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动手能力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高校的本科教学最重要的是打好基础
热度 10 fdc1947 2019-8-3 08:30
高校的本科教学最重要的是打好基础 高等学校的一个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搞好本科教学,现在,大家对高等学校不满意的地方也是说学校忽视了本科教学,至少是对于本科教学不够重视。 除了抱怨高等学校教师重科研轻教学外,也有很多人认为高等学校的课程设置陈旧,毕业生 “学非所用”。很多用人单位也认为学校里面所教授的内容离开实际工作太远,毕业生不能很快与实际工作接轨。他们希望高等学校能够让学生学习一些更加“实用”的内容。也有人提出,高等学校应当设置一些新的“交叉学科”的专业。 我们看法与很多人的看法不同,我认为高等学校应当打好基础,多学一下基础知识。对于理工科学生而言,特别要把数学和物理的基础打好,不但把理论学好,也要把物理(和化学)的基础实验学好。我们常常说教育是百年大计,在做学生的时候,把基础理论学好,把基础实验做好,这才是为一辈子的工作奠定一个好的基础。 数理基础看上去老、旧,像我们现在学习的数学分析、线性代数、数理统计、复变函数、微分方程、群论等,大都是十九世纪和更早的的数学,现在学习的基础物理像经典力学、电磁学、量子力学、统计力学,即使晚一点的量子力学和量子统计,跟现代技术相比,都有年头了,但是这些基础是不过时的,再过多少年也是基础。技术的更新是很快的,很多专业技术的东西,看上去很新,很漂亮,但是,更新的技术一出来,旧的技术很有可能就是一钱不值。但是,只要基础学得好,学习新的专业、新的技术就不会有大的困难。 大学本科的基础物理实验(和化学实验),是培养人们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动手能力是一种重要的素养,这种素养的培养和形成在少年期最好,大学本科已经是最佳时期的近末段了。过了青年期,动手能力的培养就困难得多。 真正学好了大学的这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于提高我们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有用的,是能够给人一辈子受益的。 善于思考、 有理论基础、动手能力强的人,将来做任何工作都能够很快地适应。 至于语言文字(包括中文和外文)方面的基础,实际上应当更早一点打好基础。中文必须在 中小学 就学好。外语的学习在大学本科阶段也是最佳时期的近末期了。年龄再大,学习起来就困难得多。这些事情需要在本科期间都做一个好的了断,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计算机程序虽然是一种技术,但是, 它与电子技术一样, 现在也是一种很基本的技术,当然,它们与数学、物理也有很密切的联系。所以,计算机技术的软硬件都是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无论什么专业的本科生都应当打好这方面的基础。 化学和生物学的基础也是很重要的,这不但是未来科学发展的方向,也与人们生活本身的修养、幸福有关。这方面的学习,我们现在的高等学校都是忽视的,只有学化学专业、生物医学专业的学生才接触到一点化学和生物的知识(学化学的都很少接触到生物)。这是很不够的,所有的学生都要学一点化学和生物。 人文方面的学生,也需要学习这些基础的科学知识,也需要学习数理化生,不然,也无法适应将来社会的发展。 所以,我主张在高等学校,特别在重点高校,所有的学生都需要学习且尽可能多学一点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特别是数学和物理,一定要打好基础。像这样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果不在大学本科学习,将来再学习将是非常困难的。而没有数学和物理的基础,将来转一个专业方向,遇到的拦路虎很有可能就是数学和物理。一看那些符号就头晕了,难以进步。而有了数学物理的基础,再加上好的外语,换专业方向、换工作都比较容易。 当然,各个专业还要有各自的专业基础,这方面的基础自然也是重要的,文理各科对于数理化生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但是,打好基础这个总的要求和目标是一样的。 现在的学校,在本科学习阶段,为了各种考试(例如考研) 成绩的提高,做了大量的习题, 浪费了太多的时间。换句话说,如今的本科学校正在 “ 高中化 ”,也就是严重退化了。靠着刷题来 应付考试,无论是课程考试还是选拔考试都是不值得的。这样做的结果,挫伤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扼杀了他们的求知求真的欲望,泯灭了他们的创新精神,浪费了他们的青春岁月,这是很糟糕的事情。为了真正打好各方面的基础,学校在教学方法、考试和考核制度等方面也需要做大的改进。不要搞那么多标准化考试和标准化题库,要真正发挥教师的积极性。我们如今在创一流高校,我看各重点高校应当在这方面做更多的努力。 有些用人单位要求学校毕业生与他们的工作要求完全一致,甚至最好不用培训立刻上岗,完全只是一个短视的 想法、错误的 行为。一个好的员工,不但要今天好用,而且要明天、后天好用。要为自己的将来着想的单位才是好的单位。 当然,必要的工作人员应当招收专门的 “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高等学校也需要必要的分流。 我们的教育,不但是为了培养好的劳动力,更是要培养能够健康、幸福生活的人,他们不但要好好工作,也要健康幸福地生活。有了上面说到的这些基础理论知识、基础技术和动手能力,他们就能够适应快速进步的社会、不断变化着的专业环境,工作好、生活好。
个人分类: 教育|9694 次阅读|23 个评论
我最‘自豪’的事
热度 4 lin602 2013-5-12 23:03
前几天参加1997届一拨毕业生聚会,毕业16年,他们已经人到中年,许多人已经是企业的领导及大学的副处,公司老总,学校的副教授(硕士毕业),副处、科级公务员。 席间,一位在某企业任研究所所长的学生跟我说,我们专业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非常强,这是他工作十多年得到的结论,因为他现在研究所中就有不少从各学校来的研究生与大学生,相比之下,我们专业的毕业生们动手能力强。桌上其他几个毕业生非常赞同他的意见,也分别讲了自己经历。 许多我们的毕业生都有这样的体会与感受,他们回校及电话中经常表达这个观点。 1997年我任精细化工系主任时,这专业刚刚批下来三、四年(当时叫‘精细化工’专业,后来教育部合并为‘化学工程与工艺’,我们的专业特色为‘精细化工’)。 在南京林业大学办化工专业,有点名不正言不顺。 但我们特别注意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毕业论文抓得非常紧,基本上要做满十三个星期的实验,一般都是实战题,不是基金题,就是企业委托项目,或者教师感兴趣的课题,还有就是送企业帮助开发产品,坐班制的工作量。我坚信,学生的质量是我们专业的生命,如果学生不行,我们专业可能会‘完完’,不但我们不舒服,学生们也会怪我们,学生家长说不定会说我们不负责任。 这个专业基本上是我们几个人从无到有建设起来的,再过几年我也退休了,当我听到我们专业的毕业生这样评价时,我们专业教师都感到自豪,而我更感到高兴。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得到毕业生们的认同,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我对学生们是很严厉的,有的学生说做学生期间有点怕我。而且他们都知道,我是不通融的,因此我定的纪律他们知道不能违反,否则肯定照章办事,届届相传,‘惹不起林老师’。因此毕业实习、毕业论文都不敢‘违纪’。我也不担心他们恨我,如果他们真恨我,我也问心无愧。不过,学生总体上对我还不错,特别是毕业后,他们对我抓得紧从内心感谢,因为当他们一批人从各个学校到同一单位工作时,很快就能够知道相对实验动手能力的强弱。 当然,现在我不当系主任了,我只管好我自己带的学生了。不过,那时候形成的风气一直还在延续着。 我坚信,学生的质量,是专业的生命!是学生们‘立业’的根本,也是我们得到学生尊重的基础。当在社会各个工作岗位上工作的毕业生们真诚地向我们敬酒时,感到做个教师是非常幸福的。
3477 次阅读|8 个评论
又是一年研究生面试时
热度 2 SoSoliton 2010-3-28 14:52
昨天晚上主持了我院通信专业 2010 级硕士研究生一个小组 13 位同学的面试。面试小组由 5 位教师组成,每位考生的面试时间为 15-20 分钟。面试题目五花八门,全凭主考老师临场拍脑袋,每位考生的问题也不一样,原则上考生是防不胜防的,全靠平时的基本功了。我行使了面试组长的职责,安排其他 3 位老师提问,另 1 位老师作记录,俺作监督。但为了体现以身作则,还是也问了几个问题。我的问题很简单很基本,但能正确回答的不多。这里晒一晒,一方面让研究生们知己知彼,另一方面也让导师们了解我们的生源状况。 1. 我们俩对话是不是通信?如果是,你怎么认定它是通信? 考生能回答第一问,但不能回答第二问。 通信系统三要素:信源、信道、信宿不都具备了嘛。 2. 对通信和信号处理来说,滤波是个很重要的概念。滤波一般在频率域进行,为什么? 考生基本不能回答。 南郭先生吹竽的故事应该听说过。 齐宣王喜欢听合奏,南郭先生也可混在里面;齐宣王死了之后,就是齐泯王了,齐泯王要听独奏,南郭先生就跑了(主动滤波了)。傅里叶变换的目的就是将时间域里面的合奏分解为频率域里面一个个独奏的叠加,然后你就可以去挑了。 类似的例子还很多。如选美,选美小姐全部站在台上,甚至抱成一团,是挑不出美人的。要对她们作傅里叶变换,将她们一个个拉出来溜,才能将真正的美人选(滤波)出来。 3. 通信和交通的英文分别怎么说?请将通信和交通作个类比? 考生答:通信是 communication ,交通是 traffic ;类比不知道。 交通银行的英文怎么说? Bank of Communications 。老外将通信和交通都赋予同一个单词,应该来说两个东西是有相似之处的。铁路、马路、河流是信道;火车、汽车、轮船是载波;火车、汽车、轮船上的人或货物是信息;装车装船是调制,卸车卸船是解调;十字路口的红绿灯是交换。等等。 4. 谈谈宽带和带宽。它们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常说宽带上网的网速多少多少兆( M ),兆后面的单位是什么? 考生答:宽带和带宽听说过,但老师没解释过。兆后面的单位应该是焦耳。 晕!上网的网速是 100 兆焦耳。 另外,还问了几个非专业知识题。 5. 对一位大学毕业后参加过两年工作的考生的提问:结合你的经历谈谈你的观点,你认为在实际工作中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哪一个更重要 ? 考生毫不犹豫地回答:动手能力更重要!我们公司动手能力强的挣钱多,受重视。 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举两个例子:一是老祖宗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另一个是,袁隆平种田的动手能力肯定没有大多数农民强,但解决吃饭问题还得靠袁隆平。对于研究生来说,动手能力只不过是个过程,是个手段,动脑能力是目标。 研究生不仅要能“干事”,更重要的是要能“来事”!“来事”就要靠动脑能力。 研究生别把自己当农民工搞! 你们公司的老板是动手还是动脑? 6. 选 导师和选方向的问题 :如果某位导师的学术水平很高,但他的研究方向你可能不怎么感兴趣,另一位导师的学术水平很一般,但他的研究方向你很感兴趣,你会选谁作导师? 考生毫不犹豫地回答:选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因为我自学能力很强。 这也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研究生选导师,可擦亮眼睛,从三个方面考察,按重要程度排序分别是, (1) 导师做出过什么东西? (2) 导师是个什么东西? (3) 导师做什么东西? 先谈导师是个什么东西?导师是教授也好,副教授也好,导师是校长也罢,院长也罢,都不是最重要。因为教授水平参差不齐,而导师的党政职务除了能使你得到一些日常事务方面的便利以外,对你的学术水平有百害而无一利,尤其是热衷于党政职务的导师,往往是很难回到实验室潜下心来思考学术问题的。 关于导师做什么东西?这一点在同一个专业范围内最不重要!“挂羊头卖狗肉”的事情人人都会干,关键是有人喜欢干,有人不会去干。你也许独立工作能力很强,想干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导师差点也没关系。那你为什么还要找个导师呢?做科学研究,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读研究生,学思维和学方法可能比学知识更重要,好的导师至少可在这两方面给你帮助。 其实选导师最关键的是要考察导师做出过什么东西,包括获取过什么科研项目、做出过什么科研成果、培养了多少优秀人才等。“做出过什么”才是硬道理!做出过高水平成果,自然就表明他有很高的学术水平;培养了很多优秀人才,则表明他指导研究生有方。 回到我的问题上来。如果我碰到这种情况,我会选导师重于选方向。 拿破仑说: 一只狮子带领的一群羊能打败一头羊带领的一群狮子。 7. 做研究或参加工作后,你可能感觉有很多学过的东西用不上,你是否认为这些东西是白学了?或者比方说,你打算毕业后想从事移动通信方面的工作,所以研究生阶段只有与移动通信相关的课程和知识才会认真对待? 考生答:不白学,但实用点更好。最好根据以后的工作来确定现在的学习和方向。 这同样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大学不是公司的培训部,大学面向全社会培养通识人才。“能力比知识重要”,管它白学不白学,管它实用不实用,只要有利于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就值得花精力去学。举个例子:如果我们想高等数学考试得高分,我们必须做大量的习题;但我们平时做的每一道题, 99.9% 的概率是不会考的,但你为什么还要去做呢?因为你明白,如果不去做这些十有八九不考的题目,你的考试就不会得高分,甚至及格都困难。做研究和干工作的道理也一样。
个人分类: 谈点正事|16441 次阅读|14 个评论
大科学家牛顿鲜为人知的一面——喜欢动手
hhanb 2009-7-6 09:51
众所周知牛顿是伟大的理论科学家,因为他发现了微积分、光学和力学以及天文学的许多规律,很少人了解儿时的牛顿特别喜欢动手。 1642 年的年头,伽利略在备受宗教裁判所的磨难中告别了人世,而就在这一年的年末, 1642 年 12 月 25 日牛顿在英格兰一个不起眼的小镇上诞生了。据说牛顿是个早产儿,生下来时体重只有 3 磅,而早在他出生前的 3 个月父亲就去世了,看上去这是一个不幸的小生命。可是谁也没有料到是这个早产的倒霉蛋,后来居然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而造就牛顿科学成就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从小喜欢动手。 牛顿三岁时母亲改嫁,把他交给外祖母抚养,这孩子注定是要孤独地度过童年时光了。 孤独的孩子该怎么打发自己的童年时光呢?牛顿想到了一个绝好的办法,这就是动手做东西,其实要说这一点和伽利略小时候差不多,这是构成未来科学家的有利条件之一。同时它还有一个好处,是可以陪伴孤独少年打发时间。 上小学时,牛顿就经常躲在外祖母家的后屋里,整天用锯子、钉锤捣鼓一些小玩意儿。独自一人忙活着,据说这期间他制作了不少物件,有模型、风筝、日晷等。牛顿对各种小器械特别感兴趣。传说他作过一只风筝,上面挂着一小灯笼,晚上放飞时,村子里的人还以为是彗星划过天空,惹得人们议论纷纷。 小制作的好处一是好玩,二是同小发明小创造一样富有想象力。牛顿小学时制作的水钟,就很有意思。他用一个胖滚滚的木桶做容器,在桶底钻一个小孔,在桶壁上刻着一些刻度。然后在木桶里盛满水,水面上摆了一个浮标。木桶里的水透过小孔一滴一滴地漏进下面的容器。随着时间的推移,桶里的水逐渐减少,水面上的浮标慢慢下移,在桶壁上的刻度就指示出时间来。 一般来说,动手与动脑是无法截然分开的。牛顿就是这样的,一双小手在不停地忙活着,小脑袋也没闲着。在制作出水钟的基础上,他想到了利用太阳计时,于是他又制作了日晷。他找来一个圆盘,沿圆周的一圈标上刻度,圆盘的中央立一根细棒。根据细棒投下影子的方位,指示时间。这是一个 10 岁孩子乐意的活计,对于一个少年来说,这不就是科学的启蒙吗?太阳钟比起水钟来要简便易行的多,于是,他曾一度执迷于太阳钟的制作,屋子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盘子。据说他还制作了一个特大号的,把它安放在村子中央,给村民指示时间。这个钟一直使用到牛顿逝世之后。村民都亲昵地称它为牛顿钟。 12 岁的牛顿寄宿在一个叫克拉克的药剂师的家中读中学。药剂师家的小阁楼很快就成了牛顿发挥动手能力的小天地,他利用阁楼小窗户的阳光进行时间的记录,没过多久阁楼的墙壁上就布满了他涂画的时间记号。 对于这样一个孤独却有些喜欢动手的少年,和善的克拉克先生采取了宽容的态度。于是,这个小阁楼就成了牛顿的科学小画室。墙壁上除了先前的日月星辰外,又新添了许多花鸟虫兽图,小阁楼不仅成了少年牛顿进行科学观测的场所,也成了学习绘画的场所。墙面上又多出了几何图形、牛顿绘制的航海图,甚至还有他所在学校校长的人物肖像画。 据说,由于一时兴起,牛顿还曾搞过一阵子雕刻,遗憾的是人们始终没有见到类似的遗物,好在在他曾经就读的中学教室的窗台上,人们发现了牛顿当年刻下的自己的名字。今天,它已经成了珍贵的历史文物,成了该校引以为豪的一个标志。 缺少父爱的牛顿在不知不觉中喜欢同女孩子一起玩,于是他制作的许多小玩意儿都送给了女同学。一位女同学回忆说:他常常为我和我的伙伴制作小桌子、小橱柜和其他东西,让我们把洋娃娃和小饰品放在上面。 14 岁时的一天,牛顿把他最得意的作品老鼠风车带到了学校,给同学们表演。大多数同学都为牛顿的巧手所震惊,惟有一个大个子,却挖苦他,甚至还动手打了他。这回牛顿实在气不过,使出浑身力气,向这个大个子反扑了过去。 风车之战不仅教训了那个不可一世的大个子,而且一改牛顿在同学心目中怯弱的形象。 不久重新回到家乡的牛顿做了开头说的那个大钟,结果村子里的人都夸牛顿能干。 后来,牛顿就进了剑桥大学读书。 很显然,这种儿时的小制作帮助牛顿度过了孤独的童年。别人家的孩子们有父母,有兄弟姊妹或者小伙伴一起玩耍嬉戏,牛顿只有把小制作当成是自己的好朋友。当然,小牛顿这样做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它们会对他后来的科学研究事业带来什么好处,但由儿时无意识的小制作发展而来的动手能力,却是重要的科学基本功。
个人分类: 未分类|5794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9 09: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