参数分级体系 FDA 建议建立质量参数分析体系,对质量参数的风险进行充分评估,根据分级体系使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相似性分析。 表一 Three-tier based 质量参数分级体系 Tier 级别评估 相似性评价标准 1 对于临床效果而言风险最高,或直接表明首要作用机制的质量参数( CQA ) 等效验证法:类似药该参数 90% 置信水平下的置信区间处于参照药均值 ±1.5 倍标准差范围内 2 对于临床效果而言风险相对较低的质量参数 质量范围法:类似药 90% 批次以上质量参数范围处在参照药均值 ±3.0 倍标准差范围内。不适用情况下可采用预设范围法等。 3 对于临床效果而言风险最低,或不可量化的质量参数 定性分析法:如图谱比对等 3.1 对于 Tier 1级 的质量参数, FDA 建议进行统计学的等效验证 对于 Tier 1 的质量参数, FDA 建议进行等效性验证,类似于仿制药的生物等效性验证。用 X T ~ N ( μ T , σ T 2 ) 、 X R ~ N ( μ R , σ R 2 ) 分别代表类似药于参照药的参数分布。 μ 表示平均值, σ 2 表示方差。我们要对如下假设进行统计验证: δ 为等效性边界, μ T 、 μ R 为测定后的统计值,分析相似性就是是否可以否定 H 0 ,接受 Ha 。某些情况下,需要进行单边验证: 同样 , δ 为等效性边界, μ T 、 μ R 为测定后的统计值。分析相似性就是是否可以否定 H 0 ,接受 Ha 。 双边验证也可以用两个单边验证( TOST )来表示: 为了否定 H 01 、 H 02 假设,可以做如下统计分析: S pool 2 表示样品 pool 方差, n 表示批次,如果 处在 (- δ , δ ) 范围内,则证明两者具有等效性,置信区间为( 1-2α ) *100% 。 正如在所有等效验证中一样,确定合适的等效界值尤为关键且富有挑战。我们更希望根据既有的经验和生物学的科学性,设定一个合理的等效界值。但实际上,对于生物类似药的开发来说,这并不可行。而且一刀切的等效界值也不适合作为所有的参数,这是由于: 一个生物类似药可能有多个 Tier1 参数( CQA ),每个参数可能有不同的变异性,如果设定固定的等效界值,对于不同的 CQA 可能需要不同批次数的样品,有时能批次数可能是不可达到的; 同一个参照药可能存在不同的类似药申请企业,不同企业可能设定不同的 Tier1 参数( CQA ),需要一个统一的但非固定的等效界值; 几遍不同企业设定相同的 Tier1 参数( CQA ),其使用的分析方法可能不同,方法的变异性因而也就不同; 生物类似药的批次通常有限,这样一刀切的固定等效界值,会使得通过等效验证的统计功效过低。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统计学意义的的等效界值。 考虑到以上原因,在设定等效界值时我们有如下考量因素: 需要为不同变异性的 Tier1 参数( CQA )设定统一标准的等效界值; 对于有限批次样品的情况,需要达到足够的统计功效来通过等效验证; 在相同的样品容量和变异性条件下, Limentani 提出了一个分析化学层面的等效界值设定法( 2005 ): δ 0 表示预设的可接受偏移值, s* 是标准差 95% 置信上限。 t(a,b) 是 100a-th 自由度为 b 的 t 分布。 Limentani 建议对于任何样本容量都采用 1-β/2=0.99 对于备择假设 μ T- μ R= δ 0 。这样, Limentani 法下不论样本量多大,只要平均值差值小于预设的 δ 0 , 99% 统计功效通过等效验证。一般认为, Limentani 法设定的等效界值太宽泛,而且申请企业也没有动机采用更大的样本量。 为克服 Limentani 法的缺陷,我们根据小的平均值差值考虑据样本量修正的统计功效,并用样本标准差替代标准差置信上限。这样,统计功效被设计为对样本量大小单调上升的函数。对于申请企业, 10 批次一般是可能的,当批次少于 10 批时,仍然能达到 50% ( 4 批次时统计功效为 65% )以上的统计功效来通过等效验证,前提是平均值差值小于目标相似性范围。如果没有预定的等效界值信息, δ 0 =0 。经过 FDA 生物学家和统计学家的讨论,对于给定的样本批次,初始统计功效值如下表: 表二 统计功效与批次数关系 批次 统计功效 4 65% 10 85% 15 90% 20 92% 25 95% 统计功效值是通过一个明确的函数计算出来的,变量为平均值差值、变异性、类似药批次、参照药批次。 为了对于任意批次的样本都能计算统计功效,我们对上表中的数字进行单调指数函数的拟合,得到如下函数: 根据这个函数,得到下图: 接下来我们需要确认目标相似范围 Δ0 以确定等效界值的系数 f , δ= f × σR ,使得对于样本量 n 的情况,在实际平均值差值为 Δ0 时,统计功效达到给定值: U2 符合 2 ( n-1 )自由度的 Chi-square 分布, Φ 为正态分布的累积概率函数, E 是 Φ(U2) 的期望值。根据模拟结果和讨论, FDA 生物类似药分析方法工作小组 1/8σ R . 作为目标平均值差值。在此条件下,等效界值的系数值 f 与批次的关系如下表( δ= f × σR ): 从表中可以看到,批次越少, f 越大,即等效界值越宽泛,这并不意味着可以用更少的批次来验证等效性。因为,批次越少,统计功效就越低。同时,为了使得等效验证更简单, 我们建议采用固定的 f 值而调整 α ,选取等效界值 δ= 1.5 × σ R ,如此,等效假设变为: 如上文所述,等效验证可采用双边验证,( 1-2α ) *100% 为置信水平。当给定等效价值 δ= 1.5 × σ R ,置信水平( 1-2α ) *100% 与批次数关系如下表: 表四 置信水平与批次数的关系 批次 统计功效 等效界值 置信水平 6 76% 1.5 × σ R 80% 8 81% 1.5 × σ R 87% 10 87% 1.5 × σ R 90% 15 90% 1.5 × σ R 90% 3.2 对于 Tier 2 的质量参数, FDA 建议进行参数范围验证 对于 Tier 2 的质量参数,可以采取质量参数范围法:即 90% 的类似药批次参数落在参考药参数范围内。如果参照药为 X R ~ N ( μ R , σ R 2 ) 分布,参数范围为 μ R ±x σ R 。 对于参照药本身, 对 于参数范围 μ R ± σ R ,覆盖了 68% 的参照药;对于参数范围 μ R ±2 σ R ,覆盖了 95% 的参照药;对于参数范围 μ R ±3 σ R ,覆盖了 99.7% 的参照药,对于参数范围 μ R ±4 σ R ,覆盖了 99.99% 的参照药。我们建议用 Mean ± kSD (平均值 ±k 倍标准差)设定质量范围, 在目前的几个案例中,通常取 k=3 。根据样本量系数具体选用多少,应提前与 FDA 达成一致。有些参数的特点不适用参数范围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预设范围法。 四、 Three-Tier based system 质量参数分级体系( ABP501 ) 本文以山德士开发的 Humira 类似药 ABP501 为例,梳理其质量参数分级体系,供大家参考。 五、 Tier 1 参数的统计分析案例( Zarxio 、 ABP501 ) 5.1 山德士 Zarxio 的 Tier 1 参数( CQA )相似性分析 2015 年 3 月 6 日, FDA 批准了第一个生物类似药来自山德士的 Zarxio ,参照药为安进的 Neupogen 。 分析相似性在 Zarxio 、美国市场 Neupogen 、欧洲市场 Neupogen 间进行,双双比较。 Tier 1 ( CQA )参数确定为生物活性( bioactivity )和含量( Cotent )。生物活性用与内部标准品相比的百分比来表示,含量用与标示量 600mg/ml 的百分比来表示。等效界值均设定为 1.5σ R 。 对于生物活性,山德士测定了 15 批 Zarxio 、 15 批美国市场 Neupogen 、 34 欧洲市场 Neupogen 。 美国市场 Neupogen 和欧洲市场 Neupogen 的 σR 分别为 6.21% 和 6.71% 。请注意欧洲市场 Neuppogen 有 34 批,超过 Zarxio 的两倍, 在分析过程中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 15 批用来估计平均值差值,一部分 19 批用来估计等效界值。 这两部分的平均值差值和方差相同。这样, Zarxio 与美国市场 Neupogen 的等效界值为 δ = 1.5× 6.21 = 9.32 , Zarxio 与欧洲市场 Neupogen 的等效界值为 δ = 1.5 × 6.71 = 10.07 。对 zarxio 的分析发现,置信区间完全落在等效界值范围内,证明 Zarxio 与美国市场 Neupogen 、欧洲市场 Neupogen 均为等效。结果如下: 对于含量,山德士测定了 20 批 Zarxio 、 12 批美国市场 Neupogen 、 49 批欧洲市场 Neupogen 。 美国市场 Neupogen 和欧洲市场 Neupogen 的标准差 σ R 分别是 1.51 、 2.17 。同样,欧洲市场 Neupogen 分为两部分,一部分 20 批用来估计平均值差值,一部分 29 批用来估计等效界值。对于 Zarxio vs 美国市场 Neupogen ,等效界值为 δ = 1.5× 1.51 = 2.26 ,对于 Zarxio vs 欧洲市场 Neupogen ,等效界值为 δ = 1.5× 2.17 = 3.23 。 5.2 山德士 ABP501Tier 1 参数( CQA )相似性分析 2016 年月 12 日, FDA 专家委员会 26:0 投票支持批准山德士阿达木单抗 ABP501 ,参照药为艾伯维的 Humira 。 经过与 FDA 专家协调一致,确认 Tier 1 参数( CQA )为效价(通过细胞凋亡抑制法测定)和对游离 TNF-α 的亲和力。 对于游离 TNF-α 亲和力,山德士测定了 10 批 ABP501 、 10 批美国市场 Humira 、 10 批欧洲市场 Humira 。 ABP501 在 90% 置信水平的置信区间,完全落在美国市场 Humira 的等效界值范围内(平均值差值在 1.5 倍标准差范围),因而证实两者等效。 对于效价,安进测定了 10 批 ABP501 、 21 批美国市场 Humira 、 18 批欧洲市场 Humira ,结果发现 ABP501 在 90% 置信水平的置信区间,完全落在美国市场 Humira 的等效界值范围内(平均值差值 1.5 倍标准差范围),因而证实两者等效。 六、 Tier 2 参数相似性分析案例( ABP501 ) 对于 Tier 2 的质量参数, FDA 建议使用参数范围法分析相似性。 Quality Range = Mean ± X*SD ,以 ABP501 为例,系数选择 3 ,即类似药的参数应有 90% ( 比例,非统计学的置信水平 )批次落在参照药平均值 ±3 倍标准差范围内。如 ABP501 某些参数使用批次为 10 批,意味着允许一个批次超出 ±3 倍标准差范围,可认为与参照药相似。如果不到10批,意味着所有批次结果都不能超出范围,否则就认为该参数不相似。 表十 ABP501 部分Tier 2 参数相似性分析 糖基化 profile ,不相似,略有差异 无盐藻羰基化组分:不相似 高甘露糖组分:不相似 半乳糖组分:不相似 唾液酸组分:不相似 生物活性:证实相似 FcγRIIIa 158V 亲和力:相似 FcRn 亲和力:相似 ADCC 活性:相似 CDC 活性:相似 七、总结与展望 目前的统计学方法存在一些挑战,如参照药的选择,如果集中在一段时间购买,那么 样本量可能无法充分估计其变异性。而类似药的批次通常非常有限,目前的方法在提高相似性验证的通过率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这个方法建议的基础(如Tier 1参数的1.5,Tier 2参数的3.0等)是基于FDA科学家的模型运行结果,更多的实际经验还要等到生物类似药上市以后才能获得。FDA会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进一步对该方法进行修正。类似药开发企业也应更多搜集相关数据,并与FDA充分沟通以最大程度避免相似性分析过程出现Type I 的验证错误。 How similar is similar?这一次是困扰生物类似药开发企业的问题。本质上仍然是如何将统计学工具更好的应用到相似性评价中,一方面需要更好的统计模型,另一方面更需要积累数据以确认生物类似药相关质量参数(QA)与临床outcome的关联性。尽管类似药监管体系发展较晚,FDA近年来仍做出了积极努力。这些原则和经验,值得国内生物医药行业参考借鉴。 FDA专家组非常重视统计学工具在生物类似药分析相似性验证中的应用,国内生物类似药的开发在这方面还存在许多差距:诸如分析相似性的工作不足、参照药批次有限、统计学工具应用不充分不够科学等。随着国内生物制药行业的发展,类似药竞争激烈,一个重要出路就是角逐全球市场;真正意义的新药则研发投入巨大,国内市场难以回收成本,必然也要参与全球市场竞争。如此,面对全球竞争的必然方向,国内企业应该及早看齐国际标准,提高国际竞争力。 参考资料 1. Developmen tof statistical methods for analytical similarity assessment(2015) ; 2. Assessing Analytical Similarity of Proposed Amgen Biosimilar ABP 501 to Adalimumab(2016) ; 3.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 in Setting Product Specifications(2015) 4. FDA 官网 欢迎加入小编读者交流群 请加 小编微信号:wuwenjun7237 如有技术解读、行业洞见愿意分享 欢迎投稿到小编邮箱: wuwj06@163.com 版权声明: 版权为生物制药小编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生物制药小编”。 坚持原创、坚持专业 欢迎关注 生物制药小编 投稿信箱:wuwj06@163.com 想联系小编?欢迎随时联系 小编微信号:wuwenjun7237; 小编团队现有五位成员: Armstrong、医药局外人、Fairy、Jone、东胜西牛 欢迎有共同兴趣的 朋友加入
个人分类: 生物类似药|17190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FDA:抗菌成分被禁用,因为啥?
热度 8 hongkuan15 2016-9-5 11:23
9月2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发表了关于抗菌洗涤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最终规则,含有某些抗菌活性成分的洗涤产品将不再销售。具体来说包括19种杀菌成分,如 三氯生和三氯卡班等将不允许再添加在洗手,洗澡等日用品中。一年后,公司也不再允许销售含有上述杀菌成分的产品。但此规则不影响手部“消毒剂”或纸巾,或在卫生保健机构使用抗菌产品。可喜的是一些制造商已经开始在产品中去除这些成分。 有人说,这是美国人民的福音,终于不再祸害皮肤微生物了!我们非常期待,中国早日开始建立这方面的法规。 杀菌,抗菌剂是个啥? 通俗来说,杀菌,抗菌剂实际上就是菌的毒药,专门杀死微生物的。能有效地控制或杀死微生物(细菌、真菌、酵母菌、藻类及病毒等)的化学制剂。在国际上,通常是作为防治各类病原微生物的药剂的总称。常用氧化性杀菌剂有氯气、二氧化氯、溴、臭氧、过氧化氢等。常见非氧化性杀菌剂有氯酚类、异噻唑啉酮、季铵盐类等。 日用品中常用的杀菌剂有:氯酚、混合甲酚、三氯卡班(TCC,Triclocarban)、三溴沙仑(TBS)、卤卡班(IrgasanCF3),三氯生(Triclosan)等。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三氯生首次用于医院杀菌,现在已经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抗菌物质之一。这类抗菌物质在日常用品中的使用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 杀菌?别逗了,跟普通香皂或水冲没啥差别! FDA做出这个决定是充分考虑到杀菌成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都不怎么样。因为并没有研究表明这些杀菌成分的长期日常使用是安全和有效的。实际上,在预防疾病和某些感染的传播方面抗菌洗涤产品并不比普通肥皂和水更有效。 “消费者可能会认为抗菌洗液是防止病菌的传播更有效,但我们没有科学证据表明他们比任何普通肥皂和水更好”珍妮特·伍德科克博士,药物评价和研究FDA的中心主任(CDER)。 晚上回家,打开电视,留心一下广告。那些生产和销售洗涤用品的厂商通过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让人们坚信,人类皮肤上的细菌太“脏”了,必须彻底清除!公众对于接触微生物病原体一直都有担忧,从而导致了这些抗菌产品的使用增加,包含有“抗菌”或者“抗菌”关键词的洗涤用品十分畅销。但经过一系列研究发现,具有“抗菌”功能宣传的肥皂实际效果和传统肥皂相同,并不能有效去除更多的细菌。 志愿者用普通肥皂和抗菌肥皂分别吸收后,测试手上的细菌数量,结果表明差别不大。另外,再把20种不同的有害细菌分别放入普通肥皂和抗菌肥皂中,并且也给加热到40°C左右,结果也是一样,发现抗菌香皂所能杀除的细菌数量和传统肥皂相同。 弊大于利!抗菌成分的长期使用危害多 虽然,很多人认为使用抗菌肥皂在某些情况下非常有益,但实际上抗菌肥皂对人体的伤害远大于好处,越来越多的研究都质疑抗菌肥皂的安全性,而且美国FDA早在2013年就已经要求抗菌肥皂的制造商提供更多的研究数据来证实肥皂的安全性。 “事实上,一些数据表明,抗菌成分的长期作用可能会弊大于利。”珍妮特·伍德科克博士说。 三氯生普遍存在于洗发水、除臭剂、牙膏、漱口水等日用品中,很容易容易通过皮肤和胃肠道而被吸收,出现在尿液、粪便和母乳中。在鱼和大鼠中,它也与内分泌紊乱有关,可以作为一种肝肿瘤促进剂,并可能改变炎症反应。 早在2008年,研究人员就在75%的人类尿液样本中发现了三氯生。 2012年,《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文章显示,三氯生在细胞水平上会阻碍肌肉收缩,导致鱼类游行缓慢,小鼠的肌肉力量减弱。2014年11月份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的研究显示,三氯生会在实验室小鼠中引发肝纤维化和癌症。 2014年的一项研究发现,三氯生的暴露会使得人类和大鼠机体对葡萄球菌等细菌变得更加易感。 抗菌剂的使用,破坏人体微生物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人体表面和内部分布了大量的共生微生物,细胞数量比人体自身的都多。这些微生物对维持人类健康至关重要。皮肤表面的微生物远比我们想象的丰富多彩。这些微生物是正常皮肤的一部分,想要完全杀死它们基本上是徒劳的。 人们都知道过度使用抗生素会导致‘超级细菌’的出现,但是像抗菌剂这种能够普遍杀灭微生物的物质被人们长期使用,是不是也会诱发超级细菌的出现?不分青红皂白的,对细菌的任意杀灭必定引起细菌的反抗,超级细菌就是它们反抗的产物。 美国内分泌学会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将母鼠暴露于三氯卡班中,其会把三氯卡班遗传给后代,同时三氯卡班会改变母体和婴儿机体中的肠道微生物组。 来自马凯特大学的两项研究论文发现,三氯生和三氯卡班都会干扰降解污水的微生物的群落结构,从而降低微生物的降解能力,同时促进细菌对多种药物产生耐药性。 最近的一项发表在《PLOS ONE》杂志上,来自俄勒冈州立大学(OSU)的研究表明,三氯生可迅速破坏斑马鱼肠道内的细菌群落。三氯生暴露可使实验室动物体内微生物组的多样性和组成发生快速的变化。 用普通肥皂或温水吧,省钱,又放心! 洗手是关键,用什么洗可能并不重要。相比正常肥皂和温水而言,抗菌肥皂清洁手部卫生的效果实际上并不比前者好多少,也就是说,你花费几分钟来洗手,使用抗菌肥皂和正常肥皂或温水的效果实际上相差不大。 普通肥皂清洗,自来水仍然是消费者避免生病,防止病菌传播给他人的最重要的步骤之一。如果肥皂和水不可用,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和预防中心(CDC)建议,用含有至少60%的酒精的洗手液也可以。 别太干净,脏点更健康 ! 现在人们过分追求干净卫生,这样做虽然会降低儿童感染的发生,但是有研究指出在过去的十年里,我们减少与传染性病原体的接触,会增加炎症相关疾病的发病率。除了其他有害的影响之外,炎症还会增加压力相关疾病的发展风险,如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抑郁症。 “卫生假说(hygiene hypothesis)”认为在生命早期接触病原体实际上有利于人免疫系统的训练和发育,太干净的环境比例用免疫系统的成熟。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观察到,在发达国家中,与免疫系统相关的疾病,如I 型糖尿病、过敏症和其他自身免疫疾病等比较普遍,而在发展中世界并不明显。来自美国布罗德研究所、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和阿尔托大学、诺华生物医学研究所和世界其他机构的研究人员(作为DIABIMMUNE研究团体的一部分)研究了来自三个不同国家的婴儿肠道微生物组,发现支持这种卫生假说的证据,而且指出细菌菌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至少部分上能够解释在西方社会发现的免疫疾病增加。 在十年前,研究人员发现,接触土壤中的细菌的肺癌患者,情绪有所改善,痛苦有所减轻。研究人员还发现,提前用土壤中的细菌进行免疫接种的小鼠,在接触另一只好斗的小鼠时,可表现出持久的、主动性的应对行为。 也许,健康,快乐的源泉在土里! 文章中图片来自网络。 参考资料: Dinwiddie M T, Terry P D, Chen J. Recent evidence regarding triclosan and cancer risk.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Public Health, 2014, 11(2):2209-17.Raut S A, Angus R A. Triclosan has endocrine-disrupting effects in male western mosquitofish, Gambusia affinis .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Chemistry, 2010, 29(6):1287-91.Wang C F, Tian Y. Reproductive endocrine-disrupting effects of triclosan: Population exposure, present evidence and potential mechanisms .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15, 206:195-201.Reber S O, Siebler P H, Donner N C, et al. Immunization with a heat-killed preparation of the environmental bacterium Mycobacterium vaccae promotes stress resilience in mice. .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16.Vatanen T, Kostic A, D’Hennezel E, et al. Variation in Microbiome LPS Immunogenicity Contributes to Autoimmunity in Humans . Cell, 2016, 165(4):842–853.Gaulke C A, Barton C L, Proffitt S, et al. Triclosan Exposure Is Associated with Rapid Restructuring of the Microbiome in Adult Zebrafish . Plos One, 2016, 11(5) http://www.fda.gov/NewsEvents/Newsroom/PressAnnouncements/ucm517478.htmhttp://news.bioon.com/article/6681512.html
7894 次阅读|10 个评论
[转载]帕金森精神分裂新药Nuplazid获批
hongkuan15 2016-5-5 10:27
帕金森精神分裂新药Nuplazid获批 编译者: 杜慧 2016年4月29日,Acadia药业的Nuplazid (pimavanserin)获FDA批准,该药为首个获批的用于治疗帕金森精神分裂患者出现的幻想和妄想症症状的药物。 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统计,全美每年约有五万人被诊断患有帕金森病。60岁以上的人群为神经系统疾病的高发人群,他们大脑中的细胞因受损或死亡而无法产生多巴胺。多巴胺参与大脑中产生吃、写等运动的信号传递。帕金森病的早期症状不太明显,并且是逐步发展的。有些患者的疾病进程要比其他人更快一些。随着疾病的发展,震颤会影响并阻碍正常活动。其他症状包括低落和其他情绪变化;幻想和妄想;吞咽、咀嚼、说话困难;排尿问题或便秘;皮肤问题;睡眠障碍。 大约50%的帕金森症患者会出现幻觉或妄想。他们会看见或听见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事物(幻觉),或存有虚妄的信念(妄想)。严重的幻想和妄想会让患者出现错误的想法与情绪,从而伤及与亲友间的关系,并使他们无法照顾好自己。 Nuplazid是一种靶向5-HT2A受体药物。一项为期六周,纳入199例受试者的临床试验对Nuplazid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与安慰剂相比,Nuplazid能够显著降低幻觉或妄想的出现频率和严重程度。此外,它并不会让帕金森症患者的运动能力进一步恶化 Nuplazid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脚踝、腿和脚的肿胀、恶心以及精神混乱。
249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7种中药在美国进入Ⅱ、Ⅲ期临床
fqng1008 2016-3-9 09:47
早在1998年,我国就制定了《 中药 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提出将中药推向国际化的目标。近期出台的《 中医药发展 战略规划纲要》也显示出国家对于发展中药产业的鼓励和决心。随着世界对于中医药认识的不断深入,各个国家的药监机构均在逐步完善相应的监管和申报法规制度。比如,在2004年,FDA出台了botanicaldrug products指南,并在2015年进行修订,发布了botanicaldrug development (draft guidance)。 一、FDA已批准上市的植物药 FDA已批准上市的植物药有两个。第一个是在2006年10月30日,FDA批准了绿茶提取物Veregen,用于治疗18岁和以上免疫受损患者的外生殖器和肛周尖锐湿疣,属于外用药。直到2012年12月31日,FDA才批准第二个植物药,巴豆提取物Fulyzaq,用于治疗艾滋相关性腹泻,这也是FDA批准的第一例口服植物药。 这两个获批药物表明FDA对于植物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认识在逐步提高。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药物的给药途径是相对安全的外用药和口服制剂,组分也相对简单。 二、IND申报阶段的植物药的特点 除已获批上市的药物外,还有不少植物药处于IND研究阶段。据报道,我国已有数十种中药产品向美国FDA提交IND申请。下表列举了部分处于Ⅱ期或Ⅲ期临床试验阶段。 走在中药国际化前列的以上药物有这样一些共同点: (1)为国内已上市多年的产品,多为中药大品种。临床应用经验丰富,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充分验证,不良反应信息较为全面。因此,得到FDA批准进行临床试验的可能性大。 (2)丰富的文献支持资料,包括临床前和临床研究文献,为临床获批提供更多支持数据。如,CNKI中可搜索到接近2万条复方丹参滴丸相关文献,3千多份桂枝茯苓胶囊相关文献。 (3)除15年新获批II期临床的连花清瘟胶囊为13味大复方外,其他药品组方相对简单,为1-6味药材组成,在提供符合法规要求的CMC资料上面临的挑战相对小。 (4)除康莱特注射液外,其余均为口服剂型。而康莱特注射液仅含单一药材提取物,组分相对简单,相较而言更容易实现良好的药品质量控制。 四、中药国际化的企业策略 1. 适应症如何选择? 向FDA申报IND,需选择符合西医理论疾病定义的适应症,中医理论指导下的功能主治暂不被FDA认可。那么,应如何选择适应症呢? (1)选择有未满足临床需求的适应症,如缺少或者没有有效化药治疗方法的适应症。如,Fulyzaq适应症的选择、扶正化瘀片的适应症选择就是范例。 (2)仔细评估药物的作用机理,临床前研究资料以及已有临床应用经验,适应症明确且有显著临床效益对于获批来说是关键因素。 (3)开发过程中合理考虑FDA丰富的激励政策。如罕见病产品的相关的孤儿药认定、罕见病产品资助等政策;优先审评、快速通道、突破性疗法等可能的审批途径。 (4)受试者招募数量和难度、开展临床研究的费用和时间长度,以及其他商业考量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2. 国际合作 中药海外申报同时带来了多种国际合作方式。如: ①与国外研究机构合作; ②与有丰富临床试验开展经验的国际CRO合作。寻求专家对于试验设计和临床开发方案的建议,选择合格CRO监察临床研究开展的GCP符合性、数据管理,确保合格临床研究报告的撰写等等; ③与熟悉海外申报法规、技术指南的海外顾问公司合作。当前已有部分顾问公司/CRO立足海内外,为企业提供了更为便捷的合作和沟通方式,如方恩、汉佛莱、雅昂、泰格等。 结语 越来越多的中成药步入了美国IND,FDA也在逐步完善其对中成药的监管和开发指南,这些进步都足以看到FDA对中医药的认可程度在逐步提高,同时国家的鼓励政策也一直在逐步建立和完善。相信更多优秀的中药企业将勇敢地踏上国际化征程,而选择进行国际化开发的品种和适应症是我们在开始国际化征程时首先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 先行者总是会遇到更多挑战,挑战是机遇,也是进步。在国际化过程中,根据目标市场要求所作的研究,不仅仅是企业获得上市批准的必经之路,同样也是一个对已上市药物再开发、再创新和再验证的过程。 这终将是一项光荣的事业。
个人分类: 思考中医|196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为什么在美国,学生物的不好找工作?
热度 1 j61zhang 2016-2-13 11:10
在美国,学生物的不好找工作这是一个事实。学生物的很辛苦,在本科后,如果读博士,很多人都要5到8年才能完成,以后又要做博士后,一般至少三年,有人做很长时间 博士后 还找不到正式工作。 很多到美国研究生物的中国人,当年都是很优秀的。在80年代北大生物系是一个专业取分数最高的专业,高过北大的绝大多数专业。随着时代的改变,学生物的优秀生可能大不如从前了。 学生物的人很辛苦,不但是在读书时辛苦,在博士后,当了教授以后工作中也很辛苦。不但如此,他们的报酬往往比同样年龄,同样资历,但不同专业的低。 但是为什么这样辛苦而又薪水低呢?有人经常会提到生物学的成果很难产业化,就说它的结果很难产生商业利润。他们的资金来源大多数只能从政府的科研经费来,而政府的科研经费比商业的资金要少的多。憎多粥少,竞争性当然就很强,报酬自然就不会高。 为什么会这样呢?有没有什么更深层的原因?我认为有,其原因就是以美国FDA代表的西方医学遇到的难以逾越的瓶颈。 生物学的成果很难产业化,就是说它的成果很难成为有用的产品应用在人身上。而生物学的成果要能用在人身上,就一定要通过FDA的批准。FDA 批准一个药时间很长,而且花费很高。平均下来一个新药从实验室到上市需要 15年,至少 20 亿美元。更关键的是花了这么多钱 ,这么多时间,它就只能发现一个未知的化合物是否有效。如果任何一个疾病,需要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化合物才能治好或者有效的话,那这个方法就都没有可能解决。 近百年来人类的寿命大大地提高,这主要功劳是西方医学,这一点大家基本没有什么意见。但这些疾病都是可以通过一个化合物或生物制品产生的,比如说抗菌素,疫苗,等等。 你有一根2 米 长的棍子只能打到 2米高的果子,如果树上的果子在2.2米的地方,那你手里的子棍就无法打到。对于目前的疾病来说我们并不知道哪一类的疾病需要两种化未知合物同时治疗才有效,但是我们知道很多疾病没有什么好办法,比如说晚期肿瘤,自身免疫病,老年痴呆症,等等。这些疾病是不是在2.2米地方的果子,人们无法知道,但其中一部分可能是,这是个合理的推测。 如果一个疾病你需要两个途径同时治疗才能治疗,即使做基础研究的人发现了两个途径、你也无法通过临床实验的方法去证明这两个途径就是问题的关键,因为费用太高,没有一个公司去愿意去冒这样的 风险,所以只能是纸上谈兵。这样一来,再伟大的发现也无法转化成对人们有益处的成果,无法商产化, 做基础研究的人只能说自己发了多少 CNS文章,自我感觉良好。 目前这种情况不能改变,情况只能越来越差,原因是2米以下的果子越来越少,杆子能打到的果子就越来就越不容易,过一些年后,2米以下的果子就可能都打光了,大家想想那时会是什么情况。 所以我所说的只能测量单一未知化合物的功能就是目前 西方医学的 瓶颈,更可悲的是,基本没有人认识到这是个瓶颈,更不用说找出突破瓶颈的办法了。
个人分类: 医药学|1735 次阅读|2 个评论
现行的美国FDA的方法不适于评价中医中药 (2)
热度 1 j61zhang 2016-2-10 01:36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9934777 2 .国外对针灸,作过大量的临床研究,常用假穴位的方法。它是在人体上找一些非穴位点作对照。病人并不知医生是否扎在假穴位上,还是真穴位上。通过这种方法,联合国的世界卫生组织( WHO )和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 NIH )已认可针灸对 40 多种疾病有效。而这两个组织之所以承认针灸对这 40 多种疾病有效,是因为临床研究以证明它的有效性。 http://acupuncture.prairiecomm.net/NIH.php 这些都是直接的科学数据,还有其它间接证据: 1 。中药有对症下药一说,板篮根可用于感冒初期,而乌鸡白凤是妇科良药。如它们都是安慰剂的话,感冒病人可用乌鸡白凤,或任何一种中药。为什么这么多人选用板篮根呢? 2 。中医有良莠之分。名医常有过人之处,有口皆碑。如中药都是安慰剂的话,那良莠之分又从何而来呢? 3 。中医需经过 4-5 年的大学和多年的临床才能比较得心应手。如中药都是安慰剂的话,那便无需任何训练,人人得以为之。一个缝鞋匠开个方子应与名医开个方子的效果无明显差异,这不是很荒唐吗? 医生行医对与人的建康有关,人命关天,当然应慎之又慎,但在实际上往往不科学,即是科学也未必是正确,更不是完美,医生能用最新的知识就不错了。在 20 年前,正常的血压是 140/90 ,而几年前改成 130/80 ,对有糖尿病或高血脂的人,血压要 120/80 才算正常。类似的例子,在医学上比比皆是。 在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医学上的盲区还很多,尤其在中国。比如说现代医学是建立在数据上的,这些数据是多年收集,投资巨大。目前医学上有的数据基本西方国家是从白人和少数黑人身上得来的。从这些数据得出的结论能否用在中国人身上,无人知晓。而中国人有不可能每年拿出几十,几百亿美圆来把人家的工作在重复一遍。在没有自己数据的情况下,只能拿别人的来用。如此说来,中国医生行医都是在不同程度上骗自己和病人。但它们是最好的知识 。我们做事力求科学,但不迷信它,更不应把科学尚解释了的,一律斥为 ’ 伪科学 ‘ ’ 骗子 ‘ 等等。 知其然往往不知其所以然,然之所以然往往包含了真理。大米饭能让人吃饱肚子,是人们知道几千年的道理。发现它是碳水化合物,可通过肠道里的酶消化,变成葡萄糖而吸收则是上个世纪的事。我们现在讲的科学,就有 500 年的历史。而用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药物就有几十年的历史。中医中药是中国古人观察,实践的结果,对中国人,日本,东南亚人民几千年的疾病建康作了不可估量的贡献。毫无疑问,中医中药不是科学的产物,也不可能是 ‘ 科学 ’ 的。 地球围着太阳转,即使没有经过望远镜,没有伽利略,不是科学,也是正确的。中医中药并不是用科学方法得出来的,但并不能说它是 ‘ 巫术、玄学,安慰剂 ‘ 。中医中药可用一些当今科学方法去验究,科学化。但关键的能解决这类问题的科学方法还未产生。 在以西医为主导的医学界,很多疾病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人们不知道怎么治疗 “ 感冒 ” 。目前针对它的症状,如发烧,咳嗽等,用一些减轻症状的药,并不是针对病因。中药中的 “ 版蓝艮 ” 对治疗 “ 感冒 ” 有很好的效果。可能五十年,五百,五千年后,西医有了更好的科学方法, “ 感冒 ” 得到解决。到那时,人们也就不用 “ 版蓝艮 ” 了。 中医中药不是科学的产物,就不可能向西医西药那样规范。正因为如此,就难免 “ 鱼龙混杂 ” ,江湖骗子盛行,即使行医多年的良医也会说些不实之辞,但不应因此全面否定中医中药。迷信科学,一口咬定只有经过临床医学实验证明的才有效,只能表明他们不了解科学的性质和它的局限性,也不了解成功实践本身对真理的发现和科学的贡献。 发现真理和控告罪犯是完全不同的过程。脑袋掉了不能再放回去,是不容许犯错误,或尽量少犯错误。而发现真 理往往经过长时间,多次反复,一点一滴,从感性到理性,是个不断探索的过程,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 中医在中国的有反对之声比西方还大,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人对西方的东西往往是盲目崇拜,不知的西方有自己的局限性,而自己的东西有些独特的优势 (我会在另一篇文章中谈到)。 美国是一个对人体键康及重视,管理很严格。 FDA 对中药基本没有管理,把它们放在食品副助品里,任其自生自灭。它知道无法用要求西药的方法去要求中医中药。而中医中药并没自灭,反而赢得了更多人的认可。 人类有记载的历史有几千年,世界各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与疾病斗争的方法。德国有德国草药医生开业,用的不是中医方法。德国自身的传统医学历史悠久,德国应用植物药治疗疾病和保健的文字记载始于公元 460 年的西罗马帝国后期,在日尔曼民族大迁徙,战争、疾病、灾荒中,植物药对保障民族的生存和繁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德国于公元 1086 年出版了首部《药用植物志》,德国对其他国家的植物药也有很高的认可。 1996 年欧洲草药销售额约 38 亿美元,其中德国占 79% 。 世界上多数流派的医学都消亡了,而中医在西方却有很多人在研究。美国 NIH, Harvard 大学 , John Hopkins 大学,是美国乃世界医学研究的重镇,有很多人是本领域知名的学者。他们没有人只凭个人的爱好或经验去否定人们行之千百年的 ’ 替代医学 ‘ ,而是花时间和金钱去研究它们,还表文章,用数据说话。可以说是 ‘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的范例 。而目前的已做的工作表明替代医学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是安慰剂效应。 反对中医的称中医骗子的人在中国应该说是少数人,他们产生的噪音不小。他们可能是某一领域的硕士,博士,专家,教授,但绝大多数缺乏对临床医学的了解。他们即不懂中医,也不懂西医。在专业上与西医学,中医学,医学实验不沾边。在网上发言绝大多是笔名,无法知道他们的出身背景。即使如此,通过他们的网上言论,就可知道他们不会有过临床医学实验的经历,是不可能真正了解临床医学,中医学,统计学,药理,药化,临床医学实验的真谛,是一群 ‘ 门外汉 ‘ 。对一个自己完全外行的,如此复杂的领域,作如此武断对评语,让人体会道 ‘ 不知者不畏 ‘ 的无知和浅薄。
个人分类: 医药学|641 次阅读|1 个评论
现行的美国FDA的方法不适于评价中医中药 (1)
热度 1 j61zhang 2016-2-10 01:31
中国五千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医学史,形成了带有东方文化特色独特的理论框架和诊治方式。近现代随着西方科学的撞击及西医的传入,不时地出现一些全面否定中医中药的潮流。历史上有过 3 次公开的废除中医的提法, 1879 年俞樾先生发表《废医论》,是最早地提出了废除中医的人。 1913 年,教育总长汪大燮公开提出废除中医; 1929 年,国民政府卫生部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通过余岩、诸民谊等人提出的废止中医案,这些主张最后都不了了之。有了因特网后,全面否定中医言论更是无日无之。发中医的人常常把中医中药斥为江湖骗术,安慰剂效应等等。 主张废止中医的一个重要观点是评价中医中药的应与西药相同,应该把现行的科学方法用于评价中医中药。因为科学是同用的,没有什么中国的科学,中医的科学。既然西医西药是用科学方法评估的,中医中药为什么不行? 绝大多中医的专家对西药的发展过程缺乏了解,不知道西药发展的弊端和瓶颈在哪里,也不知道自己的优势是什么,不懂现代的科学知识和方法,更不知道如何用现代的科学知识和方法去发掘自己的优势。对来自对方的攻击也就 “ 只有 ” 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 “ 。本文的目的就是要说明现行的临床医学实验方法根本不适于评价中医中药。 西药发明是一个十分耗工费时的过程,可分为临床前及临床期。临床前期是筛选出一个有希望的化合物,为临床医学实验做准备。它只需在细胞和动物上作就行。临床期前期是目地是看看它的安全性如何和是否也能有效性。如一个化合物在临床前期发现毒性小,而且在动物模型中发现有治疗某种疾病的效果,能就可以向美国 FDA 申请进入临床实验。 随机对照试验(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 RCT ) , 也称对照临床试验( controlledclinical trial ),又分三期,每期的目地不同,要求的人数也不同。第一期,要有两组,一组是试验组,一组是非试验组。每一组都要 20-80个正常人(除了肿瘤药物),时间大概是几周到一个月,实验的目的是安全性检验。第二期实验是有效性的初步检测和观察药物在病人身上的安全性,每一组都要一百至三百个病人。第二期实验通过后,就要进入第三期实验。第三期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有效性检测,对大多数的情况下,每一组都要一千至三千个病人。很多药经过这三期的试验都被淘汰,最终能通过 FDA 批准的药也就有当初进入临床医学实验的百分之几。一个能上市的药,要经过平均 15 年,花费平均十几亿美圆的代价。在西方任何一个化合物要能成为一个可用于人类的药物,最终要经过临床医学实验。 有效性的检测,可用检测药物与安慰剂作比较,但当一个疾病有了公认的有效疗法,再用安慰剂作比较,就不道德了,服用安慰剂的病人风险很大,特别是这个疾病是比较严重的,如感染,肿瘤。这种情况下,检测有效性时就要用检测药物与令一种以证明有效药物作比较。 西方临床医学实验中,经常能听到一个词,就是双盲法。双盲法是指在作有效性检测时,病人和医生都不知道用的是检测药物与安慰剂,这样药物的有效性就不会有心理影响产生的效果。所谓的主观因素对于疼痛,抑郁症等感觉型的疾病影响较大,而对肿瘤,感染,外伤,皮肤病等等的疾病,就不会有什么影响。双盲法也不适用于手术。外科医生不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外病人做手术。一切药物都要经过双盲法才能证明有效,本身是小题大做,没有什么科学根据。 http://tinyurl.com/76jsek2 中医中药由于其特性,是不能用目前西药( FDA )的这套方法检测的,其理由如下: 1 .中医有效成份和结构不清 根据美国 FDA 的要求,所有要进行临床试验的药,它的结构是什么,含量为多少,发生作用的机理是什么都要搞清才能通过 FDA 批准开始进行。中药的有效成份是什么还没有搞清,一般认为是碱性大分子。一味药可有上千种碱性大分子,绝大多数的碱性大分子并不清楚,而其中到底有多少效成份更不清楚。连成份和结构是什么都不知道,机理的研究就无从谈起,含量就也无法控制。正因为如此,中药的质量就无法有效的控制,即使是同一厂家,不同时期出厂的中药药效成分可能不一样。 2 .复合用药 西药几乎都是单一用药。有个别的药物有 2 , 3 种成分,每个成分都经过临床试验证明有效。中药几乎复合用药,三,五味药是经常事,一,二十味也不少。如此复合用药,其中每味的有效成份可能有几种到几十种,五味药混合在一起,有效成份可能有几百种。这样几百种有效成份绝不可能通过 FDA 的试验要求。 3 .实验成本太高 即使人们分离了中药中的碱性大分子。能合成它,如按目前西药的方法作三期临床实验,其费用是令人无法承受的。我以一个五味中药为例,假设一味药只有一种有效成分,并取 2 个浓度。那五种成分便 2X2X2X2X2=32 种方式组合。是原来 2 组的病人多出 16 倍。如每一组 一 千人, 32 组就需 32,000 名病人,其费用可达至少几十亿,甚至几百亿美圆。如 5 个化合物取 3 个浓度。那五种成分便 3X3X3X3X3=243 种方式组合,是原来的 3 组的病人多出 81 倍,其费用就是天文数字了,不是认何一个药厂所承担的了的。 即使这种药也幸问世,那消费者也吃不起。目前美国的新药月付美元几十元至几百元,个别的有上千元。如新药的研发费用几十倍的增长,它最后都要转嫁到消费者身上,那新药月付美元几百元至几千元,很多消费者就买不起。能消费的人少了,药厂能赚的钱就少了。投出了钱也就无法回收。由于以上原因中医中药是不可能按照目前 FDA 的标准去做临床试验的。最近几年, FDA 开始批准中草药在美国作临床试验,在是个别的例外,不符合 FDA 传统规范。 http://tinyurl.com/8y56r89 即使在西方,很多证明有效的方法也没有经过 FDA 的这套方法检验。比如说我们熟知治疗感染的青菌素,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都没有经过双盲试验。既然我们知道中医中药无法用 FDA 的这套方法检验,那么人们有什么根据说它不是安慰剂呢?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 1 .对中药,国内即国外如日本都作过大量的临床医学实验。因医学伦理学的考虑,只能于另一 种西药比较,大量的报道表明,中药可有西药类似的临床作用,有时还比西药的临床作用效果好。在 PubMed 上罗列和草药有关的随机对照试验有 290 种,其中大多数是中国人在中国作的,但也有一些非中国人在外国作的,我就罗列几例。 A compound herbal preparation (CHP)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ADHD: a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Katz M, Levine AA, Kol-Degani H, Kav-Venaki L. ADHD and Adaptation Clinic, Sheba Medical Center, Tel Hashomer, Israel.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0228219 Effects of Yokukansan on 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dementia inregular treatment for Alzheimer's disease. Okahara K, Ishida Y, Hayashi Y, Inoue T, Tsuruta K, Takeuchi K, Yoshimuta H,Kiue K, Ninomiya Y, Kawano J, Yoshida K, Noda S, Tomita S, Fujimoto M, HosomiJ, Mitsuyama Y. Keimei Memorial Hospital, 762 Iwachino, Kunitomi-cho, Higashimorokata, Miyazaki880-1111, Japan; Shonan Hospital, 1 Shimokubomachi, oosumi-cho, Soo, Kagoshima899-8106, Japan. k-okahara@keimei.or.jp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0170698 Use of a multibotanical (Nutrafem) for the relief of menopausal vasomotorsymptoms: a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Garcia JT, Gonzaga F, Tan D, Ng TY, Oei PL, Chan CW. St Luke's Medical Center, Quezon City, Philippines.
个人分类: 医药学|832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药和西药的区别
热度 2 j61zhang 2016-2-9 03:28
在中药是否有效的争论中人们常常会听到一种说法是中药一定要通过美国FDA所要求的临床试验,才能证明它的安全和有效。他们认为既然科学普世正确的,那么中药就要用和西药同样的方法通过鉴定,没有什么中国的科学,中医的科学,我们用应该一视同仁,如果它通过不了这种检测,那中药就无效,是个骗局。 这种观点听起来有些道理,但实际上有根本性的错误。错误就在于他们根本不了解什么是中药,什么是西药,它们有着明显的不同。而且每一种科学方法都有它的使用范围和局限性。 我们先来看一看西药。西药可以说是现代化学合成的产物,这些药物都是在实验室合成出来的,在现实中不存在,有一些是在自然物加上一些集团,极个别的是自然物纯化。而这些化合物其成份结构都很清楚,可以合成,所以可以很好地质量控制。 西药的化合物在合成出来前,没有在动物,更没有在人身上试过,所以会产生什么效果和副作用都不清楚。要搞清楚它们,需要细胞,动物和在人体上的三期临床试验,这个过程很长,一个新药大概需要十五年,花费在二十亿美元左右。 而中药是以植物为基础,植物是天然的产物,这些植物药在人身上上已经千百年,它的效果和副作用有很多记载,当然这些记载并不是按照现代科学标准和要求记录下来的,但也绝不是无中生有,胡编乱造。 植物中有很多大分子,一种植物可能就有上百种,其中很多结构都不清楚,不知道结构,就无法合成,质量也就没法控制。而且,这么多的大分子中,那一个或那几个大分子是有效的也不知道。 我在前面提到的西药的三期临床试验只是测试一个化合物,费用就要在二十亿美元,如果要测试几个化合物,费用还会成倍增长,这样的费用是药厂无法承担的。 要求一个有几百,上千年应用历史的植物药与一个没有应用历史,实验室产物做同样的事,显然是不合理,也不可行。 显微镜可用于观察细菌,不能用于观察银河系,你能够因为在显微镜下,看不的天王星,就说银河系不存在吗? 问题的关键不是什么中国的科学,中医的科学,而是目前FDA所说的三期试验只适用于化学合成药和其它实验室产生的生物药,不适应于混合型,自然存在的植物药,这就是它的局限性。至于什么科学方法适应于检测混合型植物药的效果和副作用,现在还没有,大家只能等待。
个人分类: 医药学|708 次阅读|2 个评论
FDA方法的死穴是什么?
热度 1 j61zhang 2016-2-9 03:18
很多人(中国的和外国的)都对美国 FDA特别崇拜,认为它是科学的代表。而科学又是解决人类健康问题的唯一方法。他们希望,待以时日,用 美国 FDA所规定的方法,科学家就能解决人类所面临的所有或大多数健康问题。 理论上来说科学能解决很多问题,但具体的说,科学到底能解决什么问题和人们用的科学方法有关。人们可以通过光学显微镜只能看到细菌的结构,看不到病毒的结构。要看到病毒的结构得用电子显微镜才行。 那么美国 FDA是不是能够不负所望,解决人类健康所面临的所有或绝大多数问题呢?我认为它不能,至少说它目前的这套方法不成。因为这套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在这里我就谈谈它的局限性是什么? 药物治疗疾病三个可能的方式 为了理解问题的方便,我根据治疗疾病药物,我可把疾病分为三个可能的种类。 1. 单一药物可治疗的疾病 有一些病,单一药物可治愈。比如说,大肠杆菌导致尿路感染,金黄色葡萄菌可导致大叶肺炎。这种单一机制的病大多数有外来因素造成的,细菌性疾病在没有产生抗药菌前,一种抗菌素就可治愈。 2. 不同药物分别作用有效的疾病 第二种病是不同药物可有治疗效果,这些病有很多。比如说,高血压,糖尿病,艾滋病,哮喘病,胃溃疡,等等。治疗高血压就有可通过 8 种不同的机制,如 alpha 受体阻断剂 , beta 受体阻断剂,钙通道阻断剂, ACE 对抗剂等等。这些药物可以单独作用产生降压效果,如几种药一同服用,可产生更强的降压效果。 对付艾滋病的鸡尾酒配方,还有治胃溃疡的配方都是每一位药单独都有作用,而一同用效果更好 。 3. 不同药物共同作用才能有效的疾病 第三种病是不同药物单独用没有治疗效果,而只有几种药同时作用才能有治疗效果。这种病的特点是多位点造成的,而当一个药物在单独的情况下,它只作用于一个位点,它并没有什么效果,只有几个药物(或化合物)同时用于不同的位点时,效果才能显现出来。 举个例子,美国政府为了保证核武器的安全,特别设计了一种发射装置。它是由三人组成,三个人在不同的位置。一个人插入钥匙不能启动发射,两个人也不行,只有三个人同时插入钥匙,核武器才能发射。 临床医学试验不仅是个证明药物有效的试验,它还是个验证疾病发病原因的过程。不管科学家在试管中,细胞上和动物身上做过什么科学研究,结果是如何理想,最终要经过临床医学试验来证明自己的理论是否正确。如科学家发现高血压与心肌中的钙浓度过高有关,就在医学试验用钙通道阻断剂,观察病人的血压是否降低了。如确实是下降了,那么高血压是由钙浓度过高的机理也就证实了。如病人的血压在用了钙通道阻断剂后没有降低,那就说明心肌中的钙浓度过高并不是高血压原因。 我在 《现行的 FDA的方法不适于评价中医中药》 一文中已谈到美国 FDA 发展新药方法的过程是什么,并指出这种方法只能试验一个化合物的效果如何 , 对于有几个化合物同时作用才能产生的效果的病没有什么办法,原因很简单。研究出一个化合物新药的费用很高,而要研究出几个化合物新药的费用高的令人无法承受。而一个疾病到底是什么原因,只有人们找到的治疗它的药物后,才能证实它的原因是什么。 在我所谈到的以上三种疾病中, FDA 的方法对第一,和第二种疾病效果好。而第三种需要在医学试验中把几种不同的未知效果的化合物同时在病人身上试,因费用太高而不能试, FDA 的方法而对这类疾病便束手无策了。 有人会说,不对啊,在 FDA 批准下,也有一些临床试验是用两种,甚至三种药作实验。人们如仔细分析这些临床试验就会发现在这用两种,甚至三种药的医学实验中,只有一种药是未知的化合物,而在实验中的其它 1 , 2 种都是已知有效果,被 FDA 批准的药物。 FDA 的条文并不排斥多组份混合物,但 FDA 规定的这套方法费用太高,不可能测多组未知疗效混合物的临床效果。不论人们知道还是不知道结构和能否在实验室合成出来,都不可能 ,所以说 不但中药做不到,西药也做不到这一点 。 如蛋白质药物一类的生物药 FDA 的管理稍有不同,目前蛋白质药物的结构组份并不是完全清楚(只在一定程度上知道,所以 FDA 只敢叫" WELL CHARACTERIZED ")。蛋白药物是用最现代的技术 CHARACTERIZED ,只要确实有效, FDA 仍是批准上市。 蛋白质药物实际上就是很多组份的混合物( Post - translationalmodification 可能很多),它仍是一种蛋白质混合物,而不是不同的蛋白质在一起的混合物。除非一种蛋白质混合物能治某种病,那它还是治不了我所说的第三类病。所以任何需要两种以上蛋白质同时作用才能有好的效果的病,目前 FDA 的方法都无法应对 。 还有些药,并不是蛋白质类药物,本身是混合物, Enoxaparin和Pentosan Polysulfate sodium 是每个的通过FDA三期试验的药物,它们都是polymer, 分子量不同,基本结构一样。Enoxaparin 是 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它们的分子量不同,但 基本结构 是 heparin (C 26 H 40 N 2 O 36 S 5 )n ,它的话性成分是 C 26 H 40 N 2 O 36 S 5。 http://en.wikipedia.org/wiki/Enoxaparin_sodium Pentosan Polysulfate sodium 性质类似。 http://en.wikipedia.org/wiki/Pentosan_polysulfate 和我说谈到不同结构的 compounds 是不同的概念,它们能治我所说的第三类疾病? 人们看到一把锁,但又不知它的内部机构,要想知道内部的机构。人们可以配置不同的钥匙,试试能不能打开,如能打开,人们就可以通过钥匙的形状来推断锁内部的机构。如一把锁有几个锁孔,几把不同的钥匙都可以打开它,人们就可以通过分析不同钥匙的形状来推断锁内部的机构。而一把锁需要几个钥匙同时插入才能打开时,但人们无法将几把不同的钥匙一起插入锁里,试试看他们能不能打开锁,那人们就无法推断锁内部的机构。 目前 FDA 方法的能解决的病,就像只需要一把钥匙就能起开的锁或不同的钥匙都能开一把锁,它不能打开几把不同的钥匙一起插入锁里才能开一把锁。就是说 FDA 只能试验一个未知效果化合物在临床上是否有效,而不能同时测试几个未知效果化合物在临床上是否有效,它不能发现只有几种药同时作用才能有治疗效果药物组合,而这正是 FDA 的禁区,是它的 死穴。而这一 禁区 正是中医的优势,是中医可以大显身手的地方,为什么这么说,我会在以后的文章中谈到。 对付不了这第三类疾病不仅是 FDA 的问题,而是整个生物医学研究和制药公司面临的重大挑 战。难度远远高于单一构成的 药。 到底什么疾病属于这种机制,目前无法知道。我们可以想象 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发育性疾病,等等目前没有什么办法或者效果远不理想,它们当中有一些或者很多可能是属于 第三种类型的疾病 。
个人分类: 医药学|788 次阅读|1 个评论
Theranos 的技术初探
zhouming2011 2015-10-26 18:15
(续 上文 ) 2015 年 10 月中旬华尔街日报连续发表文章质疑 Theranos 的体外诊断技术后, Theranos 及其 CEO Holmes 本人在不同场合与媒体打起了口水仗。 Theranos 在 10 月 22 日祭出 6000 字重磅雄文 Theranos Facts , 我一开始被这气势震了一下,莫非它真有价值 90 亿美元的独门秘技。 慢慢看过来,好像是这样: 迄今为止, Theranos 获得 FDA 批准的唯一一个项目是 2015 年 7 月 2 日获批的 I 型单纯疱疹病毒 IgG ( HSV-1, herpes simplex 1 virus IgG) 的免疫分析。 FDA 的这份文件( 510(k) Substantial Equivalence Determination Decision Summary, No. K143236 )在 2015 年 10 月 22 日的 Theranos Facts 中被反复提及和引用。 Theranos 以此证明其 技术获得了 FDA 认可,其测试准确性和可靠性不容质疑。 在这份文件上,我终于看到一些除“革命性”、“颠覆性”以及“创新性”( FDA 不用这些术语)以外的,从未出现在媒体上的技术关键词。 这些词大致勾画了 Theranos 的 HSV-1 免疫分析方法, 也暗示了它未来 的 其它免疫分析项目的平台技术所可能基于的科学原理。这些技术关键词有以下: t hree-step sandwich c hemiluminescent immunoassay -- 三步夹心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q ualitative detection -- 定性检测; glycoprotein G (gG) recombinant antigen coated surface -- 糖蛋白重组抗原包被的固相表面; Mouse monoclonal antibody against human IgG, conjugated to alkaline phosphatase (AP) -- 碱性磷酸酶( AP )偶联的抗人 IgG 鼠单抗; chemiluminescent substrate -- 化学发光底物 尽管我还未在 510(k) 中找到 chemiluminescent substrate (化学发光底物)的化学本质(即哪一个化学发光物质),有了这些关键词,任何一个从事过免疫分析的研究人员都能基本了解 Theranos 的技术平台了,一些人也能猜出它所用的 化学发光物质。 让我们再来看一看 Theranos 的 510(k) 文件中 HSV-1 IgG 免疫分析的原理描述。原文如下(关注原理的人都能看懂英文,就不翻译了): Test Principle: During the first incubation step, the HSV-1 IgG antibodies present in the positive control and sample bind to the gG recombinant antigen on the coated surface. Following the first incubation step, unbound materials are removed with a wash cycle. Then the detection reagent-AP conjugate is added and during the second incubation step, the detection reagent-AP conjugate reacts with the HSV-1 IgG antibodies already bound to the capture surface. Following the second incubation, unbound materials are removed with a wash cycle. The chemiluminescent substrate is added to the capture-analyte-detection complex during the third incubation step to initiate the chemiluminescence reaction. Light generated by this reaction is detected and analyzed by the Theranos System using a calibration function to determine the cut-off index (COI) values for the sample and controls. The results for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controls must be within specified limits for a run to be considered vali d. 过去有一些人从 Theranos 申请的专利以及其宣称的几滴血做百十个测试的神功上推测它可能采用了微流控以及多重检测等方法。我于是分别用“ microfluidic ” , “ microfluidics ” , “ multiplex ” , “ multiplexing ” , “ multi-analyte ” , “ multi-analytes ” 几个词对 29 页的 Theranos 510(k) 文件进行了搜索,没有发现 510(k) 文件中有这几个关键词。 进一步关于试剂盒中的材料描述“ The Theranos HSV-1 IgG Assay reagents are assembled in a self-contained, ready-to-use pouched cartridge that is sufficient to run one test. ”表明, Theranos 获得 FDA 批准的是与其特定样本处理和信号检测装置配套的供一次性使用的 HSV-1 IgG 免疫分析试剂。显然,这种设计不是针对中心实验室( centralized laboratories )的全自动免疫分析系统的,而更适合 de-centralized 测试环境(即 POCT, point-of-care testing) 。这也是 Theranos 获得 HSV-1 IgG FDA clearance 后,几乎同时( 2015 年 7 月 16 日)又获得 CLIA Waiver 的原因。 国内投资界以获得的检验项目注册证数目为体外诊断(IVD)公司估值的投资机构可能不明白,仅仅获得了一个 FDA 注册证和一个 CLIA Waiver 的 Theranos 凭什么值 90 亿美元呢? 关于 CLIA ( Clinical Laboratory Improvement Amendments )以及 Theranos Facts 中提到的 Laboratory Developed Tests (LDTs) 等法规概念以后再谈。从唯一能获得的载有一点技术内容的 510(k) 看, Theranos 没有在其唯一一个获得 FDA 注册证的 HSV-1 IgG 免疫分析项目上展示出任何非传统的科学和技术元素,或者这些元素的新的组合方式。但在其 6000 字的 Theranos Facts 雄文中, 反复引用这唯一一份 FDA clearance ,仿佛媒体关注的、涉及 Theranos 开展的二百多个检验项目的一切答案都在其中。但即使是免疫分析项目基于抗体 / 抗原特异性结合这一基本过程,其它检验项目的建立,及其有效性、可靠性是不能被一 个项目所获得的 clearance 所代表的。 从抽取血样到检测报告送到医生或患者手上,完成一个体外诊断项目的测试有多个步骤。大多数质疑 Theranos 技术的人关注的是样品如何被分析,而不是样品如何被采集。但看来目前 Theranos 强调的核心技术是指尖采血以及用指尖血来代替静脉血。那么指尖采血是多大的革命,指尖血又能在多大程度上代替静脉血呢?
618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FDA授予辉瑞Xalkori(crizotinib)治疗ROS1阳性肺癌的突破性药物
bionion 2015-4-23 11:45
辉瑞(Pfizer)近日宣布,FDA已授予抗癌药Xalkori(crizotinib,克唑替尼)突破性药物资格,用于ROS1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潜在治疗。ROS1阳性NSCLC约占所有NSCLC病例的1%左右,代表着NSCLC中一个特定的分子亚型。目前,Xalkori已获FDA批准用于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转移性NSCLC患者的治疗。 FDA授予Xalkori突破性药物资格,是基于一项全球I期研究(Study 1001)扩展队列的分析数据。该队列共纳入50例证实为ROS1重排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研究中对患者采用标准方案的口服剂量Xalkori(250mg,2次/天)治疗,评估药物的安全性、药代动力学和治疗应答,同时利用第二代测序技术及RT-PCR确定ROS1融合伴侣基因。 数据显示,客观缓解率(ORR)为72%(95%CI:58-84%),3例完全缓解,33例部分缓解,中位缓解持续时间17.6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9.2个月。在所检测的30例肿瘤标本中,研究人员发现了7个ROS1的融合伴侣:5个已知,2个为新发现。ROS1重排类型与Xalkori临床应答之间未观察到相关性,Xalkori安全性与ALK重排NSCLC患者中相似。完整数据已发表于2014年11月20日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 该研究表明,Xalkori对于ROS1重排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ROS1重排为Xalkori提供了第二个有效治疗的患者亚群。 ROS1原癌基因受体酪氨酸激酶(ROS1)编码基因染色体重排定义了一种不同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分子亚型,可能对ROS1激酶抑制剂治疗敏感。 Xalkoi( crizotinib ,克唑替尼)是一种靶向间变淋巴瘤激酶(ALK)、ROS1和MET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于2011年获FDA批准用于ALK阳性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治疗。该药的上市,极大地改变了ALK阳性晚期NSCLC的临床治疗。
1629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21: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