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武松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关羽、秦琼和武松
热度 24 fdc1947 2014-10-5 07:47
关羽、秦琼和武松 写出来这三个名字,大概有人想,文章是否要说什么现代版的《关公战秦琼》了,非也! 虽然说是“非也”,但总是会有一点点关系。就从《关公战秦琼》说起:为什么韩老太爷一定得要让关公战秦琼,而不是关公战别人?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在老太爷的心目中,秦琼是山东的第一号英雄。相声是艺人创作的,并非实事。但是,创作的故事语言要使人相信,也就是说,要说得跟真的一样。这样,说的东西就必须合乎逻辑。在这里,就是大家确实都认为秦琼是山东的最有名的英雄好汉。 本文所说的关公当然并不全是历史上三国时期的名将关羽,而是以小说《三国演义》为基础的民间传说和戏曲曲艺之中的关羽。 这里的秦琼也不全是唐初的将军秦琼,而是以小说《隋唐演义》为基础的民间传说和戏曲曲艺之中的秦琼。 文题中还有第三个人,武松。史书上好像并无对此人的实际记载,他是小说和传说、戏曲曲艺之中的绿林好汉。 这三位,在中国一般老百姓的心中,无疑都是一等一的英雄好汉。从民间口碑看江湖上的“英雄好汉”,似乎很难找到能够超过这三位的了。 我注意到这三位有一个有意思的共同之处,那就是戏曲曲艺及民间对他们的称呼:关二爷、秦二哥、武二郎。巧得很,都排行第二。 关羽和秦琼在自己家里有没有弟兄,他们排行第几,史书上和小说上好像都未曾提及。他们的排行是结义兄弟之中的排行。武松则是小说作者给他安排的兄弟排行。总之,三个人这里的排行都是人为的,不是自然的。 人们为什么会这样的安排,这三位的排行为什么都是第二?这应当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我们先回过头来看一看,他们凭什么被人尊崇呢? 不用说,他们都武艺高强,但是,他们的武艺并不是最高超的。三国演义中武艺可以与关羽相匹敌甚至超过他的并不少,张飞、马超、典韦、许褚还有更厉害的吕布等等,但是,那些人大多只是匹夫之勇,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完全无法与关公相提并论。秦琼在凭武艺论的“隋唐英雄”中,虽然也是一条“好汉”,可是连前十名都进不去。在梁山之上,武松的武艺也算不上前几名。那么,为什么这三位在民间即江湖上的地位这样崇高? 最最重要的一点,也是他们的共同之处,就是讲义气。不是一般的讲义气,而是一等一的义气。 江湖中人也是把“德育”放在首位的,而“义”是他们最重要的德。胡传魁自诩自己“俺胡某讲义气”;阿庆嫂唱曰“开茶馆,盼兴旺,江湖义气第一桩”;杨子荣在威虎厅谴责栾平“全不顾江湖上义字当先”。他们推崇的都是“义”。 关公与刘备失散,暂归曹操,不管曹操怎样以高官厚禄、金钱美女相引诱,在得到刘备的消息以后,舍弃一切待遇,挂印封金,过五关、斩六将,冒险护送两位年轻美貌的嫂夫人回归刘备。后人对他的评价是“义薄云天”,全国各地旧时的关帝庙里都有这样的匾额,他的“义”已经高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连他在华容道把敌人放走都是“义释曹操”。 秦琼本来是抓强盗的捕快,可是,当他知道强盗就是自己的结拜兄弟的时候,却宁可自己吃官司受刑,也要把兄弟们解救出去。江湖上称赞他为朋友“两肋插刀”,“义气千秋”。 武松不受美貌嫂子的挑逗,为了给兄长报仇,狮子楼怒杀西门庆;听说结义兄弟受到欺压,快活林醉打蒋门神,最后血溅鸳鸯楼。讲的就是一个“兄弟义气”。 所以,他们三位的共同特点就是“义”。 义,现在普通话的读音是yi(汉语拼音),古人读为 ŋ i 。如今在大多数南方方言区如江浙、江西、福建、广东的读音仍然是 ŋ i或 者 ȵ i。 二,现在普通话的读音是er(汉语拼音),古人读为 ȵ i 。如今大多数南方方言区如江浙、江西、福建、广东的读音仍然是 ŋ i或 者 ȵ i。 以兒(儿)、贰(二)等字为音符的不少字如倪、睨、霓、腻等在普通话中仍然保留着它们的古音。 这就是说,在古人那里(也在如今的大多数南方人那里),义和二的读音是接近或者相同的。 人们说故事、写小说、戏曲等,对于人物名字、绰号、排行等总是喜欢取谐音,坏人给一个有坏的意思的谐音,好人给一个有好的意思的谐音。当然,有好名字的坏人也是很多的。 古人给他们三位的排行 与义是否会有关系?我没有确凿的证据,但是说一句“或许有”大概还是可以的吧。
个人分类: 谈天说地|17336 次阅读|55 个评论
武松的十八碗酒与工厂模式
热度 1 xuyingxiao 2012-6-8 20:19
武松来到号称“三碗不过冈”的酒家喝了十八碗酒,过景阳冈,上演了一出武松打虎的大戏。 这十八碗酒是他自己酿造的么?武松乃一介武夫,如果既要学武又要学酿酒,未免要做的事情太多、而且是不相干的事情,这叫“内聚度”太低,事情肯定做不好。 武松是个高内聚的武松,他没有自己去酿酒,而是对店家说:“主人家,快把酒来吃。”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老板,拿酒来!”于是主人家把酒端来。 这时,一位软件工程师不禁泪流满面:工厂模式诞生了!酿酒的职责被剥离出来给店家,武松只关注练武,店家只关注像酿酒、腌肉之类的食物制造,武松要 喝酒就找店家要就行了。大家关注点分离,每个人内聚度都很高,就可以把各自的事情做到极致。后来,几经改朝换代,这种制造东西店家被称为工厂,需要什么东 西,直接找工厂要就行了,这个模式称为工厂模式。 再看武松,他说的是“拿酒来”,这句话包含了高超的技巧:武松用了一个抽象的“酒”字。对他来说,管他是米酒、高粱酒,只要是酒就行。运用抽象词汇的好处是,武松可以以不变应万变,以后打虎之前要喝酒时都固定说这一句:“拿酒来”就行了,词都不用换。 以后店家则可以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当听到一句“拿酒来”时,可以根据不同的天气提供不同的酒,还可以给酒换上不同的包装。 这是最简单的工厂模式。 再看《水浒传》这一回,喝酒其实还不这么简单。武松一句“拿酒来”,小说里说“只见店主人把三只碗、一双箸、一碟热菜,放在武松面前。满满筛一碗酒来。” 原来我们古人早就把工厂做得很复杂了——喝酒得三只碗、一双箸、一碟热菜配在一起。 这店家也不简单,竟然也知道运用抽象的概念。三只碗、一双箸、一碟热菜和酒配成一套,这碗没说是青瓷碗还是木碗,这筷子没有说是象牙筷、竹筷还是木 筷……这就提供了很强的灵活性,将具体的碗、具体的筷子、具体的热菜和具体的酒根据情况进行组合,可以产生多少产品系列!这里,碗、筷、热菜等都是抽象 产品,最后配出来的放到武松的桌子上的才是真正的具体的产品。 再复杂一点,这个碗、筷也不是这个店家生产的,店家这个工厂本身也要进一步提高内聚度,他向筷子厂要筷子、向造碗厂要碗就行了。再复杂点,筷子厂也可以是个抽象的工厂,具体化时“三碗不过冈”的酒家可以找五道口象牙筷子厂要象牙筷子、找提篮桥一次性筷子厂要一次性筷子…… 这个工厂够复杂了,后续的故事是:“三碗不过冈”的酒家做大做强了,形成一个非常复杂的子系统。武松再也无法直接看到店主人了,酒家有个店小二,武 松有啥事都直接找店小二就行了。至于酒店里面再怎么复杂、怎么调整,对武松都没有影响。这个店小二就是酒店的门面,软件工程师把它叫做门面模式。此时,这 个店家中门面模式和工厂模式交织在一起了。 还有更多的软件设计模式,设计模式领域著名的四人帮总结了23种设计模式,有书籍说面向对象领域至少有250种现存的模式。欲知后事如何,且等俺饭碗稳定再作分解。 (所有图片搜集自网络)
个人分类: 教学|5553 次阅读|2 个评论
【新水浒评】武松活到80岁
热度 10 陈安博士 2012-1-30 05:26
  今天偶尔想起87集的新拍《水浒传》来,前面70集都看过了,后来的当时没看,就趁着今天有情绪看了金圣叹不忍看的后面几回在电视剧里的反应。   一个字:惨!   两个字:苍凉!   唯一有喜色的燕青带走李师师的故事只给了一个想象的空间,并没有落实,这个就不象上一版的《水浒传》了,燕青那是很高兴地带着李师师走人,那如花的笑靥在结局悲惨的整体氛围里显得格外完美。   而鲁智深的结局这一版的水浒也完全没有违背原著精神,让他老人家在攻伐方腊结束后在杭州坐化,“闻潮而圆,见信而寂”,刚好他询问了钱塘江潮的事情,然后突然想起自己导师原来对自己的教诲里有这么一句,就留下几行字翩然“圆寂”了。      前面的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的时候,很多人说他没有佛缘,而他的导师坚持认为他是最有佛缘的人,而第119回的结局刻画刚好对应了前面的预言。   随后就是武松的看破尘世了。      对于武松,有很多可以指摘的地方,比如他为施恩在快活林打蒋门神,小说里的描述是当施恩接手快活林后,恶霸得比蒋门神还厉害,而武松醉打其实是没有是非的,只是施恩对自己在监狱里的处境给予了有目的的帮助而已。      不过,武松还是在小说里表现了自己“情义”的多个方面,比如对哥哥武大郎,兄弟深情让观者无不动容,而对孙二娘和菜园子张青,那兄弟情义也是没得说,而他在梁山上当宋江吟出“待招安,心方足”这类投降主义口号时,也是第一个站出来反对“招安路线”的,快人快语和深思熟虑可谓少有人为——连应该更鲁莽的鲁智深都还给老大一个情面呢,要知道,那可是108人的年终总结大会啊。      在看到鲁智深的圆寂之后,在完成独臂擒方腊的壮举之后,看着四周残烈的为官军的几仗,一向快意恩仇的武松累了,于是,在宋江心情不虞的当口,提出从现任岗位退休的申请,其实应该说不是申请,而是最后通牒,不需要答复的,他不会再留。      在杭州有名的六和塔(俺去过),武松留下了,每日听钱塘江的水声,在潮起的时候闻那潮水的气息,想想自己过往的岁月,亲情、友情,均如云烟过往,但是,钱塘潮却每每如期而至。在杭州的美景里,在没有杀伐声的平静里,武松活到了八十多岁。      而那些赢得功名利禄之徒呢,多死于歹死,卢俊义如此,宋江依然,其他人又能如何?      那是大家追求的东西吗?      有时候会深刻地感受到宗教的魅力之所在,当一切归于平静,青灯古佛其实是很美好的追求,耶稣基督也一样。曾经有这么的一个人,他在很久远的年代之前,顿悟而创立了宗教,如佛陀;或者受苦而最终死于非命,如耶稣;不也是值得尊敬的么?他们留下的典籍,对或者不对都不再有关系,只是,那算是一个心路历程罢了,愿意读就读它,不愿意读就听松涛声声,看竹林随风起舞,也可以。      我去杭州的时候多次路过武松墓,上面写着“义士武松之墓”,至于武松此人历史上有或者没有似乎都不再重要,但是,杭州立了这么的一块墓碑,墓的背后是不算低的灌木,而面前则是一片青草地。      也许很多人困惑于“义士”二字,武松虽然只是不长的前半生里在“义”的方面做足了功课,留下了千古传诵的美名,后半生则是空白、虚无,而在武松自己的记忆里,前半生也许更象梦境,而后半生才更加真实而美好,不过,世人终于还是更看到他前面的部分了,于是,才有“义士”之名留于墓碑之上。   如果我们给武松的墓碑重新取一个名字的话呢?有没有更好的称谓安慰他那颗终于疲累了的心?我一下子想不起来,不过,倒愿意在他墓碑的两边,把鲁智深师傅留给他的那两行字刻下,其实,很贴切的。   武松墓的不远处是苏小小的墓,四周的楹联没有二十,也有十几,我去看了下文人墨客的智力表现,当时觉得还不错,可是过后就忘记了,只有武松那孤零零的墓影在未来的岁月一直在我的心头荡漾,宛如钱塘的潮水。
个人分类: 人论|7281 次阅读|18 个评论
饶毅让中国院士走下神坛
热度 6 chrujun 2011-12-10 22:37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认为中国院士是在中国做学问做得最好的一群人。但饶毅教授用事实告诉大家,中国最优秀的科学家往往评不上院士。某些院士群体已经成了武大郎开店,选举院士的时候不投比自己优秀的同行的票,刻意让“武大郎”当选,让“武松”甘拜下风。 虽然搞武大郎开店的院士人数不多,但影响极坏。 他们让中国院士迅速跌落神坛,成为质疑对象。特别是在优秀海归学者眼里,某些学部已经成了中国学术界的“武大郎俱乐部”。 建议今后搞实名投票选举院士,投票信息公开,让观众监督投票。 这可以最大限度避免武大郎开店现象。
个人分类: 中国观察|5092 次阅读|4 个评论
铿锵三人行 科研得全胜
热度 4 phd9992000 2011-3-9 17:37
众所周知,做科研就是制造、加工资讯,并且从中抽出规律的过程。 偶研究发现,有3个因素对于科研特别重要。 首先,要有武松的拳头。武松利用梢棒、朴刀等实验仪器,外加吊睛白额大虫、蒋门神、张都监等活体材料,证明了打虎拳头改打一帮矬鸟,也一样英武有力、有效。 其次,要有西门庆的钱。钱对于研究过程的重要性就不说了,大家都知道的。另外,西门大官人从知县相公到京师高官,关系纯熟;这对于顺利科研也是十分重要的。 最后,还要有潘金莲的脸。这张脸,不仅漂亮,而且哭、笑、嗔、怒恰到好处,不同情境拿捏得炉火纯青。如果在项目申请、汇报、结题时巧妙利用,必然给专家们增色不少。 总之,一个人科研要成功,必须是多面手。最好这三个要素都具备:武松的拳;西门庆的钱;潘金莲的脸。 推而广之,社会各色人等,如果有了这3个人做后盾,想不成功都难。例如被抓的官,身后都有这3个人:有力的出力,有钱的出钱,有色的出色。 总结一下: 铿锵三人行,科研得全胜。 社会与生活,通通吃干净。
个人分类: 科教感悟|1706 次阅读|4 个评论
没有武松:西门庆泛滥横流
大毛忽洞 2010-5-5 22:15
没有武松:西门庆泛滥横流 武松和西门庆是死对头, 西门庆这么红, 武松怎么想? 淫贼之乡,风流秘所,西门庆故里欢迎您! 奸商之家,暴富圣地,西门庆故里欢迎您! 恶霸之地,横行胜境,西门庆故里欢迎您! 标语来自: http://news.xhby.net/system/2010/05/05/010743439.shtml 照片来自网络
个人分类: 以前和现在|4157 次阅读|3 个评论
“五虎”当道,呼唤武松
chni 2009-7-1 17:51
五虎当道,呼唤武松 ―― 环境资源案件审理难的五大原因 很长时期以来,环境资源以及环境资源法制问题受到普遍关注,其中环境资源案件的审判问题则是处于环境资源法律实施全过程的终结环节,因而也就倍受关注。然而,这个问题却又在社会的高度关注之下,演化成了一个令环境保护团体、法学界乃至全社会都熟视已久,望而生畏但又无可奈何的顽症。我以为,其所以难,难就仅在环境资源案件所经的司法通道上还安详地躺着五只拦路虎。 一难难在地方保护是环境资源纠纷难以解决的重要原因,是谓大虎。 地方保护的实质和核心通常是当地政府的保护,其根本动因则是地方经济效益。但如果从国家大局和地方工作全局与远上看,眼前的经济效益固然重要,但相对于长远的可持续发展而言,还是理应退居其次的。况且,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则很可能会成为当地社会不稳定的重要根源。 二难难在现行法院体制在一定程度上也给环境资源案件的审理造成了一些不便,是谓二虎。 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其一,现行法院体制为地方保护提供了体制基础。现行法院体制是法院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即向当地的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因此法院与当地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二,现行法院的领导体制难以体现上级法院的权威。按照《法院组织法》规定,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是监督和指导关系,而无明确的领导关系。因此,在法院体系内,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的影响力明显不足;而在同级人大、政府、法院格局里,同级人大和政府对法院的影响力则明显有余。但环境资源问题又是带全局性,它并不总是受相对狭隘的地方范围所局限。案件性质的全局性与地方法院的地方性势必产生对立与冲突。是故,在处理环境资源案件时,上级法院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行使法律赋予的指定管辖权,指定与案件发生地及当事人所在地均无直接关系的异地法院审理,似乎是法院处理环境资源案件的一种较好方案。但如何具体运作,如提升管辖等级、受诉法院主动上报上级法院、上级法院从一审、二审,还是再审层面上予以干预等等问题,则还有很大的研究余地。 三难难在环境保护意识,环境法律知识淡薄、欠缺,是谓三虎。 一是公民的环境保护和环境权意识还比较淡薄。当前环境资源案件在全国法院受理案件的总量中所占比重并不大,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我国公民的环境意识普遍较弱。事实上还有很多环境问题业已成为潜在纠纷,如餐桌污染、信息环境污染、电磁污染、转基因生物问题、外来入侵物种、居室污染问题、水污染问题等等,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公民环境资源法律意识的逐步增强,很可能出现大量纠纷。二是环境 资源 法律知识欠缺。当前社会环境法律知识的欠缺主要表现在,一层面是公民环境法律知识欠缺,二层面是有关企业甚至现代科技含量很高的一些企业管理者、经营者、从业者对业务所涉及环境资源方面所需的环境资源法律知识欠缺;三层面是法院审判人员的环境与业务技能相对审判环境资源纠纷案件的需要还有一段距离;四层面是从事法律服务业务的律师精于环境资源法律业务者廖廖,与社会环境资源诉讼业务所需相去甚远。三是对与环境资源保护相关的科学知识了解不够。公民关于环境保护意识的淡薄是与对科学知识的了解程度不高密切相关的,对于许多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往往是通过技术指标来作为判断的依据,如噪声的大小、有哪种污染物、浓度达到多少,老百姓不可能对此有深入的了解,更不可能拥有相关的仪器和设备去检测,只能凭感觉知道自己受到了污染,如闻到了臭味,听到噪声特别大、睡不着觉等。一般下到影响到切身利益的时候,根本不可能意识到自己居住的环境已经受到了污染。 四难难在法院对于环境资源案件的审理存在着实际的困难,是谓四虎。 这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遭受环境资源危害的公民到法院起诉比较困难。环境资源案件往往一方是企业,一方是居民,法院判决时处于两难的地位。二是即使案件审结后,涉及执行内容的判决有时也无法执行。因为,如果法院判决一个企业停止污染侵害,必将涉及到企业的搬迁,那就不仅是一个法院能够解决的法律问题,而是涉及到政府规划的整体问题,执行起来的难度就非常大。 五难难在相关法律规定严重滞后,是谓五虎。 近年来,我国已制定了许多与环境资源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和环境标准,但是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速度相比,我国目前仍存在着环境资源保护相关的法律规定相对滞后的现象。 然而,造就一个伟岸的环境司法上的武松,远非司法一家之力所能担当,而是需要集全社会之力,从立法、行政执法、媒体和社会监督以及人民的支持,才能有所作为。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127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7 19: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