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解决问题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给南京XX大学XX教授实验室部分师生的公开信
热度 1 xscjack 2011-4-28 08:35
给xx实验室博士生石犇同学的公开信: 1.如你认为有同学骂你,你可以斥责他、甚至可以反过来骂他或吐他,万万不可以行凶! 2.人家没有追究你的纪律和法律责任,宽容了你,不等于不说你; 3.希你能诚心重新做人、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给xx实验室博士毕业生林凡同学的公开信: 1.如你对同学或同事意见很大,可以说他、讲他,不可以用冷战来解决问题,不可以偏见太重! 2.做了妨碍或伤害别人的事,应及时道歉,不可以回避或刻意掩饰! 给xx实验室博士毕业生桑建荣同学的公开信: 1. 实验室是多达10多个人、几十个人甚至上百人的集体,不做实验的时候就应把样品及时清理掉,以免白白占用空间和资源、影响别人使用,不是提意见同学太认真、作为博士生应具备最起码公民意识; 2.做了不妥当的普通事项,同学指出来,也应当听取,不应非要等到老板出来说话才听取,作为博士生要侧地抛弃传统社会里的“奴性”思维,道理很简单,人光有科学和专业知识,是不够的; 给广大研究生导师的公开信: 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的教育不是单纯的科学训练教育,而且包括理想、信念、互助、合作、人生、 价值观、社会责任感的教育等等...... 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指导也需要教学法或因材施教......靠“捧”、靠“挖苦和打击”均成就不了人才!
个人分类: 按类别|279 次阅读|1 个评论
做事、做人或做戏
热度 4 sarstone 2011-4-26 23:48
常常听到形形色色的成功者,讲述一个道理:要做事,先做人! 这个命题听得多了,一直不太以为然。毕竟我们是搞科学的,科学以解决问题为根本诉求,以求真务实为价值核心,这是做事。为科学之理念,兄弟阖墙,朋友反目,师生龌语,不在少数。这大抵是科学人的通病! 做人是怎么回事,未曾就教于各类大家。彼时多半是诚惶诚恐,也没敢深问下去;虽是暗自揣摩这两个字的真谛许久,无奈天资愚钝,总是懵懵懂懂的,此时也是无从论起。 近日,倒是遇到几位老幼朋友,交口称赞某某会做人,所以成其大事,大家惺惺然。又碰到某某成就者,每每自谦:我这人做事一般,做人必是第一考虑。仰仗各位的支持,才有一点小功!大家闻之怡然。 因为这各位的行状,自己多少有些了解,忽忽然有所悟,也就开朗了:人生如戏!原来做人就是做好自己的戏份。该做领导时就得有领导的做派,该做随从时就得有随从的灵光,该做老板时要有商人的慷慨,该做学生时就得有后生的谦卑。 既是演戏,就得学会各种角色的应对和表现方式,如此才算得高手,让人觉得你就是个好演员。演啥是啥,所谓明星是也!难怪明星大都很成功! 凡此一类,是否算得做人的真谛。真希望有德者多多见教!
个人分类: 观点|2561 次阅读|10 个评论
做中学
zlhua 2011-4-25 07:36
学院很早就在提倡CDIO,其主旨就是要"做中学",特别是工程类的专业,强调不仅仅要念书本,而且要努力在实践中磨练自己的专业技能,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到底如何CDIO?如何如何实施CDIO?呵呵,不要说专业老师,就是每每开会都反复强调它的重要性的主要领导估计也不明了,所以,每逢开会,听烦了领导们的唠叨后,很多同事都会笑谈,哎!又是成都进出口问题(CDIO的音译)... 我所在的专业是信管,第一次听说CDIO就开始就对它很感兴趣,不仅如此,我还专门查了有关CDIO的文献,希望能够以此为契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还好,机遇总垂青有准备的头脑,一次意外的机会,我结识了物流管理教研室教物流认知实习的一位老师,她虽然比我大10岁,但精神却好得很,很又活力,而且同我一样,是一个喜欢健康,自由,充实生活的人,在听完她的一堂物流认知实习课之后,我很高兴,因为我觉得如果将物流认知实习和MIS课程结合,让学生在专业认知实习的基础来开发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MIS的话,那一定是很妙的,很巧,课程结束后,我和这位老师又在校车上又遇到,呵呵,我开始跟她讲我的想法,她也跟我交流她带认知实习的心得...我们一见如故....... 没过多久,她就给我打来电话,问我对物流仓储信息化是否感兴趣,希望我跟她合作,希望能帮她推荐两位物工的学生一起参加项目,为某某企业做个物流仓储信息化方面的调研,我很欣然地接受了她的邀请...为此,我们专门成立了一个项目小组,四位老师,六位学生... 4月13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我第一次到了北京,到了北大,看到了清华...但这并不是重点,重点是我开始了第一次企业调研...工作十年,以前调研对象几乎都是政府,这是第一次接触企业,不是以专业教师的身份,而是以一位系统分析员,一个助理的身份参与了这次调研,真的是不做不知道,实践才能出真知...在为期5天的调研里,我惊奇地发现自己平日里按照兴趣学习的东西派上了大用场....调研不仅仅是个技术活,还需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领悟力和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呵呵,还有学习能力,很多东西可能都是前所未闻的,但没有关系,只要想学,都是可以找到老师的......
个人分类: 快乐学习|243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转载 丑陋的量子场论
wangxiong868 2011-4-24 15:41
比较同意这篇文章的看法 从去年9月份开始,我分别看了一些量子场论的书籍,包括Zuber,Zee,Peskin和Greiner的书,(大牛Weinberg的书一直没有时间看)又上了8周的量子场论I的课程。我的感 觉正如老师所说,量子场论并不是什么新的理论,只是一种方法而已,最基本的内容还在量子力学。 量子力学的薛定谔方程 \begin{equation} i\hbar\frac{\partial}{\partialt}\psi=(-i\frac{\hbar^2}{2m}\nabla^2+V)\psi \end{equation} 是非相对论的,解决问题时受到很大的局限。而量子场论据大牛Weinberg说是量子力学和狭义相对论的必然产物。所以,在量子力学的哈密顿量中引入狭义相对论,就会产生新的更有用的方程: 描述spin-0的粒子的Klein-Gordon方程: \begin{equation} (\partial^2+m^2)\phi=0 \end{equation} 描述spin-1/2的粒子的Dirac方程: \begin{equation} (i\gamma^\mu\partial_\mu-m)\psi=0 \end{equation} 再加上写成相对论不变形式的,描述spin-1光子行为的Maxwell方程: \begin{equation} \partial_\muF^{\mu\nu}=0 \end{equation} \begin{equation} \partial_\mu\widetilde{F}^{\mu\nu}=0 \end{equation} 量子场论的几块地基就打好了。引入相对论的结果导致Klei-Gordon方程和Dirac方程都出现了负能量的解,因为对于一个能量求平方根的结果自然会有正负两个解。就像Windows操作系统出现了重大漏洞,大牛们纷纷出来打系统补丁。于是说真空中有很多负能 量的粒子,不下心被打出来一个,于是真空中出现了一个负能量,负质量的空穴;它对我们的影响相当于产生了一个正能量正质量的反粒子。这个补丁相当有水平,它一下子提出了两个新的思想:1.每个粒子都有对应的反粒子。2.真空不是空无一物,而是充满着各种各样的负能态的粒子。这个补丁目前还是让宇宙学家头疼的根源之一:既然每个粒子都有反粒子,为什么宇宙不是成对的正反粒子组成的呢?这样的宇宙显然产生不了人类,因为一切都会湮灭成光子。真空当中有很多东西,那么真空的能量有多大?目前的理论认为使宇宙加速膨胀的暗能量跟真空中蕴含的能量有关系。 补丁打上之后,量子力学和狭义相对论的产物可以勉强工作了。在粒子物理学试验中,散射是最有效的探测粒子性质的方法。因为粒子看不见摸不到,只能猜测它拥有什么性质。把这样的一团粒子固定好,用另外一束更为熟悉的粒子流轰击它。于是相互作用使得粒子四散开来,不同的角度对应不同的强度和不同的动量,被探测器捕捉到。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对比,来检验我们对粒子内部性质的猜测是否正确。量子场论在建立初期(30年代)就非常成功的计算了几个比较简单的散射过程,如正负电子对撞,两个负电子对撞,光子和电子的散射等等。然而绝大多数计算都是建立在一个叫做“微扰论”的东西上。因为量子力学当中粒子状态的演化跟一个叫U算符的东西有关: \begin{equation} U(t,t_0)=T\{e^{-i\int_{t_0}^tdt'H_I(t')}\} \end{equation} 大家知道自然对数的底e可以用无穷级数来展开。物理学家无法把算符矩阵的积分 作为指数放在e的上面直接计算,只好把e展开,然后一级一级的计算,每一级都是一堆算符矩阵乘积的积分。这个方法就叫做“微扰论”,它只能用在e的指数非常小的时候才行, 如果太大的话就只能宣告失败了。于是量子场论变得丑陋起来:相互作用耦合非常小的时候,勉强可以计算一些过程的低级近似;耦合常数太大,完全不能用微扰论处理了。致命的问题是,在e的级数展开的同时,一个有限的物理过程被分解成了无穷多个子过程。比如 一个光子被一个电子散射,被微扰论解释成为:一个光子先被电子吸收然后另一个被电子发射+一个光子先被电子发射然后另一个光子被电子吸收+一个光子被一个电子吸收然后两个光子分别被电子发射然后其中一个光子被吸收+...+一个光子被电子吸收然后n个光子在不同的时候被电子发射然后其中n-1个在不同的时候被电子吸收+... 无法准确计算并不是最主要的问题,因为物理学对于任何问题的条件的测量都有误差,所以计算不需要太精确。但是物理的图像是相当丑陋的,因为每一次光子被电子散射都会被解释成为无数个子过程的相干叠加,更为丑陋的是,绝大多数子过程的计算结果是无穷大,而这些无穷大加起来之后,为了跟实验保持一致,必须等于一个有限的值。于是各种各样名为“重正化”的补丁进入量子场论的系统,它们把无穷大归咎于我们永远也看不到的东西;这些无穷大的东西在无穷个过程中展现给我们的是一个有限的东西经历了一个有限的过程。把不能解释的无穷大归咎于一种不能看见的东西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诡计和一个非常猥琐的行为。因为就简便程度而言,把这些东西都归咎于每一个粒子上都有一个上帝是更好的选择。而微扰论更像阿基里斯追乌龟式的繁琐:理论上说阿基里斯永远也追不上乌龟,因为追乌龟的有限过程被无限的分割了。实际上发明了极限理论之后,这个追不上乌龟的问题很容易就被解决了。 于是我认为,打补丁是没有用的,或许粒子本身不是一个很好的模型,引入弦的模型,升级系统之后的日子就可以舒服一些;但我认为无论如何都必须有新的数学产生才行,否则建立在低效的微扰论上的物理图象就像七十二变的孙悟空的尾巴,总有些丑陋不堪的地方,只能藏在屁股下。我认为一个较为恰当的例子是,如果有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让一个笨蛋,我们叫它微扰论,来求解: \begin{equation} x^2-x-1=0 \end{equation} 它看了半天,打算两边除以x: \begin{equation} x=1+\frac{1}{x} \end{equation} 然后发现右边还有x,遍重复迭代: \begin{equation} x=1+\frac{1}{1+\frac{1}{x}} \end{equation} \begin{equation} x=1+\frac{1}{1+\frac{1}{1+\frac{1}{x}}} \end{equation} 你问这个笨蛋结果如何,它告诉你不能准确求解,只能一点一点的接近。于是有个聪明人,我们叫它X理论,说道:其实答案就是 \begin{equation} x=\frac{1\pm\sqrt{5}}{2} \end{equation} 其实根号5是多少我们并不清楚,我们只知道它的平方等于5。于是答案还是不能准确求解,我们还是得用一个接近根号5的小数代进去。但是我们得到了更美更简洁又更清 晰的东西--用笨蛋微扰论的方法,我们不能知道答案的数值乘2再减去1再平方就等于5。美 而简洁的理论会让我们对世界了解得更为清晰。稍微专业化一些,物理学中常常用到Bessel函数J。如果把J的表达式写开,也是一个无穷级数,但是人们为什么相信把一组无穷级数的和写成一组字母的和更为有利呢?因为把一个结果分解成由许多字母表示的无穷级数,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更清晰的图像:这些字母也就是Bessel函数之间,有着严格的数学关系,比如知道某个函数的微分,就可以推导出另一个函数的微分。而这个信息在没有被分解成一组无穷级数(也就是字母表示的Bessel函数)相加的一团糟当中是看不出来的。所以我觉得,在发明了新的数学理论之后,量子场论当中的无穷多无限大的乱糟糟场面会得到更为有效的控制,并且会有新的物理机制从数学背后渐渐显现出来。 量子场论仅仅是个方法,并且是个不总是好用又很丑陋的方法。我希望它在漏洞+补丁的反复过程之后,会被放进物理学史当中,成为学习另一个理论(方法)之前,一带 而过的伏笔。
0 个评论
[转载]学生的进化
pathologysmu 2011-4-23 21:44
  内容来源于2009年4月王晓东在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学术报告厅做的题为“一个学生的进化”的报告。 在本科阶段,考试成绩不是最重要的,但重要的是,凡事都要有自己的思考。每个人都应该养成一生阅读的习惯,在阅读中思考和进步。 从事自然科学研究,最好要有出国的经历,但什么时候出国就要因人而异了。要在内心足够强大后出国,这样才可以更快适应、更好学习。自己做决定,自己承担选择的结果。 在研究生阶段,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马上进入自己期望的实验室,所以需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低年级的学生要尽快掌握实验技能,得到并能分析具有说服力的实验数据。要安排好自己的实验时间,提高效率。研究生训练后期,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往往会因为已经发表文章,心态不再平和,容易错过重要的发现,所以做科研需要一直保持很好的心态。  在申请博士后的时候,往往需要寻找能“一见钟情”的导师合作,这样才能拥有尽情发挥的空间。而博士后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课题,相对更需要自己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此时特别需要有勇敢尝试的决心和不放过一切细节的耐心。与此同时,选择研究领域的时候,不要跟风,一定要做有意义的,这样才会更有心得。  到自己建立实验室的时候,一方面需要自己以前的经验和技术的积累,更要有勇于尝试的魄力。做科研是需要行动的,每个课题不能等完全想通了再动手,只能一边发现问题,一边解决问题,然后再发现更多的问题。
个人分类: 未分类|376 次阅读|0 个评论
回音壁:速递问题已友好解决
热度 2 JYH64J98Y99H 2011-2-26 18:26
2月14日起,本博连续推出博文,反映有关速递方面的问题。本着严肃追查,认真对待的态度,本博与有关各方保持联系与沟通。速递公司、新闻媒体、消费者协会非常重视我们的意见,接二连三打来电话,了解核实情况,商讨解决方案。双方认真听取对方意见,理性分析问题,友好协商解决问题。博主对速递公司积的积极回应和认真解决问题的姿态表示欢迎。一件小事,既包含了严正的立场和严肃的态度,又反映了双方友好协商、宽厚互谅的态度,更体现了双方行胜于言的务实作风。现在,问题已经获得满意的解决。借此机会,感谢朋友们特别是利军博士的关心支持。一言以蔽之,别拿博客不当媒体,速递问题已经友好解决。 短评:事实也证明,同样一件事,只要正常运转,重新做一遍,四天之内就可以顺利完成。希望快递业多流淌道德的血液。价格可以商量,时间可以约定,困难可以理解,但承诺必须兑现。灵活是民营企业的优势所在,只要把客户的事情当作一回事,办法其实多的是。诚信是服务业的灵魂,行动是快递业的生命。行胜于言,一切尽在不言之中。
个人分类: 边看边说|3078 次阅读|3 个评论
变换思考角度来解决问题
vcitym 2010-12-5 21:41
很多人都知道爱因斯坦这句话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但是,如果有这样解决问题比发现问题更重要的命题,则是从另一个角度谈一个司空见惯而又做不好的问题。 用变换角度发现问题,用变换方式解决问题。这就是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辩证统一。下面是几个例子,分享一下: 1、对于传统的玻璃罐头,打开盖子要用剪刀、螺丝起子,非常不方便。但几十年也没有哪个企业想改变这种不方便的方法。后来,一个小女孩在吃罐头时,从这种不方便产生创意,并经过努力发明出侧拉环启式玻璃罐头。她的做法是:在罐头瓶的侧部加一个拉环,吃罐头时,将拉环一拉,罐头瓶子就进去了空气,因此,不再有负压,不再那么密封,用手轻轻一扭,就可以打开。这种产品受到千万消费者的欢迎,也使许多企业受益。而且由此引发出来的更方便、更简单的易拉罐,更是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2、 在一个大公司,有一个出色的主管,他十分热爱自己的工作,他的能力也挺不错,可就是与上司的关系处理得不好,最后闹得不可开交了。他没有办法,决定跳槽,离开那个上司,于是他就把自己的资料送到猎头公司,请他们为自己另找工作。这个主管回家把他的做法对太太说了。他的太太对老公说: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只是你与他分开。既然是只要你和他分开就可以,那么,不一定是你走,让对方走也行。于是,他们又为他的上司准备了一套资料,送到了猎头公司。过了不久,上司接到请他去别的公司高就的消息。想不到的是,上司也厌倦了他目前的工作,而且新工作待遇更好,他考虑一下后,就欣然接受了这份新的工作。上司很好奇,就问猎头公司的人: 你们怎么知道我的啊? 再一问,原来是自己的下属为自己找到这么好的机遇。上司想,自己走后,位置就空下来了,想想以前跟这个下属关系不好,心里也过意不去,想着这个人能力不错,就向高层推荐了他。于是,这个主管没有离开原来的公司,就解决了与同事之间的矛盾,更重要的是还加官晋级。
个人分类: 技术相关|3971 次阅读|1 个评论
方案评价要思考的六个问题
tianyunzhang 2010-10-18 02:41
   1 .在约束条件下哪个方案能最好地解决问题并最少地制造新问题 ?      2 .为实施所选方案必须做那些工作 ?      3 .方案牵涉到哪些人员 ? 其责任 ?      4 .何时、何地实施 ?      5 .可能的结果 ?      6 .方案的成败如何测量 ?
个人分类: 教学辅导|439 次阅读|0 个评论
解决问题与冻结问题
yuliping 2010-10-14 12:17
解决问题不用说了,当然解决问题也许会触发新的问题,继而继续解决问题。 当问题无法解决或难以解决,或事态的发展走向恶化的时候,其实这时候并非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是将问题根治会带来更多的问题,甚至会危及到改革者自身的利益,这时候,就出现了冻结问题的做法。所谓冻结问题,就是采取貌似解决问题的做法,治标不治本,混淆视听。 真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么?真的是公益机构或专家不知道问题的本质么?非也。 冻结问题有两个动机,一是积极的,暂时冻结可能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但是时间长了就要怀疑其动机了。二是消极的,得过且过,甚至仅仅是虚晃一枪。我们宁愿相信绝大多数情况下是积极的,而事实是随着事态的发展,现实可能相反。 2010.10.14 俞立平 于江北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3632 次阅读|1 个评论
关于“问题”
caoman 2010-7-22 13:09
强者、负责的人,发现解决问题,收获价值,赢得认可; 弱者、不负责的人,回避制造问题,放弃机会,淘汰自我。 问题中的道理: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无论是个人,还是公司,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也是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我们工作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怎么来看待问题才能利于我们的工作呢? 当遇到问题时,对于强者和负责任的人是发现了机会,以负责的强者心态勇敢面对它,你就能解决问题,问题就消灭了,你就收获了价值,赢得认可,给大家展示出来的是负责的强者。 对于弱者和不负责任的人是发现了困难,回避的话,问题就会越来越严重,直至酿成大祸或失败,收获的是损失,放弃的是利益或价值,给大家展示的是不负责的弱者,等于自我淘汰。 问题是欺弱怕强的,你强它就灭,你弱它就长。 问题像是火种,不去解决就越燃越旺,燃的都是人民币,首先是你个人的,然后是大家的,和社会的,天生我才必有用,面对问题,岂能袖手旁观?! 如果你是一个强者,是一个负责任的人,就会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会收获价值、赢得认可。 如果你是一个弱者,是一个不负责人的人,就会回避问题、制造问题,最后放弃了获取价值的机会,淘汰了自我。 我们提倡结果导向,用价值来衡量结果,具体表现是什么?是激励(奖金、升职等)和认可,认可是别人自发给的;反过来,不关注结果,就是放弃了获取价值的机会,表现形式就是负激励(处罚、降职等)和淘汰。 问题是检验强者和弱者、负责和不负责的检测器。 怎么来检验自己是不是一个负责的人,是不是一个积极的心态对待问题的人? 办法之一,是看你那里是否总冒出问题来!总给其他人带来麻烦和不快,总让其他人担心,说明你回避问题、推托问题或解决不了问题,表明你是一个不负责的人;如果你是一个负责的人,问题出现之后你就会马上解决掉,解决之后就没问题了,给别人的是分享结果。 另一个办法,在你的团队中,你是否得到你的上级和下级的认可,如果你得到了,说明你是一个负责的人、一个能够解决问题的人、一个有价值的人;如果你总得不到认可,说明你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一个不能解决问题的人、一个在团队中没有价值的人。 因此,如果你在团队中得不到认可,不要怪你的上级和你的团队,要怪你自己,因为你是一个弱者、一个不负责任的人,你放弃了解决问题的机会,等于放弃了让你的团队的人认可你的机会,是你主动放弃的,不是团队的其他人不认可你! 同样的道理,如果你被公司淘汰了,或者你主动离开了,你不要怪公司,也不要怪团队同事。因为,不是你在淘汰这个公司,也不是公司在淘汰你,而是你自己在淘汰你自己,所以无论哪种形式淘汰,都不要去计较这个形式,关键是你能否从淘汰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意识到是你自己在淘汰自己,你已经放弃了很多解决在你眼前出现的问题的机会,放弃了很多被团队认可你的机会;意识到你这样做是对你自己、你的家庭、你的团队损失和伤害。 我们说的主要问题有两类: 一类是发生在工作过程中具体事情中,比如说我们营销上有客户的问题、竞争对手的问题,设计上会遇到工艺选型的问题、工艺改进的问题,工程上会有堵塞的问题、沉沙的问题,财务会有上市的问题、风投的问题,尤其是在企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许多新问题会源源不断的出来。 另一类发生在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中,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就是我们的游戏规则。我们现在常出现的问题是,利用规则时制造问题,不按规则做事,就会带来一轮又一轮的返工,老问题没解决,又派生出一个又一个新问题;还有,我们的办公环境嘈杂,是谁制造了这种恶劣的环境?是谁在大声打电话?在办公室大声喧哗?是自己,找到了问题来源,相信我们就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不要做一个回避问题的人,更不要做一个制造问题的人! 所以, 强者、负责的人,发现解决问题,收获价值,赢得认可; 弱者、不负责的人,回避制造问题,放弃机会,淘汰自我。 这个道理明白了,怎么利用这个道理解决问题成为强者、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 我相信我们都想做一个负责任的人,都想做一个强者,你是否是一个负责任的人?是否是一个强者?关键看你对待问题的结果,结果是什么?结果就是你能否解决问题,收获价值。 要解决问题,关键是抓住一点:问题是怎么产生的?即问题的爹妈是谁?只要明确这一点,解决问题的办法就会源源不断。 问题到底产生在那里?以什么样的形式表现出来?问题发生在工作过程中,以事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事的背后是什么?是谁在做事?是人!即产生问题的主人是谁?是人! 也就是说,问题虽然以事的形式表现,但事的背后制造问题的是人!这就是人和事的关系!例如,如果工程中出现问题,就是工程项目经理有问题;营销中出现问题,就是营销项目经理有问题,都是人的问题!这也就说明了我们企业司训为什么要先做人,后做事。 如果我们知道了这个道理,在遇到问题时,就不会认为这个问题和自己没关系,问题都是别人的、是客户的。应认为是你个人的问题,你就会想你到底哪里出了问题,怎么样才能调整自己,从而解决问题。 这是一个对待问题的思维方式,也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我愿同大家一起,成为强者,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收获价值,被团队认可,被社会认可。因为,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强者、负责的人,发现解决问题,收获价值,赢得认可; 弱者、不负责的人,回避制造问题,放弃机会,淘汰自我。
个人分类: 管理科学|2461 次阅读|0 个评论
解决问题与捅马蜂窝
estudy 2009-11-12 22:13
外出学习了两个月,回来后重新接手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发现有几台教学用的计算机工作不正常,于是准备好好处理一下这个问题。找来几个教研室的负责人一调查,竟发现教学设备运行不畅的问题远不止几台计算机,更叫人啼笑皆非的是,就在召开调查会议的同时,外教那边传来其教学设备发生故障的消息,并需要立即处理,教务办主任去处理的半天也没有解决问题,到了现场才得知,为了保证外教工作的正常开展,已经更坏了好几台设备,而居然没有一台能够完全正常工作,不是这个部件破损,就是那个材料老化。见到我时,外教无奈地抱怨道Everything is broken here。 真觉得,有很多问题就像马蜂窝一样,你不去捅它也就一两个蜂子飞出来蛰人而已,倒还能相安无事,你要真想把问题解决彻底了、捅一捅马蜂窝,就会引得所有的蜂子倾巢出动,非被蛰得满身是包不可。我把这个观点说个一个同事听,他来一句,现在全中国的问题不都是这样吗?所以明智的人就安分守己,不去做那捅马蜂窝的人。 问题在于:有这么多的问题没有被真正解决,一个机构也好、一个政府也好,怎么还能正常运行着呢?难道都得指望那么一两个愿意去捅马蜂窝真正解决问题的人吗,要是没有出现一个这样的人怎么办?高效流畅也是运转、得过且过也是运转,要是都能创造出生产力,何必硬要追求高效和完美呢?
个人分类: 经济思维|4045 次阅读|2 个评论
致力解决问题,献身情报事业——学习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有感
huabolin 2009-9-10 11:00
近日通过对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的学习,深深体会到了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的优良作风与传统。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使我感动的东西有很多,包括刻苦钻研、艰苦奋斗、淡泊名利、报效祖国,因信念而执着,为理想而奋斗等等,然而给我启迪最多的却是科研风范。 在学术风气比较浮躁的今天,学习吴大观事迹显得更有意义,特别是对一名科研工作者。现在很多人为了个人利益而奔波,如何做到不为评价体系与考核指标所牵动,一心一意致力于解决问题,搞研究、作学问,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生只为一件事情奋斗,致力于解决航空发动机问题,这更值得我们学习。这样的科学家还有很多,袁隆平一生致力于解决水稻杂交问题,王选一生致力于解决汉字照排问题,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解决问题;他们的信念只有一点,就是通过解决问题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党为国为人民!作为一名研究人员,致力于解决一个问题是最关键的,能够把研究聚焦于一点,这比追求论文数量、项目数量、各种头衔与奖励要踏实的多。这也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在学术界的真实写照。 学习吴大观同志的先进事迹,大家都领略到了他的高尚品质与作风。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高尚品质呢?我们如何才能培养这种高尚品质与作风呢?我认为惟一的路径就是抛弃其他私心杂念,潜心致力于解决问题。抛弃其他私心杂念,一心只想着解决问题,工作起来就会很快乐,很有激情。吴大观是因为全身心致力于解决问题而形成的这种高尚品质,他本人从来没有想到要刻意追求这种高尚作风,以供后人学习。对于一名科研工作者来讲,把目标集中于解决一个问题,这才是把学习吴大观先进事迹落到实处的具体措施与方法。 致力于解决问题,是研究人员的基本素质,也是做研究的最高境界。通过向诸多先进人物的学习,特别是通过学习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使我更加坚信,致力于解决一个问题对一名科研工作者是非常重要的。我一定在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的感召下,致力于解决科技文献的知识抽取问题,通过解决这一问题,献身祖国的科技情报事业!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5916 次阅读|0 个评论
问题很多,所以我们可以活得有滋有味
chyq721 2009-4-26 16:21
游荡在科学网和凤凰网,自意识到金融危机就在身边以来,发现能够听到的问题越来越多,于是我的血管里开始腾涌,有问题才好嘛,有问题才有我们这些以解决问题为乐之人的生存之地嘛,哈哈。让问题来得更凶猛些吧。 我最喜欢的是三大类问题:能源问题,三农问题,教育问题。 能源,我的本科专业。从高中听说了能源危机一词后就暗暗立志为中国能源事业战斗一辈子,我现在已经在开始饯行我的想法了。 三农,这涉及到我的本来身份。中国已经迈入大国的地位,然则确实所有大国中间三农问题最突出的地方。通过相关文献的阅读,中国最大的问题就在三农上,未来中国发展最大的风险和机遇也在三农问题的解决上。我以为要解释中国的经济模型,只有了解到中国三农的实际内涵才好。我以为,拿到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中国学者一定是用一个数学工具很好的解释中国三农问题的。呵呵。况且我现在的研究方向是可以将能源与三农问题相结合的。哈哈,我好幸福啊。 教育,这就不多说了。说句老实话,我认为教育实际上就是自己意志的长远保持。正所谓身虽死,精神可不死,通过的就是教育的传承。只要我们的理念符合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定律,总会传承下去的。关注教育,方能体现一个学者的长远目光。 好了,科学网和凤凰网的中国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已经给我们提出了很多的问题,那么就让我们一起静下心来应对着问题一个个解决吧。Fighting。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670 次阅读|0 个评论
开博双满月纪念
danfouer 2008-7-26 01:57
各位看官,7月24日是小弟开博双满月的大喜日子,在这两个月以来,小弟本着以繁荣博客为己任,唯恐文坛不乱的精神,共发表博文 37 篇,发表评论 69 个,现将其中自以为精妙之处总结如下,以为纪念: 肉身凭血性行事,灵魂靠理性思考 以上摘自 左手反对,右手质疑 千古陋习,文人相轻,相轻至极,遂成党争,党争之祸,宋灭明亡 不因其人废其言,不因其言废其人 教授治校或可期,学者理国国必亡 以上摘自 党争:祸害中华两千年的幽灵 以正治学,以奇立名 以上摘自 王鸿飞,但愿你不会被排挤走! 胆识为成才之基,胸襟为容才之本,眼界为聚才之道,手段为用才之术。 以上摘自 学者急需加强的四个身体器官 天子以国委之,当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以上摘自 解决问题才是硬道理 读博士为什么,为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一个问题。 问题解决了,历史会记住我。 问题解决不了,我会记住这段历史。 以上摘自 99.9999%,我这个博士不合格! 一个能尽散家财,联十八路诸侯伐董卓的曹操;一个能三下招贤榜,招贤纳士的曹操;一个懂得实行屯田制,发展生产的曹操;一个能写出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曹操。 以上摘自 曹 操 赞 还有三个标题: 读书人患不知兵: 三荐《破局》 读书人当立言为公: 一荐《破局》 要想了解一个新的领域,就去开一门这个领域的课程
个人分类: 好文推荐|3569 次阅读|1 个评论
“戴避孕套裸奔”事件始末
danfouer 2008-7-24 09:34
2008 年 7 月 7 日,当我看完 《 99%的博士和博导不合格》 这篇文章时,我的第一反应,不是有人想像的愤怒,不是有人想像的兴奋,而是担心,担心这会加剧海龟和土鳖之间原本已有的乡怨之情,进而引发“朋党之争”。 作为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的博士,无论王鸿飞自己的主观感受是怎样,说出这样的话来,在客观上都会给人“抬洋贬土”的感觉。如果这句话被一些别有用心而又掌握一定权力的人拿去奉为真理,用于行事,与国与民与学术界,后果都不堪设想。 我想起了两件事。 其一是我曾在科学网上转帖而后又删去的一篇文章中的一段话: 接着,和厉以宁老师共同创立光华的元老之一的胡健颖教授,做了让全体参会者都心酸的发言。她说:“很多新来的同事,可能不太认得我。我在北京大学已经教学50多年了,我非常地爱北大,也爱光华,也爱光华的学生,而且我的个性非常开朗,一天到晚很开心。然而去年, 我们这些老教师都被要求从楼上的办公室搬到地下室,给新回国的人让地儿 。地下室是很闷气的,我们好多老同志,气憋不上来,但是他们只是在那里继续的工作。我的腿受了伤,下不了地下室,那我也没任何怨言,我带头把东西放回家。这就是我的个性。” 她接着说:“但是最近光华出了这么多事,我伤心了一个月,我很难受。最近我接到很多国外的学生给我打电话,他们也说很难受。50年来,就是动手术换关节我都没有流过眼泪。但现在,我神经衰弱,睡不了觉,我吃中药和西药都不管用。我太爱光华了,我太爱北大了。” “光华存在这么多问题,除了要推行制度建设,更重要的是怎么能够把这个损失挽回来!我要跟大家说拜拜了,我要离开光华,到另外一个地方去,让我的心情愉快一点。我只是希望、诚挚的希望大家共同来努力,不要成为世人的笑话!我不谈多了,我很难受。” 摘自《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全体教职工批判張WY大会会议纪要》 我虽然不认识胡健颖教授,但这段话看得我悲愤不已,泪为之流! 还有另一件事情,是我的自己亲身经历。大家大概都听说过前几年国内的博士生因为 SCI 论文的事毕不了业闹事甚至轻生跳楼的新闻。我读硕士时亲眼见过一具博士生刚跳楼后的尸体: 身体瘦弱弱的,长长的许久没经打理的头发,趴在那里,血慢慢地四散开来 …… 。 有人说这样的博士死了活该,谁让他毕不了业呢?活着也没什么用。我不这么认为,国家培养了这个人二十多年,写不出 SCI 文章拿不到博士学位不代表他就找不到自己的用武之地,不代表他就不能成为一个人才,让搞工程的博士写 SCI 文章的做法本来就值得商榷,我认为工学博士只要能解决足够复杂的工程实践问题,就可以授予博士学位,让他们再去进行过于深入的理论探讨,是对国家急缺的工程人才的极大浪费。有人在评论中说别的博士生听了王的话都没有我这么兴奋,要我做个调查,看自己是否过于与众不同,我可以郑重告诉你们,我五六年前就向我的博士师兄们做过调查了,他们听了这话是不会兴奋,他们听任何话都不再兴奋,因为他们早就被 SCI 论文和博士毕业的事折磨的麻木了,除了极个别极具天赋者,其余的博士们的生存状态都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就是“郁闷”。在这种长久的郁闷压抑中,看到 《99%的博士和博导不合格》这样的文字,会怎么样呢?会大腿一拍,愤而退学吗?会加重抑郁更加痛苦的努力吗?还是会增加脑海中浮现那六个字的概率,哪六个字?“不如死了算了”。 大家中上面两件事,大概应该看得出我是个敬贤爱才之人。这恐怕与我做过人力资源网站论坛管理领导力版版主有关,在搞人力资源的人眼中,人人皆有用武之地,只看用人者是否会用而已。大家可以点击下面的链接看一看, http://www.hroot.com/bbs/ ,看看管理领导力版的排行榜,虽然我已经三年没有在上面写文章了,但我的三篇文章依旧占据着该版总浏览量第一,第二,第十一的位置,回帖量第二、第四、第七的位置。 话说远了,为了像 胡健颖教授一样的老人,为了郁闷的博士师兄们,也为了我即将开始的博士生涯,我必须对王的这篇文章进行批驳。 但我不能一开始就说这会引起 海龟和土鳖“朋党之争”或者是加重准土鳖们的心理负担之类的话,因为我初来乍到,人微言轻,没人信没人看也没有证据。当时我博客的访问量刚过一千,文章也没有几篇,还多是毕业论文精选之类,颇有点刘玄德初到新野兵不满千、将不过关张赵的境况,只有慢慢来,通过强吸引眼球的反驳文章聚集人气,收集证据,才能慢慢的展开我真正要表达的观点。 反驳一定要抓住要害,很多人在 99% 上做文章,其实正如王鸿飞所说的,这是毫无意义的,他改成十之八九又怎么样,说多了反而显得批评他的人不能正视差距了。 那要害在哪里呢,很简单,你看得最不爽的那句就是,我从头看到尾,最不爽的不是那两个 99 ,因为王说的时候是理性的,也有一定依据,而是那句把自家人与外人区分开来的话: “我周围的同事和平时接触的人,在国内大多数是属于前1%的高水平。” 中国人最不能接受这样的批评,你先说大家都是混蛋,然后以自己为圆心画个圈,说圈里靠近你的就不是混蛋,天底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与其相信这是王的疏漏,我更觉得这是王的无奈:在中国,不管怎么样,还是要给领导和同事一点面子的,不然把人都得罪光了怎么混。 想到这里我都有点同情王了,但没办法,我得靠这一点作为我文章的卖点,于是就有了“戴避孕套裸奔”的这句话: “只是有一点不忿,这位博主既然决定要裸奔,何必再给自己找条避孕套当内裤穿上。” 稍微有点情趣的朋友都知道,这出自一个老掉牙的笑话,有人竟然评论说我很有创意,我真的是无语。 文章的题目我也是下了功夫的,你说 99% ,我就来个 99.9999%;你说 博士和博导不合格,我就说我这个博士不合格,于是乎题目就成了 《99.9999%,我这个博士不合格!》。 做足了吸引眼球的功夫。 在这篇文章中,除了讽刺王,更重要的用心,是通过下面的句子表现的: 我读博士为什么,为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一个问题。 问题解决了,历史会记住我。 问题解决不了,我会记住这段历史。 美国人的标准又与我何干呢? 人生到处知何似? 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 鸿飞那复计东西。 我这是在干什么,我这是在宽慰那些郁闷的工科博士们的心, SCI 的文章一时写不出了不要紧,博士学位一时拿不到没关系,只要你努力过,奉献过,对的起自己,其他的真的不是那么重要,千万不要想不开!。最后四句诗是苏东坡的千古名句,反映的是一种出世逍遥的人生态度,我贴上去的时候还在想,不会有人认为最后那句“鸿飞那复计东西”是在骂王鸿飞吧,那我真是要撞墙了。 这篇博文出来之后,反响热烈,正如一位游客评论的:“ 不写这篇博文,没人知道你。写了这篇博文,大家都知道你。”我博客的访问量一下子就翻了一番,也带动了以前文章的访问量。但对我来说,最大的收获有两个,一个是有了下一篇文章的关键词:解决问题,二是我发现对王的评价有走向褒贬两个极端的趋势,或许可以找到在王周围“朋党之争”的线索,如果是这样的话,对我的观点阐述将非常有利。 第二篇博文很快就出来了,《 解决问题才是硬道理 》,也是先拿王鸿飞 《发表是硬道理》 以及 《经费是硬道理》 两篇博文作为批驳的由头展开的,不过即使不是王而是别的人写这两篇文章,我也会写此文,因为在我看来科研的目的是解决问题就跟说你是你妈妈的孩子一样顺理成章,这么明显的道理太好阐明了;而且说经费是硬道理或许有些道理,但发表是硬道理却是我一定要反驳的,因为我个人认为,我们这个国家最优秀的科学家,他们是不发表文章的,他们甚至是不知名的,他们是我们共和国的保卫者,是国之利器的制造者,与他们的丰功伟绩相比,在 SCI 上发几篇中国人买不起、看不到又读不懂的英文 Paper 实在算不得什么。 第二篇文章给我带来了很好的声誉,我记得当时好像还出现在科学网博客主页一段时间,访问量也是至今为止我博文中最高的,但其实除了文章的气势还行之外,没什么新意和太值得称道的,我也只花了十几分钟就写完了,一气呵成,句不加点。 不过大家看到我两篇都在反驳王的文章,一定以为我是位坚定的反王斗士吧,王对我似乎也有很大意见,在他的博文净化学界之周郎妙计安天下篇留言 3 的答复中,他说我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没有安全感,一般是会先整人”,建议我去找心理医生。 心理医生我自然是不会去找的,我开始慢慢向王解释我担心朋党之争和乱说话会被人利用的道理。我们写博客,不管自己的主观愿望是怎样,是不是一定还要再想想它的客观影响是不是一定按照你的主观愿望走呢?如果你不能确保,那就要慎重,免得到最后“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好了,眼球吸引过来了,名气也扩大了,可是我最终要说的“朋党”还没正式登场呢,博客中早就有拥王和倒王两派,可是他们平时都比较分散,经常是你这边放两枪,我那边打一炮,得想个办法让他们亲热亲热,集中展现一下观点,我才好“一网打尽”呀! 不说了,再说会被人骂的,把这半个月来四篇文章的脉络整理一下,让大家一次看个明白。 99.9999%,我这个博士不合格! ——吸引眼球 解决问题才是硬道理 ——建立声望 王鸿飞,但愿你不会被排挤走! ——请君入瓮 党争:祸害中华两千年的幽灵 ——水到渠成
个人分类: 思考评论|4719 次阅读|10 个评论
党争:祸害中华两千年的幽灵
danfouer 2008-7-22 17:24
千古陋习,文人相轻,相轻至极,遂成党争,党争之祸,宋灭明亡! 我少时读宋史,颇为不解的是:皆为饱学忠贞之士,共为同殿股肱之臣,司马光,王安石,苏东坡,这些人咋就捏不到一块去呢? 司马光主政,王安石靠边,王安石当权,苏东坡滚蛋,最后好好的新法竟由蔡京这样的小人来摆弄,遂埋下北宋灭亡的祸根。 后来有人写书告诉我,是千年生生不息的党争!汉有 党锢之祸、 唐出 牛李党争、 宋为 新旧党争、 明乃 东林党与非东林党之争。 遗憾的是,今日党争仍在上演! 不信,试看同一家国家级研究所内,对同一人物的评价,竟有天渊之别: 誉之者:其实国内每个领域都找不到几个像他这样的资历和水平的科学家。 贬之者:自命不凡,圈内人并不看好他。 誉之者:曾经是中科院最年轻的博导和研究员之一,而他现在才四十岁,已经在国内耕耘了将近十年,也早就有了实实在在的影响 贬之者:所里这些年无论是在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方面都有不少高水平的东西出来,可他既无高水平文章,也无应用成果.他回来可不是一年两年了.30-40岁是科学研究的黄金期,所里给他的条件不算差,这段时间不出点东西,以后可怕更难了 在他那个相对而言很狭窄的研究领域能够取得很好的引用,已经足以证实了他的实力。不要动不动举什么纳米的例子,那更多就是个肥皂泡,即不中看也不中用(不要以为我对这个领域一无所知)多么明显的党争例句。 我一直感觉最奇怪的就是他的工作明明是咱所50年来为数极少的最好的工作,而且在很多方面都会产生相当深入的影响,可是偏偏还是有一些人要睁着眼睛说他并没有什么高水平的工作。到底是这些人没有科学常识呢,还是别有用心?不过我相信他们最后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又一句例句。 如此种种,恐难穷尽,让我们这些圈外人何从判断,最多评价三个字:不和谐! 再看看对我本人的挖苦: 怎么说呢,应该叫臆想症吧,总是认为周围的人都有可能同他过不去,缺乏基本的安全感,可能与他的成长环境有关。 多么熟悉的语句,多么管用的伎俩攻击出身。韩非弹劾姚贾时用过(姚贾乃大梁监门子,尝盗于梁,臣于赵而逐);陆绩讥讽刘备时用过(织席贩屦之夫耳);建国后知识分子的资产阶级出生,更是成了像茅以升、冯友兰这样在旧社会有所建树人的原罪。 可惜的是,这样的文字动不了我心半分,自 96 年触网以来,好歹我也在这个网络上混了十二年,博主、版主、网络俱乐部的主,什么主我都做过,像我这种以繁荣博客为己任,唯恐文坛不乱的主,曾受到的批评、指责、挖苦,加起来可能比《 破局》完整版 还长。我何曾有过丝毫的退缩。 不退缩是因为我始终坚守着自己的若干条原则,在这些原则中,最重要的一条,可以缓冲党争之祸的一条,是: 不因其人废其言; 不因其言废其人。 做不到这一点,哪怕你是司马光、是王安石、是苏东坡这样的学者,照样把事办砸! 做不到这一点,恕我大胆直言:教授治校或可期,学者理国国必亡。 ( PS :此文一出,必有人大声抗议,说自己是在表述真理,但不要忘了,司马光、王安石,他们又何尝不认为自己是在表述真理呢?)
个人分类: 思考评论|5201 次阅读|5 个评论
王鸿飞,但愿你不会被排挤走!
danfouer 2008-7-21 20:07
2008 年 7 月 19 日,博客王鸿飞在《 净化学界之周郎妙计安天下篇 》中写道:我是不要求净化学界的,我只求大家和谐一点,不要把真正做学术的人排挤得没有立足之地,只好呆在海外不回来。 我在对该文的评论中也写道打压本土人才不利于社会发展,还有可能把最优秀的人才逼到国外去。 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真正做学问的人,或是最优秀的的人才,遭了排挤,受了打击,就要跑到国外去。 在《周郎》一文的评论中,我向王阐明了为什么我要出文讽刺他(见评论 3 , 4 , 10 ),我虽不觉得化学是我国的优势学科,但看王的崇拜者如此推崇他:其实国内每个领域都找不到几个像王老师这样的资历和水平的科学家。(见《周郎》评论 23 )。想来他也是个很优秀的人才,或是最优秀的人才之一。所以我衷心的盼望他一直留在国内服务。 回到刚才的问题,为什么要因为排挤和打压跑到国外去? 学者求学,当然希望要传播它,学之不传,不仅仅是一个外部条件的问题,有没有学者自身的原因呢? 你是否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呢? 你是否太把自己的学问当个宝了呢? 你是否过于孤芳自赏,洁身自好,弄的像海瑞一样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呢? 你是否一意孤行,钻牛角,撞南墙,而且九牛拉不回,是 一颗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铜豌豆 呢? 排挤和打压你的人是不是有意在考验和历练你呢?(参见附录:留侯论) 如果这些答案都不是,你真的遇到鬼了,那我送你八个字: 以正治学,以奇立名 在拙作《 学者急需加强的四个身体器官 》,我写道: 学术上要有一手此为学者立身之本。 政治上要懂一手不想算计别人,也不能轻易让别人算计。 恰当之时来一手 审时度势,适当出击。 关键时刻露一手危急时刻,方显英雄本色。 必要之时放一手学会放下,明进退,晓取舍者可以无穷。 有人可能觉得这样做学问就像在搞政治了,觉得脏了,不纯洁了,不学术了。 但我觉得真正做学问的人并不都是政治上的侏儒,学者不该只有追求学术的热忱,还应有传播所学的能力。做学问是不能像搞政治,但学术界也是一个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你躲得过吗? 名正则言顺,则纲举目张,人家能够排挤和打压你,无非欺你名未正而学未立而已,所挟者,无非名、权、钱、位四张牌。江湖有江湖的规矩,恶人自有恶人磨,想办法做到以名制名,以权压权,赚钱养学,求位立名。 如果这些你都做不到,那更恭喜你,因为你可以从此修身养性,笑看风云,争取像马寅初一样,比排挤和打压他的人活的都长,看谁笑到最后。 上次苏东坡的诗只引了一半,这次用完整的结尾,苏乃无国可出之人,但千古流芳,愿与诸君共勉!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知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附录留侯论 苏轼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群,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复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末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伊、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固圯上之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合以仆妾之设,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帝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而愚以为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个人分类: 思考评论|5199 次阅读|16 个评论
解决问题才是硬道理
danfouer 2008-7-8 13:40
有人说,《发表是硬道理》链接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0560 还是这个人说,《经费是硬道理》链接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0347 我说,解决问题才是硬道理。 人们之所以会记住一些人,是因为这些人为我们解决了一些问题。 袁隆平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钱学森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领导的团队解决了两弹一星的发射问题。 现在的问题是,没能力解决问题,却有能力申请经费,如汉芯的陈进;却有能力发表文章,如韩国的黄禹锡。 衡量一个课题是否完成,无论是校级、省级、部级还是国家级的课题,哪怕是小学生的课外作业,标准只有一个。 就是是否解决了你在申请书上承诺要解决的问题,不打折扣,没有借口! 如果没有解决,为什么?对同行有什么帮助。 不要拿发表了多少篇文章说事。 不要拿又申请到了多少经费搪塞。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不仅是个学术水平问题,也是个个人诚信问题。 有人以不申请100万以下的项目炫耀,拿一栋楼十几个国家课题夸口。 我倒希望他们如古之名将,天子以国委之,当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注1】。 因为课题如战役,经费如士兵,leader是统帅,成员为大将。 稍有不慎,有负纳税人的血汗和大家的时间。 经费和文章,是进一步解决更为艰深问题的敲门砖。却常常被人用来显摆。 这个问题,《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说的最明白: 儒有君子小人之别。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务使泽及当时,名留后世。若夫小人之儒,惟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且如杨雄以文章名世,而屈身事莽,不免投阁而死,此所谓小人之儒也;虽日赋万言,亦何取哉! 多解决些问题,少浪费点钱!有些经费不能公开,有些研究不可发表!国之利器不可以之示人,这就是我的道理。 【注1】太公曰:夜卧早起,虽剧不悔,妻子之将也;笃实希言,赋物平均,十人之将也;数行刑戮,不避亲戚,百人之将也;讼辩好胜,欲正一众,千人之将也;知人饥饱,念人剧易,万人之将也,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日慎一日,十万人之将也;见贤进之,行法不枉,百万人之将也。知天文,悉地理,四海如妻子,此天师之主也。
个人分类: 思考评论|7953 次阅读|13 个评论
99.9999%,我这个博士不合格!
danfouer 2008-7-7 20:22
拿到博士生录取通知书了,心情却有些沉重! 因为这个网站上的某位点击率过百万的博主,已经给99%的前辈和前辈们的导师判了三个字:不合格! 《99%的博士和博导不合格》博文链接: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8116 像我这种在职的,按上面这个逻辑,不合格的概率更是99.9999%,6西格玛。 只是有一点不忿,这位博主既然决定要裸奔,何必再给自己找条避孕套当内裤穿上。 我周围的同事和平时接触的人,在国内大多数是属于前1%的高水平。 没这一句,我当他是李敖前五百年,后五百年,老子白话文天下第一。 有这一句,我当他是政客远交近攻反过来用而已。 道理很简单,这位博主的单位,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分子反应动力学实验室,99.9999%的中国人没听说过。 99.9999%的中国人听说过的为新中国的科技事业做出过贡献的单位和科学家,已经超过1%了。 科学家不是自封的,特别是有影响的科学家。 所以这个没听说过的单位和自封的科学家只好出局。 我读博士为什么,为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一个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模式识别、人工智能。 所以我去上图像识别与人工智能研究所,报的是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方向。 问题解决了,历史会记住我。 问题解决不了,我会记住这段历史。 美国人的标准又与我何干呢? 人生到处知何似? 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 鸿飞那复计东西。
个人分类: 思考评论|7666 次阅读|1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20: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