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农民工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农民工

相关日志

贺农民工的孩子考上北大考古系
kd652 2020-9-4 02:42
继半月前我发了自己高中老同学的外孙女以689分“强基”资格考上北京大学物理专业,并且 在八月底报到: 今天再转发一则农民工的女儿以676分考上北京大学的消息,详情见 https://mp.weixin.qq.com/s/1h-tmSnNAMHlL7oiRyuJ9A 本博主按: 曾几何时“阶级固化”之说甚嚣尘上,本例就是就是对此谬论的有力回击! 正是: 阶级固化 骗人鬼话 让穷安穷 让富总富 穷则思变 富或生腐 天地轮回 无人可阻
个人分类: 思路|2150 次阅读|0 个评论
东莞图书馆为农民工服务的理念
libseeker 2020-6-27 08:07
圕人堂文摘 2020年6月26日上午,圕人堂围绕“一个农民工的留言:余生永不忘东莞书香”话题,展开了系列讨论。图谋也表述了个人看法:“实际上这位作者确实是非常有智慧的。情深景真引起广泛共鸣。‘农民工’一词,一是其自我的身份认同,二是其个人的境遇代表着非常庞大的群体。那一纸‘陈情表’,会引发更深层的思考,促进相关方面更好地重视农民工群体的民生问题。东莞曾被称作‘最佳打工城市’,是农民工较多的城市。东莞图书馆在为农民工服务方面确实做了许多贴心、暖心的工作,印象中之前也有相关报道。农民工的文化需求与信息需求,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摘编东莞图书馆为农民工服务的理念。 信息来源:顾晓光编著. 拥书权拜小诸侯 图书馆馆长访谈录 . 北京:海洋出版社, 2014.05:180. 访谈时间:2012年12月18日。顾晓光时任《数字图书馆论坛》执行主编,为刊物采写馆长访谈。李东来馆长198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分配至辽宁省图书馆工作。2002年作为高级人才引进担任东莞图书馆馆长。 顾晓光: 东莞地区的民众构成是非常有特点的,与这座新兴的城市一样,居民的平均年龄也非常年轻,但同时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占到一半以上。这种外来人口居多、年轻人居多和教育程度偏低的轻工业城市并非东莞的特色,但却是非常有代表性的。请问面向这些主流人群的服务上,你们在资源采购、服务方式上是否也有些不同? 李东来: 首先,图书馆要有专业精神,我们要将《公共图书馆宣言》里平等服务理念贯彻始终。我们通过办证可以看出,读者群体和城市居民整体构成比例差不多,我们对于本地人、外来人和残疾人都要提供一视同仁的服务,这是基础。没有必要强求去做一种刻意地区分。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服务不细化也是不对的。读者的细分过程就是我们服务深化的过程。外来务工人员大多是来自农村的二代务工人员,比起父辈来,他们有基本文化素质,我们不能看低他们的水平。我们曾经办过粤语培训班,就是照顾外来人员。对读者平等对待,又要考虑到某些特殊群体的需要,来提供相应的服务。 对于图书的采访,要和整个城市的需求来对应,通过专业精神来保证。作为一个制造业为主的城市图书馆,我们会多增加相应的课件和视频,这既是城市需要,也是人群需要。
个人分类: 圕人堂|258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为什么多花钱购买真有机食品
蒋高明 2019-9-1 17:43
为什么多花钱购买真有机食品 蒋高明 有人说,既然用 “六不用”技术(即不用农药、化肥、除草剂、地膜、人工合成激素与转基因种子)生产出来的粮食或蔬菜,产量并不低(有些会低,如反季节种植的黄瓜和使用三层膜与生长调节剂种出来的生姜),为什么消费者还要多花钱购买呢?是不是多交冤枉钱?交了那些挺转人士所谓的“智商税”? 其实,消费者并没有多付出什么,而是将食物还原为食物本来的价格。试想一下,过去 40年来,城里人的增加了100-200倍了,而农产品仅提高了4-5倍,这样的价格合理的吗? 俗话说,买的没有卖的精。即使目前农产品那么低,也还是有的赚的(当然,不能遇到农产品滞销,目前农民种地没有定价权)。比如亩产十万斤的黄瓜,即使卖 5毛一斤批发,也还是大赚的(其实是卖水,黄瓜含水量95%)。至于用什么方法,才能将黄瓜产量提得那么高,问问一线种植反季节黄瓜的人就知道了。 如果不用农药、化肥、除草剂、激素,也不使用地膜,顺季节种植,昆虫自然授粉,产量是肯定没有那么高的。那样种植出来的黄瓜,没有农残,能够产生种子,风味是自然的,营养是对身体有益的。农民多付出的劳动,如果还是卖五毛一斤,自然没有人愿意按照生态或有机的办法生产。 再如除草,如果用除草剂,十元一亩地就搞定了,而人工除草呢?没有 100元是搞不定的(一遍)。10元和100元,付出是不一样的。很多人天真地认为农民的劳动力不值钱,农民就应当穷,这是非常错误的,长期下去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当大城市里的小时工每小时 30-50元的时候,你还能够让农民在农业上的投入像20-30年前那样低吗?农民在城里打工是劳动,在田里劳作也是劳动,其回报不应当像目前那样相差10倍以上。 正是由于以上的原因,农民才抛弃种田,背井离乡进城去打工。目前从事农业的人口平均年龄接近 60岁了,农业后继无人,连种子都不留了。农业之所以不被人看好,就是因为农民只要向土地投入优质劳动力,就会赔钱,那只好借助于科学技术。 借助什么样的科学技术呢?无非就是化学技术与机械技术,后者尚无可厚非,而前者呢?进入到食物链中的农药、除草剂、抗生素、激素、重金属、塑化剂、微塑料、防腐剂、增稠剂、增甜剂等等,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你花多少钱才能够取出来?能够取出来吗? 医院里人满为患。农民在土地上少投入的时间,医生在医院里补上了,但医生的收入可不像农民那样低,医生在病人身上花的时间是每小时以百元、千元乃至万元收费的。更关键的是,面对人体内的毒素并由此引起的病变,医生也是无能为力的。 最后用一个冷笑话结束本文。 有一菜农每天进城卖菜,傍晚收摊。这天生意不太好,剩了不少。菜农担着剩菜,一出城就倒进沟里了。一城里人见了问: “倒掉多可惜,回家喂猪也比扔了强吧”。菜农说“喂猪不行,有农药的”。城里人反问道:“为什么进城卖呢?人吃了岂不更不安全?”。菜农答:“城里人不怕,他们有公费医疗!”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2480 次阅读|0 个评论
外国学者在美国相当于农民工进城打工的境况
热度 7 jiangjiping 2018-1-29 19:01
外国学者在美国相当于农民工进城打工的境况 蒋继平 2018年1月29日 外国学者是指在美国以外世界各地具有一定技术专长或者学位文凭的人。这些人到美国求学或者做访问学者, 在获得美国大学的毕业文凭后或者完成访问学习的任务后继续留在美国, 并且以外国公民的身份申请在美国工作。 因为他们是外国人, 要想在美国合法工作, 必须首先获得一份临时工作许可证, 然后经过一段时间,要是一切顺利的话, 可以申请永久居留证, 最后来, 申请归化, 如果成功, 就可以成为美国公民。 这个过程通常至少在10年以上。 这些外国学者在还没有成为正式公民的这段时间里, 他们在美国的处境就相当于中国的农民工刚进城打工的前几年的景况一样。 他们的相似之处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身份: 外国学者在美国, 非公民身份, 不能享受美国公民的合法权利; 农民工在城里, 因为是农村户口, 不能享受城市居民的合法福利。 其次是生活方面:绝大多数外国学者是单枪匹马来美国的,他们刚开始的几年过的是单身汉生活,他们没有亲人在身边;大多数进城打工的农民工一开始也是以单身汉的身份在城里生活, 没有亲人在身旁。他们必须要经过一段时间, 等自己在异国他乡扎下根以后, 慢慢地将至亲接到身边一起生活。 再者是工作种类。 因为美国的许多待遇比较好的工作一定需要美国公民的身份才能担任, 所以, 外国学者根本没有机会去申请这样的岗位,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只能在一些比较普通的岗位上任职。 在科教界, 这些学者中的大部分可能以博士后的身份奋战在科研第一线,是真正的科研苦力。 农民工在城里打工, 绝大多数也是属于体力强度比较大的工种, 干的是苦力活。 最后,一些适应力比较强的外国学者就在美国定居, 安家乐业, 归化成为美国公民, 那些适应力较差的就回各自的祖国。同样,农民工中那些适应力比较强的就在城里扎下了根,成为城市的一份子, 那些适应力较差的还是回到故乡过农村人的生活。
个人分类: 现象分析|6364 次阅读|27 个评论
蜘蛛人
suqing1961 2017-10-14 08:55
蜘蛛人,通常是指那些攀爬在城市高楼外墙上进行清洁工作的工人。他们常常仅靠一根保险绳和一根作业绳就把自己悬挂在几层、十几层甚至几十层高的大楼外,凭借自身平衡能力,像蜘蛛一样缓缓下滑,清洗楼层的玻璃和外墙,因而被人们称作蜘蛛人。 前段时间,在楼顶上见到一群年轻的蜘蛛人,他们将帮助我们单位的大楼清洗外墙。通过交谈得知,这些蜘蛛人来自四川大足农村,为养家糊口干上了这份危险的活。看着这些年轻人快乐地工作,我写下下这首诗默默地为他们祝福:保重,一生平安。 蜘蛛人 把性命紧紧栓在腰上, 从此,工作变得飘飘荡荡, 亲人们的心总是悬在半空。 美其名曰:高空作业, 天天高高在上, 赞美你的人却没有谁愿意效从。 空作业或许是真的, 干了那么多玩命的活, 钱袋子经常还会空空瘪瘪。 说你是蜘蛛人比较贴切, 人,谁愿意整天在垂直的玻璃上爬行? 只有蜘蛛不知恐惧地在半空中吐丝营生。 即便是长了像蜘蛛一样多的手和脚, 一不留神,一家人的饭碗 搞不好也会摔碎在地。 更多文章请阅读本人微信公众号:
个人分类: 信笔涂鸦|4381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为什么馒头比棒子面窝头好吃?
热度 13 zhengyongjun 2017-5-30 10:18
前几天,回了一趟老家,去探望老人。 沿途看见,路两边一望无际的麦田,麦子已经黄梢,一片喜人的丰收景象。 改革开放前的困难时期,这个时节青黄不接,是农民的日子最难熬的时候。 记得小时候,每到这个时节,父亲便东借西凑借点钱,去公社粮所买返销粮(玉米)度过这个饥荒的季节。 我们啃着母亲蒸的棒子面窝窝,问父亲为什么不买麦子面呀?麦子面多好吃呀。 父亲笑笑说,麦子面贵啊。 我们问,为什么麦子面比棒子面贵呀? 父亲说,麦子九月播种,出苗后分蘖、越冬、返青、起身、拔节、挑旗、抽穗、开花、灌浆,等到第二年的五月成熟收割,生长期 250 多天,历经风霜雪雨,我们才能吃上麦子面。 父亲停顿一下接着说,收了麦子种棒子,夏天温度高,庄稼长得快,生长期 70 多天,秋收就掰棒子了。 父亲总结说,这就是麦子比棒子好吃而且价格贵的原因。 父亲一生都信奉这个道理:人吃苦不是坏事,不吃苦中苦,哪知甜中甜。 记得好多年前,有次回老家过年,我和邻居二哥喝酒聊天。 当知道我工资三千多,他愤愤地说,你们大学老师,风不打头雨不打脸,一个月工资收入,赶上我全家一年的收入了。 我把我父亲当年的话搬出来讲给他听。我说哥啊你小学没读完。俺自己跟麦子一样,热桌子冷板凳,读了三十多年的书,才敢站到大学讲台上。 二哥幽幽地说,你的意思俺就是个棒子呗。 这次回家,又遇见邻居二哥了。他现在上海打工,挖地铁,这次是请假回老家收麦子的。我问他工资收入情况,他说每月一万多块钱。 我说,嗬!比我工资还高啊。 二哥笑笑说,兄弟,你是教授,哥的工资再高,俺也是个棒子啊。 尴尬!尴尬!十分得尴尬啊! 现在,老皇历开始翻篇了。玉米的价格,去年一度高过小麦。 这几天,复旦教授气不顺,跑到网上晒自己的工资单。科学网上几位博主也跟风高谈阔论一番。 好多次场合,我把这段父子对话讲给学生听,好饭不怕晚,鼓励他们走考研之路,提升自己的价值。 我现在心里暗暗叫苦,俺鼓励学生考研,是不是误人子弟啊。 ——图片来自网络,无商业目的
个人分类: 闲言碎语|6258 次阅读|17 个评论
农民工进银行脱鞋取钱令人感慨
热度 6 姜文来 2016-10-27 17:34
农民工进银行脱鞋取钱令人感慨 姜文来 大学生小张在雁翔路附近一家银行看到的一幕让他动容:一农民工在进入银行前,脱掉鞋子,然后跪着去ATM机前进行操作。农民工说,他的鞋太脏了,会弄脏地面,不想给保安带来不必要的麻烦。(10月27日《华商报》) 我看到这个这个新闻和画面,心里很震撼,像打开了五味瓶,酸甜苦辣一起涌上心头,甚至一时难以用语言来描述。 农民工脱鞋进入银行,其用心就是防止将地面弄湿。看着整洁刚拖过的地面,面对自己一鞋泥,他没有想到自己是顾客是上帝,而是想到别给他人添麻烦,宁可自己受委屈,也不给保安添乱,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如果是一个城里男人会这么做吗?我在被农民工高尚行为感动的同时,心里是酸酸的痛,这一脱脱出了城乡之间的差距,我为农民工这一行为点赞的同时,也期待着这样的事情永远不会再发生,期待农民工有尊严地进入银行成为一种常态。 我认为保安的行为是甜甜的。当农民工想脱鞋进入银行的时候,保安对农民工说“没事没事,你进去,一会儿我再拖一次”。保安没有对农民工横眉冷对,表现出极大的宽容,对农民工很理解,让我感到欣慰,事情在相互理解中发生了,令人感动。世间的事情多一份理解,有什么事情不能妥善处理?向这个保安表示敬意!因为你的善行和善语温暖了农民工,让世界充满了爱! 我也深深地体会到了农民工的苦。一脚泥是农民工苦的外在表征,实际上农民工很辛苦,不仅工作苦、生活苦,而且心里很苦。城里脏活、累活几乎让农民工包了,从天亮到天黑,辛勤地劳作。他们的生活很简单,吃馒头就着大白菜,喝瓶啤酒算改善生活,拿到手里的钱舍不得花,算计着给孩子、婆娘和老人买些喜欢的东西。他们的内心更加煎熬,远离亲人,承受着难以想象的思亲之痛。农民富了,中国才算真正的富了,农民工消失了,中国也就更加富强了!农民工也不用再受这份苦了! 城市的幸福生活是由农民工织造的,高楼大厦由农民工亲自修建,他们修建了那么多楼房,哪间楼房属于自己?他们盖起来那么多漂亮的学校幼儿园,自己的孩子却在农村上学甚至无学可上。他们每天为市民送去各种各样的服务,包括饭菜等,可他们自己能享受的有多少?尽管如此,还有一些所谓的城里人瞧不起农民工,认为他们脏乱、素质低,冷眼看农民工。说句辛辣的话,没有农民工,城里的生活将一团糟,没有农民工,城里人连吃饭都成为问题。人是生而平等的,尽管现实上存在贫富不均和户籍的差别,至少在人权上农民工和城里人平等的。 在农民工脱鞋进银行取钱的背后,隐含着许多社会问题,我为农民工和保安点赞的同时,也殷切地期待社会更关注其背后深层次社会问题,改善农民工的生存条件,让他们享受城里人的待遇,让农民工和城里人一样共享中国发展的幸福!
8089 次阅读|5 个评论
如果参加社保和医保,农民就可以享受市民的社会福利
jiangming800403 2016-10-2 19:43
城市和农村最大的差别是什么? 博主回复(2016-9-2910:04):现条件下,经济和发展水平的差别在世界范围内都普遍存在,但是在我国尤为突出的城市和农村区别在于制度,以及制度背后绑定的社会福利。 -------------------------------------------------------- 赵建民 2016-10-219:21 农民如果参加社保和医保就可以享受市民的社会福利,但农民似乎更愿意参加保障低、但保费更低的新农保和新农合,因为社会福利的本质是羊毛出在猪身上。 实际上,很多煤老板早年也是农民工。
个人分类: 人口与城市化|2450 次阅读|0 个评论
农民工:中秋放假,国庆加班
fqng1008 2016-10-2 11:04
前些时中秋节,轮到我门诊。 楼下的建筑工地(地下2层,地上23层的住院大楼)静悄悄, 他们放假了,一些家庭在团聚。 今天又是我的门诊,楼下工地一派繁忙, 大塔吊上上下下,钢筋工来来往往, 他们在国庆节为我院建设献厚礼。 中国特色,转型期间的农民工, 但愿这个称呼早日消失,与城市化一起向前......
个人分类: 谈情说爱|1971 次阅读|0 个评论
谁是这座城市最后亮起的那盏灯?
热度 2 urbanhealth 2016-9-28 22:22
厦门台风袭击后的灾后电力恢复的先后顺序,让我们知道谁是这座城中最后点亮的灯。 1,这个城市最后亮起的那盏灯。 厦门被台风莫兰迪袭击后的第六天,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造成当地大面积断电、停水。2016年9月20日,【厦门电网头条微博】报告说:“厦门85%停电户恢复供电啦!厦门市人民政府19日晚间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20日全市将全部恢复通水,98%的因灾停电户将恢复供电。” 然而我所知道朋友当中,就有人在20日还没有恢复供电和供水,也许这些朋友就是最后的2%。这些朋友都是外来的务工人员或者说是”农民工“,没有本地户口,更没有自己的房子,他们生活的地点都属于城中村,由于缺乏规划和政府的支持,这些地区的城市建设明显差于有周边政府规划的地方。 当城市里的灯火,在夜幕降临时,一盏一盏的点亮时,也许我们不会发现外来务工人员的住处依然遗失在黑暗中。然后在黑暗中,他们跟本地人都生活在同一个城市,却生活在完全不一样的居住环境,他们生活在基础设施,医疗条件和卫生状况最为薄弱的地区。 2,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 从小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往往对农村生活充满幻想,时不时脑海中浮现出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田园美景。当年陶渊明逃离都市生活,放着在县衙门的高级公务员不做,而回到老家去当农民。显然不是因为农村户口或者在城市找不到工作,而是心灵的感召,是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一种洒脱。 但是,现在留在农村的农民大都是老弱人群,由于大量年青人口的迁移,农村人口的老龄化比城镇严重的多。统计资料表明,农业劳动人口的老龄化会随着年轻人口的迁移而进一步加剧。从事农业的大部分是中老年。人民日报的一篇文章《农民老龄化之后 明天谁来种地?》中报道,重庆一位种植合作社流转了800多亩土地,但从事种植的农民平均年龄在65岁以上,为了防止患有高血压农民在种植时发生意外,合作社专门买来血压计,下地前要先给农民量血压。 这些老人选择留在农村的,往往是无奈之举。因为他们的年纪和教育水平无法在城市中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他们到城市只能从事最低端,而且有损健康的工作。如李迅雷的文章中提到的两个例子,园林养护工人,“据园林管理处统计显示,450名园林工人平均年龄为60岁左右,月工资1000多元”(摘自《永康日报》2012年5月24日)。环卫工人,“来自贵阳市城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该市有环卫工1.2万余人,其中一线临时聘用人员约1.1万余人,占总人数的90%以上。而他们中的90%又来自偏远农村,多为女性,文化程度低、年龄结构偏大,45岁以上的占70%,部分人员还有轻微残疾”(摘自中国新闻网2012年7月15日)。 年青人不愿意留在农业,最主要的原因是收入太低。现行的户籍制度对土地买卖的限制,使大规模种植农场主模式无法推行。与非农行业的人均收入相比,人均的农业收入还是太低。当然因为地理条件所限,中国还无法达到像美国或者欧洲那样的土地规模,然而跟我们的近邻日本,韩国相比,我们也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根据李迅雷的估算,2009年,日本农民的人均耕地面积是中国农民人均耕地面积的4倍以上,韩国也是中国的2倍多。现在,农业土地虽然可以转让使用权,但是农民在租地上的投资积极性并不高。根据朱喜等人2011年的研究,中国农业生产的要素配置存在显著的扭曲,内陆地区(相对于东部地区而言)的农户生产的土地规模扩大可提高劳动的边际产出,对农业生产有显著的提高,如果可以再调整生产中的资本配置的扭曲,中国农业总量的生产率可以再增长20%以上。 农业户籍制度与土地绑定导致的另一个阻碍农业发展的问题是农业补贴,目前中国的农业补贴数量非常大,主要包括四项直接补贴(即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2015年,不包含地方的配套资金,仅中央财政就支出1700亿,农业的大部分补贴其实是根据农业户口上分配的土地来发放的,而非根据农民实际耕种的土地。黄季焜的研究就表明,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对粮食生产的作用“是零”,并对土地流转有负作用。黄季焜等人2009年初对6省58个村庄1064户具有全国代表性的随机抽样调查。98%的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都是根据1998年、1999年核定的面积发放的,农民种不种粮跟是否拿得到补贴没有关系。补贴反而阻碍了土地流转,“一部分农民不敢租出去,怕拿不到补贴”,还有一部分农民,则把补贴“货币化”进了租金,流转土地者要支付更高的价格。相反,如果取消农业户籍制度,那么农业的补贴就自然根据实际农业耕地面积来计算。 3,挥一挥衣袖,不带走南山的晚霞 农民工,由于出生时的户籍是农业户口,就被定义为农民。哪怕他们从没有做过一天的农民,来到城市打工,也依旧被称为农民工。事实上,第二代农民工大部分都不是农民,他们从没有在家乡从事过农业劳动,也对农业没有任何兴趣,之所以把他们称为农民,仅仅是因为他的户口上写着农业两个字。他们往往是中学毕业甚至辍学来到大城市打工,或者从小跟随在城市打工父母生活在城市中。 现行的户籍制度还是依照1958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将城乡居民区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两种不同户籍,使得户籍制度成为城乡差别的分水岭。昨天,2016年的9月19日,北京市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将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据不完全统计,已经有30个省区市出台户籍制度改革方案,普遍提出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我们希望看到地方政府可以付诸实践,早点看到城乡二元户籍管理制度的终结。 农业户口是“一头连着土地,一头连着福利”,农业户口放开对土地的联系可以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率,放开对福利的联系可以降低城市间居民制度性的公共服务和福利不平等,总而言之。建立统一的个人社会保障卡,养老保险金全国统筹,医保费全国报销,全国低保统一补贴等,形成的新社会保障制度,才是未来社会公平,共同富裕的基础。 2009年,中国的农民工登上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成为《时代》周刊2009年度风云人物。作为唯一上榜的群体,《时代》周刊评价称,“在金融危机肆虐全球的时期,中国经济仍在高速发展,并逐步带领全球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首先要归功于千千万万勤劳坚忍的中国农民工”。然后他们的勤劳坚忍并不能改变他们户口本上的农业两字,更无法改变城市对他们的区别对待。7年后的2016年,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台风过后,当万家灯火在自然灾害的打击后重新点亮时,这个城市最后亮起的那盏灯,依然是为这个城市的发展,灾后恢复默默工作的农民工。其实他们并不是农民,他们虽然拥有土地,然而当他们离开这个村庄,到城市里去寻找更好的生活,只能挥一挥衣袖,什么也无法带走。 走出乡村,他们只有空空的行囊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终有一天,城市落日的余晖或许可以温暧这些异乡人。
3210 次阅读|5 个评论
七绝(仄韵 )八对夫妻同一室
热度 8 hcy98765 2016-6-18 10:25
七绝(仄韵) 八对夫妻同一室 凤凰网·资信·历史栏2016年6月16日转载了《太原晚报》题为《八对夫妻共居一室》之反映当地农工(有经济学家把他们称为“新工人阶级”)居住条件的系列照片。观后有感,戏为一绝。 八对夫妻同一室, 布帘相互遮私事。 谁言古国少文明 , 老外羡然伸拇指 。 (后两句或可为: “ 高楼座座入天云, 工仔生存何若此?” 欢迎指教!)
3884 次阅读|13 个评论
[转载]500名富豪身家超越2.77亿农民工
热度 2 nipy 2016-5-23 22:37
500 名富豪身家超越2.77亿农民工 , 劳动者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时间: 2016-05-23 09:19:11 来源:产业人网 作者: 5 月 4 日 ,新财富杂志发布了 2016 年的 500 富人榜。榜单显示:中国最富有的 500 个人拥有的财富总额超过了 8 万亿,准确的数字是 80191.5 亿元。 8 万亿是什么概念? 2015 年我国的 GDP 总量为 67.67 万亿元,也就是说仅仅是这 500 名富豪的财富已经占到了全国 GDP 的近 12% 。 500 名富豪的人均财富达到 160.4 亿元,较上年的 113.1 亿元增长 41.8% ,远高于上一年 25.7% 的增速。无论财富总额、平均财富、上榜门槛还是百亿级富人数,今年均创下了历史新高。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2015 年我国 GDP 增长 6.9% 创 25 年新低。为什么在 GDP 增速减缓、实业低迷的宏观环境之下,这 500 名富人们却实现了财富的逆增长?难道这些财富超过数亿人的富豪,其“才干”、“工作能力”,还有“需求”,是一般人的亿万倍? 2016 新财富 500 富人榜前十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国家统计局已经公布。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 2015 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以下简称 2015 年监测报告),从农民工月均工资的增速、人均被拖欠工资的比例、劳动合同签订率等方面的数据可以发现农民工的处境比过去的任何一年都更加糟糕。 2.77 亿农民工工资增长总额不敌 500 名富豪身家涨幅三分之一 2015 年监测报告显示,农民工人均月工资 3072 元,比上年增加 208 元,同比增长 7.2% ,增速同比下降了 2.6 个百分点。而最新的 500 富人榜却显示 2015 年中国最富有的 500 人财富的增长达 41.8% ,是其增速的近 6 倍。短短一年上榜富豪们的身价增加了 2.36 万亿。而中国所有农民工苦干一年,收入增长的总额还不如这 500 位富豪 2015 年身家涨幅的三分之一。这还没有算上为数众多不在榜单上的隐形富豪。况且这还只是一张 500 人的名单,如果将名单增加到 1000 人或者排一份 1 万富豪排行榜,那这张大榜单上的财富总额又会是多少呢?又需要全国农民工干多少年呢? 图片来源:面包财经 更让农民工生活艰难的是,工资收入增速在降低的同时,生活消费支出的增速却在提高。监测报告显示, 2015 年外出农民工月均生活消费支出人均 1012 元,比上年增加 68 元,增长 7.2% ,比上年加快 1.4 个百分点。生活支出上涨,一大部分原因是房租价格在上涨,居住支出占农民工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将近一半。 2015 年农民工居住支出人均每月 475 元,比上年增加 30 元,增长 6.7% 。 欠薪越来越多,讨薪却越来越难 虽然农民工工资增速在减缓,被拖欠工资的比例却在增加。根据 2015 年监测报告,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人均被拖欠工资为 9788 元,比上年增加 277 元,增长 2.9% 。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所占比重为 1% ,比上年提高 0.2 个百分点。自 2012 年以来,农民工被拖欠工资的比例就在连年增加。冷冰冰的数字也许无法形容农民工的处境到底有多艰难,但这一两年来愈演愈烈的讨薪事件可以做出最有力的解释。 根据《调查报告》整理的外出农民工近年来被拖欠薪的比重, 2012 年以来这一比重重拾升势。图片来源:面包财经 2015 年 10 月 26 日 ,全国高等学府北京大学校园里发生了一起建筑工人讨薪事件。几十名建筑工人举着写有“北京住总还我血汗钱”的牌子,喊着口号从新宿舍楼工地出发一路走。类似这样的讨薪事件已经屡见不鲜,但并没有多少工人可以获得媒体的关注,并最终幸运地讨回工资。 不少工人为了讨回血汗钱甚至付出了生命,例如周秀云、李家富。 2016 年 1 月 13 日 ,四川南部县农民工李家富在向海天建设公司讨薪时被活活打死 对欠薪问题的抬头,一些地方政府非但没有加强执法力度为工人讨薪,反而调转枪头对准手无寸铁的被欠薪工人。今年 3 月 16 日,阆中市人民法院在阆中市江南镇公开审判了一起讨薪案, 8 名讨薪工人因为围堵当地景区大门分别被判处 6 — 8 个月不等有期徒刑。事件一经曝光,舆论一片哗然。 一个月后, 4 月 22 日 ,郑州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上审议了《郑州市建筑市场条例(草案)》,禁止农民工以爬楼、爬塔吊、切断水电、冲击施工现场等方式来讨薪。无论是阆中政府的公开审判讨薪工人,还是郑州立法禁止暴力讨薪,都在释放着一个相同的信号: 以后农民工讨薪会越来越难 。 劳动合同签订率继续走低 除了面对工资可能拿不到的风险外,农民工的工作也变得越来越没有保障。自 2009 年以来,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持续走低。 2015 年与雇主或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的农民工比重为 36.2% ,比上年下降 1.8 个百分点,比 2009 年下降了 5.4 个百分点。另外,农民工签订一年以下短期劳动合同比上年提高 0.3 个百分点,短工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与之相对照的是,近年来“派遣工”、“外包工”等用工形式的规模不断增加,我国的用工制度变的越来越灵活。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 然而劳动力市场灵活的提高是建立在损害劳工利益的基础之上的。由于不签订劳动合同,雇主可以随时解雇工人。即使工人常年在某一企业工作,也可以被企业随便辞退而拿不到任何赔偿。此外,不签订劳动合同,雇主就可以逃避《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不给工人缴纳社保,不遵守法定劳动时间,不支付法定最低工资等。 农民工老了,养老却没有着落 自 2008 年以来 50 岁以上农民工的数量在逐年攀升, 2015 年,高龄( 50 岁以上)农民工总数已超过 4900 万,在农民工总数中的占比也从 11.4% 增加到 17.9% 。与此同时 40 岁以下的青壮年农民工占比则逐年下跌:从 70% 下降到 55.2% 。 图片来源:面包财经 2015 年,国内一些主流媒体报道了我国高龄农民工的生存现状,引起了社会对这一群体的广泛关注。将近 5000 万的高龄农民工大多数是在从事一些工资低、无保障的工作,集中在建筑行业和保洁行业等。当这些老一代农民工为中国城市建设贡献了二十年后,却因为年轻时企业不给他们缴纳社保,无法在城市退休,而土地上的收入微薄,他们只能继续进城打工,挣钱养老。 图片来源:腾讯 2014 年监测报告调查数据显示农民工中参与养老保险的仅占 16.7% , 2015 年监测报告没有公布社保方面的数据。假定 2015 年农民工参与养老保险比例不变, 2.77 亿农民工中也仅有不到五分之一的农民工缴纳了养老保险,剩余的五分之四农民工拿什么来养老? 500 人富豪榜与农民工监测报告赤裸裸地刻画出中国的贫富差距。富人不仅在经济层面跑赢了大部人,关键是,他们还在加速跑。而农民工们只能爬,并且举步维艰。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 http://www.hswh.org.cn/wzzx/llyd/jj/2016-05-23/37924.html - 红色文化网
个人分类: 有感而发|960 次阅读|2 个评论
阆中法院公审讨薪农民工背后的相关问题
热度 4 shenbinti 2016-3-23 17:11
阆中法院公审讨薪农民工背后的相关问题 【案情介绍】 2016年3月16日,四川阆中市人民法院在阆中江南街道办广场召开“公判大会”,对八名因涉嫌讨薪“妨碍公务”的农民工做出一审判决。相关媒体发布的图片显示,被告人游街示众之后,再被“荷枪实弹”押到江南街道办广场舞台集体宣判。八名被告讨薪农民工分别被判处6至8个月不等有期徒刑,其中两名宣告缓刑。3月17日,各大门户网站纷纷转载了“阆中农民工讨薪被判刑的新闻”。在当地媒体的报道中,“公判大会”的召开,让“不少群众表示自己接受了一堂法治教育”。不过此事经网络传播后,引发不少争议。网民、法律专家、自媒体等开始对阆中法院“公判大会”的做法提出了质疑。 【事件回顾】 据当地媒体报道,2015年8月29日,百余名民工聚集在阆中市某商品房项目部索要拖欠的工资无果后,大量民工在张某、戚某的煽动下,前往阆中市著名景区南津关古镇,并堵住景区大门,不准游客进出,希望以此方式向政府施压,达到索要工资的目的。江南派出所民警赶到现场,民警代某劝解在场民工曹某、欧某等人要依法维权,让开通道,方便游客通行,并向其指出正确维权途径。此过程中,大量民工不听劝阻,张某、戚某趁乱起哄,谎称“警察打人”,并煽动曹某、欧某等人将民警代某围住、抓扯、推搡,并强制将其挟持至市政府,以此迫使政府向开发商施压。沿途引来大量市民围观,导致交通要道堵塞,秩序混乱。事发后,曹某、董某、欧某三人被抓。张某在被公安机关网上追逃后,也随后到公安机关主动投案。其余四名犯罪嫌疑人在接到民警电话联系后,主动投案自首。检察机关认为张某等8人的行为性质恶劣,以妨害公务罪对其提起公诉。8名被告人在开庭审理过程中,对犯罪情节供认不讳,对罪名亦无异议。法院经审理认为,8名被告人以暴力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长时间在交通要道上对民警进行挟持,严重扰乱了社会管理秩序。故其行为均已构成妨害公务罪。法院最终决定对8名被告人从轻处罚,判处其6至8个月不等有期徒刑,并对其中犯罪情节较轻的两人适用缓刑。 根据当地媒体的报道,这次公开宣判大会成效斐然,“不少群众表示自己接受了一堂法治教育”。但在网络上,却是对“公审公判”的普遍质疑。3月18日,多家媒体刊发评论文章,对此次公判同持批评态度。 长江网刊发的评论直指“公判讨薪农民工是一次很任性的司法活动”。评论指出,像阆中法院这样,以威慑社会公众为目的的“示众”或变相“示众”的做法,脱离了审判公开的宗旨,且侵害了当事人的隐私权和人格权。 红网则刊发评论称这种公判行为是一种陋习,有违程序正义。评论同时还提出质疑:“在民工讨薪无果之前,政府有没有穷尽权力帮忙?在审判闹事民工之前,欠薪者拖欠百余名民工的工资问题解决了没有?又有没有受到法律的制裁?” 新京报亦针对此事发表社论认为,“公判”以群众大会的方式包装法院的公开宣判程序,在示众被告人形象的同时,也消解了法庭内司法应有的尊严。 多数声音认为即使这些劳动者讨薪的行为不当,当地政府与当地法院应该惩处不作为的政府部门和欠薪的企业,体恤劳动者的艰难,而不是惩处恐吓这些弱势的劳动者,因为,正常情况下,如果劳动者通过正常合法渠道能够顺利讨薪成功,自然不会选择这种过激方式。而从大多因过激讨薪造成触犯刑法的案例中都不看出,正是因为相关职能部门的不作为,通过司法途径却因证据或诉讼时间过长等问题,劳动者百般无奈之下最后才不得不通过过激手段。 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劳动法专家沈斌倜律师认为,目前,我国社会欠薪问题长期未得到有效的解决,劳动者讨薪难等问题不仅损害了劳动者的合法利益,也严重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制度的稳定;由于我国目前法律规制不健全,司法实践操作不力,并没有达到惩罚恶意欠薪者得目的,才会导致这类问题愈演愈烈。2011年2月25日我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中规定了欠薪罪,第276条中规定:“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有前两款行为,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在提起公诉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进一步明确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俗称恶意欠薪罪)的法律适用标准。但事实上,恶意欠薪入罪并不如所设想的那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此次事件中,如果这些农民工能够通过正常合法的渠道解决欠薪的问题,又怎么会采取过激的行为。如果有关部门及时处理,又怎么会发生此类事件。正是由于阆中的劳动监察部门、公安机关、司法机关不作为,使得农民工不得不采取过激手段讨要自己辛辛苦苦工作应得的血汗钱。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为何只去追究“过激”讨薪的农民工,而不去追究甚至刑责有关部门的“不作为”?公审大会这种恐吓老百姓的举动,不仅仅侮辱了公民的人格,甚至违背了程序正义,损害司法公正,还使得国家司法机关的公信力大打折扣,寒了老百信的心。 ----------------- 沈斌倜,女。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劳动法专家。沈斌倜律师长期从事劳动法律研究,以处理疑难劳资纠纷案件而著称,因在领域内的突出影响而受到CCTV、香港翡翠台、纽约时报、德国新闻社等海内外多家知名媒体专访。执业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南大街甲3号居然大厦18楼中闻律师事务所;电子邮件:shenbinti@aliyun.com业务电话:(+86) 15301115671(+86)13661313967;互动博客:http://blog.sina.com.cn/shenbinti
个人分类: 北京劳动法律师沈斌倜劳动法文集|4327 次阅读|9 个评论
农民工企业
xuxiujiang 2016-2-1 08:47
一个农民工如果进入现代企业。文明的机制会把他塑造成为一个高尚的人。这就是文明管理的神奇之处。而一个农民企业家的高明之处在于。他能把所有的人变成农民工。
1348 次阅读|0 个评论
天津港滨海新区有没有农民工?
热度 2 jiangjiping 2015-8-16 10:07
天津港滨海新区有没有农民工? 蒋继平 2015年8月16日 三天前天津滨海新区瑞海国际物流仓库发生大爆炸, 造成人员和建筑物的严重伤亡和损失。根据现有的官方数据,已经有104人牺牲。其中消防官兵占了很大的比例。 看到这些报道, 我心悲痛, 我为死者祷告, 愿他们在天堂安息! 看到这样的事故, 我的思绪不能平静。 现场的搜救工作难度太大。 所以, 具体的伤亡人数现在还很难确定。 我尤其担心在这个爆炸中心是否有大量的农民工。 他们都是属于没有正式编制的人员, 要是从偏远地区来的,没有编制, 没有档案,如何知道他们的人数和伤亡情况? 根据我的印象, 现在中国的许多实务都是农民工在干。 可是, 他们的身份地位不在正式的编制内, 在特发事件下, 很难对他们的处境进行及时的统计和报道。 我希望这个区域没有农民工!或者在附近的农民工兄弟们平安无事, 愿苍天保佑农民工兄弟们! 我更希望通过这次事故,提醒中国的执政者们要认真考虑农民工的待遇问题, 要将农民工的管理列入正式的档案记录中, 要让农民工享受同等的社会待遇。
个人分类: 国家时事|2894 次阅读|4 个评论
从农民工干活儿的模式看教育和训练的重要性
liwei999 2015-7-12 21:53
从农民工干活儿的模式看教育和训练的重要性。 作者: mirror (*) 日期: 07/12/2015 08:37:41 “中国制造”的问题在哪里?在指标上是反映在单位GDP的消耗大,在现场则是缺少对劳动力教育和训 练。 苦干,对农民工来说不是问题。而问题在于他们不会巧干。干同样的事儿,耗力应该相差不多,但结果有可能大不相同。干一件事儿,客人满意度很重要。尤其是在服务业,更是如此。比如说安装一个柜子,价钱固然重要,工期、完成度也同样重要。说好了1周后安装,到期既不来、也不与客人联络,显然就不合格了。 如何安装一个镜箱?如果是在一个平面上安装,只要注意到水平和高低就可以。但是在一个凹槽里镶嵌一个镜箱,事情就要复杂一些了:又多了一个对称的问题。也就是说要安在中间,不能一边缝隙大一边小。 如何安?农民工的做法是先在镜箱上打六个孔,把镜箱比划在墙上,用笔描出孔的位置。他们以为这个方法很好,殊不知镜箱在他们画孔时会移动(因为没有被固定),最后不能有好的结果。果然,安上的镜箱最后是偏的。 用尺子、用脑子,在做东西、安装东西时是最要紧的事儿。先在墙上打孔,然后再按墙上孔的位置和对称性的要求在镜箱上打孔,最后将镜箱安在墙上。这样的做法比农民工的做法也多用不了很多工时,但顾客满意度会提高很多。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2590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留守儿童自杀事件看中国私有化改革之路
热度 16 nipy 2015-6-15 21:52
从留守儿童自杀事件看中国私有化改革之路 毕节四个留守儿童自杀身亡的消息,令人心疼、发人深思! 显然,毕节留守儿童的悲惨境地并非毕节一地之情,而是全国性的,并且不仅是留守儿童,还有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的生活、教育、家庭婚姻等一系列问题都处于极度悲惨与无助的境地,也引发了许多严重的社会矛盾。当然这一切问题的直接起因是亿万农民离乡背井到城市为中国特色新生资产阶级打工的农民工潮,农民工为私营企业与老板打工是被剥削的廉价劳动力,他们自己的处境也很悲惨:工作不好找、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劳动安全无保障、劳动工资拖欠、住房困难(住地道、住窝棚、住集装箱均有报导),当然更谈不上 对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和家庭的照顾了! 那么为什么会形成这亿万农民离开农村进入城市打工的农民工潮呢?这显然是“改革开放”以来私有化改革的必然结果! 私有化改革,在农村解散集体所有制的人民公社、推行包产到户,虽然头几年受小农自发资本主义思想刺激,农业经济有一定程度发展,但这种小农个体生产肯定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规模生产的要求,个体农民由于家庭劳动力的差异,必然产生贫富分化,少部分较富裕农民通过土地流转集中较多土地逐步成为农业大户、家庭农场,实质上形成了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农庄。大部分包产到户的个体农民无法在自己小块土地上解决温饱,大批流入城市打工; 私有化改革,在城市对国有企业通过股分改制、破产变卖几乎一风吹的改制为私企,少数国企干部摇身成为私企老板,许多党政军学机关也括起一股下海经商风,利用他们原有的权力、地位、知识、关系也在国企私有化大潮中当上了老板和资本家,由此在中国迅速形成了一个新生资产阶级,加上开放拥入的大量海外、国外资本家,正好把农村私有化赶入城市的亿万农民工作为廉价劳动力占用(还包括国企改制时的下岗工人)。 农民工潮就是在这城乡私有化改革双重挤压下形成的!近三亿的农民工加上他们在农村的留守家庭,可能已超过中国人口的一半以上,他们本来是中国共产党依靠的最基本劳动群众,现在被推到被剥削、压迫的最底层,成了私有化改革的最大受害者! 由此我们也自然要问,为什么以消灭私有制为宗旨的中国共产党会自己推行私有化改革把毛泽东时代已经建立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体制重新改为私有制?这不能不从新中国成立、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来党内实际存在的走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道路的两系路线斗争高度未分析。 建国以来,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及时对民族资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农村全面实现合作化、建立人民公社,短短五、六年内在全国范围基本上建立了公有制的社会主经济体制。在完成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上,又及时开展政治思想领域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思想的阶级斗争,直至为防止资本主义复辟而开展的文化大革命。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以总路线为指导,以大跃进的姿态、充分发动群众,无论在经济、科技、军事及人民生活提高方面,都取得了史无前例的巨大成就,实践证明,以毛泽东为代表所走的这条中国科学社会主义道路是完全正确的,也是完全符全中国国情并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当然,在此过程中,党内也一直存在反对毛泽东路线的不同声音存在和干扰,如建国初期主张维持新民主主义秩序反对实时进行对民族资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一直存在合作化与单干、包产到户之争,在政治思想领域否认阶级与阶级斗争存在,否认资本主义复辟的可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夸大发展中的局部错误否定大跃进方向等等。 1976 年毛主席逝世以后,党内这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势力逐步抬头、发展,以 1981 年“历史决议”为转折,从否定文革入手推演到否定社会主义改造、否定大跃进,攻击毛泽东时代经济到了崩溃边缘,污蔑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吃大锅饭,劳动没有积极性。由此,“顺理成章”地、在中国社会主义大地上公开地、大规模地推行私有化改革、复辟资本主义。显然,这是建国以来党内两条路线斗争的继续。 毕节四个留守儿童自杀事件的原因与解决措施也引发许多不同看法:有认为是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不负责任或家暴,有认为是学校老师不关心,有认为是地方政府对留守儿童的关照、有关补贴不到位,为此好像还批评处理了一些干部,但我想这都不是产生这一悲剧事件的根本原因,因为这并不能根本解决亿万农民工长期离家在外打工受剥削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和社会矛盾。 据报导,我们李克强总理为此事还专门出面提出鼓励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工回家乡创业,这确实体现了总理和政府对农民工的关怀,但我不清楚总理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究竟是什么含义?按照当前毕业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流行说法,就业就是找个私企给老板打工,创业就是自己筹资办企业当老板。全国数亿在外长期打工、处景本来就很艰难的农民工,有几个有条件回乡创业自己办企业当老板的?即使有少数农民工回乡办企业当了老板,也只是在私有化改革的圈子里打转,恐怕难以解决亿万农民工困境的出路问题!所以我们还是真诚希望总理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还是要从私有化改革方向与党内两条路线斗争的高度来考虑如何解决农民工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与社会矛盾。我们知道,在中国农村解散人民公社、包产到户的私有化大潮中,仍然有华西村、南街村等一批村庄和共产党干部,抵制了包产到户的私有化浪潮,坚持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集体所有制的生产关系,并在新的历史条件和环境下,政社结合、工农业结合、城乡结合取得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巨大成就。那里的劳动人民群众,吃、穿、住、教育、医疗、文化及家庭生活都得到集体的依靠与保证。建议总理能够到这些真正社会主义农村作些认真调查研究,把这些坚持集体所有制的社会主义农村与以小岗村为代表的大部分包产到户私有化的农村做个实事求是的比较,参考这些真正社会主义实践样板,从顶层设计中对私有化改革方向做些根本的反思与调整,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可能还是有希望的! 有关链接 是谁逼死了毕节 4 名留守儿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2499-897883.html 私有化改革肢解了数亿农民工的家庭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2499-762654.html 人民公社好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2499-814732.html
个人分类: 有感而发|1778 次阅读|21 个评论
[转载]是谁逼死了毕节4名留守儿童?
热度 6 nipy 2015-6-14 10:57
是谁逼死了毕节4名留守儿童 ? 据澎湃新闻报道, 2015 年 6 月 9 日晚 ,贵州毕节 4 名留守儿童在家集体服农药自杀身亡。最大的哥哥 13 岁,最小的妹妹仅 5 岁。他们的父亲长年在外打工,母亲则被人拐跑。爷爷奶奶已过世,外公外婆年纪大了无法照顾孩子,只剩 4 个孩子在家中。 贵州省毕节市,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几年来却出了一件又一件与留守儿童相关的事件: 一个月前, 2015 年 5 月,毕节 7 名女童被老师猥亵。这些孩子年龄基本都在 6 到 7 岁,多为留守儿童; 2013 年 12 月,毕节 5 名留守儿童在放学路上被农用车撞死; 2012 年 11 月,毕节 5 个男孩在冷雨夜躲进垃圾箱生火取暖,结果因一氧化碳中毒死亡。最大的 13 岁,最小的 9 岁。他们全都是留守儿童。 与前几次的事件略有不同:这一次,四兄妹不是被害、意外死亡,而是喝下农药,用一种主动的方式离开这个并不接纳他们的世界。四个乳臭未干、甚至还不能理解什么是死亡的孩子,怎么就能做出这么一个决绝的决定 ? 我们不知道。有一位自称是 4 名死亡儿童亲属的村民说, 1 个月前, 4 个孩子因没有生活费辍学在家,家里唯一的食物是去年的玉米。平时,孩子们将玉米磨成玉米面,不用筛子筛干净,就凑合吃了, “ 因为太穷了 ” 。而孩子的父亲虽留了联系电话,却一直打不通。 当然有人会指责家长的不负责任,在这个越来越重视家庭、亲情,所有的媒体都在呼唤 “ 常回家看看 ”“ 停下脚步关心下一代 ” 的时代,居然会有狠心把孩子扔在农村、自己进城打工的父母,实在是与 “ 家和万事兴 ” 的主流价值观不符。 可是,当我们在城市中看到许多人打着不稳定的零工、随时可能被拖欠工资、受工伤没有办法治疗、即使拿到工资也仅仅够自己温饱的时候,即使他们是留守儿童的父母,真的还有底气去要求他们 “ 常回家看看 ” 吗? 对于冷漠的乡邻、支离破碎的农村社会生活关系的批判也是不乏的,青壮年劳动力进城、资本下乡,剪碎了原有亲和、稳定、和睦的村民社会网络,留下一个空心化的农村,只有孩子和老人孩子坚守。 然而当留守的村民们陷入了集体的贫困之中,自己的生存都没法保障,又怎么要求他们去关心乡邻呢? 当然,地方政府的不作为又可以拿来说一说。简单翻看一下毕节市政府 2015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民生建设这一点赫然占了大量篇幅:省级 “ 十大民生工程 ” 完成投资 145.43 亿元,市级 “ 十件重点民生实事 ” 完成投资 177.52 亿元、占年度投资任务的 101.99%……“ 减贫摘帽 ” 城镇新增就业 5.84 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 18.5 万人,被评为 “ 省级创业型城市 ” 等等,努力鼓励农民在本地就业、创业,却对大量外出务工人员留下的孩子不闻不问,极少有专门关注关心他们的政策。 不过细想想,外出务工人员创造的财富与价值都被劳务输入省份拿走了,为什么留守儿童这个包袱要让输出地承担呢?当地政府也是挺冤的。 或许是国家关于社会救助的法律法规不健全?这个指责在三年前几个孩子死在垃圾箱的时候就出现过。同时国家也确实出现了政策调整,然而并没有什么 X 用 …… 那么,到底是谁扔下了孩子?谁逼得他们不得不死?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伴随着第一批打工仔打工妹的出现,第一批留守儿童也来到了世间,原想着父母进城打工,获取更多的收入补贴家用,在农村的孩子会有更幸福的童年。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第一代农民工还取得了比较可观的工资,养活了自己,还能寄一部分回家,几十年后,现在农民工的工资却常常连自己都不够花了。 有个统计数据可以说明。我们都知道最低工资是根据当地消费水平和生活资料价格计算出来的。 1992 年最低工资标准 245 元相当于职工平均工资( 494 元)一半,在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之内。一般认为最低工资占平均工资的 40% 到 60% ,属于比较合理的区间。北欧国家的最低标准高于平均工资的 60% ,因为社会贫富分化比较小,收入差别不大。但是,以深圳为例,最低工资绝对数额虽然在增长,占平均工资的比例却一路走低,到 2010 年只占百分之二十几,不到百分之三十。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农民工平均工资的数额在全国来说还是比较高的,都是这样低的比例,在其他地方打工的工人,又能有多少钱能补贴回家呢? 进城务工父母的相对贫困,给留守儿童带来的是绝对贫困。这一次的被父母留下的五个孩子,就是长期得不到家长的抚养,除了父亲走前留下的玉米没有任何可以养活自己的东西,不是喝农药自杀,也只能饿死。 在家庭的场域内,他们不得不被父母遗落,在社会保障领域,他们也被遗忘。目前对于地方的社会救助,主要依靠地方财政,而地方财政收入,依靠的是税收。然而随着工业化的推进,沿海城市成为资本集散地,大型的企业集中在东部沿海以及大城市,务工人员也这样集合。劳务工输出省份的税收就极度不足,却承担着大量社会救助的负担。许多需要救助的人自然无法顾及。这种不平衡的发展不打破,无论怎么加强管理、防止贪腐也无法真正实现社会救助应有的效果。 同时,伴随着资本下乡以及农民工进城打工,农村的大量耕地荒废或挪作他用,农村的孩子也不得不依赖于市场才能解决温饱问题,钱就成为一切的中心。没有父母寄回的钱,他们只能选择做童工,挣点活命钱,或者选择死亡。当父亲留下的玉米吃完了, 4 个孩子选择了后者。 上世纪 50 、 60 年代,为了发展贵州、四川、广西等一系列三线地区的建设, “ 三线建设 ” 计划轰轰烈烈地展开,一批大型重工业工厂在这些偏远的地区开工,带动了一大片地区的发展,大量补贴了地方财政,拉动再生产领域条件的提升,缓解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如今,当一切以发展为纲、全民进入 GDP 狂欢的时候,这些偏远地方的孩子却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遗忘在了角落。 资本的逻辑在于不断地扩张,将有利于自己的东西卷入其中,把劳动者的剩余价值挤压得一分不剩。生产领域的压榨扩展到再生产的空间中,农民工的孩子、父母就首先受其害。这样一个断裂的社会就形成了:一边是发展的盛宴,东部沿海城市在高速发展的狂欢之中,有一位资深的经济学家说:到了 2020 年,我国有望成为高收入国家啦,所有人共享了发展的果实啦!然而这个论断面对了 4 个孩子的死,简直是一个天大的玩笑。 “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不改变不平衡的发展,那些家庭温馨、社会和谐的话语又有什么用呢?! 原文链接 http://www.szhgh.com/Article/opinion/zatan/2015-06-12/87531.html
个人分类: 有感而发|1154 次阅读|7 个评论
最近10年应该是5000年来中国农村最好的时期
热度 1 jiangming800403 2015-5-15 19:06
最近10年应该是5000年来中国农村最好的时期,农民工的工价每天200元都不一定有人干,2亿青壮年劳力留在土地上是没有出路的,特别是人均耕地不到2亩的中州大平原地区,青壮年不进城,难道是老头老太太去打工?
个人分类: 农业、食品与农村发展|2431 次阅读|1 个评论
以前是农民,现在是工人,简称农民工
热度 6 xfhaifeng 2015-4-12 15:45
作为一个农民工的儿子,对“农民工”这一称呼思考良久。刚读了 蒋继平老师的 《 农民工在中国的说法是对农民的严重歧视》的博文又想起父母。 父母的社会身份在2003年及其以前是专职农民;2003年之后的主业是建筑工人,春种和秋收时是农民;2014年以后土地租给他人,主业建筑工人。社会给他们的代号是“农民工”。单纯的农民工三个字没有歧视。歧视来源于大家心目中“农民工”的社会现状:工作十分辛苦、未能融入社会、可怜、、、;有时又羡慕:“农民工都比你挣的多!”似乎一方面希望他们的地位能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又不希望自己比他们混的差。 想想执政党的主要创建者们——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这不就是农民工吗!这应该是多门自豪和赢得尊重的一个身份啊!这还不够,想想“五年计划”的实施中的“剪刀差”,农民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还有,近30年国家发展的红利“人口红利”和“廉价劳动力”,农民工又一次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然而现实的窘境是:在缓慢的向好的方向发展,然而在社会中的地位却根深蒂固,赢得社会的尊重尚需时日。 作为一个子女自然是爱护父母的,为“农民工”的社会地位奔走疾呼的。 记得《大染坊》中的一句台词,日本侵略者对民族工业者讲的话:你爱你的国家,可你的国家爱你吗?鉴于此,呼吁国家和社会采取更大的力度改善“农民工”的社会地位,当然也包括我这一“科研小民工”。
2548 次阅读|6 个评论
农民工在中国的说法是对农民的严重歧视
热度 32 jiangjiping 2015-4-12 00:46
农民工在中国的说法是对农民的严重歧视 蒋继平 2015 年 4 月 11 日 在中国社会现在有一个非常流行的词汇:农民工。 这个“农民工”的定义是从农村出来到城市谋生的人群 , 他们可能是建筑工人, 清洁卫生护理员等没有城市居民身份, 工作职位是合同性质的。 在我看来,这种称谓是对中国广大农民的严重歧视, 是一种以出生的家庭决定阶级地位的封建意思的具体表现。 这些人从农村走出来, 到城市找工作或者创业, 就是城市的一员。要是他们是从事建筑事业的, 应该称为建筑工人,要是是合同性质的, 应该叫做合同工, 要是是短期的合同工, 应该称为临时工。 要是我们仅根据他们是从农村出来到城市谋生这个标准把他们统统称为农民工, 那么, 中国的知识分子中应该有多少人被称为“农民知识分子”呢?又有多少大学生应该称为“农民大学生“呢? 我想读者们可以理解我的问题的。 要是按照从农村出来的人就要冠以“农民”的称谓这个标准, 我自己就是一个地道的“农民知识分子”。这是因为我是从农村出来的。可是, 我从来没有听到有人称我为“农民知识分子”。 我写这篇博文, 是受到昨天一位读者的评论的刺激。 他说:“ 美国还有农民工?我怎么从来没有看到过?我走遍麻州所有农场,怎么没有看到农民工 ?“。 因为这是一个匿名评论者, 我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 但是, 我从他的评论看出来, 他是专门和我过不去的一个读者。 我这里说的农民工才是真正的名副其实的农民工。这些人在农场工作, 从事真正的农事运作, 拿着农场主给的工资, 因而可以称为农场工作人员, 简称农民工。 美国几乎所有的大型农场都会有这样的农民工, 只是数量不等。对于大田作物, 如水稻, 小麦, 大豆, 玉米和土豆等作物, 可能使用的农民工要少一些,因为这些作物可以用大型机械来代替人工播种和采收。 对于蔬菜类作物, 如蕃茄,青椒,花菜等等, 拥有几万亩土地的农场主就需要大量的农民工, 这是因为这些作物在生长期间需要整枝修理等程序,采收更需要大量的人工, 不是大型机械可以替代的。 还有生产水果的一些大型农场主, 也要雇用一些农民工采收果实, 这是具有一般农事知识的人的最起码常识。 美国的农民工的称谓没有任何歧视性质。这种称谓是对在田间从事农事工作的人的合理称谓。 在美国, 从事农事工作的人并没有觉得低人一等, 他们不管走到哪里, 可以与当地的居民享受同等的福利待遇, 包括医疗和孩子教育等公共资源。
个人分类: 个人学术观点|12954 次阅读|61 个评论
喜欢新鲜空气的人都逃离到穹顶之外,自然就不会有穹顶了
热度 1 jiangming800403 2015-3-21 17:00
赵建民 2015-3-20 16:22 我说过喜欢新鲜空气的人都逃离到穹顶之外,自然就不会有穹顶了 博主回复(2015-3-20 18:37) : 所害最深的人, 往往都是没能力逃离穹顶的。怎么办? ---------------------------------------------------------------------------------------------------------------------------- 穹顶不是由大城市中的农民工形成的,少数讨厌穹顶的人估计贡献最大。 穹顶之下的人们愿意放弃产生穹顶的生活方式吗?北京的限牌和限行政策也是饱受争议和批评。
个人分类: 环境政策与发展|2598 次阅读|2 个评论
“院外”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凸显两会代表缺乏“代表性”
热度 3 jxg912 2015-3-10 21:49
网上有一篇院外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的文章,指出了几个重大而在两会没有得到重视的问题。 第一,是改善农民工生存状态的问题。著名的农民工代表刘丽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因此而哭泣! 其二,农村集体化道路的问题。改开三十年,已有正反两个样本。但是,两会似乎对农村集体化的优越性视而不见,好像两会不是共产党领导的,而是社会民主党领导的? 其三、全世界绝无仅有的特色:在所谓发展经济的借口下,我国农民工成了中外私人资本任意压迫剥削的对象,从讨薪到强拆,无不是一部部浸满农民血泪的辛酸史。宪法遭到了资本的践踏! 附: 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农民工代表为什么哭了? 作者:太仓钱伟品 发布时间:2015-03-10 来源:昆仑策研究院   【 原编者按 】国家者,人民之国家;两会者,人民之权力。看看太仓钱伟品的几篇博文,听听普通劳动群众的心声,这是老百姓对《政府工作报告》的院外审议。   【博文一】农民工人大代表刘丽审议发言——哭了!   全国著名的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洗脚妹”——刘丽。   在去年全国人代会《记者会》上实话实说,震惊世界、著名全国。   在今年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发言时——哭了。并且哭得是如此的伤心。因为,广大农民工的“境遇”并没有得到什么改善和提高。笔者感同身受,深表同情。   “我还有一件事要说。”6日下午安徽团分组审议现场,全国人大代表刘丽在说完“简政放权”等建议后,又提到了她一直关注的“农民工问题”。   “说到农民工,我就心酸。”说到此,刘丽潸然泪下。“我14岁就出门打工了,几年没回家,回到家发现父母头发都白了,我自己都不认识了,给弟弟买的衣服却小了。”刘丽说,她深知背井离乡的不易,回到家里一切都变了。在城市里,如果没一技之长,生存下来都很艰难。   “如果在外面遇到什么事,真的只能用‘欲求无门’来形容。我也想讨工资,但不知去哪讨。去找劳动仲裁部门吧,人家看着你的穿着打扮也不当回事。”这种背景下,农民工们要么默默承受,要么就采用极端的方式。   刘丽数度哽咽。“有一年,厦门有个安徽老乡,也是因讨薪被人打了。后来,他们找到我,让我帮帮忙。我就去了。可出来后我想,如果我不是一个人大代表,那么我该怎么办?这么多的农民工,他们没钱没地位,他们又能怎么办?”    “最美洗脚妹”两问句让全场静音   刘丽的这两个问句让全场变得很安静。刘丽建议,应赔付农民工讨薪期的工资。她说,农民工去走仲裁程序,即便胜诉了,用人单位明知理亏还要起诉上诉,终审后也不执行。但打官司的时间和成本几乎完全由劳动者承担,是不公平的。“我建议,要让败诉的用人单位承担劳动者仲裁、诉讼期间的工资,引导劳动者自愿去仲裁,也才能引导用人单位主动去承担法定义务,放弃滥用诉权。”   【博文二】农村不走集体化道路 说什么都是瞎白话   ——讨论《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建设“宜居美丽乡村”。话简洁、事难办、路遥远。为什么?   主要原因是当代的农村“留不住人”。当然还有其他的原因。   你看报刊媒体经常在《新闻》:年富力强的多充当了农民工,剩下是“留守”的妇女、儿童和老人。甚至还有不少空心村。在这样客观事实的农村,究竟如何建设“宜居美丽乡村”?!既值得反思又发人深省。   人,是第一生产力。凡是离开了人,便是一切成“空谈”。难道仅仅靠“60、38留守部队”和“儿童团”真能建设现代化新农村?!——正是不可思议啊!    一、广袤农村为啥留不住人?   1、农业生产的利润太低下啦。改革开放一切皆市场、一切皆商品。唯独粮食和农副产品“国家政府”还“控着”。而且价格只允许1毛1毛的涨。极其低下的物质经济利益,怎能留住人。   2、日益严重污染的农村生态环境。又怎么不把现在的人“赶跑”呢?低端污染的产业大转移,污染特别严重的产业多“上山下乡”啦。略为好一点的也在城乡“结合部”。原本绿水青山的农村,多变成了“乌烟瘴气、臭气熏天、脏水横溢、连有毒有害也“入地几米”。哪能不把人“熏”跑呢。   3、愈演愈烈的城乡差别和城市的“诱惑”。将农村广大年轻人多“吸引”走了。目前全国农民工已达2.7亿。年纪大的、年龄小的、文化比较低的,就业难的没有跑,能开路的多跑了。   4、国家政府一切社会基础设施建设都向城市倾斜。农村怎能不萧条。萧条的农村怎能养住新一代的农民。    二、没有“中坚力量”的农村城镇化。   迅速演变成“争田夺地”的强征强拆、大拆大建,房地产。由于“分田到户、小农经济”30多年,集体经济普遍都没有实力。“穷折腾”的城镇化,剩下的留守农民便“穷”上叠加“穷”。收入没增加,却又增添了搬家、装修、物业等费用;一个“穷”包两头拔。城镇化将农民“化”得“说不出话”。    三、官员为了政绩城镇化,基层政府浑身债。   一个乡镇背上50-100亿债。靠什么去还。除了算计农民,还能咋。让农民越来越苦呀。    四、两会代表委员中,究竟有几个是真农民?   开起会来哇啦啦,他们对现实的农村实际知道个啥。坐着“说话”不腰疼。要建设“宜居美丽乡村”。用什么去建设?靠谁来建设?什么时候建设?怎样建设?统统没有下文啦。只知道整天说“空话”。农民每年收入光吃也已很困难,凭什么去“万众创业”呀?!    五、建设农村现代化,发动中外私人资本家,农民一定更苦哇!   现在广大农民工,已经长期以来讨薪难。如果一旦资本家到农村来,农民的日子究竟怎么过呀。干的牛马活,吃的是剩下汤,讨薪还被打。    六、苏南的华西村和北方的南街村,为啥不学学他们?   他们集体经济的“农、工、服”三业顶呱呱。没有一个农民外出去打工,只有外地人来做工。他们每家存款几百万或上千万,户户都有小轿车,农村环境好气派。家家生活乐淘淘。我们却在“分田到户”穷折腾。农村的春天究竟什么时候才来临。   【博文三】农民工的现实 凸显特色性质    农民工——是全世界绝无仅有的“中国特色”。   他们,做的是工人活,却仍然是农民的性质。是长期游离在城市和乡村、工人和农民之间的特殊群体。据权威公布,至目前为止全国农民工约2.7亿。   农民工既然是中国特色,我们不妨剖析一下其现实“境遇”,就不难看清“中国特色”的性质。    一、农民工是中外私人资本企业廉价劳动力的主要来源。   随着我国公有制企业出让贱卖的“改制”。大量姓社的公有制企业被“移”主。中外私人资本家为了“利益最大化”。纷纷裁掉原来公有制企业的“40-50”中坚力量,因为他们的工资普遍比较高。“改制”后企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资本家就自主招工,一定要找廉价劳动力。于是农民工就成了其主要对象。发的是最低工资、吃的是最差饭菜、干的是苦脏累活儿、还加班加点成常态。资本家却享受最大的剩余价值。    二、国家政府为了所谓发展经济,中外私人资本家都成了“座上宾”,工人和农民工都成了被雇佣的打工仔。   只有惟命是从的义务,根本没有任何民主、自由的权利。   因此,经济上“工资制度、奖金制度、社保医保、各项保险”均无人关心。政治上“工会组织基本没有、即使有也是空挂名名存实亡”,任何诉求都无人理睬。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雇佣工人。特别是农民工经济和政治待遇和正式工人又有明显的差别。因此。媒体经常报道:《农民工打工18年还是两手空空》。    三、国家政府一切政策,都向中外私人资本倾斜,农民工既不是工人又不是农民。   农民工的农民身份被淡化了:有的多年不回家,连承包地也被转移了。有的所谓城镇化被大拆大建了,也找不到回家的路。   农民工城市又容不下:中国人却进不了中国城市户口,孩子无法跟随父母上学,更没钱购买城市住房,躲在阴暗的“地方”、甚至山洞里“暂息身”。尤其是建筑业农民工,亲手建设无数高楼大厦,自己却只能“望楼兴叹”。成为心中永远的痛。   农民工离乡背井,承受“妻离子别、远离父母”的长期煎熬。所以引发“临时夫妻”无数(人大代表洗脚妹披露)。又导致,农民工个人、家庭、工作、生活、等等,危机重重。   一切都是没有“经济和政治地位”制度保障的结果。一切都是国家政府“制度性安排”的必然后果。    四、由于制度性安排农民工“最底层”,所以农民工除了“苦”,没有乐。   收入,漫漫血泪讨薪路。住,都是脏乱差一般人不住的地方。吃,是不能再简陋的了。而且有苦无处诉、有冤无处申、有难无人帮。特别是碰到“工伤和职业病”,基本是“死路一条”。媒体报道:不少农民工工伤“司法”几年没有果;职业病闹到“开肺验胸”;即使因工死亡了,也所谓赔几个钱草草了了。就是震惊全国的昆山大爆炸,死亡这么多农民工,也许也是差不多。不少农民工生命往往还不如“宠物”和“果蔬”。了理后事也像菜市场里“讨价还价”。   一切的一切。国家、政府,以及中外私人资本家,对农民工“一点说法都没有”。更谈不上什么《法律和规定》。只是用农民工的廉价劳动力罢了,其他一切全“不顾”。    五、凡是发生矛盾和事件,最终吃亏的都是农民工。   国家政府特别是是司法,将农民工早已贴上了“负面”标签:什么破坏治安的是农民工,影响市容的是农民工,违法犯罪的是农民工,流浪乞讨的又是农民工,一切错误坏事统统都是农民工。因为“农民工”破衣烂衫、最贫穷。官员、法官、精英、专家、资本家,个个都是“油头粉面”高档的VIP(尾阿屁)。 http://www.my0832.com/bbs/topic-425408.html
个人分类: 立存此照|196 次阅读|3 个评论
春节的返乡笔记:读别人的文字
热度 1 cgh 2015-2-26 17:15
春节的返乡笔记:读别人的文字 春节过完了, 回老家了, 笔记没记, 倒是有很多感慨。 恰好, 这两天媒体翻出个博士生的返乡笔记, 读读还真是有很多共鸣。 多少反映了社会现实, 比纪录文学要简洁、真实。 -------------- http://epaper.nandu.com/epaper/A/html/2015-02/25/content_3390385.htm 《一位博士生的返乡笔记:近年情更怯,春节回家看什么》 王磊光   “有故乡的人回到故乡,没有故乡的人走向远方。”我很庆幸我有故乡,可以随时回去,尤其可以回家乡过年。因为我的根在那里,我的亲人在那里,我的生活经验和记忆在那里。   我的家乡在湖北的大别山区,L县。我导师王晓明教授在2004年写过一篇著名的文章《L县见闻》,写的就是这个地方。王老师以我家乡为对象,揭示了当时农村的破产状况,人的精神的颓败,以及乡村文明的没落。我家所在的那个村子,是一个东西两座大山夹住的狭长谷地。一个村子由十来个“塆子”组成,一个塆子有几十户人家,我家那里叫王家塆。   直到现在,我每到一个地方,凡是碰见两山相夹或两排高大的建筑物相夹,我的第一意识就是,这两座山或两排建筑物,一个在东,一个在西,所以我在外面经常迷路,尤其在城市里。上海7号线有两个靠得比较近的站:“长寿路”和“常熟路”。我好几次下错站,以致现在每到这两个站就紧张,怕弄错了。为什么呢?因为在我家乡的方言里,“长寿”和“常熟”是完全一样的读法。人要靠语言来思维,这个事情让我意识到:对有家乡的人来说,是用方言来思维的。   我有一个初中同学群,群里90%的同学只读到初中就出去打工。经过十七八年的积累,很多同学在城市里有房有车,有的还有了自己的事业。平时在群里,他们交流的最多的是工作问题,车子问题等,言谈中总少不了炫耀。   但有一次,有个同学忽然在群里说,他已经三年没回家过年了,另一个同学紧跟着说,他五年没回家了,接着很多人说起回家的情况。有一个说:不管怎么样,今年过年一定要回一次家!另一个说:如果能在家乡找一个两千块钱的工作,就回去算了。还有一个说:能找个一千块的工作,我这边什么都不要,也愿意回家。   我有一个从小学到初中的同学,已经十年没有回家。有一天他在qq里突然对我说,我的父母是很好的人,因为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他去我家玩,我爸妈用腊肉下面给他吃。这都是陈芝麻烂谷子的小事,他还记得,其实我知道,这是因为他太想家了。   上海大学文化研究系有位老师主持来沪青年工人的社会调查,最近在访谈工人。有一个打工者说:我真希望邓小平没有搞改革开放,我也愿意日子苦些,因为这样我就可以每天跟父母和孩子在一起。   回家过年,其实是没有道理可讲的一件事。套用贾平凹的话来说:家乡对我们的影响,就像乌鸡的乌,那是乌到了骨头里面。   回家的交通   十多年前我上本科的时候,从大西北到武汉,坐的是那种编码没有字母只有四个数字的绿皮火车,22小时,通常要晚点两三个小时。西北往武汉的路线,不是人流最多的,但春运那个挤啊,大大超出了今天90后的想象。好在那个时候,学生一般都可以提前集体订票,买得到座位。而站着回家的,几乎全都是农民工。每次上车的时候,无论有票的还是没票的,都一窝蜂往车上挤。   我对过年回家的第一印象就是:我背着一个包,提着一个包,与同学一起,从第一节车厢狂奔到第十几节车厢,然后被后面的人推着挤上了车。上车后一分钟,车就开动了。我记得火车广播里号召大家发扬风格,让站着的乘客挤一挤。大家真的很友好,四个人的坐位,挤了五六个。火车过道里人贴着人,想蹲下来都没有办法,连厕所里也挤着好几个人。   男乘客还可以想办法,可苦了女乘客。记得有一次我身边坐着一个在西安读书的大学生,他要小便,就脱下外套让我给他挡住身体,想把尿撒在矿泉瓶里,但他很紧张,用了十几分钟才勉强撒出来。我还记得有一次身旁坐着一个从西北打工回家的河南妇女,尽管有位子,但她实在太困,太想睡觉了,就把位子让给别人坐,自己钻到座位底下睡觉去了。   应该要肯定,我们国家这十年间的铁路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铁路线路的增加,尤其是动车和高铁的开通,极大缓解了交通压力。火车站、火车上,起码不会像过去那么拥挤了。   过年回家那种路途的遥远、时间的漫长、竞争的激烈、拥塞以及不安全感,让我对“男儿有志在四方”的观念产生了极大厌倦。所以,本科毕业时,我找工作坚决要回到湖北。后来我就在家乡隔壁的县城一中当老师。自2004年到2011年来上海读研之前,我再也没有遭受春节回家难的痛苦。尽管从隔壁县回家的汽车在过年时依然被塞得满满的,但毕竟只有两个多小时,实在挤不下,还可以花两百多块钱请出租。我在上海读研的这几年,其实也没有遭受回家难的痛苦,因为上海到武汉的高铁和动车很多,普通车也有几趟,买票很方便。   今天各位出行,如果坐火车,不是高铁就是动车吧?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那种速度慢、见站停的普通列车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   大家有没有想过:到底是谁在乘坐普通列车?   我想大家肯定一下子就能给出答案:除非没有其他更好的交通工具,学生不会坐,城市人不会坐,主要是那些底层的老百姓,比如农民、农民工在坐。   去年暑假和寒假回家,我特意选择坐慢车,16个多小时的硬座。就是要看看是哪些人在坐慢车,看看慢车上还是不是过去那个样子。的确,主要是农民、农民工在坐慢车。对农民工来说,选择坐慢车,比动车起码节约一半的钱,比高铁节约三分之二以上的钱。从深圳到武汉,高铁一等座要八百多,二等座五百多,但慢车硬座不到两百。尤其对于全家在外打工的人,从深圳到武汉,可能要节约一千多元,这对农民家庭来说不是小数目。   不过,慢车也没有过去那么挤了,因为农民工虽多,但很多都被动车和高铁分流了——既有主动的分流,也有被动的分流,因为价格便宜的慢车越来越少了。   大家可以注意到,今年12306网站通告的春运期间的加班车,三分之二以上的是非动车高铁。这个安排还是挺人性的,因为说到底,加班车就是为了农民工而加,低价位的车符合他们的需求。   而且,你会发现,普通火车与动车的氛围完全不同。   在动车上,相对比较安静,大家不是玩电子产品就是睡觉,相互间很少交流,;但是,在普通火车上,熟悉的、不熟悉的,都在热烈地交流,还有打牌、吃东西的,做什么的都有,也有用劣质手机放歌曲的,大家都不担心打扰到别人,也没有人认为别人的做法对自己是一种干扰。慢车上的风格是粗犷的,是人间生活的那种氛围。   对比动车高铁与普通火车,很容易就能发现这里的阶层差别、生活方式的差别。而且你还能感觉到,底层人的心理,比我们想象的要乐观得多,健康得多。底层的状况虽然普遍很糟糕,但大家还是很听话地活着,这里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如果在外面活不下去,还有家园可以退守。   开私家车回家过年,在青年打工者中越来越普遍。我待会进一步讲这个事情,因为它的意义大大超出了交通工具本身。   骑摩托车回家的情况,大家可能在新闻里看到了。每年春节,总有摩托大军回家过年。我的一个表哥,每到过年时就让他的儿子坐汽车回家,而自己骑摩托车带老婆回家,路上要两天一夜。另一个表哥也是骑摩托带老婆回家,有一年在途中撞了人,不知是真撞还是被讹诈了,反正被人家扣了一天多,赔了一万多块才放人,半年的收入就这样没有了。   人与人之间联系的失落   我觉得,当前农村的亲情关系,很大程度上是靠老一辈建立的关系维系着。在老一辈那里,这种关系处在一种相对稳定的时空里,但对年轻一代来说,大家的关系早已被现实割裂了。比如,我和我的众多表哥,小时候一起上山捉鸟,下河摸鱼,关系好得不得了,但这一二十年来,他们一直在外打工,我一直在外读书和工作,一年最多在过年时见一次,平均下来每年还没有一次,因为他们不是年年都回家。拜年的时候,大家也不再像过去那样,在亲戚家吃饭喝酒聊天,甚至留宿一晚,现在大家都骑着摩托车拜年,去亲戚家匆匆走一遭,放下东西,客套几句,就要离开了。平时的生活啊情感啊什么的,都没有来得及交流。大家拜年,不再是为了亲戚间互相走动,馈赠礼物,交流感情,而只是为了完成传统和长辈交代的一项任务。   悲哀的是:如果老一辈都不在世了,新一辈的联系也就慢慢断了。   更让人悲哀的是:农村的日常生活充满着深刻的悲剧。自打工潮于九十年代兴起以来,很多农村人一直在外打工,二十多年来与父母团聚的时间,平均到每一年可能就十来天。很多农村老人倒毙在田间地头,病死在床上,儿女都不在身边。没有来得及为父母养老送终,成为许多人终身的悔恨。   每次回家,看到我身边的老人摇摇欲坠的样子,我就觉得心里难受得很。   如果一个人为了生存,连爱父母爱子女的机会都被剥夺了,你怎么可能指望他去爱别人,爱社会,爱自然?你怎么可能指望他能用超出金钱的标准来衡量别人的价值?所以我想说:现代生活是一种让人心肠变硬的生活。   在农村,还有什么可以将农民动员起来?   自从2006年免收农业税之后,中国农村的基层组织主要起着上传下达的作用,不再与农民的根本利益发生关系,也不再能将农民组织起来,农民处于“个人自治”的状态。   (1)春节的力量。亲人团聚,过年拜年。过年的力量,亲情的力量,是当下动员中国人最有效的力量。这也是过年最让人感觉温暖的东西。当然,以前过年时的各种集体活动,都已消失殆尽了。   (2)祭祀。中国农村还是保持着过年、过十五给祖宗上坟“送亮”的习俗——家家户户都要去祖宗的墓地给祖先点蜡烛,烧纸钱,放鞭炮,与祖先交流。很多已经在城市安家的人,也会赶在大家三十这一天开车回老家给祖宗上坟。许多曾被废弃的祠堂,这些年也逐渐恢复起来了。   (3)葬礼。很多老人没有挨过冬天。过年前后,是老人逝世的高峰时段。丧葬在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对今天的社会来说,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媒体上动不动就喜欢报道某某地方为举办葬礼大肆挥霍,让大家误以为这是普遍现象。其实恰恰相反。相比古代,今天的丧葬已是在最大程度上简化了。“贵生重死”的观念早已失衡了——大家越来越贵生,对于死,不再有敬重,不再让死者享受哀荣;对于天地,不再有敬畏。   但丧礼,在现实中依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去年快过年的时候,本家一个叔叔亡故——本家人和四面八方的亲戚来给他守丧,守丧的时候大家聚在一起交流,像过节一般,交流一年的生活情况、见闻和感想,称赞中央的政策,谴责干部的腐败……深夜里交谈的声音传得很远很远。守丧完毕,大家集体出力,将他抬到山上,让他入土为安。   社会学者经常用“原子化”来形容今天农村的现状,说白了就是,农村原有的那种共同体已经消失了,人与人之间不再像原来那样有着密切的关系和交往,不再像过去那样每到过年时相互串门,集体上街玩等等。为死者守丧和送葬,在农村反而成了村里人团聚和交流的一个契机。这也是我在家乡看到的唯一能够让大家团聚的方式。   妻子•房子•车子   (1)妻子。这一点主要是针对农村的男青年来说的。在今天的社会,农村男青年在本地找媳妇越来越难。一来,这是由中国男多女少的现状决定的。而且,农村稍微长得好看点的女孩子,基本都嫁到城里去了,愿意嫁在农村的女孩子越来越少。二来,农村青年讨媳妇,要具备的物质条件很高,现在普遍的一个情况是:彩礼六到八万,房子两套:在老家一栋楼,在县城一套房。这个压力,并不比城市青年讨老婆的压力小。   过年的时候,打工的青年男女都回来了。只要哪一家有适龄女孩子,去她家的媒人可谓络绎不绝。这在乡村已成了一门生意,农村说亲,几乎到了“抢”的地步。如果初步说定一个,男方至少要给媒人五百块,最终结婚时,还要给上千的报酬,有的甚至要给到两三千。   传统的农村婚姻,从相亲到定亲到结婚,要三四年时间,男女双方有一个了解和熟悉的过程。现在却不同,年里看对的,过了年,马上定亲,然后女青年跟着男青年出去打工,等到半年过去,女方怀孕了,立刻奉子成婚。   曾听过一个搞量化统计的学者对农民工的调查报告,得出的结论之一是:农村孩子结婚越来越迟。但我看到的情况恰恰相反:因为女孩子难找,男孩子一到二十岁,父母就张罗着给儿子物色对象,物色好对象之后,既怕女孩子变心,又考虑要到城市讨生活的现实情况,就催着孩子赶快结婚。可以想象:在现代社会这种动荡不安的生活中,这样的婚姻会出现多少问题!事实上,农村离婚的情况,也是与日俱增的。   (2)房子。刚才已经说了,现在农村人娶老婆要房子两套:一套在家里,一套在县城。其实县城的那套房,平时都空着,只是过年时回来住,但对年轻人来说,那就是城市生活的一种代表。过年时,有的也会把父母接到县城过年,但父母住不惯,在县城过了大年,初一就赶回来了。在老家的生活是“老米酒,蔸子火,除了神仙就是我”,而在县城除了那套房,什么都没有。   但是,为了添置这两套房,将来给儿子娶媳妇,很多家庭是举全家之力在外打工。   下面给大家看我在去年过年的时候写的一则笔记,涉及到房子和婚姻的问题,但还有其他的含义在其中。   2013年冬天的一则笔记   跟大哥、细哥到二郎庙水库捕鱼。(细哥承包的这座小水库只有三十亩的水面,在海拔八九百米的山上,水很纯净,可直接饮用,鱼放在里面长得非常慢,一年下来甚至还要瘦。每年腊月底或者年初,细哥就要从外面进鱼秧,虽说是鱼秧,其实有三斤多一条——这种鱼是在平原地带的池塘里用饲料喂养的,进价是两块多,但是鱼在纯净水里清洗了一年之后,肉味大大改善,可以卖到五块多一斤。)   一个拉砖的师傅把车停在坝上。我们问他,从山下往山上拉一趟要多少钱。他骂了一句话粗话,然后说:“两百块,划不来!”又说,就是这样的生意,也越来越少了。山里的楼房基本都做完了,没有做的也都在县城里买了房。大哥说:“在县城买房又么样,到时住在那里做什么呢?”司机说:“只要是人,总有个生存的法子。”又来了一个人,是细哥的同学,他的摩托车上带着老婆和还在读初中的儿子。得知他在这山里做了楼房,还在县城买了一套房。细哥问:“你要买那么多房做么事!”他叹了一口气:“我们这时代不叫人过的时代!没办法!”“做了一栋楼,买了一套房,还叫没办法!明年还去打工吗?”“不去打工,在家里做么事?”而这座水库上头的两个塆子的人家,基本上都在这里做了一栋楼,在县城买了一套房。   其间来了一人,开小车,戴墨镜,手腕上戴着很粗的黄金链子。老远就用粗嗓子喊正在水上下网的细哥,问有鱼没有。细哥正划着独木船,一只手划,一只手下网,笑着答:“你又不买,问着做么事!”同我们说话时,他的墨镜始终没有摘下来,神气得不得了。墨镜又对细哥喊:“别扑了麻雀(翻船)哈,我是秤砣,到水里就沉了,帮不了你。”说完就独自哈哈地笑。他同我们说起晚上要陪开挖机的斗地主。说是挖山种天麻,规模很大,已经买了十五万斤树。从言谈中得知,他平时在县城住。细哥的同学也说,他准备将家里几面山的树都卖了——分田到户后交了几十年的税,没有沾过任何光。后来听细哥讲,墨镜小学没读完,就在外面混,替人讨债,拿斧头砍人,就这样起家的。   一会儿又来了母女三人,带着一个三岁的小孩。她们是来买鱼的。跟墨镜是亲戚。墨镜却不认识那个年纪最小的女孩。“跟以前长得不一样了呀!”墨镜说,“在哪里打工?”她说在温州。“属什么?”“属鸡。(刚满20)” 墨镜说:“还没有说人家吧?我帮你介绍个。”女孩的母亲说:“她回来这几天,已经有好几个人来介绍。”“某某某正为儿子找媳妇急得哼,我把你说到他家。”(说,替人说亲的意思)女孩母亲连忙说:“那怕是不行,她想嫁到县城里。”墨镜说:“他家在县城有套房子。那男孩的娘脾气不好,但你们又不跟她过,你们到县里住,做点小生意。他家也有钱,你叫他们现在拿个四五十万,轻而易举就拿出来了。”墨镜走的时候,表示过两天,要带那男孩上门相亲。   (2013年腊月25)   (3)车子。近些年来,对在外打工五年以上的农村青年来说,对一种东西的渴求,可能比对房子和妻子更为强烈,那就是车子。车子不一定要多么好,五万,八万,二十万,各种档次的都有。老百姓不认识车子的牌子,不知道车子的价位,只知道这些车叫“小车”。不管什么小车,关键是要有!   在农村,房子是一个媒介,车子更是一个媒介——是你在外面混得好,有身份的代表,房子不能移动,车子却可以四处招摇,表示衣锦还乡。很多二代、三代农民工,当下最大的期待就是买一个车子。尤其对那些好些年没回家的人来说,他再次回家,必须要有辆车,否则他怎么证明自己?   春节的县城,到了水泄不通的地步,这些车子绝大部分都是从外面回来的,与此同步的情况是:物价飞涨。   知识的无力感   这十多年来,外界对于农村的关注主要集中于农民工身上。众所周知,他们在城市打工的日子很苦,而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往往无人照料。其中酸甜苦辣自不待言。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现在农村日子过得较为殷实的,也恰恰是这些有几个成员在外务工的家庭。(仅仅只有一个成员务工,通常不足以改变家庭的经济状况。)应该说,他们的辛劳和泪水还是得到了适当的回报。   倒是有两类家庭,他们处于最困难的境地,却往往被忽视。一类是孤寡老人。一类是举全家之力,把子女培养成大学生的家庭。   在第一类家庭中,这些老人的年纪一天比一天大,身体一天比一天衰败,没有任何经济来源,日子过得异常艰难。有人会问:国家不是有低保吗?是的,他们中的确有部分人吃上了低保。在我的家乡,低保的额度是每年八百。但是,绝大部分这样的老人,仍在低保的福利之外。因为他们处在农村的最底层,没有人替他们说话。低保名额通常被身强体壮者拿走。甚至,有些村干部为了堵住所谓“刁民”的嘴,不让他们到镇上或县里反映村里的问题,就把这些人变成低保户,有的甚至全家吃上低保。“有钱人吃低保”,早已成为农村公认的一桩怪事。过年的时候,大家也不再像传统社会那样,家家户户给这些孤寡老人送点东西。   这里所谓第二类家庭,主要是指有孩子在1980年代出生的家庭。这些孩子,从小学读到大学,一直都在经受教育收费的最高峰,没有哪一坎能够躲过。并且,二十多年来,农村税费多如牛毛,家里一年的收入,不够交税。大人内外应付,心力交瘁。最要命的是,作为满载家庭希望的大学生,毕业之后勉强找到一份饿不死的工作时,又面临结婚、买房等种种压力。可以说,几乎每一个农村的80后大学生,都是以牺牲整个家庭的幸福为代价来读大学的。但他们中的绝大部分,毕业后没有希望收回成本,倒是让年迈的父母继续陷入困顿。 最近一个博士师兄请吃饭,他说他现在最害怕的就是回家,感觉很难融入到村子的生活,所以他每年过年他都回去得很迟,来学校很早。为什么呢?因为当你一出现在村子里,村里人其他的不问,就问一个问题:“你现在能拿多高的工资?”所以,他过年回家,基本不出门。这个体验跟我是一样的。你要问我过年在家乡看什么,其实我没看什么,因为一大半时间是呆在家里看书,看电视,写东西。   作为农村大学生,当你回到家乡的时候,你童年那些伙伴都衣锦还乡了,而你连自己的问题都不能解决,你还能做什么呢?没有人信任你的知识!   小结   说了上面这些,相信大家能够理解,对于我这样漂在外的农村大学生,回家过年既是一件非常急迫的事情,也是一件情怯的事情。   回家究竟看什么?其实真的没有刻意去观察,但是很多事情却不停地往你心里撞,也就有了很多感受。越看,对乡村的未来越迷茫。   (作者系上海大学博士研究生,本文系作者在2月“我们的城市”论坛上的分享。此文曾在市政厅等刊登) --------
个人分类: 杂谈|1679 次阅读|2 个评论
农业已发生质变
热度 2 王中宇 2014-12-7 15:30
农业已发生质变 中国经历了数千年的小农经济,小农与土地的关系直接影响着天下的治、乱。直到今天,关于三农问题、土地问题的争论,很多论者隐含假定的社会背景仍是小农经济。然而这个隐含的假设是否仍符合现实? 在国家统计局的网站公布的《中国统计年鉴》上,公布了 7 个年分的投入产出表: 1995 、 1997 、 2000 、 2002 、 2005 、 2007 、 2010 年。值得庆幸的是,它们对经济系统的行业划分是一致的(仅在表述上有些差异),将国民经济划分为 17 个行业: 农、林、牧、渔业 采矿业 食品、饮料制造及烟草制品业 纺织、服装及皮革产品制造业 其他制造业 电力、热力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炼焦、燃气及石油加工业 化学工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金属产品制造业 机械设备制造业 建筑业 运输仓储邮政、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批发零售贸易、住宿和餐饮业 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金融业 其他服务业 这使我们可以从动态系统的视角,分析农业与其他行业的关系。 上述投入产出表均以当年价格计算,由于价格在变化,无法直接进行年度间的比较。为反映各行业产品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及其变化,历年投入产出表均需按基年价格换算。但统计年鉴的价格章中,没有与投入产出表中行业分划一致的价格数据,给分析造成了巨大的障碍。我们只能使用替代价格数据进行分析。 投入产出表中的“农业”是 “农林牧渔业”,即广义的农业。在《中国统计年鉴的》的价格一章中,分别有农、林、牧、渔业产品的价格指数,在农业一章中别有农、林、牧、渔业的产值,由此可算出整个广义农业的价格指数。 在价格一章的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中,可以找到机械设备业(机械化农具)、化工业(化肥)、食品工业(饲料)、石化业(农用机油)、其他制造业(农用手工工具)的替代价格指数。 其他工业行业,用价格章中“按工业部门分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中相应行业的价格指数。 工农业之外的行业(含建筑业 / 运输仓储邮政、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 批发零售贸易、住宿和餐饮业 / 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金融业 / 其他服务业),找不到合适的替代价格,只好用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替代,这当然不精确,但别无办法。相信在统计局内部,应能找到与投入产出表口径一致的价格序列。希望那掌握相关数据的部门,能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解决了数据的可比性问题,就可以分析单项投入与农业产出的关系。逻辑上,投入越多,产出越高。故先观察各单项投入与农业产出的散点图。散点图表现的相关性越高,该项投入与农业总产出的关系越密切。 作为生产的投入因子,散点图的趋势线应满足三个条件:单增、平滑、无拐点。这样的常用函数有:指数函数、线性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所以我们对每个投入因子的散点图,分别做上述四条趋势线,选其解释力最强( R 2 最大的)的作为该投入的趋势线。( 注: R 2 称为方程的确定性系数( coefficientof determination ),表示方程中变量 X 对 Y 的解释程度。 R 2 取值在 0 到 1 之间,越接近 1 ,表明方程中 X 对 Y 的解释能力越强。 ) 按 R 2 从高到低排序,解释力强的投入有: 机械设备( R 2 =0.952 ) 图一 机械设备投入对农业发展的解释力高居榜首,说明农业发展与机械化关系极为密切,也意味着从综合平衡的视角看,保障农业生产首先要保障农业机械的投入。 仓储运输信息业( R 2 =0.948 ) 图二 仓储运输信息业对农业生产的解释力如此之高,令人惊异。它表明我国农业对仓储运输信息高度依赖,这意味着我国农业已摆脱小农经济,向迈大农业。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大幅度跨季节、跨地域销售成为农业生产的常态。 电力( R 2 =0.944 ) 图三 电力对农业生产的解释力位居第三,这与农业机械化密切相关,农电成为保障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 批发零售( R 2 =0.873 ) 图四 批发零售业对农业产出的解释力如此之高,证实农产品的批发零售业是保障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可见我国农业已高度商品化。 食品工业( R 2 =0.849 ) 图五 对农业而言,食品工业主要是提供饲料。如果将农业进一步细分为农、林、牧、渔业,应能观察到牧业和渔业对饲料工业更高的依赖性。 化工( R 2 =0.818 ) 图六 对农业而言,化工业主要是提供化肥、农药。依直觉,农业对化工的依赖性应更高,而数据显示,农业对机械设备、仓储运输信息业、电力、批发零售、食品工业的依赖性高于对化工业的依赖性。这一方面显示了中国农业机械化、商品化的明显趋势,一方面提示,靠化肥、农药提高农业生产的作用有限。 金融业( R 2 =0.811 ) 图七 由于中国农业机械化、商品化的明显趋势,强化了金融业对农业的作用。 农林牧业( R 2 =0.810 ) 图八 农林牧渔业是本行业的内部投入,如育种、幼畜等,其趋势线显示出投入效益递减的态势。这提示我们,随着产量的提升,行业内部的消耗加速增加,亦即行业内部的分工深化,其子系统间的相互依赖加深。 其他服务业( R 2 =0.776 ) 图九 农业对其他服务业的依赖显示了农业生产的社会化,旁证中国已经告别小农经济。 至于其他行业对农业的投入,散点图显示, R 2 均不到 0.6 ,最小的是房地产业,只有 0.025 ,可见房地产投入对农业总产出的影响完全是随机的。 图十 综上,可清晰地看出中国农业的两个显著特征: 1 、生产技术上:对机械与电力高度依赖。当年人们梦寐以求的机械化、电气化已经实现。这样的生产技术势必淘汰传统的小农经济。 2 、生产关系上:对仓储运输业、商业、金融业和其他服务业高度依赖,表明农业已不再是传统的“ 自给自足”、“自产自用 ”。产品主要销往远方。生产的目的在于追逐远方市场的需求,而不是自己消费。农业已经高度商业化了。 曾几何时,“农业现代化”是国人的梦想之一。而今我们看到已经机械化、电气化、商业化的农业,这就是现代化的农业。然而现代化的农业却带来了凋敝的农村,更向社会抛出了大量的国民 ---- 现代化的农业不可能容纳如此之多的劳动力。 由此,讨论三农问题时,不能再以小农经济的眼光看待农村。也不可能指望在城里耗尽青春的“农民工”最后回到农村。广大国民生计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当数以亿计的人口处于“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状态时,不可能奢望社会稳定。这些年群体性事件激增,就是明证。 对群体性事件,笔者找不到权威的统计数据。只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安全防范系的一篇学术论文中发现“某地区”的数据,它显示了群体性事件激增的态势: 图十一:某地区群体性事件发生件数与年份的统计表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安全防范系 胡诗妍, 隋晋光,王靖亚《群体性事件风险定量 预测预警》西北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2012 年 8 月,第 42 卷第 4 期 ) 当年俄国的斯托雷平改革,以警察手段瓦解传统的村社,扶持现代化的农业大资本。在农业生产大发展的同时,制造出一大批被农业甩出又融不进城市的绝望人群,导致整个社会充满戾气。这就是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社会背景。殷鉴不远,何人应该深思? 如果不能给被农业现代化甩出的巨量人口找到稳定的生计,等待整个社会的,将是剧烈而血腥的动荡。给被农业现代化甩出的巨量人口找到稳定的生计,是当今最大的社会课题;对执政党而言,是当今最大的政治!那些指望让这些人口回到土地上的主张,不过是梦呓。无论他标榜的旗帜是左、右还是环保。
个人分类: 经济观察|3121 次阅读|3 个评论
为什么全世界的人民都要感谢中国农民工
RichardW 2014-11-3 03:59
谈到农民工,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特殊在它是一个在中国这片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的土地上,随改革开放大潮而诞生的庞大群体。这群人受教育水平较低,拿着微薄的收入,饮食起居条件都很差,生活没有任何保障,大多只身在外,作为父母不能在孩子身旁教育孩子,还经常被欠薪。好不容易带家人出来,还受户籍限制。生活没有保障,子女无法入学,又不能很好的受教育,于是长大接着做农民工。 这是一群可怜的人,他们人口众多,他们生活在中国最底层。在快速发展的中国,当中国像发达国家一样逐渐形成社会阶梯的时候,他们的生活水平发展的却很慢。这也是一群可敬的人,他们远离家乡,辛苦工作,吃苦耐劳,为的就是多挣点钱,让家人过上好的生活。其实他们的可敬之处远不止这些。可以说中国的改革开放离不开他们。也许我该用更实际但更残忍的说法描述他们-廉价的贫穷劳动力。在本文中,我将就我个人了解,粗浅的分析一下这些人为什么可敬。为什么我要呼吁我们的政府多给他们提供一些福利,尤其是医疗保险。让他们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也能有机会平等的分享改革开放的果实。 首先,没有农民工,哪来的房地产这个行业?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离不开房地产这个行业。而房地产的一线工人绝大多数是农民工。没有这样大量的劳动力,哪里来的中国速度。那些地产商们,潘石屹,王健林,任志强。。。当你们把自己的企业做到全国企业多少强的时候,你们高兴吗?当你们有了钱出国旅游,为国外大学捐巨款,感受国外的美丽恬静风光,把自己的家人搬到国外,让自己的子女在国外学习,对国外的自由和对人权的尊重赞不绝口的时候。你想想你的同胞和你一样的中国人,中国农民工。你在雇佣他们的时候给了他们多少福利,多少工资。你以为捐个款,美国人就看得起你吗?不会,因为国外再好也是外国人建的,你再把那里当成家你也是客人。 没有农民工,哪来的城市服务业?服务业也是中国正在发展壮大的产业。其实在服务业,农民工也是主力军。是他们的存在,才让服务的成本降的很低。我们才有机会以低廉的价格享受到各种生活服务。在德国,服务市场趋于成熟。由于劳动力成本很高,服务费用当然也就很高。所以在德国想要找人服务,那就得花费更多的钱。还得看他们有没有时间。因为这个,德国人也不得不自己动手,自己服务自己。比如刷墙,修自行车,修汽车,组装家具等等。哪里像中国一样,什么事都有人帮你做,还花很少的钱。在这点上,中国的生活质量是要高点。但是回头想想,我们是沾了谁的光呢? 最重要一点是他们撑起了中国的低端制造业,撑起了中国的GDP,给国家财政收入贡献了很大一部分。他们生产出大量的产品,首先满足了中国国内的需求,让低收入人群能买到各种生活用品,提高了生活质量。其次满足了很多其他福利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需求。发展中国家的情况跟中国类似。有大量的低收入人群。中国生产的生活用品广受欢迎。在福利国家,从中国进口这些产品也很重要。拿德国为例,德国以非常低廉的价格大量进口中国生产的价格低廉的各种生活用品,服装,电子产品,文具和玩具等。这些东西填满了德国的大小超市。让低收入的德国人也能够买到便宜的生活用品,保持较高的生活质量。他们从中国进口这些东西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价格便宜,质量过得去。当然也有从其他国家如东欧,东南亚进口低廉的生活用品。但从中国进口的东西要多得多。如果中国人不再生产这些东西,他们就要从别的国家进口。而东欧和东南亚国家生产能力有限。其余的缺口就要自己生产。自己生产,成本变的非常高。首先价格会上涨,这样低收入人群就买不起,买不起生活质量就会下降。为了让这些人不上街不造反,政府就得给他们更多的补贴,财政负担就会加剧。其次,这些生活用品属于高能耗高污染,大量生产这些东西还会造成城市污染。这样高收入人群就会抗议,引来更多社会矛盾。德国人在谈论中国时,无一不把中国当成cheap labor,cheap and low quality products产地。嫌弃的话,有本事别从中国进口啊,看你国家矛盾多不多。 讲到这里,你是否对中国农民工多了一点敬意呢?可惜那又怎样,当权者和利益阶层看不见或视而不见。我们这些小老百姓做的也就是抱怨抱怨吧。让我欣慰的是,我们的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农民工的生活正在改善。可是中国现在的目标是文明社会,发达国家。在这点上,要走的路还长着呢。
27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的农民工和美国的移民
热度 1 jiangjiping 2014-9-26 00:50
中国的农民工和美国的移民 蒋继平 2014 年 9 月 25 日 近几十年来, 中国社会的一个鲜明特征是, 大量 的农民工进城打工。 这些农民工为城市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也为中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是中国建设大军队伍中的主力军,从城市的高楼大厦, 到四通八达的交通道路, 都浸透着他们的血汗。 他们也是工矿企业员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种中国制造的商品中都有他们的一份功劳。 农民进城打工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的一个潮流。 在这个潮流中, 大量的农村人进入城市, 他们干着最苦最累的活, 拿着最低的工资, 吃着最差的饭菜, 住着最简陋的房子。 有的人单身进城, 留下配偶, 孩子和年老的父母在农村, 有的夫妇一起进城, 留下孩子和父母在农村, 还有的带着孩子一起进城。 这些农民工在大城市不能享受城市居民的福利, 尤其是他们的孩子, 在教育和就医等方面遇到很大的麻烦。 美国没有农民工进城这个 现象, 但是, 美国是一个移民开放的国度, 每年有大量的移民来到美国, 他们中有的是合法的, 有的是非法的。 相对而言, 美国的低档次移民在美国的生存状态很像中国到城里打工的农民工,他们干着最苦最累的活, 拿着最低的工资, 他们主要从事建筑,农事操作, 清洁卫生,园林维护和在企业流水线上作业等低挡次体力活。 因为收入相对来说比较低, 他们的生活水平较低。这些移民为美国社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没有这些移民, 我真的不知道美国社会会是什么样子。在这点上, 我觉得美国的移民和中国的农民工是一样的。 不过, 这些移民虽然在总体上处于社会的底层, 他们受到的待遇好像要比中国的农民工好一些。 最明显的是他们的子女在享受社会福利方面不会遇到任何麻烦。 也就是说, 他们的子女在选择学校和就医等方面会受到当地政府的一视同仁。 这是因为美国的户口登记是个十分简单的手续, 根本没有严格的户口限制。 还有, 美国的国策是要尽量使每个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 从中国的农民工和美国的移民身上我看到了近代中美两国社会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其共同点是, 越是从事苦活脏活累活的体力劳动者, 越是收入低, 越是生活在艰苦的环境下, 越是处于社会的底层, 但是, 他们承担着社会建设的重任, 为社会作出的贡献最大。 其不同点是,中国社会只需要农民工的付出, 不关心他们的家庭问题, 尤其是对年轻一代的关怀和教育重视不够; 而美国社会对这些处于社会底层的孩子非常关注, 从政府部门, 到社会各界, 都为这些孩子提供公平的机会, 甚至受到比富有家庭孩子更多的关怀。 我觉得美国社会的做法更有远见, 孩子是国家建设的未来, 培育高素质的年轻一代是国家最明智的投资。
个人分类: 万花镜|3666 次阅读|1 个评论
农民工与大学生
热度 5 fdc1947 2014-9-6 07:53
农民工与大学生 我们在媒体上隔三差五就能够看到哪里哪里出事故的消息。出事故当然与领导有关,出了大事故,该抓的抓,该处分的处分。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但是,我却很少看到说到关于具体操作的工人的问题。或许是因为他们只是工人、是被领导的、是弱者,而且绝大多数的操作者也是事故的受害人,甚至往往已经死亡了。大家也就不提他们了。然而,实际上许多事故的是否发生,有很多看上去很偶然的原因。一个小小的细节,往往决定了是否会出大的事故。而这些细节,许多则是与工人直接有关的。如果工人的素质高一些,很多事故似乎并不是完全不可以避免的。 我们的许多地方,用的都是所谓“农民工”。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我生在城里,大学毕业后做过农民,即使是我这样的受过很多年教育的人,在农村跟着有经验的老农学习两年之后,才对于当地的各种农活有了一点了解,但是亲自动手做仍然做不好。我也做过工,在煤矿用铁锹往“溜子”上攉煤,那是最简单劳动。有一天,我正坐在边上休息,一位老矿工拉起我就跑,刚刚离开,后面一大块煤就砸下来了,我的左手都挂破了一点,如果慢那么零点几秒,我就会倒霉了。那些八级矿工,可不是白吃饭的。可以想象,那些只会做农活和连农活也不全会做的青壮年农民,到了工矿企业里,只经过简单的培训,也就很难能够立刻成为合格的工人。他们可能可以勉强从事某一项简单的劳动,但是还不是一个合格的工人。 一个合格的工人,即使是只从事简单劳动的工人,不但要知道怎样完成给他分配的工作,也要大致知道他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知道一点要他这样做的意义,知道一点他前后左右的事情,知道应当怎样做才能够既做好自己的工作又方便前后左右的工作,知道可能会发生什么意外,怎样尽可能地避免发生意外,一旦发生意外情况应该怎样做,怎样保护自己、保护别人,如此等等。这样合格的工人,就不是只经过简单说几句就去上岗工作的农民工所能够胜任的。 同样一个产品,无论多么简单的产品(包括中间产品),由一个新手做出来的与由一个合格的工人做出来的,质量往往会相差很大,即使外观差不多,其内在质量也会有差别。所以,拥有大批合格的工人,对于任何一个工矿企业都是一个巨大的无形的资产。 当然,为了持续拥有这样的资产,工矿企业的所有者必须有大的付出。一方面,要对于工人要进行长时间的培训,另一方面,必须给工人们合理的报酬和其他的福利。这样,这些企业的工人就不能是亦工亦农的农民工。 工矿企业的工人应当是真正合格的工人,那他们就必须成为真正的“城里人”,这些亦工亦农的农民工应该成为历史。 这样做,企业的成本必然要提高。企业成本的增加,就需要企业用产品更新换代、提高产品质量等方式等增加收入。这就是所谓经济的转型,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依靠农民工不可能造就现代化的企业,不可能造就现代化的经济,那样的国家不可能是一个现代化的国家。 把农民工变成真正的工人,同时,使工人成为真正有尊严的人,可能是我国现代化道路上最具决定性的关键所在。 近十几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扩大了许多,产生了许多问题。不少人都把高校的问题归咎于扩招。其实,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大国,受到高等教育的人还是很少的。我们的扩招生当然是需要的,但是,目前最需要的还是合格的、最好是高水平的工人。这种工人要有比较高的技术水平,也需要比较高的文化水平。我们需要把农民工变成大学生,变成有大学生水平的合格工人。我们的很多大学需要转型。 文化,我这里主要指基础文化,如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等,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最重要的东西。这是学习一切进步思想和先进技术的基础。“文化革命”之中,我和我的同学到工厂劳动,做车钳铆电焊工,一两个星期之后,在很多方面就超过了学了一两年的那些文化差一些的学徒工。 所以,我主张,我们的学校,应当与那些国家的大中型企业或者大中型私企合作,为他们定向培养工人。先学文化,同时学技术,也可以半工半读,招那些年轻人,主要是农民子弟,当然不限于农民子弟。将来逐步扩展到一切企业,农民工都要先到学校学习,半工半读。只有这样, 才能够逐步使得年轻的“农民工”,将来成为真正的工人 。 当然这样做,要有许多配套的东西,例如,要有相当多的公租房,要有很多中小学,让农民工可以在城里立下根,也可以把他们的子弟带来。这当然也需要很多政策、制度上面的改革。 总之,这是一个巨大的真正消灭农民工的工程 。像我这样的老百姓不过是想想罢了。不过, 还是一句老话,如果连想都不去想,说都不去说,谁去做呢? 又 :文章写完后,看到了《科学网·新闻》上有报道:《 教育部:开展招生招工一体化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 这是一件好事,真的希望能够做好,成为解决农民工问题的一个部分或者一个开端。 ​ 据新华社北京9月4日电 为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4日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积极开展“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扩大试点院校的招生自主权。 教育部表示,招生与招工一体化是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基础。各地应加强对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招生工作的统筹协调,扩大试点院校的招生自主权,推动试点院校根据合作企业需求,与合作企业共同研制招生与招工方案,扩大招生范围,改革考核方式、内容和录取办法,并将试点院校的相关招生计划纳入学校年度招生计划进行统一管理。
个人分类: 科教与社会|5914 次阅读|10 个评论
改革的重大一步:户籍制度改革
热度 18 lvnaiji 2014-7-31 09:20
吕乃基 刚公布的户籍制度改革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举措。初步来看,撇开缩小“三大差别”这样“宏大叙事”不论,对于当代中国的现状来说,其意义在于: 扫除城镇化道路上的一大障碍:户籍,以及与户籍捆绑在一起的诸多社会福利差别。积分制或许是其中最大的亮点,把个人黑箱的权力变为社会共同遵循的透明的程序,让进城者以对城市的贡献换取城市的回报,不仅是收入,而且是完全相同的社会福利。当然,城镇化还会有其他的复杂问题,如土地确权等。 城镇化将大大刺激内需。城市的各种公共设施、医院、学校、商店,城市间的交通为投资拉动提供了广阔空间,一亿进城者(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又可以拉动包括房地产在内的多少需求!到2020年,普通铁路网要覆盖2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快速铁路网要基本覆盖5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普通国道要基本覆盖县城,国家高速公路基本覆盖2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投资和消费的拉动可以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如教师、医生和各种服务人员,就业与消费又形成良性互动。 户籍制度改革将会在相当程度上让穿梭于东西部和城乡之间的农民工从此相对稳定下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具体情况融入或大或小的城镇,或选择留在农村,不再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蓄水池”,由此会解决发生在城市和农村的大量社会问题,同时也会消解蔚为壮观的春运(参见 走出分岔点之五:我心目中的2020 )。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劳动力转移道路的特点是就业带动、保留地权、渐进落户。 按城市规模区别对待的措施,除了使国家发展均衡外,对于东部地区,有助于形成由人力资源稀缺对产业升级和塑造品牌的倒逼机制。而大量农民进城,为西部地区的农业作为产业的发展和提升,为原有农村的改造,以及为大部分国土建设生态文明腾出了空间。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教育的整体布局会有重大变化,西部和农村的学校会较之原有的格局相对集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进城享受一样的教育,将大大提升新一代劳动者的素质。教育,以及其他方面的公平,有助于推进社会的和谐。有评论认为,国外“很多著名的大学都分布在中小城市,这些城市也因此而闻名,但在我们国家这种情况是少见的。”中小城市在当下城镇化过程中可以借鉴这一思路。需要指出,技能型大学应该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更大的发展。 这是中国的农民第四次“救中国”。回顾历史,漫长的封建社会由一次次农民起义维系了超稳定社会,延续了传统文化;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由农村包围城市而走向胜利;解放初的户籍制,因农民“被”放弃权利而迅速工业化;如今,农民大规模进城,以自愿改变自己身份的途径推动中国社会结构转型和社会转型(参见 内生之路与外生之路(二)——两种转型 )。 户籍制度改革跨出了改革新的一步,然而之后的行程会更难。相对而言,农民进城会较为顺利,难的是进城之后。城镇化是一个过程,并非只是盖一个章。进城者的融入,原住民的接纳,新城镇的塑造,或许需要数十年,甚至几代人的努力,期间还会有权力的滥用等各种因素的干扰。包括生态在内城镇的整体发展、与周边地区的关系,以及长远规划等,都必须考虑在内。因而,城镇化是由下而上的自组织与由上而下的顶层设计相结合的过程,这一点应该是中国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户籍制度改革,随着中国特色城镇化的推进,三中全会的宏伟目标,国家治理体系也就水到渠成。
个人分类: 社会评论|3132 次阅读|42 个评论
与农民工吃饭
热度 3 liwei999 2014-7-22 00:48
与农民工吃饭 作者: mirror (*) 日期: 07/20/2014 21:06:33 周末了,只有农民工在干活。镜某 看着他们干活,闲聊了一阵。他们是在返工,重新包空调冷水管的保温层。由于没有处理好,冷水管结露滴水了。重包不过是个“态度”的问题,基本上于事无补。即便是外边不结露了,绝热层里面还是要结露,因为保温层与管道之间有间隙,那里要结露。结露后就要长霉、时间长了就要有味道。 选材很重要。用合适的材料工法敷设这类管线,既省工、也省料,最后活儿还干得漂亮。活儿干得漂亮就是口碑、就是广告,就会有下一个活儿。说得农民工连连称是,要请镜某晚饭。哪里有让农民工请吃的道理呢,还是镜某请吧。照孩子的说法,这是镜某“自我满足”的一个方式。 进了一家陕西的餐馆,作为凉菜要了一个蓝田饸饹。很好吃。问如何做,小姐答不上来。镜某对农民工说,这就是不敬业。让小姐找来个知道如何做的人。蓝田饸饹是用荞麦做的,因此有些黑。面的口感筋道是因为用了碱水。饸饹是用工具挤压出来,有些与朝鲜冷面相似。 给农民工要了个馍夹肉、一个油泼面,镜某自己要了个西红柿拌面。陕西人做的面比较筋道,好吃。相比之下,北京一般快餐厅的面条就差劲多了。北京的炸酱面还没有遇到一家可口的。当然还要有些“硬菜”,要了一个孜然羊肉和一个牛肉。 Download 这些农民工是初中毕业就不读书了,现在过了三十。有家有孩子之后,有些后悔当初不读书了。但他们也承认是读不进去。他们来自北京附近的河北的保定。有活儿了的话,包工头就打电话拉起一个队伍来。没有活儿了,就解散回家。一年里在城里的时间长。年轻人都进城打工了,乡下多是老年人和孩子。一天十个小时挣个几百块。住处没有,夏天在干活的地方打开铺盖就睡,冬天用电热毯。 在京城里吃饭一个人大约要20-30。吃席大概是要上翻倍,60-100。这个感觉正好是镜某孩儿时的一百倍的样子。那时的工资1百,如今1万。农民工抽的烟是几块钱的,相当于过去的几分一盒的烟。 吃饭喝什么?这是个比较困难的事情。大约最靠谱的就是啤酒了,毕竟是大厂的产品。茶和饮料基本上都是些不大靠谱的东西。茶里放糖、绿茶里也放糖,真不知道这些厂商是怎么想的。茶楼里的茶虽然好喝,但是价钱也好。一个人去茶楼单价偏高,几个人去就不觉得高了。一般的茶楼300元一壶茶,其他小吃白送。到了好的茶楼,就要论时间了,有些租会议室的感觉。与农民工当然就不能去茶楼了。农民工还算是给面子,在吃饭的时候没有抽烟。抽烟是劳动人民打发时间的一个方式,虽然也是在自残,但是抽烟是个“合理”的休息的理由。美国的白领男人不抽烟了,工作效率提上去了。但压力也变大了。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3404 次阅读|2 个评论
2.6亿农民工意味着什么?!
热度 26 zhangxw 2014-2-21 15:49
2.6 亿农民工意味着什么?! 张学文 ,2014/2/21 媒体披露我国的农民工总数大约有 2.6 亿 . 这个数据也让人深思 : 2.6 亿农民工意味着什么 ??!! Ø 我国的人口大约 13 亿 , 如果我国的家庭人口的平均值是 3-4 人 , 那么我国的家庭大约是 3 亿的水平 . 有 2.6 亿农民工意味着我国有 50% 以上的家庭有人背井离乡去异地打工谋生 . 即 我国多数家庭处于半肢解的状态 . Ø 农民工是我国的劳苦大众主体 , 也是我国的劳动主力军 . 这难道不是我们最大的社会问题吗 ?2.6 亿农民工是我们特别值得夸耀的事实 , 还是深感不安的现实 . 一个国家的主要劳动力处于 难以为家 的状态是好事 , 是政绩 , 是耻辱 ?! Ø 为什么人民币在国外上地位很高 , 因为中国的东西便宜 , 为什么中国的东西便宜 , 因为我国的劳动力便宜 , 而所谓的我国劳动力 , 可能农民工是其主力 . 世界得感谢中国的农民工为他们创造了幸福生活 ! 这是中国农民工对世界的奉献 . 如果改用马克思的语言是否可以这样说 , 中国帮助世界各国剥削 / 压迫了中国的农民工 ?! Ø 我国的干部每年的假期超过 100 天 , 我国的农民工每天的工作时间超过 8 小时 , 我们的干部有一些工资以外的没有理由的收入 , 拿着 , 拿着 . 我们的农民工只有基本工资却总是欠着 , 欠着 . uneyecat 2014-2-22 14:48 “农民工”是特色社会的歧视用语,可见官府之高高在上,十足的官僚社会;2.6亿的国民背井离乡,每天工作时间不少于10个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少于6天,没人关心他们的健康,他们的艰难,他们的薪酬,他们的未来,他们的医疗保险,他们可能年终拿不到一分钱。这就是他们的幸福?他们的国风?很想高唱“国际歌”。 社会的稳定依赖社会的基本细胞 — 家庭的稳定 .2.6 亿农民工联系着 50% 以上的中国家庭 , 被迫割裂 , 外出打工的这些农民工家庭满足 , 幸福吗 ? 2.6 亿农民工是我国的骄傲 , 是我们的耻辱 ? 反正我对这个数据深感不安 !! 希望大家都分析分析这个数据的核心意义 .
个人分类: 生活滴点.2.|4733 次阅读|38 个评论
粮食安全决定中国命运
热度 19 chrujun 2014-2-4 18:36
我从小在农村生活,每年都到农村去几次。我亲自感受到了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巨大挑战。 最近一年的所见所闻更令我担心,如果按照现在的局势发展下去,10-20年内中国的命运必然会因为粮食安全受到巨大挫折。 很可能会因粮食安全危及社会稳定和国际局势。 去年夏天去了贵州老家,家乡正面临老人们有记忆以来最严重的旱灾。 水稻减产90%以上,我家的几亩水稻全部绝收。 玉米也减产80%以上,生命力顽强的小草都大半旱死。 不知是不是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干旱? 这种干旱对粮食供给造成了巨大压力。 更重要的是农村农业人口正在大量流失。 即使在偏远的贵州山区,80%以上的青壮劳力常年在外面打工。比如我姐夫一家人已经在外面打工十年,过年也很少回家。小时后和我玩得很好的几个邻居全部在外面常年打工,有十多年没有种地。现在农村的粮食生产主要靠60-80岁的老人维持。10年之后,这些老人恐怕会去世大半。现在40-60岁的农民工,很多人有10多年没有从事农业生产了。到时会不变安心从事农业生产是一个大问题。20-40岁的农民工大部分没有从事过农业生产,对农业生产基本没有什么兴趣。 在福建某地的山里有个1000多人的大村子,现在平时只有20来人在村子里。大量房屋长期无人居住,300多平方米的楼房1万元也没有人要。 土地基本荒芜,在稻田里栽树就算不错了。 绝大部分人长期在城市里租房打工,春节回家者也不多。 除了适合机械化生产的平原地带农业生产基本得到维持外,需要大量人力资源投入的山区农业生产已经非常危险了。 由此可以发现我国粮食大量进口的原因,除了人口增长外,山区土地抛荒可能是一大因素。由于山区无法通过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山区农业生产下降成了必然趋势。 经济发展较快的福建省的山区农业生产基本到了停滞状态。再等10年,经济发展较慢的贵州山区也会步福建的后尘,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会大大下降。 因此,中国粮食安全的危机正在逐步走来,在10-20年内会达到临界状态。 这个问题要是得不到很好解决,必将对中国的命运造成重大影响。
个人分类: 我的思考|7335 次阅读|36 个评论
私有化改革肢解了数亿农民工的家庭
热度 7 nipy 2014-1-27 10:27
私有化改革肢解了数亿农民工的家庭 许培扬老师 1.24 转贴了网易新闻的一篇报导:“ 留守妇女长期处于性压抑状态 ”,反映已婚农民工长年在外打工,农村留守妇女长期性压抑带来的问题和社会矛盾 .. ,前不久,也看到一条新闻:广东某地一个农民工集聚的棚户区出现一种专为解决男性农民工性饥渴形成的廉价性服行业,上述网易新闻中,也报导了城市农民工中“临时夫妻”的现象 … 。 农民工被迫离开农村,离开土地,长期远离家乡到城市打工造成家庭分裂支解而带来的问题,还远不止此! 留守儿童问题,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直接的关怀,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教育等都有很大问题,前一段报导贵州五个留守男童一起冻死在垃圾箱内,最近报道一安徽留守女童两年遭受十多次性侵犯,以及前两天腾讯新闻报导一留守儿童因盼不到父母回家看望而自缢身亡;少数从农村到父母打工城市的流动儿童,在城里也得不到同等受教育的权利,住在站不直腰见不到阳光的顶棚的生活,也令人心酸 …. 。 留守老人问题 ... 还有长期在城市打工农民工本身的居住、生活、劳动时间、劳动安全保障等许多悲惨情景 … 。甚至拿不到起码血汗工资,为艰难讨薪还挨打挨骂 … ,昨天报导湖南一农民工因讨薪被汽车拖死 .. 。 当然,最根本的问题是,新中国已经翻身当家做主人的亿万农民,又重新沦为被剥削的地位,被压到社会的最底层! 今年春节预计全国有 36 亿人次出行,其中农民工返乡潮可能是一个最主要的人潮,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数亿农民工长期被分离在城乡二头的严酷事实。虽然主流媒体这几天也刻意宣扬了农民工带着礼物回家的笑脸、老板给农民工发红利的数钞场面以及农民工壮观的返乡摩托车队镜头 … 等等,但也难以掩盖数亿农民工家庭长期被分割而产生的困境和一系列社会矛盾! 勿容否认,造成当今中国数亿农民工家庭肢解、破碎而形成如此悲惨困境的根本原因就是“改革开放” 35 年来的私有化:农村集体所有制的人民公社被解散,包产到户的小农经济无法进一步发展,必然造成土地流转集中,而剩余劳动力外流,正好城市国企改制产生大量私企 以及无限制引入外企都需要流入城市的农民工这个廉价劳动力! 中国资本主义私企的发展正是建立在对这些亿万农民工剩余劳动价值剥削基础上的。现在舆论往往大力宣扬私人企业交税和解决就业等方面对发展国家经济 GDP 的贡献,却完全忽视了真正创造财富的亿万农民工的劳动!是工人养活资本家还是资本家养活工人的关系完全被颠倒了!现在农民工进城到私企找工作,还要艰难讨薪,就像是向资本家要饭吃!这那像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 如果不是私有化的改革,如果农村能坚持人民公社集体经济体制,农民的命运,农村的前景决不会像现在这样!你不信?南街村、华西村 .. 等等就是实例,可以去看看! 我们的中央领导、精英智囊以及主流媒体在大肆宣扬改革开放辉煌成就并高喊继续深化改革的时侯,能不能也设身处地地站在数亿农民工及其家庭的立场上来想一想,为什么他们会产生这样的困境以及如何来解决他们的困境?并由此认真反思一下改革开放 35 年以来所走道路的社会主义方向?数亿农民工及其家庭的困境,是私有化产生新的资产阶级和严重二级分化的最有力的铁证,而这两条也正是总设计师判断改革成败的基本准则!
个人分类: 有感而发|1918 次阅读|7 个评论
思考
热度 1 lily100075 2013-12-24 22:26
不知不觉间工作已经有半年了,马上到年关了,期望和男朋友一起回去看看老人,可是好像听说我们这些低年资的小大夫要留下值班,不能在春节这几天的法定假期里休假,心里感到无比的凄凉!!!网上不是说嘛,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我们拿着比农民工还低的钱,却没有和农民工一样的自由,想想都觉得可怜!!!想想自己读了这八年的书,一个医学硕士,半年时间没攒下钱,还要靠男友的工资接济度日,这样的日子,还要坚持多久!!是该好好思考这个问题,医生这个群体太累了,是坚守这个鸡肋,还是果断放弃,是该考虑了?
1878 次阅读|2 个评论
地铁里的故事---偶遇三个挖地铁的工人
francy 2013-11-27 12:48
昨天晚上坐地铁,看到中间似乎很空,我很着急地挤过去,才发现原来里面有3个穿着破旧军大衣的工人靠着一边站立着,周围的人尽量避免与他们贴近,所以形成了外围紧张,内部尚有余量的情形。这三个工人对这样的情形也有些尴尬。为了化解这种情形,他们自嘲小声嘀咕,这样也好,我们的空间更宽敞了。 我在电视上看到过介绍北京地铁工程的片子,结合工作的感受,觉得大部分的工程、工作其实都是最朴实的劳动者做出来的,所以不应该因为人的外表和工种而疏远这些付出劳力的人。地铁里大部分人是因为怕把衣服弄脏了,所以避免与他们接近。其实我开始也是这样想的,还特意转过身。但是想到了我们现在所有的一切,其实都是因为有无数出卖体力劳动的人才建起了我们日常出入的各种高楼大厦场所,也就放松了,转过来跟他们3个聊天。 聊天知道,他们3个刚好是修建地铁6号线延长线的工人,一天工作12个小时,今天晚上他们外出吃饭晚了,坐地铁回来。他们做的工种应该是最辛苦的一种,就是不能借助其它的大型设备,完全凭体力用工具一铲一铲在地下20米深处挖土。他们已经连续工作1年了,在地下工作就意味着不受气候影响,每天见不到太阳,一下去就要连续12个小时工作才能上来,工作日由他们自己定,根据他们出土的立方数给工资,所以可以连续几个月不休息天天上班,包括春节,也不会因为节假日而给2-3倍薪水,不过他们对这个待遇还是满意的。 周围的人听着我们聊天,也慢慢凑近了,投来好奇的目光,三个工人也慢慢变得放松下来,车厢里如同春天的温暖将冰层慢慢消融,只剩下薄薄的冰片漂浮在水面越变越小。
个人分类: 北京故事|3111 次阅读|0 个评论
第一代农民工:孙少平与王满银
jiangming800403 2013-11-14 21:43
就像《平凡世界》中的孙少平与王满银,那是第一代农民工, 其实,孙家的四个姊弟兄妹也代表了四种不同的奋斗道路。
个人分类: 农业、食品与农村发展|562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农民工八元流水铺
wangfangnk 2013-11-7 22:20
手机,是流水铺上的年青人了解外界的唯一工具,多数人通过手机上网,获取信息。每到晚上,他们就到附近的医院去蹭免费WIFI,虽然要走上半个小时,但却能下载到免费的电影。 http://news.qq.com/zt2012/living/workersdorm.htm?pgv_ref=aio2012ptlang=2052
个人分类: 电子政务|2 次阅读|0 个评论
农民或农民工家庭在现在这个社会是很难再培养出杰出科研人才了
热度 14 qaydm1979 2013-10-7 05:00
也许很多人对的我观点有所保留,但这是我多年来的体会。穷人家的孩子是可以拿下高考高分,但高考只是一个人求知的开始,而不是结束。到了大学你要努力准备各种考试,如果想在学术领域继续发展最好的办法就是出国到美国的好大学,因为国内的名师太少,国内的明校太少,10个清华也赶不上一个哈佛或者麻省理工。清华在国际学术界能称得上的大师有几个啊,哈佛或者MIT至少有几百个吧,人家诺贝尔奖得主就50多,院士将近200,那可不是跟风院士,诺贝尔奖我们一个没有,这就是10个清华不如一个哈佛或MIT的理由。高校之名靠的是名家,就是古人说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建一堆的高楼美厦没有大师坐镇还是死的。 但说到出国,里面的道道就多了,穷人家的孩子父母不懂,一不能为他们创造条件,二不能给予指导。比如我见过一个大学老师家的孩子,父母帮着刷瓶子做实验,孩子高中开始发文章,父母帮着报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有英国的,美国的,中国的,这些东西不仅需要钱,更需要父母的知识,于是当这些孩子申请出国的时候,简历非常漂亮,感觉就是神童。要个人能力有,组织了什么什么活动,要学术能力,发表了什么什么文章,参加了什么什么会议,做了什么什么演讲,如果你是农民家的孩子你拿啥跟人家竞争,那可不是你在图书馆奋发读书能补上的差距。现在90年代末2000年初海归那批子女都到了上大学的年纪,他们很多人从小受父母熏陶,如果这批人愿意搞科研,那农民家庭出来的孩子是根本没资格和他们相比的,他们每年都出国参加夏令营,英语比我在这呆了7,8年的人说得都好。 还有出国要写推荐信,这些孩子父母都在学术界,很多人由于同行或参加会议的缘故都认识美国明校的老师,他们自己出于避嫌肯定不会写推荐信,但找个关系好的同事,写个非常完美的推荐信,你一个农村来的孩子拿啥跟人家竞争啊。美国的学校申请,个人关系非常重要,他们不像我们那么看中分数,他们看中个人综合能力,但中国孩子的个人综合实际也是父母的综合能力,父母的能力不行孩子的简历就要缩水。美国的孩子父母引导,具体做成什么样,全看孩子自己,但中国的孩子有多少全靠自己,全靠爹,网上不是经常有我爸是谁谁的叫嚣吗。 三是出国留学要选方向,选导师,农村的孩子自己很少能有那么远见的选择,你毕竟只是一个学生,从见识跟别人的海归父母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是,你可以经常打听,可以经常上网,但道听途说的东西你有多少可信啊。比如现在华裔牛人如庄小威,父母都是科大的教授,谢晓亮父母是北大教授,你的父母是谁呢。 这些所有因素不能说明农村出来的,或农民家庭出来的一定不行,但概率太低,几十万人里也出不了几个,个人运气也非常重要。头一阵搜狐有个关于父亲的视频,大意是一个石油大学的毕业生挣得不如当农民工的爸爸多,然后他的父亲每天还写日记讲孩子如何如何能成才,要励志立志等等,时不我予啊,在这个社会过渡的时代,农民的日子真不好过。上学没竞争力,工作靠关系,买房买不起,10几年前我也是北京蚁族大军中的一个,每天住在3平方米的蜗居,对此更深有感触。 看看下面这封推荐信你就明白为什么一些人靠推荐信就可以上明校,拿这这封推荐信再加上老板的地位啥学校啥实验室都能申请到。 Half a century ago, highly talented Chinese Americans with an interest in biomedical research would go to Europe to get training. In the 1960s this trend completely reversed itself and no other United States university profits more from this reverse stream than XX. Our graduate program attracts the very best students from China and XXX is a case in point.XXX was raised in a wonderfully loving Chinese family and received his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at the University of XX, where he published several high profile papers as a student. He received support from the Chinse Natural foudation. Halfway during his training at XX he ventured across the ocean to get instruction in my lab. This was 1999 and XX made a strong impression on us. We apparently also impressed him, because he enrolled in our program a few years later. When XX joined my lab in September 2002, he did so on the condition that I would make sure he would get his Ph.D. fast. He was clearly in a hurry, rather typical of him. This was a promise I could easily make because I was by then familiar with XX’s exceptional experimental talent. I knew XX to be extremely committed, deeply serious about biology and endowed with an experimental pace that few people can match. And indeed, despite formidable setbacks, XX defended his hefty thesis four and a half years later, close to a record for students in my lab. In his doctoral thesis,XX, largely working alone, determined how a protein called HIV— not a name I chose — protects the ends of our TT. And when all is said and done, he’ll have four firstauthor papers, including a landmark paper in Cell , and several others from my lab. Rumor has it that until his third year,XX never had a decent meal, simply foraging on the leftovers of his roommates for lack of time between his experiments. Although XX may not have had a decent meal the first few years, I’m fairly sure that those leftovers were washed down with a decent amount of beer. I must admit, I’m a bit relieved that XX is graduating — not that I ever worried about a positive outcome; that was a given — but his graduation means that I will have a little bit more time to relax. XX expected me to keep up with his extraordinary pace, asking me to come in on weekend mornings to analyze his new data. And at more than one meeting in my office, he overwhelmed me with so much new information that I had to work hard to keep up with his conclusions and insights. XX essentially ran his own research project and all I could do was run after him. This fast moving set of hands, this strong will, this highly focused scientific mind will now leave us to go to the MIT. There he will join the lab of Michael to work on Hot spot. It is my prediction that that field will soon find out that a major force has joined them. I will miss XX, because there are few scientists of his caliber, and I will also miss him — as will other people in my lab — as a warm and generous friend.
个人分类: 评论|5237 次阅读|24 个评论
你真的比农民工强?
physicsxuxiao 2013-10-5 16:38
我曾经花了好长时间,帮助一个台资企业培养技术队伍。 台资企业的最大特点,是极难吸引到一流大学的本科生前往工作,更莫说硕士和博士了。 这当然跟台资企业本身的问题有关: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付给台湾干部的钱,在相同水平条件下,总是高过给大陆的干部。其实,这个问题不光是台资有,其他的外资都有。只是,欧美来的外资企业,显然老道,就与时俱进地改变了。而港资,明显成熟些,顺应得也要快得多。最难改变的,就属于台资和韩资(韩资为什么难改变?估计是个可以另外探讨的有趣话题)了。 因此,我必须在一堆高中生、大、中专生和不知名大学的本科生中,培养干部。这些人,有的就是农民工,有的类似农民工。 不过,我也尽量争取优秀高校的学生加入进来。 终于,争取到一个工作过两年的成电的本科生,进入技术队伍。
1 次阅读|0 个评论
和农民工聊天的一些感想
热度 15 yanghualei 2013-10-1 13:15
其一,农民工大多从事脏险累的体力工作,如收废品、搬运工以及建筑工等,这些工作大多体力劳动,在城里属于地位较低的,待遇和福利较少的,很少有长期工和正式工,权利不能得到保障。还有在城里工作,一般公民工工作选择包吃住的地方,并且大多数农民工住在工地;还有一容易大家忽视的,所以对于一个用农民工的单位,在城市里面,首先提供的吃和住,并且都是免费的,这样在房价和伙食高涨的城里,可以获得收益,同时住的条件可以差点,但是吃的不能太差,需要一定的肉,否则没有力量干活。 其二,如今如建筑工人,一个人月工资可以达到 6000 左右,也即每天可以平均达到 200 元左右。甚至木匠可以达到 300-400 左右,做架子工可以达到 1000 元左右一天。在想为什么工资高,其一,农民工从事的行业都是实实在在的行业,不忽悠,种地可以生产粮食和蔬菜,建筑可以盖出房子等等;其二,人民都追求智力劳动,并且认为体力是低端的,这种社会选择造成,体力劳动没有人做,引致劳动市场上体力劳动供给减少;其三,相比公务员,农民工的福利少,工作风险大(高空作业的建筑工),工作脏和累,社会地位低,年老的时候没有工资。 其三,部分人认为农民仅从事农业劳动,从事第一产业生产,故农村的收入水平要远低于城镇,通过和农民工交谈和在社会中的观察,农民工不仅从事第一次产业。还从事第二产业中的采矿业、制造业以及建筑业等等,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农民工从事这些产业,中国近 30 年靠低廉劳动力推动的经济增长根本不可能实现,还有物流、餐饮、娱乐、理发、交通、租赁中介等等,大多数是农村户口的从事。所以某些人的观点有时不合适,在德国和日本,农民工和城里人收入差距不是太大,并且可以自由的在城里和乡下选择落户,在中国可能现在还不能实现,所以可以计算农民工对中国 GDP 贡献的比例。 其四,现在在农村里面娶媳妇是很贵的一件事情,有些农村地方彩礼可以高达 10 万,最终娶媳妇过门可以高达 30 万;当然更为严重的存在很大骗婚的行为,就是彩礼花后,媳妇没过一夜就跑啦。并且特别农民工从事高风险的行业,一旦去世,媳妇很可能拿着赔的钱再改嫁,把原小孩给他们爷奶。当然现在在农村存在新一轮的辍学,并不是很多农村家里无法供应小孩上学,而是上学已经无法改变他们的命运,因为通过一考定终身的时代也已经结束,不在是你学习好,就在社会中什么都好。 其五,现在在农村,为我问,在城里买房的有没有,他说有,但暂时没有想象的那么多,究其原因,就是即使在县城能够买的起房,但是在县城没有工作,所以在三农问题和城镇化中,首先是解决的是在城里的工作,特别给予他们正式工,然后才是买房问题;类似我说北京的污染严重,为什么不把北京的房子卖掉,到一个二线城市生活,多好啊,虽然相对其他城市社会服务水平高(如公交和蔬菜便宜),他们说现在的工作在这,小孩、家人已经社会关系都在这,所以短期不容易离开,这也是为什么人口迁移出大城市慢于经济迁出的原因。 其六,在城镇化中,特别是土地问题,就怕政府把地收走,把房子拔掉,然后再出现让老百姓买他们建的房子。并且在土地承包上面,现在农民普遍都想承包,并且普遍认为只有村里比较有钱的人才能承包,我想,很多情况,很可能是这样的。这样一来,一部分农民失去土地,又在城里找不到工作或者合适的工作,或者没有必要的社会福利,沦为城市贫民,因为城里的差距大于乡下,同时乡下有钱的变得更富有,这样使得有钱的人承包土地,很可能加剧贫富差距。对于现在养老问题,如养老金,还是存在问题,还有医疗和教育,农民普遍认为,现在救治身体创伤和心理创伤的医院和学校,现在市场化之后,问题多多。
7768 次阅读|28 个评论
弃荒——农民的无奈选择
蒋高明 2013-8-27 22:32
蒋高明 农民放荒现象最早出现在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 “ 够自己吃的就行了 ” 。这是他们的普遍心态。过去维持国家粮食安全的格局是 “ 湖广熟、天下足 ” ,而今这一格局变成了 “ 北粮南运 ” 、 “ 外粮内运 ” ,甚至原不适应开垦的新疆和东北平原成了粮棉的主产区。对于内地农民撂荒现象,媒体有大量的报道,摘录如下: 2007 年 8 月 24 日 ,据食品商务网报道,以种粮为主年近 70 岁的山西省闻喜农民李有生打起了这样的 “ 小算盘 ” :小麦不值钱,卖还得自己想办法,加上柴油价格高,收粮的地方又少又远,多种不如少种;在家存粮多糟蹋也多,孩子常年在外吃不了多少,种些够自己吃就行。万荣薛店农民李三怪说他家 15 亩地,种了 14 亩苹果和油桃树,剩下的 1 亩还种了芦笋。孩子上学(高中)每年 4000 多元,上大学每年不下 1 万元,儿子结婚还要盖两层新房,更不要说看病的治疗费、住院费,光种粮根本无法解决上学、看病、盖房的问题。山西运城市有关资料显示: 1998 年全市小麦播种面积 560.96 万亩,到 2007 年下降到 461.6 万亩。小麦面积逐年下降,每年平均下降 10 万亩。闻喜、万荣、芮城小麦面积只占到耕地面积的 35% ,并且出现了相当多的 “ 无粮村 ” 。 2008 年 4 月 21 日 ,新华社记者在扬州市郊走访农民,发现所到过的一些近郊农村,有许多耕地被撂荒,或者被各种不成规划的建筑物蚕食。可在这风调雨顺、美丽富饶的江南鱼米之乡,人们却严重地浪费着耕地,这不能不让人感到揪心与不安。记者与一些在田间里翻整土地、准备育稻秧的中老年村民交谈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 “ 够自己吃就可以了! ” 或者是: “ 现在种粮食又不值钱,肥料什么的又那么贵,种地越多赔钱越多,少种点够自己吃就可以了。 ” 由于留在农村农业劳动力群体大部分都是年老体衰的老人,年幼的孩子也在 “ 业余 ” 帮助爷爷奶奶干干农活,可他们还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没有更多的时间来干农活。多数是老人们,由于已不能再干更多过于繁重农活,或者因为农业上的投入与产出越来越不划算的原因,聪明的江南农民种地的目的已不是为了发展农业,更不是想从农业上取得什么良好的收入了。 2011 年 5 月 23 日,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在湖南采访发现,当农资价格上涨远大于惠农补贴,种粮无利可图甚至存有风险时,抛荒农田已成为不少农民的新选择。过去,行驶在湖南乡村的公路上,随处可见农民忙碌的身影。而到记者采访时,村民周大伯家的稻田还在沉睡中,一片绿草覆盖着几亩水田,不远处,也可见零星的抛荒的耕地。周大伯是长沙市岳麓区雨厂坪镇泉水湖村村民,此前在城里打工,那几天,他请假回家希望购置点化肥为 种 稻作准备。但在附近县城宁乡县的几家农资店转半天,他也没相中满意的化肥。 “ 现在种粮不如买粮合算。 ” 周大伯算了一笔细账:以 2010 年为例,种一亩水稻双季收成大约在 650 公斤左右,全年收入在 1700 元上下,除去种子、肥料、农药以及机耕、机收等费用,毛收入还不到 800 元。如果算上从犁地到播种、管理、收割的人工,基本剩不下多少钱 ” 。对于一个月能够赚 3000 元钱的他来说,种田已经没有意义。 在周大伯所在的泉水湖村,很多像 他这样在外打工的村民,他们的农田或半休耕或完全抛荒。当农资价格上涨远大于惠农补贴,种粮无利可图甚至存有风险时,抛荒农田, 然后进城打工已成为不少农民的新选择。 抛荒的现象不仅出现在湖南,在江西,到处都有成片或者零星的耕地抛荒。江西省余干县黄金埠镇,早稻田抛荒现象也随处可见。黄金埠镇一位李姓农民介绍,当地种地的农民越来越少,一些农民种稻只是为了自给自足,这位农民道出了自己的无奈: “ 辛辛苦苦种上一年地,碰上风调雨顺年景,也许能挣个二三百,一旦碰上气候异常,则要赔上几百元钱的种子、农药和化肥钱,很不合算。而让土地抛荒,一年还可以得到 100 多元政府给的良种等各类补贴。 ” 江西省宜黄县农业县统计局向媒体透露,该县 26 万多亩耕地中全年性抛荒的保守估计已高达到 12% 。另外还有大量农田是三季种两季,两季种一季。 在刘少奇的老家湖南宁乡县,土地隐性抛荒问题已经是一个无法否认的普遍现象。宁乡县农业科技物资有限公司的谭新明说, 2010 年 5 月,他们公司的复合肥销量已超过 200 多吨,到 2011 年 5 月,他们只销售了不到 50 吨; 2010 年 5 月之前农药销售额超过 200 万元,而 2011 年 5 月销售还不到 50 万元。 “ 早稻播种面积减少应该是主要原因 ” ,谭新明叹道。 2011 年 7 月 11 日 ,新华社重庆站记者李松报道指出, 随着 “ 打工潮 ” 的不断壮大,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并离开传统农业生产,留下大量老人打理土地。在西部农业大区重庆市,不少基层干部说,由于缺乏劳动力,过去种田是 “ 绿肥铺底 , 农家肥当家 ”, ,如今则是省时省力的化肥当家,田地越来越瘦。由于劳动力缺乏,农民不在农田基础建设上下工夫。水库塘堰淤塞, 渠道多年失修。在重庆第一种粮大区合川区,该区涞滩镇两堂村 63 岁的村民邓国能向记者坦言,自己的体力已达不到水稻育秧、插秧、耕地要求,只能做多少算多少, “ 够自己吃就行 ” 。重庆万州区天河镇天河社区农民王文义,家有 6 亩土地,全靠他一个人种,根本种不过来。如果春耕时遇到寒潮、霜冻、干旱等自然灾害,要抢播抢种,劳动力短缺就更明显了。种不过来,只有任由耕地撂荒。 2011 年 10 月 28 日 ,人民网记者广东清远河背村调查发现,原本 23 户人家的村庄,如今搬迁得只剩下两户村民,年轻人成了稀罕物。在山西省临汾市永和县赵家沟村,情况大致类似。赵家沟村户籍人口数 234 人,在村常住约 130 人,基本上也都是老年人和儿童。据山西省永和县坡头乡校长杨香瑞介绍,近年来 “ 娃娃们越来越少 ” ,以前的小学,都是 50-60 人一个班,现在 800 人口的村小学,今年 3 个学生,一个老师,只开到 3 年级。由于没有充足的劳动力,农村土地撂荒日益严重,影响农业稳定和粮食安全。据了解,在湖北省滨湖村,由于劳动力短缺、种粮效益较低等原因,农民对发展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兴趣不大, 2008 年全村耕地撂荒面积达 40% 以上,并且还存在 “ 隐性撂荒 ” 现象,本来可以种植双季稻的水田,一半以上都只种了单季稻。 2011 年 10 月 29 日 ,光明网记者报道了这样一组数据:由于没有充足的劳动力,近年来农村土地撂荒日益严重,影响农业稳定和粮食安全。在中西部广大偏远的农村,农村的景象如此凋零与寂寞,除了留守儿童与老人,很难找到五十岁以下的劳动力。从东南沿海到内陆省市,土地撂荒造成了整个行政村的消失。统计数据显示,从 2005 年到 2009 年全国的村民委员会数目每年减少 7000 多个。土地作为广大农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很难产出可观的效益。种地不赚钱,甚至要赔钱,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很多农民都抛弃了祖祖辈辈传下的土地遗产。土地荒废已经不是极个别现象,在农忙时节,农田里也只是老弱妇孺,年富力强的农村劳动力大部分已经背井离乡去城市寻找生存的希望。 2012 年 5 月 3 日 中国网发出了这样的 疑问 “ 未来靠谁种地? ” 的警告。在湖南麻阳县舒家村乡狮子湾村,全村 10 个组留守在农村种地的妇女占种地农民的 38.6% ,因耕种不过来,村里部分土地撂荒。农村留守人员劳动能力不高,农业规模萎缩和耕种效率下降。狮子湾村村粮食播种面积 10 年下降了 200 亩,粮食年总产量下降了 23 万公斤,农业生产后劲严重不足。 为了调 查农村土地撂荒现象,笔者先后在全国各地调研,先后到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新疆、宁夏、甘肃、西藏、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湖南、湖北、江西、四川、贵州、云南、广东、福建、浙江、江苏、海南、上海、北京、天津等地,足迹几乎遍布全国所有内陆省份。为了寻找农业撂荒的原因, 2008 年 4 月,我现场到毛泽东主席的老家湖南韶山冲调查。只见高速公路两旁的农民家庭,十室九空,大都是铁将军把门,稻田里很少见到劳作的农民。只有到了韶山冲,因为是旅游景区,才看到人山人海,但许多导游都自称姓毛,拉我们去吃她们家的 “ 毛家菜 ” ,毛主席发动湖南农民 “ 打土豪、分田地 ” 的最初发源地,如今也成 “ 本末倒置 ” 了,他们招待客人的粮食竟然大都是从市场上买来的。 历史上,当最底层的农民因为吃不饱饭而沦为饥民,甚至盗贼时,只要有人揭竿而起,就会蜂拥而至,一场轰轰烈烈的改朝换代运动就开始了。农民起义的代价是巨大的,谁都盼望和平而痛恨战争。过去的农民起义多发生在封建制度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大地主以及富农对小农或雇农的过度欺压,农民因贫而失去土地,从此吃饭成了问题。但在和平年代,农民只要还有口饭吃,农民起义的概率是很小的,但一辈子与土地打交道的农民纷纷弃荒,任由土地荒芜,面对这种现实,就不能视而不见了。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247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新概念中文:榨菜指数
wcwcsong 2013-8-15 22:14
新概念中文:榨菜指数 跟踪中国 2.63 亿农民工的流向是一项艰巨挑战,但中国官员已在一包包榨菜中找到答案。廉价的榨菜颇受中国农民工青睐。据报道,一个城市对这种低价值易耗品的需求通常会保持稳定, 农民工人口发生变化,因此发改委把榨菜当作衡量农民工流向的替代指标。   有关榨菜的数据表明,近年来,在中国制造业中心地区珠三角和长三角,外来人口数量均已下降。 2007 年,华南地区占榨菜销售份额的 49% ,但到 2011 年,这一数字仅为 30% 。表明该地区人口流出速度非常快。   相比之下, 2009 年至 2012 年,华中地区的销售份额实现 4 倍多的增长,从 2.6% 上升至 10.6% 。这一结果与国家统计局今年 5 月的调查结果一致: 2012 年农民工回到中西部家乡这一趋势十分明显。   中国政府似乎已找到跟踪农民工流向的新方法:借助榨菜。有关榨菜销量的此消彼长趋势反映出城镇化和经济增长或许正在放缓的事实。
个人分类: 社会百态|2935 次阅读|0 个评论
谁希望农民工进城?
jiangming800403 2013-8-7 19:32
并不是农民工自己,他们只会为了更好的生活而流浪。但是城市发展需要农民工的个人消费,特别是居住需求使得很多老市民成为了“食利者”。 革命导师弗.恩格斯似乎说过“对于现代无产者,不动产只是枷锁”。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农村消费经济的启动,市场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小城镇的发展,给农民工提供了返乡创业的良机,也将推动中国经济更好的转型。 农民工有限的资金积累,不应该成为城市化陷阱中的炮灰。
个人分类: 人口与城市化|2708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学生性道德还不如一农民工
热度 1 Bobby 2013-8-2 19:03
福州一女大学生约打工仔开房 后者报警称其卖 慨叹知识水平和道德水平不成正比呀。“礼失求诸野”。高学历者的道德反而不如民工淳厚。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75 次阅读|1 个评论
在首都机场我见到了赴俄罗斯的农民工
黄安年 2013-7-4 06:21
在首都机场我见到了赴俄罗斯的农民工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3年7月4日发布 6 月21日 凌晨有北京飞往莫斯科的UN8888航班候机时,我遇到了一位来自东北去俄罗斯的农民工,他告诉我,有许多亲友在伏尔加河农耕地经营蔬菜大篷,已经在那里好几年了,自己想去看看。他说,那里的蔬菜大篷几乎都是中国的农民经营的。由于快到登机时间,没有机会细聊,颇有遗憾。不过在彼得堡的机场上,我们也看到来自山东农民工去欧洲的身影。 ************ 四川48名农民工赴俄罗斯务工被欠薪 4年后收回 新闻中心-中国网 news.china.com.cn  时间: 2013-02-22 内容摘要: 4年前,内江、资阳、绵阳等地48名农民工远赴俄罗斯务工一个月后,因与中介产生纠纷,约65万元工资及相关费用未能结算。2008年10月,资阳市、雁江区两级政府获悉情况后,积极出面协调,雁江区法律援助中心也向48名农民工兄弟伸出援手。   48位农民工 领到4年前俄罗斯欠薪   4年前,内江、资阳、绵阳等地48名农民工远赴俄罗斯务工一个月后,因与中介产生纠纷,约65万元工资及相关费用未能结算。后经资阳市、雁江区两级政府协调,通过法律援助,他们领到了近50万元。剩下的4年时间里,这些农民工兄弟很少过问余款,而代理律师仍在不断追查。近日,近15万余款终于追查到位,并于21日现场集中发放。   赴俄务工没领到钱还折了本   2008年2月,四川省兴盛境外就业服务有限公司发布招工信息,声称受雇主委托招聘赴俄罗斯工作的建筑工人。   看到招聘信息上说,在俄每月工作26天,一天工作9小时,基本工资高达5300元,食宿免费,加班还另计,每月结算一次,内江市资中县的郭长明立即报名应聘。   随后,郭长明向该中介公司支付了12000元的中介费,同时支付了699元护照办理费和体检费。2008年7月18日,他与20余名农民工兄弟第一批远赴俄罗斯务工。   在俄罗斯一建筑工地工作一个多月后,郭长明和工友们没有领到工资,而且生活条件也十分艰苦。在多次讨要工资无果的情况下,俄移民局又查出他们的出国务工手续有问题,不允许他们继续在俄罗斯务工。   政府帮助 回国讨要说法   不能继续工作,工资又没领到手,郭长明无钱回国。于是,他和其他工友一起,与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取得联系。大使馆工作人员出面与四川省兴盛境外就业服务有限公司沟通协调,最终郭长明与工友乘飞机回到成都。   郭长明等20余人回国后,已办好手续的其余20多名农民工便未赶往俄罗斯,然而1万多元的费用已经缴纳。最后,48名农民工联合向该中介公司追讨工资及相关费用,费用总共约65万元。 四川48名农民工赴俄罗斯务工被欠薪 4年后收回 新闻中心-中国网 news.china.com.cn  时间: 2013-02-22发表评论 内容摘要: 4年前,内江、资阳、绵阳等地48名农民工远赴俄罗斯务工一个月后,因与中介产生纠纷,约65万元工资及相关费用未能结算。2008年10月,资阳市、雁江区两级政府获悉情况后,积极出面协调,雁江区法律援助中心也向48名农民工兄弟伸出援手。   2008年10月,资阳市、雁江区两级政府获悉情况后,积极出面协调,雁江区法律援助中心也向48名农民工兄弟伸出援手。   2008年12月,简阳市人民法院进行民事调解,要求兴盛公司20日内一次性支付工资、赔偿经济损失和退还中介费。然而,法院对该公司财产清算后,只能支付48人约50万元,余款无法付清。   余款追回农民工却失去联系   王正国作为48名农民工的代理律师,在兑现50万元后,想继续追回余款。今年春节后,所欠余款全部到位,并定于2月21日集中发放。然而,王正国拨打农民工的电话,却无一能接通。   王正国说,可能这些农民工兄弟觉得追回余款无望,后来便不再过问。4年过去,很多人便失去了联系。   48名农民工中,欠款基本在2000-3000元,最少一位有900多元。2月17日,多方联系无果后,王正国决定发布“领款通知”,“当地电视台、报社都发布了,现在终于联系上了几个人,只好让他们互相转告。”   挨个乡镇通知15万全部结清   昨日上午9点整,王正国的律师事务所里人头攒动,大厅里已经挤满了前来领款的农民工,其中有从绵阳江油、内江资中等地远道而来的农民工。“怕很多人没看到,我在通知发出后,专门赶到部分乡镇挨个通知。”王正国说,截至昨天中午,48名农民工结清工资和相关费用,共计约15万元。   签字、按手印,领到3932元现金,雁江区清水乡的刘真太笑得合不拢嘴。“不看到领款通知,我还以为这些钱肯定领不到了。”刘真太说,看到领款通知,他立即通知了其他10多名工友。(华西都市报记者田雪皎) http://news.china.com.cn/live/2013-02/22/content_18763869.htm   东楚网消息(东楚晚报)(记者 高喜明)   昨晨6时30分,随着T167次列车缓缓驶进黄石火车站,62位被困俄罗斯的黄石农民工(另5位鄂州籍的农民工已经先行下车),在阔别家乡近3个月后,终于再次踏上了家乡的土地。   面带微笑,农民工们从站台鱼贯而出,在车站等候多时的汪仁镇、灵乡镇政府工作人员立即招呼他们上了前来接站的中巴车。车轮滚滚,农民工们再也不用担惊受怕,前方只有一个目的地——家。   “感谢政府接我们回家”   从北京开往南昌方向的T167次列车,正点抵达黄石站的时间为凌晨5时08分。为了接站,汪仁镇政府和灵乡镇政府的工作人员,在凌晨4时30分便来到火车站。汪仁镇政府派来了一辆中巴车,灵乡镇政府则派来了两辆中巴车,“我们要将他们安全送回家。”汪仁镇政府一工作人员向记者说道。   一过6时,黄石站接连停靠了好几趟列车,接站人员站在门口翘首以盼,但接连几拨旅客都不是回家的农民工。   “来了!来了!”6时30分,T167次列车刚一到站,一名眼尖的灵乡镇政府工作人员,一下便发现了拉着行李箱的灵乡籍农民工。“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到广场集合,集体乘车回去……”接站人员招着手,指挥着农民工上车。   “感谢政府接我们回家!”农民工的领头人罗建设告诉记者,被困俄罗斯后,他们没有饭吃、没钱买车票,是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湖北省商务厅和黄石市政府出面协调,才使他们能够顺利回国,黄石市商务局、大冶市商务局和开发区的相关负责人还亲自到满洲里接他们入关。   一直没有发工资   “别跟我提那个鬼地方!那是个噩梦!”说起打工地俄罗斯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农民工队的副队长罗国栋脸上的笑容马上就消失了。农民工们纷纷向记者抱怨他们在俄罗斯的种种遭遇。   此次打工的领头人罗建设,曾跟随十五冶和十七冶到国外打过两次工。去年年底,听十五冶一名工友介绍,说海发公司需要向俄罗斯劳务派遣60名泥工,于是他便带着60多名兄弟去报了名。   3月25日,海发公司组织大家体检。公司当时说3月底可办好手续出发,可出发的日期一拖再拖。   到了7月7日,吉林那边的公司派来了两辆车,67名农民工终于启程了。在车上,公司突然拿出一份盖有俄文印章的合同书,要求每个农民工签名,“这样你们才能和俄罗斯那边的雇主产生关系。”农民工们称,根本就看不懂那个章的意思,公司给的只是合同的尾页,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合同的具体内容。   在满洲里滞留几天后,7月21日,他们终于抵达俄罗斯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迎接他们的是一名自称叫姜保军的东北人。   8月1日至4日,姜保军依靠当地人格斯加(音),分批带着大伙到工地找事做。农民工们发现,他们的工作根本就不是原来说的冬奥会场馆建设,而是私人的房地产工程。农民工们被分在了两个工地,一个工地做别墅装修,另一个工地是装修一个酒店的十楼。   要命的是,吉林的公司直到9月1日才给他们派来了翻译。他们打工的克拉斯诺达尔南方交通建筑公司,也没有给他们提供施工用的工具和机械,就连建筑材料都对他们严格控制。“说是按劳动量计工资,可这样的条件,我们根本就无法完成工作。”罗建设说。   9月1日,罗建设找姜保军要求支付工资寄给家里交学费。姜保军让他叫兄弟们再缓一缓,按公司的规定要到每月10日才发工资,“没钱的话,我将车卖掉都要付你们的工钱。”可是到了9月10日,工资仍未发下来,姜保军也没有露面。   贱卖生活用品换食物   9月11日,愤怒的农民工们停工了。   9月12日,姜保军带着几个俄罗斯当地的青年找到了农民工们,威胁他们要听话。发生争执后,灵乡籍工友柯希龙遭到了对方的殴打,工友们报警后,才平息了此事。   9月13日,公司买了12张火车票,要求将12名灵乡籍工友送回国。在异国他乡人生地不熟,害怕中途发生不测,工友们不敢走。第二天,他们向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和国内求救,希望所有工友能尽快回国。   和姜保军及公司发生纠纷后,公司不再给民工们支付生活费。向大使馆求救后,经过协调,公司每天给他们的生活费只有2000卢布。“分到人头上,每人只有相当于五六元人民币的伙食。”   民工们没钱买油买菜,每天都只能吃两顿撒了点盐的稀饭。农民工们原本准备在俄罗斯呆两年,他们带去了大量的衣服和洗衣粉、洗发水等生活日用品。为了能吃饱肚子,他们无奈将这些东西低价卖给了当地人。向国内打求救电话,也是工友们贱卖生活用品凑的钱。   有的工友实在饿极了,就摘当地房前屋后的一种野果子吃。这种野果子当地人根本不吃也不管理,可农民工们摘的次数多了,当地居民就报警。灵乡一工友差点因此被警方拘留,翻译说了一大堆好话,警方才放人。   盼政府帮忙追讨押金和工资   在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湖北省商务厅和黄石市商务局的协调下,姜保军终于答应给黄石农民工们购买回国的火车票。9月23日,农民工们终于坐上了开往中国的火车,临行前,每人发了500卢布的伙食费。   10月1日,67位农民工终于抵达满洲里,踏上了中国的国土。“入关的那一刻,我心里踏实多了,我们终于安全了。”罗国栋告诉记者。   据罗建设介绍,为了到俄罗斯打工,67位农民工每人都向海发公司交了1万元押金。这些农民工的家庭条件都不好,许多人都是通过卖粮食和借钱才凑足押金的。“希望政府能够出面,帮我们追讨回押金和在俄罗斯务工期间的200万卢布工资。” 发表于 2010-10-8 22:09 http://bbs.cnhubei.com/thread-2169844-1-1.html
个人分类: 世界各国见闻(09-11)|4283 次阅读|0 个评论
原创:博士和农民工(续)
yizhenzhong 2013-6-10 11:11
博士和农民工(续) 作者:伊振中 时光荏苒,过了十年。因为有会吹的农民工,南方的香皂乡镇企业日益壮大;而北方的香皂企业则在生死线上挣扎。这时候,两家企业的老板出于不同的考虑,都看中了北方家用暖气片更新换代的巨大市场机会,同时开始转产高档暖气片。南方的企业甚至不惜将总部搬到中国最冷的哈尔滨。生产过程中,两家企业都遇到了高档暖气片内部焊点探伤的难题,组织专业团队和进口国外探伤设备成本是如此之高,以至于两家企业都承受不起。 还是那个自动化专业的博士,被北方的企业起用来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博士总结上一次肥皂盒的经验和教训。从一个收废品的老大爷手中1000元收购了一个医院废弃的X光机放射源,认真分析国外探伤设备的构造和优缺点,在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一台土法上马的X光探伤机研发成功,实践效果良好,成本只有聘请专业团队和购买国外设备的几十分之一。北方企业在高档暖气片的竞争中争得先机。 还是那个会吹的农民工,被哈尔滨的南方企业起用来解决同样的问题。因为上次的成就,农民工也有了由农民组成的研发团队。“暖气片啊,怎么吹?!”,会吹的农民工问团队的其他成员。一个黑黝黝的大汉豪迈地回答:“老大,我们只会吹啊!电风扇不行,上鼓风机啊!”。于是,一台国内最大功率的鼓风机摆在了高档暖气片的生产线旁。鼓风机一开,威力奇大,不光是合格的、不合格的暖气片,连生产线都一起吹出了厂房。老板大怒,农民工带着大汉们回家种地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1.鼓吹“知识无用论”的人用心是多么险恶,有本事让他家的小孩义务教育都别念; 2.光会吹有屁用。再不好好读书,恐怕连撅着屁股在生产线上吹肥皂盒子的资格都没有了。 附:博士和农民工(原文) 中国北方一家企业引进了一条香皂包装生产线,结果发现这条生产线有个缺陷:常常会有盒子里没装入香皂。总不能把空盒子卖给顾客啊,他们只得请了一个学自动化的博士设计一个方案来分拣空的香皂盒。博士拉起了一个十几人的科研攻关小组,综合采用了机械、微电子、自动化、 X 射线探测等技术,花了几十万,成功解决了问题。每当生产线上有空香皂盒通过,两旁的探测器会检测到,并且驱动一只机械手把空皂盒推走。  中国南方有个乡镇企业也买了同样的生产线,老板发现这个问题后大为发火,找了个农民工来说: “ 你他妈给老子把这个搞定,不然你给老子爬走。 ”农民 工很快想出了办法:他花了 90 块钱在生产线旁边放了一台大功率电风扇猛吹,于是空皂盒都被吹走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1 、知识并不一定都是生产力; 2 、能吹是多么的重要!
个人分类: 研究微博|411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中国五十岁以上农民工接近4000万人
wangfangnk 2013-5-29 08:00
转载: http://finance.qq.com/zt2013/tpbg/nmg.htm?pgv_ref=aio 2012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来源:国家统计局 2013-05-27 09:30:00 http://www.stats.gov.cn/tjfx/jdfx/t20130527_402899251.htm ​   一、农民工规模   (一)农民工总量达 26261 万人   据抽样调查结果推算, 2012 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 26261 万人,比上年增加 983 万人,增长 3.9% 。其中,外出农民工 16336 万人,增加 473 万人,增长 3.0% 。住户中外出农民工 12961 万人,比上年增加 377 万人,增长 3.0% ;举家外出农民工 3375 万人,增加 96 万人,增长 2.9% 。本地农民工 9925 万人,增加 510 万人,增长 5.4% 。 表 1 :农民工数量 单位:万人 2008 年 2009 年 2010 年 2011 年 2012 年 农民工总量 22542 22978 24223 25278 26261 1 .外出农民工 14041 14533 15335 15863 16336   ( 1 )住户中外出农民工 11182 11567 12264 12584 12961   ( 2 )举家外出农民工 2859 2966 3071 3279 3375 2 .本地农民工 8501 8445 8888 9415 9925   (二)中西部地区农民工人数增长快于东部地区   从输出地看,东部地区农民工 11191 万人,比上年增加 401 万人,增长 3.7% ,东部地区农民工占农民工总量的 42.6% ;中部地区农民工 8256 万人,比上年增加 314 万人,增长 4.0% ,中部地区农民工占农民工总量的 31.4% ;西部地区农民工 6814 万人,比上年增加 268 万人,增长 4.1% ,西部地区农民工占农民工总量的 26.0% 。 表 2 :按输出地分的农民工地区构成 单位: % 2012 年 2011 年 东部 中部 西部 东部 中部 西部 农民工 42.6 31.4 26.0 42.7 31.4 25.9 1 . 外出农民工 31.5 36.7 31.8 31.6 36.6 31.8 2 . 本地农民工 60.8 22.9 16.3 61.4 22.7 15.9   (三)东部地区农民工以就地就近转移为主,中、西部地区以外出为主   从不同地区看,东部地区农村户籍劳动力中农民工占 54.9% ,其中,外出农民工占 20.2 %,本地农民工占 34.7 %;中部地区农村户籍劳动力中农民工占 37.2 %,外出农民工占 24.3 %,本地农民工占 12.9 %;西部地区农村户籍劳动力中农民工占 28.7% ,外出农民工占 19.2 %,本地农民工占 9.5 %。东部地区本地农民工比例高,而中西部地区外出农民工的比例高。   二、农民工流向及就业地域分布   (一)在中西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数量较快增长   从农民工的就业地区来看, 2012 年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 16980 万人,比上年增加 443 万人,增长 2.7% ,占农民工总量的 64.7 %,比上年降低 0.7 个百分点;在中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 4706 万人,比上年增加 268 万人,增长 6.0% ,占农民工总量的 17.9 %,比上年提高 0.3 个百分点;在西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 4479 万人,比上年增加 263 万人,增长 6.2% ,占农民工总量的 17.1 %,比上年提高 0.4 个百分点。   分省看,农民工就业地区主要分布在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省。与上年相比,广东、浙江、江苏、上海、河北、重庆等省市的比重有所下降。 图 1 2012 年农民工在输入地与输出地的分布 (%)   (二)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总量增加、比重下降   在长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为 5937 万人,比上年增加 109 万人,增长 1.9% ,在珠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为 5199 万人,比上年增加 127 万人,增长 2.5% ,增长速度分别比上年快 1.6 和 2.4 个百分点。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分别占全国农民工的 22.6% 和 19.8% ,分别比上年下降 0.5 和 0.3 个百分点。   (三)跨省流动农民工所占比重继续下降   在外出农民工中,在省内流动的农民工 8689 万人,比上年增加 299 万人,增长 3.6% ,占外出农民工总量的 53.2% ;跨省流动的农民工 7647 万人,比上年增加 174 万人,增长 2.3% ,占外出农民工总量的 46.8% 。在省外务工的比重比上年下降 0.3 个百分点。   分地区看,东部地区 83.7% 的外出农民工省内流动,其中在乡外县内占 32% ,县外省内占 51.7% ,跨省流动的仅占 16.3% 。中、西部地区外出农民工则是以跨省流动为主,分别占 66.2% 和 56.6% 。 表 3 :不同地区外出农民工在省内外务工的分布 单位: % 地 区 2011 年 2012 年 乡外县内 县外省内 省外 乡外县内 县外省内 省外 全  国 20.2 32.7 47.1 20.0 33.2 46.8 东部地区 32.1 51.3 16.6 32.0 51.7 16.3 中部地区 13.0 19.8 67.2 13.1 20.7 66.2 西部地区 15.4 27.6 57.0 15.4 28.0 56.6   (四)在地级市务工的农民工比重提高   从外出农民工就业的地点看,在直辖市务工的占 10% ,在省会城市务工的占 20.1% ,在地级市务工的占 34.9% ,在县级市务工的占 23.6% ,在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务工的比重比上年下降 0.7 个百分点,在地级市务工的农民工比上年提高 1 个百分点。   三、农民工性别、年龄和教育培训情况   (一)农民工以男性为主,年轻农民工比重逐年下降   分性别看,男性农民工占 66.4% ,女性占 33.6% ;分年龄段看,农民工以青壮年为主, 16-20 岁占 4.9% , 21-30 岁占 31.9% , 31-40 岁占 22.5% , 41-50 岁占 25.6% , 50 岁以上的农民工占 15.1% 。调查资料显示, 40 岁以下农民工所占比重逐年下降,由 2008 年的 70% 下降到 2012 年的 59.3% ,农民工平均年龄也由 34 岁上升到 37.3 岁。 表 4 :农民工年龄构成 单位: % 2008 年 2009 年 2010 年 2011 年 2012 年 16-20 岁 10.7 8.5 6.5 6.3 4.9 21-30 岁 35.3 35.8 35.9 32.7 31.9 31-40 岁 24.0 23.6 23.5 22.7 22.5 41-50 岁 18.6 19.9 21.2 24.0 25.6 50 岁以上 11.4 12.2 12.9 14.3 15.1   (二)农民工以初中文化程度为主,青年农民工和外出农民工文化程度相对较高   在农民工中,文盲占 1.5% ,小学文化程度占 14.3% ,初中文化程度占 60.5% ,高中文化程度占 13.3% ,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 10.4% 。外出农民工和年轻农民工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分别占 26.5% 和 36.4% 。外出农民工的受教育水平高于本地农民工,农民工受教育水平又明显高于非农民工。与上年相比, 30 岁以下年轻农民工组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比重增加 2.4 个百分点,明显高于其他组农民工。 表 5 : 2012 年农民工的文化程度构成 单位: % 非农民工 全部农民工 本地农民工 外出农民工 30 岁以下 青年农民工 不识字或识字很少 8.3 1.5 2.0 1.0 0.3 小学 33.8 14.3 18.4 10.5 5.5 初中 47.0 60.5 58.9 62.0 57.8 高中 8.0 13.3 13.8 12.8 14.7 中专 1.5 4.7 3.3 5.9 9.1 大专及以上 1.4 5.7 3.6 7.8 12.6   (三)没有参加过任何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占多数,青年农民工参加农业技术培训的比例低   在农民工中,接受过农业技术培训的占 10.7% ,接受过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占 25.6% ,既没有参加农业技术培训也没有参加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占 69.2% 。青年农民工接受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比例要高于年长的农民工,年长的农民工接受农业技术培训的比例要高于青年农民工,年龄层次越低,接受农业技术培训的比例也越低。 表 6 : 2012 年不同年龄组农民工参加培训情况 单位: % 参加过农业 技术培训 参加过非农 职业技能培训 两项培训 都没有参加过 16-20 岁 4.0 22.3 76.0 21-30 岁 6.2 31.6 66.0 31-40 岁 11.0 26.7 68.0 41-50 岁 14.9 23.1 69.5 50 岁以上 14.5 16.9 74.5   四、农民工就业情况   (一)农民工从业仍以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为主,从事建筑业的比重提高   在农民工中,从事制造业的比重最大,占 35.7% ,其次是建筑业占 18.4% ,服务业占 12.2% ,批发零售业占 9.8%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 6.6% ,住宿餐饮业占 5.2% 。从近几年调查数据看,变化较明显的是建筑业,农民工从事建筑业的比重在逐年递增,从 2008 年的 13.8% 上升到 18.4% ,从事制造业的比重则趋于下降。 表 7 :农民工从事的主要行业分布 单位: % 2008 年 2009 年 2010 年 2011 年 2012 年 制造业 37.2 36.1 36.7 36.0 35.7 建筑业 13.8 15.2 16.1 17.7 18.4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6.4 6.8 6.9 6.6 6.6 批发零售业 9.0 10.0 10.0 10.1 9.8 住宿餐饮业 5.5 6.0 6.0 5.3 5.2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12.2 12.7 12.7 12.2 12.2   (二)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以制造业为主,比重略为下降   从农民工的从业地区看,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以从事制造业为主,占 44.6% ,比上年下降 0.2 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制造业比重分别为 23.2% 和 15.4% ,中部地区制造业比重比上年提高 0.2 个百分点。东、中、西部地区建筑业比重分别比上年提高 0.5 百分点、 0.8 个百分点和 1 个百分点。 表 8 : 2012 年农民工在不同地区从事的主要行业分布 单位: % 全国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制造业 35.7 44.6 23.2 15.4 建筑业 18.4 13.9 25.5 28.4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6.6 5.6 8.2 8.8 批发零售业 9.8 8.5 12.6 11.9 住宿餐饮业 5.2 4.4 5.8 7.6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12.2 12.4 11.3 12.1   (三)受雇人员的增长快于自营人员的增长,自营比重继续下降   在外出农民工中,受雇人员占 95.3% ,自营人员占 4.7% ;在本地农民工中,受雇人员占 72.8% ,自营人员占 27.2% 。自营人员主要从事批发零售业,占 38.9% ;其次是从事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政业占 19.3% ,从事制造业占 11.9% ,从事服务业占 11.2% 。外出农民工和本地农民工中自营人员所占比重继续呈下降趋势,本地自营和外出自营分别比上年低 0.9 和 0.5 个百分点。   图 2 2012 年农民工受雇与自营的比例   五、农民工收入情况 ( 一 ) 农民工收入增速回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农民工收入趋同 2012 年末,外出农民工人均月收入水平为 2290 元,比上年提高 241 元,增长 11.8 %,但增加额比上年同期减少 118 元,增幅回落 9.4 个百分点。分地区看,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月收入水平为 2286 元,比上年增加 233 元,增长 11.4% ;在中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月收入水平为 2257 元,比上年增加 251 元,增长 12.5% ;在西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月收入水平为 2226 元,比上年增加 236 元,增长 11.8% 。另外,在境外就业的农民工月收入水平为 5550 元。 表 9 :外出农民工在不同地区务工的月收入水平 单位:元 / 人 2008 年 2009 年 2010 年 2011 年 2012 年 全国 1340 1417 1690 2049 2290  东部地区 1352 1422 1696 2053 2286  中部地区 1275 1350 1632 2006 2257  西部地区 1273 1378 1643 1990 2226  注:农民工的就业地区除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外,另有 0.3 %的外出农民工在港澳台地区及国外从业,境外就业的农民工月收入水平为 5550 元。 ( 二 ) 在大中城市务工的农民工收入水平相对较高   从外出农民工的从业地点看,在直辖市务工的农民工人均月收入水平 2561 元,比上年增加 259 元;在省会城市务工的农民工月收入水平 2277 元,增加 236 元;在地级市和县级市务工的农民工月收入水平分别为 2240 元和 2204 元,分别增加 229 元和 222 元。大城市的务工收入水平和增加额都要高于中小城市的水平。 图 3  不同务工地区月收入水平(元 / 人)   (三)不同行业收入水平差别较大,住宿餐饮业和服务业平均收入水平较低   从外出农民工从事的主要行业看,收入水平较高的是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和建筑业的农民工,人均月均收入分别为 2735 元和 2654 元;收入较低的分别是服务业、住宿餐饮业和制造业的农民工,月均收入分别为 2058 元、 2100 元和 2130 元。   (四)中西部地区农民工在东部地区务工收入结余少   扣除生活成本,外出农民工每人月均收入结余 1557 元。而中部、西部地区农民工在东部地区的收入结余分别是 1518 元和 1344 元,都低于在本地区务工的农民工平均结余。中部地区农民工在中部、西部地区务工比在东部地区务工多获得 64 元和 130 元;西部地区农民工在中部、西部地区务工比在东部地区务工多获得 228 元和 90 元。数据还显示,中部、西部地区农民工在省内和省外务工收入结余相当,而东部地区农民工去省外务工的结余 2118 元,比在省内务工高 496 元。相比而言,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工在东部地区务工生活开支较大、收入结余少,因此在中西部就业机会增加的情况下,农民工更倾向选择就近就业,这也是当前农民工流动格局变化的一个主要原因。   六、外出农民工居住情况   (一)外出农民工仍是以雇主或单位提供住宿为主   以受雇形式从业的农民工,在单位宿舍中居住的占 32.3 %,在工地或工棚居住的占 10.4 %,在生产经营场所居住的占 6.1 %,与他人合租住房的占 19.7 %,独立租赁住房的占 13.5 %,有 13.8 %的外出农民工在乡镇以外从业但每天回家居住,仅有 0.6 %的外出农民工在务工地自购房。从近几年外出农民工居住情况的变化看,呈现出与他人合租住房比重上升、独立租赁住房比重下降的趋势,另一明显变化态势是务工地自购房比重下降、乡外从业回家居住比重上升。 表 10 :外出农民工的住宿情况 单位: % 2008 年 2009 年 2010 年 2011 年 2012 年 单位宿舍 35.1 33.9 33.8 32.4 32.3 工地工棚 10.0 10.3 10.7 10.2 10.4 生产经营场所 6.8 7.6 7.5 5.9 6.1 与他人合租住房 16.7 17.5 18.0 19.3 19.7 独立租赁住房 18.8 17.1 16.0 14.3 13.5 务工地自购房 0.9 0.8 0.9 0.7 0.6 乡外从业回家居住 8.5 9.3 9.6 13.2 13.8 其他 3.2 3.5 3.5 4.0 3.6   (二)四成外出农民工雇主或单位不提供住宿也没有住房补贴   从外出受雇农民工的居住负担看, 49.5% 的农民工由雇主或单位提供免费住宿; 9.2 %的农民工雇主或单位不提供住宿,但有住房补贴; 41.3 %的农民工雇主或单位不提供住宿也没有住房补贴。与上年相比,由雇主或单位提供免费住宿的比重下降了 0.4 个百分点;不提供住宿,但有住房补贴的比重提高了 0.4 个百分点。   七、外出农民工权益保障情况   (一)拖欠工资状况继续改善   外出受雇农民工,被雇主或单位拖欠工资的占 0.5% ,比上年下降了 0.3 个百分点。建筑业农民工被拖欠工资的占 1.5 %,比上年下降 0.4 个百分点。从近几年调查数据看,被雇主或单位拖欠工资的农民工比例逐年下降,解决和遏制农民工工资拖欠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明显成效。 图 4  外出农民工被拖欠工资的比重   (二)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状况改善不明显   外出受雇农民工与雇主或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占 43.9% ,与上年基本持平,从近几年调查数据看,外出农民工与雇主或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变化不大,没有明显的改善。分行业看, 2012 年未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建筑业为 75.1 %,比上年上升 1.5 个百分点;制造业为 48.8% ,比上年下降 0.8 个百分点;服务业为 60.8% ,比上年下降 0.6 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为 62.4% ,比上年下降 2.2 个百分点;批发零售业为 59.9% ,比上年下降 1 个百分点。   (三)外出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的水平有所提高,但总体仍然较低   雇主或单位为农民工缴纳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的比例分别为 14.3% 、 24% 、 16.9% 、 8.4% 和 6.1% ,分别比上年提高 0.4 、 0.4 、 0.2 、 0.4 和 0.5 个百分点。从近五年调查数据看,外出农民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的参保率提高 4 个百分点左右,而“五险”中参保率相对较高的工伤保险没有明显提高。 表 11 :外出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障的比例 单位: % 2008 年 2009 年 2010 年 2011 年 2012 年 养老保险 9.8 7.6 9.5 13.9 14.3 工伤保险 24.1 21.8 24.1 23.6 24.0 医疗保险 13.1 12.2 14.3 16.7 16.9 失业保险 3.7 3.9 4.9 8.0 8.4 生育保险 2.0 2.4 2.9 5.6 6.1   (四)中西部地区农民工参保比例低于东部地区   从输入地看,不同地区农民工社会保障状况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工参保比例比较接近,落后于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 2012 年中部地区各项保险参保率的提高幅度略高于东部和西部地区。 图 5 2012 年农民工在不同地区务工参加社会保障的比例( % )   (五)不同行业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水平差异较大   从外出农民工从事的主要行业看,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批发零售业和服务业的参保情况相对较好,而建筑行业、住宿餐饮业的农民工,雇主或单位为其缴纳各项保险的比例明显低于其他行业。 2012 年制造业各项参保比例的提高快于其他各行业。 表 12 : 2012 年不同行业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障的比例 单位: % 行业 养老保险 工伤保险 医疗保险 失业保险 生育保险 制造业 15.2 28.9 18.5 8.1 5.3 建筑业 3.8 14.0 6.0 2.2 1.5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4.1 30.6 26.7 15.6 11.3 批发和零售业 14.3 17.1 15.7 9.3 7.2 住宿和餐饮业 7.0 12.4 8.8 3.9 2.9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12.1 16.9 13.3 6.9 5.2   附注:   1.指标解释   外出农民工:指调查年度内,在本乡镇地域以外从业6个月及以上的农村劳动力。   本地农民工:指调查年度内,在本乡镇内从事非农活动(包括本地非农务工和非农自营活动)6个月及以上的农村劳动力。   举家外出:指农村劳动力及家人离开其原居住地,到所在乡镇区域以外的地区居住。   2.调查范围   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899个调查县、7500多个村和近20万名农村劳动力。   3.调查方式   农民工监测调查按季进行抽样调查。   4.东、中、西部地区划分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1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8个省;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个省(市、自治区)。农民工的就业地区分布,除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外,另有0.3%的外出农民工在港澳台地区及国外从业。
个人分类: 电子政务|357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王光谦:莫让青年科研人员沦为“农民工知识分子”
热度 1 sincos 2013-5-21 19:33
王光谦 “切实提高青年科技人员的学术地位,改变目前青年科技人员学术地位低下、堪比‘农民工知识分子’的局面。”近日,中国民主同盟第十一届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光谦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不希望看到我国农民工的老问题没有解决,‘青年知识分子农民工’的新问题又出现。” “在2012年院士大会上,多位院士在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问题上取得高度共识。”王光谦直言,尽管在会议上有很多鼓舞人心的提法,但制约我国创新人才成长,尤其是青年科技人员成长的因素仍然存在。 在王光谦看来,我国创新人才成长环境仍然面临三个问题。 一是我国对青年人才成长支持存在“见物不见人”的倾向。“我们在有限的科研经费使用中,往往重视对仪器设备及环境条件改善的支持,缺少对人员的支持;有钱购买国外昂贵的仪器,无钱养维护人员;有钱建实验平台,没钱运行试验。”王光谦表示,一些重大研究计划的实施,更像是国外仪器商的盛宴,买国外现成设备容易,而自行研发设备难。 二是青年科技人员从初级或中级岗位入职待遇和学术地位太低。“在我们的大学中,助理教授或讲师一般都处于人才山的底部,学术地位低,起步差的连助手都不让做,只能干点跑腿打杂的活。几年过去,千里驹可能变成了小毛驴。”王光谦表示,一些青年教师的工资不够交独生子女的托儿费和租房费,有些青年教师只能像农民工一样在城中村租房,堪称农民工知识分子。 三是学术考评中存在“GDP主义”。“我们在学术成果评价中,过分看重核心期刊论文、SCI论文、获奖及科研经费。这种过分看重定量评价的‘记工分’式做法,无疑给创新路上的青年人才扣了一道‘紧箍咒’。”王光谦感慨。 王光谦认为,改善青年创新人才成长环境的根本要求是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支持人才成长,并且按照国际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培养、使用和改善工作环境。 王光谦告诉记者,广大知识分子和科技管理人员多年呼吁,要求提高人员费比例,但至今还没改变。 “在经费支持上,要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不合理的经费预算制定和支出结构,不仅‘见物’,更要‘见人’,即把更大的比例用在人员人工上。”王光谦建议,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开始创新资助政策,把人工费比例提高到50%以上。 王光谦为记者算了一笔账:一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2年平均资助额度为80万元,按规定人员费用最高占经费的15%,就是把12万元作为人员费用,4年研究周期平均每年只有3万元,只可以聘请半个博士后研究人员,或资助1个博士研究生。 “如果人员费用提高到30%~50%,聘用博士生、博士后和研究助理科研人员的数量可以增加两三倍。”王光谦表示,这样的调整没有增加总的经费,不能把钱装进教授的腰包,也不存在引发腐败的任何问题。 “要切实提高青年科技人员的学术地位。”王光谦呼吁,青年科技人员初上岗应该享有与副教授、教授同样的开展科学研究与指导研究生的学术地位和权利,改变目前青年科技人员学术地位低下的局面。 王光谦认为,助理教授或讲师应该直接享有指导研究生的权利,而不是等提升为教授后再评定为博士生指导教师。博导的资质问题应该在挑选青年博士入职时解决,不够水平者就没资格入职助理教授。“这样做与世界大学通常采用的人才挑选程序一致,在人才相对充裕和国际化的今天,已经不存在障碍。” 此外,王光谦建议淡化指标考评,在学术论文发表上不能追求数量增长。 “没有质量、没有原创性的成果,即使数量排第一,也是抬不起头来的一件事。”王光谦直言,把追求数量的“紧箍咒”套在青年科技人员头上,只能揠苗助长、制造浮躁学风,葬送青年科技人员的成才之路。 原文地址:http://www.cas.cn/xw/zjsd/201305/t20130521_3843412.shtml
1232 次阅读|1 个评论
临时夫妻
热度 3 lin602 2013-4-6 16:22
今天YAHOO中国网上一个话题:农民工组成的临时夫妻。见: http://news.cn.yahoo.com/jiahua/linshifuqi/ 对搞社会科学的学者来说这也是一个新问题,其中有伦理、家庭、社会、犯罪、经济、农村、子女、夫妻、婚姻等问题。如果研究好,发点好文章甚至申报点课题是可能的哟。
2702 次阅读|8 个评论
[转载]农民工“临时夫妻”问题在中国两会上被关注
热度 2 dongzg101 2013-3-13 05:45
农民工“临时夫妻”问题在中国两会上被关注 2013-03-12 09:57:28 来源: 新华网 (广州)  有 356 人参与 新华网北京3月12日电 为了更好的收入,无数农民工背井离乡进城务工;但由于户籍、高房价等原因,很多外出农民工没法拖家带口,不得不和配偶分居两地。于是,在这个群体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临时夫妻”。 正在北京举行的全国两会上,人大代表刘丽在一次记者会上直言,“临时夫妻”在她身边已经很普遍,建议政府加以解决。 她说,这一现象直接造成农村夫妻婚外恋增多,离婚率升高,也影响了下一代的教育。 被称为“最美中国洗脚妹”的刘丽本身就是一位农民工。她来自安徽,目前在福建厦门的一家足浴城打工。 “临时夫妻”并不是第一次被提及,但仍足以让人咋舌。早在2008年,女作家吴治平在《中国乡村妇女 生活 调查:随州视角》中写道,“ 临时夫妻 ”还是极个别现象,最大特点是不PK掉自己的配偶,而是以保全法律上的夫妻关系、不拆散原有家庭为道德底线。” 吴治平采访了几位农村留守妇女,在她看来,中国“反映在家庭婚恋生活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中国传统男耕女织家庭模式和生态婚姻受到挑战。” 5年以后,刘丽在中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上的建言再次让农民工夫妻生活问题获得全国关注,但人们的态度却各有不同。 一位叫@Mandy-小矮的网友表示,“临时夫妻”是农民工无奈的选择。他认为,农民工工作辛苦,生理需求得不到满足,也需要身边的感情依靠,一味地以道德底线缺失来评判他们是没有道理的。 国家统计局2011年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在2010年有近1.5亿外出农民工,其中有8487万人出生于1980年以后,占到了58.4%。这份报告还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更高,平均消费更高但在城市中“缺乏幸福感”。 但也有人直言,这种现象是社会道德的缺失,“不要为道德沦丧找借口”。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主任党国英( 微博 )认为,“临时夫妻”的出现原因是更开放的社会环境里人们正常生理需求的反映,另外,陌生的环境使得原有的在熟人社会里的道德约束失效。 党国英建议政府在城镇化过程中发挥更大的建设性作用,尤其是应该降低房价,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社会保障和公共资源。 中国乡村规划设计院院长李昌平表示,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医疗、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城市常住人口。这些都需要由中央政府来统筹,从而保证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措施才能有效落实。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加快推进户籍制度、社会管理体制和相关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为人们自由迁徙、安居乐业创造公平的制度环境。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发展, 临时夫妻 会渐渐消失,但前提是城市化的质量必须得到提高。”党国英说。 本文来源:新华网
1032 次阅读|2 个评论
为什么博士和农民工的生活不能相互比较??
热度 3 active007 2013-3-5 19:56
近来,看了在我帖子基础上的评论“博士,你弱势了吗?”,感触良多。最大的感触是,现在多的是探讨阶层问题 ,缺少的是对我们的生活的关怀的问题。我要强调的是,我原帖关注的是我们国内许多新入职博士的生活状态,因为幸福生活是任何一个人所追求的,管它是什么阶层,阶层有用吗?为什么一谈到博士生活就要上升到“阶层”“弱势还是强势”的高度呢?我不知道你们所要维护的是什么? 1、我接触了很多国内和国外的博士,起码200个左右。我们的共同话题一开始就是“你单位怎么样?”所以自然就切入到工资啊,科研指标啊,等等。所以这个生活状况的问题应该不是个别人的问题,因为从他们身上我能感受到丝丝的不满和抱怨,还有压力。所以,我的朋友许多都是学历不高者,包括农民工。和我一起踢毽子的就有7,8个农民工。 2、有人说“农民工位于社会最底层,拿博士与他们比,是何居心?”呵呵,我真想笑。是你们歧视农民工吧?你们认为“农民工就是社会最底层”对吗?我不是接触过农民工,而是我的许多朋友和亲属就是农民工,我觉得他们的道德素质和生活的积极态度是这个社会许多其他所谓的”高阶层“群体所无法比拟的。农民工勇于救人,农民工无偿献血等实例太多太多了。我愿意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和他们比,仅仅是因为他们是我最了解的,也是我最想了解的。 我认为农民工不是社会的最底层,他们应该拥有更好的待遇和保障。中央近期也已经密集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来加以保障了。我想说的是,他们现在的生活状态我都很羡慕,更别说以后的了。 3、我想说,农民工兄弟很值得我学习,农民工的工作很有价值。 存在于这个社会就应该从社会的需求来评价工作的价值。现在社会最缺的就是农民工,大家都知道,每到年节,整个城市因为农民工的离去而运转不畅,生活不便。这是一种社会需要,他们为我们生活的改善做出了贡献,这种需要让我们的农民工兄弟心里温暖,让我这个刚入职的高校博士感觉羡慕。 博士和科研人员还有高校教师们,我们的“被需要”在哪呢?呵呵,有人说,我们教授们获得了百万的科研经费,正是政府和社会需要的最好体现。哈哈,也许吧! 4、人人都有追求更加幸福生活的权利。有人说,你应该为你的选择负责。呵呵,正是因为负责所以体会了几年,正是因为负责所以敢于说出心底的感受,敢于指出这个科研制度的弊病。 过去,我坐火车等交通工具时,经常遇到聊天的人当知道自己的刚入职的博士时说“读那么多书不累吗?有什么用?做点其他的不好吗?”,那时,我体会到他们是为我好,现在我想说的是,你们说的很实在,我已经开始追求新生活了,谢谢你们的关心,真的很感谢。
3232 次阅读|3 个评论
读新闻有感
wujiagui 2013-3-5 12:01
今天读到一个新闻: 此次两会,濮存昕说,一些委员提出的提案让他印象深刻。“比如成龙和宋春丽讲的演艺界提出的对群众演员完全不公道,大家讨论很热烈。”濮存昕说,成龙反映,群众演员90%的钱都被“工头”拿走了,他们是演艺行业的农民工。“他们的利益受到盘剥,给成龙拍电视的演员,说是一天800块工资,但是到他们手里一天可能只有80,甚至30元。 现在的青年科研者 以及研究生们 何成不是科研界的“农民工”呢?
个人分类: 未分类|2340 次阅读|0 个评论
高校男博士工资有农民工高吗?压力有农民工小吗?
热度 10 active007 2013-3-4 20:50
前段时间有女硕士嫌工资低,其实高校的男博士的生存现状更堪忧啊! 首先,高校刚入职的博士工资水平与农民工、卖小吃的、卖菜的、卖猪肉的工资差不多,有的根本不如人家。 一般,刚入职的博士,讲师职称,月薪3500左右,超课时才另外每课时补助20元左右。工科博士稍好些,科研经费多些?但是这些拿得不踏实吧!如果全用于科研的话,才是正道,也就平均4000左右每月。想想我们上了20年学,还不如早就去卖点什么了?最简单的就是卖菜了,所以深刻同情北大卖肉的高材生。 其次,压力。这与农民工根本没法比。 想想看,累心,劳神呢?还是身体累点但不费心劳神呢?反正我选择后者,我相信大多数人也是这个选择。我们博士们,你想想,一年有多少个夜晚你睡不好呢?而我亲身体会,去跟着农民工搬运东西的几天里,我睡的那叫一个香,那叫一个爽。仿佛进入了婴儿时期般的踏实,心情愉悦。你听到过农民工不堪重负而跳楼的吗?我听过好几个博士不堪重负而跳楼的。 再次,有人说博士的工资多稳定啊!农民工工资靠项目。哈哈,那你就不了解高校的新博士教师了,有的学校(这里不说哪个了)对讲师设置了经费指标、论文指标、课题指标、工会活动参与指标(包括太极拳比赛,唱歌比赛,职工运动会),共同考核,任何一项不达标即认为完不成任务。前三项是固定的吗?哪个博士能做到每年说发多少论文就发多少?说拿几个课题就拿几个课题?说拿多少经费就拿多少经费?说到底是不确定的,是有风险的。 而且风险小吗?想想看,这三项活动我们博士是跟全国、全省的所有高校教师、科研工作者在竞争啊!论文期刊总量少得可怜,课题数量更是这样,经费呢?更不用说。这三项资源总量这么少,农民工的项目数量有这么少吗?你看看到处贴得招工启事就知道了。 第四,博士的高校工作转换成本很高。 特别是在二本及以下的学校,博士被“骗进去”后,想离职或转换工作,不是扣你档案,就是和你打官司。当然,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普遍现象。但是,我的单位和我了解的一些单位(二本)都是这样。你说这个高校需要你,想留住你吧?不完全那么回事,就是博士的市场机制非常不健全,和农民工无法相比。 城市的居民生活需要农民工,那一家公司敢做出这种强制留住你的决策呢?这里也当然涉及事业单位的机制问题。 还有一个方面的转换成本就是年龄和机会成本,读了20年书,最应该积累经验和学习本领的阶段都奉献了,想要到企业工作的话,需要放低身价,从实际工作干起,从头开始。 所以,我总结,工资、压力、风险、转换成本方面与农民工根本没法比。如果让我再选一次的话,我会说:我永远不会选择读硕士和博士,如果给这个选择加个期限的话,我要说那将是一万年! 补充一点,如果你说,这些只能说明你不适合高校教师的工作!那我想说,你错了,应该是“不适合国内的高校教师工作”。 其实,很多博士的工作都是很有价值的。但当你的博士成果仅仅支持你毕业,而不支持你的工作绩效时,就相当于你和硕士、本科学历者一起竞争评职称,无形中增加了很多的竞争者。加之,这些竞争者的竞争力因为关系、职务、工作年限等而急剧增加,而你需要从头再来。浪费这些青春干啥呢? 国外的情况来看,博士毕业后不是评职称,而是努力晋升终生教职,也就是有退出机制。国外的博士一毕业,可以只上做多4门课,安心科研,拥有自己的硕士、博士组成的团队(国外助教可以带硕士和博士)学术战斗力大大增强。 而国内呢?谁愿意做学术团队成员呢?国内学术论文挂名不是第一位,有用吗??课题成员而不是主持人有屁用??我问过来自美国和日本的华人教授,他们很愿意和我们合作,因为挂名哪一位都是一样的,不用争。课题是科研兴趣导向,只要发够了达到标准的文章,一辈子不用争什么课题和经费,多清净,多悠闲。据说,在美国,像高校等事业单位纳税人的待遇达到什么程度呢?我认识一个美国华人副教授刚生完孩子,每个月打电话给政府部门,政府工作人员亲自送来该月的奶粉和尿布。我们呢?为了争课题和经费,要给政府相关主管人员送奶粉和尿布!
8819 次阅读|18 个评论
硕士工资低于农民工很正常
热度 1 wliming 2013-3-1 10:39
某硕士网友在网上爆料称自己年薪5万,比不上农民工。我看这不算什么问题。农民工就算年薪5万,那可不是硕士毕业生坐办公室那么舒舒服服地换来的。农民工又苦又累又脏的工作环境和劳动强度大家应该是看到的。哪个硕士生愿意干这样的工作呢?我看,即使年薪10万,也很少硕士生愿意去干。所以,这样的工作就是应该工资高,高付出高回报,这才是正常的。绝大部分农民工现在实际上收入还不是很高。达到年薪5万的不多。而且,很多农民工没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福利。他们的生存实际上非常缺乏保障。平均来讲,农民工的报酬实际上还很低。所以,现在还没到硕士生欣赏农民工的收入的时候。 附: 本报讯(记者屈建成)“年薪5万元,低于农民伯伯,叫我这个中文硕士情何以堪。”昨天,武大校园BBS上的一则帖子引起众人争论。 网友“luoyueyifeng”在南昌一家国企工作,目前年薪为5万元,然而当地房价已达8000元每平米。苦闷的她向众人求解:是继续留在国企,还是跳槽? 此帖一出,引起网友纷纷跟帖。网友“asd110”感叹:5万元怎么能活,中文硕士伤不起啊。 也有网友称,不能简单地与农民工比收入。网友“hage”称:“这个问题我也和别人讨论过,农民工每月5000元是多少汗水换来的。其次,虽然每月5000,但是每年也就那么几个月才能赚钱,收入并不稳定,往往这个项目完了就得耽搁几个月时间才能找到下个项目。农民工基本上都没有五险一金。” 还有网友给“luoyueyifeng”支招:找一个有钱有势或能干的老公最靠谱。 对此,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学教授梅志罡称,普通白领收入低于农民工这很正常。社会正在转型中,人们劳动价值的体现是多样的,目前直接劳动成本上升,农民工、各种技术工人收入增加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相反,低层的白领,由于其简单化的日常工作,不可能获得高薪。“如果不提升自己的劳动价值,无论是哪家企业,都不会给你高薪。” 梅志罡说,现在,就算你是博士生,如果只是在办公室做些简单工作,工资也不可能高。
个人分类: 社会|1070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农民工就业不再满足于吃饱饭 关注身体健康
wangfangnk 2013-2-26 11:55
http://news.qq.com/a/20130224/000411.htm 农民工就业不再满足于吃饱饭 关注身体健康 时政新闻 新华网 2013-02-24 10:03 (新华视点)“用工荒”调研:农民工群体出现三大转变 新华网昆明2月24日电 (“新华视点”记者 李伟 吉哲鹏)元宵节过后,不少企业和用人单位又将遭遇“用工荒”困局。记者最近在湖北、云南和四川等地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农民工群众正在出现三大转变:主体从“农民工”到“民技工”,诉求从“吃饱饭”到“要体检”,发展从“讨工资”到“要身份”。 地方政府和企业如果不应对这些新变化,忽视农民工权益维护与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将有可能遭遇农民工“用脚投票”。 从“农民工”到“民技工”:产业工人之路渐行渐近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当前农民工群体对自身定位由亦工亦农正在向非农就业转变,之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过客心理转向在务工地区长期稳定生活,对职业角色的认同逐步向产业工人迈进,越来越多农民工正在转向“民技工”。 在我国庞大的水电工程建设队伍中,农民工所占比重普遍超过50%。他们通过劳务派遣、协作队伍、临时招聘等方式加入水电建设大军,常年在深山峡谷从事高强度劳动。一个水电工程建设往往要持续数年甚至十几年,农民工队伍相对稳定。 位于四川省雷波县和云南省永善县接壤的溪洛渡水电站2003年开工建设的,在建综合规模世界最大。“溪洛渡工程建设者中农民工达4200人,占建设者总数的50%-60%,已经成为工程建设的主力军。”三峡集团公司溪洛渡工程建设部坝管部主任张坤华介绍,在施工一线从事灌浆、筑坝等操作的基本上都是农民工。 记者发现,在溪洛渡、向家坝等水电站建设工地,农民工的称谓已悄然变成了“民技工”,一些工作时间长、技术好的农民工备受企业重视。“以前是一两年就换个地方,现在是长期在水电行业扎了根。”已经在水电行业工作多年的“民技工”闵芝祥说。 在记者采访的20多名农民工中,大部分参与水电工程建设的年限超过了5年。42岁的农民工陈彬姚已在水电行业工作了14年。“我一路跟着水电工程走,十几年来就是从一个工地转到另一个工地。我身边的许多农民工兄弟也是这样,不管跳到了哪个施工单位,反正离不开水电行业。”陈彬姚说。 “将‘农民工’改为‘民技工’就是为了体现尊重和认可,对农民工群体更加关注和重视既是其自身的要求,也是保持水电建设队伍稳定的必然选择。”溪洛渡工程建设部党委书记张世保说。 从“吃饱饭”到“要体检”:软性因素不再可有可无 一些劳务经纪人告诉记者,现在农民工流动的原因除了“吃口饭”外,以前几乎不被考虑的职业健康、技能培训、文化生活等软性因素也成为就业的重要条件。 在主要为施工单位员工和周边移民服务的宜宾县人民医院向家坝分院,记者看到数十位农民工正在体检,他们拿着自己的体检表排队进入内科、外科等诊室。 “医院业务量从2009年的二三十万元增长到2011年的300多万元。”宜宾县人民医院向家坝分院院长王月康说,除了施工单位组织农民工进行上岗前统一体检外,很多农民工也主动来检查、复查,越来越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了。 在溪洛渡工程建设部急救中心文件柜里,记者看到几百份农民工健康档案表,详细列出了血压、肝功能等各项检测数值,超出正常范围值的项目加以特殊标注,注意事项一栏写明医嘱和建议不能从事的工种。 农民工杨远福感慨道:“以前的愿望就是吃饱饭、拿到工资,现在我也希望单位能经常给检查身体,万一有病别耽误了。” 除了关注自身健康之外,农民工对于丰富文化生活的愿望更加强烈。在溪洛渡水电站农民工营地图书室,记者看到借书登记簿上已经写了厚厚的几十页,《亮剑》《名人名言》《二十几岁改变男人的一生》等书籍受到农民工欢迎。 与此同时,农民工渴望技能培训的诉求也愈加强烈。但随着各地“用工荒”的到来,建筑、水电工程参建单位内部也出现了互相争抢娴熟技工的现象,一些单位因为害怕“替别人培养骨干”而不愿意下力气投入农民工培训。 从“讨工资”到“找身份”:生存权、保障权、发展权一个都不能少 当前用工紧张形势不断加剧,加之手机、电脑等信息工具更为普及,农民工能迅速了解到各行业间的工资水平,一旦感觉偏低就会去别的单位。记者发现,除了待遇和福利外,“找身份”成为一些农民工更为关切的话题。 “现在一线工人最少每月能拿3000元以上,技术含量高的工种每月工资能超过万元,这是我们长期在水电行业干活的主要原因。”今年40岁的水电四局农民工张福林如今已是工程队的副队长,他每月能拿到7000多元工资。 解决“温饱”问题后,农民工期盼解决不同身份劳动者之间的待遇、权利等方面的差别。记者发现,施工区给农民工提供的权益保障和养老、医疗、子女就学等由社会提供的合法权益保障衔接不畅。 “在城镇打工的农民工参加的是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假如要转移回农村,存在参保缴费标准不一致、养老待遇不一致问题。”昆明市社会保险局副局长 冯玮 介绍,其中建筑行业务工人员参保多是工伤保险,因为其用工关系复杂,监察难度也很大。 “虽然工资越来越有保障,但很多实实在在的差别还是让大家感觉低人一等。我们最希望能够稳定下来,也成为‘单位人’。”来自云南省的农民工刘明全说,身份差别主要体现在稳定性、社保、福利、政治待遇等方面。 针对农民工管理中存在难题和农民工诉求变化的新趋势,三峡集团探索统一用工、统一食宿、统一培训、统一劳保、统一支付、统一体检、统一表彰的“七统一”管理服务模式,农民工投诉、讨薪个案大幅减少,用工队伍日益稳定,一批农民工成长为组长、班长、队长、科长,正逐步实现身份转化。 “以前只想能吃饱饭,下班回来洗个热水澡,没想到自己能当上单位的‘干部’,还把老婆孩子都带到了身边,工作的劲头更足了。”从编外砼工当上浇筑队队长的“80后”农民工付强说。
个人分类: 电子政务|172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领导人邀请农民工参加元宵节联欢晚会
wangfangnk 2013-2-26 11:39
http://news.qq.com/a/20130224/000004.htm 中国领导人邀请农民工参加元宵节联欢晚会 时政新闻 新华网 霍小光 周英峰 2013-02-24 00:13 新华网北京2月23日电(记者霍小光周英峰)“我是一只离乡的候鸟,在繁华的城市栖息筑巢。打拼中追赶生活的步调,也放飞我们梦想的歌谣”。 23日晚,38岁的农民工冯豪义用一首诗朗诵《农民工的歌谣》,赢得了习近平等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及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冯豪义登上的舞台,不是一个普通的舞台。这台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元宵节联欢晚会由中共中央举办。这项活动至今已连续举行18年,党和国家领导人每次都会集体出席。 以往,应邀出席晚会的都是文艺、科技、教育等知识界代表。今天晚上,包括冯豪义在内的4名农民工,以及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基层干部群众也成为被邀请的对象。 “我所朗诵的,都是我的心声。”冯豪义告诉记者,如今的农民工在中国的城市中有了更多机会放飞梦想、实现价值,与城市发展共进。 十年前,从事生猪屠宰的冯豪义离开河北老家来到北京务工,半年后被北京市第五肉联厂作为人才引进。从普通农民工到北京二商大红门肉类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冯豪义的成长故事是亿万中国农民工奋斗历程的缩影。 改革开放以来,一代代农民进入城市,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据中国官方刚刚发布的数字,截至2012年,中国农民工总数已超过2.6亿人。 近年来,中国党和政府对农民工群体日益重视,不仅帮助他们解决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而且创造条件让他们更多参与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 五年前,三位农民工首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去年,二十六名农民工党员成为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据了解,在即将举行的全国人代会上,农民工代表的人数将比上一届有较大幅度增加。 “作为农民工代表,能出席这么高规格的活动,还有机会上台演出,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我们农民工的关注与关心。”言谈中,冯豪义掩饰不住激动。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在联欢晚会上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推进这样伟大的事业,实现这样宏大的目标,需要科技工作者提供创新发展的强劲动力,需要教育工作者培养一大批堪当重任的优秀人才,需要理论、新闻、文艺、出版工作者推动文化繁荣发展,需要各行各业千千万万普通劳动者共同努力。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教授姚桓指出,邀请农民工等基层干部群众参加晚会,实际也是向外界传递一个信号:没有全民的参与,就难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为全体人民共享的小康,不是全面的小康。
个人分类: 电子政务|148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50岁以上农民工已破3600万 养老问题将集中爆发
热度 1 wangfangnk 2013-2-26 11:28
人民网 邱萧芜 于松 2013-02-26 02:43 http://news.qq.com/a/20130226/000121.htm 2月17日(正月初八),农民工返城高峰即将到来之际,记者再次来到全国第一劳务大县——重庆开县。 这已是记者连续第五年走进开县的典型打工村——团凤村,体验中国农民工的历史变迁。开县位于重庆市东北部,人口165万,常年外出务工者达55万人。团凤村共有898户,3086人。 今年,本报将目光聚焦在50岁以上的“高龄”与“超龄”农民工(基本涵盖第一代农民工群体),关注这一3600万人群体的打工生活、背后的辛酸以及即将到来的养老困局。 记者在团凤村随机采访的72人中,就有19名50岁以上的农民工,最小的50岁,最大的已65岁。19人中只有一人,单位曾给其缴纳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今年7月后每月可领700多元的养老金,其余18人选择了新农保缴费标准中的最低档100元/年,每月只能领取养老金80元,只能依靠子女赡养。新农保缴费标准共分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五个档次。 开县劳务办主任袁万祥接受采访时表示,农民工“退休”后的养老困局是一个社会问题。此前,因欠薪、工作环境差等问题突出,养老困局未得到普遍重视,而随着农民工年龄的递增,第一代农民工“退休”后的养老问题将会日益凸显,而30年来农民工福利拖欠累积的问题,将在5年内集中爆发。 据袁万祥介绍,2008年国家几个部委来开县调研农民工问题时,开县就曾提出,农民工福利短缺,日后养老问题严峻。不过,开县目前还没有对50岁以上的农民工进行监测与抽样调查,当然也就没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今年开县或将就此展开监测调查。 59岁的谢国万蹲坐在家门口,嘴里念叨着“我老了,没用了”,但心里却在盘算着再次南下广州的建筑工地。 谢国万说,64岁的老伴身子不好,去年得了一场大病还动了手术,如果在家陪老伴不去打工,就断了家里的生活来源。为此,他很纠结。 谢国万是开县团凤村人,36岁开始外出打工。 自2009年始,记者已连续5年采访了谢国万,每年春节他都在纠结“走还是留”,但在吃完元宵节的汤圆后,他最终都扛起行李,坐上了南下广州的客车。 5年来,打工所得占谢国万总收入的比重一直在攀升,2012年已高达90%,若停止打工的脚步,就只剩下960元/年的养老金,1000元/年的低保,外加500元/年的土地收益(算上其爱人1000元/年的低保,两人一年的收入只有3500元),根本难以维持夫妻俩的生活。为此,年近六旬的他还是想着咬牙再赚几年100元/天的苦力工资。 然而,“卖苦力”终会有枯竭的一天,谢国万也不知道自己的身子骨还能坚持多久,1小时的采访中,他长叹了5次,不停地吐着烟圈。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1年我国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显示,我国农民工总量达25278万人,其中50岁以上的农民工占14.3%,首次突破3600万。 一个人的22年打工生涯 从最初月薪300元到现在日薪100元,谢国万的积蓄“一半是近几年存下来的”。4年前接受采访时,行动敏捷看不出是55岁的人,如今走路已略显蹒跚,头发落了大半。 早在1980年代,团凤村的村民们就掀起了南下广东的打工浪潮。 谢国万是1990年开始外出打工的,第一站是海南省,在一建筑工地做普工,工资300元/月。 1995年,谢国万离开了海南岛,跟着老乡来到深圳,还是做普工卖苦力,包住不包吃,月薪涨到了1000元/月。 10多年来,谢国万一直扎根广东,打工收入上升缓慢,直到2010年才迎来一波“大涨”:工资涨到了80元/天,包吃住,有时一个月干40个工(算上加班),月赚3200元;前两年更是涨到了100元/天,加班则是150元/天。谢国万说,银行户头里的积蓄“一半是近几年存下来的”。 2009年正月十四,早报记者在团凤村村口第一次见到了谢国万,当时他55岁,穿着一件深色外套,头戴一灰色“前进帽”,与早报记者打招呼时,“嗖”的一下就从老乡的摩托车上跳了下来。 但4年后,谢国万看上去衰老了许多。他佝偻着腰,走路已略显蹒跚,头发也因2012年的一场脓疮脱落大半;岁月的痕迹印在了他的面额,笑起来皱纹紧缩,犹如一个核桃。 22年的打工生涯似乎压垮了他的身体,只有在与人握手时,他的手掌传递出“还有干活的力气”。 谢国万不服老。“我干体力活现在还撑得住。”他抡了抡臂膀说,“你看,我的体格还过得去。”他很在意自己的“秃顶”,逢人就解释,“我的头发不是自然脱的,是去年生过一次病才这样的。” 一双黄胶鞋,一套耐脏的衣裤,谢国万这身行头,显示出他还是个可以随时“上阵干活”的人。谢国万说,已穿了5年的上衣是40元买的,穿了4年的裤子25元买的,脚下的黄胶鞋20元一双,一年至少要换3双,“建筑工地最耗鞋,去年就换了4双。” 不过,谢国万还是承认自己“已经老了”,并注意挑些轻活干。2011年,他就想返回开县务工,但连续两年走访了开县数家建筑工地后,还是发现自己不适合返回家乡。原因只有一个:开县工程队配备的机器设备不全,需要拼真力气的活计太多。 在采访中,村里人提起谢国万就会露出同情的目光,称“59岁了还上工地,不是一般的苦”。但谢国万不以为意,并称,“我还不算最老的,身边的打工者中,与我年龄相仿的不下10人,60岁以上的都有好几个。” 第二天,在团凤村一处40米高的山坡上,记者碰到了扛着锄头的李家定。65岁的李家定去年在深圳的一建筑工地干杂活,月入3000元。他已决定今年继续南下广东“卖苦力”。 一个村的“超龄”务工现象 团凤村共有3086人,50岁以上的农民工有300多人,其中55-60岁的“就有50多人”。该村今年1月的统计显示:1576人在外打工,其中超过年龄参加劳动的有196人。 据开县公安局2013年1月17日的数据,团凤村共有898户,3086人。而团凤村最新的统计显示:18-35岁的有724人,35-60岁的有1157人;在劳动年龄内的人群中,35-59岁是绝对主力,超过了60%。 “村里50岁以上的农民工多,与谢国万相仿的有一大把。”村民廖玉翠说。2月18日,团凤村村主任谢国祥告诉早报记者,团凤村50岁以上的农民工有300多人,其中55—60岁的“就有50多人”。 在团凤村外出打工人员的描述中,打工是个体力活,要抡得起大锤,扛得住钢筋,还要熬得住时间。在陈苏林等村民的记忆里,村里是年轻人外出打工,年长者在家守护着农田与小孩。 然而,20多年过去了,这一“布局”已悄然改变,曾经的壮小伙慢慢变老,外出打工者的平均年龄一直蹿高,而50岁以上的“高龄”农民工人数也在飙升。 4年来,记者目睹了易兴合、扈立坤、唐昌六、李先福等村民由40岁迈入了50俱乐部,也见证了陈立春、陈龙源、向可平等村民由50多岁步入花甲。不变的是,他们依旧像候鸟一样,每年都外出打工。 团凤村一份2013年1月的统计表显示:1576人在外打工;其中,不到年龄参加劳动的有18人,超过年龄参加劳动的有196人。 所谓“超过年龄参加劳动”的分界线是男性60岁,女性55岁。团凤村村委会文书罗建国说,196名“超龄”劳动的,此前基本都在家里务农、养鸡鸭。 早报记者在团凤村随机采访的72人中,就有19名50岁以上的农民工,最小的50岁,最大的已65岁,60岁以上的“超龄”农民工有5人。 谢国万与李家定说,人上了年纪,体力下降是肯定的,这个年纪干体力活,比较容易发生磕碰。那么,老板对“高龄”、“超龄”员工的年纪不忌惮吗? 57岁的陈四九提起这个问题直皱眉头:“唉,我就在烦恼这个事,工头老是说我的年龄大了,跟我说到了60岁就不让我做了。”就在2011年,时年61岁的陈立春在广东直接被劝回了开县。 “当然是在意的了。”谢国万说,老板的唯一目的是赚钱,当然是想招聘那些力气足又肯踏实干活的人;不过,老板选人并不是只看体力,也看人品,“那些干活认真,肯吃苦的人,即使干活慢一点,老板也会喜欢。现在的老板最怕招进那些干几天就跑路的年轻人。” 在团凤村,谢国万、向可平、李井兴等人就因踏实肯干,才获得老板的认可。向可平和谢国万告诉早报记者,工头今年主动邀请他们继续外出打工,并承诺“工资不会比2012年低,也不会比年轻人少”。 不幸的是,也有“超龄”农民工倒在了异乡。2012年,62岁的村民陈昌全在新疆突发脑溢血,医疗费花了好几万元,“花光了打工的所有积蓄”。如今虽已基本康复,但他26年的外出打工生涯也基本宣告结束。 一群人的“退休”养老隐忧 记者采访的19名50岁以上农民工中,有18人称因“经济压力大”才选择外出打工的,他们或没职工养老保险,或无儿女,或子女日子过得紧巴。 为何60岁左右了还要像小年轻一样外出打工? “不打工,哪来的钱供儿子读大学?”为了供20岁的儿子读大学,63岁的向可平依旧在工地挥洒着血汗。向可平早年丧父,家庭生活贫困,1980年代,50元的提亲费都拿不出来,直到37岁才结婚,婚后育有一对儿女。如今,23岁的女儿已成家,20岁的儿子在湖南株洲读大学。 2010年,向可平就已步入60岁老人行列,每月领取80元养老金。然而,20多年的打工积蓄仍不足以供儿子读完大学,于是“咬咬牙,继续外出打工”。 2012年以前,向可平一直在广东湛江的建筑工地。不过,为了每天多赚30元,2012年2月,他毅然从温暖的广东跑到了东北辽宁,他说“辽宁3月还飞雪,冬天风吹刺骨,刷牙都冻口”。就这样,他用130元/天的苦力钱,赚来了儿子2万元的学费和生活费,还掏8800元为儿子买了电脑。 每当提起儿子,向可平褶皱的面颊就会挂满笑容。他说现在搅拌混凝土的工作还能“撑得住”,等2016年儿子大学本科毕业了,就可以不出去打工了。不过,那时他已66岁了。 团凤村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该村人均年收入达7200元,外工经济所占比例高达80%。早报记者采访的19名50岁以上农民工中,有18人称因“经济压力大”才选择外出打工的,他们或没职工养老保险,或无儿女,或子女日子过得紧巴。 谢国万膝下无儿女,“趁着还能干得动,就多攒点积蓄养老”;李家定说儿子只是保安,女儿闹离婚,“根本指望不上他们”;而50岁的李先福在惆怅,女儿17岁儿子才11岁,“日后需要花钱的地方多了去了”;64岁的陈龙源说,儿女们现在日子都过得紧巴,“我能多干一点是一点”…… 但也有一部分是“闲不住的”。 61岁的陈立春育有两子一女,3个儿女都在做皮鞋生意,早已成家置业且生意兴隆,但陈立春却一直坚持在建筑工地卖苦力。他告诉早报记者,呆在家里没事做,闲不住。除了打工,他还和老伴在家里养了一头猪、4只鸡、5只鸭、6只兔子和5只羊。 记者调查发现,19名50岁以上农民工中,只有陈龙源一人单位曾给其缴纳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013年7月后每月可领700多元的养老金,其余18人除了80元/月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外,只能依靠子女赡养。 一代人的“养老保险”期望 陈龙源所在的公司自2000年起就给他缴纳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今年7月可享受700多元/月的养老金。而据多位50岁以上农民介绍,团凤村同龄的村民基本都是打零工等,未能享受到陈龙源的待遇。 在团凤村,50岁以上的农民工似乎都喜欢笑,但笑容的背后更多的却是凄凉。 谢国万与人打招呼时,总是迎着笑脸,问“吃饭了没有”。但与他长聊下去,更多的却是感叹。他后悔第一个老婆跑掉后没有立即再婚,结果耽误了生儿育女的大事,现在只能与比他年长5岁的老伴相依为命。 2月19日,向可平笑着把记者迎进了屋。这是一幢建于1996年的二层砖房,但至今都是“清水房”。采访中,他一直唠叨着人生的两大遗憾:未能赚足钱装修房子;儿子2016年毕业后找工作、结婚的事情都帮不上忙了。 李家定以前是村里的计生干部,2002年“退休”。不过,2009年他在过完62岁大寿后,便南下深圳打工。一般是年轻时外出打工,年老了回村养老,而他却恰恰相反,年轻时在家,62岁了才挤火车外出打工。他现在遗憾未能把儿女们培养得有“一技之长”,没法安心在家养老。 60岁的李井兴今年春节回来7天就吵着要去深圳打工。2012年他在深圳一建筑工地,2500元/月。儿子李运销每月能赚3000元/月,但要抚养3个孩子“生活有些困难”。为此,李井兴4年前(56岁)开始出去打工。 57岁的赖纯丙,因患了虫牙,2012年底牙齿掉得只剩下5颗。今年春节期间,他花了2000元补上了20颗。村民说,如今“他喜欢大声说话和开口大笑,这样可以露出两排小白牙”。 赖纯丙有时看起来像是一个老小孩,穿着小青年酷爱的白色休闲型运动鞋,却穿着板正的西裤,上身套着一件棉袄。赖纯丙头发乌黑还上翘,看似在理发店染过,但他坚称是“自然黑”。 有村民说赖纯丙“人老,心不老”,自10多年前爱人过世后,他就一直想再找个老伴。但他始终没有如愿,他告诉早报记者:挣不了几个钱,别人看不上。 而提起李先林和陈龙源,谢国万等人脸上都写满了羡慕。 陈龙源虽然64岁了还在为生计打工,但他今年7月后就可在家享受700多元/月的养老金了。而55岁的李先林,则教育出来了能赚钱的儿女,今年正式宣布“退休”,住在儿子家看孩子。 陈龙源告诉记者,他10多年来一直在一家中外合资公司打工,月薪虽然不高(最高时2100元/月),但公司自2000年开始给他缴纳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而据谢国万等人所述,同龄的村民基本都是打零工,或跟着小包工头做事,未能享受到缴纳职工养老保险的待遇。 自2010年开始,国家统计局已连续3年发布了我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2009-2011年),其中一项数据引人注目:50岁以上的农民工所占比已由2009年的4.2%,飙升到了2011年的14.3%,暴涨了近3倍。然而,2011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参加养老保险的农民工人数仅为4140万人,占比只有16%。 谢国祥告诉记者,农民工丧失劳动力返回家乡后,80元/月的新农保并不能维持日常生活,绝大部分还得靠子女赡养度日。 近年来,已有多名学者撰文指出:在第一代农民工中,传统养老模式仍占主导,“养儿防老”的观念和“以儿养老”的现象仍较为常见。 据开县劳务办主任袁万祥介绍,数据显示农民工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比例只有16%,而平均退保率达到40%。主要原因是:农民工缺乏对养老保险制度的信任、养老保险缴费基数过高、养老保险跨地区转移接续困难、累计缴费15年门槛难以逾越、地方政府不愿增加支出、企业不愿意为农民工缴费等。开县今年或将就此展开监测调查。 “养老保险异地转移执行不力”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说,从目前中国各个社会群体的情况来看,最需要养老保险和其他保险的,就是农民工群体;但总的来说,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的比例比较低,因为在这个群体有个特殊的特征,就是高流动性。 郑秉文指出,近年来,国家为农民工养老保险异地转移接续建立了一些规则,但是执行的比例不高。此外,现在还处于手工转接阶段,全国没有一个统一的养老制度平台和网络,不像银行那样便捷。随着第一代农民工陆续到了“退休”的年龄,农民工养老问题已经十分尖锐。 郑秉文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第一步,应该把基本养老保险的资金流管理的统筹层次真正提高到省一级来;第二步,有条件的时候,应该把它提高到全国的水平。 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9月,全国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保险者占农民工总人数的比重,分别仅为17.8%、19.7%、10.4%和28.0%(按全国农民工总数2.5亿人计算),提升的空间仍然很大。 “农民工社保维权案难获受理” “农民工维权律师”周立太表示,第一代农民工现在老了,已逐渐丧失劳动能力,却基本处于“没人要、没人管”的窘境,权益得不到保障。 以前重庆主要强调外出农民工给重庆带回来了多少钱,做出了哪些贡献。近年来,重庆市开始重视农民工在外的权益。前几年重庆市委研究室成立了一个专题处,其中一个研究课题就是外出农民工的权益和维权状况。周立太说,专题处的一名负责人曾找过他了解过相关情况。后来,课题组专门派人到珠三角、长三角农民工输入地进行调研,得出的结论是重庆农民工在外权益令人遗憾。 周立太告诉记者,农民工在社保问题上维权艰难,他与同行代理的农民工社保维权案,多年来均得不到法院的受理。“有人认为中国的社保不仅仅是个法律问题,而是多年来各地政府没有重视社保,如果把这个矛盾转嫁到法院受理的话,法院无法承受这个压力。”周立太说。
个人分类: 电子政务|2026 次阅读|2 个评论
农民工涨价——是刘易斯拐点还是劳动力价格博弈拐点?
lcguang 2013-2-18 03:16
农民工涨价——是刘易斯拐点还是劳动力价格博弈拐点?
要解释农民工涨价, 流行的观点是:因为劳动力供应出现刘易斯拐点。 刘易斯 拐点,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是指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 农村富余劳动力 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最终枯竭。由 诺贝尔经济学奖 得主刘易斯在 人口流动 模型中提出。 我以为, 这种解释是不充分的。 理由是: 1. 可劳动人口(而不是愿意劳动人口)相对生产需求的变化是缓慢的, 而民工荒似乎是突然出现于 2009 年 8 月以后。 2. 经济增长最高峰, 也是用人最多的 2007 年并没有出现民工荒。 2009 年以后出现民工荒,必有其他原因。 3. 我不赞成西方价格理论——认为供应量决定价格。按照这种理论,价格提高,供应量就增加;价格降低, 供应量就减少。成交价通常稳定在两条曲线的交点。 图1 价格博弈 我接收西方经济学中的价格理论中的部分结论: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限定成交价大的范围——太低, 卖家亏本, 不能维持; 太高, 买家就买替代产品。 但是,我认为, 在给定范围内,价格是博弈的结果,价格是高是低, 取决于哪一方更加不能承受交易失败的损失。矿石市场如此,农民工市场也是如此。 冶炼厂和矿山一直存在价格博弈, 优势一方总是把价格打到对方仅能生存的地步。只是有些企业, 考虑长远利益,采用长期合同价, 降低双方风险。 以前, 冶炼厂加工能力有限,矿石供应充分,矿石价格就压得很低。 矿山为了生存, 不得不通过提高产量来提供收入, 结果是恶性循环。 石油行业当初也是如此。 后来,资源短缺了, 矿山生存不是问题了,于是就有意识控制产量,像欧佩克控制石油产量那样,于是推动资源价格上涨, 一直涨到冶炼企业仅能生存的地步。 我们的农民工市场是类似的。我承包了林场,对农民工涨价深有体会。林场雇佣的农民工大多是 60 岁左右的中老年人。 2003 年, 农民工是 20 元一天,很多人抢着来。现在 60 甚至 80 元一天,愿来的人也不多。如果按照刘易斯拐点理论,不愿来的人是在别处找到工资更高工作了。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很多人现在很清闲, 情愿打麻将晒太阳, 也不愿上工。 这种变化, 原因在哪里? 因为农民生存条件大大改善了。以前,盖房子,小孩读书,年轻人结婚 ….. 对农民是很大的压力。 不干不行。现在,有这样一些原因,中老年农民不愿干活了: 1) 子女进城打工,收入增加了,他们没有生活压力了;子女也不赞成他们劳累。子女进城后生育率下降,也是农民条件改善的原因之一。 2) 吃饭没问题了,城里买房还差得远,多点钱也干不成啥事,还不如休息;打工的边际效用不高。 3) 国家的养老保险制度起了大作用。很多农民现在能拿到 200 甚至 800 元的养老保险,吃饭不愁, 不需要干活了。最多种种自家的田。 总之,以前廉价辛苦打工, 那是没有办法。 现在日子好过了,不打工或少打工也行。 农民工涨价还有另外一个原因:白领多了,蓝领少了。信息革命提高白领工作效率, 同时导致白领劳动异化——白领工资相对水平在降低。尽管如此,农民工子女进大学比例还是在增加(由于扩招等原因),蓝领相对而言在减少。 蓝领工作苦些,有条件就不当蓝领,这也可以理解为农民博弈能力提高的结果。 总之,我认为农民工涨价有三主要个原因: 1. 可劳动农民工数量增加出现拐点——如流行观点; 2. 农民工价格博弈出现拐点——我的观点; 3. 年轻人上大学比例大了——和上两种观点相关。 苦力供应减少,这是大势所趋。我们需要更多使用机械化, 自动化, 更多降低劳动者劳动强度。对于农村来说,种田农场化是必要的。 农民工价格问题不只是生产问题, 也涉及国家竞争力、社会公平、人生态度等问题。 我以为:人人有追求安逸的权利, 但是适当的生存压力有利于激励大家奋斗, 有利于提高国家竞争力。我们需要起点公平, 不需要竞争结果公平。 很多人致富是靠勤劳和冒险, 应该鼓励。对于冒险致富,不能只看到贼吃肉, 看不到贼挨打。大家对蓝领的态度需要转变,不要都想上大学做白领。做了白领的人也可以适当做做蓝领工作, 省得经常去健身房。
个人分类: 经济学|573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春运镜头:回家路上的“90后”农民工
热度 3 wangfangnk 2013-2-9 06:37
http://news.qq.com/a/20130208/000566.htm#p=1 2013年2月3日,上海火车站,仲婷正在看大屏幕上的候车信息。仲婷,1993年出生,来自四川广元,已经离家三年。目前在浙江一家服装厂做裤子,每天从早上7点半要一直工作到晚上10点,只有周日休息。每月收入三千多元,其中两千多元要给家里,房租每月一百元,水电则要花费五十元。(图/文 东方早报 王辰 江锦) 2013年02月08日11:32 东方早报 蹬着高跟鞋,套着黑丝袜;穿着嘻哈裤,染着黄头发——春节前,早报记者在上海火车站用镜头记录了这样一群“90后”的返乡务工者。 他们有的在上海打工,有的来上海转车,或举家返乡,或三五好友同行。他们没有肩扛蛇皮袋,不再手拎涂料桶,而是手拉行李箱,带着给家人的礼物。 在外来务工人员的大军中,他们和自己的父辈相比,对于工作和生活有着不太一样的看法和要求。他们拿着两三千元的工资,做着一周单休甚至无休的工作,闲暇时喜欢去网吧;他们“不愿意做重体力活”,在家乡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来到城市时间长了却觉得也“就那样”。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提出了“新生代农民工”这一概念,要求社会特别关注这一群体。据中华全国总工会2010年的统计报告,新生代外来务工人员初次外出年龄越来越小,80后平均为18岁,90后平均只有16.2岁。年轻的他们选择在外漂泊,离家的愁绪随着时间慢慢替代了新鲜感。 “为了生存,我们早早成人,离开家乡,来到大城市寻找梦想。为了梦想,我们把命运比作淤血,把挫折当成病,却仍保有不可言说的骄傲。为了骄傲,我们一年无休止地学习、劳作,不断付出与牺牲,在城市里暂时安顿下来,甚至扎根。为了根,现在,无论如何,我们要回家。”时评人宋石男在专栏文章中这样写道。离家打拼的苦人人都可以想见,而这些新成长起来的青年仍然想要自己去经历。 “农民工”、“外来务工人员”这些深具中国烙印,体现着中国城乡二元特色的称呼如今似乎又冠在了这些“90后”头上,在他们自己看来,城市对他们从“新鲜”渐渐变成“陌生”。与他们的父辈相比,他们打扮更加“新潮”,选择工作的标准更加多样。 常常有人说,新生代农民工不如上一代会吃苦。据统计,他们工作的企业中,56.8%有明确的加班规定,最长的加班时间甚至超过10个小时。与上一代相比,他们仍然是肯吃苦、肯奋斗的一代。与土地的关系越来越远,他们在新的时代发展中有了更广阔的选择空间,然后面对这些选择,他们如每一代年轻人一样感到迷茫。 怀有憧憬的他们,在城市里试探,充满个性的他们,在试探中有了不同的感受。回家或者回到城市工作,取决于他们自身的个性,更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老家和大城市相比,这种抉择是失衡的,春运是回家的路,这段路连接着家乡和工厂,也连接着过去的生活和未来的梦想。春节临近,他们踏上回家的旅途,也必须思考自己以后的选择。 专题图文 早报记者 王辰 实习生 江锦
个人分类: 电子政务|2083 次阅读|5 个评论
给农民工打工
热度 7 tarimriver 2013-2-4 12:45
李克强副总理给打工的农民工说我给你们打工。 农民工听了一定非常激动,总理给我们打工,我们打工的不卑微了!以后农民工遭遇拖欠工资等问题时可以直接找李总理让他帮忙要就行了,看谁还敢故意拖欠。 农民工也一定非常自豪,看总理都给我们打工了,我们一定不会拖欠总理的工资。我们的孩子想跟我们到城市上学也许不再是困难的事情了。那么小的孩子放在家里他们想我们我们也惦记他们。给我们的打工的人肯定不会有这样的麻烦事。 如果官员都有这样的想法与态度,底层的百姓生活或许会好起来。
1612 次阅读|7 个评论
我曾是农民工
热度 30 liangjin 2013-1-29 08:42
每年这个时候,总有几大话题:年货供应、防火防盗,春晚偷窥、贺岁火爆,民工讨薪、买火车票。 关于民工的新闻,我总是特别关注。对农民工我心里总有着一份暖暖的感情,因为我曾是农民工。 由于随父母下放,我的户口从城市户口变成了农村户口。我也成为如假包换的农村人。不过当时还没有成年,还在上学,也只有在四个假(寒暑假和春耕秋收农忙假)里干农活。中学毕业后,那时没有高考,马上面临的就是打工挣钱。我哥哥已经二次插队去当集体生活的知青了,按政策我可以去打工。就这样,我开始了我的农民工生涯。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压塑料袋。这是一个离家不远的小厂,是一位头脑灵活的中学老师自己开的,干他从别人那里批发转包来的活。那时不容许私人企业,这个小厂就挂成了校办厂。压塑料袋技术含量很低,只是将成卷的筒状的塑料薄膜按规格切开,然后将一边用一个简单土造的热敏仪熔封,成为一个塑料袋。每天要干的工作就是简单重复,或者站在切割铡刀边,左手拉薄膜,右手下铡刀,或者坐在热敏仪旁,左手掀薄膜,右手拉热封。就这样每天重复成千上万次,工资计件。我在这个小工厂呆了几个月,期间还为老板改进了热敏仪,直到老板的活断茬了才离厂,还担负着被拖欠了的工资几个月。 离开了小厂,我也离开了家,背着一个被卷去县城找活干。当时是年关,天很冷,却是县城肉类联合加工厂的大忙季节,那是因为农民一般会在年底卖猪。就这样,我成了肉联厂的临时工。临时工们住在一个透风露雨的大棚里,棚里排满了放鸡蛋的箱子,箱子上铺了些草和一张大大的芦席,晚上我们就打开铺盖,一个挨一个地躺下。棚子里就这样躺了十几个象我一样的临时工女孩。我到得晚了,只能睡在靠门的地方替别人挡风。晚上很冷,我们只能拼命往一块挤凑热取暖。分派我的工作是抽蹄筋,这是屠宰流水线的末道工序。为了给早市提供新鲜猪肉,肉联厂凌晨两三点就开工,屠猪人把一群猪赶进屠宰场,先浇水,然后持电棒将猪击昏,然后用一个叉架插入猪的后腿倒挂起来,下面的人一步步将其割喉、放血然后放入滚池褪毛,死猪果然不怕开水烫,烫后再将光猪挂上流水线,再一步步破膛分解,制成各种产品。对工人来说没有固定的上班时间,但如果流水线上的猪到了你还没到,就算迟到,要被扣工资。因我在流水线的未端,上班可以稍晚些,也要四五点就到。但实际上我两点后就睡不了了,因为不停地有流水线前的工友从我身上爬过去上班,我还被她们羡慕为可以多睡一会,其实也没多会就揉揉眼睛爬起来冒着黑夜的寒风去和死猪赛跑。蹄筋组有四五个人,两人一组,一人持刀,一人拿钳。持刀者在猪爪脚趾处将筋切断,拿钳人用钳子钳住断爪处的蹄筋抽出来就行,也是同一个动作每天重复成千上万次,累了换一换。落单的人就搬运猪爪,并将抽出来的蹄筋放入烘房烘干。在肉联厂,上班时千万别和人吵架,因为每个工人手上都有一把明晃晃的刀。我们当时最羡慕的工种是检疫工,他们每天在流水线上转悠,手拿一个章,在合格猪屁股上扣一个合格章,在轻病猪上扣一个高温或腌腊章,在豆猪(患一种人畜共患的危险疾病)或其它重病猪上扣一个焚烧销毁章。他们会在猪脊上切一小块里脊肉送进检验室用看起来很高深的显微镜验查豆猪,合格的里脊肉就是最好的肉。当然这么好的工作不是我这样的一般人干的。由于是临时工,工资在当时还是比较高的,每月有30块钱,而且因为是国营企业,从不拖欠工资。更有吸引力的是,工厂的食堂肉菜很多很便宜,大都是高温猪做的。那年春节前,肉联厂弄来一批鸡给职工买,每人可以买两只,还比较便宜。在物质匮乏的那个年代,这可是难得的大好事。碰巧另一工友因为经济原因将她的指标让给我,我一下子就用了半个月的工资买了四只鸡。由于还不到过年,又无法养活鸡,我们就把鸡宰了,掏出内脏送到食堂做熟,将不去毛的鸡挂在工棚屋檐上风干,还替我们挡了点风,与我们的鸡蛋箱床上下呼应。工棚檐上挂满了风鸡,远远望去,蔚为壮观。这份工作在我中学同学眼里被看作好得不得了的工作,不时有同学进县城来找我买肉买油买下水。其实我只是小工一个,离市场远得很,什么权也没有。估计为此得罪不少人。记得当时有个小头目答应帮我批发一批香肠和皮蛋,可惜见我带人来又毁言只零售给我10个皮蛋1斤香肠。我还不得不分给同来的人一半。但那年我们家的年却很丰盛,我带回去的四只鸡和香肠皮蛋什么的让我妈开心得不得了,以往过年有只鸡就很好了,这回有了四只,我妈逢人便说,我闺女在县城上班,回家过年带回四只鸡•••••• 肉联厂的工作延续到来年开春。那时收购猪的高峰过去,肉联厂没有那么多活了,不像大忙时很多肉要放进冷库,每天只屠宰够市场供应的猪就行了。我们也被解雇了。随后我又断断续续打过一些零活,如到电子厂去描图,到一家食堂去帮伙等。 后来我找到一份正式工作,来到县商业机械厂当了一名电工。既然是正式工,就从徒工干起。徒工没有工资,只有生活费,18元钱一个月,三年后满师。商机厂虽然不比肉联厂伙食那么好,但发质地较好的工装,特别是电工,有一双绝缘靴,让别人倾倒。我的师傅姓张,是电工组组长。这份工作我很喜欢,因为其技术含量很高。电工组是全厂一个很特别的单位。一方面,它是生产线的一部分,负责装配厂里生产的钗车的电气设备如灯、喇叭等,另一方面它又承担全厂的电力保障和所有电气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新换的任务。我们电工组不到10个人,却分成三个部分:一部分跟着其它车间三班倒值班应付紧急情况,一部分在总装车间装灯装喇叭,还有一部分是常白班,活儿不固定。有时去车间安装新设备,有时去爬电线杆拉电线,有时去保养修理大电机。因为师傅是组长,我自然留在了常白班,尽管有时会去顶三班倒或去顶总装。我总算摆脱了每天重复成千上万次机械动作的工作,而且还可以用上我学过的电气物理知识。事实上,我在进厂的第一天在厂里转了一圈就把全厂的电力分配图画了出来,让师傅大跌眼镜。后来跟着师傅学铺线、接线头、安灯、装设备。特别是当设备大修时,我格外兴奋,连白带夜不思茶食又目不转睛地看着师傅拆线圈,洗珠承,并在一旁递油递纱。尽管电工技术含量高,但也是很脏很累很危险的工种,很少有女工。不像肉联厂的脏是血油的脏,这儿的脏是黑油的脏。每天洗头,头往盆里过一过,盆水就黑了。且不说成天和电打交道,不当心就被电老虎咬一口,就是那一般的电工活都是举着手干,开始一会就累了,不过我后来也能不停歇地干几小时。还有好多顶日迎风的户外活,特别在铺主电力线时,那大捆的电线挪也挪不动,男电工们可以支起来滚动,我只好想个土办法,弄个小滑轮板拖。对于爬电线杆这种事,我也不甘示弱。要爬上光溜直挺的电线杆,需要两个攀板和一个保险带,轮番将攀板扣在电线杆上一步步往上爬,身上还要绑一个工具带。师傅说这活你别干了,你爬不上去的。我不服气说爬电线杆是电工的基本功,我怎能不会?于是拿着攀板学着师傅爬,结果爬了两三格就爬不动了。我就反复练,居然也能爬到杆头上带电作业了。那时觉得挂在电线杆头很神气,望着下面来来往往的人群,体验着当时的一首流行歌曲“我是新时代的女电工••••••”。 新时代的女电工没有在商机厂一直神气下去。经过漫长的等待,我终于盼来了凭自己实力证明自己能力以获得深造的高考机会。经过一段时间白天上班,晚上复习的紧张备考阶段,我的农民工生涯画上了句号。
个人分类: 忆海拾珍|8089 次阅读|66 个评论
[转载]天津将推进五类人员参保
wangfangnk 2013-1-25 15:14
宏观经济 津报网-每日新报 2013-01-25 08:22 http://finance.qq.com/a/20130125/003367_1.htm 天津频道 24日,记者从天津市社会 保险 工作会议上获悉,2012年本市社保中心超额完成各项指标任务,全年基金收支总规模达到1239亿元,基金规模持续扩大,保障能力逐步增强,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2013年,本市社会保险经办将着力推进五类人员参保,维护职工参保权益。落实国家医保总额控制办法。本市医保今年将建立指标量化评价体系,形成与本市实际情况相符合的总额控制机制,面向社会公开预算总额和总控方案。 社保范围 创新扩面征缴管理方式 重点推进5类人员参保 2013年,本市社会保险经办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创新扩面征缴管理方式,完善支付管控措施,务求基金平衡取得扎实成效,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经办服务更加务实惠民。本市将着力推进五类人员参保,维护职工参保权益。一是新增就业人员,建立就业与参保信息比对排查制度,发挥扩面联动机制作用,及时掌握新增就业情况,实现就业与参保的同步管理。二是外来务工人员,采取集中培训、入户督办、提请监察等手段,促进农民工参加 养老保险 。三是各类劳务派遣人员,严格按照劳务派遣管理办法核准应参保险种,努力实现全员参保。四是灵活就业人员,加强与区街劳动保障服务中心联动,以中断缴费人员和参保需求较强的4050人员为重点,做好宣传引导,用好社保补贴政策,吸引更多人参保缴费。五是外国人,将外国人就业情况、外国专家受聘情况纳入信息共享平台,推动按规定险种参保。 实现与工商、就业、个人纳税三对接,重点对第三产业、私营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劳务派遣单位、建设项目,依法核定参保缴费,对拒不参保的,依规按月提请扩面稽核监察。强化缴费基数管理,抓好基数核定、复核、检查工作。着力提升网上申报运行质量和速度。尝试个人网上申报缴费,积极推行窗口个人自助缴费,扩大个人持社会保障卡缴费结算面。 养老保险 确保按时足额发放 增加代发服务网点 养老保险以确保待遇按时足额发放为前提,提升服务水平,保障基金安全。进一步扩展代发机构,增加代发服务网点,均衡服务人群数量,推行在协议服务 银行 范围内,退休人员自主选择代发机构和领取介质,优化服务环境。强化养老金领取资格检查,启动家居本市高龄退休人员领取资格检查工作,实现检查常态化。 公开预算总额和总控方案 100家医院推行门诊联网 一是落实国家医保总额控制办法。建立指标量化评价体系,形成与本市实际情况相符合的总额控制机制,面向社会公开预算总额和总控方案。二是完善协议文本,充实医疗服务监管指标、医院药店等级评定等新内容。加强日常管理和协议考核,将协议执行情况与医院等级评定挂钩,形成激励约束机制,营造医院争创医保先进的良好氛围。三是继续扩大病种付费结算范围,将实行新付费方式的试点医院优先纳入等级评定体系,鼓励医院积极参与付费方式改革。四是增强信息化监管能力。在50家医院推行住院医疗费实时上传,在100家医院推行门诊联网信息共享,规范诊疗行为。探索参保人员实名就医和执业医师实名诊疗管理方式,规避冒名就医和冒用医师工作站等问题。积极推动城乡生育保险定点医院联网工作,力争上半年联网率达到90%以上。五是完善指标管理体系。以药品费、检查费、材料费为重点,建立医疗费用合理性评价体系。六是完善市区两级监管机制。加大对属地医疗机构的日常监管力度。七是推进工伤监管和预防康复工作。完善工伤保险实时监控指标体系,加强工伤医疗费网上监管。提高工伤康复管理水平。积极做好工伤预防准备工作。 监管 全面建成 网上银行 账户监控系统 针对不断出新的骗保手段,加强网上监控,强化部门协作,做好与司法机关的事前沟通、事中协查、事后追索工作,提高执法效力和威慑力。严查跨地区骗保行为。以小微企业、劳动力密集企业,楼宇经济为突破,加大扩面稽核力度,促进应保尽保、应收尽收。严控基金运行风险点,全面建成网上银行账户监控系统,实时监控社保账户资金收支流转状态,增强资金安全性,确保基金规范运行,安全高效。
个人分类: 电子政务|1706 次阅读|0 个评论
《过年时期又听见农民工的工资……》
cyj 2013-1-24 12:18
《过年时期又听见农民工的工资……》 历史是什么人写的?什么人创造和推动的社会发展? 解放前所受到的教育告诉我们,历史是帝王将相写的,是达官贵人地主资本家写的。 1950 年我刚进入大学一年级,第一次听政治课老师讲《社会发展史》的时候,她说“人类历史、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劳动人民推动和创造的”。这新奇的观点,像磁石吸铁一样,把我牢牢的引入老师所讲的内容中,老师用温柔而且诙谐的语言解释说:试想,如果没有劳动人民给整个社会提供粮食,提供衣服被褥等等生活必需品,诗圣杜甫哪里有时间去读破万卷书?他不是也得为生存而去种地、去织布吗?如果杜甫没有“读书破万卷”的条件,他又怎么能够“下笔如有神”呢? 老师的讲解,深入浅出使人茅塞顿开恍然大悟。因此,后来听到《国际歌》里面的歌词“从来就没有什麽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的时候,才明白“全靠我们自己”的意义。 解放后,劳动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尤其是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为绝对大多数的农民的幸福,作出了众多政策方面的改革,取消了几千年的土地税收,实行了农村的医疗劳保……。可以说是实惠空前!然而,令人感到美中不足的是“每到年下倍发愁”,发愁什么呢? 一个是农民工的工资拖欠;另一个是农民工回家行路难。 在劳动的各行各业中,劳动者的工资都是按月发给的,这是按劳取酬的基本原则,是必需付给的感谢费,感谢劳动人民日日夜夜的辛苦,为所有生产资料拥有者创造了财富和幸福。 唯独农民工的工资,不是按月发给而是到年底才发下来的。这是不公正、不公平、不合理的行为! 在城市生活中,没有一样工种不是按月取酬的。其中的出租车司机和出租车老板的关系比较特殊,出租行业资本家的发财致富,是从出租车司机手中提取的,俗称“份子钱”,实际上就是类似于农村佃户向地主缴纳的租税(租了汽车的税)。 由于城市里面的出租车司机,是直接从乘车人手中得到财富的,然而,必需缴纳给资本家,所以生产资料拥有者,就规定出租车司机不得年底才缴纳,而是必需日日缴纳或者按月缴纳,那可是一分钱也不能缺少,而且是一次也不得拖欠的。这种雷打不动的规则,保护了出租车行业资方的切身利益! 反过来,农民工不但不可能每日、每月获得工资报酬,即便是应该得到的却被扣压到年底,也还是到不了手。经过他们千辛万苦的努力,最后虽然要到了工资,却有一、两成消耗在讨债的过程中,同时也耽误了回家的时间和精力。 中国是个家庭亲情似海、父母恩重如山的民族,资本家是人,农民工也是人。岂可允许“劳动人民给资本家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东家在高楼过大年,劳动者却无钱回家”! 所以,第一、我们应该制订法律,约束资方必需按月付给农民工的血汗报酬。坚决的打击和制止扣压和拖欠农民工血汗报酬的现象,如果胆敢无视农民工的贡献,就应按照法律制裁和严厉惩罚! 第二、必需教育各种生产资料拥有者,让他们懂得:虽然他们有的是财产,能够购买各式各样的生产资料,但是,如果没有劳动人民的劳动,他们的那些财产和生产资料,只是一堆死东西,要想变成价值翻翻的商品,完全是劳动人民的劳动所致。 当然,像黄宏演出的小品—— “花盆里种进去一元钞,浇点水……,会凭空变成百元大钞” ,也是可以致富的,不过,那只是个玩笑而已。 如果他们懂得:他们的生产资料是“死”的东西,经过劳动人民的辛苦劳动创造为商品,才使他们发财致富的大道理,他们就会懂得报恩,感谢劳动人民,而不是拿着 “老子花钱雇的农民工 , 农民工是靠老子才得以生活的 ”那种反动资产阶级的观点而自闭,那么,他们就不会扣压农民工的血汗报酬,就会像新闻报道里歌颂的那些主动送款给农民工的正直而且善良的承包商那样了。 如果他们又能够将心比心,不做那种“东家在高楼享受过年的幸福,而让农民工在街头奔走、讨债无门”的没人性的坏事。 那么,我们这个社会才能够充满幸福、快乐、温馨而且和谐! 博主 2013 年 1 月 24 日 .
2626 次阅读|0 个评论
由网络订票技术想到的……
热度 1 liuzhanxiong 2013-1-23 11:01
网络订票技术的出现无疑节约了大家排队买票的时间、金钱等成本,也大大节约了车站对售票厅及买票秩序的维护成本。但与其他产品不同,火车票是一种典型的公共产品,因而不能用商业眼光审视。这项技术只是增加了部分人使用火车这一公共产品的机会,却把另一部分人排斥在外,比如农民工,所以,它客观上加剧了业已存在的不平等。究其原因,除了这一技术本身内含的不平等性外,还有技术的误用。 问题的缘起自不必多说,大家有目共睹: 跑遍5家代售点也不及网上购票农民工遇网络时代“票荒” 。 我们知道,网络订票需要农民工自己拥有或可通过间接途径获得(比如到网吧)电脑等硬件,具备上网技能,有网银。但绝大多数农民工都不具备这三个基本条件。可以说,网络订票使农民工的弱势地位雪上加霜。 每年春运,车票都是稀缺资源,无怪网友编出各种段子吐槽: 女:我们分手吧 。 男:为什么? 女:考试考完了 , 不用你在图书管给我占座了 。 男:哦,可是我有两张春运的火车票。 女:讨厌,人家 只是 和你开玩笑 啦 。 精明的企业和商人自然从中发现商机,于是抢票软件应运而生。这一技术的出现加剧了购票中的不平等,被网友称为“赤裸裸的插队”, 火车票抢票插件造恶果,农民工购票难加剧 , 引起很多人的不满,于是360、金山等浏览器厂商被铁道部约谈,禁止其使用这一技术。但是让人失望的是,政府并没有其唯利是图破坏市场公平的恶劣行径进行处罚。(事后证明这是炒作。) 与此同时,也有部分商人从中谋利,深圳一对结婚只有三月的夫妻就因为“倒票”、“炒票”被刑拘。 既然是公共产品,自然更能引起媒体和公众的注意,除了农民工自己主张权益外( 农民工致信铁道部:买票资格被网购剥夺 )还有不少人为农民工代言: 网上购票别忘了农民工 ; 网络购票应“等一等”农民工 。除了态度上的,还有行动上的: 农民工买票难,如何帮助他们? 农民工兄弟,我们帮你买票 。 “帮农民工买票,算我一个” ,包括大学生在内的不少热心人士免费义务为农民工购票。甚至还有人为深圳那对被处罚的夫妻叫屈: 夫 妻收10元帮民工网上订票被拘购票者为其叫冤 。比起那些应用抢票软件的却未受任何处罚的浏览器厂商,他们的确冤枉。一些学者则从社会技术视角出发指出: 农民工“买票难”根源不在网络 ,而在很多社会技术的错位、缺位。还有人质疑政策: 农民工买票难考量政策价值取向 。 这其中值得我们反思的事情很多:怎样缩小信息鸿沟?怎样消解技术的异化? 人性化是技术发展的方向,什么是人性化( 能 是什么 该 是什么)?人性化有好坏之分吗?有没有可能出现人性化的群体、时空等分离?比如,现在的信息技术产品越来越便捷,但却使顾客越来越“傻瓜”,这是合人性化还是反人性化?电话订票、网络订票就对农民工等弱势群体不利,使他们的订票处境更艰难。因为,他们即缺少打电话订票的钱和心理承受力也缺少网络订票的联网设备和用网技术。之前大家不管技术差距如何,都要到售票厅排队买票,现在信息技术则改变了这种状况。但即使如此,说电话订票和网络订票是反人性化技术似乎也不尽合理。 由此观之,“人性化”本身也有矛盾,既然人有地域、群体、阶层之分,人性化必然也有地域、群体、阶层之别,有时不同的“人性化”之间甚至是对立的。所以,不存在普惠的技术,任何技术本身都客观地暗含了某种偏向性,而且,一项技术最先服务的似乎总是强势群体。 改善这一情况需要多种技术的合力应用。以网络订票为例: 首先是自然技术层面:手机上网商机无限,尤其是在流动人口多,网络设施差的中国。就目前的情况看,手机上网是农民工接触网络的最佳途径,为此,不但需要手机商生产出更实用的手机(农民工版),需要软件商开发更适合农民工文化水平和使用习惯的手机浏览器,需要各大网络进行改版,以更加人性化,或者细分出农民工版,更需要垄断运营商降低手机上网的费用,至少降低农民工手机上网的费用,比如可以提供优惠套餐,也算是农民工版吧。但治本之策还是要完善交通体系,增加车席供应。 其次是社会技术层面:抢票过程呈现出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奸商360那句“ 能买到火车票才是最大的公平 ”彰显的流氓逻辑是这一现象的最好注解。相关部分不但应该禁用抢票软件,更就对这种破坏市场公平、诚信秩序的商家进行严惩。360之所以敢如此嚣张,很大程度上在于有消费者客观上与之合谋,证明社会主流价值观有问题,正如网上所说:“我们恨贪官,又拚命报考公务员;我们骂垄断,又削减脑袋往高薪单位钻;我们讥讽不正之风,自己办事却拼命找关系。总之,我们愤怒,不是因为觉得不公平,而是觉得自己处在不公平中的不利位置,很多人不是想消灭这种不公平,而是想让自己处在不公平中的有利位置。这种骨子里的自私,才是真正应该反思的”。建立公平诚信的市场秩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成为普罗大众的行为准则,消除城乡二元体制,任重道远。 最后是思维技术层面,虽然喊了几千年的“中庸”,但大家的思维还是比较偏狭,如果单单骂人就能解决问题,春运问题早就解决了,应该更理性,更客观,更全面。 后记:有感于部分相关新闻,拉杂着写下了上面这些话,并无逻辑和学理可言。最后,附上几张相关图片。
个人分类: 生活随想|2058 次阅读|2 个评论
从美国民权历史看中国人的不平等
热度 3 GongChen 2013-1-21 12:21
林肯于 1865 年废除奴隶制。 100 年后,美国黑人仍然被白人歧视,于是有了马丁路德金追求平等的梦想。今年马丁路德金纪念日适逢奥巴马连任总统就职日。没有马丁路德金的追梦,奥巴马是不可能当选总统的。从林肯废除奴隶制到奥巴马 2008 年就任总统,美国黑人奋斗了 143 年。尽管歧视依然存在,但作为一个族群,他们已证明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 作为一个中国农民的儿子,身在美国的我今天在敬佩马丁路德 金的同时也 想到了中国的几亿农民。新中国的成立依靠的是农民和农村包围城市来夺取政权的。但最不可思议的是新政权成立后,毛泽东等人却制定了农村户口和城市户口。农民种地要交地租交粮食,但不拿工资也没有退休金。城里人拿工资享受公费医疗并且有退休金。于是城里人自然觉得高人一等,农村人也就自然地受歧视了。 中国的农民向来是很顺服的。新中国成立前后分田到户广得农民之心,农村户口没有让他们觉得受歧视,有地种已经不错了。但大搞合作社极大地伤害了农民,只是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才没有引起大范围由下而上的内乱。毛泽东却发起了由上而下的内乱。我对毛泽东的评价是五五开,建国立业和分田到户有功,反右大跃进文革有罪。 去年回国时出租车司机说怀念毛泽东时代,我就问你愿意把你的子女送去上山下乡到最边远的农村吗?他顿时语塞。不知当今的怀毛派有几个能实践毛泽东的号召去上山下乡?(我并不反对上山下乡,但应该是自愿而不是强迫。)文革对中国人的文化和精神的杀伤决不亚于一场战争。没有经历过文革的人可从莫言的小说中管窥一斑。 邓小平倡导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里有农民工作出的很大贡献。中国为什么有了那么多的富人?用马克思的理论来阐述,就是获得了大量的农民工和其他工人农民的剩余价值!农民工如果与城里人做同样的工作,他们的工资和待遇一定低很多,这就是超量的剩余价值。政府的税收和富人的存款就是普通工人农民的剩余价值的总和。所以,国家富了,就要提高工资和福利,天经地义。富人也要常思财富之来处,慈善捐赠也是天经地义的, 不要等穷人思变了才被迫捐钱 。 国内的一些小说常写某农民工指着上海或北京的一个高楼骄傲地对儿子说:“爸爸当年就是造这座楼的!”但很少有人写儿子问爸爸:“为什么我们还是这么穷?为什么还住工棚?为什么我不能和楼里人的孩子一起上学?”为什么农民工作出了贡献以后还是低人一等,还在受歧视? 其实,在中国,受歧视的不只是农民工,也不只是农民。普通人在许多场合都可能遭遇歧视,大多习以为常或发几句牢骚了事。中国人喜欢把人分为三六九等。某校长在致感谢词时说,“我今天要表达三个层次的感谢。第一层次的感谢是给贵校校长;第二层次的感谢是给几位院长;第三层次的感谢是给教授和学生。”校长口出此言,我瞠目结舌。又想到美国某校长拿着垃圾袋来收我们餐后的一次性饭盒,一教授不安欲伸手代之,校长说,“别担心,这是我应该做的”。你能不感动吗?平等常在一些小事上折射出来。 我也不是崇洋媚美者。尽管奥巴马当上了总统,白人对黑人的歧视依然存在。美国的枪击案也不知何时是尽头。每个国家都有长处和短处。 我相信中国的农民不会永远被歧视。但前提条件是“农村户口”这一歧视性的标签应该摘除了! 中国人的公平请从“农村人”与“城里人”平等开始。如果广大的城里人自己觉得比农村人高出一等,那么如何让当官的和老百姓平等呢?!
个人分类: 随感|2555 次阅读|4 个评论
我可敬的农民工兄弟姐妹
热度 20 lqs321 2013-1-21 09:32
我可敬的农民工兄弟姐妹
去年 12 月 27 日,一个博友通过短消息给我留言:“教授 , 今天我老婆(文化不太高,不过做事做人非常到位,得过某个省的优秀农民工,奖了 1000 大洋)说,他经常看你的博客,要我向你好好学习,看看人家教授,写个博客都写的这么好”。我及时回复:“代我问候你的夫人,我一定继续努力,不断将好博文奉献给大众”。看了这段留言,我很感慨。我的博文居然能够得到农民工的喜爱,实在让我喜出望外。也促使我要认真撰写每一博文,为社会和谐发展提供“正能量”。 “农民工”在我心目中是一个非常美好和神圣的称谓。这绝不是客套话,而是发自内心。这是因为,尽管从 1965 年 9 月 1 日起,从户籍上看,我就是北京人(我的户口仍在北京,去年刚办理了北京市老年证,当然生活主要还是在武汉)。但是我本人就来自农民家庭,从骨子里就有一种农民情结。此外,还是因为他 / 她们的存在对于我们城市居民的幸福生活实在是太重要了。我的亲属中也有多位农民工。她们主要在广东深圳和东莞等地从事各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企业的工作,具体工种一般取决于文化程度。我表兄的几个孩子自己办公司,年收入几十万,在老家盖起了城里人做梦都想住的别墅。我老家的年青人绝大多数平常都在外打工,只有重要节日才能回家,例如春节及回家扫墓等。所以在家里主要以中 - 老年人为主,她们一方面带孙子辈小孩,一方面也力所能及种点地。我们村里号称开发区的一幢幢新房就是这些农民工多年辛劳的结晶(照片)。 我所居住的小区物业管理的保洁工是来自湖北乡下的农民工。我下楼时如果碰到正在楼道打扫卫生的“保洁员”,我会不由自主问候一声“谢谢”。在社会上,合法与正当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小时候就听父辈们常说,没有我们农民种的粮食,城里人都得饿死,那时候的农村对现代科技的依赖程度很低(没有电灯电话,不进城也不坐车)。我们纵观城市的发展和管理,方方面面那里能够离开农民工半步。你随处可见城市中那些漂亮的高楼大夏是我们农民工建;城市里数不清的道路的清洁是我们农民工清扫与维护;城市里头多少个家庭里的护工和钟点工解除了我们上班族的后顾之忧;城市里面大学食堂里香喷喷的饭菜是我们农民工师傅做。我们城里人常挂在嘴边上的话: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农民工的辛勤劳作和汗水,这应该是实事求是发自肺腑之言。 刚看到网上一张照片,记录了刚下工的一对农民工夫妇在空荡荡的地铁车厢里,生怕自己身上还没来得及清理的脏东西弄脏座椅,妻子坐在椅子一角,丈夫蹲在地上。这张照片感动了很多城里人。多么善良的农民工,他们的素质要比那些穿金戴银,炫耀财富的少数城里人要高的多。电视主持人解说这张照片时说的很好:农民工兄弟姐妹们,你们大胆坐,即使弄脏了座椅,我们有保洁员清扫,没有关系。 所以,我要向他们说,尊敬的农民工兄弟姐妹们,请挺起你们的腰杆 在城市里工作和生活,就像在你们自己家里一样。如果有人胆敢欺负你们,请攥紧你们的拳头,显示你们的威严。请你们一定要相信,我们绝大多数城里人坚定站在你们一边,维护你们的尊严、基本权利和利益。 我老家村里的新房
8552 次阅读|38 个评论
[转载]农民工乘地铁 怕衣服弄脏座椅蹲在门边
热度 1 zywsict 2013-1-18 20:07
1月16日,重庆轨道交通官方微博发了这样一条微博:“1号线列车内,一位农民工兄弟宁愿一直蹲着依偎在妻子身旁,也不愿坐下,怕自己的衣服弄脏坐椅。
个人分类: 转载|1587 次阅读|2 个评论
怒评:"农民工坐公交遭老太呵斥:这么脏就该走路"
热度 2 JOGIA 2012-12-30 14:27
正文见“http://jiangsu.sina.com.cn/news/s/2012-12-30/110933893.html” 摘录其中一段: 衣服脏应走路回家? “老太穿着时髦、年龄在60岁左右”,“@范大洲”说,老太看到农民工后皱起了眉头,只见她先将身体向车窗外倾斜,然后突然对农民工说道:“你身上这么脏,就不应该坐公交车。”最开始,农民工听闻后并未作答。可该老太却继续说:“你应该自己走路回家!”这话引起了农民工的不满,他回应说,你没权利要求我这么做。但该老太见状,立即提高音量称 :“你这样影响市容!” 两人此后便吵了起来。 上述新闻虽与科学无关,但与文明相关! 我读后非常愤怒! 我想这么时髦的老太或许是从小生活在高富帅家庭,但又为何没有专车或私车呢?莫非真是装作“低碳生活”先驱?但内心却如此肮脏,其言其行暴露其“败絮其中”!其内心无与伦比的脏乱差远胜于农民工无可奈何的外表!这是“文明中国人”的败类! 现如今,我国的文化繁荣已逐步彰显社会价值,很多懂得真善美、真正心灵美的国人在以实际言行捐助失学儿童、帮助贫困农民(君不见几常委已深入贫困第一线体验生活),全国上下无数仁人志士正投入“美丽中国”建设的宏图大业中,如此看来如此 “影响市容” 的老太真正作孽啊!农民工若没急事或路不远,我相信他们宁愿走路,难道他与你有仇一定要坐在你身旁?或你自作多情依然觉得“花容月貌”魅力无限?有人说这应该叫“鬼力”,是的,让那些不尊重农民工甚至侮辱农民工的所谓“文明小市民”见鬼去吧!(我现在也是城里人,相信大部分市民是好市民,所以称之为“小市民”,与之前的涵义有异,以免误解!)
3603 次阅读|2 个评论
研究员合不拢嘴笑谈农民工冻死街头
热度 2 wangxh 2012-12-16 13:38
研究员合不拢嘴笑谈农民工冻死街头
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唐钧——合不拢嘴笑谈农民工冻死街头,央视女主播语塞。 http://tv.sohu.com/20121216/n360565255.shtml 笑得是那么开心,谈得那么无动于衷,人性何在?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真实写照,发生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令人费解。 前天下午,去街里办事,回来的路上,看见一个人蹲坐在马路的冒着热气的井盖上取暖,身披一件绿色破军大衣,身份不知道,应该像乞丐吧或者也是没有找到活干的农民工?悄悄地驻足十几秒钟,准备拍个照片,犹豫了一下没有实施。一是即使发到网上,也不一定被政府当回事儿;二是当事者还不一定愿意......总感觉政府对这种事应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还有一点想说的,一些媒体在连线或采访所谓的专家、领导时,能否稍稍甄别一下真伪呢?
2239 次阅读|5 个评论
农民工死于桥下应该谁来负责救助?
热度 2 songjianmin 2012-12-9 22:32
前段日子网上热传一则消息:郑州农民工死于桥下。文章报道:一位农民工住在桥下 20 多天后去世,不知是因病还是因冻,期间 120 还来过,但本人拒绝被带走。有人提出 120 没有负责到底,但 120 感到委屈,因为其救护病人是有原则的。。。。于是,人们自然要问“对于需要救助者实施救助的责任到底在谁?” 虽然露宿街头者被冻死的事情,在日本也发生过,而且由于种种原因,即使在寒冷的冬季也还经常看到露宿野外的“ homeless” 。对于这一现象本身及其解决途径不是这篇文章的讨论范围,只是本人前段时间恰好整理了一下日本社会保障制度,其中讲到关于“社会救助实施体制的问题”,这里简要截载一部分内容,以供讨论。 在日本,社会救助所依据的是《生活保护法》,在这部法律中,将生活保护的责任人明确规定为国家,其具体行政责任主体为厚生劳动大臣,而具体事务承担行政机构为厚生劳动省中设立的社会·援护局。但是,由于生活保护是与居民直接相关的事务,因此,实际上具体又以“法定受托事务”的方式交由地方政府来实施。同时,生活保护法还规定,“生活保护实施机构”可以将保护的决定、实施等一部分相关事务,以政令的方式委托给其他保护实施机构。下面我们就介绍日本生活保护制度的实施机构以及相关的辅助、协助机构。 1 、实施机构和人员 在日本,生活保护具体实施机构是遍布全国的福利事务所,据厚生劳动省 2009 年的调查显示,现在日本共有福利事务所 1242 个。按规定,各个都道府县以及指定都市、特别区都必须按区域划分福利地区并在每个福利区内设立福利事务所。福利事务所除了所长之外,还设有具体从事生活保护项目的 “现业员”以及对“现业员”进行专业性监督、检查、指导的“指导员”和“事务职员”。 “现业员”是面对被保护者的第一线工作人员,需要拥有“社会福利士”的专业资格,通常被称作“社会工作者”,其从事被保护家庭的访问、与被保护者面谈、对被保护者进行资产调查、判定是否需要保护以及保护的程度如何等工作。目前,全日本有从事生活保护工作的“现业员”有 3221 人。 有些没有设置福利事务所的町村虽然不是生活保护法所规定的实施机构,但是当其辖区内出现不能耽搁的被保护者时,町村首长有责任采取紧急措施,对其进行必要的保护。此外,《生活保护法》还对町村首长规定了以下几项义务:( 1 )发现需要被保护者以及将其生活状况及时通报给保护实施机构或者福利事务所;( 2 )接受被保护申请时,将其送交保护实施机构;( 3 )根据保护实施机构或福利事务所的需要,将保护物资送交被保护者;( 4 )根据保护实施机构或福利事务所的需要,实施对被保护者的调查。 2 、辅助机构和协助机构 上述直接设置社会福利事务所的都道府县知事以及指定都市市长、特别区区长等都被称之为生活保护设施机构,而无社会福利事务所的町村以及社会福利所的社会福利主事则被称之为辅助机构,其职责是辅助都道府县知事等落实生活保护事务。 此外,还有被称之为“民生委员”的民间无报酬福利工作人员,作为协助组织,协助社会福利事务所、市町村进行各项生活保护的咨询、调查以及执行等各项工作。 3 、生活保护实施体制构造 下图将日本实施生活保护制度的体制进行了概括。图中显示出厚生劳动省大臣最为最高责任人处于这一体制的最顶层,而都道府县知事以及指定都市市长、特别区区长是第二层的责任人。具体实施机构即为都道府县知事以及指定都市市长、特别区区长下设的民生主管部委托的社会福利所,町村是辅助机构、民生委员是协助 的民间组织。 详细内容请见上海人民出版社 10 月出版的拙著《日本社会保障制度》 图 8-2 生活保护实施体制示意图
2677 次阅读|4 个评论
看到一个关于民工的视频,顿时泪流满面
热度 22 cutefay 2012-12-4 22:55
今天在优酷上看到一个关于民工露宿街头的视频(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gzNjIyNzM2.html?f=18635339),我很心酸,顿时泪流满面。 他们天冷了没法御寒,生病了没法看病,甚至有时候还吃不好。相比起他们,我们真的幸福多了。很希望他们能够过得好一点,但我知道仅仅靠好心人的救济是无能为力的,让他们生活幸福是国家的责任。但是这个国家却无力做好这些事情,我们只能心痛和无奈。 此外,我很佩服视频中这个敢于夜里去和农民工对话的女孩。在城市里,更多的人见了这样的农民工,是远远地躲开,而不会产生同情之心,更不会跟他们打交道。除了国家需要为他们做一点事情之外,我们常人若是也能多出一份爱心就好了。 我经常把一些穿不着的旧衣物等按照网上一些求捐助旧衣物的地址给邮寄过去。从网上一搜索,就可以找到很多这样的求助信息,大多是来自偏远地区山村的。这些求捐助的信息,大多是NGO组织或支教的个人发的,他们经常和这些地区的人接触。我想,如果我们有更多的人愿意这样常常花一些邮费,把用不着的东西或者衣物捐过去,能给更多的人带来更大的帮助。我们有很多衣物觉得旧了不想穿,可能还想扔掉,而对于一些都穿不上一件没有补丁或破洞衣服的人来说,我们的一些旧衣物可能比他们现在的任何一件衣物都好。 因此,在这里号召网友们也能经常把一些用不着的物品和衣物寄给那些需要的人。百度有一个捐衣吧,里面有很多人求捐衣物。http://tieba.baidu.com/f?kw=%BE%E8%BE%C9%D2%C2%B7%FE
个人分类: 菲比寻常|3919 次阅读|43 个评论
[转载]十八大农民工代表哽咽吟诗
wangfangnk 2012-11-11 11:25
  农民工代表哽咽吟诗:十八大报告中找到新期盼 2012年11月11日02:39 新京报 微博 评论( 371 人参与) http://search.sina.com.cn/?c=newsq =十八大from=news_tag 新京报讯 (记者蒋彦鑫) “找到了,找到了……”刚读了两句,巨晓林就忍不住哽咽了。这位来自铁路战线的男子汉,听完十八大报告后写了一首小诗,在昨日上午北京团分组讨论会上朗诵时,忍不住落下了泪水。   巨晓林是中铁电气化局第一工程公司接触网高级技师,在讨论现场发言后,他腼腆地掏出一张A4纸。纸上画了一个心形放大镜,心形放大镜里是十八大报告,旁边还附着一首原创小诗。这是大会开幕当晚,巨晓林原创的作品。   “我给大家读一首诗,代表一线职工的期望。名字叫《找到新期盼》。”巨晓林清了清嗓子。“找到了,找到了……”刚读了两句,巨晓林就哽咽了,此时全场代表集体鼓掌。   他稳定了一下情绪,继续朗诵:“我心中的新期盼,在二零一二年十一月八日中午,在人民大会堂的讲台上,在胡锦涛主席铿锵有力的声音里,在人民大会堂回荡着三十八次雷鸣般的掌声中,在六十四页的十八大报告中,我终于找到了,找到了我心中的新期盼。”掌声再次响起。   朗读完后,巨晓林说,这首诗是自己有感而发,看到报告中针对教育、农民、农村等的扶持政策,“觉得心里很敞亮,很欣喜”。   不少北京团代表表示,巨晓林的这首诗平实感人,代表了一线人员的心声。    特写   日记写满工友们的嘱托   现场朗诵为何哽咽?   巨晓林说,自己在十八大报告中找到了工友们的嘱托,心里很激动。    工友们宿舍里商量嘱托   50岁的巨晓林来自陕西农村,1987年3月成为中国中铁电气化局一公司的农民工。23年的时间里,他奔波于全国各地,先后参加了北同蒲线、鹰厦线、大秦线、京郑线、哈大线、迁曹线等十几条国家重点电气化铁路工程的施工。   巨晓林当选为十八大代表后,工友们早就在宿舍内开始商量,让他能够把基层的声音带到会上。   “有工友农村老家是山区,多年来一直没发展起来,很穷。希望国家能加强扶持。”还有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等三农问题和建议。   这些建议,巨晓林都一笔一画地写在日记本上,希望能反映到会上来,一定不辜负他们的嘱托。    第一次穿西服别人帮忙系领带   “6:25起床,嘿,是晴天。”   11月8日,巨晓林在日记本上写下这个终身难忘的日子。   厚厚的笔记本上,有关十八大的日记已经30多页。   日记写到,当天穿上公司为他准备的新西服,“第一次,也破天荒的第一次,还是让别人帮着系好深红色的领带”。   来到人民大会堂,这里门多、人多,他局促得都不知道怎么迈步,“到处都是门”。   以前在电视上看国家领导人作报告,今天竟然自己就在现场,他激动得无法形容。   胡锦涛总书记作十八大报告,巨晓林全程记录,清楚的记得全场有38次掌声。   “我找到了。”巨晓林说,工友们嘱托的三农问题等,工友们的重托都在十八大报告里找到了。他在报告中重重画下了工友们关心的内容,并打算抄到笔记本上,“带回去给工友们好好看”。   当晚仍无法抑制激动,这个只有高中文化的农民工即兴写下一首诗《找到新期盼》。   “找到了,找到了,我心中的新期盼……”   对于现场代表们给予的热烈掌声,巨晓林表示,这是对自己最大的鼓励,同时也说明自己说出了他们的心声。   谈及未来,巨晓林说很有奔头,2020年按照报告说的收入翻番的标准,“生活会越来越好”。   新京报记者 蒋彦鑫   找到新期盼   找到了   找到了   我心中的新期盼   在二0一二年十一月八日中午   在人民大会堂的讲台上   在胡锦涛主席铿锵有力的声音里   在人民大会堂回荡着三十八次雷鸣般的掌声中   在六十四页的十八大报告中   我终于找到了   找到了我心中的新期盼   ——巨晓林   花絮   代市长问候记者   昨日下午4时许,十八大北京代表团分组讨论结束,代表们纷纷离场。   这时参加完讨论的王安顺代市长准备起身离开,看到身边的记者还在工作,冲记者点点头。   “市长,我们能和您合个影吗?”一位记者看到王安顺后,提出了这个要求,王安顺爽快地答应了。   几名记者走过来,王安顺站在记者中间,耐心等待并始终微笑着。当文字记者照完后,王安顺还对着摄影记者招呼说:“你还没拍呢,你们换着拍一下。”   “记者们真辛苦啊!”照完后,王安顺又一一跟记者握手,微笑告别。新京报记者 蒋彦鑫   代表日记   11月10日 雨   朱利君   十八大代表、北京紫竹院公园游船队青年班班长   报告很精彩我要落实好   今天大家继续讨论十八大报告内容,给我留下最深刻的是巨晓林代表的发言,铿锵有力实实在在,把自己所感所想真情流露出来。巨代表创作一幅漫画和一首诗,名字叫《找到新期盼》。   十八大报告是指导我们党不断前行进步发展的纲领文件。我通过大家的发言感受到大家对报告高度的认可,产生很强的共鸣。我静下心自己在想,自己要怎样落实好十八大精神,报告很精彩,更需要很好地落实到位,使自己的工作上个台阶更好地服务好游客。新京报记者 饶沛 整理 (原标题:农民工代表哽咽吟诗“找到新期盼”)
个人分类: 电子政务|2744 次阅读|0 个评论
幸福还能再以吃饱穿暖为目标吗?
热度 23 zdqiao 2012-10-4 09:51
这几天,央视记者一直在问一些普通人:你幸福吗?大家的回答几乎千篇一律:幸福。虽然有农民工说我姓曾 (Zeng) ,而被大伙儿称为曾 (Ceng) 幸福大叔;更有今天早晨,有记者问一耳背拾荒老人,你幸福吗?老人回答,我享受低保,每月 650 元,现在检的瓶子一个 1 毛钱!给这个问话活动增添了一丝乐趣。记者再问:你觉得幸福是什么?有个小青年回答说,幸福就是每天坐在家里,不用工作,有吃有穿,还能玩! 其实自从有了人类文明以后,也就是说,人类的劳动所得有了剩余以后,人们就不再满足吃饱、穿暖、有房住这么简单的幸福指数了,大家都朝着更高的精神境界要求着。因为有了精神的追求,就有了文化,就有了创造。 假如央视记者问我:你感到幸福吗?我也当然会回答:当然幸福。假如他继续问:你觉得幸福是什么?我会回答:幸福就是通过我的努力,我给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让自己得到了满足!这种满足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物质上,我们通过努力工作,通过我们的双手,衣食无忧。精神上,我们通过努力工作,在科研和教学工作中得到了别人的承认。假如记者再问:还有吗?我觉得幸福就是知足、就是满足。因为幸福是无底的。 幸福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解释。我小的时候,对幸福的理解可能就是吃饱穿暖。但现在这一目标早已经达到了,到了我现在这个年龄和工作状态,虽然学校的考核年年在进行,但是对我这样年龄的教授来说已经不重要了。我现在工作的压力或者动力就是能够兢兢业业地把课讲好,把研究生培养好,让我的助手都能按部就班地把职称晋升了。 但是,我仍然有不幸福的时候。最近让我感到最不开心的事情是我过去的一个博士研究生——阿巧。她毕业以后去了一所非常好的高校工作。今年五一的时候,她给我来电话问候。我问她造人计划进行的如何了?她很开心地告诉我, 10 月的预产期,是个小龙女。我非常高兴,我的group的学生和同事中,从我开始,除了一个女生前 2 年生了个女儿外,都是男孩。但今年风向转了,3个全是女孩。就在我准备开心地为她祝福的时候,我的助手告诉我,阿巧的孩子没了。我当时就傻了,心里内疚得不得了。过去的时候,学校对研究生有规定,不能生孩子。我记得曾经有学生怀孕,问我怎么办?我就告诉他们学校的规定。孩子们也听话。有个女生在流产后不久又怀孕了,我只好让她瞒着学校,把她的论文答辩安排在分娩之前。这个学生怀孕、生孩子的时间正好在硕士和博士之间,结果什么都没有耽误。为此,学校负责研究生工作的同志还和我私下谈话,虽然没有给学生什么处罚,但我受到了教育。所以,以后再有女研究生入学,我就一定会给他们专门讲,结婚可以,但要选择在假期,不要影响工作。生孩子学校有规定,一定不要在上学期间。阿巧就是听了我的话,上学期间没有生孩子。结果工作的时候,新的单位说,三年之内不要生孩子,阿巧听话。照办了!学院有新教师面试,对于女候选者我也曾提过类似的要求!现在她已经 30 好几了,工作也满三年了,好不容易有了孩子,却没了!让人心痛。几天下来,我夜不能寐, 十 几年不生的口腔溃疡也出了,而且是好几个,闹得话也说不清楚。在这件事上,我感觉到的是内疚,感觉到的是深深的自责。我还能说我幸福吗?假如,在离开我实验室去工作之前他们把孩子生了,新单位就不会再给她提 3 年内不得生孩子的要求了,孩子可能现在已经在幼儿园和其他的小朋友打闹了!这样我会感到更幸福一些的。亡羊补牢吧,对今年新入学的女博士我就告诉她们,抓紧时间做实验,论文寄出去以后就生孩子,然后再答辩毕业! 列夫 · 托尔斯泰在他的名著《 安娜 · 卡列妮娜 》的扉页上写过这么一段话: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句话正应了多数人在回答记者提问的时候,说现在不愁吃,不愁穿,当然幸福了。但是,窃以为,不愁吃、不愁穿、有房住,这只是幸福的基本要求,假如大家都缺吃少穿没房子住,这样的社会是什么样子呢?大概是石器时代吧! 现在,幸福还能再以吃饱穿暖为目标吗?
8320 次阅读|77 个评论
你幸福吗?我姓曾!
热度 2 duke01361 2012-10-2 12:47
你幸福吗?我姓曾! 幸福不属咱工、农 背井离乡为糊口 妻儿盼归寒窑中 泪洗仲秋月儿明 灯红酒绿庆升平 你幸福吗?我姓曾! 幸福岂能从天降? 思念家人盼天明 天亮好开工! 浪迹他乡遭白眼 又逢央视走基层 你幸福吗?我姓曾! 只盼不喝西北风! 2012年10月1日中国国庆节
个人分类: Life a Bit|2746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农民工最希望获得哪方面的公平待遇?
热度 1 wangfangnk 2012-9-23 09:44
此文转载于:叶檀.农民工最希望获得哪方面的公平待遇?.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818dcb0102e5kb.html?tj=1 农民工最希望获得哪方面的公平待遇? 叶檀 2012/9/21 南方人物周刊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朋友到底最需要什么,他们的钱到底用到了什么地方?调查显示,扩大城市教育资源,让农民工的子弟跟随父母生活、享受基本公共教育资源最重要。 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黄亚生教授与中山大学 2009 年所做的联合调研中,广东农民工朋友工资的两大用途是老家造房与教育孩子,老家造房是为了将来回老家养老,占到了农民工总开支的 33%; 教育孩子是为了让下一代摆脱代际贫困循环,支出的三分之一用于子女教育。对于农民工兄弟而言,孩子的教育是与造房子一样的头等大事。这导致消费占比下行,因为农民工虽然在城市里生活,主要消费却发生在农村。 在接受调查的 2000 多名农民工中, 53% 农民工是在 2003 年以前就离开农村,一半以上的人在广东已经生活了 6 年以上,其中有一人从 1976 年就在广东打工,他们都没有取得当地户口。从 2009 年的数据可以看出,只有 29% 的农民工有改变户口的期望,因为他们放弃了希望。 最新的调研显示,农民工对于享受公平教育资源的期望上升。东莞户籍人口仅 100 多万,而根据电话、储蓄等调研总人口(包括常住与短期流动)高达 1000 多万。另据东莞的一份调查显示,外来人口对于户籍的要求并不高,他们最希望获得的是孩子的平等教育机会,其次才是养老等。子女教育、享受公平的教育资源已经是所有外来人口最关心的事。 我国的教育资源冷热不均,城市教育资源奇缺,优质教育资源百家争夺,学区房的高溢价可以为证,借读费动辄数万,流入城市的小学班级往往出现 50 人以上的超级大班 ; 与此同时,农村的教育资源正在萎缩,这与中国外来人口的儿童流动比例相对应。 在中国发展基金会的“ 2011 儿童早期发展国际研讨会”中,全国妇联儿童部部长邓丽透露,中国农村 5 岁以下留守儿童达到 2300 万,在农村五周岁以下双亲外出留守儿童占留守儿童总数的 40.19% ,为 2300 万人,四川、安徽、河南、湖南、江西、贵州、广东等 7 省 0-5 周岁留守幼儿均超过百万人。这些留守儿童,使得农民工的储蓄率上升、消费主要集中在农村,中国农民工群体消费增长成为一句空话,还造成了留守儿童的心理阴影。要这些留守儿童与父母随迁到城市,则城市需要增加万所左右的小学。 现在已经出现新趋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表示, 2010 年中国外出 6 个月以上的农民工达到了 1.53 亿人,而随着中国城乡人口流动性的增强,农民工随迁子女也呈不断增加的趋势。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家庭将 6 岁以下儿童带在身边抚养,农民工随迁子女呈现低龄化趋势。所有这些随迁子女都需要公平的城市教育资源,目前城市教育资源尤其是农民工流入的重点城市的教育资源不敷所需,一座座农民工子弟学校被拆,让人看到了未来阶层隔绝的阴影。 不仅小学,职业技术培训同样至关重要,这是农民工子女成为熟练产业工人、增加就业技能的最好途径。 2009 年,武汉大学学生团队进行了一份问卷调查,显示 72% 的农民工子弟初中毕业后选择上技校和职高,准备继续读高中的同学只有 18% ,而 10% 选择直接去打工。他们的选择是切实而理性的,学习一门技术,可以在未来占据就业的至高点,而我国高质量的职业技术培训学校,远远满足不了需要。 早在 2006 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输入地政府“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 2010 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再次强调,“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现实是,农民工子女受教育困难,打工子弟学校被大规模关闭,理由居然是为农民工孩子提供更好的环境。 给农民工的孩子以光明的未来,解放思想最重要,以市场的手段尽可能地做大教育资源,从小学到大学、职业技术培训,让越来越多的资金、人力进入教育行业,富裕人家的子女可以进私立学校,以这些学校源源不断的税收滋润公立学校。在人口流入地建立更多的学校,将教育资源通过市场的方式转移到这些地区,资源才能获得高效配置,才能提高城市化效率。市场化的私立学校与政府的公立学校并行不悖,在基础教育质量有所保证的前提下,让所有的孩子可以进入符合收入水准的学校,中国的户籍含金量也就大失成色,最终户籍将失去依附,自动消失。 附着在户籍上的最大的含金量,不是养老,不是医疗,更不是绿地,除了教育、还是教育。
个人分类: 读书评论|1919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农民工代表,打捞“沉没的声音”
热度 2 wangfangnk 2012-8-28 09:16
《环球人物》杂志记者 | 廖楠 转载地址: http://blog.qq.com/qzone/622006619/1345599506.htm 谁来代表2.5亿农民工说话?8月13日,十八大代表名单公布,当选的26位农民工代表,立刻引起媒体的关注。4年前,农民工代表首次进入中国最核心的参政议政群体,表达他们的民意和心声。现今,更多的农民工走进十八大,为这个群体发声。那么,此次当选的农民工代表有怎样的故事,他们准备如何完成这一重大使命?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在河南郑州采访了农民工代表黄久生。 吃百家饭长大的苦孩子 47岁的黄久生是河南省潢川县双柳树镇晏岗村人,从小吃百家饭长大,如今是双柳树镇驻郑州农民工党支部书记。他记得今年4月,第一次听说参选十八大代表时的情景:“那天镇里的组织委员给我打电话,说‘久生啊,我们想推荐你当十八大代表的候选人。’当时我觉得这是不可能的,这么大的代表,哪能选上啊?现在真的当选了,我激动得好几天没睡好。” 从18岁出来闯荡到现在小有成就,记者见到的黄久生穿着衬衫西裤,身材壮硕,走路一阵风,比一些人跑步还快,刚跟他走了几步,记者就被落下了好几米远。他爽朗地大笑说:“我这已经是放慢在等你了,如果我像平常走路,你更跟不上。”黄久生说,这都是当年在工地干活时养成的习惯。“那时一天有干不完的事,你得勤快啊,不快不行。” 黄久生6岁那年,母亲撒手人寰,留下他和4岁的妹妹、2岁的弟弟。迫于生计,他的父亲把弟弟送了人,走街串巷给别人补锅补盆维持生计,一个月也难得回趟家。年幼的黄久生不得不担负起照顾妹妹的责任。那时家里困难,他和妹妹一日三餐只喝米粥,把盐化成水当菜吃。“我本来学习好坐在教室前排,但因为交不起1块多钱的学费,老师问起来觉得丢人,后来就坐到教室最后的角落里了。” 1976年冬天的一个早上,黄久生在上学的路上碰上了村里的叶大妈。看见他嘴唇冻得黑紫,身上穿着破棉裤,脚上还是一双单鞋,叶大妈当时就落泪了。回家后,她忙活了两天两夜,为兄妹俩做了棉裤和棉鞋。黄家的贫困状况,其他邻里也看不下去了,东家一碗稀饭,西家一块窝头,南家半瓶煤油,北家一条旧棉裤,都伴随着黄久生长大。“我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孩子,每一份恩情都不敢忘记。”那时老师让写关于理想的作文,黄久生写道:想当一名货车司机,因为“我就想多干活,多拉货,赚到钱后报答乡亲们”。 干活也得穿着“讲究” 18岁那年春节刚过,高中毕业的黄久生经老乡介绍,来到郑州一家建筑公司打零工,成了工地上年龄最小的农民工。工作的辛苦可想而知,但黄久生最怕的不是这个。“我最怕过年。因为没挣着什么钱,前两年都不敢回去,也舍不得路费。”他说,除夕夜只能走在街上看着万家灯火,一路哭着走到天亮。 不过,黄久生有志气。好学的他总是在干活时向师傅请教,向工友询问建筑知识。从砌砖到看图纸、摆线,一一熟记在心。后来他到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第一建筑公司工地打工后,更是省吃俭用来买书学习。久而久之,黄久生的技术越来越熟练,工作也做得更好,当上了小组长,也攒了3000块钱。1986年春节,离家3年的黄久生花2000多元买了许多衣服和日用品,雇了一辆拖拉机拉回了村,发给大家,小山村一下炸开了锅。“乡亲们以为我在外面赚了大钱,其实买完东西,身上也不剩啥了。”黄久生憨厚地笑着说。 这趟回家,黄久生看到邻里们生活条件没有改善,着了急。春节过后,他带了40多个乡亲,来到郑州的工地。“当时能让他们在工地上干活,我是向领导打了包票的,所以压力很大。”那时候,他每天吃住在工地上,工友们干活时他手把手地教;晚上大伙休息了,他自己还跑回工地去检查。“模板加固得紧不紧,钢筋间距对不对,我得给他们调一调。我对他们要求很严,即使有一点点问题,我也会让他们重来。要继续有活干,就得靠勤奋、靠技术、靠真本事、靠好口碑。” 虽然条件艰苦,黄久生还是很“讲究”,要求工友们穿得干净整洁。“我们外地人刚进城,其实都有些自卑。我始终都觉得该注意咱们农民工的形象。衣服可以旧一些,但一定要干干净净,不给自己丢脸。” 经过几年的打拼,黄久生带领的施工队伍不断扩大,得到了同行充分肯定,还被誉为“河南建筑业的铁鸟”,活也越来越多,日子也好了起来。 出身农民,回报农民 带老乡们致了富,黄久生心里又开始惦记起村里的孤寡老人们。1996年春节还没到,黄久生早早地把2万元送到了双柳树镇原党委书记胡国平手里,委托他为老人们置办年货,过好年。此后的十几年,黄久生一直没间断。如今,他照顾的老人已有几百户,捐款从开始的几千元到后来的几万元、十几万元。有时候,老人们想请他吃饭表达谢意,他不肯,急得老人家抓起院里的母鸡就往黄久生怀里塞。记者问他这么辛苦挣的钱怎么舍得,黄久生说:“小时候太苦,所以我看不得乡亲们受苦,只想让他们生活好点。” 因为工作中的突出表现和善举,黄久生也赢得了许多荣誉——“全国敬老之星”、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2007年 “感动中原”十大人物,等等。 荣誉多了,黄久生也意识到自己作为农民工队长的责任。在郑州工作多年,黄久生看到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工,工资被拖欠等权益受损害的事情时有发生,便萌生了一个想法:能不能依靠党组织的力量,来维护农民工的权益?2004年春天,在潢川县委及双柳树镇党委的支持下,“中共双柳树镇驻郑州农民工党支部”成立,办公室就设立在一个简易的工棚中,黄久生被任命为支部书记。之后几年,在他的带领下,农民工党支部作用显著,仅讨薪一项,就为上千名农民工讨回2000多万元。 2003年,黄久生当选第十一届潢川县人大代表。他开始有了表达民意的平台,陆续提了不少议案,有农民工子弟城里就学问题,也有提高农村老师工资待遇的问题。“因为农村的工资低留不住好老师,我身边许多工友的孩子没人教。不少家庭只好由爷爷奶奶带着孙子来城里租房上学,加重了农民工的负担。所以我在人代会上多次提了这个。现在已改善不少,乡镇里新来的老师都得轮岗,每个人都得下基层待几年。孩子的未来踏实了,农民工干活才更有积极性。” 2009年9月30日,黄久生作为农民工代表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招待会。这一天让他印象深刻。“咿!那感觉太不一样了。”黄久生说,“致祝酒词的是温家宝总理,谁能不激动?”说到这,他摊开手在腿上搓了两把,“我当时饭都没顾上好好吃,就一直盯着总理,看总理是怎么拿筷子,怎么吃饭,那晚终生难忘。” 新代表新特点 像黄久生这样的农民工代表第一次出现在政治舞台,是在2008年。当时,经广东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无记名投票,在佛山市三水区一家陶瓷企业打工的四川籍农民工胡小燕,成为第一位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农民工。当外国记者问,“你打算怎么参政议政?”胡小燕的脸一下子红了:“我还不知道,还在学着写议案。”而对于现在的农民工代表来说,如何表达民意,他们早已心中有数。黄久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李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次选举中一线党员代表比例有所提高,其中农民的党员代表中,有的是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负责人,有的是生产合作社的带头人,还有一些乡村教师、乡村医生、普通农民。这些人,各有各的优势: 中国中铁电气化局集团第一工程公司接触网高级工巨晓林,今年48岁,个头不高,却被工友们称为“小巨人”。他朴实敦厚,从来都呵呵笑着承认自己农民工的身份;他高中文化,20多年来却写下约80本、超过22万字的笔记。他编写的《接触网施工经验和方法》作为工具书被配发给数千名接触网工作者,填补了国内铁路接触网工技能培训教材的一项空白,先后研发和革新接触网施工工艺40多项,创造经济效益600多万元,成为有名的技术创新能手。 29岁的纺织女工高美丽,从1999年开始外出打工,没有任何技术的她只能干些重活、脏活、累活。漂泊几年后,高美丽回到家乡商丘,在汇丰棉业有限公司做了一名纺织女工,她学得比谁都认真,每一个动作都仔细揣摩,经常练习到深夜。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她便脱颖而出。每天她在37摄氏度、机器轰鸣的车间不停地来回走动,反复地“接头”、“换纱”,怀孕后也坚持不调工种,一直到临产前几天才休息……吃苦耐劳、勇于创新的精神,令人动容。 而对于自己的优势,黄久生总结说:“可能一是因为我是农民工,二是因为是劳模。”过去,黄久生一度觉得“农民工”这称谓听着别扭,有点受歧视,感觉和别人肩膀不一样高。但随着中央领导多次在讲话中为提高农民工地位呐喊,现在不同了,“我们从一个农民工干到现在这样,还挺有成就感。” 如今距十八大召开还有些时间,黄久生准备回到潢川县组织部、双柳树镇组织部去跟他们座谈座谈,再去乡里、村里听老百姓们说说,看他们有哪些希望和建议要自己带到会议上去。 “我知道农民工需要什么,想要什么。以前没有这个平台,也不认识谁,没法说;现在有代表这个身份,能把这些问题往上反映反映。我是大家选出来的,肯定得综合大家的意见,结合一些我本人对农民工的理解再去提议。我相信,其他的农民工代表也都会用他们的方式更好地为农民工群体呼喊,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个人分类: 电子政务|1731 次阅读|2 个评论
郑州大学生出资1.2万开房2百套 拟助农民工夫妻度七夕
热度 2 胡业生 2012-8-18 08:42
大家如何看待这件事?同为弱势群体,急人所急,想人所想。但这能解决根本问题吗?大学生该反思自己的行为了。你们要干嘛?生活的浪漫是社会的责任之一,但这不是你这个群体该干的和能干的。越俎代庖的错误是角色错位 不要以为会有什么引领价值和 失范价值。相反你把民工的起码羞耻尊严也暴露无疑。一旦有人接受这样的超越,社会分层结束。被性启蒙的民众开始计较自己的价值,社会不再有奉献精神。同时也揭开了民众对幸福的思考,大学生揭开人之为人的思考。
3115 次阅读|5 个评论
为城市撑一把伞
issacniu 2012-7-23 18:17
为城市撑一把伞
他或许是栖身于喧嚣都市角落皮肤黝黑的农民工,他或许是日夜哀叹高房价而又不得不奔忙穿梭于水泥高楼间的上班族,他或许是明天即将成为新郎今天在梳理婚礼流程的年轻人,他或许是外地来京陪孩子探游皇城的一位父亲......这一夜,面对肆虐的暴雨,他们的内心都有一方柔软的存在,他们的行动都有一股坚定的力量,那就尽己所能,帮雨中的人一把,或扶一把,或推一把,或让原本堵塞的下水道更加通畅,或让滞留的旅客喝口热茶、吃口热饭。 不必要求每位市民都伸出热情的双手,今夜涌现的平凡身影就足以让英模不再孤单。他们为别人撑起一把伞的同时也为这座城市撑起了一把伞。
2783 次阅读|0 个评论
海风你轻轻地吹
wyc 2012-7-19 09:15
每天晚上, 在我家对面的“大有广场" 大约有几百上千人在纳凉消暑. 有跳健身舞的, 有跳交谊舞的, 有踢鍵子的, 有写地书的, 有散步聊天的, 有隌伴宠物的, 还有带小孩的、、、,好一派当代的”上河图“是也! 一位87岁的老爷爷在写地书,旁边很多人在观赏,赞叹不已! 地书者,用泡末海棉沾水在地砖上练书法是也。 书写的朋友之广、之众,可谓千古传奇!!! 有刚下班的白领, 有妇女, 有少年, 有农民工, 有退休老人, 有来自广东和黒龙江的旅游客, 甚至还有刚学会写自已大名的小宝宝、、、 啊! 中华民族的书法国粹, 令人起敬!
1896 次阅读|1 个评论
没有农民工,就没有新中国
热度 2 ailincnj 2012-7-10 22:11
 为了不给科学网网管删帖找麻烦,就麻烦大家到网易博客去浏览。这是一篇与农民工的对话,谈到了民/主、民生和人/权,是本人的肤浅思考,欢迎拍砖。 http://ailin.sun.blog.163.com/blog/static/41223872201268104726341/
2986 次阅读|4 个评论
打通‘寒门优秀孩子’成才的‘绿色通道’!
热度 2 lin602 2012-6-20 22:53
寒门家庭中有许多孩子是高智商、高情商的优秀可塑人才,他们往往由于家里穷,或者家里有重大生活变故,没有钱上学,早早地挑起了务农或做农民工甚至重体力活的重担。这不但是他们个人的重大损失,也是我们国家与中华民族的重大损失。 真正的人才不管在那个时代都是稀奇珍品,特别是动乱与战争年代,真正好的将帅与好的士兵是战争胜利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我国经济取得了这样好的今天,有没有一个绿色通道,让寒门家的优秀孩子一步一步成才,甚至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首先遇到的是,他们的学费与书费,尽管我们国家九年义务教育,但仍然一些孩子由于家里太穷而念不起书。 第二个问题好的教育资源都需要钱,穷人家的孩子交不起上好学校的钱,经常会在很差的学校读书,加上家务多,学风不好,可能就废了。 高中,上大学基本上是需要钱了,要交学费、书费与住宿费。有些穷孩子就是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也未必能够上得起大学。 寒门学子的话题在网上讨论也不少了,国家与社会特别是政府部门应该重视这个事情,优秀孩子是什么标准,有什么方案与规定能够不让他们被埋没,有什么法令能够保证他们完成大学学业,有什么管理规定不让富人家孩子搭这个便车。 国家出钱、奖学金、助学贷款、勤工俭学、助研与助教等方法如何综合运用起来,如何进行操作,这需要政府管理部门的重视与‘作为’。
2001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引用——烧着麦秸长大的农民工能就焚烧麦秸的门道说几句吗?
热度 2 campusgirl 2012-6-14 00:03
引用地址: http://bbs.sciencenet.cn/blog-324673-581868.html 刚刚看到麻专家的一篇博文 焚烧麦秸有门道 – 闲谈计划烧除中的污染预防 我可是傻了,端是佩服麻专家什么都敢说的勇气。 也就是三十多年前的事情,下乡的大学生看到一望无垠的麦田(参见上图),大呼道:好多的韭菜啊!被嘲笑了很多年,以致到了我们那一代,父亲还常常以此教导我,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能成为书呆子。可今天麻庭光消防教授呢?比起那些大学生可谓是有过之无不及。 其实,稍微有点农业常识的人都知道,此次焚烧的其实是麦茬,已有 夏新宇 博友指出这一点,参见 农民烧的是麦茬 : “ 当地有农民认为,机械化收割留下的麦茬太高,不烧掉的话会影响他们耕种旱稻。此外秸秆回收价值不大,也缺少合理的处置办法。 ” 麦茬是指麦子收割后,遗留在地里的根或茎的基部,下面是有关麦茬的一些图片: 夏新宇博友问:老大,能不能靠点谱啊,还要“架起来”烧,你去拔麦茬啊? 麻庭光回:放在地上,就得加助燃剂(汽油或柴油),所以还不如架起来烧,或者放在炉膛内烧。烧本来是为了节省人工费用,不省人工,就省材料,反正都是要算经济账的。 大家看看,这加了汽油或柴油助燃剂吗?麻老师理论也太高深了吧 另外,麻教授,你打算如何让农民朋友将这些一望无垠的麦茬架起来烧?我太佩服你什么都敢想的创意了 麻专家还指出:农民选择焚烧时间,总是选择天气干燥的时段,可是天气干燥对于产生烟雾不利。为什么呢?干燥虽然便于焚烧麦秸,但也导致地表其他燃料(如 Duff ,就是落叶,树根等)可燃,而后者是靠近地表,只能缓燃而没有明焰,而缓燃产生的烟气是明焰燃烧的烟气的 3 ~ 5 倍,因此带来大量的烟雾问题。也就是说,真正焚烧麦秸时,没有很大的污染(污染物被高温烧掉了),而在焚烧的末期(没有人灭火,温度低,燃烧不完全),地表燃料开始缓燃之时,才是大量排放浓烟的时候。所以,焚烧麦秸的时候,地表湿度不能太低,防止其他燃料也跟着缓燃,放出更多的烟气。这,也是我刚刚学到的新知识,我想大多数读者也会很惊讶的,这是计划焚烧中的违反“常识”的常识。 我可不止是吃惊,而是震撼,这岂是违反常识,而是违反客观事实!大家看看,如此大片开阔的麦田能有落叶和树根吗?麻竟然说烟气主要是落叶和树根等造成的,还声称其烟气达到麦秸的3到5倍,太能掰了吧 麻专家好搞笑,一边跟李学宽老师大肆吹牛:“ 我也是烧大灶出身。不管你说什么,我都可以找到理论来证明你的缺陷或不足。理论比经验更全面,经验比不过理论的,这是我学消防13年的感受”。 一边如此在正文中点评农民烧麦茬的缘由: “ 为什么要烧掉呢?草木灰是有机肥,这一几千年的生产实践步骤不能省。如果不是烧掉,可以喂牲口,牲口的粪便照样可以当肥料使用”。 事实上,自己不懂没关系,随便看下新闻也知道农民烧麦茬是为了方便接下来的耕种,而且,我长这么大,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还从见有人能将地里这麦茬搞出来喂牲口的,一方面,这么一点拔出来的成本实在太高,没有人会傻到做那种事情,另一方面,牲口基本不吃麦茬的。 麻教授的理论端是厉害,竟然把已有的客观事实统统驳倒了
2820 次阅读|2 个评论
教育重城市轻农村,农民工子女无法上学,农村大学生比例下降
xupeiyang 2012-6-12 06:48
教育重城市轻农村,农民工子女无法上学,农村大学生比例下降
自新中国建立以来,在教育方面无论是教育经费、重点学校还是教育政策,农村都无法与城市相提并论,长期倾斜的教育政策让占学生数量绝大多数的农村学生一出生便“输在了起跑线上”。 就教育经费而言,2001年我国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城镇平均为95元/人,农村为28元/人,城镇是农村的3.39倍;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城镇平均是146元,农村为45元,城镇是农村的3.24倍。 国家投入的农村中小学财政预算一般不够发公办教师的工资,因而教师的办公经费、教学器具和图书资料的购买只得由农民负担。据估算,每年农民缴纳的教育附加费达上百亿元(1998年为165亿元)。实际上,在教育费附加之外,农民还需要参加教育集资(1998年为53亿元)、摊派和支付学校的乱收费。 由于农村教育经费长期投入不足,造成了中小学校数量不足,以致1983年至1998年,7148万农村孩子因无校就读而失去上初中的机会,平均每年失学量为476万名。教育投入上对农民赤裸裸的歧视,导致60%以上的农村学生在接受完义务教育后,不能接受高中和大学教育而回乡务农或外出打工。 农民工子女的入学状况更糟糕,由于城市学校不肯接收没有城市户口的农民工子女,或农民工付不起高昂的借读费,他们只能将子女送进“打工子弟学校”,这些学校不花城市财政一分钱,但仍不被容忍,很所城市强制取缔“打工子弟学校”,仅北京市2011年8月关停的打工子弟学校,就导致3万农民工子女失学。 教育长期的倾斜也导致了从90年代开始重点大学农村学生比例持续下降,统计显示,2011年高等教育招生录取的农村学生约占30%,其中重点大学的农村生比例不到两成,中国农业大学农村生占三分之一,北京大学在2010年只有一成,清华大学2011年来自县以下的学生不足两成,而1980年代清华的农村生大约占二分之一,“出身越底层,上的学校越差” ,农民及其子女向上流动的道路越来越窄。
个人分类: 教育问题|275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一位农民工的创新人生——访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赵正义
热度 2 Wuyishan 2012-5-30 11:06
一位农民工的创新人生 ——访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赵正义 本报记者 李艳 (科技日报,2012,5,30) 在北京昌平再次见到赵正义时他依旧穿一双千层底的布鞋。“我就爱穿这个,只穿这个,我这辈子最不习惯西装革履那一套。”他笑呵呵地对记者说。说话时,他挺着脖子,大手一挥,带着几分倔强又执着的神采。赵正义的人生中很多东西充满了始终如一的执着,比如脚上这双千层底,比如书柜里那一排一排的建筑书,比如他研究了15年更新9代的“赵氏塔基”。 赵正义最爱背诵苏轼《晁错论》中的名句:“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从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农民工,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发明人,这过程中所经历的艰难不胜枚举,而每一次帮他克服困难、坚持向前的,唯有这一份难得的倔强与执着。 农民工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 2月14日,对赵正义来说是特别的一天。那一天他从2011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领回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的获奖证书,并且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这是我生平见过最大的证书,你看看。”在赵正义的办公室里,他小心翼翼地拿出那本红色的获奖证书。这份证书被他扩印后悬挂在公司门厅最显眼的位置。“这是我这辈子获得的最高荣誉和最大肯定。” 今年66岁的赵正义是北京昌平人,初中毕业回家务农,1976年进入乡镇建筑企业成为一名农民工。他从砌墙抹灰干起,成为今天九鼎同方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多年来他先后获得“中国时代十大新闻人物”“北京市劳动模范”“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名优秀发明家”等称号。他研制的“塔桅式机械设备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构件基础”(简称“赵氏塔基”),入选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荣获“工人农民技术创新奖”二等奖——这是自该奖项设置以来,全国2.6亿农民工中首次有人获此奖项。 这一被称为“赵氏塔基”的发明,具有运输方便、节能环保等诸多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建筑、电力、信息、石油、勘探、军事等各领域。塔机过去采用的是整体现浇基础,装拆一次,报废一次,每台次的安装费用需要3万元左右,而且要过二三十天才能达到装机条件,在拆机时还形成大量不可回收利用的建筑垃圾,存在投资大、工期长、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等缺点。赵正义在施工中发现了这一问题,并就此潜心研究,反复试验,最终攻克了这一技术难关——研究出组合式塔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更新技术,这才有了今天广为人知的“塔桅式机械设备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构件基础”。 赵正义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根据他的测算,若是“赵氏塔基”能在我国建筑业全面推广,每年的直接效益为节约水泥196万吨、钢材33万吨、砂石料1030万吨;减少混凝土垃圾725万立方米;经济效益61亿元。在各相关行业推广,每年节约标准煤250万吨以上,新增就业岗位3万个。 中国塔机技术领域奠基人刘佩衡教授对这项新技术的评价是:“这是中国人在塔机技术领域首次超越西方的开创性贡献。‘赵氏塔基’问世是塔机基础整体现浇时代的终结和预制装配时代的开始。” 两院院士、中国信息产业奠基人罗沛霖认真考察了“赵氏塔基”的研发情况后认为:“以极简单的方法利用现有材料解决重大技术难题是技术创新的最高境界。赵正义正是用人们认为再普通不过的传统材料,通过空间结构的重新组合赋予了这些材料在新的结构形式下新的性能,从而彻底破解了困扰业界几十年的一道技术难题,成为一项节资节能减排标志性新技术和经典发明。” 十五年坚持创新解决世界难题 赵正义在北京昌平郊区有一个小小的试验场,场地里堆满了各种预制设备,将这些设备拼起来便是最新一代的“赵氏塔基”。从1997年研发成功到现在,“赵氏塔基”历经9次升级换代,从最初需要3天才能投入使用,到最新一代2个小时组装完毕,最快当天可投入使用。“去年我才觉得相对比较满意了,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这就是我能做到的最好的‘赵氏塔基’。” 锲而不舍的15年,赵正义经历过人生最艰难的时刻。“那时候我身上找不出10块钱。”他的老伴朱秀芝说,那么多年就是凭着她的一点工资养活这个家,他没有往家里拿一分钱,不仅如此,他还把家里的钱也投了进去。2001年,赵正义放弃待遇优厚的建筑公司经理职务,带着几名老部下白手起家成立九鼎同方,全心研发“赵氏塔基”。当时,他卖掉家中的老房,投入家里所有的存款。赵正义说:“那时候,几个人挤在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破旧平房内,夏天热得满身是汗,炎热难耐,靠喝凉水降温,每天两次强制性服下几粒人丹,以防中暑;冬日的寒风中,小小蜂窝煤炉子的热量无法阻止脸盆里的水变成冰坨子,用不了半个小时,就得以跺脚搓手的‘工间操’来防止手脚冻得发僵。” 物质上的艰难还只是一方面,创新研发过程中遇到的拦路虎才是赵正义必须要全心对付的。在头脑爆炸的时刻,公司不远处的昌平火车站是赵正义的心灵净土。“每当我遇到难题的时候,我就要到火车站走一走,来来回回走上几趟,心情平静了,灵感也来了。”赵正义指着火车站的方向告诉记者。 他的办公室里,放着厚厚的图纸,都是他手工一点一点绘制的,这15年里画了多少份这样的图纸,完成了多少次计算,他自己也说不清楚。只知道“报废了3台电脑和4台复印机,用纸超过了4吨;15年里没有一天真正的节假日,平均每天工作超过10小时”。对于同事们来说,赵正义最“难缠”的,是他常常自我否定来实现创新。“好多次我们已经完成计算也做好图纸的设计,几百页的图纸都做完了,他忽然说不行,我们还得重新弄。”与赵正义同事23年的路全满说。 1998年至今,赵正义为“赵氏塔基”申报了102项专利,其中49项发明专利。专利文件的文字材料达115万字,附图1200余幅,记录了“赵氏塔基”15年的变革历程。如今“赵氏塔基”已推广应用到国内22个省区的53个地区。北京市建委2009年12月组织的技术鉴定认为:“该技术国内外均属首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创新背后的励志故事 赵正义身边人就都知道他有个特点,那就是爱读书。“即使当时只是工地上的一名普通工人,他也比别人爱琢磨、爱学习,尤其爱看书。”他的旧友如是回忆年轻时候的他。“不只是建筑方面的书,什么书我都爱看,”赵正义说,“我深信读书是学习前人知识经验最便捷的途径。” 为求知,赵正义甚至有些不惜成本。经济条件差,宁可穿带补丁的工作服,不抽烟喝酒,省下钱来自费购买专业书籍几百册,不论白天如何劳累,每天晚上静下心来专心读书超过两小时雷打不动。他告诉记者,自己从来不玩牌,也没有别的休闲活动,唯一爱好就是读书,30余年从未间断。赵正义读书与别人不同,他读得格外认真。读书时,《现代汉语词典》不离左右,首先从字词入手,30多年来,他反复翻阅过的《现代汉语词典》第一至第五版本都磨损严重。在赵正义的办公室,他读过的每一本书上都密密麻麻写着自己的读书感受,有的地方用红笔圈点出来,有的地方划上了重点符号。 在刻苦自学的同时,赵正义把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又带着问题四处求学。他说,我加速积累知识的途径就是实践、自学加充电。赵正义在各个不同岗位上参加专业技术培训40余次,从不放过进课堂听讲和被考的机会。他总是课上课下提问最多的学生,并且同许多专家建立了亦师亦友的关系。学习、工作中遇到难题马上提问,从中获取了许多课堂上、书本里没有的知识。 20余年间,他利用业余时间刻苦自学了中专乃至大学本科建筑施工专业的教科书和大量的结构力学、材料力学、混凝土结构工程学、土力学方面的专著,认真阅读《建筑工人》《建筑技术》等专业杂志,从中汲取专业知识,进行长时间深层次的专业自我武装。1999年5月,他拿着“赵氏塔基”第二代的设计图纸和计算书去向国内著名的混凝土结构权威、清华大学混凝土研究室博士生导师江见鲸教授请求指导,得到充分肯定。 赵正义不仅自己读书,也要求身边的同事们读书。与他共事20年的王凤梅迄今还记得自己刚上班时的情景。“当时我刚到建筑公司担任材料员的工作,赵师傅送我一本《建筑材料学》。我当时觉得特别奇怪,你让我进什么材料,我就给你进什么材料就是了,看这个有什么用?”多年后她才明白赵正义的苦心。她对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识烂熟于心,也让她在以后的材料成本控制工作中如鱼得水。 在采访中,赵正义一直向记者强调自己的农民工身份,在他公司大厅里挂着已故著名科学家王大珩给他的赠字“移动式塔基发明人——可敬佩的农民工发明家”。赵正义将这幅字视若珍宝,他说:“我是农民工出身,最初的学历只有初中,我只想让许许多多像我一样的农民、工人知道,他们也可以成为像赵正义一样的人,我赵正义干的事他们也能干。” (本报北京5月29日电)
个人分类: 鼓与呼|3341 次阅读|3 个评论
感恩校园里的农民工
热度 3 sjtuscience 2012-5-27 20:46
感恩校园里的农民工
校园就是个小社会,里面的人的财富、家庭、背景相差很多,有的老师很有钱,有个几千万,但我断言,这些农民工应该没什么钱。 他们作为一个群体,为学校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学校里面的体力活都都是他们在干,但他们的工资不高。他们大部分应是没有编制的工人,将学校建设的很漂亮,也许有一天,他们不在这里干活了,看着这些美丽的校园,人们应该不知道这些默默无闻的人的名字。作为一个学生,我没有什么物质上的奖励可以给他们,就在此写一篇感谢的文章,谢谢你们了,农民工。虽说我是上交一名普通学生,厚脸皮一下,代表全国的学校,以此文感谢全国校园里默默工作的农民工。
2788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新一代农民工何去何从?
liyanwu 2012-5-26 11:00
新一代农民工何去何从? Occupational therapy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 拉胡尔•雅各布 Friends, what kind of person do you want to become? That is all up to you. If you never dare to want to succeed, then you will never succeed . . .What is important is that you must dare to think, dare to want . . . 朋友,你想成为怎样的人?这完全取决于你自己。如果你从来都不敢想你要成功,那么你永远都不会成功……关键是,你必须敢想、敢要…… Wu Chunming, from ‘Factory Girls: Voices from the Heart of Modern China’ by Leslie T. Chang ——张彤禾(Leslie T. Chang)所著《工厂女孩》(Factory Girls: Voices from the Heart of Modern China)中的吴春明 It is 11am in a large boarding house in Shenzhen where young migrants bunk six to a room. The balconies are suddenly crowded with young men and women pulling their uniforms off washing lines as they get ready for work, as if an alarm has just gone off. 这里是深圳一栋大型宿舍楼,每间住着六名打工者。现在是上午11点整,好像刚刚拉响过警报一样,年轻的男男女女忽然一齐出现在各自房间的阳台上,从晾衣绳上取下晾晒的制服,准备去上工。 Unusually, however, the uniforms are not the coveralls of factory workers but the waistcoats and jackets of restaurant workers. 不同寻常的是,这些制服不是工厂工人的工作服,而是餐馆服务员穿着的那种背心和夹克。 The washing line is a banner of sorts heralding the increasing popularity of jobs in the service sector among the young Chinese migrant workers who staff the factories that dominate the manufacturing heartland in southern China. 服务业工作在中国年轻打工者中越来越受欢迎,这从晾衣绳上晾晒的制服中可见一斑。但在位于中国南方的制造业中心,为打工者提供最多工作岗位的还是一家家工厂。 Two men, aged 17 and 20 and wearing only the basketball shorts they slept in, say that when they arrived a few months earlier they did not even look for factory jobs. “Our friends told us working in factories is repetitive. The working hours are very long,” says the older one. 两名只穿着睡觉穿的运动短裤的男子(年龄分别为17岁和20岁)说,几个月前他们刚刚来到这里时,根本没考虑过去工厂当工人。年纪大一点的那个说:“一些朋友说,在工厂里做事总是重复一样的事情。工作时间特别长。” Instead, they both decided to work in a restaurant despite pay that was 20-25 per cent less than that offered by factories. Most of the residents of the boarding house have made the same choice, which explains the queue for toilets at 11am. 于是,他们都决定去餐馆工作,尽管餐馆给的工资比工厂少20%至25%。住在宿舍楼里的大多数人都做出了同样的选择,难怪楼里的厕所一到上午11点就排队。 Manufacturers across China in labour-intensive industries such as garments and shoes complain that recruiting is more difficult than it has ever been, in large part because the cohort of entry-level workers is becoming smaller every year after three decades of the country’s one-child policy. Guangdong, China’s most industrialised province, is estimated to be short of 1m workers. 在中国各地,服装、制鞋等劳动力密集型行业的工厂主都抱怨说,现在招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难,其中很大部分原因在于,在实行了30年的计划生育政策之后,如今希望进入工厂工作的打工者大军人数逐年减少。在中国工业化程度最高的省份——广东,工人缺口估计有100万。 Double-digit wage rises every year and promises of birthday celebrations for employees have not eased the shortages. This year sign-on bonuses, once the preserve of Wall Street, were offered at many factories across southern China. Newly recruited workers in leather businesses in Dongguan, a city with more factories than traffic lights an hour north of Shenzhen, received “travel money” of Rmb400-600 ($63-$95) from grateful factory owners just for joining. 工厂每年以两位数幅度上涨工资,还承诺为员工庆祝生日,但这些举措并未缓解工人紧缺问题。中国南方许多工厂今年推出了入职奖,这种福利一度是华尔街的专利。在深圳以北一小时车程处的东莞,一个工厂比交通灯还多的城市,皮革厂老板为新入职工人发放每人400至600元人民币的“旅费”,仅为“感谢”他们入职。 The problem for factory owners is not just that China’s demographic dividend has been cashed. Many of today’s younger generation find working in factories stultifying and aspire to jobs in the service sector or even to white-collar jobs. This is a marked change from their parents, who had migrated from farms and paddy fields and did not consider working on an assembly line to be drudgery. 工厂主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中国的人口红利已耗尽。如今年青一代中,许多人认为当工人没劲,渴望从事服务业甚至白领工作。在这一点上,年青一代与他们的父辈迥然不同。他们的父辈在农村干惯了农活,并不觉得工厂流水线的工作有多枯燥。 In a video-games parlour in the southern Chinese town of Xintang, known as the world’s jeans capital, Zeng Guang, a 23-year-old migrant from Hunan wearing a bleached T-shirt with a Union Jack across the front, explains why he quit his job sewing the seams on jeans. Mr Zeng was working 12-hour days and could only take one day off a month. When his boss refused to give him extra time off to deal with an illness in the family, Mr Zeng quit. “There were so many reasons I didn’t want to work there,” he says. 在被誉为“世界牛仔裤之都”的中国南方城镇新塘的一家游戏厅里,一名23岁的湖南籍青年曾光(音译)解释自己辞掉在牛仔裤厂缝裤缝工作的原因。曾光穿着一件褪色的T恤,胸前印着一幅米字旗。他在牛仔裤厂的时候,每天要工作12个小时,每个月只能休息一天。后来曾光的家人生病了,老板不准假,于是他辞了职。他说:“我有无数个理由不想在那干下去。” Mr Zeng has the training to be a bartender and is considering seeking work as one, despite pay that would be Rmb400 less a month than the Rmb2,000 he was making. “I just want a job where I can work eight hours a day, but I cannot say what job can give you this,” he says with an awkward laugh. 曾光受过当酒保的培训,尽管当酒保的月工资比牛仔裤厂给的2000元人民币少400元,但他正考虑找份当酒保的工作。他不自然地笑道:“我只不过想找份每天只干8个小时的工作,但我说不出什么样的工作能满足这个愿望。” Mr Zeng regrets having left school at 14 because he feels trapped by his lack of qualifications. “My father died when I was 14 and my mother remarried. I didn’t want to study any more and moved to my grandparents’,” he says. “I regret leaving school. Without education, I can’t find decent jobs.” He pauses to reflect. “Factory work is useless and meaningless,” he says finally. “For a long time, I have learnt nothing.” 因为感到受困于学历不高,曾光后悔自己14岁就不再念书。“我14岁那年父亲死了,母亲改嫁。我不想上学了,搬去跟祖父母住。”他说,“我后悔离开学校。没受过教育,找不到像样的工作。”曾光停下来想了想。“工厂的工作没有用,没有意义。”他最后说,“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什么都没有学到。” But back from his month looking after his grandparents, Mr Zeng steels himself to work in a garment factory to help pay his grandfather’s medical bills. Bartending will have to wait another year, he says, as he hurries to a car park where recruiters wait to bus workers to interviews at factories. 曾光回家待了一个月的时间,照顾祖父母。回来之后,他决心去一家服装厂上班,赚钱付祖父的医药费。他急匆匆地走向一个停车场(很多求职者在那里等候去各工厂的大巴参加面试),边走边说,当酒保的事儿还要再等一年。 His friend, Chen Jinguo, 22, sews belt loops on to jeans and wants to study but he works a 12-hour day from 8am until 11pm with breaks for lunch and dinner. “We don’t have enough energy to study,” he says. 曾光的朋友陈金国(音译)今年22岁,在牛仔裤厂缝皮带圈。他想学习,但他每天要工作12个小时,从早上8点到晚上11点,中间只有午餐和晚餐的时间可以休息。陈金国说:“我们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学习。” Across southern China, human resource managers and workplace psychotherapists say young men and women are switching jobs at an ever more rapid rate. Liu Kaiming, a labour consultant with the 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Observation, says that the generation born in the 1990s has driven turnover rates at some factories in south China to 15 per cent a month.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were very clear; they were working to build a house in their village,” says Mr Liu. “The new generation feels there is no future in the village. They go to the city where every day they look at television and newspapers with stories of new wealth that does not belong to them.” 在整个中国南方,人力资源经理们和职场心理医生们都说,年轻人换工作的频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快。当代社会观察研究所(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Observation)劳动咨询师刘开明说,因为90后频繁离职,中国南方一些工厂每月的人员流动率达到15%。“第一代农民工目标非常明确,他们工作就是为了回村里盖房。”刘开明说,“而新一代农民工觉得在农村没前途。他们来到城市,每天看着电视和报纸上讲的那些发财致富的故事,自己却不名一文。” In the workplaces of southern China, dreams quickly crash into reality, however. In the car park outside a shopping mall in Xintang, 25-year-old Liu Xinjiang is taking stock after his first morning working in a Chinese fast-food restaurant. He had spent the morning preparing ingredients for the chefs and looks exhausted. 然而,在中国南方,许多打工者的梦想很快撞上现实。在新塘一家购物中心外的停车场里,25岁的刘欣江(音译)正在盘货。这是他在这家中式快餐厅工作的第一天。一早上,刘欣江都在为厨师们配料,现在显得很疲惫。 He left a garment factory job a year ago to set up a restaurant with a friend in a nearby town but the business subsequently failed. With a salary of Rmb2,000 and rent to pay because the fast-food restaurant, unlike most factories, does not provide dorm accommodation, Mr Liu says he will need to moonlight. “The garment factories do not follow labour laws but the restaurant is a big company. They have to follow the law,” he says. 一年前,刘欣江辞去服装厂的工作,与一个朋友在附近的镇里开了一家餐馆。但餐馆后来倒闭了。他在这家中式快餐厅的工资只有2000元人民币,还要付房租,因为跟大多数工厂不一样,餐厅不为员工提供宿舍。刘欣江说,他需要再兼个职。刘欣江说:“服装厂不遵守劳动法(限制加班),但餐厅是大企业,必须守法。” In an alley on the outskirts of Shenzhen, near the Foxconn plant that assembles Apple’s iPads and iPhones, the workers’ housing near the plant is still draped with long safety nets that look like funeral shrouds, a morbid reminder of a string of suicides by young workers who jumped to their deaths in the summer of 2010. A 24-year-old called Hu says that after three and a half years at Flextronics, which makes Microsoft’s Xbox games console, and a year working at Foxconn, he has decided electronics processing, with its rigid routines, is not for him. 在深圳郊区的一条小巷里,临近为苹果(Apple)装配iPad和iPhone的富士康工厂(Foxconn),富士康的员工宿舍下仍悬挂着长长的安全网,看上去像裹尸布一样,令人心有余悸地想起2010年夏天发生在这里的一系列年轻工人跳楼事件。一名24岁的胡姓(音译)年轻人说,他在为微软(Microsoft)生产Xbox游戏机的伟创力(Flextronics)工作了三年半,又在富士康工作了一年,最终觉得规章制度严格的电子加工业不适合自己。 He admits many workers would envy his monthly salary of Rmb4,500, but he wants work that engages his mind. “If you can do work that is interesting and make money from it, you can be the most happy person in the world. That is what Steve Jobs had,” he says. 这位年轻人承认,许多工人会羡慕他每个月挣4500元人民币,但他希望从事需要动脑子的工作。他说:“如果你做的工作既有趣又能赚钱,你可能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这是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说的。” Additional reporting by Zhou Ping 周苹补充报道 译者/何黎
个人分类: 他山之石|2382 次阅读|0 个评论
研究生— 一个被忽略的弱势群体
热度 3 skdhf 2012-5-24 16:39
临近毕业答辩,又是几家欢乐几家愁,找到工作又能顺利毕业的当然囍,没有工作和那些甚至不能参加毕业答辩的同学们此时才知愁滋味。研究生和本科生不一样,本科生在学校像社会上的文艺小青年,没有固定的工作,对什么都不屑一顾;而研究生在学校更像是城市里的农民工,没日没夜的干活,盼望着未来,但美好却遥遥无期,他们是科研的主力军,但很少有人尊重他们的权益和尊严。被老师呼来唤去,为了别人的理想做着具体的工作,如果老师不满意,还要忍受着批评,甚至因不让毕业而受到威胁。 学校和老师的家长制是让学生成为弱势群体的根源。学生委屈了没有地方说理,投诉,老师说的就是真理,是对的,老师不让你答辩你就不能答辩,这些专制思想在学校体现的淋漓尽致。在学校都得弯着腰做人,啥时候才能挺起脊梁。领导们都说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可随时都在践踏。也该为学生开一个维权部门了,特别是研究生同学,尤其是遇到霸权主义老师的研究生同学们。
2136 次阅读|3 个评论
农民工阅读笔记
wangfangnk 2012-5-19 06:46
李培林.流动民工的社会网络和社会地位.社会学研究,1996,4:42-52 最早专门研究社会流动的美国社会学家索罗金把社会流动定义为社会位置( so ci al l 刃s iti on ) 的转移, 具体 分为社会位置的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 so ro ki n’19 2 7) , 以后的研究又有结构性流动和循环流动、代 内流动和代际流动等分类。 这次关于流动民工的调查再次证实, 农民在“ 离土离乡”的社会流动中, 其信息来源、找到工作的方式、进城工作的行为方式以及在城市中的交往方式, 都更多地依赖以亲缘、地缘为纽结的社会关系网络。而且, 这种依赖相对于他们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来说,是一种非常理性的行为选择, 与他们期望获得更高的收入和更舒适的生活的功利性目标是完全一致的。 Alderfer C P. An empir ical test o f a new t heo ry of human needs . Or ganizatio nal Behav iour and H uman Perfo rmance,1969( 4) : 42- 75. 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基础上, 耶鲁大学的克莱顿􀀁 爱尔德弗( Clayton A lderfer ) 建立ERG 理 论 。该理论认为, 人是同时受三种核心需要激励的, 即生存需要、关系需要和发展需求 。生存需求 ( Ex istence) 是指与衣、食、住以及工作等能满足其生存或存在的基本需求, 关系需求( Relatedness) 是指 通过工作中的或工作以外与人和物的接触和交往得到满足的基本需求, 发展需求( Growth) 它涉及到个 人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需求, 包括人们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对社会地位的渴求。 李健,刘永功. 农民工社会网络研究的3种范式:一个反思性的文献综述.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6):431-434. :中国农民工社会网络研究具有3 种研究范式,分别是结构制约研究范式、个体利用和再建构研究 范式和面向实践的研究范式。结构制约研究范式强调社会网络作为一种社会结构对个体行动的制约; 个人利用和再建构范式强调个人利用社会网络实现自己的行动;面向实践的研究范式侧重于通过对实 践过程的剖析展示社会网络的作用逻辑。 翟学伟.社会流动与关系信任——也论关系强度与农民工的求职策略 .社会学研究,2003(1). 翟学伟的提出的“关系信任”也暗含了对于农民工由于个体素质的差异所导致的“主动—被动”行动策略分析框架以及对于强弱信任的不同偏好 。翟学伟认为农民工求职的关键不在于强、弱关系分析框架中的信息的多少和重复与否,也不是关系的强弱,而是信息的真假,如何保证自己不受骗。因此翟学伟提出了农民工外出打工的信息主要是建立在关系信任的基础上。进而将关系信任也分为强信任和弱信任,认为农民工进城求职主要依靠强信任。 张连德. 人际信任对青年农民工社会网络的影响. 社会主义研究, 2011(5):40-44. 有关信任的研究取向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信任概念的研究。直到今天,学者对信任也没有一个共同认可的定义,但大都认为信任是人际交往中交往双方对人性的态度,它不但在人际交往中产生,而且是建立在人们彼此之间互动之状况上的。第二,信任类型的研究。 根据不同的标准,学者对信任的分类有不同的划分,如韦伯将信任分为普遍信任和特殊信任;卢曼将信任分为人际信任与制度信任;彭泗清把信任分为认知性信和情感性信任等。第三,信任的影响因素研究。影响信任行为有多种因素,根据研究取向及理 论主张,大致可以分为四种:一是社会因素决定论。主张信任是社会结构的产物,并且两者相互制约,代表学家有卢曼、祖克尔等;二是文化因素决定论。主张信任受一个社会的文化规范的影响,代表人物有福山、山岸俊男、山岸绿等;三是关系因素决定论。主张信任由人际关系中的理性计算和情感关联所决定,代表学者有列继斯和韦吉特和麦克阿利斯特等;四是人格因素决定论。主张信任是一种经过社会学习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人格特点,代表学者有古德、赖特曼等。 张连德. 人际信任对青年农民工社会网络的影响. 社会主义研究, 2011(5):40-44. ;非分割的社会关系网络有利于农民工的向上流动,所以在现行的国家福利功能的欠缺显得十分重要。实际上,社会政策也具有这样的能力。政府补贴培训政策在某种程度上便成了农民工共同身份的形成,构成了他们交流和互助的基础,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农民工社会网络分割的趋势。所以,社会政策具有影响个人社会网络的能力,但关键在于它的这种能力应该如何发挥。所以,政府在让农民工参加职业培训,提升人力资本的同时,也要建立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和谐的社会互动机制,提升他们的社会网络资源,有利于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 悦中山 李树茁 靳小怡 [美]费尔德曼.从“先赋”到“后致”:农民工的社会网络与社会融合. 社会 2011·6第31卷:130-152. 在中国,已有研究发现农民工的亲属和朋友对农民工第一份工作的获取具有重要作用(Meng,2000;Zhao, 2003)。李树茁等(2007)则发现农民工在获取首份工作中对业缘和友等弱关系的使用,有助于获得职业阶层较高的工作。 Meng,X.2000.Labour Market Reform in China.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 Zhao,Y.H.2003.“The Role of Migrant Networks in Labor Migration:The Case of China.”Contemporary Economic Policy (4):500-511. 李树茁、杨绪松、任义科、靳小怡.2007.农民工的社会网络与职业阶层和收入:来自深圳 调查的发现[J].当代经济科学(1).[Li Shuzhuo,Yang Xusong,Ren Yike,and JinXiaoyi.2007.“Social Network of Rural-Urban Migrants and Their Occupation Stratum and Income:Findings from Survey in Shenzhen.”Modern Economic Science (1):25-33.(in Chinese) 张连德. 信任视角下农民工熟人社会网络延续的生成逻辑及其影响:基于对沈阳市S社区的调查.中国青年研究→07/2010:52-56. 熟人社会网络的延续形成了较为封闭的生活圈子和心理结构,进而导致一种社会关系的排斥性生成。这种社会网络的封闭性与排斥性使农民工在城市的发展陷入了困境。 社会污名是由于个体或群体具有某种社会不期望或不名誉的特征而降低了其在社会中的地位,并导致了社会对他们的不公正的待遇[4]。“污名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将群体的负面的特征刻板化,成为该群体特征对应的一种“指称物”,如指责农民工小农意识、说话粗鲁、肮脏、偷盗等,这种“污名化”的过程加剧了城市不同人群的分隔性,也促成了农民工熟人社会网络的延续的形成。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对信任文化破坏性最大的是社区里发生的恶性事件。S 社区位于标准的“城乡结合部”,人员非常复杂,流动人口很多,所以该区治安非常不好。据该社区居民介绍,从2006 年5 月至2007 年5 月,社区内几乎每月都有劫案发生。 北京大学教授张静把信任建立的机制分为三种:人际约束、组织约束、制度约束。通过上文的论述我们发现,人际约束对于农民工来说仍然是主要的信任机制,如果农民工想走出传统的信任模式,建立起与城市居民的社会网络,那就需要组织约束和制度约束的加强,但是事实表明,组织约束的效力正在下降,而制度约束也处于一种缺失状态。 中国计划经济时代的组织约束主要是“单位约束”,美国社会学家魏昂德从权威角度深入研究了“单位现象”,认为在单位占有和使用经济资源的条件下,许多生活消费品都是通过单位分配给职工及其家庭的,所以造就了职工对单位的依赖[7]。单位的这种控制形式构成了中国社会计划经济时代特殊的社会信任———社会通过单位以默认的形式把成员纳入科层体系内,靠着外在的行政命令保障人们的诚实守信,使得绝大多数人生活在强制相信的状态。然而,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S 社区的居民有相当一部分已经下岗失业,脱离了单位,个人对单位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弱,因此,单位的组织约束功能在不断弱化,个人职 务范围以外的事务单位不负管理义务。 我国的法律制度在对待农民工问题上已经取得了一些进步,但还不是很完善,个别地区和部门的指导思想还存在偏差,其在执行对农民工保护的法律时,往往“心慈手软”,对违法用工的企业、个人采取姑息态度。因为企业或个人得不到应有的处罚,他们便更加漠视法律,肆意侵害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从而导致法律失灵。在问到“如果您在工作或生活中发生自己处理不了的问题时,通常会向谁求助”时,农民工选择最多的前三个是:“熟人”、“老乡”和“家人、亲戚”,比例分别为60.1%、48.1%和41.8%。而选择求助“政府部门”和“法院”的分别仅占16.9%和11.8%。这说明,农民工在有困难时,首先考虑的是依靠地缘和血缘等熟人关系,而对政府和法律的信任度较低。 。威尔森在其贫穷集中理论指出,由于有工作的中产阶层的迁出,使得在旧城区的大量失业者缺少与就业者的联系。这样,失业者的社会网络结构呈现单一化的趋势,与主流社会联系的机会减少,尤其是缺乏就业的信息,导致弱劳动力联系,进一步恶化了失业者再就业的可能性[8]。进城农民工交往的圈子多建立在血缘或地缘关系上,社会网络结构呈现单一化、封闭化。这样,农民工就好像生活在一个不受保护的孤岛上,在那里,弱信息,弱发展机会、弱资源的再生产性,不利于职业的流动,更不用说实现一种地位的向上流动。 何晶。从网络聊天透视农民工子女的心理状态:基于与北京市青少年的比较。新闻与传播研究,2010(1):45-49.李运庆2006年对南京市农民工子女人际交往的研究发现,这个群体交往空间狭窄,与同学和居住地同一群体成员交往也很有限,尤其是与本地城市青少年群体的交往缺乏。本研究的发现有所不同:本研究表明,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活跃农民工子女社会交往、扩展友谊圈的一个载体,由于互联网的原因,他们在网上和网下(包括网吧)都接触了更多的本群体成员,互联网也成为他们与北京本地孩子成员进行交流的一个平台。和本地青少年在网上有少量的交流,这可能会有助于农民工子女逐渐熟悉和进入城市内部。但另一方面,对于农民工子女来说,互联网也在加固他们作为“外来人群”的体验,以及与城市对应群体的心理疏离。 冯建蓉。从强关系到弱关系:农民工社会网络转变的社会学分析。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9(12):79-83.  农民工正在逐步建立起以业缘为基础的新社会纽带,这是一种由初级社会关系网向次级社会关系网推开,并以工具性标准为基础的“差序格局”,即通过“情感性行动”和“工具性行动”获取并支配有价值的社会资源[3]。强 据2010年7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有44.8%的农民工是通过亲朋好友找到现有工作岗位的,在就业渠道中位居首位。而通过“政府性职介机构”获得岗位的只占7.2%,通过招聘会获得岗位的也不过17.9%。 。强关系有利于寻职,是因为强关系中包含了义务与责任,能够产生互惠与信任,同时也更容易传播影响力[7] 此外,“二元市场格局”也使得他们很难通过正规的就业渠道获得充分的就业信息。即使获得了,“风险社会”的冲击使得他们难以确保信息的可靠性,他们不得不“龟缩”在单一、同质的初级社会网络里,只能通过“熟人关系”,通过信息重复性来证明 可靠性。 。人际互动框架中纳入利益维度,社会关系网络“差序格局理性化”,互惠原则在决定各方亲疏关系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10],传统的人情原则与现代的商业原则结合在一起,实现了“人情与利益”的整合[11],即“除了利益的考虑之外,其他的因素已经明显减少”,利益动机、经济标准已经成为发展型农民工生活的准绳 [7] 边燕杰,张文宏.经济体制、社会网络与职业流动[J].中国社会科学,2001(2):77-89. [10] 杨善华,侯红蕊.血缘,姻缘,亲情与利益[J].宁夏社会科学,1999(6):51-58. [11] 徐晓军.乡镇街坊:结构与关系———武汉市郊兰乡街坊的个案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国内学者刘小平(2002)曾指出“组织为员工提供的各种资源就叫做组织支持”。组织承诺(organization commitment)的概念是由美国社会学家贝克尔(Becker,1960)在“单边投入理论”中首次提出的,指一个个体在情感上认同和卷入一个特定组织的总强度。 刘小平。企业员工的组织归属感及形成研究 。管理现代化,2002(6):24-30. Becker H.S. Notes on the Concept of Commitment .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60,66:32-42. 司睿。农民工流动的社会关系网络个案研究。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边燕杰指出,在中国计划经济工作分配体制下,个人网络主要用于获得分配决策人的信息和影响而不是用来收集就业信息。因为求职者即使获得了信息,但没有关系的决策人施加影响,也有可能得不到理想怕工作。在工作分配的关键环节,人情关系的强弱差异十分明显。但对于多数人来说,他们并不能和主管分配的决策人建立直接的强关系,必须通过中间人建立关系,而中间人与求职者和最终帮助都双方必须是强关系。反之,如果中间人与双方的关系弱,中间人和最终帮助者未必提供最大限度的帮助。因此,强关系可以充当没有联系的个人之间的网络桥梁。他分析了在求职过程中通过网络流动的是信息还是影响,求职者使用直接还是间接关系来获得信息与影响。 在一个现代社会里,社会关系网络资本这种非正式资本只应该是制度性资本的补充,而不能是替代品。 因此,最更改的选择就是通过在农村的社会网来到城市获取资源。对中国人来说,即使两个人之间没有交往,但只要有天然性的血缘和地缘关系存在,就可以义务性地和复制性地确保他们之间的亲密和信任关系。农民工的社会交往和社会支持都是强关系的,农民工在进城后才会逐渐使用弱关系来获得信息和资源。格氏认为通过强关系获得的信息往往重复性很高。农民工是靠内群体求职的,农民工领先内群体等强关系求职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信息的重复性问题。 边燕杰的解释是在中国“信息的传递往往是人情关系的结果,而不是原因”。人情关系的重要作用是给予员一些照顾和帮助。 弱关系则主要包括异质群体,以工具理性为标准而进行的交往。对于需要外出求职的农民工,求职的关键问题不是信息多少和重复与否,也不是关系的强弱,而是此信息是真还是假,是否来自他的内群体,如何保证自己不受骗。可见农民工的信任是关系信任。 关系信息是指个体通过其可以延伸得到的社会网络来获得他人提供的信息、情感和帮助,以达到符合自己期望或满意的流动结果,以此来降低风险成本。 在一个不发生流动的社会里,即使社会不强调信任,也能确保人与人之间的全方位信任。而对于那些村民、老乡等非血缘关系,只要不发生流动,其信任制约性完全可以靠外控的、耻感的文化来实现。 强关系给予他们的支持包括情感支持、社会交往支持和生存支持。在格兰诺维特看来,强关系更能产作信任。虽然强关系有助于农民工获得信息、经济和精神的支持与帮助,但是因为群体的同质性却难以使他们实现更大的社会地位的跃进和提高,反而通过类群体的联系,进一步固化了他们的社会地位,这也是农民工大多停留在水平流动上的一个主要原因。 林南把前者所导致的行动称为“情感性行动”,把后者所导致的行动称为“工具性行动”。情感性行动主要与农民工原有的社会网相联系,其目的是保持已有的有价值的资源,互动的对象主要为原有乡土社会中的关系网络或城市中再建构社会网中的与自身同质性较高的社会成员;工具性行动是在城市的农民工为了获得另外的或新的资源,应该发出指向不同的或更好的资源拥有者的工具理性行动。 边燕杰。城市居民社会资本和来源及作用:网络观点与调查发现。中国社会科学,2004,(3) 边燕杰、张文宏。经济体制、社会网络与职业流动。中国社会科学,2001(2) 农民工社会网络主要有社会支持网和社会讨论网(李树茁等, 2006a)。社会支持包括实际支持、情感支持和社会交往支持(V an del Poe,l 1993) , 通过社会支持网络的帮助, 人们可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和危机, 并维持日常生活的正常运行。良好的社会支持网不仅有益于减缓生存压力, 有益于身心健康和个人幸福, 而且还有助于缓冲个人与社会的冲突。社会讨论网是研究网络对个人意识、行为的影响以及个人如何通过网络影响其他个体等(Marsden, 1987)。对 李树茁、任义科、费尔德曼、杨绪松. 中国农民工的整体社会网络特征分析 . 中国人口科学, 2006a, ( 3): 19- 29. Van de l Poe ,lM. G. M. ( 1993). De linea ting persona l suppo rt netw ork. SocialN etw ork s. 15: 49- 70 M a rsden, P. V. , ( 1987). Core discussion network o f Am er icans. Am erican So cio logical R eview. 52: 122- 131 。根据关系强度的划分标准, 可以将它划分为强关系、弱关系和中等关系。同时, 农民工的信任结构也是差序式的, 根据信任的来源可以划分为义务信任、交往信任和契约信任。
个人分类: 信息经济|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任丽娟:积极探索农民工市民化的有效路径
whyhoo 2012-5-17 16:02
农民工进城务工成为新市民亦即市民化,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过程,是加速城乡统筹发展步伐的重要途径,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但由于长期形成的制度壁垒、体制缺陷、保障匮乏等因素的制约,农民工市民化进程还面临诸多困境。当前,站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时代语境下,从保障体系构建、财政体制改革、集体经济管理模式转型等层面探索农民工市民化的有效路径,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加强农民工的就业指导与培训,着力增强农民工市民化的竞争力   当前,农民工就业的主要困境在于农民工技能与社会人才技术需要不适应的结构性矛盾,因此通过各级各类就业指导与培训,提高农民工就业技能和素质,是确保转户农民在城镇立足、提升城市化竞争力的关键举措。第一,以个性化培训为着力点,加强分类培训。不同行业、不同年龄段的农民工对培训的需求有很大不同,面对个性化的需求,农民工培训不能搞一刀切,不能只有一份教材、一个模式。第二,加强转户农民教育培训管理,确保培训实效。推行弹性学制,帮助转户农民工开展工学交替、半工半读,分阶段、分时段以“累计学分”的形式完成培训。结合实际,开展送职业教育“下乡入社进企”活动,使教育资源深入乡镇、社区和企业,切实为广大农民工服务。第三,新建一批农民工培训基地和培训学院,增加培训资源。在农民工达到一定数量的地区,可以新设立一批农民工学校,设置适宜转户农民学习、方便转户农民就业的特色专业。同时,还要建立和完善专门的劳务信息网络,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加强劳动就业的法制建设,规范劳动力市场;大力培育民间劳务经纪人和就业中介机构,建立社会化就业服务体系。    二、建立健全覆盖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扎实提升农民工市民化的保障力   要让转户农民工在城市安心工作生活就必须构建覆盖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探索促进农民工从传统土地保障到现代社会保障过渡的方式,真正改变传统的以土地为保障的状况。一是进一步规范养老金缴发制度,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切实调整提高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单位缴费比例,逐步实现与城市居民同步。加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积极探索流动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等制度,增加养老保险基金收入渠道。二是合理布局医疗机构,增加转户居民聚居区的医疗资源供给。要按照城市功能区布局规划,科学合理布局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医疗机构,加快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医疗机构建设,加快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完善转户居民聚居区医疗服务基础设施、设备建设,保障农转非人员及其子女和低收入群体在市内居住地享有国家规定的公共卫生服务。三是探索建立以行业分类的工伤保险制度。大力完善工伤保险制度,针对行业特点,制定建筑施工、餐饮服务等行业参加工伤保险的办法。探索建立转户农民工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建立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失业保险、生育保险政策。四是健全农民工住房保障体系。对于在城市稳定就业一定年限、有一定经济能力的农民工,在保障性住房上应给予市民待遇,同时要扩大公积金制度覆盖范围,逐步将在城市中有固定工作的农民工群体也纳入其中。逐步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住房补贴制度、财税支持制度、金融服务制度、土地供应制度、规划保障制度相互补充”的农民工住房政策体系。    三、推进统筹城乡财政体制改革,切实强化农民工市民化的主导力   建立统筹城乡的公共财政体制,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和公共资源差距,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化,促进城乡同步发展,是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核心与动力。目前,在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过程中,首要问题是解决其中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问题。首先是要摸清农民工市民化工程所需的经费投入总量和资金来源,估算所需的财政投入规模,制定具体财政投入方案,确定各级财政在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的投入比例,以及财政资金与社会资本的投入比例、方式和社会资本的回收渠道,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民工市民化。其次是调整分级财政体制的分配方案,对落后地区的市民化后的农民工的基本公共服务要在政策上倾斜,同时通过改革地区财政留成比例、降低城市地区的财政留成比例,加大专项转移支付等,弥补长期以来区县在基础设施、教育、卫生等基本公共资源的投入不足,确保基本公共服务稳定发展。    四、建立适应农民工市民化的农村集体经济管理模式,积极激活农民工市民化的助推力   农民工转户后,不仅涉及城市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供给制度改革,同时由于转户造成的农村集体资产处置和再分配等问题也亟待解决。因此,全面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管理体制转型,建立规范的集体资产管理制度,改革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是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推动力。农村集体经济管理模式改革应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围绕退地补偿、土地规划利用与管理、用途管制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经营方式,挖掘集体经济的发展潜力,增强集体经济的活力。    五、以小城镇发展为导向合理控制市民化的规模和布局,有力保障农民工市民化的可持续发展力   相对小城镇,大都市无疑对农民工更具吸引力。为了控制转户农民工蜂拥到主城区,引发“城市病”,必须大力发展小城镇,引导农民工转户到中小城镇,缓解大城市尤其是省会大城市的扩容压力。因此,要增强小城镇,特别是区县城市对农民工的吸引力,提升区县城市的就业容量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一是建设重点中心镇,全力推进重点乡镇的规划管理,使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得到保护。二是加强乡镇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向中心镇“强镇扩权”。三是规范、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发展区县城市,在区县形成“县城+中心镇”的模式带动区县城市建设发展,使县城和中心镇成为吸纳农民工市民化的主战场。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原文见 http://www.qstheory.cn/sh/cxfz/201205/t20120516_157951.htm
个人分类: 社会|1091 次阅读|0 个评论
乡土中国正渐行渐远
热度 2 wangfangnk 2012-5-13 06:38
南开大学 王芳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农村人口正在越来越多地流向城市社会,以地缘、血缘为纽带的乡土社会正在慢慢解体。在新的环境中,农村外流人口能否成功建立起自己的社会网络?他们的情感性行动与工具性行动呈现出什么样的轨迹?在城市社会他们将如何获得足够的信息、机会与社会支持?如何能由强关系社会转向适应弱关系社会?如何在一个“污名化”的社会环境中应对社会排斥? 乡土中国渐行渐远,乡土文学和艺术形式开始变得稀缺。三十年前,当中国大部分人都生活于强关系的乡村社会时,人们更加喜爱关于城市生活的文学,对于市场和资本社会充满了好奇与憧憬。而今,当越来越多的人谙熟了城市生活的喧嚣、紧张与冷漠之后,他们开始怀念相对封闭的乡土社会的平静生活。然而,乡土中国正越走越远,一些社会关系结构正在解构,而新的关系尚在摸索之中,没有完全建立。在这样一个宏大的社会背景之下,人们如何来安放他们尚未完全冷却的乡土热情?互联网是否提供了一种类似“村庄”的强关系结构?这种替代性的制度补充安排究竟在情感与市场的结构中起到了怎么样的补充作用?正如科学网上一位教授所言:“在科学网上,教授希望得到娱乐和放松,而研究生却想获取资源”,这两种需求的冲突常常引发一些争论,甚至冲突。但正是这样一个强信息关系的平台,打破了现实社会中二者之间的“社会排斥”或“社会隔阂”,促进了知识、信息、情感、机会等资源在两个不同网络之间的流动。 但是,对于农村外出人口而言,他们与城市社会之间的隔阂受到更多自然的甚至制度性的社会排斥,但是,他们和城市社会之间却没有一个像科学网这样具体的、结构紧凑的网络平台来获取机会、信息与物质资源,所以他们面临的社会支持仍然极度稀缺。另一方面,城市社会因为他们的加入,一方面感受到安全、资源和社会优越感等方面的危机,一方面又渐斩明白外来人口对城市社会的运行正起着不可或缺的支持作用,这种矛盾的心理使得排斥与同情并存。好在政府已经开始转变观念,正在试图通过制度性的调整来调整城市社会对于外来人口的刻板印象,虽然他们出于社会资源与管理成本的局限也同时通过一些制度性的安排来固化原有的社会阶层结构或减慢阶层之间的流动。 乡土中国进入现代社会的道路是漫长的,这期间需要付出巨大的社会成本,比如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城市社会的人群与区域隔离、乡土文化的遗失、大城市病的漫延,等等。我们如何平稳地渡过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除缺制度安排的调整之外,也许我们还需要借助互联网络的平台,来营造一种融和的文化,消除偏见、歧视与隔阂,为处于茫然和困惑中的流动人口以及茫然和困惑中的原有城市人口以足够的情感与信念支持。
个人分类: 读书评论|3946 次阅读|2 个评论
同种不同命,同种不同价
sjtuscience 2012-5-12 20:38
今天去超市买水果;水果品种很多。 不同水果,价格不同,正常;价格相差巨大,见怪不怪。 普遍规律:进口的水果很贵,比国产的贵一个数量级,国产水果分品种,价格差别也很大;同时苹果,不同地区,价格差异也很大。 忽然想到秦相李斯的仓鼠论。 出了超市,看见两个农民工骑着破三轮车,叼着烟,呼啸而过,对于我这个农村来的,感觉很亲切。忽然想到随地摆摊的小商贩被城管追着到处跑,为何,有损市容,且不符合相关规定。 叔本华: “一切生命的本质就是痛苦” “任何事物都有它之所以如此的理由,或者说任何事物皆可被解释” “要么是我配不上我的时代,要么是这个时代配不上我” 人生如梦,希望大家都做个好梦。
276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农民工文化:从“荒漠”向“绿洲”渐变
whyhoo 2012-5-12 10:27
——全国农民工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亮点扫描 近日,记者从文化部在浙江省东阳市召开的全国农民工文化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上了解到,近年来,随着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有序推进,各地采取多种措施,建立农民工文化服务机制和农民工文化活动经费投入机制,公益性文化机构挑大梁,文化设施全面向农民工敞开;企业和社会参与文化共建,农民工乐享身边文化大餐……农民工文化工作呈现出不断完善、整体推进的良好态势。农民工文化生活实现了从“荒漠”到“绿洲”的渐变。    多方发力共建农民工文化服务平台   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等地着力资源整合,形成分工负责、齐抓共管、多元互补的农民工文化建设与服务机制。   浙江省东阳市率先在10个农民工集聚的村(社区)建立起农民工文化活动中心,由文化部门牵头,联合市总工会、教育体育局、街道办事处、街道文化站组成指导单位,社区和企业参与共建。农民工文化活动中心启用时,政府一次性奖励4万元,并每年给予运转经费补助。有了农民工文化活动中心,组织、劳动、司法、卫生、计生、妇联、团委等部门纷纷利用这个平台,共同服务于农民工。通过组建文艺团队、开展文化联欢、技能培训、学法维权等,将农民工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外来务工人员众多。为丰富农民工文化生活,该镇联合当地企业在工人集中居住的宿舍楼内建立农民工文化站。2007年建立的枫江集宿楼文化服务站是江苏省内首个打工者自己的文化站。文化服务站设有多功能厅、图书阅览室、艺术培训室、桌球室、篮球场等,一到下班,打工者便纷至沓来,看书、下棋、练歌、打球、查资料……各得其乐。   广东省深圳市积极探索与用工企业共建图书室、电脑活动室等文化设施,为农民工就近使用文化设施、参与文化活动提供了便利。    量体裁衣创新文化服务手段和内容   针对农民工群体的文化需求,各地运用流动文化阵地和数字文化阵地,广泛开展送图书、送电影、送演出、送讲座到企业、进工地等,为广大农民工提供更加贴心的文化服务。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利用文化共享工程,将网络服务送到工地,为农民工提供“亲情电话”、“亲情视频”等网络服务,将分隔两地的亲人连在一起。目前,通过互联网视频给远方的亲人致以节日的问候、祝福成了包河区农民工们在节假日里的第一乐事。   北京市建工集团在工地开设“职工夜校”,配套建设图书室、文化活动室等。上海市在农民工公寓建设公共电子阅览室。   深圳市各社区和工业区农民工图书馆,根据农民工作息时间特点,将图书馆服务时间延长至晚上10点。该市还依托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为农民工提供网上阅读、影视播放、知识讲座、信息查询、技能培训等文化服务,帮助农民工提升文化素质,增强就业本领。   此外,许多地方文化机构还开展了形式多样、面向农民工子女的免费文化艺术服务。    培育扶持农民工文化团体闪亮登台   农民工群体渴望得到城市居民的承认和接纳,但由于缺乏身份认同、流动性大、归属感弱,农民工群体的自我认定和自我评价普遍较低,易造成文化意识的缺失。近年来,各地文化行政部门鼓励组建以农民工为主的文艺表演团队,吸纳有专长的农民工加入,使之成为繁荣农民工文化的新载体、新主体。   上海市依托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群众文化活动平台,打造培育了“新上海人歌手大赛”品牌活动。广东省东莞市设立共计500万元的文学艺术创作和文学艺术奖励专项资金,“新莞人”与本地作者享有同等的受扶持、奖励的权利。   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活跃着一支外来青年艺术团。该团先后创作编排了90多个剧(节)目,参加一系列重大比赛和演出活动,取得了16个市级以上的奖项。如今,湖里区外来青年艺术团拥有近200名成员,舞蹈、声乐、朗诵、小品、魔术、变脸、合唱等各门类艺术人才一应俱全。 原文见 http://www.agri.gov.cn/V20/ZX/nyyw/201205/t20120511_2622566.htm
个人分类: 三农|1071 次阅读|0 个评论
五一劳动节关于农民工问题的一些思考
热度 10 nipy 2012-5-1 21:53
五一劳动节关于农民工问题的一些思考
五一劳动节关于农民工问题的一些思考 据报导,中国的农民工的人数已超过两亿,他们是当今中国最基本的、也是最具中国特色的劳动群众, 在这五一国际劳动节之际,理应关心一下农民工的有关问题:农民工的贡献、农民工的苦难、农民工的前途以及中国的农民工是怎样形成的?农民工的形成对于中国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和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向会有什么影响?我们试做一些分析和思考。 农民工的贡献最大 * 在各大小城镇林立的高楼大厦中; * 在全国飞速发展的高铁、高速公路的交通网中; * 在世搏会、奥运会鸟巢等一系列宏伟建筑中: * 在许多开采煤、锡、铜和稀土金属的险暗矿洞中; * 在美、英、法、德、日、韩和中国台湾等外资企业、商场中; 那里没有农民工辛勤劳动的身影,那里不是渗透了农民工的血汗? 农民工的辛苦劳动直接推动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 GDP 的快速增长! 农民工的血汗也养肥了中外一大批大资本家、大富豪和贪官污吏! 农民工的苦难最深 * 农民工长年累月的在外打工,家庭长期分离,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生活艰难; * 农民工打工处于出卖劳动力、受剥削、向资本家讨饭吃的经济地位,基本劳动权益难以保证,他们住最简陋的工棚(没找到工作时,可能还要露宿街头),吃最简单的伙食、干最重的活,劳动时间最长,有时干了一年还拿不到应得的起码血汗工资,春节回不了家。山西黑媒窑的奴隶工、富士康的十几跳、开胸验矽肺等等更是令人触目惊心! * 农民工和他们家庭子女的教育、医疗条件也长期处于社会最底层,农民工的子女由于经济条件很难有机会受到更好的教育,经济的贫富两极分化,也造成文化高低的两极分化,而文化的两极分化又进一步推动经济贫富的分化,农民工将沦为社会两极分化最贫困的一极。 * 农村大量劳动力流入城市打工,原包产到户的土地因缺乏劳力而很难发展,於是“土地流转”逐渐大规模地集中到少数“农业大户”“粮食大户”“种植大户”手中,形成“中国特色”的新型“大地主”、“农场主”,最近报导:湖南、江西等地出现外地“农户”来抡租土地的热闹情景,一些外资也开始关注和介入中国农村土地的经营。许多原为农村集体所有的山林、渔塘、水库甚至很大的旅景点也都被承包给个人。改革开放初期包产到户小生产经营的农民或者流入城市成为出卖簾价劳动力的农民工,或者受雇大户成为新的“雇农”! 这批基本上已失去土地的亿万农民工的前途何在?是继续流落城市打工与农村家庭长期分离?是携农村全家迁入城市落户?是重返农村当农民? 农村经济体制的这种两极分化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符合我们社会主义的改革方向吗? 假如毛泽东时代的人民公社没有被解散 * 人民公社集体集中经营的土地可以更有利于大规模的机械化科学种田,发展现代农业: * 人民公社工、农、商、学、兵一体化体制可以统筹经营各种社办企业,各种合作社、组织农业劳动力到自办工厂成为新型农民工; * 人民公社的赤脚医生、卫生院、小学、中学为全体公社社员提供基本的医疗、教育保证。中学毕业生或者回公社做有文化的新型农民和工人,或者以与城市学生同等机会甚至更优优越机会上大学; * 在现代化集体生产的基础上可以组织剩余劳动力参加集体和国家的大型经济建设,包括各种水利建设、交通建设、大型建筑、新型工厂等。 我对上述人民公社的“假如”,对现在有些没有经历过人民公社年代的年轻人,可能感觉有点“天方夜潭”,但我在 1975.7 – 1976.1 到湖南鼎公人民公社关山大队罗公屋小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与公社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近半年,确是我亲历的体会!也是我亲历的历史事实,所以我至今想不明白,为什么在毛泽东逝世后不久,好好的人民公社一下全被解散了?(还有南街村等少数坚持下来可供人们比较)。 中国农民革命运动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历程的回顾与反思 * 土地革命时期 反封建地主阶级的农民武装起义 — 建立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武装 — 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 实行从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战略 * 民主革命时期 坚持农村游击战抗击日本侵略者 — 以革命武装推翻包括封建地主阶级在内的三座大山的反动统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 — 在解放区逐步开展减租减息、互助合作和土地改革,发展农业生产 *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全面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农民,实现耕者有其田 — 引导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建立农业合作社 — 进一步建立工农商学兵、政社一体、三级核算的人民公社 — 开展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不断巩固和发展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体制 * 改革开放时期 全国人民公社几乎一夜间被解散,中国农村重新回到包产到户的个体家庭小生产的经济体制 — 受到农业个体小生产的局限和国内私营企业大发展急需簾价劳动力的需求,许多农村劳动力逐步流入城市形成农民工这样一个特殊劳动阶层 — 随着国外企业看到中国廉价劳动力市场而大量进入中国,农民工流形成高潮,许多农村大部分劳动力外流,农田减产或荒芜 — 家庭承包的小块土地迅速流转集中到少数“农业大户”承包,形成私人个体大户承包大面积土地的新的农村经济体制。 回顾中国农民革命运动和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历程和当今农村、农民工的现状,我真不知道这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经的科学发展道路?还是已经背离了社会主义改革的大方向? 七一党的 91 周年纪念即将到来,十八大即将召开,农村社会主义改革的道路究竟怎么走?是否应该有一个进一步的反思和更明确的步暑? 相关链接: * 农民工讨薪大事记 2006-2012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6653do=blogid=566918 * 东莞务农工写给杨恒均一封信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79293do=blogid=566316
3341 次阅读|12 个评论
[转载]农民工在城市的就业、收入与公共服务——城市贫困的视角
whyhoo 2012-4-7 20:20
内容提要: 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 2004 年对 31 个省(市、区)的 69000 个农村住户和 7100多个行政村外出务工人员的调查资料,以及项目组 2007 年在广州、北京、南京、兰州 4 城市的问卷调查数据和在广州、亳州和西安等地的实地调研情况,对近年来农民工总体特征及贫困状况、收入水平变动、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医疗保健和住房状况等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和分析。文章全面描绘了当前我国农民工的主要状况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民工;城市贫困;工资水平;子女教育;住房;医疗 农民工是中国劳动力中规模庞大的重要群体,他们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农民工又是跨越社会环境最大的群体,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他们陷入贫困的风险较大,是最应当受到关注的群体。目前,关于农民工贫困的救助、保障体系十分薄弱,农民工处于既脱离了农村扶贫体系,又不能加入城市社会救助体系的境地,因此研究农民工贫困问题,对于做好当前形势下的中国减贫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对当前中国农民工的就业、收入与公共服务等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本研究作为亚洲开发银行的技术援助项目,首先利用国家统计局 2004 年的农村住户调查资料分析农民工的总体特征及贫困状况,然后进行了专门的抽样调查,以进一步丰富相关的资料。项目组于 2006 年 11 月至 2007 年 4 月在北京、广州、南京、西安、兰州(劳动力输入地)和安徽亳州(劳动力输出地)等城市针对农民工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关注的问题集中于农民工的就业与收入、住房、医疗保健和子女教育等方面。北京、南京、广州和兰州是 4个重要的农民工流入地,也是华北、华东、东南和西北地区的代表性城市,从这4 个城市中收集的信息将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全国农民工的共性特征。 根据国家统计局 2004 年的抽样调查数据和本次项目调查结果,我们对当前中国农民工的贫困状况,城市流动人口的流动模式,包括流动人口的规模、年龄构成、地域分布、流动时间进行了分析,对农民工劳动力市场的规模、就业模式、工资以及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农民工的住房和医疗保健等状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最后,根据农民工的实际情况对农民工贫困线的判断和扶助标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有关的政策建议。 原文见 http://www.eai.nus.edu.sg/CWP64.pdf
个人分类: 社会|1354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北京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
shenbinti 2012-4-1 15:19
关于本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北京   京人社医发 48号   自2012年4月1日起,农民工统一按照城镇职工缴费标准缴费。即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其中用人单位按全部职工缴费工资基数之和的10%缴纳;农民工个人按本人上一年月平均工资的2%和每人每月3元缴纳。   关于本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 收集整理:我要社保网 http://www.51shebao.com 文件名称: 关于本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 政策文号:京人社医发 48号 适用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12-03-05 施行日期:2012-04-01 各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定点医疗机构:   为贯彻落实《社会保险法》,进一步完善本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按照《关于印发<北京市外地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暂行办法>和<北京市外地农民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的通知》(京劳社办发〔2004〕101号)和《关于加快本市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京劳社办发〔2005〕99号)参加医疗保险的农民工,自本通知实施之日起,统一按照城镇职工缴费标准缴费。即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其中用人单位按全部职工缴费工资基数之和的10%缴纳;农民工个人按本人上一年月平均工资的2%和每人每月3元缴纳。  农民工按照本通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其它事项,按照《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规定》(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158号令)及相关政策规定执行。  二、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灵活就业人员、失业人员,发生的符合我市计划生育规定的分娩当次的医疗费用纳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执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相关规定。其分娩当次的医疗费用,参照生育保险规定,采取按限额、定额和项目付费的方式支付。  参保人员申领生育医疗待遇,应当提供《北京市生育服务证》以及定点医疗机构出具的婴儿出生、死亡或流产证明、医疗费用相关证明和原始收费凭证。   三、本通知自2012年4月1日起实行。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二О一二年三月五日
个人分类: 劳动法新闻|222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上班干活 下班睡觉 破解农民工文化生活密码
whyhoo 2012-3-29 19:46
核心提示 文化是一个民族得以传承的血脉之一。中国作为一个有着几亿农业人口的农业大国,随着城乡二元结构的变化,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面对陌生的城市,每一个离开家乡寻找梦想的农民工,都渴望融入其中,改善、提升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质量。 从生活改善到城市融入,亿万农民工要跨越的不仅是温饱生活的坎儿,更要面对城市文化的认同。关注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契合现代社会人文关怀精神的宗旨。如何改善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已成为确保社会稳定、打造和谐社会至关重要的一环。光明日报记者对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作了多方调查,并请相关专家就如何改善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建言献策。 “上班干活,下班睡觉”是生活写照 来自安徽池州的韩双胜1997年就在京城做装修工,如今已被评为苏皖工长俱乐部的“明星工长”,说起他的业余生活,就是干完活和几个老乡工友喝点小酒、聊天、玩牌。他对记者说:“对我们这种工作来说,一天下来挺累了,哪还有时间精力去想别的。像看电影、去健身之类的活动,票价那么贵,我不舍得,专门跑图书馆借书也懒得去。” 山东临沂农村的张华明在北京一小区从事保安工作,今年21岁的他在岗已经三年了。“除了上上网或看个电视之外就是回寝室睡觉,我还喜欢吹口琴”,说着,他就拿起枕边的口琴给记者吹了一首耳熟能详的《让我们荡起双桨》,这就是张华明休闲文化生活的全部写照。 在餐馆打工的小丽,业余时间和两个姐妹去逛街,最喜欢到西单图书大厦,找个楼梯走道坐在那里看小说,“有时我都忘了中午吃饭时间,看到精彩情节忍不住明天一下班再来看故事结局。每次路过国家大剧院那座漂亮的建筑,我都梦想着什么时候自己能到现场去看一场演出感受一下啊。”她对记者说出了内心的愿望。 而来自河南信阳的小邢,两年前来到北京做销售工作。他说:“以前在老家农村没意识到知识的重要,工作后才觉得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为此,她充分利用自己有限的业余时间,努力学习相关专业知识,不断给自己充电。小邢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充满激情,希望几年后在公司升任项目主管。 在春节后各地举办的多场招聘会现场,记者采访了多位来自广西、湖北、云南、四川等地的求职者,农民工表达的求职意愿,除了薪酬和社会福利保障,还非常关注就业环境的“精神福利”。 受访的多家招聘单位负责人表示,没有娱乐配套设施,已给企业带来招工障碍。许多劳动密集型产业集中的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城郊的一些工厂工地,厂区周边连一家商场、一家娱乐场所都没有,一些厂家也没有员工的文体活动场所,甚至连进城的交通都成问题。工人的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很多农民工感到孤寂难耐。 “上班干活,下班睡觉”,这是目前很多进城打工的农民的生活写照。“亦工亦农,非工非农”是他们尴尬的身份特征;“荒漠化,孤岛化”是他们内心的情感状态。近日,徐晓泉、龚三堂、邓辉、邓运明、余达喜、陈洪萍、胡建英7位江西省人大代表经过专题调研后发现,上网、睡觉、看电影或电视,竟排在进城务工青年闲暇时间精神文化生活方式的前三位。 农民工群体,特别是占农民工总数60%的80后、90后农民工,他们的受教育程度较老一辈高,他们对城市的认同远远超过了对农村的认同,他们的娱乐方式已多元化,对文化生活表现出“高渴求”,但现实生活条件的限制往往让他们处于“精神空白”地带。在新生代农民工权益越来越得到重视的同时,农民工的精神生活及精神抚慰和人文关怀缺失问题也日益凸显。 文化拉近了农民工与城市的距离 许多新生代农民工,希望融入城市的生活,成为新市民。“要是企业能为我们组织个演出、定期放电影什么的就好了”、“希望能在工地居住社区建个图书室、网吧之类”……采访过程中,记者随处都能听到这样的呼声和期盼。 在中建三局武汉绿地中心项目工地现场,记者看到,道路两边都张贴着中建三局组织的各种文体活动剪影图片,农民工生活区活动板房两人一间,干净整洁,并配有为农民工提供专业化服务的医务室、理发室、洗衣房、招待所等专项设施,浴室24小时供应热水,处处细节都体现了企业对农民工的人文关怀。 27岁的焊工袁兆轩来参加建设近一年了,“我能参与这个项目建设,说起来就感到很自豪,要知道这可是606米的高楼啊,中国第二高楼。下班后,和几个工友在职工之家和文体活动室玩一会儿台球、乒乓球,我们这儿还有远程教育中心、图书室,业余学校晚上八点半定期举办‘人才培育’专题讲座、导师带徒双推活动、安全生产专题教育等。我的业余生活都被填满了,也就没工夫想家了。”他笑着对记者说。 而在武汉百步亭现代项目部建设工地,来自湖北宜昌的李旭平,春节后和爱人李琼丽带着两岁多的女儿,一家三口住在公司专供的里外套间探亲宿舍里。一张床、一个大衣柜、一张餐桌、32寸液晶电视、冰箱、洗衣机一应俱全。他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引来其他工友羡慕的目光。 在施工工地的文化活动室里,记者看到,铁皮书柜中内容丰富,柜子最上层陈列着200多册图书,扑克、象棋等其他娱乐用品整齐地放在下面一层。据工程项目经理介绍,以前别的地方干活,没有文化活动室,工人们看不上电视,也没书看。收了工,有的睡觉,有的三五成群在城市大街小巷闲转。现在工地有了文化阵地,大家一收工就集中在这里,看书的看书,看电视的看电视,各得其乐。文化空间拉近了农民工与城市的距离,让他们得到了心灵上的温暖和慰藉。 文化的滋润细密无声,有了健康向上的“氛围的营造”和“环境的创设”,农民工的素养就会有很大提升。同样是外来务工者,北大保安却在工作中实现了自己的大学梦。据北京大学保安大队队长王桂明介绍,北大保安队17年来走出了300多名大学生,这些保安员中有的取得了大专或本科学历,有的还考上了重点高校的研究生。在北大浓厚的人文氛围下,想听课有知名教授的讲座,看书有图书馆,看电影有百年讲堂……保安队尽可能为成员的发展创造条件。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广东各地近年来进行了不少探索。针对东莞外来务工人员占常住人口绝大多数的城市特点,东莞图书馆推出了以打工群体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东莞打工学堂。东莞图书馆馆长李东来对记者说,学堂的志愿老师用讲座、培训、交流的形式向外来务工人员传授一些创业、就业、技能培训、生活百科等方面的内容。在外来务工人员相对集中的社区还设立了5个学习培训基地,将公益讲座、技能培训、生活课堂送进企业、工厂,一些粤语培训教材、优秀公益讲座编辑成册,制成光盘,免费向外来务工人员发放。 近年来,东莞打工学堂共举办讲座、培训、交流活动1400余场,直接受众43万余人次。通过他们的积极引导,许许多多“不怎么休闲”的农民工都参与到了专门为他们定制的活动中来。知识课堂密布各地,遍布东莞城市各个角落的农民工都有书可读,在温暖的氛围中度过了一段段开心快乐的时光。 关心、丰富农民工文化生活须形成制度 有关专家分析,包括户籍在内的一系列城市公共文化共享平台造成的制度障碍,使得农民工不可能像城市居民一样,能随意安排自己的文化生活。业余时间看热播的电视剧、唱歌跳舞、上网冲浪、读书看报等文化生活基本上与他们无缘。其次,企业和产业政策对农民工的文化需求尚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许多企业建设厂房的同时没有相应的配套丰富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报纸、书刊、杂志等文化消费,除了公司、企业免费赠阅外,他们很少会主动购买。由于收入有限,能用在文化生活消费方面的开支就不足,城里大部分先进的文化娱乐设施,是为了适应城市居民需求而建设的,消费成本高,像影院、茶座、酒吧等文化娱乐场所,游泳馆、美容美体俱乐部等健身场所,消费动辄数百甚至上千元,处于低收入人群的新生代农民工都会望而却步。 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已经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重视。去年,文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工文化工作的意见》,这是我国对农民工文化建设进行的一次全面部署。 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周叶中接受采访时表示,农民工的文化需求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文化权利的诉求。我国《宪法》第4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由此在我国,文化权利是一项由《宪法》所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事实上,农民工文化生活单调背后正是农民工文化权利保障缺失和不完善。加强农民工文化生活建设的关键就在于提高对其文化权利的保障。 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文化生活贫乏问题,应该使关心、丰富农民工文化生活形成一种制度,并将其纳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整体架构中。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李强指出,农民工是游离于农村和城市社会生活之外的边缘群体,他们既不能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也难以挤进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行列。因此,相关政府部门应该针对农民工的特殊性,进行有针对性的制度安排,由各级政府承担起公共资源保障的责任,如向农民工群体免费开放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一些廉价影院等,让农民工能够走出“工棚”去享受精神产品的熏陶。 李强建议,要充分发挥企业的社会责任。用工企业是农民工工作、生活最为集中的场所,一方面,丰富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能使他们心情舒畅、感情充实、生活愉快;另一方面,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满足,他们会在感情上对企业产生亲近感,从而激发劳动热情,有利于企业氛围的和谐稳定。因此,从长远来看,用工企业也会因此获益。大型制造企业、工业园区、工矿区等农民工生产生活密集区应配套建设固定文化设施,建筑工地等农民工临时性聚居区应配置临时性文化设施或提供流动服务。与此同时,城市社区应该将辖区内的农民工纳入自己日常的服务范围,各种文体设施应向农民工开放,要让农民工有报读、有电视电影看、有广场文艺晚会可观赏,尽量提供丰富多彩、门类齐全的各种娱乐项目,以满足不同层次农民工的个性需求。 (光明日报记者赵 婧 夏 静) 链 接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工文化工作的意见》摘要 ◆至2015年,形成相对完善的农民工文化工作机制,建立相对稳定的农民工文化经费保障机制;农民工文化服务切实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农民工文化活动常态化、有特色;广大农民工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常住地政府是保障农民工文化权益、满足农民工文化需求的责任主体。 ◆继续加大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美术馆以及工人文化宫(俱乐部)等公益性文化单位的免费开放力度,充分发挥其在满足农民工文化需求方面的主体骨干作用。 ◆城市社区要以常住人口为主要依据,充分考虑辖区内农民工的规模、特点和文化需求,规划建设和优化配置社区文化设施和服务,构建以社区文化设施为依托的农民工文化服务平台。 ◆引导企业将农民工文化生活纳入企业文化建设范畴,提升企业开展农民工文化工作的自觉性。督促企业严格执行各项法规制度,使农民工有时间、有精力参与文化活动,切实保障农民工的文化参与权。 ◆大型制造企业、工业园区、工矿区等农民工生产生活密集区参照本地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标准,配套建设固定文化设施,建筑工地等农民工临时性聚居区配置临时性文化设施或提供流动服务。 ◆要特别重视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强对他们的价值观念塑造以及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和精神抚慰,引导他们按照现代城市文明要求规范自身行为,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耐挫能力和融入能力。 ◆各级政府在编制公共文化服务经费预算时,要充分考虑辖区内农民工文化工作需要,切实将农民工文化工作日常经费纳入常住地公共文化服务经费统筹考虑。针对农民工的特殊文化需求,建立农民工文化专项经费,纳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重点保障农民工专项公共文化服务、特定文化产品购买和专门政策引导等方面的支出。 原文见 http://culture.gmw.cn/2012-03/29/content_3862112.htm
个人分类: 社会|106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熊易寒:新生代农民工的权利意识
whyhoo 2012-3-28 22:13
2011年8月,英国伦敦、伯明翰、利物浦、利兹、布里斯托等大城市爆发大规模骚乱。骚乱的导火索是2011年8月4日在伦敦北部的托特纳姆(Tottenham),一名29岁的黑人男性平民马克·达根(Mark Duggan)被伦敦警务人员枪杀。在托特纳姆,聚集了大量的非洲-加勒比、西非、库尔德、土耳其、爱尔兰和葡萄牙后裔的移民,绝大多数居民是低收入家庭,是伦敦失业率和犯罪率最高的地区之一,居民平均寿命比伦敦平均值约低五年。近30年来,区内各族关系紧张,而非洲-加勒比裔同当地警察之间更是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无独有偶,2005年法国巴黎郊区骚乱的情节与之如出一辙。2005年10月27日,在距离巴黎市区9英里的克利希苏尔瓦地区,为躲避警察的追捕,两名北非裔少年躲进变电所不幸触电身亡。这一意外事故引发了法国自1968年“五月风暴”以来的最大骚乱。北至里尔,南至马赛,东至第戎,法国各大城市的移民青年走上街头,焚烧汽车,砸抢店铺,袭击警察和居民。此次骚乱延续时间超过半个月,规模波及整个法国,近万辆车被焚毁。   不难发现,上述骚乱事件的直接诱因是偶发性的警民冲突,深层原因则是新移民无法融入主流社会。在当今世界,新移民的社会融入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在城市化、现代化和工业化的过程中,大量农村人口(对于发达国家则是外国移民)涌入城市,他们往往成为城市经济发展中的廉价劳动力。研究者发现,尽管这些(第一代)移民的收入水平、生活质量、经济社会地位与原城市居民有一定差距,但他们通常不会作社会的横向利益比较,而是作自身的纵向利益比较,因此他们通常有比较积极的社会态度。 第一代移民由于有迁出地境况的比较,对于迁入地的社会不公平和歧视往往比较容易接受,一般并不预期与迁入地的居民有完全相同的权利地位。第二代移民则不然,他们缺乏农村生活的体验,他们对于生活满意程度的参照主要是城市居民的生活,一方面,他们具有更强烈的剥夺感,另一方面,他们强烈地要求权利地位的垂直上升。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都希望从事轻松、体面的白领工作或自己当老板,而不愿意像父母那样打工。 在这种心理预期下,第二代移民对于不平等缺乏忍耐,在成长过程中往往采取一些比较激烈的对抗性行为,以此直接或间接地表达他们的不满或平等诉求。    一、半城市化道路与地方性公民权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户籍制度和人民公社制度严格限制了人口流动,基本杜绝了自发的移民现象;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城市化率由1978 年的18 %上升到2010年的47 %,且以每年一个百分点左右的速度增长。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的突飞猛进,企业热衷于招收来自农村的廉价劳动力,农民大规模涌入城市,尤其是199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的城市化日益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进城打工,其中年轻人占绝大多数,基本方向是由农村流向城市,从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沿海地区。   然而,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和户籍制度并未因人口流动而打破,农民进城之后,职业改变了,身份却依然不变;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在城市或郊区长期定居,甚至出生在城市,却始终被定义为“流动人口”而不是“城市新移民”。正因为如此,中国2009年城镇化率是46.59%,但城镇户籍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只有约33%。这意味着有13.6%即1.28亿生活在城镇里的人没有真正城市化。显然,这样一个过程不同于我们通常所说的城市化,因为这些来自农村的打工者只是被吸收到了城市的经济系统,却没有被城市社会接纳,无法参与城市公共政治生活。也就是说,城市仅仅把他们当作劳动力、消费者或者一个生产要素,而不是移民或公民,在经济上加以吸纳,在政治上加以排斥。笔者将这样一种城市化模式称为“半城市化”(semi-urbanization)。   户籍制度是中国半城市化道路的制度基础,其本质是一种地方性的公民权(Local Citizenship)。所谓地方性公民权,就是在地方层面而不是国家的框架内进行权利配置与社会排斥(entitlement and exclusion)。这种地方性公民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公民权。在西方国家,公民权通常是在全国范围内统一配置的,这是属于政治共同体完全成员(full member)的一种地位(status),所有拥有这种地位的人由此获得的权利和义务是平等的。   在当代中国,公民权是与户籍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个公民一旦离开了户籍所在地,而在另一个地方长期居住,就意味着公民权的丧失。在城乡二元结构和缺乏人口流动的前提下,地方性公民权不构成一个问题,而伴随快速城市化和大规模人口流动,地方性公民权的正当性开始遭遇质疑和挑战。    二、新生代农民工与权利意识的上升   在当代中国,同样存在一个庞大的新移民群体。这个群体由两部分人组成:一是所谓的“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出生于1980年代以后,从农村地区流出,来到城市工作,暂时居住半年以上,未取得当地户籍的青少年。与父辈相比,他们更加注重情感交流、休闲娱乐、社会交往和自我实现等价值,而不仅仅满足于增加收入、养家糊口,他们不再局限于“经济人”的角色,而渴望融入城市社会。有调查显示,50岁以上的农民工只有15%的人想定居城市,40~50岁的为21%,30~40岁的为37%,20~30岁的为45%,20岁以下的高达61%; 二是农民工随迁子女,其中相当一部分人自幼就来到城市甚至出生在城市。据统计,2010年全国有超过2000万农民工随迁子女。作为城市化的孩子,他们是“回不去的一代”,他们没有务农经历,与乡土社会缺乏文化纽带和情感联系,不再是流动人口而是城市第二代移民。   美国学者裴宜理认为,中国人的权利观念是独特的,不同于西方社会。在英美传统中,权利是自然权利,被认为是由上帝赋予的而不是国家赋予的。而在中国盛行的以“权利”语言构建起来的道义经济式抗议,往往只是针对不受欢迎的低级官员,但这些抗议者极少质疑党和国家及其意识形态的权威。在中国,权利往往被理解为是由国家认可的、旨在增进国家统一和繁荣的手段,而非由自然赋予的旨在对抗国家干预的保护机制。在此情形下,民众对行使自身权利的诉求很可能是对国家权力的强化而不是挑战。   然而,随着80后、90后的成长,裴宜理的这一论断也许正变得不合时宜。2010年,南海本田工人罢工就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而言,规则意识和权利意识不再是对立的两极,他们不仅懂得运用既定规则(譬如《劳动法》)维护自身权益不受侵害,也开始通过争取新的权利(譬如集体谈判)寻求利益的扩大化。   那么,新生代农民工究竟“新”在哪里?笔者最近在上海进行的问卷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较之父辈,主要有这样一些特点:   1.就业状况:从生存取向到发展取向   新生代农民工的需求层次正由生存取向向发展取向转变。虽然生存取向的经济动因仍然居于主导地位,有64.2%的受访者将“赚钱养家”作为自己来沪的首要动因,但选择“过城市生活”、“见见世面”、“寻找发展机会”和“为前途考虑”等非经济动因的受访者也多达32.9%,其中“寻找发展机会”占到16%。他们更多地把进城务工看作寻求个人发展的途径,不仅注重工资待遇,而且注重自身技能的提高和权利的实现。新生代农民工在求职时会综合考虑工作环境、单位周边的配套设施、劳动强度、福利保障、管理规范程度等因素。此外,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行业分布呈现明显的“两升一降”特征,即在制造业、服务业中的比重呈上升趋势,在建筑业中呈下降趋势。   2. 居住情况:从集体生活到私人空间   与父辈农民工主要居住在集体宿舍或生产经营场所不同,只有50.1%的新生代农民工居住在工人宿舍中,有41%的新生代农民工选择与他人合租房屋或是独立租房。相比老一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更加注重私人空间和个人自由,越来越多的青年农民工选择与他人合租房屋或是独立租房。但限于经济条件,群租是新生代农民工的优先选择。农民工的居住空间将逐步由集体宿舍和生产经营场所转向社区,这一方面意味着农民工居住条件的改善,另一方面也对城市的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提出了挑战。   3. 身份认同:从外地人到新上海人   在身份认同上,近三分之二(59%)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是外地人,两成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既是上海人又是外地人,近两成(19%)的受访者则将自己视为新上海人。也就是说,有大约四成的新生代农民工有较强烈的愿望融入上海。值得注意的是,有81%的受访者不愿意别人将自己视为“外来务工人员”,其中非常不愿意19%,比较不愿意23%,一般不愿意39%。此外,18%的受访者表示非常愿意和上海人交朋友,三分之一(33%)的受访者表示比较愿意和上海人交朋友,一般愿意的占42%,只有8%的受访者不愿意和上海人交朋友。   4. 权利意识:从听天由命到积极公民   当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45%的受访者选择社会法律服务,而不是向老乡亲友求助,这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在对农民工的访谈中,笔者发现:新生代农民工更多地提及“人权”、“自由”、“平等”等词汇,而老一代农民工更多地提及“命运”、“忍”、“没办法”等字眼。当问及个人权利是来自政府的规定、法律的赋予还是与生俱来(天赋)的,大约五成的新生代农民工认为与生俱来的,四分之一左右认为是法律赋予的;而超过七成的老一代农民工认为是政府规定的。显然,新生代农民工的权利意识较之上一代更为强烈、清晰,更接近通常所理解的公民人格。   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在中国农民工群体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以上海为例,2007年有农民工403万人,其中16~24岁为123.2万人,比上年增长5.2%; 25~34岁为150.5 万人,增长6.7%;35~44岁为102.4万人,增长7.8%;45~54岁为21.3万人,增长0.9%;55岁及以上为5.6万人,下降1.8%。超过三分之二农民工年龄在34岁及以下。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中国城市的公民权政治会越来越明朗。    三、公民权:身份政治与阶级政治的交汇点   在中国沿海地区,很多地方已经出现“人口倒挂”的局面,即外来人口的数量超过本地居民的数量。然而,地方政府对于该地区公共物品的提供,却是以户籍人口为依据的,譬如,警力的配备、公务员数量、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公共财政的投入,都是与户籍人口挂钩的。进入城市(包括郊区)就业与生活的农村移民并不能与城镇居民平等享受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公共福利,在城市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政治权利。外来人口在数量上占有优势,在权力结构中却处于绝对的劣势,被排除在城市政治和公共服务体系之外,既缺乏权利资格,也没有福利保障。   农民工进入城市之后实际上面对的是两种不平等:   一是身份政治,核心是制度性歧视,即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教育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就业制度,强化了农民工及其子女在升学、求职、住房等领域的劣势;二是阶级政治,核心是阶级不平等,即主要由家庭背景和市场机遇所造就的社会经济地位差距。作为流动人口,他们遭遇制度性歧视;作为底层阶级,他们在经济—社会结构中处于不利位置。阶级政治和身份政治是理解农民工命运的关键。身份政治在前台运作,阶级政治在后台运作。一个特定群体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权力结构设定的,国家、市场、社会与家庭是他们命运的主要塑造者:   第一,国家通过制度和政策来塑造他们的命运。国家不仅对有形的资源进行再分配,也在对无形的机会进行再分配。从上山下乡到恢复高考、从文革到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化改革、从统招统分到教育产业化,国家行为对人们命运的影响何其巨大。国家对机会的再分配不是以个体为单位,而是以群体或社会类属(social category)为单位,譬如阶级敌人、流动人口、高收入群体。国家的再分配必须避免制度性歧视,即对特定社会群体的不公正待遇。   第二,市场包括物质市场和地位市场,前者通过产权,后者通过社会流动渠道为我们的行为提供激励,从而影响人们的命运。唐世平指出,在地位市场中,个人为社会地位竞争。和物质市场中的情况相比,地位市场中的竞争是纵向的、零和的,而且地位性商品的供应是内在有限的。 简言之,人们通过物质市场获得财富,通过地位市场获得社会地位和外部承认。   第三,社会通过自由结社、社会运动、公共舆论、社会资本、关系网络来影响人们的命运。这对于一个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尤其重要,显而易见,劳工运动、民权运动、妇女运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工人、黑人、女性的地位和命运。   第四,家庭是阶级再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所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我们每个个体的人生轨迹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家庭出身的影响。   在一个健康的社会系统中,这四种力量应当是相对平衡的,在自由与平等、效率与公平、社会流动与阶级再生产之间找到一个均衡点,让社会成员各得其所,从而避免社会的过度僵化或无序。而在农民工身上,我们却看到这四种力量惊人的一致:从国家的角度看,他们是“非市民”,无法在城市获得权利资格和公共服务;从市场的角度看,他们被限制在次级劳动力市场,同工不同酬;从社会的角度看,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缺乏社会支持网;从家庭的角度看,他们的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都相对匮乏。这四种力量的叠加效应,使农民工面临比常人更大的重力加速度,重重地跌落在城市底层。   这种“市民—农民工”的新二元结构为沿海城市郊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了廉价劳动力,保证了产品的价格竞争力,给城市带来了可观的经济红利;但也给城市的社会治安、公共服务带来了巨大压力,劳资冲突、本地人—外地人的矛盾变得尖锐起来,地方政府面临治理困境。   近年来,外来人口开始主动地提出权利诉求,上访、罢工、群体性事件层出不穷,刑事案件也居高不下,这种自下而上的压力,加上中央政府越来越重视“和谐社会”与“民生”,地方政府对外来人口的态度趋于温和。   在不改变户籍制度的前提下,部分城市政府对外来人口的管理模式进行了渐进性的调整,使外来劳动者获得了部分的公民权。不过,到目前为止,地方政府对于外来人口的赋权仍以社会权利为主(譬如社会保险、外来工公寓、劳动就业培训、子女就学),而社会权利是一种消极权利,只能享用,不能用于争取新的权益;而外来人口已经不满足于获取消极权利,我们的研究发现,他们已经逐渐形成了对于积极权利的诉求(譬如政治参与、结社权、集体谈判权)。 而且,目前的管理模式仍然是以户籍制度为基础,将本地人口与外来人口分离开来治理,本地村民通过村民委员会来进行政治参与,外来人口通过“外来人员管理委员会”或“和谐促进会”进行参与,但这些组织仍然是地方政府对外来人口进行管理和控制的机构,而不是基层自治机构。   由于当代中国是一个发展型国家,政府对于经济发展的介入程度非常深,针对企业主的抗争最终会指向政府或需要政府介入(南海本田罢工、富士康事件都是如此),阶级政治和身份政治最终都会在公民权的问题上交汇。公民权通过自由创造机会,通过权利保障利益,通过福利缩小贫富差距,从而降低阶级冲突的显著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合劳资冲突、官民冲突,以及居民与移民的矛盾。   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而言,最稀缺的资源是权利;要真正改善他们的境遇,最有效的途径是赋权或者说培力(empowerment),因为他们不是弱者(the weak),而只是处于不利位置的弱势者(the disadvantaged)。向农民工赋权,首先是要赋予他们团结权和结社权,让他们拥有“结社力量”;结社力量的形成会强化农民工的“结构力量”,国家也要通过立法、行政监管等手段来平衡和调节劳资关系,避免劳动力的过度商品化,从制度层面保障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和生产过程中具有讨价还价的能力(bargaining power)。一言以蔽之,所谓的公民权政治,其最终的指向就是让农民工成为有尊严、有权利、有体面收入的“公民劳动者”。这应成为“流动的中国”的理想图景。   (《文化纵横》2012年第1期,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原文见 http://www.qstheory.cn/sh/shjs/201203/t20120326_147732.htm
个人分类: 社会|89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韩长赋: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合是个重大问题
whyhoo 2012-3-16 12:34
新生代农民工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应当作为一个专题来研究,考察他们的主要特征、社会关系状况,分析他们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研究探索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对策措施,引导这个群体健康发展,逐步融入城市、融入社会。这不仅对农民工问题的研究和政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推进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具有特别意义。   新生代农民工一般是指20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农民工。他们是伴随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个庞大社会群体,是伴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快速转型而成长起来的一个庞大社会群体,是基本脱离农村而又没有真正融入城市、尚处于社会结构中第三元状态的一个庞大社会群体。新生代农民工是现代化建设的一支生力军,因其数量庞大和身份独特而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全局和国家未来发展。他们的劳动技能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他们能否顺利融入城镇直接影响着和谐 社会建设 ,他们的社会态度及行为选择直接影响着我们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因而,需要从治国理政和长远发展的高度,密切关注这一特殊群体,需要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角度,分析研究他们的特点和走向,需要用改革、发展的眼光和办法,帮助解决他们在融入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引导这一群体在实现环境、身份、观念转变中健康成长、顺利发展。 年轻的群体:    新生代农民工的主要特征   新生代农民工户籍在农村,而就业、生活在城镇。2011年全国外出进城农民工达15863万人,其中新生代农民工估计超过1亿人,新生代农民工正在成为农民工大军的主体力量。从出生成长环境看,新生代农民工大体由四部分组成:一是传统农村家庭子女,他们出生在农村,父母均在家从事农业生产,本人从学校毕业后进入城市就业,这是新生代农民工中的多数;二是农村留守家庭子女,父母双方或一方长年外出打工,把他们留在农村生活、读书,毕业之后像父母一样外出打工;三是务工流动人口子女,随外出打工的父母在城市生活,但由于父母就业、生活不稳定,他们是在流动状态下长大的;四是务工定居人口子女,父母打工有相对固定的工作和住所,他们在城市出生、读书,毕业后在城市像父母一样就业。   “新生代农民工”不仅仅是一个出生年代、年龄的概念,更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基于生长背景环境的变化,他们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有着明显的不同。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背景考察:第一,新生代农民工是在我国总体进入小康、农村摆脱贫困的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他们从小生活在温饱的环境中,没有挨过饿。他们进城打工不是为了求得温饱,而是为了自身更好的发展、自我价值的实现,不仅追求更高的物质生活,而且追求更好的精神生活。第二,新生代农民工是在我国教育快速发展、农村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他们大多都读完了初中,有些还上过高中,受教育程度明显高于父辈,他们外出打工对就业有更高的预期,更加看重发展前景、社会地位和人身权利。第三,新生代农民工是在信息通讯高度发达、社会高度开放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他们从小就与电视和手机相伴,比较了解城市和外部世界,他们的价值观念已经和乡村文化有了较大差异,外出打工更多地是基于对城市生活的一种向往。第四,新生代农民工是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成长起来的。他们比起父辈来就业机会更多,选择余地更大,因而离农倾向也更强,进城定居的愿望更加强烈。   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具有四个显著特征:一是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数从来没有种过地,对土地没有父辈那样的感情,对农村没有父辈那样的依恋,他们既然来到城里,就不想再回到农村。深圳市总工会2010年的调查显示,仅有1%的新生代农民工愿意回乡务农。二是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数受教育程度较高,获取外部信息的方式更现代化,对城市生活更加向往和认同。据农业部农研中心调查,2010年新生代农民工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2年,比上一代农民工高1.6年,其中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重近30%,显著高于上代农民工。三是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数是为了寻求更好发展机会而外出务工,职业期望值较高,而工作忍耐力和吃苦精神远不及父辈。据农研中心调查,有57.1%的新生代农民工两年内至少更换过一次工作,而其中77%的人表示换工作的原因是收入太低和没有发展前途。四是新生代农民工比之父辈心理平衡度较差,对现有生活状况和公平、平等状况不满足,维权意识更为强烈。据农研中心调查,有53.9%的新生代农民工表示,自己在工作中遇到过权益受侵害的情况,与用工单位领导直接协商解决是他们最常用的维权手段,协商无果后有的会愤而离职,也有少数人会采取极端手段维权。总的看,新生代农民工是一个年轻的群体,是一个充满活力、成长性和可塑性强的群体,是特殊历史阶段的产物。全社会如何对待、引导新生代农民工,如何发挥其作用,将直接影响这一特殊群体的发展走向。 再社会化过程: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关系考察   新生代农民工从农村来到城市,并准备扎根城市,面临着一次全新的再社会化过程。他们需要转变自身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需要与政府、企业、社区打交道,建立良性互动的社会关系,以适应环境变化。    新生代农民工与输出地的关系。 新生代农民工与家乡渐行渐远,脱离了乡风民俗的监督和基层组织的管理,农村对其影响力日益弱化,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陌生环境,已经处于典型的社会学意义上的“匿名状态”。而一个社会群体失去了他的社会背景和行为标准,又没有融入到新的社会环境,很容易产生失范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输入地的管理服务跟不上,极易造成新的社会问题。因此,城市社会需要尽快填补这项空白。    新生代农民工与中小企业的关系。 由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结构特点,中小企业往往是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的第一个雇主,也是最大雇主群体。我国的中小企业也是一个新生的社会经济组织,在发展中也面临着诸多困难。两个新生的、又都是比较困难的群体相伴相生,非常容易产生利益上和观念上的冲突。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尽管企业在劳资关系中仍居于强势,但新生代农民工的地位也在悄然上升。作为企业的员工,新生代农民工不仅渴望更高的工资收入,也希望得到更多的人格尊重和人文关怀。在这一背景下,一味地依靠劳动力低成本来谋求企业收益最大化的传统经营方式,只会滋生不满甚至造成矛盾。促进新生代农民工与企业的相互认同与融合,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方面。    新生代农民工与输入地社区的关系。 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愿意融入当地的社会生活,愿意与城市居民平等相待、和谐共处,也愿意为居住地社区的公共事业做出贡献。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农民工融入当地的程度并不高,主要表现在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存在着排斥农民工的现象。从社会公平的角度看,农民与市民都是平等的公民。因农民工进城所引发的种种矛盾和现实问题,不应归咎于进城农民;城市居民的生活空间受到挤压,应通过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公共服务来加以解决。因此,我们既要通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和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解决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还要注重消除长期以来形成的农民工与市民心理上的隔膜。    新生代农民工与输入地基层政府的关系。 作为公民,农民工需要接受当地政府部门的 社会管理 ,也迫切希望能够平等享受当地政府部门提供的公共服务。如找到工作、拿到工资、得到就业培训,他们的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够为他们主持公道,子女上幼儿园、上学能够和城里的孩子一样,能够参加医疗、养老、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而一些新生代农民工反映,在寻求政府部门帮助时仍面临一些困难。这反映出一些基层政府部门对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还缺乏足够的认识,还没有做好相应准备,现有管理与服务跟不上农民工的输入规模与现实需求。主要表现在:一些城市政府部门与农民工的沟通渠道不顺畅;一些城市发展规划与农民工的输入规模不相适应;一些体制和政策需要做出相应调整。   总体来看,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不断壮大,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社会结构变迁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农民工的再社会化过程中,社会关系的调适与构建将贯穿始终。 矛盾与纠结:    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突出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边缘性特征明显的社会群体,作为传统二元社会结构中衍生出的“第三元”,在再社会化、在融入城市社会过程中,面临许多实际问题与困境。这些问题处理得怎样,不仅关系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自身发展,而且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第一,稳定就业面临困难,“频繁跳槽、漂泊不定”现象比较普遍,不利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据统计测算,2010年新生代农民工中只有20%在城市稳定就业,近80%处于不稳定状态。没有稳定的就业,就难以有自身的成长积累,难以有产业工人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难以有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构建。提高农民工就业稳定性,从当前看是一个产业发展问题,从长远看是一个社会和谐问题。如果总有一部分人处于无业和游荡状态,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成为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第二,权益维护面临困难,“渠道不畅、群体性失语”现象比较明显,容易诱发法外维权 。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成为新生代农民工反映最突出的问题之一。目前来看,新生代农民工在维护自身权益时,首选仍是基层政府和相关组织。而城市对农民工的权益保护机制还不完善,应加快构建新生代农民工权益维护机制,畅通权益诉求渠道,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一旦新生代农民工采用现行政治法律体制以外的手段来维权,或者被非法组织所利用,可能成为不稳定的因素。    第三,精神文化生活面临困难,“婚恋不顺、文化生活匮乏”现象比较严重,不利于形成积极乐观的文化心态 。新生代农民工正处于谈婚论嫁的年龄阶段,婚恋是他们面临的现实问题。据农研中心调查,70%多的新生代农民工没有结婚,这与80%已成家的传统农民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新生代农民工对交友、恋爱、结婚有着十分强烈的渴求。但由于上班时间长、接触面较窄、工资收入低、就业行业农民工男女比例失调,他们中很多人面临“想交友没时间、想恋爱没人选、想倾诉没对象”的困境。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如果新生代农民工婚恋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家庭这个细胞缺失,将不利于这个群体走向稳定,从而也不利于社会安定。新生代农民工对人文关怀的需求也十分迫切。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后与亲人朋友相隔甚远,缺乏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容易心理失衡、情感孤独,一旦有事就有可能出现情绪失控,产生极端行为。新生代农民工对文化生活的需求非常强烈,他们是网吧主要消费群体之一,上网和看电视是他们的主要业余活动。他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更多地受到网络的影响。总的看,新生代农民工在情感上常常是孤独的,在精神文化生活上是相对贫乏的。如果不能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更多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他们将很难融入主流文化价值轨道。 第四,发展上升面临困难,“前途迷茫、焦虑无奈”情绪比较突出,技能培训和职业发展指导明显不足 。新生代农民工怀揣梦想进城,渴望变成真正的城里人,期待在上大学之外找到另外一条通往成功之路,他们是追求上进的。这是他们身上的可贵之处,是引导他们成为社会建设性力量的主流因素。这些年,农民工技术明星、农民工人大代表、农民工娱乐明星等,受到新生代农民工的追捧,也受到社会广泛认同。但总体而言,农民工的发展上升问题、他们的明天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突出表现在职业培养、继续教育严重不足,身份及地位上升通道并不通畅。如果新生代农民工不能获得有效的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他们的职业梦想将难以实现,而且会影响整个产业工人队伍的素质。如果这个年轻的群体缺乏正常的上升通道,不能保持一种好的发展预期,将会直接影响他们的社会认同,难以使他们保持一种积极的社会心态。    第五,社会归属面临困难,“拔根农村”比较彻底、“扎根城市”力不从心,群体身份认同开始出现 。新生代农民工回不到农村,融不进城市,城乡两不靠。如果这一问题长时间得不到解决,在城市主流社会找不到认同、肯定和保护,新生代农民工就可能转向自己群体内获取认可和保护,各种自发团体、自组织就可能发育起来。现在一些城市已经形成了同一个县或地方来的人生活居住在一起、集中在同一个行业的现象,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老乡团伙占据一方的现象。长此以往,一个城市就有可能形成主流社会与边缘社会并存的双重结构,出现社会阶层之间互不认同难题和价值观差异,从而带来隔离和矛盾,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在新生代农民工社会归属和身份认同问题上,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虚拟社会对他们的影响。在网络上,新生代农民工的意愿可以得到充分表达,容易获得同气相求、同声共振,农民工在现实社会中很少发言、在网上却热衷“跟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网络环境是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最彻底、社会认同感最强、也是最容易实现的一个虚拟空间。在政府、社区、乡村乃至企业对他们的影响和引导缺失的情况下,网络对他们的影响就更加直接和明显,网络文化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影响值得高度关注。   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诸多问题,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和深入思考。妥善解决好这些问题,使这个庞大的青年群体实现稳定就业并能够向上流动,从而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更好地融入我们的主流社会和主流文化,对于整个国家的发展建设、和谐稳定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接纳与融合:    新生代农民工城镇化的路径   客观讲,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大量进城农村人口融入城市,都会经历一个过程,世界各国都是如此。但是,中国的农民进城打工进而转化为市民,与一些发达国家的移民问题,无论在数量对比还是相互依存程度上都不可同日而语,其艰巨程度和历史意义也不可同日而语。我们所要争取的是,尽量缩短并顺利完成这一过程。   综合考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新生代农民工实际,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要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出发,深入贯彻落实 科学发展 观,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城乡统筹、远近兼顾,完善管理、强化服务,积极接纳、促进融合的方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一群体,以宽容的胸怀和积极的态度接纳他们。既要立足当前,从经济上帮助他们解决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如就业、技能培训、社会保障、子女上学、住房等;从政治上帮助他们解决合法权益保障、民主权利履行、入党入团等问题;从文化上帮助他们解决继续教育、文化生活、城市生活习惯养成等问题;从社会上帮助他们解决社会身份认同、社会责任培养等问题,又要着眼长远,推进城乡联动改革,加强顶层设计,实行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促进新生代农民工有序融入城镇,从根本上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具体而言以下五个方面是重要的:    一是大力扶持劳动密集型二、三产业和中小企业发展,广泛开辟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创业渠道 。中小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是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创业的主渠道。从一定意义上讲,扶持中小企业就是扶持新生代农民工。应加大对中小企业政策扶持力度,出台面向中小企业的财政、税收、金融、用地等扶持措施,尤其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自谋职业、开自己的店、办自己的厂,是众多新生代农民工的理想,是有一定经验和财富积累的农民工的打算。应制定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鼓励引导新生代农民工自谋职业、返乡创业、兴办工商服务小企业。    二是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着力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创业技能和整体素质 。目前有关政府部门和社会机构利用国家的培训补贴政策,为农民工提供了多种形式的培训,但还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要坚持职业教育与在岗培训并重,发挥职业学校和用工单位的主导作用,合理划分政府、企业、学校的职责。职业学校主要负责农村初高中生毕业后的职业教育,使未考取大学的农村初高中生,都能免费接受一次系统的职业技能教育,增加其进入劳动力市场后获得稳定工作的技能。用工企业主要负责新生代农民工的岗位培训,要按国家规定提取并使用职工培训费,对企业用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开支可在税前列支,调动企业开展培训的积极性,使已经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新生代农民工能够接受初中级职业技能培训。政府部门要增加公共经费,加强督促检查,强化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职业技能鉴定,对考核合格者发放职业能力证书,并作为大城市落户的优先条件,调动新生代农民工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 三是推进城乡联动改革,切实保障新生代农民工的各项基本权益 。新生代农民工地跨城乡,既要保障其在农村的合法权益,也应保障其在城市享受平等的权益。在农村关键是保障新生代农民工的土地权益。要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流转土地,农民工落户城镇是否放弃宅基地、林地、承包地,应当尊重他们的意愿。在城市关键是保障新生代农民工的公共服务和民主政治权利。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险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应覆盖农民工,改善新生代农民工住房、子女教育等公共服务,将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农民工逐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探索允许农民工子女在父母务工地参加中考、高考的办法。建立农民工权益救济机制,免费开展针对农民工的法律援助。建立优秀新生代农民工评劳模、选举人大代表、入党入团方面的工作机制,积极接纳合乎条件的农民工加入共产党、共青团和工会组织,保障他们实现基本政治权益。    四是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生活,统筹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人文关怀 。鼓励用工企业或农民工集中居住社区开展符合新生代农民工特点的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活跃其业余文化生活,满足其基本情感需求。社区文化站和综合服务中心开展活动和服务,要包含农民工,促进农民工从情感和生活上融入社区、融入城市。城市免费向市民开放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对新生代农民工一视同仁,保障农民工平等使用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博物馆、体育馆等公益性文化设施,鼓励文化经营单位和文艺工作者为农民工提供免费或优惠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鼓励工青妇组织对其开展心理咨询服务。针对新生代农民工上网比例较高的特点,重视发挥网络媒体的正面引导作用。    五是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积极畅通新生代农民工成才、上升的通道 。应多出台以实际居住地为依据的社会管理、社会福利政策,不再出台与户籍挂钩的社会福利政策,从制度上淡化身份差别和身份意识。要建立新生代农民工的上升通道,使新生代农民工通过自身努力和不断奋斗,能真正在城市安居乐业,逐步融入城市生活。研究放宽新生代农民工进城落户的相关政策,大城市可探索类似“积分制”的落户办法,优先将农民工中的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高级技工、技师及其他有突出贡献者,准予落户。加快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小城镇特别是县城落户条件的政策,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提高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产业和人口聚集能力,为他们能稳定地留下来创造条件,使其工作融入企业、子女融入学校、家庭融入社区,与城镇共生共荣,与居民融洽相处,在城镇中愉快工作、稳定生活、健康发展。 原文见 http://theory.gmw.cn/2012-03/16/content_3782658.htm
个人分类: 社会|997 次阅读|0 个评论
为农民工织造社区生活“安全网”
birdlike 2012-3-12 14:37
  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是一个动态的适应过程。这一过程起始于农民进城,它以经济能力为基础,以社会适应为行为表现,以身份认同和社区归属为终点。在这一过程中,农民工社会适应的主要场所是社区,其社会交往范围、社会支持网络和社区参与程度等,是城市融入的主要客观指标;其最终的心理认同和归属,一方面涉及身份认同,即在多大程度上认为自己属于城市居民,另一方面则涉及社区归属,即在多大程度上认为自己属于社区成员。因此,促进农民工的城市融入,不仅需要考虑宏观层面的国家制度,也需要从社区层面出发,构建一个包含开放式理念、一元化体制和积极互动的基础性社区融入机制。    开放社区治理理念   人口流动和城市化发展改变了城市的基本社会结构,带来传统城市社区的巨大变革,社区成员已经涵盖两大身份截然不同的群体。对于新进入的农民工群体,是排斥还是融合?事实上,城市社区并没有选择的余地,农民工已经成为城市社会的重要主体之一,为城市运行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城市社区治理必须顺应城市化的发展趋势,以开放性的姿态迎接农民工群体的到来。以往单纯强调治安管理的治理思路,已经不符合城市化发展的时代潮流。社区需要破除传统的封闭体系,以包容性的姿态将农民工纳入自身体系,视之为社区建设的主体和社区服务的对象。   目前在一些省市的城市社区,已经出现这种积极态度,社区将生活、工作于该地的农民工称之为“新居民”。尽管这一称呼尚未具有多少实质性的意义,但是至少表达了城市社区已经出现这种开放式的治理理念。当然,称呼的改变只是一个开始,在农民工转向“新居民”的过程中,既存在体制性的排斥因素,也会出现社区居民与农民工之间的利益碰撞与情感距离,他们的相互适应和认同,必定是一个在冲突基础上增进互信的长期磨合过程。    建立一元化社区治理体制   基于开放式社区治理理念,促进农民工的社区融入,必须变革社区服务上的资源分割和内外有别的传统模式,逐步建立不分居民身份的一元化社区治理体制,公平合理地配置社区资源和服务。   首先,将农民工纳入社区体系意味着社区治理工作的难度和复杂性大大提高,这涉及一个社区建设的传统话题即社区自治问题。经过十多年的社区建设运动,目前社区居委会的自治性有所提高,但仍然具有较强的行政性特征。城市社区不仅在经费和资源上依赖于基层政府,而且具体事项基本也由基层政府指派和安排。因此,要将农民工的社区融入以及两类成员之间的关系建构和利益协调作为社区治理的重要任务,就必须使社区从繁杂的行政事务中摆脱出来,赋予社区自我治理的能动特征,保证有限的社区工作者能够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社区服务的扩展方面。   其次,逐步实现两类社区成员在社区资源和服务方面的共享和均衡。政府对于社区建设的资金投入,应当以社区实际管理和服务的人口为标准。在当前城市社区治理的各项活动和事务中,政府拨付的经费多是按照户籍人口进行分配,这使居委会的很多工作难以将农民工囊括在内。社区服务需要直面农民工在城市社区所面对的具体困难,积极调动社区资源,在住房保障、就业支持、公共服务和困难帮扶等方面,为农民工织造一张社区生活的“安全网”。   最后,建立各种社区组织的力量和资源整合机制。所谓社区治理,本质上就是强调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多主体参与。社区工作在将农民工纳入社区体系后,仅靠社区居委会独立承担,是不现实的,有必要借助相关社区组织的力量,寻求对社区资源的有效补充。目前北京等省市一些社会工作事务所,就是社区治理领域一支可资利用的重要力量,有些机构已经在促进农民工的社区融入方面进行了大量实践。在力量整合的过程中,特别需要关注的是一些农民工的自生组织。它们与农民工具有天然的亲密性,联系最为密切,是农民工城市生活中的重要支持系统。如果社区治理和服务工作能与农民工的自生组织取得关联,必然会极大地推动农民工与社区的联系,促进农民工群体在城市社会中的交往与融入。    推动社区成员间的互动   对于农民工来说,城市生活不仅具有空间上的边界,同时也具有关系网络上的边界。农民工的生活世界要融入城市社区,关键是看农民工的社会关系触角能否有效突破“内卷化”的封闭体系,在社会交往和社区参与等方面深入卷入社区生活。   很多研究证明,目前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之间的各种社会交往,多数发生在情感投入较少、信任感不强的领域,无论是从交往范围还是从交往深度来说,都具有明显的局限性。从双方交往的主动性来看,农民工的交往意愿稍强,而城市居民的交往意愿较弱,群体间的陌生感和距离感也很显著。同时,从社区参与角度看,农民工的参与度明显不足。这种参与的有限性,有着更复杂的社会因素。一方面是因为农民工群体处于底层社会地位,其职业特征、经济收入、文化程度等因素限制了其参与社区生活的可能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则是受制于社区管理上的体制性因素,城市社区基本没有将农民工纳入服务体系。   因此,实现农民工的社区融入,城市社区应当积极创造各种条件和机会,促进两大社区群体相互了解、消除隔阂,促进农民工广泛参与社区活动。在一些城市社区,有些居委会策划组织包括农民工子女在内的社区儿童文艺汇演、亲子教育活动等,就在促进群体融合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不仅使城市儿童和流动儿童之间能够相互接触、嬉戏与合作,也使其父母站到同一个舞台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受社区治理体制的限制,此类活动并未形成制度化的长效机制。但是不能否认,积极的社区交往和互动,逐渐为群体之间的接触和交流打开了一扇窗,也为农民工的城市身份认同和社区归属奠定了基础。 (原文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3月12日第278期)
个人分类: 社会管理|2453 次阅读|0 个评论
话说农民工
热度 11 cutefay 2012-3-8 19:03
前几天,在地铁上,看到一群农民工背着一好大的蛇皮袋子的行李,快速地走着,看到这种情景,总是会觉得有些心酸。于是,不禁联想到了好多事情。 以前,我一直不理解为何在火车站的广场上总是有好多人把脏兮兮的被子铺在地上睡觉。当时我不理解是因为我当初认为这些农民工拿着被子,只是为了在换乘火车的间隙时间,能够休息得更好。因为有些人换乘火车的间隙时间比较长,需要过夜。而去旅馆过夜要花钱,他们舍不得花钱,所以才拿着被子打地铺。当时我又一想:为了换乘休息得更好就一直拿着这么沉的被子,太辛苦了。为何他们还要这么辛苦地拿着呢?后来,我一位朋友给我的解释让我明白了:很多人拿着被子并不是为了换乘时的休息,而是要去一个地方打工的话,需要把铺盖卷带到打工的地方,就只能背着。只是在换乘的时候,顺便可以利用一下而已。 我还想起以前有一次我在学校周围一个地方买烤串吃,有两个农民工看到烤串,过来询问多少钱一串,得知价格之后,他们犹豫了一下,就走开了。看得出来,他们也是很想吃的,但可能舍不得这钱,于是就走开了。我在研究生的时候还跟一些给我们校园打扫卫生的阿姨们聊过,他们每个月交不到100元的伙食费,管一天三顿饭,饭菜里几乎没有一点肉,还不怎么好吃。所以,我想过来问烤串的农民工,可能好久都没有吃过肉了。遇到这样的情况,我总是很想帮助他们,例如我买一些肉串送给他们,但又却怕自己的一点心意会被对方认为是施舍,或者是好心反而遭到对方的怀疑,也就不敢轻易去做些什么。
个人分类: 菲比寻常|3142 次阅读|21 个评论
[转载]农民工市民化的重大意义
whyhoo 2012-3-4 20:11
当前,促进农村人口市民化、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于中国调整经济增长格局、遏制城乡收入差距扩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有利于扩大消费。农村劳动力的“候鸟型”转移模式使农民工及其家属在城市没有归属感,不少人除维持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外,基本没有其他消费,消费模式单一,消费水平低下。2007 年,农民工平均消费倾向仅为35.91% ,比同期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低40 多个百分点;农民工恩格尔系数平均达56.7%,大部分收入被用作食品消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2010 )。如果农民工能在城镇定居落户,解除就业、养老、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的后顾之忧,那么,他们不仅更有消费意愿,而且消费模式也会逐渐向城镇居民靠拢,文化娱乐、交通通讯、社会交往等方面的消费需求将逐渐增加。因此,城镇化将成为未来一个时期中国内需增长最强劲的动力。   2. 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有利于拉动投资。城镇化有助于改善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拉动投资规模持续健康增长。从非生产性投资看,农民工进城落户后,将在子女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衍生出大量公共服务需求,带动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投资快速增长,同时,对城镇住房尤其廉租房的需求将显著增加。非生产性投资作用于社会事业,不仅可减少盲目上大项目造成的投资重复和浪费,而且有利于培育数量稳定、素质较高的产业工人,为工业化的长远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从生产性投资看,城镇化过程中发达地区和大城市的产业将逐渐向中小城市扩散和转移,带动中小城市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企业新建和扩建厂房等固定资产投资也将大幅增加。这类投资有利于减轻大城市的承载压力,推动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3. 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在城镇化过程中,人口和社会生产力不断由农村向城镇聚集,带动城镇社会分工不断深化,产业体系不断健全,创造出大量非农就业岗位。这将吸引劳动力从边际生产率很低的农业部门转移到非农部门,减少部门之间边际劳动生产率的差别,从而逐渐缩小乃至消除城乡收入差距。目前,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尚未破除,农民工不能与城镇职工平等享受劳动权益保护和公共服务,其工资增长和地位提升还面临制度性障碍。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依靠真正的城镇化,使农民工享有与城镇职工同等的工资待遇、劳动权益,并且有机会通过教育、培训、升迁等途径向社会上层流动,依靠职业、社会地位的改变带动收入增长。   4. 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有利于倒逼产业升级转型。长期以来,由于具有低劳动力成本的优势,沿海地区形成了对出口加工产业的路径依赖,缺乏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推动农民工市民化将适度提升劳动力成本,有助于打破这种发展惰性。一方面,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快速发展会创造大量就业岗位,逐渐改变劳动力买方市场格局,形成劳动力供求均衡甚至卖方市场格局,推动劳动力价格上升。另一方面,农民工转变为市民后,企业将承担部分城镇化成本。以社会保障为例,农民工落户城镇后,养老保险的企业缴费比例将由12% 上升到 20% ,企业的社保支出将大大增加。用工成本提高必然迫使企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向附加值较高的产业和生产环节转移。   5. 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有利于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农村劳动力不完全转移将使农业处于兼业化经营状态,对农业生产会产生消极影响。在中国部分地区,随着农户非农活动增多,农地利用呈现粗放经营的趋势,耕地利用水平不断降低。因此,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并建立完善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和承包经营权退出机制,耕地资源就可以向专业农户集中,从而改变农地经营细碎化的状况,提高农业的土地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农民向城镇集中还能避免村庄过度膨胀,有助于集约利用城镇公共基础设施,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6. 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有利于促进社会融合。随着新生代农民工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社会二元结构的问题已经不容忽视。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办公室(2011 )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新生代农民工总数为 8487 万人,占外出农民工总数的58.4%。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在外出动因、心理定位、身份认同、发展取向、职业选择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亦工亦农向全职非农转变,从城乡流动向融入城市转变,从谋求生存向追求平等转变。顺应这种新形势,只有加快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才能促进城市社会融合,避免在城市造成新的社会断裂。   目前,中国人均GDP 已经突破 4000 美元,按照世界各国发展规律,此时正处于矛盾集中爆发期,如果经济不能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社会问题不能得到妥善处理,中国就可能掉入“中等收入陷阱”。随着要素投入、全球化、人口红利所提供的长期增长动力不断衰减,寻找中国经济增长新动力的要求日益紧迫,应当把城镇化作为未来几十年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予以积极推进。   (本文节选自《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战略抉择和政策思路》,系农业部2010 年度重大调研课题“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的调研报告。课题主持人:张红宇;课题组成员:赵长保、江文胜、张海阳、李娜、李伟毅、李冠佑、杨洁梅、张红奎、张恒春。) 原文见 http://www.qstheory.cn/sh/cxfz/201202/t20120207_137350.htm
个人分类: 社会|1149 次阅读|0 个评论
俺是农民工
热度 10 qsqhopeiggcas 2012-3-4 17:33
“俺”与“我”的意思一样,但用“俺”说话听起来比较憨厚、亲切,在山东、河北等地常用。 今天在网上看到了一篇《俺是一个农民工》的文章,用“俺”最多,道出了一个农民工生活的酸甜苦辣和无奈。 现在,“两会”开张了,请代表们为农村、农民、农民工的社会福利与医疗保险等提些有用的提案吧,诸如那些“ 将法定结婚年龄降至 18 周岁 ”等扯淡的提案就别提了。 参考: 18 岁结婚,这个可以有? http://opinion.cn.yahoo.com/ypen/20120304/901035.html 以下引自: http://www.haha365.com/yqww/20061016070448.htm 俺是一个农民工 俺是一个农民工,现在在一个温暖、安全的地方给你诉说俺的一些事情;在这新年来临之际,俺有许多话,说给你听听。 一、俺的家乡 俺的家乡在中部某省的一座大山里,那是一个三省交界的小山村,就是那种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的好地方。这里山高林密,人多地少,属于那种交通基本靠腿,耕地基本靠牛,点灯基本靠油,夜生活基本靠 X ;治安基本靠狗,通讯基本靠吼,取暖基本靠抖,制冷基本靠风的地方。这个地方最大的好处就是安静,经常一天见不到一个人影,俺去看同村的表妹,也要走六个小时,翻二座大山,走一条深谷,可把俺的脚板练出来了!俺想去参加奥运会马拉松比赛,可是没有人带俺报名,兴许俺参加了,金牌就是俺中国人的了! 俺最讨厌别人说俺家乡不好!有人说俺家乡好不容易有座高山,还叫甁顶山。胡说咧!俺家乡高山多着咧,!要真是甁顶山更好咧!种地更方便!还说好不容易开个旅店,又叫猪马店!也是瞎说,俺那里连猪马店都没有一家,最高级的旅馆就是大自然!不要钱,空气还好! 俺的家乡一二三产业很发达,主要有四大产业:重工业是砸石头,轻工业是弹棉花,旅游业是耍猴,高科技产业是仿真。你看看,谁说俺家乡不好? 俺的家乡千好万好,可就是一个字不好:穷!很多年轻人娶不起媳妇,只好出来打工了。俺在俺们村学习最好,上到了初中毕业,已经是俺村学历最高的人了!俺毕业那天,爹说,娃呀,俺老了,实在供不起你了,你出去打工挣媳妇吧!俺就来到这座城市。 二、俺的工作 俺的工作是给城里人盖楼房,俺当了五年小工,现在已经是大工了。俺盖的楼房遍地都是;有人说,俺们是给他人做嫁衣,房子盖了千千万,自己没有一片瓦!说错了!俺们亲手盖的房子,最早的住户就是俺们了!那些没完工、没装修的楼房,那个不是俺们先住的!俺们是年年住新房啊! 俺对俺的工作很满意!老板们虽然对俺们很严格,可俺知道他那是对俺们好啊!俺们每天工作十六个小时,那是为了锻炼俺们的毅力啊!俺们夏天顶着四十度的高温干活,那是为了培养俺们的紫外线辐射能力啊!俺们每天睡六个小时,那是为了训练俺们的耐力啊!俺们天天吃白菜萝卜汤,那是因为这些菜污染少,营养还丰富啊!俺们经常饿肚子,那是为了让俺们减肥啊! 俺最理解老板了!俺知道,老板不每月给俺们发工资,那是怕俺们大手大脚乱花钱;老板到了年底还不给俺们发工资,那是为了给俺们保管好,替俺们存着,免得过年一高兴花完了!老板过年也不让俺们回家,那是为了给俺们省钱啊!你想想,一到过节,火车票就要提价,俺们民工就要挨宰!俺可不愿去当案板上的肉,让铁老大随便宰!所以说还是俺们老板英明啊! 三、俺想不通 俺啥都能理解,就是有几点想不通:一是为什么俺的工作那么苦,工资还那么低?俺每天劳动十六个小时,一年纯收入也不过 3000 块,还常常被克扣!听说人家山西一个县委书记,八个月收入 500 万呢!听说哈尔滨有家医院,治一个病人就收了 550 万,比俺全村人一辈子的收入还高! 二是俺农民工的地位为什么那么低?俺农民不是排在工人老大哥之后位居老二吗?为什么加了个工字之后就成了老末了?俺们见人低三分,,天天遭白眼,却没有地方诉说! 俺想不通,为什么工人有工会,商人有商会,知识分子有这个那个学会,个体户有协会,消费者有个消协,妇女有妇女联合会,青年有青联,学生有学生会,俺们农民工为啥就什么会都没有?就是没人管的,没娘养的孩子? 三是为什么各种社会福利和保障没有俺们的份?城里的工人下岗了可以领取再就业补助,市民贫困了可以领最低生活保障金,生病了可以享受医疗保险,生孩子可以给生育保险金……俺们就是铁人?俺们就不需要补助和保险?谁让俺们爹娘生错了地方! 四、俺要女人 俺已经成年了,俺还没有女人。俺想不通,为什么俺一个老婆也娶不起,而老板却有一个老婆,八个二奶?为什么俺二十五岁了还找不到女人,老板五十二岁了却月月换新女人?为什么俺每天辛辛苦苦干一年,挣的钱还不够老板的二奶买一件衣服?为什么俺每天这么苦这么累,吃的还不如老板家那条哈巴狗?为什么天天苦干十六个小时的俺,还吃不饱,穿不暖,没有房子住,而老板们天天养二奶,泡靓妞,嫖女人,逛夜总会,找小姐,却日进斗金、腰缠万贯? 其实俺原来已经有个相好的,就是俺的远房表妹小芳,今年十八岁,她长得可俊呢!村里人都叫她赛西施。俺可是把五年打工的钱给她哥哥作财礼,娶了媳妇,才和她订了亲,俺心里那个甜蜜啊! 五、俺要杀人! 千不该、万不该!俺不该让小芳来这座大城市!俺本来不让她来,可是老板迟迟不给俺结算工钱,俺回不了家。俺相好的想俺,就背着爹娘,卖了家里仅有的一头猪作盘缠,来这城里看俺。来了也不要紧,俺就不该让她抛头露面。可俺没有地方让她住,就去求包工头,让她到工地做饭,混个吃住;没想到包工头看到俺对象,眼睛都直了,天天到厨房去骚扰她;俺一怒之下,就报告了公司大老板郎怀仁,大老板非常仁义,当即把那个小包工头臭骂一顿,将小芳带到公司总部去了,说要给小芳安排一个工作和住处,俺感激地真想磕头!后来小芳就当了郎老板的勤务员,每天端茶送水,工作轻松,待遇又好!俺见了郎老板恨不得叫他声爹! 这样的好日子过了一个月,俺慢慢就发现小芳对俺不太亲热了;又过了一两个月,她就不见咧!问郎老板,郎老板说她辞职回老家了。俺就满城找,还是没有找到。后来俺跟踪郎老板,到了郊区一栋别墅,才发现小芳住在那里,打扮得花枝招展,她已经做了郎老板的第十房二奶,还给他怀了孩子!俺当场晕倒!醒来后,俺想进到别墅去,被门卫暴打一顿,俺头破血流,抱头鼠窜。 休息了几天,俺好了,俺咽不下这口气!俺就偷偷买了一把菜刀,一包剧毒老鼠药,偷偷藏在工地上,悄悄等待机会。 这一天终于来了,上头来检查安全生产,大老板陪着一帮官老爷们来工地,在工地左转右晃。俺瞅准机会,揣了菜刀和老鼠药,从工棚里冲出来,对着郎老板就是一刀;没想到那郎老板肥头大耳,肉厚皮硬,一刀下去,俺的菜刀折成了两半,原来这是俺老家生产的假冒伪劣产品,还没有郎老板的脸皮厉害!俺大吃一惊,撒腿就跑,边跑边拿出老鼠药大口吞下!不一会儿,俺就头晕目眩,倒地而亡了! 俺怎么了? 醒来的时候,俺就在拘留所了,戴着手铐脚镣,俺大哭一声,假冒伪劣害死人啊!原来那包老鼠药是俺家乡生产的假药!看守却说,假药救了俺的命,应该感谢家乡造假者的深情厚谊啊! 俺现在在拘留所里,有吃有穿,有警察保护,俺别无所求了;可俺想不通,俺就再也没有一个女人了吗?俺想要娶个老婆错了吗?俺到底怎么了? 俺要女人!
个人分类: 建言献策|3801 次阅读|23 个评论
中国的脊梁?
热度 3 ngjason 2012-3-3 19:13
如果有一天,中国要面临亡国之危时?试想一下哪些人愿意成为救国于危难之中的脊梁?是精英阶层、利益集团、裸官、明星大腕、官二代、富二代?还是普通的中产阶级、大山里的军工和二炮、底层的农民工、“冲动”的愤青? 有哪些业态能救危呢?是金融、房地产等虚拟经济,还是电子、机械、农业等实体经济呢? 和平时,人类会趋利避害,但利害利害,“利”和“害”是一体两面,相辅相成,凡事过犹不及。 总览中国2000年文明史,每每国家遇难时,哪些人成为了国之脊梁?如今的中国,谁是我们的脊梁,他们活的有尊严吗?他们有自己的生活吗?还是在为生存拼搏? 爱国是美德,但国爱是不是也是国之责任和义务。欲取之,必先予之。只是主客体不同而已。 原本坚实的脊梁,如不不加以精心的呵护,日晒风吹,也会成为不雕朽木。
3039 次阅读|11 个评论
[转载]加强农民工市民化制度创新的协调
whyhoo 2012-2-29 21:44
促进农民工市民化,对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2006年《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颁布以来,各级政府对农民工市民化问题高度重视,相关制度创新明显加快。但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等因素导致一些制度协调性不够,影响了农民工市民化制度创新的成效。   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的制度协调性不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户籍制度与附着其上的就业和社会福利制度的不协调。实践表明,统一城乡户籍制度相对容易,但统一城乡就业和社会福利制度较难。二是社会保障制度与土地制度、就业制度的不协调。随着来自土地的收入占农村家庭收入比重下降,以及“铁饭碗”和“大锅饭”就业制度的打破,土地制度和就业制度的社会保障功能呈现下降趋势,而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仍不完善,这就造成了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社会保障不足与土地和就业保障功能下降的矛盾。   造成上述制度不协调的原因主要在于:首先,制度创新目标选择差异。在城乡二元结构下,不同的制度安排体现了不同的利益关系,对各个主体来说具有很大差异。这些差异的存在使相关制度创新的目标选择难免产生不协调。其次,制度创新进程快慢的差异。这主要是由于制度创新采取了渐进推进的方式;不同制度涉及的利益主体不同,利益关系的复杂程度和矛盾大小不同,因而利益协调的难度和博弈结果存在差异。第三,制度创新阶段性重点定位的差异。在农民工非农化阶段,制度创新在户籍制度创新和消除行政门槛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但在农民工市民化阶段,很多地方的制度创新重点仍然放在户籍制度方面,而对其他关键性制度创新重视不够。第四,制度创新的地区差异。各地在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压力、市民化社会成本的承担能力等方面差异较大,导致了不同地区的制度差异。   推进制度创新,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需要加强制度协调。具体来说,应在以下方面努力。   制度创新目标选择的协调。建立利益冲突协调机制,包括利益表达机制、协商机制、获取机制和补偿机制等,缩小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差别;进一步发挥政府作为全局利益代表者、协调者的作用,统筹兼顾各方利益;发展壮大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增加农民和农民工的话语权。   制度创新进程快慢的协调。缩短制度创新的过程,需要政府发挥组织和引导作用,如加强利益引导,积极推动新的制度创新方案的提出、评估、选择和实施,并推动各个过程的转换和衔接。   制度创新阶段性重点定位的协调。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农民工市民化所面临的主要制度障碍、相关制度涉及利益关系的复杂程度等因素,明确不同阶段的制度创新重点;处理好重点制度创新与其他制度创新的关系,促进各项制度创新整体设计、协调推进、相互配套、相得益彰;根据社会经济状况特别是劳动力转移的变化,加强阶段性重点制度创新的转换和衔接。   地区差异的协调。加强对地区利益差异的协调。通过整体性设计,尽量从制度上协调各地的利益诉求,促进利益的基本平衡;加强统一规划、指导和监督;加快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原文见 http://www.qstheory.cn/sh/cxfz/201202/t20120229_141852.htm
个人分类: 社会|888 次阅读|0 个评论
技术型农民工应成为中产阶层后备军
热度 2 birdlike 2012-2-28 09:51
春节过后,在企业用工的高潮阶段,又一次出现“用工荒”的现象。在用工紧张的背后,是不是劳动力真的出现短缺尚有争论,但不可否认,农民工的选择变得更多、流动变得更快,不再被动地接受工作,而是以“用脚投票”的方式表达对工作的诉求。   最近,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发布了一份报告,称农民工的就业存在“短工化”趋势,同样传达出流动的、不稳定的农民工就业生态。不稳定的原因,主要是在用工单位的提升有限,对公司条件不满意。事实上,农民工特别希望获得稳定的工作,在笔者的一项调查中,“工作不稳定”是农民工在城市社会遭遇的三大主要困难之一(前两项为“工资收入低”和“城市物价太高”),选择人数超过40%。因为没有稳定的工作,就不会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更谈不上职业资源的积累。因此,从社会分层的角度来看,“用工荒”和“短工化”问题的结构性因素,是农民工难以融入城市,很难通过职业资源实现阶层的向上流动。工作所得不能与农民工生存和发展的需求相匹配,不能为农民工的阶层变化提供经济、声望等方面的资本积累,导致农民工对眼前的工作产生疑虑和不满,在频繁的变动中寻找一种改变命运的希望。   关于我国目前的社会阶层结构,不管是人们常说的“金字塔形”还是清华大学李强教授提出的“倒丁字形”结构,都揭示了一个下层比例过大的社会现实。这种社会结构是不稳定的,底层中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很容易形成大范围的共鸣或共振,从而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造成较大冲击。   一般而言,中产阶层被看作是社会的“稳定器”,发达国家的比例在70%左右。因此,我国政府也在规划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中,不失时机地提出了要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战略目标。   那么,中产阶层从何而来?在我国的底层群体中,主要构成部分是超过6.7亿的农民,其中包括2.4亿以上的农民工。要扩大中产阶层,就意味着必须使这个庞大的中下层群体中的大部分人,能够获得阶层地位的上升。   在农民工群体中,最有可能率先融入城市、实现市民化、进而成为中产阶层的,是拥有技能的技术工人,以及年轻的新生代农民工。技术工人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这在很多国家都是获得良好工作、进入中产阶层的重要标准;新生代农民工则在年龄、教育和观念等方面拥有更多城市性的特质,更容易接受和融入城市生活。   但现状是,以上优势都没有为农民工带来经济社会地位的上升。基于调查数据,李强教授曾撰文专门讨论了农民工“有技术无地位”问题,认为政府为一般劳动者所设立的技术分层证书制度,对农民工的收入影响是低效或无效的。笔者利用该项数据,在分析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和城市生活幸福感的过程中,也发现是否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对这两个问题都不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影响。尽管农民工内部存在各种分化和分层的现象,但是这一个群体整体上仍然具有较高的同质性。甚至对于技术工人和新生代农民工来说,在城市中生活和工作中会产生更高的相对剥夺感。   为什么技术和职业资格变得无效?决定阶层位置的因素很多,包括通常所说的权力、经济和声望(由职业决定),大体上属于个体所能拥有的资源。但在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背景下,农民工却尴尬地处于不对等的双重分层体系当中,一种是社会结构的分层,另一种则是基于个体资源的分层,其中主要是技术等级上的分层。   第一种分层属于外部的结构因素,以户籍制度为基础,包括了二元的劳动用工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教育制度等。在这一分层当中,农民工处于显著的弱势,劳务派遣、同工不同酬、不同的劳动和保障标准,都将农民工界定为区别于正式工的阶层。如目前国有企业大量使用劳务派遣工人,在某些地区的某些行业中甚至达到总工人数40%以上,成为规避劳动用工成本的一种手段。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就业于传统“白领”行业的技术工人和新生代农民工,按照去年全国总工会的一项调查,在已建工会的企业当中,劳务派遣工中技术工、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者的比例达到50%左右。但是,他们与正式工处于不同的工资和福利体系当中,其劳动合同存在严重的短期化问题,2年期限以下的比例高达70%左右,并且约定内容相当不规范。   第二种分层是农民工可能通过教育、技术等条件实现等级变化的体系。但是第一种分层体系的影响太大,它对农民工的整体阶层地位设置了较严格的制度限制,相当于给农民工的分层体系限制了高度。在这个前提下,技术等级的分层作用就被大大弱化了。因为不管你有没有技术、有没有接受教育,你都很难突破这一限制,使自己获得更高的收入、更好的保障,并进而实现职业和阶层地位的上升。在“用工难”的相关报道中,工资数额的重要性被突显出来,恰恰也反映了在目前不完善的用工制度和社会保障等条件下,农民工表现出单纯对工资的一种无奈要求。   从上述社会分层的角度,可以发现无论是“用工荒”还是“短工化”,背后牵涉到的都是社会结构变迁的大问题。因此,破解这一难题,关键是要顺应我国城市化发展和阶层结构变迁的历史进程,使农民工尤其是技术工和新生代工人,能够通过从事的职业获得经济社会地位的积累,实现城市融入和向上的社会流动。   实现这一目标,首先是要逐步将社会成员置于同一种社会分层体系当中,改变目前体制因素可能存在的“集体排他”。因为,在同样的分层标准之下,农民工才能够凭借技术和勤劳公平地参与社会竞争。而这是一项宏大而艰巨的社会工程,涉及劳动用工、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方面面的大调整。   其次是加大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工作,建立合理的职业技术认证体系,优先促进技术工人的职业流动。对于农民工来说,由于整体上处于较低经济水平,自费参加职业培训的人数相对较少,就需要政府相关部门从经济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劳动力整体素质的大局出发,重视农民工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实现正规化、常态化的职业培训体系。而从另一方面来说,企业在农民工职业教育上投入越多,更会倾向于长期、稳定地雇佣劳动者。 (原文发表于《东方早报》2月28日)
个人分类: 社会管理|1736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新生代农民工短工化成普遍趋势
whyhoo 2012-2-20 20:16
  核心提示   短短几年间,到过多个城市,做过多种工作,长的几个月,短的一星期……目前,在农民工群体中出现了旅游式打工的现象。“旅游”打工、打工旅游,到底有何不同?他们频繁更换工作为哪般?对个人、对社会、对企业有何影响?请看记者调查。   “这些年在不同的地方打工,做过艺术玻璃学徒工,当过焊工和摩的司机,也尝试过自己创业。”2月19日,24岁的柴兵兵告诉记者,今年是他离家出来打工的第九个年头。   从离开河北邯郸老家,到北京、邢台、天津、无锡打工,如今又回到北京,柴兵兵目前是一家公司的销售人员。    年轻务工者频繁换工作,“不像打工更像旅游”   “那时候就想自己养活自己,不给家里添麻烦。”柴兵兵对第一次打工的经历,至今记忆犹新。   8年前,柴兵兵不顾家人反对,退学来到北京,在一家艺术玻璃厂做了学徒工。“包吃住,月薪150元。16岁的小孩,有个工作就不错了,也想学点东西。”柴兵兵说。   在艺术玻璃厂干了两年多,觉得工作环境对身体不好,柴兵兵辞了工作,回老家去学焊工。“学完后,我被分配到邢台的一家汽车制造厂当焊工。”他说,自己对这个工作一直兴趣不大。   两年后,柴兵兵再次辞职,南下江苏无锡,找到一份焊广告牌的工作。在无锡人生地不熟,内心孤单,柴兵兵工作了几个月后又回到家乡邯郸,用几年打工的积蓄和借来的钱,开了一个小店。   坚持了一年,手里的钱几乎快投光了,却有出没有进,小店终于支撑不下去了。“这之后,又到天津一家工厂上班,晚上还当过摩的司机,一个月下来能攒上四五千块。”柴兵兵说,但为了有“更好的发展”,一年多以后,他再次辞职,来到北京,干起了网站建设和销售工作。“这8年间,换了四五个地方,做过不下七八份工作。”柴兵兵说。   在杭州市桐庐县一家家具厂打工的杨秀良今年刚满20岁,来自贵州省一座小县城的他在杭州已经打工快一年了。这一年中,他先是在西湖边的一家餐厅里做服务员,后来又到了现在这家家具厂,工作的主要内容是生产橱柜。   打工的一年中,每逢休假他就会去周边的景点旅游。波光粼粼的西湖、山谷曼妙的九溪、超山的梅花、安吉的竹海,都让他流连忘返。为什么这么喜欢旅游?“一个人出来打工,也没什么朋友,到处看看、拍拍照也挺好的。”杨秀良告诉记者。   据职业介绍服务网站工众网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他们接触过很多这样的案例,很多年轻的务工者或者为了谋求更好的待遇或发展,或者仅仅是为满足个人兴趣,频繁更换工作城市和工种。有人评价他们的经历说:“根本不是打工,更像是旅游”。   打工为旅游,还是“旅游”为打工?   在柴兵兵辗转南北,尝试着一份又一份工作的同时,他的同龄人何明奇也在走南闯北。   23岁的何明奇是重庆人,高中时代就迷上了自助游,大学时,他骑行过川藏线、滇藏线等线路。在川藏线上,他与同伴没钱继续旅行,只好给藏民帮工,以换得食宿。   自此,他对打工旅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之后的滇藏线和中国大环线的骑行中便一路打工,帮牧民放牧、做饭、干杂活换取食宿。   去年大学毕业时,“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去过”的念头跳了出来,何明奇决定利用两年的时间,一边打工一边旅行。   “计划下一站去尼泊尔,在杭州再呆半年就出发。”何明奇告诉记者,“打工旅游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可以慢慢欣赏风景,而且能认识很多朋友。”他笑着说。   在豆瓣网的打工旅游小组,网友们发布招工信息、征旅伴或是分享旅游经历,他们对打工旅游的定义是:“到异地或异国去打工,可以去农场、工厂、旅店,边打工赚旅费边游玩,给人生增加一些轨迹外的记忆”,“一般都是时间比较短的短期工作,目的是深入一地的生活获得更多体验或者为了节省和补贴旅行费用”。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像何明奇这样选择打工旅游的,一般是都市白领、大学生群体,他们选择边旅游边打工,以休闲、增长见识为主;而像柴兵兵这样的“旅游”打工,则大多是新生代农民工在寻求更好的待遇和发展时,一种相对被动甚至无奈的选择,与“旅游”并无多大关联。   回想起这些年工作的经历,柴兵兵这样告诉记者:“这8年间不停的换地方、换工作。就是想多学点儿东西,想有点儿发展。”他说,他的很多朋友也有不停换工作的经历,大多是因为对工资待遇不满意。    新生代农民工“短工化”已成普遍趋势   据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一个课题组近期发布的调查研究报告显示,近年来,“短工化”就业趋势在农民工群体中变得越来越明显和普遍。   据这项调查,66%的农民工更换过工作,25%的人在近7个月内更换了工作,50%的人在近1.8年内更换了工作;农民工平均每份工作的持续时间为2年,两份工作的时间间隔约为半年多。   调查还发现,“短工化”趋势逐年递增。报告显示,2004年开始上份工作的农民工,工作平均持续时间大约为4.3年。而2008年开始上份工作的农民工,工作时间只持续了2.2年,缩短了近一半。   “新生代农民工频繁换工作,到处打工,实际上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谋求生计,以旅游为目的的是极少数。而一些白领把打工旅游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目的是为了旅游。”有专家分析“边打工边旅游”的现象认为,这两个群体频繁换工作的本质是不同的。   据统计,1980年之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已经占全部外出农民工的58.4%,新生代农民工成为外出农民工的主体部分。   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系教师何江穗认为,新生代农民工典型的特点是,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从学校直接到工厂的,多数人没有务农的经验,他们中的多数人希望、事实上也只能留在城市里。他们的生活方式、休闲方式都和老一代农民工有很大的区别。他们中的很多人,并不像父辈年轻时打工那样,面临紧迫的生活压力,对工作和生活环境也有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选择权利。   何江穗认为,短工化趋势的表面原因,是农民工追求更好的待遇和发展空间,深层的原因是新生代农民工在生活机遇和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变化,使得新生代的农民工发展定位发生巨大变化。此外,诸如户籍制度、教育和医疗制度等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没有给予他们足够的表达诉求的渠道等,也是“短工化”的原因。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汪建华认为,工厂更倾向于使用比较灵活的用工制度来控制成本,也会逼得一些农民工难以在一个单位长久工作。另外,由于工厂招工机会多,工人跳槽时选择相对较多。    “短工化”不利个体发展和产业升级   “短工化”有何影响?何江穗认为,对个人而言,不停地更换工作的地点和单位,使打工者无法建立熟悉的圈子,缺乏社会关系的支持,缺乏归属感,不利于心理压力的排解。另外,换工作期间,可能会有一两个月的时间没有收入,会影响到家庭生活,工作地点的变动也会影响婚姻关系的稳定。   对企业而言,特别是对低技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来说,工人频繁跳槽可能影响较小;但是,如果要实现产业升级,靠不断换工作的低技术性的工人是不可能实现的。   对国家而言,一方面,社会中相当一部分的社会成员一直在换工作,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另一方面,对这些社会成员来说,不断换工作,未来的养老等都是问题。   专家建议,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应该是体制的调整和法律的规范,完善的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实行产业升级,对农民工的需求更加重视。比如改革户籍制度和教育制度,规范劳动合同、稳定劳动关系和维护农民工权益等。   同时,还应进一步推进相关法制与政策的完善,加大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使劳动关系日益走向稳定。 原文见 http://www.agri.gov.cn/V20/ZX/nyyw/201202/t20120220_2484414.htm
个人分类: 社会|83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农民工家庭城市融入的困境与对策
whyhoo 2012-2-18 22:41
农民工是中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目前,1亿多进城农民工广泛分布于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已经成为中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体制性障碍、城乡利益冲突以及农民工知识技能不足等原因,农民工一直是城市中的边缘群体,是没有真正成为融入城市社会的城市居民。   农民工城市融入是城市化的重要环节。如何使大量留在城市中的农民工和所在城市融合为一体,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必须要解决的课题。当前,农民工家庭面临着经济层面、制度层面和文化层面三种相互关联、依次递进的社会融合问题。本文将以北京市为例,探讨中国农民工家庭城市融入的困境与对策。    一、农民工家庭的城市生活   1.家庭收入水平   调查显示,农民工家庭平均月总收入为2563元,家庭人均月收入为1236元,而北京市户籍人口的人均家庭月总收入1891元。农民工家庭的人均月收入比北京市户籍人口家庭的平均水平低655元。   收入水平与受教育程度密切相关。不同受教育程度的流动人口,在从业类型上存在着明显差异。在具有小学及以下受教育程度的流动人口中,从事比例最高的职业是购销人员,占同类人群人数的39.8%;其次是废旧回收人员,占5.6%;第三位是装饰装修工,占5.2%。在具有初中受教育程度的劳动者中,从事比例最高的职业有购销人员,占同类人群的28.1%;装饰装修工,占9.9%;推销与展销人员,占6.6%。具有高中或中专受教育程度者,主要从事的是购销人员,占同类人群的23.1%;推销与展销人员,占12.8%;企业负责人,占7.8%。具有大专受教育程度的劳动者,主要从事的职业是推销与展销人员,占同类人群的19.4%;计算机与应用工程技术人员,占10.7%;企业负责人,占9.7%。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劳动者,主要从事的职业包括计算机与应用工程技术人员,占同类人群的18.8%;推销与展销人员,占15%;企业负责人,占10%。   因此,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农民工,主要从事收入较低的简单体力劳动,如废品回收、装饰装修等,处于产业价值链的较低一端。   2.“高积累、低消费”的生存方式   在京农民工家庭的生存方式具有“高积累、低消费”的特点。首先,在积累方面,在京农民工家庭的每月平均节余为957元,占家庭月总收入的37%。另外,半数以上的家庭给老家邮寄或捎带的金额为平均一年3805元,合每月317元,大约占其家庭总收入的12%以上。对于这些家庭而言,家庭收入的积累比例高达49.37%,即近一半的家庭总收入作为积累,而不是用于在京的生活消费。其次,在消费方面,农民工家庭每月支出为1556元。其中,最大的开支项目是食品和房租。食品支出为每月672元,占家庭每月支出的比例为43.2%,房租费为每月610元,占家庭每月支出的39.2%,食品和房租合计支出占每月支出的82.4%。   尽管农民工家庭的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例为43.2%,即衡量生活水平的恩格尔系数在40%-50%之间,但并不能说明他们的生活已经达到小康水平。   第一,农民工家庭的人均消费水平还相当低。农民工家庭的人均每月支出仅为710元,食品每月支出287元。根据北京市2005年对2000户城市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的调查,平均每人年消费支出为13244.2元,合每人每月1104元,食品支出为每人每年4215.6元,合每人每月351元。其中,20%的低收入户的人均每月的消费支出为655元,每人每月食品支出为268元。可见,农民工家庭的食品消费水平接近北京市最低收入户的消费水平,每月食品支出相差仅19元。   第二,根据北京市2005年对2000户城市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的调查,人均居住支出,包括住房、水电燃料及居住服务等项开支为每人每年1039.8元,合每人每月86元,占消费支出的7.9%。相比之下,农民工家庭则需要支付较高的房租费。根据调查,农民工每人每月的房租费为244元,占消费支出的30%左右。如果扣除住房消费因素,北京市城市居民的人均每月食品支出占扣除居住消费后支出总额的比例为34%,而农民工家庭的人均食品支出占扣除房租费后支出总额的比例为68%以上。可见,流动人口的房租费支出挤压食品支出,即恩格尔系数被居住成本挤压低了。   第三,除了食品支出、房租费、通讯费等经常性支出外,六成以上的流动人口家庭一年至少回老家一次,这些家庭平均一年回老家的花费在1960元左右,合每月163元,这笔开销还会挤占他们的生活消费支出空间。   第四,农民工家庭低消费的生存方式还体现在耐用消费品拥有比率很低。流动人口家庭对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空调机、电脑、轿车等6种生活用耐用消费品的拥有比率远远低于北京市城市居民的平均水平。   在入户调查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在京农民工的生活艰难和生存压力。为了维持很低水平的生活,他们平均每周工作6天半(6.37天),每天平均工作近10小时(9.91小时),几乎没有休息日,极少参加文化娱乐活动。   可见,在京农民工的生活离小康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在京农民工家庭43.2%的食品支出构成,并不真正反映他们的生活水平已步入小康,而是他们省吃俭用、节衣缩食的“高积累,低消费”生存方式的真实写照。   3.居住状况   第一,半数以上农民工家庭居住在农村社区。在被调查的2017户农民工家庭中,有1078户居住在农村社区--行政村中,占被调查家庭总数的53.4%,超过家庭总数的一半。   第二,租房居住为主。租房是农民工家庭的主要住房来源,在京购买住房的比例极小。调查显示,在2017户农民工家庭中,租房居住的家庭1758户,占87.2%,已经购买住房的家庭只有29户,仅占调查家庭总数的1.4%。   第三,租住平房的比例高。在京农民工家庭租住平房的比例很高,占家庭总数的76.3%,租住单元楼的比例仅为10.2%,非农业户家庭租住平房的比例为43.9%,租住单元楼的比例为36.8%。   第四,居住条件简陋。农民工家庭居住的平房,绝大部分的房屋质量差,内部设施简陋,有的甚至年久失修,已在危房拆迁和改造之列。根据调查人员的入户观察记录,在被调查的农民工家庭中,90%以上家庭的住房质量属于“差”或“一般”。而且,房屋的内部设施简陋或不全,45.8%的家庭没有自来水,82.4%的家庭没有室内卫生间,71%的家庭没有厨房,87.7%的家庭没有热水器。只有9.9%的农民工家庭使用管道燃气,一半以上的农民工家庭冬天靠煤炭火炉来取暖,还有相当一部分家庭无任何取暖设备。   第五,住房面积狭小。在被调查的1475户农民工家庭中,人均住房面积仅为7.9平方米,远低于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19.5平方米。其中,90.4%的农民工家庭的人均住房面积低于北京市的平均水平19.5米。    二、农民工家庭城市融入的困境   1.收入水平难以明显提高。由于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在文化水平和技术技能方面处于劣势,职业层次偏重体力付出,大多从事对技术要求不高的职业或者传统的建筑行业的工作,对新兴的技术掌握甚少,缺乏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因而无法满足市场对高级专业技术工人的需求,只能在低级劳动力市场徘徊,收入水平难以提高。   2.没有稳定的居住地。绝大多数农民工家庭聚居在房租低廉的城乡结合部地区,且居住地不稳定。   3.制度性障碍依然存在。目前,城乡一体化政策和制度尚未真正落实,受户籍制度、就业政策、社会保障政策、教育政策等多方面的制度排斥,外来农民工及其家庭还不能与户籍居民享受同等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特别是,当他们遭遇工伤、失业、疾病、年老、贫困等生活风险时,无法得到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援助和保护。   4.城市归属感低。由于农民工在职业、居住条件等经济层面上处于明显劣势地位,直接导致了他们在社会层面与城市人接触、交往的困难,而交往、接触的困难又直接阻碍了农民工的城市归属感、价值认同观念的形成,造成农民工的城市归属感低。    三、促进农民工家庭城市融入的策略   1.逐步消除制度障碍,促进农民工家庭城市融入。一是要逐步将子女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与户籍剥离。二是推行居住证制度,将居住证视为公民拥有定居权的合法证明,并允许公民自由、方便地获取居住证。实现居住证制度对流动人口全覆盖,发挥好居住证制度在人口调控、人口管理和人口服务等方面的功能与作用。三是完善以居住证制为载体的流动人口服务的配套政策,逐步扩大对流动人口的公共服务内容,最终实现流动人口的市民化待遇。   2.加强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素质。一是政府部门应开办以提高劳动技能为主的流动人口职业培训和以提高文明素质为主的“市民学校”,增强农民工对城市社会的适应能力。二是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创办流动人口学校、流动人口图书馆,为提高包括农民工在内的流动人口素质创造条件。   3.促进流动人口社区融合。流动人口社区融合就是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社区化,即针对流动人口的一切服务和管理最终落实到基层社区。第一,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站建设。一是逐步改善基层流动人口服务站的办公设施,为流动人口社区融合创造良好的办公条件。二是加强服务站管理员队伍建设,逐步建设一支年轻化、专业化、规范化的管理员队伍。三是为流管服务站提供充足的服务管理资金保障。第二,在社区层面组织农民工自管组织和行业协会,并扩大农民工参与社会治理的空间,使他们在参与社会活动中建立新的社会和谐关系。   (作者系北京行政学院教授) 原文见 http://theory.people.com.cn/GB/17120678.html
个人分类: 社会|84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杨志明: 积极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权益和发展问题
whyhoo 2012-2-11 10:44
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现代产业工人中具有活力的生力军。保障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权益和发展,得到中央高度重视,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需要在理论上深入研究,在实践中积极解决。    一、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的重要作用   我国农业劳动力大规模转移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上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大量农村劳动力“就地进工厂”;90年代大批农村劳动力到东部沿海地区进城务工经商、“离乡进工厂”;进入新世纪,农民工在数量和素质上都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农村劳动力“进厂又进城”。到2010年,已有2.4亿农村劳动力实现了转移就业,其中近2/3进城务工经商,1/3强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在世界农业劳动力转移史上闯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农民工为产业工人注入了新鲜血液,成为制造业、建筑业和第三产业的主力军,创造了大量的社会财富。工资性收入增加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最主要因素,上百万农民工带着资金、技能、管理经验返乡创业,加快了新农村建设。农业富余劳动力大规模快速转移,蕴含着深刻的经济体制变革因素,不仅冲破了城乡二元体制的束缚,促进了传统劳动用工制度的变革,而且推动了跨地区、跨城乡人力资源市场的逐步形成。   目前,出生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登记为农村户籍而在城镇就业的新生代农民工,约占外出农民工总数的60%,正在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活跃力量。他们融入城市生活的意愿强烈、具有市场竞争意识,是我国未来10到20年宝贵的人力资源,是适应产业升级、支持“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重要力量。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文化素质较高、视野开阔、易于融入城市。但是,由于他们经历的困难相对较少,对可能遇到的挫折和挑战还需要有一个艰苦磨练的过程。   与老一代农民工不同,新生代农民工的权益诉求正发生着明显变化:由以往进城挣钱回乡发展向进城谋职融入城市生活转变;由工资支付保障向要求参加社会保险转变;由改善住宿条件向要求提供公共服务转变。同时,他们的追求开始向精神层面拓展:由单纯谋生向追求归宿感延伸;由忍耐坚持向追求权益平等延伸;由承担家庭经济责任向实现自我价值延伸。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发展,需要分析他们的特点和新变化,更好地维护他们的切身利益,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满足他们的合理期待。   新生代农民工在城乡统筹发展中是一个新的“星系”,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许多默默无闻、辛勤劳动、卓有贡献的农民工还鲜为人知。我们要努力为这个新“星系”的茁壮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可以说,新生代农民工充分发展之时,将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取得更大成效之日。    二、新生代农民工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是就业面临日益突出的区域流动、技工供需、产业分布的结构性矛盾。我国城镇化率要从2010年的49.7%增加到2030年的70%以上,在“十二五”时期每年需转移就业约800万农村劳动力。在一段时期内,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的格局基本不变,虽然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显现“有限剩余”,但以新生代农民工为主的转移就业中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从区域流动来看,2010年,新生代农民工在东、中、西部地区务工的比例分别为72.3%、12.9%和14.4%,中西部地区用工需求增长快于东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用工需求持续上升并存,将成为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农民工流动就业的区域供需不均衡也将成为突出矛盾。从技工供需来看,企业对技工的需求增长将快于对普通工的需求增长。2010年,接受过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的新生代农民工只占30.4%,由此产生的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状况,将成为一个时期内的突出问题。从产业分布来看,目前服务业正在成为继制造业、建筑业后吸纳农民工的第三大行业。据测算,未来10年内家庭服务业可以提供近1000万个就业岗位,在吸纳就业尤其是农民工就业方面有较大的潜力。   二是融入城市中面临技能偏低、缺乏住房和较难落户的障碍。新生代农民工参加技能培训的比例较低,这不仅使他们的就业稳定性差,而且阻碍着他们成长为现代产业工人和融入城市。有些城市实施农民工“高技能先落户、低技能后落户”的政策,缺乏技能者往往会成为城市过客。相当数量的新生代农民工居住条件差,易于引发卫生、安全等问题,也存在夫妻两地分居带来的家庭和婚姻问题。我国现有的户籍制度存在着养老、医疗、住房、低保、子女教育等制度与福利的城乡差异,新生代农民工在大城市落户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还难以享受平等的城市公共服务。   三是权益维护面临部分企业拖欠工资、小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和高危行业劳动条件差的问题。近年来,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但仍未根本解决。尤其是农民工工资水平偏低,且拖欠工资甚至欠薪逃匿现象时有发生;小企业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工资收入水平、参加社会保险比例相对较低;农民工不仅承担着城镇大多数苦脏累险的工作,而且一些高危行业劳动条件差,职业病和工伤事故引发的劳动争议较多。   三、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发展要做到“十有”   现阶段实现新生代农民工体面劳动,融入城市有尊严地生活,维护其基本权益,要做到“十有”。   一是进城有工作,千方百计引导农民工有序外出就业,鼓励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扶持返乡创业。发挥政府投资、重大项目建设带动农民工就业的促进作用;扶持中小企业发挥其对农民工就业的吸纳作用;发挥大型企业稳定农民工就业的带头作用;发挥农民工“就业一人、增收一户”的加法向“创业一人、带动一拨”的乘法转变的推动作用;发挥返乡农民工投身新农村建设的开拓作用;发挥组织劳务输出、培育劳务品牌、建设劳务基地对农民工就业的支持作用,形成劳务经济的产业化发展。   二是上岗有培训,制定新一轮农民工培训规划,实现培训就业一体化。到2015年使有培训需求的农民工能够得到1次以上的掌握实用技能的政府提供补贴的培训;建立政府对农民工培训基本补贴制度和购买培训成果机制,逐步提高培训资金的统筹层次;建立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和技能升级的培训需求动态扶持机制,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是劳动有合同,提高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积极探索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劳动管理办法。规范劳动合同文本,建筑业、餐饮业、家庭服务业等流动性大的行业可使用简易合同,引导从事家庭服务业、不具备签订规范劳动合同的农民工订立劳务协议,研究制定实施劳动合同法和规范劳动派遣等完善劳动合同管理的规章政策,推进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建设。   四是报酬有保障,采取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从根本上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逐步建立包括农民工在内的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完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立建筑业、餐饮服务业等易发生拖欠的行业企业工资保证金制度和吸纳农民工较多的市县政府欠薪应急周转金制度。建立相关部门联动防控机制,切实提高对欠薪事件的快速处理能力。研究制定恶意欠薪罪出台的实施细则等配套政策,总结部分地区已做到基本无拖欠的新鲜经验,探索“十二五”时期工资拖欠基本解决的有效途径。   五是生产有安全,重点加强高危行业农民工的安全保障检查,维护职业安全卫生权益。探索建立农民工职业安全联合执法机制,加大高危行业农民工安全培训监督执法力度,继续推行高危行业农民工持证上岗制度,“不培训不上岗”,做到工伤保险全覆盖,推进工伤预防和工伤康复工作,深入开展粉尘等危害治理专项行动;将安全生产培训纳入职业教育范畴和职业培训规划。   六是参保有办法,积极研究和实施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养老保险办法,稳步提高参保率。完善社会保险政策、险种、费率、保障水平、管理手段和城乡、地区间转移接续办法,为解决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作出城乡统筹的制度安排。落实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保障农民工“不管到哪儿干,养老保险接着算”,重点加强私营个体企业中的农民工和被劳务派遣的农民工的参保工作。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政策体系,将长期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工纳入当地城镇社会救助范围。   七是住宿有改善,进一步改善农民工住房、子女教育、疾病防控等公共服务。鼓励将有稳定就业和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工逐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加快部分农民工居住由工棚向工房转变,有条件的向公寓发展。以输入地政府和公办学校为主,安排义务教育阶段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将农民工随迁子女学前教育纳入城镇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保障机制。研究探索农民工子女异地参加中、高考的途径,做好城乡一体的农民工疾病预防控制和计划生育管理。   八是维权有渠道,建设农民工与用人单位的和谐劳动关系。建立农民工劳动争议快速调解简易仲裁“绿色通道”,鼓励和解,加强调解,提高农民工集体劳动争议的处理效能;建立政府主导、人社部门会同工会、企业代表组织及主管单位参加的突发性集体劳动争议应急调解协调机制。全国普遍推进劳动监察网格化和网络化管理,加强劳动监察保障农民工权益的主动服务,加大对农民工司法救济力度。   九是生活有文化,丰富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精神生活。开展维护农民工基本文化权益的行动,保障“两看一上”(能够看报纸、看电视,有条件的能上网),探索建立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满足新生代农民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强农民工党团组织建设和党团员管理工作,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人文关怀和思想引导。   十是发展有目标,营造全社会尊重、关爱农民工的良好氛围。实现新生代农民工从普通工人到技术工人、从农民工到新市民的转变。引导新生代农民工提高自身素质,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同时,加强融入城市生活培训和健康教育,更加注重对他们的基本公共服务。积极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使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工及其家属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促进农民工参与民主管理,营造理解、尊重和关爱农民工的良好社会氛围。   (作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   原文见 http://www.qstheory.cn/zxdk/2011/201117/201108/t20110830_106460.htm
个人分类: 社会|849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国农民工存在着实际权利与宪法赋予权利不符的现实
gucas0007 2012-2-9 16:12
《宪法》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由《宪法》可见,工人、农民在我国合法享有无与伦比的政治权 利和地位。 温总理说: “ 农民工对国家贡献很大,是产业工人的主力军,是城市建设和服务的一支重要力量。 ” 温总理说: “ 现代产业工人队伍的主体,已经是农民。大家可以看,从采矿、钢铁,到纺织,到运输,到城市的清洁工甚至到若干服务岗位上的农民工,他们已经成为工人的主体了 ……” 温总理是说农民工是工人,已经成为我国工人队伍中的一支主力军! 当前,全国有 1.6 亿青壮年 农民外出务工,成为产业工人的主力军,采矿、建筑、钢铁、有色金属、纺织和机械工业,大部分都是 “ 农民工 ” ,城镇的服务业,包括环卫、家政等,很多都是 “ 农民工 ” 。 “ 农民工 ” 不仅成为产业工人的主力军,而且成为城市建设和服务的一支重要力量。目前,新生代 “ 农民工 ” 占我国 2.3 亿职工人数的近一半以上,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逐步成为主体。然而,他们却没有被定位为中国工人阶级的组成部分,常常在政治待遇上游离在农民和工人阶级中间,地位不明,政治待遇不公,使得 “ 农民工 ” 成为弱势群体的代名词。 -- - 《承认 “ 农民工 ” 是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民工成为弱势群体的代名词。 宪法赋予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与属于工人阶级一部分的农民工成为弱势群体形成强烈的对比反差。我国农民工存在着实际权利与宪法赋予权利不符的现实。
个人分类: 社会问题|1587 次阅读|0 个评论
农民工又被损了一会
热度 2 slideicy 2012-1-26 19:51
年前,是农民工讨欠薪的高潮,都N年了,总理出面也只能解决某一户的问题,架不住每年都上演啊。 都说海龟不值钱,这不也来凑热闹。据说一海归入职民企,月薪N万,不料企业垮台了,这高薪只拿了3个月。年关了也讨薪,不料脸皮薄,自言道:咱讨薪,比农民工差远了,抹不下脸来。 看来,农民工跳楼讨薪,也有人羡慕啊。 就这点来看,这海龟,比农民工更属于弱势群体了。
个人分类: 时政评论|2298 次阅读|2 个评论
在“取消农民工”之后
热度 3 slideicy 2012-1-25 17:13
话说年前不少省市闹腾着取消“农民工”,河南省政府发文,深圳市{特区,前沿 ,提议也够前沿的}某闲的蛋疼的某官员,建议改成“援助深圳建设者”,以此类推,出国赴美的叫援助美国建设者(牛叉吧,连美国都援助了),东渡的叫援日者吧(此公说为了简短起见叫援建者,我们也仿效下),怎么听着都像援助交际啊?莫非是从这里得到了灵感? 其实,正如某民工所说:倒不在乎被叫啥,得有点实际的内容啊! 这么闹腾的背后,有无实际内容呢? 光一个暂住证,因孙志刚时间引起天下众怒,消停了一段时间,改个名字叫居住证,照样得交钱,没啥子服务,卡起你来没商量,比如没有就不能学车拿驾照等等。收容制度倒是史无前例的取消了,但我们从来不缺对付那些所谓的刺头,刁民啥的,不过改叫黑监狱了,且名义上跟政府无关。 祖宗云:名不正,则言不顺。但窃以为不应该这么实践吧? 名虽正,有啥子用呢?比如农民几十年都是敬爱的农民伯伯,浪费粮食就得想想农民伯伯的辛勤汗水云云,你去当几天试试再说。 这个东西,我冒昧揣测下,可能是面临换届,或者没有政绩想要制造点出来,作为向上爬的阶梯,多好听啊,三农为题,轻易解决一个,往后没有农民工的问题了,可以载入史册了。 我曾经恶毒的想:以后公务员都改称”狗“了,不公仆吗,狗做仆人多忠诚啊,起码不会把老婆孩子都整国外去(惩罚不是没有,一条,不能担任正职,但贪污的都是正职啊?太没脑子了)。我敢和所有的人打赌,今年,我们国家肯定兴起”狗热“,大家击破脑袋争当狗,为了形象起见,简称”热狗“。 跟我打赌的人多起来,我也就逐渐的发起来了。
个人分类: 时政评论|1847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什么力量吸引农民工非得回家过年?
pcao79 2012-1-23 20:46
在家无聊,发现这篇文章很有趣,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 车票船票和各种与民工回家相关的票今年特别紧张,这并没有难住民工们渴望回家过年的心情,尽管民工们都很爱惜得来不易的钱,但他们更爱一年难得的一次与亲人的聚会。 年纪小的,口里鼻里早就充满了母亲炮制的老腊肉的香气,还有米坛里装着的那些在秋天梦境里一次又一次出现过的红枣。尽管枣已干了,但那甜味却可以由眼入胃直暖于心的。 年纪稍大点的后生,夜里莫名地就多起梦来,对于他们来说,温暖而充满阳光的梦历来是奢侈品,像包工头的笑脸那样不多见。在这些七彩斑斓的梦中,他们的小莉小芳翠花大菊们正冲着他们羞怯地笑呢!这样的梦使后生们回家的路程变得漫长而亲切,车厢里散发着各种异味的拥挤也不再让他们烦躁不安。 结了婚的大男人们心中想得更多的是家中的床,在外面打工,盖的是铁板样充满汗味和灰土味的被子,既不贴身更不贴心。而家中的被子却不同,虽然也是补了疤的,但洗得很干净,枕头里秋天新摘的芦花散发着阳光的味道让人不喝酒都感觉到晕乎乎的。 老男人们也许是因为老了的缘故,想老伴手中的酒壶多过想她本人。而他们想得更多的也许是儿孙们:老大在南方打工,今年不会像去年那样被人昧了工钱?老二去年在工地砸伤了脚,今年该是完完整整的回家。他们都能带够孙儿们的学费回来吗?还有,孙儿孙女们捧出来的写着各式各样密密麻麻搞不懂的文字的本本上红勾勾会不会越来越多? 火车装着这些欢乐着和不欢乐的问题日夜兼程地飞奔着。当车窗外小贩们的叫卖声已不再难懂的时候,他们知道:家,近了! 不知是家因为年而亲切还是年因为家而快乐。回到家的民工们已不再是民工了。他们不再穿着包工头们从二手市场买回来的旧工作服,那些让汗水和水泥灰浆得如同铠甲一样的衣服让他们感觉低人一等。回家了,自然要穿家里的衣服,虽然样式老土些,但暖和干净。年轻后生们,则把在城里想穿但不敢穿的各式城里人穿的衣服从包裹里抖了出来,用水盅装上开水熨平,蹦跳着走乡窜户,一脸洋洋得意的气息。但他们脸上在阳光下劳作所留下的印记却让他们常常在不经意中发出一声叹息。 中年夫妻们一回家就关门脱裤子,将男人裤裆里藏着的一叠金贵的大小钞票取出来。女人这时也会从坛子里取出一个本,然后将落满灰的算盘摆上炕头,三下五除二地将这一年来男人出外打工家里欠下的种子钱化肥钱娃娃的学费等等等等一一扣去。如果剩下的还比较多,男人就会得意地冲着妻子一脸坏坏地笑。如果所剩得不多,男人就低头不语,抓着酒瓶喝得一屋子酒气,往往在这个时候,女人会在他喝醉之前轻叹一声悄悄躲得很远。 半大后生们想念的小莉小芳翠花大菊们也在他们的期盼中闪亮回家了。妹子们比哥哥们混得好,有的坐豪华空调车有的坐飞机。她们有的还是带着一个胖胖的中年人打的回来的。她们一个个穿戴得鲜亮无比,把破旧的村子和小后生们的心情都显得暗淡起来。 之后,便是无休止的聚餐。亲戚和朋友以及民工本人们似乎都觉得应该犒劳一下亏待了一年的胃。他们的幸福感,大多都建立在胃的充实感之上。酒虽不好,但醉人绰绰有余。烟虽不贵,但管够是没问题的。一处处农家小院腊梅树下摆开酒席,在外打工的人们通常被视为有见识的人而破格与叔伯辈们坐在上座,口若悬河地聊起那座他们为之付出血和汗的城市。不知是酒精的作用还是别的原因,那座曾经让他们感觉暗淡和悲切的城市,竟有那么多令他们兴奋和骄傲的东西。连那些用冷眼看他们的城里人和专抓他们的破自行车的执勤老太太都变得亲切而新鲜。 鞭炮照例要放,小麻将还是要打打的。但打着打着,小后生们莫名地就开始往远方眺望了。他们开始觉得家乡人迹渺渺的青石板让他们有些不习惯。他们发现家乡慢镜头一样走动着的乡亲们让他们有些恐慌。他们发现多年不变的家乡的山水和小街已经有很多东西让他们有些不适应了。他们开始相约:走吧!我们该回去了!   他们像在大城市里想念家乡那样想念大城市了……    来源:四川在线
2979 次阅读|0 个评论
农民工称呼
热度 1 zzzzzzlll 2012-1-12 16:43
农民工称呼建议改为:城工(城市工人,进城务工人员),不论你来自哪里,只要在城市劳动,不管是在大城市还是小城镇,只要是为城市工作,为市民服务统一称为“城工”。
个人分类: 共鸣|1698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中国户口与土地制度妨碍城市化进程
whyhoo 2012-1-7 10:15
城市化的主要挑战并非基础结构和城市设施,不管它们有多重要。成功的关键,是让农村移民在城市里成为平等的公民,享有同等的机会和公共服务。这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实现。但逐步的,这个目标可以也必须实现。 用城市居民数量占人口百分比来衡量,目前中国的城市化率按官方数据大约是48%。考虑到30年前城市居民只占总人口的18%,这着实是了不起的进步。   进步虽大,但仍不能让人满意。因为绝大多数国家在与中国处于类似发展阶段的时候,城市化速度都快于工业化。中国的城市化却落后于工业化,用收入主要来自非农业活动的劳动力百分比来衡量,中国的工业化程度目前是约70%。 户籍制度没阻止农民工入城   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还有一个显著差别:中国城市不论大小都看不到任何重大城市贫困人口或贫民窟的迹象。人们往往把这现象归因于中国的户口制度(户籍制度)。中国人民一出生就被户口制度区分为城市特权和农村贫困两类。然而,这一制度虽然让农村人口享受不到一些城市福利和公共服务,比如公共教育、医疗服务和失业保险等,但却从不阻止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   事实上,中国政府一直鼓励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寻找更好的工作。这就是为何在过去30年,超过40%的中国劳动力,即约3亿人,脱离农业进入日渐向城市集中的工业和服务领域。结果,中国城市中持农村户口的农民工数量平均已经超过了持城市户口的工人。   如果防止贫民窟在中国出现的原因不是户口制度,那又是什么呢?我认为防止严重城市贫困的最重要因素,是中国农村地区的独特土地制度。   中国的整个改革过程发轫于将生产性土地租给农村家庭的所谓“农村家庭承包制”。这意味着在改革初期,集体生产方式便已土崩瓦解,由私人农业取而代之。   农村地区的土地所有权虽然仍归“集体”所有,但家庭可以获得土地产出的所有“剩余价值”,这就给了农民有效利用土地的诱因。如果家庭成员在城市找到更好的工作,他们还可以把土地转包给别的农民。   家庭可以在承包期内(目前是30年)保留转包的权利,但他们并不拥有土地权。如果农民工出现财务困境(在其他国家,农民往往因此卖掉土地),他们可以更努力的寻找新工作或是向政府求助,但土地却绝不能被出售或抵押,农地的用途也不能在没有政府许可的情况下转作其他商业用途。   这一特殊制度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如果农民工失去了城市的工作,他们还可以从地租中获得一些收入,也可以回到农村重新承包土地(通常在一年内)。在家庭承包制度下,农村家庭获配的一小片土地虽然不能致富,却可以发挥作为最后社会安全网的作用。 土地制度造成城市化滞后且不稳定   这就有力地解释了中国城市化滞后的原因:独一无二的土地占有制——在其他发展中国家似乎不可能复制——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劳动力储备留在农村,而不是城市贫民窟。   这安排虽然让城市化得以较平稳推进,但终究只是个过渡性而非永久性制度。农民工仍然感到无法真正融入城市,因为他们的社会安全网还是由其农村户口决定。事实上,由土地制度所造成的分隔扩大而不是缩小了社会差距。   这样的情况,再加上中国人口的高度流动性,让中国的城市化极度不稳定。要实现“永久城市化”,中国必须引入新的社会安全网。宣布废除户口制度或许并非难事,但若没有可以缓冲农民工在城市所面对风险的制度,这样做却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让农民工也能享有公共服务如教育和正式社会安全网,才是成功的关键,即使囿于资源只能维持在较低的水平。能够做到这一点,农民工就会争相变成城市居民。从获得公共服务的角度来看,中国社会也会变得更平等。   将从2011年开始实施的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或许将较有效的着手处理这一问题,朝建立全国性、普遍性及可转移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十二五规划也可能规定城市政府增加提供给不持户口的长住居民的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医疗和最低工资保护。试点工作已在重庆和成都等城市展开。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可能需要几代人才能完成。但是,经历了长时间的争论和犹豫之后,中国的决策者显然已经做好了采取新方法,迈入城市化新阶段的准备。   城市化的主要挑战并非基础结构和城市设施,不管它们有多重要。成功的关键,是让农村移民在城市里成为平等的公民,享有同等的机会和公共服务。这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实现。但逐步的,这个目标可以也必须实现。    作者是北京大学和中国社科院经济学教授、国民经济研究院所所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及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前成员。 英文原题:Urbanising China 原文见 http://www.zaobao.com/special/forum/pages8/forum_zp110101a.shtml
个人分类: 社会|905 次阅读|0 个评论
由“农民工给铁道部领导写信而获机票”想到的:抗争才有希望!
热度 2 gabbro 2012-1-6 12:55
农民工一直是逆来顺受的。 但是,现在,少数或个别农民工“觉醒”了,开始是抱怨,继而是抗争。 抗争就有希望,有解决的可能,甚至超出自己的预期。 获得机票就是最好的例子。 马克思笔下的产业工人和无产者在世界工厂的大环境下才逐渐出现了,刚刚上场,但还是跑龙套的,慢慢会成为配角。 一旦成为主角,就危险了。 如果圈地运动得不到有效遏制,而无止境地从农民、失地的农民、农民工身上榨取剩余价值,他们成为主角就为期不远了。
2551 次阅读|1 个评论
【陈氏微博】农工是不是就是农民工啊?
热度 7 陈安博士 2012-1-6 08:38
  联俄联共辅助农工   大家都知道这是所谓新三民主义的简化版,后面的农工是俩人,一个是农民,一个是工人,因为那个时代的工人要少一些,所以,农民要放在前面。   后来,好像就变成工农了,我家的缝纫机就是“工农牌”的。   现在想,把农民工说成农工好了,弄得俩人象一个人似的。
个人分类: 人论|2684 次阅读|7 个评论
悲惨世界:环卫女工的工资条
热度 25 wliming 2012-1-5 16:22
这是一个悲惨世界的缩影。环卫工,农民工,是现代社会真正的无产阶级,工人阶级。没有他们,我们这光彩夺目的城市立刻瘫痪。但是,有谁关注他们? 和谐社会,不是空话,不是口号,应该从和谐他们开始。他们活的不体面,也是我们这个社会不文明的体现,无论你GDP多高,不过还是“鸡的屁”。有人可能觉得,农民工这么差是他们自身素质低造成的。但是,大家应该认清,农民工之所以牛马不如,是套在他们身上半个多世纪的户籍枷锁造成的。户籍制度把他们变成了现代农奴,他们享受不到足够的国家提供的义务教育,素质能好吗?一无所有让他们走上这条牛马不如的人生之路。 农民工是被压迫的阶级。 很多农民工的生存状态还比做贼的风险还高。这是贼太多的一个社会原因。这样的社会环境,想和谐是不可能的。 有压迫,就会有反抗,就不会有和谐。
个人分类: 社会|2674 次阅读|43 个评论
[转载]汪洋:广东将适时取消“农民工”称呼
dongzg101 2012-1-4 07:45
汪洋:广东将适时取消“农民工”称呼 2012-01-03 20:52:00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北京)  有 500 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 转发到微博 ( 1 ) 核心提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1月3日表示,将适时出台取消“农民工”称谓的政策措施,促进外来务工人员与本地居民真正融合。 中新网广州1月3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3日在中共广东省委全会上表示,广东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在“少管”的基础上把该管的事“管好”。广东将大力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社会组织,将社会组织能够“接得住、管得好”的事逐步转移过去。 汪洋指,长期以来,党和政府对社会事务大包大揽,没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变化。一些鲜活的例子表明,民众确实有自己治理自己的能力。广东将大力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社会组织,将社会组织能够“接得住、管得好”的事逐步转移过去。今年上半年将出台向社会组织放权的指导意见,明确省级第一批转移职能目录与购买服务目录,各地级以上市也要制定出台市级政府的相应两个目录。 汪洋称,广东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在“少管”的基础上把该管的事“管好”。按照实体和网上相结合的建设模式,争取尽快建成省级集中审批服务平台提高政务工作的效率和水平,推进政务公开特别是预算公开提高政务工作的透明度。 另外,广东将建立健全外来务工人员融入城镇的制度设计,加快研究并适时出台取消“农民工”称谓的政策措施,促进外来务工人员与本地居民真正融合。 汪洋称,建立健全外来务工人员融入城镇的制度设计,进一步完善“积分制”城镇制度办法,改进指标体系,增加外来人员务工年限的积分权重,提高劳动阶层特别是有技术、长期务工的中高级技工人员入户比例。 汪洋表示,加快研究并适时出台取消“农民工”称谓的政策措施,探索建立外来务工人员根据职业和工作年限享受相应基本公共服务的制度。加强企业与当地党组织、工(工会)青(共青团)妇(妇联)组织和所在社区的联系,实现各类外来务工人员的全覆盖,切实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服务管理,促进外来务工人员与本地居民真正融合。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作者: 索有为 程景伟 ) 责任编辑:NN032
78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青年报】农村孩子读书改变了什么
zf20087 2011-12-23 10:26
(致那些伟大的父亲) 在租住的宿舍房里,韩培印给儿子韩胜利生活费 韩培印(右一)和工友们在路边等活儿 打从2002年开始,陕西农民韩培印的人生都汇聚在一个巴掌大的笔记本上。他在上面写下颜色不一、密密麻麻的字:有时候回忆自己的父亲,“为了我们六七个儿女费尽千辛万苦”;有时候又文绉绉地给自己租住的小屋编一幅对联,“智慧能开多彩花,劳动能结幸福果”。   更多的时候,他的文字是写给自己的儿子韩胜利的。9年前,当胜利考上西安的大学,成为全村第一个大学生的时候,这个瘦弱、 文静 的儿子,简直成了他最大的骄傲。   他坚信儿子用不了多久就会“出人头地”。因此,为了帮儿子凑出大学需要的学费和生活费,他卖掉了家里值钱的东西,又和儿子一起来到西安,在49岁那年,变成了一名农民工。   一个偶然的机会,导演李军虎遇到了这位典型的“中国式父亲”,并把他的故事拍成了一部时长47分钟的纪录片。有人评价说,这部名叫《父亲》的纪录片“像片中所拍的韩培印一样朴实、诚恳”。在2009年的第二届香港华语纪录片节上,它还获得了最佳短片大奖。   可现实里的父亲却没有同样的好运。当儿子大学毕业,作为父亲似乎终于可以停止奋斗坐下享受的时候,他却吃惊地发现,大学毕业的儿子每月工资根本没办法还掉之前欠下的债——儿子的收入甚至还比不上当农民工的老韩自己。   “我现在觉得上大学也没什么用,是不是?”韩培印说。曾经笼罩在他面颊上那种骄傲的神色不见了,这位58岁的农民盯着屋顶的墙角,皱着眉头,很久没说一句话。 大家都觉得上了大学肯定有出息,有前途   “胜利我儿,如今你也上了大学……要靠自己的努力,好好学习,前途是光明的。”   小小的本子已经泛黄了,黑色的封皮也卷了起来。刚到西安的时候,韩培印就买了这个本子。他在上面记录电话号码、记录借钱还钱的账目,也会写下一些准备跟儿子“谈谈人生”的内容。   那些内容大多与梦想有关。当他知道儿子考上了省城的大学、而且选择了“热门”的通信工程专业时,梦想就伴随着骄傲一起降临到这个陕西农村的家庭里。   “大家都觉得上了大学肯定有出息,有前途。”老韩说。   他并不知道,2002这一年,全国高校展开了第四次大规模扩招,共有320万名考生进入大学——这一数字几乎是1998年扩招前的三倍。他只是为自己的儿子自豪,毕竟,这是村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娃。   即使那些几乎不可逾越的困难也无法磨灭他的骄傲。当时,韩家四口人住在山坡上的一座土房子里,四亩地能种出一家人一年的口粮,却长不出大学通知书上要求的六七千元学费。   这让刚刚考上大学的韩胜利觉得“心里矛盾极了”。几年以后,他还清楚地记得,家里卖掉了所有的粮食,甚至连牛都卖掉了,却仅仅凑出了3000元。   “要不然还是出去打工算了。”他说。但韩培印拦住了他。   “我会想尽一切办法把钱凑够的。”这位父亲说。   没过多久,他跟所有可能的亲戚朋友借钱,凑出了儿子的学费。当把儿子送进大学之后,他也在这座繁华的省会城市里留下来,当起了农民工。   农民韩培印的生活就这样转了个弯。每天,他不再下地劳动,而是和其他工友一起,坐在马路牙子上,举着“找工作”的纸牌,等着有需要的人找到自己。他的工作也每天不同,有时候是帮建筑工地运沙土,有时候是在居民楼里帮人铺地板。当然,更多的时候,他会整天整天地等着,却没有人找到自己。   即使在城里过得艰辛,骄傲依旧显而易见地贯穿着韩培印的生活。2005年年初,当李军虎来到韩培印等活儿的地方时,他发现,其他工人都低着头躲避摄像机,韩培印却笑呵呵的,没有一点不光彩的感觉。   “我打工主要是为了供儿子上大学。”韩培印大着嗓门说,他穿着军大衣,脸在冬天的寒风里被冻得发红,“我儿子在石油学院上学,学的是通信专业。”   这位父亲理直气壮的口吻让好几个路过的人都围了过来。在他身旁,一位扛着锄头等活儿干的工友甚至听得“眼睛都直了”。   “我当时只了解到了一个信息,就是他很自豪。”李军虎事后回忆说。   这位西安电视台的编导正准备拍一系列关于农民工子女生存的纪录片。他找了很多例子,但有的太过极端,有的又流于平淡。直到找到韩培印,他才觉得自己找到了一个好故事。   这对来自农村的父子在繁华的城市里相依为命。很多时候,儿子会推着自行车,和父亲一起走在城中村简陋的街道上,父亲絮絮地嘱咐儿子,“学习资料太贵了,别买太多”。对于韩培印而言,两元钱的公交车都显得有些奢侈,所以他不常去学校看儿子,而宁可在路边的“话吧”里花几毛钱打个电话,和住在同一个城市的儿子说上几句。   另一些时候,这个有文化、爱写字的中年人喜欢坐在饭馆里,喝着人家的免费茶水看电视,或者从路边捡些别人丢掉的报纸,了解一下“国家大事”。   “他用最低成本维持生活,却依旧骄傲、乐观。”李军虎说,“因为儿子成就了他的尊严。”   在山区老家的村里,韩培印不是村干部,却毫无疑问是个有地位的“能人”。他上过初中,是全村唯一一个会写春联的人,甚至两家吵了架,他也会出面帮忙劝和。而现在,他又把儿子培养成了村里第一个大学生。这一切都带给了他无与伦比的满足感。   他会把这些自豪写在那个小小的笔记本上。2003年2月,在韩胜利进入大学半年后,他写道:“胜利我儿,如今你也上了大学,那个大学也不是什么好的大学,可你考上了,有些孩子他想考也没有考上。”   “学校不在好坏,而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好好学习,前途是光明的。”他在最后写道。 要学出一个有知识的样子,不能再回去种地,也不能像我一样打工吃苦   “今天的付出是为了明天的回报,如果不是为了明天的回报,也不可能有今天的付出,这是一个道理。”   在光明的前途到来之前,韩培印能够忍受很多事情。   他的工作都是纯粹的体力活。有时,他需要甩开膀子,用铁锨一下下地把沙土铲到几乎和自己差不多高的卡车拖斗里;有时,他需要站在拆迁的废墟上,一榔头一榔头地把一间房屋慢慢砸成瓦砾。而这些让他腰酸背痛的活计,能给他带来每天50元的收入。这就是儿子胜利学费、生活费的来源。   到了晚上,他又要和其他9名工友合住在城中村的一间房子里,外墙裸露着红色的砖块,屋里则是一张几乎和地板同样大小的大通铺。10个人就这样并排躺在上面,枕着砖头,盖着五颜六色却同样灰扑扑的被子,度过一个又一个夜晚。   “这房子省钱,一个月大家摊下来才二三十块钱。”韩培印说。   省下来的钱,他都留给了儿子。可即使这样也不够,他常常需要借钱。在儿子上学的4年里,亲戚、朋友、老乡,他几乎把每个可能的人都问遍了。   李军虎在纪录片里拍摄了一次借钱的过程。韩培印走进一间同乡工友的宿舍房,几个人正挤在大通铺上准备睡觉,老韩笑呵呵地凑了上去:“我娃要交学费呢,我没挣到钱,看你能不能借给我30块钱?”   一个还没来得及躺下的年轻人挠了挠头,说:“我也没钱,昨天干活没给钱。”   “那你看看还有谁有钱吗?多少都可以。”韩培印絮絮地说着,“关键是娃来了,没办法。”   他没有等到回答,那个年轻人已经迅速地钻到被窝里了。大通铺上的同乡们每个人都用被子蒙着脑袋,再也不看他一眼,也没有跟他说一句话。   “太尴尬了。”李军虎事后回忆说。   可韩培印继续站在那里,脸上带着不知所措的讪讪的干笑。   那天晚上,磨了几个人之后,他最终跟一位老乡借到了10元钱。老韩接过那张皱巴巴的钞票,马上掏出自己那个黑色的小本子,在空白处把账目记下来。   “借点还点,还点借点。”他一边写一边说,“等还钱的时候,我再把它们划掉。”   在本子发黄的纸页上,那些被划掉的账目,就显眼地穿插在他关于人生的感悟文字中间,占据了大量的篇幅。   可他依旧是充满乐观的。坐在大通铺的床上,他对着李军虎的摄影机笑呵呵地说,希望儿子在大学里能好好学习。   “要学个一技之长,做出一个有知识的样子来。”他的脸上带着止不住的自豪神气,“不能再回去种地,也不能像我一样在这里打工、吃苦。”   当他终于凑够了儿子一个月的生活费时,他就会打电话让儿子骑车过来。   “这里一共是200,一个月够不够?”韩培印一边说,一边从兜里掏出了换好的两张整钱。想了想,他又把兜里剩下的零钱全部塞到了儿子手里:“一共是220,够不够?”   “给我200就够了。”韩胜利说着,又把零钱塞回了父亲的手里。   “我花不了多少钱,一天四五块,一个月最多150……”韩培印说,“你在学校别吃得太差,当然,也别吃得太好了。”   说这些话的时候,父子俩坐在那张大通铺的床沿上。韩培印从一个红色的塑料袋掏出了从家里背来的苹果,说是“你妈非要给带的”,又问问儿子有没有考过英语四级,有没有学好专业课。   另一些时候,他会拿出自己的小本子,翻开自己写下的内容,给儿子念几句励志的话:“今天的付出是为了明天的回报,如果不是为了明天的回报,也不可能有今天的付出,这是一个道理。”   “胜利我儿,你每天都有二三十元的付出。”念到这里,韩培印停下来,扭头看看儿子,“你想你这交学费一年4000多、住宿费800,加上书本费,一年下来就是……”   停了几秒钟,因为算不清楚,韩培印又扭过话头,继续说道:“头一年你交了7000多元,第二年连生活费下来,八九千,将近一万元呢!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大概一算,平均一天二三十块钱的付出……”   在他的身旁,韩胜利一直坐在床头,安静认真地听着,一句话都没有说。 我想留在城市,城市就是比农村好多了   “我儿胜利啊,如果没有你的努力,你考上大学是不可能的。如果没有父亲的支持,也是不可能的……希望你早早成才,那才是你的骄傲,也是我的骄傲。”   尽管在城市里相依为命,但韩培印和儿子之间仍然有一些彼此隐瞒的事情。在很长的时间里,胜利都不知道父亲是怎样低声下气地为自己借来了生活费;而作为父亲,韩培印也从来不知道,儿子在学校的生活具体是什么样子。   李军虎拍摄了其中的一些画面。两份青菜、5两米饭、一盆绿豆汤,就是这个瘦瘦的男生一顿午饭的内容。他给自己的伙食费标准是一天6元,隔两天吃一次肉。   班上的同学觉得他条件差,送给他西装外套;表弟有了手机,送给他一块印着大学标志的手表,他也高兴了好几天,那是他第一次有机会戴上手表。   即使是同班同学,他也常常觉得别人的生活不可思议。他曾经告诉李军虎,班上一位来自温州的女生,因为不适应西安的水,干脆从超市搬回来两箱矿泉水,一箱用来喝,一箱用来洗头发。   “你能想象吗?”他语调夸张地讲着,李军虎觉得,他“就像在描述一个神话故事”。   事实上,对于这个来自农村的男生,这样的生活与他的距离,也真的像神话故事一样遥远。当同学拿矿泉水洗头的时候,他却琢磨着把那些空瓶子捡来卖钱。   因为觉得“学习比较忙”,他并没有勤工俭学的打算。大部分空闲时间,他都在学校的运动场上、天台上逛来逛去,询问喝完水的同学“瓶子还要不要了”。他甚至还时不时地凑到宿舍边的垃圾桶里翻来翻去,从里面找出一些能卖的东西。慢慢地,班上的同学也会把喝完的瓶子直接拿过来,放在宿舍阳台一角的纸箱里。   “一般10个啤酒瓶能挣5块钱,矿泉水瓶便宜一些。”他说。捡瓶子的时候,有人会投来异样的眼神,而胜利就在心里“当他们没看见”。   在同学的回忆中,韩胜利并不是一个合群的人,一名同班女生甚至想不起来两人说过什么话。同宿舍的其他5位室友有5部手机、3台电脑,还有mp3——在来到城市之前,胜利连见都没见过这些东西,他唯一拥有的,就是宿舍里那部没人用得着的座机电话。   李军虎常常觉得,胜利是一个很压抑的孩子,几乎没有主动跟他说过一句话。在长达一年的拍摄时间里,他们私下里很少聊天儿。不过有一次,在宿舍楼顶的天台上,韩胜利捡完矿泉水瓶,看着远处的高楼,轻轻地说:“我想留在城市,城市就是比农村好多了,生活条件、交通、文化,都比农村好。”   “你觉得你能留在这儿吗?”李军虎问。   “我想……应该差不多吧。”韩胜利说。   父亲的乐观情绪也许感染了他,也许,也让他多了些压力。韩培印在笔记本上写下了这样一段繁复缠绕的句子,有时,也会念给儿子听:   “我儿胜利啊,如果没有你的努力,你考上大学是不可能的。如果没有父亲的支持,也是不可能的。如果你不好好学习,父亲再支持你,也是不可能考上大学的。如果你学习再好,父亲没有能力支持你,你也是不可能上大学的。这都是要靠你的努力,修好你人生的道路,希望你早早成才,那才是你的骄傲,也是我的骄傲。”   这位骄傲的父亲用各种方式传递自己的幸福感,他甚至每年都会给自己和工友租住的宿舍房编一幅对联,有时候强调“自己勤劳是靠山”,有时候希望“智慧修出光辉道”。在2006年年中的时候,他甚至兴冲冲地把来年的对联都拟好了。   “在家创业业成就,出门求财财到手。”他在自己的小本子上写着,“大家看有什么意见?这个切合实际不?”   在大通铺的另一侧,工友们正在聚精会神地打牌,没有人扭头。韩培印依然乐呵呵地坐着,自顾自地说道:“横批我想写……‘感谢上帝’。” 现实就是这样,找不到工作就要接受它   “父亲一定要在2013年前后,也就是在父亲的60岁前后,一定要和你妈,我们全家到北京去好好玩几天,到时候,我们大家都有钱……”   除了无与伦比的自豪感,韩胜利4年大学的经历,也给韩家带来了另一个“副产品”。   每次坐汽车回家的时候,韩培印都会从城里抱回来些东西,比如成箱的方便面,或者大袋的糖果。久而久之,胜利的母亲在家里开起了全村第一个小商店,把这些城里抱回来的东西拆着卖给邻居们,挣点小钱。   因为胜利的关系,这个商店也有了些令韩培印骄傲的感觉。他甚至直接用儿子的名字命名商店,并且把“胜利商店”几个大字印在了商店的招牌上。   当商店的经营渐入佳境的时候,胜利大学毕业的时间也慢慢临近了。这让韩培印几乎有一种马上要“解放”的感觉——4年的时间,一边出卖劳力,一边四处借钱,他觉得自己已经被累得“一点力气都没有了”。   “现在像毛主席说的那样,你像燕子一样要起飞了。”他对儿子说,“咱们农村人没有后门,亲戚朋友也没有当官的。你要自己走出去,不能再靠别人了。”   可就业的形势却让人无法乐观。李军虎说,西安每年有几十万名大学毕业生同时找工作,对于这个人口不足千万的内陆城市,就业竞争的激烈可想而知。   更何况,胜利似乎并没有做好找工作的准备。2006年年初,胜利第一次参加了人才招聘会。在人山人海的招聘现场,他穿着灰色的运动服,挨个走近每一个摊位,看一看,又转身慢慢走开。两个小时内,他没有递出一份简历,甚至根本没有讲出一句话。   当他皱着眉头走出招聘会的时候,跟在后面的李军虎忍不住了:“你觉得怎么样?”   “还可以吧,有几家公司招通信专业的。”韩胜利说。   “可我看你一直没说话啊?”李军虎觉得自己简直恨不得揍他一拳,“你知道自己最大的缺点是什么吗?”   韩胜利淡淡地笑了一下:“我最大的缺点就是不太说话,性格内向了一点。”   “原来你知道啊!”李军虎很生气,可他转念想想,按照韩胜利的性格,这样的结果也是正常的。   随着毕业的时间越来越近,找工作的形势也变得越来越严峻了。一直在村里留守的母亲开始担心,儿子毕业了拿着行李再回村里劳动。“咋办啊,我的天,咱村里人都会笑的,说你白念了。”   曾经“热门”的通信专业也不像传说中那么好找工作了。各个学校扩招培养的学生数量已经超出了市场需求,韩胜利听说,有些单位招自己这个专业的员工,工资只能给五六百元,勉强够住够吃。而他想,这个数字是能够接受的。   “实在找不到工作,人家给300块也行啊,先给人家干着。”他轻轻地说,“哪怕人家不给钱呢,先给人家干着也可以啊。”   可没过多久,他又焦虑了起来。“万一真找不到工作,你一分不要给人家干,那生活费咋办,住宿费咋办?还要跟家里拿钱的话,说不过去。”他说着,撑大了眼睛,仿佛要忍住眼眶里的泪水,“感觉给我爸没什么交代。”   韩培印却依旧是乐观的。他始终觉得,无论如何,“大学生”总是一个光鲜的身份,不可能面临没饭吃的问题。随着胜利毕业时间的临近,他开始越来越细致地编织自己的梦想,并且换掉了已经写满的笔记本,写在了一个新的黑色本子上:   “明利(老韩的大女儿),胜利,父亲一定要在2013年前后,也就是在父亲的60岁前后,一定要和你妈,我们全家到北京去,到时候,我们大家都有钱,到北京一定好好玩几天。现在我们大家,胜利你要好好学习,明利要好好过日子,你妈好好管家务,我在西安好好挣钱,争取有那么一天。”   他并不知道,胜利此时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导购啊、服务员啊、保安啊都行,只要别人能要我。”韩胜利说,“现实就是这样,找不到工作就要接受它。” 那时不读书,给娃买个三轮车,现在也发了   “我不可能再活50岁,大概能再活20年吧。20年是多么的快啊,在我30岁以前,总觉得人生的路是漫长的,曲折的,可我现在才觉得人生的路是曲折的,但不是漫长的,而是飞快的。”   韩培印已经老了,他时常会很自然地想到死亡。他在笔记本上写道:“我不可能再活50岁,大概能再活20年吧。20年是多么的快啊,在我30岁以前,总觉得人生的路是漫长的,曲折的,可我现在才觉得人生的路是曲折的,但不是漫长的,而是飞快的。”   “大约再有20年,就是我人生的终点站,到那时我要说,再见了,我的人生,再见了,我的儿孙。写到这里,我的眼泪一点一点地落下来……”   在镜头前念到这里的时候,这位年过半百的父亲控制不住地哭了。   最终,他的美丽梦想还是破灭了。儿子胜利在毕业后找了一份去青海的工作,试用期每个月拿600元的工资,在野外帮当地的单位铺通信光缆。老韩算了算,这收入还没有自己在西安打工挣得多。   “我本来想着,大学生毕业了,工作肯定会在办公室里,而且有空调……”韩培印嚅嚅地说着。   很难再在这位父亲的脸上找到先前那种骄傲的神色了,但他却没有太多时间用来哀伤,儿子上大学欠下来的钱还有两万元没有还清。在儿子出发去青海之后,他一个人还要孤零零地留在这座城市里,打工赚钱。   在那个黑色的小本子上,他写下自己的姓名和详细地址。他总担心自己万一突然出了什么意外,“谁知道我是谁?”   他开始时不时地后悔,自己为什么让儿子选了这样的专业,又后悔,也许当年根本不应该让儿子读书。邻居们甚至时不时对他讲:“当年不让娃上学,给他买个三轮车,现在也发了!”   这个原本贫穷的家庭正在慢慢步入正轨,连家里那个因为儿子上学而办起来的小商店也越办越好了。它已经变成了一个小型超市,家里的收入也越来越高,可儿子胜利却成了夫妻俩心头一根拔不掉的刺。他们把招牌上儿子的名字偷偷抹掉,把“胜利商店”改成了简单的“商店”两个字。   事实上,连韩胜利自己也似乎想抹掉过去的记忆了。当记者辗转找到他新换的手机号,提出希望采访的时候,他沉默了一下,说:“对不起,我不是你要找的那个人。”   工作了3年之后,胜利辞职,在西安重新找了份工作,工资也涨到了1500元。不过,在他的同学看来,这仍然不是一个令人满意的数字。   这个曾经是全家最大骄傲的儿子,如今也成了父母最大的心病。韩培印担忧他迟迟没有结婚,更何况,因为高考结束后迁走了户口,他原有的9分耕地已经被收回。也就是说,胜利已经没有办法再回到农村种地了。   12月8日,当李军虎再一次来到韩家,拿出照相机,想拍张照片的时候,原本会对着镜头微笑的母亲突然崩溃了,她大叫着让放下照相机:“这么丢人的事情,有什么好拍的!”   李军虎不知道韩家什么时候能从这样的阴云中解脱出来。在纪录片《父亲》放映的过程中,很多观众都被过去那个乐观、善良、朴实的韩培印打动了。在清华大学,一位男士在提问交流环节“哭得死去活来”,平复了好一阵,才哽咽着举起了话筒。   “我想说,我当年来到北京时跟小韩一模一样,但今天,我是开着奥迪A8来的。”他说,“我只想证明一件事,胜利并不一定会是这样的结果。”   当然,李军虎也听到了些不同的意见。一位法国影评人看完了全片,觉得匪夷所思,连声询问李军虎,老韩“是不是疯的”,“我实在无法理解他的行为。”   李军虎想了想,告诉他:“在你们的文化里,他也许是个疯狂的父亲,但在我们中国的文化中,他是一位勇敢的父亲。”勇敢的父亲,正是这部纪录片的英文名字。   更多人对老韩手中的笔记本充满兴趣。有的观众甚至还给李军虎寄来了一些同样的黑色笔记本,希望他能转交给片中的这位父亲。   他们并不知道,老韩已经很久没有打开那两个黑色的笔记本了,他开始怀疑,念书写字并不是一件值得嘉许的事情。连他那个中学毕业、在深圳打工的女儿,一个月也能挣三四千元——足足是儿子的两倍。   “以后孙子、孙女,还会让他们上大学吗?”有人问他。   “我看读书是没用的。”他叹了口气说。   事实上,从西安回到家里之后,他再没有写过什么东西,甚至连把笔记本拿出来都不愿意了。年初的时候,他曾经想在本子上写点什么,再跟儿子谈谈人生,可看到大学毕业5年后,儿子情绪低落的样子,他最后什么也没有写出来。 原文摘自《中国青年报》: http://zqb.cyol.com/html/2011-12/14/nw.D110000zgqnb_20111214_1-12.htm 纪录片《父亲》: http://video.sina.com.cn/m/fq_61553929.html
个人分类: 爱生活|2529 次阅读|0 个评论
Turtle公园的手工
xuyingxiao 2011-12-5 10:26
从某种意义上说,动手能力是钱堆出来的。在国内,寒门学生进大学时从来没有见过电脑,而条件好又有兴趣的学生一进大学就钻研走迷宫的编程了。 学校附近的Turtle公园活动中心为儿童一周五天提供密密麻麻的课程,绝大部分是免费的。 本周五的家庭活动是用姜饼做房子。每人发若干姜饼做墙和屋顶、一袋奶油做粘合剂及粉刷屋顶及墙壁的涂料、一袋糖果装饰小屋。 还有做陶器的手工课程。一切免费,据说做完可以烧制并上釉带回家,如果手艺好的话,可以自己做个碗、杯子什么的带回家去用。 期待着不久的将来,至少在上海等大城市,农民工子女也可以享受到类似的福利。
个人分类: 思考|2494 次阅读|0 个评论
农民工做的也是高科技么?
热度 12 远行的骆驼 2011-11-26 13:39
“农民工做的也是高科技么”第一次听见这个话是自己当博士生的课堂上。说这个话的和被说的都是教授,前者有论文有水平,就是一个装备型号也没上;后者比论文确实差,不过上型号不断。 “科研就是玩,满足探索的乐趣”VS“你这到底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大有一触即打的架势?开打?只是掐而已。 如今科研的论文可以数数IF,数数一区二区几篇,数数H指数,数得一旁的人心凉眼红。因为职称、薪水与这几页薄薄的纸直接挂钩啊。另一方面,不少人抱怨我科研转化不断,职称却无法解决-谁让你无法提炼科学问题啊! 金庸的武侠中,不管你是衣着光鲜(净衣派)还是邋遢(污衣派),不管身上背八袋还是九袋,本质上都是丐帮;问题是都想当帮主,灭了另一派。 国内两者水火不相容,反观国外高校发现不少技工,工资不少于新进的副教授,压力小;时不时的还玩个二区的文章呵呵,这境界。。。啧啧 不是国人心不静,话语权事关“空间大小”。最后想起来的余秋雨的文章,讲得是过去学究们坐船斗墨水的故事。船内狭小,一群人高谈阔论,一人噤声不语,不敢动弹。最后终于忍不住问:八大山人是几人?答:自然是八人。哦,待我挪挪脚。 科研评价的标准需多样化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95006do=blogid=511459 你的文章有多少点?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65898do=blogid=510774 猎奇与科学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1814do=blogid=511797 中国的科学家缺乏学术评价能力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9148do=blogid=511553
个人分类: 观点评述|6499 次阅读|13 个评论
好文转贴:我在北京做义工
热度 3 fouyang 2011-11-23 09:49
【博主注:这是一个14岁的华裔美国女孩写的。她暑假独自到北京做义工,教民工的孩子。我把这篇文章译成了中文,与大家分享。祝住在美国的朋友们感恩节快乐!】 “你到北京去两星期。那里有破烂的教室和肮脏的厕所。你在那里教民工的孩子。”2011年,我父母给了我这个暑假计划。 为什么我会接受呢?首先,我姐姐在这个年纪也做过这样的事。我想她能做我也能做。而且,中国一直是我向往的地方。虽然我在美国长大,我心里总是装着中国。而且我看过一个关于民工的纪录片。他们为了还债和养家受尽了苦难。如果他们想让孩子过上更好的生活,我要帮助他们。 当飞机在北京降落时,我觉得我可以挑战一切!嗯,其实不是的。飞机降落时我睡着了。等我醒过来时,我很紧张呢,因为我的中文很差,不知道是否应付得了。但是我又很兴奋,兴奋得像个美国人! 我很幸运能住在叔叔和婶婶的家里。我表哥正好到加拿大留学去了,所以他的房间空出来给我。我叔叔会讲一点英文,所以他给我解释种种事情。我慢慢从他们那里学到一些北京的生活。 我第一天去工作时,以为自己是老师的助手。我想老师会在那里,组织各种活动,而我在旁边帮忙。但当我见到老师时,才发现事情不是那样。我就是老师。我要想出活动来做,而且组织孩子们参加。我需要想出好主意,而且就地取材。 我组织的第一个活动是用饼干搭图。我在箱子里带了一些美国的金鱼饼干分给大家。我还记得在小学的时候,我们常常拿食物来搭图形,还用意大利面条做项链。我想这个活动对小孩子不算太难,对大孩子也应该很有趣。 活动开始后,所有孩子都聚精会神地搭着我说的形状:圆圈,三角形,八边形,数字,字母等。当我要他们搭多边形时,我心里想的是正多边形,但他们搭出的却是带凹角儿的,因为他们的饼干不够了。当我喊出数字时,他们有的搭中文的,有的搭阿拉伯数字。虽然他们在学校里从来没玩过这个,但每个人都想尽花样别出心裁。 接下去两星期里我组织了画画比赛,纸飞机比赛,打牌游戏,最后一天是看电影。他们都很积极地参加,而且玩得很高兴。同时我还帮助他们做英语作业。他们都渴望学习,有时问我这个那个英语怎么说,还跟我打听美国孩子玩什么游戏。 有一次,管我们的老师有事,学校就提早关门了。有个学生就带我到他家里去,继续教他英文。还有两个孩子也跟着去了。我们在他家里又上了一课,我教他们英文,他们教我中文。 总的来说,这个暑假的我非常有收获。我学到了做老师是怎么回事:你走进孩子的生活,为他创造一个难忘的体验。我希望将来还有机会再去。你想去吗?
个人分类: 好文欣赏|4620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2011-年轻人的艰难选择:“北上广”:逃离?重返?
miran 2011-11-20 18:15
zz 年轻人的艰难选择:“北上广”:逃离?重返? (Thu Nov 17 21:00:46 2011) “逃离北上广、回乡安放青春”的浪潮还未散去,近期,年轻人重返北上广的话题又引 发了社会热议。在他们艰难选择的背后,是对青春理想的坚持。 “既然在这个城市,你总有机会去争取一些东西” 北京东五环某小区一层,一间十平方米左右的屋子,是公关经理小练临时的“家”。 地上支起的小桌上摆满锅碗瓢盆,仅有一扇窗户,屋子里总有一股味,用小练的话来 说,这是“潮气”,人闷在一个地方久了,就能感觉到。 谈到周围的邻居,小练掰起了手指头:“什么人都有,毕业大学生、农民工、白领… …都为图个便宜,租金每月800块钱,一月一付,负担不至于太大。” “每天下班回去呆的时间不长,也就睡个觉。”小练告诉记者,他是去年年底搬来的 ,在此之前,一直跟大学同学合租。 小练家乡在福建南平,2005年考上大学来到北京,在一所普通的二本学校学新闻。他 是家族里出的第一个大学生,而且还是来首都北京上大学。那一年,北京常驻人口1538万 ,青春和梦想在这座时尚都市里纠集、流淌。 从在电视制作公司做电视编导天天与策划案打交道,到在咨询公司做公关经理天天与 记者打交道;从月薪3000元,到月薪5000元;从上班路程1个小时20分钟,到上班路程1个 小时……他花了近三年的时间。 上班头一年,逢年过节他就回家。这两年工作忙了,一年有时候只能回去一趟,可就 这一趟,却添了“近乡情更怯”的意味:父母心里着急,希望这个村里的“超级剩男”能 赶紧结婚,可又催不得,总希望他能带个北京的女朋友回去,因为这事在当地,是一件有 “脸面”的事情;家乡的老同学都已在当地结婚生子,发展得不错,但只要知道他在北京 工作,总会向他投来羡慕的眼神,小练说,要笑迎这样的眼神,其实很难。 “回家的话,生存会容易很多,每次回去都考虑是否留下,却又义无反顾地回来,可 能若干年以后,我在北京真的呆不下去了,到那时就回去。” 休息时小练喜欢走路,宁愿走回目的地也不想坐车,看着城市的灯火辉煌,他常劝说 自己留下来:“我想既然在这个城市,你总有机会去争取一些东西。” “不管是逃离,还是重返,都是为了选择一种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同样喜欢看街景的,还有山东临沂来的小刘。 小刘爱看北京的夜景,特别是在长安街上:“看到每个人高兴地回家,我感觉这里还 没有属于我的地方,但总有一天会有。”他说:“我不喜欢和陌生人打交道,这却是我现 在的工作。”小刘是“奔三”的人了,现在经营着红酒生意。 大学毕业后小刘便在北京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最开始他开了一家电脑清洁公司, 2009年因为资金运转问题,公司倒闭了。之后的几年,他从创业转行到了做生意,在他看 来,这二者有本质的不同:“创业是从无到有,做生意则是从有到有。” 从无到有的路子小刘没走通,从有到有的道路也并不顺利。服装、图书、汽车、玉石 、大米、红酒……小刘说,这几年来他尝试了许多行业,他要再给自己两年的时间,赚下 足够的钱,然后开一个酒庄,这是他在北京的理想。 做生意不容易:“第一次进货赚了六万元,三个月之后赔进去了,然后就一直收支相 抵。”谈到自己的收入,小刘笑言这并不影响他的生活,反倒是创业之初的一件小事一直 在影响他:某天他上门帮客户清洁电脑,结束工作后赚了100元,一天没有吃饭,却舍不得 花钱,就在超市买了面包和矿泉水,蹲在门口吃。“当时路人投来异样的眼光,感觉特别 不舒服。我就问自己,来北京究竟要干什么。”小刘说。 电脑清洁公司倒闭后,小刘回到了家乡。他家在当地算条件不错的,可没呆上三个月 ,小刘又跟随着“重返北上广”的人潮回到了北京,用他的话来说,回家不喜欢,家里的 生意是家人的,而他想做属于自己的事业。 小刘口中的事业就是他的“酒庄梦”,对于回来的选择,他并不后悔:“不管是逃离 ,还是重返,都是为了选择一种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尽管又回来了,小刘对家却多了一份牵挂,他说现在最喜欢听的歌,是一首说唱歌曲 ,大意是“一个人要离家了,弟兄们用歌曲为他送行,希望他在外面能过得好”。 “选择重返比选择逃离更难” 2009年,来自西安的小孙,与当时的小练做出了完全不同的方向选择:小孙当时33岁 ,他放弃北京一所大学财务行政的工作,回到了家乡西安,在一家企业集团担任财务经理 。 关于离开,小孙给出了自己的理由:第一,北京的生存压力很难维持他和家人的生活 ,他没有办法照顾年老的父母;第二,他厌倦了北京“地铁圈式”的生活,在他看来,那 只是工作,不是生活;第三,二三线城市也许机会更多。 小孙人虽然离开了北京,户口却还留在北京,他经常打电话给朋友,询问关于经济适 用房的摇号信息。他不是没有想过再回来,但在那之前,他觉得自己应该想清楚,究竟想 要什么,又会得到什么。 “选择重返比选择逃离更难,大部分人离开时会有心酸,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如果 再重返,他的心理状态与之前将完全不同。”小孙告诉记者。 北上广代表的是城市化进程当中的缩影,它意味着大机遇和大压力并存。小孙说其实 大家的心态都是相似的:“刚来时,你会感叹这里有如此好的图书馆、剧院、音乐厅…… 可是这种美好心态在快节奏的大环境下究竟能维持多久?这些文化公共设施,你又真的有 时间去吗?” “公共设施的发达,代表的是城市文明的程度,这一点上,一线城市与二三线城市的 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大学毕业生在一线城市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后,回到二三线城市难免 会不适应,心理上也会有落差。加上他们的人脉资源基本上都留在了大城市,回到小城市 要适应人情社会、关系社会的变化,如果对当地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这样的转变就很 困难。”对外经贸大学青年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廉思分析说,关键是要努力缩小一线城市与 二三线城市的差距,而且无论是逃离还是重返,年轻人一定要根据自身条件状况做出选择 。
313 次阅读|0 个评论
城市化发展须提高农民工经济能力
热度 4 birdlike 2011-11-9 13:24
(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11月08日) 20世纪90年代,我国进入城市化高速发展的时期。国家统计局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底我国城镇人口比重达49.68%,近十年上升了13.46%。城镇人口增长来源主要有两类:一是城市空间扩张所导致的农转非人口,二是2亿多进城务工的农民。经过一段时期的大规模城市扩张后,未来城镇人口比重的提高,将主要依赖于农民工市民化过程。   人们通常认为,农民进城务工后,多数人会愿意定居在城市。但是据笔者调查,农民工希望定居在城市的比例为41%,仅略高于比例为35%的定居意愿不明确的模糊态度者。新生代农民工被认为具有较强的城市定居意愿,原因在于新生代农民工不仅具有人力资本上的优势,而且与之父辈不同,他们不再和农村社会有紧密联系,不再有很强的土地情结。但笔者的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在定居意愿上并没有表现出明显高于第一代农民工的特征,他们对融入城市的状况并不乐观,甚至他们对城市生活幸福的感受还要略低于第一代农民工。    经济能力低是农民工定居城市的主要障碍   对于进城务工的亿万农民来说,定居城市是人生中的重要决策,这个意愿的形成主要受三个因素影响:第一是制度因素,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体制是其就业和定居城市的制度性障碍,包括户籍制度及与之相关联的劳动用工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教育制度等。第二是文化心理因素,指农民工的文化心理以及他们对城市或农村生活的主观感受,比如乡土观念、亲缘观念、对农村生活方式的偏好和城市生活的压力感等。第三是市场因素,指与农民工市场能力相关的经济因素,主要是农民工的职业获得和收入水平。   在三类影响因素中,户籍制度受到学界广泛讨论,其阻碍劳动力优化配置的影响几无疑义,甚至被认作是农民工市民化最主要障碍。但是,笔者调查发现,大多数农民工不愿定居城市的理由首先是市场因素,其次是文化心理因素,而制度因素(主要是指户籍)被绝大多数农民工所忽视。   市场因素的凸显与我国社会的改革进程密切关联。自住房、教育、医疗等领域市场化改革以来,与户籍相关联的很多社会福利逐渐被剥离出来,国家力图在市场化基础上建立一套新保障体系,相应地,人们就需要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凭借自身市场能力来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和保障。在当今社会,良好经济收入成为大多数人最直接的追求目标。农民工的整体职业地位较低,当他们面对市场化条件下城市生活的沉重压力时,收入成为其最为关注的问题,市场因素就毫无疑义地成为他们继续在城市居留的首要障碍,在户籍制度发挥作用之前,市场已经将农民工屏蔽于城市生活之外。  笔者认为,在市场因素重要性凸显、户籍制度重要性降低的同时,不能忽视制度因素的作用。近几年,虽然传统上与户籍制度联系比较紧密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等问题有所改善,但户籍制度在大中型城市中仍有很强的限制性。在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城市农民工并未获得与市民一体化的安全网络,市场因素对农民工定居城市的阻碍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强,这是因为在市场因素背后,仍存在制度因素的强大作用。比如劳动用工制度,目前在很多企业尤其是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农民工的用工形式大多采用劳务派遣方式,这种用工方式使农民工获得的经济收入和保障水平远远低于正式职工。在一些沿海城市,企业在用工方式、工资待遇等方面,基本以两个标准对待本地居民和农民工。不合理的制度安排,是农民工市场能力和经济地位较低的重要原因。    推进户籍制度变革同时提高农民工市场地位   对于农民工来说,他们首先感知的是具有外显性的市场因素。农民工的社会经济地位整体上属于底层,难以获得长期稳定的工作,其工资水平通常徘徊在最低工资标准线附近,其内部分化更多表现为一种“有限高度”下的分层特征。这一现实使农民工在城市,更多是为赚钱而不涉及城市定居。由于农民工群体的整体同质性,导致新生代农民工尽管具有很多优势,但是在现有的制度条件下,其整体的经济获得能力并不比年老一代农民工强。他们的消费观念前卫,但没有相应的经济支撑,因而在他们身上会感受到更高的相对剥夺感。   基于上述讨论,笔者认为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关键或许不再是户籍变化,而是在推进户籍制度变革的同时,致力于提高农民工的市场地位和经济能力,以及改变与此相关的不合理的制度安排。在很多大中型城市,生活成本高涨已使一般白领阶层备感生活沉重,更不用说农民工群体。如果仅允许农民工落户,是无法使他们获得体面劳动的,即使可定居下来,也难免产生贫民窟现象。   实现农民工市场地位的提升,须在更广泛的制度层次上从两个维度进行思考:一是提高农民工的收入水平。这需要国家从整个社会人力资源规划发展的角度,加强农民工职业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同时改革不合理用工制度,保证就业领域基本公平。二是降低农民工的生活成本。这需要将城市社会保障的“安全网”公平地覆盖到农民工群体。比如目前在个别城市中,公租房的建设状况不错,农民工也可申请,使这一群体获得廉价居住条件成为可能,势必会大大推进城市化的健康发展。   从目前经验来看,农民工选择家乡所在地的小城市、集镇定居比较普遍。很多农民工的婚姻,都是以在家乡当地的城镇购买房屋为条件。这种方式或许是当前农民工实现市民化的一种有效途径,但这种方式也会伴生相应问题。如此类城市定居的农民工,其职业场所与生活居住场所是分离的,甚至跨越了不同省区,这对农民工将来的就业、保障和子女教育等问题提出了挑战,而目前政府并未在此问题上有所准备,这将是需要继续关注和探讨的新问题。
2643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潘毅、任焰:农民工的隐喻:无法完成的无产阶级化
whyhoo 2011-11-6 19:59
一、引言 2008 年初雪灾来袭的时候,距离中国的农历春节还剩下一个星期,成百上千万的农民工带着回家的渴望和焦灼,滞留在火车站,进退两难。他们为何要背井离乡?又为何每至年关“死也要回家”? 李红霞,一位来自湖北农村的打工妹,便是在广州火车站这个连接着家乡与工厂的枢纽上,被汹涌的人潮挤倒后再也没能起来。带走她生命的,到底是百年不遇的雪灾?还是这巨大人群进退两难的无力与恐慌?李红霞的短暂人生,为当下中国城乡二元体制提供了一个小小的缩影。火车站,既承载着他们的希望和梦想,又诉说着他们痛楚与创伤,让他们既想离开,又渴望回来。在这个浓缩的空间里,一个新兴工人阶级破茧而出的痛苦与挣扎,被如此真实地呈现出来,这并非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就好像这个阶级的形成过程一样,一早便已开始,却似乎永远不能结束——一个永远无法完成的无产阶级化过程。 伴随着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世界工厂”,世界上最庞大的新工人阶级也正在这里形成。2000 年中国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表明,城市中来自农村的打工者数量已经超过1 亿2 千万。根据国务院政策研究室2006 年的报告,如果再加上在本地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农民工总数约为2 亿人。2008 年初的雪灾将成百上千万渴望回家过年的农民工阻隔在陷入瘫痪状态的车站、铁路和公路上,中央以及地方政府不得不紧急号召农民工留在其打工的城市过年,在这个时候,人们似乎才忽然意识到,对于这个已经在城市中劳动和生活了三十年的巨大群体,这里竟然没有一个地方是真正属于他们的家。城市需要的不是作为公民和劳动者的他们,而是作为商品和劳动力的他们。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农民工的社会身份提出疑问并就这一群体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独特经验与状态进行分析。 从全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来看,就进行改革开放,主动引进全球资本主义要素,与世界经济接轨而成为“世界工厂”,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实践来看,中国并非独一无二的先例。因此,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所出现的大量城乡人口流动也并非史无前例。18 世纪的英国,20 世纪的亚洲四小龙,以及现在的南亚与拉丁美洲,这些国家和地区都在其工业化历史中的某个阶段出现过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大量转移的现象。用马克思的术语来说,这就是无产阶级化过程,这一过程是贯穿在整个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之中的。换句话说,所谓无产阶级化,是指伴随着一个国家的工业化过程,往往会同时出现一个急剧的城市化过程,即劳动力由农业向工业转移,农业人口不断地转化成为城市人口,并在城市中逐渐扎根,形成自己的社区,成为新的工人阶级。这一过程通常是由市场力量所决定的。而中国工业化过程的最独特之处便在于其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之后的无产阶级化过程,除了受到市场力量影响之外,更受到国家政治和行政力量的干预。如果说,毛泽东时代的工人主体是被毛泽东思想的意识形态询唤到“阶级地位”之中,其政治象征与阶级主体之间的关系是非常恣意的话,那么,对于正在当今中国的“世界工厂”中打工的真正的工人主体——农民工——来说,其阶级的命运却在国家与资本的共同作用之下,从一诞生开始便面临着各种结构性力量的压制②和破坏,使其只能维持在“半无产阶级”的尴尬状态之中。 于是我们看到,当代中国的农民工群体无论在空间的意义上抑或是社会的意义上都呈现出“边缘性”的特点,他们大多进入城市的“次级劳动市场”,在工业与服务业中从事着高强度、低工资、低保障的非技术性劳动③,工资收入多半只能维持他们自身的劳动力再生产。赡养老人,抚养后代、居住、教育甚至医疗等的费用,大多并未计算在他们的工资收入之内④。背井离乡的他们只能聚居于控制严密的工厂宿舍⑤或者城中村中的拥挤狭窄的出租屋;他们的子女进入当地学校必须交付昂贵的赞助费。大部分的农民工不能享受社会保障,他们工作的绝大部分工厂缺乏必要的劳动保护设施,造成大量的工业伤害和职业病。而每当意外出现时,没有签订正式劳动合同的他们很难通过正规渠道获得赔偿,而依靠他们养活的家庭会马上陷入崩溃的境地⑥。城市不是他们可以长久居留的地方,农村才是他们最后的归宿。除了出卖劳动力换取工资,他们并没有清楚的身份认同,从文化上无从知晓现代社会的运作,无法以公民的身份参与政治与社会生活。面对这个已经在城市中真实地存在了三十年却依然没有获得明确身份的群体,我们必须对以下问题作出讨论和回答:农民工的无产阶级化的过程为何无法在城市中完成?农民工这一语词所暗含的劳动力使用与再生产之间的辩证关系将成为本文展开讨论的重要线索。在全球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特定背景之下,中国亿万农民工的劳动力再生产状态的匮乏,及其与劳动力使用之间关系的割裂,不仅反映了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之间的高度不一致,同时决定了这一劳动主体无法在城市中完成其无产阶级化过程。这个过程不仅塑造了农民工模糊而残缺的身份认同,同时也在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层面造成了巨大的结构性张力。 二、无法形成的阶级:劳动力使用与再生产的实践 马克思曾经明确指出,在资本积累的过程中“维持和再生产工人阶级始终是资本再生产的一个必要条件”⑦。劳动力的生产是以活的个人的存在为前提。活的个人要维持自己,需要有一定量的生活资料,劳动力所有者今天进行了劳动,它必须明天也能够在同样的精力和健康条件下重复同样的过程。因此,生活资料的总和应当足以使劳动者个人能够在正常生活状况下维持自己⑧。一方面,马克思指出了对于劳动个体来说基本身体再生产的必要性:“用来交换劳动力的资本转变为生活资料,这种生活资料的消费是为了再生产现在工人的肌肉、神经、骨骼、脑髓和出生新的工人。因此,工人阶级的个人消费,在绝对必要的限度内,只是把资本用来交换劳动力的生活资料再转化为可供资本重新剥夺的劳动力。这种消费是资本家最不可少的生产资料即工人本身的生产与再生产。”⑨另一方面,他又强调了劳动个体的精神与社会需要的同等重要性:“每天必须有一部分时间休息、睡觉,人还必须有一部分时间满足身体的其他需要,如吃饭、盥洗、穿衣等等。除了这种纯身体的界限之外,工作日的延长还碰到道德界限,工人必须有时间满足精神的和社会的需要,这种需要的范围和数量由一般的文化状况决定,因此,工作日是在身体界限和社会界限之内变动的。”⑩ 劳动力再生产包括生产资料以及使生产资料得以实现的劳动力的日常生活以及长期的再生产。从最根本上来说,社会再生产主要依赖于以代际以及日常生活为基础的生物性的劳动力再生产,通过衣食住行以及医疗照顾等方式。除了保障生存的手段之外,劳动力的生产与再生产还要求一套文化形态与实践。在西方的工业化过程中,许多工人斗争都是围绕着劳动力再生产的内容和边界而展开的,在福特主义之下,工人阶级的这类斗争取得很大进展,不仅仅表现在经济上,同时也表现在教育获得机会、福利、以及有益于工人的社会与文化的服务的增加。这些进展都是对工人社会再生产的边界与内容的重新界定,而每一个进步都意味着资本主义中劳动力成本的相对增加。除了工人斗争之外,政府、家庭、资本以及市民社会等都是对劳动力再生产进行重构的重要来源。 改革开放之前的三十多年社会主义实践中,中国的“工人”在社会中享有农民望尘莫及的高度特权地位,工人无产阶级是国家的主人,工人为国家工作,国家通过“单位”制度不仅发给工人工资,更是全面介入并且承担着工人的劳动力再生产成本,即终身雇佣、住房、医疗保障以及子女教育等福利保障11。总而言之,“单位”制度曾经是中国改变资本主义劳资关系而创造出来的一种特殊类型的社会主义劳动关系,在这种制度中,国家全面控制着劳动力再生产资料的生产、分配与管理。 伴随着市场化、工业化和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中央政府将发展经济的权力下放给地方政府,于是各地政府纷纷将发展经济设定为首要的社会目标,尝试将城市规划和发展成为“世界工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地方政府纷纷投资兴建大量工业区和经济开发区,而这恰好为全球资本利用中国廉价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提供了基础。政府通过户籍制度将城市中的人口分为常住人口和暂住人口,对于在城市中打工的暂住人口——即农民工,城市无须承担其住房、教育、工作保障以及其他环境基础设施及福利等集体性消费资料以维持其长期的劳动力再生产。而且,一旦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带来的产业结构升级不再需要他们的非技术性劳动,一旦他们与某个具体企业之间的合约期满,这些农民工就不得不返回农村老家或者去别的地方寻找另一份临时性工作。 我们从“农民工”这个语词的构成便可以看到这一劳动主体的劳动力使用与再生产之间的关系的扭曲和错位。而这也正是中国农民工无产阶级化过程的独特之处。“工”是指职业身份,它意味着一种新型的工业劳动力的出现及其使用方式,而其前缀的“农民”则是指正式的制度性身份,它一方面表明这一劳动主体的职业和身份转化都受到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城乡二元体制的约束;而另一方面,更加重要的是,它暗含着这一主体的劳动力再生产形式、内容以及本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农民工作为一个劳动的主体,其劳动力的出现和使用与其劳动力的再生产——劳动过程中辩证统一的两个方面——在空间和社会的意义上被割裂和拆分开来,前者发生在城市,其身份是工人,后者却只有回到农村社会才能进行;其身份是农民。“农民工”这个语词的内涵充分标明其无产阶级化过程中存在着无法逾越的结构性障碍,因此这一群体在城市中缺乏长期劳动力再生产的条件,只能长期处于“半无产阶级化”的尴尬状态之下。无法完成其无产阶级化过程。 在过去的十多年中,农民工问题引起了政府部门、公众、媒体以及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尤其在学界,农民工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有关农民工问题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这种特殊劳动力形态的出现以及使用上,例如农民工的劳动力转移、职业流动、劳动状况、社会网络、城市适应以及社会融合与冲突等12,这些讨论往往暗含着这样一个前提假设,即这种劳动主体的真实社会身份是“农民”,这就意味着他们与其打工的城市之间的联系是暂时性的,他们迟早要回到农村社会完成其长期劳动力再生产以及代际再生产。这无疑模糊甚至忽略了这一从农民向工人转化的新兴工人阶级已经真实存在了近三十年的事实。 由于国家从政治的考虑出发而试图用开放社会的概念来取代阶级社会13,因此在农民工的研究中可以看到的另一种倾向是用“阶层化”、“市民化”等概念来对农民工与城市人之间的差距和分化问题进行讨论14。这些研究已经开始关注到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劳动力再生产资源的匮乏状态以及这种状态所带来的更深的社会不平等。2005 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研究部提出了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创造将农民工转化为稳定城市产业工人和市民的制度环境,促进流动人口产业工人化和市民化的建议15。但是这些讨论并未明确地将农民工的劳动身份与社会身份辩证统一起来,因此农民工的工业化过程(产业工人化)和城市化过程(市民化)依旧被设定为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然而我们认为,农民工的公民身份或者市民化问题的实质其实便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实现途径和形式,因此与产业工人化其实是同一个问题。在中国,公民或者市民身份代表着在城市中获得集体性消费资料——住房、教育、医疗健康、社会福利以及其他环境设施等——的可能性。换句话说,当我们将农民工视为城市的劳动者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在面临它的劳动力再生产问题,“产业工人化”和“市民化”实际上不是两个问题,而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共同决定了农民工“无产阶级化”的进程、方向以及特点。 尽管中国正在进行迅速的城市化,然而中国的城市化主要依靠的是产权资本而非工业资本,工业资本的角色仅仅体现在它将中国变成了一个“世界工厂”。因此对于从中国农村地区到沿海发达地区打工的亿万农民工来说,虽然他们已经进城打工整整三十年,然而他们依然无法获得定居城市的法律和社会权利。他们没有权利在城市中形成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工人社区。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一直在依靠政治与行政力量积极左右和推动着生产与消费这两大领域的发展16,例如为了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而通过户籍制度保障丰富而廉价的农村劳动力可以非常富有弹性地供给给资本与市场。然而,对于劳动力再生产,国家却在三十多年的“单位制”实践之后,不再主动地对其进行具有决定性和前瞻性的干预,而是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新自由主义的话语力量推动下,主动让位给缺乏管制和规范的资本与社会非正式部门,由它们替代国家并借助市场使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简单日常再生产得以勉强维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作为中国城市中只有劳动身份而没有公民身份的农民工,他们所面临的是双重的压迫,一重压迫来自控制其生产过程的资本;另一重则来自缺位于其劳动力再生产的国家。正是由此而导致对拆分型劳动力再生产模式17不仅使得社会不平等的制度安排在市场转型期得到延续18,同时使农民工的无产阶级化过程永远无法完成。我们认为,农民工这一劳动主体在城市中所呈现出的模糊性、边缘性与流动性,以及当代中国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文化等不同层面上存在的各种矛盾和冲突,都可以在这个理解框架之下找到充分的解释。 三、劳动力再生产中的国家缺位:资本主导与社会主导 在全球化的社会背景之下,当生产是高度流动的,劳动力的社会再生产必然在在很大程度上保持着对“地方”的依赖。Harvey 对跨国生产政治经济的空间性分析中指出了全球资本的一个核心悖论:资本流动的需要是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生产的去地域化;但当资本进行全球化的时候,生产总是会发生在“某地”。这就意味着必须在特定空间里拥有安置劳动者的临时性设施19。于是,具体的雇主、管理者以及劳动者为了“生产”这个目标而汇集到特定的空间里,要想让积累发生,资本必须保证工人可以按时去工作,保证原材料到达工厂,保证成品抵达消费者。所有这些都需要在工厂、基础设施以及环境中投资一定的空间设置。可以说,全球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是同时嵌入于制度与地方实践之中的20。在不同地方实现的不同身体特性和价值模式(包括对身体完整性和劳动者尊严所保持的尊重程度)通过资本循环被带入到空间上竞争的环境之中。那些出卖劳动力的人,他们在身体实践和敏感性方面的不平衡地理发展成为由资本和劳动所共同发起的阶级斗争的确定特征之一。生产过程的地方化策略、对地方社会以及劳动控制的影响,这些都是全球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过程中,国家的调节行为(通过税收的循环和国家支持的债务表示出来)在确定社会工资和规定“文明的”及“道德上可以接受的”教育、健康、住房等水平方面发挥着关键的作用21。 然而我们在中国所看到的事实却是另外一番景象,中国的产业劳动者大多来自跨地区之间流动的农民工,国家通过控制人口的僵化的户籍制度以及二元劳动力市场的安排使得农民工在制度层面上(而不仅是在事实层面上)就被设置了在城市安家的障碍,保持农民工身份的模糊性,使社会主义国家和全球资本在其劳动身份上获益的同时,可以名正言顺地逃避任何有利于其劳动力再生产的福利支出和成本。我们可以从Buroway 的理论一些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中国农民工特殊状态的洞见。Buroway 从生产政治的分析范式出发,对劳动过程理论进行的批判,恢复了对生产体制的政治和意识形态结果的分析,根据他的观点,生产体制概念共包括四个基本维度:即劳动过程和劳动力再生产模式等两个微观层面的维度,以及市场竞争和国家干预等两个外部的宏观层面的维度。他将劳动力再生产作为生产体制的重要维度之一,并强调工人用以维持自身劳动能力的再生产和其家庭生存的劳动力再生产模式必然受到国家提供的各种制度安排(产业制度、福利制度、就业保障制度等),在某些条件下甚至还包括国家的直接治理手段等国家干预的影响。他认为,针对工业化过程中存在的大量移民劳动的不合理再生产模式,国家权力的有意识的运作和安排不仅没有对其进行削弱和改变,反而将其加固,从而有效降低工业生产成本,减少城市化的压力22。 Castells 也强调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国家、工业资本与劳动力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错综复杂的。工业资本总是尽量将劳动力的使用最大化,而国家有时出于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目的亦通过有意识的权力运作与安排帮助工业资本强化对劳动力的不合理剥削和使用。然而随着资本的技术和经济需求的变化,以及于大众需求的发展,Castells 提出为了避免或者解决城市危机的出现,国家必须通过集体性消费资料的生产、分配与管理,介入劳动力再生产的过程,对工业资本进行直接(通过预算和行政手段)或者间接的干预(通过经济和社会机制调节劳动力再生产)23。Castells 从建立在所有社会群体日常生活基础之上的集体性消费(住房、教育、健康、文化、商业、交通以及集体性设施等)与发达资本主义阶段的城市危机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出发,分析了集体性消费对于解决劳动力再生产问题的政治经济学意义,提出国家的直接或间接干预对于化解由于工业资本发展的内在逻辑所导致的社会不平等、城市问题以及政治危机等具有重要意义。他指出,资本集中所带来的结果是生产组织、生产资料以及劳动力的集中,因此也就导致了劳动力再生产资料的集中化趋势,这些消费资料一部分供个人使用,一部分供集体使用。而从国家进步的视角来看,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国家的基本角色是要保证劳动力再生产过程的基本要素,具体来说即集体性消费的领域24。 对于中国农民工群体中的大多数来说,无论他们在打工中表现如何出色,都不可能在城市定居下来,并且与那些和他们相当的城市人一样有尊严地生活。对自我尊严的否定是深深嵌入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之中的。无产阶级化无法完成的一个最直接的后果是,主体无法变得完整,于是只能永远停留在农民工的状态之下。这个未完成的主体是残缺的,匮乏的,不满足的,只能处于流浪的状态,不知道何去何从。农民工,不是农民,也不是工人,他们什么也不是,这个主体处于农民与工人之间,这种主体永远是残缺的,无法完整的,而这一主体的残缺往往被他们归咎于其自己的能力和“命”,这种归咎使得其产生出更大的动力来克服这种转变中的种种困难。他们在大城市中工作的时间越长,就会越清楚自己是被城市排除在外的。我们不是说农民工经过几年的工厂经历之后不可能成为城市中的一个小店主,一个小贩或者一个捡垃圾的人,我们所说的是, .由农民工这个模糊而暂时性的主体所构成的新打工阶级不可能转化成真正的工人主体——拥有定居在城市的平等权利,哪怕是聚居在贫民窟或工人社区。在当代中国,农民工劳动力再生产的匮乏状态的一个最明显标志是:城市连一个可以属于他们自己的劳动力再生产的空间都没有给予,他们没有在城市中安家的权利。 一方面,由于户口与城市福利之间的联系,因此没有当地户口的农民工不可能获得政府公房或者单位公房的使用权或所有权,同时更不可能承受城市商品房的市场价格25。另一方面,由于正式与非正式的制度都限制这个新兴的打工阶级在城市中建立自己的社区26。于是,维持这一无法在城市中生根的打工阶级的劳动力日常再生产的责任便落在了资本以及社会非正式部门的头上。农民工群体在城市中的社会空间分布状况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城市中以地缘为纽带的外来人口聚居区,如北京的“浙江村”27;二是在城市扩张时期外来人口聚集的“城中村”28;三是在城市工业区或经济开发区中常见的工厂宿舍,通常与当地社区形成分割的二元社区29。农民工劳动力再生产的空间形态几乎全部是由资本和社会非正式部门主导和组织的。而国家,不仅逐渐退出了曾经在计划经济时代全面掌控的城市的劳动力再生产领域,而且从一开始便缺位于农民工这一特殊劳动主体的劳动力再生产过程。根据2006 年7-8 月“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问题研究”课题组对珠三角地区农民工进行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在正式就业的农民工中近60%的人居住在集体宿舍或者工作场所中,另外有35%住在出租屋,其他借住亲友的家中或者宿舍以及自购房等总共才占5%左右。可见,资本主导的宿舍劳动体制30与社会非正式部门所主导的社会自我消化模式31是农民工在城市中的两种最主要的劳动力再生产模式。 在计划经济时代,作为“全能机构”的国有企业也曾经普遍向员工提供宿舍、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全面的、长期的福利性设施和保障。可以说,在计划经济时代,宿舍是国家全面负担劳动力再生产的一个重要例证。然而,市场经济时代在中国普遍重现的宿舍劳动形态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政治经济学意义,它可以说是全球化生产的系统生成物。尽管它依然承担着劳动力日常生活再生产的功能,但却与计划经济时代的国企宿舍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主要提供给短期雇佣的农民工,不具备长期居住的功能,排除了具体企业与具体个人之间的关系延续之可能。企业为外来工提供宿舍并不是为了建立一支对企业忠诚或者技术熟练的劳动力队伍,而是为了可以确保短期地、临时性地、大规模地对跨地区流动的廉价而年轻的外来工加以使用,并将其工作日的劳动产出最大化32。 我们认为,空间的重要意义只有在它使劳动流动和资本流动成为可能的时候才变得尤其重要。从当代中国农民工的日常劳动力再生产空间来看,无论是资本主导的工厂宿舍还是社会非正式部门所主导的出租屋(民工村),其实质都是通过有意识的微观空间技术使城市对农村劳动力进行集中并且暂时性使用的同时无需承担其城市化以及无产阶级化的成本,导致这一群体的无产阶级化过程无法在城市中完成。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的确给中国社会带来了Polanyi 所谓的“大转变”。 然而对于农民工来说,作为一种临时性的劳动力,一个暂时的逗留者,即使他们在从一个工厂转向另一个工厂打工的过程中已经真实地生活在城市,但是他们很快就意识到自己在城市政府和城市人眼中只是二等公民,自己不属于城市,城市不断推卸和否定他们对于农民工的住房、医疗以及子女教育的责任。而他们在城市打工的工资中,并没有被计入可以维持其在城市中长期劳动力再生产的费用,再加上就业、教育培训、医疗健康、居住等方面的社会保障制度与资源的供给匮乏,因此在空间与社会的意义上劳动力的使用与再生产过程长期割裂状态下的农民工,只能不断游走于城市的边缘,无法积累出可以支持其在城市中生根的资本和技能。显而易见,对于他们来说,工业化并没有带来城市化,因此他们被召唤到工厂中打工却不被允许在其工作的城市中定居。然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一方面,工业化对产业发展模式以及劳动力素质的需求发生了转变;而另一方面,城市化所带来的城市生活成本提高,引发了农民工对工资以及集体性消费资料的需求增长。在这两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之下,无论是资本主导,抑或是社会主导的劳动力再生产模式,都因其自身所固有的局限性而无法填补劳动力使用与再生产之间的日益加深的裂痕。在国家和资本的共同作用之下,无产阶级化过程的无法完成给中国农民工的打工生涯制造出更大的张力和更深层的矛盾,而这些张力和矛盾反过来又使中国新工人阶级的形成过程变得更加复杂。 四、进退两难:双重异化与精神圈地 马克思曾经指出,劳动者的“free”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作为一个自由的人,他可以将自己的劳动力变成自己的商品;而另一方面,他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之外没有其他可以出卖的东西,并缺乏一切可以将其劳动力实现的生产资料33。换句话说,工人可以“自由地”出卖他或她的劳动力(不会受到政府、习俗或者其他力量的限制,同时他/她们也仅限于拥有将自己的劳动力变成商品的自由)。由于他/她不拥有其他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或者获得途径(土地、租金、福利以及家庭收入),因此只能通过出卖劳动力来获得经济资源。对于农民工这个在改革开放年代由工业资本所创造出来的崭新主体来说,他们必须改变自己,成为适合并愿意进入工厂工作,并且具有弹性的劳动力。这意味他们除了要经历不拥有生产资料,不能控制劳动过程,只能出卖劳动力换取微薄工资的劳动异化之外,还要经历城市生活的异化。农民工往往独自背井离乡进入城市打工,他们必须告别了以往熟悉的生活习惯、礼俗以及文化传统以及历史(家乡的食物、语言和周围环境等)并聚集在工厂,经历工厂规训对其身体、意志以及行为的同质化重塑34。他们必须生活在一个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环境里,陷入陌生的人群、语言、生活方式以及消费方式的全面支配之中。我们将这种劳动异化又叠加了另一重生活异化的状态称之为“双重异化”。而且,作为可以被任意处置的临时性劳动力,城市一旦不再需要他们的劳动力,便会要求他们离开城市返乡。农民身份便将他们与城市和全球现代性永远地区隔开来。 改革开放,使农民工可以自由流动,使他们可以自由地进厂打工,这是一种离开家乡地自由,释放着他们渴望改变的欲望,而伴随着这种自由的,则是向城市资本出卖劳动力的自由,而一旦他们获得这种自由,他们很快便发现自己只能从一间厂跳向另一间厂,除此之外,一方面,他们失去了继续前进——成为真正的城市人或者工人——的自由,因为他们的正式社会身份是农民,无论是在法理意义还是事实意义上,他们都不可能合法而永久性地迁入城市;另一方面,他们也同时失去了回头的自由,尽管种种结构性限制使得农民工无法在城市中生根,但是他们与其农村社区之间的实质性的分离却已经开始发生,对于第二代的农民工们来说尤其如此。“农民”这个前缀,除了仍然清楚地标示着这一劳动主体的正式身份及其在城市中的次等属民身份,它原本所暗含的劳动力再生产的形式、内容以及本质的意义正在发生改变。农村劳作方式的贬值、农业生产技能的缺失,使土地实际上已经不能再在物质与精神的层面上继续支持他们的长期劳动力再生产。 在以往关于农民工的研究中,土地被认为是承担农民工劳动力再生产的最重要的依托,并被视为在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亿万农民涌入城市打工却没有引起巨大社会震荡的一个重要的“减压阀”,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以及代际更替,农民工群体内部也出现了代际的更替和分野。“新生代的农民工”相比“第一代农民工”不仅对现代城市及其生活方式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了心理认同,其融入城市的欲望比第一代农民工更加强烈。而且由于他们与农业劳动的实质性脱离,导致他们对于为其祖辈父辈所珍惜的土地也已经产生了不可挽回的分离。从农民工对待土地的态度上,已经可以看到明显的转变。很多年轻的打工者根本无法说出家中具体有多少土地。孙立平曾指出在农民工的意识中,土地与劳动权力之间没有确切的关系。年轻的农民工们几乎不知道自己的家庭所拥有的土地数量35。将近一半左右的农民工表现出愿意放弃或者无所谓他们在农村的“根”36。对于依然贴着“农民”标签的新生代的农民工来说,尽管名义上他们或许仍然拥有在农村的一亩三分地,但是他们已经远离乡土,并且不再拥有农业生产所需的技能。而土地曾经的重要价值在他们的意识中已经开始变得模糊甚至消失了。换句话说,在农民工的土地尚未发生的“圈地”,在他们的精神和生活的意义上却已经发生了。这种“精神圈地”无疑令他们逐渐丧失了返乡的欲望和本能。中国的改革开放虽然一直强调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然而双重的结构性限制令他们并没有被真正解放,前进或者后退都是死路。于是,一旦成为农民工,便意味着将被束缚在一个并不真正属于自己的工厂世界,成为城市中的陌生人,成为一个永远的流浪者,无家可归,农民工的身份认同不仅仅被扭曲,甚至被割裂。如果短暂和无常是通常不会在城市打工超过4-5 年的第一代农民工的主要特点37, 那么在第二代农民工身上,这种短暂将被打破,他们通常倾向于在城市中停留更长的时间。而这种打破恰恰使他们的生命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既不可能从农民变成真正的工人或者说城市人,也不可能再回到过去,回到农村社会。 作为一个劳动主体,从劳动力的使用方面来说,流离于城市边缘处于半无产阶级状态的农民工们在打工过程中经历着劳动与生活的双重异化;而从劳动力的再生产方面来说,“精神圈地”意味着他们与土地的实质性分离,然而城市对于他们来说依然遥不可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一劳动主体的劳动力使用与再生产不仅在空间和社会的意义上被拆分,使其成为在城市与农村之间不断来来回回的一群候鸟。甚至可以说,他们正在逐渐变成一群无“家”可归、踏上不归路的流浪者,其身份认同更加模糊和混乱。无产阶级化过程的无法完成给中国农民工的命运带来了巨大的创伤,并引发了经济、政治、社会以及文化等各个层面的矛盾和冲突。如果说,90 年代以阿英为代表的第一代农民工曾经用自己的身体作为属民的武器,以疼痛、梦魇和尖叫的方式开创了一种抗争的次文体,对社会主义国家、全球资本与父权制文化进行了谴责和控诉38。那么在21 世纪,第二代的农民工们已经开始将沉默化作愤怒,将疼痛转为行动,通过公开的集体行动来展开争取主体完整的斗争,戳穿“中国制造”的神话。以广东省为例,农民工群体反抗与挣扎的各种集体行动开始出现并呈现上升趋势。从2001 年到2004 年,政府有记载的群体性突发事件从2358 起增加到4008 起39。农民工已经开始普遍表现出明确的集体性抗争情绪和意识,尤其是年轻的农民工表现出更加强烈的集体行动意愿40。这些集体行动无疑是具有政治性的,它们是这一群体其自身无产阶级化过程无法完成所发出的强烈抗议。 五、结语 毫无疑问,中国的工业化和全球化进程必须依靠对农民工这一劳动大军的使用,然而这一群体的公民地位或者阶级地位却一直被有意无意地否定和忽略。农民工一方面为城市提供着廉价、新鲜而丰富的劳动力,另一方面却无法在城市中“生根”,我们认为,“阶级”不仅是一组流动的历史性关系,而且也是由无数的张力、多重的结构性矛盾以及各种冲突因素等共同构成的一组特殊关系。中国进入全球经济体系之际所出现的主要由农民工所构成的打工阶级的命运实际上是国家和资本的力量所共同决定的。作为一个劳动主体,农民工身份中本应辩证统一的两个过程,即劳动力使用与劳动力再生产,在全球资本的经济逻辑(最大限度获取劳动剩余价值,迅速进行资本积累)与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逻辑(通过控制劳动者的流动和使用方式以尽快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目标)的共同作用之下,在空间和社会的意义上表现出严重的分裂状态,国家一边允许农村外来人口进入城市参与经济活动满足全球资本与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一边却拒绝(或者说无力)承担他们无产阶级化及其世代再生产的成本。城市政府不向农民工提供住房、医疗、子女教育以及其他社会福利,以代际再生产为基础的劳动力长期再生产的责任依然被留给农村社会来承担。换句话说,中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二者之间明显脱节,农民只能进入城市打工,却不可能在城市永久定居。换句话说,在农民工劳动力使用机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劳动力再生产——被国家有意无意地忽略,城市政府缺乏动机去承担提供集体性消费资料的角色以解决劳动力的长期再生产需要。而资本和社会非正式部门所主导的劳动力再生产解决机制各自由于其内在的局限性而无法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这种割裂。因此,尽管农民工的劳动力推动了国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但是对于农民工群体自身来说,他们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却由于其劳动力使用与再生产的割裂状态而无法统一起来,这种劳动身份的公民主体——农民——始终无法被真正“城市化”,这边使得其无产阶级化过程在城市中难以完成,而这一劳动主体便只能永远停留(更确切地说是流动)在“半无产阶级化”的特殊状态之下。 1《南方周末》,2008 年2 月21 日。 2 Pun Ngai, Made in China: Women Factory Workers in a Global Workplace (Durham and London:Duke University Press, 2005),25-30. 3 谭深:打工妹的内部话题——对深圳原致丽玩具厂百余封书信的分析,《社会学研究》,1998 年第6 期,页63-73。 4 沈原:社会转型与工人阶级的再形成,《社会学研究》,2006 年第2 期,页31。 5 任焰、潘毅:跨国劳动过程的空间政治:全球化时代的宿舍劳动体制,《社会学研究》,2006年第4 期,页21-33;任焰、潘毅:宿舍劳动体制:劳动控制与抗争的另类空间,《开放时代》,2006年第3 期,页124-135。 6 郑广怀:伤残农民工:无法被赋权的群体,《社会学研究》,2005 年第3 期,页99-118。 7 马克思,中共中央编译局译,《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页660。 8 马克思,中共中央编译局译,《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页198。 9 马克思,中共中央编译局译,《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页660。 10 马克思,中共中央编译局译,《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页269。 11 相关研究请参见李培林、张翼:《国有企业社会成本分析》(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杨晓民、周翼虎:《中国单位制度》(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Walder, Andrew G., Communist Neo-Traditionalism: Work and Authority in Chinese Industry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6). 12 相关文章请参见杜鹰、白南生:《走出乡村: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实证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黄平:《寻求生存:当代中国农村外出人口的社会学研究》(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谭深:打工妹的内部话题——对深圳原致丽玩具厂百余封书信的分析,《社会学研究》,1998 年第6 期,页63-73。文军:从生存理性到社会理性的选择:当代中国农民外出就业动因的社会学分析,《社会学研究》,2001 年第6 期,页19-30。李强:关于城市农民工的情绪倾向及社会冲突问题,《社会学研究》,1995 年第4 期,页63-67。刘林平:外来人群体中的关系运用——以深圳“平江村”为个案,《中国社会科学》,2001 年第5 期,页112-124。周大鸣:渴望生存:农民工流动的人类学考察(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 13 潘毅:阶级的失语与发声——中国打工妹研究的一种理论视角,《开放时代》,2005 年第2 期,页95-107。 14 相关文章请参见陈映芳:“农民工”:制度安排与身份认同,《社会学研究》,2005 年第3 期,页119-132。文军,农民市民化:从农民到市民的角色转型,《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6 卷第3 期,2004 年5 月,页55-61。项飚:《跨越边界的社区:北京“浙江村”的生活史》(北京:北京三联书店,2000)。王元璋,盛喜真:农民工待遇市民化探析,《人口与经济》,2004 年第2 期,页7-13。 15 此报告所提出具体建议主要包括:1,改革户籍管理制度;2 改革现行就业制度;3 改革社会保障制度;4做好农民工子女教育培训。 16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 年10 月15 日)上明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即“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http://www.china.com.cn/news/txt/2007-10/16/content_9064770.htm. 17 Burawoy, M., The Politics of Production (London: Verso,1985),102-105. Buroway 曾经专门对帝俄工业化时代的拆分型劳动力再生产模式进行讨论,他指出问题并不仅在于出现了这种“循环往复”流动着的移民工人:他们像候鸟一样定期的从农村迁徙到城镇,又从城镇返回到村社。在这种“拆分型”的劳动力再生产模式中,本来应该完整统一的劳动力再生产过程被肢解开来,其中的一个部分(劳动者个人体力和脑力的再生产过程)是在工厂-城镇中实现的,而另外一个部分(抚养子嗣、老弱等)则是在这些移民工人的来源即乡土村社中实现的。 18 沈原:社会转型与工人阶级的再形成,《社会学研究》,2006 年第2 期,页32。 19 Harvey, D., The Limits to Capital (Oxford: Blackwell, 1982), 31. 20 Peck, J., Work-Place: the Social Regulation of Labor Markets( New York: Guilford, 1996),232. 21 Harvey, D., The Limits to Capital (Oxford: Blackwell, 1982), 111. 22 沈原:社会转型与工人阶级的再形成,《社会学研究》,2006 年第2 期,页32。. 23 Castells,Manuel, City, Class and Power (London and Basingstoke: The Macmillan Press LTD,1978), 42. 24 Castells,Manuel, City, Class and Power (London and Basingstoke:The Macmillan Press LTD,1978), 3. 25 吴维平,王汉生:寄居大都市:京沪两地流动人口住房现状分析,《社会学研究》,2002 年第3 期,页92-110。 26 潘毅:阶级的失语与发声——中国打工妹研究的一种理论视角,《开放时代》,2005 年第2 期,页95-107。 27 相关研究请参见王春光:《社会流动与社会重构:京城“浙江村”研究》(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项飚:《跨越边界的社区:北京“浙江村”的生活史》(北京:北京三联书店,2000)。 28 相关研究请参见李培林:《巨变:村落的终结——都市里的村庄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29 相关研究可以参见周大鸣:外来工与“二元社区”——珠江三角洲的考察,《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 年第2 期,页107-112。 30 在中国,无论工厂的产业类型、所在地区或者资本性质如何,农民工们——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无论已婚还是未婚——通常都居住在工厂内或者工厂附近的宿舍之中。工厂宿舍大多是楼房,每栋宿舍楼可以容纳数百名工人居住。宿舍房间都是共用的,比较典型的是每间房住8-12 个工人,位于每个房间、每层楼或者每个单元的厕所和洗漱间都是公用的。在工人宿舍里,除了床铺之外,没有任何可以允许个人隐私存在的空间,生活空间都是集体共用的。我们将工厂大量使用农民工,并利用工厂宿舍暂时性安置外来劳动力、承担其劳动力日常再生产的现象概念化为“宿舍劳动体制”。详参见任焰、潘毅:跨国劳动过程的空间政治:全球化时代的宿舍劳动体制,《社会学研究》,2006 年第4 期,页21-33。 31 社会自我消化模式是指由社会非正式部门通过房屋租赁市场对来解决农民工在城市的日常生活再生产,主要形式是出租屋和民工村等。这种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农民工在城市中的打工生涯成为可能,但是这种模式的特点一方面存在治安、安全、居住环境恶劣等问题,另一方面,这些聚居区往往是政府经由市场和区域政策的中介重塑城市空间的首选之地,因此难以成为农民工在城市中的长久、稳定的安居之所。 32 任焰、潘毅:跨国劳动过程的空间政治:全球化时代的宿舍劳动体制,《社会学研究》,2006 年第4 期,页21-33。 33 Marx, K.(1954,1965). Capital Vol. 1( Moscow: Press Publishers), 169-170. 34 潘毅:阶级的失语与发声——中国打工妹研究的一种理论视角,《开放时代》,2005 年第2 期,页95-107。 35 孙立平:关于农民问题的几点基本看法,载清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编,《农民工研究选编》, 2001年。 36 任焰,潘毅:农民工劳动力再生产中的政府缺位,《中国社会科学内刊》,2007 年4 月,页105-120。37 Pun Ngai, Made in China: Women Factory Workers in a Global Workplace (Durham and London:Duke University Press, 2005), 5. 38 Pun Ngai, Made in China: Women Factory Workers in a Global Workplace (Durham and London:Duke University Press, 2005).165-187. 39 蔡禾:《全面关注农民工的生存状况排除“群体性抗争”情绪、化解群体性社会冲突》(研究报告,未出版,2007)。 40 任焰,潘毅:农民工劳动力再生产中的政府缺位,《中国社会科学内刊》,2007 年4 月,页105-120。 潘毅,现于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任教,《中国女工》的作者。潘毅主要研究中国劳工、性别及文化政治、全球化及跨境研究等。除学术活动外,潘毅亦活跃于社会运动。现为「女工关怀」(The Chinese Working Women Network)执行委员会主席。 任焰,任教于广州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从事医疗与健康社会学及劳工研究, 著有(与潘毅合著)《跨国劳动过程的空间政治:全球化时代的宿舍劳动体制》,《社会学研究》2006第4期 原文见 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2823
118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重庆户改打破50余年户籍制度 农民工忧虑仍观望
zhaoqingjun 2011-11-6 09:25
重庆户改打破50余年户籍制度 农民工忧虑仍观望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04日14:23 南方都市报 “棒棒”们在重百超市门口揽客,杨顺云不肯直面镜头,说自己没在重庆混出个样子。南都记者杨亮摄 一对“棒棒”夫妻在破陋的出租屋内用餐。南都记者杨亮摄 过去当过“棒棒”的谭家建(中)如今已当上了老板,但闲暇时仍喜欢跟“棒棒”聊天。南都记者杨亮摄   傍晚时分,重庆学田湾正街光线浑浊,没有霓虹灯的点缀,只有临街商铺的荧光灯穿过大门,无力地散落在街道上。因装修街道门面临时搭建的脚手架占据了人行道,行人被赶到狭窄的马路上,与急着回家的摩托车、轿车乱糟糟地挤在一起,喇叭声、呵斥声和旁边夜市的吆喝声响成一团。   2011年9月5日晚上6点,杨顺云跟往常一样,熟练地穿越人流和车流,钻进对面巷子里一个闷热的小排档,点了一碗4块钱的酸辣粉,呼哧呼哧几口喝完,已满头大汗。旁边是一家大型餐厅,透过玻璃,他用略带羡慕的眼神看着里面的食客一边享受空调,一边从翻滚着花椒红油的火锅里捞出各色美食,嘴里咂巴着。   杨顺云老家在重庆南岸区迎龙镇,1998年之前靠种地为生,但一年收成只够勉强填饱肚子,35岁还是光棍一条。刚好那时重庆方言剧《山城棒棒军》热播,他受到启发,将老家的一亩地以一年1000斤谷的价格租给老乡,跑到位于重庆渝中区的学田湾正街当起了“棒棒”,希望藉此跳出农门,当个城里人。   “棒棒”又称“挑夫”,与美女、火锅同为“重庆三绝”。一根一米多长系有绳子的小竹棒是他们谋生的全部家当。对于“棒棒”的人数,重庆劳务办并无统计,但有媒体报道这一群体达50万人之多。而据统计,包括“棒棒”在内,在重庆的农民工到2010年底已达到400多万人,集中在建筑、工矿、环卫、餐饮等行业。他们忍受着背井离乡的孤苦,拥挤在逼仄的棚户区或城中村,用汗水繁荣着这座城市。    他们的辛劳    早上7点准时开工,一天12小时换来四五十块   依山而建的学田湾正街两截高高隆起,中间突然下陷,呈不规则的V字形,最陡峭处有40多度,由于山势蜿蜒,仅400多米长的街道打了两个弯,最急的一个接近90度。街道两旁,充满巴渝风情的青砖黛瓦吊脚楼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八九层高的灰色水泥房屋,随地形起伏,远远望去像一道波浪。   早上7点,48岁的杨顺云准时开工,蹲在街道拐角处的重百超市门口,看到有拿大包小包的人,便与其他“棒棒”一拥而上,“老哥,挑行李吗?”仅学田湾正街,就活跃着两百多名“棒棒”,一天12小时的营生,换来四五十元不等的收入。   在重庆“棒棒”已经成为城市物流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大到家具电器,小到买菜买肉,都有他们穿梭忙碌的身影。   除了给南来北往的人挑运行李,杨顺云最喜欢给商场或工地挑运商品或建筑材料,因为挣的钱多,但也辛苦。杨顺云记得,有一次半夜12点,一个老主顾打来电话,叫他去搬砖(重庆不少老街十分狭窄,白天运输不便,类似建筑的搬运工作多安排在晚上)。把砖头从车上卸下,运到两百多米远的一个坡上,杨顺云和几个“棒棒”熬夜干到第二天下午6点多才忙完,“中间吃饭休息的时间加起来不超过一小时”。这趟活下来,杨顺云累得够呛,但挣了280块,他很满足。   这还不算最辛苦的。在学田湾正街重百超市二楼菜市场,有一群专门挑菜的“棒棒”,他们的作息时间与蔬菜运输同步:每天凌晨两点起床,守在市场门口,运蔬菜的车一到,就排队卸菜,然后一担一担挑到各个档口,一直忙到早上8点。每挑一担菜能挣两块钱,一个“棒棒”一晚通常能挑七八担。8点挑完菜,他们又转战街道继续揽活,干到晚上9点。“这活太辛苦,我干不了”,杨顺云说。   市场工作人员介绍,每天约有十几吨蔬菜进入市场,类似情景每天也在重庆其它菜市场重复上演。    杨顺云的家当    “棒棒屋”里两张床、一张桌子和一部电视机   学田湾正街是杨顺云的全部世界。13年来,他一直租住在学田湾正街东头临街商铺背后一栋小楼内,商铺和他所在的小楼夹成一个在重庆常见的天井用来采光,由于建在坡上,天井很狭长,二十多米长,宽仅两三米,十分局促。   房间只有六七平米,堪堪放下两张床、一张桌子和一部电视机,这是杨顺云的全部家当,其中一张床被用来放杂物,锅碗瓢盆夹杂着用过没扔的垃圾。由于房间太狭窄,人进去手脚都难以伸展,只能坐在床上。四壁除了一扇已经破损、补钉了几块木板的门,没有窗户,大白天不开灯屋里一团漆黑。“这样有隐私”,杨顺云自嘲道,“隐私”这个字是他不久前从电视上学来的。   由于终年不见阳光,房间弥漫着潮湿、腐败的气息,这样的房间在重庆又叫“棒棒屋”,月租240元,含水电费。   杨顺云想尽办法省钱,只为了终有一天能跳出“农门”。“在城里买房、转户口都得花钱”,他固执地认为要当城里人,首先得有钱。为此,除了节流,他还四处揽活,但这些年的收入始终原地踏步。杨顺云说,过去接一单活起步价是1块,现在涨到了5块,但以前价钱便宜活就接得多,一个月能挣个两千块左右,现在价钱高了,很多人不愿再找“棒棒”,收入其实还是跟以前一样。   但物价却在疯涨。杨顺云每天早上都要吃一碗铺盖面,他记得,2008年还是2块钱一碗的铺盖面,2009年涨到2.5元,现在又变成4块,“除了收入,什么都在涨”。   即便如此,杨顺云的住房条件还算好的。学田湾正街的农民工大多选择四五个合租一套房,睡在木板草草拼成的大通铺上,一些农民工夫妻也毫不避讳地与别人挤在一块。    王靖的自豪    素未谋面的“泥腿子”同行当上全国人大代表   没活的时候,杨顺云会提着竹棒在狭长的街道来回晃悠,一边揽客,一边找相熟的朋友“摆龙门阵”。在街道入口处,他碰到了泥水匠王靖,他最要好的朋友。   今年42岁的王靖来自重庆垫江,16岁初中毕业后跟村里泥水匠学手艺,辗转于北京、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城市当起建筑工,后因遭遇几次欠薪离开了施工队。他与杨顺云同在1998年跑到学田湾正街,给人粉刷墙壁。这个巧合,让两个同在异地打工的人多了一丝亲近。   王靖记得,刚来学田湾正街时,这里搞建筑的散工只有五六个,如今已增加到50多人。王靖起初有些担心,后来发现生意并未受影响,“1998年一个月只能挣两千块,现在行情好的时候能挣一万块,差的时候也能挣3000多块”。2011年,重庆晚报以《泥水匠月收入都能上万了》为题,报道当地建筑市场的火爆,引发不少市民的羡慕。   2008年,王靖攒下十几万元存款,盘算着在学田湾正街买套二手房。但这一年,电视上频频出现的“金融危机”字眼,又让他犹豫了。吃不准重庆房价未来的走向,他决定再等一等。   在金融危机引发的一片观望气氛中,农民工群体却迎来一个好消息:杨家坪一个建筑工人当选了全国人大代表。“泥腿子也出了能人,每年都要上北京跟中央领导人一起开会”,王靖为这个素未谋面的同行感到自豪。   这个受到瞩目的重庆建筑工人是康厚明。康厚明出生在重庆永川区石牛寺村一个9口之家,1979年外出打工,之后像候鸟一样辗转西藏、武汉、昆明、广东中山等地,干过搬运工、建筑工、挖煤工、装配工。1998年,康厚明召集亲戚同事还有村民一共36人,跑到市政一公司承包工程,凭借农村人的吃苦耐劳迅速站稳脚跟,于2005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3年后,康厚明与朱雪芹、胡晓燕三位农民工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成为中国2.4亿农民工群体参政议政的代言人,受到各大媒体追逐热捧。   杨顺云的惊讶50多年制度坚冰被打破,第一反应是“蒙人的”   农民工当选人大代表,只是重庆一次更大规模改革的前奏和铺垫。   历史将记住这一天:2010年8月15日。重庆第一次允许在主城区务工经商5年以上或购买商品房的农村居民自由落户城镇,并在医疗、教育、就业、养老等方面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待遇和权力。一夜间,农民工入户似乎变得轻而易举。   听到消息,杨顺云的第一反应是“蒙人的”。在他48年的人生记忆中,城市户口金贵得很,“有城市户口就意味着有了一份体面的工作,能吃国家粮,每个月领工资,看病能报销,退休有退休金,单位还有福利分房”。为此,杨顺云已经在学田湾正街打拼了13年。   过去农民想落户城里,只有考大学、提干、参军几种途径,其时大学尚未扩招,一个万人规模的大村一年能出一个大学生都是件了不起的事。而所谓的提干相当于今天考公务员,能挤上的凤毛麟角,“普通村民根本不可能”。杨顺云记得,上世纪90年代,他所在生产队500多号人只有一个女村干部通过考试,被安排到政府机关工作,当上了城里人。   前两种途径,对只念过几年小学的杨顺云而言显然都行不通。17岁那年,他把变成城里人的希望放在了参军上,但等了两年就彻底失望。杨顺云说,村里每年只有一两个入伍指标,分到各个生产队,变成零点几个,能参军都是有关系或是表现好的,根本轮不到自己。   上世纪80年代以后,在市场经济和商品大潮的冲击下,严格的户籍制度开始松动。杨顺云慢慢发现,一些跟自己一样种地的农民通过花钱疏通关系,一个一个落户城里,最开始一个城市户口要3000元,上世纪90年代涨到两万元,之后的价码他就不清楚了。    王光明的幸运    全家人身份变成居民,开心得整晚睡不着   同在学田湾正街当“棒棒”的王光明就一直舍不得花钱买户口,为了两个小孩读书,他花了老大一笔赞助费。   今年45岁的王光明老家在重庆垫江,1996年外出打工,辗转东莞、贵州等地,2004年携家人来到学田湾正街,妻子给附近一家公司打扫卫生,每个月1100块钱。由于早年曾在工地学过焊接、木工,除了搬运的体力活,装饰、建筑的活王光明也能接,每月收入基本稳定在三四千元。   2009年,王光明用省吃俭用攒下的15万元存款,在市区购买了一套78平米的二手房,按揭10年,月供1700多元,终于在这座繁华的大都市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窝”。   但由于没有城市户口,王光明找不到一点城里人的感觉,“总觉得处处比城里人低人一等,大人还好,最难受的是小孩教育”。他说,刚来重庆时,大儿子升小学升初中,每次都得一次性交一笔3000块的议价费,小女儿2009年读小学时,议价费改成了赞助费,价格更贵,“每年要交1200元”。王光明一直想不通,曾找校长理论,希望取消赞助费,但被拒绝。“学校说如果不交赞助费,就只能读私立小学或是回户籍所在地”,“私立小学没有赞助费,但学费更贵,而且位置也很偏”,王光明最终妥协了。   但他又是幸运的。2010年10月,重庆户改新政启动后不久,王光明便迫不及待地为全家人办理了转户手续。“到所在地派出所出示老的户口簿、身份证和城里住房地址,很快新的户口簿就下来了”,王光明笑着出示了一张A 4纸大小的农村居民转城镇居民确认书,上面盖有重庆市公安局户口专用章。看着全家人身份一栏从农民变成了居民,他开心得一晚上睡不着,还在读书的女儿不用再交赞助费了。他成了学田湾正街两百多个“棒棒”中转户口成功的第一人。   2011年初,全国人大代表康厚明也把户籍从农村转为城市,落户工地所在的重庆九龙坡区九龙镇,完成了从“农民———农民工———城市居民”的人生转型。细心的康厚明有自己的“小九九”:之前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退休后每月只能领200多块,转为城市户口后,仅养老金一项每月至少能领到500多块,比农村高出一截。   来自重庆市劳务办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8月15日,户籍改革启动一年,重庆转户的农民人口已超过220万。而按计划,截至今年底,重庆市将有338万农村人口转为城镇居民;2012到2020年,再新增城镇居民700万人。    谭家建的焦虑    “棒棒”中的传奇人物被挡在户改门外   但学田湾正街大部分农民工仍在观望、徘徊。   泥水匠王靖就一直不愿转户口。他担心转户后,宅基地退了,土地没有了,以后老了即使有补偿款和保险,也难以维持生活,“还是有土地更踏实”。针对农民工的种种顾虑,重庆市设计了一个退地过渡体系,允许转户的农村居民,在最长3年内继续保留宅基地和承包地的使用权及收益权,退地后给予补偿,但不少农民工并不买账。   “三年过渡不顶用”,王靖告诫杨顺云,政府虽然会给一笔补偿,但每平米宅基地才三四百元,买完社保如果想买房,还差老大一笔钱,根本没法在城里立足。   距梦想一步之遥,一心渴望做城里人的杨顺云退缩了,“40多年都熬过来了,也不差这一会,先看看再定”。   重庆启动的户籍改革仅仅在坚冰里凿开了一道小口,重庆以外的农民依然被挡在门外。   在学田湾正街开水果店的谭家建今年55岁,老家在四川广元农村,1999年跑到这里当“棒棒”,在上世纪90年代重庆房价起飞之际便不断买房,如今坐拥三套房产,4年前又盘下这家水果店,成为少数从“棒棒”跃迁至另一个阶层的幸运儿,当上了老板。老谭说,现在房租加上店铺收入,一个月能挣万把块,于是他把全家人也接到了城里来。   在学田湾正街,谭家建的际遇在“棒棒”中成为传奇,但谭家建也有自己的烦恼:全家户口至今还在四川广元农村,孙子读书还得交赞助费。虽然每年1200元对于谭家建不是笔大数目,但他还是觉得“不舒服”。   “没有城市户口,心里就没有根,要办个什么证件,每次都要回老家,很麻烦”,谭家建说,去年重庆启动户籍改革,他托关系想把全家人迁到重庆,但折腾了几个月,“花了钱,请了客,硬是没搞成”。   作为“外乡人”,谭家建与学田湾正街的邻居们有些格格不入,“都知道我是外来的,谈不到一块”。他还是喜欢趿拉着一双拖鞋,溜达到街口的重百超市,找在这里休息的“棒棒”们叙旧,讲讲发家的故事,只是当年手中的竹棒已经换成了一把蒲扇。   据统计,截至2010年,在重庆务工的外来工已突破百万人,其中近30%来自四川,其余主要来自与重庆接壤的贵州等地。    他们的感悟    养老最发愁,但城市户口也没有以前吃香了   现在,康厚明在老家已经找不到属于他的位置。“在城市呆惯了,回老家连上厕所都不习惯”,康厚明的人大代表任期还有一年多,他打算在城市买房,和孩子在城里生活。   不过,逢年过节,康厚明仍会约兄弟姐妹一起探望呆在老家的母亲。亲情成了联系他和老家石牛寺村的唯一纽带。   尽管老家离干活的街道只有一个多小时车程,“棒棒”杨顺云一年也难得回家一次,他不愿跟外人提起家人,“回到家也冷冷清清,还不如呆在这里,至少有朋友说说话”。   当“棒棒”13年,至今孑然一身,身边也没攒下几个钱,杨顺云解释是物价太贵。其他“棒棒”却笑他把挣的钱花在了几条街外的一间发廊,据说那里提供20块钱一次的服务,专为低收入人群解决生理需要,杨顺云气愤地别过头去,但没有反驳。   医保、养老这些农民工共同的难题,“棒棒”们也都遭遇过。几年前的一次意外让杨顺云至今心有余悸:他在搬东西时绳子断了,脚被砸伤,治了一个多月,由于没有医保,前后花了1000多块,而且一个月都没法干活。   为了给未来一个保障,学田湾正街绝大多数“棒棒”纷纷购买了农村医疗合作保险,一年个人出30块钱,遇到大病每年最高可报销3万元。但他们大都没有社保,养老成为这个群体也是所有农民工最发愁的一件事。   “养老保险太贵了,舍不得”,泥水匠王靖曾打算买养老保险,一打听一次性要补交七八万元,吓得直咋舌,转身就走,“还不如留在身边自己养老”。   而他们的户籍观念也在悄然生变,曾经不值一文的农村户籍逐渐走俏。“农村户口有一亩二分地,城市户口没地,现在农村的条件已经越来越好,城市户口没有以前吃香了”,很多农民工开始有了这种感悟。   由于老家迎龙镇靠近重庆主城区,距最繁华的解放碑只有一个多小时公交车程,杨顺云憧憬着老家的土地和宅基地早日被政府征用,按照标准,他不光能分到一套30平米的小户型,还能获得一笔不菲的补偿款,“买完医保、养老保险,还能开一间农家乐”。   杨顺云又有了新的梦。    大事记   2001年   1月3日-5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农村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0年情况,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讨论2001年工作部署。   1月15日,全国农业科学技术大会在京召开,会议授予袁隆平等217人“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称号。   2月17日-19日,全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在安徽召开,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的精神,总结交流安徽等地的试点经验,研究完善有关政策,部署试点工作。   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通知,决定在安徽全省和由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选择少数县(市)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探索建立规范的农村税费制度和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的办法。   5月,全国粮食生产和流通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闭幕会上发表讲话强调,各地区、各部门都要把思想认识和行动进一步统一到中央关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政策上来,真正做到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的余粮;同时,重点增加粮食风险基金、扩大国家粮库建设规模、适当拓宽粮食购销渠道,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和粮食生产能力,巩固和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5月24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讨论《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部署今后十年的扶贫开发工作。   8月17日,财政部、国家计委、农业部联合发出《关于加大治理向农民乱收费力度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通知》。   8月20日,全国粮食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研究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做好粮食购销工作的政策措施。   9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召开全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针对当前农民负担重的问题,部署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工作。   11月20日,历经20年的全国土地资源调查工作圆满结束。此次调查摸清我国各级行政区土地总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全国共有农民集体所有土地439.03万平方公里,国有土地505.48万平方公里。这是我国迄今为止最系统、全面、准确的土地国情国力资料。   12月17日,中共中央召开座谈会,听取党外人士关于农业发展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江泽民主持座谈会并发表讲话指出,农业、农村、农民工作事关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农村的发展是重中之重。   整理:方军    样本意义   1958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的颁布,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确立,农民从此被牢牢束缚在土地上,“自由迁徙”从法律层面被禁止。改革开放之后,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虽被允许离开土地进城打工,但他们的身份依然不被认可,无法在医疗、教育、卫生、养老上与城市居民享受同等待遇。时至今日,几乎每一个中国人仍有一段与户口有关的故事,薄薄的一张纸承载着亿万家庭的酸甜苦辣,无数悲欢离合也因它而起。   僵化的户籍制度在2010年被打破。作为中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开始允许工作达到年限的农民工自由落户城里,并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福利、待遇,由此揭开“千万农民工进城运动”序幕,被外界认为是首度打破中国自计划经济时代延续半个多世纪的城乡二元户籍壁垒。   总策划:曹轲庄慎之任天阳   总统筹:王钧南香红张蜀梅   学术支持:华中师范大学   中国农村研究院   出版合作:花城出版社   摄影统筹:王景春 潘劲松   分组统筹:王海军沈佩琛   □南都记者 杨亮
1324 次阅读|0 个评论
重新发现信息社会:来自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回答
chadwick 2011-11-1 15:02
重新发现信息社会:来自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回答
本文严格意义上应该叫做“教学论文”,即以帮助形成对某理论和方法理解的论文。文章的写作缘于在博客上结识了长沙理工大学的易显飞院长,他们的学报(社会科学版)正在征集国内之名学者投稿冲CSSCI。我很荣幸的以唯一一个非教授学者的身份接到了易院长的邀请(当然这也是我唯一一篇非CSSCI的期刊论文,以及第二篇非校重点期刊/奖励期刊论文),并贡献拙文如下。文章的题目叫做“重新发现信息社会”,非常讨巧地沿用了熊培云先生的著作《重新发现社会》的说法。而文章的核心在于通过思想实验,以及农民工-手机案例的分析阐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分析特色与思路。需要指出的是,行动者网络理论是STS中传播最广、影响最大的理论之一,其创始人拉图尔和伍尔伽等人也纷纷获得了STS领域最高荣誉贝尔纳奖。然而可惜的是,国内很多研究对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理解仅停留在生搬硬套阶段。希望以此拙文能抛砖引玉,借此征募更多的学者加入到建构主义的研究队伍中来。 原文请参见: 王程韡. "重新发现信息社会:来自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回答".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5): 27-32.( RCCSE ) 重新发现信息社会_来自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回答.pdf 文本已被《人大复印资料》“科学技术哲学”2012年1月全文转载。 重新发现信息社会:来自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回答 王程韡 1, 2 ( 1. 清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北京, 100084 ; 2.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深圳, 518055 ) 在技术决定论或是社会建构论的视角下,对于信息社会的阐释势必都是通过“黑箱化”技术或是社会的一端而实现,但却又造成了身份和功能的被区隔化与信息社会所标榜的统一化整体之间的矛盾。文本通过引入行动者网络理论的视角认为,平等地对待人和非人的行动者是消除“技术 - 社会”二分,也是变“反常”为“正常”的最有效方式。进而,农民“使用”手机的案例被用来佐证分析视角的有效性。 信息社会;行动者网络理论;农民工;手机 N031    A 作为一种时代性的通用技术( GPT ),信息通讯技术( ICT )的出现带来了经济与社会运行诸多方面的根本性重构。作为一种技术社会形态,信息社会( information society )也被喻为工业化社会之后以信息科技的发展和应用为核心的高科技社会,和以信息、知识为主导的知识经济社会 。 2003 年和 2005 年,联合国分别于日内瓦和突尼斯分两阶段举行“信息社会世界首脑会议”。会议的主要成果之一——设立世界信息社会日的提议,也最终在 2006 年 3 月的联合国大会上获得通过。 然而一方面,信息及通信科技不但不是“中立”的,而且会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每个领域, 产生规范性的影响( normative implication ) ; 另一方面,信息通讯技术也不是独立于社会并预先设定某种社会目的的产物,它的意义、功能、使用方法和适用范围等都要受到其身处的社会文化与境的制约 。 在技术刚性和社会形塑张力之下,我们很难从这一尚未完成的社会形态中参透信息社会的本质性涵义。特别是对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而言,信息通讯技术的应用必须要与全球化、社会转型等具有完全不同逻辑的力量交织作用,其实践过程也必然表现出较强的复杂性 。 1. 思想实验:从一端看另外一端的悖论 正如杜甫的诗句《梦里白》中所言的,“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出现以前,生离恐怕是要比死别更为让人难过的事情。而在强大的信息基础设施支撑下的今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已经像一个村落一样那么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地球村”),上述颇有意境的想法就似乎变得有些不可思议了。的确,信息通讯技术已经成为建构包括亲密性( intimacy )在内的社会方方面面的一个重要因素 。 辉格史的宏大叙事方式,也不断地强化着技术“决定论”解释的独特魅力。在这样一种视角下,技术作为科学的应用,其发展源于科学的不断积累和繁荣。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具有普遍主导性的技术所引发的(社会)创新也是永无止境的。于是在技术的刚性律则之下,人类的相时而动造就了通常意义所谓的社会变迁——这也是一切“线性模式”( liner model )科技政策信念的合法性来源。需要指出的是,推动了历史“进步”车轮的技术力量是取之不尽的,因为它们源自于同样用之不竭的发明家的灵感和(熊彼特意义上的)企业家的创新精神。这样一来,信息通讯技术不但被认为是决定着了当代社会的面貌和不同时代历史特征的新社会的物质基础,甚至还出现了一种作为技术范式和技术社会观的信息主义( informationalism )哲学信条 。 在信息主义的旗帜下,原本作为公司内部开发计划里程碑的“摩尔定律”,也常常被当成技术那种与生俱来的“自主”力量的真实写照。 但随着“好”的技术反而遭遇失败等路径依赖现象的出现,技术决定论的认知图景越来越受到质疑。在社会建构论的阵营里,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平奇( T. J. Pinch )和比克( W. E.Bijker )对 19 世纪下半叶自行车技术“多向模式”( multidirectional model )演化案例的分析。社会建构主义的视角认为,不同的相关社会群体( relevant social group )对于同样的技术和人工物有着不同的问题界定。不存在一个最好的技术解决方案,技术的主体也不再是科学家和工程师甚至是企业家,而是更广阔的社会群体的磋商决定了具有着解释灵活性的技术本身的最终形态和历史走向 。 于是在“社会”因素的作用下,信息通讯技术在融入(不同)社会与境的过程中往往要经历一个复杂的驯化( domestication )过程 。 其实自信息通讯技术出现伊始,围绕着技术本身的社会磋商就没有停止过。比如在电话发明初期的 19 世纪末,中产阶级女性独立走上街道尚被认为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和男性简短而富有信息量的通话相比,女性“煲电话粥”的行为实则是派遣寂寞的一种形式,甚至是对其移动性被禁锢的一种无声的反抗 。 实际上这样一种情况,在一些拥有者独特文化和传统的地区(如穆斯林国家)仍依然存在。在承认强相对主义意义上的建构论只是“矫枉过正”的情况下,也有人试图通过一种“中间路线”来调和两个视角之间的矛盾。如倡导技术的社会形塑( social shaping )的弱建构论,即认为科学技术在某种程度上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 。 或是从技术的外源定制性以及技术自身的层级结构等应用性特质出发,强调技术与社会组织(同时体现为结构刚性和结构弹性)的“互构” 。 即便如此,信息社会的图景还是模糊的甚至是碎片化的——只要技术与社会依然是被分立地考量,或者说是从一端看向另一端。 图 1 技术和社会二分视角下的信息社会 对此我们不妨进行一个简单的思想实验。在决定论的视角下,假设某人 P 可以通过信息通讯技术同从 R 1 到 R n 的人联系,再假设 R 1 到 R n 之间的人互相不认识(否则可以通过化约和归类实现)。这样, P 和每一个 R i ( i=1, 2, …n ) 之间就构成了了一种社会联结(弱联结), P 也就需要通过每一个社会联结连定义自己的身份 I i ( i=1, 2, …n ) 。换言之,信息通讯技术在给人带来讯息便利的同时无形中造成了人身份的碎片化。在建构论的视角下,再假设不同的人对于同一种信息通讯技术 T 有着不同的问题界定 D 1 到 D n ,再假设 D 1 到 D n 之间的界定不重合(否则可以通过化约和归类实现)。这样, T 对于每一个 D i ( i=1, 2, …n ) 都体现为一种社会功能 F i ( i=1, 2, …n ) 。换言之,相关社会群体也在磋商中无形造成了技术社会功能的碎片化。因此不管是从哪一端看向哪一端,都必须付出“黑箱化”所看的那一端为代价,并承担区隔另一端的风险(如图 1 所示)。然而真实的世界不同于思想实验,是不可能被区隔开来的。事实上信息社会一直标榜的,也正是通过流动空间( space of flows )所带给人们前所未有的“统一的”、“整合的”实践性体验。从理论上讲,消除上述悖论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要放弃这种“技术 - 社会”的二分视角。 2. 行动者网络理论:广义对称性下的技术 - 社会 几乎与决定论和建构论的思想产生于同期,人们就开始用系统的观点试图对技术和社会二分的矛盾进行调和(亦作为对线性模式的修正)。比如休斯( T. P. Hughes )的技术系统( technological systems )理论和影响更为深远的国家创新系统(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等等。然而系统论的观点在将技术和社会统统纳入考量的同时,也不得不以“黑箱化”系统的“外部”为代价。相比之下,不管是强调了系统“内部”的要素还是其联结、组合,过度的碎片化所导致的“怎么都行”( whatever )的解释倾向始终都还是存在的。结果随着其他竞争性理论的出现,系统论的观点逐渐淡出了历史的舞台。 表 1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三种视角 科学技术形塑社会 社会形塑科学技术 交互进路(共同演化) 时间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对技术的定义 原因 结果 同为因果 自变量 技术 社会 社会群体 行动者和技术的关系 受益人(或被害人) 磋商性的利益 无缝之网 政策的角色 保护或者抵制科学技术 对行动者授权,创造网络 民主化 权力结构 技术体制 磋商 框架、话语 方法论进路 技术影响的研究 跟随人工物 跟随行动者 资料来源: Fuglsang, L., “Three perspectives in STS in the policy context”, in Visions of STS: counterpoints i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studies , S.H. Cutcliffe and C. Mitcham, S.H. Cutcliffe and C. Mitcham (Eds.) 2001,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Albany. p. 33-49. 在诸多的竞争性解释中,行动者网络理论( ANT )是非常具有生命力的一派,也是 STS 中交互进路的杰出代表(如表 1 所示)。行动者网络理论直指技术与社会二分的症结,强调了广义的对称性( super symmetric ),即强调在技术和人工物已经成为社会不可或缺组成部分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同等的对待人( human )与非人( nonhuman )的行动者 。 行动者( actant ,人和非人行动者的统称)进入到网络联结当中,反过来又被网络所界定而被赋予这个意义上的名字、本质、行动、目的和主观性。也就是说,行动者在本质上是不确定的,也是不存在一个先在的本质或内核的 。 而今天被我们称作技术或者社会的一系列“大词”,都是网络建构的结果。因此作为一种独特的视角,行动者网络理论将自然和社会当中的一切看作是其所在的连续发生的关系的网络效应。也就是说,在这种关系的缔造( enactment )之外不存在任何实在或者形式。其核心目标也是在于揭示和描述产生出并重组包括对象、主体、人类、机器、动物、“自然”、理念、组织、非平衡、规模和形状,乃至地域安排等在内的一切行动者的物质性和推论性的关系生成 。 关于广义的对称性原则,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创始人之一拉图尔( B. Latour )曾给出过一个非常经典的“人与枪”的例子。在他看来,不管是说“枪杀人”(唯物主义的客观描述)还是“人杀人”(枪只是一个中立的工具)都有失偏颇。相反,当一个人手上有一把枪并用它来杀人时,他才变成一个“枪手”。而“杀人”这个行为,既不能仅仅看作是“枪手”意图的结果,也不只是枪开火的物理过程使然——而是两者的联结造就了这一切。从这个意义上讲,人和枪都是网络中的行动者。只有在这样的相互依存的联结之下,扣动扳机的人才被赋予了“枪手”的身份,枪也才由待在枪套里的“中立”的枪变成“凶枪” 。 而维系网络联结最重要的力量,就是行动者之间的转译( translation )。所谓转译,是指行动者通过问题化( problematisation )、旨趣化( Interessement )、召募( enrollment )和动员( mobilization )等方式,重新界定和分配自身与他人的利益、角色、功能和地位,以及交互环境的过程和最终取得代言的结果 。 让我们再次回到“人与枪”的例子。假如某个警察遇到了某个“嫌犯”,由于不确定只是想吓吓他让他说实话,就撩起衣襟给他看了看腰间黑乎乎的枪套……这个过程便构成了转译:枪在这个与境下只是被界定为一种威慑而不是杀人的工具。但枪也未必始终乖乖的顺从,倘若枪与枪套之间的结合过于紧密,以至于“嫌犯”逃跑时警察还无法把将出来,这种威慑作用就已经消失殆尽;或者是“嫌犯”过于机敏地夺枪指向警察,威慑的功能还在但情况、地位就完全不同了。总之,社会不是一种特别的领域或是东西,它仅是一种特定的联结运动的结果;行动者并不是行动的源头,而是一个许多实体朝向它聚集的移动目标;行动并不完全是孤立的主观意志的反映,而是时刻被错置( dislocated ),被借用、被分配、被影响、被掌控、被背叛、被转译着的;转译甚至也总是不牢靠且容易失败的,也总是存在网络无序或出现其他秩序的可能 。 一旦摒弃掉“技术 - 社会”的二分视角就不难发现,从一端看另外一端时所出现的技术或社会的区隔现象仅仅是网络中复杂交织关系的一体两面。具体而言在人和信息通讯技术所组成的行动者网络中,人的身份和技术与人工物的功能都是被网络本身所界定和转译的。可能存在不同的网络联结方式,也就可能出现不同的人的身份和物的功能(如果非要沿用“二分法”之话语)。因此信息社会所标榜的“统一的”、“整合的”实践性体验,只不过是拓展了网络联结发生的可能(在以往的社会当中往往要受到“在场”的约束)。身份和功能的区隔化是“正常”的,反而所谓固定的身份和共识性的功能也只不过是以往网络“黑箱化”的结果。从这个层面来讲,也没有什么整体意义上的信息社会——因为“社会”不是能够修好东西的胶水,它本身就是被胶水所黏起来的、最需要被解释的东西 。 对于尚未完成的信息社会而言,身处当中的行动者并不知道最终的答案,就连研究它的社会学者也是无从头绪。我们这些偌小的蚂蚁( ant ,和 ANT 同形),不应只为了“统一图景”的天堂或地狱,而忘却了尘世间有太多事物得以慢慢细细品味。跟随行动者及其之间的交织关系,就是行动者网络理论留给我们的唯一训导。在下一节当中,也拟选取农民工“使用”手机的情况来对纷繁复杂之信息社会的一个侧面来进行具体说明。 3. 信息社会一瞥:以农民与手机的结盟为例 得益于信息通讯技术的日渐发达,农民工在外地打工时不但可以使用手机同身在远方的家人保持联系,还可以托大和维持在职场建立起来的朋友关系(或“江湖关系”)。可以说,手机与新一代农民工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已经变得密不可分 。 然而农民与手机这一不太相称的结盟中,却也出现了一些有悖于“数字鸿沟”预设的奇怪现象:比如 2010 年在利用手机阅读电子出版物或游览网页的读者人群中,年纪在 18-70 之间的读者人数占整个国民阅读人数的 23% ,其中 52% 是农民。农民手机上网的使用率也高达 67.3% ,甚至超过了城镇居民用手机上网的使用率( 57.5% ) 。 那么这一社会现实又是如何出现的呢? “农民工”这个称呼的诞生,是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下户籍管理制度的历史产物,也是农村迁移人员作为城市中“非市民”身份的一种无批判的确认 。 截至 2008 年底,离开家乡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就高达 14041 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 1/10 还多 。 在广大的农民工队伍中有一支被称作新生代农民工的特殊的群体。他们大多为“ 80 后”和“ 90 后”的年青人,大多没有务农经历,却有着初高中的文化水平和电脑、手机等基本 ICT 的操作技能和对于“外面的世界”的“了解”。职业期望值高,不愿干脏活、累活和收入低的活。打工不再只是为了赚钱、回家盖房子、娶媳妇生孩子,而是带有“闯天下、寻发展”的目的。对他们而言,打工不再是单纯为了“淘生活”,更是为了“享受都市生活,实现都市梦想” 。 事实上除了建筑业的企业以包工方式运作,因而工人年龄偏大(多数在 40-50 岁)外,在各类代工( OEM )企业中工作的工人几乎全部为“新生代”。据广东省 2010 年的调查表明,该省 80 、 90 年代后出生的农民工为 1978 万人,占全省农民工总量的 75% 。 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对于城市生活的向往加之城市文化的耳濡目染,不断强化着他们和城市之间的联结,并消解着他们和家乡以及家乡亲友之间的羁绊。换言之对于他们而言,融入城市是他们(特别是他们的后代)“洗心革面”摆脱农民“污名”的唯一出路,而父辈们落叶归根的归属感只不过是一些“老掉牙”的约束。而另一方面,城市和城里人却不断地拒绝者他们对于“城市梦”的转译——虽然他们对于农民工的存在是如此的依赖,但却也始终相信适当地保持“双低”的“人口红利”是维持城市化,特别是“双高”人群工作岗位的有效保障。事实上 在就业、住房、医疗、社保、子女教育等诸多方面,新生代农民工都遭遇着无法克服的障碍。在双方转译的角力之下,新生代农民工虽然 更倾向于留在城市而不是返回家乡,却由于种种壁垒而始终被隔绝在城市之外——群体身份认同混乱的状况成为了一种“常态” 。 身份性的共识始终无法达成,也塑造了他们 孤独、冷漠、脆弱、沉默,互不相识,很少交往的行为模式。最终, 在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和城里人,以及家乡和家乡的亲友之间所构成的“畸形”的行动者网络,也便成为了这个小生境中信息社会的条件性基础。 由于提供了一种“远方在场”( absent presence )的可能性,信息通讯技术打破了传统社会地域和空间的局限性,从而也对行动者网络的重构敞开了大门 。 其中改变力量对比的最关键因素,就是廉价手机特别是后来山寨机的出现。 2003 年,主要瞄准二三线城市和农村的国产手机厂商首次突破了 50% 的市场份额。后虽马上滑落并徘徊在 30% 左右,但却成功地拉低了手机的整体价格。特别是近年来联发科( MTK )模块化解决方案的出现,促生了物美价廉却有不乏时尚(除了基本的通话和短信外,基本还包含移动 QQ 、浏览网页、电子书、音乐播放器和拍照等功能)的“山寨机”的繁荣。加之移动运营商短信包月、上网包月以及长话资费调低等营销措施,农民工使用手机以及手机增殖服务的门槛大大降低。换言之,农民工和手机之间的结盟终得以形成。然而转译的形式却是各异的——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借助这个结盟,农民工同家乡以及家乡亲友,以及城市和城里人两个网络的断裂。 在第一个行动者网络当中,手机的身份主要被界定为实现“远方在场”的中介者,从而使得打工者即便“远在天边”也能“近在咫尺”。事实上对于很多农民工而言,他们都“基本不给本地的人打电话,都是联系自己的朋友,有些在外地,有些在家” 。 通话所创造的情境,就仿佛他们从未离开过一样。而相对于通话而言,短信是农民工更佳倾向使用的一种方式。一方面通过短信可以更加大胆、生动地表达心中的情愫,或是倾吐打工生活的不快和郁闷;另一方面也为他们施展创作的才华提供了舞台,或是通过搞笑、两性方面的内容将亲友拉回到“身边”,同喜同乐 。 不管怎样,这个意义上网络所始终体现出的是一种“实名性”:即网络的联结已经通过外在“黑箱化”了的“社会关系”保证了联盟的稳固性,网络中的行动者都熟知对方并对其在网络中的行动有所期许。因此即使偶然性地出现了联盟的破裂,比如手机遗矢,网络一般还是会通过那种“外部性”的力量重组起来。因此,手机的拍照功能也常常被转译进来,作为情感传递的媒介。正如他们自己所说的,“没有手机,就少了方向感,有一种失落感,没有依靠;有手机在,你就能实现任何与外界的联系,就像有亲戚和朋友在身边一样,没有手机就只有一个人了” 。 在第二个行动者网络当中,手机则更多被当成是一如既往地试图融入的桥梁。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帮助农民工实现在城市中“在场的缺席”( present absence )。即在他们看来,手机是城市生活的一部分。有一部手机,起码不至于被人冠以“乡下人”的名号。于是他们努力地通过结盟去模仿“城里人”,甚至热衷于在闲暇时间和工友一起“展示”自己的手机功能,“有一段实践特别流行用手机来放音乐”,他们就“在下了班之后比谁的手机外放功能最强劲” 。 同理的还有上网和阅读等功能,似乎建起里属于自己的娱乐小天地,他们就能“消失”在茫茫的城市当中了。这也就是收人较低的打工者们追求功能齐全、价格较高的新款手机,或者和高端手机极为相似的“山寨机”的根本原因。此外,第二个行动者网络中往往还包含着一个特殊的行动者——移动 QQ 。虽然和第一个网络中的短信一样,移动 QQ 有着实现“实名性”的“远方在场”的功用。但是更为重要的是,网络本身所提供的“匿名性”(一句网络名言是,“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创造了更好的“隐身”空间。在这样一个理想的环境中,“城里人”和“乡下人”的身份差别已经不复存在,原则上他们可以“平等”地(当然某些人可以通过各种钻石贵族重新标榜身份)、无拘无束的进行交流(甚至网恋)。反正“我换了新 Q ,他就找不到我”。也许对于他们而言,做“主人”的感觉就是通过“屏蔽”、“拉黑”等转译形式把一些值得维系的(社会)关系留下,并把一些不喜欢或不愿意再去卖您对的关系断绝 。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个“匿名性”的本质就是抽离——不管是农民工的负面身份还是其他。 总之正如他们所承认的那样: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等城市“双低”人群而言,手机对于他们交流和社会网络的拓展,是质而不仅仅是量的改变 。 然而身份和功能的碎片化始终还是存在的,但却不是因为技术的逻辑或是社会的磋商使然。相反,农民工认同的困境即便在与信息通讯技术结盟的情况下,也依然体现为两个行动者网络的分离——农村与城市,实名和匿名,嵌入和脱嵌……不断在不同的网络身份和属性之间游弋、徘徊——这也就是信息社会对于他们而言所意味的一切。 4. 结语:重新发现信息社会 正如拉什( S. Lash )所言,信息时代中无处不在的信息洪流已经摧毁了我们独立思考所需的时间和空间,批判本身也难逃厄运 。 但恪守决定论或是建构论的信条只会将我们困在统一化的理想和碎片化的现实之间所构筑的悖论铁笼当中,信息社会的图景也必然变得更佳紊乱、偶发和游移不定。试想一下,哪怕是罗列再多的身份和功能,我们也始终无法跳脱盲人摸象的怪圈去阐释农民工和手机之间的关系。 与其说行动者网络理论是一种理论,还不如说它是一种方法论和世界观的倡导——平等地对待人和非人的行动者,抛弃诸如技术和社会等一系列大词而仅仅忠实于跟随行动者和网络联结建立的过程……这一些列建议其实都超越了操作层面的含义,而在用一种讲故事的方式实现着其自身的转译。甘心的做一只小蚂蚁以后,原本从一端看另外一端显得“反常”的东西也可以回复“正常”。事实上在信息系统( IS )研究领域,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 ANT 这个能为我们提供理解信息系统复杂的社会 - 技术本质的新理念和新工具 。 事实上当我们用新的眼光去看待这个行动者世界的时候,农民工和手机所建构的两个截然分开又不乏张力的行动者网络信息社会也能够“跃出纸面”。 到了这里,恐怕要得出一个遭人愤恨的结论了:信息社会并非意指一个东西或是社会形态,它只是一种将还不具备社会属性的东西链接在一起的方式罢了。其实本文也没有重新发现所谓的信息社会,因为上述文字所试图建立的联结还却您一个读者才能形成闭环。 参考文献 孙伟平 . 信息社会及其基本特征 . 哲学动态 . 2010(09): 12-18. 克勒 , G. J. 信息社会中二维的科学的出现 . 哲学研究 . 1991(09): 44-52. Feenberg A. Questioning technology . London; New York: Routledge, 1999. Ihde D. Postphenomenology : essays in the postmodern context . Evanston, Ill.: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 1993. 陈秋虹 . 技术与社会的互构——以信息通讯技术在商村社会的应用为例 . 青年研究 . 2011(01): 11-22. Bray F. Constructing Intimacy: Technology, Family and Gender in East Asia . East Asia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2008, 2(2): 151-165. 卡斯特 , 曼纽尔 著,夏铸九 , 黄慧琦 等译 . 千年终结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03: 403. 肖峰 . 信息技术决定论:从“信息社会”到“信息主义” . 东北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2009(05): 377-383. 肖峰 . 论信息技术决定论 .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2011(02): 5-10. Pinch T J, Bijker W E.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Facts and Artefacts: or How the Sociology of Science and the Sociology of Technology might Benefit Each Other . Social Studies of Science. 1984, 14(3): 399-441. Shen X. The Chinese road to high technology : a study of telecommunications switching technology in the economic transition . Houndmills, Basingstoke, Hampshire; London; New York: Macmillan Press ; St. Martin's Press, 1999. Swarte J. Kultur Technik . Osnabru ̈ k: Neunte Kunst, 1993: 55. Williams R, Edge D. The social shaping of technology . Research Policy. 1996, 25(6): 865-899. Sismondo S. Some Social Constructions . Social Studies of Science. 1993, 23(3): 515-553. 邱泽奇,张燕 . 技术与组织关系的三个视角 . 社会学研究 . 2009(02): 200-215. 邱泽奇 . 技术与组织的互构——以信息技术在制造企业的应用为例 . 社会学研究 . 2005(02): 32-54. Latour B. Reassembling the social: an introduction to actor-network-theory . Oxfor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Crawford C S. Actor Network Theory . Encyclopedia of social theory Vol. 1, , Ritzer G, Thousand Oaks, Calif. :SAGE, 2005, 1-3. Law J. Actor Network Theory and Material Semiotics . The new Blackwell companion to social theory, Turner B S, Chichester, West Sussex, United Kingdom; Malden, MA, USA:Wiley-Blackwell, 2009, 141-178. Latour B. Pandora's Hope: Essays on the Reality of Science Studies .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174-215. Callon M. Some elements of a sociology of translation: Domestication of the scallops and fishermen of St. Brieuc Bay . Power, action and belief : a new sociology of knowledge? Law J, London u.a:Routledge Kegan Paul, 1986, 196-233. 郑松泰 . “信息主导”背景下农民工的生存状态和身份认同 . 社会学研究 . 2010(02): 106-124. 张锐珏,韩妹 . 手机成农民主流上网终端 使用率达 67.3% . 中国青年报 , 2011-05-05(7). 陈映芳 . “农民工”:制度安排与身份认同 . 社会学研究 . 2005(03): 119-132. 俞可平 . 新移民运动、公民身份与制度变迁——对改革开放以来大规模农民工进城的一种政治学解释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 2010(01): 1-11. 王春光 . 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与城乡融合的关系 . 社会学研究 . 2001(03): 63-76. 蒋悦飞,何燕红 . 广东农民工新生代占 75% 就业观念转变倒逼企业 . 广州日报 , 2010-02-26. 倪云鸽,王毅杰 . 流动农民社会认同现状探析 . 苏州大学学报 . 2005(02): 49-53. 许传新 . 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及影响因素分析 . 学术探索 . 2007(03): 58-62. Gergen K J. The challenge of absent presence . Perpetual contact: mobile communication, private talk, public performance, Katz J E, Aakhus M A,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227-241. Fortunati L, Manganelli A, Law P, et al. Beijing Calling... Mobile Communica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 Knowledge, Technology amp; Policy. 2008, 21(1): 19-27. Lash S. Critique of information . London; Thousand Oaks, Calif.: SAGE, 2002. Walsham G. Actor-network theory and IS research: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prospects . Philadelphia, Pennsylvania, United States: Chapman Hall, Ltd., 1997. 作者简介 :王程韡( 1982 年 - ),男,吉林省公主岭人,清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博士,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博士后、助理研究员,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卡尔·林德学会访问学者;研究方向:科技的社会研究理论,技术治理与比较科技政策。
390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班级有个富二代叫中国!
热度 1 skdhf 2011-10-27 23:41
我在世界上学,我们的班级有很多人,个子很高的叫俄罗斯,他爸是军队的,挺有钱,人也壮实。为人蛮霸道,不过还算好,不是很嚣张。平常不怎么说话,一说话就呛人。他后桌是个小矮子,脑瓜很聪明,叫小日本。俄罗斯个高还有点微胖,所以挺占地方,小日本意思让俄罗斯往前点,俄罗斯怒道,你丫的在多嘴,灭了你。小日本就不敢说话了。 小日本的同桌叫中国,是个富二代,大家都这么想的,其实他妈妈累死累活的在外面挣钱,家里并不是很富裕,父亲是农民工,一月三千多,算中等家庭,但是父母付出的太多。 一次班上一个叫泰国的小黑子在上厕所的时候尿了中国一鞋,中国愣是没发火。第二天还给泰国带的早餐,因为泰国家庭不富裕。平时中国把他妈妈上班的早餐拿来给什么印度啊,巴基斯坦啊。愣是让他妈妈饿一天,整个班级都拿中国当煞笔,因为欺负他之后他不记仇。当年小日本的父亲,强(和谐)奸了中国的妈妈,中国还能和他做同桌。尤其是印度,特别烦中国,因为中国贰,所以印度也欺负中国,没事就踹两脚中国,前阵着听说印度家庭也不经济了,就把他妈妈累死累活的钱拿去给印度了。班长叫美国,美国是个开朗活泼,霸道的真正的富2代,连班主任都是他爸爸的手下,其实他爸爸就是校长。美国瞧不上中国,感觉中国特别傻,自己爸妈挣点钱多不容易啊,你给这个给那个的。人家领你情还行,上回,越南那小B崽子和他妈妈闹别扭,你给人家钱还领人家回家了。这个掏心掏肺的。然后怎么了,越南吃完饭就往你家的门口尿泼尿,整个班级都知道这事,都笑话你,你不知道?中国的表弟叫台湾,其实是同母易父的哥们。中国老说台湾的爸爸是土匪,台湾不说话,整个班级都知道,台湾的父亲当年剿匪失败了。中国感觉自己人缘好,到哪人都欢迎,其实不知道,都是面子活。你能给人钱,人家当然不说话。一天,中国请泰国缅甸日本这些小国家下馆子,酒足饭饱后回到家,一进门,就看见妈妈坐在餐桌上吃饭呢,一身酒气的中国上前一看,妈吃的是窝窝头,菜是咸萝卜。中国笑了笑说,我上楼睡觉了,妈,明天学校交学费。妈妈满脸皱纹依旧笑着说:你好好睡觉吧,明天好好上学,钱的事,妈和爸想办法。 中国永远不知道他妈有多苦有多心酸,到处帮别人,到处借别人钱,借完了就不要了。他妈妈有一次把脚卡坏了,脚的位置叫汶川。中国就知道哭,第二天看妈妈能下地了就跟爸说,爸,妈这腿得花钱,我去给买药。爸给了你一百,你回手就买了几盒烟。花了10元给你妈买了一个膏药。你妈疼一宿你知道不?有一次中国过生日,开了个PART叫奥运会。邀请全班的人一起去玩。过生日时要录像,就让同学录的,完事回头一看,好的场面都没录,班级没来的人看完录像都说一般般,中国自己还吹,说节目怎么滴怎么滴的。 中国邻居是个穷B,叫朝鲜,啥能耐没有,就能打仗,个不高,脾气可爆了。有一次美国要打朝鲜,中国还帮朝鲜打美国,完事朝鲜拍拍屁股走人了,连句谢谢都没有,最后见面都不说话了,中国还认为和人家关系不错呢。因为这事,美国整天惦记打中国,中国不知道,还借美国钱,美国他爸是校长,中国你爸是什么,是农民工,用得着你借钱吗? 装大头,坑你爸妈。你能忍心?中国上学比较远,所以骑了一个自行车,起名叫动车。说和班上骑摩托的法国速度一样,法国没说话,冷笑一下。第二天,中国骑自行车干树上了,腿都干掉一大块皮、中国跟班上人说:我擦,我这车太快了,离老远看是绿灯,我这嗖的一下,就变成红灯了,所以才撞树上的。中国这个二愣子不知道啥时候能治好病啊。 最近听说,中国的妈妈得病了,不知道是不是癌症。中国的爸爸老喝酒打他妈,然后他妈不敢吱声,因为中国的爷爷叫李刚。美国的爸爸挺不错,就是能得瑟。美国妈妈可不惧这些乱遭的。 美国妈妈是3婚了。 爸爸对妈妈不好,妈妈就换爸爸。这是美国说的。美国妈妈对中国妈妈说,其实,一场婚变就好了。中国的爸爸和妈妈结婚的时候,曾经说:(各种和谐)结婚几年后,中国妈妈刚想说话,他爸一个大耳刮就扇过去了说道:你丫的要是敢离(和谐)婚,我让你吃屎去。什么时候中国的爸妈离婚了,一切就都好了。 其实,我们需要的就是场婚变。 慈善,被红十字会给毁了;奇迹,被铁道部给毁了;品位,让郭美美给毁了;民生,被城管给毁了;真相,被央视给毁了,社会道德,让法院和那个老太婆给毁了,团聚,被动车给毁了....剩下那么一点金钱,还被CPI给毁了.靠,真TM便宜啊!我有一个梦想,永远生活在新闻联播里,那里的孩子都能上得起学,穷人都能看得起病,百姓住每月77元的廉租房,工资增长11%,大学生就业率达到99%。我有一个梦想:永远生活在新闻联播里那里物价不涨交通不堵,环境改善,罪犯落马。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埋在新闻联播里。 源地址: http://blog.renren.com/GetEntry.do?id=770295161owner=273689444
1866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班级有个富二代叫中国!
热度 1 zhangpan5150 2011-10-25 16:50
我在世界上学,我们的班级有很多人,个子很高的叫俄罗斯,他爸是军队的,挺有钱,人也壮实。为人蛮霸道,不过还算好,不是很嚣张。平常不怎么说话,一说话就呛人。他后桌是个小矮子,脑瓜很聪明,叫小日本。俄罗斯个高还有点微胖,所以挺占地方,小日本意思让俄罗斯往前点,俄罗斯怒道,你丫的在多嘴,灭了你。小日本就不敢说话了。 小日本的同桌叫中国,是个富二代,大家都这么想的,其实他妈妈累死累活的在外面挣钱,家里并不是很富裕,父亲是农民工,一月三千多,算中等家庭,但是父母付出的太多。 一次班上一个叫泰国的小黑子在上厕所的时候尿了中国一鞋,中国愣是没发火。 第二天还给泰国带的早餐,因为泰国家庭不富裕。 平时中国把他妈妈上班的早餐拿来给什么印度啊,巴基斯坦啊。愣是让他妈妈饿一天,整个班级都拿中国当煞笔,因为欺负他之后他不记仇。 当年小日本的父亲,强(和谐)奸了中国的妈妈,中国还能和他做同桌。 尤其是印度,特别烦中国,因为中国贰,所以印度也欺负中国,没事就踹两脚中国,前阵着听说印度家庭也不经济了,就把他妈妈累死累活的钱拿去给印度了。 班长叫美国,美国是个开朗活泼,霸道的真正的富2代,连班主任都是他爸爸的手下,其实他爸爸就是校长。 美国瞧不上中国,感觉中国特别傻,自己爸妈挣点钱多不容易啊,你给这个给那个的。人家领你情还行,上回,越南那小B崽子和他妈妈闹别扭,你给人家钱还领人家回家了。这个掏心掏肺的。然后怎么了,越南吃完饭就往你家的门口尿泼尿,整个班级都知道这事,都笑话你,你不知道? 中国的表弟叫台湾,其实是同母易父的哥们。中国老说台湾的爸爸是土匪,台湾不说话,整个班级都知道,台湾的父亲当年剿匪失败了。中国感觉自己人缘好,到哪人都欢迎,其实不知道,都是面子活。 你能给人钱,人家当然不说话。 一天,中国请泰国缅甸日本这些小国家下馆子,酒足饭饱后回到家,一进门,就看见妈妈坐在餐桌上吃饭呢,一身酒气的中国上前一看,妈吃的是窝窝头,菜是咸萝卜。 中国笑了笑说,我上楼睡觉了,妈,明天学校交学费。 妈妈满脸皱纹依旧笑着说:你好好睡觉吧,明天好好上学,钱的事,妈和爸想办法。 中国永远不知道他妈有多苦有多心酸 到处帮别人,到处借别人钱,借完了就不要了。 他妈妈有一次把脚卡坏了,脚的位置叫汶川。中国就知道哭,第二天看妈妈能下地了就跟爸说,爸,妈这腿得花钱,我去给买药。 爸给了你一百,你回手就买了几盒烟。花了10元给你妈买了一个膏药。你妈疼一宿你知道不? 有一次中国过生日,开了个PART叫奥运会。邀请全班的人一起去玩。 过生日时要录像,就让同学录的,完事回头一看,好的场面都没录,班级没来的人看完录像都说一般般,中国自己还吹,说节目怎么滴怎么滴的。 中国邻居是个穷B,叫朝鲜,啥能耐没有,就能打仗,个不高,脾气可爆了。有一次美国要打朝鲜,中国还帮朝鲜打美国,完事朝鲜拍拍屁股走人了,连句谢谢都没有,最后见面都不说话了,中国还认为和人家关系不错呢。因为这事,美国整天惦记打中国,中国不知道,还借美国钱,美国他爸是校长,中国你爸是什么,是农民工,用得着你借钱吗? 装大头,坑你爸妈。你能忍心?中国上学比较远,所以骑了一个自行车,起名叫动车。说和班上骑摩托的法国速度一样,法国没说话,冷笑一下。 第二天,中国骑自行车干树上了,腿都干掉一大块皮、 中国跟班上人说:我擦,我这车太快了,离老远看是绿灯,我这嗖的一下,就变成红灯了,所以才撞树上的。中国这个二愣子不知道啥时候能治好病啊。 最近听说,中国的妈妈得病了,不知道是不是癌症。 中国的爸爸老喝酒打他妈,然后他妈不敢吱声,因为中国的爷爷叫李刚。美国的爸爸挺不错,就是能得瑟。 美国妈妈可不惧这些乱遭的。 美国妈妈是3婚了。 爸爸对妈妈不好,妈妈就换爸爸。这是美国说的。 美国妈妈对中国妈妈说,其实,一场婚变就好了。中国的爸爸和妈妈结婚的时候,曾经说:(各种和谐) 结婚几年后,中国妈妈刚想说话,他爸一个大耳刮就扇过去了说道:你丫的要是敢离(和谐)婚,我让你吃屎去。 什么时候中国的爸妈离婚了,一切就都好了。 其实,我们需要的就是场婚变。 慈善,被红十字会给毁了;奇迹,被铁道部给毁了;品位,让郭美美给毁了;民生,被城管给毁了;真相,被央视给毁了,社会道德,让法院和那个老太婆给毁了,团聚,被动车给毁了....剩下那么一点金钱,还被CPI给毁了.靠,真TM便宜啊!我有一个梦想,永远生活在新闻联播里,那里的孩子都能上得起学,穷人都能看得起病,百姓住每月77元的廉租房,工资增长11%,大学生就业率达到99%。我有一个梦想:永远生活在新闻联播里那里物价不涨交通不堵,环境改善,罪犯落马。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埋在新闻联播里。
3043 次阅读|2 个评论
From Potential Users to Actual Users
热度 1 wangfangnk 2011-10-16 10:51
From Potential Users to Actual Users: Use of E-Government Service by Chinese Migrant Farmer Workers Journal title: 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 This article can already be cited using the year of online availability and the DOI as follows: Author(s), Article Title, Journal (Year), DOI. You will be automatically notified by e-mail once the full bibliographic details are available. Thisarticle is now published online at: http://dx.doi.org/10.1016/j.giq.2011.08.007 . 这是一篇做了两年多的农民工调查研究的论文,前后修改了近一年的时间。近日得到通知已经在网上预印,随后会进入正式的期刊数据库。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是目前唯一专门研究电子政务的SSCI期刊。
个人分类: 电子政务|3936 次阅读|3 个评论
日薪250的农民工是什么样的农民工
moxj 2011-8-29 10:44
最近又有眼睛犀利的教授有新发现了,在一些小报上见到有建筑工地的农民工一天工资能达到200-300元,开一以各种算法计算这些农民兄弟因该缴纳的税钱,献计献策如何管理这些人的这笔收入。 可爱的教授们,你们知道每天这250块钱是怎么挣来的吗?整天窥觑女学生的老师们,你们去看过这些人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吗? 多的不敢说,学生仅把外出攀谈过的一些农民工的情况描述一下:北京的很多工地上能见到这样的工人,他们现在的日薪也有不少能达到这样水准,且不说他们付出的劳动何其艰辛以致很多工作只是这些60后在做,不会找到70、80、甚至90后。在北京这样的城市,250快的包干日薪临时工,每天的住宿和饮食开销是多少?兰州这样的城市早餐牛肉面都由07年的一块八涨到5块了,就算加两片肉来份10块的面,这些干体力活的兄弟也是不可能吃饱的。更不用说这种临时工并不稳定,经常要辗转工地,换住处或者早上4点起床赶公交。不知道教授们住过两块五一晚的宾馆没?在北京和武汉都有这样的地方,那些将会被拆除的市区房子里摆放着最拥挤的通铺,两块五一个位置让你睡在那里,凌晨起床跨越几个区去完成今天接下来的250块的工作。你愿意做这样的工作吗?去年我在青海山区遇到一队农民工,他们就是从北京回来的农民工,工资只有2600一个月,而且在无人居住的山里,我问他们为什么愿意干这个活不留在北京?没有北京累,也没有北京那么多消费,有后勤送食物过来我们自己做饭,比从北京回家路费低、、、这里更适合我们。 亲爱的教授们,原来只是听说教授们晚上会变禽兽,怎么现在光天化日之下也这么禽兽呢?
个人分类: 生活随记|367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富二代也有好人
dongzg101 2011-8-25 07:54
富二代”当农民工是形象自救 2011年08月22日 10:29 来源: 华西都市报 作者: 苑广阔 1 人参与 1 条评论 打印 转发 过去的14天里,12个 扬州大学 建筑系的大二学生南下广州从化,瞒着家人钻进一建筑工地,跟工人们在烈日下同干同吃同住。他们是家中的独生子女,也是大众口中的“富二代”,却“想告诉大家,富二代不都是好逸恶劳的二世祖。”(8月21日《广州日报》) 这12名大学生“富二代”,来自江苏不同的地方,但无一例外都家境殷实,其父母或是千万富翁,或是亿万身家。而他们却到广州一处建筑工地,和一线农民工同吃同住同劳动。这样的反差,带给我们一种思考: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他们自己说,“想告诉大家,富二代不都是好逸恶劳的二世祖。”一语道破天机,所谓打工挣钱只是表象,他们真正是想借此甩掉“富二代”以往不堪的名声。重塑“富二代”积极、健康的社会形象,我们可以称之为“富二代”的形象自救工程。 最近几年,“富二代”背负了一些恶名。一个重要原因是,“富二代”群体仍旧缺乏以事实说服公众的力量,没有通过自身努力在公众心目中树立起整体的正面形象。更进一步说,“富二代”群体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共服务意识,仍需要大力加强。 我们身处网络时代,网络天然具有放大镜的功能,一旦因为行为不端被网民抓住把柄,事情往往就会被无限地发酵和放大。一再出现飙车、炫富的社会新闻,“富二代”的名声如何能好起来?要改变这种局面,需要每一个“富二代”共同努力,扬州这12名大学生显然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富二代”们也不妨更进一步,利用掌握的社会财富,在公益、慈善方面承担更多责任。
1468 次阅读|0 个评论
這是她最後的北京
热度 5 jiangjinsong 2011-8-18 08:35
這是她最後的北京
醉舟 【这是她最后的北京】 这是2011年的北京/东升乡打工子弟学校被拆迁/小女孩抱着被褥离开校园/幼儿园的名字叫新希望/这是她的最后的北京。/这是GDP第二的大国/他们说着『再苦不能苦孩子』/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 @ 互联网信徒王冠雄 ) 中國的希望正在被那些冷血的官員們所扼殺!
个人分类: 口無遮攔|2694 次阅读|5 个评论
農民工孩子上學比院士選舉重要一百倍!
热度 13 jiangjinsong 2011-8-17 21:44
@曹保印 #保印观点秀,秀了不白秀# 您的转发,就是抗议!郑重倡议:请通过微博的力量,统计3万名农民工孩子的名单,只要有一个孩子没入学和入园,我们就不答应,就抗议到底!至于不答应和抗议的方式,请群策群力出主意。在开学之日,北京关闭30多所农民工子弟学校和幼儿园,涉及3万名孩子无学可上、无园可入。
个人分类: 口無遮攔|2787 次阅读|17 个评论
寒门没有春天-苹果4代与4袋苹果
冯用军 2011-8-9 17:24
寒门没有春天-苹果4代与4袋苹果
1、1977-2007,是教育改变命运还是资源改变命运? 2、1977-2007,是因病致贫还是因学致贫? 3、1977-2007,农村和城市的差别是3年还是30年? 4、1977-2007,北大清华农村学生的比例是51%还是15%? 5、1977-2007,上大学找工作是拼搏还是拼爹? 寒门出路之窄曾被编成一则流行一时的笑谈,放羊娃向记者描述他的人生理想:放羊——挣钱——娶媳妇——生娃——放羊。这常常被视作一种农民式的愚昧,但对大多数寒门子弟而言,这又是一个与生俱来又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教育改变命运的本质,其实就是农民和农民工的区别! 读书改变命运——一个被放大的神话 寒门弟子,你去了哪里? 这个世界最大的差距:我们一起出门,你去买苹果4代,而我去买4袋苹果。 好一点的,奋斗到28岁才有机会与你一起喝星巴克,差一点的,奋斗到28岁,我喝1.8的矿泉水,你喝180的星巴克! 寒门要有春天,那你必须付出比别人多5倍的汗水、努力、勤奋、智慧、拼搏、奔波、耐力...而要比别人少睡5小时、比别人少30个春节、比别人多低头哈腰100次... 我拿什么拯救你?-寒门里的兄弟姐妹 鲁迅的答案:我用别人喝咖啡的时间干活! 参考文献: 拿什么保证“知识依旧能改变命运”? 2011-08-08 16:27 来源:半月谈网 四川汉源古路村小学,这些孩子中有多少人能最终进入大学,完成“知识改变命运”的梦想?   网上舆情要览:教育公平分为教育起点的平等、教育过程的平等和教育结果的平等。寒门子弟远离高校的背后,是这三个阶段都失去了公平。    新闻背景:   “出身越底层,上的学校越差”,这一趋势正在被加剧和固化。30年来,国家的转型在继续,但底层个体命运的转型,却在逐渐陷入停顿。“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研究”表明,中国重点大学农村学生比例自上世纪90年代起不断滑落。北大农村学生所占比例从三成落至一成。清华2010级农村生源仅占17%。 网言网语:   网友:教育的不公,教育资源城乡有别,农村子弟从一出生就输在了起跑线上。   网友:别说是北大、清华,其他重点大学也一样,农村学生比例不断滑落是社会畸形发展的必然结果。他们没有好学校、好师资,没有加分的特长与优势。   网友:纵然读书学习刻苦刻苦再刻苦,失了教育资源之“水”的鲤鱼,即使拼了命也很难跳龙门。   网友:怕什么,李嘉诚上过大学吗?现在很多成绩好的学生也不愿意上大学,没后台没关系毕业了也找不到好工作,,还不是浪费时间和学费   网友:现在的学校都只讲钱钱钱三个字,想读好点的学校难,如果没钱。普通学校和重点差距太大了。   网友:起跑线的差距,家庭背景的差距造成了,农村孩子读的学校没有城市的孩子好,见识没有城市孩子广,另外,高考不少城市孩子还可以加分。不可能站在同一起跑线!    媒体论道:    城市与农村的距离不只是18年   2004年,麦子一篇文章《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引起了多少共鸣,一个农家子弟经过18年的奋斗,才取得和城市同龄人平起平坐的权利。如今,我们发现城市与农村的距离不只是18年。再丰盛的年华叠加,农村的孩子仍不能和城市的孩子坐在一起喝咖啡。   18年的时间,农村寒门子弟可以通过刻苦学习,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考大学,一座座独木桥上奋勇搏杀完成跳“农门”。可现在,这一跳“农门”的通道并不顺畅。北大清华等重点大学教授调查发现,中国重点大学农村学生比例自1990年代起不断滑落。北大农村学生所占比例从三成落至一成。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几位本科生在清华2010级学生中做的抽样调查显示,农村生源占总人数的17%%。可那年的高考考场里,全国农村考生的比例是62%%。专家称,超级中学是各省重点中学的升级版,它们大多位于省会城市,这一被大大拉长的过程从一开始就把低收入家庭排斥在外了。   最新一期《南方周末》发问:穷孩子没春天——— 寒门子弟为何离高校越来越远?教育一直被认为是改变人生命运的一种方式,特别是对底层人民,但现在看到的是能够通过教育改变人生的穷孩子越来越少,优质的教育资源仍不可逆转地向发达地区集中。   没有教育机会的均等,就谈不上社会公平。教育公平不是一个简单的理念或实践问题,而是一个各种复杂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特殊问题,包括资源配置的权力运作、阶层分化的新元素介入、公共政策的权威性配置等等。   教育公平分为教育起点的平等、教育过程的平等和教育结果的平等。寒门子弟远离高校的背后,是这三个阶段都失去了公平。这便是越来越大的城乡差距和城乡二元结果的不平衡的具体表现。农村与城市之间是断裂的,依据城市标准形成的各方面生活成本却是统一的,以此形成遏制农村子弟上升希望的城乡剪刀差。   剪刀差不光体现在收入差距和教育资源不均衡上,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发展各方面的权利差距。因为有权利才会有机会,机会平等要比收入平等更重要。收入不平等只是经济发展的一个结果,而以起点和过程不公平为标志的机会不平等,折射出公共政策选择上的偏差。   这偏差,仅在教育一方面,就造成很多寒门子弟都放弃高考,或成为游手好闲的小青年,带着一种末世感追逐着当下;或守着本分,外出打工留守在家,复制着父辈们的命运。即便如此,那些被社会遏制上升的寒门子弟,依旧希望自己的下一代仍然保有向上的理想。   但是,我们确实处于这样一个时代。走出农村,早已是必然而且应然的结果,谁也无法逃避。可从农村到城市,存在于现实的距离到底有多远?这一距离,不仅仅指空间,还指时间和心理,更是指消除城乡权利隔阂和资源配置平等的距离,这非一朝一夕所能企及,也绝非靠一个人奋斗18年来改变的。 农村学生的比例为何下滑   “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研究”表明,中国重点大学农村学生比例自1990年代起不断滑落。如今,北大农村学生所占比例从三成落至一成,而清华2010级农村生源仅占17%。不仅仅是北大清华,整个国家重点大学里的农村学生比例自1990年代开始不断滑落。   重点大学农村学生比例下降的原因有很多,首要原因,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即是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恢复高考之初,农村学生还可以凭借自己勤奋的学习来争取上大学的机会,尤其是,在改变命运的激励下,往往他们的勤奋远非城市学生可比。但是,随着考试竞争的激化,影响应试水平的因素开始逐渐增多,除却勤奋之外,师资力量、信息资源、教学设施、培训机构等等,都不可能被忽视。因此,当年农村学生考试竞争的相对优势,开始逐年下降。   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也体现在城市内部,“超级中学”的出现即是体现。重点大学的生源,多数来自各地的“超级中学”,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当然,如果“超级中学”是竞争的产物,问题也许并不大。但是,往往“超级中学”的背后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政策扶持、经费扶持,无形之中,原本分布不均的教育资源继续失衡。而在一些县市,“超级中学”更体现为过度的中学合并——周边地区的学校通过行政手段合并到县市中心区域的学校,因此刻意制造规模化效应、集群效应,这使得一些“超级中学”继续膨胀为庞然大物。如此情况之下,教育资源的分布如何能均衡?   既然教育资源分布不均,那么目前的一些招生改革手段,很多将不利于农村学子。即如自主招生考试中,学生的综合质素将得到考核,而单纯依赖考试本身来改变命运的农村学子,在这种全方位的考核中自然会处于不利地位。还如北大等首创的校长推荐制,试问,校长推荐的资格,有多少会分配给非重点中学,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学校呢?我们固然需要学生实现全方位发展,摆脱应试教育的弊端,但是,对于更多的农村学子来说,他们只能单纯依靠考试来改变命运,没有全方位发展的条件。教育之公平,因此正在受到挑战。   与教育资源分布、教育公平相联系的问题,正是社会的阶层流动。社会阶层失去流动性,社会结构将可能固化,这样的社会很难健康发展。因此,这次“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研究”的成果,应当为我们所重视。   目前,国家教育规划纲要重点提到了基础教育资源分布均衡的问题,这是值得欣慰的。但是,仅凭这一规划纲要来看,我们能预见的情况是,就学、升学的普及率将能提升,但升学的竞争起点也许还难以同步。我们自然不会否认教育本身存在竞争,但竞争需要同样的起点,否则,所竞争的因素将变得复杂,甚至还会从单纯的教育竞争变成身份的竞争。因此,在呼吁教育基础资源均衡的基础上,我们希望目前的招录体系能照顾到农村地区的教育条件。例如,让各大学的招生计划指标适度向农村地区倾斜,改变其过度向本地或者向经济、教育发达地区倾斜的现状。(长江商报 肖畅)    拿什么保证“知识依旧能改变命运”   “出身越底层,上的学校越差”的背后,是农村孩子改变命运机能的退化,以及“知识改变命运”这个常识的溃败。如果“龙生龙,凤生凤”成为一种权益世袭,不管其是否披着高考这个看似公平的幌子,社会序列的优化、社会资源的配置,迟早会与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目标越来越远。   农村孩子考上重点大学的比例在降低。这样的现实意味着什么?首先,是农村孩子的竞争力在下降,在现有的考试规则和选拔模式下,他们的竞争力比不过城市的孩子,比不过过去的前辈。其次,是农村孩子的就业力在下降,当农村孩子自身的文凭不过硬,而家庭又帮不上忙时,他们的实际就业情况可想而知。   因此,看似简单的比例下降,背后却是农村孩子改变命运机能的退化,以及“知识改变命运”这个认知的溃败现在的农村,有多少家庭还单纯地相信只要肯学,就可以改变命运?在就业难的背景下,人们只能期待孩子考上重点大学,可问题是,考上重点大学的难度却越来越大。   弱势群体正被制度设计日益边缘化,社会遴选机制越来越向城市学生、富裕学生打开了更多的“门”。一者,保送、加分、自招等高考政策叠加了优势家庭的竞争力,而几乎将大多数农村学生挡在门外;二者,现行考试制度从内容上加大了农村与城市的断裂,很多内容是城市学生才能接触到的。以更广泛的视角看,难考重点大学只是农村孩子面临的现实问题之一,在就业的过程,他们更多是在单枪匹马地硬闯,他们没有能力借助其他的资源顺利就业,他们没有办法与别人“拼爹”;而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他们比城市的孩子更买不起房,因为他们没有家底可以付首付,他们没有老房可以垫底,没有啃老的资格,结果只能在飙涨的房市中,被远远抛下。这些问题带来的挫败感,会让人产生焦虑。结果,在信奉过知识改变命运之后,却无奈地发现真正改变命运的可能不是知识。   2010年9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的《社会底层人群向上流动面临困难》提出一个疑问:穷会成为穷的原因,富会成为富的原因吗?如果“龙生龙,凤生凤”成为一种权益世袭,不管是否披着公平和正义的幌子,社会序列的优化、社会资源的配置,迟早会与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目标越来越远。   这就意味着,在观察农村孩子考重点大学越来越难时,应该有制度的视角和权利的视角。从本质上说,越是农村出身的孩子,越难上重点大学,不过是一系列权利不对等之后的结果之一。只有稳定的制度才能带来信心,只有权利保障才能注入动力。当权利保障越来越完善 ,当每个人的际遇取决于个人的努力时,人们才会重拾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觉得自己的未来真的会越来越好。 从“读书改变命运”到“求学负债累累”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叶伟民 实习生 何谦 2010-01-27 21:37:55 【南方周末】本文网址: http://www.infzm.com/content/40843/ ■编者按:在甘肃会宁同时发生着两件事:大量农村大学生毕业即失业,长期举债供养学生的农村家庭血本无归,“因教返贫”屡见不鲜;农村代课教师面临最后的清退,他们在讲台上站了大半辈子,转瞬生计无着。 在会宁,教育曾是绝大多数农村家庭改变自身命运的惟一通道,也是这个国家级贫困县的“立县之本”。在中央财政对于西部教育长期投入不足的背景下,会宁人对“读书脱贫”寄予着赌博式的希望,如今却发现“教育立县”已遭遇“教育破产”。 会宁的过去与现在正是中国西部欠发达地区教育困局的典型缩影。我们将目光投向这里因教育破产的农村家庭与被清退的代课教师,记录他们曾经的希望和如今的挣扎,并寄望以全社会的关注为此吊诡困局求解 63岁的王清源人生最后一场赌局正在走向破灭——小儿子王卓大学毕业半年仍濒临失业,银行不断打来催款电话,并不留情面地将后者列入信用黑名单。 这意味着,这个位于甘肃会宁破败的农家,用漫长的时光和6万多元债务,仅换来“出了3个大学生”的虚名和节节攀升的赤字。“啥时才是个头啊?”2009年1月12日,一场大雪过后,王清源在已成危房的家中枯坐,感叹命运无常。 王是目前中国为数众多“因教返贫”的西部家庭中的一员。在其所在的甘肃——中国西部最贫穷的省份之一,一项农业部门的抽样调查表明:该省重新返回贫困线以下的农民中,因教育支出返贫的占50%。 这对崇尚读书立命的中国来说是一个新悖论。尤其在广袤而落后的西部,科举取士和尊儒重教传统因闭塞而保存,又因贫穷而兴盛。长期以来,教育被压以重注,成为改变寒门命运的出路和调节贫富悬殊的杠杆。 然而,新千年以降,以大学扩招为主要标志的教育产业化所催生的高学费和低就业,像两只无形的大手,夹击着原已坚硬狭窄的农门。危机在2009年爆发,“84万应届毕业高中生退出高考”导致中国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考生总量首次出现下降,这场波及国内多数省市的“弃考风潮”被教育界称为中国高考的“拐点”。 由此凸显的农村教育之痛让“知识神话”褪色,并在某种意义上成为西部农村家庭重陷赤贫的梦魇。
个人分类: WIEA世界创新教育协会|229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GDP质量首次发布——娱乐事件
热度 1 imthere 2011-8-1 17:54
单纯以GDP的数量和增速来评价政绩的做法不符科学发展。 7月29日,由中科院交叉科学中心唐山科学发展研究院编纂的《中国科学发展报告2011》(以下称《报告》)首次公布了“中国GDP质量指数”,力图将GDP从“单一追求数量”改造成“数量、质量综合度量”的评判工具。 实有所进步,却属数字游戏。 GDP质量最高,要符合公平交易的条件下,单位GDP所产生的消耗最少,环境影响最小。在世界分工中,美国占据了优势地位。它有技术、资本和信息优势获取的GDP毫无疑问是质量最好,其他的GDP未必最好! 山西的GDP消耗资源、破坏环境,可是煤及煤电的输出保障国家的发展,只能说山西没能得到应有的资源价值和环境补偿! 北京消耗了多少山西用煤发成的电?多少山西的天然气?多少外省耕地种出的低价菜?多少地价的农民工?多少河北保护的饮用水?多少国家税收分配的无偿投入?北京GDP质量最好,值得商榷。
2956 次阅读|1 个评论
就目前的产业结构而言,中国人才已经过剩
热度 7 duke01361 2011-7-18 08:50
就目前的产业结构而言,中国人才已经过剩 有些人为大学生和研究生不能容易地找到工作而百思不得其解,看着这些人困惑的样子,于心不忍,把话说穿了: 就目前的产业结构而言,中国人才已经过剩! 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产业结构?中国是一个“富士康”式的产业结构,中国是一个靠盖房子拉动内需的产业结构,中国的农业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产业结构... 所以,技工可以很容易地进入“富士康”,只要他愿意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而不至于“跳楼”影响“和谐”;中国农村的自然经济需要大学生“村官”,你愿意去?自然就能找到工作...;中国的自主创新和其大声疾呼的房子限购一样,心里充满了痛楚! 心底那个痛谁能知道?所以我总认为,中国的所谓自主创新和房屋现购都是些“伪”招数! 你想啊,真的自主创新了?如何解决大量农民工和城市下岗职工就业问题?产业变得劳动力不密集了,技术密集了,等同一部分人就业,大部分人失业,这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的!中国科学办成面子工程就很奢侈了,只要找些千人学者能够在国际学术界混个脸熟,中国国人其他的科研人员完全可以改行去干点别的?! 同样,房屋真的限购了,与房子有关的百多个产业如何拉动?各级政府如何和那些先前炒房的人交待?你必须知道,那些炒房的都是响应政府号召“先富裕起来”的农民或小企业主啊!这些人富裕起来能舍得拿出钱来支持“自主创新”? 不大可能吧!你要知道他们的发家史就是建立在廉价劳工和技术非密集型这两个前提之下的。 大学生和研究生不能充分发挥其所学,不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这和我国产业结构有很大的关系!但是,我国就是这样一个矛盾体,我们整天呼吁产业转型,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但我们却真的不能割舍劳动密集型产业群,不能真的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体系,否则如何解决闲散劳动力问题? 所以大学生啊,研究生啊,你们必须体认到我国的这个现实国情! 其实,我们的大学生啊,研究生啊也不要总为这些就业问题感到困扰,高校扩照增加了大学生和研究生的数量,引入了内部竞争也是不好就业的原因之一。 我们那个时候的大学入学率3%左右,现在呢?80~90%的入学率啊! 所以还是本着活下去的原则,该干点什么就去干点什么好了! 在这个过程中,我必须声明,最好不要去做“二奶”和“二爷”就好!要做就做“大奶奶”和“大老爷”!恭喜你!
个人分类: My Ideas|2903 次阅读|11 个评论
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和社区融合的一个发言
birdlike 2011-7-15 20:40
1 、城市“空间隔离”的再造 在北京市,目前在推广封闭式社区管理:这种管理的实质,根本的目的仍然是以社会控制为特征的治安管理。这样一种管理举措,很可能会推动外来人口与北京城市的距离。 体现到外来人口的子女教育上,同样就制造或者说强化了教育的空间隔离。 谈到教育空间的隔离,实际上包含着两个方面: 一是地理空间上的,打工子弟学校多数处于城市乡结合部、城中村。 SR 学校就在石景山一个旧货市场当中,已经多次迁址;这种地理空间的隔离也意味着校际间的交流和联系基本上没有。 二是教育制度的隔离问题。我们国家很多地方的义务教育,如果不是择校的话,一般来说,刨掉择校、赞助费的话,学杂费等标准并不是特别高,但是打工子弟上公立学校的机会仍然很小。这里原因既有地理空间的因素,也有资源不足和分配规则的因素。 2 、社区隔离 在一个社区中,以往很多研究都提出,外来人口与社区之间的关系是“两张皮”,外地人和本地人生活的不是同一个世界,而是两个体系。他们都有自己的生活圈子,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彼此之间的交往、沟通都是比较少的,甚至有时候是有矛盾的。在一些打工子弟学校,农民工子女仍然身处一种“类农村”的生活环境中。 最近参加了一个研讨会,是关于社区治理的项目。项目涉及的社区是新西城区的一个历史悠久的老社区。 9 个社区居委会的 30 多名工作人员都在。在我提到社区融合问题之后,很多居委会人员提出了意见,其中最多的是外来人口素质低,脏乱差,不交水费,不愿意参加社区活动等,他们考虑的还是希望政府出一个强硬的规定,从而以强制力来管理外来人口。 其实,流动人口的问题,并不能靠强制的社会控制手段来解决。社区中有些问题,的确与流动人口的有关,但是这背后的原因,还在于我们的社区没有把外来人口当作社区的主体之一。农民工在社区中得不到有效的社会支持,基本的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等等,都非常欠缺,在这种情况,怎么会有对社区的认同?怎么会有流动人口把社区当作“家”一样来爱护? 从这些可以看出来,外来人口要融入到社区当中,包括打工子弟的教育公平问题,打工子弟的融合问题,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里面阻力非常大,包括各个方面:制度层面的、社区层面的。 3 、关于打工子弟教育的一些问题 首先我不得不说,我们的打工子弟学校为打工子弟接受教育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都是在城市的边缘地带,努力地生存和发展着。 其次,是我对打工子弟学校教育的一个反思。我现在关注石景山一个打工子弟学校的学生,从与学生的交流来看,也反映出学校教育中的一些问题。 ( 1 )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育质量。一些老师的教育教学方式。 ( 2 )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知识掌握情况。课堂秩序混乱、对学习的无用感、成绩很差、旷课,有时候把老师都气走了。 ( 3 )打工子弟学校是谁的学校?本来,学生在这个学校里,都会体验到一种归属感,但是在现在的一些学生中,可能是由于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些学生对学校是比较排斥的,认为“学校是校长的学校”。对于这些孩子的家长来说,他们对学校的认同也不强,因为他们的孩子上学要花钱,他们把学校当作是管理孩子的一个场所。 4 、关于打工子弟教育的思考 值得我们思考的是:打工子弟学校的教育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在我关注的几个学校中,很多农民工的子女都对学习没有多少热情,以后继续接受教育的可能性都是比较低的。在目前的教育条件下,我们需要如何培养这些孩子呢?这个问题其实是非常复杂,绝对不是靠我们各位老师就能解决的。 目前在很多打工子弟学校,也有很多社会机构、组织来进行志愿活动,比如周末开办各种兴趣班。这是孩子们所欢迎的,这个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孩子都喜欢玩;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些班不用花钱,所以大家都喜欢。 但是这样的活动一多,其实也有问题,打工子弟都不喜欢上正常的文化课了。所以成绩很差。社会机构的目的,一般都是为了使这些孩子能够快乐的生活,有一个快乐的童年,这肯定是个好事,但是我们的正常教育应该有一个什么目标呢? 我觉得对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应该是一个全面的教育,这个全面,指的是针对他们在城市生活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与城市社会的距离等,进行成长的引导。如果不关注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不少孩子,学习态度、生活态度、生活方式都处在一种边缘化的境地。这就是曾经有些学者所说的“再生产了一个底层阶级”。 ( 1 )在学校教育之外,要关注农民工子弟的成长教育,引导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这个问题就需要在学校教育之外,有一个社区教育、社会教育的部分。这需要其他社会力量的参与。 今天的清华大学基金会也正在做这样的事情。我特别想介绍的是我们现在从事的一项工作: “农民工子女的成长向导项目”,主要是招募一些大学生,花一年的时间,一对一的陪伴农民工子女的成长。和他们交流、一起游戏、辅导学习等,让他们在城市当中找到和中关心。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这是学校教育之外一个重要的方面,帮助农民工子女发展积极的人生态度,让农民工子女能够接近与城市社区的距离,在城市生活中找到一种归属的体验。 ( 2 )在打工子弟的义务教育之后,注重发展职业教育。这对于农民工子女来说,可能是非常实用的一种教育类型。目前的情况,城市中的职业教育对于农民工子弟来说,可能还存在成本高、回报少的问题,至少有些父母是这样的看待的。
个人分类: 社会管理|2820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近期四大聚集事件初探
热度 6 chrujun 2011-6-14 20:38
内蒙古一件,因资源开发引起。 湖北一件,因官员非正常死亡(与违章建筑有关)。 广东省两件。一件起因是农民工讨工资被老板雇人砍断脚筋。另外一件起因是城管和打工的外来户纠纷。 由此看来,这些聚集事件的起因是经济问题。深层次的原因是经济发展成果的利益分配问题。 从去年广东有产业工人跳楼、示威,到今年的大规模聚集事情。备受推崇的广东模式看来危机重重,也该深刻反思了。相反,被一些精英批判的重庆模式,老百姓还比较满意。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多次出现群众大规模聚集的地方,肯定有老百姓不满意的地方。
个人分类: 中国观察|2616 次阅读|11 个评论
[转载]谁的父母不是农民,一个农民工的故事-13亿人看了都流
hongyf 2011-5-24 10:19
火车上,一个很漂亮的女列车员,盯着一个民工模样的中年人,大声说:“查票!”   中年人浑身上下一阵翻找,终于找到了,却捏在手里。      列车员朝他怪怪地笑了笑,说:“这是儿童票。”      中年人憋红了脸,嗫嚅着说:“儿童票不是跟残疾人票价一样吗?”      列车员打量了中年人一番,问道:“你是残疾人?”      “我是残疾人!”“那你把残疾证给我看看。”      中年人紧张起来,说:“我没有残疾证,买票的时候,售票员就向我要残疾证,我没办法才买的儿童票。”      列车员冷笑了一下:“没有残疾证,怎么能证明你是残疾人啊?”      中年人没有做声,只是轻轻地将鞋子脱下,又将裤腿挽了起来———他只有半个脚掌。      列车员斜眼看了看,说:“我要看的是证件!是残联盖的钢印。”      中年人一副苦瓜脸,解释说:“我没有当地户口,人家不给办理残疾证。而且我是在私人工地干活,出了事之后老板就跑了,我也没钱到医院做评定……”      列车长闻讯赶来,询问情况。 中年人再一次向列车长说明,自己是一个残疾人,买了一张和残疾人票一样价格的票……      列车长也问:“你的残疾证呢?”      中年人说他没有残疾证,接着就让列车长看他的半个脚掌。 列车长连看都没看,他不耐烦地说:“我们只认证不认人!有残疾证就是残疾人,有残疾证才能享受残疾人票的待遇。你赶快补票吧!”      中年人一下就蔫了。      他翻遍了全身的口袋和行李,只有几块钱,根本不够补票的。他带着哭腔对列车长说:“我的脚掌被机器轧掉一半之后,就再也打不了工了,没有钱,连老家也回不去了,这张半价票还是老乡们凑钱给我买的呢。求您高抬贵手,放过我吧!”      列车长坚决地说:“那不行。”      那个女列车员趁机对列车长说:“让他去车头铲煤吧,算做义务劳动。”      列车长想了想说:“好!”      中年人对面的一个老同志看不惯了,他站起来盯着列车长的眼睛,说:“你是不是男人?”      列车长不解地说:“这跟我是不是男人有什么关系啊!”      “你就告诉我,你是不是男人!”      “我当然是男人。”“你用什么证明你是男人呢?把你的男人证拿出来给大家看看!”      周围的人一下笑起来。      列车长愣了愣,说:“我一个大男人在这儿站着,难道还是假的不成?”      老同志摇了摇头说:“我和你们一样,只认证不认人,有男人证就是男人,没男人证就不是男人。”      列车长卡了壳,一时想不出什么话来应对。      那个女列车员站出来替列车长解围,她对老同志说:“我不是男人,你有什么话跟我说好了。”      老同志指着她的鼻子,说:“你根本就不是人!”      列车员一下暴跳如雷,尖声叫道:“你嘴巴干净点!你说,我不是人是什么?!”      老同志一脸平静,狡黠地笑了笑,说:“你是人?那好,把你的人证拿出来看看……”      四周的人再一次哄笑起来。 只有一个人没笑,他是那个只有半个脚掌的中年人,他定定地望着眼前的这一切,不知何时,眼里噙满了泪水,不知道是委屈,是感激,还是仇恨..................      因为他们是农民,他们只靠种地养不活一大家子人,于是他们进城,你们叫他们农民工。 因为他们没有文化,找不到轻松的工作,便只能去干一些又脏又累又危险的被你们看不起的体力活,用他们一双双手、造起你们一幢幢的办公楼。 他们没有你们的那些保险、 他们甚至不知道出了事故要找谁去索赔,那些被你们看不起的农民工,他们才是最伟大的人,他们纯朴,没有你们久居社会的狡诈。 当你们在办公室里吹着空调玩着电脑时,或许他们正在工地楼顶顶着太阳加班,心里还在想着多赚点钱给孩子买几本好的辅导资料、给妻子添几件新衣服... 他们的人格岂能任你们那些无知的人去践踏!!! 喜欢老者那句“你根本就不是人!”不是因为你没有人证, 而是因为你没有人心。一个人如果丢了做人的心,那么也就不配做人了! 不转不是中国人。
1541 次阅读|0 个评论
愿上帝保佑我们!
热度 4 duke01361 2011-5-17 22:14
愿上帝保佑我们 说实话很久没有静下心来写点什么了!原因主要还是希望专注于教学和科研,不希望浪费时间在写字上,所以就这样一拖再拖,直到再不放下手头的工作写些东西出了,我想我会忧虑坏的! 我不得不承认,我曾是那样沉醉于教学与科研活动中。 但是,几年下来,不管我课程教的多么精彩还是不精彩,这些没有人在乎的。尽管北京市教委也曾立了很多名目,树了很多什么“教学名师”之类的光荣称号,我现在也终于搞明白了,如果不该你上,你就是神仙下凡也上不了,那些光荣称号是专门为了装典用的,与真正的教学无关。而且,几年下来给我的印象是,教书就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并不真的需要你呕心沥血地传授知识,启迪智慧。教书是不算数的基本工作!它对应的是你的基本工资! 你教书,你就值那个价!比农民工略高那么一点点,还好,尚没有到了脑体倒挂! 我也曾专注于科研,申请基金支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但不少的朋友和我讲,你不能只是提交申请就了事,你在投出申请书的同时,就必须开始活动,不能期望凭真本事,当然你也不能一点真本事也没有,你成功是因为你还有那么一点本事,但你更有着灿烂的关系网! 如果你在圈子里和20几位成了好哥们\ 好姐们,你在你那个学术圈,通吃!这是一位前辈谆谆告诫我的话!言犹在耳! 所以我很担心我的学术生命会因为缺少经费支持而嘎然停止!我忧虑那一天的到来!但我必须为那一天的到来作准备! 我必须从现在开始就要心理上为这种情况的出现做好准备!免得突然降临的时刻,我会因无法接受而自我了断! 我必须皈依一种灵的高度,一切的一切都要听天由命!得之我幸,得不到我将会摆个地滩?开家公司? 甚或跑边境贸易?也罢!这难道不是大多人赖以生存的现状?还好我又很多去海外的机会,跑边境贸易?哈哈!只要能挣到钱,挣到大钱,生活也会阳光灿烂! 我的很多朋友一直和我讲这样的话:一定要立足国内!我对这话的理解一是觉得自己应该爱国和回报祖国;一是认为中国越发开明,将会对世界科学贡献越来越多! 我就是这样理解的“一定要自足国内”的这句话。 但我的困扰是,我必须能生存下去,首先我不应是虎狼蛇蝎,我不能那么毒,不能为我的校友达尔文的“物竞天择”提供佐证,我不应该追求“木秀玉林,风必摧之”地被伤害;也不能伤害同类!我想“逍遥游”鲲鹏展翅那样自由自在地飞翔. 但实际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都不相信眼泪!你想飞的更高?嘿嘿! 我理解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都应该是支持基础科研的,而且评审也相对公平,但让我非常担心,也非常害怕的是,网上透露出来了消息,很多人依然开始了打点! 我真的很担心!因为我一直以来都不曾打点,那是我对评审专家的信任使然!我的大前提是,我相信大家都是和我一样的初衷 用科学汇报祖国,用好的科学提升我国的信誉,用优质的科学提升人类的文明程度。因此,大家都“天下为公”;其次,我坚信评审专家个个都是“包青天”,不会徇私枉法! 所以我心里一直相信我的这些同胞! 也许不必要非得上下打点一番的,否则,岂不是对我的同胞过于的不信任?! 几年下来,我初衷不改,祈祷!为了那种久违的公正、公正、理性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当然,对于我而言,还是应该有个心理预案的好!这就要祈求上帝的保佑了!只要上帝依然爱我们,那希望就不会遥不可及! 愿上帝保佑我们!愿上帝保佑我们的自然科学基金!愿上帝保佑我们教育和科研!
个人分类: Life a Bit|3579 次阅读|10 个评论
别总以为咱有文化
热度 2 gl6866 2011-5-15 21:37
别总以为咱有文化
今天从健身房回家,见到一位蹲守在某小区的老者,从他收购来的“废品”挑拣出一本品相一般的《狼图腾》。然后,拂去上面的尘土,翻了几页,就读了下去。我一见此状,马上用手机拍下老人家读书的照片。看到他那读书的样子,与他所从事的工作似乎完全是两码事。的确,现在各个小区都有不少的农民工兄弟姐妹在从事废品回收的工作。可是,我却从未见到他们像今天这位老者在读书。是那样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在读书,令人佩服。我就想他原来是干什么的?和我们有什么不同?我实在没敢上前去探问。 从这件事情让我回想起70年代末,我在山东工作。那时刚刚回城,被安排到学校看大门,这倒是个清闲的差事。我的许多英文作品都是在那一年多时间阅读的。有一天,我在看书,突然进来一位老者,他不是医学院的职工,但也住在医学院的院子里。当时,我正在读英国作家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他一见到我在读这部书,就和我聊起这部书来。他的知识的渊博另外叹为观止,真没想到在那么个小地方,还有这样高文学修养的人。真是英雄不问出处啊。可是,我对当时的工农兵大学生有点看法,其中有一位就问我,你读这些书将来有什么用?好像我们这些人先天就他们矮一头似的。 今天见到这位老者,似乎让我见识到另一幅场景。尤其是在北京这样的大都市,恐怕是藏龙卧虎的人更多。别看清早傍晚在那里遛弯的老先生,你能知道他们当年是干什么的?所以千万要小心,不定哪位就把你给噎一家伙。当心,别总以为咱才有文化! 正在读书的老人
个人分类: 评论述评|2961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朝胜观察385:弱
热度 3 Wuyishan 2011-5-13 10:47
朝胜观察385:弱 发布时间: 2011-05-13 | 作者:左朝胜 http://www.stdaily.com 2011年05月13日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左朝胜 顶级的政府,人民都感觉不到政府的存在;第三流的政府,让人民感到畏惧;最次的政府,让人民轻蔑。政府诚信不足,就失去了人们的信任。   手握公权的政府,面对手无寸铁的老百姓,该当如何施政,真的需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报载:大运前夕,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在官网公布文件规定,5月1日至9月30日,严禁农民工通过群体性上访等非正常手段讨要工资,否则造成严重后果或恶劣影响的,追究其刑事责任。   一石激起千层浪,没有料到,媒体的反应比农民工还要强烈。你是谁啊?一个区区住建局,竟敢以执法者的口气妄言“追究其刑事责任”。   深圳是个城市管理水平较高的城市,政府自然是个强势政府。朝胜因工作的关系,偶尔不得不与该政府官员打点交道,至少感到不是那么可亲可敬。依朝胜看来,大学生开个运动会,说破大天也就是个“玩玩”而已,至于弄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吗?可是,深圳市委书记说,“一个很重要的目的都想借此来展示一下这个城市的风貌……寄希望于通过大运会的举办,让我们改革开放城市的风貌,能够得到积极充分的展示。”瞧瞧,领导的境界就是比咱高。不过,展示你就展示呗,用得着 “买菜刀实名制、禁租房客打110”吗?对此,各大媒体、各大同行都已评说得入骨三分了,朝胜不再狗尾续貂。   要说的是,政府需要如此的强势吗?对此,老子的道德经中曾阐述:“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顶级的政府,人民都感觉不到政府的存在;其次,人民亲近并且称赞这个政府;第三流的政府,让人民感到畏惧;最次的政府,让人民轻蔑。政府诚信不足,就失去了人们的信任。最好的政府也最悠闲,很少对人民发号施令,事情办成功了,老百姓都会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   以此标准,在中国很多方面都名列前茅的深圳,这一回的表现,大概只能算作第三流的政府了。   政府手中掌握着政权。“文革”中,永远健康的“副统帅”曾如此解释,“政权,就是镇压之权!”手握公权的政府,面对手无寸铁的老百姓,该当如何施政,真的需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广州也举办过一届亚运会,其工程之浩瀚、“维稳”之艰巨、扰民之无奈、众口之难调,决不在深圳举办大运会之下。朝胜作为旅居广州的区区小民,对广州市政府的做派还是比较认可的。除了深夜施工、围蔽堵车等无法避免的弊端之外,政府还是想方设法地考虑到老百姓的生计。比如,开始曾开放免费地铁,不料白发苍苍的老伯婆婆都离家出走挤上地铁尝一尝“头啖汤”。百姓怨声载道,媒体冷嘲热讽。政府见势不妙,马上检讨叫停。改为亚运会后发放交通补贴,据悉总共发了5.3亿元。至于其他被百姓媒体批评的大事小情,也是时有发生。但是,手握“镇压之权”的广州政府,一直示民以弱,能解释的就解释,能检讨的就检讨,能忍受的就忍受,能化解的就化解。别管心中如何窝火,脸上还是笑笑。外松内紧,内紧是自己的事儿。外松,一定要做给市民看。   最近,广州又发生一件考验政府的事情。地铁公司公布,将对地铁一号线的16个车站进行总体翻新改造,将原来一站一景的地铁站被换成了统一的灰色,花费预计9277万元。这事儿引起了广州市16中高一学生陈逸华的不满,每天放学后,他都会在烈士陵园站出口举着自制横幅,反对地铁一号线“统一化”翻新。目前他已经征集到了几百个市民的签名支持。他举横幅收集签名的照片也在微博上被转发了上万次。好事的媒体在网上也做了相关调查,参与调查的网友中,有94.99%的网友不支持广州地铁站的统一化行动,认为此举抹杀了广州地铁站的特色,劳民伤财。   谁都知道,地铁是政府的公司,近一亿的花销肯定经过政府的首肯。一个高一的学生,吃饱了饭就手举横幅向政府的公司叫板,这比饿着肚子的“农民工讨薪”事件严重多了。然而,政府压根没有考虑“追究其刑事责任”。先是地铁方面请中学生陈逸华平等对话,对话不成,地铁方面又解释十几年前修建地铁的建材如今找不到了。广州居然又有好事的市民,不辞辛劳地帮助地铁找到了十几年前的建材。最后,地铁方面表示,此次是局部翻修而非全部翻修。一号线翻修工程首批4个站完成后,将继续听取各方意见,完善优化方案,在尽量保持总体风格的基础上,达到安全、节能、环保和节约的效果。   这便是,一个孩子和一个政府的较量。孩子示强,胜了,胜在民意;政府示弱,也胜了,胜在民心。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本篇文章来源于 科技网|www.stdaily.com 原文链接: http://www.stdaily.com/kjrb/content/2011-05/13/content_304680.htm
个人分类: 东鳞西爪|2809 次阅读|5 个评论
拉登的死可能是一个信号
热度 13 zhangpengju 2011-5-8 22:54
对于“名人”的死,悲恸惋惜之余,我一直持有“庆幸”的态度,毕竟他们走远了,我们才有机会躺在他们的病床上,或语无伦次,或精神恍惚地招来低下一大帮猢狲的洗耳恭听,那种万人之上的感觉谁不想过把瘾呢。有句话说得好,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死了,活着的人“伤不起”。 拉灯这厮的死是一种简单粗暴的非命之旅,至少目前朝廷台的播报一直给我们宣传,或者是劝说我们认为他是以这样一种令亿万闲的蛋疼的人都相信的方式死去的,作为一个连上厕所都没时间洗手的科研农民工,我竟然花了那么多时间去接收喷涌而出的信息脓液,以至于我在缓过神儿之后开始用弱碱性的农夫山泉来中和酸性的信息毒液,结果令人悲催,毕竟,凤凰,网易,猫扑以及科学网论坛的砖家和分析人士一直持续不断地在射向往我身上的注射器使劲。在这样的环境里,我选择了屈服,因为我竟然顿悟了,我明白,我可以反击,反击那些带有酸性的毒液带来的伤害。 那么,如果拉登的死是一次灭灯,这盏灯的粉碎预示着另一盏灯的照明,令人遗憾的是,我认为另外一盏开始照明的灯不是广大睿智砖家分析的那样:基地组织会掀起新一轮真对发达国家的恐怖袭击。相反,这次拉灯动作预示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会展开对中国等国家新一轮,更细致,更强烈的包围战,即在未来的10年里,“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难过,这是最应该值得我们谨慎和防范的一点,必须更加小心。 我们知道,美国的反恐战争和反恐政策一直保持世界最先进水平,对于恐怖主义这种暗箭行为,美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能够迅速察觉和做出科学应急措施的国家之一,从二战结束至今都是如此,于是,有人不禁要问,那为什么伟大的“911”事件诞生了呢?个人认为,911事件的发生不仅仅对于我们这些爱好和平的人来说是一次天大的意外,对于美国政府来说更是一次火星撞地球,因为极度“恐惧”骚乱的美国人民和政府对于恐怖主义的打击在911事件发生之前做的几乎是天衣无缝,对恐怖信息的过滤几乎是一丝不苟的,(有太多人对美国虎视眈眈),没错,就是这次意外提醒了骄傲的美国政府:你们不是章鱼,可以把什么都牢牢攥在手里。因为美国在911事件发生之前的工作重心发生了一些倾斜,造成了这次悲催事件的诞生,令人惋惜。于是,有人不禁要问,为什么白宫的工作重心会发生倾斜,方向指向什么地方了?令人汗颜的是,这次工作重心的倾斜恰恰是中国,在2000年前后,西方曾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加之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95年提出加入世贸组织,97年香港回归,99年澳门回归,01年申奥成功等等事件不断表明,中国似乎真的在崛起,且在世界政治舞台的出场时间和次数不断增加,给美帝国主义带了莫名的恐惧和失落,恐惧的是中国的不断强大,失落的是中国一直不买账,二者的路越走越远,于是在每次中国崛起的标志性事件发生之时,美国就会加紧从各个方面对中国的控制,以前用于抓反恐的手也腾出来几只去限制或者去“窃取”中国的发展果实。令人欣慰的是,在美国政府对自己的决策沾沾自喜的时候,911事件应运而生了,这次晴天霹雳对美国人民和政府的打击可想而知,或者,他们应该恍然大悟,原来对自己最具直接威胁的不是远在大洋彼岸的大国,而是一小撮嘴里含着氰化钾的恐怖分子。于是,他们悲愤至极,工作重心一下子做出近乎180度的大转变,美国政府当即觉醒痛改前非,一定要把恐怖主义清扫干净,接下来的近十年,他们确实是这么干的,以至于对中国的限制之棋一直在下,但是却处于“被动”的守势,这种守势看起开风平浪静,实则暗藏致命一击,从08年的金融风暴开始似乎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暗示,一直到后来的各种言论,不断表明,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政策开始逐渐具备主动攻击性。如果你觉得危言耸听,可以看看我们周围的那些有争议地区的异端活动在最近几年是不是逐渐强烈,这都是美帝国主义的暗中辅佐,有一种被包围的趋势,我以为美国收网时间会提前,但在吃到了几百亿美金的肉包子之后,他们老实了一段时间,而这次拉登的死于非命,我认为是美国把伸向反恐的那几只手重新调整回来,杀死拉登对于外界来说可能是一个标志着反恐活动的中止,实质上只是一段时间的放松,真正的意图极有可能是标志着对华政策的新一轮收紧,也有可能是一次掷地有声的击打,我们不能不对此加倍警惕。 最后,我们不禁要问,中国经济的蛋到底被谁捏着,若抓一下要疼多久?
2977 次阅读|28 个评论
[转载]吕程平、张琪:技术、劳动异化和被掩盖的减损——一个社会学观察
吴理财 2011-4-28 11:06
技术、劳动异化和被掩盖的减损 ——一个社会学观察 吕程平、张琪 摘要: 这一基于天津X微电子工业区青年工友的调查报告将展示,对于处于全球价值分享体系和工厂的技术-权力结构双重低端的青年农民工,在其生产过程中, 被马克思诉说的“异化” 普遍存在,并发生着种种“身体的反抗”和“意识的反抗”; 另一方面,与数控自动化过程及资本主义工作原则对熟练机械工在过往经验中形成的熟练技能的分解不同,从一开始以去技术的分解劳动进入电子组装业的青年农民工将面临其今后生涯可行能力的剥夺。对于以上两种过程,农民工个体的体验为某种不稳定的、模糊的心情的变化,然而,这些被 Braverman称为 “阶级意识”储水池或初级阶级意识的东西却并未发展为对集体所处境遇的共同认识和试图改变的状态,本文尝试寻求其原因。 全文: 技术_劳动异化和被掩盖的减损_一个社会学观察.pdf
2540 次阅读|0 个评论
专家
metanb 2011-4-3 17:25
在很久很久以后,专家将会象农民工那样廉价。
个人分类: 魔鬼辞典|1545 次阅读|0 个评论
钱这东西
热度 4 龚胜生 2011-4-1 21:40
钱这东西?唉! “长江学者”缺钱花,我的个天,哪个相信!“长江学者”至少也是个二级教授,每个月万把块钱的工资,还有每年至少十万元的津贴,还有各种各样的演讲、讲课酬金,还会缺钱用?还会为了钱丧良心去骗老太太、老大爷,赚黑心的钱? 今天“焦点访谈”播出了“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胡卓伟以科普的名义兜售其股份公司的“化维纤”胶囊,据称这种胶囊能治疗很多的疾病,糖尿病、心脏病不算什么,就是白血病都可以治愈,按照他们的“医嘱”半年需要花费一万九千元,可那保健病一盒出厂只要245元,零售却要980元,公司人员透露,有一次胡卓伟讲座完后现场销售“化维纤”胶囊竟然达到100万元。厂家黑了心,胡卓伟黑了灵魂。 唉!当书香沾上了铜臭,当知识成为了骗钱的工具,当“长江学者”成了黑钱公司的“股份”,“知识越多越反动”也就不可避免成了真理。
个人分类: 时政经济|4315 次阅读|4 个评论
  农民工市民化与民工荒
zft2000 2011-3-21 14:35
   农民工市民化与民工荒   郑风田 许竹青   “民工荒”与户籍制度   事情从在2004年就开始显现并在最近几年愈演愈烈的“民工荒”说起。   经历了2003年的“民工潮”之后,2004年我国农民工数量出现大逆转,“民工荒”迅速被各方媒体报道。据统计,仅珠三角地区加工制造类企业的工人缺口高达200万人。2004年第三季度,浙江省民工缺口比重为34.25%。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这一现象暂时消失,但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伴随经济回升,新一轮“民工荒”又开始了,103个主要城市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从金融危机期间的0.85,大幅回升至0.97,接近2007-2008年的历史最高点(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2010年,“民工荒”继续,此次“民工荒”不仅体现在珠三角和闽东南,长三角、环渤海地区也成为“民工荒”的主要发生地。缺工企业主要是从事出口加工业的中小企业,不仅是技工和管理人员缺乏,普通劳工也开始缺乏。   “民工荒”的核心原因与户籍制度关系很大。在城乡二元结构的分割下,“城镇户口”和“农村户口”修葺了一道不可逾越的墙。一边是享受“养老、医疗、失业、救济、补助”等多重福利的城市人口,一边是即便为城市建设付出了血的代价也无法获得“医疗救助”的农民工。一边是可以轻松享受城市优越的教育资源的城市人口,一边是就算在城市读到高中毕业也必须回到农村参加高考的农村人口。这种福利与权利的缺失,使得农民工看不到在城市发展的希望,对城市生活的向往逐渐减少。同时从2003年开始我国逐渐加大了对农村的政策扶持力度,减免农业税,实施各种农业补贴,并同时通过新农合、新农保等多项措施,使得农民享受更好的农村福利待遇。于是,更多的农民选择回到农村,选择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田,过上轻松自在且有尊严的生活。   然而,城市发展不能缺少农民工。二元结构必须破除,剩余劳动力仍要转移,人口红利还需显现。因此,2009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以及2010年中央的一号文件与 “两会”共同强调的一个重大战略调整就是城镇化。放开户籍制度限制,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是我国“城镇化新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我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户籍制度改革,新政屡现。   农民工市民化:各地户改政策评述   自十七大提出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至今,我国各地均推出地方户籍改革政策。据初步统计,已有河北、辽宁、江苏、浙江等12省市相继取消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二元户口性质划分。各地改革措施不一,上海、深圳、济南等地相继推出居住证制度,部分城市推出购房落户政策,广东省推出积分入户政策,重庆尝试通过建立转户居民宅基地、承包地和林地的弹性退出机制,以合理的过渡期保障农民合法权益,而成都则推出“让农民穿着风衣进城”的户籍改革政策。总体看来,这些政策,尤其是2010年广东省、重庆成都两市的政策尤其进步意义,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   2010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开展农民工积分制入户城镇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通过细化为学历、技能、参保情况等多项指标,并赋予相应的分值,入户条件明确并量化,以此引导和鼓励农民工及其随迁人员通过积分制入户城镇,农民工子女可凭积分读公办学校,同时对保留农村户籍等留有弹性。虽然广东省的农民工积分制入户政策是一个相对而言已经在“迈开步子”搞城镇化的政策,但这个步子迈得不够大。这一政策过分重视学历职称,实际受益面太窄。尽管与不少地区所搞的“购房入户、高学历高职称者入户”相比,广东省的农民工“积分入户”政策门槛更低一些。但是,积分标准对大多数初中毕业的农民工群体来讲,还是太高了,难以达到积分的要求。同时,政策规定如果农民工所得积分达到入户标准,则必须放弃农民之前在农村所拥有的宅基地与承包地。农民为一张户口簿要放弃土地,这并不利于社会整体发展,对城镇化发展反而会起到一种阻碍作用。农民拥有的宅基地与承包地某种程度上在承担着社会保障重任,不能轻易的拿掉,农民也不远轻易放弃。即使农民真的放弃了,如果再遇到09年似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上千万的农民工如果失业而又不再能回到农村,那将会产生严重的社会安全问题。   广东省的农民工“积分入户”政策还没成熟,2010年7月28日,重庆市又召开户籍制度改革新闻发布会,宣布8月15日全面启动重庆户籍制度改革。按照重庆市的规划,将在两年内解决在城镇有稳定职业和住所的200多万农民工及其家属、40万失地农民和70万农村籍大中专学生的户口问题,形成科学有序的人口城镇化机制,实现300万“农转城”。   尽管此次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力度较大,不附加其他条件,允许农民转户,但是政策仍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首先是转户农民的原有土地如何处置并不明确。重庆在户籍制度改革中农村居民转户后承包地、宅基地实施了“三年过渡”的方式。重庆允许转户农民最长三年内继续保留宅基地、承包地的使用权及收益权,并避免农民转户急转身。然而,“三年过渡”的保留期。那么三年之后政策又是如何?重庆市规定转户后农民可继续按照依法自愿的原则处置农村土地,但是以何种标准对放弃土地的农民进行补偿?这些问题都不清晰。如果在不合理的补偿标准下让农民放弃土地进城,就无法达到预期的城镇化目标。其次,户籍问题不单单是户口所在地的问题。户籍背后的城乡公共服务和福利政策的差距才是其核心所在。重庆市的现有政策是根据农民所放弃的土地的补偿所得转化为农民成为市民后的社会保障,使其能参加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补偿标准到底是多少暂且不谈,就算农民的土地补偿能够等值兑换为与市民相等的社会保障,那么农民用什么钱在城市买房安家落户?另外农民工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多靠体力干活,如失去工作或年老,如何生存?显然,重庆的户籍改革政策在城乡对接问题上走得不够远。   但是,我国的“户籍改革”试验没有停步。2010年11月16日,与重庆市同样是作为我国“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成都市宣布,该市将彻底破除城乡居民身份差异,推进户籍、居住一元化管理,到2012年实现全域城乡统一户籍。成都市的这次户籍制度改革是目前为止改革中力度最大的一次。主要有以下三个亮点:   第一,农民可自由迁入城市,户口随居住地变动而变动,并享有平等的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同时,农民进城后,其在农村的承包地、宅基地等仍将得到保留。这一政策在消除隐藏在户籍背后的身份差异和基本权利不平等方面做出了较大努力,被形象的称为让农民披着“风衣”进城。   第二,市外人员入户,将享受与本地居民同等的待遇。而广东省和重庆市的户籍制度改革只针对本市籍农民。在很多城市中,外来务工人员构成了城市农民工群体的很大一部分,如果户籍改革政策不破除地区间的藩篱,只在地区内部进行人口迁徙,则有可能会产生很大的负面激励,不但会使民工荒愈演愈烈,而且有可能会错失吸引大量外来劳动力定居带动房地产等关联产业发展的发展机遇。成都市的户籍改革认识到了这一点,确实前进了一大步。   第三,城市居民也可在农村定居,并将户口随所在地迁入村镇。与其他城市的户籍改革不同,成都市放开农民户口的同时,也不对城市居民的户口迁移进行限制,市民也可以放弃城市户口在农村落户。   成都的户籍改革新政,作为破除户籍制度弊端的一次新的尝试有其值得肯定的地方。但同时,因为其带有试验性质,很多政策都是在理想化的条件下设置的,要进一步推行,仍有面临诸多挑战。首先,农民披着“风衣”进城,尽管对转户农民而言是较好的政策,但是对于政府财政而言确实一笔不小的开支。重庆的户籍改革成本一部分可以由农民的土地出让补偿负担,而成都允许农民保留其承包地和宅基地进城就无疑给政府带来了很大压力,钱从哪里来?过多的农民进城是否会给成都带来承载压力?其次,农民转户有一部分原因是为子女能够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政府鼓励农民转户的政策下,成都市如何做到真正确保教育公平,使得大量农村学生转为城市居民后也有资格进入好学校而不挤占已有资源,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第三,关于外市农民也可以在成都市落户的政策目前只是一句口号,外市农民转户牵涉到很多问题。比如转户后外市农民的土地怎么办?如果两地关于转户的土地政策不相同甚至矛盾的话,外地农民转为成都市居民就是不现实的。外地农民转户后是否与本地农民一样,享有同样的公共服务和福利政策?如果是,大量外地农民转户可能会引发相应的社会问题。第四,城市居民户口转到农村,这一条政策目前来看也过于理想化。想要转为农民的城市居民大多数是看中了农村的土地,转户后是否能够分得土地?土地怎么分?宅基地怎么分?这都是很复杂的问题。而且,地理位置越好的农村,想要入户的城市居民必然多,什么样的人能够获得入户资格?也许会滋生新的精英捕获。   破除二元结构还有一段路要好好走   “二元结构”的痼疾确实应该通过“城镇化”破题。通过放开户口限制,充分发挥城市集聚人气的作用,使原来没有户籍的人口能够在城市安家落户,对该地的房地产发展会有一个很好的拉动作用。同时,随着人口的增多,城市的集聚效应与辐射效应也可以慢慢地形成。通过放开户籍大力发展中小城镇,集聚人气,一方面可以提高我国的城市化水平,把农村人口转移出来。另外一个方面也可以通过城镇的发展,带动农村的发展,以此来缩减城乡差距,确实是一条比较好的发展路子。   然而,从目前我国各地的户籍改革来看,在“城镇化”的建设道路上,我们仍处在初级阶段,从“二元结构”到“城镇化”,我国还有很长一段路需要好好走。在这一过程中,有三个原则需要重点把握。   首先,户籍制度改革的同时一定要处理好转户农民的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和福利政策的接续问题。户籍制度改革既不能伤害到农民的土地权利,又要为转户农民提供与市民同等的社会福利政策并解决好转户农民的住房保障。同时,取消针对农民工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实现农民工劳动报酬、就业机会等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另外,也要在教育公平方面做足文章,将转户农民子女纳入城市学校的招生计划,提供平等的教育资源和环境。   其次,中小城市及城镇户籍制度改革应该循序渐进,不能急躁冒进。户籍制度改革是包括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农村土地制度转变,城市资源分配等问题在内的一项大幅度改革,其改革成本巨大,需要充分考虑城市公共服务资源的供给能力和政府财政的最大支付能力,要在各方面条件均成熟的条件下逐步开展改革,否则将会带来新的城市发展问题。   第三,户籍改革政策要逐步放开外地农民转本地市民的限制,并为外地转户农民提供相应的公共福利政策。我国农民外出打工有一个特点,就是大多不愿在本地打工,越远越好,对于新一代农民工(80后农民工)而言,更是如此。外来打工者是当地农民工的重要部分,为城市建设做出了不少贡献。但是地区之间由于政策不同,外地农民要转户仍存在不少困难。但是这是未来户籍改革的重要方向。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办法,在两个省份或地区之间开通户籍改革通道,两个省份实行类似的改革政策,两地农民工可以自由转户。对于经济发展差距较大的两个地区,自由转户基本不可能实行。但是可以通过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外来农民工的就业、医疗和基本养老保险为外来农民工提供平等的权利保障。
2494 次阅读|0 个评论
进城农民工权益问题的症结在于农业户口背后的土地权益问题!
王惜宝 2011-3-20 09:57
关于如何保障进城农民工的权益问题,是最近几年一个关乎民生的焦点问题。两会上政协委员。人大代表不停提议和呼吁,要公平、公正对待进城农民工,保证农民工获得与城里人一样的各项权益。可是至今问题还是迟迟得不到解决。原因何在? 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农民工农村户籍背后的土地(含宅基地)的利益分配问题! 一个农民工从农村进城打工,他是在保原有土地利益的基础上来争取额外的收益!因此同样的劳动,农民工可能会得到更少的保障和权益。如果他在进城打工的同时,能够退出土地权益,这事就相对容易解决,就像原来的大学生进城上大学一样,这样他才能与城里人在公平的条件下去享受同样的利益保障。因为,一个没有土地的城里人,如果没有工作将是一无所有!同样的工作,给1000元农民工可以干,因为1000元是在他土地保障基础之上的1000元。但城里人可能不会去干。因为对城里人来说,1000元可能维持不了他的生活。 有的人可能会说,农村的土地不值钱,没有什么效益。这是一个城乡发展的区域化差别问题,是暂时的,农村的土地迟早会值钱,农民只是不在存钱,而在存土地。即使不值钱,我想没几个农民兄弟愿意退出土地权益吧。 所以,农民工在占有附加土地权益的基础上去与没有土地权益的城里人去争平等的城市权益,显然有失公平! 如果现在的农民工的权益可以与城里人一样,那些退出土地到城里上学,却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们该如何? 所以 ,农民工如果愿意退出土地权益到城里落户,去享受城里人一样的待遇,同时,那些不愿意在城里工作的城里人也可以到他所选择的农村落户,去分得当地的土地权益,这种双向流动的政策才能体现公平! 当然,要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农民工自由流动和权益保障,还有一个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那就是必须要实现土地权益的全国统筹! 因为,假如一个来自湖南的农民工来到北京打工,他可以退出土地权益,可他的土地权益是还给了湖南省,到了北京以后,北京得不到他退出的土地权益,北京当然也不会拿北京人原有的权益去分给来京的湖南人。但是 ,土地财政是当前一个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所以要实现土地权益的全国统筹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所有的关于农民工的权益问题,包括同工不同酬、社保、农民工子女的上学、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等等问题的症结都在于此!
420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人社部部长:大学生整体工资水平高于农民工
热度 2 freedom110110 2011-3-12 19:25
来源: 《北京晨报》 3月8日上午,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全国人大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就“农民工权益、大学生就业、城乡住房、养老保险、工资差别”等社会热点问题回答记者提问。中新社发宋吉河摄   针对有关中国刚毕业大学生薪酬不如农民工的言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昨天回应:“刚毕业大学生整体工资水平高于农民工。”      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与此同时,珠三角和长三角“民工荒”现象,迫使一些企业为农民工提薪。有报道称,不少高校毕业生就业起薪低于农民工。尹蔚民说,根据有关调查,2010年中国农民工工资水平约1670元,而毕业半年之内的大学生平均薪金在2000至2200元。   他同时强调,不排除个别岗位和个别情况,企业是以岗位定薪金,由于不少技能工人也是农民工,那么他的薪酬水平就会比较高。(记者朱烁首席记者崔红) 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大学生薪酬整体高于农民工   针对有关中国刚毕业大学生薪酬不如农民工的言论,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10日在北京予以回应称,“这个问题不能作出这样的判断”,目前“中国刚毕业大学生整体工资水平高于农民工”。   尹蔚民是在当日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作出以上表述的。他说,不排除个别岗位和个别情况,农民工的薪酬水平会比较高。根据有关调查,2010年中国农民工工资水平约1670元。   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与此同时,珠三角和长三角“民工荒”现象,迫使一些企业为农民工提薪。有报道称,不少高校毕业生就业起薪低于农民工。   针对大学生毕业生就业问题,尹蔚民曾在8日表示,中国大学生在大城市找工作比较难,生活成本较高;到中小城市或基层,工作比较好找,但是相应的薪酬待遇相对较低。   这位部长说,中国今年高校毕业生有660万人,总量压力非常大。他同时表示,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较好,近几年数据显示,每年高校毕业生离开高校时的就业率在70%-75%之间,年底就业率基本上能够达到90%以上。 (来源:中国新闻网记者黄瑞)
1625 次阅读|1 个评论
农民与夹皮沟
热度 2 王铮 2011-3-11 15:12
农民与夹皮沟
相信这段文字比较好: 昨天我学生,一个农民的儿子和农民工的哥哥,看一个美国的城市体系研究,他发现美国有 25000 多个城市, city ,他说:“我们中国才有 2300 多个县市单位呀!”。我告诉他美国是强调平等的,一个独立的居民点就是一个 city 。果然他发现有的 city 只有一个人。只有一个 city 的居民大多是农民,因为公民平等,必须承认他是一个 city 。过去我们批评美国种族歧视,美国人说你们的户籍制度歧视农民。改革开放以来,这种制度被逐步改革了,事实上身份认定也在消失。什么是农民工,就是原来有家庭在农村的工人,他们完完全全是产业工人,所以王平委员的“农民的孩子”实际上是很难认定了,认定了就是搞等级制度。中国的经济发展,主要就是靠“农民工”支撑的,《时代》期刊认为中国农民工拯救了世界。这些昔日的农民从农村走到城市,成为产业工人,带来了巨大的创造力,影响了世界。如和让他们发挥更大作用,享受他们发展的成果呢?这是中国发展的大问题。党中央近年采取了一系列帮助农民工上学、孩子入学等促进他们定居的措施,这就是我国民主建设的进步。在这种情况下,坚持宪法平等原则,就不允许被鼓励不让人上大学的夹皮沟存在,夹皮沟如果存在,维持的成本也太高了。承认每一个定居点都是 city ,每个公民不因为他的职业选择有身份差异,这是我国的宪法原则,是孙中山开始、毛泽东继承、邓小平贯彻的宪法原则。也是我们国家的希望所在。 毛泽东、周恩来、陈毅、张闻天与宋庆龄在一起。宋庆龄被称为国母,因为孙中山确定了现代中国的不承认贵族,法律上人人平等的现代宪法精神。
个人分类: 为科学而科学|2217 次阅读|1 个评论
拿“大学生”PK“农民工”不是一件什么好事情
YonLushgry 2011-3-6 11:09
闫茂伟|文 一段时间以来,“大学生工资不如农民工”、“大学生不如农民工”、“大学生民工”等成为了一个焦点话题,引起很多人、很多媒体的讨论与热议。这里面可能存在两难的处境:一是,一些大学生的工资确实不如一些农民工的工资,这令一些大学生很难堪,觉得自己读了这么多年的书结果还不如农民工,早知如此当初还不如不读大学了;二是,一些大学生如若非得与农民工相比较并与农民工相竞争,那么这会使许多农民工很犯难,他们很有可能失业或只能找更低薪水的工作,甚至根本找不到工作。显然,这种两难不论对于谁可能都是不幸的事儿,但是,拿“大学生” PK “农民工”更不是一件什么好的事情。 首先,这会更加地滋长社会生活中本来就存在的“上学无用论”,由此将会导致更多的在校学生尤其是农村的中小学生乃至大、中专学生辍学而未能、不能、不再接受教育。这样一来,我们的整个教育事业将大打折扣,并使得所谓的“精英教育”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而且,教育也将会更加趋于城市化、“富贵化”、偏离农村化,农村的很多孩子、家庭贫困的孩子等将更加的被迫处于教育的边缘化处境,教育不公平现象将加重、教育差距将更加扩大。 其次,这会有意无意地引起大学生与农民工之间一定程度的对立,由此很有可能会导致学历更加“门槛化”。大学生将在一定范围内与农民工相互竞争工作岗位,而且大学生将利用自己手中的学历使得一部分农民工被拒绝在就业的门外,学历成为了农民工真正的“就业门槛”。尽管不同学历层次的大学生同样遭遇着学历“门槛化”的境遇,但是与中小学尚未毕业的农民工相比,大学生在学历上拥有绝对的优势。这样,结果必定会造成二者的对立。 再次,这会直接或间接地给我们的高等教育事业带来不小的麻烦乃至是冲击。这样的“ PK ”会使的一些大学生的社会价值“金钱化”、“薪水化”、“工资化”以及“待遇化”等,而这对于真正的高等教育来说是很不幸的,虽然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到头来依然会面临就业的问题、工资薪水的问题,但是,如果仅以金钱、薪水、工资、待遇等来衡量大学生的社会价值,那么我们的高等院校就会变成真正的“工厂”,从这里毕业的大学生最后都要被加以经济价值的单一衡量,然而,高等教育真正的社会价值并不仅仅是经济价值,而是经济价值、教育价值、文化价值等物质和精神价值的统一体。而这样的“ PK ”将使得我们的高等教育陷入十分尴尬的境地:高等教育的社会价值、社会定位是什么、在哪里将会越来越模糊。 又次,这会使得一部分大学生在认识和对待社会贡献上产生扭曲和误解。“大学生工资(起薪)不如农民工”只是一定范围内、一定时期内、一定程度上静态的个别现象,而不是普遍现象。大学生刚开始的工资确实有低于农民工工资的现象,但是,农民工的 5000 元很有可能是经过很多年的打拼才挣到的,他们刚开始的工作有可能只是几百元。这里面有一个社会贡献多少与长短的问题,大学生刚开始的 2000 元本身就有着用人单位的期望以及社会对于大学生贡献价值的认可。大学生如若非要那样“ PK ”,那么他(她)们在社会贡献的价值上就存在着曲解,不是抬高了自己的社会价值就是贬低了农民工的社会价值,而这是很不好的,社会贡献的价值和意义由此将遭遇不公允的对待,各个社会成员的贡献价值将被扭曲。 最后,这会使得我们现有的社会政策、就业措施、教育方案等不能适应变化了、变化着的情形,一些经济、社会、就业、教育等工作方面的成就将会萎缩甚至是付诸东流。由此,我们的各项事业将面临新的挑战与问题,如若不能得以很好地应对,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一些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事情或现象发生,最终将影响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整个社会群体,尤其是低收入群体比如很多农民工的工作与生活,而这不论对于农民工还是大学生来说都是不幸的。当然,我们现有的一些政策和措施也有不完善的地方,需要调整乃至变革以规避不幸。 总之,拿“大学生” PK “农民工”不是一件什么好事情,对于大学生来说不是件什么光彩的事情,对于农民工来说是件被迫陷入不幸境地的事情,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是件不尽合理的事情。毕竟,拿“大学生” PK “农民工”之于大学生是主动的,之于农民工是被动的,而这本来就是不公平的事情。所以,这样的“ PK ”还是不要进行为最好! 东南大学九龙湖畔 2011-3-6
个人分类: 论见&亮见|317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别让仰望星空的人老无所依
热度 3 lifei 2011-3-4 06:26
曾经是中国顶尖历史学家的95岁学者蜗居养老院,而且就在南京东南效。在科学网初看到这则新闻时,第一冲动就是要去拜访一下这位老者。可惜联系记者一直未果。 这则新闻一直会让我想起那首农民工组合旭日阳刚的《春天里》,歌词中有一句“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埋在春天里。” 农民工担心自己老无所依,深情演绎,感人至深。科学家从来都不是大富大贵之辈,但困顿到老无所依,真实地蜗居养老院里,让人打翻了五味瓶。 并非所有的科学家都会老无所依,朱光亚的逝世,胡锦涛总书记带领全部的政治局常委去鞠躬。所以,做学问似乎也是分三教九流的。不同学科在不同时期为国家做出的贡献不同,也在常理之中。但批评的声音显然会有,记者报道了,市长和书记就去了,还关切的询问“还需要我们做什么?”,老人倍感激动。怎么看,都象是一次成功的政治秀。 温家宝总理曾经赋诗《仰望星空》,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寥廓而深邃; 那无穷的真理, 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庄严而圣洁; 那凛然的正义, 让我充满热爱、感到敬畏。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自由而宁静; 那博大的胸怀, 让我的心灵栖息、依偎。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壮丽而光辉; 那永恒的炽热, 让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响起春雷。” 温家宝总理在同济大学的演讲时还提到“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历史学家刘起釪的故事告诉我们,这个国家有仰望星空的人。只是仰望星空的人往往醉心于学术,远离世故,甚至性格偏颇。只是,这个国家,是否有切实的制度来保障愿意仰望星空的人有生存的土壤?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374 次阅读|3 个评论
冯用军:国务院个税起征点应提高到3000
冯用军 2011-3-2 10:59
小调查:你希望国务院2011年将个税起征点调整到: A2500 B 3000 C3500 D4000 E5000F8000 G10000 温家宝与网友在线交流时表示,国务院3月2日将讨论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薪酬起征点,之后报全国人大批准,这是今年给老百姓办的第一件实事。多位专家预测,起征点或由2000元提高至3000元。如果个税起征点上调至3000元,将使得20%以上就业人群的工资赋税负担减为零。 不过日子的不知道,富豪们不知道,先给大家算2笔账: 第一笔: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2010年北京市每户家庭的平均人口约3人,每户平均就业人口为1.6人,城镇居民年人均消费支出约为18000元,也就是每户家庭每月平均支出约为4500元(18000×3÷12)。如果个税起征点为2000元,则每户扣除额就是3500元,与实际需求相差1500元,只能满足北京市民48%的基本生活需求。换算到上海,也只能满足上海市民45%的基本生活需求。 第二笔: 按照现行税率表,扣除“三险一金”和2000元费用后,超出金额在0元—500元、500元—2000元、2000元—5000元、5000元至2万元,个人所得税分别对应5%、10%、15%和20%的税率。对于超出部分在2万元以上的,每隔2万元,税率增加5个百分点,最高税率为45%。从九级降至六级或五级已是学界普遍看法,税率级数应调低,低收入层的级距要拉大。除了压缩税率分级,还应把每一级之间的纳税距离适当扩大,比如现在的税级划分是,超过500元至2000元为一级,税率10%;超过2000元至5000元又是一级税率15%,这样的税率政策对中低收入可能会有影响。可以把两者之间纳税距离扩大些,直接将变成超过500元至4000元或者5000元定为一级。 以月薪6000元工薪阶层为例 在目前免征额为2000元的情况下 应纳税所得额=6000—2000=4000(元) 应缴纳个税=500×5%+1500×10%+2000×15%=475(元) 个税起征点上调至2500元,少交税75元 在级差和税率不变的情况下,免征额上调为2500元 应纳税所得额=6000-2500=3500(元) 应缴纳个税=500×5%+1500×10%+1500×15%=400(元) 个税起征点上调至3000元,少交税150元 在级差和税率不变的情况下,免征额上调为3000元 应纳税所得额=6000-3000=3000(元) 应缴纳个税=500×5%+1500×10%+1000×15%=325(元) 因此,考虑到全国不同地区收入的实际情况,包括现在农民工工作上升到2000-3000的情况,以及国家经济实力提升(GDP世界第二)、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兑美元可能跌破6)、物价上涨(居民消费指数CPI上涨)等因素,国务院个税起征点应调整到3500元,分步调整应计划到2015年调整到4000元,2020年调整到5000元,或者一步到位调整到5000元,但分步调整似乎更为妥当、安全、稳健。同时,提高超高收入者的税负比例,对垄断行业和巨额遗产加收额外所得税,从而缩小贫富差距,缓解社会矛盾,稳定政治局面。 通过提高国有企业上缴利润所得比例、推进个税起征点分步调整计划,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征收遗产税,逐步培养中产阶级,将国家经济发展实惠普惠到中低收入者,国家改革开放成果,全民创造、全民共享,国富民强、藏富于民。 考虑到国家总GDP量世界第二,人均GDP量世界100名开外,国家还需要通过适当征收中低收入者所得税来集聚财富,开展更多基础设施建设和海外投资,所以,这次个税起征点调整范围应是从目前的2000元调整到2500元-3500元,最可能的是2500/3000元,也不排除到3500元的情况。很多人设想的一步到位到5000,目前过于理想,并不太现实。
个人分类: 世界指数研究院|1383 次阅读|0 个评论
天之骄子们的霸气哪里去了?
热度 5 sheep021 2011-3-2 10:16
大学生曾被誉为“天之骄子”,身份是何等的高贵。大有“壮志凌云”、“气吞山河如虎”、“指点江山,激昂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气势。 然而,今天的大学生却破落了,没有一点脾气了,没有了往日的威风,大有“龙陷浅滩遭虾戏,虎落平原遭犬欺”之嫌。 有报道说:大学生的工资已经低于农民工了。而且农民工供不应求,大学生却求职无门,毕业即失业也不是个案。 更有甚者:有45%的受访大学生认为,他们的工资低于农民工属于正常现象。(见: 45%大学应届毕业生认为工资不及农民工正常 ) 我大惑不解,“天之骄子”们当年的霸气哪里去了? 他们如何面对面朝黄土背朝天,节衣缩食,辛辛苦苦,20年如一日支持他们读书,指望他们将来为自己争光的父母? 培养他们的大学和老师还能熟视无睹、无动于衷吗?还能继续问心无愧地收取大学新生们高额的学费吗? 45%大学应届毕业生认为工资不及农民工正常,才是当今教育界最大的不正常!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16 次阅读|5 个评论
郑风田:应该加速解决农民工进城融入问题
zft2000 2011-2-23 12:32
郑风田:应该加速解决农民工进城融入问题 近 1 亿新生代农民工已经很难再回归土地,应该加速解决农民工进城问题,每年解决 400 万新生代农民工进城落户。 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出现,是一个值得研究和关注的现象。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中华全国总工会最新发布的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报告,全景式剖析了全国 1 亿名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现状。他们出生在上个世纪 80 年代以后,农业户籍在异地城镇工作。全总调查报告指青年农民工六大问题亟待破解:整体收入偏低、劳动合同执行不规范、工作稳定性差、社会保障水平偏低、职业安全隐患较多、企业人文关怀不到等。全总报告建议,要结合“十二五”规划,对全国城镇化率、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落户城镇规模进行总体预测和制定总体目标。全国每年至少解决 400 万新生代农民工进城落户问题,确保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能够在城市落户,享有与当地市民平等的待遇。将农民工纳入城镇公共租赁住房体系,并在部分地区先行试验把已在父母务工地连续就学一定期限的学生纳入当地高考。 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辈相比,有较强烈的权利意识、生活目标和观念,这是一个应该正视的问题。全总的报告显示,从打工动机上说,新生代农民工 42.3% 为寻找发展机会;而传统农民工 55.1% 为赚钱养家。从工作稳定性看,新生代农民工平均每年变换工作 0.26 次,而传统农民工平均每年变换工作只有 0.09 次,两者相差 3 倍。 目前波及全国的“用工荒”愈演愈烈,“抢人大战”持续发酵,我国一再周期性地出现“用工荒”等说明目前的用工还是一个暂时性模式,没能真正彻底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权利问题。民工荒反映背后的逻辑是靠流动人口、便宜用工的时代已结束。许多问题归根结底与户籍制度有关,所以要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及社会融入等问题,户籍瓶颈必须突破。如果想长远解决“民工荒”问题,小修小补的对策已不起作用,国家应该采取新的对策,通过大力发展城镇化,放松农民户籍制度问题,快速实现农民工的市民化。综合考虑他们的需求,譬如子女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 加速农民工进城意义极为重要,它不仅关系到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而且还直接关系到新生代农民工所在城市的未来发展与稳定问题。对新生代农民工,城镇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慢慢地接纳他们,使他们成为城市的建设者。如果大量地吸收农民工落户,则会给城市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新生代农民工如果能够定居下来,对劳动力市场能够起到平抑的作用。大量的外来人口落户不但会带来当地的房地产等产业的迅速发展,第一代移民的吃苦耐劳也会为当地的再发展与繁荣做出很大的贡献。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都是依靠新移民给本国带来新的发展活力的,即使那个老欧洲,近年来也一直在吸收外来新移民。大量的新移民定居落户,原来的中小城镇就可以迅速发展成为一个中型城市,从而迅速人口集聚效应而繁荣起来。 加速农民工进城应将农民工纳入城镇社保体系。把有稳定工作的农民工直接纳入城镇社保体系可以为未来农民工长久留在城镇生活预留空间。过去有专门的农民工社保条例,但却高不成低不就,与城市、农村社保体系都难接轨,如同鸡肋。农民真是退休了,干不动了,靠农民工社保还是无法在城市生存。当然仅有社保是不够的,未来还应该把农民工逐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因为目前不少地区的房价飞涨,农民工阶层收入普遍较低,让他们去买商品房可能性不大。 加速农民工进城应该通过培训加快。新生代农民工完成产业工人与市民转化,还面临不少挑战,主要包括:知识文化的挑战,缺乏技能的挑战。 据调查,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接受各类技术培训的人数占 16. 4 % ,无技术的人数占 83.6 % ,有专业技术职称的 2. 2 % ,获各种技术等级证书的占 5. 2 % 。目前近 80% 农民工在制造业工作,完成向产业工人转化对农民工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加强职业培训,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综合素质。国家应该拔出更多的资金用于农民工的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将新生代农民工培养成高素质的现代产业工人。 ( 评论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
2325 次阅读|0 个评论
当农民工成为蓝领
热度 4 ywang69 2011-2-20 21:58
当农民工成为蓝领
实至名归的奖状 我见过在烈日下钢筋笼中绑扎钢筋的民工,当时估计地面温度达到摄氏 55 度,坐在阴凉处都大汗淋漓;我也见过在粉尘含量高达 50% 的隧道掌子面喷锚支护作业的工人,远远地我就觉得喘不过气,我也见过在 200 多米高的桥墩上振捣混凝土的民工,监理工程师旁站往下一看就绝头昏目眩;我见过冒着汞蒸气剧毒进行金吸附作业的民工,也见过铁路断道后冒雨抢险的民工,在深达 20 米的人工挖孔桩中,丈夫在底下挖掘,地面上妻子在吃力摇动滑轮绳索把土石拖拽上来,土木工程一项项鲁班奖、茅以升工程奖的背后,农民工居功至伟。 农民工才是中国社会财富最大的创造者。 2011 年春节联欢晚会,农民工组合 “ 旭日阳刚 ” 以一首真诚朴实的《春天里》给全国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还引得原唱者汪峰借机炒作。 最近几年,中国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每年的 1 号文件都是与农民工(三农)相关。 最近各地出现争抢农民工的现象,据说有些地方还出现用工荒。 在美国,蓝领工人的工资一般高于普通白领。 2001 年听美国的朋友说加入美国隧道工会的隧道工人每小时的薪水大约 67 美元,如果抢工期或者加班就 double 。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克鲁格曼说过:中国仍是相对贫穷的国家,中国工人平均工资是美国工人的 4% ,跟 1975 年的韩国类似。 现实中 , 农民工是处于中国社会的底层 , 他们能吃苦耐劳 , 忠厚老实 , 他们干城市中的脏活 , 重活 。 他们干活重 , 工资最少(最近上涨不少),实际上我们整个社会离不开农民工。 当中国的农民工成为真正的社会蓝领,不再为养老、医疗、小孩上学犯愁时,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才算实至名归。 据百度:农民工是指在本地乡镇企业或者进入城镇务工的农业户口人员,农民工是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是我国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 (图片来自网络)
个人分类: 我有话说|4050 次阅读|6 个评论
工人阶级已成仙人阶级
热度 7 iwesun 2011-2-15 12:38
工人阶级已成仙人阶级    李铭 : 农民工是现代无产阶级的主体   严重同意!   老父亲住院(在老家),陪床。   同室的一个病友,三十七八,也是一个神仙,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正史野史,是滚瓜烂熟,上至中央首长,下至街头小贩,全部都是洞若观火。   上午做完手术,肚子上打了四个洞, 下午提着尿袋,就和哥们们喝酒去了。    对中央的一举一动,都像看猴戏似地,门清。   翘啥屁股,拉什么屎,即分析的头头是道,又预测的就和自己家养的狗,一样准。   唯独一点,到了股票市场,总是慢半拍,天天拍大腿。   看来, 就算修到神仙的境界,炒股也不灵。   问之?   54厂的一个工人。   让我惊讶的可以直接升仙。    真可谓,神仙还是原产于山中!   细想想,其实这样的人,还不在少数,自己的亲戚朋友,表哥表姐,兄弟姐们,同学战友,虽然还未能到此仙境界,提着尿袋去喝酒,但也至少有八成。    神仙们,对中国是个啥玩意儿,真比上帝还清楚。   小小的鄂西北无人知晓的小山沟,可以被他考据的是一个神仙辈出的历史文化名城,从人类古猿(郧阳人),到庐陵王秘史,滔滔不竭,宛如长江之水,天上人间。   和表哥聊起此事,表哥笑语:两个字, 闲的 。   其实表哥也是仙,不过是因为混到了中层干部里,操心的事儿就多了。   阶级已经开始分化,中层干部发奖金,从来不在厂里发,搞个培训班,到海南岛去发,具体数额是核心机密,连亲爹亲娘老婆孩子,都不许说,这是绝密。   只要有钱拿,纪律就一定会遵守的。   中层干部们真的做到铁板一块,严守核心机密。   这是,当年学习好的,有点门路的,可以混到一个忙碌的为人民服务的公仆队伍。   大部分学习一般,打打闹闹长大的,也就加入工人的队伍,子承父业,也没啥不对。   钱是少点,但酒还是不缺,那个犄角旮旯开了个新饭店,成群结队去品鲜,谁没有个亲戚朋友啊。   一个小城市,餐饮业之发达,是你难以想象的程度。   也好,生活确实很方便,比北京上海方便多了,哪家的楼下都是麻将馆和小吃店。   但物价可不便宜,比北京还贵。   俺们这种,一个企业就是一个城市的地方,你出门做公共汽车,和旁边人聊天,聊着聊着,你俩就成亲戚了。   世界就这么小。   公仆忙碌,是有收益的,是有积极性的。   工人干啥?   工人不干活了,工人都成仙了,比修养去了。   繁体字这类的老九,真的和这个群体比起来,修炼的差老远,繁体字以为9.5米,就不错了。    这一大群的工人仙人的目光,只能以光年来度量。   工人为啥可以不干活?    因为你欠他们父辈的太多,我们的父辈,被忽悠完了,就如同榨干了水的甘蔗,被抛弃了。   没啥不对的,负债子还么。   就是这个“父债子还”,“子”到底是谁?就哈哈哈了。   而且,工人阶级已经做为一个厚厚的缓冲垫子,连接中层干部和农民工。   谁家不能出几个学习好点,考上大专的?   谁又能没个穷亲戚,介绍乡下老家的孩子,来城里打工,已经是进了天堂了。   工人成仙了,不会在意中层干部到底发多少奖金。   既然是绝密,我也不过问,都修养到仙了,这点默契还是有的。   但酒你总得请吧?   于是,酒是不断的。   酒,就是泡,也把工人阶级泡成仙了。   马克思真是个猪头,   做梦都想不到,会把工人培养成仙人,   还指望继续革命?          到底谁在干活?   没有话语权的农民工。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661 次阅读|11 个评论
农民工是现代无产阶级的主体
热度 4 wliming 2011-2-15 10:40
传统的无产阶级是以工人阶级为主体的劳动者。建国以后,工人阶级成了国营企业的主体劳动者。随着国家的发展,传统的工人阶级在政治地位、生活待遇方面得到了巨大的提高。而且,现代知识分子甚至资本家也加入了工人阶级队伍。从总体上说,工人阶级已经不是无产者,而是拥有一定财富甚至资产的劳动者,拥有在城市居住的特权和福利,少数工人阶级甚至拥有巨额财富。所以,工人阶级从建国开始就已经退化了,脱离了无产阶级的本色。 现代农民工,数量上有2-2.5亿,已经成为全国多数国有企业、私营企业、集体企业的主体劳动者。除了农民以外,他们生活在社会最底层。他们在城市没有居住权,不能享受城市福利(如就医、子女就学等),他们工资低,劳动保障差,社会地位低,是真正的无产者。他们承担了城市里最繁重、最肮脏的体力活却得不到城市的认可。许多农民工遭受到的压榨,比解放前的包身工还要残酷和血淋淋。黑煤窑、黑砖厂、黑矿山压榨农民工的例子不绝于耳,许多农民工死得无名无姓,如野狗一般(这也没什么了不起,当年前线上的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烈士也是如此!)。所以,农民工才是真正的无产阶级。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农民工具有最强烈的翻身解放的愿望。所以,农民工在政治上是最革命最先进的阶级,是未来社会进步的原动力。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推论。为了保持自身的先进性,中国共产党应该毫不犹豫地站在农民工无产阶级一边,坚定不移地代表农民工无产阶级的利益。 农民工未来流行语:老子不干了,看你怎么着!就让它民工荒去吧。
个人分类: 社会|1711 次阅读|3 个评论
让“用工荒”来得更猛烈些!
热度 19 lvnaiji 2011-2-15 08:33
吕乃基 日前,“用工荒”三个字屡见于报端、电视和互联网等媒体。有人忧心忡忡,哀叹中国人口红利时代已经过去;有人声称,这将促使经济增长方式改变,还有人自我安慰:刘易斯拐点尚未到来。 改革开放后的 30 多年,尤其是成为世界工厂的十余年,农民工功不可没。农民工以其微薄的薪金,几近于零的社会保险,离乡别井的社会和家庭成本,成就了中国的高速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用工方式,不仅助中国,而且助世界度过金融危机,无怪乎被当作封面人物。 然而,正是由于农民工的出色表现,掩盖了一系列社会矛盾,包括东西部差距、城乡差距、落后的生产力与漂亮的 GDP 、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以及迟缓乃至停滞的社会的深层改革。 用工荒有多种起因,如由于中西部的崛起开始与东部争夺普通劳务工人,这实际上是期盼已久的中国产业的梯度转移,虽姗姗来迟而终于发生,从而吹响中西部、广大农村的发展和就地城市化的号角。与此同时也形成倒逼机制,促使东部产业高度化,自主创新,进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多少年来,有一种论调,中国不能发展科技,否则那么多劳动力如何消化?既然如此,此时不发展科技,更待何时? 80 后不再满足简单的生存需求,要求更多的属于自己的天地,维护自己的权益。韩寒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能吃转基因粮,地沟油菜,三聚氰胺奶,打劣质疫苗针的民族,他们的忍耐力是你所不能想象的高,他们的需求是你所不能想象的低。然而,“情况正在发生变化”, 80 后,即使是“农民工二代”,他们的血液与韩寒也有共同之处,不再如他们的父辈那样具有如此的忍耐力。 80 后似乎还有某种世界性,近日在从突尼斯到埃及的事变中就有他们活跃的身影。在博弈中,一方的忍耐往往引来另一方的擅权。我们常被告知,“中国的老百姓真是太好了”。 80 后,虽然姗姗来迟而终于来到。记得当年有一首歌叫“ 80 年代的新一代”,不知唱的是否就是现在的 80 后?如果是的话,这预言也太神奇了。 说 80 后,实际上事态所关系到的远非仅仅是这部分人,而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民生,以及改革开放的深入。金融危机之后,似乎中国只要扩大内需,即可以化险为夷;然而,内需尚未拉动,用工荒凸现,不仅需求,生产本身也出现了问题。显然,内需也好,生产也好,头疼也罢,脚疼也罢,都没有涉及到事情的根源。根源在于,政府真正转变职能,由“带领”到服务,由发展经济到推进民生。一句话,把人作为所有发展的根本动力和终极目标。 用工荒,昭示中西部和农村的崛起,就地城市化拉开帷幕,倒逼东部产业更新换代并参与全球更高层次的竞争。用工荒,意味着中国将因倒逼而重启被世界工厂所遮蔽甚至边缘化的改革开放。 用工荒,农民工正在用自己的行动做出选择,他们的选择将改变中国。 海燕在暴风雨中穿梭: 让“用工荒”来得更猛烈些吧!
个人分类: 社会评论|5601 次阅读|41 个评论
由“用工荒”而想到天朝几个怪诞之处!
热度 23 QFL 2011-2-14 09:57
最近,各大媒体纷纷报道全国各地“用工荒”。坏现象乎,好现象乎?反正专家们的各色观点,一应俱全。对此,本博不在赘述,只谈谈与“用工荒”有那么一星点联系的其他现象。 天朝是一个很多地方都很奇怪的国度,让人难以琢磨,下面就简单地列举三处: 1、 丰富的人力资源 。这是我在中小学就被课本灌输的观点,印象特别深,当时也很为之自豪。可不是嘛,天朝十多亿人,人力资源能不丰富嘛。可现在回顾一下这种说法,则有点不寒而栗的感觉。 人力资源丰富,往往意味着利益阶层可以用最低廉的工资(例如农民工的工资?)去最大程度地榨取广大人民的劳动成果、可以用最恶劣的劳动环境(例如带血的煤矿)最大程度地去创造财富、可以牺牲劳动者的身心健康(还记得开胸验肺吗?)去最大程度地迅速赚取利益、可以让天朝与夷国的资本家们用超负荷的劳动强度(还记得腐蚀康的十多连跳吗?)去最大程度地剥削劳动者的远远超出“剩余价值”的财富、更可以肆意践踏广大劳动者的人权与无理克扣劳动者的工 资 …… ! 我们的太多生活经历,不是早已活生生地验证了上述诸种现象吗? 为什么会这样呢?人力资源丰富嘛;反正甲不干,总有乙会干的。 2、 世界生产大国 。天朝拼命地生产出供全世界其他国家所用的日常用品,而 且价格低廉,远远低于在同类产品在本国的销售价格(在 海外生活或留学的人最清楚不过了!)。 这一点最无耻:尤其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天朝国企们,拼命地剥削本国劳动者,却以低廉的商品价格去讨好夷诸国,这绝对不是简单的商业行为了!!! 然而,全世界的人民似乎并不领情,往往给“中国制造”贴上诸如“粗制”、“劣质”等一系列标签。不过可笑的是,天朝自己却往往把这些都意淫为诸如“物美价廉”的赞誉。 天朝自家付出了什么代价?环境恶化、资源贫瘠、贫富分化、治安混乱 …… 3、 拼命囤积外币和购买外债 。天朝人喜欢拼命地赚取外币,尤其是美元,然后到世界各地摆阔招摇,完全一副“暴发户”的“土包子开花”的典型形象。天朝人民以极其沉重的代价,换来了“世界生产大国”的称号,并使当局的外币储备为世界第一和成为米国的首号“黄世仁”。很多人、包括很多专家都为之自豪,且为之吹嘘得是地涌金莲、天花乱坠。 然而, 美夷掌握着“印钞机”,难道还会怕你这个对美钞“囤积居奇”的头号“黄世仁”翻了天!? 让你人民币升值,你敢不听;于是,结果是上万亿的外币储备立马就贬值了几百亿,那是相当“立竿见影”哈。你信吗:如果天朝敢参观一下自己的台湾岛或钓鱼岛,或明确表示支持北朝帝国……,夷国马上就会冻结天朝的各种“外债”等,立马让你外币打水漂。当今,从当今“杨白劳”看待“黄世仁”的角度看问题,那就是:小样,还治不了你了! 唉,本人就是想破脑壳也搞不明白: 自家需要花钱的地方数不胜数,为什么要拼命囤积外币和在夷国他乡出手就这么阔绰呢?
个人分类: 个人观点|3366 次阅读|57 个评论
汪峰禁唱春晚红歌《春天里》
热度 1 xupeiyang 2011-2-14 08:07
今年春晚,农民工组合旭日阳刚把汪峰词曲的《春天里》唱得家喻户晓。然而,2011年2月12日旭日阳刚突然被汪峰告知,今后不能以任何形式演唱《春天里》。对于这个突然的消息,旭日阳刚组合表示“尊重汪峰的意见”。 春晚过后,旭日阳刚名气一路飙升,经纪人黎冬也毫不避讳地承认,旭日阳刚的商演价格达到3万至5万元一次,“目前也已有唱片公司在和他们接触了。” http://baike.baidu.com/view/15398.htm#9 参考资料 1 春天里---信仰2011汪峰北京演唱会 http://www.ticketnet.cn/project24954.html 2 他是桀骜不驯的音乐使者,他是继崔健之后的中国摇滚教父,他颠覆了摇滚的概念,他是最受争议也最流行的摇滚歌手,他是市场与艺术最令人羡慕的坐标。 汪峰演唱会 3 汪峰讲述砸机场详细经过 坚称是对方的错 http://www.qingdaonews.com/gb/content/2010-10/16/content_8527481.htm 4 汪峰怒写超长博客痛斥旭日阳刚 怒骂无耻 http://news.itxinwen.com/IT_life/2011/0212/232453.html nslog.set("ext-reference",1); 扩展阅读: 1 汪峰演唱会: http://www.17u.net/piao/ticketinfo-2917.html 2 http://ent.ifeng.com/music/mainland/200908/0814_1838_1301754.shtml 3 汪峰博客: http://blog.sina.com.cn/wangfeng 4 汪峰中文网: http://www.wangfengcn.com
个人分类: 文化艺术|2997 次阅读|1 个评论
几日杂记:北京签证
热度 3 freefloating 2011-2-13 10:22
初六 开车去北京,跟在刘晓洁一家的车后面,第一次上了高速,河北段是我开的,还好还好。 晚上住在朋友家,虽然很拥挤,但是很温馨。我总是自愧不如晓洁的热情和细心。 %-------------------------------------- 初七 8: 30 坐地铁前往崇文门的耀东诊所体检, 10 : 00 坐在肯德基吃早餐,我觉得耀东诊所的态度很好,让人很舒服。 然后自己去看望新生了宝宝的同学,她恢复的很好,宝宝很可爱。 我跟孩子很有缘,我一抱就不哭了,还在我怀里睡着了。以前一直觉得如果我要是失业,可以做家教,现在发现我还可以做月嫂保姆,因为我很喜欢小孩,真心的喜欢,看着抱着就心里舒坦。 晓洁的女儿问我们能不能待到她过生日,我说当然可以啊,你什么时候过,她说十天后,这可不行啊,能不能提前,她说可以的,于是我们提前过生日,我们一家三口,她们一家三口,加上她的两个好朋友一起吃饭,一起吃蛋糕,一起放烟火,一起玩游戏。 不过整体感觉北京的小孩子压力很大,家长压力也大,我觉得这么小的孩子若是整天被数学英语的作业包围着,将来还能保留多少热情去爱学习。 我觉得山东现在实行无分数评价很好,小孩子更多的自由,也就更多的自信,与其在小的时候费劲巴力的在低层次上保证没有疏漏,不如把热情和自信保留到年龄大一点,能力强一点的时候,去体会迅速进步的成就感。 这个有时间可以展开了讨论。 %-------------------------------------- 初八 早打算好初八一早开车回家的,一觉醒来北京终于下雪了。 有意思,上次我们一家三口去上海,就赶上雪灾,这次开车来北京,就赶上了北京百日期盼的初雪。 很高兴,宁可回去的路上多加小心,也希望北方能多下点雪。 晓洁的爱人提前给我们做好详细的行车指南,又开车把我们送到化工桥。北京高速上的雪都化了,河北高速上的雪只被车压开了一个车道,每辆车周围都被一团水雾包裹,跟在大车后面哪行啊,超车的时候感觉有一些惊险。 在荣乌高速上一直奔着东营和威海两个主方向,还算顺利。 最要感谢晓洁一家这几天的周到热情的照顾。 %-------------------------------------- 初九 串了几个门子。和老朋友聊天,觉得能够新能够放松的努力的生活,知足了。 %-------------------------------------- 初十 我一直很喜欢汪峰,喜欢他的《春天里》,也喜欢《在雨中》,《当我想你的时候》……, 我喜欢慢摇和布鲁斯 , 我不知道汪峰歌是不是应该归类为慢摇,总之是喜欢,喜欢他的音乐,歌词和嗓音,演绎的风格。 《春天里》给我的感觉是一种抛弃被设定的人生,追求自我实现,追求艺术的过程中的凄凉悲壮。我觉得他的演绎更纯粹,不用看 MV ,不用看现场,在夜晚静静听来,更有心灵的震颤。一直以为他必定有一些铁杆的歌迷,与他心有戚戚焉的歌迷,不需要世俗的呼应。 旭日阳刚唱得也不错,也许他们民工的身份更容易让人感动,他们的视频很好,真实的爱,真实的痛,让人感动。两个民工,能够演绎到这种层次,是很值得媒体去追捧。 因为一个社会是应该鼓励人们追求梦想并能够使之实现梦想的,只有这样才是一个还有希望的社会。 汪峰的声明肯定有他的苦衷和原因,只是我觉得他再等等,等旭日阳刚再富有一些的时候,能有间房子,能改变生存状态。因为毕竟他们那么爱你的歌,而且爱得很不错,毕竟他们给很多民工希望,毕竟他们给很多追求生命的意义的人以希望,毕竟他们很可能会如昙花一现…… 也许娱乐圈内一天,地上一年,汪峰觉得给他们的时间够久了。 我想知道,是不是在音乐的创造中,爱是最重要的,而不是社会的承认,也不是游戏规则。只要有博大的爱,就会有灵感的音乐。 不要被任何什么蒙蔽了你爱和被爱的能力。
个人分类: 盘整生活|4167 次阅读|10 个评论
农民工成了香饽饽,大学还要读吗
热度 6 sheep021 2011-2-11 12:29
重庆政府企业联手截留农民工 月薪4000元       农民工的月薪都三四千了,可喜可贺。这不,物价疯涨,工资确实该涨了。 过完春节,小区贴出一张招聘广告,是镇里要招聘几十名社区工作者,要求本市户口,本科以上学历。试用期月薪2000元,使用期后2500元。而且还要面试,你想干还不一定能干呢。而农民工却是到了“抢人”的地步,所谓抢,就是来者不拒,不来也要把你拉过来。而且工资待遇还比大学生还高。这咋一看,大学生的就业环境比农民工还差,真是天佑农民。农村穷,读不起大学,很多人读完初中就自谋生路去了。这下倒好,人算不如天算啊。不知道这股抢夺“农民工”热潮会不会引发新一轮的读书无用论。 大学生就业难,农民工不够用,大学生会不会去抢农民工的饭碗?此情此景,然面临高考折磨的高中生们如何抉择? 立即下海捉鱼,还是继续织网? 别忘了,我们实行的是计划生育政策,既然市场有需求,是不是可以放开口子多生一些新劳动力了? 央视:靠抢人难留农民工 人口红利模式非变不可 http://news.xinmin.cn/rollnews/2011/02/11/9247546.html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99 次阅读|11 个评论
现代中国“小品艺术”的共同点
热度 1 guozhenru 2011-2-5 09:33
现代中国喜剧小品有以下特点: 1. 主角:大都为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包括农民、保安、家庭保姆、农民工和工人,以及流浪人口或孤儿。 2. 内容:真实反映他们贫穷和落后生活的同时,夸张表演他们的愚昧和真诚。 3. 亮点:歌颂社会底层贫困者的善良、忠厚和真诚的“高贵品格”。 4. 笑点:“用艺术手法”提炼并丑化他们的语言和行为举止,使其成为出乎城市居民意外的笑料,达到娱乐效果。 5. 意义:让富人良心发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6. 不足:富人歌颂穷人的美好品德,或者要求穷人具有美好品德,从形式到内容让人感到恶心和虚伪。 最痛苦的莫过于贫穷和生活艰难,更难的是要穷人装慷慨和高尚,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能办到?这就是我们传统文化的虚伪所在! 什么时候我们的文艺作品能少拿穷人的痛苦开心啊!
3451 次阅读|1 个评论
郑风田:如何破解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难题?
zft2000 2011-1-22 18:00
郑风田:如何破解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难题 ? 1 亿多的新生代农民工进城打工,正在成长为新一代的城市建设中坚力量,但与此不协调的却是不断攀升的犯罪比率。据新华网 1 月 8 日 的新闻报道,江苏扬州 2008 年度和 2009 年度三成的刑事案件罪犯是新生代农民工;江西省萍乡市 2008 年新生代农民工犯罪案件占全年刑事案件总数的 48% , 2009 年则上升到 52% ;济南市 2008 年和 2009 年两年内超五成刑事案件是新生代农民工所为,超六成刑事犯是新生代农民工;北京市顺义区 2010 年 1 月至 10 月新生代农民工被告人占全部刑事案件被告人总数的 39% ,而这个数字相比较 2009 年同期增加了 60.7% 。一直是弱势群体出现的新生代农民工为什么犯罪比率居高不下?形成原因是什么?又该怎么化解 ? 农民工在城市竞争激烈、充满压力和诱惑面前,由于自身教育与技能的缺失,很容易走向犯罪。有关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原因比较复杂,城乡二元结构的被边缘化、对未来前途无望、工作艰辛收入低、法盲、冲动犯罪等等都是原因。犯罪年龄低龄化、无固定收入来源和暴力倾向严重是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主要特点,侵财型犯罪是农民工犯罪的主要类型 。 遗憾的是,目前各地城市应对新生代农民工犯罪存在制度缺失。比如通过各种歧视性的制度排拆他们、限制他们,再比如通过“雕堡化”“装甲化”等措施,把住宅小区雇来层层保安、把自己的住所彻底武装起来抵挡被偷窃、被抢劫、被绑架的命运。其实这些政策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我们的城市必须要检讨现行的政策,重新设计制度来真正吸纳、善待农民工,才能彻底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犯罪愈演愈烈的问题。这些制度包括: 其一,采取切实措施真正吸纳他们,要在农民工市民化上有突破。和最终赚了钱回家盖房的父辈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对农村的背离更加决绝,而城市是他们生命中一个华丽的梦,似幻似真,尽在身边,却又远在天涯。他们游走在城市与乡村之间,既不完全属于城市,也不完全属于农村。城市应该采取措施,消除二元化制度,采取必要的措施慢慢接纳他们,使他们成为城市的建设者。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极为重要,它不仅关系到农民工自身的问题,而且还直接关系到农民工所在城市的未来发展与稳定。如果接纳他们,就等于给了他们以平等的机会与希望。 新生代农民工普遍具有农村孩子的纯朴,他们易受环境影响,在一个恶劣的环境里容易学坏,但在一个好的环境里,也容易出人头地。这些农村孩子最需要关爱,这是全社会的责任。美国社会学家戴维·马茨阿的“漂移理论”认为,大多数少年犯罪人是在犯罪行为与守法行为之间漂移,他们究竟实施何种行为,这取决于行为当时的情景和他们的心理。如果农民工所在的城市社会排斥他们,则他们就会觉得被边缘化了。根据犯罪学中的控制理论,当个体与社会秩序联系破裂时,个体就会实施犯罪行为。新生代农民工犯罪就符合这一理论。如果农民工能够看到被吸纳的机会与希望,则他们犯罪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地降低。 其二,城市应该对新移民免费进行各种法制、制度等各种培训。新生代农民工是城市的“新移民”,如何引导他们融入到城市生活,可以借鉴一下国外是如何对待新移民的。目前,美国、加拿大针对新移民,都会举办各种培训,包括城市的规章制度、城市礼仪、文化风俗等,创造一切条件,让新移民提高自身素质,融入当地社会,这些都是政府免费提供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比社会保障措施更重要。增强他们的心理认同感的相关工作,应由政府而不是企业来做,否则,城市发展付出的成本只会更大。 新移民刚刚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就能不断地感受到他即将工作与生活的城市迎接他们的不是冷漠与排斥,而是温暖与关怀。这样的迎接与拥抱,使新移民对后来者也同样给出温暖的关爱。这些成功经验,值得我国的城市借鉴。 其三是加强对农民工职业技能的培训,助他们有合法生存的一技之长,要向他们开放公共设施。读书,是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的重要途径。开放公共设施,与暴力电影录像抢夺时间,引导农民工多读书。 农民工的读书与培训,绝不仅仅是农民工的事。这个群体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城市劳动力素质、城市形象和城市未来的发展。关注农民工读书、创造条件让农民工读书,意义非凡。钢铁大王卡耐基在美国每个县都建立了一所免费图书馆,成为美国整个公共图书馆体系的缔造者。因为,他当年初中毕业就出去做工,是那个时代的美国“农民工”。工作之余,他就喜欢去附近的一所免费图书馆里读书,从此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为将来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所以,在他成功后,以此来回报社会。这个例子说明,即使当前学历不高、也不具备过人技能,通过读书和自我教育,是可以帮助人走向成功的。读书,是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的重要途径。 鼓励农民工多读书是多赢的。农民工的读书,绝不仅仅是农民工的事。新生代农民工,跟上一辈农民工不一样,更渴望以后留在城市里。我们的城市,应该多建一些专为农民工的免费图书馆、图书室,特别是在一些农民工聚居区,让他们一边工作,一边充电。随着城市老龄化的临近,许多学校和机构的教育培训资源出现闲置,完全可以利用起来,建夜校或开设课程,哪怕是培训普通话,也好。通过技能的培训,农民工可以得到更高的收入,更主要的是提升的未来的希望,他就会成为建设者而不是过路者与破坏者。 其四,给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最低社会救济。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是城市就业队伍中最容易失业的群体。一旦面临失业或疾病,生活将陷人极度的窘境,不少人就在上这种状态下实施犯罪的。正是由于各种制度的缺失,使新生代农民工产生对生命的漠视和麻木,从而走向犯罪。所以城市应该提供最基本的社会救济,最少让他们在失业时能够就饭吃,无钱时能够有临时的地方暂时住,渡过最危险的犯罪时间,以此避免农民工铤而走险通过抢劫、抢夺来解决他们的生存危机。 让我们善待这些城市新移民吧,唯有善待别人,才能在未来迎来被善待。改变我们缺失的政策,善待他们,也是善待自己。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个人分类: 农民工问题|2389 次阅读|0 个评论
买个自由女神像回家过年?
热度 1 BihongFu2010 2011-1-22 10:09
买个自由女神像回家过年?
最近,在日本看媒体议论中国最多的三件事:1.主席胡成功访问美国,签下$45 B的大单,中美双方皆大欢喜; 2.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GDP确实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美国(G1)之后,日本(G3)之前的老二(G2), GDP 达到10.3%,物价上涨3.3%;3.中国旧历新年春节快到了,许多农民工无法买到车票返乡。 对第一件和第二件事,日本朋友是暗暗欢喜,惊呼中国购买美国的时代到来了,就像他们日本六十至八十年代中期经济高速增长的时候一样。 二战后的日本进入了经济的快速增长期,而此时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却陷入了停滞阶段。被美国佬的原子弹轰炸多年之后,日本人感到了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财大气粗的日本财团带着升值了的大把日元在美国大量并购,以致于美国人惊呼:“美国正在变成日本的第四十一个县”。日本人买下了美国文化的象征---哥伦比亚公司,买下了美国经济的地标---洛克菲勒大厦,好像下一个目标就是美利坚的标志---自由女神像了。然而,日本并没有能够如愿买下美利坚象征的自由女神像,而从90年代初开始日本泡沫经济很快就破了,日本陷入了失望和绝望的20年。有人甚至预言,日本政府很快就要破产,因为其政府负债已经超过冰岛、希腊和西班牙。我想,部分日本朋友暗暗欢喜的原因,不言自明!作为中国人我们自己,应该从日本经济神话的破灭中吸取教训!!! 对于第三件事,每年春节回家,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兄弟姐妹们一票难求,但打破头大家都要想方设法把血汗钱用来卖高价火车票回家过年,为什么呢?有些日本媒体分析的非常准确,一方面中国人传统的习惯春节要回家团圆,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绝大多数农民工在他们工作和生活的城市没有他们的家! 农民工买不上票回家,许多白领也要高价买票回家,回家带个什么礼物呢?我建议买一个仿制的自由女神塑像回家过年,借用老邪的一句话,曰:"让她为您们全家站岗放哨吧....."。 美国自由女神像 (送给大家春节回家的礼物!!!)
3705 次阅读|0 个评论
又到一年春运时
热度 1 huang840828 2011-1-21 21:14
今年过年实在不想回家了。每年的春运就两件事,一是忙着回家,二是忙着回学校,根本感觉不到回家过年的舒适。就一个字——累。 作为高校的学生,我们还不是最惨的,最惨的是农民工。我们可以通过学校组织,统一订票,往返票都可以买到。但是,他们不一样。回家买票要排队,排队队时间不是用小时来计算,而是用‘天’来计算的。每次在车站的候车室里或者车站的大厅里,你总会看到有一群人,他们在地上铺着被子蒙头大睡,或者是旁边还放着方便面桶。这群人,城市里没有他们的位置,他们仅仅是一群过客,过客嘛,停留的地方就是站台。一站接一站,不知道他们的终点在哪里。 在本科的时候,我没有多少钱。我读书的地方到我家2500公里,我记得我坐过的最便宜的火车是37.5元。想不到吧,这是真的。那个时候,某大城市的南站还没有今天的大跨结构的候车厅,连一个正式的能够遮风挡雨的候车厅都没有,是露空的车站。我记得,当时我都找不到这个‘南站’,以至于我到了车站的门口还问别人——南站在哪里呢? 在火车进站的地方,我跟农民工们一起往前冲。我根本没有用力,人流就记着我往前走,第一次觉得别人说人就是大海中的浮萍是多么地有道理。我的身高实在不怎么样,在南方的老家我算是中等个子,到了北方,我不是倒数第二,就是倒数第三,特别是到了东北之后,很难找到比我矮的人。所以,农民工大叔、兄弟们的大包往肩上一扛,我就看不到上面的星空了。咱们毕竟是读书人,还是有点小聪明的。于是,我就离开大部队,独辟蹊径。在往前冲的时候,我看见一个车窗开着,因为我带的东西少——就后面一个背包,就连人带包往里面爬。西游记里面猪八戒睡觉,只顾着把头钻进柴堆里屁股露在外面,这种情景知道吧。反正,我就豁出去了,奋不顾身说的就是这种境界。 但是,一进到这车厢我就吐了。我之所以能冲进去,是因为这一排车厢还没有打扫干净。里面的那种味道,至今我也找不到能够形容它的言语。但是,它刺激了我后来的生活,大学四年我从不敢有所松懈,因为随后的几年我坐的车从未比这辆车好多少,都是4位数。在中国,除了钱,其他的方面你都跟位数大的数字打交道一般都不是很得意的事。 这几年有所改善,回想当日不知道说些什么,更多的时候我不愿意回家。 春运的现状,难得能够责怪铁道部么?春运紧张的背后,正是中国经济、文化、教育、产业发展分配不均衡的真实写照。归根到底,是政策的改变和转换发展思路的速度没有跟上来。北京、上海、深圳、广州,这些大城市占用了太多的资源和人才,反观内地省市,政策的紧箍咒套在脖子上,以至于由此而引起的资源和人才的流失,不但造成了这些地方经济的落后,更造成了这些地方的全面落后。这是极大的不公平!举个例子,广东省某地宣布对本地的学生提供奖励,如果有一家有人上了博士,每年奖励1万元。其实,广东省能有今天,本地人做了多少贡献,外地人又做了多少贡献?去年他们还发起保护粤语的运动,这种举动若仅仅是一种文化也就算了,但由此而让人们看到的却是他们既得利益者的排外。而当年为这里的一座座城市的农民工呢?他们不但拿着最低的工资,住着最差的房子,得不到城市的容纳,而且回到自己的家乡之后,家乡依然是一贫如洗,毫无希望。 过去的中国很穷,人才稀少,当初把资源和人才集中起来,那是时势使然。而如今国家远不是当年的国家,这个国家富裕得让当今世界的老大都羡慕,物资、人才、信息和知识日益丰富、发达。这个时候就不能再用原来的老思维,把政策的优惠、资源和人才往这些大城市上面‘堆柴’了。没有什么浪费比这种浪费更让人心痛!要解决春运,多建铁路是一条方法。但这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如果今后的中国把内地的政策放宽,把资源和人才还给内地,不但春运紧张的问题迎刃而解,就连多年来一直说的‘城乡发展不均衡’,‘地区发展不均衡’,‘经济结构发展不合理’的问题也会得到解决。 也许多年以后,当我们向子孙们将其今天的‘春运’现象,他们会不相信,那就是我们真的做好了。如果,我们的子孙还经历我大学时候的事情,那就是我们失败了。
2517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才租赁,一段痛苦的记忆
热度 2 xinliscau 2011-1-20 14:51
前天学校通知可以转户口了,昨天一口气把它办完,结束了三年半的人才租赁生活,当拿到新的户口卡时,深有感触,仅仅是一旧纸换成了新纸,改了一下地址,就涉及那么多东西。 三年前,当拿到应聘单位所签的劳动合同,看到上面的盖章为广东省人才中心时,当时的失望心情简直是无可言语。这就意味着,我们是属于人才市场的人,学校从人才市场接过来用而已,而学校正式在编人员所享受的一切福利均与我们无关。当时,真是感觉连农民工都不如。面试和体检是1月份的事情,合同是5月份拿到的。面试体检后,单位同意接收,就以为高校比较正规,什么东西都是按照在编人员对待,所以就没有在应聘时过多地谈待遇及户口等问题,而主要谈科研条件方面的问题。所以1-5月份就把主要工作都放在了毕业论文的撰写及修改上,而放弃找工作。而没想到这个在当年4月份出台的政策,也照样用在了我的合同上。所以当拿到合同时,就硬着头皮,签了这份人才租赁的合同。没想到这样一租就是三年,而且三年后又签了一份,继续租赁半年,回想起来,真是够杯具的。(注:提醒应该毕业生,在签合同时,一定要谈好待遇、户口、五险一金等基本的问题,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同时尽可能在单位答应接收后,尽快拿到合同,免得夜长梦多。) 人才租赁对人的心态及工作的积极性的影响在所难免。尤其是第一年,干什么都没有激情,所以曾经堕落了一年多的时间,科研上不相做,教学上也没劲。后来觉得这样下去会很危险,所以就开始忘记痛苦,奋力前行了。每个人才租赁人员每月比在编的少那么1千元左右,就是一百个人,对学校来讲,一年省不了多少钱。但是对员工积极性的挫伤确实巨大的。我一直人为,一个单位想发展,你要么不招人,招人就不要采用人才租赁这样的鬼政策。高校不同于其他地方,假如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最终损伤的却是学生的利益,也就是说,学生要为学校的政策买单。而在租赁期内,有些人总想把人才租赁人员当成所谓的紧缺专业人员来用,人为的制造这样的隔阂,让员工带着情绪工作,怎么能尽心竭力那?(注:无论何时,对于个人来讲,都不要虚度属于自己的光阴) 不过还好,总算过去了。人才租赁及租赁期心态已经过去,写出来,让这段历史留下一点记忆,未来能做的就是找回自己,继续追寻自己的梦想! 附: 为完善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充分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学校已从2005年起对新进校的部分人员实行人才租赁制度。为规范人才租赁工作,特制定本细则。 第一条 学校与广东省人才服务中心签订人才租赁协议,广东省人才服务中心与实行人才租赁的人员(简称“租赁人员”)签订人才租赁派遣合同,以规范三方在租赁期间的权利和义务。 人才租赁协议约定的首次租赁期为三年,其中试用租赁期为一年,正式租赁期为两年;学校另有规定的有特定期限的租赁人员租赁期为三年,试用租赁期按校内在编在岗同等学历人员见习期时间执行。 第二条 租赁人员的人事档案、行政关系、党组织关系、工资关系由广东省人才服务中心管理。 第三条 学校按校内同类同级在编在岗人员的工资标准支付人才租赁费。人才租赁费分两部分发放,其中租赁人员相当于校内同级同类在编在岗人员的省统发工资部分由学校拨付给广东省人才服务中心发放;电话补贴、加班费、住房公积金(学校缴纳部分)等校发部分在校内发放。 第四条 租赁人员的其他福利待遇 (一)聘用期内,学校按每人每月18元的标准给租赁人员所在工作单位拨付福利费,由单位统一掌握使用。 (二)租赁人员在聘用期内享受学校在编在岗职工同样的假期待遇。 (三)聘用期内,租赁人员子女可以到学校幼儿园入托和到附属小学读书,并按学校在编在岗职工的子女同等对待。 (四)租赁人员在聘用期内享受社会统筹医疗保险待遇,不享受校内的公费医疗及家属统筹医疗。 第五条 租赁人员的聘期管理 (一)租赁人员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学校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 (二)租赁人员在聘用期内凭广东省人才服务中心开具的《流动党员证》或团员证明,到工作所在单位的基层党团组织参加党团组织生活,亦可由省人才服务中心开具党员(团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将组织关系转到我校,在工作所在单位的基层党团组织参加党团组织生活。 (三)租赁人员在聘用期内是否参加学校工会,由本人自主决定。自愿参加工会的人员每半年到校工会缴交一次会费。 (四)租赁人员在聘用期内需要租住学校公房的,必须与学校房管部门签订租住学校公房协议,房租由学校通过其银行工资账户扣取。租金标准按学校在编在岗人员标准循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五)租赁人员在聘用期内可以办理借书证,到学校图书馆借阅图书。 (六)租赁人员在聘用期内必须参加所在单位的年度考核,年度考核结果作为续聘的重要依据。 第六条 租赁人员的专业技术资格实行评聘分开制度。租赁人员在聘期内可以参加由学校组织的、或由学校委托相应评审机构组织进行的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取得专业技术资格,也可以参加各种全国资格考试取得专业技术资格。学校根据租赁人员所聘任的岗位需要和要求实行专业技术资格聘任制。 第七条 租赁人员在聘期内学校不安排学历教育,但经所在单位及人事处批准可以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学校支付广东省统一组织的岗前培训、学校组织的师德培训的学习费用,其余学习费用自理。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2 次阅读|4 个评论
望桥墩直挂蓝天,问队伍来自荆楚
liuxuxia126 2011-1-17 13:20
湖北电台与省楹联学会: 几年前下乡进行社会调查,认识了在天门种棉花的农民曾安林,他是一个高素质的农民,高中毕业。自己自费订阅一些科技期刊,进行科学种田。可他的田虽然种得好,但抵不过市场变幻,当时因为棉花价格下跌,而农资价格暴涨,种田的成本都没有收回。他有2个孩子,都在外读书。生活的压力使他抛弃土地,远走他乡打工。先是在海南、湖南、现在又辗转到福建。调研时留下我的电话给他,以便他遇到什么事情时和我联系。曾经接到他从海南打来的电话,说要投诉工厂主拖欠农民工工资,让我查找海口相关劳动监察部门的电话;今天接到他从福建打来的电话,要我把他写的对联寄给你们。 电话中他告诉我,他在福建做京福高铁的桥墩。果然,他写的对联和行业有关: 望桥墩直挂蓝天,问队伍来自荆楚 我在网上搜了一下你们的参赛通知。得知截止日期是2011年元月7日。时间已经过去了10日,现在投稿你们还接受吗? 我能理解曾安林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的心。也欣赏他无论到那里都认真工作积极参与的态度。希望大赛组委会能够念在他作为荆楚人远在他乡,依然积极参与的态度上,也能原谅他工作在偏远地区,无法上网,也不能及时看报听广播得到信息,希望能给他一个机会,让他能参与这次比赛。 为你们的辛苦工作致敬! 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刘旭霞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033 次阅读|0 个评论
“农民工二代犯罪人数增多”,问题比这还严重
antiscience 2011-1-4 08:46
有报导称农民工二代犯罪人数增多: http://www.zaobao.com/zg/zg110103_008.shtml 实际上过去20年的国家政策,导致城乡差别迅速扩大,产生的问题比这严重得多。恶果将在10-100年持续显现。农民工单向大规模进城,本身就有问题,还一直当个美事大谈特谈。他们的子女在无父母照顾的情况下长大,文化程度不高、心理不健康则早就成定局了。农民工的后代,及其后代,会怎样? 这个问题我是从某部门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意识到的,给农民工讲科普,几乎没什么用,相当于亡羊补牢。还不如给他们的子女上上课。可是,上上课有什么用?他们最需要的不是知识,而是来自父母的亲情。 城乡差别加上各地腐败的盛行(地方上的腐败更嚣张),导致贫困地区的社会反差,也许比发达大城市中的反差还要大。 社会不平等的加剧,会导致一系列问题。国家层面为此要付出的代价将是十分高昂的。现在国内热衷建住房,将来可能要考虑大规模建监狱,但即使建了足够多的监狱也并不解决问题。 有人说现在中国比别的国家安全,实际上不可笼统这样判断。中国实行枪只管制,如果像美国一样,成人可以拥有枪械,中国会怎样?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在当时是对的。但是凡事都有度。现在一部人不是富起来的问题,而是富了以后还要不断暴富。欲壑难填!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581 次阅读|2 个评论
我不认识她
热度 1 YonLushgry 2010-11-30 22:00
闫茂伟|文 没记错的话,邻居张婶家的小强今年都四岁多了吧,正常情况下,应该是个正常的孩子了,但事实却并不是那样的,小强性格很怪癖,不爱笑、很少听他言语,最多的是他喊姥姥、姥爷以及其它几个简短的生活常用语,比如我饿、痒等;最为严重的是,他时不时的会发呆,而且有时会持续很长时间。张大叔、张婶不止一次地给他看过大夫,但每次看过后没有什么效果,至于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一时还难以说得清,恐怕还要重头说起了。 2007年刚过完春节,大约是正月初五的一个晚上,张婶的大闺女英姐抱来了一个小孩子,确切地说还是婴孩,也就是小强,因为当时他虽满月了,但毕竟还不到两个月。据英姐说,她正月初九就要到南方打工了,所以趁着天气暖和就把小强给抱来了,估计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都要由张婶照顾、抚养了。而为什么要把小强抱到他姥姥家,当时还不得而知,只知道小强的爷爷患有重病,恐怕是担心小强的奶奶照顾不了才把小强抱到这边来的吧。 英姐是第二天走的,走时,她留下了四五千块钱给张婶,说用于给小强买奶粉、买衣服、打防疫针、看病等用;她还说,到南方找好活后会很快向家里寄钱给张婶的。张婶当时就抱着小强,还安慰英姐不急、不要紧,家里暂时还不是很紧张,让她好好找活就是了,并嘱咐她要经常给家里打电话,不要太担心、太想念孩子。谁说不想呢:英姐与张婶分别时是流着泪快步走开的,她不再也不敢回头看孩子,而是不停的用衣袖抹擦着眼睛、用手揩拭着脸庞。 就这样,邻居家从此时常就多了一种声音:小强的哭声。本应该是正常的,不哭或不闹的孩子恐怕是很少的吧,但小强也太厉害了,不分昼夜的经常能听到他在哭。张婶很是无奈,也拿他没办法,总说他太想要妈妈了,现在的孩子也是可怜啊的呀,这么大一点就与妈妈分开了,可这又咋办哩,现在都急着外出打工挣钱什么的,老的少的再受苦也没法子的啊 也就是这样,日子一天一天的过着,小强也一天一天的成长着。直到那年的暑假,英姐才回来了一趟,只是没几天就又走了。从她与张婶的谈话中可以得知,本来那次回来准备把小强抱回家,由小强的奶奶来照顾,只是想来想去还是又留下了,她说她不想让他奶奶照顾。其中当然是有原因的了,实际上,当初把小强抱来时,不仅仅是因为他爷爷有病,而且最主要的原因是,英姐与小强的奶奶关系不是很好,据说还闹了不小的别扭,英姐还曾说过狠话小强没有她那样的奶奶;英姐还说过不让她见小强的话。对此,张婶也有些难过,还说过英姐,何必呢,人不能把话说得很绝、把事做得很绝的,自己要给自己留条后路、留些余地的。也难怪,确实很少或几乎没有见到小强的奶奶来看过他,张婶就此也不止一次的提起和抱怨过,总说,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奶奶,整个年的不来看看、望望自己的孙子,不管怎么说他也是你儿子的儿子,哪有这样的。唠叨只是唠叨,张婶确实是很爱小强的,照顾得很好。 自英姐再次走后,2008年春节前后因下雪太大、春运紧张,本来打算回家给小强过一周岁生日的念头也被打消了。可谁知,就这么一耽误,也不知出于什么、哪些缘由,英姐直到2008年中秋节才回来看小强,说是厂里放了三天假,她又请了三天假,可以回来和小强一起多待些日子,顺便也可以帮张大叔、张婶干些农活、收些秋作物什么的。 英姐是八月十五那天上午从县城直接到张婶家的,本来就很激动的她一见到小强就流泪了,再加上小强有些怕人,一见到她妈妈就躲到了张婶家灶屋的锅台后面,英姐更是难以抑制住自己的眼泪了。当时小强拿着一个大大的梨,起初还边啃边望英姐,后来干脆就不啃了,一直俩眼睁得圆圆的望着英姐,从他的眼神中看得出,他确实很害怕。英姐定了定神后就半蹲着身子上前去哄他,问他,梨好不好吃,还说,妈妈包里有好多好吃的等,就是想让小强到她身边来,但是小强一直躲在锅台后面,丝毫没有搭理英姐的意思。或许英姐是有些心急,她就猫着腰准备去抱他,嘴里还说着逗他的话,可谁料,小强哇的一声大哭了起来。 这一声可把张婶给急坏了,她连忙去抱他,边哄着边往外面走,嘴里还说着:傻孩子,哭个啥,那是你妈妈呀,怎么,不认识啊,那是妈妈呀小强一直哭了好一阵子,张婶忙乎了半天才把他哄好。英姐也没有办法,只希望小强能尽快靠近她、偎依她、接受她。当然,在她的心里,她是多么希望小强喊她一声妈妈呀!只可惜这只是希望罢了。 就在吃午饭时,张婶指着英姐问小强:她是谁呀,小强?小强磨蹭了半天不说话,张婶接着又问了两三遍,就连英姐、张大叔也微笑着等待着小强回答一声,小强估计也是被问得没有办法了,最后终于边摇头边吞吞吐吐的说:我我不我不认识不认识她我我不不知道话音刚落,反应最快的是英姐,她一边放下右手中的筷子,一边用左手捂着嘴,起身从堂屋跑到灶屋里去了。 就连张大叔也用手抚摸着小强的头说:你咋不认识呢,你妈妈都回来快半天了,那是你妈妈呀,孩子。张婶也是唉声叹气的半哄着半责备似的说:傻不傻啊,咋能不认识呢,她是你妈妈呀,可别这么说了哈,你看,你妈妈都被你说哭了!其实,哭的何止是英姐啊,张婶在给小强喂饭时,眼睛一直都是红红而湿润着的,奶俩儿除了张婶说了一句:现在,大人和孩子也都很难啊,孩子都这么大了,连自己的妈妈都不认识。也是呀,哪能认识呢,孩子这么大了也没怎么见过英子。唉之外谁也都没有再多说一句话。 中午的饭英姐几乎没有吃什么,直到晚上小强还是不搭理她。第一天就这样过去了,英姐的激动、希望与期望最终化为了失望而伴随着难以入睡的不眠之夜悄悄的到了第二天。第二天乃至第三天几乎没有什么大的改观,幸好,希望与喜悦出现在了第四天的早上。 那天早上,英姐还未起床,小强却起的很早。或许是意外,或许是小强本有心意,他偷偷摸摸的走进了英姐睡的那个房间,向床上不停的望了望。刚开始,英姐翻一下身子、动一动,小强就不敢望了,还做着随时溜跑的姿势。后来,英姐醒了刚坐起来,小强就跑出去了,英姐高兴的连连唤了好几声:小强、小强呀、是小强吗只是最终,小强也没有应一声。不过,吃早饭时,小强并不像前两天那么拘束或者说害怕了。也就是这样的一点点变化,对于英姐来说也是一种莫大的宽慰与欣喜,她心中想着的是快有希望、快有救了。 直到第五天,也就是英姐马上要返回南方的当天,吃罢午饭,张婶抱着小强和英姐说话,张大叔在一旁边抽着烟,边看着电视,时不时也插上一两句。说话间,张婶哄着小强让她喊妈妈,小强还真听话了,尽管只喊了一声且一个字:妈英姐一下子还是激动起来了,边笑着边唤着小强要抱他,不过,小强还是不肯让她抱。不知,是太激动了还是太高兴了,英姐的眼角旁流下了一滴又一滴的泪水。要是小强能让她抱抱,结果将会是怎样呢? 很快,英姐就要走了,张大叔启动了机动三轮车,马上就要送英姐到县城坐公共汽车去打工了,抱着小强的还是张婶,她抱着小强一直把英姐送到村头的公路上。 离别是常有的事,然而离别时自己的孩子不怎么搭理她,这对于英姐来说就是莫大的伤感了。不过,给予她极大欣慰的是,就在上车时,张婶对小强说:让妈妈抱抱好吧,好孩子,来让妈妈抱抱。说着张婶就把小强抱给了英姐,英姐接在怀抱里,抱得很紧很紧,默默的、默默的。小强也不再哭、也不再闹了,静静的、静静的让英姐抱着,配合得很好。张婶看着、笑着,不时的用上衣角擦着眼角。英姐把脸紧紧的贴在小强的脸上,泪水却不停的洒在了小强小小的肩膀上,就这样持续了些许时候。最后还是在张大叔的催促下,英姐终于把小强交还给了张婶。三轮车启动了,慢慢的、慢慢的加速起来了,英姐边挥手,边哽咽着向张婶说:妈,我走了,到了,我就给您打电话张婶也嘱咐着她路上要小心,到了就给家里打个电话。小强的小手也在张婶的挥动下在空中摆呀摆、摆呀摆,但小强并不明白那就是拜拜、拜拜吧,尽管张婶在他耳边连连说着:小强,给妈妈说再见,再见 英姐走了,张婶的日子又恢复到了正常的状态,但张大叔的一句话,让张婶凿实的紧张了起来,那就是:小强这孩子怎么不怎么说话啊,英子没回来我还不怎么在意,这几天感觉出来了,这孩子说话也太少了。就这样一提醒,张婶还真感觉到什么了,就问张大叔怎么办,还说小强会不会是还不怎么会说话。张大叔当时也就说了以后要多教他说话后,就此也就不提了,直到2009年麦收时期在小强身上发生了意外事故才真正的重视起来。 当时,张大叔、张婶都很忙,尽管现如今大都用收割机收麦子了,但杂活也还是不少的,他们俩也有顾不得小强的时候。说来也巧,那天张大叔、张婶都在收晒好的麦子,由于看着天马上要起雨了,所以老两口忙得一时把小强给忘了,正忙着就听同村的冯大伯大喊:英子爸、英子妈,小强掉水沟里啦!还在那收什么麦子!还不快来一听到喊声,张大叔慌得扔了手中的东西、张婶急得连鞋也没顾得穿赤着双脚就往水塘那边跑,幸好冯大伯发现的早,要不然事可就大了。他们三人把小强从水中捞上来后发现他并没有喝太多的水,应该没什么大碍,尽管这样,张婶还是被吓得差点儿晕了过去,就在张大叔抱着小强回家的路上,张婶一直边哭边自责着:都怪我啊,你说这要是有什么闪失,我的罪可就大了哎!都怪我啊,我的孩儿,还是老天爷保佑啊多亏了红军爸冯大哥啊,捡回了一条命呀 虽然没有什么大碍,当天下午晚些时候小强还是发起了高烧,起初村里的医生说,挂两瓶点滴就没事了,张婶就依了他。但是直到深夜小强的烧还是没有退,眼看着越烧越厉害,张大叔感觉很不对劲就说要送小强到县医院去,张婶也怕夜里会一直烧,就答应了。村庄离县城医院大约十里地左右,张大叔开着三轮车,张婶抱着用薄被子裹着的小强坐在没有篷子的车厢里。由于晚饭时下了阵雨,再加上天很黑,张大叔不敢开得太快,用了比正常情况下多了将近个把小时的时间才把小强送到县医院急诊室,医生诊治的还算及时,凌晨三四点时小强的烧就退了,到了天完全明后,就回家了,一路上无事,张婶也总算可以放心了。 小强总算是逃过了一劫,但随后所发现的对小强来说也可谓是又一劫吧。 自从县医院回来后,张大叔、张婶起初并没注意到小强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可是经过几天的接触才发现,小强比以前更沉默了,一天到晚不怎么说话,最大的变化是,小强经常会发呆。这样的变化还是张婶有一天发现小强一直站在院子里,也不知呆呆的看着什么,而且持续了好长时间,最后还是张婶把小强抱到屋里后,他才开始玩其它的东西的。当天,待张大叔从地里干活回来后,张婶就把小强的事给说了说,张大叔起初还不相信,直到他亲眼看到小强又一次发呆时才重视起来。张大叔说,这不是什么好的兆头,最好给他看看大夫。就这样,张大叔、张婶把庄稼种好后就忙着给小强找大夫看这种还不知到底是不是病的病。先是到县城医院,又到市医院,还到过什么专科医院,最后也到过省医院,只是都没有什么效果,也没看出个什么所以然的,医生大都说是那次小强掉水里被吓着了,还有大夫说他神智有些问题什么的。张婶对此很是担心,也很懊悔,总是埋怨自己没有照顾好小强,也总觉得对不住英姐。从那以后,张婶经常这样自责和抱怨自己,每每看到小强在那里发呆,她的心里很是不好受,也不曾一次地对此流过泪。可是,这都怪谁呢?也不能都怪张婶啊! 更让张婶难过的是,英姐2010年春节回来过年时,一样的问题、一样的回答、一样的情景又发生在了张婶、英姐和小强之间。张婶问小强:认不认妈妈呀?小强尽管上年春节见过英姐,也让英姐抱了,并且还与英姐睡在一起过,虽然只是一两夜,但总不至于忘得这么快吧:我我不认识她这是小强的比先前较为流利的回答。而与先前不同的是,这次哭的最厉害的不是英姐,而是张婶!她依旧而且更加的自责自己了吧 就连张大叔也被整得眼睛不停的上下打转,从那烟雾里也能看得出,他也流出了泪水,尽管没有抽泣声。许久他才安慰说:英子啊,都是我们没有替你们看护好小强,家里照顾孩子的法子还是差劲的很。对了,前天你大舅说北京有家医院在这方面治得很不错,你大舅连地址和联系电话都给我了。过罢年春运结束后,我们就去那里给小强看看英姐没有多说什么:大,妈!这咋能怪您们呢,都怨我们只忙着打工了,都是我们害了小强 春节过后,英姐没急着出外去打工,经过几次联系,小强最终被带到了北京的那家医院,至于治疗效果怎样,在他们还没有回来之前,我就来到了外地,不是打工而是上学。在电话里,据家人说,小强比去年好些了,英姐今年从外地回来的次数也多了。要是这样的话,小强兴许会好起来的,他也会逐渐的认识、熟悉英姐的。 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我再有一两个月就放假了,回家后便知道了。愿一切都会是好的 2010-11-30于东南大学九龙湖畔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7218 次阅读|10 个评论
兄弟,你害怕什么
fqng1008 2010-11-29 18:12
那是10年前,刚来深圳的时候。有一天,我们从商场回来正准备走进小区,忽然一声急刹车的声音传来,回头正好看见一个人在车前连翻了几个跟头。我的第一感觉是:不好,出车祸了!但是,当我还没有反应过来时,只见倒在地上的人立马起身,撒起腿飞快地跑了。从逐渐消失的背影里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刚刚进城的农民工。 至今,一想起这件事,我心里就有种隐隐的痛:兄弟,你害怕什么是城里高高的楼房,还是平整的马路?是奔驰而过的轿车,还是五颜六色的商场?是傲慢的市民,还是繁忙劳作?如果没有你们,哪有这一切? 兄弟,你害怕什么?!
个人分类: 谈情说爱|2829 次阅读|1 个评论
农产品涨价的必然性——从技术扩散到财富扩散
lcguang 2010-11-29 05:20
摘要 :2010年粮食总体上没有欠产,仅仅从供需关系难以找到农产品全面涨价的原因。用投机资金恶炒来解释也不能令人信服。我的解释是:信息革命加速了技术扩散,中国是最大受益者;扩散初期,少数人富了; 扩散末期,多数人富了; 农民的价格博弈实力提高了农产品涨价必然性在此,这促使农民工涨价, 进而推动农产品涨价。目前最痛苦的是白领阶层, 中国应该减少坐办公室人才的培养。 1. 引言 除了棉花和白糖,我国2010年农产品特别是粮食大体上没有欠产。但是农产品还是大幅涨价了。 比如,9月份有权威机构预测:预计本年度稻谷总供应量约3,950亿斤,需求量3,750亿斤,年度结余200亿斤,加之国家籼稻米库存充足,全年稻米供需形势仍然较好( http://www.cngrain.com/Publish/qita/201009/463971.shtml )。但是随后籼稻价格还是大幅上涨了。 围绕农产品价格上涨, 农业部和工信部观点对立( http://news.hexun.com/2010-11-26/125856648.html )。 工信部把包括大宗原材料在内的物价整体上涨归因于农产品涨价的带动 , 而农业部在 11 月 25 日 发布的一份调研报告则用数据反驳了工信部 , 称多数农产品价格涨幅远低于化肥、种子、土地和劳动力成本的涨幅 , 农业部更愿意用流动性过剩、人民币升值和热钱流入等词汇解释国内通胀超预期的现象。 我站在农业部一边, 认为农产品涨价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但是本文试图从更广的背景来解释农产品涨价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2. 信息革命和技术扩散 我的研究表明:技术进步带来资源增值( http://survivor99.com/lcg/cf/cf1.htm )。这个增值既超出流行的经济学理论认为工资、利息和利润是财富的三个主要来源,也超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比如,中国的铜冶炼技术进步了(加工成本降低了),智利的铜矿增值了。资源也可以是广义的,比如设计制造能力,品牌,市场,劳动力,权力,资本都可能是资源在自然资源之外的资源,都可能因为技术(包括管理技术)进步而增值。 怎样理解2008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为什么中国这些年发展最快,危机之后表现最好?日本衰退是因为汇率的原因吗? 我的结论是:以电脑和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革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使得劳动力过剩。资源占有者获得了更多的财富,于是贫富两极分化。 过剩的产品和相对减弱的购买力是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 http://survivor99.com/lcg/wj.htm );资源紧缺和环境污染加重了减缓经济发展的需求。中国是信息革命的最大受益者。技术从美国传到日本, 再传到亚洲四小龙, 再传到中国。这才是日本、亚洲四小龙和中国崛起的主要原因。也是日本和亚洲四小龙衰退的主要原因。( http://user.qzone.qq.com/228550917/blog/1269568001 ) 技术扩散在中国还在继续,财富增长还在继续。 加上中国的互联网技术走在很多国家前面,所以中国比其他国家好。 3. 从技术扩散到财富扩散 随着技术进一步扩散,因技术进步而增加的财富也逐渐扩散到更大人群。这主要有两个原因:各种技术从城市传到乡村, 从沿海传到内地。一是本来城里人会做的那些生意, 现在农村人也会做了。致富的农民多了。二是因为富人的需求抬高了很多产品和服务的价格,比如高档烟酒的价格、土地的价格、保姆的价格,从而增加了许多人的收入。房地产行业的迅猛发展,不但需要更多的土地, 也需要更多的服务人员。它在扩散财富的同时,也减少了农民工的过剩。国家获得了更多的税收,其中一部分用于社保,这也是财富扩散的一个因素。 4. 从价格博弈看农民工和农产品涨价. 根据流行的价格理:供过于求, 价格就要下降; 求大于供,价格就会上升。随着价格上涨, 供给增加, 随着价格下跌, 供给减少; 存在一个价格平衡点,在这一点上供给平衡。 但是我的研究表明:双方可以接受的价格不是一个点, 而是一个区域, 是高价成交还是低价成交, 取决于价格博弈看哪一方更加承受不了交易失败的损失。 以铁矿石为例:以前矿山只能勉强糊口, 赚不了多少钱。 钱少就更加依赖交易。 所以买家可以以很低的价格买到产品。但是,随着需求增大,资源有限,铁矿石涨价了这符合流行的价格理论。但是,一旦矿山富有了,它们承受交易失败的能力就提高了,于是情况反过来了,冶炼企业更加难以承受交易失败的损失,于是铁矿石价格一涨再涨。最后冶炼企业仅仅能够维持生计。 农民工价格是类似的。我从2003年开始承包了一个林场, 每年要雇用农民工,这一点我深有体会。2003年农民工价格是20元一天。那时候很多农民抢着来林场做工。2006年是40元一天,现在(2010年)是60元一天就这样还很难找到人。木匠、瓦工、油漆工等技术工工资加倍还不止。 农民工进城打工工资并没有涨两倍, 为什么在自家门口就涨了两倍呢?不远城里和高速公路用工涨价是一方面原因, 但是这还不是主要原因。 原来那些在林场打工的都是60岁左右的老人和妇女, 不太合适在城里打工,他们一边做田, 一边为林场打工。以前农民大多穷,小孩上学, 儿子结婚负担重,很需要钱。 但是现在,很多农民家庭熬出头了,特别是在城里打工或做生意的许多年轻人挣到钱了,在家种田的老人和妇女可以不再低价为人打工了,很多人情愿打麻将、晒太阳、带小孩玩也不愿打工。不久,很多上了年纪的老农拿到政府给予的每月200多元的养老金,这更加增强了农民工的价格博弈能力。 种粮食种棉花的收入算起来比来林场打工收入还低, 但是很多农民还是坚持不让地荒。这是因为农民有种朴素的感情, 认为荒了农地是罪过, 认为有地买粮让人笑话。但是,不要指望农民还会像以前那样种超过自己需求太多的粮食供应市场。我们林场周围就有许多山地, 以前是种农作物的, 最近荒了不少,有的改成种树了。因为种树耗费的劳动力少。这也说明农民富了,不再靠卖粮卖棉花赚钱了。 为什么今年粮食收成并没有下降,而粮价上涨劲头很足?就是因为财富扩散,农民渐渐富裕了,价格博弈能力强了,他们可以不再贱卖劳动力了贱卖粮食就是贱卖劳动力。粮价上涨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 农产品涨价确实有投资资金炒作的原因, 但是投机资金只是顺应或加速了涨价的趋势。如果炒过头, 市场会给予应有惩罚。政府发出警告没错。但是如果政府看不到农产品涨价的内在动力,为了控制通货膨胀,通过政策抑制粮价,那么两年后,大家会看到更多农田荒芜或变成树林。那时候农产品涨价压力会更大, 价格会更高。 当然, 中国农产品价格和国际市场有关,上涨也不是无限的。上涨最大压力是美国的出口价。 美国的出口价不高是因为美国对农民的补贴。中国现在打压粮价的结果就是将来大肆进口粮食,让美国定价。 农产品涨价使得做田收入和每天60元工钱相当的水平,那也不算太高。所以农产品涨价也有其合理性。 5. 白领阶层的困境和教育体制 几年前我就写了博客文章:《 白领劳动异化 ―― 信息革命不可忽视的副作用 》( http://hi.baidu.com/improve/blog/item/c19c2c73a863d8108601b051.html )。大意是工业革命带来蓝领(产业工人)劳动异化, 如马克思所说; 而信息革命带来白领劳动异化。 在异化劳动中, 劳动者创造越多, 他自己就越没有地位。 技术扩散初期, 白领地位高, 到了后期, 地位降低。现在财富扩散了,蓝领也好于白领。 白领阶层现在受到两方面压力:一是劳动力过剩,二是生活成本升高。解决问题的最有效办法还是减少白领数量。我们应该及时修正我们的教育体制,多出更多的技术工, 少出坐办公室人才。 6. 总结 从信息革命和技术扩散的大背景看, 农民工和农产品涨价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适度涨价对中国的粮食安全有利, 对减少两极分化有利,对
个人分类: 经济学|4005 次阅读|0 个评论
“农民工经济”忧思录(2.2三农)
热度 1 lvnaiji 2010-11-17 22:39
吕乃基 三农,指农民、农村和农业。 农民工经济是农民素质提高之路? 无疑,三农的核心是农民,这也是以人为本在三农问题的具体体现。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素质的提高,主要是科学素质和法制素质(与五四精神一脉相承,是德先生与赛先生的具体体现)。在东部发达地区打工的农民工大多忙碌于流水线,大致面对科技黑箱(见 科技黑箱 技术知识的存在方式 ),只需按下按钮,基本上没有知识含量,所以位于微笑曲线的低谷。在从事类似卓别林的《摩登时代》中的工作时,未必能培养出科学精神。至于法制素质,固然在工厂里会遵守规章制度和养成时间观念等,但由于在各方面受到的歧视和不公平待遇,已经在他们,继而在他们子女的身上留下了难以抹去的阴影。富士康的连跳便是明证。美国作家杰克 伦敦笔下出身工人的马丁 伊登在文学上成功,逐步进入上流社会。然而他既得不到上流社会的认同,也难以回到原有的阶层,最后选择自杀。与其说富士康的连跳事件是经济问题、心理问题,不如说是因游荡的阶层没有归宿所致。 农民工经济是农村改造之路? 中国的农村在相当程度上是千年的传承,所传承的主要是血缘关系,这种关系说到底源于自然界,源于动物。在希腊, 梭伦(约公元前 630 ~前 560 )在公元前 594 年执政后所进行的改革,摒弃了血缘关系的影响,解除个人对他人的人身依附,鼓励手工业和经商。在中国,血缘关系在农村基本上延续至今(见照片:土楼中的燕子)。 农村改造的核心是打破血缘关系,走社会化的道路;可以是梭伦的方式,也可以是由产业发展和城市化的道路。遗憾的是,农民工经济什么都不是。在农民工穿梭于东西部和城乡之间时,大部分农村依然如故,除了少数东部地区外,既没有乡镇企业,也没有城市化。由于有知识的青壮年被抽空,农村陷入停滞,农村的医疗和教育体系滞后乃至解体。 农民工经济是农业发展之路?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关系到吃饭这样的根本问题。随着有知识青壮年被抽空,发展农业在相当程度上成为一句空话。农民工从中西部来到东部,农村来到城市,实际上是农村地区微薄的财政和农户收入承担主要教育培训负担,为城市现代产业源源不断具有初中等教育水平的熟练工人。不仅如此,农村还要承受在城市掠夺性使用后的中老年农民工及其家属的养老、医疗和安居等负担。 农民工经济不是中国的发展之路。 脚踏实地发展农业,改造农村,提升农民,才是三农,以及中国发展的唯一出路。 原图说明:作者 : 夏东海 图 / 文   一月初,我和几位摄友去福建南靖拍客家土楼。客家土楼很有特点,是一种围屋建筑,以向心性、对称性以及族人的血缘性聚居为内涵,除了基于抵御外敌和倭寇的需要,它还是儒家文化和宗族精神的缩影。那天早上十点多钟,我沿着土楼的内环散步,四周异常安静,但是突然,一个跳绳的小女孩出现了,仿佛一只活泼的燕子从古老的围屋飞翔出来,手中的相机仿佛就为这个瞬间准备的,我珍爱地收藏了它。 原文链接 : http://www.infzm.com/enews/20080410/cul/sup/200804/t20080409_42326.htm 博主:设想,若是这只燕子再在土楼中生活多年,她是否还会这样活泼?
个人分类: 经济|4051 次阅读|4 个评论
我劝“旭日阳刚”三思而进录音棚
热度 1 wujingzhi 2010-11-14 21:57
刚看了农民工兄 弟所谓的旭日阳刚组合拍的MV版《春天里》,和网上流传的光膀子版比较起来,效果简直没法比。难听点说,根本没感觉了。我有点失望,也很惋惜。据说昨天他们和汪峰在上海开演唱会了。据说效果不错。可我以为他们已经开始迷失了自己,或许走上了被人牵着鼻子走的路。 草根一曲成名的中外都有,但往往都是一曲成名,之后,从此销声匿迹。原因是什么呢?我以为原因很简单,成名之后他们都背离了自己的根!开始进入演艺圈,进入娱乐圈,和那些专业演员们在那个万丈深渊里折腾,能幸存的寥寥无几。 远的不说,拿近几年的各类选秀节目看,也有不少草根一曲成名。国内的比较复杂,美国英国的也都有。著名的Susan大妈,Kevin Skinner, Michael Grimm, Debra Romer等等(我只列几个我曾经喜欢的)。他们在成名后,在美国Hollywood成熟的明星制造体系培养下,是赚了钱,可惜的是除了他们成名演出之外,无一例外再无经典。不出两年几乎再没有多少人提及了。 回到旭日阳刚,他们这一举成名是因为什么,他们或许应该静下来想想。我感动的不是他们歌声多么悠扬,演唱多么完美。我感动的是那样的场景,那样的回忆,那样破烂屋子里可以酣醉,可以尽情。他们的演唱把我们一大批人带回了一个无法回去的过去。而一旦他们成为光彩的歌手,被专业公司包装成千篇一律的明星模样,我们再也找不到让我们感动的地方了。因为那些光彩是我们不缺的,甚至某种程度上是一些人厌恶的。 经济学里有个词叫比较优势,房地产市场讲究location,location,location,商界里有个说法叫定位,找准客户群我想旭日阳刚也该有经纪人了。可是目前这样的运作方式,我没发现和别人有什么不同。如果他们走入录音棚,走上了明星道路,或许就离喜爱他们的群体越来越远了。 我从群众角度想,真心希望他们在走入录音棚前,能找个地方,静心想想,或许将来能走的更远一点。
个人分类: 把酒问天 Review|1736 次阅读|4 个评论
“农民工经济”忧思录(2.1结果)
热度 1 lvnaiji 2010-11-5 08:51
吕乃基 问题是,资本流和民工潮,虽然同样是生产要素的流动,其结果是否等同? 这是博主在上一篇忧思录最后提出的问题。 结果大不相同。 资本流动,伴随着技术输出,接受先进管理制度和理念,输入地因融入全球化而渐次现代化。需要指出,这种情况也只会发生在资本主义初级阶段,科技和产业水平都相对低下的时期。在科技、产业,以及跨国公司目前的发展态势下,上述情况已经大打折扣。博主或将在世界工厂利弊析中讨论。 劳动力流动,在资本主义初级阶段好歹还可以留在城市,融入城市,而在中国语境下,还得回去。回去的绝大多数依然是农民,而不是企业家或创业者。带回去的可怜的工资是钱而不是资本,用于消费而不是投资:盖房、养猪、娶媳妇。 此外,还有与民工潮相伴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留守家庭、土地抛荒、子女就读、农民工的性生活,以及蔚为壮观年复一年的春运。电影《天下无贼》中,傻根带着微薄的工资回家途中所遭遇的一路追杀,再次表明,问题当真很严重。 就如一架拉得过分的手风琴,过大的幅度,过高的频率,以及过长的使用,却不加爱护,不予维修,漏气了,发不出音了。况且,农民工远非手风琴。还有一种说法是:竭泽而渔,或曰,掠夺性使用。农民工既非泽也非鱼,更不是蓄水池,而是活生生的人。农民工经济的根本问题是,背离了以人为本的发展道路。 前香港驻粤经贸办主 任梁百忍 先生说,直至前不久,在东莞,大排档挤满了宵夜的年轻人,却没有一个工厂为工人开展职业培训,上班时压榨这些年轻人,业余时间任由他们荒废。工厂只满足于工人在流水线上作业的熟练程度,而不给工人提供职业生涯的进阶之梯。低工资、低教育、低技术、低劳动生产率,以及高劳工淘汰率。 与工人有关的一切看起来都是临时性的: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 再看看某些地方政府和专家的作为。为了满足世界工厂的开工,工人没有组织,无法集体和资方讨价还价,影响市场竞争的游戏规则。主流经济学家称,没有工会的中国经济比美国还自由。(此刻也有专家声称,中国的 CPI 和基尼指数还可以更大!真是目中无人的经济学家)。这些作为,在本已是社会底层的农民工身上再踩上一只脚。 博主附言:出差长沙、广西,是否暂停视能否上网等情况而定。请各位见谅!
个人分类: 经济|3949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血荒!!!中国都是谁在献血???~
hougl 2010-10-30 20:28
http://view.news.qq.com/zt2010/xianxue/index.htm 血荒。昆明血荒,青岛血荒,南京血荒北京近日也出现了用血紧张的状况。在一些地方,医院接到了限血令省着点用。手术被迫推迟,患者安全受到威胁。 对于来势汹汹的血荒,人们给出了各种各样的原因,可以说大部分都有道理,但还没有抓住要害。 在血荒问题上打头阵的昆明,2006年53%的血液是打工者捐献的,公务员只占0.28%。搞不清中国都是谁在献血,是不会看懂血荒的。
个人分类: 人文社科|2179 次阅读|3 个评论
“农民工经济”忧思录(1.2由来)
热度 1 lvnaiji 2010-10-29 10:00
吕乃基 问题是,这些年来,这样的事情为什么没有在中国发生? 这是博主在上一篇忧思录最后提出的问题。理由有三。 首先,这些年,特别是在加入 WTO 后,发达国家或是资本输出,把在他们那里因劳动力和自然资本价格高企而难以为继的工厂、车间和流水线办到中国;或是直接给中国的厂家下订单,购买廉价商品。由于地理位置、基础设施和政府效率等因素,这些厂家多在东部沿海一带。东部本来就富,在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政策的感召下,东部更富。现在由于外部世界影响的迭加,东部再富。 其次,本来就存在的城乡二元社会,随着二元之间愈演愈烈的差距,让东部和城市的富,对西部和农村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二者之间有巨大的势差,积蓄了巨大的能量。 第三,中国是统一的国家,不是国际,发达国家不给签证,劳动力过不去,资本就流出来。中国而且是社会主义国家,不像有些国家,设置人为障碍,限制人员流动。于是在强大势差推动或吸引下,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西部和农村的劳动力源源不断流向东部。 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东部在这些年来,直到前不久,始终有丰富的劳动力,正如资本主义初级阶段那样,于是劳动力绝对贫困。换言之,只要有农民工,资本就有获利空间,有获利空间,资本就不思进取,既不流向西部,也不从事创新。其结果是,农民工在东部打工,剩余价值留在东部,带回西部的是可怜的工资,往往还要不到。东部富上加富,而西部则愈加贫困。 zhoumo01 的评论让我注意到这样的事实:在这一过程中政府或是不作为,或是有意无意的站在资方一边,使弱势更弱,强势得以为所欲为。 一样是生产要素的流动,在世界范围是资本流,在中国是民工潮。 问题是,资本流和民工潮,虽然同样是生产要素的流动,其结果是否等同?
个人分类: 经济|3927 次阅读|6 个评论
“农民工经济”忧思录
热度 1 lvnaiji 2010-10-25 22:00
吕乃基 近十年,或者更长的时间,中国的经济和社会有着一道风景线,显眼、怪异,却并不靓丽。这就是:农民工经济。 上世纪随着改革开放,农民渐次进城,农民工及农民工经济也就拉开了帷幕。 90 年代加剧,本世纪加入 WTO 后终于成为气候。中国,在相当程度上凭借农民工经济而迅速崛起,一路走向 G2. 有人说,历史上,农民曾多次挽救中国。且不说封建社会一次又一次的农民起义维系了亚细亚生产方式,成就了超稳定结构;新民主主义革命靠的是农村包围城市,乃至于有人戏称最后一次农民起义。解放后的户口制度,城乡二元,剥夺农民而迅速工业化。第三次是 1978 年,源自农村的包产到户和真理标准的讨论吹响改革开放的号角。第四次,或许可以说是农村征地,继续剥夺农民,鼓起了政府的腰包。接着,农民工,以极低的工资(可能还要不到),裸的劳保和社会保险,让中国在如国际货币组织中的投票权上升到第三位。农民工,以其在城乡之间的振荡,以及土地作为最后的生计或底线,成为所称道的蓄水池,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极大地缓解了失业,舒缓了金融危机给中国造成的经济危机。 可以从不同角度分析中国的崛起,考察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研究其中的中国特色;无论如何,愿意也好,不愿意也罢,农民工经济始终是横亘于眼前,绕不过去的,显眼、怪异,却绝不靓丽的风景线。 博主而后将试图分析农民工经济之由来、与三农的关系,以及相应的社会问题。
个人分类: 经济|2665 次阅读|4 个评论
看了一篇很受触动的东西:中国式孤独
liuysd 2010-10-13 08:49
时代倒影下的中国式孤独 中国人是喜欢群居生活的,中国人无疑又是害怕孤独的。中国人把西方民众的行事作风统称为个人英雄主义,中国人惯以全局眼光看问题,中国人喜欢泾渭分明整齐划一的大场面-----但如今,这个长久以来以集体主义楷模自居的民族,在社会高速发展引起的剧烈变革下,人人自危又人人自满,阶层之间高呼和谐却无所交流,每个人都得的前所未有的丰富多彩,每个人又都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孤独。。。。 中国式孤独之一:所谓白领。 中国白领无疑是世界上最命苦的白领,在大多数中国企业还是以廉价劳动力征战世界市场的时代,中国白领空有一身本领,披着高收入群体的外壳,独自品尝表面光鲜背后的辛酸难言。每一个有可以称之为白领的人的中国城市,房价都是这些白领们心头永远的痛。不仅如此,职场上的压力与勾心斗角,同学与同事之间攀比,快餐恋爱带来婚姻不安全感,快速城市化过程中故土消逝带来的无归宿感,长久忙碌和信仰缺失带来的精神失落感,唯经济和金钱是图的普遍价值观带来的自虐式上进感,都让中国白领们感叹:恨一个人,就让他来中国当白领吧!图为北京拥挤的快300路公交车,缩影了中国白领的内伤:愈拥挤,愈孤独。 中国式孤独之二:巢居父母。 讲究亲情,倡导血浓于水,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传统道德观念。中国父母对下一代的热爱,世界别国无出其右。但当代中国父母的结局,世界别国恐也同样无出其右。改革开放仅仅三十多年,中国就坐着高铁进入到了老龄化社会。早就有网友算过了,如今还在为房子苦苦挣扎的这一代年轻人,多为独女独子,婚后两个家庭合起来,两人至少需要赡养四个老人,多则上不封顶。社会和工作的压力又是如此之大,这让年轻人左右为难工作不好,拿什么孝敬老人?若要拼命工作,哪有时间陪伴老人?况且,往往还不止有一对老人。 中国式孤独之三:留守儿童。 从他们的眼神你能读出无尽的东西:有对父母关爱的渴望;有对读书识字的渴望;有对乡村外面七彩世界的渴望;有对玩具和新衣服的渴望;还有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的渴望;稍稍大些,更有对自身命运难以把握的惆怅在缺少关爱的孤独中长大,他们注定是守望孤独的一代。 中国式孤独之四:都市民工。 一个大二学生为完成纪录片作业,对工地水泥工的采访:你累吗?累啥,不累,这儿有哪个是不累的,我们不累娃儿咋办?你们中午就是躺在草坪上午休吗?不是午休,就这儿有点阳光,俺们老家躺哪儿都能晒太阳,这儿不行。你一年回几次家?也说不定,想孩子了就回去,我们这儿有为了挣钱成年不回家的。你觉得自己幸福吗?没想过,啥样才是幸福?你父母还在吗,谁照顾他们?哪有人照顾,他们顾得住自己,都一样,我们老了也一样,不能拖累孩子。你希望孩子将来做什么?,也说不明白,不能像我们啊,我们太苦了,我们过得不叫日子啊。 中国式孤独之五:蚁族。 他们中有很多是从留守儿童长大的,小时候守望山村,长大后守望都市,拼劲全力,希望跨过那一道无形的坎。都市里没有人在意他们,他们上了十几年的学,毕业后有人让他们去掏粪,说那是高尚职业。于是,他们聚群而居,在城市的边缘相互取暖,不断的向上仰望而又无所得,他们往往在孤独和愤懑中,要么离去,要么迷失。 中国式孤独之六:农民。 作家刘震云有本新书,《一句顶一万句》,里面讲人与人之间最大的隔阂在于,人们貌似握手言欢说了很多体己话,但那是说的上话,不是说的着话,人这一辈子能找个跟自己说的着话的人,太难了,如同书中的牛爱国。中国农民就是中国社会的牛爱国,满世界找不到愿意与其交流的对象,中国式农民的孤独,尽在其中。 中国式孤独之七:基层官员。 撑起中国整个行政大厦的,是他们;活干的最多最累最苦的,是他们;被民众骂的最多最遭鄙视的,是他们;大腕或者大腕的亲戚喽啰们犯错了找人替罪的,还是他们。在中国目前特殊的国情下,他们里外不是人。尽管如此,公务员在中国依然吃香。图为国家公务员火爆的报考现场。 中国式孤独之八:代课教师。 如今大概也只有他们,配得上三尺讲台,两袖清风这八个字了,可惜让他们欲哭无泪的,同样是这八个字。讲坛耕耘大半生,一朝变天遭弃用。这些穷书生除了讲课,还会做什么?走下讲台,不再是人见人敬的师者,而是人见人欺人见人嘲的弱者和孤独者。图为甘肃两名已被清退的代课教师离去前在简陋的校门前留连。 中国式孤独之九:流水线工人。 如果不是富士康,你不会注意到这个群体,一个个从楼顶殒灭的生命提示我们他们是多么的需要关注,需要慰藉,需要不那么孤独。但这是时代就是这样,没有什么是不可湮灭的,他们轰轰烈烈的出现,又迅速悄无声息的隐去。你知道现在他们活的怎么样吗?鬼知道,我们都只关注自己。 中国式孤独之十:乞丐与流浪者。 亲人抛弃了他们,朋友抛弃了他们,所有他们认识和见过的人抛弃了他们所以他们去流浪,所以他们去乞讨。流浪和乞讨的本质,都是在向社会祈求最后一丝做人的尊严,很不幸,社会,我们现在所身处的社会,没能给出他们所要求的。图为中国山东农民李俊民私人创办的流浪人员救助站爱心家园。 原文地址: http://news.cn.yahoo.com/zhognguoshigudu.html
个人分类: 深度思考|6323 次阅读|9 个评论
当今拍案21:农民工在黄河岸边拜河神求显灵讨薪!
QFL 2010-10-12 13:26
据 人民网 报道 : 在郑州北郊花园口景区门口有尊河神将军塑像,昨日,有30多名农民工代表在这个塑像前焚香杀鸡祭拜。他们想让河神显灵,帮他们讨薪成功,回家种秋。 ---------------------------------------------------------------------------------------------------------- 当我读中学的时候,我经常与虔诚信仰基督教的邻居们争论一些有关上帝和《圣经》的问题。 如今,看到农民工们祭奠河神的迷信活动,我却只剩下 感动 了; 我们应该感激这些农民工们虔信河神 ,否则的话,中国社会就很有可能再收到一大桌杯具! 一群农民工在黄河岸边祭拜河神,想以此讨回被拖欠3年的工钱(图片来自人民网)。
个人分类: 当今拍案|1379 次阅读|1 个评论
农民工能,为什么我们不能?
lhj701 2010-9-20 16:57
因为厌倦了每天背着笨重的笔记本上班,忽然想到何不把自己家中的旧电脑拿到单位去,这样在家中可以用我的笔记本,而我就不用每天来回背负沉重的笔记本电脑上下班了。 打了一辆出租,将笨重的台式机运到单位,到了单位大门口,自己主动下车,热乎乎和门卫求情让出租车进入,因为电脑较重,并且校门口离办公大楼还有很远一段距离。但认真的门卫高低不让出租车进入,我再三说电脑很沉、办公楼很远、一次搬不完等等,他最后说了一句话,我投降了,然后乖乖得将电脑分两次扛到办公楼。 他说的那句话是:一个民工,可以扛一袋水泥进去,你为啥不能扛一台电脑进去? 也的确是这样,农民工可以扛袋水泥,我也许扛不动,但扛台电脑总能行吧?门卫说服了我,于是我还是扛了电脑,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情。但同时在心底里记下了这句话:民工能行,我们也应该行!
个人分类: 思想沉淀|2867 次阅读|0 个评论
愧对农民
caoman 2010-9-13 14:36
中国发展举世瞩目,经济总量要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同时,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其中较突出的一个问题是贫富差别越来越大,包括东西部差别,城乡差别,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企业家、政府官员等不同阶层间的差别。差别越大表明社会财富分配越不均,与财富共生的祸害(如环境污染)也严重分布不均。无论从哪个角度讲,农民所拥有的财富都是最低的,所承受的祸害是最多的。中央连续七年下一号文解决三农问题,遗憾的是这种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农民拥有最少、承受最多: 从物质流的角度上看,农民输送给城市人的是生活必须品(食粮、蔬菜等),从城市人那里换来的是污染物(废水、垃圾、废气等); 从人口流的角度上看,农民输送给城市人的是优秀劳动力,留给自己的是老弱病残和留守儿童,从城市人那里换来的是富有人的乡村游; 从商品交换的角度上看,农民能付出其创造出来的最好的,尤其是劳动力,换来的却是城市人生产的低劣产品,包括农药、化肥等抵挡工业品; 从家居建设的角度上看,农民的房屋是自己建的,包括原料多是自己生产的,城市人的房屋是农民建的,并由农民负责建后的守护和家政服务; 从生活环境质量上看,农民工吃住在城市都是最差的------ 中国有七亿多农民,是他们让中国人每天都能吃上想吃的饭菜,包括一年四季有青菜、水果、海鲜、各种肉食等等;是他们把中国的城市建设的如此美丽,让城市人生活的如此安逸;是他们------。是他们中的许多人还不能过上全家团聚的正常生活;是他们中的许多人背乡离井为生计奔波;是他们中的许多人-------。这与中国的强大和城市的现代化形成鲜明的对比,作为中国人、作为中国的城市人,我深感愧对中国的农民。
个人分类: 社会学|2921 次阅读|2 个评论
游走于底线的生存状态
lvnaiji 2010-9-11 08:11
吕乃基 前些日子曾看到在某种意义上把博士和农民工相比较的讨论并引发了争议。此间说说农民工与博士生之同与不同。 某种意义上把二者相提并论,要突出的就是同。的确,农民工在拼搏,凭什么博士生就不能放下架子,一样拼搏,凭什么就不能把自己当作农民工那样?其实,若是做这样的比较,接着还可以说, 那么副 教授、教授也应该如此,用鲁迅的笔法来说,就是农民工做得,博士、教授就做不得?没错。农民工精神是的,眼下与其宣扬女排精神,不如弘扬农民工精神。前者已经不再,逼退了王宝泉后,干脆无人接棒;后者则上了封面,助中国崛起,挽救了世界。 然而,这难道真是值得发扬光大、彪炳史册的精神吗?不!这是近年来社会不合理所致:稀缺的资金、过剩的劳动力、二元的社会,以及微不足道的谈判地位。换言之,是被精神,不得已而为之。参见: 美国工人有力量和中国工人有生命力 。 再看二者之不同。乍看起来,一目了然。但此处尚有细微的差别。若说农民工与博士都游走于底线,那么各自游走的底线不同。且不论外部社会的失衡,就农民工自身而言,大多较少维权意识,因而基本上付出的是生理上的成本和代价,较少心理的感受,当然在军事化的富士康发生连跳,但较之农民工总数来说,毕竟是极少数,再看看富士康紧接着在河南之热。总体而言,农民工的拼搏,主要是在体力上,所谋求的主要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的生理层次,在心理上较少压力(不是说没有)。 博士生则不同。一般而论,在生存上基本上无食不果腹之虞(不是说没有),拼搏,主要在精神上,所谋求的主要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的精神或心理层面。同时,大学、硕士阶段的教育、经历,虽然饱受臧否,但毕竟眼界大开,绝大多数人有善恶之辨,知为人之底线。然而,目前的科研体制(主要是拿课题、发论文、升职称)几乎是逼良为娼,已有太多的评论(参见 学术知识生产的路线图:什么样的河床,流淌着什么样的河流? ),这里就不赘述。因而,博士生,甚至教授,主要是在心理层面拼搏,严格地说,是挣扎!若是坚守做人的底线,往往就得不到资源,自我边缘化,海龟重新出国就是例证。反之,则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在很多场合,需要违背良知,昧着良心。当然并不是说所有拿课题、发论文和升职称者全然如此。有博主在回答评论时说,我们基本上都在各种各样的 底线 上活动,当然有时也会突破底线而堕落,时间久了,习惯了,好像堕落感也就弱了。难道这真是 一个没有底线的民族 ? 我不知道该如何比较这两种底线。 为了求生,人可以一再打破生存的极限,把生命力发挥到极致,也就是生存的限度可以一降再降。但是为人,是否也可以如此坠入深渊? 突破生理的极限,以及突破心理的底线,究竟何者更为痛苦?
个人分类: 社会评论|4748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上海40万农民工子女即将全部享受免费义务教育
热度 1 陈龙珠 2010-8-27 09:04
记者从上海市教委 召开的推进素质教育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09年,上海市投入36.9亿元财政资金用于农民工同住子女进入公办学校享受免费教育,在实现教育均衡化发展上。至本学期开学,在沪的40万外来务工者子女中,享受本地免费义务教育的孩子已占97.3%。 今年内,上海市将在全国大城市中率先实现对农民工子女的免费义务教育全覆盖。   据了解,上海市18个区县中,目前已有15个区实现了农民工同住子女100%享受免费义务教育。学龄农民工同住子女中约有70%进入上海市公办中小学就读,30%学生进入由政府资助的民办学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同样可获得免费接受教育的机会。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尹后庆表示,目前在上海仅剩下1万余名外来务工者子弟,仍就读于22所需缴费就读的简易学校。这些学校中间,经过整改审查符合上海市办学条件规定者,将获得民办学校资格,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办学轨道。那些无法人资质和相应办学条件,存在学生安全和食品卫生等隐患的草台班子学校,则将最后消失。在这些学校中就读的学生将被接收进公办学校或合格的民办学校,享受免费教育。   据悉,由于外来务工人员大量涌入上海,带来非沪籍与沪籍学生受教育条件上的不均衡,成了上海基础教育在均衡优质发展中面临的新挑战。2009年上海9个中心城区中小学生人数仅占全市学生数的31%,9个郊区的学生人数比例则高达69%。上海市政府因此将教育资源的均衡优质建设重心全面转向郊区。去年新竣工的学校六成以上建在郊区。宝山、嘉定等外来务工人员密集区纷纷采取政府履责、社会参与、多方协作等办法,不仅解决了外来务工人员同住子女求学问题,还通过成立联建体、由优质公办学校帮带、划片开展教研活动等方式,推进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教学管理和师资培训及早走上正轨,将其纳入正规的管理与评价体系,提高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教育质量,使更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沪籍学生享受到同等的优质教育资源。
个人分类: 社会思考|2444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杂耍班”的李一道长vs42岁的硕士农民工
sheep021 2010-8-24 14:10
杂耍班的李一道长vs42岁的硕士农民工   不知是编辑刻意安排还是巧合,在8月18日的《宁波晚报》A13版和A14版分别报道了两则新闻。A13版是《自学18年考上研究生毕业后还是找不到理想的工作42岁硕士继续当农民工》;A14版是关于最近热议的重庆缙云山李一道长。这又让我不禁想起前段时间炒得火热的成功可以复制的打工皇帝唐骏学历造假一事。    杂耍班的李一道长   感觉这个时代有一点变态。人们价值观念扭曲,笑贫不笑娼、为了达到目的不折手段似乎成为很多人为之尊崇的行事准则。从报纸、新闻中很容易了解这位李一道长,他不过是一个头脑精明、善于借力媒体和资本的一位杂耍班出身的商人。他沿着宗教商业化的线路,打着道教的旗号, 居然当上了重庆市政协委员、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 他其实没有多少文化,杂耍伎俩也很简单,可是那么多政商名流却趋之若鹜。我感到很诧异只能说那些追捧者太缺乏信仰,当物质上得到满足后,精神上却极度的空虚,居然能被这样一位杂耍班道长忽悠的去辟谷、修仙。   以我看来,李一道长和唐骏皇帝都是一丘之貉,谎言、欺骗、不择手段、善于炒作是他们的共同特征,他们适应了当前浮躁的社会风气,抓住了人们盲目追逐所谓的成功(金钱和权力),利用了人们理想信仰的缺失(去相信所谓的成仙)。难怪《人民日报》的人民时评言道 既然非法拆迁可以被视为实现地方长远发展之举,跨省追捕网上公布真相的发帖者是维护地方形象,学历造假是为了造就一个个可以复制的成功,毁城墙建公路是为了百姓利益,那么,凭什么要人相信,理性就可以解决问题 ?    42岁的硕士农民工   回过头来,看看时运不济、命运多舛的42岁硕士农民工,其实他的勤奋认真,刻苦自学,百折不挠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一则上世纪80年代末,当时大学入学率极低,考大学实在是很难,让人理解;再则,家境贫寒、父亲患病、拖家带口、清苦生活,这么多困难,他能顶得住还能坚持学习,让人钦佩。   对于他找不到工作的原因,我想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这是当今中国的产业现状决定的。中国主要以产业链的末端制造环节为主,对于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物流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相对很弱,这种产业现状是大学生失业问题的源头。郎咸平先生打了比方,很是形象,他说,一个工厂,从董事长到门口的保安,可能没有一个大学生,为什么?因为它的本质是不需要大学生。那么真正需要大学生的是什么呢?那就是产业链里面六大软环节需要大学生包括产品设计等六个环节。 对于郎先生的观点,我是非常认同。其实,42岁硕士找不到理想工作继续当农民工,也不难理解。要知道,现在众多年轻的硕士、博士们也一样不好找工作,很多也一样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他们干着中专生、本科生就可以干的工作。产业现状是这一问题出现根本原因。   其次,这是高等教育的失败,当然这是次要原因。因为,大跃进之后的高等教育已经失去了大学的本色,教授成为商人,教书成为副业。这种校园风气之下,学生的质量、竞争力当然要大打折扣。高等教育的失败,原因还有很多,这里就不展开。   最后,这是他本人的问题。他就业观念存在偏差,他心目中的理想工作局限于公务员、学校、高薪的企业,而这些岗位对年龄都有一定限制。为什么就不能转变就业观念,拓宽就业渠道呢?天下之大,总会有容人之所。他可以拓宽就业渠道,重点去考虑一些企业,不要囿于某些行业。我记得惠普曾经的女总裁是历史和哲学学士,毕业后去做了销售。从商永远是对任何专业背景的人都可行的选择。此外,他还可以变就业为创业,在创业中改变自己的命运。 祝愿vs鄙视、谴责   让我们祝愿42岁硕士农民工最终能够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毕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潮流成为大势所趋,越来越多的企业会需要越来越多的高端人才,真才实学一定会受到重用,得到发挥;让我们鄙视和谴责杂耍班的李一道长、伪造学历的打工皇帝,毕竟社会需要的是真、善、美,任何假、恶、丑的东西最终都会被扫入历史垃圾堆。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3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硕士为什么不能做农民工?学历高未必就命运好
xupeiyang 2010-8-19 10:19
2010年08月19日09:09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字号 大 中 小 】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点击播放按钮,可以听新闻   河南汝州人滕振国刻苦自学18年,迄今迎战3次高考、两次自考和两次研究生 考试 ,终于拿到硕士学位。这位昔日自考英雄,怀揣苦读换来的硕士文凭,求职时却屡屡碰壁。走投无路,只好又回到读研前工作的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后勤服务公司物业中心,继续干物业管理员的工作。(《中国青年报》8月18日)   硕士农民工滕振国在求学和求职路上的沉浮和坎坷,很容易再次挑起公众对于知识改变命运这一命题的争议。滕振国的求学之路,显然是一条增加知识的路;滕振国的求职碰壁,又不能不说是被命运送回到了农民工原点。拥有了哲学伦理学的相关知识以及硕士文凭,又能怎样?不仅无助于滕振国寻找工作岗位、改变家庭苦境,曾一心向学的他也在放弃攻博之余自问:我到底错在了哪里?我该怎么办?   应该说,受益于我国恢复高考制度,近几十年来,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努力向学,通过高考、研考之类的 考试 ,突破了户籍、地域、阶层等束缚,走进城市、商界、知识圈、领导层。改革开放的30多年,简直可以说是知识改变命运的黄金年代,也在某种程度上不断强化了人们对于知识改变命运的信仰。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一命题本身毫无局限。以滕振国为例,他的刻苦求学之路,也不是完全没有给他带来过好运。比如,当他于2006年考上重庆师范大学哲学系伦理专业的研究生后,在家乡汝州市(县级市)就被评选为市十大杰出青年;在平顶山市,还被评为感动鹰城十大新闻人物。他的故事还被改编为小品,出现在当年汝州市的春节联欢会上。一时间,硕士农民工声名鹊起。   但一个成熟的社会里,学历既与命运攸关,又未必能时时起到立竿见影的劳心者治人式奇效。现在已经不是一个文凭稀缺的年代,进入职场除了学历、知识外,还受制于年龄、经验、机遇等因素,还要遵循入职考试、聘用考核等制度要求。文凭与职业命运、生活命运的改变已经未必能一一对应,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心向学的精神不值得学习。   滕振国其实并非孤例:华中师范大学 教育 学院研二学生、32岁的王丽,也是拥有3个专科文凭、3个本科文凭和1个硕士文凭,16年拿到7张高校文凭!人称学历姐(《楚天都市报》8月7日)。再比如,在黑龙江大学校园浴池当了6年搓澡工、已年过不惑的郭长富,去年也以总分319分的成绩考取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同样让人见证了现代人好学上进的传奇(《长江日报》2009年9月19日)。这些都表明,人们开始更多地在用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自励,其初衷并不一定孜孜以求于立马改变现实命运。   当然,笔者也认为我们的社会应给这些一心向学的人以更多关心和支持,但文凭多高命运多好的时代毕竟一去不复返了。知识改变命运这一命题,脱胎于弗兰西斯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与太过世俗的命运说相比,也许还是形而上一点的力量说更符合实际。现在与其信仰知识改变命运,不如说知识即命运。学历哥也罢、学历姐也罢,不论世路多么曲折,职场多么不顺,都不要轻言放弃,只要你有真才实学,在学问上真有大的突破,哪怕身处社会底层,社会仍终将以某种方式接纳你。 (责任编辑:刘然)
个人分类: 科技人才|2342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一篇SCI值多少块砖头?
songhaiyu 2010-8-18 00:06
转载 from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53022 很多人反感拿博士生与农民工比较,无非是优越感在作祟,有人说农民工能干的活,他也能干,而他能干的活农民工未必能干,这能说明什么?且不说农民工能干的活你未必能干得了,就算你能干得了,就可以表明你比农民工做的贡献大或者应该享受比他们高的待遇么?我拿博士生与农民工比较的本意是想说中国远不是个富强的国家,还有生活在更底层的老百姓,事实上中国13亿人口中80%以上都是农民,他们的生存状态才真正反映了中国国民的生存状态,如果他们的生存状态不能改善,中国永远谈不上富裕,不管你的GDP有多高,也不管先富起来的人有多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将永远是一句空话,从这个意义上说,农民工是最好的参照系,任何群体都可以和农民工比,就看比什么。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香港凤凰台一位专家说:农民才是支撑一个国家的真正的脊梁,我深表赞同! 拿博士生与农民工比较是希望博士生们能保持一颗平常心,面对困境,奋发图强,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作为普通老百姓,我们谁都不是救世主,任何个人都改变不了现状,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尽可能改变我们自己的生存状态,如果你连这点简单的道理都不懂,那你生活成什么样都不奇怪。若干年前,曾经有位朋友跟我谈起不平事,我对他说:我们都是学数学的,数学的典型特征是逻辑,抱怨改变不了现实,你不妨按照这样的思路来思考:1、你能不能容忍这样的现实?2、如果你不能容忍现实,你能不能改变这样的现实?3、如果你不能容忍又无法改变现实,你能不能选择逃避?4、如果你既无法容忍又无法改变更无力逃避,那就只剩下一条路了。我想这是条什么样的路不需要我明说,已经有很多人践行了。 有人认为博士生与农民工没有可比性,我不知他说的可比性指的是什么,如果指的是发表SCI论文,农民工的确做不到,很多农民工甚至大字不识几个。也有人认为农民工是因为不愿意读书才当上了挑山工,不能否认有这种现象,但考不上大学的都是不愿意读书的吗?这个问题离开了本文的主题,暂且不谈,我们就来比博士生与农民工创造的价值。你认为你的工作农民工做不了,可你是否想过,没有粮食你活不成,而没有SCI农民照样过日子。科技的确改变了现实,但改变现实的科技占研究者特别是博士生研究成果的百分之几?有多少科研成果是有用的?改变现实的科研成果有多少是中国的?我很欣赏YC的一段评论: 当然可以比。中国博士生为什么具有这样的优越感,真奇怪。 10年前我是纺织女工,和农民工打工仔一起在流水线上计件拿工资。现在我是博导,我根本没觉得自己对社会的贡献有什么不同。当工人时我的心很踏实,每天看着产品出来,穿到人们身上,我的贡献我看得见;现在,当我做不出科学时,当我知道我做的科学根本转变不成生产力时,我觉得我的贡献不如一个清洁工。 这里当然要区分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诚如一位专家所说:某些学科没有承担应用的义务。但总体上说,在科学发展的进程中,能在历史上留下足迹或者对现实产生影响的工作微乎其微。而农民生产的每一粒粮食、农民工挑上山的每一块砖头都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请问我们还有什么资本瞧不起农民?如果说是农民、工人养活了我们这些自命不凡的教授、专家、博士生们不算夸张吧? 不可否认,一项科研成果可能会改变一个世界,但在一个以SCI论文、各种级别奖励为评价标准的今天,一篇SCI论文值几块农民工背上山的砖头?我就经常拿自己与做农民、工人的哥哥姐姐比较,我觉得他们活得很不容易。江苏算得上鱼米之乡,但以他们的勤劳却无力负担患病的母亲的医药费,我大哥的中学老师也是我的中学老师,他认为我大哥比我聪明,可惜被文革耽误了,否则可以上一个很好的大学,可现在只能在种田之余做点小生意。与他们相比,我是幸运的,但我从未觉得我比他们或者其他的农民们高一等。的确,我曾经干过他们一直干着的脏活累活,我现在的工作他们无力胜任,但这不代表我比他们高明,他们只是没有我幸运,正因为如此,我才觉得自己应该好好努力,对得起这份工作。博士生们用不着因为我的话而不平,我的话还是比较温和的,就目前博士生的现状而论,某些博士生恐怕真的如一位网友评论的那样:连农民工都不如。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53022 * 本文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与科学网无关。
个人分类: 教育教学|2545 次阅读|0 个评论
博士生应立足于自己的未来
陈龙珠 2010-8-17 09:27
近日,在科学网上读到了不少关于博士生与农民工的博文和争论,颇有感触。 中国,一个正在崛起的经济大国,但教育理念、教育水平、教育环境等还很不尽如意。否则,在改革开放数十年的今朝,怎么还会有那么多平时谆谆教导广大民众爱国的高干们已不再追求清华北大,而将自己的儿孙之辈送到美欧名校深造和攻读博士学位呢? 可以说,中国高校的博士生队伍是广大普通民众的后代支撑起来的。这些年轻人尽管大多有立志科教的理想,但在艰苦求学过程中,难免不受家庭处境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囊中羞涩的困境更是经常令人沮丧。 即便如此,作为当年这类博士生队伍的一分子,我觉得在自己明知困境仍拿定主意去攻博士学位的前提下,还是要面对沮丧、知难而上,努力使自己的博士学位论文研究处于最佳状态,为自己今后成为一位优秀的高校教师、科技工作者或管理者打下良好的基础。因为那样的话,今后挣钱养家活口就会自然地容易而不再是大的问题了。 当前社会和高校确实有许多的不如意,但绝对如意的或许并不存在。 在绝大多数导师爱惜并愿意帮助勤奋好学、诚实友善之研究生的中国高校,在自身基本生活能够得以保障的条件下,博士生们还是应该专心学业、陶冶情操,而立足于自己美好的未来吧!
个人分类: 高等教育|6698 次阅读|5 个评论
其实,我们都是农民工!
热度 1 wangxh 2010-8-16 15:01
这是百度给出的 农民工 的定义:是指在本地乡镇企业或者进入城镇务工的农业户口人员。农民工是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是我国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民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农民工包括两部分人,一部分是在本地乡镇企业就业的离土不离乡的农村劳动力,一部分是外出进入城镇从事二、三产业的离土又离乡的农村劳动力;狭义的农民工主要是指后一部分人。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我国狭义农民工的数量为 1.2 亿人左右,广义农民工的数量大约为 2 亿人。 一部分大学教师,或称农民工大学教师(概念有点儿长啊),俺这样定义来自于农村,原来也是农业户口,考上大学后到了城里,后来又在城里的大学里工作(单指纯老百姓教职工)。许多特征与农民工是一样的,不干活得不到工资的,不信谁敢试试?我们也没有多少自由,现在连上课都有人干涉美其名曰规范化管理。也就是说某年某月某日某时给学生讲什么内容必须按照预先制定的教学日历与教案进行,否则有可能出教学事故。虽然有可能挣的工资比其他农民工多些,但我们付出的劳动也多呀。人家下班后可以娱乐,看电影、看电视、打扑克、玩麻将等,我们不行啊,没听说嘛要想学生一碗水,老师自己必须喝一缸水(快赶上饮牛了)。光教书也不行,还得搞科研,发表论文,否则的话,工资只能相当于一个运砖的农民工。成为导师的农民工更不容易,别的俺不说了,就说已经或即将兴起的为自己的研究生找工作一事儿吧,上峰有令,如果研究生就业率不能达到 xx% ,就找某校校长。校长也没有办法呀,只能要求导师谁的研究生没签订工作,那他就先不要招生了! 又有人说了,大学教师有体面呀。的确有点儿,不过必须是人们知道你是大学教师的时候,你总不能到处宣扬我是大学教师吧?再加上一些害群之马已经把教授变成叫兽带来的负面影响,使我们也不能体面到哪里去喽!讲个故事给大家听听:每年寒假回山东老家陪父母过春节,先乘船后转长途汽车。沿途怎么说也是脏兮兮的,那是绝对不能把上课穿的礼服穿在身上的,加上旅途劳顿,吃不好睡不好,人一到倔县估计挺憔悴了。前几年是坐个三轮子回家,近几年县城才有的士。另外回乡随俗,平时用的普通话也得改回家乡话。上车后告诉说完去哪,司机搭讪表示友好:在哪里打工呀?(已经发生许多次啦)到地儿后问多少钱?司机抬头看看 5 块吧!俺心里窃喜呵呵,比俺那里儿少 3 块呀!一进屋老父说人家唬你个老土,多要你 2 块,咱这里 3 块钱你想去哪儿送你去哪。 看,俺不就是一个打工仔嘛? 还有,就是其他农民工能做的很多工作,我们农民工大学教师不能!不服,先去挑100块砖头试试。别的就不一一列举了,大家自己想一想吧。 从理论上说,不管是什么户口,既然带工字,就是工人的意思。农民工大学教师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中的一部分,所以俺们就是农民工,证毕! 当我们否定传统文化思想中某些糟粕时【不说大家也知道俺指什么】,有人极其反感呀。等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时,又感到不公平、不自在。比如封建等级思想,如果自己处在低等级,就强烈表示反对,磨刀霍霍坚决要推翻的;等自己一旦处于高等级,又要千方百计维护这种思想。有人拿博士与农民工比较一下,无非是想借助于农民工的辛苦激励一下学生们,这下可捅了马蜂窝了。这还不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封建思想在作怪吗? 从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以来,为什么每一次反封建思想都以失败告终,还不是因为经历了数千年的封建统治之后,许多封建糟粕思想根深蒂固地根植于我们的基因里!落后的封建思想不根除,哪来良好的科研环境,哪来良好的教育氛围与理念,哪来和谐的社会环境?这是值得我们所谓的文化人深思的问题。对当下的中国而言,教师也许就是这样一类很特殊的人群:既不能等到管理者管理规范了再做称职教师,更不能等有了好学生再做合格教师。 附上《恰同学少年》中一段经典对白(杨昌济与纪督学关于学校培养什么人才的辩论) 纪督学: 这下倒好,吃剩饭,学生吃了不纠正,老师还要带头吃;一个老师糊涂不算,校长还要当着全校学生的面吃。这是要干什么嘛?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岂不是连高低贵贱都分不清?斯文扫地,真是斯文扫地呀。 杨昌济: 扛锄头卖苦力的,都是下等人,是贱民,只有读书人才是上等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纪先生就是这个意思,对吗? 纪: 唉,话不能这么讲,这一讲就是封建等级糟粕之论。可是世道就是这个世道,道理也就是这么个道理啊。 杨: 纪先生,如果事先不知道,我会以为今天当着我的面讲这番话的,是哪位前清的学政大人,可你不是封建王朝的学政,你是民国的公务员。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明文规定,国民一律平等,哪来的高低贵贱之分。不错,今日之中国,的确还没有做到真正的人人平等,可 我们这些从事教育的人所要做的,不正是要抹平这种不合理的等级,让学生去除旧观念,做一个民国的新人,为人人平等之大同世界而努力才对吗。 先生倒好,满口的高低贵贱,恨不得把学生都教成蝇营狗苟但求一已之宝贵前程而不思国家民族未来的自私自利之徒,我倒要请问纪先生,您这是要干什么? 纪: 大道理谁不会讲,可大道理不能当饭吃。 杨: 连大道理都不要了,您还想要什么道理?
个人分类: 社会|7495 次阅读|13 个评论
奇怪的思维
machan 2010-8-16 11:41
把博士和中国背山的农民工相比,让博士放平心态 好奇怪的思维! 世界上不是任何两个事物都能放在一起比较的,稍微具有人脑的人都应该知道。此常识不论。 那么是否看到挑山工奴隶般的辛苦,那些同样微薄收入的知识分子,就应该感天谢地,心态平和许多如果真是这样,因为什么,因为别人奴隶一般的辛苦而自己相对轻松,然后就心态好起来了? 如果博士是农民工,那博士的导师是什么?是包工头吗? 正如那熟悉的话语:相对于那吃不上饭、瘟疫流行的非洲兄弟,你们已经幸福多了;相对于饿死人、人吃人的旧社会,你们已经生活在幸福中了。还有什么话可说?还有什么可以抱怨的? 但是,道理是这样讲吗?社会是这样发展吗? 要天天和封建社会相比较,那我们还建设什么社会主义? 如果天天和挑山工比较,为何还要培养那么多大学生、研究生、博士,为何要那么多高校和教授? 当人工比机器便宜, 大家都用农民工,生产效率怎么提高?发展科技有什么用? 没有生产效率,哪来的多余粮食、产品养活高校的教授、博士 如果科技的发展不能惠及底层的百姓, 如果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像奴隶社会,那博士们只能越来越像农民工,教授们也只能越来越穷酸 让穷人富起来,让弱势的群体拥有平等的权利对于富人和特权者没有坏处如果科技和社会的发展不能惠及底层的穷人,那么所谓的教授、博士等等也肯定无法惠及。 奇怪的思维
个人分类: 生活|2666 次阅读|0 个评论
简议农民工
qlms 2010-8-16 11:28
农民工,简单地说,就是具有农民身份的工人。 因为是农民身份,所以农民工的户口基本都在农村,这就注定了他们虽然为城市的建设贡献了青春和力量,但只能做城市的过客。大多数情况下,不仅农民工自己享受不到城市工人的各种保险和养老金等福利,而且他们的子女,想享受城市的福利,比如教育等也非常困难。实际上,细究起来,共和国的高楼大厦,大多数都是农民工建设的,所以我们需要向他们致敬! 新时代的农民工根据年龄、工种、技术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年龄较小且无技术的农民工。大多数是刚初中毕业的打工者,男生以保安类,建筑类,机械类为主;女工以纺织类,电子类为主。这类农民工,因为一般没有太多技术,所以收入较低,大多数人收入在 1000 元至 2000 元之间。实际上,现在进厂的话,一般厂子还都给缴了一些保险、公积金或者养老金之类的。但是因为大部分地区现在养老金还不能够在地区之间转移,而这些打工者又喜欢经常换地方和厂子,所以实际上大部分人并没有得到这部分钱。 2 )建筑行业的农民工。感谢近几年房地产的大发展,有技术的建筑工人的收入,也得到了大幅提高。建筑工大部分都是计件/量工资,也就是按照施工量和工程质量计算工资。工资最高的抹灰工,现在每天大约 150-200 元,砌垒工大约 130-180 元,钢筋工 150 元左右,木工和塔吊操作手的工资大约 130 元。最累但没有技术含量的力工的工资仅有 60-80 元。建筑工人具有比较好的流动性,所以各地建筑工人的工资水平,差别不是很大。建筑工人基本属于包工头领导,工人基本没有任何保障,万一出了事,承包工程的建筑公司和开发楼盘的房地产商,一般不会承担直接责任,最后可能就多少给点钱打发了事。 3 )机械类的技术工人。机械类的农民工,以在私企为主,现在到手的工资,一般并不比国企工人少多少,但是大多数人没有福利或者只有很少的福利,辞职之后,就和老板两清了。 4 )其他技术类工人。比如厨师,现在如果技术好一些的,收入一般在 2000-3000 元左右且管吃住,技术特别好的大厨,一般在 5000 元之上。卡车司机,因为特别辛苦,所以收入也比较高,一般老板是按照出发的时间开钱,每天的工资在 120-200 之间,且吃饭抽烟全包。这些工人一般也没有保险金,且更换工作比较频繁。 5 )年老的农民工也是有的,比如一般单位看大门的老头。这些工作一般工资不高,大约 600-1000 元吧,不过比较悠闲且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所以比较适合年龄大的人来做。 倒退几十年,我们大多数人的祖宗,都是农民,因为某些必然的或者偶然的原因,大家来到城市的时间才有了早晚之分。希望同生在一个天底下的人们能互相尊重,不要互相歧视。饮水思源,遇事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继续发扬广大。另外希望我们的政府,能切实关注亿万农民工的福利和养老问题,让我们的国家以后不要再出现体制外体制内两种人。 夏日炎炎,祝愿各行各业的人都消暑有方!
个人分类: 生活的感悟|4522 次阅读|8 个评论
想起自己做农工的日子
陈龙珠 2010-8-16 10:25
近日到没开通网络和电视的郊外住了几天,休闲、思考,期间偶尔能用飘过来的无线信号上网浏览一下国内外新闻和科学网博文话题。 午间或下午,有时为了透透气或买点物品,会穿着长衣长裤,走到阳光里。于是,便感受了今年以来的酷暑,却也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自己初三、高一暑假到县农场打工挣钱的日子。 那是1976和1977年的暑假,文革后期,还没恢复高考。因家境贫困且看似读书无用,父母早就有让我初中毕业回家务农的想法,而我却一心想着继续读完高中( 初中校长还自发地专门到我家做过劝说工作 )。因此,便向父母承诺周日回村务农和假期外出打工。那时自己也没什么技术,但已有了一点力气。于是,在父母同意我读高中的情况下,那两个暑假便跟随熟人去本县的农场收割早稻和拔晚稻秧苗,计件挣钱。 盛夏在田里弯着腰干活,上有骄阳似火的暴晒,下有高温的稻田水的熏泡,一天下来,累得倒地便可入睡。更要命的是,为了节省,还不能饱餐,晚上又只能在农场的大稻场上铺张席子、伴着蚊子睡觉。 如此这般地一个多月下来,脸被晒黑了,手上满是老茧和不少的刀痕,脚踩在乱石上也轻松自如。回家时,能看到父母眼里的心痛,但我却很是高兴,因为除挣得了那时不菲的近百元收入可以补贴家用和自己读高中的学杂费外,更重要的是锻炼了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明白了父母操持一个家庭的艰辛和自己为实现理想所应承担的责任。 而正是那2个暑假外出打工的辛劳,坚定了我在不久恢复高考后发奋学习以走向文化、经济发达省市深造的决心和意志,并对我至今乐观的人生态度仍有着深刻的影响。 农民工,这个当代社会褒贬不一的新名词,对我来说,既亲切,也感触。
个人分类: 高等教育|4840 次阅读|3 个评论
自己保持平常心吧
陈小斌 2010-8-15 23:30
实在没想到博士生和农民工比收入的话题会这么火。 其实这是哪跟哪啊,根本就没有可比性。 也没想到大部分人对农民工也存在不少的误解。许多人平常对他们是同情的,但却是居高临下的。但凡一有人拿着自己跟他们比就不自在了。 实际上我所知道的好些农民工,收入并不低。3000以上的、偶尔5000以上的也有,关键看怎么工作,做什么样的工作。 不要把农民工全部看成是一没有知识二没有技术的文盲或者半文盲。他们中很多人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 回过头来想想,博士生跟民工比收入有什么意义呢? 1500元一个月的博士生,愿意跟5000元一个月的农民工交换工作吗? 一个纯粹是国家计划的管理模式,一个纯粹是市场体系的定位,怎么比? 大多数情况下,博士生还是受教育阶段,是训练和培养自己的能力阶段,不是挣钱养家糊口的时候。国家给予提供住宿,解决温饱,就应该比较合理了。农民工则不一样,他们打工的目的就是挣钱,挣钱是为了养家糊口,娶媳妇建房子,供子女上大学。 而且博士生要着眼于未来。 重要的是,因为兴趣而作研究,而不是为了生存。 有人会反驳:如果连生存都保证不了,还奢谈什么兴趣! 是的,生存是第一位的。但是正常情况下,如果到了博士生这个层次,应该基本上不用担心自己的生存问题了。 实际上我并不反对给博士生加薪,也鼓励博士生向自己的导师索要自己该得的部分。 我反对的,是那些认为自己的收入耻于与农民工相比较的人,一提到这个就跺脚乱跳的人。 这里面的核心的问题是平等。不要认为自己的工作多崇高,收入也应该高。 我回老家,经常碰到有人问:你现在多少钱一个月? 我说:五千多吧。 人家说:哎呀呀,我不相信哪你读了那么大的书才拿五千多啊,谁谁谁高中毕业,出去打工,在某某地方开了个手机店子,一个月收入都有七八千了。 我开始心里确实很有些不平。后来想想:人家开手机店子卖手机,这事情我做得来吗?我愿意做吗?人家也是有自己的本事啊。我现在做的这些工作,正是我感兴趣的,而且好歹也是国家养着,不会饿死没粮的,我好好地做自己的事就行了。 慢慢地心里也就坦然了。 这个社会确实有很多眼光以金钱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这又有什么办法?难道我们自己也跟着这样? 我们如果按照读书多少来权衡收入的多少,那全国90%以上的博士可能都要被气死了。 自己保持平常心吧。
个人分类: 一孔之见|4420 次阅读|4 个评论
把博士生与农民工相提并论是社会方向的丧失
王铮 2010-8-15 16:23
2010/08/15 在野外一周,不能上网。今天看到科学网讨论博士生待遇与农民工待遇问题,对某些观点我有些冲动。没有细看博友文章,也没有时间展开,择要说一点我的观点。 把博士生与农民工相提并论是社会发展方向的丧失。 首先,农民工本身不是正常的身份认定,农民工本身是工人,由于我国政治改革的迟钝没有赋予他们工人的权利,我们的改革必须为消除这种或多或少的二等公民而奋斗的,实际上政府从把农民工叫为盲流到为农民工讨工资就是这种努力。对农民工的不公平待遇是我国改革的缺失。现在不去千方百计提高农民工的地位,反而号召博士生向农民工学习。这是历史的倒退,是对人权的侮辱。有人说美国农民工比博士地位高是信口雌黄,美国没有中国这种公民身份确定但是没有城市居住权和工会参与权的农民工,哪来比博士研究生地位高低的问题。 其次,中国社会还在落后,人力资本是优势,没有丰富的金融资本控制世界经济从而食利,因此国家发展还需要精英发挥作用,特别是创新作用。博士研究生是我们的准精英,他们需要体面的生活才能发挥创新作用,才能有爱国热情。把这种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力资本作为社会普通劳动力给予报酬,是违背经济规律的。 一个博士生导师,从根本上就不应该要求博士生与农民工相提并论,国家更不能以平等的名义一视同暴地对待自己社会的创新力量。 一个博士生导师,没有能力支付博士生生活费,应该停止招收博士生;不应该让他们向农民工看齐。 国家的科研教学投入,应该明确提高支付博士研究生生活费的比例,不能够见物不见人。。
个人分类: 中国发展问题|8455 次阅读|21 个评论
博士和农民工
热度 1 longfo 2010-8-14 08:58
博士和农民工 《 博士们,与他们比,你不觉得亏吗?》 ,《 博士生们,与他们相比, 你还觉得亏吗?》 ,科学网有两篇文章说了 关于 博士待遇的问题以及博士的历史使命问题。我之前也有一篇博客 关于 博士待遇的《 我谈博士的家业 》,主要之前有老师谈到了《 不务正业的博士才会在乎那点钱 》。 说白了,就是有些人觉得博士这点钱,给不给无所谓,还有一些人(包括我)觉得,博士应该作为一个职业,钱要多一些,至少要养得起老婆,顾得了家。 博士无法和农民工比较 博友已经谈了和农民工比,博士本身就亏大了,因为两者本身存在很大的差距,历史使命不同,职业道德不同。农民工是没有读上博士的农民,而很多博士是读上博士的农民,那么读书好的不应该得到更好的待遇,那么还读书干嘛,还普及教育干嘛,直接都去背砖就好了。 这就是在间接支持读书无用论嘛,实在不应该从一个高级知识分子的口中说出来。 从努力的角度来看,博士就比农民工早早付出了努力,努力学习,努力考试,努力科研,而农民工只是努力干活。多了几个努力,待遇却一起来比较,合适嘛,显然不合适啊。 另外就是社会认同感和使命认同感。博士在社会上已经成为一个笑话,成为冷笑话的笑料。同时在如此社会环境里面,博士的历史使命感更显得龌龊卑鄙了。哪个博士不是为了生存而读博士,背负着社会责任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了,为什么,那是因为,博士本身就是高级的农民工,就连我们的教育界都开始把自己的孩子推向农民工的高度,那么还要求社会给予博士多大的评价吗。 自己都贬低自己,何谈别人提高你,在如此环境里面,如 何让 博士有更高的社会使命感和认同感,在如此环境里,如何让他们有献身科研的崇高理想? 呜呼哀哉,这个道理,应该很明显的。人家都说,知识分子酸酸的,可就是这个酸,就是知识分子高于社会发展的理想。现在可好,这个酸,也给消除了,那么,博士们也撕下了最后一块遮羞布了,赤裸裸的追求生活水平更无可厚非了。那么,现在又把提高生活水平的路子给堵塞了,这个问题,给予博士们什么影响,不可得知。 道德认知和管理制度 我看到很多 文章提了 博士的待遇问题,多多少少都和道德挂钩的,农民工都那么差,你们博士已经很好了;你如果好好做科研,博士奖学金这点待遇不算什么。那么,待遇和道德的主题是否一样呢,不一样的。待遇属于国家对于科技的管理范畴,主体属于国家;道德认知是博士们对于历史使命感和社会使命感的高度浓缩,主体是博士本人。 从道德上批判,主体不该是博士生导师,不应该是国家,主体 应该是 博士自身群体。 我们看到那些道德高尚的知名人士,包括三钱、居里夫妇、牛顿和爱因斯坦等,都是自己对于自身素质和道德不断地加强,尤其是新中国的三钱,开创了新中国的科研事业,居里夫妇,无偿把发现贡献给世界。这些道德认知是不是国家强迫的呢,应该不是吧,而是源自于对于国家和世界的深厚感情和对于科研的不懈追求。 过度的追求博士们道德的提升,是不是会有好结果呢?这个在以前的中国或许是管用的,但是在这个市场经济为主的社会主义国家里,你要求这么一群人,无所畏惧的冲向贫穷,这本身就是一种嘲笑市场经济的可笑行为。伟大的博士们享受贫困,而那些拿着科研成果的商人们却可以摇来摆去的炫耀自身的财富,这就是社会主义科研的现状吗,我们不要和没过去比较,单单利用社会主义的性质来衡量,这本身就是一个笑话。同样,道德是不是提高了,还是个未知数。 管理制度的完善是国家和博导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现代世界处于什么状态呢,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就是三国时期。现在是世界争抢人才的时期。战国时期,为什么秦国可以一统中华大地,和他的人才储备有很大的关系,三国时期曹操为什么可以打败其他两国,因为他的人才储备。那么为什么人才都跑去这两个国家呢。这个和人才的管理制度有很大关系。如果国家和博导把人才的道德放到最高的地位,而忽视了人才管理制度的话,那么我国的科研势必会发生问题。 国家的人才管理制度不能单纯的吸引海龟,而忽视国内的科研人才。 首先,我国吸引回国的海龟有几个真正的为了国家科研和技术付出自身智慧的,这个需要社会学的专家做些研究,而不是看多发了几篇 SCI ,如果英语好些的话,一般人做的科研都可以发些英文文章的。海龟的作用应该是更多的实现科学和技术的转换吧,但是这些转换是不是都发生在国内呢,调研一下就知道了。第二、既然海外的人也是中国人,国内的人也是中国人,怎么人家都贵了,咱们就贱了,归结来还是国内的管理制度不完善啊,你这管理制度不完善,还反过来批评我们的博士道德水平不高,这个就说不过去了。第三、海龟的道德 和国内的 博士道德哪个好?咱们就不拿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来盖高帽子了,单纯就说说他们的工作意义吧,科研是需要一批爱国主义者的,这个已经得到了印证,自己国家的人都不认同你的国家科研理念,引进的假老外更难说了。 应该来说,我国属于人才输出国,那么说来说去还是我们的人才管理制度有些问题的,不仅仅是我们的科研技术和设备。 博士的父母也在做农民工 文中谈到了年轻农民工的问题,其实,试问一下,有多少博士的父母没有做农民工呢。应该说,很多农民出身的博士,他们的父母们还在做农民工。我认识一个博士,他的父母也要到砖窑里面烧窑,挣钱给儿子,为什么呢,主要是儿子读博士了,还要伸手给家里要钱。如果说,拿博士的父母跟着那些年轻的农民工比较,不知道我们国家和博导们有什么思考? 看看那些稚嫩农民工的脸庞和那些 养活了 博士们的老人们的眼神,不知道我们的国家领导们如何面对这些可敬可亲们的乡亲们。 我是个硕士,因为自己做点零活,多少有些积蓄,每个月会给家里寄些钱,不要年迈的父母太劳累,但是打电话给家里,母亲还是说漏了嘴,谈到年迈的父亲还在 40 度的高温下去县城打工挣钱,主要是一直考虑儿子的住房问题。我想,父母那一天几十块钱,做工几年也买不到一个厕所的啊。 应该说,我的生活相对于那些致力于科研的博士们要稍微好些,那么那些 30 几岁的老博士们,家里的父母在干什么,享受晚年嘛,还是和年轻人一起去背砖呢?看看我们这些博士们,看看那些满脸皱纹的老父老母,我们心里是不是酸酸的,眼里是不是有了些许泪水。 谈论 博士待遇问题是为了国家的科研事业,只有合理的管理制度才是国家科研稳步前进的动力,而不是那些道德批评和拔高的道德水平。 (本文不针对个人,只是针对政策和人们的观点,如有拍砖,请说明理由,如果正确我会考虑加入文章,谢谢。)
个人分类: 呼吸生理和社会|5651 次阅读|11 个评论
博士生与农民工可以进行比较
热度 2 wangdh 2010-8-14 01:52
博士生与农民工可以进行比较 (王德华) 曹老师的一篇关于博士生和挑山工的文章引起热议。 无疑,在当今中国关于博士生待遇和农民工问题,是敏感话题。谈这个话题,没有心理准备是不行的,挨砖是必然的。 相信有些博友是误解了曹老师的本意,所发议论也是在误解的基础上所言。不多说。 那么博士生与农民工可以进行比较吗?可以比较。 怎么比较?要看比什么。 进行比较,必须有一个共同的单位 (currency) 。 生态学上为了对各种生物类群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功能)进行比较,引进了能量 (Energy) 这个概念。把能量作为统一的货币,植物(初级生产者)、动物(消费者)、微生物(分解者)等等不同系统之间,就可以进行一些比较。如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蝗虫、老鼠和牛羊等种群对植被初级生产的消耗各占的份额是多少?植被生产在不同消费者种群之间的分配是否合理(符合人类经济发展需求和自然系统的持续维持)?通过计算系统之间的能量流动是可以定量化的。 所以,只要确定了统一单位,任何两者之间都可以比较。 人格和尊严 :博士生和农民工在人格上是一样的,在尊严上是等同的。都需要人格上的尊重,尊严上的尊重。 地位 :社会分工不同,导致社会地位不同。社会需要博士生,也需要农民工。虽然地位不同,但没有高低贵贱之别。劳动都需要尊重,都需要社会的认可。 报酬 :虽然可以用数字表示,很容易比较。博士生是技能培训,农民工是劳力支出。前者是生活补助或津贴,后者是劳动报酬。至于付出的劳动是否与报酬相匹配,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政策和管理者本身等因素。报酬的计算有短期(在学期间)和长期(工作之后)之别。博士学位者, 60 岁后可以享受退休待遇;农民工一生靠体力生活,一旦丧失劳动力,就没有了生活保障 (子女孝顺,赡养父母,当另说)。 贡献 :不好比较。农民工花费劳动力有一年的收成,粮食可以养活很多人的命,也可能颗粒无收 (如最近甘南的泥石流灾害)。也许博士生花费巨资后的一项成果可以创造巨大的价值,可以拯救一些生灵,也许花费不少银子后的所谓国际学术期刊论文(或者国内核心期刊论文)几年后都没有人引用过。在饥饿的时候,农民工的贡献明摆着的。再多说一句,也许农民工忍受巨大的身心痛苦和磨练后,给国家培养出了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教授、官员,这个贡献怎么算?你的贡献很大,你是父母的血汗钱培养的,怎么说这个理? 您还想比较什么?还有哪些可以比较的?哪些是不可以比较的呢? 其实,我看到曹老师的文章,第一眼看到那照片后,心里就充满了无限的悲哀、凄凉和心痛。如果那是我的父母,我一定会哭得稀里哗啦,这里面的成分谁能分析得透?可是,这就是挑山工的生活。他们为了什么?生活。他们需要什么?公正的待遇,社会的尊重,更需要尊严。 我在大学期间到泰山,见过泰山上的挑山工。泰山挑夫的影子不会忘记,如果你爬过泰山十八盘,就就会明白那是一种什么样的震撼。去过长江小三峡,那赤脚裸身的纤夫的影子,也让你难以忘怀 社会上有多少这样的工作?有多少人在从事这些工作?怎么才算过有尊严的生活? 如果博士生真有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感的话,不应该是谩骂和抱怨。即使导师苛刻,甚至过分,作为处在学习技能和能力培训期间的博士生们,该如何做是很清楚的。跟导师斗,你能得到什么? 每天看着社会都不满意,除了谩骂就是抱怨,几年后你又得到了什么?静下来想想当初自己怎么报考的研究生?怎么进的这个实验室?为什么选择了这个导师?想想家里逐渐年迈的父母,想想家里期盼的妻子和孩子,想想自己的未来,想想自己的追求和事业 是不是有很多的事情需要你做,很多的责任在你的肩上。 当然,发泄是保持心理平衡的重要途径,也是自己的权利。郁闷了,憋急了,找朋友倾诉一下,到 KTV 狂吼一下,摔个杯子,撕几篇读过的文献,都是可以理解的。安静下来,还得认真对待自己的学问,为了自己,为了家庭,为了亲人,为了导师,为了科研事业,也为了国家。您说是吧? 天热,烦躁。冲把脸,昏言几句。 (王德华 2010.8.13 ) **************************** 转载曹老师的图片(谢)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52458 ) 转几幅网络照片(致谢):
个人分类: 个人随感|12632 次阅读|11 个评论
三则好消息
zw373737 2010-8-8 07:30
1、农民工市民化 中新社海口8月7日电(关向东 张茜翼)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今日在此间提出,十二五期间中国应让农民工成为历史,并建议将此作为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和政府转型的约束性指标。   城乡一体化:趋势与挑战中国十二五时期的农村改革国际论坛,8月7日在海口召开,逾400位来自国内外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媒体记者出席。   迟福林提出:十二五期间让农民工成为历史,实现农民工市民化,既是中国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重头戏,也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突破口。   他指出,农民工融入城市是一个客观现实。首先,农民工已经成为城市产业工人的主体。2009年农民工总量达2.3亿人。第二,农民工是城市新增人口的主要来源。2.3亿农民工,在城市务工的约有1.5亿人。这些年城市新增人口主要靠农民工数量的增加。如果十二五实现农民工市民化,城市人口将突破7亿,城市化率有望达到52%~55%。   同时,农民工群体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十二五时期,80后、90后等新生代农民工将成为产业工人的主体。从近几年的情况看,新生代农民工大量进入城市劳动力市场,他们不再是为了生存而进城,而是为了谋求发展而进城。其利益诉求也开始多元化和现实化。   他介绍说,中改院近期组织的十二五农村改革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近80%的专家认为,十二五全面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条件已经具备或初步具备,农民工三个字应当成为历史。   他认为,从需求来看,农民工市民化有利于扩大社会总需求,有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农民工市民化可以将2.3亿大群体的潜在消费变成现实需求。从条件来看,今年国家财政收入将突破8万亿,客观上已具备一定的财政能力来推动并最终解决农民工市民化的问题。从政策展望看,十一五时期,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了明显进展。从实践来看,发达地区有望率先取得突破。长三角、珠三角是农民工最集中的地区,这些地区已经开始着手解决农民工问题,估计在2~3年内会有一定的突破。   迟福林建议在户籍制度方面,十二五时期分两步走:第一步,十二五的前三年实现中小城镇户籍制度全面放开;第二步,十二五的后两年实现大城市户籍制度基本放开。十二五末期,把农民工暂住证改为居住证,实现农民工在全国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统一管理。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十二五要把农民工全面纳入居住地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农民工基本公共服务的市民化。在土地制度方面,重在剥离农村土地长期承载的基本社会保障功能,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土地收益权,并且在有条件的地区建立以农民工宅基地置换城市商品房的试点。(完) 2、杭州卖房子 新浪房产讯(编辑 王舒) 截止到5日21:00,据杭州透明售房网数据显示,今日杭州主城区共预定17套,成交了30套。其中,三墩板块 金地自在城 ( 论坛 相册 户型 样板间 点评 地图搜索 ) 成交8套,是今天主城区成交最多的楼盘。其余楼盘均无特殊表现。 8月5日主城区交易行情 楼盘名称 城区 预定套数 交易套数 交易均价 金地自在城 西湖区 1 8 18915 滨江万家星城 ( 论坛 ) 下城区 2 3 20361 远洋杭州大运河商务区 ( 论坛 ) 拱墅区 0 3 33344 昆仑橡树园 拱墅区 0 2 54701 罗兰春天 ( 论坛 ) 江干区 0 2 15979 瑞晶国际商务中心 ( 论坛 ) 江干区 0 2 35485 东方金座 ( 相册 ) 上城区 0 2 11293 海辰水岸晶座 ( 论坛 ) 下城区 0 2 12553 坤和西溪里 ( 论坛 ) 西湖区 3 1 20315 广宇上东城 ( 论坛 ) 江干区 1 1 13428 宜家时代 ( 论坛 ) 拱墅区 0 1 17635 金基晓庐 ( 论坛 ) 江干区 0 1 22620 联合麦田 ( 论坛 ) 江干区 0 1 17460 华元天鹅堡 ( 论坛 ) 西湖区 0 1 21540 凯德视界 ( 论坛 ) 拱墅区 5 0 0 郡原相江公寓 ( 论坛 ) 江干区 3 0 0 华润翠庭 ( 论坛 ) 下城区 2 0 0 根据余杭房产信息网数据显示,今日余杭区共预定4套,成交20套,成交均价为9042元/平方米。其中, 华元蒙卡岸 ( 论坛 相册 户型 样板间 点评 地图搜索 ) 成交7套,交易均价为10180元/平方米,是今天余杭区成交冠军。 8月5日余杭区交易行情 楼盘名称 地区 预定套数 交易套数 交易均价 华元蒙卡岸 闲林镇 0 7 10180 新西湖小镇 ( 论坛 ) 中泰乡 0 3 6513 景丽华庭 ( 论坛 ) 塘栖镇 0 2 6598 桂花星城 ( 论坛 ) 南苑街道 0 2 12509 黄鹤山居 ( 论坛 ) 星桥街道 1 1 7523 阳光一百嘉园 塘栖镇 0 1 8417 同城印象 ( 论坛 ) 余杭镇 0 1 10146 美地兰庭 ( 论坛 ) 仁和镇 0 1 5785 杭州 宏丰家居城 ( 论坛 ) 闲林镇 0 1 10410 广厦天都城 ( 论坛 ) 星桥街道 0 1 5751 翡翠城 ( 论坛 ) 闲林镇 1 0 0 金成竹海水韵 ( 论坛 ) 闲林镇 1 0 0 赞成美树 ( 论坛 ) 良渚镇 1 0 0 萧山区区总预定0套;全区总成交12套、总成交金额11801806元、总成交均价7879.90元/平方米。其中住宅12套、住宅成交金额11801806元、住宅均价7879.90元/平方米。其中, 科尔南城景园 ( 论坛 相册 户型 样板间 点评 地图搜索 ) 成交7套,交易均价为7990元/平方米。 8月5日萧山区交易行情 楼盘名称 城区 预定套数 交易套数 交易均价 科尔南城景园 萧山区 0 7 7990 金凌蓝色港湾 萧山区 0 2 6020 名港城 萧山区 0 2 6787 3、银行装孙子 2010年08月06日 22:50 华夏时报 银行20万亿沾房信贷资金受威胁 本报记者 贺江兵 北京报道 8月5日,《华夏时报》记者从银监会人士处获悉,银监会已于7月底要求商业银行进行压力测试,本报曾于4月20日率先报道了银行能承受房价下跌两到三成;这次银监会设置的前提是假如房价下跌五到六成,银行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状况、不良贷款会增加多少、损失情况等。 此前,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按季度进行压力测试,上述为银行业三季度压力测试内容。 为何银监会会做如此假设?熟悉压力测试的人士表示,所谓的压力测试就是在极端的情况下银行的表现状况,看是否能经受得起这种突变。银监会设置这样的状况表明:管理层对房价下跌在做准备,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房价真的能跌一半多;房价下跌两到三成已经在开发商和银行圈中达成共识。然而一旦房价掉头向下,跌破了三成,由于心理、惯性等原因,短期内跌一半不是完全没有可能的。 到今年3月末,房地产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的比重高达20%,高达9万亿元;加上以房地产为抵押的其他贷款,与房地产相关的贷款已经接近信贷总量的一半,有20万亿元左右。 本报测算, 工商银行 、 农业银行 、 建设银行 和 中国银行 开发贷款与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以下合称涉房贷款)4.7万亿,占四大行总贷款的24.05%。涉房贷款占比最小的是农行,绝对额也最小。建行内部对房贷提示风险始于2009年中,其个人金融部总经理要求该行谨慎发放房贷,并对风险较高的开发商停止放贷。中行涉房贷款最多,且在房价上涨最快时发放的涉房贷款最多、最快。 假如房价暴跌 20万亿沾房贷款受威胁 一位商业银行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假如房价最多跌六成,几乎所有的商业银行都会受到致命的打击,形成大量的不良贷款是必然的,尤其是在房价上涨中放贷最猛的最先受到威胁;反而是农村信用社受到的冲击最小,因为农民的住房不能用于抵押,而农信社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民。 银监会主席 刘明康 在4月的经济金融形势通报会上披露,到今年3月末,房地产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的比重高达20%,央行数据显示,3月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45.4万亿元,按照刘明康的说法,有高达9万亿的房地产贷款,其中,四大行依然是最多的。 刘明康还表示,加上以房地产为抵押的其他贷款,与房地产相关的贷款已经接近信贷总量的一半,据信,有20万亿元左右。 一旦房价下跌态势形成,首当其冲的自然是银行,难怪房地产开发商放话,要死银行先死。 而较早前商业银行对房贷的压力测试显示,银行一般都能承受房价下跌30%。 作为银行业的监管机构中国银监会则没这么乐观。 接近银监会的人士表示,银监会之所以让商业银行测试房价下跌50%60%,主要是因为,一旦房价形成下跌态势,即便达到下跌20%30%的调控目标,但是,由于投资者和购房者有着买涨不买跌的普遍心理,房价继续下跌六成不是没有可能。这跟股市的上证综指从6124点,直落跌到1664点一样,只用了一年的时间。 一些商业银行对自身压力测试过于盲目乐观,对房价下跌给银行造成的系统性认识不足,应对不充分,也是银监会发出这样命令的原因之一。 即便银行与房地产相关的信贷资金损失10%,也是2万亿,何况,假如房价真的下跌60%,银行的损失远远会高于这个数据。银监会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上述人士表示。 四大行直接涉房贷款4.7万亿 工行农行抗跌建行避险 《华夏时报》记者根据工行、建行、中行的年报和农行的招股说明书提供的数据发现,农行的涉房贷款占比最少,且数额是四大行中唯一未过万亿的;工行次之;最早做房贷的建行风险控制最好,预警最早,退出最及时;中行由于在海外市场不理想,自2007年后大肆向国内开拓市场,是近两年放款最多的银行,其中,房地产及相关贷款发放也是最多的,而房价飞涨的3年,亦是中行发放最猛的时期。 2009年底,建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8525.31亿元,不良率为0.42%,较上年下降0.40个百分点;房地产业3586.51亿元;客户贷款和垫款总额为48197.73亿元。 建行涉房贷款12111.5亿元;占总贷款的25.12%。 不过,建行表示,根据房地产市场最新变化,该行主动控制房地产业贷款增速,今年一季度,房地产贷款新增为近5年来最低;同时,持续优化客户结构,新增贷款主要支持房价走势平稳区域中资金实力强、开发资质高的重点优质客户。建行表示,该行深入研究行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和趋势,采取进、保、控、压、退策略,针对不同区域、客户、产品实行差别信贷政策,大力加强信贷结构调整和风险控制,重点调控的两高一剩行业、房地产业、制造业余额占比分别比年初下降了2.89、1.24和0.81 个百分点。 近3年, 中国银行 业务经营方向重心转移到中国内地,贷款速度远高于其他银行。2009年末,中国银行集团总贷款和垫款总额49103.58亿元,房地产业3666.30亿元;住房抵押贷款9079.12亿元,涉房贷款合计12745.42亿元,占总贷款的25.96%,这一比例首次超过建行,成为四大行中涉房贷款最高的。 值得关注的是,中行在房地产飞涨的时候放贷较多,2009年全年,中行房地产业新增951.46亿元;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新增2729.12亿元,增幅更是高达43%。 中行过度放贷引起央行的不满,央行曾单独对中行提高0.5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早在2007年,农行由于放贷过快,有悖于央行的宏观调控,被单独提高存款准备金0.5个百分点。 截至2009年12月31日,农行的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为4324.83亿元;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4979.46亿元,占农行个人贷款总额的63.1%。农行总贷款总额41381.87亿元。农行涉房贷款9304.29,占总贷款的22.48%,这一比例在四大行中最低。 截至2009年末,工行各项贷款57286.26亿元,个人住房贷款8742.44亿元,房地产业4218.04亿元,涉房贷款12960.48亿元,涉房贷款占总贷款的22.62%。 截至去年底,四大行贷款总余额195969.44亿元,四大行涉房贷47121.69亿元,占贷款总余额的24.05%。 股份制商业银行中 中信银行 和 民生银行 涉房贷款占比较小,中信银行是可以看见报表银行中最低的,涉房贷款占比为14.21%。 ......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676 次阅读|0 个评论
农民工的避暑问题谁来解决
热度 1 tianfei906 2010-8-3 20:40
酷暑难熬,当各位公务员、办公室白领、研究人员在办公室吹着空调上班的时候;在端着一杯清茶悠哉乐哉的看着报纸、上网、聊天、写博客、打游戏的时候;在拿着相对较高的工资却抱怨政府这里对您不公,那里对您也不好的时候;在讨论国家应该如何如何提高自己待遇的时候;您曾可想到,还有那么一群人,他们的工资比您还低得多,他(她)们的工作比您还辛苦,他(她)们的付出为您提供了现在美好的城市环境和舒适的办公环境的人们,他(她)们就是天底下最辛苦的农民工。他(她)们有的为了生活,有的为了自己的良心和职责,有的却成了一些无良人员赚钱的工具,还有的......,不管他(她)们为了什么样的目的而工作,在这酷暑难熬的夏季,他(她)们依然坚守自己的岗位在烈日下满头大汗的工作。这时,在科学网激烈争吵的所谓公众知识分子的人,以及那些所谓的公众知识分子们,您可曾想到占中国绝大数人口的农民工们的切身利益,您是否是农民工们的公众知识分子呢?还是具有所谓批判精神的反D反ZF或为私利的公共知识分子呢? 这几天,偶尔看看电视新闻,看见那些环卫工们在烈日下挥汗如流为城市的美好环境贡献自己辛苦的劳力时,那些打扮漂亮、时髦、貌如鲜花美女们却将自己涂脂抹粉的纸巾或喝完的冰激凌盒或水瓶随手扔在大街,害得当环卫工的大爷大妈又要马上过去打扫的场景,实在让人痛心。一个环卫工大爷朴实、憨厚地说:只要我负责这片区域干净了,人们满意了,我苦点、累点也没有关系。还有那些建筑工人、修路工人在烈日辛勤劳作的时候,他(她)们的避暑问题谁来解决? 最近报纸、媒体上经常报道学校后门有一条东风渠禁止下去游泳,河两岸也有很多禁止下游告示。可是怎么都屡禁不止?据有关媒体统计,每年这条吃人的东风渠都吃10人以上。特别是酷热的这几天吃人事情频发。昨晚,我路过后门看见东风渠两岸贴很多寻人启事,寻找的是不同的人,当时由于天色较暗,我也没有仔细看寻人启事中失踪的原因。今日,QQ新闻跳出一条消息,我点进去看,讲的就是东风渠的吃人时件,说7月29日新婚不久的一对夫妇在东风渠乘凉,女的下河洗脚一去不返,7月31日晚,一个年轻小伙在东风渠旁留下衣服,不见人影,同样是该晚一小伙下河游泳不知去向,说8月1日在下游打捞一具无名尸体,以上失踪人员去辨认,都不是他们要找的亲人。真是令人毛骨悚然。可能有人要问在政府、媒体呼吁禁止下河游泳时,他们自己要去游,那是自找死:活该。的确在这条新闻下,也有见这样的评论说他们不听劝告,自己要去的活该。但是,你真正想过没有?他们为什么要去?难道他们不怕死,他们是刁民?其实,政府或媒体都没有从源头上根治这种悲剧的发生。我也曾见过某媒体的主持人,在报道类似这样的新闻后,电视上列举了成都各地游泳池及价格,然后好像很不理解说一句:这么多游泳池,他们为什么还要去下河游泳呢? 个人觉得只靠政府禁令,媒体的宣传是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类似这种悲剧再次发生。如果政府禁令、媒体宣传起到作用的话,为什么年年禁止,天天有那么多人被东风渠吃掉?我想要从根本上解决这类事件的发生,是要提高农民工们收入的时候了(因为大多数淹死的都是农民工,当然也有学生,不过每年最热的这段时间,学校放假,学生基本都回家了)。农民工每天辛苦的劳作,收入很少,还要养家,更重要的是酷热的夏天,他们还要顶着烈日辛苦工作,下班回家没有空调,也舍不得游一次泳花费自己一天大部分的收入,可能有的游泳池游一次比他们一天的收入还多。不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收入,提高他们生活环境,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东风渠吃人事件是得不到根本解决的。 科学网上的一些有识之士,或所谓的公共知识分子,如果您真要把自己当为公共知识分子,那就去关心一下民生问题,讨论一下如何解决农民工的避暑问题吧。不要整天叫着提高自己待遇问题。也许您要说通过您自己、或是父辈或是祖辈的辛苦努力,您现在也成功的跳出农门,何必要去吃苦呢?如果,再往上推几代人,您的根还是在农村,还是关心一下他们吧。可能有人要问,我只叫人家做,自己怎么不做呢?其实,我自己都还是一个农民,我的呼声不起作用,当然我自己也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在农村生活了十几年,养成了乱扔东西的习惯,现在基本克制这样的坏习惯,这个虽然微不足道,但是我还是不像现在一些穿着光鲜的大小姐、少爷那样不爱惜农民工的劳动成果。也许没有农民工,您就不会有现在这么漂亮的城市环境,居住环境。关心他们,也是关心您自己。可能有的人,真是没有吃过苦,受过累,不知道农民工的辛酸和艰苦,特别是从小就在城市长大的人,是不是有时间去农村体会一下,或者去当一天环卫工、建筑工人体会一下他们的工作。要不国家再来一次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我个人是深有体会农民工们的艰辛的,也正是在那种艰辛的日子下磨练出来的。记得我是寨上300多人中第一个上高三时,正是靠体验劳动的艰苦抵诱了外出打工挣钱的诱惑,当我每次想辍学出去打工或不想学习的时候,我会去干苦活,如在烈日下锄禾、背很重的东西,当汗水如流从脸上掉下来的时候,当重物压在双脚战战兢兢抖着时候,我就在心灵深处深深地感受到:读书时那点苦算得了什么?当然这些苦活、重活也不是父母要求我必须做的,往往都是我自己不想读书时,自己给自己去体验的,然后强迫自己努力学习。不过,这样做的目的赢得街坊邻里对我的夸奖是乖孩子,也有更多的人不解,那么辛苦干嘛?现在十多岁出去打工,能够挣钱,还很轻松(比家干农活轻松),某某比我读书厉害,还是考不上大学,读书有什么用。其实,我觉得我的努力没有白费,至少现在还能够坐在图书馆,工作室等地方看书,也从根本上改变寨上打击想读书的人。不过现在大环境变化了,农村辛辛苦苦送出来的一个大学生,很多找不到工作,害得很多辍学。不过,我相信:在目前,很多农村的孩子读书虽然不一定能够改变命运,但不读书连改变命运的机会都没有。 不管您是自己努力从农村走出来,还是沾父辈、祖辈的福,您在自己的工作之余,如果要想成为公共知识分子,或是具有良心,还是多关心一下农民工们吧。如果您能够为他们的生活、工作环境提供一点改善,那更好。
个人分类: 观点评述|9505 次阅读|4 个评论
俞可平论“新移民运动”
yue 2010-7-25 18:19
新移民运动挑战身份不平等带来制度变迁 2010年05月31日09:42 来源:《北京日报》 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6/11736686.html (博主思考: 中国政治上的封建性其实根源是社会的封建性,毛泽东希望通过革命来解决,叫做灵魂深处爆发革命,叫做狠斗私字一闪念,但是越革命问题越厉害。 马克思说,在社会极端贫困的情况下,一切沉渣泛起。 邓小平比较聪明,他明确提出过,政治上的反对封建主义,明确提出解放以后,我们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是没有完成的。 邓小平很聪明,聪明在从人的社会化来解决社会的封建性。当然他在政治问题上没有说我们的组织有封建性,只是说有封建主义。用词比较谨慎,不像我们比较直率。同样他在克服中国社会的传统性方面,也没有用封建性一次,而是使用 经济的市场化,生产的社会化 。大家思考一下,经济变了,社会能够不变,而邓小平就是这个意义是的非常严格忠诚的历史唯物主义者。 同样,腐败的根源是社会的封建性。我在这里思考,主要不是为了批评,而主要是为了探索一个认识和解决腐败的一个路径。 俞可平的文章探索移民问题,实际是中国社会脱离传统的过程,是中国人民走向社会化的过程。 马克思说过,未来社会的基础是社会化的人。 )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中大量农民流入城镇,其规模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引发的矛盾和难题之多,带来社会变化之快,世属罕见。这一重大的社会历史现象,总是不断地提出新问题,迫切地需要加以探讨和解答   对于改革开放以来大量流入城镇的农民,国内外学界通常称作民工、农民工、外来工、农村劳动力、外来人口或流动人口等等。由于这些进城的农民多数没有城镇户籍,难以成为永久性城镇居民,因此, 鲜有人将他们当作移民 ,并从移民运动的角度对这一重大社会变迁进行系统研究。我认为,可以而且应当把改革开放以来大规模的农民流入城镇的行为称为新移民运动,这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必然产生的一个重大社会变迁。    一、新移民运动新在何处?   新一轮移民的主体是离乡进城打工的农民。在经济发达的广东、福建、浙江和江苏等沿海地区,一些城市的新移民人口甚至大大超过了原居民,出现了引人注目的移民城市,如深圳市。与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几次大规模移民运动相比,新移民运动具有以下四个明显特点。   其一,移民具有自愿性。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大规模移民主要是被迫的,或者是因为战争而被迫流亡他乡,或者是因为自然灾害无法生存而迁往他乡,或者是因为政府的强制性移民政策。与此不同的是,新移民运动中的绝大多数人,是为了有更高的物质生活水平而自发和自愿进行迁徙的,并没有外部力量强迫他们这样做。   其二,移民主要是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在古代中国,战争移民、政治移民和灾难移民是历次移民的主流,其直接的动因是政治的或生存的需要,而不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改革开放之后的新移民运动,其主要动因是农民为了增加经济收入,属于经济性移民。   其三,新移民运动的主要流向是从农村到城镇。中国古代历史上大规模移民,一般都是区域性的迁徙,从生存条件差的地方流向条件好一点的地方,多半是从农村到农村,也有一些是从经济落后的中西部农村地区流向比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城镇地区。改革开放后的新移民运动,则主要是从农村流向生产和贸易活动集中的城镇。   其四,新移民居住时间的暂时性。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移民一般都会在新的流入地永久性居住下来,成为当地的永久居民,在迁出地不再保留亲属和住房。与此不同,改革开放之后的新移民中的多数都是临时性迁入,只有其中的一小部分能够成为迁入地的永久性居民,大多数人在原居住地保留着房屋和户籍。    二、新移民运动是怎样形成的?   改革开放后,以农民工进城为主流的新一轮移民浪潮形成的直接动因,是农民为了增加收入,改善其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地位。但在这一直接动因的背后,还存在着一系列更深刻的原因。   首先是市场化。中国经济体制最根本的改革,是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代原先指令性的计划经济体制。遵循着市场经济的一般法则,中国在推行市场经济体制后也逐渐形成了两类竞争性的劳动力市场,即以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为主体的人才市场和以简单体力劳动者为主体的劳务市场。初级劳务市场实际上就是农村的劳动力市场或农民工市场。这些农村劳动力几乎没有专门知识和技能,其最大的优势是价格低廉。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首先发展的是劳动力密集型工业,大量需要的正是这些价格低廉的简单劳动力。此外,中国的城乡两元体制造成了城乡居民较大的收入差距,1978年城镇居民的收入是农村居民的2.4倍,2008年更升至3.13倍。可见,市场化条件下农村劳动力的低成本优势仍然极其明显,这是导致众多中国农民向城镇迁移、从经济落后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的基本原因之一。   其次是工业化。改革开放的根本标志,便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将国家工作的重心由原先的阶级斗争,转为经济建设,并将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国家的经济实力和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作为最重要的国家发展目标。正像发达国家都走过的道路一样,中国也将工业化当作发展经济的根本道路。过去30多年里,中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个工业化的过程。国家要发展现代工业,除了先进的工业技术、大规模的投资和现代企业管理体制等要素外,一个基本的要素便是大量劳动力,而中国农村正好可以提供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农业劳动力过剩的现象极为突出:一般估计在1.8亿2.1亿左右,占农村劳动力总量的58%68%。一方面,城市的快速工业化需要大量劳动力;另一方面,农村又存在着丰富的剩余劳动力,于是,劳动力从乡村流向城镇便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现象。   再次是城市化。从世界现代化的历史经验看,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密不可分的,前者是后者的根本动力。工业化必然伴随着城市化,这一点中国也不例外。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是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推进的时期。而城市化则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加速了中国的新移民运动:(1)城镇是工业企业和服务业的集中地,从而也是农民工的迁入地;(2)城镇人均劳动收入要普遍高于农村的人均劳动收入,对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巨大的吸引力;(3)城市居民的社会地位和声望明显高于农村居民,这也成为众多农民工进城的重要动因。   最后是全球化。市场化、工业化和城市化,事实上都是改革开放后中国新一轮现代化的组成要素。中国的现代化肇始于19世纪中叶的洋务运动,期间断断续续经过了一个半世纪的历程。20世纪80年代末由邓小平领导的新一轮现代化,在时代背景上与以往的现代化的最大区别,就是世界历史逐渐进入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发展日益走向一体化。从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史看,中国的经济现代化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扩大的过程,是中国经济整体逐步融入世界经济的过程。全球化不仅是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关键变量,也是中国新一轮移民运动的关键变量。这因为:(1)中国大量吸引海外投资,外资企业成为吸纳中国农民工的重要场所。(2)对外贸易急剧增长,中国成为著名的世界工厂,中国制造的商品遍布全球,这极大地刺激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从而促进了国内劳动力的流动。(3)中国对外经济的依存度明显提高。在世界经济高度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劳动力的低成本优势和人口红利更加突出,这也是促成大量农民工进城打工的重要因素。(4)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程度显著高于其他地区,它们是农民工的主要迁入地。与之相反,中西部地区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程度较低,因而它们便成为农民工的主要输出地。 三、新移民运动给迁入城镇带来了哪些挑战?   从政治学的角度看,当代中国大量农民迁入城镇所带来的最大挑战,是公民身份的不平等,这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劳动权的不平等。首先是职业歧视。农民工所从事的往往是城市中最苦、最累、污染严重、风险大、劳动强度高、技术含量低的职业,例如井下矿工、建筑工人、清洁工人、搬运工人、流动摊贩等。据统计,全国建筑业的90%、煤采掘业的80%、纺织业的60%和城市一般服务业的90%的从业人员都是农民工。其次是收入偏低。农民工平均月工资为城镇户籍工人月工资的40%60%左右,实际劳动小时工资只有后者的1/4。其三是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不能享受法定的休息权。例如,国家法定的工作时间是每天不超过8小时,但根据有关调查,仅有13.7%的农民工,其劳动时间在每天8小时以内。其四是缺少就业安全。农民工没有完善的法定的就业保障,其工作相当不稳定。   二是居住权的不平等。首先,城镇居民通常享有最低的居住标准,低于这一标准,政府会提供住房帮助;而政府对城里的农民工则根本没有确立最低居住标准,也不提供住房帮助。其次,在取消原先的福利分房后,政府对城镇居民提供专项的购房或租房特别补助和优惠政策,如住房公积金、经济适用房政策、廉租房政策等;而生活在同一城市的农民工则还没有资格享受这些住房补助和优惠政策。而农民工的住房多在交通不方便的城郊地区,建筑密度大、容积率高、通风采光条件差,多数住房内没有专门的厕所和厨房,许多房子还是临时的简易工棚和等待拆迁的危房。   三是社会福利权的不平等。传统的城市社会救济制度和福利制度基本上不能惠及广大的外来农民工。例如,他们不能享受失业救济,没有养老金,没有最低生活保障。近些年来,在中央政府的要求下,一些城市已经努力为农民工建立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新移民开始享受公民的社会福利权,但程度很低,限制很多。   四是子女受教育权不平等。一些调查发现,与户籍居民的子女相比,这些移民子女在受教育方面也面临着极大的不平等。首先是教育机会不平等。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户籍地居民子女在当地学校拥有入学的优先权,而没有当地户籍的移民子女则必须交纳一般农民工负担不起的高额赞助费才能入学,否则只能选择办学条件较差的农民工子女学校。其次是受教育的过程不平等。农民工子女由于语言、文化、习俗和知识基础的不同,与当地学生之间往往会产生较大的心理隔阂,甚至受到歧视或其他不公平对待,从而影响这些外来学生的学业和心理。   五是身份的不平等。农民工虽然生活和工作在城市,有些甚至在城市安家,但在多数情况下其农民身份并未改变,市民身份离他们依然遥远。农民工也远没有融入城市社会,他们在很大程度上仍被视为外来者。这些情况甚至在新一代农民工身上也没有实质性变化。一份对新生代农民工自我身份认同的调查显示,高达78.5%的人仍然自认为是农民,只有9.1%的人认为自己已经不再是农民。更为严重的是,农民工不仅收入低、工作辛苦、生存状况差,还经常会受到当地居民的明显歧视。   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新移民的公民身份在新的工作和生活场所遇到了极大的挑战,其合法公民权难以得到平等的保护。而维护这些新移民的公民权益,根本的途径是重塑其公民身份,使其市民化。    四、新移民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哪些制度变迁?   以农民工流向城镇为标志的新移民运动,不仅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而且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演进,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移民运动对现行社会管理制度造成的重大挑战,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一系列制度变迁。   其一,户籍制度。户籍制度是政府行政机关以家庭(户)为单位对所在地区的全部居民进行登记和管理的制度。1949年后的户籍制度不仅具有人口统计、人员管理、社区治安的功能,还有劳动就业、粮油供应、计划生育、义务教育、社会福利、政治选举等功能;它既是维持社会秩序的基本制度,也是划分社会身份的主要依据。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户口簿(证)一直是中国公民最重要的身份证件。从社会身份划分的角度看,户籍制度将居民分成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两大类。两类户口的居民在就业、住房、收入、教育、福利等方面均存在巨大的差别,构成中国社会的两大基本阶层。这种户籍制度是计划经济和命令体制的产物,与要求劳动力的自由流动的市场经济格格不入。以市场化和工业化为导向的经济改革,造成了大量农民工从农村流向城市,当这些新移民迁徙到城市后却发现,他们虽然已经是城市工人,其法定身份却依旧是农民,并且无权与城市居民享受住房、收入、福利和受教育的同等待遇。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这种户籍制度显然已经不适应劳动力自由流动的要求;从公民权利的角度看,这种户籍制度也不适应现代民主政治的公平正义要求。因此,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政府逐渐改革户籍制度,但总体看来,户籍制度的改革刚刚启动,传统户籍制度的两个实质性要素,即迁徙限制和身份差异并未改变。户籍制度改革的任务还相当艰巨,它也是中国未来社会管理制度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   其二,单位制度。单位制度和属地制度是中国的基本人口管理制度,每一个成年公民都要接受单位和属地的双重管理。每一个成年公民都有一个单位,单位不仅能够影响其成员的职业、收入、住房、升迁以及生老病死等最重要的生活和工作,也负责对其成员进行政治教育、处罚、奖励和迁移。首先打破传统单位制的,也正是这场由劳动力流动所引发的新移民运动。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城打工经商,他们离开了原先在农村的单位生产队,因而后者就难以对这些已经外出的成员实施有效管理。这些外出农民来到城镇后,要不根本就没有固定的单位;要不即便有相对固定的单位接收他们,也往往不能给予他们正式的成员身份,从而也就无法对他们进行有效的管理。与这种从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的情况相适应,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对传统的单位制进行了适时的改革,逐渐从以单位管理为重心转向以属地管理为重心。这一制度转变的标志是1985年中国开始推行居民身份证制度。居民身份证破天荒地取代户口簿和工作证,成为中国公民最重要的身份证件。   其三,社区制度。在中国,除了单位管理外,每一个人都必须接受其户籍所在地的属地管理。对于那些没有单位的无业居民,属地是其唯一的管理单位。在城市,居民的属地管理制度就是街道和居民委员会制度,简称街居制。随着政府人口管理的重心由单位制逐渐转向属地制,传统的街居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原先由单位承担的部分人口管理职能转到街道,例如属地成员的社会保险、就业、卫生、党务等,街道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性变得更加突出;另一方面,街道面临着许多新的管理事务,其管理对象不再仅仅是户籍居民,还包括外来人口。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一些街道的外来人口甚至大大超过了户籍人口。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一些城市开始试行街居体制的改革,出现了一些不同的街道管理模式。这些改革的总趋势,是将城市的街道变为社区,以社区作为城市管理的基本单位。同时将社区的行政管理、公共服务和居民自治三种基本职能进行分离,设立不同的组织,履行不同的职能。   其四,社会保障体制。当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流入城镇后,以下两个方面的社会保障问题便开始突显:一是城镇的新移民与原居民之间在社会保障方面存在着巨大的不平等。二是由于城镇的新移民没有任何社会保障,他们的基本生存权利经常受到威胁,甚至合法的劳动报酬也常常被克扣或拖欠。这些城市新移民的恶劣生存状况,反过来又成为威胁城镇的稳定和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种现状使得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成为政府的紧迫任务。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家相继颁布并施行了《劳动法》、《失业保险条例》等劳动保障法规,力图为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全体职工建立起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伤亡保险等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说,新移民运动是促使中国建立和健全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现代社会保险体制的一个重要动力。   其五,选举制度。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不仅是一个经济进步过程,也是一个政治进步过程。在民主选举方面,20世纪80年代以后有两个历史性的突破:一是县级以下的人民代表实行直接选举,二是在广大农村推行村民自治,即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村的自治权威机构村民委员会。然而,对于那些从乡村流入城镇的新移民来说,要真正实现这种来之不易的民主权利却有着不少实际的困难。一方面,他们长期外出,如果在选举日不回原籍地,就得放弃其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另一方面,在他们劳动和生活的城镇,他们又因为没有户籍而无权参加当地的民主选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一系列技术性的选举制度便应运而生。(1)委托投票制度,它允许外出的居民可以依法委托他人代为行使投票权;(2)流动票箱,它可以方便那些因工作无法分身的选民投票;(3)社区选举制度,在外来移民集中的社区,赋予移民选举社区管理人员的权利;(4)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对移民中的中共党员实行临时的管理,保证这些党员有知情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其六,工会制度。中国的工会体制与西方国家的有本质不同,它不像西方国家那样是纯粹的工人自治组织,而是党和国家创办的群众团体。改革开放前,除了政府和事业机关的工作人员之外,只有集体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工人才有资格加入工会。改革开放后,大量的私有企业、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开始出现,政府原有的工会体制又没有保护农民工的职责,由此产生了这样一个严重困境:权利最需要受到保护的广大农民工,工会却不能为他们提供保护。于是,农民工维权成为新移民运动带来的最急迫的社会政治问题之一。这一现实的困境促使国家大力改革传统的工会体制。199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了新的《工会法》,2001年又对新的《工会法》做了重大修订。工会制度改革的重点:一是更加强调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二是开始将保护非公有企业职工,尤其是大量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当作工会的重要职责;三是大力推动在非公有企业中组建工会组织。不难发现,新移民运动直接推动了中国工会制度的改革,作为新移民的外来工也是这一制度改革的最大受益者。 五、新移民运动对政治发展有何深远意义?   新移民运动对中国政治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改革开放使中国大量人口迅速地从农村迁往城镇,并对其公民身份产生重大影响。   第一,公民身份是公民权利的基础,但公民身份并不等于公民权利。在通常情况下,公民身份是公民权利的前提,只有拥有公民身份的国民,才能享有国家规定的各种公民权利。事实上,法定的公民身份以及相应的公民权利,在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民的劳动权、休息权、社会保障权、受教育权和选举权的实现程度要低得多。对于中国社会来说,努力消除不同社会阶层,尤其是乡村居民和城镇居民之间在公民身份和公民权利方面的差别,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第二,移民是实现公民身份变迁的直接动因。移民可以改变公民的成员身份和自己的社会身份,例如,从农民变为市民,从西部地区的居民变为东部地区的居民,从而享受因成员身份改变而带来的成员权利。通过改变公民身份和成员身份来增加自己的政治和经济权益,是移民的内在动因。从权利更少的社区流向权利更多的社区,是移民的基本规律。   第三,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和全球化都有助于公民身份的变迁。市场化、工业化和城市化是大规模公民身份变迁的根本动因。市场化要求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和自由交换,要求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也必须遵循平等交换的市场原则,因此,劳动力的市场化是公民身份变迁的经济动因。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必然结果是,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向城镇,越来越多的农民转变成市民。由此可见,当代中国以大量农民工流入城镇为主体的新移民运动,不过是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产物。全球化加速了资本、技术和人口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尤其是加速了发展中国家的资本、技术、产品和人口的流动。从这个意义上说,全球化推动了新移民运动,有助于公民身份的变迁。   第四,从中国的经验看,户籍制度、社区制度、教育制度、工会制度、选举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对于切实维护公民合法的政治经济权益,具有实质性的重大意义。没有这些制度的改革,工业化、城市化和全球化带来的移民运动,可能会造成公民身份和公民权利新的不平等。从这个意义上说,全球化背景下的移民运动,必然要求政府及时推行民主治理变革,努力消除公民身份的差异,确保全体国民享有平等的公民身份。(作者为中央编译局副局长)    改革开放以来新移民总数统计表   年份移民总数   19851990年2118万人   19902000年12900万人   2002年10469万人   2003年11390万人   2004年11823万人   2006年13181万人   2008年14041万人   2009年14533万人   ■主题链接   新移民的三个群体及其特点   根据流动程度的大小,可将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新移民划分为三个群体:   一是基本融入城市的农民工,即在城市有固定的住所、工作单位,收入相对稳定。这一群体对在就业地落户、获取社会保障、解决子女教育问题、享受公共医疗服务、享有更多公民权利等方面有较高要求,对农村的土地依赖性较小。   二是常年在城市打工,但又具有一定流动性(主要是春节返乡)的农民工,在城里有相对稳定的职业、收入和居住地。这个群体是目前我国农民工的主体。他们渴望稳定、较高水平的收入,同时对稳定的居住场所、公共医疗服务、文化服务、计生服务、就业服务、工伤和医疗保险等也有较强的需求,对远期的养老保险服务需求意愿较弱,他们尽管不以土地为生,但对土地仍有较强的依赖性。   三是间歇性或季节性在城镇务工,仍以农业为主、务工为辅,或务工、务农并重。对这一群体而言,获得应得的劳动报酬是其基本需求,由于他们的素质相对较低,外出具有一定盲目性,因而对就业信息服务、维权服务有较强的需求。(白羽辑录)    ■主题资料   1.改革开放以来新移民运动的三个阶段   从1979年开始至今,我国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流动,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79年至1983年。当时,中国已经开始改革开放,但国家基本上还不允许农村劳动力自由进入城镇就业。进城经商或务工的农民不仅数量少,而且由于制度限制,通常处于打游击的状态。   第二阶段是1984年到1991年。在这一时期,国家颁布了新政策,允许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由此,大量的农民开始向城镇迁移,出现了改革开放后新移民运动的第一个高潮。   第三个阶段是1992年至今。伴随中国市场经济和工业化热潮的兴起,并在全球化的冲击下,中国的对外开放程度大大提高,城镇对劳动力的需求急速增大,随之而来的是新一轮移民浪潮。   2.学界关注的新移民运动研究的几个热点问题   近年来,学界对当代中国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新移民运动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主要关注的问题有:一是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二是农民工就业问题;三是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四是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五是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问题;六是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七是农民工权益维护问题;等等。(王亚萍辑录)
个人分类: 上下求索--------教学资料|1882 次阅读|0 个评论
“知青下乡”VS“农民工进城”
boxcar 2010-7-17 07:40
前些日子看吕秀齐老师的博文他们把青春交给广阔天地【1】,只看了一半儿,我脑海里就忽然浮现出两个场景。一个是我小的时候(4~5岁)时看到过的唯一一次欢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恍惚记得,当时是有几个住同一个居民委的大哥哥大姐姐扛着行李、戴着红花在锣鼓声中(我就是被锣鼓声从胡同深处吸引过去的)走上一辆大解放卡车。另一个是现在每年春节后几个月在都能在火车站和长途客运站看到的场景,各个年龄段的农民,扛着行李卷、带着生活用品从价位最低的破旧的火车硬座车中连贯地涌出,成群结队地走向在城市边缘棚户区,去租住一个廉价房屋。这两组强烈对比的画面,让我立刻在该文的下面写下了我的评论与知青相反的是进城的农民工,并马上决定动笔写一篇对比知青下乡与农民工进城的博文。 在40年前,中国的教育并不发达,更加没有提到产业化的高度的年代里,高中(甚至初中)毕业生所掌握的知识就已算不少了,所以当时的十七、十八岁的青少年就可以被叫做知识青年。在最近20多年,中国的城镇建设进度极快,城镇的经济也迅猛发展,急需大量工人,当地户口的人已经不够用了,好在有大量农民抛家舍业地从农村进城来务工,这些浑身力气、拿着农村户口、干着工人的活计的劳动者就获得了一个很贴切的名字农民工。 知青上山下乡,国家是有计划的,上面有明确的政策,到哪里去都有安排,诸多繁杂事物,也都有专门的部门或人去管理,算是有一定秩序的。这时候,个人要服从组织的安排。农民工进城,国家已经没有了计划,完全市场调节,因为现在已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了。农民们进那个城、上哪儿去找工作,完全是自由主义的,可以全凭自己的感觉;当然如果想避免扑空并且有个相互照应不至于落单被欺负,就要靠周围亲朋邻居的介绍,扎堆儿组团出去,这算是靠自组织了。所以,就有了某个工种的工人多半来自某个地方,例如,若干年前装修房子,就注意到了当时我们这里铺地板的多半是来自山东省梁山县。 无论是知青的上山下乡,还是农民工进城,都是劳动力人口的顺势流动,其根本原因都是原来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受到了限制。在文革前后,城市经济发展要比现在缓慢得多,但建国以来和平、稳定、健康的国家大环境下没有计划就出生的人口之增长速度可要迅速得多,那波孩子长大快成人之时,城市还没有准备好足够多的革命工作让他们去干,上头又没想出来个教育产业化再办它多少个大学把他们装进去念书的好主意(想出来也白搭,没有那么多的钱建大学,更没有足够的师资力量),就只好打发他们去上山下乡、参加农业生产劳动,顺便接收贫下中农再教育了(空间是广阔天地,师资更加遍地都是)。改革开放以后,先进农业技术带来的生产效率的提高解放了很多农村劳动力,同时广大农民群众已经学习并深刻领会了无工不富的道理,不想再忍受靠农业生产所取得的微薄的收入和农村经济的落后,很多人都希望尽快成为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于是他们决定进城去当个农民工。 事实上,无论是知青下乡还是农民工进城,悲观的看都有其无奈,乐观的讲倒也都有其价值和收获。下乡的知青显然是受了很多苦的,做梦都想赶紧调回城里安排工作;进城的农民工也不容易,生活很苦、工作很累,收入多半不高,甚至拿不到工钱,不得不上演一出出讨薪闹剧甚至悲剧。知青下乡,开创了一种新的人口流动和文化交流的模式,对农村的进步当有其积极作用。农民工进城,从微观来看,改善了他们自己家庭经济状况,从宏观的角度讲,弥补了劳动力缺口,用他们勤劳的双手为中国近30年的城市建设、经济腾飞和GDP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当社会开始转型时,这些被流动的人口首先面临退路的问题。就如1980年代,城市必须设法安置大量返城的知青一样,如果未来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生某些大的转型,不搞劳动密集型产业了,可能就不再需要大量农民工,在土地被流转的情况下如何安置大量返乡的农民工,恐怕会是个不小的问题。 ~~~~~~~~~~~~~~~~~~~~~~~~~~~~~~~~~~~~~~~~~~~~~~~~~~~~ 参考: 【1】吕秀齐:他们把青春交给广阔天地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40183
个人分类: 科学网|5655 次阅读|7 个评论
《立委随笔:老墨的美国梦》
liwei999 2010-5-27 11:54
JIMENEZ, Francisco. The Circuit. (972 bytes) Posted by: 立委 Date: June 17, 2008 04:38PM 刚读完一本中学生课外读物的小书 JIMENEZ, Francisco. The Circuit. 134 p. University of New Mexico Press, 1997. ISBN 0-8263-1797-9 $10.95. 非常感人,自传体,通过儿童的眼睛,写的是墨西哥非法移民的生活。他们胸怀美国梦,千辛万苦来到语言不通的美国加州打工。居无定所,全家人随着季节的变换,在各农场间漂流,面朝黄土背朝天,采完棉花摘葡萄,吃的是粗茶淡饭,住的是帐篷和废弃的仓库。最后一章写他和哥哥梦想找到一份常年工作,结束流浪的生活。孩子在学校给老师背诵着美国独立宣言,人人生而平等,具有追求幸福的天赋人权。正在这时候,作者最害怕的一幕上演了,校长陪同穿绿色制服的移民官过来,指着他说,that is him, .然后被送上了车,去搜查他的哥哥。他觉得一切梦想顿时破灭。看得让人落泪。作者如今是大学教授,写的是40年代开始的故事。 平时对老墨也颇有好感,他们刻苦坚韧,诚实善良,干的是美国人不愿意做的又脏又累的活。美国政府不定期特赦这些移民,给他们合法身份的做法,以前不大以为然,读了此书以后,我是投赞成票了。 想起中国上亿的农民工。 老墨和中国民工有本质的区别。 (198 bytes) Posted by: 吴礼 Date: June 18, 2008 08:33AM “人人平等”是对国内公民而言的。在独立宣言的时候,甚至不包括黑人。后来内战死那么多人,再加上一百年的努力,黑人才得到“人人平等”(至少在法律上)的待遇。老墨想要和美国人平等,光靠煽情的读物是不够的。 你说的是现实。还有世界大同人类理想的一面。 (2911 bytes) Posted by: 立委 Date: June 18, 2008 11:24AM 煽情用词至少对于本书不妥。作者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真切地表达出来,所以才打动很多人。 This is the last chapter of the book with a very surprising ending. It describes their hope, pursuit, ups and downs despite all the hardships they went through. A very touching story. The story started with Panchito's Papa's serious back pain after many years of hard work. Papa was in a very bad mood because he thought he could not work to feed the family. Their savings were not enough to keep their big family warm and fed through the winter before the next season when they could find farm jobs. Panchito's elder brother Roberto became the main laborer in the family and in the weekends when there was no school, Panchito and other brothers also worked to help. The whole family was tired of moving around from season to season. After numerous years of migrant workers' life, they desperately wanted to settle down in a place. Their favorite place is Santa Maria where they spent most winters. The only hope for the family to settle down there was to find a year-around job, instead of the seasonal jobs on different farms. Papa could not go out to work any more. Mama had to take care of little kids and cook for the family. Panchito and younger brothers still had school. The only hope was Roberto. Fortunately, the principal of the school Panchito was attending offered to help them. When Roberta got the job to work as a janitor in school, you can imagine how excited the whole family was. A full-time year-around job. With this job, the family could finally settle in this town. Even Papa was happy now and told the family the education helped Roberto to get the job. Papa and Mama did not get a chance to go to school, but they knew the importance of education for the kids, so no matter how difficult the life was, they insisted on sending the children to school. If Roberto could not speak English and had no education, there would be no chance he could find a year-around job. Encouraged by this good news, Panchito was determined to perform well in school. His teacher requested every student to recite the famous paragraph from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Panchito made a great effort to memorize the paragraph so he felt confident that he could recite every word clearly before the teacher. A terrible thing happened just as he was reciting 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that they are endowed by their Creator with certain unalienable Rights, that among these are Life, Liberty an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An immigration officer in green uniform came. They traced Panchito as an illegal immigrant and took him to the Border Patrol car, The officer took him to search for their next target, his brother Roberto. The story ends with a broken dream. Panchito felt the end of the world arrived. I was deeply moved.
个人分类: 立委随笔|350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0-2:引文《从睢宁县30年10任县委书记的“得”与“失”看今日睢宁之走向》
热度 1 purplelab 2010-5-6 09:08
从睢宁县 30 年 10 任县委书记的 得 与 失 看今日睢宁之走向 5 月 31 日 ,当看了睢宁电视台转播的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推进会 的实况,特别是听了王天琦书记在大会上的讲话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从去年公开召开的县委常委扩大会,到今天的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推进会,县委正在着力打造一支为民、务实、高效、勤廉,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的干部队伍,这在睢宁县 30 年的发展史上是从没有过的,是抓住了根本,抓住了睢宁摆脱贫困落后局面的牛鼻子,是睢宁大有希望的明智之举。 作为一个睢宁人,人人都要为睢宁加快发展添一块砖、加一片瓦,送一片情、献一份爱心,都要说有利于团结鼓劲的话,做有利于加快发展的事,都要自觉的维护和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好势头。掩卷而思,我能为睢宁的发展做点什么? 或许总结一下睢宁 30 年的发展历程,特别是简要的归纳一下睢宁县 30 年来 10 任县委书记在工作上的得与失,能否为今日之睢宁摆脱落后的局面提供一点借鉴和启示呢!于是我打开了电脑。 从 1978 年到 2008 年 3 月王天琦书记任睢宁县委书记时,恰巧在睢宁改革开放 30 年的发展中历任了 10 位县委书记。 这 10 位县委书记是:高茂森、沙玉琴、李振奎、赵玉柱、徐毅英、吕永信、韩振美、王玉柱、郭希忠、蒋国星。他们都为睢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30 年来,睢宁在以这 10 位书记为首的县委领导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但横向比睢宁落后了,而且落到了全省的最后。 造成睢宁落后的被动局面,是这 10 任县委书记无能吗?是睢宁的群众笨吗?还是睢宁的干部不勤政?回答是否定的。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睢宁落后的局面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但其中不可否认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作为一个县的县委书记,他在工作上的得与失,对推动其县域经济和社会或快或慢的发展,是具有关键性作用的。 30 年来,睢宁走过了一个正 S 型路子。即上个世纪的 70 年代末和 80 年代初,睢宁主要的经济指标在徐州地区 8 个县中是靠前的。据徐州地区 1979 年统计资料记载,睢宁县在 1979 年的财政收入、工业总产值在八个县中是位列前二、三名的,是强于邳州、沛县、新沂、东海的,有些工作在全地区是先进的,但后来慢慢落后了,现正在奋力爬坡。 睢宁不是历史上就落后,落后也不会在睢宁生根。睢宁要摆脱落后被动的局面,就要认真总结昨天,立足于干好今天,谋划好明天的发展。那么,就让我们看看睢宁 30 年的发展历程中 10 位县委书记工作的得与失吧! 1978 年 4 月,高茂森书记从铜山县走马来到了睢宁。当时睢宁的群众还有一部分没有解决温饱,人们的思想由于受左的影响,思想还较僵化。高书记在任 4 年多的时间里,一是抓住睢宁水患严重致使广大群众贫穷落后这一主要矛盾,动员和组织全县人民勒紧裤腰带,开挖了徐洪河、疏治了徐沙河,打开了睢宁排水的总闸门,解决了睢宁历史上十年九涝的水害问题。二是放手、放胆抓农村生产责任制和大包干的推行,在徐州地区开了农村改革的先河!从而使睢宁人民摆脱了贫穷。这是高书记的两大功劳,值得睢宁人民大书特书。但高书记是工农干部、援藏干部,在统领县委一班人能力上还不够,班子不够协调,并且在睢宁干部中有排 外情绪,当时也形成了一定的市场。 接下来是沙玉琴书记,沙书记是本地人,由县长接任县委书记,沙书记在睢宁任职只有一年时间,咱就不去说他了。 第三任县委书记是李振奎书记,李书记从铜山县调来,李书记在睢宁 4 年多时间里,根据睢宁实际情况,深入调研制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并重点抓了教育的改革和加大教育的投入。从而为睢宁在 1991 年产生高考全省文理科双状元打下了基础。同时,睢宁儿童画也开始名扬全国和全世界。二是开发废黄河,建设 10 万亩林果基地,并大力推广意大利扬树的种植,为使睢宁成为名副其实的意大利扬树第二故乡做出了贡献!三是大力推进县属和乡镇企业经济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大合唱和发展庭院经济,致力于群众的脱贫致富,当年时任总书记的胡耀邦曾亲临睢宁视察,并在睢宁发表了重要讲话。 李振奎书记政治理论水平较高,政策观念和原则性强,在使用干部上是最公道的一位县委书记。但李书记在工作上也存在着不足,一是发生了在全国产生一定影响的统计水分事件,被《人民日报》批评,致使省市组织联合调查组到睢进行调查落实,二是发生了县长和一个局长职务任免县人大未通过的事件,在全省造成重大的影响。三是发生了清水畔事件,在全市产生了影响。之所以发生以上三个事件,其根本原因一是外来的书记和本地产生的县长、县人大主任及四套班子协调、团结上存在问题。二是对一些苗头性的东西没有及时采取得力措施,造成了矛盾的扩大,从而影响了整个工作的开展和稳定的局面。 第 4 任书记是赵玉柱书记。赵书记从市局多管局与李振奎书记对调两来。赵书记农村工作经验丰实,开拓精神强,工作魄力大。他在睢宁任职二年多时间里,,一是组织开挖了废黄河魏工分洪道,彻底解决了我县北部几个乡镇水涝灾害。二是着手进行了县城改造和建设。三是提出了研究干部五个不。即不经组织部门考察的干部,不得提交常委会研究;组织部门没有干部调整方案,常委会不得临时动议研究干部,不征求县分管领导的意见,不得将人员列入常委会研究的方案,不经书记办公会研究确定的方案,不提交常委会研究。常委不到齐,不开常委会研究干部问题。但赵玉柱书记也存在着工作上的不足。一是县委领导班子严重不团结,个别领导人挑动个别人上访闹事。二是没有处理好班长和一班人的关系。三是工作上连续性不够,现在一些老同志提起此事,还在惋惜,如能按上届县委提出的发展路子走下去,睢宁不会落后到这个地步。 接下来是徐毅英书记。睢宁历史上第一位女县委书记,并且在睢宁县委书记任上,当选为党的十四大代表。徐书记在睢宁两年多时间里,主要抓邓小平南巡讲话的贯彻落实,抓机关企、事业单位、大办公司,发展经济。徐书记必定是女同志,在驾驭全局、抓工作落实的力度还欠缺,特别是抢抓机遇意识不够强,使睢宁白白浪费了一次加快发展的机遇。 再后来就是吕永信书记了,吕书记是由睢宁县委副书记直接提拔任书记的,他在任两年多时间里,干成了一件大事,就是拓宽修建了机场路,拉近了睢宁与徐州的距离。吕书记在任睢宁县委书记时,使睢宁的干部队伍中出现了跑官的现象,造成了睢宁干部队伍中不正之风的滋生。 吕书记调走后,韩振美县长接任县委书记。韩书记在睢任书记也只有两年多一点,韩书记主要抓了睢宁城河的改造和疏通及以环城河的道路修建。同时进一步抓了财税收入,保证了吃饭。但韩书记在工作上也存在不足,主要是党政主要领导严重不团结,致使班子成员无所适从,同时在使用干部上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第八任县委书记是王玉柱书记。王书记由丰县调任睢宁任县委书记。王书记温文尔雅,书生意气。他在睢宁任职两年多时间里,主要是抓了整治县城卫生环境,实施美化亮化工程。但在贯彻省委关于撤乡并镇中,发生了较大失误,致使个别乡镇群众到县城游行,封堵 104 国道,在全省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当时,不得不动用武警,这在睢宁的历史上是从没有的,究其原因,是贯彻省委要求与睢宁实际结合做的不好,和群众的意愿产生了较大的差距,并且在事件发生后,后续工作做的不及时、不深入、不具体。 第九任书记,就是郭希忠书记了。郭书记工作能力强、魂力大,开拓精神强,善于和群众打成一片。郭书记在睢一是力排众议卖了县政府大院,重新制定了城区规划;二是抓了县城城市建设,郭书记在抓睢宁县城建设和发展上是具有里程碑式的;三是拉开了睢宁招商引资的序幕,举办了首届的山羊节和经贸洽淡会。郭书记在工作上也存在着不足。一是党政主要领导之间不协调、不团结;二是在干部调整上过多、过频繁、有点乱。三是非法多占用耕地建行政中心,〈〈人民日报〉〉公开进行批评报道,在全省产出了较坏的影响。 第 10 任县委书记是蒋国星书记了。蒋书记是从句容市委书记调任徐州市委常委,睢宁县委书记的。蒋书记是南方来的干部,他在睢宁刚好是三年时间,蒋书记主要抓了城市建设、招商引资和儿童画的发展。南方来的书记只重视工业和招商了,对农业重视不够,另外,蒋书记把睢宁接待的水平提高了,一、两个档次,大吃大喝现象较严重,另外,在一些市政工程上存在着转包等不正之风。 以上 10 位书记在工作上的得与失,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因素。其主观原因与其个人的水平、性格、心理、能力、事业心有关。客观方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市委对睢宁的班子调整过于频繁,县委主要领导任职时间较短。在 10 任县委书记中就有 7 任书记在睢任职只有 2 年多。在较短的时间里作为一个县委书记是无法对县情作出全面的了解和认识的,所以,也就谈不上如何推进发展了。二是领导班子不够团结、协调。 10 任书记,就有 5 任以上的班子不够团结、协调,影响了睢宁的发展。三是在用人上, 10 任书记,也有 5 任以上在用人上或多或少的存在不公道和用人导向的错误。四是没能抓住几次难得的发展机遇乘势而上。错过 1 次机遇就落后一大截。比如, 80 年代大力发展乡企业的机遇; 90 年代初邓小平南巡讲话的机遇; 90 年代中期的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招商引资的机遇。五是乡局级领导班子作风飘浮、懒惰,占有一定的比例,俗话说:糊子的多。六是抓落实的力度不够大,部置的多、检查落实兑现奖惩的少,致使一些干部把精力用在抓落实上,而是用在向上联系上。八是没有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没有确定发展的目标,措施和发展的重点,没有对主导产业进行重点的培育,致使 30 年来睢宁的机械、食品、粮油加工、皮革、意扬和板材、山羊及羊肉加工等都没有做大做强起来。一任书记一个调,一任书记一个打法,睢宁在换将中耽误过去了。八是睢宁人好窝里斗好上访,以及做一些损人不利己的事,外部的声誉差。前些年一些省厅市局的领导都不大愿意到睢宁来,其原因是搞不好你还未回到单位,反映你的人民来信就已经到了,特别是有些在外地工作的睢宁人也深受其影响。 到了 2008 年 3 月,王天琦书记任县委书记了。一年多来,王书记加大抓招商引资的力度,特别是自己亲自去拜访客商并招商,并且今年县委实施了干大项目,大干项目的决策,完全符合贫困落后地区走出困境的发展规律和我县的县情。二是加大了城市建设和投入的力度,在整治了小街小巷,实施家里今年不进水工程后,再抓提高城市的品位和档次,是能够受到老百姓接近和拥护的。三是抓突破睢宁战略实施,特别是抓两风的转变,抓公务人员的问责和担当,是抓住了干部作风转变的关键。 王天琦书记思想敏锐,洞察秋毫,善谋大事,敢于担当,勇于创新,扑在身上一心为睢宁谋发展,是睢宁改革开放 30 年来的优秀的县委书记之一。有王书记为首的睢宁县委一班人的精诚团结,不懈努力拼搏,有全县人民的共同参与和奋斗,我们相信在 3 5 年的时间里,睢宁一定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让我们把落后的帽子扔到太平洋里去吧! 写到这儿,我的心情稍为平静了一些。细想一下,王书记在工作上还要注重些什么?一是要把上届县委实施的项目抓好,不要把已投入的物力、财力浪费了。二是在使用干部上,要选准些、准些、再准些。三是在投入上要量力而行,才能有力、有效。 (本文作者不详,引自今日睢宁网站)
个人分类: 《苏北农村家庭联产30年之变》|514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0-1:引文《睢宁县》
purplelab 2010-5-6 09:06
睢宁县 睢宁县位于 江苏省 北部,隶属 徐州市 。全县总面积 1773 平方公里,人口 131 万,耕地 150 万亩,辖 16 个镇、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 睢宁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从下邳国到睢宁县,源远流长 4000 年。睢宁建县于 1218 年,由下邳和凌县两个县合并而成。圯桥进履的故事、季扎挂剑的故事、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汉高祖刘邦兵败遇救的故事、曹操擒杀吕布在白门楼的故事都发生在境内下邳。出土的金镂玉衣、银镂玉衣、汉画像石、铜牛灯等被国家和省、市文物部门珍藏。江苏三绝之一的国家级汉画像石《牛耕图》就出于睢宁,现藏于中国历史 博物馆 。睢宁是革命老区,陈毅、张爱萍等开国元勋都在此留下不凡的战争经历。睢宁是全国唯一一个被国家文化部命名的 儿童画之乡 ,有 800 多幅作品在国际上获得大奖,其中有 205 幅获得金奖,有 4 幅儿童画陈列在联合国总部。今年,睢宁儿童画已成为国宾礼品被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省委李源潮书记赠送给外国政要、国际友人及连战夫妇,极大地提高了睢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睢宁区位优越,交通便捷。睢宁西靠全国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徐州,东临欧亚大陆桥东桥头堡 连云港 ,处于东部沿海与中部地带、上海经济区与环渤海经济圈的结合部,徐连经济带的中心区域、苏皖边界地区的交通要道,是 江苏省 规划建设的三个特大城市圈之一 徐州特大城市圈的核心层。境内有宁徐高速公路、 104 国道、 324 省道,徐洪河水运直通京杭大运河,有徐州唯一的民航机场 观音机场,已经开通了北京、 上海 、广州等多条国内航线。 睢宁资源丰富、物产丰饶。全县已探明有石灰岩、石英石、白云岩、磷矿石、云长石、大理石等。石英石品位高,储量 2 亿立方米 。黑色致密细粒结晶大理石被誉为 睢宁墨玉 ,储量 1 亿立万米。睢宁农副业非常发达,已列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优质棉基地县和生态农业示范县,并于 2005 年获得 中国意杨之乡 、 中国三水梨之乡 两个国字号品牌,目前正申报 中国山羊之乡 。 睢宁 江苏东陇海线上的新兴城市,热忱欢迎海内外朋友前来开发合作,共创美好未来! (引自今日睢宁网)
个人分类: 《苏北农村家庭联产30年之变》|1764 次阅读|0 个评论
谁在按疗程吃地沟油?
热度 1 SoSoliton 2010-3-20 18:34
日前,武汉一教授称,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 200~300 万吨。而地沟油中的主要危害物之一黄曲霉素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物质,其毒性是砒霜的 100 倍。中国人一年的动、植物油消费总量大约是 2250 万吨,按照比例,我们吃 10 顿饭,可能有 1 顿碰上的就是地沟油。 听起来挺可怕的,但其实呀,我认为,除少数顽固不化坚持要求按疗程吃地沟油的同志外,绝大多数同志即使吃了些地沟油,也不会有任何问题,说不定还有益于身体健康。我有科学根据。 其一,根据“适者生存”理论,国人不怕地沟油。如果仅按照 1/10 的概率吃地沟油,对我等在恶劣环境下生存惯了的中国人来说,对身体是无妨的。达尔文不是有个所谓的“适者生存”理论吗?地沟油在我们的餐桌上转悠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国人早就适应了,咱们大可不必大惊小怪,武汉的教授也不要耸人听闻,同志们,听我长沙教授的话,咱们该上餐馆还上餐馆。 其二,根据中医疗程理论,偶而吃点地沟油不会对身体产生危害。我国的瑰宝中医理论指出,要想吃什么喝什么对人体产生疗效,必须吃或喝那么几个疗程。我对疗程理论深信不疑!时常有朋友讲客气请我吃饭,来点所谓的滋补品,津津乐道地给我介绍要么可以美容,要么可以防老,要么可以等等,我嘴上附和,但心里从不领情,根据就是我们的中医疗程理论。你只请我吃一顿,又没请我吃上一疗程甚至几疗程,我怎么美容怎么防老怎么等等?刘德华青春常在,据说那是因为他妈坚持按疗程给他滋补,贪官们一个个斗志昂扬,老当益壮,那是因为他们有御厨御医坚持按疗程给他们食补加药补。我观察,除一触毙命的剧毒物质外,一般的有害物质对人体的危害基本上也是遵循疗程理论的,只是疗程长短的问题。无数试验者的无数次试验已无可辩驳地表明,地沟油不是剧毒物质!因此,如果硬说地沟油有毒,那它的毒性发作可能也要等到坚持吃够几个疗程以后,还要因人而异。 前天,国家药监局发布紧急通知,要求严防“地沟油”流入餐饮服务环节,对于采购和使用“地沟油”的餐饮服务单位,情节严重的将吊销其餐饮服务许可证。药监局对待所有的哪怕芝麻大的食品药品问题都是大张旗鼓的,以显示力度和决心,万一出了点问题也好交待。但多年的类似事件表明,监管效果是有限的,也是暂时的,它们是“离离原上草,一月甚至一周一枯荣”。据说那个什么氨来着的玩意儿不又来了吗? 我是自觉学习、贯彻、执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标兵,我提个建议。建议各级药监部门反过来思考问题,与其从源头上设堵,不如在终端分流,或者两头抓两头都要硬。在调查谁在制造、销售和使用地沟油的同时,也要看看是哪些同志坚持在按疗程吃地沟油。然后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教育和强制相结合的方式,区别对待。对待一般同志,要用中医疗程理论苦口薄心地劝说他们赶快悬崖勒马,打断疗程;对于那些顽固不化、吃地沟油成瘾的同志,要象强制吸毒人员戒毒一样,采取果断措施强制破坏疗程。另外,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采取措施将地沟油强制分散到各级各类宾馆和餐馆,尤其加大高档次宾馆和餐厅的地沟油供应量,限制或掐断小摊小贩小餐馆的地沟油供应,主动破坏疗程。 这样一来,找到长期坚持按疗程吃地沟油的同志就显得尤为重要。谁在吸毒我是不知道的,但谁在坚持按疗程吃地沟油我至少是可以提供线索的。我的学生(从大学生到博士生)在按疗程吃地沟油,因为他们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怎么简单就怎么来,学校周边的小摊小贩小餐馆经济实惠方便味道又有穿透力,比起学校的食堂有无比的优越性。他们明知这些小摊小贩小餐馆是不会童叟无欺的,但就是偏偏喜欢你,让你害个够! 我的高中生女儿尽管有个好老爸不差钱,但也在坚持按疗程吃地沟油,除了那有穿透力的味道外,还因为他们认为那是时尚 也是交友的需要,他们毕竟还没有也不相信我等过来人的切肤之痛。解晓东唱什么最好吃的菜是老妈做的小葱拌豆腐,我女儿认为那是骗人的鬼话,实践出真知,都吃了十几年老妈的菜了,感觉味道比起小摊小贩小 餐 馆的羊肉串之类的东东差十万八千里。青春期的中学生小朋友尽管吃了这些东东脸上立竿见影马上长痘痘,但他们也在所不惜。看看这场景,我终于想通了 170 多年前的那场鸦片战争了。看看我女儿,我感觉她比刘胡兰还刘胡兰,比夏明翰还夏明翰。痘痘不要紧,只要味道真。 我的农民工兄弟们也在按疗程吃地沟油,因为他们本身就在牺牲健康换银子养家糊口。王宝强不是说过,咱农民工挣钱不容易,花钱就更难了。对农民工兄弟们来说,挣钱和省钱都是硬道理,我就不多说了,抽俺的血都行,何况吃点 地沟油 。 事实清楚了,主要是我的学生、我的中学生小朋友、 我的农民工兄弟等 这些同志在坚持按疗程吃地沟油。对待这些同志,如果象对待吸毒人员一样将他们管制起来,强制戒吃地沟油,可能是行不通的,除非政府让这帮人先实现共产主义,至少在吃的问题上达到按需分配的程度。但这些同志又是祖国的未来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一个个疗程地吃地沟油吧!有什么办法呢?办法就是如前所述的主动加被动破坏这些同志的吃地沟油疗程。 具体来说,既然政府无法制止地沟油流入餐饮行业,那就索性让地沟油合理合法地分散到各级各类宾馆和餐厅,尤其是五星级宾馆和高档餐厅,让高官们和富家们也享用一点;接待外宾时也规定必须使用地沟油,让老外也分担一点。最近国家出台了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惠农政策,建议地沟油下乡政策可缓一缓,先满足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的需求。这样一来,疗程问题就化解了,国人自然可以放开肚皮吃了。 适当地吃点地沟油说不定还会有益于身体健康呢,要知道老祖宗还有一个秘笈,叫以毒攻毒。政府在适当时候可提出宣传口号:“只吃一点好”!
个人分类: 管点闲事|4467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也算是个社会进步:农民工人大代表胡小燕
wliming 2010-3-9 22:40
这几天,在北京参加两会的三水打工妹胡小燕又成了两会广东代表团中的明星人物。胡小燕昨天表示,这些天每天都有不少媒体采访,还要审议政府工作报告,还要和其他代表交流,日程排得很满。关于高房价等 热点 问题,这位明星代表表示,她和普通农民工没什么两样,买房的事情到现在想都不敢想。   文/记者肖欢欢   关于高房价:   买房?普通打工者根本承受不起   能够在打工的城市定居,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始终是很多农民工的梦想。三水新明珠陶瓷厂厂区100米开外,几栋6层高的职工宿舍一字排开,中间的一栋小房子便是胡小燕夫妇的小窝。   记者近日来到胡小燕的家中看到,这个只有十五六平方米的小屋和普通的陶瓷厂工人宿舍没什么区别,狭仄而简陋。没有空调、冰箱,除了一台电视机外,屋内没什么值钱的家当。   有人猜测,胡小燕当了全国人大代表,买房应该不成问题。但她坦言想都不敢想。我不像别人那样目光远大,买车、买房,现阶段对我来说根本不现实。我现在一心想的是如何熟悉新岗位,把女儿安顿下来读书。她丈夫刘加明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即便是在三水较偏僻的白坭,100平方米的房子也要33万元,平均下来每个月需要2400元的月供,对于普通打工者来说根本承受不起,何况他们老家建房还欠下外债。   如何让外来工也住有所居?胡小燕表示,政府应该建设大量的外来工社区,每个社区居住1万至3万新市民,政府为每个市民提供20多平方米左右的政策性公寓房,价格是在1000~2000元每平方米左右。外来工能在当地住上房子,自然就朝市民化迈进了一大步。   关于民工荒:   农民工待遇不提高,招不到很正常   胡小燕表示,当前的用工荒她也一直在关注,这几天两会期间大家也一直在讨论。去年年底她的单位也缺1000多名工人,老板承诺加薪,工人很快招齐了。   胡小燕说,吸引工人留下, 提高 农民工工资待遇是首要的。现在物价都上涨了,工资不涨肯定不行。三年前2000块钱可以招到熟手,现在2000块钱还想招到熟练的技术工就难上加难了。农民工待遇不提高,招不到人再正常不过了。所以,很多农民工就不愿意出来工作,因为如果在城里工资不高,风险大、消费高,又买不起房,没有归属感,谁愿意出来?   关于留守儿童:   建议外来工小孩可在当地参加高考   闯荡12年,和普通外来工一样,胡小燕也有一块心病割舍不下:家中的一对双胞胎女儿。没有人愿意让孩子当留守儿童。她说。   去年9月,思虑再三,胡小燕把在四川广安家中上初一的一对双胞胎女儿接到了三水白坭来读书。她的顾虑和普通外来工对老家的留守儿童的顾虑没什么两样:孩子小的时候丢给家中的老人;现在孩子大了,教育也该重视了。尤其听家中公婆说现在学校不少中学生都有谈朋友(指谈恋爱),我很担心。不把她们接过来都不行。   但接一对女儿来广东读书绝非一项小工程。刘加明说,尽管因为妻子是优秀外来工,接受女儿读书的学校没有收取借读费,但每个小孩一学期1500元的伙食费、住宿费还得交。此外,两个孩子来了,住在哪里也成问题。   胡小燕认为,现在在外地读书的小孩,在当地读书还要交高价借读费;到了参加高考时,又要回到当地考试,很折腾,手续也很麻烦,对参加高考的学生影响很大。她建议,要创造条件让农民工愿意在当地落户。并且,学生高考时如果能在当地高考而不用回到原籍就好了。 胡小燕参加人大分组讨论。 记者黄澄锋、邵权达 摄
个人分类: 社会|1191 次阅读|1 个评论
沉默的道钉·农民工·产业工人队伍的主体
黄安年 2010-3-1 22:52
沉默的道钉农民工 产业工人队伍的主体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3 月 1 日发布 我国农民工社会地位的低下,可以说自近代化进程以来没有多大改变。尽管新中国成立以来明确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但是确认农民工作为产业工人主体地位却是很不清晰的。 在近代历史上 ,19 世纪中叶我国粤闽地区的农民工冒着生命危险 , 远涉重洋来到北美 , 舍小家顾大家 , 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辛勤建设北美,没有他们就没有美国和加拿大太平洋铁路的建成 , 也就没有美国近代化的崛起和北美大国的建成及加拿大作为统一国家的出现。中国赴美农民工事实上是近代上历史北美华裔产业工人的先驱和骨干之一。然而这些沉默的道钉极少为国人关注,他们在饱受屈辱和蹂躏,美、加曾竟颁布国家法令实行排华,他们的基本人权在北美得不到保障,在中国也难以得到声援。令人遗憾的是 , 在去年中国华工建成太平洋铁路 140 周年之际,我国宣传部门和学术团体及新闻媒体对此没有丝毫反映 , 一个口口声声称重视农民工的媒体 , 为何对一个半世纪前我国出洋农民工的道钉精神不闻不问 ? 实在搞不清楚。 2 月 27 日温家宝总理与网民在线交流时说 : 我多年在心里积累的一种看法。有人说,农民工可以改一个称呼了,其实这只是一个现象,其实质 现代产业工人队伍的主体,已经是农民工。 大家可以看, 从采矿、钢铁,到纺织,到运输,到城市的清洁工甚至到若干服务岗位上的农民工,他们已经成为工人的主体了。 我们城市建设的高楼大厦,我们城市能够正常运转,人们生活能够安心,是同他们的努力分不开的。进入 21 世纪的社会主义中国确认农民工的现代产业工人地位是很重要的 , 但是他们并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和有获得尊严的生活 , 他们在中国依然是沉默的道钉,甚至连自己的工会和维权组织都没有 , 他们事实上沦为社会的最底层,这种情况是到了需要认真改变的时候了。 沉默的道钉 -- 农民工 --- 产业工人队伍的主体联系在一起 , 我们应该得出的结论是不言而喻的。 总理说 : 我提出要让老百姓活得更有尊严,主要指三个方面:第一,就是 每个公民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自由和权利,国家要保护每个人的自由和人权。无论是什么人在法律面前,都享有平等。第二,国家的发展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第三,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必须以每个人的发展为前提,因此,我们要给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让他们的聪明才智竞相迸发。这就是我讲的尊严的含义。 什么时候,我们的农民工活得更有尊严了,那么我们的社会主义形象也就令人信服了。
个人分类: 民生问题小议(10-11)|235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令人费解的现象:民工荒
wliming 2010-2-28 11:27
中国如此泱泱大国,从来是人满为患,今天竟然到了劳动力短缺的时候。这个现象需要经济学家做一个解释。我作为外行,先做一个粗浅的分析。 1. 城市对农民工的虐待已经到了不可容忍的程度。尤其现在这一代年轻人多少受过一些教育,跟上一代农民工在思想意识上已经有了本质的差别,他们更加渴望社会公平,正义,不愿意受奴役。 2. 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消耗了相当比例的劳动力。一些农民更愿意在自己家乡发家致富,而不愿意遭受城市的虐待和资本家的剥削。不少农民工的工资到今天还只有1000元多一点,完全没有享受到国家经济腾飞所带来的好处。 3. 农民工在城市的社会福利严重缺乏,由于户籍枷锁的限制,医疗,子女上学,住房等生存条件严重影响了农民工的积极性。 4. 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已经导致新生代农民在数量上大规模下降。
个人分类: 科普|1433 次阅读|3 个评论
温家宝:现代工人阶级的主体是农民工
wliming 2010-2-27 15:55
我几年前提出的观点是:农民工是现代无产阶级工人阶级,过去的工人阶级已经退化。今天温总理在接见新华网网友时说出这样的话,跟我的观点不谋而合,我感到很欣慰。看来,在理性思维和实事求是的前提下,大家就能找到共同点。可惜,政治这东西不好玩, 客观事实也必须领袖说出来才算数,真理跟着领袖转。 不可否认的是,农民工被普遍的歧视和虐待。据说,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可是,有几个知识分子愿意与农民工为伍?我在青岛乘出租车听司机说,青岛人的生活不如解放前。这话说得太过分,但是,我相信很多农民工的生存条件的确不如解放前,比如煤矿工建筑工,他们的生活牛马不如。中国的农民已经被压榨了几十年。什么时候农民工才能得解放?
个人分类: 社会|1472 次阅读|2 个评论
珠三角10万农民工组摩托车大军返乡
jeweliu 2010-2-10 13:38
南方日报2月9日报道 戴上头盔、披上雨衣、载上家人,回家过年。春节临近,由佛山、东莞、广州等珠三角城市返乡农民工组成的10万摩托车返乡大军,沿着321国道返回广西、贵州、湖南和四川老家过年。他们穿着厚实的棉衣,结实的绑腿,棉质护膝,防风头盔,皮手套,或成群结队,或独马单骑,车上大多数是小两口子,或者夹带一个小孩,奔驰在国道上,成了春运交通线上一道道特殊的风景。 据记者调查,路近、票贵、票难买是催生摩骑返乡大军的三大主要原因。 在中山打工的小周和小张两个人轮流开一辆车,一起结伴而行回广西的贵港老家,他们告诉记者,直接回老家的火车没有,如果坐大巴两个人的费用就是600元,而开摩托车回家,算上油费、过路费等开销一共也就100元,能省5/6的开销,要是算上来回的费用,一共能省1000元。他们告诉记者,他们两个这样结伴而行已经四五年了,开摩托回老家最多也就10小时,所以也不是很累,这种回家方式比较划算。 ---------------------------------------------------------------------------------------------------------------------------------------------------------- 看这条新闻的时候,我坐在家里,窗外寒风凛冽,屋内暖气温度宜人,不像农民工兄弟们要穿着厚实的棉衣,戴着防风头盔,皮手套,骑着摩托车拖家带口,奔驰在国道上。 对于他们来说,内心可能并没有觉得不平衡,不公平。能够回家,能够节省1000元,这也许让他们感觉温暖,感觉幸福。 中午还看了一条新闻,春节临近,有关部门的领导看望环卫工人,并给他们一些年货及每人200元的红包,环卫工人很是感动,说明年继续做好环卫工作。我跟我老婆说,他们环卫工人很辛苦,工作也很危险,但是工资很低,我觉得他们拿的工资应该比那些做办公室的公务员高,同是为社会服务,相差太大了,而且坐在办公室,工作轻松,环境良好,风吹不着,雨淋不着,还有空调吹着,不要太舒服啊。 我不是同情他们,同情有什么用,或许他们还同情我呢。可是现实的确是现实,谁又能改变呢?享受利益者,不会主动放弃自己的既得利益,弱势群体们,利益被代表,没有话语权,他们除了骑着摩托车回家,除了不做环卫工人等,又能如何呢?其实,也不是这么悲观,如果弱势群体能够主动维护自己的权益,能够自己代表自己的权益,那么既得利益者不想改变也不得不改变了。 如果现实不是很如意,也无需太过烦恼,更不要内心痛苦,把自己弄成抑郁。所谓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苍茫的大地上,有高山,有湖泊,也有小土丘,臭水沟,有别墅群,也有贫民窟,有狮子老虎,也有角马羚羊,有猫狗,也有苍蝇蚊子,但是这些都没有影响大地的声誉,不都说大地母亲嘛。正义也许从来就没有战胜过邪恶,他们两者从来都是互相纠结,互相依托,共生共存。 有一句佛语: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有的人追求名,有的人追求利,有的人两者都追求。追不到,痛苦;追到了,也痛苦。看破了,发现人生就是简简单单,平平凡凡,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尽人事,听天命,自己又真的能够把握住什么呢?说到底,无论是痛苦还是快乐,都是暂时的,都将会成为过去,成为烟云。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99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珠三角地区回家过年的“摩托化部队”
boxcar 2010-2-9 09:55
面对困难, 人民群众总会靠着自己的智慧找到解决办法, 真希望有关部门也能多一些解决问题的法子,至少能给自己创造条件解决问题的群众们多提供些帮助。 祝愿选用摩托化开进的方式回家过年的农民工兄弟们一路顺风,安全到家,过个好年。 ~~~~~~~~~~~~~~~~~~~~~~~~~~~~~~~~~~~~~~~~~~~ 新闻链接: http://news.qq.com/a/20100209/001097.htm 珠三角10万农民工组摩托车大军返乡(图) http://news.QQ.com   2010年02月09日08:53   南方日报  赵杨  我要评论( 0 ) 肇庆高要小湘中粮加油站的长途摩托车休息点(图片来源:南方网) 广东省交管局林卫局长在摩托车休息服务点为返乡人员派发热粥和安全行车宣传单(图片来源:南方网) 戴上头盔、披上雨衣、载上家人,回家过年。春节临近,由佛山、东莞、广州等珠三角城市返乡农民工组成的10万摩托车返乡大军,沿着321国道返回广西、贵州、湖南和四川老家过年。他们穿着厚实的棉衣,结实的绑腿,棉质护膝,防风头盔,皮手套,或成群结队,或独马单骑,车上大多数是小两口子,或者夹带一个小孩,奔驰在国道上,成了春运交通线上一道道特殊的风景(如上图,赵杨摄)。 为了确保他们能够顺利返乡,我省2万多交警上街,疏导指挥,在雨雾等恶劣天气还专门用警车为摩骑大军开路,沿途护送,同时还在路上设置专门休息点,为摩托车骑乘人员提供休息、暖手、热茶、药品和修车工具等服务,为确保群众安全返乡服务。如果遇到雨雾等能见度低的恶劣天气,交警部门还要派出宣传车,利用高音喇叭喊话,提醒摩托车驾驶人注意减速,安全行驶。 每天7000摩骑过肇庆 昨天上午,记者跟随省公安厅交管局驱车沿321国道前行,沿途就看到三五成群结伴、长途跋涉驾驶的摩托车。记者还来到了摩骑过往最多的肇庆市,到达高要小湘中粮加油站的长途摩托车休息点采访,数百名骑乘摩托车返乡的民众正在休息点休息,场景十分壮观。现场,记者还看到执勤交警正在开展春运便民服务,向途经该地的驾乘摩托车返乡民工送上雨衣、遮阳伞等物品。据了解,目前,肇庆辖区内共有长途摩托车休息点20多个。 肇庆当地的交警负责人员告诉记者,春节即将临近,这几天从肇庆辖区内路过的摩托车大军每天达7000辆,春节前10天预计将有10万辆摩骑返乡大军过境肇庆。 摩骑返乡就为省钱省事 据记者调查,路近、票贵、票难买是催生摩骑返乡大军的三大主要原因。 在中山打工的小周和小张两个人轮流开一辆车,一起结伴而行回广西的贵港老家,他们告诉记者,直接回老家的火车没有,如果坐大巴两个人的费用就是600元,而开摩托车回家,算上油费、过路费等开销一共也就100元,能省5/6的开销,要是算上来回的费用,一共能省1000元。他们告诉记者,他们两个这样结伴而行已经四五年了,开摩托回老家最多也就10小时,所以也不是很累,这种回家方式比较划算
个人分类: 社会|2780 次阅读|2 个评论
民办教师与农民工
cwhm 2010-2-4 05:02
在我还是读小学的时候,那个时候学校的老师都是民办老师,他们平时在学校教书,教书之余还要到地里干活,后来陆陆续续的有些民办老师通过考试,或者花钱转成了公办老师,一些民办老师也到了南方去打工,成了农民工,再有些最后就丢下了课本干起了农活,现在农村的小学应该再也很少有民办老师了,老师待遇也比以前提高了很多。想到民办教师的半工半农,并最后没有了这个群体,民办教师只成了一个时代和历史的标志,那么时至今日的农民工,他们也多是同样的,他们有家乡的土地,每年农忙的时候还等着收庄稼,其他时间却在城市里务工,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农业现代化,更重要的是农民工的素质的提高,农民工这个群体消失,并也将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还会远么?
个人分类: 我思故我在|1612 次阅读|1 个评论
“两次”上山下乡与“两次”农民工进城
cwhm 2010-2-1 17:10
中国的最近五十年的人口流动都是跟农村城市联系在一起,我们通常理解的上山下乡指的是那场六七十年代广大城市知识青年在党中央毛主席的号召下扎根农村支持农村建设。那么2000后,由于西部大开发,大学生毕业人数激增,党中央国务院又开始鼓励大学生到西部去,到边远的农村去,到那里支教,做村官,支持那里的建设,这是不是又一次的上山下乡呢? 现在三农问题,让我们想到了农民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数以亿计的农民到城市里打工,那么60年前,人民解放军进城,当时的军人大都是在旧社会中受苦受难的贫下中农,由于无产阶级政权,他们进了城,那么这应该更是一次农民工进城? 相比两次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农民工进城,在心态上,知识结构上,社会地位上都有很大的差异。六七十年代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往往带有抵触情绪,但是当今大学生确实争着,抢着要去西部,去农村。五十年代的革命军队进城成了城市的主人,但是改革开放的农民工成了城市的弱势群体。但不管怎么说,当今进城的农民工,还是支援西部农村的大学生,他们的知识水平都远远超过了几十年前的那次,这不能不归功于教育。
个人分类: 我思故我在|1569 次阅读|0 个评论
质疑”80后,90后农民工“
cwhm 2010-2-1 07:18
中央一号文件出来了,又是关于三农问题,农业,农村,农民,并在这个文件中首次提出新生代农民工这个概念,也就是指目前在大中城市里这一群80后,90后的年龄不到30岁的来自农村的青年,并且农业部长韩长赋今天撰文提出三代农民工的概念。 我是80后的大学生,又是来自农村,那么这群我们儿时曾经坐在一起掏过鸟窝,坐过同一间教室的同龄人又是怎样的一群农民工呢? 他们是一群接受过完整的九年义务教育,还有大部分受过高中,中职教育,由于教育的终止,他们没有像我们父辈一样呆在农村,而是进了城,而且是和我们这些农村的大学生差不多同时进了城,只是我们进了大学,他们进了工厂。 他们和我们的父辈是那样的不同,却和我们这群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一样,我们都没有在农村种过完整的一年的地,都没有和农村的那些村长,会计打交道的经历。他们和我们唯一的差别是,我们就比他们多读了个大学,他们和我们这群大学生一样使用着网络,使用着手机了解着外面的世界,他们也和我们一样在远方对对生我,养我们的农村有着思念。 这第三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80后,90后农民工,能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农民工么?他们和我们这群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有太多的相似,而又那么的不同于我们的父辈,如果说他们是农民工,那么我们这群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又是什么呢??相信他们应该也不太希望社会这么称呼他们吧 下面这张图,你会将他们和农民联系在一起么?
个人分类: 我思故我在|1865 次阅读|1 个评论
电影“长江七号”有感 - 农民工处境堪忧
wangdw 2010-1-20 08:26
电影长江七号有感 - 农民工处境堪忧 周星池的电影长江七号过去较久了,写贫苦的农民工及其子女,幸亏有外星人才救了他们、帮助了他们。主题有点沉重啊。 在我们的共和国里,工农是当家作主的。就是现在, CCTV 上也一直在播铁人、创业史。可就是即是工人也是农民的农民工的处境,真是叫人担忧。 开胸验肺 的农民工张海超入选凤凰 百度 2009 时事沸点社会人物 。 新密市 振东公司 工人张海超工作 3 年多后,被多家医院诊断为尘肺,但该公司却拒绝为其提供相关资料,在向上级主管部门多次投诉后,他取得了去做正式鉴定的机会,但郑州职防所为其做出了 肺结核 的诊断。为寻求真相, 28 岁的他跑到郑大一附院,不顾医生劝阻,坚持 开胸验肺 ,用一个人的无奈之举,揭穿了谎言。 图 1 (来自网上) 民工的工作环境问题太多,老板们为了尽量多地榨取农民工的血汗,根本不顾工作环境的改善,不考虑农民工的身体健康。都二十一世纪了,怎么有点象是我们当学生时所知道的解放前的一些事情。 据记者报道 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台资企业联建(中国)科技有限公司(联建科技) 2010 年 1 月 15 日 爆发 2000 多名员工大罢工。员工抗议公司长期漠视员工权益并取消年终奖金。同时,公司还无视员工生命安全,在危害员工身体 健康 的一些工作流程中不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2009 年 7 月,公司竟然将液晶屏的清洁溶剂由酒精替换成有毒的正己烷,且同样没有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导致多名员工出现中毒症状。据称有 2 名年轻员工因中毒过深身亡,由此曾引发大量员工罢工抗议。 政府应该维护职工与农民工的利益。台湾老板向来有抠的美称,他们剥削工人和农民工太狠了点。 我们平时在上下班的路上,常遇到农民工在作业后吃饭,那状态实在可怜。一年辛苦下来,讨要工钱的问题,还要总理来关心!说这些老板太黑心,真是没冤枉他们。当然,也有一种说法,一个工程批下来,层层剥皮,到头来用于施工的所剩无几了。 据说,保安几个月换一批,是为了不让在一个地方干久了,要长工资了的原故。看这些老板剥削农民工太狠了点吧。 总有报道,某某农民工为了几百元钱拼命,等等。农民工的待遇最低!几千万甚至上亿啊! 至于关心他们的子女上学,已成为上等待遇了。上高等学院,一年学费、饭钱,一个农民工一年是挣不来的。 提高他们的工资,改善他们的处境,关心他们的疾苦,维护他们的基本权利。多提供他们学习法律的机会,学会保护自己的方法。
个人分类: 其他观点讨论|3568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帖:《咏年关 叹民生》——一首反映农民工生活的诗
可真 2010-1-15 01:21
博主按 :从网易上偶尔读到这首诗,感觉写得不错,转发到这里,与众博友分享,同时也是希望由此引起人们对生活在诗中所反映的生活境遇下的农民工的关注。这首诗也反映了农民工对目前中国贫富差异状态的感受,并且透露出他们的现实诉求 。 外资 ,发了这条跟贴 网易江苏苏州网友 在 中国确定明年将上调个税起征点 中评论 : 网易广东中山网友 的原贴: 1 【咏年关 叹民生】 又是一年快到头,漂泊异乡起哀愁。 家中父母可安好,娇儿衣食可无忧? 当初离家出村口,娘抱乳儿手挽手。 离别乳儿声声哀,哭偎娘怀难离走。 儿行千里母担忧,子盼娘归泪长流。 梦中时把亲人念,思儿纸巾常湿透。 并非甘愿他乡留,为谋生计身难求。 富贵处处如度假,贫贱日日为生愁! 富贵处处如度假,贫贱日日为生愁! (来源: http://tie.163.com/reply/myindex.jsp?username=zkz791958@yeah.net )
个人分类: 转贴转载|4060 次阅读|7 个评论
从八成农民工子女弃读高中看中国教育的担忧
chrujun 2009-12-27 09:14
前几年有消息表明,大学里大学生80%以上来自城市,农村人口不到20%。 最近的一个小调查(看后面的新闻)有力地支持了上述消息。 这个调查表明,八成农民工子女放弃读高中。 据我所知,现在高中的收费比较高,一年要花费学费1千~数千元不等。我的一个外甥女,经过多次思考后也放弃读高中了,尽管学校来了好几个电话建议她读高中。 高中的学费就比较高,大学的学费更高。农民工在农民中还算经济条件好的,在家务农的农民经济条件更差。 农民工子女都放弃读高中,确实表明农村学生读高中的比例更少了。 历史调查已经表明,农民和知识分子子女在智力上没有明显差别。如果占中国人口大部分人的子女无法读大学,中国大学的生源质量肯定会急剧下降,现在是很多民办大学都办不下去了。更重要的社会会分化成几个互相独立的阶层,对中国今后的社会稳定造成威胁。 农民和农民工的子女,从事实上已经被剥夺了受高等教育权。 恶果一旦种下,其影响必然是深远的。 调查显示近八成农民工子女初中毕业弃读高中 来源: 中国青年报 http://news.sohu.com/20091227/n269232285.shtml 本报讯(记者甘丽华)近日,武汉大学感悟爱折射爱学生团队对武汉市300多名即将毕业的初三年级农民工子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农民工子弟学习上进心不足,多数农民工子弟初中毕业后选择职高或是技校,还有部分直接去打工。   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初中毕业后,选择继续上高中的同学只有18%,而上技校和职高的占72%,成为大多数同学的选择,10%选择直接去打工。   多数同学选择初中毕业后去职高或是技校,这显示出他们急需掌握一门技术来养活自己。   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家庭的经济状况不允许,同时也需要孩子尽快找到工作作为家庭收入的一支来源;第二,经历了小学、初中的学习经历,很多学生已经丧失了学习兴趣。   调查数据还显示多数农民工子弟学习成绩中等偏下,并且认为学习意义不大,努力程度也较为一般。   调查者分析,造成农民工子弟学习上进心不足的原因如下:第一,农民工子弟所处的大的学习环境较差,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第二,农民工子弟接 触的同学有相当一部分计划初中毕业直接打工,因此对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第三,农民工子弟不适应城市学校教学方式、节奏等,导致对学习的兴趣丧失;第四, 老师与学生的沟通不够,师生间没有良好的互动交流。
个人分类: 教学心得|24242 次阅读|3 个评论
一位农民工的评论
lvnaiji 2009-12-19 21:42
吕乃基 开博近一年,收到评论近800.各具千秋各有特色,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对此,本人深表谢意!不过,下面的这条对于我 安徽小山村在演化系列之外,又在系列之内 的评论,我要特地拿出来,奉献给各位网友,以及奉献给编辑部。 理由1,它来自一位农民工。在科学网,看来似乎作为精英、或社会中相对而言的成功人士,或一般来说具有大学程度人员,作为这些人士交流的平台,有农民工的参与,我感到欣慰,并且希望科学网编辑部也会感到欣慰:这表明科学网的辐射范围之大之广,以及因而将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之所以欣慰,还在于这位农民工还坦率地亮出了自己的身份,这是一种胆识,更是一种担当。这是农民工的希望之所在,也是中国的希望之所在。 理由2,这位署名为冬箫的农民工在评论中所提出的建议和对大学生的期盼。箫,偏于凄楚悲凉之情,冬箫,则尤甚。如果政府冷漠,那么还有民间。科学网上,身为教师者众,各位在上课时,把这段话告知学生,若有1%、0.1%这么做了,就是有所作为,即使没有,也是对这位农民工的承诺。 吕老师您好!我是一个农民工不敢对您的这篇文章妄加评论,只想请您对您的学生说:为什么不能用运粮食的车子运加工好的食品到城里呢?为什么不能用运棉、麻、茧的车子运服装、床单到城里呢?农村有那么大的发展空间何必挤在城里抢剩饭呢?政府已经有了到农村发展的优惠政策,政府总不能再下一道知青下放的命令吧?。到农村发展也应该属于报效主国吧!就不知大学生们有没有这个豪情壮志。如能这样,我看好多好多好多的问题都能解决。能在您的博客里说句话很荣幸,谢谢!
个人分类: 人文|4489 次阅读|6 个评论
农民工冻死于地铁桥洞后,尖锐对立的评论
chrujun 2009-12-17 23:29
据中国江苏网报道:2009年12月17日早上,南京一位市民路过安德门地铁站137路公交站台的时候,在桥洞下面看见了一个外来民工冻死在里面。现场有市民正在打110报警,众多群众围观。   据死者的民工朋友介绍,死者姓周,五十岁左右,来自泗洪。本是从老家到南京来打工的,但是因为现在工作不好找,挣不到钱,他有时就靠要饭为生,常住在桥洞下过夜。 详情见: 南京气温骤降 外来民工冻死于地铁桥洞(图) http://news.sohu.com/20091217/n269029969.shtml 针对这条新闻,有两种尖锐对立的评论。为善者评论如下: 评论1: 伤心落泪,肯定家中妻儿老小还在等着他挣钱养家。人生之苦,莫过于此了。中国卖体力老男人,最后一支火柴燃尽了,希望他可以进入天堂,那里再也没有伤痛和辛酸 评论2: 有些官员住洋房,包二奶,再看看这些社会底层的民工,唉! 评论3: 谁来关心?他们生活在一个悲惨世界里! 评论4: 刚刚经过地下人行道,看到了两个人睡在里面,唉!!!最基本的生存保障都没有了 为富不仁者评论如下: 评论1: 这件事情很正常,谁叫他有家不归,随地乱睡的呢?就是共产主义社会,就是亿万富翁,你随地乱躺,被冻死也是活该!!!! 南京再富,也不能保证14亿人来南京都能有工作和热床睡觉的。谁叫你来赖在南京不走?冻死当然活该!!!! 此人再穷,回家也不至于冻死饿死。非有让南京丢脸不成???好,冻死你!!活该!!!! 评论2: 出外打工要有自知之明,既要有个人的自尊又要自觉维护社会文明。日本人在社会上混得不好了,或是回老家,或就自杀,也能留住自己的尊严和维护社会文明规 则。动不动就往大街上一躺、桥洞里一钻,破破烂烂肮肮脏脏也能苟活下去,不仅自己死不要脸,也给社会添麻烦和让社会丢了脸面,并且破坏了文明社会的规 则!!!但这却是中国穷人最想做的和最为可耻的地方!!!!可以说是一群没有文化、无知和目无规则的东西!!! 评论3: 中国人有句俗话好死不如苟活着。所以造就了千百年中国人路有冻死骨的世界奇观!!! 为什么没有苟活不如好死,注意自身和社会的尊严的生活准则呢??? 有人收集了某著名经济学家的语录,我选几条如下: 1.中国的贫富差距还不够大,只有拉大差距,社会才能进步。 2.中国穷人为什么穷,因为他们都有仇富心理。 3.12亿农民和下岗工人是中国巨大的财富,没有他们的辛苦哪有少数人的享乐,他们的存在和维持现在的状态是很有必要的。
个人分类: 我的教学|6024 次阅读|4 个评论
(一)增加农民收入最有效措施:增加农民工收入
热度 2 zhenhuaJIA 2009-11-29 00:07
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任务,同时也是当前中国发展经济的重要工作。近几年来,政府通过取消农业税,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对种粮农民直接进行补贴,等一系列的惠农政策,使得农民收入显著提高, 农民生活得到较大改善。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当前这些政策和措施是不够的,特别是在现阶段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增加农民收入显得更加困难。因此,要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需要新思路,新措施,要打破传统的增收思维模式,从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上做突破。 现阶段,农民收入主要包括种植农产品所得和农民工外出务工的工资收入,其中农民工工资收入已经是农民收入的最主要组成部分,虽然没有明确的调查数据显示,但是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农民工的数量来看,保守估计农民工工资收入已占农民收入的 75 %以上。而一直以来,我们的增收措施主要集中在提高农民种植农产品所得方面,却忽视了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方面,对于提高农民工工资收入重视不够,措施有限。因此,提高农民工收入,做好农民工工作是当前提高农民收入最为有效,最为关键的措施。 在现有的生产力条件下,农民的土地收入已达到较高水平 在现有生产力条件下,单位面积的土地产值已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我国现有耕地 18 亿亩,人均不足 2 亩。平均下来,一亩土地的年收入不会超过 1000 元,还没有去除成本,农民的土地收入极低,根本难以满足基本的日常消费。所以,很多农民宁愿放弃土地,到城市务工,哪怕是从事很脏很累的工作。 种植其他经济类作物如蔬菜等可能会显著提高农民的收入,但是,这种蔬菜等作物的种植主要集中在城市周边地区,并且基本能满足城市市场的需求。我国大多数农村远离城市,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并不在其惠及范围之内。同时,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没有开发商会将注意力放在偏远的农村,考虑农村的低价问题。再者,粮食种植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基础,大范围的改变农村的种植结构是不现实,更是不允许的。 对种粮农民直接进行补贴,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等惠农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收入,但是,效果不够明显,进一步实施的空间也有限。近几年,国家每年拿出上百亿的资金对种粮农民进行直补,但是,由于我国农村人口比例较大,人数较多,平均到每个农民身上就显得杯水车薪,效果有限。而且,如果政府进一步增加种粮值补的力度,必定会增加国家的财政负担,影响国家经济建设的其他方面。当然,对种粮农民直接进行补贴这一政策也是必须要坚持的,并且要不断地加以完善和发展。因为除了增加农民收入这一功能外,它还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稳定并增加了粮食产量,保障了国家的粮食安全。 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虽然直接增加了农民的种粮收入,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本来就是弱势群体,这种由于政府定价所带来的额外收入必定会通过市场的调节作用流失,比如随着农产品收购价格的上涨,农资物质的价格也明显的上涨,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农民的收入,最终的结果是这部分的所得并没有留在农民的口袋,而是富裕了许多的农产品收购商。再者,现阶段,每个农户所占有的土地数量有限,其粮食所得大多数是用来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只有剩余的很小一部分用于出售,因此,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提高农产品价格对于农民增收的效果。最后,虽然谷贱伤农,但是同时谷贵也伤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可能谷贵伤民显得更为重要和明显。曾几何时,由于农产品收购价格的提高导致了物价飞涨,若干人们买不起猪肉就是最好的列子。因此,通过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来增加农民收入的效果有限,实施起来应当慎重。 提高农民工工资对于农民增收更有效,符合城市化要求 农民工的工资收入已经是大多数农村家庭的最主要来源,虽然没有官方的数据证实,但是根据现阶段的实际情况,保守估计 农民工工资收入已占农民收入的 75 %以上,因此,从最主要来源方面着手提高农民收入是很有效的措施 。 2008 年 11 月 20 日 , 国务院新闻办发布官方数据 : 中国 农民工数量 为 2.3 亿。而现实中,农民工的人数可能更多。 中国的农民工主要是 20 - 45 岁的中青年人群,他们背后是留守在农村的孩子和父母,每个人都联系着一个农业户籍的家庭,因此,大幅度提高农民工待遇,可以显著提高大多数农民家庭的收入。 相对于提高农民的土地收入,增加农民工工资显得更为有效。农民工工资一般以月薪计算,如果每个农民工工资每月增加 100 元,一年下来增收 1200 元, 1200 元相当于一亩土地全年的总收入,相比于提高粮食价格和国家的补助所得更为有效。另一方面,给每个农民工增加定量的工资是大多数企业可以承受的,在一定范围内也是企业的义务与职责。对于部分弱势行业,政府也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利好政策对企业的这部分支出进行补偿与调节。 增加农民工工资不仅有利于改善农民工境况,更有利于企业活力的增强和企业的长远发展,同时也完善了政府宏观调控的实施能力,并且缩小贫富分化,符合我国城市化进程趋势。虽然增加农民工工资短期内加重了企业的负担,但是却调动了农民工的劳动积极性,提高了劳动效率,增强了企业活力,长远看来,企业这部分支出完全可以从效率的提高中得到补偿。 因此,增加农民工工资是最有效的农民增收措施,并且具有很高的可行性。 农民工工资的大幅度提高需要一个相应的阶段 增加农民工工资能有效地提高农民收入,但是这需要一个相当的时间来逐渐实现,不是一劳永逸或者一蹴而就的事情,提高农民工工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工工资的高低最终是由市场来决定,随着市的场逐步完善,农民工素质的提高,农民工工资自然也会逐渐提高,因此,在短期内大幅度提高农民工工资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符合经济规律的。因此,需要相应的时间来完成。 农民工工资的提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加速农民工工资提高的过程,通过一系列的手段来提高农民工待遇,其中最主要的还是经济手段的调节,这也是最合适的手段。农民工兄弟本身要逐渐增强自我素质,特别是劳动技能素质,并努力争取更优越的待遇。社会要提高对农民工的认识度,充分认识到农民工带来的的巨大贡献,提高农民工的社会地位,这样市场才能给农民工赋予更加公平合理的待遇。总之,提高农民工工资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并且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个人分类: 未分类|5796 次阅读|0 个评论
不无聊(转)
shushenlw 2009-11-8 09:19
      我告诉自己,不无聊。   而很多时候,我都在无聊。我不知道这样活下去,真正的意义在那里。或者我们农民工的意义,就是石头的意义,想不无聊都不行。你看到过天底下漫山遍野的石头了吗?春夏秋冬,日晒雨淋,狂风暴雪,春暖花开,石头都那样,面无表情,无聊的做点缀和被点缀。石头要做点什么,很难。它只有守住时间,并且守株待兔,等待被发现,被分裂,被煅烧。而这种机会,就像我们农民工中间出现一个明星或富豪一样,机会渺茫。即便如此,我们仍焦灼的等待,那微乎其微的机会降临。从上个世纪八O年代出门,到现在,我们经历了,恪守了,现在仍然没有答案。   行走在这不安静的城市,我空着双手,我心里充满了不安分,我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但我努力的克制,不要发生什么。不是我们惧怕改变,而是很多时候,我们是不被改变。生活在这里,可能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因为吃已经愈来愈简单,但我们的心灵,却出现了巨大的缺陷,甚至迷惘。一个跟我一样从乡村跑出来的人跟我说,我们没有了幸福,连钱也没有,这都可以忍受,但是连一个家也没有。他的样子很绝望,在这各城市漂着,就像街边的树上的一片叶子,不知道被风吹落,还是被园林工人的刀剪去,还是被一辆路过的车刮掉。如何结束,所有的方式都有可能。在这种状态下,我们胆战心惊,并且六神无主。而日子还是那样过,就像江水,不能阻挡。年华老去,也像江水一样,绵绵不绝,不能控制。我知道这样着急也会于事无补,很多年前一个老头也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他说的比唱的还好听,现在却只能迫人着急。想方设法,却只有一个办法,按部就班,按部就班,再按部就班。原因只有一个,没法折腾。   很多时候坐在玻璃窗的平台上,看着楼下的天河北路,看着路边的绿化树,看着广州体院,看着鳞次栉比的建筑,看着阳光遍布建筑的顶部,看着时间在马路上行走,然后,心理就产生一种飞翔的冲动。这不是第一次,而是很多次了。愈是站得高,这种感觉愈强烈。我很清楚我没有翅膀,我很清楚落地之后,地上会很清楚的表达出人无完人的形状,我也很清楚,我的亲人不允许我这样飞翔。但我个人想的也只是尝试,不想说出那痛,就永远别说。我问过自己,最后是别离,扭过头去,看那毫无生趣的墙。墙上有很多影子,各种形态,彰显着个性,也在向利益倾倒。这就是现实,在集体里,可以洁身自好,却不能单独行动。有智慧的人说社会是个染缸,我觉得很多时候,社会是一架绞肉机。把思想、肉体和时间都搅拌在一起,不流一滴血,还不产生痛苦,这才是大智慧。   我告诉自己不无聊,尤其不要与文字交往。以前我也相信过文字,觉得那是表达智慧获取利益的最佳途径。那是我愚昧,无知的文字怎么能承担这么多责任呢?文字是刀,有时候是谄媚用的,有时候是自宫用的,更多的时候是摆设,就像石头,摆在那里,不痛不痒,还有机会,成为获得利益的风景。我告诫过我的小兄弟,没事的时候,玩玩文字,就像找个不要钱的三陪女,陪自己意淫,陪自己痛快,陪自己泪流满面。玩了之后还不要说,说了出来,酸气熏人,那就是一桩罪过了。我现在开始讨厌文字,文字进了我的血液,我现在开始讨厌我拥有的这副皮馕了。这么多年,这副皮馕除了让我做时间的观光客之外,都没有产生过什么作用。它那么自由,却缺乏自由的力量,所以,它像一个石墩,无论站在哪,都是一副无能为力的样子。我还不能讨厌它,我还得爱惜它,希望它坚强,把我撑起来。希望是这样,但谁知道会不会这样呢?那么多诱惑,它能阻挡我么?   我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就向我知道,明天什么也不会发生一样,毫无意义。   但是,我知道我还在承担着一些什么,我还不能放弃,一个人离开这光明的世界,一个人去没有人回来的远方。我不能那么自私。我知道。但我悲哀的是,我不知道我怎么才能大公无私。你告诉我,我们在忙碌什么,我们收获了什么,我们有多少东西是我们自己可以主宰的?我等着你,因为这个等待,我开始反思。   生活的意义是什么?就是活着?   夜晚要来了,我知道,我将死去。   明天还是像今天这样,不无聊,然后无聊地想,不想入非非,而是将一个问题想一千遍。这就是生活的意义,即使每天想一千遍一生也没有答案,我还得这么干,这是使命,出生的时候,从上帝哪儿带来的。我没有想明白,所以,我们一代一代重复,无论是那一种身份,我们都在想。想是等待的一种方式,我们千年站在原地,守株待兔。这兔不是没有脑筋的野兔,是传说中出现的上帝。   我是农民工,我每天都在工作,不无聊,表现得很幸福。   2009-11-7
个人分类: 思想与生活|1085 次阅读|0 个评论
农民工兄弟与公务员之地狱天堂
冯用军 2009-8-3 16:54
筑路日当午,汗滴沥青土;盒饭路边吃,你说苦不苦? 来源: http://bbs.news.163.com/bbs/photo/147448621.html                                       
个人分类: Life Comments|2756 次阅读|0 个评论
为什么只是村“官”?——由农业产业化说起
lvnaiji 2009-5-17 17:42
农业产业化,是世界各国不同的现代化发展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 , 我国的农业产业化同样具有这样的性质 , 这就决定了它的特殊意义和特殊途径。 一 特殊意义 目前,中国除了东部发达地区和一些大中城市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工业化或工业化比较成熟外,广大中西部地区还没有或刚刚开始工业化,中国主要还是一个农业国。因而,农业产业化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地位就特别重要。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农业产业化关系到中国十亿尚处于温饱和相对贫困状况的农民,要让他们致富和现代化。站在这一高度就可以发现,农业产业化与一般所说科技成果的产业化除了共同点外还有很大的区别。后者在当前中国的实施主要还是官、产、学、(或研)结合,而前者还必须增加极其重要的一环 , 那就是农,要把农民结合到农业产业化中来。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 农业产业化的关键在于 官、产、学、农的 农 上。这是因为,只有农民参加进来,农业产业化才会成功,更重要的是,只有通过由农业产业化把农民结合起来,农业产业化才会对中国的现代化发挥其特殊重要的作用。具体而言,那就是农民致富、农民社会化和农民素质提高。 农业产业化是农民的致富之路 。 农民致富是中国现代化所必需的,这一点已很多人谈到 . 而且己有实践证明。目前,在中国 , 一头是巨大的变化和 充满风险的市场,另一头是弱小而分散的农民家 庭,二者之间缺乏组织和纽带。农业产业化就是连接二者之间的桥梁。农业产业化,就是不必每一个农民都去直接面对市场,都去掌握高新的技术 , 都要投入巨额资金和先进设备,这些事项可由企业和科研机构去完成。这样 , 农民的生产活动就降低了风险,降低了难度和起点的高度。 更重要的是,农业产业化能够夯实农业的经济基础,从而为农村社会结构改革和农民素质提高提供物质和行为层面的保障。 农业产业化是农民社会化之路 。 1978 年,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否定了脱离农业生产力水平乌托邦的人民公社之类的组织形式,把家庭这种与传统农业生产力相适应的组织形式还给农民,仅此就大大解放了生产力。但是面对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家庭这种形式就不适应了,它的负效应如规模小、起点低、难以抗击风险等就逐步暴露出来。农业产业化就是要改变这种状况 , 使农民由这种一家一户相对的封闭中解放出来,投身于社会化的大生产中。这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次努力把农民组织起来。然而这次组织不同于 50 年代的合作化、高级社和人民公社,也不同于 1949 年前在解放区的类似运动 , 它在维持目前承包制的基础上进行 , 因而没有损害农民利益:它通过经济途径,按市场规律进行,例如各种各样的股份制 , 而不是强行推进的计划,这一点各地已经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它在政府的协调下 , 调动农民、企业家、科技人员三方面的积极性,而不只是农民自己。有了科技的推动 , 企业家的组织和导向,以及政府的协调, 农民就被更深入更广泛地纳入社会之中; 它是由农民、科技人员和企业由下而上自发的组织起来 , 是一种自组织,是在科技、需求和市场发展的情况下出现的 , 顺应了生产 力发展的需要,政府只是起宏观调控和指导的作 用,而不是由上而下通过行政命令,不是背离生产力的空想;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农民、科技人员 和企业的责、权、利,通过合同、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而不是随意的或服从于长官意志,因而这是一次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自组织。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必然深刻改造中国传统上以血缘和行政区划为基础的组织格局,由此必然带来中国农村和农民的深刻变化,使之由传统向现代化过渡。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而城镇化不是整齐划一的规划、街道、商店和住房,更不是观念和口号,而是建立于实实在在的产业的基础之上。 农业产业化,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 应该承认 , 中国农民所缺乏的主要是法治意识和科技意识 , 而农业产业化的一大功能就是提高农民的这两项意识。在农业产业化中 , 科研机构或个人、企业以及农民 , 这三方之间的关系以具有法律效果的合同来规定各方的责、权、利,明确风险承担、科技投入和环境保护等。这样 , 农民处处、时时、事事想到合同 , 按法律办事 , 就会逐步形成法治意识。在农业产业化中,农民自然而然地学习科技、依靠科技、应用科技,接受科技方法的训练和科学思想的熏陶,培育科学精神。在这一过程中 , 传统的经验将得到改造提升,而迷信和伪科学之类则将被揭去面纱,暴露于科学的光芒之下。由此可见 , 农民素质的提高从根本上说不是靠单纯的教育,更不是靠灌输,而是靠农业产业化。 致富、社会化与素质提高这三方面正相应于广义文化的三个层面,即物质、体制和精神三个层面,它们紧密结合 , 共同推进农民现代化。致富是物质基础 , 由此加强社会化的信心 , 加快其进程,信服和感受到法治和科技的力量。社会化是体制的改革,由此拓宽和缩短致富之路 , 培育法治和科技意识。素质提高是精神指导 , 由此明确致富和社会化的目标和方向。总之 , 农业产业化因其把农民结合进来而必将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三项质疑 农业产业化在金融海啸袭来之际更具迫切性。 本来在十余年前就应该扎扎实实开始农业产业化,然而在全球化浪潮中,外向型经济再加上世界工厂,大量农民突然在一夜之间变身为农民工。不错,农民工因此而迅速致富,但是这样的致富是建立在对外商的依赖上而缺乏自主性。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农业并未因此而强大起来,甚至因为大量相对有知识的青壮年的流失而变得更加薄弱。 在农民工打工的日子里,他们既没有为城市接纳而成为城里人,又游离于自己的家乡邻里,在某种意义上类似于杰克伦敦笔下的马丁伊登,既离开了自己的阶层,又未能融入新的阶层。因而不仅没有社会化,而且带来了诸多新的社会问题,如留守家庭、子女就学、医疗保障,以及农民工的性生活等。还有带了工资在回家途中的一路追杀,电影天下无贼就描绘了这一场景。 无疑,在城市的打工生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农民工的素质,如遵守规章制度和时间观念等,但由于从事的是作为微笑曲线低端的加工制造,基本上没有知识含量。实际上由于在各方面受到的歧视和不公平待遇,已经在他们,继而在他们子女的身上留下了难以抹去的阴影。笔者已在全球化中的资本流和中国的民工潮初步涉及上述问题,一旦与中国本应推进的农业产业化相比较,问题就进一步暴露出来。 金融危机提供了改弦更张的机会(请见金融危机之危与机)。是时候了。固然,农民工之路依然有其惯性,但在决策上应该坚决走出来,坚定不移地走农业产业化之路。 眼下还有几个情况值得思考。 其一,有些领导依然把农民工当作蓄水池。蓄水池的含义就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持这样的观念,上述弊病依旧,而农业产业化也只是一句空话。 农民工不是蓄水池,农业产业化才是蓄水池。 其二,家电下乡。搅动了些许内需,解了一些家电企业的燃眉之急,却汲取了农民十分有限的资金。设想,如果农民将这些宝贵的资金用于创业,用于培训,则将如何?城市是要下乡。更为迫切的是科技下乡、医疗下乡,以及 重中之重:政策下乡。 其三,村官。近日大学生竞聘村官成为热点,在某种意义上将村官作为大学生就业的一个出路。没错,农村是广阔的天地,可村官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极小的一部分。为什么不看到更为广阔的部分,或者说,只看到极小部分的官呢? 现在农民工已经回到自己的家乡,一方面,多年的打工生活已让他们意识到打工没前途,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习惯了城市生活而感到回乡没意思,他们的第二代更是如此。中国可能已经错过了农业产业化的最佳时机。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只要充分认识到农业产业化的意义。 那就是农业的腾飞和农村的改造,是农民奔小康和农村现代化,是整个产业结构的融合提升和东西部协调发展,从而大大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大大加快我国的现代化进程。
个人分类: 社会评论|3657 次阅读|1 个评论
最新消息:在北京待满十年就是北京人了
yangfanman 2009-5-2 19:40
据新华社最新消息,温总理金口玉言:在北京呆满10年就算是北京人了。满足条件的自己上网查查北京人有什么待遇吧。你们不信就自己看新闻好了 http://news.qq.com/a/20090502/000156.htm 温家宝亲切地问道:你们是哪里人?工人们一个个抢着回答,河南南阳河北涿州甘肃平凉总理接着说:大家来自五湖四海,要像亲兄弟一样相互关心、帮助。 你在北京多长时间了?温家宝又问一位年龄比较大的农民工。十年了。你已经是北京人了。 听到总理的话,大家笑了起来。 我没有骗大家吧,可惜的是大家都在那里笑起来,我不明白大家笑什么呀,太有意境了。不管怎样也不应该就知道在那里傻笑呀,难道现在北京户口很好搞?你们呀,觉悟太低,要是刘墉他老人家当时在就好了!
个人分类: 时效网络|1960 次阅读|2 个评论
为小崔的落泪而感动
zhxkun 2009-3-7 18:20
2009年3月7日的小崔会客专访安徽省委书记王金山,看了一段,真得为崔永元而感动。 当节目进行了农民工问题时,小崔请上两位安徽农民工,听他们讲找工的辛苦,听完他们的话,小崔失态了,不应该叫失态,而是难受得说不出话,哽咽着说我没有问题了,然后节目中长时间的控制自己的情绪,还是小崔聪明,可能想控制调节一下自己情绪,就把话题抛给王金山,只听王书记还在那夸夸而谈,尽是套话,可是小崔实在控制不了自己情绪,还有流泪了,不得不用手去擦眼泪,看到这里我不能不为小崔而感动,甚至在这种情况下,小崔还不忘对着电视说希望大家都来帮帮农民工。 说实话,看到这里,这期节目我无法望下看了,虽然也同为男儿身,我也跑到一边去流泪了,真为小崔而骄傲!也希望全天下的人能向小崔一样,在任何时候都不忘为农民工兄弟们呼吁:大家帮帮农民工吧,让他们日子过得好一点,他们的要求并不高。 同时我也想到目前城市里对农民工的歧视,君不见许多公交车,特别是天津市公交车司机对农民工特别歧视,同样的一个小包,普通市民绝不敢让买票,但是农民工就不行了,不管农民工的包有多大,一律多买1-2张票,还有许多市民见到农民工,就像见到什么似的,远远地捂着鼻子走,确实农民工兄弟们身上是脏,但是他们没时间洗呀,还是这位农民工说了:我们找工的地方冷,没有热水,没有办法洗衣服。如果有条件谁不希望自己干干 净净的!!! 小崔,你是好样的,就冲这点,我要敬佩你一辈子!
个人分类: 生活杂事|3563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鼓励庄园经济的议案--哪位能帮我提交?
lcguang 2009-3-2 23:23
关于鼓励庄园经济的议案--哪位能帮我提交? 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国内需求上不来, 需求上不来的原因是两极分化,富人有钱没处花, 穷人想花没有钱。 怎样吧富人的钱弄到农民的口袋里, 而且富人也愿意?这个问题解决好了,经济的主要问题就解决好了。 目前,农民进城为城里人, 特别是富人提供各种服务--比如保姆,餐饮、装修,休闲服务等,但是这样掏富人的腰包还 是太慢了。 从一个富人那里掏100万,那要多少人服务多少年? 反过来, 能不能把城里把有钱人搞到农村去,让他们掏腰包更快? 我认为办法是有的, 这就是发展庄园经济。 像布什那样有一个农场, 或者像英国法国富人那样有自己的山庄, 这是很多中国富人所羡慕的。建一个像样的庄园至少上 百万, 维持一个庄园每年恐怕要5-10万。以这样的速度掏富人的腰包就快多了。 富人为什么愿意掏腰包呢?100-200万,对于城里富人还是不大的数目。中国大城市房价5000-20000元一平方, 一个好的 的公寓都上百万,像样的独立别墅搂上千万, 环境还很拥挤。有钱人在城里少花点钱在房子上, 到农村搞庄园就够了。比 如:50万买一个300亩的林场(包括70年使用权),再花50万造房修路。100万就建起一个环境很好的庄园。当然,花200万 -300百万, 庄园更像样。 庄园建好了,栽树养花,修水库。。。每年都要雇佣农民工, 这就能解决不少附近农民的就业 问题。 现在的障碍在哪里? 首先,法制环境差,庄园主的利益得不到保证。就我所知, 我老家有好几个外地人来投资林场, 结果是笑着来投资,哭着 空手去。常见的问题是: 自然村村民和行政村干部争夺租金,村民斗不过干部就和投资者胡搞--比如断电短路, 甚至抢 夺财物。投资人能拿老百姓怎么办?派出所的人说, 现在要保护农民利益, 我们不敢抓人。 其次:产权流转不便。如果能形成市场, 投资者容易退出, 那就好的多。 按道理说, 流转不存在障碍, 但是实际上, 任何一个办事员都有理由阻拦你。 第三:续租问题。 70年不短, 但是有续租权更好。 怎样鼓励庄园经济呢? 我建议: 1)改善法制环境,地方政府要对投资者的利益负责; 2)允许林场和农场承包者建造一定面积的高档住宅--等于政府在地皮上让利; 3)尽快建立庄园(包括农庄和林场)流转市场; 4)划出可以建立庄园的地块,拿到市场拍买; 5)明确续租方式; 6)把部分荒山和沙漠永久性卖给私人,让他们开发,惠及子孙。 哪位能帮我提交, 在下谢谢了。
个人分类: 经济学|4271 次阅读|1 个评论
打开农民工再就业的思路
黄安年 2009-2-6 09:58
打开农民工再就业的思路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2 月 6 日发布 数以千万计的农民工再就业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 , 还是深化改革的问题。两千多万的农民工是有名有姓有单位的 , 还有相当数量没有统计在内由农村走向城市的个体经营者,他们有的连经营执照都没有 , 实际上也是为城市服务并在城市谋生的农民工 , 在天通苑社区我就认识一些这样的农民工 , 在农贸市场这些人就更多了,至于在家政服务系统数以万计的保姆,甚至城市里的拾荒者、收集废旧物资的人都是没有计算在内的。所以实际数字是大大超过宣布的。 农民工是城市现代化中的一支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 , 又是农村走向城市、近代走向现代的突击力量 , 还是社会群体中的弱势集团 , 他们没有工会、没有自己的组织、没有基本的社会保障、甚至不能享有和城市居民相同的基本待遇,每当危机来临是 , 往往首先成为被摔的对象。在这些农民工中有的在农村已经失去了依靠。如果不能安排好这些农民工不仅影响经济的恢复和农民工的生计,而且极大地影响社会的稳定 , 设想相数量的社会游民、流民加饥民 , 一旦该出手时就出手 , 其后果可想而知。那就不仅是经济问题 , 而是实实在在的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了。所以即使从保平安的角度看也得极端重视农民工的安置。 笔者以为安置农民工的思路需要扩大 , 除了企业和事业单位妥善安置,农民工返乡所在地千方百计安置就业外 , 还得由国家和地方政府出面开辟一些大规模基本建设和环境资源保护型公共工程(如扩大三北防护林工程,加快铁路现代化建设工程 , 加快城市地铁轻轨建设和配套工程 , 加速西北防沙固沙工程等)的密集性劳务需求 ; 组织大规模的以工代赈工程(如现代化的抗旱防涝机械化计划 , 大规模水患治理工程 , 加快南水北调工程等) ; 组织社会保障建设工程 ( 如启动大规模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校舍建设工程、组织农村基本医疗设施工程、组织农村交通公路设施建设工程等 ) ;开展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公益性和低收费的再就业培训计划。如果我们将部分资金集中投入这些领域,如果我们有效动员和组织部分农民工从事这些领域的服务 , 如果我们将缓解危机措施和改变农村面貌 , 有效吸纳密集性劳力,加速社会调整和转型结合起来,那么农民工将是一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突击队,我们也就能转危为机。
个人分类: 民生问题小议(09)|3171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农民工维权与新农村建设问题
suqing1961 2007-7-31 11:09
张晓辉 苏青 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和难点也在农村。当前,新农村建设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认识和共同行动,各行各业、各个部门、各个单位都在从各自特点、职能和工作实际出发,落实中央关于三农和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和工作要求,以实际行动支持和推进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富裕农民,增加农民收入,而农民收入的60%以上来自外出打工收入,农民工劳务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维护好农民工利益,让农民工享有改革发展成果,使之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和资金来源,实际上就是为新农村建设做贡献。 一、农民工是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会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点确定为农民工的维权问题,这是经过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探索得出的重要结论。从工会性质来讲,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是职工合法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工会要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首先要在理论上搞清楚,农民工是不是工人阶级的新成员,农民工姓农,还是姓工,如果姓农,工会维护农民工权益就与工会性质相背离,就是多此一举、不务正业。农民工户籍在农村,有自己的土地,在城市靠打工谋生。有人讲,如果农民工成为工人阶级,那么工人阶级还有什么先进性而言。甚至有的知识分子讲,如果农民工成为工人阶级,那么我们就退出工人阶级。特别是在城市工人还有大量维权问题没有解决好的情况下,再提出农民工的阶级属性和维权问题,恐怕要引发思想混乱。 那么,农民工到底是不是工人阶级的新成员,是不是工人阶级的组成部分。 首先,从理论上来看, 农民工在整体上具有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工人阶级的基本属性,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生产方式具有先进性,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经过教育培养,能够具有工人阶级的先进觉悟和组织纪律性。2004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已经是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判断非常正确,意义十分重大,这是从中国国情出发,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工人阶级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同时,《工会法》和《工会章程》也明确规定,只要是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社会成员,承认工会章程,都可以参加到工会中来。这就从理论上解决了农民工的阶级属性和能否加入工会的问题。 其次,从实践上来看, 农民工加入工人阶级队伍,并没有改变工人阶级作为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代表的地位。相反,农民工通过掌握现代化的技术知识,通过与城市工人阶级的相互融合,通过社会化大生产的锻炼和考验,不仅工人阶级的地位没有降低,而且使这一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不仅进一步壮大了工人阶级队伍,而且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党执政的阶级基础。 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全国第二产业就业人员中,农民工占57.6%,其中加工制造业占68%,建筑业占80%;在全国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中,农民工占52%;城市建筑、环保、家政、餐饮服务人员90%都是农民工。也就是说,农民工正在迅速地从农民中分离出来,顽强地融入产业工人阶层,并成为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民外出务工,为城市创造了财富,为农村增加了收入,为城乡发展注入了活力,为改变城乡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闯出了一条新路。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带回资金、技术和市场经济观念,直接促进新农村建设。同时,城市的工人阶级不仅没有排斥农民工,而且以宽广的胸怀接纳农民工、包容农民工、感化农民工。现在的城市一刻也离不开农民工,因为离开了农民工,物资将停运,建筑将停工,餐饮将停业,环保没人搞,老人没人管,孩子没人送,农民工已经渗透到城市的各个角落、各个方面,甚至各个层次。城市工人阶级只有与农民工相互包容,相互融合,才能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那么,从上述理论和实践分析,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农民工是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城市与农村的桥梁和纽带,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缩小城乡差别、推动城乡一体化的重要载体。 理论和实践问题搞清楚以后,工会维护农民工权益问题,就不是为与不为的问题了,而是如何为、把它放在什么位置的问题了。目前,农民工维权问题已经成为工会工作的重中之重,成为工会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点、切入点和着力点。 二、关于目前农民工生产生活状况 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民工问题,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农民工权益和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的政策措施,各地区、各部门、各级工会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比如,从2004年开始进行农民工工资清欠,三年清付农民工工资330亿元。为了让农民工在城市中体面地生活,各地也作了不少积极探索,比如,建设农民工廉租公寓,解决农民工社保问题、户籍问题、子女上学问题,农民工参加评选各级劳动模范,等等。但坦率地讲,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年来农民工一直作为边缘化的特殊群体而工作和生活着,他们的基本权利和合法权益没有得到充分而有效的保障,许多农民工的生存境况令人堪忧。从一定意义上讲,农民工既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又是身份社会的受害者,遭遇了各种歧视和不公正待遇。 比如,在生产生活方面, 他们干的活最累、最险、最脏、最苦,他们吃的饭最差、最简单、最便宜,他们住的房子最小、最挤、最暗(地下室),他们的文化生活最寂寞、最单调、最无奈。农民工的生产生活条件无法与城里人相比,他们的子女也无法与城里的孩子相比。在今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农民工子女喊出了:我们不与别人比父母,我们只与别人比明天,这的确是无奈之举。上辈子比不了,下辈子就能比吗?如果三农问题和农民工问题解决不好,今天他们比不了,明天他们也比不了,甚至差距越来越大。所以,温家宝总理给农民工的孩子题词: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 再比如,在权益保障方面 ,农民工与城里人相比,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保、同工不同权、同命不同价等问题。目前,全国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有2645万人,仅占农民工总数的11%左右;参加医疗保险的有2300万人,仅占农民工总数的10%左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许多企业长期以来把压低农民工工资、设法逃避参加保险、延长工作时间作为降低企业成本、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主要手段。不少企业农民工工资并未随着当地经济发展和企业效益提高而同步增长,而是以城市最低工资标准来支付农民工工资,即便是很低的工资水平,企业还是想方设法拖欠。同时,许多农民工工作时间长,没有节假日,天天加班,超负荷从事繁重工作,超出了生理极限,由于加班加点疲劳过度,再加上安全保护措施不到位,导致安全事故频繁发生。 当然,农民工受到歧视和不公正待遇,既有社会原因,也有他们自身的原因,比如,文化水平不高,劳动技能单一或缺少技能,思想道德文明素质偏低,等等。 三、关于如何正确看待农民工问题 首先, 看待农民工问题,要历史地看。农民工困境的历史渊源更久远。千百年来的城乡差距、户籍管理的二元结构,使农民天生就矮于城里人,由此派生出歧视乃至无视他们的正当合法权益,在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等一系列民生问题上都有别于城里人。当数以亿计的农民走进城市,开始历史性的身份转换时,这些问题就显得愈发突出,农民工也就成为重要的困难群体。但不管怎样,农民走进城市,实现了有史以来中国农民最彻底的一次解放,是中国产业工人划时代的整体性更新。这个意义非常巨大。 其次, 看待农民工问题,要现实地看。维护农民工利益,不是要搞特殊政策、特别照顾,而是要公平政策、平等对待,使他们的贡献得到充分肯定,使他们的劳动得到充分尊重,使他们的付出得到合理回报。特别是在强资本、弱劳工的现状下,在劳方对资方没有谈判和博弈力量的情况下,政策和维权应当而且必须向农民工等弱势群体倾斜。 温家宝总理在两会结束后答记者问时谈到:解决民生问题要首先着眼于困难群体,如果我们改善了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也就改善了整个社会的生活状况。总理当时还打了一个比喻:一个船队决定它速度快慢的不是那个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个最慢的船只。这也体现了经济学的木桶原理。从全社会来讲,农村和农民是那个最慢的船只;从产业来讲,农业是那个最慢的船只;从城市来讲,下岗失业人员、无生活保障人员特别是农民工群体是那个最慢的船只。所以,解决民生问题,首先要解决三农问题和农民工、城市下岗失业人员等困难群体问题。 四、关于工会在维护农民工权益方面的对策与主张 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重要职责,工会在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方面的对策和主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进一步把农民工组织到工会中来。 只有组织起来,才能切实维权;只有把农民工团结在自己的组织内,才能防止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农民工问题插手我内部事务,分化瓦解中国工会的团结统一。目前,农村劳动力总数约4.9亿,在乡镇打工的约1亿,在城市打工的约1.3亿。农民工会员约4000万人(去年一年新增农民工会员1960万人)。当前,工会正不断加大农民工组建工会工作力度,总的目标是实现对农民工组建工会的全覆盖。 2、进一步加大农民工维权工作力度。 近年来,胡锦涛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工会维护好农民工合法权益,承担起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重要职责。全总提出要叫响农民工有困难找工会的口号,千方百计为农民工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当前,工会维权主要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着手。 在宏观维护方面, 主要是通过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工会与政府联席会议制度、参与国家立法和政策法规制定等形式,从源头上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在微观维护方面, 主要是大力推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和职代会制度,通过开展农民工就业培训、法律援助、困难帮扶等形式,帮助农民工解决在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劳动安全卫生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3、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共建共享和谐社会。 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工人阶级是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主力军,他们不仅是国家经济与和谐社会的建设者,而且是改革发展成果的享有者。因此,工会主张既要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把蛋糕做大,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时主张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职工群众利益,把蛋糕分好,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特别是要积极开展维护职工权益工作,毫不妥协地同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行为作斗争,让职工共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成果。 总之,做好农民工维权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需要全党全社会共同行动,共同推进。全社会都应关注农民工、善待农民工、尊重农民工、理解农民工,让农民工流汗不流血,流汗不流泪,让农民工生活得体面、快乐和幸福。 (张晓辉: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农林水利工会副主席)
个人分类: 科坛漫步|2052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21: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