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逆境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寂寞着的繁华
热度 1 uestc2014xiaoyu 2018-7-1 22:34
“……生日快乐” “……生日快乐……” 各种银行卡、会员中心、系统等等,在你的生日来临前都会发来各种生日问候。 突然间觉得在如此“繁华”而“冷漠”的一个时代, 如果把自己的真实生日放在系统里, 还是会有一份寂寞着的繁华, 送来渴望而需要的生日祝福! 可笑,可悲,可叹? 是落花流水,闲情逸致;抑或春来花自青,秋去叶飘零? 不管哪般,守住内心,用更加宽容的心态拥抱眼泪和笑容。 微笑就好 ~ “顺境中善待他人,逆境中善待自己” ——李言荣
个人分类: 一只木鱼|17610 次阅读|2 个评论
跟你过不去的人才是你的贵人——居家风水之二
热度 2 sheep021 2014-4-20 16:26
上午写 居家风水:男人如风,女人似水 时 ,引用了几幅精美的图片,发现图中都有“障碍”,不能极目远眺,以至于无穷。这在摄影上讲属于构图的技巧,前景,后景啥的。 没有前景后景的图片就很单调了,没有遮拦,也没有美感。 哪怕是一个贝壳,几片白云,一丛野草,都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另一幅图片焕然一新。 但这其实远非摄影技巧这么简单。在居家风水中,同样需要类似的技巧。 居家风水设计中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一定要通风,但又不能太通,要留得住风。最差的设计则是一个口子进,一个口子出,这样就很难聚财。 不仅居家风水是这样,室外,一村一户,一城一镇的选址更是如此。 《中国国家地理》2008年第五期 大中原,大风水 一文指出:古人往往希望找到一块“依山面水,附临平原,左右山臂环抱,面前朝山、案山拱揖相迎”的风水宝地作为自己的家园,并坚信这样的居住地能够让生活安稳、富足,没有后顾之忧。 抛开风水因素不讲,这个选择风水宝地的要求与摄影构图的要求几乎惊人相似,甚至有点雷同哦。这只能说古往今来,各行各业,大家的审美观点都差不多——要想好,最好有点遮挡,不能一泻千里,一览无余…… 做人处事也不过如此。 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与自己过不去的人,一般的人最讨厌就是这种”阻碍“自己的人,但有人却不这怎么看。某人毛遂自荐当村长,当然有人不同意,结果他偏偏让不同意自己干村长的人做监督自己的监督员,很多人都不理解,他说,只有这样,我才不会犯错误,因为有人时时刻刻盯着我呢。这是不是人生大智慧呢? 相反,一些领导,为了办事方便,将各个岗位都换成自己的人,结果可想而知,一抓就是一个腐败窝案。 佛家也常常说:善待反对你的人,感谢折磨你的事,红尘练心,才能最终成就,若是一味躲在深山修炼,最多只能成功一半,因为缺乏成长环境。 还是那句话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顺风顺水不成才,跟你过不去的人才是你的贵人。 居家风水,不仅仅是风水。自然社会宇宙人生尽在其中。 孔子说:“七十随心所欲不逾矩”,意识是说,人只有到了七十岁这个时候,修养才能达到,随心所欲,但又不会超越规矩的境界。言外之意就是即使到了七十岁了,也依然要有“规矩的约束”,不能“随心所欲”。 真该我们现代人好好琢磨琢磨,随心所欲,自由自在,却合乎天地人的规律和规则,人的做法已经和天地规律一致了,所以没有那种被迫没有那种强制,这正是天人合一的大境界。可是人如果真到七十才有这种认识恐怕已经晚了,况且到七十岁时多少都有一种人生的无奈,我们最好能早一点儿有这样的认识,让我们在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时就有这种自主的自觉的意识:人生天地间,自有亘古不变的规律,顺乎规律,顺乎自然,不存非分之想,没有无穷奢望,这样才能做到身与物相通,心与物相谐,不为外物所累,不为欲念沉沦,这才是我们追求的真实生命所在,才是我们追求的真正自在所在。 所以,我们的成长,时时刻刻需要有跟我过去不的人,随时提醒。他们才是我们的贵人。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481 次阅读|2 个评论
顺境与逆境
heitiedan2012 2013-10-15 23:45
今天在某医院里,听到如下的对话:医务人员甲对乙说,听说你们家孩子考上公务员了,医务人员乙颇为得意地说,咳,这前二十多年尽不省心了,这回总得让人有回顺心的事了。人也不能总不省心哪。我那闺女,基本一直都让我不省心。这回咱们老百姓也得转转运了。看来,这位母亲确实为自己的孩子考上了公务员不但很满意,而且很高兴。 人一生的命运没有谁能说清楚。早年的一帆风顺不代表这一辈子都永远一帆风顺。早年的颇多坎坷也不代表这一辈子就永远坎坷。你以为处在不顺的时候,没准那根筋动了,立刻让你逢凶化吉。而你以为在顺风顺水的时候,没准一个小浪花过来,就能让你呛一大口水。 生活就是这样让人不可琢磨。有时候,人们不得不屈从于命运的乖张。表面上,命运看上去完全由不得自己,但仔细琢磨起来,也未必尽然。有时候,我们在顺风顺水的时候,突然遭遇到恶浪,不过是由于我们对旅途上的小障碍忽略了,以为前一阵子顺风顺水,就会一直顺下去。人们总是以某一阶段的经验无限延长,以为这就是以后长久的命运了。其实,在人生的道路上,时刻都得小心翼翼,保不其哪一脚没走好就崴泥了。所谓大风大浪都闯过来了,没想到在小河沟里翻了船,就是这个道理。很多人把这样发生的情况称之为“倒霉”。他们不认为自己应该对这样的局面负责,而只是自己运气不好。这样的态度,永远不可能吸取必要的教训。下一次,还有可能在同一条小河沟里翻一次船。 也有的人,大多数情况下都不是太顺。偶尔遇到一回顺利的事,也觉得是自己的命好。好运的光顾也许是有的。也许是你经过了艰辛的努力,也许是你得到了高人的相助。但是如果我们只是侥幸于命运,那么这样的好运不过也就是昙花一现。下次仍然可能遇到的是霉运。如果在总也不顺的情况下偶然间顺了一回,不妨也认真思量一下,是由于自己采取了正确的举措呢,还真的只是一次好运气。既然这次能有这样的机会,为什么下次就不能也有同样的机会呢?如果还想得到下一次同样的机会,我们自己到底应该做些什么?我们自己做得够不够?这些问题我们都是要认真思考的。 有的人,顺了大半辈子,到了晚年,却会有诸事不遂的情况发生。这其实也未必是命运在开你的玩笑。只是由于诸多偶然的因素,一起发生作用,而你不过是正好赶上了。但是,只有你能冷静正确地应对,这种偶然的霉运是不会持久的。即使偶然遇到这么一次,不妨把它当作生活的小插曲,偶然不那么和拍的小插曲。 经常有人会发出怀才不遇的感慨。其实,这些怀才不遇者未必真的有才。人们需要先想一想,你所拥有的这个才,到底是个什么才,是真才实学的才,还只是自以为是的才。李白总有怀才不遇之感,“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可是他这一辈子总是郁郁不得志。李白有才,但也只是诗才,在做官方面,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他都显得不能得心应手。诗才也是才,但诗才不能代替其他的才能。李白估计这一辈子没想明白这个道理。他的不顺的一生,要归结于他不太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当然,他并没有放弃过,他一直在努力,但由于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就不知道自己到底应该去做什么,自己到底能做什么。他自己被别人对他诗才的崇拜与夸赞给弄晕了。 人生的任何阶段都有可能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即使在你想安度晚年的时候,也不能幸免。总有这样那样不顺心的事找上门来。你还能怎么办,该解决解决呗。你就别打算享什么清福,除非你真下了决心,什么琐事都不管,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天塌下来爱砸着谁就砸着谁。但是有多少人能够这样来想问题,再说,这样想问题到底是不是对,也不好说。 顺境自然就人舒心,逆境自然让人烦心。但顺境与逆境都是人生的风景。既然是必不可少的风景,我们也没有必要厚此薄彼。阳光明媚是风景,狂风大作也是风景,光去看阳光明媚也未必都是有趣。偶尔看一看狂风大作也别有一番滋味。
3187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些感想
热度 4 xin 2013-10-10 07:39
作者按:常感到自己科研做的实在太顺利,常怀感激。也常感到人生苦短,心有不甘。时值暮秋,容易让人感到寂寥悲苦,不由的感慨颇多。现集锦到一起,与诸位网友分享。若有一些互馈,那也算是意外收获了。 坏的研究是无用,无趣,无创新,而好的研究是有用,有趣,有创新。客观地看待痛苦,并尽快地忘记。夸大地看待快乐,并尽量地回忆。跑衙门,能拖就拖。遇官员,能躲就躲。回避问题并不能解决问题,直面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生活在逆境之中,要向沙漠里的植物学习。要么像仙人掌一样,选择坚持与忍耐以及对水分的节约与克制,等待劫后余生的绚烂。要么选择短命植物,长眠于地下并潜伏起来,等雨水到来的时候,短时间内完成生命的绚烂。总之,忍耐、克制、等待、坚持以及时机来临时的全情投入,是逆境之中的生存之道,存亡之根本。 坏情绪先摧毁了一个人的逻辑思维,然后,破坏了他的记忆力,进而降低了他的自控能力,导致这个人内心的失衡,最后以这个人内心世界的土崩瓦解而告终。这就是由坏情绪引发的悲剧。 困境的时候要学会向前看,要学会向好处想。内心麻木才是真正的“困”境。如果对这个世界还有期许,如果对自己还有愤怒,那就意味着未来还有希望。 要看淡这凄凉的人生,要忽视自己的感受,要丢掉自己的梦想,要无所畏惧的生活。了无牵挂,倒头就睡,醒来做自己认为有价值、有趣味、有道理的事情。或许,这样的人生会不错。我们通常因为对自己事业看得太重,太在乎自己的感受,对自己的梦想追求的过于执著,而对未来的生活失去了信心,犹豫彷徨,焦虑恐慌。表面上看是不够洒脱,实际上正如曹教授所言智力不足所致。 生存的卑微,自然的伟大。不以人的主观感受而改变,昼夜更迭,日月穿梭。在浩瀚的宇宙之中,我们都是如此的渺小。我们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坚守自己的信仰。用自己卑微的汗水,以求自己人生的蜕变。摆脱碌碌无为,摆脱平庸,让自己感到自己的价值,自己为自己骄傲。 用最好的期望,去看待身边的人,就像从来没有受过伤害一样。用最大的热情,去做每件事情,就像从来没有失败过一样。增加正面的思考,降低负面的思考,用真诚与善良,努力与汗水,心怀感念,从容不迫地无欲无求地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哪怕一无所获,也乐此不疲。哪怕一败涂地,也从不反悔。路已至此,希望自己身上的正能量,能带来快乐的情绪,有个好的未来。 我们常常以为爬山是征服了山,其实,山还是在哪里,不增不减。不用多少时间,就把我们从山顶摔了下去。我们要做不动的大山,只需要提高自己的高度与厚度,任凭别人的践踏,还是岿然不动。 从明天开始,我将选择归隐。告别尘世的喧嚣,挣脱看不见的让人窒息的无形的网。我选择一个安静的地方,只有书籍和阳光的味道,以及我心灵世界的窃窃私语。从明天开始,我要用自己仅剩的青春,倾注我所有的热情的余温,试图做一些文章,让我从中感到对自然审美带来的兴奋与不安,慰藉一颗早已疲惫的心灵。
3140 次阅读|6 个评论
在逆境中磨练意志,在顺境中奋发图强!
热度 1 lbjman 2013-6-16 00:41
在逆境中磨练意志,在顺境中奋发图强! 兰必近 我们向往明媚的阳光,但不能拒绝连绵的细雨。 我们怀念 童年 的 纯真,但不能拒绝成年的世故。 我们赞叹瀑布的激扬,但不能拒绝深潭的宁静。 有人享受过程的快乐,但有人煎熬过程的痛苦。 有人 享受成功的 快乐,但有人煎熬成功的痛苦。 树欲静而风不止,桃花源其实就在自己的内心深处。 不管成功、快乐与痛苦, 百年之后,皆为一抔黄土。 智者,在逆境中磨练意志,在顺境中更加奋发图强!
1080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李嘉诚分享
mathmhb 2013-5-12 06:56
我的阅读提示: 1、李嘉诚:餐风宿露,玉汝于成; 2、逆境和挑战激发起生命的力度; 3、生命抛来一个柠檬,而你是…… 李嘉诚分享: 一个创业的人,没经历过起起伏伏,餐风宿露,那不叫创业; 一个专注的人,没经历过拒绝嘲笑,冷言冷语,那不叫专注; 一个拼搏的人,没经过脚走出泡,手磨出茧,眼里充满血丝却又累得睡不着,那不叫拼搏; 一个执著的人,没经历过心里很凉很凉,伤心绝望,那不叫执著; 一个坚强的人,没经历过半夜坐起来抱头痛哭一场,那真的不叫坚强。 选择成功,上天就会设一道道坎,让你煎熬,让你难受,让你蜕变,让你脱胎换骨!心中有梦想,人生有价值。 http://edu.gmw.cn/2011-08/06/content_2409378.htm 李嘉诚分享童年艰辛岁月 勉励年轻人少抱怨多学习 2011-08-06 10:44:53   http://www.gmw.cn   来源:中国新闻网   李嘉诚鼓励年轻人不要怕捱苦,并努力抓紧发展机会。 图片来源:香港大公报   中新网8月5日电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唐英年早前呼吁年轻人反思“为什么我不能成为下一个李嘉诚”,长和系主席李嘉诚5日回应有关言论时表示,这是对年轻人的鼓励,希望他们不要只顾终日抱怨,而不去努力学习,是爱香港、爱年轻人的表现。   李嘉诚并细说自己少年时的艰辛经历,勉励年轻人现时社会条件优越,要抓紧发展机会,“逆境和挑战只要能激发起生命的力度,我们的成就是可以超乎自己所想象的”。   唐英年早前接受报章采访时表示,年轻人羡慕成功人士时,应先反问自身“为什么我不能成为下一个莎莎?为什么我不能成为下一个米兰站?为什么我不能成为下一个李嘉诚?”    赞唐英年爱港爱年轻人   李嘉诚4日在长和系2011年中期业绩记者会上,被问及对这番说话有什么感想。李嘉诚笑言,这是对年轻人的一种鼓励,他并无因这番话而感到不开心。“唐司长的话是爱香港、爱年轻人,其实含义是一种鼓励。我从最贫穷的经历中,是最艰难的岁月,我成长的年代凄凉过今日多多……”   谈起自己的奋斗过程,李嘉诚很有感触,更在记者会上分享自己年少时的艰辛经历:“今日就算你无钱,你都有小学、中学读,病了有社会保障。在我的岁月,无钱无得医,无医院收你,无得读书,我读书全靠自修,无钱所以要买旧书,买到的是老师教学生的教科书,从高中到大学,都是我自己自修返嚟……我试过最穷的,十四岁负担一个家庭。”    分享童年“艰辛捱穷岁月”   李嘉诚引述他今年六月底出席汕头大学毕业礼致词时说:“人生的过程中尽管不无遗憾,但我学到最价值连城的一课──逆境和挑战只要能激发起生命的力度,我们的成就是可以超乎自己所想象的。”对于自己成功的秘诀,他表示,成功没有必然的方程式,首要专注把能掌控的因素区分出来,驾驭一些能力可控制的事情是扭转逆境的关键。   在当日题为《柠檬汁人生观》的演讲中,他说:“生命抛来一个柠檬,而你是可以把它榨成柠檬汁的人。要描绘自己独特的心灵地图,才能发现一个热爱生命、有思想、有能力、有承担的你”。   李嘉诚表示,希望以自己的经历,为年轻人提供借鉴,鼓励年轻人不要怕捱苦,努力抓紧发展机会。“从他人经验悟出心得,也是不错的成长教材……我不是最聪明那一个,但我所行的路,是可以有成就的”。他说,现时的社会保障、教育等条件都较自己年轻时优胜,香港有很多发展机会,亦有很多优秀人才,但创业公司数目就远远不及其它国家,需要人才提供创意。
个人分类: 创新随想|1457 次阅读|0 个评论
植物光合生理生态研究述评
duzhanchi 2011-1-10 16:33
摘要:本文论述了近年来植物光合生理生态学研究的一些热点问题。主要包括植物对CO2浓度升高的光合生态响应,紫外辐射、强光、高温和干旱等胁迫生态因子对植物光合生态特性的影响,并就某些领域的光合生理生态研究作了简要介绍。在全球气候变化过程中,大气CO2浓度的增加,提高了植物的光合速率和生物产量,降低了植物的呼吸速率和气孔导度;而紫外辐射的增强和可能带来的高温干旱的效应与之相反。前者对植物是有益的,后者对植物是不利的。前者有助于抵消后者带来的负效应。 关键词:植物;光合生理生态学;CO2浓度升高;逆境 植物光合生理生态研究的核心是植物及其群落光合和呼吸作用与环境条件的相互关系。而作为生态系统基本功能的第一性生产,其实质正是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互平衡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获得能量,以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并为人类提供第一性产物。因此,这项研究对于揭示植物的物质生产过程,提高光合生产能力,从生态生理机制上探讨植物与各种生态因子的关系,以及植物对不同环境条件的适应性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光合作用与生态因子关系的研究始于十九世纪下半叶;在自然条件下研究植物光合生理生态特性是从二十世纪20年代开始的。 但是,只是在50年代以后随着红外线气体分析仪器的开发,以及60和70年代“国际生物学计划”(IBP)和“人和生物圈计划”(MAB)研究的开展,光合生理生态的研究才有了长足的进展。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可能导致一系列的生物生态效应,所以70年代以来,围绕这个问题生理生态学家开展了大量研究。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几种新技术,如:野外气体分析技术、稳定性同位素技术、和室内模拟技术等的应用,光合生理生态研究更加突飞猛进的发展,涌现出了大量水平较高的研究成果。 我国有关植物光合生理生态的研究起步较晚,60年代曾以农作物为对象,开展过群落光合生理生态的研究。 其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进展缓慢。从70年代末开始,植物光合生理生态的研究,逐步开展起来。20多年来,随着研究手段的不断进步,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日益增加,在农田、草地和森林各个陆地生态系统中均进行了大量研究。现以当前研究热点为重点,从3个方面进行论述。 1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植物光合生态特性的影响 二十世纪以来,由于人类活动及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森林的大面积砍伐,草原的大量开垦与过牧等,引起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特别是CO2浓度的显著增加。已从1860年的280?mol/mol,上升到1990年的350?mol/mol。目前仍以年增长率0.4%的速度上升,预计到2030年将增至560?mol/mol,本世纪末将达到目前的2倍。 CO2浓度的升高,必然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光合生产带来影响。自70年代始,这项研究逐步成为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至今仍在继续进行深入探索。郑凤英等(2001) 应用整合分析方法,对84个独立实验中有关植物对大气CO2倍增响应的数据进行综合统计,发现不同类型植物对高CO2浓度的响应有所不同:C3植物的响应比C4植物强;木本植物的响应较草本植物强。其中,C3植物在无胁迫条件下,其光饱和时的光合速率和总生物量分别增高40.4%和30.0%;气孔导度和暗呼吸速率分别降低30.4%和20.7%。但当有环境胁迫时,其增高幅度减小,如在高温、高臭氧和土壤水分亏缺时,光饱和光合速率依次增高30.7%、28.8%和6.1%。C4植物在CO2浓度倍增条件下光饱和光合速率提高幅度10%或不增加;总生物量仅升高2.8% ;景天酸代谢途径(cam)植物的生物量增加35%左右 。张小全等(2000) 的研究指出,乔木树种杉木在高co2浓度下,其针叶的气孔导度、暗呼吸和蒸腾速率均有所降低;净光合速率提高100%以上,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00%~200%,光量子效率提高40%~295%。而草本植物在相同条件下净光合速率一般提高10%~50%。 即使增幅较高的药用草本植物百合(lilium dauricum),其叶片光合速率的升高率,也未超过55% 。上述在短期实验中得出的研究结果,几乎都是一致的。这说明大气co2浓度的不断升高,对植物的光合生产是有益的,有助于克服其他环境胁迫带来的负效应。然而,有的实验表证明,当植物对高co2浓度适应后,其光合速率则恢复到原来水平,甚至下降 。然而,从大量研究结果看,随着测定时间的延长,虽有下降现象,但幅度并不大。在为期1年以上的研究中,c3植物光合速率的上升率仍达29.7%。植物长期处在高co2浓度下,其光合速率升高幅度比初期减小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光合产物不能及时运走,以至在叶内积累,最终导致对光合作用的抑制造成的 。由于地球上的c3植物约占所有植物总数的95%以上,所以此类植物光合产量随大气co2浓度升高而发生的变化,将对陆地净第一生产力和全球碳循环产生重大影响。干旱地区占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的20%,是对co2升高造成的气候变化响应的敏感地带。smith等(2000) 发现,co2浓度倍增后,北美荒漠地区植物群落地上部的净光合产物,在雨量正常的年份增加50%,但在干旱年份并不增加。这说明水分亏缺抵消了co2浓度升高对植物带来的益处。陈章和等(1999) 对喜光的大叶合欢(albizzia lebbeck)和耐阴的茸莢红豆幼苗(ormosia pachycarpa)的研究结果显示,二者在高co2浓度下,净光合产物分别增高50.2%和29.8%,气孔导度分别降低16%和10%。王淼等(2002) 的研究亦表明,阳性树种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的光合作用对高co2的适应能力明显高于阴性树种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这表明,在高co2浓度下,不同光生态类型的植物对高co2的响应有所差异。 2植物抗逆性光合生理生态研究 高温、强光、干旱、土壤盐碱等特殊生态条件,对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生理功能构成种种胁迫。而长期生长在这种环境下的植物,具有明显的抗逆生理生态适应特性。但在全球气候变化过程中带来的某些胁迫生态因子,亦将对植物造成新的威胁。因此,对于一些机理性问题极待深入进行探讨。 2.1紫外辐射 紫外辐射(UV)大约占太阳总辐射的9%,可分为UV-A(400~315 nm)、UV-B(315~280nm)和(280~100nm)3部分 。其中,UV-B是太阳辐射光谱中能部分到达地表,且对生物构成伤害的一段电磁光谱。 在全球气候变化过程中,由于平流层臭氧的损耗,降低了对VU-B辐射的吸收,所以导致了到达地表UV-B辐射的明显增强 。这将对地球上的各种生物及其生存环境质量产生深刻影响。因此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有关科学家对此进行了大量探讨,其中包括植物光合生理生态的研究。大量研究表明,UV-B辐射的增强对许多植物的光合生产是有害的,能够降低其光合速率和生物产量。但在更多的植物种类中,并未发现明显的不利影响,似乎这些植物对增强的UV-B辐射已经能够较好的适应 。青藏高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地区之一,其上空的臭氧耗损更为严重,为我国的一个低值中心 。师生波等(2001;1999) 在这一地区的研究表明,当UV-B辐射增强后,麻花艽(Gentiana straminea)的光合作用没有明显受到抑制,其叶片的光合色素亦无明显变化;叶片明显增厚,这可补偿增强UV-B辐射后引起的光合色素的光降解。此外,当同种植物生长在不同海拔高度时,其对紫外辐射的反应不同。如生长在海拔3200m的与2300m的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或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相比,前者的紫外线吸收物质含量明显高于后者。上述均是高原植物对强UV-B辐射的一种适应方式。但生长在低海拔的植物,如香蕉(Musa paradisiaca),UV-B能明显引起其叶片光合速率、表观量子产量和光能利用率的降低 。由于不同植物对UV-B辐射的敏感性差异较大,那些对UV-B辐射敏感的种类,其生长将受到抑制,甚至不能继续生存,这势必影响到植物种群竞争的平衡,从而引起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及物种多样性的变化 。 2.2强光与高温 大多数植物都有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当光辐射超过光饱和点时,便会引起量子产率减小,净光合速率降低,甚至产生光抑制;极高的光强则破坏光合色素和类囊体结构,造成光损伤 。在自然界,高温往往伴随着高光强出现。当高于光合作用的适宜温度时,光合速率下降;在超过临界温度阈值时,植物结构和细胞功能受损,以致原生质死亡 。不同生态类型植物对强光高温的响应有所不同。例如在内蒙古毛乌素沙地,引种栽培的中生型植物沙柳(Salix pasmmophylla)与天然的旱生型植物木羊柴(Hedysarum fruticosum var. mongolicum)和油蒿(Artemisia ordosia)比较,在强光高温下,前者的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明显低于后者;当受到严重抑制时,沙柳的光合产物表现为负积累 。深入的研究指出,在高温强光下,光系统II更易受到危害,但有些植物能通过调节光系统II的活性来躲避环境危害 。目前,在光系统I对强光抑制的保护机理及植物对高温的适应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均有所进展 。 2.3干旱 当植物受到干旱胁迫时,其光合速率下降,光合产量降低 。为了免受干旱对光合系统的损害,植物能够启动光呼吸机制进行自我保护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植物的光合作用日进程往往表现为双峰类型,即午间光合速率有所降低。其原因被认为是气孔限制的结果 ,而气孔阻力的增高则是大气湿度降低和光强过高造成的 。台培东等(2000) 测定了数种牧草在不同水分威胁下光合、气孔阻力和叶含水量,认为中生植物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等主要是通过增加气孔阻力限制蒸腾失水,旱生植物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等则是依靠高浓度的细胞原生质减少水分散失。这说明不同生态型植物抵御干旱 的机制不同。 3某些领域的光合生理生态研究 植物的光合作用与生态因子关系的研究,从光合生理生态研究之始,至今没有中断过。这些研究涉及到植物群落学、生物多样性、植物育种和引种等各个方面,研究对象包括乔木、灌木和草本以及不同经济用途的植物。生态因子包括光照、大气温度、湿度、CO2浓度、土壤水分等各个自然生态因子。 在植物群落学研究中,常杰等(1999) 测定了青冈常绿阔叶林主要植物种叶片的光合特性,发现乔木石栎(Lithocarpus glaber)利用强光,灌木利用较强的光,蕨类耐阴性强。这些不同类型的植物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这可以解释不同种植物在群落中的适应机制。冯志立等(2002) 的研究表明,药用植物砂仁(Amomum villosum)是一种典型的阴性植物,它在弱光下即发生光抑制,随着光强的增加,其光系统II(PSII)的最大光能转换效率和潜在效率均逐渐降低,表明光抑制加剧。所以,砂仁只能生长在环境条件阴湿的热带、亚热带森林的下层。 在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光合生态研究为分析濒危植物日趋减少的原因及保护措施提供了依据。岳春雷等(1999) 的研究指出,濒危植物南川升麻(Cimicifuga nanchuanensis)属耐阴植物,其正常生长需要的湿度大、温度低,为保护生物多样性,使其不致灭绝,必须给其提供相应的生态条件。常杰等(1999) 以濒危植物石荠苎(Mosla hangchowensis)为对象进行了研究,发现其光合生理生态特性与分布地的环境之间存在着诸多矛盾,可能是造成其濒危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植物引种栽培方面,曾小平等(1999) 在广东鹤山丘陵地区,从国外引种了新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和3种相思(Acacia spp.),其光合速率均高于乡土树种海南红豆(Ormosia pinnata)。这表明所引种的植物能够适应南亚热带地区的自然环境。王孟本等(1999) 研究了3种杨树(Populus spp.)和檸条(Caragana korshinskii )具有明显不同的光合生态特性,因此应选择不同的立地条件进行种植。 在作物育种方面,大量研究表明,同种植物品种间的光合速率有所差异,有的相差悬殊。如玉米,最高与最低的光合速率相差2~3倍。这说明选择光合速率较高的品种,可能是提高产量的一个途径 。张其德等(2001) 研究了12个不同基因型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品种的光合能力,发现其中3个品种的净光合速率、光化学量子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其他品种,而暗呼吸速率较低,具有良好的光合生理功能,应当引种这些品种或作为育种亲本。郝乃斌等(2002) 归纳了大豆(Glycine max)高光效育种的研究成果,发现在高产条件下,高光效大豆品种比一般品种高30%~40%,表明高光效育种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同时,大豆叶片和豆莢存在着高活性的有限的C4途径循环,因此通过常规育种或基因工程技术提高C4途径酶的表达能力,可能是提高C3植物光合效率的新突破点。迟伟等(2001) 的测定指出,转PEPC(磷酸烯鯙丙酮酸羧化酶)基因水稻(Oryza sativa)的PEPC活性比原种提供了20倍,光饱和光合速率提高55%,在高光强下光化学效率下降较小,证明耐光抑制能力强。这为转PEPC基因水稻的生理机制和育种研究提供了依据和途径。李霞等(2001)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杂交水稻的净光合速率和PEPC明显提高,CO2补偿点降低,午间光合作用的光抑制较轻,量子效率增高。这证明通过杂交可以将转PEPC基因水稻的高光效特性传递到杂种稻的不育系和恢复系中去,为常规育种和生物技术相结合的高光效杂种稻的选育提供了依据。彭长连等(2002) 的研究指出,高CO2浓度可改变水稻光合作用与水分关系的特性,且不同品种间的响应有所差异,这表明在未来高浓度CO2下选育高产和抗逆品种具有可能性。 在青藏高原这一特殊的高寒地区,刘允芬等(1999) 研究了青藏高原冬小麦的光合生态特性,并与低海拔地区的同种植物进行了对比,认为高原地区粮食作物高产的原因,不在于光合速率高,而是光合时间长。 上述研究从不同领域对光合生理生态学理论和实践作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姜恕. 植物生理生态学的发展动态与任务. 中国生态学发展战略研究.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 19~33. 蒋高明、韩兴国、林光辉.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植物的直接影响. 植物生态学报,1997,21(6):489~502. 殷宏章. 植物的群体生理研究. 科学通报,1960, 9:270~278. 肖辉林. 森林衰退与全球气候变化. 生态学报,1994, 14(4):430~431. 郑凤英、彭少麟. 植物生理生态指标对大气CO2浓度倍增响应的整合分析. 植物学报,2001, 43(11):1101~1109. Cure, J. D. B. Acock. Crop response to carbon dioxide doubling: a literature survey. Agriculture and Forest Meteorology, 1996, 38: 127~145. Drennan, P. M. P. S. Nobel. Responses of CAM species to increasing atmospheric CO2 concentrations. Plant, Cell and Environment, 2000, 23: 767~781. 张小全、徐德应、赵茂盛等. CO2增长对杉木中龄林针叶光合生理生态的影响.生态学报,2000,20(3):390~396. 魏胜林、刘业好、屈海泳等,高CO2浓度对百合某些生理生化物质的影响. 植物生态学报,2001,25(4):410~413. Lawlor, D.W. R. A. C. Mitchell. The effects of increasing CO2 on crop photosynthesis and productivity: a review of field studies. Plant, Cell and Environment, 1991, 14: 807~818. Gunderson C.A., R. J. Norby, S. D. Wullschleger. Foliar gas exchange responses of two deciduous hardwoods during three years of growth in elevated CO2: No loss of photosynthetic enhancement. Plant, Cell and Environment, 1993, 16: 797~807. Smith, S. D., T. E. Huxman, S. F. Zitzer et al. Elevated CO2 increases productivity and invasive species success in an arid ecosystem. Nature, 2000, 408: 79~82. 陈章和、林丰平、张德明. 高CO2浓度下4种豆科乔木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植物生态学报,1999, 23(2):161~170. 王淼、郝占庆、姬兰柱等. 高CO2浓度对温带三种针叶树光合光响应特性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2002,13(6):646~650. Larcher,W. Physiological plant ecology, 3rd ed. Berlin Heidelberg, New York: Springer Press. 1995. Madronich, S., R. L. McKenzie, M. M. Caldwell, et al. Bj?rn. Changes in ultraviolet radiation reaching the earth’s surface. Ambio, 1995, 24: 143~152. Bj?rn, L. O., T. V. Callaghaan, C. Gehrke, et al. The problem of ozone depletion in Northern Europe. Ambio, 1998, 27: 275~279. Caldwell, M. M., A. H. Teramura, M. Tevini, et al. Effects of increased solar UV radiation on terrestrial plants. Ambio, 1995, 24: 166~173. Teramura, A. H. J. H. Sullivan. Effects of UV-B radiation on photosynthesis and growth of terrestrial plants. Photosynthesis Research, 1994, 39: 463~473. Musil, C. F. Differential effects of elevated ultraviolet-B radiation on the photochemical and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s of dicotyledonous and monocotyledonous arid-environment ephemerals. Plant, Cell and Environment, 1995, 18: 844~854. 周秀骥、罗超、李维亮等. 中国地区臭氧总量变化与青藏高原低值中心. 科学通报,1995, 40(15): 1396~1398. 师生波、韩发、李红彦. 高寒草甸麻花艽和美丽凤毛菊的光合速率午间降低现象. 植物生理学报,2001, 27(2):123~128. 师生波、贲桂英、韩发. 不同海拔地区紫外线B辐射状况及植物叶片紫外线吸收物含量的分析. 植物生态学报,1999, 23(6):529~535. 孙谷疇、赵平、曾小平等. UV-B辐射对香蕉光合作用和不同氮源利用的影响. 植物生态学报,2001,25(3):317~324. Sullivan, J. H. A. H. Teramura. Field study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olar ultraviolet-B radiation and drought on photosynthesis and growth in Soybean. Plant Physiology, 1990, 92: 141~146. 杜占池、杨宗贵. 羊草和大针茅光合作用午间降低与生态因子关系的研究. 自然资源学报,1990, 5(2):177~188. Krause, G. H., C. Schmude, H. Garden, et al. Effects of solar ultraviolet radiation on the potential efficiency of photosystem II in leaves of tropical plants. Plant Physiology, 1999, 121: 1349~1358. 杜占池、杨宗贵. 羊草光合生态特性的研究. 植物学报,1983, 25(4):370~379. Singsaas, E. L. T. D. Sharkey. The effects on high temperature on isoprene synthesis in oak leaves. Plant, Cell and Environment, 2000, 23: 751~757. 蒋高明、朱桂杰. 高温强光环境条件下3种沙地灌木的光合生理特点. 植物生态学报,2001, 25(5):525~531. Baker, N. R. A possible role for photosystem II in environmental perturbations of photosynthesis. Physiological Planta, 1991, 81:563~570. Taub, D. R., J. R. Seemann J. S. Coleman. Growth in elevated CO2 protects photosynthesis against high-temperature damage. Plant, Cell and Environment, 2000, 23: 649~656. Qi qiu-hui, Sheng xiu-wu. Effets of drought climate on the photosynthesis of Anearolepidium chinens community.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1990, 2(4): 31~39. 杨宗贵、杜占池. 不同灌溉条件下羊草、贝加尔针茅和无芒雀麦地上部生物量和一些生理特性的比较观察. 草原生态系统研究,第一集.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5, 102~111. Wingler, A., W. P. Quick, R. A. Bungard, et al. The role of photorespiration during drought stress: an analysis utilizing barley mutants with reduced activities of photorespiratory enzymes. Plant, Cell and Environment, 1999, 22: 361~373. Steward, J. D., A. Z. Abidine P. Y. Bernier. Stomatal and mesophyll limitations of photosynthesis in black spruce seedlings during multiple cycles of drought. Three Physiology, 1995, 15: 57~64. 台培东、郭书海、宋玉芳等,草原地区不同生态类型的植物生理特性的比较研究. 应用生态学报,2000,11(1):53~56. 常杰、葛滢、陈增鸿等. 青冈常绿阔叶林主要植物种叶片的光合特性及其群落学意义. 植物生态学报,1999,23(5):393~400. 冯志立、冯玉龙、曹坤芳等. 光强对砂仁叶片光合作用光抑制及热耗散的影响. 植物生态学报,2002,26(1):77~82. 岳春雷、刘亚群. 濒危植物南川升麻光合生理生态的初步研究. 植物生态学报,1999,23(1):71~75. 常杰、刘柯、葛滢等. 杭州石荠苎的光合特性及其对土壤水分的响应. 植物生态学报,1999,23(1):62~70. 曾小平、赵平、彭少麟等. 5种木本豆科植物的光合特性研究. 植物生态学报,1999,23(6):539~544. 王孟本、李洪建、柴宝峰等. 树种蒸腾、光合作用和蒸腾效率的比较研究. 植物生态学报,1999,23(5):401~410. Heichel, G. H. and R. B. Musgrave. Varietal differences in net photosynthesis of Zea mays L. Crop Science, 1969,9(4):483~486. 加德纳,F. P.,R. B. 皮尔斯,R. L. 米切尔等(于振文、王振林、崔德才等译). 作物生理学. 北京:农业出版社. 1993,1~35. 张其德、蒋高明、朱新广等. 12个不同基因型冬小麦的光合能力. 植物生态学报,2001,25(5):532~536. 郝乃斌、杜维广、戈巧英等. 大豆高光效育种研究进展. 植物学报,2002,44(3):253~258. 迟伟、焦德茂、黄雪清等. 转PEPC基因水稻的光合生理特性. 植物学报,2001,43(6):657~660. 李霞、焦德茂、戴传超等. 转PEPC基因水稻的光合生理特性. 作物学报,2001.,27(3):137~143. 彭长连、段俊、林桂珠等. 水稻的光合作用、生长、碳同位素分辨作用及抗深透胁迫性对CO2浓度增高的响应. 植物学报,2002,44(1):76~81. 刘允芬、张宪洲、张谊光等. 西藏高原田间冬小麦旗叶光合作用研究. 植物生态学报,1999,23(6):512~528. (作者:杜占池,杜菁昀;写于2002年,未发表)
个人分类: 植物光合生理生态|10595 次阅读|0 个评论
成功是逼出来的----书摘
worldsheeper 2010-8-18 10:22
《成功是逼出来的》 -------- 书摘 每天,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非洲大草原上的动物们就开始奔跑了。狮子妈妈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你必须跑得再快一点,再快一点,你要是跑不过最慢的羚羊,你就会活活地饿死!而在另外一个场地上,羚羊妈妈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你必须跑得再快一点,再快一点,如果你不能比跑得最快的狮子还要快,那你就肯定会被他们吃掉。 出路,出路,出了门就有路;困难,困难,困在家里就难。成功不靠奇迹,成功靠轨迹。有压力才会有动力。人的最大自然资源是人的潜能。再好走的路不愿走,走不到头;再不好走的路,一直走一定会走到头。 失败是一所最好的苦难学校,刚下海时经历的那些事只不过是我从这所苦难大学里拿到成功文凭的考题。 能输的人才能赢,成功的条件之一就是所有想成功的人有一种能战胜失败的勇气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韧。 逆境是锻造天才的最好熔炉,苦难是一所最好的成功学校,每个人都要从这所学校里品尝一次又一次失败的痛苦和磨难。如果你正在经历逆境、失败的噩梦,请记住:你无法在天鹅绒上把剃刀磨快,更不能指望上天用汤匙喂养你的方式锻炼你。 虽然优胜劣汰是这社会的通行法则,而当今也会有许多不公平的事。这个世上从来没有过绝对的公平,但如果你总是抱怨怀才不遇,一则说明你没有推销自己的才华;二则你有的那点才还太小。而惟一的方法是加倍地努力;如果只知自怨自艾,恐怕原本短期的时运不济,要成为长期的命运多舛了。 你所有的付出、辛苦、勤劳就像一粒粒种子迟早会发芽、成熟并为你带来丰收的果实。 有位智者这样说:要造就一个成功的政治家,也许只需要数年的功夫,但要造就一个成功的商人,尤其是一个白手起家的商人,则需要用一生的时间。所谓时势造英雄李嘉诚对此却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他承认时势造英雄只是一种谦虚的说法,真正答案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在创业初期,几乎百分之百不是靠运气,而是靠工作、靠辛苦、靠工作能力赚钱!一次次的困难、失败、挫折,没有把李嘉诚打倒,有父母的期望 在逼他成功;一家五口的生活在逼他不能倒下,不能放弃;他有自己的傲气在逼自己,必须成功! 《简爱》的作者曾意味深长地说:人活着就是为了含辛茹苦。人的一生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压力,于是内 心总经受着煎熬,但这才是真实的人生。 被逼出来的究竟是什么东西?是人的潜能、创造力,是创新、是发展、是成功! 逆境给人的感觉就是难受。很多年前,我父亲曾给我讲过这样一番话:一个人既然已经在受苦,哭也好,骂也好,对克服困难都毫无帮助。那你就只能逼自己彻底挺住。你没有资格去悲观。因为此时你自己不帮自己,还有谁能帮你自己呢?有人不幸碰到这种屈辱,这时就看他能不能把屈辱当成动力。亨利福特正是因为抓住了这样的屈辱来激励自己迈向成功的! 温室里培育不出参天大树;顺水中也锻炼不出杰出的舵手;饱受风浪考验的海鸥才能搏击天空。因此你必须明白:幸福是《旧约》中的福祉;厄运是《新约》中的福祉;而厄运所带来的福祉更大。 世界上最不值钱的商品就是舆论因为每个人都有一箩筐的看法,并随时准备着加诸于其他人身上。如果你下决心的时候受人左右,无论你做那一行、什么事都不会出人头地。 决心的价值取决于下定决心所需要的勇气。因为你的决定,重者要背负生死存亡的风险,轻者也有可能给 你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只有你下了决心,才能有明确的方向,才有成功的可能性。 成功者决不放弃,放弃者决不成功。 作为成功者不会选择眼泪,因为眼泪会流走你的青春,流失你的精华,一旦你选择了离弦之箭,选择了水滴石穿 一旦你的选择被你决定,你就被成功遴选! 对自己慈悲就是对失败的纵容。 约翰森的经历向我们昭示:命运全在搏击,奋斗就是希望。失败只有一种,那就是放弃努力。 富兰克林说过:懒惰像生锈一样,比操劳更能消耗身体;经常用的钥匙,总是亮闪闪的。一时的懒惰,就是放弃成功的机会。 每个人都想当头是一种本能!没有这种本能的,都被淘汰了,能留下来、活下来的全部都抱着成功的希望和梦想。因为你必须成功,就算你不想,环境、社会也会逼你走向成功,否则你就会被淘汰,成为别人的资源 每天做一点困难的事,就是逼自己进步的最佳方法。 进取心与热忱,它可以将你的潜能发挥到极致。 机遇啊机遇,就这么短短的几秒钟,决定了两个人的命运。生活中的失败对你来说微不足道,但如果你痛失时机就等于对自己犯罪。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抓住机会,成就自己的事业,但人们大多数时候却忘了,机会是如此多样,有时只是一念之差罢了。 拥有最睿智的头脑不如拥有果敢的判断力。 机会稍纵即逝,犹豫不决的人很难抓住机会。雷厉风行虽然会犯错误,但总比什么也不敢做强。成千上万的人在竞争中溃败而归,其中仅仅因为耽搁和延误的人不在少数。而也有数不胜数的成功者因为在关键时刻冒着巨大风险,迅速做出决定,创造了财富。 因为关键时刻的优柔寡断只能带来灾难性后果,而快速决策使许多成功人士渡过危机和难关。 你有什么样的目标,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现实中有些人没有目标地转着,也有一部分人有目标,但他们在成功路上却迷失了。 奔跑的目标是吃草,而把奔跑本身当作了目标。 在任何特定的环境中,人们还有一种最后的自由,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 生活求不得半点儿安稳,有价值的人生才是真正幸福的人生。也许若干年后,当我们回顾自己所走过的一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遗憾,也不会因平淡无奇而懊恼。 平庸者都太喜欢拖延了,他们对什么事情不是做不好,而是不去做!你不行动,怎么可能会有结果呢?这是平庸者的最大恶习。 犹豫不决、没有行动力的确是平庸者的特点。 不要让别人偷走你的梦 时光一去不复返,一个成功者早上起来都会把昨天的事情放下,然后尽力做完今天的事情。 成功有可能在前面的任何地方、任何时候出现。 当生活的重担压得你喘不过气来,挫折、失败、各种困难从四面八方堵住成功的路口时,你必须发挥自己都意想不到的强大潜能,冲出重围,给自己开辟出一条活路! 美国著名作家史蒂文贝格拉斯指出:事业成功达到巅峰之后,不仅仅意味着掌声、荣誉和财富,它更意味着成功者有一种克服困难的能力,一种坚持面对竞争威胁、适应变化并忍受痛苦折磨的能力。 光阴在悄悄逝去,变化的趋势在提高生存的标准。我们不仅要求生存,而且要活得更好。更重要的是,如果你不能活得更好,就可能活不下来。 附件(原文下载,请点击下面的链接): 成功是逼出来的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868 次阅读|2 个评论
逆境是磨练 逆境是筛子
lihf 2010-2-9 08:45
逆境可对一个人能力和特点进行考验,经受磨练,经受考验,是去伪存真的必由之路. 做过滤膜的人都知道,太顺利就通过了,意味着膜的作用失效了,得重新来过. 同样,人才也要在压力下经受磨练,这一方面是自我调整\自我发现的过程,一方面也是人才分离的过程. 作为个人,在逆境面前,要保持正常\快乐\积极的心态,如果说出现懈怠,抱怨,嫉妒等消极情绪,应重新评价自我,说明自身很可能存在某种缺陷,使得无法经受考验. 逆境也是力量的助推器,如果不信,可以自己尝试一下,要练弹指神功,须有一指挡一下才会有力量. 当然,是人都会有承受范围,超过了极限就会崩溃,所以还有一招就是放弃. 期待顺境,磨练逆境,随笔一则,聊以自励!
个人分类: 感悟|3422 次阅读|0 个评论
逆境求生:名校青年教师生存策略
热度 1 lanjs 2009-7-23 17:38
逆境求生 ——名校青年教师生存策略 蓝劲松 在名牌大学工作,除了少数例外,多数人压力很大,青年教师尤其如此——哪怕你是“三青团”(本科、硕士、博士均系清华毕业,戏称“三青团”),哪怕你是海外名校博士,也难保不会“过劳死”、“郁闷死”。 话说“无钱无权是小事,无胆无识才是大事”。先辈亦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困境之下,有人停薪留职,有人辞职下海;有人“此处不留爷,转投留爷处”,也有人“挂羊头卖狗肉”——享受教师福利,开着个人公司。所有这些,不乏“成功者”。 不过,也有些书呆子,无意他途,认准“书山”一条路,只想在“学海”里杀开一条血路。本文就是试图为这样的朋友提供一些思路信息的。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思路信息”并非个人创见,而是笔者今天参加“ 青年教师研讨会 ” 的见闻——主要来自一位全国知名教授的忠告。这些对于不曾与会的朋友或许有些启发,于是未经同意转述如下: 1 、在清华,唯一可以利用的就是“清华”这块牌子。 2 、单位不可能改变自己,能改变的只能是自己。 3 、即便你是清华教授,从学校拿到手的最多 12000 元,院士最多住 150 平米的房子。在这里,没有执着和毅力不行,想升官发财不行。 4 、对单位可以不断提意见,但不要抱希望。(领导可能的答复就是:“你有意见,可以走啊”) 5 、做学问就要做 20 年后有人看的,有生命力的东西。一定要做不一样的东西。 6 、人才只能自己培养自己。毛泽东谁培养? 7 、想公平,不可能!学校不可能公平。不公平是正常的,要有平常心。 8、“死猪不怕开水烫”。在名校,听说过跳楼跳河的,听说过因病早逝的,听说过郁闷出走的,所有这些都意味着:名校生存必须具备特别的傻气,特别的志气,特别的硬气,特别的胆气,特别的灵气——这最后一点是我的补充,凑足八点,图个吉利。
个人分类: 经验分享|5063 次阅读|8 个评论
顺境与逆境
pingguo 2009-7-1 16:19
我牢记的成了我的财富 我遗忘的成了我的快乐 这是我顺境中的人生 我牢记的成为我的命运 我遗忘的成为我的无知 这是我逆境中的人生
个人分类: 诗歌|2470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5 05: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