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成人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大学生成才不成人,尴尬了谁?
热度 5 sheep021 2011-4-6 09:46
1 大学生成才不成人,尴尬了谁? 目前的大学生,没有了往日的“霸气”,但是却充满“杀气”,动辄杀人, 从马加爵、药家鑫,屡见不鲜。甚至,在国外留学也不安宁: 女生 瑞典 被刺 嫌疑人家卖房筹钱送他留学 2 同样是故意杀人,马加爵被媒体冠以“杀人恶魔”,而药家鑫则处处彰显其“优秀学生”身份,甚至有不少人为其求情,希望能网开一面。这种巨大反差,是因为马加爵学习不好,药家鑫学习好。还是因为这几年,人们已经见怪不怪了? 药家鑫故意杀人案,当庭并未宣判,不知道法官还在犹豫什么? 希望此案不要步南京彭宇案后尘,开启一个极其可怕的先例。步南京彭宇案的可怕后果,是无人敢再去帮助别人。 药家鑫故意杀人案如果开启一个先例,后果将比南京彭宇案更加危险——人人皆可故意杀人。 网帖称 药家鑫 师妹认同师兄捅人行为遭网友狂批 南海网 2天前 为 药家鑫 说情者大有人在 折射中国法律尴尬处境 雅虎资讯 23小时前 药家鑫 判决结果是什么? 百度贴吧 13小时前 药家鑫 的师妹认同杀人,为谁敲响了警钟? 凤凰论坛 1天前 3 中国教育真的走到了十字路口 教育,似乎已经被认为就是考试,只要考试成绩好,一切皆好。很多孩子,几乎都能了考试机、学习机了。成了学习、考试。其他的一概不闻不问,也不让其操心,自有家长代办。殊不知。对于作诗来说,工夫在诗外。人才培养,功夫也应在课堂之外、考试成绩之外。 人才人才,先成人,然后成才。才不能脱离人儿独存。“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没有人,哪里有才可成。即是学富五车,也是无用之才,也可能是个歪才,坏才。 人才培养,更应该以人为本。成人然后成才。才有大小多少而已。不成人,未见有成才的。不求人而求才,无异于缘木求鱼,竹篮打水一场空。 4 物质与精神 chunyinzhou : 在这个充满物质的社会,我们的精神不知道跑哪去了已经。悲剧。 博主回复(2011-4-6 09:54) : 我们的精神,已经脱离肉体,本以为可以飞天成仙了,没想到竟然被人整成铸到铜像里了——铜钱的“铜”! ,永无出头之日,除非砸烂那尊禁锢我们精神的铜像。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66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校企热议:职校如何抓住企业抛出的“橄榄枝”
tangminqian 2011-4-1 13:40
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2011-03-22 11:16 来源: 中国教育报 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 新闻 职教动态 http://www.cvae.com.cn/www/xw/zjdt/11-03-22/9324.html 新闻资讯 面对专业人才缺口巨大的现状,不少企业主动下“血本”参与校企合作——职校如何抓住企业抛出的“橄榄枝” 近日,教育部与一汽丰田等8家企业共同签署校企合作协议,8家企业捐资1亿元人民币鼓励职业学校培训师资、开发教材及设置奖学金。在当前校企合作常被认为是职业学校“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状下,为什么企业愿意下“血本”支持和参与校企合作,职业学校又该如何抓住企业抛出的“橄榄枝”? 合作动力来自专业人才缺口巨大 此次签约仪式上,丰田公司共捐助了包括教具、培训等在内的4000多万元,此前该公司还投入了6000多万元,与33所职业院校开展了设备投入、师资培训、促进就业等多项合作。 谈到为何愿意下如此“血本”来参与和支持校企合作,一汽丰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放说:“汽车行业对售后服务人才的迫切需求,是丰田参与校企合作的主要动力。通过与教育部合作培养,认证、吸纳人才,很多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已经活跃在丰田汽车的各品牌经销店中。” 与丰田公司一样,麦特集团奔腾汽车检测维修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此次投入2000多万元与100所职业院校进行合作,也是为了满足汽车维修企业对于高水平车身维修技工和深化保养技工的大量需求。据该公司总裁盖方介绍,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事故车维修和深化保养在行业内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人员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教育部等六部委发布的《2010年紧缺人才报告》显示,2010年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汽修人才需求量至少存在80万人的缺口,我国汽车维修市场的发展已远远满足不了汽车行业发展的需求。 “目前国内共有近35万家汽车维修企业,其中技术人员大都是通过‘师傅带徒弟’的传统方式培养出来的,人员素质不高,操作不规范,维修质量参差不齐。比如,汽车维修企业需要大量钣金技工,但目前国内仅有十几所学校设有车身修复专业,每年毕业生不超过500名人,而深化保养专业的学生几乎没有,与社会需求差距巨大。”盖方介绍说。 与此同时,我国的汽车维修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方面长期以发动机、底盘、电器检测与维修为主。“目前大约有近2000所中职学校和近500所高职学校开设汽修相关专业,所培养的大多是汽修机电类专业人员,已大大超出了行业的需求量,这是很值得职业院校和企业共同深思的。”盖方认为。 企业首选有师资有技术的学校 巨大的专业人才缺口使企业求贤若渴,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当然愿意积极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那么企业愿选择什么样的学校进行合作呢? “作为企业,校企合作的首选肯定是师资、技术等各方面实力都比较强的学校。”亚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继权说,像这次亚龙与北京发那科公司一起捐助设立的30个“FANUC数控系统应用中心”,其设备都是当前我国行业企业最主流的数控设备。“如果把这些设备捐赠给某所职业学校,而学校的老师不会操作这些设备,不懂这些技术,又怎么能培养出优秀的专业人才呢?因此,对于有意愿与企业进行深入合作的职业学校,其师资水平一定要跟上。” “大企业比较青睐于跟实力比较强的职业学校合作,那像我们这些规模和实力较小的学校该怎么办?事实上,校企合作的资源不均衡是广泛存在的,一些实力比较强的学校甚至可以随便挑选企业合作,而一些小的学校只能合作无门。”一位职业学校校长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对此,丹纳赫工具有限公司总经理魏勇分析说,随着校企合作越来越细化,肯定需要更多的职业学校参与进来。“同时,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也在头疼找不到愿意合作的职业学校,这里最大的原因就是信息不对称。建议教育部门建立一个信息平台,能让各个层次的学校和企业都能找到‘牵手’的‘红娘’。” 根据企业生产需求开展多层次合作 面对企业的合作意愿,职业学校又该如何抓住机遇,接住企业抛来的“橄榄枝”呢? 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曾与多所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如与丰田公司合作,在汽修专业建立“丰田品牌班”,将国内唯一的钣喷培训体系引入学校,同时借鉴丰田公司先进的技术对专业课程进行改造,使该专业成为全国职业教育系统的“领头羊”。学校还与德国巴斯夫公司合作成立了国内首个汽车整形与涂装专业,使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的结合更加紧密。学院党委书记李怡民认为:“在开展校企合作过程中,职业学校要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发展条件,根据企业生产的实际需求开展相应层次的合作。” 李怡民将之总结为四个“敏感期”:一是设备敏感期,学校从一开始关注企业给予自己多少设备,到借助企业支持科学地购置设备,不断完善学校的实训基地,并逐步与企业合作研发教具设备。二是技术敏感期,学校不仅引进企业先进技术、工艺流程,还把教师送到企业去培训,取得企业培训师资资格。三是理念敏感期,企业的先进理念开始内化,学校开始建立现代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并在企业文化的影响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改革。四是服务敏感期,学校不再关注企业能给自己什么,而是关注企业需要什么,学校不仅向企业输送合格的毕业生,还要帮助企业员工技术提升,参与解决企业技术难题。 “职业学校必须意识到,只有服务学生、服务行业企业,才能获得更大发展。只要沿着这个思路扎扎实实地做好分内的事情,就不愁没有企业来合作。”李怡民说。
个人分类: 技术与职业教育|1251 次阅读|0 个评论
胡适致毕业生:在不健全的中国,如何不堕落
热度 4 wido 2011-3-28 20:53
以此文,献给和我一样即将离开学校,投入社会,离弃梦想,憧憬生活,败给现实的“烟酒生”同学们。 我们都应该相信,即使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我们所踏出的每一步都是美好的延续,也都将会比过去的每一步更令人向往。 成功的定义有很多种,包括关于物质的财富、地位、荣誉等等,而幸福只有一种,它是生活环境的一个综合指数,当环境不再可靠,唯有内心的平静能够让我们快乐。偌大的中国到处是行色匆匆,为房子、车子忙碌,对着自己老公抱怨别人老公好的男人和女人,因此,要幸福,我们首先要抛开这空气中时刻弥漫的浮躁。 其次,即使被生活和现实打败,我们也不能忘却理想,因为我们始终是想要社会正面进步而非后退的。 最后,我们要过好的生活,要有好的生活态度,要把美好生活的信号传递给身边的人。 以上,是我的屁话,下面是胡适先生的原文。 原载1932年7月3日《独立评论》第7号 这一两个星期里,各地的大学都有毕业的班次,都有得多的毕业生离开学校去开始他们的成人事业。 学生的生活是一种享有特殊优待的生活,不劣稚一点,不脸吵闹闹,社会都能纵容他们,不肯严格的要他们负行为的责任。现在他们要撑起自己的肩膀来挑他们自己的担子了。在这个国难最紧急的年头,他们的担子真不轻!我们祝他们的成功,同时也不忍不依据自己的经验,赠他们几句送行的赠言,--虽未必是救命毫毛,也许做个防身的锦囊罢! 你们毕业之后,可走的路不出这几条:绝少数的人还可以在国内或国外的研究院继续做学术研究;少数的人可以寻着相当的职业;此外还有做官,办党,革命三条路;此外就是在家享福或者失业亲居了。 走其余几条路的人,都不能没有堕落的危险。堕落的方式很多,总括起来,约有这两大类: 第一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求知识的欲望。你们到了实际社会里,往往学非所用,往往所学全无用处,往往可认完全用不着学问,而一样可认胡乱混饭吃,混官吃。在这种环境里即使向来抱有求知识学问的人,也不免心灰意懒,把求知的欲望渐渐冷淡下去。况且学问是要有相当的设备的;书籍,实验室,师友的切磋指导,闲暇的工夫,都不是一个平常要糊口养家的人的能容易办到的。没有做学问的环境,又谁能怪我们抛弃学问呢? 第二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理想的人生的追求。少年人初次和冷酷的社会接触,容易感觉理想与事实相去太远,容易发生悲观和失望。多年怀抱的人生理想,改造的热诚,奋斗的勇气,到此时候,好像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了。渺小的个人在那强烈的社会炉火里,往往经不起长时期的烤炼就熔化了,一点高尚的理想不久就幻灭了。抱着改造社会的梦想而来,往往是弃甲抛兵而走,或者做了恶势的俘虏。你在那牢狱里,回想那少年气壮时代的种种理想主义,好像都成了自误误人的迷梦!从此以后,你就甘心放弃理想人生的追求,甘心做现在社会的顺民了。要防御这两方面的堕落,一面要保持我们求知识的欲望,一面要保持我们对人生的追求。 有什么好方法子呢?依我个人的观察和经验,有三种防身的药方是值得一试的。 第一个方子只有一句话:“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问题是知识学问的老祖宗;古往今来一切知识的产生与积聚,都是因为要解答问题,--要解答实用上的困难和理论上的疑难。所谓“为知识而求知识”,其实也只是一种好奇心追求某种问题的解答,不过因为那种问题的性质不必是直接应用的,人们就觉得这是无所谓的求知识了。 我们出学校之后,离开了做学问的环境,如果没有一二个值得解答的问题在脑子里盘旋,就很难保持求学问的热心。可是,如果你有了一个真有趣的问题逗你去想他,天天引诱你去解决他,天天对你挑衅你无可奈何他,--这时候,你就会同恋爱一个女子发了疯一样,坐也坐不下,睡也睡不安,没工夫也得偷出工夫去陪她,没钱也得缩衣节食去巴结她。没有书,你自会变卖家私去买书;没有仪器,你自会典押衣物去置办仪器;没有师友,你自会不远千里去寻师访友。你只要有疑难问题来逼你时时用脑子,你自然会保持发展你对学问的兴趣,即使在最贫乏的知识中,你也会慢慢的聚起一个小图书馆来,或者设置起一所小试验室来。所以我说,第一要寻问题。脑子里没有问题之日,就是你知识生活寿终正寝之时!古人说,“待文王而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试想伽利略 (GALIEO)和牛顿(NEWTON)有多少藏书?有多少仪器?他们不过是有问题而己。有了问题而后他们自会造出仪器来解决他们的问题。没有问题的人们,关在图书馆里也不会用书,锁在试验室里也不会有什么发现。 第二个方子也只有一句话:“总得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离开学校之后,大家总是寻个吃饭的职业。可是你寻得的职业未必就是你所学的,未必是你所心喜的,或者是你所学的而和你性情不相近的。在这种情况之下,工作往往成了苦工,就感觉不到兴趣了。为糊口而做那种非“性之所近而力之所能勉”的工作,就很难保持求知的兴趣和生活的理想主义。最好的救济方法只有多多发展职业以外的正当兴趣与活动。 一个人应该有他的职业,也应该有他非职业的玩艺儿,可以叫做业余活动。往往他的业余活动比他的职业还更重要,因为一个人成就怎样,往往靠他怎样利用他的闲暇时间。他用他的闲暇来打麻将,他就成了个赌徒;你用你的闲暇来做社会服务,你也许成个社会改革者;或者你用你的闲暇去研究历史,你也许成个史学家。你的闲暇往往定你的终身。英国十九世纪的两个哲人,弥儿(J.S.MILL)终身做东印度公司的秘书,然而他的业余工作使他在哲学上,经济学上,政治思想史上都占一个很高的位置; 斯宾塞(SPENCER)是一个测量工程师,然而他的业余工作使他成为前世纪晚期世界思想界的一个重镇。古来成大学问的人,几乎没有一个不善用他的闲暇时间的。特别在这个组织不健全的中国社会,职业不容易适合我们的性情,我们要想生活不苦痛不堕落,只有多方发展。 有了这种心爱的玩艺,你就做六个钟头抹桌子工作也不会感觉烦闷了,因为你知道,抹了六个钟的桌子之后,你可以回家做你的化学研究,或画完你的大幅山水,或写你的小说戏曲,或继续你的历史考据,或做你的社会改革事业。你有了这种称心如意的活动,生活就不枯寂了,精神也就不会烦闷了。 第三个方法也只有一句话:“你得有一点信心。”我们生当这个不幸的时代,眼中所见,耳中所闻,无非是叫我们悲观失望的。特别是在这个年头毕业的你们,眼见自己的国家民族沉沦到这步田地,眼看世界只是强权的世界,望极天边好像看不见一线的光明--在这个年头不发狂自杀,已算是万幸了,怎么还能够保持一点内心的镇定和理想的信任呢?我要对你们说:这时候正是我们要培养我们的信心的时候!只要我们有信心,我们还有救。 古人说:“信心(FAITH)可以移山。” 又说:“只要工夫深,生铁磨成绣花针。”你不信吗?当拿破仑的军队征服普鲁士,占据柏林的时候,有一位教授叫做费希特(FICHTE)的,天天在讲堂劝他的国人要有信心,要信仰他们的民族是有世界的特殊使命的,是必定要复兴的。费希特死的时候,谁也不能预料德意志统一帝国何时可以实现。然而不满五十年,新的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居然实现了。 一个国家的强弱盛衰,都不是偶然的,都不能逃出因果的铁律的。我们今日所受的苦痛和耻辱,都只是过去种种恶因种下的恶果。我们要收获将来的善果,必须努力种现在新因。一粒一粒的种,必有满仓满屋的收,这是我们今日应有的信心。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失败,都由于过去的不努力。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将来的大收成。 佛典里有一句话:“福不唐捐。”唐捐就是白白的丢了。我们也应该说:“功不唐捐!”没有一点努力是会白白的丢了的。在我们看不见想不到的时候,在我们看不见的方向,你瞧!你下的种子早已生根发叶开花结果了!你不信吗? 法国被普鲁士打败之后,割了两省地,赔了五十万万法朗的赔款。这时候有一位刻苦的科学家巴斯德(PASTEUR)终日埋头在他的化学试验室里做他的化学试验和微菌学研究。他是一个最爱国的人然而他深信只有科学可以救国。他用一生的精力证明了三个科学问题:(1)每一种发酵作用都是由于一种微菌的发展; (2)每一种传染病都是一种微菌在生物体内的发展;(3)传染病的微菌,在特殊的培养之下可以减轻毒力,使他们从病菌变成防病的药苗。 这三个问题在表面上似乎都和救国大事业没有多大关系。然而从第一个问题的证明,巴斯德定出做醋酿酒的新法,使全国的酒醋业每年减除极大的损失。从第二个问题的证明巴斯德教全国的蚕丝业怎样选种防病,教全国的畜牧农家怎样防止牛羊瘟疫,又教全世界怎样注重消毒以减少外科手术的死亡率。从第三个问题的证明,巴斯德发明了牲畜的脾热瘟的疗治药苗,每年替法国农家减除了二千万法朗的大损失;又发明了疯狗咬毒的治疗法,救济了无数的生命。所以英国的科学家赫胥黎 (HUXLEY)在皇家学会里称颂巴斯德的功绩道:“法国给了德国五十万万法朗的赔款,巴斯德先生一个人研究科学的成就足够还清这一笔赔款了。” 巴斯德对于科学有绝大的信心,所以他在国家蒙奇辱大难的时候,终不肯抛弃他的显微镜与试验室。他绝不想他有显微镜底下能偿还五十万万法朗的赔款,然而在他看不见想不到的时候,他已收获了科学救国的奇迹了。 朋友们,在你最悲观失望的时候,那正是你必须鼓起坚强的信心的时候。你要深信: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
个人分类: 青春无处安放|3442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孩子学会与人合作的几种方法
chinaworm 2011-3-4 10:06
孩子学会与人合作的几种方法 1.多安排孩子与同龄人在一起。 因为同龄人的一举一动是最能与孩子产生共鸣的。父母要利用这一点,尽量创造条件,让孩子与同龄人相处。即使孩子之间发生冲突,父母也要搞清情况,尽量少加以干涉,因为孩子们之间的冲突,父母处理再好,也不如孩子自己解决的好。几次吵架之后,孩子们相互就会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和“角色”,开始快乐地玩到一起了。 2.鼓励孩子参加特定团体。 孩子7-8岁以后,应该鼓励他们尽可能参加各种类型的团体。父母也许希望孩子参加比较大的团体,那些被同伴拒绝的孩子在这些团体里很少成功,仍然不能被团体接受。但是,他们却更容易与范围比较窄的团体融为一体,如以某项技能、兴趣爱好、交流指南、社会服务等为基础的特定团体等。这些有主题的团体成员在个性、兴趣和社会技能方面更有可能更加相近,因而孩子们更容易欢乐融洽地相处。 3.自己加入团体,给孩子做个榜样。 父母永远无法过高估计自己作为榜样的力量以及对孩子所能产生的影响。如果父母自己消极对待各种成人活动,那么就该好好考虑参加活动对自己和孩子的好处。孩子会看出他的父亲或母亲的态度,而这点对他会产生很大影响。如果父亲喜欢垒球运动,经常穿着运动衫在屋子里走来走去,并且带着孩子一起参加,孩子肯定会受到感染。相反,如果父亲勉强加入了“父母-老师协会”,每次开会都抱怨不停,并且嘲笑其他孩子的父母如何无知,那么孩子不可避免地会对协会产生负面印象。 4.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 社交能力的培养也需要从孩子抓起。家中来了客人,教孩子如何礼貌待客,什么是彬彬有礼;孩子有了自己的朋友,父母应该爱屋及乌,为他们提供良好的交往条件,比如聚会、郊游、生日活动等。当然父母更要指导孩子如何择友、交友,在交往中要真诚、坦荡、磊落、大方、不卑不不亢。父母要教孩子在客人面前学会介绍自己,如让孩子用乐器表演一首曲子,唱一首歌,画一幅画;孩子得到客人的表扬,会增强自信心,会心情愉快,下次在客人面前就会主动些,慢慢就不会害怕见生人或在生人面前害羞了。 5.鼓励孩子与人交往。 孩子的交往活动,是父母不可忽视的内容。如果缺乏同龄伙伴,那么这样的孩子就会缺乏集体主义的意识,步入社会后也会无所适从,或是不尊重他人,自傲、任性,或是封闭自己,自私、孤僻。 家长每日一读,天天进步 http://www.xiaohongxing.com/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540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成人ADHD的科普文章资源集
FrankZhao 2011-3-3 15:40
以下是我收集的关于成人ADHD科普文章集. 成人ADHD 自填量表(ASRS)症狀檢核表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7050623.html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测试结果本身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不要轻易为自己贴上标签,明确的诊断需要专业人士进行全方面的核查才可以确定! ----------------------------------- 这是一篇台湾学者2004年的文章,关于成人ADHD的治疗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7054873.html ----------------------------------- 这是英文原版的《用认知行为学(CBT)方法治疗成人ADHD的手册》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7055021.html ----------------------------------- 这是英文原版《成人ADHD的临床评估与干预手册》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7055052.html ----------------------------------- 这是英文原版的《成人ADHD之科学看法》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7055101.html ----------------------------------- 这是英文原版的《成人ADHD的心理指导实践手册》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7055119.html ----------------------------------- 这里有一篇南都周刊关于成人多动症的比较科普的文章,大家可以看一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b7fa640100c6jj.html ----------------------------------
个人分类: 成人ADHD|473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山东省2010年高等教育发展
lysyxcs 2011-3-3 13:06
2010 年,全省共有普通高等学校 133 所,比上年增加 5 所;成人高等学校 18 所,比上年减少 3 所。普通高等学校中本科院校 61 所(含独立学院 13 所),高职(专科)院校 72 所。全省共有研究生培养机构 31 个,其中高等学校 27 个,科研机构 4 个。 高等教育规模适度扩大,普及水平进一步提高。 2010 年全省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 222 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 28% 。 2010 年,全省共招收研究生 2.34 万人,比上年增加 0.18 万人,其中博士生 0.19 万人,硕士生 2.15 万人;在校研究生 6.50 万人 , 比上年增加 0.78 万人,其中博士生 0.75 万人,硕士生 5.75 万人;毕业研究生 1.56 万人 , 比上年增加 0.14 万人,其中博士生 0.14 万人 , 硕士生 1.42 万人。 全省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 49.6 万人,比上年减少 0.5 万人;普通本专科在校生 163.1 万人,比上年增加 3.8 万人,本专科在校生占在校生总数的比例分别为 49.5% 和 50.5% ;普通本专科毕业生 44.4 万人 , 比上年增加 1.2 万人。 全省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 13.3 万人,比上年减少 0.3 万人;在校生 38.9 万人 , 比上年增加 1.1 万人;毕业生 11.0 万人,比上年增加 0.5 万人。 全省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 13.9 万人,比上年增加 0.2 万人,其中专任教师 9.1 万人,比上年增加 0.2 万人。生师比为 16.9:1 。成人高等学校教职工 0.4 万人 , 比上年减少 0.2 万人,其中专任教 师 0.3 万人,比上年减少 0.1 万人。
166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要自我救赎的,是童话还是成人社会
qiaoli113 2011-2-6 09:41
上周,两则与童话有关的新闻引发公众对童话成人化倾向的普遍担忧。一则是,日本女作家桐生操《令人战栗的格林童话》因为“很黄很暴力”,在遭遇读者举报、媒体批评之后,被新闻出版总署责令下架销毁;另一则则与郑渊洁有关,打假人士方舟子在微博里批评郑渊洁童话“恶趣味”、“成人童话”,“童话大王很黄很暴力很无知”,因为郑渊洁“不敢理他”的避让,暂时没有掀起多大波澜。 一谈到童话,人们首先会想到的,不外乎“纯洁”、“天真”、“浪漫”这类印象。美丽的白雪公主、放鹅姑娘,可爱的小红帽、小精灵,充满危险的黑森林,风光绮丽的城堡……那奇思妙想的意境,为孩子们开启一扇扇新鲜的天窗。好的童话,是一个懵懂孩子认识世界的第一束目光,也是滋养一个民族童年记忆的最佳介质。 然而,如何界定“好的童话”,从来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成人世界里的那些事情,告诉孩子多少,如何讲述,分寸或者说底线到底在哪里,凡此种种一直困扰着人们。经典如《安徒生童话》,也并不都像“卖火柴的小女孩”那样纯净,一样有不少暴力斗狠的内容;《格林童话》也不乏血腥和残酷的故事,比如,继母把孩子杀死,拿来煮汤,不知情的父亲竟还边喝边说“好喝”(《杜松树》);再比如,一伙强盗把掳来的女人脱光衣服放在餐桌上,一面拿刀割肉,一面在伤口上撒盐(《强盗和女婿》)。现在的《令人战栗的格林童话》里呈现出来的色情和暴力,不过是变本加厉罢了。 事实上,有责任感的批评家对《格林童话》的指责甚至删节,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一部《格林童话》的出版史,其实就是一部人类以理性约束暴力和色情的文化史。 某种意义上讲,童话和成人世界确实存在某种消长关系。童话其实就是成人世界在儿童视野里的一种观照,成人世界里边的一些思想意识、文化观念、行为举止,总会自觉不自觉地传导到童话里。这种传导既是文化的,也是教育的。 目前,方舟子对于郑渊洁的批评尽管尚无结论,但至少代表了一种比较普遍的看法,那就是不能让我们的孩子过早接触那些色情和暴力的内容。社会公众以及公权力对色情的泛滥,总是能够保持足够的警惕。而对于暴力的批评,其实也就是这几年的事情。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教育一度很是宣扬斗争哲学、暴力美学。当然,后来的社会现实也证明了暴力至上对整个社会的危害。然而,这些年来,暴力的血液其实一直在“潜滋暗长”,并未遭到彻底清算。 从《三国演义》的权谋杀戮,《水浒传》的流氓哲学,到“狼性”的呼唤,“兵法”的盛行,都或多或少流露出社会在价值观念上的迷乱。令人担忧的是,这种歌颂暴力、推崇权力、 高扬狼性的成人伦理,也不可避免地呈现在儿童世界。 那么,越来越成人化的童话到底应该如何自我救赎?首先,与公权力的审查、监管比起来,社会的监督在促使出版、创作回归理性方面可能更为有效。一方面,产品需求者总还是对产品的质量更为细心;另一方面,在一个出版尚不丰富的语境中,过度强调审查必然会妨害出版业的繁荣。从此番《令人战栗的格林童话》被下架销毁的事件看,正是在公众举报、媒体关注、管理部门迅速行动的合力之下的一种对市场的有效约束。其次,童话之越来越成人化,也与创作者想象力的衰减有关。童话的世界不能太过寂寞,有关方面应该下大力气扶持、培育儿童文学创作。一个在童年就失去了想象力的民族,很难在现实世界中立足。 编者评论:当然,童话的救赎,根本上还在于建设一个正派的、美好的成人社会。如果一个社会总有一些地方暴力横行,强拆拆出人命;“官二代”、“富二 代”欺凌平民;“天上人间”等色情场所遍地开花,那么,即便是专供孩子们阅读的童话书上一派纯净,也无济于事。童话纯净了,而童话世界从来都不会波平浪。我们固然应该呼吁还童话书一个纯净、浪漫的天空,将《令人战栗的格林童话》之类色情暴力读物清除、销毁,请童话大王郑渊洁的笔下再单纯一些、干净一 些,但是,我们更应该下大力气廓清成人世界里的暴力和色情。 !-- 编者:人民日报/p--
900 次阅读|0 个评论
先天性心脏缺损的外科治疗(视频)
xupeiyang 2011-1-27 15:40
Congenital Heart Defects 先天性心脏缺损 视频 儿童和成人的房间膈缺损 Atrial Septal Defect in Children and Adults (Akron Children's Hospital, Akron, OH, 8/08/2006) 视频 儿童经导管肺动脉瓣植入 Pediatric Transcatheter Pulmonary Valve (TPV) Implantation (Children's Hospital Boston, Boston MA, 10/04/2007) 视频 复杂先天性心脏缺损的修复 Repair of a Complex Congenital Cardiac Defect (Children's Hospital Boston, Boston, MA, 10/05/2007)
个人分类: 外科移植|2107 次阅读|0 个评论
现在这个社会都怎么啦
annamoon 2011-1-26 09:43
真的末日要来了吗?不论有的没的都在抢呀、争呀、骗呀,每时每刻都在疲累奔波,绞尽脑汁,一刻也没有享受做人的乐趣,真是亏待了神把你制造成人的一番心意。属世的身体能用多少、吃多少啊!几十年的光景即使天天山珍海味、穿金戴银,那也不一定是最佳长寿秘方、快乐秘籍吧。多的为什么不能给别人一点呢?或者自己休息下、干点对自己有益快乐的事呢?而让那些没有的去争取点利益呢?这样不是自己生活的软环境也就好了。富人们想一想是这样吗? 工作半年、休息半年,或工作2/3年、休息1/3年,有条件的老板们这样去试一试吧。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177 次阅读|0 个评论
推荐好博文 让孩子养成“三省”的良好习惯
热度 2 xupeiyang 2011-1-23 19:24
能否让孩子学会“三省”,养成自我反思、自我监督的良好习惯,是事关孩子将来能否成人、成才的关键所在。 http://sdnywy.blog.edu.cn/2011/613550.html
个人分类: 教育问题|2019 次阅读|0 个评论
儿童不能用成人药物
xupeiyang 2011-1-23 11:03
http://society.people.com.cn/GB/1063/13793841.html 中国儿童用药严重缺乏不当服成人药小病成大病
个人分类: 医学科普|2319 次阅读|0 个评论
不可能那么点年终奖
xupeiyang 2011-1-22 17:34
内地已有16.6%的白领拿到了年终奖,有69.5%的人表示目前虽未拿到,但“预计会有”,还有13.9%的人则直言“今年的年终奖与我无缘”;在已获年奖的白领中,四成人不足五千元,近三成人在万元以上。
个人分类: 文化艺术|1873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研创新---营养转型期儿童成人慢性病综合性防治研究
xupeiyang 2010-9-15 13:06
2009192 项目创新为: 1)首次报告了北京市儿童青少年肥胖、高血压、2型糖尿病和血脂紊乱症的流行现况等重要基础数据,为北京市卫生局和北京市教委将儿童成人慢性病的防治工作纳入《北京市学校卫生防病工作规划(2006-2010)》提供循证依据。 2)提出儿童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症筛查和诊断标准,以及儿童2型糖尿病筛查方案和流程,初步解决了高危儿童筛查、诊断、治疗和干预环节中的主要技术难题。 3)通过研究肥胖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建立了脂肪细胞因子的检测方法和适用于儿童青少年人群的实验诊断标准。 4)儿童血压18年队列的初步研究结果,证明了儿童至成年的血压轨迹现象,提出儿童期血压水平对成年高血压和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预测意义,为高血压从儿童期开始预防提供依据。 5)提出儿童临床前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因子及干预评价指标。 6)在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中发现LDL-R基因的一个新突变。 7)提出适用于不同年龄阶段儿童青少年心理生理发育特点的成年期慢性病早期预防的综合干预模式,并向全市推广。
个人分类: 创新评论|3529 次阅读|0 个评论
疫苗预防健康成人流感的循证研究与信息分析
xupeiyang 2010-8-31 11:23
http://plus.mcmaster.ca/EvidenceUpdates/MMA.aspx?ArticleID=35170 Jefferson T, Di Pietrantonj C, Rivetti A, et al. Vaccines for preventing influenza in healthy adults.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0 Jul 7;7:CD001269. (Review) PMID: 20614424 http://www.gopubmed.org/web/gopubmed/1?WEB013w47fezrmdinI26I3rI00h001000j100200010 Vaccines and preventing and influenza and healthy adults 46 documents semantically analyzed Top Years Publications 2000 7 2006 5 2004 4 2010 3 2008 3 2007 3 2001 3 1999 3 2009 2 2005 2 2003 2 2002 2 1995 2 1992 2 1998 1 1997 1 1996 1 Top Countries Publications USA 14 Italy 12 United Kingdom 5 Switzerland 3 Netherlands 2 South Korea 1 Canada 1 Israel 1 Indonesia 1 Japan 1 1 2 Top Cities Publications Rome 4 Ann Arbor 4 Alessandria 4 Oxford, United Kingdom 4 Atlanta 3 Rotterdam 2 Houston 2 Milan 1 Minneapolis 1 Zrich, Switzerland 1 Seoul, South Korea 1 Modena 1 Rochester 1 Halifax 1 Leicester 1 Berne 1 Oklahoma City 1 Pavia 1 Cleveland 1 Tel Aviv-Yafo 1 1 2 1 2 Top Journals Publications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11 Vaccine 6 N Engl J Med 3 Jama 3 J Infect Dis 2 Expert Opin Biol Ther 1 Curr Top Microbiol Immunol 1 Ther Umsch 1 J Clin Virol 1 Med Lav 1 Prescrire Int 1 Lancet 1 Respir Med 1 Cmaj 1 Paediatr Drugs 1 Health Technol Assess 1 J Law Med Ethics 1 Semin Pediatr Infect Dis 1 Ugeskr Laeger 1 S Afr Med J 1 1 2 1 2 3 ... 22 Top Terms Publications Influenza, Human 46 Adult 46 Humans 46 Vaccination 41 Influenza Vaccines 40 Vaccines 40 Vaccines, Inactivated 25 Viruses 23 Middle Aged 21 Adolescent 20 Immunization 18 Immunity 18 Child 17 blood circulation 16 Hospitals 16 Hospitalization 16 Evaluation Studies as Topic 16 Orthomyxoviridae 16 Living Wills 16 Health Planning Guidelines 15 1 2 3 ... 22 1 2 3 ... 8 Top Authors Publications Jefferson T 11 Demicheli V 10 Rivetti D 9 Deeks J 7 Monto A 4 Di Pietrantonj C 3 Rivetti A 3 Cox N 2 Foxlee R 1 Jefferson T 1 Jones M 1 Doshi P 1 Del Mar C 1 Dooley L 1 Zuccotti G 1 Calcagnile S 1 Victor J 1 Monto A 1 Ohmit S 1 Petrie J 1 1 2 3 ... 8
个人分类: 传染病学|707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变异的中国人成长链:一心成才,无法成人
sonobody 2010-5-7 19:51
第301期《新周刊》封面专 题: 【无法成人 一个中国人的成长链】 播下龙种,收获跳蚤。 一个中国人的成长链,从出生到求学、从升学到毕业、从成家到立业的过程,发生了变异。 求学越来越早、成家越来越晚、毕业越来越难找到工作,立业的焦虑笼罩每一个人。 中国人比任何时代都更看重孩子和教育。54.7%的父母要求孩子读到博士,83.6%要求孩子考试考前15名。 家长奔波在择校、陪读、交费的泥潭里,学生苦熬在应试、才艺、择业的负担下 。幼教大热、就业大冷。教育开端,望子成龙不计天价恐落人后;教育终端,竞争激烈学难致用乏人问津中国社会经济的运行,与教育严重错位。 现行的教育模式:一心想让孩子们成才,却不在乎他们是否成人。 中国父母们,在无法成人的儿女面前,既是主谋又是从犯,既是教育模式的设计者又是教育模式的就范者,既是教育产业和商业的买单人又是投诉人,既是既得利益者又是受害者,既是暴君又是奴隶。 以为了孩子的名义,令父母苦不堪言、孩子无法成人这不是爱,而是整个社会的黑色幽默。 如今我们怎样做家长? 重修中国人教育大纲 中国人成长三个阶段:求学、成家、立业。求学越来越早、成家越来越晚、毕业找不到工作。每一项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的背后,都有中国家长的教育成功学在作祟。中国人的成长链亦面临教育和社会的双风险。 文/胡小同 这一年里,中国年轻人脸上写着的茫然,比任何一个年份都多。 大学生毕业人数将超600万,预计比去年增加70万,比前年增加130万。 中国人的成长链遭遇到最难堪的一环:毕业即失业。可 他们曾经这样被加工:幼儿园、九年义务教育、高考、大学教育。 19年的中国式教育目的只有一个:成人、成材、进入社会、有份好工作、有个好前途。 教育没有社会变化快,是社会问题,还是教育问题? 幼教大热、大学生找工作大冷; 输入端恐落人后,输出端乏人问津 ;理想远大,现实无情;播下龙种,收获跳蚤中国社会和经济运行的结构调整,与教育严重错位。 学历、学位、双学位、海归学位、海外留学背景,所学越多,所用越无;私立学校、贵族学校、国际学校、双语学校,花费愈巨,产出愈低。成长的烦恼及至最后一刻幡然醒悟,读书无用又有新的论调和说法。 中国学生、中国家长迎来了自己的成长焦虑症。 中国人成长的三段论 中国人成长三阶段:求学、成家、立业。 其中求学和成家在往两头发展:求学越来越早(幼教),成家越来越迟(晚婚),立业却力不从心房奴、车奴、卡奴、穷忙,每一样,都埋伏着陷阱。社会复杂、商业险恶、成长唯艰,于是,家长加倍投入,希望赢在起跑线、赢在胎教、赢在择校、赢在专业、赢在才艺,可最后都不免要倒在失业的枪口下。 社会和教育之间供需的巨大剥离,使得付出必须越来越多,而收获可能越来越少。家长对教育几乎不叫投入成本,而是不惜血本,但在某一刻,血本无归,啃老族、宅居族的出现,使得家长明白教育投资有风险、入校需谨慎。 中国教育的产业化和体制改革从包分配到双向选择到自主择业经历了30年。如果把中国的教育比作一条产品线:高中和高等教育是精英化教学、大众化就业,收益最大、风险最小;九年义务教育减免了学费,越来越普及,惠及农村,但优质教育资源的有限性使得择校在城里变成一个红火的收费项目;少年宫、才艺班等课外教育则是家长的另一套因材施教的成长体系,其热度不减反升;早期教育业已市场化,各路品牌纷纷涉水抢滩。 有一次导演张元说,他最反对电视上针对孩童的广告,因为那完全是不对等的诱导。儿童缠着家长购买商品。事实上在教育领域中,有着针对孩子的二次销售:首先是把教育理念灌输给父母,父母再把孩子圈进来。 李阳15年的疯狂英语运动并没有使中国人的英语变得流利起来,反而是新东方等应试教育的项目变成了一个产业 。在听闻中学生卖听课笔记居然也演化成创业项目后,一位大学老师在博客上表达了他的愤怒:我们一直觉得应试教育有问题,也老是嚷嚷要改革,可是改来改去,竟然改出了这个结果:应试教育的受害者们摇身一变,成为了利用应试教育来牟取利益并与这个反人性的教育体制沆瀣一气甚至为虎作伥的害人虫! 那些中等收入以上的家庭,则另辟蹊径选择私立小学、私立中学、国外留学。他们不认同中国教育,也不想让孩子整天做不完作业,所以就用高花费铺就另外一条道路。 但是,他们骨子里仍是希望孩子出人头地、考名校、进入精英阶层,在英语中,专门有一个名词中国妈妈,用来指留学陪读的中国妈妈,她们替孩子做所有的决定,什么事都是妈妈说了算。 台湾人亦如此,每个台湾孩子平均学习了三项才艺。这显然都不是自我选择,而是包办教育。在中国,有人说子女就像父母的财产,不仅父母对其有抚养权,还有支配权和控制权。从出生开始到上学、工作、结婚生子,这其中没一件事是父母不操心的,父母几乎把一辈子都搭进了子女的世界中。 无法成人的几个变量:社会、教育、父母之责,父母首当其冲。 教育高消费的群体冲动 中国人热衷于为教育买单。 医疗花费是不得不,教育花费是心甘情愿。北京东北四环附近的一处楼盘项目,因打出名校全程进驻的广告,而掀起了抢购热潮。虽然此承诺未能写进购房合同,但家长仍火热咨询,其心态由此可见一斑。 一份名为《孩子的经济成本:转型期的结构变化和优化》的调研报告日前发布,从直接经济成本看,0至16岁孩子的抚养总成本将达到25万元左右;如估算到子女上高等院校的支出,则高达48万元;而估算30岁前的未婚不在读子女的总成本,为49万元。 一个广州人给儿子从小到大做了笔预算,如果按照名牌幼儿园、名牌小学、名牌初中、名牌高中、名牌大学以及出国深造的成长路线,养育孩子需要100万元。其中的教育支出包括学前教育费用1.092万元、幼儿园学费10.2万元、小学教育费18.6万元(含3万元赞助费)、中学教育费用16.8万元(含3万元赞助费)、大学教育费用4万元和留学教育费用30万元,总计超过80万元。 追求教育GDP的盲目冲动,使得政府和教育机构形成一种合谋。教育学者杨东平说:高教管理追求的就是那些数字和政绩。有人称之为教育GDP,就是规模、速度、科研成果、博士点这些指标化的东西。 今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约1020万名,比去年减少近4个百分点。有人认为,高考报名人数减少是因为现在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不少学生因此放弃上大学的机会。而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姜钢的说法是,高考报名人数减少最直接的原因是高中应届毕业生人数不断下降。 与此相对应的是,今年全国高校计划招生人数比去年增长4%,考生被高校录取的机会将更大,预计每100个考生中有62个会被录取。高校扩招的盘子和总量仍在增长之中。 这似乎让家长和学生松了一口气,终于不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了,上大学不再是一个人生的分水岭。高考改变命运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大学毕业将迎来一个险峻的时期。 就业难和高校扩招没有因果关系,甚至就整个国民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需求而言,我们的大学毕业生不是多了,而是少了。一位持这种论调的专家说,大学以面向未来为使命。这并不意味着大学和市场脱节,而是要求大学尽最大努力去揭示那些左右市场的因素和力量,为人们的未来生活提供更好的参考意见,或者创造更好的条件。 中国家长的困境 公众对于教育高成本与就业难的双重无奈现象无能为力,这一恶性循环还将继续。 中国家长的教育大纲是:软教育、硬投入、争夺教育资源。现在正是9月份入学前的活动期,不少家长开始了他们最为忙碌的日子。一位家长因为孩子的入学年龄只差几天,而卡在那里入不了学,她不得不为孩子进入一家实验小学发愁:中间人已经找好关系了,学校也一直答应着,但就是没有下文。 即便是在北京偏远的郊区,民营性质的幼儿园也四处开花,但仍赶不上入园的速度,稍微好点的幼儿园早就爆满。几千元的入园费对于家长来讲,是一笔不得不给的投入。 但中国家长的教育大纲实在规划得不怎么样,包办孩子的教育战略,到为孩子选择一个他并不喜欢的大学专业后,终于出现了分裂:许多人在毕业时放弃专业改行了。 《家长是最好的老师》、《哈佛女孩刘亦婷》、《100个中国孩子的成功报告》,乃至新概念作文、奥数竞赛、国际才艺表演,每一项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的背后,都有中国家长的教育成功学在作祟。 望子成龙的中国家长播下龙种,收获的却可能是跳蚤。 那些不堪忍受教育体制的人,成为教育体制的外逃者,其中不乏成绩优秀的学生。清华大学博士生王垠就是其中的一个,他赞赏发明家EDWIN H. LAND的一篇演讲《伟大的年代》:我认可他(年轻人)仅仅是个伟大的人,而非天才,他不可能跨越他专长的领域。他不会想到用几百年的时间缩短问题的解决办法。他不会突然说人民大众就是力量,那是天才做的事情。但是在他自己的领域内他会让事物发展并繁盛;他会因为在他自己的领域内帮助别人变得快乐。在这个领域内如果他没有取得成功,他会增加不应该被增加的东西。 自我实现在中国的受教育者那里只是一个迷梦。他们只有在成人的那一刻起才拥有自我实现的愿望,在此之前,他们被家长包办,然后又被学校包办。这对他们而言是不得不走的一段弯路。 无法成人的成人礼是一张大学毕业证书,此后,他们被抛弃到自我奋斗的历程之中。就业和谋生只是其中小小的一页,当它翻过之后,人们才会明白,中国人的教育大纲需要重修了,而不仅仅是增加国学教育和艺术教育那么简单。 【2030年,千禧后们的未来战争】 人有远虑,才有近忧。千禧后父母们的焦虑,来自遥远将来的竞争压力。2030年的世界什么样? 文/肖锋 我终于扛不住了!一位朋友曾发誓决不让各类补习班、强化班剥夺儿子的童年乐趣,可最终还是缴械投降了。 新世代中国人的成长历程很像所玩的过关游戏,进名校、特长班、奥数、钢琴、绘画、高考没有一关能轻松度过,他们是中国历史上最幸运也是最不幸的世代。父母们担心学校教的东西将来不够用,于是疯狂加码。面对千禧后们的未来战争,储备多少兵器似乎都不够用。 203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经济第一大国。至少主流经济学家们是这么预测的。我们姑且认可这个美好愿景。只是对某些中国人而言,伴随而来的并非风光,而是焦虑。届时,中国人口红利耗尽,中国独特的倒金字塔人口结构让当下每位父母忧心,对子女投资的回收遥遥无期。 当下父母的焦虑,是未来竞争压力的预演。目前高昂的教育成本与低落的就业状况双重困境,无疑加剧了这种焦虑,并导致恶性循环。 2030年的世界什么样? 拉丁裔将成美国最多人口,届时很可能是拉丁裔总统当政。就是说与老美打交道,除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外,还须兼顾西班牙语。日本人口不再是纯正的大和民族,就像今日德国早已不再是单纯的日尔曼民族,2030年德国总统是土耳其裔的也并非不可能。印度人口将达14亿,人口结构年轻,富有创造力,印度世纪如日中升。 世界人口将逼近80亿,呈现一片银发现象,人口结构老化,社会抚养成本上升,人口生产力下降。人均寿命超过100岁的国家会出现。生物医药科技将推出智能药物,真正做到对症下药,防病未然。 汽车、微波炉甚至鞋子都能成为互联网接收终端,资讯接收实现无时无刻和无所不在。全球气温上升,导致海平面上升6至11厘米。人类将遭受更多的暴风雨、飓风、龙卷风的侵袭,并频繁地遭遇严重旱灾和洪灾。 2030年的中国什么样?好预测是,中国荣升世界经济第一大国,中国经济总量将超过第二位的美国50%,是第三位的印度的两倍。坏预测是,中国人口性别比例失调,将有4000万光棍汉找不到老婆,到朝鲜或越南邮购跨国新娘成为新时尚。 2030年人口红利即将耗竭,中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预计将增至4亿左右,相当于现在欧盟15国的人口总和;从目前15个劳动力供养1个老人变为3.3个劳动力供养1个老人。子无力孝,父无法慈。养老院将成为中国第一大服务产业。 8421家庭结构(8个老人,4位父母,小俩口加1个孩子)令千禧后们不堪重负。社会上弥漫着一股浓重的老人味儿,任何社会变革都会受到顽固抵抗。同时老而不死是为贼的愤老情绪在年轻世代中蔓延。 京沪穗这等特大城市中国将达十座以上。大城市人一方面忙于漂洋过海,另一方面又不肯低就低职位的工作,某些岗位无人应聘,年轻人从找不着工作变成不想工作,于是出现农民填城现象。可见,农民工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更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 买房不再难,卖房租房倒成了难题。房子会像电器一样大打价格战,买一送一,买大送小,因为每个新世代手里都有超过3套房子(爷爷的1套,父母的1套或无后的姑姑1套,自己1套)。 80后面临才啃老又养老的未来,千禧后则永远啃老。他们面对的世界更热、更平、更挤,能应对自身的问题已难能可贵了。 千禧后们成长的烦恼 对,就是他们,新世纪第一个十年出生的这批人, 相信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的一代 ,看日本卡通长大的一代,从小就酷爱玩拼装车的一代,视肯德基、麦当劳美味过海鲜山珍的一代,背诵《弟子规》、《三字经》和新东方英语的一代,被父母拉去上各类补习班、强化班的一代。 现在父母们所有的努力可能会走向反面。好比学钢琴过剩,拉二胡的倒成为稀缺节目。各种个人技能同质化现象依然如今。更要命的是,只注重个人技能培养忽视团队合作,统一意见成为千禧后们的第一难题。作为团体,他们可能成不了任何大事。 千禧后与国外同辈人完全处于同一竞争平台。 美国人从小被训练能查资料写独立见解的论文,野营中独立处理生活问题;中国人从小背标准答案,考试要大人陪伴,野营要大人陪伴,找工作要大人陪伴。他们感到自卑。他们怨恨父母和老师把自己教成这个德性。 当下,教育已沦为一部利益机器,它不知淘汰了多少个比尔盖茨,毁灭多少创业的种子。从小学到大学,灌输教育的极端就是学生只面对一个标准答案这是老师最偷懒的一种教学方式。不仅体制内如此,民办学校亦如是。大一统与高考接轨的教育管制令中国人缺乏独立思考,缺乏想像力,没有诺奖得主是必然结果。 21世纪的教育要带给学生什么? 西方教育以哈佛为例,希望学生毕业后能够:第一独自探索世界;第二建立对知识的好奇;第三具备探询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能把找到的解决方法与他人沟通;第五培养创造力,用崭新方式看问题。 这五条似乎没有一条在中国现行教育体制内。 一直以来,中国存在着两套人才评价体系:一个是现行教育机构+体制内单位,另一个是西式教育+跨国公司;而民营企业的评价指标则只是实用两个字。 据闻北大、清华处级以上干部的子弟或教授的子女,多数都被送往国外。中国最高学府尚且如此,何况其他?同时,国内失败教育制度仍在培养一批批高分低能最终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中小学仍借各种名目敛钱。学校忙于巧立名目收费,如何教育得好学生?批评现行教育体制者认为,其实最应教授的是德育与美育,而不是技能。 我们正培养一批批有知识、没文化的后代。 考上大学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高考不如直接就业,有条件的则选择直接到国外求学,今年中国人用脚投了票,表明对现行教育正失去信心。但更多人则是无可奈何,对高考这部绞肉机和奥数这种利益游戏,反抗不如顺从。就像那位终于扛不住的朋友一样,对强大的现实缴械投降。 中国自古也有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常识。负责的老师懂得,怎么教比教什么其实更重要。要知道,到了2030年,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当知识让电脑代劳,社会稀缺的是摆脱困境的想象力; 方法比知识更重要 ,知识是学不完的,但方法就这么几条,多少年后学生忘记老师讲过什么,却忘不了教过的方法; 心态比能力更重要 ,如果不懂合作,一个千禧后的能力,无论学过的强化班再多,也打拼不过美国人、印度人甚至越南人的团队。 当下,经济学家呼吁创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否则中国难以在这波危机中自拔。远虑千禧后们2030年面临的国际与国内竞争,近忧现行教育模式,改变在所难免。要是你的法则让你沦落到这个地步,那这个法则还管用吗?这句话来自美国电影《老无所依》,也适合今天中国的父辈们。 function showMiniAd(){ var vn = "tinfo"; var dataURL = "http://t.sohu.com/third/user.jsp?passport="+window._xpt+"&vn="+vn; new LinkFile(dataURL, { type: 'script', noCache: false, callBack: { variable: vn, onLoad: function(){ var data = eval("(" + vn + ")") if(data != null && data.status == 1){ var userLink = data.url; //var userLink = data.icon; $('miniAd').innerHTML = " 我正在玩搜狐微博,快来“关注”我,了解我的最新动态吧。 "+userLink+" "; $('miniAd').show(); } }, onFailure: function(){} }}); } showMiniAd();
个人分类: 关注教育|2211 次阅读|1 个评论
科技馆科学乐园的票价儿童不应高于成人
黄安年 2010-3-6 21:34
科技馆科学乐园的票价儿童不应高于成人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3 月6 日发布 中国科技馆内儿童乐园的票价有点怪 , 儿童每人 20 元 , 成人每人 10 元 , 任何人一视同仁,没有优惠。票价没有区别对待本不合适,儿童高于成人更不合理。 科学乐园本意专为 3-10 儿童设置, 展示适合儿童特点的科技内容 , 注重儿童和家长的互动 , 激发儿童的好奇心,从小培养儿童对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和拥有较多的科学幻想。既然这样,对于包括广大农村和低收入家庭儿童在内提供较低大票价,以便更多吸引广大儿童前往参观 , 现在的票价高于成人这样做合理吗? 3-10 岁儿童参观从理论上和行政规定上必须有成人带领,因而如果成人 20 元 , 儿童 10 元 , 对于科技馆的门票收入并无妨碍。现在这个规定可能将一些儿童拒之门外,而不带儿童的成人却享受了比儿童要低一办的票价,其结果儿童乐园里的承认可能超过儿童 , 这样的结果恐怕是科技馆管理者所不愿看到的。 在美国的科技馆里 , 门票是区别对待的 , 对于儿童更是优惠 , 三岁半的幼儿手门票的现象并未看到,这种现象在我国的科技馆看到了 , 实在令人费解。
个人分类: 教育改革思考(07-11)|4475 次阅读|1 个评论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malidan 2010-1-19 19:59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小时候遇上同村有人虐待老人的事时,父亲就会讲这个故事:以前有一个老奶奶很老了,老的走不动,老的只能吃不能干活了。有一天她的儿子就用一个背箩背上她,叫上她的孙子。一直把老奶奶背到深山老林中去,然后把老奶奶扔在那里。孙子在离开前执意把背箩背回。他父亲不解的问:你还要这个背箩干嘛?孙子:到你老了时我用啊。做父亲的听了这话就一言不发的把老母亲背回家中赡养。小儿子的话如一记警钟,及时敲醒了父亲。成人对待老年人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明天我们的儿孙对我们的态度。 曾在一文章中看到一对年轻父母问孩子:我们老了你养我们吗?孩子:我送你们去养老院。我们不喜欢去养老院。你们不是从小就送我去寄宿学校吗?还说是贵族的呢。一个从小就没能得到多少亲情抚慰,从小学就一直就读全寄宿贵族学校的孩子到他的父母老了,他不是让父母到养老院去,他还能? 如果稍稍留意我们就会发现,过马路闯红灯的几乎都是成年人;那怕是没有车辆,小学生几乎没有(最少我未见过)闯红灯,在公共场所吐痰的也几乎是成年人。小学生几乎也不会有。 孩子是张白纸,纯纯的净净的。如果我们成人都言行如一,不说一套做一套,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我们的明天才有希望。不然什么研究生博士后,没用的!思想坏了,心坏了的人,就如包装精美的所谓品牌三鹿奶粉。 一句话,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个人是 , 一个家庭是,一个社会是,一个国家更是。
个人分类: 杂感杂记|1295 次阅读|12 个评论
笑话,少儿不宜
李丕鹏 2009-7-3 03:26
睡不着,说我经历的逸事! 一 有次出差,坐软卧。同卧有两个一老一少的乘客,老者为先生,少者为靓妹(不能说小姐,那样会被你们误会的)。从穿着打扮和高级的牛皮旅行箱可以看出他们不是等闲之辈,应该归于金领之列。我这个人因为几次和同学朋友在去车站和机场前谈笑风生,而眼看着火车尾巴离我而去,以及迟到了3分钟而不能办理乘机手续,因此,我学乖了,一般都会早早就赶到车站或者机场。那次也不例外,我是躺在下层看着他们被送入卧室。他们放好行李后,靓妹对老者说:王老,你年纪大,睡下面,我睡你上面。老者急忙说:尽管我老了,但哪有让女同志睡上面的。,就这样,两个人尊老爱幼和维护妇女地位和利益般的相互争着要睡上面。我实在看不过去了,就搭话:我是男同志,也算年轻。我睡上面,你们睡下面吧!话音刚落,没想到一个白眼从靓妹脸上射向我!我赶紧把头转向墙里,一夜没敢翻身。 看来学雷锋,也要看准时机和场合阿!!! 二 今天,我乘坐海航航班。说是海航,其实不是海航的飞机,是华帝公司的737-400,我坐的是过道处的D位。由于连日奔波,我上飞机后就迷糊了。忽然,感觉有人在耳旁说话,我睁开眼睛看到空姐站在我身边,正递给旁边的乘客一份资料。空姐看我醒来了,也就要给我一份。我一看是办理会员卡的资料,就说:我有了。空姐有点不相信地问道:我才拿给你,你就有了?我说:我真有了!她又问:你有多久了?我说:我有金鹏好几个月了。其实,我的金鹏卡早已到了还金卡的时候,只是我根本不关心这个,从来没有去兑换过什么奖品或者机票,也没有升级过。但是,我真觉得靓妹不是很相信我真有金鹏卡,当时我真想掏出金鹏给她看看!想想,还是算了,何必在这些事上较真阿! 三 在机场候机室,经常能遇到关心我们的女性服务人员。记得以前是elong,现在成了携程。每次遇到这个时候,我就先下手为强,急忙说:我已有了。不过靓妹很是认真,继续问道:你是电话还是上网订机票和酒店。我说:有时候用手机,又是上网。接着,她就拿出她那很高高级的PDA的笔,要我的电话号码,输入进去看有没有我!好多次这样了,后来我干脆从皮夹里拿出elong和携程卡,让她相信我的诚信 说心里话,这些服务确实给我们带来了方便,并节约了经费。去年,我出国就是在elong订的机票。因为询问了好几家机票代理处,最后还是elong 的便宜不少。在资源节俭型的今天,这样的好事,有人主动送上门,我想很多人,尤其像我这种吝啬经费的人,肯定是特别欢迎和感谢的! 因次,如果我没有,我肯定会需要的! 还有,就是陪吃河豚,导致我们误了飞机!都是馋嘴惹的祸!这个笑话以后再说吧! 时间不早了,明天还要上一个小岛看看蛙儿!
个人分类: 研究生教育|3302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6: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